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一 前 言 現 今 臺 灣 漢 人 服 飾 研 究 主 要 著 重 清 代 閩 南 地 區 廣 東 地 區 移 民 的 傳 統 服 飾 形 制 及 其 文 化 特 色 然 而, 由 於 歷 史 與 政 治 的 因 素, 臺 灣 於 清 領 時 期 由 東 北



Similar documents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唐 太 宗 ( 李 世 民, , 在 位 ) 酷 愛 書 法, 宣 和 書 譜 評 爲 :

一 位 初 任 教 師 參 與 學 習 共 同 體 之 實 踐 經 驗 97 與 實 踐 熱 潮 志 宏 ( 以 下 簡 稱 我 ) 是 一 位 初 任 教 師, 熱 愛 教 育 工 作, 為 了 提 升 教 學 效 能 和 專 業 素 養, 加 入 了 大 觀 國 小 的 學 習 共 同 體 實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158 中 極 學 刊 一 前言 清末著名的改良戲曲 黑籍冤魂 原為清末小說家吳趼人寫的短篇小說 名 伶夏月珊將其稍易節目 並搬演於舞臺 由於劇情發人深省 反映社會之弊 故 引 起 當 時 熱 烈 的 迴 響 黑 籍 冤 魂 可 說 是 晚 清 啟 蒙 儀 式 中 最 為 重 要 的 片 段 之 一

附 件 :2015 年 度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本 科 专 业 备 案 和 审 批 结 果 教 育 部 2016 年 2 月 16 日 抄 送 : 国 家 发 展 改 革 委 财 政 部 国 家 卫 生 计 生 委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部 内 发 送 : 有 关 部 领 导, 办 公

<4D F736F F D20A5F1A4FBA473A6DBA662C149AE76BB50B0A8AFAAB944A440AC78A67BA976C149BEC7ABE4B751AABAB56FAE692E646F63>


<4D F736F F 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F5.docx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殖民地風俗管理:以纏足習慣為例

(Microsoft Word \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女性健美保健(中).doc

目 录 内 容 摘 要...1 第 一 部 分 区 域 金 融 运 行 情 况... 3 一 各 地 区 银 行 业... 3 二 各 地 区 证 券 业 三 各 地 区 保 险 业 四 资 金 流 向 和 融 资 结 构 五 金 融 改 革 创 新... 17

育 部 分 則 由 陳 淑 貞 委 員 及 李 兆 環 委 員 共 同 執 行, 在 此 先 感 謝 各 位 委 員 及 學 者 專 家 之 參 與 二 目 前 評 論 報 告 初 稿 之 架 構 區 分 為 對 政 府 機 關 回 應 意 見 之 觀 察 優 點 及 待 改 進 事 項, 以 及

附 : 初 中 组 一 等 奖 (31 个 ): 天 河 外 国 语 学 校 中 山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番 禺 区 大 石 富 丽 中 学 广 东 实 验 中 学 附 属 天 河 学 校 花 都 区 实 验 中 学 增 城 区 凤 凰 城 中 英 文 学 校 广 州 市 执 信 中 学 花 都

58, ,769 51,911 74,666 35, , , , ,

保 险 公 司 金 富 月 盈 两 产 全 品 保 名 险 称 ( 分 红 型 ) 产 分 品 红 类 型 缴 费 年 类 缴 型 缴 10 费 年 期 缴 限 保 险 期 限 ( 年 ) 聚 富 2 号 两 全 保 险 ( 万 能 型 ) 万 能 型 趸 缴 趸 缴 6 年 龙 享 安 康 重 疾

untitled

880041_C_Unique_REDACTED_.indb

(1) (2) (3) 80% 1. 49% 51%


二零一五年施政報告 - 施政綱領 - 第三章 扶貧及為弱勢社群提供支援

<4D F736F F D20BACBB0B2C8ABD3EBB7C5C9E4D0D4CEDBC8BEB7C0D6CE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BCB C4EAD4B6BEB0C4BFB1EA2E646F63>

<4F4BBEFAA576A470BBA15FC160AAED E786C73>

辽宁铁~1

壹、學校背景

游戏攻略大全(十).doc

I

海底捞你学不会

YEN/MIAO CHING MS 27FEB DEL HKG

Microsoft Word - 02文本.docx


案件

義 和 團 及 兪 國 聯 軍 之 役 課 題 學 習 指 引 : A. 思 考 課 題 有 人 說, 義 和 團 及 兪 國 聯 軍 之 役 是 中 國 近 代 史 的 分 水 嶺, 你 同 意 嗎? B. 思 考 方 向 滿 清 政 府 的 管 治 威 信 思 考 是 否 已 不 信 任 滿 清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一百五十五).doc

游戏攻略大全(三十四).doc

掌握健康 掌握人生


草莓实用技术(一)

Microsoft Word - 【襪子流浪記】.docx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十一).doc

钓鱼技巧_二_.doc

动物的智慧(五)

学位〔2013〕37号

海关法规(七).doc

健康知识(一)

Microsoft Word - 人民萬歲_宋玉雯.docx

北京(一)

穨ecr6_c_2.PDF

i

园林植物卷(九).doc

城市园林(上).doc

家装知识(四)

苗木的种植_四_.doc

认识植物(一)

蟹的养殖技术(一)

药用植物种植技术(二)

特种养殖实用技术(七)

游戏攻略大全(五十三).doc

司法鉴定工作手册(十八)

外科疾病诊治(三)

动物杂谈_三_.doc

(3) (4) (1) (2) (d) V-2

外科疾病诊治(十九)

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实务全书(一百四十八)

外科疾病诊治(五)

案件

养虾小常识_二_.doc

养虾小常识_三_.doc

铁路管理规程(三)


外科疾病诊治(二十七)

第四章 生活习俗

铁路管理规程(五)

园林植物卷(十三).doc

i

特种植物种植技术(二)

铁路运输(二)

苗木的种植_三_.doc


苗木的种植_四_.doc

北京(三)

2003年半年度报告正文.PDF

卫生洁具

<4D F736F F D20D5E3D6AAB7A2B9DCA1B A1B33432BAC5B9D8D3DAD7E9D6AFBFAAD5B C4EACAA1D7A8C0FBCABEB7B6C6F3D2B5C9EAB1A8D3EBB8B4BACBB9A4D7F7B5C4CDA8D6AA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chbj0106.doc

《新工具》

1-28(长江二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 年)的通知


( 总 第 1124 期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主 办 2016 年 7 月 18 日 出 版 目 省 政 府 令 浙 江 省 行 政 执 法 证 件 管 理 办 法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令 第 346 号 ) (3) 省 政 府 办 公 厅 文 件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业务经办 (定).ppt [兼容模式]

福 建 福 州 市 长 乐 市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产 品 小 家 电 产 品 长 乐 市 吴 航 洪 鸣 家 用 电 器 维 修 店 长 乐 市 西 洋 北 路 69 号 福 建 福 州 市 平 潭 县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 % % 1,036, ,061, (2.3) PVC 613, , PP 239, , , , (13.6) 72,675 6.

穨資料題_中三_中五適用__慈禧太后的功過_林麗貞_20

Transcription: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研 究 論 文 第 1-60 頁 2015 年 3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1, March 2015, pp.1-60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 廖 伯 豪 摘 要 本 文 首 次 公 開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歷 史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帽 頂 案 例, 透 過 系 統 性 與 學 術 性 的 研 究 分 析, 提 升 本 地 文 物 的 歷 史 與 文 化 價 值, 同 時 將 深 藏 於 民 間 的 歷 史 文 物 進 行 完 整 的 記 錄 有 別 於 過 去 僅 聚 焦 宮 廷 服 飾 與 章 典 服 制 的 議 題 討 論, 亦 或 是 民 俗 文 物 的 概 略 性 介 紹, 本 文 企 圖 拓 展 臺 灣 本 地 的 官 屬 服 飾 及 其 周 邊 配 飾 相 關 研 究 議 題, 梳 理 臺 灣 自 身 的 物 質 文 化 脈 絡, 建 構 清 代 官 帽 與 帽 頂 的 發 展 及 其 使 用 場 景 所 獲 致 成 果, 不 僅 可 體 現 台 灣 與 大 陸 共 通 的 文 化 特 徵, 以 及 彼 此 之 間 的 物 質 文 化 交 流, 同 時 追 尋 屬 於 台 灣 特 有 的 文 化 內 涵 透 過 對 文 物 的 多 面 向 分 析, 進 而 建 構 屬 於 台 灣 本 地 的 清 代 官 方 物 質 文 化, 及 其 與 大 陸 之 間 發 展 脈 絡 的 連 接, 增 添 清 領 時 期 漢 人 在 臺 拓 墾 發 展 史 的 多 元 文 化 面 貌 關 鍵 詞 : 臺 灣 傳 統 服 飾 清 代 服 飾 官 帽 頂 戴 *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碩 士

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一 前 言 現 今 臺 灣 漢 人 服 飾 研 究 主 要 著 重 清 代 閩 南 地 區 廣 東 地 區 移 民 的 傳 統 服 飾 形 制 及 其 文 化 特 色 然 而, 由 於 歷 史 與 政 治 的 因 素, 臺 灣 於 清 領 時 期 由 東 北 女 真 族 所 建 立 的 清 王 朝 所 統 治, 一 套 帶 有 北 方 騎 獵 文 化 的 服 飾 風 格 就 此 進 入 了 臺 島, 作 為 此 該 時 期 的 官 方 服 制 有 趣 的 是, 清 代 官 服 於 大 陸 地 區 的 中 國 服 飾 史 領 域 中, 屬 於 宮 廷 服 飾 研 究 的 範 疇, 1 而 臺 灣 地 區 則 視 為 漢 人 傳 統 民 俗 服 飾 研 究 的 一 環, 以 下 筆 者 即 針 對 臺 灣 清 代 官 方 服 飾 的 研 究 脈 絡 進 行 梳 理, 主 要 可 分 成 日 治 時 期 與 民 國 時 期 兩 個 階 段 ( 一 ) 日 治 時 期 關 於 臺 灣 本 地 清 代 官 屬 服 飾 的 相 關 研 究, 最 早 可 追 溯 至 日 治 時 期, 此 時 的 臺 灣 做 為 大 日 本 帝 國 南 方 的 殖 民 地 以 及 南 進 的 跳 板, 臺 灣 總 督 府 為 了 有 效 管 理 與 掌 握 台 灣 地 區 各 項 資 源, 故 針 對 臺 島 進 行 土 俗 研 究 農 業 與 工 業 物 產 等 多 項 調 查, 其 中 包 含 臺 灣 地 區 的 風 俗 習 慣 2 1 廖 伯 豪, 清 代 官 帽 頂 戴 研 究 : 以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文 物 為 例 ( 臺 南 :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 藝 術 史 與 藝 術 評 論 碩 士 班 學 位 論 文,2014 年 12 月 ), 頁 3-5 2 臺 灣 總 督 府 為 了 有 效 掌 握 領 臺 以 前 島 內 之 舊 慣, 於 1900 年 成 立 臺 灣 慣 習 研 究 會, 並 出 版 台 灣 慣 習 記 事 雜 誌, 其 中 包 含 臺 島 晚 清 時 期 的 官 制 與 漢 人 服 飾 的 研 究, 至 1907 年 8 月 為 止 共 發 行 八 卷 見 臺 灣 慣 習 研 究 會, 台 灣 慣 習 記 事 ( 中 譯 本 ) ( 臺 中 : 臺 灣 省 文 獻 會,1984), 頁 259-260 308-309 蘇 旭 珺, 臺 灣 早 期 傳 統 漢 人 服 飾 ( 臺 北 :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籌 備 處, 2000), 頁 47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3 昭 和 5 年 ( 西 元 1903 年 ) 日 本 政 府 於 大 阪 舉 辦 第 五 屆 內 國 勸 業 博 覽 會, 臺 灣 總 督 府 並 於 會 場 設 置 臺 灣 館, 並 出 版 展 覽 手 冊, 除 了 展 示 帝 國 多 年 來 對 臺 灣 的 開 發 與 經 營 成 果, 同 時 亦 向 內 地 介 紹 並 宣 傳 台 灣 特 有 的 風 土 民 情 與 物 產 展 覽 會 場 中, 設 有 篤 慶 堂 展 區, 內 置 有 八 尊 真 人 等 身 漢 人 蠟 像 在 漢 人 婚 禮 著 裝 中, 展 示 著 一 對 男 女 人 像 以 身 穿 官 帽 補 服 鳳 冠 霞 帔 的 形 象 出 現 3 致 使 身 處 現 代 化 社 會 的 日 本 人, 在 觀 看 臺 灣 人 身 著 清 朝 官 服 時, 產 生 微 妙 的 認 知 變 化, 將 其 視 為 殖 民 地 轄 下 漢 民 族 在 特 定 節 日 所 穿 著 的 民 俗 服 飾, 故 帶 有 落 後 與 文 明 相 互 對 照 的 色 彩 4 昭 和 17 年 ( 西 元 1941 年 ) 開 始, 事 逢 皇 民 化 運 動 之 推 行, 池 田 敏 雄 金 關 丈 夫 等 日 籍 學 者 創 辦 民 俗 臺 灣 月 刊, 試 圖 記 錄 與 維 護 台 灣 本 土 民 俗 文 化, 避 免 臺 灣 本 地 特 有 的 有 形 或 無 形 文 化 資 產, 消 逝 於 同 化 政 策 中 月 刊 收 錄 諸 多 日 籍 與 臺 籍 學 者 之 研 究, 研 究 議 題 涉 及 民 族 語 言 藝 術 禮 俗 等 領 域 吉 見 松 代 於 昭 和 18 年 (1942 年 ) 發 表 男 子 禮 服 一 文, 臺 灣 清 代 官 服 的 文 化 內 涵 至 此 得 以 被 進 一 步 理 解 作 者 透 過 傳 世 的 照 片, 提 及 日 治 時 期 台 灣 所 遺 留 的 晚 清 蟒 袍, 過 去 係 為 任 官 者 於 參 加 各 項 典 禮 時 所 穿 著 的 禮 服, 在 辭 退 官 職 時 亦 可 保 留, 至 每 年 作 壽 時 穿 用, 並 接 受 子 3 月 初 皓, 臺 灣 館 ( 臺 灣 : 第 五 回 內 國 勸 業 博 覽 會 臺 灣 協 賛 會,1903), 頁 46-47 其 頁 內 插 入 臺 灣 館 所 展 示 的 台 灣 著 裝 標 本 照 片 4 呂 紹 理, 展 示 臺 灣 :1903 年 大 阪 內 國 勸 業 博 覽 會 臺 灣 館 之 研 究, 臺 灣 史 研 究, 第 9 卷 2 期,2002 年 12 月, 頁 139

4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孫 祝 賀, 文 中 亦 同 時 介 紹 朝 冠 頂 外 觀 與 補 子 的 樣 式 5 此 篇 短 文 僅 可 視 為 日 本 人 對 當 時 臺 灣 漢 人 服 飾 的 認 識, 作 者 對 於 官 服 本 身 的 歷 史 發 展 脈 絡 則 無 太 多 著 墨 1943 年 日 本 民 藝 大 師 柳 宗 悅 訪 問 臺 灣, 其 提 倡 關 注 一 種 兼 顧 實 用 與 美 感 的 樸 質 藝 術, 而 非 於 宮 廷 名 器 的 偉 大 且 華 麗 之 美 6, 此 即 民 藝 研 究 的 宗 旨 柳 宗 氏 致 力 於 關 心 本 土 民 間 流 傳 或 製 作 的 工 藝 作 品 理 念, 更 助 長 臺 灣 民 俗 文 化 研 究 的 蓬 勃 發 展 臺 灣 從 地 理 上 自 清 代 以 即 為 國 家 的 邊 陲 地 帶, 其 民 間 日 常 的 生 活 宗 教 禮 儀 的 各 項 服 飾 器 用 自 然 成 為 民 俗 研 究 的 對 象, 清 代 官 服 在 日 治 時 期 的 台 灣 社 會, 做 為 特 定 家 庭 禮 服 使 用, 此 一 特 質 便 使 清 代 官 員 服 飾 逐 漸 併 入 臺 灣 傳 統 民 俗 服 飾 研 究 的 脈 絡 中 ( 二 ) 民 國 時 期 民 國 以 後, 關 於 臺 灣 傳 世 清 代 頂 戴 出 現 更 具 體 的 論 述, 簡 榮 聰 於 1987 年 發 表 臺 灣 銀 器 藝 術 一 書, 首 次 關 注 本 地 收 藏 的 清 代 頂 戴, 並 介 紹 兩 件 鳥 形 透 雕 銀 質 鎏 金 冠 頂 加 琺 瑯 水 晶 冠 頂 及 一 件 形 制 較 為 特 殊 的 三 層 銀 珠 式 冠 頂 簡 氏 嘗 試 將 文 物 與 文 獻 章 典 交 互 參 照, 並 透 過 自 身 觀 察, 藉 由 頂 戴 形 制 帶 有 民 間 風 格, 5 6 吉 見 まつよ, 男 子 禮 服, 民 俗 台 灣 第 3 卷 ( 上 ),1942 年 2 月, 頁 42-43 柳 宗 悅, 民 藝 論 ( 南 昌 : 江 西 美 術 出 版 社,2002), 頁 35 36 45 作 者 在 梳 理 民 藝 於 工 藝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及 民 藝 作 品 所 具 備 的 真 理 時, 皆 強 調 民 藝 品 不 同 於 高 貴 藝 術 ( 貴 族 個 人 的 工 藝 ) 的 特 殊 價 值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5 提 出 部 分 帽 頂 可 能 作 為 地 方 官 吏 隨 意 打 製 或 餽 贈 之 用 的 可 能 7 此 外, 作 者 亦 提 及, 臺 灣 現 存 冠 頂 多 屬 料 質 或 水 晶 配 銅 鎏 金, 而 銀 質 冠 頂 則 相 當 稀 少 8 可 惜 的 是, 書 中 文 物 雖 於 每 件 文 物 旁 加 註 資 料 來 源, 但 不 盡 清 晰, 以 致 無 法 確 認 其 收 藏 來 源 是 本 地 歷 史 傳 世 還 是 私 人 購 藏, 僅 得 知 為 清 代 之 物 同 時, 書 中 文 物 皆 僅 附 單 張 圖 版, 亦 無 測 繪 圖 或 比 例 尺 規 之 參 照, 無 法 精 確 掌 握 文 物 內 部 結 構 之 概 況, 造 成 年 代 判 讀 上 的 困 難 1990 年 鄭 慧 玟 發 表 江 昶 榮 一 身 的 裝 扮 一 文, 9 針 對 屏 東 六 堆 地 區 的 江 昶 榮 進 士 所 遺 留 下 的 文 物 進 行 介 紹, 文 中 公 佈 了 兩 件 官 帽 進 士 服 馬 褂 活 計 配 件 等 物 然 而, 文 中 處 處 可 見 作 者 見 物 思 情 的 論 述 方 式, 致 使 讀 者 對 文 物 實 際 的 保 存 狀 況 及 具 體 特 徵 所 知 甚 少 除 此 之 外, 文 中 的 文 物 攝 影 照 片 尚 未 附 上 比 例 尺, 導 致 觀 者 無 法 準 確 掌 握 文 物 尺 寸, 皆 不 符 文 物 田 野 記 錄 之 規 範 亦 使 本 文 的 學 術 性 與 參 考 價 值 大 打 折 扣, 僅 能 視 為 一 篇 概 略 的 專 題 報 導 高 本 莉 於 1995 年 出 版 臺 灣 早 期 服 飾 圖 錄 一 書, 書 中 以 臺 灣 民 俗 北 投 文 物 館 ( 今 北 投 文 物 館 ) 藏 織 品 文 物 與 部 分 民 間 服 飾 收 藏 等 田 野 資 料, 對 台 灣 漢 人 自 清 代 至 日 治 時 期 的 服 飾 的 發 展 作 了 7 8 9 簡 榮 聰, 臺 灣 銀 器 藝 術 ( 上 ) ( 臺 中 : 臺 灣 省 文 獻 會,1988 年 ), 頁 56 同 前 註 鄭 慧 玟, 江 昶 榮 一 身 的 裝 扮, 六 堆 風 雲 13 刊,1990 年 2 月 25 日, 頁 29-31

6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時 間 上 的 梳 理, 並 針 對 材 質 與 形 制 做 出 詳 實 的 介 紹, 同 時 亦 運 用 了 線 圖 描 繪 的 方 式, 呈 現 清 代 服 飾 的 剪 裁 與 形 飾 演 變 高 氏 認 為, 臺 灣 早 期 漢 人 服 飾 是 依 附 在 中 國 傳 統 服 飾 文 化 的 大 環 境 中, 並 沿 襲 了 滿 清 入 關 後 對 於 傳 統 中 原 服 飾 的 改 制, 至 日 治 時 期 鑒 於 日 本 官 方 採 取 的 懷 柔 政 策, 加 上 風 俗 習 慣 改 變 不 易, 故 不 強 制 改 變 台 灣 漢 人 的 衣 著, 維 持 著 大 陸 原 鄉 傳 統 10 可 惜 的 是, 關 於 官 服 的 資 料, 書 中 僅 收 錄 了 幾 件 來 自 台 中 霧 峰 的 蟒 袍 與 補 服, 並 在 圖 片 旁 邊 加 入 關 於 服 裝 形 式 裝 飾 紋 樣 與 對 應 品 秩 的 介 紹, 對 於 官 服 的 製 作 或 來 源 等 問 題 亦 並 無 多 加 著 墨, 研 究 重 點 主 要 擺 在 女 性 服 飾 與 相 關 織 品 配 件 的 觀 察 透 過 脈 絡 的 梳 理, 可 見 臺 灣 地 區 對 於 相 關 議 題 仍 停 留 傳 統 民 俗 研 究 的 角 度 著 手, 僅 著 墨 於 衣 著 的 風 格 形 制 以 官 帽 頂 戴 為 例, 隨 著 傳 世 文 物 的 發 現 及 考 古 的 發 掘 出 土, 相 關 文 物 的 數 量 逐 漸 增 多, 但 吾 人 仍 無 法 確 知 臺 灣 清 代 官 帽 實 際 傳 世 數 量 及 保 存 狀 況, 以 致 對 於 官 帽 頂 戴 的 結 構 及 年 代 特 徵 更 是 一 無 所 知, 遑 論 探 討 其 確 切 的 歷 史 價 值 與 意 義 二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概 述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之 創 制, 其 形 制 承 襲 金 元 以 來 北 方 草 原 民 族 10 高 本 莉, 臺 灣 早 期 服 飾 圖 錄 ( 臺 北 : 南 天 書 局,1995), 頁 35-36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7 冬 天 採 用 獸 皮 絨 毛 暖 帽 夏 天 時 則 戴 以 草 編 竹 織 涼 帽 的 服 裝 特 點, 其 中 官 員 用 帽 甚 至 於 頂 端 綴 以 金 玉 寶 石 為 裝 飾 此 外, 將 服 飾 應 用 於 各 級 官 員 品 第 的 劃 分 概 念, 更 是 加 入 明 代 官 制 的 特 點 清 代 官 帽 的 使 用 必 需 對 應 整 體 服 飾 的 穿 搭, 其 服 儀 及 服 裝 形 制 設 計 皆 具 有 一 定 的 邏 輯 清 代 官 方 服 飾 伴 隨 不 同 場 合 的 需 要, 可 分 成 朝 服 吉 服 常 服 與 行 服 四 類, 又 依 照 冬 夏 二 季 各 分 兩 式, 故 其 冠 帽 亦 有 冬 冠 夏 冠 之 分 表 一, 以 下 針 對 各 式 冬 夏 冠 及 其 冠 頂 之 具 體 結 構 差 異 各 別 列 述 之 表 一 清 代 冠 式 與 服 式 對 應 表 首 服 冬 冠 類 夏 冠 類 服 式 ( 煖 帽 ) ( 涼 帽 ) 朝 服 吉 服 身 服 外 褂 補 褂 穿 戴 場 合 朝 會 登 基 元 旦 冬 至 壇 廟 祭 祀 等 重 大 慶 典 服 用 御 駕 出 入, 王 公 百 官 亦 均 朝 服 迎 送 宮 中 花 衣 期 喜 慶 節 日 如 萬 壽 千 秋 元 宵 七 夕 中 秋 等 節 慶, 以 及 勞 師 受 俘 賜 宴 官 員 迎 送 及 謁 見 上 司 等 典 禮 場 合

8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常 服 補 褂 常 服 褂 平 時 日 常 起 居 大 祀 齋 戒 經 筵 恭 上 尊 諡 供 奉 寶 冊 服 喪 等 日 服 用 行 服 行 褂 皇 帝 巡 行 臣 公 扈 行 行 圍 狩 獵 文 武 官 員 出 差 謁 客 時 服 用 註 : 1. 表 中 圖 片 皆 為 筆 者 繪 製, 繪 圖 來 源 :( 清 ) 允 祿, 皇 朝 禮 器 圖 式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4), 頁 112 156 158 166 168 ( 清 ) 托 津, 欽 定 大 清 會 典 圖 ( 嘉 慶 朝 ) ( 臺 北 : 文 海 出 版 社,1992), 頁 1341 1342 1367 1369 2. 朝 吉 常 服 之 具 體 規 制 圖 像 首 載 錄 於 乾 隆 朝 皇 朝 禮 器 圖 式, 後 陸 續 載 於 嘉 慶 朝 及 光 緒 朝 大 清 會 典 圖 ; 行 服 之 具 體 圖 像 規 制 則 首 次 載 錄 於 嘉 慶 朝 會 典 圖, 並 沿 用 至 光 緒 朝 會 典 圖 3. 穿 戴 場 合 內 容 引 自 : 張 瓊, 清 代 宮 廷 服 飾 ( 香 港 : 商 務 印 書 館,2005), 頁 21-23 嚴 勇, 清 代 宮 廷 服 飾 的 種 類 及 其 特 點, 國 采 朝 章 - 清 代 宮 廷 服 飾 ( 香 港 : 香 港 歷 史 博 物 館,2013), 頁 5-10 宗 鳳 英, 清 代 宮 廷 服 飾 ( 北 京 : 紫 禁 城 出 版 社,2004), 頁 62 黃 能 馥 陳 娟 娟, 中 國 服 裝 史 ( 北 京 : 中 國 旅 遊 出 版 社,1995), 頁 347 353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9 ( 一 ) 冬 冠 樣 式 清 代 冬 冠 又 稱 暖 帽, 大 抵 外 觀 作 盆 狀 圖 1, 呈 圓 頂 翻 檐, 其 翻 檐 處 多 由 獸 皮 及 各 式 布 料 製 成, 而 圓 頂 套 頭 處 又 稱 作 盔 子, 製 作 方 式 有 兩 種, 第 一 種 為 以 四 瓣 拼 接 縫 合 成 圓 頂, 另 一 種 則 為 直 筒 於 頂 部 打 摺 角 收 尾 ( 類 似 包 子 打 摺 之 法 ) 成 頂, 多 為 六 摺 帽 胎 兩 端 各 下 綴 一 條 細 條 藍 布 製 成 的 帶 子, 稱 作 絆 帶, 配 戴 時 將 兩 條 帶 子 對 綁, 繫 於 耳 後 至 下 巴 處, 並 依 據 鬆 緊 自 由 調 整, 方 能 將 帽 子 固 定 於 頭 上 帽 纓 特 徵 作 為 辨 別 冬 朝 服 冠 與 吉 常 行 服 的 主 要 方 式, 一 般 帽 纓 可 分 作 前 後 兩 個 部 位 ( 即 上 下 腳 ), 前 端 上 腳 處 圓 面 稱 為 月 子, 為 拴 合 於 帽 胎 的 位 置 ; 下 腳 處 則 為 纓 子, 一 般 皆 會 收 入 翻 檐 內 側 冬 朝 冠 纓 上 腳 月 子 圓 面 寬 大, 並 帶 有 雙 提 梁, 下 腳 纓 子 為 絨 質 或 絲 質, 質 地 細 密 繁 厚, 纓 子 下 托 有 糊 紙, 可 使 纓 子 挺 而 出 檐, 不 收 入 帽 檐 內 側 冬 吉 服 常 服 與 行 服 冠 之 帽 纓 特 徵, 其 月 子 圓 尺 寸 較 朝 冠 纓 小, 月 子 上 為 單 提 梁, 可 固 定 帽 頂 下 腳 纓 子 為 絞 絲 或 鬆 絲, 其 帽 纓 尾 端 皆 收 入 帽 簷 翻 檐 處 內 側 而 不 外 露

10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 冬 冠 ( 煖 帽 ) 結 構 名 稱 關 係 圖 ( 原 件 文 物 為 溫 蘭 英 女 士 所 有, 筆 者 繪 製 ) ( 二 ) 夏 冠 樣 式 夏 冠 又 稱 做 涼 帽 帽 胎 亦 稱 帽 棚, 整 體 作 一 覆 釜 狀 圖 2, 呈 尖 頂 敞 檐 其 製 作 材 質 主 要 以 細 竹 篾 編 成 骨 架, 其 於 外 側 蒙 上 粉 白 或 淡 青 色 紗 羅 布 料, 亦 有 外 側 不 蒙 以 淺 色 布 料, 直 接 露 出 以 象 牙 絲 或 細 竹 絲 編 製 內 胎 者 其 中 夏 朝 服 吉 常 服 冠 帽 胎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11 內 側 皆 使 用 紅 紗 綢 或 紅 片 金 布 作 裏 11 由 於 帽 棚 內 空 間 寬 闊, 帽 胎 內 側 需 綴 一 圈 套, 並 在 兩 端 綴 以 絆 帶, 方 可 配 戴 頭 上 官 員 夏 朝 冠 與 吉 服 冠 帽 胎 最 大 的 差 別 在 於 帽 纓 與 帽 緣 邊 飾 特 徵 上, 其 中 夏 朝 冠 帽 胎 披 有 厚 纓, 帽 纓 形 式 與 冬 朝 冠 相 仿, 其 月 子 圓 面 皆 帶 雙 梁, 帽 檐 處 可 見 兩 層 石 青 片 金 緣 夏 吉 服 與 常 服 冠 形 制 基 本 一 致, 其 帽 胎 外 觀 皆 大 抵 同 夏 朝 冠, 唯 帽 檐 僅 有 一 道 石 青 片 金 緣 帽 纓 採 用 紅 色 細 繩 狀 纓, 其 長 及 帽 檐, 較 朝 冠 纓 輕 薄 稀 疏, 故 在 紅 纓 細 繩 間 皆 可 隱 約 露 出 帽 胎, 且 月 子 圓 面 較 小, 上 有 單 提 梁 夏 行 服 冠 為 最 趨 近 於 常 民 使 用 的 夏 冠 樣 式, 又 稱 棕 帽 或 雨 ( 羽 ) 纓 帽, 帽 胎 以 玉 草 ( 亦 稱 德 勒 蘇 草 ) 編 織 為 上, 其 次 亦 有 以 藤 絲 或 竹 絲 等 材 質 製 作 者 外 形 雖 與 吉 常 服 冠 類 似, 但 帽 檐 不 見 石 青 片 金 緣, 表 面 單 純 露 出 帽 胎 原 色 而 不 蒙 以 布 料, 內 側 裏 以 紅 色 紗 或 不 作 任 何 包 覆, 較 前 三 式 更 為 輕 便 通 風 此 外, 該 款 帽 胎 會 敷 以 蠟 層, 達 到 防 雨 的 功 能 12 帽 棚 內 側 如 朝 吉 常 服 冠 式 一 般, 需 有 圈 套 套 頭, 亦 有 圈 上 接 以 竹 編 網 絡 者, 其 餘 絆 帶 繫 法 如 同 前 式 行 服 冠 紅 纓 以 染 色 牛 尾 毛 或 鬃 毛 製 成, 可 長 及 帽 檐 ( 又 稱 : 緯 笠 ) 或 長 過 帽 檐 者 ( 又 稱 : 臺 笠 ), 其 中 過 檐 長 11 順 治 八 年 曾 定 官 員 涼 帽 內 裏 帽 緣 之 制, 四 品 以 上 用 紅 片 金 五 品 以 下 用 紅 緞 裏, 均 倭 緞 緣, 庶 人 皆 用 青 藍 緞 緣, 是 為 舊 制 嗣 後 至 乾 隆 朝 以 降, 官 員 夏 朝 冠 以 紅 紗 紅 片 金 為 裏, 吉 服 冠 則 以 紅 紗 綢 為 裏, 均 作 石 青 片 金 緣 12 廖 伯 豪, 清 代 官 帽 頂 戴 研 究 : 以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文 物 為 例, 頁 133-134

1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纓 在 騎 馬 駕 車 時 疾 馳 時 可 以 造 成 飄 逸 如 飛 的 感 覺, 又 能 無 畏 於 風 雨, 進 而 作 為 官 員 騎 馬 巡 行 配 戴 的 時 尚 圖 2 夏 冠 ( 涼 帽 ) 結 構 名 稱 關 係 圖 ( 原 件 文 物 為 屏 東 縣 客 家 文 物 館 藏 品, 筆 者 繪 製 ) ( 三 ) 朝 冠 頂 與 平 時 帽 頂 樣 式 清 代 帽 頂 又 稱 頂 戴 頂 子, 主 要 分 成 朝 冠 頂 與 平 時 帽 頂 兩 種 樣 式, 其 中 平 時 帽 頂 通 用 於 官 員 吉 服 冠 常 服 冠 與 行 服 冠 頂 首 先 朝 冠 頂 外 觀 呈 塔 柱 狀 圖 3, 主 要 分 成 三 層, 會 典 中 僅 會 提 到 上 層 寶 石 中 間 嵌 小 寶 石 與 下 層 及 整 體 頂 座 的 概 況 若 透 過 實 際 文 物 的 觀 察, 其 結 構 由 上 至 下 可 細 分 成 : 頂 石 頂 托 上 座 托 座 中 中 嵌 小 寶 石 座 下 座 托 座 底 座 柱 其 中 座 中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13 結 構 成 球 狀, 上 下 各 銜 一 座 托, 下 座 托 下 接 多 稜 形 座 底, 而 上 座 托 又 上 承 一 頂 托 結 構, 頂 托 呈 花 托 狀, 使 頂 石 看 起 來 有 如 尚 未 綻 放 的 花 苞 一 樣, 頂 石 則 為 長 圓 狀 或 角 柱 狀 兩 式 座 柱 結 構 又 稱 為 通 天 柱, 圖 3 官 員 朝 冠 頂 結 構 圖 ( 筆 者 繪 製 ) 13 係 貫 穿 所 有 結 構 的 重 要 零 件 平 時 帽 頂 外 觀 呈 圓 鈕 狀 圖 4, 其 各 部 位 結 構 可 細 分 成 座 柱 螺 絲 頂 珠 座 托 座 底 座 底 螺 絲 等 結 構, 14 座 底 與 座 柱 螺 絲 用 以 栓 合 圓 球 形 頂 珠, 而 座 底 與 座 底 螺 絲 則 可 以 栓 合 帽 纓 與 帽 胎 唯 皇 帝 所 使 用 的 吉 服 冠 頂 ( 頂 用 大 珍 珠 頂 ) 與 常 圖 4 官 員 平 時 帽 頂 結 構 圖 ( 筆 者 繪 製 ) 行 服 冠 頂 ( 用 紅 絨 結 頂 ) 有 所 區 別 外, 15 親 王 以 下 官 員 之 吉 服 冠 頂 皆 併 用 於 常 行 服 冠 上 13 14 15 同 前 註, 頁 67-69 同 前 註, 頁 69-71 皇 帝 吉 服 冠 頂 為 金 座 並 上 銜 一 大 珍 珠, 常 服 冠 頂 與 行 服 冠 頂 則 使 用 紅 絨 結 頂

14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三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官 帽 頂 戴 文 物 現 況 現 有 臺 灣 本 地 官 帽 與 頂 戴 案 例 主 要 為 墓 葬 考 古 出 土 家 族 傳 世 與 博 物 館 所 典 藏 之 文 物, 具 有 較 為 明 確 的 層 位 及 紀 年 資 料, 部 分 案 例 甚 至 具 備 重 要 史 事 脈 絡, 大 抵 反 映 中 國 十 八 至 十 九 世 紀 期 間, 清 代 官 員 頂 戴 的 結 構 與 風 格 特 徵 本 段 落 先 針 對 其 來 源 背 景 進 行 說 明, 後 細 入 檢 視 文 物 之 特 徵 ( 一 ) 臺 灣 清 代 官 帽 頂 戴 來 源 說 明 1 清 代 墓 葬 發 掘 出 土 案 例 本 次 論 文 所 獲 得 的 考 古 出 土 案 例 共 有 兩 筆, 皆 位 於 臺 南 市 地 區, 分 別 為 水 交 社 前 清 墓 葬 群 遺 址 與 南 區 張 虞 廷 墓, 以 下 針 對 其 背 景 進 行 分 述 : (1) 臺 南 市 水 交 社 前 清 墓 葬 群 遺 址 臺 南 市 水 交 社 前 清 墓 葬 群 遺 址 出 土 的 吉 服 冠 頂 (UT-0021) 一 件, 係 國 內 首 次 以 考 古 學 方 法 所 採 集 的 實 物 案 例 該 文 物 發 現 於 SJS-A-B50 墓 底 部 一 端 圖 5-1, 為 豎 穴 埋 葬, 按 發 掘 記 錄 可 知 其 出 土 時 : 僅 存 三 合 土 外 槨 部 分 結 構, 槨 頂 與 南 側 外 槨 結 構 毀 損, 內 棺 形 制 不 詳, 僅 存 棺 釘 圖 5-2 此 外 墓 主 骨 骼 嚴 重 殘 缺 僅 存 少 數 碎 骨 雖 然 墓 葬 在 出 土 前 已 遭 受 破 壞, 且 未 見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15 錢, 16 可 做 為 此 墓 葬 層 位 與 年 代 的 參 考 依 據 圖 5-1 帽 頂 出 土 實 況, 照 片 由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 提 供 圖 5-1 SJS-A-B50 墓 葬 測 繪 圖 ( 引 自 盧 泰 康 李 匡 悌 2009, 頁 68 ) (2) 臺 南 市 南 區 張 虞 廷 墓 該 例 為 墓 葬 搶 救 文 物, 原 址 墓 葬 結 構 因 為 私 人 整 地 工 程 而 破 壞 殆 盡 圖 6-1, 故 無 法 取 得 墓 葬 結 構 資 料, 僅 留 下 墓 主 遺 物 與 墓 碑 拜 桌 等 零 星 石 質 墓 葬 構 件, 其 中 發 現 吉 服 冠 頂 與 朝 冠 頂 各 一 件 出 土 墓 碑 圖 6-2 碑 額 刻 有 墓 主 堂 號 為 晉 江, 可 知 墓 主 祖 籍 為 福 建 泉 州 地 區, 中 款 刻 其 名 諱 皇 清 誥 授 朝 議 大 夫 賞 換 花 翎 張 虞 廷 茔, 其 中 朝 議 大 夫 為 秩 從 四 品 文 官 頭 銜 上 款 則 見 有 墓 葬 時 間 光 緒 甲 午 年 置, 16 該 門 墓 葬 共 出 土 銅 錢 4 枚, 皆 位 於 棺 槨 底 部 之 墊 磚 上, 分 別 有 乾 隆 通 寶 (2 枚 ) 道 光 通 寶 (2 枚 ), 故 初 步 將 道 光 朝 作 為 該 門 墓 葬 可 能 之 年 代 下 限 以 上 墓 葬 出 土 文 物 資 訊, 由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 盧 泰 康 副 教 授 提 供, 在 此 誌 謝

16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上 款 則 見 有 墓 葬 時 間 光 緒 甲 午 年 置, 亦 並 於 下 款 列 出 墓 主 子 孫 名 諱 17 墓 碑 文 字 顯 示 此 墓 葬 建 於 1894 年, 為 臺 島 於 清 帝 國 統 治 的 最 後 一 個 年 頭, 亦 事 逢 中 日 交 戰 的 危 機 時 刻 圖 6-1 張 虞 廷 墓 舊 址 ( 現 場 原 有 一 大 墓 塚, 後 遇 私 人 整 地 而 遭 剷 平 殆 盡 ( 筆 者 攝 於 2011 年 3 月 21 日 ) 圖 6-2 張 虞 廷 墓 碑 拓 本, 原 碑 現 藏 於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 ( 筆 者 拓 印 ) 17 目 前 尚 無 法 得 知 墓 主 具 體 的 身 分 背 景 及 該 家 族 的 相 關 文 獻 資 料, 若 透 過 碑 中 的 子 孫 名 諱 搜 尋, 與 其 孫 張 福 全 同 名 諱 者 亦 出 現 於 臺 南 市 祀 典 武 廟 正 殿 兩 柱 木 對 聯 上, 上 聯 為 大 與 九 陰 陽 合 撰 全 勇 全 智 全 仁 思 乃 為 真 豪 傑 句 末 屬 光 緒 昭 陽 大 荒 落 季 夏 之 月 上 弦 ; 下 聯 為 和 而 介 情 性 無 偏 不 淫 不 移 不 屈 此 之 謂 大 丈 夫 句 末 題 弟 子 張 福 全 張 紹 德 倂 兩 方 篆 文 印 五 世 其 昌 鑑 湖 人 氏 但 離 奇 的 是, 其 中 鑑 湖 屬 福 建 漳 州 地 區, 而 與 墓 碑 中 的 晉 江 則 屬 福 建 泉 州 地 區, 兩 者 雖 時 代 一 致, 但 堂 號 出 身 似 乎 有 所 出 入, 故 無 法 確 認 兩 者 是 否 為 同 一 人, 在 此 附 註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17 2 歷 史 傳 世 頂 戴 與 官 帽 案 例 目 前 無 法 確 知 全 臺 實 際 留 存 具 有 歷 史 脈 絡 的 官 帽 與 頂 戴 數 量, 仍 需 日 後 進 行 更 全 面 的 普 查 本 次 論 文 透 過 田 野 調 查 所 得 傳 世 官 帽 與 頂 戴 案 例 共 有 兩 例, 分 別 為 南 投 埔 里 北 路 屯 千 總 潘 踏 比 厘 屏 東 六 堆 客 家 進 士 江 昶 榮, 另 一 例 則 屬 博 物 館 圖 錄 出 版 資 料, 為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以 下 分 述 (1) 南 投 埔 里 北 路 屯 千 總 潘 踏 比 厘 其 留 有 傳 世 吉 服 冠 頂 一 件, 現 由 潘 家 後 人 收 藏, 除 頂 戴 以 18 外, 亦 有 補 褂 馬 褂 等 隨 身 佩 件 潘 踏 比 厘 為 清 代 埔 里 烏 牛 欄 社 巴 宰 族 (Pazeh) 人 圖 7-1, 於 光 緒 十 二 年 (1886 年 ) 由 19 蔴 阿 北 屯 把 總 擢 升 北 路 屯 千 總 20 圖 7-2 圖 7-1 潘 踏 比 厘 像 ( 引 自 鷹 取 田 一 郎 2009, 頁 220 ) 18 踏 比 厘 的 名 字 原 為 平 埔 族 語 音 譯, 故 亦 有 潘 踏 此 釐 潘 踏 必 厘 潘 打 比 里 等 稱 呼 鄭 喜 夫, 清 代 台 灣 番 屯 考 ( 上 ), 台 灣 文 獻 (27:2),1977 年 6 月, 頁 67 淡 新 檔 案 編 號 :TH 17430_026_00_00_1 TH 17430_026_00_00_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19 即 潘 踏 比 厘 任 把 總 職 時, 總 管 淡 水 廳 之 蔴 薯 大 屯 彰 化 縣 之 阿 里 史 小 屯 與 北 投 小 屯 等 番 社 屯 防, 約 今 中 彰 投 地 區, 原 蔴 薯 大 屯 外 委 後 陞 把 總, 再 陞 北 路 九 屯 千 總 鄭 喜 夫, 清 代 台 灣 番 屯 考 ( 上 ), 頁 67 20 關 於 潘 踏 比 厘 陞 補 千 總 一 事, 詳 見 淡 新 檔 案 編 號 :TH 17430_026_00_00_1 TH 17430_026_00_00_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18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7-2 潘 踏 比 厘 陞 補 北 路 屯 千 總 事 由 ( 引 自 淡 新 檔 案 編 號 :TH 17430_026_00_00_1 TH 17430_026_00_00_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圖 書 館 藏 ) 屯 千 總 一 職 源 於 清 代 臺 灣 屯 防 制 度, 於 乾 隆 五 十 五 年 (1790 年 ) 創 立, 福 康 安 鑒 於 平 定 林 爽 文 之 亂 時 受 到 番 民 的 協 助, 奏 請 朝 廷 仿 效 四 川 屯 練 制 度, 對 台 灣 已 歸 化 原 住 民 採 取 以 番 治 番 的 政 治 手 段, 將 番 社 設 大 小 屯, 並 從 番 丁 中 挑 選 力 壯 者 為 屯 丁, 除 免 除 屯 丁 徭 役 外, 亦 給 予 田 畝 使 其 自 給 自 足, 若 遇 事 時 即 可 隨 時 聽 候 調 遣 21 21 洪 敏 麟, 臺 灣 土 著 歷 代 治 理 ( 臺 北 : 東 方 文 化,1976), 頁 55 56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19 此 外, 屯 丁 之 上 設 有 屯 弁, 從 中 揀 選 番 社 悅 服 之 人 為 千 總 把 總 外 委 等 職, 凡 遇 出 缺 時, 從 下 一 級 弁 兵 中 挑 選 陞 補, 其 職 責 為 平 時 巡 防, 有 戰 事 則 奉 命 出 征 一 切 點 驗 兵 丁 及 弁 員 把 補 之 事 由 臺 灣 總 兵 與 臺 灣 道 辦 理 22 此 法 企 圖 有 效 管 理 歸 化 清 廷 的 原 住 民 番 社, 並 保 障 其 生 活 空 間 不 被 漢 人 惡 意 侵 占 至 嘉 慶 十 五 年 (1810 年 ) 因 屯 務 廢 弛, 屯 弁 瀆 職, 為 刷 新 屯 務, 閩 浙 總 督 方 維 甸 命 將 拔 補 過 程 改 正 為 由 理 番 同 知 會 同 廳 同 知 或 知 縣 加 以 考 驗, 次 送 總 鎮 台 灣 道 驗 補 23 臺 灣 番 社 屯 防 事 務 主 由 臺 灣 鎮 總 兵 管 轄, 下 設 南 北 兩 路 千 總 ( 共 二 員, 各 掌 一 路 屯 務 ), 南 路 千 總 下 轄 一 大 屯 二 小 屯 ; 北 路 千 總 下 轄 三 大 屯 六 小 屯, 該 職 為 番 屯 中 最 高 級 武 職 官 員 ( 秩 正 六 品 ), 其 中 北 路 千 總 負 責 淡 水 廳 彰 化 縣 嘉 義 縣 各 番 屯 之 軍 事 人 力 遣 調 各 大 屯 下 設 有 把 總 一 員 ( 北 路 三 員 24 南 路 一 員, 共 四 員, 秩 正 七 品 ), 每 一 大 屯 或 一 小 屯 設 一 外 委 ( 共 十 二 員, 秩 從 九 品 ) 然 而,1894 年 清 廷 戰 敗, 中 日 簽 訂 馬 關 條 約, 日 本 帝 國 正 式 接 收 臺 灣, 並 於 八 月 攻 克 八 卦 山 唐 景 崧 劉 永 福 等 勢 力 節 節 敗 退, 埔 里 盆 地 地 區 的 平 埔 族 與 漢 人 等 眼 見 臺 灣 民 22 連 橫, 臺 灣 通 史, 臺 北 : 眾 文 圖 書,1979 年 8 月, 頁 354 亦 同 時 參 考 臺 中 縣 立 文 化 中 心 臺 灣 中 部 平 埔 族 古 文 書 數 位 典 藏 網 站, 古 文 書 常 用 重 要 術 語 :62. 竹 塹 屯 179. 屯 弁 條 http://ca.tchcc.gov.tw/pingpu/pn6.htm (2014 年 8 月 14 日 點 閱 ) 23 引 自 臺 中 縣 立 文 化 中 心 臺 灣 中 部 平 埔 族 古 文 書 數 位 典 藏 網 站, 古 文 書 常 用 重 要 術 語 :179. 屯 弁 條 http://ca.tchcc.gov.tw/pingpu/pn6.htm (2014 年 8 月 14 日 點 閱 ) 24 北 路 把 總 分 為 三 區 ( 各 一 員 ): 北 區 下 轄 竹 塹 大 屯 日 北 小 屯 武 朥 灣 小 屯 ( 今 北 桃 竹 苗 ); 中 區 下 轄 蔴 薯 大 屯 阿 里 史 小 屯 北 投 小 屯 ( 今 中 彰 投 ); 南 區 下 轄 東 螺 大 屯 蕭 壠 小 屯 柴 裡 小 屯 ( 今 雲 嘉 至 麻 豆 佳 里 一 帶 ), 其 中 南 區 至 光 緒 八 年 劃 歸 南 路 屯 千 總 管 轄 鄭 喜 夫, 清 代 台 灣 番 屯 考 ( 下 ), 台 灣 文 獻,1977 年 6 月, 頁 65 洪 敏 麟, 臺 灣 土 著 歷 代 治 理, 頁 65

20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主 國 無 望, 為 防 生 番 勢 力 及 亂 民 宵 小 伺 機 跋 扈, 故 決 定 引 領 日 軍 進 駐 鎮 守 北 港 溪 隘 勇 線 管 帶 林 榮 泰 因 此 結 交 潘 踏 比 厘 等 眾 平 埔 族 首 領 及 漢 人 士 紳, 聯 名 向 日 軍 遞 交 請 願 書, 其 中 潘 踏 比 厘 即 負 責 親 自 前 往 彰 化 與 日 軍 交 涉, 25 明 治 二 十 九 年 七 月 又 協 助 日 軍 攻 克 大 埔 城 之 役, 日 後 受 到 臺 灣 總 督 府 的 多 次 褒 獎, 其 中 明 治 三 十 年 四 月 授 予 紳 章 26 (2) 屏 東 六 堆 客 家 進 士 江 昶 榮 第 二 例 為 屏 東 縣 六 堆 客 家 進 士 江 昶 榮 之 遺 物, 其 中 留 有 冬 吉 服 冠 夏 行 服 冠 及 帽 箱 三 件 一 套 文 物 江 昶 榮 原 名 江 上 蓉, 字 樹 君, 號 春 舫, 祖 籍 廣 東 道 光 二 十 一 年 ( 西 元 1841 年 ) 生 於 屏 東 縣 內 埔 鄉 竹 圍 村, 於 光 緒 二 十 一 年 ( 西 元 1895 年 ) 逝 世, 享 年 55 歲 27 江 氏 生 前 詩 作 豐 富, 於 光 緒 九 年 (1883 年 ) 參 加 癸 未 科 殿 試, 登 進 士 三 甲 137 名, 據 清 德 宗 實 錄 記 載 : 光 緒 九 年 癸 未 五 月 庚 辰 朔 江 昶 榮 段 鏻 崔 增 瑞 蓋 天 佑 李 九 江 俱 著 交 吏 部 掣 籤 分 發 各 省, 以 知 縣 ( 秩 正 七 品 ) 即 用 28 25 劉 萬 枝, 南 投 文 獻 叢 刊 ( 七 ) 南 投 革 命 志 稿 ( 南 投 : 南 投 縣 文 獻 委 員 會,1959), 頁 73-75 劉 文 亦 載 於 王 學 新, 埔 里 社 退 城 日 誌 暨 總 督 府 公 文 類 纂 鄉 關 史 料 彙 編 ( 南 投 : 國 史 館 臺 灣 文 獻 館,2004), 頁 325-327 26 同 年 十 月 擢 用 埔 里 社 辦 務 署 參 事 三 十 三 年 轉 任 南 投 辦 務 署 三 十 四 年 拜 命 南 投 廳 參 事 引 自 鷹 取 田 一 郎, 臺 灣 列 紳 傳 ( 桃 園 : 華 夏 書 坊,2009), 頁 220 劉 萬 枝, 南 投 縣 人 物 志 稿, 頁 72-73 27 興 建 江 進 士 詩 碑 籌 備 會, 江 進 士 碑 落 成 紀 念 專 刊 ( 屏 東 : 內 埔 鄉 公 所,1971), 頁 5 28 ( 清 ) 歐 家 廉, 清 實 錄 ( 五 四 )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7), 頁 289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21 江 氏 中 舉 後 即 被 清 廷 委 派 至 四 川 擔 任 知 縣, 29 但 天 有 不 測 風 雨, 光 緒 十 年 (1884 年 ) 中 法 戰 爭 爆 發, 臺 灣 海 峽 行 船 不 通, 江 昶 榮 無 法 及 時 到 任, 被 朝 廷 誤 認 為 抗 命, 因 而 革 職 直 至 清 光 緒 20 年 (1894 年 )9 月 14 日 福 建 臺 灣 巡 撫 邵 友 濂 向 朝 廷 上 奏 : 為 開 復 四 川 即 用 知 縣 ( 秩 正 七 品 ) 江 昶 榮 以 無 力 晉 引, 情 願 改 就 教 職 歸 部 詮 選 用 30, 可 知 邵 氏 針 對 江 氏 無 法 到 任 之 事, 曾 向 朝 廷 提 議 以 任 教 職 的 方 式 將 功 折 罪 爾 後 江 氏 亦 書 有 聞 開 復 原 官 將 有 臺 北 之 行 賦 一 首, 嘆 道 : 欲 仕 年 華 五 十 餘, 買 官 富 貴 豈 終 虛 宰 官 逾 限 登 彈 簡, 大 帥 憐 才 上 薦 書 滿 路 花 香 新 雨 後, 長 亭 柳 綠 暮 春 初 宦 情 我 本 心 懷 淡, 爭 奈 天 民 早 自 居 31 由 於 江 氏 42 歲 才 考 中 進 士, 至 開 復 之 時 早 已 年 過 知 命, 因 此 功 名 利 祿 對 江 昶 榮 而 言 更 是 雲 淡 風 清 江 氏 之 後 轉 而 造 福 桑 梓, 從 事 六 堆 地 區 的 文 教 工 作, 後 獲 得 朝 廷 欽 加 五 品 奉 政 大 夫 庶 吉 士 之 銜 32 此 外, 江 氏 亦 致 力 地 方 建 設, 其 中 最 著 名 的 例 子 即 為 中 日 戰 爭 之 際, 主 持 募 捐 建 造 六 堆 忠 義 亭, 得 後 世 所 稱 頌 29 邱 春 美, 六 堆 客 家 文 學 古 典 研 究 ( 輔 仁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2005 年 1 月 ), 頁 240 30 索 引 自 中 央 研 究 院 暨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明 清 與 民 國 檔 案 跨 資 料 庫 檢 索 平 臺 : 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mctkm2c/archive/archivekm?00016cfac5ee010100000000000100 A000000001000000000^, 點 閱 日 期 :2013 年 7 月 15 日 31 興 建 江 進 士 詩 碑 籌 備 會, 江 進 士 碑 落 成 紀 念 專 刊, 頁 15 32 劉 兼 善, 清 進 士 江 昶 榮 鄉 賢 記, 江 進 士 碑 落 成 紀 念 專 刊, 屏 東 : 內 埔 鄉 公 所,1971 年 5 月, 頁 2 陳 韻 棟, 命 運 多 揣 的 六 堆 客 屬 進 士 江 昶 榮, 中 原 151 期,1976 年 9 月, 頁 10

2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3)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夏 朝 冠, 現 藏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李 錫 金, 字 謙 光, 原 為 福 建 泉 州 晉 江 人, 於 十 四 歲 移 民 竹 塹 ( 今 新 竹 ), 初 來 臺 島 於 某 商 家 當 伙 計, 曾 向 雇 主 請 求 預 支 五 年 薪 資 以 修 父 母 墳 塚, 故 為 人 所 稱 道 33 自 嘉 慶 十 七 年 (1812 年 ) 於 竹 塹 城 米 市 街 開 張 李 陵 茂 號 商 店, 家 運 日 漸 昌 隆, 資 產 累 積 日 增, 後 於 同 治 四 年 (1865 年 ) 逝 世 光 緒 六 年 (1880 年 ) 福 建 巡 撫 勒 方 錡 特 向 朝 廷 題 請 旌 表, 將 李 氏 入 祀 孝 悌 祠, 光 緒 八 年 (1882 年 ) 更 於 新 竹 北 門 外 湳 仔 莊 為 李 氏 興 建 孝 子 方 以 示 褒 獎 34 李 氏 生 前 育 有 十 子, 其 中 長 子 聯 超, 附 貢 生, 旌 表 孝 友 ; 三 子 聯 芳, 附 貢 生, 五 品 銜 ; 四 子 聯 春, 監 生, 候 選 縣 丞 ; 五 子 聯 英, 提 舉 銜, 候 選 州 同 ; 八 子 聯 選, 監 生, 州 同 銜 ; 十 子 聯 萼, 增 貢 生, 候 選 詹 事 府 主 簿 孫 有 十 六 人, 其 中 祖 恩, 例 貢 生 ; 祖 琛, 監 生 ; 祖 訓, 歲 貢 生, 署 臺 灣 府 訓 導 ; 祖 澤, 優 稟 生 ; 祖 惠 祖 詒, 監 生 ; 祖 述, 歲 貢 生 ; 祖 誥, 例 貢 生 ; 祖 模, 附 生 35 故 該 朝 冠 可 能 為 李 錫 金 子 孫 其 中 一 人 所 有, 年 代 屬 清 中 晚 期 (1812-1895 年 ) 33 ( 清 ) 陳 培 桂, 淡 水 廳 志 (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一 輯 18), 臺 北 : 大 通 書 局,1984 年, 頁 450 34 連 橫, 臺 灣 通 史 (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一 輯 19-20), 臺 北 : 大 通 書 局,1984 年, 頁 995 35 ( 清 ) 陳 朝 龍, 新 竹 縣 采 訪 冊 ( 清 代 臺 灣 方 志 彙 刊 第 三 十 五 冊 ), 臺 南 :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2011 年 10 月 30 日, 頁 518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23 ( 二 ) 臺 灣 清 代 官 帽 頂 戴 特 徵 檢 視 1 考 古 出 土 吉 行 服 冠 案 例 (1) 水 交 社 出 土 之 吉 服 冠 頂 該 六 品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 出 土 編 號 :UT-0021) 圖 8-1 通 高 5.8 公 分 寬 4 公 分 全 器 主 要 可 分 成 頂 座 與 頂 珠 兩 個 部 分, 頂 座 為 銅 質 鎏 金, 共 可 分 四 個 部 位, 即 座 柱 螺 絲 座 托 座 底 與 座 底 螺 絲 座 柱 螺 絲 呈 螺 栓 狀, 其 頭 部 一 端 可 見 陰 刻 團 壽 紋 ; 座 托 外 側 飾 有 鏤 空 與 陰 刻 紋 ; 座 底 則 是 以 淺 浮 雕 減 地 雜 寶 紋, 可 見 紋 飾 主 要 由 彩 帶 串 起 蝙 蝠 飛 蛾 如 意 蟠 桃 等 母 題 ; 座 底 螺 絲 呈 倒 T 型, 其 頭 部 一 端 作 菊 瓣 樣 式 座 托 與 座 底 一 體 成 形, 並 上 下 銜 接 座 柱 螺 絲 與 座 底 螺 絲 36 圖 8-2 而 頂 珠 出 土 時 已 經 碎 裂, 珠 體 經 修 護 黏 合 後 呈 寬 圓 形 內 部 中 空, 表 面 呈 白 色, 並 見 明 顯 的 橫 向 紋 路 關 於 頂 珠 具 體 材 質, 經 螢 光 光 譜 檢 測 後, 測 得 鉀 (K) 鈣 (Ca) 鐵 (Fe) 砷 (As) 等 元 素 之 Kα 譜 線, 確 認 為 鉀 鈣 作 基 底, 並 以 砷 作 白 之 玻 璃 材 質 37 此 類 以 鉀 鈣 玻 璃 為 主 要 成 份 製 品 亦 同 樣 見 於 清 宮 舊 藏 琉 璃 廠 所 燒 造 的 玻 璃 器 具, 及 山 東 顏 神 鎮 之 博 山 玻 璃 製 品, 係 為 清 代 中 國 北 方 玻 璃 製 品 的 主 要 品 種, 38 反 映 臺 灣 出 土 與 傳 世 頂 戴 之 玻 璃 頂 珠 為 中 國 本 地 製 品 此 36 該 文 物 修 護 為 筆 者 執 行, 由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登 錄 保 存 處 副 研 究 員 王 竹 平 女 士 指 導, 在 此 致 謝, 詳 見 : 王 竹 平, 臺 南 水 交 社 墓 葬 群 出 土 金 屬 遺 物 的 修 護 - 以 清 代 官 帽 頂 飾 與 古 錢 幣 為 例, 臺 灣 文 化 資 產 中 的 出 土 文 物 研 究 與 修 護 ( 臺 南 :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2014), 頁 48-59 37 關 於 頂 珠 成 分 檢 測 之 結 果, 詳 見 王 竹 平, 臺 南 水 交 社 墓 葬 群 出 土 金 屬 遺 物 的 修 護 - 以 清 代 官 帽 頂 飾 與 古 錢 幣 為 例, 臺 灣 文 化 資 產 中 的 出 土 文 物 研 究 與 修 護 ( 臺 南 :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2014), 頁 60-61 38 楊 伯 達, 清 代 玻 璃 化 學 配 成 份 的 研 究, 故 宮 博 物 院 院 刊,1990 年 2 期, 頁 18 25

24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外, 該 頂 戴 出 土 時 已 不 見 官 帽, 但 在 頂 戴 座 栓 部 位 發 現 沾 附 有 些 許 織 品 與 纖 維 殘 屑, 可 知 當 時 頂 戴 入 土 時 應 與 官 帽 栓 合 在 一 起 圖 8-1 白 色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臺 南 市 水 交 社 墓 葬 群 遺 址 出 土, 現 暫 存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 ( 筆 者 自 攝 ) 圖 8-2 白 色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測 繪 圖 ( 筆 者 繪 製 )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25 (2) 台 南 市 張 虞 廷 墓 出 土 之 吉 服 冠 頂 該 件 帽 頂 通 高 5.8 公 分 寬 4 公 分, 主 要 可 分 成 頂 座 與 頂 珠 兩 個 部 分 圖 9-1, 頂 珠 呈 不 透 明 藍 色, 故 為 四 品 文 武 官 員 品 秩 之 藍 色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可 呼 應 墓 主 於 墓 碑 上 的 官 銜 頂 座 出 土 時 保 存 狀 況 較 差, 座 托 與 座 底 一 同 包 覆 於 綠 色 銅 鏽 中, 鏽 層 中 見 夾 雜 些 許 鎏 金 斑 點, 較 不 易 辨 識 具 體 裝 飾 紋 樣, 但 圖 9-1 ( 清 光 緒 ) 藍 色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臺 南 市 南 區 張 虞 廷 墓 出 土,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 藏 ( 筆 者 自 攝 ) 可 知 頂 座 應 為 銅 鎏 金 材 質 此 外, 座 底 處 銅 鏽 見 沾 附 有 織 品 痕 跡, 故 顯 示 此 件 頂 戴 陪 葬 時 應 置 於 官 帽 上 可 惜 此 件 文 物 出 土 時 遭 受 人 為 的 破 壞, 頂 珠 碎 成 三 塊, 經 黏 合 後 可 知 原 貌 為 束 圓 形 頂 珠 為 吹 玻 璃 技 法 製 成, 透 過 碎 塊 斷 面 可 見 白 色 玻 璃 胎 料 外 覆 藍 色 玻 璃 料 ( 即 所 謂 套 料 ), 故 呈 現 完 全 不 透 明 的 視 覺 感 座 柱 螺 絲 與 座 底 螺 絲 均 已 散 失, 致 使 頂 座 與 頂 珠 無 法 接 合 該 頂 戴 之 頂 座 經 過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王 竹 平 女 士 進 行 X 光 攝 影 檢 視 圖 9-2, 透 過 X 光 影 像 顯 示, 頂 座 部 位 可 見 明 顯 纍 絲 圓 圈 排 列 堆 疊, 故 得 知 其 應 為 纍 絲 花 蕾 式 頂 座, 此 為 中

26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國 清 代 墓 葬 出 土 相 同 的 纍 絲 花 蕾 式 頂 座 提 供 較 為 精 確 的 訂 年 依 據 圖 9-2 藍 色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頂 座 透 過 X-Ray 影 像 拍 攝, 可 見 下 方 明 顯 有 佈 滿 花 蕾 之 特 徵 ( 該 圖 由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錄 保 存 處 副 研 究 員 王 竹 平 女 士 拍 攝 提 供, 在 此 致 謝 ) 2 歷 史 傳 世 吉 行 服 冠 案 例 (1) 埔 里 潘 踏 比 厘 傳 世 帽 頂 該 件 六 品 吉 服 冠 頂 通 高 5.2 公 分 寬 2.6 公 分 ( 詳 見 附 件 ), 可 分 成 頂 珠 與 頂 座 兩 個 部 分 圖 10-1 頂 珠 承 不 透 明 白 色, 承 束 圓 形, 可 惜 物 主 先 前 失 手 摔 到 有 破 裂, 故 可 從 破 裂 處 得 知 頂 珠 內 部 中 空, 珠 面 帶 有 光 澤 且 隱 約 可 見 橫 向 平 行 紋 路 若 用 手 持 式 電 子 放 大 鏡, 可 見 頂 珠 內 部 有 氣 泡, 應 為 玻 璃 材 質 製 品 頂 座 保 存 狀 況 穩 定, 作 銅 胎 鎏 金, 除 座 脫 佚 失 外, 座 柱 螺 絲 座 底 與 座 底 螺 絲 皆 完 整 保 留, 透 過 頂 珠 破 裂 處 亦 觀 察 到 頂 珠 的 固 定 方 式, 為 座 柱 螺 絲 貫 穿 頂 珠 並 直 接 栓 入 座 底 螺 絲 內 圖 10-2, 此 一 現 象 提 供 我 們 對 於 此 一 類 型 頂 戴 明 確 的 拴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27 合 方 式 在 裝 飾 上, 座 底 與 座 軸 螺 帽 為 纍 絲 花 蕾 式, 每 朵 花 蕾 中 央 皆 嵌 有 銅 珠, 頂 座 底 圈 與 纍 絲 接 合 處 內 側 見 有 明 顯 焊 接 痕 跡 此 外, 座 栓 底 部 圓 片 見 鏨 刻 有 福 元 老 店 字 樣, 應 為 店 號 款 圖 10-1 ( 清 光 緒 ) 六 品 白 色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原 件 文 物 由 潘 怡 宏 先 生 提 供 ( 筆 者 自 攝 ) 圖 10-2 六 品 白 色 涅 玻 璃 吉 服 冠 頂 測 繪 圖, 可 見 座 軸 為 座 柱 螺 絲 與 座 底 螺 絲 拴 合 而 成 ( 筆 者 繪 製 ) (2) 屏 東 江 昶 榮 進 士 傳 世 文 物 I 五 品 夏 行 服 冠 一 件, 整 體 保 存 狀 況 完 整, 通 高 17 公 分 寬 30. 2 公 分 帽 胎 以 藤 草 編 織, 其 特 徵 作 尖 頂 闊 檐 形 式 圖 11, 呈 圓 錐 狀 ; 帽 胎 內 側 縫 有 紅 色 布 質 箍 套, 以 方 便 穿 戴 於 頭 頂 此 外, 箍 套 兩 端 見 有 縫 線 痕 跡, 推 測 原 綴 有 繫 帶 帽 胎 上 覆 有 紅 色 帽 纓, 纓 毛 略 呈 波 浪 狀, 纓 長 過 檐 纓 首 原 縫

28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綴 有 絨 質 提 環 可 固 定 頂 戴, 但 一 端 已 斷 裂, 故 隨 長 纓 垂 落 於 帽 胎 上 纓 上 即 為 頂 戴, 頂 珠 外 形 成 束 圓 狀, 作 透 明 實 心 狀 並 帶 有 穿 孔, 推 測 為 水 晶 或 玻 璃 材 質, 屬 文 武 六 品 官 員 品 秩, 頂 座 則 皆 為 纍 絲 花 蕾 裝 飾 透 過 頂 珠 可 見 座 栓 貫 穿 帽 胎 帽 纓 與 頂 戴, 與 座 軸 交 互 栓 合 頂 座 為 銅 質 鎏 金, 座 底 與 座 軸 螺 帽 則 為 纍 絲 花 蕾 式, 每 朵 花 蕾 中 央 皆 嵌 有 銅 珠 座 栓 底 部 圓 片 見 鏨 刻 有 泉 記 字 樣, 應 為 店 號 款 圖 11 五 品 夏 行 服 冠, 江 昶 榮 進 士 遺 物, 右 圖 為 帽 頂 局 部 放 大 ( 文 物 由 溫 蘭 英 女 士 提 供, 筆 者 自 攝 ) II 七 品 暨 進 士 冬 吉 服 冠 一 件 ( 亦 可 能 同 時 作 為 冬 行 服 冠 之 用 ), 又 稱 冬 帽 或 暖 帽, 帽 胎 保 存 狀 況 不 佳, 見 多 處 破 損 且 有 坍 塌 變 形 的 情 況, 但 大 致 能 辨 識 其 原 來 形 制 樣 貌, 通 高 約 19. 5 公 分 寬 約 23. 2 公 分 帽 胎 特 徵 作 圓 頂 翻 檐 式 圖 12, 帽 胎 外 側 裹 以 黑 色 絲 緞, 翻 檐 處 內 填 充 有 由 紙 料 包 裹 植 物 纖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29 維 ; 盔 子 頂 部 則 內 填 紙 料 棉 花 等 帽 胎 側 則 襯 以 米 色 棉 布, 並 於 頂 部 見 有 八 道 打 摺 痕 呈 順 時 針 排 列 此 外, 靠 帽 檐 處 兩 端 見 綴 有 藍 色 棉 質 繫 帶, 但 有 些 許 斷 裂 帽 胎 以 上 亦 覆 有 紅 色 棉 繩 所 編 織 之 紅 纓, 且 紅 纓 月 圓 處 提 環 亦 無 斷 裂 或 嚴 重 耗 損, 整 體 保 存 狀 況 完 整 此 帽 之 冠 頂 整 體 形 制 五 品 夏 行 服 冠 頂 一 致, 僅 頂 珠 為 銅 胎 鎏 金, 即 所 謂 的 素 金 頂, 珠 呈 束 圓 狀, 屬 文 武 七 品 官 員 暨 進 士 頂 品 秩 頂 珠 內 部 中 空, 中 間 隱 約 可 見 範 線 其 餘 頂 座 樣 式 皆 與 夏 行 服 冠 頂 同, 亦 為 纍 絲 花 蕾 裝 飾, 唯 座 栓 底 部 圓 片 鏨 刻 有 ( 疑 似 敦 字 ) 記 字 樣, 應 為 店 號 款, 款 文 名 稱 與 夏 行 服 冠 頂 相 異 圖 12 七 品 暨 進 士 冬 吉 服 冠, 江 昶 榮 進 士 遺 物, 右 圖 為 帽 頂 局 部 放 大 ( 文 物 由 溫 蘭 英 女 士 提 供, 筆 者 自 攝 )

30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3 考 古 出 土 與 歷 史 傳 世 朝 冠 頂 (1) 臺 南 市 北 區 張 虞 廷 墓 出 土 朝 冠 頂 臺 南 市 張 虞 廷 墓 同 時 亦 出 土 銀 鎏 金 朝 冠 頂 一 件 ( 研 究 編 號 : JYT-02) 圖 13-1, 該 朝 冠 頂 通 高 10.4 公 分 寬 5.4 公 分, 座 頂 與 座 中 所 嵌 寶 石 皆 已 佚 失, 僅 存 頂 座 結 構 出 土 時 器 表 見 有 部 分 黑 色 氧 化 層, 推 測 應 為 銀 質 朝 冠 頂 座 主 要 分 成 頂 托 座 中 座 底 三 層, 座 中 上 下 各 有 兩 層 嵌 座 以 銜 接 頂 托 與 座 底, 最 後 以 座 軸 貫 穿 圖 13-2 頂 托 作 羽 狀 紋 蒂 形 托 ; 座 中 作 球 狀, 內 部 中 空, 並 鏤 空 纏 枝 牡 丹 紋 ; 座 底 作 五 瓣 覆 蓮 式, 每 瓣 飾 有 浮 雕 莨 苕 葉 紋, 其 下 亦 有 一 道 陰 刻 魚 子 地 捲 葉 牡 丹 紋, 並 見 殘 留 有 鎏 金 痕 跡, 底 部 戳 有 金 足 成 款, 應 為 店 號 ; 上 下 座 托 則 皆 做 雙 層 仰 覆 如 意 紋 蒂 形 樣 式 圖 13-1 ( 清 光 緒 ) 銀 鎏 金 朝 冠 頂 座, 臺 南 市 南 區 張 虞 廷 墓 出 土, 國 立 臺 南 藝 術 大 學 藝 術 史 學 系 藏 ( 筆 者 自 攝 ) 圖 13-2 銀 鎏 金 朝 冠 頂 座 測 繪 圖, 見 所 有 零 件 皆 由 一 座 軸 貫 穿 ( 筆 者 繪 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