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DaoCiDi2003TC ct-P027L08

Similar documents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會訊完成婉婷970918修.doc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B8D5C5AAA5BB2E706466>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DaoCiDi2003TC ct-P293L02-R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8 3C 3C

Microsoft PowerPoint - 遊戲企劃

NAAC_FNEC.indd

42Contents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400, ,400, %2.0% ,200, / / , / /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Session 15-Col-1.pdf

當無人飛行器越做越小時, 拍翅型的飛行方式應該是人類要參考及學習的 MAV P V 2 b P V b 0.96 P V 2 b L b 4 L b 4 W b 3 W b 3 2 向自然學習 MAV 3 升力與推力共生的拍翅運動 拍翅頻率的尺度變化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96030_catering.ai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Slide 1

indd

untitled

X 傳統育種技術 分子育種技術 基因改良育種

,4 :20..,5 ( )..,1. :..,2..,2..,10..,3.., ,1..,3..,12..,1..,2 :..,..,2 :..,3..,6..,4 ( )..,4.,.,3 6..,3 :..,3..,1 :..


contents K-16K K23.5K K29K fl 29K44K

本章大綱 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定義人體組成的層次身體系統介紹恆定 正回饋 負回饋恆定正回饋機轉負回饋機轉解剖語言解剖學姿勢身體剖面體腔背側體腔腹側體腔腹部四象限分法與九分法四象限分法九分法 學習目標 1. 能了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定義及範圍 2. 能了解人體組成的各個階層 3. 能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 4.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正常膝關節退化膝關節 (a) (b) (c) (d) (e) (f) (a) 40 (b) (c) (d) 1. 減少膝關節的負荷 (a) 1 2


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上士道(四)

菩提道次第廣論新譯草稿(一)

未命名-7

CU0594.pdf



untitled


1

Free Ma rk e t

目錄 Contents 前言 3 Part 1 營養篇 : 愛上你的飢餓 1 _12 2 _16 3 _22 4 _32 5 _37 6 _45 7 _53 8 _64 9 _72 10 _79 11 _96 12 _99 13 _108 Part 2 健身篇 : 想要強壯的身體 14 _118 1

目錄

1230-booklet-13-14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C o n t e n t s Part 1 概 念 NO 概 念 NO 概 念 NO 概 念 NO 概 念 NO 概 念 NO 概 念 NO Part 2 & 玄 關 PREVIEW Cas

Prologue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Zytiga

pdf

Hella LED 前燈 日行燈 Hella

contents K 0.9K 05 () 0.9K 3.2K K 9.8K K 20.6K K 28.9K K 41K


POINT 1 配合不同症狀或目的, 有效地攝取最需要的五種營養素! POINT 不須進行複雜的營養計算和熱量計算工作! 第一類穀類 第二類肉 魚 蛋 乳製品 第三類蔬菜 海藻 水果

< 1.3 < 2.1 < 3.3 < 5.8 < 18.7 From the website of GLOBOCAN 如何早期診斷食道癌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達賴喇嘛尊者 真正的歷史 求取西藏民族 宗教文化的生存 近來 我們有了一些變化 從五世達賴喇 到 如果由西藏政府進行改革 其結果必然是 嘛開始 被稱為 噶丹頗章 的達賴喇嘛之拉 符合西藏實際的改革 如此則會對中共在西藏 章 ① 掌握了西藏的政權 至今已近四百年 不 推行中國式的改革形成障礙 西藏人會


1

1

2008.3

70% DRIs 10-20% 20-30%50-60% 2

BQY.PS2

2013年6月份會訊

5 CONTENTS

入菩萨行讲义

% %85.7%86.7% 12.3%15.3%11.4% Frost & Sullivan ,1836.7% 13.9%Frost & Sullivan5.0% % 1,1832,333

1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Microsoft Word - \255\327\244\337\244K\271|\272K\255n.doc)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A 1 (T65C 1) ; (T65C 1) A (T65C 1) ( ~ 1) A (T65C 1) A (T96B 3) A (T96B 3) 1 (T96B 3) 0.8

Microsoft Word - fy.doc

金華手冊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The Sky Above Tibet Quarterly Vol.14

第七章行政工作 7.1 預算 法律依據 預算收入 94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在餐點設計時, 往往會運用不同的質地做搭配, 以達到食用者口感的最佳平衡與變化

s.pdf

N4095_00S_CLP_Green Elites Booklet_AW_ _1739

Untitled-2

嘉絨佛學院夏季大法會 祖師法語 八月的水供法會由阿根大堪布主法 水供法會莊嚴的壇城 法會現場鋪滿鮮花莊嚴道場 法會的鮮花由當地居民虔敬供養 夏季法會, 山下連日大雨, 山上卻奇蹟似的天清氣朗 弟子問 : 證悟空性為何能涵攝一切道法? 阿底峽尊者回答 : 一切道法可歸攝於六度之中 真實證悟了空性之義,


Transcription:

菩提道次第二十三菩提道次第二十三 雪歌仁波切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2004/05/16 課程開示課程開示 將前行將前行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皈依發心皈依發心與後面的正行建立與後面的正行建立關係 在我們做任何修行之前, 都要先念 皈依發心文, 在念的時候, 如果沒有任何覺受產生, 並不是好現象 以皈依區分內 外道之別, 以發心區分大 小乘 所以, 我們在念誦的時候, 並不是只有以造作的意樂 動機來思惟而已 我們開始時如果以皈依發心來做, 而在正行時, 卻沒有以先前所發的皈依發心來做正行, 那就不能成為一種善 所以, 在正行時真正的皈依發心, 而不僅僅是造作的皈依發心來做正行, 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我們一開始的發心 意樂 動機, 是否能跟我們的正行產生關係呢? 那就要靠我們去建立起這個關係 我們要如何讓先前的皈依發心和正行建立起關係呢? 皈依發心是一個動機, 當我們在開始時念了皈依發心之後, 就進入正行, 就要做善行, 不論是每天作功課或者是閉關中的任何一種善行都可以, 我們必須把先前念皈依發心的動機和後面的正行先建立起關係 在我們念皈依時, 要去憶念佛 法 僧三寶等功德, 在念發心時, 就要去思惟為了饒益一切有情而求證佛果, 要發起這樣的心 先前的皈依發心, 你是發得很正確, 可是, 如果你不把先前發得很清淨的動機拿到後面來用, 對你的正行沒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應該要不斷 不斷的提醒自己, 要讓前面的皈依發心和後面的正行建立起這樣的關係, 如果在正行時沒有將先前清淨的皈依發心帶進去的話, 你的正行就不成為佛教, 你所修的法也不能變成大乘的法 皈依發心主要是要跟外道 小乘有所區別, 如果我們能生起皈依發心的話, 不管我們做任何善行, 都能將它帶入佛門 大乘之道 如果沒有將這種關係建立起來的話, 前行的皈依發心雖然做得很好, 而在正行時卻沒有以前行時清淨的意樂來攝持, 兩者之間就沒有任何關係, 等於你前面的皈依發心沒有入於正行當中 菩提道次第 2003TC-023-20040516 - 1/9 - 阿底峽佛學會修訂 2014/02/02

我們要如何做呢? 前行我們在念皈依文時, 要去認知佛 法 僧, 而在正行時是實際去修佛所傳的法, 我們所修的佛所傳之法也就是我們皈依時所皈依的法, 也就是要斷苦 集而證滅 道 我們的心是否有入於正行所修的法呢? 那就要看我們自己正行時是否能和前面的皈依建立起這樣的關係了 所以, 正行時所修的法, 不可以是為了要賺很多錢或求健康長壽 在這一方面, 我們正確的思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自己正行時修行的法就是我們皈依法的對境, 這個法就是我們要去斷除苦 集而證得道 滅 如果我們很努力的去思惟我們所皈依的法, 自然會生起欲斷除苦 集而求證道 滅的心, 我們正修時所作的這些思惟, 將能夠入於解脫生死輪迴的行列當中 如果我們不去這樣思惟的話, 就不入於能解脫生死輪迴的行列當中, 我們這樣正行的果報也就不能入於入道的行列 如果從皈依佛來說的話, 我們所皈依的對境就是導師 佛 不論我們所修的法是什麼, 宣說這個法的導師就是佛, 我們要皈依宣說自己所修法的佛, 就是要皈依一切的佛, 不管你修的是什麼法, 就是要皈依一切佛 依此類推, 僧寶也是如此, 也是用剛才的思惟方式類推下去 接著說到發心, 我們的發心並不是只要斷除苦 集而證得道 滅而已, 尤其為了讓一切如母有情也都能斷除苦 集而證得道 滅, 所以, 我們務必要求得圓滿的菩提 因此, 我們來修能夠斷除苦 集而證得道 滅的方便, 這就是發心 我們在修行時, 要讓皈依發心和我們的正行相應而修 譬如, 許師兄是一位父親, 但是, 他不是仁波切的父親 現在要相應而修, 就是許師兄是父親, 也變成好像是仁波切的父親, 用這種方式來修 在我們的一座當中, 就應該讓我們剛才所念的皈依發心的清淨動機跟正行結合起來, 這樣來修學 否則, 你現在所作的正行就不入於法流當中 何況大家都是在這麼炎熱的天氣下來到這裡, 就應該讓你的正行入於法流, 讓你的正行有大意義 否則, 你雖然坐在這裡, 也不過是成為苦 集的因而已 我們要這樣思惟 : 為了來世能得到解脫及遍知佛果之故, 現在即使是剎那的辛苦, 也是很值得的 上次講到第二十七頁 戊二未修中間如何者, 未修中間就是下座之後應該 菩提道次第 2003TC-023-20040516 - 2/9 - 阿底峽佛學會修訂 2014/02/02

怎麼做, 有三點很重要 : 第一是要數數閱讀相關的教法, 第二就是要廣為集資淨罪, 第三就是要好好守戒 請看第二十七頁第八行, 復於易生止觀之四因而修習焉復於易生止觀之四因而修習焉 我們在座間應該要對於容易讓我們生起止觀的四個因加以修習 止就是讓我們的心專注於一境, 之後再加以觀察 目前為止, 我們雖然無法成辦真正的止和觀, 可是, 我們現在所修的可說是相似於止觀, 就是觀修和止修, 觀修和止修並不是真正的止和觀, 但可以成為真正的止和觀的軌理 我們去思惟依止善知識的軌理, 這是一種觀察修 不管我們做任何修行, 都不外乎觀察修和止修 我們既然要生起真正的止和觀, 就要學習這四種資糧, 這四種資糧就是四個因, 第一個是守護根門, 第二個是正知而行, 第三個是於食知量, 第四個就是勤行悎悟瑜伽 在我們要學習的四個資糧當中, 首先講到的是要守護根門, 既然現在是在正修當中, 在下座之後, 就不可以讓你的根門放逸, 不可以到外面去看各種不同的外境 景象, 或是耳朵去聽各種不同的歌, 否則會使你的心渙散 除了守護根門之外, 同時還要正知而行, 在座間應該去做有助於正座時生起正念的事 第三就是於食知量, 如果在飲食上不小心的話, 可能有時會覺得身體非常疲憊或提不起勁 如果你也有守護根門, 同時也有正知而行, 這個原因可能就出在你的食物上, 所以, 在吃的方面要小心一點, 在飲食的時間和量上, 自己都要小心, 在食物上要知量而行 第四是要勤行悎悟瑜伽, 也就是該休息的時候就應當休息, 因為休息可以滋養我們的身軀 請看文, 四因之中, 初守護根門者, 謂依於根塵生六識已, 再於識所了別之悅意六境, 及不悅意六境, 生貪瞋時, 當好自防護莫令生起 我們一向都是依於六根而對六塵生起六識, 不管是會讓我們生起貪著的悅意對境, 或會使我們生起瞋恚的不悅意對境, 我們遇到時都不應該隨之而行, 而應該慎為防護我們自己的心 當我們遇到時, 不要加以作意, 不要讓心隨之而轉 世親菩薩在 俱舍論 曾說過 : 我們為什麼會生起煩惱呢? 第一是我們尚未斷除煩惱, 第二是我們去接近這個生起煩惱的對境, 第三是我們會去增益這個對 菩提道次第 2003TC-023-20040516 - 3/9 - 阿底峽佛學會修訂 2014/02/02

境, 就是會去虛構這個對境為悅意的對境或不悅意的對境, 非理作意這個對境 就這三者而言, 生起煩惱的基礎是什麼呢? 就是尚未斷除煩惱, 第二就是我們去接近對境, 就是我們去遇到讓我們生起煩惱的對境, 第三就是非理作意, 去虛構這個對境的悅意或不悅意, 因此而生起煩惱 以我們初機者而言, 要斷除煩惱是很困難的, 如果我們能馬上將煩惱斷除的話, 那麼, 馬上就證得阿羅漢果了, 因此, 這一點對我們是比較困難一點的, 我們現在還做不到 但第二點就可以做到了, 當我們接近生起煩惱的對境時, 我們就要守護根門 道次第 裡面就有講到 : 在斷除煩惱和斷除對境兩者之間, 初機者應該以哪個為主呢? 要以斷除對境為主 所以, 守護根門是非常重要的 請看文, 次正知而次正知而行者行者, 前面講到 座間應如何 可以分為三點, 第一是數數閱覽相關的教法, 第二是集資淨罪, 第三是善為守戒 這裡的善為守戒可以跟四因中的守護根門配合起來, 數數閱覽相關教法則可以跟現在所講的正知而行配合起來講 就我們所了解 所知道的法上, 我們應該要不斷的 數數的加以思惟, 在心加以思惟之後, 就要去約束我們身 語的行為 請看文, 入行論云 : 身心於時時, 應數數觀察, 專務於此者, 即護正知相 這也就是守護正知的定義 此謂身等於彼彼事轉時, 須依正所了知之應作不應作而行 剛才座間而行所說的善為守戒也可以配合正知而行來說 接著講的是 三於食知量者於食知量者, 這裡講的內容是比較簡略的, 廣論 裡面就講得比較詳細一點 廣論 裡有講到飲食不知量的過患, 同時也有提到如何減少對飲食的貪愛 一般而言, 食物不過是用來滋養身軀而已, 如果我們在飲食上過量或吃得太好, 只會增長我們的煩惱 貪欲而已 但是, 如果吃得太少或不夠營養, 就會傷害到身體 所以, 改正過多過少違量而食之串習, 總以無礙修善為度 以不妨礙我們修善行為一個恰當的量 請看文, 又修於食愛著之過患, 以無染心, 及為饒益施者, 並念身中諸蟲, 現以食物攝受俾未來世亦得以法而攝化之 我們在吃的時候, 應該要先去除貪著心, 要生起無貪的善心, 也就是要利益施主 檀越的心以及利益我們自己的心, 要去思惟對飲食產生貪著的過患, 以無染的心及為饒益施者的心, 菩提道次第 2003TC-023-20040516 - 4/9 - 阿底峽佛學會修訂 2014/02/02

同時也要憶念這些食物也可以饒益我們身中的種種蟲, 我們現在以財施施予身內的這些蟲, 來世可以用法施來饒益這些蟲 我們吃飯的時候, 人家會為我們介紹這些食物有哪些好處, 我們就會因此而生起貪著的心, 一吃之下又覺得很好吃, 自然就會染上貪著食物的過患, 這些解說只有讓我們更生起煩惱而已 請看文, 又念為作一切有情義利而受此食又念為作一切有情義利而受此食, 要消除貪著心, 而是為了饒益一切有情而受用此食 親友書云 : 受餐如服藥, 知量去貪瞋, 不為肥憍傲, 但欲任持身 在吃飯前都常常會念誦這一句話, 主要就是要讓我們去除貪著心, 而受用這一餐食物 大家都是學 廣論 的, 廣論 中就有講到 : 每一次在做任何飲 食之前, 都要先供養 這一句就可以當作你要吃 喝之前念誦的詞句 接著是勤行悎悟瑜伽, 修行的時間修行, 睡覺的時間睡覺 如果修行的時間睡覺, 而睡覺的時間修行, 就會有害你的身體, 你的身體受到傷害之後, 修行就不容易入於道 請看文, 四勤行悎悟瑜伽, 及睡眠時應如何者 親友書云 : 精勤度永日, 及初後夜分, 眠夢猶存念, 勿使命虛終 謂晝間永日, 及夜之初後二分, 是正修時 晝間永日就是指白天一整天, 白天一整天都不可以睡覺, 睡覺的時間是晚上, 如果把晚上分成三等分, 第一等分和第三等分不可以睡, 只有第二個等分可以睡覺, 也就是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 其它時間都不可以睡 這對我們而言是很困難的 在寺院裡都是三點半就起床了, 接著整天都不睡覺, 到了晚上九點或九點半之後才開始準備睡覺 但是, 並不是所有出家眾都如此, 而是指閉關的人 仁波切以前有一位上師, 現在已經圓寂了, 他幾十年的時間都是如此, 九點睡覺, 早上三點起來 你要看看自己身體的狀況, 也許四個小時就足夠你身體休息了 仁波切說 : 吃少一點, 我們肚子的工作會比較少, 可能會比較好一點 請看文, 若修習之餘, 在經行宴坐中, 應除五蓋, 令其具義利也 經行就是起來行走, 宴坐就是坐下來的時候, 不論起身而行或是坐在墊上, 都應該讓心遠離五蓋障, 讓你的心具有義利 也就是除了睡覺的時間之外, 其它的時 菩提道次第 2003TC-023-20040516 - 5/9 - 阿底峽佛學會修訂 2014/02/02

間就要用在修行, 修行可以分為正座和座間, 正座時就坐著, 座間就起身去經行, 只有在中夜的時間可以睡覺 在所有這些活動當中, 你都應該讓你的心遠離五蓋障, 讓你的心與你所修的相應, 具有意義 請看文, 睡眠者, 係休息時, 雖然, 亦勿令其無義空過 此中身之威儀者, 於中夜時, 右脅而臥, 左腿壓右上, 如獅眠伏 右脅而臥就如同佛般涅槃時的姿勢 為什麼要右脅而臥呢? 這就要談到運行在我們身中的脈的問題, 一般而言, 煩惱氣息運行在我們右側的脈當中, 我們睡覺時右脅而臥, 就可以減少煩惱的運行, 讓它比較不會生起 同時, 如果右脅而臥的話, 你也不會睡得太沈, 心識可以保持清楚一點 我們要睡以前如果懷著好的動機 意樂, 右脅而臥清楚的心識可以使我們睡前好的動機持續下去, 讓我們的善心可以持續下去, 即使在夢中出現很多錯亂的景象, 使我們煩惱生起, 也可以因為我們的心識保持清楚的緣故, 比較容易將夢中錯亂的景象消除掉, 或是將煩惱消除掉 左腿壓右上, 如獅眠伏, 這就像世尊的臥姿一樣 請看文, 安住正念, 於晝日中所修何者善法, 隨熏習力強者, 而繫念之 乃至未睡之間, 追隨依止, 如是雖睡還同未睡, 亦能修習定等善行 不管我們白天所修的善是什麼, 如果我們睡覺時能保持正念而睡的話, 即使我們進入睡眠當中, 善仍然會增長, 也就是在夢中還有正念在, 當你第二天早上睡醒時, 你的心很快的就會趨入於先前所生起的善念裡面 在我們今天的修行和明天的修行兩者之間就是睡眠, 要讓睡眠能夠銜接起今天的修行和明天的修行 仁波切就他的經驗, 可以來說明這一點, 在他學習的過程當中, 必須要背誦很多經典, 最多時一天要背兩百句以上, 也就是光念就要念三 四十分鐘的內容, 有的是七字的偈頌, 有的是九字的偈頌 仁波切剛開始也無法一次背那麼多, 從四句 六句再慢慢增加 以他的經驗來說, 明天要背誦的東西, 睡覺以前, 衣服都換好了, 要躺下去之前, 就會先看過一次, 去思惟裡面的意義 看完之後就放著, 然後就躺下去, 一邊去想裡面的意義, 一邊就慢慢睡著 隔天早上起床, 在背的時候, 會覺得似曾相識, 很熟悉了, 所以就很快背起來了 在我們睡覺的時候, 並不是只有具足正念去憶念我們所修的法就可以了, 還 菩提道次第 2003TC-023-20040516 - 6/9 - 阿底峽佛學會修訂 2014/02/02

要具足正知, 正知和正念兩者同時運行而睡, 這樣才可以 正念就是不忘記你所學的法, 正知就是要自我偵察是否記得, 用正知和正念兩者同時運行的方式而眠 在我們剛睡的時候, 要依著正念正知伴著我們睡覺, 在將要入眠的時候, 也同樣要正念和正知, 正知就是隨時要自我觀察, 正念就是隨時要記住所修的法, 在將入眠的時候, 也要以正念和正知兩者共同運行而睡 可是, 在你心中如果沒有提醒自己明天要起床的時間, 可能因為你運用正念正知進入睡眠的關係, 就會睡得很舒服, 明天早上就爬不起來了 我們要怎麼去作起身時想呢? 廣論 裡面講到三點: 第一 我們自己要鞭策自己 明天早上一定要起床, 用精進來鞭策自己 ; 第二 佛陀未開許的睡眠時間, 我絕不睡, 因為佛陀開許的時間只有四個小時而已 ; 第三 我今天所做的善的修行, 明天還要照樣做下去, 所以, 我不可以多睡, 明天一定要起床 所以, 修行真的是很難的事 請看文, 惑起覺知者, 依憶念之力, 任起何種煩惱, 即須了知, 而不忍受, 務令伏斷 思惟起想者, 先可預想至彼許時當起 如上所言之一切修法, 唯除正行中之少分不共者外, 餘之加行正行完結及座隙等中當如何作者 自此段起, 乃至修觀以來, 勿論修習何種所緣行相, 於一切處皆應加入焉 前面已經把正行及座間應如何做都講完了, 正行當中除了少分不共者的思惟之外, 其它的正行如先前所說依止善知識的軌理, 思惟善知識的功德而生起信心, 或是思惟善知識的恩德而生起敬仰之心, 或者下面會說到的暇滿人身難得 無常 皈依 輪迴過患 十二緣起 發心 六度 止觀等等, 不管你的正行是哪一個主題, 前行 正行 座間 結行都和這邊講的一樣, 要照這樣去做 丁二 明二種修破妄分別者請看文, 丁二明二種修破妄分別者丁二明二種修破妄分別者 二種修就是指觀修和止修, 對這二種修, 有一些人有不同的主張 以依止善知識的軌理為例, 在正座的時候, 是以觀察修為主, 對善知識生起信心 敬仰心 但是, 西藏有很多不同的主張, 有一些人主張要以止修為主 宗喀巴大師因為要破斥這些人的主張, 在這裡就引了三 菩提道次第 2003TC-023-20040516 - 7/9 - 阿底峽佛學會修訂 2014/02/02

部論為依據, 兩部是彌勒菩薩所撰著的 莊嚴經論 和 現觀莊嚴論, 另一部是寂天菩薩所撰著的 集菩薩學論, 引述這三部論來破斥 凡是修都是以止修為主 的主張 請看文, 莊嚴經論云 : 初依聞起如理思, 從如理思淨慧生 言從於所聞諸義, 如理作意中, 而生顯現通達真實諦理之修所成慧也 由此可見, 我們要生起真正空性的正見, 必須要透過先聽聞, 接著再對所聽聞的意義數數思惟其正理, 之後再生起特別殊勝的慧, 依著這種殊勝的慧, 我們才能真正去觀察我們所要觀的對境, 而生起對空性的領悟 所以, 必須先了解裡面的意義, 然後再加以思惟, 才能悟得 所以, 從所聽聞的諸種意義, 再如理的作意, 也就是加以思惟, 之後才能生起顯現通達真實空性義理的修所成慧 請看文, 現觀莊嚴論亦云 : 隨順決擇分, 於見道修道, 數數而思惟, 現及比修道 此言此言大乘聖大乘聖所修所修道, 有數數思惟, 現量比知也 隨順決擇分是指加行道, 在加行道時 見道時 修道時, 都要數數而思惟, 之後才能以現量或比量的方式, 而生起你所修之道 所以, 大乘聖大乘聖所修所修道, 有數數思惟, 現量比知也 請看文, 集菩薩學集菩薩學論亦云 : 如是身及受如是身及受用福德, 常無間斷, 於捨護淨長, 如其所應而修習之 對我們的身受用 福德 善根而言, 應該要無間斷的捨 ( 斷離 ) 護 ( 保護 ) 淨 ( 淨化 ) 長 ( 增長 ), 隨其所應該做的而去修習, 這些只能以觀修的方式來修持, 而無法以止修的方式來修持 因為止修就是心專注於所緣的修持方式, 對於身受用及福德要想無間斷的加以捨護淨長, 只能以觀修的方式來加以修持, 而不能以止修的方式修 請看文, 此言身受此言身受用善根三者, 於一一中, 須修捨護淨護淨長四法四法 所言修中, 有以分別慧觀察而修觀, 及以不分別專一安住而修止之二種也 若爾, 何道為修觀, 何道為修止為修止耶? 哪一種主題應該用觀修的方式來修, 哪一種主題又應該用止修的方式來修呢? 請看文, 曰, 如對善知識修善知識修信心, 及暇滿大義難得, 念死無常, 業果, 流轉過患, 發菩提心等, 皆須修觀 這些主題應該用觀修的方式來修持 菩提道次第 2003TC-023-20040516 - 8/9 - 阿底峽佛學會修訂 2014/02/02

請看文, 蓋於此等段蓋於此等段落, 各須一須一殷重殷重無間能轉無間能轉素常素常思想之心, 彼若無者, 則此等之此等之反面反面如不如不敬等, 不能滅故 在這些方面, 各各都需要一顆殷重思惟之心 剛剛講到依止善知識, 要對善知識生起信心, 這裡的反面就是不敬, 生起信心 生起恭敬心的反面就是不信 不恭敬等, 如果無此心的話, 就不能將它滅除 於此不於此不敬等心生起時, 若數數分別觀察而修, 則能自作能自作主宰主宰 這樣就能掌控自己的心, 而不會生起不敬的心 由此看來, 這些主題唯有以觀修的方式來修 請看文, 譬之於貪境之於貪境增益可愛之相而多所修習, 當起猛利貪著利貪著, 對於我們所貪愛的對境, 我們就會去增益 虛構它可愛的那一點, 如果我們數數加以串習的話, 會使我們所生起的貪欲變得非常猛利 強烈 若於若於怨敵怨敵多思其不可愛相, 亦能生起猛利瞋利瞋恚, 對於我們所厭惡的怨敵, 我們去思惟他不悅意的這一點, 越想就越生起猛利 強烈的瞋恚之心 以是之以是之故, 修習此類道類道時, 於諸境相, 若顯不顯, 心須執持殷重殷重無間之觀察而修也 你的心必須去執持這個對境, 殷重的來觀察, 你就會依著心執持對境的力道大小, 而生起不同的體悟 我們所觀的境相在心中能不能顯現, 也完全觀待於我們心執持的力道大小而定 以菩提心而言, 我們也只能以觀修的方式來修, 沒有一個主題是比菩提心還重要的了, 你如果不以觀修的方式來修, 根本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所以, 我們如果要在心相續當中對於所修或所緣的生起證悟或領悟的話, 就必須不斷數數加以觀修才行 這裡所說的觀修, 並不是行住坐臥任何時刻都來作觀修, 這裡所講的主題是配合前面來說的, 前面講到正座和座間應如何做, 這邊的觀修就是你正座時要這樣做, 下座時也要這樣做, 特別指這兩個時段 請看文, 倘心不能攝住於一所緣, 為令如欲堪能安住之能安住之寂止時, 若數數觀察, 則心不能住, 故於是處, 則須修止也須修止也 如果我們的心無法專注攝於一所緣的話, 為令我們的心堪能安住於這一所緣而生起奢摩他, 寂止就是奢摩他, 如果你又數數加以觀察, 則你的心將不能安住, 在這個階段, 你應該用止修的方式來修 菩提道次第 2003TC-023-20040516 - 9/9 - 阿底峽佛學會修訂 201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