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僧俗关系的基本模式 得离烦恼而解脱的圣证 所以 僧俗关系的本质与佛陀制戒的目标是一致的 即是要更好地发挥 整体佛教的功能 让整体佛教显得更加和合 安乐 清净 更加有利于佛教信仰的传播 更加有 利于佛教徒实现生命的提升 最后实现佛陀般的圆满生命 即实现 正法久住 广度众生 的大 理想 在原始佛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印度佛教僧俗关系的基本模式 得离烦恼而解脱的圣证 所以 僧俗关系的本质与佛陀制戒的目标是一致的 即是要更好地发挥 整体佛教的功能 让整体佛教显得更加和合 安乐 清净 更加有利于佛教信仰的传播 更加有 利于佛教徒实现生命的提升 最后实现佛陀般的圆满生命 即实现 正法久住 广度众生 的大 理想 在原始佛"

Transcription

1 僧俗关系的模式 其理论依据是大小乘佛教的不同思想 即对 正法久住 广度众生 的不 同强调 戒律的不同理解等 其定位涉及到两大维度 一 住持佛教的重任 二 修行解脱的优 先性 在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时期 所有教法以出家为教导核心 确立 僧尊俗卑 的伦理模式 同时亦有部派提出 胜义僧 在家阿罗汉 等引起冲击 大乘佛教以 广度众生 为实践 目标 在 僧俗平等 为基本模式 但是不同经典系统亦有 尊僧 与 抑僧 的立场差别 僧尊俗卑 僧俗平等 尊僧 抑僧 圣凯 年生 哲学博士 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僧俗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 是佛教信仰和佛教戒律的重要内容 随着佛教的发展 从原始 佛教至大乘佛教 从印度佛教至中国佛教 僧俗关系有很大的变化 僧俗关系的确定 其伦理依 据在于戒律 这是其神圣性的根源 其功能依据在于哪种关系模式 能对佛教实现 正法久住 广度众生 的伟大理想更为有利 所以 僧俗关系的模式 其理论依据是大小乘佛教的不同思 想 即对 正法久住 广度众生 的不同强调 戒律的不同理解等 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僧 俗关系一直处于动态与变化之中 随时会出现一些现实行事中的难题 一 印度早期佛教的 僧尊俗卑 模式 僧俗关系的定位涉及到两大维度 一 住持佛教的重任 二 修行解脱的优先性 僧俗关系的差别 其早期神圣性根源于佛陀制戒的原则 在诸部律典中 皆以 正法久住 为佛陀说法度 生的崇高理想 从而实现制戒的十大利益 如 僧祇律 卷一说 佛教作为宗教组织 必须实现组织的凝聚力 教化功能 解脱功能 戒律的十大利益亦可以 总结为这三方面的功能 一 实现僧团的组织凝聚力 即僧伽和合 安乐 清净 二 教化功 能 和乐清净的僧伽 自能引生信心 增长信心 佛法更普及地深入社会 三 佛教徒依戒律能 摩诃僧祇律 卷一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印顺总结为 六义 和 一大理想 见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台北 正闻出版社 年 第 页

2 印度佛教僧俗关系的基本模式 得离烦恼而解脱的圣证 所以 僧俗关系的本质与佛陀制戒的目标是一致的 即是要更好地发挥 整体佛教的功能 让整体佛教显得更加和合 安乐 清净 更加有利于佛教信仰的传播 更加有 利于佛教徒实现生命的提升 最后实现佛陀般的圆满生命 即实现 正法久住 广度众生 的大 理想 在原始佛教时期 佛教以彻底灭尽烦恼为修行解脱的目的 僧伽舍弃出家 这就意味着不再承担世间的伦理义务 不涉及世间的治生产业 以佛陀为效法的榜样 体现佛教出世间的神圣 性 因此僧伽身份的 端正 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涉及到佛教信仰的 表达力 与佛教的 生命力 问题 所以 佛陀依 梵行久住 正法久住 的目的 制定戒律 戒律成为佛陀 人格化 的法律 成为保证僧团和合 安乐 清净的源泉 亦成为僧人的行为规范与僧团组织 的运作制度 僧伽以其 表象 中介 模范 的三大功能 成为佛教神圣性的最主要 表达 戒律则是僧伽神圣性的 保证 寺院成为神圣性表达的 空间 这样 僧伽 戒律 寺院 成为佛教作为 制度性宗教 的基本内涵 但是 在家信众始终都是佛教人口中的多数 他们追求家庭的和乐与世间的成就 或者因世间营生事务而无法出家修行 所以 他们是僧伽的 护持者 与 亲近者 随喜听闻佛陀的教 导 并且布施与供养衣食等生活资具给有志于解脱理想的出家僧众 僧伽对于在家众来说 则是福田 模范 行动的精神导师 因此 在家信众具有 人口数量 的优先性 所以 原始佛教重视 正法久住 强调僧团的宗教情操对大众的教化作用 如 马邑经 中 佛陀说 当学如沙门法及如梵志法 学如沙门法及如梵志法已 要是真谛沙门 不虚沙门 若受衣被 饮食 床榻 汤药及若干种诸生活具者 彼所供给 得大福 得大果 得大功德 得 大广报 汝等当学如是 佛陀强调僧伽应该修习沙门法 即身 口 意三业清净 命行清净 守护诸根 正知出入 独住远离 断除贪伺 心无有诤 最后 有漏 无明漏心解脱 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更受有 所以 在佛陀的教法中 以出家僧众为优先教导的对 象 其根本原因在于出家僧伽承担了 住持佛法的重任 具有 修行解脱的优先性 这是 僧尊俗卑 的最主要原因 因为出家僧伽和合共住 听闻与学习佛法的机会也相对多于在家众 同 时 僧伽远离世间经济事业 专心于解脱理想的实践 承较为保守与谨慎 但是 易 能仔细忆念佛陀教的重点 对于佛法的传 在家众受世间俗事的牵系 断除烦恼 成就解脱较出家众更为不容 同时 佛陀时代印度宗教界各种思潮 一般信徒对于真正辨别佛陀的教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情 如波斯匿王分不清楚外道异学与阿罗汉 将尼乾子 的离系外道 阇祇罗 的结发外道等视为清净阿罗汉 因此佛陀教导 圣凯 戒律对佛教神圣性的建构与诠释 中国宗教 年第 期 第 页 中阿含经 卷四十八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同上 第 页下 页下 吕凯文 论僧俗二众之宗教教育 从僧俗身份的区分与宗教职能的定位谈起 世界宗教学刊 第 期 年 第 页 杂阿含经 卷四十二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页上

3 世界宗教研究 年第 期 在家信众不仅与出家僧伽关系密切 能正确理解和信受时 而且亦容易受到外道异学的影响 当他们对佛教正法不 难免会将佛法与外道异学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调和与妥协 于是对佛法解 释采取更为自由的态度 如拉莫特 在 印度佛教史 提到 佛教被周遭的印度教所吸收吞并 主要原因是在家信众对于佛教正法与印度当时外道之间取得妥协 原始佛教依佛教神圣性原则确立了 僧尊俗卑 的伦理模式 但是这其中有 僧事僧决 与 胜义僧 在家阿罗汉 的两大难题 僧尊俗卑 是有条件的 即僧众具有高尚的宗教情操 同时僧俗之间亦具有互动的规范 充分体现四众融和的精神 依律典规定 如果僧众行为恶劣 信众可向僧中告发 如戒经中的 二不定法 即 可信优婆夷 见比丘与女人在 屏处坐 或单独的显露处坐 知道这是不合法的 但所犯的罪不定 可信优婆夷 可向僧团告发 僧团根据优婆夷的证辞 对比丘进行诘 问 处分 可信优婆夷 即是可以信赖的在家居士 是 见四真谛 不为 自 身 不为 他 人 不利而作妄语 的的圣者 这是通过在家居士的协助 以维护僧团的清净与健全 对于恶口讥骂白衣 在白衣前毁谤三宝 不恭敬父母 婆罗门等行为恶劣的僧众 僧团将为他们作 遮 不至白衣家羯磨 不准他们到白衣家去 当一比丘犯过 得罪白衣 僧团承担起教育与惩罚 他的责任 并向白衣道歉 这样 信众有机会提出他们的投诉 同时鞭策僧众精进如法修持 僧事僧决 是僧团在举行羯磨会议时要清场 不仅在家居士不能参加 包括未受大戒的沙 弥 沙弥尼亦应离席 因为布萨诵戒前有举罪或发露过失 因此未受具足戒者没有资格参加 同 时 僧事僧决 不仅是羯磨会议的形式 其最终的内涵是僧团内部事务不受外力干涉 部派佛 教以来 各部派对 僧事僧决 的看法各有不同 上座部强化僧团的优越性 体现出绝对的 僧尊俗卑 精神 强调 僧事僧决 与在家信徒完全无关 僧团内部的争执由僧团自行设法来和合灭诤 在家人不能过问 如 十诵律 说 不恃官 不恃白衣 但是 大众部继承原始佛教以来四众融和的精神 如僧团内部发生纠纷 摩诃僧祇律 卷 十二说 内部纠纷最好是僧团内部自己解决 但是 如果僧团自身无力去解决 则可以求助于大势力的优婆塞或国王 大臣 大众部的思想 发展到中国佛教道安强调 不依国主 则法事难立 则是一脉相承 胜义僧 在家阿罗汉 是对出家僧人修证解脱优先性的挑战 即在家人证果后是否超越 如 五分律 卷四 大正藏 第 卷 第 下 页上 五分律 卷四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四分律 卷四十四 大正藏 第 卷 页下 页上 五分律 卷二十四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下 摩诃僧祇律 卷二十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页中 十诵律 卷三十一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十诵律 卷四十九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摩诃僧祇律 卷十二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4 印度佛教僧俗关系的基本模式 一般未证果的僧人 僧伽的定义是依律制而成立的 出家受具足戒 受到在家信徒的尊敬供养 但是 有些部派提出 胜义僧 的观念 如南传 论事 记载 方广部以为僧伽四双八辈是约胜 义僧说 胜义僧是无漏道果 杂阿含经 卷三十三说 杂阿含经 的观点与 论事 完全相同 僧是四双八辈贤圣僧 念僧 就是念成就戒 定 慧 解脱 解脱智见的无漏功德者 因此 在家信徒若证得道果 也就是 贤圣僧 这就 是 胜义僧 所以 依佛陀的律制 出家便有崇高的地位 而在实质上 在家贤圣胜过了凡庸 的出家者 这是法义与律制间的异义 胜义僧 的观念为后来那些有大势力或有修有学的在家居士弘法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但是应该重视 胜义僧 是强调证果的贤圣 而非未证果的居 士 胜义僧 是从证果来显示 俗 可能尊于 僧 在家阿罗汉 是否可能 则关乎在家人是否能达到究竟的解脱 如果在家居士能证阿罗汉 出家人的修行解脱优先性则不复存在 那么 僧尊俗卑 的伦理模式就会遭遇到很大的挑战 增一阿含经 记载 有像舍利弗出家后又舍戒 还俗 行五欲乐 未久 又出家证得阿罗汉 于是引起梵志 居士等的讥嫌 佛陀在此经中说 阿罗汉者 终不还舍法服 习白衣行 可见 证得阿罗汉者不可能会还俗 更不会过家庭生活 行五欲乐 但是 论师们对 在家阿罗汉 有不同的看法 如 大毗婆沙论 卷四十六说 论中有二种说法 一 只有出家修道 才能证得阿罗汉 二 在家居士能够证得阿罗汉 但 是证果后 一定会出家受戒 不会再过俗世的生活 南传佛教 论事 所引述的北道派 强调 在家人也可以证 是阿罗汉 并且引用经律中的族姓子耶舍 居士郁低迦 婆罗门青年斯特 为例 都是以在家身而得阿罗汉 可见应有 在家阿罗汉 但是 其他部派对此进行 反驳 强调在家居士证阿罗汉后 会马上出家或涅槃 如耶舍证果后 便在佛陀坐下出家受具足 戒 游行经 À 记载 外道须跋陀罗 是佛陀最后弟子 听佛说法 出家受戒 证阿罗汉 便先佛灭度 所以 真正意义的 在家阿罗汉 是不可能存在 Á 强调 在家阿罗 À Á 论事 南传大藏经 第 卷 东京 大藏出版株式会社 年 第 页 杂阿含经 卷三十三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印顺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台北 正闻出版社 年 第 页 杂阿含经 卷三十三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大毗婆沙论 卷四十六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论事 南传大藏经 第 卷 第 页 印顺解释说 北道派的见解 可能是某一地区的在家佛弟子 在精进修行中 自觉不下于出家者 不能同意出家者优越的旧说 这才发见在家者得阿罗汉果的事实 而作出在家阿罗汉的结论 见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 页 五分律 卷十五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 下 四分律 卷三十二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页上 长阿含经 卷四 游行经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许多日本学者支持 在家阿罗汉 的存在 如藤田宏达 在家阿罗汉论 结城教授颂寿记念 仏教思想 史论集 年 第 页 森章司 在家阿罗汉 东洋学论丛 第 号 年 第 页

5 世界宗教研究 年第 期 汉 是对于一方面向往着断烦恼得解脱 一方面又难舍五欲乐者而言 无不企盼两者得兼 但是 胜义僧 的观念以及在家居士亦具有证阿罗汉的能力 对 僧尊俗卑 的修行解脱优先性确实带来很大的冲击 大乘佛教兴起后 菩萨以在家身分出现和 僧俗平等 的观念可说是 胜义僧 和 在家阿罗汉 的进一步发展 二 印度大乘佛教的 僧俗平等 观念 阿毗达磨系统的部派佛教 其核心是对佛陀教法进行整理 归纳以及形而上学的解读 但是 其枯燥 抽象的义学研究与在家信徒的生活过度疏离 这为大乘佛教的兴起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大乘佛教的起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异说纷纭 平川彰以十善戒作为初期大乘佛教的戒学 进而说明初期大乘佛教是在家者的宗教运动 后来 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如 强调大乘佛教起源于传统僧团外的在森林中的禅修团体 袴谷宪昭 佐佐木 闲主张 传统出家教团起源说 等 但是 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大乘佛教与早期佛教以出家僧伽为住持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在家佛教徒逐渐地易附属为自主 转卑下为平等 大乘佛教的僧俗伦理 是根据大乘佛教的基本 精神 菩萨观念 大乘菩萨戒等思想 从而确定 僧俗平等 的基本模式 但是 不同的大乘佛 教经典传统对 僧尊俗卑 有不同的诠释 于是在 僧俗平等 的基本模式下 便有 尊僧 抑僧 的不同立场 所以 将大乘佛教简单地理解成 居士主体论 或者将 僧俗平等 说成 居士主导论 都是对大乘佛教基本精神及菩萨戒的误解 依 住持佛教的重任 与 修行解脱的优先性 两大维度 大乘佛教对这两大维度的理解与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完全不同 因为 从实现 正法久住 广度众生 的佛教理想来说 大乘佛 教更加凸显了 广度众生 的重要性 平川彰在总结大乘佛教的特质时 强调大乘佛教是自利利 他 在家出家一贯的佛教 但是 僧俗平等 伦理模式的确立 与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 菩 萨观念是密切相关的 大乘佛教以成佛为最高理想 以菩萨为实践主体 而且菩萨不分在家 出家 这与印度早期 佛教强调唯有出家才证阿罗汉 是有本质的区别 这样 在 修行解脱的优先性 上 在家与出 家是平等无差别的般若波罗蜜 是不再退为二乘的成佛法门 成就佛的萨婆若 一切智 是理想的究极 实现 住不退转地 是修学般若波罗蜜的当前目标 不退转的菩萨 得无生法忍 所以 般若经 都广说不退转菩萨的相貌 如 小品般若经 卷六 阿惟越致相品第十六 悟殷 部派佛教系列 中编 修证篇 台北 法界出版社 年 第 平川彰 Ó 佛教史 上册 东京 春秋社 年 第 页 见 大乗仏教兴起时代 Ó N 僧院生活 小谷信千代翻译 东京 春秋社 年 第 页 另外参考同氏 佐 木闲 Ó 佛教变移论 佛教 多样化 东京 大藏出版 年 袴谷宪昭 佛教教团史论 东京 大藏出版 年 蓝吉富 大乘经典中之在家佛教徒的地位及其角色功能 傅伟勋主编 从传统到现代 佛教伦理与现 代社会 台北 东大图书公司 年 第 页 平川彰 大乘佛教 教理 教团 平川彰著作集 第 卷 东京 春秋社 年 第 页

6 印度佛教僧俗关系的基本模式 大品般若经 卷十六 不退品第五十五 坚固品第五十六 等 从内容上看相差不多 因 为 般若波罗蜜 但属菩萨 信解不离般若波罗蜜 是不退转为二乘的根本方便 依 小品般若经 概括不退转菩萨的相貌与实践行法 其中提到菩萨若在居家 不染著诸欲 所受诸欲 心生厌离 常怀怖畏 不以邪命非法自活 宁失身命不侵于人 强调在家世俗生活亦有度化众生的利益 大品般若经 强调菩萨方便受五欲 行六波罗蜜 尤其是布施波罗蜜 优婆塞戒经 说 出家菩萨奉持八重 具足清净 是名不退 在家菩萨奉持六重 具足清净 亦名不退 在家菩萨只要具足清净奉持在家菩萨戒 六重 即不杀生 不偷盗 不妄语 不邪淫 不说四 众过 不酤酒 亦是不退转位 但是 在 共十地 和 不共十地 的菩萨阶位中 都提到出家生活 如 般若经 的 共 十地 四地菩萨实践 不舍阿兰若住处 少欲 知足 不舍头陀功德 不舍戒 秽恶诸欲 厌世间心 舍一切所有 等十法 五地菩萨 远离亲白衣 远离比丘尼 远离 悭惜他家 远离无益谈说 等十二事 而 华严经 的 不共十地 提到四地菩萨 于彼诸佛法中 出家修道 五地菩萨 于彼诸佛法中而得出家 既出家已 又更闻法 可见 大乘佛教的菩萨行位本身复杂性 对于出家生活的重视各有不同 所以 在实践能力与成佛的可能性上 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是相同的 同时 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的实践德目是相同的 即六度等菩萨行 而在六度中 以布施为首 般若为导 受施的对 象则从出家人扩大到一切众生 回向品 说 而且法施 无畏施也成为在家菩萨的修行法门 如 华严经 十 在家菩萨与一般凡夫的区别在于 在家菩萨在行菩萨道时 虽然身处世俗家庭 但是不染著 世俗的欲乐 而且批判与厌离世俗的价值意义 同时 般若波罗蜜的成就 现证无分别与闻思修的正分别联系起来 即依分别入无分别 依 语言文字入离语言文字 依世俗谛入胜义谛 如 大智度论 卷四十二 小品系 阐述 不退转菩萨 的部分 如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卷六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以下 大明度经 卷四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以下 道行般若经 卷六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 中以下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卷五百四十九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以下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 波罗蜜多经 卷十六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以下 大品系 阐述 不退转菩萨 的部分 如 摩 诃般若波罗蜜经 卷十六 十七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以下 放光般若经 卷十二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以下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卷四百四十八 卷四百四十九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以下 优婆塞戒经 卷一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卷六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三十六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同上 第 页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二十五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7 世界宗教研究 年第 期 在思惟与修习间有筹量分别 就是分别与寻思 推度 都是观慧的作用 所以 思惟 修 习 相应等都是般若的修学方便 这些与早期佛教的慧学方便相同 但是 大乘佛教增加了听 闻 读 诵 书写 布施 供养等方便 这样一般在家居士都可以信奉 实践甚深的般若 同时 般若属于三乘圣者共证 如 光赞经 卷三说 因为 从实相般若来说 三乘共证 即属于三乘圣者 从观照般若来说 般若智慧断除烦 恼 解脱生死 三乘圣者也是相同的 所以 后来中国佛教都判别 般若经 为 通教三乘 但为菩萨 充分说明般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从菩萨道的实践德目与实践能力来说 在家菩萨与 出家菩萨具有一定的相同性 而且 从布施来说 在家菩萨反而具有很大的优先性 而且 从 住持佛教的重任 来说 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倾向于出家僧伽 但是 大乘佛教时代 在家信徒亦具有说法 住持教团的作用 这样僧俗二众都平等地具备了住持佛教的功能 印顺概括了 般若经 华严经 般舟三昧经 阿阇世王经 等几十部经典 指出初期大乘 的传宏者 多数是比丘 也有少数的在家人 在大乘经典中 以 善男子 善女人 为信受大乘佛法者的通称 而在大众部和法藏部 则以发愿受具足戒者为 善男子 大智度论 强调 菩萨 是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般若智慧的实践者 这是理想的大乘修行 者 而 善男子 善女人 亦是大乘修行者 是修习供养 受持 读诵等日常修行的实践者 而且 善女人 进一步强调了 女人成佛 的思想 信受大乘佛教的实践者称为 善男子 善女人 而大乘佛教的传宏者亦有通称 即通于在 家 出家的 法师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 卷四说 若善男子 善女人为法师者 月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说法时 得功德不可复计 法师 是大乘佛教的说法者 修道者 住持者 在 般若经 法华经 华严经 中经常出现 成为大乘佛教菩萨观念在现实世间的具体活动者 法師的原语为 译为 呗 或 呗匿 在部派佛教中 即是读诵 歌 颂或说法的比丘 法师 是从 呗匿比丘 演化而来 是佛教通俗化的主体 由 比丘法师 演化到在家人 大乘佛教 法师 意义非常丰富 如 法华经 法师品 说 若善男子 善 大智度论 卷四十二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下 光赞经 卷三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印顺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 页 平川彰 初期大乘佛教 研究 Ñ6 平川彰著作集 第 卷 第 页 大智度论 卷五十六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 卷四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同样经文见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 卷九 善 男子 善女人为法师者 若月十四日 十五日说般若波罗蜜时 所得功德不可复计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印顺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 页

8 印度佛教僧俗关系的基本模式 女人 于 法华经 乃至一句 受持 读 诵 解说 书写 种种供养 即后世所说的五种 或六种法师 是指于如来灭后 作为 如来使 担当正法的受持和说法的使命 但是 不能将 法师 简单理解在家人 而是指阿兰若比丘 但是 法师 作为通称 包含了善男子 善女人 在家 出家 在家人能够成为弘法的 法师 而且还拥有一些信徒 如 大集经 贤护分 记载 贤护 菩萨当于彼等五百徒众 而作义师 说诸法要 教化慰喻 令彼欢喜 贤护菩萨为五百位信 徒的 义师 向释尊请教 般舟三昧 华严经 入法界品 记载善财童子参访的善知识 一 些在家善知识亦拥有信徒 如毗目瞿沙领徒一万 在家人能够说法度众 说明在家人也能够承担 住持佛教的重任 已经是大乘佛教时代的一大特色 这与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完全不同 总之 大乘佛教的菩萨观念是超越在家与出家 而且从修行解脱的优先性与住持佛教的重任 来说 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具有相同的能力与价值意义 这是大乘佛教 僧俗平等 的根本原 因 如 大智度论 卷八十一说 从六度菩萨行来说 在家菩萨先修习布施波罗蜜 出家菩萨适宜修习持戒 忍辱 禅定等波 罗蜜 六度之间并无高下之分 各随自己所宜而修习 同时 菩萨分为在家 出家 众生亦有在家 出家 可见僧俗二众在解脱论意义上的平等 在大乘佛教 僧俗平等 的基本模式下 一方面仍然继承早期佛教 尊僧 的传统 在家菩 萨修习出家菩萨法 这与 在家阿罗汉 有相似之处 即是 僧俗平等 基本模式上的 尊僧 立场 代表性经典有 郁伽长者所问经 À 和 华严经 净行品 Á 等 在 郁伽长者所问经 中 佛为郁伽 长者开示了三种菩萨行 在家菩萨行 出家 菩萨行 在家菩萨而受出家戒行 在家菩萨受持三归 五戒 八关斋 闻法 礼佛塔等 深厌 家庭生活的秽恶 爱慕出家生活 如 法镜经 说 居家者 谓为居于一切众劳 为居众恶之 À Á 妙法莲华经 卷四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望月良晃 法华经的成立史 平川彰等著 法华思想 林保尧译 高雄 佛光出版社 年 第 页 伊藤瑞叡 法华菩萨道 基础的研究 京都 平乐寺书店 年 第 页 大集经 卷四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六十四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大智度论 卷八十一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下 大智度论 卷三十五 众生有二种 在家 出家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现存译本有三 一 后汉光和四年 安玄 严佛调共译 名 法镜经 一卷 二 曹魏康僧铠译 名 郁伽长者所问经 今编入 大宝积经 卷八二 郁伽长者会 或为晋白法祖或刘宋昙摩蜜多所译出 三 晋竺法护译 名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一卷 现存译本有五 一 支谦译 菩萨本业经 愿行品 二 聂道真译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 一卷 三 佛陀 跋陀罗于义熙十四年至永初二年 译六十卷 华严经 卷六 净行品 四 实叉难陀于证圣元 年至圣历二年 译八十卷 华严经 卷十四 净行品 五 藏译 华严经 净行品 详细论述见平川彰 初期大乘佛教 研究 Ò6 平川彰著作集 第 卷 东京 春秋社 年 第 页

9 世界宗教研究 年第 期 念 为居众恶之行 不化不自守 下愚凡人者为共居 与不谛人集会 是故谓为家也 同时 比较在家生活与出家生活 如 在家系缚 出家解脱 在家贫苦 出家无苦 在家下贱 出 家尊贵 等 在家菩萨对出家比丘 恭敬供养 经中说 若沙门斗诤 即当和解 若以法诤 便当不惜身命为作法护 若比丘病困 便当以身肉施与令差 可见 在家菩萨行方面继承了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以来 僧尊俗卑 的伦理模式 这是继承传统佛教的一方面体现 同时 郁伽长者所问经 还体现了大乘佛教菩萨道的精神 即在家菩萨而受出家戒行 依 经典的记载 郁伽长者与九千长者 从佛陀处听闻出家戒行及出家的功德 愿求佛陀允许出家 于是佛陀同意他们的愿望 命令弥勒菩萨与一切净菩萨 授彼等出家戒 使令出家 郁伽长者便 实践出家菩萨的戒行 一 修习四圣种 即过少欲知足的生活 对于饮食 衣服 卧具 能得满 足 乐于断恶 二 修习头陀行 著染色衣 尽形寿乞食 尽形寿住阿练若等 所以 总结郁伽 长者菩萨行的殊胜 如 大宝积经 郁伽长者会 说 是郁伽长者 住在家地 是贤劫中如来应供正遍觉出现于世 常在家供养恭敬是诸如来 护持正法 常在家中 住出家戒 郁迦罗 越问菩萨行经 则出现 居家菩萨在家 立出家戒法 居在家居 具足出家戒法 等语句 依 正法久住 广度众生 的佛教理想来说 郁伽长者所问经 体现了重视 广度众生 的佛教理想 大宝积经 郁伽长者会 说 是郁伽长者 住在家地 是贤劫中多化众生 非出 家菩萨百劫百千劫 何以故 阿难 百千出家菩萨所有功德 不如是郁伽长者所有功德 所 以 郁伽长者所问经 是在 僧俗平等 的伦理模式上 而且表现出的 尊僧 立场 持 尊僧 的立场还有 华严经 净行品 净行品 阐明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的日常生活 在见到的人与事物中 都能触类发愿 当愿众生 随时不离悲愿 这是菩萨 悲愿 行 净行品 强调菩萨三业清净 具足菩萨的功德 为一切众生所依怙 要从 以誓自要 念 安世间 奉戒行愿 以立德本 À 做起 净行品 的内容 依 菩萨本业经 列表如下 Á 菩萨愿偈愿行 家庭的基本义务 孝事父母 顺敬妻子 在家菩萨 在家及富有长者的生活 受五欲 伎乐 璎珞 婇女 住处 楼阁 房室 布施 À Á 法镜经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大宝积经 卷八十二 郁伽长者会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大宝积经 卷八十二 郁伽长者会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大宝积经 卷八十二 郁伽长者会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不同的译本愿偈有稍微差别 支谦的译本有 愿偈 及结偈 其他的译本缺 共 偈 晋译本 为 愿偈 唐译本 愿偈 聂道真译本 作长行体 与西藏的译本相同 共 愿 菩萨本业经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中 李道业依 晋译本 的 愿偈分为在家 愿 出家时 愿 暝想 修行场所 愿 日常生活 愿 乞 食 食事时 愿 礼拜 读诵时 愿等 见 华严经思想研究 京都 永田文昌堂 年 第 页

10 印度佛教僧俗关系的基本模式 舍在家生活 厌家 舍家 入佛宗庙 诣师友所 师前舍罪 脱白衣 着袈裟 剃须发 作沙门乃至受具足戒等 这是从在家到出家 完 成出家志愿的过程 开门 以下 出家生活的概说 常在宴坐 禅观的生活 早起 以下 早上起床 著好袈裟 洁净身体 出家 菩萨 出门 以下 上午外出乞食过程的情景 入水 以下 回寺洗浴 诵读经偈 以下 下午在寺中的生活 读经 见佛 礼佛 旋塔 赞佛 洗足 以下 临睡前的生活 洗足 寝息 卧觉 从表中可以看出 一方面在家生活简略 出家生活详细 描述了出家的过程以及出家的一天生活 另一方面 观察在家生活的种种过患 愿意提升和转化世间生活 如 若上楼阁 当愿众 生 皆升法堂 受佛诸经 身在房室 当愿众生 觉知恶露 无有更乐 同时 愿意在在家生活中利益一切众生 舍去利己心 因此 净行品 是典型的 尊僧 立场 出家菩萨过着原 始佛教 部派佛教寺院比丘的一般生活 同时又念念为众生而立愿 随着大乘佛教的流行与发展 在大乘佛教内部亦出现了 抑僧 倾向 即后来中国佛教判教所谓 弹偏斥小 类的经典 这是 文殊法门 的特征之一 在 文殊法门 的经典中 责难十 大弟子 有 魔逆经 离垢施女经 首楞严三昧经 维摩诘经 须真天子经 等 其中以 维摩诘经 为代表性经典 在这些经典中对大弟子的论难 是大弟子的专长 即各自的 第 一 也是比丘们日常所行的律制生活 所以 对诸大弟子的论难 等于批判了传统的声闻佛教 引向大乘的深悟 维摩诘经 中表现 抑僧 立场 不仅有十大弟子的论难 其中主要有 发菩提心即出家 比丘礼维摩诘足 等方面 从法义和事相上对声闻佛教进行批判 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从 正法久住 的崇高理想出发 强调出家人承担了 住持佛教的重 任 与具有 修行解脱的优先性 戒律的律制生活则为实现两大维度和 正法久住 的理想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但是 大乘佛教以 广度众生 为理想 从而对律制生活进行解释与提升 同时也对僵化的律制生活进行批评 在 维摩诘经 中 维摩诘与十大弟子的论难 皆为 乞食 宴坐 说法 持律 等律制生活 如舍利弗在山林宴坐 维摩诘告诉他 不起灭 定而现诸威仪 是为宴坐 在灭尽定中 能起行 住 坐 卧 扬眉 瞬目 举手 说话等诸威仪 维摩诘与目犍连的问难 是有关 法 的本义 离欲寂静 远离分别 绝诸对待 强调 说法者无说无示 其听法者无闻无得 阿难是佛的侍者 因佛有病而去化缘牛乳 受到维摩 菩萨本业经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印顺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 页 维摩诘经 的资料来源中有 律藏 见 维摩诘经序论 郭忠生译 南投 谛观杂志社 年 第 页 维摩诘所说经 卷上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同上 第 页上

11 世界宗教研究 年第 期 诘的责难 佛身无漏 诸漏已尽 佛身无为 不堕诸数 如此之身 当有何疾 当有何恼 大众部亦有 佛身无漏 的思想 而维摩诘与优波离的问难 则是有关 罪 与 忏悔 维摩 诘开示了 罪性本空 与 理忏 的思想 彼罪性不在内 不在外 不在中间 这与早期佛 教僧团内部的 作法忏 明显不同 从维摩诘的种种责难来看 一方面是深化和提升律制生活的精神 这是内涵的升华 也不是全盘否定 另一方面 是回归到佛法重视深悟的本义 因为律 制生活也是为实现 正法久住 广度众生 而制定的 从而回到大乘佛教 慧解脱 的传统 维摩诘经 有明显的 抑僧 倾向 如维摩诘对罗睺罗说 无利无功德 是为出家 有为法者 可说有利有功德 夫出家者为无为法 无为法中 无利无功德 从个体生命来说 出 家本身亦是追求深悟的般若智慧与证得真如无为法 实现生命的解脱 维摩诘强调出家是 无为 法 与 无利无功德 这与后来禅宗相传达摩说梁武帝度僧 修庙 无功德 是一样的 但是 出家是佛陀的定制 除了修行解脱的意义外 更有 住持佛教 的事相意义 维摩诘经 高扬大乘佛教 广度众生 的旗帜 其意义在于通过 广度众生 来实现 正法久住 维摩诘在开 示长者子时说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即出家 是即具足 维摩诘经 的不二思想 可以为在家与出家不二平等提供理论依据 而且从事相上来说 发菩提心 修菩萨行 便不用出家了 这与 华严经 净行品 等 尊僧 立场是完全不同的 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 在家菩萨 所具有 广度众生 的意义更加凸显出来 所以在家菩萨的地位亦日显重要 于是 如 维摩诘 经 等一些经典 便透露出不必出家 在家菩萨也是一样的思想 同时 维摩诘经 弟子品 中维摩诘与富楼那问难 当时富楼那为新学比丘说法 维摩诘前来宣扬说法的原则 先当入定观此人心 然后说法 即分别众生根机的利钝 然后观机设 教 而这些比丘是大乘根机 富楼那为他们说小乘法 所以遭到维摩诘的批评 维摩诘于是入三 昧 帮助这些比丘 自识宿命 于是比丘豁然开悟 然后 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 依佛教的律制 比丘肯定不得礼拜俗人 维摩诘虽然是获不可思议解脱的在家菩萨 但是比丘礼拜维摩 诘 在其他经典是很难想象的 于是 这几句经文后来成为中国历代皇帝或士大夫主张沙门礼俗 的经典依据 当然 在玄奘译本 说无垢称经 亦发现维摩诘稽首礼拜大迦叶的记载 À 但是支 谦 鸠摩罗什译本未见此句 稽首我足 因此 如何理解 比丘礼维摩诘 成为后来僧俗之争 的焦点 维摩诘所说经 卷上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同上 第 页中 任继愈主编 中国佛教史 第一卷 说 从普遍意义上说 维摩诘的出现 标志着大乘佛教的世俗化运动已经达到高潮 出家 和 在家 的界限已被抹杀 甚至 在家 高于 出家 从般若理论和宗教实践这两个方面把佛教的出世移到了世俗世界 它不但让僧侣的生活世俗化 而且让世俗人的生活僧侣化 从而把世俗社会引进了宗教世界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 第 页 同样的观点 见杜继文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下卷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 第 页 亦见西野翠 维摩 家族 维摩 Ë 诸经典 踏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 第 卷第 号 年 第 页 5 维摩诘所说经 卷上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À 文殊法门 的一些经典 如 须真天子经 诸法无行经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大净法门经 等都有 抑僧 的思想 维摩诘所说经 卷上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其他译本的相应文句 见支谦译 佛说维摩诘经 卷上 即时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下 玄奘译 说无垢称经 卷二 即便稽首彼大士足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说无垢称经 卷二 大正藏 第 卷 第 页上

12 印度佛教僧俗关系的基本模式 三 结 语 僧俗关系的模式 其理论依据是大小乘佛教的不同思想 即对 正法久住 广度众生 的不同强调 戒律的不同理解等 其定位涉及到两大维度 一 住持佛教的重任 二 修行解脱的优 先性 在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时期 所有教法以出家为教导核心 出家僧伽承担了 住持佛法的 重任 具有 修行解脱的优先性 从而确立 僧尊俗卑 的伦理模式 但是 大众部在 僧事僧决 的羯磨中 强调在家人可以帮助解决僧团内部纠纷 同时 南传方广部以无漏道果为胜义 僧 在家居士证道果便为 胜义僧 北道派以在家人亦可证阿罗汉 的修行解脱优先性带来冲击 这些都是对 僧尊俗卑 大乘佛教以成佛为最高理想 以菩萨为实践主体 以 广度众生 为实践目标 在家菩萨亦具足般若波罗蜜 同样实践六度等菩萨行 于是在家与出家同样具有 修行解脱 的平等性 其 次 信受大乘佛教的实践者称为 善男子 善女人 而大乘佛教的传宏者亦有通称 即通于在 家 出家的 法师 在家菩萨亦同样具有一定的说法 住持佛教的功能 成为 僧俗平等 的两大原因 同时 在 僧俗平等 的基本模式下 郁伽长者所问经 和 华严经 净行品 则 继承了早期佛教 尊僧 的传统 观察在家生活的种种过患 主张从在家走向出家 如郁伽长者 常在家中 住出家戒 等成为典型的特征 但是 在 维摩诘经 等经典中 维摩诘居士与十 大声闻弟子论难 尤其是 发菩提心即出家 比丘礼维摩诘足 等从思想与事相上表现出明显的 抑僧 思想 但是 中国佛教在南北朝末年最终确立以大乘佛教为主体 中国佛教坚持大小乘戒兼受 于是便造成现实的 僧尊俗卑 与理想上的 僧俗平等 的巨大张力 同时 由于中国社会强大的封建宗法制度 于是 沙门礼敬王者 孝道伦理等则又引来 俗高于僧 的现实压力 所以 中国佛教两千年的僧俗关系显得十分复杂 动荡与紧张 这其中的复杂性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这是其他国家佛教历史所从未经历的 圣凯 毗昙学派与南北朝佛学大乘意识的树立 佛学研究 总 期 年 第 页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从 的译名谈起 领导权还是 霸权! #!! # & ( ) +,! # & ( ) +, & ( ) +)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 ( ) +, 年第 期 # ) # # + 二 葛兰西对霸权概念的拓展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º» ¼ º» ¼

º» ¼ º» ¼ 曾宪义 马小红 一个多世纪以来 传统法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法治的绊脚石而受到责难 这种旷日持久的责难形成了种种偏见 比如在中西法的比较中习惯以西方法的理 论 模式为标准来割裂传统法的有机组成 在论述传统法内容时局限于刑 而基本 排斥了最具特色的 礼 过分强调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法 所具有的特殊性 因此 在批判传统法的同时 我们需要反省对传统法的态度 反 省研究中所持的标准 反省研究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ó ì ì ò = 4( +5 / 3 ) 3 12.478 = 2.32 23.2 (47) 1 365 4 1 4 1 19 365 1 365 4 = 29 499 4 235 940 V M = 1 3300 182 M M á

More information

ó ì ì ò = 4( +5 / 3 ) 3 12.478 = 2.32 23.2 (47) 1 365 4 1 4 1 19 365 1 365 4 = 29 499 4 235 940 V M = 1 3300 182 M M á

More information

: : 00 9 : : : : : : : : : : : :

: : 00 9 : : : : : : : : : : : : 0 ( ) JOURNALOFLITERATUREHISTORY ANDPHILOSOPHY No.0(SerialNo.) 陈 来 : 仁学本体论是以仁体统摄儒家传统的各种形上学观念 将仁发展为一本体的观念或发展为 一仁的本体论传统儒学 万物一体 的思想既是一种精神境界 也指万物关联共生的整体 这种整体就是 仁体仁体论把传统儒学的一体之仁与生生之仁作了有机结合仁本体与关联共生的万有是 全体是用 全用是体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More information

é é é é è è à é è è è é ê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维摩诘经» 僧俗伦理 与隋唐 沙门致敬王者 的论争 圣 凯 [摘要] 沙门致敬王者 的争论是王权与佛法的矛盾表征ꎬ更是佛教僧俗伦理的表现ꎮ 在隋末唐初ꎬ 沙门致敬 王者 争端再现ꎬ主张沙门拜俗者援引«维摩诘经» 作为论据ꎮ 本文探讨 沙门致敬王者 论议中«维摩诘经» 的 援引情况ꎬ考察佛教界对«维摩诘经» 中僧人礼拜居士的解释ꎬ指出隋唐佛教界所强调的 表法非律制 个人 体道非大众教化 ꎬ与«维摩诘经»

More information

98

98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 /... 人本与物本 翻译 与 语义谱系分析比较 牛云平, 杨秀敏 (., ;., ) : 翻译 与 的语义谱系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 前者的本义是语官及其解释活动, 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 ; 后者的本义则是物体搬移行为, 具有明显的物化特征 两词的语义谱系不同, 决定了各自理论发展形态有别, 证明了中西翻译学自然而然地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和研究取向 因此, 中国学人强求与西人苟同乃是不智之举,

More information

ò í ú ó ì à ò è 5500 500 2 5500 x 23 50 2 5 2 5 9 5 10 9 5 9 9 4 4 10 64 9 9 74 10 1 5 2 1 9 5 5 4 9 7 1 5 1 3 2 1 3 1 5 1 3 1 5 1 1 5 1 3 1 1 1 4 1 4 2 40 40 1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028 1982 285 1981 826 1982 335 272 277 2171528 1982 335 338 339 1988 3 1 1974 1 1973 2 115 116 1330 è 1975 2 335 1973 203 333 179 1983 1984 10 197 198 1990 2 é ò 1978 222 1985

More information

ú á à à á á è ù? ì í ì á ì ò é? é à ì? à ó é à ì à à ì é í ì è? à ì á ú ó á á ì ù ì è ù

More information

á á á ú é ó é é á í í á ú á é á á í í é

More information

基 于 实 践 的 地 方 艾 滋 病 立 法 研 究

基 于 实 践 的 地 方 艾 滋 病 立 法 研 究 姜 爱 林 年 以 来 中 国 地 方 艾 滋 病 立 法 取 得 了 一 定 成 绩 但 也 存 在 许 多 问 题 与 不 足 现 实 的 选 择 是 必 须 在 遵 循 立 法 的 指 导 思 想 和 坚 持 立 法 的 基 本 原 则 的 基 础 上 根 据 立 法 依 据 尽 快 制 定 符 合 本 地 特 色 的 防 治 条 例 立 法 的 总 思 路 是 转 变 观 念 正 视 现 实

More information

ò ú ó ó ú ó ú ó ú ú ó G L E = G W à è í ü í ü ü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More information

1989 67 1993 125 305 1989 251 1964 8 1990 231 1983 608 1987 207 1990 6 ú é ì à í à ó 1990 51 é í í ù è ì ò ú à ù ó ú è í à ì è è è í á ó ì á á ò ì á ò

More information

ttian

ttian í á é ì ì ì ó á ú è ù ó è á á é ì ú á á ò á è è ó é è ì á à á

More information

ì

ì ì ó à á à í é é è ú à ú ù è í ù è á ú é ù í é à ú á à í ó ò è ì ì é à à á ò à ú è ó á à í ù ú ì ì í ì á è ù ù ò ó á ì ì à è á á ì à ó è ì á ì ì à é ì ó é à ú í ì í á à á

More information

ò ó ì á è ó

ò ó ì á è ó ò ó ì á è ó à à è ì è á ó ì à ì à à à á ì ó à ì ì è ó à ú ì í í á ù ò ò í ì ó à ò ú ó ì à à à à à à í á ì ù ù è ù è ò è ù é à

More information

í í à ù à à í è è ú ì á á í à ú á è á ú à é à ù ú ì ì ì ò í è ì ì í ì ì ì è ì ì à é ó ò ó ú é ì ù ì í ó è ì à è á à ì à à à í í é á à ù ì ò ì é ú í í à à à à

More information

ò à í é ì è ì é á à è à è è ì á á à à à

More information

ó ú à ù á í í ì ì ù á ù í í ò ó ú ù à ì ì è á í í ì è á ù è ì à ú ì ù ì í à ì ì ó ì ì è ì è á ó à ó ò é ú? à á á ú á í é ì é ì á à á ù á à ò á ò é ù? ì

More information

030 í á ì ú è ì à é ù ò í í ú ù ù á í í ì ù ó ù ì è à é é ú í ì ù ì è ò á à ì ì ì ì ì á ú ì é í í é ò í ì é è ú ú í é ú è à è è à è ó à ò ù à à ù ó ì ì ì à à ù à á ú á ì á ù ù è

More information

è

è è à à à í á à à ì ú ú á ú ú ì ì í ù í à ú è ò ò ì ù ì à ì à í ì ì è è è é à ì é é á è í í à ì è ì ú í ù ì ò è à í ì à á è ì ó ú è é é ì é ì ì ì ú ó ì à ú á

More information

é ú í í à á í à ù à é ó à è á ù á à à ì á á à é í á ò è ì í ì ù à é ì ì à à è ù é à ù à é ú ì ú ù 1 1 3 4

More information

ú ì à ì ù ù é à à à í ú ì ì à í à é ì ó à è à ù ì é á ù ú ò ù ù ò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星 内容提要 : 本文通过对住房商品和住房市场的分析, 剖析了住房市场构架以及市场主体的行为特点, 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行为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及作用 作者 认为住房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住房市场的特点为有限开放性 地域性 层次性和价格 的差别性, 市场交易的非物流性以及住房市场上的投机性和投资性 住房商品的社 会属性表明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不仅与收入相关, 低收入家庭 人群的住房需求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More information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è á à ì ì ì ò à ó ù ú à ò è ù è è ò í á è ù è à ù à è á ú á í à à à é à à à é à èi ú á à à ó á ì à à á è à à á ó à á ù à à á ì ó à í à é ò ú ì à ò ì à ù ì é à í í á á è ò á á á á

More information

( ),, :1 : : ( ), 2 :, 3 : ( ), 4 : 5 : :, 6 :,,,,,,,,, :,,,.....,,,, 1, ;2,

( ),, :1 : : ( ), 2 :, 3 : ( ), 4 : 5 : :, 6 :,,,,,,,,, :,,,.....,,,, 1, ;2, 张 翼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原因作了社会学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认为家族主义与以家庭为最小生产单位的农业劳作方式, 家庭人口再生产对男婴的需 求与国家人口再生产对出生人数的限定, 以及妇女经济地位的相对低下等, 是造成出 生性别比升值的基本社会动因 指出, 在影响人口再生产的三只手 国家 家庭和市场中, 惟有借助于国家强有力的调控手段, 才能使失衡的出生性别比在短期内渐次 回落 作者 :

More information

ì à à ó é í í à ì í ó à í á ò ó ì í ì í í ù ó à í ì à ù à ú è à à à ú ó ò í ù è á á é è ò ì ì ì è é ù ì à ì á ù à á ò í à ì é á è á ì ò ó è ì ò ú ì ó é ú í ú è ù í í à ó ú ú

More information

é

é à á í ù é ù ó á è í ú ù è ì í á ì ú á é ó ú ò ì ò ì à ù à ì è ì ì à è ì ó è ú á è í ì é ì éá ì é ì ù è è í í ù á à à è è à ú á ó ú è í ú á ú è ì ù ú é ì é à ú ù ì ì ó í è ì ì

More information

è ì è é è ò ì ù ù ó é ú ù è ó ì ù à è ùè á ù ù ò ó ò ù à é ù ò ì í à à à à ò à á è à è ù é é ì ú ì à à ì é ù é í ì ò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 哲学是民族化 个性化的 只有民族的语言 才能建构与这种民族的语言形 式相适应的哲学形态 和合语言哲学力图在语言结构与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融突而和合的基点上运用并整合言 象 意范畴 语言符号与形象是言与象的关系 言 象与意义 意境是 言与意 象与意的关系 言尽象与不尽象 言尽意与不尽意的争论 以及由 得象忘言 得 意忘象 而推致 得意忘言 历来见仁见智 在和合语言哲学语境中 尽与不尽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ü Ä ä ä ï ï ü ä ä

ü Ä ä ä ï ï ü ä ä ü Ä ä ä ï ï ü ä ä ü ü ü ä 50000476_0047_2 2 3 316 ó é â á ó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é é ô é ò è é ü ü ü ü ü

More information

ù á ù é à è è è à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ú

More information

ù á ù é à è è è à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è ú

More information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圣严法师 提要 戒律是为了净化人类的身心而设, 是为了净化人间的社会而设 是以人间的善良风俗人情及合理的国家规章法令, 为佛陀制戒的参考基础, 加以佛法的正知正见作引导, 便成了有小有大 能略能广 可浅可深, 可以适应任何时空环境的生活准则 当你认识了戒律的功能, 明白了佛陀制戒的用心, 你便不会拘泥于枝末小节, 应著重于人类之身 心 语言三种行为的净化 : 清净 精进 俭朴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反思经史关系 从 启攻益 说起 李存山 本文论析上博简 二 中容成氏! 关于 启攻益 汤攻桀 以及上古帝王世系的记载与经 史相异 并且探讨了容成氏! 子羔! 和郭店竹简唐虞之道! 具有相同的思想倾向 其 禅而不传 或 至于禹而德衰 的思想当属于 孔孟之间 的儒家之学 在燕国发生了 让国 事件而孟子的思想更集中在 王霸之辨 时 唐虞之道! 等篇的 帝 王之辨 就不合时宜了 史 受到 经 的影响 经 史都存在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