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下) 名词解释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国际关系史(下) 名词解释"

Transcription

1 目录 第一章历史人物 (p.01) 第二章联盟组织 (p.05) 第三章条约协定 (p.07) 第四章重大事件 (p.09) 第五章战役战争 (p.12) 第六章理论政策 (p.13)

2 第一章历史人物 杜鲁门哈里 S 杜鲁门 (Harry S.Truman,1884 年 5 月 8 日 年 12 月 26 日 ), 美国第 33 任美国总统 (1945 年 年 ) 在任期内, 杜鲁门制订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外交政策 例如,1945 年杜鲁门批准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7 年提出 杜 鲁门主义, 要求国会拨款 4 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镇压当地人民革命运动 1948 年批 准以控制欧洲为目的的 马歇尔计划 1950 年授意组建 联合国军, 使美国参与到朝鲜 战争中 艾森豪威尔德怀特 戴维 艾森豪威尔 (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 年 10 月 14 日 年 3 月 28 日 ), 美国第 34 任总统 (1953 年 年在任 ) 在任内, 他大力发展核武器和空 军, 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 1954 年 12 月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安全条约 1957 年 1 月连任总统, 提出插手中东事务的 " 艾森豪威尔主义 " 1958 年 7 月出兵干涉黎巴 嫩 1959 年, 艾森豪威尔和赫鲁晓夫达成历史性的戴维营会谈 但在他任期内, 美苏关系整 体较为紧张,1960 年的 U-2 飞机事件更是令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肯尼迪约翰 费茨杰拉德 肯尼迪 (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 年 5 月 29 日 年 11 月 22 日 ), 美国第 35 任总统 (1961 年 年在任 ) 他的任期内美苏关系进一步紧张化, 1961 年的猪湾事件使美古关系破裂, 同年的第二次柏林危机使欧洲局势紧张,1962 年的古 巴导弹危机更是将冷战推向高潮 在执政末期, 他加强了美国在越南战场的投入 但同时, 1961 年的美苏维也纳首脑会晤和 1963 年肯尼迪提出的有限缓和, 都使得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与改善 尼克松理查德 米尔豪斯 尼克松 (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 年 1 月 9 日 年 4 月 22 日 ) 美国第 37 任总统 ( 年在任 ),1974 年时因水门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 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 尼克松任期内, 美苏进入全面缓和的成熟期直至全盛期 任内, 尼 克松提出关岛主义与尼克松主义, 试图缩小美国在全球的防务义务 在其任内, 尼克松还逐 步将美国军队撤出越南 1973 年美军完全从越南撤出, 得以最终从越战泥潭中抽身 此外, 他还是第一个访问中国大陆地区的美国总统, 促成了中美建交 里根罗纳德 威尔逊 里根 (Ronald Wilson Reagan,1911 年 2 月 6 日 年 6 月 5 日 ) 美国第 40 任总统 ( 年在任 ) 任期内先后经历 新冷战 与 新缓和 两大时期 针对美苏关系, 他提出 现实主义 实力 对话 战略和 新灵活反应战略, 主张通过和 平演变方式使苏联从内部发生彻底改变 在第一任期内, 他对苏态度强硬, 抛出 里根主义 以争夺第三世界 ; 提出 星球大战 计划, 加强对外太空的控制与争夺 ; 制裁波兰政府, 给 予波兰团结工会以支持 在他的第二任期内, 他继续坚持 里根主义, 对第三世界保持强 硬态度 但除此之外, 美苏之间展开了频繁的首脑会晤, 各层次政治交流频繁 ; 军控领域的 对话与谈判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阿富汗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1

3 老布什乔治 赫伯特 沃克 布什 (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24 年 6 月 12 日 -), 美 国第 51 届总统 ( 年在任 ) 他最为人知的政绩是 1991 年海湾战争 他在任内成 功打败伊拉克, 并对其实施经济制裁 1989 年 5 月, 他提出对苏联实行 超越遏制 战略, 并于同年 12 月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会晤 1990 年, 美苏两国就削减战略性核武 器 销毁和不生产化学武器 监督和检查地下核试验等有关军备控制等问题达成协议, 并签 署协议 1991 年 1 月, 他在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建立 世界新秩序 的主张 促使苏 联 东欧发生演变 在他任内, 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结束 斯大林约瑟夫 维萨里奥诺维奇 斯大林 (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1878 年 12 月 18 日 年 03 月 05 日 ), 年期间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在他的任期内, 美苏冷战开 始 斯大林在理论层面提出 两大阵营 和 两个平行市场理论, 在实践上建立经互会和 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 与美国展开对抗 赫鲁晓夫尼基塔 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Nikita Sergeyevich Khrushchev,1894 年 4 月 17 日 年 9 月 11 日 ), 年期间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赫鲁晓夫在上台伊始对斯大 林进行了全盘否定, 并提出和平共处总路线, 即 三和路线 在军事上提出火箭核战略以 对抗美国 在他任期内, 美苏关系僵化, 冷战发展到最高潮 第二次柏林危机 U-2 飞机事 件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使得美苏关系降至冰点 但在他的任期内, 出访美国 与艾森豪威尔戴 维营会谈等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局势 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 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Leonid Ilyich Brezhnev,1906 年 12 月 19 日 年 11 月 10 日 ), 年期间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在他人任内, 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 增强, 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 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对社会主义国家, 他推行有限主权论, 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 执政后期, 经济改革趋于保守, 大搞个人崇拜, 苏联经济陷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 谢尔盖耶维奇 戈尔巴乔夫 (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1931 年 3 月 2 日 -), 年期间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在他的任期内, 戈尔巴乔夫提倡 新思 维, 采用 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 来改革苏联 其政治改革引发党内保守势力不满, 以 亚纳耶夫为代表的保守派欲推翻他 尽管在叶利钦等人支持下, 戈尔巴乔夫挫败了八一九事 件, 但他已经无法阻止苏联的崩溃 1991 年 12 月 25 日, 他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次日, 苏联停止存在 乔治 凯南乔治 凯南 (George Frost Kennan,1904 年 2 月 16 日 年 3 月 17 日 ), 美国外交 家和历史学家, 曾长期任美国驻苏联大使 1946 年他的 八千字电报 强调苏联威胁, 并提 出了 遏制政策 (policy of containment) 他也因此被称为 遏制之父 2

4 马歇尔乔治 卡特利特 马歇尔 (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 年 12 月 31 日 年 10 月 16 日 ), 美国军事家 政治家 外交家, 陆军五星上将 马歇尔先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 并于 1945 年退役 年他任杜鲁门总统的国务卿, 提出了复兴欧洲的 马歇尔计 划, 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订一项经济复兴计划, 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 欧洲国家 麦卡锡约瑟夫 雷芒德 麦卡锡 (Joseph Raymond McCarthy, ), 美国政治家狂热 极端的反共产主义者, 以 麦卡锡主义 而闻名 1950 年 2 月, 他公开指责有 205 名共产 党人混入美国国务院, 但未能提供任何具体的人姓名 这一言论当即引发美国国内紧急状态, 美国国内逐渐形成政治生命与反共紧密结合的政治风气, 引发了美国国内的白色恐怖 麦卡 锡主义的实质是一种政治迫害, 麦卡锡主义之后也成为政治迫害的代名词 阿登纳康拉德 阿登纳 (Konrad Adenauer,1876 年 1 月 5 日 年 4 月 19 日 ), 联邦德国 首任总理 在他的领导之下, 德国在政治上从一个二战战败国到重新获得主权, 进而成为西 方国家的一个平等伙伴 ; 经济上医治了战争的创伤, 并通过实施社会市场经济, 创造了德国 的 经济奇迹 他被认为是德国最杰出的总理, 其影响至今仍到处可见 为此, 人们把他 执政的时期称为 阿登纳时代 铁托约瑟普 布罗兹 铁托 (Josip Broz Tito,1892 年 5 月 25 日 年 5 月 4 日 ), 南 斯拉夫政治家 革命家 军事家 外交家 曾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 南斯拉 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总书记 南斯拉夫人民军元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反抗德国法西斯侵 略 赢得国家独立做出贡献 1948 年, 南斯拉夫与苏联决裂 随后他与印度总理尼赫鲁 埃 及总统纳赛尔积极推行 不结盟运动, 反对苏联的干涉, 反对霸权主义, 致力于提高第三 世界国家地位 卡斯特罗菲德尔 亚历杭德罗 卡斯特罗 鲁斯 (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1926 年 8 月 13 日 -), 古巴前领导人, 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思想家 军事家, 是当 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人之一 于 20 世纪 50 年代领导古巴革命, 推翻了巴蒂斯塔政 权, 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勃兰特维利 勃兰特 (Willy Brandt,1913 年 12 月 18 日 年 10 月 8 日 ), 德国政治家, 年间任西德总理, 以和苏联集团和解的新东方政策打开外交僵局, 尤其以 1970 年 在华沙的华沙之跪引起全球瞩目 为此, 他在 1971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74 年 5 月 6 日 他因为东德间谍入侵事件曝光被迫下台 尼赫鲁贾瓦哈拉尔 尼赫鲁 (Jawaharlal Nehru,1889 年 11 月 14 日 年 5 月 26 日 ), 印 度开国总理, 也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 任期为 1947 年到 1964 年 他是印度独立运动 3

5 的参与人, 主张印度要从大英帝国独立, 同时更为人所知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纳赛尔迦玛尔 阿卜杜尔 纳赛尔 (Gamal Abdel Nasser,1918 年 1 月 15 日 年 9 月 28 日 ), 埃及的第二任总统 ( ), 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埃及领导人之一 1956 年 6 月埃及颁布宪法, 纳赛尔当选总统并兼任总理 同年 7 月 26 日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并通过第二次中东战争确认所有权 纳赛尔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与尼赫鲁和铁托等 共同创立了不结盟运动 恩克鲁玛弗朗西斯 恩威亚 克瓦米 恩克鲁玛 (Francis Nwia Kwame Nkrumah,1909 年 9 月 21 日 年 4 月 27 日 -), 加纳国父,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和非洲社会主义尝试的主 要代表人物, 是泛非主义 泛非运动和非洲统一主要倡导者, 非洲统一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 发起人之一 1957 年领导加纳 ( 黄金海岸 ) 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 先 后任加纳总理和总统 执政期间, 恩克鲁玛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力图改善民众生活 他推行 泛非主义, 支持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倡导非洲统一 1966 年他访问越南时国内发生政变, 他 被迫流亡海外 苏加诺苏加诺 (Bung Sukarno,1901 年 6 月 6 日 年 6 月 21 日 ), 印尼政治家, 印尼总统 ( ) 致力于民族独立斗争, 历任印度尼西亚民族政治联盟主席, 印度尼西亚党主 席,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等职务 一贯主张执行反帝反殖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促进亚非人 民的团结合作 1965 年 九 三〇事件 后总统权力被军人集团剥夺 1967 年 3 月被撤销 总统职权并遭软禁 1970 年病逝于雅加达 纳吉纳吉 伊姆雷 (Nagy Imre,1896 年 6 月 7 日 年 6 月 16 日 ),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政府总理 ( , ) 1953 年首次出任匈牙利总理时, 因施政纲领与 拉科西等人的政治主张发生尖锐冲突, 因此于 1955 年 4 月被撤职,12 月被开除出党 1956 年匈牙利事件期间, 短暂重任政府总理, 公开宣布要苏军立即撤退, 匈牙利政府废止华沙条 约并实行中立, 请求联合国干预 后苏联在谈判过程中抓捕纳吉, 并于 1958 年以组织推翻 匈牙利人民民主国家制度罪和叛国罪判处他死刑 杜布切克亚历山大 杜布切克 (Alexander Dubček,1921 年 11 月 27 日 年 11 月 7 日 ), 斯 洛伐克政治家,1968 年布拉格之春的领导人 布拉格之春后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 员会第一书记 ( ) 和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议会主席 ( ), 后因苏 联介入被撤职 1989 年与哈维尔共同领导天鹅绒革命, 成功后再度当选捷克和斯洛伐克联 邦共和国议会主席 ( ) 哈维尔瓦茨拉夫 哈维尔 (Václav Havel,1936 年 10 月 5 日 年 12 月 18 日 ), 捷克剧作 家与异议人士 在 1989 年捷克民主化后, 哈维尔作为 公民论坛 的主要领导人物, 参与 导致了捷克的 天鹅绒革命 1990 年出任捷克斯洛伐克联邦总统 1992 年由于斯洛伐克独 4

6 立, 哈维尔辞去联邦总统一职 ;1993 年哈维尔出任捷克共和国总统, 并且于 1998 年连任 齐奥塞斯库尼古拉 齐奥塞斯库 (Nicolae Ceausescu,1918 年 1 月 26 日 年 12 月 25 日 ) 罗 马尼亚共产党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上台初期, 大力发展国民经济, 增强 综合国力, 创造了罗马尼亚经济上的 黄金时代 对外高举独立自主和民族自尊的旗帜 执政后期大搞个人崇拜和家族统治 西方称他是 共产主义皇帝, 反对派则称他是 喀尔 巴阡的斯大林 1989 年 12 月国内爆发革命推翻了齐奥塞斯库政权 25 年的统治, 齐奥塞斯 库夫妇被处决 莫德罗汉斯 莫德罗 ( 德语 :Hans Modrow),( 1928 年 1 月 27 日 -), 德国政治家, 曾任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 即总理 ), 现任德国左翼党名誉主席 莫德罗是东德最后一位 共产党总理 德国统一后曾继续担任德国国会议员, 欧洲议会议员 科尔科尔 (Helmut Kohl,1930 年 4 月 3 日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 ( 年 ), 任 内通过与英法美苏四国的斡旋, 以及与东德总理莫德罗的商谈, 促成两德统一 亚纳耶夫根纳季 伊万诺维奇 亚纳耶夫 (Gennady Ivanovich Yanayev,1937 年 8 月 26 日 年 9 月 24 日 ), 俄罗斯政治家,1990 年至 1991 年任苏联副总统 1991 年 8 月 19 日, 亚纳耶夫在苏共党内强硬派的支持下发动八一九政变, 宣布苏联总统米哈伊尔 戈尔巴乔夫 因病停职, 自己出任苏联代总统 政变失败后, 亚纳耶夫被逮捕,1994 年受益于俄罗斯国家 杜马的大赦而出狱 叶利钦鲍里斯 尼古拉耶维奇 叶利钦 (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1931 年 2 月 1 日 年 4 月 23 日 ), 苏联解体后首任俄罗斯总统 八一九事件中, 他坚定地支持戈尔巴乔 夫, 协助平息了政变, 因此深得戈尔巴乔夫信任 1991 年 8 月 24 日,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 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 并自动解散苏共中央, 从而为叶利钦扫除了入主克里姆林宫的 最大 障碍 1991 年 12 月 7 日, 叶利钦与乌克兰 白俄罗斯领导人在签署了协议, 宣布苏联停 止存在, 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取而代之 1991 年 12 月 25 日晚,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 总统职务, 接着把象征最高统帅的 核匣子 转交给叶利钦 第二章联盟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是美国与欧洲 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遏制苏联, 实现集体防卫而在 1949 年建立的政治军事集团, 北约使得美国得以插手欧洲防务, 是西方与东方集团对峙的工具, 是西方世界军事上建立战略同盟的标志, 也是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标志 华沙条约组织 :1955 年成立, 成员包括苏 波 捷 匈 罗 保 阿 东德 是东欧社会主 义阵营为对抗北约而组建的政治军事同盟 华约的成立标志着欧洲正式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政 5

7 治军事集团, 全面加剧了欧洲及东西方的对抗 1991 年 7 月 1 日, 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经济互助委员会 : 简称经互会, 是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总部设在莫斯科 1949 年 1 月, 六国 ( 苏 捷 波 保 罗 匈 ) 在莫斯科开会商议成立经互会, 以对抗马歇尔计划 1949 年 4 月经互会正式成立,1949 年 2 月阿尔巴尼亚加入 ( 后于 1961 年退出 ),1950 年东德加入 经互会是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 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合作计划 1991 年 6 月 28 日, 该组织在布达佩斯解散 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 :1947 年 9 月成立, 总部设在华沙 会议提出设立情报局, 由南 保 罗 匈 波 苏 法 捷 意等九国共产党 ( 工人党 ) 各派两名代表组成 ; 情报局的任务是交流经验, 必要时在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个党的活动 1948 年苏南决裂, 很大程度上与该组织的运行有关 1956 年, 随着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批判以及苏共新领导人赫鲁晓夫积极修补与南斯拉夫的关系,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也于当年宣告解散 巴黎统筹委员会 : 简称 巴统, 正式名字是 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是 1949 年 11 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 专门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 巴统共有 17 个成员国, 包括了美国和它的主要盟友 巴统的成立是冷战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的重要表现 不结盟运动 :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 成立于 1961 年 9 月, 现有 120 个成员国, 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 绝大部分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 55% 左右, 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 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 1961 年, 在尼赫鲁 纳赛尔 铁托 苏加诺和恩克鲁玛等人的倡议下,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开端 不结盟运动的活动涉及政治 经济 社会 科技等各个领域, 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 维护了第三世界的利益, 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 77 国集团 : 指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 剥削 掠夺的斗争中,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 1964 年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 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 自此称为 77 国集团 77 国集团没有正式的组织章程, 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松散的磋商机制, 议事时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做出决定 该集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 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 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安会 : 全称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是欧洲国家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非欧洲成员国讨论欧洲安全与合作问题的国际会议, 简称欧安会 1973 年 7 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第一届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 33 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加拿大 1995 年 1 月 1 日起, 该组织更名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又简称欧安组织 欧安会是唯一一个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在内并将它们与北美洲联系到一起的安全机构, 主要使命是为成员国就欧洲事务 特别是安全事务进行磋商提供平台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 年 4 月 18 日, 法德意比荷卢六国通过 巴黎条约 1952 年 7 月 23 日和约正式生效,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根据条约规定, 成员国毋须交纳关税而直接取得煤和钢的生产资料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欧洲漫长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 6

8 成员国的政府第一次放弃了各自的部分主权, 并将这些主权的行使交给一个独立于成员国的 高级机构 后根据 1965 年布鲁塞尔条约,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经 济共同体, 于 1967 年合并到统一架构内, 成为欧洲共同体, 即为欧盟前身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7 年 3 月 25 日, 法德意比荷卢六国政府的首脑和外长, 在罗马签订了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提出 : 通过本条约, 缔约各方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欧洲经济共同体 目标是 : 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 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 不断的均衡的扩展, 日益增长的稳定, 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1958 年 1 月 1 日条约生效, 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诞生 后根据 1965 年布鲁塞尔条约,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 于 1967 年合并到统一架构内, 成为欧洲共同体, 即为欧盟前身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7 年 3 月 25 日,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成员国签订 罗马条约, 决定成立共同市场及原子能共同体, 以实现核子能源联营及分销共同市场, 并将剩余核子能源出售至境外国家 根据 1965 年布鲁塞尔条约,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 于 1967 年合并到统一架构内, 成为欧洲共同体, 即为欧盟前身 第三章条约协定 租借法案 (1941): 是美国国会在二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 目的是在使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 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 法案于 1941 年 3 月 11 日生效, 为盟军提供大量物资, 对二战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在 1945 年 5 月 8 日, 美国单方面停止 租借法案, 苏方对此表示 非常遗憾, 斯大林甚至指责美方行为为 轻蔑 这也是促使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 是中国与苏联于 1950 年 2 月 14 日签定的条约, 同年 4 月 11 日起生效, 有效期为 30 年 条约规定了中苏两国在建设领域展开各项合作 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对反击美国的 冷战 攻势起了积极作用, 它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 但在 50 年代前期, 在条约执行中就已发生一些使中国人民不甚愉快的事情 60 年代起, 中苏两国关系恶化, 该条约名存实亡 期满后没有再延长 日内瓦协议 (1954):1954 年 4 月 26 日, 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开幕 中 苏 美 英 法等 23 个国家参加 7 月 21 日, 与会国达成协议, 即为 日内瓦协议 协议规定, 在印度支那全部地区停火 ; 与会国尊重越南 老挝 柬埔寨的领土主权 ; 越南暂时以 17 度北纬为军事分界线, 法军向分界线以南集结 越南共产党在分界线以北集结 该协议使得印度支那获得独立 新日美安全条约 (1960):1957 年以岸信介为首相的新内阁成立, 寻求修改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1959 年日本发表外交蓝皮书, 日本要求调整美日关系 1960 年, 岸信介专程赴美, 与美国国务卿赫托正式签署了 日美国内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 新条约删除了损害日本国家安全的不平等条款, 退出了日美关系的对等性, 扩大了两国的合作范围 但是, 新安全条约增强了日美军事同盟的成分, 突出了日本在美国远东军事战略中的地位, 把日本作为美国在 60 年代侵略亚洲的得力助手, 加剧了亚洲地区的不安, 因而遭到了广大日本人民和 7

9 亚洲各国的严厉谴责和强烈反对 禁止在大气层 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1963):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全称 禁止在大气层 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是一个限制核武器试验的国际条约 该条约禁止了除在地下外的一切核武器试验 其目标是减缓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 和防止核武器试验造成地球大气中过量的放射性尘埃 1963 年 8 月 5 日由英美苏三国在莫斯科签署该条约,8 月 8 日在伦敦 莫斯科和华盛顿开放供签署, 同年 10 月 10 日生效 核不扩散条约 (1968): 是 1968 年 7 月 1 日由英国 美国 苏联等 59 个国家分别在伦敦 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 于 1970 年 3 月正式生效 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 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截至 2003 年 1 月, 条约缔约国共有 186 个 条约主要内容有 : 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 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 无核国保证不研制 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 ; 停止核军备竞赛, 推动核裁军 ; 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 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条约意义在于它看到扩散核武器将使发生核战争的危险严重增加, 因而对其限制很有必要 反导条约 (1972): 全称 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ABM), 是苏联和美国于 1972 年签署的一项双边条约 条约规定 : 双方保证不研制 试验或部署以海洋 空中 空间为基地的, 以及陆基机动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反导条约 剥夺两个超级核大国进行战略防御的能力, 通过禁止双方发展全国性的反导系统, 来确保对对方的核威慑, 用所谓的 核恐怖平衡 来避免核战争 它为保证世界战略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也是国际军控和裁军协定的重要基础之一 冷战结束后, 反导条约继续在俄美间起作用, 直到 2001 年美国宣布退出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1974):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是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文件, 由 77 国家团起草, 并于 1974 年 5 月 1 日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通过的 其主要内容是 : 尊重各国主权 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公平互利 和平共处 这份宣言表达了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发展民族经济, 反对经济的控制和掠夺, 改善南北关系, 加强南南合作的强烈愿望 中导条约 (1987): 全称为 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是美国与前苏联于 1987 年 12 月 8 日签署一项军备控制的条约, 它是 80 年代美苏缓和时期签订的重要军备控制协定 该条约要求两国削减射程为 500 到 5500 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被誉为 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军控协议 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 (1991):1991 年 12 月 7-8 日由俄罗斯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 故也称 明斯克协议 协议规定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宗旨和原则, 包括互相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 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 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 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 ; 互相承认并尊重领土完整及现有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等 阿拉木图宣言 (1991):1991 年 12 月 21 日, 由苏联 11 个加盟共和国 ( 波罗的海 3 国和格鲁吉亚除外 ) 的领导人在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 其主要内容是 : 确认由俄罗斯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3 国签署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宗旨和原则 ( 主要为互相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 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 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 和平 8

10 解决争端的原则 ; 互相承认并尊重领土完整及现有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等 ); 宣布联合体成员国将通过协调机构进行平等协作, 保留军事战略力量的统一指挥和以核武器进行统一监督 ; 各成员国将在形成和发展共同经济区域方面进行合作 ; 宣布随着独联体的成立, 苏联将停止存在 第四章重大事件 铁幕演说 (1946):1946 年 3 月 5 日丘吉尔发表的 和平砥柱 演说, 公开攻击苏联对中欧东欧国家进行的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主张面对苏联的扩张, 美英结盟, 共同制止苏联的侵略 反映了英国实力的下降, 美国高踞世界权力巅峰, 也符合了美国战后额指苏联 称霸世界的战略需要, 为杜鲁门主义做了铺垫 伊朗危机 (1946): 战后苏联和英国根据协议在伊朗划分势力范围, 苏北英南 伊朗控诉苏联制造其内部分裂, 遭到苏联的压制, 引发美英两国介入 最终结果是苏联军队退出伊朗, 美国势力进入伊朗 苏联获得了开采伊朗北部油田的权利, 但其举动引来西方国家的猜忌, 西方对苏联愈发反感 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8):1948 年 6 月到 1949 年 5 月, 柏林西占区的货币改革, 使得苏联封锁了西占区通向柏林的水陆交通, 因而引发危机, 又称柏林封锁 危机以苏联的退让结束, 反映了苏联的实力不足 这场危机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相互敌视, 深化了德国和欧洲的分裂, 加速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苏联没有通过封锁达到自己的既有目的, 反而是西方国家利用空投赢得了民心 东柏林事件 (1953):1953 年 6 月 17 日在东德首都柏林发生的工人示威游行及动乱 起因是东西柏林发展的巨大差距, 使东德民众心生不满 东德民众集会抗议, 要求推倒东德政府, 驱逐苏联人 驻东德苏军出动坦克等武器, 发布戒严令, 镇压抗议, 共逮捕超过 8000 人, 并造成流血事件 东柏林事件使东欧国家受到震动, 苏联主动调整政策, 在 8 月与东德签订议定书, 免除其一定的赔偿义务, 并交还部分企业 1954 年 3 月, 苏联宣布与东德建立平等关系, 苏德关系得到缓和 万隆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是 1955 年 4 月 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 义, 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 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 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 和 平相处 友好合作 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被称为万隆精神 匈牙利事件 (1956): 又称十月事件 1956 年纳吉当选总统, 匈牙利党内拉科西不满, 两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纳吉因拉科西被开除党籍和职务, 引发匈牙利民众不满 匈牙利人民从游行示威发展到暴动 苏联两次出动军队镇压, 受到匈牙利人民的强烈抵抗 东欧各国除波兰保留意见外, 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坚定支持苏联 后苏匈谈判过程中, 苏联抓走匈牙利代表团, 出动军队占领匈牙利 1958 年纳吉被处死 十月事件是匈牙利人民反抗苏联模式的一次尝试, 在被镇压而失败的同时, 也为 80 年代末匈牙利的巨变埋下了伏笔 波兹南事件 (1956): 波兹南事件是 1956 年 6-10 月发生在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的大规模 罢工事件 其背景是苏联在东欧国家内部清洗铁托分子, 而此时波兰总书记贝努克去世, 党 9

11 内出现权力真空 波兹南工人因未得到加班工资, 且不满劳动定额, 在波兹南发动骚乱 骚乱起义导致多人被捕, 后起义被镇压 哥穆尔卡被平反后重新进入领导层, 苏联欲干涉 赫鲁晓夫赴华沙与波兰政府交谈, 两国分歧不可调和 苏波两国分别集结军事力量 最终华沙工人一再保证波兰没有脱离社会主义阵营的想法 苏联接受, 不再干涉 波兹南事件是波兰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的罢工, 是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第二次柏林危机 (1958):1958 年 11 月到 1961 年 10 月, 苏联试图迫使英法美三国撤出柏林引发的危机 苏联对美国发出 最后通牒, 指定柏林危机解决的时限, 美英法三国固守阵地绝不退让双方针锋相对, 危机步步升级 1959 年戴维营会议上赫鲁晓夫让步, 同意取消解决时限, 柏林危机有所缓和 危机最后以 1961 年柏林墙的修筑而告结束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在欧洲斗争的一个转折点, 双方都放弃了施加压力改变欧洲现状的企图, 促成了有限缓和的到来 戴维营会谈 (1959): 指 1959 年赫鲁晓夫出访美国, 在戴维营与艾森豪威尔举行的会谈 会谈中, 双方主要讨论了德国与柏林问题和裁军问题 苏联在柏林问题上做出让步, 并答应了美国提出的向中国施压的要求, 双方关系有所缓和 戴维营会谈是冷战期间美苏领导人首次会晤,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苏的紧张关系, 并开创了美苏协商对话的机制和两国会晤的基础 U-2 飞机事件 (1960):1960 年, 一架美国的 U-2 侦察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 坠毁于苏联腹地, 飞行员鲍尔斯被活捉, 并交代一切事实 美方认定鲍尔斯已死, 借口天气探测, 飞机意外等, 试图蒙混过关, 引发赫鲁晓夫不满 赫鲁晓夫提出交涉, 不料艾森豪威尔态度强硬, 双方不欢而散 四国首脑会议因此破产, 美苏关系陷入新一轮紧张 猪湾事件 (1961): 又称吉隆滩登陆, 是指 1961 年 4 月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雇佣军组成 的对古巴的入侵行动 这一行动试图颠覆卡斯特罗政权 但入侵以失败告终, 美古关系因此 彻底破裂, 两国断交 古巴彻底倒向社会主义一方 古巴导弹危机 (1962):1962 年 10 月 22 日爆发的, 美苏之间的又一次激烈对抗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国 苏联与古巴之间一场严重的政治 军事危机, 双方走到了战争的边缘 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谋求改善战略地位 美国随即实施海上封锁, 并警告苏联若导弹发射, 将展开全面报复, 美苏两国随即进入战争动员状态 1962 年 10 月 27 日, 苏联击落一架 U2 飞机, 危机达到高潮 11 月 20 日, 肯尼迪宣布解除海上封锁古巴, 危机缓和, 苏联同意撤走导弹部署, 危机结束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最高潮, 也是冷战的转折点和重要分水岭, 美苏从此进入有限缓和时期 布拉格之春 (1968):1968 年,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名为 布拉格之春 的政治体制改革, 提出了 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 苏联认为此举有脱离苏联控制的倾向, 将这视为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 也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 同年 8 月 20 日深夜, 苏联组织 20 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 5000 辆坦克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这段民主化进程在苏联的武装干涉下最终宣告失败 这次军事入侵导致了严重的难民潮, 其中包括许多精英知识分子 ; 这次事件也影响了西方国家中左翼人士的地位, 最终导致左翼政党的部分崩溃 同时, 布拉格之春也为 80 年代末捷克斯洛伐克巨变埋下伏笔 10

12 新宝石运动 (1973): 又称格林纳达 为福利 教育和解放而共同努力 运动 1973 年 3 月 由怀特曼和斯特罗恩的宝石运动和毕晓普领导的人民主人大会合并而成 1979 年发动武装 政变上台执政, 毕晓普任总理,1983 年 10 月 23 日被美军武装入侵推翻 东欧剧变 (1989): 东欧剧变是指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 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变化最先于 1989 年在波兰出现, 后来扩展到东德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前华约国家 该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 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除了罗马尼亚是流血事件外, 其他国家的事件都是用自由选举和平地结束的, 而所有东欧国家中, 阿尔巴尼亚是最后一个共产党结束执政的国家 东欧剧变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使世界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天鹅绒革命 (1989): 狭义上是指捷克斯洛伐克于 1989 年 11 月发生的民主化革命 从广义上讲, 天鹅绒革命是与暴力革命相对比而来的, 指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权更迭 1989 年 11 月 17 日, 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出现超过十万人的游行活动, 而且之后每天都有游行活动向政府要求结束捷共统治 11 月 24 日, 雅克什辞去捷克共产党第一书记一职, 捷克政府举行第一次多党选举 结果哈维尔所领导的 公民论坛 获得胜利, 哈维尔担任总统 而布拉格之春的领导人杜布切克担任联邦国会议长, 政权实现和平转移 天鹅绒革命加快了东欧剧变的进程, 加速了社会主义阵营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崩溃 两德统一 (1990): 指的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 1990 年 10 月 3 日通过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完成的德国统一 1989 年年底, 东德国内发生政治巨变 1990 年 3 月 18 日, 东德举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 德梅齐埃当选总理 之后, 东西德立即展开统一谈判 最后两德与占领德国的四国 ( 美 英 法 苏 ) 达成二加四条约, 允许统一之后的德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 四个占领国的特权全部取消 统一后, 德国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 ( 即后来的欧盟 ) 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两德统一使人为被分裂的德国重新合而为一, 德国重新具有了强大的基础 但两德合并也留下了许多经济问题 八一九事件 (1991): 又称 苏联政变 八月政变, 是指 1991 年 8 月 19 日至 8 月 21 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 这是一场苏联国内传统派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试图取而代之的政变 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有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危险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 号召举行政治罢工, 抗议亚纳耶夫等人发起的行动 21 日, 戈尔巴乔夫宣布已完全控制了局势, 粉碎了政变阴谋 八一九事件使传统派遭到一锅端, 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向苏共发起冲击, 从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 (1991): 八一九事件失败使得传统派遭遇毁灭性打击, 事件后,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1991 年 12 月 7-8 日, 俄罗斯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签署 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 ( 明斯克协议 ), 规定俄罗斯将继承苏联的一切国际法地位 后除已经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 其他加盟共和国签署 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 12 月 25 日晚,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将国家权力和核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当晚, 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 升起俄罗斯国旗 次日, 最高苏维埃召开会议, 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苏联的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11

13 第五章战役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 由于 1947 年由联合国大会 181 号决议所引起的矛盾, 从 1948 年 5 月 15 日凌晨开始 ( 冲突从 1947 年 11 月开始 ), 为争夺巴勒斯坦,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 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这场战争使以色列成为独立的国家, 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 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 阿拉伯国家和美 英的矛盾 战后划分的巴以停火线使以色列领土比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扩大了 6200 平方公里, 这条分界线也逐渐被国际社会乃至阿拉伯世界所认可 越南战争 (1955): 简称越战, 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 是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 ( 越南共和国 ) 对抗由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 ( 越南民主共和国 ) 和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的一场战争 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 ; 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 ; 约翰逊将战争扩大 在尼克松执政时期, 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 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 北越军和越共游击队最终打败了南越军, 统一了全越南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 影响最重大的战争, 也是冷战中局部热战的典型 越战使世界主要力量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大改变 美国深陷越战泥潭, 使 70 年代冷战呈现美守苏攻的态势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 又称苏伊士运河危机 战争背景是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主权收归国有, 引来英法不满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动军事行动 英法以三国取得战术上的胜利, 但由于美苏两国均介入此事件, 并对英法以三国施加压力, 其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 埃及取得战略上的胜利, 顺利将运河主权收归国有 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 也称六日战争, 发生在 1967 年 6 月初, 是 先发制人 战争的一个典范 这场战争中, 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 对埃及 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 战争从 6 月 5 日开始, 共进行了 6 天, 结果埃及 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 战后, 以色列占领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 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以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 6.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成为中东局势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 至今无法和平 第三次印巴战争 (1971): 1971 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战争起因在于印度支持东巴基斯坦 ( 孟加拉国 ) 独立, 并出兵该地 战前, 印度为苏联盟友, 巴基斯坦与美国关系密切 苏联欲借机渗透进入南亚, 而千方百计支持印度 美国利用联系原则, 使苏联向印度施压, 苏联出于利益考量让步, 冲突缓和 最终结果孟加拉国独立,1975 年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建交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 又称中东十月战争 斋月战争, 发生于 1973 年 10 月 6 日到 26 日 战争的起因是埃及和叙利亚准备收回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交战的阿以双方分别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支持援助, 最终双方战平 这次战争为埃及和以色列关系的缓和打下基础 同时, 战争中苏联对埃及的支持不力, 使得埃及在战后几乎脱离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转向寻求美国支持 苏联在中东利益严重受损 12

14 欧加登战争 (1977): 指在 1977 年到 1978 年期间爆发于非洲欧加登地区的战争, 交战双方是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 战争起因是索马里对主要居民为索马里人的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地区提出领土要求 在这场战争中, 苏联 古巴和南也门公开支持埃塞俄比亚 索马里早期也曾经得到苏联支持, 但后来苏联转为支持埃塞俄比亚, 索马里则向美国求援 这一过程中还发生了有趣的阵营互换 ( 苏索美埃到美索苏埃 ) 战争最后以索马里撤出欧加登地区告终 苏联入侵阿富汗 (1979):1973 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 苏联即支持激进的政党如阿富汗人民民主党, 加紧使阿富汗在经济上依赖苏联 1979 年 12 月 27 日, 苏联人支持的左翼分子巴布拉克 卡尔迈勒在政变中上台 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的企图遭到武装反对时, 他要求并接受苏联援助, 对反对派进行镇压, 导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 这场战争旷日持久, 使苏联开支巨大 ( 每年约 40 亿美元的开支 ), 伤亡惨重 ( 总计 人左右 ), 还同时承受巨大的国际压力, 屡遭批评 直到 1988 年美苏达成协议, 才规定要求苏联与 1989 年前从阿富汗完全撤离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 又称黎巴嫩战争, 爆发于 1982 年 6 月 6 日 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 出动陆海空军 10 万多部队, 对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近半国土 这是自四次中东战争以来,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 战争期间出现了由以色列支持的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民兵组织对巴勒斯坦难民的贝鲁特大屠杀 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 以色列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巴解组织, 在黎巴嫩建立一个亲以政权, 赶走叙利亚在黎驻军 海湾战争 (1991): 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 1991 年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 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 使用新式武器最多 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 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从科威特撤军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在战争中, 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 通过海湾战争, 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 政治合作, 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同时, 海湾战争也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六章理论政策 冷战 :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所 推行的一种政策及由此造成的东西方之间对持斗争的局面或状态 新冷战 : 里根总统第一任期内 ( ) 同苏联开展的全面对抗 相比于 年代的冷战, 其持续时间短, 对抗程度平缓, 涉及面窄 新冷战是由里根政府的对苏进攻战略所导致, 苏联处于被动应战的地位 冷战主要在美苏之间展开, 美苏对抗 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是这次冷战的主要内容 而美苏各自的盟国都保持了相当的距离, 没有过多介入 新缓和 : 里根总统第二任期内 ( ) 同苏联开展的缓和 新缓和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里根寻求连任, 因而要塑造 和平缔造者 的正面形象 1984 年 1 月, 在美国提议下, 美苏外长时隔 5 年实现对话 ; 里根继任后, 苏联致电祝贺 在新缓和阶段, 两国开展了频繁的首脑会晤和外长级别会晤, 各层次政治交流频繁 同时, 两国也在军控领域展开了对话与 13

15 谈判, 并促成了阿富汗问题的解决 八千字电报 (1946):1946 年 2 月 22 日, 由前美国驻苏联大使乔治 凯南提出 该报告阐述了战后苏联的理论 政策 行为动机和做法以及美国的应对政策 报告将苏联视为对美国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的最大威胁, 主张对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这对美国对苏政策的确立和执行产生了直接重大的影响 杜鲁门主义 (1947):1947 年 3 月 12 日, 杜鲁门公开宣布美国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共产主义进行反击, 支持世界上自由人民的斗争, 并插手希腊 土耳其政局 这一演说后被称为 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 马歇尔计划 (1947): 也称欧洲复兴计划,1947 年 6 月由时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遭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援助, 协助重建的计划, 促进了欧洲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也加深了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依赖, 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舒曼计划 (1950):1949 年, 欧洲委员会咨询议会通过决议, 建议成立欧洲超国家的钢铁高级机构, 以协调管理西欧各国的钢铁工业 1950 年 5 月 4 日, 法国外交部长舒曼致函欧洲委员会秘书处, 表示法国对上述建议感兴趣 舒曼还在声明正提议 把法国 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 这一声明通常被称为 舒曼计划 舒曼计划有利于法德和解, 有力推动了战后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麦卡锡主义 (1950s):50 年代初由威斯康辛州参议员麦卡锡提出, 起因是威斯康星州参议院麦卡锡声称掌握 205 个共产党人名单, 引发美国国内紧急状态, 美国国内逐渐形成政治生命与反共紧密结合的政治风气 其根源在于美国国内反共情绪的高潮, 表现为恶意诽谤 肆意迫害美国国内的共产党分子和不同政见者, 引发了美国国内的白色恐怖 麦卡锡主义的实质是一种政治迫害, 麦卡锡主义之后也成为政治迫害的代名词 两个平行市场理论 (1952):1952 年由斯大林提出,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的统一市场瓦解, 形成两个平行的 彼此隔绝的世界市场 ;2 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合作和互助, 自给自足, 还能输出 ;3; 西方强国的国内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由于社会主义市场壮大逐步加深 ;4 由于战争和日益狭窄的国际市场,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完全有可能在西方阵营内部率先激发战争 三和路线 (1956): 指赫鲁晓夫于 1956 年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对外政策的基本构想, 内容是和平共处 和平过渡 和平竞争 这也成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的主要内容 赫鲁晓夫认为两大阵营能够和平共处且必须和平共处, 要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进行和平竞赛, 展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感召力 ; 存在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可能, 其基本目标是谋求美苏合作主宰世界 艾森豪威尔主义 (1957): 由艾森豪威尔在 1957 年提出, 内容是美国总统有权在中东国家 面临共产主义国家的威胁的时候对他们提供武装支援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继杜鲁门主义后对 14

16 中东地区的又一个侵略性纲领 特种战争 (1960s): 指肯尼迪政府提出的全面战争和有限战争之外的第三种战争形式, 在 年期间于越南战争战场投入使用 其作战形式是由美国出钱 装备和帮助训练越 南军队, 并派出特种兵帮助越南作战 多米诺骨牌理论 : 美国在冷战期间提出的理论, 认为越南一旦落入共产党控制, 将会导致周 边国家被逐渐赤化, 从而导致美国在亚洲的防御体系破裂 勃列日涅夫主义 (1968): 指在 1968 年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前后, 由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制定的一整套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 在这套理论中, 苏联对外实行进攻性战略, 军事上以美国为主要对手, 战略重点在欧洲, 力求取代美国, 称霸世界, 推行一整套对外扩张理论和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和政治控制的理论 它包括 社会主义大家庭论 有限主权论 和 国际专政论 勃列日涅夫主义使得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逐渐演变成霸权主义 苏联不但把自己推行社会主义的模式强加给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 干涉别国内政, 还不惜动用军事手段来推行这种干涉 有限主权论 (1968):60 年代末由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 实际上是苏斯洛夫的提议 ) 提出的有关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主张, 这一理论认为, 由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组成的大家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 是 最高主权 高于一切 ; 因而 社会主义大家庭 的各 兄弟国家 的主权是有限的 实际上是苏联为推行霸权, 侵犯别国主权 干涉别国内政而制造理论依据 新东方政策 (1969):1969 年西德总理勃兰特上台, 放弃德国一贯坚持的哈尔斯坦主义, 推行改善与苏联 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一是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 同苏东国家改善关系 ; 二是承认民主德国的独立, 两德建交, 谋求和平统一 是对战后西德对外战略的大修正 它反映了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摆脱美国的控制, 谋求独立的外交, 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 这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关岛主义 (1969):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 1969 年 7 月 25 日在关岛发表的讲话时阐述的亚洲新政策, 主要内容为 : 一是美国将恪守对亚洲国家的条约义务, 但鼓励亚洲国家自己处理本地区的国家安全和军事防务 ; 二是美国将继续在亚洲发挥作用, 但要避免卷入类似于越战的冲突之中 ; 三是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政策, 但不会发号施令 关岛主义表达了美国从亚洲抽身的愿望 尼克松主义 (1970): 尼克松在 关岛主义 基础上制定的收缩美国全球义务, 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 被视为关岛主义的 全球版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以伙伴关系为核心, 以实力为后盾, 以谈判为手段, 加强和发展同友邦和盟国的关系, 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最终目的是遏制苏联的全球扩张 卡特主义 (1980): 美国总统卡特在 1980 年 1 月 23 日国情咨文中提出的, 针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强烈回应 : 任何企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外来势力都被认为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侵犯, 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予以反击 卡特主义强调地区安全结构, 把美国最关注的几个地区 15

17 联系起来, 是对尼克松主义的修正 星球大战 计划 (1983): 战略防御倡议 (SDI), 全称为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 是美国在 1980 年代研议的一个军事战略计划 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 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 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谋求相对与苏联的战略优势 美国的许多盟国, 包括英国 意大利 西德 以色列 日本等, 也在美国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项计划 外交新思维 (1985):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的苏联外交系理论, 主要观点一是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二是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三是改变了苏联传统的战争观念, 将防御作为苏联的军事准则 外交新思维是对苏联已经僵化的政治体制的一次尝试性冲击 但因这种新思维无法适应苏联的国情, 因而给苏联带来了灭顶之灾 新思维使得西方的和平演变愈演愈烈, 是苏联最终解体的一大诱因 里根主义 (1986): 里根于 1986 年 3 月 14 日发表的题为 自由 地区安全和全球和平 的咨文中, 首次提出的针对第三世界的施政方针 主要内容是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 里根主义要求美国承担起抵抗苏联及由他支持的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侵略, 支持反共产主义的起义并击退共产主义, 通过援助反苏反共的 自由斗士, 进行低烈度战争把苏联在第三世界的进展推回去, 建设美国式的民主 这是里根政府削弱苏联在第三世界影响力的新战略 新遏制政策 : 里根政府推行的对苏政策, 主张对苏推行实力政策, 恢复对苏联的遏制, 主要内容为 : 扩充军事实力, 谋求打破战略均势 ; 组建围堵苏联的战略防线 ; 全面开展经济攻势和经济战 ; 抛出里根主义, 争夺第三世界 ; 对苏开展意识形态战 总体上奉行 以实力求和平 的方针 超越遏制战略 (1989):1989 年, 新当选美国的老总统布什制定的新的对苏政策 超越遏制战略强调把苏联引入国际社会, 使它在国际合作中发生演变 ; 提出要建立 一个开放 统一和自由的欧洲 ; 强调实力地位政策, 要求美国 必须在经济上 外交上和军事上保持强大 超越遏制战略所选择的 和平演变 的方式, 最终也彻底改变了苏联制度的基础, 使苏联同过去的政策彻底决裂,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16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彭安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 为 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 冷战 政策 朝鲜半岛是 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 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 也是 冷战 政策的必然产物 冷战 政策 朝鲜战争 美国 苏联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汪 波 伊拉克战后重建在美军撤离后 将进入伊拉克人自己管理的 后重建 时期 在后重建时期的政治转型中 伊拉克国内政治发展面临着中央集权主义势力与地方自治势力之间的严重分歧 对于建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基础上的中央集权主义势力来说 其政治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因此必须削减库尔德人在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时期获得的过多的自治权利 修改宪法的联邦主义性质 强化中央政府对国家的全面控制 而库尔德人所代表的地方自治势力则坚持维护已经获得的高度自治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 理想与现实 赵怀普 冷战时期以北约为支柱的大西洋联盟构成了美欧关系的基础 但由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称 美欧联盟关系带有从属性质 冷战结束和欧盟崛起对传统的美欧关系格局带来了强烈冲击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成为美欧双方的共同议程 美欧在跨大西洋关系重构问题上的互动和博弈表明 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和目标上的深刻分歧 短期内并不具备形成一种新的全面和机制化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现实基础

More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 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 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 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刘 泓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 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More information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陈谦平 南京大学历史系 南京 上海解放前夕 英国朝野各界已经看到了中共胜利的必然性 因此 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在华利益成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 国民党封锁上海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 后者遂考虑 采取一些救援措施 以防止上海局势进一步恶化 英国各界普遍认为应该寻求同中共合作 而不应该与之对立 上海解放前后英国与中共政权的政治接触以及经贸关系的发展为英国在 年 月初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奠定了基础 英国 中共

More information

¹ ¹

¹ ¹ 论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化 王 联 由于持久的经济恶化与社会动荡 腐败的政府政治架构 在反恐议题上同西方进一步结盟与合作等原因 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不 断塔利班化 主要表现为极端主义 武装暴力和群众参与 其主要后果是严重影响到巴基斯坦国内政局的稳定 西方军事力量将可能长期驻扎在 阿富汗 而中巴两国 全天候 的关系也将面临激进宗教势力和分离主义 势力的挑战 地区与国别政治 巴基斯坦 宗教极端主义 塔利班化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 聂宏毅 李 彬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能够同多数国家通过和平谈判方式顺利解决边界问题 但同印度 苏联和越南曾一度兵戎相见 在解决与陆地邻国边界问题上 中国为何有宽和与强硬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作者发现 邻国的边界政策属性对中国的政策选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中国的政策选择是 强硬对扩张 宽和对现状 即如果邻国奉行扩张性边界政策 中国的态度趋于强硬 反之 如果邻国奉行维持现状的边界政策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国外理论动态 年第 期 英 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 著 工力 译 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在 新政治经济学 年第 期上发表题为 劳工和新社会运动反抗欧洲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的文章 对本世纪初欧洲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为反对欧盟着手对公有经济部门实行私有化而组织的 一场持续 年的联合行动进行专题研究 世纪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的工会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处境窘困 劳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近年来各国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联合行动的趋势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5 -,,,,, :,,,,,,,,,,,,,,,,,,,, :,,,,,,, 7,?,,?,,,,,, :,,, 5, 7, ( ):,,,

,,,,,,,,, :,,,,,, (,,, :,,,,,,,,,, ) :, ;,,, ;,,,,,,, :,,,,,,,,,,,, :,,, (,, ) 5 -,,,,, :,,,,,,,,,,,,,,,,,,,, :,,,,,,, 7,?,,?,,,,,, :,,, 5, 7, ( ):,,, 左双文 [ ]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 国民政府继续对苏强硬, 一再放弃和平解决事件的机会, 并几度阻挠东北地方当局和平解决的尝试, 中苏交涉陷于停顿 苏联遂在边境发起一系列军事进攻, 使东北方面损失惨重 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国内变乱频生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应对乏力, 只得放松了对东北方面自谋局部交涉的限制, 事件乃以中方接受苏联最初提出的条件而草草收场 [ ] 中东路事件国民政府张学良中苏关系,,,,,,,,,,,,,,,,,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王奇生 湖南会战是 年 一号作战 中交战时间最长 国民政府军队抵抗最为顽强的一次战役 以湖南会战为个案 具体而微地剖析国民党军的战略决策机制 情报信息系统 官兵素质 后勤补给 兵役军纪以及民众动员等情形 也许有助于从军事史的层面加深或纠正我们对抗战正面战场的既有认知 湖南会战衡阳保卫战一号作战!!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湖南会战 中国军队对日军 一号作战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年第 期 刘少华 高祖吉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 印度崛起对地区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 印度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也增添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变数 加大了中印边境问题解决的难度 影响中国在中亚的发展 对中国的印度洋航线和南亚战略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印度崛起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印度崛起 地缘政治 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江 沛 张 丹 本文以过去史学界较少论及的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研究对象 从运动的缘起 运动在国统区的扩展 运动背后的党团纷争等几个方面 力求对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进行较为完整而准确的理解和评价 本文认为 应肯定青年学生从军的爱国热情 客观考察当时国民党政权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目的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从军运动及青年军在促进战时国统区社会风气的转变 提高国民革命军素质乃至促进军队改革 国民党整党及行政效率的改革方面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 冷战 与和平 说明 : 本试卷分第 Ⅰ 卷 ( 选择题 ) 和第 Ⅱ 卷 ( 非选择题 ), 满分 100 分, 时间 80 分钟 第 Ⅰ 卷 ( 选择题,64 分 ) 一 选择题 : 本卷共 32 小题, 每一小题 2 分, 共 64 分 在每一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 冷战 与和平 说明 : 本试卷分第 Ⅰ 卷 ( 选择题 ) 和第 Ⅱ 卷 ( 非选择题 ), 满分 100 分, 时间 80 分钟 第 Ⅰ 卷 ( 选择题,64 分 ) 一 选择题 : 本卷共 32 小题, 每一小题 2 分, 共 64 分 在每一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 冷战 与和平 说明 : 本试卷分第 Ⅰ 卷 ( 选择题 ) 和第 Ⅱ 卷 ( 非选择题 ), 满分 100 分, 时间 80 分钟 第 Ⅰ 卷 ( 选择题,64 分 ) 一 选择题 : 本卷共 32 小题, 每一小题 2 分, 共 64 分 在每一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 1 铲除德国 日本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2 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

More information

bp.com/statisticalreview #BPstats 1 2 3 4 5 # 6 () 150 120 160 140 120 90 100 80 60 60 40 30 20 0 85 90 95 00 05 10 15 0 2.5 47.3 7.6 3.0 55.0 8.1 9.1 12.5 6.4 3.5 58.9 10.1 14.0 11.3 16.3 7.4 7.5 19.4

More information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邓兰华 张 红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五 十月革命后的华侨华人! 一 改革与两国关系正常化给中俄两国人民提供了重新往来的机会 ! 二 早期留学生为两国间的民间交往和商贸穿针引线!! ! 三 留学垃圾 损坏中国人形象! 四 战挫败 国营公司进军独联体市场首 五 从! 倒爷 生意一波三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 六 独特的华人群体 七 中的地位

More information

江西抗日战争史

江西抗日战争史 Ⅰ Ⅱ Ⅲ Ⅳ 绪 论 2 江西抗日战争史 绪论 2 2 3 4 江西抗日战争史 绪 论 5 6 江西抗日战争史 目 录 / 第一节江西国共合作抗战局面的形成 5 0 第二节新四军的组建与开赴抗日最前线 4 4 29 36 43 第三节江西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53 53 58 /65 第一节临战前的江西战场 65 65 70 江西抗日战争史 目录 第二节日军侵占赣北 77 77 92 00 第三节万家岭大捷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 合作型施压 美国对华战略的策略调整 王 帆! 尽管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依存度在加深 但保持不对称的相互依存 关系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点 在不对称相互依存的前提下 美国对中国开始实施了 一种新的合作型施压策略 该策略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手段之一 作者分析了在相互 依存条件下美国对华实施合作型施压政策的背景 目的 相关议题和实施手段 并以谷歌事件 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三个案例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江红英 进行人力管制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 实施这一举措的直接原因在于抗战的需要 即推行兵役制度 保障军需后勤 建设后方工业 平衡人力资源 国民政府为实施人力管制 设置了专门机构 进行大规模摸底调查与登记 制订出一系列法规 人力管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主要为 一般人力管制 技术员工管制 工资管制 实施国民义务劳动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 年代初期 国民政府的人力管制为坚持持久抗战 最后夺取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人力政策上的保证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孔繁岭 七七事变后 主要激于爱国义愤 欧美留学生的近半 关内留学生的几乎全部 毅然回国 投入抗战洪流之中 在教育 科技 文化等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有 名左右滞留海外 战时 鉴于外汇的紧缺和战后的需要 国民政府留学政策经历了前严后松的变化 约有 名学子被派赴海外 主要前往美英 与此同时 沦陷区各伪政权积极推行留日奴化教育 连同台湾 约有 万人前往敌国 整个抗战时期 这两万余名在海外的学子 情况各异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战争制胜的秘密 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 胜利与失败 李 卓 近年来 美国国际安全研究中关于军事行动制胜因素的研究非常活跃 本文评述了此类研究的代表人物比德尔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胜利与失败 一书 对书中提出的 军事力量部署差异制胜论 的研究问题 分析框架 经验论证等主要研究环节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本文从理论 方法论等角度总结了此书的成就 认为该书通过构建以 军事力量部署 这一非物质变量为核心的安全理论

More information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米彦军 德富苏峰是继福泽谕吉之后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 其思想体系完整地显示了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发展过程 他早期主张主权在民 与日本社会现实不符 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改变主张 狂热鼓吹以皇室为中心对外侵略 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极大伤害 皇室中心主义是包含家国同构 忠君爱国 神国思想和武士道等在内的天皇专制国体思想 其实质是内行尊皇之 王道 外行霸道 继承和发展了唯心主义的皇国史观 对当今日本右翼思想仍有很大影响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田苏苏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除东北地区之外中国最大的沦陷区和日本发动 大东亚战争的战略基地的华北 也是日军实施慰安妇政策最普遍和较典型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资料和证据的缺乏 目前对日军在这一地区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具体情况的揭露还远远不够 本文以笔者掌握的有关资料 结合实地调查 对日军在华北地区实施慰安妇政策的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 日本侵华 慰安妇政策 华北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More information

三 七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美苏关系缓和的国际背景 ( 由 50 年代的全面对抗到 60 年代开始缓和 ) 美苏缓和的国内驱动力 很大程度与经济有关 美苏缓和的实现 美苏缓和的表现 美苏缓和的终结 卡特主义 的出笼

三 七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美苏关系缓和的国际背景 ( 由 50 年代的全面对抗到 60 年代开始缓和 ) 美苏缓和的国内驱动力 很大程度与经济有关 美苏缓和的实现 美苏缓和的表现 美苏缓和的终结 卡特主义 的出笼 2009-2010 学年度战后国际关系史笔记 ( 完整版 ) 目录 第一讲冷战... 4 什么是冷战?(1947-1989,1991.12.26 是最后结束的时间 )... 4 1. 各国对冷战的观点 各国的观点都不一样 ; 美苏各不同, 和其他国家也不同... 4 ⑴ 前苏联... 4 ⑵ 西方国家 : 将与苏联看法的最大不同是把冷战看成一种状态, 而非政策... 4 ⑶ 中国 : 政策及政策实施所造成的状态...

More information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治理 概念的历程 一 治理的概念化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理解欧盟治理 一 欧盟治理的主要特征 年第 期 欧盟研究 二 规制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治理的影响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三 新治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欧洲治理中民族国家的转型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贵州役政之初探!!! # #

抗战时期贵州役政之初探!!! # # 莫子刚 抗战爆发前夕 国民政府被迫实行征兵制度 为了办好役政 抗战时期的贵州省国民政府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 制订征集兵源办法和防漏堵逃措施 开展军民训练的基础扎实工程 采取宣传 抚慰 督导 奖惩和示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推进手段 役政基本上取得成功 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端和不足 此时的征兵运动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但其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日本帝国主义者 抗战时期 贵州省军政当局 役政 征兵!! #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尚 侠 战时文化统制和 大政翼赞 统制经济三位一体 是日本法西斯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而有机的构成 就国民意识整合的本质而言 它是膨胀的 扩大化了的国家主义 文化统制作为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文化强制力量 割断了日本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导致了日本民族精神的某种惯性模式与病态现实 日本 战时 文化统制 文化转型!!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More information

美国智库对当前中美关系的评析综述 卢 静 美国智库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析和制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智库认为 美中关系是 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而依存与合作是当前新形势下美中关系的主轴 其中合作是竞争性的 美国智库建议美国政府通过 巧实力 外交 全面接触 中国 其短期目的是让中国承担更多的 国际责任 而长远目标是塑造和改变中国 美国智库 中美关系 竞争性合作 卢静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More information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黄安年 世纪中叶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接通 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 它把美国经济区域连成一片 标志着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 在这一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的重大事件中 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 在工程中 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 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More information

2

2 2016 2 1 2 目录 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 年 11 月 8 日 ) 3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3 年 11 月 12 日 ) 45 7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2014 年 10 月 23 日 ) 9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5 年 10 月 29 日 ) 100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一 五三 的 济案 与 五九 的 二十一条 一样是日本帝国主 义利用卖国军阀侵略中国的纪念日子 济案 的结束 比 二十一条 更可 耻得多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中共党史资料 年第 期 三 代表资产阶级的蒋介石 在 济案 发生以后 不但做了许多卖国的

More information

2015–2016年采矿与金属业面临的业务风险

2015–2016年采矿与金属业面临的业务风险 2015 2016 年采矿与金属业面临的业务风险 从后座转到驾驶席 目录 安永采矿与金属业业务风险雷达 1 概要 2 十大业务风险 4 1. 重返增长轨道 9 2. 生产力提高 12 3. 资本获取 14 4. 资源民族主义 16 5. 社会经营许可 20 6. 价格和汇率波动 23 7. 资本项目 26 8. 能源获取 28 9. 网络安全 30 10. 创新 33 商品的主要风险 36 风险雷达图之外

More information

立场一直与俄国尖锐地对立着 这构成了日俄战争前因后果的关键一环 就此而论 清政府本无中立的前提

立场一直与俄国尖锐地对立着 这构成了日俄战争前因后果的关键一环 就此而论 清政府本无中立的前提 文 史 哲 年第 期 总第 期 喻大华 在百年前因争夺东北而爆发的日俄战争中 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长期以来 人们对此不予深究 简单否定 然而 清政府局外中立的表象掩盖着形形色色的真相和矛盾 事实上 出于维护东北主权 联日拒俄的考虑 在战争中 清军和奉天当局暗中为日军提供了帮助或便利 全国舆论更是袒日拒俄不加掩饰 同时 日俄两国也并未尊重清政府的中立 破坏中立的举动屡见不鲜 可见 对于中日俄这三国来说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张善余 彭际作 俞 路 自 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这无疑是其人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各个地区中 东欧是 年以前全球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减少的地区 在北欧和西欧地区 如果没有国际移民的净流入 人口增长率也将很低 大约在 年间 预计欧洲所有地区的人口都将出现负增长 由于自然增长率在过去一个世纪乃至未来的变动 欧洲人口已不可逆转地老龄化

More information

美国研究 # 国内学者对肯尼迪政府时期的美法关系有过一些总体性论述 但两国在支付领域的矛盾至今 还未见到专文探讨 参见资中筠主编 战后美国外交史 从杜鲁门到里根 北京 世界知识 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张锡昌 周剑卿 战后法国外交史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姚椿龄 也谈戴高乐的对美政策 世

美国研究 # 国内学者对肯尼迪政府时期的美法关系有过一些总体性论述 但两国在支付领域的矛盾至今 还未见到专文探讨 参见资中筠主编 战后美国外交史 从杜鲁门到里根 北京 世界知识 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张锡昌 周剑卿 战后法国外交史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姚椿龄 也谈戴高乐的对美政策 世 浅析肯尼迪政府时期美法在支付领域的矛盾 温强! 内容提要 肯尼迪政府时期 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 美欧联盟在政治 经济 军事等领域的分歧开始凸显 美法因支付不平衡而起的矛盾即为其中之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法支付矛盾产生的历史根源 以美元危机和美国黄金外流为中心 两国在联盟方针和冷战战略上展开激烈较量 美国政府内就如何解决美法支付矛盾曾有过激烈辩论 肯尼迪政府最后以从欧洲撤军相要挟 迫使戴高乐在弥补美国赤字安排上让步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省赈济会的难民救济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周术槐 难民 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战争因素 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 成为当时中国 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 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 陷区的难民涌入 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 同时 还制定了相应的难 民转移方案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 净土真 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作者 : 忻平 作者单位 : 相似文献 (1 条 ) 1. 期刊论文秦永章.Qin Yongzhang 近代日本佛教净土真宗东 西本愿寺派与中国西藏地 方政权及藏传佛教界的接触 - 世界民族 2007(2) 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这个亚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步西方列强之后尘, 开始向外开疆拓土, 近邻中国便成为日本军国 主义者蚕食的对象.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孙新兴 本文以大量的历史事实 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两次侵占青岛时期在青岛实施的殖民教育和奴化归附教育 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当年以教育为侵略武器 在青岛培养殖民统治者 并且妄图从思想上征服中国人民 最终吞并中国的侵略野心 日本侵占青岛 殖民教育 奴化归附教育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日本在青岛的殖民奴化教育评析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日本在青岛的殖民奴化教育评析 #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气候变化与欧盟北极战略 何奇松 气候变暖改变了北极地缘政治环境 年 月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 欧盟与北极地区 通讯 年 月 欧盟理事会通过 北极问题决议 这两个文件基本上勾勒了欧盟的北极战略 即保障和维护北极地区及其居民的权利 促进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北极多边治理 实际上 欧盟希望通过执行北极战略来体现欧盟作为全球气候政策的领先者 北极的经济价值驱使欧盟加入北极的地缘政治博弈 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保证欧盟油气资源的供应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

) 德 塔尼娅 波泽尔忻! 华译! 伍慧萍校!! 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 欧洲化 方案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欧盟边界 扩展至那些在国内制度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方面以 恶治 为特征的东部和东南部邻国 这些 欧洲周边国家 既无意愿 亦未必有能力调整自身以适应欧盟的要求 甚至缺乏入盟动力 不愿承担入盟成本 本文探究当将 欧洲化 概念和因果关联机制运用于此类国家时 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进一步限定 笔者认为 只要欧盟不对那些它并不想接纳为成员的国家调整其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胡迎建 抗战时期 旧体诗创作走出了五四以来的低迷状态 出现了复兴的态势 其表现是 残酷的战争为诗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题材与人生体验 抗战之初开展了利用旧的文艺形式包括旧体诗以鼓舞民心的讨论 诗作者队伍不断扩大 诗社纷纷成立 雅集 唱和活动频繁 出版诗集 创办刊物林林总总 总的特点是承继 诗经以来兴观群怨的优秀传统 多角度 广视野深刻地反映时代 高扬抗战救国主旋律 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 主要表现为 一是描写世乱时艰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 闻黎明 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是中国教育界献身抗战建国事业的壮举 目 前 史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 年国民政府发动的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而对于 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从军活动 关注的还很不够 本文旨在对全国高等学府中学生数量最多 师资最强大 学科最齐全的西南联合大学的青年从军运动 做以尽量全面的梳理 同时 拟就不 同阶段的从军意识 动员方式 服务特征等问题进行必要的考察

More information

CO 2

CO 2 CO 2 1 2 3 Oil demand and supply growth Oil demand growth Annual change, Mb/d 2.5 Oil supply growth 2.0 2.0 1.5 1.0 Total growth 1.5 1.0 0.5 0.0 Total Global growth growth 0.5 0.0 10 year average -0.5

More information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王 军 近年来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外交的新因素 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属性和作用上看 它正拓展着中国的公共领域 以国家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为核心议题 催生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新构造 反映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推动着网络内外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行动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中国大众的网络民族主义因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 A67EB3F82DA4A4A4E5AAA92DB3E62E706466>

< A67EB3F82DA4A4A4E5AAA92DB3E62E706466> 2010/10-2011/09 國 外 服 務 國外服務據點分布圖 亞洲 中東 非洲 拉丁美洲 印度 柬埔寨 阿富汗 馬利 莫三比克 多明尼加 斯里蘭卡 菲律賓 耶路薩冷/約旦 尼日 馬拉威 海地 緬甸 尼泊爾 河西岸/加薩 查德 盧安達 瓜地馬拉 印尼 東帝汶 巴基斯坦 獅子山共和國 肯亞 宏都拉斯 孟加拉 日本 約旦 迦納 衣索比亞 薩爾瓦多 烏干達 索馬利亞 尼加拉瓜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长城汤姆. 伯恩斯 内容提要 : 本文对本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 析与综述 从 年代以来的熊彼特, 经济社会学法国学派到现在的经济社会学家.. 伯恩斯. 斯韦德伯格. 马尔蒂利等, 对他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 与归纳 尽管不可能对欧洲的经济社会学研究进行全面地综述, 但也反映了欧洲经 济社会学的大体轮廓 文中指出目前欧洲经济社会学研究主题集中在经济社会学的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汪庆华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 # #! # # # # # #! % %& ( # # # # # #! (!!

第 期 汪庆华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 # #! # # # # # #! % %& ( # # # # # #! (!!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汪庆华 陈永贵亲属诉吴思 北京青年报一案涉及了我国名誉权制度的诸多方面 该 案为思考公共人物与非公共人物的区分 死者的名誉权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等问题提供 了新的契机 考虑到媒体管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消的现状 在名誉权问题上 应该放弃对言论自由与名誉权进行平衡的流行主张 如果从完善名誉侵权的基本要件入手 也就是说 从非 常技术性的角度入手 建立相对完善的名誉权体系 那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司法的恣意

More information

以南方电视台为例 南方电视台建于 年 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共电视台 致力于向全球报道 我们的美洲 它希望创造出一种能抗衡国际传媒集团的信息传播模式 推动拉美实现传媒独立 以传媒手段促进拉美一体化 它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拉美各国人民以自己的眼睛观察自我 使拉美各国人民加强相互了解和借鉴 发掘和认同自身的文化和身份 还有助于打破发达国家对全球传媒市场的垄断 为构建 国际信息新秩序 作出尝试 同时 它在保持独立性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¹ º»

¹ º» ¹ º» 中国获取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选择 孙学峰 王海滨 大国获得海外石油权益的基本目标是希望能够顺利进入 分 享石油资源 理想目标则是能够逐步稳定 扩大既有的石油开采权益 大国 分享石油资源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降低竞争对手 包括先进入国家和其他后 进入国家 的抵制 争取资源拥有国的支持 从中国能源外交的实践来看 有 限分流是成功分享海外石油权益最为重要的战略 而有效化解竞争对手干扰的 主要策略包括限制收益和借助矛盾

More information

贾根良 马国旺 后凯恩斯经济学 多样性 共同基础 综合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 凯恩斯革命 以来 一直致力于完成 流产 的 凯恩斯革命 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 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 凯恩斯 卡莱茨基 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 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 传承演进 今天 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 宏观经济学 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指出 :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 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 A.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 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 出现政治危机 社会动荡 C. 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 控制加剧 D. 欧洲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指出 :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 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 A.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 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 出现政治危机 社会动荡 C. 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 控制加剧 D. 欧洲 历史岳麓版必修 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检测 ( 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 一 选择题 ( 每小题 3 分, 共 60 分 ) 1.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 而不是子弹 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对外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言论的是 ( )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进行反苏反共的宣传 C.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提出了 杜鲁门主义 2. 二战后, 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戚其章 世纪 年代 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兴亚思潮 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这是近代中日关系上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但也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课题 对此 近年来研究者颇不乏人 多谓兴亚主义的主流是应该肯定的 窃不谓然 本文认为 对兴亚主义须作具体分析 应肯定的只是其中的个别派别 其主流是不能肯定的 至于大力推动兴亚主义的兴亚会 不但不是所谓 民间组织或 民间对清友好组织 而是由日本外务省直接掌控和主导

More information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黄 茂 曾瑞炎 年抗日战争爆发 日军企图摧毁中国教育事业 对高等教育机关狂轰乱炸 使中国高等教育蒙受了巨大损失 为保存中国教育实力 国民政府教育部作出内迁的决策 据此 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也对医学高校的内迁作了规划 并以这次内迁为契机 对西南 西北及华中地区的医学教育加以了重视 随着国府的迁都重庆 四川成为了抗战后方重地 为此 有不少高校迁往了四川 其中医学高校就有 所 这些医学高校在四川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的医学教育事业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 %& %& %& %&!!!!! # #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 %& %& %& %&!!!!! # # #!! 谭 刚 抗战时期 为保证大后方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 国民政府制定了大量交通法规 涉及到交通人事 业务 工务和财务方面 也包含了国民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具体管理内容 这些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交通法规体系 大量交通法规的颁布 体现了国民政府在交通管理上的一些特点 包括实行交通统制 军需优先 提倡节约和地方协作等特点 但由于在实际的交通管理中存在交通机构变动频繁 运价过低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2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2 第 106 期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106 2014 年 12 月 3 日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1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2 第 106 期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3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图 1 2008 年金融危机前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出口贸易增幅对比 ( 单位 :%) -23 世界

More information

论抗战时期江西的保学教育! #! # % % % % % % % % % % % % # #

论抗战时期江西的保学教育! #! # % % % % % % % % % % % % # # 肖如平 抗战时期 为推行国民教育 江西保学在经费筹集 师资培训 教师待遇 教学方法和校舍与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实与改进 使保学得到迅速发展 战时的保学教育 虽存在经费缺乏 教师待遇低等不足 但它注重民众教育 积极宣传抗战 保学教育在提高民众识字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 培养了民众爱国 爱家乡的情感和仇恨侵略者 敌视汉奸卖国贼的态度 对唤起民众保家卫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时期 江西 保学 论抗战时期江西的保学教育!

More information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国家人口计生委原办公厅主任 中国计生协会原副会长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珮云 珮云 刘少 珮云 珮云 卫生部门应该协同有关方面对节育 珮云 珮云 珮云 畊等 人在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的联合发言 积极提倡晚婚 避孕和计划生 珮云 这个指示 珮云 珮云 珮云 珮 珮云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 中国人口出版社 彭珮云主编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 # # # # # #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 # # # # # # 黎志辉 支援抗战和建设新赣南是 赣南新政 时期社会动员的两大主题 蒋经国身体力行 动员干部 革除旧弊 树立新风 发动民众 措施多端 形式多样 其动员民众的思想既有国民党动员政策的脉络可寻 又受苏联模式感染甚钜 社会动员是一个荡涤旧俗 裂变旧的社会心理信条的过程 赣南社会由此经受了苏区革命以来新一轮的洗礼 蒋经国赣南干部动员民众动员社会影响!! # #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docx

Microsoft Word -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docx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 第一讲导论 一 研究对象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至今的国际关系史 (1945-), 将近 70 年的历史, 属于当代史范畴 300 年与 70 年 ; 研究当代史的便利与难度 [ 二战结束后到今天的国际关系发展历史 属于当代史 国际关系史是 300 年历史, 从 1648 到 1945 二战 研究当代史的难处在于离我们太近了, 当代史还是发展之中, 而研究历史问题需要第一手材料,

More information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资料汇编 党委宣传部 (2016 年 3 月 )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P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P8)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 (P17)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裴长洪 张青松 年日本丧失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这与日本 年以来对华投资增速放缓 占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下降有着密切关系 只要日资企业继续提升投资结构和技术水平 从边际产业转向比较优势产业 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就能带动设备和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使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这样 日本仍有可能恢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对华直接投资

More information

本期聚焦 新平等主义 一 年以后的新工党 新平等主义 英国的经济不平等

本期聚焦 新平等主义 一 年以后的新工党 新平等主义 英国的经济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本期聚焦 新平等主义 一 年以后的新工党 新平等主义 英国的经济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平等主义 旧与新 年第 期 本期聚焦 新平等主义 新平等主义 英国的经济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政策思考 一种新平等主义的策略 本期聚焦 新平等主义 新平等主义 英国的经济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四 政策建议 本期聚焦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温金童 李飞龙 抗日战争时期 由于深刻复杂的历史原因 陕甘宁边区疫病横行 人畜死亡率很高 这对于陕甘宁边区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 物力 发展生产 坚持抗战 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十分不利 面对这一严峻现实 边区政府通过多种渠道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制定了卫生防疫的方针政策 大力开展卫生宣传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卫生组织 使广大群众学到了卫生知识 增强了卫生观念 从而使边区的人畜发病率 死亡率都逐渐下降 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杨夏鸣 安全区 和 大屠杀 是出现在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一对似乎矛盾的词语 本文认为所以出现这一现象 是由于南京 安全区 的功能发生了错位 即 安全区某些未定或是次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超过主要的功能 其原因是日军拒绝承认 安全区 安全区 的建立系个人行为 并非国际政治学意义上的 国际组织 对主权国家不具约束力 因而 安全区 被赋予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当局的意愿 南京安全区功能错位原因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刘长安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100070)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规模接近 2000 万的特大城市,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 以及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快步迈进, 北京正在日益向发达国家的国际大都市看齐通过对北京与国际大都市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移民的现状比较研究, 了解北京与国际大都市的异同以及存在的差距, 并探索原因 ; 总结分析北京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人口迁移 ; 国际移民 ;

More information

公共管理研究 第 卷 # # # #

公共管理研究 第 卷 # # # # 岳经纶 陈泽涛! 中国既是产烟大国 也是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公众 的吸烟状况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后果 对于中国的公共卫生状况乃至社会发展 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对中国控烟运动和控烟政 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 指出中国的控烟运动是一场多方不情愿的运 动 本文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和概念 分析了中国控烟运动疲弱的原因 并尝试提出推动中国控烟运动的政策措施! 控烟运动 控烟政策

More information

社会学研究.,,, ;, ( ),, ( ),,,,,,,,,,,, ( ),,,,,,,,,,,,,,,,,,,,

社会学研究.,,, ;, ( ),, ( ),,,,,,,,,,,, ( ),,,,,,,,,,,,,,,,,,,, 吴铮强 : 科举制度本是官僚帝国实现普遍化权力的手段 皇权扩张的工具 均田制崩溃之后, 中华帝国出现了掌握经济资源却没有稳固政治地位的绅士阶层 由于遭到绅士集团的抵制, 宋朝试图通过科举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扩张国家权力的企图失败了 儒家学者扩张自身文化权力的学校取士方案不能 被帝国采纳, 最终放弃了主导文化教育和推举官员的要求, 仅提议通过科举理学化提升绅士集团的政治地位, 为科举制度发展 功名身份的终身制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核武器与美苏冷战

核武器与美苏冷战 简论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思想的演变* 赵学功 内容提要 : 核战略主要包括核威慑政策 核力量使用政策 核武器发展政策及核裁军政策等几个方面, 并且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冷战时期, 美国的核打击目标主要是针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 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作战计划, 并且将核威慑视为实现其国家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 随着美苏关系的变化以及核技术的发展, 美国政府对核战略也多次进行了调整,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中南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 011年合作計畫暨國家分布概況 駐外技術 醫療團計畫 1 貝里斯 技術協助 人道援助計畫 厄瓜多 投融資計畫 3 薩爾瓦多 人力資源援助計畫 4 瓜地馬拉 不含在臺辦理之研習班及獎學金計畫 5 宏都拉斯 行動醫療團 6 尼加拉瓜 海外服務工作團 7 巴拿馬 外交替代役 8 巴

中南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 011年合作計畫暨國家分布概況 駐外技術 醫療團計畫 1 貝里斯 技術協助 人道援助計畫 厄瓜多 投融資計畫 3 薩爾瓦多 人力資源援助計畫 4 瓜地馬拉 不含在臺辦理之研習班及獎學金計畫 5 宏都拉斯 行動醫療團 6 尼加拉瓜 海外服務工作團 7 巴拿馬 外交替代役 8 巴 011 中南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 011年合作計畫暨國家分布概況 駐外技術 醫療團計畫 1 貝里斯 技術協助 人道援助計畫 厄瓜多 投融資計畫 3 薩爾瓦多 人力資源援助計畫 4 瓜地馬拉 不含在臺辦理之研習班及獎學金計畫 5 宏都拉斯 行動醫療團 6 尼加拉瓜 海外服務工作團 7 巴拿馬 外交替代役 8 巴拉圭 9 多明尼加 10 海地 11 聖克里斯多福 及尼維斯 1 聖露西亞 13 聖文森 非洲地區

More information

评 一亿总忏悔 与 天皇退位论 # % # %

评 一亿总忏悔 与 天皇退位论 # % # % 王希亮 战后初期 日本 战后处理内阁 为了维护天皇制的 国体 相继抛出了 一亿总忏悔 和 天皇退位论 旨在把战争责任转嫁在 亿国民的身上 从而掩盖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 逃脱联合国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 本文就这两个谬说提出的目的 实质 影响及其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的 太平洋战争史观 予以剖析 战争责任 一亿总忏悔 天皇退位论 太平洋战争史观 评 一亿总忏悔 与 天皇退位论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王晓军 抗日战争期间 日军航空队对广西的轰炸分为三个阶段 给广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从日军航空队对广西的轰炸目标主要为教育机关 文化场所 医院 庙宇 教堂 居民区 交通设施和工厂企业等可以清楚地看出 日军航空队对广西的轰炸是一种极其凶残的集体屠杀行为 是对和平与人道的肆虐 是违背国际公约的 日军航空队 广西 暴行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日军航空队袭击广西暴行述评

More information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基于经济全球化两个重要假说的实证研究 刘志彪 吴福象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贸易一体化水平持续上升 对此虽然可以利用引力模型加以说明 但其解释力是有限的 本文在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一体化进行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的贸易竞争状况进行了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经济体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 贸易量越大 贸易一体化程度也越高 通过各种因素的传导 经济体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暨爱民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在其他各业遭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取得罕见的发展 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 职业教育 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 规模空前扩大 教学质量提高 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布局进一步合理 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跃居全国前列 为湖南后来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湖南战时教育既具满足战争需要 服务抗战 又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教育在战时湖南之所以有如此进展 是由于湖南各界军政领导的重视 湖湘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湖湘文化精神的支承

More information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阮艳萍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 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 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 中央和地方政府 学者 商人 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 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 那就是 数字传承人 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 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 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 使文化遗产从唯一 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 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人 民间传承人 遗产表述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抗日战争研究 编辑部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 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研究 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 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 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 学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 民国档案 编辑部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史学月刊 编辑 部 安徽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十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Rules_2014_Chinese

Rules_2014_Chinese 第七届里米尼国际合唱比赛信息 意大利里米尼位于亚得里亚海海岸 是富有历史的雄伟的古罗马文化和中世纪古迹的 中心地带 每一年的九月 里米尼成为世界主要合唱盛事的中心 诚邀您参加我们的 比赛 这个比赛将给您的合唱团带来非常多的感受和体验 第七届里米尼国际合唱比赛得到以下机构的支持 欧洲议会 意大利共和国总统 意大利国家合唱联盟 AERCO 艾米利亚 罗马涅区域合唱协会 艾米利亚 - 罗马涅区域总署 里米尼省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