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documents
YYHX.mps

1 Cu S CuFeS Cu O Cu (OH ) CO 3 Ag S AgCl Cu (I) FeS,CuCO 3.Cu(OH),Cu (I) S ( ) ( ) 76.3% 6



cm CO Na CO HC NaO H CO SO

99710b45zw.PDF

酸檸檬?鹼檸檬??食物的酸鹼性.doc

的 浓 度 为 mol/ L. 7. 痕 量 Au 3+ 的 溶 液 在 盐 酸 介 质 中 能 被 阴 离 子 交 换 树 脂 交 换 而 得 到 富 集, 这 时 Au 3+ 是 以 AuCl 4 - 形 式 被 交 换 到 树 脂 上 去 的 8. 将 Fe 3+ 和 Al 3+


教师招聘中学化学1-11.FIT)

1 { ph

电 化 电 化 学 学 第 2 讲 原 电 池 一 教 学 目 标 理 解 原 电 池 的 工 作 原 理 并 正 确 书 写 电 极 反 应 和 总 反 应 方 程 式 知 识 导 航 构 造 条 件 构 造 及 工 作 原 理 工 作 原 理 燃 料 电 池 原 电 池 电 极 反 应 及 现


<4D F736F F D20B2C4A44BB3B92020B8ADADB1AC49AACEAD6EBBE22E646F63>

1 S P Cl Pro 2 K Na Ca Mg K Na Ca Mg % 1 6%-9% 2 1%-3% 3 70%-80% 4 P Ca Fe Cu Co Zn Se Mn Mo Ni Cr P Ca 5 VB V B1 Vpp V B2 B3 VE

物質科學_化學篇

zw.PDF

【中文名称】盐酸;氢氯酸


FeS 2 在 晶 體 中 為 Fe 2+ S 22ˉ 故 選 (A) 4. 下 圖 代 表 某 反 應 座 標 圖, 下 列 敘 述 何 者 錯 誤? (A) B - A 為 活 化 能 (B) A - C 為 反 應 熱 (C) B 代 表 活 化 錯 合 物 的 相 對 能 量 (D) B -

zyk00217zw.PDF


河 南 河 北 山 西 三 省 2015 届 高 考 考 前 模 拟 冲 刺 化 学 ( 满 分 100 分, 考 试 时 间 90 分 钟 ) 可 能 用 到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H-1 C S-32 K-39 Mn-55 Fe-56 Ni-59 I-127 第 玉 卷 渊



侧 为 两 个 半 电 池 习 惯 上 把 正 极 写 在 右 边, 负 极 写 在 左 边 电 位 分 析 法 的 分 类 和 特 点 电 位 分 析 法 是 将 一 支 电 极 电 位 与 被 测 物 质 的 活 ( 浓 ) 度 1 有 关 的 电 极 ( 称 指 示 电 极 )

试卷

试卷


内部刊物 注意保存

35 C 58 B 1 :

á à

zw.PDF

基 礎 化 學 ( 一 ) 講 義 目 次 第 1 章 物 質 的 組 成 1 1 物 質 的 分 類 原 子 與 分 子 原 子 量 與 分 子 量 溶 液 48 實 驗 二 硝 酸 鉀 的 溶 解 與 結 晶 74 國 戰 大 考 試 題 78 實 驗 相

2 ( 1 ( 1 1m( (100cm( (1000mm( ( ( 1km( (1000m 1m(10 6 m 4 1nm(10 9 m 1 ( (A (B (C 1 ( 2 5 (D 1 ( 2 ( ( ( 3 ( 1 ( 1 ( 1 1 ( 1 ( 1 ( ( ( ( 1 1L( ( 1000

Microsoft Word - 09.可逆电池电动势.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tbjxD219zw.PDF

沪教版初三化学(上)


试卷

zyk00124zw.PDF

untitled

实 验 结 果 选 用 多 种 晶 体 盐 在 不 同 磷 酸 三 钠 溶 液 中 进 行 生 长 快 慢 探 究, 最 后 确 定 磷 酸 三 钠 溶 液 的 最 佳 浓 度 为 5% 左 右 本 实 验 方 案 提 供 了 多 种 实 验 装 置 供 大 家 选 用, 让 师 生 有 更 多 的

EXAMINATION RULES

法 去 对 待 : 溴 水 碘 水 氯 化 氢 水 溴 化 氢 水 碘 化 氢 水 氨 水 二 氧 化 硫 水 硫 化 氢 水 二 氧 化 碳 水 的 组 成 与 溶 解 过 程 从 氯 水 参 与 的 化 学 反 应 的 本 质 与 类 型 去 学 会 分 析 : 金 属 钠 过

1 ( CIP) /,. :, ISBN X753 CIP ( 2005 ) : : : : /


校园之星

<4D F736F F D D322DA57CA7DEA447B14D2DBDC3A5CDBB50C540B27AC3FEB14DA440B8D5C344>


3.3-1 VOCs (PPM) (kcal/ncm) ( ) (Nm 3 /min) ( ) (g/mole) (mmhg) 1,000-10, , , ,800 5, ( ) ,800

<4D F736F F D20B5DAC1F9D5C22020BBD2B7D6BCB0BCB8D6D6D6D8D2AABFF3CEEFD4AACBD8BAACC1BFB5C4B2E2B6A8A3A8B8C4B9FDA3A92E646F63>


第 13 章 氢和稀有气体

( ) 63 ( ) 68 ( ) 72 ( ) 77 ( ) 85 ( ) 91 ( ) ( ) 98 ( ) 103 ( ) 107 ( ) 111 ( ) 114 ( ) 117 ( ) 121 ( ) 125 ( ) 127 ( ) ( ) 133 ( ) 139

) 1 : (1) ZR4-6 (2) 1 000ml mL :,, (3) : Al2 ( SO4 ) mg/ L (4) ZR4-6 ( ),, (5),, 2 (6) 500r/ min 30s, 150r/ min 5 min, 80r/ min


實 驗 室 安 全 規 定 1. 在 實 驗 室 不 准 配 戴 隱 形 眼 鏡 2. 切 忌 在 實 驗 室 裡 嘻 笑 辱 罵 3. 上 課 期 間 不 得 隨 意 離 開 實 驗 室, 或 在 實 驗 室 外 從 事 非 相 關 事 務 4. 不 可 將 食 物 飲 料 帶 入 實 驗 室 或

学 而 思 老 师 们 の 嘱 托 集 数 学 詹 昊 凯 老 师 の 嘱 托 丨 从 近 年 高 考 命 题 看 解 析 几 何 复 习 方 向...2 问 老 师 の 嘱 托 丨 一 点 高 等 数 学 知 识 就 能 够 秒 杀 函 数 导 数 题?!...5 杨 老 师 の 嘱 托 丨 1

第九章 元素概论

64


Microsoft Word - Z8I11A0-102.doc

※※※※※

( ) 1. HCO - 3 ( OH - ) ( 1.3) 2. ( 1.4) -64-

关于推介发布秸秆“五料化”利用技术的通知

試料分解と目的元素精製法_2010日本分析化学会

Microsoft Word 藍色狂想.doc

Unit_19(C)N.indd


ttian

(CIP) : / :,, :, ISBN N - 42 CIP (2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 录




Microsoft Word - 6电位.do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3 % /, 4 ) %+ %( %!

untitled

第 1 頁 95 學 年 度 共 15 頁 第 壹 部 分 ( 佔 96 分 ) 一 單 選 題 ( 佔 72 分 ) 說 明 : 第 1 至 36 題 為 單 選 題, 每 題 均 計 分 每 題 選 出 一 個 最 適 當 的 選 項, 標 示 在 答 案 卡 之 選 擇 題 答 案 區 每 題


<4D F736F F D20BBB7C6C0B1A8B8E6CAE9D7CAD6CA312E646F63>

蔬菜有機栽培

2002 /. - :, ISBN F CIP ( 2002) NIAN Z HONGGUO GUOTUZ IYUAN BAOGAO : : : : 31, : ( 010

《分析化学辞典》_数据处理条目_1.DOC

第六章 醇、酚、醚\(Alcohols、Phenols、Ethers\)


( CIP ) /. :, ISBN CIP (2004) ( 520 ) ( 520 ) ( 18 ) 850mm 1168mm 1/

雅思写作应试教程(终稿).doc

第一章 绪 论


鸭鹅兔养殖与疾病防治(三)

zw.PDF

! /. /. /> /. / Ε Χ /. 2 5 /. /. / /. 5 / Φ0 5 7 Γ Η Ε 9 5 /

40,,, (CIP) /.:, ISBN P641.5 CIP ( 2004) KUANGQUANSHU I WENQUANSHUI DE KANCHAPINGJIA YU KAIFA LIYONG : : : : 31, 100

2007

& & ) ( +( #, # &,! # +., ) # % # # % ( #


Transcription:

11 ü ü Ø Ø ü Ø Ø d Ø Ø ü Ø Ø π Ø Ø Ø

1. A A [ Ni(en) 2 ] Cl 2 B K 2 [ PtCl 6 ] C (NH 4 )[ Cr(NH 3 ) 2 (SCN) 4 ] D Li [ AlH 4 ] 2. [Co(en)(C 2 O 4 ) 2 ] ( ) A 3 B 4 C 5 D 6 D 3 D A [ Pt Cl 2 (NH 3 ) 4 ] 2 C [ Pt Cl (NO 2 ) (NH 3 ) 4 ] 2 B [ Pt Cl 3 (NH 3 ) 3 ] D [ Pt Cl (NH 3 ) 5 ] 3

K[PtCl 3 (NH 3 ) 3 ] [Pt(NO 2 )(NH 3 )(NH 2 OH)Py]Cl [Co(N 3 )(NH 3 ) 5 ]SO 4 NH 4 [Cr(NCS) 4 (NH 3 ) 2 ] [Cr(C 6 H 6 ) 2 ] 6 trans [Pd(NH 2 CH 2 COO) 2 ] NH 2 [(NH 3 ) 4 Co Co(NH 3 ) 4 ](SO 4 ) 2 OH

4 [Co(NO 2 ) 3 (NH 3 ) 3 ] [CrCl 2 (en) 2 ] [PtCl 2 (en)] [Co(NO 2 ) 3 (NH 3 ) 3 ] NO 2 NO 2 NO 2 NH 3 NH 3 NH 3 Co Co NO 2 NH 3 NH 3 NO 2 NH 3 NO 2 [CrCl 2 (en) 2 ] en Cl Cl Cr en Cr en Cl en Cl [PtCl 2 (en)] ( ) Cl Pt en Cl

en en Cl Cl Co Co Cl en en Cl 2+5 en en 4 en en 4 en 3 Cl Cl Co Co Co Co en Co en Cl en Cl en en en 180

7. [Cu(en) 2 ]SO 4 Ni(CO) 4 Na 3 [Ag(S 2 O 3 ) 2 ] K 2 [PtCl 6 ] +2 4 d s p 2 0 4 s p 3 1 2 s p 4 6 d 2 s p 3 8. 4.90 B.M. C A Cr(Ⅲ) B Mn(Ⅱ) C Fe(Ⅱ) D Mn(Ⅲ)

9. [ NiCl 4 ] 2 B A C B D [Ni(CN) 4 ] 2 dsp 2 10 [PdCl 2 (OH) 2 ] 2 D A s p 2 B s p 3 C d 2 s p 3 D d s p 2 Pd Pt Cu

11. Mn(Ⅱ) A Mn(Ⅱ) d B d d C D d 5 d B 12. 26 K 3 [ FeF 6 ] 5.9B.M. K 3 [ Fe(CN) 6 ] 2.4 B.M. B A B CN F C F C N D K 3 [ FeF 6 ]

13. [ Mn(CN) 6 ] 4 1.8 B.M. [ Mn(CN) 6 ] 3 3.2 B.M. [ Fe(CN) 6 ] 3 1.7 B. M. [ FeF 6 ] 3 5.9 B. M. [ Fe(CN) 6 ] 4 0. 0 B. M. [ Co(NO 2 ) 6 ] 4 1.8 B. M. A A B C D 14 PR 3 M( PR 3 ) 6 ( M ) π π B A M( dπ) L( pπ) C M( dπ) L( pπ) B M( dπ) L( dπ) D M( pπ) L( pπ)

15 ( C ) A [ Fe (H 2 O) 6 ] 2 B [ Co(H 2 O) 6 ] 2 C [ Ni(H 2 O) 6 ] 2 D [ Mn(H 2 O) 6 ] 2 15+ CFSE D A [ TiCl 4 ] B [ MnCl 4 ] 2 HS C [ FeCl 4 ] HS D [ CuCl 4 ] 2 15++. D A [ Ni(en) 3 ] 2 > [ Ni(NH 3 ) 6 ] 2 > [ Ni(H 2 O) 6 ] 2 B [ Co(CN) 6 ] 4 > [ Co(NH 3 ) 6 ] 3 > [ Co(H 2 O) 6 ] 2 C [ Fe(acac) 3 ] 3 > [ FeF 6 ] 3 > [ Fe(H 2 O) 6 ] 2 D [ Fe(edta) ] 2 > [ Co(edta) ] 2 > [ Ni(edta) ] 2 acac~

16. ϕ Θ (Fe 3+ / Fe 2+ ) 0.771 v ϕ Θ ([Fe F 6 ] 3 / [Fe F 6 ] 4 ) 0.40v ϕ Θ ([Fe (Phen) 3 ] 3 / [Fe (Phen) 3 ] 2 ) 1.14 v A [Fe F 6 ] 3 > [Fe F 6 ] 4 [Fe (Phen) 3 ] 3 > [Fe (Phen) 3 ] 2 B [Fe F 6 ] 3 < [Fe F 6 ] 4 [Fe (Phen) 3 ] 3 < [Fe (Phen) 3 ] 2 C [Fe F 6 ] 3 > [Fe F 6 ] 4 [Fe (Phen) 3 ] 3 < [Fe (Phen) 3 ] 2 D [Fe F 6 ] 3 < [Fe F 6 ] 4 [Fe (Phen) 3 ] 3 > [Fe (Phen) 3 ] 2 C N N θ 0.059 E = E + lg n K K s,red s,ox

16+. 1 10 o Phen Fe 2 Fe 2 Fe 3 e = Fe 2 E 0.771 v Fe (o Phen) 3 3 e = Fe (o Phen) 3 2 E 1.14 v o Phen Fe (o Phen) 3 2 (Fe 2 ) 36 o Phen Fe (o Phen) 3 3 1 1 1 10 d Fe 2 d d Fe (o Phen) 3 2 Fe 3 d d Fe (o Phen) 3 3 Fe (o Phen) 3 2 Fe (o Phen) 3 3

17 (NH 4 ) 3 ZnCl 5 ZnCl 5 3 NH 4 Cl (NH 4 ) 2 ZnCl 4 (NH 4 ) 2 CuCl 3 CuCl 4 3 Zn 2 d 10 s p 3 ZnCl 5 3 Cu d 10 s p 3 (NH 4 ) 2 CuCl 3 CuCl 4 3 2 Mo (CN) 8 3 Mo ( ) Mo (CN) 8 3 Mo( ) Mo (CN) 8 3

3 Zn 2 4 Cu 2 Zn 2 s p 3 4 Cu Zn 2 d 10 1 2 3 4 2 Cu s p 4 CuCl 4 3- CuCl 4 2- AuCl 4 3- Cu d 10 sp 3 CuCl 4 3 Au, 5 d 6 p Au d s p 2 s p 3 5 d 6 p Ag Cu d p 2 d s p Cu 2 3 d 4 p d s p 2 4 p ( CN ) π Π Cu 2

18 Ni ( ) Pd ( ) Pt ( ) d 8 Ni ( ) s p 3 d s p 2 Pd ( ) Pt ( ) d s p 2 Ni ( ) d ( CN ) d Ni ( ) s p 3 Pd ( ) Pt ( ) d Pd ( ) Pt ( )

19. d 7 [Co(NO 2 ) 6 ] 4 Co 2 3 d 7 µ 1.8 (B.M.) t 2 g 6 eg 1 [ ] 3 d 4 s 4 p 4 d d 2 s p 3 3 d 4 d [Co(NO 2 ) 6 ] 4

20 CoCl 2 CoCl 2 [CoCl 6 ] 4 [Co(H 2 O) 6 ] 2 Co 2 d 7 t 2 g 5 eg 2 d d H 2 O Cl [Co(H 2 O) 6 ] 2 [CoCl 6 ] 4 21. PH 3 P NH 3 N PH 3 NH3 N s p P s p 3 d PH3 σ 3 d π

20+ Na 2 S 2 O 3 AgX AgX 2 Na 2 S 2 O 3 Na 3 [Ag (S 2 O 3 ) 2 ] NaX AgCl AgI Na 2 S 2 O 3 AgBr? Na 2 S Na 2 S Na 2 S? [Ag (S 2 O 3 ) 2 ] 3 AgBr AgBr Na 2 S Ag 2 S S 2 O 3 2 ; 2 Na 3 [Ag (S 2 O 3 ) 2 ] Na 2 S Ag 2 S 4 Na 2 S 2 O 3 Na 2 S, [Ag (S 2 O 3 ) 2 ] 3 S 2 O 3 2 Na 2 S AgX Ag 2 S 2 AgX Na 2 S Ag 2 S 2 NaX

21 ( )

Dq Dq d σ π ( CO) π X NH 3 > P < P d 4 7 d 1 3 8 9 Δ P

d d d 1 3 d 4 7

22 1.0 mol L 1 1.0 mol L 1 [Cu(NH 3 ) 4 ] 2 E Θ 0.030 v [Cu(NH 3 ) 4 ] 2 K ( ϕ Θ (Cu 2+ / Cu) 0.337 v ) 0.30 v ϕ ([Cu (NH 3 ) 4 ] 2 / Cu) ϕ (Cu 2+ / Cu) ϕ (Cu 2+ / Cu) ϕ (Cu 2+ / Cu) 0.0591 lg 2 0.0591 2 K θ [ Cu( NH lg [Cu 2 ] 1 2 3 ) 4 ] 0.30 0.337 0.0591 lg 2 1 K θ [ Cu( NH 2 3 ) 4 ] K [Cu (NH 3 ) 4 ] 2 2.6 10 12

23 Ag 2 S KspΘ 0.10mol L 1 AgNO 3 H 2 S AgNO 3 H 2 S 0.10 mol L 1 ZnSO 4 ZnSO 4 0.10 mol L 1 0.879 v Ag 2S Ksp ϕ Θ (Ag + / Ag) 0.799 v ϕ Θ (Zn 2+ / Zn) 0.763 v H 2 S Ka Θ 1 1.32 10 7 Ka Θ 2 7.10 10 15 [H 2 S] 0.10 mol L 1 K Θ [Zn(NH 3 ) 4 ] 2 2.9 10 9 0.0591 ϕ (Zn 2+ / Zn) ϕ (Zn 2+ / Zn) lg [Zn 2 ] 2 [Zn 2 ] Zn 2 4 NH 3 [Zn (NH 3 ) 4 ] 2 / mol L 1 x 0.10 0.10 x 0.10 0.10 x (0.10) 4 2.9 10 9 x [Zn 2 ] 3.4 10 7 (mol L 1 ) ϕ (Zn 2+ / Zn) 0.763 0.0591 lg 3.4 10 7 0.954 (v) 2

ϕ (Ag + / Ag) ϕ (Ag + / Ag) 0.0591 lg [Ag ] E 0.799 0.0591 lg [Ag ] 0.954 0.879 [Ag ] 1.6 10 15 (mol L 1 ) [S 2 ] 2 Ag H 2 S Ag 2 S 2 H 0.10 mol L 1 Ag [H ] 0.20 mol L 1 Ka θ 1 Ka [ H θ 2 [S 2 ] + 2 [ H ] 2 S] 7 15 1.32 10 7.10 10 2 (0.20) 0.10 2.3 10 21 (mol L 1 ) Ksp Ag 2 S [Ag ] 2 [S 2 ] (1.6 10 15 ) 2 2.3 10 21 5.9 1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