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50X_02

Similar document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2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5 No. 235 [Nos. 220(9), 23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Microsoft Word - Diamond Sutra v doc

序 *** 佛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覺悟者, 後世想追求覺悟的修行者若能追隨佛的教導, 最後也終將成佛 佛的教導從口頭傳播, 到用梵文記錄下來, 一直到被翻譯成中國文言文, 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 這些佛經對想學佛的修行人來說, 是佛為眾生留下的珍貴寶藏 在經過中文長時間的演變後, 漢傳佛經已經逐漸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而立, 本非真實, 故應非之 三心代表一切妄心, 故掃之即成了不可得之玄心 四相內攝諸相, 及俱生我法二執, 非之即成不可思議之妙心 所謂破處即是顯處 若不掃此妄心, 何處覓得真心 若不非此四相, 何處尋求實相 思之思之 而一卷般若經之正義得矣! 茲將五重玄義, 述之於下 一釋經題 此經以法喻為名

Maha Mula Acarya Lian Sheng

Microsoft Word - KINH KIM CUONG_CD

其文藏有三譯 元魏留支. 陳天竺真諦二譯 要不如姚秦鳩摩羅什所譯 辭特簡明 義無脫誤 是以震旦誦習 日月爭光 而註釋多門 意見差別 愚自弱冠志學 即知三教會通 丙辰歲 以梁生奇緣 皈依憨山大師 于東遊之日 得受金剛決疑 以為指歸 其大意謂 佛說法三十年 上首弟子猶是懷疑 此經隨空生所疑處 即便逐破

擊搖枝動葉 百千妙香一時流布 百千妙音一時俱發 重巖屈曲處處皆有 僊堂靈室龕窟無數 眾寶所成內外明徹 日月光輝不能復現 皆是古昔諸仙賢聖 思如實法得道之處 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 皆從種種他方佛土俱來集會 是諸菩薩 具足無量自在三昧神通之力奮迅遊化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而授佛位 自

3 習應十八界空習應眼界空 色界空 眼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耳聲識界 鼻香識界 舌味識界 身觸識界 意法識界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4 習應四諦空習應苦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習應集 滅 道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5 習應十二因緣空習應無明空, 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3456 Glenmark Drive Hacienda Heights,

2016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Published by Fo Guang Shan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Center 3456 Glenmark Drive Hacienda Heights,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聲聞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善遠離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緣覺乘人所行之道 如來有光名益一切智智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能問如來最上佛乘大乘之道 如來有光名曰住益佛來去時足下光明 若以此光觸諸眾生 遇斯光者 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如來有光名一切莊嚴 若佛入城放斯光明

言 三乘者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時二菩薩白佛言 諸佛說法皆不等耶 佛言 諸佛說法皆悉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云何平等 佛言一切諸佛皆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 是故平等 時二菩薩白佛言 何故釋迦文佛說三乘法 佛言 娑婆世界眾生 心樂小法不堪大乘 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 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

則名戒 善不善法無二無別是則名戒 為貪欲故觀身不淨是則名戒 為瞋恚故生於慈心是則名戒 以智慧破癡網是則名戒 不得貪恚本是則名戒 於法無觀無想分別是則名戒 無我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無人見無常見無滅見是則名戒 於一切法不作不起是則名戒 心無所畏是則名戒 不依三界是則名戒 信無生法是則名戒 信解無生法忍是則

全彰 念念不忘 文自現 或問酬深妙 而句義玄微 詳究元因 略陳數段 庶一問一答 其文明若日星 重辯重徵 其義曉如白黑 義隨文 而文隨義 左右逢源 珠走盤 而盤走珠 縱橫無礙 信解受持者 洞明真性 見聞隨喜者 咸悟菩提 流通天上人間 普徧微塵剎海 太虗無際 法施何窮 以斯般若功勛總報四恩三有 咦 將此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人與非人諸大眾俱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 爾時世尊 無量百千眷屬圍遶 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於自寺住獨坐思惟 心靜三昧正念觀察 正觀察已起彼三昧 起三昧已復入三昧 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起彼三昧如法思惟 生如是心 佛

P. 2 必是樂見者具足光明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諸天眾住在於空中歡喜而讚歎旋轉在空中必是利世者最勝天中尊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此城眾生悉生於慈心各各意相謂如母子相親必是功德聚功德花莊嚴放右足而下因陀枳羅邊如男子女人持種種妙花滿掬而侍立歡喜相瞻視必是人中龍功德花莊嚴右足下而蹈因陀枳羅邊天花及人花

言 悉由 ( 予 ) 一己之愚見 參悟評定 期歲書成 因發願鏤傳 印送萬部 用廣如來之慈悲 大啟眾生之智慧 今而後得書諸善信 緣經求法 因法悟覺 令真宗了徹 密諦通明 出生死途 登菩提岸 滅無量罪過 獲最勝福田 證果人天 永臻快樂 始信金剛經所說 悉是佛祖最上之密旨 而 ( 予 ) 之所言 真實不虗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修訂日期 : 2009/04/23 發行日期 : 2009/5/9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8, No. 231 原始資料 : 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 / 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校

一切佛經,及闡揚佛法諸書,無不令人趨吉避凶,改過遷善 明三世之因果,識本具之佛性 出生死之苦海,生極樂之蓮邦 讀者必須生感恩心,作難遭想 淨手潔案,主敬存誠 如面佛天,如臨師保 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 若肆無忌憚,任意褻瀆 及固執管見,妄生毀謗,則罪過彌天,苦報無盡 奉勸世人,當遠罪求益,離苦得樂也

費燒柱香, 圖個吉利 目 錄 一 靈感事跡 : ( 一 ) 治病篇 1 讀誦 金剛經, 腫瘤不翼而飛 /57 頁 2 老和尚的告誡 自己造業自己平, 念上千部 金剛經 ---5/57 頁 3 痔瘡自愈, 夢見亡故親人求回向超拔 ---6/57 頁 4 金剛經的不可思議功德 ---6/57

--

Microsoft Word - 060大智度論卷060-MP-02

是追求 身相端嚴, 也不是為了 五欲快樂 等福報, 自自然然的該做就做, 這樣的 布施 就對了 例如很多修行的朋友, 希望下輩子長的莊嚴, 就專門供花 ; 希望求財, 就專門打聽, 那裡在建廟, 可以供龍柱或是佛像等, 如此的情形, 大家看了很多, 這就有所 住 的布施 六祖能大師說真正的菩薩, 布

是經所註故實 悉照鄧葵園太守輯註抄錄 依原本不繫註者姓名 其餘採某氏說者 則繫之 非敢掠美也 是經自來分為三十二分 各有標題 偽托傳為梁昭明太子所定 似屬淺陋 當是後人亦有分作數章者 究亦不見得了當 今只逐段直解說去 讀者自可領悟歸宿也 是經諸本 多有不同處 如何以故及是名云云等 或有或無 皆於文義

说明 本简体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电子书, 是根据 乾隆大藏经 第 16 册, 第 10 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印本校正的 此经被列入大乘般若部 句读仅作参考 特此说明 仁慧草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 - 1 -

切智所行之義 皆得自在 修諸功德 悉已圓滿 其菩提座 具足莊嚴 周遍十方一切世界 佛處其上 轉妙法輪 說諸菩薩所有行願 開示無量諸佛境界 令諸菩薩 皆得悟入 修行種種清淨妙行 復能示導一切眾生 令種善根 生於如來平等地中 住諸菩薩無邊妙行 成就一切功德勝法 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 一切佛剎 一切諸法 一

X0487 金剛新眼疏經偈合釋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尋得旨之匠, 起自支安 支公之論無生, 以七住為道慧陰足, 十住則群方與能 在迹斯異, 語照則一 安公之辯異觀, 三乘者, 始簣之日稱 ; 定慧者, 終成之實錄 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 入解則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 大難既夷, 乃無有三 ; 險路既息, 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無有三 險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則名一為三 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 道品可以泥洹 非羅漢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 非樹王之謂 斬木之喻 木存故尺寸可漸 無生之證 生盡故其照必頓 案三乘名教 皆以生盡照息 去有入空 以此為道 不得取像於形器也 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 若所證實異 豈曰無相 若入照必同 寧曰有漸 非漸

俱舍論頌疏 論本第一~五\

Microsoft Word - chbj1903a.doc

無量繒綵敷覆其上 懸七寶鈴及諸羅網百千幡華 高座四面一切地界變為金剛七寶所成 悅眾人意平坦如掌 掃灑淨潔燒諸雜香 無量天華皆散其上 無量百千蓮華大如車輪從地踊出 皆是金色瑠璃為臺 因陀尼羅珠以為其鬘 香氣馚馥可愛柔軟供養世尊 高座四角不近不遠 有四寶樹自然而出高六十里 四維各十五里 爾時世尊坐師子座

學佛五講

意生身就是要以平等為基本, 自己平等, 眾生平等, 我 他都平等, 這個時間才能夠慢慢修意生身 思念 : 思 : 是善思, 是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念 : 是打破六識 六識不存, 五識不攀緣, 七識平等了, 這個時間才是起意生身的時間 意生身都是在平等性上面起的 意生身雖然是分別通相, 但不是真正的分別

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 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發露之後誓不敢作 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 如彼所懺悔 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 發露之後不敢復作 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 發露之後誓不更作 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 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 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 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

【第35義】中

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 於意云何 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 如是 佛言 於意云何 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 不也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於意云何 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

No. 324-B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集註題辭大雄氏所說阿跋多羅寶經凡經三譯其四卷者宋元嘉中中印度求那跋陀羅也其十卷者後魏延昌中北印度菩提流支也迨至於唐實义難陀來自于闐復以跋陀之譯未弘流支之義多舛與僧復禮重翻為七卷則久視初也於是判教諸師提綱挈領李通玄則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言智覺延壽則以實相佛語心自

才門 皆悉已得 清淨無礙 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以本願力 盡未來際 而無厭倦 汝應請彼 彼當為汝 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爾時會中 諸菩薩眾 聞普賢名 即時獲得不可思議 無量三昧 其心無礙 寂然不動 智慧廣大 難可測量 境界甚深 無能與等 現前悉見無數諸佛 得如來力 同如來性 去來現在 靡不明照 所有福德 不

清淨 善轉法輪降伏魔怨 不為八法之所污染 得無所畏智辯無滯 心無怯弱猶如師子 意行清淨如明淵池 深廣如海能出眾寶 猶如須彌處於大海 如日盛明照於一切 如月盛滿悉令清淨 雨大法雨如彼龍王 處眾高顯如大梵天 無量弟子悉皆調順 無量釋梵四天王等 瞻仰觀佛心無高下 能令大眾溫光如日眾寶莊嚴 爾時世尊身色熙怡

至得坐菩提道場, 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所說一切法行, 攝入祕密盎字義門 爾時釋迦如來, 為調伏一切惡, 說一切法平等最勝般若波羅蜜經 : 貪所戲論應見其貪 ; 癡所戲論應見其癡 ; 一切法戲論應見一切法 般若波羅蜜應如是知 如是所說一切法行, 攝入祕密 [ 牟 * 含 ] 字義門 佛告金剛手



P. 2 於是無增減三界皆悉爾有慈於他人不疑無瞋恨是故願欲問持行譬如地布施與持戒其心甚清淨寧自沒身命終不犯於戒如身口所行意亦復如是是故願欲問過度於世者忍辱調其意堅立而自損是皆智所造悉見勤苦處諸好惡瞋恚一切皆能忍是故願欲問所為皆辦訖精進力甚強超越於諸議為世作勤苦未曾自為身晝夜常仍求如駃流入海是故願欲問

目次 壹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1-62 貳 談入世與佛學 / 參 大乘是佛說論 / 肆 平凡的一生 ( 略 ) II

PowerPoint 簡報

P. 2 皆從釋迦如來諸毛孔入 釋迦如來所教化者 皆從彼佛身諸毛孔入 現如是已 當爾之時 於彼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勝分 從坐而起進止庠序 容貌端嚴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佛世甚希有為眾故顯現此事未曾有覆蔽一切魔迭共相觀面唱言希有事我等何故來出言我破壞我等輩可憐唯首骸骨消我等既羸瘦枯老復失樂無

維歲文化十年癸酉仲冬閏月越州香月院釋深厲誌于京兆高倉學寮校訂例言六則 斯書 余所索得凡六本 其三是南都古本 而興福寺學頭歷傳本 又其最可據者 故今以此為主 以參訂餘本 其涉兩可者 則並存之 又雖可疑 而諸本皆同者 則姑從原文 不敢臆斷 且揭注之上方 更俟善本 本經新翻未容潤飾 故此疏就什譯以解之 蓋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宗鑑錄序 宗鏡錄序 宗鏡錄序 1 標宗章

No. 651 金剛三昧經註卷第一失譯人名附北凉錄明會稽顯聖寺沙門圓澄註金剛義言堅固三昧義翻正見世以不見為昧佛法以無見為正見故亦云正定因二行所發故有二名為止所發則名正定修觀所發則名正見見驅內惑定却外魔二者同得堅固取喻金剛也夫金剛之為義也而有多種姑舉三名一曰能持二曰勇徤三曰威猛是三者合三世間能持者即是

栴檀香清涼身菩薩, 大雲除闇菩薩, 大雲破瞖菩薩 如是等無量大菩薩眾, 各於晡時, 從定而起, 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 右遶三匝, 退坐一面 復有梨車毘童子五億八千, 其名曰 : 師子光童子, 師子慧童子, 法授童子, 因陀羅授童子, 大光童子, 大猛童子, 佛護童子, 法護童子, 僧護童子, 金剛

目次 編輯手札 原典印象 專 輯 04 去來 無住 金剛經 悅讀經典 一 06 你要點哪一個心 十個故事說 金剛經 18 什麼是 金剛經 十個途徑解 金剛經 釋自衍 30 採摭生命的智慧花朵 十個議題談 金剛經 許洋主 34 從這裡開始 十個練習學 金剛經 釋見瓚 春風化雨 46 生命的奧祕 四食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初明真唯識量以辨邪宗 ( 三 ) 初顯真唯識 ( 諸識下九段 ) 次喻破二見 ( 譬如下三段 ) 三揀辨邪宗 ( 破諸外道下三段 ) 次示七種聖義以別邪見 ( 二 ) 初示正義 ( 有七種一段 ) 次明斥非 ( 云何外道二節 ) 三揀邪因以示正因 ( 二 ) 初揀邪因 ( 妄想三有苦下八段 ) 次示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 No. 326-A 觀楞伽記略科題辭 No. 326-B 觀楞伽阿䟦多羅寶經記略科經題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上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下一切佛語心品第二之上一切佛語心品第二之下一切佛語心品第三之上一切佛語心品第三之下一切佛語心品第四之上一切佛語心品第四之下 No. 326-C 觀楞伽寶

《中華佛學研究》版型_中文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SB10 佛藏經描仿.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句解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於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於世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遊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

(Microsoft Word - \244j\304_\277n\270g\265L\266q\271\330\246p\250\323\267|.doc)

故 身心踊悅離苦得猗 具足稱意第一安樂 當於世尊右脇臥時 三千大千世界於中所有須彌山王 鐵圍山大鐵圍山 目真隣陀山 香山雪山及諸黑山大地大海一切皆悉六種震動 所謂動踊起震吼覺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風輪皆不鼓動 一切眾生於剎那頃 捨諸作業得猗而住 離於睡眠心無散亂 欲作皆息默然無聲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龍夜

薩 大雲稱王門菩薩摩訶薩 大雲金山有德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無怖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大身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虛空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修髮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雲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壞雨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俾倪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闇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斷雹王菩薩摩訶薩 大雲迦


薩何所增長 文殊師利言 如虛空增長 菩薩增長亦復如是 而是菩薩無有增長亦無退減 何以故 不增結使不退佛法 須菩提言 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 文殊師利言 大德須菩提 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 所謂金色 如是須菩提 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 是故須菩提 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是故大德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No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0, No. 1161

嚴菩薩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星光菩薩 火光菩薩 電光菩薩 能施念慧菩薩 破魔菩薩 勝魔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不斷大願菩薩 大名稱菩薩 無礙辯才菩薩 無礙轉法輪菩薩 如是無垢菩薩摩訶薩等 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復有億萬六欲天子 其名曰善住天子 威德天子 普光天子 清淨慧天子 吉祥天子 大吉祥天子 自

如天一味雨 遍灑於十方 草木及叢林 根莖隨大小 而於大地中 無不蒙滋益 如來所說法 悉亦復如是 以一微妙音 演說無量義 根器有差殊 聞之各得解 故於一會中 咸皆入佛慧 是佛神通力 名為不思議 我於往昔劫 常隨佛所化 而今此會中 亦預佛座下 如來所說法 我悉能總持 見在及未來 願佛為宣說 爾時佛告師子

探討《楞伽經》中阿羅漢迴心思想與如來藏及唯識等的關係

TUỆ QUANG 慧光 FOUNDATION

(Microsoft Word - \252\367\255\350\270g01-ok.doc)

妙法蓮華經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3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09, No No. 262 [Nos. 263, 264] 御製

投影片 1

惱本 信力堅固無能壞 唯一諦信佛功德 信於相應非相應剎那遠離諸染著 信能超出諸魔境顯示最上解脫道 信為不壞功德種 謂能增長菩提苗 信為出生勝智門 應現十方諸覺者 若常信重於佛寶 非戒非學皆遠離 若能遠離非戒學 是人深讚佛功德 若常信重於法寶 則聞佛法無厭足 若聞佛法無厭足 於法信解不思議 若常信重於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中論 CBETA 電子版版本記錄 : 1.1 完成日期 : 2002/11/04 發行單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0, No No [cf. Nos ]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從 華嚴經 十地品 面向的定義與內容... 2 三 從 十地品 來看善慧地修行的法門... 5 ( 一 ) 地前菩薩九地的修行... 6 ( 二 ) 菩薩如實知眾生種種相... 8 ( 三 ) 菩薩建立九地的境界 四 菩薩修習 四無礙智 的法門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二中沒 是名大地六種震動 五 舌根放大光明 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者 轉無常以為常 轉不凈以為凈 轉苦以為樂 轉無明以為明 爾時 六 佛光所照之處 山林國土 江河大海 鐵圍山川 一切地獄 高下平正 皆悉清凈 無諸穢惡 猶如東方清凈莊嚴滿月世界 爾時 釋迦分身諸佛 七 從空化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養 ( 下奉上曰養 則去聲 生養畜養自養皆上聲 ) 去 ( 來去則去聲除去則上聲 ) 語 ( 上聲 言語也 又以言告人曰語 即去聲 ) No. 652-B 金剛三昧經通宗記序 堪忍學人魏學渠撰 予閱首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言 我昔供養觀音如來 彼佛授我如幻金剛三昧 得 悟耳根圓通 又云 此方真教體 清淨

是時拘尸那竭大城 無量力士 及力士子 已於過去供養諸佛 殖諸善業具大威 德 從拘尸那共相和順 隨路貫次往到佛所 至心恭敬前頂禮足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 縱廣正等 佛神力故 一切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 伽 如是等眾皆來集會間無空缺 爾時世尊見眾已集 復更發大師子之聲 從僧坊出近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 第八地 The Avatamsaka Sutra The Ten Grounds The Eighth Ground 3 大方廣佛華嚴經 Dà Fāng Guǎng Fó Huá Yán Jīng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Shí Dì Pǐn Dì Èr Shí Liù Zh

壹 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 ( 壹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菩薩為何不如以二乘速滅諸苦?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1 序品 ( 大正 26,20b15-c23): 問曰 : 三乘所學皆為無餘涅槃, 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 我等何用於恒河沙等大劫, 往來生死具足十地, 不如以聲聞 辟支佛乘速滅諸苦?

<31372E20AF51AAFEBEAFAABAC17BA7C9C0B3A5CEA4DFB16F2E706466>

云何得離雜染心唯願世尊隨問說爾時佛告月光童子 菩薩摩訶薩若與一法相應 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諸法悉皆剋獲 云何一法 若菩薩摩訶薩於眾生所 起平等心 救護心 無礙心 無毒心 是為一法相應 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能獲如是功德之利 爾時世尊 而說偈言若有受持是一法能順菩薩正修行因此一法功德故速得成

Transcription:

1. 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陶家造作諸器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 漸成非頓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 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 頓現無相無有所有清淨境界 如日月輪頓照顯示一切色像 如來為離自心現習氣過患眾生 亦復如是 頓為顯示不思議智最勝境界 譬如藏識頓分別知自心現及身安立受用境界 彼諸依佛亦復如是 頓熟眾生所處境界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16 p485.3-486.1) 2. 佛告大慧 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 得修行者大方便 云何為四 謂善分別自心現 觀外性非性 離生住滅見 得自覺聖智善樂 是名菩薩摩訶薩 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云何菩薩摩訶薩善分別自心現 謂如是觀三界唯心分齊離我我所 無動搖離去來 無始虛偽習氣所熏 三界種種色行繫縛 身財建立妄想隨入現 是名菩薩摩訶薩善分別自心現 云何菩薩摩訶薩善觀外性非性 謂炎夢等一切性 無始虛偽妄想習因 觀一切性自性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善觀外性非性 是名菩薩摩訶薩善觀外性非性 云何菩薩摩訶薩善離生住滅 謂如幻夢 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 隨入自心分齊 故見外性非性 見識不生 及緣不積聚 見妄想緣生 於三界內外一切法不可得 見離自性生見悉滅 知如幻等諸法自性 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已 離生住滅見 是名菩薩摩訶薩善分別離生住滅見 云何菩薩摩訶薩得自覺聖智善樂 謂得無生法忍 住第八菩薩地 得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 得意生身 世尊 意生身者何因緣 佛告大慧 意生者 譬如意去迅疾無礙 故名意生 譬如意去石壁無礙 於彼異方無量由延 因先所見憶念不忘 自心流注不絕 於身無障礙生 大慧 如是意生身 得一時俱菩薩摩訶薩意生身如幻三昧 1

力自在神通妙相莊嚴聖種類身一時俱生 猶如意生無有障礙 隨所憶念本願境界 為成熟眾生 得自覺聖智善樂 如是 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 住第八菩薩地 轉捨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身 及得意生身 得自覺聖智善樂 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當如是學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16 p489.2-490.1) 3. 於一心有二種門 所謂心真如門 心生滅門 此二種門各攝一切法 以此展轉不相離故 ( 大乘起信論卷上 p.584.3) 4. 爾時覺林菩薩 承佛威力 遍觀十方 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 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 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 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華嚴經 10 p.102.1-2) 5. 如實知一切法唯是一心 而於彼心此心不生貪著 ( 法集 2

經 17 p.619.2) 6. 能知一切唯是一心名為心自在 ( 法集經 17 p.621.3) 7. 心真如者 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 所謂心性不生不滅 一切諸法 唯依妄念而有差別 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 離言說相離名字相 離心緣相畢竟平等 無有變異不可破壞 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 但隨妄念不可得故 言真如者亦無有相 謂言說之極 因言遣言 此真如體無有可遣 以一切法悉皆真故 亦無可立 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當知一切法 不可說不可念故 名為真如 問曰 若如是義者 諸眾生等云何隨順而能得入 答曰若知一切法 雖說無有能說可說 雖念亦無能念可念 是名隨順 ( 釋摩訶衍論卷 32 p.605.2) 8. 菩薩不住五陰有所倚 亦不住六情有所倚 不住於六情有所倚 從三十七品至薩云若皆不住有所倚 從須陀洹至阿羅漢辟支佛上至佛皆不住有所倚 從五陰至薩云若 是為不住亦無所倚 從須陀洹至佛亦不住有所倚 五陰無常不當於中住 五陰有常不當於中住 五陰苦樂不當於中住 淨不淨不當於中住 我非我不當於中住 空不空不當於中住 滅不滅不當於中住 寂不寂不當於中住有所倚 須陀洹不具足故不當於中住 至佛不具足故不當於中住 須陀洹成就德能福一切不當於中住 上至佛成就德能福一切不當於中住 復次拘翼 菩薩初地不當於中住 至第十地不當於中住有所倚也 ( 放光般若經 8 p.39.1) 9. 佛言 菩薩摩訶薩菩提亦如是 非取中行非捨中行 須菩提 於汝意云何 阿羅漢夢中菩提何處行 若取中行若捨中行不 不也世尊 非取中行非捨中行 世尊 阿羅漢畢竟不眠 云何夢中菩提若取中行若捨中行 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如是 非取中行非捨中行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8 p.403.3) 3

10. 若菩薩 眼見色不取相不取好 不分別無分別 不隨順不分別相 知本性空不念不傷 色乃至法應如是知 天子 若六入不著不傷 若不傷不著 彼得言忍 菩薩如是得無生法忍 不分別法 若生不生無漏不漏不分別法 若好若惡有為無為若不分別 如是得言不生法忍 (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12 p.126.2) 11. 天子問文殊師利童子言 文殊師利 地地轉行 地地轉行者 云何菩薩地地轉行 文殊師利問言 天子 若地地轉行彼何人行 天子答言 文殊師利 菩薩不見地地轉行 乃至不見十地轉行 文殊師利言 不爾天子 佛說諸法皆如幻化 汝為信不 天子答言 文殊師利 我信是說 文殊師利問言 天子 何等幻人地地轉行 如是乃至十地轉行 天子答言 文殊師利 化人不有地地轉行 乃至不有十地轉行 文殊師利言 如是天子 若幻化人有轉行者 彼我轉行 何以故如佛所說一切諸法皆如幻故 是故天子 如是我說地轉行者 不轉行說非是轉行 何以故 以一切法不轉行故 非謂法中法法轉行 非色受轉行 非受色轉行 非想行轉行 非行想轉行 非識色轉行 非色識轉行如是乃至一切諸法皆亦如是 皆四種說 非眼耳轉行 非耳眼轉行 非鼻舌轉行 非舌鼻轉行 非身意轉行 非意身轉行 此一切法各各自行自分境界 法鈍無欲無心意行 不思不念乃至無有計校籌量 如草如壁如幻 無記非有記 作一相無相 以是義故 彼非轉行 非來非去 天子當知 若菩薩能如是知 如是菩薩無法轉行 非地分別 非地轉行見 非是地捨非是退轉 菩提轉行 非是失滅 何以故 若人見有陰界入體 非彼轉行 非是失滅 以一切法性本淨故 復次天子 菩薩如是地轉行者 譬如幻師以幻力作十重宮殿 彼自作已 即自坐上 於意云何 如是彼人有坐處不 天子答言 無處坐也 文殊師利言 如是天子 菩薩十地見有轉行亦復如是 (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12.p126.3) 4

12. 爾時聖者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世尊 如修多羅說 如來藏自性清淨 具三十二相 在於一切眾生身中 為貪瞋癡不實垢染陰界入衣之所纏裹 如無價寶垢衣所纏 如來世尊復說常恒清涼不變 世尊 若爾外道亦說我有神我常在不變 如來亦說如來藏常乃至不變 世尊 外道亦說有常作者 不依諸緣自然而有周遍不滅 若如是者 如來外道說無差別 佛告聖者大慧菩薩言 大慧 我說如來藏常 不同外道所有神我 大慧 我說如來藏空實際涅槃不生不滅無相無願等文辭章句 說名如來藏 大慧 如來應正遍知 為諸一切愚癡凡夫 聞說無我生於驚怖 是故我說有如來藏 而如來藏無所分別寂靜無相 說名如來藏 大慧 未來現在諸菩薩等 不應執著有我之相 大慧 譬如陶師依於泥聚微塵輪繩 人功手木方便力故作種種器 大慧 如來世尊亦復如是 彼法無我離諸一切分別之相 智慧巧便說名如來藏 或說無我 或說實際及涅槃等 種種名字章句示現 如彼陶師作種種器 是故大慧 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說有我相 大慧 我說如來藏者 為諸外道執著於我 攝取彼故說如來藏 令彼外道離於神我妄想見心執著之處 入三解脫門 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慧 以是義故 諸佛如來應正遍知說如來藏 是故我說有如來藏 不同外道執著神我 是故大慧 為離一切外道邪見 諸佛如來作如是說 汝當修學如來無我相法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人我及於陰 眾緣與微塵 自性自在作 唯心妄分別 ( 入楞伽經 大正 16. 529b) 13. 當知諸受從心所生 心無轉故即內無受者 法無實故即外無所受 是故阿難 如是了知住平等見 住是見者 即為了達無受法故 此無受法 即是諸佛根本法 為諸佛眼 是諸佛所歸趣處 是時阿難而復讚言 善哉世尊 善說此法 我等聞已信解受持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我今為汝說無我法 汝等諦聽諦受 如善作意記念思惟 阿難 了受無所有 5

即離我見 離我見已住平等見 住是見者於相平等 由平等故即於世間無所生起 了無生已即得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阿難當知 我見不生住平等見 如是即得心善解脫 無知無見及無所得 離諸思惟於得無得 非有得非無得而悉了達 如是了達 即於語言及語言道 非語言及非語言道 所生及所生道 皆悉無知無見 如是了達已即離我見 住平等見如實了知 是即名為達無我法 此是諸佛根本法 為諸佛眼 是諸佛所歸趣處 ( 大生義經 大正 1.854c) 14. 金剛經節要 : a. 菩薩於法, 應無所住, 行於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b. 如來所說身相, 即非身相 c.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則見如來 d. 聞是章句, 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須菩提! 如來悉知悉見, 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e. 無法相, 亦無非法相 ------ 是故不應取法, 不應取非法 ------ 汝等比丘, 知我說法, 如筏喻者, 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 f. 須陀洹名為入流, 而無所入, 不入色 聲 香 味 觸 法, 是名須陀洹 --- 斯陀含名一往來, 而實無往來, 是名斯陀含 --- 阿那含名為不來, 而實無不來, 是故名阿那含 ---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g.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 香 味 觸 法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若心有住, 則為非住 h. 如來所得法, 此法無實無虛 i.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能於此經受持讀誦, 則為如來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 悉見是人, 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6

j. 善男子 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當生如是心 :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 滅度一切眾生已, 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k. 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 l. 如來說 : 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 是故名一切法 m. 爾所國土中, 所有眾生, 若干種心, 如來悉知 何以故? 如來說諸心, 皆為非心, 是名為心 所以者何? 須菩提!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n. 須菩提! 汝勿謂如來作是念 : 我當有所說法 莫作是念, 何以故? 若人言 : 如來有所說法 即為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 說法者,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o.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以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 修一切善法, 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所言善法者, 如來說即非善法, 是名善法 p.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q. 須菩提! 若作是念 :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說諸法斷滅相 莫作是念 何以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於法不說斷滅相 r. 如來者,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故名如來 s. 若世界實有者, 則是一合相 如來說一合相, 則非一合相, 是名一合相 --- 須菩提! 一合相者, 則是不可說, 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t. 須菩提!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於一切法, 應如是知, 如是見,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 須菩提! 所言法相者, 如來說即非法相, 是名法相 u. 云何為人演說? 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 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 幻 泡 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