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之光~創刊號再版-簡體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正法之光~創刊號再版-簡體"

Transcription

1 原始佛教會 Saddhammadīpa 佛陀正覺後 2442 年 2010 年 7 月 5 日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創刊號 創刊於 年 7 月 5 日 原始佛法 人間佛教 我们创刊了 在五事异法使僧团分裂两千二百余年后的今天 我们重燃 佛陀正法之法炬 在北传杂阿含与南传相应部共汇于台湾的今天 我们重举 佛陀正法之法幢 远绍如来 近光遗法 虽是玄奘大师的宏愿 又岂是我辈佛子或敢忘之者哉 这正法之光 虽渺小 正足以点百千灯 这正法之光 虽微弱 正足以照耀十方 就在此时此地 今生现世 让我们回归 佛陀之道 原始佛教會 發行 供非回教徒阅读 FOR NON MUSLIM ONLY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2 中 道 僧 團 簡 介 中 道 僧 团 的 中 道 一词 原 出 于 佛 说 意 指 不 偏 于无 明 妄执的正 道 也就 是 正觉因缘 法而向于 无上菩 提 的 正道 中 道僧团 是以南 传 相 应部 与 北传 杂 阿 含 中 原 始七事相应教的共说 还原 佛陀教导的经法 禅法及道次第 而为修行依止的僧团 并且担任 美国 台湾 马来西亚原始佛 教会及各地中道禅林的内学与弘化事务 由于史实中的 佛陀 未曾说女性须经由 女转男身 才可 以圆满菩提 此为印度耆那教的思想 主张男女两性 皆能平 等的体证圆满的解脱 所以中道 僧团是重视 两性平等 的僧 团 同时也主张性别平 等与僧团伦理应当 平行并重 不可偏执 于一方 中道僧团的修 持 重视 因缘法的 正见与身 心的觉 观 还有 离贪生活的落实 中道僧团以常年禅观的 方式修行 奉守终生 不受取 不积蓄 不使用金钱 也没有代为收受 管理金钱与 供养的 净人 注 中道僧团的僧伽 不主动向人索求供养 与护持 受取食物的方式为托钵化食 或是居家信士自 行办食 供养于寺 受居士请而应供 虽是随施受用 而不拣择食物 但 为了远离杀 生及物 瘾的束 缚 所以不受用鱼 肉 烟 酒 槟 榔 还 有 许 多 消 遣 性 食 品 如 咖 啡 可 乐 汽 水 茶 糖 果 等零食也不受用 这是为了远离无谓的口 腹欲 求 并且 多余的饮食 衣服 卧具 医药供养也不受用 此外 中道僧 团的僧众只有在为人说法前受取供养 在于说法后则不受取布 施供养 中道僧团 常年 在 菩提伽耶 内觉禅 林 与台 湾各 地 宣扬 四分修多罗中的 菩提修证次第 与内觉禅法 七觉分 不 论 是 多 人 受 学 或 是 一 人 求 法 无 不 尽 力 的 引 导 劝 勉 教 授 或纳受近学与 出世修行 俾使众生得正 法律的利益 令佛 法日益昌隆 注 净人 在目前的南传佛教中 凡信士欲 供养 不捉持金 钱 的出家人 则可将金钱托付予某位人士 请此人代为 买办 物品供养法师 或是让法师在有所需要时 可直接向此 受托管 金钱者要求事物的买办与护持 而此受托者通常是由法 师所信 赖 的男性专 任 并被称 为 净 人 由 于此种方 式 实近 乎于 法师有着专为其保管 钱财 的人 并且是专为法师的需 求而 服务 与买办的 人 似乎已 不同 于 不受取 使 用金 钱 随 欲而 求 的离欲修行 所以 中道僧 团 不使 用 净人 禪林法音 中道禪林導師 隨佛法師之行腳說法 共結集成 9 集 歡迎索取光碟結緣品 如有護持請洽各地護法會 以便開立收據(可抵稅用) 台灣助印劃撥 戶名 中華原始佛教會 美國護持帳戶 1. O.B.M.S.E. 弘法 助印 Citibank Savings Account 马来西亚护持账户 Sambodhi World Berhad HSBC Bank 正法之光 創刊號-再版 2010 年 7 月 2. Compassion for Children 扶助孤童 Citibank Savings Account

3 發行 立場 原始佛教教團宗旨 本會以回歸 釋迦佛陀教導之原始教法 確立奉守 原始佛法與戒律 之僧團 體現 依經依律 尊僧和俗 性別平權 政教分離 之原始佛教教團 一 我们不否认在此方 他方 过去 现在 未来有若一 若二甚或百 千 万 亿佛 但是为避免无谓的臆 测与争论 远离伪说的揉杂 我们回归历史上的 释迦佛陀为我们的根本大师 二 我们承认在历史的递嬗中 佛教有各宗各派的教说 但是我们奉持由大迦叶所号召 经过五百位修行成就 者 阿罗汉所认可的第一次结集之圣典作为修行的依据 虽然这可能没有将 佛陀一生说法全然收集 但是作 为显明正法及修证菩提所需 必(已)然足够 三 经过两千四百多年的传承 佛陀原始教法已然新旧交杂 真伪难分 我们以近 200 年来佛教学界的考据为 依据 确认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当中古老修多罗的共说 去除后世之增新与部派教义之混杂融涉部分 还 原第一次圣典结集之原貌 四 我们尊重任何端正信仰之教派 但是我们以奉行 佛陀真实教法之僧团为现前的依止 五 我们尊重任何不违反法律与善良风俗的教说与信仰 我们谨守政教分离之原则 不参与任何政党与政治活 动 我们确认缘生法无从比较出绝对的胜劣平等 男女二众皆能成就无上菩提 是应恪守分责分权之分际 創刊號 創刊於 年 7 月 5 日 指 導 中道僧 團 導 師 隨佛法 師 烏 帕沙瑪 比丘 發 行 原始佛 教會 V e n. B hi kkh u V ū p a sa m a 發行人 V e n. B hikkhu Aticca 随佛而行 随佛而行 4 佛 法 骊 古老经说 珠 古老经说 原始佛法之探究 6 一大事因缘 9 古老经说白话摘要与读后感言 10 佛使溯源 佛陀与阿育王年代考证 11 清 特别报导 净 三 宝 怡保中道禅林会所缘起与成立 30 怡保中道禅林成立感言 33 槟城中道禅林会所缘起与成立 34 正 心得分享 向 菩 人间佛教 提 佛在人间 自在生活 37 心开意解 38 广 心得分享 结 善 缘 灭苦法音 学法的因缘 39 静思此生 40 跟随 43 佛陀的人 2011 年 8 月再版 發行緣起 佛法从仰止高山的 佛陀之身口意中 如一泓清泉汲汲涌出 而传诸各地滋润焦渴的众生 众生在汲取佛法的清凉时 也回报 以一己的期待 就在这汲取与回报间 佛陀教法已于历史长河中传承两千四百余年了 当今佛教的教义中有多少是 佛陀的原 说 又有多少是众生的期待呢 从十八世纪开始西方就投入佛史之考证 继之以日人的研究 及汉地学人的努力 可以说这一议题已经得到清晰的解答 我们的导师 随佛法师 继承前人的研究结果 就北传阿难系说一切有部之杂阿含经 与南传优波离系分别说部之相应部 其中的七事相应教之共说 考证佛教部派分流之衍化 去除南北传两部部义之互涉部分 而整治出教说一致 统合连贯 前后相 应 次第分明的 佛陀教说原貌 作为佛弟子的我们 不敢或忘 世尊 自觉觉他 自利利他 的教导 感于 导师 重建如法如律的僧团 确立 佛陀正法之 教说 的宏愿 我们发行这本刊物 正法之光 透过这清澈的正法之光 企盼引导世人回归 佛陀教法 以清净佛法之法水再 注润世人的焦渴心灵 这是我们满心的期望 也是我们出刊的初衷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3

4 隨佛而行 隨佛而行 Bhikkhu Vūpasama 隨佛法師从公元十八世纪起, 英国及西方学界针对印度佛教史实进行考证, 揭开了历时约二百余年之 佛教溯源思潮 的序幕 两百余年来, 经由英 法 德 美 加拿大 日本 中国等各国学者, 接续不断的探究与确证, 不仅丰富了 印度初期佛教 的研究内容, 也强化了对于 佛陀原说 原始佛法 的探究基础, 更在理想化 神化的信仰以外, 开拓出务实 朴质的修行道路 近三十多年来, 台湾佛教界受到佛教史学研究及 印顺法师的影响, 从仰信传统汉传老庄化之隋唐佛教, 重新归向印度初期佛教探觅法源, 试图从初期佛教的传诵当中, 确认 佛陀之真实教法的所在, 这就是 原始佛法 的追寻 如是经由印度大乘菩萨道 印度部派佛教的溯源学习后, 除了将 般若经 中观 的 空 义, 从汉传老庄化的 自性 认知中加以导正, 不再采取 真空妙有 的自性观点, 解读 般若经 的 空 义, 还进一步的促成华人佛教圈对 阿含圣典 的学习热潮 此一影响所及, 是在二十世纪末叶的台湾与大陆佛教界, 日渐推展的 人间佛教 思惟, 以及目前 南传佛教 的学习风潮 目前推展于华人佛教圈的 人间佛教, 是依后世新出之 般若经 的 缘起即空, 诸法皆空 教说, 作为思想的核心, 而 南传佛教 的教说, 则是佛灭百一十六年部派分裂以后, 出于优波离师承之分别说系, 传化于锡兰之铜鍱部的传诵 虽然这两者的教说 义趣及修行方法, 都有相当不同于 佛陀原说 原始佛法 的教说改变, 但不可否认的, 两者都是受到 回归佛陀本怀 之溯源思潮的影响, 才形成的发展 然而, 除了 般若经 中观 与 南传佛 教 的发展以外, 探觅佛教法源, 确认 佛陀真实教法 原始佛法 的脚步, 依然持续的向前迈进, 而复归于 佛陀原说 的因缘, 亦逐渐的趋近于成熟 印度佛教的发展史, 经由中 外佛教史学界的探究, 已经确证可以分为八个阶段 : 一 原始佛教 ( 佛世至 第一次结集 ); 二 根本佛教 ( 佛灭后百年内 ); 三 初期部派佛教 ( 佛灭百一十六年后 ); 四 中期部派佛教 ( 部派菩萨道确立 ); 五 后期部派佛教及初期大乘菩萨道 ; 六 末期部派佛教与中期大乘菩萨道 ; 七 后期秘密大乘菩萨道 ; 八 印度佛教的灭没 锡兰佛教的发展史, 约可分为六个阶段 : 一 分别说部佛教传入锡兰 ; 二 分别说系铜鍱部佛教的确立 ; 三 铜鍱部佛教与初期大乘菩萨道的纷争 ; 四 锡兰佛教的衰微 ; 五 分别说系铜鍱部佛教的复兴 ; 六 铜鍱部佛教传扬于东南半岛 在印度佛教发展史的八个阶段中, 原始佛教指的就是 佛陀住世时的佛教 原始佛教的内涵, 包含了两大主轴, 一是 原始佛法 ( 四圣谛 ), 二是 人间佛教 ( 一乘菩提道 ), 原始佛法 人间佛教的相 4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5 隨佛而行 应 统合与一致, 才是 原始佛教 的真义 原始佛法的意涵, 主要是针对历经时空迁变 教说演迭的佛教历史而言, 在流传变迁的佛教中, 唯有 佛陀住世时的教法 原始佛法, 才是 佛陀亲说的 正法 ( 巴 saddhamma) 在佛灭当年, 由 佛陀亲教之圣弟子举行之 第一次经典结集 集成的传诵, 才真能代表 如是我闻, 真是契合于 正法 的传诵 在佛教经典之溯源探究中, 已确认了汉译 杂阿含 及南传巴利 相应部 当中共传的因缘 食 谛 界 蕴 六入 四念处等道品, 共七事相应教, 是佛灭当年 第一次经典结集 的集成, 是佛教教法传诵的 法源 因此, 能修习 宣扬 传承 第一次经典结集 集成之 正法 的僧团, 就是现前世间的 正法之光 正法之灯 正法之传承维护者 Saddhammadīpa 人间佛教的意涵, 是指依止 佛陀亲自教导之 因缘法 四圣谛, 实现 安顿世间 出离世间苦恼 皆能通达无碍的佛教 这是立足于世间真实 因缘生 因缘灭 的智觉, 在现前人间能够务实 实际的解决现实问题与苦难, 这既是现实世间的真实内涵, 也是 解决现实人生困难的正道 同此, 依着 因缘生 因缘灭 的智觉, 如实正见 缘生法无常 苦 非我我所, 如是能如实知 应当于缘生 无常诸法, 依离贪 依灭尽 向于舍, 而次第起 于缘生法之离贪 断爱 的 八正道, 这就是 出离 灭除世间苦恼的正道 因缘法与八正道之统贯 相应 一致, 就合称为 四圣谛 唯有立足于 四圣谛, 世人才能在解决现实问题与苦难的当前, 同时度越内在的贪欲 瞋恚 执取及苦恼, 这是真正的 世间正道, 也是 出离世间苦恼的正道 因此, 人间佛教 的精神与奥义, 虽不是倾向形上 遁世 神秘 灵通 救亡的佛教, 但也不是泛泛现代化的佛教建设, 或是强调生活化的时尚佛教, 更不是高揭入世化的宗教行动而已 唯有契合于 因缘法 四圣谛 的 人间佛教, 才能同时具足 度 越现实世间的困难, 满足 慈悲喜舍 自利利他 自觉觉他 与 苦灭无余, 真能成就无上菩提的 一乘菩提道 正如汉译 增壹阿含 说 : 佛 世尊皆出人间, 非由天而得也 ( 大正藏 阿含部 T2 p.694.1)! 佛出人间, 人间佛陀 的真义, 即在于此 三十多年来, 个人为了寻觅 佛陀的教法, 参究国际学界对印度初期佛教史的研究成果, 探研汉译三藏 南传三藏及佛教史献的内容, 并对照阿难系与优波离系之古老经法的共说 在二十一世纪初, 依据阿难系与优波离系两部僧团传承之初始传诵的经法共说, 再经由 经法与教史的对应 爬网 整治及确证, 终于还原 第一次经典结集 的教法 禅法及菩提道次第 原始佛法, 也彻底厘清印度佛教之部派分化 教说流变 发展的确实过程 此一确证成果, 虽然不同于目前佛教界诸多传承的教说及研究观点, 却能让佛教界的修学者, 得以藉由严密考证的经说与史实为基础, 回归二千四百多年前, 由 释迦佛陀正觉亲宣的教法, 正向无上菩提 正法之光 Saddhammadīpa 的创刊, 对于佛法的认知内涵来说, 这将是在 经说 因缘法 禅法 菩提道次第 教乘 及 初期佛教史 的阐述上, 成为近代佛教第一份真正宣扬 原始佛教 的杂志 这是在藏传菩萨道 汉传菩萨道及南传佛教之外, 提供一种 以史为据, 依经为量 的学法道路 唯有滤净后世学派 部义 的杂染, 确当抉择佛教教说之古新 正偏, 依据 十二因缘法 的原说, 重新传承失传约二千三百年的正觉禅法 十二因缘观, 开显世间 出世间通达无碍的 原始佛教 原始佛法 ( 四圣谛 ), 人间佛教 ( 一乘菩提道 ), 引摄世人正向无上菩提, 并在二十一世纪为 复兴正法 作出可贵的贡献 仰归正法之光传续佛陀之教利泽苦难世间正向无上菩提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5

6 隨佛而行 原始佛法之探究 Bhikkhu Vūpasama 隨佛法師 選錄自隨佛法師著 相應菩提道次第 2008 年 8 月初版,2010 年 6 月增訂版之部份內容 原始佛法 一词, 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概念, 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 最初提出此一用语与概念的, 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 九世纪, 当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 发现要在亚洲进行殖民侵略, 并不像非洲及南 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 也有发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 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 多半紧随于宗教信仰之后, 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 往往是文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 因此, 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 为后续的传教 经济 殖民作准备, 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 英国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 针对佛教的历史 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 原本的目的, 是要透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 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佛, 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 虚构人物, 而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藉此来打击佛教的信仰基础, 并为西方列强在亚洲的发展铺路 然而, 西方诸国的学者, 历经百余年的考古与研究, 透过多面向史献证据的比对 求证后, 终究禀着学者的专业 良知与诚信, 以现代科学考证的严苛标准, 向西方社会证明, 不仅佛教信仰的核心 释迦牟尼, 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即使是 佛陀的两大弟子 舍利弗 目犍连, 也是真实不虚, 而 佛陀 舍利弗 目犍连的遗骨舍利, 也被西方考古界, 从已被遗忘于世 深埋于地底的佛塔中挖掘出来, 并因此重现于世人的面前 除此以外, 更对佛教长期以来, 以传教者之传述为信仰基础的佛教史观, 当中分歧 模糊 讹传所造成的矛盾及疑团, 提出有考古史献为根据的厘 清和解答 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间, 西方文明以严谨 清晰 实证的方法, 间接的帮助佛教澄清了长久以来的困难与疑难, 也为充斥各种 既博杂分歧 相互对立, 又自相矛盾 之教派学说的佛教, 提出可验 可证 可信的 佛教思想史观 这不仅让佛弟子可依之而探求佛教初始时期的教说, 并藉此直探 释迦佛陀的本怀, 同时也强化了佛教的信仰基础, 为现代的知识分子, 打开了有根 有据的 入佛之门 西方各国学者的研究, 开启了西方学习佛法的大门, 西方的学佛者自此日渐增多, 如现今德国的佛教人口约有百余万人 由于西方文明重视以史献的传承史, 作为探寻 佛陀思想原貌的根据, 以避免佛教后期的新创思想, 误导了学法者对佛法的认识 所以, 将传承历史既古老又清晰可信, 同时传诵的形式又较为古老的南传巴利圣典, 称之为 原始圣典, 而当中所传诵的教法即被称为 原始佛法 由于西方的研究结果, 对于以传承宗派佛教为主流的亚洲佛教, 特别是汉传佛教圈, 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进而促使亚洲佛教各国的学者, 纷纷投入此一印度佛教传承史的研究, 中 日的佛教学者在长期的探究中, 终究承认了现代科学的史献证据, 进而开展了亚洲佛教之 回归佛陀本怀 的思潮 在此一思潮之下, 亚洲的佛教界, 对长久以来被宗派佛教的信仰与典籍, 轻视为 小乘 的 阿含圣典, 重新的正视其史献价值与思想内涵, 而 小乘 一词也不再是 理所当然 的 事实 了 不仅如此, 亚洲汉传佛教的学者, 更针对汉译藏经当中, 6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7 隨佛而行 印度部派佛教之各部派的传诵, 作进一步的研究与了解, 试图从与南传巴利圣典为同一源流的其他部派传诵中, 完整与确当的探知早期佛教的思想, 而目的是 寻觅释迦佛陀教法的原貌 在此一探寻中, 有着相当可贵的研究成果, 亚洲佛教学者的研究, 有许多是比西方的研究者更向前一步, 不仅确认了印度部派佛教共同传诵的四部古老圣典, 即 相应部 中部 长部 增支部 ( 相当于汉译四阿含 ) 当中, 以 相应部 ( 相当于汉译 杂阿含 ) 为四部的根本, 是四部中最早形成的圣典 当中所传诵之 修多罗 祇夜 记说 等三分相应教, 则以 修多罗 为最早, 祇夜 记说 则出于佛灭后百年间的增新 最为可贵与重要的发现, 是确认了在 修多罗 中, 以当中的 因缘相应 食相应 圣谛相应 界相应 蕴相应 六处相应 及 念处等道品相应 等七事 修多罗, 是为最古老的传诵, 是佛灭之初 第一次经典结集 的集成, 是佛教圣典传承的源头 此一研究结果, 立足于西方近代对佛教史献的研究, 更进一步的从汉译佛教史献中, 寻得初期佛教传诵形态的根据, 更进一步的确认了 原始圣典 的真实所在 然而, 现今所传诵的南传 相应部 与汉译 杂阿含, 虽是出于同一古老的传诵, 但却是部派分化以后的 部派诵本, 除了保有古老的传诵之外, 当中也包含着许多出于日后增新的部派见解与思想, 而早期佛教圣典的传诵多是 增新不去古, 所以两部形成 同中有异 的面貌 因此, 依着两部圣典当中的七事 修多罗 为本, 探寻两部传诵的共同说法, 并依此确认共通的古老传诵, 过滤后期的新说及部派义学, 进而还原及整治出统贯一致 前后相应 完整确当 次第明确的教法, 以此作为 佛陀教法原貌 的根据, 并依之修学而正向无上菩提 修学佛法毕竟不是纯属信仰, 也不能像过往的传统一样, 以传统宗派的部义教说为准, 忽视当中存在着诸多说之不通 对立矛盾的说法, 或者自以为是的 闭门造车 自由心证, 或是将许多融摄了印度神教及外道教义的传诵, 自作解释的一概了无分别 融通无碍的视如无物 这些存在于佛教的现实, 对于任何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来说, 都是学法上的障碍 因为学习佛法毕竟不是虔诚信佛 行善布施 发愿度生而已, 也不是修持禅定 持念咒语, 或是议论听闻许多 言之成理 的佛学就好, 直到两鬓白发 实无所证, 才依佛救度 求生净土 在传统的宗派世界里, 多少的佛弟子是视自己为求证正觉的学法者, 而非托附于信仰的泛泛信佛者, 如此信心满满 发心高远 陈义崇高的前进, 但一入宗派林立的佛教世界, 却为部义罗陈 教说歧异 自相拉扯的现实佛教所困, 而终以 念佛为务, 净土为归 居于多数了 试问 : 何以致此? 可叹多少深入佛门的老修行, 为此而延误一生! 佛法毕竟是由历史的 释迦佛陀所传授, 而人间的僧团也有着历史的传承, 终究是有道 有迹可寻, 修学佛法还是要以 佛陀的教法 为根据 探寻 原始佛法 的目的, 绝不是为了否定传统佛教, 而是为了回应与落实佛弟子的初衷 成就无上菩提 利益众生 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 在所著之 中国佛教研究史 一书中提出 : 我国自隋 唐以后, 佛学者以读小乘为耻, 阿含 束阁, 盖千年矣! 吾以为真欲治佛学者, 宜有事于 阿含 阿含 为最初成立之圣典, 以公开的形式结集, 最为可信 虽不敢谓 阿含 一字一句悉为佛说, 然所含佛语之多且纯, 非他经所及 阿含 实为一种言行录的体裁, 其性质略同 论语 梁启超在此书中又说 : 试以汉译四阿含与锡兰之巴利本相较, 当能发现诸多异义 他日若能将全世界现存之各种异文异本之阿含, 一一比勘为综合研究, 追寻其出自何部所传, 而因以考各部思想之异点, 则亦为学界之一大业也 可见在二十世纪初叶, 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已经注意到, 阿含 为最古老与可信的典籍, 而十九世纪末叶至二十世纪初叶, 日本学者对于印度初期佛教与原始圣典的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7

8 隨佛而行 研究, 即有相当深入与可贵的研究成果 其实中国古代的佛教学者, 比对佛教所传承之典籍的内容, 早已承认与接受 阿含 是佛教早期传诵的教法, 如隋天台智顗之 四教说 即判 阿含 为 世尊初始之教 由于古代学者无法求证于印度佛教之史实, 而受限于后世增新典籍的说法与学派思惟, 所以虽承认 阿含 为佛教之初始传诵, 但多以后世学派的立场, 评判 佛陀真传的 阿含 为 小乘 因此, 直到近二十世纪末叶, 阿含 圣典的探究, 以及对汉 巴之 阿含 的比较研究, 才真正为国人所重视, 为华夏佛教界所接受 由于现今承自部派佛教时期所传诵之四部 阿含 圣典, 不仅包含初始结集与佛灭后百年间的集成, 随着部派的分化, 各部派自部的思想与主张, 也会融入 增附于部派传诵的 阿含 中 在长久的流传中, 不同部派经由彼此影响与相互融摄后, 许多部派的 部义, 会发展成部派间共有的 义解, 此时由 部义 融入部派传诵的 新经说, 就变成部派间 共有的新经说 因此, 各部派传诵之 阿含圣典, 当中的共说有三种 : 一 第一次结集 集成的古老经法 ; 二 第一次结集 以后至佛灭后百年 第二次结集 间的增新传诵 ; 三 部派分裂以后, 经由部派 部义 的相互融摄, 而相近共说的 新经义 在这三种共说里, 只有 第一次结集 集成的教法, 才是真正可信的 佛法, 其余多是出于后世的增新 此外, 在菩萨道的典籍中, 则有更多后世的增新, 当中的义理有承续自部派之部义, 也有再创新的见解, 故多与初期佛教的思想不合 虽然这些新出的典籍, 也有益于世人, 但对于 佛陀教法的学习而言, 如不加以抉择厘清, 必将造成学习上的混淆及困惑 所以, 探寻 阿含 的学人, 需善知厘清古 新说法之差异, 否则只有徒受辛劳, 而难有真实的利益 若将南传五部巴利圣典一律信持, 则必陷于古 新传诵与部派义学之间的矛盾 ; 将各出自不同部派的汉译四部 阿含 全部纳受, 则有古 新传诵与不同部派思想混杂的问题 ; 若把南 北传诵之汉译四部 阿含 五部巴利圣典全然受持, 则古 新说法与不同部派义理交相揉杂混淆的问题更大 如再加上后世部派的论书义学, 则必似同将汉传八宗一律等持不疑, 最后学人只能信受一切说法皆对, 无法识知古 新之异, 而抉择出 佛陀之正道 因此, 探寻 佛陀教法的真义, 就不能不了解佛教圣典之集成与传承的历史, 当知 原始圣典 是针对经典史献的传承历史当中, 最初集成的传诵所作的定义, 而 原始佛法 是指依据 原始圣典 所建构的 佛陀之思想体系与实践方法, 这既不等同现今南传分别说系铜鍱部佛教, 也不就是汉传或藏传菩萨道 探寻 原始佛法 的意义与目的, 应当是现代的佛弟子, 藉由一切可行的努力, 在现有的佛教传诵中, 探寻可信 可验 可证的 佛陀所说法, 并依之修学而现证菩提 利益世间 Saddhammadīpa ( 正法之光 ) Saddhamma, 陽 正法, 真實的教義 Dīpa, 陽 1. 燈 2. 島 3. 幫忙, 支援 Dhamma dīpa, 形 法燈, 法島 ( 以法爲可靠的立足點 ) 註解 : 無 無格式變化詞 (indeclinable) 陽 陽性詞 (masculine) 形 形容詞 (adjetive) 8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9 - - - 古老經說 一大事因緣 節錄自隨佛法師之 相應菩提道次第 第一章 大事因緣 第一節 佛陀為滅除 老病死 而正覺 說法 佛陀出世與說法的緣由 皆為滅除老 病 死等三法 1.SĀ760 大正藏 雜阿含 760 經 參 346 經 增支部 十集 76 經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世有三法 不可喜 不可愛 不可念 何等為三 謂老 病 死 此三法 不可喜 不可愛 不可念 世間若無此三法 不可喜 不可愛 不可念者 無有如來 應 等正覺出於世間 世間亦不知有 如來說法 教誡教授 以世間有此三法 不可喜 不可愛 不可念故 如來 應 等正覺出於世間 世間知有如來 說法 教誡教授 諸比丘白佛 有道 有跡 斷此三法 不可喜 不可愛 不可念者不 佛告比丘 有道 有跡 修習 多修習 斷此三法 不可喜 不可愛 不可念 何等為道 何等為跡 修習 多修習 斷此三法 不可喜 不可 愛 不可念 謂八聖道 正見 正志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佛說此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古老經說 白話摘要 台灣 編輯組 SĀ760 大正藏 雜阿含 760 經 才有机会知道佛陀的教法和教诫内容 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中说法 此时 佛 在 场的 出家 人问佛 陀说 有 道 路 有实 践 方 陀告诉在场的出家人说 这世界上有三件事 令人 法 能根除这三件令人不欢喜 不爱乐 不愿想起的 不欢喜 不爱乐 不愿想起 是哪三件事呢 就是所 事吗 谓老 病 死 这三件事 令人不欢喜 不爱乐 不 愿想起 世界上若没有这三件令人不欢喜 不爱乐 不 愿 想起 的 事 则不 会有 如 来 应 等正 觉出现 在 世 上 世 界 上 也 不 会 有 人 知 道 如 来 的 教 法 和 教 诫 内 容 正因为世界上有这三件令人不欢喜 不爱乐 不愿想起的事 所以才有佛陀出现在世间 世上的人 佛陀告诉在场的出家人说 有道路 有实践方 法,能够练习 多加练习 就能根除这三件令人不欢 喜 不爱乐 不愿想起的事 什么是这条道路 什么是实践方法 能用以练 习 多加练习 根除这三件令人不欢喜 不爱乐 不 愿想起的事呢 就 是 所 谓 的 八 圣 道 正 见 正 志 正 语 正 业 正命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9

10 古老經說 古老經說讀後感言 台灣法源 大正藏 雜阿含 760 經或许对大多数的人而言, 人生中有苦有乐, 在许多人的生命经验中, 一些小苦小乐反而令其觉得增添生命的乐趣和变化, 更有许多人以突破生活上遭遇的苦难来满足其成就感 经常会听到, 人生就是如此, 起起落落是常态, 不执着 就好了 不执着 就好了? 现实人生中有三件事可没办法用 不执着 就搪塞过去 这三件事就是 老 病 死! 身体器官机能在经年累月的运转使用后, 不断的磨损, 造成生活上种种的不方便, 这些不方便直接影响着日常生活, 不只影响自己, 也影响着跟自己生活上息息相关的亲友 如果生理机能不平衡或心理遭打击后, 产生种种疾病现象 如果只是小病, 也够让我们折腾一阵子, 若真的是麻烦的大病, 那就不是单单自己遭受生不如死或没有尊严的痛苦, 连带生活周遭的亲友都会陷入身心的煎熬 若是传染病, 那照顾者还得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来照料病患 而死亡, 能令人失去自己以为拥有的一切 不论是遭逢意外的瞬间死亡, 或拖着等待死亡, 都无可避免的将改变自己所熟知的一切 死者如此, 和死者相 关的亲友, 越亲密者越是痛苦 老 病 死 这三种最为明显的痛苦, 同时也是人们最为无奈的痛苦 佛陀正觉出世的大事因缘, 就是因为世间有这三种众生避无可避的痛苦 ; 而佛陀说法教诫的核心, 正是为了根除 老 病 死 苦 佛陀的正觉出世, 就是因为经过对身心如实的观察, 并且实践由观察所得知的 灭除老病死苦的方法, 从而根除老病死苦 灭除老病死苦的方法, 佛陀明确指出就是 八正道 八正道 是以现况因缘关涉的观察做为基础, 得到 事事物物皆为在因缘相互影响中所呈现 的正确概念, 依着这正确的概念对现前一切如理思惟, 说适宜的话, 做适宜的事, 依着适宜且正当的工作谋生, 以着适宜的强度进行努力, 将注意力放在现前经验的身心实况上, 并观察其因缘关联性, 以及影响中相互的改变, 如此无时无刻地保持身心的安稳与宁定 老 病 死 既是我们无法避免的生命历程, 但若能时常的练习 八正道 的行持, 在经历 老 病 死 时, 将能减轻因为不正确的认知和执取所导致的 苦 10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11 - - - 佛史溯源 佛陀 與 阿育王 年代考證 Bhikkhu Vūpasama 隨佛法師 選錄自隨佛法師著 原始佛法與佛教之流變 2010 年 6 月初版 部份內容 佛教的教说传承 从部派分裂 僧团分流开始 佛教的教说就日益分歧 终致无以探知孰是孰非 对 于佛法的传承史 佛教各部派又多自尊本宗 各执一 词 也难以确定各派之分流竞胜 起承转合的确切缘 由及过程 这些问题不得解 则难以从初期佛教分化 史的确实内容 进而厘清与探知 佛陀之原说 并 真正的抉判部派分化的偏正及缘由 考证初期佛教史 的意义及目的 是为了抉择部派传诵之正 伪 进而 探知 还原 佛陀之原说 一 确立印度佛教史探的基点 佛教界对于阿育王的记载 主要是印度北方佛教 1 于公元前一世纪传出的 阿育王传 A.D 汉译 还有印度南方锡兰佛教于公元后四 五世纪传 2 出的 岛王统史 Drpavaṁsa A.D 及 大王统史 Mahāvaṁsa A.D 阿 育王传 是出自阿难系之北方上座说一切有部的记 载 而 岛史 则是优波离师承之南方分别说系铜鍱 部 的 传说 两者 的说 法差 距很 大 并 不一 致 根据 印度的历史记录多 从口传 难以清础确实 的年 阿育王传 的说法 阿 育王出 于佛灭 后约百 余年 代 而较为可资确定的时代记录 是始于阿育王 因 或百一十六 而南传的 岛史 却说阿育王出于 此 阿育王年代的确定 不仅是探究印度历史的时间 佛灭后约二百一 十八年 南 北佛教的说法并 无交 定标 同时也是确定 佛陀年代的基础 并且对于厘清 集 初期佛教演变的史承及缘由 有着相当重大的关连 性 由于牦清初期佛教演变的史实 有助于厘清佛教 教义演革的缘由与过程 并藉由 以史探经 以经证 史 的考证 可以探知佛陀教法的原貌 进而度越佛 教学派教说分歧的迷思 引摄世人复归 佛陀之道 所 以确定阿育王的年代 对于佛法的探究来说 是极为 重要的事 现今国际史学界对于阿育王的年代已经确定 考 证的主要根据是阿育王四种碑石刻文 4 十四章法敕 之第二 十三章 5 3 中 摩崖法敕 的内容 当中提及 当时波斯 安提奥普二世 Antiochus II B.C 埃及 土罗耶王 Tulamaya B.C 马其顿 安 提其那王 Aṁtekina B.C 希腊 阿利其修达 罗王 Alikyaṣueale B.C.272 circa.255 等诸国的五位国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11

12 - - - 佛史溯源 9 中 国 古籍 记 为 羯陵 王名称 所以藉由这几位国王的年代 即可推算出阿 天 爱 喜 见 王征 服 迦陵 伽 国 育 王 即 位 的 约 略 年 代 这 是 因 为 在 阿 育 王 的 法 敕 伽 由其地 捕虏 而移送之生类 有十五万之数 dhaṁmalipi, dhaṁmalipī 中 碑石刻文会载明当时是 于其处被杀有十万数 或 伤 病 而死者有几倍 于 阿育王灌顶 年后 所以可以推算出阿育王即位 此 由此以后 今既领迦陵迦国 天爱热心法之 的年代 由于西方五王年代的确定略有出入 史学界 遵奉 对于法之爱慕及行法之教敕 此即天爱对征服 公认约有二至十年的差距 并且认为以后不会再有甚 迦陵迦国之悔谢 于彼杀戮苍生 或死亡或移送 天 么大的改变了 所以史学界以阿育王的年代 作为推 爱对此一切感苦恼 又思虑与悲痛故 不论如何 定古印度历史年代的基准 天爱克己不伤害一切之有情 希望公平而柔和 然 天爱思惟 依法之胜利 此才是最上之胜利 如是 二 阿育王年代的确立 可见 阿育王是在征战迦陵迦国 Kaliṁgā 后 有感于 阿育王即位的年代 根据阿育王四种碑石刻文的 战争杀戮的惨烈 才真正的信从佛教转变成 以法治 推断 现今史学界公认约在公元前 年之 世 慈悲化民 的 法阿育 因此 阿育王皈佛的 间 在位约 36 或 37 年 时约 B.C 年 阿 时间 如果是铜鍱部所说的即位后第三年 而 小摩 6 育 王 皈 信 佛 教 的 时 间 如 依 锡 兰 岛 王 统 史 崖法敕 又指出信佛之初最多有二年余 或一年 是不 Dipavaṁsa 所说 是在即位后第三年 约 B.C.268 精勤 尔后亲近僧伽才转为精进 如是推算阿育王皈 265 年间 但根据现今阿育王所留之碑文的 小摩崖 7 佛且转为精勤的时间 应是在即位后约五或六年 那 法敕 来看 阿育王皈佛之初 有着一或二年多的懈 么试问 何以数年后 阿育王还会展开对迦陵伽国的 怠期 则有可能是在即位后第七年 约 B.C 征战 因此 阿育王皈佛的时间 如往前算 可能是 年 间 才皈佛 因为从 阿育王刻文 之 十四章法 8 在即位第七年之前 如是经过一年或两年多的懈怠 敕 的第十三章 来看 当中有 灌顶八年过后 而 才有可能在即位第八年征战迦陵伽国 并在惨烈的征 战杀戮后 转而悔悟精进 若往后推断 最晚当在迦 陵 伽 国 征 战 后 皈 佛 即 灌 顶 后 第 九 年 B.C 三 佛陀年代的确立 1. 周书异记 之古代星象传说 关于 佛陀的入灭及诞生的年代 国际史学界是依 阿育王的年代来推定 除此以外 佛教界各国则有许 多史献以外的推算说法 如中国古来有依星象推算的 传说 见 佛祖统记 卷二 10 周書異記 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 四 月八日 有五色光 入貫太微 遍於西方 太史 蘇由曰 有大聖人生於西方 穆王五十二年壬申 歲 二月十五日旦 白虹十二道 南北通貫 太史扈 多曰 西方有大聖人 終亡之相 12 正法之光 創刊號-再版 2010 年 7 月

13 - - - 佛史溯源 据汉代司马迁 史记 的记载 周昭王于即位后 佛涅槃後 優波離既結集律藏訖 即於其 第十九年 B.C.977 南征时溺死于汉水 何来昭王 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 以香華供養律藏 便下 二十四年 若据近代中国史学界的断代史研究来推 一點置律藏前 年年如是 優波離欲涅槃持付弟子 算 周书异记 的 周昭王二十四年 当是公元前 陀寫俱 陀寫俱欲涅槃付弟子須俱 須俱欲涅槃付 972 年 周穆王五十二年 当是公元前 925 年 弟子悉伽婆 悉伽婆欲涅槃付弟子目揵連子帝須 然而 周书异记 原是元魏的昙无最 在正光 目揵連子帝須欲涅槃付弟子旃陀跋闍 如是師師相 元年 公元后 520 年 为了驳斥道教伪造的 老子化 付至今三藏法師 三藏法師將律藏至廣州臨上 舶 胡 成 佛 经 争 论 佛陀 当 先于 老 子 才提 到 的传 反還去 以律藏付弟子僧伽跋陀羅 11 说 据 佛祖统纪 卷第三十六 法运通塞志 的 优波离 陀写拘 苏那拘 悉伽婆 目犍连子帝 记载 道教的 老子化胡成佛经 原是西晋成帝咸 须等五师 是优波离系分别说部宣说的律师师承 锡 康六年 A.D.340 道士王浮与佛教沙门白法祖辩论 兰大寺派承自分别说部的传诵 五世纪的觉音论师 佛道法义之高下 王浮屡辩屡败 愤而伪造 老子化 为了巩固锡兰大寺派的正统地位 将大寺派在公元前 胡成佛经 宣称老子携函关令尹喜 西入天竺 印 26 年 集成的分别说系传诵 从僧伽罗文改写为巴利 度 教化天竺人为 佛陀 立浮屠教 这是王浮为了 语的形式 并写出 清净道论 和律戒注解书 善见 尊道抑释 而编的伪史 后世佛教的昙无最才编造 律毘婆沙 因此 在 善见律毘婆沙 的流传中 周书异记 的传说 提出 佛先于老子 而予以驳 提到佛灭后的僧团 在每年安居期僧自恣日结束时 斥 老子化胡成佛经 在唐代也被引用来抑佛 宋 即在律本上注一点作记 以此记别为佛灭后已经多少 代因为受到外族的侵略 所以出于汉族信仰的道教 年 此一作法 传说是由优波离将起始点记之律本 依然受到皇家的重视 直到元代以后 因为是外族统 四传至目犍连子帝须 往后律承代代传续不绝 而辗 治 人数少的蒙古人 极力拉拢边区少数民族联合统 转传至觉音 再传至广州交付予僧伽跋陀罗 永明七 治汉族 而新疆 西藏地区多信奉秘密菩萨道 所以 年 A.D.489 当僧伽跋陀罗译出 善见律毘婆沙 元代崇仰密教 如此一来 造成宋代时崇汉抑胡的道 时 也在当年僧自恣日结束 继续注点作记 当时共 教 全真教失势 而利用汉民族 崇汉抑胡 的心 计有 975 点 后为庐山弘度律师得知此一年月计数 理 作为宗教斗争手段的的伪经 老子化胡成佛 而作为 佛陀年代的推算根据 如是可见 此一传说是 经 才被蒙古人彻底焚毁 禁止流传 出自公元后五世纪的锡兰大寺派 主要的目的 是为 了在大寺派与无畏山寺派的竞争中 让大寺派成为锡 2.托付于圣弟子的 众圣点记 传说 除了中国的 周书异记 以外 还有为南方分别 说系铜鍱部传说的 众圣点记 据中国 历代三宝 12 记 卷十一的记载 众圣点记 原是锡兰铜鍱部 的 传 说 在 齐 永 明 六 年 A.D.488 由 僧 伽 跋 陀 罗 Saṃghabhadra 僧 贤 译出 善见律 时 附于 善 见律 而传来的汉地 而坐船至广州 将 善见律 付予僧伽跋陀罗后 即返回的三藏法师 有可能就是 善见律毘婆沙 的作者 觉音论师 众圣点记 是附于 善见律 之律师传承的传说 据称 兰佛教的正统 公元五世纪 锡兰在编写的佛史传说 中 为大寺派传诵的戒经作批注的觉音论师 也成为 律师传承的一代宗师 然而 初期佛教时代 僧团是以忆持传诵的方式 为主 尚无有确切完整文字形式的经 律诵本 何来 律本可以作记呢 若依南方分别说系铜鍱部之 众圣 点 记 的 说 法 推 算 则 佛 当 灭 于 公 元 前 486 年 此则约合于铜鍱部之 岛史 的主张 南传 岛史 是以佛灭后 218 年作为阿育王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13

14 - - - 佛史溯源 即位的年代 而阿育王的年代经学界考证 约在公元 節 光潤鮮白皎徹中外 其肉舍利如大真珠 色帶紅 前 年 如此得到佛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 縹 每歲至如來大神變月滿之日 出示眾(即印度十二 年 恰合于 众 月三十日當此正月十五日也) 此時或放光 或雨花 圣 点 记 的 推 算 因 此 出于 公 元 后 四 五 世 纪之 僧徒減千人 少於千人 善见律毘婆沙 及 岛史 以及五世纪末的 众 圣点记 都是出自锡兰的传说 也都是以佛灭于阿 育王前 218 年为准 13 是认为佛灭于公元前 的内容所推算的 结果 此一年代推论 比起南传 岛史 及 善见律 毘婆沙 的说法 多了约 60 年 若据公元后七世纪 玄奘所著之 大唐西域记 的内容来推断 这应该和 锡兰无畏山寺派的僧众有 关 见玄奘 着 大唐西域 记 15 之 新菩萨道 自称大乘 为主 部派佛教为辅的学 与 上座部 共同组成的教派 而是指出于传统佛教 现今南传佛教斯里兰卡 缅甸 泰国各国所采用 年 这是依印度 菩提伽耶碑记 玄奘指称的 大乘上座部 是信奉出于公元后 派 由于 大乘上座部 的说法 并不是指 大乘 3.出于 大乘 菩萨道 的传说 的佛教纪元 習學大乘上座部法 卷八 大乘 菩萨道 思想的 上座部 这才形成玄奘 所称的 大乘上座部 锡兰无畏山派虽守持传统部 派佛教分别说部的律戒 却又信仰方广学说的 大 乘 菩萨道 才会被称为 大乘上座部 根据 大 17 唐西域记 的记载 当时除了僧伽罗国 今斯里兰 卡 以外 印度本土的摩揭陀国 Magadha 羯陵伽 国 Kaliṅga 跋禄羯呫婆国 Bhārukacchā 苏剌陀 国 Suraṣṭra 等 都是兼习上座部与方广学说的 大 昔者南海僧伽羅國 其王淳信佛法發自天然 有 族 弟 出 家 想 佛 聖 跡 遠 遊 印 度 寓 諸 伽 藍 王 曰斯事甚美聞之何晚 沙門 曰 又同时信受 大乘 菩萨道 的教说 变成一种揉杂 菩提樹 者 去 來 諸 佛 咸 此證 聖 考 之異 議 無 出 此 謀 王 於是捨國珍寶建此伽藍 以其國僧而修供養 乃刻銅為記 故此伽藍多執師子國僧也 乘上座部 无畏山寺派既信受 大乘 菩萨道 的教说 何 以还会坚持分别说部的律戒呢 由于 大 乘 菩萨 道 是出于公元前一世纪的新教派 从公元前一世纪 到公元后四世纪 大乘 菩萨道 发展出不同于传 统佛教的新教说 但此一时期还未有具体合乎自派思 公元 330 年时 锡兰的麦加瓦马王 Meghvama 想的律戒 造成信奉 大乘 菩萨道 的出家者 多 向印度沙姆陀罗笈多王 Samudragupta 以传统部派佛教的律戒为依止 直到公元后四世纪 请求提供土地 让锡兰能在印度建立安顿旅印锡兰僧 大乘 菩萨道 的无着论师写出 瑜伽师地论 以 伽的僧院 而地点即选在菩提伽耶的大菩提寺旁 此 后 当中的 菩萨地持品 才独立出来 发展出 大 即摩诃菩提僧伽蓝 Mahābodhi-saṁghārāma 或称大 乘 菩 萨 道 出 家 受 戒 的 依 止 菩 萨 戒 瑜 伽 戒 菩提寺 大觉寺 Mahābodhi-vihāra 此寺后多为锡 本 因此 公元四世纪以前 锡兰无畏山寺派受到 兰无畏山寺派的僧众住于其中 唐玄奘将锡兰无畏山 南印龙树学派的影响 虽然信受了 大乘 菩萨道 16 寺派 Abhayagiri Vihāra 称为 大乘上座部 见 大唐西域记 卷八 菩提樹北門外摩訶菩提僧伽藍 其先僧伽 的教说 但一直以传统部派佛教的律戒为主 成为揉 杂 大 乘 菩 萨 道 及 上 座 部 事 实 上 是 分 别 说 部 律戒的学派 羅國王之所建也 庭宇六院 觀閣三層 周堵垣牆高 印度菩提大塔北方 僧伽罗国 锡兰 寺院中的 三 四 丈 中 有 如 來 舍利 其 骨 舍 利 大 如 手指 大乘上座部 无 畏 山 寺 派 僧众 将印度新 起之 14 正法之光 創刊號-再版 2010 年 7 月

15 - - - 佛史溯源 大乘 菩萨道 的佛陀年代传说 18 作为佛陀时代 传受此一说法者 还有大众部末派的 分别功德 23 的根据 并将此说传入于锡兰 锡兰的大寺派与无畏 论 卷三 山 寺 派 经 历了 长达 数百 年的 争 竞 互有 盛 衰 消 阎 浮 提 公 元 二 世 纪 时 大 乘 菩 萨 道 之 马 鸣 长 这 才 造 成 承 袭 自 锡 兰 铜 鍱 部 大 寺 系 统 Mahā- Aśvaghoṣa 的 大庄严论 卷九 vihāra 的 南 传 佛 教 诸 国 普 遍 信 受 已 揉 杂 新 出 之 般涅盘后百年 阿输伽王时 公元三世纪时 大乘 大乘 菩萨道佛元说 的锡兰传闻 南传佛教诸国 菩萨道之龙树 Nāgārjuna 的 大智度论 卷二 不知此一说法 实出自 新菩萨道 的传说 又在不 佛灭度后 初集法时亦如佛在 后百年阿输迦王 知阿育王的确实年代下 也无法获知此说不合于锡兰 作 般 阇 于 瑟 大 会 诸 大 法 师 论 议 异 故 有 别 部 名 19 大寺派传出之 岛史 及 善见律毘婆沙 相当南 传的 Samanta-pāsādikā 的推算结果 因为依 善见律 毘婆沙 及 岛史 的说法 是主张 佛陀灭于阿育王 前 218 年 依此来推算佛灭的年代 应是在公元前 486 年 如此相较于公元前 年的说法 则差距了约 60 年 另外根据中国法 显 20 的记载 住在锡兰无畏山寺两年间 A.D 曾闻得 如来 泥洹已来一千四百九 十七 岁 的说法 如此推算得佛灭于公元前约 1090 年 这 是在 岛史 与 菩提伽耶碑记 以外的其他传闻 由此可见 南传铜鍱部对于佛灭年代的说法 在公元 五纪时 就已经紊乱了 昔佛去世后 百岁时有阿育王 典主 24 于释迦文佛 25 字 如此可见 印度大陆的佛教 上座部 大众部 及大乘菩萨道 多是传信此一说法 目前南传佛教所传 认为佛灭后 218 年阿育王治 世 这是出于锡兰铜鍱部 Tāmraśāṭīya 善见律毘婆 沙 及 岛史 的说法 但这两部都是公元后四 五 世纪传出的作品 比起 阿育王传 及 十八部论 的著作时代 要迟上近五百年的岁月 此外 阿育王 出于佛灭后 218 年 在部派佛教诸部中 只有锡兰铜 鍱部抱持这样的说法 而印度大陆诸部派则无有此 说 所以 北方上座说一切有部的传诵 是比南方铜 鍱部的说法 来得更为古老与可信 5.验证僧团师承与王统的说法 4.出于部派的记录 在佛教内的传说中 佛灭的年代有南 北两派不 同的说法 北方上座说一切有部的传诵 分别是佛灭 百年后或佛灭后 116 年时 华氏城有阿育王治世 当 时僧团发生分裂的说法 这是出于公元前一世纪北印 21 佛教流传的 阿育王传 22 及世友的 十八部论 阿育王传 佛言 佛陀与阿育王相隔的时间 到底是北方佛教传说 的百余年呢 或是锡兰说的 218 年呢 现今比较可资 依靠的推算法 是以印度王统及僧团传承记录 两方 面来推算 佛陀时代至阿育王的时间了 据北方说一切有部的师承传说 佛灭后至阿育王 之间 有阿难 商那和修 优波鞠多 而锡兰的师承 传说 则有优波离 陀写拘 苏那拘 悉伽婆 目犍 我若涅槃百年之後 连子帝须 如依僧团师承来看 阿育王出于佛灭后百 此小兒者當作轉輪聖王四分之一 於花氏城作政 余年的说法 应较为合理 如依锡 兰传说的王 统来 法王號阿恕伽 分我舍利而作八萬四千寶塔 饒益眾 看 从佛灭后至阿育王之间有十王的承续 似乎佛灭 生 于阿育王前 218 年较为可信 十八部论 佛滅度後百一十六年 城名 过去史学界对这两种立论 皆有支持者 过去西 巴連弗 時阿育王 王閻浮提匡於天下 爾時大 方的学者多缺乏汉译资料的研究 而以为南传之说可 僧別部異法 信 但日本的学者平川彰博士 则多能参照汉译资料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15

16 - - - 佛史溯源 26 来比较研究 主张北方之说较为可信 认为 在叙 述佛教教团的发展时 二一八年说其实是不可能 近代汉传菩萨道印顺法师的研究 27 参照了汉译资料 与欧美史学界的研究结果 对于南方佛教的王统说 法 作出了相当清础的指正 对于锡兰佛元的说法 28 印顺法师在著作的 佛教史地考论 中 认为 二 百十八年说 确为一古老传说 而锡兰传的印度王统 编年 实与锡兰王统 五师传承的编年一样 都是为 了证实这一传说 而任意编纂成的 阿育王之祖父 孔雀 Maurya 王朝的开创者旃陀 罗笈多 Candragupta 原为难陀王朝 Nanda 时 受命领兵对抗东征印度的亚历山大军队 当亚历山大 死于西返途中 旃陀罗笈多趁机扫除西北印之亚历山 大残余势力 并回军消灭 难陀王朝 建立孔雀 王朝 29 由于亚历山大的年代是清楚 确定 以亚历山大 的年代为基准 也可推定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 阿育王的时代 还有印度王统列序的时间 进而确定 佛陀与阿育王相隔的时间 如是即可确定佛陀的年代 了 在 南 传 岛 史 中 佛 灭 百 余 年 之 迦 罗 输 柯 kālasoka kāla 义为 黑 意指恶阿育 为修修那迦 Susunāga 之子 而修修那迦创立了悉苏那伽王朝 由 于悉苏那伽王朝创立于频婆娑罗王 Bimbisāra 以前 而 频婆娑罗王是悉苏那伽王朝的第四代君王 所以 岛 史 将修修那迦说成佛灭百余年迦罗输柯之父 显示 出 岛史 传说的印度王统有误 印大陆古来对阿育 王的说法 认为阿育王在统一中印 信佛以前 是残 暴不仁的君王 故将此时的阿育王称为 黑阿育 而统一中印 信佛以后 阿育王成 为仁民爱物 的君 主 所以将此时的阿育王称为 法阿育 又根据耆 那教的记录 消灭悉苏那伽王朝的难陀王朝 创立于 大雄 Mahāvīra 涅盘后六十年 而大雄死于佛陀前后不 久 难陀王朝的国祚有二十二年 再加难陀王朝之后 的孔雀王朝 Maurya 之旃陀罗笈多 Candragupta 与频 头沙罗 Bindusāra 最多不过一百二十余年而已 此 16 正法之光 創刊號-再版 2010 年 7 月 取材自维基百科 / 公元前 1 世纪-公元 1 世纪的转轮圣王像 (很可能是阿育王) 来自安得拉邦 Amaravati 现存于巴黎吉美博物馆 外 悉苏那伽王朝末代十王共传的二十二年 印顺法 师认为是 悉苏那伽王朝末代十王与新立的难陀王朝 同时并立 因为新 旧王朝并立相争于世 而同为 后起的孔雀王朝所灭 所以难陀王朝才会一样只有二 十二年 此一推 断是相 当合理 也合乎 史实 因此 岛史 所记佛灭百余年的迦罗输柯 以及佛灭二百 余年的阿育王 应是 岛史 误将印度对阿育王信佛 前后的不同称呼 误传为不同的两个阿育王 而实为 佛灭百余年的同一阿育王 由此可知 锡兰之南方分 别说系铜鍱部 传出于公元后四 五纪的 岛史 对于阿育王年代的说法 应是不可靠的误传 此 外 依 照 锡 兰 的 岛 王 统 史 史 大 王 统 的记载说 从佛灭后百年到二百年 佛教僧团 分裂为十八部 如果阿育王的时代是佛灭二百余年 而僧团又已经分 为十八部 那么何以在 阿育 王刻 文 中 未见诸部派的名称 如果僧团已分化为十八 部 阿育王又何必劝说僧团不要分裂 因此 佛教十 八部的分化完成 应不可能在阿育王以前

17 - - - 佛史溯源 6.锡兰传说的疑问 据 岛史 所说 铜鍱部所传的 论事 是佛 灭二百余年的阿育王时代 因为 外道附佛 造成佛 教的紊乱 僧团为了屏除外道 才由宣称 佛是分别 说者 的目犍连子帝须 Moggaliputta tissa 举行合于 自部思想的结集 并作成 论事 但根据 论事 中论破的对象来看 当中不仅包括北方上座系说一切 有部 说因部 犊子部 正量部 贤胄部 印大陆 分别说系饮光部 化地部 还有大众系的大众部 鸡 胤部 说大空部 北道部 此外 由阿育王时代大众 部的大天 传化于东南印形成的制多部 在后世分化 出的东山住部 32 及西山住部 也出现在 论事 的论 破 对 象中 由于 东山 住 部 西山 住 部 以 及说 因部 说一切有部 犊子部 正量部 贤胄部 北道部 等 多是佛灭后二百至三百年间的支派 所以可以推 佛灭百余年的 五事异法 误认是同一事件 如果 真是如此 那么锡兰佛教传说的紊乱 有可能是将不 同时代与地区的五大事件 误认是同一事件的缘故 这五大事件分别为 1 佛灭百余年阿育王时 毘舍 离僧团之大天举 五事异法 2 佛灭百余年阿育 王时 僧团为了 五事异法 起争端 分裂 3 佛 灭百余年阿育王时 目犍连子帝须召集分别说之结 集 优波离系分出分别说部 4 佛灭约二百年 大 众系南印大天制多派支部 有外道出家之徒众再举五 事 5 佛灭约二百年 南印大天徒众的分裂 如是 发生在不同时代 地域的五大事件 全都被串连成阿 育王时代的事了 这才会说阿育王出于佛灭二百余 年 有外道附佛 分别说者目犍连 子帝须为净 化僧 团 而举行结集作成 论事 而 论事 中有南印 大天制多派分支西山 东山等部 见 论事 的完成 是佛灭后近三百年 佛教各部派 锡兰分别说系铜鍱部应当是为了合理化时代 事 多已分化完成的 时代 不应是阿育王 的时代 基于 件错置的混乱 才会将阿育王信佛修法的前与后 被 论事 虽然提及分别说部的部义 但同出于分别说 分别称为黑阿育 法阿育的说法 分别改说是佛灭后 系而弘化于印大陆的化地部 法藏部 饮光部 却只 百余年的黑阿育 以及佛灭后二百余年的法阿育 如 传 舍 利 弗 阿 毘 达 磨 而 不 传 论 事 可 以 推 知 是原本同一阿育王 就变成不同时代的两位阿育王 论事 虽有可能是出自目犍连子帝须的传作 但是 了 由传法于锡兰之分别说系诸师所传作及完成的可能 性 应当远远大于出自目犍连子帝须 论事 初传 7.佛陀年代的确定 时应当不像现今的完备 传说公元前 232 年 摩哂陀 近代学者依古代传记 以及对近代发现的阿育王 在锡兰传授分别说部三藏 有可能在此时创作或补充 石 刻 铭 文 的 研 究 在 石 柱 法 敕 中 的 憍 赏 弥 此论 或者是锡兰大寺派举行结集时 公元前约 Kosambī 法敕 以及 小石柱法敕 中的桑琦法 35 敕 Sāñcī 阿 育 王 在 此 建 塔 现 今 此 地 存 有 桑 琦 佛 36 塔 沙如那陀法敕 Sārnāth 古 昔之 鹿野 苑 都 年 也可能再作补充 除了锡兰分别说系铜鍱部传说 佛灭约二百年余 时 有外道邪说入于佛法以外 北方上座也传佛灭约 二百年 南印的大众部有 外道大天出 家并重提 五 事 33 有 不得破僧 及呼吁 僧团和合 的敕令 见沙如 那陀法敕 因而分裂为制多山部 西山住部 东山住部 雖任何人亦 不得 破僧 若比丘或比丘 等六部 由于大 众部分 化之诸 部名称 见于 论事 尼而破僧者 皆令著白衣 不得住精舍之處 中 而 锡兰 又 传 外道 附 佛 促 使分 别说 部举 行结 天愛如是昭 集 并作成 论事 所以公元四 五世纪的锡兰佛 教 有可能将佛灭约二百年南印大众部的争端 以及 如是可知当时的佛教界 的确有论诤与僧团不能 和合的事实 这隐合于锡兰华氏城Pāṭiliputta淘汰附佛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17

18 - - - 佛史溯源 37 之 贼住 比丘 的传 说 根据 摩诃 僧祇 律私 记 所 载 尊者 優波 鞠多 語提多迦言 子 佛以 阿難以法付我和上 法付囑迦葉 迦葉以法付囑阿難 佛泥洹後 大迦葉集律藏為大師宗 具持八萬 法藏 大迦葉滅後 次尊者 阿難 亦具持八萬法 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以法付我 我今以法付囑於 汝 藏 次尊者末田地 亦具持八萬法藏 次尊者舍那婆 北印 阿育王传 的记载 佛灭后约百年 末田 斯 亦具持八萬法藏 次尊者優波崛多 世尊記無 地 摩田提 教导罽宾民众种植郁金香花营生 促使 相佛 如降魔因緣中說 而亦能具持八萬法藏 於是 罽宾人感念佛恩 而仰归佛法 顺利开 教于罽宾 见 遂有五部名生 阿育王传 卷四 41 阿难系是经由阿难传商那和修 罽宾传说阿难晚年 尊者阿難欲入涅槃 即時大地六種震動 時雪 有旁传末田地 商那和修传优波鞠多 而阿育王时代 山中五百仙人 彼仙人中有一導首 將五百仙人 的阿难系上座长老优波鞠多 在后世被传说为 无相 翼 從 而 來 至 阿 難 所 敬 禮 其 足 合 掌 而 言 聽 我 出 38 好 佛 另在说一切有部的记载中 阿难系第三 家 尊者阿難化彼河水變成金地 乃至五百仙 传优波鞠多之后 佛教分化为五部僧团 此见公元后 人出家皆得羅漢 是諸仙人在恒河中受戒故 即 二世纪 阿难系迦湿弥罗重论之说一切有部传诵的 名為摩田提 尊者阿難語言 世尊以法付囑於我 39 达磨多罗禅经 卷上 如來泥曰未久 阿難傳其共行弟子末田地 末田地傳舍那婆斯 此三應真咸乘至願 冥契于昔 功在言外 經所不辯必闇 軏無匠孱焉無差 其後有 優 波 崛 弱 而超 悟 智 紹世 表 才 高應 寡 觸 理從 簡 八萬法藏所存唯要 五部之分始自於此 摩诃僧祇律私记 及 达磨多罗禅经 提到的 师承列序 是出是公元二世纪以后的新说一切有部 略不同于公元前一世纪之 阿育王传 的说法 根据 公 元 前一 世纪 原说 一切 有部 之 阿 育王 传 的说 法 阿难是传法于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再传于优波鞠 40 多 见 阿育王传 卷四 卷六 尊者阿難語商那和修 佛以法付囑尊者迦 葉 迦葉以法付囑於我 我今欲入涅槃 汝當擁 護佛法 摩突羅國有優留曼荼山 當於彼立塔寺 時 有長者兄弟二人 一名那羅 二名拔利 佛說此二檀 越 當於此優留曼荼山造僧房阿練若處 摩突羅國有 長者名鞠多 當生一子名優波鞠多 汝好度使出 家 佛記此人 我百年後當大作佛事 商那和修答 言 唯然受教 18 正法之光 創刊號-再版 2010 年 7 月 而入涅槃 我今亦付囑汝之佛法而入涅槃 汝等當於 罽賓國中豎立佛法 佛記 我涅槃後當有摩田提比 丘 當持佛法在罽賓國 尊者 摩田提 將無 量人來入此國 自安村落城邑 摩田提將人飛向香山 中 欲取鬱金種來至罽賓住之 在南传 岛王统史 第七章 42 的记载 阿育王之 子摩哂陀出家受具足戒的戒师 就是罽宾的开教大师 末阐提 末 田地 因此 公元前一世纪的说一切有 部 对于佛灭后百年北印犍陀罗 罽宾 后世又译称 43 迦湿弥罗 的开教大师末田地 末阐提 基于尊重 的缘故 而推崇为阿难入灭前的旁传 阿育王时代部派初分 阿难系起而抗拒优波离系 的 异说 当时阿难系的优波鞠多 尽力维持传统 的 经说教法 佛灭后250年 阿难系上座部学众迦 旃延尼子 受到优波离系的影响 作 发智论 改变 传统经说教法 阿难系上座部遂分化为重经之雪山 部 以及重论之说一切有部 此时 重论的说一 切有 部 弘化于原阿难系的化区 约从摩偷罗至西北印犍 陀罗 罽宾 一带 而依经的原上座部学众 则避往 喜马拉雅山今尼泊尔一带为雪山部

19 - - - 佛史溯源 公 元 前 二 世 纪 末 叶 佛 灭 后 250~300 年 间 B.C.137~87 原说一切有部再分裂为南方犊子部 及北方新说一切有部 再分化后的北印新说一切有 部 逐渐的朝向犍陀罗东方的迦湿弥罗 也 被称 为罽 宾 发展 公元二世纪后 迦湿弥罗新说一切有部 实 不同于公元前的原说一切有部 公元二世纪以后 发 展于迦湿弥罗 传出 达磨多罗禅经 的新说一切有 部 应是为了和兄弟部派的犊子部 竞争 原说一切 有部 的正统地位 才特别推崇罽宾 此时罽宾亦兼及 迦湿弥罗 开教者末田地的地位 从过去阿难旁传于末 田地的说法 改说是阿难直传予末田地 再由末田地 传法予原是阿难嫡传的商那和修 舍那婆斯 此一改 说的师承 在汉地后译的 阿育王经 中 也作了同 样的修改 当然这种师承 的叙述 并不是真实 的史 实 这多少是 新有部 为了尊崇己宗 才将原说一 切有部与再分化后的犊子部 共同尊崇的阿难系第二 师商那和修 改变为迦湿弥罗 新说一切有部 之第 二师末田地的再传 而目的应是为了自尊为犊子部的 母部 据 摩诃僧祇律私记 及 达磨多罗禅经 的记 传 宣化于阿育王时代之阿难系第三师的优波鞠多 44 之后 佛教分化出五部僧团 包括 阿难系之原 上座 部 由优波离系之分别说部分化出的化地部 弥沙塞 部 法藏部 饮光部 以及优波离系的大众部 共 成为五部僧团 关于五部僧团的分化 另在汉地吴支 45 谦的 法句经序 A.D.230 中也有提到 可知 阿育王时代的僧团应有大事发生 并造成佛教 的大分裂 根据世友着真谛译 部执异论 的记载 佛灭后 116 年阿育王的时代 佛教发生 五事异法 的大论 争 造成僧团的分裂 当时阿难系反对 五事 优 波离系毘舍离僧团赞成 五事 而优波离系优禅尼 之 分别说 僧团则采折衷立场 僧团从此分裂为阿 难系之上座部 优波离系毘舍离僧团的大众部 优波 离系优禅尼僧团的分别说部 由于优波离系分别说部 受到阿育王的支持 使得部派的发展大为顺利 遂率 先分化成化地部 弥 沙 塞 部 法藏部 饮光部等三 部 这才形成优波鞠多及阿育王时代之后的五部僧 团 佛灭后约 250 年 五部僧团已再分化 阿难系分 化为雪山部与说一切有部 说因部 而大众部已辗 转再分化成九部 或十一部 加上分别说系三部 即 有十六部 连阿难系与分别说之母部算上 约有十八 部 这约合于南传 岛史 所载 佛灭后二百余年 佛教分裂为十八部 因此 锡兰分别说系铜鍱部编传的 岛史 将 护持佛教的阿育王 说是出于佛灭后 218 年 是不如 北印阿难系以阿育王出于佛灭后 116 年的传记 来得 古老及可信 现依阿育王的年代来推算 佛陀年代 得 知佛陀入灭于公元前约 387 年 正觉于公元前约 432 年 佛教一向是以现今为 佛灭后多少年 作为尊 崇 忆念 佛陀的表征 这确是一种值得实行的方法 四部阿含 佛去世後阿難所傳 卷無大小 皆 然而 若依 佛陀的教法而言 悉达多之为 佛陀 稱聞如是處 佛所在究暢其說 是後五部沙門 各 是因为 明见十二因缘法 成就 四圣谛三转 十 自 鈔 眾 經 中 四 句 六 句 之 偈 比 次 其 義 條 別 為 二行 佛陀 绝不是出生时 即已预定此世必为 品 故曰法句 正觉者 这是后世揉杂了 印度传统宿 命信仰的 本 从阿难系说一切有部 达磨多罗禅经 及 摩诃 缘 传说 实不合于 缘生 无常 的正统佛法 对 僧祇律私记 的记载中 优波鞠多时代的僧团应有大 于佛弟子的依止处 佛陀教导 当作自洲而自依 当 事发生 而优波鞠多与阿育王为同一时代 又是阿难 作法洲而法依 当作不异洲 不异依 46 并教诫弟 47 系说一切有部 阿育王传 还有优波离系分别说系 子 佛灭后 当以四念处为依处 是谓 应以自 铜鍱部 善见律毘婆沙 所可以探知的事实 如是 为洲 以自为依处 不以其他为依处 以法为洲 以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19

20 - - - 佛史溯源 法为依处 不以其他为依处 则于勤学者中 乃我最 批注 上之比丘 因此 世间不会因为 佛陀入灭 就失去 1. 阿育王传 是由罽宾 犍陀罗 说一切有部传出的作 最胜的依靠 只要 佛陀的教法还流传于世间 即如 佛 品 根据当中三恶王毁坏佛教的记载 可推知本传应为 陀住世无异 佛弟子如能奉行 佛陀的教法无误 则能 公元前一世纪末叶的作品 阿育王传 在汉地有三种 令正法广传久住 如同 佛陀正觉宣法于世 译本 依 佛法 而 言 佛 教应 当考虑 以 佛陀 之正 觉年 代 为准 作为显现 佛出世间之真义 并宣示世 人 虽然 佛陀已经入灭 但正法依然传世未绝 如声 1. 阿育王传 七卷 参 大正藏 T50 p.99.1 见 历代三宝记 阿育王传 在西晋惠帝时 公元 后 年 初传入汉地 由安息 伊朗 三藏 安法钦译出 闻弟子能 依法依律 奉行不逾 即如 佛陀住世无 2. 无忧王经 二卷 参 大正藏 T2 p.161.2, p 异 如是而说 佛陀正觉后 正法传续至今约 2442 见 历代三宝记 刘宋元嘉中 公元后 年 公元 2010 年 年 求那跋陀罗 Guṇabhapāla 译出 现被误编为 杂 阿含经 50 卷当中的 23,25 卷 3. 阿育王 经 共十卷 参 大正藏 T49 p.45.1, T50 p 见 历代三宝记 梁武帝天监十一年 公元后 512 年 扶南三藏僧伽婆罗 Saṅghapāla 译出 2.见 岛史 之目次的说明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 大藏 第 65 册 p.1 p.6 岛 史 含 有 二 种 史 诗 本 一 岛 王 统 史 Drpavaṁsa 编纂于公元 年之间 二 大 王 统 史 Mahāvaṁsa 是 由达 多 斯那 Dhātusena A.D 王 在公元 459 年请他的叔父摩诃那 摩 Mahānāma 由法称 Dharmaśreṣṭhin 达摩气如谛 编纂于公元五世纪末叶 3.见 阿育王刻文 目录 醒悟译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 南传大藏 第 70 册之附录 p.1 12 在印度现今已发现的 阿育王刻文 共有四类 1.摩崖法敕 有十四章法敕 别刻法敕 2.石柱法敕 此等法敕分别刻在 A.提利陀普罗 DelliToprā 石柱 B.提利弥罗陀 Delhi-Mīraṭh 石柱 C.罗宇 利耶阿罗罗智 Lauṛiyā-Ararāj 石柱 D.罗宇利耶兰单加 利 Lauṛiyā-Nandangaṛh 石柱 E.兰普如瓦 Rāmpurvā 石柱 F.阿兰哈婆多库赏 Allāhābād-Kosam 石柱 此 石柱原存于阿罗哈婆多市 以上六地石柱共通者为六 章法敕 只存于提利陀普罗石柱者有第七章法敕 阿兰 阿育王刻文敕令分布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哈婆多库赏石柱则刻有关于王后之法敕与憍赏弥法敕 3.小石柱法敕 删至 Sāñcī 沙如那陀 Sārnāth 蓝毘 20 正法之光 創刊號-再版 2010 年 7 月

21 - - - 佛史溯源 尼园 Luṁbinī-vana 尼迦利沙迦如 Nigālī Sāgar 等地 第三洞院刻文的 末后 特别刻有卍字 参 阿育王刻 之石柱法敕 文 正文 p.85 注 4 4.小摩崖法敕 迦如迦达婆罗多 Calcutta-Bairāt 法敕 笔者注 卍字是印度耆那教所用的神圣符记 但在原 A.D.1840 年发现 婆罗婆如 Barābar 丘之洞院刻 始佛教时代是不用此种符号 文 A.D.1847 年已为洞院学者所知 小摩崖法敕是 见 阿育王刻文 正文 p.2 之注 2, 参正文 p 分别刻于不同地方之岩壁上的刻文 分别为 A.如普那 阿育王刻文 中多见 天爱 喜见王 Devānaṁpiya 多 文 Rūpnāth 略 称 R A.D.1871 即 公 表 刻 文 括 Piyadasi lāja 之文 天爱 指为诸神所爱 诸天所 本 B.沙哈斯罗无文 Sahasrām 略称 S C. 婆 亲者 喜见 是有欣喜亲见 面容的意思 由 于公元 伊罗多文 Bairāṭ 略称 B D.摩斯奇 Maski 略 1915 年玛须奇在南印摩伊 苏如之尼 沙无领的 摩斯奇 称 M 由玛须奇在 A.D.1915 年发现 此文特别记有 村 发现之小摩崖法敕的断片中 有天爱阿育之刻文 天爱阿育 之阿育王名 为其它阿育王刻文所无有 此为其他阿育王刻文所无有的词语形式 遂确证此 文 E.普 罗 夫 摩 奇 利 Brahmagira 略 称 等为阿育王刻文 Br A.D.1892 年发现 文 F.西兹达普罗 Siddapura 略 4.见 阿育王刻文 中十四章法敕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 称 S A.D.1892 年发现 文 G. 奢提因迦罗迷西由 译南传大藏 第 70 册附录之 阿育王刻文 之 p.1 瓦 罗 Jaṭinga-Rāmeśvara 略 称 J A.D.1892 年 发 p.35 现 文 5.见 阿育王刻文 中十四章法敕之第二章及第十三章 关于婆罗婆如 Barābar 丘的三个洞院刻文 参 阿育王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70 册之附录 阿育 刻文 正文 p 特别载明此三洞院是阿育王 王刻文 p.3 4, p p.31-2 施与外道 第一洞院为榕树洞院 又称斯达摩洞院 天 爱 喜 见 王 安 提 瑜 迦 王 安 提 奥 普 二 世 第二洞院为加罗提加洞院 又称修瓦周普利洞院 第 Antiochus II B.C 今叙利亚 Syria 灌 三洞院为斯毘耶洞院 又称如如那奢宇婆如洞院 在 顶过后八年而天爱喜见王 凡于诸邻邦之间 于此有 位於 The Mount Girnar Hills 的刻文 阿育王敕令拓片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21

22 佛史溯源 称为安提瑜迦 Aṁtiyoga 之臾那王 (Yona,Yavana 古波斯 ), 又越过其安提瑜迦王, 有称为土罗耶王 Tulamaya (B.C.285 ~ 247 Egypt 埃及 ) 安提其那王 Aṁtekina(B.C.276 ~ 239 Macedonia 马其顿 ) 摩迦王 Makā(B.C.circa 300 ~ 250 Cyrene 王 ) 阿利其修达罗王 Alikyaṣueale(B.C.272 ~ circa.255 Epirus 希腊 ) 之四王, 在南方可得周达诸王 (Coḍa) 般提耶诸王 (Paṁdiya 约今叙利亚 Syria), 以至锡兰王 ( 锡兰古称 Taṁbapaṁni 檀婆般尼, 谓铜掌岛 ) 6. 见 岛王统史 第六章 :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65 册 p.41-3 阿育王统治最上之巴连弗, 灌顶后三年, 已信乐佛之教 7. 见阿育王之 小摩崖法敕 :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70 册附录之 阿育王刻文 见 阿育王刻文 正文 p ~ p.72-1 及参 p.74 之 注 3 朕明白在释迦信者优婆塞之间二年有余, 然尚无热心精勤 反之, 朕近于僧伽而热心精勤之间有一年余 注 3 注 3 : 一年有余 sātileke chavachara ( 如普那多 Rūpnāth 之刻文, 略称 R),savachale sādhika( 沙哈斯罗无 Sahasrām 之刻文, 略称 S) 因为在沙哈斯罗无刻文 savachale 的 va 字处, 多有不明确, 且见有他字, 而成为种种之读法及说法, 其中, saḍvachale 即读为六年, 依此法敕之年代, 遂为阿育王年代论说的根据 过去此论曾出现与前者 ( 一年 ) 之比较, 得明其不正确, 但现在此六年说不能承认 ( 本书作者注 : 当对照刻于其它地方的 小摩崖法敕 来看, 可知阿育王为优婆塞二年半有余, 其间不精勤者有一年, 亲近僧伽而转为精勤, 则有一年余 ) 见 阿育王刻文 正文 p.79-3 及参 p.80 之 注 3 朕为优婆塞之间二年半有余, 然尚不热心精勤又一年间 注 3 反之, 朕近于僧伽而热心精勤之间一年有余 注 3 : 一年间 ekaṁ savacharaṁ( 普罗夫摩奇利 Brahmagira 之刻文, 略称 Br),ekam savachakk( 西兹达普罗 Siddapura 之刻文, 略称 S), 而奢提因迦罗迷西由瓦罗 (Jaṭinga- Rāmeśvara, 略称 J) 之刻文, 亦应如此 今因为破损不得读, 此年数唯此有而为重要者 8. 见 十四章法敕 之第十三章 :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70 册附录之 阿育王刻文 之 p.29-9 ~ 见 十四章法敕 之第十三章 :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70 册附录之 阿育王刻文 之 p.31 之 注 1 迦陵迦国 Kaliṁgā(G) Kaligyā(K) Kaligā (Sh, M) 孟加拉国湾头西海岸一带的地方, 相当于现今之奥利沙 羯陵伽国 ( 梵 Kaliṅga, 藏 Ka-l!iṅ-ka), 又作伽陵迦 迦陵 南印度古国, 位于连接奥利萨省与案达罗省东北部的孟加拉国湾一带 见中国 季羡林着 大唐西域记校注 卷十 羯陵伽国 注印度东部沿海的一个著名国家, 其领域随国势盛衰而有所变迁 大抵北起马亨纳底河, 南抵哥达瓦里河, 背负印度德干高原的阿育王和平塔 22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23 佛史溯源 东高止山, 面临孟加拉国湾 早期佛典如 岛史 (Dīpavaṃsa) 大史 (Mahāvaṃsa) 中部 (Majjhimanikāya) 和 长部 (Dīghanikāya) 也曾提到此国, 称其国都为檀塔补罗 (Dantapura) 公元前四世纪末, 塞流古一世派往孔雀王朝的使节麦加斯忒尼 (Megasthenes) 也提到此国, 称其军队强大, 有步兵六万, 骑兵一千, 象军七百 此外欧洲古典作家如托勒密 普林尼的著作中也都提到此国 当时羯陵伽是南印度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 261 年该国对阿育王的征服, 曾进行极其勇猛顽强的抵抗 其他印度古籍如史诗 摩诃婆罗多 广博本集 等也都有关于此国的记载 政事论 中称该国以产象著称, 佛经中也称赞此国所产的细布 首都曾几度迁徙 关于该国的故都以及玄奘巡礼时该国都城的问题, 异说颇多 先是康宁哈姆比定哥达瓦里河下游东岸之 Rājamahendri( 今名 Rajahmundry) 为玄奘巡礼时该国的首都, 即佛典中的檀塔补罗 (Dantapura, 意为 牙城 据说佛陀圆寂后不久, 右犬牙即供奉于该城 ) 因为据佛典记载, 此城位于大河北岸, 羯陵伽国内除哥达瓦里河外, 别无更大河流, 克里希纳河虽辽阔, 但不在此国境内 10.A. 见 佛祖统记 卷二 : 参照大正藏 第 49 册 p ~ 12 周书异记 : 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 四月八日, 有五色光, 入贯太微, 遍于西方 太史苏由曰 : 有大圣人生于西方 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 二月十五日旦, 白虹十二道, 南北通贯 太史扈多曰 : 西方有大圣人, 终亡之相 * 笔者注 : 依中国 史记 所说, 周昭王即位的第十九年, 在南征荆楚时, 溺死于汉水 又有一说, 周昭王南征楚国, 楚国求和, 以胶船送昭王还国, 因船以胶合, 故于江中散坏沉溺 可知 周书异记 对于周昭王在位的年代, 有着相当的讹误 依现今中国史学界的断代史研究, 定周昭王的时代为 B.C.995 ~ 977, 而周穆王在位 55 年, 时约 B.C.976 ~ 922 B. 参印顺着 佛教史地考论 之四 论佛灭的年代 参照 正闻出版社 1998 年新版 p.201 中国特有的传说 : 佛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 ( 或作二十六 年 ), 入灭于周穆王五十三年说 ( 公元前九四九 ) 从传记看来, 这并无从印度传来的形迹 此一传说, 是元魏昙无最, 在正光元年 ( 公元五二 ), 为了与道教的争论而说到的 北齐法上, 也如此说 昙无最的根据是 周书异记, 为一来历不明的文记 道教徒伪造 化胡成佛经, 这对于佛教在中国的地位与发展, 受到严重的障碍, 所以非说明佛先老后不可 为了达成此一目的, 才有 周书异记, 佛灭于公元前九四九年的传说, 成为千余年来, 中国佛教信用的佛元 ( 但中国多用佛诞纪年 ) 11. 见 佛祖统纪 卷第三十六 法运通塞志 : 参大正藏 T49 p ~p 西晋成帝咸康六年, 道士王浮因与佛教沙门白法祖论法屡败, 愤而伪造 老子化胡成佛经, 称老子携函关令尹喜西入天竺, 化胡为佛陀, 立浮屠教 12. 见 历代三宝记 卷十一 : 参大正藏 第 49 册 T49 p ~ p 武帝世, 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 齐言僧贤 师资相传云 : 佛涅盘后, 优波离既结集律藏讫, 即于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 以香华供养律藏, 便下一点置律藏前, 年年如是 优波离欲涅盘持付弟子陀写俱, 陀写俱欲涅盘付弟子须俱, 须俱欲涅盘付弟子悉伽婆, 悉伽婆欲涅盘付弟子目揵连子帝须, 目揵连子帝须欲涅盘付弟子旃陀跋阇 如是师师相付至今三藏法师, 三藏法师将律藏至广州临上, 舶反还去, 以律藏付弟子僧伽跋陀罗 罗以永明六年共沙门僧猗, 于广州竹林寺译出此 善见毘婆沙, 因共安居, 以永明七年庚午岁七月半夜受自恣竟, 如前师法, 以香华供养律藏讫即下一点, 当其年计得九百七十五点 点是一年, 赵伯休梁大同元年, 于庐山值苦行律师弘度, 得此佛涅盘后众圣点记年月 13. 公元 1954 年, 在缅甸召开的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三届大会, 通过了佛灭于公元前 544 年的说法, 并决定 1956 年为佛灭二千五百年 ( 以佛灭当年起算 ) 但泰国的佛教界, 不接受缅甸大会的决议, 另在 1957 年举行佛灭二千五百年大会 ( 此以佛灭次年起算 ) 这是锡兰 缅甸将出于后起传说, 作为世界佛教公认的佛元 然而, 此说是无法合于南传 岛史 中, 以阿育王出于佛灭后 218 年说法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23

24 - - - 佛史溯源 14.印顺着 佛教史地考论 之四 论佛灭的年代 参照 正闻出版社 1998 年新版 p 建造的寺院遗址 目前它已经完全毁坏了 只有遗址尚 中国与南传国家共传共信的 依 菩提伽耶碑记 存 印度现今的佛陀伽耶寺 大约建造于公元二世纪 佛灭应为公元前五四六年 此说传入锡兰 缅甸 传说 阿育王可能是此寺最早的建造者 但阿育王所建 应已 为公元前五四四年 传入泰国 高棉 传为公元前五四 为后来之国王重建此寺时毁弃 后来的锡兰麦加瓦马王 三年 彼此虽有二 三年的差异 实依于同一来源而 亦曾参与修建 早在公元 1079 年发现缅甸佛教徒曾将 来 此寺重修 公元 1100 年至 1200 年之间 有比丘达摩 15.A.见 唐 玄 奘 着 大 唐 西 域 记 卷 八 大 正 藏 T51 罗克特进行部份重修 公元 1298 年又有缅甸人重修此 p p 寺 其后在哈尔茄尼毗哈发现的刻文 其时间为 1202 菩提树北门外摩诃菩提僧伽蓝 其先僧伽罗国王之所 年 该刻文已由茄耶萨瓦耳译成英文 刊载于毗哈尔与 建也 庭宇六院观阁三层 僧徒减千人 习学大乘上 奥里萨研究会杂志上 六卷 座部法 16.A.见 大唐西域记 卷八 大正藏 T51 p 昔者南海僧伽罗国 其王淳信佛法发自天然 有族弟 15 出家想佛圣迹 远游印度寓诸伽蓝 咸轻边鄙 于是返 B.参印顺着 佛教史地考论 之四 论佛灭的年代 参 迹本国 王躬远迎 沙门悲耿似若不能言 王曰 将何 印度的摩訶菩提寺 所负若此殷忧 沙门曰 凭恃国威游方问道 羁旅异域 载罹寒暑 动遭凌辱语见讥诮 负斯忧耻讵得欢心 王 曰 若是者何谓也 沙门 曰 诚愿大王福田 为意 于诸印度建立伽蓝 王 曰斯事甚美闻之 何晚 沙门曰 菩提树者 去来诸佛咸此证圣 考 之异议无出此谋 王 于是舍国珍宝建此伽蓝 以其 国僧而修供养 乃刻铜为记 故此伽蓝多执师子国 僧也 B.参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二) p p (七) p 根据近代的考证 公元后四世纪笈多王朝沙姆陀罗笈多 Samudragupta 在 位 时 斯 里 兰 卡 锡 兰 的 摩 诃 男 Mahānāma 与 优 婆 仙 那 Upasena 二位比丘 至印度巡礼圣迹 回国后向当 时斯里兰卡国王麦加瓦马 Meghvama 诉苦 告以于 印度巡礼圣地时无处可住的困苦 公元 330 年锡兰的麦 加瓦马王向印度沙姆陀罗笈多王请求 提供在印度建立 僧院的土地 沙姆陀罗笈多王许以在四大圣地中之一处 建斯里兰卡僧院 斯里兰卡乃在菩提道场菩提树之地 建 立 供 僧 众 住 锡 的 僧 院 此 即 摩 诃 菩 提 僧 伽 蓝 Mahābodhi-saṁghārāma 或称大菩提寺 大觉寺 Mahābodhi-vihāra 现今在印度摩诃菩提寺的西南面 有一个长方形的遗 24 址 据说这个长方形的遗址 就是锡兰的麦加瓦马王所 正法之光 創刊號-再版 2010 年 7 月

25 佛史溯源 照 正闻出版社 1998 年新版 p.198 考玄奘 大唐西域记 ( 卷八 ), 菩提伽耶, 为释尊成道处 菩提场北, 有摩诃菩提寺, 为僧伽罗国王所建筑, 寺内的僧众, 也以僧伽罗国来的为多 摩诃菩提寺内的僧伽罗学僧, 所信所行的, 是 大乘上座部 我们知道, 僧伽罗就是现在的锡兰, 所以毫无疑问的, 现在南传佛教国家所信用的佛灭年代 公元前五四四 ( 或五四三 ), 就是留学印度的锡兰学僧, 根据 菩提伽耶碑记 而来, 只是推算上小有出入而已 玄奘留学时代 ( 公元六二七 六四五 ) 的锡兰学僧, 在印度信奉大乘上座部, 与现代的锡兰不同 C. 笔者注 : 据 岛史 (Dipavaṁsa) 所传, 阿育王时摩哂陀 Mahinda 将南方上座分别说部的传诵传入锡兰, 当时国王天爱帝须 Devānampiya Tissa 建了大寺供养 公元前 44 ~ 17 年, 锡兰国王婆多伽摩尼王 (Vaṭṭagamanī) 另建无畏山寺, 供养被大寺摈出之摩诃帝须长老 Kupikkala Mahātissa, 锡兰佛教因而分裂为大寺派与无畏山寺派 因为锡兰僧团的分裂与竞争, 公元前约 26 年, 大寺 Rakkhata 长老召集僧众重新结集法藏, 并以文字写于贝多罗树页, 成为世上第一部以文字记载的三藏典籍, 此后锡兰大寺派正式成为分化于锡兰的部派 铜鍱部 公元后约 269 ~ 291 年, 南印有吠多利耶 Vaitulya 学派的新思想传入锡兰,Vaitulya 谓方广派或大空派 据近人考证, 吠多利耶派似为龙树学派, 是信受出于公元前后的 般若经 为主, 发展成不信受 四圣谛 为圆满教法的 新菩萨道, 这不同于部派佛教所发展 信受的 古典菩萨道, 仍以 四圣谛 为圆满教法 新菩萨道 不仅自称是 大乘, 并且贬抑传统佛法的 四圣谛 是 小乘 传出于公元后的 新菩萨道, 绝然不同于传统部派佛教之古典菩萨道 是以信守 四圣谛 为圆满教法, 作为教法的依归 由于分别说系在锡兰的大寺派不接受 大乘 的异说, 而无畏山寺派则采取接受的立场, 所以造成锡兰佛教的严重分裂及对立 由于 大乘上座部 的说法, 并不是指 大乘 与 上座部 共同组成的教派, 而是指出于传统佛教又同时信受 新菩萨道 的教说, 变成一种揉杂 新菩萨道 思想的 上座部, 这才形成玄奘所称的 大乘上座 部 所以, 锡兰佛教被称为 大乘上座部 的教派, 应是指接受方广学说的无畏山寺派 公元 330 年锡兰麦加瓦马 (Meghvama) 王于印度佛陀伽耶附近建寺, 此寺多为锡兰僧众 ( 主要是大乘上座部的僧众 ) 所居 佛灭于公元前 543 ~ 546 年, 是出于公元后 新菩萨道 的传说 ( 参下一批注 ), 不同于锡兰大寺派之 岛史 所说的佛陀年代, 而公元后七世纪印度菩提迦耶北方, 僧伽罗国寺院中的僧侣, 多是 大乘上座部 ( 无畏山寺派 ) 的学众, 可以推定 新菩萨道 的佛纪说, 应是经由此而传入锡兰 如此一来, 造成锡兰流传着两种时间不同的佛陀年代, 但锡兰佛教不明辨于此, 日后辗转传于缅 泰诸国, 才形成今日南传佛教的佛元说与 岛史 所记, 相互不合的处境 17. 僧伽罗国 ( 今斯里兰卡 ): 见 大唐西域记 卷十一, 参大正藏 T51 p 摩揭陀国 (Magadha): 见 大唐西域记 卷八, 参大正藏 T51 p 羯陵伽国 (Kaliṅga): 见 大唐西域记 卷十, 参大正藏 T51 p 跋禄羯呫婆国 (Bhārukacchā): 见 大唐西域记 卷十一,, 参大正藏 T51 p 苏剌陀国 (Suraṣṭra): 见 大唐西域记 卷十一, 参大正藏 T51 p 参印顺着 佛教史地考论 之四 论佛灭的年代 : 参正闻出版社 1998 年新版 p.198 ~ p.199 当中国的罗什时代( 公元五世纪初 ), 大乘佛教广泛传入时, 佛教界相信当时是佛灭 千载, 也就是佛灭十世纪 我在 佛灭纪年抉择谈 曾假定 : 公元四一 年, 为传说的佛灭后九五 年, 那么佛灭年, 应为公元前五四 年 据此来推算, 中国大乘教徒所传说的 : 罽贰王 为 后七百年 ; 结集 婆沙论 为 六百余载 ; 马鸣为 六百岁已 ; 龙树为 七百岁已 ; 提婆为 八百余年 ; 诃黎跋摩 九百年出 公元一 二 三世纪的佛教史事, 无不相合 所以, 以公元前五四六, 或五四四, 或五四三为佛灭年代, 并非南传佛教国所特有, 反而是大乘佛教的佛灭年代说 民国二十二年, 太虚大师作 佛元抉择论, 也采取此一佛灭年代说, 就因为他与中国所传大乘佛教史的年代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25

26 佛史溯源 相合 可是此一佛灭纪元, 比起巴利文典古传的, 阿育王登位时, 佛灭二百十八年满, 并不相合, 而是增多了六十年 19. 见 历代三宝记 卷十一 : 参大正藏 第 49 册 T49 p ~ p 参考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第九册 p.5916 善见律毘婆沙 是觉音论师著作之铜鍱部律藏的注解书, 完成的时间约公元后 433 年前后, 原本由锡兰三藏法师带来广州 ( 可能是觉音 ) 由僧伽跋陀罗 Saṃghabhadra( 僧贤 ) 与沙门僧猗, 在齐永明六年 (A.D.488) 于广州竹林寺译出 觉音 Buddhaghosa 是中印度人, 在佛陀伽耶 Buddhagayā, 锡兰僧众所住的大菩提寺 Mahābodhivihāra, 依离婆多 Revata 出家, 修学巴利文三藏 觉音到锡兰, 住在大寺, 在公元后 412 ~ 435 年与大寺僧众, 以巴利语写定全部三藏 ; 以巴利语为释尊当时所用的语言, 提高巴利语三藏的权威信仰 觉音为四部 ( 与四阿含相当 ) 及律藏作注释, 并以戒 定 慧为次第, 写成最著名的 清净道论 这部论是依据无畏山寺派之优波底沙 Upatissa 的 解脱道论 ( 梁僧伽婆罗 Saṅghapāla, 在六世纪初 (A.D.506 ~ 518) 译为汉文 ) 为蓝本, 再加以修正 补充, 说明声闻弟子同达解脱的修道历程, 并对 解脱道论 提出评破 当时的锡兰, 大寺派与无畏山派仍在对立中, 此后无畏山派日渐没落, 大寺派成为锡兰的正统, 而 清净道论 遂成为今日南传佛教的重要教科书 * 作者注 : 巴利语是佛教现今最古老的用语, 南传巴利三藏的用语虽最古老, 但这是将公元前一世纪铜鍱部大寺派以锡兰僧伽罗文写成的三藏传诵及批注, 在公元后五世纪时觉音论师改用更古老的巴利语重新写成, 但内容还是以部派分裂以后, 南方上座分别说系的传诵为本, 另增以锡兰大寺派的思想主张 因此, 南传巴利语三藏的用语虽较为古老, 但实际内容并不一定最为古老与纯正 20. 见法显 法显传 一卷 : 参大正藏 第 51 册 p ~ 28 在世四十五年说法教化, 令不安者安, 不度者度, 众 生缘尽乃般泥洹 泥洹已来一千四百九十七岁, 世间眼灭众生长悲, 却后十日佛齿当出至无畏山精舍 21. 见 阿育王传 : 参大正藏 第 50 册 p ~ 见 十八部论 : 参大正藏 第 49 册 p ~ 见 分别功德论 卷三 : 参大正藏第 25 册 p ~p 见 大庄严论 卷九 : 参大正藏 第 4 册 p ~ 见 大智度论 卷二 : 参大正藏 第 25 册 p ~ 见平川彰着 印度佛教史 第一章第七节 : 参显如法师 李凤媚合译 法雨道场 2003,5 出版 p ~ 见印顺着 佛教史地考论 佛灭纪年抉择谈 之五 阿育王中心的王系之二 百一十八年说之检讨 : 参照 正闻出版社 1998 年新版 p.160 ~p.164 ( 一 ) 善见律 的那迦逮婆( 应为娑之误 ) 迦, 即阿育王石柱取材自维基百科26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27 - - - 佛史溯源 古事集 的陀娑迦 Darśaka 也是阇王的儿子 善 的理发师 因见宠王后 所以弄权篡位 Agrammes 见律 编于 与阇王相隔三王的闵蹰王下 晋译 阿 又作 Xandrames Gandaridae 这位篡灭悉苏那伽朝 育王传 缺 优陀耶王 或说是阇王的孙子 以下 传 的难陀王 Nanda 传说中名字的变化极大 然传说为 说 为 篡弒 相 寻 都 为 弟 兄 伯 叔 间的 相 互 废 立 九难陀 晋译的摩诃曼陀罗 波斯匿 难陀 及多 (二) 善见律 的修修那迦 Susunāga 阿育王譬 氏 印度佛教史 的毘罗斯那 难陀 摩诃波头摩 大 喻集 缺 传为废君自立 创立悉苏那伽王朝 定都旧 抵都属于九难陀王的一王 王舍城 Rājagṛha 的名王 然悉苏那伽王朝 实创立于 今综古事集 拔那 科尔提等传说 认为 迦迦婆罗那 频婆娑罗王 Bimbisāra 以前 频王为第四世 从定都旧 是被袭杀的 他应为与难陀王朝相衔接 阿育十儿并立 王舍城说 恰好证明了这还是以王舍城为首都的时代 的二十二年 在历代王统编年中 实属不当 十儿的称 考 中阿含经 卷一一 又 铜鍱律 大品 称 王是可能的 王朝被难陀王所篡窃 仍不妨占有少数城 频王为 洗尼频婆沙罗 洗尼 Seṇiya 即悉苏那伽的 邑 延续残破偏安的旧统 王统谱牒 本是一朝朝独立 音转 所以 善见律 的修修那迦王 是编排谱牒者 的 先后代兴的王朝 每同时存在 举中国史为例 陈 误以频王前的古王 错编于闵蹰王后 古事集 即是 武帝篡梁 萧齐还维持他的旧统 与陈代的灭亡 相隔 编 列于频王之前的 ( 三) 善见律 的 迦罗 阿 仅有一年 又如元明之间 明清之间 新朝已建立 残 育 与 古事 集 的 迦 迦 婆罗 那 Kākavarṇa 相 当 破的旧朝还延续许多年 如联合不同王统的编年 忽略 Kāka 音转而简为迦罗 kāla 即晋译的乌耳 意义 这种事实 错误可大了 对于印度古代史 我们没有充 为 黑 锡兰传说为 迦罗输 柯 kālasoka 善 见 分知识 不能作肯定说 然对于不同王朝的衔接处 认 律 的译者 直译之为阿育 阿输柯 输柯 是 为应特别注意 十儿二十二年 难陀王也恰好二十二 锡兰传所特有的 本传 阿育王传 说 阿育王早 年 这不 能看作偶然 吧 依多 氏 印度 佛教史 的 叙 年 暴虐 人都称他为恶阿育 旃陀罗 阿育 信佛 以 述 相信迦罗诸儿维持残余的王统 与难陀王朝同为新 后 仁民爱物 人又称他为法阿育 这是印度的旧说 兴的孔雀王朝所灭亡 此外 锡兰传佛灭于阿阇世王八 公元前后的 阿育王传 编纂者 把他编入传中 这一 年 而阇王卒于佛灭二十四年 在 古事集 中 却有 大陆佛教的一般传说 觉音从大陆去锡兰 是会知道这 阇王在位十八年的传说 卒于佛灭十年 又频头沙罗 些的 觉音他们 印度王统的编年者 大抵由于二百 王 善见律 说在位二十八年 古事集 说是二十 十八年说的传说 与大陆所传百余年说不合 恰好旧有 五年 总之 锡兰所传的印度王统编年 值得怀疑处不 恶阿育与法阿育的传说 而迦罗的意义是黑 可解说为 少 恶 这才称迦罗 迦迦婆罗那 为迦罗输柯 以为 这 耆那教所传 王统的年代较长 然一致说 难陀王朝即 是百余年的阿育 护法的阿育 实登位于佛灭二百十九 位于大雄 Mahāvīra 涅盘后六十年 即依近代学者所 年 二阿育的传说 尤其是指向来所传的 百余年的 说 大雄比佛迟十年入灭 那难陀王朝的成立 也不过 护法阿育为迦罗输柯 造成印度王统编年的无边纠葛 佛灭七十年而已 然佛教传说 大雄死于佛陀涅盘以 (四) 善见律 说 迦罗输柯后 有十儿并立 凡二 前 所以从佛灭到难陀王朝的成立 大约为六十年左 十二年 其后有玖难陀王 也是二十二年 据 古事 右 难陀王朝二十二年 再加旃陀罗笈多及频头沙罗 集 说 篡杀悉苏那伽王朝末主 迦迦婆罗那 的 名 也不过一百二十多年 摩 诃 波 头 摩 Mahāpadma 即 晋 译 的 摩 诃 曼 陀 罗 由于亚历山大 Alexander 的侵入印度 阿育王摩崖石刻 Mahāmaṇḍala 拔那 Bana 说 迦迦婆罗那 于都城 的发见 孔雀王朝的 旃陀罗笈多登位与阿育王灌顶 附近被袭杀 袭杀迦迦婆罗那的 应即科尔提 Curtius 年代 总算大致确定 然旃王以前 阿阇世王以后 所说的 Agrammes 科尔提说 Agrammes 原为贫贱 一切还在不同的传说中 一般学者 为公元四 五世纪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27

28 佛史溯源 所编定的锡兰文献所蔽, 大抵曲附二百十八年说来解说印度王统, 以护法的阿育王出佛灭百余年为不可能 其实, 如上来的检讨, 悉苏那伽为古王的误编 ; 迦罗十儿的部分据立, 不应列于难陀王前 ; 又参以传说在位年代的不同, 百余年说是尽有可能的 我们必须记着 : 二百十八年说, 确为一古老传说 ; 而锡兰传的印度王统编年, 实与锡兰王统, 五师传承的编年一样, 都是为了证实这一传说而任意编纂成的! 28. 见 佛教史地考论 佛灭纪元抉择谈 : 参照 正闻出版社 1998 年新版 p ~ 由于旃陀罗笈多 (Candragupta) 出生为摩利亚族 (Maurya), 而 Maurya 梵文之意为 孔雀, 所以建立的王朝即以 孔雀 为名 30. 见 岛王统史 第五章学派及师资相承 : 参元亨寺出版 南传大藏 第 65 册 p ~ p 十八之分派与正统之一派, 加上正统派, 此等全部十八 ( 部派 ) 31. 见 大王统史 第五章 第二结集 : 参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65 册 p ~ p 见 论事 第二品 第一章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61 册 p.182 宣言阿罗汉者而见漏精, 认为 魔众天近于阿罗汉而与 ( 不净 ), 是现在之东山住部 西山住部 33. 见真谛旧译 部执异论 一卷 : 参见大正藏 第 49 册 桑奇佛塔 p ~4 此第二百年满, 有一外道, 名曰大天, 于大众部中出家, 独处山间, 宣说大众部, 五种执异, 自分成两部, 一支提山部, 二北山部 见玄奘新译 异部宗轮论 一卷 : 参见大正藏 第 49 册 p ~4 第二百年满时, 有一出家外道, 舍邪归正, 亦名大天, 大众部中出家受具, 多闻精进居制多山, 与彼部僧重详五事, 因兹乖诤分为三部 : 一制多山部 二西山住部 三北山住部 见 岛王统史 第五章 : 参传大藏 第 65 册 p.33-8 ~ 10 (52) 于初之百年中, 无任何之分裂, 至第二之百年, 于胜者之教, 生起十七之异派 (53) 其后次第生雪山 王山 义成 东山 西山及第六之后王山 34. 见阿育王 石柱法敕 之憍赏弥法敕 :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70 册附录之 阿育王刻文 之 p.63-8 ~ 11 天爱于憍赏弥敕令于诸大官 命和合 于僧伽中不应容此 比丘或比丘尼而破僧者, 皆令着白衣, 此不得住精舍之处 35. 见阿育王 小石柱法敕 之删至法敕 :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70 册附录之 阿育王刻文 之 p ~ 10 ( 不得 ) 破 比丘及比丘尼之僧伽,( 朕之 ) 诸王子 ( 乃至 ) 曾孙 以此令和合 比丘或比丘尼而破僧伽者, 皆令着白衣, 不得住此精舍之处 不论如何, 朕所希望, 和合于一令僧之久住 桑琦 Sāñcī, 在印度中央邦 (Madhya Pradesh) 之波帕尔市 (Bhopal) 东北方 46 公里, 毗迪萨市 (Vidisā) 西南方 10 公里 此地现今仍存着阿育王建塔以来, 经由历代增修建筑的桑奇佛塔 桑琦大塔原是阿育王为供养佛陀舍利而建, 阿育王所立的石柱则在桑奇大塔的南门边, 桑奇大塔的北边另有桑琦三塔, 此塔原供养着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的舍利, 而桑琦大塔的西边另建有桑琦二塔, 供养着阿育王时代十位重要宣教长老的遗骨 桑琦佛塔在十二世纪回教占领印度消灭了佛 28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29 佛史溯源 教后, 渐被世人所遗忘, 直到公元后 1818 年, 才被英国孟加拉国骑兵队的指挥官泰勒 (Taylor) 将军发现 大塔上刻有公元后 93 年及 131 年的两篇铭文, 称大塔为 卡克那陀 ( 梵 Kākanāda), 这有可能是隐喻住于山丘塔寺之僧众合诵经文的声音 36. 见 小石柱法敕 之沙如那陀法敕 : 参照 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70 册附录之 阿育王刻文 之 p.66-5 ~ 10, 参 p.67 之 注 1 虽任何人亦( 不得 ) 破僧 若比丘或比丘尼而破僧者, 皆令着白衣, 不得住精舍之处 天爱如是昭 ṃṣḥñṭḍṅṇṁñīṣāūīṛ 沙如那陀 Sārnāth 是古昔之鹿野苑 ( 梵 Mṛgadāva, 巴 Migadāya), 佛陀初转法轮的地方 37. 见 摩诃僧祇律 私记 : 参大正藏 T22 p ~ 15 中天竺昔时, 暂有恶王御世, 诸沙门避之四奔, 三藏比丘星离 恶王既死更有善王, 还请诸沙门还国供养 时巴连弗邑有五百僧, 欲断事而无律师, 又无律文无所承案, 即遣人到祇洹精舍, 写得律本于今传赏 法显于摩竭提国巴连弗邑阿育王塔南天王精舍, 写得梵本还杨州 以晋 ( 东晋安帝 ) 义熙十二年岁 (A.D.416 ~ 418) 在丙辰十一月, 于斗场寺出之, 至十四年二月末都讫, 共禅师译梵本为秦焉 故记之 佛泥洹后, 大迦叶集律藏为大师宗, 具持八万法藏 ; 大迦叶灭后, 次尊者阿难亦具持八万法藏 ; 次尊者末田地亦具持八万法藏 ; 次尊者舍那婆斯亦具持八万法藏 ; 次尊者优波崛多世尊记无相佛, 如降魔因缘中说, 而亦能具持八万法藏, 于是遂有五部名生 38. 见晋译 阿育王传 卷一 卷三 : 参大正藏 T50 p ~ 19 ; p ~p ( 佛 ) 于是复往末突罗国, 告阿难言 : 我百年后, 末突罗当有长者名为掘多, 其子名曰优波掘多, 虽无相好化导如佛, 能不入定知一由旬众生心相, 教授禅法最为第一 佛于摩突罗国告阿难言 : 我百年后, 摩突罗国有鞠多长者之子名优波鞠多, 教授禅法, 弟子之中最为第一 虽无相好, 化度如我, 我涅盘已后当大作佛事 见 佛祖统纪 卷五 : 参大正藏 T49 p ~ 21 时阿恕迦王( 即阿育王 ), 闻尊者在忧陀山为众说法 遣使白言 : 欲来问讯 尊者以处所隘陋, 躬自往诣至华氏城, 为王摩顶说偈 指示如来往昔游方行住之处, 悉令起塔 鞠多化度众生 神通化用与佛无异, 但无三十二相, 举世号为无相好佛 39. 见 达磨多罗禅经 卷上 : 参大正藏 第 15 册 p ~ 见 阿育王传 卷四 : 参大正藏 T49 p ~ 19 见 阿育王传 卷六 : 参大正藏 T49 p ~ 见 阿育王传 卷四 : 参大正藏 T49 p ~ 27 ; p ~ 4 见 阿育王传 卷四 : 参大正藏 T49 p ~ 见 岛王统史 第七章 : 参 台湾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 第 65 册 p ~ 见晋译 阿育王传 卷三 : 参大正藏 T50 p ~ 12 世尊复告阿难: 我百年后, 有比丘名摩田地, 当安佛法于罽宾国 此罽宾国多饶房舍 卧具, 坐禅第一 44. 见印顺 佛教史地考论 p ~ 12 : 参 台湾 正闻出版社 出版 优波鞠多与阿育王同时, 为本论的重要关键 优波鞠多, 或音译为优波崛 优波崛多 优婆鞠多 优波笈多 邬波鞠多, 玄奘义译为近护 摩偷罗 Mathurā 香商鞠多 Gupta 的第三子, 商那和修 Śāṇavāsin 的弟子 在初期佛教中, 是重要的大师 他是禅者, 是论师, 是伟大的布教者, 如拙作 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 ( 九九 一 六 ) 禅师, 论师, 优越的教化师 一切有部中的瑜伽者, 阿毘达磨者, 经师譬喻者, 在尊者可说是总而有之 有部佛教各派, 无异是尊者的学众, 各得一分而发展 45. 见 法句经 卷上 法句经序 : 参大正藏 T4 p ~ 见大正藏 杂阿含 638 经 ; 南传 相应部 念处相应 SN47.13 经 47. 见汉译南传 相应部 念处相应 SN47.9 经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29

30 - - - 特別報導 怡保中道禅林缘起与成立 馬來西亞 法慧/法澄 記述 引言 入 佛陀的真实法义 让法友们震撼不已 本想离营 怡保为马来西亚联邦政府霹雳州的首府 位于吉 的 都私下跟 Ven. Tissarā 请示 是否可以留下来继 隆坡北上两百公里处 车程约两个半小时 由于此城 续全程参加 七日禅修过后 学员们个个大开眼界 四周山峦环绕故又名 山城 怡保华裔居民多为老 法喜充满 年人与小孩 因为就业机会低 年青人多到大都市发 接着由一位大马的法师帮忙安排 请师父继续到 展 如 吉 隆 坡 槟 城 新 加 坡 甚 至 到 国 外 当 伞 北马的其他地方 如槟岛 太平 宜力 巴占 安顺 兵 等地弘法 即使一趟路程的往返 所花的时间会比说 怡保中道禅林缘起 法的时间多 师父亦不辞辛劳 慈悲的为当地佛友开 转法轮 教导如何度越忧恼离苦得乐的方法 包括禅 2009 年 2 月中旬 随佛法师与两位弟子 Bhante 宗的印证形态 圣法印的内容 和修证菩提道以达法 Aticca 和 Ven. Tissarā 辗转从吉隆坡来到怡保 由法 眼清净的次第 当时 师父见法友求法心切 决定在 立居士 法智居士与法集居士迎接到般若岩 注 1 离开怡保往南弘法前 特别再安排了三天在般若岩的 第一场说法是由法隆居士夫妇安排 到霹雳佛教联谊 说法 许多没机会参加七日禅的法友 这时亦踊跃的 会开示佛法 参与 和禅七才相隔一个 星期 这次在般若岩 的弘 2 月 21 日至 27 日我们在般若岩举办马来西亚的 法 参加人数便增加到 45 位 法友们全神贯注的聆 第一次内觉七日禅 由于筹备时间短促 一个星期前 听 慈悲的师父也仔细的一一开演法义 直到再不出 才接到通知 说师父会来怡保 宣传不足 报名人 发 那晚在吉隆坡的说法就要来不及了 才在不得不 数才只有 7 位 这次的禅修参加人数 在大马举办过 离开的前一分钟结束怡保的弘法行程 直接上车 由 的禅修营中 算是前所未见的 其中有 3 位学员预计 法慧居士送师父们到吉隆坡继续讲法 3 天后就离营 准备接着参加另一位法师的禅修 由于 师父们离开大马前 经由法 慧及法道居士 的安 学员对师父还很陌生 所以个个心不在焉 然而 当 排 前往大学的毕业生佛佛友会 佛友之家 以及修 第一天禅修课程开始 师父随即慈悲的引导我们 切 学南传的居士团体弘法 这也是师父首次在马来西亚 30 正法之光 創刊號-再版 2010 年 7 月

31 - - - 特別報導 与众多大专生结缘 并在关怀生命协会举办了两天的 说法 在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弘法行程中 可说是马不 停蹄 师父 您真是辛苦了 2009 年 4 月初在法慧居士的带动下 召集法友一 起研读佛经 参加的都是曾听闻过师父说法的同修 我们相约每星期日下午两点至五点 在法慧居士的牙 医诊疗所共同讨论研读十二因缘 并常与远在台湾的 2009/11/26-12/6 金馬崙內覺十日禪 师父通过网络请示佛法 最初参与的约有 6 人 之后 陆续增加到 16 人左右 在共修原始佛法的同时 佛友 们也开始筹备 期待能再度邀请师父前来大马主持一 系列的弘法及禅修活动 2009 年 11 月 16 日 随佛法师第二次莅临怡保 由 Bhante Aticca Ven. Tissarā 和 Bhante Paññācakkhu 随从 抵达后 师父即刻开始到各地弘 法及教导禅修 行程紧凑 几乎不得休息 在怡保马 佛总霹雳分会弘法后 师父们随即北上主持双溪大年 2010/03/15-03/21 北海內覺七日禪 及大山脚 金马仑禅修营 接着南下吉隆坡 在莎亚 南举办禅修营 再到芙蓉及新加坡弘法 2009 年 11 月 26 日 2009 年 12 月 6 日金马仑内觉十日禅 在金马仑三宝万佛寺 注 2 所举办的内觉十日 禅反应热烈 参加人数达到了 95 人 在禅修接近尾声 时 同修们个个法喜充满 当时 各地法友有意把师 父所教导的 佛陀正法留下来 以便接引更多的众生 2010/03/27-04/05 吉隆坡內覺十日禪 于是共同商议设法在本地成立原始佛教会 这也是怡 保中道禅林成立的雏期 2010 年 1 月 5 日 师父们离开马来西亚 到新加坡 继续弘法 师父回台后 在怡保的法友共同努力下 经过了两个 月的时间 终于在市中心租到了目前这间会所 这栋 房子原本是三层楼的店屋 我们决定租下其中的二 三楼 二楼作为禅堂与女众法师的寮房 三楼则为男 众法师的寮房 佛友们同心协力把会所整理好 大家 2010/03/27-04/05 吉隆坡內覺十日禪 出钱出力 乐在其中 由于经费不足 我们还一起亲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31

32 - - - 特別報導 手粉刷与布置 当时 有 16 位怡保的法友自愿成为基 本会员 每个月固定赞助会所的维持费用 在大家的 发心护持下 怡保中道禅林终于准备就绪 环顾这间 会所 我们亲手合力建造的修学道场 真可说是麻雀 虽小 五脏俱全 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与感恩 兴奋 的我们 个个都在期待着师父们的到来 把正法带入 2010 年 3 月 6 日 随佛法师及其弟子 Ven. Aticca Bhante 2010 年 5 月 1 日 是本会所历史性的一天 这一天 怡保佛友共聚一堂 通过网络聆听师父在台湾说法 网上联机说法,在马来西亚佛教界是首创的 自此 每 个星期六 我们都带着感恩的心与师父联机听法 总结 怡保 利益更多的众生 Tissarā Bhante 了马来西亚第一个原始佛教会 怡保中道禅林的成立 Paññācakkhu 从成立原始佛教中道禅林以来 怡保法友始终秉 持着一个简单的信念 既不为名也不为利 只为弘扬 Ven. Ñānavati 和 Ven. Vimokha 再次来到大马弘 佛陀正法 让更多苦难的众生共沾法喜 我们期望怡 法 先往槟城说法 然后再到北海主持内觉七日禅 保中道禅林能够为更多的众生提供学习原始佛法的方 3 月 25 日 师父到了怡保中道禅林 3 月 26 日早晨 9 点 在 随佛法师与中道僧团法师 的见证下 这间会所正式移交给中道僧团 并取名为 原 始 佛 教 会 怡 保 中 道 禅 林 随 佛 法 师 亦 委 任 了 便 让大家能务实地解决现前身心的苦恼 修持 佛陀 的真实教法 安稳的走向一乘菩提道 除此之外 怡 保中道禅林也会与其他各地的中道禅林紧密合作 团 结一致 把 佛陀正法发扬光大 Bhante Citta Sang Varo 为该禅林的住持 当天的仪式 虽简单 但不失庄严隆重 随佛法师同时赞扬怡保法 期为禅修者提供密集禅修处所 环境优美 宁静 注 1 般若岩乃为怡保郊区一座沿山脚岩石而建的道场 长 友的积极态度与合作精神 并吁请法友们多做利益社 注 2 金马仑高原为马来西亚半岛四大高原之一 气候凉 会的慈善工作 师父强调一定要我们谨记 中道禅林 爽 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三宝万佛寺是当地最大也是唯一的 是以僧伽作为领导 在家人则当护法 千万不可以让 禅林变成庙店 那天早上 怡保法友们都欢喜地见证 32 正法之光 創刊號-再版 2010 年 7 月 佛教道场

33 特別報導 怡保禪林成立 個人感想 (1) 馬來西亞法集口述 / 法澄記錄回想起第一次迎接 随佛法师 Bhante Aticca 与 Ven. Tissarā 到怡保般若岩的情景时, 我不禁百感交集, 既难过又愧疚 当时我们并不认识 师父, 更不曾听过 师父的法名 我 法智师姐和法立师姐只是因为要配合法隆居士的安排, 准备禅修营 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 我们召集营员, 派传单, 甚至到了 师父们莅临的那一天, 都还没就绪 当时, 我和法智师姐仍忙着在打扫禅堂 记得去收费站与 师父们会合时, 我们还不小心迷了路, 害得 师父久等 到了道场, 我们连一杯水都没递给 师父, 因为还没来得及煮水呢! 每每想到 师父们在般若岩弘法时, 吃的 喝的和住的都很简陋, 我至今还耿耿于怀 其实, 当时我已事先报名参加了另一位法师的禅修营, 打算三天后离营 但是在加入 随佛法师禅修的第二天, 我就决定延迟出席原来报名的禅修营, 因为 随佛法师的开示, 深深地吸引了我! 怎知到最后, 我居然留了下来了, 决定退出原来预定参加的禅修营, 还被主办单位骂了一顿呢! 希望法友们能够好好珍惜所听闻到的正法, 努力修行 ; 更希望怡保中道禅林能有更多人来一起学习, 让 佛陀的正法传扬到各地 怡保禪林成立 個人感想 (2) 馬來西亞法智口述 / 法澄記錄当法隆师兄家的师姐告诉我, 有位师父的禅修营不收费, 那位师父本身不接受红包也不戴手表, 问我是否要参加他的禅修营, 我听后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当时我并不认识 随佛法师, 只单纯的认为佛法是珍贵的, 不能当做买卖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我没参加另一位法师禅修营的原因 犹记得接 师父们到般若岩那个下午, 随佛法师刚下车不久, 还没休息, 就站在白板前向我解说佛教史 当时正在扫地的法集师姐也放下了手上的扫把, 趋前聆听 不久法立师姐也到了, 我们三个人就这样站着听 师父开示 最记得那时 师父告诉我的那句话 : 你将会获得超出你想象的利益 现在我才慢慢体会到 师父这句话 莞爾集 台灣阿流汗 对于怡保中道禅林的成立, 我感到十分开心 怡保的法友都能不计较, 且懂得互相配合并同心协力, 而且不谈人们的是非 这样的气氛, 一定会赋予我们增上的力量 我希望能有机缘接引更多年轻人让他们及早接触殊胜的原始佛法 我更希望法友们相互鼓励, 不要放弃, 心手相连坚持把正法之灯传续下去! 我平常说话比较喜欢直截了当 清楚明白 讨厌拐弯抹角 虚伪矫作 乌龙转桌 某日, 在道场碰到一位好久不见的师兄, 他向我打招呼, 看我好像很有修行的样子, 问我什么时候要 圆顶? 我说 圆顶 好像太慢了, 你就干脆问我什么时候要 圆寂 好了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33

34 特別報導 馬來西亞原始佛教會檳城中道禪林之緣起 馬來西亞緣流 原始佛法传入槟城的因缘, 源自于 随佛法师一行人于 2009 年底在雪兰莪州莎亚南开办的十日禅修 当时槟城有两位法友 ( 法澄居士与法捷居士 ) 参加 在禅修营里, 她们第一次听闻了 随佛法师宣说原始佛法, 一一解开了对当今种种学佛方式的迷思 同时, 透过 Ven. Tissarā 在止禅的教导里, 结合了调气以及依据人体科学所指导内觉十行禅的运动, 纾解了久坐的疲累 禅修后感觉到前所未有的释然, 身心俱足, 法喜充满 心里深深渴望在不久的将来, 槟城佛友们也能听闻如此殊胜的原始佛法 2010 年 3 月, 随佛法师真的来到了槟城并开办禅修营 法澄及其夫婿全家, 欣喜地借出自己的别墅, 以供法师们在槟城期间居住 随佛法师不辞辛 劳, 除了每天在槟城佛学院弘法之外, 只要一有时间, 即便才用完早午斋, 也会开放住处随缘接众 随佛法师和 Ven. Tissarā, 耐心而详细地解答每位法友所提出的问题 在场的法友们专注的聆听, 脸上满溢着法喜的笑容, 气氛祥和, 以致于来往的人群络绎不绝 这融洽精进的背后, 有法师们的不辞辛劳, 与慈悲无私的奉献 法澄居士向 随佛法师请法时, 同时讨论起在槟城设立中道禅林道场之事 想必是因缘成熟了, 随佛法师对她的想法和提议给予支持和赞叹, 并嘱咐她要注意道场的实用性, 以及地点是否方便法友大众 法澄居士随即通知几位法友, 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场所, 立意把 世尊正法留在槟城 34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35 - - - 特別報導 马来西亚的槟城州是由威省 北马大陆 及槟榔屿所组成 檳城中道禪林 由于马来西亚的槟城州是由威省 北 马大陆 及槟榔屿所组成 所以道场的地 点是否方便威省及槟岛的法友 是极重要 的考虑之一 还有周围环境 空间大小 实用性等等 都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路寻来 有法友自愿献出自家的住 所 也有的法友租来了空置的商铺 还有 百年房舍等 法师们也耐心地逐一参访研 究 以便决定最适合设立道场的地点 在 随佛法师一 行人离开槟城南下吉隆坡弘法时 法澄居士几番寻 觅 终于透过友人找到了现在的道场 地点位于槟城 乔治市市中心 一栋新建办公大楼的第三层楼 法澄居 士觉得无论地点 空间和实用性都恰到好处 随即向 随佛法师汇报 并自愿发心护持 经过法师们实地勘 察后 随佛法师终于点头 允承这个地点很符合设立 士 法林等法友 都非常用心 用力的给予各方面的 协助 尤其是道场护法 法澄居士交游广阔 她的商 家朋友们 大多自愿把材料价格降低 有的更是随喜 布施物品 如装修材料 电器等等 还有远自美国纽 约内觉禅觉会的法友们 贴心护持法堂的冷气机 这 些默默奉献的心意虽无形 却是力量无比的温暖和鼓 舞 也将深深烙在槟城法友们的心中 道场的条件 同时指示留驻槟城道场的 Bhante Citta 然而 这期间也遇到一些困难 初期的装 修效 Sang Varo Bhante Dhammadisā 和法澄居士及法友 果和进度与我们预期的差距很大 当时 由于负责 们 开始依照规划进行装修 并择日启用 随佛法师 装修的主管督工不周 工人工作马虎 工程被延宕 更答应如果道场能在 4 月 18 日启用 法师将特别安排 下来 眼看启用日期已近在眉梢 在百般不得已之 在返回台湾准备飞往美国之前 再次回到槟城 亲自 下 唯有另寻协助的管道 幸好那时 大山脚法原 为道场主持启用仪式 得此鼓励 在场的法师和法友 居士介绍了一位木工装修师傅 技术精湛 也是一 们皆欣喜感动 一定竭尽所能 让槟城中道禅林道场 位虔诚的佛弟子 当他知道我们要成立原始佛法道 如期启用 注 当时离启用日 仅两周左右 场之后 就义不容辞地答应帮忙 还为佛像后面的 4 月 12 日 Bhante Citta Sang Varo 及 Bhante Dhammadisā 在吉隆坡首邦再也佛教会的禅修结束 后 就赶回槟城与法友们会合 由于时间紧迫 一时 难以找到足够的工人 所以很多时候 在道场都会看 到两位法师及法友们 卷起衣袖裤角 汗流浃背地在 背景墙 很有创意的衬上了图案和色调较为搭配的 板墙 在视觉上很自然的提升了整个道场的和谐度 及宽敞度 因为之前的延宕 时间紧迫 幸得这位 善心佛友每日起早摸黑的赶工 终于在道场启用的 前一天 顺利完成了整个工程 尘纷灰飞的环境中工作 槟城的几位护法 例如廖居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35

36 - - - 特別報導 4 月 15 日 随佛法师一行人再次风尘仆仆的回到 槟城 眼见此时道场装修虽已完成 但还需清理和布 置 随行的法师们随即义不容辞的投身参与 随佛法 师亲自挑选佛像 法师们一 视同仁的投入 事必躬 亲 慈悲体恤的心 牺牲奉献的精神 深深感动着槟 城的法友们 心中永存感恩 4 月 17 日是启用的前一天 由于原来定制的佛像 是古铜色调 与背景板墙的颜色不怎么搭配 因此 随 佛法师与法友们 为道场重新请来了一尊高 40 寸纯白 色 锡兰造型的 释迦牟尼佛圣像 安奉在道场中 纯 净而庄严 当晚 随佛法师即席说法 道场散发着祥 和清净的气息 法友们仰望 世尊 静心聆听着 随佛法师说法 一 步步引导我们与原始佛教经典相应 真实法义字字句 句印在心上 犹如 佛陀显现当前 亲身说法 逢此盛 事 实 乃殊 胜因 缘 法 友们 由衷 赞 叹 当时 最难 忘 的 莫过于 随佛法师对在场的护法大德们说 经过 你们无私的护持与努力 槟城成立中道禅林道场的理 想 终于将在明天圆满实现 槟城中道禅林道场由一无所有到事事齐备 其中 的过程实属不易 彷佛一场好梦成真 是 随佛法师为 法友们拨开了眼前弥漫的阴霾 呈现两千多年前 世尊 最原始纯净的佛法 让我们从迷惑的追逐里苏醒 多年学佛路上始终来回原地踏步 迷失于实与虚 的法门和经典 明知不可能实现却依然痴痴等待 顿 然 觉 悟 的 体验 不敢 发问 却又 疑点 百出 困惑 莫 名 一切的一切 在听闻 随佛法师为佛教寻回了 佛 陀原始教法的那一刻 我们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因 为我们确切地知道 我们已经找到了两千四百多年前 世尊走过的那唯一的菩提正道 36 正法之光 創刊號-再版 2010 年 7 月

37 心得分享 4 月 18 日檳城中道禪林道場成立 清净 自然 朴实而庄严的道场里, 一大早已坐满了来自十方的法友 随佛法师带领着中道僧团的法师, 莅临主持了槟城中道禅林道场的启用仪式 洁净清幽的道场, 洋溢着吉祥和喜悦 随着法师及法友们稳重宏亮的诵经声, 每个人心中无不由衷感恩 当天, 有两位来自霹雳州怡保的法友, 发愿在 随佛法师座下受持为在家终生八戒女 当 随佛法师语重心长的叮嘱及开示后, 在留驻槟城的 Bhante Citta Sang Varo Bhante Dhammadisā, 以及所有在场的法师和法友们的见证下, 法澄居士及几位护法大德一同向 随佛法师献上了道场的钥匙 槟城中道禅林道场的成立, 有幸仰赖多 方援助与法友们的同心合作 大家秉持着不屈不挠的学佛精神, 在短短几个星期, 期间虽有些许阻碍, 但凭着一贯的信念和努力逐步从设立到圆满完成, 颇有水到渠成之势, 正好印证了 随佛法师曾不只一次提到过的 : 槟城是大马佛教的一块宝地! 公元 2010 年 4 月 18 日, 是原始佛法载录于槟城佛教历史的第一天, 同时也是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槟城中道禅林道场正式成立日 槟城的法友们一定谨记 随佛法师的教导 : 在学习佛法的同时, 不忘利益众生 ; 更要精进修持福慧增上, 并同心协力护持道场, 让原始佛法在槟城根深蒂固 源远流长 尊敬的 随佛法师 诸位法师, 以及来自台湾 美国 大马各地和全世界的法友们, 槟城全体法友将时时感念你们所做的一切, 愿 佛陀慈悲的光芒永远照耀天地之间, 开启无数有情众生的智慧, 齐证菩提善果 自在生活 馬來西亞法明 每一回学习 十二缘起, 内心总会有一股悸动, 这一份悸动来自于对生命流转与幻灭的认知 只是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认知, 而无法真正深入地体悟 我看到了烦恼的升起, 知道了升起的原因, 知道这样不好, 只是为什么烦恼还是不会灭尽, 还是会不断升起? 在这样的过程中, 自己会纳闷, 自己会想方设法把它压制下来 总觉得会升起烦恼的自己不好, 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 只是, 后来发现, 我的方法错了, 太用力了, 这样会让自己觉得很吃力, 让自己的心因为想用 佛法 解决问题而压制自己, 这样确实会让自己越来越辛苦 再一次熏习 十二缘起 时, 是接触了随佛比丘 这一次的熏习, 让自己对 因缘观 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是流入至心底的一种体会 开始学习以 因缘观 生活, 发现到确实用得上 印象很深刻的是师父提到 : 人生只是一个过程, 而没有结果 这样的一句话成了自己生活的座右铭, 这样的一种提醒让自己学会以 因缘 看待每一件事情, 这样的生活显得更自在了 套用师父的一句话 : 有经验但没有经验的人, 这体现了每一个 经验 都只是在因缘底下呈现的一种现况, 每个现况都依着每一个因缘不断改变, 那么谁该是那个 经验的人 呢? 若我们能够这样理解的话, 生活该是更自在 更快乐的 在这殊胜的卫塞日, 与大家共勉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37

38 人間佛教 佛在人間 心開意解 Ven. Tissarā 錄記. 整理 有位法友在禅修活动中, 请问师父 : 家里原是信仰一神教, 自己曾向神祷告及承诺 现在有机缘学习佛法, 不知要如何跟 神 交代? 师父回答 : 听到这位法友的问题, 师父觉得很宽慰 因为这正表示, 这位法友是个重承诺的人, 一个人能说话算话 重承诺, 懂得恩情道义, 就是好的修行人 大家来道场持戒 禅修, 无非就是要让生命脱胎换骨 在此, 我们的重点, 不必放在是信奉基督教 天主教 回教, 或是佛教, 也不要太过执意是甚么宗教的招牌 在这个广大的人间, 绝大多数的人, 多数的时候是满肚子的贪心与傲慢, 难免会有某些贪心 傲慢的聪明人, 自创一个某某宗教的招牌, 而后告诉人们 : 必需信从他 跟随他们的教说, 才可以真正的得救, 其他的说法全是错误及邪恶, 不可以听信其他的信仰 如此一来, 若是跟随他, 就是他们的教徒, 不顾一切的反对其他的说法 然而, 这些 聪明人 如同 宗教商人, 不管这些人说的是甚么, 其实就如同做生意一样, 他们宣扬的重点及目的, 无非是要人们只可信服 他们说的话, 把人群拉来做为 固定的客户, 好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跟虚荣心, 再从中获得宗教地位与世俗利益 这样的 宗教商人 充斥于各种宗教当中, 种种 只能信我 的 宗教招牌, 就是这群 宗教商人 编出来的 广告用词, 大家千万不要太过当真 佛陀说得好 : 当作自洲而自依, 当作法洲而法依, 当作不异洲 不异依 ( 注 : 杂阿含 638 经 ; 相应部 念处相应 经 ) 这是说 应以事实为信心的依归, 以亲身实践与验证为信心的依据, 除此以外, 不要听信无有事实与亲身验证作为根据的说法, 佛陀对此的教导, 就是 即身观察 的 四念处集法与灭法 我们只要确认甚么法 契合当前的事实, 是真正 对当前人生有用, 能够真实的 利己利人, 而不是空谈 不切实际的理想, 或是提倡 感动人心却不可行的伟人事绩, 应当踏踏实实的认定一条正确 实际的路, 不管这条路被称为 甚么名称, 锲而不舍的走过去, 这才是我们的重点 举例说 : 有些人很迷信 佛教 的招牌, 以为只要挂上 佛教 这个招牌, 就可以得救 但是没料到在 佛教 中, 有很多流传的的法, 根本就不是 佛陀教导的法, 而是 不合事实 与 不切实际 的教说, 却挂上 佛教 的招牌, 再以宗教学说的形式, 推广种种 收买人心 满足希求 提供服务 的 产品说明, 再加以 包装形象 经营市场 的推广于世, 来欺蒙广大的群众 当然, 只相信招牌的人就要被误导了 这样的 宗教商人, 甚至是骗子, 其实遍布于各种宗教当中, 而真正有宗教良知的人, 是不会这样做的 对于世间的人, 我们不要管他们是什么教徒 举着什么招牌, 我们一定以 明见事实 的智慧, 了解 判择什么道路才是踏实 正确, 一心一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好 38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39 心得分享 多数人们的一生, 都曾接触过许多宗教, 或曾参与及信仰宗教, 不免曾经 承诺 如果我们违反 承诺, 是否就会 遭殃? 如果这个世间有佛 有神, 如果佛或神都是智慧 慈悲 正义, 那么对于任何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 祂们不只不会否定, 还会肯定 关怀, 或加庇 护持 因为 真正圣洁 智慧的生命, 祂们绝不会因为 不信祂, 而降灾于我们 譬如佛教的态度, 是人们不会因为 不信佛 而遭殃 堕地狱, 但人们会因为信仰不真实, 造作不义 不仁 不当的事, 而自招痛苦与灾难 所以, 只有假藉宗教之名的 宗教商人, 才会用 正确的路虽好, 但他们的路更好 来欺蒙大众, 也只有骗子才会恐吓我们, 不信他们的说法, 会遭殃, 但这是不必担心的事 我们需要怀抱慈悲的心, 不管对方信什么宗教, 我们都能将正确的法和他们分享, 让他们也有机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就是 智慧与慈悲的修行 这个世间多数的人不免贪 瞋 痴, 即使在宗教的世界里, 也是一样, 千万不要在宗教世界里迷失了正觉的路 学习佛法或信仰宗教的目的, 应当不在追求虚幻的 宗教光环, 更不是为了巩固信众的基础, 扩张宗教版图, 增长教派势力及利益, 因为这虽有劝人为善的帮助, 但终归于 自误误人 让人生更好的作法, 是不可能运用 群我竞争 的丛林法则, 而达到 自利利人 的境界 我们学习佛法, 讲究的是身 口 意三业清净, 做正确的事 我们至诚的关心基督徒 天主教徒 回教徒 佛教徒, 乃至无神论者 为什么呢? 事实上, 我们不关心人们的宗教信仰, 只关心人们的问题与痛苦 我们乐意和人们分享解决问题及息止苦恼的方法, 并朝向踏实 安稳与灭苦 學法的因緣 馬來西亞吉隆坡法育很感恩也很欢喜有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 一切都归功于法慧把 师父介绍给 马大毕业生佛友会, 我才有这样的机会 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听闻 师父说法, 觉得既符合现实又实际可用 虽然当中没有空泛华丽的论说, 师父却用最务实的, 在现实生活中可亲身碰触到的例子, 让我们深入了解其因缘法则, 这实在太棒了! 世间一切法皆在因缘中生灭 ; 随顺因缘生而生, 随顺因缘灭而灭 因此, 现实世界并不是空幻无实的 确实让我真正学习到, 要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 就必须了解它的起因, 并从中找出导致困难出现的原由, 切实的面对, 解决难题, 才能认真地生活, 建立务实的人生态度, 朝向菩提 师父的教法也让我明白, 我们所做的一切, 只 能尽力, 不能绝对地掌握和拥有 现实所发生的一切, 只是一个过程, 没有一定的结果 唯有这样, 我们才能远离执着, 走向正道 曾经面对自己, 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也多次犹豫不决, 到底留下来或远离他乡追随梦想? 不过, 现在我做了决定, 决志留下追随 师父学习, 并尽自己能力服务大众 我想这个决定会在我往后的人生道路上, 影响深远 诚如一位师兄所说, 服务大众是任重道远的, 必须慎重 所以心态是越单纯越好, 才能稳定和长远 如何调整自己 是修行, 也是人生的历练, 那就要看自己是否能跨得过去 也真要谢谢他, 给了我许多启发, 让我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踏实与自在 既然选择了, 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去学习, 去奉行 最后, 要感谢 师父, 把原始佛法带到马来西亚弘扬开来, 利益这里的众生 也要谢谢一切成就我们学法因缘的法友... 感恩! 感恩!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39

40 心得分享 靜思此生 紐約法文 我是纽约的法友 我一生都在漂泊, 不知何处是吾家 从前在英国殖民地受教育, 比较好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教会学校 因此, 对天主教 基督教一点都不陌生 来美国念书时, 也经常接触到基督教的朋友 信基督的朋友都很热情, 有时真觉得盛情难却 然而, 我始终没有真正契入 最近一次和他们互动是在几年前, 当时我正在病中, 准备动大手术 有位牧师来探访, 问我信不信主 那时, 为了活命, 便毫不考虑的决志了, 但没有洗礼 老实说, 对于那场病要做的破胸手术, 我完全没有把握 想到一个大好青年, 壮志未酬, 就这样英年早逝, 很可惜, 还没有真正尝过世间的美酒佳肴 当一个人面临灾难时, 犹如落水求生那一刻, 就算是一根草的生机, 也不会放过, 这个我可以完全理解 进出医院时, 我总是拿着一本武林秘籍 圣经 后来从两件事, 让我觉到盲信是不足以度生死大河的 一是老教友辞世之际, 以及另一长老的太太临终时的情境 想到任何人无论活着时, 是如何的英雄 好汉, 在弥留的一刻, 他们失望 无助的眼神已经出卖了他们, 一点信心都没有, 甚至可以说是绝望了 病好之后, 我并没有远离贪爱, 遇到境界, 还是迷惑 可是, 经过这些我已惊觉生命的脆弱 迷惑之余, 开始认真思考 我常独自沈思, 最后总是没什么结果, 有时确实觉得很疲倦, 不知如何是好 加上母亲在我大病的半年前辞世, 连最后一面也不得见, 当时真有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感受 在家中, 母亲是一个很伟大的人 她对家的奉献, 超出了她的能力, 不断无限量的支持儿女 可惜一生也始终活在愁苦之中, 无法将自己释放出来 临走时, 一方面放不下婆媳之间的问题 ; 另一方面, 依然期待着次子的归来 人生遗憾的事实在太多了, 奈何又无力改变 对过去, 无法掌握的人与事, 总有无尽的追悔 就像一首 似水流年 的歌 : 但凡是过去, 但凡未得到, 总是最登对 我常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就是没法知道当前是什么 当我还在追悔, 恍惚间, 一回头, 已见另一业报现在眼前, 似曾相识, 又似无能回避, 40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41 心得分享 匆匆的一生, 始终不断的在赶路 心里知道这一切都是苦, 但不知苦因何而生? 对于世间人与人之间, 相互的纠缠, 就更加没办法处理了 当时也还没具备 它之所以如是, 是因为因缘如是 的知见 最后, 我终于开始寻道, 看了一本 佛陀的故事, 觉得很亲切, 觉得自己的思惟跟 佛陀有点相似 想进一步了解更多, 打听到纽约上州有个大道场, 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到那里取经 看了些书后, 又觉得混淆不清 有的经典说空, 有的说自性, 涅盘寂静, 还有的说极乐世界, 跟 佛陀的故事 里的说法格格不入 之后, 我开始学 善财童子 到处参学 每逢听到有法师大德来纽约附近, 就跑去请教一番 初出茅庐, 不知道大德的辛苦, 也不懂规矩, 总是忘了供养 起初, 觉得空宗很奥妙, 禅宗很有禅意, 也分不清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 只好金刚经 心经 禅宗一起受持 一段时间之后, 还是没办法了解什么叫 空 有一次到加州, 在朋友家留宿, 遇到他的岳母很慈悲, 介绍我念佛法门 便带着一堆堆的光盘回家看, 看完之后就开始念佛, 在地下室念了三个月, 有时念到口水鼻涕直流 为了悲悯众生, 也学习放生 鱼 虾 螃蟹甚至昂贵的龙虾都放, 惹来长辈的非议 接着也参加读书会, 总算增长了一些佛学知识, 但又发觉经论中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经典里常责难 佛陀时代的声闻圣弟子不够慈悲, 学的法不够高, 并用尽各种方法来论述 : 诸如慧解脱 俱解脱, 甚至阿罗汉的证量, 也一并加以质疑, 来贬低声闻圣弟子 心里觉得很疑惑, 声闻弟子都是 佛陀亲自教导出来的, 责难声闻弟子就如同责难 佛陀一样 而且后世法脉所能遵循的源头, 都是声闻弟子留传下来 为什么一边学法, 一边又贬低声闻弟子呢? 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在传统佛教中徘徊了一段时间, 最后在一个参学的因缘下, 遇到了 随佛师父和中道僧团 有机缘了解 佛陀的真实法义 因缘法 再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勘验后, 知道此法真实不虚 从此不再回头往复寻 觅, 定心循着 佛陀的足迹行去 正是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学法不久, 既不是利根, 更没有顿悟本领, 谈不上崇高的修学心得 总觉得应当先弄清楚学法目的何在? 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情感和精神上的需要, 不如参加社团活动, 做些人天功德 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 享受人生, 那也可算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但若方向未明, 则学法无益 如果知道人生是苦, 老病死是苦, 想深入法义, 就应遵循 佛陀的根本教法, 具足知见, 进而踏上征途, 精勤修行 在六根六境的现况中, 不管味觉好不好, 一般人都能很容易的分辨出酸 甜 苦 辣的滋味 然而, 思想上的知见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口味易分, 哲思谬论难辨 还好, 信息科技的发达, 对学法者帮助很大, 是非黑白, 一比对就清楚明白 就如流行于台湾的一句话 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学法的目的是离贪, 过程是必需先断除认知的障碍 这不是凭靠两千多年的佛学经论就可以见法入法, 也不是 一门陷入 就可了生脱 師父愛說笑 台灣小三子有一天, 师父说法结束后, 开放时间让法友们发问, 这时有一位很可爱的阿嬷级同修, 与大家分享了她的经验 : 某天晚上, 正当她熟睡之际, 忽然 碰 的一声, 在半夜大停电! 一时被惊醒过来, 感到万分惊恐, 那当儿, 不知道为什么, 耳边竟然传来师父说法的声音, 她一听到师父的声音, 慌张的心情立刻安定了下来 此时, 大家都转过头来, 惊异地看着这位同修一脸认真的表情, 并努力的在脑海中琢磨着她不可思议的神奇经验 突然, 师父开口了 : 喔, 我有去过妳那里吗? 我不记得了耶! 嗯, 让我查查我的 schedule 吧! 顿时, 佛堂里豁然响起一片欢乐的笑声 久久回荡不去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41

42 心得分享 死 佛法是容许质疑探索的, 就像物理老师教导学生一样, 要 : 大胆怀疑, 小心求证 佛法不是世间的宗教或哲学, 佛陀并不曾说过 我就是道路 真理 佛陀教导弟子要常常正思惟 一切世间的现况皆在 因缘 中呈现 唯有掌握佛法的真实义, 常正思惟观察, 才有机会洞见 诸法因缘生 缘生故无常, 苦, 非我, 亦非我所 现前世间皆依因缘生而生, 依因缘灭而灭 这是 佛陀如实正慧所见 佛陀的教法 于当前, 可解决身心的烦恼 ; 如法精勤修习, 可解决生死轮回之苦 佛法不是用来解析宇宙万法, 但法法不离因缘 科学进步发展到今天, 实验的结果, 还是直接 间接证明了因缘法的真确性 举个例子来说, 在微观的世界, 也就是所谓的量子力学范围里, 科学家发现一个现象的生起, 有赖于其他因素, 其中也包括观察者在内 没有任何因素是单一性 恒久性 或有主宰性的 而一个现象的出现与否, 只能说是一种趋势, 只能用矩阵数学 (Matrix) 来表达, 且不能肯定的说一个现象一定会怎样发生 用句俗话来说, 就是 世事无绝对 的意思 重要的是, 所有的发生不可能离开观察者而会有 被观察到 的事和物 今日的信息科技就是建立在这个 不确定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的发展基础上 许多年轻有为的科学家, 正努力沿着这条路, 在寻找宇宙的真谛 然而, 像爱因斯坦那么聪明的科学家, 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理论和现实, 对于自己固有的学术理论很有感情, 到死时还是认为宇宙中该有个完美的, 单一的法则, 那也就是他心目中的上帝 ( 有别于圣经里的上帝 ) 谈到感情这件事, 就像年轻男女朋友的山盟海誓 : 海枯石烂, 此志不移 宁愿爱情, 也不要面包 这也是一种美丽的谎言 海枯石烂是因缘所生法, 爱情或面包也是依因缘而生 若没有面包, 何来坚定无忧的爱情? 当下也还是一种迷惑 妄见与情执 在此, 对有心学法的人, 有个想法提供做为参考 : 请抱着开放 开明的态度, 将原有的宗教情感放一边, 务实的探讨 检证 佛陀的亲教是否为身心实况 毫无怀疑之后, 再真心依法修持, 便可以有机会契入法义 珍惜现前, 莫让此生空过 原始佛教會怡保中道禪林 2010 年衛塞節活動記錄 活动 : 捐血运动日期 : 时间 :10.00AM ~ 3.00PM 活动简报 : 当天早上, 由 Bhante Dhammadisā 领先捐血 接着来自各地的人士亦踊跃参与, 包括印裔同胞也来捐血 总共成功捐血的有 23 人 医院人员也赞扬有加, 这是我们首次举办, 可谓反应不俗 法工们虽辛劳, 但个个都很开心, 大家度过了一个充满意义的卫塞节 莞爾集 台灣阿流汗记得有一次禅修时, 师父说完法, 问诸位法友有没有问题 有一位师姊大概是第一次听闻了如此精采殊胜的佛法, 惊叹不已, 便问师父说, 既然师父所宣说的法, 是真正的解脱正道, 不知道我们这里的法师们, 有没有人开悟了 师父回答说, 法师们有没有开悟, 妳要去问他们啊 喂! 这位师姊! 妳有胆就直接问师父, 您老人家真的开悟没有? 这样不是更清楚明白吗? 42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43 佛陀正覺後 2442/2010 年 跟随 佛陀的人 有一群人 循着 佛陀的足迹 踏循隐没于人性的路径 回溯二千五百多年前 那人类心灵启蒙的传承 如回游的鱼 接续了失落于历史潜流 通达人性的源泉 有一群人 立足于菩提树下的光辉 灭苦的法音 借着孺慕之情传续 生命的真谛 在实践中深耕 在众苦煎逼的世态中 这一群人 透过佛法的智慧滤净人间的爱苦 谨以有限的生命化作坚实的种子 播撒那失落于人间 人性觉醒的奥秘 正法之 光 創刊號 -再版 2010 年 7 月 43

44 邀稿這是一片闡揚佛陀教法的園地,我們需要您的關懷與灌溉,讓它萬紫千紅百花齊放 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發行立場,您對佛陀的教說有話要說,或者有問題要詢問,歡迎您投稿,或者投書 編輯部指導 : 中道僧團導師 : 隨佛法師 ( 烏帕沙瑪比丘 ) Ven. Bhikkhu Vūpasama 發行 : 原始佛教會發行人 : Ven. Bhikkhu Aticca 台北中道禪林 O.B.S.T.-Taipei 台北市北投區登山路 139 之 3 號電話 : (02) 傳真 : (02) 台中中道禪林 O.B.S.T.-Taichung 台中市南屯區文心路一段 378 號 11 樓之 1 電話 : (04) 紐約中道禪林 O.B.S.A.-New York #1B, 41Ave. Flushing, NY Tel: Fax: Cell: 怡保中道禪林 O.B.S.M.-Ipoh 61A & 61B, Jalan Chung Ah Ming, Ipoh, Perak, Malaysia Tel: 檳城中道禪林 O.B.S.M.-Penang 77-3 Lorong Selamat, Pulau Pinang, Malaysia Tel: 威省中道禪林 O.B.S.M.-S.Prai 269, 1st & 2nd floor, Jalan Kulim, Bukit Mertajam, Pulau Pinang. Malaysia Tel: 歡迎索閱 正法之光 結緣流通 pucchati@gmail.com Tel : (02) 响应绿色环保, 减少纸张, 欢迎提供 , 索取电子文件 * 台湾助印划拨 : 户名 : 中华原始佛教会 * 美国护持账户 : 1. O.B.S.( 弘法 助印 ) Citibank Savings Account Compassion for Children ( 扶助孤童 ) Citibank Savings Account * 马来西亚护持账户 : Sambodhi World Berhad HSBC Bank : * 版权声明 : 有著作权如为宣法, 非为买卖, 不修改 增减内容, 欢迎翻印流通 地點弘法與禪修活動日期時間 7/ 二天 7:30p.m. 9:30p.m. 加州美国原始佛教会原始佛法讲座 ( 上 )( 下 : 9/29 ~ 10/03) 7/16 7/19 7/ 二天 9:00a.m. 5:00p.m. 紐约青年佛教通讯中心 紐约青年佛教通讯中心 紐约法拉盛 正法之光 創刊號 - 再版 2010 年 7 月 44 吉隆坡 槟城 原始佛法 ~ 第一次结集 七事相应教经篇导讀 原始佛法与人间佛教 原始佛教正觉二日禅 7/27 9/21 共 8 堂 7/22 9/16 共 7 堂 7/24 7/25 7/31 8/01 8/07 8/08 8/14 8/15 8/21 8/22 8/28 8/29 9/18 9/19 9/25 9/26 麻州普贤讲堂原始佛教正觉十日禅 9/03 9/12 旧金山原始佛教正觉七日禅籌備中 每周二 7:00p.m. 9:00p.m. (9/7 停課 ) 每周四 7:00p.m. 9:00p.m. (9/2,9/9 停課 ) 9:00a.m. 5:00p.m. 9:00a.m. 5:00p.m. 9:00a.m. 5:00p.m. 9:00a.m. 5:00p.m. 9:00a.m. 5:00p.m. 9:00a.m. 5:00p.m. 9:00a.m. 5:00p.m. 9:00a.m. 5:00p.m. 以上活動詳情請洽紐約內覺禪覺會網站 填寫報名表, 至 arahant_usa@yahoo.com 台湾 10/23 24 都会悠活二日禅台大校友会馆 10/30 31 台湾台中中道禅林说法结缘籌備中 以上活動詳情請洽 填寫報名表 马来西亚怡保 威州 备注 : 星 马岁末禅修活动筹备中 說法結緣與布施結緣 中道僧团于每周六早上八点起, 在中道禅林有原始佛法相关之说法活动 ; 此活动并与台中 美国纽约 麻州 纽泽西 马来西亚怡保 槟城 威省 吉隆坡同步联机, 欢迎十方善友莅场欢喜参与共结法缘 中道僧团谨守佛陀戒律, 不受取 不积蓄 不使用金钱, 除接受信众上山四事供养 ; 并不定时托钵游化, 欢迎大众随缘供养 9:00a.m. 5:00p.m. 联机说法每周六晚 8:00p.m.~ 10:00p.m.

张 荣 芳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广 东 广 州 张 荣 芳 男 广 东 廉 江 人 中 山 大 学 历 史 系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我 们 要 打 破 以 前 学 术 界 上 的 一 切 偶 像 以 前 学 术 界 的 一 切 成 见 屏 除 我 们 要 实 地 搜 罗 材 料 到 民 众 中 寻 方 言 到 古 文 化 的 遗 址 去 发 掘 到 各 种 的 人 间 社 会 去

More information

文 化 记 忆 传 统 创 新 与 节 日 遗 产 保 护 根 据 德 国 学 者 阿 斯 曼 的 文 化 记 忆 理 论 仪 式 与 文 本 是 承 载 文 化 记 忆 的 两 大 媒 体 在 各 种 仪 式 行 为 中 节 日 以 其 高 度 的 公 共 性 有 组 织 性 和 历 史 性 而 特 别 适 用 于 文 化 记 忆 的 储 存 和 交 流 节 日 的 文 化 功 能 不 仅 在 于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晓 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何 秋 琳 张 立 春 视 觉 学 习 研 究 进 展 视 觉 注 意 视 觉 感 知

何 秋 琳 张 立 春 视 觉 学 习 研 究 进 展 视 觉 注 意 视 觉 感 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开 放 教 育 研 究 何 秋 琳 张 立 春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未 来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广 东 广 州 随 着 图 像 化 技 术 和 电 子 媒 体 的 发 展 视 觉 学 习 也 逐 步 发 展 为 学 习 科 学 的 一 个 研 究 分 支 得 到 研 究 人 员 和 教 育 工 作 者 的 广 泛 关 注 基 于 此 作 者 试 图 对 视 觉 学 习

More information

论 华 兹 华 斯 塌 毁 的 茅 舍 的 主 题 与 叙 事 技 巧 的 统 一 李 增 王 云 在 塌 毁 的 茅 舍 一 诗 中 华 兹 华 斯 综 合 运 用 了 指 涉 主 题 的 叙 事 行 动 以 及 控 制 读 者 情 感 发 展 的 叙 事 节 奏 有 条 不 紊 地 引 导 读 者 经 历 了 心 灵 之 旅 最 终 与 叙 述 者 一 道 得 到 心 灵 的 训 诫 因 此 只

More information

资 料 来 源 延 边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小 野 和 子 指 出 年 实 施 婚 姻 法 后 的 年 间 中 国 有 万 人 因 婚 姻 问 题 自 杀 或 被 杀 离 婚 自 由 对 社 会 和 家 庭 稳 定 带 来 了 很 大 的 影 响 因 婚 姻 问 题 刑 事 案 件 频 发 已

资 料 来 源 延 边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小 野 和 子 指 出 年 实 施 婚 姻 法 后 的 年 间 中 国 有 万 人 因 婚 姻 问 题 自 杀 或 被 杀 离 婚 自 由 对 社 会 和 家 庭 稳 定 带 来 了 很 大 的 影 响 因 婚 姻 问 题 刑 事 案 件 频 发 已 以 延 边 朝 鲜 族 女 性 的 涉 外 婚 姻 为 例 本 研 究 运 用 交 换 理 论 以 延 边 朝 鲜 族 女 性 的 涉 外 婚 姻 为 例 探 讨 婚 姻 中 的 资 源 与 交 换 之 间 的 关 系 年 中 国 和 韩 国 建 交 后 在 延 边 朝 鲜 族 社 会 里 社 会 经 济 资 源 匮 乏 的 女 性 在 涉 外 婚 姻 中 将 自 身 的 年 轻 作 为 可 利 用

More information

朱 丽 明 柯 美 云 周 丽 雅 袁 耀 宗 罗 金 燕 候 晓 华 陈 旻 湖 滥 用 安 非 他 命 会 增 加 得 心 脏 病 的 风 险 据 美 国 科 技 新 闻 网 报 道 根 据 纽 约 路 透 社 报 道 一 份 新 的 研 究 显 示 青 年 及 成 年 人 若 滥 用 安 非 他 命 会 增 加 得 心 脏 病 的 风 险 美 国 德 州 大 学 西 南 医 学 中 心

More information

对 当 前 小 说 艺 术 倾 向 的 分 析 陈 晓 明 人 民 性 是 一 个 现 代 性 概 念 近 年 来 艺 术 上 趋 于 成 熟 的 一 批 作 家 倾 向 于 表 现 底 层 民 众 苦 难 的 生 活 这 使 他 们 的 作 品 具 有 现 实 主 义 的 显 著 特 征 在 对 苦 难 生 活 的 把 握 中 对 人 物 性 格 和 命 运 的 展 示 中 这 些 小 说 在 人

More information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马 俊 峰 在 社 会 公 正 问 题 的 大 讨 论 中 罗 尔 斯 诺 齐 克 哈 耶 克 麦 金 泰 尔 等 当 代 西 方 思 想 家 的 论 述 被 反 复 引 用 和 申 说 而 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等 经 典 作 家 的 观 点 置 于 一 种 被 忽 视 甚 至 被 忘 却 的 状 态 形 成 这 种

More information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林 大 津 毛 浩 然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的 英 语 热 引 发 了 大 中 小 学 英 语 教 育 整 体 规 划 问 题 在 充 分 考 虑 地 区 学 校 和 个 体 差 异 以 及 各 家 观 点 的 基 础 上 遵 循 实 事 求 是 逐 级 定 位 逐 层 分 流 因 材 施 教 的 原 则 本 研 究 所 倡 导 的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More information

西 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卷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年 年 新 中 国 五 十 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 中 国 人 口 统 计 年 鉴 年 数 据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中 国 统 计 出 版 社 年 版 资 料 来 源

西 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卷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年 年 新 中 国 五 十 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 中 国 人 口 统 计 年 鉴 年 数 据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中 国 统 计 出 版 社 年 版 资 料 来 源 郑 长 德 教 育 的 发 展 人 力 资 源 的 开 发 是 决 定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未 来 发 展 的 关 键 因 素 之 一 是 实 施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提 高 其 经 济 竞 争 力 和 综 合 实 力 的 重 要 保 障 本 文 从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教 育 发 展 的 现 状 入 手 指 出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多 年 来 西 部 民 族 地 区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¹ ¾ À Á Â

¼ ½ ¹ ¾ À Á Â 贝 奥 武 甫 中 基 督 教 和 日 耳 曼 两 大 传 统 的 并 存 与 融 合 肖 明 翰 自 盎 格 鲁 撒 克 逊 人 于 世 纪 皈 依 基 督 教 后 的 几 百 年 里 在 英 国 大 部 分 地 区 并 存 的 基 督 教 和 日 耳 曼 两 大 传 统 一 直 处 在 矛 盾 冲 突 相 互 影 响 并 逐 渐 融 合 的 动 态 关 系 之 中 贝 奥 武 甫 是 古 日 耳

More information

三武一宗灭佛研究

三武一宗灭佛研究 四 川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三 武 一 宗 灭 佛 研 究 姓 名 : 张 箭 申 请 学 位 级 别 : 博 士 专 业 : 中 国 古 代 史 指 导 教 师 : 杨 耀 坤 20020101 三

More information

长 安 侠 少 每 至 春 时 结 朋 联 党 各 置 矮 马 饰 以 锦 鞯 金 铃 并 辔 于 花 树 下 往 来 使 仆 人 执 酒 皿 而 随 之 遇 好 酒 则 驻 马 而 饮

长 安 侠 少 每 至 春 时 结 朋 联 党 各 置 矮 马 饰 以 锦 鞯 金 铃 并 辔 于 花 树 下 往 来 使 仆 人 执 酒 皿 而 随 之 遇 好 酒 则 驻 马 而 饮 李 白 咏 侠 诗 述 论 侯 长 生 唐 代 是 中 国 诗 歌 的 鼎 盛 时 期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容 得 到 了 极 大 的 丰 富 和 发 展 咏 侠 诗 在 唐 朝 也 成 为 众 多 诗 人 表 述 心 志 的 另 一 种 方 式 李 白 不 仅 有 任 侠 的 经 历 而 且 创 作 了 大 量 的 咏 侠 诗 通 过 对 这 些 诗 歌 的 分 析 对 于 理 解 李 白 的

More information

一 女 儿 国 形 象 历 史 溯 源 二 双 性 同 体 的 新 女 性

一 女 儿 国 形 象 历 史 溯 源 二 双 性 同 体 的 新 女 性 女 性 乌 托 邦 她 乡 和 红 楼 梦 中 的 女 儿 国 刘 英 李 莉 南 开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天 津 来 自 于 远 古 母 系 社 会 的 女 儿 国 已 经 成 为 一 种 代 表 女 性 空 间 的 文 学 形 象 在 中 外 作 家 的 笔 下 屡 被 涉 及 将 美 国 女 作 家 夏 洛 特 柏 金 斯 吉 尔 曼 的 她 乡 与 曹 雪 芹 的 红 楼 梦 中 所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¹ º 农 业 流 动 人 口 是 指 户 口 性 质 为 农 业 户 口 在 流 入 地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居 住 一 个 月 及 以 上 的 流 动 人 口 非 农 流 动 人 口 是 指 户 口 性 质 为 非 农 户 口 在 流 入 地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居 住 一 个

¹ º ¹ º 农 业 流 动 人 口 是 指 户 口 性 质 为 农 业 户 口 在 流 入 地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居 住 一 个 月 及 以 上 的 流 动 人 口 非 农 流 动 人 口 是 指 户 口 性 质 为 非 农 户 口 在 流 入 地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居 住 一 个 ¹ 改 革 开 放 年 来 人 口 流 动 规 模 持 续 增 加 对 我 国 社 会 经 济 的 持 续 发 展 起 到 了 重 要 作 用 为 全 面 了 解 我 国 流 动 人 口 生 存 状 况 准 确 把 握 流 动 人 口 发 展 规 律 和 趋 势 不 断 加 强 流 动 人 口 服 务 管 理 引 导 人 口 有 序 流 动 合 理 分 布 国 家 人 口 计 生 委 于 年 月 启

More information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胊 县 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胊 县 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 战 时 期 根 据 地 的 疫 病 流 行 与 群 众 医 疗 卫 生 工 作 的 展 开 王 元 周 抗 日 战 争 期 间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的 侵 略 引 起 和 加 剧 了 各 种 传 染 病 在 中 国 各 地 的 流 行 造 成 大 量 人 员 死 亡 和 生 产 力 下 降 人 多 是 中 国 坚 持 长 期 抗 战 的 基 础 而 病 灾 成 为 这 个 基 础 的 严 重

More information

论 吉 卜 林 勇 敢 的 船 长 们 中 的 教 育 理 念 陈 兵 勇 敢 的 船 长 们 是 英 国 首 位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得 主 鲁 德 亚 德 吉 卜 林 的 一 部 教 育 小 说 通 过 主 人 公 哈 维 的 成 长 历 程 表 达 了 作 者 的 教 育 理 念 本 文 认 为 像 维 多 利 亚 时 代 晚 期 的 许 多 英 国 人 一 样 吉 卜 林 比 较 注 重

More information

( 日 本 二 十 一 世 纪 人 民 计 划 研 究 会 ):,,,,,,,,,, ( 巴 基 斯 坦 伊 斯 兰 堡 - - 国 父 大 学 物 理 系 ):,,,,,,,,,,,,, ;,, ( 美 国 新 英 格 兰 美 国 之 友 服 务 协 会 ):,,,,,,,,,,,,,,

( 日 本 二 十 一 世 纪 人 民 计 划 研 究 会 ):,,,,,,,,,, ( 巴 基 斯 坦 伊 斯 兰 堡 - - 国 父 大 学 物 理 系 ):,,,,,,,,,,,,, ;,, ( 美 国 新 英 格 兰 美 国 之 友 服 务 协 会 ):,,,,,,,,,,,,,, 亚 洲 交 流 ( ) 在 二 二 年 五 月 召 开 座 谈 会, 邀 请 亚 洲 十 五 名 学 者 参 加, 座 谈 内 容 包 括 : 九 一 一 的 现 实 与 象 征 涵 义, 趋 势 与 挑 战, 希 望 的 声 音, 面 向 未 来 以 下 座 谈 摘 要 由 刘 健 芝 编 译 ( 亚 洲 交 流 主 席 / 香 港 岭 南 大 学 文 化 研 究 系 ):,,,,,,,,,, (

More information

本 文 从 贫 困 概 念 及 演 化 提 出 新 贫 困 人 口 的 定 义 和 类 型 认 为 新 贫 困 人 口 是 我 国 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制 度 转 轨 过 程 中 的 利 益 受 损 者 解 决 新 贫 困 人 口 的 生 存 权 和 发 展 权 问 题 是 政 府 的 基 本 责 任 由 此 从 社 会 保 障 的 内 涵 功 能 和 价 值 基 础 等 角 度 阐

More information

名 称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83001 环 境 科 学 1 生 物 学 仅 接 收 院 内 调 剂, 初 试 分 数 满 足 我 院 生 物 学 复 试 最 低 分 数 线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71300 生 态 学 5 生 态 学 或 生 物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40102

名 称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83001 环 境 科 学 1 生 物 学 仅 接 收 院 内 调 剂, 初 试 分 数 满 足 我 院 生 物 学 复 试 最 低 分 数 线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71300 生 态 学 5 生 态 学 或 生 物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040102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2016 年 接 收 校 内 外 优 秀 硕 士 研 究 生 调 剂 信 息 表 名 称 经 济 与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020101 政 治 经 济 学 1 经 济 学 类 毕 业 学 校 与 报 考 学 校 不 低 于 我 校 办 学 层 次 经 济 与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020105 世 界 经 济 学 1 经 济 学 类 毕 业 学 校 与 报 考 学 校

More information

课程类 别

课程类 别 美 声 演 唱 方 向 培 养 方 案 一 培 养 目 标 本 方 向 要 求 学 生 德 智 体 美 全 面 发 展, 培 养 能 在 文 艺 团 体 从 事 声 乐 演 唱 及 能 在 艺 术 院 校 从 事 本 方 向 教 学 的 高 级 门 人 才 二 培 养 规 格 本 方 向 学 生 应 系 统 掌 握 声 乐 演 唱 方 面 的 理 论 和 技 能, 具 备 较 高 的 声 乐 演 唱

More information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陈 小 红 加 里 斯 奈 德 被 深 层 生 态 学 家 视 为 他 们 的 桂 冠 诗 人 他 为 全 球 生 态 运 动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本 文 旨 在 研 究 其 诗 歌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独 特 的 生 态 观 主 要 从 四 方 面 来 阐 明 斯 奈 德 对 荒 野 的 热 爱 对 文 明 的 反 思 对 印 第 安 人 生 活 的 向 往 以 及 对 理 想 的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9D8D3DAB0BABBAAA3A8C9CFBAA3A3A9D7D4B6AFBBAFB9A4B3CCB9C9B7DDD3D0CFDEB9ABCBBE32303132C4EAC4EAB6C8B9C9B6ABB4F3BBE1B7A8C2C9D2E2BCFBCAE9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9D8D3DAB0BABBAAA3A8C9CFBAA3A3A9D7D4B6AFBBAFB9A4B3CCB9C9B7DDD3D0CFDEB9ABCBBE32303132C4EAC4EAB6C8B9C9B6ABB4F3BBE1B7A8C2C9D2E2BCFBCAE92E646F6378> 上 海 德 载 中 怡 律 师 事 务 所 关 于 昂 华 ( 上 海 ) 自 动 化 工 程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二 〇 一 二 年 年 度 股 东 大 会 法 律 意 见 书 上 海 德 载 中 怡 律 师 事 务 所 上 海 市 银 城 中 路 168 号 上 海 银 行 大 厦 1705 室 (200120) 电 话 :8621-5012 2258 传 真 :8621-5012 2257

More information

苏 玉 生 安 云 霞 何 美 娟 苏 芬 单 立 柱 莫 金 钟 郭 德 才 王 金 孟 淑 珍 孟 兰 杰 吴 福 红 戈 长 云 他 们 为 我 们 演 唱 了 达 斡 尔 族 的 各 种 歌 曲 齐 齐 哈 尔 市 富 裕 县 登 科 村 他 们 为 我 们 演 唱 了 达 斡 尔 族 的

苏 玉 生 安 云 霞 何 美 娟 苏 芬 单 立 柱 莫 金 钟 郭 德 才 王 金 孟 淑 珍 孟 兰 杰 吴 福 红 戈 长 云 他 们 为 我 们 演 唱 了 达 斡 尔 族 的 各 种 歌 曲 齐 齐 哈 尔 市 富 裕 县 登 科 村 他 们 为 我 们 演 唱 了 达 斡 尔 族 的 金 宝 姬 刘 勇 作 者 阐 述 在 中 国 黑 龙 江 省 达 斡 尔 和 鄂 伦 春 族 地 区 作 田 野 调 查 时 遇 见 的 几 种 歌 曲 形 式 对 其 曲 调 结 构 音 色 和 唱 法 作 了 分 析 达 斡 尔 民 歌 扎 恩 德 勒 既 使 用 二 拍 子 也 使 用 三 拍 子 扎 恩 德 勒 的 三 拍 子 类 型 和 雅 德 根 的 散 拍 子 特 征 是 东 北 各

More information

杨 芳 少 数 民 族 高 考 加 分 政 策 实 施 多 年 其 公 正 性 屡 遭 质 疑 根 本 原 因 在 于 对 该 政 策 的 根 据 缺 乏 深 入 而 系 统 的 认 识 事 实 上 理 性 约 定 和 平 等 原 则 构 成 其 法 律 基 础 循 环 累 积 因 果 论 和 帕 累 托 最 优 为 其 提 供 经 济 学 上 的 理 论 依 据 唯 有 从 这 两 方 面 厘 清

More information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611 语 言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016 年 最 新 考 研 资 料 > 2-2 语 言 学 纲 要 笔 记, 由 考 取 本 校 本 专 业 高 分 研 究 生 总 结 而 来, 重 点 突 出, 借 助 此 笔 记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复 习 效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611 语 言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016 年 最 新 考 研 资 料 > 2-2 语 言 学 纲 要 笔 记, 由 考 取 本 校 本 专 业 高 分 研 究 生 总 结 而 来, 重 点 突 出, 借 助 此 笔 记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复 习 效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611 语 言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802 文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702 普 通 物 理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3 伊 犁

More information

作 为 生 产 者 式 文 本 的 女 性 主 义 通 俗 小 说 梅 丽 本 文 借 鉴 文 化 研 究 理 论 家 约 翰 费 斯 克 的 生 产 者 式 文 本 这 一 概 念 考 察 女 性 主 义 通 俗 小 说 的 文 本 特 征 写 作 策 略 和 微 观 政 治 意 义 女 性 主 义 通 俗 小 说 通 过 对 传 统 通 俗 小 说 的 挪 用 和 戏 仿 传 播 女 性 主 义

More information

诉 讼 真 实 与 证 明 标 准 改 革 陈 光 中 李 玉 华 陈 学 权 认 识 论 和 价 值 论 是 诉 讼 真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诉 讼 认 识 论 应 当 以 哲 学 中 的 认 识 论 为 指 导 诉 讼 活 动 的 特 殊 性 决 定 了 诉 讼 认 识 有 别 于 其 他 认 识 我 们 对 客 观 真 实 的 追 求 与 公 正 秩 序 人 权 和 效 率 等 诉 讼 价

More information

( 二 ) 现 行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不 利 于 培 养 人 的 创 新 精 神,,,,,,,,,,,,, [ ],,,,,,,,,,, :, ;,,,,,,? ( 三 ) 现 行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不 利 于 全 体 学 生 都 获 得 全 面 发 展,, [ ],,,,,,,,,,,

( 二 ) 现 行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不 利 于 培 养 人 的 创 新 精 神,,,,,,,,,,,,, [ ],,,,,,,,,,, :, ;,,,,,,? ( 三 ) 现 行 统 一 高 考 制 度 不 利 于 全 体 学 生 都 获 得 全 面 发 展,, [ ],,,,,,,,,,, ( ) ( )... 李 雪 岩, 龙 耀 (.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商 学 院, 广 西 南 宁 ;. 中 山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 : 高 等 教 育 是 专 业 教 育 高 考 是 为 高 等 教 育 服 务 的, 是 为 高 等 专 业 教 育 选 拔 有 专 业 培 养 潜 质 的 人 才 现 行 高 考 制 度 忽 略 专 业 潜 质 的 因 素, 过 份 强

More information

抗 战 时 期 国 民 政 府 的 银 行 监 理 体 制 探 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 战 时 期 国 民 政 府 的 银 行 监 理 体 制 探 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 战 时 期 国 民 政 府 的 银 行 监 理 体 制 探 析 王 红 曼 抗 战 时 期 国 民 政 府 为 适 应 战 时 经 济 金 融 的 需 要 实 行 由 财 政 部 四 联 总 处 中 央 银 行 等 多 家 机 构 先 后 共 同 参 与 的 多 元 化 银 行 监 理 体 制 对 战 时 状 态 下 的 银 行 发 展 与 经 营 安 全 进 行 了 大 规 模 的 设 计 与

More information

技 术 史 观 影 响 人 们 对 产 业 活 动 的 看 法 从 技 术 进 化 论 来 看 产 业 革 命 不 是 瓦 特 蒸 汽 机 这 一 重 大 发 明 的 后 果 相 反 后 者 是 产 业 革 命 的 标 志 性 成 果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如 工 厂 制 度 对 产 业 革 命 起 了 重 要 作 用 技 术 的 产 业 化 是 从 人 类 学 意 义 上 的 能 力 到 社 会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 卫 平 内 容 提 要 : 本 文 历 史 地 分 析 了 明 清 时 期 江 南 地 区 慈 善 事 业 的 发 展, 指 出 了 明 代 江 南 地 区 慈 善 事 业 由 官 营 向 民 营 转 移, 从 个 别 富 人 的 义 举 发 展 到 有 组 织 的 团 体 机 构 等 特 点 清 代 在 明 代 的 基 础 上, 江 南 地 区 的 民 间 慈 善 事 业 进 一 步 发 展,

More information

!!!!!

!!!!! 美 国 旧 金 山 湾 区 田 野 调 查 札 记 !!!!! ! 个 案 一 男 士 年 龄 岁 籍 贯 沈 阳! !! 个 案 二 女 士 年 龄 岁 籍 贯 沈 阳!! !!! 一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移 民 理 论 的 解 释!! 二 制 度 层 面 的 原 因! 三 社 会 资 本 理 论 与 东 北 人 移 民 网 络 !!!!!! 四 社 会 关 系 网 络 资 源 配 置 理 论

More information

李 晓 岑 新 疆 墨 玉 县 维 吾 尔 族 手 工 造 纸 调 查 潘 吉 星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史 造 纸 与 印 刷 卷 北 京 科 学 出 版 社 潘 吉 星 中 国 造 纸 技 术 史 稿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 新 疆 社 会 科 学 院 考 古 研 究 所 编 新 疆 考

李 晓 岑 新 疆 墨 玉 县 维 吾 尔 族 手 工 造 纸 调 查 潘 吉 星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史 造 纸 与 印 刷 卷 北 京 科 学 出 版 社 潘 吉 星 中 国 造 纸 技 术 史 稿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 新 疆 社 会 科 学 院 考 古 研 究 所 编 新 疆 考 李 晓 岑 通 过 对 新 疆 墨 玉 县 维 吾 尔 族 手 工 造 纸 进 行 实 地 考 察 本 文 叙 述 了 维 吾 尔 族 传 统 造 纸 的 背 景 工 艺 流 程 工 具 及 产 品 使 用 分 析 了 造 纸 技 术 的 原 料 来 源 及 文 化 特 征 认 为 这 是 一 种 浇 纸 法 造 纸 对 新 疆 出 土 古 纸 进 行 鉴 定 表 明 浇 纸 法 造 出 来 的 手

More information

二 工 资 制 度 与 教 师 道 德 风 险 行 为

二 工 资 制 度 与 教 师 道 德 风 险 行 为 义 务 教 育 学 校 绩 效 工 资 改 革 的 经 济 学 分 析 李 萍 盘 宇 章 吕 荣 西 南 财 经 大 学 成 都 本 文 利 用 委 托 代 理 理 论 对 义 务 教 育 学 校 绩 效 工 资 改 革 中 教 师 行 为 和 地 方 政 府 行 为 分 别 进 行 了 分 析 研 究 发 现 绩 效 工 资 的 最 优 设 计 是 工 资 函 数 中 包 含 一 个 固 定 支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王 日 根 徐 士 林 与 清 初 福 建 汀 漳 道 的 社 会 治 理

第 期 王 日 根 徐 士 林 与 清 初 福 建 汀 漳 道 的 社 会 治 理 王 日 根 厦 门 大 学 历 史 研 究 所 福 建 厦 门 徐 士 林 任 职 汀 漳 道 期 间 留 下 了 一 些 断 案 记 录 这 些 断 案 记 录 体 现 了 如 下 追 求 士 子 应 成 为 社 会 的 仪 型 地 方 上 的 健 讼 风 气 必 须 得 到 抑 制 对 于 社 会 发 展 中 的 纠 纷 的 解 决 务 求 公 正 以 确 立 正 确 的 社 会 价 值 导 向

More information

南 昌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唐 美 丽 张 保 和 南 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井 冈 山 大 学 政 法 学 院 江 西 吉 安 伯 恩 施 坦 以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新 材 料 为 借 口 声 称 垄 断 组 织 和 信 用 制 度 一 样 可

More information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对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运 行 基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对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运 行 基 内 部 资 料 东 北 师 范 大 教 运 行 基 本 状 态 据 报 告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务 处 2015 年 10 月 27 日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More information

深圳市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 证 券 代 码 :002388 证 券 简 称 : 新 亚 制 程 公 告 编 号 :2016-053 深 圳 市 新 亚 电 子 制 程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16 年 第 二 次 临 时 股 东 大 会 决 议 公 告 本 公 司 及 董 事 会 全 体 成 员 保 证 公 告 内 容 真 实 准 确 和 完 整, 不 存 在 虚 假 记 载 误 导 性 陈 述 或 者 重 大 遗 漏 特

More information

教 学 与 研 究 年 第 期 张 立 文 本 文 集 中 阐 释 了 居 于 六 经 或 十 三 经 之 首 的 周 易 的 智 慧 认 为 周 易 的 形 成 有 赖 于 中 国 上 古 时 代 的 社 会 环 境 和 文 化 氛 围 它 反 映 了 当 时 天 与 人 因 与 果 天 命 不 易 与 糜 常 的 冲 突 和 融 合 易 经 作 为 卜 筮 之 书 把 天 解 释 为 具 有 空

More information

从 瓦 尔 登 湖 中 的 儒 学 语 录 看 梭 罗 的 儒 家 渊 源 刘 玉 宇 本 文 详 细 分 析 了 梭 罗 在 瓦 尔 登 湖 中 所 摘 引 的 儒 家 经 典 语 录 尝 试 论 证 儒 家 思 想 一 方 面 并 没 有 对 梭 罗 思 想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但 另 一 方 面 书 中 的 儒 家 经 典 语 录 也 不 像 有 些 学 者 认 为 的 那 样 与 梭 罗

More information

反 学 校 文 化 与 阶 级 再 生 产 小 子 与 子 弟 之 比 较 周 潇 作 者 通 过 对 北 京 某 打 工 子 弟 学 校 的 田 野 调 查 后 发 现 在 农 民 工 子 弟 中 间 盛 行 着 类 似 学 做 工 中 所 描 述 的 工 人 阶 级 小 子 的 反 学 校 文 化 但 是 由 于 制 度 安 排 与 社 会 条 件 的 差 异 子 弟 与 小 子 的 反 学 校

More information

: /. :, 2005. 7 ISBN 7-80211 - 149-8........., J. P. ( 1905 1980) -. K835. 655. 1 CIP ( 2005 ) 066492 : : : 22 ( 100035) : ( 010) 66560272 ( ) ( 010)

: /. :, 2005. 7 ISBN 7-80211 - 149-8........., J. P. ( 1905 1980) -. K835. 655. 1 CIP ( 2005 ) 066492 : : : 22 ( 100035) : ( 010) 66560272 ( ) ( 010) : /. :, 2005. 7 ISBN 7-80211 - 149-8........., J. P. ( 1905 1980) -. K835. 655. 1 CIP ( 2005 ) 066492 : : : 22 ( 100035) : ( 010) 66560272 ( ) ( 010) 66560273 66560299( ) h t t p: www. cctpbook. com E

More information

科 学 出 版 社 科 学 出 版 社 前 言 本 书 是 针 对 普 通 高 等 院 校 经 济 类 和 工 商 管 理 类 本 科 专 业 财 务 管 理 学 的 教 学 需 求, 结 合 教 育 部 经 济 管 理 类 本 科 财 务 管 理 学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编 写 而 成 的 本 书 执 笔 者 都 是 长 期 工 作 在 财 务 管 理 教 学 一 线 的 专 业 教 师,

More information

年 第 期

年 第 期 年 第 期 杨 瑞 森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研 究 十 个 理 论 问 题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问 题 涉 及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理 论 历 史 和 社 会 主 义 现 实 等 诸 多 领 域 关 涉 到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的 各 个 学 科 涵 盖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的 全 部 理 论 活 动 和 实 践 活 动 近 些 年 来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More information

立 场 反 思 教 育 学 与 哲 学 和 科 学 的 对 话 杨 小 微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教 育 学 是 在 与 哲 学 等 相 关 学 科 的 对 话 中 成 长 起 来 的 它 先 后 经 历 了 亲 哲 学 和 亲 科 学 阶 段 而 今 正 在 走 向 事 理 知 识 时 期 对 话 使 教 育 学 从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自 然 科 学 及 系 统 方 法 论 人 本

More information

( 此 页 无 正 文, 为 广 东 东 方 精 工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关 于 提 供 资 料 真 实 准 确 和 完 整 的 承 诺 函 之 签 署 页 ) 广 东 东 方 精 工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法 定 代 表 人 : 唐 灼 林 2016 年 7 月 28 日

( 此 页 无 正 文, 为 广 东 东 方 精 工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关 于 提 供 资 料 真 实 准 确 和 完 整 的 承 诺 函 之 签 署 页 ) 广 东 东 方 精 工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法 定 代 表 人 : 唐 灼 林 2016 年 7 月 28 日 广 东 东 方 精 工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关 于 提 供 资 料 真 实 准 确 和 完 整 的 承 诺 函 鉴 于 广 东 东 方 精 工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以 下 简 称 本 公 司 ) 拟 收 购 北 京 普 莱 德 新 能 源 电 池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股 权, 为 保 证 本 次 交 易 的 顺 利 完 成, 按 照 中 国 证 券 监 管 部 门 相

More information

基 于 实 践 的 地 方 艾 滋 病 立 法 研 究

基 于 实 践 的 地 方 艾 滋 病 立 法 研 究 姜 爱 林 年 以 来 中 国 地 方 艾 滋 病 立 法 取 得 了 一 定 成 绩 但 也 存 在 许 多 问 题 与 不 足 现 实 的 选 择 是 必 须 在 遵 循 立 法 的 指 导 思 想 和 坚 持 立 法 的 基 本 原 则 的 基 础 上 根 据 立 法 依 据 尽 快 制 定 符 合 本 地 特 色 的 防 治 条 例 立 法 的 总 思 路 是 转 变 观 念 正 视 现 实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田 子 渝 武 汉 抗 战 时 期 是 国 共 第 二 次 合 作 的 最 好 时 期 在 国 共 合 作 的 基 础 上 出 现 了 抗 日 救 亡 共 御 外 侮 的 局 面 这 个 大 好 局 面 的 出 现 与 中 共 长 江 局 的 丰 功 伟 绩 是 分 不 开 的 但 长 期 以 来 由 于 有 一 个 王 明 的 右 倾 错 误 直 接 影 响 了 对 它 的 全 面 科 学 准 确

More information

丁 健 张 华 腾 辛 亥 革 命 史 研 究 要 进 一 步 深 入 就 必 须 得 对 其 进 行 冷 思 考 循 着 这 一 思 路 本 文 拟 对 辛 亥 革 命 与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的 废 除 辛 亥 革 命 与 后 来 军 阀 割 据 的 关 系 以 及 辛 亥 革 命 结 局 的 表 述 提 出 一 些 看 法 和 见 解 本 文 认 为 辛 亥 革 命 在 废 除 封 建 君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黄 金 原 油 总 持 仓 增 长, 同 比 增 幅 分 别 为 4.2% 和 4.1% 而 铜 白 银 以 及 玉 米 则 出 现 减 持, 减 持 同 比 减 少 分 别 为 9.4%,9.4% 以 及 6.5% 大 豆, 豆 粕 结 束 连 续 4 周 总 持 仓 量 增 长, 出 现 小 幅

黄 金 原 油 总 持 仓 增 长, 同 比 增 幅 分 别 为 4.2% 和 4.1% 而 铜 白 银 以 及 玉 米 则 出 现 减 持, 减 持 同 比 减 少 分 别 为 9.4%,9.4% 以 及 6.5% 大 豆, 豆 粕 结 束 连 续 4 周 总 持 仓 量 增 长, 出 现 小 幅 小 麦 净 多 持 仓 增 加, 豆 油 豆 粕 净 多 持 仓 减 少 美 国 CFTC 持 仓 报 告 部 门 : 市 场 研 究 与 开 发 部 类 型 : 量 化 策 略 周 报 日 期 :212 年 5 月 7 日 电 话 :592-5678753 网 址 :www.jinyouqh.com 主 要 内 容 : 根 据 美 国 CFTC 公 布 的 数 据, 本 报 告 中 的 11 个

More information

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本生因缘文学的叙事研究

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本生因缘文学的叙事研究 西 南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魏 晋 南 北 朝 汉 译 佛 经 本 生 因 缘 文 学 的 叙 事 研 究 姓 名 : 何 清 清 申 请 学 位 级 别 : 硕 士 专 业 :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韩 云 波 20080501 魏 晋 南 北 朝 汉 译

More information

<433A5C55736572735C6B73625C4465736B746F705CB9FABCCAD6D0D2BDD2A9D7A8D2B5B8DFBCB6BCBCCAF5D6B0B3C6C6C0C9F3C9EAC7EBD6B8C4CFA3A832303136CDA8D3C3B0E6A3A92E646F63>

<433A5C55736572735C6B73625C4465736B746F705CB9FABCCAD6D0D2BDD2A9D7A8D2B5B8DFBCB6BCBCCAF5D6B0B3C6C6C0C9F3C9EAC7EBD6B8C4CFA3A832303136CDA8D3C3B0E6A3A92E646F63> 附 件 1 国 际 中 药 专 业 高 级 技 术 职 称 评 审 条 件 及 报 名 材 料 一 系 列 ( 一 ) 中 1 高 级 专 科 ( 副 ) 高 级 专 科 ( 副 ) 1 取 得 中 专 科 职 称 后, 独 立 从 事 中 临 床 实 践 5 年 以 上 2 取 得 中 博 士 学 位 后, 临 床 实 践 2 年 以 上 3 取 得 中 硕 士 学 位 后, 临 床 实 践 7

More information

陈 晓 明 孟 繁 华 南 帆 贺 绍 俊 世 纪 年 代 中 期 以 来 形 成 的 文 学 理 论 具 有 划 时 代 的 意 义 然 而 随 着 社 会 文 化 及 其 文 学 的 转 型 这 一 传 统 理 论 受 到 了 严 峻 的 质 疑 和 挑 战 其 中 文 化 研 究 即 是 近 年 来 兴 起 的 一 股 声 势 浩 大 的 潮 流 在 新 的 世 纪 如 何 看 待 我 们 传

More information

0 年 上 半 年 评 价 与 考 核 细 则 序 号 部 门 要 素 值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标 准 考 核 ( 扣 原 因 ) 考 评 得 3 安 全 生 产 目 30 无 同 等 责 任 以 上 道 路 交 通 亡 人 事 故 无 轻 伤 责 任 事 故 无 重 大 质 量

0 年 上 半 年 评 价 与 考 核 细 则 序 号 部 门 要 素 值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标 准 考 核 ( 扣 原 因 ) 考 评 得 3 安 全 生 产 目 30 无 同 等 责 任 以 上 道 路 交 通 亡 人 事 故 无 轻 伤 责 任 事 故 无 重 大 质 量 0 年 上 半 年 评 价 与 考 核 细 则 序 号 部 门 要 素 值 考 核 内 容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标 准 无 同 等 责 任 以 上 道 路 交 通 亡 人 事 故 3 无 轻 伤 责 任 事 故 目 标 30 及 事 无 重 大 质 量 工 作 过 失 故 管 无 其 他 一 般 责 任 事 故 理 在 公 司 文 明 环 境 创 建 中, 无 工 作 过 失 及 被 追 究 的

More information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县 乡 两 级 的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如 何 建 立 民 主 的 合 作 新 体 制 县 乡 人 大 运 行 机 制 研 究 课 题 组 引 言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二 密 县 在 周 初 是 两 个 小 国 密 国 和 郐 国 三 密 县 的 第 一 任 县 令 卓 茂 四 明 清 时 代 的 密 县 二 从 集 中 的 动 员 体

More information

ETF、分级基金规模、份额变化统计20130816

ETF、分级基金规模、份额变化统计20130816 ETF 分 级 基 金 规 模 份 额 变 化 统 计 截 至 上 周 末, 全 市 场 股 票 型 ETF 规 模 约 1451 亿, 份 额 约 1215 亿,ETF 总 份 额 及 规 模 的 周 变 动 值 分 别 为 -23-44 亿, 份 额 与 规 模 均 下 降 ; 分 级 基 金 规 模 约 438 亿, 份 额 572 亿, 总 份 额 及 规 模 的 周 变 动 值 分 别 为

More information

讲 述 发 生 在 遥 远 的 过 去 在 现 实 世 界 里 不 可 能 出 现 的 故 事 尽 管 它 们 时 常 包 含 魔 法 神 奇 之 事 有 仙 女 的 出 现 但 超 自 然 因 素 并 非 总 是 它 们 的 特 点 而 且 故 事 的 男 主 人 公 和 女 主 人 公 通 常

讲 述 发 生 在 遥 远 的 过 去 在 现 实 世 界 里 不 可 能 出 现 的 故 事 尽 管 它 们 时 常 包 含 魔 法 神 奇 之 事 有 仙 女 的 出 现 但 超 自 然 因 素 并 非 总 是 它 们 的 特 点 而 且 故 事 的 男 主 人 公 和 女 主 人 公 通 常 年 第 期 总 第 期 外 语 研 究 舒 伟 天 津 理 工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天 津 是 关 于 讲 述 魔 法 和 奇 迹 故 事 的 德 语 词 通 常 翻 译 为 尽 管 在 大 多 数 情 况 下 故 事 里 都 没 有 真 正 出 现 仙 女 人 们 将 分 为 两 种 类 型 民 间 童 话 是 那 种 由 雅 各 格 林 和 威 廉 格 林 收 集 在 儿 童 与 家 庭

More information

试 论 后 民 权 时 代 美 国 黑 人 的 阶 层 分 化 和 族 裔 特 征 学 者 年 代 黑 人 中 产 阶 层 定 义 弗 瑞 泽 毕 林 斯 勒 马 克 艾 德 威 尔 逊 科 林 斯 兰 德 里 奥 力 威 夏 佩 罗 帕 锑 罗 收 入 来 源 于 从 事 可 以 定 义 为 白

试 论 后 民 权 时 代 美 国 黑 人 的 阶 层 分 化 和 族 裔 特 征 学 者 年 代 黑 人 中 产 阶 层 定 义 弗 瑞 泽 毕 林 斯 勒 马 克 艾 德 威 尔 逊 科 林 斯 兰 德 里 奥 力 威 夏 佩 罗 帕 锑 罗 收 入 来 源 于 从 事 可 以 定 义 为 白 蒿 琨 黑 人 中 产 阶 层 试 论 后 民 权 时 代 美 国 黑 人 的 阶 层 分 化 和 族 裔 特 征 学 者 年 代 黑 人 中 产 阶 层 定 义 弗 瑞 泽 毕 林 斯 勒 马 克 艾 德 威 尔 逊 科 林 斯 兰 德 里 奥 力 威 夏 佩 罗 帕 锑 罗 收 入 来 源 于 从 事 可 以 定 义 为 白 领 工 作 的 服 务 行 业 中 产 阶 层 的 成 就 由 教 育

More information

º» ¼

º» ¼ 黑 奴 暴 动 和 黑 修 士 在 后 殖 民 语 境 中 读 麦 尔 维 尔 的 贝 尼 托 塞 莱 诺 韩 敏 中 本 文 细 读 了 麦 尔 维 尔 的 小 说 贝 尼 托 塞 莱 诺 和 它 的 真 实 原 型 并 仔 细 比 对 两 个 文 本 及 另 一 个 对 小 说 的 创 作 产 生 很 大 影 响 的 底 本 在 此 基 础 之 上 提 出 小 说 中 的 黑 人 既 是 起 义

More information

,,,,, ;,,,,, :, ;,,, ;, ;, (PowerShift),,,,,,,, [ ],,, ( ) 资 料 来 源 : 中 国 现 代 化 战 略 研 究 课 题 组 中 国 科 学 院 中 国 现 代 化 研 究 中 心 编 : 中 国 现 代 化 报 告 : 经 济 现 代 化

,,,,, ;,,,,, :, ;,,, ;, ;, (PowerShift),,,,,,,, [ ],,, ( ) 资 料 来 源 : 中 国 现 代 化 战 略 研 究 课 题 组 中 国 科 学 院 中 国 现 代 化 研 究 中 心 编 : 中 国 现 代 化 报 告 : 经 济 现 代 化 ( ) * 中 国 软 实 力 评 估 报 告 ( 上 ) 世 纪 年 代 以 来, 中 国 经 济 力 量 的 崛 起 成 为 世 界 瞩 目 的 话 题, 与 此 相 伴 生 的 是, 中 国 对 世 界 政 治 经 济 的 影 响 力 ( 软 权 力, 或 称 软 实 力 ) 也 与 日 俱 增, 来 自 中 国 的 声 音 开 始 在 国 际 关 系 舞 台 上 受 到 越 来 越 多 的

More information

二 小 种 殊 专 ) 形 势, 为 国 际 组 织 间 的 日 常 事 ; 3 公 共 外 交 : 跟 踪 研 判 涉 华 舆 情, 调 研 公 共 外 交 理 论, 协 调 组 织 公 共 外 交 活 动, 为 我 国 和 平 发 展 营 造 有 利 舆 论 环 境 01002 3 新 闻 传

二 小 种 殊 专 ) 形 势, 为 国 际 组 织 间 的 日 常 事 ; 3 公 共 外 交 : 跟 踪 研 判 涉 华 舆 情, 调 研 公 共 外 交 理 论, 协 调 组 织 公 共 外 交 活 动, 为 我 国 和 平 发 展 营 造 有 利 舆 论 环 境 01002 3 新 闻 传 2014 年 度 外 交 部 公 录 用 计 划 表 计 划 录 用 人 数 :164 人 用 人 局 机 构 性 质 职 位 名 称 属 性 分 布 简 介 代 码 机 构 层 级 考 试 别 招 考 人 数 专 历 要 求 位 要 求 政 治 面 貌 基 层 工 作 最 低 年 相 关 基 层 工 作 经 历 是 否 组 织 专 考 试 新 疆 少 数 民 族 报 考 职 位 西 藏 少 数 民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 一年级(00)级2000-2001学年 第二学期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 一年级(00)级2000-2001学年 第二学期 政 府 管 理 院 公 共 管 理 类 授 划 (2016 级 ) 名 称 类 型 班 上 任 教 师 1 公 共 管 理 导 论 平 台 2 2 2 126 魏 姝 张 乾 友 2 社 会 原 理 平 台 2 2 2 童 严 新 明 3 当 代 中 国 政 府 与 政 治 平 台 2 2 2 闾 小 波 4 大 英 语 通 4 4 4 大 外 部 5 体 育 ( 一 ) 通 1 2 2 体 育 部

More information

韩 晗 遥 远 的 大 陆 共 同 的 命 运

韩 晗 遥 远 的 大 陆 共 同 的 命 运 菲 律 宾 与 西 属 美 洲 独 立 运 动 中 的 两 位 何 塞 遥 远 的 距 离 使 人 们 很 难 把 分 别 位 于 太 平 洋 两 岸 的 美 洲 大 陆 与 亚 洲 的 菲 律 宾 联 系 在 一 起 菲 律 宾 在 西 属 殖 民 地 历 史 研 究 中 逐 渐 被 淡 漠 但 菲 律 宾 与 西 属 美 洲 殖 民 地 遭 受 殖 民 统 治 的 历 史 及 菲 律 宾 人 民

More information

2006年顺德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2006年顺德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2014 年 顺 德 区 高 中 阶 段 学 校 考 试 提 前 批 第 一 批 第 二 批 学 校 录 取 根 据 佛 山 市 办 提 供 的 考 生 数 据, 现 将 我 区 2014 年 高 中 阶 段 学 校 考 试 提 前 批 第 一 批 第 二 批 学 校 的 录 取 公 布 如 下 : 一 顺 德 一 中 录 取 分 第 1 志 愿, 总 分 585, 综 合 表 现 评 价 A, 考

More information

府 任 命 阿 美 士 德 为 正 使 访 华 斯 当 东 被 任 命 为 副 使 陪 同 阿 美 士 德 再 次 来 到 北 京 在 觐 见 礼 仪 问 题 上 中 英 双 方 产 生 了 分 歧 斯 当 东 坚 决 反 对 阿 美 士 德 向 中 国 皇 帝 行 叩 头 礼 最 终 导 致 这

府 任 命 阿 美 士 德 为 正 使 访 华 斯 当 东 被 任 命 为 副 使 陪 同 阿 美 士 德 再 次 来 到 北 京 在 觐 见 礼 仪 问 题 上 中 英 双 方 产 生 了 分 歧 斯 当 东 坚 决 反 对 阿 美 士 德 向 中 国 皇 帝 行 叩 头 礼 最 终 导 致 这 年 月 第 期 清 史 研 究 编 译 组 按 年 下 半 年 戴 逸 先 生 在 谈 话 中 指 出 年 英 国 政 府 再 次 派 遣 阿 美 士 德 使 团 来 华 其 目 的 与 马 戛 尔 尼 使 团 大 致 相 同 由 于 该 使 团 不 愿 意 向 嘉 庆 帝 行 叩 头 礼 遭 到 清 政 府 驱 逐 这 次 礼 仪 之 争 中 方 记 载 较 少 英 国 方 面 是 如 何 记 载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张 生 汪 伪 投 敌 后 出 于 政 治 需 要 一 直 着 意 争 夺 国 民 党 政 治 符 号 并 加 以 运 用 为 此 它 与 重 庆 方 面 进 行 了 激 烈 的 交 锋 并 与 日 本 方 面 进 行 了 艰 苦 的 交 涉 应 该 说 汪 伪 的 努 力 是 多 方 面 的 但 由 于 重 庆 方 面 比 较 得 力 的 反 制 日 方 本 于 自 身 利 益 的 掣 肘 以 及

More information

徐天宏:《基因天堂》.doc

徐天宏:《基因天堂》.doc - 1 - 阅 读 说 明 您 现 在 所 阅 读 的 这 本 电 子 图 书 由 E 类 出 版 物 制 作 出 品 本 书 版 权 归 作 者 所 有, E 类 出 版 物 只 负 责 制 作 发 行 工 作 在 保 证 原 书 内 容 完 整 的 情 况 下, 您 可 以 对 本 书 进 行 转 载 如 果 您 愿 意, 我 们 很 乐 意 您 在 转 载 的 时 候 写 上 我 们 网 站

More information

类 似 地, 又 可 定 义 变 下 限 的 定 积 分 : ( ). 与 ψ 统 称 为 变 限 积 分. f ( ) d f ( t) dt,, 注 在 变 限 积 分 (1) 与 () 中, 不 可 再 把 积 分 变 量 写 成 的 形 式 ( 例 如 ) 以 免 与 积 分 上 下 限 的

类 似 地, 又 可 定 义 变 下 限 的 定 积 分 : ( ). 与 ψ 统 称 为 变 限 积 分. f ( ) d f ( t) dt,, 注 在 变 限 积 分 (1) 与 () 中, 不 可 再 把 积 分 变 量 写 成 的 形 式 ( 例 如 ) 以 免 与 积 分 上 下 限 的 5 ( 一 ) 微 积 分 学 基 本 定 理 当 函 数 的 可 积 性 问 题 告 一 段 落, 并 对 定 积 分 的 性 质 有 了 足 够 的 认 识 之 后, 接 着 要 来 解 决 一 个 以 前 多 次 提 到 过 的 问 题 在 定 积 分 形 式 下 证 明 连 续 函 数 必 定 存 在 原 函 数. 一 变 限 积 分 与 原 函 数 的 存 在 性 设 f 在 [,] 上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 年 第 期!!! #! %!! &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 年 第 期!!! #! %!! & ( % & ( ( 曹 大 臣 年 月 至 年 月 日 本 利 用 宏 济 善 堂 在 华 中 进 行 毒 化 活 动 在 不 到 年 时 间 里 宏 济 善 堂 牟 取 了 亿 日 元 之 巨 利 为 侵 华 战 争 提 供 了 相 当 于 艘 航 空 母 舰 的 物 力 支 持 并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弱 化 了 中 国 人 民 的 抗 日 意 志 因 日 人 败 降 时 销 匿 了 宏 济 善 堂 相 关 资

More information

第二讲 数列

第二讲   数列 Togisu XueD Persolized Eduio Developme Ceer 高 考 中 不 等 式 问 题 的 解 决 方 法 通 润 达 久 王 力 前 言 : 近 年 来 不 等 式 问 题 正 越 来 越 多 的 出 现 在 调 研 题 和 高 考 试 题 中 而 且 大 多 出 现 在 江 苏 高 考 的 填 空 压 轴 题 中 是 高 考 考 察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由 于

More information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简报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简报 2015 年 中 央 财 经 大 学 研 究 生 招 生 录 取 工 作 简 报 一 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录 取 情 况 2015 年 共 有 8705 人 报 考 我 校 硕 士 研 究 生, 其 中 学 术 型 研 究 生 报 考 3657 人,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报 考 5048 人 ; 总 报 考 人 数 较 2014 年 增 长 1.4%, 学 术 型 报 考 人 数 较

More information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1 of 9 第 一 章 1:1 论 到 从 起 初 原 有 的 生 命 之 道, 就 是 我 们 所 听 见 所 看 见, 亲 眼 看 过, 亲 手 摸 过 的 2 ( 这 生 命 已 经 显 现 出 来, 我 们 也 看 见 过, 现 在 又 作 见 证, 将 原 与 父 同 在, 且 显 现 与 我 们 那 永 远 的 生 命, 传 给 你 们 ) 3 我

More information

抗 战 时 期 国 立 中 学 的 创 办 及 其 意 义!!

抗 战 时 期 国 立 中 学 的 创 办 及 其 意 义!! 余 子 侠 抗 战 时 期 为 了 救 济 青 年 失 学 并 发 挥 教 育 功 能 以 增 进 抗 战 实 力 国 民 政 府 先 后 创 办 了 余 所 国 立 中 学 改 写 了 中 央 向 不 直 接 办 理 国 立 中 学 的 历 史 这 种 中 等 学 校 教 育 在 学 校 管 理 教 学 内 容 和 师 生 成 分 等 方 面 均 异 于 平 时 它 的 创 办 既 抢 救 了 战

More information

高 平 叔 胡 适 从 私 立 学 校 谈 到 燕 京 大 学 见 独 立 评 论 第 期 年 月 日 吴 玉 章 纪 念 蔡 孑 民 先 生 见 中 国 文 化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延 安 版 中 国 驻 法 使 馆 转 来 范 源 廉 电 报 原 件 北 大 档 案 室 存 件 蔡 校 长 到 校 就 职 通 告 蔡 元 培 就 任 北 京 大 学 校 长 之 演 说

More information

一 开 放 性 的 政 策 与 法 规 二 两 岸 共 同 的 文 化 传 承 三 两 岸 高 校 各 自 具 有 专 业 优 势 远 见 杂 志 年 月 日

一 开 放 性 的 政 策 与 法 规 二 两 岸 共 同 的 文 化 传 承 三 两 岸 高 校 各 自 具 有 专 业 优 势 远 见 杂 志 年 月 日 河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新 时 期 海 峡 两 岸 高 校 开 放 招 生 问 题 探 讨 郑 若 玲 王 晓 勇 海 峡 两 岸 高 校 开 放 招 生 是 新 时 期 推 进 海 峡 两 岸 高 等 教 育 交 流 与 合 作 的 重 要 尝 试 系 统 梳 理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两 岸 招 生 政 策 与 就 学 人 数 发 展 变 化 的 历 史 进 程 可 发 现 促 进 两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AAEC8FDCEE5B9E6BBAED7EED6D5B8E5352E33312E646F63>

<4D F736F F D20CAAEC8FDCEE5B9E6BBAED7EED6D5B8E5352E33312E646F63> 呼 伦 贝 尔 学 院 十 三 五 发 展 规 划 二 〇 一 六 年 三 月 目 录 呼 伦 贝 尔 学 院 十 三 五 发 展 规 划 呼 伦 贝 尔 学 院 十 三 五 专 项 发 展 规 划 呼 伦 贝 尔 学 院 各 学 院 十 三 五 发 展 规 划 - 2 - 呼 伦 贝 尔 学 院 十 三 五 发 展 规 划 序 言 - 1 - 一 指 导 思 想 和 发 展 思 路 二 建 设

More information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年 第 期 ` 1 2 ` ` ` ` 3 1 2 3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年 第 期 ` 1 2 ` ` ` ` 3 1 2 3 詹 石 窗 本 文 从 符 号 学 的 角 度 对 道 教 艺 术 进 行 探 讨 指 出 道 教 艺 术 本 身 就 是 一 个 符 号 象 征 系 统 作 者 区 分 了 道 教 艺 术 的 自 然 符 号 与 人 工 符 号 之 特 性 和 功 能 考 察 了 具 象 符 号 与 抽 象 符 号 在 道 教 艺 术 中 的 不 同 表 现 及 其 象 征 蕴 含 在 此 基 础 上 作 者 从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文件汇编.doc

Microsoft Word - 文件汇编.doc 北 京 市 中 医 管 理 局 二 一 五 年 四 月 ... 1... 18 2015... 30 京 中 医 政 字 [2014]160 号 1 2 一 充 分 认 识 中 医 健 康 乡 村 建 设 工 作 的 重 要 意 义 二 建 立 健 全 工 作 保 障 机 制 2014 12 15 三 做 好 工 作 启 动 的 准 备 事 宜 1 2014 12 15 5-10 2014 12 15

More information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年 第 期 历 程 第 页 以 下 只 注 页 码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年 第 期 历 程 第 页 以 下 只 注 页 码 评 王 铭 铭 社 区 的 历 程 曹 树 基 本 文 认 为 王 铭 铭 社 区 的 历 程 溪 村 汉 人 家 族 的 个 案 研 究 一 书 对 溪 村 传 统 家 族 的 描 述 缺 乏 创 新 对 溪 村 历 史 的 发 展 存 在 误 读 而 在 此 基 础 上 与 西 方 理 论 的 对 话 也 大 多 没 有 意 义 该 书 对 溪 村 传 统 复 兴 的 解 说 则 颇 有 价 值

More information

孙 建 董 小 萍 程 永 现 成 都 中 医 药 大 学 四 川 成 都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植 物 化 学 与 西 部 植 物 资 源 持 续 利 用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云 南 昆 明 衰 老 是 自 然 界 一 种 复 杂 的 生 命 现 象 我 国 人 口 老 龄 化 趋 势 明 显 抗 衰 老 这 一 世 界 性 医 学 课 题 在 我 国 受 到 关

More information

第 一 批 本 科 文 科 代 码 学 校 2015 2014 2013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控 制 分 数 线 573 579 594 10001 北 京 大 学 654 81 52 660 81

第 一 批 本 科 文 科 代 码 学 校 2015 2014 2013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控 制 分 数 线 573 579 594 10001 北 京 大 学 654 81 52 660 81 广 东 省 高 校 三 年 录 取 分 数 线 卓 越 教 育 集 团 整 理 2016 年 6 月 更 多 资 料, 请 登 录 卓 越 高 四 网 站 http://g4.zy.com 下 载 1 / 19 第 一 批 本 科 文 科 代 码 学 校 2015 2014 2013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位 投 档 线 校 线 差 最 低 排

More information

100566035515613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571565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7615926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0357 101 思 想

100566035515613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571565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37615926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0357 101 思 想 2016 年 天 津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研 究 生 考 试 初 试 成 绩 复 核 结 果 公 示 考 生 编 号 科 目 码 科 目 名 称 复 核 结 果 10056600010085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1151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100566000101348 101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More information

郭 双 林 前 后 甲 寅 派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子 展 最 近 三 十 年 中 国 文 学 史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郭 双 林 前 后 甲 寅 派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子 展 最 近 三 十 年 中 国 文 学 史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前 后 甲 寅 派 考 郭 双 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 双 林 前 后 甲 寅 派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More information

近20省高考分数线出炉 安徽福建等地一本线edf壹定发娱乐场 降幅大

近20省高考分数线出炉 安徽福建等地一本线edf壹定发娱乐场 降幅大 近 20 省 高 考 分 数 线 出 炉 安 徽 福 建 等 地 一 本 线 edf 壹 定 发 娱 乐 场 降 大 www.3ydf.com http://www.3ydf.com 近 20 省 高 考 分 数 线 出 炉 安 徽 福 建 等 地 一 本 线 edf 壹 定 发 娱 乐 场 降 幅 大 也 爱 好 京 剧 ( 来 源 : 你 知 道 安 徽 中 新 网 ) 理 科 状 元 则 是

More information

一、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批复保留名单 (一)保留的报纸驻地方机构名单

一、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批复保留名单(一)保留的报纸驻地方机构名单 一 中 央 新 闻 单 位 保 留 名 单 ( 一 ) 保 留 的 报 纸 名 单 新 闻 单 位 人 民 日 报 人 民 日 报 社 安 徽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北 京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福 建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甘 肃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广 东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广 西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贵 州 分 社 人 民 日 报 社 海 南 分 社

More information

古 今 小 说 中 的 医 药 文 化 作 者 : 曹 亦 冰 作 者 单 位 : 北 京 大 学 中 国 古 文 献 研 究 中 心 本 文 读 者 也 读 过 (10 条 ) 1. 陈 伯 海 杂 文 学 纯 文 学 大 文 学 及 其 他 中 国 文 学 传 统 中 的 文 学 性 问 题 探 源 [ 会 议 论 文 ]-2004 2. 骆 寒 超. 陈 玉 兰 传 统 汉 诗 的 语 言 策

More information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17 世 纪 的 远 东 保 教 权 之 争 姓 名 : 许 璐 斌 申 请 学 位 级 别 : 硕 士 专 业 : 世 界 史 指 导 教 师 : 许 序 雅 20090410 16-17

More information

爱 米 丽 的 同 谋 刘 玉 宇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福 克 纳 短 篇 小 说 献 给 爱 米 丽 的 玫 瑰 中 的 叙 述 手 法 揭 示 叙 述 者 在 小 说 中 的 形 象 和 地 位 叙 述 者 并 不 是 一 直 以 来 评 论 者 所 认 为 的 天 真 的 旁 观 者 社 区 代 言 人 而 是 作 者 精 心 刻 画 的 一 群 心 态 复 杂 的 谋 杀 案 同 谋 献

More information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2版).doc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2版).doc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报 名 资 格 规 定 (2012 版 ) 为 做 好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报 名 工 作, 依 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执 业 医 师 法 ( 以 下 简 称 执 业 医 师 法 ) 及 有 关 规 定, 现 对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报 名 资 格 规 定 如 下 : 一 符 合 执 业 医 师 法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暂 行 办 法 ( 卫 生 部 令

More information

武 汉 抗 战 时 期 蒋 介 石 的 战 略 战 术 思 想

武 汉 抗 战 时 期 蒋 介 石 的 战 略 战 术 思 想 敖 文 蔚 武 汉 抗 战 时 期 蒋 介 石 总 结 南 京 失 守 前 中 国 军 队 对 日 作 战 屡 遭 失 利 的 教 训 在 国 共 两 党 军 事 要 人 外 籍 军 事 顾 问 的 影 响 与 推 动 下 战 略 战 术 思 想 有 所 变 化 发 展 在 战 略 方 面 他 主 张 勿 单 纯 防 御 而 尽 力 开 展 进 攻 勿 死 守 一 地 而 实 行 节 节 抵 抗 勿

More information

其 二 小 种 部 家 形 势, 为 处 理 国 家 国 际 组 织 间 的 日 常 事 ; 3 公 共 外 交 : 跟 踪 研 判 涉 华 舆 情, 调 研 公 共 外 交 理 论, 协 调 组 织 公 共 外 交 活 动, 为 我 国 和 平 发 展 营 造 有 利 舆 论 环 境 01002

其 二 小 种 部 家 形 势, 为 处 理 国 家 国 际 组 织 间 的 日 常 事 ; 3 公 共 外 交 : 跟 踪 研 判 涉 华 舆 情, 调 研 公 共 外 交 理 论, 协 调 组 织 公 共 外 交 活 动, 为 我 国 和 平 发 展 营 造 有 利 舆 论 环 境 01002 2013 年 度 外 交 部 公 录 用 计 划 表 计 划 录 用 人 数 :160 人 用 人 局 性 质 职 位 名 称 职 位 属 性 职 位 简 介 职 位 代 码 机 构 层 级 考 试 别 招 考 人 数 专 历 要 求 位 要 求 治 面 貌 基 层 工 作 最 低 年 相 关 基 层 工 作 经 历 是 否 组 织 专 考 试 计 划 录 用 人 数 与 面 试 人 选 的 确 定

More information

洛 丽 塔 的 解 构 主 义 倾 向 主 要 表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对 传 统 单 一 性 格 人 物 形 象 的 解 构 主 义 倾 向 对 传 统 叙 事 模 式 的 解 构 主 义 倾 向 和 对 传 统 阅 读 模 式 的 解 构 主 义 倾 向 这 一 解 构 主 义 倾 向 体 现 在 主 人 公 叙 事 视 角 和 去 中 心 化 阅 读 模 式 的 设 定 之 中 其 中 洛

More information

金 不 少 于 800 万 元, 净 资 产 不 少 于 960 万 元 ; (3) 近 五 年 独 立 承 担 过 单 项 合 同 额 不 少 于 1000 万 元 的 智 能 化 工 程 ( 设 计 或 施 工 或 设 计 施 工 一 体 ) 不 少 于 2 项 ; (4) 近 三 年 每 年

金 不 少 于 800 万 元, 净 资 产 不 少 于 960 万 元 ; (3) 近 五 年 独 立 承 担 过 单 项 合 同 额 不 少 于 1000 万 元 的 智 能 化 工 程 ( 设 计 或 施 工 或 设 计 施 工 一 体 ) 不 少 于 2 项 ; (4) 近 三 年 每 年 工 程 设 计 与 施 工 资 质 标 准 一 总 则 建 筑 智 能 化 工 程 设 计 与 施 工 资 质 标 准 ( 一 ) 为 了 加 强 对 从 事 建 筑 智 能 化 工 程 设 计 与 施 工 企 业 的 管 理, 维 护 建 筑 市 场 秩 序, 保 证 工 程 质 量 和 安 全, 促 进 行 业 健 康 发 展, 结 合 建 筑 智 能 化 工 程 的 特 点, 制 定 本 标

More information

新, 各 地 各 部 门 ( 单 位 ) 各 文 化 事 业 单 位 要 高 度 重 视, 切 实 加 强 领 导, 精 心 组 织 实 施 要 根 据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管 理 的 规 定 和 要 求, 在 深 入 调 查 研 究 广 泛 听 取 意 见 的 基 础 上, 研 究 提

新, 各 地 各 部 门 ( 单 位 ) 各 文 化 事 业 单 位 要 高 度 重 视, 切 实 加 强 领 导, 精 心 组 织 实 施 要 根 据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管 理 的 规 定 和 要 求, 在 深 入 调 查 研 究 广 泛 听 取 意 见 的 基 础 上, 研 究 提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人 事 厅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文 化 厅 文 件 桂 人 发 2009 42 号 关 于 印 发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文 化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结 构 比 例 指 导 标 准 的 通 知 各 市 人 事 局 文 化 局, 区 直 各 部 门 ( 单 位 ): 根 据 人 事 部 印 发 的 事 业 单 位 岗 位 设 置 管 理 试 行 办

More information

年 第 期 总 第 期 中 西 方 两 种 译 论 的 比 较 周 锰 珍 目 的 论 和 信 达 雅 分 别 是 中 西 翻 译 史 上 最 重 要 的 翻 译 理 论 之 一 文 章 通 过 对 这 两 种 翻 译 理 论 的 异 同 进 行 比 较 分 析 来 讨 论 它 们 各 自 的 特 点 目 的 论 是 以 目 的 法 则 为 主 导 的 翻 译 标 准 多 元 化 的 理 论 体 系

More information

日 伪 统 治 下 的 华 北 留 日 教 育!!! % & % & % & % &

日 伪 统 治 下 的 华 北 留 日 教 育!!! % & % & % & % & 余 子 侠 在 日 伪 统 治 时 期 日 寇 操 纵 和 控 制 伪 华 北 政 权 先 后 制 订 一 系 列 的 留 日 奴 化 教 育 政 策 设 法 使 留 日 教 育 在 一 种 改 变 了 质 味 的 形 态 下 得 到 缓 慢 推 进 企 望 借 此 造 就 出 彻 底 贯 彻 执 行 日 本 全 面 亡 华 和 建 立 大 东 亚 共 荣 圈 的 罪 恶 目 标 的 高 级 汉 奸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