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chbj0112.doc



Similar documents
Microsoft Word - chbj0106.doc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唐 太 宗 ( 李 世 民, , 在 位 ) 酷 愛 書 法, 宣 和 書 譜 評 爲 :

关于报送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邻居啊 第二天 对门却悄无声息了 莫非昨夜的吵闹 仅是个幻觉 夜幕拉下时 寒风又吱溜溜地叫个不停 老婆 睡下后 我这只夜猫子 继续兴致勃勃地跟着福尔 摩斯去探案 白天的喧嚣退去了 周围格外安静 正 是读书的好时候 突然 响起了钟摆声 哒 哒 哒 节奏匀称 不疾不徐 声响却愈来愈大 格外突兀 了 原来

<4D F736F F D BAC520CAD7B6BCCAA6B7B6B4F3D1A C4EAD7A8D2B5BCBCCAF5D6B0CEF1C6C0C6B8B9A4D7F7D2E2BCFB2E646F63>

其 他 方 面 也 可 以 采 用 同 样 的 方 式, 这 样 又 可 以 锻 炼 除 语 文 方 面 的 其 他 能 力 了 而 英 语 方 面, 我 认 为 配 合 英 语 专 业 举 办 英 语 演 讲 比 赛 就 很 不 错 这 样 开 展 一 系 列 的 创 新 活 动, 锻 炼 多 方

第 六 条 办 法 第 五 条 ( 三 ) 协 会 考 评, 考 评 指 考 核 评 价 第 七 条 办 法 第 六 条 职 业 操 守 包 括 的 内 容 : 个 人 诚 信 不 做 假 账 不 偷 漏 税 不 贪 污 盗 窃 等 第 八 条 企 业 财 务 管 理 人 才 评 价 实 行 五 星

<4D F736F F D A67EABD7A4BAB3A1B1B1A8EEA8EEABD7A6DBA6E6B5FBA6F4AD70B5652E646F63>

统计工作情况汇报

他 随 身 带 有 二 三 十 张 古 方, 白 天 卖 药, 夜 晚 将 药 材 精 细 研 末, 按 方 配 制 对 于 病 人 服 药 后 反 应, 特 别 留 心 发 现 问 题, 就 近 向 老 医 生 老 药 贩 虚 心 求 教, 千 方 百 提 高 药 效 同 时 对 于 春 夏 秋

目 录 第 一 章 地 方 陪 同 导 游 人 员 服 务 程 序...1 第 一 节 地 方 陪 同 导 游 人 员 的 概 念 与 职 责...1 第 二 节 服 务 准 备...2 一 熟 悉 接 待 计 划...2 二 落 实 接 待 事 宜...5 三 物 质 和 知 识 的 准 备...

走 吧, 到 三 峡 去 : 那 里 是 我 们 先 人 用 生 命 之 血 打 造 的 家 园 走 吧, 到 三 峡 去 : 那 里 的 浪 涛 承 载 过 千 百 万 只 我 们 先 人 驶 向 今 天 的 航 船 走 吧, 到 三 峡 去 : 那 里 的 每 一 座 青 山 都 刻 满 了 我

6寸PDF生成工具

Microsoft Word - N011 斷翅天使

中 国 科 学 院 国 家 科 学 图 书 馆

申论写作套路万能模板

申 请 律 师 执 业 许 可 初 审 服 务 指 南 目 录 一 办 理 要 素 ( 一 ) 事 项 名 称 和 编 码 4 ( 二 ) 实 施 机 构 4 ( 三 ) 申 请 主 体 4 ( 四 ) 受 理 地 点 4 ( 五 ) 办 理 依 据 4 ( 六 ) 办 理 条 件 5 ( 七 )

( 地 ( ) 组 织 机 构 代 码 企 业 详 细 名 称 哈 密 地 伊 吾 新 疆 广 汇 新 能 源 有 限 公 司 玛 纳 斯 玛 纳 斯 祥 云 化 纤 有 限 公 司 玛 纳 斯 玛 纳 斯 澳 洋 科 技 有 限 责

申請機構基本資料

申請機構基本資料

Microsoft Word - 三方协议书与接收函的相关说明学生版.doc

环 境, 我 在 巩 固 在 校 期 间 所 学 习 的 理 论 知 识 的 同 时, 不 断 的 充 实 己, 利 用 业 余 时 间 主 动 学 习 专 业 知 识, 技 能, 把 理 论 联 系 到 工 作 实 践 中 作 为 一 名 工 作 生 活 中 的 党 员, 我 始 终 注 意 与

~2~

,,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送報伕2.doc

图 文 聚 焦 国 培 计 划 (2013) 甘 肃 省 农 村 小 学 音 乐 骨 干 教 师 短 期 集 中 培 训 9 月 4 日 开 班 了, 学 员 老 师 们 从 甘 肃 省 各 个 县 市 州 汇 聚 湖 南 一 师, 开 始 了 为 期 14 天 的 培 训 学 习 : 鲜 明 的

附件1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4D F736F F 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F5.docx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610 Office Report cn


題目

Microsoft Word - 20期-7.萬新華 doc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參、社會 華士傑

P. 57

Microsoft Word - HHG 14 Page 001.doc

Ⅱ研判報告

DocHdl1OnPPMtmpTarget


2009/2 45 ART RESEARCH

口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进 行 安 全 条 件 审 查 未 经 安 全 条 件 审 查 通 过, 港 口 建 设 项 目 不 得 开 工 建 设 第 六 条 交 通 运 输 部 指 导 监 督 全 国 港 口 建 设 项 目 安 全 条 件 审 查 工 作 国 务 院 国 家 发 展 改 革 委

untitled

( 三 ) 加 强 指 导, 创 新 机 制 在 统 筹 规 划 的 前 提 下, 有 效 利 用 各 方 面 教 育 资 源, 引 导 社 会 办 学 单 位 参 与 会 计 人 员 继 续 教 育, 并 不 断 丰 富 继 续 教 育 内 容, 创 新 继 续 教 育 方 式, 整 合 继 续

Slide 1

(Microsoft Word - 136\260g\270\364\252\272\267s\256Q.doc)


【结构化面试名师精品班2ATY15K002】讲义.docx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酒 神 (长篇小说)

了 手 打 上 石 膏, 偷 偷 的 敲 了 父 母 親 的 門 說 我 的 手 還 是 好 痛 說 著 眼 淚 尌 流 了 下 來, 事 實 上 手 並 不 疼, 心 中 對 於 自 己 奪 眶 的 眼 淚 感 到 震 驚, 連 續 幾 晚, 你 靠 著 絕 佳 的 演 技, 安 穩 的 睡 在

Microsoft Word - Dr. Zhu Lumin's Chnese Working Paper - 东北亚和平繁荣与中国的角色.doc

北京林克曼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形 成 为 习 俗, 久 远 地 流 传 着 我 国 传 统 的 家 庭 结 构 基 本 上 属 于 生 育 型 的, 传 宗 接 代 成 为 男 女 结 合 的 第 一 使 命 家 族 在 旧 社 会, 特 别 在 封 建 社 会 里, 代 表 着 一 种 社 会 地 位, 于 是 在 人 们 头

1.加入党组织主要经过哪些程序?

1-28(长江二号)

( 地 州 通 辽 通 辽 经 济 技 术 开 通 辽 金 煤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发 区 通 辽 通 辽 经 济 技 术 开 X00 内 蒙 古 蒙 牛 乳 业 科 尔 沁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发 区 鄂 尔 多 斯 伊 金 霍 洛

关于印发广东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 年)的通知

Microsoft Photo Editor - Cover 1.jpg

untitled

《周保中抗日救国文集》

( 总 第 1124 期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主 办 2016 年 7 月 18 日 出 版 目 省 政 府 令 浙 江 省 行 政 执 法 证 件 管 理 办 法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令 第 346 号 ) (3) 省 政 府 办 公 厅 文 件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中国打击、遏制和消除强迫劳动的法律规定与执法实践

aphrodisia 1 aphrodisia 2 3

放蕩息子の息子永井隆博士

Microsoft Word - WANGSHI_No46.doc

穨資料題_中三_中五適用__慈禧太后的功過_林麗貞_20

故事大綱



Microsoft Word - 12 hhg doc

綦好東

Microsoft Word - HHG 10 Page 001.doc

2004年05月28日

i-v

2014年融360中国小微企业“普惠”指数

一 位 初 任 教 師 參 與 學 習 共 同 體 之 實 踐 經 驗 97 與 實 踐 熱 潮 志 宏 ( 以 下 簡 稱 我 ) 是 一 位 初 任 教 師, 熱 愛 教 育 工 作, 為 了 提 升 教 學 效 能 和 專 業 素 養, 加 入 了 大 觀 國 小 的 學 習 共 同 體 實

儿童和青少年的修炼故事

Cakra+vartin Cakra king of kings Cakravartin universal ruler Antonino Forte Antonino Forte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Ideology in Ch

第八讲 分歧:20年代党内斗争与30年代“大清洗”

黃 花 崗 讀 者 子 日 先 生 在 大 陸 遙 祝 雜 誌 同 仁 中 秋 好! 參 加 過 八 年 抗 戰 的 國 民 革 命 軍 前 中 將 羅 澄 先 生 告 訴 黃 花 崗 雜 誌 主 編 說 : 你 們 做 的 就 是 在 歷 史 和 文 化 上 正 本 清 源 繼 往 開 來 的 大

Chapter 1 選 用 好 的 燜 燒 罐 選 用 好 的 燜 燒 罐 是 做 好 燜 燒 罐 料 理 最 重 要 的 步 驟, 除 了 須 注 意 使 用 的 材 質 是 否 符 合 食 器 使 用 標 準, 也 須 注 意 燜 燒 罐 的 保 溫 效 果, 才 能 安 心 享 用 燜 燒 罐

要 闻 民 盟 市 委 召 开 学 习 贯 彻 中 央 统 战 工 作 会 议 精 神 暨 十 一 届 八 次 全 委 ( 扩 大 ) 会 议 8 月 27 日 至 28 日, 民 盟 北 京 市 委 召 开 学 习 贯 彻 中 央 统 战 工 作 会 议 精 神 暨 十 一 届 八 次 全 委 (

河 北 省 深 化 中 小 学 教 师 职 称 制 度 改 革 工 作 方 案 根 据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教 育 部 关 于 印 发 深 化 中 小 学 教 师 职 称 制 度 改 革 的 指 导 意 见 的 通 知 ( 人 社 部 发 号 ) 要 求, 结 合

, : (1),,,,?? (2),,,,,??? (3),,, 1962,? (4),,,,,??,?,,,,,,,,,,,,,,,,??,,,,,,,,,, 399,,,,,,,,,,,,,,, :,,,,, ;,, :,, ( 600 ) ( madhyadesa),, 1983, 7 :,,

個 人 的 手, 拉 著 瞎 子 的 手 把 他 帶 往 村 外 的 時 候, 對 於 瞎 子 來 講, 那 個 人 的 手 和 耶 穌 的 手 有 沒 有 區 別? 沒 有! 為 什 麼 沒 有 區 別? 因 為 對 於 一 個 瞎 子 來 說, 手 和 耳 朵 就 是 他 接 觸 世 界, 瞭



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一 前 言 現 今 臺 灣 漢 人 服 飾 研 究 主 要 著 重 清 代 閩 南 地 區 廣 東 地 區 移 民 的 傳 統 服 飾 形 制 及 其 文 化 特 色 然 而, 由 於 歷 史 與 政 治 的 因 素, 臺 灣 於 清 領 時 期 由 東 北

,,,, ;,,,, ;,,,,, ( ),,, ;,,,,,,, :, ;,,,, ;,,,,,,,,,,,,,,,, 308

,,,,,,,,,,,,,,,,,, ( ) ( ),,,, :,,,,,,,,,,,,,,, (1811), ( 1866) ( 1877 ) (1878) 7,,, ( ) : 1., :, ;, ;,,, : 239

Microsoft Word - Page doc

州 等 地, 则 是 屡 次 游 历 从 1899 年 第 一 次 到 中 国 开 始, 他 就 与 分 散 收 藏 在 中 国 官 私 各 处 的 中 国 典 籍 结 下 了 不 解 之 缘, 了 解 打 探 借 观 翻 拍 复 印 购 买, 必 欲 携 归 日 本 而 后 安 而 后 快 回 到

第五期4.28.indd

Transcription:

中 華 佛 學 學 報 第 1 期 (pp.295-322):( 民 國 76 年 ), 臺 北 : 中 華 佛 學 研 究 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 (1987)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 7132 涅 槃 變 相 研 究 陳 清 香 文 化 大 學 藝 術 研 究 所 教 授 提 要 涅 槃 變 相 在 佛 教 藝 術 史, 是 一 重 要 題 材, 流 行 的 時 間 相 當 久 遠, 遍 布 的 地 域 廣 及 亞 洲 各 大 小 乘 佛 教 國 家 可 謂 有 佛 教 信 仰 的 地 方, 便 有 涅 槃 變 相 的 創 作 本 文 首 先 引 述 涅 槃 變 相 的 經 典 依 據, 即 大 小 乘 二 部 涅 槃 經 的 內 涵 大 要, 及 其 他 有 記 載 佛 涅 槃 前 後 情 景 的 經 典, 其 次 再 引 述 佛 涅 槃 前 後 的 情 節 大 要 第 四 節 以 後, 則 舉 出 印 度 犍 陀 羅 秣 菟 羅 笈 多 等 式 樣 的 涅 槃 變 相, 再 沿 絲 路 北 上, 舉 出 中 亞 西 域 敦 煌 等 新 舊 發 現 的 臥 佛, 從 而 再 介 紹 中 原 各 地 重 要 的 變 相 遺 蹟, 而 四 年 前 在 連 雲 港 孔 望 山 的 東 漢 石 刻 中, 赫 然 出 現 的 涅 槃 變, 以 及 二 年 前 在 四 川 安 岳 發 現 的 巨 大 石 刻 臥 佛, 都 為 佛 教 東 傳 的 路 線 及 涅 槃 變 風 格, 帶 來 重 要 的 資 料, 因 之 引 起 中 外 學 者 大 大 的 矚 目 一 般 說, 涅 槃 變 可 分 二 大 部 分, 一 是 臥 佛 部 分, 一 是 舉 哀 的 弟 子 群 部 分 臥 佛 的 部 分 姿 態 大 致 依 涅 槃 經 所 載, 變 化 不 多, 但 印 度 中 亞 中 原 等 各 地 的 遺 蹟, 仍 表 現 了 那 地 域 與 時 間 不 同 的 差 距 而 最 精 采 的 部 分 還 是 佛 弟 子 部 分, 除 了 依 修 行 果 位 的 不 同, 而 有 菩 薩 羅 漢 天 人 等 之 不 同 程 度 的 哀 痛 表 情, 發 揮 了 高 度 藝 術 手 法 之 外, 前 來 奔 喪 的 還 有 各 國 各 地 的 國 王 王 子 貴 族 庶 民 等, 從 這 些 不 同 的 人 種 裝 扮 造 形, 更 可 以 得 悉 當 時 當 地 的 風 土 人 情, 是 很 不 可 多 得 的 社 會 史 料

p. 296 一 前 言 涅 槃 變 相 在 佛 教 藝 術 史 上, 是 一 重 要 題 材, 流 行 的 時 間 相 當 久 遠, 遍 布 的 地 域 廣 及 亞 洲 各 大 小 乘 佛 教 國 家 可 謂 有 佛 教 信 仰 的 地 方, 便 有 涅 槃 變 相 的 創 作 今 年 筆 者 撰 寫 涅 槃 變 相, 是 基 於 若 干 的 動 機 : 首 先 是 為 了 紀 念 今 年 二 月 十 三 日 示 現 圓 寂 的 一 代 高 僧 九 五 高 齡 的 廣 欽 老 和 尚 老 和 尚 圓 寂 後 二 個 月, 教 內 弟 子 們 尚 處 於 哀 傷 與 痛 惜 之 中, 新 聞 媒 體 也 正 熱 衷 於 報 導 之 際, 詎 料 四 月 十 三 日, 年 屆 九 七 高 齡, 猶 然 苦 口 婆 心 講 經 不 輟 的 李 雪 廬 老 居 士 也 相 繼 往 生, 由 於 老 居 士 是 筆 者 二 十 餘 年 前 學 佛 的 啟 蒙 恩 師, 而 其 一 生 的 言 行 修 證 與 老 和 尚 同 樣 的 對 國 家 教 界 產 生 深 鉅 的 影 響, 因 此 他 的 捨 報 往 生 更 是 筆 者 撰 稿 的 第 二 動 機 今 年 五 月 間, 筆 者 曾 在 華 崗 大 恩 館 八 樓 欣 賞 了 雲 門 師 生 合 作 完 成 的 巨 幅 佛 涅 槃 變 相 圖, 這 一 幅 現 代 創 作 的 佛 經 變 相, 也 為 筆 者 帶 來 了 若 干 的 靈 感 同 時 筆 者 想 起 了 今 年 八 月 下 旬 是 先 母 逝 世 十 二 週 年 的 祭 辰, 先 母 一 生 行 善, 奉 佛 茹 素 達 二 十 五 年 之 久, 撰 寫 此 文 也 算 是 追 悼 母 親 一 生 劬 勞 的 養 育 之 恩 今 年 七 月 十 四 日 筆 者 曾 以 佛 涅 槃 變 相 圖 舉 例 為 題, 在 石 碇 鄉 光 明 寺 的 國 際 佛 教 教 育 研 討 會 上, 以 幻 燈 片 介 紹 了 七 枚 印 度 中 國 日 本 的 佛 涅 槃 變 相 圖, 也 忝 得 各 國 與 會 學 者 的 謬 讚 與 鼓 勵 至 於 本 文 則 是 就 涅 槃 經 所 敘 述 的 佛 涅 槃 前 後 的 情 節, 反 映 在 亞 洲 各 地 藝 術 品 的 大 要 二 涅 槃 經 的 流 傳 涅 槃 變 相 圖, 或 稱 涅 槃 像 涅 槃 變 涅 槃 相 者, 那 是 指 依 涅 槃 經 等 所 記 載 的 佛 陀 臨 終 前 後 的 情 景, 而 創 作 的 繪 畫 或 雕 塑 品 p. 297 涅 槃 經 流 傳 中 國 最 早 可 溯 自 東 漢 安 世 高 所 譯 小 泥 洹 經 [1] 不 過 此 本 已 不 傳, 今 日 流 傳 者 可 分 小 乘 部 及 大 乘 部 小 乘 部 的 涅 槃 經 最 有 名 的 是 東 晉 法 顯 所 譯 的 大 般 涅 槃 經 三 卷 此 經 梵 名 Mahā-Parinivāṇa-Sūtra, 巴 利 名 Mahā- Parinibbānā-Suttanta 主 要 是 敘 述 世 尊 涅 槃 前 三 個 月, 至 毘 耶 離 等 地, 集 齊 了 四 眾 弟 子, 共 說 四 聖 諦 等 臨 終 的 法 要, 最 後 佛 到 了 拘 尸 那 城 雙 樹 林 間, 右 脅 著 床 而 臥, 天 龍 八 部 等 均 未 探 視, 佛 對 阿 難 說 禮 拜 佛 所 生 四 處 的 功 德, 佛 滅 後 的 葬 法 起 塔 四 奇 特 法 等 等 此 經 尚 有 數 本 同 本 異 說, 如 西 晉 白 法 祖 譯 的 佛 般 泥 洹 經 二 卷, 譯 人 不 詳 的 般 泥 洹 經 三 卷 其 他 中 阿 含 中 有 涅 槃 經, 說 可 得 涅 槃 之 觀 行

至 於 大 乘 涅 槃 經, 雖 也 是 敘 述 佛 涅 槃 前 後 的 事 蹟, 但 說 法 的 內 容 異 於 小 乘 經 而 是 以 唱 導 一 切 眾 生 悉 有 佛 性, 如 來 常 住 無 有 變 異 之 教 旨 最 早 在 西 晉 竺 法 護 譯 出 的 方 等 般 泥 洹 經 後, 涅 槃 經 的 思 想 及 佛 涅 槃 故 事 便 已 流 傳 東 土 後 法 顯 赴 印 度, 從 摩 竭 提 國 巴 連 弗 邑 的 優 婆 塞 伽 羅 處 得 此 經 的 原 本, 東 晉 義 熙 十 三 年 ( 四 一 七 年 ) 十 月, 在 建 康 道 場 寺 譯 出 六 卷, 名 約 大 般 泥 洹 經 [2] 不 久 智 猛 又 於 同 處 得 一 胡 本, 在 涼 州 譯 成 二 十 卷, 不 過 此 本 今 不 傳 今 日 流 傳 的 竺 法 護 譯 方 等 般 泥 洹 經 法 顯 譯 大 般 泥 洹 經, 再 加 上 隋 時 闍 那 崛 多 所 譯 的 四 童 子 三 昧 經 三 卷 等, 三 本 廣 略 不 同, 然 皆 為 大 乘 涅 槃 經 之 初 一 分 至 於 大 乘 涅 槃 經 全 經 則 為 北 涼 曇 無 讖 所 譯 的 大 般 涅 槃 經 四 十 卷, 梵 名 Mahā Parinirvā-Sūtra, 巴 利 文 Yoṅs-Sumya-ṅan Las-hd ds-pa chen-pchimdo, 略 稱 大 涅 槃 經, 主 要 是 宣 說 如 來 常 住, 悉 有 佛 性 及 闡 提 成 佛 等 大 義, 是 曇 無 讖 於 北 涼 元 始 十 年 ( 四 二 年 ) 請 依 河 西 王 沮 渠 蒙 遜, 於 姑 臧 譯 出, 道 朗 等 均 曾 參 與 此 經 後 為 涅 槃 宗 所 依 的 經 典, p. 298 又 稱 為 北 本 涅 槃 經 [3] 其 後 劉 宋 慧 觀 等 再 治 前 經 為 大 般 涅 槃 經 三 十 六 卷, 稱 為 南 本 涅 槃 此 經 旨 在 說 佛 之 涅 槃, 並 非 灰 身 滅 智, 佛 今 雖 現 入 滅 之 相, 然 佛 身 常 住 不 滅 此 外, 尚 有 劉 宋 慧 嚴 等 依 泥 洹 經 加 入 的 大 般 涅 槃 經, 凡 三 十 六 卷 二 十 五 品 [4] 以 及 高 齊 那 連 提 耶 舍 譯 的 大 悲 經 五 卷, 十 四 品 [5], 也 都 共 說 佛 涅 槃 前 的 教 化 事 蹟 以 所 述 這 些 大 乘 部 涅 槃 經 內 容, 均 著 重 在 敘 述 佛 涅 槃 前 的 教 化, 也 就 是 日 後 涅 槃 宗 所 奉 行 的 教 義 至 佛 臨 涅 槃 的 事 蹟, 涅 槃 後 發 生 的 荼 毘 分 舍 利 等 情 景, 則 載 在 唐 代 若 那 跋 陀 羅 所 譯 大 般 涅 槃 經 後 分 二 卷, 是 為 前 經 後 分 之 補 足, 故 稱 後 分 經 此 外, 宋 釋 寶 雲 譯 佛 本 行 經 七 卷, 以 及 馬 鳴 菩 薩 造 曇 無 讖 譯 佛 本 行 讚 五 卷 等, 是 描 述 或 歌 頌 佛 一 生 八 相 成 道 的 故 事, 自 誕 生 至 涅 槃 以 後, 尤 其 涅 槃 前 後 教 化 事 蹟 感 應 情 節 佛 弟 子 的 哀 痛 心 情, 其 記 載 之 詳 實 細 膩, 亦 不 下 於 後 分 經 另 外, 律 部 根 本 說 一 切 有 部 毘 奈 耶 雜 記, 也 從 另 一 角 度 敘 說 佛 之 涅 槃

三 佛 般 涅 槃 之 事 蹟 大 乘 涅 槃 經 與 小 乘 涅 槃 經 內 容 雖 不 相 同, 但 所 載 佛 入 滅 前 後 卻 是 大 同 小 異 均 謂 佛 是 在 拘 尸 那 國 力 士 生 地 阿 利 羅 跋 提 河 邊 婆 羅 雙 樹 間, 示 現 涅 槃 的 大 乘 涅 槃 經 大 致 是 記 載 著 涅 槃 前 三 個 月 便 先 預 告 大 眾 以 便 知 所 警 惕, 且 聽 取 最 後 的 遺 教, 而 大 乘 涅 槃 經 卻 是 記 載 著 將 入 涅 槃 的 前 一 天, 招 集 大 眾 說 法, 以 一 日 一 夜 間 說 了 一 部 大 涅 槃 經 後 入 滅 一 般 的 涅 槃 變 相, 大 致 可 分 二 大 部 分, 一 是 世 尊 作 躺 臥 狀, 一 是 諸 弟 子 作 悲 傷 痛 苦 狀 作 臥 佛 狀 的 世 尊 無 論 古 今 印 度 中 國 或 他 處, p. 299 其 差 別 都 不 大, 所 依 的 大 小 乘 經 典 所 載 也 是 出 入 不 多, 如 法 顯 所 譯 大 般 涅 槃 經, 是 屬 於 小 乘 部, 曰 : 爾 時 世 尊 出 滅 盡 定, 更 還 入 於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乃 至 次 第 入 於 初 禪, 復 出 於 禪, 入 第 二 禪, 出 於 二 禪, 入 第 三 禪, 出 於 三 禪, 入 第 四 禪, 即 於 此 入 般 涅 槃 又 如 大 般 涅 槃 經 後 分 : 爾 時 世 尊, 三 反 入 諸 禪 定, 三 反 示 誨 眾 已, 於 七 寶 床 右 脅 而 臥, 頭 枕 北 方 足 指 南 方, 面 向 西 方 後 背 東 方, 其 七 寶 床 微 妙 瓔 珞 以 為 莊 嚴, 娑 羅 樹 林 四 雙 八 隻, 西 方 一 雙 在 如 來 前, 東 方 一 雙 在 如 來 後, 北 方 一 雙 在 佛 之 首, 南 方 一 雙 在 佛 之 足, 爾 時 世 尊, 娑 羅 林 下 寢 臥 寶 床, 於 其 中 夜 入 第 四 禪, 寂 然 無 聲, 於 是 時 頃 便 般 涅 槃 由 於 世 尊 離 開 人 間, 是 先 入 禪 定, 入 第 四 禪 天 而 涅 槃 的, 所 以 在 涅 槃 像 的 姿 態 中, 除 姿 態 上 採 取 右 脅 而 臥, 頭 枕 北 方 作 吉 祥 臥 之 外, 其 面 貌 也 儘 量 表 現 其 安 詳 寂 靜 智 慧 圓 滿, 絲 毫 沒 有 痛 苦 之 狀, 這 是 涅 槃 相 的 一 大 特 徵 涅 槃 變 相 的 另 一 特 色 是, 圍 繞 在 世 尊 四 周 的 弟 子 眾 等, 因 世 尊 於 二 月 十 五 日 [6] 臨 涅 槃 時, 曾 以 神 力 出 大 音 聲 而 普 告 眾 生 說, 大 覺 世 尊 將 欲 涅 槃, 且 又 於 早 晨, 從 其 面 門 放 出 種 種 光, 遍 照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當 時 所 有 的 眾 生 見 聞 如 此 景 象, 內 心 異 常 憂 愁 而 共 同 商 議 前 往 拘 尸 那 城, 勸 請 如 來 不 要 涅 槃 到 達 雙 林 的 佛 弟 子 有 : 無 量 諸 大 比 丘 諸 大 比 丘 尼 諸 大 菩 薩 諸 優 婆 塞 諸 優 婆 夷 閻 浮 提 諸 王 眷 屬 大 臣 長 者 諸 天 女 諸 龍 王 諸 鬼 神 王 四 天 王 等 等, 其 數 量 無 量 無 邊 這 些 弟 子 們 雖 然 共 同 勸 請 佛 能 久 住 在 世, 但 佛 卻 回 答 曰 :

p. 300 一 切 諸 世 間, 生 者 皆 歸 死, 壽 命 雖 無 量, 要 必 有 終 盡, 夫 盛 必 有 衰, 合 會 有 別 離, 壯 年 不 久 停, 盛 色 病 所 侵, 命 為 死 所 吞, 無 有 法 常 住, 諸 王 得 自 在, 勢 力 無 等 雙, 一 切 皆 遷 滅, 壽 命 亦 如 是, 眾 所 輪 無 際, 流 轉 無 休 息, 三 界 皆 無 常, 諸 有 悉 非 樂 究 竟 斷 有 者, 今 日 當 涅 槃, 我 度 有 彼 岸, 出 過 一 切 苦, 是 故 於 今 者, 惟 受 上 妙 樂 [7] 由 於 世 尊 不 能 長 住 人 間, 即 將 涅 槃, 諸 弟 子 於 是 接 受 了 佛 的 告 誡, 且 自 比 丘 起, 諸 大 眾 中, 若 有 疑 難, 皆 次 第 發 問, 佛 依 次 予 以 隨 順 解 答, 在 一 日 一 夜 之 間, 這 最 後 一 次 的 說 法 說 大 般 涅 槃 經 完 畢 後, 便 安 然 示 寂 佛 的 示 寂 雖 然 安 詳 圓 滿, 但 仍 使 諸 弟 子 哀 痛 萬 分, 在 大 小 乘 部 的 涅 槃 經, 均 有 詳 細 的 記 載 : 時 諸 力 士 眾, 聞 佛 已 涅 槃, 亂 聲 痛 悲 泣, 如 群 鵠 遇 鷹, 悉 來 詣 雙 樹, 睹 此 來 長 眠, 無 復 覺 悟 容, 椎 胸 而 呼 天, 狁 獅 子 搏 犢, 群 牛 亂 呼 聲 彼 諸 力 士 眾, 或 悲 泣 號 咷, 或 密 或 無 聲, 或 投 身 辟 地, 或 寂 然 禪 思, 或 煩 冤 長 吟 [8] 爾 時 樓 逗 告 諸 大 眾 一 切 天 人, 大 覺 世 尊 已 入 涅 槃, 爾 時 無 數 一 切 大 眾, 聞 是 語 已, 一 時 昏 迷 絕 躄 地, 苦 毒 入 心 阨 聲 不 出, 其 中 或 有 隨 佛 滅 者, 或 失 心 者, 或 身 心 戰 掉 者, 或 互 相 執 手 哽 咽 流 淚 者, 或 常 搥 胸 大 叫 者, 或 舉 手 拍 頭 自 拔 髮 者, 或 有 唱 言 痛 哉 痛 哉 荼 毒 苦 者, 或 有 唱 言 如 來 涅 槃 一 何 疾 哉, 或 有 唱 言 失 我 所 敬 天 者, 或 有 歎 言 世 界 空 虛 眾 生 眼 滅 者, 或 有 歎 言 煩 惱 大 鬼 已 流 行 者, 或 有 歎 言 眾 生 善 芽 種 子 滅 者, 或 有 歎 言 魔 王 欣 慶 解 甲 胄 者, 或 自 呵 責 身 心 無 常 觀 者, 或 有 正 觀 得 解 脫 者, 或 有 傷 歎 無 歸 依 者, 中 有 遍 體 血 現 流 灑 地 者, 如 是 異 類 殊 音, 一 切 大 眾 哀 聲 普 震 一 切 世 界 [9] 悲 號 鳴 咽, 悶 絕 辟 地, 其 中 或 有 舉 手 拍 頭 搥 胸 大 叫 共 相 謂 言, 世 間 眼 滅, 一 何 速 哉, 一 切 眾 生, 從 今 已 去 誰 為 導 者, 人 天 方 滅, 惡 道 日 增 [10] p. 301 為 了 表 現 這 段 如 喪 考 妣, 失 去 依 怙 的 佛 子 心 情, 歷 代 涅 槃 變 遺 品 中, 無 論 繪 畫 或 雕 塑, 莫 不 竭 盡 所 能 的 誇 張 其 面 部 表 情, 或 悶 絕 於 地 的 姿 態, 以 充 分 表 現 它 的 藝 術 手 法 而 隨 著 佛 子 道 行 的 深 淺, 哀 傷 的 程 度 也 各 不 一 致 : 爾 時 眾 中, 有 未 得 道 比 丘 人 天, 既 見 如 來 已 般 涅 槃, 心 生 懊 惱, 宛 轉 于 地 已 得 道 者, 深 歎 世 間 無 常 之 苦, 悲 號 啼 泣 不 能 自 勝 [11]

歷 來 各 地 的 涅 槃 變 相 遺 蹟 中 的 弟 子 群, 往 往 有 各 種 不 同 種 族 的 外 貌, 不 同 階 層 的 裝 扮, 也 有 各 式 各 樣 的 姿 態 和 表 情, 以 符 合 涅 槃 經 所 載 的 佛 子 悲 痛 情 緒 以 下 首 先 介 紹 印 度 的 涅 槃 變 相 四 印 度 的 涅 槃 變 相 依 毘 奈 耶 雜 事 所 載, 當 世 尊 方 示 現 涅 槃 時, 大 弟 子 摩 訶 迦 葉 尊 者 曾 顧 念 到 阿 闍 世 王 信 根 初 發, 恐 受 不 了 哀 痛 的 打 擊, 因 而 命 行 雨 大 臣, 將 佛 陀 的 自 生 天 託 生 降 誕 苦 行 成 道 轉 法 輪 度 眾, 以 至 於 涅 槃 示 寂 等 的 一 代 化 蹟, 圖 畫 於 妙 堂 殿 上 [12] 這 幅 包 含 了 涅 槃 圖 的 佛 傳 圖, 應 是 時 代 最 早 的 涅 槃 圖 其 實 佛 在 世 時 也 曾 鼓 勵 一 般 人 在 佛 涅 槃 後 造 立 佛 之 形 像, 如 道 行 般 若 經 : 譬 如 佛 般 泥 洹 後, 有 人 作 佛 形 像, 人 見 佛 形 像 無 不 跪 拜 供 養 者, 其 像 端 正 姝 好 [13] 又 如 佛 說 作 佛 形 像 經 : ( 拘 鹽 惟 國 ) 王 復 白 佛 言 人 作 善 者, 其 得 福 祐, 當 何 趣 向? 佛 去 後, 我 恐 不 復 見 佛, 我 欲 作 佛 形 像 恭 敬 承 事 之, 後 當 得 何 等 福? 願 佛 哀 為 我 說 之, 我 欲 聞 之 佛 言 : 天 下 人 做 佛 形 像 者, 其 後 世 所 生 處, 眼 目 淨 潔, 面 目 端 政, 身 體 手 足 常 好, 生 天 上 亦 淨 潔 與 諸 天 絕 異, 眼 目 面 貌 好 死 後 得 生 第 七 梵 天 上, p. 302 復 勝 餘 天 端 政 絕 好 無 比, 為 諸 天 所 敬 作 佛 形 像, 後 世 當 生 豪 富 家 其 後 無 數 劫 會 當 得 泥 洹 道 [14] 佛 雖 提 倡 世 人 造 立 佛 像, 也 說 了 造 立 佛 像 的 功 德, 但 是 佛 滅 後 的 幾 個 世 紀 裏, 卻 始 終 沒 有 出 現 佛 像 佛 教 題 材 的 雕 刻 品, 如 本 生 經 佛 傳 故 事 也 盛 行 於 當 世, 但 世 尊 的 形 像 卻 是 以 象 徵 的 符 號 來 表 示 是 故 在 西 元 後 一 世 紀 佛 像 出 現 以 前, 所 有 的 佛 教 遺 蹟 中, 或 佛 傳 遺 品 中, 幾 無 能 找 到 呈 現 臥 姿 的 佛 涅 槃 相 因 此, 前 述 毘 奈 耶 雜 事 所 載 的 迦 葉 命 行 雨 大 臣 畫 世 尊 八 相 成 道 的 化 蹟 於 妙 堂 殿 之 事, 使 人 懷 疑 世 尊 的 形 像 究 竟 是 如 何 表 現 的? 是 具 體 的 人 間 相 呢? 還 是 某 種 象 徵 的 符 號 呢? 現 存 印 度 Kasia 西 南 涅 槃 堂, 即 佛 入 滅 之 地, 安 署 有 長 二 十 尺 的 臥 佛 像, 依 其 銘 文 及 手 法 推 斷 為 五 世 紀 的 作 品 [15] 比 之 更 早 的 印 度 涅 槃 像, 以 犍 陀 羅 秣 菟 羅 貝 拉 那 斯 (Banaras) 等 地 出 土 者 為 代 表, 約 在 二 至 三 世 紀 左 右 創 作 的 茲 舉 例 如 下 :

(1) 犍 陀 羅 式 的 涅 槃 像 古 犍 陀 羅 是 以 今 巴 基 斯 坦 白 夏 瓦 (Peshawar) 為 中 心, 西 起 塔 克 拉 (Taxila), 東 到 斯 瓦 德 (Swat) 地 方, 所 出 土 的 大 理 石 佛 教 石 雕 中, 佛 傳 浮 雕 佔 有 相 當 的 數 量, 其 中 不 乏 精 美 的 涅 槃 變 相 如 出 土 於 羅 利 亞 坦 蓋 (Loriyan Tangai) 的 涅 槃 像, 為 二 三 世 紀 作 品, 現 藏 加 爾 各 答 印 度 博 物 館, 刀 法 相 當 精 細, 除 了 臥 佛 之 外, 還 包 括 了 悲 泣 痛 哭 的 人 物 二 十 餘 身 又 如 出 土 於 Takhi Behi, 現 藏 於 白 夏 瓦 博 物 館 的 佛 傳 浮 雕 ( 圖 一 ), 那 原 是 一 塊 裝 飾 在 佛 塔 或 寺 院 的 石 碑, 石 碑 的 中 央 部 分 分 成 五 格, 自 上 而 下, 最 下 格 即 是 涅 槃 像, 在 娑 羅 雙 樹 林 下, 佛 陀 右 脅 而 臥, 四 周 圍 著 傷 心 欲 絕 的 徒 眾 們 在 佛 陀 的 足 邊, 一 位 手 執 錫 杖 的 尊 者 迦 葉 尊 者, 他 並 未 趕 上 見 佛 陀 最 後 的 一 面, 而 是 聞 聲 趕 來 奔 喪 這 種 涅 槃 像 是 屬 於 佛 傳 的 一 部 分, p. 303 而 非 單 獨 的 涅 槃 像 又 見 另 一 原 為 Guides Mess,Mardan 舊 藏, 現 藏 白 夏 瓦 博 物 館 的 涅 槃 石 雕 ( 圖 二 ), 二 世 紀 左 右 之 作 品, 長 三 十 三 公 分, 寬 二 十 七 公 分, 灰 色 片 岩, 畫 面 周 圍 稍 有 破 損, 但 重 要 人 物 仍 清 晰 可 見 石 雕 中 佛 陀 雙 足 合 併, 右 脅 側 身 而 臥, 右 端 的 枕 邊 有 一 位 左 手 持 金 剛 杵, 右 手 當 頭 ( 大 半 破 損 ) 哀 悼 的 弟 子, 應 是 執 金 剛 神 右 端 足 邊 依 前 例 推 斷 是 大 迦 葉 尊 者 世 尊 的 床 沿 之 前 尚 有 三 位 悲 泣 的 佛 弟 子, 最 左 端 者 想 是

圖 一 犍 陀 羅 式 佛 傳 浮 雕 二 三 世 紀 圖 二 犍 陀 羅 式 涅 槃 石 雕 白 夏 瓦 博 物 館 藏 p. 304

長 年 追 隨 佛 陀 的 阿 難 尊 者 另 外 在 寢 具 兩 側 後 方 刻 娑 羅 雙 樹 林, 樹 林 間 尚 有 女 神 ( 大 半 破 損 ) 世 尊 背 後 尚 有 五 人, 舉 手 抱 頭, 悲 痛 萬 分 [16] 這 種 舉 手 抱 頭 的 佛 弟 子 造 形 是 犍 陀 羅 式 涅 槃 像 中 最 常 見 的 姿 態, 很 具 有 地 方 特 色 以 上 這 些 石 雕 均 帶 著 濃 厚 的 希 腊 羅 馬 作 風, 人 物 寫 實, 衣 紋 厚 重, 表 現 了 貴 霜 王 朝 的 宮 庭 景 象 (2) 秣 菟 羅 出 土 的 佛 傳 圖 和 犍 陀 羅 作 風 相 對 的 秣 菟 羅 式 樣, 是 以 中 印 度 出 產 的 紅 砂 岩 材 料 為 主, 石 雕 作 風 粗 獷 雄 偉, 呈 現 印 度 人 的 面 貌, 衣 紋 薄 而 貼 身, 表 現 肉 體 的 實 感, 早 期 風 格 樸 拙, 佛 傳 圖 浮 雕 是 常 見 的 題 材 茲 舉 現 藏 於 秣 菟 羅 博 物 館 的 一 件 佛 傳 圖 浮 雕 ( 圖 三 ) 長 一 七 公 分, 寬 六 八 公 分, 厚 一 五 公 分 二 三 世 紀 貴 霜 王 朝 的 作 品 此 石 板 浮 雕, 外 緣 有 框, 框 內 自 右 至 左, 分 別 雕 了 佛 誕 圖 七 步 行 降 魔 成 道 兜 率 天 說 法 三 道 寶 梯 而 降 舍 衛 城 神 變 以 及 涅 槃 示 寂 圖 三 秣 菟 羅 式 佛 傳 浮 雕 二 ~ 三 世 紀 在 涅 槃 示 寂 的 場 面 中, 刻 著 兩 棵 大 樹 為 背 景, 以 表 示 娑 羅 雙 樹 之 間, 世 尊 著

通 肩 式 的 服 裝, p. 305 雙 足 合 併, 頭 枕 右 手 側 身 而 臥 於 床 榻 之 上, 背 後 有 三 位 弟 子, 舉 拳 抱 頭 作 痛 苦 狀, 表 情 十 分 傳 神, 床 榻 之 前 亦 有 數 位 弟 子, 可 惜 均 已 破 損 [17] (3) 鹿 野 苑 出 土 的 佛 傳 石 雕 印 度 雕 刻 藝 術 發 展 到 了 四 五 世 紀 的 笈 多 王 朝, 刀 法 臻 於 成 熟, 造 形 趨 於 唯 美, 尤 其 佛 像 雕 刻 注 重 內 在 精 神 的 表 現, 是 印 度 美 術 史 上 輝 煌 的 時 代 圖 四 鹿 野 苑 出 土 的 四 相 成 道 石 雕 五 世 紀

圖 五 鹿 野 苑 出 土 的 八 相 成 道 石 雕 中 最 上 端, 右 為 涅 槃 像 p. 306 此 期 涅 槃 變 相 的 創 作, 有 仍 因 襲 前 代 的 形 式, 屬 於 佛 傳 故 事 的 一 部 分, 也 有 獨 立 雕 刻 者 例 如 鹿 野 苑 出 土 的 佛 傳 石 雕 ( 圖 四 ), 是 雕 刻 釋 迦 四 相 成 道 的 故 事, 石 雕 分 成 四 格, 自 下 而 上, 分 別 是 誕 生 成 道 轉 法 輪 涅 槃 等 涅 槃 像 位 於 最 上 端, 所 佔 位 置 不 多, 世 尊 作 橫 臥 狀, 其 足 端 及 頭 部, 各 有 一 位 弟 子 [18] 又 如 另 一 同 為 鹿 野 苑 出 土 的 八 相 成 道 石 雕 ( 圖 五 ), 分 成 八 格, 右 上 角 的 一 格 即 為 涅 槃 像, 世 尊 身 前 是 三 位 弟 子, 或 坐 或 跪 於 榻 下, 世 尊 身 後 也 有 四 位 半 身 弟 子, 作 舉 頭 痛 苦 狀, 其 中 二 人 已 破 損 [19] 此 二 件 石 雕 均 為 五 世 紀 時 代 所 作, 人 物 已 幾 近 圓 雕, 是 笈 多 時 代 的 代 表 作 品 (4) 阿 姜 塔 (Ajanta) 的 涅 槃 變 相 阿 姜 塔 石 窟 [20] 第 二 十 六 窟, 是 七 世 紀 所 建 造 的 支 提 窟, 其 內 壁 雕 了 一 長 達 七. 二 公 尺 作 橫 臥 式 的 涅 槃 佛 像 世 尊 容 顏 安 祥 作 冥 目 狀, 右 脅 倚 榻, 右 手 支 頭, 以 枕 頭 枕 住 全 身 雕 法 相 當 圓 熟, 那 是 繼 承 了 笈 多 式 樣 鹿 野 苑 派 風 格 的 影 響 入 般 涅 槃 的 世 尊 仍 充 滿 了 慈 悲 圓 滿, 深 深 的 使 觀 者 動 容 手 腕 與 胸 部 之 間 有 薄 薄 的 納 衣, 其 衣 紋 線 條 流 麗, 床 上 更 以 薄 布 覆 蓋, 增 加 美 的 效 果 世 尊 身 前 以 浮 雕 刻 了 國 王 大 臣 等 十 六 人, 佛 足 邊 弟 子 一 人, 空 中 則 有 天 人 十 三 人, 或 跪 或 立, 或 捧 食 物 或 捧 蓮 花 以 供 養 之, 刀 筆 十 分 精 細 ( 圖 六 )

五 西 域 佛 教 石 窟 的 涅 槃 變 相 涅 槃 變 相 既 屬 佛 傳 藝 術 之 一, 那 么 隨 著 佛 教 的 北 傳, 在 二 三 世 紀 之 際, 佛 傳 故 事 流 傳 的 中 亞 西 域 一 帶, 也 就 是 絲 路 的 沿 線 之 間, 必 製 作 著 不 少 的 涅 槃 變 相 例 如 位 於 中 亞 內 陸 國 阿 富 汗 的 Bamiyan 地 方, 古 稱 梵 衍 那, 是 一 個 佛 教 興 盛 的 國 家, p. 307 初 唐 時 代 的 玄 奘 大 師 西 遊 路 過 此 地, 尚 見 到 巨 大 的 涅 槃 像 城 東 二 三 里 伽 藍 中 有 佛 入 涅 槃 臥 像, 長 千 餘 尺, 其 王 每 此 設 無 遮 大 會, 上 自 妻 子 下 至 國 珍, 府 庫 既 傾 復 以 身 施, 群 官 僚 佐 就 僧 酬 贖, 若 此 者 以 為 所 務 矣 [21] 今 日 Bamiyan 地 方 雖 未 見 有 巨 大 臥 佛 遺 蹟 的 報 導, 但 橫 亙 長 達 一 公 里, 東 西 聳 立 著 二 大 佛 立 像, 其 間 發 堀 了 八 百 個 石 窟, 內 有 佛 堂 講 堂 僧 房 之 設 如 此 規 模 巨 大 的 石 窟 群 是 不 可 能 少 了 涅 槃 變 相 之 製 作 的 [22] 圖 六 阿 姜 塔 第 二 十 六 窟 涅 槃 變 相 頭 部 七 世 紀 從 阿 富 汗 沿 著 古 絲 路 向 北 進 入 今 日 的 新 疆, 新 疆 古 稱 西 域, 位 於 天 山 南 麓, 塔 里 木 盆 地 南 北 兩 側 的 綠 州 城 市 中, 可 以 找 到 相 當 豐 富 的 佛 教 遺 蹟, 這 些 遺 蹟 不 僅 反 映 當 時 佛 教 的 流 布, 也 代 表 著 商 業 的 繁 榮 和 東 西 文 明 的 交 流 的 盛 況

在 這 些 綠 州 城 市 中, 以 庫 車 和 吐 魯 番 二 大 據 點, 最 為 世 人 矚 目, 因 境 內 所 遺 留 的 佛 教 古 蹟 和 石 窟 藝 術, 豐 富 而 多 彩, 涅 槃 變 相 更 是 常 見 的 題 材 茲 簡 述 如 下 : 庫 車, 古 稱 龜 茲, 位 於 天 山 南 麓, 境 內 有 號 誇 西 域 第 一 石 窟 寺 赫 色 爾 (Kizil) 石 窟, 或 稱 克 孜 爾 千 佛 洞, 石 窟 群 背 倚 崖 壁, 下 臨 渭 干 河 至 今 已 編 號 的 石 窟 計 有 二 百 三 十 六 個 [23], 東 西 綿 延 二 公 里, 共 分 三 群, p. 308 年 代 從 四 世 紀 至 八 九 世 紀 之 間 壁 畫 多 為 佛 教 主 題, 有 說 法 圖 佛 傳 圖 涅 槃 圖 等, 其 中 有 不 少 被 德 國 考 古 隊 劫 取 到 柏 林 者, 佛 涅 槃 荼 毘 圖, 便 是 其 中 一 幅 ( 圖 七 )[24] 圖 七 新 疆 克 孜 爾 千 佛 洞 壁 畫 佛 涅 槃 荼 毘 圖 這 幅 佛 涅 槃 荼 毘 圖 原 位 於 摩 耶 洞, 據 傳 出 自 庫 車 居 民 吐 火 羅 人 手 筆, 畫 風 有 濃 厚 的 西 域 色 彩 右 脅 而 臥 的 世 尊 已 然 涅 槃, 弟 子 們 置 之 入 棺, 並 舉 火 荼 毘, 熊 熊 的 火 焰 在 棺 蓋 上 燃 燒 起 來, 圍 在 四 周 的 菩 薩 天 人 比 丘 等, 或 坐 或 跪 或 舉 手 或 合 十 的 十 分 哀 痛 畫 中 有 很 精 細 的 線 條 用 筆, 及 暈 染 的 手 法 吐 魯 番, 古 稱 高 昌 國, 第 五 世 紀 以 後, 曾 被 北 涼 李 唐 回 紇 統 治 過 佛 教 遺 蹟 中 以 柏 子 克 里 克 石 窟 (Bezeklik Caves) 為 最 具 規 模 石 窟 計 有 五 十 七 窟, 壁 畫 主 題 多 為 誓 願 圖 淨 土 變 法 華 變 藥 師 變 地 獄 變 涅 槃 變 等, 年 代 以 七 世 紀 九 世 紀 十 世 紀 者 為 多 其 畫 風 融 合 了 印 度 西 亞 中 亞 大 唐 的 風 格, 更 呈 現 了 維 吾 爾 族 摩 尼 教 徒 景 教 徒 等 的 特 殊 風 貌 [25]

吐 魯 番 地 方 到 了 明 代, 佛 教 依 然 興 盛, 且 還 保 留 了 長 十 六 丈 的 涅 槃 臥 佛, 在 古 秀 竹 籟 李 日 華 所 著 的 六 研 齋 筆 記 卷 二 西 域 僧 鎻 喃 嚷 結 傳 中, 便 記 載 了 古 高 昌 國 的 景 象 p. 309 [26] 十 九 世 紀 以 後, 德 國 的 考 古 隊 格 林 維 德 (Albert Grunwedel 一 八 五 六 一 九 三 五 ) 與 勒 科 庫 (Albert Von Le Coq 一 八 六 一 九 三 ), 以 及 匈 牙 利 後 裔 英 籍 的 斯 坦 因 (M. A. Stein 一 八 六 二 一 九 四 三 ) 等 先 後 均 曾 在 此 調 查 過, 且 運 走 了 無 數 珍 貴 的 石 窟 壁 畫 其 中 現 藏 印 度 新 德 里 國 立 博 物 館 的 涅 槃 圖 殘 片 ( 圖 八 ), 就 是 一 例 [27] 圖 八 新 疆 柏 子 克 里 克 石 窟 壁 畫 殘 片 : 諸 天 部 眾 及 各 國 奔 喪 者 八 世 紀 現 藏 印 度 新 德 里 博 物 館 涅 槃 圖 殘 片, 出 於 第 十 一 窟, 長 九 十 三 公 分 佛 陀 部 分 已 缺 失, 圖 中 僅 見 悲 傷 歎 息 的 諸 天 部 眾 以 及 來 自 各 國 的 奔 喪 者, 如 戴 阿 拉 伯 傳 統 頭 巾 的 阿 拉 伯 人 戴 冠 帽 的 漢 人 纏 白 頭 巾 的 印 度 人 戴 波 斯 帽 的 波 斯 人 等 等, 各 色 各 形 的 種 族 打 扮, 反 映 了 當 時 國 際 商 業 繁 華 的 一 面

六 孔 望 山 摩 崖 造 像 中 的 涅 槃 像 從 吐 魯 番 向 東 經 玉 門 關, 便 進 入 舉 世 聞 名 的 敦 煌 石 窟, 在 探 討 莫 高 窟 的 涅 槃 變 相 之 前, 首 先 越 向 東 海 岸, 看 看 位 於 江 蘇 連 雲 港 市 的 孔 望 山 摩 崖 造 像 中 的 涅 槃 像 依 調 查 報 告 指 出, p. 310 孔 望 山 摩 崖 造 像, 於 一 九 八 年 六 月 被 發 現 含 有 佛 教 內 容, 如 本 生 經 舍 身 飼 虎 圖, 佛 傳 中 的 涅 槃 圖, 以 及 佛 像 力 士 像 大 眾 等, 經 再 調 查 及 測 繪 後, 編 號 成 一 五 個 圖 像, 分 成 十 八 組 [28], 其 中 涅 槃 像 被 編 為 第 二 組, 地 位 最 突 出 : 在 孔 望 山 摩 崖 造 像 中, 占 突 出 地 位 者 為 佛 涅 槃 圖 當 時 的 造 像 者 利 用 兩 塊 陡 立 的 斷 崖, 雕 刻 出 一 簇 人 群, 正 中 的 肉 紅 色 石 上 一 人 橫 臥, 上 面 圍 繞 著 多 人, 這 種 情 景 便 是 佛 涅 槃 圖 [29] 二 組 (X4-X60)( 圖 九 ) 在 造 像 群 近 中 部 位, 畫 面 東 西 長 四 六 公 分, 西 高 二 三 公 分, 東 高 一 四 厘 米, 其 有 五 十 七 個 圖 像 X21 居 中 心, 是 借 用 一 塊 肉 紅 色 山 石 的 自 然 形 狀 作 成 的 高 浮 雕 半 身 側 臥 像 像 面 圓 長, 頭 有 高 肉 髻, 著 圓 領 衣, 身 下 有 榻 或 氈 罽 類 物, 右 手 支 頤, 仰 面 而 臥, 面 前 有 燈 碗 兩 個 其 餘 圖 像 以 陽 線 刻 和 淺 浮 雕 為 造 型 手 段, 分 層 逐 段 地 刻 在 臥 像 周 圍 的 青 灰 色 岩 壁 上 這 些 圖 像 臉 形 方 圓, 有 男 有 女, 有 老 有 少, 穿 圓 領 衣 有 的 戴 冠, 冠 有 平 頂 銳 頂 圓 頂 之 別 ; 有 的 梳 髻, 髻 有 單 雙 之 分 ; 有 的 以 花 束 髮 ; 有 的 則 為 光 頭 群 像 都 面 向 居 中 臥 像, 流 露 出 悲 憾 哀 痛 的 神 情 [30]

圖 九 孔 望 山 摩 崖 造 像 佛 涅 槃 圖 從 這 些 報 告 可 知 此 涅 槃 像 是 以 高 浮 雕 手 法 刻 成 半 身 臥 佛 像, 舉 哀 的 弟 子 群, 則 以 陽 線 刻 淺 浮 雕 的 手 法, 刻 成 男 女 老 少, 各 種 裝 飾 不 同 的 人 物 造 形 俞 偉 超 信 立 祥 則 更 舉 出 四 種 雕 刻 手 法 來 證 明 孔 望 山 摩 崖 和 東 漢 石 刻 相 通 之 處 [31] 尤 其 涅 槃 像 所 使 用 的 高 浮 雕 手 法, 和 山 東 安 邱 董 家 莊 畫 像 石 墓 雕 刻, p. 311 使 所 用 的 高 浮 雕 技 法, 刻 門 楣 上 的 臥 鹿 和 各 石 柱 上 的 人 物 伏 虎 蹲 熊 等, 是 十 分 類 似 的 [32] 而 閻 文 儒 氏 更 舉 出 一 些 東 漢 時 佛 教 流 傳 的 例 證, 而 認 為 孔 望 山 佛 教 遺 蹟 創 於 東 漢 決 非 偶 然, 而 孔 望 山 之 造 像, 其 造 型 風 格 技 法 似 漢 畫 像 石, 更 可 證 非 後 期 之 物 [33] 也 有 學 者 持 懷 疑 的 態 度, 認 為 年 代 應 延 後 為 三 國 西 晉 時 代 較 為 合 理, 這 是 比 較 保 守 的 看 法 而 事 實 上, 孔 望 摩 崖 造 像 並 非 中 國 唯 一 的 東 漢 佛 教 造 像, 例 如 四 川 樂 山 麻 浩 崖 崖 墓 畫 像 有 二 世 紀 的 坐 佛 像, 山 東 沂 南 石 槨 墓 也 發 現 有 佛 教 特 徵 的 神 仙 像, 為 漢 末 二 世 紀 時 所 造 [34] 不 過 就 涅 槃 像 而 言, 孔 望 山 摩 崖 造 像 應 是 中 國 最 早 的 臥 佛 像 了 孔 望 山 摩 崖 的 最 大 特 色 在 於 技 法 上, 以 漢 末 的 刀 法 表 現 之 風 格 上, 從 圍 繞 著 佛 四 周 的 弟 子 徒 眾 穿 著 上, 有 的 戴 著 各 式 的 冠, 有 的 梳 著 各 樣 的 髮 髻, 有 的 又 是 光 頭, 衣 服 則 是 圓 領 衣, 臥 佛 前 有 燈 碗 兩 個, 這 正 反 映 著 東 漢 時 代 的 佛 教, 是 揉 雜 了 若 干 黃 老 神 仙 的 成 分 在 內 的 佛 教 風 貌

七 莫 高 窟 及 河 西 走 廊 等 石 窟 的 北 朝 涅 槃 像 沿 著 絲 路 自 西 而 東, 進 入 甘 肅 的 河 西 走 廊, 第 一 站 便 是 敦 煌, 敦 煌 莫 高 窟 全 長 一 六 一 八 公 尺, 現 存 的 洞 窟 四 百 九 十 二 個, 壁 畫 面 積 四 萬 五 千 餘 平 方 公 尺, 塑 像 兩 千 餘 身, 唐 宋 窟 檐 木 構 建 築 五 座, 是 世 界 上 現 存 最 大 的 古 代 佛 教 藝 術 寶 庫 創 作 的 時 間 最 早 起 於 第 四 世 紀 的 十 六 國 時 代 ( 現 存 最 早 的 洞 窟 為 北 涼 時 代 的 二 七 五 窟 ), 最 晚 至 十 三 世 紀 的 元 代, 前 後 連 接 十 個 朝 代, 時 間 長 達 千 年 之 久 [35] 莫 高 窟 的 佛 教 藝 術 題 材, 在 北 朝 以 前, 大 致 仍 因 襲 西 域 地 方 的 本 生 經 佛 傳 故 事 說 法 圖 賢 劫 千 佛 等, 涅 槃 變 仍 為 流 行 題 材 之 一 p. 312 隋 唐 以 後 雖 趨 於 大 幅 佛 經 變 相 的 繪 作, 但 涅 槃 變 的 製 作 仍 不 少 衰, 只 是 畫 風 卻 大 異 其 趣, 北 朝 時 較 矚 目 的 涅 槃 變, 如 八 九 窟 西 魏 窟 四 二 八 窟 北 周 窟 等 均 有 涅 槃 變 壁 畫, 茲 先 介 紹 北 周 的 涅 槃 變, 隋 唐 時 代 的 代 表 下 節 述 莫 高 窟 第 四 二 八 窟 北 周 涅 槃 變 相 壁 畫 ( 圖 十 ) 這 是 敦 煌 壁 畫 中 保 存 最 好 的 最 早 的 涅 槃 變 相 佛 橫 臥 於 床 上, 頭 部 枕 枕 頭, 雙 手 橫 置, 異 於 一 般 涅 槃 像 所 表 現 的 右 脅 而 臥, 赤 足 雙 疊 人 物 面 容 四 肢 用 筆 粗 厚, 先 畫 輪 廓, 再 向 內 暈 染, 設 色 對 比 強 烈, 人 物 的 面 貌 上, 因 眼 鼻 原 有 線 描 褪 色, 使 得 白 色 亮 光 變 得 十 分 顯 著, 有 如 一 個 個 白 色 的 小 字, 如 此 對 於 舉 哀 的 弟 子 們, 更 加 強 其 表 現 內 心 悲 痛 的 效 果 佛 所 著 衣 紋 因 襲 了 印 度 笈 多 式 樣, 身 上 輪 光 是 六 世 紀 流 行 的 畫 風 [36]

圖 十 莫 高 窟 四 二 八 窟 北 周 涅 槃 變 相 由 敦 煌 沿 河 西 走 廊 東 行, 在 甘 肅 省 境 內, 尚 有 不 少 佛 教 石 窟, 如 酒 泉 的 文 殊 山 張 掖 的 馬 諦 寺 武 威 的 天 梯 山 永 靖 的 炳 靈 寺 天 水 的 麥 積 山 等 等, 這 些 大 多 是 開 鑿 於 十 六 國 時 代 的 晚 期, 約 五 世 紀 前 後 的 窟 院, 後 經 北 朝 隋 唐 依 然 繼 續 經 營 p. 313 涅 槃 變 在 這 些 石 窟 中 也 是 常 見 的 題 材, 如 依 張 寶 璽 所 述 的 炳 靈 寺 石 窟 [37] 所 載 : 十 六 窟 中 有 長 達 八 公 尺 的 泥 塑 涅 槃 像, 面 部 瘦 削, 軀 體 細 長, 著 通 肩 大 衣, 右 手 枕 頭 下, 側 身 而 臥, 係 北 魏 原 塑 經 後 代 重 修, 風 格 與 第 一 二 八 窟 中 北 魏 涅 槃 像 近 似 又 據 圖 版 目 錄 八 六, 題 為 涅 槃 及 供 養 人, 文 曰 : 第 一 七 二 窟, 俗 稱 天 橋 北 洞, 為 天 然 形 成 的 洞 穴, 正 中 建 木 閣, 內 塑 佛 菩 薩 三 舖 木 閣 內 外 都 經 過 移 畫, 閣 外 門 楣 上 部 繪 涅 槃 圖, 左 右 兩 側 繪 供 養 人 這 些 壁 畫 大 約 繪 於 明 代, 然 而 閣 內 塑 像 時 代 較 早 可 知 至 少 第 一 六 窟 一 二 八 窟 一 七 二 窟 等 都 有 涅 槃 變

又 如 天 水 麥 積 山 的 第 一 窟 涅 槃 窟, 依 麥 積 山 石 窟 一 書 [38] 所 載 : 崖 閣 內 涅 槃 佛 一 軀, 身 長 五 七 公 尺, 適 可 容 於 閣 內 佛 像 是 魏 塑, 雖 經 明 代 彩 繪, 原 型 並 未 大 改 佛 像 後 立 十 弟 子, 撫 佛 作 悲 苦 愴 號 狀, 或 神 情 木 然, 也 經 明 代 修 飾, 其 有 表 情 者, 當 認 為 未 盡 失 其 原 形 在 十 弟 子 後, 佛 足 側, 塑 有 供 養 人 一 軀, 著 明 代 官 服, 與 弟 子 軀 形 相 等, 未 知 是 何 人? 無 記 錄 可 考 ( 圖 十 一 ) 圖 十 一 天 水 麥 積 山 第 一 窟 涅 槃 像 魏 塑 明 修 p. 314 從 圖 片 上 看 來 世 尊 的 臥 像, 較 接 近 北 魏 的 塑 像, 但 十 弟 子 的 造 形 及 服 飾, 則 幾 近 明 代 所 塑, 至 於 供 養 人 著 明 代 官 服, 更 應 屬 明 塑, 亦 可 視 為 佛 弟 子 之 一 歷 來 涅 槃 變 相 中 的 佛 弟 子 部 分, 一 直 都 是 最 能 發 揮 創 作 想 像 力, 能 顯 示 時 代 與 地 域 風 格, 表 現 最 突 出 的 部 分 在 壁 畫 方 面, 第 二 六 窟 的 頂 壁 正 面 畫 說 法 涅 槃, 畫 面 上 有 個 別 形 象, 僅 粗 鉤 輪 廓, 雖 未 彩 畫 完 工, 但 極 生 動, 有 隋 代 作 風 [39] 而 從 二 七 窟 正 頂 壁 畫 大 涅 槃 佛 的 輪 廓 中, 雖 看 不 清 佛 及 弟 子 的 面 貌, 但 橫 臥 於 榻 上 的 世 尊, 被 一 群 弟 子 圍 繞 著, 畫 法 似 採 用 半 鳥 瞰 式 的 透 視 法 人 物 及 雙 樹 林 的 用 筆 已 漸 脫 離 北 朝 的 樸 拙, 而 趨 向 流 利 而 寫 實 此 窟 是 北 周 所 建, 但 已 有 隋 風 八 莫 高 窟 及 京 洛 等 地 的 隋 唐 涅 槃 變

佛 傳 故 事 的 製 作, 演 變 到 了 隋 唐 時 代, 雖 不 若 大 幅 的 說 法 圖 大 乘 經 變 圖 那 么 盛 行, 但 是 規 模 較 大 的 寺 院, 涅 槃 變 相 仍 是 少 不 了 的 題 材 尤 其 隋 唐 時 代 是 中 國 佛 教 的 全 盛 期, 整 個 社 會 上 下, 均 彌 漫 著 對 佛 教 的 崇 敬 風 氣, 因 此 各 地 也 常 發 生 舍 利 感 應 的 事 蹟, 而 化 現 涅 槃 佛 像 更 是 時 有 發 生, 如 據 廣 弘 明 集 所 載, 隋 仁 壽 年 間, 陝 州 發 生 舍 利 感 應 之 事, 謂 娑 羅 樹 下 化 現 一 臥 佛 三 菩 薩 一 神 尼 云 云 [40] 事 雖 無 可 考, 卻 可 看 出 涅 槃 像 在 隋 代 的 信 仰 及 流 行 而 京 洛 一 帶 的 寺 院 中, 也 經 常 有 大 畫 家 前 往 從 事 畫 壁, 其 中 涅 槃 變 也 是 常 見 的 題 材 之 一, 依 張 彥 遠 記 兩 京 外 州 寺 觀 畫 壁 中, 也 提 及 長 安 寶 剎 佛 殿 南, 有 楊 契 丹 畫 涅 槃 變 相 等 安 國 寺 大 佛 殿 東 北, 有 楊 廷 光 畫 的 涅 槃 變 褒 義 寺 佛 殿 西 壁 有 盧 稜 迦 畫 的 涅 槃 變 [41] 其 中 除 了 楊 契 丹 是 隋 代 大 畫 家, 官 至 上 儀 同 外, 楊 廷 光 盧 稜 迦 等 均 是 盛 唐 時 的 名 畫 家, 對 畫 壇 影 響 很 大 p. 315 可 惜 這 些 名 家 筆 下 的 涅 槃 像, 在 會 昌 五 年 ( 八 四 五 年 ) 的 法 難 中, 已 隨 著 寺 院 而 全 遭 毀 滅, 無 一 倖 存, 今 日 不 但 無 從 瞻 仰 畫 跡, 而 涅 槃 變 相 的 風 格 造 形, 更 因 文 獻 不 載 而 無 從 得 知 又 日 本 求 法 僧 圓 仁 於 唐 開 成 五 年 ( 八 四 年 ), 曾 參 拜 山 西 五 台 山 大 花 嚴 寺 涅 槃 堂, 他 見 到 了 堂 內 的 涅 槃 像, 他 說 : 入 涅 槃 道 場, 禮 拜 涅 槃 相, 於 雙 樹 林 下, 右 脅 而 臥, 一 丈 六 尺 之 容, 摩 耶 悶 絕 倒 地 之 像, 四 王 八 部 龍 神, 及 諸 聖 眾, 或 舉 手 悲 哭 之 形, 或 閉 目 觀 念 之 貌, 盡 經 所 說 之 事 [42] 這 尊 大 花 嚴 寺 的 涅 槃 像, 今 雖 也 無 存, 但 卻 由 圓 仁 的 描 述 而 知 其 大 概 的 形 貌 在 今 存 唐 代 的 涅 槃 像, 佛 弟 子 眾 作 舉 手 悲 哭 閉 目 觀 念 之 形 像 者, 倒 是 常 見 但 摩 耶 悶 絕 倒 地 之 像, 卻 是 少 見 至 於 現 存 的 隋 唐 時 代 的 涅 槃 佛, 還 是 以 敦 煌 莫 高 窟 為 代 表, 莫 高 窟 中 第 二 九 五 窟 隋 代 窟 一 三 四 窟 初 唐 窟 四 六 窟 盛 唐 窟 一 四 八 窟 中 唐 窟 一 五 八 窟 中 唐 窟 二 八 七 窟 晚 唐 窟 等, 均 有 涅 槃 佛 的 壁 畫 或 塑 像,[43] 茲 舉 例 述 之 如 下 : (1) 高 窟 二 九 五 窟 隋 代 涅 槃 變 ( 圖 十 二 ) 此 圖 在 人 物 動 態 表 情 的 具 體 刻 劃 上, 比 北 周 時 期 更 前 進 一 步, 色 彩 更 加 豐 富 橫 臥 的 世 尊 四 周, 圍 繞 著 佛 弟 子 們, 有 的 搥 胸 有 的 打 頭, 其 悲 痛 的 動 作 十 分 生 動, 只 是 遺 憾, 畫 中 這 些 佛 弟 子, 以 及 佛 本 身 的 面 容, 所 用 顏 料 都 因 經 過 了 千 年 而 氧 化 呈 黑 色, 無 法 看 出 原 作 所 勾 勒 的 表 情 不 過 佛 前 的 供 饌 仍 清 晰 可 見, 跪 在 佛 足 邊 者, 可 能 是 阿 難 尊 者, 其 右 邊 立 著 的 可 能 是 執 金 剛 神, 佛 足 之 前 尚 有 一 位 投 入 火 中, 先 佛 入 滅 的 佛 弟 子, 他 可 能 是 舍 利 弗, 因 舍 利 弗 聽 說 佛 將 涅 槃, 又 聞 大 目 犍 連 尊 者 為 執 杖 梵 志 所 害, 於 是 先 向 佛 請 辭, 而 先 涅 槃 [44] 但 據 大 乘 部 涅 槃 經 及 後 分 經 所 載, 佛 在 臨 當 涅 槃 時, 還 度 了 最 後 的 弟 子 須 跋 陀 羅, 他 因 不 忍 見 如

來 入 般 涅 槃, 而 寧 可 先 自 速 滅 須 跋 陀 羅 入 涅 槃 後, 大 眾 以 香 木 蘇 油 荼 毘 其 屍, 在 火 中 放 大 光 明 現 十 八 神 變, p. 316 荼 毘 完 後, 起 塔 供 養 [45] 因 之, 在 涅 槃 佛 足 前 焚 身 者 以 須 跋 陀 羅 更 為 合 理 圖 十 二 莫 高 窟 二 九 五 窟 隋 代 涅 槃 變 相

圖 十 三 莫 高 窟 一 五 八 窟 中 唐 佛 涅 槃 像 p. 317 (2) 莫 高 窟 一 五 八 窟 唐 代 涅 槃 變 ( 圖 十 三 ) 莫 高 窟 一 五 八 窟 涅 槃 變 相, 是 唐 代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涅 槃 佛, 全 長 五 一 公 尺, 世 尊 的 臥 姿 以 塑 像 表 示, 佛 弟 子 眾 則 以 壁 畫 表 示 之, 世 尊 的 頭 上 髮 紋 清 晰, 面 貌 圓 滿 祥 和, 雙 目 並 未 全 合, 右 頰 倚 右 掌 而 枕 之, 臥 姿 自 然, 衣 紋 起 伏 流 暢, 枕 頭 上 有 華 麗 的 裝 飾 花 紋, 表 現 了 唐 代 盛 世 時 的 豐 富 與 多 彩 哀 傷 的 佛 弟 子 眾, 均 以 繪 畫 畫 在 壁 上, 充 滿 於 南 壁 北 壁 和 西 壁 之 間, 人 物 形 像 複 雜, 姿 態 變 化 亦 多, 那 是 不 同 北 周 或 隋 代 的 作 品 南 壁 所 畫 的 菩 薩 道 行 較 高, 只 是 默 哀 而 未 失 常 態, 但 是 未 悟 道 的 弟 子 們 則 是 嚎 啕 大 哭, 不 能 自 持 北 壁 則 畫 從 各 國 各 地 前 來 奔 喪 的 徒 眾, 有 韃 靼 人 回 鶻 人 吐 魯 番 人 哈 薩 克 人 漢 人 等, 畫 中 現 出 不 同 的 膚 色, 不 同 的 服 飾, 有 的 還 以 割 耳 挖 鼻 剖 腹 等 行 動, 來 表 現 自 己 的 痛 不 欲 生 ( 圖 十 四 )

圖 十 四 莫 高 窟 一 五 八 壁 畫 涅 槃 變 一 各 國 王 子 舉 哀 圖 在 西 壁 臥 佛 的 上 方, 則 畫 了 無 數 的 飛 天, 情 趣 各 異, 有 不 少 是 手 捧 供 物, 飛 翔 於 天, 雙 目 凝 視 著 下 方, 以 對 涅 槃 佛 作 最 後 的 上 供 至 於 東 壁 南 側, 則 畫 了 六 尊 並 肩 而 坐 的 聽 法 菩 薩, 他 們 或 持 蓮 花, 或 持 供 器, 或 持 經 書, 或 雙 手 合 十, 均 神 情 恭 敬, 以 表 示 聽 佛 說 最 後 一 部 涅 槃 經 這 些 菩 薩 均 造 型 優 美, 比 例 適 中, 色 彩 豐 富, 充 分 表 現 了 盛 唐 時 代 恢 宏 博 大 的 氣 勢 [46] p. 318

九 四 川 唐 宋 摩 崖 石 刻 涅 槃 變 相 以 上 所 述 涅 槃 遺 蹟, 均 屬 北 方, 至 南 方 的 佛 教 道 場, 有 關 涅 槃 像 的 製 作, 自 南 朝 以 來, 已 有 不 少, 見 諸 文 獻 者, 如 出 三 藏 集 第 十 二 法 苑 雜 緣 原 始 集 [47] 目 錄 中 載 : 宋 明 帝 陳 太 妃 造 法 輪 寺 大 泥 像 並 宣 福 臥 像 記 又 如 高 僧 傳 記 南 齊 僧 慧 明, 曾 造 臥 佛 並 猷 公 像 [48] 至 於 現 存 的 涅 槃 變 相 遺 蹟, 除 了 南 京 栖 霞 山 舍 利 塔 基 壇 上, 有 浮 雕 涅 槃 變 相, 為 五 代 時 所 製 作 者 之 外, 其 他 規 模 較 大 者, 大 都 集 中 在 四 川, 四 川 自 東 漢 以 來, 佛 教 即 已 流 傳, 樂 山 麻 浩 崖 崖 墓 畫 家, 刻 坐 佛 像, 為 二 世 紀 作 品, 與 孔 望 山 發 現 的 東 漢 墓 線 刻, 同 為 中 國 最 早 的 佛 教 遺 蹟, 如 六 節 所 述 六 朝 隋 唐 以 來, 四 川 佛 教 更 盛, 尤 其 安 史 之 亂 玄 宗 入 蜀, 很 多 藝 人 畫 家 也 隨 之 赴 成 都, 從 事 繪 作, 宗 教 藝 事 一 時 稱 盛 今 存 四 川 境 內 的 石 窟 遺 蹟, 其 數 量 之 多, 已 冠 於 長 江 流 域 各 省 在 所 有 的 佛 教 遺 蹟 中, 最 令 人 矚 目 者, 莫 過 於 民 國 七 十 年 七 十 一 年 先 後 在 安 岳 所 發 現 的 兩 尊 佛 涅 槃 大 巨 像 其 七 十 一 年 所 發 現 的 這 尊 佛 涅 槃 石 像 ( 圖 十 五 ), 全 長 二 十 三 公 尺, 頭 部 長 達 三 公 尺, 佛 全 身 側 臥 於 一 塊 高 約 二 十 公 尺 的 巨 大 砂 岩 之 上 大 佛 頭 部 雕 刻 精 細, 螺 旋 形 的 髮 髻, 大 耳 上 垂 掛 著 一 對 綻 花 耳 環, 枕 著 一 個 綻 花 方 形 石 枕 其 身 上 著 覆 蓋 兩 肩 的 僧 衣, 但 袒 露 前 胸, 不 作 右 脅 而 臥, 也 不 枕 右 手, 而 是 雙 手 直 直 下 垂, 右 手 直 伸 至 大 腿, 此 種 臥 姿 異 於 一 般 涅 槃 像, 卻 和 莫 高 窟 的 四 二 八 窟 北 周 壁 畫 有 點 類 似 衣 紋 的 走 向 及 耳 飾 的 垂 向 均 向 橫, 此 雖 違 背 常 情, 不 過 就 佛 容 的 端 正, 微 開 的 雙 眸 看 來, 仍 是 十 分 莊 嚴 p. 319 臥 佛 腰 前, 坐 著 佛 弟 子 阿 難 尊 者, 面 向 內 微 躬 著 身 子, 俯 視 大 佛, 像 是 在 切 脈 的 樣 子 大 佛 雙 腳 旁 立 著 一 尊 三 公 尺 高 的 護 法 神 像, 圓 睜 怒 目, 緊 握 雙 拳, 胳 膊 和 胸 腹 肌 肉 突 起, 和 唐 代 龍 門 石 窟 的 力 士 像, 造 形 十 分 類 似, 此 應 是 涅 槃 經 所 稱 的 執 金 剛 神 大 佛 上 方, 精 刻 大 小 不 一 的 二 十 三 尊 群 像, 這 是 佛 弟 子 們 正 在 聆 聽 佛 陀 最 後 的 說 法, 神 情 嚴 肅 這 又 異 於 他 處 所 刻 佛 弟 子, 沒 有 刻 意 誇 張 其 悲 痛 的 姿 態 大 佛 頭 部 右 邊 岩 石 上, 可 以 依 稀 看 到 開 元 兩 字, 可 知 此 涅 槃 佛 像, 至 少 刻 於 開 元 ( 七 一 三 七 四 一 年 ) 年 間

圖 十 五 四 川 安 岳 唐 代 佛 涅 槃 石 像 以 全 身 石 刻 的 涅 槃 佛 而 言, 安 岳 的 這 尊 臥 佛 是 全 國 最 大 的 了 但 是 就 半 身 或 全 長 而 言, 最 大 的 摩 崖 石 刻 臥 佛 則 當 屬 大 足 寶 頂 山 的 涅 槃 聖 像 了 大 足 寶 頂 山 佛 教 石 窟, 是 中 國 佛 教 石 窟 藝 術 的 壓 軸 戲, 規 模 弘 大, 設 計 周 密, 雕 像 精 彩, 又 富 地 方 特 色 其 寶 頂 山 第 十 一 號 摩 崖, 便 刻 有 長 達 三 十 一 公 尺, 高 七 六 公 尺 的 佛 涅 槃 半 身 巨 像 ( 圖 十 六 ) 這 南 宋 時 代 的 作 品 p. 320

圖 十 六 四 川 大 足 寶 頂 山 宋 雕 佛 涅 槃 石 像 這 尊 半 身 臥 佛, 作 右 脅 而 臥, 佛 容 莊 嚴, 額 上 白 毫 巨 大, 雙 眼 半 睜, 頭 上 螺 髮, 前 胸 敞 開, 右 手 貼 身, 手 掌 及 於 腰 下 大 佛 前 有 佛 弟 子 菩 薩 及 諸 天 帝 釋 半 身 像 十 餘 身, 腰 前 有 力 士 四 身, 右 手 上 方 則 刻 有 天 女 九 身 佛 弟 子 中 為 首 者 為 比 丘, 高 一 五 公 分, 位 於 佛 眼 旁, 其 次 為 頭 戴 方 帽 者, 當 係 優 婆 塞 優 婆 夷 或 為 諸 王 眷 屬, 手 上 端 壺 以 供 養 再 其 次 為 菩 薩, 花 冠 瓔 珞 嚴 飾 之, 冠 中 有 化 佛 再 其 次 天 王 釋 提 桓 因 及 力 士 像 大 佛 腰 部 之 上 的 天 女 九 身, 是 相 當 特 出 的 造 形, 這 些 天 女 立 在 雲 端, 身 高 均 一 六 公 分, 頭 戴 花 冠, 身 著 曳 地 長 裙, 手 捧 諸 供 物, 姿 態 妍 麗 依 大 般 涅 槃 經 所 載 : 爾 時 復 有 八 恒 河 沙 諸 天 女 等, 其 名 為 廣 目 天 女, 而 為 上 首, 作 如 是 言, 汝 等 諸 姊, 諦 觀 諦 觀, 是 諸 人 眾 所 設 種 種 上 妙 供 具, 欲 供 如 來 及 比 丘 僧, 我 等 亦 當 如 是 嚴 設 微 妙 供 具 供 養 如 來, 如 來 受 已, 當 入 涅 槃 寶 頂 山 的 涅 槃 像, 和 安 岳 的 涅 槃 像 同 樣 的 是 表 現 佛 將 入 涅 槃, 和 弟 子 們 作 最 後 的 教 誨, 是 故 弟 子 們 只 是 神 情 嚴 肅, 並 沒 有 嚎 啕 大 哭, 或 搥 胸 擊 胸 痛 苦 的 表 情, 這 是 與 北 方 敦 煌 等 地 方 的 涅 槃 像, 最 不 一 樣 之 處 p. 321

而 寶 頂 和 安 岳 的 大 佛 都 是 摩 崖 石 刻, 佛 容 都 現 方 形, 予 人 以 樸 拙 而 堅 硬 之 感, 和 嘉 定 大 佛, 也 有 類 似 之 處, 這 是 四 川 地 理 環 境 的 表 現 不 過 寶 頂 山 晚 安 岳 約 四 百 年, 人 物 刻 劃 較 細 緻, 面 貌 較 瘦 長, 趨 向 於 宋 代 的 審 美 觀 大 佛 及 佛 弟 子 均 只 作 半 身, 這 又 是 另 一 特 色 [49] 十 結 論 以 上 所 述, 為 自 印 度 至 中 國 歷 朝 之 中, 重 要 的 涅 槃 像 例 證 從 這 些 例 證 中, 可 以 看 出 同 樣 的 佛 陀 入 滅 景 象, 卻 表 現 出 在 時 間 上 地 域 上, 絕 大 的 差 距 同 樣 是 印 度 的 涅 槃 像, 在 犍 陀 羅 式 樣, 卻 是 希 腊 化 了 的 人 物 面 孔 大 月 氏 族 的 遊 牧 打 扮 貴 霜 王 朝 的 宮 廷 裝 飾 同 樣 的 時 間 在 秣 菟 羅 的 涅 槃 像 卻 表 現 出 中 印 度 人 的 粗 獷 和 豪 邁 至 於 笈 多 王 朝 所 創 作 的 涅 槃 像, 卻 在 薄 衣 貼 身, 表 現 肉 體 的 勻 稱 美 之 外, 配 上 了 安 詳 冥 思 智 慧 圓 滿 的 五 官, 使 人 覺 得 這 樣 的 佛 陀 只 是 暫 時 沉 沉 睡 去 而 已, 他 並 未 離 開 人 間, 他 隨 時 會 再 起 身 教 化 眾 生 的 這 便 是 在 印 度 人 的 審 美 理 念 下, 創 出 來 了 印 度 古 典 美 的 極 致 笈 多 式 樣 的 涅 槃 雕 像 至 於 中 國 歷 代 的 涅 槃 像, 自 東 漢 以 來, 每 個 時 代 的 藝 品 均 有 其 特 殊 風 格, 一 般 說 來, 魏 晉 北 朝 時 代 的 西 域 地 方, 域 外 風 格 濃 厚, 印 度 波 斯 中 亞 各 地 的 風 土 技 法, 常 自 涅 槃 變 中, 可 看 出 一 二 入 唐 以 後, 域 外 風 格 漸 漸 消 融 於 漢 族 的 傳 統 技 法 之 下, 大 唐 皇 室 的 泱 泱 國 勢, 恢 宏 博 大 的 氣 魄, 也 在 唐 代 涅 槃 變 相 中, 得 窺 其 一 二, 至 於 兩 宋 以 後 則 傾 向 民 間 化, 生 活 化, 同 是 宗 教 題 材, 卻 覺 得 宗 教 氣 氛 相 當 淡 薄 整 體 而 言, 涅 槃 相 的 二 大 部 分 之 中, 最 能 代 表 時 代 和 地 域 風 格 的, 還 是 在 於 前 來 舉 哀 的 佛 弟 子 群, 因 涅 槃 佛 的 姿 態 差 別 較 小, 弟 子 群 則 很 能 發 揮 製 作 者 豐 富 的 想 像 力, 除 了 以 四 肢 和 軀 幹 作 各 式 各 樣 動 作 來 表 悲 痛 之 外, 頭 巾 髮 型 冠 飾 衣 著 鞋 襪 等 等, 均 足 以 顯 示 此 人 物 的 身 分, 再 加 上 五 官 的 不 同 造 形, 是 為 最 直 接 的 當 代 社 會 寫 照 p. 322 這 是 就 涅 槃 變 的 外 表 風 格 而 言, 它 提 供 不 同 時 地 的 風 土 人 情, 社 會 生 活 的 史 料 尤 其 是 近 年 才 發 現 的 西 域 地 方 的 涅 槃 圖, 更 是 闡 明 了 東 西 文 明 交 流 的 痕 跡, 復 甦 了 中 亞 地 方 的 古 代 歷 史, 使 得 埋 沒 於 流 沙 中 的 古 文 明 得 以 重 新 問 世, 這 也 是 全 世 界 學 界 最 為 矚 目 的 一 點 而 就 涅 槃 變 的 內 在 含 義 而 言, 佛 的 涅 槃 像 是 一 個 無 言 的 教 化, 示 現 涅 槃 在 告 訴 我 們, 有 生 必 有 死, 人 世 無 常, 四 大 假 合, 軀 殼 總 有 毀 壞 的 一 天 惟 有 把 握 有 限 的 時 光, 上 行 下 化, 才 能 體 悟 到 涅 槃 變 的 真 正 意 義, 也 就 是 佛 陀 的 教 化 精 神

後 記 本 文 自 六 月 初 雪 公 老 師 的 荼 毘 追 悼 典 禮 後 開 始 構 思 撰 稿, 在 撰 稿 期 間, 又 驚 聞 國 內 高 僧 慧 三 法 師 賢 頓 法 師 煮 雲 法 師 以 及 楊 白 衣 居 士 等 相 繼 謝 世, 真 是 流 年 不 利, 教 內 的 不 幸, 筆 者 也 謹 以 此 文, 再 度 對 今 年 國 內 離 開 人 間 的 四 位 老 和 尚 一 位 老 居 士 一 位 佛 教 學 博 士 等, 致 最 高 的 敬 意 同 時 也 祈 願 先 母 陳 劉 瑤 池 女 士, 早 登 淨 土 蓮 邦, 乘 願 再 來 寫 於 民 國 七 十 五 年 九 月 先 母 逝 世 十 二 週 年 祭 日 前 夕 [1] 小 泥 洹 經, 東 漢 安 世 高 譯, 已 失 傳, 但 據 東 晉 道 安 經 錄, 及 唐 道 宣 大 唐 內 典 錄 均 有 載 [2] 東 晉 法 顯 譯 大 般 泥 洹 經 六 卷 十 八 品, 為 序 品 大 身 菩 薩 品 長 者 純 陀 品 哀 歎 品 長 壽 品 金 剛 身 品 受 持 品 四 法 品 四 依 品 分 別 邪 正 品 四 諦 品 四 例 品 如 來 性 品 文 字 品 鳥 喻 品 月 喻 品 問 菩 薩 品 隨 喜 品 等 [3] 北 涼 曇 無 讖 譯 大 般 涅 槃 經, 計 有 四 十 卷 十 三 品, 分 別 為 壽 命 品 金 剛 身 品 名 字 功 德 品 如 來 性 品 一 切 大 眾 所 問 品 現 病 品 聖 行 品 梵 行 品 嬰 兒 行 品 光 明 遍 照 高 貴 德 王 菩 薩 品 師 子 吼 菩 薩 品 迦 葉 菩 薩 品 憍 陳 如 品 等 [4] 宋 慧 嚴 大 般 涅 槃 經 三 十 六 卷, 二 十 五 品, 為 序 品 純 陀 品 哀 歎 品 長 壽 品 金 剛 身 品 名 字 功 德 品 四 相 品 四 依 品 邪 正 品 四 諦 品 四 例 品 如 來 性 品 文 字 品 鳥 喻 品 月 喻 品 菩 薩 品 一 切 大 眾 所 問 品 現 病 品 聖 行 品 梵 行 品 嬰 兒 行 品 光 明 遍 照 高 貴 德 王 菩 薩 品 師 子 吼 菩 薩 品 迦 葉 菩 薩 品 憍 陳 如 品 等 [5] 高 齊 那 連 提 耶 舍 譯 大 悲 經 五 卷 十 四 品, 為 梵 天 品 商 主 品 帝 釋 品 羅 睺 羅 品 迦 葉 品 持 正 法 品 舍 利 品 禮 拜 品 善 根 品 布 施 福 德 品 殖 善 根 品 以 諸 譬 喻 付 囑 正 法 品 殖 善 根 品 教 品 等 [6] 佛 涅 槃 月 日, 共 有 數 說, 大 乘 部 涅 槃 經 均 謂 二 月 十 五 日 涅 槃, 長 阿 含 經 菩 薩 處 胎 經, 謂 二 月 八 日 涅 槃 薩 婆 多 羅, 謂 八 月 八 日 沸 星 出 時 取 般 涅 槃 大 唐 西 域 記 卷 六 曰 : 聞 之 先 記 曰 : 佛 生 年 八 十, 以 吠 舍 傳 月 後 半 十 五 日 入 般 涅 槃 此 當 於 三 月 十 五 日 也 說 一 切 有 部 則 謂 佛 以 迦 利 底 迦 月 後 半 八 日 入 般 涅 槃, 此 當 於 九 月 八 日 也 今 惟 依 大 般 涅 槃 經 所 說 [7] 見 曇 無 讖 及 慧 嚴 所 譯 大 般 涅 槃 經 第 二 純 陀 品 [8] 見 馬 鳴 菩 薩 造, 曇 無 讖 譯 佛 本 行 讚 卷 五

[9] 見 大 涅 槃 經 後 分 卷 上 [10] 見 法 顯 譯 大 般 涅 槃 經 卷 下 [11] 同 ( 註 10) [12] 根 本 說 一 切 有 部 毘 奈 耶 雜 事 ( 唐 義 淨 譯 ) 第 三 十 八 : 爾 時 世 尊 纔 涅 槃 後, 大 地 震 動, 流 星 晝 現, 諸 方 熾 然, 於 虛 空 中 諸 天 擊 鼓, 時 具 壽 大 迦 葉 攝 波, 在 王 舍 城 羯 蘭 鐸 迦 池 竹 林 園 中, 見 大 地 動 即 便 斂 念 觀 察 何 事, 便 見 如 來 入 大 圓 寂, 自 念 我 今 既 無 大 師 唯 依 法 住, 諸 行 法 爾 知 更 云 何 復 作 是 念, 此 未 生 怨 王 勝 身 之 子 信 根 初 發, 彼 若 聞 佛 入 涅 槃 者, 必 嘔 熱 血 而 死 我 今 宜 可 預 殷 方 便, 即 依 次 第 而 為 陳 說, 仁 今 疾 可 詣 一 園 中, 於 妙 堂 殿 如 法 圖 畫 佛 本 因 緣, 菩 薩 昔 在 睹 史 天 宮, 將 欲 下 生 觀 其 五 事, 欲 界 天 子 三 淨 母 身, 作 象 子 形 託 生 母 腹, 既 誕 之 後 踰 城 出 家, 苦 行 六 年 坐 金 剛 座, 菩 提 樹 下 成 等 正 覺, 次 至 婆 羅 痆 斯 為 五 苾 芻, 三 轉 十 二 行 四 諦 法 輪 次 於 室 羅 伐 城 為 人 天 眾 現 大 神 通, 次 往 三 十 三 天 為 母 摩 耶 廣 宣 法 要, 寶 階 三 道 下 瞻 部 洲, 於 僧 竭 奢 城 人 天 渴 仰, 於 諸 方 國 在 處 化 生, 利 益 既 周 將 趣 圓 寂, 遂 至 拘 尸 那 城 娑 羅 雙 樹, 北 首 而 臥 入 大 涅 槃, 如 來 一 代 所 有 化 跡 既 圖 畫 已 [13] 東 漢 月 氏 沙 門 支 讖 所 譯 道 行 般 若 經, 載 大 正 藏 卷 八 [14] 東 漢 時 代 所 譯, 譯 人 姓 名 失 傳, 載 大 正 藏 卷 十 六 [15] 據 望 月 佛 教 大 辭 典 5 涅 槃 像 條 所 述 [16] 以 上 資 料 見 パキスタン ガンダ ラ 美 術 展, 一 九 八 四 年, 東 京 [17] 見 インド 古 代 雕 刻 展, 一 九 八 四 年, 東 京 [18] 見 Hugo Munsterberg, Art of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一 九 七 年, New York [19] 見 原 世 界 の 美 術 第 十 三 卷 ニコ デリ 一 國 立 博 物 館 ほか, 一 九 七 五 年, 東 京 [20] 阿 姜 塔 石 窟 位 於 德 干 高 原 西 南 瓦 哥 拉 河 畔 溪 谷 間, 計 有 二 十 九 窟, 其 中 第 八 十 三 窟, 開 鑿 於 紀 元 前 後 第 六 七 窟 及 第 十 四 廿 窟, 為 第 五 世 紀 時 開 鑿 其 餘 第 一 至 第 五 窟 第 二 十 一 至 二 十 九 窟 是 六 七 世 紀 時 作 品 見 グランド 世 界 美 術 第 四 卷 インドの 美 術, 一 九 七 八 年, 東 京 [21] 見 玄 奘 大 唐 西 域 記 卷 一 所 載 梵 衍 那 國 22] Bamiyan 石 窟 位 於 阿 富 汗 中 央 興 都 庫 什 山 和 南 邊 的 可 依 巴 巴 山 之 間 的 小 溪 谷 之 間, 此 處 是 中 亞 和 印 度 連 接 的 據 點, 古 來 即 甚 繁 榮, 在 連 綿 著 一 公 里 的 石 窟 群 中 高 達 三 十 八 公 尺 的 東 大 佛 及 高 五 十 五 公 尺 的 西 大 佛 立 像 最 為 特 出, 大 佛

顏 目 雖 為 異 教 徒 所 削 毀, 但 堂 皇 宏 偉 的 立 姿, 依 然 聳 立 著 另 外 八 百 個 石 窟 內 的 構 造 也 不 同 於 印 度 石 窟, 其 佛 堂 很 有 可 能 埋 葬 著 相 當 多 的 佛 像, 也 是 值 得 注 目 的 事 見 東 洋 の 美 術 西 アジア インド 東 南 アジア, 東 京 旺 文 社, 一 九 七 八 年 [23] 依 楊 芊 克 孜 爾 千 佛 洞 所 載, 克 孜 爾 石 窟 群 已 編 號 的 洞 窟 有 二 百 三 十 六 個, 其 中 一 九 五 三 年 編 號 的 洞 窟 二 百 三 十 五 個, 一 九 七 三 年 新 發 現 並 編 號 的 洞 窟 一 個 文 物, 一 九 七 九 年 第 二 期 [24] 見 中 國 佛 教 の 旅 5 頁 一 五 べゼクリク 千 佛 洞, 京 都 美 乃 美, 一 九 八 一 年 [25] 同 ( 註 24) [26] 依 大 藏 經 第 五 十 一 冊 史 傳 部 三, 遊 方 記 抄 五, 西 域 僧 鎖 喃 嚷 結 傳 : 西 域 東 天 竺 有 國, 名 主 活, 近 名 高 昌, 統 二 十 聚 落, 城 高 十 二 丈, 方 圓 百 里, 四 門 三 層, 四 角 有 十 二 窣 堵 波, 文 武 二 樓 高 二 十 五 丈, 龍 鳳 樓 閣 千 二 百 座, 名 剎 大 院 百 所, 人 物 雄 奇, 多 有 勝 蹟, 城 西 百 里, 有 大 乘 寺, 立 像 高 十 五 丈, 赤 髮 青 面, 捧 降 魔 杵, 大 殿 睡 佛 長 十 六 丈, 赤 袈 裟 [27] 見 世 界 博 物 館 全 集 二 一, 印 度 博 物 館, 東 京 講 談 社, 一 九 七 九 年 [28] 見 連 雲 港 市 孔 望 山 摩 崖 造 像 調 查 報 告, 連 雲 港 市 博 物 館, 文 物, 一 九 八 一 年, 第 七 期 [29] 見 孔 望 山 佛 教 造 像 的 題 材, 閻 文 儒, 文 物, 一 九 八 一 年, 第 七 期 [30] 見 同 ( 註 28) [31] 俞 偉 超 信 立 祥 指 出 孔 望 山 摩 崖 造 像 的 雕 技 法, 大 體 有 四 種 : 凸 麵 線 刻 剔 地 淺 浮 雕 高 浮 雕 和 單 線 陽 刻 除 了 凹 面 陽 刻 和 透 雕 外, 幾 乎 包 括 了 漢 畫 像 所 有 的 技 法 見 孔 望 山 摩 崖 造 像 的 年 代 考 察, 文 物, 一 九 八 一 年, 第 七 期 [32] 見 同 ( 註 31) [33] 見 同 ( 註 28) [34] 見 中 國 最 古 的 佛 教 造 像, 陳 清 香 撰, 華 學 月 刊 第 八 十 六 期, 民 國 六 十 八 年 二 月 [35] 敦 煌 文 物 研 究 所 整 理 敦 煌 莫 高 窟 內 容 總 錄, 文 物 出 版 社, 一 九 八 二 年 [36] 見 敦 煌 藝 術

[37] 炳 靈 寺 石 窟, 現 存 窟 龕 共 編 號 一 百 八 十 三 個, 造 像 七 百 七 十 六 軀, 壁 畫 約 九 百 平 方 公 尺, 大 型 摩 崖 石 刻 四 方, 石 碑 一 通, 墨 書 及 石 刻 造 像 題 記 六 方 見 炳 靈 寺 石 窟 一 書, 文 物 出 版 社, 一 九 八 二 年 [38] 見 麥 積 山 石 窟 頁 六 三, 第 二 章 麥 積 山 石 窟 文 物 分 述, 中 華 五 千 年 文 物 集 刊, 台 北, 民 國 七 三 年 [39] 見 麥 積 山 石 窟 頁 一 七 [40] 廣 弘 明 集 卷 第 十 七 : 仁 壽 二 年 ( 六 二 年 )( 中 略 ), 陝 州 舍 利 從 三 月 十 五 日 申 時, 至 四 月 八 日 戌 時, 合 一 十 一 度 見 靈 瑞, 總 有 二 十 一 事, 四 度 放 光 光 內 見 花 樹, 二 度 五 色 雲, 掘 地 得 鳥, 石 函 變 異, 八 婆 羅 樹, 樹 下 見 水, 一 臥 佛, 三 菩 薩, 一 神 尼 [41] 見 張 彥 遠 歷 代 名 畫 記 卷 三 [42] 見 圓 仁 撰 入 唐 求 法 巡 禮 行 記 卷 二 [43] 見 潘 潔 茲 敦 煌 藝 術 敘 錄 [44] 見 根 本 說 一 切 有 部 毘 奈 耶 雜 事 第 十 八, 舍 利 弗 欲 涅 槃 曾 向 佛 說 偈 曰 : 不 忍 見 佛 入 涅 槃, 殊 勝 目 連 亦 如 是, 如 來 法 將 今 事 了, 故 我 於 先 證 圓 寂, 今 啟 大 聖 人 中 尊, 我 今 欲 往 本 生 處, 為 諸 親 族 說 法 要, 當 捨 輪 迴 五 蘊 身 但 是 舍 利 弗 並 不 是 當 著 世 尊 先 行 入 滅 的, 而 是 辭 了 世 尊 之 後, 往 那 羅 陀 聚 落, 為 親 族 弟 子 們 說 法 之 後 才 涅 槃 的 [45] 見 若 那 跋 陀 羅 譯 大 般 涅 槃 經 後 分 捲 上 憍 陳 如 品 餘 [46] 見 敦 煌 藝 術 [47] 出 三 藏 記 集 為 梁 建 初 寺 沙 門 釋 僧 祐 撰 [48] 見 南 梁 沙 門 慧 皎 撰 高 僧 傳 卷 十 一 釋 慧 明 二 十 一 文 曰 : 釋 慧 明 齊 建 元 中, 與 沙 門 共 登 赤 城 山 石 室, 見 猷 公 屍 骸 不 朽, 而 禪 室 荒 蕪 高 蹤 不 繼, 乃 僱 人 開 剪, 更 立 堂 室, 造 臥 像 拜 猷 公 像 [49] 參 考 大 足 唐 宋 佛 教 崖 雕 之 研 究, 陳 清 香 撰, 台 灣 風 物, 第 二 十 六 卷, 第 四 期, 民 國 六 十 五 年, 台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