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清華學報 食者, 理不得一, 而算守恆數, 故歷無有不差失也 J ' 並指斥學者 各據其學以非 春秋)J 0 ( 註 2) 準此, 後世學者醬譏 長曆 違背曆理, 雖合乎實, 情, 卻不合杜氏的本意 ( 註 3) 就經學史的層面看, 若須準確把握杜氏 左氏 學的特點, ( 長曆 如何與曆理不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390 清華學報 食者, 理不得一, 而算守恆數, 故歷無有不差失也 J ' 並指斥學者 各據其學以非 春秋)J 0 ( 註 2) 準此, 後世學者醬譏 長曆 違背曆理, 雖合乎實, 情, 卻不合杜氏的本意 ( 註 3) 就經學史的層面看, 若須準確把握杜氏 左氏 學的特點, ( 長曆 如何與曆理不"

Transcription

1 社預 長曆 與經傅曆日考諸 郁積意 * 南開大學中文系 摘要 長曆 是杜預據 春秋 經傳曆目而編排的曆譜 其特點是 曲循經傅月日 日 食以致晦朔 J ' 其目標是符合經傳曆日 與杜氏之前的諸曆譜相較, < 長曆 失三十三曆 日 四日食, 可謂最合經傳曆日 不過, 除失三十三曆臼外, < 長曆 還失七曆日, 對此, 杜氏皆以 從赴 釋之 ( 所謂從赴, 指他國以崩車禍福來告, 國史據以書之 ) 惟因杜氏 從赴 J 說前後矛盾, 故杜氏關於失七曆目的解釋並不可信 由杜氏據從赴 依文意置閏 可知, < 長曆 的編排, 不單與杜氏的曆日考證相關, 且與杜氏對經傳的理解相關 經學 與曆學的相互印證, 將有助於全面理解杜預 左氏 學 關鍵詞 : 社預, << 長厝 )), << 左傳集解 )), 屠日考證 一 小引 杜預 長曆 見於 春秋釋例 ), 是杜氏據 春秋 經傳曆日而編排的曆譜 長曆 的特點, 如杜氏自霄, r 曲循經傅月日 日食以致晦朔也 J,( 註 1) 知 長曆 編排以經傳曆白為準 由於經傳曆日有非曆理可解者, 故 長曆 也不全依曆理 對此, 杜氏有極清醒的自覺意識, 其論曰 r< 春秋 有頻月而食者, 有曠歲而不 * 本文作者電子郵件信箱 : 1. 杜預, < 春秋釋例 ) ( 臺北 : 商務印書館影印, ' < 文淵闇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卜第 146 冊 ), 頁 265 下 以下 長曆 之文, 皆見 釋例 ), 但出頁碼 清莘學報新三十九卷第三期 ( 氏國九十八年九月 ) 第 389~428 頁

2 390 清華學報 食者, 理不得一, 而算守恆數, 故歷無有不差失也 J ' 並指斥學者 各據其學以非 春秋)J 0 ( 註 2) 準此, 後世學者醬譏 長曆 違背曆理, 雖合乎實, 情, 卻不合杜氏的本意 ( 註 3) 就經學史的層面看, 若須準確把握杜氏 左氏 學的特點, ( 長曆 如何與曆理不合, 杜氏如何曲循經傳曆日以編排曆譜, 必須仔細探究 否則, 僅因 長曆 不合曆理而置之弗論, 則與 長曆 相關的經學問題, 有可能闇而不彰 可惜, 此問題迄今未見詳細討論 精通曆學的學者, 對 長曆 多所譏彈而不願詳論 ; 尋常文史學者, 又因學科隔闋疏於曆學, 欲論而弗能 ; 亦有兼精經學與曆學的學者, 如清代陳厚耀等, 論及 長曆 ), 又嫌零散不具系統 有鑒於此, 本文一方面揭示 長曆 與曆理不合的概況, 表彰杜氏如何依據經傳曆日而編排曆譜的過程, 男方面結合杜氏經注中的相關問題, 顯現曆日考證與杜氏經傳注釋的相關性 希望能為深入研討杜預 左氏 學, 提供一種參照 一份助益 二 長曆 的頻大月設置 杜預之前, 諸古曆 ( 如古殷曆 擷瑣曆 三統曆 乾象曆等 ) 皆有上元 歲實 朔策 閏周等, 據這些數值編排曆譜, 頻大月與閏月的位置都是回定的 杜氏 長曆 既不依曆算, 閏月與頻大月的位置也就不定 問題是, 此種不定, 是完全的隨意呢, 還是有一定之法? 四分曆推求各月朔日之法, 乃大餘加 29 ' 滿 60' 除去之 ; 小餘加 499' 滿 940' 進 1 因此, 只要有頻大月, 就可推出此兩月的小餘區間 隱公元年, ( 長曆 十 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大, 十二月丙午小, 十月 十一月即為頻大月 若據四分術, 則十月的小餘必在 882 至 939 之間, 十一月的小餘必在 441 至 498 之間 今以隱公世為例, 十月丙午朔的小餘分別假設為最小值 882 最大值 939' 並比較 長曆 的頻大月設置, 見下表 : 2. 杜預付春秋釋例 > ' 頁 266 上 3. 如清代江永 群經補義 云 [" 大抵 左氏 長於史不長於歷, 杜氏曲狗傳文... 歷家能推遠年之食 訂 春秋 之訛者, 自姜炭始 杜氏雖作 長曆 > ' 非知歷者也 j 江永, < 群經補義 > ' < 文淵閣四庫全 書.經部.五經總義類 > ' 第 194 冊, 頁 30 上

3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391 裹一 : 四分層頻大月法與 長曆 之比較 ( 隱公世 ) 長曆 的頻大月編排以小餘 882 衡之以小餘 939 衡之 1. 隱元年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大 ' 合 ' 合 2. 隱二年間十二月己巴大 隱三年正月己亥大 ' 不合 ' 合 3. 隱四年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西大 ' 不合 ' 合 4. 隱五年十二月王子大 閏十二月王午大 ' 不合 ' 不合 5. 隱六年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大 ' 不合 ' 不合 6. 隱七年閏十二月庚子大 隱八年正月庚午大 ' 不合 ' 不合 7. 隱九年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巴大 ' 不合 ' 不合 8. 隱十年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大 ' 不合 ' 不合 9. 隱十一年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大 ' 不合 ' 不合 表中, 隱元年十月丙午朔的小餘取值愈大, 與 長曆 的頻大月設置愈合 可是, 即使小餘取最大值 939 ' 隱公世 長曆 頻大月共九, 而合者惟三 顯然, ( 長曆 設頻大月, 並非依小餘加 499 為算, 而是有所改動 那麼, 杜氏究竟如何改動呢? 長曆 去 : 至成寧中, 有善算者李修 夏顯, 依厝體為街, 名 乾度厝 )), 表上朝廷 其術今日行四分之數, 而微增月行, 用三百歲改憲之意, 二元相掉, 七 十餘歲承以強弱 強弱之差蓋少, 而適足以達通盈縮... 今其街具存 時又並政古今十厝以驗 春秋 )), 知 三統厝 之最疏也 ( 誰 4) 據此, 其一, 杜氏應知曉古曆演算法, 所謂 攻古今十曆以驗 春秋 )J ' 其結果在 長曆 中已有體現, 如 殷曆 得日食十三, 失日食二十四 ( 泰始曆 得日食十九, 失日食十八等 這些結果雖有 漢末宋仲子集七曆以致 春秋 )J< 註 5) 可以參照, 但 泰始曆 乾度曆 的考證結果顯是杜氏自作 若不知諸曆之演 4. 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266 上 5. 同前注, 頁 267 上

4 392 清華學報 算法, 杜氏不可能得出這一準確結果 其二, 審繹文意, ( 長曆 的編排似以 乾度曆 為基礎 據杜氏所霄, ( 乾度曆 ) r 合日行四分之數, 而微增月行 J ' 日行四分, 謂取周天 365 又 1/4 度, 而月行與四分曆的 13 又 7/19 度不同, 即微增其度 究竟 微增 多少, 並無明言, 不過, ( 長曆 必定改變了 乾度曆 的 月行 度, 故較諸經傳曆日, 其相合數遠超 乾度曆 及以前諸曆 對於此種 微增月行 的曆術, ( 唐聞元占經 所載的諸古曆中, 並無 乾度曆 有學者認為, r 日行速度既定, 若用十九年七閏法, 丹行速度也是固定的 乾度曆 ) r 微增月行 速度, 必然導致閏法的改變 而改變聞法這樣的大事, 史 書豈能不載?... 即是說, ( 乾度曆 也不是嚴格依照曆理 公式推算的, 像 長 曆 一樣帶有隨意性 J' C 註 6) 說頗精審 關鍵是如何把握 長曆 的此種 隨意性 通常的看法是, 杜預既提到 長曆 曲循經傳曆日的特點, 那麼此種 隨意性 必然以經傳曆日為準 此說回是, 不過, 實情卻遠為複雜 首先, 若僅僅為符合經傳曆日, 曆譜編排當不止一種 比如, 清代顧棟高 春秋朔問表 也不依曆理, 但在頻大月的設置上, 二者差異不可謂不大 顧氏 春秋朔閏表 隱公世頻大月編排如下 : 1. 隱二年間十二月己巴大, 隱三年正月己亥大 2. 隱五年十一月王午大, 十二月王子大 3. 隱六年正月辛亥大, 二月辛巴大 4. 隱六年十二月丙子大, 隱七年正月丙午大 5. 穩十年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大 6. 隱十年十二月癸丑大, 隱十一年正月癸未大 ( 註 7) 以上法驗之, 隱公六年正月 二月既為頻大月, 則十二月及隱七年正月就不可能再是頻大月 隱公十年五月 六月為頻大月, 則同年十二月與明年正月更不 可能是頻大月 顧氏自言編排朔閏之法 r 推求春秋朔閏之法, 以方幅之紙一年 橫書十二月, 每月繫朔晦於首尾, 細求經傳中之干支日數, 不合則為置閏 JC 註 8) 6. 劉洪濤, < 古代曆法計算法 } ( 天津 :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3), 頁 顧棟高, < 春秋大事表 }, <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49 冊, 頁 41 下 -49 上 8. 顧棟高, < 春秋大事表 }, 頁 38 上

5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393 知顧氏設置頻大月, 也以經傳曆日為準, 不依曆算 杜預 長曆 與顧棟高 朔問表 皆以經傳曆日為準, 然在頻大月的設置上 有如此差異, 可以想見依經傳曆日編排的曆譜, 存在著伸縮餘地 以隱公世為例, 若 長曆 完全依曆算設置頻大月 ( 即大餘加 29 ' 小餘加 499), 其結果與經傳曆 日並不衝突 或者, 即使 長曆 不依曆算, 也可編排出另一曆譜以符合經傳曆日, 不必如今所見者 其次, 若為迎合經傳曆日, 則哀公十八年之後, 傳文曆日極少, 對曆譜編排影響甚微, 不必 曲循經傳曆日扒在此情形下, 應盡可能依曆理而編排 但實際的情形又是怎樣呢? 也以頻大月為證, 見下表 : 表二 :{ 畏曆 哀公 + 八年後的頻大月設置 長曆 頓大月之設哀十八年七月乙丑大, 八月乙未大哀十九年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大哀二十年十二月辛亥大, 哀二十一年正月辛巴大哀二十二年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大哀二十三年五月丁哥大, 六月了卯大哀二十四年八月庚申大, 九月庚寅大哀二十五年十月癸未大, 十一月癸丑大 與上頻大月間隔之月數此前, 哀十七年四月 五月頻大, 與此相隔 17 月相隔 15 月相隔 15 月相隔 15 月相隔 15 月相隔 15 月相隔 15 月 哀二十七年正月丙午大, 二月丙子大 一 相隔 15 月 表中, 自哀公十八年始, 杜氏頻大月之設, 均以 15 月為間 若以四分曆小餘加 499 為算, 則頻大月的間隔應為 15 月或 17 月, 不可能在九年內續以 15 月 今杜氏既 以 15 月間設頻大月, 若依此檢驗 長曆 其他年份的頻大月編排, 結果是, 頻大 月間隔以 15 月 17 月為多, 其餘則或前或後, 少者相問 9 月, 多者相間的餘月, 也有相間 20 餘月者 由此可見, { 長曆 設置頻大月不全依 15 月之例, 問題在於, 長曆 如此變動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對此, 有的可用 曲循經傳曆日 釋之, 有的不然 比如, 隱公十一年 長曆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大, 距前頻大月 17 月, 其後桓公二年 長曆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大, 去前亦 17 月 若依小餘加 499

6 394 清華學報 為算, 則桓公三年的頻大月設置不可能再問隔 17 月, 應是 15 月, 即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大, 如此, 則七月癸巳小, 但經文有七月王辰朔臼食, 與此不合, 故 長 曆 仍以 17 月為間, 置七月王辰大, 八月王戌大, 實際上退後 2 月, 則與王辰朔 合 又如, 莊公二十七年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商大, 此去前頻大月共 21 月, 莊二 十八年十一月辛亥大, 十二月辛巴大, 距前亦 21 月, 而莊公三十年 長曆 九月 庚午大, 十月庚子大, 距前 23 月 此後, 莊三十二年五月 六月頻大, 聞公二年 二月 三月頻大, 傳公元年十月 十一月頻大, 信公三年六月 七月頻大, 皆相 去 21 月, 因此, 若莊三十年仍隔 21 月, 則七月辛未大,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 小, 而經文就有九月庚午朔日食, 與此不合, 故退後 2 月 此類例證說明, 在經 傳有晦朔日的前提下, 頻大月的前後伸縮, 將有利於符合經傳曆日, 這是杜氏 曲 循經傳曆日 的體現 但其中也有不可解者 如宣公四年 長曆 十月丙辰大, 十一月丙戌大, 此 前, 宣元年二丹戊申大, 三月戊寅大, 二者相去 45 月 驗諸經傳曆日, 自宣公元 年至四年, 經傳共六曆日, 即宣二年二月王子, 九月乙丑, 王申, 十月乙亥, 宣三年十月丙戌, 宣四年六月乙圈, 七月戊戌 據 長曆 編排, 這些曆日與晦朔相隔甚遠, 因此, 杜氏若依前例, 以間隔 15 月或 17 月計, 甚至間隔二十餘月, 皆與經傳曆日無不合, 但宣二年或宣三年竟不設頻大月, 致使頻大月相間達 45 月, 既與哀十八年後的 15 月之例不合, 也不合他處的頻大月之例 又如, 成公元 年 長曆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茵大, 成公二年則是二月丁巳大, 三月丁亥大, 二者相去僅 9 月, 也違於 長曆 常例 以經傳曆 B! 驗之, 經文有四月丙戌, 為 合此曆日, ( 長曆 頻大月之設可以前移一月, 即 : 正月戊子大, 二月戊午小, 三月 T 亥大, 四月丁巴大, 五月丁亥小, 丙戌即為四月晦, 且與其他曆日無不符 同例如成公三年頻大月編排, 亦問 9 月, 然可以遵循經傳曆日釋之 ( 註 9) 由上可知, ( 長曆 設置頻大月, 有的據經傳曆日, 有的與經傳曆日無關, 有的甚至違背經傳曆日 杜云 曲循經傳曆日以致晦朔扒在頻大月的設置中, 實情並非全是如此 此間緣由, 因 集解 與 長曆 皆無直接論述, 未敢斷言 不 9. 案 : 成公三年正月王午大, 二月王子大, 同年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大, 亦間 9 月 若十月 十一月不設頻大月, 則是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 十二月 T 未大, 而經文有 ( 十一月 ) 丁末, 與曆譜不合 故 長曆 此處的頻大月編排有可能是為了符合丁末日, 此不妨視為 曲循經傳曆日 J 之例證

7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395 過, 從結果上看, 頻大月之設, 既有一定性 ( 如依經傳曆日 ), 又有隨意性 ( 如不 依 15 月之例 ) 如何把握 長曆 編排的隨意性與一定性, 如 f 可理解 長曆 與 杜氏曆日考證間的關係, 恰恰是經學史層面不應忽略的問題 這一問題與 長曆 的置閏特點互相印證 既知頻大月之設不能十足彰顯 曲循經傳膺日 j 的特點, 則在置閏上, 情形又是如何呢? 由下文可知, ( 長曆 置閏也不是完全 曲循經傳曆日 三 長曆 的置閏特點, 兼及日食之釋 關於置閏之例, 杜氏云 I 日行一度, 而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有奇,... 閏月無中氣扒 ( 註 10) 由此推知杜氏置閏大抵依十九年七閏及無中置閏法 但 有奇 j 二字表示, I 設閏可能比十九年七閏法靈活得多 J 0 ( 註 11) 從 長曆 看, 十 九年七閏, 相當於二百五十五年置九十四閏月 讓我們先從襄公三十年的曆譜說起, 因杜氏自言 春秋 終始閏法, 見於此 年 ( 註 12) 襄公三十年傳云 二月癸未 J ' { 長曆 釋云 : 二十三日也 會于承笙之歲, 其歲文十一年, 至襄三十年, 七十四歲 其歲三月甲子朔, 蜂人稱正月甲子朔者, 以夏正月數, 故師曠于此年曰 : 七十三年 然則, 起文十一月三月甲子朔, 盡襄三十年二月二十三日發末, 七十三年, 積二萬六千六十日也 其間有二十七問, 率三十二月有奇, 則一年積閏也 今計至襄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 凡有二萬五千七百五十二日, 故傳曰 再失閏也 j 從乙亥朔之後, 至襄三十年二月發末, 其間當九千八百五十日, 而有九千九百八日, 長五十八日, 再失間, 復于此也 雖不知春秋時厝本術, 今則用此騎眾悶, 從文十年上盡隱之前年, 一百七年, 三十九問 又從襄三十年, 下盡哀二十七年, 七十六年, 二十八閉, 問之大數皆與古今眾家法符 雖 春秋 安間小有失文, 大 10. 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26 吐下 1l. ~J 洪禱, < 古代曆法計算法 }, 頁 襄廿七年 長曆 云 1< 春秋 終始閏法, 別見此下三十年也 見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334 下

8 396 清華學報 凡二百五十年內有九十四間, 亦無違也 ( 註 13) 此段文字是杜氏置閏法的直接描述, 但其中有訛, 疏通如下 其一, 襄三十年 左傳 載緯縣老人語 I 臣生之歲, 正月甲子朔, 四百有 四十五甲子矣, 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J 士文伯以為 二萬二千六百有六旬也 J ' 即 日 但 長曆 上云 積二萬六千六十日 J ' 顯然, 六千下脫 六百 J 二字 此積日數, 乃杜氏承士文伯之語, 非 長曆 本數, 因 長曆 之積日與此不合 其二, 云 其間有二十七閏, 率三十二月有奇 J ' 謂自文公十一年周正三月起, 至襄公三十年二月, 積月 893 ' 中有 27 閏月, 其率 : 893-;.-27=33+2/27 案: 據此當云 率三十三月有奇 J ' 杜氏何以言 三十二月有奇 J? 這是因為, 文公十 一年非章都之首, 閏月之數容有前移後退 今假設以文公十二年起算 ( 因此年始閏 ), 則積月 (893-10) -;'-27=32+ 19/27 即三十二月有奇, 故杜氏所言, 大致不差 其三, 云 今計至襄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 凡有二萬五千七百五十二日, 故傳日 再失閏也.1 J ' 此據 長曆 為說 長曆 自文公十一年三月甲子算起, 至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止, 積大月 463 ' 積小月 409 ' 則積曰 : (463x30) + ( 的 9x29) =25751 ( 自 ) 杜云 二萬五千七百五十二日 J ' 非為算上言, 乃盡乙 亥朔言 其四, 云 從乙亥朔之後, 至襄三十年二月癸末, 其間當九千八百五十日, 而有九千九百八日, 長五十八日, 再失閏, 復于此也 J ' 此中亦有訛 乙亥朔謂襄 公二十七年十一月朔, 自此 ( 不含此日 ) 至襄三十年二月癸未, 不足三年, 豈有九千餘日? 今以 長曆 為算, 其間積大月 16 ' 積小月 14' 加上二月 23 日, 則 積日 : (16X30) + (14x29) +23=909 日 因不合乙亥朔本日, 故 909-1=908 日 知 九千九百八日 之 九千 實為衍文, 同理, 上句 九千 亦為衍文 又, 杜氏何以言 其間當 ( 九干 ) 八百五十日 及 長五十八日 J? 這是因為, 若不計襄公二十七年的二閏月, 總共 849 日, 杜氏 八百五十日 J ' 或有誤, 或僅言概數, 若加上此二閏月, 則總共 908 日, 長 59 日 由於 長曆 襄公二十七年 13. 杜預付春秋釋例 ), 頁 336 上下

9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397 所置二閏為一大一小, 則相差必是 59 日, 杜云 長五十八日 J ' 或因 八百五十 日 而致誤 總之, 只要杜氏認為 再失閏, 復於此 J ' 則據 長曆 置二間的一 大一小, 必是 59 日, 故文中 五十八 J ' 定是 五十九 之訛 其五, 云 雖不知春秋時曆本術, 今則用此驗眾閏, 從文十年, 上盡隱之前年, 一百七年, 三十九閏 又從襄三十年, 下盡哀二十七年, 七十六年, 二十八間, 閏之大數皆與古今眾家法符 雖 春秋 安間小有失文, 大凡二百五十年內有九十四間, 亦無違也 J ' 其義有二 : 1. I 從文十年上盡隱之前年, 一百七年, 三十九閏 J ' 不確 從文十年上盡隱之前年, 應是百一十三年 ( 算上 ), 非一百七年 若以 107 年為算, 則止於隱公六年, 自此年計至文十年, { 長曆 只有三十六閏月, 非三十九間 又據 長曆 自 文十年上算隱公元年, 僅三十八閏, 故杜氏云 隱之前年 J ' 謂惠公末年, 此年 長 曆 未排曆譜, 但據此文, 知此年有閏, 故合為三十九閏 2. I 從襄三十年, 下盡哀二十七年, 七十六年, 二十八閏 h 襄公三十年至哀十七年算上, 七十六年, ( 長曆 共二十八閏月, 故 春秋 經傳閏月之總數 : =94 知下文 大凡二百五十年內有九十四閏 J ' 此 年 上當脫 五 字, 因隱元年至哀二十七年, 為二百五十五年 由上可知, 杜氏認為, 經傳置閏的大致之例以三十二月有餘為率, 二百五十五年為九十四閏, 相當於十九年七間, 故 長曆 云經傳閏數與 古今眾家法符 不過, 所謂十九年七閏或三十二月有餘之率, 僅是概數 由於 長曆 置閏遠者間達七十月 ( 如信公十二年閏二月, 次閏至信公十七年閏十二月, 相間七十 月 ), 近者頻年而設, 甚至一年二閏 ( 見下 ) 所以, 十九年七閏之法, 既不能提 供準確的閏月位置, 也不能揭示 長曆 置閏的依據, 如 長曆 雖云惠公末年有閏, 但人們無法還原出 長曆 此年的曆譜 同理, 隱公九年, { 長曆 為何間在十月, 而不是間在九丹, 其間緣由亦無從得知 對於此類置間, I 曲循經傳曆日 之說並不能提供有效的解釋依據 故問題是, { 長曆 置閏與經傳曆日的關係究竟如何? 以文公元年為例, 經有二月癸亥日食, 傳有五月辛茵朔, 故傳文閏三月之說可取, { 長曆 即依此而閏三月 傳既有五月辛商朔之定點日, 可推七月庚申朔, 九月己未朔, 十一月戊午朔, 明年正月 T 巳朔, 二月為丁亥朔, 即使中有頻大月,

10 398 清華學報 也僅一日之差, 而文公二年經傳均有二月甲子之曆日, 甲子去丁亥近四十日, 不在一月, 故杜推測其間當有閏月, 若不置閏, 不僅經傳二月甲子不合曆日, 此年其他曆日亦不合, 如二月丁丑, 三月乙巴等皆不合 又因文公元年經傳俱有十月了未之曆日, 故閏月當在十月至明年正月間 長曆 則以文公二年為閏正月 此例表明, { 長曆 有據經傳曆日而置閏者 但 長曆 置間有時與經傳曆日無直接關係, 甚至有不可解者 如閔公二年 長曆 閏五月, 傳公元年間十一月, 為頻年置閏之例 由於頻年置閏大違曆理, 若非明確失閏, 曆譜編排即不應用此法 以曆日驗之, 信公二年經有五月辛巳日, 即使為迎合此曆日, 亦無須在元年十一月置閏, 可在二年四月置間, 既可避免頻年置閏之嫌, 且合經傳曆日 今 長曆 於信元年十一月置閏, 實不可解 長曆 置間有時依經傳曆日者, 有時不依經傳曆日, 此與頻大月之設頗有幾分類似 不過, 二者也有區別, { 長曆 置閏除了直接依經傳曆日外, 還有其他依據, 而這些依據在頻大月之設中並無體現 首先, { 長曆 直接據傳文置間, 其表徵是, 傳有閏丹之文, { 長曆 即據此置閏 如信公七年傳有 冬... 閏月, 惠王崩 之文, 故 長曆 此年於十一月置閏, 前加 傳 字 又如文公元年傳有 閏三月 之文, 故 長曆 此年亦閏 三月, 並加 傳 字 昭二十二年傳有 閏月..., 取前城 J 之文, { 長曆 閏十 二月, 前亦有 傳 字 哀公十五年 長曆 去 傳閏十二月 h 亦同例 諸如此 類, 皆是 長曆 據傳置閏之證 故知昭公二十年 長曆 } r 閏八月丁巳小 J ' 閏 前宜加 傳 字, 因此年傳有 閏月戊辰 J 之文 但襄公九年傳有 閏月戊寅 之文, 曆譜雖有 傳閏月 字樣, 卻不標朔臼 干支, 是 長曆 以為傳文誤, 此年不應有間, 與上述諸例俱異 對此, 杜氏解 釋如下 : 參枝上下, 此年不得有閏月, 戊寅乃是十二月二十日也 思 a 惟古傳文必言 吾辛亥, 門其三門, 門五日 戊寅 ' 相去十六日 發玄, 門其三門, 門各五日, 為十五日 明日戊寅, 濟于陰阪 於敘事及厝皆令 然則, 五字上與門合為閏, 後學者自然轉目為月也 傅曰 晉人不得志于鄭, 以諸侯復伐之 十二月發亥, 門其三 F 肘, 門則向所代都門 師之梁 及

11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399 北門也 晉人三番四軍, 以三番為待楚之備, 一番進攻, 欲以苦鄭而來 楚也, 五日一移, 楚不來, 故侵掠而還 殆必如此, 不然, 則二字誤 ( 當主 14) 杜氏認為, 傳文 閏月戊寅 當為 門五日戊寅 之訛 因 門五 j 與 閏 J 形近而訛, I 日 J 亦隨之訛作 月 杜氏之據有二, 一為 敘事 J ' 一為 曆 J 敘事於文中可見, 曆則較為隱晦, 下文稍作引申 襄公九年 十年的經傳曆日不少, 除經傳互歧而致誤外 ( 如經云 十二月己亥 J ' 傳則云 十一月己亥 J ' 杜以為經非傳是 ), 其他曆日仍是考察此年是否有閏的重要依據 今假設如傳所言閏十二月, 因傳文還有十二月癸亥日, 則閏月朔日必在甲子至戊寅間, 由此可推襄十年二月朔日必在癸亥至 T 丑間, 四月朔日當在王戌至丙子間, 即使中有頻大月, 僅一日之差, 然十年傳文有四月戊午日, 無論朔日是王戌還是丙子, 皆不合 同理, 傳有五月庚寅, 也與此不合, 因五月朔日當在王辰至丙午間, 庚寅與此相去至少四十餘日 另外, 據閏十二月朔日在甲子至戊寅間, 還可推襄九年十一月朔日當在乙丑至己卯間, 九月朔當在丙寅至庚辰間, 七月朔在丁卯至辛巳間, 五月朔在戊辰至王午間, 而經文有五月辛苗 八月癸末日, 皆與此不合 所以, 若據傳文閏在十二月, 則經傳曆日多與此不合, 此 其一 又 門五 j 與 閏 形近, 傳文敘事又與 門五 之推測合, 故杜氏以為 傳文 閏月 誤, 此其二 如此, 則 門五日 訛作 閏月 不無可能 楊伯峻 先生也認為杜說可信 ( 註 15) 除依傳文置閏外, { 長曆 還依據文意置閏, 其典型例證, 為一年置二閣 襄公二十七年經文 冬, 十有二月乙亥朔, 日有食之 J ' { 左傳 云 十一月 乙亥朔, 日有食之 辰在申, 司曆過也 再失閏也 杜氏注經去 I 今 長曆 推十一月朔, 非十二月 傳曰 r 辰在申, 再失 閏 若是十二月, 則為三失間, 故知經誤 又注傳去 I 謂斗建申 周之十 一月, 今之九月, 斗當建戌而在申, 故知再失閏也 文十一年三月甲子, 至今年 七十一歲, 應有二十六閏 今 長曆 推得二十四閏, 通計少再閏 釋例 言之 14. 杜預, { 春秋釋倒 > ' 頁 324 下一 325 上 15. 楊伯峻, { 春秋左傳注 > ( 北京 : 中華書局, 1990 ' 修訂版 ), 第二冊, 頁 969

12 400 清華學報 詳矣 J ( 註 16) 長曆 此年置閏如下 r 十一月建申乙亥大, 間十一月建茵乙巳小, 後間 建戌甲戌大, 十二月建亥甲辰小 J ( 註 17) 此即一年置二聞之特例 案 : 經文十二月乙亥朔, 傳改為十一月乙亥 考經文七月有辛巴日, 則乙亥 朔當在十一月, 不可能在十二月, 除非其間有閏月 ( 註 18) 而 左傳 以十一月改 之, 正認為其間無閏 周正十一月, 當十二支之戌, 傳去 辰在申, 再失閏 J ' 說 明傳以為經之 十一月 乃失二閏所致, 本應是九月申, 而今卻是十一月戌 對此, 杜預也以為傳是經非 據 長曆 ), 自文公十一年至襄二十七年, 若依十九年七閏之法, 應有二十六個閏月, 但 長曆 所置之閏月總共才二十四閏, 此二月的差數, 在杜預看來乃失閏所致 既為失閏, 則須補閏, ( 長曆 為何不補他處, 而於襄二十七年頓置二閏呢? 杜氏的解釋如下 : 閏者, 會集數年餘日, 因置以要之 ( 耍, << 正義 作 安 J), 故閏月無中 氣, 斗建斜指兩辰之間也 魯之司厝, 漸失其間, 至此年日食之月, 以儀審望, 知斗建之在中, 斗建在中, 乃是周家九月也, 而其時厝稱十一月, 故知再失間也 于是始覺其謬, 遲頓置兩間, 以應天正, 以敘事期 然則前閏月為建西, 後閏月為建戌, 十二月為建亥而歲終焉 是以明年經書春無冰, 傳以為時災也 若不頓置兩闊, 則明年春是今之九月 十月 十一月也 今之九月 十月 十一月無冰, 非天時之異, 無緣總書 春也 ( 註 19) 杜氏認為, 傳雖改十二月為十一月, 而十一月斗建在戌, 但魯之司曆 以儀審望 J ' 斗實建在申, 由此知時曆己失兩閏 故 長曆 在編排時加上 建申 建茵 J ' 至 十二月建亥, 以求合天 這是杜氏據傳文 辰在申 而置二間的原因之一 杜氏 還有男一考慮, 即襄二十八年正丹經文有 春, 無冰 語 春, 無冰 J ' 乃記災 16. 阮元校刻, { 十三經注疏 } ( 杭州 : 漸江古籍出版社影印, 1998), 下冊, 頁 1998 上 17. 杜預, { 春秋釋 ~J}, 頁 333 上 18. 江永, { 群經補義 }, 頁 29 下一 30 上云 : I 經文傳寫訛耳 此年七月, 經有辛巴, 則乙亥朔必是十一月矣 j 案 : 在說或是, 但有一前提, 即七月至十一月間無閏月, 假設此年間十月, 則乙亥朔恰可屬十二月 19. 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334 上一下

13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哇 1 異, 傳文載梓慎語以為宋 鄭之災, 是其證也 既為災異, 則非常事 由於魯曆 ( 或稱時曆 ) 仍以周正建子為歲始, 春季正 二 三月, 當今之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為冬季有冰之時, 無冰, 即為非常態 在時曆失二閏的情形下, 若不於此 加價兩閏, 則經文 春, 無冰 就無法落實, 因為時曆之 春 J ' 相當於今之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屬秋季, 無冰乃常事, 經不必書, 而傳引梓慎語以為宋鄭災, 亦與此常事不合 可見, 經傳文意已經暗示時曆失二閏之實 故 長膺 於此頓置兩間, 既合於傳文的 辰在申 J ' 也合乎明年經文的 春, 無冰 杜氏云 r 依 春秋 經傳, 反覆其終始以求之, 近得其實矣 J ( 註 20) 知杜氏又據經傳文意而頓 置二閏 依據文意而置問, 在 長曆 中並不少見, 昭公九年經書 夏四月, 陳災 J ' 左傳 載樽電云 今火出而火陳 案 : 昭十七年 左傳 載梓慎云 火出, 於 周為五月 J ' 今甫四月, 火即出陳, 與五月不合, 故杜氏以為此年失間, 因時曆於 前年誤置一閏, 亦依文意置間 以上諸例說明, { 長曆 置閏有不同參照, 有的據曆日, 有的據傳文, 有的據文意, 還有的兼據文意與曆日 哀公十四年 長曆 問二月, 即出於文意與曆臣的雙重考慮 從文意上考察, 哀公十二年經文 十二月, 蠢 J ' 傳云 r 季孫間諸仲尼, 仲 尼曰 : 丘聞之, 火伏而後蟄者畢, 今火猶西流, 司曆過也 J 孔子之意, 謂火 ( 心 宿二 ) 不見, 已是天寒, 飛蟲蟄入地下 今十二月 ( 當夏正十月 ), 已入冬, 火不應見, 而猶見於西方, 乃司曆者之誤, 杜氏正是據此認為時曆失間 從曆日方面考察, 哀十三年傳有六月丙子 了亥 七月辛丑等曆日, 哀十四年經有四月庚戌曆白 以此為算, 中間必有閏月 已知六月丁亥 七月辛丑, 貝日七月朔必在戊子至辛丑之間, 可推九月朔在丁亥至庚子間, 十一月朔在丙戌至己亥間, 明年正月朔在乙莒至戊戌間, 三月朔在甲申至丁茵間, 則四月朔當在甲寅至了卯悶, 即使中有頻大丹, 僅一日之差, 庚戌去甲寅 丁卯四 五十日, 不可能在一月, 欲合四月庚戌, 則須閏月, 此其一 且傳有五月庚申朔日食之定點日, 由此推得四月朔或庚寅或辛卯, 也與上推四月朔在甲寅至了卯間不合, 惟置閏方 20. 杜預, { 春秋釋例 > ' 頁 334 下

14 402 清華學報 合, 此其二 總之, 自哀十三年七月至十四年四月間, 經傳曆日顯示有一間 杜氏於哀十四年二月置閏, 分明據曆日推算 閏月之設與經傳曆日的考證關係緊密 比照 長曆 之前的曆法, 如前漢 太初曆 }, 後漢 四分曆 }, 劉洪 乾象曆 }, 楊偉 景初曆 等, 閏周皆為十九年七閏 只要算出閏餘多少, 即可判斷該年是否有閩 閏在何月 換言之, 閏月位置是固定的, 正如頻大月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今杜氏置閏雖大體遵循十九年七聞法, 但閏月之位無準, 其置閏特點, 可謂一定之中又見無定 言其無定, 是因為 長曆 置閏不依閏餘, 有明顯的隨意性 言其一定, 是因為此種隨意性也不是完全任意, 而有相應的參考標準, 如經傳之文 前後曆日的勘驗等 正因為有經傳文 及曆日的雙重參考, 故 曲循經傳曆日 J 之說不為無據, 又因為以經傳文意為參 考, 故知 曲循經傳曆日 在 長曆 中並未完全貫徹 因而, 不可因 曲循經傳曆日 之言而忽略 長曆 置閏的多重依據, 正如頻大月之設也不全是 曲循經傳曆日 一樣 只有理解 長曆 設置閏月與頻大月的隨意性與一定性特點, 方可進一步考察 長曆 編排何以失三十三曆日的緣由 但在展開討論之前, 須對杜氏的日食之釋稍作交代, 因杜氏曾提及 據日食以致晦朔 按照現代天文學的觀點, 日食是編排曆譜的可靠起點, 天文學者可通過還原古代日食的確切之期, 以驗證 春秋 經傳中的日食記載是否有偏差, 並據以編出更為準確的曆譜 新城新藏在 東洋天文學史研究 中即提及此法 ( 註 21) 然杜預編排 長曆 }, 日食並非編排曆譜的起點 經傳中的日食之期, 在杜氏的觀念中, 只是作為朔晦日的判斷依據, 至於某年某月是否出現臼食, 不在杜氏的考察範圍內, 故經有頻月而食者, 雖不合曆理, 仍是杜氏編排曆譜朔日的重要依據 此種情形在劉獸的 春秋 日食說中已有體現, ( 漢書.五行志下之下 載劉歡改動經傳日食之期, 即以朔日法為準, 而不依食限 ( 註 22) 正因為日食之期只是作為朔日的依據, 若經傳前後的多數曆日與日食之期矛盾, 杜氏即斷此日食之期有誤 比如, 昭公廿二年十二丹癸茵朔日食, 此例據張培瑜 <( 春秋 日食表 > ' 21. 新城新藏撰, 沈璿諱, < 東洋天文學史研究 ) ( 上海 : 中華學藝社, 1933), 頁 參見卸車貴意, < 釋 漢書.五行志 中的 左氏 日食說 > ' < 中圓史研究卜 2 ( 北京 : 2009), 頁 25-40

15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03 不誤, ( 註 23) 而杜氏以為癸茵誤, 當為癸卯, 其依據便是經傳曆日 ( 註 24) 其他日食之判斷, 亦同此例 如 : 1. 宣公八年七月甲子日食, { 長曆 推得甲子為七月晦, 非朔日 2. 襄公十五年八月丁巳朔日食, { 長曆 推得丁巳為七月朔, 非八月朔 案 : 宣公八年經文 秋七月甲子, 日有食之 既 J ' 杜 注 }: I 無傳, 月三 十日食 J ( 註 25) { 長曆 此年曆譜為七月乙未朔 八月乙丑朔, 甲子為七月三十日 晦 杜氏如此斷定經文日食之誤, 是因為經文曆日互有歧異 宣公八年經文有六月辛巳 王午 戊子之曆日, 知七月之朔日必非甲子, 因辛巴 戊子等去甲子遠超三十日, 且經並有十月己丑 庚寅之曆日, 若甲子為七月朔, 則十月朔當為癸巴, 即使中有頻大丹, 也僅一日之差, 而己丑 庚寅去癸巳五十餘日, 不在一月內 故七月若是甲子朔, 則與此年所有曆日皆違, 在經文日食之期或晦 或朔 或二日的前提下, 甲子既無朔 二日之可能, 則杜氏以甲子為七月晦, 合於其他曆日 襄公十五年經文 秋八月丁巴, 日有食之 J ' 杜 注 }: I 無傳 八月無 T 巳, 丁巴, 七月一日也, 日月必有誤 J ( 詮 26) 案 : 此年經文曆日有二月己亥 十一月癸亥, 若八月丁巳朔, 則可推十一月朔或丁亥或丙戌, 癸亥距此三十餘日, 不合 同樣, 由八月了巳朔可逆推此年二月朔當為庚申, 而經文二月己亥也與此不合, 且二月己亥又合於前年之曆日, ( 註 27) 知八月丁己朔與前後曆日皆不合 故杜云 八月無丁巳 j 由此二例, 知杜氏判斷日食之期正誤, 亦依經傳前後曆日互相參校 此法既與判斷昭廿二年十二月朔無癸商有癸卯一致, ( 註 28) 也與設置閏月或頻大月的依據 23 見張培瑜, { 中國先秦史曆表 } ( 濟南 : 齊魯書社, 1987), 頁 杜氏云 I 傳十二月下有閏月, 二十三年正月王寅朔, 二十二年十二月不得有癸菌, 癸菌, 閏月朔也 又傳十二月有庚戌, 計癸商在庚戌前三十七日, 則十二月亦不得有癸茵朔也 以此推之, 十二月癸卯朔 經書癸菌, 誤也 見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350 上 25.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下冊, 頁 1873 下 26.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1959 中 27. 由襄十四年有二月乙未朔之定點日, 可推此年四月甲午朔, 六月癸巳朔, 八月王辰朔, 十月辛卯朔, 十 二月庚寅朔, 襄十五年二月己丑朔, 己亥為十一日, 即使中有頻大月, 也僅一日之差 28. 經傳三十七日食中, { 長曆 合者三十三, 失者四 ( 其中不包括 三無甲乙 j 例, 即桓公十七年十月朔日 食 莊公十八年三月臼食 信公十五年五月日食, 此三例無干支日, 故無法驗證曆譜之相合與否 ), 此四 例中, 除文中介紹的三例外, 還包括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食, { 長曆 推得乙亥為十一月朔, 合 傳不合經 o 其法與他例無異

16 404 清華學報 相符 明乎此, 即可進而考察杜氏如何解決 長曆 與經傳曆日不合的情形 四 杜氏 參校曆日 考釋 經傳曆日共七百七十九, 其中經三百九十三日, 傳三百八十六日, 而 長曆 得七百四十六日, 失三十三日 此三十三曆日之失, 杜氏以為 經傳日月誤 J' ( 註 29) 並非 長曆 疏漏所致 今以上法一一驗之, 以顯現杜氏的參校過程 先列表如 下 : 表三 :{ 長唐 失三十三曆 E 與社氏之釋 經傳曆日記載 長曆 之釋備註 1. 隱二年經八月庚辰八月無庚辰, 庚辰, 七月九日也, 日月必有誤 2. 隱三年傳 ( 十二月 ) 庚戌十二月無庚戌, 十一月十七日也 3. 隱八年傳八月丙戌上有七月庚午, 下有九月辛卵, 則八月不得有丙戌 4. 隱十年傳六月戊申六月無戊申, 五月二十三日也 上有五 月, 則誤在日 5. 隱十年傳九月戊寅 九月無戊寅, 八月二十四日也 上有八 月, 下有冬, 則誤在目也 6. 桓十七年經二月丙午 二月無丙午, 丙午, 三月四日也, 日月 必有誤 7. 傳九年經七月乙固 七月無乙圈, 八月二日也, 日月必有誤 集解 未見考證 8. 傳十八年經八月丁亥 經傳俱言八月, ( 八月 ) 無丁亥, 誤也 9. 傳卅三年經十二月乙巴 乙巴, 十一月十二日也 經書十二月, 誤也 周十一月, 今九月, 霜當微而重, 重又不能殺草, 所以為異也 29. 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267 上

17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文四年經十二月王寅十二月無王寅, 五年正月四日也, 日月 集解 未見考證, 必誤 經文作十一月王寅 11. 文六年傳十一月丙寅十一月無丙寅, 十二月八日也, 日月必 有誤 12. 文十三年經十二月己丑十二月無己丑, 十一月十一日, 日月誤也 13. 文十四年傳七月乙卯七月無乙卯, 上有六月, 下有八月, 則誤在日 14. 鄭文公四年 ( 當魯莊公二莊二十五年, 二月無王戌, 二月二十日傳文見於文公十七 十五年 ) 傳二月王戌也, 日月必有誤年, 故列於此 15. 宣九年經九月辛茵九月無辛菌, 上有八月, 下有十月, 誤 在日 16. 宣十二年經十二月戊寅十二月無戊寅, 十一月九日也, 日月必 有誤也 17. 成二年經四月丙戌四月無丙戌, 五月一日也 18. 成十七年經傳十一月王十一月無王申, { 公羊 穀梁傳 及諸 申 儒皆以為十月十五日也 十月庚午圍 鄭, 十三日也, 推至王申, 誠在十五日 然據傳曰 : 十一月諸侯還自鄭, 王申至 於貍脹而卒, 此非十月, 分明誤在日也 19. 襄元年傳 ( 正丹 ) 己亥 正月無己亥, 誤也 20. 襄三年經六月庚辰 七月九日也, 書於六月, 經誤也 2 1. 襄三年經六月戊寅 七月十三日也, 據傳, 盟在秋, 經誤也 22. 襄四年經三月己百 三月無己菌, 二月十七日也, 經書己菌, 傳言三月, 誤也 23. 襄九年經十二月己亥參校上下, 己亥在十一丹十日 又十二 月五日有癸亥, 癸亥五日則書之傅, 其 月不得有己亥, 經書十二月, 誤也 24. 襄九年傳聞丹戊寅參校上下, 此年不得有閏月, 戊寅乃是 十二丹二十日也

18 406 清華學報 25. 襄廿三年傳十二月丁巳 十二月無了巴, 十一月十四日也, 日月 必誤也 26. 襄廿五年經八月己巳 八月無己日, 七月十二日, 然則經誤也 傳文 : 七月己巳 27. 襄廿八年傳十二月乙亥 書十二月無乙亥朔, 日誤 朔 28. 襄廿八年經十二月乙未 十二月無乙末, 日誤也 29. 昭元年經傳十一月己茵 十二月有甲辰朔, 則十一月不得有己莒, 己菌, 十二月六日也, 經傳言十一月, 誤也 30. 昭四年傳八月甲申 八月無甲申, 七月二十六日也, 上有七月, 下有九月, 則誤在日也 3 1. 昭八年傳十一月王午 十一月無王午, 十月十八日, 傳誤也 32. 昭九年傳二月庚申二月無庚申, 三月二十九日, 必有誤也 集解 未見考證 33. 昭十年傳五月庚辰五月無庚辰, 四月二十五日也, 日丹必 集解 未見考證 有誤 案 < 長曆 計經傳曆日共 779 ' 數起於隱公元年, 終於哀公十四年 獲麟 之 後, 傳文之曆日及於八月辛丑, 合此計算, 總數拾 779 ' 故知不含哀十五年以後之 曆日 此三十三例中又不含失自食之例, 如襄十五年八丹丁巳日食, < 長曆 以為了巳當為七月朔, 昭廿二年十二月癸商朔日食, < 長曆 以為癸茵當為閏月朔, 等等 此類歸屬失日食之例, 不在失三十三曆日之數內 昭十八年, 經傳俱云五月王午, < 長曆 云 r 五月無王午, 四月二十三日也, 日月必有誤 J ( 註 30) 此恐是杜氏誤筆, 因 長曆 此年四月庚子朔 五月己巳朔, 則王午正是五月十四日, 而四月二十三日當為王戌, 無緣王午, 故此例亦不在三十三曆日之內 如果加上此例, 總數則是失三十四曆日 又, 1 喜二十八年經 傳載踐土之盟, 經云五月癸丑, 傳云癸亥, 是曆目互歧, 30. 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3 是 6 下

19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07 長曆 此年五月丙申朔, 則癸丑為五月十八日, 癸亥為二十八日 一事二日, 其中必有一誤, 然經傳皆合 長曆 ), 此類亦不計在失曆日例中 男外, 昭公二十二年經文 冬十月, 王子猛卒 J ' 傳云 r 十一月乙菌, 王子猛卒 J ' 經傳紀月互異, 杜推得乙商在十一月, 故 注 去 經書十月誤 J 0 < 註 31) 此例經文無干支曆日, 亦不在三十三曆日之內 最後, 文公四年經文 十有一月王寅 J ' ( 集解 未見考證 然 長曆 云 : 十二月無王寅, 五年正月四日也, 日月必誤 J< 註 32) 是杜氏所見經文為十二月王寅, 故 長曆 推經文有誤 但後刻本皆為十一月王寅 考 長曆 文四年曆譜, 十一月庚子朔, 則王寅為十一月三日, 正合 對此, ( 四庫提要 認為, 杜氏所見 實為十二月, 故 長曆 正之 其證並有襄公六年經文 十有二月, 齊侯滅萊 J ' 而近刻 左傳 前則日 十有一月, 齊侯滅萊... 十一月丙辰, 而滅之 J ' 然 長 曆 逕云 十二月丙辰 J ' 未加考證 ' 是杜氏所見本為十二月丙辰, 非如近刻 十 一月丙辰 也 ( 註 33) ( 提要 之說雖非鐵證, 然足資參考 今以三十三日衡之, 知 長曆 並計文四年 十二月王寅 之例 明乎失三十三日之確切所指, 下面逐一考察杜氏如何參校上下曆日的過程 隱公二年經有八月庚辰日, 杜以為八月無庚辰, 這是因為隱三年經有二月己巳日食之定點日, 以此可逆推隱二年十二月庚午朔, 但因經有十二月乙卯, 二者相隔四十餘日, 故杜氏推此間必有閏月 (( 長曆 閏十二月即是證明 ), 因十二丹有閏, 則十一月辛未朔, 九月王申朔, 八月朔即是王寅, 即使其間有頻大月, 也僅一日之差, 而庚辰距王寅三十八日, 知八月必無庚辰, 故 長曆 云 八月無庚辰 隱公三年經文 冬, 十有二月, 齊侯 鄭伯盟於石門 J 傳云 r 冬, 齊鄭盟于石門, 尋盧之盟也 庚戌, 鄭伯之車償于濟 石門之盟既在十二月, 傳所 云 庚戌 J ' 在石門後, 故杜氏亦繫諸十二月 然下有十二丹癸末之曆日, 癸末去 庚戌三十三日, 不在一月, 故云十二月無庚戌, 此其一也 又此年有二月己巳日 食之定點日, 以此為準, 可推四月戊辰朔, 六月丁卯朔, 八月丙寅朔, 十月乙丑 31.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2100 下 32. 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301 上 33. 址預, ( 春秋釋例 ), 買 3 上

20 408 清華學報 朔, 十二月甲子朔, 即使中有頻大月, 也僅一日之差, 而庚戌去甲子四十六日, 也不在一月, 且其他曆日皆合, 此其二也 故杜推十二月無庚戌 隱公八年傳有八月丙戌, ( 長曆 以為丙戌誤, 杜云, 上有七月庚午, 下有九月辛卯, 則八月不得有丙戌 J< 註 34) 顯然辛卯 庚午相間僅二十一日, 不容一月, 故杜推八月無丙戌 隱公十年傳六月戊寅, { 長曆 以為戊申誤, 這是因為此年經傳俱有六月辛巳之曆日, 六月師有辛巴, 則不得有戊申, 因二者相間三十三日 經傳皆言,( 六月 ) 辛巴, 取防 J ' 杜推傳文六月戊申誤 隱公十年傳有九月戊寅, { 長曆 以為九月無戊寅 案 : 經有六月王戌 辛巳之曆日, 傳有七月庚寅等曆日, 則此年七月朔當在王午至庚寅間, 由此可推九月朔必在辛巳至己丑間, 無論朔在其間何日, 戊寅均相去五十日左右, 故知九月無戊寅 桓公十七年經二月丙午, 杜去 二月無丙午 J ' 筒中原因, 是因為經有正月丙 辰日, 則二月無丙午, 因丙辰至丙午相間五十餘日 然則, 杜氏為何不依 二月丙午 而證 正月無丙辰 呢? 這是因為, 經還有五月丙午日, 五月既有丙午, 則二月不得有丙午, 有正月丙辰 五月丙午等參照, 故杜云 二月無丙午, 日月必有誤 由此可知, 當經傳曆日互異, 且須選擇其一時, 誤差之小是杜氏選擇的依據 信公九年經有七月乙區, { 長曆 云七月無乙圈 案 : 億公十二年有三月庚午巨食之定點日, 以此逆推, 可得此年正月辛未朔, 信十一年十一月王申朔, 九月癸茵朔, 七月甲戌朔, 五月乙亥朔, 三月丙子朔, 正月丁丑朔, 信十年十一月戊寅朔, 九月己卯朔, 七月庚辰朔, 五月辛巳朔, 三月王午朔, 正月癸未朔, 信九年十一月甲申朔, 九月乙茵朔, 七月丙戌朔, 五月丁亥朔, 三月戊子朔 即使有頻大月, 僅一日之差, 以此驗以信九年曆曰 : 經有三月 T 丑, 與此不合 ; 經有九月戊辰 甲子, 亦不合 ; 惟經有七月乙圈, 若為頻大月, 可合 案 : 以上所推, 是以信九年九月至十二年三月無崗為前提, 無聞而失三曆日, 誤差過大 故杜氏認為此間應聞, 證之 長曆卜置閏在信十二年二月, 雖七月乙茵不合, 但僅失一 34.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下冊, 頁 1733 中

21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09 曆日 兩相權衡, 亦知杜以失曆日少者為可取 信公十八年經有八月丁亥, 杜氏以為八月無 T 亥 案 : 信公十六年經有正月戊申朔之定點日, 以此順推, 直至傳公十七年十二月, 得丁卯朔, 即使中有頻大月, 僅一日之差, 而經傳共七曆日, 皆合, 知此間並無閏月 若依此再下推, 可得五月甲午朔, 八月癸亥朔, 經文曆臼則是五月戊寅, 不合 ; 八月 T 亥, 合 今杜氏以為五月戊寅合, 八月則無丁亥 ' 是杜氏認為傳十七年十二月至傳十八年五月間, 有一閏 杜氏如此置閏, 或許慮及傳十九年六月己茵之曆日 如果前不置閏, 欲合此曆日, 須在信十八年八月至億十九年六月間置閏, 然此閏月位置距後間傳十九年四月之閏太近, 距前閏傳十二年二月之閏太遠, 相較而言, 於信十七年十二月至傳十八年五月間置閏更為可取 準此, 杜云八月無丁亥 信公三十三年經文有十二月乙巳之曆日, ( 長曆 以為十二月無乙巳 案 : 文公元年經有二月癸亥日食之定點日, 據此可逆推傳卅三年十二月朔或甲子 或癸亥, 乙巳去甲子 癸亥四十餘日, 不應同月, 故杜以為十二月無乙巴 且經文並有 隕霜不殺草 李梅實 J ' 其義亦合於十一月 ( 註 35) 文公四年經十二月王寅, 後刻本皆作十一月王寅, 恐非, 前已釋 文公六年傳有十一月丙寅, 杜氏以為十一月無丙寅 案 : 文公七年經傳有三月甲戌 四月戊子之曆日, 知四月朔當在乙亥至戊子間, 以此逆推, 可得此年二月朔在丙子至己丑聞, 文六年間十二月朔在丁丑至庚寅間, ( 註 36) 則此年十一月朔必在戊寅至辛卯, 即使中有頻大月, 僅一日之差, 而丙寅去戊寅 辛卯遠超三十日, 不在一月, 故杜推斷十一月無丙寅 文公十三年經有十二月己丑, 杜氏以為十二月無己丑, 此可結合下例明之 : 文公十四年傳有七月乙卯, ( 長曆 以為七月無乙卯 案 : 文公十五年有六月辛丑朔日食之定點日, 由此逆推, 此年四月王寅朔 二月癸卯朔, 文十四年十二月甲辰朔, 十月乙巳朔, 八月丙午朔, 則七月丙子朔, 六月了未朔, 即使中有頻大月, 僅一日之差, 而乙卯 丙子相間三十九日, 不在一月, 故云七月無乙卯 35. 杜 注 去 r 書時失也 周十一月, 今九月, 霜當微而重, 重而不能殺草, 所以為災 J { 正義 云 : 十一月, 夏之九月, 霜不應章, 重又不能殺草, 所以為災也 J ( 見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1832 下 ) 案: 經文但言 隕霜 J ' 未言 重 J 0 以常理推之, 九月之霜當微不當重, 不殺草, 屬常事 今社氏云 霜當微而重 J ' 加 重 J ' 雖有增字解經之嫌, 郤合經文 常事不書 J 之例 36. 此年閏十二月, 有經傳文可證, 故 長曆 依此置閏

22 410 清華學報 且據此定點日所逆推出的曆譜合于經傳其他曆日, 如經有六月癸西 九月甲申等, 故杜氏判斷傳七月乙卯之曆日為誤 由此可知, 自文公十五年六月日食, 前推文十四年六月丙午朔, 為符合經傳曆日, 其間不應置間 以此為準, 上推至文十三年五月王午朔, 知經文五月王午 十二月己丑兩曆日中, 五月合, 十二月不合 如果欲合十二月己丑, 必須在五月至十二月間置一閏, 但此結果勢必不合明年的六月癸茵 九月甲申之曆日 前後斟酌, 故杜云十二月無己丑 宣公九年經有九月辛商, 杜氏云九月無辛菌 案 : 宣公十年有四月丙辰日食之定點日, 由此可逆推此年二月丁巳朔, 宣公九年十二月戊午朔, 十月己未朔, 九月己丑朔, 即使中有頻大月, 僅一日之差, 而辛回去己丑三十二日, 不在一月, 故杜以為九月無辛商 宣公十二年經有十二月戊貴, 杜云十二月無戊寅 今以宣十年四月丙辰朔日食順推, 則六月乙卯朔, 八月甲寅朔, 依此可得宣十二年六月王寅朔, 三年之間即使有二次頻大月, 誤差僅二日, 而經傳此年六月有乙卯 丙辰 辛未之曆臣, 皆合 因此, 欲合經傳六月之三曆日, 或不置閏, 或置二閏, 即使置二閏, 六月王寅朔, 誤差仍不超過二 三日, 準此, 則十二月朔當在己亥, 誤差也不超過二 三日, 然經有十二月戊寅, 去己亥三十九日, 故杜判斷十二月無戊寅 成公三年經有四月丙戌, ( 長曆 以為四月無丙戌, 此例最為不可解 見前頻大月之分析 成公十七年經傳俱有十一月王申, 杜以為十一月無王申 案 : 經有十二月丁巳朔日食, 則知十一月朔或了亥 或戊子, 王申去此四十餘日, 不在一月 且傳 於此年十二月下有閏月之文, 故知十一月無間, 則經傳 十一月王申 J 必有誤 襄公元年傳云 春, 己亥 J ' 杜 注 ): r 下有二月, 則此己亥為正月 正月無己亥, 日誤 J< 註 37) 案 : 成公十八年傳有二月乙茵朔之定點日, 由此順推, 此年四月甲申朔, 六月癸未朔, 八月王午朔, 十月辛巳朔, 十二月庚辰朔, 則襄公元年正月朔當為庚戌, 即使中有頻大月, 僅一日之差, 己亥去庚戌近五十日, 故正月無己亥 又因經傳俱有十二月丁末之曆日, 知其問不應閏月, 若有閏, 必是成 37.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1928 上

23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11 公十八年間十二月, 雖合 正月己亥 h 卻不合下文襄元年經 九月辛茵 之曆日, 故杜氏參校上下, 推正月無己亥 襄公三年經有六月庚辰, 傳有七月庚辰, 杜氏以為經非傳是 案 : 經文七月之下, 並有己丑之曆日, 今假設經是傳非, 則七月朔必在辛巴至已丑聞, 以此為準, 前後推移, 則不合他年之曆目甚夥, 如推得成公十八年二月朔當在乙丑至癸茵間, 與乙茵朔相差甚遠, 即使中有閏月, 也不合於乙商 ; 其他曆日多有不合, 故杜氏以為傳是經非 若庚辰為七月, 則其他曆日皆合 襄公三年經 i( 六月 ) 戊寅, 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 J ' 傳云 秋, 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 J ' 是經 傳不同 長曆 之法, 當與上例同, 即參校遠年曆臣, 以為經非傳是 襄公四年經 王三月 己西, 陳侯午卒 J ' 傳云 : 三月, 陳成公卒 J { 長曆 以為三月己菌, 經傳皆非, 因本年或鄰年之曆日, 無法確定其中何者為是, 其法亦是參校遠年曆臣 以上諸例, 足以彰顯杜氏 參校上下 的考證之法, 其實, ( 長曆 中也有直接展示此法者, 襄公九年經十二月己亥, 杜云 : 多枝上下, 已亥在十一月十日 又十二月五日有發亥, 要亥五日則書之 傅, 其月不得有己亥, 經書十二月, 誤也 ( 註 38) 襄九年經有十二月己亥, 傳則是十一月己亥, 經傳互異, 必有一誤, 且傳並有十二月癸亥之文, 己亥去癸亥二十四日, 若己亥在十二月, 則十二月朔必在癸巳至己亥間, 依此, 則此年十月朔當在甲午至庚子闊, 然傳文有十月庚午 甲戌, 與此不合, 故杜氏以為傳是經非 同樣的例證見於昭公元年經傳十一月己菌, 見上表杜氏之釋 襄公二十二年傳有十二月了巳, 杜去 十二月無丁巳 案 : 襄公二十一年有十月庚辰朔日食, 據此可推襄公二十二年十二月或是癸茵朔, 或是王申朔, 此又與襄公二十三年二月癸茵朔日食合, 而丁巳與癸園 王申相去五十餘日, 故知 十二月無丁巳 j 襄公二十五年經有八月己巳, 傳則是七月己巴, 經傳互歧, 杜以為經非傳是 38. 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324 上 - 下

24 412 清華學報 案 : 襄二十四年經有七月甲子朔日食 八月癸巳朔日食, 襄二十六年傳有三月甲寅朔之曆日, 前後可互推 由襄二十六年三月甲寅朔, 可知此年正月乙卯朔, 襄二十五年十一月丙辰朔, 九月丁巳朔, 八月當為了亥朔, 即使中有頻大月, 僅差一日, 而己巳去丁亥四十餘日, 不合 故杜云八月無己巳 襄公二十八年傳有十二月乙亥朔, { 長曆 此年則是戊戌朔 案 : 傳有十一月乙亥之文, 則十二月不應乙亥朔 且傳有十月丙辰 十一月 T 亥, 皆與十二月乙亥朔不合, 故杜云十二月無乙亥 又, 此年經有甲寅 乙未兩曆日, 因甲寅 乙未相去四十一日, 不在一月, 亦知經文原有誤 昭公元年經傳俱有十一月己菌, 因傳有十二月甲展朔, 己茵去甲辰五十五日, 且傳文還有十二月庚戌之曆日, 故推十一月無己菌 昭公四年傳有八月甲申, { 長曆 推八月無甲申 案 : 昭元年十二月甲辰朔, 昭二年有七月王寅, 昭三年有正月丁末, 若不於二年七月前置閏, 則 長曆 不合此二曆日, 故 長曆 置閏在昭元年十二月後 以此順推, 則昭二年正月癸卯朔, 三月王寅朔, 五月辛丑朔, 七月庚子朔, 九月己亥朔, 十一月戊戌朔, 昭三年正月丁茵朔, 即使中有頻大月, 僅差一日, 而昭三年經傳俱有正月丁末日, 合於 長曆 所推, 故知此間並無閏月 由正月 T 商朔, 可推三月丙申朔, 五月乙未朔, 七月甲午朔, 九月癸巳朔, 十一月王辰朔, 昭四年正月辛卯朔, 三月庚寅朔, 五月己丑朔, 六月己未朔, 七月戊子朔, 八月戊午朔,... 十二月丙辰朔, 即使中有頻大月, 也僅一二日之差, 而傳有六月丙午 八月庚申 十二月癸丑 乙卯之曆日, 顯而易見, 除了八月庚申符合外, 其他曆日皆不合, 故杜氏須於此年六月前置閏, 其結果是其他曆日皆合, 而八月無庚申 權衡誤差之大小, 杜氏顯然認為六月前應置閏, { 長曆 閏四月, 可證 昭公八年傳云十一月王午滅陳, 經則云十月王午滅棟, 經傳互異 杜以為經是傳非 考證昭公七年有四月甲辰朔日食之定點日, 可推昭八年八月丙申朔, 十月乙未朔, 十一月甲子朔, 據此, 則是十一月王午合, 十月王午不合, 經非傳是 而傳文以前之曆日亦無不合 今杜氏以為經是傳非, 乃因於昭九年經文 夏四月, 陳災 J ' 傳引梅電云 今火出而火陳 案 : 昭十七年傳引梓慎語 火出, 於周為 五月 J ' 今方四月而火出, 故杜氏云 I 問當在此年五月後, 誤在前年, 故

25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13 火以四月出 J ( 註 39) 因此, { 長曆 於昭八年八月後置閏, 一方面仍符其他曆日, 男方面也合明年四月火出之文 此即杜氏判斷十一月無王午的真正緣由 以此為準, 可推昭公九年二月無庚申, 昭公十年五月無庚辰 其法向, 茲不贅 以上諸例, 可以顯現杜氏參校曆日的特點及過程 其特點是, 杜氏據經傳前後曆日, 互相比照, 以誤差小者為原則, 若某曆日與經傳其他曆日的異數最大, 則斷此曆日有誤 其過程是, 參校曆曰 : 在先, 編排 長曆 在後 杜氏先據經傳曆日前後參校, 並相應設置閏月與頻大月, 目的使 長曆 能最大限度地符合經傳曆日 從實際效果看, { 長曆 基本實現了符合經傳曆日的目標 長曆 少三十三曆日, 並非曆譜疏失所致, 而是經傳曆曰 : 本身互有矛盾, 因為諸曆譜皆不能 涵蓋這些互有矛盾的曆日 故杜氏自信, ( 長曆 ) I 雖未必得天, 葦是春秋當時之 歷也 Jo( 註 40) 知曉杜氏失三十三曆日的參校過程, 對於後世諸家論 長曆 之得失, 即可獲得簡明的判斷標準 五 諸家論說辨析 上文提及襄公九年傳有 閏月戊寅 j 之文, 杜氏以 閏月 乃 門五日 之 訛, 其說有敘事與曆日的雙重論證, 但孔穎達 正義 引衛冀隆駁杜說去 : 案昭二十年朔旦冬至, 其年云閏月戊辰, 殺宣姜 又二十二年云閏月取前域, 並不應有闊, 而傳稱間, 是史之錯失, 不必皆在應. 閏之 F~ 杜豈得云此年不得有間, 而改為門五日也? 若然, 閏月殺宣姜, 閏月取前域, 皆為門五日乎? ( 註 4 1) 衛氏之意, 如果閏月可改為 門五日 J ' 那麼, 昭二十年閏月殺宣姜, 昭二十二年 閏月取前城, 難道也可改為 門五日 J? 顯然, 衛氏的反駁, 係針對杜氏的 形訛 說, 並未觸及杜氏敘事與曆日的雙重論證 昭二十年 二十二年 長曆 皆據傳 而置閏 門五 不僅無法驗諸傳文之敘事, 且經傳曆日俱與置閏合 如昭公 39. 杜預, < 春秋釋例 > ' 頁 342 下 40. 杜預, < 春秋釋伊 U> ' 頁 266 下 4 1.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1943 中

26 414 清華學報 二十年, 傳有七月戊午朔之膺日, 若不置閏, 則十月朔當在丁亥, 十一月朔當在丙辰, 但傳文有十月戊辰 經文有十一月辛卯, 與朔日相間四十日, 皆不合 傳文既然有閏月, 而閏月之後的曆日又合於經傳, 故 長曆 即依傳置閏 ; 且此年敘事與襄九年並無相似之處, I 門五 之訛毫無敘事依據, 故衛氏所駁不免意氣用辭 同樣, 昭公二十二年十二月傳有閏月辛丑之文, ( 長曆 亦依此置間 案 : 昭二十三年傳文有正月王寅朔, 若不置閏, 則昭二十二年十一月朔當為癸卯, 則十一月乙西 己丑等皆不符, 故傳文置閏之說可取 惟經有十二月癸商朔日食之曆日, 若置間, 十二月朔當是癸卯 ' 與癸耳不合 對此, 杜氏以為是經文傳寫之訛, 因傳文有十二月庚戌之曆日, 十二月為癸耳朔, 則不得有庚戌 故經文或脫 閏 J 字, 或癸卯訛作癸圈 總之, 此例 長曆 無間, 係杜氏據經傳敘事及上下曆日的參校, 衛氏僅以形訛駁之, 不合杜氏之意 明乎此, 可知蘇寬為杜氏所作的辯解, 也不合杜氏本冒, 孔穎達引蘇氏駁衛冀隆云 : 索 長厝 )), 襄十年十一月丁未是二十四日, 十一年四月己亥是十九日, 據丁未至己亥一百七十三日, 計十年十一月之後十一年四月之前, 除兩筒殘月, 唯置四筒整月, 用日不盡, 尚餘二十九日 故杜為 長厝 於十年十二月後置闊, 既十年有間, 明九年無聞也 ( 註 42) 蘇氏認為, 自丁未至己亥, 相隔五十三日, 又中間四月, 共一百七十三日, 若不置間, 十一月有丁末, 則四月無己亥 ; 四月若有己亥, 則十一月無丁末 所以, 長曆 於襄十年十二月置閏, 襄十年師置閏, 則九月無間 頻年不可置閏 ' 是蘇寬為杜氏所作的辯解 然而, 此辯解不合 長曆 之例, 如閔二年 長曆 閏五月, 億公元年間十一月, 是頻年置閏 ; 哀公十四年 哀公十五 長曆 皆有置閏, 也屬頻年置閏之例, 故蘇氏舉證, 並未真正把握杜氏置閏的特點 又如, 文公元年, 傳云 閏三月, 非禮也 J ' 杜 注 }: I 於曆法, 閏當在信 42.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下冊, 頁 1943 中

27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15 公末年, 誤於今年三月置閏, 葦時達曆者所譏 J ( 註 43) 案 : 杜氏此注, 乃據傳文而發 傳既云 閏三月非禮 J ' 又云 歸餘於終 J ' 故杜氏推閏月當在信公末年 此為上文據傳意置閏之類型, 並非通例 若依經傳曆日, 閏月不必皆在歲終, { 長曆 中的閏月編排已有充分顯示 而顧炎武 杜解補正 論 閏三月 去 : 古人以閏為歲之餘 凡置閉, 必在十二月之後, 故曰歸餘於終 考經文之書閏月者, 皆在歲末 文公六年閏月不告月猶朝於廟, 哀公五年閏月葬齊景公是也 而 左傳 成公十七年 襄公九年 哀公十五年皆有閏月, 亦並在歲末 是以經傳之文, 凡閏不言其月者, 言悶, 即歲之終, 可知也 今魯改厝法, 置閏在三月, 故為非禮 漢書.律厝志 曰 魯厝不正, 以閏餘一之歲為部首 是也 又按 漢書.高帝紀 後九月, 師古曰 í 秦之厝法應置閏者, 總致之於歲末 此意當取 左傳 所謂 歸餘於終耳 何以明之? 據 漢書表 及 史記 )), 漢未改秦厝之前, 屢 書後九月, 是知厝法故然 J ( 註 44) 顧氏所論, 雖合於此例 國三月 J ' 但以 歸餘於終 統論 春秋 置閏, 既不合 杜預的本意, 也不符經傳曆譜的實惰 其以漢初書後九月為例, 更不能證明春秋 置閏亦在歲末 因為漢初沿襲秦之 擷項曆 ), 歲末置閏有明文 至於春秋之曆 ' 是否歲終置間, 頗有可疑 若據經傳曆日及杜氏之意, 傳文 歸餘於終 J ' 並不合 置閏實情 故顧氏所 補正 者, 不可信從 以上諸說, 皆不合於 長曆 的置閏特點 隱公十年傳有九月戊寅日, 杜云 九月無戊寅 J ' 孔穎達 正義 釋云 : 九月無戊寅者, 經有十月去午, (( 長厝 推去午十月二十九日, 戊寅在去 午之前四日耳, 故九月不得有戊寅 ( 註 45) 正義 以十月王午為據, 不正確 此年經傳有六月辛巴 七月庚寅日, 由此知七 43.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下冊, 頁 1836 下 44. 顧炎武, { 左傳杜解補正 ), { 丈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74 冊, 頁 303 下 45.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下冊, 頁 1735 中

28 416 清華學報 月朔當在王午至庚寅之間, 則九月朔必在辛巳至己丑之間, 即使中有頻大月, 僅一日之差, 而戊寅距辛巴 己丑達五十日, 故九月必無戊寅 具體而言, 據六月辛巴 七月庚寅, 即可推出九月無戊寅, ( 正義 據十月王午而推, 是以後編的 長曆 為說, 依據既然不準確, 則不能體現杜氏參校上下曆日的過程 再如宣九年經有九月辛園, 杜 注 ): I 九月無辛圈 J ( 正義 去 : 九月無辛商者, 下有十月發商, 社以 長屠 推之, 發商是十月十六日, 辛苗在前十二日耳, 故云九月無辛苗 ( 註 46) 案 : 僅據十月癸圈, 不能推出九月無辛圈, 杜氏乃據上下曆日參校 宣十年有四 月丙辰日食, 則可推宣九年十月己未朔, 九月己丑朔, 即使中有頻大月, 僅一日 之差, 而辛西去己丑三十二日, 不在一月 且宣九年經有十月癸茵之曆日, 亦合, 故杜去九月無辛菌 至於 癸面是十月十六日 J ' 是杜氏在推斷十月無癸茵的前提 下, 再根據後編的 長曆 而給出確切日期 從前後順序看, 考證曆日的有無在 先, 具體日期的確定在後 孔氏所論, 不合杜氏考校曆日的過程, 不夠精準 ( 註 47) 又如莊公二十五年經云 六月辛未朔, 日有食之 鼓, 用牲於社 J ' ( 左傳 去 I 非常也 惟正月之朔, 患未作 杜 注 ): I 非常鼓之月 長曆 推之, 辛未實七月朔, 置閏失所, 故致月錯 J< 註 48) 案 : 常鼓之月, 當為夏正四月, 即時曆之六月 昭十七年 左傳 去 I 夏, 六月甲戌朔, 日有食之 祝史請所用幣, 昭子曰 r 日有食之, 天子不舉, 伐鼓 於社 ; 諸侯用幣於社, 伐鼓於朝, 禮也 平子禦之, 曰 r 止也 唯正月朔, 患未作, 日有食之, 於是乎有伐鼓用幣, 禮也 其餘則否 太史曰 r 在此月 也.U 據此, 知夏正四月日食, 有用幣 伐鼓之禮 ( 文中之正月, 謂正陽之月, 即夏正四月 周正六月, 非謂天正正月 ) 莊廿五年既是六月辛未朔 E 食 ( 當夏正 四月 ), 則用牲於社 伐鼓於朝, 可謂合禮 傳竟云 非常 J ' 顯然認為經書六月 46.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1874 上 47. 需要強調的是, 曆日考證在先, ( 長曆 編排在後, 這並不否認後出的 長曆 對經傳曆日考證男有解釋 之功, 比如, 隱公元年傳有 五月辛丑 J ' ( 長曆 以為二十三日, 此辛丑為二十三日的推斷, 即據 長 曆 而推 案 : 原作二十二日, 恐是傳抄致誤, 囡 長曆 五月己卯朔, 則辛丑為二十三日 48.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1780 上

29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17 辛未朔有誤 杜氏正是據傳意云 I 非常鼓之月 若以經文前年八月丁丑為算, 則六月辛未朔不誤, 可知杜云尺長曆 推之, 辛未實七月朔 J ' 乃因傳文 非常 而認為時曆有失聞之事 正義 引劉炫說 : 知非五月朔者, 昭二十四年五月, 日有食之, 傳云 日過分而未至 J ' 此 若是五月, 亦應云過分而未至也 今有意未作, 則是已作之辭, 故知非 五月 ( 註 49) 劉說也以為辛未非六月朔, 但所舉例證與杜氏異 昭公二十四年五月日食, < 左傳 引昭子云 日過分而陽猶不克 J ' 是劉炫說所本 彼時為五月朔, 昭子以為春分己 過, 陽氣漸強然猶未克陰, 可見陰氣之盛, 故有日食之應 劉炫釋莊廿五年六月日食, 以為患未作即已作之辭 ( 此為經學中的反訓之例 ), 並推測非五月 案 : 昭二十四年五月日食, 陰氣強而有日食, 莊二十五年日食, 若患己作, 正與昭二十四年五月日食合, 怎可推出 非五月 J? 是劉說不合杜氏日食之論及據傳意置閏之 特點 以上學者們各據自家理解, 並不依杜氏參校曆日的特點, 故所論與杜說多不 合 由此可見, 理解杜氏參校曆日的過程及特點, 是正確解釋 長曆 及經傳注 釋的必要前提 又, 文淵閣 四庫 j 本 春秋釋例 文後附元吳萊 春秋釋例後 序 > ' 去尺長曆 本劉洪 乾象曆 >J,( 註 50) 知吳氏既不明杜氏參校曆日的特點, 也不明 乾象曆 的運算之法, 其說非也 六 曆日考證中的 從赴 說 據上所述, < 長曆 失三十三曆日 四巨食, 皆因經傳曆日本身互歧, 而非曆譜疏失所致, 即杜氏所言 經傳自月誤 J 0 ( 註 51) 可是, 以 779 曆日驗諸史長曆 > ' 除三十三曆日 四巨食不合外, 還有七例不合 : 1. 桓五年, 正月, 甲戌, < 長曆 > : 四年十二月二十一臼, 書於正月, 從赴 49. 阮元, { 十三經注疏扒下冊, 頁 1780 上 50. 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373 上 5 1. 杜預, { 春秋釋例 ), 頁 267 上

30 418 清華學報 2. 桓十二年, 八月, 王辰, { 長曆 云 : 七月二十三日, 書於八月, 從赴 3. 倍十二年, 十二月, 丁丑, ( 長曆 ) : 十一月十二日, 書於十二月, 從赴 4. 文十四年, 五月, 乙亥, { 長曆 云 : 四月二十九日, 書於五月, 從赴 5. 成四年, 三月, 主申, { 長曆 去 : 二月二十六日, 書於三月, 從赴 6. 成九年, 七月, 丙子, { 長曆 云 : 六月一日, 書於七月, 從赴 O 7. 定四年, 二月, 癸己, ( 長曆 ) : 正月七日, 書於二月, 從赴 ( 註 52) 此七例, 有五例見於 集解 ), 缺第三 第五例 信公十二年經文 十有二月丁丑, 陳侯杆臼卒 J ' 杜 注 ): r 無傳 J 未言從赴 成公四年經文 三月王申, 鄭伯堅卒 J ' 杜 注 ): r 王申, 二月二十八日 J ( 註 53) 亦不明言從赴 不過, 從已知五例, 不難推知 集解 與 長曆 在從赴的判斷上並無差異, ( 集解 中還有更多的從赴例證 ' 可以補充 所謂從赴 ( 亦稱從告 ), 指經傳記事以赴告為據 ; 他國來告赴, 國史據以書之 ; 赴告的內容涉及崩嘉禍福 如文公十四年 左傳 云 r 凡崩嘉不赴則不書, 禍福不告亦不書 即謂此 從赴之說, 並非獨見於 左傳 ), ( 公羊傳 中也有從赴之義 ( 註 54) 其他典籍, 如 白虎通 論 天子崩, 赴告諸侯 J ' 及 臣死, 亦赴告於君 J ' ( 註 55) 與 左氏 說合 知赴告乃禮之常事 只是 左傳 的從赴說較 公羊 穀梁 更為豐寓, 且還有例則, 如隱公七年傳云 r 勝侯卒, 不書名, 未同盟也 凡諸侯同盟, 於 是稱名, 故嘉則赴以名 至於杜預的從赴說, 則是在傳例的基礎上, 有更為詳細的說明 長曆 云 : 陳人再赴, 兩書其日 齊緩告亂, 書以十二月 ( 素 : 十二月, 疑是 九 月 之訛 ) 天王偽赴, 進用其虛, 明日月闕否, 亦從赴辭 于駒實拭禧 公, 赴以是瘓, 而經從之 楚拭邦毅 齊拭陽生, 皆其類也 君子不變 52. 分見杜預, < 春秋釋例卜頁 274 土 276 上 291 下 304 下 313 下 315 上 358 上 53. 據 長曆 > ' 王申乃二月二十六日 集解 云 三十八日 J (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1901 上 ), 此當是六 八形近而訛 54. 如隱公元年經書 天王使宰日宣來歸惠公 仲子之贈 J ' < 公羊傳 去 [" 隱為桓立, 故以桓母之喪告于諸 侯 又如, < 公羊傳.昭公二十三年 云 [" 其言獲陳夏蓄何? 吳少進也 j 何休 解詰 云 [" 名者, 從赴辭也 J (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 下冊, 真 2327 下 ) 是 公羊 家也有從赴之說 55. 分見陳立撰, 吳則虞點校, < 白虎通疏證 > ( 北京 : 中華書局, 1994), 下冊, 頁

31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19 其文, 以慎其疑 且虛實相生, 隨而表之, 其偽之情, 可以兩見 承赴 而書之, 亦所以示將來 ( 註 56) 杜氏此處所論從赴, 仍以崩嘉為證, 不過延及 日月闕否 上 疏通如下 : 其一, I 陳人再赴, 兩書其目 J ' 謂桓公五年經書 春, 正月甲戌 己丑, 陳 侯鮑卒 J ' ( 左傳 云 I 再赴也... 公疾病而亂作, 國人分散, 故再赴 此謂陳國動亂, 陳侯卒, 有兩次赴告魯國之事, 前赴以甲戌日, 後赴以己丑日 杜 注): I 甲戌, 前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己丑, 此年正月六日, 陳亂, 故再赴 赴雖日異, 而皆以正月起文, 故但書正月 慎疑審事, 故從赴兩書 J ( 註 57) 杜氏之意, 陳雖有兩赴, 經但以後赴之月該前赴, 故以此年 正月 兼舍前年十二月 其二, I 齊緩告亂, 書以十二月 J ' 謂文公十四年經書 I( 九月 ) 齊公子商人試 其君舍 J ' 傳云 七月乙卯夜, 齊商人殺舍而讓元... 齊人定懿公, 使來告難, 故書以 九月 jj 知齊商人獄君在七月, 九月赴告於魯國, 杜 注 去 I 齊人不服, 故三月而後定 書以九月, 明經日月皆從赴 J ( 註 58) 其三, I 天王偽赴, 遂用其虛 J ' 謂文公三年經書 夏五月, 王子虎卒 J ' 傳云 四月乙亥, 王叔文公卒 來赴 弔如同盟禮也 杜 注 }: I 王子虎與信公同盟 于翟泉, 文公是同盟之子, 故赴以名 傳因王子虎異于諸侯, 王叔又未與文公盟, 故於此顯示體例也 經書五月, 又不書日, 從赴也 J ( 註 59) 案 : 王子虎為庸之卿大夫, 王臣無外交, 若無王命, 不應有會盟之事 然傳公二十九年, 經書王人 ( 即王子虎卜晉人等會于翟泉, 既是諸侯之會, 則王子虎例當受天王之命, 但經之 玉人 己寓貶意, 知王子虎假玉命而會 由於天子之卿尊同諸侯, 故天王籍 同盟 而赴告諸侯, 經書 王子虎卒 J ' 即據 諸侯嘉赴以名 例, 此乃 天王偽赴, 遂 用其虛 之義 在日期上, 四月卒, 赴則在五月 此三例, 杜氏特別提及 日月闕否 也屬從赴 至於其餘三例, 與此稍異 子屆四實誠信公, 赴以瘡疾, 而經從之 J ' 謂襄公七年經書 鄭伯究頑如會, 未見 諸侯 丙戌, 卒於那 J ' 傳云 I 及點, 子驅使賊夜獄傳公, 而以瘡疾赴于諸 56. 杜預, < 春秋釋例 > ' 頁 45 下 57.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1747 中 58.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 下冊, 頁 1854 中 59.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 下冊, 頁 1840 上

32 420 清華學報 侯 鄭傳公為匣子所殺, 經不書獄, 傳則釋不書獄之由, 杜 注 ): I 實為子個 所獄, 以瘡疾赴, 故不書獄 J ( 註 60) I 楚誠如故 J ' 謂昭公元年經書 十有一月己菌, 楚子康卒 J,~ 專云 繼而獄之 J ' 但經不書紙, 杜氏也以為楚以瘡疾赴告 ( 註 61) 齊獄陽生 J ' 謂哀公十年經書 三月戊戌, 齊侯陽生卒 J ' 傳云 齊人獄悼公 J ' 經亦不書獄, 杜 注 ): I 以疾赴, 故不書獄 J ( 註 62) 此三例, 杜氏解經文所以從赴之由, 謂 君子不變其文, 以慎其疑 J ' 並有 示將來 J 之意 雖然前後三例內容有異, { 旦時間先後有共通之處, 即從赴都是經後傳前 由於實際發生的日期在前 ( 見傳文所載 ), 赴告之期在後, 故國史若據赴告之日記載, 常落後於實期 如定四年經文 二月癸巳, 陳侯吳卒 J ' 據 長曆 ), 癸巳為正月 七日, 經書二月, 是實期在前, 而經文所記在後 又如成公九年經書 七月, 丙 子, 齊侯無野卒 J ' 杜 注 ): I 丙子, 六丹一日, 書七月, 從赴 也是實期在 前, 經文所記在後 同樣, 文公十四年經 夏五月, 乙亥, 齊侯潛卒 J ' 杜 注 ) : 乙亥, 四月二十九日, 書五月, 從赴 j 同上例 據此, 上文七例的內容皆屬諸侯嘉卒, 時間均為經後傳前, 可以視為春秋各國從赴禮的體現 杜氏的解釋, 似乎可論證 長曆 的編排最合經傳曆日 但是, 問題也由此而生, 因為 集解 中包含更多從赴之例, 這些例證, 與 上七例並不統一, 甚至有自破其例者 如襄公十七年經文 I( 九月 ) 宋華臣出奔陳 J ' 杜 注 ): I 實以冬出, 書秋者, 以始作亂時來告 J ( 註 63) 案 : 華臣出奔, 經 傳 日期互異, 經在九月, 傳在冬, 是經前傳後, 那赴告之日反前於實期 今杜氏以 從告 為說, 與前所言經後傳箭之例異, 有自破其例之嫌 又如宣公十五年經文 六月癸卯, 晉師滅赤狄潛氏, 以溜子嬰兒歸 J ' 傳云 I 六月癸卯, 晉苟林父敗 赤狄于曲梁 辛亥, 滅路 杜 注 ): I 書癸卯, 從赴 J ( 註 64) 案 : 據 長曆 宣十五年曆譜, 六月乙茵朔, 知癸卯為六月十九日, 辛亥則是二十七日 經以癸 卯統攝敗 滅, 杜氏以從赴為釋, 則經文所記在前 ( 滅在癸卯 ), 而實際之期在後 的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 下冊, 頁 1938 上 6 1.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 下冊, 頁 2019 中 62.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 下冊, 頁 2165 中 63. 阮元, { 十三級注疏卜下冊, 真 1963 下 64. 阮元, { 十三經沒疏卜下冊, 頁 1888 上

33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21 ( 滅在辛亥 ) 昭公十二年經書 五月, 葬鄭簡公 楚殺其大夫成熊 傳云 I 楚 殺其大夫成虎,... 六月, 葬鄭簡公 J 成虎, 即成熊, 傳文所載鄭簡公葬在六 月, 經卻在五月, 也是經前傳後, 但杜 注 }: I 經從赴 JC 詮 65) 實期皆在經文所 記之後, 均可謂自破其例 對此, 後世學者已有譏評 ( 註 66) 不僅如此, 杜氏從赴說還有與實情不合者 如信公十五年經書 十有一月王 戌, 晉侯及秦伯戰于韓, 獲晉侯 J ' 傳則云 I( 九月 ) 王戌, 戰于韓原... 秦獲 晉侯以歸 杜 注 }: I 經書十一月王戌, 十四日 經從赴 案 : 杜說非, 此 例經傳日期之異, 並非從赴, 乃建正之異, 因春秋各國間的曆法並不相同 清代陳厚耀在編排 春秋長曆 時, 特別提及各國間的建正差異, 如謂 春秋時有用周正者, 亦有用夏正者, 其各圓所書日月, 不盡合於魯, 故經傳多不合, 月每差兩月, 日每差一日 J 0 ( 註 67) 具體落實到晉 魯曆法之異, 晉國曆法建首夏正, ( 註 68) 而魯曆建首周正, 故經 傳相差二月, 或是建正不同的結果 對此例, 閻若噱 潛邱創記 云 : 或間傳記 九月丑戌戰韓原 J ' 經書 十一月去戌, 戰於韓 杜氏以九 月去戌為月之十三日, 十一月去戌為月之十四日, 事在前而書於後者, 從赴也 經之從赴而書者眾矣, 何獨此而疑其為夏正耶? 餘曰 : 蓋從前後之文而決其為夏正也... 大抵 春秋 經文為聖人所筆劍, 純用周正, 傳則旁采諸國之史而為之, 故其間有雜以夏正而不能盡革者, 讀者 猶可以其意得之也 ( 註 69) 閻說以前後文為證, 結論可從 相似之例如信公九年 左傳 云 I 十一月, 里克殺公子卓于朝, 苟息死焉 J 經以為十年正月里克誠卓 ' 相差二月, 亦屬建 65.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2061 中 66. 如華臣出奔練, 元代趟彷 春秋左氏傳補注 }: r 經書華臣出奔在秋, 而傳記其事在冬, 且詳其日月 杜 氏謂以始作亂時來告, 亦非 由左氏所據載籍, 或追錄舊事, 日月訛辨不與經合, 傳姑仍之, 以示傳疑 之義, 不得以從赴為辭 其傳記在前而經書在後者, 乃可言從赴爾 趙豹, < 春秋左氏傳補注卜 文淵 闇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64 冊, 頁 380 下 67. 陳厚耀, < 春秋長曆 },< 丈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78 冊, 頁 537 下 68. 關於晉用夏正, 可參清代王韜摸, 會次亮點校, < 春秋朔閏日至考 }, 收入 春秋曆學三書 } ( 北京 : 中華 書局, 1959), 卷下 春秋曆雜考.晉用夏正考 > ' 頁 閻若嚎, < 潛邱創記 }, <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都.雜家類 }, 第 859 冊, 頁 405 上一下

34 422 清華學報 正之異 故杜氏以從赴為說, 非也 這種情形使得後世學者不僅懷疑杜氏對個別事例及曆日的從赴之釋, 甚者更 直接懷疑從赴說本身 宋代劉敞提到, 從赴說只是基於 魯史 的立場, 無視孔 子作 春秋 的深意, 不可信從 ( 註 70) 有的學者雖認同從赴說, 但對杜氏的理解 頗有譏彈, 如宋代葉夢得 ( 註 71) 既然從赴在時間上不具備經後傳前的統一之例, 且杜氏對從赴的理解又不完 全可信, 則上七例的從赴之釋也就有可議之處 如第二例桓公十二年經書 八月 王辰, 陳侯躍卒 J ' 杜 注 }: r 王辰, 七月二十三曰, 書於八月, 從赴 J { 正義 云 r 王辰是七月二十三日, 上有七月, 書於八月之下, 如此類者, 注皆謂之日 誤 今云從赴者, 以其終不可通, 蓋欲兩解故也 J ( 註 72) 知孔穎達對杜氏之釋並不 堅信 由此觀之, 杜氏為彌縫 長曆 與經傳曆巨的歧異, 以從赴為釋, 其本意是彰顯 長曆 最合經傳曆日, 曆譜可信 ; 其結果, 因從赴說互異, 反而導致 長曆 可信度減弱 雖說與 乾度曆 及之前的曆譜相較, { 長曆 即使失此七曆臣, 仍可謂最合經傳曆日, 在杜預的心目中, 並不認可曆譜有七例與經傳曆日不合者, 故杜氏藉 從赴 釋之 O 問題是, 既然 從赴 作為彌縫 長曆 與經傳曆日的解釋之法, 為何會出 現前後違逆的現象? 除了杜預的理解偏差外 ( 如不明諸國建正之異 ), 是否還有其 70. 如劉敞 春秋權衡 云 I 大率 (:!L 氏 解經之蔽有三, 從赴告, 一也 ; 用舊史, 二也 ; 經闕文, 三也 ( 收入 文淵聞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47 冊, 頁 253 下 ) 在個別事例的從赴判斷上, ~J 敞均不同意杜氏之釋, 如信公十一年經文 春, 晉殺其大夫罕鄭父 杜 注 ): I 以私怨謀亂圈 書名, 罪之 : 書春, 從告 J ( 阮元, < 十三經注疏扒下冊, 頁 1802 中 ) 案 : 據 左傳卜晉殺罕鄭在信十年冬, 經書 於十一年春, 且傳文又有 十一年春, 晉侯使以李鄭之亂來告 J ' 杜以從赴為解 ' 頗合經後傳前的先後之 序, 且內容亦關乎禍福之類 但 春秋權衡 駁云 I 杜去 從赴 ~, 非也 傳所據者, 簡贖所記, 以夏 正記時, 故使春冬錯 不自知, 誤矣 乃複以為晉晚來告 告雖晚, 史所害自應正之, 不容顛倒時月也 j 劉敞, < 春秋權衡 ), < 文淵閣回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47 冊, 頁 208 下 71. 葉夢得 春秋考 云 I 學者多罪 左氏 以經從赴告, 而杜預解經有不通者, 復多因其說委曲遷就, 甚有疑經以為誤者 夫以經從赴告, 間非矣 ; 若謂皆不從赴告, 則經何由得其事乎? 經者, 約魯史而為者也 ; 史者, 承赴告而書者也 諸國不赴告, 則魯史不得書 魯史所不書, 則 春秋 不得載 葉夢得, < 春秋考 ), <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 吐 9 冊, 頁 294 上 - 下 但葉氏 春秋左傳報 又有非議杜說者, 如隱公三年經書 三月庚戌, 天王崩 J ' < 左傳 云 I 王戌 ' 平王崩, 赴以庚戌, 故書之 傳 注皆以從赴為釋 然葉氏云 I 傳每以經從赴為說, 杜預從而附會為之義, 甚有至於顛倒是非, 反易名賞者 害經之弊, 莫大於此焉 J 葉夢得, < 春秋左傳奇數卜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49 冊, 頁 501 下 72.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下冊, 頁 1756 上

35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23 他原因? 請看如下諸例 : 1. 隱公三年傳曰 I 王戌 ' 平王崩 赴以庚戌, 故書之 此謂赴告之人改日, 魯史因而書之 2. 襄公廿八年傳曰 I 王人來告喪, 問崩日, 以甲寅告, 故書之, 以徵過也 oj 此謂赴告不必以臣, 魯史因問而書之 3. 文公十四年傳曰 I 齊人定懿公, 使來告難, 故書以九月 案 : 商人獄舍在七月, 今魯史書九月, 是以赴告所在之月為準 以上三例 左傳 所提供的赴告日期, 並無定準 赴告之人既可告日, 也可告丹 而魯史所記, 或據實期, 或據告期 ; 或記日, 或記月 所以也無定準 這 就是杜氏 從赴 J 說為何在時間上自破其例的根本原因 具體而言, 杜氏的自破 其例, 是因為傳文關於從赴的論述前後不一 有時, 以從赴解釋經傳日月之異, 在時間上甚至會陷入解釋困境, 如下例 : ( 喜公九年經書 九丹戊辰, 諸侯盟於葵丘 甲子, 晉侯借諸卒 杜 注 ) : 甲子, 九月十一日 戊辰, 十五日也 書在盟後, 從赴 J ( 註 73) 案 : 據 長曆 ), { 喜公九年九月甲寅朔, 甲子為九月十一白, 戊辰為十五日, 按照經傳依時間先後之例, 當為 九月甲子, 晉侯佑諸卒 戊辰, 諸侯盟於葵丘 今經文卒在盟後, 杜預以 從赴 釋之 可是, 此處的從赴內涵卻極其含混 唯 一可以確定的是赴以甲子日, 至於何月則不得而知 孔穎遠 疏 云 I 蓋赴以 日而不以月, 魯史不復審問, 書其來告之日, 唯稱甲子而已 不知甲子是何丹之 日, 故在戊辰後也 J ( 註 7 的孔言 赴以日不以月 J ' 是 ; 但謂 不知甲子是何丹之 日, 故在戊辰後也 J ' 卻理據不足 既不知甲子在何月, 無論魯史是否以赴告所在 月為準, 只要繫於九月, 就應當以時間先後為序, 何必定在 戊辰 之後? 此例其實可歸為經文曆日互錯之類 杜氏以從赴為釋, 反生歧義 這種情形表明, 儘管上述經傳七曆 B 中有共通點, 赴告內容俱為諸侯嘉卒, 時間皆是經後傳前, 以從赴為釋, 可謂有據 ; 但杜氏郤不可僅依此起例, 因為 左傳 中的其他例證表明從赴在時間上並不統一, 而杜氏的從赴說是建立在傳文的 73.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下冊, 頁 1800 上 74.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下冊, 頁 1800 上 - 中

36 424 清華學報 基礎上 在注不違傳的大前提下, 此種時間上的不一致, 一方面說明從赴中的 日月闕否 並無定例, 男方面也表明, 以 從赴 彌縫曆日不合的可信度將被同類的反例所消解 至此可見, 杜氏的從赴說和曆日考證相關聯 如果說暸解杜氏考證曆日的過程與特點, 對於準確把握杜氏注釋經傳的涵義有所啟發 ( 如上文辨析諸家不合 長曆 之冒 ), 則反之亦然, 瞭解杜氏從赴說的立論來源及不同類型, 對於杜氏彌縫 長曆 與經傳曆日不合的用心也將有所領會 杜氏用心的表層涵義, 無疑是說明 長曆 合乎經傳曆目 而杜氏用心的另層涵義, 似乎暗含 左傳 優於二傳的認識 比如上文提及的緩告三月之例, 文公十四年經書 I( 九月 ) 齊公子商人獄其君舍 J ' ( 公 穀 二傳皆以為舍乃未撤年即位, 不應稱君, 今經書 君 J ' 是重商人誠君之惡 而杜預以為魯史據從赴而書, 即 書以九月, 明經日月皆從赴 j 也 ( 註 75) 所謂 明經日月皆從赴 J ' 杜氏實別有所指 孔 疏 云 I 明經之日月皆從赴而書, 非褒貶詳略也 杜言此者, 排先儒言日月有褒貶之義 J ( 註 76) 此處的 先儒 J ' 顯指 穀梁 傳曰 I 舍之不日, 何也? 未成為君也 案 { 穀梁 之例, 獄君例日, ( 註 77) 此不日, 是舍未成為君 然此說與杜氏所論恰恰相反, 杜氏一方面認為 舍未輸年而稱君者, 先君既葬, 舍己即位 J ' ( 註 78) 男一方面也認為, 經文中的月日, 並非如 公 穀 所言包含褒貶之義 從注經的體例看, I 明經日月皆從赴 應屬贅辭, 因為杜氏解釋的重點是經傳七月 九月之異 ( 即緩告三 月 ), 既屬從赴, 則緩書之自己解, 不必再添 明經日月皆從赴 今杜氏加上此 語, 表明其他經傳曆日的互異也同樣屬於從赴之例, 並非如 公 穀 所言有褒貶深意 所以, 杜氏的解釋中暗含著如下觀念 { 公 穀 二傳以日月時起例而成褒貶之義, 其實並不真正瞭解國史從赴之法 這就是杜氏用 從赴 彌縫經傳曆日互異時的男層涵義 75.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1854 中 76. 阮元, { 十三經注疏 }, 下冊, 頁 1854 中 77. 廖卒, { 重訂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 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33 冊 ), 頁 152 上 78. 阮元, { 十三經注疏卜下冊, 頁 1853 中

37 杜預 長曆 與經傳曆自考證 425 以上所述可證, 無論杜氏從赴說是否合理, 欲準確理解杜氏的經傳注釋, 不 能忽略杜氏的曆譜編排 ; 同樣, 要掌握 長曆 編排的更深內涵, 則不能忽略經 傳注釋 二者結合, 將有助於深入理解杜預 左氏 學 七 結語 總之, 杜氏編排 長曆 }, 其目標不是為了合天, 而是為了合乎經傳 杜氏知曉據曆算編排的曆譜, 與經 傳曆日相較, 誤差甚大 故採用另種方式, 即根據經傳曆日而定晦朔, 並參考四分術作相應調整, 因而 長曆 的誤差範圍遠小於其他曆譜 當然, 因為誤差之小, 也顯現杜氏的某些預設, 比如, 為了符合經 傳曆日而編排曆譜, 杜氏必然預設經 傳同曆 為了彌縫曆譜與經傳曆日的矛盾, 必然忽略春秋各國間的曆法差異, 如晉曆建正與魯曆建正之異 換言之, 即預設 各國曆法無異 這些 預設 J ' 正是理解杜氏 左氏 學的有效線索 從曆學的角 度看, 杜氏預設中的錯誤觀念, 也是後世天文史家在編排曆譜時所要擁棄的, 如新城新藏特別提及杜氏經 傳同曆的謬誤, ( 註 79) 王韜也著重指出晉曆與魯曆的差異 與杜氏不同, 編排出合天的曆譜, 並用以校正 春秋 經傳中的曆日, 是後世天文史家改弦追求的目標 然而, 從經學史的角度看, 錯誤的曆譜仍是經學史 研究不可忽視的對象一一此曆譜的 錯誤 J 是如何產生的, 又如何與經傳注釋相 聯? 諸如此類 正因為經學史強調事例產生的過程及其成因, { 長曆 即使在某方面正確, 也必須置於經學的背景中以顯示其意義 如襄公十五年八月丁巳日食, 長曆 以為八月無了巴, 丁巳當為七月朔, 而張培瑜 <{ 春秋 日食表 也認為七月丁巳日食, ( 註 80) 顯然, 張氏係據現代天文學所推, 而杜氏僅據傳意推測, 二者的依據完全不同 明乎此, { 長曆 無論正確抑或錯誤, 都是經學史研究應該關注的 : 曆譜的編排如何與經傳注釋相印證? 二者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這些問題, 較諸單一的經學或曆學論, 無疑可以拓寬杜氏 左氏 學的研究視野 79. 新城氏論云 r 僅因其信 左傳 與經為同程度可據之古籍, 以經 傳所載之日月併成一團, 而為其研究資料, 故其踏襲 左傳 中文公元年 襄公二十七年之錯誤者, 亦不足怪也 新城新藏撰, 沈璿譯, 東洋天文學史研究 > ' 頁 張培瑜, { 中國先秦史曆表卜頁 246

38 426 清華學報 引用書目 一 傳統文獻 * 王韜撰, 曾次亮點枝, ( 春秋曆學三書 ), 北京 : 中華書局, 1959 * 江永, ( 群經補義 ), 臺北 : 商務印書館影印, ' (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五經總義 類 ), 第 194 冊 * 杜預, ( 春秋釋例 ), 臺北 : 商務印書館影印, ' (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46 冊 阮元校刻, ( 十三經注疏 ), 杭州! : 漸江古籍出版社, 1998 陳立撰, 吳則虞點校, ( 白虎適疏證 ), 北京 : 中華書局, 1994 * 陳厚輝, ( 春秋長曆 ), 臺北 : 商務印書館影印, ' (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穎 ), 第 178 冊 葉夢得, ( 春秋考 ), 臺北 : 商務印書館影印, ' (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49 冊 一一一, ( 春秋左傳誦 ), 薑北 : 商務印書館影印, ' ( 文淵聞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 ), 第 149 冊 廖平, ( 重訂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1995' ( 續修四庫全書.經部. 春秋類 ), 第 133 冊 趙 訪, ( 春秋左氏傳補注 ), 臺北 : 商務印書館影印, ' (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 類 ), 第 164 冊 閻若噱, ( 潛邱割記 ), 臺北 : 商務印書館影印, ' (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 ), 第 859 冊 劉敞, ( 春秋權衡 ), 臺北 : 商務印書館影印, ' (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額 ), 第 147 冊 顧炎武, ( 左傳杜解補正 ), 臺北 : 商藹印書館影印, ' (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春秋 額 ), 第 174 冊 * 顧棟高, ( 春秋大事表 ), 臺北 : 商務印書館影印, ' ( 文淵聞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額 ), 第 149 冊 二 近人論著 * 卸車貴意, < 釋 漢書.五行志 中的 左氏 日食說 > ' { 中國史研究 巾, 北京 : 2009, 頁鈞一 40 * 張培瑜, ( 中國先秦史曆表 ), 濟南 : 齊魯書社, 1987 * 新城新藏蟬, 沈璿譯, ( 東洋天文學史研究 ), 上海 : 中華學藝社, 1933 * 楊伯峻, ( 春秋左傳注 ), 北京 : 中華書局, 1990 ' 修訂版 * 劉洪濤, ( 古代曆法計算法 ), 天津 :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3 ( 說明 : 書目前標示 * 號者已列入 selected bibliography 0 )

39 杜預 畏曆 與經傳曆日考證 427 Selected Bibliography Chen, Houyao. Chunqiu cluzngli (Long Calendar 01 Chunqi 吵, in Wenyωnge Sikuqz 仰的 hu. Jingbu. Chunqiulei (Wenyuange lmperial Collection 01 Four. Chaρ ter Jing. Categoη Chunqiu). Taipei: The Commercial Press, , Volume 178. Du, Yu. Chunqiu shili (The e.φ lanatoηi examples 01 Chunqiu ), in Wenyz 的 nge Sikuq 呦 nshu. Jingbu. Chunqiulei (Wenyz 的 nge lmperial Collection 01 Four. Chaρ ter Jing. Categoη Chunqiu). Taipei: The Commercial Press, , Volume 146. Gao, Jiyi. Shi Hanshu Wuxingzhi zhongde Zuoshi rishishuo (Explanations on Solar eclipse of Zuoshi in Hanshu Wuxingzhi)," Zhongguoshi Yanjiu (Chinese Histoη Studie 紗, 2, 2009, pp.25 一 40. Gu, Donggao. Chunqiu dashibiao (Events Chronology 01 Chunqiu), in 恥 nyωnge Sikz 何關 n shu Jingbu Chunqiulei (~ 切 yz 的 nge lmcρ 如 1 Collection 01 Four. CIuψ ter Jing. Ca t.ιgory Chunqiu). Taipei: The Commercial Press, , V olume 149. Jia 嗯, Y ong. Qunjing buyi β 睡 'fjlementaη Meanings 01 Group Conlucian Classics), in Wenyzωnge Sikuq 呦 nshu Jingbu. Wujingzongyilei (Wenyz 的 nge lmperial Collection 01 Four.Chaρ ter Jing. Categoη Wujingzongyi). Taipei: The Commercial Press, , Volume 194. Liu, Hongtao. Gudai 1 仰 jis 仰 nla (Calculation Methods 01 Ancient Calendars).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Shinjo, Shi 血 o. Dongyang 仰 nwenxueshi yanjiu β'tudies on Astronomy Histories 01 Chinese). trans. Shen, Xuan. Shanghai: Zhonghua xueyishe, Wang, Tao. Chunqiu lixue sanshu (Three Books 01 Chunqiu and Calendar Studies). Checked and Punctuated 妙 Zeng, Cil: 均增.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 Yang, Bojun. Chunqiu zuozh 呦 nzhu (Annotations 01 Chunqiu Zuozhuan).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 Zhang, Peiyu. Zhongguo xianqin shilib 切 o (Histoη 砂 heme 低 s 01 Pre-qin Dynasty). Jinan: Qilu Press, 1987.

40 428 清華學報 Duyu's Chαngli and His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Dates in Chunqiu and Zuozhuαn Ji-yi Gao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ankai University ABSTRACT Changli ( 長曆 ) was arranged by Duyu according to the dates 扭曲 e Chunqiu and Zuozhuan. Its distinguishing feature was following these works' months, days, and solar eclipse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dates of the new moon. Compared with the many calendars before DuYt 此, Changli missed only thirty-three dates and four solar eclipse days and was mos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ates of Chunqiu and Zuozhuan. However, besides leaving out these thirty-three dates, Changli missed seven dates, which Duyu explained by con 的 ( 從赴 ) (historians' recording of royal obituary notices). As his explanations for congfu were contradictory, we do not need to take at face value his argument regarding the missing seven dates. Through Duyu's explanations for congfu and intercalation, we know that the arrangement of Changli was affected not only by his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dates, but also by h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s. Comparing the classics and the calendar to each other should help us fully understand Duyu's studies of Zuozhz 紹 n. Key words: Duyu, Chang, 缸, Zuozhuanjijie, textual research of dates in Chunqiu and Zuozhuan ( 收稿日期 : ; 修正福日期 : ; 通過刊登日期 : )

1952 年 ( 昭和 27 年 ) 29 壬辰 ( みずのえたつ ) 50 癸丑 49 壬子 48 辛亥 47 庚戌 46 己酉 45 戊申 44 丁未 43 丙午 42 乙巳 41 甲辰 40 癸卯 39 壬寅月干支 6 日 7 日 7 日 8 日 8 日 7 日 7 日 6 日 5 日 5 日

1952 年 ( 昭和 27 年 ) 29 壬辰 ( みずのえたつ ) 50 癸丑 49 壬子 48 辛亥 47 庚戌 46 己酉 45 戊申 44 丁未 43 丙午 42 乙巳 41 甲辰 40 癸卯 39 壬寅月干支 6 日 7 日 7 日 8 日 8 日 7 日 7 日 6 日 5 日 5 日 1951 年 ( 昭和 26 年 ) 28 辛卯 ( かのとう ) 38 辛丑 37 庚子 36 己亥 35 戊戌 34 丁酉 33 丙申 32 乙未 31 甲午 30 癸巳 29 壬辰 28 辛卯 27 庚寅月干支 6 日 8 日 8 日 9 日 8 日 8 日 8 日 6 日 6 日 5 日 6 日 5 日 節入 18:10 07:03 14:27 11:37 20:19 17:38 07:54

More information

干支暦140年表.xls

干支暦140年表.xls 二十四節気と土用 年 月日時分 年干支 月干支 日干支 24 節気土用入り 1901 1 6 8 54 辛丑 己丑 甲申 小寒 - 1901 1 18 3 34 辛丑 丑の土用入り 1901 1 21 2 16 辛丑 大寒 - 1901 2 4 20 40 辛丑 庚寅 癸丑 立春 - 1901 2 19 16 44 辛丑 雨水 - 1901 3 6 15 10 辛丑 辛卯 癸未 啓蟄 - 1901

More information

ii Copyright Copyright Marip The Feng Shui Firm Tous droits de traduction, de reproduction et d adaptation réservés pour tous pays Illustrat

ii Copyright Copyright Marip The Feng Shui Firm Tous droits de traduction, de reproduction et d adaptation réservés pour tous pays Illustrat ii Copyright Copyright 2013-2016 Marip The Feng Shui Firm Tous droits de traduction, de reproduction et d adaptation réservés pour tous pays Illustrations : Eric Spirau Marip The Feng Shui Firm Collection

More information

Auspicious Wedding dates 2014 by

Auspicious Wedding dates 2014 by Month Auspicious Wedding dates 2014 Chinese Calendar Day Chong Evil ( 沖煞 ) 2014/01/01 農曆 12/( 大 )01 Wed 沖虎 ( 丙寅 ) 煞南 2014/01/08 農曆 12/( 大 )08 Wed 沖雞 ( 癸酉 ) 煞西 2014/01/10 農曆 12/( 大 )10 Fri 沖豬 ( 乙亥 ) 煞東

More information

Calendrier des ans

Calendrier des ans 萬年曆 Calendrier des 10 000 ans Feng Shui Ba Zi Yi Jing Médecine Traditionnelle Chinoise Indispensable ouvrage de référence pour quiconque pratique ou étudie les arts traditionnels chinois, le calendrier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200,000,000 20,000,000 2,000,000 180,000,000 0.62 0.38 1% 0.0027% 0.005% 1711 38D 0.62 0.38 0.621%0.005%0.0027% 0.62 www.hkexnews.hk www.ulferts.com.hk

More information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股份代號 598 Stock Code : 598 注入新能 量 明 確 新方 向 2015 Interim Report 2015 中 期 報 告 中期報告 R O F A Y NE W D T I L A T I V IR E C New Ti Interim Report on 2015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2 3 4 5 7 9 10 38 49 50 公司資料 公司 公司 SINOTRANS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A46A57CA952A8F6A6E8A57CA952A8F620B0F2A5BBA4572E646F63>

<4D F736F F D20AA46A57CA952A8F6A6E8A57CA952A8F620B0F2A5BBA4572E646F63> 東四命卦西四命卦基本上, 此法把全球人口分為兩大類, 一類名為 東四命卦東四命卦, 屬 A 組命卦的人 ; 一類名為 西四命卦西四命卦, 屬 B 組命卦的人 命卦 男 ( 西元出生年 ) 女 ( 西元出生年 ) 東四命震卦命 牛 : 牛 : (A 組 ) 1925( 乙丑 ) 1961( 辛 1925( 乙丑 ) 1961( 辛 丑 ) 丑 ) 1916( 丙辰 ) 1952( 壬 1916( 丙辰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6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10 21 32 47 49 50 52 54 56 126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More information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6 6 30 6 2016 2016 www.hkex.com.hk www.chalco.com.cn 2 6 8 10 中期 12 中期 12 13 16 22 25 26 27 5% 28 29 29 報告期 29 30 31 31 31 32 35 35 36 38 報告 44 中期 報 46 1 2016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 ALUMINUM CORPORATION

More information

2014 : 706 2 3 4 5 6 12 15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入報表 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二零一三年 3 3,796 4,738 3,796 4,738 4 1,983 1,837 (27,319) (26,934) (21,540) (20,359) 5 (64) (92) (21,604) (20,451) 6 159 196 期 7 (21,445) (20,255)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5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7 11 20 30 42 44 45 47 48 49 51 114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More information

公司

公司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 00953 股份代號: 00953 年報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公司 2 3 4 14 24 28 38 40 41 43 44 46 99 1 Cricket

More information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2014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2 3 5 12 22 34 38 40 41 42 43 44 46 102 公司資料 2 公司 股份 Royal Bank of Canada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 4th Floor, Royal Bank House 24 Shedden Road, George Town

More information

2015 002 024 004 026 005 027 011 028 021 043 023 048 James William Beeke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中 Maples

More information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2 3-4 5-6 7-10 11-12 13-31 32-40 41-42 43 44-45 46 47-48 49-132 133 134 公司資料 02 年 公司 44 9 C D MUFG Fund Services (Bermuda) Limited The Belvedere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2017 目錄 2 3 5 11 22 35 50 56 57 59 61 63 122 1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 Cricket Square,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 ) (: 00059) 2015 目錄 2 3 4 5 8 21 41 53 61 63 64 66 67 68 150 151 1 公司資料 公司 股 00059 0.1% 05821 0.1% 05580 0.1% 05855 0.1% 05567 0.1% 05602 業 8 32 33 86 20 2208 2888 86 20 2208 2777 業 151 14 1401 (852)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 大中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 21 同一夢想 共創未來 2015 年報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More information

前稱海王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 份 代 號 : 00070 2 3 4 5-13 14-15 16-26 27-32 33-39 40-43 44-45 46-47 48 49-50 51-112 02 公司資料 Nicholas J. Niglio 二零一七年一 一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公司 二零一七年一 一 二零一七年二 一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二零一七年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目 錄 Zhongzhi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Limited 3737 2015 目 錄 2 4 5 10 18 20 24 36 38 39 40 42 43 45 104 公司資料 Clifton House 75 Fort House P.O. Box 1350 Grand Cayman KY1-1108 Cayman Islands 3 141 2102 2103 1 22

More information

01 目錄 02 報 報 21 報 28 報 報 41 年 年報

01 目錄 02 報 報 21 報 28 報 報 41 年 年報 China Financial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Limited 2012 01 目錄 02 報 03 04 05 18 報 21 報 28 報 35 36 37 38 39 40 報 41 年 104 2012 年報 公司資料 02 中國金融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Conyers Dill & Pearman Clarendon House 2 Church

More information

年報 2014 中裕燃氣控股有限公司

年報 2014 中裕燃氣控股有限公司 Stock Code 股份代號: 3633 ZHONGYU GAS HOLDINGS LIMITED www.zhongyugas.com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 開 曼 群 島 註 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2014 Annual 年 Report 報 年報

More information

292 漢學研究第 28 卷第 3 期

292 漢學研究第 28 卷第 3 期 BIBLID 0254-4466(2010)28:3 pp. 291-324 漢學研究第 28 卷第 3 期 ( 民國 99 年 9 月 ) * 1930 關鍵詞 : 1930 1900-1950 1744-1832 1 2009 7 24 2010 3 312010 8 11 * 1 2009 291 292 漢學研究第 28 卷第 3 期 38 2008 1789 1730-1797 2 156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 一 ~ U 百 陳 子 展 ( ), 本 名 炳 聾, 字 子 展, 以 字 行 於 世, 湖 南 長 沙 人 幼 時 曾 在 私 塾 求 學, 後 入 長 沙 縣 立 師 範 學 校, 再 入 東 南 大 學 教 育 系, 因 病 輯 學 回 湖 南, 寄 住 長 沙

~-' 一 ~ U 百 陳 子 展 ( ), 本 名 炳 聾, 字 子 展, 以 字 行 於 世, 湖 南 長 沙 人 幼 時 曾 在 私 塾 求 學, 後 入 長 沙 縣 立 師 範 學 校, 再 入 東 南 大 學 教 育 系, 因 病 輯 學 回 湖 南, 寄 住 長 沙 2 0 12 年 9 月 頁 1 65~ 19 0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ISSN 1021-7 851 陳 子 展 研 究 詩 經 方 法 述 評 * 史 甄 陶 * * ( 收 稿 日 期 : 1 01 年 3 月 3 1 日 ; 接 受 刊 登 日 期 : 10 1 年 7 月 15 日 ) 提 要 本 文 探 討 陳 子 展 研 究 詩 經 的 方 法

More information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95~114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經 學 研 究 所 中 庸 釋 疑 以 慎 獨 等 九 則 詞 語 為 例 黃 忠 天 摘 要 朱 熹 萃 聚 群 賢 之 論, 推 敲 注 釋, 傾 其 畢 生 心 血, 完 成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自 元 仁 宗 皇 慶 二 年 (1313 年 ) 以 降, 此 書 更 成 為 科 舉 考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 曾 暐 傑 摘 要 荀 爽 (128-190) 易 學 歷 來 為 人 所 關 注 的 即 其 乾 升 坤 降 的 學 說, 並 將 此 視 為 其 易 學 的 核 心 觀 念 順 此,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7 291308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駁 議 鄭 注 儀 禮 之 研 究 提 要 關 鍵 詞 : 儀 禮 鄭 玄 儀 禮 注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禮 學 訓 詁 注 釋 學 291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駁 議 鄭 注 儀 禮 之 研 究 一 前 言 ( 一 ) 鄭 玄 朱 熹 禮 學 的 地 位 和 意 義 : 292 ( 二 ) 關 於 敖 繼 公 知 人 論 世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2

2 990027 Chinese 248 30 (02)2299-9006 (02)2299-9110 99 5 1 1 二 詩 詩 文 本 趙 幼 文 曹 植 集 校 注 一 書 2 2 3 4 2 此 處 論 點 參 見 張 淑 香,< 三 面 夏 娃 - 漢 魏 六 朝 詩 中 女 性 美 的 塑 像 >, 中 外 文 學 第 15 卷 第 10 期 ; 及 趙 彩 花,< 先 秦 到 漢 代 詩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14 學 年 度 大 學 繁 星 推 薦 入 學 - 第 一 類 學 群 至 第 七 類 學 群 各 校 系 一 覽 表 21 中 學 系 16 16 22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23 劇 場 藝 術 學 系 2 2 24 企 業 管 理 學 系 1 11 2 資 訊 管 理 學 系 學 測 術 科 考 試 分 發 比 序 科 目 檢 定 及 級 分 項 目 檢 定 及 分 數 項 目 4 4 學

More information

續耳談

續耳談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三 期 2016 年 6 月 頁 69-11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踵 事 增 華 與 雜 湊 稗 販 續 耳 譚 之 編 纂 及 其 性 質 考 論 * 賴 信 宏 摘 要 續 耳 譚 今 存 內 閣 文 庫 早 稻 田 大 學 二 藏 本, 由 於 保 留 於 域 外, 歷 來 論 者 不 多 現 存 二 本 版 式 雖 同, 卻 存 在 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xb1202-15 牛尚鹏.doc

Microsoft Word - xb1202-15 牛尚鹏.doc 68. 道 经 语 词 词 义 的 文 化 阐 释 举 隅 以 太 上 洞 渊 神 咒 经 为 例 牛 尚 鹏 [ 南 开 大 学 天 津 300071] [ 摘 要 ] 道 经 中 保 存 了 大 量 具 有 特 殊 的 道 教 文 化 蕴 涵 的 语 词, 为 此 用 文 化 求 义 的 方 法 考 释 了 其 中 的 乌 民 饮 丹 丹 水 本 行 原 蒙 云 刚 擢 质 等 文 化 语 词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ore information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852)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852) 2017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2880 9263 (852) 2564 8487 operations@valueetf.com.hk www.valueetf.com.hk 2-3 理 4 ( ) 5 ( ) 6-7 ( ) 8 ( ) 9 ( ) 10 1 截至二零一七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管理人兼 RQFII 持有人惠理基金 理香港 香港 投資顧問 理香港 香港 管理人兼 RQFII

More information

35-55

35-55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5-55 18 2 89 12 * 35 36 1 1 24 1980 802-805 37 2 2 128 1959 3223 38 3 4 36 5 6 7 3 5 179 4 14 1805 5 6 258-260 6 127 3215 7 6 255 87 39 8 9 10 11 12 13 14 8 5 1986 642 9

More information

NCKU elearning Manual

NCKU elearning Manual 成 績 一 簡 介... 3 二 成 績 彙 總... 4 三 瀏 覽 成 績... 7 1. 成 績 分 析 長 條 圖... 7 2. 成 績 單... 7 3. 用 戶 報 告... 11 四 類 別 和 項 目... 12 1. 簡 單 檢 視... 12 2. 完 整 檢 視... 15 五 成 績 匯 入... 16 六 成 績 匯 出... 19 1. 成 績 登 錄 檔... 19

More information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吳秉勳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摘 要 關鍵詞 : 三國演義 魯肅 人物形象 儒家 25 三國演義 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 壹 前言 172A.D.-217 A.D. 1 1973 2 3 1982 4 2000 5 1 19771271 21021973 1022-23 31071996 12 110-115 4 1982 01 71-75 5 20063 78-79

More information

5 5 - b 凖 -206-

5 5 - b 凖 -206- 00 055 論 三 卷 本 京 氏 易 傳, 兼 及 京 房 的 六 日 七 分 說 一 前 言 005 0 00 0 0 0 0-0 00-205- 5 5 - b 凖 -206- 0 13 0b 10 5-11 55 50 a-a 5-5 b 12 13 5-207- 15 二 飛 爻 伏 爻 世 爻 及 二 十 八 宿 入 卦 14 5 5 5/5 5/ 15 00 0 16 00 - -208-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21 卷 第 3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11 年 9 月 Vol.21 No.3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Sept. 2011 学 术 名 家 研 究 史 学 大 家 安 作 璋 先 生 访 谈 录 康 香 阁 (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河 北 邯 郸 056005) 摘 要 : 安 作 璋 先 生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最 早 从 事

More information

311121 xudajun@ 263. net 15ZDB074 14BZW066 Title The Play-text Forms of Early Zaju and Narrative Sanqu in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bstract The setting of the recitative protagonist is the core of Sanqu

More information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有 關 登 載 事 宜 的 電 子 呈 交 系 統 簡 易 參 考 指 南 2016 年 5 月 1.4 版 本 第 1 頁 目 錄 1 登 入 前 要 準 備 的 資 料... 4 2 登 入 電 子 呈 交 系 統... 5 2.1 輸 入 使 用 者 編 號 及 密 碼... 5 2.2 接 受 免 責 聲 明 的 版 頁... 5 2.3 從 主 項 目 單 中 選 擇... 5 3 一 次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23-46

23-46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3-46 19 1 90 6 1 2 * 1 121 1982.11 3124-3125 2 1988.3 6 23 24 19 1 3 4 3 1986.12 4 1980.9 505 25 5 6 7 8 5 9 1993.10 425 6 579-580 7 552-554 8 26 19 1 9 10 11 12 Benedetto

More information

目錄表 年中期報告

目錄表 年中期報告 目錄表 2 4 5 13 28 29 31 33 35 36 67 1 2015 年中期報告 公司資料 公司 22 公司 www.boyaa.com.hk 0434 博雅互動國際有限公司 2 公司資料 中 1001 TCL E D3 9B-C 518000 183 17 1712-1716 Maples Fund Services (Cayman) Limited PO Box 1093, Boundary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參 行 玲 年 年 理 行 年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使 得 作 品 內 涵 有 著 生 命 悲 嘆 生 死 的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47 1962 1960 72 20 2002 2005 2008 2 3-113 113 108

2015 1 47 1962 1960 72 20 2002 2005 2008 2 3-113 113 108 20 xiazhongyi@vip. 163. com TitleThe Ethics of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An Investigation Through Liu Xizai's General Principles of Art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discussion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330 GLOBAL EDUCATION Vol. 44 No1 2015 / 300387 / 300387 20 20 1926 20 1912 1912 1918 1919 34 1919 1921 1 1922 1923 1925 7 100 2 1922 3 1923 5 1923 1924 4 1927 1949 20 1. 20 5 35 2. 20 20 1927 1949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discuss the components, structures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as well in two kinds of arm forces, Tribe Arms and Emperor s Arms in the Sha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scope.

More information

時間問題

時間問題 解 難 之 趣 屯 門 區 小 學 數 學 比 賽 特 刊 第 十 六 屆 二 零 零 六 年 四 月 二 十 二 日 時 間 問 題 驟 眼 看 去, 時 間 問 題 很 容 易, 要 中 學 生 去 解 決 連 小 學 生 都 可 以 輕 易 解 決 的 戇 居 題 目, 簡 直 有 點 侮 辱 智 慧 不 過, 同 學 或 許 都 會 見 識 過 以 下 例 子 : 例 一 : 一 口 井 0

More information

00. - 0-000 0 10 0 00-0 0 11 12 13 14 15 b 16 17 18 19 0 - 20 0 0-0 0 21 22 H.Mead 0-0 - ( ) 23 ( ) 24 ( ) 25 ( ) 26 27 00 0 00 0 28 29 30 31 ( ) 0 0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 ) Northrop F.S.C.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第 1 期 2011 年 01 月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 Jan. 2011 蔡 东 藩 著 述 考 释 范 志 强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文 化 与 传 播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15100 ) [ 摘 要 ] 蔡 东 藩 作 为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38 93 43 59 43 44 1 2 1621 1645 1646 3 1647 1649 4 1 1996 12 121 2 1988 1 54---79 3 1990 2 39 4 1987 8 16 19 1649 27---28 45 1651 5 1656 1662 1664 1667 1668 6 1681 1683 7 13 1958 2 1651 2002 11 67 1961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27-256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張 俐 盈 摘 要 方 東 樹 (1772-1851)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其 中

More information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李元皓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 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李元皓** 中文摘要 形成於十九世紀的京劇 在二十世紀初時 發展的勢頭風潮臻於極盛 新興 的唱片錄音科技也於十九世紀末抵達中國 留下了一批珍貴的老唱片 以不同於 書面文字的方式 記錄著京劇有聲的過往 老唱片所能記錄的雖然只有聲音 然 而聲音 亦即 唱腔 正是戲曲藝術的核心之一

More information

/ 1942 11 1937 2 1936 10 4 1936 8 1 2 1936 10 110 1934 10 2 6 40 1 2 4 5 3 13 No. 709 3 20 1 1936 5 10 11 8 5 10 200 50 1937 2 110 10 2 3 30 20 1942 1

/ 1942 11 1937 2 1936 10 4 1936 8 1 2 1936 10 110 1934 10 2 6 40 1 2 4 5 3 13 No. 709 3 20 1 1936 5 10 11 8 5 10 200 50 1937 2 110 10 2 3 30 20 1942 1 2016 3 30 122 May 2016 NO. 3 1942 100091 K26 E297 A 1009-3451 2016 03-0012 - 19 Vivid Descriptions and Tensile Force of Life in Narrative Texts during the Early Long March Interpretation of the 1942 Edition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第 19 卷 第 6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6 2013 年 1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Dec. 2013 篇 目 考 辨 三 则 以 韩 藏 详 节 为 校 勘 依 据 盛 莉 ( 江 汉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430056) 摘 要 : 详 节 为 朝 鲜 时 期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06 18 33 35 39 2012 04 08 32 34 37 40 2012 FCS (PE), FCIS PO Box 309, Ugland House Grand Cayman, KY1-1104 Cayman Islands 501 201203 1 28 183 17 1712 1716 www.microport.com.cn 6 2012 484,916 448,824 8.0%

More information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55-172 (2005.12) 155 1324 1254 1 330 1936 1747 [ 1 ] Keywords Ma Tuan-lin Wen-hsien T ng-k ao Catalog Edition E-mail: craacl@faculty. pccu.edu.tw [1] 1626 6 156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95 12 71 103 Journal of Yuanpei University No. 13, December 2006 P. 71 P. 103 The Poems of Analyzed Theories in Journey of Yangtze Gorges that the Four Great Poets Traveled by the Time of the Tang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2012) 民 國 101 年 6 月 出 版 1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林 文 彬 * 摘 要 易 經 艮 卦 艮 之 本 義 傳 統 上 都 以 注 視 解 之, 引 申 為 止 是 指 目 視 之 所 注 止 本 文 則 認 為 艮 之 本 義 或 當 為 不 見, 引 申 的 止 義 是 說 因 不 見 而 目 視 為 之 止, 艮 卦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節 知 識 份 子 篇 Social formation 144 1990 2 15 145 第 二 節 知 識 份 子 篇 146 theoretical practice 147 搞 148 第 二 節 知 識 份 子 篇 freelance 149 此 外, 自 由 供 稿 者 因 為 被 其 他 社 會 因 素 分 化 的 程 度 很 高, 所 以 其 共 同 利 益 之 落 差 很

More information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0 No. 0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江 苏 南 京 009) 新 文 化 运 动 以 后, 中 国 的 文 史 学 术 界 大 致 分 为 南 北 两 大 系 统, 以 新 旧 为 重 要 分 野 其 中, 位 于 南 京 的 东 南 大 学 多 被 视 为 南 方 旧 学 的 重 镇 9 年 南 京 国 民 政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69-8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百回本 西遊記 之 敘事矛盾 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 瞌睡蟲 提要 關鍵字 : 西遊記 敘事矛盾 瞌睡蟲 天王 69 百回本 西遊記 之 敘事矛盾 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 瞌睡蟲 一 引言 兩種不同形態之 瞌睡蟲 70 二 兩種異說與兩種假設 71 72 73 74 75 76 三 內證上的思索 77 78 79 四 由完美之作看敘事矛盾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a joint stock limited company incorporated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imited liability) (Stock Code: 1666) (股份代號:1666) 年 報 2013 ANNUAL REPORT 2013 Annual Report 2013

More information

Mixtions Pin Yin Homepage

Mixtions Pin Yin Homepage an tai yin 安 胎 饮 775 ba wei dai xia fang 八 味 带 下 方 756 ba zhen tang 八 珍 汤 600 ba zheng san 八 正 散 601 bai he gu jin tang 百 合 固 金 汤 680 bai hu jia ren shen tang 白 虎 加 人 参 汤 755 bai hu tang 白 虎 汤 660 bai

More information

於 香 港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 份 代 號 0 0 0 7 0 2 3 4 5-11 12-14 15-25 26-37 38-44 45-51 52 53-54 55 56-57 58-118 公司資料 二零一八年八 二 Nicholas J. Niglio 二零一八年八 二 一 公司 二零一八年八 二 二零一八年八 二 一 一 Nicholas J. Niglio 一 183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