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綜合高中課綱980730修正.doc

Similar documents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光華國民中學九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年級

目次 CONTENTS 2 1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二次方根與畢氏定理 因式分解 一元二次方程式


( 三 ) 排課方式 85 ( 四 ) 選課方式 85 六 師資規劃 87 ( 一 ) 師資調配 87 ( 二 ) 師資進修 87 七 學生輔導規劃 87 ( 一 ) 學生自我探索之瞭解 87 ( 二 ) 生活輔導 ( 含空堂規劃 ) 87 ( 三 ) 生涯規劃輔導 88 ( 四 ) 選課輔導 89


untitled

第一章  緒論

一年二班 A081. 生活實業家 音樂教室三 一年二班 A071. 民主審議與公民行動 5F 多功七 一年二班 F191. 插畫設計與版畫創意 4F 圖書館 一年二班 A081. 生活實業家 音樂教室三 一年二班 C091. 打開潘朵拉的盒

表二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閱讀與聽力答對題數對應整體能力等級加標示對照表 閱讀答 對題數 聽力答對題數 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待加強

四技二專統測國文科 93 ~ 98 年 表一 單元名稱 字音辨正 ( 正確讀音 形近字讀音辨識 ) 字形測驗 ( 正確字形 同音字形使用辨識 ) 字 詞義 解釋 ( 一字多義 古今異義

拼版(勘誤頁數增加).indd

C3特教班學習領域課程計畫

heepwoh-cover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國文考科 壹前 言 貳選擇題命題趨勢分析 101 年 ~104 年學測題型統計表 測驗目標 年度 基礎形音義 字音 字形 字 詞義 成語 文法與修辭 理解與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17-72c-1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二 戶外教學的性質

學年度第 1 學期 功課表 節次時間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 自然 國文 國文 自然 郭淑惠 輔導活動 葉雅雯 體育 童軍 家政 國文 葉雅雯 體育 數學 視覺藝術 地理 英文 自然 邱家民 電腦教室 ( 天財樓 ) 資訊教育 楊多加 自然 班級閱讀 國文 國文 空白課 空白課 表演藝術 英文會話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公民與社會考科 臺南一中廖翠雰老師 施可為老師 壹 前言 貳 98 年學測與指考考題的分析 一 98 學測的考題分析

統一CSR年報-封面+裡+目錄-第1章(靛)-test.indd

教育開支 % % 教育統籌委員會 ( ) 幼稚園教育 % 95% 1:15 2,

目次 3 ONTNTS 1 相似形 上 國民中學數學第五冊習作 表示為仿會考或特招題 1-1 比例線段 3 1- 相似多邊形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圓形 -1 點 線 圓 4 - 圓心角 圓周角與弦切角 外心 內心與重心 3-1 推理證明 三角形與多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N3489_PYE_SChi_Cover-back

(二)數學領堿(Mathematics Field)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99高職數學科課程綱要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2 二 會計用語之修正 : 三 財務報表之修正 IFRS 1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f n kg 1 J 1 2 A 5 B 0.05 C D E A B C D E ppb ppb parts per billion ppb A 1 µg 1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 % % 獨立 廉正 專業 創新

1

21,000 X 126,000 / , ,000 X 7%

Microsoft Word - ACL chapter02-5ed.docx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中華民國第 四 十 七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名師陳佑老師 壹課綱變變變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DIY香草植物乾燥


九十八年指定科目生物考科考試說明

目次 CONTENTS 1 數列與級數 幾何圖形 三角形的基本性質 平行與四邊形


第六章社區關係 6.1 廉潔教育工作 圖表二十二 年講座統計總表 86

33期.indd

<4D F736F F D D313032BEC7B4FABCC6BEC7A6D2B8D5BBA1A9FA5FA977BD5A5F2E646F63>

1 500 表 1: 各國平均分數

目錄

Microsoft Word - 手冊.docx

HKSTPC-Annual Report Chi

Contents 主題...1 P.28 主題...3 P.64 主題...6 P.85

歷史科 歷史編輯小組 97 年度 分布 史學方法 政治 軍事 社會 經濟 思想文化 康熹 97 指考科目. 歷史科

100人預試問卷初稿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2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壹 前言 (community) common 1 2 (communitarianism) (low politics) 1 中國行政評論 ( ) 10 1 ( ) 186

2

1.1 1 () 擴展學習領域 () () 力求卓越創新 發皇通識教育 厚植職場發展的競爭能力 拓展國際交流 e 把握資訊網路的科技應用 () 精緻教育的學校特色 提升行政效率 發揮有效人力的整體力量 達成精緻大學的師資結構 勵應用科技的研發能力 在策略執行上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臺北市103學年度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國中部)學校課程計畫審閱

n 123n2n1nn n P n k n P abc 123 x abcxx P C 5 3 oooxx C

ZX 102 國 文 科 大 甲 高 中 朱 碧 霞 老 師 壹 前 言 貳 試 題 分 析 一 選 擇 題 1 99~101 年 試 卷 架 構

中華民國 第49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國文科 明道中學 李勻秋老師 壹前 言 貳 102 學年統測試題分析大要 102 表一 102 學年統測選擇題評量項目彙整 評量項目 題號 字音辨正 1 字形測驗 2 字 ( 詞 ) 義判斷 成語運用 5 8 贅字病

untitled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2

劉宗銘 以漫畫創作開啟繪畫生涯 用圖畫說故事的人之五 熱愛漫畫的年少時光 劉宗銘的漫畫 最好的禮物, 刊登在 時勢新聞週刊 開啟創作圖畫書的機緣 劉宗銘的圖畫書作品 稻草人卡卡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民國 96 年 8 月號.

總結

生物科 左營高中 / 許惠紋 一 前言 二 試題特色 號稱五年來最難題目 2. 高二 高三課程出題比例高 康熹 97 指考科目. 生物科

73 二 課程簡介

臺南市(私)立○○區○○國民中學○○學年度第○學期

領袖指南 – 自立

系所名稱 證照代碼 證照名稱 國內 / 級數 / 分國外數 證照類別 發照單位 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 in Web Communication 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 in Web Communication using A

上學期 ( st term) ( 必修 Required) 英語聽講練習 ( 二 ) (A) ( English II (A) 英語聽講練習 ( 二 ) (B) English II (B) 英語語言學概論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 英文寫作練習 ( 一


Microsoft Word - ACI chapter00-1ed.docx

9-2


Chapter 1 091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4. 5.


檢索號

Transcription:

教育部令函 綜合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目次 中華民國 97 年 5 月 19 日訂定發布台技 ( 一 ) 字第 0970076269B 號令中華民國 98 年 3 月 31 日修正發布台技 ( 一 ) 字第 0980048261B 號令中華民國 98 年 7 月 30 日修正發布台技 ( 一 ) 字第 0980113597B 號令 壹 教育部令...Ⅰ 貳 教育部函...Ⅱ 總 綱 壹 教育目標...1 貳 基本理念...1 叁 課程目標...2 肆 基本能力...2 伍 課程架構...4 陸 教學科目與學分 ( 節 ) 數建議表...5 柒 學習領域 教學科目與學分數...6 捌 實施通則...9 教學綱要壹 語文領域一 國文...13 二 英文...23 貳 數學領域數學...29 叁 社會領域一 歷史...45 二 地理...53 三 公民與社會...63 肆 自然領域一 基礎物理...67 二 基礎化學...81 三 基礎生物...87

伍 藝術領域一 音樂...95 二 美術...99 三 藝術生活...105 陸 生活領域一 生涯規劃... 111 二 生活科技...115 三 家政...119 四 計算機概論...125 五 法律與生活...129 六 環境科學概論...135 柒 健康與體育領域一 體育...139 二 健康與護理...143 捌 全民國防教育...151 附錄附錄一 專門學程歸群表...157 附錄二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各群部定專業及實習科目一覽表...159 附錄三 綜合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名詞釋義...167 附錄四 課程綱要修訂 撰寫及審議委員名單...169

壹 教育部令 I

貳 教育部函 II

總綱 綜合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 壹 教育目標 綜合高級中學 ( 以下簡稱綜合高中 ) 之設置或辦理, 旨在統整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教學目標 學生來源 學生進路和教學資源的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其目標在透過多元豐富的課程, 協助學生既習得基本能力, 又能適性發展, 並裨益全民學校和社區高中理想之達成 貳 基本理念 綜合高中在高一階段著重基本能力的奠定及生涯規劃的落實, 自高二起一方面繼續修習基本學科, 另一方面採課程分流方式選擇學術或專門學程做較專精的修習 本課程綱要根據前述綜合高中的精神, 著重下列基本理念 : 一 統整統整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應有的基本學科, 使學生奠定分化專精和適性發展的基礎 二 試探高一課程以試探為主, 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性向 興趣及能力, 發揮性向試探與適性分化的功能 三 分化自高二起以有利學生適性發展的學術導向和專門導向學程, 提供分化專精科目 四 彈性僅規範共同必修課程的科目名稱 學分數 教學綱要, 其餘課程僅作原則性界定, 賦予學校本位發展及學生多元修習的彈性 五 人本重視學生的異質性, 課程著重在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學習成功, 具備公民生活和繼續進修的知能, 又能適性發展 - 1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叁 課程目標 綜合高中課程目標, 著重協助學生達成下列知能, 實現綜合高中教育目標 : 一 具備公民生活和繼續進修的基本能力 二 了解自己興趣及與工作世界互動的需求 三 發展學術預備或職業準備的興趣與知能 肆 基本能力 綜合高中課程設計係奠定在國民教育階段之基礎上, 旨在培養學生認識自己 發展潛能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進而能尊重與關懷不同族群文化, 培養宏觀的國際理解能力, 並運用科技與資訊, 主動探索 學習及有效解決問題的基本知能 此等基本能力亦為學生做進一步學術或專門學程之專精學習所需, 可分為下列十個層面 : 一 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藉由生涯規劃和試探課程的學習, 充分了解自我興趣 性向與能力, 適性分化並發展潛能, 進而建立信心, 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積極統整生涯資訊, 充分運用社會資源, 發揮個人潛能, 建立人生發展方向, 並因應社會與環境的變遷, 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三 賞析 表現與創新涵養體察和鑑賞環境 文化及藝術之美, 並運用周遭資源, 表現自我特質與潛能, 積極創新, 提升日常生活品質 四 表達 溝通與分享有效運用各種符號和工具, 表達自我思想 情感與觀念, 並能與他人溝通和分享資訊 經驗或見解 五 尊重 關懷與合作具有尊重自我 他人 不同族群 不同文化和不同意見的民主素養, 關懷社會 環境與自然 ; 並遵守法治與團體規範, 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 六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理解本國及世界各國歷史文化, 並體認地球村的觀念, 培養其互賴 互信及互助的世界觀 - 2 -

總綱 七 資訊與科技的運用培養正確 安全及有效運用資訊和科技的能力, 藉以蒐集 整理 研判 分析 整合與運用資訊, 提升學習效果與生活品質 八 主動探索與研究激發學習的好奇心與觀察力, 主動且有系統地探索和發現問題, 並於生活中積極運用所學知能, 以獲創新發現 九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養成獨立思考 反省及系統性判斷的能力與習慣, 並能有效解決問題 十 規劃 組織與積極實踐具備規劃與組織能力, 運用手腦並用與群策能力的處事方法, 積極服務人群與社會 - 3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伍 課程架構 實施學年學分制, 以每週授課 1 節 ( 50 分鐘 ) 滿一學期或總授課節數達 18 節為 1 學分 學生畢業總修習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綜合活動不計學分 課程架構如下 : 科目類別 部定必修 必修 校 訂 選修 54 0-16 一般科目 ( 27.3%) ( 0% - 8. 1% ) 專精科目 - - 110-144 ( 55.5%- 72. 7%) 小計 可修習總學分數 54 ( 27.3%) 126-144 ( 63.6% - 72.7% ) 180-198 學分 活動科目 12-18 節 ( 含班會及綜合活動, 不計學分 ) 總上課節數 192-210 節 畢業學分數 160 學分 說明 : ( 一 ) 必修科目均須及格 ( 二 ) 校訂選修 110-144 學分中應含專精科目至少 60 學分及專題製作 2 學分 ( 三 ) 本表計算百分比時, 分母為 198 學分 - 4 -

總綱 陸 教學科目與學分 ( 節 ) 數建議表 類別科目 名稱 部定必修科目 一般科目 學分 54 建議授課節數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 名稱學分一二一二一二 語文領域 國文 ⅠⅡ 8 4 4 英文 ⅠⅡ 8 4 4 數學領域數學 ⅠⅡ 8 4 4 社會領域 自然領域 藝術領域 生活領域 健康與體育領域 歷史 2 地理 6 2 公民與社會 基礎物理 2 基礎化學 6 2 基礎生物 音樂 (2) 美術 4 (2) 藝術生活 2 (2) 生涯規劃 2 生活科技 (2) 家政 (2) 6 計算機概論 (2) 法律與生活 (2) 環境科學概論 2 (2) 體育 ⅠⅡ 4 2 2 健康與護理 ⅠⅡ 2 1 1 全民國防教育 ⅠⅡ 2 1 1 小計 54 28 26 備註 任選 2 科, 共 4 學分 生涯規劃為一年級必修, 其餘科目任選兩科目共 4 學分, 合計 6 學分 男女生均須修習, 各校視需要得另自行規劃延伸選修課程 校訂必修科目 校訂選修科目 一般科目 一般 專精科目 0 16 110 144 小計 0-16 小 計 110-144 合計 ( 學分 ) 180-198 必修科目 活動科目 30-33 30-33 32-33 32-33 28-33 班會 6 1 1 1 1 1 1 12-18 節 綜合活動 6-12 1-2 1-2 1-2 1-2 1-2 1-2 28-33 1. 學術學程得參照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 訂定 2. 專門學程得參照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訂定, 應於三年級開設專題製作至少 2 學分 畢業最少應修得 160 學分 不計學分 總計 ( 節數 ) 192-210 32-35 32-35 34-35 34-35 30-35 30-35 - 5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柒 學習領域 教學科目與學分數 一 一般科目依屬性領域 學科組成及學分數如下 : ( 一 ) 國文 : 含部定必修科目國文 Ⅰ - Ⅱ, 各 4 學分, 共計 8 學分 另由學校視需要開設必修 選修科目 ( 二 ) 英文 : 含部定必修科目英文 Ⅰ - Ⅱ, 各 4 學分, 共計 8 學分 另由學校視需要開設必修 選修科目 ( 三 ) 數學 : 含部定必修科目數學 Ⅰ - Ⅱ, 各 4 學分, 共計 8 學分 另由學校視需要開設必修 選修科目 ( 四 ) 社會 : 含部定必修科目歷史 地理 公民與社會, 各 2 學分, 共計 6 學分 另由學校視需要開設必修 選修科目 ( 五 ) 自然 : 含部定必修科目基礎物理 基礎化學 基礎生物, 各 2 學分, 共計 6 學分 另由學校視需要開設必修 選修科目 ( 六 ) 藝術 : 含部定必修科目音樂 美術 藝術生活, 各 2 學分, 任選二科, 共計 4 學分 另由學校視需要開設必修 選修科目 ( 七 ) 生活 : 含部定必修科目生涯規劃 家政 生活科技 計算機概論 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論, 各 2 學分, 除生涯規劃為一年級必修外, 另任選二科, 共計 6 學分 另由學校視需要開設必修 選修科目 ( 八 ) 健康與體育 : 含部定必修科目體育 Ⅰ - Ⅱ, 各 2 學分 健康與護理 Ⅰ - Ⅱ 各 1 學分, 共計 6 學分 其中健康與護理課程, 男女生均需修習, 各校視需要得另自行規劃延伸選修課程 ( 九 ) 全民國防教育 : 含部定必修科目全民國防教育 Ⅰ - Ⅱ, 各 1 學分, - 6 -

總綱 共計 2 學分, 男女生均須修習, 各校視需要得另自行規劃延伸選修課程 ( 十 ) 活動科目 : 每學期含班會 1 節 綜合活動 1-2 節, 活動科目不計學分 二 專精科目專精科目分為學術學程和專門學程兩大類, 各類須再細分出學生修習後能有明確升學預備與就業準備進路的課程 學術學程之教學科目得參照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 之部定必修科目 專門學程之教學科目得參照專門學程歸群表 ( 如附錄一 ) 及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各群部定專業及實習科目 ( 如附錄二 ), 學校應每一學程至少規劃 60 學分之專精科目, 並內含基本必要的核心科目 26-30 學分, 核心科目之開設得參照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各群部定必修專業及實習科目, 各校需另行開設專題製作至少 2 學分供學生選讀,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製作均及格者, 得在畢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三 學校本位課程規劃原則 ( 一 ) 學校應依學生特質與需求 學校師資與設備及社區資源與未來發展等因素, 審慎規劃學校本位課程 ( 二 ) 學校本位課程中, 學術學程以預備升讀大學為主, 課程研擬得參照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 ; 專門學程以兼顧升讀技專校院和就業準備, 課程得參照專門學程歸群表 ( 如附錄一 ) 及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各群部定專業及實習科目 ( 如附錄二 ) 開設之 ( 三 ) 各校應組成課程發展委員會, 研擬課程計畫, 並適時進行修訂, 課程計畫應含下列項目 : 1. 組織及分工 ( 1) 組織 ( 2) 分工 2. 規劃項目及內容 ( 1) SWOTS 分析 ( 2) 規劃理念 - 7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 3) 辦理規模及進程規劃 ( 4) 招生方式規劃 ( 5) 課程規劃 ( 6) 教學規劃 ( 7) 師資調配及訓練 ( 8) 學生輔導規劃 ( 9) 學生學籍處理 ( 10) 學生畢業進路規劃 ( 11) 圖書設備規劃 ( 12) 教學儀器設備規劃 ( 13) 校舍空間規劃 ( 14) 宣導措施規劃 3. 分年實施進度及管制考核 4. 資源需求 ( 1) 所需資源說明 ( 2) 經費需求 5. 可能遭遇問題及建議事項 6. 預期效益 ( 四 ) 學校選修科目之開設, 應提供選修學分 1. 5 倍以上之選修課程, 供學生適性選修, 並應允許學生跨學程選修 ( 五 ) 校訂科目不可於不同年級重複開設相同內容之課程, 開設科目以 2-4 學分為原則,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於審查辦理綜合高中課程計畫, 得列為審查重點, 並列入督學考核與編列經費 補助款檢查項目 - 8 -

總綱 捌 實施通則 一 必修科目開設原則 ( 一 ) 部定必修科目安排於一年級修習為原則 ( 二 ) 校訂必修科目以開設一般科目並安排於一 二年級修習為原則 ( 三 ) 學校宜就學生個別差異較大的必修科目, 開設不同難易程度的班別, 輔導學生分組修習 二 選修科目開設原則 ( 一 ) 各校開設之選修科目應考量學生需求, 並維持開課之彈性及學生選課之多樣性 ( 二 ) 課程之開設應注意五育均衡發展的原則, 提供學生修習各類課程的機會 ( 三 ) 為適應學生未來進路之需求, 各校得於一年級開設試探課程, 並規劃學術導向與專門導向學程, 輔導學生適性選擇學程與課程 ( 四 ) 選修科目應排在選修時段, 俾利學生跨班選讀, 並輔導學生適性選課, 且依學生需求給予跨班 跨學程及跨年級選修之機會 ( 五 ) 各校得視群科差異需求, 彈性調整授課學期, 惟仍應兼顧課程排授之邏輯性 三 學術與專門學程開設原則 ( 一 ) 學校應考慮學生準備升讀大學校院的需求, 自行設置或合作設置兩種學術學程 ( 二 ) 學校應考慮社區資源及學校師資 設備等條件, 自行設置或合作設置兩種 ( 含 ) 以上的專門學程 ( 三 ) 專門學程應有系列課程, 學生在修完該系列課程之後, 應在對應職群具有就業或繼續升學之基本能力 ( 四 ) 專門學程之設置, 須兼顧專業知能及職場態度之培養, 不宜 - 9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過度分化, 以一個職群為原則, 且能以兩年期限完成入門準備者 並重視學生職場學習經驗與有關證照檢定, 且使學生有選修之彈性空間, 允許學生跨選不同學程之課程 ( 五 ) 每一專門學程所開專精科目之總學分數至少為 60 學分 其中應含 26-30 學分之核心科目及專題製作至少 2 學分 四 教材發展方面 ( 一 ) 部定必修科目教科用書得依本綱要所訂各科目教學綱要編審 ( 二 ) 校訂選修科目應研擬科目大要, 並視需要編選適用教材 ( 三 ) 教師應選擇適用之教材或自行編寫教材, 並視學生程度 過去學習經驗 學程分化和銜接, 社會需要及學科內容之發展酌量增減 五 教學活動方面 ( 一 ) 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 教材綱要 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等情況, 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以達成教學之預期目標 ( 二 ) 學校應力求教學設備及教學媒體的充實, 教師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教材 教具及其他教學資源 ( 三 ) 教師應不斷自我進修 充實新知, 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以改善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 ( 四 )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同時學習原則, 不僅要達到各單元的認知目標和技能目標, 也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敬業態度和職業道德 ( 五 )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應重視知識的獲得外, 更應注意知識獲得的過程與方法, 因此須儘量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取代知識的灌輸 ( 六 ) 教師應透過各科教學, 導引學生具獨立 客觀 思考與判斷力, 以適應多變的社會生活環境 ( 七 ) 教學時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 ( 八 ) 專門學程之專精課程應視實際需要得採用分組教學, 以增加 - 10 -

總綱 實作經驗, 並提高技能水準 六 教學評量方面 ( 一 ) 教學須作客觀的評量, 並輔導學生作自我和同儕評量, 以明瞭學習的成就與困難, 作為補救或增廣教學之依據 ( 二 ) 評量的方法得採觀察 演練 實習 ( 驗 ) 口試 測驗 學習歷程檔案等多元方式實施, 依單元內容和性質, 酌採學生的作業 報告 實際操作 作品和其他表現 ( 三 ) 除實施總結性評量外, 教學中更應注重形成性評量, 以便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進度情形, 適時改善教學 ( 四 ) 妥善運用教學評量的結果, 作為教師改進教材 教法及輔導學生依據外, 應將學生個人成績通知學生家長, 以獲得共同的了解與合作 ( 五 ) 未通過評量的學生, 教師應診斷 分析其原因, 實施補救教學 ; 對於資優或績優學生, 應實施加深或加廣教學, 使其潛能獲致充分的發展 七 學生輔導方面 ( 一 ) 學生輔導涵蓋學習輔導 生活輔導和生涯輔導等面向 ( 二 ) 學生於修業期間之選課輔導須兼顧課程之統整 試探 分化與專精功能 學校應輔導學生自第二年起選擇未來進路, 並修習與進路相符應之課程 ( 三 ) 學校應規劃學生空白時段之學習 生活與生涯輔導方式 ( 四 ) 學校應加強學生對各種行職業及生涯發展之認識, 協助學生作好生涯規劃 八 師資安排方面 ( 一 ) 善用現有師資, 並透過校內或校外第二專長進修活動, 加強教師專業發展, 擴展教師專長之多元性 ( 二 ) 依現行高中 高職教師員額編制標準, 聘請專 兼任教師, 並視需要安排教師跨校授課, 必要時得跨校合聘之 九 行政措施方面 - 11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 一 ) 學校應加強課程宣導工作, 使全校教職員生及家長均了解課程目標 內容及程序 ( 二 ) 學校應加強開課 選課 師資安排 教材發展 空間規劃 設備充實 成績評量等管理工作 ( 三 ) 學校應設計開課流程表 各學期開設科目表 各類進路學生選課建議表 各教學科目之科目大要或教學綱要, 並編輯 課程手冊 供學生及家長參考 十 各校應組成課程發展委員會, 依本綱要之規定訂定或適時修正 課程計畫, 提教務會議討論通過後, 循行政程序報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備查後實施 十一 各校應將規劃之課程科目表 教學綱要等分送有關教師使用, 召開分科教學研究會, 研討實施方法, 並將實施結果及改進意見, 反應在課程修正中 - 12 -

語文領域 - 國文教學綱要 綜合高級中學課程教學綱要 壹 語文領域 一 綜合高中 國文 教學綱要 壹 目標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國文 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 一 達成本國語文, 聽 說 讀 寫之學科能力指標 二 學習經由各類文學作品之欣賞與寫作練習, 開拓生活視野, 培養優美情操, 認識複雜人性, 培養切確人我溝通的能力 三 指導學生熟習常用應用文書信 便條 名片等之格式與作法, 以應實際生活及職業發展之需要 四 培養學生思考 組織 創造及想像之能力, 開發潛能, 以達自我肯定 超越並創造有價值的人生觀 五 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理解文明社會的基本價值, 經由文化經典與當代生存環境的對話, 開發文化反思的能力與尊重多元的精神 貳 核心能力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國文 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 : 一 聽 ( 一 ) 分析 理解與評論談話內容 ( 二 ) 分析 理解與評論演講 報導的內容 ( 三 ) 分析 理解與評論各類影音資料的內容 二 說 ( 一 ) 富感情的朗讀作品, 並應用於說話中 ( 二 ) 善用口語表達技巧 ( 三 ) 應用技巧表情達意, 交換意見 ( 四 ) 針對不同場合適當的說明意見, 分享經驗 - 13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三 讀 ( 一 ) 利用進階詞彙 語法 修辭, 輔助閱讀 ( 二 ) 廣泛利用文化知識, 輔助閱讀 ( 三 ) 鑑賞與評論各類作品, 養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 四 寫 ( 一 ) 善用進階詞彙 語法 修辭技巧遣詞造句 ( 二 ) 善用寫作技巧, 流暢的表情達意 ( 三 ) 創作結構嚴謹的作品 叁 教材綱要 綜合高中部定必修 國文 課程計 8 學分, 開設於一年級 第一冊教材綱要 :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1. 文選 1-1 作者介紹 語體 : 文言 一 範文 2. 古典詩選 ( 一 ) 3. 現代詩選範文教學 1-2 題解說明 1-3 課文講解暨賞析 1-4 課後評量活動 60%:40% 45 1. 論語選讀 ( 一 ) 1-1 孔子生平及思想簡介 二 文化教材 1-2 論語內容之講解 1-3 相關人物介紹 1-4 論語之現代意義與價值解析 12 三 應用文 1. 應用文教學..書信 便條 名片等 1-1 應用文格式介紹 1-2 應用文之作法教學 1-3 應用文之習作練習 1-4. 應用文之應用與創新 6-14 -

語文領域 - 國文教學綱要 作文教學 1-1 文體解說 四 作文 1-2 寫作方法教學 1-3 相關範文觀摩 1-4 課外閱讀導讀 9 1-5 習作練習 (含課外閱讀 報告一篇) 1-6 習作檢討 第二冊教材綱要 :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1. 文選 1-1 作者介紹 語體 : 文言 一 範文 2. 古典詩選 ( 二 ) 3. 現代詩選範文教學 1-2 題解說明 1-3 課文講解暨賞析 1-4 課後評量活動 60%:40% 45 1. 論語選讀 ( 二 ) 1-1 孔子生平及思想簡介 二 文化教材 1-2 論語內容之講解 1-3 相關人物介紹 1-4 論語之現代意義與價值解析 12 三 應用文 1. 應用文教學..書信 便條 名片等 1-1 應用文格式介紹 1-2 應用文之作法教學 1-3 應用文之習作練習 1-4. 應用文之應用與創新 6 作文教學 1-1 文體解說 四 作文 1-2 寫作方法教學 1-3 相關範文觀摩 1-4 課外閱讀導讀 9 1-5 習作練習 (含課外閱讀 報告一篇) 1-6 習作檢討 - 15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肆 實施方法 一 教材編選 ( 一 ) 編寫教材時, 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 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 二 ) 範文之選材, 必須具有語文訓練 文藝欣賞及人文素養陶冶之價值 ( 三 ) 編選範文時, 應將第一學年所選用之教材, 作通盤計畫, 按不同文類 文字深淺 內容性質, 作有系統之編排 ( 四 ) 每課範文應附有題解 作者 注釋 問題討論 課文賞析等項 ( 五 ) 選文應力求內容切時, 旨趣合宜 ; 思理精闢, 層次分明 ; 情意真摯, 想像豐富 ; 文辭雅暢, 篇幅適度 ( 六 ) 補充範文教學之文學 文化名著閱讀, 宜著重文字難易適中 思想新穎深刻 內容豐富賅博 文學樣式多元, 而能由學生自行閱讀吸收者 ( 七 ) 為因應綜合高中高二分流, 對於選填專門學程的學生, 應適切融入關於職場探索 了解市場變動與人力資源供需情況, 以及職場可能的變化, 並分析工作世界與有興趣的職業方向, 同時對職業生活與相關的工作倫理作深入的探討 二 教材之配置 ( 一 ) 範文 1. 語體文與文言文之比例學年百分比第一學年文別語體文 60% 文言文 40% 說明 :(1) 上表所列之範文比例, 語體文包括散文 詩歌 小說 ; 文言文包括散文 詩歌 小說及文化經典 (2) 上表所列百分比, 取其約數, 可酌量增減, 但以百分之五為限 - 16 -

語文領域 - 國文教學綱要 2. 範文選材及配置 (1) 各冊編排由淺而深, 兼顧不同文體文類, 及其發展變遷的脈絡 (2) 文言選文 : 依據前述教材編選原則, 及以往教科書選文經驗, 並經由專業評選小組討論, 以兼顧不同時代 不同作者 不同文體為原則, 酌選文言文篇章四十篇 ( 附件一 ) 中較淺近者, 提供編選參考 (3) 語體選文 : 以台灣新文學之名家 名篇為主 ( 應包含原住民作品 ), 兼及其他近現代華文作家與優秀翻譯作品, 並可酌採古代接近語體之作 (4) 選文應語言曉暢 具文學性, 並顧及當代議題 (5) 每冊應選一課文化經典教材, 分別依次選自 : 論語 (6) 每冊應選一至二課古典詩歌 一課現代詩歌 3. 範文之配置 (1) 第一冊 第二冊, 每冊十三課 (2) 各冊課數得依選文深淺長短酌予增減一課 ( 二 ) 寫作練習 1. 可採命題作文 情境寫作 短文及應用文寫作等方式進行, 以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2. 每學期文學 文化名著閱讀, 學生應交閱讀報告一份 ; 應於一年級上學期開始指導學生撰寫 3. 寫作練習篇數 : (1) 第一 二學年上 下學期及第三學年上學期習作五篇, 批改四篇, 共同訂正一篇 (2) 第三學年下學期習作三篇, 批改二篇, 共同訂正一篇 ( 三 ) 文學 文化名著閱讀除各冊範文以外, 應適度選讀文學 文化名著 指導學生撰寫報告, 作為平時或定期成績評量, 併入寫作練習篇數計算 - 17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附件一 : 文言文選文四十篇 時代課數課名作者 1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先秦 ( 五篇 ) 漢魏六朝 ( 六篇 ) 唐宋 ( 十二篇 ) 明清 ( 九篇 ) 2 大同小康 禮記 3 勸學 荀子 4 漁父 屈原 5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6 過秦論 賈誼 7 鴻門宴 司馬遷 8 出師表 諸葛亮 9 桃花源記 陶淵明 10 世說新語選 劉義慶 11 蘭亭集序 王羲之 12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李白 13 師說 韓愈 14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15 阿房宮賦 杜牧 16 岳陽樓記 范仲淹 17 醉翁亭記 歐陽修 18 訓儉示康 司馬光 19 傷仲永 王安石 20 六國論 蘇洵 21 赤壁賦 蘇軾 22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23 金石錄後序 ( 可節選 ) 李清照 24 郁離子選 劉基 25 指喻 方孝孺 26 項脊軒志 歸有光 27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28 陶庵夢憶選 張岱 - 18 -

語文領域 - 國文教學綱要 時 代 課數 課 名 作 者 29 原君 黃宗羲 30 廉恥 顧炎武 31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32 病梅館記 龔自珍 33 東番記 陳第 臺灣題材 ( 八篇 ) 34 裨海紀遊選 郁永河 35 望玉山記 陳夢林 36 紀水沙漣 ( 東征集 ) 藍鼎元 37 勸和論 鄭用錫 38 台灣通史序 連橫 39 放鳥 吳德功 40 遊關嶺記 洪繻 - 19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三 教學方法 一 講述法 二 發表法 三 問答法 四 練習法 五 討論法 六 欣賞法 七 自學輔導法 八 觀摩法 九 演示法 十 戲劇表演法 十一 結合科技資源的教學法 十二 創造思考教學法 四 教學評量 一 國文成績之評量 包括日常考查 平時練習 定期考試等方式 考查學生在 範文學習 寫作練習及課外閱讀等各方面學習進展之情況 二 國文科教學評量須以本科教學目標為原則 並兼顧情意目標的評量 三 教學評量 須根據各課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及其教材性質訂定之 四 評量內容包括記憶 理解 分析 綜合 應用 鑑賞等方面 應力求其多元 性 五 評量方法 採用口試 筆試 觀察 作品評量等方式 1. 範文評量 1 方式 日常考查 定期考查 2 內容 詞語方面 生字 難詞之辨析 古今字詞義之演變 旨義方面 文章立義 各段要旨之領會 篇章方面 課文結構及段落呼應之分析 表達技巧 各文體文類表達技巧之把握 - 20 -

語文領域 國文教學綱要 應用方面 從討論問題中考察語言表達能力 組織能力 對範文之 認識 程度 在人生修為中之參考價值等項 2. 寫作練習評量 1 方式 於平時就下列項目考查評量 並酌予個別指導訂正 2 內容 文字方面 書體端整 無錯別字 標點方面 適切使用標點符號 清楚表達文意 表達方面 措辭恰當 行文流暢 內容方面 立義精當 取材切題 情景交融 事理兼顧 結構方面 結構完整 段落分明 層次有序 前後呼應 篇幅方面 長短適中 無冗贅拖沓之累 亦無殘缺脫漏之病 3. 文學 文化名著閱讀評量 1 方式 考查閱讀報告 2 內容 報告之格式及作法 對閱讀教材之重點摘要介紹 對閱讀教材內容之分析評論 對閱讀教材之閱讀心得感想 報告本文之語文表達 對同學心得報告的欣賞與相互分享 推薦優秀作品投稿 參加跨校網路讀書會競賽 六 國文總成績之計算 國文總成績之計算 第一 二 三學年範文 包括日常考查 定期考查 占 百分之七十 寫作練習占百分之三十 包括文學 文化名著閱讀報告及各式 作業 七 教學評量後 應視需要實施補救教學 五 教學資源 一 參考工具書 與語文教學有關之百科全書 叢書 字典 辭典 書目 索引 影片 光碟及典子工具書及網路資源等 二 一般用書 與語文教學有關之點集集古今中外文學名著 三 期刊雜誌 與語文教學有關之資料 - 21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六 輔導 ( 一 ) 語文資優學生, 應酌增補充教材, 著重課外自學輔導, 以增進其學習與寫作之能力 ( 二 ) 校方應配合教學活動, 舉行班際或校際間之各種語文競賽及相關藝文活動, 並對表現優異者給予獎勵 ( 三 ) 校方應配合教學活動, 其他特殊學生, 應視個案情形, 予以個別輔導 ( 四 ) 校方應視學生的語文程度, 開辦校定科目的相關語文課程及社團 - 22 -

語文領域 - 英文教學綱要 二 綜合高中 英文 教學綱要 壹 目標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英文 課程係銜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英語教育, 旨在提升學生之英語文能力, 以作為將來升學或就業之準備 本課程目標同時包括有效學習方法與邏輯思考的訓練, 以及對外國語文興趣的培養, 並藉由文化的了解培養恢宏的世界觀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英文 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 一 增進聽 說 讀 寫英語文的能力, 以應用於實際生活之溝通 二 培養有效的英語文學習方法與積極的學習態度, 以加強自學能力, 作為終身學習之基礎 三 培養以英語文進行思考 分析及判斷之能力 四 涵育學習英語文的興趣, 主動涉獵各領域知識, 提升人文素養與科技知能, 促進對多元文化的了解與尊重, 拓展國際視野 貳 核心能力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英文 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 : 一 語言能力 ( 一 ) 聽 1. 能聽懂教室英文用語 2. 能聽懂教師用英語所講述的課文內容概要, 以及針對課文內容所提出的相關問題 3. 能聽懂英語日常對話 ( 二 ) 說 1. 能使用英語教室用語 2. 能以英語就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問答 3. 能參與課堂上的英語口語練習 4. 能以英語進行簡易的口語溝通 5. 能以英語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 故事等 - 23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6. 能以簡單英語描述日常事物 ( 三 ) 讀 1. 能看懂常用的英文標示和圖表 2. 能看懂短文故事並了解其大意 3. 能藉助字典或其他工具書, 自行閱讀與課文難度相當之課外教材 ( 四 ) 寫 1. 能正確地使用大小寫及標點符號 2. 能正確地合併句子 改寫句子 3. 能運用適當的詞彙或句型造出正確的句子 4. 能針對課文問題寫出合適的答案 5. 能翻譯簡易的中英文句子 ( 五 ) 聽 說 讀 寫綜合應用能力 1. 能掌握所學字彙及句型, 並能適當地應用於課堂及日常生活之溝通 2. 能看懂並填寫常用的表格 二 學習方法 ( 一 ) 能主動預習 溫習功課 ( 二 ) 能把握學習機會, 樂於溝通, 表達意見, 不畏犯錯 ( 三 ) 能了解基本英文閱讀技巧, 進而提升閱讀能力與興趣 ( 四 ) 能利用工具書 ( 如字典 ) 或其它資源 ( 如網路 ), 找尋教材內容相關資料, 主動了解所接觸英語文的內容 三 學習興趣與態度 ( 一 ) 樂於參與上課時的各類練習活動 ( 二 ) 樂於嘗試閱讀故事 報章雜誌及其他課外讀物 ( 三 ) 樂於接觸課外的英語文多元素材, 如電影 歌曲 廣播等 ( 四 ) 樂於以英語文與人面對面或透過網路 書信進行溝通 ( 五 ) 樂於參與有助於提升英語能力的活動, 如英語營 朗誦比賽 說故事比賽 歌唱比賽 短劇比賽等 四 文化涵養與世界觀 ( 一 ) 能認識外國之主要節慶習俗及風土民情 ( 二 ) 能了解 尊重不同之文化習俗 ( 三 ) 能了解我國主要節慶之英語表達方式 ( 四 ) 能以簡易英語介紹中外風土民情 - 24 -

語文領域 - 英文教學綱要 ( 五 ) 能具有基本的世界觀 叁 教材綱要 綜合高中部定必修 英文 ⅠⅡ 課程計 8 學分, 開設於一年級 一 編撰原則 綜合高中英文之教材編纂, 應依據本教學綱要, 兼顧聽 說 讀 寫四種語言能力的培養, 並應重視四種能力的綜合運用 教材之編纂須符合漸進 累積 反覆的原則, 並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教材銜接, 藉由生動 活潑的活動設計, 與實際生活應用結合 教材之課數 課文長度 字彙 文法 課文內容 及練習活動應符合以下原則 : ( 一 ) 課數教材原則上每冊八至十課左右 ( 二 ) 課文長度編輯者可依文體選材彈性處理, 字數不另設下限與上限 ( 三 ) 字彙教材內生字, 儘可能選用常用率最高的四千五百字, 依字頻高低, 循序漸進, 優先選用頻率較高的字彙 各冊單課的生字數或有多寡不一, 但原則上每一冊教材的生字總量不宜超過六百字 ( 四 ) 文法文法教材應以銜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所學過的基本句型及文法觀念為原則, 進一步加深 加廣 文法教材的呈現宜視實際需要, 在各課中提列介紹, 避免介紹冷僻 艱深的文法與句型, 儘量使用圖表或安排有趣之學習情境, 提供學生充分練習之機會, 以加強學生對英文基本句法與常見重要句型之了解, 進而明白重要的段落結構方式及能應用簡單的修辭法 ( 五 ) 課文內容課文之選材宜多樣化, 並兼顧知識性 趣味性 實用性及啟發性 內容應結合學生其他領域的學習, 以增長學生個人的知能 此外, 應配合學生的生活背景與心智發展, 納入生命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法治教育 人權教育 環保教育 海洋教育 多元文化 消費者保護教育 生涯規劃等相關議題, 以期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深植尊重生命與地球永續發展的觀念 - 25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 六 ) 練習活動練習活動可包括字彙 文法練習 及與課文內容相關之聽力 口說 閱讀及寫作等練習, 可以對話 角色扮演 遊戲 歌唱 話劇等活動方式進行, 力求營造真實英語文學習情境 二 編寫方式 ( 一 ) 教材編選宜注重設計之整體性及活動之多元性 課文以一般知識性 趣味性 實用性和啟發性的文章為主, 選材宜多樣化 課文應力求主題明確 結構完整 ( 二 ) 字彙 片語及文法句型應配合課文介紹, 並在之後的課文或練習中反覆出現, 以期學生能溫故知新 ( 三 ) 對話教材, 應力求對話內容及語句的真實性, 並符合口語英語的特質, 使學生能確實熟練應用 ( 四 ) 練習活動可包括聽 說 讀 寫四項能力之個別及綜合訓練 每課可根據課文的特性, 設計與課文主題 文體 文法要點等密切相關的活動, 例如字彙 片語 句型 文法 聽力 口說 閱讀 寫作等練習 各項練習應配合學生之需要, 涵蓋不同難度, 靈活變化 另外, 可配合課文主題採用相關之生活教材或活動, 以增進學生學習興趣, 豐富多樣的語言學習經驗, 進而提升聽說讀寫之各項能力 三 教學資料 ( 一 ) 基本資料 1. 教科書 : 高一每學期各一冊, 共兩冊 2. 教師手冊 : 配合教科書, 每冊編寫一本 ( 二 ) 輔助資料 1. 習作簿 : 配合教科書, 每冊編寫一本 2. 光碟 : 配合教科書, 製作發音清晰 速度自然之光碟 3. 教學媒體 : 配合教科書, 製作與教學主題相關之 VCD DVD 等 4. 電腦輔助教學軟體, 如互動光碟 網站等 - 26 -

語文領域 - 英文教學綱要 肆 實施方法 一 教材編選綜合高中英文教材, 可由各校就審定通過的英文教科書中擇優選用或自編教材 編寫時, 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 注重課程之整體性與活動之多元性, 並掌握漸進 累積及反覆的原則, 且兼顧字彙 句型之連貫性及循環性 課文以一般知識性 趣味性 實用性和啟發性的文章為主, 選材宜多樣化且具時代性及前瞻性 配合各校學生的程度, 選取涵蓋多樣化題材 文體 多元文化觀, 且選文宜廣納生命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法治教育 人權教育 環保教育 海洋教育 多元文化 消費者保護教育 生涯規劃等議題, 以提升學生人文 社會與科技的理解, 涵育對國際事務及外國文化的了解 二 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則扮演輔導學習的角色 教師應引導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 而各項練習活動可採個別練習 團體練習或二者相輔並行 教學活動之實施, 應強調適時複習及實際應用 教師應針對不同程度之學生, 提供適當的教學活動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 綜合高中英文教學要領如下 : ( 一 ) 兼顧聽 說 讀 寫四項語言能力之訓練及整合運用 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之字彙 片語及文法於日常生活溝通中 ( 二 ) 聽力教學以語意理解為主, 口說教學以語意表達為主 聽說教學應設計各類活動, 靈活利用各類教具及媒體, 並配合各種主題營造適當的學習情境 ( 三 ) 閱讀教學涵蓋字彙教學和課文教學 字彙教學應配合上下文進行, 讓字彙自然出現在句子 對話或短文中, 使學生確實了解其意義與用法 課文教學應透過多元的活動設計, 讓學習者熟悉各種閱讀技巧, 了解選文的主旨及內涵 ( 四 ) 寫作教學宜循序漸進, 讓學生從合併句子 改寫句子 造句 回答問題, 進而到段落 課文摘要 日記 書信 短文 及圖表等, 進行不同層次之寫作練習活動 ( 五 ) 文法教學講解宜簡明有系統, 並儘量使用圖表或設計情境豐富的練習活動, 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文法結構或句型的能力 - 27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三 教學評量教學評量應採多元評量模式, 並兼顧形成性評量及總結性評量 評量目標以語言運用為主, 語言知識為輔, 兼顧語言使用的流利度及精確度, 並善用學習檔案評量, 以了解學生之學習起點 態度 過程 成果及個別進步情形, 詳加記錄學生之各項學習活動表現, 整理成個人學習檔案, 作為評量的參考 教學評量原則條列如下 : ( 一 ) 評量應配合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活動及能力指標 ( 二 ) 成績評量應包括課堂參與 作業表現 正式測驗 學習態度及進步情形等項目 ( 三 ) 評量應多元化, 兼採紙筆測驗 口說及聽力測驗或報告等不同方式, 亦可利用網路對學生進行教學評量 ( 四 ) 評量應符合適性原則, 依學生程度命題, 不宜過度艱深 ( 五 ) 評量取材應廣泛, 且避免冷僻之艱深素材 ( 六 ) 評量應涵蓋語言成分 ( 發音 字彙 文法 ) 及語言應用能力 ( 聽 說 讀 寫 ), 且後者重於前者 ( 七 ) 教師可彈性利用具公信力的英語檢定考試, 來檢視教學評量的品質 ( 八 ) 教師可建立個人題庫檔案, 於每次評量後進行簡易分析, 以評估試題品質及教學成效 四 教學資源英文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靈活運用教材與教學媒體, 以創造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 讓學生的聽 說 讀 寫能力皆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除教科書以外, 應善用以下的教學資源 : ( 一 ) 配套的教師手冊 學生習作 光碟 ( 二 ) 教具及輔助教材如圖卡 實物 情境圖等 ( 三 ) 適當的課外閱讀教材 ( 四 ) 與課文有關的錄影帶 互動光碟 VCD 或 DVD ( 五 ) 各類電腦輔助教學軟體, 如互動光碟 網站等 - 28 -

數學領域 - 數學教學綱要 貳 數學領域 綜合高中 數學 教學綱要 壹 目標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數學 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 一 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 以增進學生的基本數學知識 二 培養學生具備以數學思考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訓練學生的演算與作圖能力, 以應用於處理事務的技能 四 培養學生具備實際生活應用和學習相關學科所需的數學知能 五 培養學生欣賞數學內涵中以簡馭繁的精神和結構嚴謹完美的特質 六 造就學生的基本能力, 以培養繼續進修 自我發展的能力 貳 核心能力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數學 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 : 一 演算能力 : 能熟練多項式 分式 根式 指對數 三角的運算及估算 二 抽象化能力 : 能將具體世界中的概念以數學形式表徵 三 推理能力 : 能認識證明, 並進行推論 四 連結能力 : 能整合數學內部知識並與具體世界連結 五 解題能力 : 能解決數學形式與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 六 溝通能力 : 能正確 流暢地利用口語或文字表達解題想法 七 使用計算工具的能力 : 能使用計算器來處理繁瑣的計算與解決較複雜的問題 - 29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叁 教材綱要 綜合高中部定必修 數學 課程計 8 學分, 開設於一年級 數學 Ⅰ( 函數 ) 4 學分主題子題內容備註參考節數 一 數與式 二 多項式函數 1. 數與數線 1-1 數線上的有理點及其十進位表 示法 1-2 實數系 : 實數的十進位表示 1-2 不含非十進位 法 四則運算 絕對值 大小 的表示法 關係 1-3 乘法公式 分式與根式的運算 2. 數線上的幾何 2-1 數線上的兩點距離與分點公式 2-2 含絕對值的一次方程式與不等 式 1. 簡單多項式函 1-1 一次函數 數及其圖形 1-2 二次函數 1-3 單項函數 : 奇偶性 單調性和 1-3 僅介紹 4 次 圖形的平移 ( 含 ) 以下的 2. 多項式的運算 2-1 乘法 除法 ( 含除式為一次式 單項函數 與應用 的綜合除法 ) 除法原理 ( 含 2-1 不含最高公因 餘式定理 因式定理 ) 及其應 式與最低公倍 用 插值多項式函數及其應用 式 插值多項 3. 多項式方程式 3-1 二次方程式的根與複數系 式的次數不超 3-2 有理根判定法 勘根定理 n a 過三次 的意義 3-1 不含複數的幾 3-3 實係數多項式的代數基本定 何意涵 理 虛根成對定理 4. 多項式函數的 4-1 辨識已分解的多項式函數圖形 4-1 不含複雜的分 圖形與多項式 及處理其不等式問題 式不等式 不等式 5 5 7 8 8 6-30 -

數學領域 - 數學教學綱要 主題子題內容備註參考節數 1. 指數 1-1 指數為整數 分數與實數的指 6 三 指數 對數函數 2. 指數函數 3. 對數 數定律 2-1 介紹指數函數的圖形與性質 ( 含定義域 值域 單調性 凹凸性 ) 3-1 對數的定義與對數定律 3-2 換底公式 3-2 換底公式不宜 6 8 4. 對數函數 4-1 介紹對數函數的圖形與性質 牽涉太過技巧 7 ( 含定義域 值域 單調性 性與不實用的 凹凸性 ) 問題 5. 指數與對數的 5-1 對數表 ( 含內插法 ) 與使用計 5-1 不含表尾差 6 應用算器 科學記號 5-2 處理乘除與次方問題 5-3 等比數列與等比級數 5-4 由生活中所引發的指數 對數方程式與不等式的應用問題 數學 II( 有限數學 ) 4 學分 主題子題內容備註參考節數 1. 數列 1-1 發現數列的規律性 1-1 只談實數數 7 一 數列與級數 1-2 數學歸納法 列 不含二階遞迴關係 1-2 不等式型式的數學歸納法置於數學甲 / 乙 I 2. 級數 2-1 介紹 Σ 符號及其基本操作 數列與極限中 5 討論 - 31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主題子題內容備註參考節數 二 排列 組合 三 機率 四 數據分析 1. 邏輯 集合與計 1-1 簡單的邏輯概念 : 介紹 或 數原理 且 否定 及笛摩根定律 2. 排列與組合 1-2 集合的定義 集合的表示法與操作 1-3 基本計數原理 ( 含窮舉法 樹狀圖 一一對應原理 ) 1-4 加法原理 乘法原理 取捨原理 2-1 直線排列 重複排列 2-2 組合 重複組合 2-1 不含環狀排列本章節要避 免情 境不 合常理 過 深 或同時涉 及太多觀念 的題型 3. 二項式定理 3-1 以組合概念導出二項式定理 3-1 不含超過二項 巴斯卡三角形 的展開式 1. 樣本空間與事 1-1 樣本空間與事件 件 2. 機率的定義與 2-1 古典機率的定義 2-1 不含幾何機 性質 率 3. 條件機率與貝 3-1 條件機率 貝氏定理 獨立事 氏定理 件 1. 一維數據分析 1-1 平均數 標準差 數據標準化 1-1 只談母體數據 分析, 不涉及 抽樣, 可用計 算工具操作 7 8 7 7 7 8 8-32 -

數學領域 - 數學教學綱要 主題子題內容備註參考節數 2. 二維數據分析 2-1 散佈圖 相關係數 最小平方 2-1 可用計算工具法操作 最小平方法的證明置於附錄 8 肆 實施方法 一 教材編選 ( 一 ) 應力求掌握本課綱設計的精神編寫教材, 儘量配合課綱子題設計的先後來訂定章節, 但在內容上則不必拘泥綱要內容編排的順序 為達成教材流暢性與完整性所新增的內容, 可置於附錄 ( 二 ) 在編寫要領上, 應注意下列事項 : 1. 編寫教材時, 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 教材應具實用性 時代性及前瞻性 2. 教材應以精緻與完備的出版品呈現 3. 教材應注意到銜接 統整和連結 4. 教材的呈現應循序漸進, 適當鋪陳, 引發學習動機, 注意學生學習心理, 在直觀與嚴謹之間取得平衡, 並兼顧從特例到一般推理的必要 5. 教材應有足夠的範例與習題 範例應具有意義並反映數學思考, 在範例之後應有隨堂練習, 在課文之後應有啟發深思的習題 習題要扣緊主題, 在深度上由淺入深, 不宜與教材內容有太大落差 範例與習題的妥適性可由下列的指標來判斷 : (1) 是否為無意義的人工化難題? (2) 所謂生活化的問題是否符合常理? (3) 是否屬於大學程度的題材, 雖可用高中所學的方法解決, 但仍屬困難? 6. 範例與習題應注意與生活 其他學科及下列九大議題的連結 : 生命教育 性別平等 法治教育 人權教育 環保教育 永續發展 多元文化 消費者保護教育 海洋教育 7. 教師手冊要提供教師對教材進一步的認識, 對課程深入的了解和最有效率的教法 教師手冊亦應提供相關的進階資訊供教師參考 - 33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8. 專有名詞應採用教育部最新編訂公布的數學名詞 各專有名詞及外國人名應於索引中附原文 ( 二 ) 審查注意事項 : 教科書的審查應掌握教學綱要的內容 備註及其說明所呈現的精神, 並依據上述教材編寫注意事項進行 審查時, 應遵照國立編譯館所頒布的審訂規範, 並尊重出版自由與智慧財產權的精神 二 教學方法數學 Ⅰ: 函數一 數與式實數是度量連續量的符號 在第一章的 數與式 中, 學習目標為建構直尺, 也就是要學習實數的十進位表示法, 以及處理數線上的幾何問題 首先複習有理數系並延伸介紹循環小數, 但此處僅需初步介紹循環小數為有理數, 證明則留待極限的章節討論 藉由有理數的十進位表示法, 導入介紹數線上實數的十進位表示法, 即無限小數 此處僅需建立實數可由有限小數逼近的直觀, 不需涉及實數的完備性觀念 至於 2 為無理數的證明, 則置於附錄 在數的學習中, 要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學習以文字替代具體數字的形式操作, 包括展開 分解與化簡, 以與國中的經驗連結, 並作為學習函數的基礎 其次由數線上的方程式複習變數的觀念, 處理數線上的幾何問題, 包括分點公式, 以及與距離相關的方程式與不等式問題 1. 數與數線 1.1 數線上的有理點及其十進位的表示法透過有理數的相除意涵, 讓學生發現有理數可以用有限小數或循環小數來表示, 此處讓學生操作分母為一位數的有理數即可 循環小數為有理數的證明, 留待極限章節處理, 此處僅需初步介紹 要告知學生一個實數為有理數的充分必要條件為該數的十進位表示法是有限小數或循環小數 1.2 實數系 : 實數的十進位表示法 四則運算 絕對值 大小關係實數與數線上的點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透過不斷作十等分的細分, 直觀介紹實數可用有限或無限小數表示, 並建立實數可用有限小數逼近的直觀 實數的操作包括絕對值 根數操作與實數大小的比較 2 可表為無限小數 絕對值的定義 - 34 -

數學領域 數學教學綱要 複習根式的運算與化簡 如 數的大小比較 1 a b 2 1 a 2 a 算幾不等式 ab 2 2 1 1.3 乘法公式 分式與根式的運算 對文字符號所組成的代數式能進行展開 分解及化簡等形式運算 乘法公式及其逆 運算 如 立方和 立方差 此處不要延伸為複雜的因式分解 a b 3 a b a 2 ab b2 1 x 1 x x 2 的展開式與逆運算 但不宜過度延伸 不含雙十字交乘法如 x y 1 x y 2 的因式分解 不宜的公式 x 3 y 3 z 3 3 xyz ( x y z )( x 2 y 2 z 2 xy yz zx ) 能化簡繁分式與根式 如 1 2 a b c c 2 c 2 a b2 a b c 型 如 1 2ab 1 1 1 a b 2 a b a b a 2 ab b2 5 2 6 3 2 2 x 2 x 2 2 x x 1 2. 數線上的幾何 2.1 數線上兩點距離與分點公式 例如能算出介於 a, b 之間且與 a, b 距離的比為 2:3 的點 x 2.2 含絕對值的一次方程式與不等式 三角不等式 a b a b x 3 2 且 x 1 1 的解的範圍為 1 x 2 求 x 1 2 x 3 的解的範圍 二 多項式函數 1.簡單多項式函數及其圖形 1.1 一次函數 變化率 應用意涵 如速度 斜率 幾何意涵 介紹函數 y f x 的符號及函數圖形 y mx b m x x0 中 m, x0, b 的幾何意涵 其中 m 在幾何上的意涵為斜率 在應 用上的意涵表示 y 對 x 的變化率 1.2 二次函數 配方法 圖形 極值 判別式 正定性 恆正性 應用實例 極值問題的應用 例如 f ( x ) x 2 2 x 3, 2 x 2 的極值 正定性 所謂二次式的正定性是指其函數值的恆正性 譬如判斷 x 2 x 4 恆為正 - 35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能繪出各種不同型式的二次函數的圖形, 如 y c x a x b y a x h 2 k, 並能進行二次函數不同型式的轉換 1.3 單項函數的奇偶性 單調性和圖形的平移 n 了解函數 y x, 1, 2,3, 4 n 在 1.5,1.5 的圖形 2 y ax bx c n 當 n 為正整數時, 型如 y cx 函數的奇偶性與單調性 了解 c 的正負 大小與函數 y cx n 圖形的關係 利用平移畫出型如 y c x h n k 的圖形, 但不涉及二項式展開的逆運算 2. 多項式的運算與應用 2.1 乘法 除法 ( 含除式為一次式的綜合除法 ) 除法原理 ( 含餘式定理 因式定理 ) 及 其應用 ( 含多項式函數的求值 ) n n n n n x a x x a a x a,n = 2,3,4 1 2 1 2 2 3 3 ( x a)( x ax a ) x a 除法中的除式不宜太高次方, 以一次式和二次式為主 透過連續的多項式綜合除法, 求 3 2 2 5 6 3 1 1 1 1.01 的二位小數近似值 - 36-2 3 f x x x x a b x c x d x 中的 a, b, c, d f 求 f x 2x 3 5x 2 6x 3 a b x 1 c x 1 x 2 d x 1 x 2 x 3 a, b, c, d 與求 中的 f x 除以 x a x b 的餘式為通過,,, a f a b f b 的插值多項式 若 f 有 a,b 兩實根, 則 f 可寫成 f x q x x a x b 的型式 透過因式定理證明插值多項式的唯一性

設通過 1,1, 2,3, 3,7 的多項式為 f x a b x 1 c x 1 x 2 1 f 2 數學領域 - 數學教學綱要, 求 a, b, c 及 插值多項式 : 通過 ( 11,3),(12,5),(13,8 ) 的多項式可表示為 ( x 12)( x 13) ( x 11)( x 13) ( x 11)( x 12) f ( x) 3 5 8 (11 12)(11 13) (12 11)(12 13) (13 11)(13 12), 求 f 11.5 的 值 此處暫不處理下面的題型 : 設通過 1,1, 2,3, 3,7 的多項式為 2 f x a bx cx, 求 a, b, c 此類題型將在數學 IV 的聯立方程組章節中處理 3. 多項式方程式 3.1 二次方程式的根與複數系 ( 含複數根與複數的四則運算 ) 二次方程式的根包括判別式 公式解 根與係數關係及簡易分式方程式 ; 複數系包括複數的引進 ( 不引進複數平面與複數的幾何意涵, 如絕對值 ) 複數的四則運算, 以及共軛複數 2 複習 ax + bx + c = 0 的公式解, 含複數根 根與係數關係 : 設 x 2 5x 3 0 的二根為 與, 求 3 3 2 2 簡易分式方程式 ( 通分展開後為二次方程式 ), 如 : 1 1 3 x 1 x 2 2 3.2 有理根判定法 勘根定理 n a 的意義 本節談論的是一般實係數的多項式, 整係數多項式的因式分解不必太過強調, 以免 學生誤會整係數多項式的根都是有理根 有理根判定法 : 首尾項係數不宜有太多因數, 以免過於繁複的運算 勘根定理 : x n 正 n 次方根的存在唯一性證明 3 2 a 的求實數解, 其中 a>0 求 f x x 2x 3x 4 的實根 3.3 實係數多項式的代數基本定理 虛根成對定理 證明虛根成對定理, 並讓學生知道實係數多項式可分解為一次式與二次式的乘積的 r 1 事實 : 1 r 2 s k f x k x a 2 1 x ak x b1 x c1 x bm x cm m 其中二次 s - 37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式不可分解 利用除法求 f x 5 x 4 21x 3 30 x 2 9 x 7 在 x 2 i 的值 4. 多項式函數的圖形與多項式不等式 4.1 辨識已分解的多項式函數圖形及處理其不等式問題 只談低次或已分解的多項式不等式問題 並能辨識函數圖形特徵 根的位置 重根 函數值正負的區間 但重根不宜超過三次 儘量多透過教科書的呈現或電腦繪圖協助學 生建立圖形與函數的連結 此處不需延伸到複雜的分式不等式的問題 2 x 1 x 2 x 4 0 x 1 x 2 x3 1 0 x4 2 x2 3 0 簡易分式不等式 3 x 2 x 1 0 1 1 1 0 1 1 x x x 1 三 指數 對數函數 1.指數 1.1 指數為整數 分數與實數的指數定律 1 1 5 1 1 1 n 次根數的操作 10 2 10 3 10 6 2 3 33 6 3 指數為分數的指數函數的單調性 10 3 < 10 2 指數化簡不宜太過複雜或太人工化 下列題型不適宜 1 a 1 b 1 c 1 1 化簡 ( x a b ) c a ( x b c ) a b ( x c a ) b c 若 a 2 x 2 3 求 a 3 x a 3 x 的值 a x a x 6 指數為實數的定義不必嚴格 直觀上僅需利用指數為有理數去逼近即可 2.指數函數 2.1 介紹指數函數圖形與性質 含單調性 凹凸性 這裡凹凸性僅做割弦在函數圖形上方的直觀介紹即可 主要的指數函數為 2 x 及 10 x - 38 -

數學領域 - 數學教學綱要 3. 對數 3.1 對數的定義與對數定律 對數定律僅介紹 : log xy log x log y,, log x log x log x / y log x log y n x x a log m log a, loga logb log a, a m n log b log 不要列出太多衍生的公式, 如 b b b c c a b 3.2 換底公式 : log a x 1 log log a x 換底公式是換成 10 為底的對數為主, 以配合後面對數表的使用 傳統上換底公式常 製造出許多難題, 並無實用的價值, 這類題材應予刪除 4. 對數函數 4.1 介紹對數函數圖形與性質 ( 含定義域 對數定律 單調性 凹凸性 ) 此處凹凸性僅作割弦在函數圖形下方的直觀介紹即可 x y a 等價於 x log a y log a x 算幾不等式 1 log x, log a, 也就是對數函數的換底是在值域上的伸縮 算幾不等式 ab a b log 等價於 a log b log a b 2 2 2, 等式成立於 a b 此處的算幾不等式等價於對數函數的凹凸性, 僅作直觀介紹, 不用嚴格證明 5. 指數與對數的應用 5.1 對數表 ( 含內插法 ) 與使用計算器 科學記號表尾差與內插法的概念相同, 但內差法的適用範圍廣泛, 故刪除表尾差的內容以內插法取代 5.2 處理乘除與次方問題 算幾不等式 處理乘除與次方問題, 如 兩位 )? 100 2 為幾位數? 1.18 10 約為多少 ( 有效數字小數點以下 5.3 等比數列與等比級數 - 39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簡單介紹等比數列 等比級數, 不含無窮等比級數 5.4 由生活中所引發的指數 對數方程式與不等式的應用問題, 如 : 複利 人口成長 細胞分裂 放射元素衰變 藥物代謝 貸款等問題 純人工化指數方程式與指數不等式問題則不宜過度延伸 數學 II: 有限數學 一 數列與級數 1. 數列 1.1 發現數列的規律性 一階遞迴關係 : 由具體實例讓學生由前數項推測下一項, 並歸納出遞迴關係, 如 a a d a ra a a n a a n 2 n 1 n n 1 n n 1 n n 1 n a n a n 1 1 n 1.2 數學歸納法 : 以驗證前述所發現的數列規律為主, 含不等式的數學歸納法將在數學甲 / 乙 II 的 數列及其極限 章節中討論 2. 級數 2.1 介紹 Σ 符號及其基本操作 展開式與 Σ 型式的互換 Σ 的性質 : 換指標 n n n a b a b, k k k k k 1 k 1 k 1 n n 1 ak ak 1, 以一個 為限 k 1 k 2 歸納出基本求和公式 : k k 2 n n k 1 k 1 n k 1 n n cak c ak k 1 k 1 1 k k 1 的公式, 並用數學歸納法證明 二 排列 組合 1 邏輯 集合與計數原理 1.1 簡單的邏輯概念 : 介紹 或 且 否定 及笛摩根定律 1.2 集合的定義 集合的表示法與操作聯集 交集 補集 差集 乘積集合與文氏圖 1.3 基本計數原理 ( 含窮舉法, 樹狀圖 一一對應原理 ) 集合元素的計數 ( 應介紹符號 S, 用以表示一個集合 S 的元素個數 ) 原始的計數仍然 - 40 -

數學領域 - 數學教學綱要 出自窮舉法, 但可使用樹狀圖幫助組織資料, 以達成計數目的 1.4 加法原理 乘法原理 取捨原理 加法原理 : 假設 A 與 B 是不相交的有限集合, 則 A B = A + B 介紹 A, B 為兩集合時, 乘積集合 A B 的定義和乘法原理 : A B = A B 取捨原理只考慮最多三個集合間的取捨, 令 A, B, C 為三個有限集合, 則 (1) A B = A + B A B (2) A B C = A + B + C A B B C C A + A B C 另外可用文氏圖說明取捨原理 經常看到把 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PIE) 翻譯為 排容原理, 或 容斥原理 但中文裡原來沒有 排容 或 容斥 這類習慣說法, 且這些名詞無法明確表達這個數學概念的真正意涵 一般我們只有在傳統習慣的文辭中沒有恰當翻譯法時, 才去生造或杜撰新名詞 其實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就是在做 取捨, 因此把 PIE 翻譯為 取捨原理 較為恰當 2 排列與組合 2.1 直線排列 重複排列直線排列 : n 個相異物件的排列數為階乘數 n! ( 球與籃子模式 : 把編號是 1 到 n 的球, 放入編號是 1 到 n 的籃子裡, 每個籃子恰放一個球, 放法總數為階乘數 n! ) 從 n 個元素的集合中, 每次取出 k 個相異元素做排列, 則總數為排列數 P n k n! ( n k)! ( 球與籃子模式 : 把編號是 1 到 k 的球, 放入編號是 1 到 n 的籃子裡, 每個籃子最 多放一個球, 放法總數為排列數 P ) 班上有 50 人, 要選正 副班長各 1 人, 共有多少種選法? 重複排列 : 重複排列可看做是乘法原理的推廣 n k 從 n 個元素的集合中, 每次取出 k 個元素做排列, 允許重複取出同樣的元素, 則總 數為 n k ( 球與籃子模式 : 把編號是 1 到 k 的球, 放入編號是 1 到 n 的籃子裡, 每個籃子裡 的球數沒有限制, 放法總數為 n k ) 3 三排組合號碼鎖, 每排有 10 個數字, 共有 10 種組合 投銅板, 出現正面記為 1, 出現反面記為 0 若令集合 A={0,1}, 則投 n 次所有可能 - 41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結果的集合為 A n = A A... A( 共乘 n 次 ), 其元素個數為 2 n 2.2 組合 重複組合 組合 : 由組合數的基本公式 C 物件式的組合解釋 n k n!, 經簡單計算得出的式子, 儘量賦予選取 k!( n k)! 從 n 個元素的集合中每次取出 k 個相異元素, 不同取法的總數是組合數 C n k n! k!( n k)! 球與籃子模式 : 把 k 個沒有編號且不可分辨差異的球, 放入編號是 1 到 n 的籃子裡, 每個籃子最多放一個球, 放法總數為組合數 C 重複組合 : 從 n 個元素的集合中每次取出 k 個元素, 允許重複取出同樣的元素, 則不同取法的 1 總數為重複組合數 C n k k 球與籃子模式 : 把 k 個沒有編號且不可分辨差異的球, 放入編號是 1 到 n 的籃子裡, 1 每個籃子裡的球數沒有限制, 放法總數為重複組合數 C 對於給定的 n 與 k, 方程 x 1 + x 2 + + x n = k 的非負整數解總數也是重複組合數 n k 1 C k n k n k k 3 二項式定理二項式展開為二項分布的基礎, 而二項分布為機率統計的一個核心概念 3.1 以組合概念導出二項式定理 巴斯卡三角形 二項式定理 : 利用組合的概念推導出 (x + y) n 展開式中一般項的形式, 應處理生 2 1 活中二項式展開的問題, 不宜延伸做人工化的例題, 如求 x 1 中 x 的係數 x 巴斯卡三角形 利用二項式定理所推導的各種公式, 儘量賦予 有幾種不同選法 或 有幾種不同走法 的解釋, 以增加學生對於組合的直觀認識 5 三 機率 1. 樣本空間與事件 1.1 樣本空間與事件藉由集合來說明幾個事件的同時發生 至少有一件發生 某事件未發生等狀況 - 42 -

數學領域 - 數學教學綱要 樣本空間為投銅板五次的所有可能, 事件為 正面出現的次數為 3 2. 機率的定義與性質 2.1 古典機率的定義藉由生活中的實例, 以說明機率函數要滿足的基本條件 並證明機率函數的基本性質 班上有 50 人, 同學間有人生日相同的機率為何? 3. 條件機率與貝氏定理 3.1 條件機率 貝氏定理 某公司的產品分別由 A B C 工廠所提供, 其中 A 工廠提供 40%,B 工廠提供 30%, C 工廠提供 30%, 而 A 工廠的所生產的產品中有 5% 的瑕疵品,B 工廠的所生產的產品中有 10% 的瑕疵品 C 工廠的所生產的產品中有 8% 的瑕疵品, 若從該公司的產品中發現一個瑕疵品, 則此瑕疵品為 A 工廠所製造的機率為何? 某一檢查方法對檢驗某一疾病有 90% 的準確率, 也就是說, 如果患有該疾病的人做檢查, 那麼有 90% 的機會會呈現陽性反應 ; 如果沒有該疾病的人做檢查, 也有 90% 的機會會呈現陰性反應 假設已知全國人口中有 2% 的人得患有該疾病, 如果有一人以此檢查方法的檢查結果為陽性, 那麼他罹患該病的機率為何? 四 數據分析 透過平移與伸縮將數據標準化, 是數據分析的一個核心方法 在教學現場, 學生可 利用計算器進行數據標準化, 以避免繁瑣的運算 1. 一維數據分析 1.1 平均數 標準差 數據標準化 ( 可以用計算器操作 ) n 1 數據集中的趨勢, 如 : 算術平均數 : xk n k 1 n 1 xk n k 1 數據分散的趨勢 : 標準差 : 2 1 n xk n k 1 x 説明一元二次多項式 2, 幾何平均數 : x 1 n 1x2 x n 2 的最小值為, 最小值發生在 x= 等 - 43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xi 2. 二維數據分析 : 稱為數據 x i 的標準化 2.1 散佈圖 相關係數 最小平方法 : 要尋找兩量關係時, 應先將兩量標準化, 成為中心 均在 0 點的 無因次量 後, 再進行兩量關係的分析? k? k 為標準化的數據, 相關係數為使得 e( r) y?? 2 k rxk x, y, k 1,2,, n n 2 2 2 2 r, 即 e( r) ( y? 2 x? y? r x? r ) = r 2( x? y? ) r 1 迴歸直線 y? rx? i i i i i i i 1 i 1 n n k 1 的最小值發生在 = 為使得 ( ) e r 為最小的直線 n i 1 為最小的 r x? y? i i 三 教學評量平時測驗的方式宜有彈性, 要針對學生學習狀況設計適合其程度的評量方式 在評量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思考, 並要求學生將過程寫下, 以了解學生思考的步驟 測驗的題目應區分為基礎和進階兩類, 依學生程度做適當的評量 為導正學習文化, 在實施全國性測驗評量時, 應提供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以避免學生為求快速解答而忽略數學思考的學習 同時題數不宜太少, 以免為求鑑別度而將題目導引到難題化 程度上應從基礎題到進階題均勻分布 相關評量單位應研究優良題型的評鑑指標, 協助教學現場創造出優質的學習環境 四 教學資源為建構抽象思維的實體圖像, 數學學科中心及各校應研發電腦輔助教學範例 ( 例如 : 以電腦協助講授函數圖形 立體幾何 解方程式和統計課程 ), 並建立教學資訊平台, 充分提供各項網路教學資訊 五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 一 ) 宜另編教師手冊, 內容包含單元學習目標 教材摘要 課程目標與節數 教材地位分析 參考資料 教學方法與注意事項 教學活動設計舉例 習題解答 數位化學習媒體及其使用說明等, 以提供教學參考, 充分發揮教師手冊的功能 ( 一 ) 本綱要所列分配時數僅供參考, 教師得因學生實際能力與需求, 增減單元時數, 務使學生能有實質之學習成效 - 44 -

社會領域 - 歷史教學綱要 叁 社會領域 一 綜合高中 歷史 教學綱要 壹 目標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歷史 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 一 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進而主動學習歷史, 了解臺灣歷史 二 了解臺灣各族群的文化及其處境, 以更寬廣的心胸平等看待各族群, 建立普世性的價值觀 三 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 珍惜愛護臺灣的文化資產以及具備人文素養 四 認識歷史的特質 過去 現在 未來的不可分割性, 懂得記取歷史教訓, 具備人道精神 五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之能力, 了解歷史變遷的因果關係, 使具備批判, 推理 反省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 了解歷史解釋的重要性以及多元的看法, 具備宏觀的眼光及微觀的思考 貳 核心能力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歷史 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 : 一 具備時間 空間之觀念, 才能真正掌握歷史之脈絡 二 能融入歷史情境之中, 更真切的了解歷史真相, 不失於偏頗 三 釐清何謂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之差異, 探討歷史解釋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四 了解歷史可以鑑往知來 凝聚民族向心力 尊重不同文化等功用 五 培養讀歷史書能力, 了解史家的寫作意義, 看人人能看到的書, 見人之所未見 六 具備問題意識, 培養蒐集 分析 運用資料解決問題之能力 叁 教材綱要 綜合高中部定必修 歷史 課程計 2 學分, 開設於一年級 - 45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參考節數 1. 臺灣名稱的由來 1-1 藉由臺灣地名的探討, 了解到臺灣之所以 一 臺灣地名沿革 2. 原住民命名之地 3. 西洋人所命名 稱為臺灣 2-1 透過原住民命名的地名, 了解到早期原住民分布的生活空間 3-1 透過西洋人命名的地名, 知道西洋人何時來到臺灣, 以及在臺灣哪些地方停留 2 4. 漢人所命名 4-1 透過漢人所命名, 知道明鄭時期的營盤田 及清朝時期的開墾狀況 5. 日本人所命名 5-1 透過日據時期的地名, 知道日本人如何移 民臺灣, 如何進一步將臺灣改造 1. 舊石器時代 1-1 明白史前遺址文化上的先後順序及差異 二 臺灣史前文化 2. 新石器時代 3. 金屬器時代 1-2 本節在敘述臺灣舊石器時代有哪些考古遺址及其文化特色 2-1 敘述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及文化特色, 與今日各原住民間的關係 3-1 敘述金屬器時代各重要遺址的分布, 及其 3 與周遭環境的關係 1. 原住民的族群與 此章節有關原住民的介紹, 主要以荷據之前的 三 原住民世界 分布 社會文化為重點,17 世紀以後的發展, 則在下面各單元中分別加以敘述 1-1 原住民名稱的變遷及其分類 1-2 原住民族群的分布 2. 神話傳說 2-1 原住民各族的神話傳說 4 3. 原住民的社會組 3-1 原住民的部落組織及其型態 織及風俗文化 3-2 原住民的祭祀組織 婚姻制度 3-3 原住民的歲時節慶 4. 原住民的經濟生 4-1 原住民的建築樣式 活 4-2 原住民的謀生方式 - 46 -

社會領域 - 歷史教學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參考節數 1. 臺灣與世界 1-1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 臺灣遭逢各方勢力的 四 外力入侵時期 2. 荷蘭統治時期 侵入 2-1 荷蘭入據臺灣 敘述荷蘭之對外政策, 以及如何從澎湖轉而進入臺灣 2-2 荷蘭對原住民的政策 2-3 荷蘭與漢人的關係, 諸如郭懷一抗荷事件 3 2-4 荷據時期的臺灣社會與經濟 3. 西班牙的統治 3-1 西班牙在北臺灣的統治 西荷衝突 3-2 西班牙的教化事業 1. 從鄭芝龍到鄭成 1-1 可從鄭芝龍如何成為明末東南海上霸權, 五 明鄭時期 功 2. 荷鄭大戰 談到明朝的滅亡及鄭成功的崛起 1-2 南京敗退, 敘述鄭成功如何中計從南京敗退, 何斌見鄭成功事宜 2-1 明鄭之攻臺戰略, 鄭成功如何排除萬難, 積極準備攻臺, 以及雙方的接戰 2-2 長期包圍熱蘭遮城, 與荷蘭之間的對戰 2-3 明鄭與荷蘭之議和, 以及荷蘭之退出臺灣 4 3. 明鄭對臺經營 3-1 明鄭的內政, 敘述明鄭內部的政治變化, 以及在臺的行政制度 3-2 面臨清軍海禁 遷界令之威脅, 明鄭的因 應之道, 以及對臺灣的開發 3-3 一面內地化, 同時在地化 4. 鄭清交涉與明鄭 4-1 明鄭與清廷的交涉 衰亡 4-2 澎湖海戰及明鄭的滅亡 - 47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參考節數 1. 清初之棄留臺論 1-1 施琅攻取臺灣後, 清朝因臺灣是彈丸之 六 清代前期 爭 2. 清初政治經濟 地, 一度引起激烈的保臺或棄臺之爭 1-2 消極治臺政策 2-1 渡臺禁令的頒布及其影響 2-2 土地的拓墾及水利的開發 2-3 農業生產與商業的發展 3. 民變與分類械鬥 3-1 清初各項民變 如朱一貴 林爽文 戴潮 春事件 3-2 由於移墾社會性質, 導致男女比例嚴重失 4 衡, 羅漢腳充斥, 一旦有事則易形成分類 械鬥 本節宜敘述分類械鬥的背景 分類 械鬥的形式 4. 社會文化的變遷 4-1 漢人與原住民土地關係 4-2 平埔族的遷徙與漢化 4-3 漢人的風俗習慣及民間信仰 4-4 清朝在臺灣文教事業及士紳階層的形成 1. 日軍侵臺與沈葆 1-1 十九世紀後期列強之侵擾 天津條約與臺 七 清代後期 楨治臺 2. 丁日昌的建設 灣開港 1-2 琉球與中國 日本關係與牡丹社事件 1-3 沈葆楨來臺的因應對策與積極治臺 2-1 丁日昌的各項行政 經濟措施 4 3. 法軍侵臺與臺灣 3-1 法軍侵臺與臺灣保衛戰 建省 3-2 劉銘傳在臺灣的各項建設及對原住民政 策 3-3 行政區域的演變 - 48 -

社會領域 - 歷史教學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參考節數 八 日治時期 九 當代臺灣 1. 殖民統治下的臺灣 2. 社會與文化變遷 3. 皇民化運動下的臺灣 1. 政治 外交的演變 2. 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 3. 文化的發展 4. 世界體係下的臺灣 1-1 臺灣民主國與臺民的武裝抗日 日本對臺民的無差別屠殺, 如三角湧 西螺 臺南 雲林等大屠殺 1-2 日本對臺灣的政治與社會控制 如保甲制 壯丁團 警察王國 六三法 匪徒刑罰令等以及各項調查事業的展開 基礎建設的推動 2-1 日本對臺的教育政策 2-2 殖民地的社會與文化 2-3 臺灣的社會運動, 諸如六三法撤廢運動 新民會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治警事件 臺灣文化協會 地方自治聯盟等 2-4 文學藝術的發展 3-1 皇民化運動的展開 3-2 戰時的統制經濟 3-3 軍事動員 1-1 戰後的接收與政府遷臺 1-2 威權體制的轉變 2-1 經濟發展 2-2 外在經濟的挑戰 2-3 社會變遷與生活形態的改變 2-4 變遷下的臺灣原住民與客家人 3-1 教育的發展 3-2 文化的演進 包含臺灣社會各項藝文活動 民眾 4-1 兩岸關係 4-2 臺灣的國際地位及未來 8 4-49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肆 實施方法 一 教材編選 ( 一 ) 綜合高中歷史教材須根據上述教學目標與教材大綱的規定編寫 教材內容宜銜接國中歷史教科書但應避免重覆, 並配合綜合高中學生程度及需求, 使具備時空觀念, 特別是培養上述核心能力之分辨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之不同 ( 二 ) 教材儘量蒐集學界目前為大家所公認的研究成果, 且要避免政黨色彩或流於意識形態, 應堅持史學之客觀性 ( 三 ) 內容資料及所附圖表務必正確清晰且與教材緊密配合, 文字敘述力求生動流暢, 易於閱讀, 比較艱深之詞彙宜附上注音, 取材則力求活潑生動與生活化 ( 四 ) 儘量蒐錄相關照片及史料, 幫助學生理解, 以提升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 ( 五 ) 列出與課程有關之史蹟地址, 提供教師及學生參考, 並提供有關臺灣歷史相關網址, 特別是由國科會所主持之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 應在課文後面提供相關網址, 以達到資訊融入教學 ( 六 ) 凡單元中出現之古地名, 應附注現代地名或是在地圖中出現, 方便學生對照參考, 培養空間觀念 如有譯名, 應以教育部頒訂譯名為準 中文譯名在先, 後附原文 ( 七 ) 教材所用年代以歷代紀元為主, 且附上西元年代 ( 八 ) 在適宜的章節將臺灣俚諺融入課文當中, 或是在課文註釋放入歷史小典故, 使課文更加生動活潑, 達到畫龍點睛之效果 ( 九 ) 編寫每一章節時, 宜注意其分量, 不宜過多以免講述不完 而教師手冊也應一併提供教師參考, 使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 ( 十 ) 附錄宜增加臺灣歷史年表, 使學生對歷史脈絡更加清楚 二 教學方法 ( 一 ) 教學時宜考量學生之理解能力, 根據教學情況予以調整教法, 以達到教學之目的 特別是使學生對臺灣史有整體觀念, 再深入探討各細節 適時提供學生上臺講述或發表的機會, 培養其思考 發表之能力 ( 二 ) 靈活運用講述 討論 問題解決 角色扮演 辯論 發表教學等教學法,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創造活潑的教學環境 ( 三 ) 教學時宜就近取材, 介紹當地特色及地方特有的歷史事蹟, 使學生更能感受 - 50 -

社會領域 - 歷史教學綱要 到歷史與自己的關係, 產生關懷家鄉之心 ( 四 ) 教學時善加利用地圖 圖表 錄影帶及多媒體以及網路資源等做資訊融入教學, 適時提供影像 聲音甚至是簡短影片增進上課之多樣化, 提高學習效果 ( 五 ) 指導學生畫臺灣各類地圖, 使臺灣各地特色融入腦海中 並指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 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蒐集資料 分析資料 撰寫報告之方法, 或做田野調查, 作口述歷史等, 使學生初步了解歷史學的研究方法 ( 六 ) 針對歷史事件學界有不同歷史解釋時, 宜同時並列介紹, 分析其差異性, 或指導學生蒐集相關論文以培養學生之批判思考能力 三 教學評量教學評量宜配合教學綱要, 針對核心能力加以適當評量 ( 一 ) 教學評量的方式, 包括配合教學單元的定期綜合評量 以及平常教學中, 隨時考察學生的反應, 兼顧認知 技能與情意等教育目標 有以下方式 : 1. 課堂上教學活動 : 包含討論 口頭問答 角色扮演 辯論比賽 口頭報告 等 2. 定期測驗評量 : 如各類考試, 應著重其整體了解, 歷史思維, 避免考零碎記憶性的題目 3. 書面資料 : 包含習題寫作 讀書心得報告 就當地的口述歷史 鄉土史蹟考查 歷史圖表的製作等, 培養學生史學表達 蒐集資料及撰寫報告等能力 ( 二 ) 單元評量時宜兼顧城鄉差距 個別差異等, 就當地特色做適當的評量 ( 三 ) 對於具有特殊能力或學習障礙的學生, 宜給予個別輔導 四 教學資源 各學校應成立歷史科專科教室, 其教學的軟 硬體設備宜包含以下各項 : ( 一 ) 歷史掛圖 : 如臺灣史前遺址分布圖 臺灣原住民分布圖 臺灣地方行政區劃沿革表等 ( 二 ) 儘量蒐集先民昔日生活所用器物, 以及遺址 傳統建築等模型 ( 三 ) 相關的碑帖 名畫之影本 拓片或圖片 相片等或將之製作成數位相片, 放在數位相框中, 提供學生參考 ( 四 ) 歷史教學的投影片 影片 音樂 CD DVD 等 ( 五 ) 視聽設備 : 電腦 單槍投影機 網路等方便資訊融入教學, 將網路上的資源運用在課堂上 特別是數位典藏的豐富資料及內容, 營造課堂的歷史情境 - 51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 六 ) 相關參考文獻 期刊 論文 書籍等 五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 一 ) 應與各科教學聯繫 銜接國中課程, 達到溫故知新 統整學習的目的 ( 二 ) 關心世界局勢的發展, 適時加入人權觀念 性別平等觀念等, 使之和課本相關內容印證, 適時給予課本內容新的詮釋及補充比較 ( 三 ) 培養學生使用學校及社區圖書館的興趣, 多加涉獵歷史書籍刊物, 建立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 四 ) 教師宜善用網路資源與資料庫, 時常吸收史學研究之新資訊以及與其他歷史教師討論教學方法 交流歷史學資訊等 ( 五 ) 應用資訊融入教學, 將數位典藏及其他資源融入上課當中, 使上課更加資訊化, 呈現歷史情境, 達到活潑化教學之目的 ( 六 ) 師生共同建置歷史網頁或部落格, 提供教材大綱 問題討論等達到師生互動 多元教學的目標 ( 七 ) 教學時, 應將臺灣歷史放在世界史的觀點來看, 培養教師及學生恢宏的氣度 - 52 -

社會領域 - 地理教學綱要 二 綜合高中 地理 教學綱要 壹 目標 從地理學觀點了解全球性與地方性的重要議題, 並從永續經營的理念探討人與地的關係, 以增進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 提升人文素養進而培育 21 世紀的世界公民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地理 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 一 增進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間關係的能力, 包括 : ( 一 ) 認知形塑地表景觀的自然營力系統與人文系統 ( 二 ) 了解人類活動及地理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二 培養學生了解地表重要現象空間分布的地理意涵能力, 包括 : ( 一 ) 了解地表重要現象的空間分布及其變遷 ( 二 ) 理解地表重要現象空間分布的地理意涵 三 提升學生了解重要的地理學觀點與方法, 並適當應用於地理問題的能力 : ( 一 ) 認識地理學的空間 生態與區域觀點 ( 二 ) 培養地理學觀察 蒐集 整理與分析資料的方法 ( 三 ) 習得實察 地理資訊系統與討論等技能 四 幫助學生體會環境的多樣性及複雜性, 培養其欣賞及包容的態度, 包括 : ( 一 ) 感受周遭環境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 二 ) 關切影響周遭環境的人為活動 ( 三 ) 表達對地方環境或全球議題的關注 貳 核心能力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地理 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 : 一 了解如何利用地圖或其他地理學工具與技術, 以蒐集 整理及分析各種地理資料, 並能選擇恰當的方式來表現 解釋地理現象的分布類型 成因及其變化 ( 一 ) 能以地理觀點提出問題 ( 二 ) 能利用各種不同的地理工具蒐集地理資料 ( 三 ) 能以各種不同的方法整理 組織 分析 解釋及評估各項地理資料 ( 四 ) 能彙整各種地理資料撰寫報告, 驗證或回答所提出的地理問題 - 53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二 了解自然系統與人文系統以形塑地表景觀的運作情形, 並能分析人類如何介入此自然或人文系統, 以創造獨特的文化景觀 ( 一 ) 能分辨地形 氣候 水文 土壤與生物所構築成的複雜自然運作體系及其相互關係 ( 二 ) 能了解人類如何因應生活需求介入自然與人文運作系統, 並能分析其所產生的區域地理議題 三 能積極參與課程相關活動, 並有能力規劃戶外地理實察內容 ( 一 ) 能有系統以圖表或論述表達意見, 並積極熱忱地參與各項議題的討論 ( 二 ) 能蒐集相關資料, 妥適地規劃野外實察項目 路徑與方式 ( 三 ) 能進行野外實察, 並能登錄實察所獲得的資料 ( 四 ) 能整理 分析及探討地理實察所獲得的各項資料, 並將結果以圖表 報告等型態呈現 叁 教材綱要 綜合高中部定必修 地理 課程計 2 學分, 開設於一年級 單元主題主要概念具體目標備註參考節數 一 地理概說 1. 認識地理地理學研究的範疇 1-1 能認識地理學的研 以生活實例介 學 及主題 地理學的任務與角色 究對象 1-2 能了解地理及生活之關係 紹地理應用, 並帶出地理學的觀點即可, 此處尚不宜深入介紹地理的觀點與方法 1-54 -

社會領域 - 地理教學綱要 單元主題主要概念具體目標備註參考節數 二 地圖 三 地理資訊 1. 地圖概說地圖要素 ( 比例 1-1 能舉例說明地圖的尺 圖例 方位 功能及應用 座標系統 ) 經緯 1-2 能利用地圖要素辨 線 地圖投影判讀識地理現象 1-3 能了解地圖投影意義以正確判讀地圖資訊 ( 距離 面積 方向 ) 2. 地圖的種主題地圖 普通地 2-1 能了解不同地圖的類圖 航照圖 遙測特性 衛星影像 數值地 2-2 能依使用目的選擇 圖 古地圖 適當的地圖 3. 地圖實習地圖量測 地圖判 3-1 能運用地圖要素判 以能利用 TM2 (1:25000讀 讀地理特徵 度網格說明位 地形圖為 3-2 能量測比例尺 方 置為目標 不需 例 ) 位 距離 面積 認識 TM2 坐標 3-3 能依據台灣地圖座 的投影方法與 標系統舉例說明位 原理 ( 在教師手 置 冊中交代即可 ) 1. 地理資訊地理資訊內涵 ( 空 1-1 能分辨資料的類型 蒐集及處間資料及屬性資 1-2 能分辨地理資訊和 理 料 ) 非地理資訊 1-3 能區分空間資料及 屬性資料 1-4 應用圖表將蒐集資 料加以分類與歸 納 2. 地理資訊生活中的地理資訊 2-1 能了解地理資訊在 及生活 現代社會的重要 性 5 5-55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單元主題主要概念具體目標備註參考節數 四 地形 3. 地理資訊地理資訊系統的組 3-1 能了解地理資訊系 建議以 1-2 節 系統 成 功能與應用 統的組成要素 3-2 能了解地理資訊系統的功能及應用潛力 3-3 能運用地理資訊系 課的時間, 提供學生實機操作 GIS 的機會 ( 若限於設備, 可使用 統查詢或展示生活 Google Earth 週遭的地理議題 或 Urmap 之類 的網路地圖查 詢系統 ) 1. 地形作用地表形貌 地形作 1-1 能了解地形營力及 用 內營力 外營其形塑地形之間的力關係 1-2 能分辨地形營力的作用 2. 地形類型風化 崩壞 河流 2-1 能辨識各種主要地海岸 火山 岩溶 形 風成與冰河等地 2-2 能欣賞不同地形景 形 地形景觀觀 9 3. 地形及人地形資源 地形災 3-1 能認識人類在不同 類活動 ( 個害 地形變遷及土 地形上利用環境的 案 ) 地利用 方式 3-2 能認識不當地形利用可能引發的災害 3-3 能討論地形資源永 續利用的方式 - 56 -

社會領域 - 地理教學綱要 單元主題主要概念具體目標備註參考節數 五 氣候與水文 4. 地形辨識等高線地形圖 地 4-1 能判釋等高線地形形剖面圖 視域圖 4-2 能利用等高線圖量測高度與坡度 4-3 能繪製地形剖面圖並了解視域意涵 1. 氣候天氣與氣候 氣候 1-1 能分辨天氣及氣候 要素 洋流之差異 1-2 能了解影響氣候之要素 1-3 能辨識氣候要素及氣候之關係 2. 氣候類型行星風系 地方風 2-1 能認識季節變化及系 氣壓分布 天氣壓分布形勢的關氣系統 氣候分類係 2-2 能認識天氣系統中的鋒面和颱風 2-3 能認識行星風系及地方風系之差異 2-4 能認識氣候分類意義 3. 水文水循環 逕流 水 3-1 能了解水平衡的基 平衡 水資源 地本概念 下水 補注 安全 3-2 能了解水平衡及水出水量 水文歷資源的關係 線 水平衡圖 3-3 能認識世界水資源的分布 3-4 能體認 21 世紀是水資源爭奪時代 9-57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單元主題主要概念具體目標備註參考節數 六 自然景觀帶 1. 土壤分布土壤化育 土壤分 1-1 能認識土壤化育及 土壤分布宜根 及環境因布與環境因素素 環境的關係 據化育作用 ( 鈣化 灰化 聚鐵鋁化 ) 說明, 不需介紹細項 2. 生物分生物區系 ( 生物水 2-1 能認識地理環境對 布 組成及平與垂直分布 ) 生物分布的影響 其環境因素 3. 自然景觀生態系 自然景觀 3-1 能認識不同生態系帶的組成帶的自然景觀帶 及特質 3-2 能認識不同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7 肆 實施方法 一 教材編選 ( 一 ) 編選教材時, 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 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 二 ) 本教科用書共分教科書和教師手冊兩部分, 並可參考核心能力編選而成 ( 學生手冊 ) 每一主題授課時數, 在編寫時應考慮教材內容份量而適量取捨 ( 三 ) 本教材的重點主要在 (1) 環境系統與永續發展 (2) 空間規劃等兩大學習單元 希望培養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認識 調查 蒐集與分析資料的能力, 培養應用地理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 四 ) 本教材內容使用的專有名詞應以教育部所公布者為準, 並儘可能與相關學科一致, 較不常見者應附外文原名 ( 五 ) 內容取材應力求條理分明, 文字敘述宜淺顯扼要, 資料和圖表應求確實新穎 ( 六 ) 各單元間應力求均衡和前後連貫, 並注意其難易度及教學節數分配 ( 七 ) 各單元宜在課文後附有自我評量之作業若干, 其設計應以培養學生的思考 - 58 -

社會領域 - 地理教學綱要 推理及綜合能力為原則 ( 八 ) 本國地名除按政府規定外, 應力求與現況相符 ; 外國地名則以教育部頒訂的統一譯名為準, 無統一譯名者, 另按外交部使用的譯名或一般認定最通行者為準 二 教學方法 ( 一 ) 配合各單元的教學目標, 採用最適當的教學方法, 如思考 實驗 地理實察 問題討論 發現 練習 發表 講演 電腦輔助教學等方法 ( 二 ) 每一單元教學前, 應編製教學計畫, 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 按照教學活動的設計實施教學 ( 三 ) 教具利用以地圖 地球儀 統計圖表等為主, 以圖片 標本 實物 模型 幻燈 電影及儀器等為輔, 使學生能了解教材內容 發生學習興趣, 進而啟發其自動研習的精神 ( 四 ) 指導學生繪製圖表 整理筆記 作研討報告及閱讀參考書籍等, 以充實學生地理知識和熟練技能 ( 五 ) 利用地理實察 旅行及參觀賞習等方式提供實地觀察的機會, 增加學生對地理的了解 ( 六 ) 利用專題演講及時事報導, 增進學生對我國地理上所具有的各項特點及我國與世界各國關係的認知, 激發學生愛國情操, 並培養其正確的世界觀 ( 七 ) 講授地理時, 所選用的補充教材內容, 儘量選用臺灣及鄉土的實例 ( 八 ) 地理科教學應用與有關學科保持聯繫, 互相印證, 以求貫通, 並注重地理現象及其形成過程 三 教學評量 ( 一 ) 教學評量的方式宜多樣化, 包括討論或口頭問答 習題練習 讀圖與繪圖 蒐集資料 撰寫報告 平時測驗及定期考試等 ( 二 ) 無論教學前 教學中或教學後, 均可進行適切的評量, 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隨時針對教學作出調整 ( 三 ) 對於具有特殊潛能或障礙的學生, 予以個別輔導或實施補救教學 四 教學資源 為實施課程所需之相關設備如下 : - 59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 一 ) 設備資源 1. 地球儀 : 世界各國地球儀 世界地形地球儀 2. 模型 : 河川地形模型 海岸地形模型 火山模型 風成模型等 3. 標本 : 三大類岩石標本 臺灣常見岩石標本等 4. 儀器 : 溫度計 氣壓計 高度計 GPS 等 5. 記錄器材 : 數位相機 數位錄影機 數位錄音機 PDA 等 6. 視聽器材 : 單槍投影機 DVD 錄放影機 投影螢幕 桌上型電腦等 ( 二 ) 社教資源 1. 圖書館 : 各類地理圖書 地理類雜誌 參考文獻等 2. 博物館 : 地理相關各類展示資源 3. 文物館或紀念館 : 展示當地歷史文化發展空間軌跡 4. 老街或特定聚落 : 展示當地聚落之空間發展 ( 三 ) 多媒體資源 1.ArcView 等 GIS 軟體 2.Papago 等電子地圖軟體 3.Google Earth 軟體 4. 各式地理類電子百科全書 5.Discovery 地理類相關視聽節目 6. National Geography 地理類相關視聽節目 7. 公共電視製播地理類相關視聽節目 ( 四 ) 網站資源 1. 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 :http://gis.tcgs.tc.edu.tw/ 2. 高中課程教育資源網 : http://wise.edu.tw/highschool/linkcourse.php?pagecount=10&offset=250 3. 香港教育城 - 地理教學園地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other_links.htm 4. 高中地理資訊加油站 :http://content.edu.tw/senior/geo/ks_ks/content.htm ( 五 ) 地圖資源地圖名稱說明 1. 列舉不同投影法的地圖數幅相同地區, 採用不同的投影法所繪製的地圖, 用以呈現, 在不同投影下同一地區有面積 方向 形狀上的不同 - 60 -

社會領域 - 地理教學綱要 地 圖 名 稱 說 明 2. 臺灣地區 1/25000 的地形圖 建議使用拉頁 3. 世界政區圖 4. 世界地形圖 5. 世界氣候圖 全球氣候類型分布圖 6. 氣壓分布圖 全球或亞洲, 以一月及七月為例 7. 世界洋流圖 8. 世界降水量圖 一月及七月 9. 世界等溫線圖 一月及七月 10. 世界植物分布圖 11. 衛星影像圖 可見光及紅外光衛星影像圖若干幅, 以區別 兩種遙測影像之特性 12. 航空照片圖 若干幅 五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 一 ) 地理科教學應與其他相關學科密切聯繫, 以擴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思考方式 ( 二 ) 利用各種傳播媒體所報導的時事及其他課外活動學習心得, 指導學生利用有關的知識點去思考和類化, 並藉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願 - 61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 62 -

社會領域 - 公民與社會教學綱要 三 綜合高中 公民與社會 教學綱要 壹 目標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公民與社會 學科係為增進學生的公民資質, 其所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 一 充實社會科學與相關知識 二 培養多元的價值關懷與公民意識 三 增進參與民主社會的行動能力 貳 核心能力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公民與社會 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 : 一 充實心理 社會 文化 政治 道德 法律 經濟 永續發展等多面向公民基本知識 二 培養欣賞他人 關懷社區 尊重社會文化差異 認同民主國家 培養珍視法治與普世人權以及追求經濟永續發展等相關的價值觀念 三 增進參與公共生活所需要的思考 判斷 選擇 反省 溝通 解決問題 創新與前瞻等行動能力 叁 教材綱要 綜合高中部定必修 公民與社會 課程計 2 學分, 開設於一年級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參考節數 一 自我的成長 與準備成為公民 1. 自我的成長 1-1 自我的意義 1-2 自我的成長與變化 2. 成年禮與通過儀式 2-1 傳統的通過儀式與禁忌 2-2 現代社會中的通過儀式 4-63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主題 主要內容 說 明 參考節數 3. 對成為成年公民的期待 3-1 有權利意識的公民 3-2 能負起責任的公民 3-3 有參與意願的公民 二 人己關係與分際三 人與人權四 公共利益五 公民社會的參與 1. 家人與同儕關係 1-1 家人關係與界限分際 1-2 友誼 同窗之誼關係與界限分際 2. 性別關係與平等尊重 2-1 多元的性別關係 2-2 性別不平等 騷擾與歧視 3. 情愛關係與自主 3-1 情愛關係的意義 3-2 情愛與人的自主 3-3 自主與尊重 1. 人權理念的發展歷程 1-1 天賦人權 理念的緣起 1-2 從 天賦人權 概念到 聯合國人權宣言 1-3 人權議題的擴大發展 2. 日常生活中的人權議題 2-1 我國與國際社會常見的人權議題 2-2 校園內的人權問題 3. 人權保障與立法 3-1 人權為何應該受到保障 3-2 我國重要的人權立法及其意義 1. 認識 公益 1-1 公益 的意義 1-2 公益與其他利益的關係 2. 與公共利益相關的重要議 2-1 如何衡量是否符合公益題 2-2 增進公益的難題 3. 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3-1 國家與強制力 3-2 輿論與公民團體的倡議 1. 公民結社 1-1 志願結社 1-2 結社和民主的關係 2. 非政府組織與社會運動 2-1 非政府組織 2-2 社會運動 3. 公民不服從 3-1 公民不服從的意涵 3-2 公民不服從運動實例 5 5 5 4-64 -

社會領域 - 公民與社會教學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參考節數 1. 媒體 資訊與閱聽人 1-1 言論自由 八 多元文化社 六 媒體識讀七 文化與位階 會與全球化 1-2 媒體的公共角色 1-3 媒體如何影響認知 2. 媒體資訊的生產 2-1 資訊生產與營利事業 2-2 新聞資訊的幕後 3. 媒體監督與 近用權 3-1 新聞專業倫理與自律 3-2 了解媒體 近用權 的意義 3-3 公民行動與媒體監督 1. 由語言 生活風格與自我 1-1 多種語言文化生活的關係來認識文化 1-2 自我與生活風格 2. 文化形式與身分區別 2-1 常見的文化活動形式 2-2 文化形式與身分區別 3. 文化位階與不平等問題 3-1 發現文化的位階現象與議題 3-2 文化位階與歧視 1. 多元文化 的基本主張 1-1 文化差異與平等對待 1-2 維護少數群體與促進權益的政治 2. 認識多元文化的現象 2-1 社會文化的起源議題 2-2 台灣社會的多元文化現象 4 4 5 肆 實施方法 一 教材編選 ( 一 ) 教材內容宜注意本學科和學生現階段 ( 青少年後期 ) 的生存 生活 生命的關係, 藉此培養學生朝向未來發展, 嚮往成為成熟公民 ( 二 ) 教材內容應該考慮社會脈動, 配合現代生活, 發展民主與多元觀點, 增進理性思辨能力, 並宜顧及不同群體的需求, 避免偏見 歧視與威權內容 二 教學方法 ( 一 ) 教師宜依教材性質, 配合媒體與科技, 採用多樣創新 適合學生特性與主題 - 65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內容的教學方法 ( 例如 : 座談 辯論 角色扮演 小組討論分享 道德兩難討論 價值澄清 合作學習 議題中心 審議式民主 服務學習 體驗學習 實地參訪等 ), 並可搭配進行公民活動的教學 ( 二 ) 教師教學宜廣泛徵引時事資料, 提供補充教材, 配合課文內容, 以強化本科目與生活的關連, 並引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 三 ) 針對每學期應有 25% 的活動時間, 教師可結合校內綜合活動, 如 : 服務學習活動 自治會活動 班級班會活動 社團活動及學校特色活動等, 體驗公民生活並從實踐中學習 ( 四 ) 教師可邀請學者專家或社會人士, 進行教材相關內容或有關公民教育 公民活動的演講及座談 三 教學評量 ( 一 ) 教學評量宜重視公民的品德言行係由外而內的逐步形塑歷程, 包括價值敏感度 積極關注 選擇判斷 調整與融入既有價值系統與新價值 進一步價值反省等 ( 二 ) 教學評量宜重視公民參與的行動與能力係由點而面的擴大範疇, 包括思辨反省 溝通論辯 共識形塑 問題解決 創新方案等 四 教學資源 拓展學科知識 : 可參考各人文社會學科的專業辭典 百科全書 經典名著 期 刊 報章雜誌與多媒體素材以及政府與非政府機關出版品等 - 66 -

自然領域 - 基礎物理教學綱要 肆 自然領域 一 綜合高中 基礎物理 教學綱要 壹 目標 綜合高中 基礎物理 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 一 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認知與興趣 二 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 使其熟悉科學方法, 探索定理 定律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體認科學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及其重要性, 啟發學生創造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貳 核心能力 基礎物理課程所培養的學生核心能力如下 : 一 定性及定量的分析能力 二 以歸納及演繹的方法來界定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安排及執行實驗的能力 叁 教材綱要 綜合高中部定必修 基礎物理 課程計 2 學分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一 緒論 1. 物理學簡介 1-1 簡介物理學探討的方向, 及其涵蓋的範疇 1-2 簡要陳述物理學的演 避免單純以條列的方式來進 呈現物理史 可以藉由某 1.5 幾位關鍵人物的貢獻來 說明物理是實驗與理論 相輔相成的學問, 及其與 人類文明發展的關係 - 67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二 物質的組成 2. 物理量的單 2-1 介紹國際單位系統 位 1. 生活中常見 1-1 說明原子的大小 的物質, 無 1-2 從原子觀點解釋固 論是氣態 液態 或是 態 液態及氣態之間的差異 固態都是由 1-3 說明我們現在已經有 不在這個階段介紹太專業 微小的原子所組成的 技術可以直接觀察到原子 甚至 移動 原子 簡單說明由於我們對於原子與分子的理解加深 以及技術的進步, 使得奈米科技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的名詞, 如 掃描電子顯微鏡 場發射顯微鏡 等 ; 只要說明我們目前有適當的技術便可 2. 原子與原子 2-1 說明原子內部有帶正 核的組成 電的原子核, 原子核 外有電子環繞 2-2 說明原子核的大小 2-3 說明原子核內有質子 不須說明夸克的種類及所 與中子, 質子帶正帶電荷 本節的主要目的電, 中子不帶電 簡僅在於讓學生認識 夸單說明質子 中子是克 這個 常識性 名詞 由夸克所組成的 可以說明至目前為止, 我們還未在實驗上發現比電子及夸克更為基本的東西 2.5-68 -

自然領域 - 基礎物理教學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三 物體的運動 1. 物體運動的 1-1 說明位置 位移 速 可以用一維運動為例, 介 軌跡 度 加速度的意義 紹必要的 ( 速度 加速度公式與計算 主要是將國中階段已經學過的基本概念做複習, 以便加深印象 2. 牛頓運動定 2-1 說明質量代表物體運 不涉及軌跡數學式 僅以 律 動慣性之大小 慣性定律 力對物體運動狀態的影響 以及運動方程式 ( F ma ) 的意義 敘述方式說明我們可由運動方程式求得物體運動軌跡 2-2 說明日常生活中常見 一方面複習國中所學, 一 的摩擦力及彈簧力的 方面以這些熟悉的力為 性質 例, 說明力會改變物體運 動狀態 例如, 如果沒有 摩擦力, 一個等速前進的 物體將以等速度持續前 進 配合示範實驗一 : 摩擦力 的觀察 5-69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四 物質間的基本交互作用 3. 克卜勒行星 3-1 簡單介紹克卜勒三大 此處介紹克卜勒行星運動 運動定律 定律發現的歷史背景及內容 定律的目的是以此為例讓學生知道物體軌跡的確遵循已知的明確規律, 而這些明確的規律對於常人來說可能是極不明顯的事 如果不是克卜勒的緣故, 我們可能還要摸索不知多久的時間才能知道這些規律 可說明克卜勒定律是克卜勒累積前人觀測資料之歸納性結果 1. 重力 1-1 說明帶質量的物體之 可寫出萬有引力平方反比 間有萬有引力, 以及 公式 此力大小與物體間距 離的平方成反比 1-2 說明可以從牛頓運動 不推導任何數學式 方程式及平方反比重 可略加說明由牛頓運動方力解釋克卜勒行星運程式與平方反比重力解動定律 釋克卜勒定律是演繹式之推導, 及前節克卜勒之歸納式為研究科學之兩種重要方式 3-70 -

自然領域 - 基礎物理教學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 說 明 備 註 參考節數 2. 電力與磁力 2-1 說明帶電荷的物體之 將國中階段已經學過的基 間有靜電力 原子內帶負電的電子與帶正 本概念做複習, 以便加深印象 電的原子核之間有相 可寫出靜電力平方反比公 吸的庫侖靜電力, 因 式 此電子及原子核才會 組合成原子 電子與 電子之間則有相互排 斥的靜電力 2-2 說明磁鐵間有磁力 簡 將國中階段已經學過的基 介磁力線與磁場的概念 本概念做複習, 以便加深印象 3. 強力與弱力 3-1 說明質子與質子 質子 此處強力與弱力的概念均 與中子 中子與中子 僅做定性介紹 之間有 強力, 因 可強調強力可以克服質子 此能束縛在一起形成 及質子間的相斥靜電力 原子核 但是其作用 力範圍很短, 只限制 在原子核大小的尺度 內, 因此我們在日常 生活中感覺不到它的 作用 - 71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五 電與磁的統一 3-2 說明單獨的中子並不 在介紹完弱力後, 可以做 穩定, 會自動衰變成質子及其他粒子, 某些原子核也會有類似的衰變 我們無法以重力 電力 磁力或強力來解釋中子的衰 個總整理, 說明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可分為重力 電力與磁力 強力 弱力 物質間一切的交互影響都是由這幾種基本交互作用所綜合而成的 變現象, 因此我們得 說明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經 知自然界中還有另外一種交互作用, 我們稱它為 弱交互作用 ( 或弱力 ) 由於弱交互作用存在, 中子才會衰變 弱力作用的範圍比強力作用的範圍更短 驗到的各種力量, 例如摩擦力 各種 接觸力 ( 用手推桌子 地板把桌子撐住 ) 彈性力 氣體分子碰撞容器壁產生的壓力來源等等, 若從原子的觀點來看, 其來源其實都是電力與磁力的作用 1. 電流的磁效 1-1 說明電流會產生磁 只做定性的介紹, 不推導 應 場 介紹安培右手定 任何數學公式 則 配合示範實驗二 : 載流導 線的磁效應 3-72 -

自然領域 - 基礎物理教學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六 波 2. 電磁感應 2-1 介紹法拉第感應定 只做定性的介紹, 不推導律 由電磁感應來說任何數學公式 明電與磁是不可分割 不需要具體說明方程式的的現象, 因此我們把形式 簡單指出, 馬克士電力以及磁力統稱為威方程式讓我們能以定電磁力 說明馬克士量的方式描述電磁現象 威把電磁力所遵守的 配合示範實驗三 : 電磁感定律全部整理在一應 起, 因此人們稱這些方程式為馬克士威方程式 1. 波的性質 1-1 說明波速 頻率 波長 將國中階段已經學過的基 的關係 ( 數學式 ) 本概念做複習, 以便加深印象 1-2 以簡單的例子 ( 如水 只做定性的介紹, 不推導 波 聲波 ) 及圖示的方式說明波的反射 折射 干涉與繞射現象 1-3 利用聲波介紹都卜勒效應 任何數學公式 ; 不提折射定律的數學形式 以圖示方式介紹干涉現象 只做定性的介紹 2. 光與電磁波 2-1 介紹歷史上關於光的 只做定性的介紹, 不推導兩個主要理論 : 微粒任何數學公式 說 波動說 2-2 介紹光的反射及折射 不推導任何數學公式 現象 2-3 介紹光的干涉及繞射 介紹楊氏雙狹縫干涉實現象 驗 配合示範實驗四 : 楊氏雙狹縫干涉 6-73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七 能量 2-4 說明由於有電磁感應 簡單指出, 我們可以利用現象, 電磁場可以在馬克士威方程式來計算空間中傳播, 從而形出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成所謂的電磁波 介的速度 僅須簡要說明電紹馬克士威從他的方場 磁場之交互感應及傳程式預測了電磁波的播 存在, 而且計算出電 可強調電磁波乃前節馬克磁波的速度即為光士威方程式之重要推論 速 科學家因此認知光即是電磁波 介紹電磁波譜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 能量的形式 1-1 簡介力學能 熱能 光 有關各種能量及能量間轉能 電能 化學能等換避免做定量推導及計各種形式的能 算 1-2 介紹克氏溫標 ( 絕對溫標 ) 說明溫度越高代表物體中原子的平均動能越大 2. 能量間的轉 2-1 舉例說明各種能量間換與能量守的轉換, 以及能量守恆恆的觀念 介紹質量及能量可以相互轉換的概念 介紹 E = MC 2 的公式 3. 核能 3-1 簡述原子核的分裂及核能發電並介紹輻射安全 3-2 簡述原子核的融合及 可提及太陽能來自核融核能 合 5-74 -

自然領域 - 基礎物理教學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八 量子現象 4. 能量的有效 4-1 簡介能源的有效利用 利用與節約 及再生, 並舉例說明 日常生活中如何節約 能源 1. 光子與電子 1-1 簡介光電效應, 說明 定性說明如果我們將頻率 以及所有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具有粒子性 引入 E= hν 公式 夠高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屬上, 便可以將電子打離金屬表面 光電子的產生只和入射光的頻率有關而和光的強度無關 說明光是由一顆顆的光量子所組成的, 每顆光量子的能量和光的頻率成正比 1-2 舉例說明光電效應在日常生活中之應用 1-3 簡介雙狹縫電子干涉 定性介紹物理學家在 1961 現象, 藉此說明電子具有波動性 年才成功完成的雙狹縫電子干涉實驗 此一實驗 的概念及光學中的楊氏 干涉實驗完全相同, 可明 確的呈現電子的波動性 1-4 指出牛頓運動定律在 微觀 ( 原子 ) 尺度下 並不適用 ; 此時適用 之理論稱為量子論 2. 原子光譜 2-1 說明原子外圍的電子 可簡單指出能階的存在及 只能具有特定的能量, 稱之為能階 電子的波動性有密切關聯 4-75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九 宇宙學簡介 2-2 說明電子可以經由吸 不涉及任何數學推導 收或發射特定能量 ( 頻率 ) 之光子由一個能階躍遷到另一個能階, 從而引入原子光譜之概念 2-3 說明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光譜 ; 經由測量一個物體發出的原子光譜, 我們可以推論出它的組成成分 1. 星體觀測及 1-1 簡介人類對星體的觀 僅做常識性介紹 哈伯定律測 1-2 簡介宇宙中各種結構 僅做常識性介紹 ( 如太陽系 星系 星系團等 ) 的尺度 1-3 由測量遠方星體之光 說明可以用都卜勒效應來譜與已知元素光譜之約略詮釋哈伯定律及膨對比 ( 紅移現象 ), 脹宇宙的關係 我們得到哈伯定律 天文學家因此推論星系間之距離與時俱增 我們生活在一個正在膨脹的宇宙中 2. 宇宙起源 2-1 簡介宇宙演化的歷 僅做常識性介紹 史 可簡介霹靂說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76 -

自然領域 - 基礎物理教學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附錄一 現代科技 1. 現代科技簡 1-1 簡介雷射 半導體 超 僅做常識性介紹 介 導體及其應用 1-2 簡介液晶 電漿及其應用 簡介台灣相關產業 1-3 簡介奈米科技及其應 用 基礎物理實驗 項目 示範實驗名稱 配 合 主 題 一 摩擦力的觀察 主題三 : 物體的運動 中日常生活中的力 二 載流導線的磁效應 主題五 : 電與磁的統一 中電流的磁效應 三 電磁感應 主題五 : 電與磁的統一 中的法拉第電磁感應 四 楊氏雙狹縫干涉 主題六 : 波 中的光的干涉 肆 實施方法 一 教材編選 ( 一 ) 編寫教材時, 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 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及前瞻性 ( 二 ) 綜合高中基礎物理教材之編選, 應依照本教材綱要之規範, 銜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然及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材, 配合學生之數學能力, 妥善編排組織成適合學生認知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材 教材編輯時, 可自訂篇 章 節等順次和標題名稱, 但必須涵蓋教材綱要中各主要內容 ( 三 ) 物理學之教材內容應理論和應用並重, 以使學生能活學活用科學知識 ( 四 ) 教材之編寫, 原則上, 各單元應以示範實驗或學生的舊經驗引領, 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經由歸納或演繹的過程, 導出科學知識 教材的敘述應著眼於闡明知識的形成過程, 以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77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 五 ) 教材之組織應兼顧與綜合高中數學科 化學科 地球科學科 和生物科等相關學科之間的相互配合 ( 六 ) 教材份量應與教學節數相配合, 以一學期一冊為原則 內容應力求上下連貫, 前後呼應, 重要概念宜分層次, 由淺而深, 由具體而抽象, 在不同單元中重覆呈現, 使學生能充分理解並習得完整的概念 ( 七 ) 教材中的專有名詞和人名翻譯, 應以教育部公布之物理學名詞為準, 遇有未規定者, 則參照目前國內科學刊物及習慣用語, 妥為譯註, 惟各冊必須一致, 且與綜合高中其它相關學科相配合 課本中初次出現的專有名詞或外國人名, 在同一頁中應附原文, 人名並應附國名及生歿年, 書後加印中英名詞對照表及索引 ( 八 ) 教科書各單元教材之後, 應編列習題, 由學生自行解答, 以收練習之效 ( 九 ) 教科書應隨同編有教師手冊, 供教師參考 教師手冊之內容除了明列教學單元目標 教學時間之外, 應提供教學必要的參考資料 習題解答和實驗活動的詳盡說明 ; 必要時, 得提供教學媒體之製作資料或成品 ( 十 ) 各單元教材之設計, 應兼顧認知 情意和技能等方面的教學目標 在認知方面, 包括觀察 研判 推論 預測 提出計畫 提出假設 評估等心智活動能力的培養及科學概念的習得等 ; 在情意方面, 包括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培養, 細心耐心的工作精神陶冶等 ; 在技能方面, 包括實驗操作技能, 及各種實際執行活動能力的習練等 ( 十一 ) 文字敘述, 力求流暢易讀, 淺顯易懂, 版面應做美工專業設計, 多附精美的圖說和彩色照片, 以吸引學生喜愛閱讀, 激發其讀書之興趣 ( 十二 ) 物理學於課文之外, 如有實驗活動, 需另編有實驗活動手冊 手冊中應明列實驗目的 實驗儀器 實驗步驟 結果和討論, 並設計一些相關問題供學生思考作答 ( 十三 ) 每一冊在各章節間或在書後, 應酌列與教材有關的補充資料, 例如科學家的傳記 最新科技進展 國內外相關專業網站 書籍和文章等, 供老師及學生參考 二 教學方法 ( 一 ) 教師在教學前應參考教師手冊, 編寫教案 教案之設計, 應以普通程度學生為對象, 但亦應顧及個別差異, 對於學習較快或較慢之學生, 應實施 擴充教學 或 補救教學 - 78 -

自然領域 - 基礎物理教學綱要 ( 二 ) 教師在每一新單元教學時, 應以學生日常生活之體驗, 及既有之知識或經驗為基礎, 多舉實例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進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推理分析, 歸納或演繹, 以迄問題之解決, 達成習得新知識或新概念的教學目標 在實驗活動中, 應儘量讓學生親手操作, 以熟練實驗技巧, 並提供學生自我發揮之創造空間, 教師從旁協助, 善加引導 ( 三 ) 教師教學時, 不應單以知識的傳授為重點, 尤應注意教導學生在科學方法的應用和科學態度的培養 科學方法包括觀察 分類 測量 傳達 數字的運用 時空關係的運用 預測 推理 解釋資料 控制變因 建立假設 設計實驗等項 科學態度則指互助合作, 尊重他人意見, 忠於數據, 實事求是等項 ( 四 ) 教師教學時, 應積極鼓勵學生質疑發問 共同討論, 以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氣氛 討論時, 可採小組活動方式, 以促進同學間合作及互助的學習 教師宜多運用各式教學媒體和資訊設備以加強課堂教學之效果 ( 五 ) 教師教學時, 應著重科學概念的融會貫通和運用, 切忌灌輸零碎 片斷的知識 ( 六 ) 教師教學時, 應本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的精神, 運用教學的藝術和輔導的技巧, 充分掌握每一學生的學習動態, 激發其潛能, 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 七 ) 教學完畢後, 教師應做自我評量及學生學習成就評量, 逐步修訂教案, 使教學計畫更趨完善, 教學得以相長 ( 八 ) 實驗活動之教學應以連課方式進行 三 教學評量 ( 一 ) 為了解學生之學習狀況和成就, 教師應適時進行 形成性評量 和 總結性評量, 以評估學生學習成就和診斷教學得失, 並加以補救及調整, 俾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 二 ) 評量方式除紙筆測驗外, 並應考評學生所做習題和學習報告, 以及課堂討論和實驗活動的表現, 綜合評估學生的學習成就和能力 ( 三 ) 評量之內容, 應以教學目標和學習行為目標為導向 在認知方面, 按記憶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評鑑等不同層次, 設計評量試題, 題型宜生動活潑, 並求難易適中 ; 在情意方面, 著重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表現 ; 在技能方面, 則考查實驗操作的技巧和設計的能力 - 79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 四 ) 平時考查之項目可以閱讀報告 專題研究 自製模型 自行設計實驗等方式 行之 在報告和研究方面, 應著重組織能力 資料查尋能力 討論及做結論 能力 在實驗方面, 則著重在思考能力及創造能力 四 教學資源 ( 一 ) 學校應依教育部頒布之 [ 高級中學設備標準 ], 設置物理實驗室, 及器材準備室, 並得配置管理人員 實驗活動所需之器材應獲得充分之供應 ( 二 ) 實驗室及實驗活動場所應注意通風 安全措施和環境污染防制 實驗所損耗的器材, 應儘速修護或補充 ( 三 ) 設備標準中所規定之視聽教學媒體 ( 四 ) 各校應鼓勵教師自製教具, 或由教學研究會集體創製, 並推廣之, 以分享教學經驗 ( 五 ) 收集和整理網路資源, 提供多元並隨時能更新的教學資源, 同時建立互動管道, 如電子討論區, 注意資料來源的正確性 ( 六 ) 學校應供應每位教師一本教師手冊, 並宜多訂購參考書籍 科學期刊和雜誌供師生借閱, 以做為教學研究或學習之參考 五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與本科關係最密切的學科為數學 化學 地球科學和生物, 任課教師應熟悉相關學科之內容, 並透過教學研究會方式, 集合各相關科目任課教師, 共同研討配合方案, 以求科際間縱向及橫向之間的聯繫 - 80 -

自然領域 - 基礎化學 Ⅰ 教學綱要 二 綜合高中 基礎化學 教學綱要 壹 目標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基礎化學 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 一 藉由生活化的教材內容與實驗活動, 建立綜合高中化學科之基本核心概念之了解與應用 二 引導學習化學興趣, 培養化學基本素養 科學態度, 熟悉科學方法, 增進個人解決問題 自我學習 推理思考 表達溝通以適應社會變遷之能力 三 培養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之理念, 成為具有科學素養之公民 貳 核心能力 綜合高中必修科目 基礎化學 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 : 一 化學是基礎科學的核心學科, 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學思考的基本方法與態度 對論證 思辨 理解 批判 解析 創新 發現及解決問題等智能之培養, 應為學習之核心 二 化學與物理學同為物質科學的兩大柱石, 包含理論 現象與應用面向的學習 學科能力應注重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數據圖表的轉化與解讀, 並能就生活中與科學相關的事件或現象尋求證據導向及理性判斷的思考與觀點 叁 教材綱要 綜合高中部定必修 基礎化學 課程計 2 學分, 開設於一年級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一 物質基本組成 1. 物質的分類 2. 原子與分子 1-1 純物質與混合物 1-2 元素與化合物 1-3 物質的分離與純化 2-1 定比定律及倍比定律 2-2 道耳頓原子說 7 2-3 分子的概念 - 81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二 物質基本構造 三 物質變化 3. 原子量與分子 3-1 原子質量單位 原子量 分子量 量 4. 溶液 3-2 莫耳與亞佛加厥數 莫耳質量 4-1 溶液的組成 溶解度 4-2 濃度的概念 重量百分濃度 體積莫 耳濃度 百萬分點濃度 1. 原子結構 1-1 拉塞福原子模型 原子與原子核的相 對大小 1-2 原子核的組成與原子序 1-3 能階的概念 2. 原子中電子的 2-1 原子序 1~18 元素之原子的電子排以軌道模型 排列 列 價殼層及價電子 說明主殼層 3. 元素性質的規 3-1 原子的價電子與元素性質規律性的能階, 不涉及 律性 關係 量子數 副殼 4. 元素週期表 4-1 元素週期表 層及軌域概 4-2 元素的分類 念 1. 化學式 1-1 化學式的意義 1-2 實驗式 分子式 示性式 結構式 分子模型 2. 化學反應式與 2-1 化學反應表示法均衡 2-2 觀察法與代數法平衡化學反應式 3. 化學計量 3-1 化學反應中質量的關係 3-2 限量試劑的概念 4. 化學反應中的 4-1 放熱反應與吸熱反應 化學反應熱能量變化 4-2 熱化學反應式 4-3 赫斯定律及能量守恆 7 14-82 -

自然領域 - 基礎化學 Ⅰ 教學綱要 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 5. 結合反應與分 5-1 結合反應 沉澱反應解反應 5-2 分解反應 6. 酸鹼反應 6-1 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6-2 水的解離與 ph 值 6-3 阿瑞尼斯酸鹼定義 6-4 強酸與強鹼的中和反應 7. 氧化還原反應 7-1 酸鹼指示劑 7-2 氧化還原的概念 7-3 常見的氧化劑與還原劑及其應用 本主題內容旨在介紹常見的化學反應型態, 尤其是大氣或水溶液中的主要反應實例 基礎化學(一) 實驗名稱 ( 建議節數 ) 1. 示範實驗 : 常見化學反應的型態 (2 節 ) 2. 物質的分離 (2 節 ) 3. 硝酸鉀的溶解與結晶 (2 節 ) 4. 化學反應熱 (2 節 ) 綜合高中基礎化學實驗說明技能試藥 利用 ph 值及控制酸鹼度與指示劑, 使至少七個杯子顯出不同的顏色 硝酸鉛與碘化鉀的反應 學習基本分離技術 : 如傾析 過濾 濾紙層析 集氣法 或蒸餾的條件與技能 測量硝酸鉀之溶解度與溫度的關係 固態物質的結晶 測量強酸 強鹼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 不考慮系統熱容量概念 ) 觀察 提問 討鹽酸 氫氧化論 論述 報告 鈉 酚酞 溴資料檢索瑞香草藍 酚紅 硝酸鉛 碘化鉀傾析 過濾 濾紙層析 集氣法 蒸餾 ( 集氣及蒸餾可採現場或影片示範 ) 溶解度的測定 硝酸鉀圖形與數據 結晶反應熱的測量氫氧化鈉溶液 鹽酸 硝酸鉀固體 ( 反 - 83 -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綜合高中基礎化學實驗 實驗名稱 ( 建議節數 ) 說 明 技能 試藥 硝酸鉀溶於水的熱量變化 應容器可用保麗龍杯 ) 肆 實施方法 一 教材編選 ( 一 ) 教材之編選, 應根據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基礎化學教學綱要 之規範, 教材編輯時, 可統整教材內容自定篇 章 節等順序或名稱 ( 二 ) 教材之設計, 除應與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銜接之外, 亦應與其他相關學科相互配合 ( 三 ) 本階段為化學的基礎教育, 應以學生舊經驗為基礎, 繼續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 以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指引為本, 依普通高中教育標準, 組成可誘導學生興趣並發揮其潛能之化學教材 ( 四 ) 課本內有關原理之推演 闡釋應循序漸進, 層次分明 定義宜清晰明確, 公式宜詳加說明 並多使用範例來說明原理之適用性, 期能活學活用 ( 五 ) 基礎化學宜注重基本概念之建立, 而不涉及複雜的演算 分子結構應強調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有三度空間的特徵, 但不強調記憶複雜的構造 教材份量應與教學節數相配合, 並應求前後呼應 ( 六 ) 編寫教材時, 除應注重新興科學與科技的發展, 亦應配合本土特性與最新資訊, 臺灣附近海域能 資源的蘊藏與開發應求適度納入, 適時修正 ( 七 ) 本教材綱要所列述的實驗為必須實施之實驗, 實驗教材的設計, 雖然與課綱相輔相成, 卻非完全侷限於課綱的內容, 其教材不需延伸至更深入的原理或概念, 應著重操作型的學習, 強化實驗過程中獲得過程技能外, 並能培養其歸納推理, 發現 解決問題 及自我學習的能力 ( 八 ) 為配合教材及增進教學效果, 適時加入示範實驗, 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 九 ) 文字敘述, 力求精簡準確, 易讀易懂, 學生可自行閱讀或自學, 得在每章列出學習重點或摘要, 版面應作美工專業設計, 以誘導學生喜愛閱讀, 激發其學習興趣為宗旨 - 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