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Transcription

1 本 书 由 僧 伽 罗 文 对 照 英 文 本 译 出, 为 佛 陀 的 启 示 异 译 本 感 恩 郑 于 中 教 授 郑 雪 梅 女 士 授 权 印 行, 特 此 致 谢!

2

3 APPROACH THE BUDDHA TELLING YOU THE TRUE BUDDHA 告 诉 你 一 个 真 实 的 佛 陀

4 佛 法 瓦 尔 朴 拉 罗 睺 罗 著 郑 于 中 郑 雪 梅 译 主 办 : 北 京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北 京 广 化 寺 地 址 :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鼓 楼 西 大 街 鸦 儿 胡 同 31 号 广 化 寺 邮 编 : 网 址 : 联 系 电 话 : 编 委 主 任 : 怡 学 编 委 成 员 : 怡 学 胡 雪 峰 圣 凯 温 金 玉 戒 毓 定 明 妙 文 能 仁 能 旸 广 常 然 教 主 编 : 定 明 责 任 编 辑 : 能 旸 能 仁 责 任 校 对 : 文 静 广 莲 铭 石 戴 玲 佳 妮 平 面 设 计 : 一 显 子 凡

5

6

7 走 近 佛 陀 系 列 丛 书 编 印 说 明 佛 教 发 源 于 古 印 度, 历 经 两 千 五 百 多 年 的 历 史 风 霜, 穿 越 崇 山 峻 岭 及 滔 滔 江 海, 由 南 北 两 条 传 播 路 线 形 成 三 大 语 系 的 传 承, 而 今 流 传 于 世 界 各 地 因 循 不 同 民 族 的 风 土 人 情 文 化 背 景 有 情 习 性 的 差 异, 佛 法 在 流 传 过 程 中 自 然 有 顺 应 因 缘 的 方 便 调 适, 因 而 流 传 各 地 的 佛 教 有 不 同 的 形 态 与 面 貌 但 追 本 溯 源, 佛 教 之 所 以 为 佛 教, 其 实 质 在 乎 佛 陀 开 显 阐 明 指 示 法 的 真 谛, 若 无 佛 陀 在 恒 河 两 岸 精 进 不 息 的 说 法 度 生, 则 无 后 来 之 佛 法 可 传 真 实 学 佛 信 佛 以 及 愿 意 认 识 了 解 佛 教 的 人, 从 佛 法 之 渊 源 来 看, 其 首 要 明 了 和 学 习 的, 应 是 对 作 为 觉 者 的 佛 陀 有 一 鲜 明 清 晰 的 了 解 然 而 或 许 是 因 为 距 离 佛 陀 的 时 代 过 于 遥 远, 或 许 是 佛 教 在 流 传 过 程 中 纷 繁 歧 出 太 多, 佛 陀 的 形 象 在 今 日 不 是 被 高 高 地 供 奉 于 金 碧 辉 煌 的 殿 堂 如 天 神 上 帝 一 般 俯 瞰 人 世, 就 是 被 山 野 乡 民 供 奉 于 民 间 神 庙 与 山 神 土 地 同 享 香 火 祭 品 这 种 过 度 神 圣 化 以 至 于 神 乎 其 神, 及 彻 底 民 俗 化 与 诸 神 融 合 无 间 的 现 状, 全 然 抽 空 和 消 解 了 无 上 正 等 觉 者 佛 陀 的 真 实 面 貌 与 精 神 品 格 一 灯 能 除 千 年 暗, 一 智 能 消 万 年 愚, 如 果 我 们 打 开 三 藏 教 典, 细 细 地 品 味 佛 陀 的 教 言 ; 如 果 我 们 思 维 乃 至 实 践 佛 陀 教 示 的 戒 定 慧 三 学,

8 编 印 说 明 一 代 觉 者 的 解 脱 风 范 与 智 慧 之 光 并 不 因 时 间 和 空 间 而 有 所 隔 碍 真 正 障 碍 智 慧 之 光 的 是 盘 旋 在 我 们 内 心 中 因 封 闭 而 造 就 的 无 知 以 及 因 自 是 而 形 成 的 偏 见 现 在, 是 我 们 打 开 心 扉 走 近 佛 陀 的 时 候 了, 从 佛 陀 点 滴 的 生 平 中, 从 佛 陀 涓 涓 的 法 音 中, 从 亘 古 的 经 典 中, 从 前 贤 精 妙 的 阐 发 中 为 此 我 们 编 印 此 套 走 近 佛 陀 系 列 丛 书, 收 入 佛 陀 法 语 觉 者 的 生 涯 佛 法 佛 陀 与 佛 法 四 种 书 籍 此 四 种 书, 对 佛 陀 及 佛 陀 教 法 的 阐 明, 既 各 有 侧 重 又 相 互 补 充, 在 此 略 说 各 书 的 内 容 及 特 色 : 佛 陀 法 语 一 书 取 材 于 佛 陀 所 说 经 典, 以 不 同 主 题 为 取 舍 根 据, 共 三 百 六 十 五 条, 简 明 扼 要 却 不 失 深 入 透 彻 觉 者 的 生 涯 一 书 为 佛 陀 生 平 传 记, 其 叙 述 平 实, 亲 切 近 人, 觉 者 的 内 心 活 动 之 描 摹 尤 为 鲜 活 佛 法 一 书 主 要 是 对 佛 陀 说 法 中 根 本 主 题 四 圣 谛 进 行 深 入 论 析 佛 陀 与 佛 法 一 书 则 是 综 合 地 对 佛 陀 之 生 平 故 事 及 基 本 教 法 进 行 分 章 解 析, 为 全 面 认 识 佛 陀 法 义 的 卓 越 入 门 著 作 能 够 编 印 此 套 丛 书, 首 先 感 恩 诸 位 作 者 与 译 者, 特 别 是 翻 译 佛 法 一 书 的 郑 于 中 教 授, 慷 慨 授 权 本 所 印 行 其 尚 未 正 式 出 版 的 译 作 佛 陀 与 佛 法 一 书 我 们 采 用 的 底 本 是 台 湾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会 的 版 本, 觉 者 的 生 涯 参 考 的 是 法 音 文 库 的 印 本, 佛 陀 法 语 一 书 则 是 源 自 电 子 文 本 在 校 对 过 程 中, 我 们 对 原 本 明 显 的 缺 字 错 字 及 段 落 不 明 格 式 错 误 等 问 题 进 行 了 修 正, 但 遗 漏 之 处 在 所 难 免, 祈 读 者 谅 解

9 本套丛书的面世 还有诸多的善缘成就推动 参与丛书校对工作的 有近期参加研究所佛学培训课程的多位学员 在此一并致谢一显 子 凡居士以精益求精之心不惧辛劳地反复完善其设计 令人感动而赞叹 仁虚法师帮助中译 觉者的生涯 作者贾雅瑟纳 嘉亚阔提亚的简介 建平居士负责了中译 佛陀与佛法 作者那兰陀长老 佛法 作者罗 睺罗长老的英文小传怡学大和尚从始至终关心此套丛书的策划 编辑 设计及印行 长期推动研究所的多项弘法志业 以期佛法深入社会 净 化人心 可谓悲愿弘深用心良苦 丛书取名 走近佛陀 其用意在学佛者要走近佛陀的法身 走近 流布在三藏圣典中的觉者智慧 而非进入香火缭绕的殿堂 止步于庄严 精妙的佛像前佛陀形象的复活 佛法慧光的闪耀 是在聆听法音 掇 饮法味的行者心中 愿见闻者 以此因缘 同生法喜 走近佛陀 编者谨识 二 一一年八月六日

10 作 者 简 介 瓦 尔 朴 拉 罗 睺 罗 ( ) 出 生 于 斯 里 兰 卡 南 部 乡 村 13 岁 出 家, 在 寺 院 接 受 了 僧 伽 罗 文 巴 利 文 梵 文 佛 教 历 史 和 哲 学 教 育 曾 在 斯 里 兰 卡 智 严 (Vidyalankara) 佛 学 院 以 及 锡 兰 大 学 学 习 在 法 国 索 邦 神 学 院 ( 巴 黎 大 学 前 身 ) 之 后, 他 被 任 命 为 智 增 (Vidyodaya) 佛 学 院 副 院 长 罗 睺 罗 被 公 认 为 20 世 纪 斯 里 兰 卡 最 杰 出 的 人 物 他 博 学 多 闻 观 点 鲜 明 他 主 张 服 务 社 会 是 出 家 人 的 责 任 他 的 著 作 比 丘 的 传 承 一 书 在 佛 教 民 族 主 义 运 动 中 呼 声 和 影 响 较 大, 导 致 所 罗 门 班 达 拉 奈 克 在 1956 年 选 举 的 胜 利 1969 年 他 离 开 智 增 佛 学 院, 重 返 西 方 世 界, 在 欧 洲 的 几 家 学 术 机 构 工 作 罗 睺 罗 晚 年 返 回 斯 里 兰 卡, 住 在 科 特 新 国 会 附 近 的 一 所 寺 庙 直 至 辞 世 罗 睺 罗 于 1950 年 获 得 哲 学 博 士 1964 年 他 应 邀 去 美 国 西 北 大 学 担 任 历 史 和 宗 教 文 化 教 授 他 是 第 一 位 在 西 方 国 家 获 得 教 授 职 称 的 出 家 人 之 后 他 还 担 任 美 国 几 所 院 校 的 客 座 讲 师 1965 年 罗 睺 罗 被 授 予 三 藏 大 师 最 高 头 衔 ( 在 斯 里 兰 卡 获 得 这 一 头 衔 的 只 有 两 三 个 学 者 ) 1958 年 他 在 巴 黎 用 英 文 编 写 出 版 了 佛 陀 的 启 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 一 书 这 部 著 作 被 翻 译 成 十 几 种 语 言, 是 世 界 上 最 畅 销 的 佛 教 书 籍 之 一 除 此 之 外, 他 还 出 版 了 锡 兰 佛 教 史 比 丘 的 传 承 禅 与 公 牛 的 驯 服 等 著 作

11 作 者 的 主 要 著 作 佛 陀 的 启 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 被 翻 译 成 十 几 种 语 言, 是 世 界 上 最 畅 销 的 佛 教 书 籍 之 一 锡 兰 佛 教 史 (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ylon) 将 大 乘 阿 毗 达 摩 集 论 译 成 了 法 文 禅 与 十 牛 图 (Zen and the Ten Ox-herding Pictures) 禅 与 公 牛 的 驯 服 (Zen & the Taming of the Bull) 翻 译 了 巴 利 文 经 集 (Suttanipata) 比 丘 的 传 承 (The Heritage of the Bhikkhu) 圣 供 养 (Uttama Pujava) 真 理 启 迪 手 册 (Satyodaya Patrika) 译 者 简 介 郑 于 中 教 授, 毕 业 于 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英 语 系, 从 事 佛 学 研 究 多 年 六 十 年 代 初 外 交 部 派 驻 斯 里 兰 卡 大 使 馆 工 作, 期 间 就 读 斯 里 兰 卡 智 严 佛 学 院 在 周 恩 来 总 理 1964 年 访 问 斯 里 兰 卡 期 间 任 僧 伽 罗 语 翻 译 ; 中 国 佛 牙 代 表 团 1961 年 访 问 斯 里 兰 卡 期 间 任 代 表 团 团 长 中 国 佛 协 会 长 喜 饶 伽 措 法 师 僧 伽 罗 语 与 英 语 翻 译 ( 团 员 中 包 括 后 任 中 国 佛 协 会 长 赵 朴 初 居 士 ) 1972 年 至 今 在 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长 期 从 事 僧 语 僧 伽 罗 族 及 兰 卡 国 情 的 科 学 研 究 及 教 学 工 作, 编 写 出 版 僧 伽 罗 语 实 用 语 法, 任 僧 汉 词 典 副 主 编, 撰 写 斯 里 兰 卡 佛 教 之 我 见 等 论 文 曾 任 中 国 南 亚 学 会 常 务 理 事 和 中 国 世 界 民 族 研 究 会 理 事 郑 雪 梅 女 士, 从 事 教 育 社 会 发 展 及 慈 善 事 业 十 余 年 离 开 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教 育 培 训 岗 位 后 加 入 美 国 克 林 顿 总 统 基 金 会, 任 国 家 项 目 总 监 2009 年 应 邀 参 与 建 立 中 美 两 国 双 边 合 作 项 目 中 美 能 源 合 作 项 目, 现 任 合 作 项 目 主 任 走 访 二 十 余 国 四 大 洲, 赴 非 洲 志 愿 工 作, 长 年 随 其 父 郑 于 中 从 事 佛 学 研 究

12

13 目 录 015 译 者 序 019 佛 陀 023 第 一 章 佛 教 的 思 想 体 系 佛 陀 讲 心 041 第 二 章 四 圣 谛 059 第 三 章 第 二 圣 谛 : 集 谛 苦 之 生 起 069 第 四 章 第 三 圣 谛 : 灭 谛 苦 的 止 息 085 第 五 章 第 四 圣 谛 : 道 谛 093 第 六 章 无 我 论 117 第 七 章 修 习 : 心 ( 智 ) 的 培 育 129 第 八 章 佛 法 与 当 今 世 界

14 145 附 录 一 佛 法 译 后 感 (1) 佛 教 的 思 想 体 系 佛 陀 讲 心 (146) (2) 佛 教 是 宗 教 吗?(147) (3) 释 迦 牟 尼 所 倡 导 的 思 想 体 系 (149) (4) 佛 陀 讲 的 心 是 什 么?(151) (5) 道 谛 是 一 种 生 活 方 式 (153) (6) 修 习 : 心 的 培 育 (156) (7) 洞 察 (158) (8) 罗 睺 罗 法 师 关 于 学 习 佛 法 的 建 议 (160) (9) 共 同 探 讨 佛 法 (164) (10) 为 什 么 叫 观 世 音 呢? (165) (11) 慧 因 (169) (12) 听 话 听 音 (170) (13) 因 缘 (171) 附 录 二 附 录 三 附 录 四 附 录 五 斯 里 兰 卡 佛 教 之 我 见 斯 里 兰 卡 智 严 佛 学 院 纽 约 丛 林 出 版 社 书 评 佛 法 汉 语 译 著 索 引

15 译 者 序 15 我 们 在 此 先 引 述 译 者 郑 于 中 所 写 斯 里 兰 卡 佛 教 之 我 见 一 文 中 的 一 段 话 : 罗 睺 罗 法 师 于 1958 年 在 巴 黎 用 英 语 编 写 了 一 本 名 叫 What the Buddha Taught 的 著 作, 于 1959 年 和 1962 年 先 后 在 英 国 和 美 国 出 版 又 在 法 国 和 瑞 士 分 别 出 版 了 法 语 译 本 和 德 语 译 本 美 国 华 裔 学 者 顾 法 严 先 生 译 成 汉 语 出 版, 书 名 译 成 佛 陀 的 启 示 该 译 本 的 序 称 该 书 实 是 最 好 的 一 部 小 乘 佛 学 导 论 了 20 世 纪 60 年 代 斯 里 兰 卡 学 者 李 拉 拉 特 纳 博 士 又 将 该 书 译 成 僧 伽 罗 语 出 版 罗 睺 罗 法 师 在 该 译 本 的 前 言 中 确 认 该 译 本 翻 译 得 很 好, 符 合 其 原 意 该 书 的 僧 语 译 名 译 成 汉 语 为 佛 陀 说 的 法, 可 简 译 成 佛 法 笔 者 仔 细 地 比 较 了 英 汉 僧 三 种 版 本, 很 可 能 由 于 僧 伽 罗 语 更 接 近 当 年 释 迦 牟 尼 用 来 说 法 的 巴 利 语, 僧 伽 罗 语 译 文 更 准 确 地 传 达 了 释 氏 的 原 意 本 文 在 叙 述 中 将 从 这 本 书 作 一 些 引 证, 有 些 叙 述 和 引 证 又 涉 及 一 些 基 本 概 念, 所 以 笔 者 在 此 先 简 单 介 绍 一 下 这 本 书 及 其 译 本 的 情 况, 在 叙 述 时 也 斟 酌 各 种 版 本, 用 词 力 求 准 确 表 达 原 意 已 故 李 拉 拉 特 纳 博 士 早 年 出 家 为 僧, 与 罗 睺 罗 法 师 在 兰 卡 智 严 佛 学 院 共 事 多 年, 精 通 僧 伽 罗 语 巴 利 语 梵 语 英 语 等 11 门 语 言, 其 专

16 译者序 业是心理学晚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系僧伽罗语教研室与译者郑 于中等中国教员一起进行僧语教学近 8 年 编写了不少僧语教材 并主 编僧汉词典足见他翻译 佛法 的功底因此 我们译时更多地参照 他的翻译 也参照了顾法严先生的汉译本 我们曾把一些译文念给家人听 他们说 你念的译文都是大白话 罗睺罗法师的英语原著和李拉拉特纳博士的僧语译著都写得通俗易懂 其实 释迦牟尼用来说法的巴利语 不同于梵语 samskrt 意思是精制 的语言 是当时流行于民间的一种 俗语 prakrt 也可以说是大 白话我国汉译佛典几乎都用古汉语加些音译词汇 我们译时也采用了 不少 有时作些必要的译注 罗睺罗法师在本书的序言中指出 他在书中几乎谈及普遍认为是佛 法中的基本和精髓部分 其中包括四圣谛 八正道 五蕴 业 再生 缘起 无我和念住等 其中涉及到不少一般人不熟悉的词语 罗睺罗法师在 佛法 一书的序言中还指出 对初读该书的读者 他建议先读第一章 < 佛教的思想体系 >接着读第五章 < 第四圣谛 道谛 > 第七章 < 修习 心 智 的培育 > 和第八章 < 佛法与当今世 界 > 待比较清楚和明白大意后再读第二章 < 四圣谛 > 第三章 < 第二 圣谛 > 第四章 < 第三圣谛 > 和第六章 < 无我论 > 我们译后深深感到罗睺罗法师建议的这种安排很重要 对我国大 多数读者 尤其对大多数初步学习佛法的读者更为重要 又现实又实 用第 四章所论述的内容是佛法中较为深奥 难于理解的 16

17 部 分, 并 富 有 哲 理, 也 是 佛 法 中 的 基 本 和 精 髓 部 分 这 四 章 对 于 想 深 入 学 习 研 究 佛 法 的 读 者 来 说, 确 实 应 该 细 心 认 真 学 习 ; 就 是 一 般 读 者 读 了 也 有 助 于 正 确 理 解 第 1,5,7,8 四 章 译 者 郑 于 中 所 写 的 斯 里 兰 卡 佛 教 之 我 见 一 文 作 为 附 录 见 于 书 后, 意 在 为 读 者 阅 读 本 书 提 供 一 些 背 景 知 识 佛 法 深 奥, 世 人 研 究 也 很 深 广, 我 们 初 探 初 译, 难 免 有 肤 浅 矛 盾 和 错 误 之 处, 望 与 读 者 切 磋 讨 论, 并 请 批 评 指 正 17

18

19 佛 陀

20 佛陀 佛陀公元前六世纪生活在古印度北部 姓乔达摩 名悉达多父亲 净饭王 是释迦王国 今尼泊尔境内 的君主 母亲是摩耶王后按照 当时的习俗 佛陀十六岁 很年轻就和美丽 贤惠的年轻公主耶输陀罗 结了婚悉达多王子 在王宫里享受着无穷无尽的舒适和幸福可是 当 见到了人生的真相和人们的苦难 他就想要找到一条解脱苦难的道路因 此 二十九岁那年 儿子罗睺罗出生的那晚 他放弃了王室的舒适和幸 福 成为一个苦行者 去寻求答案 苦行者乔达摩整整六年在恒河流域行脚 拜访了许多名师 研究和 修习他们的法与门道 还修炼了极端的苦行但是这一切都无法使他满 意于是他放弃了所有的传统及其修炼方法 走自己的路就这样 一 天晚上 打坐在尼连禅河边的佛陀伽耶 在今印度比哈尔邦的伽耶地方 一棵树下 这树从那时起就叫做菩提树 智慧之树 乔达摩证了 正觉 那时他才三十五岁此后 人家就叫他佛陀 觉者 这样证了正觉以后 乔达摩佛陀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 今印度 为他的一群老同修 五个苦行者 进行了第一次说法 沙纳特地方 从那天起 整整四十五年 佛陀一视同仁 毫无区别 为各种阶层的男 女 国王 农民 婆罗门 贱民 巨富 乞丐 圣人 盗贼等人进行 20

21 说法他不认同种姓和社会阶层的区分他所讲的道 对乐于了解并实 行它的一切男女 全部公开 佛陀在八十岁时 去世于拘尸那罗 属现印度北方邦 佛教今天已遍及斯里兰卡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老挝 越南 中国 日本 韩国 蒙古等国家以及印度 巴基斯坦 尼泊尔和苏联等某些区域 全世界佛教徒的人数已超过五亿 译者请读者参阅附于书后的 斯里兰卡佛教之我见 的 佛陀其人 21

22

23 第 一 章 佛 教 的 思 想 体 系 佛 陀 讲 心

24 第一章 佛教的思想体系 佛陀讲 心 佛教的思想体系 佛陀讲 心 按公认的宗教概念 能否把佛陀称为一位宗教创始人 值得怀疑 但是 如果把佛陀归到宗教创始人一类人来看待的话 应该说他是唯一 的一位宗教创始人 自称自己不是别的什么 只是一个人而已其他宗 教的教主 不是说自己是大自在天 1 就是说自己是神的化身 要不就自 命受了神灵的感召或差遣佛陀也从未说过自己曾受任何神灵或外力的 感召或差遣他宣称自己是靠人的智慧成佛的人 只有人 才能成佛 人人都具有成佛的能力需要的是努力 决心 虔诚 智慧等品德佛 陀的 人性 如此完美 以至在后世广泛流传的佛教史上被视为 超人 依照佛法所讲的 人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人是自己的主宰 决定 人的命运的不是别的什么神灵或别的什么力量 人应当自作皈依 2 还有谁可以作他的皈依呢? [1] 佛陀清清楚楚地 这样说过他训诫他的弟子们 应当皈依自己而生活 切不可皈依任 何人[2] 佛陀指出人有能力借助自身的才智与努力解脱一切缠缚 他 一一教导和鼓励所有的人要发展自己 自求解脱佛陀的教导是 你 的事要你自己去做 如来 [3] 只是指路人 [4] 如果能把佛陀称作 救主 1 译注 印度教信奉的神 相当于天主教的 上帝 2 译注 原文 refuge 庇护 依靠 24

25 的话 意思也只是他是发现以及指点我们解脱苦难 1 即涅 之道的人而 已走这道 得到涅 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做 佛陀给他的弟子们自由是根据各人的责任自负的原则在 大般 涅 经 中 佛陀说他从不想约束僧伽 僧团 [5] 他也不要僧伽依 赖他他宣称 在他的法中 绝无秘密法门他紧握的拳中 并没有隐 藏着什么东西换言之 他没有什么 袖中秘籍 [6] 佛陀赞许思想自由这类事 在宗教史中无处可见佛陀的意思是 这 种自由是必要的 因为人要解脱苦难 只能靠个人对真谛的觉悟 而不 能靠顺从和行为端正以获取神或其它外力的恩典来解脱苦难 有一次如来佛来到 萨罗国一个叫做羁舍子 2 的小镇 那镇上居民 的族姓是迦摩罗 3他们听说佛陀来了 就去拜见他 向他说 世尊 有些出家人和梵志来到羁舍子 他们只解说他们自己的教义 而蔑视 谴责其他教义 然后又来了其他的出家人和梵志 他们也 同样的只解说他们自己的教义 而蔑视 谴责其他教义 但是我 们真怀疑和迷惑 这些有德的出家人和梵志中 到底谁说的是真实的 谁说的是假的 佛陀在此给了他们一件如此绝妙的忠告 这在宗教史上是独一无 二的 迦摩罗人啊 你们的怀疑 你们的迷惑是恰当的你们的疑惑发 生在可疑之处迦摩罗人啊 不要因为流传 传统或传说 也不要认 为 这是我们宗教典籍的传统 也不要单靠论理或推测 也不要认为 这看上去很真善 也不要认为 这与我们业已乐意接受的观点相符合 25 1 译注 关于 苦 请务必阅读本书第二章四圣谛的有关内容 2 译注 现汉音译可为盖舍布达 3 译注 现汉音译可为迦拉摩

26 第一章 佛教的思想体系 佛陀讲 心 也不要乐于通过揣测而得来的臆见 也不要因为事物似有可能 也不要 出自于 他是我们的导师 的感情 就信以为实迦摩罗人啊 什么时候你自己确实认识到这事是不恰当的 是邪恶的 是错误的 你 就摒弃它 什么时候你自己确实认识到这事是恰当的 是真善的 是 正确的 你就接受它 奉行它 [7] 不仅如此佛陀还进一步教导他的比丘们 弟子甚至须审察如来 佛 本身这样 才能了解所追随的师尊是不是真正的佛[8] 佛法上说道 疑是五盖 1 [9] 之一 能覆盖人心 使之无法如实见到 真谛 还妨碍一切进步但疑不是一种罪 因为在佛法里没有盲信 2 这 类信条事实上 佛教根本就没有其他宗教里所谓罪的观念一切恶 的根本是无明 3 和邪见 4 不可否认的是 只要有疑惑 迷惑 意志不 坚定 就没法进步 5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 在确实明了之前 疑是一 定存在的可是想求进步 就绝对必须先去除疑惑 而去除疑惑 又 必须确实明了 说不该怀疑 说应该相信 是没有意义的仅仅说一句 我相信 并不表明你已见到或你已了解一个学生做数学题 做到不知道往后该 怎么做时 心中就生起怀疑和迷惑只要此疑不除 就无法向前走要 向前走 就得解除那疑惑解除疑惑的门道很多 仅仅说一句 我相 信 或 我不怀疑 并不能解除疑惑促使人们不了解而相信或接 受一件事物 是政治行为 不是精神生活 也不英明 佛陀时时刻刻非常注意解除疑惑甚至在他圆寂前几分钟 他还数 1 译注 覆盖 2 译注 即常说的迷信 3 译注 不明了 4 译注 错误的见解 5 译注 向前走一步 26

27 次告诉他的弟子们 如果他们心里对他讲的法有什么疑惑的话 应向他 提出问题 而不要往后再后悔可是他的弟子们都没有出声那时他所 讲的话极为感人 假使你们因为尊敬你们的师尊而不提出问题的 话 至少应该告诉自己的一个朋友也好 这意思就是说 他可以将问 题告诉他的朋友 由后者向佛陀提出 [10] 不仅是自由思想 佛陀许可的宽容 令研究宗教史的人吃惊有 一次 在那烂陀城 佛陀接见了一位富有的居士 名叫优婆离他是耆 那教主尼乾若提子 摩诃毗罗 [11] 的在家大弟子摩诃毗罗亲自选派他 去见佛陀 和佛辩论有关业报理论方面的某些问题 想击败佛陀 因为 在这些问题上 佛陀的观点与尼乾若提子有所不同可是出乎意料 辩 论的结果 优婆离却相信佛陀的观点是对的 是他老师的观点错了 所 以 他请求佛陀收他做佛陀的在家弟子 优婆塞 但佛陀叫他不要急 于作决定 要慎重考虑一番因为 像你这样有名望的人 谨慎考虑是 确当的 优婆离再次表示他的愿望后 佛陀要求他一如既往继续敬重 和供养他以前的宗教导师们[12] 公元前三世纪 统治印度的佛教大帝阿输迦 阿育王 遵照佛陀 这一宽容理解的楷模 敬重并款待他广袤疆域内所有的宗教他的一则 石刻诰文至今还存在 还能辨认大帝在文中宣称 敬重自己的宗教 不等于不该敬重别的宗教不过敬重其他宗教应该有这样或那样的理 由这样不仅发展了自己的宗教 也帮助了别的宗教反之则不但挖了 自己宗教的坟墓 也伤害了别的宗教敬重自己宗教而斥责其他宗教 虽 然是出自于对自己宗教的虔诚 还以为 我在光耀自己的宗教 但恰 恰相反 这样做更严重地伤害了自己的宗教因此 和谐才好愿大家 都来聆听佛法 而且心甘情愿地聆听其他宗教的教义 [13] 27 这里我们应当加一点的是 这种富于同情的理解习惯 今天不但应

28 第一章 佛教的思想体系 佛陀讲 心 该应用于宗教教义 也应该应用于其他地方 这种宽容与理解的精神 从一开始就是佛教文化与佛教文明中最崇 高的范例之一正因为如此 在两千五百多年漫长的佛教史上 找不到 一个佛教迫害他教的事例 也从来不曾因为弘法或劝人信佛而流过一滴 血佛教和平地传遍了整个亚洲大陆 到今天全世界已经有了五亿以上 的佛教徒任何形式的暴力 不论以什么为藉口 都是与佛陀的佛法绝 对相违背的 人们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佛教 1 到底是宗教还是哲学 叫什么 都没关系佛法还是那个佛法 叫什么名称 并不重要我们把佛法 2 称为 佛教 3 也没什么要紧其实人们所给的名称 并不是实质 名称又有什么呢 我们叫玫瑰的花 叫别的什么名称 还是一样的芬芳 同样的 真谛不需要标签真谛既不是佛教的 也不是基督教的 印度教的 或是伊斯兰教的真谛不是任何人的专利品派别性的标签 只是独立理解真谛的障碍 并会在人心中产生有害的偏见 不仅在有关意识和心灵的事情上如此 即使在人间关系上也是如此 举例来说 我们遇到一个人 并不把他看成人类中的一个 而先在他身 上贴上一个标签 僧伽罗人 泰米尔人 英国人 美国人 法国人 德 国人 犹太人 接着把我们心中与这些名称相连的一切偏见 都加 在此人身上然而 这人完全可能与我们此时此地加在他身上的种种属 性毫不沾边 人如此喜欢派别性的标签 甚至把谁都共有的品性与情感也都贴 1 译注 此处僧语明确译成 佛法 2 译注 原著为 佛陀的教导 此处僧语明确译成 佛法 3 译注 此处僧语明确译成 佛教 28

29 上这种标签有些人常常谈到各种各样 品牌 的慈善 什么佛教慈善 什么基督教慈善 却看不起其他 品牌 的慈善可是慈善实在不可能 分派别 慈善没有基督教的 佛教的 印度教的 或伊斯兰教的等等的 区别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 既不是佛教的 也不是基督教的 只是母爱 像爱 恕 慈 悲 慈善 宽容 耐心 友谊 欲望 憎恨 厌恶 愚蠢 傲慢等等人的好 坏品性与情感 都不需要派别的标签 也不专属于任 何派别 某一思想来自谁或何处 对于寻求真谛的人来说没什么用处研究 某一思想的源头及演变是学术界的事事实上 为了明了真谛 不需要 知道某一法或某一学说是来自佛陀 还是来自别的什么人的需要的是 见了 明白了在巴利藏 中部经 第 140 经中 有一段很珍贵的记载 阐明了这一道理 德高望重的佛陀有一次去摩揭陀国 在王舍城的一个陶工棚屋里过 夜在这棚屋里 已先来了一名年轻的出家人[14] 两人彼此并不认识 佛陀看到这出家人的仪态 心想 这年轻人的举止很不错 我不妨和他 聊一聊于是佛陀就问他 比丘啊 [15] 你是在谁的名下出家的 谁是 你的导师 你喜欢谁的法 同修啊 那年轻人回答说 有一位名叫乔达摩的 是释迦族的 后裔 离开了释迦族当了出家人他的声名远扬 说他已得了阿罗汉果 是一位觉行圆满的尊者我是在那位德高望重的世尊名下出家的他是 我的师父 我喜欢他的法 那位世尊 罗汉 觉行圆满的尊者 现在住在哪里呢 同修啊 在北方的国土中 有一个城市叫做舍卫那位世尊 罗汉 觉行圆满的尊者 现在就住在那里 29 你见过那位世尊吗 如果你见到他 会认出他吗

30 第一章 佛教的思想体系 佛陀讲 心 我从来没见过那位尊者假如我见到他 也不会认识他 佛陀意识到这名素不相识的青年是在他名下出家的佛陀没说明自 己是谁 讲道 比丘啊 我来给你讲法吧你听着 用心听着 好啊 同修 年轻人答应道 接着 佛陀为这年轻人讲了一部解释真谛极其出色的经 该经的 要领 以后叙述 [16] 直到这部经讲完 这名叫弗加沙 1 的年轻出家人才意识到 原来同 他讲话的就是佛陀本人他马上站了起来 走到佛陀跟前 拜倒在世尊 足下 向世尊请求原谅他因为不知情竟把世尊叫做同修[17] 接着那 年轻出家人请求世尊为他授具足戒 准他加入僧团 佛陀问那年轻人有没有备全三衣一钵 比丘应备三衣一钵 钵是 用来乞食的 弗加沙回答说没有佛陀说如来不会给没备衣钵的人授 具足戒的弗加沙听后就出去张罗衣钵 不幸被一只母牛用角触死[18] 佛陀后来听到这一悲恸的消息后告诉大家弗加沙是一位智者 已经 见到 理解真谛 他已证得不还果 在他再生之地 即可得阿罗汉果 [19] 他死后永不再回到这世界来[20] 这故事很清楚地说明弗加沙听佛陀说法时不知道说法的是谁 说的 是谁的法 然而却理解了佛陀所说的法 他已见到了真谛药好 病就 除 不须知道药方是谁开的 药是从哪里来的 几乎所有宗教的基础是 信 毋宁说是盲信 2但是在佛教里 给 以首位的是 见到 知道与了解 而不是信或信仰巴利语佛典里有 一个字是 saddha 梵语是 sraddha 一般都译成 相信 或 信仰 但 是 saddha 与别的宗教里的信 相信或信仰不是同义词 是由于明了而产 1 译注 现汉音译可为 布固沙谛 2 译注 即常说的 迷信 30

31 生的 无疑 在通俗佛教中以及在巴利语佛典的一般使用中 saddha 是 有若干成份的 信 然而 必须承认那只是在对佛 法 僧这三宝爱 戴的意义上而已 生活在公元四世纪的佛教大哲学家无著的说法是 信有三种形 态 ( 一 ) 某一事物显而易见存在的完全而坚定的了解 ( 二 ) 崇高品德 的欣喜 ( 三 ) 达到目标的愿望 [21] 无论你怎样解释 多数宗教所说的相信或信仰 在佛教中是找不到 的[22] 需要 相信 或 信仰 是在没有任何形式的 见 的时候 这 见 是包括其一切意义在内的一旦见到了 相信 或 信仰 的问题就不会 产生如果我说 我握紧的掌中有一颗宝石 因为你见不到 你就可能 产生 相信 或 信仰 的问题但是如果我张开手掌让你能亲自见到 这宝石的时候 相信 或 信仰 的问题就不会产生正因为如此 在 古佛典中有这样一句话 悟即如见 hastamala 掌上珍宝或庵摩罗果 沙卫陀 2 同修 佛陀有一位弟子 叫谟尸罗 1告诉另外一位比丘说 啊 不靠虔诚 相信或信仰 [23] 不靠喜好或偏爱 不靠流言或传说 不 靠表面理由的思考 不靠乐于揣测得来的臆见 我知道 我见到生的解 脱就是涅 [24] 此外 佛陀说 比丘们啊 我说的是 污染和不净得以止息 涅 者 是知者和见者 不是不知者和不见者啊 [25] 因此 这里需要的永远是见到和知道 不是相信和信仰佛法 在巴 利语中 是 ehipassika 就是请你自己 来看 来见 3 而不是 来信 译注 现汉音译可为 木西拉 2 译注 现汉音译可为 沙维达 3 译注 原著用的是 Come and see. 4 译注 原著用的是 Come and believe.

32 第一章 佛教的思想体系 佛陀讲 心 在此应该注意佛典里说的理解了真谛的人所用的词语 无尘无污 的法眼出现了 他见到了真谛 获得了真谛 知道了真谛 深入了 真谛 排除了疑惑 毫不动摇 以正确的智慧如实见到了真相 等 等[26] 佛陀谈到他自己悟道时讲的是 眼睛生出来了 才智生出来了 智慧生出来了 学识 1 生出来了 光明生出来了 [27] 这里处处提到的是 nana dassanang 通过智慧看到了 而不是通过虔诚信仰了 正统的婆罗门当时毫不厌烦地坚持要人们无可争辩地相信并接受他 们的传统与权威是唯一真谛就在那个时代 佛陀提出的这种思想越加 受人欣赏有一次 一群博学和知名度高的婆罗门教徒去见佛陀 并与 他作了长时间的讨论在这群人中 有一名 16 岁的青年 名叫迦婆 伽 2 一起来的其他人都认为他特别聪明和灵敏他向佛陀提出了这样一 个问题 [28] 尊敬的乔达摩啊 婆罗门教的古老圣典经过先哲口口相传 直至 今日从未中断但一涉及到某某经论 婆罗门教徒就有一个绝对的结 论 只有这才是真谛 别的都是假的 可敬的乔达摩 您对此有什 么话要说的 佛陀问 在婆罗门教徒中 有没有一个人说 我知道 我见到只 有这才是真谛 别的都是假的 那年轻人很坦率 说 没有 那么 有没有一位婆罗门的教师 或是教师的教师 如此上溯 七代 或婆罗门经典的原著作人 说过 我知道 我见到只有这才是真 谛 别的都是假的 没有 1 译注 原著用的是 science 僧译也是 汉译现为 科学 2 译注 现汉音译可为 卡巴迪卡 32

33 那么 这就像一队盲人 每一个都抓住前一个第一个看不见 中 间的看不见 后面的看不见我认为婆罗门教徒的说法同一队盲人很像 接着 佛陀给这群婆罗门教徒一个很重要的忠告那就是 有护 法智慧的人不适合下这一结论 只有这才是真谛 别的都是假的 那年轻的婆罗门接着问佛陀 怎样成为护法的人呢 佛陀回答 说 有人有信仰 他说 这是我的信仰 这样他在护法但是不应该 下这个绝对的结论 只有这才是真谛 别的都是假的换句话说 谁都 可以相信他所喜爱的事 也可以说 我相信这个 到此为止 他是一 名尊重真谛的人但是他却不能由于自己的信仰而说 只有他所相信的 才是真谛 而其他一切都不是真谛 佛陀在别的地方还这样说 执著 1 某一事物 或某一见解 而蔑视 其他事物 或见解 有智慧的人说这一见解 思考 是一种束缚 桎 梏 [29] 有一次 佛陀为弟子们解说因果律[30] 他的弟子们说他们已经 看见了 也已经明白理解了于是佛陀讲 比丘们啊 就是这一观 点 这样清楚明白 但是如果你抱住不放 哄玩不停 珍藏不露 执著不 离 那你就是还没有了解所讲的法就像一个木筏 是用来渡河去到彼岸 的 而不是要你抓住不放 执著不离的 [31] 佛陀在别的地方也解释过这一精彩的比喻 把他的法比作一个筏 子 是用来渡河去彼岸的 而不是让人牢抓不放 扛在背上的 比丘们啊 有一个人外出远行 遇到一片大水此岸充满了危 险 而对岸则安全无险可是没有船可渡此人去那安全的彼岸 又没 有桥梁跨越水面此人自语自言道 这海这么大 此岸危险重重 彼 岸则安全无险没有船可渡 也没桥梁我不如采集草木枝叶 绑一 33 1 译注 可译成 坚持

34 第一章 佛教的思想体系 佛陀讲 心 个筏子 有那筏子帮忙 使劲用手用脚就可安全到达彼岸 于是 那 人立即采集了草木枝叶 绑了一个筏子有那筏子帮忙 使劲用手用 脚安全到了彼岸他想 这筏子对我大有帮助有了它 我使劲用手 用脚安全到了此岸因此 我不妨把这筏子顶在头上或扛在背上 今 后去哪儿都行 比丘们啊 你们认为怎么样 如果那人按他想的那样做了 他对 筏子做了该做的没有 没有 世尊 那么 他怎样做才对筏子做 了该做的呢 既然已经渡到彼岸 假设那人这样想 这筏子对我大有 帮助有了它 我使劲用手用脚安全到了此岸我不妨将筏子拖到沙滩 上 要不就放在水中随水漂走 我走我的路 如果那人这样做 他对 筏子就做了该做的了 同样的 比丘们啊 我讲的法可以比作筏子 是用来渡水去彼岸的 不是为了牢抓不放 巴利语原字义是执著 的比丘们啊 你们知道 我的法像筏子 知道好的东西 法 应该舍弃 关于不好的东西 非 法 你们要说什么呢 [32] 这一比喻清楚地说明 佛陀教导的宗旨是为人指明走向安全 宁 静 和平 幸福 治愈即涅 的道路佛陀所讲的整个的法就是以此为 目的讲法以满足求知的好奇 从来不是佛陀的习惯他是一位现实的 导师 只教人有助于得到和平与快乐的东西 有一次 佛陀在乔赏弥 今印度阿拉哈巴特城附近 一座尸舍 婆林 1 中住歇他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 问他的弟子们 比丘们 啊 你 们 认为哪儿更多呢 我手中的几片叶子多呢 还是这片林子里 的叶子多 1 译注 现汉音译可为 星萨巴林 34

35 同样的 我知道而没讲的更多 讲的东西很少 很少为什么我 不讲那些呢 因为没有用 无助于获得涅 这是为什么我没把那些 告诉你们的原因 [33] 有些学者在努力琢磨佛陀知道而没讲的是些什么呢 应该说这是徒 劳无益的 佛陀不愿意讨论那些无益的哲理问题那些都是纯粹的猜测 只制 造臆想的问题他认为这些是 意念的荒漠 在他的弟子中 看来有 几个人不欣赏佛陀的这种态度其中一个弟子叫 童子 要求佛陀答复 众所周知而古老的十个哲理问题[34] 有一天 童子下午打坐后 忽然起身来到佛陀跟前 行礼后在一 旁坐下 就说 世尊 我正独自打坐 转念一想 世尊总不解释 搁置一边和拒不 回答的这些问题是 ( 一 ) 宇宙是永恒的 还是 ( 二 ) 不永恒的 ( 三 ) 是 有限的 还是 ( 四 ) 无限的 ( 五 ) 身与心是同一物 还是 ( 六 ) 身是一 物 心又是一物 ( 七 ) 如来死后还继续存在 还是 ( 八 ) 不再继续存 在 还是 ( 九 ) 既存在也 同时 不存在 还是 ( 十 ) 既不存在也 同时 不不存在 世尊从不给我解释这些问题我不喜欢这 态度 也不 欣赏我去世尊那里问个明白如果世尊给我解释 我就继续在他身 边修行如果他不给我解释 我就离开僧团还俗如果世尊知道宇宙 是永恒的 就这样给我说如果世尊知道宇宙不是永恒的 也就这样 给我说如果世尊不知道到底宇宙是永恒还是不永恒 就说 我不知 道 我没看到 这才是不知道 没看到的人该直截了当说的话 佛陀这里给的回答 对于当今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类哲理问 题上并自行扰乱心境宁静的数以百万计人来说 是最好的教训 35 童子 我有没有对你这样说过 来 童子 到我身边来修

36 第一章 佛教的思想体系 佛陀讲 心 行 我给你解答这些问题 没有 世尊 那么 童子 你自己有没有对我这样说过 世尊 我在世尊身 边修行 要世尊给我解答这些问题 也没有 世尊 即使现在 童子 我对你也不说 来 童子 到我身边来修 行 我给你解答这些问题 你也对我不说 世尊 我在世尊身边修 行 要世尊给我解答这些问题 既然这样 你这愚蠢的人呀 是谁拒 绝了谁呢 [35] 童子 如果有人说 我不要在世尊身边修行 除非他给我解释 这些问题 恐怕这人到死也得不到如来的答案了 童子 让我们假设 有一个人被毒箭射中 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当时那人说 射我 的人是刹帝利种姓 武士 吗 是婆罗门种姓 祭司 吗 是吠舍种姓 农 民 吗 还是首陀罗种姓 贱民 呢? 他姓什么 属于哪个氏族 他个 高吗 个矮吗 还是中等身材呢 他的肤色是黑 是棕 还是金黄色 他 住在哪乡 住在哪镇 这些细节不知道之前 我不拔出这支箭我是被 什么弓射中的 弓弦是什么样的 那一类型的箭 箭羽是哪一种羽毛做 的? 箭簇又是什么材料制造的 这些细节不知道之前 我不拔出这 支箭 童子 那人在知道这些答案之前 必死无疑 童子 如果有 人说 我不要在世尊身边修行 除非他给我解释宇宙是否永恒等这些问 题 那人在得知如来的答案之前 也必死无疑了 接著 佛陀给 童子解释 这些见解对梵行毫无用处这里我们无 论持有什么见解 仍然有生 老 坏 死 忧 戚 哀 痛 恼等等 我 宣告这一切可以在此生中止息 那就是涅 因此 童子 记住 我要讲的 已经讲了我不讲的 没讲我 36

37 没讲的是什么呢 宇宙是永恒的 还是不永恒的 等前面提到的十个问 题是我不讲的 童子 为什么我不讲那些呢 因为没有用处 不是修 炼身心的梵行的基础无助于背离 止欲 止息 宁静 深观 圆觉 涅 所以 我没讲那些 那么 我讲了什么呢 我讲了苦 苦的生起 苦的止息和灭苦之道[36] 童子 为什么我讲这些呢 因为有用 是修炼身心的梵行的基础有 助于背离 止欲 止息 宁静 深观 圆觉 涅 所以 我讲了这些 [37] 现在 我们来探讨佛陀给 童子讲的四圣谛 37

38 第一章 佛教的思想体系 佛陀讲 心 本章原注 [1] 原注 见巴利语 译注 巴利语没有文字 其语音通常用其他文字标出梵语也 是 法句经 1962年科伦坡版第十二章第四节 [2] 原注 见巴利语 长部经 1929年科伦坡版第二集第62页 [3] 原注 巴利语tathagata之字义 是 来到真谛的人 亦即 发现真谛的人 佛 陀自称或称他佛时 通常用此名词 [4] 原注 见巴利语 法句经 第二十章第四节 [5] 原注 巴利语中sangha的字义是社团 但在佛教中专指僧团而言 也即僧字的本 义佛 法 僧总称三皈依或三宝 [6] 原注 见巴利语 长部经 1929年科伦坡版第二集第62页 [7] 原注: [8] 原注 见巴利语 中部经 第47经vimamsaka sutta 译者顾法严注 约相当于汉 见巴利语 增支部经 1929年科伦坡版第115页 译 中阿含经 第186<求解经> [9] 原注: 五盖为 一 贪欲 二 嗔恚 译注 现汉可译为 厌恶 等 三 睡眠(译注 现汉可译为 身心的呆滞 等) 四 掉举 译 注 现汉可译为 烦躁 等 五 疑 译注 现汉可译为 疑惑 等 [10] 原注: 见巴利语 长部经 1929年科伦坡版第2集第95页及 增支部经 同版第 239页 [11] 原注: 摩诃毗罗 译注 意译为 大雄 是耆那教创始人 与佛陀同时代 可能 较佛陀年龄稍大些 [12] 原注: 见巴利语 中部经 第56<优婆离经> [13] 原注: 见阿育王石诰第12篇 [14] 原注: 印度陶工的棚屋大多宽敞而清静巴利语典籍上 常有佛 苦行头陀 出家 人游方时在陶工棚屋中度夜的记载 [15] 原注: 很有意思的是 佛陀叫这出家人比丘 佛教僧侣从下文可知 此人不是 佛教僧团的一员 因他要求佛陀准许他加入僧团也许在当时 比丘一词也 38

39 可 用 于 他 教 的 苦 行 头 陀, 要 不 就 是 佛 陀 使 用 这 名 词 时 并 不 严 格 比 丘 的 意 思 是 乞 者 乞 食 之 人 也 许, 佛 陀 在 此 用 比 丘 一 词, 用 的 是 原 始 字 义 可 是 如 今 比 丘 一 词 已 仅 用 于 佛 教 僧 众, 尤 其 是 上 座 部 国 家 如 斯 里 兰 卡 缅 甸 泰 国 柬 埔 寨 及 吉 大 港 等 地 [16] 原 注 : 请 参 阅 第 四 章 < 第 三 圣 谛 > [17] 原 注 : 此 字 巴 利 语 为 avuso, 意 思 是 朋 友, 在 平 辈 中 也 是 一 项 尊 称 但 是 比 丘 从 不 用 此 称 呼 世 尊, 而 用 bhante 一 词, 意 思 接 近 长 者 或 师 父 佛 陀 在 世 时, 僧 团 的 僧 众 都 互 称 avuso 但 佛 陀 圆 寂 前 夕, 要 求 年 轻 的 僧 人 称 呼 年 长 的 为 bhante( 师 父 ) 或 ayasma( 大 德 ), 要 求 年 长 的 僧 人 称 呼 年 轻 的 为 avuso( 见 长 部 经 1929 年 科 伦 坡 版 巴 利 语 第 二 集 第 95 页 ) 这 在 僧 团 中 至 今 仍 沿 用 不 误 [18] 原 注 : 众 所 皆 知, 印 度 牛 群 在 大 街 上 自 由 游 荡 从 这 一 记 载 看 来, 这 一 现 象 由 来 已 久 但 一 般 说 来, 这 些 牛 不 凶 野, 很 驯 良, 很 少 攻 击 人 [19] 原 注 : 阿 罗 汉 ( 译 注 : 也 有 汉 译 成 罗 汉 的 ), 已 解 脱 各 种 污 染 不 净 法 如 贪 欲 嗔 恚 ( 厌 恨 ) 不 善 欲 ( 恶 意 ) 无 明 贡 高 ( 傲 慢 ) 我 慢 ( 自 负 ) 等 的 人 这 样 的 人 为 亲 证 涅 槃 已 得 ( 第 ) 四 果 即 最 终 果, 富 有 智 慧 慈 悲 和 这 类 纯 净 高 尚 的 其 他 品 质 弗 加 沙 当 时 已 得 到 ( 第 ) 三 果, 叫 阿 那 含 ( 不 还 ) 二 果 叫 斯 陀 含 ( 一 来 ), 初 果 叫 须 陀 洹 ( 预 流 ) [20] 原 注 : 卡 尔 杰 勒 鲁 普 (Karl Gjellerup) 写 朝 圣 者 卡 玛 尼 塔 一 书, 看 来 是 受 到 弗 加 沙 这 一 故 事 的 启 示 [21] 原 注 : 见 印 度 国 际 大 学 全 书 1950 年 版 中 的 无 著 的 阿 毗 达 摩 论 集 善 本 第 6 页 [22] 原 注 : 盖 姆 劳 伊 (Edith Ludowyk-Gyomroi) 写 了 题 为 奇 迹 在 早 期 巴 利 语 文 献 中 所 扮 的 角 色 的 博 士 论 文, 阐 明 过 这 一 论 题, 可 惜 此 论 文 并 未 出 版 可 参 阅 该 作 者 就 同 一 论 题 在 锡 兰 大 学 评 论 杂 志 第 一 卷 第 一 期 (1943 年 4 月 ) 第 74 页 起 所 发 表 的 论 述 [23] 原 注 : 巴 利 语 原 字 saddha 在 这 里 用 的 字 义 是 一 般 通 常 表 示 的 虔 诚 相 信 或 信 仰 [24] 原 注 : 见 杂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二 集 第 117 页 [25] 原 注 : 见 前 原 注 的 同 书 第 三 集 第 152 页 39 [26] 原 注 : 见 杂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五 集 第 423 页 ; 第 三 集 103 页 ; 及 中 部 经 同 版 第 三 集 第 19 页

40 第一章 佛教的思想体系 佛陀讲 心 [27] 原注: 见同书第五集第422页 [28] 原注: 见巴利语 中部经 第95 译注 僧译25 经 canki sutta [29] 原注: 见 小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经集第151页第798偈 [30] 原注: 见巴利语 中部经 第38经 mahatanhasankhya sutta 译者顾法严注 约相当于汉译 中阿含经 第201<嗏帝经> [31] 原注: 见同书第一集第260页 巴利语学会版 [32] 原注: 见巴利语 中部经 第一集第134页至135页 法 字在这里的意思 根 据巴利语学会版 中部经 觉音疏第二集第190页的解释 是指精神方面的 高度成就 也指纯净的见解和思想对这样高尚纯净的事的执著都应该放 弃 那么 该不该说更应该放弃不好 不净的东西呢 [33] 原注: 见 杂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五集第437页 [34] 原注: 见巴利语 中部经 第63 cula malunkya sutta 译者顾法严注 约相当于汉 译 中阿含经 第221<箭喻经> [35] 原注: 这里的意思是双方都是自由的任何一方对于对方都没有任何义务 [36] 原注: 关于四谛的详细解释 请看以后四章 [37] 原注: 佛陀这番训诫 似乎对鬘童子产生了预期作用因为在其他经中曾有他再度 向佛陀求法 接着成为阿罗汉的记载见巴利语 增支部经 1929年科伦 坡版第345至346页 40

41 第 二 章 四 圣 谛

42 第二章 四圣谛 四圣谛 佛法的核心就是四圣谛佛陀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 今印度沙纳特 向他的老同修 五名苦行僧作了第一次说法 [38] 讲的就是这四 地方 圣谛按原文记载 这四谛当时讲解得很简要然后在早期的佛典中 有 无数的地方 都反复阐明了这四谛 用不同的方法解释得很详细我 们利用这些资料和注疏去研究这四圣谛 就可以对佛法的要义 根据原典作 出一个相当完善而准确的阐明了 四圣谛是 一 苦 1 二 集 2 苦的生起或根源 三 灭 3 苦的解脱 四 道 4 苦的解脱之道 1 译注 巴利语为 dukka, 原文没用英语词 2 译注 巴利语为 samudaya 英语原文是 the arising or origin of dukka 僧译的汉译为 苦的生起 3 译注 巴利语为 nirodha 英语原文是 the cessation of dukka, 汉译为 苦之止息 僧译的汉译为 苦的解脱 4 译注 巴利语为 magga 英语原文是 the way leading to the cessation of dukka 汉译为 导致苦之止 息的途径 僧译的汉译为 解脱苦的序 42

43 第一圣谛 苦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把第一圣谛 在英语中 译成 the noble truth of suffering 苦难圣谛 还将其意思理解为 根据佛教 生活就是苦难 和痛苦 别无其他 这种翻译及理解极难令人满意 而且极易误导正 是这种狭义 粗疏而草率的翻译和肤浅的理解 才误导了很多人 认为佛 法是悲观的 首先 佛法既不是悲观主义的 也不是乐观主义的说白了 佛法是 现实主义的 对人生 对世界的看法是如实的佛法用客观如实的眼光 1 看待一切事物 既不哄骗你 让你在一个愚人的乐园中醉生梦死地度过一 生 也不用各种虚幻的恐惧与罪恶来恫吓 折磨你佛法只是客观而正确 地告诉你 你是什么 你周围的世界又是什么 并为你指出走向真正完美 的自由 和平 宁静与快乐的道路 有的医生夸大病情 说是不治之症 放弃一切治疗的希望有的医生 愚昧无知 说什么根本没病不需要治疗 用虚假的安慰来骗病人你可能 说前者是悲观的 后者是乐观的然而这两者都同样危险但是另有一类 医生 却能很正确地诊断症候 了解疾病的原因和性质 很清楚地看到 这种病可以治愈 而且热忱果断地进行治疗 从而救了病人一命佛 陀就像这第三类的医师佛陀了解世间身心疾病的原因和性质及其治愈之 道 是一位掌握科学而且有智慧的医师 2 巴利语 dukkha 梵语为 duhkha 苦 一字 3 一般确实用来表示 苦 难 痛苦 忧悲 苦恼 等意义 是表示 快乐 舒适 安逸 等意义的巴利语 sukha 一字的反义词但用在第一圣谛上 巴利语 dukkha 43 1 译注 巴利语为 yathabbutam 英语原文是 objectively 僧译的汉译为 如实地 2 译注 巴利语为 Bhisakka 或 Bhaisajyaguru 汉译为 药师佛 3 译注 原文此处只用巴利语 dukkha 一字的英语音译 没有意译成英语的相应词

44 第二章 四圣谛 代表了佛陀对人生和世界的观点 包含了更深的哲学意义 所诠释的范畴 也大大地扩充了不可否认的第一圣谛的 苦 显然含有通常的 苦难 等意义 但是还包含更深的意念 如 不完美 无常 空 无实 等因此 要找一个 英语 字而具有第一圣谛 苦 dukkha 的全部 概念 是很困难的所以 这个字 在英语里 最好不译 不要轻易地译 成 苦难 或 痛苦 否则会使人产生不合适而且错误的观念 佛陀说人生有苦难 但并没说人生没有快乐相反地 佛陀承认居士 和比丘都有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快乐在巴利语经藏中 五部原典之一的 增支部经 就有一张列举各种快乐的清单例如 家庭生活之乐和出家 之乐 五欲之乐和离欲之乐 染著之乐和摆脱之乐 色身之乐和心灵之乐 等等[39] 然而这一切都包含在 苦 中甚至由修习高级禅定而获得的 非常纯净的精神状态 其中已经没有通常所谓 苦难 的影踪并可称是无 染的乐受的各种禅定境界以及不苦不乐只有纯粹舍支与一心支的禅定境界 等这种非常高超的精神境界 也都包含在 苦 中在 中部经 也是 巴利语经藏中五部原典之一 里有一部经 佛陀赞叹了这些禅定之乐 然 后接着就说这些喜乐 无常 苦 变易不定 巴利语为 anicca dukkha viparina madhamma [40] 请注意这里明明白白地用了 dukkha 苦 这字 用这 dukkha 苦 不是因为含有通常所谓的苦 而是因为 无常即苦 巴利语为 yad aniccam tam dukkham 佛陀讲现实和客观佛陀说 讲人生及欲乐的享受 一个人有三点 必须清楚明白 一 吸引或享受 巴利语为 assāda 二 恶果 危 险 或 不 如 意 巴 利 语 为 ādinava 三 自 由 或 解 脱 巴 利 语 为 nissarana [41] 你见到一个愉悦迷人而有魅力的人 你喜欢他 她 被 他 她 所吸引你乐于一再见到那人 从他 她 那里得到欢乐与满 足这就是享受 是你从经验中了解到的事实但是这一享受 就同那 44

45 人以及他 她 所有的吸引力一样也不会长久情况改变时 你不能 再见到那人 失去了这份享受 你就变得忧郁 也可能变得不可理喻 而且心态失去平衡你也许会做出傻事来这就是其恶的 不如意的 与危险的一面 这也是你从经验中了解到的事实如果你对那人不贪 求 抱完全超脱的态度 你就自由而解脱人生中的一切享受 都受 制于这三点 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这不是一个悲观或乐观的问题要想客观 而且完整地了解人生 必须考虑到人生的乐和苦以及从两者解脱这三个 不同层面只有这样 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关于这个问题 佛陀说 比丘们啊 任何梵志或出家人 如果在 享受欲乐的时候 没能这样客观地明明白白地觉察这是享受 在欲乐的 享受不如意时 没能这样客观地明明白白地觉察这是不如意 在从这些 解脱时 没能这样客观地明明白白地觉察这是解脱 他们就没法确实而 完整地了解欲乐他们也就没法以此教导别人 而遵循其教导的人也就 没法确实而完整地了解欲乐但是 比丘们啊 任何梵志或出家人 如 果能这样客观地明明白白地觉察欲乐的享受为享受 不如意为不如意 从这些解脱为解脱 他们就能确实而完整地了解欲乐他们也就能以此 教导旁人 而遵循其教导的人也就能确实而完整地了解欲乐 [42] 苦 这概念可从三方面去审度 一 一般的苦 苦苦 1 二 变易的苦 坏苦 2 三 因缘和合的苦 行苦 3[43] 45 1 译注 巴利语为 dukkha-dukkha 英语原文是 dukkha as ordinary suffering 2 译注 巴利语为 viparinama-dukkha 英语原文是 dukkha as produced by change 3 译注 巴利语为 samkhara-dukkha 英语原文是 dukkha as conditioned states

46 第二章 四圣谛 人生的各种苦难 如生 老 病 死 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 忧 悲 哀伤 凡此种种身心之苦 世人公认为苦难或痛苦者 都包括在 一般的苦 苦苦 中生活中快乐的感觉和快乐的境遇是无常的 不是 永恒的 迟早要变易的变易的时候 就产生痛苦 苦恼或不乐这种 变易都包括在变易的苦 坏苦 中 上述两种形式的苦很容易理解 谁都承认是苦第一圣谛中这两种 形式的苦 因为容易理解 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 共同经验 但是第三种因缘和合的苦 行苦 却是第一圣谛中最重要并具有 哲理的一面为了理解这一点 需要对我们认为是 众生 个人 或 我 究竟是什么作一番分析和阐释 根据佛教思想 所谓 众生 个人 或 我 只是随时会变易 的物质与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组合这种组合可以分成五类或五蕴 1佛陀 说 简而言之 这五类执著的取蕴 组合 就是苦 [44] 在别的经中 佛陀非常明确地把苦定义为五取蕴他说 比丘们啊 什么是苦呢 应该说就是五种执著的取蕴 [45] 这里必须清楚了解的就是 苦与五蕴 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五蕴本身就是苦对于构成所谓 众生 的五 蕴稍为有点概念了 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那么 这所说的五蕴 是什么呢 五蕴 一是色蕴 2 物质的组合这色蕴包括传统的 3 坚性 土 4 湿性 1 译注 巴利语为 pancakkhandha 2 译注 巴利语为 rupakkhandha 英语原文是 the aggregate of matter 3 译注 巴利语为 cattari mahabhuttani 英语原文是 the traditional great elements 4 译注 巴利语为 pathavi 英语原文是 solidity 僧译的汉译为 坚软性 46

47 1 2 3 暖性 与动性 也包括其衍生物 4[46] 这些衍生物包括我们 水 火 风 的五种感觉器官 根 5 眼 耳 鼻 舌 身 以及在外部世界中与其相 应的对象 尘 色 6 声 香 味 触还有某些思想 意念或概念等我 们精神活动的对象 法尘 7 [47] 因此 色蕴包括了整个内外物质领域 二是受蕴 8 感受的组合这受蕴包括我们身心器官与外界接触而 经历的所有感受 愉快的 不愉快的 以及既非愉快又非不愉快 中 性的感受这些感受可分六种 由眼根与色尘 耳根与声尘 鼻根与 香尘 舌根与味尘 身根与触尘 意根 佛教哲学中的第六识 与法尘 或思想或意念 [48] 等相接触而经历的感受也就是说 我们身心的一切 感受都包括在此蕴之中 这里说一说佛教哲学中 意 9 这一字的意思是什么 可能有用应 该清楚地了解 意 并不是与物质 10 相对的精神 11应该永远记住 不像 别的很多宗教与哲学体系那样 佛教不承认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 意 只不过是一种官能或器官 12 与眼 与耳一样 意 像别的官能一样可 以控制和发展 佛陀就常常讲到控制及锻炼这六种官能的价值眼与 意 作为官能的不同在于前者意识到的是颜色及可见的世界 而后者 1 译注 巴利语为 apo 英语原文是 fluidity 僧译的汉译可为 粘流性 2 译注 巴利语为 thejo 英语原文是 heat 僧译的汉译可为 凉热性 3 译注 巴利语为 vayo 英语原文是 motion 僧译的汉译可为 飘动性 4 译注 巴利语为 upadaya rupa 英语原文是 the derivatives 5 译注 英语原文是 our five material sense-organs 6 译注 巴利语为 rupa 英语原文是 visible form 7 译注 巴利语为 dharmayatana 英语原文是 the sphere of mind-objects 8 译注 巴利语为 vedanakkhandha 英语原文是 the aggregate of sensations 9 译注 巴利语为 manas 英语原文是 mind 汉译可为 心 10 译注 英语原文是 matter 11 译注 英语原文是 spirit 译注 巴利语为 indriya 英语原文是 a faculty or organ 汉译可为 根

48 第二章 四圣谛 意识到的则是各种意念 思想和心灵活动的对象 1 的世界我们用不同 感官经验世间的不同领域我们不能听见但是能看见颜色我们也不能 看见但是能听见声音用我们的五官 眼 耳 鼻 舌 身 我们只 能经验有色 有声 有香 有味和可以触摸的世界但这些只是世界的 一部份而不是整个世界意念和思想也正是这世界的一部份 但是不能 用眼 耳 鼻 舌 身等官能来意识到的 只能用另一种官能来意识到 那就是 意根 2意念与思想并不独立于其他五种肉体官能经验到的世 界之外事实上 它们依赖于色身经验 3 并以此为其外缘 4因此 天 生的盲人 不可能有色彩的意念 除非靠声音或其它感官所经验到的 其他事物作借鉴才可能有色彩的意念构成世界一部分的意念和思想 虽为意根所意识 却是由色身的经验所产生 并以此为其外缘因此 意根 5 与眼根 耳根一样也被认为是一个感觉的器官或官能 6 三是想蕴 7 识别的组合与受蕴一样 想蕴根据内在的六根和外 在相应的六尘也有六种8 也与受蕴一样 想蕴是由六根与外界相接触而 生起的正是想蕴才认识与辨别身心接触的各种对象[49] 9 1 心所有法 顾法严译本注译注 英语原文是 ideas thoughts 和 mental objects 2 译注 巴利语为 manas 英语原文是 mind 汉译可为 心 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physical experiences 4 译注 英语原文是 are conditioned by 5 译注 巴利语为 manas 英语原文是 mind 汉译可为 心 6 译注 巴利语为 indriya 英语原文是 a faculty or organ 汉译可为 根 7 译注 巴利语为 sannakkhandha 英语原文是 the aggregate of perception 8 译注 此句僧译的汉译是 与受蕴一样 想蕴也有六种 根据与内在的六根相接触的外在的六尘而分 9 想蕴 梵语为 sanjna, 巴利语为 sanna 不仅是 perception 而且是 conception 概念及意念 所以不能 说只有六种 著者太著重 perception 之义 故有此曲解 本人殊不同意又 阿毗达摩集论 无著造 大正藏 页及安慧造 大正藏 页 皆由六根 六尘中说明想蕴 并不是只限于此六种 想蕴就是思想及概念 顾法严译本编者张澄基识译注 本书作者 讲的是六分法的根据 也可根据别的法分成更多或更少 48

49 四是行蕴 1 心所 2 的组合[50] 这一类组合包括了所有善与恶的意 志活动 3一般所谓的 业 4 也属于这一蕴这里应该记住的是佛陀亲 自为业所下的定义 比丘们啊 我就是把意志 5 叫做业 6人先有了决 意 才经由身 口 心 7 发为行动 8 [51] 意志 9 就是 心的造作 10 心的活 动 11其功能就是把心投入善 恶或无记 12 等活动 [52] 和受 想二蕴一样 根据内六根与相应的外六尘 行蕴也有六种[53] 13 可是 受与想不是意 志的活动 14 不能产生业果 15只有意志的活动如作意 欲 胜解 信 定 慧 精进 贪 嗔 无明 慢 身见 16 等 才能产生业果像这样的心 的活动 17 共有 52 种 18 构成行蕴 五是识蕴 19 知觉的组合[54] 识是以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1 译注 巴利语为 samkharakkhandha 英语原文是 the aggregate of mental formations 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mental formations 僧译的汉译可为 心动 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volitional activities 4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梵语 karma 和巴利语 kamma 5 译注 巴利语为 cetana 英语原文是 volition 顾法严译本译注为 思 6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梵语 karma 7 译注 英语原文是 body speech 和 mind 8 译注 僧译的汉译为 才作身 口 心的业 9 译注 英语原文是 volition 顾法严译本译为 思 10 译注 英语原文是 mental construction 11 译注 英语原文是 mental activity 1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neutral 汉译可为 中性 13 此处著者亦犯与前面一般的错误 见想蕴段的有关注释顾法严译本编者张澄基识 14 译注 英语原文是 volitional actions 15 译注 英语原文是 karmic effects 16 译注 原作者用的巴利语和英语原文分别是 mansikara / attention chanda / will adhimokkha / determination saddha /confidence samadhi / concentration panna / wisdom viriya / energy raga / desire patigha / repugnance or hate avijja / ignorance mana / conceit sakkaya-ditthi / idea of self 17 译注 英语原文是 mental activities 顾法严译本译注为 心所有法 18 译注 僧译本改为上座部为 50 种 大乘佛教为 52 种 译注 巴利语为 vinnanakkhandha 英语原文是 the aggregate of consciousness

50 第二章 四圣谛 意 1 之一为本 以其相应的六尘 色 2 声 香 味 触 3 法 4 之 一为对象而生的反应 5例如 眼识 6 是以眼根为本和以可见的形态为对 象而生的意识 7 是以意根 8 为本和以心所有法 即意念 思想等 9 为对 象而生的这说明识是与其他官能相联而存在的与受 想 行三蕴 一样 根据内六根与相应的外六尘 识也有六种[55] 这里必须清楚理解 识 辨认不了对象识只是一种知觉 10 对于某 一对象存在的知觉眼睛接触一种颜色 比方说蓝色 眼识即行生起但 那只是对于某一种颜色存在的知觉 并没识别出是蓝色11 在这阶段 还没有识别是想蕴 前面讨论过的第三蕴 才识别出是蓝色 眼识 这一术语是哲学上的表达方式 与 看 这一普通的字一样表示相同的 意思看 12 的意思 并不就是识别13 其他各识 14 也是如此 这里必须再次说明的是 根据佛教思想 世间并没有什么可以视为 是 自我 灵魂 或 个我 的永恒不变并与物质对立的精神 识 也不可以视为与物质对立的精神这一点必须特别强调 因为有一种迷 信 认为 识 是一种 自我 或 灵魂 是一种在人的一生中始终 1 译注 英语原文是 mind 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visible form 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angible things 4 译注 英语原文是 mind-objects,i.e.,an idea or thought 5 译注 英语原文是 a reaction or response 6 译注 巴利语为 cakkhu-vinnana 英语原文是 visual consciousness 7 末那 顾法严译本注译译注 巴利语为 mano-vinnana 英语原文是 mental consciousness 8 译注 巴利语为 manas 英语原文是 the mind 9 译注 巴利语为 dhamma 英语原文是 a mental object,i.e.,an idea or thought 10 译注 英语原文是 a sort of awareness 11 如果眼识只察觉到颜色 而不知是蓝的 那么此处所谓的颜色究竟是什么意义呢 没有红 黄 蓝 的颜色 究竟是什么颜色呢 顾法严译本编者张澄基识 1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seeing 1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recognizing 14 顾法严译本译者按 所谓视而不见也 50

51 存在并持续不变的实质这种观念 自古以来直到今天始终为人们信 奉 执著不舍 佛陀有一个弟子叫 帝 1他声称 根据世尊的教导 轮回飘泊的 是同一不变的识 佛陀问他 他所谓的识指的是什么呢 帝给佛陀 的答案现在是一个经典 识就是那个能够随处表现 感觉 承受一切 善恶业报的东西 世尊就训诫他说 你这头脑空空的人啊 你听说我对谁这样说过 法吗 难道我没用种种方法解释识蕴是由因缘和合而生 如无因缘和合 就不能生吗 接着佛陀就详细解释了识蕴 识是根据使其生起的因 缘而得名因眼根与色尘相接触而生起的识 就叫做眼识 因耳根与声 尘相接触而生起的识 就叫做耳识 因鼻根与香尘相接触而生起的识 就 叫做鼻识 因舌根与味尘相接触而生起的识 就叫做味识 因身根与触 尘 2 相接触而生起的识 就叫做身识 因意根与法尘 3 意念与思想 相 接触而生起的识 就叫做意识 接着 佛陀用一譬喻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火由所烧的燃料而得 名 用木柴燃烧的火叫做柴火 用稻草燃烧的火叫做稻草火所以 识 也是从使其生起的因缘而得名 [56] 大注疏家觉音详细论述了这一点 他解释道 因木柴而燃烧的火 只有木柴供应不断时才燃烧着供应一断 即就地熄灭 因为造成燃烧 的条件 4 改变了但是火并不跳到木屑等上去 变成木屑火等等同样 的 因眼根与色尘而在眼根门里 在眼睛里 生起的眼识 只是在眼根 51 1 译注 现可音译为 沙迪 英语原文是 Sati 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angible objects 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mind-objects 4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condition顾法严译本又译成 因缘 下同

52 第二章 四圣谛 色尘 光与注意 1 这四缘具备的时候才生起的 一旦这些因缘消失 该 识立即就地止息 因为条件改变了但是这识并不跳到耳根等处去 变 成耳识等等 [57] 佛陀曾用毫不含糊的语言宣称 识蕴是因色 受 想 行 2 这四因 缘而生起 不能脱离这四因缘而独自存在他说 比丘们啊 识可能 以色为其手段 3 以色为其对象 4 和以色为其给养 5 而存在 又乐此不倦 可能生长 增进和发展识也可能以受为手段 以想为手段 以行为其手段 以行为其对象 以行为其给养而存在 并且乐此不倦 可能生长 增进和发展 比丘们啊 如有人说 我可以脱离色 受 想和行而显示识的来 去 消逝 生起 成长 增进或发展 那他所说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58] 这些就是五蕴的简介我们叫做 众生 个人 或 我 的 只 是为这五蕴所取的一个方便的名字或标签而已这五蕴都是无常的 不 停变迁的 只要是无常的 就是苦 6 这正是佛陀所说的 简单地说 五取蕴 7 就是苦 的真正的意思一刹那接另一刹那 两者并不相同 这里 甲并不等于甲 处在一股时时刻刻生灭之流里 梵志们啊 这好像一道山洪 波涛湍急 冲刷一切 没有一刻一 分一秒的停留 只是不断地流 流 流 奔流向前梵志们啊 人生也 像这山洪一样 [59] 正如佛陀告诉罗吒波罗 8 的那样 人生无常 迁流 1 译注 英语原文是 attention 2 译注 英语原文依次是 matter sensation perception 和 mental formations 3 译注 巴利语为 rupupayam 英语原文是 matter as its means 4 译注 巴利语为 ruparammanam 英语原文是 matter as its object 5 译注 巴利语为 rupapatittham 英语原文是 matter as its support 6 译注 巴利语为 yad aniccam tam dukkham 7 译注 英语原文是 aggregates of attachment 8 译注 英语原文是 Ratthapala 52

53 不息 在因果系列中 一件事物消逝了 下一件事物就出现了其中 并 没有什么不变的实体在其后面 并没有可以叫做 永恒的自我 1 或 个性 2 或什么在现实中可以叫做 我 的东西大家都会同意 无论 是色 受 想 或识 或任何一种这些心的活动 3 都不能真正地说成 是 我 [60] 但是这五种精神与肉体的 蕴 本来是相互依存的 在 其作为一件身心合一的机器联合活动的时候 [61] 我们就获得了 我 这一意念但这是一个虚幻的 4 意念 只是前面刚谈过的 52 种心所有法 5 中的一种 那就是身见或萨迦耶见 6 这五蕴加在一起 我们通俗地叫做 众生 7 本身就是 苦 8 9在 五蕴的后面 并没有其他的 众生 或 我 在那里经历这 dukhha 如觉音所说 只有苦难在 却找不到受苦者 事是做了 却找不到做事的人 [62] 活动的后面并没有不动的推动者 只有活动本身讲 生命在活 动 是不对的 而生命就是活动本身生命与活动并不是两样不同的 东西换句话说 思想的后面并没有思想者思想本身就是思想者除 掉了思想 你就找不到思想者这里 我们无法不注意到 佛门的这一 53 1 译注 巴利语为 atman 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individuality 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ose mental activities 4 译注 巴利语为 英语原文是 false 僧译的汉译可为 空的 无实质的 等 5 译注 英语原文是 mental formations 6 译注 巴利语为 sakkaya ditthi 英语原文是 the idea of self 7 译注 英语原文是 being 8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dukhha 9 译注 原作者用巴利语 samkkha dukhha

54 第二章 四圣谛 观点与笛卡儿的 我思故我在 是绝然不同的 生命有没有起源 的问题现在可能提出了佛陀讲 看不到众生 的生命流有起源对于佛陀的这一答案 相信上帝创造生命的人也许会 感到奇怪不过 要是你问他 什么是上帝的起源 他会毫不犹豫 地答复 上帝没有起源 而且不会对他自己的答案感觉奇怪佛陀 说 比丘们啊 这相续不断的轮回 1 没有可见的终点也看不到有众生 为无明 2 所蒙蔽并为贪爱 3 的桎梏所羁绊而飘泊轮转的起源 [63] 谈到生命 相续的主因 无明 佛陀进一步说 比丘们啊 看不到无明有这样 的起源 在这之前没有无明 在这之后才有无明 [64] 看来也无法说在 某一个确定的起点之前 世间没有生命 这就是苦这一圣谛的简短涵义明白了解这第一圣谛 是极为重要 的因为佛陀说 见到了苦的人 也见到了苦的生起 也见到了苦 的止息 也见到了导致苦的止息之道 [65] 不像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那样 这一切丝毫也没使佛教徒生活得忧郁 或悲哀与此相反 真正的佛教徒是众生中最快乐的他既无恐惧 也 没有忧愁他总是宁静安详 不为变迁或灾难所烦恼或沮丧 因为他如 实洞察事物佛陀从不抑郁或悲伤与佛同时代的人赞扬他 经常笑容 满面 4 在佛门的绘画与塑像里 佛的容颜永远是快乐 宁静 满足和 慈悲 绝看不到一丝痛苦或受难的痕迹[66] 佛门的艺术和建筑 佛门 的寺院 从来不曾给人以悲戚阴森的印象 只有宁静安详的喜悦气氛 虽然人生是有苦难 但佛教徒不该因此而忧郁不快 也不应为之 1 译注 巴利语为 samsara 2 译注 巴利语为 avijja 3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 英语原文是 desire 4 译注 巴利语为 mihita pubbamgama 54

55 生嗔或失去耐性按佛法 嗔 或恨是人生首恶之一嗔 1 是 对众生 对苦难 对与苦难有关的法有不善欲 2嗔的功能是为不快的心境及不良 的行为打下基础 [67] 因此 忍受不了苦难是错的对苦难不耐烦或生 恨 也铲除不了苦难相反 只增加你的困扰 并使逆境更趋恶化与可恼 这里需要的不是愤怒或不耐心 而是要了解苦难是如何发生的和如何从 中解脱 然后运用智慧 决心 坚韧 勤奋地去做相应的处理 有两部古老的佛典叫做 长老歌 与 长老尼歌 其中充满了佛 陀的男女弟子们的快乐心声 他们遵循佛法找到了人生的宁静与快乐 萨罗国的国王有一次告诉佛说 佛的弟子们完全不像其他宗教的信徒 那样容貌枯槁 粗糙苍白 消瘦孱弱 神情萎靡佛的弟子们 欢欣 鼓舞 3 意志昂扬 4 诸根怡悦 5 无所忧虑 6 温良宁静 7 心情愉快犹如瞪 羚 8 享受着精神生活的快乐 9 那国王又说 : 他相信这种健全的气质是 因为 这些可敬的比丘一定都已亲身证实了世尊所说法的重大而圆满的 意义 [68] 悲戚 苦恼 厌恨 郁闷等心态与佛法背道而驰 是证实真谛的 障碍此外 这里应该记住的是 七觉支 10 之一的 喜 11 是一种证见涅 所必须培育的主要品质[69] 1 巴利语为 pratigha 英语原文是 repugnance 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ill-will 3 译注 巴利语为 hattha pahattha 4 译注 巴利语为 udaggudagga 5 译注 巴利语为 pinitindriya 6 译注 巴利语为 appassukka 7 译注 巴利语为 pannaloma 和 paradavutta 8 译注 巴利语为 migabhutena cetasa 9 译注 巴利语为 abhiratarupa 10 译注 巴利语为 bojjhamgas 英语原文是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 译注 巴利语为 piti

56 第二章 四圣谛 本章原注 [38] 原注 见律藏 大品转法轮经 1922年阿路塔葛玛 Alutgama 版第9页及以后各 页 杂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五集第420页起 [39] 原注 见 增支部经 1929年科伦坡版第49页 [40] 原注 见 中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五集第90页<大涅槃经> [41] 原注 见 中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一集第85页起与同版 杂部经 第三集第27 页起 [42] 原注 见 中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一集第87页 [43] 原注 见 清净道论 巴利语学会版第499页及 阿毗达摩集论 1950年印度国 际大学版 第38页 [44] 原注 见 杂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五集第421页 [45] 原注 见 杂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三集第158页 [46] 原注 见 杂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三集第59页 [47] 原注 见 阿毗达摩集论 第4页 [48] 原注 见 杂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三集第59页 [49] 原注 见 杂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三集第60页 [50] 原注 现常用 心所 一词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英语mental formations 僧译 的汉译可为 心动 代表五蕴中 行 字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 利语samkhara 的广泛意义 行 字 译注 原作者用的也是巴利 语samkhara 在其他上下文中可代表任何有为法 译注 英语原文是 anything conditioned 任何世间之物从这意义来说 所有五蕴都是 行 译注 原作者用的仍是巴利语samkhara [51] 原注 见 增支部经 1929年科伦坡版第590页 [52] 原注 见 阿毗达摩集论 第6页 [53] 原注 见 杂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三集第60页 [54] 原注 根据大乘佛教哲学 识蕴分心 意 识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56

57 citta manas vinnana) 三 方 面 阿 赖 耶 识 ( 译 注 : 原 作 者 用 的 是 巴 利 语 araya-vinnana) 通 常 译 作 藏 识 ( 译 注 : 英 语 原 文 是 storeconsciousness) 即 在 此 蕴 中 本 书 作 者 写 了 一 部 佛 教 哲 学 专 著, 不 久 即 将 出 版, 对 此 课 题 有 详 尽 的 比 较 研 究 [55] 原 注 : 见 杂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三 集 第 61 页 [56] 原 注 : 见 中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一 集 第 256 页 起 Mahatanhasamkhaya Sutta ( 顾 法 严 译 本 译 者 注 : 约 相 当 于 汉 译 中 阿 含 201< 嗏 帝 经 >) [57] 原 注 : 见 中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的 觉 音 疏 第 二 集 第 306 至 307 页 [58] 原 注 : 见 杂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三 集 第 58 页 [59] 原 注 : 见 增 支 部 经 1929 年 科 伦 坡 版 第 700 页 佛 陀 称 此 语 乃 是 生 活 在 遥 远 的 古 代 的 一 位 叫 做 阿 逻 伽 ( 译 注 : 英 语 原 文 是 Araka) 的 无 欲 师 尊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sattha) 所 说 这 里 值 得 提 起 的 是 公 元 前 五 世 纪 左 右 的 希 腊 哲 学 家 赫 拉 克 利 特 (Heraclitus) 所 创 立 的 一 切 皆 迁 流 不 息 之 论 述 以 及 他 的 名 言 : 你 不 可 能 两 次 进 入 同 一 河 流, 因 为 新 的 水 在 不 断 向 你 流 来 [60] 原 注 : 无 我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anatta; 英 语 原 文 是 no-self) 的 理 论 将 在 第 六 章 讨 论 [61] 原 注 : 事 实 上, 觉 音 曾 将 生 灵 ( 译 注 : 英 语 原 文 是 being) 比 拟 为 一 件 木 制 的 机 器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daruyanta) 见 清 净 道 论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594 至 595 页 [62] 原 注 : 见 清 净 道 论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513 页 [63] 原 注 : 见 杂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三 集 178 页 至 179 页, 及 149 页 至 151 页 [64] 原 注 : 见 同 版 增 支 部 经 第 五 集 第 113 页 [65] 原 注 : 见 同 版 杂 部 经 第 五 集 第 437 页 事 实 上, 佛 陀 说 : 见 到 了 四 圣 谛 中 任 何 一 谛, 就 见 到 了 其 他 三 谛 四 圣 谛 是 互 相 关 联 的 [66] 原 注 : 犍 陀 罗 国 及 中 国 的 福 建 两 地, 有 佛 陀 修 炼 苦 行 的 像, 容 貌 枯 槁, 胁 骨 尽 露 但 这 些 是 佛 陀 得 道 前 修 炼 苦 行 的 像 佛 得 道 后 就 谴 责 这 种 修 行 [67] 原 注 : 见 阿 毗 达 摩 集 论 第 7 页 [68] 原 注 : 见 中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二 集 第 121 页 [69] 原 注 : 关 于 七 觉 支 请 参 阅 < 修 习 : 心 智 的 培 育 > 章 57

58

59 第 三 章 第 二 圣 谛 集 谛 苦 之 生 起

60 第三章 第二圣谛 集谛 苦之生起 第二圣谛 集谛 1 苦之生起 第二圣谛是关于苦 2 之生起的根源的真谛 集谛 3下面关于这一 圣谛的最通俗而为人们所熟知的分析在巴利语原典的很多地方都可见到 什么是关于苦的第二圣谛 集谛呢 就是那种 渴 4 这 渴 造 成 再生 与 来世 5 这 渴 与强烈的贪欲相缠结 6 这 渴 随 时随地追寻新欢 7这 渴 有 1 感官享受的渴求 8 2 生存的渴 求 9 3 灭的渴求 10 [70] 以各种形式表现的这一 渴 或欲望 贪婪与爱求 就是生起一切 苦及使生死相续不断的根源但不能将这 渴 视为最初因 因为没有 1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samudaya 2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dukkha下同 3 译注 巴利语为 dukkhasamudaya ariyasacca 4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 英语原文是 thirst craving 5 译注 巴利语为 ponobhavika 6 译注 巴利语为 ponobhavika 7 译注 巴利语为 tatratatrabhinandini 8 译注 巴利语为 kama tanha 欲爱 9 译注 巴利语为 bhava tanha 有爱 10 译注 巴利语为 vibhava tanha 无有爱 60

61 最初因的可能 按佛法说 一切都是相对的 相互依存的甚至苦之根 源的这一渴 爱 1 的生起也是依靠其他的条件这条件就是受 2 而受 又依触 3 这样辗转相依 即构成所谓十二缘起 4[71] 我们在后面讨论 因此 渴 5 并不是苦之生起的最初或唯一的原因 却是最明显 最 直接的原因 也是 最主要与最普遍的事 [72] 因此 就在巴利语原典 的某些地方 集谛 6 的定义中 同样给渴 7 以首位 还包括了其他的烦恼 不净法 8[73] 这里讨论篇幅有限 但还须牢记 这 渴 的核心就是因 无明而生起的虚幻的 我 这一见解 这里 渴 一词不仅包括对欲乐 财富 权势的贪求与执著 也包 括对意念 理想 观点 意见 理论 概念 信仰等的贪求与执著 9[74] 根据佛陀的分析 世间一切困扰与纷争 小至家庭个人之间的口角 大 至国与国间的战争 没有不是由于这自私的 渴 所引起的[75] 从这 一观点看来 一切经济 政治 与社会的根本症结都是这自私的渴爱大 政治家们力图仅从经济与政治的原委去谈论战争与和平 去解决国际纠 纷 只触及问题的表面 从不深入到根本症结正如佛陀对罗吒波罗 10 说 世人总感不足 孜孜不息地追求 就成了 渴 的奴隶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 2 译注 巴利语为 vedana 3 译注 巴利语为 phasa 4 译注 巴利语为 paticca samuppada 英语原文是 conditioned genesis 5 译注 原作者先用巴利语 tanha 再用英语 thirst 6 译注 巴利语为 samudaya 英语原文用的是 the origin of dukkha 7 译注 原作者先用巴利语 tanha 再用英语 thirst 8 译注 巴利语为 kilesa sasava dhamma 9 译注 巴利语为 dhamma tanha 10 译注 英语原文是 Rattapala 11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daso 僧译注 见 中部经 巴利语学会版第一集第 46 页

62 第三章 第二圣谛 集谛 苦之生起 人人都会承认 世间一切恶都是自私欲望所生这并不难懂但是 这 渴 如何能产生再生与来世 1 就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问题了就是 这里 我们必须探讨与第一圣谛的哲理相应的第二圣谛中更为深奥的哲 理此外 我们必须对业 2 与再生 3 的理论要有些概念 从众生赖以生与存 4 的 因 5 或 缘 6 来看 共有四食 7 一 ) 一般 的物质食物 8 ( 二 ) 感官 包括心或意根 与外界的接触 9 ( 三 ) 知 觉 10 ( 四 ) 思或意志 11[76] 四者中最后一项的 思食 12 就是求生 求存 求再生 求生生不 已繁衍滋长 13 意志[77] 思食 是造成生命延续的根本 以善恶等业推 进生命向前[78] 思食 就是 思 14[79] 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 正如佛 陀下的定义 思就是业讲到刚才提到的 思食 [80] 佛陀说 懂得 思食的意义 就能懂得那三种 渴 15 的意义 [81] 这说明 渴 思 思 食 及 业 等术语所表明的都是一回事 都表示我们内心求生 求存 求再生 求日益繁衍滋长 求积聚的欲望这就是苦之生起的原因这 1 译注 巴利语为 ponobhavika 2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梵语 karma下同 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rebirth 4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existence and continuity 5 译注 英语原文是 cause 6 译注 英语原文是 condition 7 译注 巴利语为 ahara 8 译注 巴利语为 kabalinkarahara 段食 9 译注 巴利语为 phassahara 触食 10 译注 巴利语为 vinnanahara 识食 11 译注 巴利语为 manosancetanahara 思食 1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mental volition 13 译注 僧译本还有 不再生 14 译注 巴利语为 cetana 英语原文是 volition 15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 英语原文是 thirst 62

63 属于五蕴中的行蕴[82] 这里是佛法中最重要的精髓之一因此 我们必须明白细心记取 苦 之生起的原因或种子 只在苦的本身之内 而不在外我们也须同样地 记取苦之止息或苦之毁灭的原因或种子 也是在苦的本身之内 而不在 外在巴利语原典里 时常可以看到一条人所熟知的公式 凡本性有 生的 也必本性有灭 1 [83] 任何众生 事物或系统 凡内在有生或从无 到有的本性者 其内在也必含有自灭的本性或种子因此 苦 五蕴 之内 有其自行生起的本性 也就含有其自灭的本性在讨论第三圣谛 灭谛 2 时 还会再次谈到这一点 巴 利 语 kamma 和 梵 语 karma 从 字 根 kr 做 作 派 生 而 来 其字义是 做 动作 但在佛法关于 业 的理论中 具有一 种特殊的意义 仅指 有意的行为 3 而不泛指任何行为没有被许多 人误用或滥用来表示业的效应的意思在佛法中 业 字绝没有 业 的效应 的意思 业的效应 叫做业果 4 或业报 5 与欲望可以有相对的善或恶一样 思 6 也可以有相对的善或恶业 也一样有相对的善或恶善 7 业造善果 恶 8 业造恶果 渴 思或业 9 无论善恶 结果都产生一种力量 一种继续向前的力量 一种向善或 向恶前进的力量这一种力量 无论善恶 也是相对的 而且存在于轮 63 1 译注 原作者用了巴利语 :yam kinci samudaya dhammam sabbam tam niro dhammam 2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nirodha 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volitional action 4 译注 巴利语为 kamma phala 5 译注 巴利语为 kamma vipaka 6 译注 英语原文是 volition 7 译注 巴利语为 kusala 8 译注 巴利语为 akusala 9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梵语 karma

64 第三章 第二圣谛 集谛 苦之生起 回 1 之内阿罗汉虽有活动或作为 但不积聚业 2因为他没有虚幻的 我 见 没有烦恼 3 和不净法 4 他已不再生 5 业 6 的理论 在我们心中不应与所谓 道义 或 奖惩 之说混 淆道义或奖惩的观念是由于相信有一名至高无上的大自在天 7 而产生 的那神灵 君临众生 制定法律 裁判是非 正义 一词 意义含混 也很危险 用 正义 之名的所作所为对人造成的危害大于所造的福 业的理论是因果 8 的理论 是动与反动 9 的理论这是自然律 与正义或 奖惩的观念毫不相干每一个有意的行为 一定产生其效应或结果善 举造善果 恶举造恶果不是任何 人 或任何力量对你的行为举动加 以裁判后所施于你的正义或奖惩 而是这些行为举动的本性所致 是其 本身的法则这一点还不难懂 难懂的是 根据 业 的理论 有意行 为的效果 甚至在人死后 是怎样仍在来生展现的因此 我们在这里 必须依据佛法解释一下 死到底是什么 前面我们已经说明 任何众生只是身与心的力或能的综合而已我 们叫做 死 的东西 只是身体机能完全停止而已随着这身体机能完 全停止 这一切的力与能是否也全部停顿了呢 佛法对此的回答是 不 是 要生存 持续和繁衍的意志 思愿 欲望或渴爱是一股极大的 力量 推动整个生命和整个存在 甚至整个世界这是世上最大的力 1 译注 巴利语为 samsara 2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梵语 karma 3 译注 巴利语为 kilesa 4 译注 巴利语为 sasava dhamma 5 译注 英语原文是 rebirth 6 译注 原作者用的还是梵语 karma下同 7 译注 印度教信奉的神 相当于天主教的 上帝 8 译注 英语原文是 cause and effect 9 译注 英语原文是 action and reaction 64

65 量 最大的能量根据佛法 身体机能活动停顿 死亡 时 这力 量并不因此而止息 而以另一形式再次呈现 造成称为再生 1 的后有 2 这里产生了另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 自我 或 灵魂 3 这一永恒不 变的实体的话 那么这个在死后仍能后有 仍能再生的是什么呢 在继 续讨论死后的生命之前 值得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今生是什么及其是如何 持续的我们已经一再重复所谓生命正是五蕴的综合 是一种身心能量 的综合这五蕴时刻在变 下一刹那与这一刹那是不同的每一刹那又 生起又死亡 五蕴生起 变坏 死亡的同时 比丘啊 每一刹那你也 生起 变坏 死亡 [84] 就这样在今生一生中 我们每一刹那都在生 又死 死又生 而我们依旧继续存在假使我们能够理解在今生中我 们没有 自我 或 灵魂 这一永恒不变的实体而能继续存在的话 为 什么我们就不能理解在身体机能活动停顿之后 这力量没有什么 自我 或 灵魂 仍能继续存在呢 物质的身体不能再活动的时刻 能 并不随之而消失 继续形成 另外一种形态 我们称之为另一生命儿童的身心机能都非常娇嫩和弱 小 但仍孕育着成为发育完全的成人的势能构成所谓众生的身心的能 也同样孕育着形成新的色身 并逐渐成长乃至发育完全的力量 因为这里没有永恒不灭的实体 所以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从这一刹 那过渡到另一刹那因而 也很明显 就没有任何恒常不变的东西可以 从今生过渡或投向来生这只是一个刹那变化而相继不断的世代实话 实说 这世代只是运动而已 就像一朵彻夜长明的灯焰那灯焰 从初 夜到天明 既非同一焰 也不是另一焰一个小孩成长为六旬老翁当然 65 1 译注 英语原文是 rebirth 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re-existence 也可译为 再现 等 3 译注 梵语为 atman

66 第三章 第二圣谛 集谛 苦之生起 这六旬老翁与六十年前的稚子不会一样 可是他也不是另一个人同样 地 一个人在此地死了 在另一个地方又生了下来 既非同一人 亦非 另一人 (no ca so no ca anno) 仍是同一世代的继续死与生的差别只是 前后两念顷间的差别而已 今生的最后一念顷就是构成所谓来生的最初 一念顷的条件 1这来生实际上仍是同一世代的今生的延续就在今生中 也是如此 此一念顷就是构成下一念顷的条件因此 从佛门的观点看 来 死后之生并不神秘 佛教徒对此从不担忧 只要求生求存的这一 渴 存在 那相续的轮回 2 就继续下去只 有用照见实相 真谛 涅 的智慧将其动力 那 渴 切断了 这轮 回才能停止 1 译注 英语原文是及物动词 to condition 僧译的汉译可为 缘 2 译注 巴利语为 samsara 66

67 本 章 原 注 [70] 原 注 : 见 律 藏 大 品 1922 年 阿 陆 塔 葛 玛 版 第 9 页 及 杂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五 集 第 421 页 等 处 [71] 原 注 : 见 中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一 集 第 51 页 [72] 原 注 : 见 阿 毗 达 摩 集 论 第 43 页 [73] 原 注 : 见 毗 崩 伽 ( 分 别 论 )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106 页 及 以 后 各 页 [74] 原 注 : 见 中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一 集 第 51 页 ; 杂 部 经 第 二 集 第 72 页 ; 毗 崩 伽 第 380 页 [75] 原 注 : 见 中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一 集 第 86 页 [76] 原 注 : 中 部 经 见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一 集 第 48 页 [77] 原 注 : 将 这 一 思 食 与 现 代 心 理 学 中 的 libido( 利 比 多 性 本 能 精 神 动 力 等 ) 对 比 一 下, 是 很 有 趣 的 [78] 原 注 : 见 中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觉 音 疏 第 一 集 第 210 页 [79] 原 注 : manosancetana ti cetana eva vuccati. 见 同 书 第 209 页 [80] 原 注 : 见 同 书 第 22 页 [81] 原 注 : 见 杂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二 集 第 100 页 那 三 种 渴 就 是 (1) 感 官 享 受 的 渴 求 ( 欲 爱 ),(2) 生 与 存 的 渴 求 ( 有 爱 ),(3) 灭 的 渴 求 ( 无 有 爱 ) 前 文 < 集 谛 苦 之 生 起 > 的 定 义 中 已 经 列 举 [82] 原 注 : 见 同 书 第 22 页 ( 僧 译 注 : 见 同 书 第 页 ) [83] 原 注 : 见 中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三 集 第 280 页 ; 杂 部 经 第 四 集 第 47 页 及 107 页 ; 第 五 集 第 423 页 及 其 他 各 处 [84] 原 注 : khandhesu jayamanasu jiyamanasu miyamanasu ca khane khane tvan bhikkhu jayase ca jiyase ca miyase ca. 据 小 部 经 觉 音 疏 (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78 页 ) 引 证, 这 话 是 佛 陀 亲 口 说 的 但 我 尚 未 能 查 到 其 原 文 出 处 67

68

69 第 四 章 第 三 圣 谛 灭 谛 苦 的 止 息

70 第四章 第三圣谛 灭谛 苦的止息 第三圣谛 灭谛 1 苦的止息 第三圣谛是 从相续不断的苦 2 中获得解脱 解放或自由是存在的 这圣谛称为苦灭圣谛 3 也就是涅 巴利语是 nibbana 梵语的 nirvana 更为人熟知要彻底铲除苦 就应该铲除其根本 渴 4这在前面已 经讲过 所以涅 也称为断爱 5 你会问 可是什么是涅 呢 为了答复这个相当自然又简单的问题 已有人写了好多部书了可是这不但没有把问题解释清楚 反而使之越 加混乱惟一合理的答案是 这问题人们永远无法用语言文字给以充分 而圆满的回答 因为人类的语言太贫乏了 不足以表达涅 这一绝对真 谛或最终实相语言是人群所创造用来表达他们的感官与心所经验到的 事物与意象的像绝对真谛这样超凡的经验不属于这一范畴之内因此 就像鱼的词汇里没有表达陆地性质的字眼一样 没有任何语言或文字足 1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samudaya 2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dukkha下同 3 译注 巴利语为 dukkhanirodha ariyasacca 4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 英语原文是 thirst 顾法严译本译为 渴 爱 5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tanhakkhaya 70

71 以表达那种经验乌龟对它的朋友鱼说 它刚从陆地上散步回湖鱼说 当然你的意思是说游泳 乌龟尽力对鱼解释 陆地是固体 不能 在上面游泳 只能在上面步行可是鱼却坚持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的事 陆地一定也是液体 和它生活的湖一样有波浪 一定可以在里面潜水和 游泳 语言文字是代表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和意念的符号这些符号甚至不 或不能传递日常事物的真实性质在理解真谛上 语言文字被认为有迷 惑和误导的性质所以 楞伽经 1 里就说愚蠢的人就像大象陷于泥潭 那样囚禁 困惑于语言文字的迷宫之中[85] 可是我们又不能没有语言文字不过如果用正面的词语来表达和 解释涅 的话 我们可能立刻就会产生和牢记与这词语常相联系的 意念 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 说到涅 我们大都用负面的词语 5 如 断爱 无为 止贪 止息 寂灭 6 等这样做 似 乎比较安全些 [86] 这里我们认真思考思考巴利语原典里关于涅 的一些定义及分析 涅 正是那 渴 7 的完全止息 放弃 抛弃 摆脱 解脱 灭绝 [87] 一切有为法 8 的平息 放弃一切染著 断爱 无欲 寂灭 涅 [88] 71 1 译注 巴利语为 lankavatara sutra 2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kkhaya 英语原文是 extinction of thirst 3 译注 巴利语为 ashamkhata 英语原文是 uncompound, unconditioned 4 译注 巴利语为 viraga 英语原文是 absence of desire 汉译也可为 无欲 5 译注 巴利语为 nirodha 英语原文是 cessation 6 译注 巴利语为 nibbana 英语原文是 blowing out 或 extinction 7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 英语原文是 thirst 8 译注 英语原文是 all conditioned things

72 第四章 第三圣谛 灭谛 苦的止息 比丘们啊 什么是绝对 1 或无为 2 比丘们啊 就是欲的止息 3 嗔 的止息 4 痴的止息 5比丘们啊 这就叫做绝对 [89] 罗陀啊 贪爱的止息 6 就是涅 [90] 比丘们啊 一切有为无为法 7 中 无欲 8 最上这就是说 摆脱傲 慢 9 摧毁渴求 10 [91] 根除执着 11 止住继续 12 止息贪爱 13 的无欲 14 就是寂 灭 15 就是涅 16 [92] 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 17 回答一个游方道人直截了当提出的 什么是 涅 的问题时 他的答复与佛陀所作关于无为法的分析 见前 一 模一样 贪的止息 嗔的止息 痴的止息 [93] 放弃和消灭对此五蕴之身 18 的爱欲与贪求 19 就是苦 20 的止息 [94] 生死相续的止息 21 就是涅 [95] 1 译注 巴利语为 asamghata 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unconditioned 3 译注 巴利语为 ragakkhayo 英语原文是 extinction of desire 4 译注 巴利语为 dosakkhayo 英语原文是 extinction of hatred 5 译注 巴利语为 mohakkhayo 英语原文是 extinction of illusion 6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kkhayo 英语原文是 extinction of thirst 7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ings conditioned or unconditioned 8 译注 巴利语为 viraga 英语原文是 detachment 9 译注 英语原文是 freedom from conceit 10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destruction of thirst 11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uprooting of attachment 1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cutting off of continuity 1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extinction of thirst 巴利语 tanha 14 译注 英语原文是 detachment 僧译巴利语 viraga 其汉译为 无欲 15 译注 英语原文是 cessation 16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nibbana 17 译注 巴利语为 sariputta 18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se five aggregates of attachment 19 译注 英语原文是 desire and craving 20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dukkha 21 译注 巴利语为 bhavanirodha 72

73 此外 关于涅 佛陀还曾说 比丘们啊 是有不生 不长的非缘生法 无为法 1 存在如果没 有了这不生 不长的非缘生法 则一切生的 长的 因缘和合的 2 就无 从解脱因为有了这不生 不长 非缘生法 生的 长的 因缘和合的 才有所解脱 [96] 这里没有坚性 土 湿性 水 暖性 火 与动性 风 这四 大性质存在之地长宽 粗细 善恶 名色等等观念也一起摧毁无遗 没有今世也没有来世 没有来去也没有停留 找不到生死也找不到根 尘 3 [97] 因为涅 是这样用负面语词来表达的 因此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观 念 认为涅 是消极的 是自我毁灭佛法教导我们无 我 根本无 我 可毁 涅 绝不是自我毁灭 涅 毁灭的是 我 这一幻觉或 我 这一错误意念 说涅 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是不正确的 消极 与 积极 这两 概念是相对的 属于 二元 的范畴之内这些词语不能应用于涅 或 绝对真谛 因为涅 超越二元与相对的范畴 负面的词语并不一定就表示消极的状态在巴利语和梵语中 健 康 一词叫做 arogya 意思就是 无疾 也是一个负面的词语但 arogya 无疾 表示的并不是消极的状态英文里的 immortal 不朽 相 当于梵语的 amrta 或巴利语的 amata 涅 的同义词 也是个负面词 语 但表示的也不是一种消极的状态消极价值的反面 就不是消极了 涅 的另一个大家熟知的同义词就是解脱 巴利语 mutti 梵语 mukti 73 1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unborn, the ungrown, and unconditioned 2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born, the grown, and conditioned 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sense-objects

74 第四章 第三圣谛 灭谛 苦的止息 没人会说解脱是消极的但是甚至解脱也有其反面 解脱就是从障碍 恶法 负面获得自由但解脱却不是负面的或消极的因此 涅 解 脱或绝对自由 1 是从一切恶获得自由 解脱 从贪 嗔 痴获得自由 解 脱 从一切二元 相对和时空等传统术语获得自由 解脱 我们可以从巴利藏 中部经 第 140 经 dhattuvibhanga sutta 分 里获得涅 别六界经 就是绝对真谛的一些概念这是一部极为重要 的经前文曾提到过 佛陀在一个安静的晚上 在一个陶工棚屋里发现 弗加沙有智慧而且诚恳 因而对他说了这部经这部经里有关部分的精 髓如下 一个人由六种元素组成 坚性 湿性 暖性 动性 空与识这人 将这六者予以分析 发现这六者中没有一个是 我的 我 或 我 自己 他明白了识如何来和如何去 愉快的 不愉快的以及既非愉快 亦非不愉快的感觉如何来和如何去这种了解使他的心就无所著心无 所著 他发现自己有了一颗纯净的舍心 2他可以将这舍心引向任何高 层次的心境 而且他知道此一心境将持续很长的时间 但是他又想 如果我将这纯净的舍心集中于空无边处 3 生一心与 彼相应 那是心所造 4[98] 如果我将此纯净舍心集中于识无边处 5 集 中于无所有处 6... 集中于非有想非无想处 7 生一心与彼相应 那都是 1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mutti 或 vimutti 英语 the absolute freedom 2 译注 巴利语为 uppekha 英语原文是 equanimity 3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sphere of infinite space 4 译注 巴利语为 samkhatam 有为法 5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sphere of infinite consciousness 6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sphere of nothingness 7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he sphere of neither-perception and nor-perception 74

75 心所造的 于是 他不再心造 1 也不再求生存相续 2 或求灭 3[99] 因为 他不造作 不求生存相续 也不求断灭 他对世间心无执取心无执取 则无忧无愁无忧无愁 心则彻底地 完全地平静了 也就是内心寂灭 了4 于是他知道 受生已尽 清净的生活已过完 该做的都做了 再 没有什么可干了 [100] 在经历愉快 不愉快 或既非愉快亦非不愉快的感受的时候 他知 道这种感受不是永久的 也不受其束缚 也不使他沉迷其中不论是什 么样的感受 他都是经历而不受其束缚他知道一旦身躯朽败 这些感 受终将平静 就像油尽捻完灯灭一样 因此 比丘们啊 这样的人赋有的是绝对的智慧因为灭绝一切 苦的智慧才是绝对的圣智 他这建筑在真谛之上的解脱 是无法动摇的比丘们啊 凡是虚幻 不实的 5 都是假的凡是真实的 6 才是真谛 7 是涅 因此 比丘们啊 这样的人赋有的才是绝对真谛因为绝对的圣谛 8 就是实相 9 就是涅 在另一部经里 佛陀无可争辩地用真谛 10 一词代替涅 我要给你 们讲真谛以及导向真谛的道路 [101] 这里 真谛的意思肯定就是涅 什么是绝对真谛 佛法教导我们 绝对真谛就是世间没有什么是 75 1 译注 英语原文是 to create mentally 2 译注 巴利语为 bhava 3 译注 巴利语为 vibhava 4 译注 巴利语为 paccattam yeva parinibbayati 英语原文是 fully blown out within 5 译注 巴利语为 mosa dhamma 英语原文是 unreality 6 译注 巴利语为 amosa dhamma 英语原文是 reality 7 译注 巴利语为 sacca 8 译注 巴利语为 paramam ariyasaccam 英语原文是 the absolute truth 9 译注 英语原文是 reality 10 译注 巴利语为 sacca

76 第四章 第三圣谛 灭谛 苦的止息 绝对的 一切都是相对的 缘起的 1 无常的 里里外外没有什么 自 我 灵魂 或 我 2 那样永恒不变的 永久的或绝对的实体这就是 绝对真谛虽然在习语中有 负面的真谛 一词 但真谛却绝不是负面的 体证 3 这真谛 或说没有虚幻或无明 4 和如实地明白事物 5 [102] 就是贪爱 的止息 6 和苦的止息 7 也就是涅 这里有意思的和有用的是 大乘佛 教 涅 和轮回 8 没有差别 的见解同一事物可以是轮回也可以是涅 全在你怎么看 主观地或客观地这种大乘观点可能是从上座部巴利 语原典中的那些观念演变而来的这些观念 我们前面简短的讨论中已 经提到了[103] 认为涅 是止息贪爱的自然结果 那是错误的涅 不是任何东西 的结果如果是结果 就是由某种因缘而获得的效应 那就是缘生的 9 了但是涅 既不是因也不是果 是超越因果的真谛不是结果 也不 是效应不是像禅或定 10 那种心灵或思想上产生的神秘状态真谛就是 真谛涅 就是涅 我们惟一可做的事就是亲见亲证有路可通向涅 但是涅 并不是那条路的结果11[104] 我们沿着一条小径可以到达一 座山 但那座山不是那条路的结果或效应我们可以看见一道光 但是 1 译注 英语原文是 conditioned 2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梵语 atman 3 译注 认识 理解 觉悟等 4 译注 巴利语为 avijja 英语原文是 without illusion or ignorance 僧译的汉译可为 不科学地 5 译注 巴利语为 yathabhutam 英语原文是 to see things as they are 6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kkhayo 英语原文是 the extinction of thirst 7 译注 巴利语为 nirodha 英语原文是 the cessation of dukkha 8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梵语 samsara 下同 9 译注 巴利语为 samkhata 英语原文是 produced and conditioned 10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dhyana 或 samadhi 11 自性涅槃不是一种结果 不是什么东西生的 但是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则不能如是说 顾法严 译本编者张澄基识 76

77 那道光并不是我们视力的结果 很多人问 涅 之后有什么 这问题无法产生 因为涅 是最终的 真谛既然是最终的 其后就不能再有什么别的如果涅 之后还有 什么 那才是最终的真谛 涅 就不是了一个名叫罗陀的比丘 曾用 另一方式问过佛陀这一问题 涅 的作用或目的是什么 问这问题 是先假定涅 之后仍有别的事 所以要问涅 之后的作用或目的因此 佛陀回答说 罗陀啊 这问题无法获得其结果 是没有意义的修习 梵行就是以涅 为其目标 为其进入绝对真谛的最后关口 为其最终 目的的[105] 有些流行但用词不正确的表达 如 佛陀死后进入涅 或般涅 引起了许多对涅 幻想式的揣测[106] 一听说 佛陀进入涅 或般涅 即认为涅 是一种境界 一种领域或一个位置 那里有一种存在 随即 就按你熟悉的 存在 一词的涵义极力想像涅 是什么样子 佛陀进 入涅 这一流行的说法在巴利语原典中并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根本 没有所谓 佛陀死后进入涅 这一事巴利语中有 parinibbuto 一词, 用来表示佛或阿罗汉等亲证涅 者的逝世 但这词的意思并非 进入 涅 这词的意思仅仅是 完全谢世 完全熄灭 或 圆寂 而已 因为佛或阿罗汉死后没有再生 1 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 佛或阿罗汉去世 般涅 2 后怎么样 这属于不 回答 无记 3 的问题一类[107] 甚至佛陀谈到这个时 也表示我们人的 词汇无法表达阿罗汉死后的情形在回答一个名叫婆磋的游方者的时候 佛陀说 : 那不适用于阿罗汉 因为阿罗汉圆寂后凡是 生 不生 等习 77 1 译注 英语原文是 re-existence 2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梵语 parinirvana 3 译注 巴利语为 avyakata

78 第四章 第三圣谛 灭谛 苦的止息 语的色 受 想 思 识等根由都已彻底根除无遗 不再生了[108] 一般常把阿罗汉之死与柴尽火灭或油尽捻完灯灭相比拟[109] 这里 有一事必须清楚明白了解 不容混淆这就是 以 火焰的熄灭 作比的 不是涅 而是亲证涅 由五蕴和合而生的 人 1 这一点必须特别 强调 因为许多人 甚至一些大学者 都常误会或误解涅 的这一譬喻 涅 从来不与熄灭的火或灯相比拟 关于涅 还有一个很流行的问题 如果没有 自我 没有 我 2 谁 来亲证涅 呢 在进一步谈涅 之前 先让我们自问 如果没有 自 我 谁来想呢 在前面的文章里 我们已经看到 明了 思想本身就 是思想者 思想的后面并没有思想者同样地 亲证 涅 本身就是 3 智慧 就是亲证者在亲证的后面 并没有别的自我在讨论苦 4 的根 源时 5 我们已经看到 明了 : 不论什么 众生 事物或系统 凡内 在有生的本性者 其内在也必含有自灭的本性或种子苦与轮回 6 内在 都有生的本性 所以其内在也必含有自灭的本性或种子苦因 渴 7 而生 因智慧而灭如前文所述 渴 与智慧都在五蕴之内 因此 五蕴生起与熄灭的种子就在五蕴之内这正是佛陀下述名言 的真正意思 正是在这众生的有感有情的六尺身躯内 我说就有一个 世界及其生起 熄灭与导向熄灭之道 [110]8 这意思就是说 所有这四圣 1 换言之 熄灭的是 人 而不是涅槃 顾法严译本编者张澄基注 2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atman 3 译注 巴利语为 panna 音译为 般若 英语原文是 wisdom下同 4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dukkha下同 5 译注 见第三章 第二圣谛 集谛 6 译注 巴利语为 samsara 英语原文是 the circle of continuity 7 译注 巴利语为 tanha 8 译注 僧译本引的梵语为 imasmim yevakhyamamatte kalebale sananamhi samanake lokanca pananapemi lokasamudayanana lokanirodhanaca lokanirodha-gamininca patipadam 78

79 谛也就在这五蕴之内 也就是说 在你我之内[ 这里 世界 二字 1 代 替了 苦 字 2] 这也有这样的意思 没有什么外在的力量使苦生起与 熄灭 下一章将叙述按照第四圣谛发展和培育起来的智慧是如何看到 明 了生命的奥秘 即如实地见到事物的真相这奥秘发现后 这真谛见到 后 所有一切狂热制造相续轮回 3 的虚幻力量就平静下来 不能再产生 任何业行 4 这是因为此时已无虚幻 已无继续生存的 渴 了这就像 精神病患者自觉到他疾病的原因或奥秘时病就治愈了一样 几乎在所有的宗教中 至善之境 5 只有在死后方能达到涅 却可 以就在今生实现 无需等到死后去 获得 凡是亲证真谛 涅 的人 世上没有比此人更快乐的众生了 摆脱 了一切折磨他人的 错综复杂 6 执迷 悲忧和苦恼等等他的心理健 康完美无缺他不追悔过去 不冥索未来 只是扎扎实实地生活在当 下现时里[111] 因此 他丝毫不突出自我 以最纯净的心在欣赏与享受 着一切7 他喜悦 欢跃 享受着纯净的生活 他无所忧愁 感官愉悦 内心宁静而安详[112] 他既无自私的欲求 憎恚 愚痴 自负 傲慢以 及一切这类的污染 只有清净与温良 充满了博爱 慈悲 和善 同情 谅解与宽容他为别人提供的服务最为纯正 因为他没有 自我 的念头 他不求得 不积聚 甚至不积聚精神食粮 因为他摆脱了 自我 的幻 觉和求再生的 渴 79 1 译注 巴利语为 loka 2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巴利语 dukkha下同 3 译注 原文是 the continuity of samsara 4 译注 原文是 karma-formations 僧译的汉译可为 心动 参阅第二章 四圣谛 的 行蕴 一节 5 译注 原作者用的是拉丁语 summum bonum 6 译注 英语原文是 complexes 7 顾法严译本译者按 即陶然与万物合一 浑然忘我之意

80 第四章 第三圣谛 灭谛 苦的止息 涅 超越一切二元与相对的习念因此 涅 超越我们的善恶 是 非 存在与不存在等等的概念甚至用来形容涅 的 快乐 一词 1 其 意义也迥然不同舍利弗有一次说 同修啊 涅 就是快乐 涅 就 是快乐 优陀夷问他 可是 舍利弗同修啊 如果连感受都没了 哪 来快乐呢 舍利弗的回答具有高深的哲学意味 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 的他说 没了感受本身就是快乐 涅 超越逻辑与推理 2无论我们怎样埋头钻研 推测涅 最终真 谛或实相 往往只能算是一种绞尽脑汁而无用的消遣而已 ; 走这条路 我 们将永远无法了解这一切幼儿园的娃娃不该与人争论相对论如果他 耐心而勤奋地钻研学问 会有一天他也许会懂了涅 是要由智者自己 内证的 [ paccattam veditabbo vinnuhi 3 ] 如果我们遵循那 大道 耐 心而勤奋地前进 热诚地训练 净化自己 获得必要的精神上的成长 会 有一天我们可以内证涅 而无须费心钻研谜一样艰深的高调文字 因此 现在让我们回头转向导致内证涅 的大道吧 1 译注 巴利语为 sukha 2 译注 巴利语为 atakkavacara 3 译注 僧译为 vinanahi 80

81 本 章 原 注 [85] 原 注 : 见 楞 伽 经 第 113 页 ( 顾 法 严 译 本 译 者 注 : 见 1923 年 京 都 出 版 社 南 条 文 雄 编 入 楞 伽 经 ) [86] 原 注 : 有 时 也 有 用 正 面 词 语 表 示 涅 槃 的, 如 吉 祥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siva; 英 语 原 文 是 auspicious,good) 安 全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khema; 英 语 原 文 是 safety) 清 净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suddhi; 英 语 原 文 是 pure) 洲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dipa; 英 语 原 文 是 island) 皈 依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sarana; 英 语 原 文 是 refuge) 护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tana; 英 语 原 文 是 protection) 彼 岸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para; 英 语 原 文 是 opposite shore) 和 平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santi; 英 语 原 文 是 peace, tranquillity) 等 杂 部 经 中 的 asamkhata samyutta 经 中 列 有 涅 槃 之 同 义 字 32 种, 大 多 是 譬 喻 性 的 [87] 原 注 : 见 律 藏 大 品 1922 年 阿 陆 塔 葛 玛 版 第 10 页 及 杂 部 经 第 五 集 第 421 页 应 该 注 意 的 是 : 佛 陀 在 鹿 野 苑 第 一 次 说 法 时 已 讲 到 苦 的 止 息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nirodha; 英 语 原 文 是 cessation of dukkha) 这 一 定 义 的 意 思, 但 并 没 用 涅 槃 ( 译 注 : 原 作 者 用 的 是 巴 利 语 nibbana) 一 词 [88] 原 注 : 见 杂 部 经 第 一 集 第 136 页 [89] 原 注 : 见 同 经 第 四 集 第 359 页 [90] 原 注 : 见 同 经 第 三 集 第 190 页 [91] 原 注 : 这 里 用 的 是 巴 利 语 pipasa, 意 思 是 口 渴 [92] 原 注 : 见 增 支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二 集 第 34 页 [93] 原 注 : 见 杂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四 集 第 251 页 [94] 原 注 : 舍 利 弗 语 见 中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一 集 第 191 页 [95] 原 注 : 佛 陀 另 一 弟 子 谟 尸 罗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musili) 语 见 杂 部 经 巴 利 语 学 会 版 第 二 集 第 117 页 81 [96] 原 注 : 见 小 部 经 1929 年 科 伦 坡 版 的 感 兴 语 ( 译 注 : 巴 利 语 为 udana, 嗢 陀 南 ) 第 129 页

张 荣 芳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广 东 广 州 张 荣 芳 男 广 东 廉 江 人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我 们 要 打 破 以 前 学 术 界 上 的 一 切 偶 像 以 前 学 术 界 的 一 切 成 见 屏 除 我 们 要 实 地 搜 罗 材 料 到 民 众 中 寻 方 言 到 古 文 化 的 遗 址 去 发 掘 到 各 种 的 人 间 社 会 去

More information

何 秋 琳 张 立 春 视 觉 学 习 研 究 进 展 视 觉 注 意 视 觉 感 知

何 秋 琳 张 立 春 视 觉 学 习 研 究 进 展 视 觉 注 意 视 觉 感 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开 放 教 育 研 究 何 秋 琳 张 立 春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未 来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广 东 广 州 随 着 图 像 化 技 术 和 电 子 媒 体 的 发 展 视 觉 学 习 也 逐 步 发 展 为 学 习 科 学 的 一 个 研 究 分 支 得 到 研 究 人 员 和 教 育 工 作 者 的 广 泛 关 注 基 于 此 作 者 试 图 对 视 觉 学 习

More information

文 化 记 忆 传 统 创 新 与 节 日 遗 产 保 护 根 据 德 国 学 者 阿 斯 曼 的 文 化 记 忆 理 论 仪 式 与 文 本 是 承 载 文 化 记 忆 的 两 大 媒 体 在 各 种 仪 式 行 为 中 节 日 以 其 高 度 的 公 共 性 有 组 织 性 和 历 史 性 而 特 别 适 用 于 文 化 记 忆 的 储 存 和 交 流 节 日 的 文 化 功 能 不 仅 在 于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晓 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马 俊 峰 在 社 会 公 正 问 题 的 大 讨 论 中 罗 尔 斯 诺 齐 克 哈 耶 克 麦 金 泰 尔 等 当 代 西 方 思 想 家 的 论 述 被 反 复 引 用 和 申 说 而 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等 经 典 作 家 的 观 点 置 于 一 种 被 忽 视 甚 至 被 忘 却 的 状 态 形 成 这 种

More information

资 料 来 源 延 边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小 野 和 子 指 出 年 实 施 婚 姻 法 后 的 年 间 中 国 有 万 人 因 婚 姻 问 题 自 杀 或 被 杀 离 婚 自 由 对 社 会 和 家 庭 稳 定 带 来 了 很 大 的 影 响 因 婚 姻 问 题 刑 事 案 件 频 发 已

资 料 来 源 延 边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小 野 和 子 指 出 年 实 施 婚 姻 法 后 的 年 间 中 国 有 万 人 因 婚 姻 问 题 自 杀 或 被 杀 离 婚 自 由 对 社 会 和 家 庭 稳 定 带 来 了 很 大 的 影 响 因 婚 姻 问 题 刑 事 案 件 频 发 已 以 延 边 朝 鲜 族 女 性 的 涉 外 婚 姻 为 例 本 研 究 运 用 交 换 理 论 以 延 边 朝 鲜 族 女 性 的 涉 外 婚 姻 为 例 探 讨 婚 姻 中 的 资 源 与 交 换 之 间 的 关 系 年 中 国 和 韩 国 建 交 后 在 延 边 朝 鲜 族 社 会 里 社 会 经 济 资 源 匮 乏 的 女 性 在 涉 外 婚 姻 中 将 自 身 的 年 轻 作 为 可 利 用

More information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对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运 行 基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对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运 行 基 内 部 资 料 东 北 师 范 大 教 运 行 基 本 状 态 据 报 告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务 处 2015 年 10 月 27 日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More information

论 华 兹 华 斯 塌 毁 的 茅 舍 的 主 题 与 叙 事 技 巧 的 统 一 李 增 王 云 在 塌 毁 的 茅 舍 一 诗 中 华 兹 华 斯 综 合 运 用 了 指 涉 主 题 的 叙 事 行 动 以 及 控 制 读 者 情 感 发 展 的 叙 事 节 奏 有 条 不 紊 地 引 导 读 者 经 历 了 心 灵 之 旅 最 终 与 叙 述 者 一 道 得 到 心 灵 的 训 诫 因 此 只

More information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林 大 津 毛 浩 然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的 英 语 热 引 发 了 大 中 小 学 英 语 教 育 整 体 规 划 问 题 在 充 分 考 虑 地 区 学 校 和 个 体 差 异 以 及 各 家 观 点 的 基 础 上 遵 循 实 事 求 是 逐 级 定 位 逐 层 分 流 因 材 施 教 的 原 则 本 研 究 所 倡 导 的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More information

<433A5C55736572735C6B73625C4465736B746F705CB9FABCCAD6D0D2BDD2A9D7A8D2B5B8DFBCB6BCBCCAF5D6B0B3C6C6C0C9F3C9EAC7EBD6B8C4CFA3A832303136CDA8D3C3B0E6A3A92E646F63>

<433A5C55736572735C6B73625C4465736B746F705CB9FABCCAD6D0D2BDD2A9D7A8D2B5B8DFBCB6BCBCCAF5D6B0B3C6C6C0C9F3C9EAC7EBD6B8C4CFA3A832303136CDA8D3C3B0E6A3A92E646F63> 附 件 1 国 际 中 药 专 业 高 级 技 术 职 称 评 审 条 件 及 报 名 材 料 一 系 列 ( 一 ) 中 1 高 级 专 科 ( 副 ) 高 级 专 科 ( 副 ) 1 取 得 中 专 科 职 称 后, 独 立 从 事 中 临 床 实 践 5 年 以 上 2 取 得 中 博 士 学 位 后, 临 床 实 践 2 年 以 上 3 取 得 中 硕 士 学 位 后, 临 床 实 践 7

More information

科 学 出 版 社 科 学 出 版 社 前 言 本 书 是 针 对 普 通 高 等 院 校 经 济 类 和 工 商 管 理 类 本 科 专 业 财 务 管 理 学 的 教 学 需 求, 结 合 教 育 部 经 济 管 理 类 本 科 财 务 管 理 学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编 写 而 成 的 本 书 执 笔 者 都 是 长 期 工 作 在 财 务 管 理 教 学 一 线 的 专 业 教 师,

More information

论 吉 卜 林 勇 敢 的 船 长 们 中 的 教 育 理 念 陈 兵 勇 敢 的 船 长 们 是 英 国 首 位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得 主 鲁 德 亚 德 吉 卜 林 的 一 部 教 育 小 说 通 过 主 人 公 哈 维 的 成 长 历 程 表 达 了 作 者 的 教 育 理 念 本 文 认 为 像 维 多 利 亚 时 代 晚 期 的 许 多 英 国 人 一 样 吉 卜 林 比 较 注 重

More information

2006年顺德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2006年顺德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2014 年 顺 德 区 高 中 阶 段 学 校 考 试 提 前 批 第 一 批 第 二 批 学 校 录 取 根 据 佛 山 市 办 提 供 的 考 生 数 据, 现 将 我 区 2014 年 高 中 阶 段 学 校 考 试 提 前 批 第 一 批 第 二 批 学 校 的 录 取 公 布 如 下 : 一 顺 德 一 中 录 取 分 第 1 志 愿, 总 分 585, 综 合 表 现 评 价 A, 考

More information

深圳市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 证 券 代 码 :002388 证 券 简 称 : 新 亚 制 程 公 告 编 号 :2016-053 深 圳 市 新 亚 电 子 制 程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16 年 第 二 次 临 时 股 东 大 会 决 议 公 告 本 公 司 及 董 事 会 全 体 成 员 保 证 公 告 内 容 真 实 准 确 和 完 整, 不 存 在 虚 假 记 载 误 导 性 陈 述 或 者 重 大 遗 漏 特

More information

课程类 别

课程类 别 美 声 演 唱 方 向 培 养 方 案 一 培 养 目 标 本 方 向 要 求 学 生 德 智 体 美 全 面 发 展, 培 养 能 在 文 艺 团 体 从 事 声 乐 演 唱 及 能 在 艺 术 院 校 从 事 本 方 向 教 学 的 高 级 门 人 才 二 培 养 规 格 本 方 向 学 生 应 系 统 掌 握 声 乐 演 唱 方 面 的 理 论 和 技 能, 具 备 较 高 的 声 乐 演 唱

More information

名 称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83001 环 境 科 学 1 生 物 学 仅 接 收 院 内 调 剂, 初 试 分 数 满 足 我 院 生 物 学 复 试 最 低 分 数 线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71300 生 态 学 5 生 态 学 或 生 物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40102

名 称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83001 环 境 科 学 1 生 物 学 仅 接 收 院 内 调 剂, 初 试 分 数 满 足 我 院 生 物 学 复 试 最 低 分 数 线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71300 生 态 学 5 生 态 学 或 生 物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40102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2016 年 接 收 校 内 外 优 秀 硕 士 研 究 生 调 剂 信 息 表 名 称 经 济 与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020101 政 治 经 济 学 1 经 济 学 类 毕 业 学 校 与 报 考 学 校 不 低 于 我 校 办 学 层 次 经 济 与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020105 世 界 经 济 学 1 经 济 学 类 毕 业 学 校 与 报 考 学 校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¹ º 农 业 流 动 人 口 是 指 户 口 性 质 为 农 业 户 口 在 流 入 地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居 住 一 个 月 及 以 上 的 流 动 人 口 非 农 流 动 人 口 是 指 户 口 性 质 为 非 农 户 口 在 流 入 地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居 住 一 个

¹ º ¹ º 农 业 流 动 人 口 是 指 户 口 性 质 为 农 业 户 口 在 流 入 地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居 住 一 个 月 及 以 上 的 流 动 人 口 非 农 流 动 人 口 是 指 户 口 性 质 为 非 农 户 口 在 流 入 地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居 住 一 个 ¹ 改 革 开 放 年 来 人 口 流 动 规 模 持 续 增 加 对 我 国 社 会 经 济 的 持 续 发 展 起 到 了 重 要 作 用 为 全 面 了 解 我 国 流 动 人 口 生 存 状 况 准 确 把 握 流 动 人 口 发 展 规 律 和 趋 势 不 断 加 强 流 动 人 口 服 务 管 理 引 导 人 口 有 序 流 动 合 理 分 布 国 家 人 口 计 生 委 于 年 月 启

More information

!!

!! 梁 运 文 霍 震 刘 凯 本 文 利 用 奥 尔 多 中 心 的 调 查 数 据 从 三 个 方 面 对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财 产 分 布 状 况 进 行 了 详 细 的 实 证 分 析 首 先 刻 画 了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财 产 分 布 的 总 体 统 计 特 征 然 后 从 财 产 构 成 出 发 对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财 产 分 布 进 行 了 结 构 分 解 最 后 通

More information

( 二 ) 现 行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不 利 于 培 养 人 的 创 新 精 神,,,,,,,,,,,,, [ ],,,,,,,,,,, :, ;,,,,,,? ( 三 ) 现 行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不 利 于 全 体 学 生 都 获 得 全 面 发 展,, [ ],,,,,,,,,,,

( 二 ) 现 行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不 利 于 培 养 人 的 创 新 精 神,,,,,,,,,,,,, [ ],,,,,,,,,,, :, ;,,,,,,? ( 三 ) 现 行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不 利 于 全 体 学 生 都 获 得 全 面 发 展,, [ ],,,,,,,,,,, ( ) ( )... 李 雪 岩, 龙 耀 (.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商 学 院, 广 西 南 宁 ;. 中 山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 : 高 等 教 育 是 专 业 教 育 高 考 是 为 高 等 教 育 服 务 的, 是 为 高 等 专 业 教 育 选 拔 有 专 业 培 养 潜 质 的 人 才 现 行 高 考 制 度 忽 略 专 业 潜 质 的 因 素, 过 份 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文件汇编.doc

Microsoft Word - 文件汇编.doc 北 京 市 中 医 管 理 局 二 一 五 年 四 月 ... 1... 18 2015... 30 京 中 医 政 字 [2014]160 号 1 2 一 充 分 认 识 中 医 健 康 乡 村 建 设 工 作 的 重 要 意 义 二 建 立 健 全 工 作 保 障 机 制 2014 12 15 三 做 好 工 作 启 动 的 准 备 事 宜 1 2014 12 15 5-10 2014 12 15

More information

一 女 儿 国 形 象 历 史 溯 源 二 双 性 同 体 的 新 女 性

一 女 儿 国 形 象 历 史 溯 源 二 双 性 同 体 的 新 女 性 女 性 乌 托 邦 她 乡 和 红 楼 梦 中 的 女 儿 国 刘 英 李 莉 南 开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天 津 来 自 于 远 古 母 系 社 会 的 女 儿 国 已 经 成 为 一 种 代 表 女 性 空 间 的 文 学 形 象 在 中 外 作 家 的 笔 下 屡 被 涉 及 将 美 国 女 作 家 夏 洛 特 柏 金 斯 吉 尔 曼 的 她 乡 与 曹 雪 芹 的 红 楼 梦 中 所

More information

<433A5C446F63756D656E747320616E642053657474696E67735C41646D696E6973747261746F725CD7C0C3E65CC2DBCEC4CFB5CDB3CAB9D3C3D6B8C4CFA3A8BCF2BBAFA3A95CCAB9D3C3D6B8C4CF31302D31392E646F63>

<433A5C446F63756D656E747320616E642053657474696E67735C41646D696E6973747261746F725CD7C0C3E65CC2DBCEC4CFB5CDB3CAB9D3C3D6B8C4CFA3A8BCF2BBAFA3A95CCAB9D3C3D6B8C4CF31302D31392E646F63> ( 一 ) 系 统 整 体 操 作 流 程 简 述 3 ( 二 ) 系 统 中 各 角 色 操 作 功 能 说 明 5 1. 学 院 管 理 员 5 2. 教 学 院 长 8 3. 指 导 教 师 10 4. 答 辩 组 组 长 12 5. 学 生 12 6. 系 统 管 理 员 15 ( 一 ) 论 文 系 统 常 见 问 题 16 ( 二 ) 论 文 查 重 常 见 问 题 22 1 2 主

More information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县 乡 两 级 的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如 何 建 立 民 主 的 合 作 新 体 制 县 乡 人 大 运 行 机 制 研 究 课 题 组 引 言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二 密 县 在 周 初 是 两 个 小 国 密 国 和 郐 国 三 密 县 的 第 一 任 县 令 卓 茂 四 明 清 时 代 的 密 县 二 从 集 中 的 动 员 体

More information

21 业 余 制 -- 高 起 专 (12 级 ) 75 元 / 学 分 网 络 学 院 学 生 沪 教 委 财 (2005)49 号 江 西 化 校 工 科 22 业 余 制 -- 高 起 专 (12 级 ) 70 元 / 学 分 网 络 学 院 学 生 沪 教 委 财 (2005)49 号 吉

21 业 余 制 -- 高 起 专 (12 级 ) 75 元 / 学 分 网 络 学 院 学 生 沪 教 委 财 (2005)49 号 江 西 化 校 工 科 22 业 余 制 -- 高 起 专 (12 级 ) 70 元 / 学 分 网 络 学 院 学 生 沪 教 委 财 (2005)49 号 吉 1 普 通 高 校 学 费 5000 元 / 学 年 一 般 专 业 2 普 通 高 校 学 费 5500 元 / 学 年 特 殊 专 业 3 普 通 高 校 学 费 10000 元 / 学 年 艺 术 专 业 4 中 德 合 作 办 学 15000 元 / 学 年 本 科 生 本 科 学 费 5 ( 含 港 澳 修 读 第 二 专 业 辅 修 专 业 及 学 位 学 费 不 超 过 选 读 专 业

More information

本 文 从 贫 困 概 念 及 演 化 提 出 新 贫 困 人 口 的 定 义 和 类 型 认 为 新 贫 困 人 口 是 我 国 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制 度 转 轨 过 程 中 的 利 益 受 损 者 解 决 新 贫 困 人 口 的 生 存 权 和 发 展 权 问 题 是 政 府 的 基 本 责 任 由 此 从 社 会 保 障 的 内 涵 功 能 和 价 值 基 础 等 角 度 阐

More information

ETF、分级基金规模、份额变化统计20130816

ETF、分级基金规模、份额变化统计20130816 ETF 分 级 基 金 规 模 份 额 变 化 统 计 截 至 上 周 末, 全 市 场 股 票 型 ETF 规 模 约 1451 亿, 份 额 约 1215 亿,ETF 总 份 额 及 规 模 的 周 变 动 值 分 别 为 -23-44 亿, 份 额 与 规 模 均 下 降 ; 分 级 基 金 规 模 约 438 亿, 份 额 572 亿, 总 份 额 及 规 模 的 周 变 动 值 分 别 为

More information

南 昌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唐 美 丽 张 保 和 南 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井 冈 山 大 学 政 法 学 院 江 西 吉 安 伯 恩 施 坦 以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新 材 料 为 借 口 声 称 垄 断 组 织 和 信 用 制 度 一 样 可

More information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611 语 言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016 年 最 新 考 研 资 料 > 2-2 语 言 学 纲 要 笔 记, 由 考 取 本 校 本 专 业 高 分 研 究 生 总 结 而 来, 重 点 突 出, 借 助 此 笔 记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复 习 效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611 语 言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016 年 最 新 考 研 资 料 > 2-2 语 言 学 纲 要 笔 记, 由 考 取 本 校 本 专 业 高 分 研 究 生 总 结 而 来, 重 点 突 出, 借 助 此 笔 记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复 习 效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611 语 言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802 文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702 普 通 物 理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3 伊 犁

More information

郭 双 林 前 后 甲 寅 派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子 展 最 近 三 十 年 中 国 文 学 史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郭 双 林 前 后 甲 寅 派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子 展 最 近 三 十 年 中 国 文 学 史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前 后 甲 寅 派 考 郭 双 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 双 林 前 后 甲 寅 派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More information

18 上 报 该 学 期 新 生 数 据 至 阳 光 平 台 第 一 学 期 第 四 周 至 第 六 周 19 督 促 学 习 中 心 提 交 新 增 专 业 申 请 第 一 学 期 第 四 周 至 第 八 周 20 编 制 全 国 网 络 统 考 十 二 月 批 次 考 前 模 拟 题 第 一 学

18 上 报 该 学 期 新 生 数 据 至 阳 光 平 台 第 一 学 期 第 四 周 至 第 六 周 19 督 促 学 习 中 心 提 交 新 增 专 业 申 请 第 一 学 期 第 四 周 至 第 八 周 20 编 制 全 国 网 络 统 考 十 二 月 批 次 考 前 模 拟 题 第 一 学 1 安 排 组 织 全 国 网 络 统 考 九 月 批 次 网 上 考 前 辅 导 第 一 学 期 第 一 周 统 考 考 前 半 个 月 2 下 发 全 国 网 络 统 考 九 月 批 次 准 考 证 第 一 学 期 第 一 周 导 出 下 半 年 成 人 本 科 学 士 学 位 英 语 统 一 考 试 报 考 3 信 息 第 一 学 期 第 一 周 4 教 学 计 划 和 考 试 计 划 上 网,

More information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陈 小 红 加 里 斯 奈 德 被 深 层 生 态 学 家 视 为 他 们 的 桂 冠 诗 人 他 为 全 球 生 态 运 动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本 文 旨 在 研 究 其 诗 歌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独 特 的 生 态 观 主 要 从 四 方 面 来 阐 明 斯 奈 德 对 荒 野 的 热 爱 对 文 明 的 反 思 对 印 第 安 人 生 活 的 向 往 以 及 对 理 想 的

More information

中 中 中 中 部 中 岗 位 条 件 历 其 它 历 史 师 地 理 师 生 物 师 体 与 健 康 师 04 05 06 07 从 事 中 历 史 工 从 事 中 地 理 工 从 事 中 生 物 工 从 事 中 体 与 健 康 工 2. 课 程 与 论 ( 历 史 ); 2. 科 ( 历 史 )

中 中 中 中 部 中 岗 位 条 件 历 其 它 历 史 师 地 理 师 生 物 师 体 与 健 康 师 04 05 06 07 从 事 中 历 史 工 从 事 中 地 理 工 从 事 中 生 物 工 从 事 中 体 与 健 康 工 2. 课 程 与 论 ( 历 史 ); 2. 科 ( 历 史 ) 中 中 中 部 中 26 年 系 统 事 业 公 开 计 划 岗 位 条 件 历 其 它 数 师 英 语 师 物 理 师 02 0 从 事 中 数 工 从 事 中 英 语 工 从 事 中 物 理 工 2. 课 程 与 论 ( 数 ); 2. 科 ( 数 );. 数 ; 4. 基 础 数 ; 5. 计 算 数 ; 6. 概 率 论 与 数 理 统 计 ; 7. 应 用 数 ; 8. 数. 课 程 与

More information

三武一宗灭佛研究

三武一宗灭佛研究 四 川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三 武 一 宗 灭 佛 研 究 姓 名 : 张 箭 申 请 学 位 级 别 : 博 士 专 业 : 中 国 古 代 史 指 导 教 师 : 杨 耀 坤 20020101 三

More information

一 公 共 卫 生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的 概 述 学 位 论 文 是 对 研 究 生 进 行 科 学 研 究 或 承 担 专 门 技 术 工 作 的 全 面 训 练, 是 培 养 研 究 生 创 新 能 力, 综 合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发 现 问 题,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一 公 共 卫 生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的 概 述 学 位 论 文 是 对 研 究 生 进 行 科 学 研 究 或 承 担 专 门 技 术 工 作 的 全 面 训 练, 是 培 养 研 究 生 创 新 能 力, 综 合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发 现 问 题,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上 海 市 公 共 卫 生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基 本 要 求 和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试 行 ) 上 海 市 学 位 委 员 会 办 公 室 二 O 一 二 年 三 月 一 公 共 卫 生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的 概 述 学 位 论 文 是 对 研 究 生 进 行 科 学 研 究 或 承 担 专 门 技 术 工 作 的 全 面 训 练, 是 培 养 研 究 生 创

More information

一 开 放 性 的 政 策 与 法 规 二 两 岸 共 同 的 文 化 传 承 三 两 岸 高 校 各 自 具 有 专 业 优 势 远 见 杂 志 年 月 日

一 开 放 性 的 政 策 与 法 规 二 两 岸 共 同 的 文 化 传 承 三 两 岸 高 校 各 自 具 有 专 业 优 势 远 见 杂 志 年 月 日 河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新 时 期 海 峡 两 岸 高 校 开 放 招 生 问 题 探 讨 郑 若 玲 王 晓 勇 海 峡 两 岸 高 校 开 放 招 生 是 新 时 期 推 进 海 峡 两 岸 高 等 教 育 交 流 与 合 作 的 重 要 尝 试 系 统 梳 理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两 岸 招 生 政 策 与 就 学 人 数 发 展 变 化 的 历 史 进 程 可 发 现 促 进 两

More information

!!!!!

!!!!! 美 国 旧 金 山 湾 区 田 野 调 查 札 记 !!!!! ! 个 案 一 男 士 年 龄 岁 籍 贯 沈 阳! !! 个 案 二 女 士 年 龄 岁 籍 贯 沈 阳!! !!! 一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移 民 理 论 的 解 释!! 二 制 度 层 面 的 原 因! 三 社 会 资 本 理 论 与 东 北 人 移 民 网 络 !!!!!! 四 社 会 关 系 网 络 资 源 配 置 理 论

More information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简报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简报 2015 年 中 央 财 经 大 学 研 究 生 招 生 录 取 工 作 简 报 一 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录 取 情 况 2015 年 共 有 8705 人 报 考 我 校 硕 士 研 究 生, 其 中 学 术 型 研 究 生 报 考 3657 人,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报 考 5048 人 ; 总 报 考 人 数 较 2014 年 增 长 1.4%, 学 术 型 报 考 人 数 较

More information

I

I 机 电 一 级 注 册 建 造 师 继 续 教 育 培 训 广 东 培 训 点 网 上 报 名 操 作 使 用 手 册 (2013 年 1 月, 第 一 版 ) 第 一 章 个 人 注 册 与 个 人 信 息 管 理 1. 个 人 注 册 ( 请 每 人 只 申 请 一 个 注 册 号, 如 果 单 位 批 量 报 班 单 位 帮 申 请 注 册, 不 需 个 人 再 注 册 ) 首 次 报 班,

More information

作 为 生 产 者 式 文 本 的 女 性 主 义 通 俗 小 说 梅 丽 本 文 借 鉴 文 化 研 究 理 论 家 约 翰 费 斯 克 的 生 产 者 式 文 本 这 一 概 念 考 察 女 性 主 义 通 俗 小 说 的 文 本 特 征 写 作 策 略 和 微 观 政 治 意 义 女 性 主 义 通 俗 小 说 通 过 对 传 统 通 俗 小 说 的 挪 用 和 戏 仿 传 播 女 性 主 义

More information

评 委 : 李 炎 斌 - 个 人 技 术 标 资 信 标 初 步 审 查 明 细 表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投 标 函 未 按 招 标 文 件 规 定 填 写 漏 填 或 内 容 填 写 错 误 的 ; 不 同 投 标 人 的 投 标 文 件 由 同 一 台 电 脑 或 同 一 家 投 标 单

评 委 : 李 炎 斌 - 个 人 技 术 标 资 信 标 初 步 审 查 明 细 表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投 标 函 未 按 招 标 文 件 规 定 填 写 漏 填 或 内 容 填 写 错 误 的 ; 不 同 投 标 人 的 投 标 文 件 由 同 一 台 电 脑 或 同 一 家 投 标 单 评 委 : 李 炎 斌 - 个 人 清 标 评 审 明 细 表 评 审 因 素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清 标 评 审 1 深 圳 市 创 捷 科 技 有 限 合 格 2 四 川 川 大 智 胜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合 格 3 北 京 航 天 长 峰 科 技 工 业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合 格 4 深 圳 中 兴 力 维 技 术 有 限 合 格 5 深 圳 键 桥 通 讯 技 术 股 份 有

More information

朱 丽 明 柯 美 云 周 丽 雅 袁 耀 宗 罗 金 燕 候 晓 华 陈 旻 湖 滥 用 安 非 他 命 会 增 加 得 心 脏 病 的 风 险 据 美 国 科 技 新 闻 网 报 道 根 据 纽 约 路 透 社 报 道 一 份 新 的 研 究 显 示 青 年 及 成 年 人 若 滥 用 安 非 他 命 会 增 加 得 心 脏 病 的 风 险 美 国 德 州 大 学 西 南 医 学 中 心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王 日 根 徐 士 林 与 清 初 福 建 汀 漳 道 的 社 会 治 理

第 期 王 日 根 徐 士 林 与 清 初 福 建 汀 漳 道 的 社 会 治 理 王 日 根 厦 门 大 学 历 史 研 究 所 福 建 厦 门 徐 士 林 任 职 汀 漳 道 期 间 留 下 了 一 些 断 案 记 录 这 些 断 案 记 录 体 现 了 如 下 追 求 士 子 应 成 为 社 会 的 仪 型 地 方 上 的 健 讼 风 气 必 须 得 到 抑 制 对 于 社 会 发 展 中 的 纠 纷 的 解 决 务 求 公 正 以 确 立 正 确 的 社 会 价 值 导 向

More information

反 学 校 文 化 与 阶 级 再 生 产 小 子 与 子 弟 之 比 较 周 潇 作 者 通 过 对 北 京 某 打 工 子 弟 学 校 的 田 野 调 查 后 发 现 在 农 民 工 子 弟 中 间 盛 行 着 类 似 学 做 工 中 所 描 述 的 工 人 阶 级 小 子 的 反 学 校 文 化 但 是 由 于 制 度 安 排 与 社 会 条 件 的 差 异 子 弟 与 小 子 的 反 学 校

More information

府 任 命 阿 美 士 德 为 正 使 访 华 斯 当 东 被 任 命 为 副 使 陪 同 阿 美 士 德 再 次 来 到 北 京 在 觐 见 礼 仪 问 题 上 中 英 双 方 产 生 了 分 歧 斯 当 东 坚 决 反 对 阿 美 士 德 向 中 国 皇 帝 行 叩 头 礼 最 终 导 致 这

府 任 命 阿 美 士 德 为 正 使 访 华 斯 当 东 被 任 命 为 副 使 陪 同 阿 美 士 德 再 次 来 到 北 京 在 觐 见 礼 仪 问 题 上 中 英 双 方 产 生 了 分 歧 斯 当 东 坚 决 反 对 阿 美 士 德 向 中 国 皇 帝 行 叩 头 礼 最 终 导 致 这 年 月 第 期 清 史 研 究 编 译 组 按 年 下 半 年 戴 逸 先 生 在 谈 话 中 指 出 年 英 国 政 府 再 次 派 遣 阿 美 士 德 使 团 来 华 其 目 的 与 马 戛 尔 尼 使 团 大 致 相 同 由 于 该 使 团 不 愿 意 向 嘉 庆 帝 行 叩 头 礼 遭 到 清 政 府 驱 逐 这 次 礼 仪 之 争 中 方 记 载 较 少 英 国 方 面 是 如 何 记 载

More information

试 论 后 民 权 时 代 美 国 黑 人 的 阶 层 分 化 和 族 裔 特 征 学 者 年 代 黑 人 中 产 阶 层 定 义 弗 瑞 泽 毕 林 斯 勒 马 克 艾 德 威 尔 逊 科 林 斯 兰 德 里 奥 力 威 夏 佩 罗 帕 锑 罗 收 入 来 源 于 从 事 可 以 定 义 为 白

试 论 后 民 权 时 代 美 国 黑 人 的 阶 层 分 化 和 族 裔 特 征 学 者 年 代 黑 人 中 产 阶 层 定 义 弗 瑞 泽 毕 林 斯 勒 马 克 艾 德 威 尔 逊 科 林 斯 兰 德 里 奥 力 威 夏 佩 罗 帕 锑 罗 收 入 来 源 于 从 事 可 以 定 义 为 白 蒿 琨 黑 人 中 产 阶 层 试 论 后 民 权 时 代 美 国 黑 人 的 阶 层 分 化 和 族 裔 特 征 学 者 年 代 黑 人 中 产 阶 层 定 义 弗 瑞 泽 毕 林 斯 勒 马 克 艾 德 威 尔 逊 科 林 斯 兰 德 里 奥 力 威 夏 佩 罗 帕 锑 罗 收 入 来 源 于 从 事 可 以 定 义 为 白 领 工 作 的 服 务 行 业 中 产 阶 层 的 成 就 由 教 育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9D8D3DAB0BABBAAA3A8C9CFBAA3A3A9D7D4B6AFBBAFB9A4B3CCB9C9B7DDD3D0CFDEB9ABCBBE32303132C4EAC4EAB6C8B9C9B6ABB4F3BBE1B7A8C2C9D2E2BCFBCAE9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9D8D3DAB0BABBAAA3A8C9CFBAA3A3A9D7D4B6AFBBAFB9A4B3CCB9C9B7DDD3D0CFDEB9ABCBBE32303132C4EAC4EAB6C8B9C9B6ABB4F3BBE1B7A8C2C9D2E2BCFBCAE92E646F6378> 上 海 德 载 中 怡 律 师 事 务 所 关 于 昂 华 ( 上 海 ) 自 动 化 工 程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二 〇 一 二 年 年 度 股 东 大 会 法 律 意 见 书 上 海 德 载 中 怡 律 师 事 务 所 上 海 市 银 城 中 路 168 号 上 海 银 行 大 厦 1705 室 (200120) 电 话 :8621-5012 2258 传 真 :8621-5012 2257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 一 ) 深 刻 认 识 学 习 教 育 的 重 大 意 义 : - 3 - ( 二 ) 明 确 学 习 教 育 的 任 务 目 标 ( 三 ) 把 握 特 点 方 法 - 4 - ( 四 ) 坚 持 六 项 原 则 在 - 5 - ( 五 ) 着 力 解 决 问 题 - 6 - - 7 - - 8 - ( 一 ) 学 党 章 党 规, 进 一 步 明 确 党 员 标 准 树 立 行 为 规 范

More information

海 外 中 国 电 影 研 究 的 东 方 主 义 话 语 方 式 以 海 外 谢 晋 电 影 研 究 的 文 献 学 分 析 为 例 杨 俊 蕾 复 旦 大 学 中 文 系 上 海 长 期 以 来 海 外 学 者 围 绕 中 国 电 影 的 研 究 存 在 着 东 方 主 义 惯 性 思 维 理 解 这 个 问 题 的 前 奏 可 以 联 系 到 海 外 电 影 关 于 中 国 华 人 形 象 塑

More information

1600 1000 40 50 2030 2000 采 取 行 动 的 机 会 90% 开 拓 成 功 的 道 路 2

1600 1000 40 50 2030 2000 采 取 行 动 的 机 会 90% 开 拓 成 功 的 道 路 2 简 略 版 本 :2015 3 10 2016 2021 全 球 卫 生 部 门 病 毒 性 肝 炎 战 略 2016 2021 2015 3 12 2012 2010 2014 2015 2016 2021 140 55% 35% 5 15% 5 20% 2.4 1.3 1.5 1 1600 1000 40 50 2030 2000 采 取 行 动 的 机 会 90% 开 拓 成 功 的 道 路

More information

(2015-2016-2)-0004186-04205-1 140242 信 号 与 系 统 Ⅰ 学 科 基 础 必 修 课 37 37 1 教 203 17 周 2016 年 06 月 13 日 (08:00-09:35) (2015-2016-2)-0004186-04205-1 141011

(2015-2016-2)-0004186-04205-1 140242 信 号 与 系 统 Ⅰ 学 科 基 础 必 修 课 37 37 1 教 203 17 周 2016 年 06 月 13 日 (08:00-09:35) (2015-2016-2)-0004186-04205-1 141011 关 于 2015-2016 学 年 第 二 学 期 期 末 周 内 考 试 时 间 地 点 安 排 选 课 课 号 班 级 名 称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性 质 合 考 人 数 实 际 人 数 考 试 教 室 考 试 段 考 试 时 间 (2015-2016-2)-0006178-04247-1 130101 测 试 技 术 基 础 学 科 基 础 必 修 课 35 35 1 教 401 17 周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 洪 小 夏 中 美 合 作 所 是 抗 战 时 期 中 美 两 国 在 反 法 西 斯 统 一 战 线 背 景 下 建 立 的 一 个 抗 日 军 事 合 作 机 构 但 过 去 由 文 学 影 视 作 品 给 人 造 成 的 印 象 似 乎 是 一 个 美 蒋 反 动 派 勾 结 的 集 中 营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以 后 逐 渐 有 人 为 其 正 名 但 长 期 宣 传 形 成

More information

评 委 : 徐 岩 宇 - 个 人 技 术 标 资 信 标 初 步 审 查 明 细 表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投 标 函 未 按 招 标 文 件 规 定 填 写 漏 填 或 内 容 填 写 错 误 的 ; 不 同 投 标 人 的 投 标 文 件 由 同 一 台 电 脑 或 同 一 家 投 标 单

评 委 : 徐 岩 宇 - 个 人 技 术 标 资 信 标 初 步 审 查 明 细 表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投 标 函 未 按 招 标 文 件 规 定 填 写 漏 填 或 内 容 填 写 错 误 的 ; 不 同 投 标 人 的 投 标 文 件 由 同 一 台 电 脑 或 同 一 家 投 标 单 评 委 : 徐 岩 宇 - 个 人 清 标 评 审 明 细 表 评 审 因 素 序 号 投 标 单 位 清 标 评 审 1 深 圳 市 创 捷 科 技 有 限 合 格 2 四 川 川 大 智 胜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合 格 3 北 京 航 天 长 峰 科 技 工 业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合 格 4 深 圳 中 兴 力 维 技 术 有 限 合 格 5 深 圳 键 桥 通 讯 技 术 股 份 有

More information

珠江钢琴股东大会

珠江钢琴股东大会 证 券 代 码 :002678 证 券 简 称 : 珠 江 钢 琴 公 告 编 号 :2015-038 广 州 珠 江 钢 琴 集 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年 度 股 东 大 会 决 议 公 告 本 公 司 及 董 事 会 全 体 成 员 保 证 信 息 披 露 的 内 容 真 实 准 确 完 整, 没 有 虚 假 记 载 误 导 性 陈 述 或 重 大 遗 漏 特 别 提 示 :

More information

0 年 上 半 年 评 价 与 考 核 细 则 序 号 部 门 要 素 值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标 准 考 核 ( 扣 原 因 ) 考 评 得 3 安 全 生 产 目 30 无 同 等 责 任 以 上 道 路 交 通 亡 人 事 故 无 轻 伤 责 任 事 故 无 重 大 质 量

0 年 上 半 年 评 价 与 考 核 细 则 序 号 部 门 要 素 值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标 准 考 核 ( 扣 原 因 ) 考 评 得 3 安 全 生 产 目 30 无 同 等 责 任 以 上 道 路 交 通 亡 人 事 故 无 轻 伤 责 任 事 故 无 重 大 质 量 0 年 上 半 年 评 价 与 考 核 细 则 序 号 部 门 要 素 值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标 准 无 同 等 责 任 以 上 道 路 交 通 亡 人 事 故 3 无 轻 伤 责 任 事 故 目 标 30 及 事 无 重 大 质 量 工 作 过 失 故 管 无 其 他 一 般 责 任 事 故 理 在 公 司 文 明 环 境 创 建 中, 无 工 作 过 失 及 被 追 究 的

More information

李 晓 岑 新 疆 墨 玉 县 维 吾 尔 族 手 工 造 纸 调 查 潘 吉 星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史 造 纸 与 印 刷 卷 北 京 科 学 出 版 社 潘 吉 星 中 国 造 纸 技 术 史 稿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 新 疆 社 会 科 学 院 考 古 研 究 所 编 新 疆 考

李 晓 岑 新 疆 墨 玉 县 维 吾 尔 族 手 工 造 纸 调 查 潘 吉 星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史 造 纸 与 印 刷 卷 北 京 科 学 出 版 社 潘 吉 星 中 国 造 纸 技 术 史 稿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 新 疆 社 会 科 学 院 考 古 研 究 所 编 新 疆 考 李 晓 岑 通 过 对 新 疆 墨 玉 县 维 吾 尔 族 手 工 造 纸 进 行 实 地 考 察 本 文 叙 述 了 维 吾 尔 族 传 统 造 纸 的 背 景 工 艺 流 程 工 具 及 产 品 使 用 分 析 了 造 纸 技 术 的 原 料 来 源 及 文 化 特 征 认 为 这 是 一 种 浇 纸 法 造 纸 对 新 疆 出 土 古 纸 进 行 鉴 定 表 明 浇 纸 法 造 出 来 的 手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张 生 汪 伪 投 敌 后 出 于 政 治 需 要 一 直 着 意 争 夺 国 民 党 政 治 符 号 并 加 以 运 用 为 此 它 与 重 庆 方 面 进 行 了 激 烈 的 交 锋 并 与 日 本 方 面 进 行 了 艰 苦 的 交 涉 应 该 说 汪 伪 的 努 力 是 多 方 面 的 但 由 于 重 庆 方 面 比 较 得 力 的 反 制 日 方 本 于 自 身 利 益 的 掣 肘 以 及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批 本 科 文 科 代 码 学 校 2015 2014 2013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控 制 分 数 线 573 579 594 10001 北 京 大 学 654 81 52 660 81

第 一 批 本 科 文 科 代 码 学 校 2015 2014 2013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控 制 分 数 线 573 579 594 10001 北 京 大 学 654 81 52 660 81 广 东 省 高 校 三 年 录 取 分 数 线 卓 越 教 育 集 团 整 理 2016 年 6 月 更 多 资 料, 请 登 录 卓 越 高 四 网 站 http://g4.zy.com 下 载 1 / 19 第 一 批 本 科 文 科 代 码 学 校 2015 2014 2013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More information

HSK( 一 级 ) 考 查 考 生 的 日 常 汉 语 应 用 能 力, 它 对 应 于 国 际 汉 语 能 力 标 准 一 级 欧 洲 语 言 共 同 参 考 框 架 (CEF) A1 级 通 过 HSK( 一 级 ) 的 考 生 可 以 理 解 并 使 用 一 些 非 常 简 单 的 汉 语

HSK( 一 级 ) 考 查 考 生 的 日 常 汉 语 应 用 能 力, 它 对 应 于 国 际 汉 语 能 力 标 准 一 级 欧 洲 语 言 共 同 参 考 框 架 (CEF) A1 级 通 过 HSK( 一 级 ) 的 考 生 可 以 理 解 并 使 用 一 些 非 常 简 单 的 汉 语 新 汉 语 水 平 考 试 HSK 为 使 汉 语 水 平 考 试 (HSK) 更 好 地 服 务 于 汉 语 学 习 者, 中 国 国 家 汉 办 组 织 中 外 汉 语 教 学 语 言 学 心 理 学 和 教 育 测 量 学 等 领 域 的 专 家, 在 充 分 调 查 了 解 海 外 实 际 汉 语 教 学 情 况 的 基 础 上, 吸 收 原 有 HSK 的 优 点, 借 鉴 近 年 来 国

More information

抗 战 时 期 国 民 政 府 的 银 行 监 理 体 制 探 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 战 时 期 国 民 政 府 的 银 行 监 理 体 制 探 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 战 时 期 国 民 政 府 的 银 行 监 理 体 制 探 析 王 红 曼 抗 战 时 期 国 民 政 府 为 适 应 战 时 经 济 金 融 的 需 要 实 行 由 财 政 部 四 联 总 处 中 央 银 行 等 多 家 机 构 先 后 共 同 参 与 的 多 元 化 银 行 监 理 体 制 对 战 时 状 态 下 的 银 行 发 展 与 经 营 安 全 进 行 了 大 规 模 的 设 计 与

More information

05 年 中 校 公 开 计 划 表 9 45060 单 位 初 中 语 文 45060 0009 条 件 汉 语 言 文 学 教 育 学 ( 教 育 管 理 ) 汉 语 言 文 学 教 育 及 具 有 初 级 及 资 格 证 0533 0 45060 初 中 45060 000 与 应 用 应 用

05 年 中 校 公 开 计 划 表 9 45060 单 位 初 中 语 文 45060 0009 条 件 汉 语 言 文 学 教 育 学 ( 教 育 管 理 ) 汉 语 言 文 学 教 育 及 具 有 初 级 及 资 格 证 0533 0 45060 初 中 45060 000 与 应 用 应 用 05 年 中 校 公 开 计 划 表 45060 45060 单 位 理 工 职 业 学 校 港 口 机 械 运 用 与 维 护 专 业 教 师 会 计 专 业 45060 000 45060 000 条 件 交 通 运 输 汽 车 维 修 工 程 教 育 载 运 工 具 运 用 本 科 及 工 程 会 计 财 务 会 计 教 育 财 务 教 育 会 计 教 育 本 科 及 30 周 岁 具 有 中

More information

6008 5606 市 水 务 局 ( 海 洋 局 ) 上 海 市 水 务 局 ( 上 海 市 海 洋 局 ) 5.6 6008 5686 市 水 务 局 ( 海 洋 局 ) 上 海 市 水 务 局 ( 上 海 市 海 洋 局 ).6 6009 556 市 文 广 影 视 局 文 物 保 护 管 理

6008 5606 市 水 务 局 ( 海 洋 局 ) 上 海 市 水 务 局 ( 上 海 市 海 洋 局 ) 5.6 6008 5686 市 水 务 局 ( 海 洋 局 ) 上 海 市 水 务 局 ( 上 海 市 海 洋 局 ).6 6009 556 市 文 广 影 视 局 文 物 保 护 管 理 上 海 市 06 年 公 务 员 录 用 考 试 第 二 轮 首 批 面 试 名 单 - 笔 试 排 名 (A 类 ) 职 位 序 号 注 册 编 号 招 录 机 关 用 人 单 位 笔 试 成 绩 6000 5670 市 委 办 公 厅 业 务 处 室. 6000 56 市 委 办 公 厅 业 务 处 室. 6000 56977 市 委 办 公 厅 业 务 处 室 8. 6000 55686 市

More information

立 场 反 思 教 育 学 与 哲 学 和 科 学 的 对 话 杨 小 微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教 育 学 是 在 与 哲 学 等 相 关 学 科 的 对 话 中 成 长 起 来 的 它 先 后 经 历 了 亲 哲 学 和 亲 科 学 阶 段 而 今 正 在 走 向 事 理 知 识 时 期 对 话 使 教 育 学 从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自 然 科 学 及 系 统 方 法 论 人 本

More information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17 世 纪 的 远 东 保 教 权 之 争 姓 名 : 许 璐 斌 申 请 学 位 级 别 : 硕 士 专 业 : 世 界 史 指 导 教 师 : 许 序 雅 20090410 16-17

More information

100566035515613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571565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7615926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0357 101 思 想

100566035515613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571565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7615926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0357 101 思 想 2016 年 天 津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研 究 生 考 试 初 试 成 绩 复 核 结 果 公 示 考 生 编 号 科 目 码 科 目 名 称 复 核 结 果 10056600010085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1151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134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More information

3 月 30 日 在 中 国 证 券 报 上 海 证 券 报 证 券 时 报 证 券 日 报 和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网 站 上 发 出 召 开 本 次 股 东 大 会 公 告, 该 公 告 中 载 明 了 召 开 股 东 大 会 的 日 期 网 络 投 票 的 方 式 时 间 以 及 审

3 月 30 日 在 中 国 证 券 报 上 海 证 券 报 证 券 时 报 证 券 日 报 和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网 站 上 发 出 召 开 本 次 股 东 大 会 公 告, 该 公 告 中 载 明 了 召 开 股 东 大 会 的 日 期 网 络 投 票 的 方 式 时 间 以 及 审 北 京 市 君 致 律 师 事 务 所 关 于 浪 潮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度 股 东 大 会 的 法 律 意 见 书 致 : 浪 潮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北 京 市 君 致 律 师 事 务 所 ( 以 下 简 称 本 所 ) 受 浪 潮 软 件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以 下 简 称 公 司 ) 的 委 托, 指 派 律 师 出 席 2016 年 4 月

More information

新, 各 地 各 部 门 ( 单 位 ) 各 文 化 事 业 单 位 要 高 度 重 视, 切 实 加 强 领 导, 精 心 组 织 实 施 要 根 据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管 理 的 规 定 和 要 求, 在 深 入 调 查 研 究 广 泛 听 取 意 见 的 基 础 上, 研 究 提

新, 各 地 各 部 门 ( 单 位 ) 各 文 化 事 业 单 位 要 高 度 重 视, 切 实 加 强 领 导, 精 心 组 织 实 施 要 根 据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管 理 的 规 定 和 要 求, 在 深 入 调 查 研 究 广 泛 听 取 意 见 的 基 础 上, 研 究 提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人 事 厅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文 化 厅 文 件 桂 人 发 2009 42 号 关 于 印 发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文 化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结 构 比 例 指 导 标 准 的 通 知 各 市 人 事 局 文 化 局, 区 直 各 部 门 ( 单 位 ): 根 据 人 事 部 印 发 的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管 理 试 行 办

More information

对 当 前 小 说 艺 术 倾 向 的 分 析 陈 晓 明 人 民 性 是 一 个 现 代 性 概 念 近 年 来 艺 术 上 趋 于 成 熟 的 一 批 作 家 倾 向 于 表 现 底 层 民 众 苦 难 的 生 活 这 使 他 们 的 作 品 具 有 现 实 主 义 的 显 著 特 征 在 对 苦 难 生 活 的 把 握 中 对 人 物 性 格 和 命 运 的 展 示 中 这 些 小 说 在 人

More information

公 开 刊 物 须 有 国 内 统 一 刊 (CN), 发 表 文 章 的 刊 物 需 要 在 国 家 新 闻 出 版 广 电 总 局 (www.gapp.gov.cn 办 事 服 务 便 民 查 询 新 闻 出 版 机 构 查 询 ) 上 能 够 查 到 刊 凡 在 有 中 国 标 准 书 公 开

公 开 刊 物 须 有 国 内 统 一 刊 (CN), 发 表 文 章 的 刊 物 需 要 在 国 家 新 闻 出 版 广 电 总 局 (www.gapp.gov.cn 办 事 服 务 便 民 查 询 新 闻 出 版 机 构 查 询 ) 上 能 够 查 到 刊 凡 在 有 中 国 标 准 书 公 开 杭 教 人 2014 7 杭 州 市 教 育 局 关 于 中 小 学 教 师 系 列 ( 含 实 验 教 育 管 理 ) 晋 升 高 级 专 业 技 术 资 格 有 关 论 文 要 求 的 通 知 各 区 县 ( 市 ) 教 育 局 ( 社 发 局 ), 直 属 学 校 ( 单 位 ), 委 托 单 位 : 为 进 一 步 规 范 杭 州 市 中 小 学 教 师 系 列 ( 含 实 验 教 育 管

More information

江 苏 瑞 峰 建 设 集 团 有 限 公 有 限 公 江 苏 鲁 工 建 设 工 程 有 限 公 江 苏 溧 鸿 建 设 有 限 公 江 苏 明 创 科 技 园 发 展 有 限 公 公 公 有 限 公 江 苏 茂 盛 建 设 有 限 公 江 苏 鼎 洪 建 工 有 限 公 富 强 机 电 安 装

江 苏 瑞 峰 建 设 集 团 有 限 公 有 限 公 江 苏 鲁 工 建 设 工 程 有 限 公 江 苏 溧 鸿 建 设 有 限 公 江 苏 明 创 科 技 园 发 展 有 限 公 公 公 有 限 公 江 苏 茂 盛 建 设 有 限 公 江 苏 鼎 洪 建 工 有 限 公 富 强 机 电 安 装 溧 阳 市 上 沛 小 学 校 舍 改 造 项 目 工 程 中 标 公 示 工 程 编 码 工 程 名 称 建 设 单 位 LYS201405001 溧 阳 市 上 沛 小 学 校 舍 改 造 项 目 溧 阳 市 上 沛 小 学 工 程 类 别 施 工 招 标 方 式 公 开 招 标 建 设 地 点 溧 阳 市 上 沛 小 学 校 内 项 目 所 在 区 域 常 州 溧 阳 项 目 建 筑 面 积

More information

年 第 期 总 第 期 中 西 方 两 种 译 论 的 比 较 周 锰 珍 目 的 论 和 信 达 雅 分 别 是 中 西 翻 译 史 上 最 重 要 的 翻 译 理 论 之 一 文 章 通 过 对 这 两 种 翻 译 理 论 的 异 同 进 行 比 较 分 析 来 讨 论 它 们 各 自 的 特 点 目 的 论 是 以 目 的 法 则 为 主 导 的 翻 译 标 准 多 元 化 的 理 论 体 系

More information

<B8BDBCFE31A3BABAD3B1B1CAA6B7B6B4F3D1A7B8DFB2E3B4CEC8CBB2C5D5D0C6B8BCC6BBAE2E786C73>

<B8BDBCFE31A3BABAD3B1B1CAA6B7B6B4F3D1A7B8DFB2E3B4CEC8CBB2C5D5D0C6B8BCC6BBAE2E786C73> 河 北 师 范 大 学 高 层 次 人 才 招 聘 计 划 单 位 岗 位 类 别 及 层 次 设 岗 数 量 聘 任 条 件 岗 位 待 遇 联 系 方 式 全 职 特 聘 教 授 1 精 英 计 划 一 层 次 2 精 英 计 划 二 层 次 2 法 政 业 绩 条 件 : 1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和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研 究 学 科 : 具 备 独 立 承 担 科 研 项

More information

物 流 从 业 人 员 职 业 能 力 等 级 证 书 分 为 四 个 级 别, 分 别 为 初 级 助 理 级 中 级 和 高 级 ; 采 购 从 业 人 员 职 业 能 力 等 级 证 书 分 为 三 个 级 别, 分 别 为 中 级 高 级 和 注 册 级 请 各 有 关 单 位 按 照 通

物 流 从 业 人 员 职 业 能 力 等 级 证 书 分 为 四 个 级 别, 分 别 为 初 级 助 理 级 中 级 和 高 级 ; 采 购 从 业 人 员 职 业 能 力 等 级 证 书 分 为 三 个 级 别, 分 别 为 中 级 高 级 和 注 册 级 请 各 有 关 单 位 按 照 通 物 联 培 字 2016 16 号 各 有 关 单 位 : 为 适 应 国 家 一 带 一 路 战 略 实 施 和 物 流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对 人 才 的 新 要 求, 确 保 物 流 采 购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有 序 衔 接 和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参 照 国 际 惯 例, 中 国 物 流 与 采 购 联 合 会 ( 以 下 简 称 中 物 联 ) 经 研 究 决 定, 以 物

More information

鳥 Í «Ë 是 拧 发 条 的 意 思 拧 发 条 ¹ Í «Ë ¹

鳥 Í «Ë 是 拧 发 条 的 意 思 拧 发 条 ¹ Í «Ë ¹ 村 上 春 树 可 以 作 为 东 亚 的 斗 士 吗 奇 鸟 形 状 录 战 争 叙 事 论 刘 研 奇 鸟 形 状 录 因 交 错 描 写 日 本 当 代 国 家 暴 力 机 制 和 侵 华 历 史 而 成 为 村 上 春 树 的 转 型 之 作 本 文 从 新 历 史 主 义 批 评 的 视 角 切 入 指 出 村 上 虽 然 在 文 本 表 层 结 构 设 置 了 集 体 记 忆 的 编 年

More information

金 不 少 于 800 万 元, 净 资 产 不 少 于 960 万 元 ; (3) 近 五 年 独 立 承 担 过 单 项 合 同 额 不 少 于 1000 万 元 的 智 能 化 工 程 ( 设 计 或 施 工 或 设 计 施 工 一 体 ) 不 少 于 2 项 ; (4) 近 三 年 每 年

金 不 少 于 800 万 元, 净 资 产 不 少 于 960 万 元 ; (3) 近 五 年 独 立 承 担 过 单 项 合 同 额 不 少 于 1000 万 元 的 智 能 化 工 程 ( 设 计 或 施 工 或 设 计 施 工 一 体 ) 不 少 于 2 项 ; (4) 近 三 年 每 年 工 程 设 计 与 施 工 资 质 标 准 一 总 则 建 筑 智 能 化 工 程 设 计 与 施 工 资 质 标 准 ( 一 ) 为 了 加 强 对 从 事 建 筑 智 能 化 工 程 设 计 与 施 工 企 业 的 管 理, 维 护 建 筑 市 场 秩 序, 保 证 工 程 质 量 和 安 全, 促 进 行 业 健 康 发 展, 结 合 建 筑 智 能 化 工 程 的 特 点, 制 定 本 标

More information

深 入 宣 传 周 恩 义 同 志 先 进 事 迹 和 崇 高 精 神 为 党 的 十 八 大 胜 利 召 开 营 造 良 好 氛 围

深 入 宣 传 周 恩 义 同 志 先 进 事 迹 和 崇 高 精 神 为 党 的 十 八 大 胜 利 召 开 营 造 良 好 氛 围 用 心 办 刊 物 真 情 献 读 者 深 入 宣 传 周 恩 义 同 志 先 进 事 迹 和 崇 高 精 神 为 党 的 十 八 大 胜 利 召 开 营 造 良 好 氛 围 凝 聚 全 党 意 志 承 载 人 民 期 望 十 八 大 : 基 层 代 表 风 采 录 王 元 林 : 农 村 娃 的 健 康 守 护 神 本 刊 记 者 常 武 显 从 下 岗 女 工 到 十 八 大 代 表 的

More information

º» ¼

º» ¼ 黑 奴 暴 动 和 黑 修 士 在 后 殖 民 语 境 中 读 麦 尔 维 尔 的 贝 尼 托 塞 莱 诺 韩 敏 中 本 文 细 读 了 麦 尔 维 尔 的 小 说 贝 尼 托 塞 莱 诺 和 它 的 真 实 原 型 并 仔 细 比 对 两 个 文 本 及 另 一 个 对 小 说 的 创 作 产 生 很 大 影 响 的 底 本 在 此 基 础 之 上 提 出 小 说 中 的 黑 人 既 是 起 义

More information

工 程 勘 察 资 质 标 准 根 据 建 设 工 程 勘 察 设 计 管 理 条 例 和 建 设 工 程 勘 察 设 计 资 质 管 理 规 定, 制 定 本 标 准 一 总 则 ( 一 ) 本 标 准 包 括 工 程 勘 察 相 应 专 业 类 型 主 要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配 备 技 术

工 程 勘 察 资 质 标 准 根 据 建 设 工 程 勘 察 设 计 管 理 条 例 和 建 设 工 程 勘 察 设 计 资 质 管 理 规 定, 制 定 本 标 准 一 总 则 ( 一 ) 本 标 准 包 括 工 程 勘 察 相 应 专 业 类 型 主 要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配 备 技 术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关 于 印 发 工 程 勘 察 资 质 标 准 的 通 知 建 市 [2013]9 号 各 省 自 治 区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北 京 市 规 划 委, 天 津 上 海 市 建 设 交 通 委, 重 庆 市 城 乡 建 设 委, 新 疆 生 产 建 设 兵 团 建 设 局, 总 后 基 建 营 房 部 工 程 局, 国 务 院 有 关 部 门 建 设 司,

More information

苏 玉 生 安 云 霞 何 美 娟 苏 芬 单 立 柱 莫 金 钟 郭 德 才 王 金 孟 淑 珍 孟 兰 杰 吴 福 红 戈 长 云 他 们 为 我 们 演 唱 了 达 斡 尔 族 的 各 种 歌 曲 齐 齐 哈 尔 市 富 裕 县 登 科 村 他 们 为 我 们 演 唱 了 达 斡 尔 族 的

苏 玉 生 安 云 霞 何 美 娟 苏 芬 单 立 柱 莫 金 钟 郭 德 才 王 金 孟 淑 珍 孟 兰 杰 吴 福 红 戈 长 云 他 们 为 我 们 演 唱 了 达 斡 尔 族 的 各 种 歌 曲 齐 齐 哈 尔 市 富 裕 县 登 科 村 他 们 为 我 们 演 唱 了 达 斡 尔 族 的 金 宝 姬 刘 勇 作 者 阐 述 在 中 国 黑 龙 江 省 达 斡 尔 和 鄂 伦 春 族 地 区 作 田 野 调 查 时 遇 见 的 几 种 歌 曲 形 式 对 其 曲 调 结 构 音 色 和 唱 法 作 了 分 析 达 斡 尔 民 歌 扎 恩 德 勒 既 使 用 二 拍 子 也 使 用 三 拍 子 扎 恩 德 勒 的 三 拍 子 类 型 和 雅 德 根 的 散 拍 子 特 征 是 东 北 各

More information

其 二 小 种 部 家 形 势, 为 处 理 国 家 国 际 组 织 间 的 日 常 事 ; 3 公 共 外 交 : 跟 踪 研 判 涉 华 舆 情, 调 研 公 共 外 交 理 论, 协 调 组 织 公 共 外 交 活 动, 为 我 国 和 平 发 展 营 造 有 利 舆 论 环 境 01002

其 二 小 种 部 家 形 势, 为 处 理 国 家 国 际 组 织 间 的 日 常 事 ; 3 公 共 外 交 : 跟 踪 研 判 涉 华 舆 情, 调 研 公 共 外 交 理 论, 协 调 组 织 公 共 外 交 活 动, 为 我 国 和 平 发 展 营 造 有 利 舆 论 环 境 01002 2013 年 度 外 交 部 公 录 用 计 划 表 计 划 录 用 人 数 :160 人 用 人 局 性 质 职 位 名 称 职 位 属 性 职 位 简 介 职 位 代 码 机 构 层 级 考 试 别 招 考 人 数 专 历 要 求 位 要 求 治 面 貌 基 层 工 作 最 低 年 相 关 基 层 工 作 经 历 是 否 组 织 专 考 试 计 划 录 用 人 数 与 面 试 人 选 的 确 定

More information

3 复 试 如 何 准 备 4 复 试 成 绩 计 算 5 复 试 比 例 6 复 试 类 型 7 怎 么 样 面 对 各 种 复 试 04 05

3 复 试 如 何 准 备 4 复 试 成 绩 计 算 5 复 试 比 例 6 复 试 类 型 7 怎 么 样 面 对 各 种 复 试 04 05 1 复 试 流 程 2 复 试 考 查 形 式 02 03 3 复 试 如 何 准 备 4 复 试 成 绩 计 算 5 复 试 比 例 6 复 试 类 型 7 怎 么 样 面 对 各 种 复 试 04 05 2 怎 样 给 导 师 留 下 良 好 的 第 一 印 象 把 握 进 门 时 机 1 面 试 中 穿 着 的 瞒 天 过 海 3 无 声 胜 有 声 的 肢 体 语 言 育 4 眼 睛 是 心

More information

1620013 520016 市 环 保 局 科 技 标 准 处 153.1 41 0.00 1 1620013 538671 市 环 保 局 科 技 标 准 处 132.3 52.4 0.00 2 1620013 547607 市 环 保 局 科 技 标 准 处 127.8 54.4 0.00 3

1620013 520016 市 环 保 局 科 技 标 准 处 153.1 41 0.00 1 1620013 538671 市 环 保 局 科 技 标 准 处 132.3 52.4 0.00 2 1620013 547607 市 环 保 局 科 技 标 准 处 127.8 54.4 0.00 3 职 位 序 号 注 册 编 号 招 录 机 关 用 人 单 位 笔 试 成 绩 面 试 成 绩 总 成 绩 排 名 1620001 526343 市 委 办 公 厅 业 务 处 室 132.4 72.4 64.62 1 1620001 531670 市 委 办 公 厅 业 务 处 室 144.4 65.2 62.22 2 1620001 524292 市 委 办 公 厅 业 务 处 室 124.6

More information

西 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卷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年 年 新 中 国 五 十 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 中 国 人 口 统 计 年 鉴 年 数 据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中 国 统 计 出 版 社 年 版 资 料 来 源

西 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卷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年 年 新 中 国 五 十 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 中 国 人 口 统 计 年 鉴 年 数 据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中 国 统 计 出 版 社 年 版 资 料 来 源 郑 长 德 教 育 的 发 展 人 力 资 源 的 开 发 是 决 定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未 来 发 展 的 关 键 因 素 之 一 是 实 施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提 高 其 经 济 竞 争 力 和 综 合 实 力 的 重 要 保 障 本 文 从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教 育 发 展 的 现 状 入 手 指 出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多 年 来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More information

一、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批复保留名单 (一)保留的报纸驻地方机构名单

一、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批复保留名单(一)保留的报纸驻地方机构名单 一 中 央 新 闻 单 位 保 留 名 单 ( 一 ) 保 留 的 报 纸 名 单 新 闻 单 位 人 民 日 报 人 民 日 报 社 安 徽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北 京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福 建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甘 肃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广 东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广 西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贵 州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海 南 分 社

More information

简 报 要 点 ESI 共 有 22 个 学 科 门 类, 江 苏 高 校 目 前 只 有 16 个 学 科 门 类 进 入 了 世 界 1%, 分 别 是 一 般 社 会 科 学 临 床 医 学 农 业 科 学 分 子 生 物 学 和 遗 传 学 动 植 物 科 学 化 学 地 球 科 学 工 程

简 报 要 点 ESI 共 有 22 个 学 科 门 类, 江 苏 高 校 目 前 只 有 16 个 学 科 门 类 进 入 了 世 界 1%, 分 别 是 一 般 社 会 科 学 临 床 医 学 农 业 科 学 分 子 生 物 学 和 遗 传 学 动 植 物 科 学 化 学 地 球 科 学 工 程 江 苏 高 等 院 校 ESI 学 科 评 估 简 讯 2016 年 第 2 期 2016-03-17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基 本 科 学 指 标 ) 是 基 于 Web of Science 权 威 数 据 建 立 的 分 析 型 数 据 库, 将 全 球 学 科 分 成 22 个 大 学 科, 来 自 于 Web of Science 的 10 年

More information

( 日 本 二 十 一 世 纪 人 民 计 划 研 究 会 ):,,,,,,,,,, ( 巴 基 斯 坦 伊 斯 兰 堡 - - 国 父 大 学 物 理 系 ):,,,,,,,,,,,,, ;,, ( 美 国 新 英 格 兰 美 国 之 友 服 务 协 会 ):,,,,,,,,,,,,,,

( 日 本 二 十 一 世 纪 人 民 计 划 研 究 会 ):,,,,,,,,,, ( 巴 基 斯 坦 伊 斯 兰 堡 - - 国 父 大 学 物 理 系 ):,,,,,,,,,,,,, ;,, ( 美 国 新 英 格 兰 美 国 之 友 服 务 协 会 ):,,,,,,,,,,,,,, 亚 洲 交 流 ( ) 在 二 二 年 五 月 召 开 座 谈 会, 邀 请 亚 洲 十 五 名 学 者 参 加, 座 谈 内 容 包 括 : 九 一 一 的 现 实 与 象 征 涵 义, 趋 势 与 挑 战, 希 望 的 声 音, 面 向 未 来 以 下 座 谈 摘 要 由 刘 健 芝 编 译 ( 亚 洲 交 流 主 席 / 香 港 岭 南 大 学 文 化 研 究 系 ):,,,,,,,,,, (

More information

内 容 二 : 建 立 并 完 善 了 三 点 的 网 络 教 学 管 理 体 系 内 容 三 :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听 说 能 力 14

内 容 二 : 建 立 并 完 善 了 三 点 的 网 络 教 学 管 理 体 系 内 容 三 :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听 说 能 力 14 上 海 大 学 学 报 ( 高 教 科 学 管 理 版 ) 2008 年 增 刊 深 化 基 于 网 络 和 计 算 机 的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改 革 [ 摘 要 ] [ 关 键 词 ] 一 前 言 二 教 学 改 革 实 践 的 具 体 内 容 内 容 一 : 实 践 并 完 善 了 三 主 的 教 学 理 念 肖 福 寿 : 上 海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教 授 大 学 英 语 部

More information

 编号:

 编号: 编 号 : 企 业 内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评 价 实 施 方 案 ( 仅 适 用 于 企 业 特 有 行 业 特 有 工 种 ) 实 施 单 位 ( 公 章 ) 申 报 日 期 年 _ 月 日 1 企 业 内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评 价 项 目 实 施 方 案 申 报 表 项 目 名 称 等 级 项 目 性 质 课 时 申 报 单 位 联 系 人 通 讯 地 址 电 话 手 机 电

More information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417 普 通 生 态 学 与 鱼 类 学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016 年 最 新 考 研 资 料 > 2-2 基 础 生 态 学 笔 记, 此 笔 记 为 高 分 研 究 生 复 习 所 用, 借 助 此 笔 记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复 习 效 率, 把 握 报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417 普 通 生 态 学 与 鱼 类 学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016 年 最 新 考 研 资 料 > 2-2 基 础 生 态 学 笔 记, 此 笔 记 为 高 分 研 究 生 复 习 所 用, 借 助 此 笔 记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复 习 效 率, 把 握 报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417 普 通 生 态 学 与 鱼 类 学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340 农 业 知 识 综 合 二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341 农 业 知 识 综 合 三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7章 图表反转形态.doc

Microsoft Word - 第7章 图表反转形态.doc 第 七 章 图 表 反 转 形 态 我 们 知 道 市 场 趋 势 共 有 三 种 : 上 升 趋 势 下 降 趋 势 和 横 向 整 理 市 场 的 价 格 波 动 都 是 运 行 在 这 三 种 趋 势 中, 所 有 的 走 势 都 是 这 三 种 趋 势 的 排 列 组 合 如 图 市 场 趋 势 结 构 示 意 图 7-1 所 示 市 场 趋 势 结 构 示 意 图 7-1 图 市 场 趋

More information

二 含 小 殊 专 ) 1 掌 握 研 究 有 关 形 势, 为 处 2 参 与 我 国 和 有 关 国 际 组 织 间 的 磋 商 谈 判 等 事, 起 草 有 关 文 文 稿 ; 动 提 供 翻 译 服 1002 18 翻 译 相 关 专 共 专 基 础 扎 实 ; 水 平 通 过 专 4 级

二 含 小 殊 专 ) 1 掌 握 研 究 有 关 形 势, 为 处 2 参 与 我 国 和 有 关 国 际 组 织 间 的 磋 商 谈 判 等 事, 起 草 有 关 文 文 稿 ; 动 提 供 翻 译 服 1002 18 翻 译 相 关 专 共 专 基 础 扎 实 ; 水 平 通 过 专 4 级 2016 年 度 外 交 部 公 录 用 计 划 表 计 划 录 用 人 数 :204 人 用 人 局 机 构 性 质 职 位 名 称 属 性 分 布 简 介 代 码 机 构 层 级 考 试 类 别 招 考 人 数 专 历 位 政 治 面 貌 基 层 工 作 最 低 年 相 关 基 层 工 作 经 历 是 否 在 面 试 阶 段 组 织 专 考 试 新 疆 少 数 民 族 报 考 职 位 西 藏 少

More information

从 瓦 尔 登 湖 中 的 儒 学 语 录 看 梭 罗 的 儒 家 渊 源 刘 玉 宇 本 文 详 细 分 析 了 梭 罗 在 瓦 尔 登 湖 中 所 摘 引 的 儒 家 经 典 语 录 尝 试 论 证 儒 家 思 想 一 方 面 并 没 有 对 梭 罗 思 想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但 另 一 方 面 书 中 的 儒 家 经 典 语 录 也 不 像 有 些 学 者 认 为 的 那 样 与 梭 罗

More information

复旦大学关于做好2013年同等学力人员

复旦大学关于做好2013年同等学力人员 复 旦 大 学 关 于 做 好 2016 年 同 等 学 力 人 员 申 请 硕 士 学 位 外 国 语 水 平 和 学 科 综 合 水 平 全 国 统 一 考 试 报 名 工 作 的 通 知 学 位 办 字 [2016] 1 号 根 据 教 育 部 学 位 中 心 下 发 的 关 于 做 好 2016 年 同 等 学 力 人 员 申 请 硕 士 学 位 外 国 语 水 平 和 学 科 综 合 水

More information

认 为 被 告 省 社 保 局 核 发 依 据 的 文 件 错 误 导 致 少 发 放 77,148.00 元 原 告 于 2014 年 8 月 8 日 向 吉 林 省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厅 ( 以 下 简 称 省 人 社 厅 ) 申 请 行 政 复 议, 该 机 关 于 9 月

认 为 被 告 省 社 保 局 核 发 依 据 的 文 件 错 误 导 致 少 发 放 77,148.00 元 原 告 于 2014 年 8 月 8 日 向 吉 林 省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厅 ( 以 下 简 称 省 人 社 厅 ) 申 请 行 政 复 议, 该 机 关 于 9 月 号 长 春 市 朝 阳 区 人 民 法 院 行 政 判 决 书 原 告 王 贵 江, 男, 现 住 吉 林 省 乾 安 县 委 托 代 理 人 杨 艳, 吉 林 志 强 律 师 事 务 所 律 师 (2014) 朝 行 初 字 第 50 号 被 告 吉 林 省 社 会 保 险 事 业 管 理 局, 住 所 地 : 吉 林 省 长 春 市 西 民 主 大 街 959 法 定 代 表 人 蒋 延 辉,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 年 第 期!!! #! %!! &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 年 第 期!!! #! %!! & ( % & ( ( 曹 大 臣 年 月 至 年 月 日 本 利 用 宏 济 善 堂 在 华 中 进 行 毒 化 活 动 在 不 到 年 时 间 里 宏 济 善 堂 牟 取 了 亿 日 元 之 巨 利 为 侵 华 战 争 提 供 了 相 当 于 艘 航 空 母 舰 的 物 力 支 持 并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弱 化 了 中 国 人 民 的 抗 日 意 志 因 日 人 败 降 时 销 匿 了 宏 济 善 堂 相 关 资

More information

二 小 种 殊 专 ) 形 势, 为 国 际 组 织 间 的 日 常 事 ; 3 公 共 外 交 : 跟 踪 研 判 涉 华 舆 情, 调 研 公 共 外 交 理 论, 协 调 组 织 公 共 外 交 活 动, 为 我 国 和 平 发 展 营 造 有 利 舆 论 环 境 01002 3 新 闻 传

二 小 种 殊 专 ) 形 势, 为 国 际 组 织 间 的 日 常 事 ; 3 公 共 外 交 : 跟 踪 研 判 涉 华 舆 情, 调 研 公 共 外 交 理 论, 协 调 组 织 公 共 外 交 活 动, 为 我 国 和 平 发 展 营 造 有 利 舆 论 环 境 01002 3 新 闻 传 2014 年 度 外 交 部 公 录 用 计 划 表 计 划 录 用 人 数 :164 人 用 人 局 机 构 性 质 职 位 名 称 属 性 分 布 简 介 代 码 机 构 层 级 考 试 别 招 考 人 数 专 历 要 求 位 要 求 政 治 面 貌 基 层 工 作 最 低 年 相 关 基 层 工 作 经 历 是 否 组 织 专 考 试 新 疆 少 数 民 族 报 考 职 位 西 藏 少 数 民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AAEC8FDCEE5B9E6BBAED7EED6D5B8E5352E33312E646F63>

<4D F736F F D20CAAEC8FDCEE5B9E6BBAED7EED6D5B8E5352E33312E646F63> 呼 伦 贝 尔 学 院 十 三 五 发 展 规 划 二 〇 一 六 年 三 月 目 录 呼 伦 贝 尔 学 院 十 三 五 发 展 规 划 呼 伦 贝 尔 学 院 十 三 五 专 项 发 展 规 划 呼 伦 贝 尔 学 院 各 学 院 十 三 五 发 展 规 划 - 2 - 呼 伦 贝 尔 学 院 十 三 五 发 展 规 划 序 言 - 1 - 一 指 导 思 想 和 发 展 思 路 二 建 设

More information

年 第 期 % %! & % % % % % % &

年 第 期 % %! & % % % % % % & 国 际 关 系 理 论 类 比 认 知 与 毛 泽 东 的 对 外 政 策 张 清 敏 潘 丽 君 人 的 认 识 过 程 经 常 受 到 认 知 能 力 有 限 决 策 环 境 不 确 定 以 及 信 息 过 量 等 问 题 的 制 约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人 们 经 常 借 用 类 比 从 历 史 中 寻 找 启 发 帮 助 认 知 环 境 和 制 定 政 策 作 者 依 据! 毛 泽 东

More information

美 洲 8 美 国 150 大 理 事 会 项 目 ( 中 小 ) 30 大 中 小 9 厄 瓜 多 尔 5 大 中 小 10 墨 西 哥 2 大 需 有 3 年 以 上 ( 含 3 年 ) 全 职 教 经 验 ( 截 至 2016 年 5 月 ), 持 有 水 平 证 书 中 国 教 师 资 格

美 洲 8 美 国 150 大 理 事 会 项 目 ( 中 小 ) 30 大 中 小 9 厄 瓜 多 尔 5 大 中 小 10 墨 西 哥 2 大 需 有 3 年 以 上 ( 含 3 年 ) 全 职 教 经 验 ( 截 至 2016 年 5 月 ), 持 有 水 平 证 书 中 国 教 师 资 格 2016 上 半 年 普 通 志 愿 者 岗 位 信 息 表 大 洲 亚 洲 序 号 国 家 人 数 岗 位 类 型 岗 位 要 求 任 教 时 间 种 1 泰 国 1207 中 小 幼 儿 大 及 其 他 2 韩 国 290 中 小 3 印 尼 100 中 小 4 菲 律 宾 60 中 小 5 缅 甸 20 中 小 6 尼 泊 尔 20 中 小 大 及 其 他 7 印 度 1 中 文 校 会 韩

More information

( 四 ) 教 授 二 资 质 与 推 荐 ( 一 ) 实 行 教 师 资 质 管 理 的 国 家, 申 请 国 际 中 医 药 教 师 高 级 职 称 评 审 者, 必 须 具 有 所 在 国 教 育 部 认 定 的 教 师 资 格 ( 二 ) 没 有 实 行 教 师 资 质 管 理 的 国 家,

( 四 ) 教 授 二 资 质 与 推 荐 ( 一 ) 实 行 教 师 资 质 管 理 的 国 家, 申 请 国 际 中 医 药 教 师 高 级 职 称 评 审 者, 必 须 具 有 所 在 国 教 育 部 认 定 的 教 师 资 格 ( 二 ) 没 有 实 行 教 师 资 质 管 理 的 国 家, 世 界 中 联 发 2011 10 号 国 际 中 医 药 教 师 职 称 考 试 ( 评 审 ) 实 施 方 案 ( 试 行 ) 根 据 需 求, 国 际 中 医 药 教 师 专 业 技 术 职 称, 暂 从 高 级 职 称 评 审 启 动 依 据 国 际 中 医 药 专 业 技 术 职 称 考 试 ( 评 审 ) 管 理 办 法, 制 定 本 实 施 方 案 一 级 别 设 置 国 际 中 医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