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代序 一 戒之含义 二 受戒理论 三 戒体相状 四 观想方法 五 结示劝修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目录 前言代序 一 戒之含义 二 受戒理论 三 戒体相状 四 观想方法 五 结示劝修"

Transcription

1 受戒须知 受戒须知 讲记 讲述者: 大乘妙法弘护学会导师 上 净下 界法师 本会所提供之经书电子档 皆可免费下载 但不得擅自加注 修改 增删 受戒须知 简要目录 - 1 -

2 目录 前言代序 一 戒之含义 二 受戒理论 三 戒体相状 四 观想方法 五 结示劝修

3 前言代序今天这堂课是谈 受戒须知, 就是我们在正式受戒之前, 必须认识一些有关受戒的基本概念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 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別相, 有些人现男众的身相, 有些人现女众的身相 ; 这些男女的身相, 各有差別 如果把这些差別果报拨开來, 就可以看到我们每一个人內心深处, 都有一样的心情 -- 希望今生的生命, 或者是来生的生命, 能够远离一切痛苦, 获得安乐 虽然有这样的希望, 但事实上, 我们的生命还是充满了痛苦 佛陀在 法华经, 以他的大智慧观察我们的生命, 说是 :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换句话说, 佛陀看到我们三界流转的这个果报体, 就像是起火燃烧的房 - 3 -

4 子似的, 有三种 火 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 第一个是 烦恼 : 烦恼的活动的一种是 扰动相, 就算你福报很大, 能够受用很好的生活资具, 但是只要内心有热恼, 就谈不上安乐 安乐一定是建立在寂静的基础上, 所以 热恼 会障碍我们的安乐 第二个是 业力 : 我们过去生中, 曾经造了一些罪业, 这些罪业的力量, 使令我们不得自在, 障碍我们的安乐 第三个是 果报体 : 我们在三界得到一个果报体, 不管是人 是天人, 有这个果报体就有老 病 死的问题, 我们一定会老, 也一定会生病, 最后面临死亡, 老病死也会障碍我们的安乐 所以, 不管你的福报有多大, 只要在三界得一个果报, 就会不断受到 -- 烦恼障 业障 报障各方面的干扰, 所以三界不是我们究竟归依处, 就像是起火燃烧的房子, 毫不安稳 这是每一个有情众生, 都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 - 4 -

5 而当我们面对这三种障碍时, 有二种选择 : 第一个 选择逃避 : 我们不去管这些障碍, 即时行乐 -- 今朝有酒今朝醉 ; 我有多大福报, 享尽就算了, 从来不管 来生 怎么样 这种人我们称为 颠倒众生, 离苦得乐是没有希望的 第二个 采取面对 : 有智慧的人, 知道要去寻求出离痛苦之道, 他希望能够改变生命, 就归依三宝正式成为佛弟子, 因为他深信 三宝的功德无所不在, 一定能够救拔我们 这时候我们可能会考虑出家, 或者是在家, 总之我们归依在三宝的座下, 做一个真正佛弟子, 祈求三宝的加被和救护 归依三宝, 在程度的浅深上, 有二种不同的层次, 菩萨璎珞经 上说 : 入三宝海, 以信为本 ; 住在佛家, 以戒为本 我们刚开始归依三宝是仰仗一分的 信心, 我们深深相信 -- 我是业障的苦恼众生, 但是三宝的功德广大无边, 一定能够救拔我 其实, 我们刚开 - 5 -

6 始什么都不懂, 也不知道什么因缘观, 只是相信 -- 三宝有救拔我的力量! 就是依止这样清净的信心, 惟独靠 信心 而已, 说是 : 入三宝海, 以信为本 但是, 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这个阶段, 会发现我们的信心是进进退退, 我们的信心是不决定的, 所以应该进一步 : 住在佛家, 以戒为本 我们应该要受持佛陀的戒法, 来收摄我们的身口意, 使令我们在三宝的功德当中, 能够如实的安住, 帮助我们保持不退转 所以 持戒 的目的, 能够使令我们所有的善根, 得不退转! 经典当中讲一个譬喻说 : 持戒就像一个仓库 意思是说 :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的善法, 曾经印经 布施 放生等等, 赚了很多的珍宝, 但是你没有仓库来储存, 你的珍宝就容易流失掉 同样道理, 如果透过 持戒, 就可以使令我们所有的善法, 得到安住 得到储存, - 6 -

7 乃至增长广大 所以当我们对三宝有信心, 也愿意去做善事, 就应该要进一 步 -- 好好的学戒 持戒, 使令我们的善根增长, 菩提道心不断地进步 这是 整个受戒的大意 - 7 -

8 将释此义, 大分为五 : 我们必须把受戒的意义发挥出来, 因此分成五大科 : 一 戒之含义 : 首先讲到持戒的含义, 为什么要持戒? 持戒 跟 修善 有什么差别呢? 二 受戒理论 : 我们为什么要受戒? 有受戒 跟 没有受戒 到底有什么差别? 三 戒体相状 : 当我们发心去受戒, 在整个受戒的过程当中 如何成就 戒体? 戒体 能发挥什么功能? 说明 戒体 因地跟果地的相状 四 观想方法 : 当我们登上戒坛, 如何用观想方法, 来帮助我们纳受戒体 - 8 -

9 五 结示劝修 : 最后一段是总结前面 赞叹与劝修 - 9 -

10 一 戒之含义这当中有三段的开示 : 业疏业疏 云 : 戒是警意之缘也戒是警意之缘也 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 动与妄会, 无思返本 ; 是以大圣树戒警心, 不得随妄, 还沦生死 戒 在我们的修行当中, 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 道宣律祖作一个简单的定义说 : 戒是警意之缘也 戒法 在我们的修行当中, 它有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 警 就是 警觉, 它包含二个内涵 : 一 自我反省 : 我们过去还没有受戒, 会造作一些杀盗婬妄的罪业 ; 现在受了戒, 偶尔起颠倒, 可能也会造杀盗婬妄的罪业, 但是这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差别, 就是 : 受了戒之后, 你有反省的力量, 你会有惭愧心! 也就是说 : 虽然你造了罪业, 但是你内心当中会产生惭愧心, 你内心有一种清净的力量, 会诃责你自己 这种惭愧的力量, 就会折损罪业的力量 所以, 受了戒

11 之后, 你内心 自我反省 的功能, 会不断地出现 二 调伏 : 前面是一种自我的反省, 反省到自己有过失, 戒体就会发挥 防非止恶 的功能, 能调伏我们邪恶的烦恼 所以, 当我们心中成就了戒体, 当我们出现过失时, 就能产生反省 调伏 对治的力量, 这个就是 戒 的一个基本定义 这个基本定义, 我们再把它开展出来 : 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 动与妄会, 无思返本 这是说到众生的内心相貌, 无始劫以来 -- 随妄兴业随妄兴业 在大乘经典上说, 我们众生的心, 有二种的相貌 : 一种是 清净心, 一种是 妄想心 ; 一种是随顺于 真实功德 的清净心, 一种是随顺于 无明 所变现出来的妄想心 凡夫 心 跟 境 接触时, 往往是愿意随顺妄想 -- 随妄兴业, 造

12 了许多生死的罪业 ; 动与妄会, 这个 动 就是经常的和妄想结合一起 ; 无思返本, 很难产生自我反省和调伏的力量 就是说 : 如果我们今天不受戒, 在造作罪业的时候, 没有办法将它停止 ; 当烦恼的力量出现, 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的个性就是这个样子! 面对烦恼的生起, 一点办法都没有 无思返本, 凡夫就是有这个困扰, 明明知道烦恼不好, 就是没办法 那怎么办呢? 是以大圣树戒警心, 不得随妄, 还沦生死 佛陀以大智慧的光明, 看到我们凡夫的内心, 有这样的问题, 面对烦恼, 无能为力 佛陀怎么做呢? 树戒警心树戒警心, 佛陀因此而制定身口意的戒法, 帮助我们更能真实的自我反省 自我调伏, 使令我们不再随顺妄想, 不再遭受生死果报的苦痛 意思是说 : 佛陀制戒, 表面上是要我们身业 :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婬

13 ; 口业 : 不两舌 不绮语 不妄言 不恶口 其实, 佛陀的本意, 是要我们内心当中产生 防非止恶 的功能, 帮助我们 调伏烦恼, 这就是佛陀制戒的目的 下一段, 把 戒 的内涵, 作一个大概的说明 : 问 : 一切善作尽是戒不? 业疏业疏 答 : 律仪所摄善作名戒 ; 自余十业, 但单称善, 不名为戒 提问 : 如果戒法是引导我们断恶修善, 那是不是所有善法的造作, 比如布施 印经 放生 做义工 等等, 都属于 戒 吗? 如果不是, 那修善和持戒有什么差别呢? 以下回答 : 律仪所摄善作名戒; 自余十业, 但单称善, 不名为戒 所谓的 戒, 一定是佛陀出世后, 他所制定的律仪, 才能叫做 戒 ; 其

14 余的十善法, 只能称为 善法, 不能称为 戒 像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孟子, 也制定了很多趋吉避凶之道在引导我们, 好比 易经 也是讲如何趋吉避凶, 但是这些都只能称为 善法, 因为 戒是佛制, 只有佛陀能制戒, 他才有足够的智慧, 帮助我们调伏烦恼, 其他圣贤所制定的这些法, 只能称做 善法, 不能叫做 戒 那么, 佛制的 戒法 与一般 善法 有什么差别呢? 济缘济缘 戒有二义, 一 有本期誓 ; 二 遍该生境遍该生境 余善反之, 故不名戒 : 佛陀制定的戒法, 在实践上, 有二个特殊的内涵, 是一般善法所没有的 第一个 有本期誓

15 当持戒的时候, 我们心中有一种 愿力 在引导, 就是内心当中有一种要增上的愿力 比如说 : 我们今天到菜市场去, 看到这些可怜的刀下众生, 会刺激我们的怜愍心, 我们会想去救拔这些众生 ; 但是你不可能二六时中 二十四个小时, 永远守持着要 : 断恶 修善 度众生 的愿力, 不可能 你可能偶尔遇到众生苦恼的境界, 带动你的悲愍心, 你才造作一些善法 ; 这样的善法因为没有愿力的摄持, 是没有力量 很难相续的 不像一个持戒的人,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生命的引导 因为 : 由 愿力愿力 引导引导 所造的所造的 业力业力, 这种力量才大! 第二个 遍该生境前面是讲 心力 的强, 这里是讲 量 的广大 我们在修善的时候, 只能面对现前的境界修善, 你去布施 放生 就是面对眼前的境界 ; 但是持戒不同, 持戒是面对 : 十法界的众生 ; 就算这个众生暂时不现前, 而你内心

16 当中, 还是愿意对他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婬 不妄语 不饮酒 不管他有没有现前 因为你在因地, 是对十法界有情 无情境界发愿的, 所以你持戒的心量是广大的 余善反之, 故不名戒 一般的修善, 心中没有愿力, 所缘境也非常的狭隘, 故不名 戒 又 业疏业疏 云 : 若不持戒, 得财施者, 多贪不净, 以利求利, 恶求多求, 故使来世受不净果, 如牛羊猪狗衣食麤恶 若持戒者, 既绝恶求, 清净行绝, 乃至佛果 这段文, 道宣律祖把 持戒 和 不持戒 的情况, 做个比较 : 若不持戒, 得财施者 : 世间上有一种人, 他内心当中没有戒法, 换句话说, 他没有戒体, 内心没有一种增上的目标, 当然就 心随妄转, 随

17 顺烦恼的活动 起善心时, 就随顺善心 ; 起恶念时, 也只好随顺恶念, 内心当中善恶不决定 ; 但是也会做一些布施的善业, 这种人在因果上, 是怎么回事呢? 多贪不净, 以利求利, 恶求多求 因为内心当中没有想要增上, 不想要解脱生死 成就佛道, 所以即使造善, 也是为了追求五欲的安乐 他希望把这些善法, 求得今生的名闻利养 或者追求来生的五欲果报 这样的因地, 以佛法来说, 是不清净因 不清净因, 故使来世受不净果, 来世招感不清净的果报 什么叫做 不净果 呢? 如牛羊猪狗衣食麤恶 相信修善能够得到安乐果报, 但是这种安乐的果报, 是一种不清净的安乐果报 举个例子, 好比说 : 你不持戒, 就堕落到畜生道的牛羊猪狗 ; 但是因为你修善, 你虽然在牛羊猪狗当中, 你的物质环境非常丰裕, 这也是可乐果报 但是以人道来看, 这个果报是

18 不清净的 不庄严的 所以, 如果我们不持戒只有修善, 因地不清净, 就很容易招感不清净果 反之 : 若持戒者, 既绝恶求, 清净行绝, 乃至佛果 如果我们能够如法的持戒 如法的发愿, 有这种清净愿力的摄持, 心中能够放弃恶求 -- 放弃对五欲果报的追求, 因地能够 清净行绝, 在果地上就能够成就五乘的功德, 乃至于成就佛果 这是说明持戒跟修善的差别 在 大智度论 持戒品 中, 龙树菩萨说过一个有关持戒的故事 : 佛世的时候, 当时在憍萨罗国有一个大商主, 有大福报力, 带领很多商人到大海寻宝, 得到很多珍宝, 他就把珍宝敬献给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得到这些珍宝, 内心非常欢喜, 就传唤要赏给他后宫的夫人 就叫侍者把所有夫人请出来, 一一将珍宝赏给这些夫人, 却不见他的第一夫人, 茉莉夫人 没有现前 波斯匿王问说 : 为什么茉莉夫人没来呢

19 ? 侍者回答说 : 夫人今天正守八关斋戒, 不能碰触珍宝 波斯匿王听了瞋怒, 于是令人再去请 当他看到茉莉夫人现前时, 身相庄严 光明巍巍大威德, 心中的瞋心就消灭了, 并对她起恭敬心, 问说 : 夫人啊, 你今天是修何法门, 有此威德, 光明巍巍, 身相光明? 茉莉夫人回答说 : 我没有修什么法门, 今天是六斋日, 我奉持佛陀的八关斋戒 这时候, 波斯匿王对持戒就生起欢喜心和恭敬心, 问说 : 为什么你持戒有这么大的功德? 茉莉夫人说 : 这个问题不是我所能回答, 应该去请教佛陀 于是波斯匿王就领着茉莉夫人去晋见佛陀, 就如是报告 : 茉莉夫人为什幺持一日一夜八关斋戒, 就有此威德? 佛陀说 : 波斯匿王, 如果你今天把印度十六个国家的珍宝, 全部集合起来, 你看这个珍宝多不多? 波斯匿王回答说 : 那就很多, 我憍萨罗国的珍宝加起来, 就不得了, 何况十六

20 个国家! 佛陀说 : 纵然你把所有的珍宝拿来布施, 这样的功德, 也比不上茉莉夫人一日一夜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 为什么? 因为持戒发自内心 : 有本期誓, 遍该生境 你今天以珍宝布施佛陀, 第一个 心中没有清净业力的引导 ; 第二个 你的所缘境只是十方诸佛当中, 其中的一尊佛 而我们持戒是遍缘法界 : 第一个 愿力清净愿力清净 ; 第二个 愿力广大愿力广大 因地广大, 福报就广大! 这一点, 我们应该要把 持戒 与 修善 的差异, 作一个拣别, 这是我们在学习戒法之前的基本观念

21 二 受戒理论前面 戒之含义 是就着 业力业力, 从业力的角度来看我们修善, 这个业力它没有方向 没有愿力的引导, 不能成为成佛的资粮 ; 持戒的业力, 是有方向的成长, 能够让我们不断地趋向于无上菩提 这是从 业力 来探讨持戒的殊胜 这一科 受戒理论 是约着 心性心性, 更深一层约着心性的迷悟来看 : 我们从一个迷惑的心, 转成一种清净心, 在整个 返妄归真 的过程当中, 持戒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是从心性的转换, 来说明持戒的意义 下面这个表是弘一大师编制的, 我们先看第一段, 讲到众生 迷真取妄 :

22 本自清净 离诸尘染 由妄想故翻成烦恼 具足方便智 众生识体 本来自在 由妄想故翻成结业 慧威神德用 无有彼此 本来平等 由妄想故翻成生死 爱憎差别 众生心体 : 本自清净 本来自在本来自在 本来平等本来平等 我们的心, 当然现在已经不清净, 但是这个 不清净 是 因缘所生法, 它不是真实的染污我们的内心, 我们以 自性空 的空观, 把这些杂染的烦恼业力 这些如梦如幻的因缘先拨开 ; 拨开之后, 向内观察我们内心的

23 真实相貌 : 本自清净本自清净 : 我们内心的真实相貌是 -- 离诸尘染 -- 没有烦恼 本来是没有烦恼的, 烦恼是后来才有的, 是 因缘 活动之后才有的 本来自在本来自在 : 具足方便智慧威神德用, 我们不但是清净, 还具有各式各样的威德 智慧功能德用, 而我们现在却是什么事都不能做 本来平等本来平等 : 无有彼此爱憎差别, 我们的心本来是平等的, 没有好坏的这种概念 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不幸的是 : 由妄想故翻成烦恼, 由妄想故翻成结业, 由妄想故翻成生死 就是说 : 我们这个清净心, 在经论上说是 : 真如不守自性, 一念妄动 我们凡夫的心情, 在清净心的相貌当中, 本来是一整体的生命, 没有我相 人相的对立, 这种平等的法界, 叫 真如 ; 但是我们不愿安住在这样的境界 -- 真如不守自性 ; 就是想要去攀缘, 总觉得应该去外面看一看 走

24 一走, 去追求某些事情, 才会比较快乐 所以我们内心就产生一念的 攀缘心, 所谓 : 真如一念不觉 真如妄动 从真心的平等法界当中, 一念要攀求的心, 一动之后, 糟糕了, 就从 整体的生命 转成 个体的生命, 就有你 我的差别 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从此以后, 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相貌差异, 有些人快乐, 有些人痛苦 ; 但是无论你如何快乐, 由于 颠倒妄想 的缘故, 一定会有烦恼 业力 老病死障碍你 也就是说, 由于我们的内心, 因为一念的不觉, 从清净安乐的心中, 产生了三种障碍, 或者说产生三种的火在燃烧 : 烦恼火 业力火 果报火, 这就是我们众生 迷真取妄 的根源

25 一者断恶誓 受摄律仪戒 修离染行 复本清净 证法身佛 今欲反本 二者修善誓 受摄善法戒 修方便行故立三誓 复本自在 证报身佛 三者度生誓 受摄众生戒 修慈悲行 复本平等 证应身佛大智慧的佛陀, 看到我们众生有这个问题, 所以佛陀 今欲反本故立三誓, 佛陀慈悲要救拔我们, 因此而安立三种誓愿, 就是我们在受戒的时候, 从我们内心深处, 真实的发起誓愿 : 一者 断恶誓 誓断一切恶, 无恶不断 二者 修善誓 誓修一切善, 无善不修

26 三者 度生誓 誓度一切众生, 无一众生不度化 因为 断恶 的誓愿, 成就 摄律仪戒 ; 因为 修善 的誓愿, 成就 摄善法戒 ; 因为 度生 的誓愿, 成就 摄众生戒 ; 这个就叫做 戒体 -- 三聚净戒的戒体 当我们内心有了 戒体, 遇到任何环境因缘, 自然就会产生 清净的戒行 因为断恶, 使令我们在心境接触时, 远离身口意的恶法, 而成就了 修离染行修离染行 当然只有断恶是不足的, 这样过于消极, 应该更进一步 修方便行, 这个方便行就是广行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能够引导我们成就佛道, 它是成佛的方便 三者度生誓, 修持布施 爱语 利他 同事等四摄法, 修慈悲行修慈悲行 因为这三聚净戒的戒体, 产生三种持戒的戒行 -- 离染行 方便行 慈悲行 这样的因地, 在果地上 -- 复本清净 成就 法身 ; 复本自在 成

27 就 报身 ; 复本平等 成就 应身 就是在因地的时候, 因为发这三种誓愿, 因此在果地上, 就能够成就清净的法身 自在的报身 与平等的应身, 成就圆满 佛的三身 这里, 我们要探讨的是 因缘法 : 因缘所生法 是整个佛法的基本概念, 我们可以从二方面来观察 : 第一个 从 业力, 第二个 从 心性 粗浅的观察是从 业力业力, 有所谓的善业 所谓的罪业, 但是 业 的本性是无自性的, 叫 自性空 也就是说 : 其实 业力 是由 心力 来引导的 我们的身体跟嘴巴是不能造业的, 是由 心 的引导才造业 经典上讲一个譬喻说 : 我们看这个牛车跑过来 跑过去, 车子本身不能动, 是前面的 牛 拉着车子往东边或往西边 这个牛比喻我们的心, 车子比喻我们的身业和口业 ; 身业跟口业只是一个工具, 心才是我们造业的根本 所以说 : 心为业主心为业主

28 当我们的心产生 迷惑, 就会造作罪业, 出现烦恼障 业障 报障 ; 当这迷惑的心, 开始去成就 三聚净戒的戒体, 开始改变时, 我们的业力也就改变了, 由此而改变我们的果报 : 转 烦恼障 成就法身, 转 业障 成就报身, 转 报障 成就应身 ; 消除 三障 而成就法 报 化三身 其实我们看到很多非佛教徒, 也会做一些慈善事业, 他们也修善, 我们佛弟子也修善, 这二个有什么差别呢? 有些人说 : 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 都是劝人断恶修善 其实,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从暂时离苦得乐的角度来说, 佛弟子是等同外道 ; 就是说一般的非佛弟子, 也经常做一些慈善事业, 当他们大悲心发动起来的时候, 到偏远的地方, 做很多关心弱势团体的善事, 他们也会因为这些善业而生天 ; 我们佛弟子因为持戒 修善也生天, 但是最后的因缘却是不一样

29 如果你是一个非佛弟子, 生天之后, 当你的善业享尽时, 你的罪业就现前, 善 恶是 强者先牵 ; 所以一个人升到天上享福, 问题是下来之后, 很容易直接堕到三恶道去, 因为你享受得太厉害 所有的善业都被你花光了, 恶业变成是最大的势力 -- 恶业一发动出来, 就堕到三恶道去了 所以古代大德, 如果不愿往生到净土去, 往往就发愿转世当人, 他要把善业保存起来 非佛教徒升到天上去, 当他福报享尽, 一点资粮都没有, 内心当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就跟刚开始的起点完全一样, 还是活在烦恼障 业障 报障痛苦当中 但是佛弟子修善的时候, 因为 : 有戒体的摄持, 暂时升到天上, 等他从天上下来之后, 会遇到三宝住世, 继续发挥他增上的功能 断恶修善 就算把善业都花光了, 内心那种 : 誓断一切恶 誓修一切善 誓度一切众生 的功能, 还是没有改变 所以 :

30 只有佛法才有资格称为 乘, 乘 就是 能够到达彼岸 外道修善, 虽然这个善业能够得到安乐的果报, 但是不能称为 波罗蜜 不能称为 乘, 因为没有解脱烦恼的力量 没有解脱业力的力量 没有解脱老病死的力量 所以, 我们从 心性 迷悟的角度来观察, 唯有 持戒 能够改变我们的烦恼障 业障和报障 虽然说 持戒 可以暂时生天, 但这不是佛陀制戒的本意! 诸位从律藏可以看得出来, 佛陀特别强调一个观念 : 佛陀不是为了人天福报而制戒的, 虽然持戒的因缘, 暂时可得到人天福报, 但这不是佛陀制戒的真实意 佛陀制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使令众生趣入圣道 就好像一个小孩子生病, 你要他吃药, 他怕苦, 他宁可抱病过活 那这个医生很聪明, 你不吃药, 他把药包在巧克力里面 ; 诶, 我们现在不吃药, 吃巧克力? 行吧 巧克力吃下去的时候, 也把药也吃下去 我们凡夫好乐眼

31 前的安乐, 这个无上菩提的境界太高了, 没有什么意乐 但是你说持戒, 能得名闻利养, 乃至死得生天上 因为这样的鼓励, 大家愿意持戒 ; 当他持戒的时候, 确实可以得到安乐的果报, 因为持戒是断恶修善, 但这不是佛陀的本意 佛陀制戒的目的, 是在你内心当中成就一种 返妄归真返妄归真 防非止恶防非止恶 的功能, 这才是佛陀制戒的本意 所以即使你把善业给消耗掉了, 佛陀所授与的那个善根, 已经栽培在你的心中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么辛苦来这个地方受戒的理由, 就是为了 纳受戒体戒体 我们讲浅一点, 不要讲 成佛之道 那么遥远的道路, 我们以 临命终 来说明: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只要有 生 就必定要 死亡, 我们迟早要离开这个人世间,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 当我们死亡时, 马上要面临一个新的生命 -- 来生 瑜伽师地论 上说 : 一个人面临死亡时, 有二种力量在引导我们 :

32 第一种是 业力业力 随业往生随业往生 : 就是你这个人从来不修行, 你内心当中, 平常就是放纵自己 ; 高兴的时候就高兴, 生气的时候就生气, 完全跟着感觉走 一般人是这种境界 这种人临命终时, 就看他这一生当中, 他的善业 恶业哪一个势力强 -- 强者先牵 这种人临命终时, 通常是进入昏睡的状态, 因为他没有修行, 所以他的正念很快就退失, 取而代之的就是第八识的业力现前 如果他是一个大善 大恶的人, 很快就投胎了 ; 如果这个人善 恶各一半, 那他投胎的时间会晚一点, 不决定 总之, 我们一般人是随业往生, 由业力来引导我们下一期的生命 第二种人是修行人, 是由 念力 来引导生命, 又叫做 随念往生随念往生, 特别是净土宗的人, 强调随念往生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 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 重点是 : 你平常在内心当中, 已经栽培一种 清净的念力 不要说净土宗的信愿持名( 这是一种念力 ); 就是持戒也是一样, 你经常

33 忆念你的戒体, 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 你不是就放着不管 -- 你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 -- 不行, 我不能再做这件事情! 我已经在佛前 三师面前发愿, 我要 : 誓断一切恶 誓修一切善 誓度一切众生, 我是有 戒法摄持 的佛弟子, 怎能做这种事情呢? 你经常一次一次在心中加强你戒体的力量, 临命终时, 你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了 一个没有戒体的人, 他内心完全作不了主, 随业往生 我们今天受了戒之后, 经常保持念兹在兹, 使令这个戒体的力量, 从最初的种子, 慢慢地增长广大, 到临终时, 正念现前 断恶 修善 度众生的愿力, 这个念力就会引导着你, 帮助你解脱业力的障碍, 往生到净土去, 或者往生到善处去 换句话说, 你受过戒, 你临终时, 你的 念力 会现前引导你 没有修行的人, 他的内心当中不可能有念力, 当然就任由业力去引导生命, 这个地方是有差别的

34 有修行的人 跟 没有修行的人, 差别在哪里呢? 诸位可以看看 老和尚, 老和尚 就有很明显的与众不同 你看一般的老人, 当他的身体都老化了, 白发苍苍, 满面的皱纹, 他的眼神呆滞无光, 他一生的心光外泄得太厉害了, 整天就是向外攀缘 心随境转, 把一生的念力耗损掉了, 所以眼神就没有光明 诸位去看看大修行者, 像最近我看到忏公师父, 他坐在轮椅上, 你看他的眼神 -- 不得了, 目光如炬 我们一个人, 什么地方都可以欺骗人, 眼睛无法骗人, 那是一种 经过长时间栽培的正念力! 所以你看老和尚的特色, 你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不一样, 他的身体可能败坏了, 这个色法是没有办法作主的, 佛陀也示现老病死, 佛陀也会老 脸上也会出现皱纹, 但是佛陀 不老 病 死的心 有正念力 所以, 我们今天成就戒体, 就是要在你这一念的无明妄想当中, 先把第一个善种子种下去, 也就是在你的 成佛之道成佛之道, 先跨出第一步! 这第一步

35 跨出去之后, 你慢慢就会产生清净的动力!

36 第二卷第二卷 三 戒体相状 ( 分三 : 一 释名 ; 二 述义 ; 三 功益功益 ) 这一科是介绍戒体因地和果地的相状, 分成三科, 先看第一科 : 一 释名 资持资持 云 : 纳法成业名体纳法成业名体 到底什么是 戒体 呢? 在律上作出一个简单定义 : 纳法成业 我们的心去领纳清净的戒法之后, 内心当中产生一种 无漏的业性无漏的业性, 这个 业 就是造作, 表示它不是一种涅槃寂静的状态, 它是 有为法 但这个 有为法 不是杂染的有为法, 它是清净的有为法 这个业性, 是你今天去领纳佛陀的戒法之后, 内心当中所产生的一种造作功能, 这个功能简单说, 就是 防非止恶防非止恶 的功能 这是 戒体 简单的定义

37 我们举一个例子 : 好比有些人欢喜抽烟, 他会有这样的行为, 因为他内心有这样的烦恼 这个烦恼也不是自然生起的, 烦恼也是因缘所生法, 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他刚开始只是一分的好奇, 想要试试看的心态抽了一根 -- 诶, 觉得还不错, 就连续抽了五根 因为这个业力熏习内心, 数数熏习 数数现行, 都无惭愧, 他对抽烟就产生一种很强的好乐心, 这时候他就不得不抽烟了 只要看到烟的境界现前, 他就控制不住, 因为他已经栽培一个强大的烦恼 怎么办呢? 后来他知道抽烟不是好事情, 有很多病痛跟抽烟有关系, 于是下定决心要把抽烟的行为跟烦恼断除掉, 但是他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 怎么办呢? 他找一个有大威德的长老 ( 这个人本身是不抽烟的 ), 他跪在大德长老面前说 : 请你为我证明, 我从今以后, 宁舍生命绝不抽烟! 他内心当中许下一个深重的誓愿 : 我绝对要跟抽烟的烦恼抗拒到底 从今以后不

38 再随顺它! 发了愿以后, 当然就跟平常不一样了, 以后再看到烟, 他的下意识对烟的爱乐心又会生起, 但是这时候和以前不一样, 以前是完全没有抗拒的力量, 这时候当他伸手要去拿烟, 他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调伏力量, 告诉自己 : 不可以! 已经在长老面前发愿不要抽烟 就对恶法产生抗拒的力量 他对恶法说出 : 不可以! 这句话的这句话的 抗拒力量抗拒力量, 是怎么来的? 当然不是上帝给我们的, 也不是自然生的, 是有因缘的, 就是你曾经在这位大德长老的面前发愿 : 你宁舍生命不再抽烟 这时候内心当中, 产生这样的种子, 当心 境接触时, 这个功能就会现起作用, 帮助你抗拒对烟希求的烦恼 这样的愿力, 它只是面对一个抽烟的境界, 就是遍该所有恶法的境界也都是不随顺 所以, 我们今天能够领纳清净的 戒体, 透过我们 发愿 领纳之后, 内心当中产生一种 防非止恶 的造作功能, 这个就是

39 戒体的基本定义 第二段, 再把这个意义开展出来 : 二 述义 事钞事钞 云 : 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 以己要期, 施造方便, 善净心器, 必不为恶, 测思明慧, 冥会前法 以此要期之心, 与彼妙法相应 于彼法上有缘起之义, 领纳在心, 名为戒体 这一段文, 我们分成三小段来说明 : 一 所领纳的戒法我们今天发心来受五戒 菩萨戒, 到底我们所领纳的戒法有多大呢? 哪些是我们所领纳的戒法? 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 虽然我们今天是受五戒, 或者菩萨戒, 那是我们实践的内涵, 但是我们真正领纳的戒法, 其实是

40 遍整个十法界 这个有多大呢? 就像是空中的 灰尘, 又像恒河的 沙, 这么多的二谛等法 这个 二谛 就是包括 真谛 与 俗谛 第一个是 真谛 : 就是出世间的善法, 这种无漏的涅槃功德 ; 第二个是 世俗谛 : 就是一般世间的善法 换句话说, 我们今天所领纳的戒法是包括世间 出世间一切的恒河沙的戒法, 就是所谓的 妙善戒法妙善戒法 都是我们所领纳的对象 我们在持戒的时候, 是不能有所拣别的(下一段会说明), 是平等的对十法界持戒 这是第一点, 我们所面对的境界是 : 法界尘沙二谛等法 二 能领纳之心第二段说明我们是以什么心情来领纳, 能领纳的心 以己要期以己要期 我们在受戒的时候, 我们的内心当中要有一个 要 与 期 先讲这个 期 : 就是一个 誓愿, 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期望 誓愿

41 : 从今天开始, 过去的种种譬如昨日死, 从现在开始要誓断一切恶 誓修一切善 誓度一切众生, 你内心当中发起一个要使令生命增上的愿力 这个愿力有一定的期限 : 如果你今天是受 五戒 : 那你所发的愿就是 尽形寿, 你不要管来生怎么样, 起码我今生一定要做到断恶 修善 度众生, 你发的愿是尽形寿, 所以这个五戒的戒体是尽形寿, 等你往生之后, 五戒的戒体就自动消失掉, 因为你当初的期限是尽形寿 如果你今天是受 菩萨戒 : 请你注意, 你的誓愿是 尽未来际 的 我们受菩萨戒是超越时空的 因为你是一个菩萨, 菩萨就是 菩提萨埵, 叫 觉有情, 你已经从今生的生命当中觉悟出来, 你看到的是无量的生命, 所以你整个生命的规划不只是规划今生, 你是规划无量的生命直至成佛的一种 成佛之道 所以如果你今天是受菩萨戒, 你的愿力就是尽未来际

42 没有穷尽的 虚空有尽 我愿无穷 三 受戒的仪轨你内心当中依止这一念的 誓愿, 与你所要发愿的 期限 施造方便, 善净心器, 必不为恶 你要有一些受戒的方便, 就是你要遵守受戒的仪轨 这个受戒仪轨, 我们历代学习戒律的大德慈悲, 安排了一个受戒的仪轨, 刚开始是忏悔, 然后请师 有种种的方便, 身业的礼拜, 口业的陈词 ; 你都必须遵照这些仪轨, 该拜的时候拜 该念诵的时候念, 使令我们这样的身口造作, 能净化我们的内心 调伏我们的妄想 这是前方便 下面讲到 : 纳受戒体的因缘 : 测思明慧, 冥会前法, 这个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能够成就戒体, 第一个是 明慧, 就是清楚分明的 慧心所, 这个 慧心所 就是一种抉择 我们今天老实的把心静下来, 不要老是

43 去看别人, 看看自己的内心, 你会发觉你的内心是不圆满的, 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等待你去处理, 有很多的烦恼 ; 烦恼当中, 也累积了很多的罪业 现在我们有二种抉择 : 第一个 我们选择继续的 放纵 下去, 就继续的做下去, 不要去管它, 管它那么多呢! 现在有快乐, 就赶快享受 ; 我们选择逃避, 这也是一个选择 第二个 我们选择 改变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 :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 除了我们自己努力以外, 谁也帮不了我们 比如说墙角有一堆垃圾, 你若不去扫它, 十年后那些垃圾还是在那个地方 你不去面对, 不表示它自动会消失 也就是说 : 你今生不去面对你自己的烦恼 罪业, 你会因为这些烦恼罪业而堕到三恶道去, 受刀山油锅之痛苦, 等到来生变成人, 你还是要面对, 一点都不会减少, 你何苦呢? 就是说 : 你今生不面对, 你来生还是要面对, 你来生继续颠倒, 你总有一天吃尽了苦头, 知道害怕了, 你还是要去面对! 既然迟早要面对, 为什么我们不早一点

44 觉悟呢? 拖了这么久, 生死不断, 枉受这些冤枉的痛苦! 因此, 我们应该对生命作出很理智的抉择 : 我只有二条路 : 第一个 我选择面对 ; 第二个 我选择逃避 你逃避没有好处, 因为你迟早要面对, 逃避一时, 堕到三恶道去, 或者到天上去做一场美梦, 来到人间, 你还是要面对 佛陀说 : 每一个众生迟早都要成佛, 我们选择 逃避逃避, 只会增加自己在拖延过程中的痛苦! 透过智慧的抉择, 你要告诉自己 : 我现在别无选择, 只能依止三宝的加持力跟烦恼拼了 就是你内心当中, 开始选择 : 要让自己的生命增上, 不能这样继续的堕落下去! 这就是一种智慧的抉择, 慧心所 的现前 其次, 是 思心所 : 思心所 就是一种愿力, 一种明确的愿力 怎样能使令自己增上呢? 就是必须发三种愿力 : 誓断一切恶, 无恶不断 ; 誓修

45 一切善, 无善不修 ; 誓度一切众生, 无一众生不度化 当然这不是我们能够发愿, 是佛陀引导我们发起断恶 修善 度众生的愿, 使令我们能够增上的 我们要知道 测思明慧, 刚刚说过它是一种 有为法 有些人受戒的时候, 他心中无想, 什么都不想 ; 有些人受戒的时候, 他心中念佛 你看这样会得戒体吗? 一切法因缘生一切法因缘生 : 由各式各样的因缘, 成就各式各样的果报 我们今天念 阿弥陀佛, 是成就往生净土的善业, 不是招感戒体的因缘 就是说 : 你在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 ; 你登坛的时候持 大悲咒, 不能得戒体, 因为你没有 测思明慧, 你没有如实观察烦恼罪业的过失, 你没有如实观察成就正念的功德, 然后做出你的抉择而增上 发愿 所以, 我们面对正受时, 你的内心必须是清楚分明的现前, 不能打妄想 ; 打妄想的话,

46 那你这个受戒因缘就空过了, 就是跟三宝结结善缘如此而已 这里要注意, ( 下段会再说明 ): 在 正受正受 的时候, 你内心当中是一种 智慧的抉择智慧的抉择, 而且是一种 清净的愿力 现前, 来跟前面的 妙善戒法妙善戒法 结合结合 前面是约 心, 这以下把 心 境 合起来说, 心境和合 : 以此要期之心, 与彼妙法相应 于彼法上有缘起之义, 领纳在心, 名为戒体 就是依止我们这种要断恶 修善 度众生的心, 与十法界的妙善戒法和合 在整个法上有 缘起 之义 佛法讲因缘, 缘起 就是因缘的生起 佛法的 缘起 主要是讲 心 ; 当我们的心念一动, 对我们的生命就产生一种力量, 就是一个 缘起 当然, 可能是善的缘起, 也可能是恶的缘起 这地方指的是, 我们内心当中本来没有这种戒体的功能, 没有防非止恶的

47 戒体, 因为我们测思明慧 缘境发心, 所以产生一种 戒体, 这叫做 缘起 这样的造作之后, 领纳在心, 名为戒体, 领纳在我们内心的深处, 产生了戒体, 这个戒体就是这样产生的 先从身口的遵守仪轨, 应该忏悔 应该请师 应该种种的造作, 把内心安定下来 然后到正受的时候, 如实的观察生死流转的痛苦 如实的观察解脱生死的功德, 在三宝以及戒师前, 生起 : 断恶 修善 度众生的愿力 这样子就产生了 戒体 第三段 : 业疏业疏 云 : 于本藏识, 成善种子, 此戒体也 简单讲 : 戒体戒体 就是在阿赖耶识成就一个就是在阿赖耶识成就一个 善种子善种子, 这就是 戒体 有一个观念我们需要解释一下 :

48 唯识学 上, 把一切法分成二类 : 一类叫 现行的法, 一类叫 种子 现行 是表现在外, 身口意的活动, 就是我们能够感觉得到的 能够见闻觉知的, 叫做 现行 另外一种, 就是我们不能见闻觉知, 但是它存在, 是潜伏在内心的一种功能 ; 它虽然没有境界的刺激, 暂时不表现出来, 但是佛法认为它是存在的 这种 断恶修善 的种子, 道宣律祖说 : 为什么戒体不依 现行, 而约 种子种子 安立呢? 因为我们今天受完戒之后, 也可能因为一时的糊涂, 而造了杀盗婬妄, 但这样不一定就破坏了戒体, 因为你当初是面对十法界的有情 无情, 而发断恶 修善 度众生的誓愿, 虽然你在整个法界当中, 在 某一点 上造作恶法, 我们只能说你的戒体有所瑕疵, 不能说你的戒体就这样全部丧失掉 换句话说, 你今天受了戒体, 你就是一个菩萨 菩萨有 凡位菩萨 圣位菩萨, 圣位的菩萨, 内心清净没有烦恼的障碍, 他的菩提道走得很顺利

49 ; 凡位菩萨内心有烦恼, 控制不了自己, 还是会造罪业 ; 但是只要他不毁犯戒体, 他还是一个菩萨, 谁也不能否定 ; 我们只能说, 他是有过失的菩萨, 他是一个有瑕疵的菩萨 因为他当初发愿是面对十法界而发愿, 他只是在整个愿当中的 某一点 造作恶法, 而且这个恶法, 如果他能够如法忏悔, 还是可以恢复清净的 所以 : 戒体不约现行戒体不约现行, 如果约 现行 的话, 任何一个恶法的现行, 就把戒体给破坏了 ; 但是若约 种子, 它是一种 潜伏的功能, 他内心当中有一种潜在的意识, 要面对一切的境界断恶 修善 度众生 就是约着种子 约着那个潜伏的功能来安立戒体, 不约现行 当然,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修善, 因为造恶必须付出痛苦的代价 不过, 也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 即使你今天受了戒, 无意的过失出现, 也不要以为你戒体就失掉了 你只是在一个清净广大的戒体当中, 出现一个小污点 ; 这

50 个污点如果你愿意改变, 透过忏悔就可以改变的 菩萨有二种因缘会 失戒体 : 第一个 你以上品烦恼你以上品烦恼 犯四重戒法犯四重戒法 : 犯杀盗婬妄, 戒体失掉了 第二个 你 舍弃菩提心舍弃菩提心 : 你面对一个众生说, 从现在开始, 不再追求无上菩提, 我愿意过放逸的生活, 我对无上菩提不再好乐 当下就失掉戒体, 因为你放弃了努力 只要你 : 内心当中, 不放弃对无上菩提的追求, 虽然我做得不够好, 但是我要求自己一步一步的往光明方向迈进, 你这个戒体就没有失掉 只要你 : 不毁犯四重戒法, 无意的一些小过失, 你的戒体没有失掉 我们只能说, 你在这个清净广大的戒体当中, 有一些瑕疵, 你是一个有瑕疵的菩萨, 你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 所以 戒体 是一种潜伏的功能, 不约 现行 而安立, 因为 现行

51 只是遇到某一种境界的刺激, 才会出现的偶一行为 三 功益 业疏业疏 云 : 由有本种熏心, 故力有常, 能牵后习 ; 起功用故, 于诸过境, 能忆能持能防, 随心动用, 还熏本识, 如是展转, 能净妄源 我们今天纳受戒体之后, 有什么好处呢? 由有本种熏心, 故力有常 一切法因缘生, 当我们在无明妄想当中, 栽培了第一个菩提的种子, 这个种子就会生起一种现行, 当境界出现时, 我们就会警惕自己 : 我已经受戒了! 这个功能就会恒常在我们的心中, 一次又一次的造作 这样的造作有什么结果呢? 能牵后习, 起功用故 它的造作 现行, 又会再熏习另一层次的功能, 后习 就是后面的种子功能, 使令这个功能展转的增胜

52 那到底是什么功能呢? 于诸过境, 能忆 能持 能防 当遇到这种过失的境界现前时, 若是依我们过去的个性, 我们马上就去做了 ; 但这时候, 我们内心当中会产生一种力量, 来阻止这个过失的出现, 就是 : 能忆 能持 能防 这是戒体的三大功能 第一个 忆念不忘 : 我们在造作之前会忆念 : 哎呀, 不行啊, 我已经受了戒, 我不能违背我的誓愿 忆念不忘 第二个 持守不失 : 受这个戒体可不容易, 要得到人身 三宝的境界现前, 要付出辛苦的代价, 才成就这个戒体, 这个摩尼宝珠不能随便破坏掉 你要告诉自己 : 这是我生命当中唯一的归依处, 我来生的安乐就靠这个戒体 必须执持不失, 不要把这个戒体破坏了 第三个 防非止恶 : 为了要保护戒体, 你就会放弃一些恶法的造作 随心动用, 还熏本识, 如是展转, 能净妄源

53 因为你要防护你的戒体, 这时候你一次一次的防护, 就加强你正念的力量, 净化你妄想的势力, 这就是所谓的 : 返妄归真, 能净妄源 佛陀在世的时候, 有一个比丘尼叫 莲华色比丘尼 : 这个比丘尼在整个尼僧团当中, 是第一个证得阿罗汉的比丘尼 莲华色比丘尼成就阿罗汉之后, 在小乘的阶位叫做 无学位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她已经到最圆满的境界, 所以就离开修行的地方, 来到人世间随缘度化众生, 她就度化这些有钱的贵夫人 阿罗汉也是各式各样, 有些人喜欢关心弱势团体 关心贫穷人, 有些人专度有钱人 当然阿罗汉没有贪心, 这是他的一种法执, 跟烦恼没有关系 莲华色比丘尼专门喜欢度化贵夫人, 不但度化她们做慈善事业, 进一步要她们受三归五戒, 乃至受种种戒法 这些贵夫人说 : 师父啊, 我们不能受戒 为什么不能受戒? 她说 : 我们这么年轻, 福报大, 长得又漂亮, 我们受了戒, 会毁犯戒法, 不

54 可以 莲华色比丘尼说 : 不用担心, 可以的! 师父您怎么这么讲, 犯戒是要堕三恶道的? 莲华色比丘尼就讲出自己的本生因缘,(阿罗汉有神通, 知道过去生的因缘 )她说 : 我在无量劫流转当中, 第一次与三宝结缘, 其中最关键的时刻, 就是有一生, 我是一个歌舞团的戏女 ( 我们现在称为女演员 ) 那时候我演一位比丘尼, 我很专心的投入, 我把比丘尼的心态揣摹得很像, 还穿上袈裟 因为那一次穿上袈裟和生起道心, 就与三宝结缘, 之后生生世世遇到三宝, 经常出生在三宝住世的地方, 听闻佛法 增长善根 到了迦叶佛时代, 我的善根终于成熟了, 就随迦叶佛出家成为一个比丘尼 当然我们有善根, 可也是有烦恼, 有时候善根现前, 有时候烦恼现前 后来有一次因缘烦恼现前, 就破戒堕到三恶道去 虽然是堕到三恶道去, 但是有善根的人跟没有善根的人, 不一样 ; 一个没有善根的人, 遇到苦恼的果报, 他没有出离痛苦的力量 ; 一个善根深厚的人, 在经典上说 : 堕落到三恶

55 道, 她的内心与痛苦的境界接触, 她会产生一种 增上惭愧增上惭愧, 因为增上惭愧的力量, 所以很快的从三恶道跳脱出来 之后, 就遇到释迦牟尼佛, 这时候她善根转深, 如法的修学, 就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成就阿罗汉果 这段故事, 古人的意思是说 : 我们宁可破戒到三恶道去, 也不要不持戒而生天 怎么说呢? 即使一个人受了戒, 有过失出现, 破了戒堕到三恶道去, 如果我们今天没有受戒, 我们还没有资格批评这个人 如果这个人, 曾经很真心在三宝面前发愿, 成就了戒体, 我们没有真正发愿受戒的人, 比不上他 因为一个非佛弟子, 从来没有发过真实的菩提愿, 虽然一时不造罪业, 以佛法的因缘观来说, 他内心还有烦恼, 迟早会造罪业的 一个没有善根的人堕到三恶道去, 就很难跳脱出来, 他没有解脱 出离痛苦的力量 但是有善根的人, 遇到痛苦果报的时候, 能够以他的惭愧来转业 心能造业 心能转业 所以能够很快跳脱出来

56 所以 : 我们应该要赞叹大家持戒, 至少避免到三恶道去 因为你已经把那个种子种下去了, 得到戒体了, 这叫 金刚种子金刚种子 有些人不敢受戒, 是因为他不明白这个道理 你为什么不敢受戒呢? 受戒并不表示成佛 一切圆满了 我们可能刚开始做得不够好, 但是我们内心当中, 只要不放弃努力, 不断地调整自己, 就会不断地进步 如果我们不愿意跨出第一步, 我们是不是永远没有希望呢? 蕅益大师在讲 唯识三十颂 时, 讲到一个观念很重要, 对我们的修行很重要, 他说 : 我们的心有很多的罪业, 这些罪业不是一生造成的, 是多生多世生命的累积, 形成这无量无边的罪业 就像 普贤行愿品 说 : 如果罪业有体相, 遍虚空不能容受我们的罪业 那我们的罪业这么多, 为什么只要短暂的修行就能成就圣道 灭除恶法呢? 蕅益大师说了一个重要观念 :

57 我们造罪业的时候, 依止的是一种妄想 虚妄的心 ; 我们今天修善 修行圣道, 依止的是真心 真实能够破除虚妄! 就像 : 光明能破除黑暗, 虽然这个房间是千年暗室, 这个暗室已经一千年了, 但是我们不用等待一千年, 一灯即明, 只要知道开关在哪里 知道打开电灯的方法, 把电灯打开了, 黑暗就消失了 这里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 以佛法的角度, 它不怕你烦恼重, 也不怕你罪业深重, 最怕 你不愿栽培善根! 因为光明能够破除黑暗, 所以佛法经常讲 回头是岸, 最怕你不回头 你不愿跨出第一步, 这件事情才令人担忧 只要你肯改过忏悔 调整自己, 依止三宝而修行, 你就有希望, 因为三宝开展的是你内心真实的力量 ; 你过去造的罪业, 那是 虚妄的熏习 真实能够破除虚妄! 我们今天在发愿受戒的时候, 你不要被你过去的罪业所障碍!

58 说 : 我这个人怎么敢成佛? 我怎么敢断恶 修善 度众生? 我怎么做得到 不要这样讲, 你应该试着跨出第一步, 因为你这个愿力是随顺真实的心性, 你过去颠倒所造的罪业是虚妄的想像, 就像光明能够破除黑暗一样 为什么会有黑暗? 因为没有光明 为什么会有烦恼? 因为我们的善根不够 所以: 我们只要愿意努力栽培善根, 就能够远离烦恼! 由有本种熏心, 故力有常 只要我们愿意不断地去保护我们的戒体, 就能够产生一种功能 什么功能呢? 于诸过境, 能忆 能持 能防 然后 随心动用, 还熏本识, 如是展转, 能净妄源, 自然产生一种返妄归真的力量!

59 四 观想方法 ( 分二 : 一 诸戒受体时机 二 受戒观想法 ) 一 诸戒受体时机 这一段是讲到受戒的时机 前面讲过 : 戒体的成就 是在 测思明慧, 在于发愿 抉择 那什么时候 发愿 呢? 一 五戒 二 八关斋戒 三归依 三 沙弥十戒 四 具足戒 白四羯磨 五 菩萨戒 三番羯磨 诸位, 如果是受五戒, 你要注意的是在 三归依 的地方

60 三归依 : 我弟子 尽形寿归依佛 归依法归依法 归依僧归依僧 我今随佛出家, 上 下 为和尚, 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大慈愍故 慈愍故 (三说三叩三说三叩) 在念 三归依 文的时候, 就是你要 观想 的时候, 也是你开始要面对境界发愿的时候 如果你是菩萨戒, 那就是在 三番羯磨, 这时候三师会次第作白 ; 这个受戒仪轨, 二师父会跟大家说明, 是在 三番羯磨 的时候, 就是你应该要发愿的时候 五戒是在三归依的时候, 菩萨戒是在三番羯磨的时候 纳受戒体

61 二 受戒观想法 ( 缘境 ) ( 发心 ) ( 观 想 ) 誓断一观想十法界妙善戒法, 一切恶 由心业力故, 悉皆震动 对十 有情 誓修 二观想十法界妙善戒法, 涌 法界 无情 一切善 于虚空, 如云如盖覆行人顶 三观想十法界妙善戒法, 从 誓度一 行人顶门注入身心, 充满正切众生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 ( 此时宜观想行人之身, 如虚空器量之身, 方能领纳广大妙善戒法成为戒体 )

62 我们在三归依或三番羯磨的时候, 应该怎么 观想, 来帮助我们发愿呢? 祖师施设了一个方便, 就是说 : 我们所面对的是 十法界的有情众生 或者是无情的山河大地, 我们应该许下菩提心, 这个菩提心开展出来就是三种誓愿 : 誓断一切恶, 无恶不断 ; 誓修一切善, 无善不修 ; 誓度一切众生, 无一众生而不度化 这三种誓愿在 观想 的时候, 基本上有 三番, 三归依也是三番, 三番羯磨也是三次 ( 一 ) 第一番羯磨的时候, 你可以观想 : 十法界妙善戒法, 由心业力故, 悉皆震动 清净的善法就像白色的云雾, 因为你发下誓愿, 就是你菩提愿力的活动, 这时候大地震动, 清净如白色云雾的善法从大地生起 ( 二 ) 第二番羯磨的时候, 你可以观想 : 十法界妙善戒法, 涌于虚空, 如云如盖覆行人顶上 这个白色的云雾摄持了 : 誓断一切恶 誓修一切

63 善 誓度一切众生 ; 这三种愿力的妙善戒法, 在第二番羯磨的时候, 慢慢的增长广大, 就像云盖一样, 覆在我们的头顶 ( 三 ) 第三番羯磨的时候, 你可以观想 : 十法界妙善戒法, 从我们的头顶上灌进去, 我们过去的烦恼罪业, 好像黑色的水, 从脚底流出来 内心当中开始作观 :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 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现在开始, 法王座下添新生 我们内心当中那些黑色的烦恼障 业障消灭了, 取而代之的是 : 誓断一切恶 誓修一切善 誓度一切众生的清净白色云雾, 充满我们的正报 尽未来际永为佛种 这里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 : 我们今天发愿断恶 修善 度众生, 是对 十法界的有情 无情 境界而发的 我过去在某一个道场讲戒律, 有一个居士他是种菜 种田的, 他私下跟我说 : 师父啊, 我很想受戒 ; 但是受戒要对十法界有情 无情发愿, 我有困难 为什么呢? 因为我可以对其他众生断

64 恶 ; 但是有些虫非常可恶, 它吃我的菜, 我不能放过它的, 所以我要喷农药 我发愿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众生先舍弃掉? 我说 : 你这样子得不到戒体的! 换句话说, 你在发愿的时候, 不可以想你做不到, 你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学习 调整 进步 ; 但是因地的发愿, 你一定不能有所拣别 我们大乘经典, 阿罗汉在法华会上懊悔不已, 非常后悔 ; 舍利弗在法华会上就说 : 我等同入法性, 为什么我证得空性,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也证得空性, 我证得空性以后, 只能在山中修 空 无相 无作 这空三昧, 文殊菩萨能够乘着七叶宝莲, 到十方世界广度众生, 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出来, 为什么我没有这种方便力量? 舍利弗尊者怀疑佛陀是不是不公平, 为什么我得到这个法的果报只能自受用, 文殊菩萨却能够自受用 他受用? 后来佛陀开演, 这不是佛陀有问题, 是众生的问题 : 法性量同太虚, 众生发心自小

65 佛陀说 : 我的法像大雨一样, 普遍的滋润众生 但是有的草比较小, 它吸的水分自然少 ; 有的树大, 吸收的水分自然多 这不能怪雨水不公平, 法性量同太虚, 众生发心自小 所以你不要小看你今天受五戒, 如果你今天发的愿, 是真实对十法界的有情 无情, 完全平等, 没有拣别的发愿 : 断恶 修善 度众生, 你持五戒这个法也是成佛的资粮! 所以我们应该说 : 业力是没有方向性的, 你造这个业, 这个业有很多种可能性, 可能会在人间得果报, 也可能引导你趋向偏空涅槃, 也可能引导你成就诸佛的万德庄严 我们一般布施的业, 是没有方向性的, 是由 愿力 引导方向的 蕅益大师说 : 诸法无性尽随心转, 心为名利一切法趋名利, 心为菩提一切法趋菩提 你看佛陀造善业, 魔王因地也造善业, 魔王也是一个天人, 他因地的时

66 候, 也是修供僧大会, 而且在这当中, 还供养一位辟支佛, 也造了很多寺庙, 却招感魔王的果报 为什么今天这个善业在佛陀的心中, 成就无量无边的神通三昧 无量的功德庄严 ; 这些善业在魔王心中, 会变成不清净的五欲果报呢? 诸法无性尽随心转, 心为名利一切法趋名利, 心为菩提一切法趋菩提 佛陀的心, 有菩提心的摄持, 给予这个业力正确的方向 ; 魔王造善业的时候, 他贪着世间的果报, 所以他的方向, 变成卑贱的果报, 虽然安乐但是卑贱 印光大师文钞 也有这样一段譬喻说 : 牛 去喝水, 转成牛奶 ; 毒蛇 也喝水, 但是毒蛇有瞋心, 喝了水之后, 变成毒液, 毒害众生 这二个同样去喝水, 牛喝了水以后, 转成滋养众生的牛奶 ; 毒蛇喝水, 转成伤害众生的毒液 我们今天同样积聚这么多的善业, 如果不发一个圆满的愿, 会使令这个善业受到了局限

67 同样一个善业, 因为你发的 愿 不同, 这个善业会有不同的方向! 我们今天发愿的时候要注意 : 先不要担心你今天能够做得多好, 在 因地 你一定要求自己第一个种子是 圆满 的, 否则你以后要调整你的种性, 那就非常困难, 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们的眼光不要看得这么狭隘, 在发愿的时候, 先不要考虑你的能力, 能力是可以改变的, 这些生灭心 妄想心都是可以调整的, 它不是你所认为的这么坚固 一切法因缘生, 也会因缘灭 ; 它由虚妄的因缘生起, 也会因为有戒定慧的因缘而消失! 比方说 : 你今年的想法跟去年的想法不一样 ; 你小时候的想法也跟现在的想法不一样, 这叫 生灭心 所以我们在发愿的时候, 请大家不要依止生灭心, 把这些生灭心拨开来, 应该依止 不生灭的心 发起对十法界有情

68 无情的众生: 誓断一切恶, 无恶不断 ; 誓修一切善, 无善不修 ; 誓度一切众生, 无一众生不度化 先在内心当中成就一个 圆满的种子圆满的种子 成就一个清净的愿力 这时候, 你修一切的善法, 这个善法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就会直趋无上菩提, 这是我们在发愿的时候, 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五 结示劝修当我们知道受戒的殊胜, 就应该对佛陀 对三宝有所感恩, 看这段文 : 资持资持 云 : 揽无边戒法, 归无尽识藏, 成善种子, 作圣道基 翻无始恶缘, 俱为戒善 ; 变有漏苦报, 即成法身 我等云何不自珍我等云何不自珍敬! 佛恩深重, 粉骨难酬 ; 苦海导师, 朽宅慈父 愿从今日, 尽于未来, 竭力亡身, 常赞三宝, 广度群品, 少答圣慈

69 这一段文, 我们分成三科来说明, 第一段先赞叹 戒德高胜 : 成善种子 揽无边戒法 归无尽识藏 - 作圣道基 戒德 翻无始恶缘 俱为戒善 一 - 高胜 变有漏苦报 即成法身 我等云何不自珍敬! 揽无边戒法, 归无尽识藏, 成善种子, 作圣道基 佛陀施设了这种清净的戒法 清净的五戒 八戒 菩萨戒等等, 重点是我们应该内心去领纳 ( 揽 就是 领纳 ) 由于我们清净的愿力, 把这些戒法储存到我们的根本识中, 成就一种无漏的善种子 一种菩提种子

70 , 来做我们成佛的基础 不管我们今天的能力有多少, 起码先把这个基础盖好, 跨出了第一步 这样子有什么好的因 果呢? 翻无始恶缘俱为戒善, 过去十法界有情 无情的境界, 本来都是我们放逸造恶的对象, 现在开始有愿力以后, 这些就变成是我们断恶 修善 度众生的所缘境, 本来是恶因缘, 转成我们持戒的因缘, 这就是 : 戒善戒善 每一个境界, 都是我们持戒的增上缘上缘 这样的 因地 有什么好处呢? 变有漏苦报即成法身, 我们就能够转变这种痛苦的果报, 而成就安乐的法身, 我等云何不自珍敬! 这个戒体有使令我们 离苦得乐 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谁给我们呢?

71 佛恩深重 粉骨难酬 佛恩 二 苦海导师 难酬 朽宅慈父 我们今天能够如法的受戒乃至持戒, 是因为佛陀出世制定戒法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 : 佛陀对众生最大的恩惠是 : 佛陀为我们制戒 这个恩惠太大了! 佛陀是我们生死苦海的导师, 是三界火宅的慈父 如果今天佛陀不为我们安立这种出离痛苦 得到安乐的方便法门, 大家就没有离苦得乐的希望了, 所以我们应该感恩佛陀的出世和制定戒法 最后 :

72 发愿愿从尽于 竭力亡身, 常赞三宝 三 奉持今日未来 广度群品, 少答圣慈 我们愿意从现在开始 常赞三宝, 从现在开始要随顺三宝来修行, 成 就自利的功德, 而且成就大悲心, 随缘尽分对有缘的众生开导三宝功德, 令 其了解, 来报答佛陀的恩惠 以上是我们在受戒之前, 从整个生命因缘的方向 一个是 痛苦的因 缘, 一个是 安乐的因缘 ; 以及从杂染的因缘 清净的因缘, 这样的改 变转化中, 戒体 在这过程当中, 所扮演的角色, 作一个大纲的说明 今 天就为大家报告到这个地方, 阿弥陀佛!

73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众生 ; 无限, 是指它的作用范围 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利他行, 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 因为凡夫心非常狭隘, 我们愿意利益的, 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 而发菩提心, 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 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发愿, 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之所以要不断发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济群法师访谈录 梦度 : 阿弥陀佛! 法师您好, 我们 净土 编辑部的成员早就听到法师的大名, 这次听说您到江西来弘法, 非常欢喜 我们想围绕 菩提心 来向法师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法师能够慈悲开示 济群法师 ( 以下简称法师 ): 近年来, 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佛法修学的基础的建设 菩提心教法, 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净土宗, 我不是很有研究 作为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普及范围极广,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262ACC9AA6BAE762D2DA8FCA7D9B6B7AABE5FC1BFB04F5FA4DFBDE5>

<4D F736F F D20B262ACC9AA6BAE762D2DA8FCA7D9B6B7AABE5FC1BFB04F5FA4DFBDE5> 受戒須知 簡要目錄 前言代序... 一 壹 戒之含義... 八 貳 受戒理論... 一九 參 戒體相狀... 三四 肆 觀想方法... 五八 伍 結示勸修... 六八 前言代序 換言, 佛陀看到我們三界流轉的這個果報體, 就像是起火燃燒的房子 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 在 法華經, 以祂的大智慧觀察我們的生命, 說是 : 三界無安, 猶如 安樂 雖然有這樣的希望, 但事實上, 我們的生命還是充滿了痛苦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九 佛法修学概要 60 我们临命终为什么会起颠倒呢?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学员,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面, 丙三, 别明发心之差别因缘 那么佛陀出世以后, 佛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宣扬生命的真相, 佛陀在 解释生命真相的时候, 他的主要的思想是建立在一个因缘的道理, 诸法因 缘生 那么因缘观在佛教的思想它是分成三块, 过去 现在 未来, 过去的 1 因缘 现在的因缘跟未来的因缘,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04 目录 28 人生不是只有业力, 还有你的心态与思考模式 怎么才能让整个业力跟思想达到平衡? 你不能再刺激生死业力了, 要赶快放下! 真如缘起是如何解读人生的? 你一天到晚思考自己有业力, 不见得是好事!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04 目录 28 人生不是只有业力, 还有你的心态与思考模式 怎么才能让整个业力跟思想达到平衡? 你不能再刺激生死业力了, 要赶快放下! 真如缘起是如何解读人生的? 你一天到晚思考自己有业力, 不见得是好事! 1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04 目录 28 人生不是只有业力, 还有你的心态与思考模式... 1 29 怎么才能让整个业力跟思想达到平衡?... 9 30 你不能再刺激生死业力了, 要赶快放下!... 13 31 真如缘起是如何解读人生的?... 20 32 你一天到晚思考自己有业力, 不见得是好事!... 23 33 所有的修行, 只是唤醒你的真如, 让你醒过来!... 25 34 诸位! 真如佛性随时等候你的回家!...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4D F736F F 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2D2DC1BFB04F5F312D32325FA4DFBDE E646F63>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编辑 : 净愿兰若释心贤 别境五者 : 一 欲 二 胜解 三 念 四 三摩地 五 慧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解释 : 所缘境事多分不同, 缘别别境而得生故, 名为别境 蕅祖先解释为什么安立作 别境 呢? 因为所缘境多分不同, 缘别别境而得生故 前面的五遍行, 五个心所的活动, 是共同攀缘一个境界 ; 当然这个境界是由 作意 心所决定, 如果它引导心王到五欲的境界,

More information

卷十 唯识学概要 64 你最好要先了解你现在的定位! 请打开讲义第二十六面 我们首先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更正 我们二十六面有一个讲表, 讲到种子有本有跟新熏, 然后又分成有漏跟无漏 有漏当中, 又分成名言跟业 那么名言呢, 它一条线画下来, 是招感等流果 业, 业力招感异熟果 请大家把这个名言这个地方再画一条往左边的斜线, 把它画到异熟果去 也就是我们的思想, 除了产生一种等流性以外, 其实我们的思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Microsoft Word - 上士道_04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4 ( 发菩提心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昨天修知母 念恩 报恩 既然发起 为利众生愿成佛 的菩提愿, 就要依这个次第一个 一个来修, 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最后的菩提心 第一个, 是先修对一切有情平等心, 没有对象的差别, 之后呢, 为了要让我们的心能够生起, 愿意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也愿意担起这个重担, 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个重担,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G06-leng_yan_jing_xiu_xue_ying_yong_zheng_jian_pian

Microsoft Word - G06-leng_yan_jing_xiu_xue_ying_yong_zheng_jian_pian < 楞严经 > 修学应用 讲记 净界法师主讲 第一卷 < 楞严经 > 修学应用 诸位法师慈悲, 诸位在家菩萨, 阿弥陀 佛!( 阿弥陀佛!) 请放掌 我们这次的主题, 就是有关 楞严经 在我们日常修行上的应用 在讲这个内涵之前, 我们必须把 楞严经 在整个大乘佛教的定位做 一个简单的说明 佛教的修行是有一定次第的, 不是说成佛之道是马上成就的, 它是有一个阶梯一个阶梯上去的 在古德对大乘佛法的判教,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八 唯识学概要 53 什么叫种子呢?( 一 ) 我们看庚二 暂时潜伏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 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 因缘观是整个佛教的共识, 不管你什么宗派, 你所开显的道理都必须跟无我的真理相应 也就是说, 所有的生命都必须假借因缘才能够创造出来, 没有例外的 所以因缘观是所有宗派大小乘的共识 当然每一个人从因缘的角度来解释, 就各有不同 唯识学的因缘观, 它是偏重在杂染这一块, 偏重在有漏这一块,

More information

骨头的故事

骨头的故事 头 1 图 206 33 7 12 5 5 4 12 2 54 10 200-400 3 500 图 类 图 图 动 节 4 5 图 发 图 节 180 Youtube 180 [1] 7 2 7 6 9 270 6 图 树懒 块颈 13-25 14 17 25 7 图 扭头 头鹰 鹅 8 图 红 为 关节 绿 为 关节 9 图 类 10 图 类 11 图 盘 动 类 图 阴 犸 艺 你可能会以为图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三十一 唯识学概要 208 你要改造业力, 你要创造一种坚定的誓愿!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菩萨,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面, 我们看丙五 : 究竟位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 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 : 就是资粮位 加行位 通达位 修习位乃至于最后的究竟位 我们从前面的阶位我们可以知道, 当我们踏入了修行的菩萨道, 我们的生命就会出现两种力量的作用 : 一种来自于外来的生死业力的冲击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十二 唯识学概要 76 是什么力量让业果相续的呢? 我们讲到缘起篇的第二个重点 业果相续 前面一科我们讲到业果的形成 业力是第六意识造作的, 果报是第八识释放的, 本来是一个独立的事情,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把业力跟果报串起来而构成轮回的力量? 这一点我们真的要知道 因为今生的痛苦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但是, 我们不能接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因为我们对望的未来, 我们有无量的生死, 而每一次的生死, 你每一次的受生都夹带了老病死的痛苦,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庆典是和谐的霓裳 2 22 23 22 3 3 1 1 2 2 2 1 12 1 1 2 3 2 3 1 3 2 2 2 preface 绩 里 思 Thought 思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12 13 1 1 两个十年一种情怀 1 1 1 1 2 21 22 23 2 2 Memory 忆 2 2 舍 舍 舍 顾天训 : 宠辱不惊, 观海面波涛彭湃 3 31 里 1 1 1 1 131 131 1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三十二 唯识学概要 214 心理素质永远在主导你所修的一切法门!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二面 我们佛教的修学, 有内因跟外缘两种力量的结合 当然内因就是我们内在的心灵的力量, 外缘就是佛法僧三宝的加持力 如果是净土法门, 当然它的外缘, 偏重在佛力 弥陀本愿的摄受, 是心力跟佛力的结合 但一般的圣道门, 在三宝的加持这一块, 偏重在法力这一块, 就是六波罗蜜的法门, 作为佛陀 作为僧宝只是一个助缘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十一 唯识学概要 71 果报你不能选择, 但是因地你是可以选择的!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菩萨,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九面, 我们讲到庚二识变理论 那么我们这一大科, 主要是研究唯识学的因缘观 唯识学在解读人生, 它把人生分成两块 : 一个是果报的受用, 一个是业力的造作 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当中, 我们只做了两件事情 : 第一个你在受用果报, 你活在快乐跟痛苦的感受当中, 这是第一件事情,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佛陀为什么不能把他觉悟的大乘圆满的法, 直接交给一切众生? 为什么佛法妙? 你接触了阿弥陀佛的声音, 就能启动弥陀的四十八种加持力! 为什么众生法妙? 你前生心中一个妄想, 后来就变成你今生的果报! 为什么心法

目录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佛陀为什么不能把他觉悟的大乘圆满的法, 直接交给一切众生? 为什么佛法妙? 你接触了阿弥陀佛的声音, 就能启动弥陀的四十八种加持力! 为什么众生法妙? 你前生心中一个妄想, 后来就变成你今生的果报! 为什么心法 2 目录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08 68 佛陀为什么不能把他觉悟的大乘圆满的法, 直接交给一切众生?... 1 69 为什么佛法妙? 你接触了阿弥陀佛的声音, 就能启动弥陀的四十八种加持力!... 5 70 为什么众生法妙? 你前生心中一个妄想, 后来就变成你今生的果报!... 8 71 为什么心法妙? 你的心端正了, 生命的结果就端正了!... 10 72 你知道对付烦恼的妙法是什么吗?...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四十二讲 [ 下士道 - 深信业果 18] ( 分别业的轻重 3)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我们继续说明 为什么业特别重大 的原因 第二个, 是 所依门 的缘故 依它所依的内容, 而有轻重的差别 第一个所依的是什么呢? 就是你是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 还是你是没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 所谓 善巧 的意思, 就是你虽然造恶业, 但是你可以不堕恶趣, 这个很好噢! 那不善巧的修行人呢, 虽然造很小的恶业,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1859 1930 1885 27 1887 1890 1930 H 20 30 20 80 2004 12 5 H J RACHE 第二天傍晚 我们在客厅里谈论这件事 B

More information

19板书

19板书 第 十九课 Instructor: Yoyo 对话 一 咱们来 术馆还没 开 门呢 á á ǎ, ě ù ǎ á é ǒ ā é 来 来晚 á ǎ ǐ á ǎ ǎ 参观 个 ǒ ī ā í ì à ā ā í è à ǔ 你真 欢 国画 ǐ ē ǐ ā ō ó à 啊 欢 鸿画 马 ì ǒ ē á ǐ ā ú ē ó à ǎ 跟你 样 很 欢 国画 ǒ ē ǐ í à ě ě ǐ ā ō ó à 从

More information

佛法修学概要 讲记 001 目录 10 为什么要学习 佛法修学概要 这个课程? 佛法修学概要 有哪些主要内容? 为什么称佛陀为彻底觉悟的众生? 佛法的光明有哪两种观照? 遇到事情, 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菩萨道要学习哪两种智

佛法修学概要 讲记 001 目录 10 为什么要学习 佛法修学概要 这个课程? 佛法修学概要 有哪些主要内容? 为什么称佛陀为彻底觉悟的众生? 佛法的光明有哪两种观照? 遇到事情, 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菩萨道要学习哪两种智 0 佛法修学概要 讲记 001 目录 10 为什么要学习 佛法修学概要 这个课程?... 1 11 佛法修学概要 有哪些主要内容?...9 12 为什么称佛陀为彻底觉悟的众生?...15 13 佛法的光明有哪两种观照?...20 14 遇到事情, 先观察自己很重要!...21 15 菩萨道要学习哪两种智慧!...22 16 为什么净土宗要偏重于空观的智慧?...24 17 你要扩大胸量, 把你未来的路铺好!...26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赵 林 文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 原罪 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明确地提出了自 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 原罪 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 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 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罪恶 自由意志 预定论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世界哲学 年第 期 人由于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堕落 受到公正的谴责 生下有缺陷的 受谴责 的子女 我们所有人都在那一个人中

More information

我不知道你看了这个贴的理解有多深 我想尝试用我的角度为你导读, 希望你也用心体悟 原本的我们, 有满满的希望和能力去爱 不断去期待那个他会出现 而他未出现前, 自己还是开心的那个自己 初恋并不是那么难在一起的事情, 瓶子因为期待那个 他, 而金鱼又需要水 ( 象征追求 ) 于是, 你便给了他一个机会

我不知道你看了这个贴的理解有多深 我想尝试用我的角度为你导读, 希望你也用心体悟 原本的我们, 有满满的希望和能力去爱 不断去期待那个他会出现 而他未出现前, 自己还是开心的那个自己 初恋并不是那么难在一起的事情, 瓶子因为期待那个 他, 而金鱼又需要水 ( 象征追求 ) 于是, 你便给了他一个机会 我不知道你看了这个贴的理解有多深 我想尝试用我的角度为你导读, 希望你也用心体悟 原本的我们, 有满满的希望和能力去爱 不断去期待那个他会出现 而他未出现前, 自己还是开心的那个自己 初恋并不是那么难在一起的事情, 瓶子因为期待那个 他, 而金鱼又需要水 ( 象征追求 ) 于是, 你便给了他一个机会 ( 仿佛你救了他 ) 女人的初恋一开始时是一个十分难忘和甜蜜的事情 鱼跳进瓶子, 扑通., 瓶子的心也紧张地跳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目 录 第一集 01 为什么除了皈依净土的功德之外, 要多一份智慧的观照? 观照篇主要讲什么内容? 调整我们过去的业力跟思想很重要! 你必须处理好过去生留下的三个问题 佛陀的出世, 就是让你看清楚什么是真的, 什么是假的 业力是

目 录 第一集 01 为什么除了皈依净土的功德之外, 要多一份智慧的观照? 观照篇主要讲什么内容? 调整我们过去的业力跟思想很重要! 你必须处理好过去生留下的三个问题 佛陀的出世, 就是让你看清楚什么是真的, 什么是假的 业力是 禅观与净土 ( 二 ) 观照篇 上下净界法师 宣讲 目 录 第一集 01 为什么除了皈依净土的功德之外, 要多一份智慧的观照?...6 02 观照篇主要讲什么内容?...9 03 调整我们过去的业力跟思想很重要!...10 04 你必须处理好过去生留下的三个问题...13 05 佛陀的出世, 就是让你看清楚什么是真的, 什么是假的 17 06 业力是怎么形成的?...19 07 抓住意乐重点, 改变无量劫留下的业力!...

More information

慈法法师对2014丛柏庵短期出家众的开示

慈法法师对2014丛柏庵短期出家众的开示 梵行者的足迹 短出开示集 2014 专辑 短期出家必学教材 慈法法师开示 岁次甲午仲秋于山东费县丛柏庵 菩提眼小组整理流通 目 录 出家梵行离苦得乐 以戒律回归无作之休息与安乐住 (20140930 上 )... 1 依佛教法破除无明 解决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明 (20140930 下 )... 10 僧法传承无漏功德 世尊教法长久住世利益有情 (20141001 上 )... 18 求授戒律明确止作

More information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圣严法师 提要 戒律是为了净化人类的身心而设, 是为了净化人间的社会而设 是以人间的善良风俗人情及合理的国家规章法令, 为佛陀制戒的参考基础, 加以佛法的正知正见作引导, 便成了有小有大 能略能广 可浅可深, 可以适应任何时空环境的生活准则 当你认识了戒律的功能, 明白了佛陀制戒的用心, 你便不会拘泥于枝末小节, 应著重于人类之身 心 语言三种行为的净化 : 清净 精进 俭朴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卷三 唯识学概要 15 什么是清净的缘起? 什么是杂染的缘起?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菩萨,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面 第九面, 它谈到了我们众生的两种缘起 那么佛陀在大乘经典把我们生命的缘起分成两大块, 一个是属于一种清净的缘起, 一种是属于杂染的缘起 那么这两种缘起的根本是不太一样的 清净的缘起, 它的根本是依着真如 那么真如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第二个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More information

锦成说33期 (电子)

锦成说33期 (电子) 2016 年 09 月刊 总第 33 期? 就业数据如何反馈人才培养质量 DT 时代, 就业指导中心需向数据服务中心转变 CONTENTS 33 期 卷首 P.01 专题 就业数据的价值及深度应用 就业质量年报的发布可谓近几年高等学校的一件大事, 不管是本科还是高职类院校, 每年都要就本校的就业质量向主管部门和社会来一次汇 报和巡礼 一串串 一行行 亮眼 的数字背后, 你能看出什么? 你能解读出什么值得思考和认真总结的问题?

More information

Lesson Notes – Lesson 121

Lesson Notes – Lesson 121 Complete Lesson Transcript Lesson 182 [Simplified] Kirin: 上网学中文第一百八十二课. 大家好, 我是 Kirin. Raphael: 大家好, 我是 Raphael. Adam: And hello, I m Adam. Kirin: 欢迎来到台湾跟我们一起学习更进一步的中文课程. Raphael: 让我们先听一次今天正常语速的对话. Cindy: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YANYUAN VOICE 本期导读 燕园组讯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永远的分配问题 为什么看重公平? 作为假设的公平 作为期望的公平 不要说应该公平 所谓公平 我眼中的猫 说 纭 卡丢了以后 : 卡奴 的悲哀 众里寻 Ta 你疯了吗? 失败恐惧吞钩现象 信任 濛濛 一眼就看见你, 水瓶 请找出右边两幅图中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就业办口袋书

就业办口袋书 3 喜欢就是喜欢 兴趣其实很简单 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质 兴趣是与带有某种遗传特征的天赋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每个人的兴趣所在必然不尽相同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 可以进入一 种忘我的投入状态 并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倾向 真 正的兴趣是抽掉了功利色彩的一种本能 与天赋休戚相 关 而不能掉入将社会的功利化作为判断标准的误 区 撇开浮云 喜欢就是喜欢 才是兴趣的本真 问题二 兴趣在哪里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百法_4SC.doc

Microsoft Word - 百法_4SC.doc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四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看 善法 轻安 什么是轻安呢? 轻安, 就是不粗重 是什么不粗重呢? 就是身 心不粗重 什么是身 心不粗重呢? 我们就要知道, 什么是身的粗重? 身的粗重, 就是指五脏六腑不调和, 气脉不通畅, 譬如说 : 我们的五脏生病了, 肝不好 心脏有问题 还是肠胃不消化 肾功能不足 等等的, 不然就是脖子酸 腰痛, 反正就是身体总是不是这边不舒服

More information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目 录 MUL U 目录 一 如何切合题意 1:!!!!!!!!!!!!!!!!! 2!!!!!!!!!!!!!!!!!! 3!!!!!!!!!!!!!!!!!! 5 2:!!!!!!!!!!!!!!!!!!!! 6,!!!!!!!!!!!! 7!!!!!!!!!!!!!!! 9 3:!!!!!!!!!!!!!!!!!!! 11!!!!!!!!!!!!!!! 12!!!!!!!!!!!!!!! 14

More information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序言 宗喀巴大士曾说, 戒学者, 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 千经万论之所赞 欲求证得定慧, 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往昔历代祖师大德, 都是以护持戒体为一切成就的根本 然而如今世上有些修行者, 未通经教, 未闻正法, 不明了佛陀为弟子制定诸多戒律的甚深妙义, 也不体察自身深重的烦恼习气, 假借方便的名义, 把戒律看淡了, 在不知不觉中断绝了功德的来源, 也远离了护法神的庇护, 最终沦为魔子魔孙一族, 岂不令人惋惜?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哦休息好了之后呢,咱们再继续学习下面的几个课词

哦休息好了之后呢,咱们再继续学习下面的几个课词 入菩萨行论 第 17 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 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 论 是宣讲凡夫如何经由发菩提心修菩萨道, 从而获得殊胜觉悟再 去利益众生的殊胜方法 第一品我们学习了菩提心的利益, 知道菩 提心具有超胜世间的巨大功德, 已经在我们的相续中引发了生起菩提 心的强烈愿望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40 目录 381 你的心性的功德没有建立之前, 没有资格谈修法! 法藏比丘因地用有漏的第六意识, 如何能成就无漏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阿弥陀佛与释迦佛成佛的方式, 对我们因地的凡夫有何启示? 当把心带回家之后, 会不会再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40 目录 381 你的心性的功德没有建立之前, 没有资格谈修法! 法藏比丘因地用有漏的第六意识, 如何能成就无漏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阿弥陀佛与释迦佛成佛的方式, 对我们因地的凡夫有何启示? 当把心带回家之后, 会不会再 2 天台 教观纲宗 讲记 040 目录 381 你的心性的功德没有建立之前, 没有资格谈修法!... 1 382 法藏比丘因地用有漏的第六意识, 如何能成就无漏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5 383 阿弥陀佛与释迦佛成佛的方式, 对我们因地的凡夫有何启示?... 8 384 当把心带回家之后, 会不会再次离家出走?... 11 385 净土宗念佛的时候, 安住阿弥陀佛的圣号, 是不是等同安住真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Peter Brook, The Open Door,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1995), pp.49. 127 128 129 1994 2004 829 130 131 图 12 2004 132 图 13 九鲤洞的扶乩手为大爷伯开光和命名 第三 戏台上的服装和道具的清净 由陈善德长者清净目连戏表演使用的 所有道具和服装 重要的道具包括地狱门

More information

Cycling in NZ130305

Cycling in NZ130305 P 1 TOPIC CYCLING IN NZ P 2 P 3 1 新西兰元 /1.5L P 4 青春没有终点, 旅途永 无穷尽! P 5 穷游 网倡导的穷游精神, 是 一种背上 行囊, 清爽上路, 简朴 行 走, 自由 心灵, 穷尽天下美景的潇洒 生活 方式 P 6 尊重当地 人, 保持开放的 心态, 享受旅途中的 一切 旅途的每 一次等待, 每 一次迷路, 说不定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P 7 不去穷游的借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Microsoft Word - XinJing_sc_03.docx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七年三月十日 好, 我们昨天讲到 般若, 般若是本来灵知照了 在因中它属于慧心所, 果上属于择灭无为, 所以它达到的无为的境界属于择灭 为什么呢? 因为慧心所是有所拣择 分辨的智慧, 所以它是抉择的无为, 所以它是择灭无为 所以般若它是属于无漏 清净的智慧 那今天我们继续介绍 波罗蜜多 波罗 是梵语,

More information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的种类 3. 内在三宝与外在三宝四 如何皈依 1. 生起皈依之心 2. 依法传授皈依 3. 菩提信物

More information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格鲁派十分推崇 般若经, 认为 般若经 乃最究竟了义的经典, 故以缘起性空抉择一切, 认为凡与 无自性 之说相违背的, 皆是方便说 而根据宗大师的修学经历, 与弥勒五论和无著菩萨的论典也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还很重视陈那论师的因明论典 按格鲁的教法, 认为 般若经 亦蕴涵广行的思想, 并由弥勒和无著菩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济群法师 2004 上半年, 济群法师指导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为期三周 讲课中, 法师围绕 菩提道次第 的修学要领 菩提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道次第 中的菩提心 等主题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关文稿已通过网络发布流通 其间, 法师还组织学员进行了多次讨论, 并针对学员在修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了开示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 是由阿底峡尊者开创,

More information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在信愿的基础上修持往生四因 主持人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法王如意宝!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各位出家师父 在家道友, 女士们 先生们, 大家好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 不知大家昨晚有没有发什么特别的愿? 我昨天临睡时发愿 : 如果明天不能醒来, 希望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 如果可以, 希望我能继续努力修行往生四因 很惭愧, 我没能往生成功, 所以今天又只能以凡夫身跟大家见面了

More information

2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 五 ) 做一个完美的人 ( 60) 真善美从智慧生 ( 67) 五 倡孝道师道 ( 72) 学佛关键 孝亲尊师 ( 72) 六 谈习讲方式 ( 76) 观机的重要 ( 76) 掌握机会成就道业 ( 81) 七 持道场风范 ( 87) 修行成败在遇缘不同 ( 87) 八 谈多

2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 五 ) 做一个完美的人 ( 60) 真善美从智慧生 ( 67) 五 倡孝道师道 ( 72) 学佛关键 孝亲尊师 ( 72) 六 谈习讲方式 ( 76) 观机的重要 ( 76) 掌握机会成就道业 ( 81) 七 持道场风范 ( 87) 修行成败在遇缘不同 ( 87) 八 谈多 目 录 1 目 录 一 示修持方法 (1) 不失菩提心修诸善法 (1) 爱佛法喜欢佛法信受奉行 (3) 信解行证 (8) 依靠自性不靠外境 ( 13) 利益众生的四种原则 ( 20) 舍弃享受努力修学 ( 25) 二 论生死大事 (30) 修行重了生死 ( 30) 三 劝深信因果 ( 35) 自私自利祸之本源 ( 35) 健康是真正的幸福 ( 40) 生财之道 ( 44) 四 明佛陀教育 ( 51)

More information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 :,, ://.. / / / / /., / / 4,,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 :,, ://.. / / / / /., / / 4,, '... 清代广西天后宫的地理分布探析 滕兰花 清代时, 天后宫遍及广西各地, 其空间分布呈现出桂东地区多 桂西地区少的格局, 这与清代时大量的广东商人进桂密切相关, 广东商帮的力量是天后宫在广西各地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天后宫的空间分布实际上就是广西各地区广东商帮的势力分布东强西弱的折射, 反映了两广之间的地缘吸引力 广西天后宫广东地缘影响力作者滕兰花, 年生,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地理学专业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9.doc 八识规矩颂第九讲 ( 第七识颂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各位喇嘛! 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我们继续看第七识颂 我们昨天讲到第七识转识成智, 就称为平等性智, 那为什么称为平等性智呢? 是因为有了这个智慧之后, 就能够观一切有情众生平等 观一切法平等, 所以称为平等性智 意思就是说, 有了这个智慧之后, 我们才可能平等 那没有转识成智之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藏 传 土 法 目 录 四 二...294 四 三...316 四 四...336 二 四... 1 四 五...359 二 五... 17 四 六...382 二 六... 34 思 考 题...405 二 七... 50 二 八... 65 二 九... 80 三... 96 目 目 三 一...111 录 录 三 二... 126 三 三... 143 三 四... 158 三 五... 173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銆婂叆鑿╄惃琛岃閲娐峰杽璇存捣銆嬬鍥涜 入菩萨行论 第 02 讲记在第二堂课中, 上师强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集体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最好是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有它的必要性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习, 一方面会觉得自由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压力 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讲, 学习也许可以圆满,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 遇到一点小违缘就有可能中断学习, 这是很可惜的 大家在一起学习, 相互之间有一种帮助和加持力,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ChengWeiShiLun_04.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ChengWeiShiLun_04.doc 成唯识论第四讲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我们今天从五十九页开始讲, 介绍 分别我执 这个 分别我执 为什么叫做 分别 呢? 它是由第六意识分别而来的 所以, 只要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的话它就能断, 初品的, 就是下品的妙观察智, 就是断见惑 一切由分别而起的错误的知见都能够断除了 所以, 这个 分别我执 呢, 也是在这个时候可以断除, 就是见道位 那它是怎么生起的? 它不是与生俱来, 俱生我执是与生俱来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20 1 66 1 20 2 66 2 20 3 66 N WAKIN 20 WAKIN 20 20 20 3 20 4 66 4 20 5 66 Dear Wakin, I m a Chinese girl living in Denmark together with my parents. I started to listen to your music at the age of 14 and

More information

发殊胜菩提心全文PDF.doc

发殊胜菩提心全文PDF.doc 目录 修持加行是成就大圆满的唯一之路 1 大圆满法的修行次第 5 2006 年百日共修发菩提心一 1 发菩提心二 14 发菩提心三 28 发菩提心四 38 发菩提心五 49 发菩提心六 60 发菩提心七 71 发菩提心八 80 发菩提心九 91 发菩提心十 98 2008 年加行开示发菩提心一 111 发菩提心二 123 发菩提心三 138 发菩提心四 152 2009 年万盏法会开显解脱道之发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ESOL-CN-Bleed.pub

ESOL-CN-Bleed.pub NZCB Discover New Zealand BELIEVE YOU CAN www.nzcb.ac.nz ,, 我非常喜欢这里, 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的帮助, 谢谢学校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升学机会, 因此我也强烈推荐我的朋友们也来 NZCB 学习国际英文 (IESOL) 课程 - 黎曦 ( 中国 ) 在 NZCB 学习期间我的收获非常大, 不止是英语能力的提升, 还让我更加熟悉新西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每一部經的開端,都一定有六個內容,稱為「六成就」

每一部經的開端,都一定有六個內容,稱為「六成就」 大智度论第二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上课大纲六成就之 1 ( 卷一 ~ 二 ) 每一部经的开端, 都一定有六个内容, 称为 六成就 一 信成就 如是 表示自己的印顺信受 二 闻成就 我闻 我 ( 阿难 ) 自己是这样听到的 三 时成就 一时 说法的时间 四 主成就 佛 说法的人 五 处成就 在耆阇崛山等 说法的地方 六 众成就 与大比丘众等 当时共同听闻的大众 为什么要具备这六件事呢? 1 为了证明此经并不是捏造的

More information

)

) 德 塔尼娅 波泽尔忻! 华译! 伍慧萍校!! 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 欧洲化 方案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欧盟边界 扩展至那些在国内制度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方面以 恶治 为特征的东部和东南部邻国 这些 欧洲周边国家 既无意愿 亦未必有能力调整自身以适应欧盟的要求 甚至缺乏入盟动力 不愿承担入盟成本 本文探究当将 欧洲化 概念和因果关联机制运用于此类国家时 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进一步限定 笔者认为 只要欧盟不对那些它并不想接纳为成员的国家调整其

More information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王跃生 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 冀南农村的分家行为与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农村仍是传统色彩浓厚的社会 尽管合爨共财受到推崇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大家庭状态并非易事 兄弟婚后分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差异只是从结婚到分家的间隔有长短之别 中国家庭财产的平均继承制度和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家庭的存在基础 当然在不同阶层中 家庭分合的力量是有差异的 贫穷阶层缺少维系大家庭的物质基础 各自谋生成为主流

More information

www.dymf.cn 悟道之初活易乐乎 ( 自序 )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物欲和诱惑充斥的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因希求心灵的解脱而开始修习佛法 只有佛法才精确而客观地描述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真相, 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 安宁与和谐的幸福之路 确定地说, 佛法是唯一能够使我们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 能够今生值遇佛法并认真修持佛法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未来的生命就像初一的月亮,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oc

Microsoft Word - ?????????.doc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法宣法师白话译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四净土十疑论序第一疑第二疑第三疑第四疑第五疑第六疑第七疑第八疑第九疑第十疑净土十疑论后序附录 :( 一 ) 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附录 :( 二 ) 唐洛阳罔极寺慧日传附录 :( 三 ) 宗赜禅师莲华胜会录文附录 :( 四 )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四 成时述曰 : 标列净土十要的次第时, 以世尊言教之经典居于最初,

More information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黄安年 世纪中叶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接通 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 它把美国经济区域连成一片 标志着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 在这一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的重大事件中 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 在工程中 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 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0 卷三 佛法修学概要 24 看看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学员,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面 我们讲到第六段成道相, 那么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 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的历史 那么在这个佛法当中是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部分, 一个是相状, 一个是道理, 一个是相, 一个是道 所以古人就把佛陀的一生叫做八相成道 那么我们学习佛陀一生的历史, 我们要掌握两个重点,

More information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第 卷第 期 年 月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王建平 郭 琦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他们来到拱顶之下 车辆猛地刹 住 跳了起来

More information

片 要求小王等同学对这些文物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标准和结果 其所考查的目标实则是呼应了一般学习能力中的 整理信息 的要求 即从图片材料 中提取历史信息 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类 开卷的第三题以 古代少数民族问题 为材料主题 体现交往与融合在文明发展 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 集中考查学生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对文 献 实物 口传等不同种类史料 材料 的运用水平 包括对有关史实的再现

More information

PUMENJIANGTANGWENJI 普门讲堂文集 编委会 PUMENJIANGTANGWENJI 顾问 主编 执行主编 编委会成员 旻 2 PAGE 卷首语 PUMENJIANGTANGWENJI 4 PAGE 目录 Contents 界诠法师 静波法师 圣凯法师 宗舜法师 净旻法师 信光法师 智宗法师 智海法师 贤宗法师 能进法师 念顺法师 照慧法师 戒修法师 明安法师 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 如义法师

More information

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等 所以, 洒扫不仅是扫除外在尘垢, 更应荡涤内心的污浊, 保有清净无染之心, 从而契入法性 修行, 无非是善用其心, 而用心又是从发心开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 不必过分关注结果, 关键是要善用其心, 在发心过程中调整心行 2. 陈设供养 供养也是很好的修行方

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等 所以, 洒扫不仅是扫除外在尘垢, 更应荡涤内心的污浊, 保有清净无染之心, 从而契入法性 修行, 无非是善用其心, 而用心又是从发心开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 不必过分关注结果, 关键是要善用其心, 在发心过程中调整心行 2. 陈设供养 供养也是很好的修行方 菩提道次第 实修理路 2004 年 5 月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道次第 是一部实修性很强的论著, 不仅为我们建构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更以简明的修学套路, 将理论一一落实于实修 本论在 略示修法 部分, 以依止法为例, 为我们示范了修习任何法门必须具备的四个步骤, 即加行 正行 结行与未修中间 道次第 的实修理路, 便是围绕着这一纲领展开 一 加行 修法的共同基础 加行, 也称为前行, 即正式修法前应作的准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瞋一念瞋心起2SC.doc

Microsoft Word - 11瞋一念瞋心起2SC.doc 菩提道次第广论下士道 ( 二 ) 深信业果 11 ( 十恶业 - 瞋恚心 4 )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昨天 一念瞋心起, 百万障门开 的内容 九十二页倒数第三行开始 不乐佛法障 习童蒙法障 乐着小乘障 不乐大乘障 不乐佛法障, 就是不好乐佛法, 这一世不好乐修学佛法, 这也是过去瞋心的障碍 习童蒙法障, 童蒙就是小的意思, 喜欢修行小法, 或者是外道法 有些人一听到外道法,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第九课

第九课 入菩萨行论 第 09 讲记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殊胜论典 入菩萨行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了解菩提心有什么利益, 对于在我们相续中引发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必要 选择趋入一个法或一项事业, 如果不知利益所在, 就不会有人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修学菩萨道之前, 有必要了知菩提心的利益 菩提心不只是可以带来轮回中的某些安乐, 最大的利益乃是能够转变我们无始以来的轮回之因, 即自私自利的作意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