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第一章:绪论"

Transcription

1 苏轼词的 天涯 寓意探索 黄秀妹 NG SIEW MOI 拉曼大学中文系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APRIL

2 拉曼大学 中华研究院 中文系 苏轼词的 天涯 寓意探索 科目编号 :UASZ 3063 学生姓名 : 黄秀妹 学位名称 : 文学士 ( 荣誉 ) 学位 指导老师 : 林良娥师 呈交日期 : 二零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本论文为获取文学士荣誉学位 ( 中文 ) 的部分条件 2

3 宣誓 仅此宣誓 : 此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 凡论文中引用资料或参考他人著作, 无论 是书面文字 电子资讯或口述材料, 皆以于注释中具体注明出处, 并详列相关的参 考书目 签名 : 学号 :08AAB04332 日期 : 3

4 摘要 苏轼不仅是位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家, 也是位 儒 道 佛互补 的思想家 亦是 以诗为词 的文学家 作为北宋的文坛领袖与文化巨匠的苏轼, 青年时期在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同时, 也深受当时儒 道 佛互补文化思潮的影响, 对道与佛的感染甚深 随着宦海沉浮和屡遭打击, 苏轼的思想逐渐成熟 深沉与开阔, 青年时期的他以儒家的经世济民为思想中心, 随后中年时期思想逐趋步向儒 道 佛互补的道路, 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老庄淳朴自然 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结合起来, 把 兼济 " 与 独善 有机的统一起来, 经由世事无常对人生命运的影响从中深入思索和体悟, 把心灵感受和精神自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准绳, 人生, 要适情耳, 从而为自己建构起一座心灵上的精神家园 苏轼那 天涯何处无芳草 豁达的人生观与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他的仕宦生涯密切相关 青年时期初次贡举高第 备受名仕赏识此乃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 的积极用世时期 然而, 其思想也随仕途受挫而逐渐消沉, 中年时期遭受 乌台诗案 贬居黄州后, 苏轼陷入极度的绝望和苦闷之中, 最终从道 佛的思想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寻觅到一条能让身心解脱的管道 直到晚年时期再一次遭受命运的摆弄, 基于 元祐党人 的身份而流放惠州 儋州, 此时的苏轼在仕途的大起大落 4

5 中, 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以内在超然物外的精神, 豁达淡泊地看待人生 无常这一人生命题 基于新旧党争的激烈局势, 而历经两度自请外任与贬谪的命运, 致使苏轼几乎一生在地方上与贬所中度过, 久经外任与贬居生活的氛围不仅对苏轼的思想起着莫大的影响, 于其词中在初期时候形成了鲜明的 漂泊感 悲哀感, 这些负面的愁绪皆是苏轼在外任 贬居的人生经历中形成的 基于巨大的人生挫折, 使苏轼不得不寻求一种精神上的真正解脱与平衡, 从结合对佛道思想的感悟, 逐渐体悟人生的无常, 最终形成了 天涯何处无芳草 的豁达自适的人生观 然而, 天涯何处无芳草 的意象不仅仅是表征着词人精神上的乐观态度, 亦是体验了人生无常后而形成的一种对自身信念的执著与对理想的坚持, 在无常中坚守自我, 秉持着自我的节操与一片赤胆忠心漫游在芳草之地 在对苏轼词中出现 天涯 二字或与之相近意之词, 进行分类分析的结果下发现 : 其一, 苏轼黄州词作无 天涯 二字, 乃是基于苏轼自身内在傲骨不逊的品格, 面对 乌台诗案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的迫害, 两厢形成强烈的抵触与矛盾, 致使苏轼于词中多流露出是一种寻求精神解脱的思想 其二, 苏轼流落天涯之际, 那满腹倦世的心态但由始至终却无隐遁之举, 乃是基于自身儒家忠君报国濡染甚深的思想所致 5

6 然而, 此文之所以以苏轼词作为探讨 天涯 对其人生的意义, 乃基于苏轼 以诗为词 的创作意念, 以词的形式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从苏轼的词作中, 可以了解其在外任 贬居期间, 不论心境上或精神上对 天涯 所抱持的人生意义 关键词 : 苏轼 ; 词 ; 儒 道 佛互补 ; 天涯 ; 人生意义 6

7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 首先向我的导师林良娥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与最崇高的敬意 从开始选题的阶段以致论文的最终完成, 导师皆悉心指导, 并且倾注心力指点迷经, 在各方位上给予我详尽的思考角度与宏观的知识层面, 面对如此愚拙的学生一直保持着循循善诱的教导态度 从论文的各个方面 : 摘要 前言 章节的论述与分析 结语, 甚是注释体例以至每个标点符号, 都认真严谨的审视, 并且提出更为全面又中肯的修改意见, 同时对于论文有不足之处的印证论述亦提供相关查找的咨询媒介, 还将私有藏书借出以助我一臂之力, 承蒙导师的教诲再次敬上万二分的谢意 还要感谢刘菽仪老师 叶秀清老师 吴洁盈老师 许文荣老师 黄丽丽老师 黄文斌老师 金进老师 余曆雄老师 方美富老师 王介英老师 曾维龙老师 莫德厚老师 李国正老师 李树枝老师等各位老师在四年的学习中, 从各方面传授给我广博的知识, 让我的视野得以进一步的开阔 感谢林志敏老师, 在我学习期间, 时时关注我的课业情况, 也时时给予我帮助与慰问, 在此特别致以深深的谢意予各位老师不辞劳苦的无私付出与帮助 于此还要感谢拉曼大学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在我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给予大力的帮助 同时亦要感谢同届同学的热情帮助, 感谢杨家顺同学 许倩颖同学 周伟俊同学 黄慧珊同学 纪月慧同学 郭淑美同 7

8 学 蔡长娣同学 陈宇响同学等, 在我学习和撰写论文期间, 为我提供了积极的帮 助 在此又一次的致上由衷的感谢各位对我的关怀与帮助 此论文虽已初步完成, 但因自己才疏学浅, 文中难免有疏漏之处 今后我将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 以增值自己的知识, 继续迈向前方的康庄大道 最后, 还要感谢一个能回答我以下诸多问题的人 在一个大时代之下, 要如何处理自己与人世之间的格格不入? 如何在个体与集体意识面对冲突与磨擦之中, 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混乱的局势下, 又该如何寻求一个能安身立命的堡垒, 不致随波逐流? 在 人 与 世间 之中, 该如何给自己一个定位? 人之降世, 如何铺排自己的人生道路与选择自己该走的方向? 这些种种的问题, 苏轼尽其一生亲身的历练给予回应, 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的感慨与苦闷, 用词的形式反映出来 即便贬谪远至儋州亦怀着淡然之情面对, 困顿的环境无屈于他对于人生的体验, 在人生陷入迷茫与低潮时期, 他能在迷茫中寻找前方的道路, 在掉入低谷中亦不急不缓的向上徒行 然而, 人的一生中会有多少次迷茫与低潮? 苏轼告诉我们, 在每一次迷茫与低潮中调整好自己的 心 念, 才能迎接世间变化无穷的事物, 才能在沙漠之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 8

9 目次 题目 i 宣誓 ii 摘要 iii 致谢 v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 前人评述与文献回顾 2 第二节 : 研究动机 范围 方法 目的 难题 7 第三节 : 简述论文章节设置 9 第二章与时代巨轮密不可分的苏轼 12 第一节 : 书香世家 13 第二节 : 奋励治仕 24 第三章 天涯何处无芳草 豁达自适的人生观 55 第一节 : 苏轼词中 天涯 出现的次数 55 第二节 : 天涯 对苏轼的悸动 67 第四章 天涯 之际无黄州亦无归隐 96 第一节 : 黄州词作无 天涯 二字 98 第二节 : 倦世心态仍无隐遁之举 101 结语 105 参考书目 108 9

10 第一章 : 绪论 在此先略谈为何本文选择以 词 作为撰写论文的中心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 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 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是莫能续焉者也 1 这实际上说明了,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等, 各个文体在不同的时期, 在各阶段 显示出其独领风骚的独特韵味 然而, 在先秦时期强调 赋诗言志 著述引 诗 的基础上 2, 文人被挂上 不学诗, 无以言 3 的牌坊, 于此同囿于娱宾遣兴之 词 之地位相较而论, 却是大相径庭 历代以来 诗庒词媚 便是文人为这两个 文体所定下的范畴, 而 诗言志 4, 词寄情 也昭示着两者之间悬殊的地位, 然至宋代苏轼 以诗为词 的写作革新打破了词体的旧有模式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 今属四川 ) 人, 是北宋著名的政治 家 思想家 文学家 书画家 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皆是著名的文学家, 世称 三 苏, 亦同属 唐宋八大家 之列 苏轼堪是全才大家, 在诗 词 文 赋 文学 1 王国维著 : 宋元戏曲史,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页 1 2 朱自清著 : 朱自清说诗,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页 陈亢问于鱼伯 : 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 未也 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 学诗乎? 对曰 : 未也 不学诗, 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见程树德著, 程俊英 蒋见元点校 :< 季氏 > 卷三十三, 论语集释 第四册, 北京 : 中华书局,1990, 页 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 见 汉 孔安国传, 唐 孔颖达疏, 李学勤主编 :< 尧典 > 卷二, 尚书正义, 十三经注疏 本,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页 19 10

11 理论等领域方面皆有涉足亦颇有建树, 犹是对词体的革新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变革, 从而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甚是提升至能与诗相抗衡的角色, 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 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 前人评述与文献回顾 自宋代以来, 对苏轼词各有评价 : ( 一 ) 宋人王灼 碧鸡漫志 曰 : 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 溢而作词曲, 高处出神入天, 平处尚临镜笑春, 不顾侪辈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 偶尔作 歌, 指出向上一路, 新天下耳目, 弄笔者始知自振 5 ( 二 ) 宋人赵德麟 侯鲭录 曰 : 鲁直云 : 东坡居士曲, 世所见者数百首, 或谓于音律小不谐 居士词横放杰出, 自是曲子缚不住者 6 ( 三 ) 宋人陈师道 后山诗话 曰 : 退之以文为诗, 子瞻以诗为词, 如教 坊雷大使之舞, 虽极天下之工, 要非本色, 今代词手, 唯秦七 黄九尔, 唐诸人不 逮也 7 5 宋 王灼著, 唐圭璋主编 : 碧鸡漫志 卷二, 词话丛编 第一册,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6, 页 85 6 宋 赵令畴著, 孔凡礼点校 : 侯鲭录,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北京 : 中华书局,2004, 页 宋 陈师道著: 后山诗话 见于总评资料,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下册, 北京 : 中华书局,2002, 页

12 ( 四 ) 金人元好问 新轩乐府引 曰 : 自东坡一出, 性情之外, 不知有文 字, 真有 一洗万古凡马空 气象, 东坡圣处, 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 不得不 然之为工也 不自缘饰, 因病成妍者, 皆自坡发之 8 ( 五 ) 清人刘熙载 艺概 词曲概 曰苏词 :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 以其无意 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也 若其豪放之致, 则是与太白为近 9 ( 六 ) 清人陈廷焯 ( 世焜 ) 词坛丛话 : 东坡词, 一片去国流离之思, 哀 而不伤, 怨而不怒, 寄慨无端, 别有天地 又 云韶集 : 东坡词摆脱羁缚, 独往独来, 虽有一二与调不合处, 而风扬跋扈自足推到一时豪杰 10 ( 七 ) 清人沈祥龙 论词随笔 曰 : 词导源于诗, 诗言志, 词亦贵乎言志 淫荡之志可言乎哉? 琼楼玉宇, 识其忠爱 ; 缺月挂疏桐, 叹其高妙, 由于 志之正也 若绮罗香泽之态, 所在多有, 则其志可知矣 11 ( 八 ) 唐圭璋在 从 < 东坡乐府 > 早看苏轼和农民的情谊 一文云 : 他所作的 ( 东坡乐府 ), 内容广阔, 气魄雄伟, 语言朴素, 一反过去绮罗香泽及离情别绪的局 限, 是宋词空前的划时代的革新, 也是宋词进一步的发展 12 8 金 元好问著: 新轩乐府引, 遗山先生文集 卷三十六, 四部备要, 北京 : 中华书局,1989, 页 19 9 清 刘熙载著, 唐圭章主编 : 词概 卷一, 艺概, 词话丛编, 页 清 陈廷焯著, 唐圭章主编 : 词坛丛话, 云韶集 卷二, 词话丛编, 页 清 沈祥龙著, 唐圭章主编 : 论词随笔 卷一, 乐志庡集, 词话丛编, 页 唐圭璋著 : 从 < 东坡乐府 > 早看苏轼和农民的情谊, 转引自刘石著 : 苏轼词选,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页 2 12

13 然而, 历来对苏轼的评价不仅如此, 在上述众多的评价当中, 有认为苏轼为词体的发展 指出向上一路, 也有认为苏轼 以诗为词 开创了横放杰出的豪放词风, 而苏轼将那身世之慨融于词中, 为词之境阔的创作引出 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的新道路, 于中秉持的创作理念即是 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 不得不然之为工也, 并非无病呻吟, 故腔中那份鹤立独行之气使苏轼之词, 时而充满风扬跋扈之势, 时而散发绮罗香泽之态 1980 年 9 月在苏轼故里四川省眉山县举办了第一届苏轼学术讨论会, 有关苏轼 研究的专著陆续出版 : 朱靖华 苏轼新论 ( 齐鲁书社 1983 年出版 ) 颜中其 苏轼论文艺 ( 北京出版社 1985 年出版 ) 谢桃枋 苏轼诗研究 ( 巴蜀书社 1987 年出版 ) 崔海正 东坡词研究 (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 年出版 ) 冷成金 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 ( 学苑出版社 2003 年出版 ) 刘乃昌 苏轼文学论集 ( 齐鲁书社 2004 年出版 ) 中国人民中文系主办 中国苏轼研究 ( 学苑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 有关苏轼的作品选注 评传也大量出版, 其中有 : 13

14 刘乃昌 苏轼选集 ( 齐鲁书社 1980 年出版 ) 王水照 苏轼选集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出版 ) 孔凡礼 苏轼诗集 ( 中华书局 1982 年出版 ) 苏轼文集 ( 中华书局 1986 年出版 ) 苏轼年谱 ( 中华书局 1998 年出版 ) 鄒同庆与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 ( 中华书局 2002 年出版 ) 王水照与朱刚 苏轼评传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 对于苏轼的文学研究呈现出丰富繁盛的局面 20 世纪以来, 对苏轼词的研究能有几个方面 : 一为, 苏轼词是否协律 ; 二为, 苏轼的 以诗为词 ; 三为, 豪放 词风及创立 豪放派 的问题 ; 四是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的主题 13 与此同时, 对苏轼的人生观和文艺观皆有探讨, 如唐玲玲在 寄我无穷境 苏轼贬儋期间的生命体验 中言 : 苏轼的晚年, 在穷独海外 人事断绝的瘴云蛮烟中, 对自己 一生凡九迁 的心路历程和心灵轨迹, 作出总结, 并升华为一种心理经验, 一种实现自我的 内在超越 的自由的精神境界 14 又如尚永亮与张娟在 孤鸿情节 : 观照苏轼其人其词的一个新视点 中 13 参见孙华娟著 : <20 世纪关于苏轼词的论辩 >, 黄淮学院主办 : 天中学刊, 河南 : 驻马店黄淮学院天中学刊编辑部出版,2003, 页 唐玲玲著 :< 寄我无穷境 苏轼贬儋期间的生命体验 >,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 : 中国苏轼研究 第二辑, 北京 : 北京学苑,2004, 页 89 14

15 言 : 在多数情况下, 人们往往偏重于苏轼秉性中的乐天和诙谐, 而忽视了他内心 中沉重 悲苍的主要方面, 这恐怕是一个误区 15 近年来, 有对苏轼多元的人生观及对其文学创作影响的研究, 如王水照 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 从而引领出对苏轼人生思想的研究, 通过对深刻影响苏轼人生观的 出入 生死 这两大人生课题的研究, 阐明苏轼思想中儒 道 佛的多种因素, 在其思想发展中产生的此消彼长与相辅相成, 从而揭示出其丰富而独特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精神 随着苏轼研究的深入, 一些学者开始将焦点着重于苏轼士大夫人格的研究上, 如韩晓玲 试论东坡词的多重人格 ; 郑芳祥 出处死生 : 苏轼贬谪岭南文学作品主题研究 ; 张惠民和张进 士气文心 : 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 一书对苏轼进退出处的深层困惑作了深入探讨 ; 王启鹏 陈思君的 对士大夫传统人格的超越 论苏轼寓惠思想 一文对苏轼寓惠时期的人格进行了全面探究, 犹是对其时入世与出世思想的纠结进行了认真分析 九十年代以来, 苏轼的多重人格为学术界所探讨, 对于展示其丰富复杂的人格 精神, 探寻其对人生目的的理性思考, 揭示其词作的深刻思想内涵, 有着重要的参 考性作用 15 尚永亮 张娟著 :< 孤鸿情节 : 观照苏轼其人其词的一个新视点 >,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 : 中国苏轼研究 第二辑, 页

16 第二节 : 研究动机 范围 方法 目的 难题 这篇论文主要是以宋代一大文豪苏轼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而本文将以其词作为中心探讨的媒介, 试图从词中一窥那饱经宦海风尘洗礼的苏轼隐含于词中的 心史 苏轼一生奔走朝野之间, 王水照先生将其一生经历归结为 : 在朝 外任 贬居的两大循环过程 16, 由此可知, 苏轼坎坷的仕宦之路, 是建立在徘徊于重用与责受之间所形成的 身为一位以儒家 经世济民 思想入世的士大夫, 在报国无门之下的情怀, 唯有籍词排解心中之愁, 故以词作为切口较能贴近词人之心灵深处, 以一窥苏轼在仕途失意之时, 仍能固守独善其身的坚强意念 在古典诗词中对 天涯 的概念所表达出来的的主题色彩, 有如晏殊 : 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 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 一缕新欢, 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17 又如秦观 : 梅英疏淡, 冰澌溶泄, 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 铜驼巷陌, 新晴细履平沙 长 忆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 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 王水照 朱刚著 : 苏轼评传,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页 45 宋 晏殊著:< 蝶恋花 >, 二晏词, 台北 : 世界书局,1981, 页

17 笳 有华灯碍月, 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 行人渐老, 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 但 倚楼极目, 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 暗随流水到天涯 18 再有柳永 : 梦觉 透窗风一线, 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 又闻空阶, 夜雨频滴 嗟因循 久作 天涯客 负佳人 几许盟言, 便忍把 从前欢会, 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 追思, 洞庭深处, 几度饮散歌阑, 香暖鸳鸯被 岂暂时疏散, 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 有万般千种, 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 天长漏永, 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 却拥 秦云态, 愿低帏昵枕, 轻轻细说与, 江乡夜夜, 数寒更思忆 19 于词中所流露出的多是离愁别绪 无奈感慨的氛围 然此文将以鄒同庆 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 ( 中华书局 2002 年出版 ) 作为主要的研究依据, 将收入于中所编年的两百九十二首词作一番整理与统计, 在整理的过程中统计出苏轼在朝 外任 贬居所作之词量有很大的悬殊, 同时由此找出在苏轼编年词中出现 天涯 或与之相近意之词, 以文本研究的方法, 探究苏轼词中 天涯 的寓意与 天涯 对苏轼一生的心历体悟, 由此得出, 于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离愁 别绪等五味杂陈的心理情愫, 亦也包含了经由踏遍红尘历练而获得 何处无芳草 的人格精神素养 18 宋 秦观著, 唐圭章编纂, 王仲闻参订, 孔凡礼补辑 :< 望海潮四首 其三 洛阳怀古 >( 梅英疏淡 ), 全宋词 第一册, 北京 : 中华书局,1999, 页 宋 柳永著, 唐圭章编纂, 王仲闻参订, 孔凡礼补辑 ::< 浪淘沙 >( 梦觉 透窗风一线 ), 全宋词 第一册, 页 33 17

18 然而, 当我在撰写这份论文的过程中所面对最大的问题, 莫过关于苏轼的研究甚广甚多, 在资料收集方面遇到重重的取舍决定, 在众说纷纭的智者面前自身的位置显得更加微乎极微, 即便如此, 在资料中所看到的乃是别人眼中的苏轼, 而唯有亲身研究与了解才能塑造出个人眼中的苏轼 故此, 本文以 天涯 作为探讨苏轼的人生意义, 即是试图通过对苏轼词的解读与分析研究, 从而了解苏轼于 天涯 之际所抱持的人生意义, 而苏轼尽其一生告知世人流放并非是一种伤 第三节 : 简述论文章节设置 苏轼 以诗为词 的写作革新打破了词为小道的规范, 摆脱传统对词的束缚, 突破旧有词那 花间樽前 的题材定式, 颠覆 词为艳科 的藩篱, 将自身对于人生的体悟与反思引入词中, 从而使词在题材内容上冲破狭隘于儿女私情的主题, 提升至能作为 人生哲理 的载体, 思考 人 在浩瀚天地间的生存价值, 回应 人 之所以为人的内在价值, 使词的题材范围达到了 无事不可言, 无意不可入 的崭新面貌 然而, 此文第一部分将着重叙述前人对苏轼词风与这一词体革新的贡献而作的评价, 同时也回顾历来关于苏轼研究的境况, 并且阐明此文的研究动机 范围 方法 目的与难题, 最后简要的概括本文章节的设置 而第二部分将着重谈论的是 词 这一小道的文体, 经由苏轼注入新生命的 诠释之后, 而有了全新的蜕变 从苏轼的词中窥探其在人生各个不同阶段之时, 所 18

19 抱持的人生价值观, 而这一人生价值观乃基于苏轼那书香世家的涵养熏陶所凝汇而成, 家学的陶养至关左右着苏轼入世的处世态度, 除此, 苏轼自身对儒 道 释三家思想的兼容在坎坷的仕宦之路上起着转捩点的作用 这两大要素对苏轼起着一生的影响, 致使他如何从青年时期意气风发, 至中年陷入消极再从低谷崛起乐观积极, 直到晚年归属自我, 并达至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苏轼一生涉足官场, 在朝在野, 贬谪流放, 在地方上任职比在朝任职的时间较为长, 故他在地方上所写的词作数量多于在朝期间, 这不外是地方上湖光山色的导因, 另也是面对朝内党争倾轧, 局势纷乱而无暇作词 基于现实的仕途命运与理想抱负相抵触, 故而在苏轼的词中不乏流溢出人生感概的叹息, 甚是有感 世事一场大梦 的慨然, 正如苏轼有言 诗是穷人物 20, 故在外任与贬居时期之词中不论是心境或精神上皆表现出波澜起伏的悸动 在惠州 儋州时期乃是其暮年阶段, 于惠州写下名作 < 蝶恋花 春景 >: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 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 恼 旧病应逢医口药, 新妆渐画入时眉 信知诗是穷人物, 近觉王郎不作诗 见 宋 苏轼著, 清 王文浩辑注, 孔凡礼点校 :< 呈定国 > 卷三十一, 苏轼诗集 第五册,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9,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蝶恋花 春景 >( 花褪残红青杏小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20 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句表达出在心境上遂豁达, 但 多情却被无情恼 句表露了一片忠诚无人省 天涯 这一词寄予了一种自身处境的 茫然, 与对前景的 未知, 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一 天涯之旅 有鉴于此, 为了解 天涯 这一词在苏轼词中的寓意是必要的, 故本文第三部分将以鄒同庆与王宗堂所著的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为依据, 针对苏轼编年词并一一罗列词中出现的 天涯 或与之相近意之词, 运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尝试性的作出一番分类分析, 以得出在人生各个不同阶段中 天涯 对苏轼所包含的人生意义 而第四部分则是着重谈论, 续第三章在分析苏轼词中出现 天涯 之词时, 所能注意的两个问题, 并由此展开一番论述 20

21 第二章 : 与时代巨轮密不可分的苏轼 在十九世纪时期, 一位当代法国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 罗兰 巴特 (Roland Barthes) 于 1967 年提出一项 作者已死 的文学理论, 强调解读文学文本的多元性, 认为文本与作者之间应是存在着一种互不干涉的关系, 使文本脱离与作者之间的联系, 并且注重一切解析皆以文本为主轴中心 然而, 若用这一以文本为全面中心的角度作为切口, 毫不关注作者的方法, 以一求探析苏轼作品中的深层内涵, 此举并非能探究出个所以然, 再者即便探索出作品中的情感蕴籍那也只是冰山一角 在此回忆道王水照先生在 苏轼评传 中有言 据说有一个德国教授为学生讲解柏拉图的学说, 只说一句 从前有个叫作柏拉图的人, 接着就进入学说的剖析, 了不涉其时代与生平 倘用此法研究苏学, 则无疑是竹篮打水 22 在苏轼的作品中多以贴近自然事物, 也多有日常生活上所接触的景观, 或有现实的人生感慨 社会的世态炎凉等, 无一不入为苏轼创作的题材 鉴于此, 为了解苏轼寄寓于词中的思想蕴涵, 定当得知晓这一文士如何穿梭于当时代的巨轮之下, 而此部分将着重叙述苏轼的家世背景, 看周遭的亲人如何对苏轼起着耳濡目染的人格影响 ; 再观苏轼如何运用丰富的学养与独立的思考立足于 士大夫 这一身份之上 22 王水照 朱刚著 : 苏轼评传 导言, 页 4 21

22 第一节 : 书香世家 苏轼, 字子瞻, 一字和仲 23, 自号东坡居士 24, 家有兄弟三人, 兄长苏景先早夭, 弟苏辙 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 (1036) 十二月十九日卯時, 诞生在眉山城内纱縠行的家宅 25 ;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1101) 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城, 享年六十六 26, 赐谥文忠 其晚年不凡的艺术成就与人格养成, 并包含儒 释 道三家思想于一身, 于中与其家学陶养至关密切 一 祖父苏序 据孔凡礼所著的 苏轼年谱 载 : 自苏轼而上五世祖皆不仕 27, 虽不读书却能 耕藕以自足, 仁爱乡里 于其父苏洵所作的 族谱后录下篇 有载关于苏轼祖父苏 序的事迹 : 23 字子瞻, 一字和仲 见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栾城后集 卷二十二, 苏辙集 第三册, 北京 : 中华书局,1990, 页 营东坡, 马正卿为经纪之, 作 东坡八首 自是始号东坡居士, 盖慕白居易而然 见孔凡礼著 :< 元丰四年 > 卷二十, 苏轼年谱 中册, 北京 : 中华书局,1998, 页 508 实际上, 苏轼别号甚多 : 号东坡 东坡居士 老泉山人 铁冠道人 戒和尚 玉局老 眉阳居士 雪浪斋 人称无邪公 仇池翁 毗陵先生 泉南老人 水东老人 东坡道人 海上道人 苏仙 坡仙 赐谥文忠后, 人复称以文忠 见孔凡礼著 :<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皇祐五年 > 卷一, 苏轼年谱 上册, 页 2 25 十二月十九日 (1037 年 1 月 8 日 ) 卯时, 生眉山县纱縠行 据 施谱 谓纱縠行为私第 又见民国 眉山县志 卷五 : 拨股祠 刘鸿典记云 : 眉城妙縠行有三苏祠, 旧相传为三苏故宅, 而州西七十里有拨股祠, 亦相传为三苏故宅 皆见孔凡礼著 :<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皇祐五年 > 卷一, 苏轼年谱 上册, 页 9 26 丁亥 ( 二十八日 ), 卒 卒前思弟辙 诸子 维琳 钱世雄在侧 遗言葬汝州 其卒也, 四方震掉 见孔凡礼著 :<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 卷四十, 苏轼年谱 下册, 页 孔凡礼著 :<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皇祐五年 > 卷一, 苏轼年谱 上册, 页

23 先子少孤, 喜为善而不好读书 晚乃为诗, 能白道, 敏捷立成 凡数十年得数千篇, 上自朝廷郡邑之事, 下至乡闾子孙畋渔治生之意, 皆见于诗 观其诗虽不工, 然有以知其表里洞达, 豁然伟人也 性简易, 无威仪, 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 与人交, 无贫贱皆得其欢心 见士大夫曲躬尽敬, 人以为谄 及其见田父野老亦然, 然后人不以为怪 外貌虽无所不与, 然其中心所以轻重人者甚严 28 又 师友谈记 曾引苏轼语, 言祖父苏序 : 甚英伟, 才气过人, 虽不读书而气量甚伟 顷年在乡里郊居, 陆田不多, 惟种粟 及以稻易粟, 大仓储之, 人莫晓其故 储之累年, 凡至三四千石 会眉州大饥, 太傅公即出所储, 自族人, 次外姻, 次佃戶 乡曲之贫者, 次第与之, 皆无凶岁之患 或曰 : 公何必粟也? 惟粟性坚 能久, 故可广储以待匮而 又绕宅种芋魁, 所收极多, 即及時多盖薪蒭, 野民乏食时, 即用大甑蒸之, 罗置门外, 恣人取食之, 赖以无饥焉 29 苏轼祖父苏序, 字仲先, 生于北宋太祖开宝六年 ( 973), 而卒于庆历七年 (1047) 30 综上所述苏序不止是为具有仁厚的长者, 且敏捷能诗, 为人通达不 羁, 与人交往不论贵贱, 甚为田父野老所敬重, 处理事情轻重严明, 乐善好施, 助 28 宋 苏洵著, 曾枣庄 金成礼笺注 :< 族谱后录下篇 > 卷十四, 嘉祐集笺注,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页 宋 李廌著, 孔凡礼点校 : 师友谈记 东坡言先祖太傅公事,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页 先子讳序, 字仲先, 生于开宝六年, 而殁于庆历七年 娶史氏夫人, 生子三人, 长曰澹, 次曰涣, 季则洵也 见 宋 苏洵著, 曾枣庄 金成礼笺注 :< 族谱后录下篇 > 卷十四, 嘉祐集笺注, 页

24 人为乐, 行义于乡里, 对世事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更具有忧患意识 上述两项资料 皆记载 喜为善而不好读书 虽不读书, 而气量甚伟, 可以说明苏序的性格 乃是天性的使然, 而非经由后天饱读诗书孕育而生 于此不难察觉, 苏轼遗传到了祖父这些良善的行为与个性, 这在苏轼入仕之后任地方官时竭尽心力造福百姓的政绩上已作出了一番很好的体现 如元祐年间 (1089), 苏轼于杭州任太守, 为人民饘粥施舍灾民 建造病坊 配置良药 延请良医分坊为民治病 31, 贮糧防饥 32 ; 又勘察西湖地形, 设计开河浚湖, 兴建水利, 民众得以溉田千顷 33 同时苏轼又建造堰闸, 以为湖水蓄泄之用 ; 取湖內淤泥, 筑起南北直径三十里的一条长堤 ( 人称苏公堤 ), 并在堤上造桥六座, 置九亭, 使人民的耕作和行旅更加方便 34 然而, 于庆历七年 (1047), 祖父苏序卒于家中, 享年七十五, 时苏轼年十二岁, 祖父的言教 身教, 在苏轼幼稚的思想阶段, 存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由于家风的习染, 使得苏轼自幼便积累了一定的涵养与开阔的襟抱 仁厚的胸怀, 这让苏轼在面对日后坎坷的仕途道路时, 为脆弱的心灵预先设下了一面坚实的盾牌 31 公又多作饘粥 药剂, 遗吏挾医, 分坊治病, 活者甚众 见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栾城后集 卷二十二, 苏辙集 第三册, 页 详见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 > 卷三十一, 苏轼文集 第三册, 北京 : 中华书局,2004, 页 详见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 > 卷三十, 苏轼文集 第三册, 页 详见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 > 卷三十, 苏轼文集 第三册, 页 又见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栾城后集 卷二十二, 苏辙集 第三册, 页

25 二 二伯父苏涣 苏序有三子, 长子苏澹早逝 次子苏涣 三子苏洵 于中第二子苏涣 ( ), 字公群, 晚字文父 35 在天圣二年因乡试中举, 以进士得官, 乡里皆喜, 苏轼对此事追忆道 天圣中, 伯父解褐西归, 乡人叹, 观者塞涂 36 ; 苏辙也有所道 乡人皆喜之, 迓者百里不绝 37 除此, 两兄弟还认为这二伯父的高中具有广大的意义, 苏轼 < 苏廷评行状 > 云 : 闻之, 自五代崩乱, 蜀之学者衰少, 又皆怀慕亲戚乡党, 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 涣就学, 所以劝导成就者, 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 父老纵观以为荣, 教其 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 至千余人 38 苏辙 < 伯父墓表 > 亦云 : 苏氏自唐始家于眉, 阅五季皆不出仕 盖非独苏氏也, 凡眉之士大夫, 修身于 家, 为政于乡, 皆莫肯仕者 公讳涣, 始字公群, 晚字文父 见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伯父墓表, 栾城集 卷二十五, 苏辙集 第二册, 页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谢范舍人书 > 卷四十九, 苏轼文集 第四册, 页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伯父墓表, 栾城集 卷二十五, 苏辙集 第二册, 页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苏廷评行状 > 卷十六, 苏轼文集 第二册, 页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伯父墓表, 栾城集 卷二十五, 苏辙集 第二册, 页

26 曾巩受苏轼兄弟之托为祖父苏序做的墓志铭亦有所载 : 蜀自五代之乱, 学者衰少, 又安其乡里, 皆不愿出仕 君独教其子涣受学, 所以 成就之者甚备 至涣以进士起家, 蜀人荣之, 意始大变, 皆喜其学 及其后, 眉之学 者至千馀人, 盖自苏氏始 40 由此可见, 他们认为唐末以至五代, 中原动乱, 兵戈不息, 然西蜀地处偏僻, 稍为安定, 士人安其乡里, 皆不愿出仕, 然唯苏序教子读书求仕, 而光耀家门, 以致乡人纷纷效仿, 从而眉州苏氏出仕始于苏涣, 苏涣不仅影响苏氏一门, 甚至影响一乡风气 然而, 关于眉州的学风与仕风由苏涣开启一说已有学者考究而出并非如此 41, 两兄弟对二伯父中举之事甚是夸大其辞, 但此也实属出于后辈对长辈的敬仰与 尊崇 当苏轼祖父辞世的那年, 二伯苏涣归家服丧, 于家中日子时常勉励苏轼兄弟努 力向学 42 : 予少而读书, 师不烦 少长为文, 日有程, 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涂, 行中规矩 入居室, 无惰容 非独吾尔也 凡与吾游者举然 不然, 辄为乡所摈曰 : 是何名为 40 宋 曾巩著, 陈杏珍 晁继周点校 :<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 卷四十三, 曾巩集 下册, 北京 : 中华书局,2004, 页 参见王水照 朱刚著 : 苏轼评传, 页 伯父涣自京师奔丧回至蜀中 与弟辙深受涣教益 见孔凡礼著 :<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皇祐五年 > 卷一, 苏轼年谱 上册, 页 22 26

27 儒? 故当是时, 学者虽寡, 而不闻有过行 自吾之东, 今将三十年, 归视吾里, 弦 歌之声相闻, 儒服者于他州为多, 善矣 尔曹才不逮人, 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43 苏涣不仅指导他们读书学习, 对苏轼日后为官态度亦影响深远 于嘉祐五年 (1060), 苏轼年二十五岁, 初入政坛, 曾问与伯父苏涣关于为政之方 : 颍滨 ( 弟苏辙 ) 尝语陈天倪云 : 亡兄子瞻及第调官, 见先伯父, 问所以为政之方 伯父曰 : 如汝作 刑赏忠厚论 子瞻曰 : 文章固某所能, 然初未尝学为政也, 奈何? 伯父曰 : 汝在场屋, 得一论题时, 即有处置, 方敢下笔, 此文遂佳 为政亦然 有事入来, 见得未破, 不要下手 ; 俟了了而后行, 无有错也 至今以此言为家法 44 由是可观, 这位二伯苏涣不论面对为学或作官的态度都为苏轼产生了一种启迪性的 作用 三 父亲苏洵 无论是祖父苏序抑或二伯父苏涣这两人在苏轼心中种下的为人处事的态度 为 学作官的态度都为苏轼铺好了一条走向积极人生的康庄大道, 而苏轼的父亲方才正 43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伯父墓表, 栾城集 卷二十五, 苏辙集 第二册, 页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 > 卷二, 苏轼文集 第一册, 页

28 是带领着他走上这条康庄大道的灵魂人物 苏洵, 字明允, 好老泉, 生于宋真宗祥 符二年 (1009), 卒于宋英宗治平三年 (1066), 享年五十八 45 十九岁时娶同县 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为妻, 二十五岁之前, 苏洵遍游各地, 曾自述道 : 少年喜奇跡, 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 爱此宇宙宽 46 苏轼一生重视生活, 热爱大自然, 欣喜登山临水走马探险, 想必得其父的引领不 少, 于 < 书晁说之考牧图后 > 一诗曾云 : 我昔在田间, 但知羊与牛 川平牛背隐, 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 我卧读 书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 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 视其后者而鞭之 泽中草木 长, 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 腾趠筋骨强 47 如此对田野山水的挚爱使得苏轼即便被贬谪于岭南之后, 在人生遭受重大困顿时, 心灵也能得以寄寓于其中聊以慰藉, 同时能乐观疏达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苏洵的文学成就, 主要表现在散文方面, 尤长于策论, 其文深受孟子 荀子 战国策影响, 其笔力健劲, 苏洵虽不以诗见长, 但其文学思想 治学方向 审美观 45 曰苏君, 讳洵, 字明允 见 宋 欧阳修著, 李逸安点校 :<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 卷三十五, 欧阳修全集 第二册, 北京 : 中华书局,2001, 页 宋 苏洵著, 曾枣庄 金成礼笺注 : 忆山送人 卷十六, 嘉祐集笺注, 页 宋 苏轼著, 清 王文浩辑注, 孔凡礼点校 :< 书晁说之 考牧图 后 > 卷三十六, 苏轼诗集 第六册, 页

29 念等皆对苏轼有着深刻的影响 苏洵于庆历年间因屡次进京应试求官的失败而兀然 醒悟, 欧阳修曾述苏洵早年读书的状况与成就道 : 年二十七, 始大发愤, 谢其素所往来少年, 闭户读书, 为文辞 岁馀, 举进士, 再不中, 又举茂材异等, 不中 退而叹曰 : 此不足为吾学也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益闭户读书, 绝笔不为文者五六年, 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 得其粹精, 涵蓄充溢, 抑而不发 久之, 慨然曰 : 可矣! 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 其纵横上下出人驰骤, 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盖其稟也厚, 故发之迟, 志也愨悫, 故得之精 48 因两番落榜而痛下决心绝意功名也不再出蜀游玩, 在家著书立说陆续著成 衡论 洪范论 史论 等著作成为自成一家的学者, 同时也倾注心力于两个儿子的教育, 以其 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 得其粹精, 涵蓄充溢, 抑而不发 的博厚学养为基础, 潜心教导二子, 使得二人于出仕之前, 涉猎极为广泛, 经史子集, 无所不攻, 同时苏轼也秉承了父亲独立思考的性格, 因父亲对儿子极为严格的教育, 苏轼曾于诗中云 : 夜梦嬉游童子如, 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馀, 今乃粗及桓 庄初 怛 然悸寤心不舒, 起坐有如掛钩魚 我生纷纷婴百缘, 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 48 宋 欧阳修著, 李逸安点校 :<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 卷三十五, 欧阳修全集 第二册, 页

30 十年, 仕不顾留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 易 韦三绝丘犹然, 如我当以犀革 编 49 父亲严责督学, 让时过四十年的苏轼于儋州无事中梦及这段少年往事, 而忽感胆战心惊, 由此可想苏洵在儿子心中之严父形象 在如此严格的家庭教育之下成长, 奠定苏轼一生学问的基础, 除了祖父厚实的人格熏陶 ; 二伯父认真为学作官的态度感染 ; 还秉承父亲苏洵在文学创作上的想法, 南行集 中, 即可看出苏洵对苏轼文学观影响的痕迹 : 夫昔之为文者, 非能为之为工, 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 山川之有云雾, 草木之 有华实, 充满勃郁, 而见于外, 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 50 苏轼认为文学源自生活, 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 能为之 而是 不能不为之 的产物, 如同山川兴云起雾, 草木开花结果, 皆是由内充实而然于外部, 即是苏轼强调创作必须深入生活, 经由对生活有所体悟 感动而方能创作出好文章, 而非勉强为之 苏轼这一重要文学思想受教于他的父亲苏洵, 这也为他确立了个人对于创作的指标 于嘉祐二年 (1057), 苏洵带着二子参加科举考试, 双双中举, 苏轼更是深受主考官欧阳修及参详官梅尧臣的大力赏识, 欧阳修在他众多的门生当中尤为欣赏苏轼, 曾对梅尧臣说道 : 49 宋 苏轼著, 清 王文浩辑注, 孔凡礼点校 :< 夜梦并引 > 卷四十一, 苏轼诗集 第七册, 页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南行前集叙 > 卷十, 苏轼文集 第一册, 页

31 读轼书, 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 放他出一头地也, 可喜可喜 51 由是可观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然苏轼也借由这一场科举考试而名震京师, 至此开启 了苏轼的官宦生涯, 但惋惜之极的是苏轼母亲未能得到二子进士及第的消息便与世 长辞了 四 母亲程夫人 于宝元元年 (1038) 父亲开始走上求仕之路期间皆由母亲一力承担对二子严格的家庭教育, 故轼 辙两人自小养成阅读的习惯, 奠定严谨与丰厚学识的根基 程夫人尤重历史教育, 因以史实为教材不仅能启迪智慧亦足以陶冶性情, 健全人格, 培养辨别是非之能力 52 而苏轼曾读 范滂传, 范滂为东汉人 : 少厉清节, 为州里所服, 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建宁二年, 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即自诣狱 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日 : 仲博 ( 滂弟 ) 孝敬, 足以供养, 滂从龙舒君归黄泉, 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 勿增感戚 母日 : 汝今得与李 杜齐名, 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 复求寿考, 可兼得 51 宋 欧阳修著, 李逸安点校 :< 与梅圣俞 > 卷六, 欧阳修全集 第六册, 页 参见 宋 苏洵著, 曾枣庄 金成礼笺注 :< 上张侍郎书第一书 > 卷十二, 嘉祐集笺注, 页

32 乎? 滂跪受教, 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日 : 吾欲使汝为恶, 则恶不可为 ; 使汝为 善, 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 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53 苏轼读完深受感动, 苏辙曾有下列记载 : 公生十岁, 而先君宦学四方 太夫人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 东汉史, 至 范滂传 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 : 轼若为滂, 夫人亦许之否乎? 太夫人曰 : 汝能为滂, 吾故不能为滂母耶? 公亦奋历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 : 吾有子矣 54 程夫人以直臣名士为教材, 教子应抱 奋励有当世志 的精神, 故苏轼即使在岭南的困厄环境中仍能坚守志节, 可见母亲对苏轼所渲染的人格节操至深, 苏轼以范滂为典型, 正直不阿, 怀抱如此人生观的苏轼, 在四十年左右的从政生涯中其信念与处事态度乃是致使苏轼 一肚子不合时宜 55 的原因 53 宋 范晔著: 唐 李贤等注:<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 卷六十七, 后汉书 第八册, 北京 : 中华书局,1973, 页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栾城后集 卷二十二, 苏辙集 第三册, 页 参见明人曹臣所编 舌华录 载 又见袁中道 次苏子瞻先后事 转引自四川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研究室编 : 苏轼资料汇编, 北京 : 中华书局,

33 第二节 : 奋励治仕 苏轼一生以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 吸纳与融合儒 释 道三家思想, 苏辙对苏 轼之学有云 : 初好贾谊 陆贽书, 论古今治乱, 不为空言. 既而读 庄子, 喟然叹息曰 : 吾昔有见于中, 口未能言, 今见 庄子, 得吾心矣 既而谪居于黄, 杜门深 居, 后读释氏书, 深悟实相, 参之孔 老, 博辩无碍, 浩然不见其涯也 56 由此可知, 苏轼青年时期专注于治平功业之事, 故好贾谊 陆贽之书为究治乱之由, 重在实用之学, 不谈空言之术 无用之学, 然而, 苏轼性格却近与庄子之思, 如是可观, 青年时期的苏轼已即儒道互补, 以儒学为治世之术, 同时以庄子之学为己好 然而, 中年时期的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 于忧患之中受佛家影响, 由庄入佛, 于此, 苏轼兼取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 将道家避世 佛家超世的思想转化而为建构起自己卓然独立并充满积极的人格 至晚年时期的苏轼流放于惠州 儋州, 以 超然独立自主 为人生价值终极的指标 56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栾城后集 卷二十二, 苏辙集 第三册, 页

34 一 青年意气风发积极进取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 苏轼自小就深受长辈们的耳濡目染, 承蒙书香世家的家庭教育而甚有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 苏轼少时读 范滂传 致使立志做个为求真理不惜杀身成仁之士 基于这样的思想使苏轼立下凌云之志, 抱有高远之怀, 将人生视点聚焦于现实社会生活上, 苏轼在 < 刑赏忠厚之至论 > 里阐明自己希图以仁德治理国家的思想 : 古者赏不以爵禄, 刑不以刀锯 赏以爵禄, 是赏之道, 行于爵禄之所加, 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 是刑之威, 施于刀锯之所及, 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 而爵禄不足以劝也, 知天下之恶不胜刑, 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 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 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故日忠厚之至也 57 苏轼从奖赏和刑罚的现实层面上而论, 将之最终归咎于君主必须施行仁德之政才能 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苏轼即是秉持如此积极用世的精神踏上他的宦海之路 时值嘉祐六年 (1061), 苏轼为凤翔一职尽心尽力 长吏意公文入, 不以吏事责之 公尽心其职, 老吏畏服 58 并且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 以针砭时弊的理念写下 < 二十五策 >, 表达朝廷所面临的危急形势及其原因, 从而荐举自己的革新主张 除此, 苏轼还直言向君主进谏道 : 臣窃意陛下求治太急, 听言太 57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 > 卷二, 苏轼文集 第一册, 页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栾城后集 卷二十二, 苏辙集 第三册, 页 37 34

35 广, 进人太锐 愿陛下安静以待物之来, 然后应之 上竦然听受, 曰 : 卿三 言, 朕当详思之 59 这时期的苏轼怀有满腔经世济民的热血, 积极投入政事, 直道而言 苏轼有 < 沁园春 > 一词 : 孤馆灯青, 野店鸡号, 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 晨霜耿耿 ; 云山摛锦, 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 劳生有限, 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 凭征鞍无语, 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 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 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 但优游卒岁, 且斗尊前 60 傅澡 东坡纪年录 载 : 熙宁七年甲寅, 十月赴密州, 早行马上作 沁园春 61 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 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 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 句, 表达出初出茅庐那豪言壮语, 恃才傲物的性格, 亦表现出 初生之犊, 不畏虎 的心理, 然而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袖手何妨闲处看 却已微显与时世格格不入之思想, 形成了前后顿挫的矛盾, 对这句有一段有 59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栾城后集 卷二十二, 苏辙集 第三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 孤馆残灯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见于编年,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 孤馆残灯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36 趣的记载 : 神宗闻此词, 不能平, 乃贬坡黄州, 且言 : 教苏某闲处袖手, 看朕 与王安石治天下 62 然而, 依宋神宗对苏轼的佳赏, 此言实为气话 然而, 苏轼却与王安石所倡导的变法主张在某些意见上有所分歧, 从而发表反对声浪, 随即引起朝中支持变法的大臣的不满, 苏轼自知此地不留人便自求外任, 熙宁四年 (1071) 至元丰二年 (1079) 先后任杭州通判, 密州 徐州与湖州知州 苏轼在杭州协助知州修复钱塘六井 63 ; 在密州遇上严重蝗灾 64, 一面上奏朝廷要求蠲免秋税, 一面领头节俭, 最终所获幸存达千人 65 ; 在徐州遇黄河决堤, 水患忧扰, 组织抗灾, 筑堤护城 66 在地方上的苏轼并未因远离中央而疏于关心朝政的情况, 在外任职期间仍大力著述以捍卫自己所尊崇的信念, 在徐州时写下 < 日喻 > 一文为制衡王安石所倡导的 新学 当时苏轼将 < 日喻 > 一文送人进京应试, 此文主旨在于强调 学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生而眇者不识日, 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 : 日之状如铜槃 扣槃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 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 : 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 以为 62 金 元好问著: 遗山集 卷三 东坡乐府集引 见于参考资料,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 孤馆残灯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详见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钱塘六井记 > 卷十一, 苏轼文集 第二册, 页 详见 宋 苏轼著, 清 王文浩辑注, 孔凡礼点校 :< 次韵章传道喜雨 > 卷十三, 苏轼诗集 第二册, 页 又见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上韩丞相相论灾伤手实书 > 卷四十八, 苏轼文集 第四册, 页 皆提及为防御蝗灾之难的情形 65 轼向在密州, 遇饥年, 民多弃子, 因盤量劝诱米, 得出剩数百石別储之, 专以收养弃儿, 月给六斗 比期年, 养者与儿, 皆有父母之爱, 遂不失所, 所活亦数千人 事见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与朱鄂州书 > 卷四十九, 苏轼文集 第四册, 页 徐州救灾事详见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栾城后集 卷二十二, 苏辙集 第三册, 页

37 日也 南方多没水, 日与水居也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生不识水, 则虽壮, 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 问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没, 以其言试之河, 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 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 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今者以经术取士, 士求道而不务学 67 籍此阐明 学 与 道 的关系, 文章旨在说明求知不可像眇者猜日, 脱离实际, 自以为是, 而应像南方之人 日与水居 那样, 从学习和实践中求得真知 于此抨击 士之求道而不务于学 的世风, 即是反对在经传注疏中做蠹虫, 主张从实践中学习 68 而意谓 新学 所定于准则的 道 是不能代替每个人独立钻研 体会 实践之 学 的 69 苏轼在地方任上八年期间不仅尽心尽职为民服务, 同时亦致力于文艺方面的活 动, 杭州西湖的山水 钱江的潮汛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诗词题材 70 元丰元年 (1078) 苏轼在徐门石潭谢雨, 于道上作词 :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 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日喻 > 卷六十四, 苏轼文集 第五册, 页 马瑞芳著, 周先慎主编 :< 日喻 >, 苏轼散文赏析集, 成都 : 巴蜀书社,1994, 页 王水照 朱刚著 : 苏轼评传, 页 据朱孝臧 疆屯丛书 本 东坡乐府, 第一首编年词为 浪淘沙 昨日出东城, 作于熙宁五年时在杭州 近有学者考证, 苏轼在此前已有词作, 但尚难论定 参见王水照 朱刚著 : 苏轼评传,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其一 >( 照日深红暖见鱼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38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篟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 社, 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72 麻叶层层苘叶光 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 眼, 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73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谩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74 软草平莎过雨新 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75 以上作于徐州太守任上, 时值久旱, 身为父母官的苏轼至石潭祈神求雨, 果真应验遂人所愿, 事后作词五首, 每一首可视作一幅幅古朴质野的民俗风景画, 同时亦是苏轼忧民之忧 乐民之乐思想的体现 而最后一首从思想内容上能看作是苏轼这次走访农村农事活动的一个总结 : 面对这么一副田园风光 淳朴自适的生活氛围, 不 72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其二 >( 旋抹红妆看使君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其三 >( 麻叶层层苘叶光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其四 >( 簌簌衣巾落枣花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其五 >( 软草平莎过雨新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39 禁让苏轼产生 使君元是此中人 的醒悟 然而, 这醒悟也即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仕 宦之路的反省 : 凉簟碧纱厨 一枕清风昼睡馀 卧听晚衙无一事, 徐徐 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 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 何如? 占得人间一味愚 76 词中谈及为官的心得, 而一句 占得人间一味愚 写出了苏轼此时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愚, 经多年于宦海中打滚而有所此得 因早年自视过高, 一昧图得功成名就, 而对于权术之计愚昧不堪, 也道出了其自知自明之处, 深有不合时宜之慨然, 即便不断求进求取, 但世事却常与愿违 二 中年仕途坎坷豁达乐观 也无风雨也无晴 然而,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经遇两大磨难, 几与死神擦肩而过 : 一为 乌台诗 案 77 被贬谪黄州 ; 二为被视作 元祐党人 而流放天涯海角 然而, 前者致使苏 轼惹上牢狱之灾 杀身之祸, 几欲就死 : 76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南乡子 自述 >( 凉簟碧纱厨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乌台 是御史台的别称 御史台是现在中央政府的检察院, 主要负责纠察官员 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 李定等人将苏轼逮捕下狱, 严加审理, 要将他置之于死地 ; 同时还抓三十多个和他有书信往来 并批评过朝政的官员, 酿成中国史上著名的文字狱 但李定等人罗列的罪证, 实在是难以成立, 就连皇帝也不太相信 ; 再加上苏轼的才名太盛, 许多有地位声望的人出面救他 结果, 苏轼获释出狱, 前后被关达五个月 39

40 安置 78 既付狱, 吏必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決, 上终怜之, 促具狱, 以黃州团练副使 这对苏轼的入世信念与不拘时节的自然性格起着莫大的影响, 让苏轼的精神世界陷入低靡与无助, 为平抚伤创的心灵, 致使他重新思考安身立命之计, 亦改变了其人生态度以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事态 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索与体悟, 将人生态度提升至淡薄名利 顺其自然, 随遇而安 元丰三年 (1080), 苏轼初到地处偏僻的黄州, 其时生活境况困顿 : 初到黄, 廪入既绝, 人口不少, 私甚忧之 但痛自节俭, 日用不得过百五十, 每 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 断为三十块, 挂屋梁上, 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 即藏去叉, 仍 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 以待宾客 79 又记 : 得罪以来, 深自闭塞, 扁舟草屡, 放浪山水间, 与樵渔杂处, 往往为醉人所推 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有书与之亦不答, 自幸庶几免矣 足 下又复创相推与, 甚非所望 宋 苏辙著, 陈洪天 高秀芳点校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栾城后集 卷二十二, 苏辙集 第三册, 页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答秦太虚书第四首 > 卷五十二, 苏轼文集 第四册, 页

41 这无疑对颇好喜与人交往的苏轼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空虚与心灵上的折磨 初到黄州时的苏轼陷入消沉 彷徨 愤懑, 满腔壮志却报国无门, 甚是予以莫须有之罪诬陷入狱, 深受人格的侮辱, 危临死地 在严酷的政治打击下, 由生极端的孤寂 忧闷和痛苦, 而 < 卜算子 > 一词写出他当时的愁苦 :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 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81 黄山谷评此词为 : 语意高妙, 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非胸中有万卷书, 笔下无一点 尘俗气, 孰能至是 82 词中的孤静 清寒 寂寞 无助的意境, 乃是词人心境的 真实写照, 犹如 < 江雪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83 以雪的清白隐喻诗人自身的高洁, 表达个人情怀 : 世人皆浊我独清, 独善其身的精 神状态 词中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也正是词人在理想 80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答李端叔书 > 卷四十九, 苏轼文集 第四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缺月挂疏桐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宋 黄庭坚著: 山谷集 跋东坡乐府 见于校勘,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缺月挂疏桐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唐 柳宗元著:< 江雪 > 卷四十三, 柳宗元集 第四册, 北京 : 中华书局,2006, 页

42 无法实现的苦闷与忧愁, 人生的虚幻不定和难以预料, 对不平现实的无奈和愤怒, 所表现出人格的孤傲和失落 甚是以 红梅 自喻 : 好睡慵开莫厌迟 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 闲雅, 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 何事, 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 吟咏, 更看绿叶与青 枝 84 词中强调两点 : 其一乃不合时宜, 因其绽放之时非于百芳争艳之春, 亦非万物茂盛之夏, 也非硕果累累之金秋, 而偏是万籁寂静 万物凋零之冬, 突显出铮铮之傲骨与斗志 ; 其二乃不随流俗, 正因红梅不与群芳争艳, 才成就它那超尘拔俗的品格 如此吟咏红梅之形象, 其实也借此说明了孤芳自赏的心理因素 面对党争间讥轧的迫害, 莫须有之罪的冤害, 身处偏远之地的落寞, 壮志未酬 的挫折, 这些心理压力不间断的消磨这位仕人的心智, 孤苦无依之际, 希图寻找可 依靠之处, 于 < 南歌子 > 词云 : 寸恨谁云短, 绵绵岂易裁 半年眉绿未曾开 明月好风闲处 是人猜 春 雨消残冻, 温风到冷灰 尊前一曲为谁哉? 留取曲终一拍 待君来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定风波 咏红梅 >( 好睡慵开莫厌迟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南歌子 感旧 >( 寸恨谁云短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43 词中言因自己受诬入狱遭贬, 此绵绵细流的恨意难以磨灭, 劫后半年的时间内, 苏轼爱妾王润之为之忧心忡忡眉头深锁 86 而今 诗案事件 已成往事, 犹如春雨消融残留的寒冻, 而已灰的心与已冷的意, 却因温风的到来得以复苏 苏轼深切感知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 而感念得以再与亲人挚爱相聚 此时的苏轼一心只期望与亲人聚首 : 风迴仙驭云开扇 更阑月墜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 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 草 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 人间日似年 87 此为苏轼与妻子重聚后感怀而作, 劫后余生所笼罩的阴影, 不时潜入梦中惊魂, 在 惶惑之中只求与挚爱长相厮守 终不羡人间, 人间日似年 二句, 真切地表露出 夫妻间的情谊, 以及苏轼内心的脆弱与孤寂 初到黄州的苏轼于心境上虽表现出的是消极与迷茫, 然这样的阴霾并未一直伴 随着苏轼 : 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 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 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 多少 牛山 何必更沾衣 参见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南歌子 感旧 >( 寸恨谁云短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菩萨蛮 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 其二 >( 风迴仙驭云开扇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44 尘世难逢开口笑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而 登临不用怨斜晖 因了解 古往今来谁不老 故 牛山何必更沾衣, 便无需执着非人事能力所及之事 然而, 苏轼之所以得以调节内在与外部之间的矛盾, 其主要的因素在于自身对佛家思想的融汇, 于 < 黄州安国寺记 > 一文云 : 退伏思念, 求所以自新之方, 反观从来举意动作, 皆不中道, 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 欲新其一, 恐失其二 触类而求之, 有不可胜悔者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 有茂竹修林, 陂池亭榭 间一二月辄往, 焚香默坐, 深自省察, 则物我相忘, 身心皆空, 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 89 苏轼通过 焚香默坐, 深自省察 将精神置空于现实世界之外, 免于种种的尘世干 扰, 而达至 物我相忘, 身心皆空, 在澄坐中让心灵得以获得安定与清净 苏轼 有两首颇富禅机韵味的词作 : 水垢何曾相受 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 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 轻手 居 士本来无垢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定风波 重阳括杜牧之诗 >( 与客携壶上翠微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黄州安国寺记 > 卷十二, 苏轼文集 第二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如梦令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 其一 >( 水垢何曾相受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45 自净方能洗彼 我自汗流呀气 寄语澡浴人, 且共肉身游戏 但洗 但洗 俯 为人间一切 91 两首皆有语意双关, 借揩背 澡浴表明自身的清与净, 无论政敌如何打压 讥讽 诬陷, 词人扪心自问本来无一垢, 何处需揩拭 然而, 苏轼对佛家思想的参入非欲 诚心遁入空门 : 若世之君子, 所谓超然玄悟者, 仆不识也 往时陈述古好论禅, 自以为至矣, 而鄙仆所言为浅陋 仆尝语述古, 公之所谈, 譬之饮食龙肉也, 而仆之所学, 猪肉 也, 猪之与龙, 则有间矣, 然公终日说龙肉, 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 92 苏轼将佛禅之道喻为 龙肉, 而将自学佛禅之理喻为 猪肉, 如此相较之, 前者为凡夫俗子皆向往之稀世珍宝, 而后者仅为伸手即可果腹之食, 故苏轼对佛家思想的专研只意寻找一种调节心理 纾解精神压力, 于精神上得以解脱的方法, 疗慰在人世间的苦痛 在体认了人生的无常与世态炎凉, 并从佛家思想中寻求精神的解脱与平衡之 后, 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人生价值观 : 91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如梦令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 其二 >( 自净方能洗彼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答毕仲举书 > 卷五十六, 苏轼文集 第四册, 页

46 轼少年时, 读书作文, 专为应举而已 既及进士第, 贪得不已, 又举制策, 其实何所有 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 故每纷然诵说古今, 考论是非, 以应其名耳 人苦不自知, 既以此得, 因以为实能之, 故譊譊至今, 坐此得罪几死, 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 真可笑也 谪居无事, 默自观省, 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 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 非今我也 93 此时的苏轼已年过四十, 回首当时入世的观念将之视为 病, 彻底否认故我, 重视今我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 宋诗概说 序言 : 宋诗好谈哲学道理, 这种达观的态度产生了对人生的新看法, 新的人生最大的特色是悲哀的扬弃 94 然用之于苏词不外如是 因对自身的人生价值观的顿悟, 才能令自己于困厄中采取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 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 是前生 走遍人间 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 足, 乌鹊喜, 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呜 北山倾 小溪横 南望亭丘 孤秀耸 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境, 吾老矣, 寄余龄 95 几经冥思对现实的生活状态, 并从陶渊明身上看到了另一番生活趣味, 而这一生活 景象成为苏轼 吾老矣, 寄余龄 心之向往的乐园 由此可观, 唯有对人生与生命 93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答李端叔书 > 卷四十九, 苏轼文集 第四册, 页 日 吉川幸次郎著, 郑清茂译 : 宋诗概说, 香港 : 香港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江城子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 >( 梦中了了醉中醒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47 的深刻重视才能使人于逆境中求变, 苏轼为排解困境而选择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 也从而塑造出苏轼那兼容多家思想的人格形象 在大悟之后的苏轼, 于词作的风格 逐渐有所改变, 而苏轼那 竹杖芒鞋 的士大夫形象也油然而生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 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洒处 归去 也无 风雨也无晴 96 此词乃苏轼贬谪黄州第三年 (1082) 所写, 词中风格一反初到黄州时期的消极神态, 语气豪迈, 词人竹杖芒鞋, 冲风顶雨, 从容前行 看似篇记游, 然却隐含着一番自己的人生见解, 由眼前的风雨景象推及人生世态, 表现出面对人生风雨亦能我行我素 不畏坎坷的胸襟情怀 于中还带有语意双关, 以不畏自然风雨, 表达对外来势力所施加的打压与迫害的藐视 下片道出了词人从大自然微妙的变化中所获得的顿悟与领略 : 风雨阴晴的变化无常, 恰如人生高潮迭起的波折 纵观全词, 轻松淡雅 悠然自适, 而苏轼之能有如此处变不惊的态度, 乃是在历经人间崎岖 久经艰难世路中磨练出来的, 这首词也昭示着, 经过痛苦的思想蜕变与精神挣扎之后, 已化解了初期的抑郁, 从而达至另一种新的精神境界 96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48 继看 < 浣溪沙 >: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97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苏轼自己有段记述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 ( 余 ) 因往 ( 沙湖 ) 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 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疾愈, 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 水极甘, 下临兰溪, 溪水西流 98 苏轼本已代罪之身又逢病魔缠身, 情绪低落不在话下, 在大病初愈, 恰逢清泉寺的清幽和静谧 柔嫩的兰草 清澈的溪水 洁净的沙道 绵绵的细雨 脆亮的鸟鸣, 令人犹如置身于红尘之外, 脱尘超俗之地, 兴致盎然, 也无需叹老哀衰, 应当乐观向上, 享受现世, 表现出虽处困境, 仍力求振作的精神 又看 < 哨徧 >: 为米折腰, 因酒弃家, 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 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予归路, 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 新松暗老, 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 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 鸟倦知返, 本非有意 噫! 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 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 泛溪窈窕, 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 幽人自感, 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97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 山下兰芽短浸溪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宋 苏轼著, 王松龄点校 : 东坡志林 游沙湖 卷一,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页 2 48

49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 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 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 啸咏, 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 遇坎还止 99 < 与朱康叔二十首之十三 >: 旧好咏陶潜 归去来, 常患其不入音律, 近轧微加增损, 作 般涉调哨徧, 虽微改其词, 而不改其意 100 然而, 陶渊明之长乃是士大夫于失志或浊世之下, 如何善处自身的问题 论语 载 : 邦有道, 则仕 ; 邦无道, 则可卷而怀之 101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102, 孟子 :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103 在这一点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较为后世文人所追慕之, 以其 < 归去来辞 > 而言, 后人或有追和或有隐括, 如秦观有 < 和渊明归去来辞 >: 归去来兮, 眷眷怀归今得归 念我生之多艰, 心知免而犹悲 天风飘兮余迎, 海 月炯兮余追 省已空之忧患, 疑是梦而复飞 及我家于中途, 儿女欣而牵衣 望松楸 而长恸, 悲心极而更微 104 然此非单纯的游戏文字或是模仿, 而是对其思想情趣的再诠释 故此, 面对云云浮 华虚名 蝇头小利也无需挂齿 : 99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哨徧 >( 为米折腰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与朱康叔二十首之十三 > 卷五十九, 苏轼文集 第四册, 页 程树德著, 程俊英 蒋见元点校 :< 卫灵公上 > 卷三十一, 论语集释 第四册, 页 程树德著, 程俊英 蒋见元点校 :< 述而上 > 卷十三, 论语集释 第二册, 页 清 焦循著, 沈文倬点校 :< 尽心上 > 卷二十六, 孟子正义 下册, 北京 : 中华书局,1987, 页 宋 秦观著, 徐培均笺注 :< 和渊明归去来辞 > 卷一, 淮海集笺注 上册,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页 30 49

50 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 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 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 尽放我 些子疏狂 百年里, 浑教是醉, 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 忧愁风 雨, 一半相妨 又何须, 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 苔茵展 云幕高张 江南 好, 千钟美酒, 一曲满庭芳 105 对此词 玉林词选 云 : 东坡 满庭芳 词一阕, 碑刻徧传海内, 使功名兢进之徒读之可以解体, 达观恬淡之士歌之可以娱生 106 唯有在剥脱了于凡尘间的名利胜败, 才能拥抱 清风 皓月 千钟 美酒 琴乐 那般令人自得写意的生活享受 于黄州时期的苏轼其思想活动波澜起伏, 而最为激荡其心智的人生问题便是在 入世 与 出世 间的挣扎 苏轼期许如同陶渊明归隐山林, 度过 躬耕自资 的生活 : 倾盖相逢胜白头 故山空复梦松楸 此心安处是菟裘 卖剑买牛吾欲老, 乞浆得酒更何求? 愿为祠社宴春秋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满庭芳 >( 蜗角虚名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元 陈秀明著 东坡诗话录 引 玉林词选 见于参考资料,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满庭芳 > ( 蜗角虚名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浣溪沙 自适 >( 倾盖相逢胜白头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51 菟裘 出于 左传 隐公十一年 : 使营菟裘, 事将老矣 108 后因以称告老 退隐的居处, 将故乡之外的告老归隐之地称为菟裘 当苏轼下定决心之后, 却好景 不长 : 归去来兮, 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 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 儿童尽 楚语吴歌 山中友, 鸡豚社酒, 相劝老东坡 云何? 当此去, 人生底 事, 来往如梭! 待闲看, 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 应念我 莫翦柔柯 仍传 语, 江南父老, 时与晒渔蓑 109 序 云: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 余将自黄移汝, 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 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 遂书以遗之 110 本想终老异乡, 却身不由己, 朝命难违, 发出 归去来兮, 吾归何处 的感慨 无奈之音 然而, 在他的 定风波 中写出了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间取得一种平衡 : 谁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 乡 周 左丘明传, 晋 杜预注, 唐 孔颖达正义, 李学勤主编 :< 隐公十一年 > 卷四, 春秋左传正义 上册, 十三经注疏 本,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满庭芳 >( 归去来兮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傅澡 东坡纪年录 : 元丰七年甲子, 四月一日将自黄移汝, 留别雪堂邻里作 满庭芳 见于编年,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满庭芳 >( 归去来兮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定风波 >( 谁羡人间琢玉郎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52 当代学者李泽厚有云 :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 也从未真正 归田, 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 退隐 归田 遁世 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 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 退隐 心绪, 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 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 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 已不是 一为黄雀哀, 涕下谁能禁 ( 阮籍 ), 荣华诚足贵, 亦复可怜伤 ( 陶潜 ) 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 ( 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 ), 而是对整个人生 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 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112 此词作于元祐元年 (1086), 一句 此心安处是吾乡, 将入世与出世的思想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退隐无需归乡, 凡心安处便是故乡, 然归与不归, 仕与不仕, 已不再是至关紧要的问题了 这种只在自我意识上进行的 心隐 与陶渊明的 身隐, 虽于形式上不同, 但殊途同归, 最终皆达至思想的升华与人格的完善 三 晚年流放天涯归属自我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自幼 奋历有当世治, 抱着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 的心态踏入仕途, 其时功名心重 然而, 乌台诗案 却为苏轼这一抱负烙下了沉重的印记, 并开始反思自己不断努力付出至终却一无所得, 甚是丧失人格与尊严, 自入世以来所依附的这条仕途道路该如何走下去? 在坚持与信念动摇之际, 在佛 禅思想中觅得一处 112 李泽厚著 : 美的历程, 台北 : 三民书局,1996, 页

53 栖身之所, 从而反思过往的行为, 并开展另一种人生价值观 但这一新的人生价值观并未使苏轼免于政治的侵害, 在绍圣元年 (1094) 被视为 元祐党人 113 而连续遭受 三改谪命 114 的迫害 然而, 他在黄州时期形成的人生态度, 并未随政治地位的动荡而改变, 无论是在 瘴疬之地 蛮貊之邦 115 的惠州或是 人迹罕至 的儋州, 仍继续深刻思考人生这一命题, 并更进一步的加深对生命与宇宙间的探索, 以至最终形成了超然物外 不为外世所累的人生哲学 于元祐元年 (1086) 时司马光主持政事, 尽废 新法, 史称 元祐更化, 此时苏轼重新被受重用, 次年兼侍读, 继年权知礼部贡举, 于一 二年之间, 平步青云, 从仕至官 虽此为苏轼任宦得意之期, 却无因此自满, 对 元祐更化 他主张 专欲变熙宁之法, 不复较量利害, 参用所长 116, 然却引起激烈的争辩, 甚招来其他大臣的猜忌, 再一次不安于朝而自请外任 自离开黄州期间, 苏轼于词中不经反复吟咏 人生 之音 : 113 神宗元丰三年 (1080) 御史台兴 乌台诗案, 时值四十五的苏轼被以 谤讪朝廷 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祐初, 哲宗年幼, 高太后主政, 起用于反对熙宁变法的旧官, 苏轼受到太后特别的器重, 累官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礼部尚书 但苏轼又不赞成司马光尽废新法, 因政见不合, 第二次主动请求外任, 出知杭州 颍州等地 高太后去世, 哲宗亲政, 改元绍圣, 罢 元祐党人, 苏轼于绍圣初年 (1094) 以 讥斥先朝 罪贬知英州, 尚未到达贬所, 六月又贬惠州, 绍圣四年 (1097) 再贬儋州 114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赴英州起舟行状 > 卷三十七, 苏轼文集 第三册, 页 子张问行 子曰 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 行矣 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 行乎哉?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 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 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集注 : 蛮, 南蛮 貊, 北狄 见程树德著, 程俊英 蒋见元点校 :< 卫灵公上 > 卷三十一, 论语集释 第四册, 页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辩试馆职策问劄子 > 卷二十七, 苏轼文集 第二册, 页

54 睡起画堂, 银蒜押簾, 珠幕云垂地 初雨歇, 洗出碧罗天, 正溶溶养花天气 一霎时, 风迴芳草, 荣光浮动, 掩皱银塘水 方杏靥匀酥, 花须吐绣, 园林排比红翠 见乳燕捎蝶过繁枝 忽一线鑢香逐游丝 昼永人闲, 独立斜阳, 晚来情味 便乘兴携将佳丽 深入芳菲里 拨胡琴语, 轻拢慢撚总伶俐 看紧约罗裙, 急趣檀板, 霓裳入破惊鸿起 颦月临眉, 醉霞横脸, 歌声悠扬云际 任满头红雨落花飞 渐鳷鹊楼西玉蟾低 尚徘徊 未尽欢意 君看今古悠悠, 浮宦人间世 这些百岁, 光阴几日, 三万六千而已 醉乡路稳不妨行, 但人生 要适情耳 117 莫叹平齐落落, 且应去鲁迟迟 与君各记少年时, 须信人生如寄 白发千 茎相送, 深杯百罚休辞 拍浮何用酒为池 我已为君德醉 118 古岸开青葑, 新渠走碧流 会看光满万家楼 记取他年扶路 入西州 佳 节连梅雨, 余生寄叶舟 只将菱角与鸡头 更有月明千顷 一时留 119 乘槎归去, 成都何在? 万里江沱汉漾 与君各赋一篇诗, 留织女 鸳鸯机上 还将旧曲, 重赓新韵, 须信吾侪天放 人生何处不儿嬉, 看乞巧 朱楼綵舫 120 苒苒中秋过, 萧萧两鬓华 寓身此世一尘沙 笑看潮来潮去 了生涯 方 士三山路, 渔人一叶家 早知身世两赘牙 好伴骑鲸公子 赋雄夸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哨徧 春词 >( 睡起画堂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西江月 送钱待制穆父 >( 莫叹平原落落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南歌子 湖景 >( 古岸开青葑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鹊桥仙 七夕和苏坚韵 >( 乘槎归去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南歌子 再用前韵 >( 苒苒中秋过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55 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 有节是秋 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 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 行人 122 上述所列之词, 据 苏轼词编年校注 乃作于元祐三年至元祐六年年间 ( ), 此时的苏轼看待人生更为虚幻 飘渺 他不仅认为人活于世要 适情, 甚有 何处不儿嬉 的放纵思想, 更自觉人生如 寄, 寄于 叶舟 一尘沙, 前者能有两意 : 一为无绳系之扁舟, 漫无目的漂游汪洋 ; 二为, 欲寄扁舟归乡, 而后者可意为人之渺小, 微不足道, 一吹即散 倘若 人生如寄 那对苏轼来说在这趟 逆行之旅 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个匆匆的过客 然为何苏轼会发出如此的人生感慨? 而与此同时, 他又怎么化解 有限的生命 与 无限的宇宙空间 之间的矛盾? 而这种种的答案有赖于党争对苏轼的抨击 于绍圣元年 (1094), 新党政权变质, 从改革意见分歧之争, 演变为党派的倾 轧, 大贬元祐旧臣, 苏轼首当其冲, 再遭诬陷, 长编拾补 卷九 : 侍御史虞策言 : 吕惠卿等指陈苏轼所作诰词, 语涉讥讪, 望劾实施行 殿 中侍御史来之邵言 : 轼在先朝, 久以罢废, 至元丰擢为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轼 122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临江仙 送钱穆父 >( 一别都门三改火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56 凡作文字, 讥斥先朝, 援古况今, 多引衰世之事, 以快忿怨之私 落端明殿学 士兼翰林侍读学士, 依前左朝奉郎 知英州 123 虞策等人以为 罪罚未当, 四月十三日, 复降充左承议郎, 仍知英州 124, 途中未至, 又三易诰命, 诏谪惠州 此时年已五十九, 且惠州地处岭南, 乃瘴疠 蛮貊之地, 垂老投荒, 居徙不定, 生活困蹇, 更甚黄州之时, 且白发萧散远谪岭外, 孤寂 落寞之悲歌再为苏轼谱上新曲, 其诗有 <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 春风岭上淮南村, 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 蛮风蜒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 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 直恐泠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 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 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 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 幸有落月窥清樽 125 相较之 乌台诗案 贬至黄州初期那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的 无助, 此 时再一次面对政治风暴的淋洗, 于心境上表现出的却是一种 先生独饮勿叹息, 幸 有落月窥清樽 的 无奈 之慨 而其词有 <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 >: 123 本日纪事 : 侍御史虞策言 : 苏轼既坐讥斥之罪, 犹得知州, 罪罚未当 诏轼降充左承议郎 见 宋 李焘著, 清 黄以周等辑注, 顾吉辰点校 :< 哲宗绍圣元年 > 卷九,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第一册, 北京 : 中华书局,2004, 页 见 宋 李焘著, 黄以周等辑注, 顾吉辰点校 :< 哲宗绍圣元年 > 卷九,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第一册, 页 宋 苏轼著, 清 王文浩辑注, 孔凡礼点校 :<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 卷三十八, 苏轼诗集 第六册, 页

57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 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酒凄然北望 126 又如 < 千秋岁 次韵少游 >: 岛边天外 未老身先退 珠泪溅, 丹衷碎 声摇苍玉佩, 色重黄金带 一万 里, 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 罪大天能盖 君命重, 臣节在 新恩犹可 觊 旧学终难改 吾已矣, 乘桴且恁浮于海 127 ( 能改斋漫录卷十七 ) 此刻已将 一尘沙 化作 一场大梦, 而 叶舟 化为 桴, 于意境上更为抽 象 浮漂 但此次面对政党的诬陷, 无同于黄州初期的消极 低靡, 苏轼仍把持自 我, 于贬居惠州时期, 还提出了自己的荣辱观 : 此生太山重, 忽作鸿毛遗 三子死一言, 所死良已微 贤哉晏平仲, 事君不以私 我岂犬马哉, 从君求盖帷 杀身固有道, 大节要不亏 君为社稷死, 我则同其归 顾命有治乱, 臣子得从违 魏颗真孝爱, 三良安足希 仕宦岂不荣, 有时缠忧悲 所以靖节翁, 服此黔娄衣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 >( 世事一场大梦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千秋岁 次韵少游 >( 岛边天外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宋 苏轼著, 清 王文浩辑注, 孔凡礼点校 :< 和陶咏三良 > 卷四十, 苏轼诗集 第七册, 页

58 深刻批判那些盲目为君王鞠躬尽瘁的行径, 强调 君为社稷死, 我则同其归, 若君为一己之私, 而臣万不得赴死, 否则将失其大节, 即是将重如泰山的此生, 绝不能作鸿毛般牺牲 而对于君王之治命, 为臣者必得从之, 然君王之乱命, 为臣者有所可违, 甚是贵为君王亦不得视千万臣民为犬马之徒, 这为下层人士发出深深的不平之声 129 他否定了表面上荣耀显贵实则可悲的仕宦之路, 秉持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130 的节操 朱弁 曲洧旧闻 有这么一段记载 : 东坡性不忍事, 尝云 : 如食中有蝇, 吐之乃已 晁美叔每见, 以此为言 坡云 : 某被昭陵擢在贤科, 一时魁旧, 往往为知已 上赐对便殿, 有所开陈, 悉蒙嘉纳 已而章疏屡上, 虽甚剀切, 亦终不怒 使某不言, 谁当言者 子之所虑, 不过恐朝廷杀我耳 美叔默然, 坡浩叹久之, 曰 : 朝廷若果见杀我, 微命亦何足惜, 只是有一事, 杀了我后好了你 遂相与大笑而起 ( 美叔, 名端彦 ) 131 虽 否定故我 但仍不改那效仿范滂直言衷谏的初衷 于此, 他还提出新的独特生活态度 思我无所思, 前个 思 指人对 功利的追逐, 后个 思 指对垢污尘世醒悟后所获得的人生价值观, 即是指人不必 129 王启鹏 陈思君著 : < 对士大夫传统人格的超越 论苏轼寓惠思想 >,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 : 中国苏轼研究 第二辑, 页 清 焦循著, 沈文倬点校 :< 滕文公下 > 卷十二, 孟子正义 上册, 页 宋 朱弁著, 孔凡礼点校 : 曲洧旧闻 东坡与晁美叔言性不忍事 卷五,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页

59 执着于现实世界的穷通贵贱 生死得失 抛却功利的价值观 132 若 思我无所思 是生活态度, 那 吾生本无待 便是生活中所遵循的法则, 无待 是为苏轼饱经宦海浮沉数载, 对功名利禄了无驻心, 并对生活进行深刻反思后所树立的人格理想 在经深刻反思对人生价值观有新的看法, 致使苏轼于 瘴疬之地 的惠州在生活上却是美好适志, 正因为舍弃了尘世中浮华的羁绊, 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以其超然物外的思想, 面对现实生活以真实的情感体验, 故能在这实为悲怅的岁月中, 籍此精神以豁达开朗的心境对待生活 王水照先生说得精辟 : 从生活实践而不是从纯粹思辨去探索人生底蕴, 这是苏轼思维的特点 133 于贬儋的三年岁月, 穷居海外 与亲人挚友遥寄思念, 在他作品中多有流露自己晚年对人生这一命题的领悟, 对自己历经 一生凡九迁 134 的心路生涯, 将之升华为一种心理经验, 一种实现自我的 内在超越, 这种精神境界的哲理依归, 即是寄 有限的生命 于 无穷的宇宙 之中 135 < 汲江煎茶 > 一诗云 : 活水还须活火烹, 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 已翻煎处脚, 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 坐听荒城长短更 王启鹏 陈思君著 : 对士大夫传统人格的超越 论苏轼寓惠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 : 中国苏轼研究 第二辑, 页 王水照 朱刚著 : 苏轼评传, 页 元 脱脱著:< 仁宗赵祯本纪第九 > 卷九, 宋史 第一册, 北京 : 中华书局,1977, 页 唐玲玲著 :< 寄我无穷境 苏轼贬儋期间的生命体验 >,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 : 中国苏轼研究 第二辑, 页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汲江煎茶 > 卷四十三, 苏轼诗集 第七册, 页

60 运用 大瓢 与 小杓 勾勒出自己对人生的顿悟 与宇宙空间 宽江大河相较之于人的微乎其微, 在这悬殊对比下, 人该如何面对这在现实人生间的浩大世事, 便取决于 选择 然 大 并非不可掌控, 而 小 也并非无济于事, 这就是人生在世所避不可避的中心问题 苏轼于海南岛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决定他在人生濒临绝境时能采取超然的积极人生态度处之 于 < 独觉 > 一诗曰 : 瘴雾三年恬不怪, 反畏北风生体疥 朝来缩颈似寒鸦, 焰火生薪聊一快 红波 翻屋春风起, 先生默坐春风里 浮空眼缬散云霞, 无数心花发桃李 悠然独觉午窗 明, 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137 时隔二十年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较黄州所作 定风波 一词所蕴含的精神寄托于 内涵上更具深化 结合他大半生的际遇与当下的境况, 显示出的是一个即脆弱又坚 强的心灵状貌, 昭示着重视生活亦不屈服的苏轼 于晚年的苏轼对庄子之学颇有阐发, 庄子 齐物论 曰 : 与造物者为人, 而游乎天地之一气 忘其肝胆, 遗其耳目, 反复始终, 不 知端倪, 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逍遥乎无为之业 宋 苏轼著, 明 茅维编, 孔凡礼点校 :< 独觉 > 卷四十一, 苏轼诗集 第七册, 页 清 郭庆藩著, 王孝鱼点校 :< 内篇 大宗师 > 卷三上, 庄子集释 上册,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1, 页

61 苏轼对此有所吸取更将贬谪视之为 游 :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 彷佛曾游岂梦中 139 暮年遇赦北归,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兹游奇绝冠平生 140 苏轼本着 无待 目空一切功利目的, 发之本心不依附外在因素, 使其生命个体独 立自主, 树立起 任性逍遥 的潇洒人格 庄子 秋水 曰 : 北海若曰 : 计中国之在海内,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 141 苏轼对此有所启示 : 四州环一岛, 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 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 但见积水 空 此生当安归, 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 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 一米谁雌 雄 幽怀忽破散, 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 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 钧天宴未 139 宋 苏轼著, 清 王文浩辑注, 孔凡礼点校 :<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 卷三十八, 苏轼诗集 第六册, 页 参横斗转欲三更, 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见 宋 苏轼著, 清 王文浩辑注, 孔凡礼点校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卷四十三, 苏轼诗集 第七册, 页 清 郭庆藩著, 王孝鱼点校 :< 秋水 > 卷六下, 庄子集释 下册, 页

62 终 喜我归有期, 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 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 笑电亦改 容 应怪东坡老, 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 不闻蓬莱宫 142 对于宇宙无穷而生命有尽的人生体悟 : 人生对于天地之大, 实微不足道, 而在芒茫的宇宙太仓中, 人们生活里常为蝇头小利 粒米而决雌雄, 此当为不可避之 但海南奇伟的山光水色 清风急雨激发他对贬谪生涯的哲理思考, 所表现的态度更为清闲淡雅 苏轼于晚年历经人生千态, 一场场胜败荣辱后的感悟, 在其心灵深处交融着诸家的精神思想, 既有儒家的因素, 亦具道家的色彩, 也有佛禅的氛围 其一生所历经的磨难与挫折, 非但没有毁灭其对人生的意念, 还成为他在精神思想上得到进一步升华的有利因素 他之所以能于不幸的际遇中, 在人生处世态度上, 始终不改其乐, 除与之乐观豁达的性格有关外, 也与其思想至关密切 在北宋活跃的文化氛围中, 集儒 道 佛于一身的思想促使他在面对接踵而至的困境中, 得以处之泰然, 不为人生苦短 人生坎坷而折腰 他把儒家 固穷 的坚毅精神 ;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然态度 ; 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 加以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达至蔑视丑恶 消解苦痛 本着儒 道 佛三家的思想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儒家的入世和有为, 引导他热爱生活与生命 ; 道家的 无为 尤是庄子 齐物论, 使他淡泊名利, 在逆境中从容自处 ; 佛家的静达圆通, 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 142 宋 苏轼著, 清 王文浩辑注, 孔凡礼点校 :< 行琼 儋间, 肩车坐睡 梦中的句云 : 千山动鳞甲, 万谷甘笙钟 觉而遇清风急雨, 戏作此数句 > 卷四十一, 苏轼诗集 第七册, 页

63 通达 而苏轼晚年在海南岛的思索, 既强调有限人生的生活价值, 又向着无限的宇 宙境界去作精神追求, 在物质与精神 现实与理想中取得平衡 这种执着人生 超 然物外的生命范式, 使他能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 人生无常 的变化 63

64 第三章 : 天涯何处无芳草 豁达自适的人生观 苏轼一生所处的是政治 变革 的时代, 也可以说是政局多变 新旧党争此起彼伏 党派之间相互 倾轧 的时代 宋神宗 ( ), 新党执政, 推行新法, 反对变法的旧党人士大多排斥出朝廷, 而苏轼也牵连在内 宋哲宗元祐年间 ( ), 高太后垂帘听政, 启用旧党人士方面而立斥新党, 被认为属于旧党的苏轼而能回朝 而高太后逝世后, 在宋哲宗亲政的绍圣 元符 ( ) 年间, 新党卷土重来, 并大肆迫害旧党士人, 苏轼受到残酷打击, 贬谪流放, 无可幸免 宋徽宗即位之初 (1100), 欲想调和新旧两党的争斗, 兼用新旧, 故以 建中靖国 为年号 苏轼处在这来往朝野, 反复重用与贬斥的环境中, 居无定所, 犹如漂泊海角 浪迹天涯, 而此部分将从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分类分析 天涯 之词, 并且从 天涯 二字于词中所表露的思想情感以归结出 天涯 对苏轼的悸动, 由此了解苏轼的人生观 第一节 : 苏轼词中 天涯 出现的次数 王水照先生将苏轼的一生归结为经历了两次 在朝 外任 贬居 的过 程 在此简述苏轼人生经历第一次的过程 : 64

65 143 嘉祐六年 (1061) 十二月十四日, 到凤翔府签判任, 开始他的仕宦生 涯 熙宁四年 (1071) 六月, 外任杭州通判, 十一月到达任上, 相继任密州 徐州 湖州知州, 此外任地方官长达八年之久 元丰三年 (1080) 正月出京, 二月一日抵黄州, 居黄四年 元丰七年 (1084) 四月离黄北上 第二次的过程 : 元祐元年 (1086) 三月, 成为中书舍人, 九月升为翰林学士 元祐四年 (1089) 七月, 外任杭州知州, 到绍圣元年 (1094) 四月, 这五年中, 除两度返朝任京官, 他历任杭州 颍州 扬州 定州的知州 绍圣元年 (1094) 十月, 到达贬所惠州 ; 绍圣四年 (1097), 七月, 到达贬所儋州, 元符三年 (1100), 六月, 离开贬居三年的海南岛 据上述简述所示, 苏轼在朝任官的时间 (10 年 +4 年 ) 共有十四年, 占其仕宦之路的 37.84%; 而外任的时间 (8 年 +5 年 ) 共有十三年, 占其仕宦之路的 35.13%; 而在贬 所任官的时间 (4 年 +6 年 ) 共有十年, 占其仕宦之路的 27.03% 故见得苏轼在京师 143 见孔凡礼著 :< 嘉祐六年 > 卷四, 苏轼年谱 上册, 页 97 65

66 的时间仅有三分之一, 而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地方上任官 依据 苏轼词编年校 注 对苏轼词的编年校勘能整理出如下表 144 : 计量年月地点词牌 1 治平元年 (1064) - 十二月罢凤翔府签判, 返京, 过长安, 游骊山作 < 华清引 > 2 熙宁二年 (1069) 4 熙宁四年 (1071) 春洛阳 < 一斛珠 > 十月楚州 < 南歌子 > < 又 > 4 首年月地点词牌 3 元祐元年 (1086) 4 元祐二年 (1087) 6 元祐三年 (1088) 二月至九月东京 < 定风波 > < 如梦令 > 二首 - < 苏幕遮 > 春至九月 < 哨徧 > < 西江月 > 6 首 * 上表显示, 两次在朝各别作词有 4 首与 6 首, 共计 10 首 计量年月地点词牌 2 熙宁五年 (1072) 正月至秋杭州 < 浪淘沙 > < 浣溪沙 > 4 十二月湖州 < 双荷叶 > < 荷花媚 > 144 此表乃穿插苏轼两次在朝 外任 贬居的时段, 依序排列, 而并非将两次过程个别分开整理 据鄒同庆 王宗堂所著的 苏轼词编年校注 : 苏轼编年词 292 首 ; 未编年词 39 首及残句 11 则 ; 他集互见词 8 首 ; 苏轼存疑词 11 首 ; 误入苏集词 53 首及残句 9 则 66

67 6 熙宁六年 (1073) 春 巡行富阳 新城 桐庐 过七里濑作 < 行香子 > < 祝英台近 > 7 - 寒食游杭州西湖 作 < 瑞鹧鸪 > 10 六至八月间 杭州 < 江城子 > < 菩萨蛮 > < 瑞鹧鸪 > 11 八月 游风水洞作 < 临江仙 > 12 九月 杭州 < 江城子 > 13 熙宁七年 (1074) 正月自杭州赴润州, 过丹阳作 < 行香子 > 14 丹阳 < 减字木兰花 > 15 二月 于金山送刘瑾赴 灵仙作 < 昭君怨 > 16 三月 自京口还作 < 卜算子 > 17 春 京口 < 蝶恋花 > 18 春以前 杭州通判 < 占春芳 > 19 四月 离京口作 < 醉落魄 > 20 润州 < 少年游 > 35 夏至九月 杭州 < 减字木兰花 > < 鹊桥仙 > < 虞美人 > < 诉衷情 > < 菩萨蛮 > < 减字木兰花 > < 菩萨蛮 > < 江城子 > < 菩萨蛮 > < 清平乐 > < 南乡子 > < 劝金船 > 67

68 < 南乡子 > < 浣溪沙 > < 又 > 40 九月 湖州 < 南乡子 > < 又 > < 定风波 > < 减字木兰花 > < 南乡子 > 41 游松江作 < 菩萨蛮 > 43 十月 苏州 < 阮郎归 > < 醉落魄 > 48 润州 < 菩萨蛮 > < 采桑子 > < 减字木兰花 > < 醉落魄 > < 诉衷情 > 49 楚州 < 更漏子 > 51 海州 < 浣溪沙 > < 永遇乐 > 52 由海州赴密州途中作 < 沁园春 > 53 冬密州 < 南乡子 > 59 熙宁八年 (1075) 正月至冬 < 蝶恋花 > < 江城子 > < 雨中花慢 > < 江城子 > 72 熙宁九年 (1076) 早春至十二月 < 减字木兰花 > < 又 > < 一丛花 > < 蝶恋花 > < 满江红 > < 殢人娇 > < 望江南 > < 又 > < 满江红 > < 临江仙 > < 水调歌头 > < 何满子 > < 画堂春 > < 江城子 > 68

69 < 又 > 74 熙宁十年 (1077) 正月济南 < 阳关曲 > < 浣溪沙 > 75 二月 郓州 < 浣溪沙 > 77 三月 汴京郊外作 < 殢人娇 > < 洞仙歌 > 78 春 东京 < 满庭芳 > 82 七月至八月 徐州 < 浣溪沙 > < 阳关曲 > < 水调歌头 > < 浣溪沙 > 83 - < 菩萨蛮 > 84 - 自密移徐州途中 作 < 临江仙 > 98 元丰元年 (1078) 正月至十月徐州 < 临江仙 > < 蝶恋花 > < 浣溪沙 > < 浣溪沙 > 五首 < 蝶恋花 > < 南乡子 > < 千秋岁 > < 永遇乐 > < 阳关曲 > < 浣溪沙 > 102 元丰二年 (1079) 三月 < 南乡子 > < 又 > < 江城子 > < 减字木兰花 > 103 四月 扬州 < 江城子 > 105 五月至七月 湖州 < 南歌子 > < 渔家傲 > 105 首年 月 地点 词牌 5 元祐四年 (1089) 秋至九月杭州 < 行香子 > < 渔家傲 > < 浣溪沙 > 二首 < 点绛唇 > 69

70 17 元祐五年 (1090) 二月至九月 < 临江仙 > < 南歌子 > < 又 > < 鹊桥仙 > < 南歌子 > 二首 < 点绛唇 > < 又 > < 又 > < 好事近 > < 浣溪沙 > < 南歌子 > 31 元祐六年 (1091) 正月至三月 < 浣溪沙 > < 又 > < 又 > < 木兰花令 > < 减字木兰花 > < 西江月 > 三首 < 木兰花令 > < 虞美人 > < 临江仙 > < 八声甘州 > < 减字木兰花 > < 西江月 > 32 三月 湖州 < 定风波 > 34 四月 润州 < 临江仙 > < 蝶恋花 > 35 扬州 < 临江仙 > 36 八月 东京 < 南歌子 > 37 于东京赴颍州途中 < 满江红 > 38 颍州 < 木兰花令 > 39 九月 < 减字木兰花 > 40 元祐七年 (1092) 正月 < 减字木兰花 > 41 三月泗州 < 木兰花令 > 70

71 45 四月至八月扬州 < 浣溪沙 > < 减字木兰花 > < 生查子 > < 青玉案 > 47 元祐八年 (1093) 48 绍圣元年 (1094) - 定州 < 行香子 > < 又 > 正月 < 戚氏 > 49 七月 九江 < 归朝欢 > 50 八月 造口 < 木兰花令 > 52 九月 广州 < 浣溪沙 > < 又 > 52 首 * 上表显示, 两次外任各别作词有 105 首与 52 首, 共计 157 首 此记号表为该词中出现 天涯 二字, 或出现与其相近之意, 记共有八个 计量年月地点词牌 1 元丰三年 (1080) 一月 赴黄州, 途经麻城岐亭, 赠陈造作 < 临江仙 > 12 二月至冬 黄州 < 卜算子 > < 南歌子 > < 南乡子 > < 菩萨蛮 > 二首 < 定风波 > < 水龙吟 > < 菩萨蛮 > 四首 24 元丰四年 (1081) 正月至十二月 < 少年游 > < 水龙吟 > < 水调歌头 > < 少年游 > < 南乡子 > < 满江红 > 71

72 62 元丰五年 (1082) 75 元丰六年 (1083) 正月至十二月 三月至十二月 < 浣溪沙 > 五首 < 江城子 > < 水龙吟 > < 江城子 > < 定风波 > < 浣溪沙 > < 西江月 > < 南歌子 > < 又 > < 又 > < 浣溪沙 > < 渔夫 > 四首 < 调笑令 > < 又 > < 满江红 > < 南歌子 > < 哨徧 > < 渔家傲 > < 定风波 > < 念奴娇 > < 渔家傲 > < 洞仙歌 > < 水龙吟 > < 念奴娇 > < 醉蓬莱 > < 西江月 > < 定风波 > < 减字木兰花 > < 又 > < 又 > < 又 > < 又 > < 西江月 > < 菩萨蛮 > < 醉翁操 > < 满庭芳 > < 定风波 > < 木兰花令 > < 临江仙 > < 好事近 > < 满庭芳 > < 鹧鸪天 > < 十拍子 > < 浣溪沙 > < 又 > < 水调歌头 > < 南歌子 > < 临江仙 > < 减字木兰花 > 72

73 < 皂罗特髻 > 78 元丰七年 (1084) 79 元丰七年 (1084) 正月至四月 < 减字木兰花 > 四月兴国 < 阮郎归 > < 无愁可解 > < 满庭芳 > 80 七月 去黄北归, 过姑 熟, 见徐君猷侍 儿胜之作 81 与王益柔游金陵赏心亭作 < 西江月 > < 渔家傲 > 82 八月 金陵 < 水龙吟 > 84 润州 < 减字木兰花 > < 南歌子 > 85 九月 宜兴 < 菩萨蛮 > 86 真州 < 南歌子 > 87 十月 扬州 < 西江月 > 89 十一月 楚州 < 浣溪沙 > < 又 > 90 与秦观淮上饮别作 < 虞美人 > 97 十二月泗州 < 如梦令 > < 又 > 二首 < 浣溪沙 > < 行香子 > < 水龙吟 > < 满庭芳 > 98 元丰八年 (1085) 正月宿州 < 南乡子 > 99 二月南都 < 满庭芳 > 100 六月宜兴 < 蝶恋花 > 101 九月楚州 < 蝶恋花 > 73

74 102 十月涟水 < 蝶恋花 > 102 首年月地点词牌 2 绍圣元年 (1094) 9 绍圣二年 (1095) 13 绍圣三年 (1096) 17 绍圣四年 (1097) 十月至岁末惠州 < 浣溪沙 > < 西江月 > 春至初夏 < 临江仙 > < 蝶恋花 > < 减字木兰花 > < 殢人娇 > < 浣溪沙 > < 又 > < 贺新郎 > 正月至十月 < 蝶恋花 > < 三部乐 > < 雨中花慢 > < 西江月 > 二月 < 虞美人 > < 减字木兰花 > < 浣溪沙 > < 又 > 18 八月儋州 < 西江月 > 21 元符二年 (1099) 立春至四月 < 减字木兰花 > < 千秋岁 > < 踏青游 > 22 元符三年 (1100) 四月 < 减字木兰花 > 23 十二月韶州 < 鹧鸪天 > 23 首 * 上表显示, 两次贬谪各别作词有 102 首与 23 首, 共计 125 首 记共有四个 上述统计仅于大体上的整合, 如熙宁四年 (1071) 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到过润州于其上作有七首词皆列入作于任杭州通判期间 苏轼一生, 十四年在朝任官的时间所作之词共计 10 首, 于中没有出现 天涯 或与之近意之词 ; 十三年在外任官所作之词共有 157 首, 于中八首出现 天涯 或与之近意之词 ; 十年的贬居生涯期间作词 74

75 有 125 首, 于中四首出现 天涯 或与之近意之词, 如是可观, 苏轼于地方上所作 词之数量相较多之于在朝任官 据 苏轼年谱 载 : 嘉祐六年 (1061) 十二月十四日, 到凤翔府签判任 145 由此可知, 苏轼在初入仕宦的十年间, 似乎无意于写词, 苏轼词编年校注 所编入就仅 < 华清引 感旧 >( 平时十月幸莲汤 ) < 一斛珠 >( 洛城春晚 ) < 南歌子 楚守周豫出舞鬟 >( 绀绾双蟠髻 ) 及 < 同前 >( 琥珀装腰佩 ) 此四首 再观苏轼熙宁四年 (1071) 抵杭州任通判期间所写 南歌子 行香子 及 临江仙 等一些游赏山水的短调小令 ; 熙宁七年 (1074) 知密州作有长调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 孤馆灯青 ), 熙宁八年 (1075) 在密州有作悼亡词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十年生死两茫茫 ) 游猎词 江城子 猎词 ( 老夫聊发少年狂 ), 熙宁九年 (1076) 有作抒怀词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 明月几时有 ) 元丰元年(1078) 在徐州有作农事词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等, 从这各类题材所描写的词中能清楚的认识到苏轼那 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的文采风范与他那 以诗为词 的写作意念 经由对苏轼创作数量所作的一番整理而得出, 苏轼于地方上的词作产量远多 于在朝期间, 此外, 就 苏轼词编年校注 所编, 得知苏轼从宋神宗熙宁五年 (1072) 出官杭州后方始驻心于词的创作, 其时已年三十七, 然在此前近十年的岁 145 见孔凡礼著 :< 嘉祐六年 > 卷四, 苏轼年谱 上册, 页 97 75

76 月中却无词作记录, 在此或能有一些因素说明之 对于满怀 以天下为己任 的炽热之心踏入官场的苏轼其时不仅因初应贡举高中, 亦深得欧阳修 梅尧臣等名仕的知赏, 故其立当致力于关系国家治乱安危的大计, 如 思治论 应诏集 策论 等论著 于此情形之际定当无暇着意于小词的写作, 直到朝中的政治斗争与官场倾轧致使被弹劾的苏轼心感不安而自请外任为杭州通判之后才开始著词 146 由此可知, 苏轼驻心于词乃时值 以天下为己任 的志意受打击挫败, 除此, 苏轼有词 < 虞美人 > 道 : 湖山信是东南美 一望须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 便使尊前醉倒 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 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 惟有一江明月 碧琉璃 147 词中抒写因杭州湖山之美, 而令人醉心于此, 并难以离去 杭州那富有美丽韵致的 山水风景也正是引发苏轼致词之意兴的另一因素 第二节 : 天涯 对苏轼的悸动 依据上表所示, 天涯 二字或与之近意, 仅出现在苏轼外任期间所作之词 与贬谪惠州 儋州之时 此节将一一列举苏轼词中出现 天涯 二字以及出现或与 146 叶嘉莹著 :< 论苏轼词 >,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 : 中国苏轼研究 第三辑,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虞美人 为杭守陈述古作 >( 湖山信是东南美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67 76

77 天涯 之意相近之词, 并加以分析, 希图从中得以理解 天涯 对苏轼不论是在 精神或心境上的影响, 由此归结出 天涯 对苏轼的人生意义 一 云海天涯两沓茫 的漂泊感 第一首,<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 翠蛾羞黛怯人看 掩霜纨 泪偷弹 且尽一尊 收泪唱阳关 漫道帝城天样远 天易见, 见君难 画堂新缔近孤山 曲阑干 为谁安 飞絮落花 春色属明 年 欲棹小舟寻旧事, 无处问, 水连天 148 王文诰 苏诗总案 卷十二 : ( 于 ) 熙宁七年 (1074) 甲寅, 七月, 与陈襄泛舟湖上, 燕于孤山竹阁, 作 江神子 词 149 苏轼在杭州通判时期, 为送别友人陈襄而作, 两人不仅政治理念相近亦是诗酒朋友, 守杭期间甚为投机 据 乾道临安志 卷二曰 : 白公竹阁在孤山, 与柏堂相连, 有唐刺史白居易祠堂 150 竹阁在杭州西湖孤山寺内, 为白居易在杭州时所建, 故又称 白宫竹阁 148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 翠蛾羞黛怯人看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见于注一, 王宗堂著 :<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 翠蛾羞黛怯人看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乾道临安志 卷二 见于注一,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 翠蛾羞黛怯人看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79 77

78 这首词是作者摹拟官妓语气 行为, 代她向陈襄表示惜别之意, 词中上阙描述的是此名官妓在饯别时的情景 首先表现出她在送别长官时的悲伤情态 : 翠蛾 即言美人之眉 ; 羞黛 乃是指眉目含羞之态 ; 霜纨 是用白色薄绢制作之扇 因离别感伤泪下却又似觉羞愧而 怯人看 以取笑之, 故用扇子遮掩偷偷弹泪, 在陈襄离别之际虽不舍仍强抑泪水更劝一杯酒, 并唱起 阳关曲 然 阳关曲 即唐代诗人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诗谱入乐府后所称, 亦名 渭城曲, 用于送别场合 151 而 漫道帝城天样远 天易见, 见君难 句乃官妓劝酒时的赠别之言, 由此委婉的表述自己的留恋之情, 虽帝城 ( 京城 ) 如天般远, 但欲见陈襄这一位太守相较于见到京城还来得不易, 由此表达出一别还能再续的茫然与奢望 词情的发展之词达至高潮, 而下阙全是推写官妓对太守的相思之情, 官妓想想, 倘若太守尚留住或还能同她于画堂之曲栏见共游观眺, 由此不免勾起往事回忆, 叹息 春色属明年 大概此情此景明年不复在, 若果泛舟西湖寻觅旧迹欢事已 无处问 由此可见, 作者善于描摹歌妓情态方才挥写得如此丝丝入扣, 达至艳而不俗, 哀而不伤的艺术效果 此外, 苏轼也有作 < 减字木兰花 >( 郑庄好客 ) 其题名为 赠润守许仲涂, 且以 郑容落籍 高莹从良 为句首 152 由此可观宋代士大夫私人生活的另一侧面, 官妓歌舞助宴, 虽罗衣艳装, 却自由受限, 处于卑微地位, 词中官妓敬劝别酒 缅怀旧事 瞻念未来之时充斥着凄凉的氛围 151 见于注四,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 翠蛾羞黛怯人看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减字木兰花 >( 郑庄好客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册, 页

79 然而, 将词中视角从官妓之所思所想转换为词人的现思现想中来解读, 所得出 的思想情感何尝不近与官妓之所思呢? 对于词的中心语 漫道帝城天样远 天易 见, 见君难 句, 在 世说新语 中卷下 夙愿 有段记载 : 晋明帝数岁, 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 元帝问洛下消息, 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 :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 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 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 集群臣宴会, 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 乃答曰 : 日近 元帝失色曰 :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 : 举目见日, 不见长安 153 此即 天易见, 见君难 所本 苏轼之所以自请外任乃不容于朝, 此番心境雷同与官妓, 此时欲见京城乃易但见君王却难 在宋代官制重内轻外, 京官中与宰执政见不同者, 若不议罪贬窜, 则以出任相应级别的地方官为最常见的 下野 方式, 一位官员连续在地方上任职而不被调往京城, 说明其仕途不遂, 倘是个不同政见者, 很可能不准进入京城, 称作 有旨不许入国门 在熙宁十年(1077) 苏轼于密州 任满赴京述职时, 便遭受到 有旨不许入国门 的待遇 154 于此联想, 苏轼作此 词或有此忧虑, 迫于无奈自请外任, 然而心仍牵挂朝中政事的情况, 却不得其门而 入, 只能远眺不能近身, 此中别有一番苦闷 153 南朝宋 刘义庆著, 圩震鄂编 :< 夙愿第十二 > 中卷下, 世说新语 上册,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6, 页 王水照 朱刚著 : 苏轼评传, 页 79 79

80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 东武望余杭 云海天涯两沓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 还乡 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 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 河塘 堕泪羊公却姓杨 155 < 南乡子 和杨元素 > 玉笙不受朱唇暖 离声凄咽胸填满 遗恨几千秋 恩留人不留 他年京国 酒 泫泪攀枯柳 莫唱短因缘 长安远似天 156 < 菩萨蛮 润州和元素 > 分携如昨 人生到处萍飘泊 偶然相聚还离索 多病多愁, 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 天涯同是伤沦落 故山犹负平生约 西望峨嵋, 长羡归飞鹤 157 < 醉落魄 席上呈元素 > 以下将以各别词牌简称之, 以上三首的写作时间皆作于熙宁七年 (1074): 九月, 作于杭州 纪年录 载 : 移守密州, 和元素 南乡子 十月, 作于润州 纪年录 载 : 润州和元素 ( 作 ) 菩萨蛮 十月, 作于润州 纪年录 载 : 离京口呈元素作 醉落魄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南乡子 和杨元素 >( 东武望余杭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菩萨蛮 润州和元素 >( 玉笙不受朱唇暖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醉落魄 席上呈元素 >( 分携如昨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傅藻著 : 东坡纪年录 见于编年,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81 由于三首的写作时间相近, 加之所要表述对象亦是同一人, 故在此用先后分析的方式互相观照 : 第二首,< 南乡子 > 中赞扬友人深得民心之功业, 同时, 借他人功成名就对比自己现时功名无成, 从而发出 何日功成名遂了 的叹息 词中的 天涯 对苏轼来说带有一种茫茫然 不可预知的情感, 不知 何日功成名遂, 亦不知何日得以 还乡, 更不知何日能过上 醉笑陪公三万场 般自得 写意的生活 第三首,< 菩萨蛮 > 上阙抒写与友人离别所表现出那 不暖 离声 凄咽 遗恨 人不留 的悲伤之情, 此番种种忧伤的导因皆是来自君命难违,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于此同时借以抒发个人仕途不顺遂的感慨与叹息, 下阙所用 泪 枯 短 远 冷色词汇, 更添惆怅之感 此词中的 长安远似天 所表现的心境近似第一首 <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 亦充满满腔的愁楚与苦闷 对于第四首 < 醉落魄 > 的写作背景, 苏轼诗集 卷二十一 < 次韵答元素 > 施注云 : 东坡在杭三年, 将去而元素来守杭 盖苏轼赴密, 元素还朝, 同行之京口而别, 作此词 159 此词乃是苏轼继 < 菩萨蛮 > 之后又一与杨元素离别所作之词, 故上阙起言 分携如昨 表达出词人对此情此景深刻的记忆, 此词悲怅的词调更甚于 < 菩萨蛮 > 人生到处萍飘泊 句, 流露出浓烈的漂泊之感, 因 萍无根, 逐流而 159 宋 苏轼著, 清 王文浩辑注, 孔凡礼点校 :< 次韵答元素 > 卷二十一, 苏轼诗集 第四册, 页 1114 另又见于编年,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醉落魄 席上呈元素 >( 分携如昨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82 已, 岂复有定居? 此言人生如萍在水, 任其漂泊也 160 词人此时心境并不仅仅徘徊于茫然 愁楚 苦闷之感中, 而是更深一层的感受到一份无系之绳 随波逐流 漂泊浪迹之感, 充满了消极的色彩 下阙 天涯同是伤沦落 句, 化用白居易 < 琵琶行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61, 此乃言两人现时同处 天涯 为 伤沦落 之人, 而 故山犹负平生约 句, 于白居易 < 寄天质夫 > 有云 : 去处虽不同, 同负平生约 162 两人原已约定要早日返回故乡的约定, 因天涯同沦落的境遇, 都无法遵守约定, 而苏轼与杨元素皆是蜀山人却不能回蜀山, 唯有抱着 西望峨嵋, 长羡归飞鹤 的叹息 三首词中的 天涯 对苏轼来说, 既有茫然感, 亦有距离感, 然而最为浓烈的 莫过于漂泊感, 然这一漂泊之感, 乃是基于 致君尧舜 那壮志未酬, 忠而见疑的 愤慨之下油然生起的 160 见于注二,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醉落魄 席上呈元素 >( 分携如昨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唐 白居易撰, 朱金城笺注 :< 琵琶行 > 卷十二, 白居易集笺校 第二册,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页 唐 白居易撰, 朱金城笺注 :< 寄天质夫 > 卷十一, 白居易集笺校 第二册, 页

83 二 天涯流落思无穷 的悲哀感 第五首,< 永遇乐 徐州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 明月如霜, 好风如水, 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 圆荷泻露, 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 鼓, 铿然一叶, 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 重寻无处, 觉来小园行徧 天涯倦 客, 山中归路, 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 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 何曾 梦觉, 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 黄楼夜景, 为余浩叹 163 王文诰 苏诗总案 卷十七 : ( 于 ) 元丰元年 (1078) 戊午, 十月十五日, 观月黄楼, 席上次韵, 梦登燕子楼 翌日, 往寻其地, 作 永遇乐 词 164 苏轼自熙宁四年 (1071) 以来, 继接任杭州通判 密州知州, 其时正从密州改知徐州, 由于仕途上的波折和远离政治中心, 加以频繁迁调, 孤寂落寞之感不时袭上心头, 以致使他向往探寻心灵自由之处, 词人由夜梦燕子楼生发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题名中的 燕子楼 乃唐贞元中 ( ) 张愔镇徐州, 筑此楼以居家妓盼 盼, 张死后, 盼盼不嫁, 居此楼十馀年 165 词中上阙以景开端由此生发, 融情入 景, 描写在燕子楼所见之夜色, 月光皎洁如霜 清风和适, 犹如走进清幽境地 随 163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永遇乐 徐州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 明月如霜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见于编年,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永遇乐 徐州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 明月如霜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见于注一,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永遇乐 徐州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 明月如霜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84 即由大景入小景, 曲港跳鱼, 圆荷泻露 句隐含了多重的艺术效果呈现于词中 : 一为, 形态美 曲 与 圆 ; 二为, 动态美 跳 与 泻 ; 三为, 视听感观之美 鱼跃落水之声 与 露滴入水之声 鱼跳暗点人静, 露泻可见夜深, 词人以动衬静, 使原已寂静之夜越发显得静谧, 而 寂寞无人见 句进一步说明鱼跳之忽现 露泻之细微此般寻常之景, 若非幽人独处留心亦难查视 接着转从听觉写出 : 击鼓三响, 叶落铿然, 词人从梦中惊醒, 顿然神伤, 紞如 与 铿然 皆是形容 夜深 与 叶落 的声态状貌, 然而两厢的组合于词中所形成的却是强烈的不协调, 继而方才能引发 梦云惊断 那黯然失魂的艺术效果 漫漫长夜, 词人于夜梦中惊醒, 欲续断梦却无可复得, 起身踏遍小园以自遣, 词中 茫茫 不仅写景亦写词人梦醒后的茫然之情 上阙重在记梦以建构出形象画面, 而下阙则重在抒发梦后感慨 启头 天涯倦客 引领出词人的内心世界, 倦 字道出内心的无限惆怅与忧烦, 七年的外任生涯, 久别京城, 望断故园心眼 更是流露出浓烈的欲归不得却归家期许之情 而 燕子楼空, 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句, 乃言当年坚守挚爱不悔, 独守空闺的佳人已不再, 发出历经时间变迁的洗礼虽物是但人却已非的感慨 词人经由此感慨而悟得 古今如梦, 何曾梦觉, 但有旧欢新怨 以 旧欢 对 燕子楼, 以 新怨 对 楼中燕, 形成超越时空的古 ( 唐 ) 今 ( 宋 ) 对话, 由此联想 异时对 黄楼夜景, 为余浩叹 的情景, 词人将词思从燕子楼推演至黄楼, 由今日 84

85 ( 苏轼之时 ) 推及未来 ( 苏轼逝时 ) 黄楼, 在徐州城东门上, 乃苏轼守徐州时拆 霸王厅建之, 为解除徐州水患的威胁 而 黄楼 之名于秦观 黄楼赋引 提及 : 太守苏公守彭城之明年, 既治河决之变, 民以更生 又因修缮其城, 作黄楼于东 门之上, 以为水受制于土, 而土之色黄, 故取名焉 166 可以从中体会到苏轼修筑黄楼的深意 复看词人所表达的深意, 那 异时对 乃是设想后人面对黄楼凭吊自己时, 亦如同自己今日面对燕子楼凭吊盼盼 167, 抒发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168 的感慨 词人把对历史的咏叹 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自古贯今亦延及后世, 从而解开由政治波折所带来的精神枷锁 词中所描写小园清幽的夜景为上阙的主体, 下阙则围绕燕子楼的情事而生发, 词人将景 情 理溶于一词中, 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情中有理, 以理化情 169 词人悟得古今同梦, 将情为理化, 从郁郁寡情之勒绊中解脱而出, 不论是小园清幽之景, 或寻觅美梦 故乡 佳人之情, 又人生如梦之理, 都在词中得到有机地结合 166 宋 秦观撰, 徐培均笺注 :< 黄楼赋引 > 卷一, 淮海集笺注 上册, 页 见于注八, 鄒同庆 王宗堂著 :< 永遇乐 徐州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 明月如霜 ),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上册, 页 晋 王羲之著, 清 吴楚材 吴调侯选注, 安平秋点校 :< 兰亭集序 >, 古文观止, 北京 : 中华书局,1987, 页 吴慧娟著, 唐圭章等主编 : <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唐 五代 北宋卷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页

( 水龙吟 ) ( 永遇乐 ) ( 鹧鸪 天 ) ( 鹧鸪天 ) ( 西江 月 ) ( 西江月 ) ( 太常引 ) ( 贺新郎 ) 3 4 ( 菩萨蛮 ) ( 沁园春 ) ( 玉楼春 )

( 水龙吟 ) ( 永遇乐 ) ( 鹧鸪 天 ) ( 鹧鸪天 ) ( 西江 月 ) ( 西江月 ) ( 太常引 ) ( 贺新郎 ) 3 4 ( 菩萨蛮 ) ( 沁园春 ) ( 玉楼春 ) 陶文鹏 辛弃疾稼轩词章法创新 3 3 98 60 004 343 986 838 83 ( 水龙吟 ) ( 永遇乐 ) ( 鹧鸪 天 ) ( 鹧鸪天 ) ( 西江 月 ) ( 西江月 ) ( 太常引 ) ( 贺新郎 ) 3 4 ( 菩萨蛮 ) ( 沁园春 ) ( 玉楼春 ) 5 6 3 4 5 6 446 373 443 978 8 363 4305 84 ( 八声甘州 ) ( 塞垣春 ) ( 念奴娇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俄克拉何马大学现代语言 文学及语言学系 美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 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 篇 包括先秦典籍 中古诗词 现当代作品 民间故事 美国华裔 文学等 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 在选录时 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 教材或以主题编目 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27

27 2012 No.16,2012 History Teaching Sum No.653 张龙平 [ ] [ ] [ ] [ ] [ ] 08 2012-06-11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国家 教育与宗教 : 社会变迁中的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会研究 ( 批准号 :11YJCZH231) 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6 资金资助项目 在华英文媒体与西方教育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研究 (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200,000,000 20,000,000 2,000,000 180,000,000 0.62 0.38 1% 0.0027% 0.005% 1711 38D 0.62 0.38 0.621%0.005%0.0027% 0.62 www.hkexnews.hk www.ulferts.com.hk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胡迎建 抗战时期 旧体诗创作走出了五四以来的低迷状态 出现了复兴的态势 其表现是 残酷的战争为诗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题材与人生体验 抗战之初开展了利用旧的文艺形式包括旧体诗以鼓舞民心的讨论 诗作者队伍不断扩大 诗社纷纷成立 雅集 唱和活动频繁 出版诗集 创办刊物林林总总 总的特点是承继 诗经以来兴观群怨的优秀传统 多角度 广视野深刻地反映时代 高扬抗战救国主旋律 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 主要表现为 一是描写世乱时艰

More information

中国艺术美学的符号体系与国际审美共识 中国艺术美学是世界艺术美学的瑰宝从符号学角度而言, 中国艺术美学大体包括中国音符中国线条中 国画面中国造型四个方面中国符号植根于中国文化哲学精神, 是有意味的形式中国音符传递出东方 文化的天籁之音, 中国线条表征了中国人生命迹化的人文内涵, 中国画面在目击道存中发现中国艺术的美 学意蕴, 中国造型构建了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在文化现代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重新审视中国艺术美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曹 莉 占有 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 曹 莉 本文以分析当代英国女作家拜厄特的长篇小说 占有 的 充盈饱满 为出发 点 探讨小说所表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距离和张力 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的历史 内涵以及小说这一特殊的叙事形式 在创作情节和情境以及在进行情节和情境的组合过程中以其特有的较为充分和自由的表达方式所能给予的阅读与写作的愉悦 拜厄特 占有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文本的愉悦 ¹ 曹莉 文学博士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 哲学是民族化 个性化的 只有民族的语言 才能建构与这种民族的语言形 式相适应的哲学形态 和合语言哲学力图在语言结构与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融突而和合的基点上运用并整合言 象 意范畴 语言符号与形象是言与象的关系 言 象与意义 意境是 言与意 象与意的关系 言尽象与不尽象 言尽意与不尽意的争论 以及由 得象忘言 得 意忘象 而推致 得意忘言 历来见仁见智 在和合语言哲学语境中 尽与不尽

More information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 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 居区 浙江村 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 指出 : 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劳动力 的流动, 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 经营者的流动 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 并 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 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目 录 MUL U 目录 一 如何切合题意 1:!!!!!!!!!!!!!!!!! 2!!!!!!!!!!!!!!!!!! 3!!!!!!!!!!!!!!!!!! 5 2:!!!!!!!!!!!!!!!!!!!! 6,!!!!!!!!!!!! 7!!!!!!!!!!!!!!! 9 3:!!!!!!!!!!!!!!!!!!! 11!!!!!!!!!!!!!!! 12!!!!!!!!!!!!!!! 14

More information

彭国忠 乐记 词学批评声与政通声与人通 0 079 086 7 97 7 8 86 87 06 98 9 006 9 67 989 7 7 6 7 6 7 0 6 7 986 6 997 6 7 986 7 0 60 7 6 7 8 9 瑏瑠 6 7 8 9 瑏瑠 986 60 6 980 7 8 6 6 98 6 6 00 7 99 0 06 96 7 7 6 7 8 6 7 8 00 997 00

More information

公司

公司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 00953 股份代號: 00953 年報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公司 2 3 4 14 24 28 38 40 41 43 44 46 99 1 Cricket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股份代號 598 Stock Code : 598 注入新能 量 明 確 新方 向 2015 Interim Report 2015 中 期 報 告 中期報告 R O F A Y NE W D T I L A T I V IR E C New Ti Interim Report on 2015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2 3 4 5 7 9 10 38 49 50 公司資料 公司 公司 SINOTRANS

More information

2015 002 024 004 026 005 027 011 028 021 043 023 048 James William Beeke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中 Maples

More information

1 1 十二家唐诗 卷, 著录于 西谛书目 卷四, 其中王 杨 卢 骆 杜审言 宋之问 陈子昂各 卷, 沈 期 卷 孟浩然 卷 王维 卷 高适 卷 岑参 卷, 与 唐十二家诗集 所录选主相同, 只有王维诗入选卷数不同 189

1 1 十二家唐诗 卷, 著录于 西谛书目 卷四, 其中王 杨 卢 骆 杜审言 宋之问 陈子昂各 卷, 沈 期 卷 孟浩然 卷 王维 卷 高适 卷 岑参 卷, 与 唐十二家诗集 所录选主相同, 只有王维诗入选卷数不同 189 薛宝生 (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成都 ) - - 薛宝生 ( ~), 男,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188 1 1 十二家唐诗 卷, 著录于 西谛书目 卷四, 其中王 杨 卢 骆 杜审言 宋之问 陈子昂各 卷, 沈 期 卷 孟浩然 卷 王维 卷 高适 卷 岑参 卷, 与 唐十二家诗集 所录选主相同, 只有王维诗入选卷数不同 189 190 1 1 朱熹 诗集传序 云 : 诗者,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反思经史关系 从 启攻益 说起 李存山 本文论析上博简 二 中容成氏! 关于 启攻益 汤攻桀 以及上古帝王世系的记载与经 史相异 并且探讨了容成氏! 子羔! 和郭店竹简唐虞之道! 具有相同的思想倾向 其 禅而不传 或 至于禹而德衰 的思想当属于 孔孟之间 的儒家之学 在燕国发生了 让国 事件而孟子的思想更集中在 王霸之辨 时 唐虞之道! 等篇的 帝 王之辨 就不合时宜了 史 受到 经 的影响 经 史都存在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非裔美国文学中的地理空间 及其文化表征 王玉括 地理空间在非裔美国文学中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形态特征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文本 弗雷德里克 道格拉斯 一个黑人奴隶的自述 看不见的人 与 所罗门之歌 指出地理空间在非裔美国文学中的隐喻作用及其文化表征 非裔美国文学 空间 奴隶叙述 自由 自我 文化身份 作者简介 王玉括 年生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近期发表著 述有专著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P. 401 ( 一 ) 西昆文士主持各类贡举考试 P P P P P P. 267

P. 401 ( 一 ) 西昆文士主持各类贡举考试 P P P P P P. 267 许瑶丽 西昆文风除了表现在诗歌 四六文以外, 还风靡于科场律诗 赋当中太宗 真宗朝 贪才 佑文 的风 气, 加上日渐严密的取士制度, 使得作为学者宗师的馆阁词臣与科场之间以 文 为中心密切互动以杨亿为代 表的西昆文士频频担任各级贡举考试官, 并利用其在文学上的话语权大量奖掖后进 编选文集, 使西昆文风在 科场中风靡一时以律赋为例, 其西昆风格表现为形式上的精工律切, 内容上的博雅典赡馆阁与科场间的互动,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北岛诗选诗集 作者北岛 新世纪出版社 1986 出版 获中国作协第三届 (1985 1986) 新诗 ( 诗集 ) 奖 诗作的主旋律是人道主义 写 于十年动乱时期的诗作 履历 回答 对 文革 十年的批判是有力的, 但因为作者批 判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 因而对未来世界的 展示是朦胧而模糊的, 有些诗里流露出了 一 切都是命运 / 一切都是烟云 ( 一切 ) 的悲观 失望的情绪, 对新的生活缺乏热情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5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7 11 20 30 42 44 45 47 48 49 51 114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More information

青少年必读的 200 条人生哲理 200 PHILOSOPHY POR THE YOUTH A. B. C. D. : A B C D 2

青少年必读的 200 条人生哲理 200 PHILOSOPHY POR THE YOUTH A. B. C. D. : A B C D 2 生存之道 1 生活哲理 青少年必读的 200 条人生哲理 200 PHILOSOPHY POR THE YOUTH A. B. C. D. : A B C D 2 生存之道 1. : : : 3 青少年必读的 200 条人生哲理 200 PHILOSOPHY POR THE YOUTH : 2. : : 4 生存之道 : : 3. 5 青少年必读的 200 条人生哲理 200 PHILOSOPHY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抗日战争研究 编辑部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 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研究 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 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 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 学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 民国档案 编辑部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史学月刊 编辑 部 安徽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十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More information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刘 泓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 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More information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中 文 系 论 张 爱 玲 秧 歌 与 赤 地 之 恋 的 反 共 意 识 书 写 科 目 编 号 :ULSZ 3068 学 生 姓 名 : 邱 锦 蕾 学 位 名 称 : 文 学 士 ( 荣 誉 ) 学 位 指 导 教 师 : 辛 金 顺 助 理 教 授 呈 交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中 文 系 论 张 爱 玲 秧 歌 与 赤 地 之 恋 的 反 共 意 识 书 写 科 目 编 号 :ULSZ 3068 学 生 姓 名 : 邱 锦 蕾 学 位 名 称 : 文 学 士 ( 荣 誉 ) 学 位 指 导 教 师 : 辛 金 顺 助 理 教 授 呈 交 论 张 爱 玲 秧 歌 与 赤 地 之 恋 的 反 共 意 识 书 写 邱 锦 蕾 IVY GRACE KIU KIING LUI 拉 曼 大 學 中 文 系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APRIL 2012 论 张 爱 玲 秧 歌 与 赤 地 之 恋 的 反 共 意 识 书 写 邱 锦 蕾 拉 曼 大 学 中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三国时期墓葬特征述论 韩国河 朱 津 三国时期墓葬制度是从 汉制向 晋制的转变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墓葬形制同东汉时期相比有较大的改变 突出表现在曹魏和东吴地区 随葬器物组合方面基本沿用东汉晚期 但又 出现了一些新器型 此外各区域间的墓葬文化表现出频繁交流的特点 综合以上诸要素可知 晋制 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中原地区的曹魏墓葬 种类亦被中原地区所接纳 成为西晋墓中典型的器物组合 三国 汉制 薄葬 晋制 突出表现在墓葬形制和葬俗方面

More information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2 3-4 5-6 7-10 11-12 13-31 32-40 41-42 43 44-45 46 47-48 49-132 133 134 公司資料 02 年 公司 44 9 C D MUFG Fund Services (Bermuda) Limited The Belvedere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北京 在将多神教的 女神 索菲亚 圣灵 圣母 大地母亲 俄罗斯祖国 等概念融会贯通的基础上 俄罗斯文化孕育出对女性和母性的广泛崇拜 这成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导致文学中对尘世爱情的圣化 女性形象蕴涵了更多的圣洁 神秘和深沉 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以及后来的 世纪俄罗斯文学对 永恒女性 都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感认同 很多女性形象都是对这一原型的改写和翻新 俄罗斯文学 女性崇拜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从 的译名谈起 领导权还是 霸权! #!! # & ( ) +,! # & ( ) +, & ( ) +)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 ( ) +, 年第 期 # ) # # + 二 葛兰西对霸权概念的拓展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目 錄 Zhongzhi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Limited 3737 2015 目 錄 2 4 5 10 18 20 24 36 38 39 40 42 43 45 104 公司資料 Clifton House 75 Fort House P.O. Box 1350 Grand Cayman KY1-1108 Cayman Islands 3 141 2102 2103 1 22

More information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2014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2 3 5 12 22 34 38 40 41 42 43 44 46 102 公司資料 2 公司 股份 Royal Bank of Canada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 4th Floor, Royal Bank House 24 Shedden Road, George Town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6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10 21 32 47 49 50 52 54 56 126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 国培计划 项目实施工作 简 报 主办 :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13 年 11 月 24 日 第 4 期 国培计划 (2013)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班 卷首语 在这里, 我们曾一起聆听专家讲座, 共同经历破冰之旅 在这里, 我们曾一起参观考察, 相互讨论交流 在这里, 我们曾畅所欲言, 尽情联欢 没有地域的阻隔, 没有年龄的界限 我们相遇在天津师大 学员如火的热情, 专家深邃的思想

More information

前稱海王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 份 代 號 : 00070 2 3 4 5-13 14-15 16-26 27-32 33-39 40-43 44-45 46-47 48 49-50 51-112 02 公司資料 Nicholas J. Niglio 二零一七年一 一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公司 二零一七年一 一 二零一七年二 一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二零一七年

More information

¹

¹ 复仇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 杨经建 彭在钦 复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也是以超常态的 极端性方式为特征的人类自然法则的体现 而在中外叙事文学中以 复仇 为取向的创作大致有三种母题形态 血亲复仇 痴心女子负心汉式复仇 第三类复仇 本文在对这三类复仇叙事模式进行艺术解析的前提下 发掘并阐释了蕴涵其中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指向 复仇母题 叙事文学 创作模式 文化蕴涵 ¹ º » ¼ ½ ¹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 ) (: 00059) 2015 目錄 2 3 4 5 8 21 41 53 61 63 64 66 67 68 150 151 1 公司資料 公司 股 00059 0.1% 05821 0.1% 05580 0.1% 05855 0.1% 05567 0.1% 05602 業 8 32 33 86 20 2208 2888 86 20 2208 2777 業 151 14 1401 (852)

More information

º» ¼ º» ¼

º» ¼ º» ¼ 曾宪义 马小红 一个多世纪以来 传统法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法治的绊脚石而受到责难 这种旷日持久的责难形成了种种偏见 比如在中西法的比较中习惯以西方法的理 论 模式为标准来割裂传统法的有机组成 在论述传统法内容时局限于刑 而基本 排斥了最具特色的 礼 过分强调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法 所具有的特殊性 因此 在批判传统法的同时 我们需要反省对传统法的态度 反 省研究中所持的标准 反省研究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 % &! (! (% & 琡考! 日知录 (% 部 &! (% & (!! )!!! % & #! %! & #!!!!!! % & % &!! 矻矻不已可比 书中间有误字 亦不及全校本! 精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琡考! 日知录 (% 部 &! (% & (!! )!!! % & #! %! & #!!!!!! % & % &!! 矻矻不已可比 书中间有误字 亦不及全校本! 精确!!! % &!!,! % & % & % & % & % & % & % & % 学术界! 月刊 总第 期! 张京华 # 顾炎武日知录! 的研究整理有三个大的方向 一为以清黄汝成日知录集释! 为代表的校勘 集释工作 一为以原抄本日知录! 的整理 出版为代表的寻求原貌的工作 第三即陈垣先生所倡导的史料学 史源学的研究 文章为新出陈垣日知录校注! 的读后记和书评 对其校注及遗稿整理提出若干商榷意见 # 日知录! 日知录校注! 顾炎武 陈垣 书评!!!!!!!!!!! 谿草! )!!!!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蒋纯焦 通过采用计量研究 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 年以来中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变迁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探讨形成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的原因 揭示高等教育区域差异与社会变迁区域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建立地方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行区域推进策略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当代中国 东中西部 高等教育 区域差异 实证研究 一 建国初期 见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 大中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 21 同一夢想 共創未來 2015 年報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More information

片 要求小王等同学对这些文物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标准和结果 其所考查的目标实则是呼应了一般学习能力中的 整理信息 的要求 即从图片材料 中提取历史信息 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类 开卷的第三题以 古代少数民族问题 为材料主题 体现交往与融合在文明发展 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 集中考查学生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对文 献 实物 口传等不同种类史料 材料 的运用水平 包括对有关史实的再现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 ;,,,,, 1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 ;,,,,, 1 2 : :, :, ( 对深圳原致丽玩具厂百余封书信的分析 谭 深 内容提要 : 本文归纳了打工妹们书信中的五个主要话题, 并通过这些话题分析了工厂打工妹的交往圈子的活动和功能, 她们工作流动的原因和策略, 她们与出生家庭 的关系, 她们的感情和婚姻, 她们对打工生活的评价 分析特别注重了性别的角度, 指出了打工妹们的处境 经历和态度形成中的性别原因,,,,, ( ), ( ) 1,,,,,,,,,,,,, :,, / ;,,

More information

01 目錄 02 報 報 21 報 28 報 報 41 年 年報

01 目錄 02 報 報 21 報 28 報 報 41 年 年報 China Financial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Limited 2012 01 目錄 02 報 03 04 05 18 報 21 報 28 報 35 36 37 38 39 40 報 41 年 104 2012 年報 公司資料 02 中國金融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Conyers Dill & Pearman Clarendon House 2 Church

More information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王跃生 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 冀南农村的分家行为与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农村仍是传统色彩浓厚的社会 尽管合爨共财受到推崇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大家庭状态并非易事 兄弟婚后分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差异只是从结婚到分家的间隔有长短之别 中国家庭财产的平均继承制度和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家庭的存在基础 当然在不同阶层中 家庭分合的力量是有差异的 贫穷阶层缺少维系大家庭的物质基础 各自谋生成为主流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16 全球职业规划师 GCDF 资格培训教程 图 1 4 舒伯的循环式发展任务 Super 1990 的时候 由于工作者角色的中断 个人又缺乏其他角色可以替代它满足个人 的心理需求 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乃至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状况 角色和显著角色的概念有助于我们评估一个人在工作 学习 家庭 休 闲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投入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影响 从而帮助个人协 调平衡生活各部分的内容 丰富个人的生活空间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2017 目錄 2 3 5 11 22 35 50 56 57 59 61 63 122 1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 Cricket Square,

More information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陈 小 红 加 里 斯 奈 德 被 深 层 生 态 学 家 视 为 他 们 的 桂 冠 诗 人 他 为 全 球 生 态 运 动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本 文 旨 在 研 究 其 诗 歌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独 特 的 生 态 观 主 要 从 四 方 面 来 阐 明 斯 奈 德 对 荒 野 的 热 爱 对 文 明 的 反 思 对 印 第 安 人 生 活 的 向 往 以 及 对 理 想 的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写人篇 () () () ()

写人篇 () () () () (CIP) /. - : 2005 ISBN 7-80200-174-9 I. II. III. - - Ⅳ.G624.243 CIP (2005)119417 24 100037 (010) 68995871 (010) 68326333 www. sinolingua.com.cn hyjx@ sinolingua.com.cn 16 (787 1092) 220() 12.5 2005 12

More information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张善余 彭际作 俞 路 自 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这无疑是其人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各个地区中 东欧是 年以前全球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减少的地区 在北欧和西欧地区 如果没有国际移民的净流入 人口增长率也将很低 大约在 年间 预计欧洲所有地区的人口都将出现负增长 由于自然增长率在过去一个世纪乃至未来的变动 欧洲人口已不可逆转地老龄化

More information

长 安 侠 少 每 至 春 时 结 朋 联 党 各 置 矮 马 饰 以 锦 鞯 金 铃 并 辔 于 花 树 下 往 来 使 仆 人 执 酒 皿 而 随 之 遇 好 酒 则 驻 马 而 饮

长 安 侠 少 每 至 春 时 结 朋 联 党 各 置 矮 马 饰 以 锦 鞯 金 铃 并 辔 于 花 树 下 往 来 使 仆 人 执 酒 皿 而 随 之 遇 好 酒 则 驻 马 而 饮 李 白 咏 侠 诗 述 论 侯 长 生 唐 代 是 中 国 诗 歌 的 鼎 盛 时 期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容 得 到 了 极 大 的 丰 富 和 发 展 咏 侠 诗 在 唐 朝 也 成 为 众 多 诗 人 表 述 心 志 的 另 一 种 方 式 李 白 不 仅 有 任 侠 的 经 历 而 且 创 作 了 大 量 的 咏 侠 诗 通 过 对 这 些 诗 歌 的 分 析 对 于 理 解 李 白 的

More information

海 外 中 国 电 影 研 究 的 东 方 主 义 话 语 方 式 以 海 外 谢 晋 电 影 研 究 的 文 献 学 分 析 为 例 杨 俊 蕾 复 旦 大 学 中 文 系 上 海 长 期 以 来 海 外 学 者 围 绕 中 国 电 影 的 研 究 存 在 着 东 方 主 义 惯 性 思 维 理 解 这 个 问 题 的 前 奏 可 以 联 系 到 海 外 电 影 关 于 中 国 华 人 形 象 塑

More information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要说 08 年最成功的高清机, 非三合一 F1/F2 莫属 它集中了国内不同的高清接收需求, 整合了当时能想到的各种功能, 为欣赏高清奥运, 满足高端发烧人士, 做出了贡献 F1/F2 的成功, 说明不依赖进口, 我们也有能力打造顶级的高清机, 并且更适合国内的使用习惯 不过, 即使 F1/F2 的终极版, 也不兼容 ABS-S 或 ISDB-S, 没有网络功能, 不能 USB 录像等等, 有一定的局限性

More information

谢清果 老子 道法自然 的养生智慧刍议

谢清果 老子 道法自然 的养生智慧刍议 道法自然 是老子提出的养生命题 老子认为养生有 道 养生之道就体现在 法 自然 上 养生不但要因顺身体的自然 而且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天时地利 从而展示了老子养生的科学价值 老子 道法自然 养生 谢清果 老子 道法自然 的养生智慧刍议 谢清果 老子 道法自然 的养生智慧刍议 谢清果 老子 / 道法自然 0 的养生智慧刍议 王伟 王恒 浅析老子的 / 养生思想 0 法制与社会 章安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李培林 本文是中国发达地区村落终结过程的记录和分析 作者通过对广州市 城中村的调查发现 村落终结的艰难 并不仅仅在于生活的改善 也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 甚至也不单纯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 而在于它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 作者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村落终结类型 建构村落城市化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 以便能够在理论上复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村落非农化

More information

2014 : 706 2 3 4 5 6 12 15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入報表 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二零一三年 3 3,796 4,738 3,796 4,738 4 1,983 1,837 (27,319) (26,934) (21,540) (20,359) 5 (64) (92) (21,604) (20,451) 6 159 196 期 7 (21,445) (20,255)

More information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年第 期 第 期 秦立彦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北京 布莱特 哈特 华人形象 美国西部 世纪美国作家布莱特 哈特在很多作品中都写到在美国西部的中国人 这些中国人形象复杂多样 彼此 交织 对进行单一道德评价的形象研究提出一种矫正 包括诗歌 小说 戏剧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秦立彦 男 黑龙江人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学士 英语系硕士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博士 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师

More information

社会学研究.,,, ;, ( ),, ( ),,,,,,,,,,,, ( ),,,,,,,,,,,,,,,,,,,,

社会学研究.,,, ;, ( ),, ( ),,,,,,,,,,,, ( ),,,,,,,,,,,,,,,,,,,, 吴铮强 : 科举制度本是官僚帝国实现普遍化权力的手段 皇权扩张的工具 均田制崩溃之后, 中华帝国出现了掌握经济资源却没有稳固政治地位的绅士阶层 由于遭到绅士集团的抵制, 宋朝试图通过科举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扩张国家权力的企图失败了 儒家学者扩张自身文化权力的学校取士方案不能 被帝国采纳, 最终放弃了主导文化教育和推举官员的要求, 仅提议通过科举理学化提升绅士集团的政治地位, 为科举制度发展 功名身份的终身制

More information

% %

% % 兼论 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 苏智良! 吴俊范 #! 由于地理学与历史学之间存在着学科分野的界限 致使已往的 景观概念缺乏全面性 其结果是 不仅地理学的景观研究缺少历史的底蕴与含量 而且历史学领域内系统的景观史研究也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本文分别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和以 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为中心例证 探讨在新的景观概念基础上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 研究区域景观史的必要性 可行性以及具体的研究路径与操作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社会学研究., :,,,,, ;,, ;,,,,, ( - ),,,,,,,,,,,,,,,,,,,,,,,,, :?,, 1,,, :?,,?,,,,,!,,,, 1 笔者 - 年期间在汪家村共完成田野调查 余次, 文中所有访问和观察材料, 均来自这些调查, 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详见笔者的博士论文

社会学研究., :,,,,, ;,, ;,,,,, ( - ),,,,,,,,,,,,,,,,,,,,,,,,, :?,, 1,,, :?,,?,,,,,!,,,, 1 笔者 - 年期间在汪家村共完成田野调查 余次, 文中所有访问和观察材料, 均来自这些调查, 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详见笔者的博士论文 * 关于房屋的故事 卢晖临 : 本文通过讲述后集体时代发生在一个中国村庄里的楼房竞赛故事, 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农民平均主义心态 与动辄将平均主义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不同, 文章利用田野资料, 结合更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 精心建构出一个故事脉络, 以特别探讨集体化经历与这一心态形成之间的关系 : 农民平均主义集体化社会分化,,,,,,,,,,,,,,,, * 本篇论文改写自我的博士论文 在写作过程中,

More information

村上春树在中国 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 林少华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进入中国阅读视野已有十五年之久 本文旨在对处于全球化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现象进行总体回顾和审视 分析中国读者对村上文学的关注重心和解读倾向 村上春树 阅读倾向 文学 孤独 隐喻 深刻 作者简介 林少华 年毕业于吉林 大学研究生院 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近期著有 村上春树和他的作 品 落花之美 迄今译有

More information

屈子喜为方外友 骞公早有 楚辞音 如今又得新知己 鲍叔西来自柏林 演西也是西来客 天问 曾刊 艺海尘 此日若逢 山带阁 引书定补 鲍山人

屈子喜为方外友 骞公早有 楚辞音 如今又得新知己 鲍叔西来自柏林 演西也是西来客 天问 曾刊 艺海尘 此日若逢 山带阁 引书定补 鲍山人 他日若逢 山带阁 引书定补 鲍山人 陈 亮 屈子喜为方外友 骞公早有 楚辞音 如今又得新知己 鲍叔西来自柏林 演西也是西来客 天问 曾刊 艺海尘 此日若逢 山带阁 引书定补 鲍山人 ¾ Â Ê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 苏州大学王英志主编的校点本 清代闺秀诗话丛刊 最近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成就既反映在闺秀诗歌别集和总集中 还反 映在清代闺秀诗话中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全宋词唐圭璋编 宋人词集的汇编丛刻始于明代 至晚清刊刻宋词集之风更盛 规模也更大 但诸家所刻 于孤篇断句 往往概置不录 不足以探求一代词作的全貌 是书综合诸家辑刻 并广泛搜采 凡宋人文集所附 词选中所录以及笔记中所载词作 俱一并采录 更旁求类书 方志 金石 题跋 花木谱等书所载之词 统汇于一处 1940 年由商务印书馆在长沙出版线装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编者对此书修订重编 并经王仲闻订补加工 1965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Sea level China Overseas 1 1 1 1 1 1 1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舍 China Overseas Love China Overseas 1 China

More information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6 6 30 6 2016 2016 www.hkex.com.hk www.chalco.com.cn 2 6 8 10 中期 12 中期 12 13 16 22 25 26 27 5% 28 29 29 報告期 29 30 31 31 31 32 35 35 36 38 報告 44 中期 報 46 1 2016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 ALUMINUM CORPORATION

More information

张 荣 芳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广 东 广 州 张 荣 芳 男 广 东 廉 江 人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我 们 要 打 破 以 前 学 术 界 上 的 一 切 偶 像 以 前 学 术 界 的 一 切 成 见 屏 除 我 们 要 实 地 搜 罗 材 料 到 民 众 中 寻 方 言 到 古 文 化 的 遗 址 去 发 掘 到 各 种 的 人 间 社 会 去

More information

荒诞体验中的现代人 解读 西西弗神话 王洪琛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 西西弗神话 的核心 是对 荒诞人 的论述 借助对唐璜 演员 征服者 西西弗等一系列形象的生动分析 加缪所直觉到的荒诞人与现代人的本质关联 是这部散文经典的主要贡献 西西弗神话 荒诞 现代人 王洪琛 男 河南安阳人 文学博士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博士后 一 二 三 俄 格 弗里德连杰尔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文学

More information

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始于近代西方国家 现代以来呈现出法典化 系统化趋势 法国文化遗 产法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 迄今已形成以 遗产法典 为核心 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 法律保护体系 颇具典型性 法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在立法体系 制度设计 理念应用等方面的经验 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法国 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中国 借鉴 叶秋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More information

第 卷 第 期 财 经 研 究 年 月 程 恩 富 黄 娟 文 章 针 对 年! 事 业 单 位 工 作 人 员 养 老 保 险 制 度 改 革 试 点 方 案 的 若 干 不 足 之 处 提 出 了 机 关 事 业 和 企 业 三 单 位 联 动 的 养 老 保 险 制 度 改 革 方 案 在 明 确 新 养 老 策 论 基 本 含 义 和 内 涵 的 基 础 上 分 析 了 新 养 老 策 论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1, :,,, ;,,,, (, ),,,,, 1,,, (,, )

,,,,,,, ;,, ;, ;, (, / ),, ;,,.,,,,,,,,,,,,,,,,, ;,,,,,,, 1, :,,, ;,,,, (, ),,,,, 1,,, (,, ) 刘世定 内容提要 : 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 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 对关系合同的 分析, 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 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 设后, 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 即约前关系导入 多元关系属性 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 制 在新的假设下, 首先讨论了合同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 并特别探讨了两者间的结构性摩擦 继而, 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了委托 - 代理关系,

More information

论钱锺书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 & # # 年 第 页 # # #! #! # # # # % & % & # 同上 第 页! # # # # # # #! # # # # # # # # # # # 同上 第 页 # # # # # # #! # # #! # # #! # # #! # #!

论钱锺书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 & # # 年 第 页 # # #! #! # # # # % & % & # 同上 第 页! # # # # # # #! # # # # # # # # # # # 同上 第 页 # # # # # # #! # # #! # # #! # # #! # #! 许 苏 民! # # 钱锺书 年 第 页 下引钱锺书文献仅标年份和页码 # # #! # 黑格尔 年 第 页 # % & # 同上 第 页! # 同上 年 第 页 编号 论钱锺书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 & # # 年 第 页 # # #! #! # # # # % & % & # 同上 第 页! # # # # # # #! # # # # # # # # # # # 同上 第 页 # # #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