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淨土第十二十二 淨土問:西方極樂國是從何處去?(陳榮進)答:從心上去,此須聽經或看經註,方能瞭解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2 淨土第十二十二 淨土問:西方極樂國是從何處去?(陳榮進)答:從心上去,此須聽經或看經註,方能瞭解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Transcription

1

2 2 淨土第十二十二 淨土問:西方極樂國是從何處去?(陳榮進)答:從心上去,此須聽經或看經註,方能瞭解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3 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 南無阿彌陀佛 為何意?(丘高秀)答: 南無 係皈依敬禮之義, 阿彌陀佛 乃為一尊佛名,其義為 無量光壽 等(等指智慧慈悲神通願力種種),此須看阿彌陀經方知究竟 如無此學力讀經,則 初機淨業指南 歧路指歸 學佛淺說 等小冊子,是要多看兩遍 如不瞭解,不但是為迷信,也易退轉 問:修淨土的人,對何等方法修起,方是捷徑?(魏柏勳)答:四法之中以持名為捷,所謂徑中徑又徑也 問:彌陀經有 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發願須具如何方式?(智海)

4 4 答:二課畢時,誦回向文,即是發願 惟此尚屬於口 若念佛時,放下萬緣,一意求生,此亦是願,乃屬於心 此外尚有具疏發願,口誓發願,均屬於特舉儀式者 問:不吃長齋,可不可以家庭上奉敬三聖像?(李俊)答:可供三聖像,但茹葷腥之時,宜用短幔遮住佛像,以免不潔 問:習氣未能盡斷者,不知可以信佛念佛否?(蕭慧心)答:為除習氣,始學念佛,為習氣未盡,正宜加工念佛 問:有人說釋迦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同為一體,是不是?(寬珠)

5 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法身可云如是,報化則否 問:沒有吃素的人念佛能往西方嗎?(寬柱)答:雖不吃素,亦要戒殺,方便食五淨肉,便不妨礙往生 問:有一鄰人她信佛很久,對我說每月定期污穢時不可念佛,是不是?(瑞珠)答:此是女子生理關係,並非有意不潔,淨法貴在相繼有恒,但念不妨 問:上課念佛時常雜念,尚不得清念,請教好的念法!(魏柏勳)答: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如是心念口誦耳聽,俱要字字清楚,久而久之,

6 6 自能一心 問:念佛十念法,可以往生 何以彌陀經中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呢?(徐福快)答:所謂十念法,非言只念一次,乃每日必行之法 積年累日,自不是少善根矣 但此法專為事務極忙之人而立 倘能抽暇多念,更佳矣 問:婦人生產一個月可以念佛嗎?用口念,或用心念?(楊金英)答:念佛注重相繼,生產係生理自然,並無產婦不許念佛之說 心念固佳,如不能者,口念亦不妨

7 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每天念佛,依然妄想不淨,如何除法?(陳簡招福)答:此是功夫日淺之故,時久漸能攝心,現在不可勉強 恐不得其法,愈除反覺愈多 但於念佛之時,此六字起於心要清楚,出來口要清楚,再入於耳更要清楚,依此而行,妄念自日滅矣 問: 觀經 上品上生之段,所示修行六念,是哪六念,抑即晝夜六時念佛?(大寬)答:佛 法 僧 戒 施 天之六種也 問:鄙人念佛從未懸掛佛像,亦未焚香燃燈或舉行其他禮儀,有無對佛不恭之嫌?(桂引杏)

8 8 答:室中方便,欲懸佛像,本社可為贈送 如不方便,只面向西方,意存觀想,心存至誠,即有功德 至於禮拜一項,倘環境許可,尚是實行為妥,所謂低頭一拜,滅罪恒沙也 問:有某寺主向我呵斥,念佛是著相 不知如何回答?(惠亮)答:居士可指其衣曰:寺主如是,豈非亦著相乎?請其答覆後,只依其答語而報之曰:吾亦如是耳 問:我聽到很多人說:妻房睡因穢汙不能念佛,可是有時睡夢中念佛,不知有罪否?但我看到一本勸世文,行 坐 立 臥 閑 忙念佛 但這與有妻無妻有分別否?(方觀音)答:臥房及污穢等處,不出口念,只用心念無妨 夢中念佛,乃薰習日深之表現,是好境界,並無罪過 在家居士多數有妻,夫婦同修,互相策勵,有何不可!

9 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念佛念到法喜,是否得到了佛菩薩的一種感應現象(佛光所照或佛力加被)乎?(賴棟梁)答:法喜是聞法修法,心中所得之一種欣慰之象 不必持佛現像,方發生也 問:西方極樂境界常得現前,是否由法喜充滿而現乎?(賴棟梁)答:只法喜充滿,未必極樂現前,但極樂現前者,法喜益為增上 問:心念佛心即是佛,不念佛心不是佛,那麼念佛的心都是佛嗎?有這樣容易事嗎?(王鳴)

10 10 答:佛非他事,只是覺心 心是什麼?不可言說 心在那裏?無處尋覓 必要追求,當知汝現前一念虛靈便是 若是佛緣而起的心,這心豈不就是佛心 否則就是他心,要從此處著眼,功夫方能得力 問: 禮拜 團體生活不得方便,念法不能合掌,高聲,只有默念而已 有時取出二寸的佛菩薩聖像,合掌點頭,是否如大拜頂禮的功德相同?(戰覺力)答:佛法注重心誠,團體生活,不得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以心作禮,同有功德 問:近聞一事,有佛徒修行多年,忽被欲塵熏染,似此到臨命終時,能否障礙?(蕭慧心)答:背覺合塵,已入污泥,還談什麼障礙

11 1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念佛方法有多種,可否兩種兼行乎?例如持名,觀想並行?(智恒)答:觀想持名,古人兼修者甚多,自蓮池大師以後,漸用一種方法,以其容易一心也 問:印光大師文鈔中勸人念佛,要兼念觀音菩薩,以祈免難消災 豈念佛不能消災乎?(陳淨願)答:一句彌陀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焉有不能消災之理 不過淨土法門念佛,要發願往生西方 或雜他願,恐有不專之弊 大師此語,原為生死心不切之學人方便說法,若果念到離境平等,自然八風不動,尚何憂乎災難 問:周利? 陀伽,根性下愚,釋尊為何偏不教他念阿彌陀佛而教他念掃帚呢?(智雄)

12 12 答:釋尊教人,應機而說,並無定式 因當時一眼看見掃帚,便信手拈來,即是妙諦 且周利祇陀伽於掃帚僅是二字,尚忘其一,若教以六字洪名,不更強人之難乎?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樣除平時念佛以外,有什麼最好的方法來預防,不使發生魔病退轉?(慧德)答:定力與戒德,兩者足卻魔障 問:平時不信佛,亦不敬佛,臨終幸遇善知識助念,其人不知念佛真理,這能往生嗎?(慧貴)答:立發信心,隨教肯念者得生,否則無益

13 1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持往生咒與念佛意義有何差別?(許炎墩)答:往生咒與佛號功用上並無差別,不過繁簡難易不同耳 問:如在臥室裏,或是便所裏,不問出聲念佛,與心裏默念,不是都不恭敬嗎?(鄧慧心)答:臥室亦不妨出聲念,惟身臥以後,只宜默念,不可再出聲念;在便所裏,也是宜於默念 以大小便溺及睡眠等,俱是不能避免之事,而念佛又主念念相繼,故在不方便處,採取心念 問:聽說某居士專念阿彌陀佛,不念其他 連觀音亦不念,其修法如此,是否合法?(賴棟梁)

14 14 答:單刀直入,亦無不合 問:阿彌陀佛之接引身相,是坐是立?(大寬)答:接引相是立形,乃急迫引去,速離娑婆,不暇坐待之意 問:念佛願生西方極樂國是否是貪?(鍾世賢)答:是願非貪,為生西求證,回入娑婆,廣度眾生故 問:經云:心即是佛,既自心是佛,那麼我一心自念己名,是否可以成就?(佚名)

15 1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念心當可成就,名與心異,念之恐增我見,果能不起分別,如數息或參話頭之法,未始不可 但屬自力,與淨家念彌陀萬德聖號二力感交者,其功德與難易,則大有區別矣 問:家庭工作多,念佛的正課時間少,散念或心中默念多,能成就嗎?(周慧德)答:果能心中多念,易入三昧,焉有不成就之理 問:正課念佛回向後,連接誦大悲咒其他以外之經,未知有礙正課否?(林夢丁)答:回向以後再有念誦,乃是別願,只不背本修之旨,即無妨礙 問:看小說,看電影,唱戲聽戲,都能得到忘我境界,而一心不亂 此等一心不亂,和念佛一心不亂有何分別?(智煌)

16 16 答:小說,電影,戲劇等,不外誨淫誨盜,及悲歡離合,對之便生喜怒哀樂,如是心動神移,安得說一心不亂,所謂一心不亂者,是萬緣放下,八風不搖,外離諸境,內若止水 問:念佛時承指示不必觀想,後學修持時,遂感覺思想無一定方向不易集中,應以何法治之?(許蘶文)答:佛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復印於心,要他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復始,心力即可集中,如仍不能,再兼採記數之法,一氣三句,再一氣三句,後一氣四句,其數為十,如是一十二十,乃至百十,心若一走,數即錯亂,此法最易使心不散,試看銀行中行員點鈔票,其速如風掃秋葉,卻清楚不亂,可悟心力集中之訣 問:念佛不吃素,臨終能得往西方否?(戴陸火)

17 1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有助念者可以往生 還是練習吃素好 不結冤孽債,臨終無障礙 若是不能,宜吃五淨肉 問:念佛到臨終重病時,痛苦非常,不得念佛,這能往生否?(鍾慧招)答:臨終之時最為要緊,不能念佛,即是顛倒,何能往生,此際可請同道助念,方能穩當 問:念佛未受五戒,未斷淫欲,能得往生否?(慧蘭)答:雖未受五戒,能自動戒殺戒邪淫,信願行具足,可得往生,因能帶業往生故;但仍以在可能範圍內盡力戒免幾分為更佳

18 18 問:三毒能戒貪癡,惟瞋恚不能忍,亦得往生否?(慧蘭)答:能得往生,理由同前,惟宜時時練習忍耐,以免臨終遇有惡緣,觸心生瞋,某王一生修行,臨終之時,侍者以拂驅蠅,誤觸其面,遂生瞋心,因墮蛇身,可為殷鑒 問:自身念佛,家中人對於宇宙人生另有觀念,每逢念佛聽經之時,常受阻撓 臨終之際,得往生否?(智海)答:家人有障礙,當係宿生業緣,宜平心靜氣,善巧化導,不可生瞋!一面再默禱佛菩薩加被,久必被化 佛為度一個眾生,不惜多劫受苦,正宜效法,如此轉障礙而成助緣,有何懼乎?問:念佛命終時若現瑞相,固可證明往生,但是毫無證明是否亦有往生者?(張慶祝)

19 1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現相證明,分他見自見 在他人觀察,不必一定見佛聞香聞樂等 以六根之中,意根作用最大,只要心中有佛,便是正念分明,決定往生 問:信願堅固之人,臨終無人助念,可否決定往生?(鍾觀靖)答:臨終之時,痛苦昏沈,剎那之間,所關至重,倘內心顛倒,或外有惡緣,即害事矣,請人助念,便可防此二事 惟此等助念組織,並非處處皆有,而家庭佛化,及廣結淨緣,自必於平日所預備耳 問:中陰身遇念佛種子起現行時,忽然能憶念佛號,可否得到超生?(鍾觀靖)答:古德著述,亦有中陰可往生之說,但其念力如何,大成問題,至其種子,是否起

20 20 現行,更成問題耳 問:往西方是幻生乎?是真生乎?(智梁)答:以真如論,無始無終,不增不減,捨此往彼,非有生滅,何能云幻 以色身論,如疑彼土者為假,然則生此土者,四大五蘊之身相,求之皆無實體,而反認他是真乎?問:念佛時是否須要記數念過幾次?(余智海)答:記數大佳,一能收心,二防退轉 問:念佛時,臟腑感覺清涼或溫暖,未知是吉是凶?(魯開智)

21 2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念佛是修心,乃轉識成智之道 四大假合之身,偶感冷暖或係呼吸一時變化,實與吉凶無關,不必著相 問:有時夢中誦經念佛,一字一句,分明在心,毫無雜念,其境之靜,為尋常所無;有時還明知是夢中念佛,甚至希望繼續持念下去,不願醒來 此夢境佳否?(章普明)答:夢中果能常念佛,不現他境界,是漸能專一之象,惟夢時念佛固佳,倘再能醒時念而不斷,更佳 問:普賢菩薩聞了淨土法門,即發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乎?(朱幼)答:可如是說,若不聞之,何以發願

22 22 問:其餘經典之多不誦持,用以參考可否?(林錦生)答:行持貴乎專一,參考不妨博洽,不專一功必不成,不博洽理恐不明 問:在家外護,配偶傳嗣為正淫,夫妻間若行周公禮,在做不淨垢處時,竟然聖號浮現於心頭如輪轉動,此時此景係不念而自念,三業不淨,聖號呈現,作何安觀,似此本不敢啟問大德,恐猥汙尊嚴問答版面,奈後學如是,蓋淨友近事男女亦有如是,故以一人坦率冒昧求問以解群疑!(顏佛兆)答:此時此境,尚能不忘所習,突起現行,想見平素功深 為避不敬計,宜急轉念:若寶樹蓮花,樓閣金池,皆可改觀,則處穢而不變淨念,且亦無不敬矣,善體會之可耳 問:課誦常遇自己幼童吵鬧,念不專而起無明,念畢按情懲打,似此剎那分心善惡,

23 2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是否種下不善因地 若不教訓,吵由他念自我,內動惡外雖善,亦非淨念 求示良法調伏二心!(顏佛兆)答:念佛本能斷除無明,而因不專更起無明,猶晦月而覆黑雲,大為不可 誦畢教訓子女,使就軌範,自是善意,並非惡心,但宜恩威兼施,不可真實發怒 應知子女不達規矩,乃是自己家教不良,又是我所招之障,皆當發慚愧心而自責,能如是觀,亦調伏之一端也 問:今有二人,一專持名,一兼參是誰,如果信願相同,誰人往生較有把握?(鍾觀靖)答:參念佛是誰,重信自力,持名求生,重信他力 是二者信願,已不同矣 問:晚時常於夢中念佛,而被驚醒,何故?(馬謙)

24 24 答:夢中能念佛,是念漸熟之好象也 問:念佛時有時憶起了數年前(或更久以前的)一些從未回憶的事跡,是故何在?(胡正臨)答:念佛功深,雜念當少,種子偶起現行,易覺察耳 問:正念佛時如何才算是信願懇切?(劉國香)答:信環周皆是火坑,惟有面前一線是為極樂,可出危險 但在此時,即是生死關頭,須把五欲六塵這些鉤索,要一齊斬斷,方能向前奔去,少一遲疑,即落坑矣,如是觀念,便是懇切

25 2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古今大德多云每日念佛號的數目,可增不可減,後學身在戎伍,閑忙不定,可否方便增減?(劉國香)答:作課有定散之別,定指朝暮一定儀規,散指不拘儀規,行住坐臥,一句名號逗在心頭 戎伍之間,定多散少,或定少散多,可以通融,如此已極方便,又何必說減乎 問:宗門參話頭,旨在以一念斷萬念,然後一念亦遣,一齊休歇,乃得徹見本來面目 淨業行人念六字洪名,其旨如也念到能所雙亡情境俱絕,亦可見自性彌陀,理應禪淨無別,為何說禪是無念,淨是有念,下疑情非念乎?若然下疑情的是誰?(劉國香)答:無念是功夫到家之話,以念除念是入手方便之道 禪家以前,本屬觀心,後乃多取參話頭 疑情是念,居士所云是也

26 26 問:後學初聞禪淨之名,即覺禪淨無別,且深信不疑,恍若舊知,故雖專習淨業,亦喜讀禪宗典籍,尤好念誦金剛經,如此者,是知障抑是因緣,有礙淨業否?(劉國香)答:修守一法,專一始精 學應廣博,能博始達 明乎此理,修則不致雜亂無功,學亦不陷孤陋寡聞,修淨而立根生力,何經不可誦耶 問:每日定課一萬句之佛號,有時遇到種種障礙,不能如數,過了明日再補課未知可否?(詹金枝)答:以善巧方便打破障礙為佳 如吃飯然,既不能先一日預吃,亦不能後一日補吃也 問:敝人念佛近年,常感不得一心而苦 現因住院,我就抓住機會,一切閒散免除,終日不讀書即念佛,動亦彌陀,靜亦彌陀,時刻不忘,如此未及一月,心中大覺輕鬆,現

27 2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在每次念佛,總覺得不想住口,好像愈念愈有意味似的,所謂法喜充滿,吾實有此感,論問這喜是否合乎念佛的要求?(章普明)答:法喜充滿,不論修何法門,皆須也 問:持佛號至心境平靜時,常發出至誠恭敬心 雖在行動時持念,也陣陣發出似在行五體投地的接足大禮 念佛貴乎一心不亂,此是否亂的現象?(章普明)答:此是好相,亦是初步應存之念,暫不必談高調也 問:念佛時可否目視佛像或西方,抑或只能閉目和半開閉?(胡正臨)答:此不必拘泥,只須隨人根性,以何者能得定心,即取何種為便耳

28 28 問:功課外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與阿彌陀佛六字四字功德,有否分別?(寬觀)答:六字者當然恭敬,四字者急時方便耳 問:念佛至漸能覺察動(妄)靜,然時住時失,淨法成熟是否說靜存動無,即是心佛合一?(胡正臨)答:念時能覺察動靜,是寂而能照,失時是不照知靜存動無,固是好相,然向深處說,猶是妄念耳 問:就寢後,有時思潮起伏,難以入睡,惟持念佛號,最為理想,但不知是否能念?(章伯生)

29 2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只宜默誦耳 問:念佛時的姿勢須恭敬,如跪念坐念等,軍中應行坐念,但軍人念佛被人知之則成奇事,雖不使人知我在念佛,而坐態總與平常不同,會使人奇異,欲保持平常姿愈則難使心境專一,若躺著念,則無此等顧慮,心境較靜但又恐不敬,冒慢佛之愆,請問能隨時地方便否,以及有哪些時地限制?(章伯生)答:淨課行住坐臥,皆能行之 尋一廣場,或在門外,按時散步默而誦之,有何不可 問:近四個月以來,我對念佛忽感興趣,除了做買賣以外我就專心念佛,現在連書本也懶得去看了,故以為 多看書不如多念佛,因此我不想專心讀書,而想要專心念佛,這是不是可以?或者要兩者並重?(林良柱)

30 30 答:念佛與看書同進最佳,求其行與解相應也 果無暇,信不退,單念佛亦可 問:念佛功德無量,如不念出聲,而只以心裏默念可得同等功德?又今人念佛可以生西,然則佛之所以成佛念誰?如誰也不念那麼如何成佛,後人當也可以學習了 (黃大川)答:念佛不限出聲與默念,佛度眾生,法門無量,念佛乃諸法之一法,惟取其易而隱也 居士云 誰也不念 這名 無念三昧,正是佛法,只怕人都做不到 要知念佛念到極處,就是活潑潑地 誰也不念 但此 誰 字當 一切 解,才有是處 問:常常聽到念佛人著魔,頗覺生疑,佛何以不加庇他?(陳淑媛)答:魔由自心生,此定是念不如法,或是心不能淨所致 有此兩因,自於佛隔,何能

31 3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加庇 然能見怪不怪,不去理他,提起正念,一直不退,魔自消滅,不能為害 此後功夫,因是反更進一層,所謂不受魔難,不成佛也 問:信佛的人,時懷慈悲心,但沒時間靜修,觀想默念,是否有成就?(衡鈺)答:行住坐臥默念,淨念相繼,當能成就 問:念佛聲音是高聲或低聲為宜?為何多念愈好?(莊慶賢)答:高聲治昏沈,低持治散亂,各有妙用 誦時或低或高,臨時採用,不必拘泥一法 問:我們佛徒,在念佛時往往不能記憶其聲數,以致多念或少念,以何種方法來念始能確定?(莊慶賢)

32 32 答:持念珠誦,即記數之法也 問:念佛已念到 心念心聽 的程度,可否在念佛時增加觀想西方三聖像?(蔣俊義)答:果能心念心聽矣,是漸專一,又何必再疊床架屋耶?問:念佛時是否一定要用佛珠?佛珠之用意何在?(胡正臨)答:可用可不用,為記數而已 問:在專心一意念佛時,雜念無由驟然出現,有無清除雜念方法?(金天鐸)

33 3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此是功夫時間問題,只按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印於心之法,行之恒久,自有雲開月現之時 問:念佛時感覺心酸欲哭不知何故?(楊素月)答:此心誠之表現,所謂感激流涕也 問:平時念佛須一心稱念方能感應道交,若臨終時神識無主,雖能念佛,但若不能做到專一時,是否有礙往生?(胡正臨)答:果能平素念佛得力,臨終自可作主!倘不能專一,只要不失正念,無礙往生 問:平素精神散亂未定,默念佛號,又起妄想難定,為何原因?請示妙法!(翁明標)

34 34 答:念佛須從心起,口出佛聲,耳聽佛聲,如是周而復始,清清楚楚,久自心撮一處矣 問:唐朝大詩人白樂天淨土頌中有段: 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又作麼生,不達又如何?此三個 達 字應如何解釋?(靜修精舍)答:達是通達,達人者,心胸學問,一切開明之謂 問: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句,請問(1 )念佛是否方便?(2 )心開是否見性?(鍾觀靖)答:念佛之法曰真實也可,曰方便亦可,經云 無有定法 又曰 此法非實非虛 專心念佛,是如來勝方便,大乘起信論說也 以念佛為實,故云不假方便,此章之說也

35 3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菩提樹第五十期第十頁 彌陀經講話 下面十三行:同時也是對過分著相念佛的人 因過分著相四字有以下疑問;怎樣才算過分著相?(樓永譽)答:念佛有初進淺深之別,有事念理念之分,事念宜於初淺,理念屬於進深,事屬於相,理合於性,惟事從理起,全事即理,相從性生,全相即性 明乎此,則著相與否,皆是方法,不可固執 問:過分著相念佛有什麼弊?(樓永譽)答:過分者全分也,過分著相,乃全相即性 問:學人對極樂依正莊嚴及彌陀相好光明日夜念念羡慕不忘是否也謂過分著相?(樓

36 36 永譽)答:可云全相全事 問:念佛之時,常起悲感,是何境界?(慧祝)答:此是至誠所感,悲心流露,雖是好象,但宜用定力抑制,使歸輕安為佳 問:念佛念到清淨大海眾菩薩應作何觀想?(翟孟秋)答:照所念之文,觀想可耳 問:放下萬緣,即是喜怒哀樂之未發,不知在發的時候,應當怎樣?(賴棟梁)

37 3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放下萬緣是心不緣境,喜怒哀樂發時,是心緣境後種種分別所起之情,由放下 起緣 發情,粗說已經三轉境界 明乎此,當情發時,速斷攀緣,則歸寂靜矣 問:念佛究以高聲念抑默念或金剛念好?(許巍文)答:此不必拘泥,昏沈時則取高聲以振之,散亂則取金剛持以收之,止靜,或臥眠,及大小抽解,環境不宜出聲時,均可默轉以續之 問:念佛方法,如追頂念佛,反聞念佛,數十念佛,目的在於達到淨念相繼,一心不亂,須選擇哪一種為最相宜,最易成就者?(智梁)答:此須順各人根器,近自靈岩大師以來,多取數十念佛一法

38 38 問:西方極樂是在心中否?(王慧錦)答:雖在心中,而西方實有其事;如台中居民,人人心中有柳川,而柳川仍未離開地面 問:印光大師生西後他的拜墊上猶留大師影像(見永思集),其理如何?(賴棟梁)答:精誠所結,如古木鋸開以後,內有佛菩薩像,汶河底石現花紋鳥獸等形俱不可思議 問:如何可得念佛三昧,其現相及效用奚似?(李傑超)答:只有都攝六根,時時熏習,倘能有恒,自有水到渠成之日現相惟有自知,效用即決定往生耳

39 3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念佛念到三際念斷是何境界?(智榮)答:是名無念三昧 問:禪家行持,若有現相皆是魔境,淨家念佛遇有現物,是否亦是魔境?(智榮)答:所修與所得必須相應,方是不錯,禪家究心,真如無相,若有所見,皆是妄境,故說是魔 淨家依經念佛觀佛,若有現相,與經相合即是相應,不得謂魔 設與經違,便是邪境 問:憨山大師曰: 一心稱名,固是正行 必須以觀相,更見穩密 印光法師云: 專一持名,不必觀相 此二法,需選擇何法?抑亦兩法均可乎?(智梁)

40 40 答:心契何法,任取其一 問:學佛要略有云:禪是淨土之禪,淨土是禪之淨土;若此謂,淨土是屬於禪否?(廖武卿)答:此二句乃一反一正之理論,為融會禪淨立言,不能單念一句,若疑下句是淨屬於禪,假單念上句,豈非又是禪屬於淨耶?問:彌陀經中 一生補處 之句不明?(張廷榮)答:處指佛位,補是候補 他界證到佛果,候補佛位,須經多劫 極樂只須一生,即能證得而為候補之佛

41 4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何謂開靜,開靜之境界如何?(陳銳)答:繞佛坐念以後,忽然止聲靜默,名曰止靜;再擊引磬開念,名曰開靜 問:觀經說: 觀像時,先觀佛白毫八棱向右旋轉等 經再三沈思,始終不解八棱右旋成什麼狀態?祈示之!(陳銳)答:如觀丈六身時,兩眉中間之毫,可如大拇指粗繩,不作圓形 作一八棱之長繩想,再想此毫向右方盤旋,結作珠形,即俗所謂佛頂珠也 問:念佛止靜坐應做何功?(續念則法縛,斷念則空死)(李傑超)

42 42 答:淨學止靜有取觀想者;古德亦有主張淨念只管相繼者 即此時雖止於口,未可止於心,不取一念不起之法,蓋淨念相繼,原是有念,若強使無念,只此一用力,便是妄念矣 至云斷念,恐念不即死 續念,不妨任他法縛 問:念佛時雖聲音細微然,猶聽之如鐘鳴,此種境界屬戀靜境否?(胡正臨)答:是靜極之相 問:念佛四要訣云:不求一心 若到臨終不一心者,可不懼從前惡習熏染,能起現行來障礙否?(林福修)答:此書信不求一心者,指初步學佛之人 此時若使先求一心,必畏難而退,迨功夫日深,自能漸漸一心,非謂終不必求一心也

43 4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念佛必要念到 一心不亂 即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時,依然心猿意馬,未能得到一心不亂,不知用何方法,即能心不往外跑?(善玉)答:先用心口耳三輪循轉念法,如無效時,加用記數之法,念三三四句過一念珠 如是可去紛亂,倘再無效,並念珠不用,直採記數之法 問:念佛念到 打成一片 是什麼意思?(李永茂)答:淨念相繼,更無雜想,譬如多堆鐵屑,熔於一爐;再經千錘百煉,成為整鐵一片相似 問:無念與失念如何分別?(許鑫)

44 44 答:本性如如不動,本無有念,因無明故,而多妄念 修到妄念斷去 顯出本來,仍屬如如真相,是本與究竟,皆可曰無念 修斷妄念之時,所持之正念,或曰淨念,而是斷妄利器,倘此正念忘忽,名曰失念 簡言之無念者,無任何念也,失念者失正念也 問:失念是在用功將打成一片時,放下造成失念?(許鑫)答:無念與失念之不同,已於前條分析,無念是三昧境界,失念乃昏散等事,兩者天淵之別 本條所言用功,未審所用何功?如謂念佛,則 打成一片 是淨念相繼而不斷 純熟時,念即是佛,佛即是念,無有夾雜,是名 打成一片,正是寂照雙融 寂者萬緣俱息,照者佛號分明,放下者,是放下塵緣,非放下佛號也,用功者,是提起正念,非教失念也 問: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其義云何?(寬萍)

45 4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盡虛空皆我心量,極樂彌陀,咸在我心 心念彌陀,則彌陀顯應,然此自是性分中事,故云 自性彌陀 依報正報不離,故云唯心淨土 此解平易無弊,故為居士說之 問:念佛必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什麼意義?(余萍)答:心有迷惑,妄念飛騰,以故現在造孽,將來墮落,生死輪迴,無有了期 念佛一求去妄念,再求感應生西 經中明訓,教求 一心不亂 六根不攝,心何能一?淨念不能繼續,則為其他雜念攪亂矣 如此則妄念不減,依然造孽,不得感應,保能生西乎?問:有人念佛能見種種瑞相,何以金剛經說: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呢?(洪榮保)答:如來言真空之體,瑞相言妙有之相,相依體有,體因相顯,此是中道 凡夫往往

46 46 迷相遺體,偏執一端,不得真實,故金經徹底破之,不變是體,隨緣是相,果能識其體矣,再與言相,始能會空色相即,空有不離之旨,便知寂光是真空,瑞相是妙有,一而二,二而一,非矛盾也 問: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到此境地,未審還須再存求生之願乎?(賴棟梁)答:此境地作麼生?可否說存而不存,不存而存耶?問:有一種人,身體很康健,但他念佛時,只是心亂 未知他這亂心,是身體的病,或是性的病?(慧霖)答:此事不關身體強弱,一是性根大鈍,二是業障過重所致耳

47 4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聽說念佛是第六識念出,但是心亂時念由六識念出,淨念時亦六識或八識念乎?(寬萍)答:念雖起於第六識,惟彌陀名號,卻是第八識種子起現行 不問心亂與淨,是兩種識皆有關係也 問:古德云: 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據此而論,若能意念清淨,雖口不宣佛,此心即是佛嗎?是否為實相念佛?(賴棟梁)答:心名如來藏,淨即是佛,染即眾生 是知一念清淨兩句,自是至論 但如何使念離染得淨,大非易事 自然各宗自有其法,淨家多法捷徑持名 古德有言: 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是說佛號為因,清淨為果也 不可誤為不假修因,便能當下一念清淨,試思無學無修之人,一念清淨,有幾輩哉?果作到矣,

48 48 即合實相 但此境極細,不向淨裏體念 恐不能知 問:病時在床上可以拿念珠念佛否?(寬心)答:病時乃身力不支,非故意賴惰傲慢,自不妨持珠念誦,危難之中,正須要念佛求加被也 問:人命終時,子孫悲慘兩眼流淚,但不出聲有否障礙?(周慧德)答:不令病人見到無妨 問:前聞人云念佛人臨命終時無中陰身,須念至如何程度,才無中陰身?(賴棟梁)

49 4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臨終佛現,即得往生之 即 字,不可滑口讀過,如是即無中陰身 問:臨命終時什麼是正念?(吳銘琨)答:佛子平素所修何種法門,至臨終時,而不為世俗諸事牽掛,心仍在其所修之道,即是正念 問:平素修持到什麼程度的功夫,往生才有把握?(賴棟梁)答:一心不亂,經語至明,縱不到此,只能心口熟練,動念就是這個,亦有把握 問:弟子慚愧家事多忙,一日隻念佛號一萬二千,其他什麼都不會念,不知後來能否成就?(朱密)

50 50 答:法門貴精不貴多,如此甚善 祇特尊者,念笤帚二字,尚能證果 況念萬德洪名乎 古人云: 老實念佛,莫換題目 居士果能什麼不會,只會念佛,勝於空談者多矣 決定成就!問:明年五十九歲,運氣不好,請問老師,念佛能消災過運否,須用何方法?請示 (何居士)答:除非短命,誰不經過五十九歲,竟謂運氣不好,實是世俗之迷信,學佛者要求正知正見,豈可信此荒唐之說 經云: 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若果誠心念佛,未有不消之災 倘信世俗不經之談,便知念佛而無誠心 問:平素念佛,雖然有恒,至臨終自身朦朧,且亦未得助念,能往生否?(徐福快)

51 5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如此恐無把握 但積有善因,自招善緣,屆時或有不可思議之感應 問:平常念佛到臨命終時,未得能照著法行事,妻小哭纏,以致不能往生 那麼一生念佛是不是同平常不念佛人一樣?(李俊)答:家庭佛化,即無此慮矣 是故學佛者,修己化家,俱是不可少之事,此不獨專為益他,且正是減自己之障礙也 問:學佛人將死前,預知其死時日,是否佛之指示?(鍾林招)答:有佛菩薩現相指示者,亦有淨功感通而知者

52 52 問:報載基隆鬧鬼,能制人死;聞有念佛的人,遇見就沒事,這是什麼因果?(智榮)答:妖由人興,又有俗諺,疑心生暗鬼 佛家謂萬法唯心,其理皆通 果能心地光明,不懷鬼胎,自然不與鬼祟相應 問:修淨業人往生後肉體焚化有得舍利,是功夫做到什麼程度?如陳進德居士母堂得舍利二粒,確有生西否?(寬珠)答:聞古德云:舍利乃戒定慧所結,此必須勤斷貪瞋癡,方有應得希望 夫生西者,本由自他之力,故亦非人人能出舍利 然修淨出舍利者,自是成就表現,陳母生西,有何疑乎 問:在念佛而心閑著無所事,故仍生滅不已,雖一時警覺,馬上收回,不久又去千里,

53 5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於是索性翻開書本,則眼看文字,心思文意,手撚佛珠,口仍念佛,耳聽佛號,鼻聞香煙,此可謂六根清淨否?能往生否?(樓永譽)答:六根門頭,雖皆對淨境,然是六處分飛,何能一心?宜取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細味之,使心專一,乃係功夫火候問題,不必躁求也 問:念佛人最要緊為臨終正念分明,當指後學晨課持誦心經,大悲咒,或平時散持觀音聖號時,則不可能同時念佛,若遇意外命終又當如何?(趙澤宇)答:修何法門,貴在專一,古德早有明訓,理應遵依 如修淨業者,誦心經等可作課外助緣,然亦不可占時太久,妨礙正課 再修淨業得力之人,不遭橫禍,後問可無慮也 問:念佛時常定心不住妄想俗事,淨土經典上說要句句分明入耳,但是縛不住心猿意

54 54 馬,還有何良法,可定一心不亂?(李俊)答:方法實多,貴在契機,居士宜將各法互用,權其合於己者採用之,不必與人強取一致也 問:念佛菩薩名號,念到一心,能生感應道交,這一心能與佛菩薩相應;念 色 之心比念佛菩薩之心,還要來的痛切,何以不能相應呢?(白永居)答:佛菩薩心念眾生,眾生亦念佛菩薩,兩者互念,方有感有應;如電話機然,必雙方機件完備,始得相通,若一方機件有缺,即不能通 居士念色痛切,但不知色亦痛切念居士乎?問:吾人持名念佛,往生西方淨土後,是否可再至十方世界利益群生?(李明揚)

55 5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淨土法門之旨,即為往生速證不退,回入娑婆,廣度含識,非為安居極樂,自圖享受 若圖自安,便墮二乘,與成佛無分矣 問:在淨土修煉到什麼程度,方可如願至十方世界利益群生?(李明揚)答:往生皆得不退,多有一生補處,此自任運十方,勿庸多述 否然者,亦分證聲緣菩薩等果 菩薩等級甚多,在別教菩薩初地,即能百界示現,圓教初住以上便可十方示現矣 此論其常,有特願者,又當別論 問:念佛為明心見性,但不知如何做法,心方明,性始見?(林聖崑)答:念佛固能明心見性,然其捷法,是求帶業往生,速出輪迴 其法明載 阿彌陀經,

56 56 大意是按照信願行,誠心念六字洪名,再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作助緣,即能成功 問:設如臨命終時,因環境以及地方人事等,不許可時,以致快速移動,及無人助念,本人神識不清,此情此境,惟有任其墮落,有否別的方法處之?(黃涵)答:明知是障礙之所,即須設法擺脫 否則自己功夫,來去自由,確有把握時,亦無所謂為懼矣 然密宗尚有大灌頂光明咒砂之法,可以助人往生,但無緣亦不遇人來布施耳 問: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是否永久住世而不入涅槃?(蔡世芳)答:佛現三身,所謂入滅者,只是有相之報化二身耳 法身則不生不滅 西方實報莊嚴淨土,係屬阿彌陀佛之報化,經載將來入滅,但滅以後,觀世音菩薩,即繼彼土之佛位矣

57 5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弟子閱讀淨宗諸祖師著集其云,念佛人於二六時中,不論行住坐臥念念不離阿彌陀佛,甚至睡著做夢時都要會念佛,有這樣的功夫,才有往生樂國的希望,否則一念之差,便在六道輪迴 又有云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如是這樣弟子念佛太差,不敢作往生樂國的妄想,其次彌陀經云 一心不亂,祈示!(鄭均海)答:古德云: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端賴持名之深淺 觀此則淨因深淺俱得往生,淨果高低卻有區別,雖居下下,已脫輪迴,實勝二十八天 居士所舉二六不斷,念而不念,一心不亂等,皆係上上之因,縱不能此,只信願俱足,朝暮數百數千,中下亦有其分 問:淨土法門十方共讚,處處指歸,最為殊勝,彌陀成佛於今十劫,在十劫前十方諸佛有無開此法門 而彌陀獨創乎?若然眾生成佛就非三大阿僧祇劫不可了,是不是諸佛度生善巧方便不及彌陀?(賴光裕)

58 58 答:此問有三意,茲分說之 (一)淨土法門,即是念彌陀聖號法門,彌陀以前,無有彌陀,既無之,自不能念 諸佛共讚者,亦是執持彌陀聖號,十劫以前,並無彌陀,十方諸佛,指何而開此門 (二)彌陀法門,持名往生,乃彌陀因地願力,依經義講,可謂彌陀獨創,至於眾生成佛,並非皆經三祇,有上乘利根之人,亦能頓超,不過希有難得,不普及耳 (三)佛佛道同,善巧方便豈有軒輊,惟彌陀因地發願特殊,故果地利眾特殊,古德云: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不及之意,或在斯乎?問:念佛時手撚數珠,撚完一 八粒,撚到佛頭珠,須要將數珠,翻轉過來,回頭再撚,其意思是手撚數珠不能超過佛頭珠,並且含著乘願再來之義 又一般人念佛,大多數口念彌陀,手撚數珠總是越過佛頭珠,繼續不停地撚 以上兩點,到底誰對誰不對呢?(陳澤)答:尊問雖列三條,其實一問,數珠念至佛頭,穿繩必有小空閒處,再掉轉來,始好

59 5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掐珠再過 若圖省事,越過佛頭,彼段之珠,已與佛頭緊貼,無空閒處,則珠難過手矣 此為靈便起見,尚是掉轉珠頭為佳,至乘願再來一句,存如是觀念,未嘗不可,但未見有記載也 問:念釋迦佛名,聞釋迦佛名,得幾何功德,滅幾何生死重罪,於無上道能退轉否?若專念釋迦亦能往生否?(王金陀)答:此功德幾何,不可思議,蓋此娑婆世界眾生,得聞佛法,得聞佛名,皆本師釋尊恩澤 經中如載念何佛名,有幾許功德 方便說念釋尊名號,便得幾許功德 以所得之念他佛功德,皆由釋尊出故 增幾許功德,便減幾許重罪,於無上道因,亦不退轉 惟往生一事,須依教而念彌陀,方為合法也 問:弟子除念佛外,並從事誦咒背經並日受持金剛經一部,有感行焉不專,是否行坐

60 60 一句彌陀,得益無二?(龐乾善)答:所云咒與金經,既已行之多日,不必捨去,只每日按時誦持一遍即可 執持名號,卻應二六時中而不斷,名曰淨念相繼 求專當然有益,雜修自然分心 問:坐禪時,周身震動,有師言,此為外道,應自控制,專心用功,然周身血液尤流動震栗,是否一心念佛即可?(龐乾善)答:前條言修淨,此處又言禪,淨乎禪乎何尚未定?禪如有師,雖云有承,然腳踏兩船,不免落水,所謂不禪不淨,二門具破,倘無師承,閉目枯坐,恐落黑山鬼窟,周身震動,尚是小毛病,或一味盲修瞎煉,更怕有大魔境在 問:靜坐念佛微微感頭痛,因有腦神經衰弱,是否由病業所感,或可一意專念,不予

61 6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理會?(龐乾善)答:所生狀態,病與業兼而有之,或再有念不如法,以作增上,亦未可知 倘念時不能心平氣和,過於緊張,亦能發生是病 居士云 一意專念,不予理會 是矣,然必須止念調息,不緩不急,綿綿密密,如深潭流水,不興微波,自可愈所疾矣 問:因病體弱,常思假身虛幻不實以對治,返觀本性了無可得 此法乃弟子靜坐與平時行持,間以持名念佛回向,是否為當?(龐乾善)答:靜坐則不可常思,若常思是身靜而心不靜矣 靜坐時只止觀,念不起,謂之止;念若起隨覺是妄,謂之觀照;能了自性無得,而妄念何有,謂之照破 然此卻非常思,毫釐千里,不可不辨 倘止不能止,則念佛代之,自念自聽,有止有觀矣 若加回向,是為發願,願無虛發,真切必有所成也

62 62 問:阿彌陀經上說,人臨命終時,若能念佛一日,乃至七日,念至一心不亂,即可能蒙佛接引,然身為病苦所逼,不能出聲正念,甚至心念能力不足,變成憶佛想佛亦可能蒙佛垂慈接引否?(陳灶)答:克期七日,乃指平素健康之時,非謂臨命終時,果至命終寸晷難待,何能七日 臨命終時若能憶佛想佛,便是心不顛倒,定感佛現 否則縱能口念,而心不在佛,亦屬唐捐 問:人命終時必須持念佛號分明才得往生,否則縱念佛一生亦必墜入三惡道,殊違夙願,竊意建議每一佛教寺廟應普設一專收留蓮友臨終時備用之房間,由和尚或皈依導師屆時義務助念,促彼往生西方,則自度度人之大乘教義當更易普及披沐,因現時能佛化家庭者殊不易得,甚或家庭各份子間每有持不同之宗教信仰,而後者對臨終時則更受影響,大德以為能否倡導,由主事佛教機構策劃實施?(桂向元)

63 6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此分二意,前為議論,後為方法,先言其一,正念分明,方得往生是矣,如不分明,亦必論其識田善惡種子,何者而起現行,加以斷定,不能直說墜三途也 再言其二,淨土法門,古德早有助念之法,各地多有行之者 即今台省各地修淨者,亦有助念團之組織,惟但就其將終人家中行之,有時確生阻力,尚未有公共處所,專作是事,實一憾耳 問:善導大師念一聲佛,則一佛從口中而出,是神通乎?抑感應乎?(高添丁)答:大師境界,區區不知,以理而言,發現神通,由於定力,得到感應,亦由定力,大師之德,神通感應,定必兼有 且有感斯通,能通即是得感,確有連帶關係 念佛而口出佛,顯係示現攝化,說感應固可,說神通亦未始不可 問:淨土法門貴在念佛求生淨土,如念阿彌陀佛即佛來接引往生西方淨土,念藥師佛

64 64 東方佛來接引往生東方淨土 但是有的人沒有念佛,全念大悲咒如念佛一樣,口念耳聞執持持念,此人命終誰來接引?往生何處?求大德指示!(孫妙松)答:念彌陀,彌陀佛來迎,而彌陀經有此記載 念藥師,藥師佛來迎,藥師經無此記載 念大悲咒,有大悲咒之功德,至於往生何處,須仗願力,如無願力,恐僅斷幾分惑,而不生東西兩佛土 古德云,往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故知無願不生東與西土也 問: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就是法身充滿虛空,又說六方有恒沙諸佛,這樣解釋對不對?要是對的話,既有彌陀法身,已經塞滿,六方恒沙數量佛,坐在何處?(張營林)答:佛有三身,所問二句,乃是指法身而言,法身無相,猶如虛空,以空入空,何有所礙 前哲以燈光為喻,極為透闢,云一室千類,光光互入,縱一室萬燈,亦不相礙,可細味也

65 6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西方說是蓮花化身,無有父母,若是離開蓮花出生以後,依靠何人撫養長大?(張營林)答:花開出生,自與彼土之眾,身形齊等 由此土之竹,筍籜出土,一夜長足,並非繼續數年也 且皆金色相好,神通自在,不須受人撫養也 問:極樂娑婆,同是佛土,為何生到彼處,便皆不退轉,生到此地,便皆退轉,這是什麼理由?(張營林)答:此問古德在經文後,早有詳註,請檢閱之自明 茲再略補其意,念不一不生極樂,愛不重不生娑婆,是一得超果而去,一得墮果而來,此理由之一 彼是淨土,純是淨緣,既到已無緣而不導之使進,故得不退;此是穢土,既來已無緣而不引之使墮,故多得退,此理由之二 彼土生者,皆是淨業成熟之人,覺而不退;此土生者,多是孽緣現行之

66 66 人,故迷惑而不進,此理由之三 簡言如是,詳則萬言難盡 問:以前,還不像現在深信的時候,閉目念南無阿彌陀佛時,每每有一尊穿白衣,執錫杖的和尚,顯在目前 或是在夢中恐懼之時,這尊白衣和尚都會來解救,可是現在這種境界,思之亦不出來,是不是現在比以前懈怠了,還是那一種境界是不正當的,我雖然修的淨土法門,可是不知怎樣心裏不會攀緣想極樂國土的境界,雖是丈夫時常提示我,要觀想西方國土的莊嚴才能往生 這種修持的方法是不是有哪一個地方不對,毛病在那裏?請你老開示,令我得到正當的修法 (陳慈容)答:前見像今不見,皆不可執著,宜以一心持名不去理他為對,若是執著之,反而是病!至修淨之道,爰有四法,即實相,觀像,觀想,持名,是也 前者暫不說,觀想與持名合修之法,自蓮池大師以後,多不採用,惟主以專持名號,單刀直入,較為穩當 蓋觀想須依十六觀經而修,今人心粗,難入細境,經云若他觀者名曰邪觀 觀不明法,或招錯誤;

67 6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莫如心起念,口出聲,耳聽聲,三處輪轉,加以深信切願,但求獲得一心,不必定觀境界也 問:我已老了,這四大幻驅時常被病魔侵襲得難當,雖然早晚二課及念聖號都不間斷,前日看高僧傳裏面有一法師病了,夢見佛祖給他指示誦涅槃經病就好了,弟子可不可以也模仿誦持涅槃經如何?還是有別的方法?人家說過老居士對醫藥也有相當成就,我是患了久年的肝病,右脅時常做痛,透過背後肌肉也小腫 我相信我的業重,我不願就醫,(因行動不自由,腳動病就發作)以虔誠的心持念聖號來治療,可是功力不見效,敬請老居士贈我療病的方法!(陳慈蓉)答:修法貴乎專一,最怕朝三暮四,腳踏兩船,須知佛法皆可圓用,更在捨生用熟,六字洪名,阿伽陀藥,萬病皆醫 且經明訓,至心念阿彌陀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已有珍寶,何必他求 再居士既云老年,又長患病,而 身見 猶如此重,娑婆興趣深戀不捨,大是往生障礙 區區雖會醫病,卻不會醫障,敬贈數言,無論求往生,求去魔,

68 68 求卻病,都要立定主旨,搖動不得,只有堅持彌陀聖號一法,他皆節外生枝也 問:彌陀經中: 廣長舌相,遍覆大千,云何舌相能覆大千世界?(陳淨願)答:聲相所及,即同舌相所及耳 問:佛法導論書中說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此十六字請示!(陸玄智)答:查佛法導論最後一頁末一行括弧內,所載極為分明 即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等十六字,非另有所指也 問:西方三聖佛,觀音,及地藏王菩薩的根源並請示三菩薩未成佛前俗家之姓氏及其朝代!(芮春榮)

69 6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此皆久遠劫前所修成果,今之歷史僅及五千年,何能論以朝代,只有按佛經所說,我輩方知大概 西方三聖乃彌陀 觀音 勢至三尊之總稱,並非一位菩薩,名曰三聖,不可誤會 按無量壽經,彌陀過去世係一國王出家,名曰法藏比丘,修成佛果 按大悲心陀羅尼經,多劫以前,有正法明如來,為度眾生,倒駕慈航,到西方世界,權作菩薩,輔佐彌陀,即觀世音 按地藏本願經,久遠劫中有一國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是地藏菩薩 再佛與菩薩,皆係多劫修行,其身非一,經上只記有關係之事,瑣碎小節,不勝其載,故略之 如中國歷史,盤古氏,有巢氏等,較佛經所舉多劫之人,即為最近,且亦不載姓名,況最遠者乎 問:念佛念六字念四字或快或慢有什麼關係?(周慧前)答:六字恭敬,四字方便,過快過慢皆非得宜 須心平氣和,不快不慢,能輕安為是

70 70 問:曾閱印光祖師答眾弟子總信內有云: 念佛要字字分明,綿綿不斷,念萬聲佛,須念五千觀音菩薩,念佛多少類推 愚小在未皈依三寶以前,未供奉觀音菩薩,所以現在每日早晚禮佛後先念佛五千,次念觀世音菩薩二千,是否可以?已受五戒,供有三聖像後,可否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周慧前)答:印祖此一段訓言,當別有用意,若能讀此信全文,自明其旨也 至於皈依以後,擬專念彌陀,亦甚佳,但念佛以後,觀音勢至大海眾,諸禮誦之規定,不可不遵也 問:淨土三經係五時說教的哪一時?(蔡世芳)答:淨土三經,既是大乘,自然列入方等時 但淨土教法,則不受此限制,因開首華嚴時曾說極樂,最後法華時又說極樂,所謂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是三經者,淨法之專書

71 7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也,淨法者,佛教之通論也,能知專著與通論有別,自不致以酪酥醍醐,半字滿字,起輕重之心矣 問: 歧路指歸 之卅五頁十二欄有 不論行坐睡眠以至大便小解的時候,都可以念佛 一節,是否對於佛,有欠禮貌?(廖增龍)答:念佛注重相繼,故不論何時,皆使不斷,然念分出聲與 心轉 之別,入廁時 心轉 無妨,但不必出口耳 問:某自念佛時,初由心念,忽而念在頭念,頭腦感覺昏脹,余為不祥之兆,遂攝心念,時經月餘,尚間有微覺 余閱 宇宙萬有本體論 53 頁聖心無知章有 頭上安頭,將心覺心 是否即此謂也?(魯開智)

72 72 答:居士學佛何人傳授,宜向其將念佛之道,詳細問明,或先看淨宗入門之小冊子,先求理解,否則因疑惑入歧途,而招魔事 宇宙萬有本體論,非初機應讀之書,讀亦不懂 凡一切學問,皆有次第,躐等而進,有損無益也 問:念佛時,念在虛空,或念在身,有時念在虛空,念亦在身,未知是好是凶?如凶,應如何補救?(魯開智)答:念佛不在身,亦不在虛空,奉勸將如是等疑神疑鬼,幻妄念頭,一律打消 念佛是求往生極樂世界,此是本旨 念從心起,聲從口出,再用耳細聽,不緊不慢,調勻氣息,除一句佛號之外,一切妄念俱要放下 尚要嚴戒殺盜淫妄,多作慈善公益,(作善作公益,並非專指金錢,不可誤會),以求消滅魔障 小冊子先看 歧路指歸, 淨業初機指南, 暗路明燈, 佛法導論 等 此明白後,再學看經

73 7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1 )在家修行居士,任何精修與否,當臨終時是否總逃不了 病 字?(2 )又在家精修大居士,臨終與出家高僧圓寂來較,神色有無差別?(3 )在家修行居士須修何宗功夫,及多少時間,臨終時方能瑞相異俗?(卓忠振)答:此問三段,一 諦閑大師 太虛大師出家高僧也,圓寂以前,皆示病苦 宋王龍舒,在家居士也,身立念佛而終,有病無病與出家在家無關 二 此但論功夫如何,亦不在出家在家也 三 佛法普及群生,弟子雖有出家在家之別,再修法一道,只論根器,任人選擇,並未限制出家修何法門,在家修何法門,至云時間瑞相,豈能預期,此全在乎勤惰之作,頓漸之機 如同一株樹,其所開花,其所熟果,尚不能在一時也 問:淨土法門,原來崇敬西方三聖,阿彌陀經又是淨土宗必要的經典,而且定為日課,為何經中沒有提到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呢?(金雲)

74 74 答:淨土三經,教相雖一,行持卻各不同,異則各有其重心,不可不知 大本重六度萬行,故廣陳功罪,備舉五受五痛五燒 觀經重在觀想,故詳言依正微妙,列舉觀音勢至,及九品生眾 小本重在持一名號,故單提彌陀,而不及其他 問:淨土宗自蓮池大師以後,專主持名,不教觀想,極樂世界有四色蓮花,將來往生,生到何色蓮花裏?(金雲)答:法華四花,表四因位,即住行向地之四類也 據此,知行人是何因地,則生何色之花也 問:常聽老師講說,經雖是道,文字也佳,初機之人,必須先明文理,方能求道 我對阿彌陀經上,六方佛一段,很有疑惑,為何四方先說東方,不是北方為上嗎,反而列在最後?上下兩方自然是從上而下,為何又先說下方?(金雲)

75 7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佛經有真實語,有隨順語,尚有他種等等之不同,四方上下,皆假定之名,安有其實,佛亦云云,此依時依處隨順語也 此地球居人,指日為準,而定四方,故曰方名假定 作文須有次序,日出於東,為一日之始,春來自東,為一年之始,故四方先言乎東方 草木有末,根本在下,枝末在上,故上下先言乎下方 問:彌陀經中 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幾句義意雖明,按文義講,甚覺礙口,如何講法,能使好懂?(金雲)答:中國之字,一字而有多講, 於 在此處,是發語辭,作 對於 講,將 於彼國土 合講,即謂對於彌陀之國土也 不過此是上句,尚有下三句,必一氣穿成,方能充暢 但若向下講,必加入前文作介詞,方覺順口,應加 已發願者, 若已生 矣 若 在此作如講,換成白話,是 像那樣 之意,合解此句,謂像那樣已竟發願之人,已經往生矣

76 76 下二句亦必加前文介辭,方好講解,加入現今發願者一句,也像他們那樣已發願已經往生者一樣,今可往生 後句類推,再後二句之 若 字,作乃(就能)字講,卻也直截,謂今發願者,就能現今往生,當發願者,就能當來往生 問:西方彌陀佛在三身(法 報 化)中屬在何身?(林火壽)答:西方既具四土,其土自具三身,眾生生者,證入何土,即見何身也 問:有人與我提到西方圖,佛菩薩等像是根據何處翻印出來?是否已有人曾見到西方,佛菩薩等?(李寬觀)答:有人見到西方佛菩薩,事亦有之,往生傳及淨土聖賢錄,俱有記載 惟所畫圖像,乃根據於十六觀經,只不過略而已,文為事之說明,圖為文之標本,不必依各人見到為憑也

77 7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生而聾者,其臨命終,當旁人為他念佛,是否能得利益?(李寬觀)答:盲聾喑啞,八難之一,障礙受佛法也,但佛法不可思議,能得滅罪之利 如平素供其眼根,教以念佛,於善巧方便中,能使知往生之益,臨終時懸佛像,焚栴檀,由其眼鼻二根,引起正念,或亦能獲特別益處 問:除了在居處或在佛像前,他如走路時,作事時,一心念佛,是否也有功德,或可直接得著佛祖之感應?(唐桂蘭)答:行住坐臥,皆可念佛,但求真誠,及其恭敬,佛之法身,遍滿虛空,佛之光明,照十方國,眾生何地而不對佛 所謂 夾岸桃花新雨後,馬蹄無處避殘紅

78 78 問:念佛時出聲念與不出聲心中默念,二者是否俱同等功德抑或有所差別?(唐桂蘭)答:念佛功德,在求乎定,經曰一心不亂 至其念法,不限何種,以契個人之概為斷,契合者,功德便大,不契合者,功德便少耳 問: 佛說阿彌陀經 是何佛所說?(唐桂蘭)答:此界此劫之經,皆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非只此一經也 問:晚學自皈依三寶訖,已有七載之時光 自開念佛經年餘後,即感每念一句佛,心即隨之一滾動,因此曾經請教大德開示,教以繼續念至不動為佳 嗣後每日持念至今,心果已不動,但如偶起貪瞋癡念時,心仍動亂不止 唯須立作正念糾正之,心動方止 行人平時如能善自攝心,不使起貪瞋癡念,至臨命終時,是否即能心不顛倒,一心念佛,蒙佛

79 7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接引往生極樂?(陳非林)答:貪瞋癡為三毒,戒使不起,自是正路,果能伏斷,臨終當不顛倒,惟攝心不可著相,如心存伏斷三毒,反又多一妄念 莫如攝心在佛,不使有斷,不問有何境界,或好或劣,一切不管,只是提起一句佛號,便是正念,心與佛號不相應時,便是顛倒 問:晚學自客夏以來,不管何時,眼前遠近皆見有閃爍之白金光,舉頭觀空凡眼力可及之處,即見有倏現倏滅之白金光,如桌球大 讀書時書上亦見有多數之細點白金光,察此光之來處,似出自晚學之眉額間,因面向白壁時,自覺眉上有閃爍之光影,入暗室時亦同此感,且額中皮膚亦常有緊縮之怪態,又若至心念佛時,光必增強,懈怠則轉弱,如此之光,究係晚學身中之光,抑屬外境之光?(陳非林)答:境由心造,此乃是心作用,光明雖非惡相,惟額中發緊,且閃爍不定,亦非瑞相,

80 80 更應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仍宜不去管他,攝心念佛為正,若心常在此光,反將淨念失去,大是錯誤 問:上述之白金光,如果確係晚學身中之光,加上前一問之心態,綜合觀之是否即見性之一種?(陳非林)答:智性與妄識,煩惱與菩提,只在一轉之間,著之則妄生,捨之則真現也 居士仍以注意, 淨念相繼,其他水月鏡花,概不理會為是 問:佛說華嚴五時判教中,屬於第一時,當時佛說彌陀經屬於什麼時?(朱幼)答:此經因其性質故列於方等,似為第三時教 蓋此五時之教,前二時乃以經名而定,後二時亦如之,惟中間一名係類名,不是經名,只有列於此時而已 實則開首華嚴,要終

81 8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法華,無不說此法門 夫如是,則此經可以斷代,此法則無法劃時也 問:學人先吃素一月,皈依後長久吃素,因為負家庭生計,不能時常參加社團念佛,又因佛教經典甚多,每部都是寶藏,但吾人生命之短,每部都想受持,實在難能,學人只好選持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及佛說阿彌陀經,信願終生早晚課誦,但每晨在五 六時之間念普門品,將晚夜在十一時念彌陀經,念完並念佛號千聲,以此時間及如此受持對否?不打法器可否?(林錦生)答:念佛在於求定,功夫好時,便是一心不亂,如此境界,尚是在個人家中,朝暮二課時能得至於前往社團念佛,不過結緣隨喜,因公不能常去參加,亦無妨礙,但居家之朝暮二課,萬不間斷 朝誦普門品,晚誦彌陀經及佛號,尚無不可,功夫在精不在多,貪多不精,反無效力,不見禪家一句話頭參之終身乎?法器一項,居家環境許可則用,否則不用

82 82 問:念佛可增智慧,拜佛可消業障,前者念佛念到妄念(意)少時,確有此感覺,後者拜佛如何能得消業障的體驗?(是否指人身體平肝臟之火及心靜氣和的意思) (紀禹)答:眾生有身,抬手舉足,無不是罪,最顯者殺盜淫耳,有惡業必定惡報 一點鐘拜佛,一點鐘不造殺盜淫,一日拜佛,一日不造殺盜淫 不造新惡業,豈但不受新惡報,且惡緣不起,舊業無增上緣,亦不易起現行 明乎此理,便是體驗,省其心,察諸行,無可慚愧時,便是消業之消息 問: 念佛一句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那麼我們不妨造罪,以後才來念佛,如說消舊業,不造新殃,造罪以後不是成舊業了嗎?(白癡)答:此問又屬二事,茲分奉答 昔有某甲,持砒霜而大啖,某乙見而驚曰,君何故自殺,甲曰非自殺也,今聞某店有解砒毒之靈藥,吾欲服之,故先啖此砒霜 先生所問,無乃類

83 8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是 復次,三際流轉,剎那不停,作已而後,便稱過去,所論是矣 然此二句,本有界限,不論欲作好人?或欲學佛?以發心之日起?前者假名曰舊,後者假名曰新耳 問: 琉璃王滅釋種,釋尊頭痛三日 成佛之後,還不能逃因果,念佛何能滅罪?(白癡)答:因果乘除,千頭萬緒,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其原則 然有抵有折,有討有解,必以事論事,未可執一 惟先生所問,俱不在此範圍中,要知業盡情空,方圓佛果,安有成佛以後尚有帶業之理,如十五之月,不缺方稱曰圓,既名曰圓,便無缺矣,此段經文,為明因果不虛,現身說法,非世尊真實受報,如八相成道,亦不過古佛示跡演法而已 問:人若往生西方,其子孫代其誦經作功德,是往生人得去,或子孫得去 (寬觀)答:往生者蓮品增高,子孫盡孝,而又奉信佛,亦有莫大之功德 如為人子者,父母

84 84 旅行,或為其御車,或為其撥舟,其父母減勞,是利益之果,子孫行孝,是利益之因 有因終得其果也 問:淨土宗信者有須要研究外宗經典否?(莊慶賢)答:法門無量誓願學,為四宏誓之一,為大乘學者之原則,淨土宗豈能例外,不過為學應須知其本末,明其先後耳 本者本宗之經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經繼後學,本不通而務他端,恐邯鄲學步,他未成反而失其素行,本既明而不博學,則孤陋寡聞,執一事或致礙其圓理 問:阿彌陀佛是否世自在王佛給他授記?而觀世音菩薩是何佛授記?(周羅漢)答:從跡相說,彌陀授記於世自在王佛,載在無量壽經 觀音授記於古觀音如來,載

85 8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在首楞嚴經 然凡一聖人成就,皆曾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興供養,無不侍多千億佛,是授記者,亦不止一佛也 問:觀音勢至,此兩尊菩薩,若理解即顯阿彌陀佛之悲智二德,可如是解乎?(周羅漢)答:西方三聖,觀音勢至為彌陀二脅士,輔弼度眾,觀音表悲,勢至表智,所謂智悲雙運也 問:小孩不懂佛理,教他念佛,有何利益,父母主張給他受了皈依,他長大退轉了,是誰擔負過錯?(張寬心)答:低頭一拜,滅罪恒沙,念佛一句,滅八十億劫重罪,雖不解理,已種善根,何得云無利益 至於長大退轉,乃是另遇惡緣,然以前之種子,堅如金剛,伏於識田 終不消

86 86 滅,仍屬有益 且為其皈依時,更不能預慮退轉,若居此念,則無由引人為善矣 儒家云: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問:眾生若蒙難時,學人代為念往生咒被之,能確定生西方否?(龔文泰)答:見其蒙難,能救則救之,如或不能,與以法施,自是慈悲菩提 得生西方必具種種因緣,非可少分善根福德能致,但佛法如日,照處自有光明,縱不生西,亦能消罪 問:自家念佛,不會度眾生,臨命終時能不能生西?(朝新班蓮友)答:不會度眾,是無弘法之才;不肯度眾,是無菩提之心 才雖不可勉強,菩提心不可不發耳 如果都作不到,真肯死心蹋地念佛,亦能往生,不過品位不高而已

87 8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佛經云 信願行 得生彼國,可是世俗的不良嗜好不能痛改,是否可以往生西方?(衡鈺)答:信願行之行字,指正助二行,正行是洪名善根正因,助行是眾善福德助緣,如鳥雙翼,缺一難飛 經有明訓,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有過不改,自是少福德而乏助緣,為行缺其一,而三資糧顯然不備,何得圓滿結果?且嗜好存心,臨終亦起障礙!問:講經說法做種種的功德,都不能往生西方?那麼不要到外面弘揚佛法,豈不是閉門造車嗎?(衡鈺)答:話不如是偏頗,一個法門,一種修法,種瓜不能生豆也 淨土法門之正因,專在念佛,其講經種種功德,不過皆助緣耳 緣固不可少,然無正因,如同無有種子,生從何起?念佛是自利,講說是利他,二者必同進,若單取助緣,忽略正因,故不得往生耳

88 88 問:到西方極樂國去的人,是否記得自己的眷屬?(衡鈺)答:生到彼國,備具神通,自知宿命 惟言自己眷屬一語,含混不清,試問所云者,自己是什麼?究竟是哪一個自己?問:無量壽經內說,西方無惡人,修淨宗是帶業往生,當有惡習氣,何以無惡人?(池慧霖)答:善與惡,是眾生未斷無明時對待名辭,自有假定界限 其八識田中所藏惡種,起現行發動身口意十惡時曰惡人,能制使伏或斷,於身口意不起十惡曰善人 不必無明盡時,方稱善人,七地以前菩薩,無明未盡,且稱聖人是 亦不必習氣盡後,方稱善人,阿羅漢習氣未盡,亦稱聖果是 帶業往生者,均得三種不退,是惡種或伏或斷,不再發起,故曰

89 8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西方無有惡人 問:無量壽經中有謂: 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又謂: 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 若照此比例,極樂與他方佛土,並無二殊,極樂何能勝過他方佛土呢?(佛文)答:極樂純善,再起加行之善,雖百歲而不難;此地多惡,作微善已難,作整日之善則更難 倘能為之,一日所用之力,便等極樂百歲之力,其所得之功德,亦自如之 惟恐其不足,故加正心正意齋戒,以作助緣,極樂喻如車輕路平,用馬力十分,便行百歲,此地車身極重,路又平少險多,若用馬力十分,僅行一日,尚恐不足,故須加助油電 他界善多惡少,作善百歲不及極樂之易,而較此地則勝 此地若作善一日不加正心齋戒,固不及極樂百歲之力與功德,然可追及於他佛世界之百歲力功,比喻他界車不甚重,平多險少,若行百歲,馬力十分,自不充足,必須加成數分,此地馬力十分已能行一日,若用十分加

90 90 成數分之馬力行車,不必再加助油電,便行一日有餘力矣 問:夏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彌陀佛聖誕,必有其由來及應化事跡,請詳細說明 (李榮棠)答:彌陀本因為法藏化丘,乃久遠劫降生,曆法古今中外,各個不同,何能以中國之夏曆而定其誕耶?此不過後人欽崇彌陀,假定一日,作紀念耳 傳聞宋時永明大師為是日所誕,因大師弘揚淨宗,度眾甚廣,崇古藉以尊今之意 問:讚佛偈中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此段讚佛身怎樣?難解,祈詳釋!(李榮棠)答:此形容佛身之大耳 佛相兩眉之間,有白毫一盤,俗呼為佛頂珠,而其大如五座

91 9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須彌山 佛目之光為紺色,一目之大,如四海之廣,面其身之大,更可知矣 若求詳細,可參二課合解 問:過此有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究竟誰先去的呢?有否根據?(蓮雲班蓮友)答:以三量而論,聖言量便是根據,經云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不過如是,未曾說名,誰人?予何能舉 問:嘗見感應錄中,往往有誦持地藏經令已亡父母得超生極樂,回向偈中亦有 願我宿現諸父母 接引往生安樂國 之文,竊念吾人念佛未到一心,往生尚無所握,何以為亡親誦念反易?且往生必先具足信願,如亡者信願不足時將如何?(鍾觀靖)答:經乃聖教量也,感應錄係信者見聞所錄 古訓 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

92 92 義經 等四句,宜作南針 尊問二者,吾從乎聖教量也 問:禪靠自力,淨依他方,又云自他不二,究竟禪淨應說是一是二?(鍾觀靖)答:禪亦不離經教,是有他力也;淨須信願念佛,是有自力也 不過二者有尚乎輕重之別 無他力自力不生,無自力他力不應,是為自他不二也 問:一般念佛之老太婆能明唯心之旨者究有幾人,此與心外有法之外道何異?(鍾觀靖)答:老太婆不解唯識,但能具信願持名,誠心即已不起分別,焉有內外,故多成就者,未可輕也

93 9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信外道之人,亦稱念佛號,後如有往生極樂之願,能否得佛菩薩接引?(鍾觀靖)答:求法須離邪見,功成在乎專一,既歸佛門,當離外道 邪正混雜則法不真,法既雜亂,則念何能一,雖有往生之願,恐是可東可西之流蕩心耳 資糧不足,往生焉有其分 但人對宗教,尚有信歸小別,有歸信一致者,有信而未歸者,有歸而未信者,所言之外道,倘名在外道而不信,心在佛法尚未歸者,果發切願,亦得往生,心力為之也 問:佛說極樂世界,是否因應某些執著不捨,貪戀五欲的眾生而說的一種方便,還是實有一個極樂世界?(鄧長林)答:居士此問,正是佛法理路不清,自生執著 應知我佛說法,權實得中,事理不背,我輩初機,只有依聖言量,而信受奉行 若以極樂世界為方便假設,則淨土三經皆妄語矣

94 94 問: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外無所求,內無煩惱,此時即在極樂世界,耳聞皆是彌陀法音,眼觀皆是菩薩所化,還是待此身死後,實可往生淨土見佛聞法?(鄧長林)答:此身如旅館,旅客坐此館中想往美國,而在此時美國之境界,已歷歷分明 試問此客此時是已到美國乎?是仍須出此旅館舟機前往乎?問:念佛是念自心佛,還是念心外佛?當念佛之時,將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融會為一,心佛無二,即心即佛,念佛即是念心 如此念去未知是否有誤?(鄧長林)答:居士這段高論,準是述自他書,惟何是自心,何是心外,何為心佛無二,即心即佛,恐不能真了其義,若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矣 區區四十年來,才曉得幾分 心內,至於 心外,卻還未曾能明 以愚見論,莫如一切不管,但集中全力,自念自聽便得真實受用 應知此 當前一念,即玄妙難言,不必格外之乎者也,多尋麻煩

95 9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閱印光大師著,居家士女學佛程式曰:修習禪定,即修止觀,而念佛乃是修習止觀的一種方便,何以很多書刊又曰禪淨不可雙修 (鄧長林)答: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 何嘗不許禪淨雙修?然須深解禪淨二法者行之,方不逕庭 若事理不明,歧中加歧,則禪不禪,淨不淨,二門俱破矣 就以 居家士女學佛程式 中,此段文字而言,乃謂禪淨皆是 止觀,非教人同修禪淨也,豈可誤會!問:彌陀經內云: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查劫有小中大三種,阿彌陀佛成佛十劫,究指何種之劫?小中大三劫每劫有多少年數?又西方佛國在阿彌陀佛未成佛之前,有無他佛,較阿彌陀佛成佛為先?(卓忠振)答:人壽自十歲起算,過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為止;由此百年減一歲,減至

96 96 十歲為止,此一增一減之兩極數,合之為一小劫 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中劫為一大劫 彌陀經中所言之十劫,前人曾云指大劫言也 問:極樂國土有無眾苦,但受諸樂,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然佛教教人知苦滅集,儒家亦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之訓,帶業往生之人,八識心田習氣未除,一旦生到安養,享受諸樂,如何能精進不退?請示其理 (鍾觀靖)答:樂可分二,欲樂與法樂也 三處七寶,種種莊嚴,是為欲樂 乃對娑婆眾生所說,隨順其習,使之生羨而求往生也 而在彼土,此種種莊嚴之塵,實是說法之具,生到彼國,見聞知覺,因五塵說法之故,決定改觀 經云: 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既自然念三寶矣 是心已與道合,是為法樂 此是一法不作一法用,正是其善巧方便處 問:楞嚴大勢至菩薩圓通章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1 )請問憶與念是

97 9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兩法還是一法?(2 )此念是用口念抑心念?(3 )所見佛是化佛抑自性佛?(4 )如果是心憶心念,與禪家看話頭和參話頭有無不同?(鍾觀靖)答:(1 )此是文法關係,中文有一類專用雙字,圓通章文即是此類 如是者甚多,例 言語, 思想, 行動, 歡喜 等,本可皆作一義講,若必單字分講,亦未嘗不可 憶念二字,與上正同,憶若明記不忘,念若念茲在茲 (2 )是用心念 (3 )此當是自性佛,更應知吾輩念佛,縱現報化,亦不出自性也 (4 )如言經則不能拘泥,因經文圓通一切,不必以宗派劃範圍 若言執持法門,自有區別,禪參話頭,旨在開悟,淨起佛念,旨求往生 問:經云: 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又云執持名號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極樂國土 二說何以不同?(鍾觀靖)答:至心者,心無雜念,徹底到家之謂 信樂者,是深信不疑,願樂往生之謂 此等

98 98 功夫作得到,臨終一念,便可成就,何待十念 一日至七日者,即是期望作到此等地步 問:淨土法門稱為萬修萬人去,何以念佛之人仍有許多不能往生,因地不正歟?修持未得其法歟?抑立言之意先以欲鉤牽歟?(鍾觀靖)答: 先以欲鉤牽 義不如是解,茲暫不論 所謂不生者,因緣不一,如上說二句,乃其最主之因 問:永明壽禪師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 禪淨雙修是否比專修為勝?(鍾觀靖)答:此為修禪者勸,非為修淨者勸 因禪境高而淨法穩,高再得穩,一往無阻 若穩者求高,未必人人可能,不能恐兩門俱破,反唐捐其功矣 四偈合觀,當悟永師命意所在

99 9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念佛用心念心聽之法,聲相甚細,此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入流照性功用是否相同,可否稱為念實相佛?又此能念之心與能聽之心是一是二?(鍾觀靖)答:心念心聽與入流亡所及實相念佛,並不甚同 惟念聽之心 理非二個,聽時即念時 事可說二,念聽卻又甚分明也 如日當空而照,照自有光,是照與光,可說是一,亦可說非一也 問:古德云:得生與否,視信願有無;品第高下,在持名深淺 今有人具足信願行,而不能發廣大之心,只翼往生極樂國土享受諸樂,如此當不能與阿彌陀佛悲願相應,倘其人信願深切,亦能得往生否?(鍾觀靖)答:亦得往生,不過彼國之人天,或聲聞而已 不發大心,難得補處

100 100 問:極樂國土人民壽命無量,其數自應與時俱增,何以回入娑婆度眾生之菩薩,末世罕見,豈各人緣有勝劣耶?(鍾觀靖)答:此地球不過娑婆世界若干分之一耳,再以中國而論,又不過此地球若干分之之一 短短之千餘年間,而有淨宗諸祖,及淨土聖賢錄中所列諸士,何得謂為罕見?即今各地亦大有人在,不然淨宗便如三階教消滅矣 問:曾聞一位居士說,娑婆的人想往西方世界,西方世界的人想往娑婆世界,求心乃為究竟,因心即佛,即淨土,那麼,我們修淨宗的人又何須求生西方,對此作何解說?(蕭金榮)答:似是而非之話,最為害事,此類是也 殊不知娑婆人想往生西方,是為了生死;西方人想生娑婆,是學已成就,乘願度眾,凡聖各別,求生意亦不同,豈可相混 至云求

101 10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心,試問初機之人,能知心是什麼?知之矣,如何求法?不是一句空話就了 心是佛,是淨土,話也不錯,問他有心否?他若有心他是否就是佛?問:彌陀經內云 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 答句,足見西方佛國亦有晝夜之分,其佛國夜間是否鳥息花合而已?抑或如塵世夜間之黑暗?(卓忠振)答:實無晝夜,以花合鳥息,記時而已,此世之光,全賴日照,彼界人器兩間,俱有光明,絕無暗時 問:念佛之人用什麼方法可得 未來過去 之知?(李永青)答:過去未來乃係神通,得定以後能有,然與了生死無關,不可妄求招魔,須知念佛

102 102 為求生西,果生西矣,則六種神通,不難具足矣 問:別世父親母親誦什麼經可往西方極樂世界?如何可知有接引?(李永青)答:有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明咒沙法,可以採用,載在大藏經秘密部 問:念佛完畢回向,不知是一日回向一次,或是一個月回向一次呢?我以前所念的佛忘記回向,現在回向有功效嗎?(陳聯生)答:念一次回向一次為佳,後宜仿之 以前念者,現在回向,亦有功效 一句佛號,一顆金剛種子,千劫萬生,力量尚不消滅,提出回向,胡疑無效耶?問:自己的妻子剛生產幾日,突遇蓮友要臨命終之時,未知可否參加助念佛號?(鄧

103 10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義郎)答:生產未久之人,氣血皆虧,不宜助念,重使傷氣,並非因其不潔,不可念佛耳 佛視眾生如子女,子女至危急時呼喚父母,雖不潔,父母亦不厭嫌而棄之不顧也 問:有人問 阿彌陀佛的父親是什麼人? 他說你若答覆我,我即要信佛 (洪環)答:昔法明和尚向大珠禪師曾有此問,師答: 阿彌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勝妙顏 出陀羅尼集 又鼓音王經云: 過去久遠劫中,有國名妙喜,王名憍尸迦,祖父清泰國王,父月上轉輪王,母殊勝妙顏王后,生三子,長曰月明,次曰憍尸迦,三曰帝眾 此段記載,上及祖父,旁及兄弟,尤為詳細,可轉告問難之人 但信佛自有起信因緣,如僅知此,便為信佛條件,恐非出於至誠 再希轉達前途,佛法係救眾離苦得樂之事,三寶乃無上福田,切不可當兒戲,開玩笑,自招過尤也!

104 104 問:有人問:你們念佛有什麼好處?要以如何答覆,請居士詳細的解釋,因答得對,可藉此接引人進入佛知見;如答不對,亦可使人退失善根 (愚居士)答:念佛好處,萬言難盡 惟居心度眾,命區區說一種答法,以便接引對方,自是菩薩心 但說法貴乎契合,將來何人來問,尚不可知,且張三有張三之心理,李四有李四之心理,如預先擬就一套言語,臨時背誦,未免呆板,此實隨機應變之事也 僅列數種,備作參考而已 如滅罪增福,開智慧,諸佛加被遇險化夷,精神集中卻病延年,改正妄念轉凡成聖,命終往生極樂,證成佛果不生不滅等 問:彌陀經云:念佛人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者,臨終時即可往生淨土等句 依據七日時間而論,很短暫,然則普通俗人念佛,只念七天,終時能否往生淨土,有無須要日日念佛而至終時為止?(卓忠振)

105 10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七日者,分明指定一心不亂 如不得此境界,然已深種善根,倘已得此境界,仍須日日念佛,至命終佛方來迎 假若間斷,即是退轉,往生無分矣 問:有人說生無憂慮,死無罣礙,真世間第一等,宜念佛 事半而功倍也 其義如何?(朱幼)答:一切放得下,才能平時心安,死時逍遙,自然前途有個果位 若無相當功夫,何能辦到 但是念佛之人,平時一心,臨終不顛倒,與此境界,豈非相似 就是說,若肯念佛,此功比他功,等加一倍,而一入手,事業已成就一半矣 問:諸佛菩薩皆願力宏深,名號甚多 若欲遍禮念即覺雜繁(近於多神教),若專念一 二佛名號恐失獲其所功德,或失敬怠慢他佛否?(洪榮保)

106 106 答:阿彌陀佛聖號,乃無量佛之義,又云彌陀是法界藏身 古德常曰,持彌陀一名,即是持遍法界無量諸佛之名也 且有作課回向畢時,常誦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等句者,亦甚圓融 問: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在地球的範圍裏嗎?(廖春英)答:經中分明白,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是不在此地球範圍矣 問:淨土法門帶業往生,所有帶去善惡業種子,未審將來還要受報否?(賴慧蘩)答:法無緣不生,西方無惡緣,只有無漏法緣 因之道心增長諸惑漸斷,報亦出世證果之報,非復世間三苦之報矣

107 10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修淨重在信願行,自諒願行不及信力,自信臨終仗佛慈力接引,未悉自力鏗,佛力大,合一返照生西作確定觀待可否?(顏寬文)答:果能作生西確定觀,即是願力切矣,更希加工念佛,則三要備矣 問:萬一今生未達西願,深怕來生迷途,或投與佛隔閡之地,豈不枉費今生修持,希大德開示!(顏寬文)答:此想便與前條矛盾矣,奉勸居士,還是死心蹋地,真切信願,勤加持名為妥,不能生西,今生修持,固不唐捐,幾生方能遇緣再修,大成問題 問:現在我最喜好念佛 因為念時的清淨,覺得太快樂了 因此對於閱讀,總覺得厭

108 108 煩惱,除了有關心體的讀物外,余皆不感興趣 這樣心情是否對?(章普明)答:一門深入甚佳,但須立定誓願,不為外誘所搖動,方為貴耳 問:念佛法門理論上雖云萬修萬人去,且記載上亦不乏古德生西之例,但依全體念佛眾生看來,卻是萬中無一,因其重點在 一心,而末法眾生,根鈍智淺, 惑 重 執 固,欲達 一心,實非容易,事實上絕大多數念佛眾生,不過僅能藉念佛而種善根,仍難逃輪迴之教是否?如是則與修其他法門之不能即生脫六道者相類?(趙澤宇)答:一心有暫久之別,境久者往生上品,境暫者亦不失為中下 雖此境界難得,果然深信切願 淨念常提,臨終不失,即是心不顛倒,決可往生 經云: 一心不亂,是教人取法乎上,向有把握處去做 多人不生者,是信不真,願不切,淨念若存若亡,不能常提,如此便是心不在焉;可東可西之人,往生自無其分 修他法門,必須斷盡諸惑,明心見性,

109 10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方有成就,故云難行道 修淨但得伏惑,即能感應道交,帶業往生,故云易行道 古偈曰: 不用三祇修福慧,只將六字出乾坤 居士何得云相類耶?問:學佛學事理,其念佛一門,何為事何為理未甚明徹?乞為指示!(吳倫炳)答:理指教理及經義,此必須透徹,方不盲昧 事指一切方法及律儀,當依之而行,方有成就 問:彌陀經中所謂: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之句,與十念往生句,難易差別甚遠,故學者多生疑惑修難, 曰必修大善根福德故為難云? (吳倫炳)答:多種善根福德者,乃淨土門中之通途,最為穩當,所謂萬修萬去也 十念往生者,必宿根深厚,或利器上根者,一念即能妄想不起,唯精唯一,所謂至心念佛一句,能消

110 110 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況十念乎?然此等人,百千中無一也 問: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是否指虛空無量無邊的菩薩總稱名號?抑是單指一尊菩薩的名號?(顏寬文)答:指西方極樂之一切菩薩,非指盡虛空,亦不指一尊 問:阿彌陀經有云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 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 何以釋尊住世之時,未有彌陀國人,前來供養?(李孟泉)答:法華會上之觀世音,楞嚴會上之大勢至,請問來自何國?此係大名鼎鼎,學者盡知者 而釋尊說法,往往有他方菩薩百千萬億,試問此數中,某菩薩來非西方,能一一指出否?

111 11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彌陀成佛於今十劫 在此期間,往生者已不少,且都有神通,但何以未見一人返此,為吾人證明西方實有?(李孟泉)答:來此正自不少,吾輩肉眼自不知耳,豐幹即其一人 西方境界,釋尊金口所說,諸祖皆為證說,聲如雷震,居士未聞之乎?問:經云: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豈不太渺茫和矛盾麼?又佛具萬德萬能神通無量,何不化三界六道為淨土,為什麼必依眾生念佛才可往生?佛有無緣大慈,何以要人念他名號才肯接引?(李永白)答: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更有謂若干太陽,我亦以為更渺茫 矛盾 未指出何事,無法置答!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知佛萬德萬能,寧不知心亦萬德萬能耶?無論世

112 112 界本無淨穢,實諸世界亦屬空空!須知有無淨穢,皆是心相,佛與眾生,各現其相耳 心念佛方與佛見,不念則不見,如迷子逃逝,母雖日念,子不回心,愈逃愈遠,倘子念母,方能相逢 問:淨土法門為當生成就之佛法,且易修,當時世尊何不多讚歎弘揚此法門?為什麼只三經一論,而且正法和像法的人多修別門,而到此末法才興此法門呢?這豈不是末法的人比正法像法的人福大?如即佛經為什麼說佛前佛後為八難之一?(李永白)答:開首華嚴,結局法華,兩大經王,皆讚淨土,其他經論,讚淨者累累難數,所謂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不知尚須何等讚揚,莫非盡廢他法,單說淨土,方謂多讚乎?正像末期,是人根利鈍變化,不是指定某期始學某法,來問謂 末法才興淨法,大是誤會 不過他法斷惑,利根可辦,淨法帶業,鈍根亦能成耳 茲再答末句所疑,佛前無經,佛後經義晦隱,多啟鬥爭,眾生多歧,故云難之一也

113 11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臨命終時觀佛觀不成,觀西方又觀不成,老師說要觀受戒的戒壇就會成很好的地方,好地方是三善道或是西方極樂世界?(寬觀)答:臨終四大分離,難以觀想矣,總是念佛穩當 所說戒壇好相者,是教人印上一個淨影子,免得時時現世俗塵相,發生毛病 修淨業者,雖然印此好相,還是要竭力念佛,渴望生西 問:打佛七七天有得一心的人,必定可以往生,可是平時因事忙,而不能繼續做功課,不知能否往生極樂世界?(寬觀)答:此事必須有恒,事忙可採十口氣念法,再於行住坐臥心中默念,亦得往生

114 114 問:阿彌陀經首提佛說,何以下加不得佛字?(胡正臨)答:正宗分開首,曾云 爾時佛告舍利弗,序分佛說此經已,是經家之敘佛字 文中不再言者,以此經無他人語,盡為世尊所說,故不必重加佛字 問:有沒有青年念佛,就在青年時期往生?請舉例子!(林良柱)答:無論修何功夫,還是青年時去學為好,如種樹然,必從幼時扶直 往生指壽數盡後,並非念佛求其速死 惟黃泉路上無老少,總宜即知即行為妥也 問:信願行堅定,但不願做功德,反造惡口,是否能往生西方?(衡鈺)答:經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善福少尚不可生,況再有意造惡乎!

115 11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念佛不做任何功德,是否就可往生西方淨土?(衡鈺)答:淨土是大乘法門,功德是利他之事,如鳥雙翼,齊舉始飛 所謂功德者,非必費用金鈔,如清淨之業,勸人念佛皆是真實功德也 問:我們念佛的人 他在平時用功很好,萬一起了瞋恚與人衝突,此恨心至命終還不能捨,像這些人,一方面念佛,一方面發無明,還能仗佛菩薩的威力,帶業往生嗎?(謝智遠)答: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更怕相續 既知瞋恚害事何不即捨,又何必續至命終?人只有當前一念,念瞋則障佛 念佛即感佛,知瞋能障佛,便談不到往生矣

116 116 問:臨命終時,有魔化身為彌陀來誘引往生的人,不知真的彌陀相,有什麼特相為憑,才不會誤往生之大事?(謝智遠)答:此不必慮,果平素心緣彌陀,臨終正念仍是彌陀,決無魔境,所謂如是因如是果 若常時雜修不專,心多攀緣,臨終失去正念,便無把握矣 然至此時,剎那之短,雖知惡境,何術許爾逗留而不去耶?所以臨終助念,為不可少之一舉 問:日本佛教有一宗曰法華宗,專門持念 南無妙法蓮華經 是何意義?一生持念,歸宿何處?(朱幼)答:持念之法本有多種取意,如禪家念話頭求開悟,淨家念佛求往生等 中國亦有法華宗,其修持之法,不止如是 日法華宗內容區區不詳,料想專念經題,或其諸法之一耳 然念此亦與禪家之念義相同, 歸宿 有時間遠近之別, 何處 須視修者之誓願何在

117 11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其中有 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者,十聲念我名號,是諸眾生,若不得生我國者,我誓不成佛 等句,若果如此則罪大惡極之人,是否亦僅念十聲名號,便可往生?又這十聲佛號,是在人生過程中任何時期念之即可,抑或留待命終時始念?同時如此容易往生,為何娑婆眾生仍是有增無減呢?(張椿萱)答:大惡之人,宿生有大善根者,可得往生;以無善根,決不能至心發願也 十念往生,是指其果,重在臨終之時,然平素十聲,亦是因種,藏在八識田中,遇緣自然起現行,但不知在幾生幾劫耳 娑婆眾生,有增無已,以前答之屢屢,請查前面 問答 自知,茲不再煩贅 問:念佛往生蓮邦九品化生,在四聖果中往生者自得何果位?(黎明時)

118 118 答:四聖果既不同,發願行持,或又各別,何能固定 問:臨終一念彌陀,即往生極樂世界;一念之慈,即生天上;一念之瞋,即墮毒蛇 如理一念無生,應即涅槃麼?(黎明時)答:前三例限於再生 一念無生,當下即是涅槃 倘連此一念也無,更相應矣 問:淨土法門大小乘兼有,如何分別說明,恭請吾師指教?(呂慧良)答:淨土法門,本屬大乘,蓋佛對小乘不言其他佛土事 且求往生者,重在證果發願再來,而度眾生,非為安居樂業,自享清福 故經訓,發菩提心為往生正因 惟此法門,三根普被,小機自了之人,亦能念佛往生,其近跡似小乘耳

119 11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淨法四種,除持名外,餘三種屬於橫超,抑屬豎超?(曾福吟)答:言橫超者,泛指淨業也;雖有四法,其為橫超無二也 問:夢中時常向人說,這世界太惡濁,這假身是受苦的根本,何必戀他呢?請大家快來念佛,離苦得樂,大家肯聽,我就把身賣給你,但要你們念佛成就,這是何境界,是著相否?(詹金枝)答:凡夢皆繫念頭反影,等於種子起現行 等覺以前之菩薩,皆不能無夢,夢亦是表念之淨妄,功夫進退 居士有是等夢,而又時常如是,乃上求下化勇猛精進之菩薩心境也,大佳大佳 夢如是,覺亦如是,淨業定速成就!雖能自利利他,而不存我有自他兩利之心,即不為著相,所謂三輪體空也!

120 120 問:靜坐時兼默念佛號,有無妨礙!(黃涵)答:默念易於入定,甚佳 然臥時念佛,亦宜默持,出聲則失敬也 問:許多念佛誦經,每日多少數目,一一登記,此乃是否不必要之舉?(黃涵)答:誦念登記之法,乃為專發一願者;記其數目,以考滿願為止 若夫長修之士,但規定日誦若干卷經,若干聲佛,有進無退即可矣 問:參禪與念佛,同是一樣功德,是否每次課誦完畢則須回向,又行住坐臥亦可念佛,整日如是,但回向在何時?(黃涵)答:念佛分定課散課,定課或朝暮二時,或再加入任何一時 作此課時,以坐為佳,

121 12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必求心定不亂,課畢即回向之 散課則於定課以外,只有閒暇,不論行住坐臥,皆可行持,於一次停止時回向之 問:嘗於著述中看到有大彌陀經小彌陀經之詞,何謂大彌陀小彌陀?經常課誦的佛說阿彌陀經是大彌陀還是小彌陀?後學無參考書,故不詳 (黎明時)答:彌陀經現通行者,為羅什大師所譯,尚有玄奘法師譯者,皆稱小本 有王譯者,文字繁多,稱大彌陀經 此無量壽經,因對小本言,亦稱大本 問:極樂世界,為何佛要假說是西方?其實我們的西方又是美國的東方了 又佛說人天界中,多假以王 王子之詞,帶濃重的時代精神色彩,佛說法義理圓融,獨這些地方受時空限制作何解?(黎明時)

122 122 答: 我國西方,又是美國東方,乃只拘一個小圓球而言,此小圓球不過大千世界中幾萬分之一 經上所言乃是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之西,實非在此小圓球上摸索,如螞蟻緣西瓜者然 惟虛空無盡,何有方向,言東言西,亦是方便之語 經言西方者,其用意之深,姑且不論 就文字上講,有 從是 二字,指遠指近,皆無語病 下段文字欠明,天道我不知,人間至今尚有稱皇稱王者 世有之,佛言之,何可責以有色彩?而彼時無總統主席之名,竟預名之,當時人得非駭怪耶?問:彌陀經中有句: 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而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就是無始無終 照此十劫前有西方極樂世界否?(靜修精舍)答:此段經文,指報身佛而言 所謂報身者,自是有始無終,故云 成佛以來 按無量壽經所載,極樂乃彌陀願力所成,十劫以前,當無此世界也

123 12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持名念佛,目的在除雜念,以致心無障礙,如是才有往生的可能,然軍人的處境無刻寧靜,但我的願望,不在往生,欲求來生替佛度生,不知能如意否?(無名氏)答:度生必有智慧學問,種種條件,並非空存此想,便能度生 往生之義,正為求學,速得成就,乘願再來,普度一切,如拯溺者,必先學泅水也 問:結七念佛,止靜之時,是要心中默念佛號,抑或心中什麼念也不要起呢?但是念佛號的時候,心中還不能清淨,要是止靜的時候,要他不起念,用什麼方法才會靜下去呢?(洪環)答:淨宗功夫,自有淨宗之辦法 聞之前代祖師云,佛七止靜之時,不過止聲不出,心中仍是一句聖號,默默相續,此所謂淨念相繼也 若使一念不起,或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等,皆非初機所能作到 若作不到,而強抑制,不但此種強抑,又是妄念,亦恐增病耳

124 124 若為上等根器之人,能以一止便靜,亦可聽其靜下去,並不拘泥一法 問:西方極樂世界,天樂鳴空與天雨妙華,天是與此界四王天同一個,抑或西方另外有別的天,甚不明白?(余萍)答:所謂世界者,是舉環周及上下而言也 每一大千均各有其環周上下,東西兩天,自是分界 問:彌陀經一句,七重欄楯,七寶行樹,七寶蓮池等,為何皆用七字?(余萍)答:佛家表顯功德之事,以七事者為最多 如七方便,七加行,七科道品,七聖財,七覺支,七最勝,七種無上,七聖七賢等 西方種種莊嚴多採七數者,即是表示彼界一切皆具功德也

125 12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軍人若於戰場死,只一剎那間更無暇念佛,此人之神識亦有往西的希望嗎?(李仕仁)答:保民作戰之時,正宜心中念佛,以增無畏布施之信念,且希佛力之加被 果屆壽數已盡,憑此信念,決定往生 問:阿彌陀佛至今有若干年之歷史?觀音與勢至都是同時成就佛果?或有前後之差別?(詹金枝)答:經中有云:彌陀成佛,於今十劫 劫為數位之名,其演算法即人壽十歲起,經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為止;再經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為止 此一增減為之一劫 觀音勢至二尊,俱後於彌陀而證果 倘問二尊於極樂補佛,經有之,則先觀音而後勢至也

126 126 問:釋迦牟尼佛以何因緣,能知西方淨土為彌陀勸讚往生之處?(詹金枝)答:佛有無量神通,其天眼通,即能徹見徹知也 問:阿彌陀經云: 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 是何意?又有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等類,是同指在此世界,或專指在西方?(詹金枝)答: 實 為實有其事 名 者僅有其名,惡道者畜生餓鬼地獄也,此言西方不但無此事實,即此虛名,並亦無之 下段之問乃指西方,按本經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句起,至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句止,皆是說西方也 問:無量壽經下,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土 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

127 12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得不可計無生法忍 如此說來吾人生西後之成就尚有鈍利之別?(胡正臨)答:如無鈍利,蓮花何分九品,淨土何分四相?只言多有一生補處,何不言皆是一生補處也 問:又同經下:阿難於睹極樂世界之莊嚴後,佛詢阿難 彼國人民有胎生者 汝復見否?對曰:已見 極樂世界胎生人民是否說非蓮花化生者?若不,則與娑婆之胎生眾生有何不同?(胡正臨)答:彼土既無女相,焉有胚胎,此不過言其鈍根無智,昏悶如處胎耳 細觀經文下段,已自闡明,祈詳研之 問:臨終念佛若不能定心時,是否說往生無望?(胡正臨)

128 128 答:臨終剎那,最為吃緊,經云:心不顛倒,即得生;不能定心,但能不失正念,亦有往生之望 問:散心念佛(行住坐臥)告一段落時,均須念回向文否?(胡正臨)答:尚是回向為佳,以其願力時時得加強也 問:謹讀印老嘉言錄中開示: 青年人宜先著實念佛功夫,待其業消智明,障盡福崇時,再行發揮,自可闡明佛意,宣傳宇宙 以宿業深重,世俗纏縛,青年人念佛時妄念時起時伏,降伏妄想,如之何可也?(傅愚之)答:此係時間久暫問題,功夫到時,妄念自消 不必躁求,只用心口耳三輪循轉之法,

129 12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按時而念,不斷不懈,自得水到渠成之效 問:記得數月前夢遊街道遇一年可五十左右之婦人,見吾便拜,致吾立時頭痛,眩眩欲倒,知為魔,遂念佛數聲,彼魔立即倒地,在地上作旋轉狀 又見魔子孫四五人同時亦倒在地上同樣翻來覆去,而吾念佛聲一停,彼魔等遂即起立,吾亦遂醒 不知如何請示!(林成)答:眾生輪迴六道,多造惡業,六道之內,多有怨家 心邪時惡業牽引,則感召其來;心正時,光明豁露,則能驅之遠避 念佛時心即是佛,怨魔豈能相近 問:生淨土者神智洞達,若彼此互見前作惡業,豈不太難為情?(楊德榮)答:神智洞達,則情識已空,且問 太難為情 從何處起?

130 130 問:三昧者定也,依此解釋,無論禪定與念佛,其三昧一也 但禪修在性,念佛著相,其三昧顯境異同?念佛三昧須否經過 色 無色 界?抑或直顯西天淨土?(羅德彰)答:若云著相,念如是,參亦如是:若云在性,參如是,念亦如是 三昧有深淺,是其異處,深淺在功夫,不論禪淨也 念佛橫超法門,不需經過天界 問:彌陀經,六方佛出來證明欲使眾生生信,不知出現時,在六方耶,抑或現在娑婆虛空,出廣長舌相證明乎?(郭金針)答:經中固已明言,各於其國云云 其國即指諸佛各個國也,此雖不來娑婆,而有通者,及佛加被者,皆能得見得聞;例以觀經韋提希之睹極樂,可推而知也

131 13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西方極樂世界,是諸眾鳥說法,使人聽了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但生西了後,蓮花化生,還要念三寶名嗎?(洪環)答:此為諸惑未斷,帶業往生者而言,是等之人,帶惑即起妄念,必時常聞法,方能心與三寶契合,離垢顯真耳 若不離垢,何能證得補處之果乎?問:學淨土宗早晚二課應誦何經?或只念佛就好?但覺太簡單 (王阿金)答:淨業功課,阿彌陀經,往生咒,六字洪名,此其法中之一 若喜繁時,可按台中蓮社所訂之課誦本去做 再嫌簡單可依通常之朝暮二課做 話雖如此,其實精在專一,不貴多也 問:六道眾生在生所造之業,是否已於地獄中償還清楚,始能往生,有否帶業往生情

132 132 事?(胡正臨)答:帶業往生,乃為修持淨業者,所得之成就專辭,亦是發願往西者之獨得結果 並非不修而可自致者!明乎此,六道眾生,不問其升墮如何,一段之業,償清與否,皆與往生之事,絲毫無分 問:樹刊二五 六期合刊本內融熙大德所撰淨土要義,略謂除西方淨土外,尚有兜率淨土,琉璃淨土,香積,妙喜世界等淨土,請問大德,既有如斯多之淨土,其與西方淨土有何不同?吾人為何念佛只求西方 而不求生其他淨土,難道其他淨土不易去麼?(胡正臨)答:淨土豈止融師所舉之數耶?極樂淨土,乃法藏菩薩攝取二百十億淨妙佛土之精華所成,其往生誠如所問,有難易耳 彌陀曾發四十八願,九品接引,是自力而兼他力,如有人攜之行路,易達前途也

133 13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淨土法門雖云殊勝,但須臨終時不忘正念,一心稱名,始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 但若修持者於前線被敵人炮彈打死,或後方被炸彈炸死,或其他或遭天災殃等,處此情境生命呼吸即完,不及念佛洪名是否有礙往生?(胡正臨)答:所慮之三種問題,乃為無真信切願實修之人而說 不知此等人,縱無上三問題,亦無往生希望,以其心原不在道也 陣前決勝負,後方防空襲,天災處危險,皆是生命呼吸之間,尤不念佛,其平素放逸可知 若曰,猝不及防,細思此三者,均非突然加臨,與山崩所壓失足墮水,迥不同也 問:念佛之人臨終若起惡念即墮三惡道,若忘了念佛或無助念之人則不得往生,如此與平時不念佛者有何分別?臨終起惡念為墮三惡道之因,則平時起惡念是皆墮三惡道之因?若惡念不斷是否亦將墮無限三惡道?(胡正臨)

134 134 答:一念十法界,一念一粒種子 念佛之人臨終若起惡念,固須墮落,惟平時念佛種子,並不消滅,後來遇緣,而起現行,雖未能生西,確可牽之再升善道 不念佛者,則無此益 若惡念相續不斷者,自然生生死死,相續墮落 問:心中慢慢默念四字名號,心中是聽得清楚,加速再念,只能微聽起始及尾音之 阿 佛 兩字, 陀 字音最明, 彌 字音最細微 若再加速念則以聞 阿 陀 兩字, 彌 佛 兩字極少聞 如此加速念法是否正當途徑,乞示(蔣俊義)答:無論四字六字,總以字字入耳印心為妙 問:佛性廣大無所不包,其所現法相,當不限於人道,是人於念佛往生後所見之法象,是否乃係隨緣現化,若然,有相可見,是否仍未究竟,至究竟後之境界當無所謂相,成為

135 13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一無相之靈明妙體,自亦無所謂東方西方之別,此種思維,是否合理?(周家麟)答:淨土有四,最勝者為常寂光 佛身有三,最勝者為無相之法性 寂光與法性,即如居士思維云云 問:念佛要求恭敬一心,自須字字著實清楚,若此,其速度似不宜過快,但與念佛遍數多多益善之要求似有衝突,何者較善,懇予開釋!(周家麟)答:字字清楚,無念法要件之一;精勤多念,亦念法要件之一 若清楚而加勤,多念而清楚,既盡善又盡美矣 問:世尊到七十二歲,才說法華經是真實法,以前所說,皆是權說 但是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特別法門,一念佛法界之大乘法亦可謂權說乎?(顧鳳英)

136 136 答:在此土修,一念佛法界,因地是實,往生後一生補處,果地是實,此法門何得云權!惟權實雖有二名,必欲分成兩橛,亦有不可能處,譬如大海,水即波波即水也 世尊四十年前,所說者,皆為顯實而立,並非僅及於權耳 問: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成佛了十劫中就度娑婆苦惱眾生是不是?假使度了十劫,時間如是之久,因何眾生愈多,甚不明白?(余萍)答:虛空無盡,世界無盡,眾生無盡 是諸眾生升沈來往,並非此界眾生只生此界,他界眾生僅限他界!譬如碼頭地方演戲,天天演,天天有人看 此看者皆是東西南北之人,此去彼來,無有斷絕 娑婆世界,亦碼頭之戲場耳,人故不見其少 問:有人問彌陀經一句: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回向文又

137 13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一句: 屈伸臂頃到蓮池 請問為何又能去的這樣快?(余萍)答:生西乃是心住,非為假合之身往 要知盡虛空遍法界,皆存心量中,舉念即是 屈伸臂頃,尚是遲說 問:阿彌陀經一句: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娑婆世界出一尊佛是三大阿僧祇劫,釋迦牟尼佛以上二次之佛有說淨土法門指歸否?那個時候的眾生生西沒有?(寬湛)答:未見經中記載,似可不必妄答,但為滿問者之意,只有據理推測 彌陀成佛之前,未有蓮邦 娑婆世界之古佛,自無勸生西方之理 彌陀成佛完成極樂之後,娑婆世界,釋迦佛以前之佛,當亦勸修極樂矣 彌陀經云 已發願 若已生 是釋尊指前代之修眾語,再佛佛道同,釋尊如是說,前佛亦必如是說也

138 138 問:往生西方以後再聞彌陀說法,不知與現在有否相似?(蕭慧心)答:佛佛道同,並無二致 未生是凡,往生侶聖境界不同,所聞之法,悟入自與此有異耳 問:一般不信佛教之人常常說念佛是形式,往生是假設,若聞此話以何解答?(蕭慧心)答:念佛之人,有形式者,有不形式者,此不能一概抹煞 如言往生假設,須看出此言者,是何等人?如係信天神宗教者,可反問他天神亦假設耶?不信宗教而信有祖先之家可問他之祖先亦假設耶?兩俱不信之人,是斷滅空之邪見,佛尚難救,況區區之言語耶?問:修淨土法門死後可脫離六道,而去西方世界修行才能成佛?(無名)答:事實如斯,往生到彼,未有不修者,且一生補處,為時最短,不似此世諸多惡緣,

139 13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阻礙其修,修亦須阿僧祇劫之長久也 問:阿彌陀佛發的願與東方世界眾生有緣之證明?(無名)答:彌陀有緣,實不僅限東方 其願為何,詳載無量壽經 問:淨土生無生論一書,第一節真法界門裏面 一真法性中,具足十法界,依正本融通,生佛非殊致,這一句甚不理解,懇求明示!(林國棟)答:此四句若詳釋,連篇累牘,非本欄所及,茲僅說其大略,謂真如本性中,自然足四聖六凡十界,此中之生身正報及地土器用之依報,皆從一念而現而轉,然此真如,眾生與佛,本同具而平等,現雖迷悟有別,本原則無二致也

140 140 問:極樂世界有無統一的語言?若無,生在那裏的如何聯絡?又阿彌陀佛說法用何種語言?我們用本省話虔誠地念佛,念經,祈禱,如何?(童心)答:一生極樂,自具神通及無礙辯才,其無礙辯有四,於諸方言辭通達,即其一也 不但此也,鳥鳴樹聲,尚能通達其意,況乎人言 至佛言語,尤為奇特,只用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其解 明乎本問前段,則知眾生任用何語,念佛誦經,佛皆悉聞,心誠無不感應 問:修淨土宗的人,與他宗奉祀佛像是否相同?(魏伯勳)答:各宗多有本尊,是必須依奉者,如淨宗供西方三聖,華嚴供奉華嚴三聖,紅密供奉蓮花生祖師,黃密供奉宗喀巴祖師等,是其不同,然供奉釋迦世尊,則無不同也

141 14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家庭念佛堂,掛種種神像,是否相宜?對於修淨有關係否?(魏柏勳)答:佛尊神卑,不能同列 且皈依三寶者,只許供奉佛像,明其專一也;否則心中印有多神,自然影響修功 若有其他神像,可恭送其他神廟,佛法平等,雖不供奉,並非侮慢,偶爾遇到,宜起恭敬,如家中父母,義當孝奉,若外客來,亦宜對之加禮貌焉 問:聞念佛或持咒必有大感應,能消業障,但未知是消過去之業,或現世之業?(鍾林招)答:不問宿現,一律皆消 喻如嚴冬厚冰,當非一日結成;然春風一吹,即得融解 試問其所解者,新結乎?抑舊結乎?不過解時,由淺而深,有逐漸之相耳 問:未學佛前業雖有但無多,學佛之後於今業障更多,有增之無減,未知何故?語云

142 142 好事多魔,寸道尺魔,是此原因否?或者數世應報之業,在此世使我報盡,始得生西之故否?(鍾林招)答:最後疑者是 問:不管任何業障,對朝夕兩課斷然繼續,平時所作課誦不斷,在因業障纏身心中不能靜,雖念佛中其念頭常走開,斯此有效果否?(鍾林招)答:白礬投於濁水,水因澄清,此人皆知者也 然十斛之水,投以白礬一撮,自不能清,力微故也 若能繼續加礬,到以相當量數,水必清矣 要知最後一撮礬之效力,乃由最初之撮礬及繼續之撮礬而來也 問:西方蓮池 蓮台 蓮花化身,或是種種佛 菩薩,都腳踏蓮花 究竟蓮花有何妙

143 14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處?關於佛門有何關係?(李俊)答:佛法有權有實,或為實而施權,或開權而顯實,或廢權而立實,必權實並提,方中道圓融 蓮為心中之特別品類,一生則花果同時,有權實互即,中道不偏之相,顯示西方淨土切實圓融 此第一義也 娑婆為穢,西方為淨,蓮花標出清漣,一塵不染,顯示西方淨而不濁,此第二義也 蓮雖清淨,實出自淤泥,顯示菩提乃由煩惱轉,佛法不離世間覺,此第三義也 蓮雖亭亭淨植,仍不離開泥沙,顯示西方固屬清淨,總不捨離穢眾,故有乘願再來之宏誓,此第四義也 問:信願行三資糧具足,但是要緊在臨命終時一剎那間念頭,如若水火災厄或被車軋死,這種無可預備念佛,這樣的慘死,能往生否?(李俊)答:念到熟時,自然脫口而出 嘗見世人遇有痛苦,輒能呼天呼娘,而況習熟之佛號?

144 144 縱口不能念,而心中分明,是更較口誦有力也 問: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時,所見的佛及菩薩以及一切佛說的寶貝,可如我們娑婆世界的物,同樣看得見就摸得著嗎?還是如電影見有摸無呢?(陳萬漳)答:見亦有,摸亦有,經云寶池沐浴,衣 供佛,如手摸無,何能浴,何能供?問:常聞老師說九品往生,下品下生是在蓮胎很久,必華開才見佛 但是未開之時,能得自由行動否(慧香)答:一花之大,數十里或數十萬里,何能拘束行動,但不見莊嚴不聞法音不免沈悶 但此是十惡五逆之徒,偶遇知識,臨終念佛所生者 我輩未造五逆,而又終日修持,如得往生,定不在下品耳

145 14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平時信仰觀世音菩薩,只念菩薩聖號,臨命終時觀世音菩薩能來接引往生否?(寬萍)答:念彌陀往生者,以彌陀本願 即是接引往生,以是之故,亦可不用回向,因法專也 觀音智多方便,普門救苦,不一定接引往生也 縱眾生念觀音專求往生,亦能隨化身,滿其所願,然淨土三經,教念彌陀,不如依之奉行,合於聖言量耳 問:經說: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這極樂世界是否宇宙間的一個星球?倘是某一星球,過十萬億佛土,距我們世界這麼遠,若依現代天文學家說: 光的速度,每秒跑三萬萬公尺 一個星的光要到我們的世界,要經幾十年,或幾萬萬光年 那麼,我們要生極樂世界,我們的情識能比光的速度快耶?或是怎麼生法呢?如不是宇宙間的一星球,何以證實有其世界呢?(白永居)

146 146 答:往生極樂,乃以心往,吾人心量之廣,無有窮際,等同虛空,經中雖曰,極樂娑婆,相距十萬億佛土,實則統包心量之中,此不過心一轉移,並不費彈指時間 茲設一喻,虱蟣從吾人之右手,如思行至左手,當費相當時間,吾人兩手俱在吾身,若以右手而合左手,豈不在剎那即辦耶?問:現在釋迦牟尼佛是在哪一個世界呢?如在我們這娑婆世界,佛的慈悲願力皆是平等,我們何以要求生淨土呢?如說是這世界是穢惡,除了三惡道之外,十方諸佛國土,或諸天都清淨快樂,何以獨我們世界穢惡呢?(白永居)答:此須分段解之 一 佛固慈悲平等,土卻淨穢有別,淨者樂,穢者苦,為欲離苦得樂,故求往生西方 二 佛有三身,法身遍滿虛空,非凡眼所知,應身隨緣而現,自世尊滅度,此世可云無佛 三 願力則佛佛不同,如釋加文佛之願力,專向娑婆苦世度眾,亦猶地藏

147 14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專向地獄度眾也 四 諸天並非究竟快樂,欲天有五衰,色天有三大災,無色有生死輪迴,何得云是清淨 五 眾生所居土之穢淨,係為宿業所感而生 問:念佛後一定要念回向文嗎?我想臨命終時,八苦交煎,四大分散,神識昏沈,恐怕不能念,未知如何?(李永茂)答:回向文乃平素所發之一種願力,臨終不須自念,彼時只淨念相繼,信願行三者,即具足矣 問:下品的往生,蓮花未開以前是包在蓮花內的這不是很窮屈不自由嗎?(李永茂)答:亦較輪轉六道,受苦不停,太覺消遙矣

148 148 問:權教實教的意思是什麼?彌陀經是權教抑或是實教?(李永茂)答:實是真實不虛,權是善巧方便 彌陀經教人念佛往生,萬修萬去,極樂確有,彌陀現在,以心求佛,以佛印心,心佛一如,事理昭然,乃真實而又真實之教也 然此非深究心法者,恐難洞徹其義,故佛稱曰難信之法 問:先父母等生前持長素念佛,敬奉觀音,享壽七十四而終,是否能往生西方,如欲超度當以何法為佳?(譚成章)答:必解淨土法門,修其因,而後得其果 倘能持素念佛,而專求福報者,僅能得人天之果,所謂如是因如是果也 居士如欲超薦先人,只宜專修淨法,如令尊令堂果在人天,當能賴之往生極樂,如已生極樂,亦能賴之蓮品增高

149 14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每課誦念佛六百,觀音聖號二百,大勢至菩薩二百,清淨海眾菩薩三聲,大悲咒七遍,往生咒七遍,請問老師對否??(寬珠)答:此亦未嘗不可,倘能增加佛數更佳,如以時間無暇,不妨減念菩薩之時間,改為念佛 問:滅法之時諸經相繼滅盡,只有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現在虛空,眾生若肯念者即能往生,實是太便宜 那時是人,現世亦是人,佛即大慈大悲救度眾生,何不現時就現在虛空使人念念往生西方?何獨優待滅法眾生?(慧香)答: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現在各寺多有寫出貼於壁者,男婦老幼,幾至盡人而知,尚不等於現於虛空乎?永明祖師曾云萬修萬去,佛何嘗薄待現在?且有許多經典,解釋此理,增我正信,我看還是現在比將來便宜 只是一般眾生不肯念耳

150 150 問:有許多精進專修淨業行者,臨終不得往生是否有下列情形:一 定業難移;二 持戒不慎,偶有毀犯而不自知,也無人提醒,無從懺悔故;三 在募化,推銷,贈送事不慎,為所種的惡因所障;四 臨終時為惡因緣障礙 懇乞解答!若有遺漏尚乞補充 (邵育荃)答:此問雖有四句,歸納可分為二,一為定業難移,一為戒行有虧生障 須知此二者,固能為害,其主因只在 正助 兩功,俱不精進,若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謹持戒律,尚有何惡緣之可生?若能行住坐臥,一句洪名,念念無間,尚有何定業而不能轉?果能如是,是為自修生力,況又有他力之彌陀大願,六方之佛陀護念耶?其不往生者料是信願行皆不充分耳!!問:修淨土可以橫超四土,這樣容易 但是念佛一法,有時無妄念似進,有妄念似退,有什麼最好的辦法呢?(周慧德)

151 15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淨念能繼,妄念自無 此必有相當功夫,始能作到 以後不必問妄與不妄,但於不工作或不用心力之工作時,莫把六字洪名放去,即是精進不退也 問:念佛法門中之般舟三昧,有所謂 克期取證 者,此不嫌於執相著相,揠苗助長之患否?(歐陽曼)答:此釋尊徹底悲心,不思議最微妙之法門,一大藏經,無不處處弘此,是法八面玲瓏,至圓至頓,實非凡夫所能妄測,假若執相,何有於圓,揠苗助長,何有於頓!問: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亦為咒中之王,此說不知出於何經?(賴棟梁)答:彌陀身為法界藏,光壽悲智俱無邊際,宏願四八,度生無餘,功德超乎諸佛,故稱曰願王;阿彌陀不翻,為是秘咒,只一阿字,便是一切發音之母,八萬四千陀羅尼所由

152 152 出,三藏十二修多羅所從演,故亦曰王 不必泥於經典 問:甲乙二人同修淨土,甲發願曰: 余命終時必求上品,若以銅台來迎,誓不往生,願重生娑婆,其理由為在此土修一日,勝在極樂修一年 乙發願曰: 余毋求品位高低,眼前若得往生即先往生,其理由為菩薩尚有陰陽之迷,先了生死,乃萬穩之計 請問斯二願誰最可取?(樓永譽)答:乙最可效法,甲好為大言,尚昧淨土之義 但甲之錯在重生娑婆,待取金台,不知一生西方,得不退轉,一生補處,又何憂乎金台?若引懷玉大師為口實,不知大師希取金台,仍在當生 問:修淨業人欲求延長壽命,以期成就念佛三昧,增高生品,每日於定課中加念觀世音菩薩及消災延壽藥師佛聖號,默求加被,是否可以如願,此種希求,亦合佛法否?(鍾

153 15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鈞梁)答:只宜精進,求其一心,生即上品 若居士所擬,不但是落 身見,而著 壽者相,實亦是二三其心 問:修淨業人深愧此生未報親恩,於每日定課中加念地藏王菩薩聖號,默求為二親加被超升,合否?倘在回向時已經稱念 願我宿現諸父母 同仗如來慈悲力,接引往生安樂國 回向文,亦有此種需要否?(鍾鈞梁)答:淨業原非專為自了,回向必取其普;父母之恩,昊天罔極,焉有報畢之理 回向超升,自屬應為!但如問中之七言文,即甚周全 如必在求地藏菩薩,宜在課畢,另發別願 問:經偈中有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 句(行篋無

154 154 書不知有錯否 )又云 念佛一聲,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二說不同,究竟在凡夫位業障亦可消滅否?(鍾鈞梁)答:前偈業因不亡,遇緣受報,自是放逸任運,終食其果 後文念佛一句,滅罪多劫,正謂反轉其流,能變異熟 兩文之意,各有關鍵,並非相違 凡夫學佛,即是向聖,倘或不能消障,又安能進乎聖階?問:每日除念佛應回向外,其餘念觀世音菩薩暨地藏王菩薩數百聲,又誦金剛經暨普門品各一遍,是否亦應回向?(桂引杏)答:戒 解 行 向,四義,為學人應備之條件,微末之善,尚回向菩提,課外之聖號經品,仍以回向為圓融也

155 15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我們稱念佛號一天要算幾千萬遍,那裏一年一度的天公生或神生日不拜,不就對他們失敬過意不去?(隱名)答:稱念佛號,專為自淨其心,與佛感應道交,以備命終往生,不退補處,直證佛果 天公神鬼生日,本有其信徒前往致禮,似無須佛徒多事攙越,如以心中過意不去,亦萬不可殺生去祭,只宜素食供養,默與念佛,祝其往生極樂,則合佛家平等慈悲之義矣 問:走西天路人,有沒有什麼可以當見證,給未學佛的人看?(隱名)答:臨終種種瑞相,往生傳斑斑可考,尚有何疑?問:西方空中常作天樂,並且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花 此世界之天,不作天樂,不落天花,那麼此世界的天,與西方極樂世界的天是不同乎?(慧香)

156 156 答:彼國地水,極盡莊嚴,既與此界不同,空際莊嚴,亦自不同此界 居士莫誤天體普覆,似無兩樣,實則各地皆異,豈止極樂,如此地球各空,甲處降雨,乙處飛雪,丙處則杲杲晴日,丁處則黯黯狂風 一洲一時,尚且有異,又何疑乎彼空不同此空耶?問:彌陀經云: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不能一心之人能往生乎?(寬湛)答:不能一心者,臨終宜借他人助念之力,倘無助念之人,能收心念佛,而不繫念世情者,亦可往生 問:阿彌陀經一句: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 老師說是補佛位,不知是補西方的或他方的佛位?(寬珠)

157 15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虛空無盡,世界無盡,隨處可補,不限極樂 問:彌陀經一句,眾生生者皆是 阿鞞跋致,甚不理解 (陳雲)答:阿鞞跋致是梵語,譯中文曰:不退轉 此世人根既劣,環境亦惡,修行進退不定,故少成就 縱有小成者,遇順逆境,搖動甚心,又失其果,勸他修者,受人譏誚,或遭困難,亦退其行 生到極樂,則有進無退,靡不成就者矣 問:念佛不回向,可能消滅罪業否?(李永茂)答:亦可滅罪,但不及回向合法耳

158 158 問:聞云念佛出聲則度人鬼,憶默念則度自身神識確否?念觀世音聖名與佛名是否能真同等效果?(潘思旭)答:度自度他,或自他雙度,全由個人之願力,不關高聲與默持也 至問念佛與念觀音之同異,概言之可云同等,然求往生者,當以念佛為是,依經教奉行也 問:彌陀經之六方佛中,下方世界是指此娑婆世界之地下否?(德碧)答:雖在此界之下,但仍處空中,並非在地之下層 觀虛空各星,可明其理,星在空中,上下左右重重無盡,星球即是世界,方向者乃依一星之本位,而假定之名辭也 問:又聽人說,修淨土不過是種種善根,這話對嗎?(史春)

159 15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此話極對,樹無根不長,何能希其開花結果 念佛因根也,往生果實也 經云 不可以少 善根 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惟某人這句話的毛病;在 不過是 三字 彼善意惡意,俱不管他; 依法不依人 之訓,自宜奉為圭臬耳!問:有人說淨土法門,是度下根器及老太婆的,若有學問的人,不是要多研究經典?(史春)答:此話也對,古德云:正法時期戒成就,像法時期禪成就,末法時期念佛成就 今非末法時期乎?此期眾生非多數下根乎?修淨正是契機 觀經不為韋提希所說乎?韋提希即是老太婆 但所疑者,有學問之人要多研經典 難道修淨土之人,皆不許研經典乎?文殊 普賢 馬鳴 龍樹,諸大菩薩,彰明昭著,皆修淨土,彼皆不識經典乎?劉遺民 白居易 蘇東坡 文彥博等,皆為一代鴻儒,統修淨土,莫非皆目不識丁乎?或者大學問之人,只是鑽研三藏飛翰 文,例須擯斥修持乎?斯吾之未能解?!

160 160 問:修淨業之人,臨終要正念現前,即能往生西方;假使橫禍或急病,心神散亂要怎樣呢?(阿雲)答:臨終正念分明,全在平素修持有得,果有得矣,雖遇橫禍,或得急病,心神亦不散亂 而防備萬一,所以有助念團之組織 問:有人問我六祖壇經一句:東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何處?(金針)答:此祖師揚禪破執語也 尚未圓解教相者,摭拾入口,恐吃不消 必要我下一轉語,便道: 花開見佛,悟無生忍,還有什麼求生處! 如不會這一著,另換一句 化身萬億,周遍沙界,普度眾生!

161 16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有人問觀世音菩薩頭頂上一尊化佛及大勢至菩薩頭上有寶瓶是什麼意思?(寬喜)答:觀音頂上立佛表悲,勢至頂上寶瓶,盛諸光明表智 二聖脅輔彌陀即是智悲雙運之意,以期普度群眾也 問:淨土法門是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以外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當生成就的 世尊成佛三大阿僧祇劫,阿彌陀佛成佛亦三大阿僧祇劫 那麼世尊與阿彌陀佛修行那時候,沒有淨土法門可以修嗎?(杜粉)答:諸佛皆有淨土,但在法藏比丘未成佛以前,無極樂淨土耳 問:淨土法門,既是殊勝,世尊報恩為何不勸父母同修此法呢?(三木)

162 162 答:佛母摩耶夫人,已早生忉利,佛之養身姨母大愛道,已出家比丘尼證無生果,自應別論 佛父淨飯王並六萬釋種,佛均勸其往生淨土矣 事載大寶積經,可以查閱 惟佛在世時,鑒機說法,皆得解脫 正不必專說淨土 其時眾生根利,而又親承 問:西方極樂世界之蓮池很多,且大至十由旬二十三十由旬乃至一百一千由旬云云;但蓮華也有百由旬千由旬的,似此兩者同樣大小有見蓮華不見池矣 (善德)答:西方蓮華,雖云若干由旬,然大小隨意而出,池亦如之,願將蓮花觀滿寶池,或疏或密,意想則轉,不必過泥 問:念佛一法,可消罪業,可消病障,可以往生,怎麼還教密咒消災等等咒法呢?(湯善福)

163 16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人之根器不同,各有所喜,故隨順眾生,法有多門 然六字洪名,即屬秘密,古德云:只一阿字便是八萬四千陀羅尼之母 持名者,實亦顯亦密耳 問: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何以再念佛求佛?何以再度眾生?(吳福麗)答:是心是佛,乃云 本覺 是說此性本來清淨,迨因一念,而有無明,則轉為眾生,是 不覺 矣 不覺即不是佛, 念佛 是起覺念,此又謂之 始覺 即由迷再開始轉覺 功夫深一步,覺則顯一分,是名 隨分覺 如作到萬緣皆空,一塵不染,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性同圓鏡,光明徹照,是 究竟覺 覺到究竟,即是佛矣 覺與不覺,皆由於心 故曰 是心作佛 惟由不覺再轉成覺,豈偶然哉?即賴 念佛 之力也 自性眾生應如是度,更本同體大悲之心,無邊眾生亦應如是度 問:貪財貪名之人,臨終可不可往生西方?(黃母)

164 164 答:臨終往生,要在放下一切,正念分明 貪財名者,倘於命終,遇善知識,與彼助念,及其開示,果能提起正念,繼續不失,當能往生 否則受貪業牽引下墮矣 問:彌陀經云: 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聞娑婆世界十劫,僅有極樂世界十日,若這樣算,可說極樂世界到現在,才有十日乎?(陳招治)答:未嘗不可如是主張,考此於萬佛名經內云:娑婆一劫,極樂一月 亦不過比較兩土歲時之修短而已 彌陀經中二句,實乃僅說娑婆,表明法藏菩薩於此世界成佛已久,似不必拘泥依此計算極樂 按大本經所載,極樂無有日月星曜之象,亦無劫數之名 據此,則極樂歲時,實不可計算耳 問:念佛人食三淨肉,倘犯殺戒,可往生西方否?(簡實夫)

165 16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無意者輕,故犯者重 輕者或不為害,重者定生障礙 若能至誠懺悔,求師重受,便是補救之法,犯者亦不宜從是自棄 問:家人現在做殺業生活,今雖已念佛,但又不能改業,到臨命終時可能往生否?有影響家族否?(邱福來)答:念佛之人,決不可再作殺生職業,不能因臨時之身命,牽害永久之慧命 若家中人營此業者,宜勸其改 一時辦不到,也須慢慢設法,以求達到改業為是 在未改業前,可代為念佛懺悔,若自己不作種種之殺,無礙往生,共業共受,各業各受 問:讀 禪話與淨話 後恍然大悟,決修淨土,兼學佛家禪,惟後學前曾進 道,立有重大誓願: 叛道離師五雷劈身 等,茲若歸依釋教,則前我立誓言,是否

166 166 會報麼?(樓永譽)答:外道立誓,皆係欺騙愚眾,既知其非,自宜改邪歸正 前立之誓,乃係邪誓,今歸之途,乃係正途 未聞棄魔向佛,改邪歸正,而有受惡報者 信其邪誓,而不敢改,佛法中名 戒取見,是邪見之一 信佛德能,毅然歸依,前誓果靈,佛代受之 問:宇宙之大,吾人可相信,除地球外,其他星球必有相仿之動物,故西方極樂也必有其地 吾人初生西方時若無禪功,則必淨染俱備,或雖淨多染少,然西方因富裕極樂之故,且男女均有,則是否會因飽暖之故,而雜染種子繼續出頭之危險?(樓永譽)答:生西之眾,識田雖帶染汙,但西方並無男女之相,亦無惡緣,染汙種子,只有消滅,絕無再起現行之理 祈以淨土三經讀之,自能瞭解也

167 16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吾人八識田中既備十法界種子,且也俱熟,待外緣引發,決生現行 茲設若有大善人終身信奉基督,念念不入地獄,求進天堂,因該人識田中既無十惡種子,將來臨終自無地獄現行,然而沒有天堂,沒有上帝,阿彌陀佛可否憐他而引往西方?(樓永譽)答:撒豆種而忽生瓜,理講不通 生西條件,須具 信願行 三種要素,如缺其一,便不感應 佛雖慈悲,彼人無願,道既不交,何能接引 問:阿彌陀佛眉間常放白毫光,釋尊及一切諸佛,亦有常放之毫光否?其所放之光為何色?(大寬)答:釋尊眉間之毫,亦係白色,各經都有說明;今舉其一,如法華序品中記載是也 既彌陀釋尊皆為白毫,諸佛眉毫,凡無特別記載者,均可以此例之也

168 168 問: 慈雲淨土文 有 願以淨光照我 之語,這淨光是何色?其景象如何?讚佛偈有 光中化佛無數億 之句,這光是不是即如 觀經 第八觀所說 其光金色?(大寬)答:佛身之光不一,不問眉毫白光,身臂金光,或其他光,只是佛光,便稱淨光,何必定拘一色 問:釋尊示現之形,其如 觀經 所示紫金色,抑亦閻浮檀金色?(大寬)答:隨眾生所感而現,並不一定 以上數問,實無關宏旨,讀經似不必沾沾於此也 問: 觀經 第七觀之蓮華台,其為 其光如蓋七寶合成 之摩尼珠光之台歟?抑為承荷此寶華之台歟?抑二者皆非而另有解釋歟?(大寬)

169 16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此觀先說蓮花,其次說花內之台,次第分明,不可相混 其說花時,言蓮花之葉(即花瓣)間,有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猶如傘蓋,覆於蓮花之上 言花至此為止,言台乃係下文 問: 彌陀經 內極樂國土七重欄楯 皆是四寶周幣圍繞,這四寶是否即為下文金銀琉璃玻璃?又欄楯是什麼?(大寬)答:四寶即如所云,欄楯即是欄幹,橫者稱欄,豎者曰楯也 問:生在極樂世界的人,既是實相,必是四大和合,哪能不空,還可享受無量壽?(施好學)答:來問五句,中間三句,不免有誤解名句之處 細味所問,或疑生到極樂,仍是四

170 170 大假合之身,哪能享得無量壽命 按投生一事,皆係神識,有胎卵濕化四種 生極樂者,乃係神識往彼蓮中化生 生彼以後,此神識之化身,漸漸轉迷成悟,證到大圓鏡,此智即是真如,不生不滅,故云壽命無量 問: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是否蓮花一開,就成形體上之大人?還是要經幼少等階段才能成年?又生到極樂之人的面貌是否與在人世間相同?(施好學)答:花開出現,便是三十二相 廣大金身,並不如此世須經年歲漸漸長成,亦不如此世之卑劣醜態 問:一切法是眾緣和合而成,西方極樂國土莊嚴,是否能例外?若不能例外,一切法是無常,哪能供給無量壽的諸上善人住下去?(施好學)

171 171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萬法依眾生心幻起之假相,本無自性,故生滅無常 覺心乃如來藏證得之真空,如如不動,故恒常不變 娑婆穢土,乃眾生妄心幻生,不免成住壞空,極樂淨土,乃彌陀真心神通宏願結成,故劫壽無量 緣眾生心有生滅,而所現之土,亦隨之而生滅,彌陀心只恒常,而所結之土,亦隨之而恒常也 問:鄙人每日誦阿彌陀經 心經 大悲咒各一遍,往生咒數遍,持珠念佛千聲,不知長此念去可否求生西天?(桂引杏)答:持往生咒或三遍七遍二十一遍,以有定數為佳 他課無不合,長此念去,不休不斷,決定生西 問:鄙人妻兒均在難中才每日禱念佛號懇求保佑,是否違佛法普救之旨?(桂引杏)

172 172 答:人在難中,代為祈禱,並不背理 但能普為大眾回向,功德益大 一燈之光,照一人與照百人光並不減,而益者則有廣狹之別矣 問:聞淨土宗中亦可帶業往生淨土(靠佛之力)如是淨土有業,淨土不淨有漏,終久亦必毀壞,然否?(支世榮)答:帶業往生,乃淨土宗專有之法 不能云為 亦可 業是起惑造惑之果,更是受報異熟之因,若到業盡情空,便是成佛,業情不盡,便是凡夫 再察起惑之由,多因環境惡劣使然,所謂 心本不生因境有,西方莊嚴清淨,無造業受苦機會,見佛聞法,有開悟斷惑助緣 惑業如病,西方如醫院,入醫院求愈疾病,生西方為斷惑業,若以為藏垢納污,是逋逃之數,則大誤矣 問:釋尊未出世度生以前,那時的眾生死就不能往生嗎(施湘痕)

173 173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生於佛前佛後,即係遭難,以不聞佛法,無由解脫也 惟釋尊來此娑婆度眾,已經七八千次,倘在前次應化,說過淨土法門,而經教未滅時,彼時眾生,當能往生 否則法門尚不曾聞,安有往生之理 問:聽了大乘起信論,確知修淨土之穩當,但念佛一事,最要在心與佛合,才能了生死 可是業障深重,妄念勝於佛念,有何辦法?(周慧德)答:常觀身受皆苦命在呼吸,妄念自能漸少矣 問:印老文鈔內有一段: 待至同生淨土以後,用大圓智鏡攝彼蓮池海外之影,普贈苦海之同胞,但自聽經以來,未聞這樣的話,請師指示!(周慧德)

174 174 答:此乃印老悲憫一般苦惱眾生,業重障深,不知淨土法門,縱有知者亦不深信,而發此願 用自己圓智之鏡,作為攝影之機,攝照極樂世界,而將此照片,普贈眾生,希他眼見而起信也 問:淨土文所示 九品蓮花為父母,是真由蓮花內出生嗎?抑是或喻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之清高,以比我佛門弟子之清高?(鄭至善)答:此二兼有之 問: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蓮宗諸祖法語集要合編一書之中,善導和尚專修法門有云: 或問念佛生淨土耶,導曰如汝所念,遂汝所願,乃自念一聲,有一光明,從其口出,十至於百光亦如之,此一節之意思,是否念佛的每個人都有光明從口出?但在心中想念之人有其光明否?(李永茂)

175 175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此係功夫問題,非人人能為,亦非人人不能為 問:地藏王菩薩發願云: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果到地獄空之一天,六道眾生是否全都往生?(黃媽惜)答:地獄乃六道中之一道,果至空時,自是彼一道空耳 於彼五道何干?而超出地獄之眾生,亦非遽生極樂 問:釋迦牟尼佛的洪名,歷史上都有記載,何以阿彌陀佛的洪名大家都要稱念,獨於歷史上無記載乎?(林景星)答:一個國家成立,有職官記載國家之事,後人再據之編纂史書,世界各國,中國最古,

176 176 史書所載者,亦不過四千餘年耳 釋尊降世,距今僅二千五百餘年,故史有記載,彌陀成佛於今十劫,史書何能知其事耶?問:彌陀經上: 從是西方 的 是 字,既係指世界而言,則天文學云: 太陽乃恒星,永不移動,地球繞太陽而自轉 若果如是,則早晚用何判別西方?(樓永譽)答:西方之名,本依所居之處而假定,此為便於言說,非實有也 經意原係借此,使人攝散心於一處,果能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矣 明乎此,但當依經所教,以日落處為西,不起分別,即得受用,待得經教漸明,功夫漸深,此等問題,便有著落 問:帶業往生西方後,是成為五十一階級內之菩薩?或為階級外之凡夫菩薩乎?(奚子為)

177 177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答:既云菩薩,安有階外?經云:生皆不退,一生補處 但能往生,不愁不成菩薩 問:已然念佛求生西方,是求不受生死苦,若是行善 布施 敬佛 敬神,沒有念佛,這能得生西否?(慧貴)答:行善至敬神四事,只是有漏善業,僅得福報而已 至云沒有念佛能生西否,請思不求種因,而希得果,有是理乎?問:念佛是念心,敬佛敬神是表現敬意,如此,豈是佛神時時刻刻在寺廟佛像神像之前嗎?有人教三二日為一期,規定集合來拜誦經,這豈不是團體湊熱鬧?如此有什麼功德?也能消災嗎?(慧貴)答:佛之法身,充滿虛空,不限於廟;無始無終,有感斯應,不限於時 神則未證法身,

178 178 當然拘於一處,不能與佛同時並論 三二日集合誦經一次,自比一天經也不念者好 能否消災,更須視誠敬若何而定 問:多拜佛拜神功德較大?或是多聞法多念佛功德較大?(慧貴)答:此四者以念佛功德為最大,為其是無漏正道,能證涅槃也 拜神功德最小,以其不過對他方一種恭敬而已,無他益處也 問:彌陀成佛至今十劫,故史書不能記其洪名,那麼世人何以知彌陀佛的生日?(葉慶春)答:宋代永明大師,有彌陀化身之號,後人即取大師之誕辰,而紀念彌陀,此係借用

179 179 佛學問答類編李炳南老居士解答問:站在人類中,好壞份數,就有六分壞,如果誠心念佛,在可能中罪障消盡,否則能往生西方否?(戰覺力)答:有意者多為罪,無意者多為過,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只求不造新業,便亦大佳,縱未消盡夙業,亦可仗佛願力,帶業往生 問:定 夢境界,合目坐定,誦大悲咒,觀想在眼前,有許多的大和尚站在身前,如何請指示!又睡眠間夢見多位老先生,內中有兩位坐在左右,口說演戲,第一幕二幕,最後一幕,觀音地藏,說完時大家各自散去 夢已清醒,好壞如何請指示?(戰覺力)答:此皆妄境,宜急排而去之 念佛注重一心不亂,宜取加註之彌陀經詳研為妥 蓋是經為持名之根本教典,不可不知也

180 180 問:每日早晚各念佛二百聲,並彌陀經大悲咒心經各一遍(因家務及小孩太多不能多念),工作時外加散念可否往生?(鄭蘭蓀)答:只能誠敬,無不往生,所云規定大致尚可 問:未皈依佛教的人,有實行八德,不犯十惡,像這樣人臨終有可能去到西方嗎?(柯仙江)答:此等善人,只能升天,享受有限度之假樂,決不能往西方 不種如是因,希結如是果,何能講得通?問:學佛念經之人,若未修身口意之十善業道,不知念佛有效否?(魏柏勳)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b024《念佛實用問答》pdf

b024《念佛實用問答》pdf 目錄 5 第 7 部分有關現 9 利 a6 5 5 第二部分有關念佛往生 6 11 5 第 8 部分有關臨終助念 6 19 5 第四部分有關日常心行 6 34 5 第五部分綜合疑難 l 答 6 46 附慧淨法師答青年念佛人 62 目錄 第 1 部分有關現 6 利益 0 問 : 求往生, 念阿彌陀佛 ; 求平安免佑 消災延壽等現 6 利益, 分別念有關佛 菩薩 經 咒 這種觀念 確嗎? 2 問 : 念阿彌陀佛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禪的生活 06 自力與他力 ( 禪與淨土 ) 目錄 P.65 ~ 無 P.72 1. 信主者得救? 2. 彌陀的願力 3. 淨土真宗 日蓮宗 4. 自心中的淨土 5. 你能做主嗎? 6. 禪淨雙修 1.1 生命中充滿了煩惱與痛苦 1.2 靠外力的賜予而得升天的信念 1.3 外道神教的通常信念 2.1 佛教也有純他力的法門 2.2 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 最終仍多棲心淨土 3.1 淨土真宗 3.2 日蓮正宗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目錄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2 婚姻的意義 4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7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9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婚姻的意義 婚姻的意義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 一 ) 以宗教信仰來促進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滿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 二 ) 以家庭的淨化, 提昇人品 淨化人間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明末四大高僧 (22) 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近藏法師講於 2016 年 8 月 25 日 / 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各位法師, 居士 : 阿彌陀佛!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我們之前學習過的蓮池大師以及 蕅益大師, 他們同列淨土宗, 就是蓮宗的祖師 那麼這位紫柏大師他並沒 有列入禪宗, 也沒有列入淨土宗 我們還是來研究一下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紫柏大師是在 55 歲的時候在徑 山的寂照庵,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第 6 章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1. 2.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二 內部指令 CHAPTER 6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內文教學區 1 行政法概要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為 五世紀時北印度人 世親菩薩 ( 西元 420 年 ~500 年 ) 所作, 翻譯者菩提流支亦為北印度人 西元六世紀初, 時值中國南北朝,

More information

(burn-out) ( ) 01

(burn-out) ( ) 01 (burn-out) ( ) 01 目錄...P3...P4...P6...P7...P8...P9 02 43!! 03 ?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8.? (1) (2) (3) (4) (5) 9.? (1) (2) (3) (4) (5) 10.? (1) (2) (3) (4 (5) 11.? 12.? 13? 04 ?

More information

100% 50% 50% 80% 20% 60% 40% 80% 20% 60% 40% 20

100% 50% 50% 80% 20% 60% 40% 80% 20% 60% 40% 20 2 II 19 100% 50% 50% 80% 20% 60% 40% 80% 20% 60% 40% 20 22 3 3 6 6 5 6 5 7 4 5 50 4 4 3 3 6 5 6 6 6 6 4 5 50 5 3 3 6 7 5 6 4 7 4 5 50 6 2 4 6 7 5 6 4 7 4 5 50 7 2 4 6 7 5 6 4 7 5 4 50 8 2 4 6 7 5 6 4 7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2014.10.15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Upper Mustang Trekking, Nepal 2 3 4 巨人雕像一個個豎立 像在直立行走 他們頭很大 脖頸很長 下頷骨突起 目光深沈 驕傲地立於他們的孤獨之中 他們聳立在那裡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 The Checklist Manifesto Th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4 5 6 clinic Harvard Vanguard Medical Associates 7 8 Li-Fraumeni syndrome 9 intensive carelife suppor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續編合刊 ) 淨空法師講述劉承符居士輯 目次 自序... 1 原序... 3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 )... 4 淨空法師法語 ( 續編 )... 153 出版說明... 308 1 自序禪宗祖師慈悲心重, 不許研究經教, 恐學人執著文字, 向名言中覓般若, 徒增所知障, 乃用遣蕩工夫, 破其情執, 使心中不留一個字腳, 一旦破了黑漆桶, 則大有成就 須知義蘊淵涵之般若智慧乃是佛智,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 2 3 4 5 6 7 教會園地 我們成就極重 無比 永遠的榮耀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 而是顧念看不見的 原來 看得見的是暫時的 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如果弟兄姊妹們也希望你們未信主的親戚 朋友 同事和同學能夠勝過今世的苦難 請你 們為他們禱告 和帶他們參加2015年1月18日主日晚上七時由溫偉耀博士主領的佈道會 平安 之路何處尋 ཐኚ 1 主日學祝誕 8 教會園地 2 GLOW團契 探訪禮賢會王少清頤養院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附件一:

附件一: 理念 來 ~ 老 飯 飯 飯 都 飯 了 兩 飯 老 不 飯 不 飯 零 料 不 不 了 念 理念 了 不 更 力 識 來 路 領 行 了 了 度 聯 不 了 行 旅 念 更 更 力 了 識 蘿 了 了 狀 了 狀 不 狀 六 類 識六 類 類 量 念 樂 良 了 ~ 立 更 1 略 精神 都 更 不 了利 行 論 了 2 論旅論錄 流 領 年 年 年 年 來 4 良 度 力 良 力 識 不 律 良

More information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52 2013 4 484 人類活動與 地球熱循環 46 不斷追求進步的我們, 殊不知在迅猛發展的同時, 已經陸續對地球的整個環境生態引爆一顆顆不定時炸彈, 所造成的傷害正逐漸擴大並增強中 10 6,000 500 地球的熱循環 3 2013 4 484 53 54 2013 4 484 工業革命後, 人類活動產生的熱迅速增加, 使地球原本趨於最適合人類活動的熱平衡必須重新調整 環境變遷 18 280

More information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數學核心能力測驗 G2 行為觀察記錄記錄紙 學校 : 班級 : 姓名 : 日期 : 記錄者 : ~ 學生作答時, 請他 ( 她 ) 將雙手皆置於桌面 ~ 認識數字 ( 三 ): 數列 ( 共 1 頁 ) 注意事項 逐題觀察並作底下記錄, 等分測驗做完後, 每一個策略任選一題問 這一題你是怎麼算的? ( 如果只運用一種策略, 則再任選 2-3 題訪問 ) 利用學生的回答來作為 自己觀察記錄的證據

More information

3. ( 41 ) 1 ( ) ( ) ( ) 2 (a) (b) ( ) 1 2 負責人是指負責處理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士 業務代表是指代表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士 如保險代理人聘用上述人士 ( 例如該保險代理人是法人團體 ), 則其負責人及業務代表須向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 保險代理

3. ( 41 ) 1 ( ) ( ) ( ) 2 (a) (b) ( ) 1 2 負責人是指負責處理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士 業務代表是指代表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士 如保險代理人聘用上述人士 ( 例如該保險代理人是法人團體 ), 則其負責人及業務代表須向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 保險代理 CB(1)1919/04-05(05) ( ) 2. ( ) 40% 50% 3. ( 41 ) 1 ( ) ( ) ( ) 2 (a) (b) ( ) 1 2 負責人是指負責處理保險代理人的保險代理業務的人士 業務代表是指代表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士 如保險代理人聘用上述人士 ( 例如該保險代理人是法人團體 ), 則其負責人及業務代表須向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 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在決定某人是否適當人選時,

More information

( ) (1) (2) (3) (4) 2

( ) (1) (2) (3) (4) 2 2007 11 29 1. ( ) 2. ( ) 3. 1 ( ) 1. 2. (1) (2) (3) (4) 2 1. (1) (2) 2. ( ) $20,000,000 X1 1 1 $3,000,000 X1 1 1 1,000,000 $12,000,000 $4,000,000 $5,000,000 $10 X1 1 1 $13 (1) ( ) $5,000,000 $8,000,000

More information

COVER STORY 文 林亞偉 圖 采泥藝術 霍剛的圓滿藝境 甲子風華 今 年 會是東方畫會 再被人們憶起的一年 60年前 的1956年 一群熱血的青年 他們20出頭 全身 投入擎起現代藝術大旗的事業 他們就像更早一輩的林 風眠 徐悲鴻 劉海粟 顏文樑領軍下的藝壇子弟 曾 經徘徊於東方與西方藝術

COVER STORY 文 林亞偉 圖 采泥藝術 霍剛的圓滿藝境 甲子風華 今 年 會是東方畫會 再被人們憶起的一年 60年前 的1956年 一群熱血的青年 他們20出頭 全身 投入擎起現代藝術大旗的事業 他們就像更早一輩的林 風眠 徐悲鴻 劉海粟 顏文樑領軍下的藝壇子弟 曾 經徘徊於東方與西方藝術 SPECIAL REPORT Malaysia 2016 June No.104 NT.180 COVER STORY 文 林亞偉 圖 采泥藝術 霍剛的圓滿藝境 甲子風華 今 年 會是東方畫會 再被人們憶起的一年 60年前 的1956年 一群熱血的青年 他們20出頭 全身 投入擎起現代藝術大旗的事業 他們就像更早一輩的林 風眠 徐悲鴻 劉海粟 顏文樑領軍下的藝壇子弟 曾 經徘徊於東方與西方藝術間的道路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T031J_01

T031J_01 般舟三昧經講義 2011 年 10 月印 鄭石岩教授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 目次 第一講淨土宗念佛法門要義... 1 玖 結語.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第二講 般舟三昧經 釋義... 7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1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一 念佛法門的殊勝 ( 一 ) 觀佛三昧經 中佛告父王念佛, 王問 : 念佛之功, 其狀云何? 佛告父王: 如伊蘭林, 栴檀成樹, 香氣昌盛, 改變此林, 普皆香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CL chapter02-5ed.docx

Microsoft Word - ACL chapter02-5ed.docx 第 2 章神奇的質數 2.1.1 什麼是質數 1 1 1 打下好基礎 - 程式設計必修的數學思維與邏輯訓練 1 1 0 10 2 3 5 7 4 6 8 9 10 4 10000 1229 1000 168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101 103 107 109 113 127 131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1)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6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我們適逢彌陀七, 所以法師設計這個禮拜跟大家介紹淨土的祖師, 由我 先跟各位介紹淨土宗的起源 形成及發展 淨土宗, 我們常常聽到又有稱為 蓮宗, 它是我們漢傳佛教的十宗之一 它的根源取於大乘佛教的淨土信仰, 在古印度的經典裡面有很多談到有關淨土的國土,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因應嶄新的 21 世紀 二十一世紀嶄新的時代與環境 ( 一 ) 悲觀的預言 1. 高喊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如何因應嶄新的 21 世紀 二十一世紀嶄新的時代與環境 ( 一 ) 悲觀的預言 1. 高喊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如何因應嶄新的 21 世紀 目錄 二十一世紀嶄新的時代與環境 2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趨向 7 二十一世紀安定身心之道 12 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安家樂業 17 如何保護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環境 24 用法鼓山的共識來因應嶄新的世紀 28 如何因應嶄新的 21 世紀 二十一世紀嶄新的時代與環境 ( 一 ) 悲觀的預言 1. 高喊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二十一世紀嶄新的時代與環境 2. 人類品質墮落, 環境持續污染 3.

More information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方外看紅塵 社會關懷 目錄 一 善願人生 3 分清楚該不該要 3 不放棄自己 6 忍辱者多福 9 不必靠整形建立自信 12 買彩券行善 15 戒菸做善事 18 以禪修戒毒 21 別為貪念打假球 24 節慶不是玩樂天 27 二 人我和諧 30 將心比心接納病人 30 善待外勞 33 難教的學生是活教材 36 與惡鄰和平相處 39 拆穿詐騙集團謊言 42 擔憂學生請產假 45 讓邊緣人進入社會核心 48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2)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7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今天跟大家繼續介紹淨土的發展 我們昨天提到了曇鸞法師將淨土宗有 系統的發揚起來的 我們看到屏幕上, 這個是曇鸞法師的法像, 所以今 天跟大家介紹曇鸞法師的生平 雖然在中國淨土宗裡面沒有將曇鸞 法師列為祖師, 但是他對淨土宗的形 成有非常大的關係跟影響

More information

082012 newsletter.indd

082012 newsletter.indd 1 3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7 18 20 21 22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2 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24 424 24 25 26 27 28 29 30 填色比賽 ආ г 聖 經問 答 遊戲 1. 信心之父

More information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先睹為快 蓮生活佛最新文章 華光佛的神通第一 詳細內容請看第3版 2012 國內郵資已付 台 許 北 郵 可 局 證 台北字第4222號 台灣郵政台北雜字第112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華光 龍開新局 傳承 聖尊蓮生活佛慈悲願行 2012年華光功德會 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愛在一起 開播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贊助 華光功德會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即贈送獨一無二的 蓮生活佛加持開運印鑑 開創真佛宗電視媒體新紀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So Easy 508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30 堂正向思維溝通課 陳志勇 著 惠閱, 願您擁有自信 愛 語表達技術! 敬贈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30 30 002 003 自我提升, 同時為別人的生命加分 2010 09-11 8 30 004 為自己溝通出征 005 商務或學術人士 主管階級及專案管理者必備的工具書 ERP 006 循序漸進輕鬆成為雙向溝通贏家 30 30 007 讓彼此築起的那道牆因真誠智慧的溝通而倒下

More information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250 本資料僅提供醫護人員衛教使用 ............... Zytiga... Zytiga... Zytiga... 2 3 4 5 6 7 8 9 Zytiga... 10 Zytiga... 10...... 13 18 Zytiga Zytiga 2 25% 3 PSA PSA 3~4 ng/ml PSA bone scan CT scan MRI 4 5 攝護腺癌之治療 治療方面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念佛往生淨土如何可能 - 以印光大師全集為主要範圍 How is it possible to chant Buddha for rebirth in Amitabha s Pure Land-Focus on Literatures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表二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閱讀與聽力答對題數對應整體能力等級加標示對照表 閱讀答 對題數 聽力答對題數 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

表二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閱讀與聽力答對題數對應整體能力等級加標示對照表 閱讀答 對題數 聽力答對題數 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 表一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 社會科與自然科能力等級加標示與答對題數對照表 國文社會自然 A++ 46-48 60-63 51-54 A+ 42-48 44-45 54-63 58-59 46-54 49-50 A 42-43 54-57 46-48 B++ 37-41 45-53 37-45 B+ 20-41 31-36 24-53 38-44 20-45 30-36 B 20-30 24-37

More information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法語 ( 三編 ) 弟子記錄淨空法師修訂 處事難, 處人更難 ; 處事待人都要做得圓滿如法, 這些就是修行 學佛的人, 心有所求最好勸人求佛菩薩, 求 人 求不到, 我們會生煩惱 求佛菩薩 相信佛菩薩, 緣成熟的時候, 佛菩薩自然會為我們安排一切 世間無論如何變, 萬變中我們要求不變, 唯一不變的就是 念佛求生淨土 時局險惡, 災難頻繁, 我們想做好事, 而好事多磨, 沒有清淨心 沒有智慧和定力,

More information

淨土文選一.indd

淨土文選一.indd 成佛捷徑 圓 香 世間偉大功業的成就 一般說來 大多是迂迴曲折 萬苦千辛 然具 大智慧大福報的人 則較一般人少受挫折 費力少而成功速 因凡事必有 最便捷的途徑可走 惟此途徑非獨具隻眼 不易覓得 非具大福報 則捷 徑或變成險途 如人乘車他往 欲求到達目的地 須較費時 萬一機件失 靈 不過稍延時日 修整仍可再進 當不一定有生命危險 若乘飛機就不 然 雖可直飛而速達 一旦機件發生故障 必然粉身碎骨 無有生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Microsoft Word - 3.\251\300\246\362\252k\255n_\301\277\260O_ \244\337\275\345) 念佛法要 念 佛 法 要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下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1- 念佛法要講記 簡要科判及目錄 前言代序 3 甲一 總標念佛法要 7 乙一 明念佛超勝 7 乙二 明念佛法要 22 甲二 正示念佛方法 31 乙一 總標 31 乙二 別示 36 甲三 結示勸修 66-2 - 前言代序學人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阿彌陀經要解精華導讀 簡要科判及目錄前言代序 一甲一 思想傳承 一 甲二 緣起甚深 三六甲三 修學心要 五五甲四 經文要義 六三甲五 結示勸修 一六四 阿彌陀經要解精華導讀 簡要科判及目錄前言代序 一甲一 思想傳承 一 甲二 緣起甚深 三六甲三 修學心要 五五甲四 經文要義 六三甲五 結示勸修 一六四 1 前言代序(一之一)前言代序學人這次要跟大家討論的主題是蕅益大師的 阿彌陀經要解 彌陀要解 在淨土宗的傳承當中

More information

導論 壹前言 不動產經紀人命題大綱 貳準備方向

導論 壹前言 不動產經紀人命題大綱 貳準備方向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不動產估價基本概念... 1 第二章 估價作業程序... 45 第三章 估價方法... 63 第四章 宗地估價... 161 第五章 房地估價... 171 第六章 土地改良物估價... 187 第七章 權利估價... 193 第八章 租金估計... 205 第九章 公部門相關估價 ( 補充 )... 221 附錄 最新試題與解析... 237 導論 壹前言 不動產經紀人命題大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淨土十疑論導讀 講記 講述者 : 上下淨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修改 增刪 販賣 - 1 - 簡要目錄.. 一 淨土十疑論 ( 原文 ) 3 ~ 25 頁 二 淨土十疑論導讀 ( 講記 ) 26~ 210 頁 - 2 - 淨土十疑論 原文..隋天臺智者大師第一疑問曰 :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 若欲救度眾生, 祗應願生三界, 於五濁三塗中, 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

More information

目錄成佛捷徑 圓香/1身心淨化的方法 星雲大師/6 淨土十疑論述要 淨業/17 珍惜難得的機緣 呂富枝/25 因淨土信仰喚醒吳修齊的求生意志 周慶祥/38 持名念佛的要義 徐自民/41 神遊淨土的信心巨人 陳柏達/48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元音老人/57 四料簡略釋 印光大師/97 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 總誦 郭惠珍/120 臨終三疑四關 慈照宗主/132 了生脫死節要 繆滌源/134 念佛飭終津梁節要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契入念佛法門_封面_

如何契入念佛法門_封面_ 如何契入念佛法門 Entering the Dharma-Door of Buddha-Remembrance 平實導師著 Venerable Pings Xiao 藏傳佛教修雙身法, 非佛教 如何契入念佛法實導門平師著 自從正覺同修會開始弘法以來,各大道場口頭上的抵制說法是: 蕭平實弘揚的法義很奇怪,與各大道場都不一樣 暗示說正覺同修會的法義有問題,因為他們不敢公然毀謗正覺的法義是外道法 恐怕承擔謗法的大因果,心中又很想抵制正覺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V....VII.... VIII

....V....VII.... VIII ....V....VII.... VIII................................. 002... 002... 004... 006... 012... 014... 019.... 022.... 023................................. 026... 026... 027... 039 XIII...043... 043... 045....

More information

1

1 デビルザイバー 2 最後の 7 日間 惡魔倖存者 2 最後七日間 ( オリンピア ( 平和 OLYMPIA ))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1 2 通常舞台 3 4 5 6 7 8 9 10 轉輪排列 役構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念佛法要 doc

Microsoft Word - 念佛法要 doc 毛惕園居士選佛法要2輯念佛法要 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念 財 念佛法要增刪續印序3念佛法要增刪續印序三界六道,眾苦充滿,故名苦海 況值世界大亂,災禍頻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餘燼,猶未熄滅,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危機,又一觸即發,核子彈之毀滅,殺劫尤大,慘絕人寰,無地可逃,無人能救;縱能幸免,而人命無常,輪迴尤險,一息不還,即隨業受報,輪迴六道,受苦無窮 惟有深信切願,專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求生淨土,即蒙諸佛護念,罪業消除,令皆逢凶化吉,轉危為安;若臨命終,捨報安詳,佛及聖眾,親垂接引,皆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了生死,永脫輪迴,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福壽無量,一生成佛

More information

â 1

â 1 マブラヴオルタネイティヴトータル イクリプス全蝕 Muv-Luv Alternative Total Eclipse ( 三共 (SANKYO))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â 1 2 3 4 5 6 7

More information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6 6 30 6 2016 2016 www.hkex.com.hk www.chalco.com.cn 2 6 8 10 中期 12 中期 12 13 16 22 25 26 27 5% 28 29 29 報告期 29 30 31 31 31 32 35 35 36 38 報告 44 中期 報 46 1 2016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 ALUMINUM CORPORATION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052A6D1BBA1AABAB8DCABCAADB1B2C4A440ADB6A94DB2C4A447ADB62D D30342D32372E646F63>

<4D F736F F D20C052A6D1BBA1AABAB8DCABCAADB1B2C4A440ADB6A94DB2C4A447ADB62D D30342D32372E646F63> 或造業 要真心修行,才不會浪費時間對佛書請恭敬,勿隨意亂放 靜老已於西元二0一0年,七月十二日,上午五點十五分圓寂,享年九十又八歲 靜老要回西方時開示: 依照這一本書的法意去落實,心不要忘記佛,亦持名念南無阿彌陀佛,自然可相應諸佛菩薩,及我在暗中加持的力量 末學李明雪謹記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話大說的家喜歡看的話請考李做參記明雪筆 靜老說的話大家喜歡看的話請做參考目錄靜老簡介 一靜老事蹟略說 三序 四前言

More information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須崎動物醫院院長 須崎恭彥 著 高慧芳 譯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五大有效營養素 BEST1 BEST BEST3 BEST4 BEST5 6 - BEST1 BEST BEST3 BEST4 BEST5 1 6 6 1-1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斌宗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釋節錄一學佛的要旨在實行, 然諸實行中, 求其最方便 最簡捷 最要妙 最圓頓的無不是念佛法門, 所以在西域的諸大善知識們, 都是以淨土法門, 奉為自行化他的無上要訣 在我國自淨土經典傳入以來, 實行奉持首倡念佛法門, 則始於東晉慧遠大師, 繼之有曇鸞 道綽 善導等諸大師力宏此宗, 遂成為專宗 淨土宗, 或云蓮宗, 又稱念佛宗 在四種念佛中, 三根普被收機最廣, 則持名一法, 所以我極力弘揚持名念佛法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5 期 淨土學論集 淨土學論集 念佛淺說 1 四十二年冬在臺北善導寺講 淨土學論集 p.1 ~ p.41( 錄自 淨土與禪 p.77 ~ p.122) 釋貫藏敬編 2013.3.4 1 (1)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五冊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 讀後,p.102 ~ p.103: 二 民國四十年冬 1, 我在香港講 淨土新論, 是依虛大師所說, 淨為三乘共庇, 說明佛法中的不同淨土,

More information

1

1 ジャッカスチーム 蠢蛋大隊 (JACKASS TEAM) 大都技研 (DAITO) 八通屋育樂事業有限公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攻略本是引至日本遊戲攻略說明, 內容僅供參考, 一切演出以官方為主, 若有任何錯誤或問題敬請告知, 我們會盡快改善, 謝謝 本書圖片取材自網路 1 通常舞台 2 ( 超級 ) 秘密會議 撃 戻 頼 3 4 5 6 7 8 轉輪排列 役構成

More information

77 淨土聖賢錄看來 精進修持稱名念佛者 在念佛論中提及 念佛人除一心一意念 亦可達到同樣的境界 何況計數念佛也不 佛之外 為了恐怕身心放逸或信 願 行 失為對治懈怠或督促精進的有效方法之 不堅固 可以常拿四念處和八正道來檢點 一 有些祖師以稱名念佛為主 再輔以持 約束自己的身心 至於念佛的方法 也

77 淨土聖賢錄看來 精進修持稱名念佛者 在念佛論中提及 念佛人除一心一意念 亦可達到同樣的境界 何況計數念佛也不 佛之外 為了恐怕身心放逸或信 願 行 失為對治懈怠或督促精進的有效方法之 不堅固 可以常拿四念處和八正道來檢點 一 有些祖師以稱名念佛為主 再輔以持 約束自己的身心 至於念佛的方法 也 76 念佛生西 陳元暉 57農推系畢 有人說 過臘八節的習俗 大約是 藏曆四月十五日 國曆六月七日 至五月 在清朝初期就傳到臺灣 可是我直到中 十四日 國曆七月六日 為釋迦月 Sakya 年 親近陳引舟上師後 因一批來自內地 Dawa 去年佩吟曾e-mail告知大家 此 的年長金剛弟兄說 要在中壢蓮華精舍辦 期不論造惡或行善之效果百萬倍於平常 臘八會 薈 供 慶祝釋迦牟尼佛成道 之吉祥日及遇在日或月蝕時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 ) (: 00059) 2015 目錄 2 3 4 5 8 21 41 53 61 63 64 66 67 68 150 151 1 公司資料 公司 股 00059 0.1% 05821 0.1% 05580 0.1% 05855 0.1% 05567 0.1% 05602 業 8 32 33 86 20 2208 2888 86 20 2208 2777 業 151 14 1401 (852)

More information

低功率電波輻射性電機管理辦法 第十二條經型式認證合格之低功率射頻電機, 非經許可, 公司 商號或使用者均不得擅自變更頻率 加大功率或變更原設計之特性及功能 第十四條低功率射頻電機之使用不得影響飛航安全及干擾合法通訊 ; 經發現有干擾現象時, 應立即停用, 並改善至無干擾時方得繼續使用 前項合法通訊,

低功率電波輻射性電機管理辦法 第十二條經型式認證合格之低功率射頻電機, 非經許可, 公司 商號或使用者均不得擅自變更頻率 加大功率或變更原設計之特性及功能 第十四條低功率射頻電機之使用不得影響飛航安全及干擾合法通訊 ; 經發現有干擾現象時, 應立即停用, 並改善至無干擾時方得繼續使用 前項合法通訊, 使用說明書 TMAX 機車 在騎乘機車之前, 請務必仔細閱讀這本使用說明書 XP00 XP00A PW--T 低功率電波輻射性電機管理辦法 第十二條經型式認證合格之低功率射頻電機, 非經許可, 公司 商號或使用者均不得擅自變更頻率 加大功率或變更原設計之特性及功能 第十四條低功率射頻電機之使用不得影響飛航安全及干擾合法通訊 ; 經發現有干擾現象時, 應立即停用, 並改善至無干擾時方得繼續使用 前項合法通訊,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