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月刊总第 29 期 卷首语周边外交研究需要创新 204 年第 2 期 3 月 5 日出版 王逸舟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实践 周边外交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翟崑 7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以政治转型以来的中缅关系为例 李晨阳 34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印度因素 赵干城 47 睦邻友好 互利共赢周边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双月刊总第 29 期 卷首语周边外交研究需要创新 204 年第 2 期 3 月 5 日出版 王逸舟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实践 周边外交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翟崑 7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以政治转型以来的中缅关系为例 李晨阳 34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印度因素 赵干城 47 睦邻友好 互利共赢周边"

Transcription

1 周边外交研究需要创新 王逸舟 不可否认, 最近几年间, 中国的外部环境出现意料不到的难题, 我们的周边外交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烦和挑战 比如, 原本与中国关系发展顺畅的东南亚国家群体, 出现了一些疑虑的态度和抵触性的杂音 ; 围绕钓鱼岛的归属问题, 主张同中国抗衡叫板的日本右翼势力, 似乎在日本国内得到不小比例的支持 在国际上也没有遭遇太大阻力 ; 朝鲜仿佛铁定认为中国对这个传统盟友只会支持或默许 不会批评或抗议, 各种鲁莽失措的言行频繁不断, 造成我方不时的尴尬被动 ; 以阿富汗危机为焦点, 西部邻国 ( 巴基斯坦 阿富汗 中亚诸国 ) 的战略性动荡和不确定性, 折射出我周边存在的战略规划盲区 这些不如人意情形的出现, 与美国的 重返亚洲, 与少数邻国的刻意制衡, 与多数国家对中国意图的不了解,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但另一方面, 我们自身的缺失同样有一定责任 若把视野放大到更加广阔的邻边范围, 面对东南亚 东北亚 中亚及南亚正在出现的各国国内政治变动调整和对外关系重新定位的大趋势,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军费开支国, 除了个别有价值的安排与设计, 如朝核问题六方机制或上合组织, 整体上缺乏长远的亚洲构建蓝图, 缺乏统筹有效 富有亲和力的引导方式, 缺乏世界大国通常具备的宽厚与整合力 我始终认为, 一个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 必须做到该硬时真正硬, 需要软时足够软 所谓 硬, 指的是实力雄厚 手段强大 出击迅猛 威慑有效, 它更多地反映在器物层面的能力建设, 如海空军的高科技发展 工业化的科技改造 基础设施的全方位打造等, 总之能保障民族国家不受威胁地实现和平发展 ; 所谓 软, 指的是一国让他国及国际社会心服口服的本事, 如重大制度和价值观的吸引力 对外交往方式的亲善温润 说服人打动人的柔软细腻 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能力等 以此衡量, 我们现在的周边外交乃至战略运筹过程, 多沿袭了惯有的做法与传统, 有点以不变应万变的味道 这种体制与思维满足了过去一段时间的需求, 却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 其主要弱点之一, 就是比较注重 硬 的一头, 常常忽略 软 的一面 例如, 我们有效地推进了三沙市及三沙警备区的建立 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宣示 国防军事现代化的各种重大改进 海洋强国目标的分阶段实施, 却没有及时有效去除东盟国家内部的疑惑, 没有积极主动对国际海洋法适用性加以创造性转化, 没能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对冲美国 重返亚洲 战略的消极后果, 没有向周边国家提供让人心悦诚服的难题安置方案 ( 譬如在海洋边界争端领域 ) 承认缺点不是没有痛苦的, 但它是民族坦荡精神和国家与时俱进的表现 危机并非绝对的坏事, 处理得当它能转寰化异 兴危中之机 本期 国际展望 杂志约请刊发的一组文章, 本着创造性的态度, 探讨了多个重大难题, 为世人展示了新一代中国周边外交研究工作者的精神气质 对此我表示由衷赞赏, 也期待读者和同行大力跟进, 令中国周边外交出现新思路 新气象 (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导 )

2 双月刊总第 29 期 卷首语周边外交研究需要创新 204 年第 2 期 3 月 5 日出版 王逸舟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实践 周边外交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翟崑 7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以政治转型以来的中缅关系为例 李晨阳 34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印度因素 赵干城 47 睦邻友好 互利共赢周边外交需共同超越 韦德星 国际政治 63 美反伊政治与伊核问题前景 金良祥 77 中美海洋资源政策比较 孙悦民张明 94 从策略性介入到战略性部署 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新动向 胡潇文 全球治理 09 新兴大国对 G20 议程的影响 兼论中国在议程塑造中的外交作为 刘宏松 23 论贸易援助评价制度及对我启示 曹俊金 学术动态 40 亚信会议 : 合作机遇与挑战 学术研讨会综述 曹嘉涵 45 第 3 届斯德哥尔摩中国论坛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范翊君 50 英文摘要 封三本刊 204 年第 期征稿启事, 本刊征订启事

3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翟崑 内容提要 进入 2 世纪以来,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日益引人注目 中央周边工作座谈会确立了通过周边外交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 实现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 中国需要在自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基础上, 平衡好自身影响力与外部制约力这对矛盾, 着力突破三个层次的制约 : 在全球层次, 中国应加强自身的改革开放, 发挥主力作用, 引导周边国家实施 综合治理, 以应对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周边难题 ; 在周边层次, 中国应实现对睦邻方针的继承和创新, 通过整体优化 变通适应和合作共赢的 适应性共赢, 化解 中国与周边的塑造与反塑造难题 ; 在行为体层次, 中国应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 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 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 强调自我约束 矛盾管理和共同责任, 以 修己安人 构建 中美邻 良性互动框架 关键词 中国崛起周边制约综合治理适应性共赢修己安人 作者简介 翟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博士, 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 D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4) 非常感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相关课题组和诸多同事为本文写作提供的帮助和启发, 在此不一一列举, 文中存在的疏漏由笔者负责

4 20 4 年第 2 期 2 世纪以来, 国内外更加关注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如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 203 年 0 月 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座谈会 明确了未来 5 0 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 基本方针 总体布局, 明确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中国周边工作的战略目标是 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 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 为中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 使中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 实现共同发展 2 为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塑造周边 这也意味着中国同时被周边整体环境反塑造 因而, 中国在推进周边战略的过程中, 有必要在自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基础上, 平衡好自身影响力与外部制约力这对矛盾 应着力突破三个层次的制约 : 一是在全球层次, 以 综合治理 应对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周边难题 ; 二是在周边层次, 以 适应性共赢 化解 中国与周边的塑造与反塑造难题 ; 三是在行为体层次, 以 修己安人 构建 中美邻 良性互动框架 一 后金融危机时代难题 中国崛起为全球大国必须以良好的周边环境为依托 中国经营周边是取与予的辨证施治, 若想取得周边的信任与尊重, 需要给予周边稳定与发展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解决领土边界问题,997 年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得到东南亚国家的普遍认可, 中国地区大国地位得以确立 200 年 9 恐怖事件后, 美国忙于全球反恐战争, 中国积极推动东亚合作及上海合作组织建设, 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 巩固了地区大国地位 可以说, 中国是在解决周边难题的过程中获取大国地位的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世界大调整 大转型, 由此带来安全困境 发展瓶颈 治理失灵等三重困境相互交织, 构成 后金融危机时代难题, 加剧周边的信任赤字 合作障碍 发展制约和安全威胁 世界与周边对中国 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 载 人民日报 203 年 0 月 26 日 2 同上 2

5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的期望和要求更高, 中国如能引领周边国家克服这一难题, 则意味着全球大国地位的确立 但中国经营周边刚刚起步, 自身既是克服难题的主要力量, 也是难题的一部分, 机遇与挑战相伴共生, 需要引导周边国家对周边难题进行综合治理 ( 一 ) 中国是维护周边和平的主要力量, 但也成为美国和周边国家的主要防范对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周边传统军事安全问题回归, 各方都感觉不安全了 中国的周边环境有所趋紧, 中美战略较量上升, 中日对抗升级, 朝核 南海 东海 巴阿问题升温, 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蔓延等 党的十八大前学术界激烈辩论 战略机遇期是否依然存在 十八大报告则延续了和平 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 以及我国发展仍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 但 内涵和条件发生变化 十八大后, 习近平主席强调既坚持和平发展, 又强调底线思维, 坚决捍卫主权 发展与安全 2 周边工作座谈会指出, 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 睦邻友好 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 与此同时, 中国与周边甚至是美国的战略心态发生逆转 一方面, 中国从周边环境现状的被动维护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 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呈现百年来最长的和平稳定时期, 以中国弱势低调为基础的亚太既有秩序不复存在 3 其他国家主动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极小 另一方面, 周边国家根据 国强必霸 的逻辑, 反而担心会受到强大中国的威胁 这些国家以中国军费开支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 军备更新加快与能力不断增强 坚决维护钓鱼岛 黄岩岛等主权等为借口, 加之西方媒体和舆论不断炒作 中国军事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国防战略从防御转向进攻 多数地区国家对中国将如何运用强大军事实力心里没底, 尤其是日本 菲律宾和越南等与中国存在海上主权争端的国家, 纷纷增强军事实力与前沿部署和军事合作 伦敦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变化及应对, 载 人民日报 202 年 2 月 8 日 2 习近平: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新华网,203 年 月 29 日, 3 王在邦 : 试论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内涵与条件的变化, 载 现代国际关系 203 年第 2 期 3

6 20 4 年第 2 期 国际战略研究所 军力平衡 203 报告称,202 年周边军费开支在现代史上首超欧洲, 已出现军备竞赛迹象 美国为维护地区军事霸权, 顶住国内削减军费预算的压力, 积极调整亚太军事部署, 巩固亚太同盟体系 到 2020 年, 亚太将集中部署美本土外海空军力量的 60% 美军还开发出针对中国的 海空一体战 新概念, 加大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威慑 ( 二 ) 中国是周边经济增长引擎, 但受到多方制约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 000 多亿美元增至.3 万亿美元, 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最大出口市场 重要投资来源地 中国与周边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持续上升, 加速全球经贸重心东移 国际金融危机后, 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成为拉动周边和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 中国 十二五 规划和十八大报告决定扩大内需, 将中国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市场 周边工作座谈会强调 使中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 实现共同发展 以及具体方案 比如, 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 统筹经济 贸易 科技 金融等方面资源, 利用好比较优势, 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 2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扩大贸易 投资合作空间, 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要不断深化区域金融合作, 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络 要加快沿边地区开放, 深化沿边省区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等 2 但中国带动周边共同发展也面临不少制约 : 一是美国 欧洲和日本竭力摆脱危机, 争搞金融量宽 贸易保护 能源革命乃至货币战和汇率战, 主导地区自贸区规则谈判, 把持基础技术, 牵制中国主导周边战略转型 二是中国 印度 俄罗斯 印尼 越南等周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下滑, 经济结构调整更为艰难 三是周边国家产业结构转型竞争加剧, 印度 越南等国的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逐渐赶超中国, 日本 韩国 泰国等在中高 IISS, The Military Balance 203, London: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March 4, 203, 2 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 4

7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端产业链与中国竞争加剧, 特别是在钢铁 造船 机电产品等领域 四是中国企业和资本迅速 走出去 带来一系列问题和风险 不少项目忽视回馈当地社会, 破坏环境, 导致当地民众对华负面情绪蔓延, 对吸引中国投资的积极性降低, 并设置一些投资障碍 ( 三 ) 中国模式创造了世界奇迹, 但周边治理挑战日益严峻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最大共同点之一就是不断探索适合本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进程以改革开放为基本精神, 其发展模式的逐步形成, 在某种意义上, 也是全球化时代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产物 中国模式在周边影响力上升, 不少周边国家学习和效仿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周边国家转型加速, 结构性矛盾突出, 不确定性上升, 进入风险高发期 一是从政治转型看, 威权体制难抵全球化 信息化的冲击和 民主化诱惑, 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难以维护政治稳定 泰国形成政局周期性动荡 缅甸政治多元化进程引发国内多种矛盾 越南 政改 加剧党内矛盾, 改革风险上升 柬埔寨王权式微, 政治格局由一党主导 三足鼎立向两强相争 朝野分立演变 尼泊尔改变王权国体, 议会民主引发政治动荡 蒙古亲美的民主党逐步掌控总统 政府和议会 普京支持率下降, 中亚国家面临新一轮权力交接 二是从社会转型看, 公民社会 跨国公司 民间团体 虚拟空间 宗教势力 人口移民等影响力上升不容忽视, 社会阶级 认同 组织基础变化, 各类思潮蔓延, 深刻影响国家转型, 管控难度极大 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失灵, 政府公信力 有效性 合法性下降, 社会危机 混乱 动荡不断, 既侵蚀中国影响力和战略利益, 又对中国边疆地区乃至国内稳定产生传导效应, 影响政权安全和社会安全 三是从地区治理看, 周边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上升, 中国压力上升 周边发展中国家进入能源需求增长期 203 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净进口国, 崔立如 : 和平崛起: 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旅程, 载 现代国际关系 202 年第 7 期, 第 页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华网,203 年 月 5 日, 5

8 20 4 年第 2 期 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 58% 根据 203 年 9 月 27 日发布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格局在过去 20 年发生了深刻改变, 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化石燃料消费量成为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和印度的碳排放估计至 2025 年前后才能达到峰值, 而发达国家排放量已基本稳定并有所下降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乔治 科尔表示, 中印等亚太新兴大国将决定 地球的未来 研究报告显示, 喜马拉雅山冰川加速融化将影响下游诸国水资源分布, 导致严重洪灾 干旱, 季节性融雪减少将影响河流水量 跨境河流水资源利用争端成为影响地区安全的敏感变量, 未来青藏高原将成为全球水安全领域关注的中心, 涉及水权的冲突将危及地区安全 目前全球尚未出台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水规则, 政府间合作缺失 随着水危机加剧, 各国围绕国际和地区水法和水规则的博弈将更加激烈 由此可见, 中国实力虽然显著上升, 但尚难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独自解决后金融危机时代周边难题的能力, 只能加强自身的改革开放, 发挥主力作用, 引导周边国家实施综合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实质上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由内向外的延伸, 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现代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 其含义有三 : 一是全面发展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 五位一体 思路 (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先进文化 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 ), 可以相应转化为周边综合治理的 五位一体 思路, 即注重地区安全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的系统 整体和协同发展 二是各司其职 各国一律平等, 但由于力量大小不同 责任大小不同, 因此需要确保大小国家在平等参与地区事务的同时, 也承担相应责任 中美应率先垂范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题中之意, 应是能否协调共进, 为周边的时代难题提供可信赖的 多样性的公共产品 这样, 其他周边国家才能积极回应, 顺势调整 三是开放合作 周边国家既要保持独立自主与团结互助, 又要对外开放 中美和周边国家应充分用好各种地区合作组织和架构, 培育共同治理意识, 丰富共同治理手段, 建立各方相容相通的地区发展模式 相互包容的地区价值观 IPCC, Climate Change 20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3, Introduction. 2 崔立如 : 和平崛起, 第 2 页 6

9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二 中国与周边的相互塑造问题 中国成为周边事实上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心, 并带动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向周边转移 中国与周边 周边与世界在频密剧烈的互动中相互塑造 这就需要中国在推进周边战略时, 刚柔并济, 走 适应性共赢 之路 黄石公曰 : 能柔能刚, 其国弥光 ; 能弱能强, 其国弥彰 ; 纯柔纯弱, 其国必削, 纯刚纯强, 其国必亡 ( 一 ) 中国力量迅速由周边向全球辐射, 但也遭遇强大的地缘反制本世纪初,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美国忙于全球反恐战争, 为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迅速扩展提供了条件 中国与东北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等传统四大周边区块的联系更加紧密, 与大洋洲 西亚 中东的联系日益紧密, 形成所谓的 大周边 中国的海上利益也从传统的西太平洋扩展到太平洋 印度洋 南极, 并随着北冰洋航线的开通延伸至北冰洋 中国不仅成为连接亚欧大陆和亚太板块的重心, 而且在周边的深海 太空 网络空间的利益和实力快速发展, 形成 海陆空天网 的新型立体地缘形态 由此, 有学者提出 邻距离 天涯若比邻 等新概念以反映周边内涵的变化 周边工作座谈会称 思考周边问题 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 多元 跨越时空的视角 2 与此同时, 周边及美国等对中国地缘影响力的反制也如影随形, 不断升级 2 世纪初的几年, 美国小布什总统实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 无奈困于中东无暇他顾 日本和新加坡等国极为敏感 日本在 2003 年前后即在东亚合作的 0+3 框架中与中国争夺主导权, 并于 2005 年主导促成与 0+3 并行的 0+6 框架 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一直呼吁美国重返亚太, 制衡中国崛起带来的地区力量失衡 2008 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在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举办奥运会等综合作用下, 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加快向周边转移, 中国的影响力和自信心进一步提升 美国及不少周边国家的战略恐慌加剧, 普遍 2 陆忠伟 : 解读中国大周边, 载 世界知识 2004 年第 24 期 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 7

10 20 4 年第 2 期 认为如果再不对中国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压制, 时间就真的在中国一方了 200 年中国 GDP 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亚洲第一 不管中国承认与否, 国际社会普遍认定中国是 世界老二, 炒作中美关系是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结构性矛盾, 中日关系是历史地位逆转的结构性矛盾 对中国崛起进行战略牵制成为美国 日本和主要周边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国家还发现, 中国的影响力由周边拓展至全球, 对中国的战略压制也必须超越周边, 在全球展开 周边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前沿 在美国奥巴马总统的整体战略中, 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中东战略是一体联动的 日本安倍首相更是加速国家整体右倾, 与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周边展开全方位较量 俄罗斯在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同时, 推进欧亚联盟建设以防范中国通过上合组织扩大在中亚的影响 印度将 东进战略 演进为 印度洋 太平洋战略, 加大经营环印度洋力度, 以防范中国的 两洋战略 澳大利亚则在稳固南太传统势力范围的基础上, 拓展 印 太战略, 既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又配合美国牵制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 大国加大对中国周边的战略投入提升了具有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中小国家的地位, 激发了这些中小国家操作大国平衡战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比如, 东盟与大国加强双边合作, 主导东亚经济和安全合作机制, 创建并扩大东亚峰会, 确立了地区合作框架中的中心地位, 从而可以利用中 美 日 俄 印等大国矛盾借力打力搞平衡, 而中国只是这个大国平衡架构中的一环, 受到更为复杂的结构性的牵制 由此来看, 中国与周边的关系, 实际上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周边战略的推进与世界体系的变革同步 ( 二 ) 中国积极推进周边地区制度建设, 但面临多重制约中国改革开放后积极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 在周边地区, 中国先后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创建上合组织, 推进东亚合作, 创立了六方会谈, 日益融入地区, 成为周边制度建设的主要推动者 实力的快速提升使中国对地区机制的影响力也大幅上升, 利益的迅速扩展扩大了中国对地区机制的需求, 周边国家也要求中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发挥更大的地区责任 因此, 中国不断加大对地区制度建设的投入 周边工作座谈会在提出具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措施后, 专门列举了周边国家普遍关注的地区安全合作措施, 要着力推 8

11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进区域安全合作 我国同周边国家毗邻而居, 开展安全合作是共同需要 要坚持互信 互利 平等 协作的新安全观, 倡导全面安全 共同安全 合作安全理念, 推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 主动参与区域和次区域安全合作, 深化有关合作机制, 增进战略互信 不过, 地区合作既是利益合作平台, 又是制度建设平台, 更是权力竞争的平台, 中国推动地区机制建设面临不少限制 : 一是经济合作受安全因素的制约 美国主导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 (TPP) 含有拆解东亚合作的战略意图, 防止被东亚合作隔离在太平洋之外, 从而失去东亚主导权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在东北亚安全问题没解决的情况下艰难推进, 必然遭遇各种安全问题的干扰 中日关系的恶化直接阻滞谈判进程, 美国更是对中国与其两个亚洲盟国谈判自贸区疑虑重重 二是全球 地区和国内进程不一致 世界贸易组织 (WTO) 多哈回合受阻, 但 WTO 是中国面向全球展开自由贸易的最好机制 亚太和东亚地区自贸区方兴未艾, 但东亚各种自贸协定的程度相对较低, 如中国 东盟自贸区就低于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协定 (RCEP), 而 RCEP 又大大低于 TPP 中国之所以不加入 TPP, 原因之一是 TPP 的标准太高, 中国无法企及 三种并存机制的进程不一致将是长期现象 三是主导与限制的矛盾 主要有三种情况 : 第一种是中国国家利益迅速向周边拓展, 客观上要求大力推进地区合作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 但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多属被需求和危机催生的被动反应型 如 200 年中老缅泰实现湄公河自由通航, 但由于缺乏相关机制, 中国难以走出国门与他国共保河运安全, 直至 20 年湄公河惨案发生, 四国巡航机制才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之下得以建立 第二种是由于中国在地区经济和安全架构中的发言权和主动权上升, 即便主观上无意主导地区合作机制, 但客观上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容易被周边国家视为争夺地区合作主导权 比如, 尽管中国支持东盟地区合作主导权, 但东盟还是担心中国削弱其主导地位, 先是借助日本在 0+3 框架内形成中日竞争局面, 后又将澳大利亚 印度 美国和俄罗斯等国拉入东亚峰会制约中国 第三种情况是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安全对话与合作, 倡导建立区域安全 同上 9

12 20 4 年第 2 期 架构, 但地区合作机制是共同规范, 难以动态地根据国家实力消长及时修改规则 同时, 中国还不习惯被多边机制约束, 更不愿意接受与中国相关的传统安全问题在地区多边框架内讨论, 比如南海问题 台湾问题等, 而是更愿意推进敏感度低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 三 ) 中国实力迅速上升, 但道义形象并未同步上升强大的综合国力与良好的国际形象是成熟大国的标志 中国环球舆情调查中心 203 年 2 月 7 日公布的 203 中国国际形象与国际影响力全球调查报告指出, 受访民众 ( 下同 ) 认为, 中国是经济体量强国, 文化影响弱者, 中国最突出的国际形象是 自信 周边国家中 25.4% 的民众表示喜欢中国,22.0% 不喜欢中国 ; 而非周边国家受访者中有 36.0% 表示喜欢中国,.6% 不喜欢中国 可见中国在周边的形象低于非周边 印度等国民众肯定中国 自信 形象,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等国肯定中国的 合作 形象, 但越南 日本 菲律宾等国受访者认为中国 崇尚军事 傲慢 等 总体而言, 中国在周边既不是发展中国家形象, 也不是发达国家形象, 形象总体偏低甚至失真, 甚至在有些国家较为负面 导致这一失真形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 一是中国原有的反霸不称霸的道义形象有所削弱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反霸不称霸等, 符合本地区的特殊历史经历, 一度成为中国地区道义的制高点 邓小平既反对别国搞霸权, 也反对自己搞霸权 当美苏有条件搞霸权时, 中国反对 事实上美苏的霸权在周边也没有成功, 是前车之鉴 而当中国有条件搞霸权时, 更应反对 霸权之路既是帝国主义的老路, 又是误入歧途的邪路 但近年来, 中国民族主义兴起, 强硬行动迭出, 多数媒体为赢得收视率和广告收入而迎合民族主义情绪, 释放好战立场, 民间情绪从前几年的失败主义迅速转为 胜利主义 年 9 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前夕,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中国不易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 3 道义形象关乎中国对周边的政治感召力 外媒强调中国孤独而没有盟友, 同上 2 时殷弘 : 中国周边行为中曾有的 胜利主义 : 动能和决策复杂性, 载 现代国际关系 203 年第 0 期 3 接受第一财经电视专访, 李总理 : 中国不易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 联合早报网,202 年 9 月 3 日, 0

13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钱多了, 但朋友少了 政治感召力此消彼长, 中国就不得不与美西方去拼自身并不擅长的普世价值 二是当前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在周边国家中更有市场 尽管西方普世价值观和资本主义制度在金融危机后遭受质疑, 但随着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步入复苏进程, 重新加大对周边的软实力投入, 支持周边国家搞民主转型甚至是 颜色革命, 同时抹黑中国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 周边国家虽然对中国长期稳定与发展模式很感兴趣, 但总体上并不认为中国模式能在本国发挥作用 而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 尤其是媒体国际影响力难与西方抗衡 三是周边怀疑中国将来能否发挥建设性作用 认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军费开支均居周边第一 世界第二, 但尚未提供与国力相匹配的地区公共产品 由此可见, 中国是塑造周边的主要力量, 但周边不可能按照中国的意志发展, 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 因此, 中国历届领导人均不断丰富和发展睦邻外交 党的十八大后, 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有意识地丰富和发展睦邻外交的内涵, 周边座谈会在坚持 以邻为伴, 与邻为善 睦邻 安邻 富邻 等方针的同时, 强调中国梦 同周边地区发展前景对接, 身体力行 亲 诚 惠 容 等理念并将其推广 成为地区国家遵循和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 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总体而言, 睦邻方针的继承和创新可以用 适应性共赢 来概括 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 首先是整体优化 各国都是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利害关系错综复杂, 牵一发而动全身, 需要整体适应 如果整体不佳, 个体必受牵连, 大河有水小河满, 大河没水小河干 比如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周边国家的外部国际环境和经济环境趋紧 如果个体损人利己, 结果也只能是于整体不利, 于己不利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美欧等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就不利于新兴国家发展, 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 其次是变通适应 世界的变化是常态, 需要各方不断顺势而为, 进行阶段性调整, 变通政策和做法, 在相互适应和学习中走向合作共赢 如美国在软硬实力下降的时候就采用巧实力, 取得变通之效 ; 但如果美国继续抱持绝对安全的教条, 一意孤行, 可能走向穷兵黩武的死胡同 如果中国不根据实力和地位的变化实施新的安邻政策, 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

14 20 4 年第 2 期 则会引起邻国和美国的不满与疑虑 三是合作共赢 命运共同体各方互动的原理是合作共赢, 推进国际社会的进化 在命运共同体内, 各国只有相互尊重, 相互适应, 同舟共济, 权责共担, 共同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 中美邻良性互动框架构建问题 中国与周边国家及美国构成一个宽泛的中美邻互动框架 随着中国崛起, 中美邻之间的互动趋于频密复杂 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 中美邻互动框架既有平衡已被打破, 新的平衡尚未形成 中美邻互动进入相互适应调整, 战略利益再平衡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互动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中国崛起有助于周边发展, 但引起周边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猜疑与担忧 美国受金融危机打击, 不利于周边发展, 但受到周边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期待与倚重 中美邻尚未形成发展与安全相互协调的良性互动之道, 难以实现共同发展与共同安全, 成为制约中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因此, 中国应以 修己安人 为核心理念, 促进中美邻良性互动, 实现 有利于安全的发展, 有利于发展的安全 的地区框架 ( 一 ) 中国的战略手段不平衡问题近年来, 有些中国学者认为, 造成中国周边环境趋紧的原因是战略手段的不平衡, 中国过于注重以经济手段促进政治互信与安全合作, 即所谓 以经促政 客观地看,2003 年前后, 中国的战略手段相对平衡, 既重视经济合作, 又重视安全合作, 成效显著 中国充分利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优势, 主推 以经促政, 借助多领域 深层次 高频度经济合作, 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政治安全关系稳步发展,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继建立 ; 高层互访逐步制度化 ; 领土边境争端得以缓解, 确保了中国和平发展所需的有利外部环境 如从 200 到 2003 年, 中国与东盟先后谈判自贸区 签署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加入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建立中国 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这四大政策中的后三项均属于政治和安全领域 年, 中国对周边的政治和安全手段相对较少, 显然没有经济合作的发展速度快 2008 年金融危机 2

15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后, 中国 GDP 总量坐二望一, 俄罗斯 印度 东盟 澳大利亚等 GDP 总量均不到中国四分之一, 突破美邻心理极限, 对华利益捆绑与战略疑虑同步上升, 对华战略从分享 中国红利 转向防范 中国挑战 以经促政面临瓶颈, 在现阶段有某种必然性 理论上, 在国际关系中, 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并未导致政治互信增强的事例屡见不鲜 国际关系的本质是权力, 权力的核心是政治与安全 经济与政治往往互为手段和目的 但当经济与国家主权 领土安全问题发生矛盾时, 经济问题总要让位于政治与安全问题 即使在全球化背景下, 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可持续发展, 但政治与安全仍然是各国的首要关切 以经促政 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 也不是绝对的 实践上, 中邻关系 只谈经济不讲政治 的阶段基本结束 以经促政 成效显著, 前提条件是中国为周边国家提供经济机遇, 却不危及其政治与安全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强,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周边国家对华政治安全担忧已开始超越对华经济利益考虑 中国继续强推 以经促政, 难免事倍功半甚或适得其反 随着周边国家对华安全担忧日增, 中邻关系进入政治安全议题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 重视与实施 以政促政 综合施策, 已成为中国新时期周边外交的客观需要 十八大后, 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比较注重战略手段的平衡使用, 软硬结合 刚柔结合, 政经结合 如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的 不对抗 不挑战 实际上提出了中美关系中的安全底线问题 中国一方面加强捍卫南海权益, 另一方面李克强总理 203 年 0 月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时, 倡议签署 中国 东盟睦邻友好条约, 推进地区安全架构建设, 谈判南海行为宣言 周边工作座谈会指出 我们要谋大势 讲战略 重运筹, 也表达了外交战略手段要跟上经济合作水平的深意, 审视我国的周边形势, 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互动空前密切 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更加主动 ( 二 ) 美邻对冲战略的长期性美国和周边国家针对中国崛起的对冲战略主要是指, 美国和周边国家假 同上 3

16 20 4 年第 2 期 定中国未来行为不确定, 并且认为中国仍然以发展作为经营周边的主要战略手段, 因而采取经济合作与安全防范并行的政策, 既获取中国崛起的经济红利, 又抵消中国崛起的安全风险 换位思考, 这是美国和周边国家的长期合理选择 美对华实施 接触和遏制 战略, 一方面推行接触融合政策, 促使中国成为 负责任 的利益攸关方, 维护美主导的国际体系 ; 另一方面, 强化同盟体系和军事部署, 对中国进行军事威慑与围堵 不少周边国家既依靠中国带动经济发展, 也支持美国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为其提供的安全保障, 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 据此, 美国和周边国家在具有零和博弈性质利益的领域对中国进行遏制或防范, 在具有正和博弈性质利益的领域对中国实行接触, 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一定程度上, 不少周边国家希望中美保持适度紧张, 以获得最大利益 因此, 不能忽略中小国家在中美关系中的能动作用 中美邻战略对冲的结果是三方经济关系显著加深, 但在安全领域未能实现实质性谅解和深度合作 中美邻互动失衡, 各方磨合适应进入拉锯式较量的关键期, 核心利益碰撞尤为激烈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三方仍难形成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 却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以及与以美国为中心的安全体系的二元格局, 二者并不相互兼容 尽管中美邻关系失衡带来的风险很大, 但不至于失控 一是中美邻互动的底线边界日渐清晰 中美虽缺乏战略互信, 但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防止武力对抗方面高度默契 ; 日本明显右倾, 但不敢与中国摊牌 ; 周边中小国家更不愿做遏华马前卒, 也不愿在中美之间 选边站 二是地区合作共赢思想仍居主流, 美邻与中国这一地区经济增长引擎发展良好关系, 才是脱困正道 三是各方通过双边和多边途径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地区合作机制的需求更加迫切 四是美邻联手防华不会变, 但也认识到对华遏制行不通, 试图绑架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讹诈难奏效, 进而会反思调整, 对华战略将更趋灵活 务实 趋利 避害, 有可能形成 斗而不破 局面 ( 三 ) 中美邻关系的认知偏差中国周边的问题, 是中美的问题, 也是中国与日本 俄罗斯和印度等周边大国的问题, 而核心是中美的问题 因为美国主导着亚太安全体系, 这个边缘与中国主导的经济圈边缘重叠, 周边大国都在其中 中国周边国家或地 4

17 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制约 区的对外政策或国家行为, 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中美博弈塑造的 当前不少周边国家 经济上靠中国, 安全上靠美国 有其合理性 更符合现实的说法是, 周边国家无论在经济上, 还是在安全上, 既要靠美国, 也要靠中国 一方面, 周边经济发展依然靠美国 美国的衰弱仅仅体现为全球道义上的领导地位的衰弱, 而不是绝对实力的衰弱 美国的市场能力没有削弱 从 980 年到 200 年, 中国 GDP 增长 30 倍, 美国 GDP 增长 5 倍, 日本依旧保持着 990 年的水平 990 年到 200 年世界 GDP 增长 2 倍, 美国也是 2 倍, 美国占世界 GDP 的比例没有变化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 周边国家出口和投资依靠美国的势头再起 另一方面, 周边国家的安全也要靠中国 既要看到中美邻之间的传统安全矛盾, 也要看到中美邻之间的非传统安全依赖 比如, 随着人民币迅速周边化和国际化, 人民币就成为重大的安全问题 中国市场关乎东盟的经济安全 中国的能源战略关乎中亚的国家安全, 更关乎印巴的地缘战略 中国经济战略的任何变动都直接牵动 日本的国家战略走向, 以及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 同时, 中美邻互动框架也在动态调整, 并非对中国不利 比如, 菲律宾和越南等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实施更为大胆的对冲战略, 甚至夸大或挑起与中国的安全矛盾, 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 它们认为只要不引起军事冲突, 将会从中国得到更多的经济好处, 从美国得到更多的安全好处 但这种策略的危险在于, 它迫使中国加强军事和非军事的维权行动, 将经济资源投入更愿意与中国进行安全合作的周边国家, 在安全上与美国形成 不冲突 不对抗 的底线共识, 从而导致这些国家在经济和安全上 双输 而如果这些国家及时调整政策, 则会改善 双输 境地 比如越南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合作态度, 同意与中国开展海上 陆上和金融合作, 经济和安全收益自然改善 未来亚太和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远超想象, 推动地区平稳转型 和谐相处, 不仅需要基辛格所倡议的 中美共同演进, 更应是 中美邻共同演进 未来, 如何界定美国主导的太平洋安全体系和中国与周边的经济合作体系的界限, 如何兼容协调 互不挑战, 是中美邻关系的难点 在这方面, 中国也在探索尝试, 如周边座谈会将和平发展道路具体化为三个 着力 : 着 张宇燕 : 以国家利益设定中国对外战略, 载 现代国际关系 203 年第 0 期 5

18 20 4 年第 2 期 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 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 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 三方面相结合, 体现的是中国 修己安人 的思想 修己安人来自 论语, 意思是修身以做表率, 建立权威, 使人各安其位, 各得其所, 各尽其力 把此意扩展开来, 用在国际关系领域, 大意如下 : 己 是中国 人 泛指包括周边国家 美国等 修己, 指中国继续保持合乎道义的发展势头, 提升崛起质量, 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 安人, 指保持中国与周边乃至世界的相安无事, 各得其所, 各安其位, 各尽其力 修己的同时达致安人, 是经营周边的一体两面 无论从逻辑上, 还是在现实中, 合理有度的修己, 设身处地的安人, 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并行不悖, 趋向共赢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去理解, 具有三方面的含义 : 一是自我约束 由于国家安全的相互依赖性, 一国的安全外交政策必须自我克制, 同时还必须接受其行动自由在一定程度上要被其他国家所约束, 即接受约束 安全合作 国际组织 国际条约都是国家接受约束和自我约束的手段 大国小国都要自我克制, 大国既不能走地区霸权道路欺压小国, 小国也不能因为大国的自我克制而挑衅大国 对中国而言, 就是 体仁行义, 修己安人 ; 对美国而言, 就是放弃绝对安全 弱化霸权行为 ; 对于小国而言, 就是慎用矛盾 少走边缘 其次是矛盾管理 中国的和谐思想并不回避矛盾, 是在整体共存中接受矛盾 转化矛盾, 化解矛盾 这就为丰富和完善和平发展道路找到了理论依据, 即矛盾管理 危机管理 冲突管理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 : 和平发展不是单方面的, 而是双向的 ; 和平发展不是不使用武力, 当冲突管理失败后, 战争和武力手段是最后的政策选项 ; 和平发展强调处于矛盾或纠纷中的各方必须找到共同认可的方式 机制和规范 因此, 建立信任措施, 推进预防性外交 实施战略再保障 完善合理的竞争规则, 以及设置必要的冲突及危机管理机制, 势在必行 第三是共同责任 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 建设和平 繁荣和开放的周边是各方的共同事业和共同责任 [ 收稿日期 : ] [ 修回日期 : ] [ 责任编辑 : 张春 ] 6

19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以政治转型以来的中缅关系为例 * 李晨阳 内容提要 中缅关系曾被誉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 20 年启动的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此前 20 余年的特殊关系构成了重大的冲击, 导致缅甸民间对华不满情绪急剧上升 知华友华力量遭到削弱 中缅经贸合作趋于停滞 双边关系发展的变数增加 在全面和深入反思中缅关系所存在的问题的同时, 中国也从推动中缅不同规模国家间关系构建的角度作出了重大政策调整, 特别是加大与缅甸民间交往的图谋 督促中国企业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创造性地介入缅北民地武与缅政府之间的和谈以及加强与反对党民盟和昂山素季的沟通 着眼于构建中国周边不同规模国家间关系的典范, 中国下一阶段的对缅外交应进一步调整心态和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 机制建设和政策的执行力, 倾力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积极推进务实有效的经济合作, 加强各种外交策略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 中国缅甸政治转型政策调整 作者简介 李晨阳,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缅甸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D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4) * 本文系 203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缅甸政治经济转型对中国在缅投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 编号 :3BGJ007) 的中期成果 7

20 20 4 年第 2 期 中国拥有超过 20 个周边国家, 其领土 人口 政治制度 经济规模和传统文化均与中国的差异性较大 因此, 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需要因国而异, 学会与不同类型和体量的国家打交道 有着 2200 多公里陆地边界线的中缅两国属于不同规模 不同国情的邻国 缅甸虽然在领土幅员 人口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中国有较大差距, 但它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 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 97 年中美关系缓和之前, 缅甸是中国与西方对抗的缓冲国, 是中国突破美国遏制 围堵的缺口以及开展对外交往的通道 虽然此后缅甸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但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的不断深化以及印度洋战略的提出, 缅甸对中国的重要性又明显上升, 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缅甸可以说是中国周边外交中的战略支点国家 2 加上 200 年缅甸开始政治转型之后中缅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 因此, 选择与中国存在传统胞波 ( 意为 同胞兄弟 ) 情谊的缅甸作为探究周边外交中如何处理与中小国家关系的典范, 有其合理性和重要性 一 关于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关系冲击的争论 以 200 年 月的新大选 20 年 3 月军人还政于民以及缅甸新政府的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关系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 并且是 988 年以来最严峻的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孙韵女士认为,20 年 8 月以来的一系列事件使中国对缅甸失望, 密松电站被搁置以及缅甸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此前把缅甸视为几个最亲密的伙伴之一的看法, 并且动摇了中国对缅甸的战略蓝图的基础 3 换句话说, 范宏伟 : 和平共处与中立主义: 冷战时期中国与缅甸和平共处的成就与经验,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2 年版, 第 7 页 2 这种提法在互联网上可以见到, 具体是把缅甸定位为中国印度洋战略的战略支点和在东南亚的战略支点 关于缅甸对中国的重要性, 中国台湾学者蔡裕明认为 中国对缅战略的最终目标在于把缅甸变成为中国在印度洋的出海口 南亚与东南亚的陆桥以及作为中国与海洋势力之间的缓冲国, 参见蔡裕明 : 两洋突围 中国对缅甸外交政策之研究, 载 逢甲人文社会学报 ( 台北 ) 第 8 期,2004 年 5 月, 第 页 本文作者则把缅甸对中国的重要性细化为六个方面, 详见 Li Chenyang and Lye Liang Fook, China s Policies towards Myanmar: A Successful Model for Dealing with the Myanmar Issue?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7, No. 2, September 2009, pp Sun Yun, China s Strategic Misjudgement on Myanmar, Journal of Current Southeast 8

21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从战略上看, 缅甸变化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对缅甸在东盟 印度洋乃至整个地区的战略作用的既定规划难以实施 中国现任驻缅大使杨厚兰虽然强调, 缅甸政治转型无碍中缅关系大格局 2, 但也承认中缅 胞波 情谊面临历史转型 3 具体说来, 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关系的影响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一 ) 缅甸民间对华不满情绪急剧上升且持续不退自从缅甸新闻解禁之后, 各种对华不满的言论充斥了各大私营媒体, 其有不少是不实之词 4 这种不满情绪主要源于缅甸民众对军政府的不满 在从 年的 22 年间, 中国是缅甸军政府最重要的支持者, 所以部分缅甸民众把中国政府等同于军政府, 把对军政府的不满转嫁到中国头上 其次是中国对缅投资集中在资源开发领域, 被缅甸人认为是掠夺其资源, 抢占了缅甸人的市场和就业机会 第三是部分在缅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不太注意遵守缅甸的法律法规和尊重缅甸的宗教与文化习俗 加上部分有西方背景的非政府组织 (NGO) 煽动, 缅甸民众对中国的不满难以很快平息 ( 二 ) 缅甸知华友华力量受到削弱西方政治体制 民主价值观和西方媒体在缅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缅甸政府高层和民间向西方倾斜的趋势更为明显, 一些留学欧美的缅甸知识分子成为缅甸新政府的智囊 与此同时, 目前缅甸政府官员和执政党领导人公开强调中缅关系的重要性和感谢中国过去帮助的言论趋于减少, 以前都说欢迎中国企业到缅投资, 现在改成了欢迎 负责任 的中国企业到缅投资 ( 三 ) 中缅经贸合作趋于停滞以密松电站被搁置为标志, 中国在缅甸的投资普遍受到批评, 并被过度政治化 尽管达贡山镍厂已投产, 中缅天然气管道已通气, 中缅双方重新签署了 莱比塘铜矿协议, 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在缅投资项目被全面政治化的 Asian Affairs, Vol. 3, No., 202, p. 73. Sun Yun, China and the Changing Myanmar, Journal of Current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Vol. 3, No. 4, 202, p 黄昉苨 : 缅甸转型复杂局面对中国更多地意味着机遇 专访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 载 中国青年报 204 年 月 28 日, 第 4 版 3 中国驻缅甸大使: 中缅 胞波 情谊面临历史转型期, 国际在线专稿,203 年 3 月 29 日, 4 貌达 : 文化古都龙的脚印 ( 缅文版 ), 载 七日新闻周刊 第 2 期 49 号,204 年 2 月 2 日 该文严重夸大了缅甸古都曼德勒华人的数量以及对当地社会的负面影响 9

22 20 4 年第 2 期 窘境 现在缅甸国内要求重新谈判或重新评估中国企业在军政府时期签署的投资项目的声音依然很强烈, 中国企业在缅甸最困难的时期尚未过去 目前中国虽然仍是缅甸最大的外资来源, 但自 20 年以来没有新增大型投资项目, 中国对缅甸的部分贷款项目也难以推进 ( 四 ) 中国对中缅关系走向的把控能力下降中国必须交往的缅甸政治主体明显增多, 战略竞争对手增多 过去中国只要和军政府交往就可以, 而缅甸开始转型之后, 除政府之外, 反对党民盟和其他中小政党 NGO 私营媒体 工会妇联等社会团体 少数民族组织和武装 智库等都很活跃, 都能对缅甸政治和外交产生影响, 中国不得不和这些重要的政治力量进行交往 此外, 除印度之外, 美国 日本 欧盟等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都加大了对缅工作力度 应看到的是, 西方国家在对缅问题上存在着隐形的统一战线, 美国 欧盟主要确保缅甸的民主化进程不可逆转, 而日本以及西方国家所控制的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亚洲开放银行等机构在经济上提供支持 在自 20 年以来对缅投资下降的同时, 西方尤其是日本对缅的援助和贷款已形成了后来居上之势 欧洲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在认真考虑援助缅甸, 世界银行已宣布了 20 亿美元的一揽子援缅计划 因此, 从总体上看, 中国对中缅关系的主动权有所下降 ( 五 ) 未来中缅双边关系走向存在较大的变数中缅关系在 205 年缅甸大选前可能面临更大的冲击 为了在缅甸政坛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缅甸各政治力量在大选前很可能大打激进牌, 而中国是最有可能被部分政党努力撇清甚至攻击的对象 此外, 从目前态势来看, 反对党领导人昂山素季和吴登盛总统 吴瑞曼议长就未来缅甸的政治改革与权力分配已形成了某种共识, 在大选前修改阻碍昂山素季成为总统的宪法相关条款以及民盟在大选后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的可能性较大 尽管不能排除民盟和巩发党联合执政的可能, 但一旦昂山素季成为下届总统, 缅甸政府将采取何种对华政策, 目前难以预料 在缅甸军政府最高领导人丹瑞大将 200 年 9 月访华期间, 胡锦涛主席指 世界银行行长宣布 20 亿美元长期援缅计划, 新华社仰光电,204 年 月 27 日, 20

23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出, 中缅建交 60 年来, 在几代领导人的精心培育和推动下, 中缅关系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 不断巩固和发展, 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 近年来中缅关系受到缅甸政治转型的严重影响, 对于中缅关系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 或者说缅甸新政府是否根本性地改变了对华政策, 国际学术界 相关国家政府部门以及媒体的看法大相径庭 中国原驻文莱大使刘新生 203 年初撰文指出, 在缅甸发生大变革的背景下, 中缅友好合作主流不会改变 2 但国内很多人认为密松电站被搁置是中缅关系的拐点, 并且强烈要求反思对缅工作的失误 ; 3 国际上唱衰中缅关系的论调更是甚嚣尘上 4 密松电站被搁置的背景比较复杂, 原因很多 5 它对中缅关系的冲击当然很大, 但并非中缅关系的拐点, 也不意味着缅甸新政府对华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 首先, 缅甸发展与西方尤其是与美国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平衡过去与中国关系的过于密切或者说过分依赖, 还是要与中国决绝?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缅甸政府和精英都不会忽视中国这个重要邻国的存在 缅甸固然可以依靠美国与中国对抗, 但美国能对缅甸投入多少资源是个巨大的未知数, 缅甸也不愿成为中美对抗的棋子, 而且长期紧张的中缅关系肯定不利于缅甸的现代化进程 考虑到吴登盛总统和三军总司令敏昂莱每年都访问中国, 再加上昂山素季和民盟的表态, 可以认为, 尽然双方关系有所疏远, 但中缅沟通渠道依然畅通, 双方高层的密切程度仍高于其他国家, 缅甸仍愿意继续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 尽管改善与美国关系的意愿很高, 但缅甸仍对此高度警惕, 胡锦涛同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会谈, 新华网,200 年 9 月 8 日, 2 刘新生 : 缅甸大变革及其对中缅关系的影响, 载 东南亚纵横 203 年第 期, 第 页 3 相关论调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篇文章, 分别参见李毅 王宇 杨悦 : 重审中缅油气管道, 载 财经 203 年第 8 期 ; 孙兴杰 : 中缅油气管道, 中国昂贵的一课?, 载 纽约时报 中文网,203 年 7 月 日, myanmar/ 4 例如可参见, 托马斯 富勒 (Thomas Fuller): 缅甸争夺战中国落败, 载 纽约时报 中文网,202 年 0 月 5 日, Anderlini, Myanmar s Old Friend China is Left Wondering Where it Went Wrong, Financial Times, June 7, 203, html#axzz2u6tkqyc7 5 李晨阳 : 缅甸政府为何搁置密松水电站建设, 载 世界知识 20 年第 2 期, 第 页 2

24 20 4 年第 2 期 特别是要避免对缅甸与中国 印度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 学术界对中缅关系变化的认知差异很大程度上与不同学者所接触的缅甸人不同有关 西方学者往往接触与西方关系比较密切的缅甸人, 中国学者往往接触比较客观或者说知华友华的人士, 因此很容易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在如何判断缅甸人民以及缅甸政府对华的态度时, 需要有更为全面的分析 笔者反对使用 亲华 和 亲美 来划分缅甸政治精英和民众的态度, 更加倾向于假定大多数缅甸人都是理性的民族主义者, 国家利益是其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亲华 或 亲美 甚至 亲印 只是缅甸人获取国家利益或保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并不代表其对美国或中国的认同, 因为国家安全 经济发展等现实利益需求更为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 国际学术界普遍唱衰中缅关系深刻地影响了国内学者 媒体乃至有关部门 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学者指出, 在缅甸发生政治转型之后, 如果中国学者还认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还将在缅甸新政府对外政策的制定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缅甸新政府仍将继续执行中立主义或大国平衡外交政策, 是严重的经验主义错误 2 一位英国切特豪斯中学 (Charterhouse School) 的中学生方筠娴撰文指出, 缅甸对华外交政策受国际地缘政治考量影响的程度明显有限, 其国内政治考量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 3 需要指出的是, 这一观点也适用于军政府时期, 军人政权的生存是这一时期缅甸外交政策的唯一出发点 即便如此, 这一时期缅甸军政府在中印之间也打地缘牌 缅甸新政府 20 年 3 月上台后, 地缘因素在外交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 202 年 月 日在香港城市大学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几乎所有缅甸与会者, 从中高级政府官员 退休大使到学者到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 都认为地理位置是缅甸外交最大的优势所在, 地缘政治应该成为新政府制定外交政策的基础 部分民运人士甚至质疑新政府是否已做好发挥其地缘优势的准备 4 赵佐苏 : 冷战结束后缅甸与中国 印度关系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3 级硕士学位论文, 第 73 页 该作者缅文姓名似应为 吴佐佐苏, 笔者注 2 笔者参与的一次内部意见交流, 但并不赞同这一观点 3 方筠娴 : 缅甸对华外交政策受地缘政治考量的影响有多大?, 载 公共外交季刊 203 年夏季号, 总第 4 期 4 上述论点基于笔者在会议期间的笔录及和与会者的交流 22

25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承认中缅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不意味着中缅关系已不可挽回, 也不是说缅甸已投入美国怀抱, 更不是建议放弃缅甸 ; 恰好相反, 中国对缅工作仍可大有作为, 因为缅甸官方和民众对华的态度存在转化的空间和可能 目前的中缅关系正处于从先前的非正常状态向正常国家关系转变的磨合期 过去 20 多年的中缅关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西方对缅甸的长期制裁以及军队的高压统治客观造成了中国对缅接触对象单一 手段单一 例如, 过去的客观形势并不允许中国和反对党一般民众加强沟通 不能因为目前中缅关系面临的诸多挑战, 就完全否定过去 20 多年的对缅工作和中缅关系 国际舆论唱衰中缅关系的目的很简单, 是希望中国在经略缅甸方面知难而退, 达到阻止中国通过缅甸进入印度洋的目标 而部分国内学者和媒体跟风, 有的源于不了解缅甸的实际情况, 有的则试图通过散布偏激观点出风头, 更有的夹杂着浓厚的个人利益考虑 这显然不利于中国冷静应对缅甸的局势变化, 同时对缅甸的片面强硬回应也不利于问题解决 二 中国对缅政策调整与不同规模国家间关系探索 缅甸的政治转型对中缅关系的冲击, 对中国外交政策尤其是周边外交政策的完善不无裨益 缘于缅甸的政治转型, 中国不再是缅甸外交中的唯一重点, 这种情况以后极可能还会遇到 因此, 对缅关系受阻并非全是坏事, 而且早发生比晚发生要好, 也许中国在缅甸交了学费, 但可以避免以后在其他地方再次付出类似代价 很多学者认为, 缅甸发生政治转型之后, 中国的政策调整不及时 不到位, 没有有效阻止中缅关系的不断疏远 甚至有学者认为, 中国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在缅甸转型之后的中缅关系问题上 无所作为 笔者不赞同这种看法, 政策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一旦制定就不能朝令夕改, 因此政策的调整也有滞后性, 不会因为缅甸一出现变化就马上修正 当然, 对 2009 年 8 月果敢事件的应急处理不属于政策调整 此外, 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学者, 对缅甸转型之后的变化和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 不可能马上就得出结论 美国从制裁缅甸到 制裁与接触相结合 政策的调整, 前后经历了 20 年 事实上, 从 20 年 3 月缅甸新政府执 23

26 20 4 年第 2 期 政后, 中国对缅甸的政策已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 这种调整和实践是构建不同规模国家之间关系典范的有益探索, 并极可能取得成功 ( 一 ) 倾力加大民间交往的力度除继续保持密切的高层交往之外, 近年来中缅之间的民间交流发展迅速, 这与以往中缅之间主要是政府层面的交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亲诚惠荣 周边外交理念以及把 国之交变为民之亲 周边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国外学者也认为中国在缅甸发起了大规模的公共外交活动, 以改善自己的形象以及和当地社会的关系 首先是 20 年 4 月恢复了中缅友协的工作, 由全国友协副会长冯佐库任会长, 我国驻缅第三任大使耿飚之子耿志远任副会长 203 年 4 月, 缅中友协正式重新成立 近 3 年来, 耿志远副会长多次组织中国的企业家到缅甸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和投资考察, 与缅甸各方面人士广交朋友, 并且会见了昂山素季 中缅友协还邀请缅中友协 88 学生组织 等团体到中国访问和考察 其次是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 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等民间组织纷纷开拓了对缅业务, 与缅甸政府和民间团体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202 年 0 月 28 月 日, 以吴哥哥莱为团长的缅甸智库与非政府组织代表团访华 同年 2 月 0 日, 缅甸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吴敏率团对中国进行访问, 考察中国经济特区, 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验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于 203 年 5 月 4 日在昆明与缅甸资源发展研究所合作举办 中国 - 缅甸民间交流圆桌会 2 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自 20 年 5 月以来多次在缅甸组织了 光明行 活动, 为上千名缅甸患者做了白内障手术 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由缅甸总统首席政治顾问吴哥哥莱领衔的缅甸资源发展研究所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完成了 中欧美日在缅甸履行国际责任的比较研究 的研究报告 此外, 还有多个缅甸联邦议会代表团应邀访问中国 第三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与缅甸 Sun Yun, China and the Changing Myanmar, p 中缅民间交流圆桌会在昆举行, 云南网,203 年 5 月 5 日, /5/content_ htm 24

27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社会各界开展了广泛的交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作为国内唯一的缅甸研究专业机构,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 20 年 2 月成立后, 一直致力于发展与缅甸的文化和学术交流 ( 二 ) 促使我赴缅投资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在缅甸履行社会责任不够也是近年来中缅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密松电站被搁置和中国对缅投资项目不断被政治化之后, 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并且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从管理部门来看, 加强了对赴缅企业的培训力度, 要求赴缅投资企业要按照国际惯例预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影响评估, 并征得当地民众的支持 ; 要求赴缅企业及其员工遵守缅甸的法律法规 尊重缅甸人的风俗习惯, 学会与缅甸人交朋友, 切实改变依靠行贿获取项目 不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破坏缅甸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做法和行为 经过整顿, 我在缅企业的表现比以前有明显好转 中缅油气管道的中方业主中国石油集团东南亚管道公司和密松电站的投资方中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表率 截至 203 年 2 月, 东南亚管道公司中缅管道 ( 境外段 ) 项目已援建了 45 所中小学校 3 所医院 2 个医疗分站以及马德岛水库和若开邦输电线路, 为当地学生和管道沿线民众改善了教学条件 医疗环境和生活条件, 累计投入近 2000 万美元 中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 ( 也称伊江上游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伊江公司 ) 在密松电站停工前, 就为移民建设了 44 栋住房及完善的配套设施, 如每个家庭赠送一台 2 寸彩色电视机, 为社区免费提供水 电,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设立伊江水电奖学金, 等等 目前, 已有 7 名大学生 78 名优秀学生获得奖学金 2 上述努力并未因密松电站停工受到任何影响 此外, 万宝矿产有限公司在莱比塘铜矿所在地 众多替代企业在项目实施地点也努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融洽了中资企业与当地民众的关系 更多详情参见 东南亚管道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纪实, 东南亚管道公司网站, 东南亚管道公司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4 年 月 6 日, shtml 2 伊江上游水电责任有限公司 : 伊江上游水电责任有限公司 年社会责任报告,203 年 2 月, 第 页 25

28 20 4 年第 2 期 ( 三 ) 创造性介入缅北民地武与缅政府之间的和谈 989 年缅共解体之后, 在中缅边境缅方一侧长期盘踞着掸邦东部同盟军 ( 其辖区被缅政府定为掸邦东部第四特区 ) 佤邦联合军( 辖区为掸邦北部第二特区 ) 果敢同盟军( 辖区为掸邦北部第一特区 ) 克钦独立军(994 年 2 月与缅政府达成停火协议, 其辖区为克钦邦第二特区 ) 克钦新民主军 ( 辖区为克钦邦第一特区 ) 这些武装与缅政府达成政治和解之后, 总体上能够和平相处, 但 2009 年 4 月缅甸政府推出的民地武改编计划使得双方的关系再度紧张, 以至于在同年 8 月爆发了政府军占领果敢的冲突,3.7 万多名难民到中国境内避难 果敢事件严重影响了云南边境地区的安全 稳定, 中方此后严正要求缅方用和平手段解决其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 ( 以下简称 民地武 ) 之间的矛盾, 确保武力冲突不要波及中国 从 20 年 6 月开始, 缅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再次爆发了大规模冲突, 不仅导致大批难民涌入我境内, 中方在克钦邦的多个合作项目被迫停工 202 年底和 203 年初, 更是有多发炮弹落入我境内 为此, 中国加大了对克钦邦冲突的协调力度, 最初只是劝和 促和, 为克钦独立军与缅政府代表的会谈提供了会谈场所 安全保障等便利,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203 年 2 月 4 日在瑞丽举行的克钦独立军与缅政府的谈判中,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会前分别会见了双方代表, 并作为见证人参与了有关会谈 随后中国政府任命王英凡为首任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 主要参与处理中缅有关事务 此后, 王英凡作为中国特使参加克钦独立军与缅政府的历次会谈 目前缅政府与主要民地武之间的和谈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有望签署全国和平协议, 这和中国的协调 斡旋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中国介入缅北和谈, 国际社会并没有更多反对的声音, 但认为这是一种干涉 (intervention) 甚至 公开干涉 (open intervention) 国内有学者也认为这是中国正式调停另外一个主权国家内的冲突双方, 因而意味着中国将放弃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其实国内学者此前已多次讨论过该问题, 一部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A Tentative Peace in Myanmar s Kachin Conflict, Asia Briefing, No. 40, June 2, 203, p. 4; Sun Yun, China s Intervention in the Myanmar-Kachin Peace Talks, Asia Pacific Bulletin, No. 200, February 20, 203, articles/203/02/20-china-myanmar-sun#. 26

29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分学者主张修改不干涉内政原则, 另一部分学者主张在坚持的基础上对其有所创新 其中第二种意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提出的 创造性介入 (creative involvement) 所谓 创造性介入, 讲的是一种新的积极态度, 即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 中国对国际事务要有更大的参与意识和态度 这种做法既不是对 韬光养晦 姿态及做法的抛弃, 又绝非西式的干涉主义和强权政治, 而是符合中国新的大国位置 国情国力和文化传统的新选择 2 创造性介入 不是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否定, 相反它是新形势下对这一原则的丰富和发展 ; 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一个国家的内部重大事务, 特别是像政治制度 安全安排和治理方式及领导人选择这类关乎社稷民生大局的问题, 应当由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 这个土地上长期居住的百姓来决定, 不容外部势力干涉 3 但是允许其他国家以平等的身份和朋友的角度, 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供其领导人和人民参考 派遣特使是中国的 创造性介入 的重要特点, 王逸舟教授认为时任副外长王毅作为特使在 2007 年 月 4 6 日访问缅甸, 就是一个成功的 创造性介入 案例 笔者认为, 缅北战事直接影响到中国安全与稳定, 为避免事态恶化并为美国提供介入缅北事务的潜在机会, 中国政府通过派遣特使的方式, 加大了协调和斡旋的力度 这的确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创新, 是一种创造性介入, 而非干涉缅甸内政 ; 中方在缅北冲突劝和促谈问题上一向发挥积极 建设性作用 4 正如有学者评价的那样, 中国对克钦冲突的干预为中国传统不干涉内政原则提供了新的注解 5 当然, 这一创新可能仍不完善, 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他国的文化和心理特点, 对这一方法加以完善和推广 ( 四 ) 加强了与反对党民盟和昂山素季的沟通 如卢光盛 : 缅甸问题与中国不干涉政策的调整, 载 联合早报 2007 年 0 月 5 日 ; 张云 : 中国崛起与中国外交 不干涉 原则的困境, 载 联合早报 20 年 6 月 5 日 2 王逸舟 : 创造性介入: 中国外交新取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年版, 第 2-22 页 3 王逸舟 : 创造性介入: 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3 年版, 第 页 年 月 25 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外交部网站,203 年 月 25 日, 5 Sun Yun, China s Intervention in the Myanmar-Kachin Peace Talks. 27

30 20 4 年第 2 期 已故前驻缅大使程瑞声先生在缅甸任职期间, 曾 4 次见过昂山素季, 也曾到民盟总部祝贺民盟获得 990 年大选的胜利 程瑞声先生与民盟和昂山素季的接触, 一方面为今天发展与民盟以及昂山素季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程瑞声先生的行为在当时受到了缅甸军政府的抗议 因此, 在很长时间内, 民盟和昂山素季是中缅关系中的禁区, 个别西方国家官员 议员甚至著名学者访缅时偶尔可以见到昂山素季, 哪怕是在软禁期间, 但中国官员和学者却不可以 202 年 2 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证实昂山素季同中国大使李军华举行了历史性会晤 此后, 我驻缅使馆与昂山素季和民盟建立了比较畅通的联系渠道, 新任驻缅大使杨厚兰先生多次会见昂山素季和民盟的其他领导人 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李小林会长与中缅友协副会长耿志远于 203 年 2 月 20 日拜会了昂山素季,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会长 前外长李肇星于 203 年 2 月 2 日拜会了民盟名誉主席吴丁吴 昂山素季还接受了一些港澳媒体的采访, 表达了对中国的善意和访问中国的愿望 与此同时, 民盟中央执委尼布率领一个由 2 人组成的代表团于 203 年 5 月 8 8 日访问了中国, 这是缅甸反对党民盟首次组团访华 同年 6 月初, 民盟派遣了第二个代表团访问中国 到年底, 由中央执委吴年温率领的 0 人代表团访问了北京 上海 昆明等地 其间, 民盟中央执委吴昂腾作为昂山素季特使也访问了中国 204 年 月, 杨厚兰大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国政府将适时邀请昂山素季访华 邀请缅甸民盟代表团以及昂山素季本人访华表明中国在周边国家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外交行动, 打破了以往不和友好国家反对派交往的外交禁区 中国对缅外交还做了一些其他的调整 如中国驻缅使馆比以往更加开明, 并且新成立了新闻与公共关系处, 率先通过脸谱 ( Facebook) 用英文发布新闻, 包括大使在内的使馆工作人员主动接触缅甸民众 媒体 政党 NGO 以及其他使馆官员, 拜会缅甸各大政治力量和有关政府部门, 加强了与缅甸社会各界以及国际社会的互动 又如, 中国商务部正着手考虑改革, 准备支持国内民间组织利用对外援助资金到缅甸从事社会公益活动 正是由于上述政策调整, 中缅关系在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 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203 年 6 月, 中缅两国签署了 落实中缅全面战略合作 28

31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为双边关系未来的发展制定了路线图 同年 7 月, 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并投入运营, 迄今为止运转正常 同年 2 月, 在中国的帮助下, 缅甸承办第 27 届东南亚运动会取得了巨大成功, 不仅开闭幕式达到了很高水准, 缅甸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历史性名列第二, 仅次于泰国 这是中缅两国人文交流的新亮点 203 年中国依然保持了缅甸最大外资来源国和贸易伙伴的地位 三 将中缅关系塑造为不同规模国家关系典范的思考 如前所述, 自 20 年 9 月密松电站被搁置以来, 中国对缅甸的政策已做了较大的调整, 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虑及中缅关系在缅甸政治转型以来所面临的重大压力, 中国有必要思考如何对前述政策转型予以进一步完善, 进而推动将中缅关系塑造成为中国在周边地区的不同规模国家间关系的典型 ( 一 ) 进一步调整心态和思路首先是对缅甸政治和外交转型要有宽容心 绝大部分中国人仍希望缅甸和中国保持过去的特殊关系, 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缅美关系的发展 其实大可不必 如果能以包容 宽容的心态看待缅甸的转型, 就更能真正赢得缅甸政府和民众的尊重, 抨击 打压缅甸政治转型的言行会导致缅甸人的反感, 不利于中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 对于中缅关系的好转要有耐心 目前缅甸民众总体上还处于民主的狂热期, 对中国过去支持军政府与缅甸民主化进程滞缓的不满情绪尚未完全发泄和释放 缅甸政府和民众还相信西方的援助 投资会大量到来 ; 缅甸民众对政府的需求尚停留在政治层面, 对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并不强烈 第三, 对于中缅关系的发展趋势要有信心 既要看到中缅关系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也要看到中缅关系的基础和中国在缅甸的优势, 即缅甸仍是中国 近而不亲 的伙伴, 民众对华有不满情绪, 但并不反华 尤其是在现阶段, 前军政府最高领导人丹瑞大将对缅甸政局走向和军队仍有较强的掌控能力, 并且对中缅关系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第四, 做好对缅工作要有系统思维 扭转目前中缅关系的不利局面, 把 29

32 20 4 年第 2 期 中缅关系真正塑造为不同规模国家关系的典范是一项系统工程, 靠单一的某种方式和手段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因此, 要摈弃某些极端的想法和做法, 比如 中国要打好民地武这张牌, 中缅关系高枕无忧 养好克钦邦这只虎 2 等偏激想法不仅在理论上行不通, 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第五, 对过去 20 多年对缅政策和工作的反思要理性和适度 前一时期的对缅政策可能的确存在诸多不足, 需要调整和改进, 但不能全面否定 在西方全面制裁缅甸的情况下, 加大中国企业到缅甸投资力度的确为缅甸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 但在新的背景下, 帮助缅甸发展的具体方式可能需要及时调整 同时, 西方舆论对中缅关系的攻击,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发展同缅甸关系上占了先机 我们既要看到当前美国在对缅关系中的优势, 也要看到美国过去很长时间在缅甸问题上无所作为 美国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扭转局面, 我们同样可以做到 第六, 对缅工作要从 被动应付式 变为 主动筹划式 过去中国恪守不干涉内政原则, 对缅甸政治发展进程的创造性介入不够, 在很大程度上是任其自然发展, 没有很好地抓住当时两国关系最好时的机遇, 适时推动缅甸的政治改革进程 今后要加强对缅甸的研究, 加强研判, 做到未雨绸缪, 同时要积极发挥为缅甸治国理政的参谋咨询作用 ( 二 ) 加强顶层设计 机制建设和政策的执行力首先, 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对于缅甸在中国周边外交和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其实无论从经济还是安全角度, 缅甸都是战略支点 只有认识到了其重要性, 才可能加大经略的力度 其次, 对于缅甸这样重要而又存在较多问题的国家, 需要成立由级别较高领导人领衔的对缅工作领导小组, 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和与缅甸接壤省份, 共同做好对缅工作 第三, 要根据当前中缅关系的实际情况以及短期 中期 长期目标, 制定对缅甸的中长期战略, 并切实贯彻执行 Sun Yun, Has China Lost Myanmar? Foreign Policy, January 5, 203, policy.com/articles/203/0/5/has_china_lost_myanmar. 2 施旖旎 : 学者称中国应养好克钦邦这只老虎,IBTimes 中文网,203 年 月 2 日, 30

33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第四, 仿照中美之间的对话机制, 构建中缅政治 经济 安全等事务的双边合作机制, 及时处理双边关系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 改革对外援助机制 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 (ODA) 对日本外交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中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 使对缅援助能发挥更好 更大的作用 第六, 加强计划的落实 目前中缅之间已签署 落实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各有关单位决不能将其束之高阁, 而要按照规划务实推进 ( 三 ) 倾力解决中缅之间存在的重大问题当前中缅关系中最大的挑战是缅甸民众对中国的不满, 因此,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缅工作, 就是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亲 诚 惠 荣 周边外交理念, 把中缅关系从国之交变为民之亲, 彻底改变缅甸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要做到这一点, 中国要与缅甸社会各界加强交往, 包括政府 议会 军队 执政党 反对党 少数民族武装与团体 中小政党 NGO 媒体 高校学生 僧侣甚至 88 学生组织 等激进势力, 通过政府外交 民间外交 公共外交相结合的方式, 增强其对中国的了解, 使更多的缅甸人知华友华 其次, 中国对缅甸的投资也饱受国际舆论批评 因此, 要改变中国对缅投资集中在资源开发领域以及赴缅经商的中国人形象不好的现状, 使缅甸民众能切实感受到中国投资与援助的好处 此外, 缅甸新政府在事先未与中国沟通的情况下, 单方面撕毁协议并搁置了密松电站, 使我企业损失惨重 在此问题上要继续与缅甸政府交涉, 同时要做好针对缅甸民众的解释说服工作, 不要使之成为中缅关系中的毒瘤 密松电站是否要重启, 重启的路径该如何构建, 也需要尽快形成共识 第三, 妥善处理缅北民地武问题 在缅甸民地武问题上, 我们首先要形成一种共识, 即一个民主 和平 统一 开放 发达的缅甸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个落后 分裂 封闭 专制 腐败的缅甸不利于我国利益在缅甸的拓展和保护 因此, 建议中央和云南加大对缅北民地武问题的劝和促谈力度, 促使缅北民地武与缅中央政府尽快签署长期和平协议, 从而实现中缅边境的长治久安, 推动云南与缅北地区社会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 3

34 20 4 年第 2 期 ( 四 ) 积极推进务实有效的经济合作第一, 调整对缅投资领域 为了争取缅甸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缅投资要从资源开发为主, 转移到加工制造业 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第二, 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 互利共赢要有新内涵 中国过去也强调富邻 多予少取, 但往往只强调某个对缅投资项目中, 中方投资多, 获利少 ; 缅方投资少, 获利多, 认为这就是互利共赢 其实过去我国在缅甸的密松电站 莱比塘铜矿以及中缅油气管道等大型投资项目均是以我为主, 并非缅甸最急需的项目 今后中资企业应从缅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当地民众的需求出发来选择投资项目, 这才是真正的互利共赢 第三, 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 建议中缅两国尽快建设两个农业合作示范园区, 一个可设在缅甸首都内比都附近, 便于缅甸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观学习 ; 另一个可设在中缅边境地区, 实行生产 加工 销售一条龙, 产品可以销往缅甸及中国市场, 甚至向其他国家出口 建议双方合作组建中缅农业技术合作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中方可以帮助缅甸传播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推广良种和先进农机 耕作技术, 建立缅甸农业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预报与治理机制, 建设国际和缅甸国内农产品价格和市场信息分析中心以及交易平台 其中在传播现代农业技术方面, 中方近期可考虑将中国中央台七套的农业节目配上缅语, 制成光碟后在缅甸免费发放, 并帮助缅甸建立农业广播电台, 将来可考虑在缅甸国家电视台帮助开设农业频道 建议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 在密支那以北至印缅边境地区, 由中印缅三国企业合作建设农业种植与加工园区 第四, 加强加工业合作 建议帮助缅甸在其北部建设一个满足国内需求的加工基地, 重点是生产农用机械和家用电器 ; 帮助缅甸在南部建设一个出口导向的加工基地 第五, 支持我国 NGO 利用援外资金到缅甸开展改善缅甸民生的社会公益活动, 同时为我在缅项目和企业进行形象设计 危机应对和社会公益等工作 第六, 根据 一带一路 战略的要求, 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框架下, 加强与缅甸的互联互通, 其中重点是建设昆明 皎漂的铁路 公路以及 32

35 探索不同规模国家关系模式 皎漂港的开发 ( 五 ) 加强各种外交策略的综合运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要把立德 立行与立威很好地结合起来, 打好组合拳, 改变以往的 大棒不硬 胡萝卜不甜 的状态 一方面, 要尊重缅甸政府和人民的利益诉求, 使缅甸人民能够从中国的发展以及中缅合作中受益 ; 另一方面, 在重大涉我国家利益问题上, 也要把丑话说在前面, 明确提出我们的底线 ( 如缅甸不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战略的组成部分, 不能成为美国的军事基地等 ) 以及触动底线可能产生的后果, 防止对方误读误判, 要使包括缅甸在内的周边国家不至于损害我核心国家利益 结束语 缅甸在我周边外交与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两国关系曾经被称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 在经历了 988 年 9 月至 20 年 3 月的特殊关系之后, 由于缅甸的政治转型, 中缅关系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中国在对过去 20 多年的中缅关系进行深入反思之余, 也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政策试验对于中国构建不同规模国家间关系成功模式的探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当然, 要使中缅真正成为不同规模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 还需要继续进行外交领域的改革, 充实和完善我国对缅战略与政策, 并在实践中切实执行, 才有可能实现中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 收稿日期 : ] [ 修回日期 : ] [ 责任编辑 : 张春 ] 可以继续仿照过去的做法, 如周恩来总理 956 年 8 月 25 日在会见缅甸驻华大使吴拉茂时就指出, 如果缅甸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 中缅两国就不会成为友好国家 参见范宏伟 : 和平共处与中立主义: 冷战时期中国与缅甸和平共处的成就与经验,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2 年版, 第 2 页 33

36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印度因素 赵干城 内容提要 印度是中国西南周边最重要的近邻, 其对中国周边战略的身份是综合性的, 进而也是中国周边地区战略形势演变的一个常量, 这既是由印度的巨大体量所决定, 也源于中印整体关系特别是可能长期存在的边界纠纷, 还体现在印度对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上 但更重要的是, 随着印度的快速崛起, 其对中国周边战略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影响正在迅速上升 印度作为中国周边战略形势演变的变量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即中国对印度力量的评估 美国等大国对印度地位与作用的看法以及印度的自我定位都处于变动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三大变量的最终驱动力主要来自印度的发展及印度由此增加的力量将用于何种战略目标 因此, 印度的何种身份以及在哪些领域对中国而言更为重要, 是中国对印度战略的重要决定因素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印度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大可能具有助力中国的正面意义, 但中国仍需要从大局出发制定促进稳定的策略, 同时也需要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印度应该被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 中国应致力于促进和塑造与印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另一方面, 亦有必要应对印度将中国视作主要对手而来的各种消极现象, 全力遏制将中印关系导向对抗的趋势 关键词 中国外交周边战略印度变量 作者简介 赵干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 D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4)

37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印度因素 印度是中国西南周边最重要的近邻 就中国的周边战略而言, 印度的身份是综合性的, 兼具中国对外战略视野的多个要素 : 印度既是邻国, 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 更是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新兴大国, 以及比较有争议的印度是否也日益成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 这些身份的组合使印度在中国对外战略的布局中具有相对特殊的地位, 即按照中国对外战略的重点, 也就是 大国关键 周边首要 发展中国家基础 多边外交舞台 等四大战略领域, 印度似乎都有着一定的地位, 但都不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地位 印度这一比较特殊的地位是考察中国周边战略时必须强调的一个因素 本文拟从中国对外战略中极为重要的周边战略这个角度, 考察印度的地位与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周边战略中对印度政策的可能选项 一 印度的地缘政治地位与战略意义 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在二战后国际格局中并不具有突出的战略重要性 虽然南亚摆脱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运动在世界上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但在冷战的纷争中, 南亚的民族解放最终转化为新独立国家之间的冲突, 这客观上极大地降低了印度的战略重要性, 并使次大陆成为国际战略意义上的次生地域 这在地缘政治上反映了南亚地区的两个突出现象 : 一方面, 南亚国家之间的冲突使该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被边缘化 尽管这些冲突本身在高潮时仍然吸引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如印巴为克什米尔归属而发生的战争, 以及为最终解决殖民统治留下的东西两个巴基斯坦而导致的该国被肢解的冲突等 印度是南亚几乎所有重大冲突的主要角色, 但这些动荡对世界基本格局并没有重大影响, 反而使该地区在国际政治中被边缘化 另一方面, 也可以观察到南亚地区被边缘化主要是因为印度被边缘化 虽然印度为突出其应有的地缘政治地位做了巨大的努力, 包括倡导不结盟运动 与苏联结盟 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要,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 该战略重点排列系中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提出, 但当时并未见之于正式文件 自中共十六大报告 (2002 年 ) 正式提出后, 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指导方针, 并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此表述为 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积极参与多边事务 等 35

38 20 4 年第 2 期 等, 但仍没有帮助印度获得其所期望的全球大国地位 不过, 印度地缘政治地位跌落导致南亚地区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边缘化, 恰恰也反映出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决定性地位 印度战略地位下降, 在有些论者看来, 使中国得到了一个所谓 政治好处 (political advantage), 即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持续存在, 国际社会就会将两个国家比较, 议论其是非 这极大地降低了印度的大国地位, 使印度的战略地位沦为向巴基斯坦靠拢, 这是 有利于中国的 西方学者这种观点的地缘政治争斗倾向显然是基于传统的零和观念, 并不能解释中国奉行的睦邻友好政策的基石究竟是什么 而按照上述逻辑, 似乎中国更愿意看到自身的周边冲突频仍, 以便从中可以得到较多的 政治好处, 即便这种 好处 并不是中国刻意追求的 这种观点一方面贬低了印度的地缘政治地位, 另则也很容易误导中国对印度真实地位的看法, 因为印度虽然从未成为全球大国, 即使印度领导人总是以此鼓励印度民众, 将此作为印度的国家目标, 但印度的真实地位离这个目标始终相当遥远 不过印度作为中国的邻国, 且又是南亚地区实力最强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大国, 对中国的地缘意义是不同的 印度是中国周边地区战略形势演变的一个常量, 即印度固有的特定地位对中国的周边政策具有恒定的意义 首先, 印度在中国的西南周边有最为漫长且尚未划定的边界线 与印度接壤的主要是我国西藏地区, 那里是中国维护和开发的重点边疆地区 自达赖集团叛逃后的半个多世纪,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就是西藏地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而印度在接纳了达赖流亡后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姿态, 以及在边界问题上与中国的争端, 使印度成为中国维护边疆地区和西南周边稳定的一个重大考量因素 这个因素的重大, 与印度在二战后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没有太大的逻辑关系, 而是由中国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无论是在中印关系比较紧密的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还是两国因边界冲突后转而高度敌对, 以及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体系调整双方寻求和解的努力进程, 上述因素总是成为处理两国关系的最重要考量之一, 显示印度作为与中国有着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的邻国, 是中国思考周边政策的关键对象之一 而在可预见 John W. Garver, Protracted Contest: Sino-Indian Rival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 p

39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印度因素 的未来, 上述历史遗留问题也很难有一个解决的时间表 由此可以判断, 印度是中国周边战略的一个常量 其次, 印度本身的体量决定了印度在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地位 印度虽然不是对中国周边环境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大国, 但印度作为亚洲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发展中大国之一, 自二战结束后就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 最先认识到这点的可能是美国 根据美国国务院解密的档案, 早在二战结束印度独立已成定局时, 美国国务院内部的一个评估就认为, 由于日本已经战败, 中国处于内战动乱中, 因此印度在亚洲是 一枝独秀 的大国, 是当时亚洲 最强大的国家, 甚至可能未来取日本而代之, 形成有挑战能力的国家 美国当时的这种担忧显然是因为美国战胜日本并已取得在亚洲的支配地位后产生的, 美国担心印度会成为挑战者 这个担忧是否成为美国后来与巴基斯坦密切合作的根据之一是值得思考的 事实上, 印度独立后美印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显示出美国对印度始终持有防范警惕的态度, 从未真正信任过印度, 即使朝鲜战争后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头号威胁也仍然如此 美国的战略评估应当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而这个战略评估是建立在印度的一些基本面上的, 这些基本面决定了印度的地缘政治地位 这对美国在战后的亚洲布局而言固然是一个因素, 对中国这个印度的近邻就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性常量 因为, 印度的一些基本面决定了印度在南亚天然据有的主导地位, 即使印度因各种内外原因一时难以实现其主导次大陆的目标, 但印度的行为必定是决定南亚安全形势的主因, 这对中国的周边环境而言, 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再者, 如何处理两个毗邻而居的大国的关系, 在现代国际政治中并无现成的积极经验可循,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念提供了以竞争为主线的基本框架, 但这并不适用于中印关系, 因为两国在历史上并没有激烈的地缘政治争夺 对这个历史事实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读 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 2005 年在回答印度记者问题时指出了这点, 即中印关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友好积极的, 冲突只是非常短暂的一段 2 但中国领导人并没有解释为何如此, 显然他的 Baldev Raj Nayar & T.V. Paul, India in the World Ord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载 人民日报 2005 年 3 月 4 日, 第 版 37

40 20 4 年第 2 期 重点是在展望未来, 但这个问题仍然在那里等待解释 美国学者约翰 加弗给过一个比较粗略的解释, 他认为在缺乏现代技术和交通的条件下, 高耸的喜马拉雅山阻断了两国的交集, 使任何冲突都成为沉重的财政和物力方面的负担, 从而大大降低了两国冲突的可能 这个从消极意义上得出的解释侧重于客观地理和物质条件 换言之, 中印历史上之所以很少有冲突主要原因是能力问题, 这当然传达了相当 消极 的信息, 因为其隐含的意思是如果双方有能力, 或者地理条件不再成为阻碍时, 冲突将产生 美国学者的这个观点可否用于解释现代中印关系中出现的严重冲突呢? 答案是否定的 但这个看法确实可以引导出进一步的思考, 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力的上升, 两个亚洲大国的相处之道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60 年前, 两国在解决了围绕印度是否可继续与中国西藏地区保持经贸联系从而体现印度在这个重要地区的 存在 问题后, 提出了 和平共处 五项基本原则 但两国关系随后的发展却难以证明这些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从印度对西藏地区内部骚乱毫无原则的煽动支持到两国围绕边界线划分的激烈对抗, 大量事实证明这些原则只是停留在原则, 并没有化为相应的政策 从中国的角度看, 如何处理与印度的关系也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而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或者说, 作为中国西南周边最重要的大国, 印度是中国周边战略考量的一个常量 最后, 印度作为中国周边战略的一个恒定因素还体现在中国与印度的邻国发展关系的进程中 在外交政策的实践中, 很难说中国会根据印度的反应来决定是否和其他南亚国家发展合作关系 ; 印度喜欢或不喜欢中国与其邻国发展关系是印度的选择, 中国并不受其看法制约 但另一方面, 由于南亚的地理特点, 印度居于南亚的中心地位, 与印度接壤的南亚邻国互相之间都不接壤, 这个独特的现象促使印度将南亚地区视为其 后院, 也是印度对外政策中所谓不接受外部势力进入南亚地区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背景下, 中国与其他南亚国家发展关系就很容易被印度视为 外来势力 侵蚀印度影响之举 这种现象从印度独立后就一直存在, 今后也不大可能消失, 因而也是印度成为中国周边战略的一个常量的根据 Garver, Protracted Contest, pp

41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印度因素 二 印度崛起的地缘政治冲击 南亚是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相类似的发展缓慢地区, 迄今仍然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但进入 2 世纪后, 印度的发展突然出现转机 从 2002 年起, 印度连续多年保持了 7% 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年增长率, 个别年份甚至接近两位数, 创历史高位, 从而在国际政治中形成了 印度崛起 的冲击 这种冲击表现在各个领域, 对中国的对印度战略而言, 则构成了中国周边战略 特别是西南周边以及随着印度相关政策的发酵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新的变量 变量之一是印度崛起使中国对印度的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印度崛起必将改变印度的国际地位, 这种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 但更是与印度有直接关系的国家关心的一个政策取向的问题 因为印度摆脱贫弱交加的状况, 虽然首先体现在印度国民的福祉提高, 但也同样体现在印度的地缘政治地位与实力的增强 例如,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 印度的 GDP 在 20 年达到.84 万亿美元, 而 2000 年时为 4600 亿美元 扣除通胀和汇率因素, 在这一略超过十年的时间段里, 印度实现了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 单就同时段国民经济增长幅度而言, 印度取得的成绩与中国是相当的, 虽然在总量上印度仍然远远落后 印度的这种快速增长意味着什么, 以及中国应如何评估印度国力大幅增长所产生的种种效应, 诸如此类的问题最终将重新塑造中国对印度的看法, 而这必然是中国制定对印度战略的一个重大考量 由于对印度崛起的这一看法并未完全确定, 印度发展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的前景, 因此如何评估印度崛起, 特别是印度成长为世界性大国的前景成为中国主流媒体和学界关注的一个对象 2 从这类讨论中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 而这是由印度本身发展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 这些不确定性对中国如何看印 World Bank, Country Data, See also Economist: Country Report, ,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London, 例如由 人民日报 社主办的 学术前沿 203 年第 5 期集中刊登中国学者的文章, 讨论被该刊物列为当前 24 个重大问题研究 的课题 印度的战略意图, 提出 印度究竟能走多远 等问题 又如 203 年 8 月印度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该新闻在中国媒体上得到广泛报道, 并有大量相关的分析评价 39

42 20 4 年第 2 期 度产生重要影响, 将随着印度的发展而发展, 短时间恐怕很难有确定无疑的结论, 这对中国制定相应的对印度战略是一个变量, 其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是强大起来的印度究竟是中国的对手还是伙伴, 或者两者都不是而居于其间等, 这类问题虽然不可能立刻找到确凿无疑的结论, 但中国如何看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中国的相应政策 变量之二是在地区和全球两个层面上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地位与作用的看法, 以及主要大国因此采取的相应政策, 目前都处于不确定阶段 由于印度崛起正在改变从地区到全球范围的地缘政治结构, 地区和全球大国因而都在重新评估印度可能在未来的国际体系演进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004 年印度国大党大选获胜后利用国际媒体开始炒作的 印度崛起 论, 着力做美国的工作, 成功说服美国放弃了印度核试验后对印度实施的核封锁, 与印度达成 民用核能协议 2006 年 3 月布什总统访问印度, 大赞印度的民主体制, 并声称美国愿意帮助印度成长为 全球大国, 这个表态在新德里引起强烈反响, 基本上扭转了印度长期来形成的反美心态 这标志着美印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导致美国对印政策产生巨变的战略原因显然与美国对印度地位与作用的评估有联系, 而这种评估今天仍将继续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这不但体现在美国对印度战略的调整变化中, 也同样体现在地区层面上的主要国家的相关战略中 如近年来围绕东海和南海的主权与权益争端, 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将印度视为一个可以引入的因素, 其中包含的原因很复杂, 但有一点也许可以肯定, 即印度国力的增长所产生的变化促使地区国家越来越将印度作为一个可以加以利用的因素 而在现实的地缘政治博弈中, 印度也在充分利用这种形势, 谋求其在亚洲正在形成的格局中扩大立足点 同样, 这个进程远未完成, 是中国需要面对的关于印度的另一个变量 变量之三是印度对自身地位的看法也在变化之中 众所周知, 印度精英在争取国家独立的道路上一直持有一个恒定的观念, 即印度是因西方殖民主义的压迫而丧失了大国地位的, 印度理应成为世界性大国 尼赫鲁是这个大国思想的最有力鼓吹者, 并深得民心 但印度的大国目标因其独立后发展缓 由于印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不签署 不扩散核武器协议 的国家之一, 根据美国极力推动的核不扩散体系, 印度不能在国际上开展民用核能合作 印度核试验后, 美国一度加强了对印度的制裁, 对民用核能实行全面封锁, 对印度民用核能发展有极大影响 40

43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印度因素 慢而难以实现, 甚至印度在冷战时期通过倡导不结盟运动等活动建立起来的国际影响也逐步消失 998 年印度决定试验核武器, 这对现行国际体系和制度构成很大冲击, 印度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和其大国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印度的大国地位究竟因其核试验而得到多大提高却是很有争议的问题, 事实上, 国际社会对印度的真正关注是在印度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后才有了大幅提高, 也就是决定印度是否拥有全球性大国地位的是其经济实力及因这种实力体现出来的其他发展 从这个角度观察印度对自身地位的看法, 应当说印度的自我定位恐怕也未完成 近年来印度大力加强国防能力建设, 先后购买和开发包括航母与核潜艇在内的先进武器系统, 同时印度也努力争取 入常, 包括争取各大国对其努力的支持等, 无不反映出印度力图推进其在全球体系中的大国乃至强国地位 就这一问题, 一方面印度无疑认为自身应该是世界性大国, 应当在国际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 另一方面, 印度也不能不认识到以其现有力量恐怕还很难使国际社会认同印度的大国地位, 印度因此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在印度逐渐获得更清晰的自我定位过程中, 印度将首先对其周边地区及亚洲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上述三个变量均为观念层面的 其所以重要, 因为观念塑造行为, 观念也催生战略和政策 以美国如何看印度为例, 自冷战结束后相当长时间, 美国并没有视印度为重要力量, 直至小布什政府上台后, 美国开始从新的角度认识印度 而这实际上早在总统竞选时期, 布什的外交政策顾问赖斯便在 外交 ( 双月刊 ) 上著文指出, 美国应当更密切地关注印度在地区平衡中的作用 现在有一种很强大的观念趋势, 那就是把印度与巴基斯坦联系在一起, 就是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 或这两个国家的核竞争 但印度是中国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印度也应当成为美国考虑的因素 印度还不是一个大国, 但有潜力成长为一个大国 由于美国看印度的观念产生了新的变化, 后来布什政府以帮助印度突破核封锁为切入点重塑美国对印度政策就成为这种变化的逻辑结果, 至于美国吹嘘的所谓 价值认同 只不过是一种宣传而已 在美国近年来的对印政策中可以明显观察到中国因素 换言之, 美国是将印度视为平衡中国的一个大国而加以重视的 如果印度进一步发展而成为更重要的 Condoleezza Rice, Campaign 2000: 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Jan/Feb

44 20 4 年第 2 期 大国, 美国又将持何种立场呢? 这一问题也可以从更具体的角度提出 如印度开发射程不超过 5000 公里的中远程导弹, 如 烈火 IV 和 烈火 V, 在美国看来是值得欢迎的, 因这个射程的导弹正好可以针对中国 但印度的战略目标似乎不止于此, 印度更希望和安理会五常一样, 拥有射程遍及全球的洲际导弹, 而这也是印度的战略目标 但美国对印度开发足以打击美国本土的战略武器就万难支持了 可见美国虽然声称印度已是其盟友, 但印度仍在发展的进程并非是清晰明了的, 因而美国的看法及相关战略也将随之调整 美国并无把握可将印度塑造成符合美国利益的大国, 因此没有理由说美国一定将 帮助印度成长为全球大国 上述三大变量, 即中国对印度力量的评估 美国等大国对印度地位与作用的看法以及印度的自我定位, 其变化的最终驱动力主要来自印度的发展, 以及因这种发展而增强的力量在印度的战略筹划中将主要指向何方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充满了不可预测和难以确定的因素 如印度在经历将近 0 年的高速发展后, 突然显现出明显的疲态,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被解释为主要原因, 但仍不能解释为何在危机初起的阶段, 印度似乎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 反而是发达国家已然走上复苏的道路时, 印度经济增长率却骤然受挫 在国际政治范畴, 亦可观察到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 例如, 奥巴马 200 年访问印度时承诺将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这被视为美印关系的新起点, 将给双边关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但事实上却并未见到这种所谓可以预见的发展 : 美印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冷落状态, 甚至如美国传统基金会学者罗曼都认为美国支持印度 入常 是 不正常的, 因为印度在联合国的投票纪录显示印度并不支持美国 ; 在 200 年的 7 次投票中, 印度 44 次投票与美国相悖, 这个纪录和古巴差不多 结论是 印度在安理会以美英法为一方 中俄为另一方的争斗中将扮演 中立 角色, 即不结盟运动的角色, 或者更糟, 印度甚至可能打算在安理会中起到平衡美国的作用? 2 这番言论将美国指望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毫无保留地支持美国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但美国的期望并不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印度外交传统和理念之基础上的, 只是反映 2006 年 3 月布什总统访问印度在新德里红堡发表演讲中做的承诺, 见 印度斯坦时报 (The Hindustan Times)2006 年 3 月 6 日 2 Oversold? India Abroad (New York Edition), April 20,

45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印度因素 了美国希望继续乃至永久领导世界的观念 尽管存在这些不可预测的因素, 但印度崛起仍然被视为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大趋势 印度崛起主要将体现在政治 经济 军事 安全等领域, 成为世界格局中一个不断变化且呈增强趋势的现象 印度对自身地位的传统地缘政治观念促使印度将努力提升和发展其军事投送布防能力视为关键, 这使得印度崛起在军事安全领域有较突出的表现, 如印度近年来大力增加国防投入, 开发各类先进武器系统, 并动用巨额外汇向西方国家购买军火, 加上印度向俄罗斯购买的战机舰艇等, 印度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武器购买国家 这极大增强了印度的军事实力, 成为衡量印度地缘政治地位的一种重要指标 印度以其固有的体量而具有的地位, 以及因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强的地位, 对亚洲的地缘政治及国际政治格局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当然必定也将对中国制定相应的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 中国对印度战略的若干选项 由于印度对中国而言具有的多重身份特征以及印度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动态进程, 因此在思考中国对印度战略时必定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印度的何种身份和哪些领域对中国而言有着相对更重要的意义, 或曰中国的对印度战略是否应该有优先顺序呢?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从什么角度衡量中国的对印度战略 大体而言, 中国的对印度战略可分为双边层面 地区层面和全球层面, 在这三个不同层面中又可进一步细分出具有差别意义的次层面 例如在双边层面上, 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和涉藏问题就具有明显的突出地位, 但在如何推进双边层面各领域的积极发展方面, 经贸往来及建立互信的政治进程显然是重要议程 而在地区层面, 两国在地区组织中的角色担当和亚洲国际体系格局中双方如何共存发展并促进亚洲新的结构之形成可能是双方应加以讨论的优先课题 因为中印同为亚洲大国, 上述问题如无合适的应对, 例如印度军费开支在 GDP 中所占比例高达将近 3%, 在发展中国家比较突出 ; 虽然就总量而言, 中国的军费开支远高于印度, 但中国的军费开支占 GDP 比例仅为 2% 左右, 显示印度当局加大军事投入的政治意志 见 SIPRI Yearbook 202,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 p

46 20 4 年第 2 期 则两国相争的概率必定较高, 又由于这类问题远远超出双边意义 因此, 处理不当也必定影响亚洲地区的多边进程 而本文讨论的中国周边战略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即在中国的周边战略中, 印度既是双边层面上有着重要问题有待解决的挑战, 又是次地区的多边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两者的发展或将决定亚洲新格局的形成 首先, 在中国的周边战略考量中, 印度是中国与邻国双边关系中的一个有较特殊重要性的国家 中国与大部分陆上邻国都已经解决边界划分问题, 包括曾经有过激烈冲突的国家 因此, 印度作为与中国同样有过激烈冲突历史但却没有解决边界争端的国家, 这一事实对两国决策层和公众而言都是令人担忧的 从这个角度进一步思考印度的快速崛起以及中国以更大的力度和速度崛起于国际体系之中, 则对两国关系在双边层面上究竟如何演进就不易得出乐观的结论 这是处理双边关系的困难之处, 这种困难必然会体现在中国的周边战略制定中, 即在彻底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尚无前景的条件下, 如何寻求与印度逐渐提高相互信任 降低敌意直至建立真正伙伴关系的共存之策 虽然两国早在 2003 年就已宣布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05 年更提升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但考察中印关系现状, 将这个目标转化为现实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而两国关系的核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出妥善的安排, 做好长期不能解决的准备, 同时仍然坚持与印度和平共存的各种选项, 包括继续坚持双方已经签署的确保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及提高军事相互信任措施的协定, 发展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的各种交流等等 这些措施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因边界问题而来的深刻不信任感, 但却可以为稳定周边的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换言之, 就印度在中国周边战略中的作用而言, 从各个角度观察, 印度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大可能具有助力中国的正面意义, 但中国仍需要从大局出发, 制定促进稳定的策略 其次, 中国维护西南周边地区稳定不但需要坚持与印度的和平共存关系, 而且也需要促进与南亚其他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由于这些邻国均为印度的邻国, 它们构成的正是印度的周边, 因此当中印互信呈严重赤字状态时, 中国与南亚其他邻国的关系亦成为印度的担忧 虽然中国与南亚其他邻国发展任何层面的关系都无须看印度的脸色, 但如果因此而破坏了中印间本已脆弱 44

47 中国周边战略中的印度因素 的互信甚至导致对抗, 那也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周边战略目标 鉴于中国并不需要通过南亚其他国家来制衡印度, 因此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今后或可在新的层面上展开, 通过如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这样的次地区组织加深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参与结合, 也许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项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新任总理李克强 203 年 5 月首次出访选择了新德里和伊斯兰堡, 访问期间更提出 向西开放 战略, 强调要大力推进 孟中印缅 次地区经济合作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计划, 显示中国在当前南亚形势趋稳且西方军队即将退出阿富汗之际决心与包括印巴在内的主要南亚大国合作打造新一轮地区合作, 这同时符合中国和南亚各国的根本利益 再者, 印度在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的参与程度正在逐渐深化, 对印度的战略目标究竟是什么尚存在不同看法, 但印度在中国最紧密的周边地区的行为显然将对中国的相关政策产生影响 近年来, 在中国沿海周边的东海和南海不断出现各种摩擦, 有些矛盾还有一定的尖锐性, 解决的前景也不是很明朗 在此背景下, 中国从维护周边地区稳定的角度出发, 希望争端各方通过各自的努力, 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 同时也不希望外部势力介入这类争端 因为这种介入, 无论以什么理由, 都不会对地区稳定与和平解决争端产生积极影响 印度显然是外部势力, 但印度却更可能视这类争端为其介入的机会 事实上, 在 维护国家利益 和 商业活动 的旗号下, 印度已经参与越南在南海开展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活动, 这些地区部分是越南与中国有着主权争议的, 中国亦已多次表明希望其他国家不要在争议解决前参与这类勘探开发活动 这类争端虽非中印之间的重大问题, 但印度行为背后的战略意图却非常值得思考 印度自推出 东向 政策以来, 对亚太地区的兴趣日益上升, 其中当然包含了印度的合理期望, 即将印度与当今世界的增长中心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为此, 印度也先后加入了亚太地区的合作组织, 这些都是中国接受并欢迎的 但印度毕竟不是亚太地区国家, 因此在地缘政治的潜在和现实争端中, 如果印度执意企图通过与中国有分歧的国家进行旨在牵制中国的合作, 则印度将在中国周边战略中的负面因素方面增添新的动因, 中国警告印度石油公司不要参与南海石油勘探, 载 经济时报 ( 印度 ) 网站 202 年 3 月 26 日报道, 印度海军总长称将支持印度企业在南海进行石油勘探, 载 联合早报 ( 新加坡 )202 年 2 月 4 日 45

48 20 4 年第 2 期 是不利于中印关系发展的 这个因素预期在中国对印度战略中将呈上升态势, 需要深入思考和谨慎应对 最后, 在中国的对印度战略中, 虽然努力推动印度朝着对中国更趋合作姿态的方向前进必定是中国的最佳选择, 但从双边和次地区两个层面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来看, 实现战略性合作的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因此, 中国的政策选项似乎应该有两手准备, 即 : 一方面, 印度应该被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 与中国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和相似的国际战略目标, 因此中国须从长远的战略利益出发, 致力于促进和塑造与印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当然也是中国总理温家宝 2005 年访问印度时双方商定的双边关系新定义, 尽管因各种原因目前仍然是一个愿景, 但中国的对印度战略应继续沿此方向努力 另一方面, 鉴于印度的内外发展存在着大量变数, 印度在成长为全球大国的进程中确实存在着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的前景, 因此中国亦有必要应对因此而出现的各种消极现象, 全力遏制将中印关系导向对抗的趋势 从长远的战略前景看,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优势被印度反超或压倒的概率并不高, 但中国的优势地位并不能保证印度对中国采取合作的姿态, 甚至可能加剧印度的对立行为, 而这种发展不可能有利于中国实现周边稳定的目标, 但中国亦很难在影响印度的这种行为上有很大的作为 这将构成中国西南周边在未来的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 这不大可能是中国的一个全球性议题, 但却可能对中国的全球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 203 年 0 月召开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将维护周边地区稳定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捍卫国家利益提升到中国对外战略的新高度 印度是中国实现稳定周边方略中的重要一环, 需要对当前中印关系已经实现的积极成果和尚待克服的消极因素做全面检讨, 从而为构筑新时期综合性的对印度战略建立坚实的理论与政策基石 [ 收稿日期 : ] [ 修回日期 : ] [ 责任编辑 : 张春 ] 46

49 睦邻友好 互利共赢周边外交需共同超越 韦德星 内容提要 自十八大以来, 中国外交步入具有 两升一拓 时代特征的合作共赢新时代, 即所维护的核心利益从捍卫主权 推动发展升级为促进合作共赢, 所追求和倡导的核心理念从伸张正义 搁置争议升级为主张正确义利观 ; 所惠及的范围从第三世界国家 周边地区拓展到全球共同发展 由此而来的, 中国周边外交通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其 亲 诚 惠 容 的理念 树典范 的定位 立体 多元 跨越时空 的视野和 点面线片相结合 的实践内涵, 优先推动周边共建睦邻友好 互利共赢典范 但是, 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大国零和博弈 恶邻以小恶缠 周边存疑平衡的综合困境以及 繁荣稳定中断 恶邻挟强自重 大国意外对决 的灾难性风险 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护霸之心 无超越之备, 有激化矛盾之策 无管控风险之力, 有肇事逞威之能 无正视事实之心, 其后果正在逐步加大三大灾难性风险 中国要与周边走通 走宽共建睦邻友好 互利共赢典范新路, 必须促进各方实现 管控超越 制度超越 两大共同超越 关键词 中国周边外交共同超越 作者简介 韦德星, 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研究室主任, 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 D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4)

50 20 4 年第 2 期 当今, 世界和亚太地区正处在格局演变和秩序重塑的重要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亚太作为世界发展引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在亚太一片繁荣稳定和域外国家热切参与共享的背景下, 近年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大行其道, 导致我国周边地区传统主权权益争端节节升级, 地区陷入邻国间传统争端与格局秩序重塑错综复杂的漩涡当中, 引发了对亚太格局如何演变 如何超越传统互动范式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种种忧虑 站在时代 大变局 的风口浪尖,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确立了今后的周边外交战略,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中国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 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促进周边地区的繁荣稳定开启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 中国外交步入合作共赢新时代 过去 60 多年来, 中国的外交实践始终面临着谋生存 谋发展 谋共赢与外部反华遏华势力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指出, 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 既定的 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新中国外交实践的所护 所求和所惠正是这一科学论断的生动写照 : 所护体现了中国外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现实目标 ; 所求反映了中国外交追求的主张 理念和价值观 ; 所惠展示了中国外交惠及外部世界的历史贡献 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看, 新中国的外交可依次划分为突出主权 ( 年 ) 突出发展( 年 ) 和突出合作共赢 (202 年以后 ) 的三个阶段 历史昭示我们, 中国尽管一再遭遇传统争端与格局秩序重塑的漩涡, 同样可以谱写超越 国强必霸 两强必战 恃强凌弱 的和平发展新篇章 当前, 新一届领导集体推动以合作共赢为重点的外交战略, 正是开创这一历史的重大实践, 具有 两升一拓 的鲜明时代特征, 即 : 所维护的核心利益从捍卫主权 推动发展升级为促进合作共赢, 所追求和倡导的核心理念从伸张正义 搁置争议升级为主张正确义利观 ; 所惠及的范围从第三世界国家 周边地区拓展到全球共同发展 马克思 : 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卷 ), 人民出版社 995 年版, 第 585 页 48

51 睦邻友好 互利共赢周边外交需共同超越 ( 一 ) 合作共赢上升为和平发展外交维护的首要目标核心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国外交政策之所护会随其核心利益面临的威胁不同而有所侧重 建国后, 新中国长期面临极其恶劣的国际环境, 西方国家对华实行政治敌视 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妄图一举扼杀新中国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中国外交无论是 另起炉灶, 还是中苏关系恶化或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一代国家领导集体都始终恪守国家主权原则 以处理苏联要在华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尤为典型, 毛泽东不惜苏联撤销对华援建, 并郑重指出, 有半个指头的条件都不行 到 978 年, 作为国家主权和安全基础的经济濒临崩溃危险, 发展一直成为中国第二代到第四代领导集体外交要维护的首要核心目标 这个时期, 国家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 先后提出 搁置争议 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 与 和平发展 等战略指导, 逐步充实和完善了外交服务国家发展的政策调整 特别是 20 年政府白皮书 中国的和平发展 向世界庄严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 进入 202 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要坚持开放的发展 合作的发展 共赢的发展 ; 另一方面, 近年来, 美亚太再平衡战略大行其道, 多管齐下遏华态势有增无减, 不断激化中国与周边的传统矛盾与分歧, 误导恶邻挟强自重肆意激化矛盾, 给周边乃至亚太繁荣稳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 坚持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安全两大核心利益同时面临重大威胁, 合作共赢成为有效消除两大威胁的首要方式并上升为国家外交政策维护的首要目标 合作共赢立足包容性发展, 推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 地区和人民, 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此, 习近平主席指出,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 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 安全 发展利益的苦果 3 吴跃农 : 中苏关系风云突变之时( 之二 ) 毛泽东断然拒绝 联合舰队 内幕, 载 党史纵览 20 年第 3 期, 第 页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中国的和平发展 ( 白皮书 ),20 年 9 月 6 日 3 习近平 203 年 月 28 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第十八 49

52 20 4 年第 2 期 ( 二 ) 正确义利观上升为和平发展外交追求的核心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外交追求的核心理念随所护核心利益的侧重点变化而有所不同 最初, 在突出维护主权的阶段, 重在以伸张正义维护主权 自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饱经列强欺侮, 漫长的屈辱外交使中国历代政府都义无反顾地把伸张正义作为其外交追求的核心理念 944 年, 中国作为制定联合国宪章初稿的四大成员国之一, 首倡并坚持把 正义 写入宪章 新中国成立后, 虽然外交几经调整, 但是其政策无论是从 一边倒 到 一条线 还是从反美 反帝 反苏修到反对一切反动派, 无论是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还是坚持国家不分大小 强弱 贫富一律平等和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都始终将伸张正义作为外交的核心理念 转入突出发展的阶段, 大胆践行以搁置争议求发展的外交理念 众所周知, 我与周边各种争端的祸根, 多源于近代殖民侵略对我领土的任意宰割和二战结束后强权政治对我领土的单方面强行安排, 或源于邻国的公然非法侵掠 这是任何主权国家都不会接受的 而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的主张则是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在 978 年针对中日钓鱼岛争议提出的设想, 后来扩大到解决同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上 这一主张是政治上管控矛盾 经济上实现共赢的一种务实的临时性 过渡性安排 在条件不成熟之前, 是最为妥善的办法 它体现了我国致力于与邻国妥善处理和解决相关争议的善意和诚意, 同时也是我国与邻国在邦交正常化谈判和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达成的重要谅解和共识, 目的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服务经济发展 当前, 中国外交进入合作共赢阶段, 倡导正确义利观 重义轻利 先义后利 取利有道, 既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也是新中国外交的鲜明特色 无论是在向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上, 还是在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上, 新中国的外交都作出了无私的付出和积极的表率 十八大以来, 习主席多次强调, 义, 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 共产党人 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 ; 利, 就是恪守互利共赢原则, 不搞我赢你输, 要实现双赢 ; 对 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 载 人民日报 203 年 月 30 日, 第 版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外交部网站,2000 年 月 7 日, chn/ziliao_6306/wjs_638/t8958.shtml 50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 聂宏毅 李 彬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能够同多数国家通过和平谈判方式顺利解决边界问题 但同印度 苏联和越南曾一度兵戎相见 在解决与陆地邻国边界问题上 中国为何有宽和与强硬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作者发现 邻国的边界政策属性对中国的政策选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中国的政策选择是 强硬对扩张 宽和对现状 即如果邻国奉行扩张性边界政策 中国的态度趋于强硬 反之 如果邻国奉行维持现状的边界政策

More information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年第 期 刘少华 高祖吉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 印度崛起对地区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 印度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也增添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变数 加大了中印边境问题解决的难度 影响中国在中亚的发展 对中国的印度洋航线和南亚战略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印度崛起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印度崛起 地缘政治 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美国智库对当前中美关系的评析综述 卢 静 美国智库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析和制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智库认为 美中关系是 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而依存与合作是当前新形势下美中关系的主轴 其中合作是竞争性的 美国智库建议美国政府通过 巧实力 外交 全面接触 中国 其短期目的是让中国承担更多的 国际责任 而长远目标是塑造和改变中国 美国智库 中美关系 竞争性合作 卢静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More information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 合作型施压 美国对华战略的策略调整 王 帆! 尽管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依存度在加深 但保持不对称的相互依存 关系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点 在不对称相互依存的前提下 美国对中国开始实施了 一种新的合作型施压策略 该策略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手段之一 作者分析了在相互 依存条件下美国对华实施合作型施压政策的背景 目的 相关议题和实施手段 并以谷歌事件 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三个案例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 理想与现实 赵怀普 冷战时期以北约为支柱的大西洋联盟构成了美欧关系的基础 但由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称 美欧联盟关系带有从属性质 冷战结束和欧盟崛起对传统的美欧关系格局带来了强烈冲击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成为美欧双方的共同议程 美欧在跨大西洋关系重构问题上的互动和博弈表明 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和目标上的深刻分歧 短期内并不具备形成一种新的全面和机制化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现实基础

More information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王 军 近年来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外交的新因素 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属性和作用上看 它正拓展着中国的公共领域 以国家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为核心议题 催生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新构造 反映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推动着网络内外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行动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中国大众的网络民族主义因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陈谦平 南京大学历史系 南京 上海解放前夕 英国朝野各界已经看到了中共胜利的必然性 因此 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在华利益成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 国民党封锁上海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 后者遂考虑 采取一些救援措施 以防止上海局势进一步恶化 英国各界普遍认为应该寻求同中共合作 而不应该与之对立 上海解放前后英国与中共政权的政治接触以及经贸关系的发展为英国在 年 月初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奠定了基础 英国 中共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¹ ¹

¹ ¹ 论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化 王 联 由于持久的经济恶化与社会动荡 腐败的政府政治架构 在反恐议题上同西方进一步结盟与合作等原因 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不 断塔利班化 主要表现为极端主义 武装暴力和群众参与 其主要后果是严重影响到巴基斯坦国内政局的稳定 西方军事力量将可能长期驻扎在 阿富汗 而中巴两国 全天候 的关系也将面临激进宗教势力和分离主义 势力的挑战 地区与国别政治 巴基斯坦 宗教极端主义 塔利班化

More information

汪 波 伊拉克战后重建在美军撤离后 将进入伊拉克人自己管理的 后重建 时期 在后重建时期的政治转型中 伊拉克国内政治发展面临着中央集权主义势力与地方自治势力之间的严重分歧 对于建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基础上的中央集权主义势力来说 其政治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因此必须削减库尔德人在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时期获得的过多的自治权利 修改宪法的联邦主义性质 强化中央政府对国家的全面控制 而库尔德人所代表的地方自治势力则坚持维护已经获得的高度自治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 李培林李炜 : 改革开放 年来, 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 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基于 年和 年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的数据, 对近年来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年数据反映出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 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 ; 近两年的新变化是,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More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 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 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 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

) 德 塔尼娅 波泽尔忻! 华译! 伍慧萍校!! 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 欧洲化 方案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欧盟边界 扩展至那些在国内制度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方面以 恶治 为特征的东部和东南部邻国 这些 欧洲周边国家 既无意愿 亦未必有能力调整自身以适应欧盟的要求 甚至缺乏入盟动力 不愿承担入盟成本 本文探究当将 欧洲化 概念和因果关联机制运用于此类国家时 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进一步限定 笔者认为 只要欧盟不对那些它并不想接纳为成员的国家调整其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国外理论动态 年第 期 英 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 著 工力 译 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在 新政治经济学 年第 期上发表题为 劳工和新社会运动反抗欧洲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的文章 对本世纪初欧洲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为反对欧盟着手对公有经济部门实行私有化而组织的 一场持续 年的联合行动进行专题研究 世纪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的工会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处境窘困 劳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近年来各国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联合行动的趋势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通过合理 有效地履行其功能和职责而取得公众信任的 能力 是政府的一种执政能力和执政资源 政府公信力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 其中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 政府公信力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发轫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 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不到位是导致政府公信力弱化的主要原因 提高政府公信力 要通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来实现 目前有 必要通过制度建设 政府建设 政策制定与管理创新

More information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治理 概念的历程 一 治理的概念化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理解欧盟治理 一 欧盟治理的主要特征 年第 期 欧盟研究 二 规制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治理的影响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三 新治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欧洲治理中民族国家的转型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¹ º»

¹ º» ¹ º» 中国获取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选择 孙学峰 王海滨 大国获得海外石油权益的基本目标是希望能够顺利进入 分 享石油资源 理想目标则是能够逐步稳定 扩大既有的石油开采权益 大国 分享石油资源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降低竞争对手 包括先进入国家和其他后 进入国家 的抵制 争取资源拥有国的支持 从中国能源外交的实践来看 有 限分流是成功分享海外石油权益最为重要的战略 而有效化解竞争对手干扰的 主要策略包括限制收益和借助矛盾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军高远傅勇张弘 : 本文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解释了改革以来, 尤其是上世纪 年代以来中国在建设和改善物质基础设施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文章依据现有的文献和 省级面板数据, 不仅度量了改革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存量变化和地区差距, 而且运用 方法检验了可解释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变动模式的重要变量 本文发现, 在控制了经 济发展水平 金融深化改革以及其他因素之后, 地方政府之间在 招商引资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戚其章 世纪 年代 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兴亚思潮 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这是近代中日关系上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但也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课题 对此 近年来研究者颇不乏人 多谓兴亚主义的主流是应该肯定的 窃不谓然 本文认为 对兴亚主义须作具体分析 应肯定的只是其中的个别派别 其主流是不能肯定的 至于大力推动兴亚主义的兴亚会 不但不是所谓 民间组织或 民间对清友好组织 而是由日本外务省直接掌控和主导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资料汇编 党委宣传部 (2016 年 3 月 )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P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P8)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 (P17)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More information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刘 泓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 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More information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彭安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 为 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 冷战 政策 朝鲜半岛是 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 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 也是 冷战 政策的必然产物 冷战 政策 朝鲜战争 美国 苏联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裴长洪 张青松 年日本丧失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这与日本 年以来对华投资增速放缓 占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下降有着密切关系 只要日资企业继续提升投资结构和技术水平 从边际产业转向比较优势产业 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就能带动设备和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使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这样 日本仍有可能恢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对华直接投资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赵燕菁 #!!!

赵燕菁 #!!! 赵燕菁 城市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对于工程技术的关注 很容易掩盖城市灾后重建中看不见的制度因素!!! 产权 城市最基本的制度 原型 # 就是公共产品交易的存在 城市 发达 # 与否 取决于公共产品提供的范围和水平 现代城市和传统城市的最大差别 就是可以以信用的方式 抵押未来的收益 获得公共产品建设所需要的原始资本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差别 就在于高度复杂的产权制度 因此 未来灾区规划中 产权的恢复和重建

More information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阮艳萍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 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 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 中央和地方政府 学者 商人 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 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 那就是 数字传承人 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 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 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 使文化遗产从唯一 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 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人 民间传承人 遗产表述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基于经济全球化两个重要假说的实证研究 刘志彪 吴福象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贸易一体化水平持续上升 对此虽然可以利用引力模型加以说明 但其解释力是有限的 本文在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一体化进行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的贸易竞争状况进行了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经济体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 贸易量越大 贸易一体化程度也越高 通过各种因素的传导 经济体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蒋纯焦 通过采用计量研究 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 年以来中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变迁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探讨形成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的原因 揭示高等教育区域差异与社会变迁区域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建立地方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行区域推进策略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当代中国 东中西部 高等教育 区域差异 实证研究 一 建国初期 见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More information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邓兰华 张 红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五 十月革命后的华侨华人! 一 改革与两国关系正常化给中俄两国人民提供了重新往来的机会 ! 二 早期留学生为两国间的民间交往和商贸穿针引线!! ! 三 留学垃圾 损坏中国人形象! 四 战挫败 国营公司进军独联体市场首 五 从! 倒爷 生意一波三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 六 独特的华人群体 七 中的地位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174 ( ) (PPS) % 47.5%; 50.8% 49.2% % 45.6% 53.6% 46.4% 2010 : % 48.4% 53.5% 46.5% ;

174 ( ) (PPS) % 47.5%; 50.8% 49.2% % 45.6% 53.6% 46.4% 2010 : % 48.4% 53.5% 46.5% ; 44 2 Vol.44.2 ( ) JournalofAnhuiNormalUniversity(Hum.&Soc.Sci.) 2016 3 Mar.2016 DOI:10.14182/j.cnki.j.anu.2016.02.005 X * 顾 辉 ( 230051) : 社会流动 ; 阶层固化 ; 二代 现象 :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调整进入了新阶段 各阶层之间流动 尤其是向上流动的机会是否公平合理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范 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以下简称 人民调解法 的颁行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 将开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的新起点 其立法过程中不仅涉及了诸多利益的博弈 还贯穿着许多重要的理念冲突 立法机关在司法化与民间化 群众性与职业化 统一与多元 灵活适宜与规范程序 垄断与开放等不同选项之间 较充分地听取了各界的意见 经过集思广益 在草案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对合理的抉择 使这部立法具有了务实 开放等特点和一定的前瞻性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省赈济会的难民救济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周术槐 难民 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战争因素 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 成为当时中国 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 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 陷区的难民涌入 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 同时 还制定了相应的难 民转移方案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郭洪茂 满铁是日本推行大陆扩张政策的产物 铁路在满铁经营中始终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 满铁铁路运输业务不断膨胀 铁路工人数量也迅速增大 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 尤其七七事变以后 满铁铁路运输日益紧张 劳动力供求矛盾也不断加剧 铁路劳动力严重不足 从业员素质下降 铁路事故增多 战时经济日趋窘迫 在这种形势下 满铁庞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体系赖以运转和经营的广大铁路工人 一方面在自身素质不断恶化条件下肩负着日益沉重的运输劳务

More information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田苏苏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除东北地区之外中国最大的沦陷区和日本发动 大东亚战争的战略基地的华北 也是日军实施慰安妇政策最普遍和较典型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资料和证据的缺乏 目前对日军在这一地区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具体情况的揭露还远远不够 本文以笔者掌握的有关资料 结合实地调查 对日军在华北地区实施慰安妇政策的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 日本侵华 慰安妇政策 华北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More information

2015–2016年采矿与金属业面临的业务风险

2015–2016年采矿与金属业面临的业务风险 2015 2016 年采矿与金属业面临的业务风险 从后座转到驾驶席 目录 安永采矿与金属业业务风险雷达 1 概要 2 十大业务风险 4 1. 重返增长轨道 9 2. 生产力提高 12 3. 资本获取 14 4. 资源民族主义 16 5. 社会经营许可 20 6. 价格和汇率波动 23 7. 资本项目 26 8. 能源获取 28 9. 网络安全 30 10. 创新 33 商品的主要风险 36 风险雷达图之外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5 -,,,,, :,,,,,,,,,,,,,,,,,,,, :,,,,,,, 7,?,,?,,,,,, :,,, 5, 7, ( ):,,,

,,,,,,,,, :,,,,,, (,,, :,,,,,,,,,, ) :, ;,,, ;,,,,,,, :,,,,,,,,,,,, :,,, (,, ) 5 -,,,,, :,,,,,,,,,,,,,,,,,,,, :,,,,,,, 7,?,,?,,,,,, :,,, 5, 7, ( ):,,, 左双文 [ ]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 国民政府继续对苏强硬, 一再放弃和平解决事件的机会, 并几度阻挠东北地方当局和平解决的尝试, 中苏交涉陷于停顿 苏联遂在边境发起一系列军事进攻, 使东北方面损失惨重 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国内变乱频生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应对乏力, 只得放松了对东北方面自谋局部交涉的限制, 事件乃以中方接受苏联最初提出的条件而草草收场 [ ] 中东路事件国民政府张学良中苏关系,,,,,,,,,,,,,,,,,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1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1 浙江大学党支部理论学习 参考资料 2016 年第 9 期 党委宣传部编 2016 年 10 月 12 日 目录 学系列讲话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1 2 3 4 习近平在参观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主题展览时强调 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

More information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刘长安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100070)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规模接近 2000 万的特大城市,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 以及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快步迈进, 北京正在日益向发达国家的国际大都市看齐通过对北京与国际大都市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移民的现状比较研究, 了解北京与国际大都市的异同以及存在的差距, 并探索原因 ; 总结分析北京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人口迁移 ; 国际移民 ;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孔繁岭 七七事变后 主要激于爱国义愤 欧美留学生的近半 关内留学生的几乎全部 毅然回国 投入抗战洪流之中 在教育 科技 文化等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有 名左右滞留海外 战时 鉴于外汇的紧缺和战后的需要 国民政府留学政策经历了前严后松的变化 约有 名学子被派赴海外 主要前往美英 与此同时 沦陷区各伪政权积极推行留日奴化教育 连同台湾 约有 万人前往敌国 整个抗战时期 这两万余名在海外的学子 情况各异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Adam Smith), ( ) ( ),, ( ), ( ),,,,,, ( ),,,,,, 1,,,,,,,,,,,, 1 [ ] :,,, -

,,,,,, :, ;, ;,,, ;, ;,,,,,,,, ( ),,,, (Adam Smith), ( ) ( ),, ( ), ( ),,,,,, ( ),,,,,, 1,,,,,,,,,,,, 1 [ ] :,,, - 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 : 理解中国经验 熊跃根 : 制度的持久性与变迁是制度研究中两个核心的议题 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国 家, 中国过去 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既是在经济与理念层面发生的制度变迁的结 果, 也是国家行动与政党体制的制度持久性的体现 在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治理与 组织建设经验后, 如何理解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之间的关联仍然是论证中国未来制度建 构的一个关键问题 : 转型经济国家

More information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黄安年 世纪中叶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接通 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 它把美国经济区域连成一片 标志着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 在这一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的重大事件中 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 在工程中 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 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汪庆华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 # #! # # # # # #! % %& ( # # # # # #! (!!

第 期 汪庆华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 # #! # # # # # #! % %& ( # # # # # #! (!!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汪庆华 陈永贵亲属诉吴思 北京青年报一案涉及了我国名誉权制度的诸多方面 该 案为思考公共人物与非公共人物的区分 死者的名誉权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等问题提供 了新的契机 考虑到媒体管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消的现状 在名誉权问题上 应该放弃对言论自由与名誉权进行平衡的流行主张 如果从完善名誉侵权的基本要件入手 也就是说 从非 常技术性的角度入手 建立相对完善的名誉权体系 那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司法的恣意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以南方电视台为例 南方电视台建于 年 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共电视台 致力于向全球报道 我们的美洲 它希望创造出一种能抗衡国际传媒集团的信息传播模式 推动拉美实现传媒独立 以传媒手段促进拉美一体化 它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拉美各国人民以自己的眼睛观察自我 使拉美各国人民加强相互了解和借鉴 发掘和认同自身的文化和身份 还有助于打破发达国家对全球传媒市场的垄断 为构建 国际信息新秩序 作出尝试 同时 它在保持独立性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 闻黎明 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是中国教育界献身抗战建国事业的壮举 目 前 史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 年国民政府发动的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而对于 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从军活动 关注的还很不够 本文旨在对全国高等学府中学生数量最多 师资最强大 学科最齐全的西南联合大学的青年从军运动 做以尽量全面的梳理 同时 拟就不 同阶段的从军意识 动员方式 服务特征等问题进行必要的考察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2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2 第 106 期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106 2014 年 12 月 3 日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1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2 第 106 期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3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图 1 2008 年金融危机前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出口贸易增幅对比 ( 单位 :%) -23 世界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1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1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 1 - 学习 决定 应把握的十大看点和亮点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开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途径与对策初探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上接第 23 页 加快发展 推动 发展 - 19 - - 20 - - 21 - - 22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刘中荣王平周长城 矿区作为一类特殊的社区, 它的发展所追求的不仅是矿产资源和经济效益的提 高, 而且是一种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整体性进步 这种进步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矿区职工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生活的改善为核心的经济与非经济方面的均衡发展 作者在对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矿区人口与就业 教育与文 化 工农关系与社会治安 矿区管理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文 章指出,

More information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二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的共同特征 三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诞生的原因 一 四川省新一批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创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二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的共同特征 三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诞生的原因 一 四川省新一批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创办 李谢莉 四川省民族地区历史上曾创立过四家正式的藏文报纸和新中国唯一的彝文报纸 这在中国少数民族报业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对 世纪 年代以来各时期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创立的社会背景 传播格局 具体特征和历史地位做出了简要阐述 特别针对它们当前所普遍面临的读者滑坡 发行量低迷 收支倒挂和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四川省 少数民族文字报纸 中国新闻史 一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的诞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More information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米彦军 德富苏峰是继福泽谕吉之后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 其思想体系完整地显示了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发展过程 他早期主张主权在民 与日本社会现实不符 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改变主张 狂热鼓吹以皇室为中心对外侵略 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极大伤害 皇室中心主义是包含家国同构 忠君爱国 神国思想和武士道等在内的天皇专制国体思想 其实质是内行尊皇之 王道 外行霸道 继承和发展了唯心主义的皇国史观 对当今日本右翼思想仍有很大影响

More information

从制度视角看马来西亚华人的参政空间 朱陆民 华人参政是华人维护自身政治 经济利益的必经之路 基于马来西亚历史 文化传统的主要制度结构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华人参政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对马来西亚影响 制约华人参政的主要制度进行了剖析 由此揭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参政空间 作者认为 华人的政治参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制度的视角或许并不能解释该问题的全部 但制度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着华人参政的前景和命运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林 星 在以往的抗战内迁研究中 人们多关注中国沿海地区政府机构 工厂 学校 银行等向西南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 但内迁还有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即在本省范围内的迁移 抗战爆发 后 随着省会迁往内地山区 东南沿海省份的工厂 学校 银行等纷纷迁移到本省内地山区 给当地 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内地城市现代化以及本省区域内城市体系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支持 然而内地城市的这种发展随着抗战结束后的回迁而又趋于沉寂

More information

CNKI 437 CSSCI 76 1 ( 1) Citespace CSSCI 2 CSSCI Citespace 7.1% ( 2) 5 60 CNKI 收录的相关论文 ( 篇 ) CSSCI 收录的相关论文 ( 篇 )

CNKI 437 CSSCI 76 1 ( 1) Citespace CSSCI 2 CSSCI Citespace 7.1% ( 2) 5 60 CNKI 收录的相关论文 ( 篇 ) CSSCI 收录的相关论文 ( 篇 ) 17 2 V0I.17 N0.2 20153 JOURNALOFTIANJINADMINISTRATIONINSTITUTE Mar.2015 ( 410083) : Citespace : : ; ; ; ; :F299.2 :A :1008-7168(2015)02-0090-10 1999 (CNKI) (CSSCI) :2015-01-09 : (13CZZ030); (12YJC810026);

More information

IV

IV 01 IV www.ghub.org/cfc/mining2014 www.ghub.org/cfc_en/mining2014 03 04 06 06 06 09 10 14 15 15 16 16 16 17 18 19 26 28 28 29 29 31 35 36 案例分析 : 简介 案例一紫金矿业集团中国紫金山金铜矿和秘鲁 Rio Blanco 铜矿 案例二五矿资源有限公司 (MMG) 老挝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王奇生 湖南会战是 年 一号作战 中交战时间最长 国民政府军队抵抗最为顽强的一次战役 以湖南会战为个案 具体而微地剖析国民党军的战略决策机制 情报信息系统 官兵素质 后勤补给 兵役军纪以及民众动员等情形 也许有助于从军事史的层面加深或纠正我们对抗战正面战场的既有认知 湖南会战衡阳保卫战一号作战!!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湖南会战 中国军队对日军 一号作战

More information

自然状态 学说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研究综述 孙雪峰 房乐宪 自然状态 约翰 洛克 托马斯 霍布斯 霍布斯和洛克最早提出的 自然状态 学说是西方著名的政治学说之一 对西方政 治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霍布斯和洛克对自然状态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学界 对他们的 自然状态 学说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学术界关于霍布斯与洛克 自然状态 学说内涵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 并评估了各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本特点

More information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以内蒙古东乌旗 青海省海晏县和广西省西林县为例 白文飞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对于提高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 发展和人口素质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组旨在了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发现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诸多因素 并提出相应对策和 建议 教育经费 师资 撤并校 辍学率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三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状况 四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状况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 净土真 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作者 : 忻平 作者单位 : 相似文献 (1 条 ) 1. 期刊论文秦永章.Qin Yongzhang 近代日本佛教净土真宗东 西本愿寺派与中国西藏地 方政权及藏传佛教界的接触 - 世界民族 2007(2) 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这个亚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步西方列强之后尘, 开始向外开疆拓土, 近邻中国便成为日本军国 主义者蚕食的对象.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立场一直与俄国尖锐地对立着 这构成了日俄战争前因后果的关键一环 就此而论 清政府本无中立的前提

立场一直与俄国尖锐地对立着 这构成了日俄战争前因后果的关键一环 就此而论 清政府本无中立的前提 文 史 哲 年第 期 总第 期 喻大华 在百年前因争夺东北而爆发的日俄战争中 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长期以来 人们对此不予深究 简单否定 然而 清政府局外中立的表象掩盖着形形色色的真相和矛盾 事实上 出于维护东北主权 联日拒俄的考虑 在战争中 清军和奉天当局暗中为日军提供了帮助或便利 全国舆论更是袒日拒俄不加掩饰 同时 日俄两国也并未尊重清政府的中立 破坏中立的举动屡见不鲜 可见 对于中日俄这三国来说

More information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 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 居区 浙江村 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 指出 : 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劳动力 的流动, 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 经营者的流动 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 并 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 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长城汤姆. 伯恩斯 内容提要 : 本文对本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 析与综述 从 年代以来的熊彼特, 经济社会学法国学派到现在的经济社会学家.. 伯恩斯. 斯韦德伯格. 马尔蒂利等, 对他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 与归纳 尽管不可能对欧洲的经济社会学研究进行全面地综述, 但也反映了欧洲经 济社会学的大体轮廓 文中指出目前欧洲经济社会学研究主题集中在经济社会学的

More information

一 补助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一 补助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中英庚款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 田正平 张建中 依据 中英庚款息金用途支配标准 的规定 年至 年间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资助了边疆教育 虽然资助的时间较短 资助的文教机构相对较少 但在推动边疆地区义务教育 考察教育实际状况 培训西北地区师资 创办边疆中学及倡导科学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这些举措直接推动了民国时期边疆省份的教育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差距 当时的某些举措或做法 对今天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1, :,,, ;,,,, (, ),,,,, 1,,, (,, )

,,,,,,, ;,, ;, ;, (, / ),, ;,,.,,,,,,,,,,,,,,,,, ;,,,,,,, 1, :,,, ;,,,, (, ),,,,, 1,,, (,, ) 刘世定 内容提要 : 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 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 对关系合同的 分析, 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 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 设后, 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 即约前关系导入 多元关系属性 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 制 在新的假设下, 首先讨论了合同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 并特别探讨了两者间的结构性摩擦 继而, 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了委托 - 代理关系,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尚 侠 战时文化统制和 大政翼赞 统制经济三位一体 是日本法西斯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而有机的构成 就国民意识整合的本质而言 它是膨胀的 扩大化了的国家主义 文化统制作为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文化强制力量 割断了日本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导致了日本民族精神的某种惯性模式与病态现实 日本 战时 文化统制 文化转型!!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More information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张善余 彭际作 俞 路 自 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这无疑是其人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各个地区中 东欧是 年以前全球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减少的地区 在北欧和西欧地区 如果没有国际移民的净流入 人口增长率也将很低 大约在 年间 预计欧洲所有地区的人口都将出现负增长 由于自然增长率在过去一个世纪乃至未来的变动 欧洲人口已不可逆转地老龄化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杨夏鸣 安全区 和 大屠杀 是出现在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一对似乎矛盾的词语 本文认为所以出现这一现象 是由于南京 安全区 的功能发生了错位 即 安全区某些未定或是次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超过主要的功能 其原因是日军拒绝承认 安全区 安全区 的建立系个人行为 并非国际政治学意义上的 国际组织 对主权国家不具约束力 因而 安全区 被赋予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当局的意愿 南京安全区功能错位原因

More information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 77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4 9.4 %2000 2006 R&D R&D 62.9%R&D 76.1% 80% 5-2

More information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 :,, ://.. / / / / /., / / 4,,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 :,, ://.. / / / / /., / / 4,, '... 清代广西天后宫的地理分布探析 滕兰花 清代时, 天后宫遍及广西各地, 其空间分布呈现出桂东地区多 桂西地区少的格局, 这与清代时大量的广东商人进桂密切相关, 广东商帮的力量是天后宫在广西各地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天后宫的空间分布实际上就是广西各地区广东商帮的势力分布东强西弱的折射, 反映了两广之间的地缘吸引力 广西天后宫广东地缘影响力作者滕兰花, 年生,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地理学专业

More information

况伟大 本文在住房存量调整模型基础上 考察了预期和投机对房价影响 理性预 期模型表明 理性预期房价越高 投机越盛 房价波动越大 适应性预期模型表明 当消费 性需求占主导时 上期房价越高 房价波动越小 当投机性需求占主导时 上期房价越高 房价波动越大 本文对中国 个大中城市 年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 预期及 其投机对中国城市房价波动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研究发现 经济基本面对房价波动影 响大于预期和投机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别城市房价变动不是由预期和投机决定的

More information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李培林 本文是中国发达地区村落终结过程的记录和分析 作者通过对广州市 城中村的调查发现 村落终结的艰难 并不仅仅在于生活的改善 也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 甚至也不单纯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 而在于它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 作者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村落终结类型 建构村落城市化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 以便能够在理论上复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村落非农化

More information

公共管理研究 第 卷 # # # #

公共管理研究 第 卷 # # # # 岳经纶 陈泽涛! 中国既是产烟大国 也是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公众 的吸烟状况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后果 对于中国的公共卫生状况乃至社会发展 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对中国控烟运动和控烟政 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 指出中国的控烟运动是一场多方不情愿的运 动 本文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和概念 分析了中国控烟运动疲弱的原因 并尝试提出推动中国控烟运动的政策措施! 控烟运动 控烟政策

More information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年以来 中国的医改决策经历了医疗卫生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医疗卫生公 益性衰减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历程 为中国新时期医改决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要坚持正确的决策价值导向 要发扬决策民主 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 要不断增强政 府的环境回应能力和政策学习能力 年以来 医改决策 医疗卫生事业 一 年以来中国医改决策的基本历程 一 年 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钟裕民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More information

[2] [8] [3] 100 [9] [4] [10] ; 1949 [5] / % 3160

[2] [8] [3] 100 [9] [4] [10] ; 1949 [5] / % 3160 2012 12 45 6 ( ) JournalofYanbi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Dec.2012 Vol.45 No.6 20 50-70 王 成 ( 230039) : 新中国建立后的 20 多年里 从纵向来看 淮河流域轻 重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 从横向来 看 淮河流域现代工业发展远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远远落后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

More information

将民族文化认同置于一个多民族交往和对话 互相激荡影响的场域中予以考察 包括对少数民 族网络的官方话语 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话语 商业诉求 个人表达四类话语形态的分析 在民族文化认知 情感表达等方面 网络都为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提供了场域 在网络的场域下 少数民族文化认同 地域认同 国家意识形态相互浸润 形成了多层次的民族和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少数民族 电子网络媒介 陈静静 云南大学新闻系讲师 庄晓东 哲学博士

More information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姓名 : 罗拾平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社会学指导教师 : 陈成文 20080501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作者 : 罗拾平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 条

More information

牢牢把握 三个见实效 的目标要求 一论持续用力深化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 1

牢牢把握 三个见实效 的目标要求 一论持续用力深化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 1 浙江大学党支部理论学习 参考资料 2015 年第 12 期 党委宣传部编 2015 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牢牢把握 三个见实效 的目标要求 一论持续用力深化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 1 2 抓好民主生活会这个 关键动作 二论持续用力深化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 3 4 解决突出问题才有说服力 三论持续用力深化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 5 6 用发展成果检验教育成效 四论持续用力深化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

More information

论文,,,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原译作 修补者, 但在英译版本中, 被译作

论文,,,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原译作 修补者, 但在英译版本中, 被译作 * 夏传玲 :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定性研究在最近 多年的发展概况, 总结 了定性研究的六个发展趋势和分析策略上的三种流派 在上述两种背景下,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给定性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它和手工操作对比时的优势和劣势, 以及应用这种定性分析技术所可能面临的困难 : 定性研究定性分析 文化差异,,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