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国文学 No. 1, 2015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210023), and a lecturer a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Nanjing

Similar documents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¼ ½ ¾ À Á Â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¹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当 代 外 国 文 学 No. 4, 2014 的 暗 流 当 代 加 拿 大 作 家 艾 丽 丝 门 罗 (Alice Munro,1931 ) 的 作 品 充 满 浓 厚 的 地 域 色 彩, 并 以 真 实 的 情 感 和 细 腻 的 笔 触 绘 制 出 了 一 个 色 彩 斑 斓 的 文 本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幻灯片 1

! #!! #!! #!! # %! # %!! #!!! #! # %& ()

未命名-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 ;,,,,, 1 2 : :, :, (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IDEO_HCD_0716

年第 期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 ),, :1 : : ( ), 2 :, 3 : ( ), 4 : 5 : :, 6 :,,,,,,,,, :,,,.....,,,, 1, ;2,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李 银 波 : 易 卜 生 笔 下 凯 蒂 琳 形 象 的 斯 芬 克 斯 因 子 与 伦 理 选 择 37 和 国 完 全 丧 失 过 去 的 民 主 精 神, 元 老 院 贵 族 争 权 夺 利 贪 污 腐 化, 少 数 贵 族 元 老 独 揽 大 权, 统 治 者 内 部 的 矛 盾 也 尖

,,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图一 各年份论文数 二 研究主题及其变迁

明新學報第31期

当 代 外 国 文 学 No. 3, 2015 British literary tradition, and borrows such themes as love, death and renunciation from Emily Dickenson s poems. The ironic i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6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194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6 期 個 問 題 : 在 集 體 化 時 代 改 變 了 農 村 婦 女 生 活 的 中 國 革 命, 在 今 天 還 剩 下 什 麼? 首 先 我 來 簡 單 地 介 紹 一 下 這 本 書 的 研 究 內 容 自 1996 年, 我 和 中 國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NCUE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5, pp March 2012 Theme Awareness and Writing Skills on the Image of Teacher in Chen Heng-jia s Fiction Lian-p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1, :,,,,

骑 鹅 历 险 记 ( 瑞 典 ) 拉 格 洛 芙 著 浙 江 少 年 儿 童 出 版 社 2E-27-3 NCSö 杨 乃 贵 编 译 浙 江 少 年 儿 童 出 版 社 2E-27-3 苦 儿 流 浪 记 ( 法 ) 马 洛 著 浙 江 少 年 儿 童 出 版 社 2E-27-3 克 雷 洛 夫

,,,,,,, ;,, ;, ;, (, / ),, ;,,.,,,,,,,,,,,,,,,,, ;,,,,,,, 1, :,,, ;,,,, (, ),,,,, 1,,, (,, )

¼ ½ ¾ ¼ ½ ¾

政府与企业的交换模式及其演变规律! &!!! & % % ( (


骨头的故事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Microsoft Word - 5.黃鶴樓新詮.do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二 德阳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冲击

:, (.., ) ( ),,,,,,, (. ), ( ) (, ) ( ),, -,, (, ),,,,, ;,,, (, ),,,,,,,,, ( ),,,,,,,,, ;,,,,,,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标题

实验方法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文字作品二等奖 M

58 外 国 文 学 研 究 2014 年 第 6 期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 China).

年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

二 基于信息的微艺术

±i©uµY

Transcription:

诺贝尔获奖作家研究 姜海佳 张新木 DOI:10.16077/j.cnki.issn1001-1757.2015.01.016 内容提要 法国诺贝尔获奖作家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 以 巴黎生活和德国占领时期为背景创作出一批自我虚构式的小说 展现经受历史考验 的普通人的生活 揭示人类的生存困境 对飘忽的身份 脆弱的记忆和迷惘的青春等 主题的探索 加上独特的记忆艺术 使得他的作品能够 用记忆的艺术描绘了最不可 捉摸的人类命运 关键词 莫迪亚诺 生存困境 记忆艺术 作者简介 姜海佳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讲师 主要从事法国文学与符号学研究 张新木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 博 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符号学与文学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战后世界进 程和外国文学进程 11&ZD137 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The Plight of Survival and the Art of Memory in Patrick Modiano s Fiction ABSTRACT: Patrick Modiano,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2014, has created a series of autobiographical novels in his literary career. Set in the Germanoccupied Paris during WWII, these works represent the lives of common people tested and tempered by history to probe into the plight of human survival. Devotion to themes such as whimsical identity, fragile memory and perplexing adolescence, combined with his unique art of memory, enables Modiano to evoke through fiction the most ungraspable human destinies. Keywords: Patrick Modiano, plight of survival, art of memory Authors: Jiang Haijia <jhj_lsh@163.com> is a Ph.D. candidate at School of 121

当代外国文学 No. 1, 2015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210023), and a lecturer a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210023), specializing in French literature and semiotics. Zhang Xinmu <xmzhang56@163.com> is a professor of French a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210023), specializing in semiotics and French literature. 当代法国作家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 Patrick Modiano, 1945 荣获 2014 年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 用记忆的艺术描绘了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 揭露了德国占领期间的世界 ① 确实 莫迪亚诺常以巴黎生活和德国占领时期为背景 创作出一些自我虚构式的小说 展现经受历史 考验的普通人的生活 揭示人类的生存困境 纵观其作品 对生存困境的揭示主要体现在三个 方面 飘忽的身份 脆弱的记忆和迷惘的青春 作者采用重复记忆和呈现物证等手法 形成一 种独特的书写艺术 一 个人身份与国家身份 对个人与国家身份的关注 是莫迪亚诺早期作品中对生存困境进行思考的主要内容 如 星形广场 La Place de l étoile, 1968 夜巡 La ronde de muit, 1969 环城大道 Les boulevards de ceinture, 1972 等一批小说均以二战德国占领时期的巴黎为背景 既描绘了法国 犹太人被剥夺合法身份后的生存状态 又表现出人性的矛盾与身份的分裂 同时也反映出这种 状况在国家层面上导致国家身份的瓦解 莫迪亚诺对身份的关注缘于他的亲身经历 二战中 犹太人在纳粹统治下遭到非人的对待 让幸存者记忆犹新 所以在他 5 岁时 母亲为他举行了 天主教洗礼 避免犹太姓氏可能给他带来的麻烦 母亲的举动给莫迪亚诺留下莫大的精神困 扰 他时时纠结于自己的身份归属 作为犹太人后裔 他并不被天主教所认可和接受 但由于 他接受过天主教洗礼也不被犹太人所接受 他的双重身份 天主教徒和犹太人使他陷入两 难境地 所以 寻根 成为他早期小说中的主题 莫迪亚诺也明确表示 我对自己的根十分珍视 这只为我所有 转引自小禾 113 为了找寻自己的根 他首先把目光投射到犹太民族和犹太 人身上 处女作 星形广场 讲述一个犹太青年为了躲避追捕而沦为法奸 他虽然生活在法国 但没有国籍和身份 因此获得合法身份 寻根和找到归属是他生活下去的主要动力 该小说的 扉页上就写着一个小故事 这能使我们了解法国犹太人问题的实质 1942 年 6 月 一名德国军官朝一个年轻人走去 问道 对不起 先生 请问星形广场 在哪里 年轻人指着他的左胸部 11 纳粹强迫犹太人在左胸上佩戴 黄色六角星 étoile jaune 这是彻底孤立和清除犹太人 的一个措施 犹太民族不再是一个有历史 文化和归属的民族 而是可以用几何符号进行归类 的群体 可以随意处置和删减的几何项 此处的 étoile 一词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衍生出特别 的含义 星形广场早已失去了地缘学意义 而变成一个会带来死亡的身份符号 因此 黄色六 角星成为纳粹即将实施种族灭绝的标志 主人公在寻找身份的过程中苟且偷生沦成法奸 他 122

的身份迷失了, 人性泯灭了, 最后他的命运以悲剧结束 在星形广场上被处死 作者意图很明确, 在战争和特殊情况下, 身份问题引发出许多无奈甚至悲剧, 但个人的选择与行动将决定自身的归属和命运 对身份的拷问不仅仅是针对个人的, 也面向整个社会 莫迪亚诺的第二部小说 夜巡 在主题上延续了 星形广场 的身份问题, 从犹太人的身份扩展到国家身份 星形广场和凯旋门是拿破仑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一直被视为法兰西荣耀的象征 然而在 1942 年, 星形广场却沦为各种疯狂活动的发生地, 它的附近充斥着醉生梦死 黑市交易和严刑杀戮 夜巡 讲述了一个住在巴黎的持假证件的无国籍者的经历, 他一边为盖世太保提供情报, 一边又参加抵抗组织活动, 成为双重间谍 他从起初的谨慎应付到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疑问, 进而奔波于两个世界之间, 最终不堪心灵与肉体的重负, 在盖世太保的围追堵截下走上绝路 两种身份使得主人公精疲力竭, 近乎分裂 莫迪亚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 叛徒和英雄可以是同一个人吗? 在这样的环境下, 人能够左右自己的命运和行为吗? 在这样的环境下, 人能够确定自己吗? 凭借血缘 出身或者意识形态上的某种归属就确定自己的身份? ( 袁筱一 ) 通过这个人物, 莫迪亚诺直击法国的国家身份在历史最黑暗时期的分裂与瓦解 北方是彻底丧失主权的德占区, 南方表面上是由法国人贝当建立的维希政府管辖的 自由区 无论北方或南方, 其实都是纳粹德国的傀儡, 法国作为独立国家的身份早已轰然瓦解 莫迪亚诺通过人物对个人身份的叩问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层面 : 一个被侵略的国家可以同时对侵略国进行抵抗和妥协吗? 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和行为吗? 国家能够保全自己的身份吗? 显然不能, 主人公的境况和命运就是法国傀儡政权的命运与对纳粹妥协的结果, 名义上自由的法国也只是纳粹的附庸而已 盟军在北非登陆后, 法国南方也就沦陷在纳粹的铁蹄之下, 国家身份彻底消失 环城大道 中贯穿追寻父亲的整个过程, 也暗示着对个人身份和国家身份的追寻 小说讲述一个年轻人在十载不懈寻找父亲的过程中, 遭遇的各种离奇经历 : 父亲的冷落和不理睬, 被父亲接回家却又莫名其妙地被他推下地铁站台, 十年后找到父亲时又目睹他被逮捕 到了结尾, 叙述者才明白父亲是一个犹太人, 在做非法生意 虽然他对父亲的行为无法理解, 但他这样不懈地追寻, 是想通过父亲来确定自己的身份 作者想提醒读者, 在一个国家身份已然分裂或消失的国度, 个人的身份如何得以保全? 英语中的祖国是 motherland, 而在德语里叫 Vaterland, 即父亲之地, 因此父母的身份就是自己的身份, 父母的国家才是自己的祖国 这三部作品都在讲述父亲, 都在探讨个人的身份和国家身份 无论是那个为求得庇护与盖世太保勾结的犹太父亲, 抑或是童年时期缺席的神秘父亲, 对他们的追寻和揭露都是为了展示身份的飘忽不定和对身份归属的认识和选择 随着情节的展开, 读者会感到, 在一个身份独裁的世界里, 身份的差异会引起社会冲突甚至战争, 身份的迷失会导致人性扭曲, 给个人和民族带来命定的悲剧 二 遗忘的萦绕与记忆的重现其实, 对身份的追寻还在时间与记忆的维度上进行着 从作者第四部作品 凄凉别墅 (Villa tviste, 1975) 开始, 他的叙事不再以德国占领时期为唯一背景, 时间跨度也明显增大 而作品仍然涉及追寻身份和寻根的主题, 但关注点已经转移到对时间和记忆的思考上, 更加注重表现时间的毁灭性力量 如 暗店街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1978) 中的于特说 : 我们其实都是 沙滩人, 在沙子上 我用他的原话 我们的足迹只会停留几秒钟 (73) 在 123

当代外国文学 No. 1, 2015 小说结尾, 作者感叹 : 她 ( 盖 奥尔洛 ) 已经拐到街角, 孩子的伤心在晚上一下子就烟消云散, 我们的生命不也一样? (251) 毁灭记忆的时间造成的遗忘在作者笔下得到充分的展示, 作品中的人物一直做着徒劳的抗争 一边是拼命的回忆, 一边是注定的遗忘 米兰 昆德拉曾说 : 忘, 这是人的一个重大的个人问题, 自我丧失似的死亡 但这个自我是什么呢? 它是我们所记得的一切的总和 因此, 我们对死亡感到恐怖的不是丧失未来, 而是丧失过去 遗忘是与生俱来的死亡形式 ( 转引自李凤亮 李艳 525) 这一观点揭示出只有了解过去, 才能确认自我 莫迪亚诺在 暗店街 中也指出 : 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未来, 而是过去 (175) 他甚至被一些评论家称为 针对遗忘写作的小说家 ( 止庵 38) 因此,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不知疲倦地寻找父母和寻找身份, 希望通过寻回过去确认自我 户口簿 (Livret de famille,1977) 的篇首引文是勒内 夏尔的诗句 活着, 就是固执地完成一次回忆 (9), 以 完成 (achever) 这个词来强调生存 不断更新的现在与回忆的过去之间的关系 莫迪亚诺的作品同时展现了和时间相关的两个方面, 一是记忆, 因其给过去带来某种现实性 ; 二是遗忘, 因其竭力要摆脱记忆 时间是个毁灭性的利器, 它把过去抹掉, 给回忆以致命一击 在小说中, 一切人与物总是不断地被过去和痛苦折磨, 所有人物都逃不出这个命运, 只能在失忆中寻找舒适, 在遗忘中获得麻醉 对于莫迪亚诺而言, 记忆是一个独立于人的意志存在的事实 它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是它的强迫特征, 人们想摆脱记忆却无法摆脱 ; 另一方面是它的短暂性, 容易导致失忆 例如, 户口簿 的叙述者似乎拥有某种前世的回忆 : 我只有 20 岁, 但是我能回忆起我出生前的事 比方说, 我非常确定曾经在占领时期 的巴黎生活过, 因为我能记得那个时代的某些人和一些极细小且令人烦恼的细节, 那都是 任何历史书不曾提到的细节 (96) 但当他试图寻找他奶奶居住过的房子时, 其记忆就开始模糊不清, 怎么也找不到房子 他也曾设法弄清一位电台播音员的身份, 因为其声音好像是一个折磨过他父亲的法奸头目, 但后来他又无法确定 莫迪亚诺想说, 面对记忆, 我们再坚持也无济于事, 我们既不能将记忆填补完整, 也无法把它彻底清除 对记忆与遗忘主题进行阐释的精彩作品莫过于小说 暗店街 从故事层面上看, 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失去记忆的侦探, 他试图探明失忆前的身份 记忆与遗忘的矛盾体现, 即失忆, 是主人公的主要特征 莫迪亚诺通过主人公的失忆来激活其他人的记忆, 主人公失忆前的生存轨迹要通过他人的记忆来表现 而主人公的探寻过程让人们了解到一系列和他有关的人物的存在 他是否真的找到过去或者他找到的过去是否真的属于他, 这并不重要 因为他的记忆已经不只是属于他个人的一种特质, 更是把他跟集体联系起来的一个纽带 莫迪亚诺通过叙述者的失忆, 并通过由此激发的众多个人记忆形成一个集体记忆, 借此揭露法国在德国占领时期的不光彩历史 记忆和失忆都是时间作为一种毁灭性力量造成的后果 莫迪亚诺从不让他的人物享受重返似水年华的幸运 过去的碎片漂浮在人物的记忆中, 但他们没有办法将这些碎片拼贴完整 无论是 暗店街 的失忆侦探, 还是 春天的狗 (Chien de printemps, 1993) 中的叙述者, 他们都在向我们宣告, 记忆是根本不可能完整重建的, 只能激发一些过去的碎片式现实 一起车祸 124

的发生 使得 夜半撞车 Accident nocturne 2003 的叙述者幼年时遭遇车祸的记忆浮出水面 在破碎而模糊的记忆中 某些细节却异常清晰 如女司机脸上的伤疤 但无论细节如何清晰 没有整体的细节 它们只能在记忆中摇晃不定 尽管如此 作品中的人物还在记忆和遗忘之间 痛苦挣扎 地平线 L Horizon, 2010 里的博斯曼斯随身带个小本子 随时记录脑海中掠过 的记忆片段 短暂的相遇 错过的约会 丢失的信件和旧记事本中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有时连梦 中不知谁对他的耳语 醒后他都要赶紧记下 因为 你在梦中听到对你触动很大 你决心要记 住的一些话 等你醒来后就再也不记得或是没有任何意义 51 这些碎片犹如宇宙中的暗 物质 比生活中可见的部分要广阔得多 但我们只能把黑暗中几个微弱的亮点记录下来 却找 不到整体 莫迪亚诺在一次采访中说 我书中被遮住的光引起了一种误读 它并不是设法重现一段 精确的过去 它仅仅是想为时间上色 我只是试图展示时间是如何流逝的 如何把一切事与 人都湮没 光线是如何暗淡下去的 我很年轻的时候就强烈感受到时间会吞噬一切 是因为 我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 以及由此产生的逃离意识 qtd. in Butaud 26 27 他把这种不 安全感投射到人物身上 人物都被不安全感牢牢攫住 为时间的流逝和生存困境而焦虑不已 而作者通过作品 试图将碎片的记忆拼接成整体的记忆 让读者从碎片的现实中感受那个未曾 经历的时代 三 逃离现实与精神解脱 对记忆与遗忘的抗争引发出强烈的不安令小说人物选择逃离 逃离过去 现有身份 甚至 生命 他们试图摆脱记忆的沉重包袱 切断与过去的一切联系 成为没有过去的人 这些逃离 的念头或者行为 无一例外都发生在人物的青少年时代 少年本是无忧的岁月 但莫迪亚诺笔 下的人物却一反常态 他们的幼年轨迹大多不同于常人 父母缺席 亲情缺失 还有奇特的临时 家庭 这使得他们表现出过早的成熟以及对融入 正常人 社会的回避 实际上 他们孤独的 生存特征令他们对生存的意义产生强烈的质问 其方式大都是选择出走 甚至自杀 出走是莫迪亚诺中后期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题材 多拉 布慧德 Dora Bruder 1999 中英格丽的出走可以看作是作者对多拉 布慧德的出走的预示 作者借助两部作品的互文性 暗示出走主题的复现 英格丽和多拉的出走 无疑又与作者青年时期的出走呼应 我想起自己 1960 年 1 月 18 日的出走 那时并没有 1941 年 12 月那么阴暗 和多 拉出走的唯一共同之处是冬季 好像猛地推动你出走的是寒冷和阴沉的日子 因为它 让你感到更加孤独 57 父母为了保护多拉 不仅隐瞒了她的犹太身份 还把她送到相对安全的教会寄宿学校读书 但 这都没能在那个冬天阻挡住她出走的脚步 到底是什么推动她出走的 叙述者推测 或许学 校附近的里昂火车站 一个可以坐上通往自由区列车的地方 给了她动力 尽管她也许 知道 自由区 是虚幻的 然而出走给人带来的感觉 是一下子切断了所有联系的兴奋 毅然 决然地与人们强加给你的规则决裂 77 出走表面上看是出走者对现实的叛逃和抗拒 实 际上是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拯救 出走者其实不仅切断了与世界的联系 还切断了与 时间的联系 出走之后 一切都停滞了 给人一种恍惚的永恒感觉 不过这种感觉只是暂时的 125

当代外国文学 No. 1, 2015 一旦他们被拉回到现实世界, 这种感觉便消失殆尽 出走的狂喜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出走者会被自己的冲动迅速击垮, 因为出走的后果并不是获得自由 出走 似乎是一种求救方式, 有时还是一种自杀的形式 你还是能体会到一种短暂的永恒感 (78) 如果说反叛少女多拉的出走向我们揭示出, 在纳粹占领的巴黎, 对自由的强烈向往可以让人忘记逃离的风险, 那么 青春咖啡馆 (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 2007) 里年轻女子露姬的无数次逃离, 几乎让人忽略她最初逃离的本质 每天夜里都回到这套房子里是让人很不情愿的事 我知道迟早一天我会永远离开这里 我很期待遇到一些人终结我的孤独 (88) 露姬不断更换新的 避难所 康特咖啡馆 小旅馆, 甚至她的婚姻也并不是因为爱情, 只是为了得到丈夫的姓氏, 以便消除青少年时期出走被逮捕的记录, 及为了切断与过去的联系 然而, 没有爱的婚姻注定是没有安全感的, 她再次踏上逃离的旅途, 这次她走进孔岱咖啡馆, 要与她生活的一个部分决裂 露姬 这个随便起的假名对她而言显然是某种意义的新生, 可以彻底告别夫姓及其背后的婚姻, 梦想找到 真正的生活 然而, 在不断的逃离中, 露姬认识到, 在每次切断与某人的联系时, 她都会感到 我只有在逃离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我自己 我仅有的美好回忆都是逃离和出走的回忆 (102) 逃离 短暂停留 再逃离, 她永远找不到让她不想再逃离的避难所, 只有不断的逃离才是她的生存方式 她终于向这宿命做出最后一搏 依然是逃离, 只不过这次是逃离了 生存 地平线 里的博斯曼斯虽不曾有露姬这样逃离的宿命, 但比她更早就有了逃离的行为, 他 12 岁时在母亲和继父的眼皮底下逃到一个教堂里, 因为他们的冷漠和凶恶使他感到恐惧和孤独 比起逃离, 自杀是更为强烈的一种抗拒和逃避方式, 这也是莫迪亚诺作品中人物通常的宿命 例如 凄凉别墅 中的曼特医生, 废墟之花 (Fleurs de ruine, 1991) 中的年轻夫妇等 如果说 废墟之花 中年轻夫妇的自杀只是叙述者展开调查的缘由, 那么 小宝贝 (La Petite Bijou,2001) 中女叙述者的自杀便是她命运的悲剧性终结 她在追踪母亲时, 见证了一对夫妻对其幼女的冷漠 追踪的过程给她带来的是童年回忆对她的折磨, 加之小女孩和她的童年经历惊人地相似, 更加坚定了她远离这一切的决心 你在这儿还会呆上一段时间, 然后就结束了 你在这儿是因为你早就想最后一次追溯时光流转, 想办法弄明白 一切就是在这里, 在白色广场的灯光下开始的 最后一次, 你回到你的故乡, 回到起点, 想知道有没有一条不同的路可以走, 是否事情本来可以是另外的样子 (162) 作者改用第二人称, 让叙述者对自己说话, 似乎她的思想与身体已经分离, 她心中的 她 在指挥现实的 她 最后, 现实的 她 吞下药剂师给她开的所有安眠药 相比之下, 夜半撞车 中的叙述者无疑是幸运的 车祸使他从之前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中惊醒 : 没有家庭和亲人的苦难生活 他从小感受到的孤独 女友埃莱娜的失散, 使他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于是毒品成了他躲避痛苦的工具, 也模糊了生死界限 他在汽车驶来的时候不是本能地躲避, 而是毫无畏惧地穿过马路, 对此他却完全没有意识, 更不会承认自己是在故意走向死亡 126 我从来就不可能从桥上或者从窗户向空中纵身一跳 甚至往车轮里钻, 就像她以为

的那样 对于我而言 在最后一刻生命总是占了上风 160 正是这幸运的 最后一刻 女司机及时的急刹车不仅挽回了他的性命 更惊醒了噩梦中的他 生存的理性因此失而复得 对于这些有自杀念头或行为的人物而言 童年的经历导致的心理创伤是最深层的原因 逃 离无望的现实则是他们出走或自杀的动机 做好自杀的准备能给他们莫大的勇气和安慰 在 陌生的女人们 Des inconnues 1999 第二篇中 女叙述者接受同学给她的安眠药 也就接纳 了她的观点 随身带着这管药 让人感觉很好 这样 她对我说 我们就是自己生与死的 主人了 64 做掌控自己生死的人 这听起来似乎是充满勇气的口号 但它并非表达面对 死亡的无畏 而是深刻揭露了生存的痛苦 拥有选择死亡的自由也更显悲凉 这个寄宿学校的 女生没有像 小宝贝 那样把安眠药吞入腹中 她终究还是找到了生存下去的勇气 在作者笔下自杀的人物中最具悲剧色彩的要算 青春咖啡馆 中的露姬了 露姬在自杀 前多次从一个避难所逃到另一个避难所 直到无处可逃 在逃出婚姻后 她还参加了一个神秘 学组织 表面上看 她努力想在阅读神秘学书籍的过程中发现生命的意义 或者寻找一种行为 准绳 实际上 在那些书里她所能做的还是逃避 逃到一个虚幻的精神空间 这样便与过去和 现在决裂 她纵身一跃时仿佛对自己说 好了 让你走吧 这不仅是一声如释重负的无奈叹息 更是把自己交给死亡的幸福解脱 而这一刻 她很久以前早已在想象中经历过 那里 这条街道通往天空 仿佛通向一个悬崖的边上 我带着这种有时在梦中体验 到的轻快感觉往前走 您不再害怕任何东西 所有的危险都微不足道 您是不可战胜 的 我走着 急于到达尽头 那儿只有蓝色的天空和空白 我很快就会到达悬崖的边缘 然后跳进空虚 在空中漂浮的感觉和最终体验到我一直寻找的失重感觉 是多么幸福啊 103 四 记忆的艺术与实证式书写 莫迪亚诺在揭示生存困境的过程中 还以特殊的写作方式表现这些主题 人物的相似 情 节的重复 细节的强调 文献的引用 形成一种特殊的记忆艺术 作者不求以客观的笔触细致 描绘事件 而是把事件中不可捉摸的成分通过不确定的记忆表现出来 人物的相似是强化记 忆的第一种方式 莫迪亚诺常反复讲述一些相同的事件 或描述详尽的细节使读者有似曾相 识的感觉 我们不妨把他的每部小说看作是同部作品的新篇章 多部作品的叙述者与作者有 相同的年龄 出生地 甚至作家的身份 无论是 迷失的街区 Quartier perdu, 1984 中的 让 德克 童年的更衣间 Vestiaire de l enfance, 1989 中的吉米 萨拉诺 还是 如此正直 的年轻人 De si braves garçons, 1982 中的叙述者 他们都出生于 1945 年 7 月巴黎郊区布洛 涅 比杨古 也都在塞纳河边度过童年 年轻时都是靠倒卖古籍或艺术品谋生 而且 在 在遗 忘的最深处 Du plus loin de l oubli, 1996 和 春天的狗 中 叙述者年轻时已经开始写作 地平线 中的博斯曼斯创作了 20 多部小说 这是作者刻意进行的身份移植 使不同的作品 去叙述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故事 所以叙述主体的记忆得到不断强化 情节的重复则是其记忆艺术的另一个特征 类似的场景或事件会反复出现在同部作品中 还会出现在不同作品中 这成为叙述者的强迫性书写 夜半撞车 中的叙述者被车撞后 看到 127

当代外国文学 No. 1, 2015 女司机脸上的伤疤想起童年时他住过的一幢房子和被车轧死的一条狗 而医生给他使用乙醚 的气味 又让他想起了六岁时遭受的另一次相似的撞车事件 使两次撞车事件相关联的是乙 醚 能最佳重现过去的东西就是气味 乙醚于我就像是童年的气味 但因为它与睡眠相关 又消除痛苦 它揭开的画面随即就模糊不清了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 我的童年回忆才如此混乱 乙醚引起的既有记忆也有遗忘 104 对于叙述者而言 乙醚不仅有镇痛和麻醉的作用 更 是记忆的助手 也是遗忘的帮凶 乙醚引发的回忆尚未清晰便加速了遗忘 很多画面在支离破 碎之后 某些细节却越发清晰 那条神秘的狗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 每次都像幽灵一般从回忆 中跳出来过片刻又消失 反复出现的情节在莫迪亚诺的作品中屡见不鲜 它们通过叙述者的 记忆重复呈现于文本中 叙述者的 回忆强迫症 一方面强化某些记忆片断 揭示人物被痛苦 记忆纠缠的困境 另一方面也以这些记忆反衬出更多被遗忘的 暗物质 揭示记忆不可修复的 必然性 历史文献的使用则使记忆相对稳定 如何在 朦胧的过去 中抓住一些可靠的物证呢 莫迪亚诺常求助于各种历史资料 官方和非官方的资料 把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距离空洞填上 首先 他在作品中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 如人名 地址和电话号码 甚至电话黄页中的截页 例 如 暗店街 第 103 到 106 页上所列的信息 第 74 页到 75 页中 罗朗标出的多年前电话簿里 附在人名后的 战争十字 和 帆船主 的符号 在 多拉 布慧德 中 叙述者从各种官方机构 如警察局 法院找到的大量历史记录都出现在作品中 人物之间的书信 字条作为痕迹也被展 示在作品中 比如 暗店街 中 老侦探于特多次从尼斯寄给罗朗的明信片或信件中的文字 为 罗朗提供重要的线索 而德尼丝写给埃莱娜的短信则使失忆的罗朗确认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 失忆前的举动 多拉 布慧德 甚至收录了旧报纸上的一则寻女启事 寻找一个年轻女孩 多拉 布慧德 15 岁 1 米 55 椭圆型脸 灰褐色眼睛 灰色运动 外套 如有任何信息 请告知布慧德先生和夫人 奥纳诺大道 41 号 巴黎 7 这看似普通的寻人启事 清楚地介绍了多拉的年龄 体貌特征和失踪前的衣着 及布慧德一家 的住址 几个关键要素都符合莫迪亚诺向来的关注点 如失踪发生在占领时期的巴黎 一家都 是犹太人 而刊登日期是 12 月 莫迪亚诺借用这些历史资料 使用过去某个时期的语言 使用 实证式的书写 重现的不仅是一些鲜活的场景 更是要唤起过去记忆的痕迹 这些书写形式和 材料都保留了过去的标记 能激发一种不确定的记忆 形成了独特的记忆艺术 以便更好地呈 现生存困境 综上所述 飘忽的身份 脆弱的记忆和迷惘的青春构成莫迪亚诺作品的重要主题 以揭示 人类的生存困境 对人物身份在空间中的追寻 又通过记忆在时间中的追寻 探讨逃避身份的 方式 使作品成为摆脱生存困境的探索之书 人物在对身份的不断地追寻中 在被记忆和遗忘 的纠缠中 探索着逃离现实困境的道路 在书写层面上 莫迪亚诺采取重复记忆和展现细节等 记忆艺术 使得对生存困境的揭示更为细致和真切 注解 Notes ① 瑞典学院 2014 年 10 月 11 日发表的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来自 <http://www.francetvinfo.fr/monde/ prix-nobel/le-prix-nobel-de-litterature-remis-au-francais-patrick-modiano_715145.html>. 128

引用文献 Works Cited Butaud, Nadia. Patrick Modiano. Paris: CultureFrance/Editions textuel, 2008. Li, Fengliang, and Li Yan. Epiphanies of Dialogue: Essential Studies on Milan Kundera. Beijing: China Friendship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8. 李凤亮 李艳 对话的灵光 米兰 昆德拉研究资料辑要 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8 年 Modiano, Patrick. Accident nocturne.paris : Gallimard, 2003. ---. 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paris : Gallimard, 2007. ---. Des inconnues.paris : Gallimard,1999. ---. Dora Bruder.Paris : Gallimard,1999. ---. La Petite Bijou. Paris : Gallimard, 2001. ---. La place de l étoile. Paris : Gallimard,1995. ---. L Horizon.Paris : Gallimard, 2010. ---. Livret de famille. Paris : Gallimard, 1977. ---.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Paris : Gallimard, 1978. Xiao, He. The Mysterious Young Man. Dushu 2 (1986): 111-14. 小禾 神秘的年轻人 读书 1986 年第 2 期 第 111-14 页 Yuan, Xiaoyi. Lost The Way We Exist. Wenyi Bao 15 October, 2014:9. 袁筱一 迷失 我们存在的方式 文艺报 2014 年 10 月 15 日 第 9 版 Zhi, An. The Confession of The Beach Man. A Vast View on Publishing 9 (2005): 38-39. 止庵 海滩人 的告白 出版广角 2005 年第 9 期 第 38-39 页 责任编辑 冯昱旻 启蒙的三个批评者 英国 以赛亚 伯林 马寅卯 郑想 著 译 通过启蒙运动三个批评者的视角 阐释充斥过度科学思维的启蒙运动是如何遭到反对的 这三位批评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维柯确立了人文科学 说明它必然与自然科学不同 赫尔德 开创民粹主义 表现主义和多元主义 反理性主义的哈曼点燃了浪漫主义之火 这一重要的运 动在对启蒙运动的反对声中发展壮大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