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产后病 : 产妇在产褥期内所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产褥期 :6 周 产后 新产后 :1 周 小满月 : 弥月为期,1 个月 大满月 : 百日为度,3 个月 2

Similar documents
17 RCT 1 [5] 60% 1.4 缺乏对品种有利的循证医学及药物经济学数 Jadad 据支持, 无力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挑战 RCT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A 益气, 养血, 安神 心悸气血两虚证, 可改善头晕目眩, 心悸, 失眠, 多梦 B 补肾益智

Microsoft Word ZW-新

中医内科学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妇科学 大纲 第一单元绪论 要点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及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细目一 : 外生殖器 要点 : 1.

6. 围绝经期 7. 老年期 细目二 : 月经的生理 1. 月经的生理现象 2. 月经产生的机理 3. 月经的周期变化与调节 4. 绝经机理 细目三 : 带下生理 1. 带下的生理现象及作用 2. 带下产生的机理 细目四 : 妊娠生理 1. 受孕机理 2. 妊娠的生理现象 3. 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细

中医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模拟题答案 + 解析 A1 型题 (1~76 题 )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 尿色红赤, 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 尿血多无疼痛之感, 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 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 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 不

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最常见癌症 年我国新发病例约 % 万 占全球总发病数的 &0 死亡 1 万 占全球总死亡数的 0 中国东部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相比全国其他地区更高 尤其浙江嘉善 嘉兴地区 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得结直肠癌成为浙江省肿瘤防治的重点癌种 高危 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 % 年生存率为 0 &0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107 页 1. 内痔 (2) 湿热下注 [ 方剂应用 ] 脏连丸 ( 茯苓 金银花 牛膝 车前子 此花地丁 ) 加减 1. 内痔 (2)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6 号题 6 月 17 日第一站 :1 哮病, 肺脾气虚, 六君子汤 2 痔疮湿热证, 脏连丸 1 哮病缓解期 - 肺脾气虚证主症 : 有哮喘反复发作史 气短声低, 自汗, 怕风, 常易感冒, 倦怠无力, 食少便溏, 或可有喉中时有轻度哮鸣, 痰多质稀色白, 舌质淡, 苔白, 细弱 证机概要 : 哮

中医内科学

1. 感冒 1.1 概念 : 感冒 时行感冒 虚体感冒的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 与温病早期相鉴别 1.4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以及虚体感冒 (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 等各证型的症状 治法 方药 2. 咳嗽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

1. 肺虚证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加减 2. 脾虚证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加减 3. 肾虚证 补肾纳气 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 肺炎球菌肺炎 ( 咳嗽 喘证 肺炎喘嗽 ) 1. 邪犯肺卫证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 痰热壅肺证 清热化痰, 宽胸止咳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中医内科学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中医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模拟题 A1 型题 (1~76 题 ) 1. 血淋与尿血的区别在于 A. 小便的次数 B. 小便的颜色 C. 小便时有无痛感 D. 小便的长短 E. 小便的气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幻灯片 1

第二节 气血辨证

C 柴胡疏肝散 D 痛泻要方 E 五磨饮子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泄泻之肝气乘脾证 证候主症 : 腹痛而泻, 腹中雷鸣, 攻窜作痛, 矢气频作, 每因抑郁恼怒, 或情绪紧张之时而 作, 素有胸胁胀闷, 嗳气食少, 舌淡红, 脉弦 治法 : 抑肝扶脾 代表方 : 痛泻要方加减 4 按痰饮停积的部位分

附件7

Microsoft Word - SFDA

中西医结合助理实践技能51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Microsoft Word \361\351???????\320\374\322\366\315\305??? \360\257\354\351\363\327)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题号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60 题全 ) 第一站 001 病案分析 : 1. 感冒 - 暑湿感冒 2. 肠痈 - 湿热证解析 :1 暑湿伤表证 主症 : 身热

标题

(1) 小肠实热证的表现可有 :( ) (2) 膀胱实热证的表现可有 :( ) A. 心悸怔忡, 胸闷气短 B. 畏寒肢冷 心痛 面色 白或面唇青紫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3) 心气虚证可见 :( ) (4) 心阳虚证可见 :( ) 4.X 型题 (1) 下列哪些是心阴虚和心血虚的共同见

附件7

基于文献分析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特征

慢性肝炎的辨证论治 和常用的中成药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头痛

请与接触性皮炎鉴别 答案解析中医疾病诊断 : 湿疮 ; 中医证候诊断 : 脾虚湿蕴证 辨病辨证依据 ( 含病因病机分析 ) 饮食失节, 脾胃受损, 失其健运, 湿浊内生, 又兼外受风邪, 内外两邪相搏, 风湿浸淫肌肤所致 中医治法 : 健脾利湿止痒 方剂 : 除湿胃苓汤加减 药物组成及煎煮方法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7.% ) 3 : &7.% " / 1) 0 0 : 0 1! / 00! 0/ 10 0 /1 0 : : 0 " + 0 : 1) 1 0 / %" / 1) :


( 五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六 ) 经络 4. 六腑的生理功能 5. 奇恒之腑 6.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 气 2. 血 3. 津液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十二经脉 3. 奇经八脉 (3) 脾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4) 肝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5) 肾与志 液 体 华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4.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 诊断 6. 西医治疗 7. 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00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03 年 0 月第 9 卷第 0 期 Chin J Osteoporosꎬ October 03ꎬVol 9ꎬ No. 0 中男性 85 人 ꎬ 女性 5 人 ꎬ 男女比例为 53ꎬ 年龄最小 5 岁 ꎬ 最大 85 岁 ꎬ 平均年龄为 65 岁 ꎻ 病程最短者 3 个月 ꎬ

(4) 肝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5) 肾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 五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六 ) 经络 ( 七 ) 体质 4. 六腑的生理功能 5. 奇恒之腑 6.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 气 2. 血 3. 津液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十二经脉 3. 奇经八脉 4. 经

第一站 辨证论治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 整体观念 ( 一 ) 中医学 (2)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的基本特点 (1) 症 证 病的区别 2. 辨证论治 (2)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1. 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 (1) 阴阳的对立制约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 二 ) 阴阳学 2

沉细 答案 : 咳嗽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乳癖 -- 冲任失调 -- 调摄冲任 -- 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7 号题 1: 韩某, 女,30 岁, 已婚, 职员 2015 年 10 月 9 日初诊 患者自幼有发作性痰鸣气喘病史, 多在秋季发病 今晨突然出现鼻痒, 咽痒, 喷嚏, 鼻塞,

B1 型题 1~2 题 A. 心火亢盛 B. 脾胃火盛 C. 肝胆火热 D. 肾水将涸 E. 肺热壅盛 1. 舌边生芒刺多为 答案 :1.C 2. 舌中生芒刺多为 答案 :2.B 3~4 题 A. 口气酸臭 B. 口气腥臭 C. 口气腐臭 D. 口气臭秽 E. 口气臊臭 3. 胃肠积滞, 口气多为

证机概要 : 脾湿生痰, 上渍于肺, 壅遏肺气 治法 :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代表方 :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肠痈热毒证证候 : 腹痛剧烈, 全腹压痛 反跳痛, 腹皮挛急, 高热不退, 或恶寒发热, 时时汗出, 烦渴, 恶心呕吐, 腹胀, 便秘或似痢不爽 ; 舌红绛而干, 苔黄厚干燥或黄糙

(3) 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4) 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5) 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6) 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7) 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8) 肝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9) 肝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10) 脾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1) 心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2) 肺与志 液

无明显压痛, 阴茎勃起时可发生弯曲或疼痛 舌淡边有齿印, 苔薄白, 脉滑 治法 : 温阳通脉, 化痰散结 方药 : 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3 白疕进行期基本治疗原则为 A 清热凉血止痒 B 清热凉血解毒 C 疏风清热止痒 D 疏风散寒止痒 E 养血润燥, 息风止痒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白疕进行

幻灯片 1

( 四 ) 藏象 1. 五脏的生理功能 (1) 心的生理功能 (2) 肺的生理功能 (3) 脾的生理功能 (4) 肝的生理功能 (5) 肾的生理功能 2. 五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 (2) 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3) 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4) 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5)

C. 辨病位的纲领 D. 辨病性的纲领 E. 辨标本的纲领 (11) 热证的形成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阳邪致病 B. 阳气偏盛 C. 阳气亏虚 D. 阴液亏虚 E. 寒湿郁久 (12) 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 :( ) A. 经常畏冷 B. 不渴不饮 C. 恶心呕吐 D. 腹

9.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古汉养生精颗粒 ( 古汉养生颗粒 ) 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 : 古汉养生精颗粒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补气, 滋肾, 益精 用于气阴亏虚 肾精不足所

考点 4. 八纲辨证中, 医学教育网整理寒热症候主要辨证的是疾病性质 考点 5. 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 里热证用清热泻火方药质量, 体现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外科学】:女,30岁

Microsoft Word ZW

附属八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04 普通外科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 07 内分泌疾病临床研究 按专业录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妇科学 01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执业医师 150 道题一 A1 型题 1. 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证, 采用的治疗方药为 A. 补中益气汤 B. 八正散 C. 沉香散 D. 知柏地黄丸 E. 济生

(13) 二岁患儿于今年 6 月起病即发热, 烦渴, 但未见汗出, 反而尿多 此症延至 9 月 后不药而热退身安 应属 ( ) A. 阳证转阴证 B. 正虚邪恋 C. 邪去正亦虚 D. 小儿夏季热 E. 纯阳之体的反映 (14) 中午寒战, 午后即发热恶热, 汗出好转, 每日 1 次, 其病属 (

关注医考,精助辅导

摇 1439 deficiency syndrome runs through each pathological stage. In addition, liver qi stagnation syndrome was common in phase I and II, and liver and

1. 掌握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第一章 2. 熟悉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了解肺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 1. 肺的生理功能与病变特点的关系 2. 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1. 掌握感冒的辨证施护 肺病病证 第一节感冒 2. 熟悉感冒的定义 辨证要点 护治原则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 $ 20 6 ;# " " ;: 0 " 2" # & / " 2" / 00 & # 5 " " /. 2 && 2 ""/ ""/ "" " 2

针灸学治疗各论考试大纲病症汇集表 - 增訂版 ( 林汉南老师 2013 级全日制 3 年级同学整理 ) 资料 : 病名 证型 临床表现症状 主穴 配穴及附录依据针灸学 教材 症候分析 方义 操作和医嘱主要取自林老师讲义, 部分参考针灸与内妇儿外科教材 第一节 : 头面躯体病证

1158 ISSN CN /R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 年 4 月 18 日第 18 卷第 11 期 创新盘点本研究首次将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症状用聚类分析方法归类分型, 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将中医证型与病理分期对应分析可以补充以四诊为主要依据中医宏观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 感冒 风寒束表 风热犯表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头痛, 肢节酸疼, 鼻塞声重, 或鼻痒喷嚏, 时流清涕, 咽痒, 咳嗽, 痰吐稀薄色白,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苔薄白而润, 脉浮或浮紧 ( 表湿重 - 羌活胜湿汤 )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辛温解表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

许某, 男,15 岁 2017 年 2 月 18 日就诊 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 幼年时反复出现发作性的喉中痰鸣气喘, 两天前因天气转凉而出现喉中哮鸣, 声如拽锯, 呼吸困难, 喘急胸满, 但坐不得卧, 咳痰黏腻难出, 白色泡沫痰液, 无明显寒热倾向, 自觉鼻 咽 眼 耳发痒, 鼻塞, 流涕, 胸部憋

Microsoft Word ZW

B. 推动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答案 B 3. 某女,35 岁 出现表情淡漠, 寡言少语, 闷闷不乐, 哭笑无常等症状, 其临床意义是 A. 失神 B. 少神 C. 假神 D. 神乱 E. 无神 答案 D 4. 八纲辨证中, 寒热症候主要辨证的是

Microsoft Word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选编(六)

典型病例 患者, 女,27 岁,2014 年 3 月 11 日初诊 2011 年 6 月, 因颜面红斑 关节炎 胸腔积液等被某省级医院确诊为 SLE 服用 pred 50mg qd,hcq 0.2 bid, 症状缓解后激素减量 2013 年 10 月,pred 减至 20mg qd 时发现双侧股骨头

例会抽查表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例会抽查表

年 10 月第 33 卷第 10 期 2.2 专利中所选用中药功效及频率分析在入选的 484 篇专利中所用以治疗痛风的中药共计 313 味, 依据国家 十五 版高学敏主编的 中药学 中各论的分类原则, 共分为 19 大类 : 活血化瘀药 32 种, 出现比例为 17.10% ; 补

中医内科学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A. 上呼吸道症状较轻, 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B. 上呼吸道症状较轻, 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也较轻 C. 上呼吸道症状以及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均较重 D. 无上呼吸道症状, 而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E. 上呼吸道症状较轻, 无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9 治疗脾阳虚衰型水肿的主方为 ( ) A. 参苓白

应选用的中医治法是 (E) A. 辛凉解表 B 辛温解表 C 益气解表 D. 解表祛湿 E. 清热解毒 7. 某女,25 岁 胃痛吐酸, 喜温恶寒, 舌淡, 苔薄白, 脉弦紧, 医生诊断后开具处方 : 高良姜香附延胡索 吴茱萸 木香, 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治疗 该患者适宜的服药时间是 (B A 饭前

中医内科学

<4D F736F F D20DFBEFAADE3BC D2B4D3F83F3FEFD2D1A2CDC5FAB73F3FE2A9F8C13F3FF1E93F3FD9BC3F3FCFE9>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四部分 方剂学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第一章 八纲辨证

C. 诊人迎 太渊 太溪三部脉 D. 诊人迎 寸口 趺阳三部脉 11. 防己的功效是 A. 祛风散寒, 通络止痛 B. 祛风通络, 定惊止搐 C. 祛风除湿, 强筋健骨 D. 祛风止痛, 利水消肿 12. 既能清热化痰, 又能清心定惊的药物是 A. 瓜萎 B. 礞石 C. 天竺黄 D. 浙贝母 13

标题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学 04 肺脏病临床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学 05 肝脏病临床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105

谈中医的辨证论治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女 中西七 1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苏省中医院 ) 中医内科 脾胃病临床研究 女 中医七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

开少合多则少尿浮肿 ; 或肝肾阴虚, 精血不能上承于目而致两目干涩 视物模糊 病变进展期脾肾阳虚, 水湿潴留, 泛溢肌肤, 则面足水肿, 甚则胸水 腹水 ; 阳虚不能温煦四末, 则畏寒肢冷 病变晚期肾体劳衰, 肾用失司, 浊毒内停, 五脏受损, 气血阴阳衰败 肾阳衰败, 水湿

17. 白头翁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18. 威灵仙 : 祛风湿, 通经络, 消痰水, 治骨鲠 可用于风寒湿痹, 肢体拘挛, 瘫痪麻木, 痰饮积聚, 诸骨鲠喉 19. 防己 : 祛风湿, 止痛, 利水 可用于风湿痹痛, 尤以热痹为佳, 水肿, 腹水, 脚气浮肿, 小便不利 20. 桑寄生 : 祛

标题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3(,;'4 *(9 4' ' ) 4' ( ' ( 25 ;4('4 )' )( ; (;'('4 ')(;'4 (;'('4 ' ; *(9 4 ' '(4'(9 ' ; '9 4( ' '((' : ' '! /$-2, '34( 4(4( (''

海南医学 0 年 6 月第 卷第 期.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型糖尿病诊断符合 999 年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 : 糖尿病症状 + 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血糖 00 mg/dl (. mmol/l) 或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 6 mg/dl (7.0 mmol/l) 或糖耐量试验 (

Transcription:

产后病 1

1. 概述 产后病 : 产妇在产褥期内所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产褥期 :6 周 产后 新产后 :1 周 小满月 : 弥月为期,1 个月 大满月 : 百日为度,3 个月 2

2.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一 亡血伤津二 元气受损多虚多瘀三 瘀血内阻四 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 产后百节空虚 - 稍有不慎或调摄失当 - 诸病 3

3. 诊断 三审 : 审小腹痛与不痛 - 辨有无恶露停滞 审大便通与不通 - 验津液的盛衰 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 - 察胃气强弱 了解 : 体质 产前 产时 产后情况, 脉证 检查 : 妇查 实验室检查等 4

4. 治疗原则 原则 : 勿拘于产后, 亦勿忘于产后 治法 : 补虚化瘀 清热解毒 益气固表 调理肾肝脾 用药需知 : 补虚不恋邪, 攻邪不伤正 用药三禁 : 禁大汗 ; 禁峻下 ; 禁通利小便 危重症 : 中西抢救 5

5. 调护 起居 : 防中暑, 防受寒 饮食 : 清淡而有营养 情绪 : 心情舒畅 保持外阴卫生, 产伤及时处理 有感染可能者 - 预防性治疗 6

产后血晕 7

1. 定义 产后血晕 : 产妇分娩后, 突然头晕眼花, 不能坐起, 或心胸满闷, 恶心呕吐, 痰涌气急, 心烦不安, 甚则神昏口噤, 不省人事者 8

2. 病因病机 2.1 血虚气脱产妇素体气血虚弱, 复因产时失血过多 营阴下夺, 气随血脱 产后血晕 女科经纶 引李东垣 : 妇人分娩, 昏冒瞑目, 因阴血暴亡, 心神无所养 9

2. 病因病机 2.2 瘀阻气闭产时或产后感受风寒, 血为寒凝, 瘀滞不行 血瘀气逆, 扰乱心神 产后血晕 10

3. 诊断 3.1 病史 : 3.2 临床表现 : 产后数小时之内 3.3 检查 :3.3.1 产科检查 3.3.2 实验室检查 3.3.3 其他 4. 鉴别诊断 4.1 产后郁冒 : 无昏迷 4.2 产后痉病 : 抽搐 角弓反张 4.3 产后子痫 : 神昏 + 抽搐 11

5. 急症处理 中西医结合抢救 - 抗休克 促苏醒 a. 体位 b. 针刺 : 眉心 人中 涌泉 c. 抗休克 : 输液 输血等 d. 对因处理 : 12

6. 辨证论治 虚 - 脱证 : 恶露量多, 面色苍白, 心悸愦闷, 渐至昏厥, 眼闭口开, 手撒肢冷 - 产后大出血 实 - 闭证 : 恶露量少或不下, 面色紫黯, 心腹胀痛, 神昏口噤, 两手握拳, 似 三冲 ( 冲心 冲肺 冲胃 ) 症 - 似羊水栓塞 不论虚实 - 危急重 - 必须立即中西医抢救 13

6. 辨证论治 6.1 血虚气脱证产时或产后出血过多, 突然晕眩, 心悸, 愦闷不适, 昏不知人 : 失血过多, 心失所养 面色苍白, 眼闭 : 阴血暴脱, 不能上荣于面目 四肢厥冷 : 气随血脱, 阳气不能达于四肢 冷汗淋漓 : 营阴暴脱, 阴不内守, 虚阳外越 舌淡无苔, 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 血虚气脱之征 治法 : 益气固脱方药 : 参附汤, 鼻饲 ; 醒后, 当归补血汤 14

6. 辨证论治 6.2 瘀阻气闭证产后恶露不下或量少, 小腹阵痛拒按 : 产时受寒, 气血凝滞 心下急满, 气粗喘促, 神昏 : 瘀血不去, 新血不能上荣, 败血上攻心肺 两手握拳, 口噤 : 瘀血内停, 经络阻滞 面色 唇舌青紫, 脉涩 : 瘀阻气滞 治法 : 行血逐瘀方药 : 夺命散 + 当归 川芎 15

产后痉病 16

1. 定义 产后痉病 : 产褥期内, 突然发生四肢抽搐, 项背强直, 甚则口噤, 角弓反张 产后发痉 产后痉风 17

2. 病因病机 2.1 阴血亏虚 平素体虚, 复因产后失血伤津, 营阴耗损, 血少津亏, 不能濡润筋脉, 阴虚风动 2.2 感染邪毒 接生不慎 局部创伤, 伤口不洁 邪毒乘虚而入, 直窜筋络 18

3. 诊断 3.1 病史 : 失血出汗过多 ; 感染史 3.2 临床表现 3.3 检查 4. 鉴别诊断 4.1 产后子痫 : 病史 发作时间 症状 4.2 癫痫产后发作 : 癫痫病史 19

5. 急症处理 5.1 控制抽搐 针刺 5.2 护理 20

6. 辨证论治 辨证血虚 : 面色苍白, 舌淡脉细 邪毒 : 面呈苦笑, 项强口噤, 发热恶寒 治疗阴血亏虚 : 养血熄风 感染邪毒 : 解毒祛风镇痉 注意 : 不可过用辛温之品, 防伤津血 21

6. 辨证论治 6.1 阴血亏虚证 产后失血过多, 四肢抽搐, 头项强直, 牙关紧闭 : 亡血伤津, 筋脉失养, 血虚生风, 肝风内动 面色苍白 : 血虚不能上荣于面 舌淡红, 无苔, 脉虚细 : 阴血亏虚之候 治法 : 育阴养血, 柔肝熄风 方药 : 三甲复脉汤 + 天麻 钩藤 石菖蒲 22

6. 辨证论治 6.2 感染邪毒证 发热恶寒, 头项强痛 : 产后感染邪毒, 邪初入侵, 正邪交争 牙关紧闭, 面呈苦笑, 项背强直, 角弓反张 : 邪毒内陷, 窜行经脉 治法 : 解毒镇痉, 理血祛风 方药 : 玉真散 + 僵蚕 蜈蚣 23

产后发热 24

产后发热 : 1. 定义 产褥期内, 出现发热持续不退, 或突然高热寒战, 并伴有其它症状者 生理性发热 : 时间 - 产后 1~2 日内 病机 - 阴虚阳浮 表现 - 轻微发热, 无其他症状 预后 - 自行消退 25

2. 病因病机 2.1 感染邪毒产后血室正开产时接生不慎邪毒乘虚而入产后护理不洁不禁房事直犯胞宫, 正邪交争 产后发热 正虚邪盛, 入营血, 传心包 26

2. 病因病机 2.2 外感产后失血伤气, 腠理不密, 卫外不固风 寒 暑 热乘虚袭入营卫不和 产后发热 27

2. 病因病机 2.3 血瘀 产后恶露不畅, 瘀血停滞, 阻碍气机 营卫不通 产后发热 28

2. 病因病机 2.4 血虚 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 阴血暴虚 血虚伤阴 阳浮于外 相火偏旺 产后发热 29

3. 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 :24 小时之后,10 天之内 ;38 恶露异常 (1/3~1/2, 首先出现此症 ), 小腹疼痛 3.3 检查 4. 鉴别诊断 4.1 蒸乳发热 : 非病理 4.2 乳痈发热 :2.9%~4.8%; 初产, 占 90% 4.3 产后小便淋痛 : 30

5. 急症处理 中西医结合 : a. 支持疗法 - 输液 输血 b. 热入营血 - 清营汤, 清开灵注射液 c. 热入心包 - 清营汤加安宫牛黄丸, 或紫雪丹 或醒脑静注射液 d. 热深厥脱 - 独参汤等 e. 抗生素 切开引流等 31

6. 辨证论治 感染邪毒 : 发热恶寒, 小腹疼痛拒按, 恶露有臭气, 心烦口渴,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外感发热 : 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 咳嗽流涕, 舌苔薄白, 脉浮 中暑发热 : 炎热季节, 身热多汗, 口渴心烦, 体倦少气 血瘀发热 : 寒热时作, 恶露量少, 色黯有块, 小腹拒按, 舌紫黯, 脉弦涩 伴神昏, 惊厥 - 危重症 血虚发热 : 低热不退, 恶露量少色淡, 腹痛绵绵, 头晕心悸, 舌淡, 苔薄白, 脉细数 32

6. 辨证论治 6.1 感染邪毒证高热寒战 : 感染邪毒, 直犯胞宫, 正邪交争急剧 小腹疼痛拒按, 恶露量多或少, 色紫黯有臭气 : 邪毒入胞, 与瘀血相结 烦躁口渴, 尿少色黄, 大便燥结 : 热盛于内, 上扰心神, 灼伤津液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 邪毒内热之征 治法 :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方药 : 五味消毒饮 + 失笑散 + 丹皮 赤芍 鱼腥草 益母草 33

6. 辨证论治 加减 : 热盛津伤 : 高热不退, 大汗出, 烦渴引饮, 脉虚大而数 - 清热除烦, 益气生津 - 白虎加人参汤瘀热互结 : 持续高热, 小腹痛剧, 恶露不畅, 有臭气, 烦渴引饮, 便秘, 舌紫暗, 苔黄燥, 脉弦数 - 清热逐瘀, 排脓通腑 - 大黄牡丹皮汤加红藤 败酱 益母草盆腔脓肿 - 切开排脓胎盘残留 - 清宫 34

6. 辨证论治 盆腔血栓性静脉炎 - 脉痺 产后 1~2 周, 寒战高热, 抗菌无效, 或下肢肿胀发硬, 皮肤发白, 小腿腓肠肌与足底疼痛 压痛, 甚则痛不可着地, 舌暗脉弦 病机 : 热 瘀 湿阻于经脉肌肤 治法 :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祛湿通络 主方 : 抵当汤 四妙勇安汤 35

6. 辨证论治 6.2 外感证 恶寒发热, 头痛, 身痛 : 产后气血虚弱, 卫外之阳不固, 风寒乘虚侵袭, 正邪交争 无汗 : 腠理为寒邪所闭 咳嗽 流涕 : 风寒之邪侵肺, 肺气失宣 苔薄白, 脉浮紧 : 风寒袭表之征 治法 : 养血祛风, 疏解表邪方药 : 荆穗四物汤, 加防风 苏叶 36

6. 辨证论治 化裁 : 风热侵袭 : 发热, 微恶风寒, 头痛身痛, 咳嗽痰黄, 口干咽痛, 微汗出或无汗, 舌红, 苔薄黄, 脉浮数 - 辛凉解表, 疏风清热 - 银翘散邪客少阳 : 往来寒热, 口苦咽干, 目眩, 默默不欲食, 舌苔白润, 脉弦 - 和解少阳 - 小柴胡汤外感暑热, 气津两伤 : 产时值炎热酷暑之季, 身热多汗, 口渴心烦, 体倦少气, 舌红少津, 脉虚数 - 清暑益气, 养阴生津 - 王氏清暑益气汤暑入心营 : 凉营泄热, 清心开窍 - 清营汤送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至宝丹阴阳两竭 : 益气养阴, 回阳固脱 37 - 生脉散 + 参附汤

6. 辨证论治 6.3 血瘀证寒热时作 : 由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 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 致瘀血内阻, 营卫失调 恶露紫黯有块, 少腹疼痛拒按 : 瘀血内停, 气机不畅 口干而不欲饮 : 瘀血内阻, 津液不得上承 舌紫黯, 脉弦涩 : 血瘀之征 治法 : 活血化瘀, 和营退热 方药 : 生化汤 + 丹参 丹皮 益母草 38

6. 辨证论治 6.4 血虚证身有微热自汗 : 产后失血伤津, 阴不敛阳, 虚阳外浮 腹痛绵绵, 喜按 : 胞脉失养 恶露量多 : 气随血耗, 冲任不固 恶露量少, 色淡质稀 : 血虚冲任不足 头晕, 心悸 : 血虚心失所养 舌淡红, 脉细 : 血虚之征 治法 : 补血益气, 和营退热方药 : 补中益气汤 + 地骨皮 39

6. 辨证论治 阴虚内热 : 午后热甚, 两颧红赤, 便干, 尿黄赤, 质红苔少, 脉细数 - 滋阴养血, 和营清热 - 加减一阴煎加白薇 青蒿 鳖甲 40

产后腹痛 41

1. 定义 产后腹痛 : 产妇在产褥期内, 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 多见于新产后 瘀血所致者 : 儿枕痛 生理性 : 小腹痛阵作, 产后 1~2 天出现, 持续 2~3 天自然消失 宫缩痛 产后痛 痛甚而影响健康者 - 治疗 42

2. 病因病机 2.1 气血两虚素体虚弱, 复因产时 产后伤血 胞脉失养 血少气弱 2.2 瘀滞子宫产后正虚, 寒侵胞脉, 血为寒凝 产后腹痛 运行无力, 血流迟滞 情志不畅, 气机不宣, 瘀血内停瘀阻冲任胎盘 胎膜滞留胞宫 产后腹痛 43

3. 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 : 无寒热 3.3 检查 : 腹部触诊 B 超 4. 鉴别诊断 4.1 产后伤食腹痛 4.2 产褥感染腹痛 4.3 产后痢疾 44

5. 辨证论治 辨证 : 腹痛 恶露 兼症 舌脉 血虚 - 小腹隐痛, 按之痛减, 恶露量少色淡质稀 血瘀 - 小腹胀痛, 拒按, 或冷痛喜温, 恶露量少, 恶露或不下, 色紫暗, 有血块 45

5.1 气血两虚证 5. 辨证论治 产后小腹隐隐作痛而喜按 : 产时产后失血较多, 经脉空虚, 运行无力, 或冲任失养 恶露量少色淡 : 气血亏损, 冲任不足 便燥 : 血虚津液不足, 大肠失润 面色苍白, 头晕眼花, 心悸怔忡 : 气血虚弱 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 : 血虚之征 治法 : 补血益气, 缓急止痛方药 :(1) 肠宁汤 (2) 当归生姜羊肉汤 46

5. 辨证论治 5.2 瘀滞子宫证小腹疼痛拒按, 恶露量少, 色紫黯有块 : 寒邪入侵, 血为寒凝, 或因肝郁气滞, 血行不畅, 滞而不通 疼痛得热暂缓 : 血得热则运行稍畅 胸胁胀痛 : 肝郁气滞不宣 面色青白, 四肢不温 : 寒邪内侵, 阳气被遏 舌质黯, 脉沉紧或弦涩 : 瘀血内停之征 治法 : 活血化瘀, 温经止痛方药 : 生化汤必要时清宫, 病检, 术后继用生化汤 47

产后小便不通 48

1.1 概述 : 定义 产后小便不通 : 新产后, 产妇发生排尿困难, 小便点滴而下, 甚或闭塞不通, 小腹胀急疼痛者 产后癃闭 产后 3 天内, 或产褥期内 49

瘀久化热, 瘀热互结 2. 病因病机 2.1 气虚素体虚弱, 产时劳力伤气失血过多, 气随血耗脾肺气虚, 不能通调水道产后忧思劳累过度 2.2 肾虚禀赋薄弱, 复因分娩损伤肾气膀胱气化不利素体阴虚, 产时伤津耗血, 热移膀胱 2.3 血瘀滞产, 膀胱受压, 气血不畅 50

3. 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 :6~8 小时 3.3 检查 4. 鉴别诊断 产后小便淋痛 51

5. 辨证论治 5.1 气虚证产后小便不通 : 脾肺气虚, 不能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膀胱气化不利 小腹胀急疼痛, 或小便清白点滴而下 : 脬中尿液滞留而不得下行 倦怠乏力, 气短懒言 : 气虚中阳不振 面色少华 : 气血不足, 不能上荣于面 舌淡, 苔薄白, 脉缓弱 : 气血亏虚之征 治法 : 补气升清, 化气行水方药 : 补中益气汤 + 桔梗 茯苓 通草 52

5.2 肾虚证 5. 辨证论治 小便不通, 或色白而清, 点滴而下 : 肾阳不振, 不能化气行水, 膀胱气化不利 小腹胀急疼痛, 坐卧不宁 : 尿蓄膀胱不得出 腰膝酸软, 面色晦黯, 舌淡, 苔白, 脉沉细无力, 尺脉弱 : 肾虚之征 治法 : 温补肾阳, 化气行水方药 : 济生肾气丸 肾阴虚 : 滋肾养阴, 泄火利尿 - 滋肾通关丸 53

5. 辨证论治 5.3 血瘀证小便不通, 小腹胀满刺痛 : 因难产, 产程过长, 膀胱受压, 气血循行受阻, 瘀血阻滞, 则膀胱气化不利 舌黯, 苔薄白, 脉弦涩 : 血瘀之征 治法 : 活血化瘀, 行气利水方药 : 加味四物汤 54

产后小便淋痛

1. 定义 产后小便淋痛 : 产后出现尿频 尿急 淋沥涩痛者 产后淋 产后溺淋 56

2. 病因病机 2.1 湿热蕴结 : 产后血室正开, 胞宫空虚 - 病理基础消毒不严外阴不洁湿热入侵过食辛热肥甘下注膀胱, 气化不利脾虚湿盛酿成湿热 57

2. 病因病机 2.2 肾阴亏虚 素体阴虚, 产时失血伤阴 阴虚火旺, 下移膀胱 58

2. 病因病机 2.3 肝经郁热 素体肝旺, 再因产时失血伤阴, 肝失所养 产后情志所伤, 肝郁气滞 肝郁化火 下移膀胱, 气化失司 59

3. 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 : 尿频急痛同时存在 3.3 检查 : 4. 鉴别诊断 4.1 产后小便不通 4.2 尿血 4.3 尿浊 60

5. 辨证论治 5.1 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 - 加味五淋散 + 益母草 5.2 肾阴亏虚证滋肾养阴通淋 - 化阴煎 5.3 肝经郁热证疏肝清热通淋 - 沉香散 61

产后身痛 62

1. 定义 产后身痛 : 妇女产褥期内, 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 疼痛 麻木 重着者 产后遍身疼痛 产后关节痛 产后痹证 产后痛风 产后风 63

2. 病因病机 2.1 血虚素体血虚, 产时产后失血过多 产后虚损未复, 阴血亏虚 四肢百骸空虚 筋脉关节失于濡养 肢体酸楚 麻木 疼痛 64

2. 病因病机 2.2 风寒 产后百脉虚, 营卫失调, 腠理不密 ( 本 ) 起居不慎, 风 寒 湿邪乘虚而入 留着于关节 肢体 ( 标 ) 气血运行受阻, 淤滞而痛 内经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 65

2. 病因病机 2.3 血瘀产后余血未净, 留滞经脉难产手术, 伤气动血感受寒 热, 血凝致瘀 瘀阻经络关节 不通而痛 66

2. 病因病机 2.4 肾虚素体肾虚, 复因产伤, 动及肾气, 耗伤精血 腰为肾府, 膝属肾, 足跟为肾经所过 肾精气血亏虚, 腰 膝 足跟失于濡养 腰膝疼痛, 腿脚乏力, 足跟疼痛 67

3. 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 : 时间 - 产褥期 ; 发病与分娩时的季节有关 3.3 检查 : 体征 实验室检查 4. 鉴别诊断 4.1 痹证 : 产褥期之后出现本病, 属痹证 4.2 萎证 : 产后身痛 - 无瘫萎 痿证 - 无疼痛 68

5.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 血虚 : 伴血虚症状 外感风寒 : 痛剧 血瘀 : 痛有定处 肾虚 : 腰 膝 足跟 69

5. 辨证论治 70 面色萎黄 头晕心悸 舌淡苔薄脉细弱

5. 辨证论治 痛无定处, 或冷痛剧烈, 宛如针刺, 得热则舒, 或肿 麻 重, 伴恶寒畏风, 苔薄白腻, 脉濡细 71

5. 辨证论治 痛有定处, 麻 硬 重 肿显, 屈伸不利, 小腿压痛 ; 恶露量少 腹痛拒按, 舌暗苔白 脉弦涩 72

5. 辨证论治 5.4 肾虚证 主证 : 产后身痛, 艰于俯仰, 肾虚症状 治法 : 补肾养血, 强腰壮骨 方药 : 养荣壮肾汤 + 秦艽 熟地 腰 膝 足跟痛, 头晕耳鸣, 夜尿多, 舌淡黯, 脉沉细弦 73

产后恶露不绝 新加坡中医学院 74

1. 定义 产后恶露不绝 : 产后血性恶露持续 10 天以上, 仍淋漓不断者 恶露不尽 恶露不止 生理 : 血性恶露 3~4 天 75

2. 病因病机 2.1 气虚素体气虚, 正气不足, 又产时失血耗气产后操劳过早, 劳倦伤脾, 气虚下陷 冲任不固, 不能摄血 产后恶露不绝 76

2. 病因病机 2.2 血瘀产后胞脉空虚, 寒邪入胞, 血为寒凝七情所伤, 气滞而血瘀胎膜胎盘残留, 瘀血内阻 瘀留胞中, 血不归经 产后恶露不绝 77

2. 病因病机 2.3 血热平素阴虚, 复因产时失血, 阴亏生热因产后过服辛热温燥之品产后感受热邪产后肝郁化热 热扰冲任 迫血下行 产后恶露不绝 78

血运行失常2. 病因病机 气任为病3. 血热,病因 病机 冲热扰冲任, 迫血下行 1. 气虚 2. 血瘀 冲任不固, 血失统摄 瘀血内阻, 血不归经 转归 : 贫血 昏厥 继发感染 79

3. 诊断 3.1 病史 : 注意产时 产后情况 3.2 临床表现 : 时间 量 色 质 伴随症状 合并 : 贫血 昏厥 感染 ( 主要 ) 3.3 检查 : 4.1 子宫粘膜下肌瘤 4. 鉴别诊断 4.2 绒毛膜癌 :25%,2~3 月 80

辩证要点 : 5. 辨证论治 寒热虚实 - 恶露的量 色 质 气味 气虚 血热 血瘀 治疗原则 : 虚者补之, 热者清之, 瘀者攻之 注意 : 补虚不留瘀, 祛邪不伤正 必要时中西医结合 81

5. 辨证论治 5.1 气虚证 主证 : 产后恶露过期不止 + 气虚症状 量多色淡质稀, 无臭气 面白神疲懒言, 四肢无力, 小腹空坠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治法 : 补气摄血固冲 方药 : 补中益气汤 + 艾叶 阿胶 益母草 82

5.2 血瘀证 5. 辨证论治 主证 : 恶露过期不止 + 血瘀症状 量时多时少, 色紫暗有块 小腹疼痛拒按 质紫暗或边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 :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 生化汤 + 益母草 炒蒲黄 83

5.3 血热证 5. 辨证论治 主证 : 恶露过期不止 + 血热症状 治法 : 养阴清热止血 量多 色紫红 质粘 臭秽 面红 身热 口干 舌红 苔黄 脉细数 方药 : 保阴煎 + 益母草 贯众 七叶一枝花 84

产后汗证 新加坡中医学院 85

1. 定义 产后自汗 : 产后涔涔汗出, 持续不止 产后盗汗 : 产后寐中汗出湿衣, 醒来即止 生理性 : 产后汗出较平时多, 尤其于饮食 活动后或睡眠时为显 - 产后气血虚弱, 腠理不密 - 可在数天后营卫自调 - 自行缓解 86

2.1 气虚 2. 病因病机 素体虚弱, 复因产时气血耗伤, 气虚益甚 卫阳不固, 腠理不实 产后汗证 : 自汗 87

2.2 阴虚 2. 病因病机 营阴素弱, 产时失血, 阴血益虚 阴虚内热, 迫汗外泄 气随血伤 产后汗证 : 盗汗 产后汗证 : 自汗 88

3. 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 : 产后汗证特点 : 量多时长 自汗与盗汗 3.3 检查 : 4.1 产后中暑 4.2 产后发热 4. 鉴别诊断 89

5. 辨证论治 辨证 : 根据汗出之特点和时间气虚 - 阴虚 - 治疗 : 气虚 - 益气固表, 和营止汗 阴虚 - 益气养阴, 生津敛汗 90

5. 辨证论治 5.1 气虚自汗证产后汗出较多, 不能自止, 动则加剧 ; 时或恶风, 面色㿠白, 气短懒言, 语声低怯, 倦怠乏力,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治法 : 益气固表, 和营止汗 方药 : 黄芪汤 91

5. 辨证论治 5.2 阴虚盗汗证产后睡中汗出, 醒来自止, 面色潮红, 头晕耳鸣, 口燥咽干, 渴不思饮, 或有五心烦热, 午后较甚, 腰膝痠软 舌红, 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无力 治法 : 益气养阴, 生津敛汗 方药 : 生脉散 + 煅牡蛎 浮小麦 山萸肉 糯稻根 92

缺乳 93

1. 定义 缺乳 : 产后哺乳期内, 产妇乳汁甚少, 或全无 乳汁不足, 产后乳汁不行 94

2.1 气血虚弱 素体气血虚弱 脾胃素弱, 生化不足 2. 病因病机 复因分娩失血过多气血亏虚, 不能化为乳汁 缺乳 95

2. 病因病机 2.2 肝郁气滞 平素抑郁 产后情志不遂 肝失条达, 气机不畅 经脉涩滞, 阻碍乳汁运行 缺乳 96

2. 病因病机 2.3 痰浊阻滞 肥人气虚 无力行乳素体肥胖痰湿内盛产后膏粱厚味阻滞乳脉 乳络 97

2. 病因病机 其他 : 精神紧张劳逸失常哺乳方法不当郁久化火 - 乳痈 影响乳汁分泌 98

3. 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 : 少而不足以喂养, 或无乳可下, 或受刺激后突然缺乳 3.3 检查 : 乳头凹陷 : 孕前准备不足 乳头皲裂 与乳痈造成的缺乳鉴别 4. 鉴别诊断 99

5. 辨证论治 辨虚实虚证 : 乳房柔软, 不胀不痛, 挤出点滴乳汁, 清稀 气血虚弱 实证 : 乳房胀满疼痛, 难以挤出乳汁, 质稠 肝郁气滞 虚实夹杂 : 乳房胀大柔软, 乳汁不多 100

5.1 气血虚弱证 5. 辨证论治 主要证候 : 产后乳少, 甚或全无, 乳汁清稀, 乳房柔软, 无胀感, 面色少华, 倦怠乏力, 神疲食少,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治法 : 补气养血, 佐以通乳 方药 : 通乳丹 101

5. 辨证论治 5.2 肝郁气滞证 主要证候 : 产后乳汁分泌少, 甚或全无, 乳房胀硬疼痛, 乳汁稠 ; 胸胁胀闷, 情志抑郁不乐, 或有微热, 食欲减退 舌正常, 苔薄黄, 脉弦或弦滑 治法 : 疏肝解郁, 通络下乳 方药 : 下乳涌泉散 102

5. 辨证论治 5.3 痰浊阻滞证 主要证候 : 产后乳汁甚少, 或无乳可下, 乳房硕大或下垂不胀满, 乳汁不稠 ; 形体肥胖, 胸闷痰多, 纳少便溏, 或食多乳少 舌淡胖, 苔腻, 脉沉细 治法 : 健脾化痰通乳 方药 : 苍附导痰丸 + 漏芦散 103

6. 其他疗法 6.1 针灸疗法主穴 : 膻中 乳根 配穴 : 少泽 天宗 合谷 6.2 饮食疗法气血虚弱者 : 鸡血藤, 红枣, 桑寄生煎水代茶 ; 鱆鱼煲花生等 6.3 外治法局部用热水或用葱汤熏洗乳房 ; 或用橘皮煎水, 湿热外敷乳房 104

产后乳汁自出 105

1. 定义 产后乳汁自出 : 产妇在哺乳期中, 乳汁不经婴儿吸吮而自然溢出 漏乳 生理性 : 因满而溢, 或断乳时, 自出者 106

2. 病因病机 2.1 气虚失摄 产伤气血, 中气不足 饮食劳倦, 脾胃受损 胃气不固, 摄纳无权 乳汁随化随出 107

2. 病因病机 2.2 肝经郁热 产后抑郁化火 恚怒伤肝火盛 热迫乳汁外溢 108

3. 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 3.3 检查 4. 鉴别诊断 与乳泣 : 孕期 与闭经泌乳综合征 109

5. 辨证论治 辨虚实 : 气血虚弱 - 柔软 清稀 肝经郁热 - 胀痛 粘稠 治疗 : 虚者 - 补气摄乳 实者 - 清热敛乳 110

5. 辨证论治 5.1 气虚失摄证主要证候 : 产后乳汁自出, 量少质清稀, 乳房柔软无胀感 ; 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 治法 : 补气益血, 佐以固摄主方 : 补中益气汤 + 芡实 五味子 111

5. 辨证论治 5.2 肝经郁热证主要证候 : 产后乳汁自出, 量多质稠, 乳房胀痛, 情志抑郁, 或烦燥易怒, 口苦咽干, 便秘, 小便黄赤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数 治法 : 疏肝解郁, 清热敛乳主方 : 丹栀逍遥散, 去姜,+ 生地 夏枯草 生牡蛎 112

产后抑郁 113

1. 定义 产后抑郁 : 产妇在分娩后, 出现情绪低落 精神抑郁为主要症状者 产后 1 周出现, 4~6 周加重, 持续 6~8 周, 甚则达数年 注意 : 可伤害胎儿或自杀 114

2. 病因病机 2.1 心脾两虚 产后思虑太过, 伤及心脾 气血生化不足 心神失养 115

2. 病因病机 2.2 瘀血内阻产后气虚无力运血 产后胞宫瘀血内停 败血停积, 闭于心窍 神明失常 116

2. 病因病机 2.3 肝郁气结 平素忧思抑郁, 胆怯心虚 产后情志所伤, 或突受惊吓 魂不守舍 117

3. 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时间 : 产后 1 周,2 周,4~6 周 主症 : 情绪低落 精神抑郁 伤心落泪 悲观厌世 失眠多梦 易疲乏无力 或内疚 焦虑 易怒, 或默默不语 严重 3.3 检查 118

4. 鉴别诊断 4.1 产后抑郁综合征 : 产褥早期 产后轻度抑郁 第三天抑郁症 泌乳忧郁综合征 轻度产后烦燥 产后哭泣 产后心绪不良 三日闷 4.2 产后抑郁性精神病 - 产后精神病 发生自杀的倾向或企图或妄想 119

5. 辨证论治 辨虚实 : 虚 - 情绪低落, 忧郁焦虑, 悲伤欲哭, 不能自制, 失眠多梦, 气短懒言, 舌淡, 脉细 实 - 忧郁寡欢, 默默不语, 失眠多梦, 神志恍惚, 舌暗有瘀斑, 苔薄, 脉弦或涩 治疗 : 调和气血, 安神定志 心理治疗 - 早发现 120

5. 辨证论治 5.1 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 养心安神 - 归脾汤 5.2 瘀血内阻证 活血逐瘀, 镇静安神 - 调经散 5.3 肝气郁结证 疏肝解郁, 镇静安神 - 逍遥散 + 夜交藤 合欢皮 磁石 柏子仁 121

产后血劳 122

1. 定义 产后血劳 : 产时 产后阴血暴亡, 日后月经停闭, 性欲丧失, 生殖器官萎缩, 伴表情淡漠, 容颜憔悴, 毛发枯黄脱落, 形寒怕冷, 乍起乍卧, 虚乏劳倦等虚赢证候 产后虚赢 ; 蓐劳 123

2. 病因病机 2.1 精血亏损 产时气血暴脱 素体肝肾虚弱 久病虚而及肾 肾虚精亏脑髓失充复因产时夺血 产后血劳 124

2. 病因病机 2.2 脾肾虚损 饮食不节忧思伤脾平素脾虚宿疾伤肾 复因产时伤气血, 产后失养 脑髓失充 产后血劳 125

3. 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 3.3 检查 : 全身 妇科 辅助检查注意 : 必有产时产后大出血, 不必诸症悉具 4.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所致闭经 性功能减退鉴别 126

5. 辨证论治 5.1 精血亏虚证 主要证候 : 产后月经闭止, 毛发脱落, 枯槁无华, 头晕目眩, 腰膝酸软, 性欲丧失, 甚生殖器官萎缩, 阴道干涩, 舌淡白苔少, 脉沉细略数 治法 : 滋阴养血, 填精益髓方药 : 人参鳖甲汤 + 紫河车 127

5. 辨证论治 5.2 脾肾虚损证 主要证候 : 产后月经停闭, 形寒怕冷, 四肢不温, 易感风寒, 纳呆食少, 腹泻便溏, 容颜憔悴, 毛发枯萎, 肌肤不荣 ; 或不孕, 性欲丧失, 子宫萎缩, 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 治法 : 峻补脾肾, 益气养血方药 : 黄芪散去羚羊角,+ 紫河车 仙茅 仙灵脾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