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指唯有滅苦 起精進勇猛心, 才能離苦得樂 究竟涅槃 如何勇猛 如何滅苦? 起菩提心 行菩薩道是實踐之路 菩提 梵文為 bodhi, 覺 也, 亦即後來禪宗所說的 悟 佛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即此覺性 悟性從沉睡中醒來 原來的漫漫長夜 無明與煩惱均掃蕩乾淨, 內心呈現的是澄淨 清明 自由自在

Similar documents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直至菩提 本文依 華嚴經 之法界觀, 以休捨優婆夷無窮盡之悲願為代表, 與六祖大師所說的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之入世精神相契應 關鍵字 : 華嚴經 休捨優婆夷 善知識 方便 入世精神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mpassionate vow by Upa

回目錄頁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107 華嚴經 的精神與旨趣 從佛 菩薩 童子之敘事風格與結構談起 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曹郁美 摘要 華嚴經 素來被視為深奧難解, 其實這是個 美麗的誤會 許多人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華嚴法會, 從早至晚讀誦八十卷經文, 最後僅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000 kb 100 六方體鑽石形成 Km ,000 1,500 2, Kb 5 1, Kb a 0 a 0 = nm 4 : Steve Sque, com/ :

17-72c-1

《從普賢菩薩的典範談菩薩行》 田博堯 撰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第35義】中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二十四卷 第三期 書目文獻 1 2 二 獨著 / 編譯書目述評 (Auguste Comte, )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TablesDivision_Chinois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 以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為中心 一 前言 : 古德曾言 : 不讀華嚴, 不知佛家之富貴, 誠哉斯言, 一旦著手研究 華嚴學, 遊心於華嚴重重無盡的深邃義海, 當有此感 ; 尤其 華嚴經 素有 經王 之美譽, 所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自內

Microsoft PowerPoint - 遊戲企劃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Erwin Schrodinger

Microsoft Word - 梵文二下-授課-一○七下.docx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indd

壹 前言 華嚴經 浩瀚深廣, 要想了解實乃不易, 然而想知道如何從凡夫而最終成就佛道的過程, 就要透過 華嚴經 入法界品 來了解 華嚴經 入法界品 是描述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指引下依人求道, 親證平等法界, 在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 而成就佛道的過程 本文以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十位善知識,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APA Preliminaries Text Reference 1. Cover Page 2. Title Page 3. Signature Page 4. Advisor s recommendation letter 5. Approval page 6. Copyri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爾時普賢而於佛前坐師子座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名一切諸佛毘盧如來藏身 普入一切 佛平等性同於虛空法界海 出一切諸三昧法 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 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 如此普賢十方虛空法界亦然 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 所有微塵一一塵中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中華民國第 四 十 七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華嚴經》譬喻說法之探討~以〈如來出現品〉為主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座談會 貳 選拔情況 一 選拔要求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學佛三要》

6-1-1極限的概念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切, 但求有利於人 我相信 : 涓滴 洪流 微波 巨浪, 終將匯成汪洋法海而莊 嚴法界, 實現大乘的究極理想於人間 否則, 根本既喪, 什麼入世 出世, 都只 是戲論而已! 二 由淺入深, 以緣起論從現實出發, 才是人人可信 能學的佛法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四冊 p.265 ~ p.266: 中國過去的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提要 本文就 華嚴經 禪定波羅蜜探究 以 十定品 為主題, 目的在瞭解等覺位菩薩定用的範圍及殊勝, 就菩薩乘與聲聞乘而言, 大小乘分別各有三藏, 在經律論三藏中經藏詮定學, 華嚴經 屬菩薩藏, 就所詮義理則為大乘的定學, 尤以一佛乘為立基點 本論文先述及 十定品 的修行位階, 再以十大三昧的內容做釋

2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目次 文字 : 釋見沄插畫 : 許育榮 編輯手札 平常的話, 深深的道理 釋見鐻 通往天空的十道雲梯認識 華嚴十地 007 繁花燦爛的世界 008 一本通往祥和與快樂的地圖書 009 只緣身在此山中 010 紅到單飛的 十地經 012 萬夫莫敵的金剛藏 012 翱翔的痕跡該怎麼說? 014 涵養住持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Microsoft Word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Microsoft Word doc

A A A I have a dream A 故事緣由 100 μm a

4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七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Seventh Ground 43 ( 第七地 ) dì qī dì 是時天眾心歡喜散寶成雲在空住 shì shí tiān zhòng xīn huān xǐ sàn bǎo c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Ledderose,Buddhist Stone Sutras in China, Sichuan 2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異生世主」之生命實踐研究

摘要 : 處於全球氣候變遷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全球各國各地頻繁出現極端氣候似乎已成定局 為此, 如何在五濁惡世的當今, 人門在理所當然享有舒適奢華的物質條件的同時, 對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日益顯著的客觀事實 天災人禍不是大自然對人類不公平的調戲, 而是我們應為自己所作的一切買單和承當 若以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善知識的追尋 目錄 壹 成一切智最初因緣 貳 菩薩有十種善知識 一 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識 二 令出生諸善帳善知識 三 令行諸波羅蜜善知識 四 令解說 切法善知識 五 令成熟諸眾生善知識 六 令得無礙辯才善知識 七 令不著於世間善知識 八 令修行無厭倦善知識 九 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 十 令入佛智所入善知

曲周县 2018 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成绩及拟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考场考号报考科目笔试成绩是否进入面试 第一考场 01 初中语文 67 是 第一考场 02 初中语文 0 第一考场 03 初中语文 63 是 第一考场 04 初中语文 63 是 第一考场 05 初中语文 58 第一考场 06 初中语文

學佛五講

第一章 國際間對終身學習的關切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提要 : 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以下簡稱 華嚴經疏 ) 中說 華嚴經 是法界經, 在 華嚴法界玄鏡 中以人 法, 體相用周遍無邊總解華嚴經義 華嚴經 的境界是一真法界, 法界總相由一心所現, 能顯無邊的相用差別正是如來性德, 如來性德光明遍照, 常以殊勝三業十佛法身, 垂報現相, 護念一切眾生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大方廣佛華嚴經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錄節要 第五單元\( \)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慧行習練刻意成念記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想像力能將世界形成家園, 也可形成一個煉獄或戰場 是那看不見之事, 決定你如何看待這世界, 看它為家園 或煉獄, 還是戰場 沒有人住在 客觀 的世界裡, 只有一個經想像過濾的世界 Czesław Miłosz 1980 a imagination image 2015 /

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普門示現圖 minh Kinh h : ươ C A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簽 呈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Transcription:

華嚴經 的生命境界曹郁所謂生命境界, 應包含了以下要素 : 一 它與生命有關, 或者更確切地說, 它意謂了 生死 二 它與人生的 修為 有關 在世俗來說是道德意志 精神修養, 在佛教來說是對治煩惱 懺除業力的修練功夫 生死 與 修練 既是相反又是相成 若不知淨化身心( 修練 ), 擺脫業力與輪迴的纏縛, 則 生死 永無解脫之日 然而若無 生死 煩惱, 又何須修練? 故知 生死 與 修練 是一體, 不可視為對立 扞格不入 華嚴經 中闡釋的生命境界 生死 與 修練 之關聯, 呈現出無比的生命美學, 其特色有四 : 轉煩惱為菩提的 千錘百鍊 之美 大悲為首的 生命勇健 之美 契入海印三昧的 事事無礙 之美 追尋信 解 行 證的 自我超越 之美 一 轉煩惱為菩提的 千錘百鍊 之美生死輪迴是一切苦難的根源, 而苦又來自於無始無明, 華嚴經 卷十二就以無數個名詞來形容苦 : 愛染處 險害根 積集成 障礙 刀劍本 ; 各個都顯示了苦的逼迫 又說 : 三有為城廓, 憍慢為垣牆, 諸趣為門戶, 愛水為池塹 愚癡闇所覆, 貪恚火熾然, 魔王作君主, 童蒙依止住 貪愛為徽纏, 諂誑為轡勒, 疑惑蔽其眼, 趣入諸邪道 慳嫉憍盈故, 入於三惡處, 或墮諸趣中, 生老病死苦 ( 華嚴經 卷六十二 ) 這裡的三有 憍慢 諸趣 愛水 愚癡闇 貪恚火 都指出了眾生輪迴六道 不得出離之原因 另說 : 美若欲求除滅, 無量諸過惡, 當於佛法中, 勇猛常精進 ( 華嚴經 卷十三 ) 18 雜誌 597 期

意指唯有滅苦 起精進勇猛心, 才能離苦得樂 究竟涅槃 如何勇猛 如何滅苦? 起菩提心 行菩薩道是實踐之路 菩提 梵文為 bodhi, 覺 也, 亦即後來禪宗所說的 悟 佛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即此覺性 悟性從沉睡中醒來 原來的漫漫長夜 無明與煩惱均掃蕩乾淨, 內心呈現的是澄淨 清明 自由自在 華嚴經 闡述菩提心最令人動容者莫過於善財童子的求法熱忱 在他五十三參 ( 另有一說 : 五十五參 ) 的過程中, 他每到一處 ( 即每一 參 ) 即向善知識請益同樣的問題 : 菩薩云何學菩薩行? 云何修菩薩道? 云何流轉於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 為何善財有此一問? 乃因在通向成佛之道 證入法界的過程中, 學菩薩行 修菩薩道為必要條件, 若缺少了, 修行度眾成為空談, 或淪為灰身滅智的二乘人, 實有違大乘的利他精神 故諸菩薩 ( 善知識 ) 分別教他不同法門, 如德雲比丘說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 休捨優婆夷說離憂安隱幢解脫門 彌伽長者說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 觀自在菩薩說菩薩大悲行門等, 每一法門皆指出轉煩惱為菩提之道 煩惱若不能轉為菩提, 永遠是身在長夜生死中的愚癡凡夫, 成佛也就遙遙無期 然而轉煩惱成菩提的過程何其艱辛, 必須如同善財童子一般勇往直前方可 其中的挑戰 艱險何嘗不是一種 千錘百鍊之美? 入法界品 版畫 No.597 Dec. 2015 19

華嚴經 的生命境界 二 大悲為首的 生命勇健 之美 華嚴經 有三大重點: 佛之果德及其剎土 菩薩行 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 其中菩薩行所占篇幅甚為龐大, 並有 菩薩五十二階位 之說, 乃菩薩的修行德目, 是通向佛果的必需歷程 自從 本生經 頌揚了割肉餵鷹 捨身飼虎等故事以來, 菩薩難行能行 難忍能忍的精神形成典範, 乃大乘佛法的核心思想 奘譯 大般若經 中甚至有 常啼菩薩品, 啼者, 悲泣也 因眾生身在長夜輪迴中, 不知以般若波羅蜜多為導, 度脫生死海, 是故菩薩啼泣 菩提心與大悲心幾乎是一體的兩面 : 沒有對眾生起悲憫心, 這樣的覺性是虛假的, 只是自了漢而已 ; 沒有以覺性為指導的發心亦可能產生偏差, 故知兩者缺一不可 華嚴經 數段經文皆如是說 : 是故菩提, 屬於眾生 若無眾生, 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 四十卷本 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 ) 這是說菩提心 大悲心與眾生密不可分, 無眾生可度, 也就無菩薩道可成 就 故知眾生如樹苗, 大悲心如水, 以水灌溉樹苗, 後者才得以生長 茁壯 若 無樹苗, 水哪有灌溉需要? 又說 : 佛子! 菩薩起如是心 : 以大悲為首 智慧增上 善巧方便所攝 最上深心 所持 ( 華嚴經 卷卅四 ) 為了度化眾生, 菩薩必須運用大悲 智慧 方便 深心等, 這些都是行菩薩道的手段與方法 其中 方便 指的是巧妙地接近 施設 安排, 乃一種向上進展的方法, 為的是避免眾生的抗拒或周遭的阻逆, 屬於暫時手段 深心 相對於 淺心, 指的是發自於內心深處 亟欲救拔眾生於苦難的心情 又說 : 20 雜誌 597 期

菩薩爾時復作是念 : 我不成熟眾生, 誰當成熟? 我不調伏眾生, 誰當調 伏? 我不教化眾生, 誰當教化? 我不覺悟眾生, 誰當覺悟? 我不清淨眾 生, 誰當清淨? 此我所宜 我所應作 ( 華嚴經 卷十九 ) 一個 我 字, 一個 誰 字, 連結在一起就是成語 捨我其誰, 恰恰表達了菩薩當仁不讓的勇氣 堅毅 前進之動能 此我所宜 我所應作 更表現了發願者的自我要求與激勵 這樣的生命情懷, 終其一生願意貫徹到底, 誰說菩薩行不是一種 勇健之美? 三 契入海印三昧的 事事無礙 之美 大方廣佛華嚴經 明刻本 自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起, 戒 定 慧三學一直是修學法要, 其中的 定 為各宗派所尊 隨著時代的發展, 已由早期的四禪八定發展出各種不同名目的定境, 大乘佛教多以 三昧 稱之 由梵文原意來看, 三昧 與 定 是同義詞, 即 samādhi, 音譯為 三摩地 入三摩地 即進入禪定狀態, 至中國的天臺宗則特別發展出止觀法門 進入禪定之後, 世俗覺知漸泯, 反是一股靈明之氣生起, 但這只是初期反應, 漸漸地連靈明覺知都銷融, 進入一種絕對的狀態 西方人常會以神祕經驗 虛無主義名之 但具有禪修經驗者或由古德著作中證知, 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形容詞, 因為進入定境中, 根本已無言語 文字可形容, 達到一種絕對的空境, 連喜悅 清淨之感也無 華嚴經 所述的三昧甚多( 尤以 十定品 為最 ), 其中的海印三昧甚受華嚴宗 No.597 Dec. 2015 21

華嚴經 的生命境界 重視, 並將之發揚光大 何謂海印三昧? 如以字義來說是 如海一般的印信 之定境 以下為 華嚴 經 華嚴宗以及 佛說法句經 的描述 : 眾生形相各不同, 行業音聲亦無量, 如是一切皆能現, 海印三昧威神力 ( 華嚴經 卷十四 ) 言海印者, 真如本覺也! 妄盡心澄 萬象齊現, 猶如大海因風起浪 ; 若風止息, 海水澄清 無象不現 起信論云 : 無量功德藏 法性真如海, 所以名為海印三昧也! 經云 : 森羅及萬象, 一法之所印 ; 言一法者, 所謂一心也! 是心即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 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 唯依妄念而有差別 若離妄念 唯一真如, 故言海印三昧也!( 法藏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 云何名為定? 參 ( 森 ) 羅及萬像 ( 象 ), 一法之所印 ( 佛說法句經 ) 由以上三段引文可知, 海印三昧係以波平如鏡的海面為喻, 宇宙之森羅萬象無不映現, 如此一切佛心 眾生心皆在朗朗照耀下顯現其真實不虛的面向, 無所遁形 華嚴宗尤其重視 真如 之意涵, 並與 一心 串聯起來發展出 一真法界 之說, 此法界乃 大方廣佛華嚴經 明初刻本 佛之自覺 真妄交徹 唯一真實而不可思議的境界, 此即名海印三昧 故五祖澄觀云 : 海印炳現 事事無礙 惟其炳現, 佛性與煩惱心俱泯, 佛與眾生之界線消弭, 而大海不變其性 不改其相, 故能事事無礙! 22 雜誌 597 期

海印三昧是否為文學之譬喻與象徵而已? 應說, 大凡佛之境界不得其堂奧者 大都以 文學象徵 視之, 但有實修實證者皆曰不然 因為 境界之美 是屬於 唯有自知 不得為外人道的生命奧祕, 只有親臨其境, 方能徹底知曉 四 追尋信 解 行 證的 自我超越 之美 華嚴經 經唐代華嚴宗的解讀與詮釋而發揚光大, 據該宗的科判, 全經的中心思想不外乎四個字 : 信 解 行 證 先起 信, 信如來之果德廣大無邊, 信眾生有佛道可成 ; 次入 解, 瞭解菩薩的悲智願行, 欲度眾生於苦海 ; 再依普賢之二千行門, 生生世世 行 菩薩道 ; 最後效法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 遍訪善知識, 證 入法界 因此全經共分 九會,( 註 1) 其要義可簡述如下 : ( 一 ) 起 信, 指 虔信佛果, 涵蓋了本經第一會 第二會的內容 ( 二 ) 如實 解, 指 理解菩薩行, 涵蓋了本經第三 四 五 六 七會的內容 ( 三 ) 如實 行, 指 菩薩道之具體可行方法, 涵蓋了本經第八會 二千行門 的內容 ( 四 ) 善財 證 入法界, 即本經第九會 入法界品 的內容 ( 以上參見曹郁 美著, 文津出版社 華嚴經之如來放光 表 1-1, 頁二二 ) 在第一 第二會中, 毘盧遮那佛以萬丈光芒之姿開啟莊嚴盛大的華嚴法會, 十方大眾皆悉來會, 這時如來展現他不可思議的境界, 大眾歎曰 : 如來一一毛孔中, 一念普現無邊行 ; 如是難思佛境界, 不退莊嚴悉明覩 ( 華嚴經 卷三 ) 如何以一毛孔現宇宙萬象? 這就呼應了上一段落所述的海印三昧, 大眾沉浸在三昧的光輝中, 睹見萬法之映現, 就時間而言已無過去 現在 未來 ; 就空間而言則廣博浩瀚 無邊無際 當此之時, 諸菩薩各各歡喜 各各歎未曾有 何謂海印三昧 不可思議的境界? 必須重複 : 它是不落文字 不可言詮的, 因為只要能 說, 必是方便法 假相, 不可說 才是真實義 然而因為眾生的魯鈍, 又不能不說, 於是有了蓮華藏世界瑰麗雄奇的勝景之描述, 這是如來經 No.597 Dec. 2015 23

華嚴經 的生命境界 歷劫修行而成就的剎土 此外, 佛之功德 願力 成就, 在本經中皆有長篇幅的描述 以上所述已超過我們於現實世界所能理解的範圍, 有如一個美麗的 遙不可及的理想世界 這樣的理想世界, 懷疑是不可免, 但又必須先起 信 若不信, 豈不連自己有成佛之可能都可以免了, 則宗教之於眾生又有何益? 故云 : 信為道 元功德母, 增長一切諸善 法 ( 華嚴經 卷六 ) 華嚴經 經卷, 金泥紫紙寫本 (8 世紀, 現藏於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 ) 解 的部分有二特色, 第一, 它的主要內容是 菩薩行 ; 第二, 所占全經的篇幅最長, 敘述了菩薩五十二階位之絕大部分 : 十住 十行 十迴向 十地, 其中 十地品 成為大乘菩薩行之寶典 為何行菩薩道必須先 解? 因為有些人不聞眾生苦, 或是初發心菩薩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度化眾生, 所謂 : 纔發心時, 即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稱歎, 即能說法教化調伏一切世界所有眾生, 即能震動一切世界, 即能光照一切世界, 即能息滅一切世界諸惡道苦, 即能嚴淨一切國土, 即能於一切世界中示現成佛, 即能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 即能入一切法界性, 即能持一切佛種性, 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 ( 華嚴經 卷 十七 ) 上文出現無數個 即能, 意指一個人才發大心 ( 菩提心 ) 就能具備度眾生的 能力, 實不必妄自菲薄 這也正是 解 之重要 : 菩薩道的修行德目 實踐方法 24 雜誌 597 期

甚多, 必須充分理解, 才不至於因為缺乏信心導致不敢舉步或是半途而廢 至於 行, 即是開始行動了, 以第八會的 離世間品 為代表 在本品中普慧菩薩向普賢菩薩問了二百個問題, 普賢針對每一問給予十個回答, 共計二千個回答, 形成二千種行法, 稱為二千行門 行門, 指的是菩薩行之實踐方法 試舉一例, 普慧菩薩問 : 何等為境界無礙用? 普賢便答以十種: 所謂 : 在法界境界而不捨眾生境界無礙用 ; 在佛境界而不捨魔境界無礙用 ; 在涅槃境界而不捨生死境界無礙用 ; 入一切智境界而不斷菩薩種性境界無礙用 ; 住寂靜境界而不捨散亂境界無礙用 ; 住無去 無來 無戲論 無相狀 無體性 無言說 如虛空境界而不捨一切眾生戲論境界無礙用 ; 住諸力解脫境界而不捨一切諸方所境界無礙用 ; 入無眾生際境界而不捨教化一切眾生無礙用 ; 住禪定解脫 神通明智 寂靜境界而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無礙用 ; 住如來一切行莊嚴成正覺境界而現一切聲聞 辟支佛寂靜威 儀無礙用 是為十 ( 華嚴經 卷五十六 ) 以上十個法門 ( 回答 ), 呈現了宇宙之絕對 圓融 不二 無礙的立場, 例如 在法界而不捨眾生, 住禪定解脫 而又能 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 可看出一切對立面 ( 如淨穢 美醜 正反 凡聖 煩惱與菩提 世間與出世間 ) 俱已不存在, 因為一切皆已銷解在華嚴大海中, 成為一體的 超越的 絕對的狀態 最後是 證入法界, 以善財童子的參訪善知識為核心, 五十三參就是五十三個生命歷程的追尋 善財不畏艱險 上山下海又求知若渴 他始於文殊菩薩的指引 起步, 經普賢菩薩的激勵 摩頂, 又在彌勒菩薩的彈指之下上昇樓閣 ( 象徵生命的超脫 ), 最後完成了旅程 信解行證 為華嚴宗對 華嚴經 全面性又總括性的理解, 從經首至經尾就是一趟生命的洗禮, 亦堪稱為一種 自我超越之美! 註釋 1. 指世尊召開九次集會, 說華嚴法門 九會 係指八十卷本而言, 在晉譯的六十卷本中僅有 八會 本文作者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本文轉載自 華嚴經之如來放光, 由文津出版社出版, 並同意授權刊載 No.597 Dec. 201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