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法律外交的几点思考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关于开展法律外交的几点思考"

Transcription

1 中国外交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英德 美苏关系的历史启迪 王俊生 内容提要 研究中美两国的和平共处具有紧迫性, 而一战前的英德和二战后的美苏两个案例都具有借鉴意义 着眼于历史, 一战前的英德和二战后的美苏均实现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共处, 这值得汲取经验并吸取相关教训 中美要实现和平共处, 从中国的角度看, 应塑造两国共同利益, 使其转化为和平共处的正资产 中国应在事关其核心利益的周边问题上绝不妥协, 通过战略压力迫使美国尊重中国的地区权益, 避免美国过度逼迫中国而导致两国擦枪走火 此外, 中国应积极参与和创建地区安全机制, 并建立各种 中美 +X 三边机制, 以使双方及第三方保持信息同步沟通, 避免误判 要促使美国严格约束其亚太盟友, 避免被第三方拖进战争 中国应广泛发展与美国盟友的安全关系, 不仅在双边层面加以提升, 在吸收其加入周边的相关机制时, 经济收益需适当让位于政治安全收益考量 中国还应从政府 学界等层面有效引导国内民族主义 关键词 中美关系和平共处历史经验 作者简介 王俊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 D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6)0-0-9 DOI 编号 0.85/j.cnki.gjzw 感谢 国际展望 匿名评审专家及编辑部的宝贵建议, 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

2 06 年第 期 随着中国的民族复兴, 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成为战略界与学术界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的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路 但如何实现中美两国在太平洋的和平共处, 目前学术界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本文旨在从案例研究出发, 总结历史上两个世界大国和平共处的经验及教训, 以使中美能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加以借鉴 一 核心问题与研究框架 中美两国理论界与战略界关于两国难以和平共处的悲观观点很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米尔斯海默 (John J. Mearsheimer) 的观点, 崛起大国势必会将其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军事力量, 这必然会遭到霸权国反对, 这种结构性矛盾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两者发生冲突与战争 研究权力转移理论的学者塔门 (Ronald L. Tammen) 等人认为, 如果一个崛起国长时期保持经济迅速增长 人口规模巨大, 同时对现有秩序不满, 就很可能与霸权国发生战争, 挑战国的不满 赶超与核武器相结合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些观点表面上似乎反映了中美关系现状 中国学界和战略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中美未必会重蹈大国政治悲剧的覆辙, 但也存在一些悲 观观点, 如国防大学戴旭的 中美必将一战 观点 就流传很广 中美权力转移助长了上述疑虑 金融危机前的 006 年, 在经济总量方面, 中美分别为.7 万亿美元和.86 万亿美元, 中国约为美国的 9.57% 0 年, 这一数字分别为 0.6 万亿美元和 7. 万亿美元, 中国约为美国 习近平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载 人民日报 0 年 6 月 9 日, 第 版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00,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pp. 0,. Ronald L. Tammen, et al., 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st Century, 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000, pp. 7-8, p.. 戴旭 : 中美之间必将一战, 中华网论坛,0 年 月 9 日, data/thread/0/7/5/76/_.html

3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的 59.7% 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快速发展, 包括反卫星试验 航母入列等, 似乎印证了米尔斯海默所谓 经济优势必然转化为军事优势 的论断 这与同期美国政府因两党预算争执而短暂关门, 美国在阿富汗 叙利亚 乌克兰等问题上踌躇不前形成鲜明对比 中美权力转移加速使 美方近年来对华态度已变得格外敏感和焦虑 在此背景下, 美国加快了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 加大了对华战略防范与遏制力度, 在从全球收缩军力的背景下, 加大了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 0 年 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日时明确表示, 钓鱼岛适用于 美日安保条约 ; 这是美国总统首次作出如此表态 这加剧了中国对 美国亚太再平衡是旨在围堵中国 的担忧 中国已经具备了崛起的相关条件, 中美权力转移很可能将继续, 崛起国如果具有庞大的人口数量 经济规模累积到可观程度并保持持续迅速增长 政治自我更新能力较强, 那么其崛起态势就很难被其他国家中断 以经济发展为例, 王缉思教授认为, 在 00~00 年的某一时段, 中国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5 不少国际权威机构对此也有更乐观估计, 认为未来十年左右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将超过美国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军力现代化也有望继续快速推进 这样一来, 尽管在相当长时期内, 美国在全球层面仍有望继续领先中国, 但两国实力对比在一些关键指标以及在中国周边地区问题上, 中美两国将不期而遇 这不仅由于周边地区事关中国核心利益, 中国投入力量比美国更多, 而且也由于该地区距离美国本土较远, 这抵消了美国部分优势 中美能否走出 历史悲剧的怪圈, 从而实现和平共处成为关键问题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陈健认为, 从 0 年到 0 年左右是中美关系最危险的十余年 如果处理不好, 中美两国会发生摩擦, 甚至兵戎相见 双方战略互疑上升, 战略 参见世界银行相关数据 : Brad Glosserman, Asia s Rise,Western Anxiety,Leadership in a Tripolar World, PacNet, February 8, 0. 王俊生 : 中美 信任赤字 问题再探 : 以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布局为视角, 载 教学与研究 0 年第 7 期, 第 8-56 页 Ronald L. Tammen, et al., 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st Century, pp 王缉思 刘春梅 : 中美关系新趋势及其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 载 国际政治研究 0 年第 期, 第 页

4 06 年第 期 部署会以对方为假想敌, 小国的挑衅可能会把中美带入军事冲突之中 基辛格也指出 : 如果中美决策层不采取果断措施阻止当前趋势持续发酵, 两国的敌对关系就会随着双方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强, 并像一战前德英关系那样由友好最终转向对抗 自 0 年以来, 中美两国关系竞争的一面增强, 比如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主流智库对中美关系的消极评估与展望都印证了上述判断 中国政府为此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观点 美国战略界对该理念表现出欲迎还拒的复杂心态 美国政府更多强调 新型关系, 而非 大国关系, 生怕给予中国 平起平坐 地位 其根源在于 防止在欧亚大陆崛起一个挑战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而这一直是二战后美国大战略的核心 这再次表明中美关系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实现崛起的中国与霸权的美国间的和平共处 有鉴于此, 本文旨在从历史经验角度为中美两国和平共处探求有效经验 本文选取两个历史案例 : 其一, 从 87 年德国统一到 9 年一战爆发, 一战前的英德经历了 年的和平期 ; 其二, 从 95 年二战结束到 989 年苏联解体, 美苏经历了 年的和平期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案例 : 一是学术界过去仅关注两个世界大国争霸引起的战争, 这典型反应在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对上述案例中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共处的经验关注不够 ; 二是既然中美长期和平共处的经验 前无古人, 那么有限经验更弥足珍贵 ; 三是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中美长期和平共处要处理好即将到来的两国战略冲突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擦枪走火 尽管一战前英德和二战后美苏军备竞赛和紧张对峙时有发生, 但其当时未发生冲突的经验有其现实借鉴意义 ; 四是即使一战前英德最终爆发战争, 二战后美苏以苏联解体结束, 陈健 : 试论新型大国关系, 载 国际问题研究 0 年第 6 期, 第 页 Henry A. Kissinger, Rebalancing Relations with China, Th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9, 009. See Elizabeth Economy, Beijing s Ac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emand a U.S. Response, The Washington Post, May 5, 0; and Christopher K. Johnson, Decoding China s Emerging Great Power Strategy in Asia, CSIS, June, 0, 060_Johnson_Decoding ChinasEmerging_WEB.pdf. 赵可金 殷夕婷 : 美国战略调整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载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0 年第 6 期, 第 7 页 5

5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这两种结局本身也是中国应吸取的教训 当然, 这两个案例的重大差异以及中美权力转移的不确定性给准确分析上述案例并有效借鉴其经验教训增加了困难 其一, 两个案例所处的国际关系体系结构不同 一战前的英德争霸, 当时还有法国 美国 俄国等实力接近的大国, 可谓多极体系, 二战后的美苏则是典型的两极体系 当今的国际体系正从 一超多强 向 多极体系 演变, 不少专家预言, 随着中国的崛起, 未来还很有可能走向所谓的 两极结构 (G) 由于体系结构对国际关系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众说纷纭, 以此来客观研判体系结构转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非常困难, 因此本文讨论时不引入这一变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因素对未来中美关系没有影响, 事实上影响可能巨大 其二, 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与二战后的美苏关系的演进态势恰恰相反 德国作为崛起国, 经历了从与英国寻求和平共处到随着实力增长逐渐开始与其争霸的过程 ; 而苏联二战后挟战胜国之余威以及众多盟友支持则经历了先与美国争霸, 后随着实力下降和盟友逐渐 离去, 于是与美国寻求和平共处的过程 中美权力转移所引发的两国力量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如何影响两国关系走向? 二 一战前英德和平共处的经验教训 87 年德国实现统一, 欧洲从此前战争相对频繁的年代进入长期 武装和平 时期, 直到 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欧洲经历了长达 年的和平期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 近期目标虽是孤立法国, 但称霸欧洲的目标表明其真正的对手是英国 从这个意义上讲, 德国对付法国也是服务于与英国争霸, 英德争霸在德国统一时就已开启 这四十余年的英德关系大致可分 G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 伯格斯滕 (C. Fred Bergsten) 提出 他曾召开媒体电话会议宣传其 G 构想 此后, 他在 外交 (Foreign Affairs) 杂志上撰文 ( A Partnership of Equals: How Washington Should Respond to China's Economic Challenge), 继续深化 G 构想 但这一概念已被中国政府明确拒绝 参见 [ 美 ] 肯尼思 沃尔兹 : 国际政治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00 年版 ( 英语影印版 );[ 美 ] 亚历山大 乔治 : 武力与治国方略, 时殷弘译, 商务印书馆 00 年版 刘丰 : 均势生成机制的类型与变迁, 载 欧洲研究 009 年第 期, 第 8 页 6

6 06 年第 期 为三个阶段 : 俾斯麦时期 后俾斯麦时期 走向一战时期 但总体上看, 英德和平共处大致可以 900 年为分水岭, 之前经验居多, 之后需吸取的教训居多 最后和平消失与战争爆发, 德国需承担更多责任 英德和平共处的首要经验是要避免迎头相撞 在 900 年前, 德国奉行谨慎对英政策, 避免与其迎头相撞 俾斯麦推行的 大陆政策 本质上是保守和温和的, 目的在于建立以柏林为中心的大陆联盟体系以打击法国, 避免法国复仇, 创造 和平发展机遇期, 并未改变欧洲基本均势 为避免与当时拥有最多海外殖民地的英国发生冲突, 德国在殖民地问题上态度审慎, 仅在 88~885 年实施过短暂的殖民政策 这一时期德国未与英国发生冲突 共同利益成为维系当时英德和平共处的重要纽带 对德国来说, 即使 9 世纪末以后随着国力增强, 德皇仍深知在成为霸权国之前, 英国随时可以给德国以沉重打击 因此, 他要求比洛 ( 宰相 ) 在此期内尽量维持与英国的良好关系 只是德国后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逐渐偏离这一原则 对英国来说, 当时在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俄国和法国, 在全球领域美国则是其头号对手 ; 奉行 大陆政策 追求在欧洲大陆崛起的德国, 被英国视为抑制俄法的力量 这样不仅欧洲均势可继续维持, 而且 可以使英国在亚洲对俄国和在非洲对法国的殖民争夺中处于更有利位置 这时英德矛盾不仅不突出, 甚至有时在一些重大国际斗争中互相支持 9 世纪末, 作为最大的殖民主义国家, 英国面对的最大威胁仍是当时急剧对外扩张的俄国 898 年 月, 英国陆续向美日两国表示希望在远东共同对抗俄国, 但这时美国正忙于准备与西班牙的战争, 日本还没准备好与俄国作战, 英国空手而归 英国将希望寄托在与德国的合作上 在 0 世纪初的几年中, 英国一直希望能和德国建立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直到 9 年, 英国仍未完全放弃联合德国对付俄国的愿望, 这一年英国首任海军大臣霍尔丹曾专门访问柏林讨论缓和两国紧张关系 Paul Kennedy, Strategy and Diplomacy, 870-9: Eight Studies, Bucks, UK: Fontana Paperbacks, 98, p.. 张新颖 : 国际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及其转化 以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为例, 载 理论学习 009 年第 8 期, 第 6 页 7

7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这一时期欧洲大国错综复杂的外交条约关系对英德和平共处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当时的主要大国除英德外, 还有俄 日 法 意 奥匈等国, 这些国家频繁结盟与反结盟 87 年缔结的三皇同盟并在 88 年得以恢复, 879 年德奥同盟,88 的年德奥意同盟并于 887 年续约,887 年英意奥地中海协定,887 年 5 月西班牙与意大利的协定,887 年 6 月俄德再保险条约,887 年 月奥意英的东方联盟,89 年法俄协约,90 年英日同盟,90 年英法协约, 等等 错综复杂的条约与联盟关系造就了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的关系, 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利益共同体 此外, 当时英德两国皇室的姻亲关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利益共同体 但是两国和平共处最终走向尽头主要是以下因素所致 : 第一, 英德均奉行战争政策, 视战争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面对后期英德螺旋式上升的矛盾, 德国领导层希望通过一次战争一劳永逸地突破围堵, 并认为其对战争准备充分, 包括德军的动员速度快 连接边境的铁路已完工 打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重要航道也已能通行大型舰船 德国在英布战争中考察了英国军事力量和作战能力后, 自认为德军装备和训练举世无双 英国对其战争准备也十分满意, 并认为再拖延下去, 将对自己不利, 德国生产能力已比英国强大, 海军力量对比将越来越不利于英国 第二, 两国共同利益逐渐消失 其一, 经济上德国逐渐成为英国头号对手 9 世纪 70 年代, 英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 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值的 /, 居世界第一, 号称 世界工厂 可是到了 0 世纪初, 在工业生产方面, 英国已落在美德之后 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是 6%, 跃居第二位, 英国则居第三位, 仅为 % 所以对英国而言, 处于欧洲大陆中央的德国成为其头号对手 其二, 随着德国逐渐成为英国 陈欣怡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英德矛盾, 载 社科纵横 006 年第 期, 第 页 [ 苏 ] 罗斯国诺夫主编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9~98 年 ), 钟石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98 年版, 第 5 页 王绳祖 : 国际关系史, 法律出版社 00 年版, 第 页 今天中美非昔日英德 专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工真教授, 载 南风窗 0 年第 期, 第 页 8

8 06 年第 期 的主要战略对手, 共同对付俄法的共同战略利益消失了 第三, 两国战略上迎头相撞并逐渐不可调和, 这主要表现在德国的 世界政策 与英国维持霸权的目标上 896 年德国正式提出 世界政策, 其主要特点有两个 : 其一, 放弃俾斯麦时代对殖民地有节制扩张政策, 转而采取更具侵略性的扩张政策 其二, 建立世界帝国 加强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 这些需要加强海上力量, 刺激了德国扩充海军的愿望 作为 后来者, 面对被其他列强已经瓜分完毕的世界, 德国殖民政策除了从其他列强手中抢夺外, 别无他法 拥有最多殖民地的英国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德国的抢夺目标 德国海军计划更与英国迎头相撞 当时德国海军排名世界第六, 德国将英国作为赶超目标 德国国会于 898 年通过专门 海军法 快速扩大海军, 计划在 6 年内建造 艘舰队装甲舰 5 艘大型装甲巡洋舰 7 艘有装甲甲板的巡洋舰和 6 艘驱逐舰 900 年的海军法案则把 898 年的计划扩充 倍 自 6 世纪末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后, 作为岛国的英国始终将维护与扩大海军优势作为其核心利益, 并逐渐建立起海上霸权 面对德国正在实施的赶超英国海军的雄伟计划,907 年英国政府的一份备忘录指出, 德国在海上的领先地位同不列颠帝国的生存是不相容的, 对立的矛盾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两个国家相对地位之中, 除非英国自愿牺牲这些利益, 使它失去一个大国的地位, 否则一个武装冲突终究是不可避免的 第四, 德国没有客观理解英国外交政策, 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德国误认为英俄矛盾不可调和, 不可能共同对付德国, 也没有理解英国 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 的实用主义外交 此时德国已是英国的主要战略对手 直到 907 年 英俄协定 缔结时, 威廉二世还认为历时久远的英俄矛盾决无弥合可能, 英俄谅解只是英国制造的吓唬人的魔影 张新颖 : 国际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及其转化 以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为例, 第 6 页 [ 苏 ] 罗斯国诺夫主编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9~98 年 ), 第 5 页 王绳祖 : 国际关系史, 第 07 页 ; 王铁崖 : 年的欧洲国际关系, 商务印书馆 957 年版, 第 页 [ 美 ] 悉 布 费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 上册 ), 于熙俭译, 商务印书馆 96 年版, 第 页 9

9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同时, 德国不现实地将英国在法德战争中承诺保守中立作为英德缓和的前提条件, 直到 9 年英国首任海军大臣访问柏林讨论缓和两国紧张关系时, 德国仍坚持这一原则 这与英国当时在欧陆要阻止德国称霸的目标截然相对 9 年德国要求英国中立的条件被拒绝后, 德国也拒绝了英国 缓和两国关系 的倡议, 英德和平走到尽头 对此基辛格指出, 英德数次试图结盟都失败的基本因素, 应归咎于德国领导阶层始终未能理解英国的传统外交政策, 以及德国本身真正的安全需要, 可以说是德国的短视与轻率, 使自己陷于孤立, 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两大对立阵营武力相向 第五, 作为崛起国, 德国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及其滋生的傲慢也促使英德和平共处走到尽头 普鲁士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政治领域, 同垄断资产阶级的掠夺 扩张欲望相结合, 使德国对外政策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和侵略扩张性, 叫嚷 缺乏空间 和 领土太小, 深信大国未来的福祉主要取决于对地球上其他地区的扩张程度 迅速崛起的德国很快滋生傲慢心态 时任德国首相贝特曼 霍尔维格在总结一战失败时曾表示, 在过去二十年里我国人民获得惊人发展时, 广大阶层滋长了这种倾向 试图在对比别国力量时过高地估计我们确实强大的力量 年英德同盟谈判失败后, 德国仍认为英国会有求于德国, 特别确信时间在德国一边, 对于英国数次提出的缓和关系请求傲慢拒绝 综上所述, 避免迎头相撞 塑造共同利益 与包括对方盟友在内的国家发展错综交叉的关系是英德两个大国在一战前能和平共处 0 多年的基本经验 将战争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 共同利益的消失 两国战略走向迎头相撞并逐渐不可调和 德国对英国外交战略的误解以及国内民族主义与对外政策的傲慢, 则从根本上将两国引入了战争 张新颖 : 国际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及其转化, 载 理论学习 009 年第 8 期, 第 6 页 孙灵徽 : 试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关系, 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989 年第 期增刊, 第 0 页 [ 德 ] 弗里茨 费舍尔 : 争雄世界: 德意志帝国 9 98 年战争目标政策, 李世隆 何江译, 商务印书馆 987 年版, 第 5 6 页 A. J. Ryoler, Twentieth-Century Germany: From Bismarck to Brand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97, p

10 06 年第 期 三 二战后美苏和平共处的经验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和平价值 加迪斯 (John Lewis Gaddis) 用 漫长的和平 形容冷战, 甚至颇带感伤地写道, 谁能说一个世纪后的历史学家会如何回头来看我们? 如若他们根本不把我们的时代视为冷战, 而把它视作与梅特涅和俾斯麦时代一样难得且美好的记忆中的长和平 时殷弘教授指出 : 同几个世纪里大多数大国对抗相比, 冷战真正的特征在于它始终未升级为超级大国间的战争 因此, 在总结冷战教训 久拖不决的有限战争, 不计其数的种族冲突的同时, 必须看到美苏在长达近半个世纪里不仅未发生热战, 甚至连小规模擦枪走火都没有发生 这首先得益于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 两国对此的心照不宣被法国学者阿隆认为是 隐蔽的美苏非战公约 核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威胁成为美苏避免采取与对方发动直接战争的主要原因 大国间对称的或非对称的核威慑机制已经成型, 它确立和维持了 恐怖平衡, 使得美苏两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 约翰逊总统在回忆录中指出 : 我并不奢望在我任职期间美苏关系有奇迹出现, 但我强烈感到两国在很多事情上拥有共同利益 特别是在必须避免给双方及全人类带来灾难性冲突的核战争上 5 双方心照不宣的是, 即使打一场使用常规武器的局部战争也可能升级为核战争 赫鲁晓夫多次谈到, 两国谁都别想把小小战争局部化, 它一旦爆发 [ 美 ] 约翰 加迪斯 : 长和平: 冷战史考察, 潘亚玲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0 年版, 第 页 时殷弘 : 美苏冷战史: 机理 特征和意义, 载 南开学报 005 年第 期, 第 8 页 Raymond Aron, The Meaning of Destiny, in Bela K. Kiraly, et al., The First War between Socialist States: 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of 956 and Its Impact, New York: W. W. Norton, Co., 98, p.. 时殷弘 : 美苏冷战史: 机理 特征和意义, 第 8 页 5 Lyndon Johnson, The Vantage Point: Perspectives of the Presidency ,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97, p. 69.

11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便会很快扩大为一场全面战争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 美国最后决定放弃空袭, 主要原因在于 ( 空袭 ) 可能会遭到苏联全面报复, 从而导致一场核灾难, 而这恰恰是肯尼迪想极力避免的 核威慑带来的美苏和平使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感叹道, 除了和平, 别无出路 加迪斯对此指出, 使人惊奇的是军事技术史上最重要革新竟成为和平而非战争的原因 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也有出于垄断霸权的考虑, 如果美苏直接交战, 胜者也会元气大伤, 其他国家则很可能趁势而起 5 为防止爆发直接战争, 美苏都将避免军事上迎头相撞置于两国关系的最优先位置 双方对任何可能导致两国间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事件的处理, 如苏军战斗机击落韩国客机 苏军士兵枪杀美军少校等, 都极为小心谨慎 冷战象征的柏林墙被苏联建起后, 美国十分克制, 不予挑战 两国在欧洲主要通过舆论战 间谍战等博弈, 避免两军对峙 美苏在亚洲也恪守不迎头相撞的底线 0 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先后派兵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苏联虽给朝鲜和越南提供了大量支援, 但始终回避直接参战 0 世纪 70 年代末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 至 985 年在阿苏军高达 5 万, 美国对此也只向阿富汗提供武器装备以支持所谓 自由战士 抗衡苏联, 而非直接派遣部队 为避免迎头相撞, 美苏尊重彼此核心利益, 给对方留有余地 尼克松特别强调 双方都不能让对方难堪 的外交智慧 6 肯尼迪指出 : 最重要的是, 当我们保卫自身重大利益时, 核大国必须避免这样的对抗, 即迫使对方在丢脸的退却和进行一场核战争间作出选择 7 刘志男 : 969 年, 中国战备与对美苏关系的研究和调整, 载 当代中国史研究 999 年第 期, 第 5 页 赵学功 : 古巴导弹危机与 0 世纪 60 年代的美苏关系, 载 史学月刊 00 年第 0 期, 第 8 页 [ 美 ] 基辛格 : 核武器与对外政策, 北京编译社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 960 年版, 第 0 页 John Lewis Gaddis, We Now Know: Rethinking Cold War Histo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998, pp 邓曦泽 : 论大国交战函数 基于 历史材料 + 科学方法 的研究范式, 载 社会科学 0 年第 期, 第 7 页 6 Margaret Macmillan, Nixon and Mao: The Week that Changed the World, New York: Random House, 007, p 赵学功 : 古巴导弹危机与 0 世纪 60 年代的美苏关系, 载第 7 页

12 06 年第 期 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 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 美苏建立了大量沟通协调机制 美苏为了防止冷战发展成为热战, 建立了明确或默契的稳定双边关系, 防止迎头相撞的协调机制 以军控领域为例,97 年 5 月美苏两国进行首次军控谈判, 签订 反弹道导弹条约 和 限制战略进攻性武器临时协议 ;97 年 6 月, 两国签订了 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 ; 979 年又达成 第二阶段限制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 ;987 年双方签订 中导条约 ;99 年 7 月, 又签署 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在解决第三方热点问题上, 美苏建立了由首脑 外长 副外长 专家四个级别组成的多层次协调机制, 经常磋商 各种各样的机制即使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 至少在整个冷战期间起到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 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 美苏特别重视有效信息沟通对危机管控的重要意义 古巴导弹危机促使美苏一致认为 有效的信息传递对超级大国单独或在它们之间以双边方式有效地处理危机都是一个先决条件 在古巴导弹危机最紧张的 天中, 美苏建立了迅速 有效和秘密的联系渠道, 两国最高领导人几乎每天都联系, 协商出路 此次危机落幕后, 美苏决定建立 热线, 于是在华盛顿和莫斯科间设置了一条全天候有线电报线路和一条全天候无线电通讯线路 仅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 0 天期间, 美苏使用 热线 通话多达 0 余次 美苏都控制国内民族主义的蔓延, 使其难以左右两国关系发展 作为教训, 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时期, 为 调动 改革积极性, 开始放任民族主义蔓延, 甚至刻意渲染和利用民族主义, 这也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美苏争霸的本质与一战前的英德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仍然是想得到同样的基本东西, 但是他们在改变得到这些东西的方法 5 相对于一战前 王昆 : 机制建设与美苏消极战略稳定及其启示, 载 现代国际关系 0 年第 8 期, 第 页 同上, 第 页 [ 英 ] 约翰 W. 梅森 : 冷战, 余家驹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00 年版, 第 0 页 桂立 : 苏美关系 70 年, 人民出版社 005 年版, 第 6 页 5 贾文华 高中毅 : 苏联对外关系, 河南教育出版社 989 年版, 第 - 页 ; 转引自许加梅 : 评析冷战时期美国 苏联和东欧国家三角关系, 载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009 年第 0 期, 第 70 页

13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的英德关系, 二战后的美苏关系进一步优化, 避免了一战前英德和平共处走到尽头的教训 美苏双方都排除了通过与对方发生直接战争解决争端的打算 尊重彼此核心利益, 给对方留有余地 为准确理解对方外交战略 避免误判导致擦枪走火, 建立了大量沟通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两国也都有效控制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 这些都反映了国际关系的进步 同时, 和一战前的英德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经验一样, 美苏始终避免迎头相撞, 维护共同利益, 包括与对方盟友在内的国家发展错综交织的关系 ( 表 ) 表 历史经验视角下两个世界大国和平共处的实现条件 和平共处实现条件 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二战后的美苏关系 经验 教训 经验 避免迎头相撞 塑造共同利益 与包括对方盟友在内的国家发展错综交织关系将直接战争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 共同利益消失 未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从而走向迎头相撞 不能准确理解对方外交战略 没有控制国内民族主义消除通过与对方发生直接战争解决争端的打算 共同利益 避免迎头相撞与尊重彼此核心利益 准确把握对方意图 包括与对方盟友在内的国家发展错综交织关系 控制国内民族主义情绪 资料来源 : 笔者整理 四 历史经验与中美长期和平共处 关于经验研究的重要性, 摩根索曾指出, 任何理论是否可靠除接受逻辑检验外, 还 必须接受经验的检验, 即实际存在的事实是否与理论对他们的解释相符 尽管因国家特性和国际环境差异等因素, 大国和平共处之路 [ 美 ] 汉斯 摩根索 : 国家间的政治 : 权力斗争与和平, 徐昕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

14 06 年第 期 无法复制, 中国也不应照抄照搬上述经验, 但上述两个历史案例中所反复透露出的大国和平共处的一些 共性 经验, 的确值得中国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加以借鉴 今天中美关系所处的国际环境与一战前的英德和二战后的美苏已大为不同 德国崛起时试图打破英国建立的体系, 美苏冷战也从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上将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 今天中美两国利益不仅高度相互依赖, 而且同处于一个国际体系中 这反映出国际关系的演进与优化, 中美客观上爆发直接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再加上两国核威慑, 避免采取与对方发生直接战争的手段来解决争端已成为中美两国政治家的共识 有不少学者据此认为中美将走向和平共处 比如布热津斯基认为中美将走向和平共处的首要依据是 核武器使得霸权战争代价是毁灭性的, 胜利的好处微不足道 尽管如此, 中美长期和平共处并不会自动实现 这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理论与历史经验能证实核大国定能避免战争, 而且从当代实践中看, 最大的核国家美国不断增强军力, 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正是中俄这些核国家 ; 美国深度介入中国的主权利益纠纷, 如在台湾问题 钓鱼岛问题 南海问题上, 以及第三方因素如朝鲜半岛问题等, 处理不当也可能影响两国和平共处 ; 况且, 尽管中美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很小, 但鉴于巨大的毁灭后果, 两国也应尽一切努力消除冲突爆发的可能根源 为此, 两国已作出许多努力 双方已建立 90 多个对话沟通机制 中国不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并避免与美国迎头相撞 中国政府不仅明确拒绝担当世界领导 ( 如对 G 的高调否认 ), 而且多次正式表态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扮演建设性角色 ; 中国也避免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积极与其开展军事交流 从 0 年 8 月在亚丁湾举行中美反海盗演习, 到中美海军海上联合 社 0 版, 第 5 页 布热津斯基还指出另外三点依据是 : 全球经济日益增加的互相依赖, 使一个国家难以单独获得经济成功 ; 人民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不易被蒙骗 与 中美均不受对立意识形态驱使 参见 Zbigniew Brzezinski, Giants, but Not Hegemony,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0 中美联合声明, 新华网,0 年 月 0, c_008.htm 5

15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搜救, 再到 0 年中国首次参加由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多国联合军演, 两国军事沟通与互信正在快速推进 从力量结构对比视角看, 未来中美关系发展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美国的综合实力在各关键指标上仍大幅超过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不构成美国的主要对手, 美国主动遏制或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更缺乏明确动机挑战美国霸权 这种实力结构类似于俾斯麦时期的英德关系以及古巴导弹危机后的美苏关系 结合历史经验, 实现与美国和平共处的当务之急是避免误判 信息化时代以及中美两国业已建立起广泛的多层次沟通机制, 能有效减少双边关系误判,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应对第三方因素介入 中美与各自 朋友 的关系均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 第三方有时为了实现一己之利可能故意制造中美紧张关系, 这些都使得中美准确判断彼此意图的难度大为增加 比如, 美国战略界甚至认为 中国不仅不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 核武和导弹问题 ) 的积极力量, 而是问题本身的一部分, 这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中国战略界认为美国是近几年中国周边热点问题频发的真正幕后黑手的观点也很多, 即所谓的 美国阴谋论 更何况, 对中国而言, 朝鲜与美国的紧张 游戏 始终蕴藏着战争风险, 一旦战争爆发, 中国难以置身事外 对美国而言, 在中美间安全磋商没有同步推进的情况下, 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尤其是和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某些国家强化安全关系, 只会鼓励和怂恿它们对华提出无理要求, 推高中国与其发生战争的可能性, 美国因此被牵涉进战争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因此, 两国应严格约束各自 朋友, 避免被第三方拖进战争 由于第三方主要集中于中国周边, 中国应积极主动化解矛盾 主动参与和建立地区多边安全机制, 推动建立各种 中美 +X 三边机制, 可有效使中美及第三方信息实现同步沟通, 减少误判的可能性 同时, 前者可使第三 参见李光耀口述,[ 美 ] 格雷厄姆 艾利森 [ 美 ] 罗伯特 D. 布莱克威尔 [ 美 ] 阿里 温尼编著 :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蒋宗强译, 中信出版社 0 年版, 特别是第三章 对抗的代价: 美中关系的未来, 第 -58 页 Ralph Cossa, North Korea: Now What? PacNet, No. 8, March 9, 0; 转引自王俊生 : 冷战后中国的对朝政策 美国的解读与分歧, 载 东北亚论坛 0 年第 6 期, 第 0 页 6

16 06 年第 期 方利益与中美同时实现融合, 弱化 选边站 的动机, 后者可使中国与美国以及中美在该地区的 朋友 实现对接, 这也符合习近平主席所提倡的亚洲安全观中的 共同安全 理念 第二种可能性是中国综合实力经过迅速发展接近或超过美国 源于权力结构的考虑, 美国自然会把中国视为现实对手, 这类似于后俾斯麦时期的英德实力结构以及二战结束后初期的美苏实力结构 届时中美和平共处难度会大为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 从上述历史经验与教训来看, 中美为实现和平共处除了应努力避免战略误判外, 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 第一, 正如一战前英德虽拥有巨大共同利益, 但两国和平共处还是走到尽头一样, 共同利益不仅可能会随着两国实力结构的变化逐渐消失, 而且即使存在也不会自动实现和平共处 按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观点, 追求国家利益 实现国家利益是任何国家外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外交的目的, 如何实现和处理共同利益直接攸关中美和平共处前景 中美共同利益众多, 从经济 生态环境到传统安全领域均有涉及 中国作为崛起国应主动塑造两国共同利益, 并使其转化为两国和平共处的正资产 对此, 中国一方面应通过政策鼓励等措施为两国共同利益 添砖加瓦, 扩大共同利益 ; 另一方面在事关美国其他地区核心利益问题上, 中国应灵活处理, 必要时积极主动配合 第二, 在避免迎头相撞和尊重核心利益上, 中国基于非扩张意图的崛起几乎不存在主动将美国逼至墙角的可能性, 而美国很可能在中国周边相关问题上将中国逼至墙角 这不仅因为中国作为地区大国, 其核心利益主要在周边, 而且因为中国对美国在周边围堵中国的特殊地缘意义, 中美战略较量将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 这在进入 世纪第二个十年后已开始凸显 正如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前所长拜莱斯 (Alyson J. K. Bailes) 女士所指出的 0 年 5 月 0 日,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CICA) 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 习近平主席在这次会议上提出 应积极倡导共同安全 综合安全 合作安全 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 创新安全理念, 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 努力走出一条共建 共享 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参见 习近平亚洲安全观写入亚信峰会 上海宣言, 中国新闻网,0 年 5 月 日, 楚树龙 : 国际关系基本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00 年版, 第 页 转引自王俊生 : 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 进展与出路, 载 世界经济与政治 0 年第 期, 第 57 页 7

17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那样, 当美国看到一个地区中有一个大国存在, 它的本能反应是将这一大国看作是自己的对手, 因此美国会不遗余力地同中国周边的小国加强合作, 来禁锢和压制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 随着中美权力转移的发展, 两国在该地区的较量将更为激烈 中国虽然极力克制对待美国幕后支持该地区某些国家向其 挑事要价, 但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 与邻国存在的有关领土争端上, 美国已表现出试图走到前台与中国直接冲撞, 中国应施加绝不妥协的战略压力迫使其认可中国的地区权益 唯有如此, 才能有效避免美国将中国进一步逼到墙角, 降低两国擦枪走火的可能性 第三, 中国应广泛发展与美国盟友的安全关系, 这不仅体现在与欧洲国家关系上, 更集中体现在发展与美国在中国周边的五个盟国关系上 日本 菲律宾 澳大利亚 韩国 泰国 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安全关系越紧密, 越有望增强中美关系的稳定性, 并减少冲突爆发的可能性 这一方面由于美国与其盟国间的安全关系呈现出相互依赖的特点, 如果没有众多盟国和安全伙伴的支持, 美国即使有遏制中国的意图也缺乏实际有效的和可持续的遏制能力 另一方面, 过去很多年中国主要依靠经济手段与美国的盟国发展关系, 这存在很多不足 即使中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能力上升, 并且成为美国亚太地区五个盟国中除菲律宾外四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但与这些国家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关系难以得到相应提升, 双方之间的战略互信也难以由于经济合作的发展而显著加深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美国利用中国与上述国家 ( 特别是日本与菲律宾 ) 之间的领土纠纷提供了机会, 导致战略互信的缺失, 从而为其针对遏制中国的军事布局提供了依据 在双边层面上, 中泰于 00 年建立两军高层对话机制, 中澳军事高层互访频繁并于 00 年举行联合搜救演习,0 年中韩两国军方开始建立热 美国和欧洲看中国崛起眼光不同, 载 参考消息 007 年 5 月 日, 第 6 版, 转引自王俊生 : 中美 信任赤字 问题再探 : 以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布局为视角, 第 5 页 朱锋 : 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 载 世界经济与政治 0 年第 期, 第 -6 页, 转引自周方银 :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与中国的应对, 载 世界经济与政治 0 年第 期, 第 5 页 周方银 :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与中国的应对, 载 世界经济与政治 0 年第 期, 第 6 页 8

18 06 年第 期 线电话, 中韩安全合作也在推进 未来中泰与中澳安全关系应逐步向联合军演延伸, 要加强中韩重大安全问题磋商机制, 并逐步探索开展联合军演的可能安排 在中日与中菲安全关系上, 也应从加强安全磋商与开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开始 在多边层面上, 特别是中国在周边创设相关机制吸收美国盟友加入时, 鉴于其与中国之间存在较高的经济依赖性 ( 特别是中国拥有显著的经济优势 ), 而政治安全利益将是中国外交更为强调的目标,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应适当使经济收益让位于政治安全收益 第四, 要有效引导各自国内的民族主义, 避免因国内压力不得不铤而走险 王逸舟教授曾指出, 如何让强大起来的中国保持持续的 旺盛的民族精神, 同时保持谦虚谨慎 开放学习的态度, 不是一件容易平衡的事情 中国上升的态势使其在外交上更加自信, 也导致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有所增强 中国的这一变化可以被视为是任何一个崛起大国的自然反应过程, 当然有理由在国际事务中要求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但与此同时, 也要防止日益上升的民族主义给理性外交带来压力, 甚至挤压必要的妥协空间 近年来国内各种 中国可以说不 的研究成果已提出了警惕 应该说, 中国崛起的目标虽十分明确, 且对实现目标充满信心, 但实现目标之路不仅并不平坦, 而且困难重重 要对实现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困境作充分估计, 政府层面绝不可犯简单主义的盲目乐观错误 同时在学界要引导舆论, 避免国民形成夜郎自大的心态 要扎扎实实在遵循大国崛起的普遍规律下, 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实崛起之路 正如基辛格曾指出的, 构建一个符合中美双方利益的 太平洋共同体 取决于两国 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对方的地区历史角色 中美和平共处的根本出路在于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 对中国而言, 这意味着美国需要认可中国的地区大国地位, 并尊重中国在该地区的核心利益 ; 对美国而言, 这 王逸舟 : 创造性介入: 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 北京大学出版社 0 年版, 第 50 页 参见宋强 张藏藏 乔边 : 中国可以说不: 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996 年版 ; 宋晓军等 : 中国不高兴: 大时代 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 江苏人民出版社 009 年版 [ 美 ] 亨利 基辛格 : 论中国, 胡利平等译, 中信出版社 0 年版, 第 页 9

19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意味着中国需要尊重并继续接受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结束语 本文首先从战略分析与实力对比角度指出了研究中美和平共处的紧迫性, 并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了说明 然后着眼于历史经验, 详细考察了一战前英德和二战后美苏分别能实现长达近半个世纪和平共处的基本经验以及相关教训 由此可见, 利益融合 体系牵制 战略威慑等国际环境因素有利于中美和平共处 两国为了和平共处也都主动作出了诸多努力, 这表现在机制建设 中国恪守不主动挑战美国的原则 避免军备竞赛等方面 本文依据历史案例的经验考察, 认为要实现与美国的和平共处, 中国应主动塑造两国的共同利益, 使其成为和平共处的正资产 同时, 中国应在事关核心利益的周边问题上绝不妥协, 通过战略压力迫使美国尊重中国的地区权益 另外, 中国应主动参与和构建地区多边安全机制, 推动建立各种 中美 +X 三边机制, 以便使中美及第三方实现信息同步沟通, 避免误判 最后, 要促使美国严格约束其亚太盟友, 避免被第三方拖进战争 中国应广泛发展与对方盟友的安全关系, 不仅提升双边层面的交流, 而且在周边创设相关机制吸收其加入时, 经济收益需适当让位于政治安全收益 中美双方还应有效引导各自国内的民族主义, 避免因国内压力不得不铤而走险, 导致冲突 [ 收稿日期 :05--09] [ 修回日期 :05--7] [ 责任编辑 : 陈鸿斌 ] 50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彭安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 为 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 冷战 政策 朝鲜半岛是 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 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 也是 冷战 政策的必然产物 冷战 政策 朝鲜战争 美国 苏联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06 年第 期 随着中国的民族复兴, 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成为战略界与学术界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的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路 但如何实现中美两国在太平洋的和平共处, 目前学术界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本文旨在从案例研究出发, 总结历史上两个世界大

06 年第 期 随着中国的民族复兴, 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成为战略界与学术界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的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路 但如何实现中美两国在太平洋的和平共处, 目前学术界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本文旨在从案例研究出发, 总结历史上两个世界大 中国外交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英德 美苏关系的历史启迪 王俊生 内容提要 研究中美两国的和平共处具有紧迫性, 而一战前的英德和二战后的美苏两个案例都具有借鉴意义 着眼于历史, 一战前的英德和二战后的美苏均实现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共处, 这值得汲取经验并吸取相关教训 中美要实现和平共处, 从中国的角度看, 应塑造两国共同利益, 使其转化为和平共处的正资产 中国应在事关其核心利益的周边问题上绝不妥协,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 聂宏毅 李 彬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能够同多数国家通过和平谈判方式顺利解决边界问题 但同印度 苏联和越南曾一度兵戎相见 在解决与陆地邻国边界问题上 中国为何有宽和与强硬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作者发现 邻国的边界政策属性对中国的政策选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中国的政策选择是 强硬对扩张 宽和对现状 即如果邻国奉行扩张性边界政策 中国的态度趋于强硬 反之 如果邻国奉行维持现状的边界政策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 合作型施压 美国对华战略的策略调整 王 帆! 尽管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依存度在加深 但保持不对称的相互依存 关系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点 在不对称相互依存的前提下 美国对中国开始实施了 一种新的合作型施压策略 该策略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手段之一 作者分析了在相互 依存条件下美国对华实施合作型施压政策的背景 目的 相关议题和实施手段 并以谷歌事件 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三个案例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刘 泓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 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 理想与现实 赵怀普 冷战时期以北约为支柱的大西洋联盟构成了美欧关系的基础 但由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称 美欧联盟关系带有从属性质 冷战结束和欧盟崛起对传统的美欧关系格局带来了强烈冲击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成为美欧双方的共同议程 美欧在跨大西洋关系重构问题上的互动和博弈表明 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和目标上的深刻分歧 短期内并不具备形成一种新的全面和机制化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现实基础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美国智库对当前中美关系的评析综述 卢 静 美国智库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析和制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智库认为 美中关系是 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而依存与合作是当前新形势下美中关系的主轴 其中合作是竞争性的 美国智库建议美国政府通过 巧实力 外交 全面接触 中国 其短期目的是让中国承担更多的 国际责任 而长远目标是塑造和改变中国 美国智库 中美关系 竞争性合作 卢静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More information

汪 波 伊拉克战后重建在美军撤离后 将进入伊拉克人自己管理的 后重建 时期 在后重建时期的政治转型中 伊拉克国内政治发展面临着中央集权主义势力与地方自治势力之间的严重分歧 对于建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基础上的中央集权主义势力来说 其政治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因此必须削减库尔德人在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时期获得的过多的自治权利 修改宪法的联邦主义性质 强化中央政府对国家的全面控制 而库尔德人所代表的地方自治势力则坚持维护已经获得的高度自治

More information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王 军 近年来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外交的新因素 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属性和作用上看 它正拓展着中国的公共领域 以国家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为核心议题 催生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新构造 反映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推动着网络内外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行动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中国大众的网络民族主义因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陈谦平 南京大学历史系 南京 上海解放前夕 英国朝野各界已经看到了中共胜利的必然性 因此 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在华利益成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 国民党封锁上海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 后者遂考虑 采取一些救援措施 以防止上海局势进一步恶化 英国各界普遍认为应该寻求同中共合作 而不应该与之对立 上海解放前后英国与中共政权的政治接触以及经贸关系的发展为英国在 年 月初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奠定了基础 英国 中共

More information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从 的译名谈起 领导权还是 霸权! #!! # & ( ) +,! # & ( ) +, & ( ) +)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 ( ) +, 年第 期 # ) # # + 二 葛兰西对霸权概念的拓展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蒋纯焦 通过采用计量研究 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 年以来中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变迁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探讨形成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的原因 揭示高等教育区域差异与社会变迁区域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建立地方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行区域推进策略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当代中国 东中西部 高等教育 区域差异 实证研究 一 建国初期 见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年第 期 刘少华 高祖吉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 印度崛起对地区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 印度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也增添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变数 加大了中印边境问题解决的难度 影响中国在中亚的发展 对中国的印度洋航线和南亚战略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印度崛起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印度崛起 地缘政治 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 闻黎明 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是中国教育界献身抗战建国事业的壮举 目 前 史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 年国民政府发动的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而对于 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从军活动 关注的还很不够 本文旨在对全国高等学府中学生数量最多 师资最强大 学科最齐全的西南联合大学的青年从军运动 做以尽量全面的梳理 同时 拟就不 同阶段的从军意识 动员方式 服务特征等问题进行必要的考察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长城汤姆. 伯恩斯 内容提要 : 本文对本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 析与综述 从 年代以来的熊彼特, 经济社会学法国学派到现在的经济社会学家.. 伯恩斯. 斯韦德伯格. 马尔蒂利等, 对他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 与归纳 尽管不可能对欧洲的经济社会学研究进行全面地综述, 但也反映了欧洲经 济社会学的大体轮廓 文中指出目前欧洲经济社会学研究主题集中在经济社会学的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抗日战争研究 编辑部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 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研究 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 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 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 学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 民国档案 编辑部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史学月刊 编辑 部 安徽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十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More information

» ¼ ½ ¾» ¼ ½ ¾

» ¼ ½ ¾» ¼ ½ ¾ 黄 韬 在我国 部分金融法律争议案件因为司法政策的原因而不是基本法律的规定 没有机会进入到法 院 或在进入法院的过程中被施加了某些限制 这一金融司法现象是与当下中国的金融市场和司法体制运行的 某些特点紧密相关的 但这样的司法筛选机制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 金融争议 案件筛选 司法体制 作者黄韬 法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师 ¹ º ¹ º » ¼ ½ ¾» ¼ ½ ¾ Á À

More information

)

) 德 塔尼娅 波泽尔忻! 华译! 伍慧萍校!! 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 欧洲化 方案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欧盟边界 扩展至那些在国内制度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方面以 恶治 为特征的东部和东南部邻国 这些 欧洲周边国家 既无意愿 亦未必有能力调整自身以适应欧盟的要求 甚至缺乏入盟动力 不愿承担入盟成本 本文探究当将 欧洲化 概念和因果关联机制运用于此类国家时 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进一步限定 笔者认为 只要欧盟不对那些它并不想接纳为成员的国家调整其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治理 概念的历程 一 治理的概念化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理解欧盟治理 一 欧盟治理的主要特征 年第 期 欧盟研究 二 规制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治理的影响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三 新治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欧洲治理中民族国家的转型

More information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启示意义• - 1 Pax Americana Pax Romana Pax Britannica 2 3 20 60 4 1 1998 4 2 Joseph S. Nye, Jr.,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 p.50. 3 Immanuel Wallerstein, Three

More information

bp.com/statisticalreview #BPstats 1 2 3 4 5 # 6 () 150 120 160 140 120 90 100 80 60 60 40 30 20 0 85 90 95 00 05 10 15 0 2.5 47.3 7.6 3.0 55.0 8.1 9.1 12.5 6.4 3.5 58.9 10.1 14.0 11.3 16.3 7.4 7.5 19.4

More information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田苏苏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除东北地区之外中国最大的沦陷区和日本发动 大东亚战争的战略基地的华北 也是日军实施慰安妇政策最普遍和较典型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资料和证据的缺乏 目前对日军在这一地区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具体情况的揭露还远远不够 本文以笔者掌握的有关资料 结合实地调查 对日军在华北地区实施慰安妇政策的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 日本侵华 慰安妇政策 华北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贵州役政之初探!!! # #

抗战时期贵州役政之初探!!! # # 莫子刚 抗战爆发前夕 国民政府被迫实行征兵制度 为了办好役政 抗战时期的贵州省国民政府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 制订征集兵源办法和防漏堵逃措施 开展军民训练的基础扎实工程 采取宣传 抚慰 督导 奖惩和示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推进手段 役政基本上取得成功 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端和不足 此时的征兵运动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但其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日本帝国主义者 抗战时期 贵州省军政当局 役政 征兵!! #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国外理论动态 年第 期 英 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 著 工力 译 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在 新政治经济学 年第 期上发表题为 劳工和新社会运动反抗欧洲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的文章 对本世纪初欧洲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为反对欧盟着手对公有经济部门实行私有化而组织的 一场持续 年的联合行动进行专题研究 世纪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的工会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处境窘困 劳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近年来各国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联合行动的趋势

More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 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 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 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立场一直与俄国尖锐地对立着 这构成了日俄战争前因后果的关键一环 就此而论 清政府本无中立的前提

立场一直与俄国尖锐地对立着 这构成了日俄战争前因后果的关键一环 就此而论 清政府本无中立的前提 文 史 哲 年第 期 总第 期 喻大华 在百年前因争夺东北而爆发的日俄战争中 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长期以来 人们对此不予深究 简单否定 然而 清政府局外中立的表象掩盖着形形色色的真相和矛盾 事实上 出于维护东北主权 联日拒俄的考虑 在战争中 清军和奉天当局暗中为日军提供了帮助或便利 全国舆论更是袒日拒俄不加掩饰 同时 日俄两国也并未尊重清政府的中立 破坏中立的举动屡见不鲜 可见 对于中日俄这三国来说

More information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刘长安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100070)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规模接近 2000 万的特大城市,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 以及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快步迈进, 北京正在日益向发达国家的国际大都市看齐通过对北京与国际大都市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移民的现状比较研究, 了解北京与国际大都市的异同以及存在的差距, 并探索原因 ; 总结分析北京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人口迁移 ; 国际移民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5 -,,,,, :,,,,,,,,,,,,,,,,,,,, :,,,,,,, 7,?,,?,,,,,, :,,, 5, 7, ( ):,,,

,,,,,,,,, :,,,,,, (,,, :,,,,,,,,,, ) :, ;,,, ;,,,,,,, :,,,,,,,,,,,, :,,, (,, ) 5 -,,,,, :,,,,,,,,,,,,,,,,,,,, :,,,,,,, 7,?,,?,,,,,, :,,, 5, 7, ( ):,,, 左双文 [ ]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 国民政府继续对苏强硬, 一再放弃和平解决事件的机会, 并几度阻挠东北地方当局和平解决的尝试, 中苏交涉陷于停顿 苏联遂在边境发起一系列军事进攻, 使东北方面损失惨重 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国内变乱频生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应对乏力, 只得放松了对东北方面自谋局部交涉的限制, 事件乃以中方接受苏联最初提出的条件而草草收场 [ ] 中东路事件国民政府张学良中苏关系,,,,,,,,,,,,,,,,,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气候变化与欧盟北极战略 何奇松 气候变暖改变了北极地缘政治环境 年 月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 欧盟与北极地区 通讯 年 月 欧盟理事会通过 北极问题决议 这两个文件基本上勾勒了欧盟的北极战略 即保障和维护北极地区及其居民的权利 促进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北极多边治理 实际上 欧盟希望通过执行北极战略来体现欧盟作为全球气候政策的领先者 北极的经济价值驱使欧盟加入北极的地缘政治博弈 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保证欧盟油气资源的供应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战争制胜的秘密 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 胜利与失败 李 卓 近年来 美国国际安全研究中关于军事行动制胜因素的研究非常活跃 本文评述了此类研究的代表人物比德尔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胜利与失败 一书 对书中提出的 军事力量部署差异制胜论 的研究问题 分析框架 经验论证等主要研究环节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本文从理论 方法论等角度总结了此书的成就 认为该书通过构建以 军事力量部署 这一非物质变量为核心的安全理论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戚其章 世纪 年代 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兴亚思潮 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这是近代中日关系上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但也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课题 对此 近年来研究者颇不乏人 多谓兴亚主义的主流是应该肯定的 窃不谓然 本文认为 对兴亚主义须作具体分析 应肯定的只是其中的个别派别 其主流是不能肯定的 至于大力推动兴亚主义的兴亚会 不但不是所谓 民间组织或 民间对清友好组织 而是由日本外务省直接掌控和主导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歩 1 See Donold E. Nuechterlein, 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terests World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73), 172. 2 1992 6 178 3 5 9 1991 1 4-7 25 4 2001 12 27-8 5 2000 5 205 6 5 9 1991 1

More information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年以来 中国的医改决策经历了医疗卫生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医疗卫生公 益性衰减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历程 为中国新时期医改决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要坚持正确的决策价值导向 要发扬决策民主 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 要不断增强政 府的环境回应能力和政策学习能力 年以来 医改决策 医疗卫生事业 一 年以来中国医改决策的基本历程 一 年 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钟裕民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More information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黄安年 世纪中叶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接通 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 它把美国经济区域连成一片 标志着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 在这一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的重大事件中 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 在工程中 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 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 李培林李炜 : 改革开放 年来, 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 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基于 年和 年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的数据, 对近年来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年数据反映出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 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 ; 近两年的新变化是,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¹ º»

¹ º» ¹ º» 中国获取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选择 孙学峰 王海滨 大国获得海外石油权益的基本目标是希望能够顺利进入 分 享石油资源 理想目标则是能够逐步稳定 扩大既有的石油开采权益 大国 分享石油资源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降低竞争对手 包括先进入国家和其他后 进入国家 的抵制 争取资源拥有国的支持 从中国能源外交的实践来看 有 限分流是成功分享海外石油权益最为重要的战略 而有效化解竞争对手干扰的 主要策略包括限制收益和借助矛盾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友华 米勒 乌尔里希 ( ) (., ;.) : 本文从概念 形成机制 度量方法 后果及其解决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婚姻挤压问题, 考虑到婚姻挤压对婚姻寿命 初婚人数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而创立了婚姻寿命指数与初婚挤压指数两指标, 提出了婚姻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 通过对中德两国婚姻市场的历史与现状的考察, 揭示了中德两国婚姻挤压产生的原因 类型 差异和未来的变化趋势, 并对如何化解中国未来婚姻市场的供求矛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孔繁岭 七七事变后 主要激于爱国义愤 欧美留学生的近半 关内留学生的几乎全部 毅然回国 投入抗战洪流之中 在教育 科技 文化等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有 名左右滞留海外 战时 鉴于外汇的紧缺和战后的需要 国民政府留学政策经历了前严后松的变化 约有 名学子被派赴海外 主要前往美英 与此同时 沦陷区各伪政权积极推行留日奴化教育 连同台湾 约有 万人前往敌国 整个抗战时期 这两万余名在海外的学子 情况各异

More information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阮艳萍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 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 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 中央和地方政府 学者 商人 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 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 那就是 数字传承人 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 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 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 使文化遗产从唯一 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 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人 民间传承人 遗产表述

More information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2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2 第 106 期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106 2014 年 12 月 3 日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1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2 第 106 期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3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存在 : 大不能倒? 第 106 期 图 1 2008 年金融危机前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出口贸易增幅对比 ( 单位 :%) -23 世界

More information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张善余 彭际作 俞 路 自 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这无疑是其人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各个地区中 东欧是 年以前全球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减少的地区 在北欧和西欧地区 如果没有国际移民的净流入 人口增长率也将很低 大约在 年间 预计欧洲所有地区的人口都将出现负增长 由于自然增长率在过去一个世纪乃至未来的变动 欧洲人口已不可逆转地老龄化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May Arab World Studies No

May Arab World Studies No 2014 5 May. 2014 3 Arab World Studies No.3. 2004 50 2010 5 32 1955 2004 1 2004 7 2014 1 2010 5 13 14 Gaafar K.Ahmed, Sino- Arab Relations, Ph.D. Dissert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June 1996. Gaafar K.Ahmed,

More information

将民族文化认同置于一个多民族交往和对话 互相激荡影响的场域中予以考察 包括对少数民 族网络的官方话语 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话语 商业诉求 个人表达四类话语形态的分析 在民族文化认知 情感表达等方面 网络都为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提供了场域 在网络的场域下 少数民族文化认同 地域认同 国家意识形态相互浸润 形成了多层次的民族和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少数民族 电子网络媒介 陈静静 云南大学新闻系讲师 庄晓东 哲学博士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军高远傅勇张弘 : 本文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解释了改革以来, 尤其是上世纪 年代以来中国在建设和改善物质基础设施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文章依据现有的文献和 省级面板数据, 不仅度量了改革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存量变化和地区差距, 而且运用 方法检验了可解释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变动模式的重要变量 本文发现, 在控制了经 济发展水平 金融深化改革以及其他因素之后, 地方政府之间在 招商引资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从双边博弈到多边合作,,!! (TheAgeofOil) (Leonardo Maugeri),,,, 1,,, ;,, 2,,,,,,,,,,, (Drew Fudenberg) (JeanTirole), LeonardoMaugeri, TheAgeofOil:TheMytho

从双边博弈到多边合作,,!! (TheAgeofOil) (Leonardo Maugeri),,,, 1,,, ;,, 2,,,,,,,,,,, (Drew Fudenberg) (JeanTirole), LeonardoMaugeri, TheAgeofOil:TheMytho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从双边博弈到多边合作 * 中日俄石油管线争端的案例研究 徐斌黄少卿 作者试图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剖析中日俄石油管线争端案例, 借此建立一个国家间能源交易合作机制的分析框架 国家间能源博弈要实现 合作解, 分别可以依托双边机制 多边机制和第三方机制 中俄有关东北亚石油管线的建设项目长期陷入僵局的根源在于两国的双边博弈缺乏稳定解, 这不但与日本介入这一外部因素有关, 也与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以及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等因素密不可分,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郭洪茂 满铁是日本推行大陆扩张政策的产物 铁路在满铁经营中始终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 满铁铁路运输业务不断膨胀 铁路工人数量也迅速增大 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 尤其七七事变以后 满铁铁路运输日益紧张 劳动力供求矛盾也不断加剧 铁路劳动力严重不足 从业员素质下降 铁路事故增多 战时经济日趋窘迫 在这种形势下 满铁庞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体系赖以运转和经营的广大铁路工人 一方面在自身素质不断恶化条件下肩负着日益沉重的运输劳务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王奇生 湖南会战是 年 一号作战 中交战时间最长 国民政府军队抵抗最为顽强的一次战役 以湖南会战为个案 具体而微地剖析国民党军的战略决策机制 情报信息系统 官兵素质 后勤补给 兵役军纪以及民众动员等情形 也许有助于从军事史的层面加深或纠正我们对抗战正面战场的既有认知 湖南会战衡阳保卫战一号作战!!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湖南会战 中国军队对日军 一号作战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1, :,,, ;,,,, (, ),,,,, 1,,, (,, )

,,,,,,, ;,, ;, ;, (, / ),, ;,,.,,,,,,,,,,,,,,,,, ;,,,,,,, 1, :,,, ;,,,, (, ),,,,, 1,,, (,, ) 刘世定 内容提要 : 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 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 对关系合同的 分析, 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 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 设后, 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 即约前关系导入 多元关系属性 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 制 在新的假设下, 首先讨论了合同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 并特别探讨了两者间的结构性摩擦 继而, 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了委托 - 代理关系,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尚 侠 战时文化统制和 大政翼赞 统制经济三位一体 是日本法西斯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而有机的构成 就国民意识整合的本质而言 它是膨胀的 扩大化了的国家主义 文化统制作为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文化强制力量 割断了日本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导致了日本民族精神的某种惯性模式与病态现实 日本 战时 文化统制 文化转型!!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¹ ¹

¹ ¹ 论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化 王 联 由于持久的经济恶化与社会动荡 腐败的政府政治架构 在反恐议题上同西方进一步结盟与合作等原因 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不 断塔利班化 主要表现为极端主义 武装暴力和群众参与 其主要后果是严重影响到巴基斯坦国内政局的稳定 西方军事力量将可能长期驻扎在 阿富汗 而中巴两国 全天候 的关系也将面临激进宗教势力和分离主义 势力的挑战 地区与国别政治 巴基斯坦 宗教极端主义 塔利班化

More information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基于经济全球化两个重要假说的实证研究 刘志彪 吴福象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贸易一体化水平持续上升 对此虽然可以利用引力模型加以说明 但其解释力是有限的 本文在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一体化进行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的贸易竞争状况进行了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经济体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 贸易量越大 贸易一体化程度也越高 通过各种因素的传导 经济体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近年来中共党史若干重大事件研究的新进展 李庆刚 中共党史 重大事件 研究新进展 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 一直是党史学界教学与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近年 来 党史学界围绕若干重大历史问题 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 或有新材料发现 或有 新观点提出 或有不同观点交锋 总体看来 对于诸多事件的看法 争论多于共识 这给研究者 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和路径 鹍对此持不同意见 他认为 八年抗战 鹍指出 七七

More information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邓兰华 张 红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五 十月革命后的华侨华人! 一 改革与两国关系正常化给中俄两国人民提供了重新往来的机会 ! 二 早期留学生为两国间的民间交往和商贸穿针引线!! ! 三 留学垃圾 损坏中国人形象! 四 战挫败 国营公司进军独联体市场首 五 从! 倒爷 生意一波三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 六 独特的华人群体 七 中的地位

More information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国家人口计生委原办公厅主任 中国计生协会原副会长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珮云 珮云 刘少 珮云 珮云 卫生部门应该协同有关方面对节育 珮云 珮云 珮云 畊等 人在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的联合发言 积极提倡晚婚 避孕和计划生 珮云 这个指示 珮云 珮云 珮云 珮 珮云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 中国人口出版社 彭珮云主编

More information

!

! 孙文凯 肖 耿 杨秀科 本文通过对中国 美国和日本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计算 认为 中国居高不下的投资率是由于中国具有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 由于中国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其他大国 因此带来了 的较快速增长 三国资本回报率在过去三十年尚未出现收敛 这意味着投资率差异会持续 将持续涌入中国 资本回报率受经济周期影响 长期资本回报率遵从一个递减的趋势 由于中国的劳动者份额及资本 产出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中国的高资本回报率将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More information

运用国际权力转移理论和相互依存理论分析中日关系走向及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知识单元 3: 中俄关系与中国的安全环境参考学时 :2 1.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和特点 2.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安全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 : 1. 认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安全的意义 2. 深入理解地缘政治理论和意识形

运用国际权力转移理论和相互依存理论分析中日关系走向及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知识单元 3: 中俄关系与中国的安全环境参考学时 :2 1.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和特点 2.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安全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 : 1. 认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安全的意义 2. 深入理解地缘政治理论和意识形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对策分析 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对策分析课程英文名称 : China s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y 课程号 :405020522 课程属性 : 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 : 秋总学时 :36 学时 ( 课堂授课学时 :18 学时 ; 实验学时 :18 学时 ) 学分 :2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Adam Smith), ( ) ( ),, ( ), ( ),,,,,, ( ),,,,,, 1,,,,,,,,,,,, 1 [ ] :,,, -

,,,,,, :, ;, ;,,, ;, ;,,,,,,,, ( ),,,, (Adam Smith), ( ) ( ),, ( ), ( ),,,,,, ( ),,,,,, 1,,,,,,,,,,,, 1 [ ] :,,, - 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 : 理解中国经验 熊跃根 : 制度的持久性与变迁是制度研究中两个核心的议题 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国 家, 中国过去 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既是在经济与理念层面发生的制度变迁的结 果, 也是国家行动与政党体制的制度持久性的体现 在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治理与 组织建设经验后, 如何理解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之间的关联仍然是论证中国未来制度建 构的一个关键问题 : 转型经济国家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裴长洪 张青松 年日本丧失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这与日本 年以来对华投资增速放缓 占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下降有着密切关系 只要日资企业继续提升投资结构和技术水平 从边际产业转向比较优势产业 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就能带动设备和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使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这样 日本仍有可能恢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对华直接投资

More information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姓名 : 罗拾平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社会学指导教师 : 陈成文 20080501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作者 : 罗拾平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 条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刘中荣王平周长城 矿区作为一类特殊的社区, 它的发展所追求的不仅是矿产资源和经济效益的提 高, 而且是一种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整体性进步 这种进步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矿区职工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生活的改善为核心的经济与非经济方面的均衡发展 作者在对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矿区人口与就业 教育与文 化 工农关系与社会治安 矿区管理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文 章指出,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杨夏鸣 安全区 和 大屠杀 是出现在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一对似乎矛盾的词语 本文认为所以出现这一现象 是由于南京 安全区 的功能发生了错位 即 安全区某些未定或是次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超过主要的功能 其原因是日军拒绝承认 安全区 安全区 的建立系个人行为 并非国际政治学意义上的 国际组织 对主权国家不具约束力 因而 安全区 被赋予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当局的意愿 南京安全区功能错位原因

More information

% 60% 40% 80% 54 40% Devandra Kaushik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in I

% 60% 40% 80% 54 40% Devandra Kaushik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in I * * ** 1 * ynuy200919 ** 1 See John W. Garver Protracted Contest Sino - India Rival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hington D. C.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1 pp. 275-312 Robert D. Kaplan Center Stage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钞晓鸿 郑振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范 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以下简称 人民调解法 的颁行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 将开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的新起点 其立法过程中不仅涉及了诸多利益的博弈 还贯穿着许多重要的理念冲突 立法机关在司法化与民间化 群众性与职业化 统一与多元 灵活适宜与规范程序 垄断与开放等不同选项之间 较充分地听取了各界的意见 经过集思广益 在草案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对合理的抉择 使这部立法具有了务实 开放等特点和一定的前瞻性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1959 1960 8 9 196 瑏 瑠 1 1959 1957 196 10 5 6 7 197 1 8 1961 196 5 9 1 5 6 7 8 瑏 瑠 189 197 199 1955 1960 196 105-0105 - 08 0-00059 - 08 1990 1960 105-0

1959 1960 8 9 196 瑏 瑠 1 1959 1957 196 10 5 6 7 197 1 8 1961 196 5 9 1 5 6 7 8 瑏 瑠 189 197 199 1955 1960 196 105-0105 - 08 0-00059 - 08 1990 1960 105-0 016 0 60 1956 1957 1 10 1 1957 7 1 9. 5 0 007 01 1950 1 Kotkin and Clive Scholield eds. 1955 1 British Columbia Press 015 pp. 10-17 1955 0 1956 0086-01 0-00888 - 1990 005 009 196 011 01 0 60 Department

More information

, 1,,,,,,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黄平 克莱尔 内容提要 : 本文通过对四省八村的调查, 认为土地的缺乏是促使农民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是一个充分甚至必要的条件 ; 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是外出务工的 必要条件 ; 是农业收入的相对低下, 使农民日益倾向于非农职业, 自愿放弃农业 外出 务工以挣得高于农业的收入,,,,, 1,,,,, * -, ( ),,.,,,,,,,,,, 1,,,, %,, (- % ), %,

More information

自然状态 学说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研究综述 孙雪峰 房乐宪 自然状态 约翰 洛克 托马斯 霍布斯 霍布斯和洛克最早提出的 自然状态 学说是西方著名的政治学说之一 对西方政 治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霍布斯和洛克对自然状态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学界 对他们的 自然状态 学说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学术界关于霍布斯与洛克 自然状态 学说内涵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 并评估了各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本特点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Cairo: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8, p 2015 3 Mar. 2015 2 Arab World Studies No.2 Margot Badran, Dual Liberation Feminism and Nationalism in Egypt 1870~1925, Spring, 1988, p.24. 77 ~ Jason Thompson,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赵燕菁 #!!!

赵燕菁 #!!! 赵燕菁 城市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对于工程技术的关注 很容易掩盖城市灾后重建中看不见的制度因素!!! 产权 城市最基本的制度 原型 # 就是公共产品交易的存在 城市 发达 # 与否 取决于公共产品提供的范围和水平 现代城市和传统城市的最大差别 就是可以以信用的方式 抵押未来的收益 获得公共产品建设所需要的原始资本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差别 就在于高度复杂的产权制度 因此 未来灾区规划中 产权的恢复和重建

More information

Chap3Chinese

Chap3Chinese 第 三 章 北 京 大 学 : 引 领 文 化 的 旗 帜 许 美 德 查 强 闫 凤 桥 基 于 北 京 大 学 在 中 国 近 现 代 历 史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地 位, 描 述 中 国 高 校 的 大 众 化 进 程, 将 北 京 大 学 列 为 第 一 位 应 该 是 顺 理 成 章 的 在 与 北 京 大 学 领 导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交 谈 中, 我 们 能 够 感 受 到

More information

2015–2016年采矿与金属业面临的业务风险

2015–2016年采矿与金属业面临的业务风险 2015 2016 年采矿与金属业面临的业务风险 从后座转到驾驶席 目录 安永采矿与金属业业务风险雷达 1 概要 2 十大业务风险 4 1. 重返增长轨道 9 2. 生产力提高 12 3. 资本获取 14 4. 资源民族主义 16 5. 社会经营许可 20 6. 价格和汇率波动 23 7. 资本项目 26 8. 能源获取 28 9. 网络安全 30 10. 创新 33 商品的主要风险 36 风险雷达图之外

More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夫一妻制的伦理思考姓名 : 任晓晴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伦理学指导教师 : 李桂梅 20061101 一夫一妻制的伦理思考 作者 : 任晓晴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被引用次数 : 1 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 (9 条 ) 1. 谭永一夫一妻制的哲学基础

More information

非裔美国文学中的地理空间 及其文化表征 王玉括 地理空间在非裔美国文学中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形态特征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文本 弗雷德里克 道格拉斯 一个黑人奴隶的自述 看不见的人 与 所罗门之歌 指出地理空间在非裔美国文学中的隐喻作用及其文化表征 非裔美国文学 空间 奴隶叙述 自由 自我 文化身份 作者简介 王玉括 年生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近期发表著 述有专著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