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 F736F F D20B262ACC9AA6BAE762D2DA8FCA7D9B6B7AABE5FC1BFB04F5FA4DFBDE5>

Similar documents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sle cover 1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14: 6 不做清單上的事, 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 ; 我們不做, 是為了更深一層的原因 同樣, 也沒有人會因不受這些清單的捆綁, 就更能活出 豐盛的生命來 14: 15 8: : 17 在所有十誡中, 第十誡往往是最先遭破壞的一條 22: 37, 39 凡是使我們不能愛神與愛

五戒修學述要 種願望來引導你的生命 那麽使令你的生命遠離錯誤 趨向于善法 這是第 一個 你心中有一個願望 第二個是遍該生境 也就是說你在沒有受戒之 前 你所修的善法是有期限的 不能够普遍一切衆生 比如說你以前也可能 不殺生 但是你不是說對所有的衆生都不殺生 可能你遇到了冤家你就會去 傷害他 遇到了去

<4D F736F F 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16

17-72c-1


NAAC_FNEC.indd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6-1-1極限的概念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可持续发展报告摘要2013

Session 15-Col-1.pdf

CU0594.pdf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吸 血 鬼 墓 樂 一 家 爸 爸 / 媽 媽 奈 杰 爾 妹 妹 爺 爺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目录 前言代序 一 戒之含义 二 受戒理论 三 戒体相状 四 观想方法 五 结示劝修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16?????[?????~???Q??

02 2 成立 Facebook 粉絲專頁 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1, Facebook Facebook 1 Facebook 2-21


life930106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附件一: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LSM Chinese

(Microsoft Word - 02_\260\337\303\321\273P\262b\244g--\267s\252\251.doc)

BSP 烤箱 - 封面-2

天 台 教 觀 綱 宗 講 記 004 目 錄 28 人 生 不 是 只 有 業 力, 還 有 你 的 心 態 與 思 考 模 式 怎 麼 才 能 讓 整 個 業 力 跟 思 想 達 到 平 衡? 你 不 能 再 刺 激 生 死 業 力 了, 要 趕 快 放 下!..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1] [2]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目 錄 CONTENTS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Microsoft Word - 2.\246\362\273\241\244K\244j\244H\304\261\270g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3-134_\244\337\275\ )

Guji Guji (Peter Pan Prize) NSO NSO& 2014 Guji Guji 20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 E646F63>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修道宗範-講記(繁)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untitled


名 師 峻 堯 老 師 地 理 考 科 壹 前 言 ( 筆 者 對 於 指 定 考 科 的 界 定 ) ~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2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2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9705.pdf

<B9ACA6F7C2E5C B4C1A4BAA4E52E706466>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Microsoft Word - CDtc_shiliutesheng_07.doc

(Microsoft Word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255\272\267\253\304Y\270g\301\277\260O_34-134_\244\337\275\ )

楞嚴經講記

第一章  緒論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第四課

妄想大概是跟念佛抵消如此而已

Transcription:

受戒須知 簡要目錄 前言代序... 一 壹 戒之含義... 八 貳 受戒理論... 一九 參 戒體相狀... 三四 肆 觀想方法... 五八 伍 結示勸修... 六八

前言代序 換言, 佛陀看到我們三界流轉的這個果報體, 就像是起火燃燒的房子 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 在 法華經, 以祂的大智慧觀察我們的生命, 說是 : 三界無安, 猶如 安樂 雖然有這樣的希望, 但事實上, 我們的生命還是充滿了痛苦 佛陀 心情 -- 希望今生的生命, 或者是來生的生命, 能夠遠離一切痛苦, 獲得 果把這些差別果報撥開來, 就可以看到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 都有一樣的 人現男眾的身相, 有些人現女眾的身相 ; 這些男女的身相, 各有差別 如 我們從因緣果報的角度來觀察生命, 發覺生命有很多的差別相, 有些 一些有關受戒的基本概念 今天這堂課是談 受戒須知, 就是我們在正式受戒之前, 必須認識 前言代序 1

就像是起火燃燒的房子, 毫不安穩 這是每一個有情眾生, 都必須嚴肅面 到 -- 煩惱障 業障 報障各方面的干擾, 所以三界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 所以, 不管你的福報有多大, 只要在三界得一個果報, 就會不斷受, 最後面臨死亡, 老病死也會障礙我們的安樂 人, 有這個果報體就有老 病 死的問題, 我們一定會老, 也一定會生病 第三個是 果報體 : 我們在三界得到一個果報體, 不管是人 是天 力量, 使令我們不得自在, 障礙我們的安樂 第二個是 業力 : 我們過去生中, 曾經造了一些罪業, 這些罪業的 樂一定是建立在寂靜的基礎上, 所以 煩惱 會障礙我們的安樂 大, 能夠受用很好的生活資具, 但是只要內心有熱惱, 就談不上安樂 安 第一個是 煩惱 : 煩惱的活動的一種是 擾動相, 就算你福報很 似的, 有三種 火 在干擾我們的生命 : 受戒須知 2

前言代序 我們剛開始歸依三寶是仰仗一分的 信心, 我們深深相信 -- 我是業 說 : 入三寶海, 以信為本 ; 住在佛家, 以戒為本 歸依三寶, 在程度的淺深上, 有二種不同的層次, 菩薩瓔珞經 上 和救護 在家, 總之我們歸依在三寶的座下, 做一個真正佛弟子, 祈求三寶的加被 功德無所不在, 一定能夠救拔我們 這時候我們可能會考慮出家, 或者是 望能夠改變生命, 就歸依三寶正式成為佛弟子, 因為他深信 -- -- 三寶的 第二個 採取面對 : 有智慧的人, 知道要去尋求出離痛苦之道, 他希 稱為 顛倒眾生, 離苦得樂是沒有希望的 醉 ; 我有多大福報, 享盡就算了, 從來不管 來生 怎麼樣 這種人我們 第一個 選擇逃避 : 我們不去管這些障礙, 即時行樂 -- 今朝有酒今朝 對的問題 而當我們面對這三種障礙時, 有二種選擇 : 3

賺了很多的珍寶, 但是你沒有倉庫來儲存, 你的珍寶就容易流失掉 同樣 意思是說 : 雖然我們做了很多的善法, 曾經印經 布施 放生等等, 經典當中講一個譬喻說 : 持戒就像一個倉庫 夠使令我們所有的善根, 得不退轉! 當中, 能夠如實的安住, 幫助我們保持不退轉 所以 持戒 的目的, 能 們應該要受持佛陀的戒法, 來收攝我們的身口意, 使令我們在三寶的功德 我們的信心是不決定的, 所以應該進一步 : 住在佛家, 以戒為本 我 但是, 如果我們只停留在這個階段, 會發現我們的信心是進進退退,, 以信為本 量! 就是依止這樣清淨的信心, 惟獨靠 信心 而已, 說是 : 入三寶海 剛開始什麼都不懂, 也不知道什麼因緣觀, 只是相信 -- 三寶有救拔我的力 障的苦惱眾生, 但是三寶的功德廣大無邊, 一定能夠救拔我 其實, 我們 受戒須知 4

前言代序 進步 這是整個受戒的大意 該要進一步 -- 好好的學戒 持戒, 使令我們的善根增長, 菩提道心不斷地 儲存, 乃至增長廣大 所以當我們對三寶有信心, 也願意去做善事, 就應 道理, 如果透過 持戒, 就可以使令我們所有的善法, 得到安住 得到 5

當我們登上戒壇, 如何用觀想方法, 來幫助我們納受戒體 肆 觀想方法 :? 戒體 能發揮什麼功能? 說明 戒體 因地跟果地的相狀 當我們發心去受戒, 在整個受戒的過程當中 -- -- 如何成就 戒體 參 戒體相狀 : 我們為什麼要受戒? 有受戒 跟 沒有受戒 到底有什麼差別? 貳 受戒理論 : 別呢? 首先講到持戒的含義, 為什麼要持戒? 持戒 跟 修善 有什麼差 壹 戒之含義 : 我們必須把受戒的意義發揮出來, 因此分成五大科 : 將釋此義, 大分為五 : 受戒須知 6

前言代序 最後一段是總結前面 讚歎與勸修 伍 結示勸修 : 7

就是說 : 雖然你造了罪業, 但是你內心當中會產生慚愧心, 你內心有一種 個很大的差別, 就是 : 受了戒之後, 你有反省的力量, 你會有慚愧心! 也 現在受了戒, 偶爾起顛倒, 可能也會造殺盜婬妄的罪業, 但是這當中有一 一 自我反省 : 我們過去還沒有受戒, 會造作一些殺盜婬妄的罪業 ; 覺我們心念的功能, 警 就是 警覺, 它包含二個內涵 : 單的定義說 : 戒是警意之緣也 戒法 在我們的修行當中, 它有警 戒 在我們的修行當中, 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呢? 道宣律祖作一個簡 妄會, 無思返本 ; 是以大聖樹戒警心, 不得隨妄, 還淪生死 業疏 云 : 戒是警意之緣也 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 動與 這當中有三段的開示 : 壹 戒之含義 受戒須知 8

壹 戒之含義 於 無明 所變現出來的妄想心, 一種是 妄想心 ; 一種是隨順於 真實功德 的清淨心, 一種是隨順 在大乘經典上說, 我們眾生的心, 有二種的相貌 : 一種是 清淨心 心相貌, 無始劫以來 -- 隨妄興業 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 動與妄會, 無思返本 這是說到眾生的內 們再把它開展出來 : 調伏 對治的力量, 這個就是 戒 的一個基本定義 這個基本定義, 我 所以, 當我們心中成就了戒體, 當我們出現過失時, 就能產生反省 揮 防非止惡 的功能, 能調伏我們邪惡的煩惱 二 調伏 : 前面是一種自我的反省, 反省到自己有過失, 戒體就會發 以, 受了戒之後, 你內心 自我反省 的功能, 會不斷地出現 清淨的力量, 會訶責你自己 這種慚愧的力量, 就會折損罪業的力量 所 9

, 不再遭受生死果報的苦痛 戒法, 幫助我們更能真實的自我反省 自我調伏, 使令我們不再隨順妄想 惱, 無能為力 佛陀怎麼做呢? 樹戒警心, 佛陀因此而制定身口意的 佛陀以大智慧的光明, 看到我們凡夫的內心, 有這樣的問題, 面對煩 那怎麼辦呢? 是以大聖樹戒警心, 不得隨妄, 還淪生死 這個困擾, 明明知道煩惱不好, 就是沒辦法 樣子! 面對煩惱的生起, 一點辦法都沒有 無思返本, 凡夫就是有 止 ; 當煩惱的力量出現, 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 -- 我的個性就是這個 就是說 : 如果我們今天不受戒, 在造作罪業的時候, 沒有辦法將它停 一起 ; 無思返本, 很難產生自我反省和調伏的力量 造了許多生死的罪業 ; 動與妄會, 這個 動 就是經常的和妄想結合 凡夫 心 跟 境 接觸時, 往往是願意隨順妄想 -- 隨妄興業, 受戒須知 10

壹 戒之含義 以下回答 : 律儀所攝善作名戒 ; 自餘十業, 但單稱善, 不名為戒 善和持戒有什麼差別呢? 如布施 印經 放生 做義工 等等, 都屬於 戒 嗎? 如果不是, 那修 提問 : 如果戒法是引導我們斷惡修善, 那是不是所有善法的造作, 比 問 : 一切善作盡是戒不? 業疏 答 : 律儀所攝善作名戒 ; 自餘十業, 但單稱善, 不名為戒 下一段, 把 戒 的內涵, 作一個大概的說明 : 佛陀制戒的目的 我們內心當中產生 防非止惡 的功能, 幫助我們 調伏煩惱, 這就是 婬 ; 口業 : 不兩舌 不綺語 不妄言 不惡口 其實, 佛陀的本意, 是要 意思是說 : 佛陀制戒, 表面上是要我們身業 :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 11

的 : 佛陀制定的戒法, 在實踐上, 有二個特殊的內涵, 是一般善法所沒有 餘善反之, 故不名戒 濟緣 戒有二義, 一 有本期誓 ; 二 遍該生境 那麼, 佛制的 戒法 與一般 善法 有什麼差別呢? 惱, 其他聖賢所制定的這些法, 只能稱做 善法, 不能叫做 戒 為 戒是佛制, 只有佛陀能制戒, 祂才有足夠的智慧, 幫助我們調伏煩, 好比 易經 也是講如何趨吉避凶, 但是這些都只能稱為 善法, 因 像我們中國的孔夫子 孟子, 也制定了很多趨吉避凶之道在引導我們 ; 其餘的十善法, 只能稱為 善法, 不能稱為 戒 所謂的 戒, 一定是佛陀出世後, 祂所制定的律儀, 才能叫做 戒 受戒須知 12

壹 戒之含義, 只能面對現前的境界修善, 你去布施 放生 就是面對眼前的境界 ; 但 前面是講 心力 的強, 這裡是講 量 的廣大 我們在修善的時候 第二個 遍該生境 由 願力 引導所造的 業力, 這種力量才大! 像一個持戒的人, 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作為生命的引導 些善法 ; 這樣的善法因為沒有願力的攝持, 是沒有力量 很難相續的 不 不可能 你可能偶爾遇到眾生苦惱的境界, 帶動你的悲愍心, 你才造作一 時中 二十四個小時, 永遠守持著要 : 斷惡 修善 度眾生 的願力, 生, 會刺激我們的憐愍心, 我們會想去救拔這些眾生 ; 但是你不可能二六 種要增上的願力 比如說 : 我們今天到菜市場去, 看到這些可憐的刀下眾 當持戒的時候, 我們心中有一種 願力 在引導, 就是內心當中有一 第一個 有本期誓 13

若不持戒, 得財施者 : 世間上有一種人, 他內心當中沒有戒法, 這段文, 道宣律祖把 持戒 和 不持戒 的情況, 做個比較 : 惡求, 清淨行絕, 乃至佛果 求多求, 故使來世受不淨果, 如牛羊豬狗衣食麤惡 若持戒者, 既絕 又 業疏 云 : 若不持戒, 得財施者, 多貪不淨, 以利求利, 惡 一般的修善, 心中沒有願力, 所緣境也非常的狹隘, 故不名 戒 餘善反之, 故不名戒, 所以你持戒的心量是廣大的 不管他有沒有現前 因為你在因地, 是對十法界有情 無情境界發願的 而你內心當中, 還是願意對他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婬 不妄語 不飲酒 是持戒不同, 持戒是面對 十法界的眾生 ; 就算這個眾生暫時不現前, 受戒須知 14

壹 戒之含義 你不持戒, 就墮落到畜生道的牛羊豬狗 ; 但是因為你修善, 你雖然在牛羊, 但是這種安樂的果報, 是一種不清淨的安樂果報 舉個例子, 好比說 : 做 不淨果 呢? 如牛羊豬狗衣食麤惡 相信修善能夠得到安樂果報 不清淨因, 故使來世受不淨果, 來世招感不清淨的果報 什麼叫 養 或者追求來生的五欲果報 這樣的因地, 以佛法來說, 是不清淨因 造善, 也是為了追求五欲的安樂 他希望把這些善法, 求得今生的名聞利 因為內心當中沒有想要增上, 不想要解脫生死 成就佛道, 所以即使 多貪不淨, 以利求利, 惡求多求 上, 是怎麼回事呢? 惡念, 內心當中善惡不決定 ; 但是也會做一些布施的善業, 這種人在因果, 隨順煩惱的活動 -- -- 起善心時, 就隨順善心 ; 起惡念時, 也只好隨順 換句話說, 他沒有戒體, 內心沒有一種增上的目標, 當然就 心隨妄轉 15

得到這些珍寶, 內心非常歡喜, 就傳喚要賞給他後宮的夫人 商人到大海尋寶, 得到很多珍寶, 他就把珍寶敬獻給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 佛世的時候, 當時在憍薩羅國有一個大商主, 有大福報力, 帶領很多 在 大智度論 持戒品 中, 龍樹菩薩說過一個有關持戒的故事 : 別 地上就能夠成就五乘的功德, 乃至於成就佛果 這是說明持戒跟修善的差 中能夠放棄惡求 -- 放棄對五欲果報的追求, 因地能夠 清淨行絕, 在果 如果我們能夠如法的持戒 如法的發願, 有這種清淨願力的攝持, 心 反之 : 若持戒者, 既絕惡求, 清淨行絕, 乃至佛果 不清淨, 就很容易招感不清淨果 這個果報是不清淨的 不莊嚴的 所以, 如果我們不持戒只有修善, 因地 豬狗當中, 你的物質環境非常豐裕, 這也是可樂果報 但是以人道來看, 受戒須知 16

壹 戒之含義 夫人為什麼持一日一夜八關齋戒, 就有此威德? 佛陀說 : 波斯匿王, 於是波斯匿王就領著茉莉夫人去晉見佛陀, 就如是如是報告 : 茉莉 題不是我所能回答, 應該去請教佛陀 敬心, 問說 : 為什麼妳持戒有這麼大的功德? 茉莉夫人說 : 這個問, 我奉持佛陀的八關齋戒 這時候, 波斯匿王對持戒就生起歡喜心和恭 有此威德身相? 茉莉夫人回答說 : 我沒有修什麼法門, 今天是六齋日 瞋心就消滅了, 並對她起恭敬心, 問說 : 夫人啊, 妳今天是修何法門, 但是當他看到茉莉夫人現前時, 身相莊嚴 光明巍巍大威德, 心中的 匿王聽了瞋怒, 於是令人再去請 來呢? 侍者回答說 : 夫人今天正守八關齋戒, 不能碰觸珍寶 波斯 第一夫人, 茉莉夫人 沒有現前 波斯匿王問說 : 為什麼茉莉夫人沒 就叫侍者把所有夫人請出來, 一一將珍寶賞給這些夫人, 卻不見他的 17

們在學習戒法之前的基本觀念 這一點, 我們應該要把 持戒 與 修善 的差異, 作一個揀別, 這是我 : 第一個 願力清淨 ; 第二個 願力廣大 因地廣大, 福報就廣大! 你的所緣境只是十方諸佛當中, 其中的一尊佛 而我們持戒是遍緣法界 你今天以珍寶布施佛陀, 第一個 心中沒有清淨業力的引導 ; 第二個 為持戒發自內心 : 有本期誓 遍該生境 的功德, 也比不上茉莉夫人一日一夜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 為什麼? 因 了, 何況十六個國家! 佛陀說 : 縱然你把所有的珍寶拿來布施, 這樣 多? 波斯匿王回答說 : 那就很多, 我憍薩羅國的珍寶加起來, 就不得 如果你今天把印度十六個國家的珍寶, 全部集合起來, 你看這個珍寶多不 受戒須知 18

貳 受戒理論 妄 : 下面這個表是弘一大師編製的, 我們先看第一段, 講到眾生 迷真取 中, 持戒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是從心性的轉換, 來說明持戒的意義 : 我們從一個迷惑的心, 轉成一種清淨心, 在整個 返妄歸真 的過程當 這一科 受戒理論 是約著 心性, 更深一層約著心性的迷悟來看 來探討持戒的殊勝, 是有方向的成長, 能夠讓我們不斷地趨向於無上菩提 這是從 業力 個業力它沒有方向 沒有願力的引導, 不能成為成佛的資糧 ; 持戒的業力 前面 戒之含義 是就著 業力, 從業力的角度來看我們修善, 這 貳 受戒理論 19

雜染的煩惱業力 這些如夢如幻的因緣先撥開 ; 撥開之後, 向內觀察我們 法, 它不是真實的染污我們的內心, 我們以 自性空 的空觀, 把這些 我們的心, 當然現在已經不清淨, 但是這個 不清淨 是 因緣所生 眾生心體 : 本自清淨 本來自在 本來平等 本自清淨 離諸塵染 由妄想故翻成煩惱 具足方便智 眾生識體 本來自在 由妄想故翻成結業 慧威神德用 無有彼此 本來平等 由妄想故翻成生死 愛憎差別 受戒須知 20

貳 受戒理論 安住在這樣的境界 -- 真如不守自性 ; 就是想要去攀緣, 總覺得應該去外面, 沒有我相 人相的對立, 這種平等的法界, 叫 真如 ; 但是我們不願 念妄動 我們凡夫的心情, 在清淨心的相貌當中, 本來是一整體的生命 生死 就是說 : 我們這個清淨心, 在經論上說是 : 真如不守自性, 一 不幸的是 : 由妄想故翻成煩惱, 由妄想故翻成結業, 由妄想故翻成 有好壞的這種概念 這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本來平等 : 無有彼此愛憎差別, 我們的心本來是平等的, 沒 有各式各樣的威德 智慧功能德用, 而我們現在卻是什麼事都不能做 本來自在 : 具足方便智慧威神德用, 我們不但是清淨, 還具 本來是沒有煩惱的, 煩惱是後來才有的, 是 因緣 活動之後才有的 本自清淨 : 我們內心的真實相貌是 -- 離諸塵染 -- 沒有煩惱 內心的真實相貌 : 21

這就是我們眾生 迷真取妄 的根源 生了三種障礙, 或者說產生三種的火在燃燒 : 煩惱火 業力火 果報火, 就是說, 由於我們的內心, 因為一念的不覺, 從清淨安樂的心中, 產 病死障礙你 是無論你如何快樂, 由於 顛倒妄想 的緣故, 一定會有煩惱 業力 老 從此以後, 就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相貌差異, 有些人快樂, 有些人痛苦 ; 但 個體的生命, 就有你 我的差別 -- --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當中, 一念要攀求的心, 一動之後, 糟糕了, 就從 整體的生命 轉成 一念的 攀緣心, 所謂 : 真如一念不覺 真如妄動 從真心的平等法界 看一看 走一走, 去追求某些事情, 才會比較快樂 所以我們內心就產生 受戒須知 22

貳 受戒理論 二者 修善誓 誓修一切善, 無善不修 一者 斷惡誓 誓斷一切惡, 無惡不斷 時候, 從我們內心深處, 真實的發起誓願 : 三誓, 佛陀慈悲要救拔我們, 因此而安立三種誓願, 就是我們在受戒的 大智慧的佛陀, 看到我們眾生有這個問題, 所以佛陀 今欲反本故立 復本平等 證應身佛 一者斷惡誓 受攝律儀戒 修離染行 復本清淨 證法身佛 今欲反本 二者修善誓 受攝善法戒 修方便行故立三誓 復本自在 證報身佛 三者度生誓 受攝眾生戒 修慈悲行 23

悲行 這樣的因地, 在果地上 -- 復本清淨 成就 法身 ; 復本自在 因為這三聚淨戒的戒體, 產生三種持戒的戒行 -- 離染行 方便行 慈 同事等四攝法, 修慈悲行 成就佛道, 它是成佛的方便 三者度生誓, 修持布施 愛語 利他 步 修方便行, 這個方便行就是廣行六波羅蜜, 六波羅蜜能夠引導我們 就了 修離染行 當然只有斷惡是不足的, 這樣過於消極, 應該更進一 的戒行 因為斷惡, 使令我們在心境接觸時, 遠離身口意的惡法, 而成 當我們內心有了 戒體, 遇到任何環境因緣, 自然就會產生 清淨 戒體 -- 三聚淨戒的戒體 就 攝善法戒 ; 因為 度生 的誓願, 成就 攝眾生戒 ; 這個就叫做 因為 斷惡 的誓願, 成就 攝律儀戒 ; 因為 修善 的誓願, 成 三者 度生誓 誓度一切眾生, 無一眾生不度化 受戒須知 24

貳 受戒理論 跟口業只是一個工具, 心才是我們造業的根本 所以說 心為業主 東邊或往西邊 這個牛比喻我們的心, 車子比喻我們的身業和口業 ; 身業 這個牛車跑過來 跑過去, 車子本身不能動, 是前面的 牛 拉著車子往 是不能造業的, 是由 心 的引導才造業 經典上講一個譬喻說 : 我們看 也就是說 : 其實 業力 是由 心力 來引導的 我們的身體跟嘴巴 有所謂的善業 所謂的罪業, 但是 業 的本性是無自性的, 叫 自性空 第一個 從 業力, 第二個 從 心性 粗淺的觀察是從 業力, 因緣所生法 是整個佛法的基本概念, 我們可以從二方面來觀察 : 這裡, 我們要探討的是 因緣法 : 平等的應身, 成就圓滿 佛的三身 發這三種誓願, 因此在果地上, 就能夠成就清淨的法身 自在的報身 與 成就 報身 ; 復本平等 成就 應身 就是在因地的時候, 因為 25

地方, 做很多關心弱勢團體的善事, 他們也會因為這些善業而生天 ; 我們 弟子, 也經常做一些慈善事業, 當他們大悲心發動起來的時候, 到偏遠的 從暫時離苦得樂的角度來說, 佛弟子是等同外道 ; 就是說一般的非佛 其實, 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有些人會說 : 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 都是勸人斷惡修善 們佛弟子也修善, 這二個有什麼差別呢? 其實我們看到很多非佛教徒, 也會做一些慈善事業, 他們也修善, 我 三身 業障 成就報身, 轉 報障 成就應身 ; 消除 三障 而成就法 報 化 業力也就改變了, 由此而改變我們的果報 : 轉 煩惱障 成就法身, 轉 ; 當這迷惑的心, 開始去成就 三聚淨戒的戒體, 開始改變時, 我們的 當我們的心產生 迷惑, 就會造作罪業, 出現煩惱障 業障 報障 受戒須知 26

貳 受戒理論 修善 就算把善業都花光了, 內心那種 : 誓斷一切惡 誓修一切善 誓 他從天上下來之後, 會遇到三寶住世, 繼續發揮他增上的功能 -- -- 斷惡 但是佛弟子修善的時候, 因為有 戒體 的攝持, 暫時升到天上, 等 惱障 業障 報障痛苦當中, 內心當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就跟剛開始的起點完全一樣, 還是活在煩 把善業保存起來 非佛教徒升到天上去, 當他福報享盡, 一點資糧都沒有 所以古代大德, 如果不願往生到淨土去, 往往就發願轉世當人, 他要 花光了, 惡業變成是最大的勢力, 惡業一發動出來, 就墮到三惡道去了 後, 很容易直接墮到三惡道去, 因為你享受得太厲害, 所有的善業都被你 現前, 善 惡是 強者先牽 ; 所以一個人升到天上享福, 問題是下來之 如果你是一個非佛弟子, 生天之後, 當你的善業享盡時, 你的罪業就 佛弟子因為持戒 修善也生天, 但是最後的因緣卻是不一樣 27

這個醫生很聰明, 你不吃藥, 他把藥包在巧克力裡面 ; 誒, 我們現在不吃 就好像一個小孩子生病, 你要他吃藥, 他怕苦, 他寧可抱病過活 那 制戒的真實意 佛陀制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 -- 使令眾生趣入聖道 天福報而制戒的, 雖然持戒的因緣, 暫時可得到人天福報, 但這不是佛陀 諸位從律藏可以看得出來, 佛陀特別強調一個觀念 : 佛陀不是為了人 雖然說 持戒 可以暫時生天, 但這不是佛陀制戒的本意! 有 持戒 能夠改變我們的煩惱障 業障和報障 沒有解脫老病死的力量 所以, 我們從 心性 迷悟的角度來觀察, 唯 蜜 不能稱為 乘, 因為沒有解脫煩惱的力量 沒有解脫業力的力量 外道修善, 雖然這個善業能夠得到安樂的果報, 但是不能稱為 波羅 只有佛法才有資格稱為 乘, 乘 就是能夠 到達彼岸 度一切眾生 的功能, 還是沒有改變 所以 : 受戒須知 28

貳 受戒理論 當我們死亡時, 馬上要面臨一個新的生命 -- 來生 瑜伽師地論 上說 : 就必定要 死亡, 我們遲早要離開這個人世間,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終 來說明 :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臨死亡,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只要有 生 我們講淺一點, 不要講 成佛之道 那麼遙遠的道路, 我們以 臨命 這麼辛苦來這個地方受戒的理由, 就是為了 -- -- 納受戒體 耗掉了, 佛陀所授與的那個善根, 已經栽培在你的心中 這就是我們今天 真 防非止惡 的功能, 這才是佛陀制戒的本意 所以即使你把善業給消 這不是佛陀的本意 佛陀制戒的目的, 是在你內心當中成就一種 返妄歸 ; 當他持戒的時候, 確實可以得到安樂的果報, 因為持戒是斷惡修善, 但 持戒, 能得名聞利養, 乃至死得生天上 ; 因為這樣的鼓勵, 大家願意持戒 好樂眼前的安樂, 這個無上菩提的境界太高了, 沒有什麼意樂 但是你說 藥, 吃巧克力? 行吧 巧克力吃下去的時候, 也把藥也吃下去 我們凡夫 29

們應該要懺悔改過, 重點是 : 你平常在內心當中, 已經栽培一種 -- -- 清, 特別是淨土宗的人, 強調隨念往生 就是說我們曾經造了罪業, 當然我 第二種人是修行人, 是由 念力 來引導生命, 又叫做 隨念往生 們一般人是隨業往生, 由業力來引導我們下一期的生命 如果這個人善 惡各一半, 那他投胎的時間會晚一點, 不決定 總之, 我 就是第八識的業力現前 如果他是一個大善 大惡的人, 很快就投胎了 ; 入昏睡的狀態, 因為他沒有修行, 所以他的正念很快就退失, 取而代之的, 他的善業 惡業哪一個勢力強 -- 強者先牽 這種人臨命終時, 通常是進 全跟著感覺走 一般人是這種境界 這種人臨命終時, 就看他這一生當中 心當中, 平常就是放縱自己 ; 高興的時候就高興, 生氣的時候就生氣, 完 第一種是 業力 隨業往生 : 就是你這個人從來不修行, 你內 一個人面臨死亡時, 有二種力量在引導我們 : 受戒須知 30

貳 受戒理論 沒有修行的人, 他的內心當中不可能有念力, 當然就任由業力去引導生 到善處去 換句話說, 你受過戒, 你臨終時, 你的 念力 會現前引導你 個念力就會引導著你, 幫助你解脫業力的障礙, 往生到淨土去, 或者往生 地增長廣大, 到臨終時, 正念現前 -- -- 斷惡 修善 度眾生的願力, 這 戒之後, 經常保持念茲在茲, 使令這個戒體的力量, 從最初的種子, 慢慢 一個沒有戒體的人, 他內心完全作不了主, 隨業往生 我們今天受了 強你戒體的力量, 臨命終時, 你就跟一般人不一樣了 戒法攝持 的佛弟子, 怎能做這種事情呢? 你經常一次一次在心中加 三師面前發願, 我要 : 誓斷一切惡 誓修一切善 誓度一切眾生, 我是有 要經常憶念你的戒體 不行, 我不能再做這件事情! 我已經在佛前 樣, 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 因此當你受完戒之後, 你不是就放著不管 -- 你 淨的念力 不要說淨土宗的信願持名 ( 這是一種念力 ); 就是持戒也是一 31

有正念力 病死, 佛陀也會老 臉上也會出現皺紋, 但是佛陀 不老 病 死的心 一樣, 他的身體可能敗壞了, 這個色法是沒有辦法作主的, 佛陀也示現老 長時間栽培的正念力! 所以你看老和尚的特色, 你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不 我們一個人, 什麼地方都可以欺騙人, 眼睛無法騙人, 那是一種 經過 最近我看到懺公師父, 他坐在輪椅上, 你看他的眼神 -- 不得了, 目光如炬 把一生的念力耗損掉了, 所以眼神就沒有光明 諸位去看看大修行者, 像 滯無光, 他一生的心光外洩得太厲害了, 整天就是向外攀緣 心隨境轉, 一般的老人, 當他的身體都老化了, 白髮蒼蒼, 滿面的皺紋, 他的眼神呆 諸位可以看看 老和尚, 老和尚 就有很明顯的與眾不同 你看 有修行的人 跟 沒有修行的人, 差別在哪裡呢? 命, 這個地方是有差別的 受戒須知 32

貳 受戒理論 步跨出去之後, 慢慢就會產生清淨的動力! 一個善種子種下去, 也就是在你的 成佛之道, 先跨出第一步! 這第一 所以, 我們今天成就戒體, 就是要在這一念的無明妄想當中, 先把第 33

我們舉一個例子 : 好比有些人歡喜抽煙, 他會有這樣的行為, 因為他 能簡單說, 就是 防非止惡 的功能 這是 戒體 簡單的定義 你今天去領納佛陀的戒法之後, 內心當中所產生的一種造作功能, 這個功 但這個 有為法 不是雜染的有為法, 它是清淨的有為法 這個業性, 是 個 業 就是造作, 表示它不是一種涅槃寂靜的狀態, 它是 有為法 我們的心去領納清淨的戒法之後, 內心當中產生一種 無漏的業性, 這 到底什麼是 戒體 呢? 在律上作出一個簡單定義 : 納法成業 資持 云 : 納法成業名體 一 釋名 這一科是介紹戒體因地和果地的相狀, 分成三科, 先看第一科 : 參 戒體相狀 ( 分三 : 一 釋名 ; 二 述義 ; 三 功益 ) 受戒須知 34

參 戒體相狀 從今以後不再隨順它! 他內心當中許下一個深重的誓願 : 我絕對要跟抽煙的煩惱抗拒到底 在大德長老面前說 : 請你為我證明, 我從今以後, 寧捨生命絕不抽煙! 怎麼辦呢? 他找一個有大威德的長老 ( 這個人本身是不抽煙的 ), 他跪 於是下定決心要把抽煙的行為跟煩惱斷除掉, 但是他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 怎麼辦呢? 後來他知道抽煙不是好事情, 有很多病痛跟抽煙有關係, 已經栽培一個強大的煩惱 時候他就不得不抽煙了 只要看到煙的境界現前, 他就控制不住, 因為他 數數熏習 數數現行, 都無慚愧, 他對抽煙就產生一種很強的好樂心, 這 一根 -- 誒, 覺得還不錯, 就連續抽了五根 因為這個業力熏習內心, 這是怎麼回事呢? 可能他剛開始只是一分的好奇, 想要試試看的心態抽了 內心有這樣的煩惱 這個煩惱也不是自然生起的, 煩惱也是因緣所生法, 35

能, 這個就是戒體的基本定義, 透過我們 發願 領納之後, 內心當中產生一種 防非止惡 的造作功 所有惡法的境界也都是不隨順 所以, 我們今天能夠領納清淨的 戒體 拒對煙希求的煩惱 這樣的願力, 它只是面對一個抽煙的境界, 就是遍該, 產生這樣的種子, 當心 境接觸時, 這個功能就會現起作用, 幫助你抗 在這位大德長老的面前發願 : 你寧捨生命不再抽煙 這時候內心當中 當然不是上帝給我們的, 也不是自然生的, 是有因緣的, 就是你曾經 他對惡法說出 : 不可以! 這句話的抗拒力量, 是怎麼來的? 己 : 不可以! 已經在長老面前發願不要抽煙 就對惡法產生抗拒的力量 力量, 這時候當他伸手要去拿煙, 他的內心會產生一種調伏力量, 告訴自 煙的愛樂心又會生起, 但是這時候和以前不一樣, 以前是完全沒有抗拒的 發了願以後, 當然就跟平常不一樣了, 以後再看到煙, 他的下意識對 受戒須知 36

參 戒體相狀 實是 遍整個十法界 這個有多大呢? 就像是空中的 灰塵, 又像恆河 五戒, 或者菩薩戒, 那是我們實踐的內涵, 但是我們真正領納的戒法, 其 哪些是我們所領納的戒法? 謂法界塵沙二諦等法 雖然我們今天是受 我們今天發心來受五戒 菩薩戒, 到底我們所領納的戒法有多大呢? 一 所領納的戒法 這一段文, 我們分成三小段來說明 : 相應 於彼法上有緣起之義, 領納在心, 名為戒體 淨心器, 必不為惡, 測思明慧, 冥會前法 以此要期之心, 與彼妙法 事鈔 云 : 謂法界塵沙二諦等法 以己要期, 施造方便, 善 二 述義 第二段, 再把這個意義開展出來 : 37

願 : 從今天開始, 過去的種種譬如昨日死, 從現在開始要誓斷一切惡 誓 先講這個 期 : 就是一個 誓願, 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期望 誓 我們在受戒的時候, 我們的內心當中要有一個 要 與 期 第二段說明我們是以什麼心情來領納 ; 能領納的心 以己要期, 二 能領納之心 持戒 這是第一點, 我們所面對的境界是 : 法界塵沙二諦等法 在持戒的時候, 是不能有所揀別的 ( 下一段會說明 ), 是平等的對十法界 的恆河沙的戒法, 就是所謂的 妙善戒法 都是我們所領納的對象 我們 世間的善法 換句話說, 我們今天所領納的戒法是包括世間 出世間一切 是出世間的善法, 這種無漏的涅槃功德 ; 第二個是 世俗諦 : 就是一般 這個 二諦 就是包括 真諦 與 俗諦 第一個是 真諦 : 就 的 沙, 這麼多的二諦等法 受戒須知 38

參 戒體相狀 來際 沒有窮盡的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至成佛的 成佛之道 所以如果你今天是受菩薩戒, 你的願力就是盡未 的生命, 所以你整個生命的規畫不只是規劃今生, 你是規畫無量的生命直, 叫 覺有情, 你已經從今生的生命當中覺悟出來, 你看到的是無量 我們受菩薩戒是超越時空的 因為你是一個菩薩, 菩薩就是 菩提薩埵 如果你今天是受 菩薩戒 : 請你注意, 你的誓願是 盡未來際 的 消失掉, 因為你當初的期限是盡形壽 形壽, 所以這個五戒的戒體是盡形壽, 等你往生之後, 五戒的戒體就自動 來生怎麼樣, 起碼我今生一定要做到斷惡 修善 度眾生, 你發的願是盡 如果你今天是受 五戒 : 那你所發的願就是 盡形壽, 你不要管 這個願力有一定的期限 : 修一切善 誓度一切眾生, 你內心當中發起一個要使令生命增上的願力 39

老是去看別人, 看看自己的內心, 你會發覺你的內心是不圓滿的, 有很多 所, 這個 慧心所 就是一種抉擇 我們今天老實的把心靜下來, 不要 我們今天能夠成就戒體, 第一個是 明慧, 就是清楚分明的 慧心 納受戒體的因緣 : 測思明慧, 冥會前法, 這個是關鍵點! 便 下面講到 : 令我們這樣的身口造作, 能淨化我們的內心 調伏我們的妄想 這是前方 業的陳詞 ; 你都必須遵照這些儀軌, 該拜的時候拜 該唸誦的時候唸, 使 受戒的儀軌, 剛開始是懺悔, 然後請師 有種種的方便, 身業的禮拜, 口 受戒的儀軌 這個受戒儀軌, 我們歷代學習戒律的大德慈悲, 安排了一個 造方便, 善淨心器, 必不為惡 你要有一些受戒的方便, 就是你要遵守 你內心當中依止這一念的 誓願, 與你所要發願的 期限 -- 施 三 受戒的儀軌 受戒須知 40

參 戒體相狀 我們不早一點覺悟呢? 拖了這麼久, 生死不斷, 枉受這些冤枉的痛苦! 天吃盡了苦頭, 知道害怕了, 你還是要去面對! 既然遲早要面對, 為什麼 就是說 : 你今生不面對, 你來生還是要面對, 你來生繼續顛倒, 你總有一 之痛苦, 等到來生變成人, 你還是要面對, 一點都不會減少, 你何苦呢? 自己的煩惱 罪業, 你會因為這些煩惱罪業而墮到三惡道去, 受刀山油鍋 地方 你不去面對, 不表示它自動會消失 也就是說 : 你今生不去面對你 比如說牆角有一堆垃圾, 你若不去掃它, 十年後那些垃圾還是在那個 個觀念 :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 除了我們自己努力之外, 誰也幫不了我們 們選擇逃避, 這也是一個選擇 第二個 我們選擇 改變 我們要有一 續的做下去, 不要去管它, 管它那麼多呢! 現在有快樂, 就趕快享受 ; 我 業 現在我們有二種抉擇 : 第一個 我們選擇繼續的 放縱 下去, 就繼 很多的問題等待你去處理, 有很多的煩惱 ; 煩惱當中, 也累積了很多的罪 41

怎樣能使令自己增上呢? 就是必須發三種願力 : 誓斷一切惡, 無惡不斷 ; 其次, 是 思心所 : 思心所 就是一種願力, 一種明確的願力 前, 不能這樣繼續的墮落下去! 這就是一種智慧的抉擇, 慧心所 的現 加持力跟煩惱拼了 就是你內心當中, 開始選擇 : 要讓自己的生命增上 透過智慧的抉擇, 你要告訴自己 : 我現在別無選擇, 只能依止三寶的 己在拖延過程中的痛苦! 佛陀說 : 每一個眾生遲早都要成佛, 我們選擇 逃避, 只會增加自 做一場美夢, 來到人間, 你還是要面對 沒有好處, 因為你遲早要面對, 逃避一時, 墮到三惡道去, 或者到天上去 我只有二條路 : 第一個 我選擇面對 ; 第二個 我選擇逃避 你逃避 因此, 我們應該對生命作出很理智的抉擇 : 受戒須知 42

參 戒體相狀 以, 我們面對正受時, 你的內心必須是清楚分明的現前, 不能打妄想 ; 打, 你沒有如實觀察成就正念的功德, 然後做出你的抉擇而增上 發願 所 不能得戒體, 因為你沒有 測思明慧, 你沒有如實觀察煩惱罪業的過失 因緣 就是說 : 你在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 ; 你登壇的時候持 大悲咒, 我們今天念 阿彌陀佛, 是成就往生淨土的善業, 不是招感戒體的 一切法因緣生, 由各式各樣的因緣, 成就各式各樣的果報 你看這樣會得戒體嗎? 戒的時候, 他心中無想, 什麼都不想 ; 有些人受戒的時候, 他心中念佛 我們要知道 測思明慧, 剛剛說過它是一種 有為法 有些人受 夠增上的 們能夠發願, 是佛陀引導我們發起斷惡 修善 度眾生的願, 使令我們能 誓修一切善, 無善不修 ; 誓度一切眾生, 無一眾生不度化 當然這不是我 43

惡的緣起 這地方指的是, 我們內心當中本來沒有這種戒體的功能, 沒有 就產生一種力量, 就是一個 緣起 當然, 可能是善的緣起, 也可能是 起 佛法的 緣起 主要是講 心 ; 當我們的心念一動, 對我們的生命 和合 在整個法上有 緣起 之義 佛法講因緣, 緣起 就是因緣的生 就是依止我們這種要斷惡 修善 度眾生的心, 與十法界的妙善戒法 名為戒體 以此要期之心, 與彼妙法相應 於彼法上有緣起之義, 領納在心, 前面是約 心, 這以下把 心 境 合起來說, 心境和合 : 清淨的願力 現前, 來跟前面的 妙善戒法 結合 在 正受 的時候, 你內心當中是一種 智慧的抉擇, 而且是一種 這裡要注意,( 下段會再說明 ): 妄想的話, 那你這個受戒因緣就空過了, 就是跟三寶結結善緣如此而已 受戒須知 44

參 戒體相狀 有一個觀念我們需要解釋一下 : 簡單講 : 戒體 就是在阿賴耶識成就一個 善種子 業疏 云 : 於本藏識, 成善種子, 此戒體也 第三段 : 師前, 生起 : 斷惡 修善 度眾生的願力 這樣子就產生了 戒體 如實的觀察生死流轉的痛苦 如實的觀察解脫生死的功德, 在三寶以及戒 悔 應該請師 應該種種的造作, 把內心安定下來 然後到正受的時候,, 產生了戒體, 這個戒體就是這樣產生的 先從身口的遵守儀軌, 應該懺 這樣的造作之後, 領納在心, 名為戒體, 領納在我們內心的深處, 這叫做 緣起 防非止惡的戒體, 因為我們測思明慧 緣境發心, 所以產生一種 戒體 45

薩 聖位菩薩, 聖位的菩薩, 內心清淨沒有煩惱的障礙, 他的菩提 喪失掉 換句話說, 你今天受了戒體, 你就是一個菩薩 菩薩有 凡位菩 上造作惡法, 我們只能說你的戒體有所瑕疵, 不能說你的戒體就這樣全部 而發斷惡 修善 度眾生的誓願, 雖然你在整個法界當中, 在 某一點, 但這樣不一定就破壞了戒體, 因為你當初是面對十法界的有情 無情, 因為我們今天受完戒之後, 也可能因為一時的糊塗, 而造了殺盜婬妄 祖說 : 為什麼戒體不依 現行, 而約 種子 安立呢? 表現出來, 但是佛法認為它是存在的 這種 斷惡修善 的種子, 道宣律 但是它存在, 是潛伏在內心的一種功能 ; 它雖然沒有境界的刺激, 暫時不 能夠見聞覺知的, 叫做 現行 另外一種, 就是我們不能見聞覺知, 種子 現行 是表現在外, 身口意的活動, 就是我們能夠感覺得到的 唯識學 上, 把一切法分成二類 : 一類叫 現行的法, 一類叫 受戒須知 46

參 戒體相狀 以為你戒體就失掉了 你只是在一個清淨廣大的戒體當中, 出現一個小污, 也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 : 即使你今天受了戒, 無意的過失出現, 也不要 當然, 我們應該鼓勵大家修善, 因為造惡必須付出痛苦的代價 不過 就是約著種子 約著那個潛伏的功能來安立戒體, 不約現行 他內心當中有一種潛在的意識, 要面對一切的境界斷惡 修善 度眾生 行, 就把戒體給破壞了 ; 但是若約 種子, 它是一種 潛伏的功能, 所以 : 戒體不約現行戒體不約現行, 如果約 現行 的話, 任何一個惡法的現 果他能夠如法懺悔, 還是可以恢復清淨的 而發願, 他只是在整個願當中的 某一點 造作惡法, 而且這個惡法, 如 是有過失的菩薩, 他是一個有瑕疵的菩薩 因為他當初發願是面對十法界 是只要他不毀犯戒體, 他還是一個菩薩, 誰也不能否定 ; 我們只能說, 他 道走得很順利 ; 凡位菩薩內心有煩惱, 控制不了自己, 還是會造罪業 ; 但 47

疵的菩薩, 你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我們只能說, 你在這個清淨廣大的戒體當中, 有一些瑕疵, 你是一個有瑕 只要你 : 不毀犯四重戒法, 無意的一些小過失, 你的戒體沒有失掉 但是我要求自己一步一步的往光明方向邁進, 你這個戒體就沒有失掉 只要你 : 內心當中, 不放棄對無上菩提的追求, 雖然我做得不夠好, 掉戒體, 因為你放棄了努力 追求無上菩提, 我願意過放逸的生活, 我對無上菩提不再好樂 當下就失 第二個 你 捨棄菩提心 : 你面對一個眾生說, 從現在開始, 不再 第一個 你以上品煩惱 犯四重戒法 : 犯殺盜婬妄, 戒體失掉了 菩薩有二種因緣會 失戒體 : 點 ; 這個污點如果你願意改變, 透過懺悔就可以改變的 受戒須知 48

參 戒體相狀 這樣的造作有什麼結果呢? 能牽後習, 起功用故 它的造作 現 經受戒了! 這個功能就會恆常在我們的心中, 一次又一次的造作 這個種子就會生起一種現行, 當境界出現時, 我們就會警惕自己 : 我已 一切法因緣生, 當我們在無明妄想當中, 栽培了第一個菩提的種子, 我們今天納受戒體之後, 有什麼好處呢? 由有本種熏心, 故力有常 源 於諸過境, 能憶能持能防, 隨心動用, 還熏本識, 如是展轉, 能淨妄 業疏 云 : 由有本種熏心, 故力有常, 能牽後習 ; 起功用故, 三 功益 只是遇到某一種境界的刺激, 才會出現的偶一行為 所以 戒體 是一種潛伏的功能, 不約 現行 而安立, 因為 現行 49

這個戒體 必須執持不失, 不要把這個戒體破壞了 掉 你要告訴自己 : 這是我生命當中唯一的歸依處, 我來生的安樂就靠 現前, 要付出辛苦的代價, 才成就這個戒體, 這個摩尼寶珠不能隨便破壞 第二個 持守不失 : 受這個戒體可不容易, 要得到人身 三寶的境界 經受了戒, 我不能違背我的誓願 憶念不忘 第一個 憶念不忘 : 我們在造作之前會憶念 : 哎呀, 不行啊, 我已 能憶 能持 能防 -- -- 這是戒體的三大功能 時候, 我們內心當中會產生一種力量, 來阻止這個過失的出現, 就是 : 種過失的境界現前時, 若是依我們過去的個性, 我們馬上就去做了 ; 但這 那到底是什麼功能呢? 於諸過境, 能憶 能持 能防 當遇到這 個功能展轉的增勝 行, 又會再熏習另一層次的功能, 後習 就是後面的種子功能, 使令這 受戒須知 50

參 戒體相狀 夫人, 不但度化她們做慈善事業, 進一步要她們受三歸五戒, 乃至受種種 心, 這是他的一種法執, 跟煩惱沒有關係 蓮華色比丘尼專門喜歡度化貴 喜歡關心弱勢團體 關心貧窮人, 有些人專度有錢人 當然阿羅漢沒有貪 緣度化眾生, 她就度化這些有錢的貴夫人 阿羅漢也是各式各樣, 有些人 受後有 她已經到最圓滿的境界, 所以就離開修行的地方, 來到人世間隨 色比丘尼成就阿羅漢之後, 在小乘的階位叫做 無學位 -- 所作已辦, 不 這個比丘尼在整個尼僧團當中, 是第一個證得阿羅漢的比丘尼 蓮華 佛陀在世的時候, 有一個比丘尼叫 蓮華色比丘尼 : 力量, 淨化你妄想的勢力, 這就是所謂的 : 返妄歸真, 能淨妄源 因為你要防護你的戒體, 這時候你一次一次的防護, 就加強你正念的 隨心動用, 還熏本識, 如是展轉, 能淨妄源 第三個 防非止惡 : 為了要保護戒體, 你就會放棄一些惡法的造作 51

葉佛出家成為一個比丘尼 當然我們有善根, 可也是有煩惱, 有時候善根, 聽聞佛法 增長善根 到了迦葉佛時代, 我的善根終於成熟了, 就隨迦 心, 就與三寶結緣, 之後生生世世遇到三寶, 經常出生在三寶住世的地方 把比丘尼的心態揣摹得很像, 還穿上袈裟 因為那一次穿上袈裟和生起道 ( 我們現在稱為女演員 ) 那時候我演一位比丘尼, 我很專心的投入, 我 次與三寶結緣, 其中最關鍵的時刻, 就是有一生, 我是一個歌舞團的戲女 阿羅漢有神通, 知道過去生的因緣 ) 她說 : 我在無量劫流轉當中, 第一 麼講, 犯戒是要墮三惡道的? 蓮華色比丘尼就講出自己的本生因緣,(, 不可以 蓮華色比丘尼說 : 不用擔心, 可以的! 師父您怎麼這 她說 : 我們這麼年輕, 福報大, 長得又漂亮, 我們受了戒, 會毀犯戒法 這些貴夫人說 : 師父啊, 我們不能受戒 為什麼不能受戒? 戒法 受戒須知 52

參 戒體相狀 的人, 比不上他 因為一個非佛弟子, 從來沒有發過真實的菩提願, 雖然 個人, 曾經很真心在三寶面前發願, 成就了戒體, 我們沒有真正發願受戒 三惡道去, 如果我們今天沒有受戒, 我們還沒有資格批評這個人 如果這 持戒而生天 怎麼說呢? 即使一個人受了戒, 有過失出現, 破了戒墮到 這段故事, 古人的意思是說 : 我們寧可破戒到三惡道去, 也不要不 迦牟尼佛的教法當中成就阿羅漢果 來 之後, 就遇到釋迦牟尼佛, 這時候她善根轉深, 如法的修學, 就在釋 生一種 增上慚愧, 因為增上慚愧的力量, 所以很快的從三惡道跳脫出 的人, 在經典上說 : 墮落到三惡道, 她的內心與痛苦的境界接觸, 她會產 沒有善根的人, 遇到苦惱的果報, 他沒有出離痛苦的力量 ; 一個善根深厚 雖然是墮到三惡道去, 但是有善根的人跟沒有善根的人, 不一樣 ; 一個 現前, 有時候煩惱現前 後來有一次因緣煩惱現前, 就破戒墮到三惡道去 53

蕅益大師在講 唯識三十頌 時, 講到一個觀念很重要, 對我們的修 不是永遠沒有希望呢? 不斷地調整自己, 就會不斷地進步 如果我們不願意跨出第一步, 我們是 我們可能剛開始做得不夠好, 但是我們內心當中, 只要不放棄努力, 你為什麼不敢受戒呢? 受戒並不表示成佛 -- 一切圓滿了, 是因為他不明白這個道理 把那個種子種下去了, 得到戒體了, 這叫 金剛種子 有些人不敢受戒 所以 : 我們應該要讚歎大家持戒, 至少避免到三惡道去 因為你已經 轉業 心能造業 心能轉業 ; 所以能夠很快跳脫出來 痛苦的力量 但是有善根的人, 遇到痛苦果報的時候, 能夠以他的慚愧來 一個沒有善根的人墮到三惡道去, 就很難跳脫出來, 他沒有解脫 出離 一時不造罪業, 以佛法的因緣觀來說, 他內心還有煩惱, 遲早會造罪業的 受戒須知 54

參 戒體相狀 也不怕你罪業深重, 最怕 你不願栽培善根! 因為光明能夠破除黑暗 這裡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 以佛法的角度, 它不怕你煩惱重, 哪裡 知道打開電燈的方法, 把電燈打開了, 黑暗就消失了 經一千年了, 但是我們不用等待一千年, 一燈即明, 只要知道開關在 就像 : 光明能破除黑暗, 雖然這個房間是千年暗室, 這個暗室已 修行聖道, 依止的是真心 真實能夠破除虛妄! 我們造罪業的時候, 依止的是一種妄想 虛妄的心 ; 我們今天修善 觀念 : 什麼只要短暫的修行就能成就聖道 滅除惡法呢? 蕅益大師說了一個重要 如果罪業有體相, 遍虛空不能容受我們的罪業 那我們的罪業這麼多, 為 多生多世生命的累積, 形成這無量無邊的罪業 就像 普賢行願品 說 : 行很重要, 他說 : 我們的心有很多的罪業, 這些罪業不是一生造成的, 是 55

由有本種熏心, 故力有常 只要我們願意不斷地去保護我們的戒 只要我們願意努力栽培善根, 就能夠遠離煩惱! 善根不夠 所以 : 暗一樣 為什麼會有黑暗? 因為沒有光明 為什麼會有煩惱? 因為我們的 真實的心性, 你過去顛倒所造的罪業是虛妄的想像, 就像光明能夠破除黑 做得到 不要這樣講, 你應該試著跨出第一步, 因為你這個願力是隨順 說 : 我這個人怎麼敢成佛? 我怎麼敢斷惡 修善 度眾生? 我怎麼 我們今天在發願受戒的時候, 你不要被你過去的罪業所障礙! 虛妄的熏習 -- 真實能夠破除虛妄! 就有希望, 因為三寶開展的是你內心真實的力量 ; 你過去造的罪業, 那是 件事情才令人擔憂 只要你肯改過懺悔 調整自己, 依止三寶而修行, 你, 所以佛法經常講 回頭是岸, 最怕你不回頭 你不願跨出第一步, 這 受戒須知 56

參 戒體相狀 還熏本識, 如是展轉, 能淨妄源, 自然產生一種返妄歸真的力量! 什麼功能呢? 於諸過境, 能憶 能持 能防, 然後 隨心動用, 體, 就能夠產生一種功能 57

諸位, 如果是受五戒, 你要注意的是在 三歸依 的地方 一 五戒 二 八關齋戒 三歸依 三 沙彌十戒 四 具足戒 白四羯磨 五 菩薩戒 三番羯磨 慧, 在於發願 抉擇 那什麼時候 發願 呢? 這一段是講到受戒的時機 前面講過 : 戒體的成就 是在 測思明 一 諸戒受體時機 肆 觀想方法 ( 分二 : 一 諸戒受體時機 二 受戒觀想法 ) 受戒須知 58

肆 觀想方法 在三番羯磨的時候 -- 納受戒體 的時候, 就是你應該要發願的時候 五戒是在三歸依的時候, 菩薩戒是 三師會次第作白 ; 這個受戒儀軌, 二師父會跟大家說明, 是在 三番羯磨 面對境界發願的時候 如果你是菩薩戒, 那就是在 三番羯磨, 這時候 在唸 三歸依 文的時候, 就是你要 觀想 的時候, 也是你開始要 上 下 為和尚, 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大慈愍故 ( 三說三叩) 我弟子 盡形壽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 我今隨佛出家, 三歸依 : 59

( 此時宜觀想行人之身, 如虛空器量之身, 方能領納廣大妙善戒法成為戒體 ) 三觀想十法界妙善戒法, 從 誓度一 行人頂門注入身心, 充滿正切眾生報盡未來際永為佛種 對十 有情 誓修 二觀想十法界妙善戒法, 湧 法界 無情 一切善 於虛空, 如雲如蓋覆行人頂 誓斷一觀想十法界妙善戒法, 一切惡 由心業力故, 悉皆震動 ( 緣境 ) ( 發心 ) ( 觀 想 ) 二 受戒觀想法 受戒須知 60

肆 觀想方法 ( 二 ) 第二番羯磨的時候, 你可以觀想 : 十法界妙善戒法, 湧於虛 你菩提願力的活動, 這時候大地震動, 清淨如白色雲霧的善法從大地生起 力故, 悉皆震動 清淨的善法就像白色的雲霧, 因為你發下誓願, 就是 ( 一 ) 第一番羯磨的時候, 你可以觀想 : 十法界妙善戒法, 由心業 有 三番, 三歸依也是三番, 三番羯磨也是三次 一切眾生, 無一眾生而不度化 這三種誓願在 觀想 的時候, 基本上 就是三種誓願 : 誓斷一切惡, 無惡不斷 ; 誓修一切善, 無善不修 ; 誓度 或者是無情的山河大地, 我們應該許下菩提心, 這個菩提心開展出來 祖師施設了一個方便, 就是說 : 我們所面對的是 十法界的有情眾生 願呢? 我們在三歸依或三番羯磨的時候, 應該怎麼 觀想, 來幫助我們發 61

個居士他是種菜 種田的, 他私下跟我說 : 師父啊, 我很想受戒 ; 但是 十法界的有情 無情 境界而發的 我過去在某一個道場講戒律, 有一 這裡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 : 我們今天發願斷惡 修善 度眾生, 是對 霧, 充滿我們的正報 -- -- 盡未來際永為佛種, 取而代之的是 : 誓斷一切惡 誓修一切善 誓度一切眾生的清淨白色雲 在開始, 法王座下添新生 我們內心當中那些黑色的煩惱障 業障消滅了 內心當中開始作觀 : 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 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從現 的頭頂上灌進去, 我們過去的煩惱罪業, 好像黑色的水, 從腳底流出來 ( 三 ) 第三番羯磨的時候, 你可以觀想 : 十法界妙善戒法, 從我們 慢慢的增長廣大, 就像雲蓋一樣, 覆在我們的頭頂 一切善 誓度一切眾生 ; 這三種願力的妙善戒法, 在第二番羯磨的時候, 空, 如雲如蓋覆行人頂上 這個白色的雲霧攝持了 : 誓斷一切惡 誓修 受戒須知 62

肆 觀想方法 平, 為什麼我得到這個法的果報只能自受用, 文殊菩薩卻能夠自受用 他 量出來, 為什麼我沒有這種方便力量? 舍利弗尊者懷疑佛陀是不是不公 昧, 文殊菩薩能夠乘著七葉寶蓮, 到十方世界廣度眾生, 產生這麼大的力 也證得空性, 我證得空性以後, 只能在山中修 空 無相 無作 這空三 華會上就說 : 我等同入法性, 為什麼我證得空性,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我們大乘經典, 阿羅漢在法華會上懊悔不已, 非常後悔 ; 舍利弗在法 能有所揀別 到, 你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學習 調整 進步 ; 但是因地的發願, 你一定不 你這樣子得不到戒體的! 換句話說, 你在發願的時候, 不可以想你做不 我要噴農藥 我發願的時候, 是不是可以把這些眾生先捨棄掉? 我說 : 他眾生斷惡 ; 但是有些蟲非常可惡, 牠吃我的菜, 我不能放過牠的, 所以 受戒要對十法界有情 無情發願, 我有困難 為什麼呢? 因為我可以對其 63

蕅益大師說 : 諸法無性盡隨心轉, 心為名利一切法趨名利, 心為菩 願力 引導方向的 導你成就諸佛的萬德莊嚴 我們一般布施的業, 是沒有方向性的, 是由 種可能性, 可能會在人間得果報, 也可能引導你趨向偏空涅槃, 也可能引 所以我們應該說 : 業力是沒有方向性的, 你造這個業, 這個業有很多 別的發願 : 斷惡 修善 度眾生, 你持五戒這個法也是成佛的資糧!, 如果你今天發的願, 是真實對十法界的有情 無情, 完全平等, 沒有揀 公平, 法性量同太虛, 眾生發心自小 所以你不要小看你今天受五戒, 它吸的水分自然少 ; 有的樹大, 吸收的水分自然多 這不能怪雨水不 佛陀說 : 我的法像大雨一樣, 普遍的滋潤眾生 但是有的草比較小 虛, 眾生發心自小 受用? 後來佛陀開演, 這不是佛陀有問題, 是眾生的問題 : 法性量同太 受戒須知 64

肆 觀想方法 眾生 這二個同樣去喝水, 牛喝了水以後, 轉成滋養眾生的牛奶 ; 毒蛇喝 牛奶 ; 毒蛇 也喝水, 但是毒蛇有瞋心, 喝了水之後, 變成毒液, 毒害 但是卑賤 印光大師文鈔 也有這樣一段譬喻說 : 牛 去喝水, 轉成 的時候, 他貪著世間的果報, 所以他的方向, 變成卑賤的果報, 雖然安樂 佛陀的心, 有菩提心的攝持, 給予這個業力正確的方向 ; 魔王造善業 一切法趨菩提 的五欲果報呢? 諸法無性盡隨心轉, 心為名利一切法趨名利, 心為菩提 無邊的神通三昧 無量的功德莊嚴 ; 這些善業在魔王心中, 會變成不清淨 寺廟, 卻招感魔王的果報 為什麼今天這個善業在佛陀的心中, 成就無量 時候, 也是修供僧大會, 而且在這當中, 還供養一位辟支佛, 也造了很多 你看佛陀造善業, 魔王因地也造善業, 魔王也是一個天人, 他因地的 提一切法趨菩提 65

比方說 : 你今年的想法跟去年的想法不一樣 ; 你小時候的想法也跟現 慧的因緣而消失! 一切法因緣生, 也會因緣滅 ; 它由虛妄的因緣生起, 也會因為有戒定 認為的這麼堅固 -- --, 能力是可以改變的, 這些生滅心 妄想心都是可以調整的, 它不是你所 我們的眼光不要看得這麼狹隘, 在發願的時候, 先不要考慮你的能力 種性, 那就非常困難, 一失足成千古恨 因地 你一定要求自己第一個種子是 圓滿 的, 否則你以後要調整你的 我們今天發願的時候要注意 : 先不要擔心你今天能夠做得多好, 在 同樣一個善業, 因為你發的 願 不同, 這個善業會有不同的方向! 個圓滿的願, 會使令這個善業受到了局限 水, 轉成傷害眾生的毒液 我們今天同樣積聚這麼多的善業, 如果不發一 受戒須知 66

肆 觀想方法 方 確的方向, 就會直趨無上菩提, 這是我們在發願的時候, 特別要注意的地 成就一個清淨的願力 這時候, 你修一切的善法, 這個善法就有一個明 誓度一切眾生, 無一眾生不度化 先在內心當中成就一個 圓滿的種子 界有情 無情的眾生 : 誓斷一切惡, 無惡不斷 ; 誓修一切善, 無善不修 ; 依止生滅心, 把這些生滅心撥開來, 應該依止 不生滅的心 發起對十法 在的想法不一樣, 這叫 生滅心 所以我們在發願的時候, 請大家不要 67

這一段文, 我們分成三科來說明, 第一段先讚歎 戒德高勝 : 資持 云 : 攬無邊戒法, 歸無盡識藏, 成善種子, 作聖道基 翻無始惡緣, 俱為戒善 ; 變有漏苦報, 即成法身 我等云何不自珍敬! 佛恩深重, 粉骨難酬 ; 苦海導師, 朽宅慈父 願從今日, 盡於未來, 竭力亡身, 常贊三寶, 廣度群品, 少答聖慈 : 當我們知道受戒的殊勝, 就應該對佛陀 對三寶有所感恩, 看這段文 伍 結示勸修 受戒須知 68

伍 結示勸修 基礎蓋好, 跨出了第一步 種子, 來做我們成佛的基礎 不管我們今天的能力有多少, 起碼先把這個, 把這些戒法儲存到我們的根本識中, 成就一種無漏的善種子 一種菩提 是我們應該內心去領納 ( 攬 就是 領納 ) 由於我們清淨的願力 佛陀施設了這種清淨的戒法 -- 清淨的五戒 八戒 菩薩戒等等, 重點 攬無邊戒法, 歸無盡識藏, 成善種子, 作聖道基 成善種子 攬無邊戒法 歸無盡識藏 作聖道基 戒德 翻無始惡緣 俱為戒善 一 高勝 變有漏苦報 即成法身 我等云何不自珍敬! 69

佛恩深重 粉骨難酬 佛恩 二 苦海導師 難酬 朽宅慈父 這個戒體有使令我們 離苦得樂 的力量, 這種力量是誰給我們呢? 夠轉變這種痛苦的果報, 而成就安樂的法身, 我等云何不自珍敬! 這樣的 因地 有什麼好處呢? 變有漏苦報即成法身, 我們就能 戒善 -- 每一個境界, 都是我們持戒的增上緣 我們持戒的因緣, 這就是 :, 這些就變成是我們斷惡 修善 度眾生的所緣境, 本來是惡因緣, 轉成 有情 無情的境界, 本來都是我們放逸造惡的對象, 現在開始有願力以後 這樣子有什麼好的因 果呢? 翻無始惡緣俱為戒善, 過去十法界 受戒須知 70

伍 結示勸修 成就自利的功德, 而且成就大悲心, 隨緣盡分對有緣的眾生開導三寶功德 我們願意從現在開始 常讚三寶, 從現在開始要隨順三寶來修行, 三 奉持今日未來 廣度群品, 少答聖慈 發願願從盡於 竭力亡身, 常贊三寶 望了, 所以我們應該感恩佛陀的出世和制定戒法 最後 : 我們安立這種出離痛苦 得到安樂的方便法門, 大家就沒有離苦得樂的希 佛陀是我們生死苦海的導師, 是三界火宅的慈父 如果今天佛陀不為 太大了! 我們可以這樣說 : 佛陀對眾生最大的恩惠是 : 佛陀為我們制戒 這個恩惠 我們今天能夠如法的受戒乃至持戒, 是因為佛陀出世制定戒法 所以 71

今天就為大家報告到這個地方, 阿彌陀佛! 改變轉化中, 戒體 在這過程當中, 所扮演的角色, 作一個大綱的說明 緣, 一個是 安樂的因緣 ; 以及從雜染的因緣 清淨的因緣, 這樣的 以上是我們在受戒之前, 從整個生命因緣的方向 -- 一個是 痛苦的因, 令其了解, 來報答佛陀的恩惠 受戒須知 72

講述者 / 淨律學佛院釋淨界住址 : 南投縣鹿谷鄉初鄉村中村巷 27 之 2 號電話 :(049)275-5656 編輯者 / 淨願蘭若釋心賢住址 : 南投縣埔里鎮永豐路 37 號電話 :0972294620 本會經書, 歡迎贈送流通, 功德無量 如大量翻 印, 請先洽詢本書編輯者 ( 淨願蘭若 ), 以取得最 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