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A-2"

Transcription

1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九 月 二 十 六 日 A 場 第 二 場 論 文 集 主 辦 單 位 : 佛 光 大 學 佛 教 研 修 學 院 協 辦 單 位 : 香 光 尼 眾 佛 學 院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中 華 慧 炬 佛 學 會 元 亨 佛 學 研 究 所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所 佛 光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所 福 嚴 佛 學 院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華 嚴 專 宗 研 究 所 圓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玄 奘 學 術 研 究 院 法 鼓 佛 教 學 院 贊 助 單 位 : 公 益 信 託 星 雲 大 師 教 育 基 金 嘉 豐 出 版 社

2 09:00-09:20 09:30-09:50 第 二 十 屆 全 國 佛 學 論 文 聯 合 發 表 會 議 程 表 九 十 八 年 九 月 二 十 六 日 ( 星 期 六 ) 報 到 領 取 會 議 資 料 開 幕 典 禮 A 場 ( 地 點 : 佛 教 研 修 學 院 N109 階 梯 教 室 ) 時 間 10:00-12:00 ( 第 一 場 ) 12:00-13:00 13:00-14:30 ( 第 二 場 ) 14:30-15:00 15:00-16:30 ( 第 三 場 ) 16:30-16:50 主 持 人 惠 敏 法 師 賴 賢 宗 教 授 索 羅 寧 教 授 發 表 者 題 目 講 評 老 師 釋 印 隆 法 鼓 佛 教 學 院 釋 妙 哲 佛 光 大 學 佛 教 學 所 釋 長 叡 福 嚴 佛 學 院 釋 隆 運 華 嚴 專 宗 學 院 暨 研 究 所 釋 貫 藏 福 嚴 佛 學 院 趙 思 詠 佛 光 大 學 佛 教 學 所 顧 敏 耀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張 雲 凱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所 釋 法 幢 法 鼓 佛 教 學 院 釋 有 方 佛 光 大 學 佛 教 學 所 數 位 時 代 的 佛 學 研 究 以 摩 訶 止 觀 為 例 Prajna the Translator of the Tang Dynasty 唐 般 若 三 藏 四 通 行 增 一 阿 含 引 增 上 品 第 三 經 之 探 討 精 進 波 羅 蜜 之 研 究 以 華 嚴 經. 十 地 品 焰 慧 地 為 主 午 餐 休 息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的 內 在 關 聯 The Simplicity Aesthetic Concepts of Hisamatsu Shinichi 台 灣 文 學 與 佛 教 關 係 史 稿 從 口 傳 文 學 古 典 文 學 到 現 代 文 學 茶 敘 時 間 論 雜 阿 含 經 之 離 厭 (nibbida) 宋 代 賢 首 中 興 教 主 淨 源 之 生 平 探 討 兼 談 大 覺 國 師 義 天 與 慧 因 高 麗 寺 The Influence of Mahayana on Buddhadasa s Thought 佛 使 比 丘 對 大 乘 佛 教 思 想 之 影 響 閉 幕 式 蔡 耀 明 教 授 惠 敏 法 師 蔡 耀 明 教 授 索 羅 寧 教 授 黃 國 清 教 授 賴 賢 宗 教 授 黃 國 清 教 授 越 建 東 教 授 索 羅 寧 教 授 越 建 東 教 授 II

3 B 場 ( 地 點 : 佛 教 研 修 學 院 N215 室 ) 第 二 十 屆 全 國 佛 學 論 文 聯 合 發 表 會 釋 圓 和 圓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虛 空 藏 菩 薩 經 根 本 罪 之 研 究 宗 玉 媺 教 授 10:00-12:00 ( 第 一 場 ) 悟 因 法 師 邱 素 真 法 鼓 佛 教 學 院 法 鼓 山 水 陸 法 會 牌 位 數 位 化 之 影 響 研 究 陳 美 華 教 授 釋 道 玄 圓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阿 羅 漢 能 否 迴 心 之 初 探 以 楞 伽 經 為 主 關 則 富 教 授 12:00-13:00 午 餐 休 息 釋 妙 光 佛 光 大 學 佛 教 學 所 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ayana and Tiantai Thought in the Sung Dynasty 黃 繹 勳 教 授 13:00-14:30 ( 第 二 場 ) 14:30-15:00 劉 國 威 教 授 釋 禪 松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所 釋 妙 地 佛 光 大 學 佛 教 學 所 茶 敘 時 間 淺 析 菩 提 心 內 涵 以 寂 天 入 菩 薩 行 論 第 一 品 為 例 Annotation on the Abridged Manual for Cultiv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Repentance] Ritual [based on] the Scripture of Perfect Enlightenment Bodhi Site compiled by Jingyuan ( ) 註 釋 淨 源 ( ) 錄 圓 覺 經 道 場 略 本 修 證 儀 劉 國 威 教 授 黃 繹 勳 教 授 15:00-16:30 ( 第 三 場 ) 周 伯 戡 教 授 黃 武 達 華 梵 大 學 東 方 人 文 思 想 研 究 所 釋 妙 淨 佛 光 大 學 佛 教 學 所 天 台 智 者 大 師 禪 學 之 研 究 以 釋 禪 波 羅 蜜 次 第 法 門 十 六 特 勝 為 中 心 The Influence of Fazang s Commentary on Heart Sutra on the Teachings and Explanatory Technique of Song-Yuan Huayan 法 藏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心 經 略 疏 對 宋 元 華 嚴 宗 釋 的 影 響 永 本 法 師 賴 賢 宗 教 授 釋 性 通 香 光 尼 眾 佛 學 院 僧 伽 用 物 規 範 之 探 討 以 四 分 律 為 主 滿 庭 法 師 16:30-16:50 閉 幕 式 修 訂 III

4 第 二 十 屆 全 國 佛 學 論 文 聯 合 發 表 會 會 議 規 則 一 會 議 期 間 請 各 場 次 主 持 人 發 表 者 及 講 評 老 師 準 時 到 場, 並 於 當 天 向 報 到 處 報 到, 領 取 名 牌 二 問 題 討 論 時, 請 發 問 者 舉 手 後 經 主 持 人 同 意 再 發 問 每 次 提 問, 請 發 問 者 先 報 姓 名 暨 所 屬 單 位 三 提 問 者 若 以 填 寫 提 問 單 發 問, 請 儘 速 交 會 場 服 務 人 員 ; 每 一 次 提 問 時 間 請 勿 超 過 2 分 鐘 四 每 一 篇 論 文 發 表 計 時 方 式 列 表 如 下 : 主 持 人 發 表 人 講 評 人 發 表 人 回 應 提 問 人 發 表 人 回 應 現 場 提 問 時 限 2 分 鐘 13 分 鐘 8 分 鐘 3 分 鐘 2 分 鐘 第 1 次 按 鈴 一 短 聲 第 2 次 按 鈴 一 短 聲 結 束 按 鈴 一 長 聲 11 分 鐘 7 分 鐘 2 分 30 秒 12 分 鐘 13 分 鐘 8 分 鐘 3 分 鐘 2 分 鐘 原 則 上 每 個 問 題 回 應 2 分 鐘 三 個 問 題 以 上 者, 原 則 上 回 應 時 間 為 5 分 鐘 超 時 按 鈴 二 短 聲 超 過 1 分 鐘 超 過 1 分 鐘 超 過 30 秒 超 過 30 秒 超 過 30 秒 IV

5 V 第 二 十 屆 全 國 佛 學 論 文 聯 合 發 表 會

6 目 錄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的 內 在 關 聯... 釋 貫 藏 1 The Simplicity Aesthetic Concepts of Hisamatsu Shinichi... 趙 思 詠 21 台 灣 文 學 與 佛 教 關 係 史 稿 從 口 傳 文 學 古 典 文 學 到 現 代 文 學... 顧 敏 耀 31

7

8

9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的 內 在 關 聯 釋 貫 藏 福 嚴 佛 學 院 研 究 所 一 年 級 提 要 中 國 佛 教 之 中, 與 龍 樹 論 有 密 切 關 係 的 是 三 論 宗 與 天 台 宗 ; 尤 其 是 三 論 宗, 更 直 接 在 宗 名 上 明 白 的 表 示 出 來 一 般 的 理 解, 中 論 是 說 二 諦 ; 而 此 二 宗 卻 又 都 說 到 三 諦 對 於 這 一 問 題, 本 文 只 就 三 論 宗 ( 吉 藏 ) 的 部 分 作 討 論 因 為 吉 藏 是 以 二 諦 為 立 義 大 本, 所 以 這 個 問 題 也 即 是 了 解 吉 藏 根 本 大 義 的 問 題 ; 也 就 是 : 對 於 中 論 的 一 切 法 性 空, 吉 藏 是 以 為 究 竟 了 義, 還 是 不 是 本 文 盡 力 於 吉 藏 的 二 諦 三 諦 本 義 的 論 求, 意 在 探 此 吉 藏 說 二 諦, 又 說 三 諦 經 研 求 後, 本 文 以 為 : 皆 是 轉 側 適 緣, 無 所 妨 也 吉 藏 的 二 諦 正 義, 是 因 緣 假 有 二 諦, 為 表 不 二 中 道, 這 即 是 中 假 義 ; 中 假, 是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為 傍 吉 藏 的 三 諦, 是 以 中 假 ( 理 教, 體 用 ) 合 論, 或 重 二 諦 釋 之 ; 也 就 是 : 吉 藏 的 二 諦 三 諦, 是 同 一 二 諦 義 的 不 同 說 法 吉 藏 的 中 道, 即 是 中 論 的 空 義 ; 吉 藏 以 中 為 正 宗, 即 是 以 一 切 法 性 空 為 究 竟 了 義 本 文 最 後, 一 論 吉 藏 釋 中 論.24 觀 四 諦 品 第 18 頌 的 本 義 以 為 印 順 導 師 對 吉 藏 的 評 論 是 切 中 的 本 文 在 討 論 過 程, 亦 兼 論 及 一 些 有 關 的 現 代 研 究 成 果, 意 在 相 互 增 明, 共 同 增 上 關 鍵 字 : 二 諦 三 諦 二 諦 體 中 假 吉 藏

10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的 內 在 關 聯 目 次 一 前 言...3 二 吉 藏 的 二 諦 說...3 ( 一 ) 二 諦 是 教 門 於 二 諦 與 教 二 諦...4 ( 二 ) 二 諦 體...5 ( 三 ) 中 假 義...7 ( 四 ) 中 論 的 一 切 法 性 空 與 吉 藏 的 不 二 中 道...9 ( 五 ) 吉 藏 二 諦 論 的 豎 出 特 色...10 三 吉 藏 的 三 諦 說...13 ( 一 ) 以 理 教 合 論 釋 三 諦...14 ( 二 ) 以 重 二 諦 釋 三 諦...15 四 吉 藏 釋 中 論.24 觀 四 諦 品 第 18 頌 的 本 義...17 五 結 論...19 參 考 文 獻 2

11 一 前 言 中 國 佛 教 以 中 觀 論 為 宗 的 是 三 論 宗, 吉 藏 是 三 論 宗 的 集 大 成 者 吉 藏 在 二 諦 義 中 引 僧 叡 及 師 ( 興 皇 法 朗 ) 的 說 法, 認 為 若 二 諦 能 徹 了, 則 四 論 ( 中 論 十 二 門 論 百 論 大 智 度 論 ) 皆 了, 一 切 佛 說 一 切 經 亦 皆 了 1 然 而, 吉 藏 又 說 三 諦 吉 藏 的 二 諦 特 色 為 何?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之 間, 到 底 有 何 內 在 關 聯? 吉 藏 的 三 諦 說 是 高 於 二 諦, 比 二 諦 更 圓 熟? 或 只 是 二 諦 論 的 另 一 種 表 達 方 式 而 已? 這 是 本 文 所 要 探 討 的 問 題 大 乘 佛 教 雖 同 說 一 切 法 性 空, 卻 有 以 為 是 究 竟 了 義 ; 有 以 為 還 不 究 竟, 應 更 透 出 空 來 見 不 空, 才 是 究 竟 了 義 對 於 這 個, 吉 藏 的 本 義 到 底 為 何? 這 是 本 文 討 論 時, 特 別 觀 察 的 重 點 筆 者 於 所 見 的 現 代 研 究 成 果 中, 略 舉 與 本 文 有 密 切 關 係 的, 作 以 下 說 明 : 一 對 於 二 諦, 或 有 以 為 : 吉 藏 雖 偏 愛 教, 但 也 強 調 二 諦 被 稱 作 二 理 2 二 對 於 中 道, 或 有 以 為 : 吉 藏 的 中 道, 表 露 出 另 外 一 種 有 的 特 色 3 三 對 於 三 諦, 或 有 以 為 : 吉 藏 說 三 諦 理, 而 且 以 此 三 諦 理 釋 中 論.24 觀 四 諦 品 第 18 頌, 更 以 為 是 第 19 頌 所 歸 結 的 4 關 於 以 上 的 見 解, 本 文 將 提 供 不 同 看 法, 希 望 能 相 互 增 明, 共 同 增 上 本 文 以 二 諦 義 為 主 要 的 研 究 對 象 ( 吉 藏 沒 有 三 諦 義 ), 以 大 乘 玄 論 中 觀 論 疏 三 論 玄 義 為 輔 以 二 諦 義 為 主, 是 因 為 本 文 所 討 論 的 問 題 之 具 體 內 含, 實 際 是 以 二 諦 為 主 軸 大 乘 玄 論 是 後 期 較 圓 熟 的 作 品, 而 且 前 二 卷 即 是 論 二 諦 義 與 八 不 義, 故 以 之 輔 助 ; 中 觀 論 疏 正 是 解 釋 中 論, 故 亦 納 入 ; 將 三 論 玄 義 納 入, 是 因 為 本 文 涉 及 三 論 宗 由 於 本 文 是 討 論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之 間 的 關 係, 所 以 不 對 二 諦 作 全 面 的 討 論, 只 就 與 三 諦 有 密 切 相 關 的 部 分 作 研 討 這 一 部 分, 無 過 於 二 諦 是 教 門 中 道 不 二 理 是 二 諦 體 中 假 義 ; 所 以, 本 文 即 以 此 三 門, 研 求 吉 藏 的 二 諦 義 此 中, 二 諦 教 門 所 說 的 二 諦, 即 是 假 名 因 緣 的 二 諦, 以 中 道 不 二 理 為 二 諦 體 ; 這, 即 關 乎 中 假 要 瞭 解 吉 藏 的 中 假 義, 應 從 二 諦 瞭 解 起 ; 瞭 解 了 中 假, 更 能 深 解 吉 藏 的 二 諦 義 瞭 解 了 吉 藏 的 二 諦 義, 就 能 進 一 步 探 求 吉 藏 的 三 諦 義 所 以, 本 文 的 討 論 次 第, 依 序 為 二 諦 教 二 諦 體 中 假 義 三 諦 到 此, 即 可 一 究 吉 藏 釋 中 論.24 觀 四 諦 品 第 18 頌 的 本 義 希 望 在 這 樣 的 探 求 中, 對 佛 法 的 義 解 能 有 所 增 明, 對 佛 法 的 事 行 能 有 所 增 上 二 吉 藏 的 二 諦 說 吉 藏 的 二 諦, 要 從 中 論 說 起, 因 為 吉 藏 在 二 諦 義 中 說 : 今 且 依 中 論 明 二 諦 義 5 中 論 24 觀 四 諦 品 頌 文 這 樣 說 : 1 二 諦 義 卷 1(T45, no. 1854, p. 78a14-27) 2 釋 長 清 著, 黃 國 清 譯, 二 諦 的 定 義 與 區 分, 正 觀 雜 誌, 第 38 期, 頁 楊 惠 南, 吉 藏, 頁 陳 文 光,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思 想 探 討 ~ 兼 論 智 顗 的 二 三 諦 思 想, 頁 , 二 諦 義 卷 1(T45, no. 1854, p. 78b8) 3

12 08 諸 佛 依 二 諦, 為 眾 生 說 法 ; 一 以 世 俗 諦, 二 第 一 義 諦 09 若 人 不 能 知, 分 別 於 二 諦, 則 於 深 佛 法, 不 知 真 實 義 10 若 不 依 俗 諦, 不 得 第 一 義 ; 不 得 第 一 義, 則 不 得 涅 槃 (T30, no. 1854, pp. 32c16-33a3) 對 此 三 頌, 青 目 釋 文 如 下 : 08 世 俗 諦 者, 一 切 法 性 空, 而 世 間 顛 倒, 故 生 虛 妄 法, 於 世 間 是 實 諸 賢 聖 真 知 顛 倒 性, 故 知 一 切 法 皆 空 無 生, 於 聖 人 是 第 一 義 諦, 名 為 實 諸 佛 依 是 二 諦, 而 為 眾 生 說 法 09 若 謂 一 切 法 不 生 是 第 一 義 諦, 不 須 第 二 俗 諦 者, 是 亦 不 然 何 以 故? 10 第 一 義 皆 因 言 說, 言 說 是 世 俗 ; 是 故 若 不 依 世 俗, 第 一 義 則 不 可 說 是 故 諸 法 雖 無 生, 而 有 二 諦 (T30, no. 1854, pp. 32c20-33a7) 吉 藏 的 二 諦 義, 可 說 是 從 此 開 始, 所 以 引 此 二 文, 隨 時 備 查 ( 一 ) 二 諦 是 教 門 於 二 諦 與 教 二 諦 吉 藏 在 二 諦 義 卷 1, 對 第 8 頌 的 青 目 釋 文, 作 出 以 下 解 釋 : 中 論 四 諦 品 雲 諸 佛 依 二 諦, 為 眾 生 說 法, 此 語 即 難 解 今 依 論 釋 之 有 於 凡 為 實, 名 俗 諦 ; 空 於 聖 是 實, 名 第 一 義 諦 依 此 二 諦, 為 眾 生 說 法 也 依 二 諦 說 法 : 所 依 是 於 諦 6, 說 法 是 教 諦 也 (T45, no. 1854, pp. 78b28-79a4) 青 目 以 凡 聖 對 於 一 切 法 性 空 的 顛 倒 與 正 知, 解 釋 中 論 的 二 諦 ; 吉 藏 依 此 釋 文 而 說 : 有 於 凡 為 實, 名 俗 諦 ; 空 於 聖 是 實, 名 第 一 義 諦 ( 於 諦 的 於, 即 是 來 自 此 ) 對 吉 藏 而 言, 二 諦 中 的 俗 諦, 是 有 於 凡 為 實, 不 是 單 指 世 俗 虛 妄 法 ( 有 ) 本 身 ; 二 諦 中 的 第 一 義 諦, 是 空 於 聖 是 實, 不 是 單 指 一 切 法 性 空 本 身 關 於 二 諦 是 教 門, 在 吉 藏 的 論 著 中 隨 處 可 見, 今 略 舉 幾 例 : 大 乘 玄 論 卷 1: 如 來 常 依 二 諦 說 法, 一 者 世 諦, 二 者 第 一 義 諦 ; 故 二 諦 唯 是 教 門, 不 關 境 理 (T45, no. 1853, p. 15a15-17) 二 諦 義 卷 2: 佛 親 明 無 二 諦, 隨 眾 生 故 說 二 耳, 不 應 雲 道 理 定 有 二 諦 也 (T45, no. 1854, p. 101b9-10) 二 諦 義 卷 3: 二 諦 為 表 不 二 之 理 (T45, no. 1854, p. 108b22-23) 6 案 : 於 諦, 吉 藏 有 時 又 稱 於 二 諦 二 於 諦 ; 甚 至 略 去 諦 字 教 諦 亦 類 似 略 舉 幾 例 : (1) 二 諦 義 卷 2(T45, no. 1854, p. 92c9-12): 二 諦 有 兩 種 : 一 教 二 諦, 二 於 二 諦 於 教 二 諦 也 (2) 二 諦 義 卷 2(T45, no. 1854, p. 103c3-5): 前 隨 眾 生 說, 即 二 教 諦 ; 世 出 世 人 知, 即 二 於 諦 為 釋 無 二 諦 疑, 故 明 於 教 二 種 二 諦 也 (3) 二 諦 義 卷 2(T45, no. 1854, p. 102c10-13): 凡 於 諦 此 則 聖 於, 凡 於 4

13 吉 藏 特 舉 二 諦 是 教, 不 但 顯 明 二 諦 的 真 義 ; 同 時 也 是 為 了 對 治, 因 為 他 人 將 佛 說 的 二 諦 執 為 二 理 7 吉 藏 以 為 : 佛 說 二 諦 為 表 不 二 中 道 理, 是 要 稟 教 者 依 二 諦 教, 悟 不 二 理 ( 二 ) 二 諦 體 吉 藏 的 二 諦 義, 是 : 二 諦 教, 表 不 二 理 ; 吉 藏 即 約 此 而 說 : 不 二 理 為 二 諦 體 如 二 諦 義 卷 3 這 樣 論 證 : 所 以 明 中 道 為 二 諦 體 者, 二 諦 為 表 不 二 之 理 如 指 指 月, 意 不 在 指, 意 令 得 月 ; 二 諦 教 亦 爾, 二 諦 為 表 不 二, 意 不 在 二, 為 令 得 於 不 二, 是 故 以 不 二 為 二 諦 體 又, 二 諦 是 教 門, 教 門 為 通 不 二 之 理, 故 以 中 道 不 二 為 體 也 此 則 明 教 諦 不 二 為 體 如 此 次 辨 於 諦 不 二 為 體 者 : 道 無 有 二, 於 二 緣 故 二 既 知 於 二, 即 顯 乎 不 二, 故 不 二 為 體 也 (T45, no. 1854, p. 108b22-c2) 吉 藏 即 是 以 二 諦 為 表 不 二, 為 令 得 於 不 二 教 門 為 通 不 二 之 理 既 知 於 二, 即 顯 乎 不 二, 論 證 中 道 不 二 理 是 二 諦 體 吉 藏 接 著 說, 為 了 對 治 二 諦 是 二 理, 所 以 要 標 舉 中 道 不 二 理 為 二 諦 體 : 又, 所 以 中 道 為 二 諦 體 者, 正 為 對 由 來 埋 二 見 根 深 道 理 有 二, 則 是 二 見 眾 生 今 對 此 故, 明 不 二 中 道 為 體 吉 藏 更 舉 出, 的 明 中 道 是 二 諦 體 的 經 文 為 證 : 問 : 何 處 有 經 文, 的 明 中 道 為 二 諦 體 耶? 解 雲 : 又 華 嚴 雲 一 切 有 無 法, 了 達 非 有 無 : 達 有 不 有, 達 無 不 無, 達 有 無 不 有 無, 故 不 有 無 為 有 無 體 也 (T45, no. 1854, p. 108c28-109a6) 在 吉 藏 看 來, 此 華 嚴 經 文 就 是 明 明 白 白 的 說 出 : 中 道 為 二 諦 體 從 所 舉 經 文 的 內 容, 吉 藏 還 是 以 有 無, 了 達 非 有 無 為 理 由 上 述 中 道 不 二 理 為 二 諦 體 的 種 種 論 證, 總 在 : 二 諦 教 為 表 不 二 理, 故 不 二 理 為 二 諦 體 對 吉 藏 而 言, 二 諦 教, 表 不 二 理 與 不 二 理 為 二 諦 體, 是 同 一 的 不 同 說 法 二 諦 教 與 不 二 理 之 間 的 關 係, 吉 藏 在 大 乘 玄 論 更 是 明 文 的 說 出 : 理 為 正, 教 則 傍,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為 傍 ; 8 這, 與 中 論 的 以 有 空 義 故, 一 切 法 得 成 9 是 同 一 義 趣 這 樣, 吉 藏 以 不 二 為 二 諦 體, 正 是 以 不 二 為 宗, 也 就 是 以 豎 出 為 宗 ; 而 且, 依 此 解 釋 經 論, 抉 擇 經 論 深 義 綜 上 所 述, 二 諦 是 教 二 諦 體 是 中 道 不 二 理 理 為 正, 教 則 傍 ; 中 為 正 宗, 二 7 二 諦 義 卷 1(T45, no. 1854, p. 87c24): 二 諦 是 教 門 者, 正 為 拔 二 理 之 見 8 大 乘 玄 論 卷 2(T45, no. 1853, p. 30b26-c8): 問 : 八 不 是 不 生 不 滅 等, 教 不 生 不 滅? 為 理 不 生 不 滅 之 不 生 不 滅 等 耶? 答 : 具 含 兩 不 生 不 滅 等, 但 理 為 正, 教 則 傍 也 具 含 中 假, 而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為 傍 9 中 論 卷 4 24 觀 四 諦 品 (T30, no. 1564, p. 33a22) 5

14 諦 假 為 傍, 就 是 吉 藏 二 諦 論 的 特 色 ; 吉 藏 不 但 以 體 用, 理 教, 中 假 10 明 二 諦 義, 更 以 中 道 不 二 理 為 正 為 宗, 依 宗 義 而 論 其 體 吉 藏 的 中 道 不 二 理 的 內 含, 將 在 下 節 討 論 本 文 一 再 說 明, 吉 藏 是 主 張 二 諦 是 教, 不 關 境 理 二 諦 不 是 二 理, 而 且 說 明 此 論 點 對 吉 藏 二 諦 的 重 要 性 為 了 相 互 增 明, 願 作 以 下 的 商 榷 11 二 諦 的 定 義 與 區 分 的 作 者, 以 為 吉 藏 強 調 : 二 諦 被 稱 作 二 理 今 引 其 文 於 下 : 在 淨 名 玄 論 中, 吉 藏 寫 道 : 有 所 得 有 無 是 理, 無 所 得 有 無 是 教 舊 雲 二 諦 是 二 理, 四 絕 為 真 諦 理, 三 假 為 俗 諦 理, 二 理 則 有 佛 無 佛 性 相 常 然 (T38, 893c27-29) 在 這 一 段 中, 吉 藏 定 義 了 理 與 教 根 據 吉 藏 繼 承 自 其 師 法 朗 的 傳 承, 他 偏 愛 教 他 除 了 清 楚 地 述 說 真 諦 與 俗 諦 的 理 的 內 容 外, 也 強 調 二 諦 被 稱 作 二 理, 而 且 對 吉 藏 而 言, 這 產 生 於 佛 陀 時 代 之 前 或 當 時 根 據 佛 教, 佛 陀 所 說 的 法 的 理 遍 佈 於 時 空 中 的 每 一 處 因 此, 似 乎 二 理 之 詞 較 適 於 使 用 在 這 個 脈 絡 下 雖 然 二 理 並 非 直 接 源 自 梵 文, 但 在 漢 文 中 它 是 較 適 切 的 表 達 在 這 方 面, 二 理 指 世 理 與 第 一 義 理 為 了 更 清 楚 所 引 之 文, 今 更 將 相 關 後 文 一 併 引 出 如 下 : 有 所 得, 有 無 是 理 ; 無 所 得, 有 無 是 教 舊 雲 : 二 諦 是 二 理 四 絕 為 真 諦 理 三 假 為 俗 諦 理 ; 二 理, 則 有 佛 無 佛 性 相 常 然, 迷 之 而 成 六 道, 悟 之 而 有 三 乘 今 明 : 既 是 二 理, 則 不 可 改 轉, 則 有 無 根 深, 事 如 盡 石 ; 因 此 決 定 有 無, 故 起 二 見 所 以 然 者, 既 其 道 理 實 有 有 無, 而 有 無 二 見 寧 得 不 生 耶? 又, 設 有 二 理 生, 一 異 則 不 成 既 立 二 理 名, 須 受 一 異 之 問 又, 僧 佉 謂 一 體 衛 世 師 謂 二 體 如 開 善 雲, 龍 光 雲, 令 同 二 外 道 義 對 失 明 得 : 二 諦 是 教 所 言 教 者 : 以 理 本 不 二, 而 為 物 說 二, 故 為 教 (T38, no. 1780, pp. 893c29-894a17) 內 之 文, 為 該 文 所 引 舊 雲 : 二 諦 是 二 理, 二 理, 則 有 佛 無 佛 性 相 常 然, 此 中 的 二 理, 應 不 是 該 文 作 者 所 說 的 對 吉 藏 而 言, 產 生 於 佛 陀 時 代 之 前 或 當 時, 而 是 對 舊 雲 者 而 言, 有 佛 無 佛 性 相 常 然, 而 且 是 : 對 舊 雲 者 而 言, 不 論 有 佛 或 無 佛, 此 二 理 之 性 相 常 然 二 諦 是 二 理, 是 論 文 中 的 舊 雲 者, 也 就 是 屬 於 有 所 得 者, 有 無 是 理 ( 有 無 即 是 二 諦 ; 有 無 是 理, 即 是 二 諦 是 理 ) 者 的 主 張, 是 他 人 ( 成 論 師 ) 的 主 張 ; 這, 正 是 吉 藏 所 以 要 立 二 諦 是 教, 不 關 境 理 以 破 之 的 論 文 中 的 無 所 得 者, 有 無 是 教, 正 是 吉 藏 的 二 諦 是 教, 不 關 境 理 所 以, 在 該 文 作 者 所 引 的 文 中, 應 見 不 到 其 所 說 的 在 這 一 段 中, 吉 藏 定 義 了 理 與 教 10 二 諦 義 卷 3(T45, no. 1854, p. 108b16-19): 以 非 真 非 俗 為 二 諦 體, 真 俗 為 用 ; 亦 名 理 教, 亦 名 中 假 中 假 重 名 中 假, 理 教 重 為 理 教 ; 亦 體 用 重 為 體 用, 故 不 二 為 體, 二 為 用 11 釋 長 清 著, 黃 國 清 譯, 二 諦 的 定 義 與 區 分, 正 觀 雜 誌, 第 38 期, 頁

15 清 楚 地 述 說 真 諦 與 俗 諦 的 理 的 內 容 ; 其 實, 這 種 二 理, 是 吉 藏 所 要 破 的 理, 不 是 以 之 定 義 為 理 ( 吉 藏 是 以 不 二 為 理 ) 這 樣, 吉 藏 不 是 強 調 二 諦 被 稱 作 二 理, 而 是 破 之 這, 在 筆 者 接 其 所 引 論 文 再 引 之 下 文 中, 明 白 可 見 今 明 以 下, 才 是 吉 藏 所 明 此 中 所 見, 盡 是 破 舊 雲 : 二 諦 是 二 理 之 文 ; 而 且, 對 治 此 說 而 明 : 對 失 明 得 : 二 諦 是 教 所 言 教 者 : 以 理 本 不 二, 而 為 物 說 二, 故 名 為 教 筆 者 的 意 思 : 不 論 該 文 作 者 分 析 二 諦 梵 語 的 結 論 為 何, 不 論 羅 什 的 漢 譯 是 否 適 切, 不 論 吉 藏 的 解 說 是 否 有 誤, 亦 不 論 該 文 作 者 對 中 論 的 二 諦 的 理 解 如 何 ; 該 文 作 者 對 其 所 引 之 文 ( 吉 藏 的 淨 名 玄 論 ) 的 解 讀, 也 就 是 對 吉 藏 的 二 諦 的 說 明, 本 文 並 不 以 為 是 ( 三 ) 中 假 義 三 論 宗 對 於 中 道 的 教 學, 分 為 初 章 與 中 假 : 初 章 是 初 學 入 門, 中 假 才 是 三 論 宗 的 正 義 中 觀 論 疏 卷 2 1 因 緣 品 這 樣 分 別 : 問 : 他 亦 雲 有 為 世 諦, 空 為 真 諦, 與 今 何 異? 答 : 須 初 章 語 簡 之 他 雲 今 非 有 非 無, 假 說 有 無, 故 與 他 為 異 問 : 非 有 非 無, 假 說 有 無, 是 中 假 義 不? 答 : 非 也, 此 明 有 無 義 耳 良 由 有 不 自 有 故 非 有, 無 不 自 無 故 非 無 ; 非 有 非 無 假 說 有 無, 即 有 無 始 成 也 問 : 初 章 與 中 假 何 異? 答 : 初 章 者 : 1 他, 有 有 可 有, 即 有 無 可 無 今, 無 有 可 有, 即 無 無 可 無 2 他, 有 有 可 有, 不 由 無 故 有 ; 有 無 可 無, 不 由 有 故 無 今, 無 有 可 有, 由 無 故 有 ; 無 無 可 無, 由 有 故 無 3 他, 不 由 無 故 有, 有 是 自 有 ; 不 由 有 故 無, 無 是 自 無 今, 由 無 故 有, 有 不 自 有 ; 由 有 故 無, 無 不 自 無 4 他, 有 是 自 有, 名 有 故 有 ; 無 是 自 無, 名 無 故 無 今, 有 不 自 有, 名 不 有 有 ; 無 不 自 無, 名 不 無 無 此 四 節 語, 為 初 章 也 不 有 有 則 非 有, 不 無 無 即 非 無 ; 非 有 非 無, 假 說 有 無, 此 是 中 假 義 也 (T42, no. 1824, pp. 27c27-28a22) 初 章 的 無 有 可 有 的 無, 不 有 有 的 不, 皆 是 對 自 性 的 無 不, 也 就 是 一 切 法 性 空 的 空 ; 中 假 的 不 有 有, 則 非 有, 對 不 有 有 ( 假 有 ) 的 非, 如 空 亦 復 空, 也 還 是 一 切 法 性 空 的 空 這 樣, 吉 藏 的 中 道, 是 建 立 在 一 切 法 性 空 上 這 點, 下 節 將 再 進 一 步 說 明 初 章 是 成 立 有 無 義 : 他 人 的 有 無 是 自 性 的 有 無, 這 樣 的 有 無 不 能 成 其 有 無 ; 初 章 所 成 的 不 有 有 不 無 無, 是 不 自 性 有 的 有 不 自 性 無 的 無, 這 樣 的 有 無 義 才 能 成 其 有 無 這 時 ( 初 章 ) 的 非 有 非 無, 是 破 自 性 的 有 無 ; 故 其 非 有 非 無, 假 說 有 無, 是 : 破 自 性 的 有 無, 成 立 無 自 性 ( 因 緣 假 有 ) 的 有 無 不 有 有 不 無 無, 還 不 是 中 假 義 要 更 進 一 步 : 因 緣 假 有 的 不 有 有 即 非 有 ( 假 有 非 有 ), 因 緣 假 無 的 不 無 無 即 7

16 非 無 ( 假 無 非 無 ); 非 有 非 無, 假 說 有 無, 這 才 是 中 假 義 也 就 是 : 初 章 是 以 因 緣 假 有 的 有 無, 破 他 人 的 自 性 有 無, 只 是 成 立 有 無 的 正 義 ( 有 無 義 ) 若 更 依 此 因 緣 的 有 無, 表 顯 ( 因 緣 有 無 的 ) 非 有 非 無 不 二 中 道 ; 依 此 而 說 非 有 非 無, 假 說 有 無, 則 是 中 假 義 吉 藏 說 到 : 初 章 中 假 都 是 為 了 破 自 性 有 無 之 病, 若 病 已 除, 則 初 章 中 假 亦 不 存, 若 執 守 初 章 中 假 ; 12 或 捨 實 有 自 性, 而 存 假 有 定 性 ; 13 或 執 中 假 為 定 性 的 中 假, 14 即 名 為 中 假 師, 永 不 能 見 佛 吉 藏 在 大 乘 玄 論 卷 1 以 八 不 釋 中 道 時, 說 到 了 三 種 方 言 ( 三 種 說 明 中 道 的 方 式 ) 其 中, 第 二 方 言 說 到 的 四 重 階 級, 有 助 於 初 章 與 中 假 的 了 解 ; 此 四 重 階 級 如 下 : 問 : 後 明 三 中 與 前 何 異? 答 : 前 明 二 諦 中 道, 是 因 緣 假, 名 破 性 中 ; 第 三 雙 泯 二 假, 稱 為 體 中, 亦 名 因 緣 表 中 道 故 前 語 有 四 重 階 級 : 一 者 初 章 四 句, 求 性 有 無 不 可 得 故, 言 非 有 非 無, 名 為 中 道 外 人 既 聞 非 有 非 無, 即 謂 無 復 真 俗 二 諦, 便 起 斷 見, 是 故 第 二 說 而 有 而 無, 以 為 二 諦, 接 其 斷 心 第 三 欲 顯 而 有 而 無, 明 其 是 中 道, 是 因 緣 有 無, 不 同 汝 性 有 無 義, 故 第 三 明 二 諦 用 中, 雙 彈 兩 性 第 四 次 欲 轉 假 有 無 二, 故 明 體 中 初 明 性 空, 次 後 明 假, 第 三 明 用 中, 第 四 明 體 中, 故 有 四 階 此 是 攝 嶺 興 皇 始 末 對 由 來 義, 有 此 四 重 階 級 得 此 意 者, 解 一 師 立 中 假 體 用 四 種 意 也 (T45, no. 1853, p. 20a9-21) 第 一 階 級 : 這 是 初 章 的 破 外 人 自 性 有 無 求 其 自 性 的 有 無 不 可 得, 而 說 非 有 非 無, 名 為 中 道 ; 因 為 是 破 自 性, 故 名 為 破 性 中 第 二 階 級 : 外 人 聞 非 有 非 無, 即 執 無 二 諦 ; 為 破 此 斷 見 ( 接 其 斷 心 ), 成 立 而 有 而 無 的 二 諦 此 階 級 雖 明 而 有 而 無 的 因 緣 假 有, 然 只 是 接 外 人 的 斷 心, 還 未 依 此 假 有 顯 示 中 道, 所 以 還 是 初 章 的 有 無 義 第 三 階 級 : 此 階 級 則 更 以 而 有 而 無 顯 示 中 道, 即 二 諦 用 中 ; 而 且 以 此 二 諦 用 中, 破 自 性 的 有 無 此 階 級 的 而 有 而 無, 已 是 中 假 義 的 假 第 四 階 級 : 依 因 緣 二 諦 之 用 中, 示 入 不 二 中 道 ; 不 二 中 道 正 是 二 諦 體, 故 名 體 中 此 四 重 階 級, 即 是 從 初 章 的 破 性 中, 到 中 假 的 用 中 體 中 的 修 學 次 第, 意 在 深 入 中 道 不 二 理 12 中 觀 論 疏 卷 2 1 因 緣 品 (T42, no. 1824, p. 28a22-27): 問 : 初 章 中 假 明 何 物 義 耶? 答 : 初 章 是 伏, 中 假 是 斷 : 初 明 假 有 無, 是 伏 性 有 無 ; 次 明 假 有 無, 入 非 有 非 無, 即 性 有 無 永 斷 也 故 初 章 中 假 為 破 性 病, 性 病 若 去, 此 語 亦 不 留 若 守 初 章 中 假 者, 是 中 假 師 耳 13 中 觀 論 疏 卷 2 1 因 緣 品 (T42, no. 1824, p. 25b29-c2): 又 中 假 師 聞 假 作 假 解, 亦 須 破 此 假 師 雲 : 中 假 師 罪 重, 永 不 見 佛 14 中 觀 論 疏 卷 4 2 去 來 品 (T42, no. 1824, p. 54c1): 中 假 師 雲 : 中 道 無 去 來, 假 名 有 去 來 8

17 吉 藏 又 約 中 假 的 中 ( 體 中 ), 論 其 前 後 之 假, 即 中 前 假 中 後 假 : 問 : 破 性 中 因 緣 表 中 道 者, 雲 何 中 前 假 中 後 假 耶? 15 答 : 中 前 假 者 : 未 說 體 中, 前 明 於 假 ; 即 上 破 性 中 後, 而 有 而 無 是 也 中 後 假 者 : 說 用 中 體 中 竟, 方 說 而 有 而 無 ; 正 是 動 而 常 寂, 寂 而 常 用, 乃 是 方 便 智 化 眾 生 又, 中 前 假, 從 用 入 體 ; 中 後 假, 從 體 起 用 (T45, no. 1853, p. 20a25-b1) 中 前 假, 雖 亦 可 攝 第 二 階 級 的 而 有 而 無, 但 以 第 三 階 級 的 而 有 而 無 ( 用 中 ) 為 主 中 後 假, 是 更 從 第 四 階 級 體 中 所 出 的 而 有 而 無 這 二 種 假 的 用 不 同, 中 前 假 可 說 是 般 若 將 入 畢 竟 空, 絕 諸 戲 論 ; 中 後 假 可 說 是 方 便 將 出 畢 竟 空, 嚴 土 熟 生, 究 極 圓 滿 則 為 佛 智 的 教 化 眾 生 雖 有 此 不 同 的 用, 然 都 還 是 中 假 的 假 ; 只 要 是 有, 不 論 在 中 前 或 在 中 後, 皆 為 因 緣 假 名, 也 皆 為 中 假 所 攝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假 為 傍 中 後 假, 亦 不 能 奪 中 之 正 宗 大 位, 也 還 是 : 非 有 非 無, 假 說 有 無 ( 四 ) 中 論 的 一 切 法 性 空 與 吉 藏 的 不 二 中 道 上 節 已 略 說 到 : 中 道 非 有 非 無 的 非, 就 是 一 切 法 性 空 的 空 ; 吉 藏 的 中 道, 是 建 立 在 中 論 一 切 法 性 空 上 今 更 詳 之 中 觀 論 疏 卷 2 1 因 緣 品 說 到 : 問 : 性 空 有 幾 種? 答 : 論 性 空 有 四 種 : 一 者 計 有 空 性, 名 為 性 空 ; 此 從 所 執 立 名 二 者 破 外 人 性 實, 故 名 性 空 三 者 此 性 執 本 自 空, 名 本 性 空 四 者 因 緣 本 性 自 空, 名 為 性 空 ; 此 性 空 即 是 佛 性 波 若 實 相 之 異 名 耳 二 乘 人 不 見 性 空 者, 不 見 此 性 空 ; 此 以 體 為 性, 非 性 執 之 性 (T42, no. 1824, p. 23 b4-10) 第 四 種 性 空 因 緣 本 性 自 空, 即 是 佛 性 波 若 實 相, 正 是 吉 藏 的 中 道 不 二 理 ; 這 種 空 義, 就 是 二 乘 人 所 不 見 的 空 義 二 諦 義 卷 3 亦 明 白 說 到 : 既 道 理 有 空 色, 則 是 有 所 得 ; 有 所 得, 豈 能 通 他 難? 豈 能 難 他 通? 故 中 論 五 陰 品 末 雲 不 依 空 問 答, 問 不 成 問, 答 不 成 答 空 者, 只 是 無 得 異 名 ; 以 不 依 無 得 故, 不 能 難, 不 能 通 也 (T45, no. 1854, p. 106a15-19) 中 論 的 空 者, 只 是 無 得 異 名 ; 無 所 得, 即 是 吉 藏 的 中 道 不 二 理 這 樣, 中 論 的 空 義, 即 是 吉 藏 的 中 道 不 二 理 依 這 樣 的 空, 才 能 真 正 的 難 問 他 人, 成 立 自 己 ; 吉 藏 即 是 以 此 為 中 道, 也 是 以 此 難 他 義 非 究 竟 15 參 見 中 觀 論 疏 卷 1 1 因 緣 品 (T42, no. 1824, p. 11c5-6): 問 : 破 性 中 此 是 假 前 中, 二 諦 表 中 道 是 假 後 中, 雲 何 是 中 前 假, 中 後 假 耶? 9

18 吉 藏 的 中 道, 不 但 是 建 立 在 中 論 的 空 義 上, 而 且 即 是 中 論 的 空 義 ; 得 意 者, 非 即 非 非, 空 即 空 空, 即 一 切 法 性 空 得 不 二 中 道, 即 空 有 二 諦 得 中 假 二 諦, 即 一 重 二 諦 得 因 緣 二 諦 大 乘 人 無 不 說 一 切 法 性 空, 但 有 不 同 的 解 說 ; 對 此 出 世 間 的 根 本 處, 吉 藏 是 中 為 正 宗 的, 也 就 是 以 一 切 法 性 空 為 究 竟 了 義 說 ( 五 ) 吉 藏 二 諦 論 的 豎 出 特 色 以 上 所 說 的 二 諦 是 教, 二 諦 體 是 中 道 不 二 理, 中 假 義, 理 為 正, 教 則 傍 ;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為 傍 等, 已 在 在 顯 示 吉 藏 二 諦 論 的 超 越 特 色 ; 尤 其, 中 為 正 宗, 更 是 明 文 的 以 超 越 為 正 宗 依 此 觀 察 吉 藏 的 四 節 轉 四 重 二 諦 二 諦 的 橫 豎 單 複 等 等 的 轉 重 豎 複, 更 可 明 白 見 到 這 一 特 質 今 以 吉 藏 的 四 重 二 諦, 再 明 此 一 特 性 吉 藏 的 四 重 二 諦, 中 觀 論 疏 卷 2 1 因 緣 品 這 樣 說 : 他 但 以 有 為 世 諦, 空 為 真 諦 今 明 : 若 有 若 空 皆 是 世 諦, 非 空 非 有 始 名 真 諦 三 者 空 有 為 二, 非 空 非 有 為 不 二 ; 二 與 不 二 皆 是 世 諦, 非 二 非 不 二 方 名 為 真 諦 四 者 此 三 種 二 諦 皆 是 教 門, 說 此 三 門, 為 令 悟 不 三 ; 無 所 依 得, 始 名 為 理 也 (T42, no. 1824, p. 28b1-6) 約 次 第 說, 前 三 重 二 諦 都 還 是 教 門, 要 依 此 三 教 門 悟 不 三, 入 中 道 不 二, 心 無 所 依, 始 名 為 理 也 就 是 說 : 重 重 二 諦 的 意 趣, 唯 在 將 二 諦 重 成 能 表 中 道 不 二 理 的 因 緣 二 諦, 令 稟 教 者 悟 理 解 脫 此 處 的 四 者 ( 第 四 重 ), 是 以 理 教 重 成 的 中 觀 論 疏 更 接 著 說 : 問 : 以 前 三 皆 是 世 諦, 不 三 為 真 諦 以 不? 答 : 得 如 此 也 (T42, no. 1824, p. 28b6-7) 此 處 的 第 四 重, 是 以 二 諦 重 成 第 四 重 二 諦 ; 前 文 則 是 以 理 教 重 成 的 第 四 重 對 於 這 個 情 況, 中 觀 論 疏 接 著 這 樣 說 : 問 : 若 爾, 與 理 教 何 異? 16 答 : 自 有 二 諦 為 教, 不 二 為 理 若 以 二 為 世 諦, 不 二 為 第 一 義 ; 世 諦 是 教, 第 一 義 為 理, 皆 是 轉 側 適 緣, 無 所 防 也 (T42, no. 1824, p. 28b7-10) ( 第 四 重 ) 二 諦 與 ( 第 四 重 ) 理 教 之 間, 是 : 轉 側 適 緣, 無 所 防 也 ; 也 就 是 : 理 教 開 合 不 同, 皆 有 其 義 17 所 以, 自 有 二 諦 為 教, 不 二 為 理 ; 其 實, 這 正 與 吉 藏 以 理 教 體 參 見 大 乘 玄 論 卷 1: 問 : 若 爾, 理 與 教 何 異? 答 : 自 有 二 諦 為 教, 不 二 為 理, 皆 是 轉 側 適 緣 無 所 防 也 (T45, no. 1853, p. 15c11-13) 參 見 吉 藏, 淨 名 玄 論 卷 3(T38, no. 1780, p.p. 868c29-869a27): 此 義 有 開 有 合 : 若 開 理 教 不 同 : 次, 合 論 理 教 境 智 者 : 問 : 初 何 故 開, 後 何 故 合? 答 : 欲 顯 至 理 甚 深, 未 曾 真 俗, 聖 心 微 妙, 亦 非 實 非 權, 而 今 言 俗 言 真, 說 權 說 實 者, 蓋 是 出 處 眾 生, 故 強 名 相 說 ; 為 此 義 故, 所 以 須 開 復 欲 就 二 諦 攝 法, 無 義 不 收, 權 實 該 羅, 無 智 不 攝, 故 但 明 二 諦, 唯 有 權 實, 所 以 合 10

19 用 中 假 釋 二 諦 義 相 合 中 觀 論 疏 接 著 說 : 問 : 何 故 作 此 四 重 二 諦 耶? 答 : 利 根 聞 初 即 悟 正 道, 不 須 後 二 ; 中 根 聞 初 不 悟, 聞 第 二 方 得 入 道 ; 下 根 轉 至 第 三, 始 得 領 解 也 (T42, no. 1824, p. 28b10-13) 重 重 二 諦 皆 為 表 同 一 的 不 二 理 ; 若 能 稟 一 重 二 諦, 成 能 表 不 二 理 的 因 緣 二 諦, 依 教 悟 理 得 解 脫, 則 一 重 二 諦 即 是 若 稟 教 成 迷, 則 以 重 二 諦 教 之 ; 再 迷, 更 重 之 這 在 大 乘 玄 論 卷 1, 論 到 二 諦 中 道 的 單 複 時, 也 有 相 似 的 說 法 : 就 二 諦 明 中 道 : 今 先 正 論 單 複 中 假 義 : 次 釋 其 所 以, 凡 有 二 義 : 一 者 為 利 根 人 說 單 假, 約 鈍 根 人 說 複 假 正 言 : 利 根 之 者 聞 一 悟 十 故, 若 聞 說 假 有, 即 解 假 無 ; 乃 至 聞 說 非 有, 即 解 非 無, 所 以 不 勞 具 明 兩 義 為 鈍 根 之 人 隨 言 得 解, 若 不 具 說, 無 有 玄 悟, 所 以 雙 明 兩 義 也 二 者 為 鈍 根 人 說 單, 為 利 根 人 說 複 為 鈍 根 之 人 不 堪 受 圓 教, 所 以 且 說 單 義 破 其 執 ; 若 利 根 人 堪 受 圓 教, 所 以 為 說 複 義, 便 皆 領 受 (T45, no. 1853, p. 20b19-c5) 此 中, 一 者 的 說 法, 即 如 前 說 統 觀 文 中 二 義, 二 者 所 說 的 圓 教 ( 複 義 ), 即 是 一 者 為 鈍 根 所 說 的 複 義 ; 同 一 複 義, 以 利 根 堪 受, 鈍 根 不 堪 受 而 說 為 圓, 不 是 有 不 同 的 複 義 內 容 也 就 是 說 : 二 者 所 謂 的 圓 教 的 圓 義 ( 複 義 ), 不 出 一 者 為 利 根 所 說 的 單 義 ; 吉 藏 的 正 義 是 單 複 無 礙, 是 由 於 稟 教 者 的 根 性 而 有 差 別 ( 一 般 說 應 機 而 說, 教 有 淺 深, 即 是 約 二 者 說 ; 但 一 切 方 便 教 說, 都 是 為 了 同 一 實 相 ) 18 總 之, 若 真 能 識 教, 則 直 從 一 重 二 諦 單 義, 直 入 中 道 不 二 理 ; 得 意 者, 吉 藏 的 一 切 重 複, 無 非 是 一 重 單, 不 是 別 有 不 同 的 二 諦 複 義, 不 是 別 有 不 同 的 中 道 不 二 理 ( 實 相 ) 上 來 說 明 吉 藏 二 諦 論 的 豎 出 超 越 特 色, 吉 藏 的 中 道 即 是 中 論 的 一 切 法 性 空 ; 吉 藏 以 中 為 正 宗, 即 是 超 越 論 為 了 相 互 增 明, 願 作 以 下 商 榷 : 吉 藏 的 作 者, 以 為 吉 藏 的 中 道 ( 第 三 諦 ), 必 須 透 過 他 那 有 階 級 的 真 理 觀 和 具 有 辯 證 法 形 式 的 方 法 論, 才 能 澈 底 理 解, 故 是 有 的 特 色 今 引 其 文 如 下 : 19 中 道 是 二 諦 外 的 第 三 諦 吉 藏 的 這 一 說 法, 必 須 透 過 他 那 有 階 級 的 真 理 觀 和 具 有 辯 證 法 形 式 的 方 法 論, 才 能 澈 底 理 解 吉 藏 的 中 道, 再 度 表 露 出 他 偏 離 龍 樹 而 接 近 另 外 一 種 有 的 特 色 該 書 作 者 以 對 象 語 言 後 設 語 言 的 概 念 與 辯 證 法 的 方 法 理 解, 以 為 吉 藏 的 中 道 是 也 又, 經 中 具 有 開 合, 以 釋 經 故 具 明 之 又, 對 斥 舊 宗 執 二 諦, 不 知 不 二, 所 以 須 開 ; 尋 教 之 復 言 二 諦 之 外, 別 有 不 二 之 理, 所 以 須 合 故 開 合 不 同, 皆 有 其 義 18 淨 名 玄 論 卷 3(T38, no. 1780, p. 871b23-25): 問 : 真 境 唯 一 不 思 議, 亦 得 有 多 不 思 議? 答 : 實 相 無 二, 但 約 教 有 淺 深 19 楊 惠 南, 吉 藏, 頁

20 有 其 實, 依 吉 藏 ( 中 論 ) 看 來, 正 是 由 於 世 間 辯 證 法 沒 有 佛 法 的 一 切 法 性 空 ( 不 知 空, 而 謂 有 ; 有, 於 凡 是 實 ), 所 以 他 的 由 正 反 所 得 的 更 高 一 層, 是 合 是 有, 不 能 是 空 從 吉 藏 的 四 句 看 來, 辯 證 法 的 重 重 上 合, 終 是 墮 四 句 辯 證 法 的 反, 與 吉 藏 的 非 所 以 不 同, 在 於 : 吉 藏 的 非, 是 佛 法 的 空 所 以, 辯 證 法 的 重 重 翻 上, 要 以 合 ( 有 ) 為 最 ; 吉 藏 的 重 重 四 句, 則 能 以 空 為 畢 竟 而 且, 因 為 非 與 反 的 不 同, 所 以 因 緣 有 ( 中 前 假 中 後 假 ) 與 正 合 也 就 不 同 因 此, 形 式 雖 相 似, 然 方 法 不 同, 所 得 結 果 不 同 正 反 合 是 辯 證 法 自 身 所 必 要 的 方 法, 而 吉 藏 是 實 相 不 二, 但 約 教 有 淺 深 20 ; 吉 藏 不 是 為 了 自 身 的 必 要 而 重 的, 辯 證 法 則 是 因 自 身 的 必 要 而 辯 證 的 這 所 以 吉 藏 說, 若 利 根 者, 於 一 重 單 義 即 入 究 竟 中 道, 那 須 經 過 重 重 有 二 理, 吉 藏 都 要 破 了, 何 況 重 重 ( 種 種 ) 理 ; 吉 藏 的 教 有 淺 深, 正 是 佛 法 應 機 說 教 的 特 色, 怎 能 依 此 說 吉 藏 的 真 理 是 有 階 級 ( 淺 深 ), 而 以 辯 證 法 解 說 該 書 的 論 點, 是 : 吉 藏 的 四 句 是 真 理 有 等 級 ( 有 絕 對 真 理 ) 具 辯 證 法, 龍 樹 的 四 句 則 否 21 所 以, 若 以 為 本 文 的 商 榷 只 是 見 仁 見 智, 則 再 舉 一 例 因 為 該 書 也 說 到, 在 吉 藏 的 用 語 裡, 中 道 與 佛 性 二 詞 是 同 義 語 22, 所 以 舉 下 例 : 23 目 前, 筆 者 只 想 證 明 吉 藏 乃 一 不 澈 底 的 空 宗 學 者, 因 此 他 承 認 佛 性 的 實 有 他 在 金 剛 般 若 疏 卷 1, 甚 至 還 說 : 或 者 聞 上 法 體 是 空, 次 聞 萬 法 用 空, 便 謂 生 死 涅 槃 眾 生 佛 性 一 切 皆 空 作 此 空 見, 便 謗 佛 性 所 以 者 何? 今 辨 空 者, 生 死 虛 妄, 可 得 是 空 佛 性 非 妄, 是 故 不 空 可 見 吉 藏 認 為 生 死 等 可 以 是 空, 但 是 佛 性 卻 是 不 空 的 這 和 般 若 經 乃 至 三 論 所 說, 都 是 大 異 其 趣 的 為 更 清 楚 所 引 之 文, 今 將 其 前 後 文 一 併 引 出 : 婆 藪 盤 豆 弟 子 金 剛 仙 論 師, 菩 提 流 支 之 所 傳 述, 亦 說 般 若 緣 起 所 以 說 般 若 者, 為 斷 眾 生 十 種 障 故 言 十 種 障 者 : 一 無 物 相 障, 二 有 物 相 障, 三 非 有 似 有 相 障, 四 謗 相 障, 言 謗 相 障 者 : 或 者 聞 上 第 二 有 物 相 障 法 體 是 空, 次 聞 第 三 萬 法 用 空, 便 謂 : 生 死 涅 槃 眾 生 佛 性, 一 切 皆 空 作 此 空 見, 便 謗 佛 性 所 以 者 何? 今 辨 空 者, 生 死 虛 妄, 可 得 是 空 ; 佛 性 非 妄, 是 故 不 空 是 以 經 言 空 者 二 十 五 有, 不 空 者 大 般 涅 槃 (T33, no. 1699, p. 85b18-23) 就 文 脈 來 看, 聞, 便 謂, 應 是 謗 者 所 謂 的 ; 生 死 涅 槃 眾 生 佛 性, 一 切 皆 空, 這 樣 的 空 見, 是 謗 者 所 謂 的 空 義 謗 者 依 此 種 空 見, 謂 生 死 佛 性 等 一 切 20 (1) 淨 名 玄 論 卷 1(T38, no. 1780, p. 854a29): 欲 寄 人 優 劣, 以 彰 教 有 淺 深 耳 (2) 淨 名 玄 論 卷 3(T38, no. 1780, p. 871b24-25): 實 相 無 二, 但 約 教 有 淺 深 21 楊 惠 南, 吉 藏, 頁 楊 惠 南, 吉 藏, 頁 楊 惠 南, 吉 藏, 頁 131 另 見 陳 世 賢, 吉 藏 對 三 論 學 之 轉 化 以 吉 藏 之 佛 性 思 為 中 心, 正 觀 雜 誌, 第 五 期, 頁 73, 亦 有 與 其 相 似 的 看 法 12

21 皆 空 ; 這 種 空 見, 有 如 方 廣 道 人 言 : 一 切 法 不 生 不 滅, 空 無 所 有, 譬 如 兔 角 龜 毛 常 無 24 的 空 見 所 以, 對 此 種 人 所 說 的 空, 而 作 方 便 的 差 別 說 : 生 死 可 得 他 那 種 空 ( 他 那 種 空 所 能 空 的 是 生 死 虛 妄 ), 佛 性 則 不 同 於 他 那 樣 的 空 是 約 謗 者 所 說 的 空 而 作 的 方 便 說, 不 是 以 吉 藏 的 究 竟 空 義 而 說 的 所 以, 應 不 能 以 此 證 明 吉 藏 乃 一 不 澈 底 的 空 宗 學 者, 也 不 能 說 吉 藏 因 此 他 承 認 佛 性 的 實 有 為 了 更 清 楚 說 明 這 點, 再 舉 吉 藏 在 大 乘 玄 論 卷 1 的 說 法 : 小 乘 明 事 理 二 諦 25, 一 切 大 乘 經 通 明 空 有 二 諦 問 : 若 爾 者, 涅 槃 經 明 空 者 二 十 五 有, 不 空 者 大 涅 槃 : 以 空 為 世 諦, 以 妙 有 不 空 為 第 一 義 諦 耶? 答 : 此 對 三 修 比 丘 昔 日 灰 身 滅 智 為 無 餘 涅 槃, 今 日 妙 有 不 空 ; 非 是 判 於 二 諦 若 汝 所 問, 何 故 經 雲 迦 毘 羅 城 空, 大 涅 槃 亦 空, 亦 空 並 空? 豈 非 空 為 第 一 義, 有 為 世 諦 耶?(T45, no. 1853, p. 24b17-24) 此 中, 此 對 三 修 比 丘 昔 日 灰 身 滅 智 為 無 餘 涅 槃, 今 日 妙 有 不 空 ; 非 是 判 於 二 諦, 才 是 吉 藏 的 究 竟 義 : 是 對 灰 身 滅 智 的 涅 槃, 而 說 妙 有 不 空 的 涅 槃 ; 而 且, 是 約 世 俗 諦 說 妙 有 不 空, 意 思 就 是 : 在 第 一 義 諦 中, 世 諦 的 涅 槃 妙 有 不 空 是 空 寂 的 從 此 可 知 : 空 者 二 十 五 有, 不 空 者 大 般 涅 槃, 是 約 世 諦 說 ( 即 是 引 文 中 非 是 判 於 二 諦 的 意 義 ), 也 就 是 : 灰 身 滅 智 為 無 餘 涅 槃 者 所 說 的 空 義 ( 灰 滅 ) 還 屬 在 世 諦 ; 而 且, 約 他 的 空 義 只 能 空 生 死, 而 說 涅 槃 不 空 唯 中 論 的 空 義, 即 吉 藏 的 中 道, 能 涅 槃 亦 空, 而 不 壞 涅 槃, 成 立 : 空 為 第 一 義, 有 為 世 諦 本 引 文 所 說 的, 才 是 吉 藏 的 了 義 說, 才 是 吉 藏 的 究 竟 本 義 吉 藏 以 中 道 解 釋 佛 性 涅 槃, 並 不 是 以 實 有 釋 之 本 文 重 在 吉 藏 解 釋 的 本 意, 所 以 不 論 涅 槃 經 的 本 義 吉 藏 雖 亦 說 涅 槃 妙 有, 但 還 是 將 之 置 於 世 諦, 而 於 第 一 義 還 是 空 今 再 舉 一 文, 淨 名 玄 論 卷 3 說 到 : 二 乘 但 得 生 死 空 ; 不 見 大 涅 槃 妙 有, 體 絕 萬 相 故 空, 何 況 知 涅 槃 妙 有 即 空 (T38, no. 1780, p. 871b15-17) 大 涅 槃 妙 有, 不 但 體 絕 萬 相 故 空, 而 且 即 空 吉 藏 二 諦 論 的 豎 出 特 色, 中 假 以 中 為 正 宗 的 特 色, 更 是 明 白 的 表 示 出 來 至 此, 重 提 本 文 先 前 已 說 的 : 中 後 假 的 動 而 常 寂, 寂 而 常 用, 乃 是 方 便 智 化 眾 生, 還 是 為 中 假 義 的 假 所 攝, 不 能 奪 中 的 正 宗 大 位, 也 就 是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為 傍 綜 上 所 述, 吉 藏 雖 以 四 重 四 句 四 重 二 諦 二 諦 的 單 複 橫 豎 種 種 方 式, 說 明 他 的 中 道 義, 他 的 中 假 義, 但 還 是 說 有 種 種, 實 相 無 二, 即 是 中 論 的 究 竟 空 義 吉 藏 雖 會 通 涅 槃 經 的 涅 槃 妙 有 佛 性, 但 卻 是 以 中 道 通 之 ; 雖 亦 說 到 圓 教, 然 是 在 顯 空 義 中 道 義 的 深 廣, 不 是 跑 出 個 不 空 為 究 竟 吉 藏 雖 有 圓 融 傾 向, 然 而, 還 是 超 越 豎 出 論 者 三 吉 藏 的 三 諦 說 吉 藏 對 於 三 諦, 只 是 對 已 有 的 經 說, 作 出 會 通 而 已 並 不 像 智 顗 特 別 發 揮 三 諦 論, 24 大 智 度 論 卷 1 1 序 品 (T25, no. 1509, p. 61a28-b1) 25 參 見 大 乘 玄 論 卷 1(T45, no. 1853, p. 15c13-14): 問 : 何 故 作 此 四 重 二 諦 耶? 答 : 對 毘 曇 事 理 二 諦, 明 第 一 重 空 有 二 諦 13

22 更 論 出 了 圓 融 三 諦 吉 藏 以 二 種 方 式 解 釋 經 說 的 三 諦, 即 理 教 合 論 與 重 二 諦 本 文 重 在 吉 藏 解 釋 的 本 義, 不 在 經 說 的 本 義 今 分 述 如 下 ( 一 ) 以 理 教 合 論 釋 三 諦 中 假 義 即 是 理 教 義, 中 是 不 二 理, 假 是 因 緣 二 諦 教 ; 中 假 義 即 是 體 用 義, 中 是 二 諦 體, 假 是 二 諦 用 吉 藏 責 二 諦 是 理 者, 唯 有 二 理, 沒 有 不 二 理 ; 二 諦 義 卷 1 就 這 樣 說 : 彼 明 二 諦 是 道 理 也 難 : 若 二 是 理, 即 無 不 二 理 今 明 : 二 諦 非 理, 乃 是 方 便 教 門 實 無 二 諦, 方 便 說 二, 令 悟 不 二, 故 二 諦 是 教 門 也 又 責 : 唯 有 二 諦 理, 何 處 有 中 耶? 26 瞭 解 了 吉 藏 責 他 人 若 唯 有 二 理, 則 無 有 中 道 不 二 理, 接 著 就 來 觀 察 吉 藏 所 說 的 三 諦 二 諦 義 卷 3 說 : 又 說 有 三 諦, 作 若 為 解 耶? 仁 王 經 明 三 諦 義, 今 明 : 無 礙 或 時 為 三 諦, 有 諦 無 諦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 或 時 非 真 非 俗 為 理, 真 俗 為 教, 理 教 合 論 故 有 三 諦 也 又 仁 王 經 雲 三 諦, 亦 是 不 二 為 體 : 有 諦 無 諦 即 是 教, 非 有 非 無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即 是 理 也 (T45, no. 1854, pp. 108c24-109a8) 吉 藏 以 理 教 合 論 釋 經 說 的 三 諦 ; 有 諦 無 諦 是 教,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是 理 這, 即 是 以 二 諦 正 義 的 理 教 體 用 中 假 義 釋 三 諦, 所 以 吉 藏 的 三 諦, 亦 是 不 二 為 體 二 諦 義 卷 2 更 進 一 步 說 : 俗 於 凡 是 諦, 真 於 聖 是 諦, 真 俗 竝 非 諦 ; 非 真 非 俗 乃 是 諦 者, 仁 王 經 何 故 雲 三 諦 : 有 諦 無 諦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耶? 解 雲 : 實 唯 一 諦, 無 有 三 諦 ; 但 隨 順 眾 生, 說 有 三 諦 此 三 諦 竝 隨 眾 生 故 說 耳 ; 二 諦 既 是 隨 眾 生 說,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亦 是 隨 眾 生 說 何 者? 既 非 二, 豈 是 不 二, 故 中 論 雲 若 有 無 成 者, 非 有 非 無 成 ; 有 無 既 不 成, 非 有 非 無 何 成! 一 切 皆 淨 (T45, no. 1854, p. 101b19-c1) 上 引 文 是 三 諦, 亦 是 不 二 為 體, 即 以 三 諦 中 的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為 體 此 處 則 更 進 一 步 : 二 諦 是 隨 眾 生 說,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理 也 還 是 隨 眾 生 說, 三 諦 皆 是 隨 眾 生 說, 皆 不 是 理 ; 三 諦 皆 泯, 一 切 皆 淨, 畢 竟 清 淨 無 所 依, 無 所 依 得, 始 名 為 理 27 實 唯 一 諦, 無 有 三 諦 此 處, 吉 藏 是 以 二 諦 的 理 教 ( 體 用, 中 假 ) 合 論 共 成 三 諦 的 方 式, 解 釋 經 說 的 三 諦 ; 即 是 以 理 教 義 釋 三 諦 所 以, 還 是 二 諦 說 吉 藏 的 三 諦, 是 二 種 所 共 成 的 : 二 諦 教 之 二 諦 與 一 中 道 理 之 一 諦 合 成, 是 無 有 二 理, 唯 有 一 理 或 更 進 一 步 : 三 諦 皆 是 教, 不 三 為 理 ; 無 所 依, 始 名 為 理 吉 藏 的 三 諦, 不 論 是 三 諦, 亦 是 不 二 為 體 的 以 不 二 中 道 為 理, 或 實 唯 一 諦, 無 有 三 諦 的 以 一 無 依 倚, 畢 竟 清 淨 為 理 ( 其 實, 此 二 26 二 諦 義 卷 1(T45, no. 1854, p. 88c4-14) 27 大 乘 玄 論 卷 1 (T45, no. 1853, p. 15c10) 14

23 種 是 同 一 的 : 不 二 中 道 理 即 是 無 所 依, 空 即 是 無 得 ; 前 者 重 在 實 相, 後 者 重 在 行 人 的 體 證 ), 都 是 二 諦 論 的 超 越 豎 出 義 ; 如 同 二 諦 不 是 二 理, 三 諦 也 不 是 三 理 以 下, 觀 察 吉 藏 以 重 二 諦 釋 三 諦 ( 二 ) 以 重 二 諦 釋 三 諦 吉 藏 在 二 諦 義 卷 1 這 樣 說 : 問 : 從 來 明 有 三 諦 義 : 一 世 諦, 二 真 諦, 三 非 真 非 俗 諦, 故 經 雲 有 諦 無 諦 中 道 第 一 義 若 爾, 雲 何 言 諸 佛 常 依 二 諦 說 法 耶? 解 雲 : 常 依 二 諦 說 法, 不 妨 三 諦 ; 雖 有 三 諦, 不 乖 常 依 二 諦 說 法 何 者? 今 真 俗 是 二 諦 ; 攝 真 俗 二 為 世 諦, 不 真 俗 為 第 一 義 若 爾, 唯 是 二 諦, 故 雲 諸 佛 常 依 二 諦 說 法 也 (T45, no. 1854, p. 91b19-29) 他 人 以 經 說 三 諦, 而 提 出 說 三 諦 與 諸 佛 常 依 二 諦 說 法 相 違 的 難 問 吉 藏 即 以 重 二 諦 釋 經 說 的 三 諦, 也 就 是 以 二 諦 釋 三 諦 這 樣, 就 可 了 解 吉 藏 在 大 乘 玄 論 卷 1 所 說 的 : 有 時 有 三 諦 : 有 諦 無 諦 非 有 非 無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有 時 攝 三 諦 為 二 諦 : 有 無 並 世 諦 非 有 非 無 為 第 一 義 諦, 乃 至 二 不 二 為 世 諦 非 二 非 不 二 為 第 一 義 諦 ; 就 此 義, 得 無 有 出 二 諦 (T45, no. 1854, p. 22b18-22) 此 處, 吉 藏 更 是 以 重 重 二 諦, 釋 相 應 的 種 種 三 諦 ; 攝 種 種 三 諦 為 重 重 二 諦 此 中 : 有 時 有 三 諦 理 教 合 論 的 二 諦 義, 有 時 攝 三 諦 為 二 諦 重 二 諦, 與 前 文 所 說 的 相 合 : 此 三 種 二 諦 皆 是 教 門, 說 此 三 門, 為 令 悟 不 三 ; 無 所 依 得, 始 名 為 理 與 前 三 皆 是 世 諦, 不 三 為 真 諦, 是 自 有 二 諦 為 教, 不 二 為 理, 皆 是 轉 側 適 緣, 無 所 防 也 綜 合 上 述, 經 說 的 三 諦, 吉 藏 以 二 義 釋 之 : 一 者 雖 還 是 說 三 諦, 然 是 以 教 理 合 論 釋, 這 正 是 吉 藏 的 二 諦 正 義 : 二 諦 是 教 門, 不 關 道 理 ; 理, 唯 是 一 諦 理 二 者 攝 三 諦 為 二 諦, 直 以 ( 重 ) 二 諦 解 說 三 諦, 這 更 是 明 白 的 說 : 二 諦 是 教 門, 不 關 道 理 ; 理, 唯 一 諦 理 所 以, 吉 藏 的 二 諦 說 三 諦 說, 是 同 一 二 諦 義 的 不 同 說 法 吉 藏 對 於 三 諦, 並 不 像 他 的 二 諦 : 對 於 二 諦, 吉 藏 開 展 出 種 種 名 種 種 義 四 階 四 轉 四 重 單 複 橫 豎 等 等 的 說 法 ; 然, 並 無 對 三 諦 開 出 種 種 名 義 重 重 三 諦 圓 融 三 諦, 更 重 要 的 是 : 吉 藏 以 他 的 二 諦 正 義, 釋 三 諦 義 對 吉 藏 而 言, 說 二 諦, 說 無 二 諦 ; 說 三 諦, 說 無 三 諦, 都 是 同 一 義 趣 : 說 二 諦, 即 是 表 不 二 理 說 無 二 諦, 亦 是 在 說 唯 有 不 二 理 說 三 諦, 即 是 中 假 合 論 或 重 二 諦, 所 以 還 是 唯 有 不 二 理 說 無 三 諦, 是 說 一 無 所 依 畢 竟 清 淨 方 是 中 道, 而 這 也 還 是 唯 一 不 二 理 說 二 說 三, 說 有 說 無, 都 是 同 指 唯 一 的 究 竟 實 相 中 道 不 二 理 應 從 如 何 說 有 來 觀 察 其 空 義, 否 則 大 家 都 說 一 空 一 切 空, 空 則 不 可 說, 畢 竟 無 三 諦 不 但 應 觀 察 從 怎 樣 的 有 入 空, 亦 應 觀 察 從 空 出 的 有 是 怎 樣 的 有 ; 尤 其, 有 與 空 並 論 時, 更 應 是 觀 察 的 重 點 吉 藏 的 二 諦 正 義, 是 : 理 為 正, 教 則 傍 ;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假 為 傍 中 前 假, 依 因 緣 假 有 入 畢 竟 空 ; 從 畢 竟 空 出 的 中 後 假, 還 是 為 假 所 攝, 還 是 中 為 正 宗 說 三 諦 時, 吉 藏 以 二 諦 為 假 一 諦 為 中 的 中 假 合 論 : 中 假 之 間, 雖 是 不 一 不 異, 不 即 不 離, 然 絕 不 是 相 互 圓 攝 溶 融 而 相 在 的, 是 理 為 正, 教 則 傍 ;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假 為 傍 ; 而 且, 不 是 三 理, 是 一 理 15

24 對 吉 藏 而 言, 諦 雖 都 是 審 實 28 義, 然 三 諦 二 諦 一 諦 所 指 涉 的, 還 是 大 有 不 同 ; 如 道 理 唯 有 一 諦, 無 有 二 諦, 但 隨 順 眾 生 故 說 二 諦 也 29, 實 唯 一 諦, 無 有 三 諦 30, 仁 王 經 雲 三 諦, 亦 是 不 二 為 體 : 有 諦 無 諦 即 是 教, 非 有 非 無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即 是 理 也 31 : 說 一 諦, 指 涉 的 是 ( 道 ) 理 說 二 諦, 指 涉 的 是 教 說 三 諦, 可 有 二 義 : 一 其 中 的 二 諦 是 教, 其 餘 的 一 諦 即 是 理 二 三 諦 皆 是 教 ; 三 諦 皆 泯, 一 切 皆 淨, 才 是 理 教 有 二 諦 三 諦, 教 諦 不 是 理 ; 理 唯 一 諦, 無 有 二 諦 三 諦 本 文 一 再 說 明 吉 藏 的 三 諦 是 二 諦 義, 是 不 二 理 為 體, 是 超 越 豎 出 論 為 了 相 互 增 明, 願 作 以 下 的 商 榷 :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思 想 探 討 兼 論 智 顗 的 二 三 諦 思 想 的 作 者, 以 為 吉 藏 認 為 中 論 具 三 諦 理 今 引 其 文 如 下 : 32 二 兩 者 吉 藏 智 顗 均 認 為 中 論 具 三 諦 理 : 吉 藏 大 乘 玄 論 (T45,19b18-25): 中 論 云 : 因 緣 所 生 法, 故 知 有 第 三 諦 智 顗 維 摩 經 玄 疏 (T38,535a11-14): 中 論 偈 云 : 因 緣 所 生 法, 此 偈 即 是 申 摩 訶 衍 案 : 應 補 詮 字 三 諦 理 從 該 文 第 頁, 可 知 此 處 的 中 論 具 三 諦 理, 是 指 中 論.24 觀 四 諦 品 第 18 頌 具 三 諦 理 其 所 引 證 的 智 顗 文, 確 有 三 諦 理 的 明 文 ; 然 其 所 引 證 之 吉 藏 文 只 是 第 三 諦 為 瞭 解 吉 藏 的 第 三 諦, 今 將 其 引 以 為 證 的 吉 藏 文 更 完 整 的 引 出 如 下, 大 乘 玄 論 卷 1: 問 : 何 處 經 文, 中 道 為 二 諦 體 也? 答 : 中 論 云 因 緣 所 生 法, 我 說 即 是 空, 亦 為 是 假 名, 亦 是 中 道 義, 因 緣 生 法 是 俗 諦, 即 是 空 是 真 諦, 亦 是 中 道 義 是 體 ; 華 嚴 云 一 切 有 無 法, 了 達 非 有 非 無, 故 有 無 為 二 諦, 非 有 非 無 為 體 ; 經 云 非 有 非 無, 假 說 有 無 ; 涅 槃 經 云 隨 順 眾 生, 說 有 二 諦, 故 以 教 門 為 諦 ; 仁 王 經 云 有 諦 無 諦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故 知 有 第 三 諦 (T45, no. 1854, p. 19b17-25) 內 之 文, 是 該 文 作 者 沒 引, 而 筆 者 補 出 的 觀 此 引 文, 吉 藏 應 是 回 答 他 人 的 問 難 : 何 處 經 文, 中 道 為 二 諦 體 ; 所 以, 論 文 所 論 證 出 的 第 三 諦, 正 是 為 了 證 成 中 道 為 二 諦 體 ; 吉 藏 是 約 三 諦 說, 而 說 此 為 第 三 諦 以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的 第 三 諦 為 二 諦 體, 正 是 要 成 立 二 諦 是 教 門, 不 關 道 理 ; 成 立 第 三 諦, 不 是 成 立 ( 第 ) 三 種 道 理, 是 實 唯 一 諦, 無 有 三 諦 的 一 理 吉 藏 的 第 三 諦, 是 其 中 二 諦 教 所 表 的 不 二 理, 是 二 諦 教 的 理, 是 二 諦 體 ; 不 是 離 二 諦 之 外 別 有 的 理, 不 是 二 理 之 外 別 有 的 第 三 理 這 正 如 本 節 初 所 說, 吉 藏 責 二 諦 是 理 者 若 二 是 理, 即 無 不 二 理 ; 其 所 沒 有 的 不 二 理, 正 是 此 處 所 說 的 第 三 諦 此 處, 吉 藏 以 中 論.24 觀 四 諦 品 第 18 頌 所 證 成 的 第 三 諦, 是 吉 藏 以 中 假 義 釋 此 頌 而 得 的 ; 所 以, 吉 藏 並 不 是 以 三 諦 理 釋 此 頌, 並 沒 有 從 此 頌 得 到 三 諦 理 二 諦 是 二 理, 吉 藏 都 破 了, 何 況 是 說 三 諦 是 三 理! 所 以, 該 文 作 者 以 為 吉 藏 此 28 二 諦 義 卷 2(T45, no. 1854, p. 97a23): 諦, 以 審 實 為 義 29 二 諦 義 卷 2(T45, no. 1854, p. 101a11-12) 30 二 諦 義 卷 2 (T45, no. 1854, p. 101b22) 31 二 諦 義 卷 3(T45, no. 1854, p. 109a6-8) 32 陳 文 光,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思 想 探 討 兼 論 智 顗 的 二 三 諦 思 想, 頁

25 文 是 說 三 諦 理, 以 為 吉 藏 說 此 頌 具 三 諦 理, 本 文 並 不 以 為 是 為 了 更 清 楚 吉 藏 的 第 三 諦, 本 文 再 引 二 文 其 一 吉 藏 在 大 乘 玄 論 卷 1 說 到 : 二 諦 體 第 五 常 解 不 同, 有 五 家 問 第 五 解, 二 諦 同 中 道 為 體 者 今 問 : 汝 言 若 用 中 道 為 體, 為 是 二 諦 攝? 為 是 二 諦 外 物? 彼 解 云 終 是 一 無 名 無 相, 還 是 二 諦 攝 ; 此 是 開 善 所 用, 得 語 不 得 意 今 意 有 第 三 諦, 彼 無 第 三 諦 彼 以 理 為 諦, 今 以 教 為 諦 彼 以 二 諦 為 天 然 之 理 ; 今 明 : 唯 一 實 諦, 方 便 說 二, 如 唯 一 乘 方 便 說 三, 故 言 異 (T45, no. 1853, p. 19a6-b14) 此 引 文, 正 是 吉 藏 33 以 對 象 語 言 後 設 語 言 的 概 念 與 辯 證 法 的 方 法, 得 吉 藏 的 第 三 諦 是 有 的 特 色 時, 所 舉 的 文 ; 其 方 法 與 結 論, 本 文 不 以 為 是 ( 如 前 所 述 ) 今 作 如 下 解 說 : 此 中 所 說 的 第 三 諦, 正 是 唯 一 實 諦, 方 便 說 二 中 的 唯 一 實 諦, 即 是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的 不 二 理 吉 藏 責 他 人 ( 開 善 ) 無 有 第 三 諦, 正 是 責 其 無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 正 是 吉 藏 責 二 諦 是 理 時, 所 說 的 : 若 二 是 理, 即 無 不 二 理 因 為 開 善 雖 亦 以 中 道 為 二 諦 體, 但 他 的 中 道 卻 是 攝 在 二 諦, 所 以 他 無 有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吉 藏 是 相 對 於 二 諦, 而 說 此 中 道 為 第 三 諦, 即 是 中 假 合 論 的 三 諦 說 之 中 的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吉 藏 責 他 人 無 有 第 三 諦, 正 是 在 說 他 人 唯 有 二 理, 無 有 不 二 中 道 理 其 二 吉 藏 在 仁 王 般 若 經 疏 卷 2 3 菩 薩 教 化 品 說 : 三 諦 現 前 大 智 光, 照 千 億 土, 教 一 切 炎 勝 法 現 無 相 定, 能 洗 三 界 迷 心 惑, 空 慧 寂 然 無 緣 觀, 還 觀 心 空 無 量 報 三 諦 者, 即 是 第 三 諦 ; 現 前 者, 即 是 大 智 現 前 也 (T33, no. 1707, p. 334a17-20) 經 說 的 三 諦 現 前 大 智 光, 吉 藏 解 為 : 第 三 諦 的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的 現 證, 則 大 智 光 現 前 吉 藏 以 第 三 諦 釋 經 文 的 三 諦, 即 是 : 佛 說 二 諦 教 為 表 不 二 中 道 實 相 理 第 三 諦, 令 稟 教 者 依 教 入 理 ; 唯 現 證 第 三 諦, 才 堪 得 名 大 智 光 現 前 這, 正 是 吉 藏 以 唯 一 實 諦, 方 便 說 二, 理 為 正, 教 則 傍 ;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為 傍 釋 經 義 的 豎 出 特 色 四 吉 藏 釋 中 論.24 觀 四 諦 品 第 18 頌 的 本 義 吉 藏 在 中 觀 論 疏.24 四 諦 品 卷 10, 說 到 對 此 頌 眾 因 緣 生 法, 我 說 即 是 空, 亦 為 是 假 名, 亦 是 中 道 義 的 四 種 解 釋 : 第 一 釋, 是 破 病 漸 捨 釋 : 34 同 於 前 述 四 種 階 級 的 修 學 義, 從 初 章 至 中 假 ; 其 破 病 漸 捨 所 成 的, 正 是 中 假 義 的 中 假 第 二 釋, 是 因 緣 正 義 釋 : 35 因 緣 所 生 法, 是 隨 緣 離 合, 無 有 定 法 我 說 即 是 空, 因 緣 所 生 法 是 空 ; 因 為, 所 生 是 相 待 於 能 生, 這 樣 的 所 即 不 是 有 自 性 的 所, 故 說 所 生 法 是 空 亦 為 是 假 名, 所 生 是 相 待 於 空 的 空 所, 不 是 自 性 的 所, 只 是 假 名 所 ; 空 是 相 待 於 所 生 的 所 空, 不 是 自 性 的 空, 只 是 假 名 空 ; 因 緣 所 生 法 與 空 相 觀 待, 故 皆 是 假 名 亦 是 中 道 義, 假 名 所 不 所, 假 名 空 不 空, 非 所 ( 因 緣 所 生 法 有 ) 非 空 即 是 中 道 楊 惠 南, 吉 藏, 頁 詳 見 中 觀 論 疏 卷 四 諦 品 (T42, no. 1824, p. 152a4-15) 詳 見 中 觀 論 疏 卷 四 諦 品 (T42, no. 1824, p. 152 a15-b1) 17

26 此 釋, 還 是 以 中 假 義 的 中 假 釋 之 第 三 釋, 即 是 本 文 一 再 詳 述 的 中 假 義 釋 : 36 因 緣 所 生 法, 是 世 諦 ; 我 說 即 是 空, 是 第 一 義 諦 ; 亦 為 是 假 名, 以 上 二 諦, 皆 是 假 名 ; 亦 是 中 道 義, 即 是 非 空 非 有 第 四 釋, 是 三 是 義 釋 : 37 本 頌 的 三 是 我 說 即 是 空, 亦 為 是 假 名, 亦 是 中 道 義, 皆 是 解 釋 因 緣 所 生 法 因 緣 所 生 法, 是 大 小 乘 人 所 共 知 的 ; 但 小 乘 有 所 得 人, 聞 因 緣 所 生 法, 唯 知 是 有, 不 識 因 緣 是 於 三 是 ; 今 示 因 緣 生 法 是 於 三 是 38 這, 即 是 吉 藏 所 以 以 三 是 釋 因 緣 的 意 趣 以 畢 竟 空 無 自 性 假 名 有 空 ( 而 有 而 空 ) 非 有 非 空 的 三 是, 解 說 因 緣 有 此 三 義, 即 是 性 空 緣 起 義 此 釋, 還 是 用 中 假 義 的 中 假 釋 因 緣 對 吉 藏 而 言, 三 是 不 是 三 諦 理 綜 論 以 上, 吉 藏 是 總 以 中 假 義 釋 此 頌 ( 第 18 頌 ); 吉 藏 的 中 假 義, 如 本 文 所 述, 是 二 諦 論, 而 且 是 以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為 傍 吉 藏 中 假 合 論 的 三 諦 說, 不 是 三 諦 理 ; 以 中 假 義 釋, 並 不 是 以 三 諦 理 釋, 這 在 前 節 已 有 所 說 明 本 文 一 再 說 明 : 吉 藏 是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為 傍 為 了 相 互 增 明, 願 作 以 下 商 榷 :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思 想 探 討 兼 論 智 顗 的 二 三 諦 思 想 的 作 者, 以 為 吉 藏 的 最 後 歸 結 是 空 假 中, 今 引 其 文 如 下 : 39 三 三 諦 思 想 有 著 相 同 傾 向 : 兩 者 吉 藏 智 顗 的 三 諦 思 想 皆 具 圓 融 傾 向, 同 時 在 最 後 歸 結 上 也 有 其 相 同 性 : 吉 藏 中 觀 論 疏 (T42,152b26-27): 亦 未 曾 有 一 法, 不 是 空 不 是 假 不 是 中 ; 智 顗 妙 法 蓮 華 經 玄 義 (T33,682c6): 因 緣 所 生 法 即 空 即 假 即 中 從 該 文 第 頁, 可 知 是 對 於 中 論.24 觀 四 諦 品 第 18 偈 的 詮 釋 脈 絡, 所 下 的 結 論 作 者 所 引 的 智 顗 文 ( 補 其 前 後 文, 置 於 註 腳 40 ), 是 智 顗 對 第 18 頌 的 解 說, 不 是 對 第 19 頌 未 曾 有 一 法, 不 從 因 緣 生 ; 是 故 一 切 法, 無 不 是 空 者 的 解 說 ; 所 引 的 吉 藏 文, 則 是 對 第 19 頌 的 解 說 吉 藏 的 引 文, 今 更 完 整 的 引 出 : 第 二 偈 第 19 頌 : 上 半 攝 法, 恐 外 人 不 信 因 緣, 謂 眾 緣 中 有 性, 是 故 明 攝 法 也 下 半 結 三 是, 既 未 曾 有 一 法 不 從 因 緣 生, 亦 未 曾 有 一 法 不 是 空 不 是 假 不 是 中 今 略 舉 一 耳 (T42, no. 1824, p. 152b24-28) 這 正 是 中 觀 論 疏 在 釋 完 第 18 頌 的 第 四 種 釋 ( 三 是 義 釋 ) 之 後, 緊 接 著 對 第 19 頌 的 解 說 此 中, 可 留 意 : 恐 外 人 不 信 因 緣, 謂 眾 緣 中 有 性, 是 故 明 攝 法, 與 吉 藏 釋 第 18 頌 的 第 四 釋 的 意 趣 小 乘 有 所 得 人, 聞 因 緣 所 生 法, 唯 知 是 有, 不 識 因 緣 是 於 三 是 ; 今 示 因 緣 生 法 是 於 三 是 相 合 吉 藏 判 上 半 頌 是 攝 法, 下 半 頌 是 結 三 是 攝 法, 是 攝 一 切 法 無 不 是 眾 因 緣 生 法 ; 所 以, 結 三 是, 是 因 為 一 切 法 無 不 是 因 緣 法, 所 以 一 切 因 緣 法 無 不 是 三 是 也 就 是 : 怕 外 人 執 有 些 法 是 因 緣 法 ; 有 些 法 不 是 因 緣 法, 是 自 性 法, 故 特 在 本 頌 說 一 切 法 皆 是 因 緣 法, 無 有 自 性 法 ; 由 於 一 切 法 是 因 緣 法, 36 詳 見 中 觀 論 疏 卷 四 諦 品 (T42, no. 1824, p. 152 b1-8) 37 詳 見 中 觀 論 疏 卷 四 諦 品 (T42, no. 1824, p. 152b8-24) 38 中 觀 論 疏 卷 四 諦 品 (T42, no. 1824, p. 152b11-13) 39 陳 文 光,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思 想 探 討 兼 論 智 顗 的 二 三 諦 思 想, 頁 智 顗, 妙 法 蓮 華 經 玄 義 卷 1(T33, no. 1716, p. 682c1-9): 金 剛 藏 說 佛 甚 微 智 辭 異 意 同, 其 辭 曰 : 此 亦 與 龍 樹 意 同, 中 論 雲 因 緣 所 生 法, 即 空 即 假 即 中 : 因 緣 所 生 法 即 空 者, 此 非 斷 無 也 ; 即 假 者, 不 二 也 ; 即 中 者, 不 異 也 ; 因 緣 所 生 法 者, 即 遍 一 切 處 也 18

27 所 以 一 切 法 無 不 是 空 假 中, 這 只 不 過 是 前 一 頌 ( 第 18 頌 ) 的 重 說 ; 只 是, 第 18 頌 沒 說 一 切 法 是 因 緣 法, 第 19 頌 則 明 白 的 說 出 一 切 法 皆 是 因 緣 法 所 以, 攝 法 與 結 三 是 合 論, 應 是 未 曾 有 一 法 不 從 因 緣 生 的 攝 法, 攝 盡 一 切 法 歸 結 於 因 緣 生 法 ; 也 就 是 : 由 於 既 未 曾 有 一 法 不 從 因 緣 生 的 攝 盡 一 切 法, 所 以 才 結 出 亦 未 曾 有 一 法 不 是 空 不 是 假 不 是 中 吉 藏 是 攝 一 切 法 為 因 緣 生 法, 一 切 法 既 是 因 緣 法, 那 必 然 要 得 到 一 切 法 即 如 第 18 頌 所 說 的 我 說 即 是 空, 亦 為 是 假 名, 亦 是 中 道 義 的 結 論 ; 吉 藏 應 是 依 著 第 18 頌 ( 的 第 四 種 釋 : 三 是 義 ), 而 將 第 19 頌 的 無 不 是 空 者 補 足 所 以, 三 是, 不 是 三 諦 理 ; 結 三 是, 亦 不 是 最 後 歸 結 三 諦 理 這, 應 即 是 吉 藏 釋 第 19 頌 的 本 義 若 要 問 : 吉 藏 攝 一 切 因 緣 法 歸 宗 何 處? 應 以 吉 藏 說 吉 藏 : 理 為 正, 教 則 傍 也 ;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為 傍 本 文 重 在 吉 藏 釋 此 頌 的 本 義 為 何, 故 未 論 及 吉 藏 對 此 頌 的 解 釋 是 否 適 切 五 結 論 吉 藏 會 通 了 經 說 的 三 諦 然, 不 論 經 義 是 否 如 智 顗 所 說 的 圓 融 三 諦, 吉 藏 是 以 二 諦 論 通 之 ; 吉 藏 的 二 諦 說 與 三 諦 說, 只 是 同 一 二 諦 義 的 不 同 說 法 吉 藏 的 二 諦, 是 中 假 義 的 二 諦, 是 中 為 正 宗, 二 諦 為 傍 義 的 二 諦 吉 藏 的 中 道, 即 是 中 論 的 空 義 ; 吉 藏 是 中 為 正 宗, 也 就 是 以 一 切 法 性 空 為 究 竟 了 義 說 得 意 者, 空 即 空 空 ( 空 亦 複 空 ), 即 一 切 法 性 空 得 中 道 第 一 義 諦, 即 空 有 二 諦 成 中 假 二 諦 以 上, 可 說 就 是 印 順 導 師 在 中 觀 論 頌 講 記 中, 解 說 中 論.24 觀 四 諦 品 第 18 頌 眾 因 緣 生 法, 我 說 即 是 空, 亦 為 是 假 名, 亦 是 中 道 義, 評 論 各 家 的 解 說 時, 所 說 的 三 論 師 吉 藏 以 中 假 義 解 釋 前 頌 第 18 頌 : 雖 說 三 諦, 依 然 是 假 名 絕 待 的 二 諦 論 ; 不 過 立 意 多 少 傾 向 圓 融 而 已 41 一 原 典 參 考 文 獻 1 龍 樹 大 智 度 論 T25, no 龍 樹 造, 青 目 釋 中 論 T30, no 吉 藏 仁 王 般 若 經 疏 T33, no 智 顗 妙 法 蓮 華 經 玄 義 T33, no 智 顗 維 摩 經 玄 疏 T38, no 吉 藏 中 觀 論 疏 T42, no 吉 藏 三 論 玄 義 T45, no 吉 藏 大 乘 玄 論 T45, no 吉 藏 二 諦 義 T45, no 吉 藏 淨 名 玄 論 T38, no 印 順 導 師, 中 觀 論 頌 講 記, 頁

28 二 中 文 專 書 論 文 1 印 順 導 師 (1952) 中 觀 論 頌 講 記 臺 北 : 正 聞 出 版 社,1973 重 版 2 陳 文 光 (2008) 吉 藏 的 二 諦 與 三 諦 思 想 探 討 兼 論 智 顗 的 二 三 諦 思 想 新 竹 : 玄 奘 大 學 宗 教 系 碩 士 論 文 3 陳 世 賢 (1997) 吉 藏 對 三 論 學 之 轉 化 以 吉 藏 之 佛 性 思 為 中 心 南 投 : 正 觀 5 頁 楊 惠 南 (1989) 吉 藏 臺 北 : 東 大 出 版 社 5 廖 明 活 (1985) 嘉 祥 吉 藏 學 說 臺 北 : 學 生 書 局 6 釋 長 清 著, 黃 國 清 譯 (2006a) 吉 藏 二 諦 思 想 的 來 源 正 觀 36 頁 釋 長 清 著, 黃 國 清 譯 (2006b) 二 諦 義 理 的 建 立 正 觀 37 頁 釋 長 清 著, 黃 國 清 譯 (2006c) 二 諦 的 定 義 與 區 分 正 觀 38 頁 釋 長 清 著, 黃 國 清 譯 (2006d) 二 諦 之 間 的 關 係 正 觀 39 頁

29 The Simplicity Aesthetic Concepts Of Hisamatsu Shinichi 趙 思 詠 Zhao, Si-Yong 佛 光 大 學 佛 教 學 所 ABSTRACT The thought of Zen generally applies to Simplicity in Art. This concept does not influence arts and design. On the other hand, I am interested in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s ( 路 德 維 希. 密 斯. 凡 德 羅, ) well known saying less is more and want to rely on Hisamatsu s concept of Simplicity, and to know about his influence in arts. Additionally, the concept of Japonism was from Chinese Chan Buddhist thoughts, not originally from the Japanese culture. In the end of 20 th century, Suzuki Daisetsu flew to America and spread Japanese Zen. The books written by him were mostly about Zen Buddhism. From that time, people in the West were spell bounded by the Eastern wisdom. Zen Buddhist thought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cepts of paintings, which directly express one s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Since then, Zen Buddhism has flourished and gained much popularity among the Westerners, even until now. Base on the Zen Buddhist concept, this research will focus on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ed by Hisamatsu Shinichi, in particular, the characteristic of Simplicity ; and from this concept, discuss how it influences Western and Eastern arts. Key word: Hisamatsu Shinichi, Simplicity, wabi, Seven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concepts 21

30 The Simplicity Aesthetic Concepts Of Hisamatsu Shinichi Definition of Simplicity The characteristic of simplicity 42 ( 簡 素 ) 43 that is brief and frugal but not cluttered. It describes the well-executed and deliberate status. For instance, in paintings, it uses black Chinese ink, only relying on black ink, light and shade to show contents of painting, not on showy and colorful. Simplicity not only is simple, but also is quiet, clearly and briskly that is non-claptrap, disjointed and not delicate, but close to rough 44. Hisamatsu quoted from the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 六 祖 壇 經 ) that there is not a single thing or the one that is boundless. Simplicity not only is the element of the painting but also contains the meaning of not a single thing ( 無 一 物 ). The idea of not a single thing means everything cannot exist independently and it co-exists with other things. For instance, the river is shown with the blank corner instead of drawing out in Chinese ink painting, but it may make the appreciator confused. Therefore, the shore is drawn to manifest the location of the river. The blankness of the river and the present of the shore in the single color painting demonstrate their relationship of co-existence and inseparability. Sometimes the use of only one element can complete the display. For instance, it is like speaking, sometimes the use of one word can express the meaning of one, but sometimes two or three words are used. This does not limit the greatness or badness, but to express one s meaning in complete and non-burdensome that will be well.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ion of Simplicity in the Study The concept of Simplicity is the same meaning of wabi ( 陀 ), the concept which is basically the Japanese aestheticism. In the 16 th century, Japanese Sen No Rikyu ( 千 利 休, ) in tea-ceremony concretely showed the concept of wabi. To compare with Chinese sumptuous and luxury, Japanese show the aestheticism of pureness and freshness that is refreshing and natural. The characteristic of wabi emphasizes simple and well-executed. According to Christine M. E. Guth s write, Art, Tea, and Industry, Wabi is a central animating principle of chanoyu( 茶 湯 ) that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 taste. A term first used in Japanese poetry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material deprivation, in the world of tea wabi has come to refer to the rejection of luxury and the taste for restrained and simple thing, even those that are imperfect or worn with age. Although wabi is often thought to pertain specifically to Japanese works of art, especially ceramics, this was not originally the case. This aestheticity was first formulated in the last fifteenth century in an effort to create a distinctive style of tea into which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art were integrated, and it was part of a syncretic trend that affected painting and 42 Shinichi Hisamatsu; translated by Gishin Tokiwa, Zen and the Fine Arts, Tokyo: Kodansha International; New York : Distributed by Kodansha International/USA through Harper & Row, 1982, p Hisamatsu Shinichi, Translated By Gishin Tokiwa, Zen and the Fine Arts, Kyoto: Hozokan, 1995, p Ibid, pp

31 literature as well. 45 For the concept of Simplicity and wabi both emphasize simple. The concept of Simplicity expresses natural and also reflect natural. Simplicity does not focus on the work s form and skill that emphasize with essence of works. Aesthetic of Simplicity does not pretend to simple that express the works by natural that in Art, Tea, and Industry, Professional potters also exploited the taste for imperfe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wabi ideal. Those working at kilns in Bizen( 備 前 ), Shigaraki( 信 賀 ), and Iga, for instance, learned how to control the chance effects by varying clays and kiln temperatures. They also used straw ropes and ash to create natural-looking decor. Iga became especially noted for rugged, asymmetrical flower vases and waste water containers. The warping or cracking that often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firing these heavy-bodies vessels made them all the more desirable to tea devotees. 46 The concept of less is more is a popular issue nowadays, and it means to use less elements to express works. The Western concept is public, rational, absolute, artificially and clearly compared to the Eastern that is secret and intuition. That two of concepts are opposite, there ar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Nowadays, Simplicity and wabi could be the popular issue. In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when people face complex and multiple choices, they would lose the original essence of life. On the other hand, life can also be filled with impermanence and give one no choice. However simplicity and wabi could be blossomy in the modern times, people find it hard to seek what they really wanted in the prosperous and ostentatiously world. Even full of substance nowadays, but people still cannot feel satisfied. Thus, they need to seek back the natural and simple, and only plain living can make people find real peace. The Most complex thing is to change the form, but people cannot to see the essence of being; instead, they are attracted to the external being. Thus in Simplicity, people renew the meaning of original of being, and not only seek in the external world. It is in the simple and unsophisticated thing that people find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of being. Hisamatsu expands aesthetic from oriental nothingness 47. He thought that only by using self-awareness to the application of daily life that aesthetic of oriental nothingness or formless self is omnipresent. This is the aesthetics of Zen, and it is also how Hisamatsu develops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in Zen Arts. In fact, Hisamatsu thought that when a man attains awareness, he who can express aesthetic in every moment even in his the daily life will see no need to polish. He points out that when a man holds onto oriental nothingness or formless self, Zen s concept to surround with life, and to display in culture and arts is a great way. 48 Applying Zen s concept in culture and art is a great way to show that Zen s concepts are everywhere in life because culture 45 Christine M. E. Guth, Art, Tea, and Industry(Masuda Takashi and the Mitsui Circle), Princetion, New Jersey, 1993, p Ibid, p Joan Stambaugh, The Formless Self, Published by SUNY Press, 1999, p. 71. In the hope of throwing additional light on these difficult questions, we now take a brief look at an article of Hisamatsu s entit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ental Nothingness, plus a few remarks from some of his otherwritings. In an attempt to get at what is unique about oriental nothingness, Hisamatsu enumerates five meanings of nothingness. Anyone who finds this odd or even absurd should be reminded that the rationalist Kant listed four different meanings of nothingness. 48 Wu, Junru( 吳 汝 鈞 ). The Kyoto School of Philosophy: Hisamatsu Shinichi( 京 都 學 派 哲 學 : 久 松 真 一 ). Taipei: Wen Jin( 文 津 ), 1995, p.43 23

32 and art such as tea-ceremony, ink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e created from life, or from a person s reflection of life. Because creation of culture and arts is from life, and it is also from human beings who reflect within their mind by culture and arts, such as tea-ceremony, ink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From Hisamatus s point of view, the basic of Zen is oriental nothingness or formless self, and this is the root of Zen arts, thus from this he developed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the spirit of tea-ceremony is from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and one of them Simplicity really possesses the concept of oriental nothingness or formless self, whether in substance or in spirit. From his written work Zen and the Fine Arts, Hisamatus discussed Simplicity in another chapter: No Complexity, he said: Actually nothing is simpler than the Formless Self. 49 He pointed that this is the ideal kind of Simplicity, which form per se excludes. A familiar expression of Zen says, Not a single particle of dust is raised. This concept originate from the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 六 祖 壇 經 ). And he continued, The presence of any dust even a single particle prevent simplicity in the deepest sense of the term. It is only having no form that is true and ultimate Simplicity, which cannot be anything other than the Formless Self. 50 About not a single thing He further explained, Accordingly, when such a simple Self that is, Nothingness manifests itself within something, the being or the form of that something is also simple. To put it another way, true Simplicity appears both within what people ordinarily call simple and within what they ordinarily call complex. That is true Simplicity is never exhaustively explained as being simple in the ordinary sense. True Simplicity comes into being by, and through, the expression in complexity of the Self that negates complexity, i. e., of the Self that is Absolutely Nothing. It is this sort of Simplicity that is to be found in the singular group of arts we have been considering. 51 On the other hand, he discussed about the other concept, one. For example, Hasegawa Tohaku s ( 長 谷 川 等 伯, ) Maple who said: A painting on sliding doors, is ordinarily to be described as elaborate and opulent, and although Simplicity would seem to be the last term for describing it, yet, in spite of the complicated colors, my feeling is that the painting is expressive of a Simplicity of a much higher level. 52 In this view point, he pointed out his concept and continued to say, However, by this Simplicity I never mean only unity. Of course, without unity there cannot be true Simplicity. But, ordinarily, unity means a unity of form, and a unity of form on the basic of form per se cannot be true Simplicity. True Simplicity must be the unity of that which has no form;that is, the unity of No Form, which must therefore be a unity of a higher level than the unity of mere form. 53 About Simplicity, according to the Vimalakirti Nirdesa Sutra ( 維 摩 詰 經 ) and the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六 祖 壇 經 ), the contents are provided in the following 49 Shinichi Hisamatsu; translated by Gishin Tokiwa, Zen and the Fine Arts, Tokyo: Kodansha International; New York : Distributed by Kodansha International/USA through Harper & Row, 1982, p Ibid, p Ibid, p Ibid, p Ibid, p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東 亞 語 文 學 系 大 學 部 修 業 規 則 (104 學 年 後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修 正 對 照 表 條 文 修 正 後 條 文 原 條 文 備 註 第 二 條 第 三 條 第 四 條 第 五 條 大 學 部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大 四 上 下 皆 未 選 擇 校 外 實 習 I 及 校 外 實 習 Ⅱ 者 畢 業 學 分 為 128 學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目 錄 2016 年 中 國 語 文 科 試 卷 三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樣 本 試 卷 示 例 及 說 明 前 言 1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2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11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20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28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37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45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53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61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68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連 江 縣 中 小 學 兼 任 代 課 及 代 理 教 師 聘 任 補 充 規 定 中 華 民 國 95 年 5 月 4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50012838 號 中 華 民 國 97 年 7 月 25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70022418 號 修 訂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 月 11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90001112 號 修 訂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0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前 言... 1 政 治 1....5 2....7 3....8 4....9 5....10 經 濟 6....12 7....13 8....14 9....15 10....16 11....17

More information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管 理 辦 法 (101.06.07 修 正 )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農 產 品 生 產 及 驗 證 管 理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辦 法 用 詞, 定 義 如 下 : 一 生 產 廠 ( 場 ): 指 在 國 內 生 產 加 工 分 裝 或 流 通 有 機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文 ( 一 ) 閱 讀 理 解 英 語 數 學 社 會 自 然 及 國 文 ( 二 ) 語 文 表 達 等 各 科 此 外 嘉 義 區 則 另 外 單 獨 辦 理 測 驗 五 專 亦 有 辦 理 特 色 招 生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與 高 中 高 職 分 開 辦 理, 但 成 績 同 樣 採

文 ( 一 ) 閱 讀 理 解 英 語 數 學 社 會 自 然 及 國 文 ( 二 ) 語 文 表 達 等 各 科 此 外 嘉 義 區 則 另 外 單 獨 辦 理 測 驗 五 專 亦 有 辦 理 特 色 招 生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與 高 中 高 職 分 開 辦 理, 但 成 績 同 樣 採 想 報 考 103 年 五 專 特 色 招 生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103.2.20 1. 文 藻 外 語 大 學 ( 雙 外 語 跨 領 域 國 際 專 業 人 才 菁 英 班 ) 2. 國 立 臺 中 科 技 大 學 ( 資 訊 應 用 菁 英 班 創 意 商 品 設 計 菁 英 班 ) 3.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 企 業 管 理 菁 英 班 國 際 貿 易 科 企 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四 資 格 考 試 ( 一 ) 本 所 學 生 修 畢 先 修 課 程 及 共 同 必 修 課 程 之 圖 書 資 訊 學 研 討 或 檔 案 學 研 究 ( 依 組 別 ), 得 申 請 參 加 資 格 考 試 ( 二 ) 申 請 時 間 每 年 2 次, 分 別 為 6 月 1-7 日 及 12

四 資 格 考 試 ( 一 ) 本 所 學 生 修 畢 先 修 課 程 及 共 同 必 修 課 程 之 圖 書 資 訊 學 研 討 或 檔 案 學 研 究 ( 依 組 別 ), 得 申 請 參 加 資 格 考 試 ( 二 ) 申 請 時 間 每 年 2 次, 分 別 為 6 月 1-7 日 及 12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圖 書 資 訊 與 檔 案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班 修 業 要 點 98 年 10 月 9 日 98 學 年 度 第 1 學 期 第 2 次 所 務 會 議 通 過 104 年 6 月 15 日 103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3 次 所 務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104 學 年 度 起 入 學 生 適 用 ) 一 本 要 點 係 為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 園 市 105 年 國 民 中 學 新 進 教 師 甄 選 各 校 複 試 方 式 及 需 求 表 編 號 校 名 教 評 會 審 查 方 式 及 學 校 需 求 備 註 1 2 桃 園 青 溪 ( 一 ) 口 試 8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20% 具 數 學 專 長 者 為 佳 ( 一 ) 口 試 7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30 % 需 擔 任 資 源 班

More information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有 關 登 載 事 宜 的 電 子 呈 交 系 統 簡 易 參 考 指 南 2016 年 5 月 1.4 版 本 第 1 頁 目 錄 1 登 入 前 要 準 備 的 資 料... 4 2 登 入 電 子 呈 交 系 統... 5 2.1 輸 入 使 用 者 編 號 及 密 碼... 5 2.2 接 受 免 責 聲 明 的 版 頁... 5 2.3 從 主 項 目 單 中 選 擇... 5 3 一 次

More information

( 二 ) 資 格 考 試 之 方 式 : 1. 筆 試 : 圖 書 資 訊 學 檔 案 學 或 出 版 與 數 位 科 技 ( 三 科 選 考 一 科 ), 考 試 時 間 3 小 時 筆 試 分 數 以 70 分 為 及 格, 如 不 及 格, 且 修 業 年 限 尚 未 屆 滿 者, 得 於

( 二 ) 資 格 考 試 之 方 式 : 1. 筆 試 : 圖 書 資 訊 學 檔 案 學 或 出 版 與 數 位 科 技 ( 三 科 選 考 一 科 ), 考 試 時 間 3 小 時 筆 試 分 數 以 70 分 為 及 格, 如 不 及 格, 且 修 業 年 限 尚 未 屆 滿 者, 得 於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圖 書 資 訊 與 檔 案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班 修 業 要 點 98 年 10 月 9 日 98 學 年 度 第 1 學 期 第 2 次 所 務 會 議 通 過 105 年 5 月 16 日 104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所 務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105 學 年 度 起 入 學 生 適 用 ) 一 本 要 點 係 為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T????????

???T???????? 資 訊 王 資 料 可 於 相 關 網 站 查 詢 對 應 表 系 統 選 項 資 料 選 項 對 應 相 關 網 址 上 櫃 公 司 現 金 增 資 資 料 現 金 增 資 與 股 上 市 股 票 公 開 申 購 資 訊 票 申 購 上 櫃 股 票 公 開 申 購 資 訊 http://www.twse.com.tw/ch/announcement/public.php 合 併 / 個 別 財 務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3 卷 第 12 期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2 月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lderly Empolyment in China 楊 銘 杰 (Yang, Ming-Jey)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山 與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所 博 士 候

More information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1288 2016 2016 3 31 571 XIVA 13.09(2) 13.10B 1 1.1 1.2 2016 4 28 2016 5 2016 1414 1.3 1.4 1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駛 學 校 順 成 駕 駛 學 校 新 中 華 駕 駛 學 校 新 社 亮 汽 車 電 單 車 教 授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新 順 成 汽 車 駕 駛 學 校 及 新 福 利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其 中 除 新 福 利 只 提 供 輕 型 汽 車 ( 自 動 ) 教 學 課

駛 學 校 順 成 駕 駛 學 校 新 中 華 駕 駛 學 校 新 社 亮 汽 車 電 單 車 教 授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新 順 成 汽 車 駕 駛 學 校 及 新 福 利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其 中 除 新 福 利 只 提 供 輕 型 汽 車 ( 自 動 ) 教 學 課 駕 駛 學 校 收 費 調 查 發 佈 日 期 :2016 年 8 月 9 日 本 澳 近 年 有 不 少 消 費 者 報 讀 輕 型 汽 車 及 摩 托 車 駕 駛 課 程, 但 自 去 (2015) 年 起 本 澳 收 緊 對 輕 型 摩 托 車 的 技 術 規 格 審 批, 避 免 在 原 產 地 單 座 位 的 輕 型 摩 托 車 到 達 本 澳 後 可 申 報 為 兩 座 位, 使 不 少

More information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項 目 編 號 DA14 金 門 縣 政 府 人 事 處 教 師 敘 薪 標 準 作 業 流 程 序 說 明 表 項 目 名 稱 教 師 敘 薪 標 準 作 業 承 辦 單 位 人 事 處 第 一 科 作 業 流 程 說 明 一 起 敘 : ( 一 ) 新 進 教 師 到 職 聘 任 後, 按 其 所 具 資 格 條 件 ( 以 學 歷 為 主 ), 依 公 立 各 級 學 校 教 職 員 敘 薪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Microsoft Word - _3_???????-Ch20140625_???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制 訂 及 修 正 紀 錄 一 本 規 則 初 版 於 2012 年 7 月 21 日 制 訂 二 本 規 則 第 一 次 修 訂 於 2013 年 6 月 29 日 三 本 規 則 第 二 次 修 訂 於 2014 年 6 月 25 日 綠 河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1 條 本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More information

( 五 ) 財 務 會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 六 ) 審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 七 ) 管 理 會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第 四 條 選 修 科 目 : ( 一 ) 數 量 方 法 3 學 分 ( 二 ) 財 務 會 計 專 題 研 討 ( 一 ) 3 學 分

( 五 ) 財 務 會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 六 ) 審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 七 ) 管 理 會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第 四 條 選 修 科 目 : ( 一 ) 數 量 方 法 3 學 分 ( 二 ) 財 務 會 計 專 題 研 討 ( 一 ) 3 學 分 國 立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會 計 系 管 理 博 士 班 會 計 組 研 究 生 修 業 要 點 101 年 9 月 19 日 101 學 年 度 第 1 學 期 第 2 次 系 務 會 議 通 過 第 一 章 訂 定 依 據 第 一 條 會 計 系 管 理 博 士 班 會 計 組 研 究 生 修 業 要 點 ( 以 下 簡 稱 本 修 業 要 點 ) 依 據 國 立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1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一 般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點 擊 後, 可 選 擇 群 組 帳 號 或 單 一 帳 號, 選 擇 後 快 速 點 擊 滑 鼠 左 鍵 兩 下, 可 將 帳 號 完 成 登 錄 並 帶 入 視 窗 2. 點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教育實習問與答:

教育實習問與答: 問 與 答 集 一 總 則 Q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的 類 別 有 那 幾 種? A1: 本 校 開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有 中 等 學 校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 取 得 國 中 高 中 高 職 等 教 師 資 格 ) 國 民 小 學 師 資 類 科 教 育 學 程 取 得 國 小 教 師 資 格 ) 二 修 習 對 象 與 資 格 Q1: 在 何 種 條 件

More information

及 國 民 中 小 學 組 織 規 程 之 規 定 辦 理, 其 班 級 數 之 計 算 依 實 際 班 級 數 ( 幼 教 班 除 外 ) 四 捨 五 入 計 算 : 1. 十 二 班 以 下 者 : 得 置 教 師 兼 教 導 總 務 主 任, 教 師 兼 教 務 訓 育 組 長 各 一 人 2

及 國 民 中 小 學 組 織 規 程 之 規 定 辦 理, 其 班 級 數 之 計 算 依 實 際 班 級 數 ( 幼 教 班 除 外 ) 四 捨 五 入 計 算 : 1. 十 二 班 以 下 者 : 得 置 教 師 兼 教 導 總 務 主 任, 教 師 兼 教 務 訓 育 組 長 各 一 人 2 臺 北 縣 所 屬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員 額 編 制 要 點 修 正 對 照 表 修 正 規 定 名 稱 : 臺 北 縣 所 屬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員 額 編 制 要 點 一 為 規 範 臺 北 縣 ( 以 下 簡 稱 本 縣 ) 所 屬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員 額 編 制 標 準 設 置 原 則 及 加 置 原 則, 特 訂 定 本 要 點 二 本 縣 教 師 員 額 計 算 標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015 年 兩 岸 四 地 四 星 級 大 學 排 行 榜 序 號 1 大 連 理 工 大 學 遼 寧 31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 西 北 工 業 大 學 陝 西 32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3 華 南 理 工 大 學 廣 東 33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4 湖 南 大 學 湖 南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104 年 6 月 17 日 修 正 證 券 商 辦 理 財 富 管 理 業 務 應 注 意 事 項 問 答 集 一 證 券 商 於 98 年 9 月 28 日 前 經 本 會 核 准 辦 理 財 富 管 理 業 務 者 ( 辦 理 顧 問 諮 詢 業 務 ), 擬 依 新 修 正 證 券 商 辦 理 財 富 管 理 業 務 應 注 意 事 項 ( 以 下 簡 稱 注 意 事 項 ) 第 2 點 第

More information

七 獎 金 : 指 為 獎 勵 教 學 研 究 輔 導 與 年 度 服 務 績 效 以 激 勵 教 師 士 氣, 而 另 發 之 給 與 第 五 條 本 條 例 於 公 立 及 已 立 案 之 私 立 學 校 編 制 內, 依 法 取 得 教 師 資 格 之 專 任 教 師 適 用 之 第 六 條

七 獎 金 : 指 為 獎 勵 教 學 研 究 輔 導 與 年 度 服 務 績 效 以 激 勵 教 師 士 氣, 而 另 發 之 給 與 第 五 條 本 條 例 於 公 立 及 已 立 案 之 私 立 學 校 編 制 內, 依 法 取 得 教 師 資 格 之 專 任 教 師 適 用 之 第 六 條 轉 載 總 統 令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6 月 10 日 華 總 一 義 字 第 10400067391 號 茲 制 定 教 師 待 遇 條 例, 公 布 之 總 統 馬 英 九 行 政 院 院 長 毛 治 國 教 育 部 部 長 吳 思 華 教 師 待 遇 條 例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6 月 10 日 公 布 第 一 條 教 師 之 待 遇, 依 本 條 例 行 之 第 二 條 教

More information

2016 主 辦 單 位 臺 灣 大 學 法 律 學 院 財 稅 法 學 研 究 中 心 中 華 產 業 國 際 租 稅 學 會 財 團 法 人 資 誠 教 育 基 金 會 東 吳 大 學 法 學 院 協 辦 單 位 臺 灣 稅 法 學 會 會 計 研 究 月 刊 稅 務 旬 刊 2 4 4 8 9 2016 10 10 2016 14 103 65 15 104 358 23 104 412 3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SH Local Master Admission Regulations 1213 - Chinese

Microsoft Word - FSH Local Master Admission Regulations 1213 - Chinese 社 會 科 學 及 人 學 院 2012/2013 入 學 規 則 碩 士 學 位 課 程 I. 學 碩 士 學 位 課 程 課 程 之 專 業 包 括 : 英 語 研 究 請 參 閱 英 版 漢 語 語 言 學 國 學 傳 播 與 新 媒 體 請 參 閱 英 版 歷 史 學 國 際 關 係 及 公 共 政 策 葡 萄 牙 語 言 及 化 請 參 閱 英 版 翻 譯 漢 語 語 言 學 及 國 學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諮 心 組 職 涯 領 域 與 生 涯 徑 路 圖 一 職 涯 領 域 以 下 為 本 所 畢 業 生 就 業 相 關 領 域 與 簡 介 說 明, 各 類 別 修 課 事 項 之 說 明 請 參 照 頁 碼 欄 位, 並 翻 至 該 頁 詳 讀 其 說 明, 以 作 為 未 來 就 業 與 修 業 課 程 安 排 之 參 考 此 外, 同 學 在 思 索 未 來 實 習 或 工 作 之 機 構 時,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教師待遇條例.doc

Microsoft Word - 教師待遇條例.doc 教 師 待 遇 條 例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6 月 10 日 華 總 一 義 字 第 10400067391 號 第 一 條 教 師 之 待 遇, 依 本 條 例 行 之 第 二 條 教 師 之 待 遇, 分 本 薪 ( 年 功 薪 ) 加 給 及 獎 金 第 三 條 本 條 例 所 稱 主 管 機 關 如 下 : 一 公 立 學 校 : ( 一 ) 國 立 學 校 為 教 育 部 ( 二

More information

二 具 有 博 士 學 位 或 其 同 等 學 歷 證 書, 成 績 優 良 並 有 專 門 著 作 者, 得 聘 為 助 理 教 授 三 具 有 博 士 學 位 或 其 同 等 學 歷 證 書, 曾 從 事 與 所 習 學 科 有 關 之 研 究 工 作 專 門 職 業 或 職 務 四 年 以 上

二 具 有 博 士 學 位 或 其 同 等 學 歷 證 書, 成 績 優 良 並 有 專 門 著 作 者, 得 聘 為 助 理 教 授 三 具 有 博 士 學 位 或 其 同 等 學 歷 證 書, 曾 從 事 與 所 習 學 科 有 關 之 研 究 工 作 專 門 職 業 或 職 務 四 年 以 上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教 師 聘 任 升 等 評 審 辦 法 86 年 4 月 19 日 第 96 次 校 務 會 議 通 過 第 一 至 第 十 六 條 及 十 八 十 九 條 條 文 87 年 1 月 17 日 第 99 次 校 務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第 廿 八 條 條 文 並 刪 除 第 十 一 之 一 條 文 教 育 部 87 年 221 日 台 ( 八 七 ) 審 字 第 87008833

More information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66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66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01 國 立 臺 灣 科 技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系 66 66 667.00 385.00 636.00 390.00 01

More information

( 第 4 項 ) 第 1 項 及 第 2 項 投 資 抵 減 之 適 用 範 圍 核 定 機 關 申 請 期 限 申 請 程 序 施 行 期 限 抵 減 率 及 其 他 相 關 事 項, 由 行 政 院 定 之 行 為 時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第 6 條 第 2 項 及 第 4 項 分

( 第 4 項 ) 第 1 項 及 第 2 項 投 資 抵 減 之 適 用 範 圍 核 定 機 關 申 請 期 限 申 請 程 序 施 行 期 限 抵 減 率 及 其 他 相 關 事 項, 由 行 政 院 定 之 行 為 時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第 6 條 第 2 項 及 第 4 項 分 會 議 錄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102 年 度 6 月 份 第 1 次 庭 長 法 官 聯 席 會 議 會 議 日 期 :102 年 6 月 4 日 相 關 法 條 :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第 6 條 第 2 項 第 4 項 ( 民 國 92 年 2 月 6 日 修 正 公 布 ) 公 司 研 究 與 發 展 及 人 才 培 訓 支 出 適 用 投 資 抵 減 辦 法 第 3 條 第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程 序 一 : 系 科 自 我 適 性 定 位 1. 分 析 系 ( 科 ) 教 師 之 專 長 特 性 為 何? 1-1: 分 析 系 ( 科 ) 教 師 之 學 歷 專 長 特 性 情 形 1-2: 分 析 系 ( 科 ) 教 師 之 業 界 實 務 背 景 特 性 情 形 1-3: 完 成 系 ( 科 ) 教 師 專 長 背 景 經 驗 分 析 表 1-1: 已 完 成 系 ( 科 ) 教 師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第 二 章 : 至 今 的 進 展 高 水 平 的 系 統 可 使 用 性.. 建 立 高 水 平 的 系 統 可 使 用 性, 以 確 保 系 統 有 能 力 支 援 醫 療 服 務 需 每 星 期 七 天 每 天 24 小 時 運 作 的 需 要 2.13 我 們 會 為 電 子 健 康 記 錄 互 通 資 料 建 立 中 央 資 料 儲 存 庫, 所 有 由 參 與 計 劃 的 醫 療 服 務

More information

102.6.30.xls

102.6.30.xls 之 二 資 產 負 債 權 益 展 開 表 102 年 6 月 30 日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資 產 會 計 項 目 展 開 項 目 現 金 及 約 當 現 金 75,497 75,497 存 放 央 行 及 拆 借 銀 178 178 同 業 透 過 損 益 按 公 允 價 值 衡 量 之 金 融 資 產 139,578 139,578 對 金 融 相 關 事 業 之 資 本 投 資

More information

ART_RAE16_ticket_cn_p.1

ART_RAE16_ticket_cn_p.1 1. 2. 3. 4. 基 础 部 分 - 色 彩 TM TM Premier B2C Sales to China 2014 TM OCR www.divcom.com.hk/ocrc 現 在 開 始 計 劃 訪 問 亞 洲 零 售 博 覽 的 行 程! 交 通 配 套 乘 車 路 線 : 由 機 場 乘 坐 公 共 汽 車 : A11 或 E11 到 灣 仔 (~80 分 鐘 ) 地 鐵 :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草案)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草案) 兆 豐 國 際 商 業 銀 行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則 第 一 條 第 二 條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第 二 條 訂 定 本 規 則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之 主 要 議 事 內 容 作 業 程 序 議 事 錄 應 載 明 事 項 公 告 及

More information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 玄 奘 大 學 應 用 心 理 學 系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申 請 程 序 項 目 日 期 繳 交 資 料 遴 聘 指 導 教 授 一 提 論 文 題 目 及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同 意 書 需 符 合 下 列 條 件 : ( 一 ) 修 滿 超 過 一 半 的 學 分 (30 學 分 ) 或 ( 二 ) 所 有 必 修 課 已 修 過 ** 符 合 上 述 一 項 條 件 即 可 一

More information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部 103 年 1 月 24 日 臺 師 二 字 第 1030010873 號 函 同 意 核 定 本 校 103 年 11 月 12 日 103 年 度 第 1 期 第 1 次 委 員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原 名 稱 :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本 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1020328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1020328 表 1-1: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數 開 課 時 間 修 訂 表 原 課 程 名 稱 修 改 後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數 護 理 助 產 學 I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I 護 理 助 產 學 II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II 護 理 助 產 學 實 習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實 習 6 表 1-: 課 程 名 稱 開 課 時 間 修 訂 表 課 程 名 稱 原 開 課 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1000804) (2011.08.04 修 訂 ) 目 錄 壹 舊 課 程 複 製 到 新 課 程 的 方 法... 1 一 將 舊 課 程 的 課 程 文 件 匯 入 新 課 程... 1 二 編 輯 新 課 程... 5 三 備 份 舊 課 程 資 料 還 原 至 新 課 程... 6 貳 元 課 程 (META COURSE) 說 明 與 應 用... 12 一 元 課 程 說 明... 12 二 利 用 元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教 師 相 關 ( 升 等, 依 業 務 需 002 交 通 管 科 評 鑑, 評 量, 徵,C031, 聘, 各 項 考 試 委 C051,C054, 員, 通 訊 錄 等 ),C057, C058,C063 各 項 會 議 紀 錄 依 業 務 需 C001,, 002,130 交 通 管 科 (

教 師 相 關 ( 升 等, 依 業 務 需 002 交 通 管 科 評 鑑, 評 量, 徵,C031, 聘, 各 項 考 試 委 C051,C054, 員, 通 訊 錄 等 ),C057, C058,C063 各 項 會 議 紀 錄 依 業 務 需 C001,, 002,130 交 通 管 科 ( 個 資 檔 案 名 稱 保 有 依 據 個 資 類 別 特 定 目 的 保 有 單 位 教 職 員 業 務 聯 絡 資 料 ( 含 教 職 員 工 通 訊 錄 校 安 中 心 通 訊 錄 文 康 活 動 名 冊 ) 電 子 郵 件 管 業 務 需 C001 002 工 業 與 資 訊 管 各 類 申 請 表 相 關 資 料 ( 含 門 禁 磁 卡 申 請 表 汽 機 車 通 行 證 申 請 資 料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暨 發 行 人 證 券 商 證 券 交 易 所 會 計 主 管 進 修 機 構 審 核 辦 法 問 答 集 105 年 5 月 修 訂 一 會 計 主 管 之 定 義 ( 會 計 主 管 資 格 條 件 及 專 業 進 修 辦 法 第 2 條 ) ( 一 ) 何 謂 會 計 主 管? 證 券 交

More information

<30332EAAFEA5F3A440A142A447A142A454A142A57CA147BEC7A5CDB14DB77EC3D2B7D3BEC7B2DFA661B9CF2E786C73>

<30332EAAFEA5F3A440A142A447A142A454A142A57CA147BEC7A5CDB14DB77EC3D2B7D3BEC7B2DFA661B9CF2E786C73> 嶺 東 科 技 大 學 財 務 金 融 系 日 四 技 學 生 專 業 學 習 地 圖 02 年 6 月 28 日 0 學 年 度 第 二 學 期 財 務 金 融 系 課 程 委 會 議 通 過 名 稱 微 積 分 ( 一 ) 微 積 分 ( 二 ) 個 體 經 濟 學 商 業 套 裝 軟 體 ( 二 ) 應 用 統 計 學 ( 一 ) 期 貨 與 選 擇 權 國 際 - 管 理 學 保 險 學 商

More information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代 理 人 者, 由 常 務 董 事 或 董 事 互 推 一 人 代 理 之 第 八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會 召 開 時, 總 經 理 室 應 備 妥 相 關 資 料 供 與 會 董 事 隨 時 查 考 召 開 董 事 會, 得 視 議 案 內 容 通 知 相 關 部 門 或 子 公 司 之 人 南 亞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規 範 民 國 105 年 6 月 22 日 董 事 會 修 正 通 過 第 一 條 為 建 立 本 公 司 良 好 董 事 會 治 理 制 度 健 全 監 督 功 能 及 強 化 管 理 機 能, 爰 依 公 開 發 行 公 司 董 事 會 議 事 辦 法 之 規 定 訂 定 本 規 範, 以 資 遵 循 第 二 條 本 公 司 董 事

More information

(3)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之 稅 務 知 識 及 (4) 商 法 典 ( 二 ) 重 新 批 准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計 員 之 筆 試 科 目 如 下 : (1)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之 稅 務 知 識 及 (2) 商 法 典 ( 三 ) 考 試 範

(3)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之 稅 務 知 識 及 (4) 商 法 典 ( 二 ) 重 新 批 准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計 員 之 筆 試 科 目 如 下 : (1)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之 稅 務 知 識 及 (2) 商 法 典 ( 三 ) 考 試 範 核 數 師 暨 會 計 師 註 冊 委 員 會 首 次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計 員 及 重 新 批 准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計 員 之 考 試 規 章 根 據 十 一 月 一 日 第 72/99/M 號 法 令 核 准 之 會 計 師 通 則 第 四 條 第 三 款 之 規 定, 申 請 首 次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101年度社會福利方案 網路線上操作手冊

101年度社會福利方案     網路線上操作手冊 104 年 度 社 會 福 利 服 務 方 案 網 路 申 請 線 上 操 作 手 冊 中 華 社 會 福 利 聯 合 勸 募 協 會 103 年 8 月 編 製 中 華 社 會 福 利 聯 合 勸 募 協 會 方 案 線 上 申 請 操 作 1 2 4 0-12 104 年 度 社 會 福 利 服 務 方 案 網 路 申 請 線 上 操 作 手 冊 一 方 案 線 上 申 請 流 程 方 案 線

More information

【100年諮商輔導所應考科目】

【100年諮商輔導所應考科目】 ( ) 13 年 類 師 在 職 進 修 專 錄 組 別 別 考 試 科 目 考 試 規 定 及 資 格 限 制 取 人 數 台 北 市 立 大 心 諮 商 位 1. 筆 試 9% 心 ( 含 測 驗 評 量 ) 輔 導 諮 商 2. 服 務 年 資 積 分 1% ( 須 繳 交 服 務 經 歷 證 明 文 件 ) 持 有 國 民 小 或 稚 園 合 格 師 證 書, 並 符 合 下 列 任 一 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4\361\301\311\263W\253h\244\316\255p\244\300\257\3102015-16 \(1\))

(Microsoft Word - \244\361\301\311\263W\253h\244\316\255p\244\300\257\3102015-16 \(1\)) 參 賽 詳 細 須 知 比 賽 日 期 :2016 年 1 月 21 日 ( 星 期 四 ) 比 賽 地 點 : 保 良 局 錦 泰 小 學 四 樓 禮 堂 報 到 時 間 及 地 點 :9: 50am 四 樓 禮 堂 集 合 時 間 及 就 座 :10:00am 四 樓 禮 堂 講 解 比 賽 規 則 時 間 :10:10am 比 賽 時 間 :10:20am ~ 11:50am 評 分 時 間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105 年 屏 東 縣 糖 尿 病 暨 慢 性 病 共 同 照 護 網 繼 續 教 育 The Conference of Diabetes Joint Care In 本 研 討 為 增 進 慢 性 病 患 之 肺 結 核 與 COPD 疾 病 認 識, 另 針 對 糖 尿 病 胰 島 素 之 臨 床 經 驗 分 享, 讓 學 員 充 分 認 識 胰 島 素 特 性, 以 提 供 良 好 的 醫

More information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生 態 環 境 產 生 很 嚴 重 的 傷 害, 為 確 保 農 業 的 永 續 發 展 與 安 全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 五 章 實 證 結 果 第 一 節 敘 述 統 計 表 11 表 12 分 別 為 男 女 癌 症,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樣 本 之 基 本 特 性 此 為 罹 癌 前 一 年 度 樣 本 特 性 由 於 我 們 以 罹 癌 前 一 年 有 在 就 業, 即 投 保 類 別 符 合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法 中 所 規 定 之 第 一 類 被 保 險 人, 且 年 齡 介 於 35 至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