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之道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正念之道"

Transcription

1 回目錄 正念之道 大念處經析解與問答 緬甸帕奧禪師講解弟子合譯

2 目錄 ( 標示的頁碼為原書的 ) 帕奧禪師序 III 譯序 VII 安般入門 1 大念處經經文 7 大念處經析解 33 總說 34 身念處 89 安般念 89 四威儀 118 正知 132 向前進與返回時的正知 132 向前看與向旁看時的正知 150 屈伸肢體時的正知 156 穿著袈裟等時的正知 159 吃飯 喝水等時的正知 162 淨身時的正知 165 走路等時的正知 167 不淨觀 174 界分別觀 180 九種墳場觀 189 受念處 197 心念處 219 法念處 229 五蓋 229 I

3 大念處經經文 五取蘊 255 十二處 261 七覺支 270 四聖諦 290 苦諦 290 集諦 294 滅諦 302 道諦 306 修行念處的成果 317 大心材喻經 319 小心材喻經 325 問答類編 333 克服困難 333 戒學釋疑 348 定學釋疑 357 安般念 357 四護衛禪 369 其他止禪 374 慧學釋疑 376 八聖道分 376 緣起 378 證悟涅槃 387 觀禪 398 禪修教授 402 波羅蜜 405 其他問題 407 詞語匯解 413 索引 451 II

4 回目錄 帕奧禪師序 佛陀的教法非常深奧難懂, 關於這點從佛陀在 中部. 聖尋經 (Ariyapariyesanā Sutta) 的開示即可得知 : 對於我以前亦覺得甚難達到之法, 就別再想要教了, 因為它不能被那些活在貪欲與瞋恨中的人了知 那些被貪欲與瞋恨蒙蔽之人將無法透視此深奧之法, 因為它逆著世俗之流前進 微細 深奧且甚難知見 別說是所有四聖諦, 單是第二項聖諦 緣起法 亦已非常難懂 這是為何佛陀在 長部. 大因緣經 (Mahānidāna Sutta) 裡向阿難尊者說 : 阿難, 這緣起的確深奧, 也顯得深奧 由於未能以隨覺智與通達智透徹地知見緣起, 有情被纏住在生死輪迴裡, 就好像一團打結的線, 或像織巢鳥的巢, 或像找不到頭尾的草製擦腳布, 而且他們無法脫離惡趣輪迴 佛法深奧得連大智如辟支佛者亦無法言傳與他人 ; 如今我們能夠說法是因為佛陀教法的緣故 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謹記那是佛陀的教法, 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法, 因為那深奧之法並不是我們發現的 有些人把我遵循及用以與他人分享 記載於巴利聖典及註釋中的佛法稱為帕奧禪法, 但是如此稱之是完全錯誤的 那不是我的禪法, 而是佛陀的 III

5 帕奧禪師序 禪法 身為佛陀謙遜的比丘弟子, 我們應當只教佛陀的教法, 豈可認為自己有足以傲世的獨創之法? 跟佛陀及其八十大弟子比較起來, 我們只是微不足道的後學而已 我們應當向佛陀謙遜的諸大弟子學習 ; 當其他比丘要求他們解釋佛陀的某一項教法時, 許多大弟子都謙遜地回答道 : 諸位賢友, 猶如一個需要心木 尋覓心木 四處尋覓心木之人, 略過一棵大心木樹的根部及樹幹不理, 而以為能在其枝葉之中尋獲心木 諸位尊者, 你們也是如此, 在遇到世尊時不問, 而以為應該問我有關此法之涵義 即使佛陀的大弟子都如此謙虛, 我們豈可妄自尊大? 因此在修學佛法時擁有正確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 中部. 蛇喻經 (Alagaddūpama Sutta) 裡, 佛陀以捉蛇的譬喻來形容錯誤與正確的修學佛法之道 : 於此 ( 教法 ), 諸比丘, 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學習佛法 : 經 祇夜 義釋 偈頌 自說 如是語 本生談 稀有及方廣諸法 但是在學習之後不以智慧來探討佛法之涵義, 不能領悟它們 他們學習佛法只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 而沒有獲得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錯誤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傷害了自己, 將會遭受很長久的痛苦 猶如一個需要蛇 尋覓蛇 四處尋覓蛇之人, 在看到一條大蛇時, 捉住蛇的身體或尾巴 該蛇即回過頭來咬他的手 臂或肢體, 而他即會因此而死或遭受半死不活的痛楚 為何如此? 這是因為他捉蛇的方法錯誤 如是, 於此 ( 教法 ), 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學習佛法 他們學習佛法只 IV

6 帕奧禪師序 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 而沒有獲得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錯誤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傷害了自己, 將會遭受很長久的痛苦 於此 ( 教法 ), 諸比丘, 有某家族之人學習佛法 : 經 祇夜 義釋 偈頌 自說 如是語 本生談 稀有及方廣諸法 學習之後他們以智慧來探討佛法之涵義, 並且能領悟它們 他們學習佛法不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 因而獲得了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正確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利益了自己, 將會獲得很長久的快樂 猶如一個需要蛇 尋覓蛇 四處尋覓蛇之人, 在看到一條大蛇時, 正確地以木叉夾住牠, 然後捉住蛇的頸項 那時候, 即使該蛇用身體纏住他的手 臂或肢體, 他也不會因此而死或遭受半死不活的痛楚 為何如此? 這是因為他捉蛇的方法正確 如是, 於此 ( 教法 ), 諸比丘, 有某家族之人學習佛法 他們學習佛法不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 因而獲得了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正確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利益了自己, 將會獲得很長久的快樂 討論佛法時, 我們不應樂於批評, 只應依據巴利聖典及其註釋來討論事實, 而且心中謹記我們的目標 解脫輪迴之苦 這就好像在討論戒律時, 我們只是依照佛陀所制的戒來討論, 而無意批評那些持戒不嚴謹的比丘 若說每當討論戒律時就算是在批評別人, 那麼就沒有人能夠討論戒律, 因此也就沒有人能夠學習戒律 如是, 我們討論佛法並不是為了批評別人, 而只是為了息滅自己的煩惱及證悟涅槃, 這點佛陀在 長部. 大念處經 (Mahāsatipaṭṭhāna Sutta) 裡已經講得很清楚 : V

7 帕奧禪師序 諸比丘, 這是使眾生清淨 超越憂愁與悲傷 滅除痛苦與憂惱 成就正道與現證涅槃的單一道路, 那就是 : 四念處 希望大家都能時時刻刻將此最終極的目標謹記於心, 而且毫無偏離地朝向正道邁進 在結束拙序之前, 我想要向所有協助完成此書的人致謝 本書內容有許多是引用自蘇瑪長老 (Soma Thera) 所譯的 念住之道 (The Way of Mindfulness) 一本包含 中部. 念處經 及其註疏的英譯本 感謝我的弟子們幫我編輯英文版及將它譯成中文 ; 感謝佛教弘誓學院及檳城佛學院提供電腦 列表機 印刷紙等設施, 方便編譯本書的工作 ; 也感謝慷慨助印本書以利大眾的各位施主 最後, 我謹以此開示及回答問題的功德同等地與一切眾生分享, 願他們都能盡速證悟涅槃 帕奧禪師 2001 年 1 月 3 日 VI

8 回目錄 譯序 本書譯自帕奧禪師於兩次禪修營期間的英話開示與問答, 時間在西元二千年至二千零一年之間, 地點分別於台灣佛教弘誓學院與馬來西亞檳城佛學院 禪師講解 大念處經 時引經據論 遵循註疏及剖析實修要點, 由淺及深, 次第分明, 令禪修者得窺佛法奧妙, 以利依教履踐, 親證受益 ; 問題回答則除疑解惑, 契理契機, 義趣分明, 引人深思 如此詳盡闡述 大念處經 涵蘊之開示尚屬罕見, 其珍貴可見一斑 然此僅是禪師數十年研修融貫所得之少分講解而已, 有心深入探究整個佛法禪修體系者應當研讀禪師之緬文巨著 趣涅槃道 (Nibbānagāminīpaṭipadā)( 五大冊共三千餘頁, 尚未譯成他國語文 ) 本書以 註釋 代表解釋經論之著作 (aṭṭhakathā; commentary), 而以 疏鈔 代表解釋註釋之著作 (ṭīkā; subcommentary); 遇到所引之文不確定出自註釋或疏鈔時則用 註疏 代表之 譯義不明或易生誤解之處往往加註腳說明, 其內容多是參閱相關典籍或請示禪師之後依適宜所作 本書後面之 詞語匯解 摘自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乃為方便不熟悉論典專有名詞之讀者查閱之用 儘管經過多人殫精竭力日夜辛勞才完全此書之編譯, 然而失誤之處仍恐難免, 期望諸讀者海涵與指正, 更望賢能者起而賡續訂正, 令本書漸趣完善, 造福追求正法者 III 2001 年 1 月 5 日譯者謹誌

9 回目錄 安般入門 1 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修行安般念以培育定力的基本原則 佛教的禪修方法有兩大類, 即止禪與觀禪 止禪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法 ; 觀禪是培育智慧的修行法 在這兩種方法當中, 止禪是觀禪的重要基礎, 因此佛陀在 諦相應 (Sacca Saṁyutta) 裡說道 : Samādhiṁ bhikkhave bhāvetha, samāhito bhikkhave bhikkhu yathābhūtaṁ pajānāti. 諸比丘, 你們應當培育定力 諸比丘, 有定力的比丘能如實地了知諸法 所以我們鼓勵初學者先修行止禪, 培育深厚的定力, 然後修行觀禪, 照見諸法實相 在止禪的四十種方法當中, 我們通常教導初學者先修行安般念, 因為多數人能藉著修行此法門成功地培育定力 佛陀在 相應部 (Saṁyutta Nikāya) 裡建議弟子們修行安般念, 他說 : 諸比丘, 透過培育與數數修行安般念所產生的定力是寧靜且殊勝的, 它是精純不雜的安樂住處, 能在邪惡不善念頭一生起時就立刻將它們消滅與平息 清淨道論 則說 : 在一切諸佛 某些辟支佛及聲聞弟子藉以獲得成就與當下樂住的基本業處中, 安般念是最主要的 因此大家應當對這個法門深具信心並且以至誠恭敬的心來修行 接著我要介紹修行安般念的基本要點 1 安般念 : 保持正念專注於呼吸的修行方法 4

10 安般入門 第一點 : 身體坐正, 保持自然, 全身放鬆 你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坐姿 如果盤腿有困難的話就不需要盤腿 ; 你可以將兩腿並排平放在地上, 而不必將一腿壓在另一腿上 使用適當高度的坐墊可以讓你坐得更舒服而且更容易保持上身正直 接著從頭到腳一部份一部份地放鬆全身, 不要讓身體有繃緊的現象 如果發現任何部位繃緊, 就藉著放鬆與保持自然來將它舒解 若沒有充分放鬆, 在你坐久之後繃緊的部位會造成疼痛或不適, 因此在每一次開始靜坐時務必先將全身放鬆 第二點 : 放下萬緣, 保持平靜安詳的心 你應當思惟一切緣起的事物都是無常的, 它們不會順從你的意願, 而只會依照它們自己的過程進行, 因此執著它們是沒有用的 理智的作法是在禪修時暫時把它們放下 每當雜念生起時, 你可以提醒自己現在是拋開一切憂慮的時刻, 而保持心只專注於禪修的目標 呼吸 如果突然想起某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且認為必須仔細地思考一番, 你也不應在禪修時那麼做 你可以將它記錄在隨身攜帶的記事本裡, 然後將它拋在一邊, 繼續專心禪修 如果真心想成就安般念, 就必須將一切雜務放下 有些禪修者想要培育定力, 但卻又不能放下對世俗事的執著, 結果他們的心變得非常散亂, 時常在呼吸與世俗事之間來回奔走 即使他們努力要使心平靜下來, 卻都無法辦到, 原因就只是他們不能放下對其他目標的執著 這種執著是 5

11 安般入門 禪修進展的一大障礙, 所以你應當立下堅定的決心, 在禪修期間暫時拋開世間的萬緣, 以平靜安詳的心來修行 第三點 : 藉著不斷的練習來熟悉呼吸 在你確定全身已經放鬆, 內心無憂無慮之後, 就將你的心安置在呼吸與鼻孔外面皮膚接觸的地方, 亦即在鼻孔與上唇之間的區域 試著了知這個區域裡的呼吸 當你能在此區域裡的任何地方發現呼吸時, 就讓心一直知道那裡的呼吸 應當像旁觀者一樣, 以客觀的態度來覺知自然的呼吸, 不要去控制或改變它, 因為那樣會導致呼吸辛苦 胸口發悶 讓你的心覺知正在通過上述部位的呼吸, 而不隨著呼吸進入體內或出去體外 清淨道論 (Visuddhimagga) 講述一則守門人的譬喻 : 守門人不會去注意已經走入城裡或走出城外的人, 而只檢查正在通過城門的人 同樣地, 接觸部位好比是城門, 禪修者不應注意已經進入體內或出去體外的呼吸, 而應注意正在經過接觸部位的呼吸 ( 氣息 ) 另一件應當注意的事情是 : 應當專注於呼吸的本身, 而不要注意呼吸裡四界 ( 四大 ) 的特相 意思是不要去注意呼吸 ( 氣息 ) 的硬 粗 重 軟 滑 輕 ( 地界的特相 ) 流動 黏結 ( 水界的特相 ) 熱 冷 ( 火界的特相 ) 支持 推動 ( 風界的特相 ) 如果去注意其中的任何一種, 其餘的特相也會變得愈來愈明顯, 因而會干擾你的定力 你應當做的只是以整體的概念單純地覺知呼吸本身 有些禪修者不能覺察自己的呼吸, 因為他們的呼吸很微細, 而他們還不習慣於覺知微細的呼吸 他們應當以冷靜與警覺的心, 將心保持在上述呼吸出現的部位, 並且了解 6

12 安般入門 自己還在呼吸 只是保持知道自己還在呼吸就夠了, 不要故意使呼吸變得明顯 在這個時候, 保持清明的正念是很重要的 只要保持警覺心與耐心, 漸漸地他們就能覺察微細的呼吸 若能習慣於覺知微細的呼吸, 這對培育深厚的定力有很大的幫助 你應當依循中道, 也就是以適度的精進來修行 精進力不要用得過度, 因為那會造成很多困擾, 如繃緊 頭痛 眼睛疲勞等等 ; 精進力也不要用得不足, 因為那會使你落入白日夢或打瞌睡 因此應當付出適度的精進力, 讓自己能夠持續地知道呼吸就夠了 當你內心生起妄想時, 不要去理會妄想, 而要將心引導回來注意呼吸 對妄想或對你自己生氣都是無濟於事的, 只會使你的心更加掉舉 然而藉著不理會妄想, 你就能使自己漸漸疏遠妄想 ; 藉著經常覺知呼吸, 就能使自己漸漸熟悉呼吸 這就是處理妄想的正確方法 如果你的心經常妄想紛飛, 你可以在覺知呼吸的同時在心中默念 : 吸, 呼 ; 吸, 呼, 藉此幫助心安住於呼吸 或者用數息的方法 : 在五到十之間選擇一個數目, 然後固定地從一數到那個數目 例如你選擇數到八的話, 則可以在吸氣時心中默念 吸 ; 呼氣時心中默念 呼 ; 呼氣的末端心中默數 一 同樣地, 在第二次呼氣的末端心中默數 二 如此從一數到八, 然後再從一數到八, 一再地重複 如此數息時, 注意力仍然放在呼吸, 而不是放在數字, 因為數字只是幫助你將心安住於呼吸的工具而已 應當持續地數息, 直到你的心平靜穩定為止, 然後可以停止數息, 而單純地只覺知呼吸 7

13 安般入門 第四點 : 專注於呼吸 當你能持續不斷地覺知呼吸十五到二十分鐘時, 那表示你已經相當熟悉呼吸了, 就可以將注意力的焦點集中於呼吸 在上一個要點裡, 在覺知呼吸的同時你也知道接觸部位 ; 而在這一個要點裡, 你試著將心的注意範圍縮小到只集中於呼吸本身而已, 如此做能使你的心愈來愈專注 第五點 : 專注於每一刻的呼吸 ( 全息 ) 當你能持續不斷地專注於呼吸, 時間達到三十分鐘以上時, 那樣的定力已經相當好, 你可以專注於呼吸的全息 意思就是當每一次呼吸從頭到尾 ( 開始 中間 結尾 ) 的氣息經過時, 你都在接觸部位毫無遺漏地專注到它們 如此專注於每一刻的呼吸, 你的定力將會愈來愈強 愈來愈深, 因為沒有空隙讓你的心去想其他的事情 你會知道有時呼吸長, 有時呼吸短 這裡的長短是指時間的長度, 而不是指距離 當呼吸慢時, 呼吸的時間就長 ; 當呼吸快時, 呼吸的時間就短 然而不應故意使呼吸變長或變短, 應當保持自然的呼吸 無論呼吸長或短, 你都應當專注於全息 若能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如此修行, 定力就會愈來愈穩定 如果能在每一次靜坐時都持續地專注於呼吸一小時以上, 每天至少五次靜坐, 如此持續至少三天, 不久你會發現呼吸轉變成禪相 2 (nimitta), 那時就能進到更上一層的境界 2 禪相 : 修行禪定時內心專注的目標 8

14 安般入門 以上所說的是修行安般念的基本要點, 大家應當熟記每一個要點, 並且切實地奉行 無論身體處在那一種姿勢, 都應當如此修行 在每一次靜坐結束時仍然要繼續修行, 不要間斷 意思是當你睜開眼睛 鬆開雙腿 站起來等時都要繼續覺知呼吸 日常活動中行 住 坐 臥等任何時候也都要持續地覺知呼吸 不要去想呼吸以外的其他目標, 讓修行間斷的時間愈來愈少, 乃至最後能夠持續地修行, 幾乎沒有間斷 從清晨一醒來開始, 到晚間睡著為止, 這中間的時間裡都應當如此精勤不懈地修行 若能如此精進, 你就很可能在這次禪修營期間達到安止定 ( 即禪那 ), 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說安般念應當被培育與數數修行的理由 除了向指導老師報告及絕對必要的時候之外, 大家應當禁語, 尤其是在臥室裡面 舉辦這樣的禪修營不是容易的事情, 主辦者和協助者很辛勞地安排一切所需, 讓大家能專心禪修 施主們供養各種必需品, 乃是基於希望大家修行成功及與大家分享功德的善願 各種理由都顯示大家應當精勤地修行 然而不要期待樣樣都十全十美 大家應當珍惜現有的每一項方便設施, 而忍耐任何不方便之處 不要有所抱怨, 而要時時刻刻將心安住於你的呼吸 請大家現在就開始做 願大家修行成功 回目錄 9

15 回目錄 大念處經 (MAHĀSATIPAṬṬHĀNA SUTTA) 總說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住在俱盧國的一個市鎮, 名為劍磨瑟曇 那時世尊稱呼諸比丘說 : 諸比丘 諸比丘回答說 : 世尊 世尊如此開示 : 諸比丘, 這是使眾生清淨 超越憂愁與悲傷 滅除痛苦與憂惱 成就正道與現證涅槃的單一道路, 那就是四念處 何謂四念處? 在此, 諸比丘, 比丘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身為身,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他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受為受,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他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心為心,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他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法為法,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回目錄身念處 ( 身隨觀念處 ) 甲 安般念 ( 呼吸念 ; 入出息念 ) 諸比丘, 比丘如何安住於觀身為身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前往森林 樹下或空地, 盤腿而坐, 保持身體正直, 安立正念在自己面前 ( 的呼吸 ) 他正念地吸氣, 正念地呼氣 吸氣長的時候, 他了知 : 我吸氣 7

16 大念處經 長 呼氣長的時候, 他了知 : 我呼氣長 吸氣短的時候, 他了知 : 我吸氣短 呼氣短的時候, 他了知 : 我呼氣短 他如此訓練 : 我應當覺知 ( 氣息的 ) 全身而吸氣 他如此訓練 : 我應當覺知 ( 氣息的 ) 全身而呼氣 他如此訓練 : 我應當平靜 ( 氣息的 ) 身行而吸氣 他如此訓練 : 我應當平靜 ( 氣息的 ) 身行而呼氣 就像善巧的車床師或他的學徒, 當他做長彎的時候, 他了知 : 我做長彎 當他做短彎的時候, 他了知 : 我做短彎 同樣地, 當比丘吸氣長的時候, 他了知 : 我吸氣長 呼氣長的時候, 他了知 : 我呼氣長 吸氣短的時候, 他了知 : 我吸氣短 呼氣短的時候, 他了知 : 我呼氣短 他如此訓練 : 我應當覺知 ( 氣息的 ) 全身而吸氣 他如此訓練 : 我應當覺知 ( 氣息的 ) 全身而呼氣 他如此訓練 : 我應當平靜 ( 氣息的 ) 身行而吸氣 他如此訓練 : 我應當平靜 ( 氣息的 ) 身行而呼氣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乙 四威儀 再者, 諸比丘, 行走時比丘了知 : 我正在行走 站立時他了知 : 我正站立著 坐著時他了知 : 我正坐著 躺著時他了知 : 我正在躺著 無論身體處在那一種姿勢, 他都如實地了知 8

17 大念處經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丙 正知 ( 明覺 ) 再者, 諸比丘, 向前進或返回的時候, 比丘以正知而行 向前看或向旁看的時候, 他以正知而行 屈伸肢體的時候, 他以正知而行 穿著袈裟 執持衣缽的時候, 他以正知而行 吃飯 喝水 咀嚼 嚐味的時候, 他以正知而行 大小便利的時候, 他以正知而行 走路 站立 坐著 入睡與醒來 說話或沉默的時候, 他以正知而行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丁 不淨觀 ( 可厭作意 ) 再者, 諸比丘, 比丘思惟這個身體, 從腳掌思惟上來及從頭髮思惟下去, 這個身體由皮膚所包裹, 並且充滿許多不淨之物 : 在這個身體當中有頭髮 身毛 指甲 牙齒 皮膚 肌肉 筋腱 骨骼 骨髓 腎臟 心臟 肝臟 肋 9

18 大念處經 膜 脾臟 肺臟 腸 腸間膜 胃中物 糞便 膽汁 痰 膿 血 汗 脂肪 淚液 油脂 唾液 鼻涕 關節滑液 尿液 諸比丘, 就像一個兩端開口的袋子, 裡面裝滿了各種穀類, 如粳米 米 綠豆 豆 芝麻 精米 一個視力良好的人打開袋子, 檢查它們, 說 : 這是粳米 這是米 這是綠豆 這是豆 這是芝麻 這是精米 同樣地, 諸比丘, 比丘思惟這個身體, 從腳掌思惟上來及從頭髮思惟下去, 這個身體由皮膚所包裹, 並且充滿許多不淨之物 : 在這個身體當中有頭髮 身毛 指甲 牙齒 皮膚 肌肉 筋腱 骨骼 骨髓 腎臟 心臟 肝臟 肋膜 脾臟 肺臟 腸 腸間膜 胃中物 糞便 膽汁 痰 膿 血 汗 脂肪 淚液 油脂 唾液 鼻涕 關節滑液 尿液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戊 界分別觀 ( 界作意 ) 再者, 諸比丘, 無論身體如何被擺置或安放, 比丘都以各種界來觀察這個身體 : 在這個身體裡有地界 水界 火界 風界 諸比丘, 就像一個熟練的屠夫或屠夫的學徒, 屠宰了一頭母牛之後, 將牠切成肉塊, 然後坐在十字路口 10

19 大念處經 同樣地, 諸比丘, 無論身體如何被擺置或安放, 比丘都以各種界來觀察這個身體 : 在這個身體裡有地界 水界 火界 風界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己 九種墳場觀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在墳場中見到死後經過一天 二天或三天的被丟棄屍體, 那屍體腫脹 變色 腐爛 他拿自己的身體來和那具屍體作比較, 內心思惟著 : 確實地, 我的身體也具有同樣的本質, 它將會變成那樣, 如此的下場是無法避免的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在墳場中見到被丟棄的屍體, 被烏鴉 老鷹 禿鷹 蒼鷺 狗 老虎 豹 豺狼或各種蟲所噉食 他拿自己的身體來和那具屍體作比較, 內心思惟著 : 確實地, 我的身體也具有同樣的本質, 它將會變成那樣, 如此的下場是無法避免的 11

20 大念處經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在墳場中見到被丟棄的屍體, 已經變成只剩下 ( 一些 ) 血肉附著的一具骸骨, 依靠筋腱而連結在一起 他拿自己的身體來和那具屍體作比較, 內心思惟著 : 確實地, 我的身體也具有同樣的本質, 它將會變成那樣, 如此的下場是無法避免的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在墳場中見到被丟棄的屍體, 已經變成一具沒有肉而只有血跡漫塗的骸骨, 依靠筋腱而連結在一起 他拿自己的身體來和那具屍體作比較, 內心思惟著 : 確實地, 我的身體也具有同樣的本質, 它將會變成那樣, 如此的下場是無法避免的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12

21 大念處經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在墳場中見到被丟棄的屍體, 已經變成沒有血肉的骸骨, 依靠筋腱而連結在一起 他拿自己的身體來和那具屍體作比較, 內心思惟著 : 確實地, 我的身體也具有同樣的本質, 它將會變成那樣, 如此的下場是無法避免的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在墳場中見到被丟棄的屍體, 已經變成分散在各處的骨頭 : 這裡一塊手骨 那裡一塊腳骨 這裡一塊腳踝骨, 那裡一塊小腿骨 這裡一塊大腿骨 那裡一塊髖骨 這裡一塊肋骨 那裡一塊背骨 這裡一塊胸骨 那裡一塊頸椎骨 這裡一塊下顎骨 那裡一塊牙齦骨 這裡是頭蓋骨 他拿自己的身體來和那具屍體作比較, 內心思惟著 : 確實地, 我的身體也具有同樣的本質, 它將會變成那樣, 如此的下場是無法避免的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在墳場中見到被丟棄的屍體, 已經變成貝殼色的白骨 他拿自己的身體來和那具屍體作比較, 內心思惟著 : 確實地, 我的身體也具有同樣的本質, 13

22 大念處經 它將會變成那樣, 如此的下場是無法避免的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在墳場中見到被丟棄的屍體, 已變成經過一年以上的一堆骨頭 他拿自己的身體來和那具屍體作比較, 內心思惟著 : 確實地, 我的身體也具有同樣的本質, 它將會變成那樣, 如此的下場是無法避免的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在墳場中見到被丟棄的屍體, 骨頭已經腐朽成骨粉 他拿自己的身體來和那具屍體作比較, 內心思惟著 : 確實地, 我的身體也具有同樣的本質, 它將會變成那樣, 如此的下場是無法避免的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身為身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身為身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為身 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身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身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身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身為身的方法 14

23 大念處經 受念處 ( 受隨觀念處 )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如何安住於觀受為受呢? 在此, 諸比丘, 感到樂受時, 比丘了知 : 我感到樂受 感到苦受時, 他了知 : 我感到苦受 感到不苦不樂受時他了知 : 我感到不苦不樂受 感到有愛染的樂受時, 他了知 : 我感到有愛染的樂受 感到沒有愛染的樂受時, 他了知 : 我感到沒有愛染的樂受 感到有愛染的苦受時, 他了知 : 我感到有愛染的苦受 感到沒有愛染的苦受時, 他了知 : 我感到沒有愛染的苦受 感到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時, 他了知 : 我感到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感到沒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時, 他了知 : 我感到沒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受為受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受為受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受為受 他安住於觀照受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受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受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受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受為受的方法 心念處 ( 心隨觀念處 )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如何安住於觀心為心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了知有貪欲的心為有貪欲的心, 了知沒有貪欲的心為沒有貪欲的心 ; 了知有瞋恨的心為有瞋恨的心, 了知沒有瞋恨的心為沒有瞋恨的心 ; 了知有愚 15

24 大念處經 痴的心為有愚痴的心, 了知沒有愚痴的心為沒有愚痴的心 ; 了知收縮的心為收縮的心, 了知散亂的心為散亂的心 ; 了知廣大的心為廣大的心, 了知不廣大的心為不廣大的心 ; 了知有上的心為有上的心, 了知無上的心為無上的心 ; 了知專一的心為專一的心, 了知不專一的心為不專一的心 ; 了知解脫的心為解脫的心, 了知未解脫的心為未解脫的心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心為心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心為心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心為心 他安住於觀照心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心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心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心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安住於觀心為心的方法 甲 五蓋 法念處 ( 法隨觀念處 )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如何安住於觀法為法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依五蓋而安住於觀法為法 諸比丘, 比丘如何依五蓋而安住於觀法為法呢? 在 3 此, 諸比丘, 內心有欲欲時, 比丘了知 : 我內心有欲欲 內心沒有欲欲時, 他了知 : 我內心沒有欲欲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欲欲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 他了知已經在他內心生起的欲欲如何被滅除 ; 他了知已經被滅除的欲欲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3 欲欲 (kāmacchanda): 對欲樂的欲求 16

25 大念處經 內心有瞋恨時, 他了知 : 我內心有瞋恨 內心沒有瞋恨時, 他了知 : 我內心沒有瞋恨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瞋恨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 他了知已經在他內心生起的瞋恨如何被滅除 ; 他了知已經被滅除的瞋恨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內心有昏沉與睡眠時, 他了知 : 我內心有昏沉與睡眠 內心沒有昏沉與睡眠時, 他了知 : 我內心沒有昏沉與睡眠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昏沉與睡眠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 他了知已經在他內心生起的昏沉與睡眠如何被滅除 ; 他了知已經被滅除的昏沉與睡眠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內心有掉舉與追悔時, 他了知 : 我內心有掉舉與追悔 內心沒有掉舉與追悔時, 他了知 : 我內心沒有掉舉與追悔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掉舉與追悔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 他了知已經在他內心生起的掉舉與追悔如何被滅除 ; 他了知已經被滅除的掉舉與追悔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內心有懷疑時, 他了知 : 我內心有懷疑 內心沒有懷疑時, 他了知 : 我內心沒有懷疑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懷疑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 他了知已經在他內心生起的懷疑如何被滅除 ; 他了知已經被滅除的懷疑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法為法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法為法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法為法 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法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法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依五蓋而安住於觀法為法的方法 17

26 大念處經 乙 五取蘊 再者, 諸比丘, 比丘依五取蘊而安住於觀法為法 諸比丘, 比丘如何依五取蘊而安住於觀法為法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了知 : 這是色, 這是色的生起, 這是色的壞滅 ; 這是受, 這是受的生起, 這是受的壞滅 ; 這是想, 這是想的生起, 這是想的壞滅 ; 這是行, 這是行的生起, 這是行的壞滅 ; 這是識, 這是識的生起, 這是識的壞滅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法為法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法為法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法為法 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法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法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依五取蘊而安住於觀法為法的方法 丙 十二處 再者, 諸比丘, 比丘依六內處與六外處而安住於觀法為法 諸比丘, 比丘如何依六內處與六外處而安住於觀法為法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了知眼根, 了知色塵及了知依靠此二者而生起的結, 了知尚未生起的結如何生起, 了知已經生起的結如何被滅除, 了知已經被滅除的結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他了知耳根, 了知聲塵及了知依靠此二者而生起的 18

27 大念處經 結, 了知尚未生起的結如何生起, 了知已經生起的結如何被滅除, 了知已經被滅除的結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他了知鼻根, 了知香塵及了知依靠此二者而生起的結, 了知尚未生起的結如何生起, 了知已經生起的結如何被滅除, 了知已經被滅除的結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他了知舌根, 了知味塵及了知依靠此二者而生起的結, 了知尚未生起的結如何生起, 了知已經生起的結如何被滅除, 了知已經被滅除的結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他了知身根, 了知觸塵及了知依靠此二者而生起的結, 了知尚未生起的結如何生起, 了知已經生起的結如何被滅除, 了知已經被滅除的結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他了知意根, 了知法塵及了知依靠此二者而生起的結, 了知尚未生起的結如何生起, 了知已經生起的結如何被滅除, 了知已經被滅除的結如何不會再於未來生起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法為法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法為法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法為法 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法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法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依六內處與六外處而安住於觀法為法的方法 丁 七覺支 再者, 諸比丘, 比丘依七覺支而安住於觀法為法 諸比丘, 比丘如何依七覺支而安住於觀法為法呢? 在此, 諸比丘, 念覺支存在比丘內心時, 他了知 : 念覺支存在我內心 念覺支不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念 19

28 大念處經 覺支不存在我內心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念覺支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他了知如何培育及圓滿已經生起的念覺支 擇法覺支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擇法覺支存在我內心 擇法覺支不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擇法覺支不存在我內心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擇法覺支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他了知如何培育及圓滿已經生起的擇法覺支 精進覺支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精進覺支存在我內心 精進覺支不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精進覺支不存在我內心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精進覺支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他了知如何培育及圓滿已經生起的精進覺支 喜覺支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喜覺支存在我內心 喜覺支不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喜覺支不存在我內心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喜覺支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他了知如何培育及圓滿已經生起的喜覺支 輕安覺支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輕安覺支存在我內心 輕安覺支不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輕安覺支不存在我內心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輕安覺支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他了知如何培育及圓滿已經生起的輕安覺支 定覺支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定覺支存在我內心 定覺支不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定覺支不存在我內心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定覺支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他了知如何培育及圓滿已經生起的定覺支 捨覺支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捨覺支存在我內心 捨覺支不存在他內心時, 他了知 : 捨覺支不存在我內心 他了知尚未生起的捨覺支如何在他內心生起, 他了知如何培育及圓滿已經生起的捨覺支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法為法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法為法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法為法 他安住於觀 20

29 大念處經 照法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法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法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依七覺支而安住於觀法為法的方法 戊 四聖諦 再者, 諸比丘, 比丘依四聖諦而安住於觀法為法 諸比丘, 比丘如何依四聖諦而安住於觀法為法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如實地了知 : 這是苦 如實地了知 : 這是苦的原因 如實地了知 : 這是苦的息滅 如實地了知 : 這是導致苦息滅的修行方法 一 苦諦 諸比丘, 何謂苦聖諦? 生是苦 ; 老是苦 ; 死是苦 ; 愁 悲 苦 憂 惱是苦 ; 怨憎會是苦 ; 愛別離是苦 ; 求不得是苦 簡而言之, 五取蘊是苦 諸比丘, 什麼是生呢? 無論是任何眾生, 在任何眾生的群體, 都有誕生 產生 出現 生起 諸蘊的顯現 諸處的獲得, 諸比丘, 那稱為生 諸比丘, 什麼是老呢? 無論是任何眾生, 在任何眾生的群體, 都有衰老 老朽 牙齒損壞 頭髮蒼白 皮膚變皺 壽命損減 諸根老熟, 諸比丘, 那稱為老 諸比丘, 什麼是死呢? 無論是任何眾生, 在任何眾生的群體, 都有死亡 逝世 解體 消失 命終 諸蘊的分 21

30 大念處經 離 身體的捨棄 命根的毀壞, 諸比丘, 那稱為死 諸比丘, 什麼是愁呢? 任何時候, 由於任何的不幸, 任何人遭遇到令人苦惱的法而有憂愁 悲傷 苦惱 內在的哀傷 內在的悲痛, 諸比丘, 那稱為愁 諸比丘, 什麼是悲呢? 任何時候, 由於任何的不幸, 任何人遭遇到令人苦惱的法而有痛哭 悲泣 大聲悲歎 高聲哀呼, 諸比丘, 那稱為悲 諸比丘, 什麼是苦呢? 任何身體的痛苦感受 身體的不愉快感受或由於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痛苦或不愉快感受, 諸比丘, 那稱為苦 諸比丘, 什麼是憂呢? 任何心理的痛苦感受 心理的不愉快感受或由於心理接觸而產生的痛苦或不愉快感受, 諸比丘, 那稱為憂 諸比丘, 什麼是惱呢? 任何時候, 由於任何的不幸, 任何人遭遇到令人苦惱的法而有憂惱 大憂惱, 以及由於憂惱 大憂惱而感受到的苦痛, 諸比丘, 那稱為惱 諸比丘, 什麼是怨憎會苦呢? 在這裡, 任何人有了不想要的 討厭的 不愉快的色塵 聲塵 香塵 味塵 觸塵或法塵, 或者任何人遭遇到心懷惡意者 心懷傷害意者 心懷擾亂意者 心懷危害意者, 與這些人會合 交往 聯絡 結合, 諸比丘, 那稱為怨憎會苦 諸比丘, 什麼是愛別離苦呢? 在這裡, 任何人有想要的 喜愛的 愉快的色塵 聲塵 香塵 味塵 觸塵或法塵, 或者任何人遇到心懷善意者 心懷好意者 心懷安慰意者 心懷安穩意者 母親 父親 兄弟 姊妹 朋友 同事或血親, 然後喪失了與這些人的會合 交往 聯絡 結合, 諸比丘, 那稱為愛別離苦 諸比丘, 什麼是求不得苦呢? 諸比丘, 會遭受生的眾 22

31 大念處經 生內心生起這樣的願望 : 希望我不要遭受生, 希望我不要投生! 然而此事無法藉著願望而達成, 這就是求不得苦 諸比丘, 會遭受老的眾生內心生起這樣的願望 : 希望我不要遭受老, 希望我不要變老! 然而此事無法藉著願望而達成, 這就是求不得苦 諸比丘, 會遭受病的眾生內心生起這樣的願望 : 希望我不要遭受病, 希望我不要生病! 然而此事無法藉著願望而達成, 這就是求不得苦 諸比丘, 會遭受死的眾生內心生起這樣的願望 : 希望我不要遭受死, 希望我不要死亡! 然而此事無法藉著願望而達成, 這就是求不得苦 諸比丘, 會遭受愁 悲 苦 憂 惱的眾生內心生起這樣的願望 : 希望我不要遭受愁 悲 苦 憂 惱, 希望我沒有愁 悲 苦 憂 惱! 然而此事無法藉著願望而達成, 這就是求不得苦 諸比丘, 簡而言之, 五取蘊是苦 是指什麼呢? 它們是 : 色取蘊 受取蘊 想取蘊 行取蘊 識取蘊 簡而言之, 這五取蘊是苦 諸比丘, 這稱為苦聖諦 二 集諦 諸比丘, 何謂苦集聖諦? 造成投生的是愛欲, 它伴隨著喜與貪同時生起, 四處追求愛樂, 也就是 : 欲愛 有愛 非有愛 諸比丘, 愛欲在那裡生起, 在那裡建立呢? 在世間有可愛與可喜之物的任何地方, 愛欲就在那裡生起, 在那裡建立 23

32 大念處經 在世間什麼是可愛與可喜的呢? 在世間眼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耳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鼻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舌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身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意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色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聲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香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味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觸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法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眼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耳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鼻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舌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身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意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眼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耳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鼻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舌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身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意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24

33 大念處經 在世間眼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耳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鼻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舌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身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意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色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聲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香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味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觸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法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色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聲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香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味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觸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法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色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聲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香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味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觸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法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25

34 大念處經 在世間色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聲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香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味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觸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法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色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聲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香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味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觸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在世間法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愛欲就在這裡生起與建立 諸比丘, 這稱為苦集聖諦 三 滅諦 諸比丘, 何謂苦滅聖諦? 那就是此愛欲的完全消逝無餘 捨離與棄除, 從愛欲解脫 不執著 然而, 諸比丘, 如何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呢? 在世間有可愛與可喜之物的任何地方, 就在那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什麼是可愛與可喜的呢? 在世間眼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耳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鼻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 26

35 大念處經 舌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身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意根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色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聲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香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味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觸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法塵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眼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耳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鼻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舌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身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意識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眼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耳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鼻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舌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身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意觸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眼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耳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鼻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27

36 大念處經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舌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身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意觸生受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色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聲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香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味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觸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法想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色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聲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香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味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觸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法思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色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聲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香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味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觸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法愛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色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聲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香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 28

37 大念處經 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味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觸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法尋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色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聲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香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味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觸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在世間法伺是可愛與可喜的, 就在這裡捨棄愛欲 滅除愛欲 諸比丘, 這稱為苦滅聖諦 四 道諦 諸比丘, 何謂導致苦滅的道聖諦? 那就是八聖道分, 即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諸比丘, 什麼是正見呢? 諸比丘, 正見就是了知苦的智慧 了知苦因的智慧 了知苦滅的智慧 了知導致苦滅之道的智慧 諸比丘, 這稱為正見 諸比丘, 什麼是正思惟呢? 出離思惟 無瞋思惟 無害思惟, 諸比丘, 這稱為正思惟 諸比丘, 什麼是正語呢? 不妄語 不兩舌 不惡口 不綺語, 諸比丘, 這稱為正語 諸比丘, 什麼是正業呢?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諸比丘, 這稱為正業 諸比丘, 什麼是正命呢? 在此, 諸比丘, 聖弟子捨離 29

38 大念處經 邪命而以正當的方法謀生, 諸比丘, 這稱為正命 諸比丘, 什麼是正精進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生起意願 勤奮 激發精進 策勵自心 努力避免尚未生起的邪惡不善法生起 他生起意願 勤奮 激發精進 策勵自心 努力降伏已經生起的邪惡不善法 他生起意願 勤奮 激發精進 策勵自心 努力促使尚未生起的善法生起 他生起意願 勤奮 激發精進 策勵自心 努力使已經生起的善法持續 不衰退 增長 廣大 成就圓滿 諸比丘, 這稱為正精進 諸比丘, 什麼是正念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身為身,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他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受為受,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他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心為心,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他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法為法,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諸比丘, 這稱為正念 諸比丘, 什麼是正定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遠離愛欲, 遠離不善法, 進入並安住於具有尋 伺及由遠離而生之喜 樂的初禪 平息了尋 伺之後, 藉著獲得內在的清淨與一心, 他進入並安住於沒有尋 伺, 但具有由定而生之喜 樂的第二禪 捨離了喜之後, 他保持捨心, 具備正 4 念與正知, 如此他以身感受快樂, 正如聖者們所說的 : 此快樂是安住於捨心與正念者所感受的 他進入並安住於第三禪 由於捨離了苦與樂及先前滅除了喜與憂, 他進入並安住於超越苦樂及由捨與正念淨化的第四禪 諸比丘, 這稱為正定 諸比丘, 這稱為導致苦滅的道聖諦 4 這裡的 身 是指 名身 而言, 不是指 色身 30

39 大念處經 如此, 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法為法 安住於觀照外在的法為法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法為法 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現象 安住於觀照法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與壞滅現象 或者他建立起 有法 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 他獨立地安住, 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諸比丘, 這就是比丘依四聖諦而安住於觀法為法的方法 修行念處的成果 諸比丘, 如此修行四念處七年的人, 可望得到兩種成果之一 : 今生證得阿羅漢果 ; 若還有煩惱未盡的話, 則證得阿那含果 不用說七年, 諸比丘, 如此修行四念處六年的人, 可望得到兩種成果之一 : 今生證得阿羅漢果 ; 若還有煩惱未盡的話, 則證得阿那含果 不用說六年, 諸比丘 不用說五年, 諸比丘 不用說四年, 諸比丘 不用說三年, 諸比丘 不用說二年, 諸比丘 不用說一年, 諸比丘, 如此修行四念處七個月的人, 可望得到兩種成果之一 : 今生證得阿羅漢果 ; 若還有煩惱未盡的話, 則證得阿那含果 不用說七個月, 諸比丘 不用說六個月, 諸比丘 不用說五個月, 諸比丘 31

40 大念處經 不用說四個月, 諸比丘 不用說三個月, 諸比丘 不用說二個月, 諸比丘 不用說一個月, 諸比丘 不用說半個月, 諸比丘, 如此修行四念處七天的人, 可望得到兩種成果之一 : 今生證得阿羅漢果 ; 若還有煩惱未盡的話, 則證得阿那含果 這就是為什麼說 : 諸比丘, 這是使眾生清淨 超越憂愁與悲傷 滅除痛苦與憂惱 成就正道與現證涅槃的單一道路, 那就是四念處 世尊如此開示之後, 諸比丘對世尊的話感到愉悅與歡喜 回目錄 32

41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回目錄 大念處經析解 在這次禪修營當中, 我要為大家詳細地解說 大念處經 這部經是佛陀住在俱盧國 (Kuru) 的劍磨瑟曇城 (Kammāsadhamma) 時所開示的 據說, 在劍磨瑟曇城裡沒有適合世尊居住的處所, 但在城外則有一處水源充足 風景宜人的大樹林, 世尊就住在那個樹林裡, 並且以劍磨瑟曇城作為他托缽的地方 俱盧國受到宜人的氣候及其他各種舒適條件的庇廕, 例如維持身心健康所必需的優良食物與飲水, 因此那裡的居民身心健康, 智慧力強, 能夠接受深奧的教理 ; 所以世尊對他們開示這部含義深奧的經, 教導二十一種證悟阿羅漢果的修行方法 5 就像一個人得到金色的寶盒之後, 會將此寶盒裝滿各種香花或七寶 ; 同樣地, 得到俱盧國人民這樣的聽眾之後, 世尊開示深奧的佛法 基於同樣的理由, 世尊在那裡還開示了其他深奧的經, 如 大因緣經 (Mahānidāna Sutta) 心材喻經 (Sāropama Sutta) 樹譬喻經 (Rukkhūpama Sutta) 護國經 (Raṭṭhapāla Sutta) 摩犍地耶經 (Māgandiya Sutta) 及 不動適應經 5 二十一種方法 : 身念處十四種方法, 受念處與心念處各算一種方法, 法念處五種方法, 總共是二十一種方法 34

42 (Āneñjasappāya Sutta) 等 再者, 在那個國度裡的四眾 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通常都精勤地運用正念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即使連奴隸 工人 僕人也都談論正念的修行法 在水井旁邊或紡織房裡, 聽不到任何人在談論閒言閒語 如果有女人問另一個女人說 : 大姊, 妳修行那一種念處? 而得到的答案是 : 我不修行任何念處 那麼問的人會批評回答的人說 : 妳的生命是可恥的, 雖然妳活著, 卻像死人一樣 然後她會教導後者某一種念處的修行方法 然而, 如果她得到的答案是後者正在修行某一種念處, 那麼她會稱讚後者說 : 善哉, 善哉! 妳的生命是可敬的, 妳不枉費出生為人 正是為了像妳這樣的人, 正等正覺佛陀才出現於世間 因此, 在獲得許多深具智慧的聽眾之下, 佛陀開示了含義深奧的 大念處經 這部經的開頭是如此 : 回目錄 總說 (uddeso)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住在俱盧國的一個市鎮, 名為劍磨瑟曇 那時世尊稱呼諸比丘說 : 諸比丘 諸比丘回答說 : 世尊 世尊如此開示 : 諸比丘, 這是使眾生清淨 超越憂愁與悲傷 滅除痛苦與憂惱 成就正道與現證涅槃的單一道路, 那就是四念處 經文一開始說到 如是我聞, 這裡的 我 指的是誰呢? 這裡的 我 是指阿難尊者, 他是佛陀的堂弟 佛陀滅度之後, 在王舍城的七葉窟 (sattapaṇṇileṇa) 所舉行的 35

43 第一次佛教聖典結集中, 經藏就是由阿難尊者背誦出來的 佛陀在經上說 : 四念處是單一的道路 何謂 單一的道路 呢? 它的意思是指 : 本質上, 這不是一條雙向的道路 ; 或者指 : 這是一條 單獨的路, 因為這條路必須自己單獨走, 沒有伴侶同行 所謂 沒有伴侶 有兩種情況 : 一 捨離與群眾來往之後, 獨處而沒有夥伴 二 透過內心寂靜而捨離愛欲 或者由於這是最上等人之路, 因此稱為 單一的道路 在一切眾生之中, 世尊是最上等之人, 因此這條路稱為世尊之路 雖然也有其他人走在這條路上, 但是由於這條路是由世尊所開創的, 因此稱為世尊之路 ; 所以有一句話說 : 婆羅門, 世尊是未創之路的開創者 這條路只在佛陀的法與律當中才有, 是外道所沒有的 因此佛陀說 : 須跋陀, 八聖道分只存在於我的法與律當中 再者, 單一的道路 指的是它通向單一的目標, 意即只通向涅槃 雖然在初步的階段此法門可透過不同的方法來修行, 但是到了後來它只趣向單一的目標, 即涅槃 這就是為什麼娑婆世界主梵天 (Brahmā Sahampati) 說 : 佛陀充滿慈悲, 他見到無生的涅槃, 並且見到通向涅槃的唯一道路 過去的諸佛與聖者依循此道而渡過生死洪流 ; 未來的諸佛與聖者依循此道而渡過生死洪流 ; 現在的佛與諸聖者也依循此道而渡過生死洪流 此道路就是八聖道分, 這是想要證悟涅槃的人必須經歷的道路 疏鈔解釋說 : 由於涅槃是獨一無二的, 也就是說沒有愛欲共相伴隨, 因此稱為單一 有一句話說 : 真理只有一個, 沒有第二個 因此八聖道分是唯一的道路 為什麼只有念處被稱作 道路 呢? 除了正念之外, 36

44 不是還有其他的聖道分嗎? 即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與正定 當然還有其他的聖道分, 但是提到正念時, 所有的聖道分都被涵蓋在內了, 因為它們與正念同在 註釋繼續解釋說 : 稱為 道路 的含義何在呢? 其含義為它是通向涅槃的道路, 並且是想要證悟涅槃者必須經歷的道路 關於 單一的道路, 從前有下列這一段重要的討論 : 小龍三藏長老 (Elder Tipiṭaka-Cūḷanāga) 說 : 念處之道是八聖道分中的前行道 意即那是出世間聖道生起之前的世間修行道 他的老師小須摩三藏長老 (Elder Tipiṭaka-Cūḷasuma) 說 : 念處之道是合行道 意即那是兼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修行道 小龍長老說 : 尊者, 此道是前行道 他的老師說 : 賢友, 此道是合行道 由於他的老師仍然堅持己見, 小龍長老就默然不再答辯 他們結束討論, 但是沒有達成結論 他的老師在前往浴室的路上思惟這件事, 他背誦經文 當他誦到 諸比丘, 如此修行四念處七年的人 這段經文時, 他下了一個結論 : 出世間道心生起之後, 不可能一直處在道心之中持續七年之久, 因為道心只生起一次, 維持一個心識剎那而已, 因此他的學生小龍長老的見解是正確的 那天正好是陰曆初八布薩日, 輪到小龍長老開示佛法 當開示正要開始時, 小須摩長老來到講堂裡, 站在講台的後面 當小龍長老誦唸開講的偈頌之後, 他的老師以眾人可以聽見的聲音對他說 : 賢友, 小龍 小龍長老聽到老師 37

45 的聲音, 就回答說 : 什麼事, 尊者? 他的老師說 : 我所說 念處之道是合行道 是不正確的 ; 你所說 它是前行道 是正確的 正如這般, 古代的長老們並不會互相嫉妒, 不會像握緊一束甘蔗那樣地固執自己的見解 他們採取合理的見解, 而捨棄不合理的 於是小龍長老了解到 : 對於連他的老師這般精通佛法的人都會混淆的觀點, 未來的梵行者就更加不能確定了 他想 : 我要引用經典上的話來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他引述了 無礙解道 (Paṭisambhidāmagga) 中的這一段話 : 念處之道這個前行道稱為唯一的道路 為了詳細說明此事, 並且顯示為什麼本經所開示的是前行道, 他進一步引用 無礙解道 的話如下 : 最上之道是八聖道分 ; 最上之理是四聖諦 ; 最上之法是離欲 ( 涅槃 ) 這是唯一的道路, 沒有其他道路能使見解清淨 依循此道路而行, 你就能降伏魔王, 滅盡眾苦 修行此單一的道路能獲得七項利益, 那就是 : 使眾生清淨 超越憂愁與悲傷 滅除痛苦與憂惱 成就正道與現證涅槃 經文中所說的 使眾生清淨 意思是 : 使受到貪 瞋 痴等煩惱污染的眾生得以淨化 ; 眾生捨離諸漏之後, 都能達到最高的清淨 然而, 藉著身體的清淨並不能達到佛法中所教導的煩惱之淨化 偉大的知見者並不如此教導 : 眾生由於身體的污染而污染, 或由於洗淨身體而得到淨化 偉大的知見者如此宣示教導 : 眾生由於內心的污染而污染, 38

46 眾生透過內心的淨化而淨化 ( 相應部.iii. 第 151 頁.P.T.S. 版 ) 所以 相應部. 皮帶束縛經 (Gaddulabaddha Sutta) 中說 : 染污的心污染眾生, 清淨的心使眾生清淨 至於 超越憂愁與悲傷 這一句, 修行此法門能夠超越憂愁, 正如山達帝大臣 (Minister Santati) 的例子 ; 修行此法門能夠超越悲傷, 正如悅行 (Paṭācārā 波吒左羅 ) 的例子 在此我要先講述山達帝大臣的故事 有一次山達帝大臣鎮伏波斯匿王 (King Pasenadi) 國土邊境的動亂之後回來 國王對此感到很高興, 所以讓他當國王七天, 而且送給他一個善於唱歌跳舞的歌女 在那七天當中山達帝都沉迷於飲酒 在第七天時, 他戴上各種裝飾品, 騎著大象前去玩水的地方 當他經過城門時, 見到佛陀入城托缽, 就在大象背上向佛陀點頭表示禮敬, 然後繼續向前進 當時佛陀現出微笑 阿難尊者問道 : 世尊, 您為何微笑? 佛陀即解釋說 : 阿難, 你看國王的大臣山達帝 就在今天, 他會戴著各種裝飾品來到我的面前, 而在聽完一首四行的偈頌之後證悟阿羅漢果, 然後盤腿坐在離地面七棵棕櫚樹高的空中證入般涅槃 大眾聽到佛陀與阿難尊者之間的交談 那些持有邪見的人心想 : 瞧那喬達摩沙門在做什麼! 無論他的頭腦裡想到什麼, 他都用嘴說了出來 他說那個戴著各種裝飾品的醉漢會在今天去到他的面前聽聞佛法, 然後證入般涅槃 但這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今天我們就會捉到他在講騙話 反之, 那些有信心的人則心想 : 諸佛神通的確太奧妙了! 39

47 今天我們將有幸能夠見到佛陀的風釆以及山達帝大臣的風釆 山達帝大臣將該天一部份的時間用於在河裡玩水, 然後去到花園, 坐在飲酒堂裡 當時那位歌女即刻來到舞台中間, 開始表現她唱歌跳舞的才華 為了能表現更美妙的風釆, 她已經斷食了七天 結果就在那天, 當她正在展示歌舞的才華時, 她腹中生起猶如刀割之痛, 就像把她的心臟給割開一般, 於是她就那樣張著嘴巴及雙眼倒地而死 山達帝大臣說 : 去看看那女人! 主人, 她已經死了 聽到這些話時, 山達帝大臣心中即刻充滿強烈的憂愁, 而在過去七天中所喝的酒都消失了, 就像一滴水掉入熾熱的破瓦片中一樣 他對自己說 : 除了佛陀之外, 還有誰能去除我的憂愁? 因此, 傍晚時, 在眾衛兵保護之下他去見佛陀 禮敬佛陀之後, 他說 : 尊者, 我正遭受如此這般的憂愁 我來見您是因為知道您能去除我的憂愁 請作為我的依靠 當時佛陀向他說 : 你的確找到一位能為你去除憂愁的人 在過去數不盡的次數裡, 當這個女人如此死去時, 你為她悲泣, 所流的淚水已多過四大洋裡所有的海水 如此說後他誦出以下的偈文 : 清除一切屬於過去之事, 不使未來有任何事生起, 若不執著此二者間之事, 你將能安詳地步上旅程 ( 經集. 第 949 偈 ) 這首偈頌中說到的 執著 是指認定對象為 這是我 這是我的 這是我的自我 這首偈頌教導我們應當去除渴 40

48 愛 邪見及驕慢 如果你執著對象為 這是我, 那是驕慢 ; 如果你執著對象為 這是我的, 那是渴愛 ; 如果你執著對象為 這是我的自我, 那是邪見 因此, 無論對於過去 現在或未來的對象, 你都不應作意它們為 這是我, 這是我的, 這是我的自我 應當淨化這三種執著 如何淨化呢? 你必須觀照過去 現在 未來的五取蘊為無常 苦 無我 山達帝在聽聞那首偈頌時就是如此修行 佛陀說完那首偈頌時, 山達帝大臣即證得阿羅漢果 四無礙解智及諸神通 他檢查自己的壽命, 知道自己只能再活很短暫的時間, 因此向佛陀說 : 尊者, 請允許我證入般涅槃 雖然佛陀知道山達帝在過去世所造的善業, 但是他想 : 那些外道聚集在這裡的目的是想要捉到我講騙話 但是他們並不會成功 那些有信心的人聚集在這裡, 心想 : 我們將有幸能夠見到佛陀的風釆以及山達帝大臣的風釆 當他們聽到山達帝在過去世所造的善業時, 對行善的信心將會提昇 因此佛陀向山達帝大臣說 : 那麼就告訴我們你在過去世所造的善業 然而不要站在地上說, 應該在離地面七棵棕櫚樹高的空中說給我們聽 山達帝大臣答道 : 好的 在頂禮佛陀之後, 他升上離地面一棵棕櫚樹高的空中, 然後回到地面再次向佛陀頂禮, 之後再次升上空中 如此漸次地上升, 直到升至離地面七棵棕櫚樹高的空中, 盤腿坐在那裡, 說道 : 諸位尊者, 請細聽我在過去世所造的善業 於是說出以下的故事 : 於九十一個大劫之前, 在觀慧佛 (Buddha Vipassī) 的教化期裡我投生在曼都馬帝城 (Bandhumati) 的一戶人家 那時我心想 : 什麼工作能幫助別人去除需求及痛苦? 如此思考時我發覺那是弘揚佛法的工作 從那時起我就致 41

49 力於該項工作 : 我激發其他人行善, 而我自己也行善 ; 我在布薩日時持守布薩八戒 ; 我布施食物 聽聞佛法以及到處宣說 : 沒有任何寶物能比得上佛法僧三寶, 所以應當禮敬三寶 觀慧佛的父親曼都馬帝王聽到我的聲音就召我過去, 問道 : 朋友, 你四處走是在做什麼事? 我回答道 : 皇上, 我到處宣揚三寶的特質以及激發其他人行善 國王又問 : 你用什麼車乘? 我回答道 : 皇上, 我依靠雙腳四處遊方 當時國王說 : 朋友, 如此遊方並不適合你 你就戴上這串花, 然後騎著馬去遊方吧 如此說後, 他給我一串猶如珍珠鏈一般的花, 同時又送給我一匹馬 國王如此善待我之後, 我繼續四處宣揚佛法 過了一些日子, 國王又召我過去, 問道 : 朋友, 你四處走是在做什麼事? 我回答道 : 皇上, 跟以前一樣 國王說 : 朋友, 馬對你來說並不夠好, 你就坐在這輛車裡去遊方吧 如此說後, 他送給我一輛由四匹駿馬拉的馬車 當國王第三次聽到我的聲音時, 他又召我過去, 問道 : 朋友, 你是在做什麼事? 我回答道 : 皇上, 跟以前一樣 國王說 : 朋友, 馬車對你來說並不夠好 於是他給我許多的錢財 一套華麗的珠寶及一頭大象, 因此我就戴上所有的珠寶, 騎著大象, 四處去行善及弘揚佛法經歷八萬年 在那段時期裡, 我的身體時常散發出檀香, 從口腔則散發出蓮花香 這即是我在過去世所造的善業 敘述完在過去世所造的善業之後, 山達帝大臣盤腿在空中進入火遍禪那, 然後就證入般涅槃 當時他的身體即刻升起烈火, 把他的血肉都燒盡, 而他的舍利子則猶如茉莉花般輕輕地飄下來 佛陀把一條純白布張開, 而那些舍利子都掉入那條布裡 過後佛陀把那些舍利子放在一個十 42

50 字路口, 令人在它們上面蓋一座舍利塔, 說道 : 透過禮敬這些舍利子, 大眾將會獲得許多善業 接下來, 我要講述悅行超越悲傷的故事 悅行 (Paṭācārā 喜悅的行為 ) 是舍衛城一位富商的女兒, 她父親的財產價值四億, 而她自己則長得非常美麗 當她大約十六歲時, 她的雙親讓她住在七層高樓的頂樓, 又派許多保安人員守護 雖然她的雙親如此謹慎, 但她竟然跟自己的男侍者通姦 當時她的父母答應把她嫁給一位跟她門當戶對的青年, 而且已經在籌備婚禮了 當出嫁的日期快要到時, 她向那個男侍者說 : 我的雙親告訴我說要把我嫁給某家的青年 你知道得很清楚, 當我嫁過去之後你還是能隨意來見我及送我禮物, 但是你將永遠無法再親近我了 因此, 如果你真心愛我的話, 就不要再拖延, 即刻想個辦法把我帶離這裡 好的, 親愛的 我將這麼做 : 明天一大早我會在城門那邊等妳 妳則想個辦法離開這裡, 去那邊跟我會面 隔天他去到約好的地點等候 悅行則一大早就起身, 穿上髒兮兮的衣服, 把頭髮弄亂, 用紅粉塗在身上 然後, 為了要瞞過眾守衛, 她手提一個水桶混在一群年輕的女奴之中, 裝作要去提水地混了出去 逃離該座大樓之後, 她去到約好的地點與愛人相會 他們兩人去到一個很遠的村子住下 作丈夫的耕種以及到森林裡撿火柴與樹葉, 作妻子的則用親自用水桶提水 舂米 煮飯菜以及做其他家務 如是悅行承受自己惡業的果報 不久之後她就懷孕了 當快要生產時, 她向丈夫要求說 : 在這裡沒有人幫我 然而父母總是疼惜自己的孩子的, 因此你應該送我回娘家去生孩子 但是丈夫拒絕她 43

51 的要求, 說道 : 我親愛的娘子, 妳是在說什麼? 如果讓妳的父母見到我, 他們不用盡種種方法折磨我才怪 我是絕對不會去的 儘管她不斷地向丈夫要求, 但是每次都被拒絕 有一天, 當她的丈夫去森林裡時, 她向鄰居們說 : 如果我的丈夫回來時問你們, 請告訴他我回娘家去了 說完之後就把家門關上而離去 當她的丈夫回來發現她不在時, 就跑去問鄰居, 而他們則告訴他事情的經過 他想 : 我必須勸她回來 所以就追上去 當他追上妻子時就勸她跟他回去, 但無論如何他都說服不了妻子 當他們來到某個地方時, 悅行感到生產的陣痛 她告訴丈夫說 : 我感到要生產的陣痛了 說後就走進一堆草叢裡, 躺在地上痛苦地掙扎, 最後生了一個兒子 於是她說 : 我要回娘家做的事已經結束了 所以就跟丈夫回家, 再次一同生活 過了一段日子之後, 她又再懷孕 當快要生產時, 她再次向丈夫提出同樣的要求, 但又得到相同的回答 所以她帶著孩子, 跟上次一樣地離家出走 她的丈夫又追上她, 勸她回家, 但她不肯 當他們正在走著時, 來了一陣非時的狂風暴雨 天空中不斷地現出閃電, 雷響得像要把天地給震裂, 大雨則不停地傾盆而下 就在那時她感到生產的陣痛, 就向丈夫說 : 生產的陣痛來了, 我忍受不了了, 趕快幫我找個避雨的地方 她的丈夫拿著斧頭四處去找可造避雨處的材料 他看到一棵灌木長在一座蟻丘上, 就去砍那棵灌木 當他剛開始砍的時候, 一條毒蛇從蟻丘中爬出來咬他 當時他即刻感到全身好像被火燒一般, 肌肉都變成紫色, 最後就倒斃在地上 44

52 遭受生產劇痛的悅行一直盼望丈夫快點回來, 但是都只是白等 終於她生了第二個兒子 兩個兒子都忍受不了暴風雨的打擊, 因此大聲地哭喊 身為母親的把他們抱在懷裡, 雙手抱膝地蹲在地上, 整夜保持著同一個姿勢 她的身體看起來好像已經沒有血了, 而肌肉看起來就像枯黃的樹葉 隔天黎明時, 她抱起肌膚紅得猶如鮮肉的二兒子, 把他背在腰上, 然後一手牽著大兒子, 說道 : 走吧, 親愛的孩子, 你的父親已經遺棄我們了 她走上昨晚丈夫所走的路 來到那座蟻丘時, 看到倒斃在蟻丘上的丈夫, 皮膚已經變成紫黑色, 身體已經僵硬, 她慟哭道 : 我的丈夫就是為了我才倒斃在路上! 她一邊哭泣一邊繼續她的行程 來到阿吉拉瓦帝河 (Aciravatī) 時, 她發現昨晚的大雨令河水漲了起來, 有些地方水深及膝, 有些地方則水深及腰 由於身體弱得無法抱著兩個孩子涉水過河, 所以她把大兒子留在河的這一邊, 然後抱著小兒子過到河對岸 接著她折斷一枝樹枝, 把它鋪在地上, 再把小兒子放在上面, 心想 : 我必須回去接另一個兒子過來 她離開小兒子, 走回去再次涉水渡河 由於不忍心離開小兒子, 所以她不斷地轉回頭看他 當她到達河中央時, 一隻老鷹看到她的小兒子, 以為那是一塊肉, 所以飛下來抓他 悅行看到那隻老鷹飛下來抓她的兒子, 所以就舉起雙手作勢趕牠, 大聲地喊 : 囌 囌 囌! 她喊了三次, 但由於距離太遠, 那隻老鷹聽不到她的叫喊, 還是把那個嬰兒抓起來飛上空中 留在河這岸的大兒子看到母親停在河中央舉起雙手叫喊, 他想 : 母親在叫我 所以他匆忙地要渡河, 但是卻掉入河中被河水沖走 就這樣, 悅行的小兒子被老鷹抓走, 45

53 而大兒子則被河水沖走 她悲泣道 : 一個兒子被老鷹抓走, 另一個兒子被河水沖走, 而丈夫則倒斃在路邊 她就如此一邊哭一邊走 繼續向前走時, 她遇到一個從舍衛城方向來的男人 她問那個男人 : 先生, 你住在那裡? 女士, 我住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的某條街上住著這麼一戶人家, 先生, 你認識他們嗎? 我認得, 女士, 但是請不要問我有關那戶人家的事, 妳問妳所認識的其他人家吧 先生, 我不想知道其他人家的事, 我就只問那戶人家的情況 女士, 妳不給我機會避免告訴妳 妳知不知道昨晚整夜都在下雨? 我當然知道, 先生 事實上, 我就是唯一被雨淋了整夜的人 等一下我才告訴你我是怎麼被雨淋的 請你先告訴我那位富商的家人發生了什麼事, 然後我就不會再問你任何問題了 女士, 昨晚的暴風雨吹倒他們的屋子, 倒塌的屋子把那位富商及他的妻子與兒子三人都壓死了 他們的鄰居及親戚們正在火葬台那邊燒他們的屍體 看那邊, 女士! 現在妳能看到火葬的煙了 聽了這些話之後, 悅行即刻發瘋了 她的衣服從身上掉下來, 但她並不知道自己全身赤裸 她就如此好像剛出生時全身赤裸地四處亂走, 不斷地悲泣道 : 我的兒子們都死了, 丈夫倒斃在路旁, 父母及兄長則同時被火葬 看見她的人都喊 : 瘋子! 瘋子! 有些人用垃圾丟她, 有些人用灰塵洒在她的頭上, 又有些人用土塊丟她 那時佛陀住在祇園精舍 當佛陀正在向眾弟子開示時, 看見悅行從遠處走過來, 知道她曾經發願且已經積集波羅蜜十萬個大劫之久 在最勝華佛 (Buddha Padumuttara) 的教化期裡, 她看見最勝華佛宣布某位比丘尼為最精通戒律的比丘尼, 所以 46

54 發願道 : 願我能夠在某尊佛的座下成為最精通戒律的比丘尼 最勝華佛以神通觀察未來, 確定她將會如願以償, 因此為她授記道 : 在喬達摩佛的教化期裡, 這女人的名字將叫作悅行, 她將成為最精通戒律的比丘尼 因此當佛陀看見悅行從遠處走過來時, 他說 : 除了我之外, 沒有人能作為這女人的歸依處 所以佛陀使她走近寺院 眾弟子看到她時都呼叫道 : 不要讓那個瘋女人來這裡 但是佛陀說 : 別阻止她 當她走近佛陀時, 佛陀向她說 : 大妹, 恢復清醒吧 由於佛陀的神通力, 她的神智立刻恢復正常, 那時她才知道自己的衣服已經掉了 由於感到羞愧, 她即刻蹲在地上 有一個男人把自己的外衣丟給她 她穿上那件衣, 然後走近佛陀, 五體投地地頂禮佛陀的雙足, 然後說 : 尊者, 請作為我的歸依處, 作為我的支持者 我的一個兒子被老鷹抓走, 另一個兒子被河水沖走, 而丈夫則倒斃在路邊 我父母的屋子被暴風雨吹倒, 把我的父母及兄長都壓死了 現在他們的屍體還在同一個火葬台那邊燒 佛陀聽完她的話之後說 : 悅行, 不要感到難過 妳已經找到一位能作為妳的保護所 歸依處的人 妳所說的是事實 : 妳的一個兒子被老鷹抓走, 另一個兒子被河水沖走, 而丈夫則倒斃在路邊 妳父母的屋子被暴風雨吹倒, 把妳的父母及兄長都壓死了 然而, 跟今天一樣, 妳在生死輪迴裡為兒子及親人之死而流的淚水已多過四大洋裡的海水 接著佛陀誦出以下的偈文 : 比起人於悲傷時所流的淚水, 四大洋之水可算是少之又少 女士, 為何妳還繼續放逸? 當佛陀如此向她解釋無始輪迴的情況時, 她的悲傷獲得減輕 知道她的悲傷已經減輕, 佛陀繼續向她開示道 : 悅 47

55 行, 對於即將投生到下一世的臨死之人, 他的兒子及其他親戚都不能作為他的保護所或歸依處 妳又怎麼能期望他們成為妳在世時的保護所或歸依處呢? 具備智慧的人應當清淨自己的行為, 為自己鋪設導向涅槃之道 如此說後, 佛陀誦出以下的偈文 : 對於受到死亡逼迫的人, 兒子父親朋友皆非憑藉, 其他與自己親近者亦然, 親人中無真正的依靠處 明了這一點的持戒智者, 即應鋪設導向涅槃之道 ( 法句經. 第 偈 ) 開示結束時, 悅行證悟了須陀洹道果, 於她心中有如大地塵土般那麼多的煩惱都被消滅了 6 沒有任何禪修是不以身 受 心 法當中的一項為目標的, 因此山達帝與悅行也是藉著這種正念的修行法而超越憂愁與悲傷 他們修行四念處, 了知身 受 心 法 : 身是色法 ; 受與心是名法 ; 法則包括名法與色法, 因此身 受 心 法就是名色法, 換句話說就是五蘊 他們觀照五蘊的無常 苦 無我本質 由於此正念之道, 他們證悟涅槃, 超越了憂愁與悲傷 山達帝證悟阿羅漢果連同四無礙解智 ; 悅行證悟初果之後就出家為比丘尼, 繼續修行觀禪, 然後也證悟阿羅漢果連同四無礙解智 要證悟阿羅漢果連同四無礙解智的人 6 須陀洹聖者滅除了一切會造成導致四惡道投生之不善業的煩惱, 其數甚多, 猶如大地的塵土一般 48

56 必須具備充分的波羅蜜, 曾經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修行觀禪達到行捨智 因此當他們觀照身 受 心 法或五取蘊及其因為無常 苦 無我時, 就能快速地證悟涅槃 所以具備充分的波羅蜜是很重要的 接著我要解釋經文中所說的四念處法門能滅除痛苦與憂惱這句話 滅除痛苦與憂惱 意思是滅除身體的痛苦與內心的憂惱 四念處法門有助於滅除痛苦, 正如提舍長老 (Elder Tissa) 的例子, 並且有助於滅除憂惱, 正如帝釋天王 (Sakka) 的例子 提舍是舍衛城中一個大家族的首長, 他捨棄價值四億元的黃金而出家, 住在遠離人間的森林裡修行 他的弟婦派遣五百個強盜搜查森林, 以便殺害他 當強盜們圍繞著長老時, 他問說 : 居士們, 你們為什麼來到這裡? 強盜們回答說 : 為了要殺你 長老說 : 在有擔保的情況下, 請給我這一夜的生命 強盜們說 : 沙門, 在這樣的森林裡, 誰能擔保你不會逃走呢? 於是長老拿起一塊大石頭, 將自己兩腿的骨頭都打斷, 然後說 : 居士們, 這樣的擔保可以嗎? 知道長老已經無法逃走, 強盜們就暫時離開他, 走到經行道的一端, 燃起火堆, 躺在地上睡覺 當時長老精進地修行 如何修行呢? 疏鈔中解釋說 : 長老不去注意因腿骨斷折所產生的痛苦, 壓抑著身體的痛苦, 而思惟自己的戒行 由於他的戒行清淨, 所以心中生起愉悅與歡喜 由於愉悅與歡喜, 身體的痛苦消失了 然後他修行止禪以培育定力, 再以該定力作為基礎, 逐步地修行觀禪, 在當天夜間的三個時段裡, 他完成了沙門的任務 在黎明的那一刻, 他證悟了阿羅漢果, 並且說出下列這些莊嚴的話 : 49

57 打斷我的雙腿給你們作為擔保, 我厭惡且不願以染污的心而死 如此思惟之後我見到諸法實相, 並且在黎明時證悟阿羅漢果位 這是提舍長老滅除身體痛苦 精進修行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 提舍長老不去注意身體的痛苦, 只專注於禪修的業處 現在我們的禪修營中有不少禪修者向我抱怨說身體疼痛, 這邊也痛, 那邊也痛 這些疼痛與打斷腿骨的疼痛比較起來那一種厲害呢? 你應該像提舍長老那樣不去注意身體的疼痛, 而只是專注於你一向修行的法門 根本業處 (mūlakammaṭṭhāna) 根據 清淨道論, 四十種止禪業處都可以作為根本業處, 你可以選其中的任何一種 在這次禪修營中, 有許多人選擇安般念, 有些人選擇四界分別觀 ( 四大分別觀 ) 透過專注於禪修業處, 當定力提昇時, 你就能滅除身體的痛苦 如果要成就禪修, 堅忍不拔的毅力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都應當努力脫離四惡道, 因為四惡道的痛苦比現在身體的痛苦更加強烈 如果現在不願意忍受身體的痛苦, 你就很難在未來不遭受地獄等四惡道之苦 還有另一個有關比丘克制身體痛苦的故事 有三十位比丘從佛陀那裡學習到禪修的法門之後, 就來到一座森林裡過雨季安居 他們立下一個共同的約定, 要在夜間三時裡也履行沙門的任務 (samaṇadhamma 沙門法 ), 並且要避免彼此聚在一起 沙門的任務指的是戒 定 慧三學 作為比丘, 我們每天日夜都必須履行這三種任務 這三十位比丘就是精進地履行沙門的任務 在夜間三時裡履行沙門的任務之後, 到了清晨的時 50

58 間, 開始打瞌睡的比丘一個接一個地被一隻老虎咬走了 但是, 被咬走的這些比丘裡沒有人出聲說 : 老虎來咬我了 於是有十五位比丘被老虎所吞食 到了誦戒日那天, 長老問說 : 諸位賢友, 其他人到那裡去了? 這時他們才知道其他比丘都被老虎吃了 於是他們立下另一項約定 : 任何人被老虎咬走的時候必須出聲叫說 : 老虎來咬我了 過後, 在與之前被咬走的比丘同樣的情況下, 一位年輕比丘被老虎咬住了 那位年輕比丘叫說 : 諸位尊者, 老虎來了! 其他比丘就帶著木杖和火炬來追趕老虎 老虎咬著年輕比丘, 跳上一塊底下懸空的山崖上, 這是其他比丘無法上去的地方 然後老虎從年輕比丘腳部的肉開始吃上去 追趕的比丘們說 : 賢友, 現在我們幫不了你什麼忙了, 比丘非凡的修行成就正是要在你現在的處境下表現出來 即使在老虎的吞吃之下, 那位年輕比丘仍然壓抑著身體的痛苦, 修行觀禪 他證悟了四道四果連同四無礙解智 然後他說出下列這些莊嚴的話 : 我持戒清淨, 修頭陀行, 我的心因為近行定與安止定而得到寧靜 以此定力作為基礎, 我修行觀禪, 具備證悟阿羅漢果所需要的觀智 但是由於片刻的懈怠, 老虎咬住我的前胸, 將我的血肉之軀叨上山崖 雖然處在山崖之上, 我仍然克制自己的心 老虎, 隨意地吃我這個身體吧 由於堅持精進地修行業處以根除煩惱, 我以阿羅漢果智親證最終的解脫 涅槃 為什麼這位年輕比丘能夠如此快速地證悟阿羅漢果呢? 這是由於波羅蜜的緣故 有兩種波羅蜜, 即過去的波羅蜜與現在的波羅蜜 對於證悟阿羅漢果與四無礙解智的 51

59 人, 他們必定曾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培植相當的波羅蜜 他們必須曾經徹底地研究佛法, 也就是研究三藏聖典以及註釋 他們還必須恭敬地聆聽佛法, 並且修行止觀達到行捨智 這些是過去的波羅蜜 那位比丘具備了這些波羅蜜 在成為阿羅漢的那一世, 他從佛陀那裡學到業處之後就精進地修行 他觀照過去 現在 未來 內 外 粗 細 劣 優 遠 近的五蘊為無常 苦 無我 因此即使在老虎的吞吃之下, 他仍然能證悟四道四果連同四無礙解智 在這個故事裡, 這位年輕比丘也是不去注意身體的痛苦 他壓抑身體的痛苦, 只專注於修行根本業處 培育起深厚的定力之後, 他修行觀禪乃至證悟聖果 因此修行觀禪是很重要的 至於身體的痛苦, 有一天, 羅陀比丘 (Radha) 問佛陀說 : 世尊, 什麼是病? 佛陀回答說 : 比丘, 五蘊就是病 我們的身心是由五蘊所構成的, 只要還有五蘊, 就一定還有病, 這是無法避免的 舉例而言, 如果火界的熱是病, 我們就一直有這樣的病, 因為火界一直存在我們身體之中 同樣地, 如果地界的硬是病, 我們就一直有這樣的病 如果風界的推動是病, 我們就一直有這樣的病 如果水界的流或黏是病, 我們就一直有這樣的病 我們的身體是四界所構成的, 有四界就有病, 這是避免不了的 因此我們不要太在意身體的病, 包括身體的疼痛 在修行的時候, 大家必須有想要證悟阿羅漢果的強烈意願 若有這樣的強烈意願, 就能引發強大的精進力 在精進力的推動之下, 就能忍耐身體的痛苦 應當謹記我們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會死, 我們必須在死亡來臨之前精進修行, 以便能證悟阿羅漢果 我們不能肯定死後投生到來世時還能繼續修行, 因此想要立刻修行的強烈意願與 52

60 精進是很重要的 不要因為身體的疼痛而灰心 大家應當謹記這兩位比丘滅除身體痛苦 精進修行的例子, 並且以他們作為學習的榜樣 接下來我要告訴大家另一位比丘在遭受痛苦時證悟阿羅漢果的故事 比達末羅長老 (Elder Pītamala) 在家的時候是一個摔角名家, 在印度的三個國家裡表演 後來他來到銅鍱洲 (Tambapaṇṇī Island 即今日的斯里蘭卡 ), 國王成為他的觀眾, 而且他受到皇家的贊助 有一次, 當他進入密閉食堂的大門時, 聽到下列這段出自 相應部 非你所有章 的經文 : 諸比丘, 色不是你們的, 捨棄它吧 這樣的捨棄將帶給你們長遠的利益與安樂 聽了之後, 他心裡想 : 確實地, 色不是自己的 ; 受也不是自己的 就是以這個念頭作為激發的因素, 他捨俗出家了 他在阿諾羅富羅 (Anurādhapura) 的大寺 (Mahāvihāra) 受沙彌戒與比丘戒 在精通兩部戒本之後, 他和另外的三十位比丘在迦瓦拉瓦里亞聖地 (Gavaravāliya Shrine) 修行, 履行沙門的任務 當他經行到雙腳無法支撐身體的時候, 就以膝蓋來繼續經行 有一天晚上, 一個獵人誤以為他是一隻鹿, 而用矛刺他 長老將深深刺進身體的矛拔掉, 用一梱草來止住傷口, 然後坐在一塊平坦的石頭上 他以自己的不幸遭遇作為激發精進心的機會, 修行觀禪, 並且證悟了阿羅漢果以及四無礙解智 比達末羅長老為了讓同修的比丘們知道自己的成就, 就發出清咳的聲音, 並且說了下列這首表達獲得解脫之喜的偈頌 : 一切世間最勝見者佛陀如此地開示 : 53

61 諸比丘, 色不是你們的, 捨棄它吧 一切行法都是無常的, 都是生滅法, 生起後立即壞滅, 其寂滅是謂安樂 在這個故事中談到佛陀開示的話 : 諸比丘, 色不是你們的, 捨棄它吧 這句話有什麼含義呢? 它的含義是 : 我們必須捨棄對色 受 想 行 識這五蘊的執著 如何才能捨棄對五蘊的執著呢? 首先我們必須照見五蘊及其因, 然後必須觀照它們的迅速生滅為無常 觀照它們受到生滅的逼迫為苦 觀照它們沒有恆常穩定的我為無我 若能如此觀照, 就能捨棄執著 色不是你們的, 它們一生起之後就立刻壞滅 同樣的道理, 受也不是你們的, 無論是身體的受或心理的受 如果受是你們的, 那麼受就會一直存在, 而且你們將能控制自己的受 然而由於其因緣生滅無常, 因此受也是生滅無常的 苦的 無我的 若能如此觀照, 就能捨棄對受的執著 但是若還未能如此修行觀禪, 例如對於還在修行止禪的人, 他就必須藉著專注於禪修的目標來壓抑身體的痛苦 那些走過來看比達末羅長老的比丘們說 : 尊者, 如果佛陀還在世的話, 他一定會伸出手越過海洋來摸你的頭, 以讚歎你所付出的精進 因此, 正如提舍長老與比達末羅長老等的例子, 此四念處法門有助於滅除痛苦 接著我要講另一個故事, 來說明四念處法門有助於滅除內心的憂惱 帝釋天王 (Sakka) 見到自己的五種衰相之後, 由於害怕死亡而滿懷憂傷 他前來拜見佛陀, 並且提出十四個問題 佛陀回答了關於捨受的問題之後, 帝釋天王證得初果的聖位, 其他八萬位天神也都證得同樣的果 54

62 位 他再一次轉世, 還是投生為帝釋, 繼續作眾神之王 透過修行受念處, 帝釋天王得以超越內心的憂惱 此外還有蘇巴瑪天神的故事 有一次, 在一千名天女的陪伴下, 他正享受著天界的快樂 其中五百名天女在樹下採花的時候死亡, 並且投生在地獄裡 蘇巴瑪天神見到她們的投生, 並且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即將結束, 死後也會投生到那個地獄裡, 他感到非常恐懼 為什麼他也會投生到那個地獄呢? 因為他們在天界一起享受天樂的時候, 都是內心充滿對感官享受的愛欲 愛欲是一種惡業, 能夠使眾生投生在地獄中受苦 當時, 蘇巴瑪天神帶著剩下的五百名天女一起來見佛陀, 並且如此對佛陀說 : 這個心總是懷著恐懼, 時常充滿著擾動不安, 擔憂已經發生的困難, 以及即將面臨的災患 可否請您慈悲告訴我, 免離一切憂傷的處所? 世尊回答他說 : 除了精進地修行七覺支, 除了謹慎小心守護根門, 除了捨棄世間一切紛擾, 我不見眾生有安樂之地 佛陀開示之後, 蘇巴瑪天神與他的五百名天女證悟初果須陀洹 他得知自己獲得無價的證悟之後, 就開心地回到天界去了 因此應當了知, 正如帝釋天王與蘇巴瑪天神的例子, 四念處法門有助於滅除憂惱 接著我要解釋 成就正道 這一句 八聖道分稱為正 55

63 道或聖道 (ariyamagga) 培育了世間的四念處之道以後, 有助於證得出世間道 下一句經文是 現證涅槃, 這是指親身直接體驗不死的境界 涅槃 涅槃之所以得到其名乃是由於沒有愛欲的緣故 修行此法門可以逐步地提昇智慧, 直到證悟涅槃 雖然講到 使眾生清淨 這一句的時候, 下面那幾句所要表達的六種利益都已經包括在內了, 然而除非能熟悉佛教字詞的用法, 否則不能了解下面那幾句話的重要性 世尊並不是先讓人熟悉佛教字詞的用法然後才對他們說法, 而是在經中直接解釋字詞的含義 因此, 他以 超越憂愁與悲傷 等詞句來解釋 單一的道路 所導致的結果 或者可以這麼說, 佛陀如此解釋是為了顯示 : 單一的道路 之所以能使眾生清淨, 乃是由於超越憂愁與悲傷 ; 能夠超越憂愁與悲傷乃是由於滅除痛苦與憂惱 ; 能夠滅除痛苦與憂惱乃是由於成就正道 ; 能夠成就正道乃是由於現證涅槃 這宣示了藉著 單一的道路 而達到解脫的方法 再者, 這表達出對 單一的道路 之讚歎 正如世尊在 六六經 (Chachakka Sutta) 中以八種相來表達讚歎 ; 在 聖種姓經 (Ariyavaṁsa Sutta) 中以九種相來表達讚歎 ; 同樣地, 在本經中, 他以 使眾生清淨 等詞句所包含的七種相, 來表達對 單一的道路 之讚歎 為什麼世尊要如此地讚歎呢? 因為要引發比丘們的興趣 世尊心裡想 : 聽聞了如此的讚歎之後, 諸比丘就會相信此法門能夠去除四種壓迫, 也就是由於內心鬱悶所產生的憂愁 以言語混亂為特徵的悲傷 由於身體苦受所產生的痛苦以及由於內心苦受所產生的憂惱 並且他們會相信此法門能帶來清淨 智慧與涅槃這三種非凡的成就 他們 56

64 會確信應當學習 精通 熟記 背誦此教導以及應當修行此法門 由於正念的目標有身 受 心 法這四種的不同, 所以有四種 念處 為什麼世尊只教導四念處, 而不教導更多或更少的念處呢? 因為這樣適合於堪受調伏者的根性 眾生可分為兩類, 即鈍根者與利根者 鈍根者是指學習得慢的人 ; 利根者是指學習得快的人 眾生又可分為另外兩類, 即愛行人與見行人 愛行人是具有渴愛性格的人 ; 見行人是具有見解性格的人 又可分為另兩類, 即止行人與觀行人 止行人是先修行止禪, 達到禪那之後才修行觀禪的人 ; 觀行人是未達到禪那就直接修行觀禪的人 在堪受調伏者當中, 愛行人 (taṇhācarita) 與見行人 (diṭṭhicarita) 各有鈍根者與利根者之分 ; 止行人與觀行人也各有鈍根者與利根者之分 關於這一點, 有下列的陳述 : 對於鈍根的愛行人而言, 觀察粗色身的念處法是達到清淨之道 對於利根的愛行人而言, 微細的法門 受念處 是達到清淨之道 在這裡, 身 ( kāya) 的意思是 群體 根據 無礙解道, 身可分為三種 : 一 呼吸身 (assāsapassāsakāya 入出息身 ); 二 所生身 (karajakāya); 三 名身 (nāmakāya) 呼吸身與所生身兩者屬於色身, 因此可以說身可分為色身與名身兩種 如果有系統地辨識呼吸中的四界, 你就會見到呼吸是由許許多多微粒 色聚 組成的 分析這些色聚時, 你 57

65 會發現每一顆色聚裡最少含有九種色法, 也就是地界 水界 火界 風界 顏色 香 味 食素與聲音 這九種色法組成的群體稱為呼吸身 所生身包括四種 :( 一 ) 業生色 : 由過去生的業力所產生的色法 ( 二 ) 心生色 : 由心產生的色法 ( 三 ) 時節生色 : 由火界產生的色法 ( 四 ) 食生色 : 由食素產生的色法 第三種身是名身, 意思是名法的群體 名法生起的時候也是成群地生起, 在一個心識剎那裡有一個心和許多個心所同時生起 還有另外一種身, 如頭髮 身毛等三十二個或四十二個身體組成部份 由於它們也是由究竟色法構成的群體, 所以它們也稱為身 在 大念處經 中, 所謂的 身 是指色身與名身 對於鈍根的見行人而言, 不需要辨別許多差異的法門 心念處 是達到清淨之道 ; 對於利根的見行人而言, 需要辨別各種差異的法門 法念處 是達到清淨之道 對於鈍根的止行人而言, 由於他能夠輕易地取得禪相, 所以身念處是達到清淨之道 ; 對於利根的止行人而言, 由於他無法持續地專注於粗的目標, 所以受念處是達到清淨之道 對於鈍根的觀行人而言, 不需要辨別許多差異的法門 心念處 是達到清淨之道 ; 對於利根的觀行人而言, 需要辨別各種差異的法門 法念處 是達到清淨之道 或者也可以這麼說 : 佛陀教導四念處乃是為了要去除常 樂 我 淨的錯誤觀念 四念處是 : 一 身念處 (kāyānupassanā): 正念注意在身 ; 二 受念處 (vedanānupassanā): 正念注意在受 ; 58

66 三 心念處 (cittānupassanā): 正念注意在心 ; 四 法念處 (dhammānupassanā): 正念注意在法 就身念處而言, 身體是醜陋不清淨的 但是有些人因為顛倒 (vipallasa) 的緣故, 認為身體是清淨美麗的 為了讓這些人了解身體的不淨, 讓他們捨棄錯誤的觀念, 所以佛陀教導身念處法門 就受念處而言, 感受是痛苦的 但是有些人因為顛倒的緣故, 認為感受能帶來快樂 為了讓這些人了解感受的痛苦性, 讓他們捨棄錯誤的觀念, 所以佛陀教導受念處法門 就心念處而言, 心是無常的 但是有些人因為顛倒的緣故, 認為心是恆常不變的 為了讓這些人了解心的無常性, 讓他們捨棄錯誤的觀念, 所以佛陀教導心念處法門 就法念處而言, 五蘊 十二處等法是沒有實體的 無我的 但是有些人因為顛倒的緣故, 認為法有實體 有我, 或認為法是我的一部份, 或認為法是我, 或認為法有不變的本質 為了讓這些人了解法的無我性 無實體性以及滅除蒙蔽他們的心的顛倒, 所以佛陀教導法念處法門 疏鈔解釋說 : 身和受是造成渴愛的主要原因 要去除鈍根的愛行人對身的渴愛, 觀察身的不淨是適合的, 因為身這個粗的目標是造成他們渴愛的要素 對於這一類人而言, 第一種念處 身念處 是達到清淨之道 為了去除利根的愛行人對感受的渴愛, 觀察感受的痛苦性是適合的, 因為感受這個微細的目標是造成他們渴愛的要素 對於這一類人而言, 第二種念處 受念處 是達到清淨之道 心和法是造成錯誤見解的主要原因 對於鈍根的見行 59

67 人而言, 依照本經所教導的單純方法來觀察心是適合的 心是造成常見的決定因素, 因此應當觀察心是無常的, 並且以本經的分類法, 如有貪欲的心等等來觀察心, 以便去除認為心是恆常的顛倒錯覺 所以對於這一類人而言, 第三種念處 心念處 是達到清淨之道 對於利根的見行人而言, 依照本經所教導的各種方法來觀察法或現象是適合的 法是造成我見的決定因素, 因此應當依照想 觸等以及五蓋等來觀察它們, 以便去除認為法是我的顛倒錯覺 所以對於這一類人而言, 第四種念處 法念處 是達到清淨之道 心與法除了造成錯誤見解之外, 也會造成渴愛 ; 身與受除了造成渴愛之外, 也會造成錯誤見解 然而, 身與受影響渴愛的作用偏強 ; 心與法影響錯誤見解的作用偏強 這是它們之間的區別 註釋繼續解釋說 : 佛陀教導四念處並不只為了去除四種顛倒, 還為了去除四種瀑流 (ogha) 四種軛 (yoga) 四種漏 ( āsava) 四種繫縛 (gantha) 四種執取 ( upādāna) 四種邪行 (agati) 以及遍知四種食 (āhāra) 7 就背誦與集合於一處 ( 涅槃 ) 而言, 四念處只是一種法 ; 就原因及同樣證入涅槃而言, 四念處也只是一種法 但是就修行法門而言, 四念處則是四種法 譬如一座城的四面都有城門, 來自東方的人帶著東方 7 四種瀑流 : 欲瀑流 有瀑流 邪見瀑流 無明瀑流 四種軛 : 欲軛 有軛 邪見軛 無明軛 四種漏 : 欲漏 有漏 邪見漏 無明漏 四種繫縛 : 貪欲身繫 瞋恚身繫 戒禁取身繫 武斷地執取 只有這才是真實 身繫 四種執取 : 欲取 邪見取 戒禁取 我論取 四種邪行 : 欲邪行 瞋邪行 痴邪行 畏邪行 四種食 : 段食 觸食 思食 識食 進一步的解釋請參閱本書後面的 詞語匯解 60

68 出產的物品從東門進城 ; 來自南方的人帶著南方出產的物品從南門進城 ; 來自西方的人帶著西方出產的物品從西門進城 ; 來自北方的人帶著北方出產的物品從北門進城 涅槃就好比是這座城, 出世間的八聖道分就好比是城門, 身 受 心 法就好比是東 南 西 北四個方位 以十四種方式修行身念處而證悟涅槃的人, 就好比來自東方的人帶著東方出產的物品從東門進城 ; 以九種方式修行受念處而證悟涅槃的人, 就好比來自南方的人帶著南方出產的物品從南門進城 ; 以十六種方式修行心念處而證悟涅槃的人, 就好比來自西方的人帶著西方出產的物品從西門進城 ; 以五種方式修行法念處而證悟涅槃的人, 就好比來自北方的人帶著北方出產的物品從北門進城 疏鈔解釋說 : 因為進入同樣的地方 涅槃, 所以說四念處只是一種法 不同的念處卻同樣都會歸到涅槃, 稱為 集合於一處 在這裡, 大家不要誤解說只修行四念處中的單一種念處就足以證悟涅槃 我要進一步解釋這一點 在 相應部 中有兩部 不遍知經 (Aparijānana Sutta), 佛陀在經中說 : 諸比丘, 如果不能以三種遍知來了知一切名色法或五蘊法, 就無法解脫生死輪迴 三種遍知是 : 一 所知遍知 (ñāta pariññā): 即名色分別智與緣攝受智 二 審察遍知 (tīraṇa pariññā 度遍知 ): 即思惟智與生滅隨觀智 這兩種觀智觀照名色法及它們之因緣的生滅, 所以稱為審察遍知 三 斷遍知 (pahāna pariññā): 即從壞滅隨觀智起乃至道智 除了能夠根本斷除煩惱的道智之外, 其 61

69 餘的觀智只能暫時斷除煩惱 8 因此, 根據 不遍知經, 如果想要斷除煩惱 解脫生死輪迴, 你就必須以三種遍知來了知一切名色或五蘊及它們的因, 並且觀照它們為無常 苦 無我 再者, 阿毗達摩藏 的註釋也解釋說 : 只觀照色或只觀照名都不足以證悟涅槃 因此禪修者必須有時觀照色, 有時觀照名 在觀照名色法的時候, 如果只觀照內在或只觀照外在的名色法, 這樣也不足以證悟涅槃 必須有時觀照內在的名色法, 有時觀照外在的名色法 佛陀在 大念處經 中教導身 受 心 法這四念處 修行身念處的時候, 你注重在觀照色法, 但是只觀照色法是不夠的, 還必須觀照名法 同理, 修行受念處的時候, 你注重在觀照受, 但是只觀照受是不夠的, 必須也觀照色法及其他的名法 修行心念處的時候, 你注重在觀照心, 但是只觀照心是不夠的, 必須也觀照色法及其他的名法 在法念處當中, 佛陀教導觀照五蘊等各種不同的方法 所以大家不要誤解說只觀照四念處當中的一種就足以證悟涅槃 在經中, 佛陀繼續開示說 : 何謂四念處? 在此, 諸比丘, 比丘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身為身,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他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受為受,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他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心為心,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他以熱誠 正知 正念安住於觀法為法,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8 關於十六觀智, 請參閱本書後面的 詞語匯解 62

70 在聽聞佛法的四眾當中, 佛陀只稱說比丘 什麼是 比丘 呢? 比丘 一詞是指精進地修行佛法的人 天神以及除了比丘以外的其他人當然也精進地修行佛法, 但是由於比丘的身份殊勝, 所以佛陀稱說比丘 在接受佛法的各種人當中, 比丘最為崇高, 因為比丘適合於接受各種教導 再者, 提到最崇高的人之時, 其他的人也都包括在內了 就好像皇家出巡的時候, 提到國王之時, 他的隨行人員也都包括在內了 佛陀在經文中說 觀身為身, 這裡的身指的是色身, 即色法的群體 就如之前我所說的, 只觀照色法不足以證悟涅槃, 必須也觀照名法為無常 苦 無我 然而在教導身念處時, 佛陀注重於觀照色身, 因為他想在受 心及法念處裡個別地教導觀照名身 色身是由大大小小的物質成份聚集而成的, 例如頭髮 身毛 指甲 牙齒等等 以集合體的角度來看, 身就像象群 車群一般 就不淨物之焦點的意義來說, 身體是可厭惡的 身體是噁心之物 極度可厭之物的誕生地 誕生地就是產生的地方 產生了什麼東西呢? 產生了頭髮等不淨物 因此身體是污穢不淨之物的發源地 在 觀身為身 這一句中, 為什麼 身 字被用了兩次? 這是為了確定目標 將目標分離出來以及徹底地分解事物密集 (ghana) 的表象 色法有三種密集, 即相續密集 (santati ghana) 組合密集 (samūha ghana) 與作用密集 (kicca ghana) 如果禪修者只能在身上的某個部位觀察到硬, 某個部位觀察到冷等等, 而還未能見到色聚 ( 究竟色法聚集成的微粒 ), 那麼他就還沒有破除相續密集 唯有當他能夠見到色聚之時, 63

71 才破除了相續密集 再者, 即使禪修者能夠見到色聚, 但是如果無法分析單一粒色聚裡的究竟色法, 那麼他就還沒有破除組合密集, 意思就是說他還不能透視究竟色法 唯有當禪修者能夠分析色聚裡的地 水 火 風等究竟色法之後, 他才破除了組合密集 再者, 即使能夠分析色聚裡的究竟色法, 但是如果還不能了知每一種究竟色法的作用, 那麼他就還沒有破除作用密集, 因為色聚裡的每一種究竟色法各有不同的作用 所以你必須有系統地辨識每一種色法的特相 作用 現狀 近因, 以便破除作用密集 由於這個原因, 所以佛陀在經上教導 觀身為身, 這個 身 字被用了兩次 在身上不能觀照到受 心或法, 只能觀照到身 因此, 藉著指出身念處的觀法只能在身上修行, 如此透過分離來確定目標 關於這一點, 我要舉個例子來解釋 在修行的時候, 可能在你身體的某個部位會有僵硬或熱的情況發生 由於那樣的硬或熱, 你可能會感覺到痛 這時如果你作意那個硬或熱為感受, 那就錯了 因為硬與熱是四界的特相, 是色法而不是感受 根據佛陀所教導的 觀身為身, 我們必須將色法觀照為色法, 不能將色法觀照為受 心或名法 在身體中, 除了頭髮 身毛等大大小小的成份之外, 沒有單一不變的事物存在, 沒有男人或女人可得 身中只有基本色法 ( 四大種色, 即四界 ) 與所造色法, 除此之外, 別無他物 如果你有系統地修行安般念達到第四禪, 那時禪定的光明會變得很強 在這種光明的幫助下, 如果你觀察身體, 就可以很清楚地見到構成身體的三十二個部份 除了這三十二部份之外, 你看不到其他的東西 三十二身分的集合 64

72 體就稱為男人或女人 再者, 如果你有系統地修行四界分別觀, 你會見到稱為色聚的微粒 如果分析那些色聚, 你可以透視到每一粒色聚都含有四大種色及所造色 四大種色就是地界 水界 火界 風界 所造色包括顏色 香 味 食素等 身體中除了四大種色與所造色之外, 沒有其他東西存在 對於身體有三種觀照法 :( 一 ) 觀照身體中頭 手 腳等大大小小各部份組合的情況, 就像觀察馬車的組成零件一般 ( 二 ) 觀照身體裡的頭髮 身毛 指甲等, 可以比喻為觀察一個城市的各個構成部份 ( 三 ) 觀照身體是四大種色與所造色組合而成的, 可以比喻為一層接一層地剝除芭蕉樹幹, 或者就像鬆開原本握著的空拳一般 為什麼呢? 因為四大種色與所造色一生即滅, 它們之中沒有永恆存在的實質 因此, 可以用種種方式指出身是集合體, 藉此而徹底地分解密集的表象 在身體裡, 除了前面談到的集合體之外, 沒有另外的身 男人 女人或其他任何物體存在 眾生以種種方式對上述這樣的純粹集合體生起錯誤的看法, 所以古代的註釋者說 : 他所看的事物沒有正確地被見過, 他沒有正確地見過他所看的事物, 由於不見實相故他受到枷鎖束縛, 這個受束縛的愚人無法得到解脫 讓我先解釋首兩句 : 他所看的事物沒有正確地被見過, 他沒有正確地見過他所看的事物 如果要照見實相, 禪修者應當照見究竟名色法 但是如果他見到男人 女人 兒子 女兒 父親 母親等等, 這種見不是正確的見 為 65

73 什麼呢? 因為這種見會增加貪欲 瞋恨等煩惱 這種見是使煩惱增長的原因, 稱為邪執 (micchābhinivesa), 會導致他對純粹是集合體之物產生邪見 第三句 由於不見實相故他受到枷鎖束縛 : 既然沒有正確地見到究竟的名色法, 他就一直受到枷鎖束縛 這裡所謂的 受到枷鎖束縛 是指他無法脫離邪見 如果他錯誤地認為有男人 女人等真實存在, 這種錯知就是無明 由於無明, 就會對這些目標生起愛 愈來愈強的愛稱為取 由於無明 愛 取這些煩惱, 他會造下善業與惡業, 這些善惡業稱為行 由於這些善惡業的力量, 就會造成再度投生, 產生新的五蘊, 如此一再輪迴生死, 所以第四句說 : 這個受束縛的愚人無法得到解脫 怎樣才能斷除無明 愛 取呢? 你必須透視究竟名色法, 以便知見實相 在這裡, 依據 藉著分離而確定目標 及 徹底地分解事物密集的表象 這兩句話, 應當了解到 : 此人觀照身只是身, 而不將身觀為其他事物, 因為他能夠見到色聚及透視其中的究竟色法 這意味著什麼呢? 在這個確定是無常 苦 無我 不淨的身中, 他見不到常 樂 我 淨 身念處就是在觀照無常 苦 無我與不淨這些特質所集合起來的物體 他觀照究竟色法一生即滅, 因此是無常的 ; 它們一直受到生滅的逼迫, 因此是苦的 ; 它們之中沒有恆常的我存在, 因此是無我的 ; 它們一直伴隨著可厭惡的顏色 氣味等等, 因此是不淨的 如此, 他將究竟色法只觀為無常 苦 無我 不淨 事實上根本沒有觀照我或觀照屬於我之物的身念處 觀照頭髮等集合體中的究竟色法才算是身念處 也必須如此地了解其含義 : 觀身為身 乃是逐步地見到身是無常等特質的集合體 正如 無礙解道 66

74 (Paṭisambhidāmagga) 所教導的句子 : 在此身中, 他觀照無常, 而不是觀照常 等等, 總共有七種隨觀 : 一 他觀照身是無常的, 而不是常的 這是無常隨觀 (aniccānupassanā) 二 他觀照身是苦的, 而不是樂的 這是苦隨觀 (dukkhānupassanā) 三 他觀照身是無我的, 而不是我 這是無我隨觀 (anattānupassanā) 四 當他觀照身為無常 苦 無我時, 他會厭離身而不喜愛身 這是厭離隨觀 (nibbidānupassanā) 厭離隨觀以及接下來的三種隨觀並不是另外的觀照方法, 而是在持續地觀照身為無常 苦 無我達到相當程度的時候, 這些隨觀就會生起 五 他觀照身為無常 苦 無我時, 不是為了生起貪欲, 而是為了遠離貪欲 這是離欲隨觀 (virāgānupassanā) 六 他以傾向寂滅的心觀照身為無常 苦 無我, 而不是以傾向生起的心 這是寂滅隨觀 (nirodhānupassanā) 七 他觀照身為無常 苦 無我的時候不是藉著執取它, 而是藉著捨棄它 這是捨遣隨觀 (paṭinissaggānupassanā) 修行這七種隨觀的時候, 他的觀智就能暫時地去除煩惱 怎樣去除呢? 當他照見身或名色的無常本質時, 常想與驕慢就會消失, 因為驕慢之所以會生起, 乃是由於認為目標是恆常的緣故 當他照見身或名色的苦本質時, 樂想與渴愛就會消失 當他照見身或名色的無我本質時, 我想 67

75 與認為有我的邪見就會消失 所以無常 苦 無我隨觀智能夠暫時去除驕慢 渴愛 邪見這些煩惱 當觀智成熟時, 他就會證悟涅槃 在涅槃中沒有名色法, 沒有無常 苦 我 9 在涅槃中才有真正的快樂 解釋了 觀身為身 這句經文之後, 接著我要解釋 比丘以熱誠 正知 正念 這一句 熱誠 (ātāpī) 正知 (sampajāna 或明覺 ) 正念 (sati) 這三項對禪修者非常重要 熱誠 就是精進, 它能燒毀三界的煩惱 正知 是指正確地 完全地 平等地觀照 在這裡, 正確地 意思是確實無誤地 完全地 意思是從各方面去了解 平等地 意思是透過愈來愈高的修行成就而持續進步 當比丘觀照頭髮 身毛等三十二身分時, 那樣的觀照稱為正確的觀照 當比丘觀照究竟色法時, 那樣的觀照也是正確的觀照 但是局部地觀照是不夠的, 必須全面地觀照, 例如他必須觀照內在與外在的三十二身分, 從頭髮順觀到尿, 再從尿逆觀到頭髮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不單只是執著內在的三十二身分而已, 也執著外在的三十二身分, 所以才會去結婚, 彼此強烈地執著 因此內外的三十二身分都必須觀照 能夠觀照內外的三十二身分才能稱為完全地從各方面去觀照 再者, 還必須有系統地辨識頭髮等的四界, 以便能見 9 這是常被混淆的觀點 涅槃是恆常的, 但也是無我的 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說 :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的道理 有為法 ( 行法 ; 因緣所生法 ) 都是無常的, 而涅槃是無為法, 因此是常的 然而包括涅槃在內的一切法都是無我 世間與出世間都找不到 我 存在 應當明辨 諸行 與 諸法 的差別, 無常法 與 無我法 的差別 68

76 到色聚 然後再分析那些色聚, 以便能透視到每一身分中的所有種類究竟色法 能如此透視才是完全地從各方面去觀照 平等地 觀照是指透過愈來愈高的修行成就而持續進步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前面已經講解過 : 只觀照色法並不足以證悟涅槃, 必須也觀照名法 再者, 只觀照名色法也還不足以證悟涅槃, 還必須修行緣起法 : 觀照名色的因以及因與果之間的關係 再者, 只觀照名色及它們的因也還不足以證悟涅槃, 還必須觀照名色及其因無常 苦 無我的本質, 以達到一層比一層高的修行成就, 直到證悟涅槃 下一句經文是 以正念觀 以正念觀 意思是具備取身作為禪修目標的正念 禪修者以正念取得目標之後, 再以正知 ( 即智慧 ) 觀照它 這是一個要點 舉個譬喻來說 : 假設這裡有一塊紅寶石, 你用手將它拿過來, 然後用眼睛觀看它 這就比喻禪修者先以正念取得目標, 然後再以正知來觀照那個目標 禪修者先以正念取得色法, 然後以正知觀照它 : 這是色法 這是硬 這是地界 這是水界 火界 風界等等 如果你正在修行安般念, 你必須先以正念取得呼吸, 再以正知清楚地知道呼吸 記得呼吸不忘失是正念 ; 清楚地知道呼吸是正知 ( 智慧 ); 為了清楚知道呼吸而付出的努力是熱誠 ( 精進 ) 怠惰 迷糊與疏忽的心不能清楚地知道呼吸 因此在你修行的時候, 熱誠 正知與正念是非常重要的 同樣的道理, 在修行四界分別觀時, 你必須具備正念地觀照四界的十二種特相 : 地界的硬 粗 重 軟 滑 輕 ; 水界的流動與黏結 ; 火界的熱與冷 ; 風界的支持與推 69

77 動 明記這些特相不忘失是正念, 清楚地知見它們是正知, 為了清楚知見它們而付出的努力是熱誠 能夠迅速又清楚地從頭到腳觀照這十二特相, 一再重複之後, 你應當總觀全身的十二特相 : 猶如正從頭頂上向下觀全身一樣, 將全身當作一個整體來觀 當你能觀得很純熟, 幾乎同時見到十二特相時, 就應當將它們分成地 水 火 風四組 : 見到硬 粗 重 軟 滑 輕時就了知它們為 地 ; 見到流動與黏結時就了知它們為 水 ; 見到熱與冷時就了知它們為 火 ; 見到支持與推動時就了知它們為 風 如此反覆地觀照它們為 地 水 火 風 這時候, 明記四界不忘失的是正念, 清楚地了知四界的是正知, 為了清楚了知四界而付出的努力是熱誠 因此, 無論修行任何禪修業處, 熱誠 正知與正念都非常重要 事實上, 沒有正念就無法觀照 沒有正念就不能憶念不忘禪修目標, 如此又如何能觀照 這是無常 這是苦 這是無我 呢? 因此佛陀開示說 : 諸比丘, 我說正念適用於所有的情況 對於 正念適用於所有的情況 這句話, 疏鈔解釋說 : 正念用於每個生命 (bhava), 用於每個懶惰 不平衡的心都是功效卓著的 或者 正念適用於所有的情況 意思是 : 藉著正念的幫助, 其他的覺支才得以開展 因此, 在正念的幫助下, 正知才能夠觀照 在這裡, 我要簡單地解釋七覺支 七覺支是 :( 一 ) 念覺支 ( 二 ) 擇法覺支 ( 三 ) 精進覺支 ( 四 ) 喜覺支 ( 五 ) 輕安覺支 ( 六 ) 定覺支 ( 七 ) 捨覺支 除了念覺支之外, 其餘六覺支可以分成兩組 : 擇法 精進 喜這三覺支是一組 ; 輕安 定 捨這三覺支是另一組 念覺支處於中間來平衡這兩組 有兩種七覺支, 即世間七覺支與出世間七覺 70

78 支 世間七覺支以身 受 心 法作為目標 ; 出世間七覺支則以涅槃作為目標 現在我要舉安般念為例子來解釋世間的七覺支 在你修行安般念的時候, 七覺支都存在你心中 其中擇法覺支所揀擇分析的法就是你的呼吸, 你應當單純地覺知呼吸就夠了 如果過度地揀擇分析, 那麼你的擇法覺支會太強, 禪修的進展就會受到影響 例如我們教導說 : 當你的定力好的時候, 無論呼吸長或短, 你都要專注於全息 聽了如此的教導之後, 如果你去分析呼吸多長才叫做 長, 多短才叫做 短, 那時你的擇法覺支就太過強了 如此也會使精進覺支與喜覺支過強, 因為在分析的時候你付出更多的精進, 並且會由於分析而感到歡喜 當擇法 精進 喜這三覺支太強的時候, 你的定力會減退 這時候念覺支是很重要的 你應當注重 提昇與增強輕安 定 捨這三覺支 如何提昇它們呢? 你應當以正念與正知單純地只專注於呼吸就夠了 如此持續地專注, 你的定力就會提昇 定力提昇時, 輕安覺支與捨覺支也會提昇 於是輕安 定 捨這三覺支能與擇法 精進 喜這三覺支達到平衡, 那時你的定力就能持續增強 現在多數禪修者在修行止禪, 部份禪修者在修行觀禪 修行止禪的時候, 定覺支稍微偏強是可以的, 因為這時定覺支很重要 但是若定覺支太強而不能與其他覺支保持平衡則是不好的 修行觀禪的時候, 擇法覺支稍微偏強是可以的, 因為這時擇法覺支很重要 你必須分析 觀照色法 名法 因法 果法 無常 苦 無我等 但是若擇法覺支太強而不能與其他覺支保持平衡則是不好的 因此, 無論是修行止禪或觀禪, 正念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正念的幫助下, 其他覺支才能平衡開展 71

79 註釋繼續解釋說 : 以熱誠 正知 正念 這些話的目的是要指出影響禪修者修行進展的因素 心處在懶惰的狀態時, 懈怠的障礙就會生起 心處在不正知的狀態時, 在選擇正確方法與避免錯誤方法的判斷上會出差錯 例如在修行安般念的時候, 如果沒有足夠的正知, 不能清楚地了知呼吸, 那麼就不是依循正確的方法在修行安般念了 心處在沒有正念 粗心大意的狀態時, 無法採取正確的方法及避免錯誤的方法 例如在修行安般念的時候, 如果對專注於呼吸沒有很大的興趣, 你可能會忘了專注呼吸, 因為你會分心去注意其他的目標, 如過去的往事 未來的計劃 身體的感覺 外在的聲音等等 那時你的正念很弱, 為了清楚知道呼吸而作出的努力也很弱, 對呼吸的了知也很弱, 於是你的心無法採取正確的方法及避免錯誤的方法 因此在修行的時候, 強而有力的熱誠 正知與正念是很重要的 當禪修者不熱誠 不正知 不正念時, 他的修行就無法成功 因此, 請大家要做有熱誠 有正知 有正念的禪修者 指出了修行身念處必須具備的三項因素之後, 佛陀接著開示說 : 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及憂惱, 指出必須捨棄的兩項因素 如果不能捨棄這兩種煩惱, 你就無法獲得高度的定力 因此在觀身為身的時候, 你必須培育熱誠 正知與正念這三項, 而去除貪欲及憂惱這兩項 去除 ( vineyya) 是指用善法來淘汰惡法的訓練 ; 或者指經由訓練而逐步地排除惡法 ; 或者指藉著禪那來鎮伏愛欲 72

80 關於 對世間 這一句話, 在這裡, 從崩壞之物的意義上來看, 身就是世間 由於在受 心 法方面也都要去除貪欲及憂惱, 所以 分別論 (Vibhaṅga) 中談到 : 五取蘊就是世間 貪欲代表感官欲望 ; 憂惱代表瞋恨 由於感官欲望與瞋恨是修行的主要障礙, 因此 去除貪欲及憂惱 意味著去除所有的障礙 所以, 根據佛陀的這段教導, 在禪修之時你必須去除所有的障礙 障礙有六種, 也稱為六蓋, 即 :( 一 ) 欲欲蓋 10 ( 二 ) 瞋恨蓋 ( 三 ) 昏沉睡眠蓋 ( 四 ) 掉舉追悔蓋 ( 五 ) 懷疑蓋 ( 六 ) 無明蓋 由於它們阻礙投生天界或善趣之路及阻礙證得禪那與涅槃之路, 所以稱它們為蓋 根據佛陀所教導的 阿毗達摩藏, 如果一個人臨終的時候生起不善的臨死速行心 (maraṇāsanna javana), 那麼死亡後他就會墮入四惡道當中的一道, 所以這些蓋會阻礙投生天界或善趣之路 在禪修的時候, 如果你的心中生起任何一蓋, 例如生起貪欲, 想要吃美味的食物, 你的定力就會衰退, 因而無法證得禪那或證悟涅槃, 所以它們會阻礙證得禪那與涅槃之路 這些蓋是心所, 它們會阻止未生起的善法生起以及使已經生起的善法不能持久 前五蓋是證得禪那的主要障礙, 第六蓋 ( 無明蓋 ) 則是智慧生起的主要障礙 這六種蓋當中包含了八種心所 (cetasika) 11, 其中有兩對心所各算為一蓋 阿毗達摩藏 的註疏解釋說 : 昏沉 10 kāmacchandanivāraṇa 譯為 欲欲蓋 欲欲 (kāmacchanda) 意為 對欲樂的欲求 11 心所的解釋請參閱本書後面的 詞語匯解 73

81 與睡眠合為一蓋, 掉舉與追悔合為一蓋, 因為它們各有類似的作用 緣與對治之法 昏沉與睡眠兩者都有使名法軟弱無力的作用, 它們都是緣於懶惰與昏昏欲睡而生起, 對治它們之法都是激起精進 掉舉與追悔都有導致不寧靜的作用, 它們都是緣於困擾的念頭而生起, 對治它們之法都是培育定力 接著我要舉例來說明這六種蓋 : ( 一 ) 欲欲蓋 : 欲欲 ( 對欲樂的欲求 ) 屬於貪組 在禪修時, 如果你經常希望得到欲樂, 你的定力就會衰退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比丘, 名叫優波難陀 (Upananda) 他 是佛陀的親戚, 而且善於說法, 但是他對四種資具 12 有很 強的欲求, 因此他用盡各種不如法的方式來取得四種資具 法句經 的註釋裡講到他的故事如下 : 有一次, 在雨季即將來臨的時候, 他來到鄉間, 停留在某個寺院說法 眾沙彌與新受戒比丘很喜歡他說法的方式, 就對他說 : 在這裡過雨季安居吧, 尊者 優波難陀問說 : 在這裡過雨季安居的比丘可以分享到什麼物品? 他們回答說 : 一件袈裟 優波難陀就把自己的拖鞋留在那寺院, 然後走到下一個寺院 到了那裡, 他又問同一個問題 : 在這裡安居的比丘可以分享到什麼物品? 他們回答說 : 兩件袈裟 於是他將自己的枴杖留在那裡 然後他走到第三個寺院, 再問同樣的問題 : 在此安居的比丘可以分享到什麼? 他們回答說 : 三件袈裟 他就把自己的水壺留在那裡 然後他來到第四個寺院, 又問同樣的問題 : 這裡可以分享到什麼? 他們回答說 : 四件袈裟 優波難陀說 : 12 四種資具 : 或稱四事供養, 即飲食 衣著 住處 藥品 74

82 很好, 我就留在這裡過雨季安居 他在那個寺院住下來, 並且為住在那裡的比丘及居士說法 由於他說得很好, 因此他們供養他很多衣物與袈裟 安居結束之後, 他傳達訊息給之前他去過的那些寺院說 : 我把我的用品留在那裡了, 因此我也應該擁有在那裡安居所能分享到的所有物品 請將那些物品送來給我 他收到所有的物品之後, 將它們裝在一輛車裡, 繼續遊行 在某個寺院裡, 有兩位新比丘得到兩件袈裟及一條毯子 他們無法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分配法, 為了解決這件事而在路旁爭議起來, 彼此說 : 兩件袈裟歸你所有, 毯子則歸我所有 當他們看到優波難陀來到時, 就說 : 尊者, 請您作個公平的分配法, 給予我們適當的安排吧! 優波難陀說 : 你們服從我的決定嗎? 那兩位比丘說 : 是的, 我們服從您的決定 很好 優波難陀就將兩件袈裟分給那兩位比丘, 然後對他們說 : 這條毯子只應該給我這位說法者用 說完, 就把那條昂貴的毯子披在肩膀上走了 那兩位比丘感到很厭惡與失望, 就來見佛陀, 並且報告事情的經過 佛陀說 : 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拿走你們的東西而讓你們厭惡與失望, 他在過去生中也做過同樣的事情 接著佛陀講述說 : 在很久以前, 有兩隻水獺名叫阿努底拉加里及甘比拉加里 牠們抓到一大條紅鱒魚, 因而爭吵起來, 彼此說 : 魚頭應該歸我所有, 你可以取得魚尾 在牠們無法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分配法時, 看見一隻胡狼, 就請求胡狼為牠們作決定說 : 胡狼叔叔, 請依照您認為正確的方式來分配這條魚並且作個判決吧! 胡狼說 : 我被國王指派為法官, 每次必須坐在法庭裡判案好幾個小時 我出來這裡走走只是為了伸展肢體而已 現在我沒有時間辦這樣的事情 75

Access to the Breath

Access to the Breath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 asambuddhassa 禮敬 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者 大念處經析解 在這次禪修營當中 我要為大家詳細地解說 大念處 經 這部經是佛陀住在 俱盧國 Kuru 的 劍磨瑟曇城 Kammasadhamma 時所開示的 據說 在劍磨瑟曇城 裡沒有適合世尊居住的處所 但在城外則有一處水源充 足 風景宜人的大樹林 世尊就住在那個樹林裡 並且以

More information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戊 四聖諦 (sacca) 在解釋依七覺支而修行法念處之後, 佛陀繼續解釋依 四聖諦而修行法念處的方法 佛陀在三藏中開示各種法, 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令人 領悟四聖諦 再者, 諸比丘, 比丘依四聖諦而安住於觀法為法 諸比丘, 比丘如何依四聖諦而安住於觀法為法呢? 在此, 諸比丘, 比丘如實地了知 : 這是苦 如實地 了知 : 這是苦的原因 如實地了知 : 這是苦的息滅 如實地了知 : 這是導致苦息滅的修行方法

More information

正念之道 大念處經析解與問答 緬甸帕奧禪師講解

正念之道  大念處經析解與問答  緬甸帕奧禪師講解 回目錄 正念之道 大念處經析解與問答 大念處經經文 緬甸帕奧禪師講解弟子合譯 目錄 ( 標示的頁碼為原書的 ) 帕奧禪師序 III 譯序 VII 安般入門 1 大念處經經文 7 索引 451 I 回目錄 帕奧禪師序 佛陀的教法非常深奧難懂, 關於這點從佛陀在 中部. 聖尋經 (Ariyapariyesanā Sutta) 的開示即可得知 : 對於我以前亦覺得甚難達到之法, 就別再想要教了, 因為它不能被那些活在貪欲與瞋恨中的人了知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附件一:

附件一: 理念 來 ~ 老 飯 飯 飯 都 飯 了 兩 飯 老 不 飯 不 飯 零 料 不 不 了 念 理念 了 不 更 力 識 來 路 領 行 了 了 度 聯 不 了 行 旅 念 更 更 力 了 識 蘿 了 了 狀 了 狀 不 狀 六 類 識六 類 類 量 念 樂 良 了 ~ 立 更 1 略 精神 都 更 不 了利 行 論 了 2 論旅論錄 流 領 年 年 年 年 來 4 良 度 力 良 力 識 不 律 良

More information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採訪 / 葉代芝 2005 12 2,500 爭取獨立 流亡到這裡的西藏難 民, 在刻苦的環境中胼手胝足, 建立起一個個屯墾區 90 希望,沒有句點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9 5 2.5 4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行動醫療團團長陳志福醫師, 為巡迴醫療團隊掌舵 30 周維正醫師是國合會的長期志工, 走過了三十多個國家, 在各個行動醫療團中, 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How_to_Make_An_End_to Suffering_.doc

Microsoft Word - How_to_Make_An_End_to Suffering_.doc 因此, 諸比丘, 應當精勤於了知 : 這是苦 ; 應當 精勤於了知 : 這是苦的原因 ; 應當精勤於了知 : 這是 苦的息滅 ; 應當精勤於了知 : 這是導致苦滅之道 你想脫離痛苦嗎? 如果想離苦, 請聆聽 諦相應. 重閣經 (Kåñaghàra Sutta, Sacca Sa yutta): 諸比丘, 若有人如此說 : 不必如實地徹見苦聖諦, 不必如實地徹見苦集聖諦, 不必如實地徹見苦滅聖諦, 不必如實地徹見導致苦滅的道聖諦,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正念之道 大念處經析解與問答 緬甸帕奧禪師講解弟子合譯 目錄 帕奧禪師序 III 譯序 VII 安般入門 1 大念處經經文 7 大念處經析解 33 總說 34 身念處 89 安般念 89 四威儀 118 正知 132 向前進與返回時的正知 132 向前看與向旁看時的正知 150 屈伸肢體時的正知 156 穿著袈裟等時的正知 159 吃飯 喝水等時的正知 162 淨身時的正知 165 走路等時的正知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推薦序 修習四念處 習慣成自然 二 二年冬 香光尼僧團舉辦第八屆封山禪 修二十天 禪修期間 禮請性空法師指導 教授 大念處經 作為四念處禪修法門所依的經典 大眾師禪修精進 聞法歡喜 乃將法師講授的內 容結集出版 名為 念處之道 以饗同道 法師講授的 大念處經 是取巴利藏 長部 第 22 經 的版本 在巴利藏還有另一部 念處 經 在 中部 第 10 經 內容大致相同 都 是在闡述四念處 而前者與後者不同之處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contents 1 2 3 4 5 6 7 8 9 10 4 6 14 21 27 30 35 37 40 44 5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8 65 68 73 77 81 91 95 T.S. 102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2009年3月1日 第30卷第1期 香港浸信教會家訊 屬於全體會友的家訊 馨風 創刊至今已30年 你可曾見證 她 的面世與改變 又或 許伴著你成長 她 可曾幫助你認識教會的人和事 當中的 生命故事 也曾給你激 勵和提醒 展望未來 我們仍朝著創刊的目標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讓 馨 風 成為每位讀者的祝福 我們更需要您的參與和支持

More information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數學核心能力測驗 G2 行為觀察記錄記錄紙 學校 : 班級 : 姓名 : 日期 : 記錄者 : ~ 學生作答時, 請他 ( 她 ) 將雙手皆置於桌面 ~ 認識數字 ( 三 ): 數列 ( 共 1 頁 ) 注意事項 逐題觀察並作底下記錄, 等分測驗做完後, 每一個策略任選一題問 這一題你是怎麼算的? ( 如果只運用一種策略, 則再任選 2-3 題訪問 ) 利用學生的回答來作為 自己觀察記錄的證據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轉正法輪(轉法輪經、無我相經、皮帶束縛經)-- 禪修開示與問答

轉正法輪(轉法輪經、無我相經、皮帶束縛經)-- 禪修開示與問答 轉正法輪 ( 轉法輪經 無我相經 皮帶束縛經 ) 禪修開示與問答 請用 Foreigs1 字型已改為萬國碼 UTF-8 III 轉正法輪 回首頁 轉正法輪目錄 帕奧禪師序 III 安般念簡介 1 轉法輪經 11 無我相經 101 五比丘 131 皮帶束縛經 ( 一 ) 141 皮帶束縛經 ( 二 ) 151 問答類編 239 克服障礙 239 戒學釋疑 252 定學釋疑 260 慧學釋疑 277 學佛群疑

More information

<B8D5C5AAA5BB2E706466>

<B8D5C5AAA5BB2E706466> 5 2 LION TEL 0136 43 2882 http://hokkaido.lion-adventure.com/ 3 3 5.5 4 5 34 35 PART 1 P110 15 15 20 27 42 PART 1 43 24 44 PART 1 45 KONG P97 50 P43 PART 2 90 30 51 52 3 4 2 3 P43 3 4 56 7 2 1 57 PART

More information

青少年家庭教育手冊父母版 The Power of Yet Youtube TED The Power of Yet Dr. Carol Dweck 04 / 05 ...52...04 PART 1... 08 PART 2...12 PART 3...14...14!...22...26 SOP...32...38...44...51 PART1 PART1 1. 2. Family Life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須崎動物醫院院長 須崎恭彥 著 高慧芳 譯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五大有效營養素 BEST1 BEST BEST3 BEST4 BEST5 6 - BEST1 BEST BEST3 BEST4 BEST5 1 6 6 1-1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2 part 01 浴室 浴室收納原則 要在浴室用的東西一定要收在浴室 從內容物只剩一點的洗滌劑容器開始整理 減少相同物品的數量 多的物品只要 1~2 個就夠了 每天要用的東西別放在浴室櫃子裡

2 part 01 浴室 浴室收納原則 要在浴室用的東西一定要收在浴室 從內容物只剩一點的洗滌劑容器開始整理 減少相同物品的數量 多的物品只要 1~2 個就夠了 每天要用的東西別放在浴室櫃子裡 101 KANG SI 1010091 1. Home Economics. 康熹家政報報 101 KANG SI 第三期 24830 (02)2299-9006 (02)2299-9110 好書推薦 一天一點無壓力收納 : 600 萬網友推薦的實用整理聖經 本書簡介 600157 2 part 01 浴室 浴室收納原則 要在浴室用的東西一定要收在浴室 從內容物只剩一點的洗滌劑容器開始整理 減少相同物品的數量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2014.10.15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Upper Mustang Trekking, Nepal 2 3 4 巨人雕像一個個豎立 像在直立行走 他們頭很大 脖頸很長 下頷骨突起 目光深沈 驕傲地立於他們的孤獨之中 他們聳立在那裡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2389 30 1 14A 0.1%5% 14A 14A.52 1 2 3 30 2 (a) (b) (c) (d) (e) 3 (i) (ii) (iii) (iv) (v) (vi) (vii) 4 (1) (2) (3) (4) (5) 400,000 (a) 400,000300,000 100,000 5 (b) 30% (i)(ii) 200,000 400,000 400,000 30,000,000

More information

(Chi)_.indb

(Chi)_.indb 1,000,000 4,000,000 1,000,000 10,000,000 30,000,000 V-1 1,000,000 2,000,000 20,000,00010,000,0005,000,000 3,000,000 30 20% 35% 20%30% V-2 1) 2)3) 171 10,000,00050% 35% 171 V-3 30 V-4 50,000100,000 1) 2)

More information

穨_2_.PDF

穨_2_.PDF 6 7.... 9.. 11.. 12... 14.. 15.... 3 .. 17 18.. 20... 25... 27... 29 30.. 4 31 32 34-35 36-38 39 40 5 6 : 1. 2. 1. 55 (2) 2. : 2.1 2.2 2.3 3. 4. ( ) 5. 6. ( ) 7. ( ) 8. ( ) 9. ( ) 10. 7 ( )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家務工作安全及健康要點 家務工作看似簡單, 但我們絕不應忽視家居環境中潛在的各種危害及風險 如工作時不注意安全及健康, 很容易釀成意外, 導致勞損 受傷甚至死亡 本單張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家務料理者在工作時應注意的安全健康要點以及有關預防意外的措施 1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絆倒滑倒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家務工作安全及健康要點 家務工作看似簡單, 但我們絕不應忽視家居環境中潛在的各種危害及風險 如工作時不注意安全及健康, 很容易釀成意外, 導致勞損 受傷甚至死亡 本單張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家務料理者在工作時應注意的安全健康要點以及有關預防意外的措施 1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絆倒滑倒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Doing Housework in a Safe and Smart Way 家務工作安全及健康要點 家務工作看似簡單, 但我們絕不應忽視家居環境中潛在的各種危害及風險 如工作時不注意安全及健康, 很容易釀成意外, 導致勞損 受傷甚至死亡 本單張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家務料理者在工作時應注意的安全健康要點以及有關預防意外的措施 1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絆倒滑倒 清潔窗戶及高處工作 絆倒滑倒 2 燙傷 燒傷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CU0594.pdf

CU0594.pdf 8 SOHO 1 3 003 SOHO SOHO Coder Programmer HTML CSS PHP JavaScrip 009 LECTURE 1-1 1 048 PART 2 LECTURE 1-1 1 049 SOHO Landing Page Landing 050 PART 2 LECTURE 1-1 1 SEO SEO P.093 SEO SEO SEO SEO SEO 051

More information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內觀之道 林崇安教授圖 / 文 內觀臉書系列 4 內觀教育基金會 / 內觀教育禪林 2015.07( 初版 ) 1 作者序 內觀是洞見身心的內在實相而不是只看著外表 內觀之道是聲聞 獨覺和菩薩行者的共道, 修習內觀是為了滅除 苦的因, 此處將林崇安臉書中相關的圖文略加編集, 並引經據典, 取名為 內觀之道 與大眾分享, 也感謝法友們的回應 2015.07.30 2 內觀之道 1 離苦 內觀之道就是離苦之道

More information

防疫學苑系列 011 Handbook of Tuberculosis Contact Investigation 調查手冊 ... 2.. 7...13...15...20...20...26...29...41...43...54...62...66...72 4 5 / 6 7 8 1. 2. 3 9 1. 2. 3. 4. 10 (1) heroin smack morphine Opium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2

2 2 Tehillim 12:46 Psalmos "le" (I) 27:46 22:1 (II) --- --- --- --- ( 71:14-16) --- ( 71:2) --- ( 71:6) --- ( 71:18) 2 () 73 2 12 50,73-83 11 42,44-49,84-85, 87-88 1 1 48 - 顺 - - - ) 15:1-19 6:33 15:17

More information

- ( 青少年篇 ) ( ) 40043 32 12 10 (04)2229-1661 40043 32 12 11 (04) 2229-5550 (04) 2229-5607 10041 2 2 203 (02) 2371-1406 (02) 2371-1478 lourdes@ms42.hinet.net www.lourdes.org.tw 2015 9 2 台灣露德協會 6 8 9 12 16

More information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 2 3 4 5 6 7 教會園地 我們成就極重 無比 永遠的榮耀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 而是顧念看不見的 原來 看得見的是暫時的 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如果弟兄姊妹們也希望你們未信主的親戚 朋友 同事和同學能夠勝過今世的苦難 請你 們為他們禱告 和帶他們參加2015年1月18日主日晚上七時由溫偉耀博士主領的佈道會 平安 之路何處尋 ཐኚ 1 主日學祝誕 8 教會園地 2 GLOW團契 探訪禮賢會王少清頤養院

More information

Hänschen klein

Hänschen klein 56 2011 7463蜜蜂消失之謎 2006 the Cave of the Spider Cueve de la Arana in Valencia, Spain 根據史料的記載, 埃及人在西元前二千四百多年就已經發展出純熟的養蜂技術 13 18 3.7 Hänschen klein 2011 7463 57 2006 Dave Hackenberg 58 2011 7463 colony collapse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北 年 度 領 參 II 北 III 陸 錄 參 錄 IV V 1 2 3 4 參 錄 5 6 參 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 2 1 2 28 29 (三) 教學方法 躍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第一個板塊 教科書教學採用單元整體教學的思 路 教授一個主題單元時 可以把教學過程分成幾個模塊 自學模塊 字詞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owards eternal world peace _Chinese_.doc

Microsoft Word - towards eternal world peace _Chinese_.doc 朝向永恆的和平 2000 年時, 帕奧禪師受到聯合國邀請在 2000 年 8 月 28 日參加 宗教與精神領袖之千禧世界和平峰會 帕奧禪師和其他世界宗教成員被邀請 對宗教與精神領袖能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貢獻給與針對性的建議 呈上講稿及演講 帕奧禪師呈上了 朝向永恆的世界和平 但是由於患病, 所以禪師不能出席, 其演講也無法呈獻 1 朝向永恆的和平 嫉妒結和慳吝結 (issàmacchariyasa yojana)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樂音或噪音! 頻率與音高 6 215 2 56 44 16 25, Hz 2 2 K Hz 27.5 4,186 Hz 2196.16 47 13289.75 9397.27 77 8372.2 5587.65 4186.1 3729.31 44. 261.63 41.2 32.7 27.5 18.35 16.35 2 25 5 Hz 1 k 27.5 4,186 Hz 63 125 2 k 4 k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 2 () () 1987 1988 () () 2010 來 理 3 () () () () () 4 () ( ) ( ) 來 理 () 1 5 高中生對手搖杯飲料之成癮度探討 高中生對手搖杯飲料之成癮度探討 以東港海事為例 價格便 宜 14% 離家近 12% 特色茶 飲 店面 19% 設計 3% 品牌 10% 促銷活 動 8% 品質 14% 碳酸 咖啡 6% 2% 服 務 態 度

More information

選擇學校午膳供應商手冊適用於中、小學 (2014年9月版)

選擇學校午膳供應商手冊適用於中、小學 (2014年9月版) 2014 年 9 月版 選擇 學校午膳供應商手冊 適用於中 小學 i 1 1 2 3 4 5 6 7 8 9 1 2 2 i. ii. iii. iv. v. i. ii. iii. iv. v. vi. vii. 3 i. ii. iii. iv. v. 4 i. ii. 1. 2. 3. 4. 5. iii. iv. 5 6 3 4 5 6 i. ii. i. ii. iii. iv. v.

More information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52 2013 4 484 人類活動與 地球熱循環 46 不斷追求進步的我們, 殊不知在迅猛發展的同時, 已經陸續對地球的整個環境生態引爆一顆顆不定時炸彈, 所造成的傷害正逐漸擴大並增強中 10 6,000 500 地球的熱循環 3 2013 4 484 53 54 2013 4 484 工業革命後, 人類活動產生的熱迅速增加, 使地球原本趨於最適合人類活動的熱平衡必須重新調整 環境變遷 18 280

More information

我 到 的 以 8 到 12 的 複 時, 的 不 的 不 要, 要 著, 並 所 所 srs lds org videos 用 3 到 4 的 用 2 到 3 的 時, 並 看 用 2 到 4 的時 的 讀 用 5 讀 你 等 要, ii

我 到 的 以 8 到 12 的 複 時, 的 不 的 不 要, 要 著, 並 所 所 srs lds org videos 用 3 到 4 的 用 2 到 3 的 時, 並 看 用 2 到 4 的時 的 讀 用 5 讀 你 等 要, ii 我 到 的 以 8 到 12 的 複 時, 的 不 的 不 要, 要 著, 並 所 所 srs lds org videos 用 3 到 4 的 用 2 到 3 的 時, 並 看 用 2 到 4 的時 的 讀 用 5 讀 你 等 要, ii 我 的所 我 以 我 到 信息 3 1: 是 的 4 2: 用 的信 6 3: 8 GUIDING PRINCIPLES OF PERSONAL AND FAMILY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a) 擔 任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總 監 的 首 席 政 府 工 程 師 職 位 第 3 點 ) ; (b) 擔 任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首 長 級 丙 級 政 務 官 職 位 ; 以 及 (c) 擔 任 總 助 理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第 2 頁 (a) 擔 任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總 監 的 首 席 政 府 工 程 師 職 位 第 3 點 ) ; (b) 擔 任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首 長 級 丙 級 政 務 官 職 位 ; 以 及 (c) 擔 任 總 助 理 ( 機 場 擴 建 統 籌 辦 ) 的 財 務 委 員 會 人 事 編 制 小 組 委 員 會 討 論 文 件 2015 年 11 月 4 日 總 目 158- 政 府 總 部 : 運 輸 及 房 屋 局 ( 運 輸 科 ) 分 目 000 運 作 開 支 請 各 委 員 向 財 務 委 員 會 提 出 下 述 建 議, 即 由 財 務 委 員 會 批 准 當 日 起, 在 運 輸 及 房 屋 局 運 輸 科 機 場 擴 建 工 程 統

More information

cgn

cgn 3654 ( 571 ) 88(4) 2014 3 31 10766 10778 2014 3 31 ( ) 2 21 ( ) 2014 3 31 10768 10778 6 9 1. ( ) 2. 3. 4. 5. 2014 6 3 ( ) 10768 10778 ( ) 2014 3 31 ( 622 ) 11 80 2014 3 31 2014 6 3 10 8 2014 3 31 ( ) 2014

More information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簡介 Java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10-3 Java Java SCJD 7 Swing RMI 10.1.1 The Assignment The Essay 9 10 10-4 SCJP SCJD 90 10.1.2 SCJP Java 90 120 Swing 10

More information

39898.indb

39898.indb 1988 4 1998 12 1990 5 40 70.................................................. 40.............................................................. 7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1 壹 研究動機 一般而言 傳統大三弦琴碼的擺放位置 圖 1 大約在琴鼓下方 由下往 上三分之一的地方 約 8.5 公分 但是這種擺法 學生在初學大三弦時 左手 常伴隨著指距較大 音準較難以掌握的困擾 為解決這個技巧上的問題 必須不 斷練習將手指指距撐開 並在琴桿上做記號來加以輔助 圖 1 傳統琴碼三分之一的擺放位置 8.5 公分 目前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談龍建教授 採取將琴碼位置 往上移至 五度音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穨ecr2_c.PDF

穨ecr2_c.PDF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6 27 2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3 4 41 42 43 5 44 45 46 6 47 48 49 50 51 52 1 53 2 54 55 3 56

More information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電腦相關罪行跨部門工作小組-報告書 - ii - - iii - - iv - - v - - vi - - vii - - viii - (1) 2.1 (2) (3) 13.6 (4) 1.6 (5) 21 (6) (7) 210 (8) (9) (10) (11) ( ) ( 12) 20 60 16 (13) ( ) (

More information

i

i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20 .. ===== ===== ===== ===== ===== ======.. 21 22 ===== ===== ===== ===== 23 24 25 26 27 28 29 ==== ====

More information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展党员工作手册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问 答 目 录 一 总 论...9 1.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的 方 针 是 什 么? 如 何 正 确 理 解 这 个 方 针?... 9 2. 为 什 么 强 调 发 展 党 员 必 须 保 证 质 量?... 9 3. 如 何 做 到 慎 重 发 展?... 10 4. 如 何 处 理 好 发 展 党 员 工 作 中 的 重 点 与 一 般 的 关 系?...11 5.

More information

i

i 9 1 2 3 4 i 5 6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1 1 1 2 3 4 2 5 6 2 3 2.10 ( 2.11 ) ( 2.11 ) ( 2.9 ) 7 8 9 3 10 5% 2% 4 11 93% (2001 02 2003 04 ) ( ) 2,490 (100%) 5 12 25% (2.57% 25%) 6 (2001 02 2003 04 ) 13 100%

More information

中医疗法(上).doc

中医疗法(上).doc ( 20 010010) 787 1092 1/32 498.50 4 980 2004 9 1 2004 9 1 1 1 000 ISBN 7-204-05940-9/R 019 1880.00 ( 20.00 ) ...1...1...1...2...4...5...7...13...15...17...18...19...21...23...24...24...26...26...27 I ...28...29...30...30...31...32...33...34...35...36...37...39...40...41...42...43...43...45...46...47...47...48

More information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北 京 舞 蹈 學 院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北 京 舞 蹈 學 院 報 名 規 則 : I. 保 送 教 師 資 格 :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主 辦 二 零 一 六 年 秋 季 趣 學 堂 幼 兒 舞 蹈 課 程 評 核 報 名 及 規 則 ( 請 於 報 名 前 詳 細 閱 讀 整 份 文 件 ) 學 生 必 須 由 認 可 教 師 保 送 參 加 評 核, 而 以 下 為 認 可 教 師 的 資 格 : i. 持 有 由 香 港 舞 蹈 總 會 頒 發 之

More information

(As at 28

(As at 28 内 地 与 香 港 关 于 建 立 更 紧 密 经 贸 关 系 的 安 排 ( 安 排 ) 常 见 问 答 个 别 行 业 : 法 律 服 务 法 律 服 务 ( 18) I 受 聘 于 内 地 律 师 事 务 所 1 II 律 师 事 务 所 联 营 组 织 2 III 香 港 律 师 事 务 所 驻 内 地 代 表 机 构 ( 代 表 处 ) 4 I V 最 低 居 留 条 件 6 V 律 师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會議 附 件 B 有 关 政 策 局 推 行 或 正 在 策 划 的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措 施 下 文 载 述 有 关 政 策 局 / 部 门 为 加 强 纾 缓 及 预 防 贫 穷 的 工 作, 以 及 为 配 合 委 员 会 工 作, 在 过 去 十 一 个 月 公 布 及 正 在 策 划 的 新 政 策 和 措 施 生 福 利 及 食 物 局 (i) 综 合 儿 童 发 展 服 务 2.

More information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马太亨利完整圣经注释—雅歌 第 1 页 目 录 雅 歌 简 介... 2 雅 歌 第 一 章... 2 雅 歌 第 二 章... 10 雅 歌 第 三 章... 16 雅 歌 第 四 章... 20 雅 歌 第 五 章... 25 雅 歌 第 六 章... 32 雅 歌 第 七 章... 36 雅 歌 第 八 章... 39 第 2 页 雅 歌 简 介 我 们 坚 信 圣 经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提 摩 太 后 书

More information

厨房小知识(四)

厨房小知识(四) I...1...2...3...4...4...5...6...6...7...9...10... 11...12...12...13...14...15...16...17...18...18...19...22...22 II...23...24...25...26...27...27...28...29...29...30...31...31?...32...32...33?...33...34...34...35...36...36...37...37...38...38...40

More information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妇女更年期保健.doc ...1...2...3...5...6...7 40...8... 11...13...14...16...17...19...20...21...26...29...30...32 I ...34...35...37...41...46...50...51...52...53...54...55...58...64...65 X...67...68...70...70...74...76...78...79

More information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小儿传染病防治(上) ...1...2...3...5...7...7...9... 11...13...14...15...16...32...34...34...36...37...39 I ...39...40...41...42...43...48...50...54...56...57...59...59...60...61...63...65...66...66...68...68...70...70 II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03430333234B875B9B5A448ADFBBADEB27AA740B77EA4E2A5555FA95EAED6A641ADD75F2E646F63> 聘 僱 人 員 管 理 作 業 參 考 手 冊 行 政 院 人 事 行 政 總 處 編 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3 月 序 人 事 是 政 通 人 和 的 關 鍵 是 百 事 俱 興 的 基 礎, 也 是 追 求 卓 越 的 張 本 唯 有 人 事 健 全, 業 務 才 能 順 利 推 動, 政 府 施 政 自 然 績 效 斐 然 本 總 處 做 為 行 政 院 人 事 政 策 幕 僚 機

More information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女性青春期保健(下).doc ...1...4...10... 11...13...14...15...17...18...19...20...21...22...23...24...26...27...30...31 I ...32...33...36...37...38...40...41...43...44...45...46...47...50...51...51...53...54...55...56...58...59

More information

避孕知识(下).doc

避孕知识(下).doc ...1...3...6...13...13...14...15...16...17...17...18...19...19...20...20...23...24...24...25 I ...25...26...26...27...28...28...29...30...30...31...32...34...35 11...36...37...38...40...42...43...44...44...46

More information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孕妇饮食调养(下).doc ...1...2...5...9 7...9...14...15...16...18...22...23...24...25...27...29...31...32...34 I ...35...36...37...39...40...40...42...44...46...48...51...52...53...53...54...55...56...56...58...61...64 II ...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80...83...85...87...88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