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一 前 言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以 硬 木 作 為 其 框 架, 畫 作 繪 製 並 且 繃 貼 於 框 架 的 絹 地 上 屏 風 共 分 為 八 扇, 屏 風 尺 寸 分 為 兩 個 部 份, 左 右 側 最 邊 緣 的 兩 扇 屏 風 寬

Similar documents
[ 汉 ] 朝 侯 小 子 残 碑 杨 鲁 安 旧 藏 拓 片 具 有 类 似 的 特 征, 于 是 康 有 为 便 得 出 北 碑 很 好 地 继 承 了 汉 魏 古 法 的 推 论, 进 而 提 出 晋 唐 名 家 因 取 法 汉 代 而 获 得 成 功 的 观 点 康 有 为 首 先 广 泛



16 标 本 缓 急 的 护 理 原 则 不 包 括 ( 扶 正 祛 邪 法 ) 17 顺 从 疾 病 假 象 而 进 行 护 理 的 方 法 为 ( 反 护 法 ) 18 下 列 属 于 正 护 法 的 是 ( 虚 则 补 之 ) 19 因 中 气 不 足 脾 阳 不 运 而 致 的 腹 胀 便

???p???????????i?h?h?D???N_?s_

学做一体手册,餐饮.doc

硕士论文正文

cm 50.5cm

yy.xls

穨finaldiss.doc

13. 下 列 植 物 的 向 性 或 運 動, 哪 些 是 受 到 生 長 素 作 用 的 影 響?(5-4) 甲. 睡 蓮 的 花 到 了 晚 上 會 合 起 來 ; 乙. 黃 瓜 的 捲 鬚 攀 附 竹 竿 向 上 生 長 ; 丙. 含 羞 草 的 葉 經 碰 觸 後 閉 合 ; 丁. 紅 豆


第十二章 角色转换 走向成功

國立和美實驗學校103學年度第1次教師甄選簡章

3. 透 過 團 體 小 組 分 別 設 計 出 一 套 自 行 車 伸 展 操 4. 教 師 介 紹 騎 乘 自 行 車 上 座 方 法 煞 車 及 踩 踏 等 要 領. 練 習 自 行 車 運 動 中 基 本 的 上 座 平 衡 直 行 轉 彎 煞 車 等 動 作 ( 二 ) 自 行 車 運 動

104 年 度 推 廣 校 園 正 確 用 藥 教 育 模 式 中 心 學 校 成 果 報 告 書 學 校 : 桃 園 市 中 心 學 校 田 心 國 民 小 學 壹 計 畫 目 的 一 凝 聚 本 市 中 心 學 校 與 重 點 種 子 學 校 正 確 用 藥 教 育 推 廣 共 識, 期 能 培

( ) 5. 自 行 車 有 吱 吱 喳 喳 的 聲 音 可 能 是 什 麼 原 因 所 造 成?(1) 鈴 號 的 聲 音 (2) 螺 栓 ( 帽 ) 鬆 動 (3) 腳 踏 板 磨 損 ( ) 6. 下 列 敘 述 何 者 是 對 的?(1) 輪 胎 的 胎 壓 是 愈 高 愈 好, 所 以 填

人体解剖实习指导.doc

ZW.PDF

外科手术基础概述


Microsoft Word G...doc

Journal of Chinese painting 画 刊 [ 顾 问 ] 许 江 张 浩 张 华 胜 金 鉴 才 高 克 明 梁 平 波 潘 鸿 海 ( 以 姓 氏 笔 画 为 序 ) [ 社 长 ] 孙 永 [ 副 社 长 ] 张 伟 民 池 沙 鸿 [ 艺 委 会 ] 王 赞

FZ1.s92

ttian


私 人 收 与 美 国 的 艺 术 史 研 究 谦 慎 1991 年 春 由 方 宇 先 生 和 业 师 班 宗 华 教 授 策 划 的 荷 园 主 人 八 大 人 的 生 平 和 艺 术 展 在 美 国 耶 鲁 大 学 美 术 馆 举 行 方 宇 先 生 亲 临 开 幕 式 自 不 待 言 著 名

05Cv1.mps

作 品 名 稱 : 好 膨 友 的 夢 幻 烘 培 屋 膨 鬆 劑 之 探 討 摘 要 我 們 使 用 酵 母 粉 泡 打 粉 和 小 蘇 打 作 為 膨 鬆 劑 探 討 烘 培 食 品 中 膨 鬆 劑 的 作 用 在 麵 糰 組 ( 迷 你 吐 司 ) 的 烘 烤 實 驗 中, 我 們 發 現 :

动物学

YS1.mps

<4D F736F F D20AFB4A7C7A555B2D5C2B4A657B3E6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256g\275b\252\354\305\351\305\347.doc)

<CCE5D3FDC4DCC1A6C5E0D1F8B7BDB0B8>

10 防 波 堤 : 石 斑 雀 鯛 方 蟹 岩 蟹 貳 海 岸 生 態 一 棲 地 生 態 1 潮 上 飛 沫 區 林 投 沙 岸 : 藍 綠 藻 海 蟑 螂 陸 蟹 沙 蟹 扁 跳 蝦 寄 居 蟹 2 礁 岩 礫 石 區 姑 婆 嶼 巨 礫 海 岸 : 螺 類 貝 類 海 膽 青 海 菜 紫 菜

Microsoft Word - 中餐烹調-素食乙級 doc

<4D F736F F D20ACFCAE65A4FEAFC52DB2C4A447B3A1A5F E31312E3239A44AAE77AAA9B6C2A5D52E646F63>

(定)苏泊尔招股说明书 doc

( 제4조 제1 항 관련) 1 이 한약조제지침서에 수재한 한약의 품질은 따로 정하고 있는 규정이 없는 한 대한약 전 또는 대한약전외 한약( 생약) 규격집 의 규격에 따르고, 상기규격집에 수재되지 아니 한 것은 기성한약서에 대한 잠정규정 ( 보건사회부 예규

學 透 視 光 陰 法 遠 近 法 色 彩 與 水 墨 作 一 融 合 以 期 達 自 然 之 妙 境 劍 父 先 生 曾 云 : 我 以 為 舊 國 畫 的 好 處, 係 筆 墨 與 氣 韻 氣 韻 由 筆 端 寫 出, 此 乃 作 者 心 靈 特 異 之 表 現, 不 可 強 而 致 之, 氣

康熙三十二 1684 年十二月七日 兩江總督傅拉塔謹奏 進馬匹畫卷等物摺 第 120 編號 下同 竊奴才特意自江南恭帶數件粗劣貢物 謹具奏上 若蒙聖恩 咸具賜納 則奴才萬 喜 莫可言喻 倘若退回 奴才則愧難生存 恭進川馬十匹 其餘畫卷等物 交付巡撫桑額之子薩齊庫轉進 或奴才親進之 叩請聖主恩指 此等

人 体 穴 位 全 图 简 介 我 们 可 从 十 大 人 体 穴 位 图 与 ( 眼 头 面 手 脚 胸 耳 背 足 及 全 身 ) 对 应 图 上 找 到 你 所 需 要 的 穴 位 并 按 摩 保 健 如 眼 睛 不 好, 可 从 面 眼 手 足 耳 穴 位 图 ( 有 详 细 说 明 ) 中

《护理学基础》

AUCWA0501p00A.indd

本 刊 特 稿 CHILDREN STUDY 各 种 声 音 拟 音 词 的 使 用, 会 使 诗 歌 的 语 言 更 为 生 动 形 象, 音 调 悦 耳, 对 童 诗 自 然 非 常 合 适 将 大 自 然 的 声 音 用 拟 音 词 表 达, 并 且 呈 现 在 诗 中, 是 童 诗 之 所

Z-59-P42


第一类

Microsoft Word - Chinese-Traditional_ M_A4-Booklet.docx


guidebook_P _C_NN.indd

校园之星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第三章第三節.doc

vi

桑 榆 叙 事 序 崔 光 华 51 桑 榆 叙 事 后 记 聂 长 久 53 圣 地 创 业 的 艰 辛 前 言 黄 克 礼 54 圣 地 创 业 的 艰 辛 编 后 记 刘 继 鹏 55 安 康 美 术 家 序 杨 锋 56 短 论 安 康 美 术 家 马 昌 琪 57 少 儿 舞 蹈 春 天

财务部57

Microsoft Word - 威信 doc

中共贺州市委员会

L

历 史 上 的 大 家 MASTER 109 鲁 本 斯 抢 夺 萨 宾 妇 女 油 画 cm 现 藏 伦 敦 国 家 画 廊 这 个 关 乎 人 类 终 极 思 考 的 哲 学 命 题, 鲁 本 斯 显 然 早 早 有 了 想 法 鲁 本 斯 选 择 了 从 艺 这 条 道 路, 与


2011紀要論文(大谷)

全国马术项目通级考核实施细则


润 滑 油 系 统 是 一 个 封 闭 的 体 系, 其 中 射 油 器 将 油 箱 内 的 润 滑 油 提 供 给 各 个 轴 承, 主 油 泵 为 射 油 器 提 供 动 力 油, 冷 油 器 负 责 对 高 温 回 油 进 行 冷 却, 管 道 及 阀 门 负 责 连 接 各 个 系 统 设

女人常揉三陰交,保妳終身不變老 (對男人也有效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中 餐 烹 調 ( 素 食 項 ) 丙 級 術 科 測 試 參 考 資 料 目 錄 頁 次 壹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中 餐 烹 調 丙 級 術 科 測 試 應 檢 人 須 知 一 一 般 說 明... 1 二 應 檢 人 自 備 工 ( 用 ) 具... 2 三

2009年

“捷安特杯”

伴你学生物(15章)

2008 Blue Book of Education in China: Further ...

地勘快讯

(Microsoft Word - \244H\305\351\244Q\244j\250t\262\316.doc)

一、家學與師承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學 院 美 術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盛 清 宮 廷 藝 術 中 西 合 筆 畫 研 究 此 部 分 為 藝 術 學 碩 士 學 位 之 部 分 要 求 指 導 教 授 : 劉 小 鈴 研 究 生 : 梁 慧 美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c2008 侈 08 视 觉 艺 术 耳 为 耳 套 或 耳 护 等 耳 套 分 两 种, 一 为 耳 按 儿 俗 称 耳 掩 儿 制 作 以 耳 为 模, 柔 软 布 为 料, 套 外 下 边 接 缝 处 镶 以 兔 毛, 富 裕 人 家 则 以 缎 帛 做 面, 面 上 还 刺 以 花 草 虫

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指导


二 招 生 类 别 及 人 数 音 乐 体 育 美 术 共 计 划 招 收 30 人 体 育 :7 人, 其 中 田 径 3 人 羽 毛 球 2 人 篮 球 2 人 ( 篮 球 只 招 男 生 ) 美 术 :15 人 音 乐 :8 人, 其 中 器 乐 3 人 声 乐 2 人 舞 蹈 3 人 三 报

教 学 目 标 : 掌 握 人 民 警 察 警 务 保 障 的 概 念 特 征 基 本 内 容, 人 民 警 察 的 权 益 保 障 明 确 人 民 警 察 警 务 保 障 的 意 义 警 用 物 品 了 解 人 民 警 察 社 会 保 障 的 意 义 作 用, 人 民 警 察 现 代 技 术 装

2015

<4D F736F F D BDCCD3FDD4CBD0D0D6CAC1BFB1A8B8E6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農業發展局

第一篇 建置区划

11JR3.mps

郑幅中《中里巴人感悟的天空》

<4D F736F F D20B3D0B74EBCC6BEC7B9EAA740B5FBB6712E646F63>

本 土 天 蝗 傳 奇 - 台 灣 大 蝗 生 活 史 及 生 態 習 性 的 研 究 摘 要 台 灣 大 蝗 在 交 配 時 警 覺 性 降 低, 蝗 會 背 著 蝗 跳 到 遠 處, 但 不 會 飛, 肚 子 餓 時 會 進 食, 但 蝗 不 會 交 配 後 蝗 會 選 擇 土 質 堅 實 植

untitled

2006年会讯第二期.doc

untitled

() () ()() () () () () () ()

一 展 覽 主 題 : 此 次 我 們 鯨 魚 組 策 展 主 題 為 皇 服 漢 唐 元 清 帝 王 服 飾 的 變 遷, 展 品 以 四 朝 帝 王 像 為 主, 介 紹 漢 唐 元 清 四 朝 皇 帝 朝 服 樣 式 顏 色 花 紋 與 配 飾 會 訂 此 題 目 的 原 因 是 因 為 在

廚餘來電.doc

Slide 1

Medical NOte

<4D F736F F D20B5F8C4B1A55CAFE0B5FBA6F4ACF6BFFDAAED2E646F63>

170 雕塑研究 第七期 司 儀 各位來賓請起立 一同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朱銘博士進場 司 儀 首先有請香港中文大學 以下簡稱中大 校長沈祖堯教授致 朱銘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演說 171 們榮譽博士的贈與 這是我們莫大的榮譽 1999 年朱銘老師創立美術館 該美術館也是他最大的作品 其中 歡

Transcription: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Study of The Painting Year of Kangxi Period Screen Oil Painting Ladies in the Shade of Paulownia 周 琍 琪 Chou Li-Chi 國 立 臺 灣 藝 術 大 學 書 畫 藝 術 學 系 造 形 藝 術 碩 士 班 研 究 生 摘 要 現 收 藏 於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康 熙 時 期 的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 圖 一 ), 相 傳 為 中 國 最 早 的 油 畫 作 品 之 一, 目 前 創 作 代 尚 無 定 論, 此 點 也 是 本 文 所 欲 探 討 的 主 題 由 於 桐 蔭 仕 女 圖 於 畫 幅 上 並 無 作 畫 者 款 印, 且 文 獻 資 料 對 於 畫 作 繪 製 記 錄 作 畫 者 以 及 繪 製 代 均 付 之 闕 如 目 前 學 界 探 討 此 件 作 品 創 作 的 時 間 點, 大 多 主 宗 學 者 聶 崇 正 的 推 論, 將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定 位 為 十 七 世 紀 後 半 至 十 八 世 紀 初 葉 ; 另 美 國 學 者 巫 鴻 (Wu Hong) 於 1996 所 出 版 的 著 作 The Double Screen: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 中 對 畫 屏 的 繪 製 代, 則 提 出 了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畫 是 由 康 熙 所 下 令 繪 製 的 說 法 二 者 對 畫 屏 完 成 代 的 論 點 大 致 相 似, 然 佐 證 的 說 法 甚 簡 因 此, 本 文 首 先 擬 以 畫 屏 另 一 面, 由 清 聖 祖 (1654-1722) 摹 寫 董 其 昌 (1555-1636) 洛 褉 賦 ( 圖 二 ) 的 書 蹟 為 研 究 主 體, 藉 由 探 討 此 件 書 法 作 品 與 聖 祖 摹 古 書 風 間 演 變 的 關 係, 以 及 聖 祖 於 康 熙 朝 宮 中 檔 奏 摺 硃 批 字 體 中 顯 露 受 摹 古 影 響 形 塑 出 個 人 書 風 的 改 變, 分 別 作 為 論 述 洛 褉 賦 可 能 書 寫 代 的 參 考 依 據 其 次 依 據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所 呈 現 的 繪 畫 技 法 為 基 礎, 分 別 就 文 獻 記 載 於 康 熙 朝 時 擅 繪 海 西 法 的 中 西 畫 家 為 探 討 對 象, 分 析 可 能 的 繪 製 者, 為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的 創 作 代, 提 供 另 一 個 思 考 與 佐 證 的 方 向 關 鍵 詞 董 其 昌 海 西 法 清 聖 祖 焦 秉 貞 441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一 前 言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以 硬 木 作 為 其 框 架, 畫 作 繪 製 並 且 繃 貼 於 框 架 的 絹 地 上 屏 風 共 分 為 八 扇, 屏 風 尺 寸 分 為 兩 個 部 份, 左 右 側 最 邊 緣 的 兩 扇 屏 風 寬 度 為 38.5 公 分, 其 餘 中 間 六 扇, 每 扇 寬 度 為 41.5 公 分, 八 扇 屏 風 的 高 度 均 為 128.5 公 分, 背 面 有 清 聖 祖 所 摹 寫 董 其 昌 的 行 草 書 作 品 洛 褉 賦, 同 樣 書 寫 於 絹 地 上 此 幅 書 蹟 的 前 後 分 別 蓋 有 聖 祖 的 三 方 印 章 : 日 鏡 雲 伸 康 熙 宸 翰 和 敕 幾 清 晏, 證 實 為 聖 祖 所 書 圖 一 : 桐 蔭 仕 女 圖, 縱 128.5cm 橫 326cm,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本 文 計 畫 將 探 討 洛 褉 賦 書 寫 代 的 論 述, 作 為 推 測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繪 製 代 的 參 考 依 據 之 一 主 要 的 立 論 基 礎, 除 了 學 者 聶 崇 正 曾 於 文 章 中 提 及 油 畫 與 書 法 為 同 時 物 的 觀 點 1 另 外, 據 石 渠 寶 笈 : 初 編 著 錄 池 上 篇 圖 的 記 載 聖 祖 仁 皇 帝 御 臨 董 其 昌 池 上 篇 識 云 : 康 熙 已 巳 春, 偶 臨 董 其 昌 池 上 篇 命 欽 天 監 五 官 焦 秉 貞 取 其 詩 中 畫 意, 2 敘 述 內 容 說 明 聖 祖 習 於 將 所 臨 寫 書 法 作 品 中 的 詩 意 與 畫 幅 內 容 相 結 合 此 種 創 作 模 式, 印 證 了 美 國 學 者 巫 鴻 (Wu Hong) 所 認 為 聖 祖 所 書 洛 褉 賦 這 首 題 詩 不 僅 說 明 了 屏 風 的 創 作 時 間, 而 且 表 明 了 1 2 聶 崇 正, 一 幅 早 期 的 油 畫 作 品 - 康 熙 時 仕 女 油 畫 屏 風, 宮 廷 藝 術 的 光 輝 :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論 叢 (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民 85), 頁 249 [ 清 ] 張 照 等 編 纂, 石 渠 寶 笈 : 初 編, 收 入 秘 殿 珠 林 石 渠 寶 笈 合 編 本 第 二 冊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 出 版 社,2011), 頁 1163 442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皇 帝 對 此 畫 的 解 讀 的 說 法 3 而 此 一 說 法 同 時 也 證 實 了, 巫 鴻 對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中, 油 畫 與 書 法 創 作 代 的 觀 點, 與 聶 崇 正 一 致 筆 者 以 此 論 點 為 基 礎, 探 討 聖 祖 書 寫 洛 褉 賦 的 代, 以 做 為 推 論 桐 蔭 仕 女 圖 油 畫 創 作 時 間 的 佐 證 之 一 了 解 聖 祖 書 學 態 度 以 及 臨 摹 古 人 書 法 ( 以 下 簡 稱 臨 古 ) 觀 念 的 建 立 過 程, 有 助 於 分 析 聖 祖 於 臨 董 書 體 的 風 格 演 變 而 最 早 有 關 聖 祖 臨 董 方 面 的 記 載 如 下 : 朕 八 歲 登 基, 即 知 黽 勉 學 問, 彼 時 教 我 句 讀 者, 有 張 林 二 內 侍, 俱 係 明 時 多 讀 書 人, 其 教 書 惟 以 經 書 為 要, 至 於 詩 文 則 在 所 後 朕 少 好 學 如 此, 更 眈 好 筆 墨 有 翰 林 沈 荃, 素 學 明 時 董 其 昌 字 體, 曾 教 我 書 法 張 林 二 內 侍 俱 及 明 時 善 於 書 法 知 人, 亦 常 指 示 故 朕 之 書 法 有 異 尋 常 人 者 以 此 4 記 載 顯 示 聖 祖 自 幼 即 學 習 書 法, 書 寫 習 性 曾 受 清 代 當 時 崇 董 書 風 的 影 響 分 析 聖 祖 於 不 同 時 期 臨 董 書 風 的 筆 法 變 化, 可 作 為 推 測 同 樣 是 臨 董 作 品 的 洛 褉 賦, 在 書 寫 代 判 定 上 的 參 考 依 據 其 次, 取 康 熙 朝 宮 中 檔 奏 摺 中 聖 祖 的 硃 批 字 體, 分 析 聖 祖 個 人 書 寫 風 格 的 演 變, 以 及 臨 摹 董 書 筆 法 對 此 所 產 生 的 影 響 程 度, 可 作 為 上 述 洛 褉 賦 在 書 寫 代 判 定 上 的 佐 證 雖 然 此 種 書 寫 字 體 不 若 一 般 書 法 作 品 來 得 嚴 謹, 卻 是 最 能 真 實 呈 現 書 寫 者 於 臨 古 過 程 中 所 吸 收 淬 煉 出 的 成 果, 同 時 也 可 從 中 了 解 書 寫 者 偏 好 筆 法 的 變 化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所 採 用 的 繪 畫 媒 材 為 油 畫 材 質 此 種 媒 材 在 清 代 初 期 取 得 的 來 源 非 常 有 限, 因 此 有 機 會 接 觸 與 運 用 此 種 媒 材 的 畫 家, 必 定 具 備 某 些 身 分 的 特 殊 性 至 於 畫 屏 的 表 現 技 法 方 面, 學 界 多 指 此 畫 為 運 用 西 洋 繪 畫 技 法 3 [ 美 ] 巫 鴻, 重 屏 : 中 國 繪 畫 中 的 媒 材 與 再 現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09), 頁 190 193 4 清 世 祖, 聖 祖 仁 皇 帝 庭 訓 格 言, 收 入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 清 史 資 料 匯 刊, 子 部 一 ( 北 京 市 : 商 務 印 書 館,2006), 頁 28 443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所 繪 製 ; 實 則 是 融 合 中 西 繪 圖 法 於 整 體 畫 面 結 構 作 畫 者 於 兩 種 繪 畫 技 法 間 各 有 取 捨, 進 而 描 繪 出 此 一 中 西 合 璧 的 屏 風 油 畫 此 種 創 新 的 繪 畫 風 格 與 清 代 初 期 西 風 東 漸 的 時 代 背 景 間, 實 有 不 可 切 割 的 絕 對 關 聯 性 因 此 針 對 此 一 特 點, 筆 者 以 擅 繪 海 西 法 的 中 西 畫 家 為 研 究 對 象, 了 解 清 代 初 期 具 備 此 種 繪 畫 能 力 的 作 畫 者 風 格, 進 而 推 測 桐 蔭 仕 女 圖 可 能 的 繪 製 者 及 繪 製 者 活 動 代, 並 以 此 作 為 探 討 桐 蔭 仕 女 圖 創 作 代 的 參 考 要 件 之 一 二 聖 祖 書 學 態 度 以 及 臨 摹 古 人 書 法 觀 念 的 建 立 聖 祖 於 臨 董 書 風 的 建 立, 受 幼 時 啟 蒙 的 書 法 老 師 沈 荃 影 響 甚 深 而 臨 董 書 寫 風 格 的 演 變, 除 了 代 表 著 書 寫 者 於 不 同 時 期 對 所 臨 摹 字 體 的 掌 握 程 度, 同 時 也 可 依 此 推 斷 書 寫 作 品 的 大 致 代 清 聖 祖 玄 燁, 八 歲 即 位, 十 六 歲 親 政 根 據 聖 祖 仁 皇 帝 庭 訓 格 言 中 記 載 朕 八 歲 登 基, 即 知 黽 勉 學 問, 彼 時 教 我 句 讀 者, 有 張 林 二 內 侍, 俱 係 明 時 多 讀 書 人, 其 教 書 惟 以 經 書 為 要, 至 於 詩 文 則 在 所 後, 5 說 明 了 聖 祖 於 漢 學 知 識 的 啟 蒙 教 育 是 以 經 書 為 入 門 ; 至 於 書 法 學 習 的 基 礎 與 書 學 態 度 的 建 立, 同 段 敘 述 所 提 及 朕 少 好 學 如 此, 更 眈 好 筆 墨 有 翰 林 沈 荃, 素 學 明 時 董 其 昌 字 體, 曾 教 我 書 法 張 林 二 內 侍 俱 及 明 時 善 於 書 法 知 人, 亦 常 指 示 故 朕 之 書 法 有 異 尋 常 人 者 以 此, 明 確 指 出 聖 祖 曾 以 擅 長 書 法 專 師 董 書 的 沈 荃 為 師 聖 祖 對 董 其 昌 書 法 的 喜 愛 與 推 崇 即 始 於 此 此 一 影 響 甚 至 在 清 初 形 成 了 一 股 臨 董 風 潮 學 者 劉 恒 於 評 論 清 前 期 書 風 時 提 出 康 熙 間 董 其 昌 書 風 的 一 統 天 下, 實 是 肇 始 於 沈 荃 向 聖 祖 的 灌 輸 的 說 法 6 沈 荃 (1624-1684), 字 貞 蕤, 華 亭 人, 順 治 九 探 花, 聖 祖 對 其 書 法 甚 為 欣 賞, 嘗 召 入 內 殿 賜 坐, 論 古 今 書 法, 之 後 更 因 擅 書 而 獲 入 值 南 書 房 南 書 房 設 置 的 前 身, 根 據 東 華 錄 記 載, 應 為 康 熙 十 六 聖 祖 擇 翰 林 二 儒 臣 入 值 內 廷 開 始 : 5 6 清 世 祖, 聖 祖 仁 皇 帝 庭 訓 格 言, 收 入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 清 史 資 料 匯 刊, 子 部 一 ( 北 京 市 : 商 務 印 書 館,2006), 頁 28 劉 恒, 中 國 書 法 史 : 清 代 卷 ( 南 京 : 江 蘇 教 育 出 版 社,2007. 9), 頁 52 444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康 熙 十 六, 聖 祖 諭 大 學 士 等 曰 : 朕 不 時 觀 書 寫 字, 近 侍 內 並 無 博 學 善 書 者, 以 致 講 論 不 能 應 對 今 欲 於 翰 林 內 選 擇 二 員, 常 侍 左 右, 講 究 文 義 著 於 城 內 撥 給 閒 房, 停 其 升 轉, 在 內 侍 從 數 之 後, 酌 量 優 用 7 文 中 關 於 近 侍 內 並 無 博 學 善 書 者, 以 致 講 論 不 能 應 對 的 一 段 敘 述, 說 明 聖 祖 設 立 南 書 房 的 初 始 動 機 而 南 書 房 的 正 式 設 立, 據 養 吉 齋 叢 錄 記 載 所 謂 南 書 房 者, 在 乾 清 宮 之 西 南 隅, 聖 祖 舊 時 讀 書 處 所 也 三 十 三, 以 翰 林 為 文 學 親 近 之 臣, 宜 不 時 諮 詢, 以 備 擢 用, 8 歸 結 出 南 書 房 設 置 的 作 用, 主 要 是 提 供 康 熙 皇 帝 在 公 務 之 暇, 便 於 與 當 朝 的 博 學 鴻 儒 們 論 講 學 問 切 磋 書 法 之 用 而 關 於 聖 祖 書 學 態 度 最 早 的 記 載, 應 是 出 於 康 熙 起 居 注 康 熙 十 二 三 月 四 日 條 : 聽 政 之 暇, 無 間 寒 暑, 惟 有 讀 書 寫 字 而 已 上 曰 : 人 君 之 學, 誠 不 在 此 朕 亦 非 專 工 書 法, 但 暇 時 游 情 翰 墨 耳 9 這 段 聖 祖 十 九 歲 時 的 記 載 顯 示 書 法 學 習 的 心 境 主 要 是 處 理 政 事 之 餘 的 閒 暇 活 動 目 前 文 獻 於 此 階 段 尚 無 有 關 聖 祖 御 書 賞 賜 大 臣 贈 與 及 展 示 的 記 錄, 直 至 聖 祖 二 十 三 歲 即 康 熙 十 六 (1677) 康 熙 起 居 注 始 有 上 親 撰 太 皇 太 后 大 德 景 福 頌, 書 錦 屏 恭 進 的 記 載 10 此 內 容 某 種 程 度 顯 示 聖 祖 對 書 法 作 品 的 自 信, 已 達 可 供 人 評 鑑 觀 賞 的 程 度 同 稍 後 的 文 獻 同 樣 證 實 此 點 : 召 喇 沙 里 沈 荃 至 懋 勤 殿, 諭 曰 : 朕 昨 幸 香 山 寺, 登 來 青 軒, 俯 視 京 城, 歷 歷 在 目, 因 題 普 照 乾 坤 四 字, 汝 可 識 月, 並 記 數 語 荃 奉 旨, 恭 跋 而 出 11 7 金 運 昌, 康 熙 書 法 十 六 條, 紫 禁 城,2006 第 4 期, 頁 62 8 養 吉 齋 叢 錄 卷 之 四, 收 入 筆 記 小 說 大 觀 四 十 三 編 ( 臺 北 市 : 新 興 書 局, 民 75), 頁 48 9 10 11 康 熙 起 居 注,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整 理 ( 北 京 市 : 中 華 書 局,1984), 頁 36 康 熙 起 居 注,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整 理 ( 北 京 市 : 中 華 書 局,1984), 頁 303 康 熙 起 居 注,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整 理 ( 北 京 市 : 中 華 書 局,1984), 頁 306 445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臨 摹 古 人 書 法 ( 以 下 簡 稱 臨 古 ) 是 歷 代 書 法 家 學 習 書 法 必 經 的 路 程, 而 聖 祖 學 書 大 抵 也 是 依 循 此 法 聖 祖 臨 古 態 度 的 建 立 與 沈 荃 的 指 導 密 切 相 關 沈 荃 為 漢 人, 出 生 於 江 蘇 華 亭 ( 今 上 海 市 松 江 ), 與 明 末 書 法 家 董 其 昌 為 同 鄉, 擅 長 臨 董 其 昌 與 米 芾 書 康 熙 五 十 二 (1713) 清 稗 類 鈔 李 文 貞 直 對 記 述 聖 祖 約 六 十 歲 時 於 沈 荃 死 後 對 他 的 回 憶 提 到 朕 初 學 書, 宗 敬 之 父 荃 實 侍, 每 下 筆 即 指 其 病, 兼 析 其 由, 清 楚 紀 錄 了 沈 荃 指 導 聖 祖 學 習 書 法 的 啟 蒙 過 程 此 段 敘 述, 同 時 顯 示 出 沈 荃 對 聖 祖 書 法 基 礎 與 書 學 態 度 上 的 深 遠 影 響 : 康 熙 癸 巳, 方 望 溪 侍 郎 苞, 供 俸 南 書 房 一 日 聖 祖 召 編 修 沈 宗 敬 至, 命 作 大 小 行 楷 日 晡, 內 侍 至, 傳 諭 李 文 貞 公 光 地 曰 : 朕 初 學 書, 宗 敬 之 父 荃 實 侍, 每 下 筆, 即 指 其 病, 兼 析 其 由 至 於 今, 每 作 書, 未 嘗 不 思 荃 之 勤 也 12 聖 祖 對 沈 荃 書 法 作 品 之 推 崇, 從 馬 宗 霍 (1897-1976) 於 書 林 記 事 中 記 述 聖 祖 與 沈 荃 之 間 於 書 法 切 磋 的 互 動 過 程 可 以 明 瞭 : 沈 繹 堂 荃 學 行 醇 潔, 書 法 尤 有 名 聖 祖 嘗 召 入 內 殿 賜 坐, 論 古 今 書 法 凡 御 制 碑 版 及 殿 廷 屏 障 御 座 箴 銘, 轍 命 公 書 之 上 或 自 作 大 書, 命 題 其 後 嘗 於 御 前 臨 米 海 岳 帖, 上 見 其 筆 禿, 取 鳳 管 一, 親 吮 豪 以 授 公 每 侍 聖 祖 書, 下 筆 即 指 其 弊, 兼 析 其 由, 上 深 嘉 其 忠 益 自 元 公 鉅 卿 碑 版 之 文, 下 至 遐 陬 荒 徼, 琳 宮 梵 宇, 爭 得 公 書 以 為 榮 以 是 公 名 動 天 下, 與 趙 承 旨 董 文 敏 相 埒 13 其 中 凡 御 制 碑 版 及 殿 廷 屏 障, 御 座 箴 銘, 轍 命 公 書 之 上 或 自 作 大 書, 命 題 其 後 嘗 於 御 前 臨 米 海 岳 帖, 上 見 其 筆 向 禿, 取 風 管 一, 親 雍 毫 以 受 供 的 敘 述, 顯 示 沈 荃 書 法 在 當 時 的 評 價 之 高 與 地 位 之 重 學 者 劉 恒 認 為 沈 荃 的 價 值 在 於, 他 把 董 其 昌 的 風 格 和 技 法 忠 實 完 整 地 傳 入 清 朝, 並 利 用 自 己 的 聲 譽 和 影 響 力, 使 董 書 征 服 了 剛 剛 熟 悉 漢 文 化 的 滿 族 統 治 者, 14 此 一 看 法, 從 沈 荃 曾 受 董 其 昌 12 13 14 [ 清 ] 徐 珂 著, 清 稗 類 鈔, 收 入 第 十 一 冊 諫 諍 類 ( 臺 北 市 : 臺 灣 商 務, 民 55), 頁 12 馬 宗 霍, 書 林 紀 事 卷 二 ( 上 海 : 商 務 印 書 館, 民 25), 頁 79 劉 恒, 中 國 書 法 史 : 清 代 卷 ( 南 京 : 江 蘇 教 育 出 版 社,2007. 9), 頁 52 446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指 訓 的 經 歷, 以 及 聖 祖 所 言 翰 林 沈 荃, 素 學 明 時 董 其 昌 字 體, 曾 教 我 書 法 的 記 載, 均 可 印 證 沈 荃 對 董 書 之 專 精 以 及 對 清 代 當 權 者 書 學 觀 念 的 影 響 以 前 段 引 文 中 沈 荃 可 與 聖 祖 論 古 今 書 法 的 態 度, 可 知 沈 荃 書 學 知 識 之 廣 博, 並 非 僅 限 於 專 擅 臨 摹 董 書 ; 而 他 對 聖 祖 的 影 響 更 不 僅 止 於 書 法 的 教 導, 還 包 括 運 用 臨 古 觀 念 遍 臨 古 人 法 帖 的 學 習 態 度 此 點, 由 康 熙 起 居 注 康 熙 四 十 一 十 月 條 以 及 聖 祖 仁 皇 帝 庭 訓 格 言 中 的 兩 段 記 載 內 容, 可 清 楚 得 知 : 宮 中 古 法 帖 甚 多, 朕 皆 臨 閱 所 有 法 帖, 朕 曾 臨 遍, 大 抵 名 人 墨 蹟, 屢 經 匠 人 鏤 刻, 其 原 本 精 神 漸 皆 失 真 朕 素 性 好 此, 久 歷 歲, 毫 無 間 斷 15 朕 自 幼 嗜 書 法, 凡 見 古 人 墨 蹟, 必 臨 一 過 所 臨 之 條 幅 手 卷 將 及 萬 餘 ; 其 賞 賜 者 不 下 數 千 天 下 有 名 廟 宇 禪 林, 無 一 處 無 朕 御 書 匾 額 16 三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 一 ) 洛 褉 賦 與 聖 祖 臨 董 書 蹟 風 格 的 演 變 關 係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的 另 一 面, 為 聖 祖 臨 摹 董 其 昌 書 蹟 洛 褉 賦 的 作 品 據 石 渠 寶 笈 著 錄 清 聖 祖 二 百 七 十 件 的 書 法 作 品, 有 近 三 分 之 一 是 自 署 臨 仿 古 代 名 家 之 作 而 這 其 中 又 以 臨 摹 董 其 昌 書 法 的 數 量 為 最 多, 共 有 三 十 六 件 之 多, 17 由 此 可 見 聖 祖 對 董 書 的 喜 好 程 度 董 其 昌 (1555 1636), 江 蘇 華 亭 ( 今 上 海 ) 人 字 玄 宰 號 香 光 明 萬 曆 十 七 (1589) 進 士 聖 祖 臨 董 書 的 學 習 過 程 受 沈 荃 影 響 頗 深, 而 清 代 起 居 注 : 康 熙 朝 詳 載 聖 祖 描 述 受 沈 荃 教 導 的 學 書 過 程, 清 楚 指 出 沈 荃 曾 受 董 其 昌 指 訓 的 關 係 : 沈 荃 昔 云 : 伊 曾 親 受 董 其 昌 指 訓, 朕 幼 學 書, 有 一 筆 不 似 處, 沈 荃 必 直 言 15 16 17 清 代 起 居 注 : 康 熙 朝 十 七 冊 ( 臺 北 市 : 聯 經 出 版 社, 民 98.09), 頁 9619 清 世 祖, 聖 祖 仁 皇 帝 庭 訓 格 言, 收 入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 清 史 資 料 匯 刊, 子 部 一 ( 北 京 市 : 商 務 印 書 館,2006), 頁 45 楊 丹 霞, 試 論 清 康 熙 帝 書 法 的 淵 源 分 期 與 影 響, 故 宮 博 物 院 院 刊 第 五 期 (2008), 頁 91 447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之 18 而 受 沈 荃 書 學 態 度 影 響 至 深 的 聖 祖, 對 於 董 其 昌 書 法 評 價 之 高, 則 從 佩 文 齋 書 畫 譜 中 的 敘 述 可 清 楚 得 知 : 董 書 天 姿 迥 異, 其 高 秀 圓 潤 之 致, 流 行 於 褚 墨 間, 非 諸 家 所 能 及 也 每 於 若 不 經 意 處, 風 神 獨 絕 如 微 雲 舒 卷, 清 風 飄 拂, 獨 得 天 然 之 趣 常 觀 其 結 構 字 體, 皆 源 於 晉 人, 蓋 其 生 平 多 臨 摹 閣 帖, 於 蘭 亭 聖 教 序 能 得 其 運 腕 之 法, 而 轉 筆 處 古 勁 藏 鋒, 似 拙 實 巧, 書 家 所 謂 古 釵 腳 殆 謂 是 耶? 顏 真 卿 蘇 軾 米 芾 以 雄 奇 峭 拔 擅 能, 而 根 柢 則 皆 出 於 晉 人 趙 孟 頫 猶 規 模 二 王, 其 昌 淵 源 合 一, 故 摹 諸 子 輒 得 其 意, 而 秀 潤 之 氣 獨 時 見 本 色 草 書 亦 縱 橫 排 宕 有 古 法, 朕 甚 欣 賞 19 圖 二 : 洛 褉 賦, 縱 128.5cm 橫 326cm,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雖 然 由 前 述 文 獻 記 載 得 知 聖 祖 臨 摹 董 其 昌 書 法 的 學 習 代, 早 在 幼 受 沈 荃 指 訓 時 即 已 開 始 但 學 者 楊 丹 霞 於 試 論 清 康 熙 帝 書 法 的 淵 源 分 期 與 影 響 一 文, 將 聖 祖 四 十 歲 作 為 一 個 分 期, 指 四 十 歲 之 後 聖 祖 書 風 在 骨 法 運 筆 和 筆 墨 韻 味 上 才 開 始 與 董 其 昌 接 近 20 並 舉 目 前 留 存 最 早 的 聖 祖 臨 董 作 品, 康 熙 二 十 四 18 19 20 清 代 起 居 注 : 康 熙 朝 十 七 冊 ( 臺 北 市 : 聯 經 出 版 社, 民 98.09), 頁 9619 跋 董 其 昌 書 畫 譜 佩 文 齋 書 畫 譜 卷 六 七, 頁 三 楊 丹 霞, 試 論 清 康 熙 帝 書 法 的 淵 源 分 期 與 影 響, 故 宮 博 物 院 院 刊 第 五 期 (2008), 頁 97 448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1685) 的 行 書 臨 董 其 昌 書 說 劍 篇 為 例, 認 為 該 篇 書 法 仍 屬 生 澀 階 段 的 作 品 惜 該 件 作 品 筆 者 無 緣 得 見 故 為 證 實 此 一 論 點, 特 取 庚 辰 七 夕 康 熙 三 十 九 (1700) 聖 祖 四 十 六 歲 的 臨 董 作 品 觀 千 葉 蓮 詩 ( 圖 三 ) 為 例, 對 比 董 其 昌 丙 辰 論 畫 冊 (1616)( 圖 四 ) 中 的 行 書 字 體, 聖 祖 筆 法 圓 鈍 生 澀, 可 明 顯 看 出 與 董 書 筆 法 勁 虛 之 間 細 膩 的 變 化 差 距 甚 遠, 且 觀 千 葉 蓮 詩 在 書 體 的 呈 現 上 雖 為 臨 摹 董 其 昌 的 作 品, 但 是 仍 有 其 他 書 法 家 的 影 子 存 在, 並 非 全 然 的 董 書 形 態 若 依 此 時 聖 祖 臨 董 書 作 的 程 度 尚 且 如 此 生 澀, 更 遑 論 康 熙 二 十 四 的 臨 董 其 昌 書 說 劍 篇 了 圖 三 : 觀 千 葉 蓮 詩, 縱 100.8cm 橫 28.7cm,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圖 四 : 丙 辰 論 畫 冊 ( 局 部 ), 每 開 縱 26.8cm 橫 28.7cm, 臺 北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449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圖 五 :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縱 31.7cm 橫 439.1cm,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為 推 論 聖 祖 所 書 洛 褉 賦 的 書 寫 代, 故 以 洛 褉 賦 的 書 蹟 為 本, 由 書 寫 風 格 與 此 件 聖 祖 臨 董 筆 法 相 近 的 作 品, 即 聖 祖 作 於 乙 酉 春 康 熙 四 十 四 的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 圖 五 ) 為 例 作 比 較 此 件 作 品 雖 書 幅 較 小 但 與 洛 褉 賦 的 書 寫 形 制 相 近, 書 寫 的 整 體 風 格 近 似 洛 褉 賦 分 析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與 洛 褉 賦 兩 件 書 作 間 的 差 異, 結 字 構 造 與 行 氣 的 運 行 均 已 頗 具 董 書 風 格, 與 觀 千 葉 蓮 詩 時 生 澀 的 筆 法 差 異 頗 大 但 若 以 聖 祖 此 兩 件 臨 董 書 作 與 董 其 昌 行 書 作 品 丙 辰 論 畫 冊 比 對, 分 析 聖 祖 臨 董 字 體 與 董 書 間 的 差 異, 則 顯 示 出 聖 祖 筆 墨 雖 言 臨 董, 但 於 筆 法 運 轉 與 董 書 相 比, 結 字 較 趨 於 圓 潤, 筆 力 頓 挫 之 力 亦 不 如 董 書 對 照 洛 褉 賦 與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於 行 筆 的 流 暢 度 ( 圖 表 一 ), 洛 褉 賦 在 字 與 字 之 間 的 筆 氣 延 續, 常 出 現 不 自 然 看 似 刻 意 連 結 的 筆 觸 ( 局 部 圖 A) ( 局 部 圖 B)( 局 部 圖 C), 此 種 不 自 然 的 筆 法, 通 常 較 容 易 出 現 於 學 書 者 臨 摹 他 450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人 筆 法 掌 握 度 尚 嫌 不 足 時 的 刻 意 筆 觸 洛 褉 賦 全 篇 二 百 五 十 五 字, 此 種 不 自 然 刻 意 連 結 的 筆 觸 共 出 現 了 十 二 次, 至 於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全 篇 二 百 八 十 二 字, 雖 有 兩 次 連 結 性 筆 法 ( 局 部 圖 D)( 局 部 圖 E), 但 運 筆 自 然, 不 似 刻 意 營 造 顯 然 聖 祖 書 寫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時, 對 自 身 臨 董 筆 法 的 掌 握 度 更 勝 於 書 寫 洛 褉 賦 另 觀 觀 千 葉 蓮 詩 ( 局 部 圖 F) 的 書 寫 內 容, 雖 然 僅 有 一 次 連 結 性 筆 法 出 現, 但 與 洛 褉 賦 不 自 然 連 結 的 筆 觸 近 似, 若 單 從 此 點 推 測 洛 褉 賦 的 書 寫 代, 則 洛 褉 賦 書 成 的 時 間 點, 有 可 能 介 於 觀 千 葉 蓮 詩 與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之 間 圖 表 一 : 觀 千 葉 蓮 詩 洛 褉 賦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風 格 比 較 表 觀 千 葉 蓮 詩 洛 褉 賦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 局 部 圖 F) ( 局 部 圖 A) ( 局 部 圖 B) ( 局 部 圖 C) ( 局 部 圖 D) ( 局 部 圖 E) 圖 版 來 源 :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進 一 步 依 據 洛 褉 賦 與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 圖 表 二 ) 兩 篇 書 作 中 的 獨 立 字 體 水 之 中 新 於 以 三 列 表 分 析 : 圖 表 二 :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洛 褉 賦 比 較 表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洛 褉 賦 圖 版 來 源 :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451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二 者 於 相 同 字 的 書 寫 筆 法 上 大 同 小 異, 由 結 字 運 筆 用 墨 間 的 相 似 度 推 論, 應 為 書 成 代 前 後 期 差 距 不 大 的 兩 件 作 品 但 若 細 觀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字 劃 的 運 筆, 則 較 洛 褉 賦 更 為 頓 挫 有 力, 筆 法 虛 實 之 間 轉 化 得 更 為 自 然 順 暢 依 上 述 分 析 二 者 書 寫 筆 法 熟 練 程 度 判 斷 書 寫 代 的 先 後, 更 增 加 了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書 成 於 洛 褉 賦 之 後 的 可 能 性 聖 祖 除 了 臨 摹 古 人 法 帖 外, 更 運 用 古 人 筆 法 於 書 寫 自 己 的 題 字 康 熙 三 十 五 (1696) 焦 秉 貞 所 繪 製 之 御 製 耕 織 圖 又 稱 佩 文 齋 耕 織 圖, 可 為 此 中 代 表 內 容 除 附 有 聖 祖 御 題 的 御 製 耕 織 圖 序 文, 圖 冊 中 耕 圖 與 織 圖 畫 幅 的 上 方, 聖 祖 又 分 別 題 有 四 十 六 首 七 言 絕 句 圖 六 : 聖 祖 御 書 御 製 耕 織 圖 序 ( 局 部 ) 圖 版 出 處 : 御 製 耕 織 圖 圖 表 三 : 明 董 其 昌 尺 牘 冊 與 聖 祖 書 御 製 耕 織 圖 序 文 比 較 表 明 董 其 昌 尺 牘 冊 御 製 耕 織 圖 序 文 圖 版 出 處 : 故 宮 書 畫 錄 [ 卷 八 ], 第 四 冊, 頁 18 御 製 耕 織 圖 452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以 現 藏 於 臺 北 故 宮 博 物 院 明 董 其 昌 尺 牘 冊 中 的 董 書 字 體 與 御 製 耕 織 圖 ( 圖 六 ) 序 文 中 的 書 寫 方 式 作 比 較 ( 圖 表 三 ) 聖 祖 運 用 的 筆 法 很 明 顯 源 自 於 董 書 風 格, 這 同 時 也 突 顯 出 聖 祖 受 所 臨 摹 古 人 書 蹟 影 響 之 深 因 此 推 論 在 非 臨 摹 古 人 書 蹟 的 狀 態 下, 聖 祖 的 書 寫 形 式 應 會 受 當 時 後 所 偏 好 書 風 的 影 響 ( 二 ) 康 熙 朝 宮 中 檔 奏 摺 中 聖 祖 硃 批 字 體 的 風 格 演 變 筆 者 擬 藉 由 康 熙 朝 宮 中 檔 奏 摺 聖 祖 硃 批 內 容 中 書 體 風 格 的 演 變, 據 以 了 解 他 於 不 同 代, 在 筆 法 呈 現 上 受 偏 好 書 風 影 響 的 特 色 現 存 康 熙 朝 宮 中 檔 奏 摺 之 硃 批 均 為 聖 祖 所 親 批, 本 文 依 據 北 京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索 彙 編 的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以 及 臺 北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的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中 的 硃 批 字 體 為 參 考 依 據, 分 析 比 對 聖 祖 硃 批 書 蹟 的 演 變, 是 否 會 因 聖 祖 書 寫 偏 好 的 改 變 而 有 所 差 異, 以 及 書 寫 風 格 受 董 其 昌 影 響 的 程 度 圖 表 四 : 聖 祖 奏 摺 - 通 篇 硃 批 字 體 比 較 表 康 熙 35 6 月 8 日 江 寧 府 織 造 曹 寅 奏 請 聖 安 並 陳 大 兵 蕩 滅 葛 爾 旦 江 寧 軍 民 建 醮 慶 賀 及 將 赴 京 陛 見 康 熙 45 6 月 2 日 直 立 總 督 管 理 巡 撫 事 務 趙 弘 燮 奏 謝 天 恩 蠲 免 直 隸 河 間 等 九 府 舊 欠 錢 糧 康 熙 55 2 月 8 日 直 立 總 督 管 理 巡 撫 事 務 趙 弘 燮 奏 報 保 定 府 等 地 得 雪 日 期 及 尺 寸 圖 版 出 處 :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453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康 熙 朝 奏 摺 的 主 要 收 藏 地, 分 別 為 臺 北 與 北 京 兩 處 故 宮 博 物 院 臺 北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中, 最 早 可 供 比 對 的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字 體, 為 康 熙 三 十 五 (1696); 北 京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所 彙 編 的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中 最 早 可 供 比 對 的 聖 祖 硃 批 字 體 奏 摺 代, 則 為 康 熙 三 十 二 (1693) 兩 處 收 藏 的 康 熙 朝 奏 摺, 代 最 遲 均 至 康 熙 六 十 一 (1722) 為 止 綜 合 可 供 比 對 的 資 料 代, 為 康 熙 三 十 二 至 康 熙 六 十 一 基 於 文 獻 資 料 的 有 限 性, 以 及 為 了 使 通 篇 的 硃 批 字 體, 能 夠 有 較 為 完 整 書 寫 風 格 的 差 異 性 比 對 效 果 筆 者 從 康 熙 三 十 五 起, 每 隔 十 設 為 一 個 取 樣 點, 分 別 就 康 熙 三 十 五 (1696) 六 月 八 日 江 寧 府 織 造 曹 寅 四 十 五 (1706) 六 月 二 日 直 立 總 督 管 理 巡 撫 事 務 趙 弘 燮 五 十 五 (1716) 二 月 八 日 直 立 總 督 管 理 巡 撫 事 務 趙 弘 燮, 三 份 上 呈 奏 摺 的 完 整 硃 批 書 蹟 作 比 較 ( 圖 表 四 ) 從 上 述 三 個 比 較 標 的, 分 析 硃 批 內 容 的 整 體 書 寫 風 格, 聖 祖 硃 批 字 體 的 演 變 明 顯 受 臨 古 觀 念 的 影 響 從 康 熙 三 十 五 六 月 八 日 江 寧 府 織 造 曹 寅 奏 請 聖 安 並 陳 大 兵 蕩 滅 葛 爾 旦 江 寧 軍 民 建 醮 慶 賀 及 將 赴 京 陛 見 奏 摺 中 的 硃 批 字 體 行 書 的 書 寫 筆 法, 明 顯 有 董 氏 風 格 的 傾 向, 看 得 出 受 董 其 昌 認 為 書 家 兩 大 要 旨 結 構 與 氣 勢 影 響 所 表 現 在 書 法 上 的 動 感 ; 康 熙 四 十 五 直 立 總 督 管 理 巡 撫 事 務 趙 弘 燮 所 上 奏 奏 謝 天 恩 蠲 免 直 隸 河 間 等 九 府 舊 欠 錢 糧 的 硃 批 字 體 除 了 董 書 風 格 之 外, 融 合 了 部 份 屬 於 米 芾 字 體 飛 動 氣 勢 中 字 體 往 右 上 斜 特 色, 以 及 米 芾 慣 有 筆 法 橫 鈎 橫 折 鈎 平 捺 的 特 色 於 部 分 字 體 中 ; 到 了 康 熙 五 十 五 二 月 八 日 直 立 總 督 管 理 巡 撫 事 務 趙 弘 燮 上 呈 奏 摺 奏 報 保 定 府 等 地 得 雪 日 期 及 尺 寸 的 硃 批 字 體, 呈 現 工 整 的 楷 書 形 式, 這 與 聖 祖 晚 漸 漸 出 現 大 量 賞 賜 給 廷 臣 與 督 撫 們 的 顏 體 御 書 相 對 照, 聖 祖 對 於 顏 真 卿 的 字 體 雖 有 嚴 氣 可 性 的 評 語, 但 此 處 所 呈 現 的 硃 批 字 體 並 無 明 顯 受 顏 書 影 響 的 痕 跡 這 或 可 解 釋 為 聖 祖 於 晚 的 書 寫 偏 好 雖 然 趨 向 楷 書, 但 筆 法 已 逐 漸 從 臨 摹 古 人 筆 法 的 影 響 中, 逐 漸 發 展 出 自 己 的 書 寫 風 格 除 了 觀 察 聖 祖 硃 批 字 體 整 體 風 格 演 變 的 三 個 時 間 點 筆 者 進 一 步 選 取 聖 祖 歷 硃 批 內 容 中 的 單 獨 字 體 風 格 進 行 比 對, 以 便 能 更 清 楚 的 呈 現 硃 批 字 體 演 變 的 軌 跡 資 料 來 源 以 北 京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彙 編 的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以 及 臺 北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二 者 的 文 獻 資 料 為 取 樣 範 本 454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歸 納 硃 批 奏 摺 中 較 常 出 現 的 句 子 : 知 道 了 以 及 是 之 朕 此 人 有 已 等 七 個 單 字, 作 為 分 組 比 較 的 範 本 經 初 步 比 對, 字 體 的 演 變 大 致 可 分 為 兩 種 類 別, 第 一 種 類 別 風 格 固 定 : 由 此 人 有 已 此 四 個 字 體 的 比 對 結 果 顯 示, 字 形 無 明 顯 的 變 化 ; 第 二 種 類 別 屬 風 格 非 固 定 : 以 知 道 了 是 之 朕 四 者 共 六 個 字 為 比 對 範 本, 在 比 對 的 差 異 度 方 面 呈 現 出 近 似 的 變 化 脈 絡 1. 風 格 固 定 的 硃 批 字 體 : 分 別 比 對 此 ( 圖 表 五 ) 人 ( 圖 表 六 ) 有 ( 圖 表 七 ) 已 ( 圖 表 八 ) 四 個 字 體 此 字 筆 法 所 呈 現 的 屬 於 董 其 昌 的 書 寫 風 格, 字 形 變 化 基 本 上 差 異 度 不 大, 僅 在 康 熙 五 十 八 (1719) 的 用 筆 上, 此 字 呈 現 稍 趨 工 整 的 些 微 變 化 ; 有 字 的 書 寫 風 格 與 明 董 其 昌 尺 牘 冊 中 的 有 字 相 比, 筆 法 上 依 然 屬 董 書 風 格, 筆 法 的 差 異 度 不 大 ; 此 外 人 已 二 字 除 了 呈 現 的 仍 舊 是 董 書 風 格 外, 筆 法 無 明 顯 變 化 圖 表 五 : 四 十 一 四 十 二 四 十 五 四 十 八 四 十 八 五 十 五 十 五 十 五 十 一 五 十 一 五 十 三 五 十 五 五 十 五 五 十 五 五 十 六 五 十 八 五 十 八 圖 版 出 處 :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455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圖 表 六 : 四 十 三 四 十 八 四 十 九 五 十 五 十 一 五 十 六 五 十 七 六 十 圖 版 出 處 :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圖 表 七 : 四 十 二 四 十 三 四 十 五 四 十 六 四 十 八 四 十 八 四 十 九 四 十 九 五 十 五 十 五 十 五 十 一 五 十 一 五 十 一 五 十 三 五 十 四 五 十 四 五 十 五 五 十 五 五 十 五 五 十 六 五 十 六 五 十 七 五 十 七 五 十 八 六 十 六 十 一 圖 版 出 處 :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圖 表 八 : 四 十 四 十 六 四 十 九 五 十 五 十 一 五 十 三 五 十 三 五 十 五 五 十 七 五 十 七 五 十 七 五 十 九 六 十 圖 版 出 處 :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456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2. 風 格 非 固 定 的 硃 批 字 體 : 其 次 針 對 有 差 異 性 的 字 體 部 份 比 對, 由 知 道 了 ( 圖 表 九 ) 三 個 字 的 書 寫 形 體 分 析, 康 熙 三 十 代 屬 於 流 暢 的 行 書 體 例, 到 康 熙 四 十 代 字 形 筆 畫 逐 漸 偏 細, 到 了 康 熙 四 十 九 (1710), 筆 法 明 顯 出 現 了 變 化, 跨 越 這 個 時 間 點 之 後, 一 進 入 康 熙 五 十 代, 硃 批 字 體 的 書 寫 形 式 逐 漸 工 整 並 且 呈 現 楷 書 筆 法 ; 而 類 似 此 種 硃 批 字 形 演 變 的 過 程, 同 樣 出 現 在 另 外 三 個 字 之 ( 圖 表 十 ) 朕 ( 圖 表 十 一 ) 是 ( 圖 表 十 二 ) 的 比 對 過 程 中 顯 示 出 在 康 熙 四 十 九 以 前, 聖 祖 對 行 書 體 例 較 為 偏 好, 中 期 以 後 除 了 保 留 部 份 的 行 書 筆 法, 主 要 的 書 寫 形 式 已 漸 漸 趨 於 工 整, 而 聖 祖 所 偏 好 的 書 寫 風 格, 明 顯 從 行 書 體 逐 漸 改 變 為 楷 書 體 圖 表 九 : 三 十 三 三 十 七 三 十 八 三 十 八 四 十 四 十 一 四 十 三 四 十 四 四 十 五 四 十 五 四 十 六 四 十 六 四 十 七 四 十 七 四 十 八 四 十 八 457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四 十 九 五 十 五 十 一 五 十 二 五 十 二 五 十 三 五 十 三 五 十 四 五 十 五 五 十 六 五 十 七 五 十 八 五 十 八 圖 版 出 處 :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圖 表 十 : 四 十 二 四 十 六 四 十 七 四 十 八 五 十 五 十 五 十 一 五 十 三 五 十 三 五 十 五 五 十 五 五 十 八 六 十 六 十 圖 版 出 處 :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458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圖 表 十 一 : 三 十 二 三 十 五 四 十 二 四 十 二 四 十 三 四 十 五 四 十 五 四 十 六 四 十 七 四 十 九 五 十 七 五 十 九 六 十 六 十 一 六 十 一 圖 版 出 處 :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圖 表 十 二 : 四 十 二 四 十 六 四 十 八 四 十 九 五 十 五 十 五 十 五 十 五 十 一 五 十 二 五 十 三 五 十 三 五 十 六 五 十 七 六 十 圖 版 出 處 : 宮 中 檔 康 熙 朝 奏 摺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 三 )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作 畫 者 的 探 究 桐 蔭 仕 女 圖 為 一 幅 通 景 絹 地 仕 女 屏 風 油 畫, 畫 面 正 中 為 一 棟 大 廳 建 築, 大 廳 大 門 敞 開 穿 透 廳 堂, 穿 透 空 間 的 另 一 方 有 一 扇 敞 開 的 門 對 立 於 畫 屏 正 中 間, 屋 頂 覆 蓋 筒 瓦, 大 門 左 右 兩 側 各 有 兩 扇 木 紋 窗, 廳 前 立 有 四 根 柱 子, 柱 底 有 柱 礎, 大 廳 內 以 及 廳 前 的 樓 梯 旁 分 別 各 站 有 一 位 婦 女, 畫 面 左 側 有 一 座 小 木 橋 連 接 另 一 棟 建 物 的 局 部, 橋 上 站 立 三 位 婦 女, 木 橋 前 方 的 水 池 中 有 一 塊 大 石, 畫 面 的 右 方 樹 立 有 兩 棵 梧 桐 樹, 樹 下 站 立 了 兩 位 婦 女, 畫 屏 中 的 六 位 婦 女 均 身 形 修 長 五 官 細 緻 肢 體 動 態 少, 畫 面 中 無 作 畫 者 款 印 與 任 何 文 字 桐 蔭 仕 女 圖 在 視 點 結 構 上, 是 利 用 焦 點 透 視 法 增 強 畫 面 的 縱 深 感 國 459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朝 院 畫 錄 於 焦 秉 貞 的 相 關 記 載 中 曾 提 到 焦 秉 貞 工 人 物 山 水 樓 觀 參 用 海 西 法 伏 讀, 21 而 焦 點 透 視 法 即 屬 海 西 法 的 表 現 方 式 之 一 對 於 以 此 法 繪 製 的 作 品, 最 早 根 據 乾 隆 時 期 各 作 成 做 活 計 清 檔 的 記 載, 稱 為 線 法 畫 胡 敬 於 所 撰 的 國 朝 院 畫 錄 中 對 海 西 法 的 描 述 為 海 西 法 善 於 繪 影 剖 析 分 刌, 以 量 度 陰 陽 向 背 斜 正 長 短, 就 其 影 之 所 著, 而 設 色 分 濃 淡 明 暗 焉, 22 說 明 海 西 法 包 含 西 洋 繪 畫 技 法 中 的 透 視 與 陰 影 明 暗 之 法 此 幅 桐 蔭 仕 女 圖 不 同 於 傳 統 中 國 繪 畫 之 處, 除 了 油 畫 媒 材 的 特 殊 性 之 外, 即 在 於 運 用 海 西 法 繪 畫 觀 點 與 技 法 於 畫 幅 的 表 現 而 康 熙 朝 時 期 熟 習 此 種 繪 畫 技 法 者, 不 外 乎 當 時 的 西 洋 傳 教 士 以 及 少 數 曾 學 習 此 法 的 宮 廷 畫 家, 目 前 學 界 多 持 相 同 觀 點 故 擬 依 據 油 畫 屏 風 的 繪 製 風 格, 試 論 可 能 繪 製 此 圖 的 對 象, 並 以 其 活 動 代, 作 為 推 測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時 間 點 的 佐 證 之 一 1. 西 洋 傳 教 士 清 初 至 康 熙 朝 時 期, 來 華 的 耶 穌 會 士 之 中 有 繪 畫 專 長 者, 就 目 前 文 獻 紀 錄 所 載 寥 寥 可 數, 分 別 比 較 論 述 於 後 : 依 據 在 華 耶 穌 會 士 列 傳 及 書 目 一 書 記 載, 康 熙 朝 最 早 有 傳 教 士 傳 授 西 方 繪 畫 技 法, 是 明 末 清 初 來 華 的 義 大 利 傳 教 士 利 類 思 (Louis Baglio,1606-1682) 文 中 對 利 類 思 於 宮 廷 中 有 以 西 洋 繪 畫 之 法 教 授 華 人, 宮 內 頗 賞 其 畫 法 的 評 價 ; 23 此 外, 英 國 學 者 蘇 立 文 也 曾 於 著 作 中 提 及 利 類 思 到 北 京 後, 曾 於 宮 廷 傳 授 歐 洲 繪 畫 技 法 24 但 據 載 利 氏 多 以 清 廷 歷 所 藏 的 西 物 為 題 材 傳 授 中 國 畫 師, 25 由 此 推 斷 他 所 傳 授 的, 應 是 僅 屬 於 西 畫 中 的 素 描 與 靜 物 畫 一 類 的 基 礎 技 法, 文 獻 中 尚 無 關 於 他 傳 授 風 景 畫 及 人 物 畫 的 記 載 21 [ 清 ] 胡 敬 撰, 國 朝 院 畫 錄, 收 入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子 部, 藝 術 類, 第 1082 冊 : 胡 氏 書 畫 考 三 種, 卷 上 焦 秉 貞 條 (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2), 頁 33 22 [ 清 ] 胡 敬 撰, 國 朝 院 畫 錄, 收 入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子 部 藝 術 類, 第 1082 冊 : 胡 氏 書 畫 考 23 24 25 三 種, 卷 上 焦 秉 貞 條 (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2), 頁 33 [ 法 ] 費 賴 之, 在 華 耶 穌 會 士 列 傳 及 書 目 上 冊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出 版,1995), 頁 242 [ 英 ]M. 蘇 立 文, 東 西 方 美 術 的 交 流 ( 江 蘇 : 江 蘇 美 術 出 版 社,1998), 頁 56. 方 豪, 中 西 交 通 史 下 冊 ( 上 海 市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08), 頁 636 460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根 據 義 大 利 籍 的 西 洋 宮 廷 畫 家 馬 國 賢 (Matteo Ripa) 於 自 傳 清 廷 十 三 : 馬 國 賢 回 憶 錄 的 記 載, 康 熙 朝 首 位 西 洋 宮 廷 畫 家 的 出 現, 是 康 熙 三 十 八 (1699) 時 由 法 國 傳 教 士 白 晉 (1656-1730) 奉 聖 祖 之 命 於 返 回 法 國 面 見 法 王 路 易 十 四 時 邀 請 來 華, 非 傳 教 士 的 世 俗 畫 家 切 拉 蒂 尼 (Giovanni Gheravdini,1654-?), 他 也 是 清 代 宮 廷 中 出 現 的 第 一 位 專 業 畫 家 ( 之 前 的 繪 畫 記 載 多 出 於 傳 教 士 之 手 ) 西 元 1711 被 召 進 京 的 義 大 利 籍 傳 教 士 馬 國 賢 (Matteo Ripa,1682-1745), 曾 於 記 錄 了 一 段 由 七 八 個 切 拉 蒂 尼 的 中 國 學 生, 正 在 粗 糙 的 高 麗 紙 上 畫 出 中 國 山 水 畫 作 風 的 油 畫 的 經 歷, 26 而 下 面 這 段 敘 述 的 內 容, 更 證 實 了 切 拉 蒂 尼 的 確 是 於 宮 中 傳 授 油 畫 技 法 的 第 一 人 我 受 命 進 宮 是 在 1711 1 月 7 日, 我 被 帶 到 了 切 拉 蒂 尼 的 弟 子 們 的 畫 室, 他 是 第 一 位 把 油 畫 引 進 中 國 的 畫 家 這 些 人 向 我 表 示 歡 迎 以 後, 就 給 我 拿 來 畫 布 畫 筆 和 顏 料, 於 是 我 和 他 們 一 起 作 畫 在 這 裡, 作 油 畫 用 的 畫 布 是 高 麗 紙 然 而, 由 於 我 不 習 慣 這 種 畫 布, 我 從 來 也 沒 能 照 自 己 主 觀 想 像 創 作 過 作 品, 只 能 作 一 些 平 庸 的 複 製 工 作 27 由 此 類 推, 傳 教 士 利 類 思 當 時 主 要 的 工 作 仍 是 於 欽 天 監 中 協 助 湯 若 望, 並 非 專 職 以 繪 畫 專 長 供 職 於 宮 廷 之 中 義 大 利 籍 傳 教 士 馬 國 賢 (Matteo Ripa,1682-1745) 於 康 熙 五 十 (1711) 以 工 於 繪 畫 被 召 入 京 他 於 自 傳 中 曾 自 述 受 聖 祖 指 派, 畫 過 一 幅 滿 族 人 畫 像, 並 且 受 到 讚 賞 28 然 關 於 他 作 畫 的 記 錄 自 1711 4 月 之 後 即 由 製 作 銅 版 畫 所 取 代, 馬 國 賢 存 世 的 作 品 也 僅 銅 版 畫 避 暑 山 莊 三 十 六 景 圖 乙 冊, 並 無 確 切 的 繪 畫 作 品 留 存 紀 錄 雖 然 學 者 莫 小 也 曾 於 中 國 銅 版 畫 的 承 續 一 文 中 指 其 認 為 桐 蔭 仕 女 圖 可 能 是 馬 國 賢 來 華 時 期 繪 製 的 作 品, 對 於 此 種 說 法, 學 者 李 超 在 著 作 中 26 27 28 [ 英 ]M. 蘇 立 文, 東 西 方 美 術 的 交 流 ( 江 蘇 : 江 蘇 美 術 出 版 社,1998), 頁 57 莫 小 也, 17-18 世 紀 傳 教 士 與 西 畫 東 漸 ( 杭 州 : 中 國 美 術 學 院 出 版 社,2002), 頁 198 馬 國 賢, 清 廷 十 三 : 馬 國 賢 回 憶 錄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4), 頁 56 461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國 早 期 油 畫 史 中, 亦 曾 提 出 相 同 的 臆 測, 指 桐 蔭 仕 女 圖 可 能 是 由 當 時 的 西 洋 宮 廷 畫 家 馬 國 賢 (Matteo Ripa, 1682-1745) 或 其 學 生 所 繪 的 說 法 但 二 者 對 此 一 推 論 均 未 提 出 舉 證 目 前 經 筆 者 整 理, 曾 於 康 熙 朝 宮 廷 中 傳 授 西 方 繪 畫 技 法 記 載 的 西 洋 人, 由 文 獻 中 所 知 僅 此 三 位 而 已, 這 其 中 馬 國 賢 所 傳 授 的 為 銅 版 畫 的 製 作 技 法 ( 同 為 運 用 西 洋 繪 畫 技 法 中 透 視 與 光 影 的 觀 念 ) 然 三 者 除 馬 國 賢 尚 有 一 銅 版 畫 作 品 傳 世 之 外, 均 缺 乏 畫 作 傳 世, 故 難 以 定 位 三 者 的 繪 畫 風 格, 更 無 法 以 此 判 定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者 是 否 其 中 之 一 此 外, 對 於 最 為 人 所 知 的 西 洋 傳 教 士 畫 家, 康 熙 五 十 四 (1715) 來 華 的 郎 世 寧 (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 雖 然 他 於 康 熙 末 即 已 來 華, 但 是 最 早 的 作 品 紀 錄 直 到 雍 正 朝 時 期 才 出 現, 故 不 列 入 討 論 2. 明 末 清 初 的 宗 教 畫 風 格 為 了 解 康 熙 朝 時 期 傳 教 士 可 能 的 繪 畫 風 格, 初 步 藉 由 明 末 清 初 傳 教 士 的 宗 教 繪 畫 作 品, 嘗 試 從 另 外 一 個 角 度 探 討 桐 蔭 仕 女 圖 與 西 洋 傳 教 士 之 間 的 關 聯 性 首 先, 根 據 目 前 所 知 最 為 可 信 的 傳 教 士 作 品 之 一, 是 協 助 利 瑪 竇 傳 教, 由 澳 門 耶 穌 會 藝 術 中 心 所 培 養, 並 且 曾 經 於 西 元 1593 至 1598 間 前 往 日 本 耶 穌 會 所 辦 的 學 校 裡 學 習 繪 畫 等 各 種 訓 練 課 程 的 華 裔 傳 教 士 畫 家 游 文 輝 (?-1630), 他 所 繪 製 的 油 畫 肖 像 利 瑪 竇 像 ( 圖 八 ) 此 畫 創 作 於 1610, 據 利 瑪 竇 行 旅 中 國 記 的 記 載, 是 現 存 最 早 由 中 國 人 所 創 作 的 油 畫 肖 像, 目 前 收 藏 於 羅 馬 耶 穌 會 堂 29 從 利 瑪 竇 像 衣 服 紋 路 的 呈 現 方 式, 顯 示 當 時 傳 教 士 所 傳 授 的 油 畫 技 法, 在 程 度 上 與 大 眾 所 熟 知 的 油 畫 技 法 的 精 緻 度 尚 有 一 段 頗 大 的 差 異 雖 然 人 物 五 官 面 容 與 鬍 鬚 的 表 現 以 陰 影 明 暗 法 呈 現 體 感, 但 除 了 鬍 鬚 的 影 子 顯 得 僵 硬, 衣 服 紋 路 的 表 現 方 式 既 無 法 呈 現 西 方 繪 畫 特 色 的 體 感, 更 無 法 表 現 東 方 畫 風 的 意 境, 若 此 畫 能 代 表 明 末 清 初 傳 教 士 的 繪 畫 風 格, 除 了 繪 畫 的 細 膩 度 不 如 桐 蔭 仕 女 圖 29 上 海 博 物 館, 利 瑪 竇 行 旅 中 國 記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10), 頁 91 93 462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 圖 七 ), 油 畫 繪 製 的 筆 觸 與 運 用 較 厚 顏 料 以 重 複 堆 疊 敷 塗 的 方 式 所 呈 現 出 的 肌 理, 均 與 桐 蔭 仕 女 圖 較 為 細 緻 的 筆 觸, 以 及 無 重 複 堆 疊 的 薄 塗 顏 料 方 式 不 相 同 其 次, 清 初 來 華 的 傳 教 士 多 為 義 大 利 籍, 而 當 時 義 大 利 的 藝 術 家, 多 受 十 七 世 紀 末 十 八 世 紀 初 義 大 利 最 具 影 響 力 的 藝 術 家 卡 拉 瓦 喬 的 影 響, 風 格 偏 好 寫 實 戲 劇 性 的 繪 畫 技 巧 以 及 強 烈 的 明 暗 法 ( 明 暗 對 比 ) 30 以 卡 拉 瓦 喬 西 元 1601 的 作 品 以 馬 忤 斯 的 晚 餐 ( 圖 九 ) 為 例, 人 物 誇 張 的 肢 體 動 作 透 露 強 烈 的 戲 劇 性 風 格 但 是 這 又 與 桐 蔭 仕 女 圖 在 人 物 表 現 所 呈 現 含 蓄 優 雅 的 風 格 相 違 悖, 尤 其 強 烈 明 暗 法 的 對 比 運 用 也 與 桐 蔭 仕 女 圖 溫 和 的 明 暗 色 調 處 理 方 式 有 程 度 上 的 差 異 圖 表 十 三 : 桐 蔭 仕 女 圖 與 利 瑪 竇 像 以 馬 忤 斯 的 晚 餐 比 較 表 桐 蔭 仕 女 圖 利 瑪 竇 像 以 馬 忤 斯 的 晚 餐 圖 七 圖 八 圖 九 圖 版 出 處 : 西 洋 藝 術 流 派 事 典, 頁 58 利 瑪 竇 行 旅 中 國 記, 頁 92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2. 擅 於 運 用 海 西 法 的 宮 廷 畫 家 焦 秉 貞 聶 崇 正 是 最 早 注 意 到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重 要 性 的 學 者 之 一 在 他 早 期 的 研 究 中, 曾 推 斷 桐 蔭 仕 女 圖 的 作 畫 者, 不 出 焦 秉 貞 冷 枚 陳 枚 或 另 外 幾 名 畫 家 31 之 後 他 於 稍 晚 的 著 作 清 宮 繪 畫 與 西 風 東 漸 以 及 專 文 焦 秉 貞 30 31 史 蒂 芬 利 透 (Stephen Little), 西 洋 藝 術 流 派 事 典 ( 臺 北 市 : 果 實 出 版,2005), 頁 58 聶 崇 正, 一 幅 早 期 的 油 畫 作 品 - 康 熙 時 仕 女 油 畫 屏 風, 宮 廷 藝 術 的 光 輝 -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論 463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冷 枚 及 其 作 品 中, 更 明 確 指 出 自 己 曾 猜 測 可 能 是 清 代 康 熙 時 的 宮 廷 畫 家 焦 秉 貞 所 為 32 自 此, 學 界 多 宗 此 論 焦 秉 貞, 字 爾 正 康 熙 間 宮 廷 畫 家 其 生 卒 不 詳 他 繪 畫 活 動 的 代 約 為 康 熙 八 (1669) 至 雍 正 四 (1726) 之 間, 33 為 清 代 畫 史 中 最 早 於 作 品 中 開 始 呈 現 西 洋 畫 風 的 中 國 畫 家 之 一 以 嘉 慶 二 十 一 (1816) 胡 敬 撰 國 朝 院 畫 錄 中 對 焦 秉 貞 繪 畫 風 格 的 描 述, 最 為 全 面 且 扼 要 : 焦 秉 貞, 濟 寧 人 康 熙 中, 官 欽 天 監 五 官 正 工 人 物 山 水 樓 觀, 參 用 海 西 法 伏 讀 焦 秉 貞 素 按 七 政 之 躔 度 五 形 之 遠 近, 所 以 危 峰 疊 嶂 中, 分 咫 尺 之 萬 里 秉 貞 職 守 靈 臺, 深 明 測 算, 會 晤 有 得, 取 西 法 而 變 通 之 34 將 桐 蔭 仕 女 圖 與 焦 秉 貞 山 水 樓 閣 第 二 開 ( 圖 十 ) 的 畫 面 結 構 作 比 較, 扣 除 人 物 與 遠 山 這 兩 項 元 素, 兩 幅 畫 作 的 畫 面 構 成 元 素, 除 了 視 點 的 角 度, 其 餘 幾 乎 完 全 一 致, 分 布 的 位 置 也 類 似 桐 蔭 仕 女 圖 中 仕 女 與 遠 山 的 表 現 模 式 源 出 於 中 國 繪 畫 的 表 現 手 法 仕 女 的 部 分, 舉 焦 秉 貞 畫 作 繪 事 羅 珍 第 四 開 ( 圖 十 一 ) 仕 女 圖 風 雨 微 吟 ( 圖 十 二 ) 歷 朝 賢 后 故 事 濯 龍 蠶 織 ( 圖 十 三 ) 分 析, 仕 女 拘 謹 含 蓄 的 形 象, 表 現 人 物 體 態 硬 挺 而 規 律 的 衣 紋, 清 初 仕 女 肩 部 薄 弱 的 體 感, 所 畫 仕 女 無 足 的 特 色 以 及 承 襲 明 末 仕 女 細 緻 五 官 的 表 現 方 式, 均 為 焦 秉 貞 傳 承 自 傳 統 中 國 仕 女 畫 所 形 塑 出 的 個 人 風 格 尤 其 以 歷 朝 賢 后 故 事 濯 龍 蠶 織 ( 圖 十 四 ) 一 圖 中 的 仕 女 形 象 對 比 桐 蔭 仕 女 圖 ( 圖 十 五 ) 右 側 三 位 仕 女 ( 圖 表 十 四 ), 二 圖 中 仕 女 的 姿 勢 與 體 態 幾 乎 如 出 一 轍, 很 難 不 將 二 者 的 繪 製 者 做 聯 想 若 將 濯 龍 蠶 織 中 三 位 仕 女 角 色 的 線 條 抽 離, 改 採 運 用 色 調 作 出 塊 面 區 隔 的 方 式, 更 可 明 顯 看 出 之 間 的 同 質 性 32 33 34 叢 (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996), 頁 249 聶 崇 正, 清 宮 繪 畫 與 西 畫 東 漸 ( 北 京 : 紫 禁 城 出 版 社,2010), 頁 187 請 參 考 拙 作 焦 秉 貞 仕 女 畫 的 師 承 [ 清 ] 胡 敬 撰, 國 朝 院 畫 錄, 收 入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子 部. 藝 術 類, 第 1082 冊 : 胡 氏 書 畫 考 三 種, 卷 上 焦 秉 貞 條 (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2), 頁 33 464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圖 十 : 山 水 樓 閣 第 二 開, 縱 26.2 cm 橫 26.4cm, 臺 北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圖 版 來 源 : 新 視 界 - 郎 世 寧 與 清 宮 西 洋 風 圖 十 一 : 繪 事 羅 珍 第 四 開, 縱 30cm 橫 21.2cm,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圖 版 來 源 :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465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圖 十 二 : 仕 女 圖 風 雨 微 吟, 縱 30.9cm 橫 20.4cm, 臺 北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圖 版 來 源 : 新 視 界 - 郎 世 寧 與 清 宮 西 洋 風 圖 十 三 : 歷 朝 賢 后 故 事 濯 龍 蠶 織, 縱 30.6cm 橫 37.3cm,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圖 版 來 源 :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466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圖 表 十 四 : 桐 蔭 仕 女 圖 與 歷 朝 賢 后 故 事 濯 龍 蠶 織 比 較 表 桐 蔭 仕 女 圖 局 部 圖 歷 朝 賢 后 故 事 濯 龍 蠶 織 局 部 圖 圖 十 四 圖 十 五 圖 版 出 處 :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圖 十 六 : 桐 蔭 仕 女 圖 局 部 圖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圖 版 來 源 :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圖 十 七 : 繪 事 羅 珍 局 部 圖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圖 版 來 源 :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於 仕 女 人 物 的 形 態 表 現, 實 際 上 是 屬 傳 統 中 國 仕 女 的 風 格 繪 製 者 捨 去 中 國 傳 統 繪 畫 線 條 的 特 色, 運 用 深 淺 明 暗 的 色 差 凸 顯 體 感 的 呈 現 方 式, 基 本 上 屬 於 運 用 海 西 法 的 繪 畫 技 法 然 而 在 色 塊 間 區 隔 的 方 式 上, 仍 無 法 跳 脫 中 國 繪 畫 中 運 用 線 條 的 觀 念 框 架 繪 製 者 於 描 繪 仕 女 面 容, 如 眼 窩 雙 頰 臥 蟬 鼻 翼 等, 運 用 薄 塗 油 畫 顏 料 結 合 陰 影 明 暗 法 來 表 現 體 感 ( 圖 十 六 ), 其 次 下 顎 467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與 頸 部 間 區 隔 衣 紋 皺 摺 的 呈 現, 同 樣 屏 除 傳 統 繪 畫 中 運 用 線 條 勾 勒 的 方 式, 運 用 薄 圖 油 畫 顏 料 來 呈 現 結 合 海 西 法 的 中 國 風 味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與 焦 秉 貞 存 世 作 品 間 最 大 不 同 之 處 在 影 子 的 呈 現, 這 裡 的 影 子 所 指 的 是 物 件 經 由 日 光 照 射 所 投 射 餘 地 面 的 灰 階 影 像 桐 蔭 仕 女 圖 除 了 畫 屏 空 白 處 的 遠 山 點 景 之 外, 其 餘 景 物 均 有 影 子 相 較 於 桐 蔭 仕 女 圖 在 影 子 部 分 的 全 面 性 呈 現, 焦 秉 貞 的 作 品 並 未 明 顯 呈 現 西 方 繪 畫 中 影 子 所 扮 演 的 重 要 角 色, 有 關 影 子 的 描 繪 均 謹 慎 地 呈 現 於 畫 面 的 細 節 處 舉 繪 事 羅 珍 建 物 的 窗 格 為 例, 明 確 有 窗 格 影 子 的 描 繪 對 比 分 析 影 子 在 兩 件 作 品 中 表 現 的 差 異, 主 因 在 於 繪 畫 材 質 與 觀 念 由 於 桐 蔭 仕 女 圖 被 定 位 為 西 方 油 畫 作 品, 推 測 繪 製 者 基 於 此 點 在 作 畫 時 有 比 較 大 的 施 展 空 間 ; 而 繪 事 羅 珍 屬 絹 本 設 色 的 中 國 繪 畫, 焦 秉 貞 在 表 現 時 仍 需 拘 泥 於 傳 統 畫 法 的 觀 念 與 框 架, 故 選 擇 較 趨 保 守 的 方 式 來 呈 現 歸 納 比 較 上 述 各 點, 總 結 焦 秉 貞 的 確 是 目 前 所 知 最 可 能 繪 製 桐 蔭 仕 女 圖 的 畫 家 四 結 論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因 其 可 能 為 中 國 最 早 的 油 畫 作 品 之 一, 而 受 到 藝 術 史 學 者 的 注 意 由 於 畫 中 並 無 題 記, 故 學 界 對 於 繪 製 此 圖 的 畫 家 身 分, 尚 存 在 部 分 歧 異 為 探 究 繪 製 此 圖 的 畫 家, 除 了 繪 畫 風 格 之 外, 作 品 完 成 時 間 的 定 位, 也 是 判 斷 的 重 要 參 考 依 據 之 一, 也 是 本 文 探 討 的 重 點 前 輩 學 者 聶 崇 正 曾 主 張, 依 照 作 品 存 放 地 點 為 原 清 宮 之 北 京 故 宮 博 物 院, 以 及 屏 風 畫 背 面 有 康 熙 (1654-1722) 臨 摹 明 末 大 書 法 家 董 其 昌 (1555-1636) 的 書 蹟 洛 褉 賦 來 推 斷, 作 畫 者 應 為 當 時 的 宮 廷 畫 家 35 因 此 對 繪 製 者 的 探 究 以 及 洛 褉 賦 書 寫 代 的 確 認, 有 助 於 判 斷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的 繪 製 代 石 渠 寶 笈 記 載 中 最 早 有 聖 祖 臨 董 其 昌 作 品 的 代, 是 康 熙 二 十 四 臨 35 聶 崇 正, 一 幅 早 期 的 油 畫 作 品 - 康 熙 時 仕 女 油 畫 屏 風, 宮 廷 藝 術 的 光 輝 -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論 叢 (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996), 頁 249 468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董 其 昌 書 說 劍 篇 依 據 聖 祖 臨 董 風 格 於 不 同 時 期 的 成 長 變 化, 書 寫 風 格 與 聖 祖 所 臨 洛 褉 賦 最 為 相 近 的 作 品, 為 乙 酉 春 康 熙 四 十 四 (1705) 聖 祖 所 書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分 析 聖 祖 書 作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顯 示 此 時 聖 祖 臨 摹 董 書 的 書 寫 體 例 已 趨 於 成 熟, 而 洛 褉 賦 與 臨 董 其 昌 書 藤 王 閣 序 的 書 寫 風 格 相 近, 熟 練 的 董 書 筆 法 顯 示 二 者 均 屬 於 成 熟 的 臨 董 作 品, 書 寫 代 的 差 距 應 該 不 遠 因 此 推 估 洛 褉 賦 屬 於 康 熙 四 十 (1701) 之 後 的 作 品 另 外 據 北 京 故 宮 研 究 員 楊 丹 霞 論 述 試 論 清 康 熙 帝 書 法 的 淵 源 分 期 與 影 響 一 文 的 說 法, 認 為 從 聖 祖 四 十 歲 即 康 熙 三 十 二 (1693) 開 始, 臨 董 書 法 作 品 的 數 量 開 始 增 多 的 說 法 為 參 考 依 據 36 顯 示 成 熟 的 臨 董 作 品 最 可 能 出 現 的 代 為 康 熙 朝 中 後 期 歸 結 前 述 各 點, 聖 祖 臨 董 書 作 洛 褉 賦 最 可 能 完 成 的 時 間 點, 介 於 康 熙 四 十 至 五 十 之 間 其 次, 經 由 分 析 康 熙 朝 漢 文 硃 批 奏 摺 中 聖 祖 硃 批 字 體 的 變 化 性 受 摹 古 影 響 的 程 度, 顯 示 硃 批 字 體 自 康 熙 三 十 五 至 四 十 九 間, 聖 祖 的 書 寫 體 例 明 顯 呈 現 董 書 風 格, 以 康 熙 四 十 九 (1710) 列 為 聖 祖 書 寫 風 格 變 化 的 轉 折 點, 之 前 屬 偏 好 行 書 體 例 的 階 段 ; 自 轉 折 點 康 熙 四 十 九 開 始, 書 寫 體 例 出 現 了 明 顯 的 改 變, 除 了 仍 保 留 部 份 董 書 風 格 的 行 書 筆 法 之 外, 主 要 的 書 寫 形 式 已 逐 漸 偏 向 楷 書 字 體 若 依 據 聖 祖 於 硃 批 書 體 偏 好 的 改 變 推 論, 此 篇 聖 祖 臨 董 書 作 洛 褉 賦 的 書 成 時 期, 推 估 完 成 於 康 熙 五 十 以 前 的 可 能 性 較 大 目 前 學 界 最 常 臆 測 的 繪 製 者, 是 曾 任 欽 天 監 五 官 正 的 焦 秉 貞 比 對 二 者 的 作 品, 之 間 其 實 存 在 著 許 多 共 同 的 特 徵, 包 括 畫 作 中 運 用 西 洋 技 法 構 圖 的 部 分 以 及 中 國 繪 畫 元 素 的 運 用 桐 蔭 仕 女 圖 最 為 獨 特 之 處 在 於 畫 作 所 運 用 的 媒 材 為 油 畫 材 質, 油 畫 材 料 的 使 用 在 清 初 並 不 普 遍, 取 得 的 管 道 也 很 有 限, 而 根 據 西 方 油 畫 顏 料 在 乾 隆 時 期 尚 屬 西 洋 傳 教 士 進 獻 的 貢 品 來 判 斷, 此 件 作 品 在 康 熙 朝 當 時 的 代 表 性 顯 而 易 見, 而 繪 製 此 圖 者 必 定 也 是 一 時 之 選 雖 然 康 熙 時 期 的 宮 廷 畫 家 中, 包 括 西 洋 宮 廷 畫 家 與 中 國 宮 廷 畫 家 在 內, 熟 悉 36 楊 丹 霞, 試 論 清 康 熙 帝 書 法 的 淵 源 分 期 與 影 響, 載 故 宮 博 物 院 院 刊 2008 第 5 期, 頁 97 469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海 西 法 的 並 非 僅 僅 只 有 焦 秉 貞 一 人, 而 焦 秉 貞 中 法 西 用 的 繪 畫 風 格 有 別 於 西 洋 傳 教 士 畫 家 的 西 法 中 用, 保 有 較 多 的 中 國 繪 畫 元 素, 才 是 多 數 學 者 推 測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者 為 焦 秉 貞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焦 秉 貞 於 宮 廷 中 活 動 的 代, 目 前 推 知 約 康 熙 八 (1669) 至 雍 正 四 (1726) 之 間, 活 動 的 時 間 頗 長 綜 合 上 述 比 者 針 對 聖 祖 臨 寫 洛 褉 賦 書 寫 代 的 推 測 結 果, 結 合 預 設 焦 秉 貞 為 此 圖 繪 製 者 的 觀 點, 筆 者 認 為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的 代 大 約 介 於 康 熙 四 十 至 五 十 之 間 參 考 書 目 ( 一 ) 原 始 文 獻 [ 清 ] 胡 敬 撰, 國 朝 院 畫 錄, 收 入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子 部. 藝 術 類, 第 1082 冊 : 胡 氏 書 畫 考 三 種, 卷 上 焦 秉 貞 條,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2 [ 清 ] 張 照 等 編 纂, 石 渠 寶 笈 : 初 編, 收 入 秘 殿 珠 林 石 渠 寶 笈 合 編 本 第 二 冊,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 出 版 社,2011 清 代 起 居 注 : 康 熙 朝 十 七 冊, 臺 北 市 : 聯 經 出 版 社, 民 98.09 跋 董 其 昌 書 畫 譜 佩 文 齋 書 畫 譜 卷 六 七 養 吉 齋 叢 錄 卷 之 四, 收 入 筆 記 小 說 大 觀 四 十 三 編, 臺 北 市 : 新 興 書 局, 民 75 康 熙 起 居 注, 中 國 第 一 歷 史 檔 案 館 整 理, 北 京 市 : 中 華 書 局,1984 [ 清 ] 徐 珂 著, 清 稗 類 鈔, 收 入 第 十 一 冊 諫 諍 類, 臺 北 市 : 臺 灣 商 務, 民 55 清 世 祖, 聖 祖 仁 皇 帝 庭 訓 格 言, 收 入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 清 史 資 料 匯 刊, 子 部 一, 北 京 市 : 商 務 印 書 館,2006 清 代 起 居 注 : 康 熙 朝 十 七 冊, 臺 北 : 聯 經 出 版 社, 民 98.09 大 清 聖 祖 仁 皇 帝 實 錄 卷 二 一 六 470

康 熙 朝 屏 風 油 畫 桐 蔭 仕 女 圖 繪 製 代 的 初 探 ( 二 ) 近 人 研 究 1. 專 書 聶 崇 正, 清 宮 繪 畫 與 西 畫 東 漸, 北 京 : 紫 禁 城 出 版 社,2010 聶 崇 正, 一 幅 早 期 的 油 畫 作 品 - 康 熙 時 仕 女 油 畫 屏 風, 宮 廷 藝 術 的 光 輝 -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論 叢,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996 上 海 博 物 館, 利 瑪 竇 行 旅 中 國 記,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2010 史 蒂 芬 利 透 (Stephen Little), 西 洋 藝 術 流 派 事 典, 臺 北 市 : 果 實 出 版, 2005 莫 小 也, 17-18 世 紀 傳 教 士 與 西 畫 東 漸, 杭 州 : 中 國 美 術 學 院 出 版 社,2002 馬 國 賢, 清 廷 十 三 : 馬 國 賢 回 憶 錄,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4 [ 法 ] 費 賴 之, 在 華 耶 穌 會 士 列 傳 及 書 目 上 冊,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出 版,1995 [ 英 ]M. 蘇 立 文, 東 西 方 美 術 的 交 流, 江 蘇 : 江 蘇 美 術 出 版 社,1998. 方 豪, 中 西 交 通 史 下 冊, 上 海 市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08 [ 美 ] 巫 鴻, 重 屏 : 中 國 繪 畫 中 的 媒 材 與 再 現,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2009 劉 恒, 中 國 書 法 史 : 清 代 卷, 南 京 : 江 蘇 教 育 出 版 社,2007. 9 馬 宗 霍, 書 林 紀 事, 上 海 : 商 務 印 書 館, 民 國 25 2. 論 文 期 刊 楊 丹 霞, 試 論 清 康 熙 帝 書 法 的 淵 源 分 期 與 影 響, 載 故 宮 博 物 院 院 刊 2008 第 5 期, 頁 89-159 金 運 昌, 康 熙 書 法 十 六 條, 紫 禁 城,2006 第 4 期, 頁 60-71 聶 崇 正, 一 幅 早 期 的 油 畫 作 品 - 康 熙 時 仕 女 油 畫 屏 風, 宮 廷 藝 術 的 光 輝 : 清 代 宮 廷 繪 畫 論 叢,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民 85, 頁 245-252 471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