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书 在 版 编 目 (CIP) 数 据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 雷 清, 任 边 疆 主 编. -- 北 京 : 九 州 出 版 社, 2010.6 ISBN 978-7-5108-0514-1 Ⅰ. 1 洛 Ⅱ. 1 雷 2 任 Ⅲ. 1 洛 阳 市 - 概 况 Ⅳ. 1 K926.13

Similar documents
( CIP ) :, ISBN D CIP (2001) ISBN D

Ps22Pdf

未命名-14

( CIP ) /,. - :, ISBN K878.2 CIP (2005) : : ( ) ( 421 ) : / 32 : : 154 ISBN

(CIP) /.:, ( ) ISBN I207.2 CIP (2001) ( ) ( ) /

内页.FIT)

(CIP) / : ISBN Ⅰ Ⅱ Ⅲ ( ) - Ⅳ B CIP (2006) / ISBN /B (0

1

Ps22Pdf

( CIP ) /. - :, ( ) ISBN K291 CIP ( 1999 ) * ( 6 ) : * ISBN :

Ps22Pdf

Ps22Pdf

(CIP),. - :, ISBN E296 CIP ( 2003) ( ) : : : : 6 1 : : : : 32 ( ) : 680 : : 5000 : :

( CIP) /. - :, ( ) ISBN I CIP ( 2002) ( ) : : : ( ) 1 : : : /32 : 208 : 5, 400 :

,,, 19, 370,,,,,,, (CIP) /. :, ISBN R28 CIP (2002 ) * * : / 16 : : : 1 4

Ps22Pdf

( CIP ) /. - :, ( ) ISBN F CIP ( 1999 ) * ( 6 ) : * ISBN :

战神(上).doc

灵魂战记.doc

图 书 在 版 编 目 (CIP) 数 据 鼓 励 孩 子 100 金 句 / 刘 超 平 等 编 著. - 北 京 : 金 城 出 版 社, ISBN Ⅰ. 鼓 Ⅱ. 刘 Ⅲ. 家 庭 教 育 - 语 言 艺 术 Ⅳ.G78 中 国 版 本 图 书 馆 CIP

Ps22Pdf

Ps22Pdf

Ps22Pdf

Ps22Pdf

,,,, ( CIP ) /. :, ( ) ISBN K CIP ( 2005) : : 66 : : ( 0371) : : : : : : : 140mm 202mm :

CIP ) / :, ISBN K.23 CIP (2006) : mm 1/ 16 : 55 : :5000 ISBN / K 23 ( 3 ) :

Ps22Pdf

Ps22Pdf

Ps22Pdf

<D5FDCEC42E733932>

(CIP) :, 2003 ISBN / R151.2 CIP (2002) ( ) 850 mm1168 mm 1/ ISBN 7 810

( CIP ) /. - :, ( ) ISBN , -. K CIP ( 1999 ) * ( 6 ) : * ISBN :

(CIP) /. :, ISBN TS CIP (2003) : / : : / 32 : :

(CIP) /. :, 2005 ISBN R247.1 TS CIP (2005) / / 330 / / / / / / / 32 / 15 / 370 / /

: ( ) ( ) : () ( ) ( )

(CIP) /,,. :, ISBN CIP (2004) : / : : / 32 : 4.25 :

(CIP) 1000 /. :,2006 ISBN R CIP (2006) / / 330 / / / / / / / 32 / 15 / 320 / / / 24

: : ( ) : / : ISBN / X144 : : CIP (2005)

Ps22Pdf

) 001 ( CIP) /.. :,2005 ISBN I CIP ( 2005) ( 147 : ) 787 mm 1092 mm I

( CIP) /. :, 2003 ISBN R24 65 CIP ( 2003) ( 2 ) 1200 ( ) 850 mm 1168 mm 1 /

Ps22Pdf

Ps22Pdf

Ps22Pdf

( CIP) /,. :, 2004 ISBN K828.2 CI P ( 2004 ) ( ) : : :890mm 1240mm 1/ 32 : 5.5 : 16 :

(CIP ) /. - :, ISBN TS1028 CIP (2002) ( ) mm1168 mm 1 /

Ps22Pdf

(CIP).2003/.:, ISBN ( )2003.Z CI P (2003) : : : : : ( 2003 ) ( ) ( 028) ( 028 )

Microsoft Word - 内容提要2.doc

Ps22Pdf

B扉页、版权、序、目录10P.cdr





( CIP) /. - :, 1998 ( ) ISBN I CIP ( 98) GUNYU * ( 6 ) : * :

: : / : ISBN / F871 : : CIP (2005)

( CIP ) /,. 2 ( ). :, 2003 ( ) ISBN R22 44 CIP ( 2003 ) ( 2 ) ( ) 850 mm 1168mm 1 /

( CIP ) /. 2 ( ). :, 2003 ( ) ISBN R CIP ( 2003 ) ( 2 ) ( ) 850 mm 1168mm 1 /

( CIP ) /. 2. :, 2003 ( ) ISBN R CIP ( 2003 ) ( 2 ) ( ) 850 mm 1168mm 1 /

( CIP ) /. 2. :, 2003 ( ) ISBN X R25 44 CIP ( 2003 ) ( 2 ) ( ) 850 mm 1168mm 1 /

Ps22Pdf

建筑学院建筑学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

Microsoft Word - 黃玉緞 _民間文學教案設計_民歌擬作舉隅

untitled

untitled

BQY.PS2

<4D F736F F D20322EABEDA473A5C1B6A1B6C7BBA1AAECB1B4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8-柯香君-原稿初修-0516.doc

untitled

书 名 : 额 尔 古 纳 河 右 岸 作 者 : 迟 子 建 出 版 社 : 北 京 十 月 文 艺 出 版 社 出 版 日 期 : 开 本 : 正 16 开 页 数 :262 ISBN:

untitled

Ps22Pdf

)001 (131 ) : ISBN / :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重大项目

...T.U.p65

书 名 : 作 者 : 出 版 社 : 中 国 电 影 出 版 社 版 权 所 有 : 烨 子 工 作 室 类 别 : 中 国 传 世 情 爱 小 说 出 版 时 间 :2005 年 10 月 字 书 数 :150 千 字 号 :ISBN /B 0030

untitled

ISBN Z

untitled

Ps22Pdf

Ps22Pdf

untitled

: : ISBN /B 007 :

untitled

()001 ( 131 ) : ISBN / I1021 :7.50

untitled

untitled

Ps22Pdf

马来西亚、约旦(上).doc

untitled

untitled

()001 ( 131 ) : ISBN / I1020 :6.50

图 书 在 版 编 目 (CIP) 数 据 保 持 平 常 心 院 幸 福 来 自 完 美 心 态 / 王 琳 编 著. 要 北 京 院 新 世 界 出 版 社 袁 ISBN Ⅰ 保... Ⅱ 王... Ⅲ 个 人 要 修 养 要 通 俗 读 物 中 国 版

Microsoft Word 第96期.doc

大陸國僑辦主任裘援平 右二 副主任譚天星 右一 本會理事長陳三井 左二 常務理事沈大川 左一 裘援平闡述中國夢 14 同時 針對海外華裔青少年舉辦夏令營 由兩岸磋商機制去談 但不該影響兩岸 及冬令營活動 針對教師 舉辦培訓班 各領域的交流活動 也包括海外僑胞的 等等 她強調 未來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交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李济深与苍梧故居 / 民革中央宣传部编. -- 北京 团结出版社 ISBN Ⅰ. ①李 Ⅱ. ①民 Ⅲ. ①李济深 1885~1959 传记②名人 故居 介绍 苍梧县 Ⅳ. ① K827=7②K878.2 中国版本图书馆C

,, 1 000,,,,, (CIP) /,. :, ISBN R CIP ( 2002) ( 818 : ) : / 32 : :

Ps22Pdf

Transcription: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编 委 会 主 任 连 维 良 副 主 任 李 少 敏 尚 朝 阳 雷 清 委 员 张 雄 飞 任 边 疆 朱 德 奎 智 万 一 徐 国 萍 李 雪 岭 杨 延 武

图 书 在 版 编 目 (CIP) 数 据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 雷 清, 任 边 疆 主 编. -- 北 京 : 九 州 出 版 社, 2010.6 ISBN 978-7-5108-0514-1 Ⅰ. 1 洛 Ⅱ. 1 雷 2 任 Ⅲ. 1 洛 阳 市 - 概 况 Ⅳ. 1 K926.13 中 国 版 本 图 书 馆 CIP 数 据 核 字 (2010) 第 093562 号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作 者 雷 清 任 边 疆 主 编 出 版 发 行 九 州 出 版 社 出 版 人 徐 尚 定 地 址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阜 外 大 街 甲 35 号 (100037) 发 行 电 话 (010)68992190/2/3/5/6 网 址 www.jiuzhoupress.com 电 子 信 箱 jiuzhou@jiuzhoupress.com 印 刷 三 河 市 东 方 印 刷 厂 开 本 720 毫 米 1020 毫 米 16 开 印 张 18.25 字 数 232 千 字 版 次 2010 年 7 月 第 1 版 印 次 2010 年 7 月 第 1 次 印 刷 书 号 ISBN 978-7-5108-0514-1 定 价 35.00 元 版 权 所 有 侵 权 必 究

目 录 概 况 / 1 上 编 历 史 洛 阳 / 7 第 一 章 悠 久 的 历 史 / 9 第 一 节 史 前 / 10 第 二 节 秦 汉 魏 晋 / 12 第 三 节 隋 唐 北 宋 / 15 第 四 节 金 元 明 清 / 17 第 五 节 民 国 新 中 国 / 17 第 二 章 厚 重 的 文 化 / 19 第 一 节 文 化 圣 地 / 19 第 二 节 科 教 渊 源 / 27 第 三 节 华 彩 篇 章 / 31 第 四 节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35 第 三 章 杰 出 的 人 物 / 49 第 一 节 帝 王 将 相 / 49 第 二 节 诗 文 名 家 / 55 第 三 节 科 技 巨 匠 / 63 第 四 章 园 林 甲 天 下 / 65 第 一 节 皇 家 园 林 / 65 第 二 节 私 家 园 林 / 70 第 三 节 寺 庙 园 林 / 76

2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第 四 节 风 景 园 林 / 83 第 五 章 丝 路 通 欧 亚 / 86 第 一 节 丝 路 兴 衰 / 87 第 二 节 商 旅 之 路 / 97 第 三 节 文 化 纽 带 / 99 第 六 章 国 际 大 都 会 / 103 第 一 节 天 下 重 镇 / 103 第 二 节 交 通 枢 纽 / 105 第 三 节 商 贾 云 集 / 107 中 编 现 代 洛 阳 / 111 第 七 章 蓬 勃 的 经 济 / 113 第 一 节 工 业 经 济 / 114 第 二 节 农 村 经 济 / 116 第 三 节 旅 游 经 济 / 119 第 四 节 对 外 经 济 / 121 第 八 章 和 谐 的 社 会 / 124 第 一 节 教 育 科 技 / 124 第 二 节 社 会 保 障 / 129 第 三 节 医 疗 卫 生 / 132 第 四 节 社 会 管 理 / 134 第 九 章 辉 煌 的 未 来 / 140 第 一 节 定 位 和 目 标 / 141 第 二 节 三 大 战 略 / 143 第 三 节 六 大 建 设 / 151

目 录 3 下 编 旅 游 洛 阳 / 155 第 十 章 名 胜 与 古 迹 / 157 第 一 节 龙 门 石 窟 / 157 第 二 节 寺 庙 塔 院 / 162 第 三 节 五 都 荟 洛 / 173 第 四 节 帝 王 陵 寝 / 180 第 十 一 章 秀 美 的 山 川 / 185 第 一 节 古 都 览 胜 / 185 第 二 节 偃 师 山 水 / 188 第 三 节 黄 河 古 津 / 190 第 四 节 新 安 奇 景 / 193 第 五 节 宜 阳 仙 山 / 195 第 六 节 伊 川 佳 境 / 197 第 七 节 旖 旎 汝 阳 / 198 第 八 节 竹 乡 洛 宁 / 200 第 九 节 灵 秀 嵩 县 / 202 第 十 节 栾 川 秀 景 / 205 第 十 二 章 众 多 的 馆 园 / 208 第 一 节 博 物 馆 / 208 第 二 节 市 内 公 园 / 217 第 十 三 章 多 彩 的 节 会 / 227 第 一 节 牡 丹 花 会 / 227 第 二 节 河 洛 文 化 旅 游 节 / 230 第 三 节 其 他 节 会 活 动 / 235 第 十 四 章 独 特 的 饮 食 / 239

4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第 一 节 洛 阳 水 席 / 239 第 二 节 风 味 小 吃 / 247 第 十 五 章 丰 富 的 特 产 / 253 附 录 / 263 洛 阳 旅 游 景 区 ( 点 ) 名 录 / 263 洛 阳 特 色 旅 游 线 路 / 267 洛 阳 市 内 及 周 边 旅 游 线 路 / 270 洛 阳 市 星 级 宾 馆 名 录 / 272 洛 阳 市 便 民 电 话 / 278 参 考 文 献 / 279 后 记 / 280

序 1 序 若 问 古 今 兴 废 事, 请 君 只 看 洛 阳 城 洛 阳 是 一 座 历 史 悠 久 底 蕴 深 厚 而 又 充 满 现 代 化 气 息 的 魅 力 城 市, 是 国 务 院 首 批 公 布 的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和 著 名 古 都, 是 中 部 地 区 重 要 工 业 城 市 洛 阳 历 史 悠 久, 文 化 积 淀 深 厚 洛 阳 居 天 下 之 中, 自 古 就 是 中 国 重 要 的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中 心, 先 后 有 13 个 王 朝 在 此 建 都,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建 都 时 间 最 早 历 史 最 长 朝 代 最 多 的 城 市 悠 久 的 历 史 孕 育 了 灿 烂 的 文 化, 河 出 图, 洛 出 书, 周 公 制 礼 作 乐, 道 学 发 轫 于 此, 儒 学 兴 盛 于 此, 佛 学 首 传 于 此, 理 学 光 大 于 此, 汉 书 三 国 志 说 文 解 字 资 治 通 鉴 成 书 于 此, 浑 天 仪 地 动 仪 指 南 针 造 纸 术 印 刷 术 成 就 于 此 洛 阳 拥 有 许 多 宝 贵 的 文 物 遗 迹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龙 门 石 窟, 称 为 佛 教 释 源 祖 庭 的 白 马 寺, 冢 庙 林 三 祀 合 一 的 关 林 等 一 大 批 文 物 遗 迹 星 罗 棋 布, 处 处 彰 显 着 深 厚 的 文 化 内 涵 洛 阳 山 水 秀 美,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洛 阳 地 处 豫 西 伏 牛 山 区, 南 有 白 云 山 花 果 山 龙 峪 湾 鸡 冠 洞 重 渡 沟 等 风 景 名 胜, 北 有 黄 河 及 水 域 面 积 278 平 方 公 里 的 小 浪 底 水 库, 境 内 有 省 级 以 上 风 景 名 胜 区 森 林 公 园 和 自 然 保 护 区 18 个,5A 级 景 区 1 处 4A 级 景 区 10 处 3A 级 景 区 9 处 洛 阳 牡 丹 栽 培 史 达 1500 多 年, 目 前 种 植 面 积 2 万 多 亩, 已 连 续 成 功 举 办 28 届 牡 丹 花 会 洛 阳 交 通 便 利 陇 海 焦 枝 两 铁 路 干 线 和 郑 西 高 速 铁 路 客 运 专 线 在 此 交 汇, 连 霍 二 广 环 城 高 速 和 310 国 道 207 国 道 南 部 山 区 干 线 公 路 大 环 线 交 织 成 网 洛 阳 机 场 是 国 内 净 空 条 件 最 好 的 二 级 机 场

2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洛 阳 工 业 基 础 良 好 洛 阳 是 新 中 国 重 点 建 设 的 老 工 业 基 地 之 一, 一 五 时 期 全 国 156 项 重 点 工 程 中 有 7 项 布 局 在 洛 阳, 目 前 已 初 步 形 成 了 以 装 备 制 造 业 能 源 工 业 石 化 工 业 有 色 金 属 工 业 材 料 工 业 等 五 大 优 势 产 业 为 支 撑 的 工 业 体 系 洛 阳 人 居 环 境 优 越 伊 河 洛 河 瀍 河 涧 河 四 条 河 流 穿 城 而 过, 沿 洛 河 长 达 18 公 里 的 洛 浦 公 园, 如 同 一 幅 丹 青 长 卷 镶 嵌 在 城 市 中 央, 龙 门 山 周 山 上 清 宫 小 浪 底 等 四 大 森 林 公 园 环 护 城 市 四 周,2800 亩 隋 唐 遗 址 公 园 已 经 成 为 城 市 绿 色 心 肺, 新 区 1900 余 亩 水 系 景 观, 形 成 了 山 在 城 中, 城 在 水 中 的 绚 丽 景 色 在 市 委 市 政 府 的 带 领 下, 全 市 人 民 坚 定 不 移 地 实 施 工 业 强 市 科 教 强 市 旅 游 强 市 和 项 目 引 资 双 带 动 战 略, 坚 持 以 发 展 为 主 题, 以 结 构 调 整 为 主 线, 正 在 创 造 新 的 辉 煌, 洛 阳 的 经 济 发 展 城 市 形 象 和 社 会 面 貌 都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化 近 年 来, 先 后 荣 膺 中 国 优 秀 旅 游 城 市 国 家 园 林 城 市 国 家 卫 生 城 市 全 国 科 技 进 步 先 进 市 全 国 双 拥 模 范 城 五 连 冠 全 国 创 建 文 明 城 市 工 作 先 进 市 中 国 人 居 环 境 范 例 奖 中 国 十 大 最 佳 魅 力 城 市 等 荣 誉 称 号 洛 阳 的 历 史 是 厚 重 的, 洛 阳 的 现 在 是 崭 新 的 为 了 让 广 大 市 民 和 外 来 游 客 更 好 地 了 解 洛 阳, 更 好 地 向 全 世 界 推 介 洛 阳 展 示 洛 阳, 市 委 市 政 府 组 织 相 关 部 门 精 心 编 写 了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全 书 分 为 上 中 下 三 篇, 全 面 翔 实 地 介 绍 了 洛 阳 的 悠 久 历 史 发 展 现 状 和 丰 富 的 旅 游 资 源, 相 信 通 过 阅 读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人 们 一 定 能 够 全 面 深 入 地 认 识 洛 阳 是 为 序 李 少 敏 2010 年 6 月

概 况 1 概 况 洛 阳 因 地 处 古 洛 水 之 阳 而 得 名, 是 国 务 院 首 批 公 布 的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以 洛 阳 为 中 心 的 河 洛 地 区 是 华 夏 文 明 的 重 要 发 祥 地 自 然 地 理 : 洛 阳 市 位 于 河 南 省 西 部, 地 处 东 经 111.08 至 112.59, 北 纬 33.35 至 35.05 之 间 亚 欧 大 陆 桥 东 段, 横 跨 黄 河 中 游 两 岸, 居 天 下 之 中, 素 有 九 州 腹 地 之 称 东 邻 郑 州, 西 接 三 门 峡, 北 跨 黄 河 与 焦 作 接 壤, 南 与 平 顶 山 南 阳 相 连 东 西 长 约 179 公 里, 南 北 宽 约 168 公 里 洛 阳 地 理 条 件 优 越 它 位 于 暖 温 带 南 缘 向 北 亚 热 带 过 渡 地 带, 四 季 分 明, 气 候 宜 人 年 平 均 气 温 14.2, 降 雨 量 546 毫 米 洛 阳 地 势 西 高 东 低 境 内 山 川 丘 陵 交 错, 地 形 复 杂 多 样, 其 中 山 区 占 45.51%, 丘 陵 占 40.73%, 平 原 占 13.8%, 周 围 有 郁 山 邙 山 青 要 山 荆 紫 山 周 山 樱 山 龙 门 山 香 山 万 安 山 首 阳 山 嵩 山 等 多 座 山 脉 ; 境 内 河 渠 密 布, 分 属 黄 河 淮 河 长 江 三 大 水 系, 黄 河 洛 河 伊 河 清 河 磁 河 铁 滦 河 涧 河 瀍 河 等 10 余 条 河 流 蜿 蜒 其 间, 有 四 面 环 山 六 水 并 流 八 关 都 邑 十 省 通 衢 之 称 由 于 洛 阳 地 处 中 原, 山 川 纵 横, 西 依 秦 岭, 出 函 谷 是 关 中 秦 川 ; 东 临 嵩 岳 ; 北 靠 太 行 且 有 黄 河 之 险 ; 南 望 伏 牛, 有 宛 叶 之 饶, 河 山 拱 戴, 形 势 甲 于 天 下 历 史 沿 革 : 公 元 前 21 世 纪 夏 朝 建 立, 太 康 时 迁 都 洛 阳, 今 偃 师 二 里 头 一 带 为 其 国 都 斟 所 在 公 元 前 16 世 纪, 商 汤 灭 夏, 建 都 西 亳, 偃 师 尸

2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乡 沟 商 城 遗 址 则 为 其 故 址 公 元 前 11 世 纪 周 武 王 克 殷, 命 召 公 周 公 在 洛 阳 新 建 王 都 周 公 在 涧 水 东 瀍 水 西 营 建 成 周 城, 并 迁 九 鼎 于 此 公 元 前 770 年, 平 王 东 迁 洛 邑, 居 王 城 ; 周 敬 王 时, 因 避 王 子 朝 之 乱, 于 公 元 前 510 年 在 王 城 东 20 余 里 的 狄 ( 翟 ) 泉 另 建 成 周 城, 洛 阳 作 为 东 周 国 都 长 达 500 余 年 公 元 前 221 年, 秦 统 一 六 国 后, 洛 阳 为 三 川 郡 郡 治 公 元 前 206 年, 楚 汉 相 争, 项 羽 封 申 阳 为 河 南 王, 居 洛 阳 次 年, 刘 邦 入 洛, 置 河 南 郡 公 元 前 202 年, 刘 邦 建 汉, 初 都 洛 阳, 后 迁 长 安 公 元 25 年, 东 汉 建 立, 定 都 洛 阳, 历 时 近 200 年 220 年, 曹 丕 建 魏, 定 都 洛 阳 265 年, 西 晋 代 魏, 仍 以 洛 阳 为 都 436 年, 北 魏 统 一 黄 河 流 域, 在 洛 阳 置 洛 州,494 年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公 元 605 年, 隋 炀 帝 营 建 洛 阳, 改 称 东 都 ; 隋 末, 王 世 充 于 洛 阳 称 帝, 国 号 郑 618 年, 唐 朝 建 立, 以 洛 阳 为 陪 都 ;657 年, 唐 高 宗 移 置 洛 阳, 称 东 都 690 年, 武 则 天 称 帝, 改 东 都 为 神 都, 其 后 中 宗 复 立, 改 神 都 为 东 都 唐 中 叶, 安 禄 山 曾 于 洛 阳 称 帝, 建 国 号 燕 907 年, 朱 温 废 唐 自 立, 都 开 封, 后 迁 洛 阳 923 年, 李 存 勖 建 后 唐, 以 洛 阳 为 洛 京 936 年, 石 敬 瑭 灭 后 唐, 初 都 洛 阳, 后 迁 开 封 960 年, 赵 宋 王 朝 建 立, 定 都 开 封, 以 洛 阳 为 西 京, 并 置 河 南 府 1217 年, 金 升 洛 阳 为 中 京, 置 金 昌 府 元 时, 洛 阳 为 河 南 行 省 河 南 府 治 所 明 时, 在 洛 阳 置 河 南 府, 是 伊 王 和 福 王 封 国 所 在 清 朝 沿 用 明 制, 在 洛 阳 置 河 南 府, 府 治 洛 阳 1912 年 民 国 建 立, 废 河 南 府, 置 河 洛 道, 道 尹 公 署 设 在 洛 阳, 辖 豫 西 19 县 1920 年, 直 系 军 阀 吴 佩 孚 驻 军 洛 阳, 在 洛 阳 设 置 了 两 湖 巡 阅 使 公 署 和 陆 军 第 三 师 司 令 部 1923 年, 河 南 省 长 公 署 迁 于 洛 阳, 洛 阳 成 为 河 南 省 会 1932 年 日 军 攻 占 上 海, 国 民 政 府 定 洛 阳 为 行 都, 并 一 度 迁 洛 阳 办 公 七 七 事 变 后, 华 北 大 部 沦 陷, 洛 阳 成 为 北 方 抗 敌 前 哨, 第 一 战 区 长 官 司 令 部 驻 洛 阳 1939 年 秋, 河 南 省 政 府 再 次 迁 洛 阳, 洛 阳 又 成

概 况 3 为 河 南 省 会 1948 年 3 月, 洛 阳 市 人 民 民 主 政 府 成 立 1949 年 12 月, 洛 阳 市 人 民 民 主 政 府 改 称 洛 阳 市 人 民 政 府 1955 年 洛 阳 县 并 入 洛 阳 市 1986 年, 洛 阳 地 区 撤 销, 部 分 县 改 属 洛 阳 市 区 划 人 口 : 洛 阳 现 辖 偃 师 市 孟 津 新 安 洛 宁 宜 阳 伊 川 嵩 县 栾 川 汝 阳 等 一 市 八 县 和 涧 西 西 工 老 城 鏶 河 洛 龙 吉 利 六 个 城 市 区, 总 面 积 15208 平 方 公 里, 市 区 面 积 544 平 方 公 里 洛 阳 是 个 多 民 族 聚 居 的 地 方 全 市 共 有 46 个 民 族 成 分, 其 中 汉 族 人 口 约 占 全 市 总 人 口 的 98.8%, 其 他 少 数 民 族 约 占 全 市 总 人 口 的 1.2%, 其 中 超 过 1000 人 的 民 族 有 回 族 满 族 和 蒙 古 族 少 数 民 族 以 回 族 为 主, 近 6 万 人, 占 少 数 民 族 人 口 的 80% 以 上 2008 年 年 末 洛 阳 总 人 口 654.45 万 人 工 业 科 技 : 洛 阳 是 中 国 重 要 的 工 业 基 地, 一 五 期 间, 全 国 156 项 重 点 工 程 有 7 项 安 排 在 这 里, 为 洛 阳 工 业 打 下 了 很 好 的 基 础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大 规 模 建 设, 洛 阳 工 业 已 形 成 了 以 电 力 能 源 有 色 金 属 建 工 行 业 等 为 主, 39 个 工 业 门 类 5300 多 家 工 业 企 业 ( 其 中 大 中 型 企 业 89 家 ) 组 成 的 门 类 齐 全 大 中 小 结 合 轻 重 工 业 全 面 发 展 的 工 业 体 系 形 成 了 东 方 红 拖 拉 机 洛 阳 浮 法 玻 璃 大 阳 摩 托 HJD04 程 控 交 换 机 白 马 棉 纱 牡 丹 铜 材 等 一 大 批 国 际 国 内 知 名 品 牌 科 技 实 力 雄 厚 现 有 国 家 级 企 业 技 术 中 心 6 个, 省 级 14 个 拖 研 所 轴 研 所 耐 研 所 014 中 心 石 化 工 程 公 司 等 14 个 部 属 科 研 所 每 年 都 推 出 众 多 的 高 科 技 成 果 现 有 两 院 院 士 5 名, 科 技 人 员 占 职 工 总 数 的 20% 有 国 家 级 高 新 技 术 开 发 区 和 省 级 软 件 园 各 1 个,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天 然 气 企 业 美 国 卡 博 陶 粒 公 司 等 487 家 国 内 外 著 名 企 业 已 入 驻 创 业 全 市 被 省 认 定 的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146 个,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295 种 农 村 经 济 : 洛 阳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坚 持 因 地 制 宜, 突 出 特 色, 区 域 化 规 模 化 发 展, 优 质 专 用 粮 食 林 果 中 药 材 烟 叶 花 卉 苗 木 等 六 大 支 柱 产 业 格 局 初 步 形 成 畜 牧 业 发 展 步 伐 加 快, 奶 业 生 产 取 得 突 破 性 进 展

4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洛 阳 境 内 生 物 资 源 十 分 丰 富, 农 业 经 济 作 物 种 类 繁 多 有 珍 贵 的 领 椿 木 铁 杉 连 香 银 杏 山 白 芍 等 树 种 ; 有 天 然 化 工 原 料 植 物 漆 树 油 桐 等 ; 有 经 济 植 物 核 桃 山 楂 板 栗 苹 果 柿 子 等 还 是 重 要 的 药 材 产 地, 种 类 多 达 1480 余 种 洛 阳 是 河 南 小 麦 重 要 产 区, 偃 师 的 小 麦 栽 培 技 术 驰 名 全 国, 亩 产 高 达 千 斤 以 上 经 济 作 物 主 要 有 棉 花 烟 叶 油 料 等 土 特 产 品 远 近 闻 名, 主 要 有 偃 师 的 泡 桐, 孟 津 的 梨 和 黄 河 鲤 鱼, 新 安 的 柿 子 和 樱 桃, 洛 宁 绿 竹 和 猕 猴 桃, 等 等 孟 津 的 奶 山 羊 和 伊 川 的 大 尾 牛 享 誉 海 内, 分 别 被 国 家 确 定 为 山 羊 和 大 尾 牛 生 产 基 地 县 物 产 资 源 : 洛 阳 物 产 资 源 丰 富, 开 发 前 景 广 阔 已 探 明 有 钼 铝 金 银 钨 煤 铁 锌 水 晶 铅 等 甲 类 矿 产 资 源 26 种, 这 些 矿 藏 储 量 大, 品 位 高, 易 于 开 采 利 用 其 中 钼 矿 储 量 居 全 国 首 位, 为 世 界 三 大 钼 矿 之 一 洛 阳 市 森 林 植 物 中 有 高 等 植 物 173 科 830 属 2308 种 及 198 个 变 种 6 个 变 型 野 生 动 物 资 源 丰 富, 全 市 有 陆 栖 脊 椎 动 物 342 种, 其 中 有 珍 稀 动 物 190 余 种, 天 然 药 物 480 余 种 水 资 源 也 很 丰 富, 境 内 有 黄 河 洛 河 伊 河 鏶 河 涧 河 等 河 流 和 陆 浑 故 县 两 座 大 型 水 库 旅 游 资 源 : 洛 阳 作 为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有 着 众 多 的 文 化 遗 存 与 名 胜 古 迹, 不 但 历 史 文 化 资 源 丰 富, 而 且 地 形 地 貌 复 杂 多 变, 孕 育 了 名 山 大 川 河 湖 瀑 布 溶 洞 温 泉 原 始 森 林 等 风 景 名 胜 北 25 公 里 有 中 华 民 族 的 母 亲 河 黄 河 及 举 世 瞩 目 的 小 浪 底 水 利 枢 纽 工 程,270 平 方 公 里 浩 渺 水 面 与 崇 山 峻 岭 融 为 一 体, 构 成 一 幅 北 方 千 岛 湖 的 壮 观 画 面 东 80 公 里 有 中 岳 嵩 山 及 少 林 寺 名 胜, 青 山 叠 翠, 峰 峦 耸 峙, 寺 庙 巍 巍, 武 校 林 立 南 部 和 西 部 50 到 160 公 里 范 围 内, 分 布 有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白 云 山 龙 峪 湾 花 果 山 和 国 家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伏 牛 山, 有 栾 川 老 君 山 洛 宁 神 灵 寨 嵩 县 天 池 山

概 况 5 新 安 青 要 山 等 8 个 省 级 森 林 公 园 和 自 然 保 护 区, 还 有 北 国 第 一 溶 洞 鸡 冠 洞 北 国 水 乡 重 度 沟 和 陆 浑 水 库 旅 游 度 假 区 等 景 点 这 些 胜 景 密 布 且 景 景 相 连 的 自 然 景 观, 或 山 巍 水 澈, 或 峰 奇 石 怪, 或 谷 狭 洞 幽, 或 竹 翠 林 茂, 或 泉 清 瀑 壮, 融 雄 峻 奇 险 秀 丽 于 一 炉, 集 豪 野 刚 阳 明 秀 阴 柔 为 一 体, 兼 具 南 北 自 然 风 光 之 神 韵 随 着 景 区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逐 步 完 善, 特 别 是 小 浪 底 至 南 部 自 然 景 区 旅 游 快 速 通 道 的 建 设, 这 些 久 违 人 间 的 天 生 丽 景 正 吸 引 着 越 来 越 多 的 中 外 游 客 洛 阳 牡 丹 : 牡 丹 是 我 国 传 统 名 花, 富 丽 堂 皇, 国 色 天 香, 自 古 就 有 富 贵 吉 祥 繁 荣 昌 盛 的 寓 意, 代 表 了 中 华 民 族 泱 泱 大 国 之 风 范 洛 阳 地 脉 花 最 宜, 牡 丹 尤 为 天 下 奇 洛 阳 牡 丹 根 植 河 洛 大 地 始 于 隋 盛 于 唐 甲 天 下 于 宋 相 传, 唐 武 则 天 寒 冬 设 宴 赏 花, 令 百 花 绽 放, 唯 牡 丹 不 从, 贬 之 洛 阳 岂 知 迁 洛 后 竟 吐 蕊 怒 放 武 后 闻 知, 命 火 烧 牡 丹 牡 丹 枝 干 烧 焦, 次 年 却 依 旧 叶 荣 华 发, 且 花 更 大, 色 更 艳 洛 阳 牡 丹 遂 驰 名 天 下, 成 为 花 魁, 洛 阳 人 培 育 牡 丹 观 赏 牡 丹 亦 日 盛 成 俗 正 如 唐 代 诗 人 刘 禹 锡 和 白 居 易 所 赞 : 唯 有 牡 丹 真 国 色, 花 开 时 节 动 京 城 花 开 花 落 二 十 日, 一 城 之 人 皆 若 狂 1982 年, 洛 阳 市 人 大 常 委 会 正 式 将 牡 丹 定 为 市 花 洛 阳 牡 丹 品 种 繁 多, 花 色 甚 丰, 有 红 白 粉 黄 紫 蓝 绿 黑 及 复 色 等 9 大 色 系, 以 及 单 瓣 型 荷 花 型 菊 花 型 蔷 薇 型 托 桂 型 绣 球 型 皇 冠 型 金 环 型 千 层 台 阁 型 篓 子 台 阁 型 等 十 种 花 型 如 今 洛 阳 牡 丹 商 品 面 积 已 初 具 规 模, 全 市 商 品 牡 丹 面 积 近 2 万 亩,4800 余 万 株, 初 步 建 立 邙 山 万 亩 牡 丹 产 业 带 和 洛 南 隋 唐 城 遗 址 万 亩 高 效 农 业 观 光 园 牡 丹 遍 布 全 城 园 林 景 点 街 头 花 坛 机 关 庭 院 和 城 郊 园 圃 在 科 技 进 步 推 动 下, 洛 阳 牡 丹 已 实 现 四 季 开 花, 盛 花 期 不 断 延 长 洛 阳 牌 牡 丹 也 源 源 不 断 地 进 入 国 际 市 场 从 1983 年 起, 洛 阳 人 以 花 为 媒, 广 交 朋 友, 成 功 举 办 了 28 届 洛 阳 牡 丹 花 会,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经 济 和 社 会 效 益, 成 为 河 南 省 对 外 开 放 的 重 要 窗 口 和 全 国 四 大 节 会 之 一

上 编 历 史 洛 阳

9 第 一 章 悠 久 的 历 史 洛 阳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发 祥 地 之 一, 这 里 有 数 十 万 年 前 人 类 活 动 的 遗 迹, 有 数 千 年 间 我 们 祖 先 留 下 的 神 话 传 说 洛 阳 是 中 国 的 八 大 古 都 之 一, 自 夏 商 以 来, 有 十 多 个 王 朝 在 这 里 建 都 洛 阳 的 历 史, 是 中 华 民 族 历 史 的 一 个 缩 影 东 周 王 城 广 场

10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第 一 节 史 前 五 六 十 万 年 以 前, 洛 阳 一 带 土 地 肥 沃, 气 候 温 暖, 雨 量 充 沛, 草 木 茂 盛 许 多 动 物 生 活 在 这 里, 如 纳 玛 象 野 牛 猕 猴 水 龟 河 蚌 和 鸵 鸟 原 始 人 群 也 已 经 在 这 里 繁 衍 生 息 他 们 用 石 头 打 制 成 的 工 具 进 行 劳 动, 同 大 自 然 进 行 着 顽 强 的 斗 争 新 石 器 时 代 ( 距 今 约 八 九 千 年 前 至 四 五 千 年 前 ), 黄 河 中 游 两 岸 及 伊 洛 瀍 涧 等 河 流 的 台 地 上, 分 布 着 许 多 氏 族 部 落, 由 裴 李 岗 文 化 而 仰 韶 文 化 而 龙 山 文 化 而 夏 文 化, 一 脉 相 承, 连 绵 不 绝 建 国 后 在 洛 阳 一 带 发 现 的 孙 旗 屯 遗 址 王 湾 遗 址 矬 李 遗 址 等 近 200 处 聚 落 遗 址, 便 是 当 时 人 们 居 住 生 活 的 地 方 考 古 证 明, 洛 阳 一 带 是 当 时 生 产 比 较 发 达 的 地 区 洛 阳 西 郊 王 湾 遗 址 位 于 涧 河 右 岸 的 第 一 台 地 上, 在 仰 韶 文 化 时 期 的 房 子 中 出 土 的 夹 砂 小 罐 中 发 现 有 粟 的 痕 迹, 说 明 当 时 的 农 业 生 产 仍 然 以 种 植 粟 类 为 主 出 土 的 石 器 有 石 斧 石 铲 石 刀 及 石 镞 等 陶 器 以 泥 质 红 陶 为 主, 其 次 是 夹 砂 灰 褐 陶 主 要 器 类 有 鼎 釜 灶 甑 盆 罐 瓮 钵 豆 及 小 口 尖 底 瓶 等 其 中 最 突 出 的 是 彩 陶, 有 的 是 白 色 陶 衣, 彩 绘 多 为 黑 色, 也 有 黑 红 双 彩 色 房 屋 为 地 上 建 筑, 墙 基 用 天 然 砾 石 在 地 上 铺 成, 在 其 上 直 接 筑 墙, 墙 内 立 木 柱, 两 边 涂 以 草 拌 泥 中 国 古 代 许 多 神 话 传 说 与 洛 阳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据 传 说, 有 氏 是 远 古 时 期 我 国 人 类 的 祖 先, 她 曾 在 洛 阳 邙 山 一 带 居 住, 属 于 以 蜜 蜂 为 图 腾 的 氏 族 ; 她 是 黄 帝 和 炎 帝 的 母 亲 ; 以 后 她 与 炎 帝 一 起 到 达 了 华 山 一 带, 黄 帝 继 续 在 洛 阳 一 带 活 动 伏 羲 氏 是 传 说 中 的 另 一 个 著 名 人 物, 据 说 在 伏 羲 氏 时, 有 龙 马 负 图 从 黄 河 中 出 现, 伏 羲 氏 根 据 河 图 洛 书 画 成 了 八 卦, 龙 马 负 图 出 现 在 洛 阳 孟 津 一 带 大 禹 治 水 时, 有 神 龟 负 书 从 洛 水 出 现, 禹 据 书 作 洪 范, 神 龟 献 书 发 生 在 今 洛 宁 长 水 一 带 ; 伏 羲 氏 有 个 女 儿 叫

第 一 章 悠 久 的 历 史 11 宓 妃, 在 洛 水 中 淹 死, 人 们 称 她 为 洛 神 传 说 高 辛 氏 是 黄 帝 的 曾 孙, 他 是 一 个 古 代 部 族 的 首 领, 曾 在 洛 阳 一 带 建 都, 并 常 在 洛 阳 一 带 活 动 ; 他 有 一 个 儿 子 叫 契, 是 商 族 的 祖 先, 他 的 另 一 个 儿 子 叫 稷, 是 周 族 的 祖 先, 尧 也 是 高 辛 氏 的 儿 子 这 些 传 说 说 明, 洛 阳 与 中 国 早 期 文 明 的 发 展 有 着 特 殊 的 联 系 夏 朝 洛 阳 一 带 是 其 民 族 活 动 的 中 心 夏 禹 的 行 迹, 主 要 在 黄 河 伊 河 和 颍 水 一 带 大 禹 治 水 的 时 候, 把 天 下 分 为 九 州, 洛 阳 一 带 称 为 豫 州 夏 王 朝 的 第 三 个 帝 王 太 康 是 禹 的 孙 子, 他 把 夏 都 从 阳 翟 迁 到 斟 根 据 文 献 记 载 和 考 古 发 掘, 斟 就 在 洛 阳, 具 体 位 置 在 今 洛 阳 市 区 以 东 伊 河 与 洛 河 汇 合 处 不 远 的 偃 师 市 翟 镇 二 里 头 村 太 康 是 一 个 昏 庸 的 君 主, 他 不 理 政 务, 酷 爱 打 猎 有 一 次 太 康 到 洛 水 南 边 打 猎, 被 后 羿 ( 黄 河 下 游 部 落 首 领 ) 带 兵 挡 住 归 路, 太 康 只 好 在 洛 水 南 岸 过 着 流 亡 的 生 活 后 羿 另 立 太 康 的 兄 弟 仲 康 为 王 中 康 死 后, 后 羿 夺 取 了 夏 朝 的 王 位 后 来 太 康 的 侄 孙 少 康 恢 夏 朝 的 统 治, 并 把 夏 都 迁 到 阳 翟 经 过 数 次 迁 移, 夏 朝 最 后 一 个 国 王 夏 桀 又 把 国 都 迁 到 斟 商 部 落 的 祖 先 曾 协 助 大 禹 治 水, 住 在 离 洛 水 不 远 的 地 方, 以 后 被 封 到 商 ( 今 商 丘 一 带 ) 前 16 世 纪, 商 汤 带 领 军 队 打 败 夏 桀, 建 立 了 商 朝 商 汤 把 国 都 迁 到 西 亳 西 亳 在 今 洛 阳 偃 师 市, 与 斟 城 所 在 地 南 北 相 望 商 朝 在 这 里 定 都 约 230 年, 后 来 迁 到 荥 阳 一 带 到 商 朝 第 20 个 国 王 盘 庚 在 位 时, 再 一 次 把 商 都 迁 到 西 亳 又 经 历 了 7 位 国 王, 商 王 武 乙 迁 到 黄 河 以 北 最 后 商 朝 长 期 定 都 于 殷 ( 今 安 阳 市 一 带 ) 周 朝 以 洛 阳 为 东 都 司 马 迁 曾 说, 昔 三 代 ( 夏 商 周 ) 之 居, 皆 在 河 洛 ( 黄 河 洛 河 ) 之 间 因 周 部 落 的 祖 先 善 于 种 植, 被 舜 封 于 关 中 平 原 ( 今 陕 西 武 功 ) 一 带 后 来 逐 渐 强 大 起 来 前 11 世 纪, 殷 纣 王 无 道, 周 武 王 率 八 百 诸 侯 在 孟 津 会 盟, 渡 过 黄 河, 灭 了 商 朝 灭 商 之 后, 周 武 王 先 回 到 洛 阳 他 亲 自 察 看 地 形, 建 起 了 一 座 专 供 周 人 居 住 的 城 邑, 即 洛 邑,

12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并 把 象 征 国 家 权 力 的 九 鼎 从 殷 都 搬 到 这 里 然 后, 周 武 王 把 国 都 定 在 镐 京 ( 今 陕 西 西 安 市 西 南 ) 周 武 王 死 后, 他 的 弟 弟 周 公 旦 摄 政, 辅 助 周 成 王 ( 武 王 的 儿 子 ) 掌 管 国 家 大 事 为 了 巩 固 对 东 方 的 统 治, 利 用 洛 阳 优 势 的 地 理 位 置 和 环 境, 周 公 建 议 在 洛 阳 建 立 东 都, 周 成 王 采 纳 了 这 一 建 议 他 派 周 公 和 召 公 组 织 建 设 洛 邑 经 过 施 工, 建 成 了 两 座 城 池, 一 座 是 王 城, 一 座 是 成 周 城, 规 模 都 相 当 大 这 样 西 周 就 有 了 两 个 京 都, 西 面 的 镐 京 称 为 宗 周, 东 面 的 洛 邑 称 为 成 周 周 公 除 了 营 建 洛 邑 外, 还 在 洛 阳 制 礼 作 乐 洛 阳 作 为 西 周 王 朝 的 东 都, 经 历 了 10 位 国 王, 共 295 年 西 周 末 年, 关 中 发 生 大 地 震, 加 上 朝 政 腐 败, 犬 戎 进 攻, 镐 京 被 抢 劫 一 空, 周 平 王 决 定 废 西 京, 迁 都 洛 邑 历 史 上 把 这 以 后 的 时 期 叫 做 东 周 前 770 年, 周 平 王 在 秦 襄 公 等 人 的 护 送 下 来 到 洛 邑 周 平 王 因 秦 襄 公 护 驾 有 功 而 封 其 为 诸 侯, 并 把 岐 山 以 西 的 地 方 赐 给 他 东 周 共 经 历 了 548 年, 分 为 春 秋 与 战 国 两 个 时 期 那 时 周 王 室 很 衰 弱, 诸 侯 争 霸, 战 事 频 繁 但 是 洛 阳 的 经 济 和 文 化 却 很 发 达 洛 阳 是 商 遍 天 下, 富 冠 海 内 的 名 都 人 们 修 了 很 多 水 渠, 用 来 灌 溉 农 田 有 许 多 手 工 业 者 从 事 制 绳 酿 酒 制 陶 冶 炼 等 手 工 业 劳 动 很 多 人 从 事 商 业 活 动, 商 品 经 济 很 活 跃 著 名 哲 学 家 老 子 曾 任 周 室 史 官 并 管 理 国 家 图 书, 同 时 著 书 立 说 孔 子 曾 来 到 洛 阳 入 周 问 礼 第 二 节 秦 汉 魏 晋 秦 朝 时, 洛 阳 为 三 川 郡 郡 治 前 221 年, 秦 始 皇 统 一 全 国, 把 国 都 定 在 咸 阳, 把 全 国 划 分 为 40 个 郡, 洛 阳 是 三 川 郡 郡 治 三 川 即 黄 河 洛 河 伊 河, 三 川 郡 包 括 西 到 灵 宝 东 到 开 封 南 到 汝 河 上 游 这 一 带 地 方 秦 统 一 全 国 以 后, 采 取 了 许 多 有 利 于 社 会 进 步 的 措 施 但 秦 朝 的 统 治 极 其 残 暴,15 年 后 就 被 农 民 起 义 推 翻 了 经 过 楚 汉 战 争, 刘 邦 战 胜 项 羽,

第 一 章 悠 久 的 历 史 13 于 前 206 年 正 式 即 皇 帝 位, 并 建 都 洛 阳 这 一 年 的 2 月, 刘 邦 在 洛 阳 会 见 列 侯 诸 将, 摆 酒 庆 功 数 月 以 后, 经 人 劝 说, 改 以 长 安 ( 西 安 ) 为 都 迁 都 以 后, 洛 阳 为 河 南 郡 郡 治, 辖 22 县, 郡 治 设 在 过 去 的 成 周 城 里 当 时 洛 阳 有 人 口 约 30 多 万, 是 全 国 的 贸 易 中 心 西 汉 末 年, 阶 级 矛 盾 加 剧, 社 会 动 荡, 公 元 9 年, 王 莽 篡 位, 自 称 皇 帝 公 元 12 年, 王 莽 下 书, 以 洛 阳 为 东 都, 以 常 ( 长 ) 安 为 西 都 王 莽 复 古 改 制, 加 重 了 人 民 的 痛 苦, 各 地 农 民 纷 纷 起 义 刘 秀 于 公 元 25 年 建 立 了 东 汉 王 朝, 定 都 洛 阳 他 认 为 汉 属 火 德, 忌 水, 所 以 改 写 洛 阳 为 雒 阳 ( 雒 同 洛, 周 时 亦 称 洛 阳 为 雒 邑 ) 经 过 10 多 年 征 战, 东 汉 重 新 统 一 了 全 国 东 汉 时 期 的 洛 阳, 城 市 建 筑 宏 伟 壮 观, 手 工 业 和 商 业 都 很 发 达 在 手 工 业 方 面, 冶 炼 技 术 达 到 了 相 当 高 的 水 平, 能 够 炼 白 口 铁 麻 口 铁 灰 口 铁 和 脱 碳 钢, 并 且 比 欧 洲 早 一 千 多 年 用 煤 作 燃 料 当 时 洛 阳 是 全 国 最 大 最 繁 华 的 商 业 都 市, 也 是 对 外 贸 易 的 中 心 市 面 上 有 很 多 商 店 和 商 贩 商 人 们 有 的 来 自 内 地, 有 的 来 自 边 疆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有 的 来 自 国 外 洛 阳 还 是 全 国 的 文 化 中 心 全 国 各 地 的 文 人 们 汇 集 在 洛 阳 当 时 洛 阳 有 太 学, 相 当 于 国 立 大 学, 学 生 最 多 时 达 到 3 万 多 人 ; 洛 阳 还 有 当 时 全 国 最 大 的 图 书 馆 东 观 ; 著 名 的 国 家 天 文 台 灵 台 许 多 著 作 和 发 明 在 洛 阳 诞 生, 如 张 衡 发 明 浑 天 仪 地 动 仪, 蔡 伦 改 进 造 纸 术, 班 固 著 汉 书 等 东 汉 时, 佛 教 正 式 传 入 我 国 白 马 寺 是 佛 教 传 入 我 国 后 官 方 建 立 的 第 一 座 寺 庙, 是 中 国 佛 教 早 期 传 播 的 中 心 东 汉 在 洛 阳 定 都 的 时 间 为 195 年, 其 间 董 卓 挟 汉 献 帝 迁 长 安 6 年, 曹 操 挟 汉 献 帝 迁 许 城 ( 今 许 昌 市 )24 年 东 汉 末 年, 洛 阳 遭 到 破 坏 当 时 朝 廷 腐 败, 有 钱 者 可 以 公 开 买 官, 甚 至 赊 账 买 官, 上 任 后 加 倍 付 款 洛 阳 京 都 内 外 的 田 地, 几 乎 为 官 僚 贵 族 占 有, 加 上 自 然 灾 害 严 重, 老 百 姓 没 有 办 法 活 下 去 了, 只 好 纷 纷 起 义 其 中 黄 巾 军 所 向 披 靡, 一 直 攻 到 洛 阳 孟 津, 被 统 治 集 团 镇 压 下 去 了 接 下 来 武 将 宦 官 官 僚 和 地 方 豪 强 相 互 厮 杀, 洛 阳 内 外 一 片 混 乱 何 太 后 召 董 卓 入 朝

14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董 卓 带 兵 在 洛 阳 疯 狂 烧 杀, 使 洛 阳 遭 到 毁 灭 性 破 坏 各 路 豪 强 军 阀 纷 纷 讨 伐 董 卓, 董 卓 挟 持 汉 献 帝 逃 到 长 安 临 行 前, 又 对 洛 阳 大 肆 抢 劫, 四 处 放 火, 盗 挖 古 墓, 使 洛 阳 城 化 为 一 片 废 墟 曹 魏 定 都 洛 阳 曹 操 原 来 是 洛 阳 城 内 管 理 城 北 部 治 安 的 北 部 尉 后 来 因 镇 压 黄 巾 军 有 功, 被 提 升 为 济 南 相 董 卓 之 乱 以 后, 外 戚 董 承 和 一 些 大 臣 带 着 汉 献 帝 从 长 安 回 到 洛 阳 因 洛 阳 已 成 废 墟, 曹 操 就 把 汉 献 帝 迎 接 到 许 城, 挟 天 子 以 令 诸 侯 220 年, 曹 操 在 洛 阳 病 死 他 的 儿 子 曹 丕 废 汉 献 帝, 改 国 号 为 魏, 定 都 洛 阳 曹 魏 在 洛 阳 定 都 45 年 曹 魏 后 期, 军 政 大 权 逐 渐 被 司 马 懿 父 子 把 持 265 年, 司 马 懿 的 孙 子 司 马 炎 迫 使 曹 奂 让 位, 自 立 为 帝 司 马 炎 改 国 号 为 晋, 历 史 上 称 之 为 西 晋, 仍 以 洛 阳 为 国 都 西 晋 在 洛 阳 定 都 51 年 曹 魏 和 西 晋 时 期, 洛 阳 都 城 得 到 重 建, 恢 复 了 昔 日 的 繁 华 水 运 东 达 江 淮, 西 通 关 中 城 内 市 场 热 闹, 商 贾 众 多 洛 阳 与 西 域 各 国 北 方 少 数 民 族 以 及 东 夷 倭 国 ( 日 本 ) 的 贸 易 往 来 增 多 在 文 化 方 面, 曹 魏 时 期 恢 复 了 太 学 建 安 七 子 和 竹 林 七 贤 等 留 下 许 多 优 秀 的 文 学 作 品 陈 寿 在 洛 阳 写 成 了 三 国 志 马 钧 在 洛 阳 创 造 了 翻 车 ( 水 车 ) 和 指 南 车 西 晋 时 期, 统 治 集 团 非 常 腐 败 后 来, 宫 廷 内 部 发 生 了 八 王 之 乱, 洛 阳 再 度 遭 到 严 重 破 坏 304 年, 北 方 的 匈 奴 贵 族 刘 渊 自 称 汉 王 311 年, 刘 渊 的 儿 子 刘 聪 攻 占 洛 阳, 杀 了 晋 怀 帝 五 年 后 攻 下 长 安, 杀 了 晋 愍 帝, 西 晋 灭 亡 随 后, 北 方 各 族 人 民 纷 纷 起 义, 前 后 共 出 现 了 十 六 个 割 据 政 权, 历 史 上 称 这 一 时 期 为 十 六 国 时 期 十 六 国 大 乱 的 时 候, 北 方 的 鲜 卑 族 拓 跋 氏 逐 渐 兴 盛 起 来 386 年, 他 们 在 平 城 ( 今 山 西 大 同 ) 建 立 了 魏 国 历 史 上 称 之 为 北 魏 或 元 魏 北 魏 用 武 力 统 一 了 北 方, 与 西 晋 贵 族 建 立 的 东 晋 王 朝 南 北 相 对, 开 始 了 南 北 朝 时 期 北 魏 统 一 北 方 后, 魏 孝 文 帝 拓 跋 宏 经 过 巡 视 和 对 比, 决 定 迁 都 洛 阳 但 大 臣 们 留 恋 故 土, 不 愿 迁 都 魏 孝 文 帝 以 南 征 齐 国 的 名 义 举 兵 南 进 大

第一章 悠久的历史 15 军走到洛阳 休息了三天 大臣们看到洛阳的繁荣景象 也同意迁都了 迁都洛阳 494 年 以后 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比如说汉语 穿汉 服 改汉姓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他还严惩贪官污吏 恢复经济 发展生产 洛阳又一次得到恢复和发展 人口达到 40 万 在意识形态方面 魏孝文帝提倡儒术 崇尚佛教 北魏定都洛阳 41 年 在洛阳建了 1300 多 所佛寺 其中最大的是永宁寺 寺内有一座木塔 高 100 丈 据说在百里 以外都可以看见 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 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 贾思勰的 齐 民要术 郦道元的 水经注 也创作于北魏时期 534 年 北魏分裂为西魏 在长安 和东魏 在邺城 后来东魏被北 齐代替 西魏被北周代替 洛阳成为东 西魏及北齐 北周决斗的战场 再次遭到破坏 第三节 隋唐北宋 581 年 杨坚迫使北周皇帝让位 自立为帝 改国号为隋 定都长安 589 年 杨坚完成了统一大业 结束了自西晋以来 270 多年的分裂局面 604 年 杨坚的儿子杨广杀死父亲 自立为帝 这就是隋炀帝 隋炀帝深 知洛阳是军事要地 即位的第二年便征发百万民工营建东都洛阳城 建成 了规模宏大的隋东都城 隋炀帝随即把文武百官和皇宫迁到洛阳 洛阳又 一次成为全国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口超过百万 进入了空前繁 荣时期 隋炀帝还以洛阳为中心修建了大运河 大运河通贯南北 全长约 2000 公里 当时洛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手工业 商业极为发达 成为在 世界上有影响的工商业大都会 618 年 李渊在长安称帝 建立唐朝 619 年 王世充在洛阳称帝 改国号为 郑 621 年 李世民攻克洛阳 洛阳在唐朝的大部分时间里是 陪都 地位仅次于长安 有 6 位皇帝曾经移都洛阳 累计时间为 70 余年

16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这 期 间 洛 阳 便 成 为 全 国 政 治 经 济 和 文 化 的 中 心 特 别 是 武 则 天, 在 洛 阳 称 帝 的 时 间 达 15 年 隋 末 洛 阳 未 受 到 大 的 破 坏, 唐 代 洛 阳 仍 十 分 繁 盛, 人 口 最 多 时 达 140 余 万, 洛 阳 在 经 济 上 比 长 安 还 要 发 达 手 工 业 水 平 有 了 很 大 的 发 展, 洛 阳 是 唐 代 丝 绸 的 加 工 集 散 地, 是 唐 三 彩 的 故 乡 丝 绸 之 路 以 洛 阳 为 东 起 点 之 一 各 国 使 者 学 者 和 商 人 络 绎 不 绝 地 来 到 这 里, 加 强 了 中 外 合 作 与 交 流 唐 代 对 龙 门 石 窟 进 行 了 进 一 步 开 发, 现 在 可 以 看 到 的 龙 门 石 窟 雕 像, 大 部 分 开 凿 于 唐 朝 其 中 最 著 名 的 奉 先 寺 卢 舍 那 大 佛, 开 凿 于 武 则 天 时 期 洛 阳 还 是 全 国 文 人 学 士 荟 萃 的 地 方 唐 初 四 杰 曾 经 云 集 在 洛 阳 李 白 杜 甫 白 居 易 柳 公 权 颜 真 卿 吴 道 子 玄 奘 等 人, 都 曾 在 洛 阳 活 动 并 从 事 创 作 僧 一 行 梁 令 瓒 等 在 洛 阳 制 成 了 水 运 浑 天 仪, 为 天 文 学 的 发 展 作 出 了 巨 大 贡 献 当 时 洛 阳 牡 丹 已 驰 名 天 下 唐 代 洛 阳 是 世 界 东 方 最 大 的 都 市 之 一 737 年 以 后, 唐 玄 宗 纵 情 享 乐, 不 理 朝 政 安 禄 山 趁 机 发 动 叛 乱, 攻 陷 洛 阳, 自 称 大 燕 皇 帝 5 个 月 以 后, 安 禄 山 攻 占 长 安 又 过 了 半 年, 安 禄 山 被 安 庆 绪 杀 死, 唐 又 收 复 了 长 安 和 洛 阳 两 年 以 后, 史 思 明 自 称 大 燕 皇 帝, 又 一 次 攻 陷 洛 阳 史 思 明 的 儿 子 史 朝 义, 也 曾 在 洛 阳 称 帝 安 史 之 乱, 历 时 9 年, 叛 军 盘 踞 洛 阳 建 立 大 燕 国, 使 洛 阳 成 为 战 乱 的 中 心, 又 一 次 遭 到 破 坏 唐 朝 后 期, 政 治 腐 败, 土 地 兼 并 愈 演 愈 烈 847 年, 王 仙 芝 率 众 起 义 第 二 年, 黄 巢 起 义 响 应 起 义 军 于 880 年 11 月 攻 取 东 都 洛 阳,12 月 破 潼 关, 攻 占 长 安 但 黄 巢 部 将 朱 温 叛 变, 使 起 义 军 惨 败 唐 昭 宗 李 晔 封 朱 温 为 东 平 王 后 来 朱 温 胁 迫 唐 昭 宗 迁 都 洛 阳, 又 先 后 连 杀 两 位 皇 帝, 自 称 梁 太 祖, 唐 朝 灭 亡 唐 朝 以 后, 中 原 地 区 先 后 出 现 了 后 梁 后 唐 后 晋 后 汉 后 周 五 个 朝 代 其 中 前 三 个 朝 代 曾 建 都 于 洛 阳, 后 两 个 朝 代 以 洛 阳 为 陪 都 后 梁 即 朱 温 建 立 的 梁 朝, 先 建 都 开 封, 后 迁 都 洛 阳,4 年 后 又 迁 回 开 封 后 唐 在 洛 阳 定

第一章 悠久的历史 17 都 13 年 后晋在洛阳定都 2 年 以后迁都开封 960 年 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 建立了宋朝 以开封为都 以洛 阳为西京 当时洛阳仍有较大规模 达官贵人多在洛阳居住 洛阳仍是全 国的文化中心 司马光在这里写成了 资治通鉴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在这里讲学和著作 第四节 金元明清 1215 年 金朝灭了北宋 以开封为都 定洛阳为中京 在以往近百年 战争中 洛阳五次失陷 隋唐洛阳城尽遭焚毁 金朝时重建了洛阳城 即 现在洛阳老城的前身 其规模已远不如隋唐城 洛阳百业萧条 难以再见 昔日辉煌 1234 年 蒙古族讨金灭宋 洛阳处于战争腹地 古迹尽遭破坏 1279 年元朝定都北京 经过金 元两代乱世 洛阳破败不堪 人口锐减 1368 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 定都南京 明朝时洛阳有 250 年是藩王的 封地 被封到洛阳的藩王搜刮民财 残害百姓 无恶不作 1641 年 李自 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克洛阳 清代洛阳保持了明朝的规模 光绪皇帝曾把洛阳作为行宫 第五节 民国新中国 民国时期 洛阳城市萧条 经济败落 名胜古迹被毁被盗严重 北洋 军阀吴佩孚曾经驻军在洛阳西工 日本侵略中国期间 国民政府曾以洛阳 为行都 日本侵略军数次轰炸洛阳 并于 1944 年占领洛阳 1948 年 洛 阳有城市人口 9 万 工厂 16 个 共有工人 160 人 最大的一家工厂有 30 个工人 最小的只有 3 人 市区面积 4.5 平方公里 1948 年 3 月和 4 月

18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两 次 攻 克 洛 阳 从 此, 洛 阳 和 全 国 一 样, 揭 开 了 历 史 上 新 的 一 页 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古 都 洛 阳 再 度 进 入 发 展 较 快 的 时 期 许 多 古 迹 被 列 为 国 家 重 点 保 护 文 物 而 受 到 保 护 来 自 全 国 各 地 的 建 设 者 组 成 了 浩 浩 荡 荡 的 建 设 大 军,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努 力, 把 洛 阳 建 成 了 一 座 新 兴 的 现 代 工 业 城 市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年 来, 洛 阳 各 行 各 业 有 了 长 足 的 发 展, 洛 阳 再 度 成 为 全 国 较 大 的 城 市 之 一 近 年 来, 洛 阳 600 多 万 人 民 在 市 委 市 政 府 的 领 导 下, 积 极 贯 彻 落 实 工 业 强 市, 科 教 强 市, 旅 游 强 市 战 略, 为 夺 取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新 胜 利, 再 造 一 个 新 洛 阳, 全 面 走 在 中 原 崛 起 前 列 而 努 力 奋 斗 回 顾 洛 阳 的 历 史, 任 何 一 个 华 夏 儿 女 都 会 为 之 动 容 上 下 五 千 年, 多 少 兴 衰 成 败, 多 少 悲 欢 离 合, 多 少 汗 水, 多 少 血 泪, 都 明 明 白 白 写 在 洛 阳 饱 经 沧 桑 的 土 地 上 难 怪 北 宋 司 马 光 在 诗 中 告 诉 人 们 : 若 问 古 今 兴 废 事, 请 君 只 看 洛 阳 城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19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洛阳自古是先民 帝王主要的活动中心 在一千多年间 一直是我国 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许多才华绝代的名家学者荟萃于此 与洛阳人 民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洛阳古代文化 推动着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第一节 文化圣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在中国历史数千年间 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思想儒 道 佛的产生 发展与形成都与洛阳有着密切 说文解字 的关系 以 炎黄二帝 为代表的民族起源 以 仓颉造字 为代表的文字起源 以周公制礼作乐为代表的儒学起源等 都为河洛地区 的文明发展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华夏文明与河洛文化 中华民族文明根在河洛 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滥觞和民族文化的基 石 一 河洛文化 华夏文明之源 河洛是黄河 洛水的简称 广义讲 黄河由河曲 渭河而东中经砥柱 之险 过孟津 洛河流入平原 这一大段黄河之南的地区 古称河南地 又称河洛地 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自古是先民 帝王主要的活动中心 并且长期处于全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中华

20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民 族 的 史 前 英 雄 人 物 三 皇 五 帝 生 活 在 这 里 ;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王 朝 夏 朝 在 这 里 建 立 洛 阳 还 是 商 西 周 东 周 东 汉 曹 魏 西 晋 北 魏 隋 唐 ( 含 武 周 ) 后 唐 后 梁 后 晋 等 十 三 朝 的 都 城, 建 都 时 间 长 达 1500 多 年, 是 中 国 建 都 最 早 时 间 最 长 朝 代 最 多 居 住 帝 王 最 多 的 都 城 从 距 今 一 百 多 万 年 的 蛮 荒 时 代, 到 距 今 一 万 年 左 右 的 新 石 器 时 代, 无 论 是 裴 李 岗 文 化 仰 韶 文 化, 还 是 龙 山 文 化, 中 心 地 区 都 在 洛 阳 可 以 说, 中 华 民 族 文 明 根 在 河 洛 河 洛 文 化 是 以 洛 阳 为 中 心 的 古 代 黄 河 和 洛 水 交 汇 处 地 区 的 物 质 和 精 神 文 化 的 总 和, 它 博 大 精 深, 是 中 原 文 化 的 核 心, 是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的 精 华 和 主 流, 是 中 华 民 族 文 化 的 根 文 化 母 文 化 她 以 丰 富 的 考 古 发 现 为 代 表, 体 现 了 河 洛 文 化 的 古 老 性 ; 以 河 图 洛 书 为 标 志, 体 现 了 河 洛 文 化 的 根 源 性 ; 以 夏 商 周 三 代 文 化 为 主 干, 体 现 了 河 洛 文 化 的 传 承 性 ; 因 十 三 朝 古 都 而 长 期 居 于 主 导 地 位, 体 现 了 河 洛 文 化 的 正 统 性 ; 以 洛 阳 古 都 凝 聚 的 文 化 精 髓, 体 现 了 河 洛 文 化 的 厚 重 性 ; 以 民 族 大 融 合 为 核 心, 广 泛 吸 收 构 成 华 夏 文 化 的 各 区 域 文 化 的 精 华, 体 现 了 河 洛 文 化 的 包 容 性 ; 以 河 洛 郎 南 迁 为 途 径, 把 这 一 优 秀 文 化 传 播 到 海 内 外, 体 现 了 河 洛 文 化 的 辐 射 性 河 洛 文 化 是 华 夏 文 明 的 滥 觞 和 民 族 文 化 的 基 石 无 论 是 中 华 文 明 形 成 初 期 还 是 发 展 时 期, 河 缅 文 化 一 直 是 一 个 源 头 和 重 心, 是 中 华 民 族 文 明 史 的 一 个 缩 影 与 我 国 其 他 的 地 域 文 化, 如 齐 鲁 文 化 燕 赵 文 化 三 晋 文 化 巴 蜀 文 化 楚 文 化 闽 粤 文 化 等 不 同, 河 洛 文 化 表 现 了 明 显 的 正 统 性, 与 中 华 民 族 文 明 的 关 系 更 为 紧 密, 不 仅 是 中 国 史 前 文 化 的 源 头, 更 是 中 国 进 入 文 明 时 代 后 文 化 发 展 的 轴 心, 并 以 其 巨 大 的 向 心 力 和 辐 射 性, 强 力 引 导 和 推 动 着 中 华 民 族 文 化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二 ) 河 图 洛 书 河 洛 文 化 的 源 头 易 系 辞 上 篇 记 载 : 河 出 图, 洛 出 书, 圣 人 则 之 河 图 与 洛 书 是 中 国 古 代 流 传 下 来 的 两 幅 神 秘 图 案, 历 来 被 认 为 是 河 洛 文 化 的 滥 觞, 中

第 二 章 厚 重 的 文 化 21 华 文 明 的 源 头, 被 誉 为 宇 宙 魔 方 河 图 上, 排 列 成 数 阵 的 黑 点 和 白 点, 蕴 藏 着 无 穷 的 奥 秘 ; 洛 书 上, 纵 横 斜 三 条 线 上 的 三 个 数 字, 其 和 皆 等 于 15, 十 分 奇 妙 对 此, 中 外 学 者 做 了 长 期 的 探 索 研 究, 认 为 这 是 中 国 先 民 心 灵 思 维 的 最 高 成 就, 是 中 国 古 代 文 明 的 第 一 个 里 程 碑 1. 河 图 ( 图 形 ): 河 图 是 一 幅 数 字 图 像, 有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和 十, 加 和 为 五 十 五, 其 排 列 顺 序 是 一 六 居 下, 二 七 居 上, 三 八 居 左, 四 九 居 右, 五 十 居 中 河 图 呈 圆 形, 被 认 为 是 中 国 无 文 字 时 代 的 天 象 图, 象 征 天 传 说, 三 皇 五 帝 之 一 的 伏 羲 察 看 民 情 来 到 洛 阳 东 北 45 里 的 孟 津 县 会 盟 镇 黄 河 边 时, 发 现 在 湍 急 的 河 水 旋 涡 中 有 一 龙 马 : 头 似 马, 有 龙 鳞, 赤 纹 绿 色, 踏 水 如 行 平 地 他 跟 踪 追 赶, 观 察 其 体 态, 摩 其 皮 毛, 发 现 其 背 上 卷 毛 形 成 好 多 个 较 为 规 则 的 旋 涡, 心 中 奇 怪, 认 为 其 中 必 有 奥 妙, 经 八 八 六 十 四 天 的 观 察, 依 龙 马 旋 涡 排 列 方 位 演 画 绘 制 了 图 像 此 图 一 六 居 下, 二 七 居 上, 三 八 居 左, 四 九 居 右, 五 十 居 中, 这 就 是 河 图, 后 经 他 用 和 断 开 的 -- 表 示, 凑 成 了 ( 乾 ) ( 坤 ) ( 坎 ) ( 离 ) ( 震 ) ( 艮 ) ( 巽 ) ( 兑 ) 八 个 卦 形 伏 羲 八 卦 因 其 符 号 简 单 哲 理 丰 富 成 为 后 世 文 化 研 究 的 核 心 之 一, 周 文 王 又 将 八 卦 演 变 为 六 十 四 卦, 并 较 详 细 地 给 每 个 卦 爻 作 了 系 辞, 成 书 周 易, 儒 家 将 易 定 为 儒 家 经 典 道 家 的 标 志, 也 是 反 映 八 卦 思 想 的 阴 阳 鱼 图 今 在 孟 津 会 盟 镇 雷 河 村 修 有 龙 马 负 图 寺 ( 古 也 称 伏 羲 庙 ) 龙 马 所 入 黄 河 的 叉 流, 后 称 图 河 龙 马 上 岸 之 处, 今 名 为 负 图 村 ( 孟 津 县 送 庄 镇 ) 龙 马 被 拴 于 树 桩 之 处, 今 名 为 马 庄 村 ( 孟 津 县 会 盟 镇 ), 伏 羲 画 卦 之 处, 今 名 为 卦 沟 村 ( 孟 津 县 朝 阳 镇 ) 2. 洛 书 ( 图 形 ): 洛 书 也 是 一 幅 数 字 图 像, 由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九 个 数 字 构 成, 总 和 为 四 十 五, 其 排 列 顺 序 是 : 戴 九 履 一, 左 三 右 七, 二 四 为 肩, 六 八 为 足, 五 居 中 央 洛 书 图 呈 方 形, 被 认 为 是 中 国

22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远 古 时 代 的 方 位 图, 象 征 地 传 说, 大 禹 被 命 治 水 后, 欲 变 堵 为 导, 但 茫 茫 洪 水, 该 导 向 何 处 呢? 禹 跋 山 涉 水, 察 看 水 势, 行 至 今 洛 宁 县 洛 河 岸 边 时 见 一 龟 向 其 游 来, 禹 将 其 捕 捞 上 岸, 见 龟 体 硕 大, 背 甲 坚 硬, 上 有 裂 纹, 纹 如 文 字, 与 众 龟 不 同, 感 觉 奇 怪, 便 细 细 琢 磨, 发 现 其 背 有 数 到 九, 背 上 的 数 字 排 列 成 戴 九 履 一, 左 三 右 七, 二 四 为 肩, 六 八 为 足, 五 居 中 央, 这 就 是 洛 书, 禹 就 依 文 绘 图, 以 序 排 列, 写 出 尚 书 洪 范, 从 此 知 道 九 州 的 位 置, 河 水 的 流 向, 于 是 在 外 13 年, 为 五 岳 山 川 定 名, 凿 伊 阙, 通 龙 门, 引 江 河 水 入 海, 大 水 终 于 畅 流 今 洛 宁 县 长 水 村 洛 河 岸 边 有 洛 出 书 处 古 碑 两 通, 相 传 这 里 就 是 当 年 神 龟 贡 书 的 地 方 二 儒 学 奠 基 于 洛 阳 在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儒 学 处 于 核 心 与 主 干 地 位 儒 学 又 是 河 洛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产 生 于 河 洛, 辐 射 于 全 国, 影 响 于 中 外 ( 一 ) 周 公 制 礼 作 乐 : 儒 学 来 源 于 礼 乐 文 化 中 国 最 早 的 礼 乐 文 化 产 生 于 夏 朝 夏 王 朝 的 发 迹 地 是 河 洛 但 夏 商 的 礼 乐, 只 是 传 说, 没 有 足 够 的 资 料 来 证 实, 更 没 有 纳 入 道 德 的 范 畴 到 了 周 代, 礼 乐 成 为 周 王 朝 的 立 国 之 本, 制 礼 作 乐 这 一 重 大 的 文 化 工 程, 正 是 周 公 在 洛 阳 完 成 的 周 公 是 周 王 朝 礼 乐 文 明 的 缔 造 者 周 公 姬 旦, 周 文 王 之 子 武 王 之 弟, 周 初 著 名 政 治 家 军 事 家 思 想 家, 协 助 武 王 伐 纣, 建 立 周 王 朝 新 王 朝 建 立 后, 洛 邑 成 为 周 的 新 都, 当 时 还 没 有 一 套 完 整 的 礼 乐 制 度, 没 有 一 套 上 可 以 约 束 君 臣, 下 可 以 约 束 百 姓 的 宗 法 典 籍 周 公 就 制 礼 作 乐, 建 立 典 章 制 度 伦 理 规 范, 对 王 朝 的 巩 固 和 社 会 的 稳 定 作 出 了 重 大 贡 献 西 周 礼 乐 思 想 的 主 要 精 神 和 内 容 是 亲 亲 尊 尊 等 级 思 想 和 敬 天 明 德 保 民 的 德 治 思 想 周 公 通 过 礼 乐 来 治 理 国 家, 建 立 社 会 秩 序, 促 进 社 会 历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23 史发展 周公的礼乐思想是后世儒学之源 影响中国数千年 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河洛文化的一座丰碑 二 孔子入周问礼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对周朝的礼乐文化非常欣赏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为了学习周王朝的礼乐文化 他不远千里 曾感叹 来到周王朝的文化中心洛邑 当时 周王朝的儒家先贤周公早已去世 但 文化典籍还在 周王朝当时的大学问家 国家守藏室的柱下史李耳接见了 孔丘 并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 对此司马迁在 史记 老子传 曾有记载 孔子适周 洛阳 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 子所言者 其人与骨皆已朽矣 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 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 良贾深 藏若虚 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态色与淫志 是皆无 鸟 吾知其能飞 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 若是而已 孔子去 谓弟子曰 鱼 吾知其能游 兽 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 游者可以为纶 飞者 可以为 至于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 其犹龙邪! 孔子回到鲁地 继承与发挥了周公的礼治仁政思想 创立了儒家学说 三 道学产生于洛阳 道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学说的经典是 道德经 亦称 老子 洋洋五千言 充满了哲理 辩证思想 无为 尚柔是其核 心精神 道德经 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 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 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道德经 的作者老子姓李 名耳 字伯阳 谥号聃 春秋时期的楚 国苦县 河南鹿邑 厉乡曲仁里人 春秋时期 洛阳是周的都城 也是全 国文化的中心 国家的文献典籍都存在洛阳 老子来到洛阳 曾在周王朝 管理图书典籍 做过周守藏室柱下史 30 多年 周的守藏室被我国学者视 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 洛阳成为我国图书馆的发源地 老子李耳也被认为

24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是 中 国 第 一 个 图 书 馆 的 馆 长 ) 老 子 在 洛 阳, 管 理 周 王 室 的 文 化 典 籍, 阅 读 了 大 量 的 历 史 文 献, 并 以 他 敏 锐 的 观 察 力, 创 作 了 五 千 言 的 哲 学 著 作 道 德 经, 开 创 了 我 国 具 有 朴 素 辩 证 思 想 的 道 家 学 说 老 子 之 学 在 发 展 过 程 之 中 先 形 成 了 黄 老 之 学 ( 西 汉 初 ), 被 汉 初 统 治 者 采 用, 实 行 无 为 之 治, 促 进 了 经 济 的 复 兴 与 发 展 后 与 神 仙 学 的 方 士 结 合 形 成 了 黄 老 道 ( 东 汉 顺 帝 时 ), 遂 演 变 为 宗 教, 而 这 一 过 程 也 是 在 河 洛 地 区 实 现 的 东 汉 明 帝 章 帝 时, 黄 老 学 说 逐 渐 发 展, 洛 阳 皇 宫 里 收 集 了 大 量 的 秘 书 列 仙 图 和 道 术 秘 方, 章 帝 还 将 这 些 图 籍 送 给 了 东 平 王 刘 苍, 让 他 在 藩 国 传 习, 黄 老 学 说 在 上 层 人 士 中 被 神 化, 已 经 带 有 了 浓 重 的 宗 教 性 到 顺 帝 时, 已 经 发 展 成 为 宗 教 性 的 黄 老 道 早 期 道 教 黄 老 道 在 洛 阳 宫 廷 创 建 之 后, 信 奉 黄 老 教 者 络 绎 不 绝, 到 洛 阳 修 真 传 道, 著 书 立 说 洛 阳 北 邙 遂 成 为 圣 迹 仙 踪 胜 地 宋 代 张 君 房 云 笈 七 签 载, 北 邙 为 天 下 七 十 二 福 地 之 第 七 十, 中 岳 嵩 山 为 道 教 三 十 六 小 洞 天 之 第 六 小 洞 天, 洛 北 的 王 屋 山 为 道 教 十 大 洞 天 之 第 一 洞 天 修 真 胜 地, 分 列 南 北, 堪 称 钟 灵 神 秀 今 天, 我 们 仍 然 依 稀 看 到 当 日 胜 迹, 嵩 山 中 岳 庙 是 我 国 最 大 的 道 教 建 筑 群, 邙 山 上 的 上 清 宫 是 我 国 的 四 大 道 观 之 一 而 后 金 代 王 重 阳 的 全 真 教 在 河 洛 地 区 兴 起 后, 王 重 阳 所 传 七 弟 子, 其 四 派 在 河 洛 为 开 教 祖 庭 : 丘 长 春 在 嵩 阳 崇 福 宫 传 全 真 龙 门 派 ; 谭 长 真 在 宜 阳 韩 城 传 全 真 南 无 派 ; 孙 不 二 在 洛 阳 三 井 洞 传 全 真 静 修 派 ; 刘 处 玄 在 洛 阳 云 溪 观 传 全 真 随 山 派 四 佛 学 始 传 于 洛 阳 佛 学, 又 称 释 学, 是 佛 教 的 学 说, 是 前 六 世 纪 由 印 度 人 释 迦 牟 尼 所 创 造 主 张 以 经 律 论 三 藏, 修 持 戒 定 慧 三 学, 经 长 期 修 炼, 灭 绝 一 切 私 欲, 解 除 一 切 烦 恼, 达 到 成 佛 的 目 的 东 汉 时 期 佛 教 开 始 传 入 我 国, 洛 阳 是 其 首 传 地 东 汉 永 平 七 年 (64 年 ), 汉 明 帝 刘 庄 派 中 郎 将 蔡 愔 羽 林 中 郎 将 秦 景 等 18 人 去 印 度 取 经 他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25 们到了天竺 印度 大有氏 学习了梵语 还邀请了僧人摄摩腾与竺法兰 一同来到了洛阳 他们带回了释迦牟尼像及 四十二章经 书 用白马驮 回 汉明帝下令在京城的西雍门外造了一座寺院 名为白马寺 永平十一 年 白马寺建成 摄摩腾与竺法兰等僧人主持院事 译出了 四十二章经 法海藏经 1 卷 本 摄摩腾去世后 竺法兰又译出 十地断结经 4 卷 生经 1 卷 佛本行经 5 卷 金光流照 法轮东转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 我国后官办的第一所寺院 白马寺遂成为我国佛教传播和佛事活动的中心 称之为 释源 佛教自传入中国后 就以洛阳为中心发展传播 历经东汉 曹魏 西晋及南北朝诸代 逐渐与中国本土相结合 演变为中国佛教 1961 年 3 月 4 日 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 年 国务院确定白马寺为全国重点寺院 五 玄学形成于洛阳 玄学是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 主要是士人用老庄思想 糅合儒家经义 以代替两汉以来衰微的经学的一种思想流派 它使道家思 玄之又玄 众妙 想升华为文人的理想境界 玄是幽远之意 老子 说 玄者 冥也 默然无有也 魏晋时期的玄学所谈 主要 之门 王弼注 是 老子 庄子 与 易 所谓 三玄 魏晋玄学形成于洛阳 东汉时期 宦官专权 政治腐败 官僚集团与 宦官集团斗争激烈 有斗争就有评议 这种评议叫做 清议 当时洛阳 的太学生三万余人 是清议的 骨干 他们几度掀起风潮 长达 10 年之 久 太学生反对宦官专权 影响朝野及全国各地 最终导致了两次党锢之 祸 全国名士及太学生中的许多名流被抓 被杀 沉重地打击了士大夫阶 层 从此 一些名人士子脱离现实 崇尚老庄 追求遁世安乐 对一些重 大哲学问题问难析理 反复辩证 称为 清谈 到了魏晋之时 中国历 竹林七贤 是西晋时期清谈风的代表人物 史上便出现了著名的魏晋玄学

26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他 们 反 对 司 马 氏 专 权, 经 常 受 到 迫 害, 于 是 崇 尚 自 然, 反 对 名 教, 放 荡 不 羁, 纵 情 饮 乐 政 治 上 崇 尚 无 为, 主 张 无 为 而 治 魏 晋 时 期, 社 会 黑 暗, 战 争 不 断, 玄 学 影 响 了 整 个 社 会, 玄 学 家 大 都 是 社 会 上 的 名 士 名 流, 在 学 术 界 文 化 界 都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他 们 聚 居 在 洛 阳, 将 老 庄 的 虚 无 思 想 作 为 自 己 的 灵 魂, 指 导 自 己 的 言 行, 使 玄 压 倒 了 经 学, 成 了 士 族 门 阀 地 主 反 对 中 央 集 权 的 工 具 东 晋 之 后, 玄 佛 趋 于 合 流, 走 向 衰 微 六 理 学 渊 源 于 洛 阳 理 学, 又 称 宋 学, 是 宋 朝 时 期 儒 家 经 学 的 新 学 派 理 学 的 中 心 思 想 是 理 或 天 理, 他 们 认 为 理 是 宇 宙 万 物 的 本 源, 先 物 而 存, 创 天 地 万 物, 不 生 不 灭, 不 受 社 会 及 人 事 变 化 的 影 响, 是 主 宰 一 切 事 物 的 绝 对 本 体 要 求 人 们 存 天 理, 灭 人 欲 他 们 还 把 封 建 伦 理 说 成 是 天 理, 天 理 不 变, 神 圣 不 可 侵 犯 这 种 思 想 迎 合 了 封 建 统 治 阶 级 的 需 要, 成 为 后 期 封 建 政 权 的 理 论 基 础 理 学 的 主 要 奠 基 人 是 程 颐 程 颢 ( 常 称 二 程 ) 作 为 理 学 基 本 概 念 的 理 是 二 程 首 先 提 出 的, 是 二 程 的 首 创 程 颢 在 外 书 中 说 : 吾 学 虽 有 所 授, 天 理 二 字 却 是 自 家 体 贴 出 来 的 二 程 是 洛 阳 人, 又 常 年 在 洛 阳 讲 学, 因 此 他 们 创 立 的 理 学 学 派 称 为 洛 学, 又 称 为 伊 洛 理 学 洛 学 以 儒 学 为 核 心, 并 将 佛 道 渗 透 于 其 中, 旨 在 从 哲 学 上 论 证 天 理 与 人 欲 之 间 的 关 系, 规 范 人 的 行 为, 维 护 封 建 秩 序 洛 学 已 勾 画 出 了 宋 代 理 学 的 基 本 轮 廓, 奠 定 了 宋 明 理 学 的 基 础, 奠 定 了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后 期 思 想 文 化 的 基 本 格 局, 在 中 国 哲 学 史 上 有 重 要 地 位 其 后, 宋 代 的 朱 熹 陆 九 渊, 明 代 的 王 阳 明, 又 在 二 程 开 辟 的 方 向 上 发 展 了 理 学 理 学 在 宋 元 明 清 时 期 被 奉 为 经 典, 指 定 为 官 方 哲 学, 统 治 中 国 人 民 的 精 神 生 活 长 达 七 百 余 年, 同 时 对 维 护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后 期 的 长 治 久 安 也 起 到 了 重 要 作 用 程 颐, 北 宋 河 南 洛 阳 人, 著 名 的 理 学 家 和 教 育 学 家, 是 理 学 的 主 要 奠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27 基人之一 为了便于著书传道 程颐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年 上 书宰相文彦博 希望将洛阳城南 10 公里处 龙门山胜德庵上方寺附近 的 荒芜无用之地 拨给他作为学田 以供著书讲学资用 文彦博满足 了程颐的要求 把自己在伊川鸣皋镇一处庄园赠给了他 鸣皋镇南望九皋 山 东临伊水 诗经 有 鹤鸣九皋 声闻于天 因而得名 程颐就在 文彦博所赠的庄园上建立书院 正房 5 间为讲堂 东西厢房各 3 间 是弟 子居住的地方 大门一间 匾曰 伊皋书院 另有宅田 10 亩 良地 10 顷 以赡生徒 自程颐创建伊皋书院至去世的 20 多年间 他长期在书院著书 讲学 他的思想体系和著述及其传道活动大多在伊皋书院完成 故被称为 伊川先生 书院兴办后 四方学子 云集程门 讲易传 授理学 求 教者日夕盈门 学者出其门最多 渊源所渐 皆为名士 并留有 程门 立雪 的佳话 可以说伊川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之一 第二节 科教渊源 古代的洛阳 经济繁荣 文化发达 相当长时间内是社会的政治中心 中国古代许多重大的创造发明出现在这里 众多的科研成果产生在这里 有的科研成果和发明不仅居全国之首 而且列入世界之冠 中国最早的大学出现在洛阳 洛阳历史悠久 教育源远流长 始于夏 商 发展于汉魏 盛于隋唐 夏朝时 已产生了学校教育 其形式有庠 序 校三种 学校具有军事教育的性质 设在都城 政教合一 汉灵帝时 兴办的洛阳 鸿都门学 专习辞赋 尺版 字画 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大学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大学 从学习内容与形式上 都有开创意义 东汉初年 光武帝刘秀重视学校教育 建武五年 公元 29 年 下令 在 城南开阳门外兴建洛阳太学 这是东汉王朝的中央大学 到北魏结束 洛 阳太学经历了 4 个王朝 历时 500 余年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 人数最多

28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时 间 最 长 的 第 一 所 中 央 大 学, 对 继 承 与 传 播 中 华 民 族 的 传 统 文 化 起 到 了 积 极 作 用 在 中 国 与 世 界 的 教 育 史 上 都 占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西 晋 时, 于 278 年 在 洛 阳 设 立 了 国 子 学, 是 中 国 国 子 学 之 始 唐 高 宗 之 时, 中 央 设 在 洛 阳 的 学 校 甚 多, 门 类 齐 全, 设 崇 文 馆 文 弘 馆 医 学 卜 筮 学 兽 医 学 天 文 学 历 数 学 漏 刻 学 校 书 学 崇 玄 学 国 子 学 太 学 律 学 书 学 算 学 等 这 时 洛 阳 的 高 等 教 育, 具 有 社 会 科 学 与 自 然 科 学 并 举 专 门 教 育 与 在 职 教 育 相 结 合 的 特 点 洛 阳 实 科 教 育 的 出 现, 不 仅 在 中 国 处 于 领 先 地 位, 而 且 早 于 欧 洲 一 千 多 年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医 学 分 科 学 校 在 洛 阳 : 唐 太 宗 贞 观 年 间 在 洛 阳 设 立 尚 药 坊, 这 是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医 学 分 科 学 校 中 国 小 说 的 发 源 地 在 洛 阳 : 西 汉 汉 武 帝 时 期 的 虞 初 根 据 周 史 的 资 料 写 成 了 一 部 通 俗 易 懂 的 周 说, 因 对 周 代 历 史 进 行 了 加 工 润 色, 所 以 后 人 称 他 写 的 周 史 为 周 说, 即 小 说 之 意 张 衡 在 西 京 赋 中 说 : 小 说 九 百 家, 自 虞 初 始 也 后 人 称 虞 初 为 中 国 小 说 鼻 祖, 而 洛 阳 则 是 中 国 小 说 的 发 源 地 第 一 部 系 统 而 完 整 的 字 典 写 在 洛 阳 : 东 汉 时, 古 文 经 学 家 许 慎 在 洛 阳 用 22 年 时 间 写 成 说 文 解 字 一 书, 收 小 篆 9353 个, 古 文 籀 文 1163 个 为 重 文, 每 字 标 明 字 形, 注 出 音 读, 推 究 字 义 全 书 540 部,14 篇 此 为 中 国 第 一 部 系 统 而 完 整 的 字 典 第 一 部 体 例 完 备 内 容 丰 富 的 断 代 史 写 在 洛 阳 : 东 汉 建 初 七 年 ( 公 元 82 年 ), 兰 台 令 史 班 固 在 洛 阳 用 了 20 余 年 时 间 修 成 汉 书 汉 书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体 例 完 备 内 容 丰 富 的 断 代 史 中 国 最 早 的 陶 瓦 出 现 在 洛 阳 : 制 陶 业 在 原 始 社 会 后 期 仅 限 于 生 产 用 具 的 生 产 周 朝 时 期, 陶 瓦 已 经 出 现, 并 开 始 使 用 洛 阳 王 湾 文 化 遗 址 中 曾 发 现 了 周 时 的 陶 瓦, 这 是 我 国 目 前 发 现 最 早 用 于 建 房 的 陶 瓦 陶 瓦 的 制 作 与 使 用 是 我 国 建 筑 科 技 史 上 的 一 件 大 事 瓦 的 发 明, 说 明 人 类 已 经 逐 渐 从

第 二 章 厚 重 的 文 化 29 洞 穴 草 屋 搬 进 瓦 房 里 青 铜 铸 造 技 术 出 现 在 洛 阳 : 二 里 头 文 化 定 为 我 国 夏 文 化 的 典 型 代 表 二 里 头 遗 址 中 发 掘 出 来 的 青 铜 器, 极 为 精 致 此 外, 还 在 遗 址 中 发 现 了 铸 铜 作 坊, 这 种 用 铜 锡 合 金 进 行 铸 造 冶 炼 的 加 工 技 术 是 当 时 一 项 重 大 的 科 技 发 明, 具 有 划 时 代 的 意 义, 促 使 了 社 会 文 明 向 前 迈 进 了 一 大 步, 使 河 洛 地 区 在 全 国 较 早 地 进 入 了 文 明 时 代 雕 版 印 刷 术 最 早 出 现 在 洛 阳 : 据 考 证, 中 国 最 早 运 用 雕 版 印 刷 制 成 的 印 刷 品 是 东 汉 后 期 洛 阳 皇 宫 内 印 制 的 通 缉 张 俭 的 通 缉 令, 隋 唐 时 普 遍 应 用 洛 阳 雕 版 印 刷 的 佛 教 经 典 印 本 之 多, 居 全 国 之 首 五 代 后 唐 时, 唐 明 宗 批 准 在 洛 刻 印 的 九 经, 是 我 国 历 史 是 第 一 次 大 规 模 采 用 雕 版 印 刷 术 印 制 的 书 籍 雕 版 印 刷 术 对 人 类 文 化 的 传 播 起 过 不 可 磨 灭 的 作 用, 这 种 技 术 隋 唐 时 已 开 始 传 入 我 国 周 边 一 些 国 家 指 南 针 发 明 于 洛 阳 : 据 考 证, 最 早 的 指 南 车 是 由 周 公 旦 为 方 便 外 地 使 臣 来 洛 进 贡 而 制 造 的 后 经 张 衡 马 钧 两 次 制 造, 实 际 应 用 过 程 中 逐 渐 改 造 为 指 南 针 北 宋 时, 指 南 针 正 式 用 于 航 海 从 指 南 车 的 发 明 到 指 南 针 的 广 泛 应 用, 是 中 国 对 世 界 的 贡 献, 也 是 洛 阳 对 世 界 的 贡 献 最 早 的 天 文 观 测 台 灵 台 : 灵 台 是 国 家 天 文 台, 也 是 祭 祀 天 地 之 神 的 地 方, 归 属 太 史 令 管 辖 灵 台 遗 址 是 迄 今 为 止 我 国 发 现 的 最 早 的 一 座 天 文 观 测 台 遗 址 张 衡 的 天 文 发 现 发 明 在 洛 阳 : 中 国 最 早 的 星 象 图 灵 宪 图 世 界 上 第 一 架 大 型 天 文 仪 器 浑 天 仪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地 震 仪 ( 比 欧 洲 的 要 早 1700 多 年, 在 世 界 地 震 学 史 上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 最 早 的 测 定 风 向 的 候 风 仪 ( 比 欧 洲 的 候 风 鸡 早 1000 多 年 ), 均 是 东 汉 时 的 科 学 家 张 衡 在 洛 阳 完 成 的 他 在 这 里 写 出 了 灵 宪 这 部 伟 大 的 天 文 巨 著, 对 日 月 食 的 形 成 作 出 了 最 正 确 最 精 辟 的 见 解 把 中 国 天 文 学 的 理 论 及 应 用 推 向 了 高 峰 他 还 发 明

30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制 作 了 记 里 鼓, 车 轮 转 动 149 周, 便 为 一 里, 木 头 人 击 鼓, 报 告 里 数 马 钧 的 机 械 革 新 在 洛 阳 : 马 钧, 字 德 衡, 扶 风 ( 今 陕 西 兴 平 县 ) 人, 是 三 国 时 期 魏 都 洛 阳 的 巧 思 绝 世 的 机 械 制 造 家 他 发 明 的 提 水 翻 车 解 决 了 高 处 浇 水 的 问 题 因 为 提 水 的 筒 子 是 一 节 一 节 的, 故 称 为 龙 骨 水 车 其 结 构 简 单, 又 能 连 续 提 水, 使 用 灵 巧, 又 省 力 气, 而 且 效 率 很 高 这 个 发 明, 被 朝 廷 推 广, 北 方 不 少 地 方 都 采 用 了, 使 用 了 千 年 之 久, 对 农 业 生 产 的 发 展, 起 到 了 积 极 作 用 马 钧 改 进 的 织 绫 机, 能 织 出 各 式 花 纹, 功 效 也 提 高 了 五 倍 他 对 诸 葛 亮 时 造 的 连 弩, 进 行 了 改 造, 提 高 效 率 五 倍 之 多 他 还 试 制 轮 转 式 发 石 机, 作 为 攻 城 器 具, 能 连 续 发 射 砖 石, 远 至 数 百 步 他 制 成 的 指 南 车, 搬 至 宫 中 表 演, 魏 明 帝 及 文 武 大 臣 们 观 看 后, 大 加 赞 赏, 轰 动 了 整 个 朝 廷 马 钧 还 奉 诏 制 作 成 了 水 转 百 戏 马 钧 在 洛 阳 期 间, 利 用 机 械 原 理, 发 明 创 新, 使 他 成 为 我 国 古 代 一 位 伟 大 的 科 学 家 机 械 制 造 家 发 明 革 新 家 他 的 科 研 成 果, 在 工 业 农 业 等 方 面 都 得 到 利 用, 促 进 了 工 农 业 生 产 的 发 展, 被 时 人 称 之 为 天 下 之 名 巧 蔡 伦 改 进 造 纸 术 在 洛 阳 : 东 汉 蔡 伦 以 前, 人 们 用 的 是 麻 质 纸, 质 地 粗 糙, 不 便 书 写, 尚 书 令 蔡 伦 改 进 民 间 造 纸 方 法, 利 用 树 皮 麻 头 破 布 等 含 有 植 物 纤 维 的 物 品 做 原 料, 于 和 帝 元 兴 元 年 ( 公 元 105 年 ), 造 出 世 界 上 第 一 张 成 本 低 廉 原 料 丰 富 宜 写 宜 画 宜 保 存 的 纸 张, 献 给 和 帝, 他 因 此 被 封 为 龙 亭 侯, 这 种 纸 也 因 此 被 称 蔡 侯 纸 造 纸 术 的 发 明, 对 世 界 文 化 发 展 起 了 重 大 作 用 刘 徽 注 九 章 算 术 在 洛 阳 : 九 章 算 术 是 我 国 古 代 一 部 重 要 的 算 学 著 作, 它 是 西 晋 时 期 刘 徽 在 洛 阳 完 成 的 九 章 算 术, 首 创 割 圆 求 周 的 科 学 计 算 方 法, 是 具 有 世 界 意 义 的 成 就 裴 秀 创 制 图 六 体 在 洛 阳 : 西 晋 时 的 地 理 学 家 裴 秀 创 立 了 一 套 绘 制 地 图 的 理 论, 提 出 了 地 图 制 图 的 六 条 原 则, 即 制 图 六 体 : 分 率 准 望 道 里 高 下 方 邪 迂 直 ( 比 例 尺 方 位 距 离 等 ) 制 图 六 体 为 后 世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31 地图绘制学奠定了基础 裴秀因此被称为 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杜康造酒于洛阳 相传西周时 杜康已经在洛阳发明了秫酒 春秋之后 杜康酒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名酒 经代代相传 流传至今 杜康是我国粮食 酒创始人 被誉为 酒圣 在今洛阳的汝阳 伊川二县均有杜康造酒遗 址与传说 第三节 华彩篇章 洛阳文学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以汉 魏 唐 宋为标志 经历了 鼎盛时期 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驰骋情思 挥翰著文 留下了不可胜计的 绚丽华章 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座座丰碑 一 先秦诗歌与洛阳 吕览 古乐 所记帝 时的 九 先秦诗歌在洛阳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六列 六英 等古乐 并称为歌声 这就是上古的歌曲 吕览 音 韶 初 中论音乐的起源时 把帝喾次妃有绒氏所作 燕燕往飞 称之为北音 禹之妃涂山氏的侍妾所作 候人兮猗 称之为南音 夏后氏孔甲所作 破 斧之音 称之为东音 殷胤甲徙西河 犹思故处 乃作西音 由于帝喾 禹 孔甲 胤甲均立都于河洛一带 所以四音实为洛阳上古时的诗歌 诗经 为我国最早的诗歌的总集 民歌是其中的精华 其中许多内 王风 郑风 魏风 中的 容是以河洛地区为记述对象的 周南 一些诗篇产生于洛阳 就是河洛地区民情风俗的反映 雅又分为大雅与小 雅 是朝廷的正声 应是周王朝京都乐歌 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可以说 诗经 是以洛阳为中心的 以河洛地区为代表的我国最早的诗歌 总集 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32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二 汉 魏 文 章 与 洛 阳 自 古 就 有 汉 魏 文 章 半 洛 阳 的 美 誉 洛 阳 才 子 贾 谊 是 汉 初 一 位 杰 出 的 政 治 家 和 文 学 家 他 的 过 秦 论 是 汉 初 政 论 文 中 的 名 篇, 文 章 气 势 雄 伟, 大 有 纵 横 家 的 遗 风 ; 论 治 安 策, 是 他 宏 观 治 国 的 卓 绝 策 略 ; 论 积 贮 疏 则 体 现 了 他 以 农 业 为 立 国 基 础 的 思 想 东 汉 前 期 的 散 论 文, 首 称 班 氏 父 子 班 彪 曾 是 当 时 的 经 学 大 师, 他 的 王 命 论 和 班 固 的 汉 书 传 赞, 其 风 格 颇 有 过 秦 论 之 风 他 们 的 史 传 散 文 最 为 有 名 班 彪 在 洛 期 间, 续 写 史 记 之 后 的 65 篇, 被 集 为 史 记 后 传 班 彪 死 后, 班 固 在 史 记 后 传 的 基 础 上 撰 写 汉 书 将 要 成 书 之 时, 因 窦 宪 谋 反 案 发 而 被 牵 连 下 狱 致 死, 其 妹 班 昭 和 妹 夫 马 续 受 命 补 写, 最 后 完 成 汉 书 班 昭 也 因 此 成 为 我 国 古 代 第 一 个 著 名 的 女 历 史 学 家 汉 书 共 计 120 卷,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断 代 史, 对 后 代 的 史 学 及 文 学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影 响 汉 代 除 散 文 之 外, 赋 是 最 流 行 的 文 体, 也 是 汉 代 文 学 的 代 表 赋 是 一 种 辞 采 华 丽 专 事 铺 叙 的 用 韵 散 文, 因 其 流 行 于 汉, 故 有 汉 赋 之 称 两 汉 时 期, 洛 阳 的 赋 体 作 家, 首 推 贾 谊 班 固 张 衡 蔡 邕 赵 壹 贾 谊 的 鹏 鸟 赋 是 西 汉 早 期 的 赋 作 之 一, 语 言 凝 练, 言 辞 和 谐, 极 富 有 感 情 色 彩 ; 深 入 浅 出, 颇 富 哲 理 他 的 吊 屈 原 赋, 表 达 政 治 上 的 不 平, 抒 发 自 己 的 感 慨 班 固 著 有 两 都 赋 答 宾 戏 幽 通 赋 等 两 都 赋 又 分 为 西 都 赋 与 东 都 赋, 是 大 赋, 分 别 记 叙 了 西 都 长 安 宫 廷 的 豪 华 与 东 都 洛 阳 建 筑 的 宏 伟 张 衡 最 著 名 的 赋 篇 是 二 京 赋, 乃 构 思 十 年 精 心 思 索 而 成, 是 京 都 大 赋 的 鸿 篇 巨 制 这 些 辞 赋, 感 情 真 挚, 情 景 和 谐, 在 赋 的 发 展 上 是 个 转 机 的 标 志 建 安 文 学 与 洛 阳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建 安 是 东 汉 末 献 帝 刘 协 的 年 号, 建 安 时 期, 我 国 文 学 发 生 了 重 大 的 变 化, 文 坛 上 涌 现 出 了 众 多 作 家, 以 三 曹 ( 曹 操 曹 丕 曹 植 ) 七 子 ( 孔 融 陈 琳 王 粲 徐 干 阮 瑀 应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33 玚 刘祯 为代表 他们继乐府之后 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 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反映社会生活真切 表现了新的时代 精神 具有 慷慨悲壮 的风格 并且形成了 建安风骨 成为后人学 习的楷模 他们都曾在洛阳留下光辉的篇章 洛阳文坛 俊才云蒸 曹 操的名篇有 薤露行 与 蒿里行 曹丕的 典论 论文 是我国古代文 学批评划时代的论著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有才华的诗人 诗品 说他 骨 气奇高 词采华茂 情兼雅怨 体被文质 他的诗作很多 汇成 曹子 建诗集 其中的 洛神赋 是文学园地里的奇葩 蔡琰 字文姬 是东 汉大学者蔡邕的女儿 建安时代著名的女诗人 其代表作 悲愤诗 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西晋武帝太康前后 是我国文学史上又一繁荣时期 文学史上称这一 时期的文学为太康文学 当时 京都洛阳作家云集 是太康文学的发展中心 三张 张亢 张载 张协 二陆 太康前后的著名诗人有傅玄 张华 陆机 陆云兄弟 两潘 潘岳 潘云叔侄 一左 左思 他们的 很多作品后人都有很高评价 有的还流传到海外 太康文学的辞赋名家有 陆机和左思 陆机的 文赋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艺理 论著作 左思的 三都赋 是在洛阳花了十年工夫完成的 曾在太康三年 被人们争相传抄 遂使 洛阳纸贵 西晋时 史学家陈寿综合魏 蜀 吴三国史事 修成 三国志 书 中以魏为正统 对魏君称帝 蜀 吴之君称主 取材谨严 文笔简洁 记 事真实 是继 史记 汉书 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学著作 明末罗贯中 以此书为史实框架创作了小说 三国演义 三 唐宋诗词与洛阳 唐宋时期 中国文学进入了诗歌繁盛的季节 唐代洛阳是世界上最大 的文化之都 中国诗歌在这里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初唐四杰 的王

34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勃 杨 炯 卢 照 邻 骆 宾 王 等, 常 来 洛 阳 献 诗, 留 恋 洛 阳 美 景, 不 愿 离 去 武 则 天 以 洛 阳 为 神 都, 常 令 群 臣 赋 诗, 宋 之 问 作 龙 门 应 制, 文 理 兼 美, 左 右 莫 不 称 善, 以 为 第 一, 这 就 是 有 名 的 龙 门 赋 诗 夺 锦 袍 的 佳 话 武 周 时 的 上 官 婉 儿 是 个 文 学 家, 在 洛 阳 作 诗 20 卷, 并 代 朝 廷 品 评 天 下 诗 文, 一 时 诗 臣 多 集 其 门 盛 唐 时 期, 我 国 伟 大 的 浪 漫 主 义 诗 人 李 白 与 伟 大 的 现 实 主 义 诗 人 杜 甫 在 洛 阳 相 会, 饮 酒 赋 诗, 留 下 不 少 脍 炙 人 口 的 诗 篇, 其 中 的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抒 发 他 在 洛 阳 听 到 笛 声 后 怀 念 故 乡 的 情 感 杜 甫 是 唐 代 一 位 伟 大 的 现 实 主 义 诗 人, 少 年 居 住 在 洛 阳 姑 母 家 求 学, 从 小 受 到 了 河 洛 文 化 的 熏 陶, 有 较 高 的 文 学 素 质, 故 称 洛 阳 为 其 故 乡 他 的 一 生, 经 历 了 唐 朝 由 盛 到 衰 的 一 个 急 剧 转 变 的 时 代 创 作 了 新 安 吏 石 壕 吏 潼 关 吏 及 新 婚 别 垂 老 别 无 家 别 这 组 新 乐 府 诗, 寓 意 讽 刺, 充 分 显 示 了 诗 人 关 心 人 民 疾 苦 洛 阳 籍 诗 人 元 结 编 箧 中 集 所 收 的 五 言 古 诗 极 多 他 的 诗 舂 陵 行 贼 退 示 官 吏 等 也 都 为 名 篇 佳 作 与 元 结 同 时 的 洛 阳 籍 诗 人 独 孤 及, 其 毗 陵 集 在 文 学 史 上 也 很 有 影 响 白 居 易 是 唐 代 另 一 位 伟 大 的 现 实 主 义 诗 人, 也 是 中 国 文 学 史 上 新 乐 府 诗 创 作 收 获 最 大 的 诗 人 他 在 洛 阳 作 诗 千 余 首,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诗 作 最 多 质 量 较 高 的 一 位 伟 大 的 诗 人, 最 著 名 的 是 他 的 新 乐 府 50 首 秦 中 吟 10 首 和 讽 喻 诗 计 170 余 首 唐 代 著 名 的 诗 人 灿 若 繁 星 除 上 述 之 外, 还 有 诸 如 孟 郊 王 维 贾 至 祖 咏 王 湾 孟 云 卿 韦 应 物 上 官 仪 刘 方 平 王 季 友 李 涉 刘 希 夷 元 稹 张 九 龄 张 说 刘 禹 锡 王 昌 龄 王 建 张 籍 杜 牧 刘 沧 李 贺 宋 之 问 等 他 们 或 是 洛 阳 人, 或 迁 居 洛 阳, 或 游 居 洛 阳, 或 在 洛 阳 为 官 他 们 在 洛 阳 创 作 或 歌 颂 洛 阳 的 传 世 名 诗 达 五 千 余 首, 成 为 河 洛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为 唐 诗 的 昌 盛 增 添 了 光 辉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35 北宋时 开封为东京 洛阳为西京 当时的洛阳仍不失为全国文化的 中心 加之 天下名园重洛阳 环境优美 山清水秀 所以成为天下文 人学士逗留之地 元勋名臣身退之所 留下了许多诗篇与名著 诸如苏舜 卿 司马光 苏轼 张耒 韩维 宗泽 刘克庄 苏过 吕公著 陈与义 蔡襄和 洛中七友 的欧阳修 梅尧臣 邵雍 尹师鲁 阳之聪 张大素 洛学的创始人程颢 程颐 以及吕蒙正 赵普 富弼 文彦博 张齐贤 司马光等人 他们或著书立说 以诗会友 或讲学赋诗 在洛阳留下诸多 诗词名篇 对北宋前期文化发展起着导向作用 司马光在洛组织的 耆英会 及西京的万花会 均是诗酒唱和 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西京洛阳 成了文 人之乡 诗歌之乡 园林之乡 牡丹之乡 出现了许多记叙洛阳情况的专著 如欧阳修的 洛阳牡丹记 李格非的 洛阳名园记 等 洛阳籍的诗人李度 安鸿渐 董傅 赵安人 张铸等也以诗文名扬天下 司马光曾受命编撰历代群臣事迹 他与刘窸 刘恕 范祖禹一起 居 洛 14 年 于神宗元丰七年 1084 年 编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神宗认为该书 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因此定书名为 资治通鉴 该 书上起战国 前 403 年 下迄五代 959 年 贯穿 1362 年的史事 共 294 卷 连目录共计 354 卷 书中以政治 军事为主 略于经济 文化 取材严谨 考证精审 不同说法 择善而从 而各种异说又不轻弃 统存 其书网罗宏富 体大精深 为前古 之于考异之中 四库提要 评论说 之所未有 除了完成名著 资治通鉴 外 司马光还撰写了许多赞颂洛 阳的诗歌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 团体 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 的各种实践 表演 表现形式 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 实物

36 洛阳知识读本 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洛阳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长期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 其中非物质文化也十分令人 瞩目 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项 一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是一种以说 唱为艺术表演手段 叙述故事 塑造人物 表 达思想感情 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 俗称 说书 要求演员歌喉优美 唱功扎实 品行端正 知书达礼 在豪富之家的 唱堂会 及茶馆 庙会 等固定场所演出 方式是 厅堂坐唱 后改为击鼓站唱 并挪用大部分 的鼓书唱腔 逐渐形成了一个极富豫西风味的新曲种 1951 年被命名为河 洛大鼓 2006 年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传承人 陆四辈 二 洛阳宫灯 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 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 大摆宴席 以飨群臣 宫灯 之名 由此而来 后汉明帝时 洛阳宫灯从皇宫走入 民间 隋炀帝时 为显示国威 曾两次调集民间艺人进京 天下奇术异能 歌舞百戏 云集洛阳 正月十五日 洛阳端门外和建国门内一带 陈设百戏 遍饰宫灯 饮宴畅游 全城张灯结彩 从昏达旦 整整一个月 洛阳宫灯最大的 与众不同 就是能张能合 收藏方便 洛阳宫灯 品种繁多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三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 所谓 水席 有两个含义 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 汤汤水水 二是 热菜吃完一道 撤后再上一道 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洛阳水席的特点 一是有荤有素 素菜荤做 选料广泛 可简可繁 二是有汤有水 味道多样 舒适可口 三是上菜顺序有规定 第一道菜 须是 燕菜 燕子带来春天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37 意在祝愿宾客阖家幸福 和 八宝饭 寄 预兆希望 中间少不了 全家福 寓人们对五谷丰登 丰衣足食的祈求 最后一道菜须是酸辣鸡蛋汤 四 关公信俗 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 海外华人更是把关公奉为平 安神和武财神 因此 关林常年香火鼎盛 在每年的朝圣大典上 关林庙 内设大戏一台 以太牢之礼设置祭坛 由典仪宣读祭天文书 在主祭官带 领下 海内外各关帝庙主委 朝拜团体由仪门沿御道来到大殿前 向关公 敬献供物 上香 献酒 行祭拜礼 祈求平安 富足 仁义 诚信 洛阳 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是海内外华人祭关朝圣 寻根谒祖 弘扬关公文化的盛 会 五 唐三彩烧制技艺 唐三彩创始于南北朝 极盛于初唐以后 三彩是指陶器上的釉色 唐 时多以红 绿 黄为主 因大部在洛阳发掘出来 故有 洛阳唐三彩 之称 唐三彩的特点 首先是造型 造型丰富多彩 形体圆润 饱满 与唐 代艺术的丰满 健美 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 主要有马 骆驼 侍女 其 次是釉色 红 绿 白三色交错使用 经高温烧制就变成很多的色彩 有原色 有复色 有兼色 唐三彩以它斑斓釉彩 鲜丽明亮的光泽 优美精湛的造 型著称于世 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高水旺 是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六 平乐郭氏正骨 2000 年前 中国的正骨医师就掌握着一种神奇的正骨奇术 不用透视 不用开刀 只用双手触摸皮肤就能判断骨折情况 就能治愈骨折 它以 不 开刀 不吃药 康复快 花钱少 为特色 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乐郭氏家族就是洛阳正骨术的源头 传说 清代嘉庆年间 郭家先 人曾经救助过一个过路的乞丐 为报答救命之恩 乞丐将一套正骨手法秘 籍与秘密配方传授给了郭氏先祖 如今 平乐正骨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

38 洛阳知识读本 法 即三原则 整体辨证 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 四方法 治伤手法 固 定方法 药物治疗 康复锻炼 洛阳正骨 洛阳龙门 洛阳牡丹 洛阳水席并称为洛阳 四绝 郭维淮被公布为代表性传承人 七 洛阳牡丹花会 洛阳地脉花最宜 牡丹尤为天下奇 牡丹在洛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 础 加上千年帝都所独有的人文环境 衍生出了源远流长的牡丹文化 从 1983 年起 洛阳人以花为媒 广交朋友 牡丹花会由最初单纯的赏花活动 发展成为融赏花观灯 旅游观光 经济贸易 对外交流和文化体育活动为 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现为全国四大节会之一 二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6 项 一 新安澄泥砚 澄泥砚 就是澄出来的泥做成的砚 端砚 歙砚 洮砚等 都是以产 地来命名 独独澄泥砚 依据的是取材方式和制作材料 相传武则天日理 檀香紫 绿豆青 鳝鱼黄 万机 身累心累 有朝臣献上 朱砂红 四方澄泥砚 女皇一嗅 砚中竟然飘出缕缕清香 触之如童肌 视之如美玉 击之如钟磬 顿觉心旷神怡 新安县生产的澄泥砚贮墨不耗 积墨不腐 冬不冻 夏不枯 写字作 画虫不蛀 置于案头飘逸出淡淡清香 具有清心怡神的妙用 新安县被命 名为 中国澄泥砚之乡 李中献 游敏 是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二 洛阳宫灯 同前 三 洛阳海神乐 据说 武王伐纣统一中国 在洛阳封了四海之神 宫廷每年都隆重祭 海 神 于是便产生了配合祭海的音乐 隋唐时发展成宫廷音乐 海神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39 乐散落洛阳民间 因此被称为 洛阳海神 洛阳海神乐舒缓 空灵 高雅 大气 悠远 沉稳 有宫廷贵族气息 所用乐器均为民族管弦 打击乐器 郭红运 是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四 大里王狮舞 洛阳是我国史书记载最早出现狮舞的地区 大里王狮舞兴于汉 唐宋 时达到鼎盛 大里王狮舞团现有狮子皮百余架 大鼓百余面 钹 铙 锣 60 余套 各种演出服装 道具百余件 表演队伍由 200 余人组成 其高台狮子 上 老杆等表演 创立了北派狮舞的典型代表动作 2003 年 大里王狮舞团荣 获 河洛狮王 称号 其 双狮盘圈椅 的演出照曾被 中国青年 杂志 作为封面刊出 有些演出场面还被搬上了银幕 五 河洛大鼓 同前 六 杜康酿酒工艺 杜康酿酒工艺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一枝奇葩 已有四千年历史 传说 这一技术是杜康发明的 因而人们尊杜康为 酒祖 三国时 曹操吟出 慨 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 杜酒 偏劳劝 张梨不外求 的优美诗句 杜康酿酒工艺及文化的丰富内容 对于研究中华民族酒文化的传承 历史变迁 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七 唐三彩 同前 八 洛阳水席 同前 九 关林朝圣大典 同前 十 洛阳牡丹栽培技艺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牡丹栽培中心 始于晋 兴于隋 盛于唐 甲天下于北宋 宋代洛阳人养牡丹 赏牡丹成为民风民尚 栽培普遍 技 艺提高 新种迭出 留下许多牡丹著作 明清时期 牡丹的栽培技术更加

40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趋 于 完 善 当 代 洛 阳 人 在 恢 复 和 继 承 传 统 栽 培 技 术 的 基 础 上, 创 造 出 数 以 百 计 的 牡 丹 新 品 种, 对 花 卉 研 究 作 出 了 重 大 贡 献 ( 十 一 ) 洛 阳 正 骨 ( 同 前 ) ( 十 二 ) 河 图 洛 书 传 说 相 传, 伏 羲 氏 时, 洛 阳 孟 津 境 内 的 黄 河 边, 一 天 河 水 忽 然 大 涨, 波 浪 滔 天, 水 中 有 一 龙 头 马 身 的 巨 兽 当 时 的 伏 羲 黄 帝 与 众 臣 立 即 去 河 边 观 看, 只 见 河 中 洪 涛 巨 浪, 波 浪 中 一 巨 兽 踏 水 如 登 平 地, 那 怪 物 原 来 是 黄 河 中 的 龙 马, 背 负 着 一 块 玉 版 献 给 羲 皇 图 案 为 一 六 居 下, 二 七 居 上, 三 八 居 左, 四 九 居 右, 五 十 居 中, 每 组 花 点 所 表 示 的 数, 其 差 均 是 5 这 种 和 谐 统 一, 四 方 对 称 的 特 征, 黄 帝 越 研 究 越 感 到 奇 妙 无 比, 后 来 他 就 依 此 画 八 卦, 建 甲 历, 定 时 辰, 治 理 国 家 由 于 此 幅 图 是 在 孟 津 河 中 发 现 的, 故 称 河 图 大 禹 治 水 的 时 候, 有 天, 大 禹 率 领 手 下 到 洛 河 岸 边 察 看 水 情 忽 然, 在 大 雾 茫 茫 的 洛 河 里 升 起 了 一 束 五 彩 宝 光, 那 宝 光 升 起 的 地 方, 浮 现 出 一 个 大 乌 龟 那 宝 光 正 是 从 乌 龟 背 上 的 一 块 玉 版 放 出 来 的 仔 细 观 看, 发 现 甲 上 载 有 9 种 花 点 的 图 案, 戴 九 履 一, 左 三 右 七, 二 四 为 肩, 六 八 为 足, 五 居 中 央, 大 禹 发 现, 纵 横 六 线 及 两 条 对 角 线 上 三 数 之 和 都 为 15, 既 均 衡 对 称, 又 深 奥 有 趣 大 禹 依 此 治 水 成 功, 遂 划 天 下 为 九 州 又 依 此 定 九 章 大 法, 治 理 社 会 由 于 神 龟 所 背 图 是 在 黄 河 支 流 洛 水 中 发 现, 且 图 中 内 容 如 书 一 样 深 奥, 故 称 洛 书 ( 十 三 ) 洛 神 的 传 说 宓 妃 是 伏 羲 氏 的 女 儿, 她 嫁 给 洛 伯 为 妻, 又 称 洛 嫔 这 一 切, 使 河 伯 无 比 嫉 恨 他 决 定 发 动 一 场 战 争, 把 美 丽 的 宓 妃 据 为 己 有 河 伯 的 军 队 攻 取 了 多 处 要 塞 营 地, 洛 伯 节 节 败 退, 最 后, 洛 伯 和 他 的 族 众 被 逼 到 洛 河 边 河 伯 派 出 自 己 的 使 者, 向 洛 伯 下 达 最 后 的 通 牒 : 要 么 献 出 宓 妃, 要 么 全 族 被 诛 灭 洛 伯 告 诉 使 者, 宁 愿 全 部 战 死, 也 决 不 使 自 己 的 爱 妃 受 辱 但 是 宓 妃 劝 下 暴 怒 的 洛 伯, 请 使 者 转 告 河 伯, 请 他 划 来 迎 亲 的 花 船 河 伯 听 到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41 使者带来的消息 大喜 在将士的护卫下亲驾花船前来迎接宓妃 宓妃在 族众的哭声中登上了河伯的花船 宓妃对着得意的河伯冷笑一声 纵身跳 入波涛汹涌的洛河 宓妃为义溺于洛水 人们说她化为了洛水之神 洛神 永远是洛阳一 个美丽的传说 十四 面塑 面塑是一种源自民间 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造型艺术 俗称 捏面人 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 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大作 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 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 说也奇怪 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 南蛮 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面塑以糯米面为主料 调成不同色彩 用手和简单工具 塑造各种栩 栩如生的形象 面塑艺术的特点是 一印 二捏 三镶 四滚 还有 文 的胸 武的肚 老人的背脊 美女的腰 李金诚 被人尊称为 面人李 是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十五 刘井薛氏石刻 刘井石刻起于何时 已无从考究 但相传当年龙门石窟的开凿现场 就有刘井人的身影 刘井人刻石 小到几厘米高的佛头 大到几米高的狮子 简单到门前 的石门墩 复杂到纹理精致 神态逼真的佛像 文浅到墓碑上简单的 某 某之位 文深到楷 行 魏 篆 隶 草等各种字体的长篇碑文 无不 得心应手 手到擒来 薛永山 是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十六 九莲灯 九莲灯舞蹈传入刘岭村有近三百年历史 据说 清代时刘岭村王姓家 族 有人在宫中任职 且主管宫廷舞乐 因而九莲灯才得以流传到刘岭村 九莲灯之所以独特 一是舞乐高雅 有固定的曲牌 二是灯用蜡烛配

42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方 特 别, 一 般 灯 怕 风, 蜡 烛 不 暴 露 在 外, 用 灯 笼 等 遮 挡, 而 九 莲 灯 蜡 烛 暴 露 在 外, 风 再 大, 不 会 熄 灭 ; 三 是 九 莲 灯 民 舞 有 跌 宕 起 伏 曲 折 动 人 的 故 事 情 节 王 汉 宾, 是 河 南 省 首 批 民 间 文 化 杰 出 传 承 人 ( 十 七 ) 曹 屯 排 鼓 洛 阳 曹 屯 排 鼓 历 史 悠 久 据 有 关 记 载, 明 朝 万 历 二 十 四 年 ( 公 元 1596 年 ), 洛 阳 曹 屯 排 鼓 就 参 加 了 关 林 关 帝 庙 大 殿 建 成 的 庆 祝 活 动 文 革 期 间, 曹 屯 村 民 硬 是 将 一 架 传 自 清 朝 末 年 用 犀 牛 毛 精 制 而 成 的 狮 子 皮 保 存 下 来 曹 屯 现 有 大 鼓 50 面, 最 大 一 面 直 径 为 2.6 米 ; 有 锣 30 面, 最 大 的 直 径 80 公 分 ; 有 镲 36 副, 铙 30 副 ; 有 舞 狮 28 架, 其 中 20 架 系 从 北 京 购 进 的 高 档 狮 子 皮 ; 有 舞 龙 6 条, 其 中 30 米 长 的 4 条,50 米 长 的 2 条, 就 其 长 度 而 言 全 省 罕 见 1990 年, 谢 晋 导 演 为 其 题 词 : 艺 扬 神 州 ( 十 八 ) 木 偶 戏 中 国 木 偶 戏 源 于 汉, 兴 于 唐 宋 代 是 中 国 木 偶 艺 术 鼎 盛 时 期, 悬 丝 木 偶 杖 头 木 偶 水 木 偶 发 达 到 了 清 代, 杖 头 木 偶 遍 布 四 方, 行 当 众 多 南 庄 木 偶 戏 表 演 属 于 杖 头 木 偶 在 当 地 方 言 中, 老 艺 人 们 把 偶 的 音 发 成 hōu( 平 声 ), 把 木 偶 表 演 称 为 肘 偶 (zhǒu hōu), 意 为 举 木 偶 ( 十 九 ) 通 背 拳 宋 氏 通 背 拳 始 创 于 清 末 年 间, 是 一 种 刚 柔 相 济, 博 采 众 家 之 长, 自 创 的 一 门 通 背 拳 真 功 创 始 人 宋 天 祥 精 通 刀 枪 鞭 棍 拳, 尤 其 是 通 背 意 功 他 亲 自 撰 写 的 宋 氏 通 背 拳 谱, 理 意 分 明, 功 法 简 要, 将 内 功 纳 卦 神 运 地 尤 四 经 与 内 家 拳 白 猿 通 背 沙 氏 通 背 形 意 拳 融 为 一 体 宋 氏 通 背 拳 第 三 代 传 人 宋 铁 龙, 被 全 国 散 打 王 争 霸 赛 组 委 会 惊 呼 : 年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43 过半百 体力惊人 创中国武术散打界的奇迹 二十 制鼓技艺 陈家造鼓的历史 早在 1000 多年前就已经开始 传说大宋王朝的开 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庆典所用的乐器中 就有陈家做的大鼓 目前 陈家保 存时间最长且较完整的鼓身 仍然写有 文成和民国十七年制 字样 陈家大鼓代表洛阳鼓文化厚重历史的一部分 二十一 小街锅贴制作技艺 西工的小街锅贴 人人尽知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经过不断地 创新和反复的研究 选用上等的肉馅和各种精细到上秤称的配料 再用不 大不小 8 厘米直径的瓷面面皮轻轻包裹 现做现出锅 一个个外焦里嫩 色泽透黄 灌汤利口 二十二 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 偃师有一种奇菜 非偃师一地不长 因此便以 偃师银条 冠名 据说 伊尹教给人们生产生活的技巧和本领 并掌握了银条的生长习 性 人们感念伊尹的恩德 便将这种植物命名为 尹条 后来 白菜九 畦难抵尹条一席 因此又称它为 银条 唐太宗李世民时 地灵 成 了银条的别名 乾隆时 银条又有了 银荀 这个名字 世上除了金条便是银条了! 出席 APEC 的各国元首称 刘少奇曾道 偃师银条为 世界奇菜 二十三 灵山庙会 诸峰耸碧 灵山 又名凤凰山 相传周灵王葬于此 故名其山为灵山 左右两翼翩翩欲飞 伸颈 饮洛河之流 举目 睇邙山之胜 闻名数省的灵山庙会 从农历正月底开始 正会日为农历二月初八 持续 10 天左右 灵山寺是佛事活动场所 敬有观音菩萨 据说灵山的送 子观音非常灵验 赶会群众多为妇女 烧香还愿后 回家时都要多买一张 车票 意即带着孩子回家 所以旧时又称做 祈娃娃会 2000 年 宜阳

44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开 始 举 办 宜 阳 灵 山 文 化 庙 会, 从 而 赋 予 了 古 老 庙 会 新 的 内 涵 ( 二 十 四 ) 象 庄 秦 氏 妇 科 河 南 省 洛 阳 市 孟 津 县 平 乐 乡 象 庄 秦 氏 妇 科, 有 二 百 多 年 历 史 乾 隆 年 间, 秦 氏 妇 科 的 创 始 人 秦 世 禄, 以 施 舍 茶 水 闻 名 乡 里 远 近 游 客 商 阔, 常 在 其 门 前 大 槐 树 下 饮 水 歇 息 有 一 次, 一 个 远 方 来 客, 念 秦 世 禄 心 地 善 良, 就 传 以 秘 方 此 主 治 妇 女 诸 病 的 药 方, 使 秦 氏 声 望 大 振 秦 氏 研 制 求 病 丸, 效 果 奇 特, 具 有 引 证 求 病 的 效 果 其 传 人 在 共 同 继 承 先 世 祖 业 的 基 础 上, 各 有 所 长, 竞 相 争 奇, 被 患 者 冠 以 送 子 观 音 当 代 神 医 当 代 华 佗 等 美 称 ( 二 十 五 ) 民 间 剪 纸 剪 纸 是 洛 阳 民 间 传 统 装 饰 艺 术 的 一 种 早 在 汉 唐 时 期, 民 间 妇 女 即 有 用 金 银 箔 和 彩 帛 剪 成 花 鸟 贴 鬓 角 为 饰 的 风 尚, 或 悬 于 佳 人 之 首, 或 缀 于 花 下, 相 观 以 为 乐 唐 代 洛 阳 有 较 大 的 造 纸 作 坊, 促 进 了 剪 纸 艺 术 的 发 展 洛 阳 自 古 多 奇 花 异 卉, 剪 纸 一 向 以 花 卉 为 主 要 表 现 题 材 洛 阳 剪 纸 分 为 简 刻 和 繁 刻 两 类, 前 者 粗 犷 豪 迈 造 型 简 朴, 后 者 结 构 繁 茂 精 巧 秀 美 张 秀 琴, 是 河 南 省 首 批 民 间 文 化 杰 出 传 承 人 ( 二 十 六 ) 硪 工 号 子 硪 工 号 子 是 古 代 劳 动 人 民 在 打 硪 过 程 中 唱 的 一 种 节 奏 性 很 强 的 民 间 歌 谣, 是 一 领 众 和 式 的, 领 号 的 叫 号 头 刚 开 始 打 硪, 号 头 一 个 人 慢 慢 唱 起 来, 大 家 也 慢 慢 回 应, 表 示 各 就 各 位, 是 劳 动 前 的 热 身 运 动 然 后 由 慢 到 快, 让 大 家 紧 张 起 来, 劳 动 强 度 也 逐 渐 加 大, 干 到 高 潮 时, 还 可 以 即 兴 发 挥 号 子, 见 人 唱 人 见 物 唱 物 硪 工 号 子 不 仅 是 一 种 民 间 歌 谣, 它 还 代 表 着 一 种 力 量 一 种 精 神 一 种 热 情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45 三 洛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9 项 一 民间文学 11 项 1. 鬼谷子的传说 汝阳县 2. 河出图的传说 孟津县 同前 3. 洛出书的传说 洛宁县 同前 4. 黄大王的传说 偃师市 5. 卦沟村的传说 孟津县 6. 刘秀的传说 孟津县 7. 洛阳传统儿歌 涧西区 8. 王祥卧冰的传说 涧西区 9. 邵雍的传说 洛龙区 10. 伊尹的传说 嵩县 栾川县 11. 洛神的传说 偃师市 同前 二 民间美术 5 项 1. 洛阳宫灯 老城区 同前 2. 黄河澄泥砚 新安县 同前 3. 面塑 涧西区 同前 4. 剪纸技艺 洛宁县 5. 凉洛寨泥娃娃 洛龙区 三 民间音乐 3 项 1. 洛阳海神乐 洛龙区 同前 2. 硪工号子 吉利区 同前 3. 武皇十万宫廷乐 洛龙区 四 民间舞蹈 15 项 1. 大里王狮舞 洛龙区 同前

46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2. 九 莲 灯 ( 新 安 县 )( 同 前 ) 3. 东 关 双 龙 ( 瀍 河 区 ) 4. 曹 屯 排 鼓 ( 洛 龙 区 )( 同 前 ) 5. 高 装 ( 嵩 县 ) 6. 旧 县 背 装 ( 嵩 县 ) 7. 苏 羊 竹 马 ( 宜 阳 县 ) 8. 同 乐 社 盘 ( 宜 阳 县 ) 9. 通 背 武 狮 ( 洛 龙 区 ) 10. 三 官 庙 挠 阁 ( 洛 龙 区 ) 11. 独 角 兽 ( 栾 川 县 ) 12. 崇 阳 垛 子 ( 洛 宁 县 ) 13. 洛 阳 龙 马 盘 鼓 ( 孟 津 县 ) 14. 东 蔡 庄 高 抬 故 事 ( 偃 师 市 ) 15. 二 鬼 摔 跤 ( 洛 龙 区 瀍 河 区 偃 师 市 ) ( 五 ) 民 间 戏 剧 (3 项 ) 1. 南 庄 木 偶 戏 ( 汝 阳 县 )( 同 前 ) 2. 靠 山 黄 ( 栾 川 县 ) 3. 洛 阳 小 调 曲 ( 西 工 区 ) ( 六 ) 曲 艺 (2 项 ) 1. 河 洛 大 鼓 ( 偃 师 市 )( 同 前 ) 2. 三 弦 铰 子 书 ( 汝 阳 县 ) ( 七 ) 游 艺 传 统 体 育 与 竞 技 (4 项 ) 1. 洛 阳 心 意 六 合 拳 ( 瀍 河 区 ) 2. 宋 氏 通 背 拳 ( 偃 师 市 )( 同 前 ) 3. 南 无 拳 ( 老 城 区 ) 4. 四 面 八 方 通 背 拳 ( 洛 龙 区 )

第二章 厚重的文化 47 八 民间手工技艺 16 项 1. 杜康酿酒工艺 汝阳县伊川县 同前 2. 唐三彩 洛阳市美陶三彩工业有限公司 孟津县 同前 3. 陈家鼓 洛龙区 同前 4. 刘井薛氏石刻 偃师市 同前 5. 毛家笙制作技艺 老城区 6. 黛眉手织布工艺 新安县 7. 瓷窑烧制技艺 新安县 8. 孙氏 十六挂转秋 制作技艺 洛龙区 9. 金银铜捶锻工艺 高新区 10. 青铜器仿古制作工艺 伊川县 11. 洛宁蒸肉制作技艺 洛宁县 12. 太仓毛笔制作技艺 孟津县 13. 铁谢羊肉汤制作技艺 孟津县 14. 马杰山牛肉汤制作技艺 瀍河区 15. 梅花玉雕制工艺 汝阳县 16. 糖塑技艺 偃师市 九 消费习俗 3 项 1. 洛阳水席 洛阳酒家集团 同前 2. 新安县烫面角 新安县 3. 洛阳小街锅贴 西工区 同前 十 民间信仰 8 项 1. 洛阳关林朝圣大典 洛阳古代艺术馆 同前 2. 宜阳灵山庙会 宜阳县 同前 3. 玄奘信俗 偃师县 4. 牛心山信俗 偃师县

48 洛 阳 知 识 读 本 5. 福 昌 庙 会 ( 宜 阳 县 ) 6. 老 君 山 庙 会 ( 栾 川 县 ) 7. 姜 公 庙 会 ( 嵩 县 ) 8. 周 公 解 梦 ( 洛 阳 周 公 庙 博 物 馆 ) ( 十 一 ) 民 间 知 识 (19 项 ) 1. 洛 阳 牡 丹 栽 培 技 艺 ( 洛 阳 牡 丹 研 究 所 )( 同 前 ) 2. 洛 阳 正 骨 ( 洛 阳 正 骨 医 院 孟 津 县 )( 同 前 ) 3. 偃 师 银 条 的 种 植 栽 培 ( 偃 师 市 )( 同 前 ) 4. 洛 阳 象 庄 秦 氏 妇 科 ( 洛 阳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孟 津 县 老 城 区 )( 同 前 ) 5. 殷 天 章 专 门 喉 科 ( 老 城 区 ) 6. 赵 氏 中 医 正 骨 ( 老 城 区 ) 7. 纯 德 堂 口 疮 散 ( 老 城 区 ) 8. 杨 氏 沙 园 膏 药 ( 老 城 区 ) 9. 福 安 堂 傅 氏 膏 药 ( 老 城 区 ) 10. 聂 麟 郊 膏 药 ( 宜 阳 县 ) 11. 小 丸 药 ( 新 安 县 ) 12. 李 楼 李 八 先 生 妇 科 ( 洛 龙 区 ) 13. 泰 生 堂 魏 氏 中 医 外 科 ( 涧 西 区 ) 14. 中 药 偏 瘫 速 愈 康 制 备 工 艺 ( 伊 川 县 ) 15. 象 庄 郭 氏 中 医 针 灸 ( 孟 津 县 ) 16. 鲁 氏 腹 部 推 拿 ( 西 工 区 ) 17. 烧 伤 自 然 疗 法 与 自 然 烧 伤 膏 ( 洛 阳 烧 伤 医 院 ) 18. 李 占 标 膏 药 ( 老 城 区 ) 19. 济 世 堂 李 占 标 膏 药 ( 老 城 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