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361\351???????\320\374\322\366\315\305??? \360\257\354\351\363\327 +?\340\367)

Similar documents
1. 感冒 1.1 概念 : 感冒 时行感冒 虚体感冒的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 与温病早期相鉴别 1.4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以及虚体感冒 (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 等各证型的症状 治法 方药 2. 咳嗽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

中西医结合助理实践技能51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桑杏汤 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 & 三子养亲汤 内伤咳 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 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嗽 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 顺气降火 黛蛤散 & 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3 哮病 冷哮

头痛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Microsoft Word \361\351???????\320\374\322\366\315\305??? \360\257\354\351\363\327 \312\260?)

17 RCT 1 [5] 60% 1.4 缺乏对品种有利的循证医学及药物经济学数 Jadad 据支持, 无力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挑战 RCT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A 益气, 养血, 安神 心悸气血两虚证, 可改善头晕目眩, 心悸, 失眠, 多梦 B 补肾益智

1. 肺虚证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加减 2. 脾虚证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加减 3. 肾虚证 补肾纳气 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 肺炎球菌肺炎 ( 咳嗽 喘证 肺炎喘嗽 ) 1. 邪犯肺卫证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 痰热壅肺证 清热化痰, 宽胸止咳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Microsoft Word \361\351???????\320\374\322\366\315\305??? \360\257\354\351\363\327)

中医内科学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7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四部分 方剂学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19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总 述 Sunshine Sunshine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 }={ - Sunshine } ( {} ) 2.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例会抽查表

【外科学】:女,30岁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7. 感冒的病程是 C A.1~3 天 B.3~5 天 C.3~7 天 D.7~10 天 E. 长短不定 8. 除下列哪项外均为感冒的特征 E A. 恶寒发热 B. 鼻塞声重 C. 头身疼痛 D. 喷嚏流涕 E. 咳喘痰多 9.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此语出于 A A. 素问 B. 诸病源候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 : 逐水

6 号题 6 月 17 日第一站 :1 哮病, 肺脾气虚, 六君子汤 2 痔疮湿热证, 脏连丸 1 哮病缓解期 - 肺脾气虚证主症 : 有哮喘反复发作史 气短声低, 自汗, 怕风, 常易感冒, 倦怠无力, 食少便溏, 或可有喉中时有轻度哮鸣, 痰多质稀色白, 舌质淡, 苔白, 细弱 证机概要 : 哮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请与接触性皮炎鉴别 答案解析中医疾病诊断 : 湿疮 ; 中医证候诊断 : 脾虚湿蕴证 辨病辨证依据 ( 含病因病机分析 ) 饮食失节, 脾胃受损, 失其健运, 湿浊内生, 又兼外受风邪, 内外两邪相搏, 风湿浸淫肌肤所致 中医治法 : 健脾利湿止痒 方剂 : 除湿胃苓汤加减 药物组成及煎煮方法 (

幻灯片 1

【外科学】:女,30岁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1) 小肠实热证的表现可有 :( ) (2) 膀胱实热证的表现可有 :( ) A. 心悸怔忡, 胸闷气短 B. 畏寒肢冷 心痛 面色 白或面唇青紫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3) 心气虚证可见 :( ) (4) 心阳虚证可见 :( ) 4.X 型题 (1) 下列哪些是心阴虚和心血虚的共同见

例会抽查表

Χ¾ø¾�ÆÚ×ÛºÏÕ÷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题号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60 题全 ) 第一站 001 病案分析 : 1. 感冒 - 暑湿感冒 2. 肠痈 - 湿热证解析 :1 暑湿伤表证 主症 : 身热

1. 掌握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第一章 2. 熟悉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了解肺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 1. 肺的生理功能与病变特点的关系 2. 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与常见证候 3. 肺系病证的一般护理 1. 掌握感冒的辨证施护 肺病病证 第一节感冒 2. 熟悉感冒的定义 辨证要点 护治原则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Microsoft Word ZW-新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中医内科学

2 感冒 风寒束表 风热犯表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头痛, 肢节酸疼, 鼻塞声重, 或鼻痒喷嚏, 时流清涕, 咽痒, 咳嗽, 痰吐稀薄色白,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苔薄白而润, 脉浮或浮紧 ( 表湿重 - 羌活胜湿汤 )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辛温解表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

幻灯片 1

【外科学】:女,30岁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107 页 1. 内痔 (2) 湿热下注 [ 方剂应用 ] 脏连丸 ( 茯苓 金银花 牛膝 车前子 此花地丁 ) 加减 1. 内痔 (2)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证机概要 : 脾湿生痰, 上渍于肺, 壅遏肺气 治法 :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代表方 :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肠痈热毒证证候 : 腹痛剧烈, 全腹压痛 反跳痛, 腹皮挛急, 高热不退, 或恶寒发热, 时时汗出, 烦渴, 恶心呕吐, 腹胀, 便秘或似痢不爽 ; 舌红绛而干, 苔黄厚干燥或黄糙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中医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模拟题答案 + 解析 A1 型题 (1~76 题 )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 尿色红赤, 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 尿血多无疼痛之感, 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 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 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 不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痛较剧, 多因油腻饮食诱发或加重, 临床常伴有寒热往来 口苦心烦 胸闷纳呆 目黄肤黄等症 胃脘痛病变在胃, 虽肝气胃痛可病连两胁, 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 腹痛胃脘痛的病位在上腹胃脘近心窝处, 疼痛部位较局限, 病变在胃, 常伴有嗳气 泛酸 纳差 呕吐等症状 腹痛的病位则在胃脘以下 耻骨毛

幻灯片 1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和解少阳要点 : 1.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 : 调和肝脾要点 : 1.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四逆散的组

B1 型题 1~2 题 A. 心火亢盛 B. 脾胃火盛 C. 肝胆火热 D. 肾水将涸 E. 肺热壅盛 1. 舌边生芒刺多为 答案 :1.C 2. 舌中生芒刺多为 答案 :2.B 3~4 题 A. 口气酸臭 B. 口气腥臭 C. 口气腐臭 D. 口气臭秽 E. 口气臊臭 3. 胃肠积滞, 口气多为

3. 具有敛肺止咳作用的药物大多是何种药味 A. 辛 B. 甘 C. 苦 D. 酸 E. 咸 答案 :3.D 4. 治疗筋脉挛急疼痛的药物, 大多是何味药 A. 酸 B. 苦 C. 甘 D. 辛 E. 咸 答案 :4.A 5. 外感风热, 应选择何种性味的药物 A. 辛 温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鱼腥草 败酱草 金荞麦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祛瘀止痛 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 肺痈 肠痈 肺痈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消痈, 利湿肠痈 5.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祛风湿, 通经络 祛风除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34 附子理中汤 Fu Zi Li Zhong Tang Aconite, Ginseng, & Ginger Combination 35 甘草附子汤 Gan Cao Fu Zi Tang Licorice & Aconite Combination 36 甘草泻心汤 Gan Cao Xie Xi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慢性肝炎的辨证论治 和常用的中成药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医诊断学 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 细目一 : 望神要点 :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

沉细 答案 : 咳嗽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乳癖 -- 冲任失调 -- 调摄冲任 -- 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7 号题 1: 韩某, 女,30 岁, 已婚, 职员 2015 年 10 月 9 日初诊 患者自幼有发作性痰鸣气喘病史, 多在秋季发病 今晨突然出现鼻痒, 咽痒, 喷嚏, 鼻塞,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4.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 诊断 6. 西医治疗 7. 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1) “肝火犯肺”是属于

目 次 目次... 2 前言... 3 引言... 4 中医超声雾化疗法临床应用标准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中医超声雾化的原理 影响雾化效能的主要因素 中医超声雾化疗法的用药剂型 中医超声雾

许某, 男,15 岁 2017 年 2 月 18 日就诊 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 幼年时反复出现发作性的喉中痰鸣气喘, 两天前因天气转凉而出现喉中哮鸣, 声如拽锯, 呼吸困难, 喘急胸满, 但坐不得卧, 咳痰黏腻难出, 白色泡沫痰液, 无明显寒热倾向, 自觉鼻 咽 眼 耳发痒, 鼻塞, 流涕, 胸部憋

6. 下列病证, 不宜使用消法治疗的是 A. 宿食燥屎 B. 气滞血瘀 C. 水湿内停 D. 痰饮不化 E. 疮疡痈肿正确 :A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24 桑寄生 500g*2 同心 年健 健兴 康美 岭南 25 五加皮 500g*2 岭南 年健 健兴 / / 26 骨碎补 500g*2 同心 岭南 康美 年健 / 27 白芍 500g*2 年健 同心 健兴 岭南 康美 28 生地黄 500g*2 同心 年健 康美 健兴 岭南 29 羌活 250

8.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9.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清热灵颗粒说明书 通用名称 : 清热灵颗粒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 用于感冒

幻灯片 1

论述题 3 题, 每小题 20 分, 共 60 分 Ⅳ 考查内容一 中医基础理论 ( 一 ) 绪论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 温病学派的

辽宁中医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K w G X B M m m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张仲景 金匮要略 胸痹心 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者 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由瓜蒌实 薤白 半夏 白酒四 味组成 主治胸痹而痰浊壅盛 胸阳闭塞较甚之候 临床上常用于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 的治疗 具有宣痹 通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标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Microsoft Word ZW

2. 分析判断 : 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 解释疾病发生 发展及诊治的机制, 并对不同的药物 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 综合运用 : 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 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 立法 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中医助理医师第二单元模拟题 A1 型题 (1~76 题 ) 1. 血淋与尿血的区别在于 A. 小便的次数 B. 小便的颜色 C. 小便时有无痛感 D. 小便的长短 E. 小便的气

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最常见癌症 年我国新发病例约 % 万 占全球总发病数的 &0 死亡 1 万 占全球总死亡数的 0 中国东部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相比全国其他地区更高 尤其浙江嘉善 嘉兴地区 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得结直肠癌成为浙江省肿瘤防治的重点癌种 高危 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 % 年生存率为 0 &0

12.) 12. 以下哪项不是芦根的功效 ( ) A. 清热泻 B. 生津 止呕 脓 C. 祛痰排 D. 滋阴降 13.) 13. 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 ( ) A. 清热凉 热 B. 清利 C. 滋阴降 痰 D. 润燥化 14.) 14. 可清泄胃热 生津止渴, 尤多用于消渴病的药物是 ( ) A.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7. 白头翁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18. 威灵仙 : 祛风湿, 通经络, 消痰水, 治骨鲠 可用于风寒湿痹, 肢体拘挛, 瘫痪麻木, 痰饮积聚, 诸骨鲠喉 19. 防己 : 祛风湿, 止痛, 利水 可用于风湿痹痛, 尤以热痹为佳, 水肿, 腹水, 脚气浮肿, 小便不利 20. 桑寄生 : 祛

C 柴胡疏肝散 D 痛泻要方 E 五磨饮子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泄泻之肝气乘脾证 证候主症 : 腹痛而泻, 腹中雷鸣, 攻窜作痛, 矢气频作, 每因抑郁恼怒, 或情绪紧张之时而 作, 素有胸胁胀闷, 嗳气食少, 舌淡红, 脉弦 治法 : 抑肝扶脾 代表方 : 痛泻要方加减 4 按痰饮停积的部位分

表 1 用药频次大于 10 次以上的药物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频次 甘草 69 前胡 17 陈皮 27 川芎 12 防风 53 麦门冬 17 紫苏 25 野菊花 12 连翘 52 芦根 16 桂枝 23 川贝母 11 薄荷 49 杏仁 16 黄芪 23 五味子 11 金银

C. 辨病位的纲领 D. 辨病性的纲领 E. 辨标本的纲领 (11) 热证的形成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阳邪致病 B. 阳气偏盛 C. 阳气亏虚 D. 阴液亏虚 E. 寒湿郁久 (12) 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 :( ) A. 经常畏冷 B. 不渴不饮 C. 恶心呕吐 D. 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 7 % ),(,, 1 : " ( 2,2, (, (, 1), ) ) ( ( ) ) ") ( ") ) (" 4, 数据挖掘是现代研究名老中医辨证用药思路的方法之一 名老中医临床著作文献中记载了可信度较高的临床信息数据 其中载录的临证经验

A. 气能摄津 B. 气能生津 C. 血能载气 D. 津血同源 8. 其循行多从肘膝以下分出的经络是 A. 别络 B. 经别 C. 奇经 D. 经筋 9. 具有濡养眼目, 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功能的是 A. 冲脉 B. 督脉 C. 阴 阳跷脉 D. 阴 阳维脉 10. 足阳明经 气不足 病机的表现是

C. 诊人迎 太渊 太溪三部脉 D. 诊人迎 寸口 趺阳三部脉 11. 防己的功效是 A. 祛风散寒, 通络止痛 B. 祛风通络, 定惊止搐 C. 祛风除湿, 强筋健骨 D. 祛风止痛, 利水消肿 12. 既能清热化痰, 又能清心定惊的药物是 A. 瓜萎 B. 礞石 C. 天竺黄 D. 浙贝母 13

VIP 咨询热线 :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一 A 型题 : 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 A B C D E 5 个备选答案, 在答题时请选 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非五行相生次序排列者是 A. 呼 笑 歌 哭 呻 B. 角 徵 商

中医内科学

4. 灵枢 本神 所言 因志而存变 谓之 A. 志 B. 智 C. 虑 D. 意 E. 思 5. 肺为水之上源 是指其能 A. 宣发布散津液 B. 其气肃降, 有利于大肠主津 C. 辅助心脏, 转输气血津液 D. 肃降水液, 通调水道 E. 宣发卫气, 调节汗液排泄 6. 肝的生理特性是 恶抑郁 A

Transcription:

2018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汇总 第一站 : 病 - 证 - 法 - 方 + 组成 53 种病 (57 种病 =53 种 + 从来不考的 4 种骨伤相关病 ) Organized by Luke (http://healerj.tistory.com) 1

目录 中医内科... 5 考点一感冒... 5 考点二咳嗽... 7 考点三哮病... 11 考点四喘证... 14 考点五肺痨... 18 考点六心悸... 21 考点七胸痹... 25 考点八不寐... 28 考点九痫病... 31 考点十胃痛... 34 考点十一呕吐... 37 考点十二腹痛... 41 考点十三泄泻... 44 考点十四痢疾... 47 考点十五便秘... 50 考点十六胁痛... 52 考点十七黄疸... 54 2

考点十八头痛... 59 考点十九眩晕... 63 考点二十中风... 65 考点二十一水肿... 71 考点二十二淋证... 75 考点二十三阳痿... 78 考点二十四郁证... 81 考点二十五血证... 84 考点二十六消渴... 95 考点二十七内伤发热... 98 考点二十八虚劳... 102 考点二十九癌病... 109 考点三十痹证... 118 考点三十一痉证... 121 考点三十二痿证... 124 考点三十三腰痛... 127 中医外科... 129 考点三十四乳癖... 129 考点三十五湿疮... 131 考点三十六痔... 133 3

考点三十七脱疽... 136 考点三十八精癃... 138 考点三十九肠痈... 141 中医妇科... 143 考点四十崩漏... 143 考点四十一闭经... 147 考点四十二痛经... 150 考点四十三绝经前后诸证 ( 肾虚为主 )... 152 考点四十四带下病... 154 考点四十五胎漏 胎动不安 ( 两者互相注意鉴别 )... 158 考点四十六产后发热... 161 考点四十七不孕症... 163 考点四十八癥瘕... 165 中医儿科... 167 考点四十九肺炎喘嗽... 167 考点五十小儿泄泻... 172 考点五十一厌食症 (16 年新增考点 )... 176 考点五十二水痘... 178 考点五十三痄腮... 181 4

中医内科 考点一感冒 恶寒发热, 脉浮 风温 - 病势急, 热势高, 容易传变入里 时行感冒 - 病情较重, 发病急, 全身症状显著, 具有广泛的传染性 流行性 常人感冒 1. 风寒感冒 : 证候 : 恶寒重, 发热轻, 脉浮 证机 : 风寒外束, 卫表不和 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 风热感冒 : 证候 : 身热较著, 微恶风, 脉浮数 证机 : 风热犯表, 卫表失和 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 暑湿感冒 : 证候 : 身热, 肢体酸重, 头昏重, 舌苔薄黄而腻, 脉濡数 证机 : 暑湿遏表, 卫表不和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5

虚体感冒 4. 气虚感冒 : 证候 : 有气虚 ( 体弱, 气短懒言, 反复易感 ), 脉浮而无力 证机 : 气虚肺卫不顾, 外邪入侵 益气解表 参苏饮加减 5. 阴虚感冒 : 证候 : 身热, 微恶风寒, 舌红少苔, 脉细数 证机 : 阴亏津少, 感受外邪, 卫表失和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化裁 常人感冒 1. 风寒感冒 : 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 风热感冒 : 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 暑湿感冒 :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虚体感冒 4. 气虚感冒 : 益气解表 参苏饮加减 5. 阴虚感冒 :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化裁 方证歌诀 : 寒荆热银暑新加, 阴葳气参感冒解 荆防败毒散组成 : 羌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茯苓 荆芥 防风 桔梗 川芎各 4.5 克, 甘草 1.5 克 水煎服 6

银翘散组成 : 连翘 30 克, 银花 30 克, 苦桔梗 18 克, 薄荷 18 克, 竹叶 12 克, 生甘草 15 克, 荆芥穗 12 克, 淡豆豉 15 克, 牛蒡子 18 克 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葱豉桔梗汤组成 : 鲜葱白 3 枚至 5 枚, 苦桔梗 1 钱至 1 钱半, 焦山栀 2 钱至 3 钱, 淡豆豉 3 钱至 5 钱, 苏薄荷 1 钱至 1 钱半, 青连翘 1 钱半至 2 钱, 生甘草 6 分至 8 分, 鲜淡竹叶 30 片 新加香薷饮组成 : 香薷 6 克, 银花 9 克, 鲜扁豆花 9 克, 厚朴 6 克, 连翘 6 克 水煎服 参苏饮组成 : 人参 紫苏叶 葛根 姜半夏 前胡 茯苓各 6 克, 木香 枳壳 桔梗 陈皮 炙甘草各 4 克, 姜 7 片, 枣 1 个 水煎热服 加减葳蕤汤组成 : 生葳蕤 9 克, 生葱白 6 克, 桔梗 4.5 克, 东白薇 3 克, 淡豆豉 1 2 克, 苏薄荷 4.5 克, 炙甘草 1.5 克, 红枣 2 枚 水煎, 分温再服 考点二咳嗽 咳嗽 咳痰为主, 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喘证 - 呼吸困难, 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肺痨 - 感染 痨虫 所致, 有传染性, 兼见潮热 盗汗 咯血 消瘦等症 外感咳嗽 - 有表证 1. 风寒袭肺证 : 证候 : 咳嗽声重, 脉浮或浮紧 证机 : 风寒袭肺, 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7

2. 风热犯肺证 : 证候 : 咳嗽频剧, 脉浮数或脉浮滑 ( 看看是否有热像 ) 证机 : 风热犯肺, 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3. 风燥伤肺证 : 证候 : 干咳, 有表证, 脉浮数或小数 证机 : 风燥伤肺, 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桑杏汤加减 内伤咳嗽 - 无表证 4. 痰湿蕴肺证 : 证候 : 咳嗽, 痰多, 因痰而嗽, 痰出咳平, 舌苔白腻, 脉濡滑 证机 : 痰湿蕴肺, 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 痰热郁肺证 : 证候 : 咳嗽, 痰多质黏厚或稠黄, 苔黄腻, 脉滑数 证机 : 痰热壅肺, 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清热肃肺, 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8

6. 肝火犯肺证 : 证候 : 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脉弦数 证机 : 肝郁化火, 上逆侮肺 清肺泻肝, 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7. 肺阴亏耗证 : 证候 : 干咳, 舌质红少苔, 脉细数 ( 和风燥伤肺区别, 有无表证 ) 证机 : 肺阴亏虚, 虚热内灼, 肺失润降 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证 :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 风热犯肺证 :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3. 风燥伤肺证 :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桑杏汤加减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 : 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 痰热郁肺证 : 清热肃肺, 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6. 肝火犯肺证 : 清肺泻肝, 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7. 肺阴亏耗证 : 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方证歌诀 : 寒三热菊燥桑杏, 湿陈热清肺阴沙, 肝火黛蛤合泻白三拗汤组成 : 麻黄 杏仁 甘草各 30 克 上为粗末, 每取 15 克, 加生姜 5 片, 水煎服, 覆取微汗 9

止嗽散组成 : 炒桔梗 荆芥 紫菀 百部 白前各 1000 克, 炒甘草 375 克, 陈皮 500 克 共为末, 每取 6~9 克, 开水或姜汤调服 ; 亦可作汤剂, 水煎服, 药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桑菊饮组成 : 桑叶 7.5 克, 菊花 3 克, 杏仁 6 克, 连翘 5 克, 薄荷 2.5 克, 桔梗 6 克, 苇根 6 克, 生甘草 2.5 克 水煎温服 桑杏汤组成 : 桑叶 象贝 香豆豉 栀皮 梨皮各 3 克, 杏仁 4.5 克, 沙参 6 克 水煎服 二陈平胃散组成 : 熟半夏 白茯苓 广皮 甘草 熟苍术 厚朴 三子养亲汤组成 : 白芥子 苏子 莱菔子各 9 克 上 3 味药微炒, 捣碎, 用纱布包裹, 煎汤频服 清金化痰汤组成 : 黄芩 1 钱半, 山栀 1 钱半, 桔梗 2 钱, 麦门冬 ( 去心 )1 钱, 桑皮 1 钱, 贝母 1 钱, 知母 1 钱, 瓜蒌仁 ( 炒 )1 钱, 橘红 1 钱, 茯苓 1 钱, 甘草 4 分 黛蛤散组成 : 青黛 10g 蛤壳 10g 黄芩泻白散 ( 泻白散 + 黄芩 ) 组成 : 地骨皮 桑白皮各 30 克, 炙甘草 3 克, 粳米 3 0 克, 黄芩 水煎, 食前服 沙参麦冬汤组成 : 沙参麦冬各 9 克玉竹 6 克冬桑叶天花粉生扁豆各 4.5 克生甘草 3 克, 用水 1 升, 煮取 400 毫升, 日服二次 10

考点三哮病 明显的哮鸣声, 病根是肺里有伏痰, 发 作性 喘证 - 呼吸急促困难, 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哮必兼喘, 但喘未必兼哮 发作期 1. 冷哮证 : 证候 : 喉中哮鸣如水鸡声, 一派寒象, 脉弦紧或浮紧 证机 : 寒痰伏肺, 遇感触发, 痰升气阻宣肺散寒, 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加减 2. 热哮证 : 证候 : 喉中痰鸣如吼, 一排热像,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证机 : 痰热蕴肺, 遇感触发, 痰升气阻 清热宣肺, 化痰定喘 定喘汤加减 3. 寒包热哮证 : 证候 : 哮鸣有声, 有外寒内热夹杂像 证机 : 痰热壅肺, 复感风寒, 客寒包火, 肺失宣降 解表散寒, 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11

4. 风痰哮证 : 证候 : 哮鸣声如拽锯, 或如吹哨笛, 起病多急, 常悠忽来去, 苔厚浊, 脉滑实 证机 : 痰浊伏肺, 风邪引触, 痰升气阻祛风涤痰, 降气平喘 华盖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5. 虚哮证 : 证候 : 喉中哮鸣如鼾, 声低, 气短息促等的虚像, 脉沉细或细数 证机 : 哮病久发, 肺肾两虚, 摄纳失常 补肺纳肾, 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加减 缓解期 6. 肺脾气虚证 : 证候 : 有哮喘反复发作史, 自汗, 怕风, 易感冒, 食少便溏证机 : 哮病日久, 损及肺脾, 肺脾两虚健脾益气, 补土生金 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7. 肺肾两虚证 : 证候 : 有哮喘反复发作史, 有肺气虚症状加腰酸腿软等 证机 : 哮病日久, 肺肾摄纳失常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12

发作期 1. 冷哮证 : 宣肺散寒, 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加减 2. 热哮证 : 清热宣肺, 化痰定喘 定喘汤加减 3. 寒包热哮证 : 解表散寒, 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 风痰哮证 : 祛风涤痰, 降气平喘 华盖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5. 虚哮证 : 补肺纳肾, 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加减缓解期 6. 肺脾气虚证 : 健脾益气, 补土生金 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7. 肺肾两虚证 :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方证歌诀 : 冷哮射干热定喘, 寒包青石风痰亲, 虚哮固本喘脱回, 肺脾六君肾生金射干麻黄汤组成 : 射干 麻黄 半夏各 9 克, 紫菀 款冬花 细辛 生姜各 6 克, 五味子 3 克, 大枣 3 枚 水煎服 定喘汤组成 : 白果 9 克, 麻黄 9 克, 苏子 6 克, 甘草 3 克, 款冬花 9 克, 杏仁 4.5 克, 桑白皮 9 克, 黄芩 6 克, 半夏 9 克 水煎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组成 : 麻黄 3 两, 芍药 3 两, 桂枝 3 两, 细辛 3 两, 甘草 3 两, 干姜 3 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石膏 2 两 厚朴麻黄汤组成 : 厚朴 5 两, 麻黄 4 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 2 两, 细辛 2 两, 小麦 1 升, 五味子半升 华盖散组成 : 麻黄 炙桑白皮 紫苏子 杏仁 赤茯苓 陈皮各 30 克, 炙甘 草 15 克 水煎食后温服 13

三子养亲汤组成 : 白芥子 苏子 莱菔子各 9 克 上 3 味药微炒, 捣碎, 用纱布包裹, 煎汤频服 平喘固本汤组成 : 党参 五味子 冬虫夏草 胡桃肉 沉香 灵磁石 坎脐 苏子 款冬花 法半夏 橘红 玉屏风散组成 : 防风 30 克, 蜜炙黄芪 白术各 60 克 上研末, 每次 6~9 克, 每日 2 次, 枣汤送服 ; 也可作汤剂, 按原方药量酌定 六君子汤组成 : 四君子汤加陈皮 3 克, 半夏 4.5 克 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 生脉地黄汤组成 : 六味地黄汤加生脉饮 六味地黄汤组成 : 熟地黄 24 克, 山茱萸 12 克, 干山药 12 克, 泽泻 9 克, 茯苓 9 克, 丹皮 9 克 上为末, 炼蜜为丸, 每丸约重 15 克, 成年人每服 1 丸, 小儿酌减, 每日 3 次, 空腹开水送服 ; 或作汤剂, 水煎服 生脉饮组成 : 人参 麦门冬各 9 克, 五味子 6 克 水煎服 金水六君煎组成 : 当归 6 克, 熟地 9~15 克, 陈皮 4.5 克, 半夏 6 克, 茯苓 6 克, 炙甘草 3 克, 生姜 5 片 水煎服 考点四喘证 喘促短气, 呼吸困难, 张口抬肩, 鼻翼 扇动, 不能平卧, 口唇发绀 喘 - 肺气上逆, 肺失宣降 哮病 - 见哮病 实喘 14

1. 风寒壅肺证 : 证候 : 喘息咳逆, 风寒表证, 脉浮紧 证机 : 风寒壅肺, 肺气上逆, 肺失宣降 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 表寒肺热证 : 证候 : 咳而不爽, 吐痰黏稠, 伴形寒, 身热, 舌苔罩黄 ( 寒热错杂 ) 证机 : 寒邪束表, 热郁于肺, 肺气上逆 解表清里, 化痰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味 3. 痰热郁肺证 : 证候 : 痰多, 质黏色黄, 苔黄腻, 脉滑数 证机 : 痰热壅滞, 肺失清肃 清热化痰, 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加减 4. 痰浊阻肺证 : 证候 : 苔白腻, 脉滑或濡 证机 : 痰浊壅肺, 肺失肃降 祛痰降逆, 宣肺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 肺气郁痹证 : 证候 : 喘促有情志刺激而诱发, 平素常多忧思抑郁, 脉弦 证机 : 肝郁气逆, 上冲犯肺, 肺气不降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加减 15

虚喘 6. 肺气虚耗证 : 证候 : 喘促短气, 气怯声低,( 可能出现肺阴虚症状 ) 证机 : 肺气亏虚, 肺失所主 ( 肺阴虚的话, 肺阴亏虚, 虚火上炎, 肺失清肃 )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7. 肾虚不纳证 : 证候 : 动则喘甚, 呼多吸少, 舌红少津, 脉细数 证机 : 肺病及肾, 肺肾俱虚, 气失摄纳 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8. 正虚喘脱证 : 证候 : 喘逆剧甚, 张口抬肩, 稍动则咳喘欲绝, 汗出如珠, 脉浮大无根, 或见歇止, 或模糊不清 ( 亡阳证 ) 证机 : 肺气欲绝, 心肾阳衰扶阳固脱, 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配合蛤蚧粉 实喘 1. 风寒壅肺证 : 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 表寒肺热证 : 解表清里, 化痰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味 3. 痰热郁肺证 : 清热化痰, 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加减 4. 痰浊阻肺证 : 祛痰降逆, 宣肺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 肺气郁痹证 :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加减 16

虚喘 6. 肺气虚耗证 :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7. 肾虚不纳证 : 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8. 正虚喘脱证 : 扶阳固脱, 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配合蛤蚧粉 方证歌诀 : 喘寒麻盖表麻石, 热桑浊陈气痹五, 肺气虚耗生脉补, 肾虚不纳肾气蛤, 正虚喘脱参黑蛤麻黄汤组成 : 麻黄 9 克, 桂枝 6 克, 杏仁 6 克, 炙甘草 3 克 水煎温服, 覆取微汗 华盖散组成 : 麻黄 炙桑白皮 紫苏子 杏仁 赤茯苓 陈皮各 30 克, 炙甘草 15 克 水煎食后温服 麻杏石甘汤组成 : 麻黄 9 克, 杏仁 9 克, 炙甘草 6 克, 石膏 18 克 水煎温服 桑白皮汤组成 : 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黄芩黄连各 2.4 克二陈汤组成 : 半夏 橘红 ( 或陈皮 ) 各 15 克, 白茯苓 9 克, 炙甘草 4.5 克, 生姜 3 克, 乌梅 1 个 水煎服 三子养亲汤组成 : 白芥子 苏子 莱菔子各 9 克 上 3 味药微炒, 捣碎, 用纱布包裹, 煎汤频服 五磨饮子组成 : 木香沉香槟榔枳实台乌药各等分生脉散组成 : 人参 麦门冬各 9 克, 五味子 6 克 水煎服 17

补肺汤组成 : 人参 9g, 黄芪 24g, 熟地 24g, 五味子 6g, 紫菀 9g, 桑白皮 9 g 金匮肾气丸组成 : 干地黄 240 克, 山药 山茱萸各 120 克,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 90 克, 桂枝 附子各 30 克 上药为末, 炼蜜为丸, 每丸重 15 克, 早 晚各取 1 丸, 开水送服 参蛤散组成 : 蛤蚧 1 对 人参 9 克 研末, 每服 1~2 克, 每日 2~3 次 参附汤组成 : 人参 12 克, 炮附子 9 克 水煎服 黑锡丹组成 : 黑锡 硫黄 川楝子 胡芦巴 木香 附子 ( 制 ) 肉豆蔻 补骨脂 沉香 小茴香 阳起石 肉桂 考点五肺痨 肺结核, 传染性, 肺痨病人接触史, 咳 嗽 咯血 潮热 盗汗 形体消瘦 虚劳 - 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 五脏并重, 以肾为主, 肺痨的病理主在阴虚, 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肺痿 - 共同点是肺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临床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 1. 肺阴亏损证 : 证候 : 干咳 ( 阴虚的特点 ), 有阴虚的症状, 舌边尖红, 脉细数 证机 : 肺阴亏虚, 肺失滋润, 肺伤络损 滋阴润肺 月华丸加减 18

2. 虚火灼肺证 : 证候 : 呛咳气急, 和肺阴亏损相比, 症状更加重, 证机 : 虚火灼肺, 肺伤络损 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 气阴耗伤证 : 证候 : 咳嗽无力, 气短声低, 午后潮热, 颧红, 苔薄, 脉细弱而数 证机 : 阴伤气耗, 肺脾两虚, 肺气不清, 脾虚不健 益气养阴 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4. 阴阳两虚证 : 证候 : 咳逆喘息, 潮热, 盗汗, 肢冷, 形寒等严重状态 证机 : 阴伤及阳, 精气虚竭, 肺脾肾俱损 滋阴补阳 补天大造丸加减 1. 肺阴亏损证 : 滋阴润肺 月华丸加减 2. 虚火灼肺证 : 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 气阴耗伤证 : 益气养阴 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4. 阴阳两虚证 : 滋阴补阳 补天大造丸加减 方证歌诀 : 肺痨阴月虚火合, 气阴保真阴阳造月华丸组成 : 天冬 ( 去心, 蒸 ) 生地 ( 酒洗 ) 麦冬 ( 去心, 蒸 ) 熟地 ( 九蒸, 晒 ) 山药 ( 乳蒸 ) 百部 ( 蒸 ) 沙参 ( 蒸 ) 川贝母 ( 去心, 蒸 ) 真阿胶各 30 克茯苓 ( 乳蒸 ) 獭肝广三七各 15 克 19

百合固金汤组成 : 百合 12 克, 生地 熟地 当归身 麦冬各 9 克, 白芍 桔梗 川贝母各 6 克, 玄参 ( 即元参 ) 甘草各 3 克 水煎服 秦艽鳖甲散组成 : 地骨皮 柴胡 炙鳖甲各 9 克, 秦艽 知母 当归各 5 克 上为粗末, 每取 15 克, 青蒿 5 叶, 乌梅 1 个, 水煎服 保真汤组成 : 当归 人参 生地黄 熟地黄 白术 黄耆各三钱 9g, 赤茯苓 白茯苓各一钱半 4.5g, 天门冬 麦门冬各二钱 6g, 赤芍药 白芍药 知母 黄柏 五味子 柴胡 地骨皮各二钱 6g, 甘草 陈皮 厚朴各一钱半 4.5 g 参苓白术散组成与用法莲子肉 500 克, 薏苡仁 500 克, 缩砂仁 500 克, 桔梗 5 00 克, 白扁豆 750 克, 白茯苓 1000 克, 人参 1000 克, 炒甘草 1000 克, 白术 10 00 克, 山药 1000 克 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补天大造丸组成 : 紫河车 ( 取男胎首生者佳, 如无, 得壮盛妇人产者亦好 先用米泔水将紫河车浸, 洗净, 不动筋膜, 将竹器全盛, 长流水浸 1 刻, 以瓦盆全盛, 木甑内蒸, 文武火蒸极熟如糊取出 )1 具, 怀生地黄 ( 酒浸 ) 麦门冬( 泡, 去心 ) 天门冬( 泡, 去心 ) 杜仲( 去皮, 酥炙 ) 各 45g, 怀熟地黄 ( 酒蒸 )60g, 牛膝 ( 去芦, 酒洗 ) 当归( 酒洗 ) 小茴香( 酒炒 ) 川黄柏( 去皮, 酒炒 ) 白术( 去芦, 炒 ) 各 30g, 枸杞子 五味子各 21g, 陈皮 ( 去白 )24g, 干姜 ( 炮 )6g, 侧柏叶 ( 采向东嫩枝条, 隔纸焙干 )60g, 上为细末, 用蒸紫河车汁并河车共为末, 为丸如梧桐子大, 忌铁器, 俱用石臼舂杵, 或石磨磨之 20

考点六心悸 心中悸动不安, 心中剧烈跳动, 发自于 心 惊悸 - 多与情绪因素有关, 骤遇惊恐, 忧思恼怒, 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 阵发 性, 实证居多, 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 - 久病体虚, 心脏受损所致, 常持续心悸, 心中惕惕, 不能自控, 多属虚证, 病 情较重 奔豚 - 共同点是心胸躁动不安, 奔豚乃上下冲逆, 发自少腹 1. 心虚胆怯证 : 证候 : 善惊易恐, 不寐多梦而易惊醒, 恶闻声响 证机 : 心虚胆怯, 心神失养 镇惊定志, 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加减 2. 心血不足证 : 证候 : 失眠健忘, 血虚症状, 舌淡红, 苔薄白, 脉细弱 证机 : 心血不足, 心神失养 补血养心, 益气安神 归脾汤加减 3. 心阳不振证 : 证候 : 形寒肢冷 证机 : 心阳不振, 心神失养 温补心阳, 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21

4. 水饮凌心证 : 证候 : 下肢浮肿, 形寒肢冷, 舌淡胖, 苔白滑, 脉弦滑或细而滑 证机 : 脾肾阳虚, 水饮凌心, 扰乱心神 振奋心阳, 化气行水, 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加减 5. 阴虚火旺证 : 证候 : 舌红少津, 苔少或无, 脉细数 证机 : 肝肾阴虚, 阴虚火旺, 扰动心神 滋阴清火, 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6. 瘀阻心脉证 : 证候 :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涩或结或代 证机 : 心脉瘀阻, 心阳被遏, 心失所养 活血化瘀, 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7. 痰火扰心证 : 证候 : 受惊易作, 苔黄腻, 脉弦滑或滑数 证机 : 痰火扰心, 心神不安 清热化痰, 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 1. 心虚胆怯证 : 镇惊定志, 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加减 2. 心血不足证 : 补血养心, 益气安神 归脾汤加减 3. 心阳不振证 : 温补心阳, 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4. 水饮凌心证 : 振奋心阳, 化气行水, 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加减 22

5. 阴虚火旺证 : 滋阴清火, 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6. 瘀阻心脉证 : 活血化瘀, 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7. 痰火扰心证 : 清热化痰, 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 方证歌诀 : 悸怯定志血归脾, 阴天阳桂水凌桂, 瘀桃痰火黄连温安神定志丸组成 : 远志 6 克, 石菖蒲 5 克, 茯神 15, 茯苓 15 克, 朱砂 2 克 ( 冲服 ), 龙齿 25 克 ( 先煎 ), 党参 9 克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组成 : 伤寒论 原文: 火逆下之 因烧针烦燥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一两 (15g)( 去皮 ) 甘草二两 (30g)( 炙 ) 牡蛎二两 30g( 熬 ) 龙骨二两 30 g 上四味, 以水五升 (1000 毫升 ), 煮取二升半 (500 毫升 ), 去滓, 温服八合 (160 毫升左右 ), 日三服 金匮要略 原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 阴头寒, 目眩, 发落, 脉极虚芤迟, 为清谷, 亡血, 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 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参附汤组成 : 人参 12 克, 炮附子 9 克 水煎服 苓桂术甘汤组成 : 茯苓 12 克, 桂枝 9 克, 白术 炙甘草各 6 克 水煎服 23

天王补心丹组成 : 五味子 酸枣仁 柏子仁 当归身 天门冬 麦门冬各 30 克, 人参 丹参 玄参 白茯苓 远志 桔梗各 15 克, 生地黄 120 克 为末, 炼蜜为小丸, 朱砂为衣, 每取 9 克, 温开水送服 ; 亦可按原方药量酌减, 作汤剂, 水煎服 朱砂安神丸组成 : 朱砂 15 克, 黄连 18 克, 炙甘草 16.5 克, 生地黄 4.5 克, 当归 7.5 克 上药研末做丸, 每取 6~9 克, 睡前开水送服 亦可作汤剂, 用量酌情增减, 朱砂研细末水飞, 每次 0.5 克, 以药汤送服 桃仁红花煎组成 : 红花当归桃仁香附延胡索赤芍川芎乳香丹参青皮生地水煎服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组成 : 伤寒论 原文: 火逆下之 因烧针烦燥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一两 (15g)( 去皮 ) 甘草二两 (30g)( 炙 ) 牡蛎二两 30g( 熬 ) 龙骨二两 30 g 上四味, 以水五升 (1000 毫升 ), 煮取二升半 (500 毫升 ), 去滓, 温服八合 (160 毫升左右 ), 日三服 金匮要略 原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 阴头寒, 目眩, 发落, 脉极虚芤迟, 为清谷, 亡血, 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 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黄连温胆汤组成 : 温胆汤加黄连川连 6g, 竹茹 12g, 枳实 6g, 半夏 6g, 橘红 6g, 甘草 3g, 生姜 6g, 茯苓 10g 水煎服 24

考点七胸痹 胸部闷痛, 心绞痛为主症 实证 - 胸阳痹 阻, 心脉不畅 悬饮 - 共同点有胸痛, 胸痹为当胸闷痛, 放射到左肩或左臂内侧, 发作性, 悬饮为胸 胁胀痛, 持续不解, 伴有咳嗽 咳痰等肺系症状 胃脘痛 - 心在脘上, 脘在心下, 胸痹之不典型者, 极易混淆, 但胸痹以闷痛为主, 胃 脘痛与饮食有关, 以胀痛为主, 局部有压痛, 常伴有泛酸 嘈杂 嗳气 呃逆等胃部 症状 真心痛 ( 心肌梗死 )- 胸痹的进一步发展, 心痛剧烈, 甚则持续不解, 伴有汗出 肢 冷 面白 唇紫 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 1. 心血瘀阻证 : 证候 : 心胸疼痛, 如刺如绞, 痛有定处, 入夜为甚, 舌质紫暗, 有瘀斑证机 : 血行瘀滞, 胸阳痹阻, 心脉不畅活血化瘀, 通脉止痛 血府逐瘀汤加减 2. 气滞心胸证 : 证候 : 情志有关, 脉弦 证机 : 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 心脉不和 疏肝理气, 活血通络 柴胡疏肝散加减 25

3. 痰浊闭阻证 : 证候 : 痰多气短, 苔浊腻或白滑, 脉滑 证机 : 痰浊闭阻心脉, 不通则痛 通阳泄浊, 豁痰宣痹 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4. 寒凝心脉证 : 证候 : 跟寒邪有关, 脉沉紧或沉细 证机 : 寒凝心脉, 心阳不振 辛温散寒, 宣通心阳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 气阴两虚证 : 证候 : 心胸隐痛, 气短, 倦怠乏力, 声息低微, 舌淡红, 舌体胖且边有齿痕, 苔薄白, 脉虚细缓或结代 证机 : 心气不足, 阴血亏耗, 血行瘀滞益气养阴, 活血通脉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6. 心肾阴虚证 : 证候 : 心悸 ( 心虚 ), 腰酸膝软 ( 肾虚 ), 舌红少津, 脉细数 证机 : 心肾阴虚, 心失所养, 血脉不畅 滋阴清火, 养心和络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7. 心肾阳虚证 : 证候 : 心悸, 阳虚症, 舌淡胖, 边有齿痕, 苔白或腻, 脉沉细迟, 肾阳虚不突出 证机 : 心肾阳虚, 不能荣养心脉, 不荣则痛温补阳气, 振奋心阳 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26

1. 心血瘀阻证 : 活血化瘀, 通脉止痛 血府逐瘀汤加减 2. 气滞心胸证 : 疏肝理气, 活血通络 柴胡疏肝散加减 3. 痰浊闭阻证 : 通阳泄浊, 豁痰宣痹 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4. 寒凝心脉证 : 辛温散寒, 宣通心阳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 气阴两虚证 : 益气养阴, 活血通脉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6. 心肾阴虚证 : 滋阴清火, 养心和络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7. 心肾阳虚证 : 温补阳气, 振奋心阳 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方证歌诀 : 胸痹瘀府气滞柴, 浊栝寒枳气阴脉, 心肾阴天阳参右 血府逐瘀汤组成 : 桃仁 12 克, 红花 当归 生地 牛膝各 9 克, 赤芍 枳壳各 6 克, 川芎 桔梗各 5 克, 柴胡 甘草各 3 克 水煎服 柴胡疏肝散组成 : 陈皮 柴胡各 6 克,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各 4.5 克, 炙甘草 4.5 克 水煎, 食前服 瓜蒌薤白半夏汤组成 : 瓜蒌实 12 克, 薤白 9 克, 半夏 12 克, 白酒适量 水煎服 涤痰汤组成 : 南星 半夏各 7.5 克, 枳实 茯苓各 6 克, 橘红 4.5 克, 石菖蒲 人参各 3 克, 竹茹 2 克, 甘草 1.5 克, 生姜 3 片, 大枣 2 枚 水煎, 饭后服 枳实薤白桂枝汤组成 : 枳实 厚朴 瓜蒌各 12 克, 薤白 9 克, 桂枝 6 克 水煎服 当归四逆汤组成 : 当归 12 克, 桂枝 9 克, 芍药 9 克, 细辛 3 克, 炙甘草 6 克, 木通 6 克, 大枣 8 枚 水煎服 27

生脉散组成 : 人参 麦门冬各 9 克, 五味子 6 克 水煎服 人参养荣汤组成 : 黄芪 当归 桂心 炙甘草 橘皮 ( 即陈皮 ) 白术 人参各 30 克, 白芍药 90 克, 熟地黄 9 克, 五味子 茯苓各 4 克, 远志 15 克 上药共为末, 每取 12 克, 加生姜 3 片, 大枣 2 枚, 水煎服 天王补心丹组成 : 五味子 酸枣仁 柏子仁 当归身 天门冬 麦门冬各 30 克, 人参 丹参 玄参 白茯苓 远志 桔梗各 15 克, 生地黄 120 克 为末, 炼蜜为小丸, 朱砂为衣, 每取 9 克, 温开水送服 ; 亦可按原方药量酌减, 作汤剂, 水煎服 炙甘草汤组成 : 炙甘草 12 克, 生姜 桂枝各 9 克, 人参 阿胶各 6 克, 生地黄 5 0 克, 麦门冬 麻仁各 10 克, 大枣 10 枚 水煎服, 阿胶烊化, 冲服 参附汤组成 : 人参 12 克, 炮附子 9 克 水煎服 右归饮组成 : 熟地 9~30 克, 炒山药 6 克枸杞子 6 克, 山茱萸 3 克, 炙甘草 3 克, 肉桂 3~6 克, 杜仲 9 克, 制附子 6~9 克 水煎服 考点八不寐 以失眠为主症, 表现为持续的, 严重性 睡眠困难 实证 - 扰乱心神, 虚证 - 心神失养 一时性失眠 生理性少寐 他病痛苦引起的失眠 - 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 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 老年人少寐早醒, 多属生理状态 若因其他疾病 痛苦引起失眠者, 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28

1. 肝火扰心证 : 证候 : 急躁易怒, 脉弦而数 证机 : 肝郁化火, 上扰心神 疏肝泻火, 镇心安神 龙胆泻肝汤加减 2. 痰热扰心证 : 证候 : 苔黄腻, 脉滑数 证机 : 郁痰生热, 扰动心神 清化痰热, 和中安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 3. 心脾两虚证 : 证候 : 心悸健忘 ( 心虚 ), 食少, 腹胀便溏 ( 脾虚 ), 舌淡苔薄, 脉细无力证机 : 心脾两虚, 心神失养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 归脾汤加减 4. 心肾不交证 : 心火亢盛 + 肾阴虚 ( 心肾不交不同于心肾阴虚, 注意写证机概要 ) 证候 : 心烦不寐, 心悸多梦, 腰膝酸软, 男子遗精, 女子月经不调, 舌红少苔, 脉细数证机 : 肾水亏虚, 不能上济于心, 心火炽盛, 不能下交于肾滋阴降火, 交通心肾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29

5. 心胆气虚证 : 证候 : 触事易惊, 终日惕惕, 胆怯心悸, 舌淡, 脉弦细 证机 : 心胆虚怯, 心神失养 益气镇惊, 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1. 肝火扰心证 : 疏肝泻火, 镇心安神 龙胆泻肝汤加减 2. 痰热扰心证 : 清化痰热, 和中安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 3. 心脾两虚证 : 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 归脾汤加减 4. 心肾不交证 : 滋阴降火, 交通心肾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5. 心胆气虚证 : 益气镇惊, 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方证歌诀 : 不寐肝龙痰热温, 心肾不交六交泰, 心胆安枣心脾归龙胆泻肝汤组成 : 龙胆草 6 克, 炒黄芩 9 克, 栀子 9 克, 泽泻 12 克, 木通 6 克, 车前子 9 克, 当归 3 克, 生地黄 9 克, 柴胡 6 克, 生甘草 6 克 水煎服 黄连温胆汤组成 : 温胆汤加黄连川连 6g, 竹茹 12g, 枳实 6g, 半夏 6g, 橘红 6g, 甘草 3g, 生姜 6g, 茯苓 10 g, 水煎服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组成 : 熟地黄 24 克, 山茱萸 12 克, 干山药 12 克, 泽泻 9 克, 茯苓 9 克, 丹皮 9 克 上为末, 炼蜜为丸, 每丸约重 15 克, 成年人每服 1 丸, 小儿酌减, 每日 3 次, 空腹开水送服 ; 或作汤剂, 水煎服 30

交泰丸组成 : 生川连 18 克肉桂心 3 克, 上二味, 研细, 白蜜为丸 每服 1.5~ 2.5 克, 空腹时用淡盐汤下 安神定志丸组成 : 远志 6 克, 石菖蒲 5 克, 茯神 15, 茯苓 15 克, 朱砂 2 克 ( 冲服 ), 龙齿 25 克 ( 先煎 ), 党参 9 克 酸枣仁汤组成 : 炒酸枣仁 15 克, 茯苓 6 克, 知母 6 克, 川芎 6 克, 甘草 3 克 水煎服 考点九痫病 癫痫,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两目上视, 项 背强直, 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 或有异常叫声等症状 中风 - 共同点有突然仆倒, 昏不知人等, 但痫病有反复发作史, 发作时口吐涎沫, 四 肢抽搐, 或作怪叫声, 可自行苏醒, 无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等症, 而中风病则仆地无 声, 昏迷持续时间长, 醒后常有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厥证 - 共同点有突然仆倒, 昏不知人主症外,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而无口吐涎沫 两目上视 四肢抽搐和病作怪叫之兼症 痉证 - 共同点有四肢抽搐, 而痉证多见持续性发作, 伴有角弓反张, 身体强直 1. 风痰闭阻证 : 证候 : 发作形式多种多样, 苔白腻, 脉弦滑有力 证机 : 风痰闭阻, 上干清窍 涤痰熄风, 开窍定痫 定痫丸加减 31

2. 痰火扰神证 : 证候 : 苔黄腻, 脉弦滑而数 证机 : 痰火内盛, 上扰脑神 清热泻火, 化痰开窍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3. 瘀阻脑络证 : 证候 :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 多继发于颅脑外伤 产伤 颅内感染性疾患后, 或先天脑发育不全证机 : 瘀血阻窍, 脑络闭塞活血化瘀, 熄风通络 通窍活血汤加减 4. 心脾两虚证 : 证候 : 心悸, 失眠, 纳呆, 大便溏薄, 舌淡, 苔白腻, 脉沉细而弱证机 : 痫病日久, 心脾两伤, 心神失养补益气血, 健脾宁心 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 六君子汤里有半夏陈皮化痰功效 ) 5. 心肾亏虚证 : 证候 : 心悸, 腰膝酸软, 舌淡红, 脉沉细而数 证机 : 心肾精血亏虚, 脑失所养 补益心肾, 潜阳安神 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1. 风痰闭阻证 : 涤痰熄风, 开窍定痫 定痫丸加减 2. 痰火扰神证 : 清热泻火, 化痰开窍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3. 瘀阻脑络证 : 活血化瘀, 熄风通络 通窍活血汤加减 32

4. 心脾两虚证 : 补益气血, 健脾宁心 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5. 心肾亏虚证 : 补益心肾, 潜阳安神 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方证歌诀 : 痫病风定痰龙涤, 瘀通窍, 心脾六归肾左天 定痫丸组成 : 明天麻 川贝母 姜半夏 茯苓 茯神各 30 克, 九制胆南星 石菖蒲 全蝎 僵蚕 真琥珀 灯心草各 15 克, 陈皮 远志各 21 克, 丹参 麦冬各 60 克, 辰砂 9 克 共为细末, 用甘草 120 克熬膏, 加竹沥 100ml 姜汁 50ml, 和匀调药为小丸, 每取 6 克, 早晚各 1 次, 温开水送服 龙胆泻肝汤组成 : 龙胆草 6 克, 炒黄芩 9 克, 栀子 9 克, 泽泻 12 克, 木通 6 克, 车前子 9 克, 当归 3 克, 生地黄 9 克, 柴胡 6 克, 生甘草 6 克 水煎服 涤痰汤组成 : 南星 半夏各 7.5 克, 枳实 茯苓各 6 克, 橘红 4.5 克, 石菖蒲 人参各 3 克, 竹茹 2 克, 甘草 1.5 克, 生姜 3 片, 大枣 2 枚 水煎, 饭后服 通窍活血汤组成 : 赤芍 3 克, 川芎 3 克, 桃仁 9 克, 红花 9 克, 老葱 6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5 枚, 麝香 ( 绢包 )0.15 克, 黄酒半斤 水煎服 六君子汤组成 : 四君子汤 ( 人参 白术 茯苓各 9 克, 炙甘草 6 克 ) 加陈皮 3 克, 半夏 4.5 克 水煎服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左归丸组成 : 大熟地 240 克, 炒山药 120 克, 枸杞子 120 克, 山茱萸肉 120 克, 川牛膝 9 0 克, 菟丝子 120 克, 鹿角胶 120 克, 龟板胶 120 克 后 7 味药研细末, 与熟地蒸烂杵膏, 炼蜜为丸, 每服 9 克 亦可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天王补心丹组成 : 五味子 酸枣仁 柏子仁 当归身 天门冬 麦门冬各 30 克, 人参 丹参 玄参 白茯苓 远志 桔梗各 15 克, 生地黄 120 克 为末, 炼蜜为小丸, 朱砂为衣, 每取 9 克, 温开水送服 ; 亦可按原方药量酌减, 作汤剂, 水煎服 33

考点十胃痛 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 胀痛, 刺痛, 隐 痛, 反复发作史, 伴有嗳气, 泛酸, 嘈杂等脾胃证候 不通 则痛, 不荣则痛 真心痛 ( 心梗 )- 当胸而痛, 绞痛 闷痛, 动辄加重, 痛引肩背, 常伴心悸气短, 汗 出肢冷, 病情危急 胁痛 - 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 刺痛, 胀痛, 灼痛, 隐痛, 钝痛等 腹痛 - 胃脘部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整个部位疼痛为主症 实证(寒热食气瘀) 1. 寒邪客胃证 : 证候 : 胃痛暴作, 恶寒喜暖, 得温痛减, 遇寒加重, 脉弦紧证机 : 寒邪客胃, 阳气被遏, 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温胃散寒, 行气止痛 良附丸加减 2. 饮食伤胃证 : 证候 : 嗳腐吞酸苔厚腻, 脉滑 证机 : 饮食积滞, 阻塞胃气, 不通则痛 消食导滞, 和胃止痛 保和丸加减 34

3. 肝气犯胃证 : 证候 : 胃脘胀痛, 痛连两胁, 情绪有关, 脉弦 证机 : 肝气犯胃, 胃气阻滞, 不通则痛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 泄肝以安胃 ): 柴胡疏肝散加减 4. 湿热中阻证 : 证候 : 痛势急迫, 脘闷灼热, 苔黄腻, 脉滑数 证机 : 湿热中阻, 不通则痛 清化湿热, 理气和胃 清中汤加减 5. 瘀血停胃证 : 证候 :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涩 证机 : 瘀停胃脘, 脉络壅滞, 不通则痛 化瘀通络, 理气和胃 失笑散 ( 蒲黄, 五灵脂 ) 合丹参饮加减 虚证 6. 胃阴亏耗证 : 证候 : 胃脘隐隐灼痛, 似饥而不欲食, 舌红少津, 脉细数证机 : 胃阴亏耗, 不荣则痛养阴益胃, 和中止痛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7. 脾胃虚寒证 : 证候 : 胃痛隐隐, 绵绵不休, 喜温喜按 ( 虚寒典型症状 ) 证机 : 脾胃虚寒, 失于温养, 不荣则痛 温中健脾, 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加减 ( 建中汤里有饴糖, 缓急止痛 ) 35

实证(寒热食气瘀) 1. 寒邪客胃证 : 温胃散寒, 行气止痛 良附丸加减 2. 饮食伤胃证 : 消食导滞, 和胃止痛 保和丸加减 3. 肝气犯胃证 :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 泄肝以安胃 ): 柴胡疏肝散加减 4. 湿热中阻证 : 清化湿热, 理气和胃 清中汤加减 5. 瘀血停胃证 : 化瘀通络, 理气和胃 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虚证 6. 胃阴亏耗证 : 养阴益胃, 和中止痛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7. 脾胃虚寒证 : 温中健脾, 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加减 方证歌诀 : 食保肝柴寒良附, 湿热清中瘀失笑, 阴亏贯芍虚寒建良附丸组成 : 高良姜 香附子各 9 克 为细末, 作散剂或水丸, 每次 6 克, 每日 1~2 次, 淡盐开水送服, 或米汤加姜汁饮服 保和丸组成 : 山楂 180 克, 神曲 60 克, 半夏 茯苓各 90 克, 陈皮 连翘 萝卜子 ( 即莱菔子 ) 各 60 克 上共为末, 水泛为丸, 每取 9 克, 白开水送服 亦可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柴胡疏肝散组成 : 陈皮 柴胡各 6 克,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各 4.5 克, 炙甘草 4.5 克 水煎, 食前服 清中汤组成 : 香附陈皮各 4.5 克黑山栀金铃子延胡索各 2.4 克甘草 ( 炙 )1.5 克川黄连 ( 姜汁炒 )3 克, 水煎服 36

失笑散组成 : 五灵脂 蒲黄各 6 克 共为细末, 每服 6 克, 用黄酒或醋冲服 或作汤剂, 水煎服 丹参饮组成 : 丹参 30 克, 檀香 砂仁各 4.5 克 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一贯煎组成 : 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各 9 克, 生地 18~30 克, 枸杞子 9~18 克, 川楝子 4.5 克 水煎服 芍药甘草汤组成 : 芍药 12 克甘草 12 克, 上二味, 用水 600 毫升, 煮取 300 毫升, 去滓, 分温再服 黄芪建中汤组成 : 小建中汤 ( 芍药 18 克, 桂枝 9 克, 炙甘草 6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6 枚, 饴糖 30 克 ) 加黄芪 9 克 水煎服 考点十一呕吐 胃气上逆, 初起呕吐量多, 酸腐气味, 久病呕吐, 时作时止, 吐出物不多, 酸臭气味不甚 本病常 有饮食不节, 过食生冷, 恼怒气郁, 久病不愈等病史 反胃 - 两者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 但反胃系脾胃虚寒, 胃中无火, 难以腐熟食入之谷 物, 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 吐出物多为未消化之宿食 噎膈 - 食管癌类 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 或食入即吐, 甚则因噎废食 37

实证 1. 外邪犯胃证 : 证候 : 突然呕吐, 发热恶寒, 头身疼痛等表证, 舌苔白腻, 脉濡缓证机 : 外邪犯胃, 胃气上逆疏邪解表, 化浊和中 藿香正气散加减 2. 食滞内停证 : 证候 : 呕吐酸腐, 嗳气厌食, 舌苔厚腻, 脉滑实 证机 : 食积内停,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 消食化滞, 和胃降逆 保和丸加减 3. 痰饮内阻证 : 证候 : 呕吐清水痰涎, 苔白腻, 脉滑 证机 : 痰饮内停, 中阳不振, 胃气上逆 温中化饮, 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4. 肝气犯胃证 : 证候 : 脉弦 证机 : 肝气犯胃, 胃气上逆 疏肝理气, 和胃降逆 四七汤 ( 类似半夏厚朴汤 ) 加减 38

虚证 5. 脾胃气虚证 : 证候 ( 不典型 ): 不明显气虚的症状, 舌淡胖, 苔薄, 脉细证机 : 脾胃气虚, 纳运无力, 胃气上逆健脾益气, 和胃降逆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6. 脾胃阳虚证 : 证候 : 喜暖恶寒, 四肢不温, 证机 : 脾胃虚寒, 失于温煦, 运化失职, 胃气上逆 温中健脾, 和胃降逆 理中汤加减 7. 胃阴不足证 : 证候 : 似饥而不欲食, 舌红少津, 脉细数 证机 : 胃阴不足,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 滋养胃阴, 降逆止呕 麦门冬汤 ( 麦冬比半夏,7 比 1) 加减 实证 1. 外邪犯胃证 : 疏邪解表, 化浊和中 藿香正气散加减 2. 食滞内停证 : 消食化滞, 和胃降逆 保和丸加减 3. 痰饮内阻证 : 温中化饮, 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4. 肝气犯胃证 : 疏肝理气, 和胃降逆 四七汤加减虚证 5. 脾胃气虚证 : 健脾益气, 和胃降逆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39

6. 脾胃阳虚证 : 温中健脾, 和胃降逆 理中汤加减 7. 胃阴不足证 : 滋养胃阴, 降逆止呕 麦门冬汤加减 方证歌诀 : 呕邪藿香食保和, 痰饮夏苓肝四七, 气香阳理胃阴麦 藿香正气散组成 :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各 30 克, 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苦桔梗各 60 克, 藿香 90 克, 炙甘草 75 克 上为末, 每取 6 克, 姜 3 片, 大枣 1 枚, 水煎服 或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保和丸组成 : 山楂 180 克, 神曲 60 克, 半夏 茯苓各 90 克, 陈皮 连翘 萝卜子 ( 即莱菔子 ) 各 60 克 上共为末, 水泛为丸, 每取 9 克, 白开水送服 亦可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小半夏汤组成 : 半夏 20 克, 生姜 10 克 水煎服 苓桂术甘汤组成 : 茯苓 12 克, 桂枝 9 克, 白术 炙甘草各 6 克 水煎服 四七汤 ( 半夏厚朴汤加大枣 ) 组成 : 半夏 150 克茯苓 120 克紫苏叶 60 克厚朴 90 克, 每服 12 克, 用水 220 毫升, 生姜 7 片, 枣 1 个, 煎至 140 毫升, 去滓热服, 不拘时候 若因思虑过度, 阴阳不分, 清浊相干, 小便白浊, 用此药下青州白丸子, 最为切当 妇人恶阻, 尤宜服之 香砂六君子汤组成 : 人参 3 克, 白术 6 克, 茯苓 6 克, 甘草 2 克, 陈皮 2.5 克, 半夏 3 克, 砂仁 2.5 克, 木香 2 克, 生姜 6 克 水煎服 理中汤组成 : 人参干姜甘草 ( 炙 ) 白术各 9 克, 上药切碎, 用水 1.6 升, 煮取 600 毫升, 去滓, 每次温服 200 毫升, 日三服 服汤后, 如食顷, 饮热粥 20 0 毫升左右, 微自温, 勿揭衣被 麦门冬汤组成 : 麦门冬 42 克, 半夏 6 克, 人参 9 克, 甘草 6 克, 粳米 3 克, 大枣 4 枚 水煎温服 40

考点十二腹痛 胃脘部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整个部位 疼痛为主症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胃痛 - 胃脘部疼痛, 胀痛, 刺痛, 隐痛, 反复发作史, 伴有嗳气, 泛酸, 嘈杂等脾胃 证候 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 - 伴随其他内科症状 外科 妇科腹痛 - 一般不考这个鉴别 实证(寒热食气瘀 ) 1. 寒邪内阻证 : 证候 : 腹痛拘急, 遇寒痛甚, 得温痛减, 苔白腻, 脉沉紧证机 : 寒邪内阻, 不通则痛散寒温里, 理气止痛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2. 湿热壅滞证 : 证候 : 大便秘结, 或溏滞不爽, 苔黄腻, 脉滑数 证机 : 湿热內结, 气机壅滞, 不通则痛 泄热通腑, 行气导滞 大承气汤加减 3. 饮食积滞证 : 证候 : 嗳腐吞酸, 厌食呕恶, 苔厚腻, 脉滑实证机 : 食滞内停, 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消食导滞, 理气止痛 枳实导滞丸加减 ( 不是保和丸 ) 41

4. 肝郁气滞证 : 证候 : 痛引少腹, 或兼痛窜两胁, 遇忧思恼怒则剧, 脉弦 证机 : 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 不通则痛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 5. 瘀血内停证 : 证候 : 痛如针刺, 痛处固定, 舌质紫暗, 脉细涩 证机 : 瘀血内停, 气机阻滞, 脉络不通, 不通则痛 活血化瘀, 和络止痛 少腹逐瘀汤加减 虚症 6. 中虚脏寒证 : 证候 : 喜温喜按, 气短懒言等虚证, 舌淡, 苔薄白, 脉沉细证机 : 中阳不振, 气血不足, 失于温养, 不荣则痛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加减 实证(寒热食气瘀 ) 1. 寒邪内阻证 : 散寒温里, 理气止痛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2. 湿热壅滞证 : 泄热通腑, 行气导滞 大承气汤加减 3. 饮食积滞证 : 消食导滞, 理气止痛 枳实导滞丸加减 4. 肝郁气滞证 :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 5. 瘀血内停证 : 活血化瘀, 和络止痛 少腹逐瘀汤加减 42

虚症 6. 中虚脏寒证 : 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加减 方证歌诀 : 腹痛寒良湿热承, 脏寒小建食导滞, 肝柴瘀血少腹逐良附丸组成 : 高良姜 香附子各 9 克 为细末, 作散剂或水丸, 每次 6 克, 每日 1~2 次, 淡盐开水送服, 或米汤加姜汁饮服 正气天香散组成 : 乌药 60 克香附末 240 克陈皮苏叶干姜各 30 克, 上为细末, 每次 9 克, 水调服 大承气汤组成 : 大黄 12 克, 厚朴 24 克, 枳实 12 克, 芒硝 9 克 水煎, 大黄后下, 芒硝溶服 功效峻下热结 枳实导滞丸组成 : 大黄 30 克, 枳实 炒神曲各 15 克, 茯苓 黄芩 黄连 白术各 9 克, 泽泻 6 克 上药研末, 水泛小丸, 每次 6~9 克, 每日 2 次, 温开水送服 柴胡疏肝散组成 : 柴胡 6 克陈皮 6 克川芎 4.5 克香附 4.5 克枳壳 4.5 克芍药 4. 5 克炙甘草 1.5 克, 水二盅, 煎八分, 食前服 少腹逐瘀汤组成 : 炒小茴香 1.5 克, 炒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川芎 官桂 ( 即肉桂 ) 各 3 克, 赤芍 炒五灵脂各 6 克, 当归 蒲黄各 9 克 水煎服 小建中汤组成 : 芍药 18 克, 桂枝 9 克, 炙甘草 6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6 枚, 饴糖 30 克, 水煎服 43

考点十三泄泻 原因脾虚湿盛, 以大便粪质稀溏为诊 断的主要依据, 或完谷不化, 或粪如水样, 大便次数增多, 常兼有腹胀 腹痛 肠鸣 纳呆等 痢疾 - 共同点是大便粪质稀溏, 大便次数增多, 但痢疾以腹痛 里急后重 便下赤白 脓血为特征 霍乱 - 是一种上吐下泻并作的病证, 传染性, 来势急骤, 变化迅速, 病情凶险 暴泻 1. 寒湿内盛证 : 证候 : 泄泻清稀, 如水样, 兼外感风寒, 苔白腻, 脉濡证机 : 寒湿内盛, 脾失健运, 清浊不分芳香化湿, 解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加减 2. 湿热伤中证 : 证候 : 苔黄腻, 脉滑数 证机 : 湿热伤中, 传化失常 清热利湿 葛根芩连汤加减 3. 食滞肠胃证 : 证候 : 泻下粪便臭如败卵, 嗳腐酸臭, 舌苔垢浊或厚腻, 脉滑实 证机 : 食滞肠胃, 传化失司 消食导滞, 和中止泻 保和丸加减 44

久泻 4. 肝气乘脾证 : 证候 : 情绪有关, 脉弦证机 : 肝气乘脾, 脾失健运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加减 5. 脾胃虚弱证 : 证候 : 大便时溏时泻, 食少, 腹胀, 面试萎黄, 神疲倦怠 证机 : 脾虚失运, 清浊不分 健脾益气, 化湿止泻 参苓白术散加减 6. 肾阳虚衰证 : 证候 : 黎明前脐腹作痛 ( 五更泻 ), 完谷不化, 形寒肢冷, 腰膝酸软 证机 : 命门火衰, 脾失温煦 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 四神丸加减 暴泻 1. 寒湿内盛证 : 芳香化湿, 解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加减 2. 湿热伤中证 : 清热利湿 葛根芩连汤加减 3. 食滞肠胃证 : 消食导滞, 和中止泻 保和丸加减久泻 4. 肝气乘脾证 : 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加减 5. 脾胃虚弱证 : 健脾益气, 化湿止泻 参苓白术散加减 45

6. 肾阳虚衰证 : 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 四神丸加减 方证歌诀 : 寒湿藿香湿热葛, 食保脾胃虚参苓, 肾阳四神肝乘痛藿香正气散组成 :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各 30 克, 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苦桔梗各 60 克, 藿香 90 克, 炙甘草 75 克 上为末, 每取 6 克, 姜 3 片, 大枣 1 枚, 水煎服 或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葛根芩连汤组成 : 葛根 15 克, 炙甘草 6 克, 黄芩 9 克, 黄连 9 克 水煎服 保和丸组成 : 山楂 180 克, 神曲 60 克, 半夏 茯苓各 90 克, 陈皮 连翘 萝卜子 ( 即莱菔子 ) 各 60 克 上共为末, 水泛为丸, 每取 9 克, 白开水送服 亦可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痛泻要方组成 : 炒白术 90 克, 炒白芍药 60 克, 炒陈皮 45 克, 防风 30 克 水煎服 参苓白术散组成 : 莲子肉 500 克, 薏苡仁 500 克, 缩砂仁 500 克, 桔梗 500 克, 白扁豆 750 克, 白茯苓 1000 克, 人参 1000 克, 炒甘草 1000 克, 白术 1000 克, 山药 1000 克 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四神丸组成 : 肉豆蔻 60 克, 补骨脂 120 克, 五味子 60 克, 吴茱萸 30 克 上为末, 加生姜 120 克, 红枣 50 枚, 水煮取枣肉为丸, 每取 6~9 克, 食前空腹服 或以上方剂量比例酌定, 作汤剂, 水煎服 46

考点十四痢疾 腹痛, 里急后重, 泻下赤白脓血便为 主症 需要调气和血, 刘河间说, 调气则后重自除, 和血则 便脓自愈 泄泻 - 以大便粪质稀溏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或完谷不化, 或粪如水样, 大便次数增多, 常兼有腹胀 腹痛 肠鸣 纳呆等 实证 1. 湿热痢 : 证候 : 肛门灼热, 小便短赤, 苔黄腻, 脉滑数证机 : 湿热蕴结, 熏灼肠道, 气血壅滞, 脂络损伤清肠化湿, 调气和血 芍药汤加减 2. 疫毒痢 : 证候 : 起病急骤, 痢下鲜紫脓血, 壮热口渴, 头痛烦躁, 神昏惊厥, 舌红绛, 太黄燥, 脉滑数或微欲绝证机 : 疫邪热毒, 壅盛肠道, 燔灼气血清热解毒, 凉血除积 白头翁汤加减 3. 寒湿痢 : 证候 : 痢下赤白黏冻, 白多赤少, 苔白腻, 脉濡缓 证机 : 寒湿客肠, 气血凝滞, 传导失司 温中燥湿, 调气和血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47

虚证 4. 阴虚痢 : 证候 : 痢下赤白, 日久不愈, 舌红绛, 苔少或花剥, 脉细数证机 : 阴虚湿热, 肠络受损养阴和营, 清肠化湿 驻车丸加减 5. 虚寒痢 : 证候 : 痢下赤白清稀, 食少神疲, 腰膝酸软, 喜温喜按 证机 : 脾肾阳虚, 寒湿内生, 阻滞肠腑 温补脾肾, 收涩固脱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6. 休息痢 : 证候 : 下痢时发时止 证机 : 病久正伤, 邪恋肠腑,( 胃寒肠热 ), 传导不利 温中清肠, 调气化滞 连理汤 ( 理中丸加黄连 ) 加减 实证 1. 湿热痢 : 清肠化湿, 调气和血 芍药汤加减 2. 疫毒痢 : 清热解毒, 凉血除积 白头翁汤加减 3. 寒湿痢 : 温中燥湿, 调气和血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虚证 4. 阴虚痢 : 养阴和营, 清肠化湿 驻车丸加减 5. 虚寒痢 : 温补脾肾, 收涩固脱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48

6. 休息痢 : 温中清肠, 调气化滞 连理汤加减 方证歌诀 : 痢湿芍药疫白翁, 寒湿不正阴驻车, 虚寒桃真休息连芍药汤组成 : 芍药 30 克, 当归 15 克, 黄连 15 克, 槟榔 木香 炒甘草各 6 克, 大黄 9 克, 黄芩 15 克, 官桂 5 克 上为末, 每取 15 克, 水煎, 食后温服 白头翁汤组成 : 白头翁 15 克, 黄柏 12 克, 黄连 6 克, 秦皮 12 克 水煎服 不换金正气散组成 : 厚朴 藿香 甘草 半夏 苍术 陈皮 ( 即橘皮 ) 各等分 共为细末, 每取 9 克, 加生姜 3 片, 大枣 2 枚, 水煎服 驻车丸组成 : 黄连 360g 炮姜 120g 当归 180g 阿胶 180g, 以上四味, 粉碎成细粉, 过筛, 混匀, 用醋 60ml 加适量的水泛丸, 干燥, 即得 口服, 一次 6~ 9g, 一日 3 次 桃花汤组成 : 赤石脂 ( 一半全用, 一半筛末 )30 克, 干姜 3 克, 粳米 30 克 水煎至米熟, 去渣, 调入赤石脂末温服 真人养脏汤组成 : 人参 当归 白术各 18 克, 肉豆蔻 15 克, 炙甘草 24 克, 白芍药 48 克, 罂粟壳 108 克, 诃子 36 克, 木香 42 克, 肉桂 24 克 上为粗末, 每取 6 克, 水煎食前温服 也可作汤剂, 水煎服 连理汤组成 : 理中汤加茯苓 黄连, 上药研末, 每服 6 克, 沸汤点服, 不拘时候 如中暑作渴, 小便赤涩, 每服 1.5 克, 温开水调服 理中汤组成 : 人参干姜甘草 ( 炙 ) 白术各 9 克, 上药切碎, 用水 1.6 升, 煮取 600 毫升, 去滓, 每次温服 200 毫升, 日三服 服汤后, 如食顷, 饮热粥 20 0 毫升左右, 微自温, 勿揭衣被 49

考点十五便秘 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 1 天以上, 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 3 天以上 大便粪质干结, 排出艰难, 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常伴腹胀 腹痛 口臭 纳差 神疲乏力 头痛 心悸等症 肠结 - 肠梗阻, 共同点是大便秘结不通, 但肠结多为急病, 四大特点, 痛 呕 胀 闭, 腹部疼痛拒按, 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 严重者可吐出粪便 便秘多为慢性久病, 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 表现为腹部胀满, 大便干结艰行, 可有矢气和肠鸣音 实秘 1. 热秘 : 证候 : 大便干结, 热像, 舌红, 苔黄燥, 脉滑数证机 : 肠腑燥热, 津伤便结泻热导滞, 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加减 2. 气秘 : 证候 : 腹中胀痛, 胸胁痞满, 脉弦 证机 : 肝脾气滞, 腑气不通 顺气导滞 六磨汤加减 3. 冷秘 : 证候 : 手足不温, 脉弦紧 证机 : 阴寒内盛, 凝滞胃肠 温里散寒, 通便止痛 温脾汤加减 50

虚秘 ( 气 血 阴 阳 ) 技能没有血虚秘 4. 气虚秘 : 证候 : 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便后乏力, 舌淡苔白, 脉弱证机 : 脾肺气虚, 传送无力益气润肠 黄芪汤加减 5. 阴虚秘 : 证候 : 大便干结, 如羊屎状, 舌红少苔, 脉细数 证机 : 阴津不足, 肠失濡润 滋阴通便 增液汤加减 6. 阳虚秘 : 证候 : 小便清长, 四肢不温, 腹中冷痛, 腰膝酸冷, 舌淡苔白, 脉沉迟 ( 沉迟 - 虚寒 ) 证机 : 阳气虚衰, 阴寒凝结温阳通便 济川煎 ( 老年人肾虚便秘 ) 加减 实秘 1. 热秘 : 泻热导滞, 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加减 2. 气秘 : 顺气导滞 六磨汤加减 3. 冷秘 : 温里散寒, 通便止痛 温脾汤加减虚秘 ( 气 血 阴 阳 ) 4. 气虚秘 : 益气润肠 黄芪汤加减 51

5. 阴虚秘 : 滋阴通便 增液汤加减 6. 阳虚秘 : 温阳通便 济川煎加减 方证歌诀 : 热秘麻仁气六磨, 冷秘温脾气虚芪, 阴虚增液阳济川麻子仁丸组成 : 麻子仁 500 克, 芍药 250 克, 炙枳实 250 克, 大黄 500 克, 炙厚朴 250 克, 杏仁 250 克 上为末, 炼蜜为丸, 每次 9 克, 每日 1~2 次, 温开水送服 ; 也可作汤剂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六磨汤组成 : 大槟榔沉香木香乌药大黄枳壳各等分 温脾汤组成 : 大黄 15 克, 当归 干姜各 9 克,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各 6 克 水煎服 黄芪汤组成 : 生黄芪 15 克 鱼腥草 30 克 赤芍 9 克 丹皮 6 克 桔梗 6 克 瓜蒌 9 克 生大黄 ( 后下 )9 克, 水煎服 增液汤组成 : 玄参 30 克, 麦冬 细生地各 24 克 水煎服 济川煎组成 : 当归 9~15 克, 牛膝 6 克, 肉苁蓉 6~9 克, 泽泻 4.5 克, 升麻 1. 5~3 克, 枳壳 3 克 水煎, 饭前服 考点十六胁痛 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 刺痛, 胀 痛, 灼痛, 隐痛, 钝痛等 基本病机 : 肝络失和 胃脘痛 - 胃脘痛病位在胃脘, 兼有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 而胁痛病位在胁 肋部, 伴有目眩 口苦等少阳经的症状, 两者有别 52

胸痛 - 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 伴有口苦 目眩等症 而胸痛是以胸部胀痛为主, 可涉及胁肋部, 伴有胸闷不舒, 心悸少寐 临证应分清主次, 细心鉴别 1. 肝郁气滞证 : 证候 : 胁肋胀痛, 疼痛因情绪变化而增减, 脉弦证机 : 肝失条达, 气机郁滞, 络脉失和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加减 2. 肝胆湿热证 : 证候 : 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 证机 : 湿热蕴结, 肝胆失疏, 络脉失和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加减 3. 瘀血阻络证 : 证候 : 刺痛, 痛有定处, 痛处拒按, 入夜痛甚, 舌质紫暗, 脉沉涩 证机 : 瘀血阻络, 不通则痛 祛瘀通络 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4. 肝络失养证 : 证候 : 隐痛, 舌红少苔, 脉细弦而数 证机 : 肝肾阴亏, 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 一贯煎加减 53

1. 肝郁气滞证 :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加减 2. 肝胆湿热证 :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加减 3. 瘀血阻络证 : 祛瘀通络 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4. 肝络失养证 : 养阴柔肝 一贯煎加减 方证歌诀 : 胁痛郁柴胆湿龙, 瘀阻血府肝络贯 柴胡疏肝散组成 : 陈皮 柴胡各 6 克,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各 4.5 克, 炙甘草 4.5 克 水煎, 食前服 龙胆泻肝汤组成 : 龙胆草 6 克, 炒黄芩 9 克, 栀子 9 克, 泽泻 12 克, 木通 6 克, 车前子 9 克, 当归 3 克, 生地黄 9 克, 柴胡 6 克, 生甘草 6 克 水煎服 血府逐瘀汤组成 : 桃仁 12 克, 红花 当归 生地 牛膝各 9 克, 赤芍 枳壳各 6 克, 川芎 桔梗各 5 克, 柴胡 甘草各 3 克 水煎服 复元活血汤组成 : 柴胡 15 克, 瓜蒌根 ( 即天花粉 ) 当归各 9 克, 红花 甘草 炮山甲各 6 克, 大黄 30 克, 桃仁 15 克 共为粗末, 每服 30 克, 加黄酒 30ml, 水煎服 一贯煎组成 : 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各 9 克, 生地 18~30 克, 枸杞子 9~18 克, 川楝子 4.5 克 水煎服 考点十七黄疸 目黄, 肤黄, 小便黄, 其中目睛黄染 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萎黄 - 黄疸主症为身黄 目黄 小便黄 萎黄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 目睛及小便不 黄, 常伴头昏倦怠, 心悸少寐, 纳少便溏等症状 54

阳黄与阴黄 - 阳黄黄色鲜明, 发病急, 病程短, 常伴身热, 口干苦, 舌苔黄腻, 脉象弦数 阴黄黄色晦暗, 病程长, 病势缓, 常伴纳少 乏力 舌淡 脉沉迟或细缓 阳黄 ( 湿热 ) 1. 热重于湿证 : 证候 : 身目俱黄, 黄色鲜明, 发热口渴, 苔黄腻, 脉弦数证机 : 湿热熏蒸, 困遏脾胃, 壅滞肝胆, 胆汁外溢清热通腑, 利湿退黄 茵陈蒿汤加减 2. 湿重于热证 : 证候 : 头重身困, 胸脘痞满, 苔厚腻微黄, 脉濡数或濡缓 证机 : 湿遏热伏, 困阻中焦, 胆汁外溢 利湿化浊运脾, 佐以清热 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 胆腑郁热证 : 证候 : 西医胆结石, 黄色鲜明, 上腹 右胁胀闷疼痛, 牵引肩背, 舌红苔黄, 脉弦滑数证机 : 湿热砂石郁滞, 脾胃不和, 肝胆失疏疏肝泄热, 利胆退黄 大柴胡汤加减 4. 疫毒炽盛证 ( 急黄 ): 证候 : 发病急骤, 其色如金, 高热口渴, 神昏谵语, 烦躁抽搐 证机 : 湿热疫毒炽盛, 深入营血, 内陷心肝 清热解毒, 凉血开窍 千金犀角散加味 55

阴黄 5. 寒湿阻遏证 : 证候 : 黄色晦暗, 或如烟熏, 舌淡苔腻, 脉濡缓或沉迟证机 : 中阳不振, 寒湿滞留, 胆汁外溢温中化湿, 健脾和胃 茵陈术附汤加减 6. 脾虚湿滞证 : 证候 : 面目及肌肤淡黄, 肢软乏力, 大便溏薄, 舌淡苔薄, 脉濡细 证机 : 黄疸日久, 脾虚血亏, 湿滞残留 健脾养血, 利湿退黄 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疽消退后的调治 7. 湿热留恋证 : 证候 : 脘痞腹胀, 胁肋隐痛, 苔腻, 脉濡数证机 : 湿热留恋, 余邪未清清热利湿 茵陈四苓散加减 8. 肝脾不调证 : 证候 : 胁肋隐痛不适, 大便不调, 舌苔薄白, 脉细弦 证机 : 肝脾不调, 疏运失职 调和肝脾, 理气助运 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56

9. 气滞血瘀证 : 证候 : 胁下结块, 胸胁胀闷, 舌有紫斑或紫点, 脉涩 证机 : 气滞血瘀, 积块留着 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 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加减 阳黄 1. 热重于湿证 : 清热通腑, 利湿退黄 茵陈蒿汤加减 2. 湿重于热证 : 利湿化浊运脾, 佐以清热 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 胆腑郁热证 : 疏肝泄热, 利胆退黄 大柴胡汤加减 4. 疫毒炽盛证 ( 急黄 ): 清热解毒, 凉血开窍 千金犀角散加味阴黄 5. 寒湿阻遏证 : 温中化湿, 健脾和胃 茵陈术附汤加减 6. 脾虚湿滞证 : 健脾养血, 利湿退黄 黄芪建中汤加减黄疽消退后的调治 7. 湿热留恋证 : 清热利湿 茵陈四苓散加减 8. 肝脾不调证 : 调和肝脾, 理气助运 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9. 气滞血瘀证 : 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 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加减 方证歌诀 : 黄疸热茵湿五甘, 胆柴疫毒犀角散, 寒湿术附脾建中, 湿四脾柴瘀逍鳖 茵陈蒿汤组成 : 茵陈 18 克, 栀子 12 克, 大黄 6 克 水煎服 功效 退黄 清热利湿 57

茵陈五苓散组成 : 茵陈末 4 克, 五苓散 2 克 上二药共研细末, 每取 9 克, 水调服 ; 亦可作汤剂, 用量酌定, 水煎服 甘露消毒丹组成 : 飞滑石 450 克, 淡黄芩 300 克, 绵茵陈 330 克, 石菖蒲 180 克, 川贝母 木通各 150 克, 藿香 连翘 白蔻仁 薄荷 射干各 120 克 上药为末, 每取 9 克, 开水调服 ; 亦可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大柴胡汤组成 : 柴胡 15 克, 黄芩 9 克, 芍药 9 克, 半夏 9 克, 炙枳实 9 克, 大黄 6 克, 生姜 15 克, 大枣 5 枚 水煎温服 千金犀角散组成 : 犀角, 黄连, 升麻, 山栀, 茵陈 茵陈术附汤组成 : 茵陈 3 克白术 6 克附子 1.5 克干姜 1.5 克甘草 ( 炙 )3 克肉桂 ( 去皮 )1 克, 水煎服 黄芪建中汤组成 : 小建中汤 ( 芍药 18 克, 桂枝 9 克, 炙甘草 6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6 枚, 饴糖 30 克 ) 加黄芪 9 克 水煎服 茵陈四苓散组成 : 茵陈 泽泻 白术各 4.5 克枳实 猪苓各 3 克山栀仁 1.5 克, 水煎, 空腹时温服 柴胡疏肝散组成 : 陈皮 柴胡各 6 克,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各 4.5 克, 炙甘草 4.5 克 水煎, 食前服 归芍六君子汤组成 : 归身白芍药各 6 克, 人参白术茯苓各 4.5 克陈皮半夏各 3 克炙甘草 1.5 克, 水煎服 逍遥散组成 : 甘草 15 克, 当归 茯苓 芍药 白术 柴胡各 30 克 上为粗末, 每取 6 克, 加煨生姜 薄荷少许, 水煎温服 亦可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58

鳖甲煎丸组成 : 炙鳖甲 90 克, 乌扇 ( 即射干 ) 黄芩 鼠妇 干姜 大黄 ( 即川军 ) 桂枝 石韦 厚朴 瞿麦 紫葳 阿胶各 22.5 克, 柴胡 蜣螂各 45 克, 芍药 牡丹 䗪虫各 37 克, 炙蜂窠 30 克, 赤硝 90 克, 桃仁 15 克, 人参 半夏 葶苈各 7.5 克 为丸, 每次 3 克, 每日 3 次, 白开水送服 考点十八头痛 头痛为主要表现 眩晕 - 头痛以疼痛为主, 外感与内伤两方面, 实证较多 ; 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 虚证较多 外感头痛 1. 风寒头痛证 : 证候 : 头痛, 伴随风寒表证, 脉浮紧证机 : 风寒外袭, 上犯头部, 不通则痛疏风散寒止痛 川芎茶调散加减 2. 风热头痛证 : 证候 : 头痛而胀, 甚则头胀如裂, 脉浮数 证机 : 风热外袭, 上犯头部, 不通则痛 疏风清热和络 芎芷石膏汤加减 3. 风湿头痛证 : 证候 : 头疼如裹, 肢体困重, 苔白腻, 脉濡 证机 : 风湿之邪, 上蒙头窍, 不通则痛 祛风胜湿通窍 羌活胜湿汤加减 59

内伤头痛 4. 肝阳头痛证 : 证候 : 舌红苔黄, 脉弦数证机 : 肝失条达, 气郁化火, 阳亢风动平肝潜阳熄风 天麻钩藤饮加减 5. 血虚头痛证 : 证候 : 头痛隐隐, 心悸失眠, 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证机 : 营血不足, 不能上荣, 不荣则痛 养血滋阴, 和络止痛 加味四物汤加减 6. 痰浊头痛证 : 证候 : 头痛昏蒙, 苔白腻, 脉滑或弦滑 证机 : 痰浊中阻, 上蒙清窍 健脾燥湿, 化痰降逆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7. 肾虚头痛证 : 证候 : 头痛且空, 腰膝酸软 证机 : 肾精亏虚, 髓海不足, 脑窍失养 养阴补肾, 填精生髓 大补元煎加减 60

8. 瘀血头痛证 : 证候 : 头痛痛处固定不移, 痛如针刺, 舌紫暗, 或有瘀斑, 苔薄白, 脉细或细涩证机 : 瘀血阻窍, 络脉滞涩, 不通则痛活血化瘀, 通窍止痛 通窍活血汤加减 9. 气虚头痛证 : 证候 : 头痛隐隐, 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证机 : 中气不足, 清阳不升, 脑失所养 健脾益气升清 益气聪明汤加减 外感头痛 1. 风寒头痛 : 疏风散寒止痛 川芎茶调散加减 2. 风热头痛 : 疏风清热和络 芎芷石膏汤加减 3. 风湿头痛 : 祛风胜湿通窍 羌活胜湿汤加减内伤头痛 4. 肝阳头痛 : 平肝潜阳熄风 天麻钩藤饮加减 5. 血虚头痛 : 养血滋阴, 和络止痛 加味四物汤加减 6. 痰浊头痛 : 健脾燥湿, 化痰降逆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7. 肾虚头痛 : 养阴补肾, 填精生髓 大补元煎加减 8. 瘀血头痛 : 活血化瘀, 通窍止痛 通窍活血汤加减 9. 气虚头痛 : 健脾益气升清 益气聪明汤加减 61

方证歌诀 : 头痛寒川热芎芷, 湿羌肝天血加四, 肾虚补元瘀通窍, 气虚聪明痰半麻川芎茶调散组成 : 川芎 荆芥各 120 克, 白芷 羌活 炙甘草各 60 克, 细辛 3 0 克, 防风 45 克, 薄荷 240 克 上为细末, 每取 6 克, 每日 2 次, 食后用清茶调服 芎芷石膏汤组成 : 川芎 白芷 石膏 藁本 羌活 菊花 化裁 苦痛者, 加细辛 ; 风盛目昏, 加防风 荆并穗 ; 热盛, 加栀子 连翘 黄芩 薄荷 甘草 ; 大便秘, 小便赤, 加消 黄攻之, 自愈也 羌活胜湿汤组成 : 羌活 独活各 6 克, 藁本 防风 炙甘草各 3 克, 川芎 1.5 克, 蔓荆子 2 克, 水煎空腹温服 天麻钩藤饮组成 : 天麻 9 克, 钩藤 ( 后下 )12 克, 石决明 ( 先煎 )18 克, 栀子 黄芩各 9 克, 川牛膝 12 克,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各 9 克 水煎服 加味四物汤组成 : 当归川芎生地黄黄柏 ( 酒炒 ) 知母 ( 酒炒 ) 蔓荆子黄芩 ( 酒炒 ) 黄连 ( 酒炒 ) 栀子 ( 炒 ) 各等分, 水煎服 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 : 半夏 4.5 克, 天麻 茯苓 橘红各 3 克, 白术 9 克, 甘草 1.5 克, 生姜 1 片, 大枣 2 枚 水煎服 大补元煎组成 : 人参少用 10 克山药炒 6 克熟地用 6~9 克杜仲 6 克当归 6~9 克 ( 若泄泻者去之 ) 山茱萸 3 克 ( 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 枸杞 6~9 克炙甘草 3~6 克, 用水 400 毫升, 煎至 280 毫升, 空腹时温服 通窍活血汤组成 : 赤芍 3 克, 川芎 3 克, 桃仁 9 克, 红花 9 克, 老葱 6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5 枚, 麝香 ( 绢包 )0.15 克, 黄酒半斤 水煎服 62

益气聪明汤组成 : 黄芪 15 克人参 15 克葛根 9 克蔓荆子 9 克白芍 6 克黄柏 6 克 ( 如有热烦乱, 春月渐加, 夏倍之 ; 如脾虚去之 ; 热减少用 ) 升麻 4.5 克炙 甘草 3 克, 每四钱 (12 克 ), 临卧服, 五更再服 考点十九眩晕 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中风 - 中风以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 口舌歪斜, 半身不遂, 失语, 或不经昏仆, 仅以 僻不遂为特征 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 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 口舌歪斜诸症 厥证 - 厥证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四肢厥冷为特征, 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 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眩晕仆倒的表现, 但眩晕病人无昏迷 不省人事的表现 1. 肝阳上亢证 : 证候 : 眩晕, 颜面潮红, 急躁易怒, 舌红苔黄, 脉弦或数证机 : 肝阳风火, 上扰清窍平肝潜阳, 清火熄风 天麻钩藤饮加减 2. 气血亏虚证 : 证候 : 神疲乏力, 倦怠懒言, 面色晄白, 唇甲不华,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证机 : 气血亏虚, 脑失所养补益气血, 调养心脾 归脾汤加减 63

3. 肾精不足证 : 证候 : 腰酸膝软, 有肾阴虚, 肾阳虚之别 证机 : 肾精不足, 髓海空虚, 脑失所养 滋养肝肾, 益精填髓 肾阴虚 - 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 - 右归丸加减 4. 痰湿中阻证 : 证候 : 头重昏蒙, 视物旋转, 苔白腻, 脉濡滑 证机 : 痰浊中阻, 上蒙清窍 化痰祛湿, 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 瘀血阻窍证 : 证候 : 眩晕伴头痛如刺, 舌紫暗有瘀斑, 脉涩 证机 : 瘀血阻络, 气血不畅, 脑失所养 祛瘀生新, 活血通窍 通窍活血汤加减 1. 肝阳上亢证 : 平肝潜阳, 清火熄风 天麻钩藤饮加减 2. 气血亏虚证 : 补益气血, 调养心脾 归脾汤加减 3. 肾精不足证 : 滋养肝肾, 益精填髓 左归丸加减 4. 痰湿中阻证 : 化痰祛湿, 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 瘀血阻窍证 : 祛瘀生新, 活血通窍 通窍活血汤加减 方证歌诀 : 亢天气归肾虚左, 痰湿半麻瘀通窍 64

天麻钩藤饮组成 : 天麻 9 克, 钩藤 ( 后下 )12 克, 石决明 ( 先煎 )18 克, 栀子 黄芩各 9 克, 川牛膝 12 克,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各 9 克 水煎服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左归丸组成 : 大熟地 240 克, 炒山药 120 克, 枸杞子 120 克, 山茱萸肉 120 克, 川牛膝 90 克, 菟丝子 120 克, 鹿角胶 120 克, 龟板胶 120 克 后 7 味药研细末, 与熟地蒸烂杵膏, 炼蜜为丸, 每服 9 克 亦可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 : 半夏 4.5 克, 天麻 茯苓 橘红各 3 克, 白术 9 克, 甘草 1.5 克, 生姜 1 片, 大枣 2 枚 水煎服 通窍活血汤组成 : 赤芍 3 克, 川芎 3 克, 桃仁 9 克, 红花 9 克, 老葱 6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5 枚, 麝香 ( 绢包 )0.15 克, 黄酒半斤 水煎服 考点二十中风 以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 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舌歪斜, 失语, 或不经昏仆, 仅以僻不遂为特 征 口僻 - 口僻俗称吊线风, 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 但常伴耳后疼痛, 口角流涎, 言语不 清, 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 多因正气不足, 风邪入脉络, 气血痹阻所致, 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厥证 -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之表现, 一般而言, 厥证神昏时间短暂, 发作时 常伴有四肢逆冷, 移时多可自行苏醒, 醒后无半身不遂 口眼斜 言语不利等表现 65

痉证 - 痉证以四肢抽搐 项背强直, 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 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 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 但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 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 而后可以出现抽搐 痉证抽搐时间长, 中风抽搐时间短 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 口眼斜等症状 痿证 -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 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之表现 ; 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 亦可见肌肉瘦削, 筋脉弛缓, 两者应予以区别 但痿证一般起病缓慢, 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 或肌肉萎缩, 筋惕肉为多见 ; 而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骤, 且以偏瘫不遂为主 痿证起病时无神昏, 中风则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 痫证 - 痫证发作时起病急骤, 突然昏仆倒地, 与中风相似 但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猝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 如猪羊啼叫, 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 ; 中风则仆地无声, 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 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 移时可自行苏醒, 醒后一如常人, 但可再发 ; 中风患者昏仆倒地, 其神昏症状严重, 持续时间长, 难以自行苏醒, 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 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 口眼斜等症, 亦与痫证不同 中经络 ( 突然发生, 半身不遂 ) 1. 风痰入络证 : 证候 : 肌肤不仁, 手足麻木 ( 痰 ), 脉浮数 ( 风 ) 证机 : 脉络空虚, 风痰乘虚入中, 气血闭阻祛风化痰通络 真方白丸子加减 2. 风阳上扰证 : 证候 : 平时头晕头痛, 舌红苔黄, 脉弦 证机 : 阳亢化风, 横窜脉络 平肝潜阳, 活血通络 天麻钩藤饮加减 66

3. 阴虚风动证 : 证候 : 腰酸, 舌红苔腻, 脉弦细数 证机 : 肝肾阴虚, 风阳内动 滋阴潜阳, 熄风通络 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腑脏 ( 伴有神志异常 ) 4. 闭证 : 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 大小便闭, 肢体强痉 1) 痰热腑实证 : 证候 : 神志欠清或昏糊, 伴腹胀便秘, 苔黄腻, 脉弦滑或弦涩证机 : 痰热阻滞, 风痰上扰, 腑气不通通腑泄热, 熄风化痰 桃仁承气汤加减 2) 痰火瘀闭证 : 证候 : 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牙关紧闭, 苔黄腻, 脉弦滑而数 证机 : 痰火壅盛, 气血上逆, 神窍闭阻 熄风清火, 豁痰开窍 羚角钩藤汤加减 3) 痰浊瘀闭证 : 证候 : 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牙关紧闭, 苔白腻, 脉沉滑缓 证机 : 痰浊上壅清窍, 内蒙心神 化痰熄风, 宣郁开窍 涤痰汤加减 67

5. 脱证 : 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目合口张, 鼻鼾息微, 手撒肢冷, 汗多, 大小便自遗, 肢体软瘫, 舌痿, 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1) 阴竭阳亡证 : 证候 : 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目合口张, 手撒肢冷, 脉细弱或微欲绝证机 : 元气衰微, 阴阳欲绝回阳救阴, 益气固脱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恢复期 ( 无突然发生, 半身不遂 ) 6. 风痰瘀阻证 : 证候 : 舌强语謇或失语, 苔滑腻, 舌暗紫, 脉弦滑证机 : 风痰阻络, 气血运行不利搜风化痰, 行瘀通络 解语丹加减 7. 气虚络瘀证 : 证候 : 肢体偏枯不用, 舌淡紫或有瘀斑 证机 : 气虚血瘀, 脉络阻痹 益气养血, 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加减 8. 肝肾亏虚证 : 证候 : 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脉沉细 证机 : 肝肾亏虚, 阴血不足, 筋脉失养 滋养肝肾 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68

中经络 1. 风痰入络证 : 祛风化痰通络 真方白丸子加减 2. 风阳上扰证 : 平肝潜阳, 活血通络 天麻钩藤饮加减 3. 阴虚风动证 : 滋阴潜阳, 熄风通络 镇肝熄风汤加减中腑脏 4. 闭证 : 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 大小便闭, 肢体强痉 1) 痰热腑实证 : 通腑泄热, 熄风化痰 桃仁承气汤加减 2) 痰火瘀闭证 : 熄风清火, 豁痰开窍 羚角钩藤汤加减 3) 痰浊瘀闭证 : 化痰熄风, 宣郁开窍 涤痰汤加减 5. 脱证 : 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 目合口张, 鼻鼾息微, 手撒肢冷, 汗多, 大小便自遗, 肢体软瘫, 舌痿, 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1) 阴竭阳亡证 : 回阳救阴, 益气固脱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恢复期 6. 风痰瘀阻证 : 搜风化痰, 行瘀通络 解语丹加减 7. 气虚络瘀证 : 益气养血, 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加减 8. 肝肾亏虚证 : 滋养肝肾 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方证歌诀 : 中风入络白丸子, 风阳天麻阴虚镇, 痰热桃承痰火羚, 痰浊涤痰脱参脉, 风痰解语气虚补, 肝肾亏虚左地黄 69

真方白丸子组成 : 白附子 ( 洗净, 略泡 )1 两, 天南星 ( 洗净, 略泡 )1 两, 天麻 1 两, 川乌头 ( 去皮尖, 略泡 )1 两, 全蝎 ( 去毒, 炒 )1 两, 木香 1 两, 枳壳 ( 去瓤, 麸炒 )1 两 每服 20 丸, 食后 临卧茶清热水送下, 日 3 次 ; 瘫痪, 温酒送下 ; 小儿惊风, 每服 2 丸, 薄荷汤送下 天麻钩藤饮组成 : 天麻 9 克, 钩藤 ( 后下 )12 克, 石决明 ( 先煎 )18 克, 栀子 黄芩各 9 克, 川牛膝 12 克,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各 9 克 水煎服 镇肝熄风汤组成 : 怀牛膝 生代赭石各 30 克, 生龙骨 生牡蛎 生龟板 生杭芍药 玄参 ( 即元参 ) 天冬各 15 克, 川楝子 生麦芽 茵陈各 6 克, 甘草 4.5 克 水煎服 桃仁承气汤组成 : 大黄 12 克芒消 6 克桃仁 18 粒当归 6 克芍药 6 克丹皮 6 克, 水煎服 羚角钩藤汤组成 : 羚角片 ( 先煎 )4.5 克, 双钩藤 ( 后下 )9 克, 霜桑叶 6 克, 滁菊花 9 克, 鲜生地黄 15 克, 生白芍药 9 克, 川贝母 12 克, 淡竹茹 15 克, 茯神木 9 克, 生甘草 3 克 水煎服 涤痰汤组成 : 南星 半夏各 7.5 克, 枳实 茯苓各 6 克, 橘红 4.5 克, 石菖蒲 人参各 3 克, 竹茹 2 克, 甘草 1.5 克, 生姜 3 片, 大枣 2 枚 水煎, 饭后服 参附汤组成 : 人参 12 克, 炮附子 9 克 水煎服 生脉散组成 : 人参 麦门冬各 9 克, 五味子 6 克 水煎服 解语丹组成 : 白附子 ( 炮 ) 石菖蒲远志肉天麻全蝎 ( 去毒, 酒炒 ) 羌活僵蚕各 30 克木香 15 克牛胆南星 30 克, 上研细末, 丸梧桐子大, 朱砂为衣 每服 30 丸, 薄荷汤下 70

补阳还五汤组成 : 生黄芪 120 克, 当归尾 6 克, 赤芍 5 克, 地龙 3 克, 川芎 3 克, 红花 3 克, 桃仁 3 克 水煎服 左归丸组成 : 大熟地 240 克, 炒山药 120 克, 枸杞子 120 克, 山茱萸肉 120 克, 川牛膝 90 克, 菟丝子 120 克, 鹿角胶 120 克, 龟板胶 120 克 后 7 味药研细末, 与熟地蒸烂杵膏, 炼蜜为丸, 每服 9 克 亦可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地黄饮子组成 : 熟地黄 12 克, 巴戟天 山茱萸 石斛 肉苁蓉 炮附子 五味子 官桂 白茯苓 麦门冬 石菖蒲 远志各 15 克 上药共为末, 每取 9~ 15 克, 加生姜 5 片, 大枣 2 枚, 薄荷 7 片, 水煎服 考点二十一水肿 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 继及四肢 全身, 面色白 病位 - 肺脾肾 水肿的证机不好猜想, 最好按 记大纲证机 鼓胀 - 肝系病症, 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 腹部膨隆 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 面色苍黄, 腹壁青筋暴露, 四肢多不肿, 反见瘦削, 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 继及全身, 面色白, 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鼓胀是由于肝 脾 肾功能失调, 导致气滞 血瘀 水湿聚于腹中 水肿乃肺 脾 肾三脏气化失调, 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水肿阳水与阴水 - 水肿可分为阳水与阴水 阳水病因多为风邪 疮毒 水湿 发病较急, 每成于数日之间, 肿多由面目开始, 自 上而下, 继及全身, 肿处皮肤绷急光亮, 按之凹陷即起, 兼有寒热等表证, 属表 属 实, 一般病程较短, 金匮要略 之风水 皮水多属此类 71

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 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 发病缓慢, 肿多由足踝开始, 自下而上, 继及全身, 肿处皮肤松弛,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甚则按之如泥, 属里 属虚或虚实夹杂, 病程较长, 金匮要略 之正水 石水多属此类 阳水 1. 风水相搏证 : 证候 : 水肿, 脉浮证机 : 风邪袭表, 肺气闭塞, 通调失职疏风清热, 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加减 2. 湿毒浸淫证 : 证候 : 身发疮痍, 甚则溃烂 ( 皮肤感染引起的水肿 ), 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或滑数证机 : 疮毒内归脾肺, 三焦气化不利, 水湿内停宣肺解毒, 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 水湿浸渍证 : 证候 : 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全身水肿, 下肢明显, 苔白腻, 脉沉缓证机 : 水湿内侵, 脾气受困, 脾阳不振运脾化湿, 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4. 湿热壅盛证 : 证候 : 遍体浮肿, 皮肤绷急光亮, 舌红苔黄腻, 脉沉数或濡数 证机 : 湿热内盛, 三焦壅滞, 气滞水停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加减 72

阴水 5. 脾阳虚衰证 : 证候 : 身肿日久, 腰以下为甚, 脘腹胀闷, 纳减便溏, 神疲乏力, 四肢倦怠, 气虚明显, 阳虚不突出证机 : 脾阳不振, 运化无权, 土不制水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加减 6. 肾阳衰微证 : 证候 : 腰酸冷痛, 四肢厥冷, 舌淡胖, 苔白,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证机 : 脾肾阳虚, 水寒内聚 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7. 瘀水互结证 : 证候 : 舌紫暗证机 : 水停湿阻, 气滞血瘀, 三焦气化不利活血祛瘀, 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 ( 活血化瘀 ) 合五苓散 ( 化气行水 ) 加减 阳水 1. 风水相搏证 : 疏风清热, 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加减 2. 湿毒浸淫证 : 宣肺解毒, 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 水湿浸渍证 : 运脾化湿, 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4. 湿热壅盛证 :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加减 73

阴水 5. 脾阳虚衰证 :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加减 6. 肾阳衰微证 : 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7. 瘀水互结证 : 活血祛瘀, 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 方证歌诀 : 风水越术毒麻五, 水湿皮苓湿热凿, 脾阳实脾肾济武, 瘀水互结桃物苓越婢加术汤组成 : 麻黄 6 两 石膏半斤 生姜 3 两 甘草 2 白术 4 两 大枣 15 枚 ( 根据唐宋度量衡 :1 两 =41.5 克 =10 钱 ), 上药六味, 以水 1.2 升, 先煮麻黄, 去上沫, 纳诸药, 煮取 600 毫升, 分三次温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 : 麻黄 6 克, 连翘 9 克, 杏仁 9 克, 赤小豆 30 克, 大枣 1 2 枚, 桑白皮 10 克, 生姜 6 克, 甘草 6 克, 水煎分三次温服 五味消毒饮组成 : 金银花 20 克,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各 1 5 克 水煎, 加酒 1~2 匙和服, 药渣捣烂可敷于患部 五皮饮组成 : 五加皮 9 克 地骨皮 8 克 茯苓皮 24 克 大腹皮 9 克 生姜皮 6 克 胃苓汤组成 : 猪苓 9 克, 泽泻 15 克, 白术 9 克, 茯苓 9 克, 桂枝 6 克, 苍术 12 克, 厚朴 9 克, 陈皮 6 克, 炙甘草 3 克 上药为末, 每取 6 克, 姜枣煎汤, 空腹服下 疏凿饮子组成 : 泽泻 12g, 赤小豆 ( 炒 )15g, 商陆 6g, 羌活 ( 去芦 )9g, 大腹皮 1 5g, 椒目 9g, 木通 12g, 秦艽 ( 去芦 )9g, 槟榔 9g, 茯苓皮 30g, 每服 4 钱, 水 1 盏半, 加生姜 5 片, 煎至 7 分, 去滓温服, 不拘时候 74

实脾饮组成 : 白术 12 克 厚朴 6 克 木瓜 6 克 木香 3 克 草果 3 克 大腹子 ( 即槟榔 )6 克 茯苓 15 克 干姜 6 克 制附子 6 克 炙甘草 3 克 生姜 3 片 大枣 3 枚, 水煎服 济生肾气丸组成 :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 ( 制 )80g 牡丹皮 60g 山药 80g 茯苓 120g 泽泻 60g 肉桂 20g 附子 ( 制 )20g 牛膝 40g 车前子 40g, 上十味, 粉碎成细粉, 过筛, 混匀 每 100g 粉末用炼蜜 35~50g 加适量的水泛丸, 干燥, 制成水蜜丸 ; 或加炼蜜 90~110g 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即得 口服, 水蜜丸一次 6g, 小蜜丸一次 9g, 大蜜丸一次 1 丸, 一日 2~3 次 真武汤组成 : 茯苓 芍药 生姜 附子各 9 克, 白术 6 克 水煎服 桃红四物汤组成 : 即四物汤 ( 熟干地黄 12 克, 当归 9 克白芍 9 克, 川芎 6 克 ) 加桃仁 9 克, 红花 6 克 水煎服 五苓散组成 : 猪苓 9 克, 泽泻 15 克, 白术 9 克, 茯苓 9 克, 桂枝 6 克 上药为散, 每服 6 克, 每日 3 次 亦可作汤剂, 水煎服 考点二十二淋证 小便频数, 淋漓涩痛, 小腹拘急引 痛, 为各种淋证的主症 癃闭 -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 排尿困难之症状, 但淋证尿频而尿痛, 且每日排尿总量多 为正常, 癃闭则无尿痛, 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 严重时甚至无尿 血淋与尿血 -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 尿色红赤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 一 般以痛者为血淋, 不痛者为尿血 75

膏淋与尿浊 - 尿浊虽然小便浑浊, 白如泔浆, 与膏淋相似, 一般以痛者为膏淋, 不痛者为尿浊 1. 热淋 : 证候 : 小便频数短涩, 灼热刺痛, 苔黄腻, 脉滑数证机 : 湿热蕴结下焦, 膀胱气化失司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加减 2. 石淋 : 证候 : 尿中夹砂石, 排尿时突然中断, 尿道窘迫疼痛, 尿中带血 证机 : 湿热蕴结下焦, 尿液煎熬成石, 膀胱气化失司 清热利湿, 排石通淋 石韦散加减 3. 血淋 : 证候 : 小便热涩刺痛, 尿色深红, 或夹有血块 证机 : 湿热下注膀胱, 热甚灼络, 迫血妄行 清热通淋, 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加减 4. 气淋 : 证候 : 郁怒之后出现, 少腹胀满疼痛, 脉弦 证机 : 气机郁结, 膀胱气化不利 理气疏导, 通淋利尿 沉香散加减 76

5. 膏淋 : 证候 : 小便浑浊, 乳白或如米泔水, 上有浮油, 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 尿道热涩疼痛证机 : 湿热下注, 阻滞脉络, 脂汁外溢清热利湿, 分清泄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6. 劳淋 : 证候 : 遇劳即发, 腰膝酸软, 神疲乏力 证机 : 湿热留恋, 脾肾两虚, 膀胱气化无权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加减 1. 热淋 :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加减 2. 石淋 : 清热利湿, 排石通淋 石韦散加减 3. 血淋 : 清热通淋, 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加减 4. 气淋 : 理气疏导, 通淋利尿 沉香散加减 5. 膏淋 : 清热利湿, 分清泄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6. 劳淋 :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加减 方证歌诀 : 石韦血蓟热淋八, 气沉膏萆劳无比八正散组成 :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炙甘草 木通 大黄各 10 克 上共为散, 每取 6 克, 灯心煎汤送服 亦可作汤剂, 加灯心, 按原方药量增减, 水煎服 77

石韦散组成 : 通草 60 克石韦 60 克 ( 去毛 ) 王不留行 30 克滑石 60 克甘草 ( 炙 ) 当归各 60 克白术瞿麦芍药葵子各 90 克, 上十味, 捣筛为散, 每次以麦粥清送服 1~3 克, 日三服 小蓟饮子组成 : 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炒蒲黄 藕节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炙甘草各 9 克 水煎服 沉香散组成 : 人参 1 两, 沉香 1 两, 木香 1 两, 白术 1 两, 干葛 1 两, 白茯苓 1 两, 藿香 1 两, 蛤粉 5 钱 ( 炙 ), 每服 3 钱, 水 1 盏半, 煎至 7 分, 去滓, 空心大口服,1 日 2-3 次 程氏萆薢分清饮组成 : 川萆薢 6 克, 黄柏 石菖蒲各 2 克, 茯苓 白术各 3 克, 莲子心 2 克, 丹参 车前子各 4.5 克 水煎服 无比山药丸组成 : 薯蓣 2 两, 苁蓉 4 两, 五味子 6 两, 菟丝子 3 两, 杜仲 3 两, 牛膝 1 两, 泽泻 1 两, 干地黄 1 两, 山茱萸 1 两, 茯神 (1 作茯苓 )1 两, 巴戟天 1 两, 赤石脂 1 两, 上为末, 炼蜜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 20 丸至 30 丸, 食前以酒送下,1 日 2 次 考点二十三阳痿 成年男子性交时, 阴茎痿而不举, 或 举而不坚, 或坚而不久, 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 阳痿与早泄 - 阳痿是指欲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 或举而不坚, 或坚而不久, 不能进 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 而早泄是同房时, 阴茎能勃起, 但因过早射精, 射精后阴茎痿 软的病证 78

1. 命门火衰证 : 证候 : 阳事不举, 或举而不坚, 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 舌淡胖, 苔薄白, 脉沉细证机 : 命门火衰, 精气虚冷, 宗筋失养温肾壮阳 赞育丸加减 2. 心脾亏虚证 : 证候 : 心悸, 失眠多梦, 食少纳呆, 腹胀便溏 证机 : 心脾两虚, 气血乏源, 宗筋失养 补益心脾 归脾汤加减 3. 肝郁不舒证 : 证候 : 心情抑郁, 胸胁胀痛, 脉弦 证机 : 肝郁气滞, 血行不畅, 宗筋所聚无能 疏肝解郁 逍遥散加减 4. 惊恐伤肾证 : 证候 : 心悸易惊, 胆怯多疑, 夜多噩梦, 常有被惊吓史 证机 : 惊恐伤肾, 肾精不能濡养宗筋 益肾宁神 启阳娱心丹加减 5. 湿热下注证 : 证候 : 阴囊潮湿, 瘙痒腥臭, 苔黄腻, 脉滑数 证机 : 湿热下注肝经, 宗筋经络失畅 清利湿热 龙胆泻肝汤加减 79

1. 命门火衰证 : 温肾壮阳 赞育丸加减 2. 心脾亏虚证 : 补益心脾 归脾汤加减 3. 肝郁不舒证 : 疏肝解郁 逍遥散加减 4. 惊恐伤肾证 : 益肾宁神 启阳娱心丹加减 5. 湿热下注证 : 清利湿热 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证歌诀 : 命门火衰赞育旺, 归脾心脾逍遥肝, 惊恐启阳湿热龙 赞育丸组成 : 熟地 250 克 ( 蒸, 捣 ) 白术 ( 用冬术 )250 克当归枸杞各 180 克仙茅 ( 酒蒸一日 ) 杜仲 ( 酒炒 ) 山茱萸淫羊藿 ( 羊脂拌炒 ) 巴戟肉 ( 甘草汤炒 ) 肉苁蓉 ( 酒洗, 去甲 ) 韭子 ( 炒黄 ) 各 120 克, 蛇床子 ( 微炒 ) 附子 ( 制 ) 肉桂各 60 克, 每服 9 克, 温开水送下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逍遥散组成 : 甘草 15 克, 当归 茯苓 芍药 白术 柴胡各 30 克 上为粗末, 每取 6 克, 加煨生姜 薄荷少许, 水煎温服 亦可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启阳娱心丹组成 : 人参 2 两 远志 4 两 茯神 5 两 菖蒲 1 两 甘草 1 两 橘红 1 两 砂仁 1 两 柴胡 1 两 菟丝子 8 两 白术 8 两 生枣仁 4 两 当归 4 两 白芍 6 两 山药 6 两 神曲 3 两 每日服 5 钱, 白开水送下 服 1 月, 阳不闭塞矣 龙胆泻肝汤组成 : 龙胆草 6 克, 炒黄芩 9 克, 栀子 9 克, 泽泻 12 克, 木通 6 克, 车前子 9 克, 当归 3 克, 生地黄 9 克, 柴胡 6 克, 生甘草 6 克 水煎服 80

考点二十四郁证 忧郁不畅, 情绪不宁, 胸胁胀满疼 痛为主症 易怒易哭 - 脏躁, 咽中如有炙脔, 吞之不下, 咯之 不出 - 梅核气 最爱考梅核气和脏躁 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 慢性咽炎 )- 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因情志抑邰而起 病, 自觉咽中有物梗塞, 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 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 在心情愉快, 工作繁忙时, 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 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 多因感冒, 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 咽部除有异物感外, 尚觉咽干 灼热 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 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 梅核气的诊断要点如上所述 噎膈 ( 类似食管癌 ) 多见于中老年 人, 男性居多, 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 吞咽因难的程度日渐加重, 作食管 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郁证脏躁与癫证 ( 抑郁性精神病 )-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 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 呈间歇性发作, 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 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 病程迁延, 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1. 肝气郁结证 : 证候 : 精神抑郁, 情绪不宁, 脉弦证机 : 肝郁气滞, 脾胃失和疏肝解郁, 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加减 2. 气郁化火证 : 证候 : 急躁易怒, 舌红苔黄, 脉弦数 证机 : 肝郁化火, 横逆犯胃 疏肝解郁, 清肝泻火 丹栀逍遥散加减 81

3. 痰气郁结证 ( 梅核气 ): 证候 : 咽中如有物梗塞, 吞之不下, 咯之不出, 苔白腻, 脉弦滑证机 : 气郁痰凝, 阻滞胸咽行气开郁, 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加减 4. 心神失养证 ( 脏躁 ): 证候 ( 更年期相关 ): 多疑易惊, 悲忧善哭, 喜怒无常, 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证机 : 营阴暗耗, 心神失养甘润缓急, 养心安神 甘麦大枣汤加减 5. 心脾两虚证 : 证候 : 心悸胆怯, 纳差 证机 : 脾虚血亏, 心失所养 健脾养心, 补益气血 归脾汤加减 6. 心肾阴虚证 : 证候 : 心悸, 肾虚症状不明显, 舌红少津, 脉细数, 几乎没有肾相关证机 : 阴精亏虚, 阴不涵阳滋养心肾 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1. 肝气郁结证 : 疏肝解郁, 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加减 82

2. 气郁化火证 : 疏肝解郁, 清肝泻火 丹栀逍遥散加减 3. 痰气郁结证 ( 梅核气 ): 行气开郁, 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加减 4. 心神失养证 ( 脏躁 ): 甘润缓急, 养心安神 甘麦大枣汤加减 5. 心脾两虚证 : 健脾养心, 补益气血 归脾汤加减 6. 心肾阴虚证 : 滋养心肾 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方证歌诀 : 郁证肝柴火丹栀, 痰郁半厚心神甘, 心肾天六心脾归 柴胡疏肝散组成 : 陈皮 柴胡各 6 克,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各 4.5 克, 炙甘草 4.5 克 水煎, 食前服 丹栀逍遥散组成 : 柴胡 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各 15g, 煨姜 薄荷 大枣 丹皮 栀子各 6g, 共为粗末, 每服 6-9g, 共煎汤温服, 日三次 亦可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亦有丸剂, 每服 6-9g, 日服 2 次 半夏厚朴汤组成 : 厚朴 12 克, 半夏 9 克, 生姜 15 克, 苏叶 6 克, 茯苓 12 克 水煎服 甘麦大枣汤组成 : 甘草 9 克, 小麦 15 克, 大枣 10 枚 水煎服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天王补心丹组成 : 五味子 酸枣仁 柏子仁 当归身 天门冬 麦门冬各 30 克, 人参 丹参 玄参 白茯苓 远志 桔梗各 15 克, 生地黄 120 克 为末, 炼蜜为小丸, 朱砂为衣, 每取 9 克, 温开水送服 ; 亦可按原方药量酌减, 作汤剂, 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组成 : 熟地黄 24 克, 山茱萸 12 克, 干山药 12 克, 泽泻 9 克, 茯苓 9 克, 丹皮 9 克 上为末, 炼蜜为丸, 每丸约重 15 克, 成年人每服 1 丸, 小儿酌减, 每日 3 次, 空腹开水送服 ; 或作汤剂, 水煎服 83

考点二十五血证 出血的两大原因, 热, 热破血行和 气虚, 气不摄血 热有不同脏腑的热, 也有实热和虚热之 分 鼻衄 - 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 倒经所致者 1. 热邪犯肺证 : 证候 : 鼻燥衄血, 咳嗽, 痰少, 舌红, 苔薄, 脉数证机 : 燥热伤肺, 血热妄行清泄肺热, 凉血止血 桑菊饮加减 2. 胃热炽盛证 : 证候 : 口臭, 便秘, 舌红苔黄, 脉数 证机 : 胃火上炎, 迫血妄行 清胃泻火, 凉血止血 玉女煎加减 3. 肝火上炎证 : 证候 : 烦躁易怒, 两目红赤, 脉弦数 证机 : 肝火上炎, 迫血妄行 清肝泻火, 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加减 4. 气血亏虚证 : 证候 : 神疲乏力证机 : 气虚不摄, 血溢清窍补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84

齿衄 - 血自齿龈或齿缝外溢, 且排除外伤所致者 1. 胃火炽盛证 : 证候 : 口臭, 舌红苔黄, 脉洪数证机 : 胃火内炽, 迫血妄行清胃泻火, 凉血止血 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2. 阴虚火旺证 : 证候 : 舌红苔少, 脉细数 证机 : 肾阴不足, 虚火上炎, 迫血妄行 滋阴降火, 凉血止血 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咳血 ( 伴有咳嗽 )- 血由肺 气道而来, 经咳嗽而出, 或觉喉痒胸闷, 一咯即出, 血色鲜红, 或夹泡沫, 或痰血相兼, 痰中带血 多有慢性咳嗽 痰喘 肺痨等病史与吐血相鉴别 - 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 但两者截然不同 咳血是血由肺来, 经气道随咳嗽而出, 血色多为鲜红, 常混有痰液, 咳血之前多有咳嗽 胸闷 喉痒等症状, 大量咳血后, 可见痰中带血数天, 大便一般不呈黑色 ; 吐血是血自胃而来, 经呕吐而出, 血色紫暗, 常夹有食物残渣, 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 恶心等症状, 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 但大便多呈黑色 1. 燥热伤肺证 : 证候 : 痰中带血, 口干鼻燥, 舌红少津, 苔薄黄, 脉数证机 : 燥热伤肺, 迫血妄行清热润肺, 宁络止血 桑杏汤加减 85

2. 肝火犯肺证 : 证候 : 胸胁胀痛易怒, 脉弦数 证机 : 肝火犯肺 ( 木火刑金 ), 肺失清肃, 肺络受损 清肝泻火, 凉血止血 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3. 阴虚肺热证 : 证候 : 颧红, 潮热盗汗, 舌红, 脉细数 证机 : 虚火灼肺, 肺失清肃, 肺络受损 滋阴润肺, 宁络止血 百合固金汤加减 吐血 - 发病急骤, 吐血前多有恶心 胃脘不适 头晕等症 血随呕吐而出, 常伴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 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 也可为鲜红色, 大便色黑如漆, 或呈暗红色 有胃痛 胁痛 黄疸 癥积等病史 1. 胃热壅盛证 : 证候 : 口臭, 便秘,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证机 : 胃热内郁, 胃络受损清胃泻火, 化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2. 肝火犯胃证 : 证候 : 口苦胁痛, 心烦易怒, 舌红绛, 脉弦数 证机 : 肝火横逆, 胃络受损 泻肝清胃, 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加减 86

3. 气虚血溢证 : 证候 : 神疲乏力, 心悸气短, 面色苍白 证机 : 气不摄血, 血液外溢 健脾益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便血 - 大便色鲜红 暗红或紫暗, 甚至黑如柏油样, 次数增多 有胃肠或肝病病史与痢疾相鉴别 - 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 其便血为脓血相兼, 且有腹痛 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等症 便血无里急后重, 无脓血相兼, 与痢疾不同 与痔疮相区别 - 痔疮属外科疾病, 其大便下血的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 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 作肛门直肠检查时, 可发现内痔或外痔, 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远血与近血 - 远血病位在胃 小肠等的上消化道, 血与粪便相混, 血色如黑漆色或暗紫色, 近血来自乙状结肠 直肠 肛门等的下消化道, 血便分开, 或便外裹血, 血色多鲜红或暗红 1. 肠道湿热证 : 证候 : 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证机 : 湿热蕴结, 肠络受损清化湿热, 凉血止血 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2. 气虚不摄证 : 证候 : 食少, 体倦, 面色萎黄, 舌淡, 脉细 证机 : 气不摄血, 血溢胃肠 益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87

3. 脾胃虚寒证 : 证候 : 喜热饮, 神倦懒言, 便溏, 舌淡, 脉细 证机 : 中焦虚寒, 统血无力, 血溢胃肠 健脾温中, 养血止血 黄土汤加减 尿血 - 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 排尿时无疼痛与血淋相鉴别 - 血淋与尿血均可见血随尿出, 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 不痛者为尿血, 痛 ( 滴沥刺痛 ) 者为血淋 与石淋相鉴别 - 两者均有血随尿出 但石淋尿中时有砂石夹杂, 小便涩滞不畅, 时有小便中断, 或伴腰腹绞痛等症, 若砂石从小便排出则痛止, 此与尿血不同 1. 下焦湿热证 : 证候 : 小便黄赤灼热, 舌红, 脉数证机 : 热伤阴络, 血渗膀胱清热利湿, 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加减 2. 肾虚火旺证 : 证候 : 颧红潮热, 舌红, 脉细数 证机 : 虚火内炽, 灼伤脉络 滋阴降火, 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加减 3. 脾不统血证 : 证候 : 身倦乏力, 气短声低, 舌淡, 脉细弱 证机 : 脾不统血, 血溢膀胱 补中健脾, 益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88

4. 肾气不固证 : 证候 : 腰肌酸痛 证机 : 肾虚不固, 血失藏摄 补益肾气, 固摄止血 无比山药丸加减 紫斑 - 肌肤出现青紫斑点, 小如针尖, 大者融合成片, 压之不褪色 紫斑好发于四肢, 尤以下肢为甚, 常反复发作 重者可伴有鼻衄 齿衄 尿血 便血及崩漏 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 但以女性为多见 与出疹相鉴别 - 紫斑与出疹均有局部肤色的改变 紫斑隐于皮内, 压之不褪色, 触之不碍手 ; 疹高出于皮肤, 压之褪色, 摸之碍手 与丹毒相鉴别 - 丹毒属外科皮肤病, 以皮肤色红如丹得名, 轻者压之褪色, 重者压之不褪色, 但其局部皮肤灼热肿痛与紫斑有别 1. 血热妄行证 : 证候 : 舌红苔黄, 脉弦数证机 : 热壅经络, 迫血妄行, 血溢肌腠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十灰散加减 2. 阴虚火旺证 : 证候 : 颧红, 手足心热, 潮热, 盗汗, 舌红苔少, 脉细数 证机 : 虚火内炽, 灼伤脉络, 血溢肌腠 滋阴降火, 宁络止血 茜根散加减 89

3. 气不摄血证 : 证候 : 神疲乏力 证机 : 气不摄血, 血溢肌腠 补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鼻衄 1. 热邪犯肺证 : 清泄肺热, 凉血止血 桑菊饮加减 2. 胃热炽盛证 : 清胃泻火, 凉血止血 玉女煎加减 3. 肝火上炎证 : 清肝泻火, 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加减 4. 气血亏虚证 : 补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肺热桑菊胃玉女, 肝火龙胆气归脾 齿衄 1. 胃火炽盛证 : 清胃泻火, 凉血止血 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2. 阴虚火旺证 : 滋阴降火, 凉血止血 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胃火清胃合泻心, 阴虚六味加茜根 咳血 1. 燥热伤肺证 : 清热润肺, 宁络止血 桑杏汤加减 2. 肝火犯肺证 : 清肝泻火, 凉血止血 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3. 阴虚肺热证 : 滋阴润肺, 宁络止血 百合固金汤加减 燥桑肝泻阴虚合 90

吐血 1. 胃热壅盛证 : 清胃泻火, 化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2. 肝火犯胃证 : 泻肝清胃, 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加减 3. 气虚血溢证 : 健脾益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胃热十灰和泻心, 肝火龙胆气虚归 便血 1. 肠道湿热证 : 清化湿热, 凉血止血 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2. 气虚不摄证 : 益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3. 脾胃虚寒证 : 健脾温中, 养血止血 黄土汤加减 肠湿地槐气虚归, 脾胃虚寒黄土汤 尿血 1. 下焦湿热证 : 清热利湿, 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加减 2. 肾虚火旺证 : 滋阴降火, 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加减 3. 脾不统血证 : 补中健脾, 益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4. 肾气不固证 : 补益肾气, 固摄止血 无比山药丸加减 湿热小蓟肾虚知, 脾虚归脾肾无比 紫斑 1. 血热妄行证 :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十灰散加减 2. 阴虚火旺证 : 滋阴降火, 宁络止血 茜根散加减 3. 气不摄血证 : 补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91

紫斑血热十灰散, 气不摄归阴虚茜 方证歌诀 : 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 肺热桑菊胃玉女, 肝火龙胆气归脾胃火清胃合泻心, 阴虚六味加茜根燥桑肝泻阴虚合胃热十灰和泻心, 肝火龙胆气虚归肠湿地槐气虚归, 脾胃虚寒黄土汤湿热小蓟肾虚知, 脾虚归脾肾无比紫斑血热十灰散, 气不摄归阴虚茜 鼻衄桑菊饮组成 : 桑叶 7.5 克, 菊花 3 克, 杏仁 6 克, 连翘 5 克, 薄荷 2.5 克, 桔梗 6 克, 苇根 6 克, 生甘草 2.5 克 水煎温服 玉女煎组成 : 石膏 9~15 克, 熟地 9~30 克, 麦冬 6 克, 知母 牛膝各 5 克 水煎服 龙胆泻肝汤组成 : 龙胆草 6 克, 炒黄芩 9 克, 栀子 9 克, 泽泻 12 克, 木通 6 克, 车前子 9 克, 当归 3 克, 生地黄 9 克, 柴胡 6 克, 生甘草 6 克 水煎服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92

齿衄加味清胃散组成 : 黄连 ( 炒 )4.5 克生地黄牡丹皮当归各 3 克升麻 6 克犀角 0. 5g 连翘 6g 甘草 3g, 上药锉散, 水煎服 泻心汤组成 : 大黄 6 克, 黄连 3 克, 黄芩 3 克 水煎顿服 六味地黄丸组成 : 熟地黄 24 克, 山茱萸 12 克, 干山药 12 克, 泽泻 9 克, 茯苓 9 克, 丹皮 9 克 上为末, 炼蜜为丸, 每丸约重 15 克, 成年人每服 1 丸, 小儿酌减, 每日 3 次, 空腹开水送服 ; 或作汤剂, 水煎服 茜根散组成 : 茜根黄芩阿胶 ( 蛤粉炒 ) 侧柏叶生地黄各 30 克甘草 ( 炙 )15 克, 上药㕮咀, 每服 12 克, 以水 225 毫升, 加生姜 3 片, 煎至 170 毫升, 去津温服, 不拘时候 咳血桑杏汤组成 : 桑叶 象贝 香豆豉 栀皮 梨皮各 3 克, 杏仁 4.5 克, 沙参 6 克 水煎服 泻白散组成 : 地骨皮 桑白皮各 30 克, 炙甘草 3 克, 粳米 30 克 水煎, 食前服 黛蛤散组成 : 青黛 10g 蛤壳 10g 百合固金汤组成 : 百合 12 克, 生地 熟地 当归身 麦冬各 9 克, 白芍 桔梗 川贝母各 6 克, 玄参 ( 即元参 ) 甘草各 3 克 水煎服 吐血泻心汤组成 : 大黄 6 克, 黄连 3 克, 黄芩 3 克 水煎顿服 93

十灰散组成 : 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白茅根 茜草根 山栀子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各 9 克 上药各烧灰存性, 研极细末, 白藕或萝卜捣汁磨京墨半碗, 调服 15 克 或作汤剂, 水煎服 龙胆泻肝汤组成 : 龙胆草 6 克, 炒黄芩 9 克, 栀子 9 克, 泽泻 12 克, 木通 6 克, 车前子 9 克, 当归 3 克, 生地黄 9 克, 柴胡 6 克, 生甘草 6 克 水煎服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便血地榆散组成 : 茯苓赤芍药各 180g 地榆干葛各 250g 罂粟壳 360g 当归 90g 炙甘草 120g 干姜 60g, 上研细末, 每服 6g, 用温热水调下, 不拘时候, 小儿三岁, 可服半钱, 更量岁数如减与之 槐角丸组成 : 槐角 ( 去枝 梗, 炒 )500 克地榆当归 ( 酒浸一宿, 焙 ) 防风 ( 去芦 ) 黄芩枳壳 ( 去瓤, 麸炒 ) 各 250 克, 上为末, 酒糊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 30 丸, 米饮下, 不拘时候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黄土汤组成 :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炮附子 阿胶 黄芩各 9 克, 灶心黄土 ( 包煎 )30 克 先将灶心土水煎取清汤, 再加余药煎煮, 阿胶烊化冲服 尿血小蓟饮子组成 : 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炒蒲黄 藕节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炙甘草各 9 克 水煎服 94

知柏地黄丸组成 :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 6 克, 黄柏 6 克 丸剂每次 10~15 克, 每日 3 次, 白开水送服 ; 也可作汤剂, 水煎服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无比山药丸组成 : 薯蓣 2 两, 苁蓉 4 两, 五味子 6 两, 菟丝子 3 两, 杜仲 3 两, 牛膝 1 两, 泽泻 1 两, 干地黄 1 两, 山茱萸 1 两, 茯神 (1 作茯苓 )1 两, 巴戟天 1 两, 赤石脂 1 两, 上为末, 炼蜜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 20 丸至 30 丸, 食前以酒送下,1 日 2 次 紫斑十灰散组成 : 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白茅根 茜草根 山栀子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各 9 克 上药各烧灰存性, 研极细末, 白藕或萝卜捣汁磨京墨半碗, 调服 15 克 或作汤剂, 水煎服 茜根散组成 : 茜根黄芩阿胶 ( 蛤粉炒 ) 侧柏叶生地黄各 30 克甘草 ( 炙 )15 克, 上药㕮咀, 每服 12 克, 以水 225 毫升, 加生姜 3 片, 煎至 170 毫升, 去津温服, 不拘时候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考点二十六消渴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 口渴症 - 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 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 不伴多 食 多尿 尿甜 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95

瘿病 ( 甲亢 )- 瘿病中气郁化火 阴虚火旺的类型, 以情绪激动, 多食易饥, 形体日渐 消瘦, 心悸, 眼突, 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 其中的多食易饥 消瘦, 类似消渴病的中消, 但眼球突出, 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 且无消渴病的多饮 多尿 尿甜等症 ( 一 ) 上消 : 多饮症状较为突出, 肺燥津伤 ; 口渴多饮为主 1. 肺热津伤证 : 证候 : 口渴多饮证机 : 肺脏燥热, 津液失布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 消渴方加减 ( 二 ) 中消 : 多食症状较为突出, 胃热炽盛 1. 胃热炽盛证 : 证候 : 多食易饥证机 : 胃火内炽, 胃热消谷, 耗伤津液清胃泻火, 养阴增液 玉女煎加减 2. 气阴亏虚证 : 证候 : 能食与便溏并见, 口渴引饮, 四肢乏力 证机 : 气阴不足, 脾失健运 益气健脾, 生津止渴 七味白术散加减 ( 三 ) 下消 : 多尿症状较突出, 肾虚为主 96

1. 肾阴亏虚证 : 证候 : 尿频量多, 舌红少苔, 脉细数 证机 : 肾阴亏虚, 肾失固摄 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加减 2. 阴阳两虚证 : 证候 : 小便频数, 混浊如膏, 阳虚特征明显, 不明显阴虚, 脉沉细无力证机 : 阴损及阳, 肾阳衰微, 肾失固摄滋阴温阳, 补肾固涩 金匮肾气丸加减 ( 一 ) 上消 : 多饮症状较为突出, 肺燥津伤 ; 1. 肺热津伤证 : 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 消渴方加减 ( 二 ) 中消 : 多食症状较为突出, 胃热炽盛 ; 1. 胃热炽盛证 : 清胃泻火, 养阴增液 玉女煎加减 2. 气阴亏虚证 : 益气健脾, 生津止渴 七味白术散加减 ( 三 ) 下消 : 多尿症状较突出, 肾虚为主 1. 肾阴亏虚证 : 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加减 2. 阴阳两虚证 : 滋阴温阳, 补肾固涩 金匮肾气丸加减 方证歌诀 : 上消肺热消渴方, 胃热玉女气阴七, 肾阴六味阴阳肾消渴方组成 : 黄连末 天花粉末 人乳汁 ( 或牛乳 ) 藕汁 生地汁 姜汁 蜂蜜组成 共搅拌成膏内服 97

玉女煎组成 : 石膏 9~15 克, 熟地 9~30 克, 麦冬 6 克, 知母 牛膝各 5 克 水煎服 七味白术散组成 : 人参 6 克, 白茯苓 白术各 12 克, 甘草 3 克, 藿香叶 12 克, 木香 6 克, 葛根 15 克 上为粗末, 每取 6 克, 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组成 : 熟地黄 24 克, 山茱萸 12 克, 干山药 12 克, 泽泻 9 克, 茯苓 9 克, 丹皮 9 克 上为末, 炼蜜为丸, 每丸约重 15 克, 成年人每服 1 丸, 小儿酌减, 每日 3 次, 空腹开水送服 ; 或作汤剂, 水煎服 金匮肾气丸组成 : 干地黄 240 克, 山药 山茱萸各 120 克,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 90 克, 桂枝 附子各 30 克 上药为末, 炼蜜为丸, 每丸重 15 克, 早 晚各取 1 丸, 开水送服 考点二十七内伤发热 内伤原因引起的发热, 多为低热 或自觉发热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 内伤发热, 多为低热, 无恶寒, 无感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 鼻塞 流涕 脉浮等症 而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 : 因感受外邪而起, 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 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 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 鼻塞 流涕 咳嗽 脉浮等表证 1. 阴虚发热证 : 证候 : 午后潮热, 夜间发热, 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证机 : 阴虚阳盛, 虚火内炽滋阴清热 清骨散加减 98

2. 血虚发热证 : 证候 : 头晕眼花, 身倦乏力, 面白少华, 唇甲色淡, 舌淡, 脉细弱 证机 : 血虚失养, 阴不配阳 益气养血 归脾汤加减 3. 气虚发热证 : 证候 : 气短懒言, 自汗, 易感冒 证机 : 中气不足, 阴火内生 益气健脾, 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加减 4. 阳虚发热证 : 阳虚则寒, 这里的阳虚发热是虚阳浮越的意思证候 : 发热而欲近衣被, 形寒怯冷, 四肢不温, 证机 : 肾阳亏虚, 火不归原温补阳气, 引火归原 金匮肾气丸加减 5. 气郁发热证 : 证候 : 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 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 脉弦数 证机 : 气郁日久, 化火生热 疏肝理气, 解郁泄热 丹栀逍遥散加减 99

6. 痰湿郁热证 : 证候 : 午后热甚, 胸闷脘痞, 不思饮食, 渴不欲饮, 苔白腻或黄腻, 脉濡数证机 : 痰湿内蕴, 壅遏化热燥湿化痰, 清热和中 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 7. 血瘀发热证 : 证候 : 午后或夜晚发热, 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 舌青紫或有瘀点 瘀斑, 脉弦或涩证机 : 血行瘀滞, 瘀热内生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加减 1. 阴虚发热证 : 滋阴清热 清骨散加减 2. 血虚发热证 : 益气养血 归脾汤加减 3. 气虚发热证 : 益气健脾, 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加减 4. 阳虚发热证 : 温补阳气, 引火归原 金匮肾气丸加减 5. 气郁发热证 : 疏肝理气, 解郁泄热 丹栀逍遥散加减 6. 痰湿郁热证 : 燥湿化痰, 清热和中 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 7. 血瘀发热证 :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证歌诀 : 内伤发热阴清骨, 血归阳肾气补中, 痰湿郁热黄中和, 气郁丹栀血瘀府 清骨散组成 : 银柴胡 5 克, 胡黄连 秦艽 醋炙鳖甲 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 3 克, 甘 草 2 克 水煎服 100

归脾汤组成 : 白术 当归 茯神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 3 克, 人参 6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1 克, 生姜 6 克, 红枣 3~5 枚 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组成 : 黄芪 18 克, 炙甘草 9 克, 人参 6 克, 当归 3 克, 陈皮 6 克, 升麻 6 克, 柴胡 6 克, 白术 9 克 水煎服 金匮肾气丸组成 : 干地黄 240 克, 山药 山茱萸各 120 克,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 90 克, 桂枝 附子各 30 克 上药为末, 炼蜜为丸, 每丸重 15 克, 早 晚各取 1 丸, 开水送服 丹栀逍遥散组成 : 柴胡 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各 15g, 煨姜 薄荷 大枣 丹皮 栀子各 6g, 共为粗末, 每服 6-9g, 共煎汤温服, 日三次 亦可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亦有丸剂, 每服 6-9g, 日服 2 次 黄连温胆汤组成 : 温胆汤加黄连川连 6g, 竹茹 12g, 枳实 6g, 半夏 6g, 橘红 6g, 甘草 3g, 生姜 6g, 茯苓 10g, 水煎服 中和汤组成 : 人参陈皮各 6g 黄芪白术当归白芷各 5g 茯苓川芎皂角刺乳香没药金银花甘草各 3g 水酒各半煎服 血府逐瘀汤组成 : 桃仁 12 克, 红花 当归 生地 牛膝各 9 克, 赤芍 枳壳各 6 克, 川芎 桔梗各 5 克, 柴胡 甘草各 3 克 水煎服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