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精要



Similar documents

网 球 / 排 球 1 教 师 硕 士 四 级 男 性 诊 断 教 研 室 1 教 师 博 士 或 硕 士 六 级 本 科 阶 段 为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男 士 温 病 教 研 室 2 教 师 博 士 或 硕 士 六 级 中 医 专 业 中 医 诊 断 教 研 室 诊 断 学 / 中 医 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2006年顺德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0 年 上 半 年 评 价 与 考 核 细 则 序 号 部 门 要 素 值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标 准 考 核 ( 扣 原 因 ) 考 评 得 3 安 全 生 产 目 30 无 同 等 责 任 以 上 道 路 交 通 亡 人 事 故 无 轻 伤 责 任 事 故 无 重 大 质 量

<433A5C C6B73625C B746F705CB9FABCCAD6D0D2BDD2A9D7A8D2B5B8DFBCB6BCBCCAF5D6B0B3C6C6C0C9F3C9EAC7EBD6B8C4CFA3A CDA8D3C3B0E6A3A92E646F63>

, (CIP) /. - : ISBN R657.1 CIP (2003) mm1230m m 1/ IS BN


抗 战 时 期 国 民 政 府 的 银 行 监 理 体 制 探 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对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运 行 基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3 复 试 如 何 准 备 4 复 试 成 绩 计 算 5 复 试 比 例 6 复 试 类 型 7 怎 么 样 面 对 各 种 复 试 04 05

黄 金 原 油 总 持 仓 增 长, 同 比 增 幅 分 别 为 4.2% 和 4.1% 而 铜 白 银 以 及 玉 米 则 出 现 减 持, 减 持 同 比 减 少 分 别 为 9.4%,9.4% 以 及 6.5% 大 豆, 豆 粕 结 束 连 续 4 周 总 持 仓 量 增 长, 出 现 小 幅

采 取 行 动 的 机 会 90% 开 拓 成 功 的 道 路 2

一 公 共 卫 生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的 概 述 学 位 论 文 是 对 研 究 生 进 行 科 学 研 究 或 承 担 专 门 技 术 工 作 的 全 面 训 练, 是 培 养 研 究 生 创 新 能 力, 综 合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发 现 问 题,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ETF、分级基金规模、份额变化统计

深圳市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

第 期 李 伟 等 用 方 法 对 中 国 历 史 气 温 数 据 插 值 可 行 性 讨 论

201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

冰黄肤乐软膏中大黄素的测定



国债回购交易业务指引

¹ º ¹ º 农 业 流 动 人 口 是 指 户 口 性 质 为 农 业 户 口 在 流 入 地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居 住 一 个 月 及 以 上 的 流 动 人 口 非 农 流 动 人 口 是 指 户 口 性 质 为 非 农 户 口 在 流 入 地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居 住 一 个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4D F736F F D C4EAB9A4B3CCCBB6CABFCAFDD1A7D7A8D2B5BFCEBFBCCAD4B4F3B8D9D3EBD2AAC7F3>

随着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本着为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服务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我校中医类毕业生参加2012年和2013年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及通过率、掌握率进行分析,并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行差异比较分析,以此了解我校执业中医师考试的现状,进而反映我校中医类课程总体教学水平,发现考核知识模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馈给相关学院和教学管理部门,以此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4D F736F F D20B3D6B2D6CFDEB6EEB1EDB8F1D7EED6D52E646F63>

何 秋 琳 张 立 春 视 觉 学 习 研 究 进 展 视 觉 注 意 视 觉 感 知

( 二 ) 现 行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不 利 于 培 养 人 的 创 新 精 神,,,,,,,,,,,,, [ ],,,,,,,,,,, :, ;,,,,,,? ( 三 ) 现 行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不 利 于 全 体 学 生 都 获 得 全 面 发 展,, [ ],,,,,,,,,,,

西 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卷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年 年 新 中 国 五 十 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 中 国 人 口 统 计 年 鉴 年 数 据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中 国 统 计 出 版 社 年 版 资 料 来 源

<4D F736F F D20B9D8D3DAB0BABBAAA3A8C9CFBAA3A3A9D7D4B6AFBBAFB9A4B3CCB9C9B7DDD3D0CFDEB9ABCBBE C4EAC4EAB6C8B9C9B6ABB4F3BBE1B7A8C2C9D2E2BCFBCAE92E646F6378>

课程类 别

3 月 30 日 在 中 国 证 券 报 上 海 证 券 报 证 券 时 报 证 券 日 报 和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网 站 上 发 出 召 开 本 次 股 东 大 会 公 告, 该 公 告 中 载 明 了 召 开 股 东 大 会 的 日 期 网 络 投 票 的 方 式 时 间 以 及 审

HSK( 一 级 ) 考 查 考 生 的 日 常 汉 语 应 用 能 力, 它 对 应 于 国 际 汉 语 能 力 标 准 一 级 欧 洲 语 言 共 同 参 考 框 架 (CEF) A1 级 通 过 HSK( 一 级 ) 的 考 生 可 以 理 解 并 使 用 一 些 非 常 简 单 的 汉 语

I

新, 各 地 各 部 门 ( 单 位 ) 各 文 化 事 业 单 位 要 高 度 重 视, 切 实 加 强 领 导, 精 心 组 织 实 施 要 根 据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管 理 的 规 定 和 要 求, 在 深 入 调 查 研 究 广 泛 听 取 意 见 的 基 础 上, 研 究 提

 编号: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胊 县 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国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试行).doc

导 数 和 微 分 的 概 念 导 数 的 几 何 意 义 和 物 理 意 义 函 数 的 可 导 性 与 连 续 性 之 间 的 关 系 平 面 曲 线 的 切 线 和 法 线 导 数 和 微 分 的 四 则 运 算 基 本 初 等 函 数 的 导 数 复 合 函 数 反 函 数 隐 函 数 以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珠江钢琴股东大会

<433A5C446F63756D656E E E67735C41646D696E F725CD7C0C3E65CC2DBCEC4CFB5CDB3CAB9D3C3D6B8C4CFA3A8BCF2BBAFA3A95CCAB9D3C3D6B8C4CF31302D31392E646F63>

<4D F736F F D D323630D6D0B9FAD3A6B6D4C6F8BAF2B1E4BBAFB5C4D5FEB2DFD3EBD0D0B6AF C4EAB6C8B1A8B8E6>

Microsoft Word - 文件汇编.doc

年 8 月 11 日, 公 司 召 开 2015 年 第 五 次 临 时 股 东 大 会, 审 议 通 过 了 关 于 公 司 <2015 年 股 票 期 权 激 励 计 划 ( 草 案 )> 及 其 摘 要 的 议 案 关 于 提 请 股 东 大 会 授 权 董 事 会 办 理 公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611 语 言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016 年 最 新 考 研 资 料 > 2-2 语 言 学 纲 要 笔 记, 由 考 取 本 校 本 专 业 高 分 研 究 生 总 结 而 来, 重 点 突 出, 借 助 此 笔 记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复 习 效

类 似 地, 又 可 定 义 变 下 限 的 定 积 分 : ( ). 与 ψ 统 称 为 变 限 积 分. f ( ) d f ( t) dt,, 注 在 变 限 积 分 (1) 与 () 中, 不 可 再 把 积 分 变 量 写 成 的 形 式 ( 例 如 ) 以 免 与 积 分 上 下 限 的

金 不 少 于 800 万 元, 净 资 产 不 少 于 960 万 元 ; (3) 近 五 年 独 立 承 担 过 单 项 合 同 额 不 少 于 1000 万 元 的 智 能 化 工 程 ( 设 计 或 施 工 或 设 计 施 工 一 体 ) 不 少 于 2 项 ; (4) 近 三 年 每 年

第二讲 数列

!!!!!

认 为 被 告 省 社 保 局 核 发 依 据 的 文 件 错 误 导 致 少 发 放 77, 元 原 告 于 2014 年 8 月 8 日 向 吉 林 省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厅 ( 以 下 简 称 省 人 社 厅 ) 申 请 行 政 复 议, 该 机 关 于 9 月

收 入 支 出 项 目 2016 年 预 算 项 目 2016 年 预 算 预 算 01 表 单 位 : 万 元 ( 保 留 两 位 小 数 ) 一 公 共 财 政 预 算 拨 款 一 人 员 经 费 一 般 财 力 人 员 支 出 成 品

第一章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书面申请

修改版-操作手册.doc

Microsoft Word - 第7章 图表反转形态.doc

所 属 团 岗 位 名 称 研 究 方 向 应 聘 条 件 具 有 肉 品 科 学 与 技 术 食 品 科 学 专 业 背 景, 熟 悉 畜 禽 屠 宰 副 产 物 加 工 领 域 科 学 发 展 前 沿, 在 海 外 取 得 博 士 学 位 或 有 3 年 以 上 国 外 博 士 后 科 研 工


评 委 : 李 炎 斌 - 个 人 技 术 标 资 信 标 初 步 审 查 明 细 表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投 标 函 未 按 招 标 文 件 规 定 填 写 漏 填 或 内 容 填 写 错 误 的 ; 不 同 投 标 人 的 投 标 文 件 由 同 一 台 电 脑 或 同 一 家 投 标 单

一 开 放 性 的 政 策 与 法 规 二 两 岸 共 同 的 文 化 传 承 三 两 岸 高 校 各 自 具 有 专 业 优 势 远 见 杂 志 年 月 日

!!!!!!!!!!

激 励 计 划 设 定 的 第 三 个 解 锁 期 解 锁 条 件 是 否 达 到 解 锁 条 件 的 说 明 1 公 司 未 发 生 如 下 任 一 情 形 : 1 公 司 最 近 一 个 会 计 年 度 财 务 会 计 报 告 被 注 册 会 计 师 出 具 否 定 意 见 或 者 无 法 表

( ) 信 号 与 系 统 Ⅰ 学 科 基 础 必 修 课 教 周 2016 年 06 月 13 日 (08:00-09:35) ( )

18 上 报 该 学 期 新 生 数 据 至 阳 光 平 台 第 一 学 期 第 四 周 至 第 六 周 19 督 促 学 习 中 心 提 交 新 增 专 业 申 请 第 一 学 期 第 四 周 至 第 八 周 20 编 制 全 国 网 络 统 考 十 二 月 批 次 考 前 模 拟 题 第 一 学

第 四 条 建 设 单 位 对 可 能 产 生 职 业 病 危 害 的 建 设 项 目, 应 当 依 照 本 办 法 向 安 全 生 产 监 督 管 理 部 门 申 请 职 业 卫 生 三 同 时 的 备 案 审 核 审 查 和 竣 工 验 收 建 设 项 目 职 业 卫 生 三 同 时 工 作 可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2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股票简称:利尔化学 股票代码: 公告编号:2008-

Microsoft Word - 资料分析练习题09.doc

!!

导 论 内 容 : 导 论 :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基 本 特 点 ( 整 体 观 念 辨 证 论 治 ) 重 点 : 中 医 学 理 论 体 系 形 成 的 条 件 和 标 志 对 整 体 性 的 认 识, 中 医 学 的 整 体

第 六 章 债 券 股 票 价 值 评 估 1 考 点 一 : 债 券 价 值 的 影 响 因 素 2

( 此 页 无 正 文, 为 广 东 东 方 精 工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关 于 提 供 资 料 真 实 准 确 和 完 整 的 承 诺 函 之 签 署 页 ) 广 东 东 方 精 工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法 定 代 表 人 : 唐 灼 林 2016 年 7 月 28 日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长城电脑 公告编号:

2016年山东省民主党派办公大楼管理处


境 外 上 市 外 资 股 股 东 持 有 股 份 总 数 (H 股 ) 489,157,907 3 出 席 会 议 的 股 东 所 持 有 表 决 权 股 份 数 占 公 司 有 表 决 权 股 份 总 数 的 其 中 :A 股 股 东 持 股 占 股 份 总 数 的

<4D F736F F D20B6C0C1A2B6ADCAC2D0ECCCFABEFDCFC8C9FABCB0CCE1C3FBC8CBC9F9C3F72E646F63>

其 中 :A 股 股 东 持 有 股 份 总 数 31,126,938,909 境 外 上 市 外 资 股 股 东 持 有 股 份 总 数 (H 股 ) 6,454,698,427 3 出 席 会 议 的 股 东 所 持 有 表 决 权 股 份 数 占 公 司 有 表 决 权 股 份 总 数 的 7

试 论 后 民 权 时 代 美 国 黑 人 的 阶 层 分 化 和 族 裔 特 征 学 者 年 代 黑 人 中 产 阶 层 定 义 弗 瑞 泽 毕 林 斯 勒 马 克 艾 德 威 尔 逊 科 林 斯 兰 德 里 奥 力 威 夏 佩 罗 帕 锑 罗 收 入 来 源 于 从 事 可 以 定 义 为 白

doc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上证指数

第2章 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

2015年中国最佳临床学科排行榜


附 件 : 上 海 市 建 筑 施 工 企 业 施 工 现 场 项 目 管 理 机 构 关 键 岗 位 人 员 配 备 指 南 二 一 四 年 九 月 十 一 日 2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简报

第 期 王 兴 涛 等 猪 流 行 性 乙 型 脑 炎 病 毒 种 猪 精 液 分 离 株 的 鉴 定 及 进 化 分 析 病 料 毒 株 及 细 胞 试 剂 引 物 设 计 提 取 及 基 因 克 隆 及 测 序

2016年市委组织部部门预算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考试及换证工作的通知

Transcription:

伤 寒 论 一 百 一 十 三 方 临 床 使 用 经 验 精 要 李 翰 卿

整 理 说 明 伤 寒 论 一 百 一 十 三 方 临 床 使 用 经 验 乃 李 翰 卿 先 生 遗 著 现 有 1959 年 油 印 本 ( 韩 五 辉 原 藏 ) 和 1960 年 手 稿 本 存 世 1959 年 1 月 的 油 印 本 书 名 为 伤 寒 一 百 一 十 三 方 使 用 法 其 编 排 体 例 为 : 前 言 ; 其 113 方 谨 依 伤 寒 论 原 书 之 序, 未 作 分 类 编 排 : 细 目 有 方 义 药 品 加 减 法 煎 法 服 法 用 药 大 意 主 治 经 验 摘 要 主 症 禁 忌 症 应 参 考 的 方 剂 等 9 项 论 述 简 明 醒 神 1960 年 的 手 稿 本 由 安 植 基 安 邦 煜 和 平 全 意 等 人 协 助 李 老 整 理 抄 录 而 成, 此 稿 曾 经 李 翰 卿 亲 笔 修 改 并 有 李 映 淮 ( 李 翰 卿 之 子 ) 贴 加 的 按 语 和 陈 重 光 整 理 的 标 记 其 编 排 体 例 为 : 编 写 说 明 ; 将 113 方 分 为 12 类 重 新 编 排 ; 细 目 有 方 义 主 治 药 品 加 减 法 煎 法 服 法 用 药 大 意 禁 忌 证 类 似 方 剂 参 考 历 代 用 药 经 验 摘 要 等 9 项 论 述 较 前 详 实 此 次 整 理 是 在 先 得 到 1960 年 手 稿 本, 后 发 现 1959 年 油 印 本 的 情 况 下 进 行 的, 因 此 在 基 本 保 持 手 稿 本 原 貌 的 基 础 上 又 参 考 油 印 本 作 了 进 一 步 完 善 此 外 另 有 一 些 增 删 调 整, 详 细 说 明 如 下 : 1. 此 次 整 理 李 映 淮 按 语 陈 重 光 批 注 多 所 删 略 2 此 次 整 理 略 去 历 代 用 药 经 验 摘 要 一 栏, 因 此 栏 多 系 仲 景 原 文 之 重 复 3. 此 次 整 理 参 照 金 匮 玉 函 经 卷 七 卷 八 的 内 容 对 手 稿 方 序 再 次 调 整 之 所 以 作 上 述 调 整 一 是 因 为 1960 年 手 稿 本 的 分 类 排 序 还 略 显 粗 放, 并 非 定 稿, 二 是 因 为 整 理 者 水 平 有 限, 不 能 完 全 把 握 李 老 原 意, 故 取 金 匮 玉 函 经 方 序 作 为 编 排 依 据 4. 此 次 整 理, 因 删 裁 调 整 者 较 多, 故 定 其 名 曰 伤 寒 论 一 百 一 十 三 方 临 床 使 用 经 验 精 要 5. 药 物 计 量 单 位 维 持 原 貌, 即 以 两 钱 等 计, 不 换 算 作 克 再 次 感 谢 韩 履 祺 大 夫 无 偿 提 供 其 家 三 代 ( 韩 玉 辉 韩 必 明 韩 履 祺 ) 共 同 珍 藏 的 1959 年 油 印 本 资 料 整 理 者 2000 年 8 月 20 日

编 写 说 明 一 此 编 系 本 人 根 据 仲 景 伤 寒 论 编 写 的 病 证 方 药 四 部 分 中 的 方 剂 部 分 本 人 多 年 来 在 临 床 实 践 中 体 会 到, 伤 寒 论 诸 方, 不 但 用 药 精 简, 法 度 严 明, 而 且 对 学 者 明 确 地 指 出 了 符 合 实 际 的 辨 证 纲 领, 果 能 善 于 掌 握 和 应 用, 效 果 是 非 常 显 著 的 二 此 编 编 写 的 目 的 主 要 有 三 点 :1 为 了 帮 助 学 者 容 易 领 会 古 方 运 用 的 精 神, 避 免 受 到 后 人 古 方 难 用 说 法 的 影 响 2 为 了 抛 砖 引 玉, 就 正 大 方, 以 改 正 个 人 对 伤 寒 方 认 识 的 缺 点 和 错 误, 以 便 共 同 发 掘 中 医 学 宝 藏 的 潜 在 力 量 3 为 了 贯 彻 党 的 中 医 政 策 和 百 花 齐 放 百 家 争 鸣 的 精 神, 以 便 中 西 医 早 日 走 向 合 流, 更 好 地 满 足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 迫 切 需 要 三 本 编 分 类 : 依 据 方 剂 类 型, 分 为 桂 枝 汤 类 麻 黄 汤 类 等 共 十 二 类, 使 读 者 不 但 便 于 查 阅, 而 且 便 于 集 中 体 会 用 药 的 具 体 法 则 ( 整 理 者 按 : 此 次 重 新 编 排 方 序 有 所 调 整 ) 四 本 编 每 一 方 下 分 为 方 义 主 治 药 品 加 减 法 煎 服 法 用 药 大 意 禁 忌 证 类 似 方 剂 参 考 等 栏 目, 其 用 意 如 下 : 方 义 系 说 明 本 方 对 各 种 疾 病 的 主 要 作 用 ; 主 治 系 说 明 主 治 疾 病 和 具 体 症 状, 并 根 据 实 践 指 出 在 使 用 时 必 须 注 意 的 关 键 现 象, 以 便 易 于 掌 握, 并 避 免 发 生 错 误 药 物 列 出 原 方 的 组 成 药 品, 并 根 据 经 验 定 出 一 般 使 用 范 围, 以 便 临 床 斟 酌 采 用 加 减 法 以 原 有 的 加 减 药 品 为 限, 有 的 略 加 解 释 和 用 量, 以 便 临 床 易 于 引 申 煎 服 法 本 栏 介 绍 一 般 用 水 的 数 量 和 服 法 的 大 概 轮 廓, 不 可 能 做 到 十 分 精 确 用 药 大 意 本 栏 只 根 据 各 种 药 品 的 共 同 作 用 分 类 集 中 在 一 起, 说 明 各 类 药 物 的 治 疗 方 向, 一 般 不 涉 及 其 他 不 同 之 处 各 药 详 细 部 分 另 详 药 物 编 禁 忌 证 本 栏 只 举 出 与 主 治 疾 病 相 反 的 关 键 证, 是 为 了 从 反 面 进 一 步 审 查 应 用 方 剂 是 否 正 确, 以 避 免 看 法 片 面 的 错 误

类 似 方 剂 参 考 本 栏 是 为 了 加 强 用 方 的 准 确 性, 只 介 绍 两 种 情 况 : 一 系 有 关 禁 忌 证 的 类 似 方 剂, 一 系 有 关 主 治 证 或 轻 或 重 的 类 似 方 剂 李 翰 卿 于 1960 年

桂 枝 汤 方 第 一 此 太 阳 病 解 肌 和 荣 卫 之 主 方 所 谓 解 肌, 亦 属 于 辛 温 发 汗 范 围 内 的 一 种 方 法 不 过 这 种 发 汗 是 在 有 汗 时 进 行 的, 所 以 不 叫 作 发 汗 而 叫 作 解 肌 从 和 荣 卫 三 字 体 会, 说 明 这 种 方 法 有 时 候 不 完 全 以 出 汗 为 目 的 (1) 太 阳 病 中 风, 头 痛, 项 强, 恶 风 寒, 汗 出, 脉 浮 缓 (2) 时 发 热, 自 汗 出 (3) 常 自 汗 出 (4) 身 疼 痛 (5) 气 上 冲 以 上 五 证, 都 是 荣 卫 不 和 的 证 候, 凡 见 一 证, 即 可 使 用 本 方 但 必 须 兼 有 舌 无 苔 或 苔 淡 白 而 薄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咽 喉 不 干 燥 小 便 清 白 等 症 方 为 妥 善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杭 芍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一 至 三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 加 减 法 ] (1) 兼 背 强 者, 加 葛 根 ( 即 桂 枝 加 葛 根 汤 ) (2) 兼 气 喘 者, 加 厚 朴 杏 仁 ( 即 桂 枝 加 厚 朴 杏 仁 汤 ) (3) 发 汗 过 多, 桂 枝 证 仍 在, 恶 风, 小 便 难, 四 肢 微 急, 难 以 屈 伸 者, 加 附 子 ( 即 桂 枝 加 附 子 汤 ) (4) 兼 腹 痛, 不 拒 按 者, 倍 加 芍 药 ( 即 桂 枝 加 芍 药 汤 ). (5) 兼 腹 痛, 拒 按 者, 倍 加 芍 药, 更 加 大 黄 ( 即 桂 枝 加 大 黄 汤 ) (6) 桂 枝 证 误 下 后, 兼 脉 促 胸 满 者, 去 芍 药 ( 即 桂 枝 去 芍 药 汤 ) (7) 桂 枝 证 误 下 后, 兼 胸 满, 脉 微, 恶 寒 者, 去 芍 约 加 附 子 ( 即 桂 枝 去 芍 药 加 附 子 汤 )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多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服 后 少 停 一 二 分 钟, 饮 热 稀 粥 一 碗, 以 助 药 力 并 用 被 子 温 覆 取 汗 以 遍 体 湿 润 为 度 不 可 如 水 淋 漓, 恐 汗 出 过 多,

不 但 病 不 能 除, 且 容 易 重 感 风 寒 若 一 服 病 已 愈, 不 必 再 服 如 不 愈, 仍 可 照 前 法 服 之. 此 药 必 须 早 午 晚 连 续 服 用, 时 间 不 可 拉 长 每 服 一 次, 必 须 检 查 病 情 有 无 变 化, 最 要 紧 的 是 必 须 注 意 口 渴 与 不 渴, 或 喜 冷 性 饮 食 与 否 如 果 有 口 渴, 或 喜 冷 现 象, 可 以 马 上 把 药 停 止, 或 配 合 石 膏 一 类 的 寒 性 药 品, 以 免 误 犯 阳 盛 之 戒 如 病 情 没 有 变 化, 可 以 继 续 服 用, 虽 二 三 剂 也 可 除 此 以 外, 注 意 避 风, 饮 食 方 面 可 吃 些 有 营 养 的 流 动 性 食 物 忌 食 生 冷 油 腻 酒 肉 五 辛 臭 恶 等 不 易 消 化 或 带 刺 激 性 的 食 物, 以 免 影 响 疗 效 桂 枝 发 汗 解 肌, 芍 药 活 血 敛 汗, 二 药 配 合 起 来, 有 解 肌 和 荣 卫 的 作 用 但 二 药 仍 嫌 力 量 不 足, 故 加 生 姜 助 桂 枝 以 散 邪, 加 大 枣 甘 草 调 胃 气 以 补 正 更 服 热 粥 以 助 之, 覆 被 以 温 之, 使 患 者 得 微 汗, 邪 祛 而 正 不 伤 此 诚 治 中 风 表 虚 有 汗, 调 和 荣 卫 之 主 方 (1) 口 渴 喜 冷. (2) 酒 客 及 湿 热 证 的 身 热 汗 出 (3) 小 便 数, 心 烦, 脚 挛 急 (4) 鼻 衄 (5) 脉 浮 紧, 无 汗 口 渴 喜 冷 是 最 主 要 的 禁 忌 证, 占 人 所 谓 桂 枝 下 咽, 阳 盛 则 毙 的 阳 盛 二 字, 正 是 指 这 些 证 候 而 言, 据 我 的 经 验, 不 但 有 口 渴 喜 冷 之 症 不 可 用. 就 是 有 口 干 咽 燥 之 症, 也 不 可 用, 因 为 这 些 症 状 都 是 有 热 的 现 象. 除 此 以 外, 季 节 的 春 夏, 我 国 地 区 的 南 方, 都 应 该 慎 重 考 虑, 因 为 这 些 季 节 和 地 区 热 性 病 较 多, 或 转 变 为 热 证 较 为 容 易 至 于 酒 客 及 湿 热 证, 都 不 是 太 阳 风 寒 之 病, 故 不 用 小 便 数, 心 烦 : 脚 挛 急 属 于 阴 阳 两 虚 的 太 阳 证 鼻 衄 不 是 阴 虚, 便 是 内 热, 所 以 也 不 能 用 此 外, 表 实 无 汗 之 证, 绝 不 可 用 (1) 麻 黄 汤 : 此 治 太 阳 证 无 汗 之 方 (2) 九 味 羌 活 汤 : 此 治 四 时 感 冒, 兼 有 湿 热, 有 汗 加 桂 枝, 无 汗 加 麻 黄 之 方 (3) 神 术 散 : 此 治 内 伤 冷 饮, 外 感 寒 邪, 有 汗 用 白 术, 无 汗 用 苍 术 之 方

以 上 是 主 治 第 一 项 病 证 参 考 之 方 (4) 白 虎 汤 : 此 治 阳 明 病, 发 热, 汗 出, 兼 口 渴 饮 冷 之 方 (5) 雷 少 逸 清 热 保 津 法 : 此 治 温 病 发 热, 有 汗 之 方 以 上 是 主 治 第 二 项 病 证 参 考 之 方 (6) 参 附 汤 : 此 治 肾 阳 不 足 白 汗 之 方 (7) 芪 附 汤 : 此 治 卫 阳 不 足 自 汗 之 方 (8) 术 附 汤 : 此 治 脾 阳 不 足 自 汗 之 方 以 上 是 主 治 第 三 项 病 证 参 考 之 方 (9) 桂 枝 加 芍 药 生 姜 人 参 新 加 汤 : 此 治 汗 后 身 疼 痛 之 方 (1O) 桂 枝 附 子 汤 : 此 治 阳 虚, 风 寒 湿 身 体 疼 痛 之 方 (11) 桂 枝 附 子 汤 去 桂 加 白 术 汤 ( 白 术 附 子 汤 ): 此 治 阳 虚 寒 湿 身 体 疼 痛 之 方 (12) 甘 草 附 子 汤 : 此 治 风 寒 湿 骨 节 疼 痛, 偏 于 寒 湿 之 方 (13) 附 子 汤 : 此 治 少 阴 病, 身 体 疼 痛, 脉 沉 而 微 细 之 方 以 上 是 主 治 第 四 项 病 证 参 考 之 方 (14) 桂 枝 加 桂 汤 : 此 治 寒 性 奔 豚 气 上 冲 之 方 (15) 烧 裈 散 : 此 治 男 女 劳 复 气 上 冲 之 方 (16) 乌 梅 丸 : 此 治 厥 阴 证, 上 热 下 寒, 气 上 冲 之 方 以 上 是 主 治 第 五 项 病 证 参 考 之 方

桂 枝 麻 黄 各 半 汤 方 第 二 此 治 风 寒 客 于 肌 表, 其 症 较 轻, 为 日 较 久, 辛 温 发 汗 之 轻 剂 太 阳 病, 微 发 热 恶 寒, 一 日 二 三 度 发, 脉 较 微, 有 欲 汗 的 趋 势 兼 面 有 热 色, 或 身 痒 等 症 没 有 口 渴 喜 冷 的 内 热 现 象 桂 枝 一 钱 至 钱 半 生 杭 芍 一 钱 至 钱 半 生 姜 五 分 至 一 钱 炙 草 五 至 六 分 麻 黄 一 钱 至 钱 半 大 枣 一 至 二 枚 杏 仁 一 钱 至 钱 半 水 一 至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汤 解 肌 肉 中 风 寒, 麻 黄 汤 散 皮 肤 中 风 寒 因 前 此 未 汗, 故 不 得 不 汗, 但 日 数 颇 久, 病 势 也 轻, 所 以 小 发 其 汗 (1) 寒 热 似 疟, 病 势 较 重, 脉 较 有 力, 适 用 重 剂 治 疗 者, 不 宜 用 恐 药 轻 不 能 胜 任 (2) 兼 有 口 渴 喜 冷 等 内 热 现 象 者 忌 之 恐 以 火 益 火, 犯 阳 盛 之 戒 (3) 由 于 汗 后 形 成 寒 热 如 疟 者, 不 宜 用 因 此 方 麻 黄 用 量 较 多, 恐 发 汗 太 过 也 (1) 麻 黄 汤 : 此 治 病 势 较 重, 辛 温 发 汗 之 重 剂 (2) 桂 枝 二 越 婢 一 汤 : 此 治 风 寒 在 肌 表, 兼 口 渴 喜 冷 内 热 证, 辛 凉 小 发 汗 剂 (3) 桂 枝 二 麻 黄 一 汤 : 此 治 汗 后 形 成 寒 热 如 疟, 麻 黄 用 量 较 少, 辛 温 小 发 汗 剂

桂 枝 二 麻 黄 一 汤 方 第 三 此 治 汗 后 风 寒 仍 在 肌 表 的 轻 证, 辛 温 性 的 小 发 汗 剂 太 阳 病, 发 汗 后, 轻 度 的 发 热 恶 寒, 如 疟 状, 一 日 二 三 度 度 发, 脉 较 微, 没 有 口 渴 鼻 冷 等 内 热 现 象 ( 凌 波 按 : 鼻 冷 如 何 是 内 热, 有 误 ) 桂 枝 一 钱 至 钱 半 生 杭 芍 一 钱 至 钱 半 麻 黄 五 至 七 分 生 姜 五 分 至 一 钱 杏 仁 五 至 七 分 炙 草 五 至 七 分 大 枣 一 至 二 枚 水 一 至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汤 解 肌 肉 中 风 寒, 麻 黄 汤 散 皮 肤 中 风 寒, 但 在 汗 出 之 后, 虽 有 表 证, 也 不 宜 过 用 发 散 之 药, 恐 汗 多 津 亡 阳 也, 所 以 麻 黄 用 量 比 较 少 些 (1) 寒 热 如 疟, 脉 虽 微 弱, 但 未 经 发 汗 者, 不 宜 用 因 麻 黄 用 量 较 小, 恐 不 能 胜 任 也 (2) 兼 有 口 渴 喜 冷 等 症 者, 不 宜 用 恐 误 犯 阳 盛 之 戒 也 (1) 桂 枝 麻 黄 各 半 汤 : 此 治 寒 热 如 疟, 病 势 较 轻, 未 经 发 汗, 辛 温 小 发 汗 之 剂 (2) 桂 枝 二 越 婢 一 汤 : 此 治 风 寒 在 肌 表, 兼 有 内 热, 其 症 较 轻 浅, 辛 凉 小 发 汗 之 剂

桂 枝 二 越 婢 一 汤 方 第 四 此 治 风 寒 在 肌 表, 兼 有 内 热, 症 状 较 轻 浅, 辛 凉 小 发 汗 之 剂 太 阳 病, 轻 度 发 热 恶 寒, 热 多 寒 少, 脉 不 甚 浮 数, 而 较 微 弱, 但 必 须 兼 有 口 渴 喜 冷 等 内 热 现 象 桂 枝 一 钱 至 钱 半 生 杭 芍 一 钱 至 钱 半 炙 草 五 分 至 一 钱 麻 黄 五 分 至 一 钱 生 姜 八 分 至 一 钱 大 枣 一 至 二 枚 石 膏 钱 半 至 二 钱 水 一 至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汤 解 肌, 越 婢 汤 发 散 表 邪 兼 清 内 热 (1) 寒 热 病 势 较 重, 脉 较 有 力, 兼 有 内 热 者 不 宜 服 恐 药 轻 不 能 胜 任 (2) 没 有 口 渴 喜 冷 等 内 热 证 者, 忌 之 因 石 膏 没 有 使 用 的 必 要 (3) 单 发 热 不 恶 寒, 虽 有 口 渴 喜 冷 症, 也 不 宜 服 因 阳 明 经 病, 不 宜 用 桂 枝 (1) 大 青 龙 汤 : 此 是 发 汗 兼 清 内 热 之 重 剂 (2) 桂 枝 麻 黄 各 半 汤 : 温 性 小 发 汗 剂, 发 汗 药 较 多 些, 是 没 有 内 热 症 之 方 (3) 桂 枝 二 麻 黄 一 汤 : 温 性 小 发 汗 剂, 发 汗 药 较 少 些, 是 没 有 内 热 症 之 方 (4) 白 虎 汤 : 此 清 阳 明 经 热 之 方

桂 枝 加 桂 汤 方 第 五 此 温 经 补 阳, 散 寒 降 逆, 治 寒 性 奔 豚 病 之 方. 奔 豚 病, 气 从 少 腹 上 冲, 心 腹 疼 痛, 喜 热 畏 寒, 或 兼 桂 枝 汤 发 热 恶 风 寒 的 表 证 现 象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杭 芍 二 至 二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肉 桂 钱 半 至 二 钱 半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生 姜 散 寒 降 逆, 芍 药 肉 桂 止 痛 温 经, 甘 草 大 枣 缓 急 和 中 兼 热 证 者 忌 之 奔 豚 汤 : 此 治 热 性 奔 豚 病 之 方

桂 枝 加 附 子 汤 方 第 六 此 解 肌 兼 温 经 回 阳 之 方 太 阳 病, 发 汗 过 多, 汗 漏 不 止, 恶 风 小 便 难, 四 肢 拘 急, 难 以 屈 伸 之 证 但 必 须 注 意 要 兼 有 恶 风 寒 较 重 脉 较 微 发 热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等 症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杭 芍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附 子 一 至 三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多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汤 解 肌 和 营 卫. 加 附 子 以 温 经 回 阳 不 发 热 者, 喜 冷 性 饮 食 者 ( 不 可 使 用 桂 枝 汤 ), 脉 搏 不 微, 恶 风 寒 不 甚 或 不 恶 风 寒 者 ( 不 可 使 用 附 子 ), 均 忌 之 (1) 芍 药 甘 草 附 子 汤 : 此 治 汗 后 恶 寒 较 甚 而 不 发 热, 回 阳 兼 敛 阴 之 方 (2) 附 子 汤 : 此 治 有 身 疼 痛 没 有 发 热 之 方

桂 枝 加 厚 朴 杏 仁 汤 方 第 七 此 辛 温 解 肌, 调 和 荣 卫, 降 气 润 肺, 定 喘 之 方 太 阳 病, 有 汗 兼 气 喘 证, 且 没 有 下 利 口 渴 喜 冷 等 现 象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杭 芍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一 至 三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厚 朴 一 至 二 钱 杏 仁 一 至 二 钱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多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汤 治 太 阳 有 汗 之 证, 加 厚 朴 以 宽 胸 降 气, 杏 仁 润 肺 定 喘. (1) 太 阳 无 汗 之 喘 证 忌 之 ( 参 考 麻 黄 汤 ) (2) 太 阳 有 汗 之 喘 证, 兼 有 喜 冷 现 象 者 也 忌 之 ( 参 考 麻 杏 石 甘 汤 ) (3) 发 热 有 汗 之 喘 证, 兼 下 利 者 忌 之 ( 参 考 葛 根 芩 连 汤 ) (4) 太 阳 病, 下 后 气 喘, 太 阳 证 已 罢 者 忌 之 (5) 下 后, 利 不 止, 而 大 喘 者, 乃 上 夺 下 争 之 危 候, 忌 用 本 汤

桂 枝 去 芍 药 汤 方 第 八 此 辛 温 散 寒, 救 误 之 方 太 阳 病 误 用 攻 下 药 后, 胸 部 发 满, 脉 象 急 促, 恶 风 寒 发 热 之 桂 枝 证 尚 在 者 按 : 未 经 误 用 攻 下 药, 如 遇 此 证 时, 也 可 使 用 本 方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二 至 三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 加 减 法 ] 兼 脉 微, 恶 寒 较 甚 者, 加 附 子 一 至 三 钱, 名 桂 枝 去 芍 药 加 附 子 汤 用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取 微 汗, 余 如 桂 枝 法 调 养 桂 枝 生 姜 散 寒, 大 枣 炙 草 补 中 去 芍 药 是 因 为 这 种 胸 满, 宜 升 不 宜 降, 宜 散 不 宜 敛, 宜 温 不 宜 寒 故 也 有 口 苦 喜 饮 喜 冷 等 热 证 者 忌 之 (1) 桂 枝 去 芍 药 加 附 子 汤 : 此 治 太 阳 病 误 下 后 表 证 未 罢, 阳 气 被 伤 较 甚, 除 胸 满 外 兼 脉 微 恶 寒 之 方 (2) 小 柴 胡 汤 : 此 治 少 阳 病 胸 满 兼 有 寒 热 往 来 证 之 方 (3) 大 陷 胸 丸 : 此 治 下 后 形 成 结 胸 证, 表 证 已 解, 胸 部 满 而 兼 痛 之 方

桂 枝 去 芍 药 加 附 子 汤 方 第 九 此 温 经 回 阳, 救 误 之 方 桂 枝 证 误 下 后, 胸 满, 脉 微. 恶 寒, 桂 枝 证 尚 在 者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二 至 三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附 子 一 至 三 钱 [ 加 减 法 ] 没 有 脉 微 恶 寒 证, 去 附 子, 名 桂 枝 去 芍 药 汤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取 微 似 有 汗, 忌 生 冷 附 子 回 阳, 治 恶 寒 脉 微 之 证 ; 桂 枝 去 芍 药 治 太 阳 病 有 汗 胸 满 之 证 凡 有 口 苦 喜 冷 喜 饮 等 热 证 者 忌 之 ; 脉 不 微, 恶 寒 不 其 者, 也 须 慎 重 (1) 桂 枝 去 芍 药 汤 : 此 治 桂 枝 证 误 下 后, 阳 气 被 伤 较 轻, 形 成 胸 满 之 方 (2) 四 逆 汤 : 此 治 阳 虚 脉 微 恶 寒 四 肢 厥 逆 之 方

桂 枝 去 桂 加 茯 苓 白 术 汤 方 第 十 此 治 太 阳 病, 改 解 表 为 利 小 便 之 方, 乃 太 阳 病 治 疗 之 变 法 太 阳 病, 头 项 强 痛, 发 热, 无 汗, 胸 下 满 微 痛, 小 便 不 利 但 必 须 在 汗 下 后 不 效 时 方 可 用 之 因 为 任 何 疾 病, 都 是 先 用 正 法, 后 用 变 法 生 杭 芍 三 至 五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茯 苓 三 至 五 钱 白 术 二 至 三 钱 [ 加 减 法 ] 有 喜 热 现 象 者, 去 芍 药 留 桂 枝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小 便 利 即 愈 芍 药 开 阴 结 而 利 小 便 ; 茯 苓 白 术 健 脾 利 湿 ; 生 姜 宣 散 水 气 ; 枣 草 以 和 于 中 未 经 汗 下 者, 不 宜 用 因 为 在 开 始 时 期 病 机 不 易 肯 定 使 用 本 方 应 允 体 会 小 便 癃 闭 证 有 用 麻 黄 开 外 窍 的 治 法, 这 样 才 能 体 会 到 汗 和 小 便 的 关 系, 才 能 体 会 到 太 阳 膀 胱 的 作 用, 才 能 体 会 到 小 便 不 利 可 用 发 汗 法 治 愈, 才 能 体 会 到 发 汗 不 解 之 证 可 以 利 小 便

桂 枝 去 芍 药 加 蜀 漆 龙 骨 牡 蛎 救 逆 汤 方 第 十 一 此 补 心 阳, 散 寒 邪, 镇 惊 祛 痰 之 方 伤 寒 误 以 火 迫 出 汗 后, 阳 气 飞 越, 惊 狂 不 安 但 必 须 具 有 身 热 恶 风 寒 的 表 寒 证 和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口 不 渴 等 阳 虚 现 象 桂 枝 一 钱 至 钱 半 炙 草 一 钱 至 钱 半 生 姜 一 钱 至 钱 半 蜀 漆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牡 蛎 二 至 五 钱 龙 骨 二 至 五 钱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炙 草 以 补 心 阳 ; 芍 药 性 寒, 不 利 于 心 阳 之 虚, 故 去 之 ; 姜 枣 调 和 营 卫, 以 解 未 净 之 外 邪 ; 蜀 漆 祛 痰 ; 龙 牡 镇 静, 以 疗 心 神 不 安 的 惊 狂 喜 冷 畏 热, 有 里 热 证 者 忌 之 桂 枝 甘 草 龙 骨 牡 蛎 汤 : 此 治 心 阳 被 伤, 外 邪 已 净, 温 性 镇 静 之 方

桂 枝 加 芍 药 生 姜 人 参 新 加 汤 方 第 十 二 此 系 补 虚 温 散 寒 邪 之 方, 治 疗 汗 后 气 虚, 津 液 被 伤, 外 邪 未 净 之 证 也 是 治 疗 身 疼 痛 的 另 一 种 方 法 发 汗 后, 身 疼 痛, 脉 沉 迟 但 须 注 意 以 下 三 点 : (1) 必 须 兼 有 喜 温 恶 寒 之 现 象 ( 这 是 使 用 桂 枝 汤 方 的 主 要 症 状 ) (2) 必 须 没 有 喜 冷 性 饮 食 的 症 状 ( 热 性 药 对 内 热 证 是 不 适 宜 的 ) (3) 脉 必 沉 迟 无 力 方 可 大 胆 用 参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杭 芍 三 至 四 钱 生 姜 三 至 四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人 参 二 至 三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人 参 另 炖 兑 服 也 可 人 参 大 枣 炙 草 补 中 益 气 以 生 津 液 ; 芍 药 桂 枝 生 姜 调 营 卫, 止 身 痛, 以 清 余 邪 喜 冷 性 饮 食 者 忌 之 ; 不 恶 寒 反 恶 热 者 忌 之 (1) 芍 药 甘 草 附 子 汤 : 这 是 治 汗 后 反 恶 寒 之 方 (2) 附 子 汤 : 此 回 阳 补 气, 利 水 养 阴, 治 身 疼 痛 之 方

桂 枝 加 芍 药 汤 方 第 十 三 此 乃 散 寒 止 痛 之 方 太 阴 病, 腹 痛 或 兼 表 寒, 或 不 兼 表 寒 但 必 须 具 有 腹 不 拒 按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误 食 冷 性 饮 食 其 痛 即 剧 脉 沉 而 迟 等 症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杭 芍 四 至 六 钱 生 姜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 加 减 法 ] 腹 痛 拒 按 者, 加 大 黄, 名 桂 枝 加 大 黄 汤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汤 辛 温 解 肌, 温 中 却 寒, 倍 加 芍 药, 以 治 不 拒 按 的 腹 痛 (1) 腹 痛 喜 冷 有 热 证 者 忌 之 (2) 腹 痛 拒 按 有 实 证 者 忌 之 (1) 桂 枝 加 大 黄 汤 : 此 治 寒 性 腹 痛 拒 按 之 方 (2) 小 建 中 汤 : 此 治 寒 性 腹 痛 不 拒 按, 但 补 性 较 重 之 方

桂 枝 加 大 黄 汤 方 第 十 四 此 散 寒 止 痛, 兼 去 积 之 方 此 方 系 温 下 方 的 开 始, 也 系 治 疗 表 寒 里 实 证 的 一 种 类 型 太 阴 寒 邪 腹 痛, 或 兼 表 寒, 或 不 兼 表 寒 但 必 须 具 有 腹 部 拒 按 大 便 不 利 喜 热 性 饮 食 脉 沉 迟 有 力 等 症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杭 芍 四 至 六 钱 生 姜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大 黄 二 至 三 钱 r [ 加 减 法 ] 腹 痛 不 拒 按 者, 去 大 黄, 名 桂 枝 加 芍 药 汤 按 : 无 恶 风 寒 之 表 证 者, 应 将 桂 枝 换 为 肉 桂, 因 肉 桂 温 里 之 作 用 较 桂 枝 更 强 也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空 心 服 之 忌 食 难 消 化 的 食 物 桂 枝 汤 加 芍 药 温 散 肌 表 之 寒 邪, 兼 止 腹 痛 ; 大 黄 荡 涤 肠 胃, 排 泄 肠 中 积 食 腹 不 拒 按, 或 大 便 利, 脉 弱 者, 忌 之 ; 喜 冷 性 饮 食 者 亦 忌 之 因 为 前 者 系 腹 痛 之 虚 证, 不 适 用 大 黄 之 攻 下 ; 后 者 系 热 证, 不 宜 用 桂 枝 生 姜 之 温 热 (1) 桂 枝 加 芍 药 汤 : 此 治 腹 痛 不 拒 按 之 方 (2) 温 脾 汤 : 此 亦 系 温 下 之 剂, 但 温 性 药 较 多 (3) 理 中 加 大 黄 汤 : 此 亦 系 温 下 之 剂, 但 补 性 药 较 胜

桂 枝 人 参 汤 方 第 十 五 此 温 补 肠 胃 兼 散 表 寒, 乃 表 里 虚 寒 正 治 之 方 太 阳 病, 误 下 后, 胃 脘 痞 满, 下 利, 兼 有 身 热 恶 寒 之 表 证 但 必 须 具 有 脉 沉 迟 而 虚 和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等 现 象 桂 枝 一 至 二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人 参 一 至 三 钱 生 白 术 二 至 三 钱 干 姜 二 至 三 钱 水 三 茶 杯, 先 煎 后 四 味, 煎 至 一 茶 杯 时, 再 入 桂 枝, 再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后 四 味 药 名 人 参 汤, 即 理 中 汤, 以 治 肠 胃 虚 寒 之 痞 满 下 利 ; 桂 枝 辛 温, 以 散 太 阳 之 表 寒 有 口 苦 喜 冷 等 热 证 者, 忌 之 (1) 先 用 四 逆 汤 温 里, 后 服 桂 枝 汤 解 表 之 法 : 此 治 表 里 俱 寒, 分 治 之 法 (2) 半 夏 泻 心 汤 : 此 治 虚 而 寒 热 夹 杂 痞 满 下 利 之 方

桂 枝 甘 草 龙 骨 牡 蛎 汤 方 第 十 六 此 补 心 阳, 镇 心 安 神, 救 逆 之 方 也 系 温 性 镇 静 之 剂 火 逆 证 误 下 后, 心 阳 被 伤, 烦 躁 不 安 但 必 须 具 有 喜 热 畏 冷 的 现 象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龙 骨 三 至 五 钱 牡 蛎 三 至 五 钱 水 二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甘 草 补 心 阳 以 救 逆 ; 龙 骨 牡 蛎 镇 惊 悸 以 安 神 喜 冷 畏 热 者 忌 之, 因 热 证 不 宜 用 热 药 桂 枝 去 芍 药 加 蜀 漆 龙 骨 牡 蛎 救 逆 汤 : 此 温 性 祛 痰 镇 静, 兼 散 外 邪 之 方

桂 枝 甘 草 汤 方 第 十 七 此 温 补 心 阳, 兼 补 中 气, 治 心 悸 之 方 发 汗 过 多 形 成 心 悸 之 证 但 必 须 具 有 喜 用 手 按 小 便 尚 利 喜 热 怕 凉 或 脉 沉 迟 等 方 能 准 确 按 : 喜 用 于 按, 说 明 是 虚 证, 需 用 补 药 ; 小 便 尚 利, 说 明 不 需 要 白 术 茯 苓 之 补 脾 利 水 ; 喜 热 怕 凉 或 脉 沉 迟, 说 明 须 用 温 性 药 品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钱 至 钱 半 水 一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顿 服 桂 枝 保 心 阳, 炙 草 补 中 气 心 阳 复 则 液 可 回, 中 气 和 而 悸 自 平 (1) 喜 冷 或 口 苦 脉 沉 数 者 忌 之 热 证 不 适 用 热 性 药 也 (2) 汗 仍 未 止, 脉 虚 而 不 调 者 忌 之 因 系 气 虚 将 脱 之 象, 应 该 补 气 固 脱 (3) 四 肢 厥 逆, 小 便 不 利, 有 明 显 停 水 现 象 者 不 宜 用 因 此 系 阳 虚 水 泛 之 重 证, 此 方 力 有 未 足, 不 能 胜 任 也 (1) 朱 砂 安 神 丸 : 此 治 血 虚 有 热 心 悸 之 方 (2) 来 复 汤 : 此 治 气 虚 欲 脱 心 悸 之 方 (3) 真 武 汤 及 茯 苓 四 逆 汤 : 此 二 方 均 为 治 阳 虚 水 泛 之 重 剂 但 茯 苓 四 逆 汤 还 有 补 气 的 作 用

桂 枝 加 葛 根 汤 方 第 十 八 此 方 系 桂 枝 汤 加 减 方 之 一, 亦 为 辛 温 解 肌 之 剂 太 阳 病, 有 汗 兼 项 背 强 几 几, 但 必 须 没 有 内 热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杭 芍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二 至 三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葛 根 三 至 五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多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取 汗 余 如 桂 枝 汤 调 养 法 [ 加 减 法 ] 无 汗 加 麻 黄, 名 葛 根 汤 桂 枝 汤 是 太 阳 有 汗 恶 风 之 专 方 ; 葛 根 退 热 生 津 润 燥, 是 治 项 背 强 几 几 之 专 药 (1) 凡 有 口 苦 喜 冷 喜 饮 等 热 证 者 忌 之 (2) 无 汗 表 实 之 证 忌 之 葛 根 汤 : 此 治 太 阳 病 无 汗 兼 项 背 强 直 的 方 剂 整 理 者 按 : 对 于 几 几, 注 家 多 释 之 为 紧 固 拘 牵 不 柔 和 貌, 或 伸 颈 之 貌 在 临 床 实 践 中 不 必 待 至 外 在 形 貌 显 现 方 才 用 药, 只 要 主 诉 局 部 有 拘 急 不 适 感 即 可 投 之

葛 根 汤 方 第 十 九 此 辛 温 解 表, 兼 滋 生 津 液, 引 胃 气 上 行 之 方 (1) 太 阳 病, 项 背 强 几 几 (2) 太 阳 阳 明 合 病, 下 利 按 : 此 二 证 必 须 具 有 太 阳 发 热 恶 寒 无 汗 脉 浮 之 表 实 证, 没 有 喜 冷 恶 热 等 的 内 热 证 ; 在 下 利 方 面, 更 必 须 没 有 不 敢 服 冷 性 饮 食 的 里 寒 证 和 平 素 消 化 不 良 的 里 虚 证 因 为 项 背 强 几 几 是 太 阳 经 津 液 被 伤 之 证, 下 利 是 太 阳 病 外 邪 内 陷 之 证 葛 根 三 至 五 钱 麻 黄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一 至 三 钱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杭 芍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 加 减 法 ] 不 下 利, 呕 吐 者, 加 半 夏 ( 即 葛 根 加 半 夏 汤 )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汤 加 麻 黄 治 太 阳 无 汗 之 表 证, 葛 根 治 项 背 强 及 下 利 之 阳 明 证 [ 禁 总 证 ] (1) 表 虚 有 汗 者 忌 之 (2) 里 热 口 渴 喜 冷 者 忌 之 (3) 里 寒 不 敢 服 冷 性 饮 食 者 忌 之 (4) 里 虚 下 利 清 谷 者 忌 之 (1) 桂 枝 加 葛 根 汤 : 此 治 项 背 强 几 几 有 汗 之 方 (2) 麻 黄 汤 : 此 治 没 有 背 强 症 之 方 (3) 葛 根 芩 连 汤 : 此 治 表 里 俱 热 泄 泻 或 痢 疾 之 方 (4) 桂 枝 人 参 汤 : 此 治 表 里 虚 寒 下 利 或 痞 满 之 方

葛 根 加 半 夏 汤 方 第 二 十 此 辛 温 发 散 太 阳 和 阳 明 表 寒 表 实, 兼 降 逆 止 呕 之 方 太 阳 阳 明 合 病 之 呕 吐 证 但 必 须 具 有 恶 寒 发 热 无 汗 之 表 寒 表 实 证, 并 不 兼 口 苦 喜 冷 性 饮 食 之 里 热 证 葛 根 三 至 五 钱 麻 黄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二 至 三 钱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杭 芍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三 枚 半 夏 二 至 四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呕 甚 者, 频 频 服 之, 以 防 把 药 吐 掉 葛 根 汤 治 太 阳 阳 明 合 病, 表 寒 表 实 证 ; 半 夏 降 逆 气, 止 呕 吐 没 有 呕 吐 症 者, 忌 之 ; 没 有 太 阳 无 汗 者 也 忌 之 ; 有 内 热 喜 冷 性 饮 食 者, 更 忌 之 ; 肠 胃 虚 寒 之 呕 吐, 尤 不 可 用 二 陈 汤 加 藿 香 砂 仁 : 是 治 呕 吐 兼 表 证 和 胃 寒 证 之 方

葛 根 黄 芩 黄 连 汤 方 第 二 十 一 此 解 表 兼 清 里 热 之 方 泄 泻 或 痢 疾, 身 热, 脉 洪 大 有 力 兼 见 喜 冷 性 饮 食 或 暴 注 下 迫 肛 门 灼 热 等 现 象 葛 根 五 至 八 钱 甘 草 一 至 二 钱 黄 芩 二 至 三 钱 黄 连 二 至 三 钱 用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葛 根 辛 甘 平, 解 肌 退 热, 以 清 阳 明 在 表 之 风 热 ; 芩 连 苦 寒, 燥 湿 清 热, 以 除 湿 热 在 里 之 下 利 ; 甘 草 甘 缓, 调 和 诸 药, 并 辅 正 以 胜 邪 身 不 发 热, 脉 无 力, 喜 热 不 喜 冷 者, 忌 之 (1) 桂 枝 人 参 汤 : 此 治 里 虚 寒 下 利, 兼 有 表 寒 证 之 方 (2) 葛 根 汤 : 此 治 表 寒 兼 自 利 之 方

麻 黄 汤 方 第 二 十 二 此 散 寒 发 汗, 辛 温 解 表 之 重 剂 伤 寒, 太 阳 病, 头 项 强 痛, 或 身 疼 腰 痛, 或 骨 节 痛, 或 单 恶 寒, 或 寒 热 并 见, 脉 浮 而 紧, 气 喘 无 汗 但 必 须 具 有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或 不 欲 饮 水, 舌 苔 淡 白 而 薄, 或 无 苔 而 润, 小 便 清 白 等 麻 黄 一 至 三 钱 桂 枝 一 钱 至 二 钱 半 甘 草 一 钱 杏 仁 一 钱 至 二 钱 半 水 一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覆 被 取 汁 按 : 旧 日 先 煎 麻 黄 去 上 沫 的 煎 法, 我 试 验 去 不 去 沫, 在 疗 效 上 没 有 什 么 差 别, 故 改 之 麻 桂 以 散 风 寒 ; 杏 仁 以 利 肺 气, 并 助 麻 黄 以 定 喘 ; 甘 草 和 中 以 助 汗 源 并 调 和 诸 药 (1) 阴 虚 或 有 内 热 者, 如 口 渴 喜 冷 性 饮 食 者, 咽 喉 干 燥 者, 淋 家, 疮 家, 衄 家, 亡 血 家, 汗 家, 均 不 可 服 (2) 虚 而 兼 寒 者, 如 身 重 心 悸 脉 微 者, 尺 中 迟 者, 有 汗 或 多 汗 者, 素 有 寒 者, 均 不 可 服 按 : 以 上 各 种 病 证, 都 指 麻 黄 证 兼 见 之 证 而 言, 深 恐 误 发 其 汗, 亡 其 津 液, 或 热 邪 益 甚 或 亡 阳 厥 逆, 酿 成 种 种 事 故 (1) 桂 枝 汤 : 此 治 太 阳 病 有 汗 之 方 (2) 麻 杏 甘 石 汤 : 此 辛 凉 解 表 之 方 (3) 大 青 龙 汤 : 此 治 表 寒 兼 有 内 热 之 方

麻 黄 杏 子 甘 草 石 膏 汤 方 第 二 十 三 此 治 风 热 证, 辛 凉 解 表 之 方 风 热 气 喘 发 热, 或 有 汗, 或 无 汗, 但 必 须 有 内 热 喜 冷 之 证 按 : 有 汗 是 属 于 内 热 较 盛 之 证, 麻 黄 性 温 发 汗 宜 少 用, 生 石 膏 清 热 宜 多 用 麻 黄 一 至 二 钱 杏 子 一 至 二 钱 生 石 膏 二 至 五 钱 ( 研 细 ) 炙 甘 草 一 钱 至 钱 半 用 水 一 茶 杯 至 一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麻 黄 杏 仁 解 表 降 气 治 喘, 生 石 膏 以 清 内 热, 炙 甘 草 以 和 中 无 表 证 之 喘 者 忌 之, 无 里 热 之 喘 证 更 忌 之 (1) 麻 黄 汤 : 此 为 治 表 寒 不 兼 内 热 喘 证 之 方 (2) 三 拗 汤 : 此 为 治 表 不 甚 寒 里 无 内 热 喘 证 之 方

麻 黄 附 子 甘 草 汤 方 第 二 十 四 此 治 寒 邪 直 中 少 阴, 表 里 皆 寒, 兼 补 中 之 方 寒 邪 直 中 少 阴, 表 里 皆 寒, 其 症 发 热 恶 寒, 脉 沉 微,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但 病 程 略 长, 病 势 稍 缓, 或 没 有 头 痛, 且 身 体 没 有 显 著 虚 弱 症 状 麻 黄 一 钱 至 钱 半 附 子 一 钱 至 钱 半 炙 草 一 钱 至 钱 半 水 一 茶 杯, 煎 至 多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麻 黄 散 表 寒, 附 子 温 里 寒, 炙 草 补 中, 对 于 表 里 皆 寒 证, 时 日 稍 缓 者, 用 之 相 宜 按 : 此 证 甚 急, 虽 二 三 日 之 间, 也 须 注 意 虚 弱 方 面 细 辛 炙 草 之 易 正 是 为 此, 必 要 时 还 须 酌 加 人 参 熟 地 一 类 药 品 喜 冷 性 饮 食 者, 不 可 服, 须 防 阴 虚 血 虚 兼 受 寒 邪 之 病 体 有 显 著 虚 弱 症 状 者, 不 可 服, 须 防 阳 虚 气 虚 兼 受 寒 邪 之 病 (1) 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 : 此 治 寒 邪 直 中 少 阴, 表 里 皆 寒, 兼 有 头 痛, 病 在 开 始 时, 体 力 没 有 显 著 衰 弱 之 方 (2) 理 阴 煎 或 大 温 中 饮 : 此 治 阴 虚 血 虚 兼 感 寒 邪 之 方 按 : 阳 虚 须 加 附 子 (3) 补 阴 益 气 煎 : 此 治 血 虚 气 虚 兼 感 寒 邪 之 方 (4) 麻 黄 汤 ( 千 金 翼 方 卷 十 九 方 ): 此 治 风 湿 水 疾, 身 体 面 目 肿, 不 仁 而 重 皮 水 用 之 良

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 方 第 二 十 五 此 治 表 里 皆 寒 之 方 寒 邪 直 中 少 阴, 表 里 皆 寒, 发 热 恶 寒, 头 痛, 脉 沉 微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从 体 质 方 面 检 查, 没 有 显 著 可 补 的 衰 弱 现 象 麻 黄 一 钱 至 钱 半 附 子 一 钱 至 钱 半 细 辛 五 分 至 一 钱 水 一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麻 黄 散 表 寒, 附 子 温 里 寒, 细 辛 升 内 陷 之 阳 气 对 于 表 里 皆 寒 始 得 之 证 最 为 相 宜, 或 兼 头 痛 者, 用 之 也 可 喜 冷 性 饮 食 者 忌 用, 因 此 证 须 防 阴 虚 血 虚 兼 受 风 寒 之 病 体 质 有 虚 弱 现 象 者 忌 用, 因 此 证 须 防 阳 虚 气 虚 兼 受 风 寒 之 病 (1) 麻 黄 附 子 甘 草 汤 : 此 治 表 里 皆 寒, 或 体 质 较 弱, 或 时 间 较 长, 或 没 有 头 痛 之 方 按 : 此 证 须 加 人 参 (2) 景 岳 理 阴 煎 大 温 中 饮 : 此 治 阴 虚 血 虚 感 受 寒 邪 之 方 (3) 补 阴 益 气 煎 : 此 治 血 虚 气 虚 感 受 风 寒 之 方

麻 黄 连 轺 赤 小 豆 汤 方 第 二 十 六 此 解 表 清 热 利 湿 退 黄 之 方 身 黄, 发 热, 无 汗, 有 表 证 者 麻 黄 一 至 二 钱 连 轺 三 至 五 钱 生 姜 一 至 三 片 赤 小 豆 三 至 五 钱 杏 仁 一 至 二 钱 炙 草 一 钱 至 钱 半 大 枣 一 至 二 枚 生 梓 白 皮 二 至 三 钱 按 : 生 梓 白 皮 可 以 桑 白 皮 代 之 千 金 翼 方 轺 作 翘 可 从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麻 黄 杏 仁 姜 枣 以 解 表, 连 轺 赤 小 豆 生 梓 白 皮 清 热 利 湿 以 退 黄 旧 用 潦 水, 取 其 味 薄 不 助 湿 气 而 利 热 也 黄 疸 没 有 发 热 无 汗 之 表 证 者 忌 之, 有 里 寒 者 亦 忌 之 (1) 茵 陈 蒿 汤 : 此 治 黄 疸 兼 有 里 证 之 方 (2) 栀 子 柏 皮 汤 : 此 治 黄 疸 没 有 表 里 证, 单 纯 湿 热 郁 滞 之 方

麻 黄 升 麻 汤 方 第 二 十 七 此 升 散 下 陷 之 郁 阳, 治 上 热 下 寒 热 多 寒 少 证 之 方 伤 寒 误 下 后, 咽 喉 不 利, 吐 脓 血, 下 利 不 止, 手 足 厥 逆, 脉 沉 而 迟, 下 部 脉 不 至 等 证 但 必 须 根 据 患 者 的 体 质 年 龄 得 病 久 暂 治 疗 经 过, 以 及 饮 食 之 喜 冷 喜 热, 脉 搏 之 有 力 无 力, 全 面 细 心 分 析, 肯 定 属 于 上 热 下 寒 热 多 寒 少 之 证 方 可 试 用 整 理 者 按 : 李 翰 卿 有 麻 黄 升 麻 汤 治 肺 痿 案 麻 黄 五 分 至 一 钱 升 麻 五 分 至 一 钱 当 归 一 钱 至 钱 半 黄 芩 一 钱 至 钱 半 葳 蕤 一 钱 至 钱 半 知 母 一 钱 至 钱 半 生 石 膏 一 钱 至 钱 半 炙 草 一 钱 至 钱 半 桂 枝 一 钱 至 钱 半 生 杭 芍 一 钱 至 钱 半 干 姜 一 钱 至 钱 半 白 术 一 钱 至 钱 半 茯 苓 一 钱 至 钱 半 天 门 冬 一 钱 至 钱 半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汗 出 愈 麻 黄 升 麻 以 升 散 内 陷 之 阳 邪 ; 黄 芩 石 膏 知 母 以 清 郁 积 之 内 热 ; 天 冬 葳 蕤 滋 阴 ; 当 归 芍 药 和 血 合 之 以 治 咽 喉 不 利 吐 脓 血 之 上 热 证 桂 枝 干 姜 温 中 去 寒, 苓 术 炙 草 补 脾 利 湿, 一 方 面 助 升 阳 之 品 以 止 泄, 一 方 面 防 止 清 热 滋 阴 之 品 有 伤 肠 胃 也 这 是 治 上 热 下 寒 的 一 种 方 法 此 方 寒 药 较 多, 对 于 亡 阳 真 寒 假 热 之 证, 回 阳 救 脱 尚 恐 不 及, 何 敢 重 用 升 散 清 凉 之 品, 故 忌 之 乌 梅 丸 : 此 方 热 药 较 多, 且 重 点 在 于 酸 收 治 消 渴 蛔 厥 久 利 之 证 属 寒 热 夹 杂 或 上 热 下 寒 而 寒 证 较 多 之 方

大 青 龙 汤 方 第 二 十 八 此 麻 黄 汤 加 减 方 之 一, 乃 温 散 寒 邪 兼 清 里 热 之 方 (1) 太 阳 病, 恶 风 寒, 无 汗, 身 疼 痛, 脉 浮 有 力, 兼 烦 躁 喜 冷 性 饮 食 等 症 (2) 溢 饮, 四 肢 发 肿 ( 此 证 因 发 肿 的 关 系, 脉 浮 不 甚 显 著 ) 按 : 以 上 二 证 必 须 注 意 有 恶 寒 无 汗 和 烦 躁 喜 冷 性 饮 食 等 症 因 恶 寒 无 汗 方 宜 使 用 麻 桂, 烦 躁 喜 冷 方 宜 使 用 生 石 膏 麻 黄 一 至 三 钱 桂 枝 一 至 二 钱 炙 草 一 钱 至 钱 半 生 石 膏 ( 研 ) 二 至 四 钱 杏 仁 一 钱 至 钱 半 生 姜 一 钱 至 钱 半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水 二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取 全 身 微 汗 为 度, 不 可 如 水 淋 漓, 因 汗 出 多 易 致 亡 阳 若 一 服 汗 出 则 停 后 服 按 : 旧 日 对 于 汗 出 多 者 用 温 粉 扑 法 根 据 实 践 认 为, 只 要 诊 断 和 用 量 上 考 虑 确 当, 即 无 采 用 之 必 要 麻 黄 汤 加 姜 枣 以 散 表 寒, 生 石 膏 以 清 里 热 (1) 脉 微 弱, 汗 出 恶 风 之 烦 躁 不 可 服 因 服 之 则 厥 逆, 筋 惕 肉 睏, 造 成 亡 阳 之 证 (2) 少 阴 病, 不 汗 出, 烦 躁 者, 忌 之 因 此 系 阳 虚 阴 寒 之 证 (3) 无 喜 冷 现 象 者 不 可 服 因 无 里 热 也 (1) 麻 杏 甘 石 汤 : 此 解 表 清 里, 治 表 寒 较 轻 里 热 较 重 证 之 方 (2) 桂 枝 二 越 婢 一 汤 : 此 解 表 清 里 之 轻 剂 (3) 犹 龙 汤 : 此 治 温 病 不 汗 出 烦 躁 之 方

小 青 龙 汤 方 第 二 十 九 此 辛 温 解 表 兼 祛 水 饮 之 方 太 阳 病, 无 汗, 咳 嗽, 吐 痰, 气 喘, 不 得 卧, 身 肿 等 但 必 须 没 有 口 渴 喜 冷 饮 的 内 热 现 象 麻 黄 一 至 二 钱 生 杭 芍 一 至 二 钱 细 辛 五 分 至 一 钱 桂 枝 一 至 二 钱 干 姜 五 分 至 一 一 钱 炙 草 一 钱 至 钱 半 五 味 子 五 分 至 一 钱 半 夏 一 至 二 钱 [ 加 减 法 ] (1) 渴 者, 去 半 夏 加 瓜 蒌 根 一 至 二 钱, 因 半 夏 性 燥, 故 以 清 热 生 津 之 蒌 根 代 之, 或 仿 金 匮 要 略 加 生 石 膏 一 至 二 钱 (2) 利 者, 去 麻 黄, 加 茯 苓 一 钱 半 至 二 钱 原 系 加 荛 花, 太 原 本 地 无 此 药 因 利 为 里 证, 不 宜 发 表, 宜 利 水, 故 加 茯 苓 (3) 噎 者, 去 麻 黄, 加 附 子 一 钱 至 钱 半 噎 是 痰 涎 水 气 阻 碍 食 道 或 胃 脘 之 间, 饮 食 不 得 下 行 之 证, 不 宜 麻 黄 解 表, 而 宜 附 子 温 里, 因 痰 涎 水 气 得 温 方 可 散 也 (4) 小 便 不 利, 小 腹 胀 满 者, 去 麻 黄, 加 茯 苓 钱 半 至 二 钱 (5) 喘 者, 加 杏 仁 ( 原 方 去 麻 黄, 根 据 实 践 经 验, 麻 黄 治 喘 有 效, 不 必 去 掉 ) 水 二 茶 杯 半, 煎 至 多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麻 桂 二 方 以 散 表 寒. 细 辛 五 味 以 止 咳 嗽, 干 姜 半 夏 以 除 痰 饮 水 气 ( 根 据 实 践, 生 姜 杏 仁 不 可 去 掉 ) 无 表 证 者 忌 之, 有 口 渴 喜 冷 饮 者 也 忌 之 (1) 香 苏 散 : 此 治 外 感 风 寒 咳 嗽 之 通 用 方 (2) 银 翘 散 桑 菊 饮 : 此 二 方 是 治 外 感 风 热 咳 嗽 之 方 (3) 小 青 龙 加 石 膏 汤 : 此 治 本 证 兼 有 热 证 之 方

(4) 从 龙 汤 : 此 治 服 本 汤 后 其 病 未 愈 或 愈 而 复 发 之 方

小 建 中 汤 方 第 三 十 此 温 中 补 虚 缓 急 止 痛 之 方 腹 痛 喜 按, 或 心 悸 心 烦 但 必 须 是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脉 虚 弱 者 按 : 此 方 补 而 不 滞, 治 虚 而 兼 寒 之 胃 下 垂 大 便 不 利 腹 胀, 不 适 用 参 芪 补 剂 者 用 之 最 效 桂 枝 一 钱 半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钱 半 至 二 钱 生 杭 芍 三 至 六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饴 糖 二 至 四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一 茶 杯, 去 滓, 人 饴 糖 再 煎 至 半 茶 杯, 温 服 桂 枝 芍 药 温 通 血 脉, 饴 糖 大 枣 生 姜 炙 草 补 中 散 寒, 故 治 虚 而 兼 寒 之 种 种 疾 病 呕 家 不 可 服, 甘 能 动 呕 也 喜 冷 者 不 可 服, 热 证 不 宜 用 温 性 方 药 也 腹 痛 拒 按 者 不 可 服, 实 证 不 宜 用 补 性 方 药 也 (1) 桂 枝 加 芍 药 汤 : 此 是 治 寒 性 腹 痛 之 方 (2) 桂 枝 甘 草 汤 : 此 是 治 心 阳 虚 心 悸 之 方 (3) 内 补 当 归 建 中 汤 : 此 是 治 产 后 虚 羸 不 足, 腹 中 绞 痛 不 止 之 方

小 柴 胡 汤 方 第 三 十 一 此 和 解 少 阳 半 表 半 里, 散 风 清 火, 降 逆 止 呕, 补 正 祛 邪, 治 少 阳 虚 证 之 方, 也 系 少 阳 病 之 主 方 少 阳 病, 寒 热 往 来, 胸 胁 苦 满, 心 烦 喜 呕, 头 晕 目 眩, 或 头 角 痛, 口 苦, 咽 干, 苔 白, 耳 聋, 溺 赤, 脉 浮 弦 而 细 柴 胡 二 钱 半 至 四 钱 黄 芩 钱 半 至 二 钱 半 人 参 一 钱 至 一 钱 半 炙 草 五 分 至 一 钱 生 姜 二 至 三 片 半 夏 二 至 三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 加 减 法 ] (1) 胸 中 烦 而 不 呕 者, 去 人 参 半 夏, 加 瓜 蒌 实 烦 是 热 证, 不 宜 人 参 大 补, 恐 助 热 也 ; 半 夏 止 呕, 今 不 呕, 故 去 之 ; 瓜 蒌 实 能 通 胸 中 之 热, 故 加 之 (2) 渴 者, 去 半 夏, 加 人 参 瓜 蒌 根. 渴 者, 津 液 不 足 也, 半 夏 性 燥 伤 津, 故 去 之 ; 人 参 蒌 根 生 津, 清 热 止 渴, 故 加 之 (3) 腹 中 痛 者, 去 黄 芩, 加 芍 药 腹 痛 是 寒 邪 郁 滞 不 通 的 证 候, 故 去 黄 芩 之 寒, 加 芍 药 以 通 血 痹, 通 则 不 痛 也 (4) 胁 下 痞 坚 者, 去 大 枣, 加 牡 蛎 去 大 枣 者, 恶 其 甘 以 助 满 也 ; 加 牡 蛎 者, 取 其 咸 以 软 坚 也 (5) 心 下 悸, 小 便 不 利 者, 去 黄 芩, 加 茯 苓 心 悸 小 便 不 利 者, 是 阳 气 虚, 水 气 停 宿 也 黄 芩 性 寒, 恐 伤 阳 气, 故 去 之 ; 茯 苓 利 水, 故 加 之 (6) 不 渴, 外 有 微 热 者, 去 人 参, 加 桂 枝 不 渴 是 津 液 尚 足, 故 不 须 人 参 之 生 津 ; 外 有 微 热 是 兼 太 阳 之 表 邪, 故 须 加 桂 枝 之 解 肌 (7) 咳 者, 去 人 参 大 枣 生 姜, 加 干 姜 五 味 子 咳 是 寒 邪 与 水 饮 伤 肺, 肺 气 上 逆 之 证, 故 去 参 枣 之 补, 生 姜 之 散 ; 加 干 姜 温 肺 寒, 以 化 水 饮, 加 五 味 敛 肺 气, 以 止 咳 逆 水 二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渣 温 服

柴 胡 是 和 解 少 阳 半 表 半 里 之 主 药, 对 于 寒 热 往 来 胸 胁 满 头 眩 痛 等 症 最 为 相 宜 ; 黄 芩 泻 火 以 治 口 苦 ; 半 夏 生 姜 降 逆 止 呕 ; 参 草 枣 补 胃 气 之 虚, 并 调 和 诸 药 少 阳 实 证, 胸 下 及 腹 拒 按, 大 便 燥 者, 忌 之 ; 伏 暑 湿 温 所 见 之 胸 痛 寒 热 如 疟, 及 太 阳 病 寒 热 如 疟 等 证, 均 忌 之 大 柴 胡 汤 : 此 治 少 阳 兼 阳 明 实 证 之 方

柴 胡 桂 枝 干 姜 汤 方 第 三 十 二 此 是 小 柴 胡 汤 加 减 之 方, 也 是 和 解 方 中 寒 热 并 用 之 剂 太 阳 病 误 用 汗 下 后, 形 成 小 柴 胡 证 的 兼 证, 其 症 寒 热 往 来, 胸 胁 满 结, 口 渴, 心 烦, 但 头 汗 出, 小 便 不 利 必 须 具 有 大 便 溏, 或 口 苦, 太 阳 证 未 尽, 或 脉 浮 有 力 等 柴 胡 一 至 三 钱 桂 枝 一 至 二 钱 干 姜 一 至 二 钱 炙 草 一 钱 牡 蛎 一 至 三 钱 瓜 蒌 根 钱 半 至 三 钱 黄 芩 钱 半 至 二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多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按 : 此 方 初 服 微 烦, 因 药 力 未 及, 且 用 桂 姜 散 阳 郁 之 寒, 散 寒 必 先 助 火, 虽 有 黄 芩 以 减 其 热, 但 仍 难 免 出 现 心 阳 火 郁 之 心 微 烦 之 症 再 服 桂 姜, 辛 温 之 性 已 升 达, 而 火 郁 外 发, 故 汗 出 便 愈 往 来 寒 热 胸 胁 满 是 小 柴 胡 汤 的 主 症, 故 用 小 柴 胡 汤 加 减 治 之 渴 而 不 呕, 故 去 半 夏 加 瓜 蒌 根 ; 胁 下 满 结, 故 去 火 枣, 加 牡 蛎 ; 心 烦 是 内 热 的 表 现, 故 用 黄 芩 以 清 之 ; 下 后 大 便 不 正 常, 故 加 干 姜 以 温 之 ; 因 太 阳 证 未 尽, 或 但 头 汗 出, 或 外 有 微 热, 或 身 有 痛 处, 或 脉 浮 有 力, 故 去 人 参, 加 桂 枝 以 调 和 营 卫 没 有 大 便 溏, 不 得 用 干 姜 ; 没 有 寒 多 热 少 或 但 寒 不 热, 不 得 用 桂 枝 ; 没 有 脉 浮 无 力, 不 得 用 人 参 (1) 小 柴 胡 汤 的 加 减 法 : 此 是 本 方 用 药 的 依 据 (2) 栀 子 干 姜 汤 : 此 是 本 方 使 用 干 姜 的 标 准 (3) 金 匮 柴 胡 桂 姜 汤 : 即 本 方 之 异 名, 治 疟 寒 多 微 有 热, 或 但 寒 不 热. 此 是 本 方 使 用 桂 枝 的 标 准

柴 胡 桂 枝 汤 方 第 三 十 三 此 和 解 少 阳 调 和 营 卫 之 方 发 热 恶 寒, 骨 节 疼 痛 ( 桂 枝 证 ), 呕 吐, 胸 胁 满 闷, 口 苦 ( 柴 胡 证 ), 脉 较 弱 柴 胡 钱 半 至 三 钱 黄 芩 钱 半 至 二 钱 人 参 一 钱 至 钱 半 半 夏 钱 半 至 二 钱 炙 草 一 钱 至 钱 半 桂 枝 一 至 二 钱 芍 药 钱 半 至 二 钱 生 姜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水 二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此 合 桂 枝 柴 胡 二 方, 而 各 取 其 半, 用 以 和 解 太 阳 少 阳 各 半 之 邪 整 理 者 按 : 千 金 翼 方 ) 卷 九 本 方 的 方 论 本 云 人 参 汤, 作 如 桂 枝 法, 加 柴 胡 黄 芩, 复 如 柴 胡 法, 今 用 人 参 作 半 剂 亦 足 资 参 考 脉 有 力 者 不 可 使 用, 因 方 内 有 人 参 之 补, 恐 犯 实 实 之 戒 (1) 人 参 败 毒 散 : 此 补 正 祛 邪 之 方, 但 散 邪 药 较 多 (2) 桂 枝 人 参 汤 : 此 祛 邪 补 正 之 方, 但 温 补 之 药 较 多 (3) 柴 葛 解 肌 汤 : 此 治 三 阳 合 病 之 方

柴 胡 加 龙 骨 牡 蛎 汤 方 第 三 十 四 此 散 邪 安 神, 泻 火 祛 痰, 兼 扶 正 之 剂, 乃 救 误 中 较 为 复 杂 之 方 伤 寒 误 下 后 神 识 失 常, 烦 惊, 谵 语, 胸 满 身 重, 小 便 不 利 等 但 必 须 兼 有 寒 热 往 来 或 发 热 恶 寒 等 太 少 两 阳 的 表 证 现 象 及 大 便 不 利 口 苦 吐 痰 脉 虚 等 虚 实 错 杂 现 象 柴 胡 一 至 三 钱 黄 芩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一 钱 至 二 钱 半 龙 骨 一 至 三 钱 人 参 五 分 至 一 钱 桂 枝 一 至 二 钱 牡 蛎 一 至 三 钱 铅 丹 五 分 至 一 钱 茯 苓 二 至 三 钱 半 夏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大 黄 一 至 二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煎 时 大 黄 可 在 煎 至 水 去 一 半 时 加 入 柴 胡 桂 枝 生 姜 以 散 邪 ; 人 参 大 枣 以 扶 正 ; 龙 骨 牡 蛎 铅 丹 半 夏 以 安 神 祛 痰 ; 黄 芩 大 黄 以 泻 火 通 便 ; 茯 苓 利 水 以 祛 湿 单 纯 精 神 失 常, 或 脉 不 虚, 或 大 小 便 通 利 者, 均 忌 之 (1) 小 柴 胡 汤 : 此 柴 芩 半 夏 和 人 参 同 用 治 少 阳 虚 证 之 方 (2) 大 柴 胡 汤 : 此 柴 芩 半 夏 和 大 黄 同 用 治 少 阳 兼 阳 明 实 证 之 方 (3) 桂 枝 甘 草 龙 骨 牡 蛎 汤 : 此 桂 枝 和 龙 牡 同 用, 治 心 阳 虚, 镇 心 安 神 之 方

大 柴 胡 汤 方 第 三 十 五 此 和 解 少 阳, 兼 泻 阳 明 实 热, 表 里 两 解 之 方 少 阳 病, 寒 热 往 来, 胸 胁 苦 满, 呕 吐, 口 苦 ( 少 阳 表 证 ), 心 下 或 腹 部 拒 按, 及 大 便 不 利 ( 阳 明 里 证 ) 等 但 舌 苔 必 黄 白 相 兼, 脉 象 必 浮 沉 有 力 柴 胡 二 至 四 钱 黄 芩 钱 半 至 二 钱 半 生 杭 芍 钱 半 至 二 钱 半 半 夏 钱 半 至 三 钱 生 姜 二 至 三 钱 枳 实 钱 半 至 二 钱 半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大 黄 一 至 二 钱 [ 加 减 法 ] (1) 大 便 利 者 去 大 黄, 恐 攻 下 太 过 也 (2) 舌 苔 黄 燥 或 舌 质 红 赤, 内 热 太 甚 者, 宜 去 半 夏, 酌 加 石 膏 生 地 芍 药 水 三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柴 胡 半 夏 黄 芩 生 姜 以 解 少 阳 之 表 ; 芍 药 大 黄 枳 实 以 泻 阳 明 之 里 ; 大 枣 之 甘 以 保 护 胃 气 单 纯 少 阳 半 表 半 里 证, 不 兼 阳 明 实 证 者, 不 可 用 ; 单 纯 阳 明 实 证, 不 兼 少 阳 半 表 半 里 证 者, 也 不 可 用 因 奉 方 兼 有 两 方 面 之 作 用 故 也 (1) 小 柴 胡 汤 : 此 治 少 阳 虚 证, 和 解 之 方 (2) 柴 胡 加 芒 硝 汤 : 此 治 少 阳 虚 证 兼 阳 明 燥 热 之 方

柴 胡 加 芒 硝 汤 方 第 三 十 六 此 治 少 阳 虚 证 兼 阳 明 实 证, 救 误 之 方 少 阳 病, 寒 热 往 来, 口 苦, 胸 胁 满, 呕 吐, 日 晡 潮 热, 因 误 下 后 大 便 微 利, 但 必 须 腹 有 拒 按 按 : 此 证 腹 部 不 拒 按 者, 也 可 先 用 小 柴 胡 汤, 因 小 柴 胡 汤 也 有 治 疗 潮 热 的 作 用 若 小 柴 胡 力 有 未 胜, 则 适 用 本 方 为 是 柴 胡 二 至 三 钱 黄 芩 一 至 二 钱 人 参 五 分 至 一 钱 炙 草 一 钱 生 姜 一 至 二 钱 半 夏 二 至 三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芒 硝 钱 半 至 三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减 半, 去 滓, 人 芒 硝, 再 煎 至 半 茶 杯, 温 服 小 柴 胡 汤 和 解 少 阳, 芒 硝 治 阳 明 之 潮 热 (1) 少 阳 病 兼 潮 热 下 利, 如 腹 不 拒 按 者, 不 可 用 (2) 腹 拒 按, 潮 热 下 利, 如 没 有 少 阳 虚 证 也 不 可 用 (1) 大 柴 胡 汤 : 此 治 少 阳 兼 阳 明 实 证 之 方 (2) 小 柴 胡 汤 : 此 治 少 阳 虚 证 之 方

茯 苓 桂 枝 甘 草 大 枣 汤 方 第 三 十 七 此 利 水 补 阳, 散 寒 健 中, 预 防 奔 豚 证 之 方 发 汗 后, 阳 气 被 伤, 寒 水 初 动, 脐 下 悸 欲 作 奔 豚 但 必 须 兼 有 小 便 不 利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脉 沉 而 迟 等 寒 证 和 水 证 现 象 茯 苓 三 至 五 钱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甘 草 一 钱 至 钱 半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水 二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茯 苓 淡 渗 利 水, 桂 枝 补 阳 散 寒, 甘 草 大 枣 补 中 以 防 寒 水 上 泛 兼 口 苦 喜 冷 者 忌 之, 恐 兼 有 热 证 也 桂 枝 加 桂 汤 : 此 为 治 寒 证 奔 豚 但 不 兼 水 气 之 方

茯 苓 桂 枝 白 术 甘 草 汤 方 第 三 十 八 此 补 心 阳 散 寒 邪 降 逆 气 补 脾 利 水 之 方 (1) 伤 寒 误 用 吐 下 药, 心 阳 被 伤, 水 气 凌 心, 心 下 逆 满, 气 上 冲 胸, 起 则 头 眩, 脉 沉 紧 (2) 水 饮 短 气 (3) 心 下 支 饮, 胸 胁 满, 目 眩 以 上 三 证 都 必 须 具 有 小 便 不 利 或 小 便 不 多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脉 沉 紧 或 沉 迟 等 现 象 因 为 这 都 是 心 阳 虚 而 有 寒, 水 邪 停 蓄 不 化 之 故 茯 苓 三 至 四 钱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白 术 二 至 三 钱 炙 甘 草 一 至 二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多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茯 苓 利 水 ; 白 术 甘 草 补 脾, 并 助 水 邪 之 吸 收 ; 桂 枝 温 散 寒 邪, 兼 降 水 邪 之 上 逆 凡 有 口 苦 喜 冷 性 饮 食 等 热 证 者 忌 之 (1) 真 武 汤 : 此 回 阳 镇 水 之 方 (2) 茯 苓 四 逆 汤 : 此 回 阳 治 水 兼 补 气 之 方 (3) 肾 气 丸 : 此 系 治 气 短 但 偏 于 补 肾 阳 之 方

茯 苓 甘 草 汤 方 第 三 十 九 散 寒 利 水 此 方 治 证 较 五 苓 散 证 寒 证 较 重 而 水 证 较 轻 外 感 寒 邪, 心 阳 被 伤, 水 邪 不 化, 留 于 心 下 致 心 悸, 小 便 不 利, 或 汗 出 口 不 渴 但 必 须 具 有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或 兼 发 热 恶 风 寒 的 表 寒 现 象 茯 苓 二 至 五 钱 炙 甘 草 一 至 二 钱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生 姜 一 至 三 钱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茯 苓 制 水, 桂 甘 生 姜 解 表 散 寒 小 便 利 者, 喜 冷 性 饮 食 者, 无 表 寒 证 现 象 者, 均 不 可 用 (1) 五 苓 散 : 此 散 寒 利 水, 治 水 证 较 重 之 方 (2) 茯 苓 四 逆 汤 : 此 回 阳 利 水 兼 补 气 之 方 (3) 真 武 汤 : 此 回 阳 利 水 兼 理 脾 和 肝 之 方

五 苓 散 方 第 四 十 此 化 气 利 水 温 经 散 寒 表 里 双 解 之 方 按 : 此 证 较 茯 苓 甘 草 汤 证 水 证 较 重 寒 证 较 轻 (I) 蓄 水 证 : 小 便 不 利, 烦 渴, 汗 出, 微 热, 脉 浮 数 (2) 水 逆 证 : 渴 欲 饮 水, 水 入 则 吐 者 但 都 必 须 具 有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舌 不 黄 燥 及 表 寒 现 象 猪 苓 泽 泻 茯 苓 桂 枝 白 术 各 一 钱 半 至 二 钱 半 [ 制 服 法 ] 共 研 为 细 末, 每 服 一 钱 半, 开 水 送 下, 服 后 频 服 暖 水, 使 之 汗 出 则 愈 也 可 作 汤 剂, 用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之 茯 苓 猪 苓 泽 泻 利 水, 白 术 补 脾, 桂 枝 温 散 寒 邪 无 小 便 不 利, 或 有 喜 冷 性 饮 食 现 象 者, 均 不 可 服 (1) 猪 苓 汤 : 此 治 有 喜 冷 性 饮 食 现 象 小 便 不 利 的 寒 性 利 水 之 方 (2) 茯 苓 甘 草 汤 : 此 治 寒 证 较 重 水 证 较 轻, 散 寒 利 水 之 方 (3) 真 武 汤 : 此 回 阳 镇 水 之 方

甘 草 干 姜 汤 方 第 四 十 一 这 是 在 阴 阳 两 虚 情 况 下 的 回 阳 之 方 太 阳 桂 枝 证 兼 阴 阳 两 虚, 误 用 桂 枝 汤, 致 手 足 厥 逆 吐 逆 ( 亡 阳 现 象 ) 或 咽 干 烦 躁 ( 阴 虚 有 热 现 象 ) 等 症 炙 草 二 至 四 钱 干 姜 ( 炮 黑 ) 一 至 二 钱 水 两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干 姜 温 中 治 厥, 炮 黑 变 辛 为 苦, 使 回 阳 而 不 伤 阴, 倍 用 甘 草 更 从 中 以 控 制 之 按 : 干 姜, 一 药 对 于 此 证 不 用 不 行, 用 之 又 嫌 燥 热 太 过, 对 于 咽 干 烦 躁 之 阴 虚 现 象 确 实 不 利 故 炮 黑 使 用, 方 才 稳 妥 没 有 咽 干 烦 躁 阴 虚 热 证 现 象 的 厥 冷 证, 不 可 使 用 本 方, 因 力 小 不 能 胜 任 (1) 四 逆 汤 : 此 治 阳 虚 手 足 厥 逆 之 方 (2) 干 姜 附 子 汤 : 此 治 阳 虚 烦 躁 之 方 (3) 茯 苓 四 逆 汤 : 此 治 气 虚 阳 虚 兼 有 水 气 烦 躁 之 方

芍 药 甘 草 汤 方 第 四 十 二 此 滋 阴 养 血, 治 腿 脚 拘 挛 之 方, 也 是 健 脾 和 肝 并 行 不 悖 之 剂 阴 虚 血 虚, 腿 脚 挛 急, 兼 咽 干 烦 躁 但 必 须 具 有 阴 虚 内 热 现 象, 如 脉 数 无 力 喜 冷 等 症 按 : 根 据 经 验 认 为, 此 方 能 够 使 肝 胃 相 互 协 调, 两 不 相 碍, 对 于 胃 溃 疡 肝 硬 化 有 一 定 的 疗 效 生 杭 芍 三 至 四 钱 炙 草 三 至 四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炙 草 补 中 和 中, 以 滋 血 之 源 ; 芍 药 敛 阴 和 肝, 兼 逐 血 痹, 以 畅 血 之 行 故 血 行 之 障 碍 可 除, 四 肢 之 拘 挛 得 解 兼 有 四 肢 厥 冷 脉 沉 而 迟 喜 热 怕 冷 之 挛 急 证 者 忌 之 因 为 这 是 寒 证, 内 经 所 谓 诸 寒 收 引 是 也 当 归 四 逆 加 吴 茱 萸 生 姜 汤 : 此 治 寒 中 厥 阴 手 足 拘 挛 之 方

炙 甘 草 汤 方 第 四 十 三 此 心 经 气 血 俱 虚 温 补 之 方 伤 寒 心 悸, 脉 结 代 但 必 须 兼 有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的 阳 虚 寒 证 现 象 炙 甘 草 二 至 三 钱 生 姜 五 分 至 一 钱 人 参 一 至 二 钱 生 地 三 至 五 钱 桂 枝 五 分 至 一 钱 阿 胶 一 至 二 钱 麦 门 冬 一 至 二 钱 麻 子 仁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水 三 茶 杯, 白 酒 一 小 盅, 煎 至 半 杯, 去 滓 温 服 炙 草 大 枣 人 参 补 中 强 心, 麦 冬 生 地 阿 胶 养 血, 麻 仁 润 燥, 桂 枝 生 姜 祛 寒, 白 酒 通 血 脉 喜 冷 恶 热 之 心 悸 脉 结 代 证 忌 之 因 热 性 病 不 宜 使 用 温 补 药 也 加 减 复 脉 汤 : 此 治 脉 结 代, 心 悸, 属 于 热 性 病 喜 冷 性 饮 食 证 之 方

甘 草 汤 方 第 四 十 四 此 清 热 泻 火 解 毒, 治 咽 喉 痛 之 方 轻 度 咽 喉 疼 痛 初 起 时 用 之 最 宜 但 必 须 没 有 寒 热 之 表 证 和 大 便 不 利 之 里 证, 以 及 饮 食 不 能 下 咽 之 重 证 方 宜 甘 草 三 至 五 钱 水 一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甘 草 性 味 甘 平, 有 清 热 缓 急 的 作 用 (1) 少 阴 真 寒 假 热 之 喉 痛 ( 即 脉 微 细, 手 足 冷, 有 痰, 局 部 不 红 之 症 ) 忌 之 此 宜 温 性 药 引 火 归 原, 不 宜 清 热 泻 火 (2) 兼 有 表 证 里 证 及 肿 痛 较 重 之 咽 喉 痛 不 宜 用 因 药 力 轻 不 能 胜 重 任 也 (1) 桔 梗 汤 : 此 治 喉 中 疼 痛 较 重, 除 痰 排 脓 之 方 (2) 养 阴 清 肺 汤 : 此 治 阴 虚 有 热 之 喉 痛, 即 晚 间 喉 中 干 痛 较 甚, 且 无 表 证 者 之 方 (3) 苦 酒 汤 : 此 治 咽 中 生 疮, 不 能 语 言, 声 不 出, 清 热 消 肿 之 方 (4) 半 夏 散 及 汤 : 此 治 外 感 寒 邪 咽 喉 疼 痛 之 方 (5) 通 脉 四 逆 汤 : 此 治 咽 喉 疼 痛 真 寒 假 热 之 方 (6) 三 黄 汤 : 此 治 火 盛 红 肿 喉 痛 之 方

厚 朴 生 姜 半 夏 甘 草 人 参 汤 方 第 四 十 五 此 系 消 胀 散 寒 降 逆 补 虚, 治 脾 胃 虚 寒 腹 胀 之 方 伤 寒 发 汗 后, 表 证 已 解 脾 胃 之 阳 气 被 伤, 气 滞 不 通, 形 成 腹 部 胀 满 之 证 但 必 须 具 有 喜 按 喜 温, 或 兼 痰 涎, 或 兼 呕 逆, 脉 象 虚 弱 等 厚 朴 一 钱 至 二 钱 半 生 姜 一 至 二 钱 半 夏 一 至 二 钱 炙 甘 草 一 钱 至 一 钱 半 人 参 一 至 二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或 另 煎 人 参 兑 服 也 可 厚 朴 消 胀, 生 姜 散 寒, 半 夏 降 逆 止 呕, 炙 草 人 参 补 虚 按 : 厚 朴 同 人 参 治 虚 胀 最 效 腹 胀 拒 按 脉 有 力 者 忌 之, 此 系 实 证, 宜 泻 不 宜 补 喜 冷 者 也 忌 之, 此 系 热 证, 一 宜 凉 不 宜 温 (1) 小 承 气 汤 : 此 治 汗 后 腹 胀 拒 按 的 实 热 证 之 方 (2) 理 中 汤 : 此 治 太 阴 病 腹 胀 满 兼 吐 泻 的 虚 寒 证 之 方

栀 子 豉 汤 方 第 四 十 六 此 清 解 表 里 虚 热 及 阳 明 在 经 邪 热 之 方 按 : 诸 家 多 有 认 为 此 方 是 吐 剂 者, 经 临 床 实 践 证 明, 并 非 如 此 热 性 病, 汗 吐 下 后, 心 中 懊 侬, 心 烦 不 眠, 或 胸 中 窒, 或 心 中 结 痛 但 必 须 大 便 不 溏, 喜 冷, 腹 不 拒 按 按 : 此 证 汗 下 后 发 现 者 最 多, 未 经 汗 下 者 也 有, 即 所 谓 阳 明 在 经 之 邪 热 也 栀 子 二 至 三 钱 豆 豉 二 至 三 钱 旧 日 煎 法, 先 煎 栀 子, 后 人 豆 豉, 经 过 实 验, 同 煎 效 果 也 是 相 同 的 因 此, 用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渣 温 服 即 可 栀 子 清 里 热, 豆 豉 解 表 热 [ 加 减 法 ] (1) 少 气 者 加 甘 草 ( 即 栀 子 甘 草 豉 汤 ) (2) 呕 者 加 生 姜 ( 即 栀 子 生 姜 豉 汤 ) (3) 下 利 者 去 豆 豉, 加 干 姜 ( 即 梔 子 干 姜 汤 ) (4) 腹 满, 起 卧 不 安 者, 去 豆 豉 加 枳 实 厚 朴 ( 即 栀 子 厚 朴 汤 ) (5) 劳 复 食 复 者, 加 枳 实, 大 便 不 利 者, 更 加 大 黄 ( 即 枳 实 栀 子 豉 汤 ) 大 便 溏 者, 不 可 用, 不 得 已 而 用 者, 必 须 配 以 干 姜 栀 子 干 姜 汤 : 此 治 心 烦 不 眠 兼 下 利 之 方

栀 子 甘 草 豉 汤 方 第 四 十 七 此 清 解 表 里 虚 热 兼 补 中 气 之 方 心 中 懊 依, 虚 烦 不 眠, 兼 气 不 足 等 证 按 : 此 系 热 邪 伤 气 之 轻 证, 如 气 伤 较 甚, 体 倦 脉 虚 者, 可 酌 加 人 参 补 气 之 品 ; 若 热 邪 较 甚, 口 渴 喜 冷, 宜 酌 加 生 石 膏 等 清 热 之 药 栀 子 二 至 三 钱 甘 草 一 至 二 钱 豆 豉 二 至 三 钱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栀 子 豆 豉 清 表 里 之 虚 热, 甘 草 补 中 气 之 不 足 按 : 本 方 之 甘 草 有 用 生 的, 有 用 炙 的 对 少 气 的 治 法, 清 热 补 中 都 有 一 定 价 值, 用 时 宜 斟 酌 我 的 经 验, 生 用 较 多 栀 子 豉 汤 : 此 治 心 烦 不 眠 表 里 虚 热 之 方

栀 子 生 姜 豉 汤 方 第 四 十 八 此 清 热 止 呕 之 方 心 烦 不 眠, 兼 呕 吐 但 必 须 具 有 寒 热 夹 杂 现 象 按 : 寒 热 夹 杂 如 心 烦 属 热, 呕 而 不 喜 冷 属 寒 栀 子 二 至 四 钱 生 姜 一 至 三 钱 豆 豉 二 至 四 钱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栀 子 豆 豉 以 清 表 里 之 虚 热, 生 姜 以 止 胃 寒 之 呕 吐 按 : 呕 指 恶 心 欲 呕 一 类 的 症 状, 有 声 无 物 为 呕 此 由 于 胃 中 寒 气 上 逆 所 致 生 姜 温 胃 散 寒, 为 治 呕 圣 药, 用 时 当 辨 清 寒 热, 斟 酌 使 用 大 便 溏 者, 不 可 用 ; 喜 冷 者, 也 不 可 用 因 前 者 系 寒 邪 较 重, 后 者 系 单 纯 热 证 (1) 栀 子 豉 汤 : 此 单 纯 清 热, 治 心 烦 不 眠 之 方 (2) 栀 子 干 姜 汤 : 此 治 心 烦 不 眠 兼 大 便 溏 泻, 寒 热 夹 杂, 寒 邪 较 重 之 方

栀 子 厚 朴 汤 方 第 四 十 九 此 清 解 胸 膈 之 热 兼 疏 肠 胃 之 滞 的 方 剂 心 烦 腹 满 但 必 须 具 有 腹 部 拒 按 及 喜 冷 的 热 证 现 象 按 : 腹 满 不 拒 按 者 不 宜 用 枳 朴, 不 喜 冷 者 不 宜 用 栀 子 栀 子 二 至 三 钱 厚 朴 : 二 至 三 钱 枳 实 二 至 三 钱 水 两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栀 子 治 心 烦, 枳 实 厚 朴 去 腹 满 大 便 溏 者 不 可 用, 不 能 食 冷 性 饮 食 者 亦 不 可 用 按 : 大 便 溏 和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是 肠 胃 有 寒 的 表 现 (1) 栀 子 豉 汤 : 此 是 清 解 表 里 虚 热 之 方 (2) 枳 实 栀 子 豉 汤 : 此 是 治 劳 复 食 复 表 里 虚 热 心 下 拒 按 之 方 (3) 栀 子 大 黄 汤 : 此 是 金 匮 要 略 治 酒 疸 之 心 烦 腹 拒 按 大 便 不 利 之 方

栀 子 干 姜 汤 方 第 五 十 此 为 清 胸 膈 之 热 兼 温 肠 胃 之 寒, 寒 热 并 用 之 方 亦 为 栀 子 豉 汤 加 减 方 之 一 伤 寒 误 下 后, 身 热 心 烦, 大 便 溏 泻 但 必 须 具 有 喜 冷 食 而 不 敢 食 之 寒 热 矛 盾 现 象 按 : 此 证 往 往 服 凉 性 药 后 心 烦 即 见 轻 便, 但 便 溏 却 见 增 重 ; 若 服 热 性 药 则 便 溏 虽 轻, 然 心 烦 即 见 加 重 故 必 须 寒 热 药 并 用 方 能 取 效 栀 子 一 至 三 钱 干 姜 一 至 三 钱 用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栀 子 苦 寒 以 清 胸 膈 之 热, 干 姜 辛 温 以 温 肠 胃 之 寒 按 : 此 证 下 后 利 犹 未 止, 须 用 干 姜 ; 身 热 不 去, 须 用 栀 子 凡 无 上 热 下 寒 错 杂 现 象 者, 即 不 可 用 (1) 栀 子 豉 汤 : 此 是 单 纯 清 热 之 方 (2) 理 中 汤 : 此 是 单 纯 治 肠 胃 虚 寒 之 方 (3) 连 理 汤 : 此 汤 虽 然 也 是 治 寒 热 错 杂 病 证 之 方, 但 补 性 较 胜 (4) 猪 肤 汤 : 此 亦 为 治 心 烦 兼 下 利 之 方, 但 重 点 在 滋 润 方 面 (5) 猪 苓 汤 : 此 亦 为 治 心 烦 兼 下 利 之 方, 但 重 点 在 利 水 方 面

栀 子 柏 皮 汤 方 第 五 十 一 此 清 热 燥 湿, 治 黄 疸 之 方 黄 疸, 没 有 可 汗 之 表 证 ( 如 发 热, 无 汗 恶 寒 等 ), 没 有 可 下 之 里 证 ( 如 腹 满 拒 按, 大 便 不 利 等 ), 而 只 有 内 热 喜 冷 等 现 象 栀 子 三 至 五 钱 黄 柏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水 二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栀 子 黄 柏 清 热 燥 湿, 炙 草 和 中 补 正 有 发 热 无 汗 之 表 证 者 忌 之 ; 有 腹 痛 拒 按 便 秘 之 里 证 者 忌 之 因 本 方 没 有 解 表 攻 里 的 作 用 (1) 麻 黄 连 轺 赤 小 豆 汤 : 此 治 黄 疽 有 表 证, 发 汗 之 方 (2) 茵 陈 蒿 汤 : 此 治 黄 疸 有 里 证 攻 下 之 方

小 陷 胸 汤 方 第 五 十 二 此 是 小 结 胸 证, 清 热 降 痰 开 胸 膈 之 方 小 结 胸 病, 心 下 部 胃 脘 胀 满, 按 之 则 痛, 脉 浮 滑 但 必 须 具 有 口 苦, 痰 饮, 热 痰 互 结 现 象 瓜 蒌 实 三 至 五 钱 黄 连 一 至 二 钱 半 夏 一 至 三 钱 水 二 茶 杯 半, 先 煎 瓜 蒌 至 一 茶 杯 半, 去 滓, 入 黄 连 半 夏,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黄 连 清 内 热, 半 夏 去 痰 饮, 瓜 蒌 开 胸 膈 心 下 满 痛 喜 按 之 虚 证 不 可 服 : 没 有 热 痰 现 象, 或 脉 不 浮 滑 之 寒 证 不 可 服 (1) 大 黄 黄 连 泻 心 汤 : 此 是 治 心 下 痞 满 不 痛 而 无 痰 饮 之 方 (2) 半 夏 泻 心 汤 : 此 是 治 心 下 痞 满 不 痛, 寒 热 夹 杂, 虚 而 有 痰 之 方

大 陷 胸 汤 方 第 五 十 三 此 系 治 痰 饮 与 邪 热 互 结 于 胸 膈 部 及 腹 部, 攻 下 之 峻 剂 大 结 胸 病, 胸 膈 部 及 胸 膈 下 部 硬 满 而 痛, 拒 按, 甚 者 从 心 下 至 少 腹 手 不 可 近 但 必 须 具 有 痰 饮 邪 热 互 结 的 实 证 现 象, 如 脉 沉 滑 有 力, 咳 吐 痰 涎, 大 便 秘 结 等 按 : 此 证 没 有 痰 饮 和 胸 膈 满 痛 便 是 承 气 证, 没 有 邪 热 便 是 寒 实 结 胸 证 大 黄 一 至 三 钱 芒 硝 一 至 二 钱 甘 遂 ( 研 细 末 ) 五 分 至 一 钱 水 二 茶 杯, 先 煎 大 黄 至 一 茶 杯, 去 滓, 入 芒 硝 溶 化 后, 煮 至 半 茶 杯, 再 人 甘 遂 末, 温 服 得 快 利 止 后 服 大 黄 芒 硝 泻 其 燥 热, 甘 遂 逐 其 痰 饮 脉 浮 大 者 忌 之 ; 舌 上 白 苔 滑 者 也 忌 之 ; 不 兼 痰 饮 证, 或 不 兼 热 证, 都 不 可 用 (1) 大 陷 胸 丸 : 此 治 结 胸 证 兼 胸 部 症 状 之 方 (2) 大 承 气 汤 : 此 治 心 腹 部 胀 满 硬 痛 拒 按, 无 痰 饮 现 象 之 方 (3) 白 散 : 此 治 寒 实 结 胸 之 方 (4) 瓜 蒂 散 : 此 治 痰 热 结 于 胸 中 宜 涌 吐 之 方

大 陷 胸 丸 方 第 五 十 四 此 系 治 痰 饮 与 邪 热 互 结 于 胸 膈 上 下, 或 连 及 胃 肠, 攻 下 之 缓 剂 大 结 胸 病, 胸 膈 上 下 胀 痛 拒 按, 或 兼 喘 急 但 必 须 具 有 痰 热 互 结 的 现 象, 如 喘 不 得 卧, 或 喜 冷 便 燥 等 大 黄 一 至 二 钱 葶 苈 子 ( 炒 ) 一 至 二 钱 芒 硝 一 至 二 钱 杏 仁 ( 去 皮 尖 炒 黑 ) 一 至 二 钱 甘 遂 五 分 至 一 钱 [ 制 服 法 ] 共 研 细 末, 炼 蜜 为 丸, 二 钱 半 至 三 钱 重 每 服 一 丸, 开 水 送 下 葶 苈 杏 仁 甘 遂 逐 胸 膈 上 下 之 痰 饮, 并 治 喘 急 ; 大 黄 芒 硝 荡 涤 肠 胃 之 燥 热 兼 消 胸 膈 下 部 的 胀 痛 舌 白 苔, 或 有 表 邪 者, 不 可 服 ; 无 痰 饮 燥 热 者 也 不 可 服 (1) 大 陷 胸 汤 : 此 是 治 大 结 胸 病 偏 于 下 部 之 方 (2) 瓜 蒂 散 : 此 是 治 痰 热 在 胸 部 宜 涌 吐 之 方 (3) 小 青 龙 加 石 膏 汤 : 此 是 治 表 寒 之 痰 喘 证, 痰 热 在 胸 部 宜 于 表 散 之 方 (4) 麻 杏 石 甘 汤 : 此 治 表 热 之 痰 喘 证 之 方

文 蛤 散 方 第 五 十 五 此 清 热 利 湿 之 轻 剂, 治 热 被 寒 郁 之 证 应 该 发 汗 的 热 性 病, 误 被 水 噀 冰 覆 或 冷 水 浴 后 体 温 增 高, 心 烦 不 安, 肉 上 粟 起, 意 欲 饮 水 反 不 渴 ( 此 证 内 热 不 甚, 故 不 渴 ) 之 证 按 : 水 噀 之 法, 今 天 在 此 地 ( 太 原 ) 概 不 使 用, 但 冰 袋 冷 覆 之 法 也 有 同 样 的 流 弊, 仍 应 注 意 防 治 文 蛤 一 两 ( 不 煅 ) [ 制 服 法 ] 研 细 末, 每 服 一 至 二 钱, 开 水 送 下 文 蛤 清 热 利 湿 但 作 用 不 大, 对 于 热 被 寒 郁 轻 证 或 者 有 效, 重 者 需 遵 柯 氏 之 说 用 金 匮 要 略 文 蛤 汤 治 之 为 宜 除 寒 湿 证 不 宜 用 外, 一 切 湿 而 兼 热 的 证 候 均 不 忌 之 因 药 性 和 平 不 会 有 其 他 副 作 用 (1) 文 蛤 汤 : 即 大 青 龙 汤 去 桂 加 文 蛤, 为 治 湿 热 内 郁, 解 表 清 里 之 重 剂 但 须 症 见 身 热 口 渴 喜 冷 等 现 象 方 宜 使 用 (2) 五 苓 散 : 为 温 性 利 水 解 表 之 方 治 本 证 之 偏 于 湿 者

白 散 方 第 五 十 六 此 开 肺 祛 痰, 排 脓 破 结, 温 下 之 方 寒 实 结 胸, 或 急 性 喉 炎, 或 肺 痈 等 病, 胸 部 或 喉 间 或 心 下 闭 塞 不 舒, 痰 涎 壅 积, 呼 吸 困 难 但 必 须 没 有 热 证 现 象, 而 脉 有 力 或 大 便 秘 者, 方 可 试 用 桔 梗 川 贝 母 巴 豆 各 等 份 [ 制 服 法 ] 先 将 巴 豆 去 皮, 炒 黑 去 油, 合 二 药 研 为 细 末 体 壮 者 每 次 服 一 至 五 分, 弱 者 酌 减, 米 汤 送 下 不 吐 不 泄 者, 可 饮 热 汤 ; 吐 或 泄 甚 者, 可 饮 冷 开 水 即 止 桔 梗 排 脓 祛 痰, 贝 母 除 痰 解 结, 是 治 胸 腔 疾 患 之 要 药 ; 巴 豆 辛 热, 破 胸 腹 中 之 坚 结 合 之 为 治 寒 实 结 胸 之 良 方 脉 虚 者, 喜 冷 者, 不 可 服 ; 大 便 利 者, 不 可 用 瓜 蒂 散 : 此 是 治 胸 部 或 心 下 部 痞 满 有 痰, 应 用 吐 法 治 疗 之 方

大 黄 黄 连 泻 心 汤 方 第 五 十 七 此 苦 寒 泻 火 清 热, 治 热 痞 之 方 心 下 痞 满 证, 按 之 硬, 或 按 之 软 而 大 便 不 利 但 必 须 具 有 口 苦, 或 喜 冷 性 饮 食, 或 自 觉 内 部 有 发 热 现 象 大 黄 一 至 二 钱 黄 连 一 钱 按 : 有 人 根 据 附 子 泻 心 汤 认 为 本 方 中 应 该 有 黄 芩, 此 说 似 颇 有 理 但 我 认 为 应 该 根 据 证 候 需 要 来 决 定 用 开 水 一 茶 杯 浸 一 刻 钟 或 半 小 时, 去 滓 温 服 按 : 浸 的 时 间 长 短, 决 定 于 病 位 的 上 下, 或 病 势 的 轻 重 病 的 部 位 在 上, 其 势 较 轻 者, 浸 的 时 间 少 些 ; 反 之, 则 浸 的 时 间 多 些 这 是 因 为 清 轻 上 浮, 重 浊 下 沉 之 故 二 药 都 是 取 其 苦 寒 泻 火 消 痞 之 作 用 兼 有 恶 寒 者 不 可 服, 因 恶 寒 有 兼 有 表 证 者, 有 兼 阳 虚 者. 而 不 可 使 用 此 苦 寒 之 剂 ; 喜 热 饮 食 者 不 可 服, 因 此 系 寒 证, 更 没 有 以 寒 治 寒 的 道 理 小 承 气 汤 : 此 治 实 证 腹 胀 满 之 方, 与 心 下 痞 满 有 高 下 之 殊

附 子 泻 心 汤 方 第 五 十 八 此 泻 胃 热, 补 肾 阳, 治 痞 证 兼 阳 虚 之 方 乃 寒 热 并 用 的 又 一 种 方 法 心 下 痞 硬 兼 恶 寒 汗 出 之 证 但 必 须 具 有 口 苦 或 心 烦, 或 大 便 不 利, 或 胃 部 觉 热, 或 喜 冷 性 饮 食 而 不 能 食, 更 必 须 具 有 平 素 阳 虚 的 病 史, 且 没 有 头 痛 发 热 脉 浮 的 表 证 大 黄 一 至 二 钱 ( 酒 浸 ) 炒 黄 连 一 钱 黄 芩 一 至 二 : 钱 附 子 二 钱 ( 另 煎 ) 三 黄 用 开 水 半 茶 杯, 浸 一 刻 钟, 去 滓 取 液 同 时 用 水 二 茶 杯 煎 附 子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取 液 将 二 液 和 匀, 分 二 次 温 眼 三 黄 泻 胃 热, 以 治 热 痞 ; 附 子 温 肾 阳, 以 治 恶 寒 汗 出 有 恶 寒 无 汗 之 表 寒 证 者, 不 可 服 ; 有 恶 寒 有 汗 脉 浮 之 桂 枝 证 者, 也 不 可 服 : 没 有 恶 寒 汗 小 之 阳 虚 旺, 或 口 苦 喜 冷 的 内 热 证, 更 不 可 服 大 黄 黄 连 泻 心 汤 : 此 治 热 痞 之 方

半 夏 泻 心 汤 方 第 五 十 九 此 调 理 肠 胃 寒 热, 兼 补 虚 之 方 伤 寒 误 治 后 或 没 有 误 治 的 心 下 痞 满, 呕 吐, 下 利 但 必 须 具 有 口 苦 心 烦 胃 肠 部 不 拒 按 脉 象 无 力 或 服 温 补 药 无 效 等 寒 热 虚 夹 杂 的 证 候 半 夏 一 至 三 钱 黄 芩 一 钱 至 钱 半 干 姜 一 钱 至 钱 半 炙 草 五 分 至 一 钱 人 参 一 钱 至 钱 半 黄 连 五 分 至 一 钱 大 枣 一 至 二 枚 c 按 : 呕 多 者 可 多 用 半 夏 ; 泻 多 者 可 多 用 干 姜 人 参 大 枣 炙 草 ; 痞 甚 有 热 者 可 多 加 芩 连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按 : 旧 日 有 去 滓 重 煎 之 说, 试 之 效 果 没 有 显 著 差 别, 故 去 之 芩 连 干 姜 调 肠 胃 之 寒 热, 以 解 寒 热 互 结 之 痞 满, 兼 半 夏 并 能 止 呕 ; 人 参 大 枣 炙 草 以 补 肠 胃 因 误 下 形 成 之 虚, 合 干 姜 尤 能 止 利 凡 没 有 寒 热 夹 杂 症 状 的 痞 满 吐 利 等 者, 都 不 可 用 (1) 桂 枝 人 参 汤 : 此 治 虚 寒 痞 证 之 方 (2) 生 姜 泻 心 汤 : 此 治 寒 热 不 调 之 虚 痞 证 偏 于 呕 吐 之 方 (3) 甘 草 泻 心 汤 : 此 治 寒 热 不 调 之 痞 证 偏 于 下 利 之 方 (4) 大 黄 黄 连 泻 心 汤 : 此 治 实 热 痞 证 之 方

甘 草 泻 心 汤 方 第 六 十 此 补 虚 兼 调 理 肠 胃 寒 热 之 方 治 心 下 痞 证, 但 重 点 偏 于 止 泻 方 面 屡 经 误 下 心 下 痞 硬, 下 利 重 于 呕 吐 但 必 须 具 有 口 苦 或 心 烦 胃 肠 部 不 拒 按 脉 弱 或 单 服 温 补 药 不 效 等 寒 热 虚 夹 杂 现 象 炙 草 二 至 三 钱 黄 芩 一 钱 至 钱 半 干 姜 一 至 二 钱 半 夏 一 钱 至 钱 半 黄 连 五 分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按 : 根 据 各 家 注 释 并 结 合 实 践, 本 方 应 加 人 参 一 钱 至 二 钱 半 用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炙 草 人 参 大 枣 以 补 肠 胃 屡 下 之 虚, 合 干 姜 并 能 止 利 ; 芩 连 干 姜 寒 热 并 用, 以 解 寒 热 互 结 之 痞, 合 半 夏 又 能 止 呕 没 有 寒 热 虚 三 方 面 夹 杂 之 证 者, 忌 之 (1) 桂 枝 人 参 汤 : 此 治 虚 寒 痞 证 之 方 (2) 人 黄 黄 连 泻 心 汤 : 此 治 实 热 痞 证 之 方 (3) 半 夏 泻 心 汤 : 此 治 寒 热 不 调 痞 证 呕 吐 下 利 并 重 之 方 (4) 生 姜 泻 心 汤 : 此 治 寒 热 不 调 痞 证 偏 重 呕 吐 之 方

生 姜 泻 心 汤 方 第 六 十 一 此 调 理 肠 胃 寒 热 兼 补 虚 之 方 治 心 下 痞 证, 但 重 点 偏 于 止 呕 方 面 误 汗 后 肠 胃 寒 热 不 调, 心 下 痞 满, 呕 吐 重 于 下 利, 或 千 噫 食 臭, 或 胁 下 有 水 气, 或 腹 中 雷 鸣 但 必 须 具 有 口 苦 心 烦 肠 胃 部 不 拒 按 脉 虚 或 服 温 补 药 不 效 等 寒 热 虚 三 方 面 夹 杂 的 证 候 生 姜 二 至 三 钱 人 参 一 钱 至 钱 半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黄 芩 一 钱 至 钱 半 半 夏 五 分 至 一 钱 干 姜 一 钱 黄 连 五 分 至 一 钱 大 枣 一 至 二 枚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生 姜 半 夏 以 止 呕 吐, 并 治 干 噫 食 臭 胁 下 有 水 气 证 ; 厂 姜 之 温, 芩 连 之 寒, 以 解 寒 热 互 结 之 痞 满 ; 人 参 大 枣 炙 草 以 补 肠 胃 之 虚, 合 干 姜 并 能 止 利 没 有 寒 热 夹 杂 之 证 者, 即 不 可 用 (1) 桂 枝 人 参 汤 : 治 虚 寒 痞 证 之 方 (2) 大 黄 黄 连 泻 心 汤 : 治 实 热 痞 证 之 方 (3) 半 夏 泻 心 汤 : 治 寒 热 不 调, 心 下 痞 满, 呕 吐 下 利 并 重 之 方 (4) 甘 草 泻 心 汤 : 治 寒 热 不 调, 心 下 痞 硬, 偏 重 下 刊 之 方

禹 余 粮 丸 方 ( 阙 ) 赤 石 脂 禹 余 粮 汤 方 第 六 十 二 此 是 乎 性 固 脱 止 利 之 方 按 : 此 利 是 泄 泻, 不 是 痢 疾, 但 痢 疾 较 久, 滑 脱 不 禁 时, 也 可 借 用 下 利 滑 脱 但 必 须 是 日 久 泄 泻 不 愈, 气 虚 脉 象 无 力, 真 有 不 能 自 禁 现 象 方 可 用 之 决 不 可 把 大 便 次 数 较 多, 或 欲 便 时 不 能 忍 受, 或 不 能 迟 延 的 现 象 误 认 为 滑 脱 有 的 患 者, 不 敢 大 声 说 话, 一 说 话 就 便 下 来, 有 的 不 自 觉 就 便 下 来, 这 才 是 滑 脱 的 具 体 表 现 赤 石 脂 三 至 五 钱 ( 捣 碎 ) 太 乙 禹 余 粮 三 至 五 钱 ( 捣 碎 ) 赤 石 脂 禹 余 粮 都 是 收 敛 固 涩 之 品, 所 以 能 治 下 利 虚 脱 之 证 但 禹 余 粮 较 赤 石 脂 性 寒 些 下 利 初 起 吋 不 可 用 因 下 利 初 起 时 绝 没 有 滑 脱 之 证 痢 疾 初 起 吋 更 不 可 用, 因 为 用 之 会 造 成 休 息 痢 桃 花 汤 : 此 是 温 性 固 脱 治 痢 之 方 按 : 此 痢 是 痢 疾, 不 是 泄 泻, 但 有 时 可 借 用 治 泄 泻 之 滑 脱

旋 覆 代 赭 石 汤 方 第 六 十 三 此 镇 逆 除 痰 补 虚 祛 寒 之 方 伤 寒 表 证 已 解, 或 噫 气, 或 呕 吐, 或 呃 逆, 或 兼 心 下 痞 满 等 证 但 必 须 具 有 吐 痰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脉 虚 或 兼 滑 等 现 象 方 能 恰 当 旋 覆 花 三 至 五 钱 生 赭 石 三 钱 至 一 两 人 参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生 姜 二 至 三 钱 半 夏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日 服 二 至 三 次 如 系 呕 吐, 可 以 少 量 频 服, 以 免 吐 出 药 液 赭 石 镇 降 逆 气 ; 旋 覆 花 半 夏 生 姜 消 除 痰 饮, 兼 祛 寒 邪 ; 参 草 大 枣 调 补 中 气, 以 善 其 后 有 喜 冷 恶 热 的 热 证 者 忌 之 大 便 硬 腹 拒 按 的 实 证 也 忌 之 (1) 生 姜 泻 心 汤 : 此 治 寒 热 虚 夹 杂, 心 下 痞 硬, 噫 气 之 方 (2) 干 姜 黄 连 黄 芩 人 参 汤 : 此 乃 治 寒 热 虚 夹 杂 之 呕 吐 方 (3) 橘 皮 竹 茹 汤 : 此 治 虚 热 呃 逆 之 方

瓜 蒂 散 方 第 六 十 四 此 涌 吐 痰 涎 宿 食 之 方 胸 膈 痰 涎 或 上 脘 宿 食 其 症 胸 中 痞 满, 气 上 冲 咽 喉, 不 得 息, 或 身 热 有 汗 如 桂 枝 证, 或 心 下 满 而 烦, 饥 不 能 食, 或 上 脘 部 拒 按 但 必 须 具 有 痰 和 热 相 兼 的 症 状, 或 有 吐 出 为 快 的 感 觉, 或 有 停 食 的 事 实, 脉 必 须 浮 而 有 力 瓜 蒂 ( 炒 黄 ) 赤 小 豆 各 等 份 [ 制 服 法 ] 共 为 细 末, 每 次 服 一 至 二 钱, 服 时 先 用 香 豆 豉 二 钱, 热 汤 煮 作 稀 糜, 去 滓 和 药 散 服 之 不 吐 者, 稍 加 之, 以 得 快 吐 为 度 如 再 不 吐, 可 口 噙 砂 糖 一 块, 或 兼 饮 热 汤 即 吐 若 一 次 吐 量 过 少, 病 不 除 者, 次 日 或 隔 日 可 再 服 之, 但 不 可 令 人 体 虚 若 吐 过 甚 者, 可 饮 葱 白 煎 汤, 或 冷 开 水, 或 加 减 六 君 子 汤 即 解 瓜 蒂 吐 风 热 痰 涎, 赤 小 豆 利 水 除 湿, 豆 豉 解 热 除 烦 赤 小 豆 香 豆 豉 二 药 合 用, 助 瓜 蒂 苦 毒 之 品 以 涌 吐, 并 借 谷 物 以 保 护 胃 气, 使 不 致 影 响 饮 食 也 诸 亡 血 家 虚 家, 脉 虚 无 力 者, 均 忌 之 (1) 大 陷 胸 丸 : 此 治 胸 部 水 饮 燥 热 互 结 宜 于 攻 下 之 方 (2) 小 陷 胸 汤 : 此 治 心 下 痰 热 互 结, 清 热 降 痰 开 胸 膈 之 方

白 虎 汤 方 第 六 十 五 此 清 阳 明 燥 热 之 方 阳 明 经 病, 大 热 大 渴 大 汗 大 烦, 喜 冷 饮, 恶 热, 脉 洪 大 有 力, 舌 苔 黄 或 黑 而 燥, 甚 则 谵 语, 神 昏 生 石 膏 三 钱 至 一 两 知 母 二 至 五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粳 米 二 至 五 钱 [ 加 减 法 ] 脉 较 虚 者 加 人 参 ; 发 斑 者 加 犀 角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多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石 膏 多 者, 最 好 用 频 服 的 方 法 石 膏 甘 寒 清 热, 知 母 苦 寒 滋 水, 粳 米 甘 草 补 中 (1) 伤 寒 无 汗, 表 证 不 解 者, 不 可 与 ( 此 证 当 先 解 表, 或 加 解 表 药 品 ) (2) 脉 细 或 沉 者, 不 可 与 ( 因 系 虚 寒 现 象 ) (3) 不 渴 者, 不 可 与 ( 因 没 有 内 热 ) (4) 喜 热 不 喜 冷 者, 不 可 与 ( 因 是 寒 证 的 表 现 ) (5) 腹 拒 按 者, 不 可 与 ( 此 属 承 气 实 热 证 ) (6) 大 便 溏 者, 不 可 与 ( 因 是 虚 寒 现 象 ) (7) 舌 苔 白 润 者, 不 可 与 ( 因 不 是 燥 热 证, 或 兼 有 表 证 ) (8) 舌 赤 者, 不 可 与 ( 因 热 邪 已 入 营 血 ) (1) 大 承 气 汤 : 此 治 阳 明 腑 病 里 实 证 之 方 (2) 六 味 地 黄 汤 加 肉 桂 五 味 子 : 此 治 三 消 证 口 渴 害 饮 之 方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方 第 六 十 六 此 清 阳 明 经 热 兼 补 虚 之 方 阳 明 经 病, 大 热, 大 汗, 大 渴, 喜 冷, 恶 热, 口 舌 干 燥, 一 般 同 白 虎 证, 但 脉 洪 大 而 力 不 足, 或 兼 芤, 或 洪 大 无 伦 者 人 参 一 至 二 钱 生 石 膏 三 钱 至 一 两 知 母 二 至 五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粳 米 二 至 五 钱 水 二 至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按 : 人 参 也 可 另 煎 兑 服 石 膏 用 量 多 者, 煎 成 后, 分 若 干 次 频 频 服 之 为 宜 白 虎 汤 清 热 生 津, 人 参 强 心 补 虚 (1) 表 不 解, 恶 风 寒 无 汗 者, 忌 之 按 : 恶 风 寒 本 是 表 不 解 的 主 要 症 状 但 在 有 汗 和 口 舌 干 燥 喜 饮 冷 的 情 况 下, 或 背 微 恶 寒, 或 时 时 恶 风, 都 不 得 谓 之 表 不 解 因 为 此 为 内 热 太 盛, 自 觉 室 温 较 低 而 有 背 微 恶 寒 或 时 时 恶 风 之 感 觉 (2) 脉 洪 大 有 力 者 忌 之 因 内 热 太 盛, 心 气 不 虚, 不 需 人 参 之 补 (3) 舌 红 者 忌 之 因 热 已 入 营 血, 需 配 合 清 营 凉 血 之 品 (1) 白 虎 汤 : 此 治 阳 明 经 热 而 心 气 不 虚 之 方 (2) 玉 女 煎 : 此 清 热 兼 凉 血 之 方

桂 枝 附 子 汤 方 第 六 十 七 此 散 风 寒 补 阳 胜 湿 之 方 风 寒 湿 痹, 风 寒 较 盛, 湿 邪 较 轻, 兼 有 阳 虚 现 象 者 其 症 身 体 疼 烦, 不 能 转 侧 但 必 须 具 有 恶 风 寒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口 不 渴 不 呕 脉 浮 虚 而 涩 或 脉 较 微 等 风 寒 和 阳 虚 现 象 桂 枝 三 至 四 钱 附 子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生 姜 一 至 三 钱 [ 加 减 法 ] 桂 枝 附 子 汤, 减 轻 分 量 名 桂 枝 去 芍 药 加 附 子 汤 治 太 阳 病 误 下 后, 胸 满 脉 微 恶 寒 之 证 按 : 此 二 方 从 药 的 品 种 上 看 是 相 同 的, 从 药 的 剂 量 上 看 是 不 相 同 的, 因 此 名 称 既 异, 作 用 当 然 不 同, 这 是 容 易 理 解 的 但 在 临 床 实 际 上 互 用 起 来 是 否 会 有 害 处, 这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问 题 我 认 为, 彼 方 用 于 此 证 绝 不 会 有 显 著 效 果, 因 为 桂 附 用 量 减 少, 甘 枣 补 缓 之 性 相 对 增 强, 而 此 证 宜 于 温 散, 不 宜 于 补 缓 也 此 方 如 用 于 彼 证 反 会 发 生 害 处, 因 桂 枝 散 性 过 甚, 不 利 于 阳 虚 之 体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桂 枝 生 姜 辛 温 以 散 风 寒, 附 子 补 阳 以 胜 寒 湿, 甘 草 大 枣 和 诸 药 以 保 护 中 气 有 内 热 现 象 者 忌 之, 例 如 口 苦 喜 冷 脉 象 实 大 洪 数 等 都 是 (1) 桂 枝 附 子 去 桂 加 白 术 汤 ( 即 白 术 附 子 汤 方 ): 此 治 阳 虚 寒 湿 较 胜 风 邪 较 轻 之 痹 证 的 方 剂 (2) 甘 草 附 子 汤 : 此 治 脾 虚 阳 虚 寒 湿 较 甚 之 痹 证 的 方 剂

白 术 附 子 汤 方 第 六 十 八 ( 即 桂 枝 附 子 去 桂 加 白 术 汤 ) 此 补 阳 胜 湿 兼 散 风 寒 之 方 陈 修 园 谓 之 湿 胜 风 之 主 方 是 也 风 寒 湿 痹, 身 体 疼 痛 较 甚, 不 能 转 侧, 大 便 溏, 小 便 利, 脉 浮 虚 而 涩 等 但 必 须 具 有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或 不 渴 的 寒 证 或 阳 虚 现 象 按 : 此 证 脉 较 小 者 用 之 都 有 效, 不 一 定 只 限 于 浮 虚 而 涩, 因 为 小 脉 属 于 阳 虚 范 围 之 脉 又 : 桂 枝 不 去 亦 无 弊 害, 因 此 证 还 有 外 因 的 一 面 生 白 术 三 至 四 钱 附 子 二 至 三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生 姜 二 至 三 钱 大 枣 二 至 四 枚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服 药 后 如 身 有 麻 痹, 或 神 识 昏 冒 现 象 者 勿 惧, 此 附 子 毒 性 副 作 用 的 表 现, 当 减 其 量 用 之 附 子 白 术 温 经 通 阳, 以 治 寒 湿, 余 药 调 和 营 卫 以 散 风 邪 口 渴, 喜 冷, 脉 洪 大 有 内 热 证 者, 忌 之 桂 枝 附 子 汤 : 此 治 风 寒 湿 痹, 身 体 疼 痛, 湿 邪 较 轻 之 方

甘 草 附 子 汤 方 第 六 十 九 此 健 脾 补 阳, 祛 寒 湿, 兼 散 风 邪, 治 痹 证 之 方 风 寒 湿 痹, 关 节 肿 痛, 不 得 屈 伸, 手 不 可 近 但 必 须 具 有 大 便 溏 小 便 不 利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兼 恶 风 寒 汗 出 等 症 炙 草 一 至 三 钱 炮 附 子 二 至 四 钱 白 术 二 至 三 钱 桂 枝 二 至 三 钱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炙 草 白 术 附 子 健 脾 补 阳, 以 治 寒 湿 ; 桂 枝 辛 温 以 散 风 寒 痹 证 有 喜 冷 性 饮 食 之 热 证 者 忌 之 ; 有 大 便 不 溏 或 小 便 利 等 脾 阳 不 虚 证 者 也 忌 之 (1) 桂 枝 加 附 子 汤 : 此 解 肌 和 营 卫 兼 温 经 回 阳 之 方 (2) 桂 枝 附 子 去 桂 加 白 术 汤 ( 即 白 术 附 子 汤 ): 此 补 阳 胜 湿 兼 散 风 寒 之 方

芍 药 甘 草 附 子 汤 方 第 七 十 此 敛 阴 回 阳 之 方 发 汗 后, 表 证 已 解, 汗 尚 未 止 反 恶 寒 者, 阴 阳 两 虚 也 但 脉 必 微 而 数 方 能 确 定 表 证 已 解, 故 不 用 桂 枝, 汗 未 止, 兼 见 数 脉 方 为 阴 虚 ; 反 恶 寒, 兼 见 微 脉 方 为 阳 虚 按 : 仲 景 原 文 曰 : 发 汗 不 解, 反 恶 寒, 虚 故 也, 本 汤 主 之 不 解 二 字 不 是 指 表 邪 不 解, 而 是 指 没 有 恢 复 正 常, 是 指 反 恶 寒 之 症 而 言 果 系 表 邪 不 解, 应 有 头 痛 发 热 脉 浮, 宜 用 桂 枝 加 附 子 汤, 绝 没 有 使 用 本 方 之 必 要 虚 是 阴 阳 俱 虚 或 营 卫 俱 虚 以 营 为 阴 血, 卫 为 阳 气 也, 但 绝 不 是 单 纯 卫 阳 虚 之 证, 因 卫 阳 虚 宜 芪 附, 不 宜 芍 附 生 杭 芍 三 至 五 钱 炙 草 一 至 二 钱 炮 附 子 三 至 五 钱 水 二 茶 杯 半,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附 子 补 阳 以 治 恶 寒, 芍 药 滋 阴 以 敛 汗 液, 甘 草 补 中 兼 和, 既 可 固 后 天 之 本, 又 可 和 二 药 之 偏 有 发 热 头 痛 脉 浮 之 表 证 者 忌 之 ; 有 喜 冷 性 饮 食 之 热 证 者 也 忌 之 (1) 桂 枝 加 附 子 汤 : 此 治 表 证 不 解 兼 阳 虚 之 方 (2) 芪 附 汤 : 此 治 卫 阳 虚 自 汗 之 方

干 姜 附 子 汤 方 第 七 十 一 此 温 中 回 阳, 去 里 寒 之 方 阳 虚 烦 躁, 昼 日 发 作, 不 得 卧, 夜 间 安 静 但 必 须 经 过 汗 下, 具 有 手 足 厥 逆 脉 沉 而 微 不 喜 冷 性 饮 食 身 无 大 热 等 症, 且 不 兼 有 口 苦 喜 冷 之 热 证, 小 便 不 利 苔 白 而 滑 之 水 证, 恶 风 寒 之 表 证, 及 年 老 体 衰 之 虚 证 干 姜 一 至 二 钱 附 子 一 至 三 钱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干 姜 温 脾 胃 之 阳, 附 子 补 肾 命 之 阳 按 : 此 方 去 四 逆 之 甘 草, 其 力 甚 猛, 比 四 逆 汤 为 峻, 回 阳 力 强, 如 增 加 药 味, 反 牵 制 其 力, 减 低 功 效 一 切 热 证 均 忌 之 (1) 茯 苓 四 逆 汤 : 此 治 阳 虚 气 虚 兼 水 证 烦 躁 之 方 (2) 大 青 龙 汤 : 此 治 表 寒 里 热 烦 躁 之 方

十 枣 汤 方 第 七 十 二 此 寒 性 逐 水 饮 之 峻 剂 胸 胁 腹 部 积 水 停 饮, 其 症 心 下 痞 硬 满, 呼 吸 咳 唾 引 胁 下 痛, 干 呕 短 气 但 必 须 体 壮, 脉 实, 没 有 寒 证 表 证 现 象 者 方 可 使 用 芫 花 甘 遂 大 戟 各 等 份 共 研 细 末, 每 服 三 分 至 五 分, 用 大 枣 十 枚, 煎 水 送 下, 得 快 下 利 后, 糜 粥 自 养 下 少 病 不 除 者, 隔 日 再 服 之 芫 花 大 戟 甘 遂 辛 苦 寒 毒, 功 能 逐 水 ; 大 枣 甘 平 补 中, 以 防 剧 药 有 伤 脾 胃 也 有 恶 寒 无 汗 之 表 证 者 忌 之 ; 身 体 衰 弱 者 忌 之 ; 对 于 饮 食 有 喜 温 恶 冷 之 现 象 者 也 忌 之 (1) 小 青 龙 汤 : 此 治 水 饮 兼 表 证 之 方 (2) 真 武 汤 : 此 治 阳 虚 水 不 化 之 方 (3) 五 苓 散 : 此 温 性 利 水 散 寒 之 方 (4) 猪 苓 汤 : 此 育 阴 利 水 清 热 之 方

附 子 汤 方 第 七 十 三 此 补 阳 益 气 健 脾 利 湿 养 阴 之 方 少 阴 病, 身 体 骨 节 疼 痛, 手 足 厥 冷, 背 恶 寒, 脉 沉 而 微 细 但 必 须 兼 有 口 不 干 不 苦 不 渴 及 小 便 不 利 等 症, 方 为 确 当 因 为 口 中 发 干 发 苦 发 渴 乃 系 内 热 之 证, 不 可 使 用 附 子 ; 小 便 若 利, 便 无 湿 邪, 不 可 使 用 茯 苓 白 术 附 子 二 至 三 钱 茯 苓 一 至 二 钱 人 参 一 至 二 钱 生 白 术 一 至 三 钱 生 白 芍 一 至 二 钱 水 三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附 子 补 阳, 人 参 补 气, 苓 术 利 水 芍 药 养 阴 和 肝 补 血 口 苦, 口 渴, 口 干, 喜 冷, 脉 浮 者, 均 忌 之 恐 兼 表 证 和 热 证 真 武 汤 : 此 回 阳 利 水 不 兼 补 气 之 方 ( 不 字 疑 误 )

大 承 气 汤 方 第 七 十 四 此 排 除 肠 胃 中 燥 热 燥 屎 宿 食 之 重 下 剂, 也 系 治 里 实 里 热 主 方 之 一 (1) 阳 明 腑 证, 发 热 不 恶 寒 或 反 恶 热, 谵 语, 日 哺 潮 热, 舌 苔 干 燥, 或 黄, 或 黑, 或 有 芒 刺, 大 便 燥 结 (2) 热 结 旁 流 证, 系 阳 明 腑 证, 大 便 自 利 清 水 之 证 ; 或 少 阴 病, 自 利 清 水, 色 纯 青 之 证 (3) 阳 极 似 阴 之 证, 即 少 阴 三 急 下 证, 如 神 昏 不 知 人, 身 不 热, 脉 沉 傚 有 力, 但 舌 苔 干 燥 有 芒 刺 或 自 利 清 水, 色 青 (4) 宿 食 证, 腹 胀 满 疼 痛, 恶 食, 大 便 不 利 (5) 奇 恒 痢 疾, 即 痢 疾 在 上 午 四 时 至 六 时 前 后 偶 有 神 昏 谵 语 喉 塞 咽 干 等 现 象 之 证 按 : 此 证 如 不 急 治, 下 午 三 时 后 即 会 死 亡 详 陈 修 园 医 学 实 在 易 (6) 额 部 汗 出 如 蒸 笼, 此 系 曾 颖 甫 验 案, 详 经 方 实 验 录 以 上 六 种 疾 病 使 用 本 方 的 主 要 关 键, 一 般 说 来 都 必 须 具 有 腹 部 胀 痛 拒 按 的 症 状, 脉 必 沉 而 有 力, 体 必 较 健, 且 兼 有 热 证 表 现 但 在 前 三 证 中, 舌 苔 或 黄 或 黑 干 燥 而 有 芒 刺 是 比 较 肯 定 的 ; 第 四 证, 腹 中 胀 痛 拒 按 大 便 不 利 最 突 出, 但 舌 苔 不 一 定 会 有 芒 刺, 因 为 此 证 热 势 不 太 重 ; 最 后 二 证, 腹 部 不 一 定 完 全 胀 满 拒 按, 但 脉 象 必 沉 而 有 力 ; 第 五 证, 只 以 大 便 不 利 或 有 其 他 里 热 证 为 重 ; 第 六 证, 只 考 虑 它 作 用 的 效 果 如 何, 不 必 有 其 他 顾 虑 大 黄 二 至 五 钱 厚 朴 二 至 三 钱 枳 实 二 至 三 钱 芒 硝 一 钱 半 至 三 钱 水 三 茶 杯, 先 煎 枳 朴, 继 入 大 黄, 煎 至 多 半 茶 杯 时, 去 滓, 再 入 芒 硝, 溶 化 后, 温 服 一 服 下 利, 停 止 后 服 病 证 较 轻 者, 共 同 煎 之 也 可 枳 实 厚 朴 导 滞 消 胀 ; 大 黄 芒 硝 通 便 软 坚

(1) 大 便 秘 结 兼 有 恶 寒 无 汗 之 表 证 者 忌 之, 恐 外 邪 内 陷 也 (2) 大 便 秘 结, 不 敢 服 食 冷 性 饮 食 者 忌 之 这 是 寒 实 证, 宜 温 下 法 (3) 大 便 燥 结, 因 于 年 老 久 病 产 后 血 液 不 足, 或 脉 弱 者, 忌 之 这 是 虚 中 夹 实 之 证, 宜 补 泻 兼 用 (4) 大 便 硬 小 便 少 者 忌 之 因 阳 明 尚 未 全 实, 服 之 恐 大 便 溏 泻 也 (1) 小 承 气 汤 : 此 治 腹 胀 满 大 便 不 太 燥 结 的 方 剂 (2) 调 胃 承 气 汤 : 此 治 大 便 燥 结 而 腹 不 胀 满 的 方 剂 (3) 黄 龙 汤 : 此 治 里 实 证 兼 里 虚 证 的 方 剂 (4) 温 脾 汤 : 此 治 里 实 证 兼 里 寒 证 的 方 剂 (5) 增 液 承 气 汤 : 此 治 里 实 证 兼 津 液 不 足 之 方

小 承 气 汤 方 第 七 十 五 此 排 除 肠 胃 积 滞 较 轻 之 剂 ( 偏 重 在 胀 满 方 面 ) 阳 明 病, 肠 胃 积 滞, 腹 部 胀 满, 拒 按, 大 便 不 利, 但 没 有 舌 苔 芒 刺 等 燥 热 较 重 之 证 大 黄 一 至 三 钱 厚 朴 二 至 三 钱 枳 实 二 至 三 钱 水 二 茶 杯, 煎 至 半 茶 杯, 去 滓 温 服 厚 朴 消 胀, 枳 实 导 滞, 大 黄 通 便 (1) 腹 胀 满, 不 敢 服 冷 性 饮 食 者 忌 之 此 系 寒 证 之 胀 满, 不 宜 用 大 黄 (2) 腹 不 胀 满, 但 大 便 不 利 者, 亦 不 宜 用 此 以 通 便 为 主, 厚 朴 枳 实 没 有 使 用 的 必 要 (1) 大 承 气 汤 : 此 荡 涤 肠 胃 之 重 剂 腹 胀 满 拒 按 大 便 燥 结 者 宜 之 (2) 调 胃 承 气 汤 : 此 荡 涤 肠 胃 之 轻 剂, 大 便 燥 结 腹 不 胀 满 者 宜 之 (3) 厚 朴 三 物 汤 : 此 治 腹 痛 大 便 闭 之 方 (4) 厚 朴 大 黄 汤 : 此 治 胃 中 燥 热 逼 水 饮 上 逆 之 支 饮 胸 满 的 方 剂 (5) 厚 朴 生 姜 半 夏 甘 草 人 参 汤 : 此 治 虚 证 胀 满 之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