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期 汤鹏宇等 : 大连海雾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分析 63 对黄海春季海雾形成的大气环流条件 水汽输送等进行分析, 发现黄海春季海雾形成的水汽不是由局地提供的, 而是由热带大气提供的, 大气环流提供了暖湿空气的输送条件, 而海面条件相对并不重要 [14] 张红岩等对黄海春季海雾年际变化进行分析,

Similar documents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第 卷

气象 第 卷 第 期 对流不稳定度

<4D F736F F D20ADBAB3A3C9F33FA46A3FAABAA4C03FAF53A9BAA94D3F3FA4C0AA52A15DB1E73FA5C1A15E2E646F63>

é ê

4 : , 70, M5, 30, 105, 5 6, C,, 48 18, M15 GM4 FHD, 10 8 ( 2 ), 1 1 Fig.1 Distributionmapofthestudyareaandgeomagnetic


Microsoft Word 王 静_news_.doc

7 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94* 4 ' % 论著!! "# $ #% %"&!%'!! $ "( )& * $ +,-.)/ ) 01 " * ). " 2")3 )01 ( /" 433% /1 " 0 "51 " -.)/$ 6',)") 4.))%) 0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半 导 体 学 报! " # $%&'%' $!&' #% #$1 /#1 $'! / ?/ ?/ / 3 0,?/ ) * +!!! '!,!! -. & ' $! '! 4% %&1)/1(7%&)03 (% )


508 气象第 42 卷 引言 中国地处亚洲季风区, 季风气候显著 秋季是夏季风环流向冬季风环流转变的过渡期 秋季, 热带暖湿气流继续北上, 中高纬度的冷空气活动开始活跃, 干冷气团和暖湿气团在不同地区的交汇造成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不同强度的冷暖气团在某些区域持续的对峙甚至可以带来一些极端天气事件


29期

自然科学版 预处理 视盘粗定位 视盘垂直坐标的粗定位 视盘水平坐标的粗定位

szj1.s92

干 25 旱 气 象 3 3卷 日 出现 3站以上的雾定义为大范围雾日 另外 平均 6d的浓雾中心有 3个 图 b 分别位于长 根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T2 76 4 治的武乡 76d 晋中的左权 2 6d 和忻州的 2 中雾的预报等级标准 将雾的强度等级划分 五台

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卷


气溶胶光学厚度 的测量原理 Ê

98

36 SQ2016YFHZ 能源相关方向组 7 月 17 日 ( 星期一 ) 黑龙江 2 11:20-11:55 37 SQ2016YFHZ 能源相关方向组 7 月 17 日 ( 星期一 ) 广东 2 13:00-13:35 38 SQ2016YFHZ 能源相关方

干 旱 气 象 25 3 3卷 日 出现 3站以上的雾定义为大范围雾日 另外 平均 6d的浓雾中心有 3个 图 b 分别位于长 根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T2 76 4 治的武乡 76d 晋中的左权 2 6d 和忻州的 2 中雾的预报等级标准 将雾的强度等级划分 五台

标题

大 气 科 学 卷 0 我国江淮流域的汛期降水关系密切 王会军等的实时回报试验表明 春季大气初始 异常对北半球夏季高纬特别是亚洲地区大气环流走势有重要影响 赵彦等利用两层模式通过跨季度敏感性试验研究了大气初始异常对东亚 - 高度场和降水距平场的影响 发现初始场异常的作用与 && 异常相比虽说是局地的


492 干旱气象 32 卷 3 月上旬, 除河北东北部和山东半岛局地有轻旱外, 东部旱区其余区域基本无旱情 ; 中旬起, 旱情开始发展, 至 3 月末, 除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外, 东部旱区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 河北东北部有重旱 ;4 月上旬, 河北东北部旱情有所缓解, 重旱解除, 黄淮和江汉地

第 期 房建成等 动态定位的强跟踪卡尔曼滤波研究


1022 犃犮狋犪犕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犛犻狀犻犮犪气象学报 2012,70(5) 副热带高压进行了分类, 并对其各种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合成分析, 发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和脊线不同配置下中国夏季降水的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 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的情况下, 夏季降水

生 水 物 生 若 以 水 生 植 被 演 替过 程 划 分 则 可 把 上 述 学 报 卷 个 湖泊 大 体上 分 为 种生 态 类 型 桥墩 湖 南 青 菱 湖 属 原 生 演 替 型 扁 担 塘 属 次 生 演替 型 黄 家 湖 属 严 重 破 坏 衰退 型 北 青菱 湖 属 沉 水植 物 灭

第 期 高克宁等 网站分类体系包装器

第 5 期 张恒德等 :0604 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异常强降水过程的诊断分析 43 犓犲狔犠狅狉犱狊 :tropicaldepression heavyrainfal high numericalforecastproduct subtropical 引 言 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以便进一步加

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第 期 双月刊 年 月出版!!' C!! 摘 要!"#$ %& '" ()*+#,-./01,!/0 ", "789:, ; <=>?$& BC "/D?E, D F"GH,IJ KLD"MN& +,O, D, PQR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第 期 双月刊 年 月出版 3 9 S ^ 9 F = S ]( ^ >? 67 = D ^ E Y GH I 摘要!"#$%&' ()*+,-./* :; 1 < #D.E? FGAH!" BI7JK LM.NO F

第 期 徐娴英等 服务质量测量方法改进与应用

NCEP/NCAR [15] 17 ( hPa) u v 1 T h 8 q 12 ( :hpa) ω OLR Fig.1 Distributionofmulti-yearlymeang

Microsoft Word doc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35A457AEFCAEFA3FC9F33FA46A3FA4D1C961AABA3F3FA4CEA8E43F3F2E BACDBAE65BCD2A6A15D>

20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19 卷 时, 还 运 用 二 项 式 系 数 加 权 平 均 Morlet 小 波 变 换 以 及 相 关 分 析 和 合 成 分 析 等 方 法 2 江 淮 梅 雨 的 分 区 方 法 和 结 果 前 人 选 取 的 梅 雨 区 范 围 均 类 似 [21 23]

结果与分析

第 期 王雪丽等 重建最佳关联的翻译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 :,, ://.. / / / / /., / / 4,,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第 期 双月刊 年 月出版!"# " < ABC DE c AB ^ " M F GE PQ M ""# = 摘要! "#$ %&' (!)*+,!-*.# /.01 # $ 89 :; /.012 # ' $ <= ABCD E /.01 F


关于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工作 /0, 等 指出美国东部地区空气污染的产生与大尺度高压系统以及地面稳定度和风速有密切关系 王学远等 和孟燕军等 分别指出风场和边界层厚度对空气污染有显著的影响 当地面出现小静风 贴地逆温等情况容易造成城市地区较重的空气污染 任阵海等

第 2 期陈敏等 : 气象条件对上海世博会期间空气质量影响 141 污染物浓度剧增, 随着气象状况的交替变化, 污染物 [7] 浓度也呈交替变化的规律 ; 持续存在的大陆高压均压场是影响北京市夏季 PM 10 累积的重要天气形 [8] 势 ; 北京地区 PM 2.5 质量浓度与地面气象要素中 [9]

第 期 李 伟 等 用 方 法 对 中 国 历 史 气 温 数 据 插 值 可 行 性 讨 论

谷 德军 等 对 流边 界层 中 公 路 线 源 扩 散的 期 扩 散 的模 拟 式 大 气扩 散 的 方 法 是 把 污 染物 在 大 气 中 的 扩 散 看 成 标 记 粒 子 在 平 均 风 场 约束 下 的 随机 运 动 假 定 粒 子 的运 动 是 相 互独 立 的 向上 的 坐 标 为

图 物理模型

! %! &!! % &

33 5 Vol.33,No JournalofHe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Oct.2012 : (2012) /,, ( 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 : 利用计算流体

第 05 期 董房等 : 一种卫星遥测在线状态监测及分析系统的设计 WEB 1 2 总体功能及组成 2.1 总体功能 1 2 3Web 2.2 结构组成 Web WEB WEB 2.3 系统各模块接口关系

图一 各年份论文数 二 研究主题及其变迁

附 件 :2015 年 度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本 科 专 业 备 案 和 审 批 结 果 教 育 部 2016 年 2 月 16 日 抄 送 : 国 家 发 展 改 革 委 财 政 部 国 家 卫 生 计 生 委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部 内 发 送 : 有 关 部 领 导, 办 公

;, [3],, ( 一 ) 研究范围 [4],, [5],, ; ; ;,,,,, 107 ( 1 ),, , ( 二 ) 评价指标, [7],,, [6] :(1), ; (2),,, (3), ; 13 ( 2 ), (4)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蘇櫻 慧雪蘇紅櫻 2

内科自诊自疗

<4D F736F F D B0EAA5C1A470BEC7A4CEB0EAA5C1A4A4BEC7B8C9B1CFB1D0BEC7B9EAAC49A4E8AED7>

¹

, 大 气 科 学 卷 市次生灾害 事件的基本气象原因 对 降雪天气的发生 发展过程进行天气学和中尺度模拟诊断分析 探讨这种天气过程形成的可能机理 关于 次生灾害事件 基本气象条件的探讨 降雪造成的 城市次生灾害 是否与冬季降雪量的大小有关北京地处华北东部 属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 冬季降雪是一种常见的

29期xx(copy)

大 气 科 学!"#$ % &'& & 卷 # / #! #! #" $$ $"' && # 9#!### # #: # &# 4 4 %#& #"#$$ #$ &&# %$ 4 #:#. :& #&##:; $%!# : # &!& 4# %& '!:& $ # ## 7 &!# & #%4 #:

资源 环境 生态 土壤 气象

福建农业学报 材料与方法 试验菌株 引物 主要仪器 主要试剂 细菌培养 模板的制备 反应条件 扩增产物的检测 特异性试验 敏感性试验 分离菌株检测 产物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结果与分析

[2] [8] [3] 100 [9] [4] [10] ; 1949 [5] / % 3160

浙江省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技术成果

<4D F736F F D203120B8A3BDA8CAA1BDBBCDA8D4CBCAE4CFB5CDB3A1B0C6BDB0B2BDBBCDA8A1B1B4B4BDA8BBEEB6AFCAB5CAA9B7BDB0B82E646F63>

2.1 公 猪 的 引 入 公 猪 健 康 选 择 : 选 择 公 猪 时 必 须 考 虑 其 来 源, 引 进 外 来 公 猪 要 求 从 安 全 系 数 高 的 场 家 选 种 无 特 定 传 染 病, 至 少 半 年 年 确 定 为 无 疫 区, 经 过 抽 血 检 查 合 格 后


深圳市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

地会字〔2014〕XXX号

51 石 景 山 路 石 景 山 十 万 坪 人 行 横 道 灯 西 向 东 八 角 街 道 段 石 景 山 路 52 石 景 山 路 八 角 路 口 由 西 向 东 八 角 路 口 53 八 角 路 八 角 路 口 东 东 西 双 向 八 角 路 口 东 54 方 庄 路 八 里 河 路 口 北

<4D F736F F D20CAAEC8FDCEE5BABDB5C0D6CEC0EDBDA8C9E8B9E6BBAEBBB7C6C02DBCF2B1BE>


第 1 期 章开美等 : 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代际异常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65 在 1970 年代后期发生了一次由冷态向暖态的转变, 主要增暖区为赤道以及热带东太平洋 以往研究表明中国降水和海表温度距平 (SS TA) 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不少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中国降水和 SSTA 特别是太平


一 补助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材料 方法 两种不同细胞学方法的筛查结果 敏感性和特异性



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卷


资源 环境 生态 土壤 气象81-116

ISBN: 书名 : 作者 : 杨进军 著 出版社 : 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图法分类号 :F.1290 出版日期 :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卷

期 张宏等 北京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冬季一次典型污染过程分析 <*7 *!/! %# #& '! #&6 # + %! # ' '# ('!/ '" ' (#%8(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Transcription:

第 31 卷第 1 期 2013 年 3 月 干旱气象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 Vol.31 No.1 March,2013 汤鹏宇, 何宏让, 阳向荣. 大连海雾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分析 [J]. 干旱气象,2013,31(1):62-69.doi:10.11755/j.isn.1006-7639(2013)-01-0062 大连海雾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分析 汤鹏宇, 何宏让, 阳向荣 (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1) 摘要 : 利用 2000~2010 年逐 3h 一次的常规报文资料和 2.5 2.5 的 NCEP 月平均场再分析资料, 统计分析大连海雾发生时各种大气环境要素特征, 确定有利于海雾生成的环境要素条件, 并以此讨论海雾的成因和性质 同时, 统计分析了大连海雾的年际变化与季节特征, 对造成大连海雾异常偏多与偏少时的环流形势与水汽条件进行对比, 分析有利于海雾生消的环流形势和海雾的水汽来源, 以及海雾的性质成因 结果表明, 大连海雾多发于春夏 2 季, 其中尤以 5~7 月为海雾多发期, 而在秋冬季很少发生 海雾主要出现于下半夜至上午前 ( 从 02 点到 11 点 ), 其中清晨 05~08 时最多, 其消散一般在上午日出之后 风速在 2~8m/s 之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最有利于大连海雾的发生 当预报海雾发生时,T-T d >0.6 时, 判断能见度 >300m;T-T d >1.1 时, 能见度一般 >500m;T-T d >2.1 时, 能见度 >800m 海雾在 1008hPa 时发生频次达到一个峰值, 当气压 <995hPa 和 >1030hPa 时, 基本上没有海雾的生成 大连海雾多为平流雾, 海雾的年际变化是大气环流变化的结果, 海雾发生频数与副高西侧的偏南季风气流相关, 当副高增强时, 西南季风气流可以直接将热带洋面的水汽输送至大连地区, 这样的平流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时, 在大连海域形成海雾 关键词 : 大连 ; 海雾 ; 统计特征 ; 形成机理文章编号 :1006-7639(2013)-01-0062-08 doi:10.11755/j.isn.1006-7639(2013)-01-0062 中图分类号 :P468.0 + 28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海雾是海上和沿海地区的危险性天气之一 海雾使得海上及沿海地区水平及垂直能见度降低, 严 [1] 重影响海 陆 空交通的安全 王彬华指出, 海雾狭义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 在海洋的直接影响下, 生成在海面上的平流冷却雾 而从广义是指在海洋影响下生成在海上或者海岸区的雾, 根据性质和出现的海区与季节, 分为平流雾 混合雾 辐射雾和地形雾 4 类 对于发生在我国大陆上的雾, 其成因与伴随的天气形势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认识 [2-6], 也有针对特定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开展的研究 [7], 同时, 学者也开始将数值模式应用于陆地上雾的模拟分析 [8] 然而由于海雾的成因性质与陆地上雾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这些结论不能直接用于海雾的分析与预报 近年来, 有关海雾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 在关 [9] 于海雾生消的天气形势方面, 张苏平等对中国近十几年的海雾进行统计研究, 指出海雾常常和一定的天气形势相联系, 不同地域的海雾对应特殊的天 [10] 气形势 江敦双等对青岛海雾 30a 观测资料进行气候统计分析, 得出了入海高压的后部型和低压或倒槽的前部型及均压场型这 3 类地面天气形势最 [11] 容易导致青岛平流海雾的出现 卢峰本等以北海涠洲岛观测资料为代表, 统计分析 1981~2000 年北部湾的海雾过程, 发现海雾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凌晨到清晨时段, 海雾形成的主要环流形势为 :500 hpa 高空北部湾及华南地区一般有偏西或西南急 [12] 流, 低层与地面一般为偏南风 林卫华等统计分析了 1974~2003 年湄洲湾海雾的发生规律, 结果认为该地区海雾有显著的年际变化, 在海雾盛季, 即 2 ~5 月的地面天气形势主要为 : 锋面型 入海高压后部型 高压底部型 [13] 在关于海雾生消的水汽研究方面, 周发 等 收稿日期 :2012-10-25; 改回日期 :2012-12-02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275128) 资助 作者简介 : 汤鹏宇 (1990-), 男, 陕西黄陵人, 在读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尺度气象学和资料同化方面研究.E-mail:lookforhim@126.com

第 1 期 汤鹏宇等 : 大连海雾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分析 63 对黄海春季海雾形成的大气环流条件 水汽输送等进行分析, 发现黄海春季海雾形成的水汽不是由局地提供的, 而是由热带大气提供的, 大气环流提供了暖湿空气的输送条件, 而海面条件相对并不重要 [14] 张红岩等对黄海春季海雾年际变化进行分析, 发现高空环流在春季黄海雾形成过程中提供了暖湿空气的输送条件, 低层流场及地面风场的分布有利于来自西太平洋低纬地区的水汽向黄海输送 王鑫 [15] 等分析了黄海沿海夏季海雾形成的气候特征, 发现海雾形成的水汽不是由局地提供的, 而是靠低空急流从热带大气输送过来 在关于海雾生消的大气海洋环境方面, 黄彬 [16] 等利用多种资料统计分析黄海平流海雾过程, 发现黄海的雾频随着纬度增高而增加, 偏南风与西南风有利于海雾生成, 讨论了各种大气要素对海雾的影响, 并着重分析了海流对于黄海海雾形成的作用 [17] 左迎芝等统计分析大连和长海 12a 的海雾资料, 认为影响海雾生消的影响因子包括海表水温 气 水温差 空气中水汽含量 大气稳定度 风和降水等要素 同时, 随着数值模式发展, 一些学者将其用于海 [18] 雾的研究 王菁茜等利用 RAMS 数值模式对 2005 年春季发生在黄渤海的 1 次海雾进行了数值模拟, 重点是对海表温度的敏感性试验, 发现当 SST (SeaSurfaceTemperature) 过高会对海雾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诸多研究发现, 雾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其预报分析具有地域针对性 大连站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 三面环绕着渤海 渤海海峡 黄海北部, 背靠千山山脉 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 大连是海雾的频发地区 左 [17] 迎芝等综合考虑各种大气环境要素建立了大连海雾的模式释用预报系统, 但预报效果并不理想 [19] 李革统计分析了大连和长海 1989~2002 年间 14a 的海雾过程, 总结海雾期间的地面天气形势主要包括 : 低压与气旋前部 高压后部 冷锋 均压场 高压环流 这些工作对大连海雾预报业务有重要作用 但大连海雾的种类复杂, 而海雾的形成受特定环流背景 大气边界层的热力结构等多因子影响, 由于其成因复杂致使海雾预报仍然是业务工作中的难点 因此, 有别于前人的工作, 本文旨在分析大连海雾与温压场要素之间的统计关系, 并通过对海雾异常时大气环流形势 水汽条件异常的研究, 分析大连海雾的形成机理, 以期提高大连站及其周边海雾的预报预警能力 1 资料和方法 采用大连站 2000~2010 年共 11a 的逐 3h1 次的地面观测资料和 2.5 2.5 的 NCEP 月平均场再分析资料, 根据海雾出现时的能见度临界值, 确定每日 00~24 时本场出现海雾为一个海雾日, 统计出大连海雾日频数 并按我国常用的北半球温带气候季节划分方法, 将大连季节划分为 :3~5 月为春季, 6~8 月为夏季,9~11 月为秋季,12 月至翌年 2 月为冬季 为了使统计结果能在航海及飞行等海上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作用, 本文把 1km 的海雾分为 4 个等级 : 一级 : 能见度 300m; 二级 : 能见度 300~500m; 三级 : 能见度 500~800m; 四级 : 能见度 800~1000m, 针对海雾的不同等级统计分析环境要素场的特征 然后, 对大连海雾发生频数较高时 (6 月份 ) 的物理场进行多年的平均, 并找出雾日最多与最少的年份 雾日最多的年份是 2005 年 (16d), 雾日最少的年份是 2000 年 (1d), 将 2005 年与 2000 年的 6 月份的环流形势 水汽输送进行对比, 对大连海雾发生机理进行天气学分析 诊断海雾的的水汽来源, 讨论有利于大连海雾生成的环流形势 2 结果分析 2.1 海雾的时间分布特征统计 2.1.1 年际变化特征从海雾的年际变化可以看出 ( 表 1), 大连海域 10a 以来每年海雾日频次均在 20d 以上, 其中有 6 个年份超过 30d, 而 2008 年与 2010 年海雾日超过了 40d, 海雾频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在各年的海雾日中, 能见度在 500~800m 之间的海雾日均超过年海雾日的 50%, 而在海雾日明显偏多的年份里, 如 2008 年与 2010 年, 能见度 <300m 的海雾明显增多 2.1.2 季节变化特征从表 2 可以看出, 大连海雾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大连海域海雾基本上集中在每年的 4~7 月, 即春夏季, 雾日约占全年总雾日的 80% 以上, 其中以 5~7 月为海雾高发期,6 月为海雾频次最高的时期 而 9~11 月, 即每年的秋季则是海雾发生最少的时段 2.1.3 日变化特征从表 3 中可以看出, 在雾季每天的各个时段都有海雾出现的可能, 但海雾主要发生于下半夜至上午 ( 从 02 点到 11 点 ), 其中清晨 05~08 时最多, 海

64 干旱气象 31 卷 雾的消散一般在上午日出之后,11 时以后发生海雾的概率减小 同时, 能见度 300m 的海雾多发生于 05~08 时, 从 11 时以后一直到 17 时发生的比较少 ; 能见度 300~500m 的海雾多发生于 02 时 05 时和 08 时,11~20 时发生较少 ; 能见度 500~800m 的海雾多发生于 02~08 时,14~17 时发生比较少 ; 能见度 800~1000m 的海雾多发生于 08 时,14~ 23 时发生较少, 总体分布相对均匀 表 1 大连海域雾日数的年际变化 ( 单位 :d) Tab.1 InterannualvariabilityofBohaiseafoggydays 能见度 /m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300 1 5 3 3 4 6 5 8 12 4 10 300~500 2 3 0 5 2 5 8 4 3 1 4 500~800 17 14 15 29 17 24 16 16 23 14 26 800~1000 4 7 3 2 2 1 4 6 8 3 6 <1000 24 29 21 39 25 36 33 34 46 22 46 表 2 大连海域海雾日数的月份分布 ( 单位 :d) Tab.2 MonthlyvariabilityofBohaiseafoggydays 能见度 12 月 /m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300 2 3 10 3 3 8 12 9 3 0 6 2 300~500 0 1 1 7 1 4 9 8 2 1 2 1 500~800 9 5 10 9 18 27 56 50 10 4 7 6 800~1000 6 4 4 2 3 3 8 5 3 1 2 1 <1000 17 13 25 21 25 42 85 72 18 6 17 10 表 3 大连海域海雾日变化特征 ( 单位 :d) Tab.3 DailyvariabilityofBohaiseafoggydays 能见度 /m 02 时 05 时 08 时 11 时 14 时 17 时 20 时 23 时 <300 21 41 34 6 3 4 17 19 300~500 21 23 18 9 0 8 8 13 500~800 61 84 72 39 20 26 42 51 800~1000 10 10 17 13 7 8 7 4 <1000 113 158 141 67 30 46 74 87 分析造成海雾日变化特征原因 : 夜间海上气温下降慢, 贴近海面的空气温度高 湿度大, 为海雾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白天日出之后海表面的气温上升快, 低层大气不稳定, 加之湍流的作用不易形成海雾 日出以后, 尤其在 08 时左右, 海上的气温上升很快, 海雾就容易消失 ; 从 11 时以后发生海雾的概率减少, 是由于太阳辐射增温, 水汽蒸发 湍流混合 ; 午后风力加大, 所以 14~17 时发生的次数最少 ; 而 20 时以后海水温度下降较大, 贴近海面的空气温度随之下降, 低层大气较易趋于饱和与稳定, 不利于海雾的消失 2.2 海雾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海雾的生成需要合适气象要素条件, 分析海雾发生时的气象要素场特征对于研究其生消机理至关 重要 2.2.1 海雾与风向的关系本文统计了不同能见度等级的非静风时的风向 如图 1, 能见度 300m 的海雾发生时多为偏南风 西南风和东南风, 偏东风也有一定比例, 风向平均值为 125 ; 能见度 300~500m 的海雾发生时多为东南风, 但偏东风的比例有所减少, 平均值为 143 ; 能见度 500~800m 的海雾发生时多为东南风与东北风, 平均值为 153 ; 能见度 800~1000m 的海雾发生时多为东南风和东北风, 偏西风也有一定比例, 平均值为 115 从整体上看, 能见度 1000m 时, 大连海域主要受偏东风和偏南风的控制, 而偏北风极少出现, 北偏西也只有小比例出现

第 1 期 汤鹏宇等 : 大连海雾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分析 65 2.2.2 海雾与风速的关系从图 2 可以看出, 能见度 <300m 的海雾发生时风速多为 2m/s, 一般 5m/s, 最大为 7m/s, 平均值 2.11m/s; 能见度 300~500m 的海雾发生时风速多为 2m/s, 一般 5m/s, 最大为 7m/s, 平均值 2.24m/s; 能见度 500~800m 的海雾发生时风速多为 3m/s, 一般 7m/s, 最大达 8m/s, 平均值 2.88 m/s; 能见度 800~1000m 的海雾发生时风速多为 2 m/s, 一般 8m/s, 最大达 11m/s, 平均值 3.08m/ s 从整体来看, 在能见度 1000m 时, 风速一般在 2~8m/s, 风速均值为 2.72m/s 以风向与风速分析结果综合来看, 风速在 2~ 8m/s 之间, 风向为偏南或者偏东风时最有利于大连海雾的发生 一方面, 辐射雾一般多发生在静风或微风的条件下 [1], 静风不利于平流雾的输送, 风速太小, 空气湍流交换很弱, 只能使海面上很浅薄的一层空气冷却, 同时风速太弱也不能输送暖湿空气达到冷的海面, 不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 而风速过大时, 会加大低层的动量输送, 使空气层中产生较强的湍流交换, 促使上层空气的热量向下传送, 妨碍低层空气冷却, 把低层的水汽输送到空中, 不利于海雾形成,2~8m/s 的风速为平流雾发生时的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 大连地区北面背靠千山山脉, 其他 3 面环海, 偏南风与偏东风有利于

6 干旱气象 31 卷 海上水汽向大连地区的平流输送 这从风场的角度说明大连海雾多为平流雾 图 2 不同能见度等级海雾出现次数与风速的关系 Fig.2 Therelationshipbetweenseafognumbers withdiferentvisibilitylevelsandwindspeed 2.2.3 海雾与温度露点差 T-T d 的关系海雾的发生与空气湿度有关, 随着露点温度与海表温度的差值减小, 海雾出现的频率会大大增加 统计发现, 当 T-T d <1.1 时, 海雾出现的频率 > 75% 由图 3 可见, 能见度 300m 时, 对应的 T- T d 主要分布在 0.0~0.4 之间, 最大为 0.6, 绝大多数为 0, 平均 0.04, 空气主要呈现为饱和状态 ; 能见度为 300~500m 时, 统计的 T-T d 绝大多数仍为 0, 主要分布在 0.0~0.7 之间, 最大为 1.1, 平均 0.11 ; 能见度 500~800m 时, 对应 T-T d 仍以 0 居多, 主要分布在 0.0~0.7 之间, 最大为 2.1, 平均 3.11 ; 能见度 800~1000 m, 对应 T-T d 以 0.5 累积次数最多, 主要分布在 0.0~1.3 之间, 最大为 3.2, 平均 0.16 从统计结果来看, 在海雾发生时, 空气都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 环境温度接近露点温度 这可以作为大连海雾发生时, 能见度等级预报的一个重要指标 : 当判断海雾发生时,T-T d >0.6 时, 判断大连能见度 >300m;T-T d >1.1 时, 判断大连能见度一般 >500m;T-T d >2.1 时, 判断大连能见度 >800m 2.2.4 海雾与气压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发生海雾时, 大连站气压一般在 960~1022hPa 之间, 平均为 1002.2hPa 而从图 4 的分级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 能见度在 800~1 000m 的海雾在 1000~1030hPa 之间发生频次大致均匀分布, 而能见度等级 <800m 的海雾则均在 1 008hPa 左右发生频次达到一个峰值, 而随气压变大和变小时, 海雾发生频次逐渐减小 海雾随气压的总体发生频次在 1008hPa 达到峰值, 频次随气压增大或减小迅速减少, 当气压 <997hPa 或 >1024 hpa 时, 海雾很少发生 当气压 <995hPa 和 >1030 hpa 时, 基本上没有海雾的生成 由此可见大连海域海平面气压处于 995~1030hPa 之间是海雾发生时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图 4 不同能见度等级海雾出现次数与气压的关系 Fig.4 Therelationshipbetweenseafognumberswith diferentvisibilitylevelsandtheatmosphericpresure 图 3 不同能见度等级海雾出现次数与温度露点差的关系 Fig.3 Therelationshipbetweenseafog numberwithdiferentvisibilitylevelsandthe diferencebetweentemperatureanddewpoint 2.3 环流形势 6 月份我国处于东亚夏季风环流形势中, 从热带低纬地区向北的西南季风, 在副高南侧的季风槽转向为偏南或东南风, 向北影响我国东部地区 这时东亚大槽一般减弱变浅, 在 40 N 以南则完全消失 从 11a 平均的 6 月份 500hPa 的环流形势 ( 图 5) 中看到, 东亚大槽减弱东移至日本海东部的 40 N 以北的地区 此时,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在 20 N 以北, 副高西脊点向西延伸至 125 E 附近,588

第 1期 汤鹏宇等 大连海雾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分析 等高线向北达到 3 N 我国东部地区低层主要受 67 如图 6 在海雾异常多的年份 副高异常强大 副高西侧的偏南季风气流控制 然后以 2 5年 16 副高西伸脊深入我国内陆 西脊点达到了 95 E 副 d 与 2年 1d 6月份分别作为海雾偏多与偏少 8等高线北抬至 35 N 其西侧的西南季 高北边界 58 的个例 分析环流形势的变化 风气流可以直接到达渤海湾以及中南半岛地区 而 此时 东亚大槽完全消失 大连上空 5 hp高度为 中高纬西风带中的系统 而在海雾异常少的年份 图 6b 副高形势场非常弱 仅在 15 E至 1 6 E 之间可以看到闭合的 588线 这时来自低纬热带地 区的西南季风会移向东北方向的广阔洋面上 由于 副高南侧的季风槽的转向作用不再明显 无法达到 我国沿海的高纬地区 大连地区主要受西风带中的 槽脊系统控制 辐射雾需要弱的形势场 以满足静风或微风的 条件 而大连海雾多发于偏南季风气流强盛的时 图5 2 2 1 年 6月份 5 h P 平均位势高度 单位 m F 5 Th 5 h P v r l h h J u f r m2 2 1 期 说明大连海雾的成因以平流作用为主 2 4 水汽条件 海雾生成伴随着水汽的凝结 只有相对湿度达 到一定值时 才会有水汽的凝结 在海雾异常多的 年份 图 7 相对湿度 9 的区域分布在中国大 图 6 雾日最多年份 2 5年 和雾日最少年份 2 年 b 5 h P位势高度 单位 m F 6 Th 5 h P lh h m r f yd y sy r 2 5 dl s sf yd y sy r 2 b 图 7 雾日最多年份 2 5年 和雾日最少年份 2 年 b 1 h P相对湿度 单位 F 7 Th 1 h Pr l v h u m d y m r f yd y sy r 2 5 dl s sf yd y sy r 2 b

干 68 旱 气 象 3 1卷 陆3 5 N以南的大片区域 包括东部沿海以及朝鲜 从热带太平洋输送的水汽会到达大连 同时从孟加 半岛和日本岛 而雾日偏少的年份 图 7b 相对湿 拉湾来的西南气流带来的水汽也会输送到 3 5 N 而 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 32 N以南的 度 9 在海雾异常少的年份 热带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受陆 西南地区 5 N左右就转而向西 输 地上高压系统的影响 在 2 结合对副高西侧偏南季风的对比结果 分析这 送至我国华南以及东南亚地区 这与低层的季风环 样的水汽分布主要是由于低纬水汽输送的结果 将 流形势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这样的水汽条件说明 海雾异常多与少的年份提出来 分别计算它们低层 大连海雾的水汽不是局地提供的 而来自于低纬热 的水汽通量 图 8 会发现 在海雾异常多的年份 带洋面上 同样说明海雾多是平流造成的 图 8 雾日最多年份 2 5年 1 h P 和 8 5 h P b 水汽通量 雾日最少年份 2 年 1 h P c 和 8 5 h P d 水汽通量 单位 c m 1 h P 1 s 1 F 8 Th 1 h P d8 5 h P b w rv rf l u x 2 5 1 h P c d8 5 h P d w rv rf l u x h y r f2 U c m 1 h P 1 s 1 3 结 论 大连站的其他年代统计结果 17 是相似的 结果具有 历史代表性 而在海雾的日变化研究上 发现海雾最 以往对于大连地区海雾的研究 多是着眼于大 气环境 要 素 特 征 11 和 有 利 于 海 雾 生 消 的 天 气 形 势 12 进行讨论 而本文从适用于航空航海保障的 角度 研究不同等级能见度海雾发生时的具体环境 要素特点 同时 从大气环境要素特点与环流形势方 果 说明了海雾的成因 与其他关于海雾的湿度统 面 对比海雾频数异常时的环境条件 分析大连地区 计结果 16 17 19 不同 对不同能见度等级的海雾发生 海雾性质与有利于海雾生成的环流 水汽条件 时的温度露点差给出了临界值判断 得到了海雾能 多发生于清晨 而不是前半夜 17 统计得出偏东风 与偏南风最有利于海雾生成 这与其他研究结论 19 一致 但在风速的统计结果上给出了准确的统计结 大连海雾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文中统计得出 见度定量的统计结果 能够直接应用于航海航空的 的近 11大连地区海雾的年发生频次 季节变化与 气象保障工作中 气压的统计结果与其他黄渤海海

第 1 期 汤鹏宇等 : 大连海雾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分析 69 [16] 雾研究的结果是相似的, 说明大连海雾与临近黄渤海海雾发生具有一致性 在关于海雾研究中, 对于海雾形成的水汽条件普遍结论是来自于热带低纬洋面上的大气 [13-15], 这与文中的研究结果一致 但关于造成这种水汽异常的原因, 文中结果明确指出, 是副高的强弱变化造成其西侧西南季风气流的强弱变化, 从而改变大连地区水汽条件 副高是夏季西太平洋上的主要环流系统, 而东亚夏季风是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夏季水汽条件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文中结果更符合天气学的一般认识 这些结论, 对于大连海域的海雾短期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所得到的海雾生消时各种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 尤其是其临界值对于航海航空保障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中通过分析发现大连地区海雾主要由于平流造成, 但这种平流海雾发生在大气边界层汇中, 与大气层结状态 湍流强度都密切相关, 形成机理复杂 因此, 关于大连地区的平流海雾发生的天气形势, 平流海雾的形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王彬华. 海雾 [M]. 北京 : 海洋出版社,1983.352. [2] 陈瑞敏, 吴雁, 刘晓峰, 等.2007 年 1 月初河北省连续大雾的成因分析 [J]. 干旱气象,2008,26(2):63-66. [3] 张新荣, 刘治国, 杨建才, 等. 中国东部一场罕见的大雾天气成因分析 [J]. 干旱气象,2006,24(3):47-51. [4] 侯瑞钦, 李江波, 赵玉广. 河北平原一次持续大雾天气分析 [J]. 干旱气象,2009,27(3):263-270. [5] 崔庭, 吴古会, 赵玉金, 等. 滇黔准静止锋锋面雾的结构及成因分析 [J]. 干旱气象,2012,30(1):114-118. [6] 刘建忠, 张蔷, 杨道侠. 雾日期间边界层特征分析 [J]. 干旱气象,2010,28(1):41-48. [7] 汪学军. 安徽九华山山区雾的气候特征与形成机理 [J]. 干旱气象,2012,30(3):374-379. [8] 刘汉卫, 潘晓滨, 臧增亮, 等. 华东地区一次辐射雾的数值模拟分析 [J]. 干旱气象,2011,29(2),174-181. [9] 张苏平, 鲍献文. 近十年中国海雾研究进展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38(3):359-366. [10] 江敦双, 张苏平, 陆惟松. 青岛海雾的气候特征与预测研究 [J]. 海洋湖沼通报,2008(3):7-12. [11] 卢峰本, 黄滢, 覃庆第. 北部湾海雾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 [J]. 海洋预报,2006,23(supplement):68-72. [12] 林卫华, 蒋荣复, 王正廷. 湄洲湾海雾的发生规律和成因分析 [J]. 海洋学研究,2008,26(3):71-76. [13] 周发, 王鑫, 鲍献文. 黄海春季海雾形成的气候特征 [J]. 海洋学报,2004,26(3):28-37. [14] 张红岩, 周发, 张晓慧. 黄海春季海雾的年际变化研究 [J]. 海洋与湖沼,2005,36(1):36-42. [15] 王鑫, 黄菲, 周发. 黄海沿海夏季海雾形成的气候特征 [J]. 海洋学报,2006,28(1):26-34. [16] 黄彬, 高山红, 宋煜, 等. 黄海平流海雾的观测分析 [J]. 海洋科学进展,2009,27(1):16-23. [17] 左迎芝, 梁军. 大连及其近海海雾预报系统 [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0,9(3):9-14. [18] 王菁茜. 对 2005 年春季黄渤海一次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D]. 青岛 : 中国海洋大学,2006. [19] 李革, 韩韦华. 大连 长海海雾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J]. 黑龙江气象,2009,26(4):11-14. CharacteristicsandGeneratingMechanism ofseafogindalianofliaoningprovince TANGPengyu,HEHongrang,YANGXiangrong (MeteorologyColege,PL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1101,China) Abstract:Basedontheconventionalmeteorologicaldataofeverythreehoursfrom2000to2010andthemonthlyaveragefieldreanalysis dataofncep(2.5 2.5 ),thevariouscharacteristicsofatmosphericenvironmentalelementsduringseafoggenerationindalianwas analyzed,andinfuluencesoftheenvironmentalelementsonthegeneratinganddisipatingofseafogwerestudied,thentheenviron mentalconditionswhichwasbeneficialtotheseafog sgenerationwereobtained.atthesametime,theinterannualvariabilityandsea sonalcharacteristicsofdalianseafogwereanalyzed,andthecirculationsituationandmoistureconditionswhichcausingtheabnormal moreandlesseafogwerecomparedtostudythecirculationsituationsofdalianseafoggenerationanddisipation,aswelasthemois turesources.theresultsshowthatdalianseafogmainlyoccuredinspringandsummer(especialyinmaytojuly),inaday,seafog mainlyoccuredfrom02:00to11:00andusualydisipatedaftersunriseinthemorning.eastorsouthwindswith2-8m/sweremost conducivetotheoccurenceofdalianseafog.whenseafogoccuredandt-t d wasmorethan0.6,thevisibilitywouldbeforecas tedmorethan300m,andt-t d wasmorethan1.1,thevisibilitywouldbeforecastedmorethan500mandwhent-t d wasmore than2.1,thevisibilitywouldbeforecastedmorethan800m.seafogfrequencyreachedapeakat1008hpa,whenairpresure waslesthan995hpaandmorethan1030hpa,noseafoggeneratedbasicaly.theseafogindalianweremostlyadvectionfog.the seafogfrequencywasrelatedtothesouthmonsoonairflowatthewestsideofthewe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whenthesubtropical highenhanced,themoistureoverthetropicaloceansurfacecouldbedirectlytransportedtothedalianareabythesouthwestmonsoon airflow,andwhentheadvectionmoistureencounteredcoldunderlyingsurface,theseafogoccuredinthecoastofdalian. Keywords:Dalian;seafog;statisticalcharacteristics;generation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