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第 41 卷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留日物理学生是中 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出身 并任翰林院编修 不久 云贵总督李经羲上 奏 要求调其回云南兴办新学 他欣然回滇办学宣 1 统二年( 1910) 他接任云南优级师范学堂监督 兼 专任理化教员 负责筹办云南工矿学堂 并担任第一



Similar documents
~ ~ ~

/ ( ),,,, ;,? ( 311 ),,, 25 9,, 1 2, [8 ] : ( 1637 ),, ( 1636 ), [6 ] 2 ( 8, 1651 ) [9 ],,, 1644 ( 22 ),,, ( ), 4 ( ) 6,,, ( 5 ),, :,,,,,,, ( 1

/ / / Lianjiang Li Kevin J. O Brien. Villagers and Popular Resist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Modern China Vol. No.

A4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1 1. M J M M J M J M M J

Narcissus

EXCEL EXCEL

~ ~ ~

Simpson Yetts Simpson Freer Gallery Maryon Plenderleith Aitchison


标题

p7 9 5


2012 D A % %

19

45

3 : : 63,,,,,,,, 1903,,, 1904, (, ), [5 ],,,,,, [ 4 ] ( P ),,,,,,,,, [ 4 ] ( P ),,,,,, 1904,,,,,,,,,,, 1900,, : ( ) ; ( ) ; ( ) ; ( ), ; (

( ),,,,,,, [ 5 ],,,,,,,,????,,?,,,,,,,,,,, [ 6 ],,,,,,,,,,,,,,,,,,, [ 6 ],,,, 6,,, [ 3 ],,,,,, [ 7 ],,,,, [ 8 ],,,,,,,,,,!!,,,,, [ 8 ],, ( ),, 20,,,,

/ No

标题

: 1 11 the branch s history points to extensive transnational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 China


1 GIS 95 Y = F y + (1 F) (1) 0 0 Y0 kg/hm 2 /day F y 0 y c kg/hm 2 /day [12] y m 20 kg/hm 2 /hour Y = cl cn ch G [ F( y ) T m yo + (2) (1 F)(

http / /yxxy. cbpt. cnki. net / % % %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 % 2 (1) 基 层 义 务 教 育 扩 张 的 产 物


M M M M M M M M M C M

續論


标题

Microsoft Word doc


/ ebook - book / 43

80 温 州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 第 25 卷 第 1 期 构 混 乱 表 意 不 明 不 合 逻 辑 其 中 前 四 种 属 于 结 构 类 语 病, 考 查 几 率 较 高 ; 后 两 种 属 于 语 义 类 语 病, 有 时 会 单 独 出 题 上 面 这 道 题

Microsoft Word tb 赵宏宇s-高校教改纵横.doc

1

~ ~ ~ ~ ~ ~ ~ % % ~ 20% 50% ~ 60%

6 ( ) 2008, ;,,,,,,,,,,,, :,,,,, ( ),,,,,,, ;,,,,,,,, ; ( ),, :,,,,,,,,,,,,,,,,,,,,,,,,,,,,,,,,,, :,,, : 1997 :, : 2006, 132 : 1 ( ), : 1975, 649, 42,

%

~ ~

. 1 4 Web PAD

标题

8 ( ) %,GDP 2 %,,,,, GDP, GDP 1 %2 %,, GDP 2 %, 3 %,4. 7 %, 2002, % 3. 90,,,,, [ Z] [ Z].,. : 20 [ EB/ OL ]. http :/ /

2009 ( 29 ) 9, ( ) , 183 [9,39,44,46 ],, 57, 27 ( %) ; 91, 51 ( %),,,, , 2008, [24 ],,, 20 80, 1985,,1986,,, 1990,,,,,,

一 区域法治发展的本体论研究 在一个理论体系中,本体论居于逻辑起点的地位,它所要探究的是一定的社会现象赖以存在的 根基 区域法治发展的本体研究亦不例外,它涵盖了区域法治的概念内涵 必要性与可行性 合法性 与合理性 区域法治发展的各种基础 发展模式( 道路) 发展动力( 机制) 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构

2 924 ~ ~ 瑏瑠 7 A ~ G 782 A 瑏瑡 A A 2 A B C D E F G 3 瑏瑢 瑏瑣 瑏瑠 瑏瑡 瑏瑢 瑏瑣 906 ~

Centre link Ernst Hass integration

mm ~

实 践 探 讨 高 丽 : 从 少 数 民 族 大 学 生 的 阅 读 需 求 看 民 族 院 校 图 书 馆 的 资 源 建 设 有 区 域 性 和 民 族 性 很 强 的 传 统 学 科 特 色 学 科 及 优 势 学 科, 因 此 图 书 馆 的 资 源 建 设 也 要 顺 应 这 一 特 性



标题


梁漱溟對陽明學的創新思考向度與時代回應


% GIS / / Fig. 1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disaster variation in suburbs of Shang

17 20 ;,,,,,15 ;,, 3 (Push2Pull Theory),,,, 20 70, (Bertil Lintner) ,, [1 ], 17, :(17-19 ),,,,,2000,,,,, 15,,,,,,,,, 17,1511,1570, 1626,

310 日治時期前臺灣醫療發展之探討 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臺灣早期醫療的發 臺灣的歷史發展 自明朝時期荷蘭 西班牙 展即是以原始醫療及從中國大陸傳習至臺灣的中 來臺灣發展之後 臺灣的史料記載才逐漸多了起 醫體系為主 而此時期來臺灣之中醫師 其技術 至清朝 從中國大陸移民來臺的人數大量增加 水平

% 98. 5% 5 50

ZS.indd

p

Scanned by CamScanner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标题

16 13 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Вавилов

P P85 2 P87 3 P107 75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年6月

Fudan Education Forum Vol.16 No.5 [2] [3] [4] 90 [5] [6] [7] Martha Nussbaum [8]

GDP

标题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Gordon ~ Raphael Pumpelly 1837 ~ 1923

Microsoft Word - Alan Jameson's Master's Thesis.pdf

be invested on the desilting of water sources and to paved canals with cement mortar while drinking water project can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wate

4 : 85 :, (2) :, gλ (, ), ( gλψ, gλζ ) :,,, 112,?,, :, :,,, (conceptual domain), (conceptual component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 (,[ ], ) 1,,,, (

标题

( CIP) : /. :, ISBN :. G CIP ( 2005) : ( 17, ) : ( ) scutc13@ scut. edu. cn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BAT P2P BAT BAT G WIFI 4G 98% % 5 BAT

Microsoft Word 年第三期09

CSSCI


IT 36% 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CSTA K K-12 CSTA K-12 K-12 K-6 K6-9 K STEM STEM STEM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

2 : 133 ( ) ( ) [2 ] 1 1 ( ) [3 ] ( ) ( [4 ) ]

. STEM OER STEM 600 STEM CCSS STEM CCSS STEM ISTE Indiana Department of STEM Education 2013 STEM STEM STEM STEM STEM 10 STEM 2017 S

1 科 学 谋 划, 有 序 促 进 扶 贫 工 作 的 持 续 发 展 1.1 科 学 定 位, 精 准 发 现 地 方 的 需 求 按 照 国 家 生 态 功 能 区 的 划 分, 库 伦 旗 属 重 点 生 态 保 护 开 发 区 这 里 生 态 环 境 优 良 特 色 作 物 资 源 优 势

标题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Wild t % 50% 15% % 19 17%

99, ( Full - time equivalent,),,,,, W ( 3) ( / ),1998 ( 4) %,, 1998,,,, : : ,, :16. 85,,,1994, (

11.xps

/ `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 No 3 (2005) 全国首例乙肝歧视案 ① 二 维权网络化和违宪审查建议书 2003 年 7 8 月间, 一群 HBVER 乙肝病毒携带者, 在一个名为 肝胆相照 的网上论坛相识 聚拢 他们通过网络互相沟通联络, 对浙大学生周一超刺杀人 事干部案开审和安徽芜湖青年张先著状告当地

灶神來源試究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198 天 津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谁 来 教, 怎 么 教 的 问 题 长 时 间 悬 而 未 决, 或 泛 泛 而 谈, 或 知 行 不 一, 以 至 于 使 中 小 学 武 术 教 育 积 重 难 返, 停 滞 不 前 因 此, 切 实 推 进 中 小 学 武 术 教 育 的 发 展 要

Transcription:

2011 年 2 月 第 41 卷第 1 期 Feb 2011 Vol 41 No 1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及其科学贡献 咏 1 2 3 梅 冯立昇 ( 1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北京 100083; 2 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呼和浩特 010022; 3 清华大学 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北京 100084) 摘要: 目的 清理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的总体脉络 为研究中国近代物理学史提供新线索方法 文献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中国留日学生就读学校的分布情况; 收集 109 名晚清留日 物理学生的资料 介绍其籍贯 在日就读学校 专业及事迹 考查清末民初留日学生归国后的有关物 理学方面的活动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民国时期的物理学普及 物理学教育 物理术语创制 物 理研究等方面的贡献结论 认为清末的留日物理学生为中国物理学的体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留学日本; 物理学生; 清末民初; 物理学交流; 物理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O4-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74 Ⅹ( 2011) 01-0181-08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physics in Japan to from the late 19 th to early 20 th century modern physics in China YONG Mei1 2 FENG Li-sheng3 ( 1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uhhot 010022 China; 3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cient Document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Aim Introduc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who studied physics in Japan in the late 19 th and early 20 th century to provide new clue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physics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Analyze statistically their school distribution in Japan and introduce briefly 109 students'materials such as their native places their major subjects their schools in Japan as well as their work; and study their work and activities in the physics fields when they came back to China We describe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spread and education of physics science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echnical terms as well as to the academic study in the field of physics Conclusion The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physics in Japan had played an im- portant ro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 in Chin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Key words: Chinese students in Japan; students studying physics; late 19 th and early 20 th centuries; exchange of physical knowledge; education in physics 甲午战争中以 天朝大国 自居的中国败给了 蕞尔小国 日本 使朝野上下认识到 由于明治维 本学习物理学 清末民初的这批留日物理学生是中 国历史上最早的留日物理学生 他们学成归国后 新 日本已由弱变强 已成功地将西方科学移植到本 国因此 通过日本学习和吸收西方科学就被中国 正值中国政治 文化发生巨变的时期 留日物理学生 人视为快捷方式20 世纪初 许多中国学子东渡日 与留学欧美的物理学生共同引进了相对论等现代物 理学 为近代物理学及现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体制化 收稿日期: 2010-09-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XZS007) 作者简介: 咏梅 女 内蒙古扎鲁特人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 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

182 第 41 卷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留日物理学生是中 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出身 并任翰林院编修 不久 云贵总督李经羲上 奏 要求调其回云南兴办新学 他欣然回滇办学宣 1 统二年( 1910) 他接任云南优级师范学堂监督 兼 专任理化教员 负责筹办云南工矿学堂 并担任第一 清末留日物理学生概述 1896 年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 13 人赴日 通过 亦乐学院学习进入了专门学校当时尚未有学习物 理学者1903 年京师大学堂 选派学生出洋 分习 专门 以备教习之选 派往日本 31 人 据 1904 年 任监督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云南甲种工业学校 省立一中 双塔寺高中等校校长 兼任教育厅厅务委 员 省教育会负责人 从事教育 30 多年 为云南培养 了很多人才新中国建立后担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 第 2 期 东方杂志 报道 其中习物理学生为冯祖 1 荀 朱炳文 又据 清末各省官 自费留学生姓名 3 顾问 2) 符廷佐 回国后于 1916 年当选为云南省议会 4 议员 表 记载 苏振潼 史锡绰于光绪 34 年 6 月考入东京 帝国大学理科大学学习理论物理专业冯祖荀同年 3) 计宗型 ( 1883 1934) 字仰先 曾名钟英 回 国任嘉兴府学堂数理教员 任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校 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工科大学 朱炳文考入东京帝国 2 大学农科大学农艺化学专业学习 笔者根据有 长前后达 13 年 他亲自编译物理教材 讲义 教学 一丝不苟 还支持方景昭创办嘉兴女子师范学校 并 关资料对清末留日物理学生进行了统计 截止 20 世纪 20 年代 清末民初留日的有 109 义务去该校执教1923 年 12 月当选为嘉兴教育会 会长1924 年 12 月 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后兼省 名学生 其中大部分是学习数理化专业的 有些没 有详细记载具体 分 科 情 况 实 际 数 可 能 不 到 109 署秘书长 任职期间 革除贪污恶习 增拨教育经 费 制订浙江省新学制试行计划 成立浙江全省小学 人由于历史资料的限制 我们不可能对留日物理 学生总人数获得准确的数据 然而 通过对这些可 基金会 筹划恢复浙江省高等学校 支持地方兴办平 民教育1927 年应黄郛 张群之邀 任国民政府外 考者的相关生平事迹史料进行分析 仍可对留日物 理学生的贡献和重要作用有所了解 交部帮办 上海市政府科长 上海同济大学秘书长等 5 职 2 4) 沈希侠 回国后任嘉兴省立一中教师 1922 6 年学生为其举办了在校任职 10 年纪念会 留日物理学生籍贯 就读学校情况 及回国工作情况 清末民初的留日物理学生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 地区 其中江苏 13 人 浙江 12 人 湖北 4 人 广东 9 人 湖南 10 人 安徽 9 人 江西 12 人 福建 10 人 山 东 4 人; 西南地区广西 1 人 四川 6 人 贵州 5 人 云 南 7 人; 北方有直隶 4 人; 东北地区只有奉天 2 人; 西北地区仅有陕西 1 人 当然我们的统计以 1907 至 1909 年为主 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大体上可以反 映出留日物理学生的地域分布情况在 100 余名留 学生中有 3 名女生 即安徽 1 人 江苏 1 人 云南 1 人 在女子高师理科和女子大学理科学习109 人 在以下 3 所学校学习的居多 在东京帝国大学和京 都帝大物理专业学习的 12 人 在东京物理学校就读 的 28 人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理科专业就读的 35 人 笔者收集了以上 109 名清末留日物理学生回国 后工作情况 其中 49 人回国工作情况不详 有待进 一步研究回国工作的 60 人情况如下: 1) 刘钟华 ( 1875 1955 ) 字仲升 清光绪二十 1910 年毕业回国后得到 赐进士 九年( 1903) 中举 5) 林元乔 ( 1882 1953) 字一谔 1910 年回国 在母校全闽师范学堂任教 1911 年至 1925 年任福 建师范学校校长1925 年先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大 学 福建师范学校 福建学院教授 福州黄花岗中学 7 福州三中校长 6) 刘 以 钟 ( 1889 1918 ) 字 资 厚 福 建 闽 侯 人1912 回国任全闽两级师范学堂教习 后任福建 教育司次官1914 年参加全国教育联合会 并被聘 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17 年先后任教育部 视学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教育部参事 著有 教育 8 学 哲学概论 等 7) 黄恭 宪 回 国 后 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数 理 部 教 1928 1930 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9 师 8) 洪 彦 远 ( 1879 1958 ) 字 岷 初 宣 统 三 年 ( 1911) 参加归国留学生廷试 授师范科举人 辛亥 革命胜利后先在河北保定师范大学 浙江两级师范 学校教数学 后调浙江省教育厅任秘书长 1915 年 至 1917 年 11 月任浙江第十中学校长 其在任期 内 为适应时需 鼎力革新 躬亲力行 知人善任 聘 请名师 培育人才 还亲自兼授数学 编写讲义 领导

第1 期 咏梅等: 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及其科学贡献 183 有方 学校管理日趋完善资助苏步皋 苏步青兄弟 10 留学日本1918 年初 奉令调任教育部视学 有关物理学著作 9 部 翻译著作 11 部 编写中学和 大学物理学教科书 8 部 曾两次兼任大夏大学教 9) 任诚( 1883 1953) 回国先后任江苏省教育 厅督学 江苏第五师范校长 在河南中州大学 浙江 授抗日战争胜利后 又任该校教授并数理系主任 还兼任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一中 中海中学 国立交通大学 大夏大学 光华大 学 国立中央大学等学校任教 著有 留东日记 是中国物理学会最早的会员之一 长期担任该学会 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 周昌寿于 1932 年向学会递交 11 欧美教育考察记 10) 杨立奎 1912 年回国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 了他多年翻译实践而积累的 物理学名词 并建议 将统一物理学名词作为学会的一项日常工作在他 1913 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毕业回国 学校教授 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物理系主任职务 中国物理 1933 年物理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在 的建议和推动下 上海中央 研 究 院 物 理 研 究 所 旧 址 开 始 工 作 并 于 12 学会理事著有 理化词典 11) 经亨颐 ( 1877 1938) 字子渊 号石禅 别 署听秋 晚署颐渊 回国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 19 1934 年公布了第一次审查结果 物理学名词 19) 杨冕 ( 1885 1966) 又名杨端六 回国后 范学堂 辛亥革命后任校长 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 长后在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并担任校长1923 年 又到宁波任省立四中校长1925 年参加国民革命 曾任国民政府常委 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 中山大学 副校长在浙江省从教 20 余年 广采博引国内外先 进教育思想 提倡人格教育 12) 薛德炯( 1887 1966) 1910 年回国 历任辅 延学堂教授 礼延学堂校长 南菁中学教务主任 上 14 海新亚书店编辑 正中书局编辑 上海文史馆员 13) 周道万 1911 年回国 先后任两江师范学堂 物理教习 江西省德兴县县长 长汀县长 应州元帅 15 府秘书 14) 苏振潼 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 北京师 16 范大学任教 15) 胡濬济 东京帝国大学理科大学理论物理 学科毕业 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是北京大学最早的 17 数学教授之一 16) 史锡绰 ( 1876 1925) 字裕如 或一如 靖 如回国后任教于南京各大学 1918 年皈依佛门 研究佛教 任教于武昌佛教学校授课之余 从事海 潮音之编辑及著述重要译著有 小乘佛学概论 中华佛教史 著有 大乘起信论讲义 等 其子史 18 珏编其遗著为 慧圆居士集 17) 文元模 ( 1890 1946 ) 回国后历任国立北 京医科大学数学讲师 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委员 中 在上海成立 海军陆战队 任秘书长 民国始回长 沙 到 长沙时报 任撰述 后到武汉创办 国民日 报 1920 年 5 月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译 参 与 东方杂志 的编辑 并在吴淞中国公学兼经济 学 会计学教授1923 1928 年回商务印书馆任会 计科长1928 年 10 月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 所研究员 经济组主任 兼代所长1930 年与李四 光等筹组新的武汉大学 先后担任该校教授 兼经济 系主任 法商学院院长和教务长1935 年 5 月 兼 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审计厅长1938 年 6 月至 1945 年 4 月 4 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仍在武汉 大学任教 是该校内迁 ( 四川乐山 ) 和回迁 ( 武昌 ) 的主持人1948 年 8 月被选为国立北平研究院学 术会议会员1950 年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财政委员 会委员 20) 郑贞文 ( 1891 1969) 1918 年回国受聘于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编译所理化部主任 参与 厦门大学筹建工作 后在南京国民政府编译馆工作 1932 年底 郑贞文回乡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 郑贞 文是丙辰 学 社 发 起 人 之 一 该 社 1917 年 创 刊 学 1923 年丙辰学社改称中华学艺社 担任总 艺 杂志 干事和编辑主任1932 年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 曾 任该会第一至五届( 1932 1937 年) 理事和 中国化 学会志 创刊时的总经理及名词委员会委员 他还 创 建 了 中 国 化 学 会 福 州 分 会 并 任 该 会 会 长 多 19 年 央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副教授 北平师范大学物理 学系主任兼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教授 辅仁大学的 21) 柳金田 1919 年回国 历任广州高等师范 11 中山大学物理教授 讲师等职务 伪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学系主 任 伪中央气象台台长 以及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 22) 郑寿祺 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第二部理农科 20 毕业回国后任教于福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 11 总署署长等职 18) 周昌寿 ( 1888 1950) 1919 年回国入商务 印书馆任编辑 直至 1945 年被王云五辞退他撰述 23) 陈发榛 又名陈武仲 抗战前任山海关桥梁 厂厂长 抗战后 拒绝为日寇效力 举家投奔解放 区曾任华北大学工学院 ( 现北京理工大学 ) 教授

184 第 41 卷 晋冀鲁豫边区人民代表 后任解放区交通工学院院 1949 年 3 月 5 日 作 为 接 管 北 方 交 通 大 学 军 代 长 身) 讲授物理学 数学 化学等课程 他同时还兼 任北京大学 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农科大学 医科大 21 表 并曾任铁道部参事室副主任等职 24) 丁仕猷 1910 年回国在长沙秘密从事革命 学等校教授1924 1928 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活动1922 年后 随湘军第五军参加讨伐洪兆麟 杨希闵 刘镇襄之役1926 年任国民革命军教导师 中校洋文秘书 苏联顾问团联络员 蒋介石叛变后 22 移居上海 25) 邓萃英 ( 1885 1972) 1911 年回国任福州 师范学校校长 1912 年 始 在 北 京 高 等 师 范 学 校 任 1920 年任校长 创建志成中学 弘达中学 春明 教 女子中学1930 年又为福建厦门大学校长 之后担 任河南大学校长 他曾任福建省督学 教育部首席 参事 次 长 河 南 省 政 府 委 员 兼 教 育 厅 长 等 职 务 1949 年赴台湾后从事 教育部 编纂工作 12 26) 林炯 ( 1883 1964) 1913 年回国后至 1936 年退休一直在福建师范学校任教历任教育实习主 任 教务主任 校长等职1941 1950 年复出任勤 23 工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教员著有 历法 27) 吴则范 又名石湖 回国后在福建省任教 1926 年 4 月 1935 年 2 月任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 校 福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 福建省立福州师范学校 24 任校长 28) 孙其昌( 1884 1945) 1911 年回国 历任辽 阳成立襄平公学校长 奉天两级师范学校任理化校 他曾任中央大学教育政治院高等教育处长兼物理学 系主任 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院长等职务1929 至 1933 年间又先后担任北平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辅仁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此后任北平大学工学院物 理教授兼教务主任 工学院院长抗战时期 先后任 西安临时大学 西北联合大学 西北大学教务长兼物 理学系主任他是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届评议员 并 19 任物理学名词审查委员 中国物理学报 编委 著有 高等力学 几何光学 等 33) 周作恭( 1888?) 回国后曾任江西省立工 业专科学校采矿冶金科专任教员1929 年任江西 省建设厅地质矿业调查所技正 ( 相当于正高级工程 师) 1931 年 2 月任该所第二任所长他任所长期 间 主持全省地质矿产调查 化验和编辑工作 编辑 年报 1 4 期 汇集数十篇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和论 26 文 34) 黄邦柱 回国后译著有 女子算术教科书 女子物理教科书 女子矿物教科书 35) 王善谟 回国后任上海恒丰纱厂技正 济南 仁丰纱厂承担机械设备设计安装和生产策划工作 曾任山东省政府第四科 ( 实业 ) 科长 主持工 业 工 作先后任潍坊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市政协常务委 长 工业学校校长 沈阳高等师范校长 黑龙江省教 育厅长1932 年后在伪满洲国任吉林建设厅长 财 员 市民革筹委会主任及山东省文史馆馆员等职 36) 王修 回国后于 1911 1922 年任福建高等 政厅 长 兼 吉 林 省 政 府 委 员 黑 龙 江 省 省 长 要 职 1937 年任伪满洲国民生部大臣 11 27 学堂 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暨南大学教授 37) 沈家康 回国任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代数 几 28 何 解析几何 微积分等课程教师 29) 杨荫榆( 1884 1938) 于 1912 年回国任江 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同时兼任生物 解剖教师1914 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学监1918 年 赴美国留学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获教育学硕士 学位1924 年 2 月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 学校长1925 年 8 月去职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 38) 杨茂杰 回国任湖南高等师范教师 湖南大 29 学筹备委员 39) 冉献璞 回国任四川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 员 筹建重庆高级工业学校 ( 现四川电力职业技术 大学 江苏中学 私立苏州东吴大学 30) 章梓 回国后任中央陆军第一师师长 25 30 学院) 并任首任校长 40) 黄 际 遇 ( 1885 1945 ) 字 任 初 号 畴 庵 1910 年归国先后 受 聘 到 天 津 高 等 工 学 堂 武 昌 师 31) 朱文熊( 1883 1961) 1910 年回国 先后在 吉林大学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1914 年任教育 大 河南中州大学教授 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28 年 任 河 南 中 山 大 学 校 长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厅 长 部编审员 京师图书馆馆长1918 1931 年在教育 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工作后任苏州惠灵女子中 1930 1936 年 历任青岛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长 山 东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1936 年任教中山大 学 东吴大学附属中学 徐州中学 磐亭中学任教 著有 三 S 平面几何详析 学 32) 张贻惠( 1887 1946) 字少涵 1915 年回国 后 受聘 于 北 京 高 等 师 范 学 校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前 31 41) 卢公辅 广岛高等理科毕业 回国在广东大 32 学任教 后任南海县第一任督学局长 42) 金曾澄 ( 1879 1957) 1910 年回国任广东

第1 期 咏梅等: 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及其科学贡献 185 都督府教育科参事 先后任广东高师校长 广东省教 育委员会副会长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 中山大学校 生 在该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天文 数理 于 1926 年回 国任上海大夏大学数理系主任兼教授上海自然科 长 仲愷 教忠 执信等中学校长 著有 视察报告 书 澄宇斋诗存 三民主义问答 广东教 育 史 学研究所物理系主任研究员1946 年任台湾大学 理学院院长 创办了台湾大学数学系 33 略 43) 吴会贤( 1883 1934) 号思齐 1915 年回国 奉令 在 镇 远 县 创 办 织 布 工 厂 省 模 范 工 厂 厂 长 1931 年任镇远联立中学校长 贵州省立第八中学校 34 长 35 44) 符诗镕 任达德学校校长 45) 杨若堃 回国后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30 校长 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46) 尹于忠( 1870 1920) 字笃生 1912 年回国 返黔任 贵 州 省 立 师 范 学 校 校 长 直 到 1920 年 病 36 逝 47) 符鼎升 ( 1879?) 字九铭 1912 年任江西 教育司司长 1913 年当选参议院议员 任北京高等 师范学校 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教授 广东 江苏教育 厅厅长 国民政府交通部参事 总务司司长 交通大 37 学代理校长等职 48) 姜思敏 字勉之 回国任昭通八县联合师范 57) 戴运轨 ( 1901 1982 ) 回国后担任国立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授 ( 1927 ) 国 立 中 央 大 学 教 授 ( 1928 32) 金陵大学物理系教授 ( 1932 1946 ) 抗战时随金陵大学迁往成都 兼任四川大学物理系 教授( 1940 1946) 1946 年担任台湾大学教授 教 19 务长兼理学院院长 物理系主任等职 58) 王国维 ( 1877 1927 ) 回国以后先后任通 州 苏州师范学堂教习 清廷学部总务司 学部图书 馆编译 学术丛编 编辑 仓圣明智大学教授 浙 江通志 纂修员 北京大学通讯导师 南书房 行 走 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 最早翻译能量守恒原理 的著作 势力不灭论 59) 黄复生 ( 1883 1948) 1909 年回国谋划暗 1910 年 3 月入狱 辛亥革命后获释 自 杀清朝权贵 号复生先后任南京政府铸印局局长 四川省代省 长 北京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 四川省政府委员 总 学校 校 长 昭 通 女 中 校 长 云 南 省 立 第 二 中 学 教 38 师 统府国策顾问 60) 李芳柏( 1890 1959) 字渭农 1917 年学成 回国 任武昌师范大学教授 理化系主任1926 年 49) 赵家珍 回国后 1913 年筹建云南省立第四 39 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 秋 受聘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 韩师 ) 教 务 主 1932 年 1 月升任校长 曾兼任物理 数学 化学 任 50) 谢遐龄 ( 1882 1935 ) 东京高师理科毕业 回国先后创办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 镇江省立第 科学概论 日文等课程 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 九师范学校 江苏省教育厅督学 南京省立工业专门 12 学校 镇江中学数学教师 9 51) 吴续祖 回国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52) 蔡钟瀛( 1887 1945) 字毅甫 1917 年起受 41 清末留日物理学生回国工作情况统计中 回国 工作情况有记载的 60 人从事行业分布情况为: 51 人( 中学或中等学校 大学 ) ; 行政 教育部门 1 人; 出版部门 4 人; 部队 1 人; 工厂 2 人; 其 部门 1 人 他 聘于北平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担任物理学 教授( 1917 1937) 1937 年以后 随大学一起转移 清末民初留学物理生回国经历清楚的 60 人中 51 人从事过教育工作 占 85% 1904 年 癸 卯 学 1942 年退休 40 到西安西北大学任教 53) 郭鸿鑾 1914 年回国先后任北大教授 汉阳 制 颁布后各地纷纷建立了中等学堂和实业学堂 兵工学校校长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 后来并入四川 40 大学) 教授 教务主任 54) 吴南薰( 1882 ) 字道南1917 年回国后 先后在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武昌中山大学 以及武汉大学物 40 理系教授 55) 赵修乾 于 1919 年回国 先后任沈阳高师 40 东北大学教授著有 三角术 56) 沈璿( 1899 1983) 第一高等学校 东京帝 国大学理学部天文学科 东方文化事业部特选留学 在这些学堂的设立和理科教育的开展中清末留日物 理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清末留日物理学生 对我国大众理科教育的创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 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对中国数理 科学的贡献 清末民初的留日物理生对中国数理科学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数理科学教育和数理科学知识的普及方 面 也有少数留日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 的成绩留日学生不仅在数理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

186 第 41 卷 作用 而且在近代数理知识的引进和中国物理 天文 和数学学科的建设及科学研究方面也多有建树 广 安徽等省每次都有数十人学习师范教育 这些留 学生回国后绝大多数成为各类中小学校的教师他 3. 1 们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具有近代教 育理论素养的新式教育人才他们承担的课程也以 引进和传播近代数理知识与其他科技知识 清末留日物理学生在日本接受了近代数理科学 教育 他们不仅吸收了新的科学知识 同时也接受了 科学思想 并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方面的活动 即 建立科学社团 创办科学杂志 翻译数理科学著作和 教科书 向国内介绍和引进各种科技知识 在物理 学 数学知识的引进与普及方面 可以列举出许多留 日物理学生的工作 如留日学生在物理 数学 天文 著作与教科书的翻译与编撰等方面的贡献诸多许 多清末翻译的日本物理 数学书出自留日物理学生 之手除了翻译工作外 从日本学成归国的留学物 理生也编写了不少物理 数学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对当时的物理 数学教育和物理 数学知识传播都产 数学 物理等自然科学和音 体 美等新学科为主 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参与新式教育 推动了晚清中国 教育体制的革新 也进一步促进了数理科学教育的 变革和数理知识的传播 在高等教育方面 留日学 生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们也是各类高校学校 数学 物理学科的重要师资力量 对推动中国新式数 理教育的开展乃至数理科学的近代化都产生了重要 影响 留日物理生中大部分在中学 师范学校或大学 教授物理 数学并担任教务长 校长等教育管理工 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作如沈家康任嘉兴中学数学教师 计宗型是嘉兴 中学物理教师和校长 汪胡桢院士 著名作家茅盾等 如京师大学堂派出的留日学生于 1908 年 2 月 在日本创办期刊 学海 由日本秀光社印刷 上海 都感叹他们 学问精湛 最受学生尊敬 洪彦远任 浙江第十中学校长兼教几何课程 他常说: 数学是 商务印书馆发行是为月刊 分甲乙两编 甲编刊载 文科 法科 政治科 商业科文稿 乙编是一份自然科 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只有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 科 学才能发达 国家才能富强 他培育了不少英才 学综合杂志 主要由学习理工科的同学撰写文稿 学海 乙编第一号中有苏振潼的两篇文章和史锡 其中有陈建功 苏步青 王国松等都是他的高足科 学院院士苏步青在 怀念我的老师 文中怀念昔日 绰的一篇文章 京师大学堂的留日学生还成立了 北京大学留日学生编译社 除出版杂志 学海 之 几位老师 特别缅怀洪岷初校长对他的培育之恩 刘钟华任云南优级师范学堂监督 并负责筹办云南 外 还编译各种教科书 据 学海 第 3 号 第 5 号 刊载的 本社编译书目 该社编译书共 19 种 其中 工矿学堂 并担任第一任监督 先后担任云南甲种工 业学校 省立一中 双塔寺高中等校校长刘钟华数 理科教科书 11 种 十年辛勤耕耘 为云南地方培养了大批人才 如原 云南省文联主席徐嘉瑞 昆明师院教授徐继祖 学界 民国初期的留日物理学生郑贤文 文元模 周昌 寿 李芳伯 等 也 利 用 学 艺 东 方 杂 志 数 理 杂 志 等期刊和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媒介编写 翻译 名流毕近斗 倪仲方 生物学家徐天骝 副省长龚自 知等都是其弟子 物理学书籍 大型科普型丛书 满足了中国大众对物 理学的饥渴仅周昌寿一人翻译和论著的物理学书 黄恭宪 杨立奎 张贻惠 冯祖荀和蔡钟瀛在北 京高等师范学校 赵修乾在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柳金 籍和文章 30 部 ( 篇 ) 引入了 19 世纪经典力学为 基础的力学 热力学及分子运动论 光学和电磁学等 田在广州高等师范学校等校任教冯祖荀是北京大 学数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张贻惠参与了筹备 创 完整的物理学理论体系 还及时介绍物理学前沿理 论 如许崇清 周昌寿 文元莫 李芳柏引介相对论 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的工作 他在课程的设 置 教学人才的选拔 教学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作了大 量子论等 3. 2 创办物理学学科和专业 投身物理学教育 量工作他亲自讲授力学 光学 普通物理学和原子 物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是当时在国内最早开设原子 晚清推行新政 废除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 兴办 西式学校作为国策被确立下来 然而师资严重短缺 物理学课程的学者 他自编物理学讲义 并开展相 关实验 以加强直观性 他还在课程中引入相对论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 政府和民间团体都派出大量学 生赴日学习师范科师范生回国后 即被派往各地 等国外新理论 为现代物理课程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黄际遇先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从事数学教育 任数 的初级师范担任监督 教师翻检 1904 1905 年的 东方杂志 可以发现有大量派遣留学生赴日接受 学教授兼数理部主任及教务长等职 后去中州大学 任校务主任兼数理系主任 中山大学教授 河南中山 速成教育的消息 直隶 四川 江西 福建 浙江 两 大学校长 青岛大学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及山

第1 期 咏梅等: 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及其科学贡献 东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等职 创立了多所学校的数理 学科吴南薰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郭鸿銮在成都 高等师范学校 专门从事物理学高等教育 戴运轨 主持了台湾大学物理学系的创建工作 为该系首任 系主任他担任物理学系主任达 16 年之久 培养了 大量的物理学人才他在 30 年代和 40 年代编写的 中学物理教科书和 大学普通物理学 在当时被各 学校广泛采用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6 年被派往 台湾 接收日本侵略军在台湾设立的帝国大学 参与 将其改建为台湾大学的工作 并长期担任教务长 3. 3 创建汉文物理学名词术语 推动物理学的传播 和发展 我国最早官方审定的物理学名词术语是光绪三 十四年( 1908) 出版的 物理学语汇 其中收集了物 理学 名 词 近 千 条 以 英 文 日 文 和 汉 文 对 照 排 列 1920 年科学名词审查会编制出了 物理学名词 ( 第 一次审查本 ) 其文种为英 德 法 日 汉文1931 年教育部对 物理学名词 ( 第一次审查本 ) 进行修 订 刊印 物理学名词 ( 教育部增订本 ) 1932 年 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之初设立了物理学名词审查委员 会 将 物理学名词汇刊 的发行作为事业之一 张 贻惠当选为译名委员会的委员1933 年中国物理 学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总会 接受了国立编译馆 关于物理学用语审查的正式请求 周昌寿等 7 人当 选为审查委员1933 年 8 月 21 日到 9 月 2 日之间 审查委员们聚集于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在比较 了由中国科学社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以及商务印 书馆等有关方面提出的方案以后 确认了第一期 5 000 个用 语1934 年 8 月 物 理 学 名 词 ( 全 42 册) 的中英文对照版 在获得政府同意后 由国立编 译馆发行 周昌寿对统一物理学名词术语的工作作出了重 要贡献他于 1932 年向学会递交了他在多年翻译 实践基础上完成的 物理学名词 并建议将统一物 理学名词作为学会的日常工作在他的建议和推动 1933 年物理学 名 词 审 查 委 员 会 在 上 海 开 始 工 下 作 并公布了上述的 物理学名词 在该书序言中 指出 本书根据周昌寿所编 物理学名词 ( 草案 ) 编写 讨论 说明了他在统一物理学名词方面所起 的重要作用此外进行的工作还有 修正已经确定 3. 4 187 组织学术团体 倡导学术研究 留日物理学生积极组织社团 创办杂志 向民众 鼓吹科学1916 年 周昌寿 郑贞文 文元模等留日 物理学生在日本期间 共同发起组织了学术研究团 体丙辰学社( 1923 年改名为中华学艺社 ) 创办社刊 学艺 杂志中华学艺社是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最 重要的学术社团之一对促进人文与科学的交融做 出了积极的作用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 文学家郭沫 若 地质学家张资平 贵州籍名人谢六逸等都是该社 成员郑贞文 周昌寿长期出任该社理事长 积极推 动社内学术活动 创办 学艺 杂志 学艺丛刊 和 学艺 大学 任劳任怨地承担了书刊的编辑 著述 和授课等工作 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术发展 与交流 人才培育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濬济支持 北京大学数理学会和 北京大学数理杂志 工 作 黄恭宪 杨立奎 张贻惠 冯祖荀和蔡钟瀛参与了北 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学会和 数理杂志 发行与交 流黄际遇 李芳柏 吴南薰等主持或主讲武昌高师 数理学会和 数理学会杂志 相关学术工作 戴运 轨在四川大学工作期间 与李方训合作研究了水化 离子的绝对熵值 运用量子理论 找到了一种计算水 化离子绝对熵的新方法他还与西坝空军参谋学校 的教官们一起 创建了我国早期的航空风洞 开展了 各种翼型的研究 总之 清 末 和 民 国 初 期 的 留 日 物 理 学 生 利 用 学艺 东方杂志 数理杂志 等期刊 商务印书 馆等出版机构和北京高等师范等高校和众多的中学 引介 传播和研究物理学 不仅较早引介了相对论 量子论等现代物理学内容和系统介绍了热力学 电 磁学等经典物理学内容 对物理学的教育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他们在中国现代数理科学的创建和发展 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不仅在西方近代数理知 识的引进和传播方面有所贡献 而且在数理科学教 育与研究乃至物理学科的建设方面也都发挥了重要 作用 致谢: 感谢牛亚华教授对本文撰写给与的诸多 帮助! 参考文献: 1 编者 派遣游学类志 J 东方杂志 1904( 2) : 160 2 佚名 清末各省官 自费留学生姓名表 M 沈云龙 的用语 追加德 法 日文等对照 沈璿 张贻惠 周 近代中国史 料 丛 刊 续 编 第 五 十 辑 台 北: 文 海 出 版 昌寿 文元模等 4 位日本归来的留学生和欧美留学 1999: 24 社 生一起对物理学用语 译语的标准化事业作出了重 大贡献 3 云南省思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思茅县志 M 北 1993: 517-518 京: 三联书店出版

188 第 41 卷 4 陈其栋 缪果章 宣威县志稿 M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67: 799 5 浙江省人物志编纂委员会编 浙江省人物志 M 杭 2000: 799 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6 嘉兴一中校友信息百年一瞬 EB / OL 1922: http: / / www jxedu net / NewsDetail aspx? NewsID = 4163 / 2010-12-01 7 林同钗 林同美 先父林元乔事略 M 福建省三明 23 林辰 我的父亲林炯先生 M 福建省三明文史委员 会 三明师范学校编 闽师之源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 1993: 36 社 24 黄缘炘 忆吴石湖校长 M 福建省三明文史委员会 三明师范学校编 闽师之源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3: 31 25 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 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9: 45 26 江西地矿先驱周作恭( 水门周家) EB / OL http: / / 文史委员会 三明师范学校编 闽师之源 北京: 中国 www 1993: 34 文史出版社 2327 /2010-12-01 8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福建省志人物志( 上)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476 9 李仲来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史 M 北京: 北 2009: 159 235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陈 之 川 教 育 家 洪 彦 远 浙 江 省 温 州 中 学 历 任 校 长 EB / OL http: / / www wzms com / bainian / read asp? newsid = 1911 11 徐友春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增订版上 M 石家庄: 河北 2007: 378; 213; 335 人民出版社 12 徐友春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增订版下 M 石家庄: 河北 2007: 2129; 2568; 2378; 1670; 2724 人民出版社 周棉 中国留学生大辞典 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8 月 290 143 138 82 224 14 卢嘉锡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 四 M 北京: 科学出版 1993: 75 社 15 何逵东 德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德兴县志 M 1993: 608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6 冯立升 牛亚华 京师大学堂派遣首批留学生考 J 2007( 3) : 88-98 历史档案 17 丁石孙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发展历程 北大科学 史与 科 学 哲 学 主 体 文 章 EB / OL http: / / hps phil pku edu cn / viewarticle php? sid = 1382 18 释东初 中国佛教近代史 下册 M 台北: 中华佛教文 1987: 681-682 化馆 19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理学 1996: 35编 物理学卷 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41; 23-29; 155-159; 45-49 20 詹一先 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吴县志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456 21 编者 陈发檀兄弟姐妹与辛亥革命 EB / OL http: / / www tianya cn / publicforum / content / hn /1 /48877 shtml 22 攸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攸县志 M 北京: 中国文史出 1990: 623 版社 jxrmw com / forum-redirect-goto-nextnewset-tid- 27 福州第 一 中 学 官 方 网 站 EB / OL http: / / www fzyz net / Z_SMCQ htm /2010-12-01 28 汪胡桢 回忆我在中学时代 M 嘉兴市政协文史资 料委员会编 一代水工 汪胡桢 北京: 当代中国出 1997: 193 187 版社 29 谢炳炎 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编 湖南大学校史 M 2003: 156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30 四川大学校史编写组编 四川大学史稿 M 成都: 四 1985: 45 川大学出版社 31 陈景熙 林伦伦编 黄际遇先生纪念文集 M 汕头: 汕 2006 头大学出版社 32 何青山 南海县第一任督学局长卢公辅 M 南海文 1989: 史资料 第十五辑 南海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38 33 方严 广东省高等师范教育创业者金曾澄先生传略 J 教育导刊 1985( 5) : 46-48 34 贵州省镇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镇远县志 M 贵 1992: 560-561 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35 朱崇演 贵州百年前的百年大计 N 贵 州 政 协 报 2005-11-08 36 孔 令 中 贵 州 教 育 史 M 贵 阳: 贵 州 教 育 出 版 社 2004: 301 37 江西省人物志编纂委员会编 江西省人物志 M 北 2007: 353-354 京: 方志出版社 38 卢金锡总纂 民国昭通县志稿 卷四 M 昭通: 新民書 1938: 15 局 39 扎西顿珠 我的灾区生活( 二) 感受高考 J 中国 2007-06-08 广播网 40 楊艦 近代中国における物理学者集団の形成 M 日 2003: 145 本橋報社 41 胡大年 日本对于相对论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J 科学 ( 上海) 2005 57( 6) : 44-47 (编 辑 姚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