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背诵手册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背诵手册"

Transcription

1 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背诵手册

2 目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1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二章教育功能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制度 第二部分课程 第五章课程 第三部分教学 第六章教学 第四部分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七章学习的认知基础 第八章学习动机 第九章学习迁移 第十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十一章学习策略 第五部分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十二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六部分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十三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七部分中学德育 第十四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五章德育

3 第八部分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十六章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199 第十七章课堂管理 第十八章课外 校外教育 第十九章教师心理

4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5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重点知识点串讲知识点一 : 教育的概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广义概念 :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2. 狭义概念 : 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在我国, 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 孟子 尽心上 中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对 教育 进行说明 : 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 ; 育, 养子使作善也 重点例题点拨 1. 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 ; 育, 养子使作善也 对 教育 作此解释的是 ( A ) A. 许慎 B. 孔子 C. 朱熹 D. 韩愈 2. 辨析 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 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是有意识, 有目的, 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 教育现象 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 不符合教育的本质, 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知识点二 : 教育的属性 1. 教育的本质属性 ( 质的规定性 )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也是教育 1

6 的本质 2. 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教育的永恒性 : 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手段, 为一切人, 一切社会所必需, 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2) 教育的阶级性 : 在阶级社会中, 教育具有阶级性, 但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 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一种属性, 并非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3) 教育的历史性 : 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 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4)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教育受一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具有相对独立性 此外,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上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5) 继承性 : 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赴后继, 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6) 长期性 :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 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 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7) 生产性 : 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活动, 它跟其他生产活动相比, 在对象 过程与结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 民族性 : 是指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 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制度上, 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 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 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 教育的内容方法体现本民族特色 重点例题点拨 1.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 ) A. 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 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 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 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2. 西汉初期实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B ) A. 永恒性 B. 历史性 C. 相对独立性 D. 继承性 2

7 3.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这表明教肓具有 ( A ) A. 永恒性 B. 依附性 C. 时代性 D. 独立性知识点三 :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 一 ) 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 也是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 ( 二 )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 从事学习活动的人, 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 青少年, 也包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学习的成年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 三 )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 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信息选择 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 经过选择和加工, 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 如讲 读 讨论等, 也包括开展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手段, 如教具 实验药品和仪器等 重点例题点拨 1. 教育要素不包括 ( B ) A. 教育影响 B. 教育形态 C. 教育者 D. 学习者知识点四 : 教育的起源 ( 一 ) 神话起源说 1. 基本观点 : 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 都是由人格化的神 ( 上帝或天 ) 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2. 代表人物 : 宗教 我国朱熹 ( 二 ) 生物起源说 1. 基本观点 :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也是较早的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把教育的起源归 3

8 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 代表人物 : 利托尔诺 ( 法 ) 沛西 能 ( 英 ) ( 三 ) 心理起源说 1. 基本观点 :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 2. 代表人物 : 孟禄 ( 四 ) 劳动起源说 1. 基本观点 : 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 代表人物 : 苏联米丁斯基 凯洛夫 重点例题点拨 1. 在教育起源说中,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 C ) A. 教育的科学属性 B. 教育的生产属性 C. 教育的社会属性 D. 教育的艺术属性 2. 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 没有教师 没有教材的史实, 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被称为 ( C ) A. 交往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劳动起源论知识点五 :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一 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 1. 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 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没有专门从事教育 ( 职业 ) 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 没有专门的为教育所用的内容和场所, 更没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 4.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5.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二 古代教育古代社会教育也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 一 ) 奴隶社会教育 4

9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 (1) 教育基本要素 : 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 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 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 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 教育内容 : 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 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 教育工具 : 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1. 古代中国奴隶社会 (1) 夏 : 出现了学校教育形态 ( 最早 ) (2) 西周 : 1 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 建立了典型的学在官府 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 2 有 国学 ( 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 ) 与 乡学 ( 设在地方的学校 设在闾里的塾校 ) 之分 ; 3 教育内容是以 礼乐 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 六艺 教育 ( 礼 : 包括政治 历史和以 孝 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 ; 乐 : 包括音乐 诗歌 舞蹈教育 ; 射 : 射技教育 ; 御 : 以射箭 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 ; 书 : 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 ; 数 : 简单数量计算教育 ) (3) 春秋战国时期 : 官学衰微, 私学大兴, 儒 墨两家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2. 古代印度 (1) 教育权力 : 掌握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 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把人分成 4 种等级 : 首先, 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僧侣祭司, 应该受到最优良的教育 ; 其次是刹帝利, 为军事贵族 ; 再次是吠舍种姓, 仅能从事农工商业 ; 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 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2) 教育内容 : 婆罗门教的经典 吠陀 ; (3) 教育者 : 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 (4) 教育活动 : 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3. 古代埃及 (1) 最大特征 : 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 ; (2) 宫廷学校 : 在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 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3)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文士精通文 5

10 字, 能写善书, 执掌治事权限, 比较受到尊重, 学为文士 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4) 教育权利 : 农民子弟与学校是无缘的, 奴隶子弟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 2500 年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古埃及 宫廷学校 4. 古代欧洲奴隶社会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1) 斯巴达教育 : 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 教育内容几乎全是军事体育训练, 如赛跑 跳跃 角斗 骑马 投掷等, 其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 (2) 雅典教育 : 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内容包括政治 哲学 文学 艺术 体操等,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奴隶主的后代适应这种复杂的社会阶级斗争 总之, 奴隶社会的教育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工具, 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能享有受教育权,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同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 二 ) 封建社会教育 1.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1) 西汉 :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 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 (2) 宋代 : 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儒家经典被缩减为 四书 五经, 特别是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即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3) 明代 : 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不仅社会思想受到钳制, 而且在形式上的创造性也被扼制 (4) 清代 :1905, 清政府废科举 兴学堂 在我国封建社会, 学校教育被地主阶级所垄断, 不仅具有阶级性, 还有鲜明的等级性, 封建统治者利用教育, 把自己的子弟培养成为统治劳动人民的官吏 ; 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 四书 五经 ; 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 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2. 古代欧洲封建社会 6

11 (1) 教会教育 1 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 2 教育内容是 七艺 : 包括 三科 ( 文法 修辞 辩证法 ) 四学 ( 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 ), 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2) 骑士教育 1 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 又称世俗封建主教育 2 教育内容是 骑士七技 : 骑马 游泳 击剑 打猎 投枪 下棋 吟诗 无论是我国的封建教育还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僧侣教育 骑士教育都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都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古代教育的特点 : 1. 阶级性 / 等级性 ; 2. 道统性 ( 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天道 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 ); 3. 专制性 : 固定为某一阶级服务 ; 4. 刻板性 ( 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 5. 象征性 ( 占主导地位, 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 三 近现代教育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崛起 ; 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 3. 教育的世俗化 ; 4. 重视教育立法, 以法治教 四 20 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 教育终身化 ;2. 教育民主化 ;3. 教育全民化 ;4. 教育多元化 ;5. 教育现代化 重点例题点拨 1. 欧洲奴隶社会中, 斯巴达教育重视 ( C ) A. 文化知识教育 B. 艺术教育 C. 军事体操教育 D. 读写算的教育 2.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B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知识点六 :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 一 ) 中国 7

12 1. 孔子 ( 公元前 551- 前 479)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 论语 中有充分的反映 (1) 教育作用 : 1 国家 : 庶 富 教 人口 财富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2 个人 : 性相近, 习相远 (2) 教育对象 : 有教无类 (3) 教育内容 : 文 行 忠 信 ; 教学内容偏社会人事 偏重文事, 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4) 教学原则 : 1 因材施教 : 孔子施教, 各因其材 ( 朱熹 ) 2 启发诱导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 世界第一 ) 3 学思结合 (5) 教师观 :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 其身正, 不令而行 ;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2. 学记 我国的 学记 ( 收入 礼记 )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被称为 教育学的雏形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年, 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 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 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 论演说家的教育, 还早三百多年 据郭沫若考证, 学记 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1) 教育作用 : 1 教育与社会 : 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 建国军民, 教学为先 2 教育与个人 : 玉不琢, 不成器 ; 人不学, 不知道 (2)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 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3) 教学原则 : 1 教学相长 :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2 预 ( 豫 ) 时孙摩 : Ⅰ. 禁于未发之谓豫 ;( 预防性原则 ) Ⅱ. 当其可之谓时 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 ; ( 及时性原则 ) Ⅲ.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学不躐等 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 ;( 循序渐进原则 ) Ⅳ. 相观而善之谓摩 ( 相互观摩, 取长补短 ) 8

13 3 长善救失 : 教者也,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4 启发诱导 :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5 课内外结合 :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 臧息相辅 (4) 教师观 : 师道尊严 ( 二 ) 西方 1. 苏格拉底 ( 公元前 469- 前 399) (1) 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 产婆术 ): 在让学生获得某一个概念时, 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先向学生发问, 让学生回答, 如果学生回答错了, 他也不给予纠正, 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2) 产婆术四部分 : 讽刺 助产术 归纳 定义 (3) 提出 美德是否可教 的问题 : 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就是可教的, 因为知识是可教的 2. 柏拉图 ( 公元前 427- 前 399) (1) 代表作 : 理想国 (2) 创立 Academy ( 阿卡德米 ) 学园 : 是希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 也是欧洲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3) 教育理想目标 : 培养哲学王, 哲学王是一些最有智慧的人, 也是品德最高尚的人 他认为上帝分别用金子 银子和铜铁制造出了哲学家 军人 劳动者, 因此, 三种人要各司其职, 各安其位 3. 亚里士多德 ( 公元前 384- 前 322) (1) 代表作 : 政治学 (2) 吕克昂的学校 : 公元前 335 年, 在雅典创办, 被称为逍遥学派 (3) 灵魂说 : 认为灵魂分为植物的 ( 生物性 ) 动物的 ( 感觉和欲望方面 ) 理性的 ( 认识与思维 ) (4) 教育目的 : 不仅为国家培养人才, 还要使年轻一代和谐发展 (5) 实施体 德 智三育 : 体育应该放在首位 ;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美德 ; 智育是培养理性的灵魂, 形成高尚 自由的灵魂 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6) 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 : 教育要与人的发展相适应 首次提出 教育遵循自然 的观点, 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9

14 4. 昆体良 ( 公元 35-96) (1) 代表作 : 论演说家的教育 ( 原本应为 雄辩术原理 ) 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昆体良也被称为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 教育思想 : 1 雄辩家应该是善良的人, 不单是有才能 ; 2 班级授课方式的拥护者和提倡者 对班级授课进行了一些阐述, 是班级授课思想的萌芽 ; 3 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赋才能差异, 因材施教 ; 4 反对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体罚 二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 ( 一 ) 培根 ( 英 )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1. 著作 :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623 年 ) 2. 首次把 教育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 并与其他学科并列 ( 二 ) 夸美纽斯 ( 捷克 ) 1. 著作 : 大教学论 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2. 教育思想 (1)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即教育要遵循自身规律, 依据人的天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 (2) 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 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和庞大的课程体系 (3) 泛智 教育思想, 主张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 三 ) 洛克 ( 英 ) 1. 著作 : 教育漫话 2. 教育思想 : (1) 白板说 ; 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 人的知识都是学习得来的, 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 (2) 绅士教育思想 :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 他认为培养绅士要靠家庭教育, 而不是学校教育 ( 四 ) 卢梭 ( 法 ) 1. 著作 : 爱弥儿 2. 教育思想 : (1) 自然主义教育 : 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 10

15 (2) 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分为婴儿期 儿童期 青年期和青春期四个阶段, 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 五 ) 赫尔巴特 ( 德 ) 现代教育学之父 或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 一本书 : 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规范 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2. 两大理论基础 : 伦理学和心理学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3. 三中心 : 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 教师中心 课堂中心 教材中心 4. 四段教学法 : 即明了 ( 清晰明确地感受新教材 ) 联想 ( 由个别到一般, 形成概念 ) 系统 ( 新旧观念的组合 ) 方法 ( 练习 ) 5. 教育的最高目的 : 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6. 教育性教学原则 :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 教育性教学 概念, 即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 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强调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 同时也要注重道德教育 ( 六 ) 杜威 ( 美 ) 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 一本书 : 民主主义与教育 2. 二教育目的 : 内在教育目的 vs 外在教育目的 ; 教育的目的应来源于内部, 而不应该从教育的外部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 即是说,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 3. 三中心 : 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 : 儿童中心 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 4. 四教育本质 : 杜威认为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学校即社会 5. 五步教学法 : 即创设疑难情境 确定疑难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 验证这个假设 6. 课程与教学 : 杜威主张以活动性 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 即活动课程 提出了 从做中学 的教学原则, 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 利用儿童游戏的本能, 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11

16 三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诞生 ( 一 ) 苏联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和主要思想 1. 克鲁普斯卡娅 :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 凯洛夫 : 教育学, 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 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 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他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 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 这本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马卡连柯 : 教育诗 论共产主义教育 父母必读 等, 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 二 ) 我国教育家及主要思想 1. 杨贤江 : 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以李浩吾的笔名写的 新教育大纲 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这本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 批判了教育超政治 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 四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 赞科夫 ( 苏联 ): 教学与发展, 理论核心是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以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即高难度 高速度 理论指导实际 理解学习过程 使所有学生包括 差生 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2. 苏霍姆林斯基 ( 苏联 ): 给教师的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帕夫雷什中学 等书, 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所谓全面和谐的教育, 即把德育 智育 体育 劳动教育 美育五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为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 3. 布鲁纳 ( 美 ): 教育过程, 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他强调必须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即一门学科中的定义 原则或法则 ; 强调早期学习的重要性 ; 倡导发现式学习 ; 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4. 布鲁姆 ( 美 ): 教育目标分类学 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 等著作, 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 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 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5. 瓦 根舍因 ( 德 ): 范例教学原理, 创立了范例教 12

17 学理论 6. 皮亚杰 ( 瑞士 ):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由两篇文章构成, 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他根据儿童认知结构和发展阶段理论, 提出了教学原则和方法, 即应按照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 教育必须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 儿童的实际活动在教育中占优先地位 ; 儿童的互相协作应在学校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重点例题点拨 1. 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C ) A. 论语 B. 大学 C. 学记 D. 孟子 2. 我国先秦时期, 主张 有教无类, 倡导 因材施教 的教育家是 ( A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3. 提出 产婆术 的教育家是 ( A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斯多德 D. 昆体良 年, 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 ( A ) A. 大教学论 B. 学记 C. 普通教育学 D. 教育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 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 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论述了教学原则,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 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5. 西方教育史上, 提出 泛智教育 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 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 C ) A. 柏拉图的 理想国 B. 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的培养 C. 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D. 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 6. 在教育史上, 提出著名的 白板说 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 B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 赫尔巴特 7.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 三中 13

18 心 是 ( C ) A. 儿童 教材 活动 B. 教师 活动 经验 C. 儿童 活动 经验 D. 教师 经验 教材 8. 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 力图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系统研究教育问题, 总结前苏联 20 世纪 20~30 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 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D )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教育学 9. 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 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 C ) A. 知识, 技能和技巧 B. 知识, 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 情感和动作技能 D. 认知 应用和评价功能 10.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 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 著有 教育诗 论共产主义教育 的教育家是 ( C ) A. 克鲁普斯卡娅 B. 加里宁 C. 马卡连柯 D. 凯洛夫知识点七 : 教育学研究基本方法一 观察法 1 含义 : 有计划 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和日常生活条件下语言 行为的客观表现来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2. 优点 : 保持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和客观性, 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3. 不足 : 观察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 另外, 观察法得到的结果有时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不能据此很好地确定心理活动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4. 地位 : 是掌握原始资料的必要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开路, 因此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 科学研究的前门 二 调查法 1. 含义 :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 通过运用问卷 访谈 作品分析 测量等方式, 有目的 有计划 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之后, 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 调查步骤 : 明确调查目的 制定调查计划 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 实施调查 整理调查材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3. 分类 : 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 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 全面调查就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 14

19 情况, 如对某一地区学龄儿童的普查, 对某一学校全面情况的调查 ; (2) 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 如为了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流动情况, 可选择学生流动较多的农村中学进行调查 ; (3)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 借以推断 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 如要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数学成绩, 可以采取抽样的办法进行调查研究, 既省时, 又简便 ; (4) 个案调查是对一个单位 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 如果这种研究是长期的调查研究, 又叫跟踪调查 4. 调查方法 : 访谈法和问卷法 (1) 访谈法 : 通过与研究对象或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人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1 根据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 可以分为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法 ; 2 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和结构, 可以分为结构访谈法和非结构访谈法 ; 3 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 可以分为一般访谈法和特殊访谈法 (2) 问卷法 : 采用书面问答方式, 要求被试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 以获得被试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 1 根据被试数量, 可以分为集体问卷法和个别问卷法 ; 2 根据问卷内容是否有统一的设计和一定的结构, 可以分为结构问卷法和非结构问卷法 ; 3 根据问题的回答方式, 可以分为开放式问卷法和封闭式问卷法 ; 4 根据问卷的回收形式, 可以分为当面问卷法和通讯问卷法等 三 实验法 1. 含义 : 根据研究目的, 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 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 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2. 分类 :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1) 实验室实验 : 在实验室内借助于各种专门仪器 15

20 设备进行教育心理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验室严格的人为条件的控制, 可以获得较精确的实验结果, 还可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但由于学生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 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2) 现场实验 : 在自然情境下, 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 以引起学生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现场实验的研究结果比较切合实际, 但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 而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 四 历史法 1. 含义 : 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 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2. 步骤 : 第一步是史料的搜集, 史料分为文字和非文字两种 文字的史料如著述 规章 记录 信件 总结等 ; 非文字的史料如传说 遗物 古迹等 第二步是对史料的鉴别 第三步是对史料进行分类 五 行动研究法 1. 含义 : 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 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 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2. 基本过程 : 计划 行动 考查和反思 3. 优点 : 灵活, 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 ; 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 ; 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 4. 批评 : 研究过程松散 随意, 缺乏系统性, 影响研究的可靠性 ; 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 缺少控制, 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重点例题点拨 1.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 ( A ) A. 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 2.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 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合作研究, 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 这种研究方法是 ( D )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3. 在研究方法中, 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A ) 16

21 A. 全面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个案调查 第二章教育功能 重点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八 : 教育功能的分类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一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 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 一 ) 教育的个体功能 : 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 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 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 二 ) 教育的社会功能 : 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 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 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二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 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 一 ) 教育的正向功能 : 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育人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 积极的功能 ( 二 ) 负向功能 : 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 经济发展不适应, 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 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三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 可分为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 一 ) 显性功能 : 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 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促进社会的进步等, 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 二 ) 隐性功能 : 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 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 利用, 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重点例题点拨 17

22 1. 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 B ) A. 正向功能 B. 负向功能 C. 社会发展功能 D. 隐形功能知识点九 : 教育的社会功能一 教育与生产力 ( 一 )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 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 二 )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 经济功能 ) 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 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 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 三 ) 人力资本理论 1960 年 12 月,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做的 人力资本投资 的讲演, 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人力资本, 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 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这一理论认为 : 1.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 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 在经济增长中, 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 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经推算, 美国 1929~1957 年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33% 3.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 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4. 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 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这一理论充分注意到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缺陷在于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 如性别 年龄 种族 有无工作经验及教育程度等 ) 二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 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问题 18

23 ( 一 )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 ( 二 )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 政治功能 ) 1. 教育能为政治 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 2.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 3.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 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 三 教育与文化在理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时, 需要把握两点 : 第一点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 第二点是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 ( 一 )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 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 2. 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 3.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 二 ) 教育的文化功能 1. 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 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 3. 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 4.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 三 ) 学校文化 1. 概念 :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 特性 : (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 (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 (4)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 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 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学校的物质文化又包含了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两种表达方式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 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 19

24 核心 ( 四 ) 学生文化 1. 学生文化的成因 :(1)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 同伴群体的影响 ;(3) 师生的交互作用 ;(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 社区的影响 2. 学生文化的特征 : (1) 具有过渡性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产物 (2) 具有非正式性学生文化中蕴含着学生群体的价值和规范, 这些文化特征构成一种 环境, 影响着处于这种文化情境中的每一个学生, 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习得了这种文化 (3) 具有多样性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他们可能会因共同的种族 民族等特征, 结成一个相对独立文化群体, 也可能因为共同的经济背景而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文化 (4) 具有互补性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 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 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互补 四 教育与人口 ( 一 )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 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 2. 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 3. 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 4. 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 二 )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1. 控制人口的数量 2. 提高人口的质量 3. 改善人口结构, 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重点例题点拨 1. 一般说来, 制约教育发展规模 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 A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2. 在当代, 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 一种人力资本, 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B ) 20

25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人口功能 3. 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 D ) A.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 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 社会文化传统 D.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4. 教育可以 简化 文化, 吸取其基本内容, 教育可以 净化文化, 消除其不良因素, 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A ) A. 选择功能 B. 发展功能 C. 传递功能 D. 保护功能知识点十 :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一 内发论 ( 遗传决定论 )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 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 忽略了环境 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的作用 代表人物包括 : 孟子 弗洛伊德 威尔逊 格赛尔 高尔顿 霍尔 董仲舒 1. 孟子 : 性善论, 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 羞恶 辞让 是非四端, 这是仁 义 礼 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 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 向内寻求, 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2. 弗洛伊德 :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 无意识的 最根本的动因 3. 威尔逊 : 把 基因复制 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 格塞尔 :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5. 高尔顿 : 遗传的天才 (1869)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 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 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6. 霍尔 :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7. 董仲舒 : 性三品说 把人性分为上 中 下三等, 圣人之性, 不可名性 ; 斗筲之性, 又不可以名性 名性者, 中民之性 ( 生在帝王家, 那孩子一出生就决定了他的帝王命运 ; 而生在贫民家, 出生后就是被压迫的, 终身不能改变命运 ; 而出生在中等阶级家庭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的 ) 21

26 二 外铄论 ( 环境决定论 ) 外铄论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如环境的压力 刺激和要求, 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强调教育的价值, 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 关注的重点是学习 代表人物包括 : 墨子 荀子 洛克 华生 1. 墨子 : 人的发展犹如白布放进染缸,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 其色亦变 2. 荀子 : 性恶论, 今人生性, 生而有好利焉, 顺是, 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 ;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3. 洛克 : 白板说 4. 华生 : 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 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 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从领袖到小偷 三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共同作用论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个体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重点例题点拨 1.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该观点属于 ( A )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多因素相互作用 D. 白板说 2.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 白板说, 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 这是一种 ( A ) A. 外铄论的观点 B. 内发论的观点 C. 多因素论的观点 D. 综合论的观点知识点十一 :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 遗传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 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 1.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2.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 3.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 也表 22

27 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二 环境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对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1.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包括机遇 条件和对象 ; 2.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 3.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三 学校教育 1.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 (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 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 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 (2)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3)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 (4)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 决定性因素 :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 : 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第二个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 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 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 所以,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内驱力, 个体社会实践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重点例题点拨 1. 如果让六个月婴儿学走路, 不但徒劳而且无益, 同理, 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 也难以成功 说明 ( A ) A.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 遗产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23

28 C.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 遗传素质觉得论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2.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 教育, 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C ) A. 决定作用 B. 动力作用 C. 主导作用 D. 基础作用 3. 我们常用 孟母三迁 的故事来说明哪种因素的教育意义?( B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观能动性知识点十二 : 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一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 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身心发展顺序 :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 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 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 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1. 身体的发展 : 从上到下, 从中间到四肢, 从骨骼到肌肉 ; 2. 心理的发展 : 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 二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三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 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 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例如 : 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生理方面 : 神经系统 淋巴系统成熟在先, 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心理方面 : 感知成熟在先, 思维成熟在后, 情感成熟则更晚 四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 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 ; 其次, 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 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 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 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 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 24

29 平 ; 其次, 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 长善救失, 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 五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做到因材施教年轻一代在兴趣 爱好 意志 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 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做到 因材施教 长善救失, 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重点例题点拨 1. 对童年期的学生, 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 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B ) A. 稳定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2. 有的人观察能力强, 有的人动手能力强, 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 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 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 C ) A. 能动性 B. 阶段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不平衡性 3. 高一 (2) 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 从来不采取 一刀切 的办法, 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C ) A. 阶段性 B. 连续性 C. 差异性 D. 顺序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重点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十三 :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 概念 1.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2.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 二 层次结构 ( 三层次结构中不包含课程目标 ) 25

30 1. 国家教育目的 ; 2.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3. 课程目标 ( 特定阶段 ); 4. 教学目标 ( 三维教学目标 ) 重点例题点拨 1. 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 即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 ( D ) A. 学科的教学目标 B. 班级的教学目标 C. 课程单元的教学计划 D. 教师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十四 :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培养目标的关系 ( 一 )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是总的教育方向 教育方针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 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 如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服务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2) 教育目的, 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如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 有文化的劳动者 ;(3)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如对学生进行德 智 体 美 劳的全面发展教育, 贯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原则等 因此,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二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首先,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 即不论初等 中等 高等教育, 还是理 工 农 医 师等, 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 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其次, 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 不能脱离教育目的, 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 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 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 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重点例题点拨 1. 辨析 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答案 错误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 即不论初等 中等 高等教育, 还是理 工 农 医 师等, 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而培养目标是 26

31 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 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因此,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不是同一概念 知识点十五 :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 一 ) 社会的政治 经济 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 1. 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 2. 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 3. 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 二 ) 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 ( 三 )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重点例题点拨 1.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D ) A. 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B. 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 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 特定的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背景 2. 辨析 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答案 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 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而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 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 文化背景, 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 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知识点十六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 宗教本位论 ( 一 ) 观点 : 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 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 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 二 ) 代表人物 : 基督教神学二 社会本位论 ( 一 ) 观点 :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 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 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 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 ( 二 ) 代表人物 : 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柏拉图 涂尔干 凯兴斯泰纳 赫钦斯 孔德等 27

32 1. 柏拉图 : 教育最终目的, 就是要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即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保卫者 2. 涂尔干 ( 法国早期社会学家 ): 强调教育按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来培养人才 3. 凯兴斯泰纳 ( 德国教育家 ): 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 那就是造就公民, 对劳动人民子女施以劳作训练和沙文主义教育, 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生产技术又绝对服从于资产阶级国家利益的工人和士兵 4. 赫钦斯 ( 美国教育家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代表人物 ):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理智能力卓越 思维习惯良好和技能优秀的人 并主张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贡献 5. 孔德 : 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 只有人类才存在, 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 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 都依赖于社会 三 个人本位论 ( 一 ) 观点 : 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 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自然人, 发展人的个性, 增进人的价值, 促进个体自我实现 ( 二 ) 代表人物 : 卢梭 裴斯泰洛奇 斯宾塞 帕克 马斯洛 罗杰斯 福禄贝尔等 1. 卢梭 ( 法 ): 教育目的应是培养自由的人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自然的, 自由的, 顺应儿童发展特点来进行的 2. 裴斯泰洛奇 ( 瑞士 ): 儿童生来就蕴藏有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种子, 教育就是促使儿童的各种天赋才能的种子取得和谐发展 3. 斯宾塞 ( 英 ): 教育预备说, 主张教给学生有利于生活的科学知识, 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通过教育获取使人幸福和知识和能力的现实要求, 成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又一代表性学说 4. 帕克 ( 美 ): 继承了卢梭的思想, 认为 一切教育的目的, 是人, 是人的身体 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5. 人本主义者 罗杰斯 ( 美 ):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 促进自我完善, 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 教育无目的论 ( 一 ) 代表人物 :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28

33 ( 二 ) 观点 : 他主张 教育即生活 的无目的教育理论 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 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 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 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五 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给予个体自由地充分发展, 并予以高度重视 ; 但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和历史来谈人的发展, 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因而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此观点准确地揭示了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教育目的的意义, 克服了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片面性 重点例题点拨 1.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 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 发展才干 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知识本位论 D. 能力本位论 2. 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 : 造就合格公民 的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 B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集体本位论 D. 个别差异性 3.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 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 ) A.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 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 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 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知识点十七 :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 资本论 等著作中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 2.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 3.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 4.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 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 29

34 一途径 重点例题点拨 1.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2.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B ) A. 素质教育理论 B.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 创新教育理论 D. 生活教育理论知识点十八 :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及其关系一 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不等于智育 智育主要是以发展认识能力为主要任务 而德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价值规范, 形成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 二 智育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训练技能 培养智能的教育 智育与教学是不同的概念, 智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教学是实施教育的途径, 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 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 三 体育 ( 一 ) 体育的任务 : 第一, 增强学生的体质 ; 第二, 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 第三, 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第四, 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 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 二 ) 体育的组织形式 : 体育课 ( 基本组织形式 ); 早操 课间操 ; 课外体育锻炼 ; 运动队训练 ; 运动竞赛 四 美育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 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具有感受美 鉴赏美 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又叫做审美教育 在我国, 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 五 劳动技术教育 30

35 ( 一 )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第一,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 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 第二, 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 二 ) 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第一,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 第二, 通过参加社区的工厂 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 第三, 通过服务性劳动, 尤其是社会工艺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 各育是相互联系的, 但又相对独立, 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 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 智育 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重点例题点拨 1.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 A. 体育课 B. 课外体育锻炼 C. 体育竞赛 D. 运动队训练 2. 体育是以 ( C )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 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 健全品德素养 C. 发展体能, 锻炼体魄 D. 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3. 辨析 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答案 错误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是培养学生认识美 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由此可见, 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第四章教育制度 重点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十九 : 教育制度概念 1. 广义的教育制度 : 是指国民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 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 31

36 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 具体而言, 教育制度应包括生活惯例习俗 教育教学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 学校管理制度 ) 教育行政体制 教育政策法规 教育价值理念 2. 狭义的教育制度 : 指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与主体 重点例题点拨 1. 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 B ) A. 国民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教育管理体制 D. 学校教育结构 2.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 D ) A. 教育设施 B. 学校教育制度 C. 教育法规 D. 教育制度知识点二十 :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历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非正规教育, 再从正式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过程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又称制度化教育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 之前的教育都归为前制度化教育, 之后的则成为非制度化教育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一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 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 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 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 特点 :1. 教育主体确定 ;2.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3.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5.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二 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 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 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 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 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 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32

37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 废科举, 兴学校, 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三 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 它针对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 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 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 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 :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库姆斯等人陈述的 非正规教育 的概念 伊里奇所主张的 非学校化观念 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重点例题点拨 1.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 C ) A. 京师大学堂 B. 学堂的出现 C. 废科举, 兴学校 D. 壬寅学制 2.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 B ) A. 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 C. 教育实体的出现 D.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3. 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是 ( A ) 的教育理想 A. 非制度化 B. 前制度化 C. 制度化 D. 义务教育知识点二十一 :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4.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自从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 ( 被称为 终身教育之父 ) 的 终生教育引论 (1970 年 ) 问世以来, 终身教育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重点例题点拨 1.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不包括 ( D ) A.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C.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33

38 D. 缩短义务教育年限知识点二十二 : 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 一 西欧双轨制 ( 一 ) 代表国家 : 英国 ( 典型代表 ), 法国 前西德等欧洲国家 ( 二 ) 特点 : 在 世纪的西欧, 有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 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简称双轨制 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 其结构是大学 ( 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 ) 中学 ( 包括中学预备班 ); 另一轨从下而上, 其结构是小学 ( 后来是小学和初中 ) 其后的职业学校 ( 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 后发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 ) 这两轨既不相通, 也不相接 剥夺了在群众性小学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二 美国单轨制 ( 一 ) 代表国家 : 美国 ( 二 ) 特点 : 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发展, 群众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 从而开创了从小学直至大学 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 有利于教育普及, 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而中学直至升入大学 三 分支型学制 ( 一 ) 代表国家 : 苏联 ( 二 ) 特点 : 分支型学制也称中间型学制或是 Y 型学制, 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 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 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 重点例题点拨 1. 英国政府 1870 年颁布的 初等教育法 中, 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 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 执业学校 这种学制属于 ( A ) A. 双轨学制 B. 单轨学制 C. 中间型学制 D. 分支型学制知识点二十三 :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一 旧中国的学制 ( 一 )1902 年颁布的 壬寅学制 ( 未实行 ) 1. 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 34

39 年 ( 清光绪二十八年 ) 颁布的 钦定学堂章程, 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 公布于壬寅年, 故称壬寅学制 3. 该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施, 主要以日本为蓝本 ( 二 )1903 年的 癸卯学制 ( 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 1. 拟定 奏定学堂章程, 并于 1904 年 1 月颁布执行, 又称 癸卯学制 2. 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 第一段为初等教育, 分初等小学堂 (5 年 ) 和高等小学堂 (4 年 ) 两级 ; 第二段为中等教育, 中学堂为 5 年 ; 第三段为高等教育, 分高等学堂 ( 大学预科 3 年 ) 和大学堂 (3~4 年 ) 7 岁入学,28 岁毕业, 年限很长 3. 承袭了日本的学制, 是以洋务派思想为指导的, 是中国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现代学制 4. 规定不许男女同校, 轻视女子教育, 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 三 )1912 年颁布的 壬子癸丑学制 1. 辛亥革命后, 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 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2.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 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3.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 废除读经, 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 将学堂改为学校 4. 该学制缩短了普通教育 3 年, 同时, 在实业教育之外, 增设了补习学校 ( 四 )1922 年颁布的 壬戌学制 年, 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 留美派所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颁布了 壬戌学制, 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 小学六年, 初中三年, 高中三年 ) 2. 此后, 国民党政府于 1928 年就学制做了些修改, 但基本上继承了 壬戌学制, 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二 新中国的学制 ( 一 )1951 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年 10 月 1 日, 政务院颁布了 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确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 标志了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 新学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 幼儿教育 (3~7 岁 ); 初等 35

40 教育, 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 儿童初等教育 7 岁入学, 年限 5 年 ; 中等教育, 包括中学 业余工农速成中学 业余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 ; 高等教育, 包括大学 专门学院 专科学校 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培训班 ( 二 )1958 年的学制改革 年 9 月,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颁布了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 两条腿走路 的办学方针和 三个结合 六个并举 的具体办学原则 (1) 三个结合 是 :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 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 六个并举 是 : 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 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 ; 普及教育与职业 ( 技术 ) 教育并举 ; 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 ; 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 业余学校并举 ; 学校教育与自学 ( 包括函授学校 广播学校 ) 并举 ; 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 ( 三 )1985 年颁布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 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 ;2.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3. 中等教育改革 ;4. 高等教育改革 ( 四 )1995 年 教育法 对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三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 从层次上看,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2. 从类别结构上看,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5 个大类 3. 从学制类型上看,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重点例题点拨 1. 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思想指导下, 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 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 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 B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2. 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 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 实行男女教育平等, 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36

41 ( C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年的学制改革,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提出的办学方针是 ( C ) A. 三个结合 ( 原则和方法 ) B. 六个并举 ( 原则和方法 ) C. 两条腿走路 D. 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4.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 年 ),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 B ) A. 家庭教育 学前教育 社会教育 成人教育 B.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C. 普通教育 特殊教育 专业教育 职业教育 D.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终身教育知识点二十四 :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2010 年 5 月教育部发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 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 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的二十字方针, 即 : 1.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 2.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 3.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 4.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 5.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到 2020 年, 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两基本 一进入, 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 年 ) 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重点例题点拨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 指出, 37

42 把 ( C ) 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A. 优先发展 B. 育人为本 C. 促进公平 D. 提高质量知识点二十五 : 义务教育一 概念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 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 国家 社会 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二 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 普遍性 免费性 ( 免学杂费 ) 三 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年, 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 父母应送其 6~12 岁子女入学, 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 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 2. 英 法 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 19 世纪 70 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及以后正式颁行的国家宪法中, 都明确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年 5 月 27 日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指出, 义务教育, 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 国家 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生活所必需, 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 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年 9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新 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实施工作九年制义务教育, 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初级中等教育包括普通初中教育和初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重点例题点拨 1. 我国 2006 年修订后颁布的 义务教育法 规定,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由 ( B ) A. 地方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38

43 B. 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 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 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2. 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 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 D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3. 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取的是 ( D ) A. 六三 制 B. 五四 制 C. 九年一贯制 D. 多种形式并存 第二部分课程 重点知识点串讲知识点二十六 : 课程的概念 第五章课程 一 课程起源 1. 课程 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为 诗经 作注 : 维护课程, 必君子监之, 乃得依法制 这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 课程 一词的最早使用 但这里所说的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2. 宋朝朱熹在 朱子全书 论学 中多次提及课程, 如 宽着期限, 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 等 这里的 课程 是指功课及其进程 3. 在西方, 课程 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一文中 4. 美国学者博比特在 1918 年出版的 课程 一书, 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二 课程概念 1.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2.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9

44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 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重点例题点拨 1. 最早提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B ) A. 夸美纽斯 B. 斯宾塞 C. 杜威 D. 博比特知识点二十七 : 课程的类型一 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 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 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 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 2.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 经验课程, 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 关注学生兴趣 动机和时间, 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 二 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 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1. 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 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 分科课程的种类与科学知识分化情况密切相关 2.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 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三 根据课程管理 开发主体的不同, 分为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 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2. 地方课程是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 属二级课程 它既可以安排学科类课程, 也可以安排各种活动 ; 既可以安排必修课, 也可以开设选修课 3. 学校课程 ( 也叫校本课程 ), 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 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习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 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四 根据课程的任务, 分为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1.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 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 三基 ( 读 写 算 ) 为中心 40

45 的基础教养, 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 并迁移到其它方面的学习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有较大的灵活性 3.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 一定的结论, 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 自己探索 研究, 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五 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 必修课程是指国家 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2. 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学术取向和职业需要而自由选择的课程 六 从性质上看, 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种类型 1. 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 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 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计划性, 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2.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 隐蔽课程, 这词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在 1966 年提出的 重点例题点拨 1. 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等学科属于 ( A ) A. 学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社会课程 2. 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 B ) A. 学科课程 B. 经验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 3. 校风 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就课程类型而言, 他们属于 ( D )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知识点二十八 :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一 知识中心课程论 ( 学科中心课程论 ) ( 一 ) 基本观点 : 知识是前人获得的关于世界正确的 41

46 认识, 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地提升自我的认识能力, 有效地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因此, 学校的课程应该从人类已经获得的各领域的认识中进行选择, 并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 形成有系统有逻辑的教学科目 ( 二 ) 代表流派 : 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课程理论 斯宾塞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巴格莱德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以及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赫钦斯的永恒主义 1. 要素主义要素主义强调, 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 共同要素, 它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要素主义认为, 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 有组织的经验, 即知识 如果给学生提供未经分化的经验, 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加以分化和组织, 将妨碍教育的效能 2. 永恒主义永恒主义认为, 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 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 永恒主义对此的回答是明确而肯定的, 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 永恒学科 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 在永恒主义看来, 名著中的思想提供了现代科学的基础 3. 结构主义课程论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课程理论, 是自本世纪中叶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课程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 首先, 他强调课程内容应当是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次, 他强调基本结构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 基本结构的学习应当及早开始, 他提出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最后他认为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靠教师传授的, 因为学习是主体认识的构造过程, 基本结构只能通过学习者对它的主动作用才能获得 二 儿童中心课程论 ( 一 ) 基本观点 : 学校课程应该以学习者发展需要和特征为出发点, 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课程应使人的本性 人的尊严 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 学校课程的选择应从人的需要出发, 而不是从学科逻辑出发 ( 二 ) 代表理论 : 以卢梭 裴斯泰洛奇和福禄贝尔为 42

47 代表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 杜威等人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以及马斯洛 罗杰斯等人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1. 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 (1) 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2)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三 社会中心课程论 (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 ( 一 ) 基本观点 :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社会的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提升学生反思和批判社会的能力, 进而达到教育改造社会的功能 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 社会的主要功能 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上, 应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 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 二 ) 代表人物 : 布拉梅尔德 四 存在主义课程论 ( 一 ) 基本观点 : 存在主义认为, 在确定课程的时候,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承认学生本人为他 ( 她 ) 自己的存在负责 换言之, 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 二 ) 代表人物 : 奈勒 五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美国的多尔, 后现代课程标准为丰富性 循环性 关联性 严密性 (4R) 重点例题点拨 1. 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提倡 做中学 的课程理论是 ( B ) A. 学科课程理论 B. 活动课程理论 C. 社会课程理论 D. 要素课程理论知识点二十九 :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一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1.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 从已知到未知 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 侧重知识自身的体系和深度 2. 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 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 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 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 二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43

48 1. 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 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 2. 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 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 三 直线式与螺旋式 1. 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 直线, 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 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 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 2. 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 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 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 逐渐扩大知识面, 加深知识难度, 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 层层递进 重点例题点拨 1.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 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 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 B ) A. 直线式 B. 螺旋式 C. 分科式 D. 综合式知识点三十 : 课程设计模式一 泰勒的目标模式 ( 一 ) 基本观点 : 1. 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 (1) 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2)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3) 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 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2.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 : 目标 内容 方法 评价, 即 : (1) 确定课程目标 ;(2) 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 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 目标模式反映了课程与教学设计这个领域的基本规律或规则, 尽管也有不足之处,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课程设计中, 始终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的, 对我国的课程与教学设计, 有深远的借鉴指导作用 44

49 二 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 是斯滕豪斯对泰勒 目标模式 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 过程模式的特征是不以事先确定好的 由仔细分解一般目的而得出的目标系统作为课程编制的依据, 而是关注整个课程 ( 包括教学 ) 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 使之与宽泛的目的保持一致 在他看来, 编制课程是一种研究的过程, 其中贯穿着对整个过程所涉及的变量 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不断评价和修正 这个过程将研究 编制和评价合而为一, 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整个过程是一种尝试, 没有确定不变的 必须实施的东西 所有的关注点集中于课堂教学实践, 教师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人物 过程模式体现出四个特征, 即人文主义的知识观 研 学 一体的教师角色观 合作探究式学习观和发展性评价观 重点例题点拨 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 四段论, 形成了著名的 泰勒原理 的课程编制模式, 这一模式被称为 ( D ) A. 实践模式 B. 过程模式 C. 环境模式 D. 目标模式知识点三十一 :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 一 课程计划 1. 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 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 也是制定分科标准 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2.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指导思想 ;(2) 培养目标 ;(3) 课程设置及说明 ( 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 )(4) 课时安排 ;(5) 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 ;(6) 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 二 课程标准 1.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 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 任务 知识的范围 深度和结构 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新的课程标准 45

50 的构成包括 : 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和术语解释 4.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 教材与教科书 1. 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的 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 2. 两大类 :(1) 文字教材 : 除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 ( 指导书 ) 外, 还包括学生的自学指导书, 补充读物等 ;(2) 音像教材 : 它包括录音磁带 幻灯片 电影片 录像磁带 音像磁盘等 就广大中小学来说,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文字教材, 尤其是教科书 3. 教科书又称课本, 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 课文 习题 图表 注释 附录等部分构成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4.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它为教师的备课 上课 布置作业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5.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 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 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 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 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 在教材的编排上, 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 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重点例题点拨 1.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 A ) A.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科书 B.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课程实施 C. 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D. 课程主题, 课程任务, 课程标准 2.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D ) A. 课程目标 B. 教学目标 C. 课程计划 D. 课程标准知识点三十二 : 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46

51 一 概念广义的课程资源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 ;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二 分类 1. 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区分 : 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 2.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 : 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显性课程资源指看得见摸得着, 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 如教材 计算机网络等 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 如学校风气, 社会风气, 师生关系, 家庭氛围等 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3.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分 : 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如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等 ; 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如社会生活方式 价值规范 人际关系等 重点例题点拨 1. 课程资源指的是 ( D ) A. 教师和学生 B.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C.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D. 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知识点三十三 :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研究受到了课程学者的普遍认同 一 课程忠实取向 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 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所实施的课程与预定的课程变革计划之间的符合程度, 符合程度越高则课程实施越成功 持这种取向的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显得呆板 僵化, 缺乏创造性, 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 是被批判的实施取向 二 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 47

52 际情境在课程目标 内容 方法 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 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三 课程创生取向 ( 缔造 ) 课程缔造取向认为, 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 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重点例题点拨 1. 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开发者, 这是课程实施的 ( D ) A. 忠实取向 B. 相互适应取向 C. 主体取向 D. 课程创生取向知识点三十四 : 课程实施的结构第一, 安排课程表, 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整体性原则 迁移性原则 生理适宜原则 第二, 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 第三, 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 第四, 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 第五, 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 第六, 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 第七,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重点例题点拨 1. 课程实施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将已经编订好的课程付诸实践 课程实施的过程不包括 ( B ) A. 分析教学任务 B. 编制教学结构 C. 安排课程表 D. 组织教学活动知识点三十五 :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一 目标评价模式 1. 代表人物 : 教育评价之父 泰勒 2. 基本观点 : 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 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 泰勒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 目标评价原理可以概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 (1) 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2) 根据行为和内容来解说每一个目标 ;(3) 确定 48

53 使用目标的情境 ;(4) 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 ;(5) 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6) 确定评价时使用的计分单位 ;(7) 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其中, 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因为其它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 二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 代表人物 : 美国学者斯克里文 2. 基本观点 : 该理论认为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 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 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专转向 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上来 三 背景 输入 过程 成果 (CIPP) 评价模式 1. 代表人物 :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 2. 基本观点 : 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 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应该为课程的改革服务 CIPP 是背景 (content) 评价 输入 (input) 评价 过程 (process) 评价 成果 (product) 评价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 CIPP 课程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计划的种种因素, 可以弥补其他评价模式的不足, 相对来说比较全面, 但是实施过程比较复杂, 难以被一般人掌握 重点例题点拨 1. 教育评价的历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测定教育目标在课程和教学方案中究竟被实现多少的历程 这句话反映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 )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应答评价模式 D.CIPP 模式知识点三十六 : 新课程改革一 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与核心理念 ( 一 ) 理论基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从理念上吸收了现当代众多教育思潮中的各种合理因素, 展现出全新的姿态, 有着全新的价值追求 1. 人本主义思潮 ;2. 建构主义思潮 ;3. 多元智能理论 ( 二 ) 核心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 即 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 二 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 课程功能的转变 : 注重知识传授 强调主动学习 2. 课程结构的转变 : 过于注重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 49

54 缺乏整合 实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均衡性 综合性 3. 课程内容的转变 : 从 难 繁 偏 旧 注重基础 简化内容 反映新的研究成果 紧密联系现实 4. 课程管理方式的转变 : 国家集中管理 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管理 5. 课程实施的转变 : 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主动参与 探索学习 6. 评价和考试功能的转变 : 甄别 选拔 激励 促进发展 三 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 一 ) 课程目标 1. 三维课程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二 ) 课程结构 1. 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 小学 : 综合课程为主 ; 中学 : 分科和综合相结合 ; 高中 : 分科课程为主 2. 从小学到高中把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 :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 农村课程设置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 三 ) 学习方式 1. 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 :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 2. 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 主动性 独立性 独特性 体验性和问题性 主动性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 ; 独立性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 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 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 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 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也就是说, 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持个性的体现 体验性 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 问题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50

55 ( 四 ) 课程评价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 (1)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 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3)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全人的发展, 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 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4) 评价内容综合化 (5) 评价方式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 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 如成长记录袋 学习日记 情景测验 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 追求科学性 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6) 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单向转为多向, 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建立学生 教师 家长 管理者 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 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7) 关注发展过程,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 教师 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 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 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 五 ) 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 确立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 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 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 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 ;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三级管理课程政策的实施, 是教育体制表现在课程领域中的一次深刻变革 ( 六 ) 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 课程的三结构 ): (1) 课程计划 (2) 课程标准 (3) 教材 ( 七 ) 课程实施改革 1. 理念改革 (1) 现代学生观 : 1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做到悦纳错误 多宽容 ) 51

56 2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 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做到多看优点 多赞美 ) 3 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 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做到相信学生 多期望 ) 4 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 认识到学生是人, 做到尊重学生 讲民主 ) (2) 现代教师观 :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教育教学研究者 ;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社区型开放教师 ; 终身学习践行者 2 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 : Ⅰ.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尊重 赞赏 民主 互动 教学相长 ; Ⅱ. 在对待教学上, 新课程强调帮助 引导启发 ; Ⅲ. 在对待自我上, 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 Ⅳ.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合作 (3) 现代创新观 1 破除知识中心 ;2 破除教师权威 ;3 培养问题意识 (4) 现代教学观 1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 教学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3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2. 方式改革 (1) 由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 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2) 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外社区综合教学模式 (3) 由单纯传授书本知识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社会知识 (4) 教材中的知识由脱离生活的知识 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知识 3. 策略改革 (1) 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各种需要, 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 自由的发展 (2) 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的实施 转变学习方式提 52

57 倡自主 探究和合作学习 (3) 新课程在个性发展上的实施 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 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独特性 (4) 新课程在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实施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教学效率 ( 八 ) 新的课程资源 : 综合实践活动课 1. 综合实践活动课性质 : 综合性 实践性 2.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包括 : 信息技术课 研究性学习课 劳动技术课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 整体性 实践性 开放性 生成性 自主性 4. 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 : 研究性学习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 多媒体教学 重点例题点拨 1. 根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的规定, 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 B ) A. 分科课程 B.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 综合课程 D. 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 D ) A. 甄别与鉴定 B. 选拔与淘汰 C. 促进学生分流 D. 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指出,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 ( B ) A. 国家课程占地位的统筹发展 B. 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C. 以校本课程为主的学校自我管理 D. 国家 省 县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53

58 第三部分教学 第六章教学 重点知识点串讲知识点三十七 : 教学及其意义 一 概念在广义上, 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狭义上, 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 也有学者认为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是教师教 学生学的一种统一活动 二 意义 1.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 2.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 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 3.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重点例题点拨 1. 辨析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答案 这句话是正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 早就合格人才, 就必须以教学为主, 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 因此教学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知识点三十八 : 教学的基本任务 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技巧 ; 2. 发展学生智能,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 3. 发展学生体力, 促进学生的健康 ; 4.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良好的思想品德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4

59 重点例题点拨 1. 辨析 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答案 这句话是片面的 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除了这一任务之外, 还有其他四方面的任务 : 发展学生的智能, 发展学生的体力,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等 因此该说法是片面的 2.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 ) A.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发展学生智力 体力和创造才能 C.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知识点三十九 :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一 ) 备课 1. 种类 : 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2. 备三项工作 : 即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 3. 备三种计划 : 即学年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 二 ) 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课的类型 : (1) 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 : 传授新知识课 ( 新授课 ) 巩固新知识课 ( 复习课 ) 培养技能技巧课 ( 技能课 ) 检查知识课 ( 检查课 ) (2)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 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 根据课内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 讲授课 演示课 练习课 实验课等 2. 课的结构 :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 组织教学, 复习过渡, 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外作业等 3. 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 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表达清晰 组织严密 气氛热烈 ( 三 )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 作业形式 : 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 ; 有四种形式 : 阅 55

60 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 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 各种书面练习作业 ; 各种实际操作作业 2. 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 : (1)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并要有代表性 ; (2) 作业分量要适当, 难易要适度 ; (3)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 (4)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 四 ) 课外辅导 1. 课外辅导的内容 : 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指导学生做好作业 ; 为基础差和因事 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 ; 给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做个别辅导 ; 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 ;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2. 课外辅导的要求 : 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 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 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 五 )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 试题类型 : 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1) 供答题要求学生对教师规定的问答题 解答题做出答案 供答型试题又分为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 简答式试题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 另一类试题要求学生答出证明方法, 定义 演算 造句等 陈述式试题要求学生较系统 完整的阐述人物 事件 原理或解决一个问题等, 如写一篇作文 解释一个现象 分析一条哲理等 (2) 选答题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若干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 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 多项选择题 2. 测验的效度 信度 难度和区分度 (1) 测验的效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2) 测验的信度, 又称测验的可靠度, 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3) 测验的难度, 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准确的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 (4) 测验的区分度, 又被称为鉴别力, 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测验对被试特质差异的区分 56

61 能力 区分度与难度有关, 只有在试卷中包含不同难度的试题, 才能提高区分度, 拉开考生得分差距 重点例题点拨 1. 对于备课的认识错误的是 ( D ) A.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B. 认真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C. 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 D. 教师只需要在上课前进行备课, 平时则不需要通过检测 2. 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 在一个测验中, 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 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 B ) A. 信度 B. 效度 C. 难易度 D. 区分度知识点四十 : 有关教学过程的理论 1. 孔子 :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 思 行的统一过程 2. 思孟学派 :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 中庸 ) 2. 夸美纽斯 ( 捷克 ): 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这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3. 赫尔巴特 ( 德 ): 试图以心理学的 统觉 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 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 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 4. 杜威 ( 美 ): 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 是 从做中学 的过程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提出了五步教学法 : 困难 问题 假设 验证 结论 5. 凯洛夫 ( 苏联 ): 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重点例题点拨 1. 主张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 的教育家是 ( D )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凯洛夫 D. 夸美纽斯 2. 试图用心理学的 统觉理论 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B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凯洛夫 57

62 知识点四十一 : 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认识的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 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 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 2. 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 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 也是手段 通过认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同时通过认识也能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4. 认识的简捷性教学活动将要教授的课程内容经过筛选和科学编排, 用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更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因此过程中省略掉很多知识获取的过程, 具有认识的简捷性 5. 有领导的认识学生具有不成熟性, 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传授 引导下进行达到认识目的 重点例题点拨 1.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 D ) A. 直接性 引导性和简捷性 B. 直接性 被动性和简捷性 C. 间接性 被动性和简捷性 D. 间接性 引导性和简捷性知识点四十二 :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 一 ) 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学生主要通过 读书 接受 现成的知识, 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 可避免人类历史上曾经历过的曲折和失败, 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的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 二 ) 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 决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学生的间接经验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 58

63 视学生间接经验的掌握, 又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掌握, 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 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 ( 一 ) 联系 :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两者相互联系, 辩证统一 ( 二 ) 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 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 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1. 形式教育论 : 只注重智力发展 ; 2. 实质教育论 : 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 三 ) 知识和智力的相互转化知识不等于智力, 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认识能力 三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 ( 一 ) 是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 又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 ( 二 ) 赫尔巴特首次提出 教学具有教育性, 即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 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三 ) 说教学具有教育性, 并不是说掌握了知识就等于提高了思想, 养成了优秀的品德, 关键是要看学生如何接受教学, 如何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运用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把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因素, 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 ; 又要防止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 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做到教书育人 四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 一 )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双方具有本质的联系 ( 二 )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理由是 : 1. 学生在各方面并不成熟,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能力的培养 品德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 需要教师的指导 2. 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教学要求 3. 教师受过专业训练, 有较丰富的知识 59

64 ( 三 ) 相对学习对象而言,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理由是 :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有被学生主动地吸收 消化才能为学生所掌握 ; 2. 学生虽然许多方面并不成熟, 需要教师的指导, 但他仍是认识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具有主观能动性 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否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必然会削弱教学的效果 ( 四 )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两者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教师的组织 调节 指导, 促进学生的发展, 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 将两者割裂开来, 或是只强调某方面的作用是偏面的 错误的 重点例题点拨 1. 在在学校教育中, 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 D ) A. 生产经验 B. 生活经验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 2. 在教学过程中, 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B ) A. 形式教育论 B. 实质教育论 C. 传统教育论 D. 现代教育论 3. 教师不能满足 授之以渔 更要做到 授人以渔 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 B ) A. 传授知识 B. 发展能力 C. 培养个性 D. 形成品德 4. 明确提出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的教育家是 ( B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赞可夫 5. 辨析 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答案 这种说法错误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应 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影响活动的效率 从本质上讲, 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 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 知识和能力是互动的,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 知识的积累会更好的促进 60

65 能力的发展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 能力对知识起一定的制约作用 机械的说知识和能力成正比, 是不科学的 知识点四十三 : 教学过程的结构 ( 一 ) 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一种教学氛围,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 二 ) 领会知识 ( 中心环节 ) 领会知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 关系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 规律的活动 这个阶段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方面 ( 三 ) 巩固知识巩固知识是学生把所学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 当需要时能正确及时地提取 知识的巩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巩固方式也多种多样, 主要有作业 练习和复习 ( 四 ) 运用知识 ( 五 ) 检查效果重点例题点拨 1.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B ) A. 感知与评价 B. 理解教材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知识点四十四 : 我国目前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教学原则不同于教学规律,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而教学原则是由人们制定的, 是属于主观意识形态的东西 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 科学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和反映 一 直观性原则 1. 含义 : 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 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2. 贯彻要求 : (1)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 (2)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 (3)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 观点 : 61

66 (1) 夸美纽斯 :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 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 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2) 乌申斯基也指出, 儿童是靠形式 颜色 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二 启发性原则 1. 含义 :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地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贯彻要求 : (1) 老师应讲的 少而精,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 (2)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3) 设置问题情境, 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使学生学会思考 ; (5) 发扬教学民主 3. 观点 : (1) 孔子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 (2) 学记 :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 (3) 苏格拉底 : 助产术 ; (4) 第斯多惠 :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三 巩固性原则 1. 含义 : 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 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2. 贯彻要求 : (1)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 (2) 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 ; (3) 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 (4)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3. 观点 : (1) 孔子 :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 (2) 乌申斯基 : 复习是学习之母 四 循序渐进原则 1. 含义 : 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2

67 2. 贯彻要求 : (1)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由具体到抽象 ; (2) 注意主要矛盾, 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 (3)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由已知到未知, 由具体到抽象,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3. 观点 : (1) 学记 : 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 杂施而不逊, 则坏乱而不修 五 因材施教原则 1. 含义 :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的发展 2. 贯彻要求 : (1) 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 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 (2) 运用多种方式教学, 适应学生个别差异, 培养学生特长 3. 观点 : (1) 朱熹 : 孔子施教, 各因其材 六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 含义 :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学懂会用 学以致用 2. 贯彻要求 : (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 (2)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 (3) 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4)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七 量力性原则 1. 含义 : 又称可接受性原则, 是指教学的内容 方法 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是他们能够接受的, 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贯彻要求 : (1)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 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 (2)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3. 观点 : 63

68 (1) 墨子 : 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八 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 1. 含义 : 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 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 贯彻要求 : (1) 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 (2)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 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 (3) 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 事例或录像 ; (4) 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重点例题点拨 1.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 学记 中要求 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 提出 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 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C ) A. 启发性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2. 在教学过程中, 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 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 过程的清晰表象, 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 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 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B ) A. 循序渐进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3. 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 从历史事实出发, 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 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 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A ) A.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B. 直观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4. 西邻五子, 一子朴, 一子敏, 一子盲, 一子跛, 一子偻, 乃使朴者衣, 敏者贾, 盲者卜, 跛者纺, 偻者绩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 ( B ) A. 启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 C. 循序渐进 D. 主观性 5. 罗老师教学 观潮 时, 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C ) A. 启发式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知识点四十五 : 我国目前的教学方法 64

69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主要有 : 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 学生特点 ; 教学时间 设备 条件 ; 教师业务水平 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一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一 ) 讲授法 1. 含义 :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 方式 : 讲述 讲解 讲读和讲演 (1) 讲述一般用于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 (2) 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 解释或论证原理 概念 公式时经常采用的 ; (3) 讲读主要应用于语言学科的教学之中, 如语文 外语等 ; (4) 讲演是教师在中学高年级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 而且要通过深入分析 推理 论证来归纳 概括科学的概念或结论 3. 实施要求 : (1)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 系统性 思想性 启发性 趣味性 ; (2) 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 (3) 讲究语言艺术 ( 二 ) 谈话法 1. 定义 :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 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 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2. 方式 : 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1) 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 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 深化 系统化已学的知识 (2) 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 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 实施要求 : 65

70 (1)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 (2) 要善问 ; (3) 要善于启发诱导 ; (4) 要做好归纳 小结 ( 三 ) 讨论法 1. 定义 :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 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2. 实施要求 : (1) 问题要有吸引力 ; (2) 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 (3) 做好讨论小结 ( 四 ) 读书指导法 1. 定义 :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 发展智力的方法 它既强调学生的 读, 又强调教师的 指导 2. 实施要求 : (1) 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 ; (2) 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 ; (3) 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二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 一 ) 演示法 1. 含义 :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 直观教具, 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 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 实施要求 : (1)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 (2) 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 要求与过程, 主动 积极 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 (3) 通过演示,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 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 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 二 ) 参观法 1. 含义 : 教师紧密配合教学, 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 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2. 形式 : 准备性参观 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 3. 实施要求 : 66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俄克拉何马大学现代语言 文学及语言学系 美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 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 篇 包括先秦典籍 中古诗词 现当代作品 民间故事 美国华裔 文学等 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 在选录时 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 教材或以主题编目 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温晓虹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讨 论了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习得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 输入的语言素材必须被学习者所接收 即使接收了的内容也并不会自动进入中介语的体系 而是需要进一步对输入语言进行 分解 归类等分析性与综合性的处理 在语言 内化 的基础上 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才能 够不断地得到重新组合 趋于目的语 另外 学习者在语言输出前和输出时需要调节

More information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第 期 总第 期 年 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孙 蓝 陈纪梁 邢鸿飞 刘海清 万洪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在当今多元社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英语语言教育者的任务不是去寻求更好的教学法 而是要探索一套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且与学生学习体验相一致的教与学的策略 为此 有必要构建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17,2015 3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Vol.17,Mar.2015 (, 201114) :,,,,.,.,,. : ; ; ; ; :,. 5. 4 9,.,,,,.,.Maly,. 3,.,.,,,,.,,,,.,, :,,,. 189 17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2015 3,,. 1,,.,,.,..,,,,,.

More information

5 2.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5 2.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综述 一 内容概述 2 IE 5 5 10 11 12 13 14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2 3 4 5 2. 过程与方法 1 2 3 4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2 3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1 10 1 2 11 1 1 2 12 1 2 3 4 1 小学信息技术第 3 册教师用书 续表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13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主讲老师 : 铃铛老师 铃铛老师 班主任 + 讲师 : 省考 + 国考 高级心理学爱好者 美食 音乐 拍照 旅行 上课指南 1 红色( 除标题外 ) 字体是最重点, 深刻理解 记忆 ; 2 蓝色字体是次重点, 重在理解, 主要考选择题 ; 3 上课内容标注了电子版教材的相应页码; 4 学习资料以老师课件为主, 其他教材为辅 ; 5 必须来上直播课, 上课需评分 ( 五角星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2014 10 October 2014 + (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5)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在遵循 实施工程教育, 突出工程实践和 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校企结合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四年连 续培养体系导师负责制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培养 创新 + 工程实践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片 要求小王等同学对这些文物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标准和结果 其所考查的目标实则是呼应了一般学习能力中的 整理信息 的要求 即从图片材料 中提取历史信息 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类 开卷的第三题以 古代少数民族问题 为材料主题 体现交往与融合在文明发展 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 集中考查学生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对文 献 实物 口传等不同种类史料 材料 的运用水平 包括对有关史实的再现

More information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 旅 游 科 学 王春雷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院校对于会展办学的整体设计 因而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构建 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更缺乏实证性的研究 本 文基于文献综述的发现和会展专业的特点 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项目驱动型会展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进而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 侧重从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培养过程 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项目驱动型 会展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系统精讲课程 教育学 讲师 : 任冉 粉笔教师招考 教育学框架 宏观教育概论 1. 教育与教育学 2.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中观教育原理 3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4. 学生与教师 5 课程 微观教育实践 6. 教学 7. 德育 8. 班主任与班级工作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的内涵 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 孟子. 尽心上 教育基础 广义的教育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

More information

考生编号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成绩 复核结果 翻译硕士英语 66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65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58 无误 日语 ( 外 )

考生编号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成绩 复核结果 翻译硕士英语 66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65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58 无误 日语 ( 外 ) 考生编号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成绩 复核结果 110659850003734 211 翻译硕士英语 66 无误 110659850004303 211 翻译硕士英语 65 无误 110659850007372 211 翻译硕士英语 58 无误 110659850009803 245 日语 ( 外 ) 65 无误 110659850005177 308 护理综合 170 无误 110659850006267

More information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蒋纯焦 通过采用计量研究 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 年以来中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变迁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探讨形成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的原因 揭示高等教育区域差异与社会变迁区域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建立地方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行区域推进策略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当代中国 东中西部 高等教育 区域差异 实证研究 一 建国初期 见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 知识扫描 1. 孟子 尽心上 2. 说文解字 3. 日本 4. 描述性 纲领性 规定性 5. 培养人 6.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7.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8. 教育影响 9. 社会 个体 10. 显性 隐形 11. 永恒性 长期性 12. 历史性 13. 继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 知识扫描 1. 孟子 尽心上 2. 说文解字 3. 日本 4. 描述性 纲领性 规定性 5. 培养人 6.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7.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8. 教育影响 9. 社会 个体 10. 显性 隐形 11. 永恒性 长期性 12. 历史性 13. 继 2018 年闽试教育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提高班教育学内部讲义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 知识扫描 1. 孟子 尽心上 2. 说文解字 3. 日本 4. 描述性 纲领性 规定性 5. 培养人 6.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7.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8. 教育影响 9. 社会 个体 10. 显性 隐形 11. 永恒性 长期性 12. 历史性 13. 继承性 14.

More information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王 军 近年来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外交的新因素 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属性和作用上看 它正拓展着中国的公共领域 以国家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为核心议题 催生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新构造 反映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推动着网络内外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行动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中国大众的网络民族主义因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习方式 统考拟招生计划数 001 经济学院 政治经济学全日制 经济学院 经济史 全日制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 全日制 经济学院 世界经济 全日制 经济学院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习方式 统考拟招生计划数 001 经济学院 政治经济学全日制 经济学院 经济史 全日制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 全日制 经济学院 世界经济 全日制 经济学院 001 经济学院 020101 政治经济学全日制 14 001 经济学院 020103 经济史 全日制 3 001 经济学院 020104 西方经济学 全日制 14 001 经济学院 020105 世界经济 全日制 7 001 经济学院 0201Z2 发展经济学 全日制 0 001 经济学院 020201 国民经济学 全日制 4 001 经济学院 020202 区域经济学 全日制 4 002 财政税务学院

More information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06 年天津市西青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 杨柳青一中 ( 高中 ) 0 中学心理学教师 0 从事中学心理学教育工作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是组织专业考试 九十五中学 ( 高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杨柳青三中 ( 初中 ) 0 中学数学教师 0 0 中学语文教师 0 0 中学物理教师 0 0 中学化学教师 0 04 中学语文教师 0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玉市教函 2010 132 号 签发人 : 杨希初 各县 ( 市 区 ) 教育局, 市直各有关学校 : 现将自治区教育厅 关于表彰 2010 年度全区优秀学生 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的决定 ( 桂教 2010 6 号 ) 转发给你们, 请你们及时在校内公布获得表彰的学生名单, 以资鼓励 希望受到表彰的个人和班集体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再接再厉, 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希望广大学生以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为榜样,

More information

走心的规则我只说一次 1 红色/ 加粗黑体 ( 除标题外 ) 字体是最重点, 值得你深刻理解 记忆 ; 2 蓝色字体是次重点, 希望你重在理解 ; 3 上课内容标注了电子版教材的相应页码, 请仔细查看老师的 PPT; 4 学习资料以老师课件为主, 其他教材为辅 ; 5 必须来上直播课, 上课需评分

走心的规则我只说一次 1 红色/ 加粗黑体 ( 除标题外 ) 字体是最重点, 值得你深刻理解 记忆 ; 2 蓝色字体是次重点, 希望你重在理解 ; 3 上课内容标注了电子版教材的相应页码, 请仔细查看老师的 PPT; 4 学习资料以老师课件为主, 其他教材为辅 ; 5 必须来上直播课, 上课需评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教育基础 1 主讲人 : 涛哥老师 走心的规则我只说一次 1 红色/ 加粗黑体 ( 除标题外 ) 字体是最重点, 值得你深刻理解 记忆 ; 2 蓝色字体是次重点, 希望你重在理解 ; 3 上课内容标注了电子版教材的相应页码, 请仔细查看老师的 PPT; 4 学习资料以老师课件为主, 其他教材为辅 ; 5 必须来上直播课, 上课需评分 ( 五角星 ) QQ:800065011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C.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D. 忽视了劳动对教育产生的作用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 (2) 第一位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教育家是 ( 裴斯泰洛齐 );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第四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 中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 学记

C.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D. 忽视了劳动对教育产生的作用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 (2) 第一位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教育家是 ( 裴斯泰洛齐 );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第四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 中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 学记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述 (1) 教育在根本上是塑造学生心灵 健全其人格 提高其能力 完善其素质的实践活动 在美国谢弗勒看来, 这属于教育的 ( B) 定义类型 A. 描述性 B. 纲领性 C. 规定性 D. 综合性 (1) 德育的基本要素有, 教育者 受教育者 ( 德育内容 ) ( 德育方法 ) (1) 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 结果如教师所料,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邱 江 吴玉亭 张庆林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重庆 选取 个具体内容的条件命题作为实验材料 以小四 初一 高一 大三的学生为被试 探讨了命题内容对青少年条件推理的影响机制及其发展特点 结果表明 对同一年级而言 不同内容的条件命题的相同推理 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对不同年级而言 相同内容的条件命题的四种推理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青少年的条件推理过程似乎是一种基于对事件发生概率估计的直觉判断 这一判断过程主要取决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增长和主体认知水平的提高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 77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4 9.4 %2000 2006 R&D R&D 62.9%R&D 76.1% 80% 5-2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七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改 课程 概述 课程 内容 课程 资源 课程 开发 课程 评价 新课 改 第七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 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 : 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 : 指某一门学科 如 : 语文 英语 新课改 (1) 课程即教学科目 (2) 课程即知识 (3)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4)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5) 课程即学习经验 (6)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主讲老师 : 铃铛老师 模块一教育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小学教育 第二章教育学和教育研究 01 00 第三章 1 心理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22 第二章教育学和教育研究 目 录 1 教育学基础知识 2 3 小学教育管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知识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作用 ): 补 1 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More information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高等教育研究 乔 连 全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福建厦门 从调研情况来看 教育部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的实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与国外类似项目的比较 各参与高校应从提高思想认识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课程体系 拓展项目类型 加强项目评价 建立交流平台 落实激励措施等方面进 一步改进和完善 以更好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人才 本科生科研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性别人力资本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北京 以舒尔茨和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难以解释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 比如 人力资本投资为什么向男性倾斜 人力资本投资额相同 比如学历相同 的劳动者 为什么男性的工薪收入一般高于女性 为什么在不同行业 不同职业中男女两性的投资回报有所不同 从传统工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 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和工薪收入为什么在不断接近 究其原因 是因为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缺乏对人力资本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系统精讲课程 教育学 讲师 : 任冉 粉笔教师招考 教育学框架 宏观教育概论 1. 教育与教育学 2.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中观教育原理 3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4. 学生与教师 5 课程 微观教育实践 6. 教学 7. 德育 8. 班主任与班级工作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的概述 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 孟子. 尽心上 教育基础 广义的教育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刘中荣王平周长城 矿区作为一类特殊的社区, 它的发展所追求的不仅是矿产资源和经济效益的提 高, 而且是一种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整体性进步 这种进步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矿区职工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生活的改善为核心的经济与非经济方面的均衡发展 作者在对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矿区人口与就业 教育与文 化 工农关系与社会治安 矿区管理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文 章指出,

More information

( 一 ) 我国教育的发展 1. 古代教育根据历史记载, 中国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夏朝, 就出现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奴隶社会之后, 教育逐渐从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 学校, 有了专职的教师和学生 西周时期. 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国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实行

( 一 ) 我国教育的发展 1. 古代教育根据历史记载, 中国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夏朝, 就出现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奴隶社会之后, 教育逐渐从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 学校, 有了专职的教师和学生 西周时期. 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国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实行 第二节 教育概述 一 教育的涵义 ( 一 )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主要指学校教育, 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More information

Slide 20

Slide 20 教育知识与能力 welcome ---MOMO 皓博学院 family 大家族, 休课不打烊, 再见不分手! QQ: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 考试题型分析 题型 数量 总分值 比例 选择题 21 题 *2 42 28% 辨析题 4*8 32 21% 模块题型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题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考试分值分析 35~40 5~10 0 0~5 模块二中学课程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对啊网 对啊网 www.duia.com 第二章中学课程 主讲老师 : 秘秘 2016/1/20 目录 CONTENTS 目 录 1 第一节课程概述 2 第二节课程编制 3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考情分析 15 年下 15 年上 14 年下 14 年上 13 年下 13 年上 课程概述 1 单选 1 单选 1 简答 课程编制 1 单选 1 简答 1 单选 1 单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 单选 1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对啊网 对啊网 www.duia.com 1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主讲老师 : 秘秘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目 录 CONTENTS 2 第二节教育目的 3 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规律 4 第四节教育制度 5 第五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教育的基本规律 大纲解读 01 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 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包括教育与人口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教育与社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主讲老师 : 卡米老师 文字记忆, 是左脑很枯燥的记忆任务, 卡米老师, 带领大家一起用最新的快速阅读记忆术进行学习与记忆, 让学习更快乐 期间老师会用到字头法, 图形记忆法, 谐音法等 上课指南 A. 红色字体是最重点, 深刻理解 记忆 ; B. 蓝色字体是次重点, 重在理解, 主要考选择题 ; C. 绿色字体是记忆用的关键字 D. 有问题请下课提问, 上课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教育第五章教育制度七章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四章教育目六 个案研究法第的研究方上节回顾 一教育目的作用 :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理论 : 社会 个人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全面发展教育 : 德 智 体 美 劳 一西方学制 : 单轨制 双轨制 分支制 二旧中国学制 : 壬寅

第六章教育第五章教育制度七章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四章教育目六 个案研究法第的研究方上节回顾 一教育目的作用 :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理论 : 社会 个人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全面发展教育 : 德 智 体 美 劳 一西方学制 : 单轨制 双轨制 分支制 二旧中国学制 : 壬寅 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块二中学课程 主讲人 : 奥利奥 第六章教育第五章教育制度七章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四章教育目六 个案研究法第的研究方上节回顾 一教育目的作用 :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理论 : 社会 个人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全面发展教育 : 德 智 体 美 劳 一西方学制 : 单轨制 双轨制 分支制 二旧中国学制 : 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壬戌学制 三义务教育制度

More information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英语 学年第三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外语系年级 / 专业 :2017 级英语 ( 医学英语 ) 班级 : (2) 人数 :64 人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英语 学年第三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外语系年级 / 专业 :2017 级英语 ( 医学英语 ) 班级 : (2) 人数 :64 人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英语 2018-2019 学年第三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外语系年级 / 专业 :2017 级英语 ( 医学英语 ) 班级 :151701-151702(2) 人数 :64 人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6 8.27 9.2

More information

宋守信 教授 杨书宏 教授级高工 傅 贵 教授 许开立 教授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安全工程专业试点工作组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培训部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 简要介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发展状况和主要做法 详细阐述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以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为出发点的基本特点

More information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 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 居区 浙江村 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 指出 : 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劳动力 的流动, 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 经营者的流动 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 并 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 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招聘岗位所属准考证号教育综合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招聘岗位所属准考证号教育综合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2018 年同安区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教师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 ( 无职称人员 ) 招聘岗位所属准考证号教育综合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6118101179 121 123 122.2 81.47 1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6118100633 123.5 121 122 81.33 2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6118100596 121

More information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级一系 学年第五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第一临床医学院年级 / 专业 :2016 级一系班级 : (10) 人数 : 315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级一系 学年第五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第一临床医学院年级 / 专业 :2016 级一系班级 : (10) 人数 : 315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级一系 2018-2019 学年第五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第一临床医学院年级 / 专业 :2016 级一系班级 :011601-011610(10) 人数 : 315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6 8.27 9.2 9.3

More information

» ¼ ½ ¾ À Á» ¼ ½ ¾ À Á ½ À À À À À À À

» ¼ ½ ¾ À Á» ¼ ½ ¾ À Á ½ À À À À À À À 徐国栋 最早的宪法用语是基于希腊人的经验确立的 它代表了一种 主体际关系 的宪法观 往后的宪法用语一直循着希腊思想的线索演变 西塞罗把拉丁化 同时把相应的宪法观念客观化为对公共事务的处理规则 西塞罗还基于当时的修辞学和医学的成就打造了 和 两个表示宪法的词汇 并把它们的配词设定为可以互换 托马斯 阿奎那用 诠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宪法观念 把 主体际关系 的含义缩减为阶级关系的含义 进入民族国家时代后 产生了基本法

More information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姓名 : 罗拾平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社会学指导教师 : 陈成文 20080501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作者 : 罗拾平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 条

More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夫一妻制的伦理思考姓名 : 任晓晴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伦理学指导教师 : 李桂梅 20061101 一夫一妻制的伦理思考 作者 : 任晓晴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被引用次数 : 1 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 (9 条 ) 1. 谭永一夫一妻制的哲学基础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江 沛 张 丹 本文以过去史学界较少论及的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研究对象 从运动的缘起 运动在国统区的扩展 运动背后的党团纷争等几个方面 力求对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进行较为完整而准确的理解和评价 本文认为 应肯定青年学生从军的爱国热情 客观考察当时国民党政权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目的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从军运动及青年军在促进战时国统区社会风气的转变 提高国民革命军素质乃至促进军队改革 国民党整党及行政效率的改革方面

More information

作者简介 韩 峰 1972 年出生 中共党员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小学教师 教 导主任 潍坊市教学能手 青州市特级教师 青州市创新型教师 青州市优秀教师 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组织并实施了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规划课题 教学媒体协调教学与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的实验研究 并于 2006 年 9 月被中央教科所鉴定结题 现在正进行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 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 (1

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 (1 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10720011 体育 (1) 1 2 考查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考查 10640532 英语 (1) 2 2 考试 10420963 大学数学 (1)( 社科类 ) 3 3 考试 30700213 经济学原理 (1) 3 3 考试 20700012 社会学概论

More information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年第 期 从社会复合主体到城市品牌网群 以组织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 杭州经验 郑杭生 杨 敏 多年来 以 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的价值共识作为共同行动的基础 杭州经验 通过连续不断的系列创新 对 中国经验 的内核 构建 国家 社会 新型关系 促进 政府 企业 社会 的三维合作 使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形成优化配置 给予了独特的探索 最近几年中 杭州经验 从社会复合主体到城市品牌网群的新跨越 对 政府 企业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阮艳萍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 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 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 中央和地方政府 学者 商人 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 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 那就是 数字传承人 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 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 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 使文化遗产从唯一 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 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人 民间传承人 遗产表述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 考试编号 录取学院 录取专业 录取类别 100023111502601 林学院 林业 非在职 100023122409117 人文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非在职 10003300500009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非在职 100033069001339 人文学院 哲学 非在职 100033069110101 人文学院 哲学 非在职 100033070108695 人文学院 哲学 非在职

More information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治理 概念的历程 一 治理的概念化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理解欧盟治理 一 欧盟治理的主要特征 年第 期 欧盟研究 二 规制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治理的影响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三 新治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欧洲治理中民族国家的转型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

三 主干学科教育学 心理学四 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原理 教育哲学 德育原理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普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现象学 比较教育学 教育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统计学 教育政策与法规 课程与教学设计 教育见习 教育实习等 五 主要性

三 主干学科教育学 心理学四 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原理 教育哲学 德育原理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普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现象学 比较教育学 教育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统计学 教育政策与法规 课程与教学设计 教育见习 教育实习等 五 主要性 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较高教育理论素质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 能在中小学校 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社会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学 研究 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 培养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热爱教育事业, 能为人师表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 热爱教育事业,

More information

!!

!! 徐二明 陈 茵 以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 从企业吸收能力这一概念入手 剖析企业吸收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研究组织管理机制对企业吸收能力构建和发展的影响 依据吸收能力经典文献对吸收能力的前因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 对现有文献中各种思路有一定的整理和明示作用 通过研究两种吸收能力的 类影响因素 辨识出中国企业在吸收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的优势和弱势 通过实证方法全面衡量和验证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两者之间以及两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More information

汪 波 伊拉克战后重建在美军撤离后 将进入伊拉克人自己管理的 后重建 时期 在后重建时期的政治转型中 伊拉克国内政治发展面临着中央集权主义势力与地方自治势力之间的严重分歧 对于建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基础上的中央集权主义势力来说 其政治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因此必须削减库尔德人在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时期获得的过多的自治权利 修改宪法的联邦主义性质 强化中央政府对国家的全面控制 而库尔德人所代表的地方自治势力则坚持维护已经获得的高度自治

More information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护理学 学年第二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护理学院年级 / 专业 :2017 级护理班级 :10 人数 :303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课 实践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护理学 学年第二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护理学院年级 / 专业 :2017 级护理班级 :10 人数 :303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课 实践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护理学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护理学院年级 / 专业 :2017 级护理班级 :10 人数 :303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课 实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6 2.25 3.3 3.4 3.10 3.11 3.17

More information

从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韩国和日本图书馆学情报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入手 介绍并分析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重组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与学生情况 入学资格与毕业条件 进而对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制度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图书馆学 情报学 研究生 教育 作者简介 葛敬民 男 年生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刘荣华 女 年生 硕士生 王林 男 年生 硕士生

More information

二 中国老年教育分析框架 赋权增能

二 中国老年教育分析框架 赋权增能 赋权增能 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反思 王 英 谭 琳 兰州大学社会与人口研究所 甘肃兰州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北京 如何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存发展能力 促进其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 提高其生活质量是老龄化社会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老年教育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正在引起普遍关注 赋权增能 的中国老年教育定位通过制度 机制 环境和心理的赋权 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 通过提升老年人生活掌控能力 变化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More information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王跃生 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 冀南农村的分家行为与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农村仍是传统色彩浓厚的社会 尽管合爨共财受到推崇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大家庭状态并非易事 兄弟婚后分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差异只是从结婚到分家的间隔有长短之别 中国家庭财产的平均继承制度和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家庭的存在基础 当然在不同阶层中 家庭分合的力量是有差异的 贫穷阶层缺少维系大家庭的物质基础 各自谋生成为主流

More information

GVANGJSIH GYAUYUZ 28 J SAT GMAT eteach PPT 2007 萨尔曼 汗与加州洛斯拉图斯学区合作, 把汗学院系统 用于课堂 TED2011 Blackboard YouTube You

GVANGJSIH GYAUYUZ 28 J SAT GMAT eteach PPT 2007 萨尔曼 汗与加州洛斯拉图斯学区合作, 把汗学院系统 用于课堂 TED2011 Blackboard YouTube You GVANGJSIH GYAUYUZ 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 整理 Salman Khan 2300 5400 萨尔曼 汗在工作中 2011 4 2011 1 2012 6 Classroom Window 88 67 80 2000 99 Flipped Class 当时称为 颠 Model K12 12 倒教学 或 颠倒课堂 ) 年制基础教育的简称 ) 37 20 90 Peer Instruction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曹 莉 占有 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 曹 莉 本文以分析当代英国女作家拜厄特的长篇小说 占有 的 充盈饱满 为出发 点 探讨小说所表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距离和张力 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的历史 内涵以及小说这一特殊的叙事形式 在创作情节和情境以及在进行情节和情境的组合过程中以其特有的较为充分和自由的表达方式所能给予的阅读与写作的愉悦 拜厄特 占有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文本的愉悦 ¹ 曹莉 文学博士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标准化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 〇 目 录 一 发展环境 1 2 二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一 ) 指导思想 3 ( 二 ) 发展目标 4 三 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进程 5 6 四 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 7 五 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 8 ( 一 ) 生产性服务业 9 10 ( 二 ) 生活性服务业 六 加强能源资源环境标准化工作 ( 一 ) 能源生产与利用 11 ( 二 ) 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 三

More information

Ⅰ Ⅱ Ⅲ1 2 Ⅳ1 2 1 2 3 1 2 1 2 12 34 1 2 3 4 (EKB ) (USP) USP CIS CIS CIS CIS 1 2 1 2 1 2 3 4 1 2 3 ~ 1 2 3 4 1 2 3 4 1 2 3 1 2 3 4 5 ~ ~ 1 2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李文英 近代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 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日本走了一条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教育经验的 捷径 日本的成功为落后国家的发展 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勇于和善于学习外国的教育经验 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适时调整相应的学习方针 建立健全留学制度 等等 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教训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More information

目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1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二章教育功能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制度 第二部分课程...39 第五章课程...39 第三部分教学...54 第六章教学...54 第四部分中学生学习心理...

目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1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二章教育功能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制度 第二部分课程...39 第五章课程...39 第三部分教学...54 第六章教学...54 第四部分中学生学习心理... 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背诵手册 目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1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二章教育功能... 17 第三章教育目的... 25 第四章教育制度... 32 第二部分课程...39 第五章课程...39 第三部分教学...54 第六章教学...54 第四部分中学生学习心理... 78 第七章学习的认知基础... 78 第八章学习动机... 99 第九章学习迁移...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教师事业部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1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第二章教育功能...10 第三章教育目的...15 第四章教育制度...19 第二部分课程...23 第五章课程...23 第三部分教学...31 第六章教学...31 第四部分中学生学习心理..

目录 教师事业部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1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第二章教育功能...10 第三章教育目的...15 第四章教育制度...19 第二部分课程...23 第五章课程...23 第三部分教学...31 第六章教学...31 第四部分中学生学习心理.. 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背诵手册 1 面试备考咨询电话 :027-87870401 目录 教师事业部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1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第二章教育功能...10 第三章教育目的...15 第四章教育制度...19 第二部分课程...23 第五章课程...23 第三部分教学...31 第六章教学...31 第四部分中学生学习心理...45 第七章学习的认知基础...45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优师教育精品课程系列 -2016 年下半年国考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主讲 : 孟画诗 考情分析 一. 政策解读二. 考试介绍三. 试卷分析四. 备考建议 一 政策解读 1. 一年考两次, 分别是 3 月和 11 月 ( 笔试 ),5 月和次年 1 月 ( 面试 ) 2. 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是 2 年, 笔试各科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方可参加面试报名 3. 北京地区 15 年 9 月入学的师范生,

More information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一个真实的经济学命题和一个伪证的学术否定 评冯金华 价值转形 一个伪问题 丁堡骏 长春税务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价值之所以转化为生产价格 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对利润的平等追求权利 其前提是不同生产部 门资本有机构成差别 不同部门资本周转速度的差别 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冯金华 教授的生产价格体系中既没有资本有机构成的考察 也没有资本周转速度的考察 更没有利润率平均化的分

More information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2017 年同安区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 ( 无职称人员 ) 温馨提醒 : 暂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应届毕业生, 资格复审时请按以下要求提供相应材料 :1. 应届非师范类毕业生提供教育学 心理学成绩合格证或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颁发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2. 应届师范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表附带教育学 心理学成绩证明或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颁发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招聘岗位 所属

More information

¹

¹ 复仇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 杨经建 彭在钦 复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也是以超常态的 极端性方式为特征的人类自然法则的体现 而在中外叙事文学中以 复仇 为取向的创作大致有三种母题形态 血亲复仇 痴心女子负心汉式复仇 第三类复仇 本文在对这三类复仇叙事模式进行艺术解析的前提下 发掘并阐释了蕴涵其中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指向 复仇母题 叙事文学 创作模式 文化蕴涵 ¹ º » ¼ ½ ¹

More information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从 的译名谈起 领导权还是 霸权! #!! # & ( ) +,! # & ( ) +, & ( ) +)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 ( ) +, 年第 期 # ) # # + 二 葛兰西对霸权概念的拓展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More information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以内蒙古东乌旗 青海省海晏县和广西省西林县为例 白文飞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对于提高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 发展和人口素质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组旨在了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发现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诸多因素 并提出相应对策和 建议 教育经费 师资 撤并校 辍学率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三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状况 四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状况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国外理论动态 年第 期 英 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 著 工力 译 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在 新政治经济学 年第 期上发表题为 劳工和新社会运动反抗欧洲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的文章 对本世纪初欧洲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为反对欧盟着手对公有经济部门实行私有化而组织的 一场持续 年的联合行动进行专题研究 世纪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的工会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处境窘困 劳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近年来各国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联合行动的趋势

More information

贾根良 马国旺 后凯恩斯经济学 多样性 共同基础 综合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 凯恩斯革命 以来 一直致力于完成 流产 的 凯恩斯革命 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 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 凯恩斯 卡莱茨基 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 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 传承演进 今天 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 宏观经济学 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More information

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始于近代西方国家 现代以来呈现出法典化 系统化趋势 法国文化遗 产法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 迄今已形成以 遗产法典 为核心 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 法律保护体系 颇具典型性 法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在立法体系 制度设计 理念应用等方面的经验 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法国 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中国 借鉴 叶秋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More information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必背考点 : 1. 教育概念 广义 ( 社会 家庭 学校 ); 狭义 ( 学校教育 ) 孟子 : 最早将 教 和 育 连用 许慎, 说文解字, 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 教育活动三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 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 ) 3. 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地培养人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必背考点 : 1. 教育概念 广义 ( 社会 家庭 学校 ); 狭义 ( 学校教育 ) 孟子 : 最早将 教 和 育 连用 许慎, 说文解字, 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 教育活动三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 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 ) 3. 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地培养人 必背考点 锦州教师考试交流群 :137947317 咨询热线 :156-4066-0920 第 1 页共 7 页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必背考点 : 1. 教育概念 广义 ( 社会 家庭 学校 ); 狭义 ( 学校教育 ) 孟子 : 最早将 教 和 育 连用 许慎, 说文解字, 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 教育活动三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 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 ) 3. 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地培养人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1

未命名-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s a c y e vg 13 14 15 16 17 18 19 H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发现生命的螺旋 克里克在提出 中心法则 时曾指出 遗传信息是沿 D N A - R N A - 蛋白质的方向流动的 遗传信息不可能从 R N A 回到 D N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