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核心考点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核心考点"

Transcription

1 目录 教育学核心考点... 2 一 教育学学科特点分析... 2 二 教育学知识逻辑架构... 2 三 教育学 -- 核心考点... 3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3 第一部分教育及其发展... 3 第二部分教育学及其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课程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第八章教学 第九章教育评价 第十章思想品德教育 第十一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你不得不知道的教育学家 第一篇教育学的发展 第二篇教育的发展 第三篇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第四篇教育目的 第五篇课程

2 一 教育学学科特点分析 教育学核心考点 闽试教育内部教案 教育学 根据新考试大纲要求, 教育学模块分值占教育综合知识的 35% 在考纲中, 教育学部分共划分为 11 个子目,38 个大知识点 从复习难度上来讲, 教育学的总体难度中等, 但考试形式较为灵活, 所以考生需要着重理解 灵活应对 要了解教育学模块的复习方法, 首先应当对这部分知识的学科性质有个清楚的认识 :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需要对它进行研究, 总结教育经验, 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一般来说, 教育学模块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即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二 教育学知识逻辑架构 2

3 三 教育学 核心考点 知识框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基本要素与主要功能 教育及其发展 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起源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核 E AA 心 E AA 考 E AA 点 E 1.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部分教育及其发展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一 教育 定义的类型 1 教育 概念最早见于 孟子 尽心上 中的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 3

4 也 一句 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对 教育 一词解释, 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 ; 育, 养子使作善也 4 2 思想家和普通百姓在论及教育问题时, 大多使用的是 教 与 学 这两个 词, 而我国 教育 和 教育学 词语都是在 20 世纪初借鉴于日本 3 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 教育的语言 一书中将教育的定义划分为 描述 性定义 纲领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 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 和对如何使用对象的适当说明 纲领性定义是指一种关于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 定 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创造的定义, 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 是同一的 但事实上, 任何一个 教育 的定义往往同时具备 规定性 描述性 纲领性, 凸显了教育定义的复杂性 多样性和歧义性 二 教育的概念及起源 1 广义的教育 : 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是教育 2 狭义的教育 : 主要指学校教育, 其涵义.. 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 或阶级 ) 的要求,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把他们培养成为 一定社会 ( 或阶级 ) 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一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与主要功能 1 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1)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技能 思想 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都 可称为教育者 这不仅仅指直接教育过程中的教师, 还应包括教育目的 方针的制 定者, 教科书 教材的编写者以及教育组织的管理者等等 教育者是在社会的专门 委托下, 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的, 以其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 控制教育对象 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 因此教育者具有主体性 目的性和社 会性

5 (2) 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 少 年和青年, 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 是学习 的主体, 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进行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受教育者, 人不仅具有受教育的可能性, 而且还具有受教育的必 要性 (3)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它包括作用于受教 育者的影响以及适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 方法 二 教育的主要功能 1 按照作用的对象, 可以分为个体.. 发展功能与社会.. 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 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 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 也称为教育的本体 功能 ;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 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 的存在与发展, 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 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2 按照作用的方向, 可以分为正向.. 功能与负向.. 功能 这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 20 世纪 50 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 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 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 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 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 按照作用的呈现形式, 可以分为显性.. 功能与隐性.. 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依照 教育目的, 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 展 促进社会的进步等, 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教育功 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一 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教育的属性 1 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 5

6 2 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有 : 永恒性 历史性 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 教育的性质 目的和内容等均有所不同, 即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带有当时的历史烙印或特征 继承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往往都是前后相继的, 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 相对独立性 尽管教育活动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 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但教育本身具有自身的运行逻辑, 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集中表现在教育活动对社会政治 经济等因素的反作用上 此外, 教育发展往往是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发展的, 带有明显的不平衡色彩 这也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 3 关于教育本质的若干观点 (1) 教育是上层建筑 (2) 教育是生产力 (3) 教育具有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 (4)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5) 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 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 (6)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第四节教育的起源 一 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 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 都是由人格化的神 ( 上帝或天 ) 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另外, 中国宋朝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二 生物起源说 6

7 主要代表人物 : 法国托尔诺, 英国教育学者沛西 能, 美国教育家桑代克等 基本观点 : 利托尔诺在其 各人种的教育演化 (1900 年 ) 一书中认为, 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 远在人类出现以前就有的现象 根据对动物的观察, 他认为在动物世界里存在着有如大猫教小猫捕鼠 大鸭教小鸭游水之类的教育, 而且不仅在脊椎动物里, 甚至在无脊椎动物里都有 沛西 能是一位极端的教育生物学化论者, 他认为 :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 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不仅在一切人类社会 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 都有教育, 甚至在高等动物中间, 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三 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 : 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基本观点 : 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他从心理学的观点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 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 四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 苏联教育家麦丁斯基等 基本观点 : 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劳动起源说 该理论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 就必须把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 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第五节教育的发展 古代社会教育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古代教育的特点具有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和象征性 一 中国古代教育 1 五帝时期( 公元前 2700 年 ) 的 成均 和 庠 是具有萌芽性质的学校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主要有两类 : 一类是 序, 一类是 校 2 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学习教育场所,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它 7

8 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3 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其显著特征是 学在官府, 又称之为 学术官守 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 并有了 国学 乡学 之分 4 六艺 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 六艺 具体指礼 乐 射 御 书 数 5 春秋战国时期, 官学衰微 私学兴起, 冲破了 学在官府 的限制, 使教育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 齐国的稷下学宫是养士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虽然由齐国提供教学活动的经费, 但它基本上属于私学性质 它是一所由官家举办 私家主持的高等学校, 其特点是学术自由 6 两汉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 实行思想专制的文教政策, 并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为标准选拔官吏 公元前 124 年, 经董仲舒建议, 汉武帝设立太学, 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 这一时期, 在学校设置上有一些新举措 : 建立国子学 ( 西晋武帝咸宁二年设立 ) 与太学并列 ; 建立郡国学校制度 ( 北魏献文帝下令建立, 被认为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 设立专门学校 ( 南朝宋文帝下令开设四馆, 即儒学馆 玄学馆 文学馆 史学馆 ); 选士制度 九品中正制 8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在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 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 六学 ( 国子学 太学 四门学 律学 书学 算学 ) 二馆 ( 崇文馆 弘文馆 ) 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 9 宋 元 明 清时期的教育 宋代产生了程朱理学, 经元到明清发展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一时期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 (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 和五经 ( 诗 书 礼 易 春秋 ) 宋代书院盛行, 著名的六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 石鼓书院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 嵩阳书院 茅山书院 明代以后, 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八股文的出现, 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8

9 二 外国古代教育 1 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 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 记诵 吠陀经, 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2 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 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文士学校是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 3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4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 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 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5 教会教育的内容是 七艺 : 包括 三科 ( 文法 修辞 辩证法 ) 和 四学 ( 算数 几何 天文 音乐 ) 三 近代社会的教育 19 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 (1) 教育国家化 (2) 初等教育义务化 (3) 教育世俗化 (4) 教育法制化 四 现代社会的教育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2 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1) 教育的全民化 (2) 教育的民主化 (3) 教育的科学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的全球化 (6) 教育的信息化 (7) 教育的终身化 9

10 真 题 再 现 1.( 2010 年选择题第 15 题 ) 下列现象中, 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 A. 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 初生婴儿吸奶 C. 成人学开车 D. 木匠教徒弟手艺 解析 B 婴儿吸奶属于本能, 不属于教育现象 2.( 2014 年选择题第 13 题 ) 我国奴隶社会 学在官府 的现象, 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 ) A. 社会性 B. 阶级性 C. 历史性 D. 永恒性 解析 B 这道题目的答案是比较明显的, 学在官府 就是教育掌握在官府的手中, 只有贵族子弟方可享有, 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 8.( 2015 年填空题第 50 题 )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形成了 六艺 教育, 六艺 是 乐 射 御 书 数 解析 礼 10

11 第二部分教育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学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 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 目的 )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 : 1 理论建设 2 实践指导 一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1 孔子 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论语 一书中 (1) 孔子看来, 立国 治国三要素是 : 人口 经济 教育 (2) 六经 :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3)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体现了 : 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 (4)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 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5)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 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特色的 一个体现, 这项原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 (6) 孔子精辟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2 孟子 (1) 思想基础 : 性善论 (2) 教育目的 : 明人伦 3 荀子 11

12 (1) 思想基础 : 性恶论 (2) 教育作用 : 化性起伪 4 墨家 (1) 思想基础 : 人性素丝说 (2) 内容特色 : 科学技术教育 思维能力训练 (3) 知识来源 : 亲知 闻知和说知 5 道家 (1) 代表人物 : 老子 庄子 (2) 思想基础 : 道法自然 6 学记 学记 是世界上第一... 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被人称为 教育学的雏形... (1)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 揭示了教育 与政治的关系 (2) 教育制度 : 古之教者, 家有塾 党有庠 术有序 国有学 (3) 学校管理 : 一年.. 视离经辨志, 三年.. 视敬业乐群, 五年.. 视博习亲师, 七年.. 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 九年.. 知类通达, 强力而不返, 谓之大成 (4) 教学相长 :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5) 尊师重道 : 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6) 藏息相辅 学记 指出, 大学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 君子之于学也, 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 (7) 不陵节而施 学不躐等 体现了 : 循序渐进原则 顺序性原则 系统 性原则 (8) 长善救失 : 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二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 1 在西方, 要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 格拉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 希腊三哲 ) 12

13 2 苏格拉底 产婆术 : 苏格拉底在向别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 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 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 法, 也叫 产婆术 或 苏格拉底方法, 后人将这种方法概括为三个部分, 即讽 刺 定义和 助产术 3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理想国 中 4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 的哲学家, 他秉承了柏拉图的 理念说,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5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 政治学 中 6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 教育遵循自然 的观点, 主张按照儿 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分阶段教育, 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要注重人的发展的 思想渊源 7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 天性.. 习惯.. 和理性.. 8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 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其代表作 雄辩术原理 ( 或曰 论演说家的教育 ) 是西方最早... 的教育著作, 也被誉为古代西方 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三 教育学的学科建立 年,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英国科学家培根在其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 展 中, 首次.. 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 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2 夸美纽斯 (1) 代表作 : 大教学论 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典型标志..., 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部... 教育学著作 (2) 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这里的自然包括两层含义 : 一是自然界... 存在的普遍秩序 ; 二是人的自然本性... 和儿童的年龄特征 13

14 (3)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中以他创立的班级授课制 度最为出名 夸美纽斯认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做准备, 教育的现世目 的是为现世的人生服务, 培养具有 学问 德行和虔信 的人 (5) 夸美纽斯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 ( 夸美纽斯认为这是教学工作的一条 金. 科玉律... ) 系统性 量力性 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3 卢梭是坚定的 性善论 者 他认为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 便是由于教育 的不良导致的 因此他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监牢而使人性得到发展, 教育的任 务应该使儿童 归于自然, 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他在 爱弥儿 中提到, 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与 公民 国民 相对立的 自然人 卢梭被誉为 教 育上的哥白尼, 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 旧教育 和 新教育 的分水岭, 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教育家 4 康德是 18 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 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同时也 是 18 世纪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 代表作为 康德论教育 康 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 一 5 裴斯泰洛齐 (1) 在西方教育史上,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 教育心理学化 口号 的教育家 (2) 要素教育论 : 德育要素 智育要素 体育要素 (3) 被誉为 现代初等各科.. 教学法的奠基人 6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 提出了 白板说 他认为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白板, 没有一切特性 没有任何观念 洛克认为,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 而这种培养 只能通过家庭教育, 由此提出了 绅士教育论 在其著作 教育漫话 一书中, 他 详细论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四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 现代教育学之父 或 科学教育学的 14

15 奠基人 2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的问世 (1806 年 ) 标志.. 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同时, 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 现代教育学著作 (1) 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其贡 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之上,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 之上, 由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其中, 伦理学即实践哲学, 主要体现为五种 道德观念 内心自由 完善 仁慈 正义和公平 ; 心理学即研究观念的科学, 他的贡献在于发展了两个重要概念, 即 意识阈 和 统觉, 统觉 就是新观念 与旧观念的同化和吸收的过程 (2) 教育目的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具体来说, 就是要养 成内心自由 完善 仁慈 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3) 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在西方教育史上,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 教育性 教学 的原则 教育性教学 是指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的原则 (4) 教学阶段理论 即明了 联合 ( 联想 ) 系统和方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 学法, 后来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教学法, 即预备 提示 联系 总结和应用 赫尔巴特对 19 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被看作是传 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其中传统教育的主要特点为 课堂中心 教材中心 和 教 师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与后来的以杜威为代表 的现代教育学派形成了长期对峙的局面 3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 提出了 儿童中心 ( 学生中心 ) 活 动中心 和 经验中心 的 新三中心论 其代表作为 民主主义与教育 (1916 年 ) (1) 教育本质观 杜威认为,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 或改造 其中 教育即生活 包括两层含义 : 一是要求学校 ( 生活 ) 和社会生活相 结合 ; 二是要求学校 ( 生活 ) 与儿童生活相结合 教育即生长 是指机体与环境 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 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即经 15

16 验的改组或改造 指, 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不断地取得个人直接经验的过程 此外, 杜威还提出 学校即社会, 这是对 教育即生活 的进一步引申 从 教育即生活 到 学校即社会, 再到课程变革 ( 从做中学 ) 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2) 论教育目的 杜威反对外在的 固定的 终极的教育目的, 其所追求的是教育过程的内在目的, 这个目的就是 生长, 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 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愿望, 使儿童从教育本身 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即 教育的过程, 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 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3) 从做中学 在经验的基础上, 杜威提出 从做中学, 要求以活动性 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同时, 从做中学 也是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经验的方法 思维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 这种探究的五个步骤为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 即创设疑难的情境 ; 确定疑难所在 ; 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 验证这个假设 五 20 世纪教育学流派的多元发展 1 实验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流派 (1) 代表人物 : 梅伊曼 拉伊 (2) 不足 : 唯科学主义 2 文化教育学, 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 是 19 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 斯普朗格 ( 教育与文化 ) 和利特等人 3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 (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年 ) 克伯屈( 设计教学法,1918 年 ) 等 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 代表人物 : 克鲁普斯卡娅 凯洛夫 杨贤江 (2) 凯洛夫的 教育学 (1939 年 ),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 16

17 教育学著作 (3) 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 新教育大纲, 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5 批判教育学是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和金蒂斯 ( 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 年 ) 阿普尔 ( 教育与权力,1982 年 ) 和法国的布迪厄 ( 教育 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79 年 ) 等 六 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20 世纪中叶以后, 由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出现了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其中美国布鲁纳的 结构教学论 苏联赞可夫的 发展性教学理论 以及德国瓦 根舍因的 范例教学理论, 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 教育过程 中提出 结构教学论, 他强调 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 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 倡导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通过近 20 年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 出版了 教学与发展 一书 他把学生的 一般发展 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提出了 发展性教学理论 的五条教学原则, 即高难度 高速度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理解学习过程 使所有学生包括 差生 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德国瓦 根舍因创立了 范例教学理论, 提出改革教学内容, 强调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基本性 基础性和范例性三个特性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 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 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1970 年, 法国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出版的 终身教育引论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和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中阐述了和谐教育的思想, 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 和谐发展的人 17

18 真 题 再 现 1.( 2010 年选择题第 21 题 ) 提出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解析 A 本题旨在考察孔子的教育思想 2.( 2011 年填空题第 8 题 )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解析 孔子 3.( 2014 年选择题第 14 题 ) 著有 普通教育学 并被西方誉为 科学教育学之父 的教育学家是 ( ) A. 亚里士多德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解析 C 4.( 2015 年填空题第 53 题 )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新 三中心, 即经验中心 活动中心和 中心 解析 儿童( 学生 ) 18

19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知识框架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经济功能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与文化 教育的文化功能 学校文化 学生文化 A 核 E AA 心 E AA 考 E AA 点 E 1.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 教育与文化第一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一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 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4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19

20 5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结构 教育管理体制和部分教育内容 6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一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 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定 2 生产力发展状况影响着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 3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5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三节教育与文化 一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 : 传承功能 选择功能 批判功能 交流和融合功能以及创新功能 二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 三 学生文化 1 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 集体气氛 人际关系 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 2 学生文化的成因: (1)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 (2) 同伴群体的影响 ; (3) 师生的交互作用 ; (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 (5) 社区的影响 3 学生文化的特征: 20

21 (1) 过渡性 ;(2) 非正式性 ;(3) 多样性 ;(4) 互补性 真 题 再 现 1.( 2010 年选择题第 16 题 ) 建国军民, 教学为先 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 揭示了 ( )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解析 A 国 民 暗示了题目反映的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 2013 年填空题第 43 题 ) 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 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的是 发展水平 解析 生产力 知识框架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教育与个体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遗传素质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环境学校教育 个体主观能动性 21

22 A 核 E AA 心 E AA 考 E AA 点 E 1.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主要有: (1) 内发论 (2) 外铄论 (3) 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2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 弗洛伊德 威尔逊 格赛尔和霍尔等 3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 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主要有荀子 洛克等 4 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 ( 如先天遗传的素质 机体成熟的机制 ) 与外部环境 ( 如外在刺激的强度 社会发展的水平 个体的文化背景等 ) 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有顺序性 阶段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地前进 3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 有区别 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 22

23 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要重视学生优势潜能的发掘, 培养学生积 极的个人品质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 根据受教育者的 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6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 不失时机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最佳的教育 第三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 环境 学校教育以及个体主观 能动性 实 2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 和前提条件... 3 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变为现 4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5 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 和动力.. 23

24 真 题 再 现 1.( 2010 年选择题第 26 题 )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因此教育要 ( ) A. 因材施教 B. 循序渐进 C. 抓关键期 D. 扬长避短 解析 C 差异性特征要求因材施教; 顺序性特征要求循序渐进 ; 不平衡性要求抓关键期 2.( 2013 年选择题第 15 题 ) 学记 中的 时过然后学, 则虽勤苦而难成, 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 A. 顺序性 B. 互补性 C. 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 C 时过然后学, 则虽勤苦而难成 这体现了教育就要抓住关键期, 这是由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3.( 2015 年判断题第 41 题 )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B 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4

25 第四章教育目的 知识框架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教育目的的功能 ( 作用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素质教育观的概念 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A 核 E AA 心 E AA 考 E AA 点 E 1. 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2.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3. 素质教育观 25

26 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26 一 教育目的的概念 1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反映教育在 人的培养规格标准 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二 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有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1) 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 预定发展结 果, 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因此, 教育目的无论是对受教育者 还是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 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它不仅能指导整个教育实践活动, 而 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教育目的本身包含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和 要求, 因此对学生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3)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是衡量 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 办学效益, 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 检查学生 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 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标准来进行 三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内在目的论和外在 目的论 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与方法... 3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四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 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7 2 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需求 3 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4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一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 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构成的 二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 使受教育者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 3 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 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三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1981 年,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提出了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又红又专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重新明确了我国的教育目的 1982 年,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其中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 少年 儿童在品德 智力 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 所有这些人才, 都应该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 具有实事求是 独立思考 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27

28 198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目的 : 义务教 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使儿童 少年在品德 智力 体 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0 年,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十年规划和 八五 计划的建议 指出,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 1993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 各级各类 学校要认真贯彻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方针 1995 年, 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 : 教育必 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 智 体等方面全 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指出 :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 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 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明确指出 : 要高举邓小平 理论的伟大旗帜, 以邓小同志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和江泽 民同志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 智 体 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 年, 十六大 报告提出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8

29 第三节素质教育观 一 素质教育观的概念素质教育观就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 素质 人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 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 全面的素质发展, 使得人的整体品质 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二 素质教育的内容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三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 德育为先, 五育并举 2 把握课改精神, 实践 新课程 3 各种学校管理 课外活动四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 让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 ;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会学习 ; (3)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 (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 (5) 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29

30 真 题 再 现 1.( 2010 年填空题第 52 题 )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 激励和 作用 解析 评价 2.( 2012 年选择题第 16 题 )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 邓小平理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D.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解析 D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 2015 年选择题第 17 题 ) 荀况认为 人之性恶, 因此教育要从 礼 这一需要出发, 须以 礼义 加以教化 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体本位论 C. 无目的论 D. 生活本位论 解析 A 礼 属于社会的基本规范, 荀子认为教育要从社会中的 礼义 出发, 这种观点属于社会本位论 30

31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知识框架 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校教育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和类型 A 核 E AA 心 E AA 考 E AA 点 E 1. 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 学校教育制度及其概念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 1 广义上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上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 2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具体规定 着学校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现代教育制... 度的核心... 部分就是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最早产生于欧洲 制 3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 一是双轨学制, 二是单轨学制, 三是分支型学 31

32 二 学制确立的依据 (1) 学制的确立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制约 ; (2) 学制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 (3) 学制的确立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制约 ; (4) 人口状况制约学制的确立 ; (5)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制约着学制的确立 ; (6) 学制的确立受国内外学制的历史经验的影响 三 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1 各级学校, 是按教育的纵向等级划分的, 即学前教育机构 初等学校 中等学校 高等学校 2 各类学校, 按学习任务分, 有普通学校 专业学校等 ; 按教育对象的特点分, 有为正常儿童开设的学校和为特殊儿童开设的学校 ; 按学校组织形式分, 有全日制学校 半工半读学校 函授学校和业余学校 四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1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主要有前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1)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 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 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 :1 教育主体确定 ;2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3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 5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 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大致说来, 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 19 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 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 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 废科举, 兴学校, 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3) 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 它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 32

33 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 : 教育不应再限 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一般 认为, 库姆斯等人的 非正规教育 概念 伊里奇的 非学校化 主张都是非制度 化教育的核心思想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又称制度化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 废科举, 兴学校, 以及颁布了 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2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4)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一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第二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定... 的系统的学校制度, 是 1902 年的 钦定学堂章 程, 1902 年为壬寅年, 故这个学制亦称 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 以日本的学制 为蓝本, 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虽经正式公布, 但并未实行 年, 清政府拟定了 奏定学堂章程,1904 年 1 月颁布执行, 又称 癸 卯学制 癸卯学制 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 是我国第一个实行... 的现代学制 癸 卯学制 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 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该学制明文规定 教育的目的是, 忠君 尊孔 尚公 尚武 尚实, 明显反映了 中学为体, 西学 为用 的思想 另外, 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 轻视女子教育, 总体上体现了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特点 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 从小学堂至大学堂要 21 年, 至通儒院要 26 年 年南京政府颁布的 壬子癸丑学制 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 主义性质... 的学制 辛亥革命后, 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 颁布了 壬子癸 33

34 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 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 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 废除读经, 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 将学堂改为学校 该学制还缩短了 3 年普通教育 同时, 在实业教育之外, 增设了实习学校 年, 留美派主持的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颁布了 壬戌学制 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 即小学 6 年 初中 3 年 高中 3 年, 因此又称 新学制 或 六三三学制 壬戌学制 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 该学制高中增加职业科, 大中学校课程采用学分制 选课制, 考虑到了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和个性发展, 体现了 五四 以来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 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和类型 1 从层次结构上来看,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2 从类型结构上来看,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大类 3 从类型上来看,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真 题 再 现 1.( 2011 年填空题第 3 题 )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 解析 癸卯学制 2.( 2015 年选择题第 18 题 ) 从形态上看,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是 ( ) A. 单轨学制 B. 双轨学制 C. 分支型学制 D. 综合型学制 解析 C 我国的教育制度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34

35 第六章课程 知识框架 课程 课程的概念课程的意义课程类型课程概述课程理论及流派课程目标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计划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科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A 核 E AA 心 E AA 考 E AA 点 E 1. 课程概述 2. 课程设计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 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 课程的概念 1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的关系 35

36 2 关于课程含义的不同观点有: (1) 课程即教学科目 我国古代的课程有 六艺, 欧洲中世纪的课程有 七艺 事实上, 最早采用 课程 一词的是斯宾塞, 他是从指导人类活动方面的诸学科角度, 来探讨知识的价值和训练的价值 (2) 课程即学习经验 ( 杜威 )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 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但这一课程观把个人经验都包含进来, 显得过于宽泛 (3)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 鲍尔斯 金蒂斯 ) 在他们看来, 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 事实上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反映, 学校教育的职责就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4) 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 弗雷尔 ) 他们认为, 课程不是使学生适应或顺应社会文化, 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 他们建议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弊端 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改造社会等方面 课程应有助于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社会规划 3 课程的意义 (1) 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蓝图的具体表现 ; (2) 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 (3) 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 (4) 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 (5) 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二 课程类型 1 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 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种类型 2 按照课程内容的学科综合程度, 可分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3 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 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 从课程的呈现方式进行划分, 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计划性, 这是区别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36

37 5 从课程设计 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 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 校本 ( 学校 ) 课程 6 根据课程任务, 课程可以划分为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三 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1 课程理论和流派主要有 : 知识中心 社会中心和学习者中心 2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的内涵 : 即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 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的材料, 组成不同的学科, 分科进行教学 3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内涵 : 即改造主义课程论, 认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 去适应社会, 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4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主要包括经验主义课程论和存在主义课程论 5 社会 知识 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一 课程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 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 也包括具体 课程的编制 二 课程计划 1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 型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 3 课程计划的构成主要包括 : (1) 教学科目的设置 (2) 学科顺序 (3) 课时分配 (4) 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4 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 整体性 基础性 开放性 5 学校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种物化形式 其中, 课 37

38 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 课程标准和教材乃课程的具体表现... 三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即学科课程标准, 就是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 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 关学科... 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也 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师应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构成主要包括 : 说明部分 正文部分 其他部分 2 新课程标准的构成包括 : 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和附录五 个部分 (1) 前言 : 结合课程特点, 阐述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与本 标准的设计思路 (2) 课程目标 : 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 如果 有学段的话 ); 学段的划分大致规定在一至二 三至四 五至六 七至九年级, 有些 课程只限在一个学段, 有些课程兼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段 (3) 内容标准 : 根据上述的课程目标, 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 用尽可能清晰 的行为动词来阐述目标 (4) 实施建议 : 为了确保国家课程标准能够在全国的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 数学生身上实现, 减少中间环节的 落差, 需要在国家课程标准中附带提供推广或 实施这一标准的建议, 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 同时要求在易误解的地方或陈述新出现的重要内容时, 提供适当的典型案例, 以便于教师的理解, 同时也是引导新观念的一种有效方法 (5) 附录 ( 术语解释 ): 对标准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 令使 用者能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标准 3 课程标准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在国家层面, 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2) 在学校教育层面, 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 38

39 (3) 在教材层面上, 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 (4) 在教学层面上, 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四 教科书教科书又称课本, 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1 教科书的编排要求第一,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符合卫生学 教育学 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第二, 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 文字表述要简练 精确 生动 流畅, 篇幅要详略得当 第三, 教科书的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 使之鲜明 醒目 第四, 教科书的封面 图表 插图等要力求清晰 美观 第五, 教科书的字体大小要适宜, 装订要坚固, 规格大小 厚薄要适度, 便于携带 2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 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第二,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三, 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 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 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 在教材的编排上, 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第五,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六, 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39

40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1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 强调教师成长, 重视以学定教, 要体现 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这一思想, 更加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注意状态 参与状态 交往状态 思维状态等 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即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 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3) 改变课程内容 难 繁 偏 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40

41 ( 一 )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 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 1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 : (1)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 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 段. 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 高中.. 以分科课程为主, 开设技术类课程, 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 容主要包括 :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4)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深化 农科教相结合 和 三 教统筹 等项目改革, 试行通过 绿色证书 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2 对科目比重的调整 (1) 将语文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 24% 降至 20% 22%, 将数学由原来的 16% 降 至 13% 15%, 并对其他传统优势科目所占的比重进行了适当的下调 (2) 将下调后积累下来的课时分配给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校本课程, 其中 综合实践活动拥有了 6% 8% 的课时, 地方与校本课程拥有了 10% 12% 的课时 3 新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 体现课程结构的 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 二 )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体现出普及性 基础型和发展性的三大特征 ( 三 ) 课程实施 1 在学生观上, 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是独特的人 ;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 义的人 2 在学习方式上, 提倡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师观方面,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 41

42 的促进者 ;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 在教学行为方面,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尊重 赞赏 ;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帮助 引导 ; 在对待自我上, 新课程强调反思 ;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合作 第四节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 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 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2 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 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真 题 再 现 1.( 2010 年选择题第 23 题 ) 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 ) A. 均衡性 B. 综合性 C. 单一性 D. 选择性 解析 C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为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2.( 2011 年填空题第 6 题 )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 : 社会 知识 解析 儿童 3.( 2014 年选择题第 18 题 ) 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称为 ( ) A. 课程标准 B. 课程结构 C. 课程评价 D. 课程资源 解析 D 这道题目明显属于概念考查, 这也提醒各位考生在今后的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 2015 年选择题第 15 题 ) 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 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联, 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 ( ) A. 均衡性 B. 选择性 C. 独立性 D. 综合性 解析 D 这道题目的破解密码在于 学科本位, 为了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新课程结构就需要具有综合性特点 42

43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知识框架 教师与学生 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学生的特点师生关系概述师生关系的意义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的内容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A 核 E AA 心 E AA 考 E AA 点 E 1. 教师 2. 学生 3. 师生关系 第一节教师 一 教师的职业角色 一般说来,... 教师的职业角色... 主要有 : (1) 传道者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使命 教师对 学生的 做人之道 为业之道 治学之道 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单单是传递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通过与学生的接 触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 43

44 (2) 授业解惑者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 技能的基础上, 对其精心加工整理, 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 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 启发他们的智慧, 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 示范者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 就是要以身立教, 以人格影响学生, 向学生展示合乎社会思想 道德规范的行为模式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 社会的代表 伦理的化身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教师的言论行为 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肩负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使命, 其榜样作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 (4) 管理者现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大都是在集体中以集体方式进行的 教师应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 (5) 朋友在某种程度上, 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 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 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 生活 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 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 分享欢乐与幸福 (6) 研究者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 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 工作内容, 要不断学习 不断反思 不断创新 (7) 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这一任务要求教师充当心理卫生保健者的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中违反心理卫生要求导致的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称作 学校病, 如 : 过度激动 受委屈和受迫害的多疑症 儿童激怒症 假装不在乎 无能为力 恐惧 矫揉造作或故作丑态 残酷无情 44

45 二 教师劳动的特点 (1)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 劳动手段的创造性 (3) 劳动整体的示范性 (4) 劳动过程的长期性 三 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 主要包括 :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师的能 力素养 1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 对待事业 : 重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 对待学生 : 热爱学生 (3) 对待集体 : 团结协作 (4) 对待自己 : 为人师表 ( 良好的道德修养 ) 2 教师的知识素养 (1) 政治理论修养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是有效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 教师要掌握所教 学科扎实可靠的基本知识 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技能 技巧 ; 熟悉学科的历史 现 状 发展趋势 ; 理解其社会价值和人性陶冶的价值 ; 对讲授的重点 难点心中有数 ; 论证有力, 举例精当 在此基础上, 追求讲授内容的新颖性 趣味性 思想性以及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同时, 要熟悉与所教学科相邻近的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 能够触类旁通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3)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 长身体的年龄阶段, 他们思想活跃 兴趣广泛 热爱科 学,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因此, 教师应力求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不断扩展 45

46 自己的兴趣爱好, 增加接触学生的机会, 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现代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 心理学 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如果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 不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学生的个别差异, 就不能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消耗 低效率 (5) 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累积, 在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体现出的个人特质和教育智慧 它可能来源于课堂教育教学的情境之中, 也可能来源于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行为, 带有明显的情境性 个体性, 是教师对复杂和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的一种判断和处理, 它受个人的经历 意识 风格及行为方式的影响 对于实践知识, 有的是可以明确意识的, 是经过深思的 ; 有的是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 是一种非反思的缄默知识 3 教师的能力素养 (1) 语言表达能力 (2) 组织管理能力 (3)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4) 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 ( 较高的教育机智 ) 四 教师专业发展 1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涵盖三个范畴: (1) 专业知识, 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 专业学科知识, 教育学科知识的不断累积 重组和更新 (2) 专业技能, 即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技能的掌握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4) 专业情意, 即教师专业理想的树立 专业情操的养成 专业性的调适和专业自我的建立 2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主要包括: 46

47 (1) 非关注 阶段这是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经验对今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 前科学 的教育教学知识 观念甚至一直迁延到教师的正式执教阶段 (2) 虚拟关注 阶段该阶段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 ( 包括实习期 ) 该阶段专业发展主体的身份是学生, 至多只是 准教师 这使得他们所接触的中小学实践和教师生活带有某种虚拟性, 他们会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 对教育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 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 从而为正式进入任职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生存关注 阶段这一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 其突出特点是 骤变与适应 该阶段的教师不仅面临着由教育专业的学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 也存在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教学实践的 磨合期, 其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理论 实践及其关系进行反思, 以克服对于教学实践的不适应 新任教师一般处于这一阶段 (4) 任务关注 阶段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 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步入 任务关注 阶段 这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 持续发展的时期 随着基本 生存 知识 技能的掌握, 教师自信心日益增强, 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 由关注 我能行吗 转到关注 我怎样才能行 上来 教师在这一阶段开始尝试通过变更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 开始着重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 专业态度较为稳定, 从心理上接纳了教学工作, 决心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 (5) 自我更新关注 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教师, 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 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 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同时, 教师已经可以自觉依照教师发展的一般路线和自己目前的发展条件, 有意识地自我规划, 以谋求最大程度的 47

48 自我发展 在这个阶段, 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开始鼓励学生去发现 建构意义 教师知识结构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了学科教学法知识以及应用, 开始拓展个人实践知识, 开始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反思 3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主要包括 : 树立专业意识 拓展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能力 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 师范教育职前师范教育阶段是师范生进行专业准备与学习, 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 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 (2) 入职培训 新教师都会面临一个角色适应问题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新教师的任职学校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支持性措施 (3) 在职培训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在职教师提供的继续教育, 主要采取 理论学习 尝试实践 反省探究 三结合的方式, 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 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很广, 可以是业余进修, 也可以是校本培训 ( 如集体观摩 相互评课 相互研讨等 ) (4) 自我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 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教师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自我反思 主动收集教改信息 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 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 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确立 专业情感积淀 专业技能提高 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此外, 跨校合作比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专家指导比如讲座 报告, 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8 第二节学生

49 1 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 学生具有可塑性 依赖性和向师性 2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自觉性 独立性和创造性 3 自觉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 ; 创造性是学生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最主要表现... 4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主要有以下几点 : 学生是发展的人 独特的人和具 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 师生关系及概述 第三节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 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处 的地位 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的类型主要有 : 学生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 (1) 学生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 卢梭和杜威 (2) 教师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根据教学中师生关系性质 特点的不同, 一般可以将师生关系分为三类 : 专制 型师生关系 放任型师生关系和民主型师生关系 二 师生关系的意义 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主要有 :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 (2) 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 (3) 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三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方面 学生方面和环境方面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1) 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 ; 49

50 (2) 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 ; (3) 热爱 尊重学生, 公平对待学生 ; (4) 主动与学生沟通, 善于与学生交往 ; (5)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 健全人格 3 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是: (1) 教育关系 : 教学相长 ; (2) 人际关系 : 尊师爱生 ; (3) 社会关系 : 民主平等 ; (4) 心理关系 : 宽容理解 真 题 再 现 1.( 2010 年选择题第 18 题 )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 生学习的 ( ) A. 促进者 B. 研究者 C. 建设者 D. 开发者 解析 A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2011 年选择题第 8 题 ) 教师的机智属于教师劳动的 ( ) 特点 A. 长期性 B. 创造性 C. 复杂性 D. 示范性 解析 B 本题旨在考查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3.( 2014 年填空题第 45 题 )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 教学的 解析 研究者 50

51 第八章教学 知识框架 A 核 E AA 心 教学的概念 教学概述教学过程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教学 教学过程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E AA 考 E AA 点 E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 教学概述 2. 教学过程 3.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 教学组织形式第一节教学概述 1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教育活动 2 上课 教学 教育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 教学的意义: (1)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 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 51

52 (2)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 (3)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 教学的主要任务 (1)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2) 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3) 发展学生体力,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 (4)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 (5)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节教学过程 1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就其本质而言, 教学过程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体现在: 认识的间接性 领导性 交往性 教育性 3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间接性规律 双边性规律 发展性规律 教育性规律 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 教学原则 1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2 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 (1) 依据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 ; (2) 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 ; (3) 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 52

53 则 2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 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及过程的清晰表象, 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并发展认识能力 3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地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系统性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要按照所传授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 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6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 方法 分量和进度, 是学生能够接受的, 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7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授予学生科学知识, 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8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学懂会用 学以致用 9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的发展 三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演示法 练习法 参观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2 讲授法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 是教师通过简明 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 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53

54 3 谈话法亦叫问答法 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 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 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5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 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及变化, 探求事物的规律, 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6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7 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直观教具 实物, 或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实验, 或让学生观看幻灯片 电影 录像等, 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 8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法也是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9 参观法是教师紧密配合教学, 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 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10 自学辅导法是一种学生以独立自学为主, 教师给予指导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3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4 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组织有效, 体验积极 5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5 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 54

55 年, 京师同文馆采用班级授课制, 是中国之始 2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建 它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讲授教材, 而只是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 布置作业, 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 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 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 特朗普制是一种把大班 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 特朗普制的教学实践分配为 : 大班上课占 40%, 小组研究占 20%, 个人自学占 40% 4 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 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5 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 由克伯屈创行, 它废除班级授课制, 打破学科界限, 摒弃传统的教科书 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根据其兴趣和需要, 从实际生活环境中提出学习的目的 年的癸卯学制以法令的形式将班级授课制确定下来 7 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8 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主要有: 现场教学 个别教学 作业 讲座等 55

56 真 题 再 现 1.( 2010 年选择题第 17 题 ) 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 ) A. 时教必有正业 B. 君子之教, 育也 C. 藏息相辅 D. 不凌节而施 解析 D 不凌节而施 指的是不超过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 即合乎顺序,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 2011 年填空题第 10 题 ) 坏的老师奉送真理, 好的老师引导发现真理 这说明了教学的 原则 解析 启发性 3.( 2013 年选择题第 58 题 ) 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手段是 ( ) A. 实物直观 B. 模象直观 C. 课件直观 D. 言语直观 解析 D 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手段是言语直观, 即运用较为生动 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的方式 4.( 2014 年填空题第 43 题 )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 的方法 解析 学生学 56

57 第九章教育评价 知识框架 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教育评价的内涵教育评价的作用教育评价的方法 教育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教师评价的概念教师评价的内容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实施教师评价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学生评价的概念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方式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A 核 E AA 心 E AA 考 E AA 点 E 1. 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2. 课堂教学评价 3. 教师评价 4. 学生评价 57

58 第一节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1 教育评价的内涵: 对教育活动 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2 教育评价的作用( 功能 ): 导向功能 鉴定功能 改进功能 激励功能 管理功能 研究功能 3 改进功能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 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判断, 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 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一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有 : 1 学生发展评定评定学生要考虑许多方面, 最基本的有学业成就 行为表现和身体状况三方面 2 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师授课质量评价包括专家 同行 学生和自我评价 3 课程和教材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开展微观的课程或教材评价 二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有的态度, 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 都应该符合客观实际, 不能主观臆断或参入个人情感 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 如果缺乏客观性就失去了意义 (2)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 全方位的评价, 而不能以点代面 一概而论 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 58

59 样化, 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 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 因此, 为了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 必须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起来, 使其相互参照, 以求全面 准确地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 但同时要把握主次 区分轻重 (3)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角度出发, 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 确定合理的统一的评价标准, 认真编制 预试 修订评价工具 在此基础上, 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 依据科学的评价程序和方法, 对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 而不能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主观判断 (4) 指导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不能就事论事, 而是要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 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 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关系, 确认产生的原因, 并通过及时的 具体的 启发性的信息反馈, 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5) 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是鼓励师生 促进教学的手段 因此, 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 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 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三 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 1 按照评价参照的基准不同, 教育评价可分为 : 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 相对性评价, 又称为 常模参照性评价, 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 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 绝对性评价, 又称为 目标参照性评价 或 标准参照性评价, 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59

60 (3)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 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适当减轻了被评价对象的压力 2 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 教育评价可以分为 :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 诊断性评价, 也叫 事先的评价, 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2) 形成性评价, 也叫 过程性评价, 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3) 总结性评价, 也称 终结性评价, 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 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3 按照评价的主体不同, 教育评价可以分为 :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4 根据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 定量评价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 即搜集数据资料, 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 做出定量结论的评价 (2) 定性评价是运用分析和综合 比较和分类 归纳和演绎等分析方法, 评价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 进行思维判断, 进行的描述性评价 四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 : 观察法 测验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 测验法是使用最多 最经常和最便利的一种方法 五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1) 以生为本 的评价思想观 ; (2) 发展性的评价目的观 ; (3) 以学论教 的评价方式观 ; (4)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观 ; (5) 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观 60

61 第三节教师评价 1 教师评价就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工作任务, 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教师个体工作进行的价值判断 2 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 (1) 领导评价, 也称行政人员评价, 是目前最常用的教师评价方式之一, 其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自身的专业素质, 取决于对教师所教学科及课堂教学的了解程度 (2) 同行评价, 其优点是评价者熟悉教师所教课程, 这种评价比较适合改进教学 促进专业成长的形成性评价, 而不适合总结性评价 (3) 自我评价, 主要是教师根据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制定的自我检核表或评价表, 填写相关资料, 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4) 学生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往往是通过结构性或非结构性的问卷调查 集体座谈等过程进行的, 但其缺点在于评价的专业性 客观性值得质疑 (5)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理应倾听家长的声音, 不过家长无法经常亲临教学现场, 缺乏对学校和教师的深入了解 第四节学生评价 一 学生评价的方式 1 传统的纸笔测验传统的纸笔测验包括客观测验题型和主观测验题型 其中客观测验题型主要有, 填空题 是非判断题 选择题 匹配题 主观测验题型主要有, 简答题 辨析题和论述题 2 交流式评价 课堂问答法 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流式评价 口试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流式评价 3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实际从事某项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的具体行为进行观察, 61

62 然后依据事先确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的评价, 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将知识和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二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1 评价内容从过多倚重学科知识 ( 尤其是课本知识 ) 转向注重学科知识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心理素质以及情绪 态度和习惯等多方面考察 2 评价标准从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转向多元化, 不仅注重共性,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价值 3 评价方式从传统纸笔考试的定量评价转向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强调质的分析与把握 4 评价主体从消极被动地接受评价转向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 5 评价重心从过于关注结果转向注重过程, 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结合起来, 共同完成 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 的评价体系职能 因此,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建立于实施 立足过程, 关注个性, 促进发展 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62

63 真 题 再 现 1.( 2010 年填空题第 51 题 ) 新课程强调参与互动 自评与他评结合, 实现评价主体的 解析 多元化 2.( 2011 年选择题第 20 题 ) 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评价是 ( )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相对评价 D. 诊断性评价 解析 D 3.( 2015 年选择题第 22 题 ) 将教育评价的结果作为决定升留级 分班编组, 选择教程乃 至指导职业定向的依据, 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 A. 调节功能 B. 激励功能 C. 诊断功能 D. 管理功能 解析 D 63

64 第十章思想品德教育 知识框架 德育及其意义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意义德育的任务 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目标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德育内容德育过程的要素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原则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德育方法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直接的道德教学德育途径间接的道德教育 A 核 E AA 心 E AA 考 E AA 点 E 1. 德育及其意义 2.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3. 德育过程 4.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5. 德育途径第一节德育及其意义 1 德育的概念: 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 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指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道德品质的过程 64

65 2 德育的任务: 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 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形成政治信仰 第二节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2 德育内容: 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德育过程 一 德育过程的要素 1 德育过程四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和的与方法 2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 德育过程的规律 1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2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 情 意 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政治思想觉悟高低和道德品质好坏的根本标志 (2) 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 情 意是调节 (3) 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3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5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 反复的 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四节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一 德育原则的概念 1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二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2 疏导原则: 是指德育时要循循善诱 65

66 3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1) 重视学生集体的建设 (2) 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 (3)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 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4 知行统一 5 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6 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长善救失 7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8 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 因材施教 ) 9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5+2=0 三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1 说服教育法 (1) 定义 : 摆事实 讲道理 (2) 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3) 说服教育法包括 : 讲解 谈话 报告 讨论 参观等方式 2 情感陶冶法 (1) 定义 : 创设良好的情境,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 (2) 情感陶冶法包括 : 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方式 3 实践锻炼法 (1) 定义 :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 (2) 实践锻炼法包括练习 制度 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方式 4 自我教育法 (1) 定义 :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 自我反思 和自我调节, 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2) 自我教育法的方式包括 : 学习 座右铭 立志 自我批评 慎独等 5 榜样示范法 66

67 (1) 定义 :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 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2) 榜样示范法包括 : 为人的典范 教育者的师范 学生中的好榜样 6 品德评价法 (1) 定义 :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愉快或痛苦的体验进而强化或纠正学生某些行为的方法 (2) 品德评价法包括 : 表扬与奖励 批评与惩罚等方式 第五节德育途径 1. 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主要有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 2.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 ( 政治 ) 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3 道德课的优点: (1) 时间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 (2) 有利于系统而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 (3) 教法得当, 可以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 4 道德课的缺点: (1) 贬低了学校德育的价值和地位 ; (2) 道德领域宽泛 ; (3) 讲授道德, 方法太单一, 学生体会不深 ; (4) 时间非常有限 5 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指在学科教学和学生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67

68 第十一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知识框架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概念班主任的责任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班级概述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的功能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班级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班级管理的原则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日常管理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 A 核 E AA 心 E AA 考 E AA 点 E 1. 班主任工作意义 2. 班级与班级管理 3.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意义 68

69 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 班主任的责任 (1) 教育的责任 :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2) 培养的责任 : 使学生中体素质得到提高 (3) 发现的责任 : 挖掘学生的潜力, 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 (4) 激活的责任 : 引发他们产生健康的 积极地欲望和需求 (5) 夯实的责任 : 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 学校 - 执行者 ; (2) 班级 - 核心 ; (3) 学生 - 指导者 ; (4) 人际关系 - 纽带 桥梁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 班级及班级管理概述 1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 将年龄相同 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最先使用了 班级 一词 2 班级具有学习性 不成熟性 教育性 社会性特点 3 班级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和特点决定的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 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 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 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4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采取一定的手段措施, 带领全班学生, 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 组织 协调 控制, 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5 班级管理的功能 (1)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69

70 (2)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 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全体活动的基础, 是学生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 因此, 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 学会自治自理 二 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 1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在集体汇总, 通过集体, 并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 是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2 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提出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治理论 三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 班级组织建设 2 班级制度管理 3 班级教学管理 4 班级活动管理四 班级管理的原则 1 全员激励原则 2 自主参与原则 3 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原则 4 方向性原则 5 全面管理原则 6 平行管理原则五 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 调查研究法 (2) 目标管理法 (3) 榜样示范法 (4) 情境感染法 (5) 规 70

71 范制约法 (6) 舆论影响法 (7) 心理疏导法 (8) 行为训练法六 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管理的模式主要有 : 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 一 了解和研究学生 1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 2 了解和研究学生, 要注意全面性 经常性和发展性 3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途径: 学习活动 4 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 最基本的方法 二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 班集体发展的三个阶段: 组建 初步形成 形成 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及方法: (1) 确立发展目标班集体目标可分为远期 中期 近期三种 (2) 建立班委会建立班委会的四个原则 : 民主性 用其所长 教育与锻炼相兼 关系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3) 培养舆论和班风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也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4) 组织班级活动班级教学活动是占时最多, 贯穿班级始终的活动 主题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5) 建立严格的纪律 71

72 三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 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这里的 个别教育工作 包括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以及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对优秀生的教育既要体现培养和爱护, 又要体现严格管理和要求 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要注意三点 : 第一, 以爱动其心 ; 第二, 以理服其人 ; 第三, 以智导其行 四 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1 教室布置 2 办好班报 3 建好图书角 生态角五 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是班主任工作达到预定目的的重要保证 真 题 再 现 1.( 2011 年选择题第 16 题 )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是 ( ) A. 了解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建立学生档案 D. 组织教育活动 解析 B 了解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则 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2012 年选择题第 18 题 ) 教师通过讲解 谈话 报告 讨论 参观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使用的德育方法是 ( ) A. 锻炼法 B. 实践法 C. 示范法 D. 说服法 解析 D 本体旨在考察说服教育法的含义 3.(2013 年选择题第 20 题 ) 孟母三迁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 榜样示范法 B. 陶冶教育法 C. 实践锻炼法 D. 自我修养法 解析 B 孟母三迁体现了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即陶冶教育中的环境陶冶 4.(2015 年填空题第 55 题 )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 ( 政治 ) 课与 的教学 解析 其他学科 72

73 你不得不知道的教育学家 第一篇教育学的发展 一 孔子 ( 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儒家代表人 ) 1. 教育对象 : 有教无类 2. 教育作用 ( 功能 ) (1) 社会 : 庶富教 (2) 个体 : 性相近, 习相远 3. 教育目的 :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4. 教育内容 : (1) 文 行 忠 信 (2)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 (3) 特点 : 偏重社会人士 ; 偏重文事 ; 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5. 教学原则 (1) 启发诱导 : 1 中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 孔子 ; 2 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 苏格拉底 3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4 愤者,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 ; 悱者,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 ; 启, 谓开其意 ; 发, 谓达其辞也 (2) 因材施教 : 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2 解决了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 3 听其言而观其行,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73

74 (3) 学 思 行并重 : 1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 学以致用 (4) 温故知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 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5) 由博返约 : 解决了广度与深度的矛盾二 孟子 ( 战国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战国儒家代表人 ) 1. 思想基础 : 性善论 2. 教育目的 : 明人伦 ( 五对关系 :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 3. 人格理想 : 大丈夫 (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 4. 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 内发论 三 荀子 ( 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 政治家,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 1. 思想基础 : 性恶论 2. 教育作用 : 化性起伪 3. 理想层次 : 培养 圣人 4. 人才等级 : 俗人 俗儒 雅儒 大儒 5. 完整学习过程 : 闻 - 见 - 知 - 行 6. 提倡尊师 7. 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 外铄论 8.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 社会本位论 74

75 四 墨子 ( 战国初期宋国人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科学家 军事家 ) 1. 思想基础 : 人性素丝说 (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 2. 教育目标 : 兼士 或 贤士 3. 兼士 三条标准 : 厚乎德行 辩乎言谈 博乎道术 4. 内容特色 : 科学技术教育 ; 思维能力训练 5. 知识来源 亲知 闻知 说知 6. 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 外铄论 五 老子 庄子 ( 道家 ) 1. 思想基础 : 道法自然 2. 教育目标 : 上士 或 隐君子 3. 学习方法 : 怀疑 辩证法 75

76 希腊三哲 六 苏格拉底 (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 教育家 ) 1 教学方法: 问答式教学法 ( 产婆术 ) 三步骤 : 讽刺 定义 助产术 七 柏拉图 (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 1. 代表作 : 理想国 2. 教育目标 : 培养未来统治者 ( 哲学王 ) 八 亚里士多德 (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科学家和教育家 ) 1. 被誉为 百科全书式哲学家 2. 代表作 : 政治学 3. 思想基础 : 教育遵循自然 4. 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 : 天性 习惯和理性 76

77 九 昆体良 ( 古罗马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 1. 代表作 : 雄辩术原理 ( 又称 伦演说家的教育 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 十 培根 ( 英国散文作家 法学家 哲学家 政治家 ) 1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方法论基础: 归纳法 十一 夸美纽斯 ( 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 1. 代表作 : 大教学论 ( 独立学科的典型标志 ; 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 2. 教育目的 1) 最终目的 : 为人的永生做准备 2) 现实目的 : 培养具有 学问 德行和虔信 的人 3.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 大自然 ; 自然本性 ) 4. 泛智教育思想 :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5. 创立班级授课制 ( 理论总结 ) 6. 教学原则 : 直观性 ( 认为这是教学工作的一条 金科玉律 ) 77

78 十二 卢梭 ( 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 哲学家 政治理论家和作曲家 ) 1. 思想基础 : 性善论 2. 教育任务 : 归于自然 3. 代表作 : 爱弥儿 4. 被誉为 教育上的哥白尼 5.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 旧教育 和 新教育 的分水岭 6. 师生关系的类型 : 学生中心论 7. 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 外铄论 8.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 个人本位论代十三 康德 (18 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 )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 ( 之一 ) 78

79 十四 裴斯泰洛齐 ( 瑞士 19 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 ) 1. 教育目的 : 培养 全人 2. 教育心理学化 3. 要素教育论 : (1) 德育要素, 儿童对母亲的爱 (2) 智育要素, 数目 形状和语言 (3) 体育要素, 关节的活动 4. 被誉为 现代初等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5. 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6.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 个人本位论 十五 洛克 ( 英国哲学家 经验主义的开创人 ) 1. 思想基础 : 白板说 2. 教育目的 : 培养绅士 3. 代表作 : 教育漫画 4. 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 外铄论 十六 赫尔巴特 ( 德国哲学家 心理学家,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1. 被誉为 现代教育学之父 2. 代表作 : 普通教育学 ( 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 3. 理论基础 : 伦理学 心理学 79

80 4. 教育目的 : 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5. 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6. 教学阶段理论 (1) 四段教学法 : 明了 联合 ( 联想 ) 系统和方法 (2) 五段教学法 : 预备 提示 联系 总结和应用 7. 旧三中心 : 课堂中心 教材中心 教师中心 8.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 社会本位论 9. 师生关系的类型 : 教师中心论 10. 课程理论 :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 十七 杜威 ( 美国哲学家 教育家, 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 1. 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 2. 新三中心 儿童中心 ( 学生中心 ) 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 3. 代表作 : 民主主义与教育 4. 教育本质观 :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学校即社会 5. 教育目的 : 无外在目的有内在目的, 内在目的是儿童的生长 6. 方法论 : 从做中学 7. 思维五步法 : (1) 创设疑难的情景 (2) 确定疑难所在 (3) 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4)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5) 验证这个假设 8. 实用主义教育学 80

81 9.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 ; 教育适应生活说 10. 师生关系的类型 : 学生中心论 11. 课程含义的观点 : 课程即学习经验 12. 课程理论 : 经验主义课程论 ; 学习者中心课程十八 梅伊曼 ( 德国 实验教育学讲义 ):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十九 拉伊 ( 德国 实验教育学 ):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 二十 狄尔泰 ( 德国 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 ):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二十一 斯普朗格 ( 德国 教育与文化 ):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二十二 利特 ( 德国 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 ):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 81

82 二十三 克伯屈 ( 美国 杜威学生 )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二十四 克鲁普斯卡娅 ( 苏联 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二十五 凯洛夫 ( 苏联 ) 1. 教育学 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二十六 杨贤江 ( 中国 ) 1. 新教育大纲 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82

83 二十七 鲍尔斯 ( 美国 ) 1. 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 2. 课程含义观点 :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二十八 金蒂斯 ( 美国 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 1. 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 2. 课程含义观点 :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二十九 阿普尔 ( 美国 教育与权力 ): 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三十 布迪厄 ( 法国 教育 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 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三十一 布鲁纳 ( 美国 ) 1. 代表作 : 教育过程 2. 教育学理论 : 结构教学论 三十二 赞可夫 ( 苏联 ) 1. 代表作 : 教学与发展 2. 教育学理论 : 发展性教学理论 ( 学生的 一般发展 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 3. 五条教学原则 (1) 高难度 (2) 高速度 (3)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83

84 (4) 理解学习过程 (5) 使所有学生包括 差生 都得到一般发展三十三 瓦 根舍因 ( 德国 ) 1. 教育学理论 : 范例教学理论 2. 特性 : 基本性 基础性 范例性 三十四 皮亚杰 ( 瑞士 )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十五 保罗 朗格朗 ( 法国 ) 1. 代表作 终身教育引论 2. 教育的终身化 ( 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 三十六 苏霍姆林斯基 ( 苏联 ) 1. 代表作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 教育目的 : 培养 全人 84

85 三十七 巴班斯基 ( 苏联 )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 第二篇教育的发展 三十八 许慎 说文解字 : 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 育, 养子使作善也 三十九 谢弗勒 在 教育的语言 中将教育定义划分为 : 描述性定义 纲领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 四十 利托尔诺 ( 法国哲学家 社会学家 ):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85

86 四十一 沛西 能 ( 英国教育学者 教育原理 ):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四十二 桑代克 ( 美国教育家 ):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四十三 孟禄 ( 美国教育史学家 )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四十四 麦丁斯基 ( 苏联教育家 ):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86

87 四十五 董仲舒 ( 汉代思想家 哲学家 政治家 教育家 ): 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四十六 汉武帝 ( 西汉第七位皇帝, 杰出的政治家 战略家 诗人 ): 设立太学 87

88 第三篇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四十七 弗洛伊德 ( 知名医师 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 1. 性本能 2. 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 内发论 四十八 威尔逊 ( 美国现代生物学家 ) 1. 基因复制 2. 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 内发论 四十九 格塞尔 ( 美国心理学家 ) 1. 成熟机智 2. 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 内发论 五十 霍尔 ( 美国心理学家 教育家, 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 ) 1. 遗传决定论 2. 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 内发论 88

89 五十一 华生 ( 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 外铄论 第四篇教育目的 五十二 爱伦 凯 ( 瑞典作家 妇女运动活动家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个人本位论 五十三 福禄培尔 ( 德国教育家, 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个人本位论 五十四 纳托普 ( 德国哲学家, 教育家, 新康德主义者, 早期社会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社会本位论五十五 凯兴斯泰纳 ( 德国教育家 凯兴斯泰纳倡导的劳作学校及劳作学校精神为德国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社会本位论五十六 孔德 (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 社会学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被尊称为 社会学之父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社会本位论 89

90 五十七 涂尔干 ( 又译为埃米尔 杜尔凯姆 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 人类学 家, 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 )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社会本位论 第五篇课程 五十八 斯宾塞 ( 英国哲学家 社会学家 ) 1. 教育准备生活说 ( 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 2. 最早采用 课程 一词 3. 课程理论 :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 五十九 弗雷尔 ( 巴西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 1. 课程含义的观点 : 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2. 课程理论 :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 改造主义课程论 ) 90

91 六十 布拉梅尔德 ( 美国教育家, 改造主义教育哲学的倡导者 ) 1. 课程含义的观点 : 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2. 课程理论 :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 改造主义课程论 ) 六十一 博比特 ( 美国课程与教学论专家 ) 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六十二 拉尔夫 泰勒 (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课程理论专家 评价理论专家 ) 1. 被誉为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2. 代表作 (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六十三 巴格莱 ( 美国教育家 编辑,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 ) 课程理论 :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 91

92 六十四 奈勒 ( 美国 ) 课程理论 : 存在主义课程论 ;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六十五 布鲁姆 (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教育家, 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 ) 目标分类学 : 认知 情感和动作 六十六 帕克赫斯特 ( 美国女教育家 ) 创立道尔顿制 ( 学生自学, 教师辅导 ) 92

C.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D. 忽视了劳动对教育产生的作用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 (2) 第一位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教育家是 ( 裴斯泰洛齐 );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第四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 中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 学记

C.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D. 忽视了劳动对教育产生的作用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 (2) 第一位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教育家是 ( 裴斯泰洛齐 );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第四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 中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 学记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述 (1) 教育在根本上是塑造学生心灵 健全其人格 提高其能力 完善其素质的实践活动 在美国谢弗勒看来, 这属于教育的 ( B) 定义类型 A. 描述性 B. 纲领性 C. 规定性 D. 综合性 (1) 德育的基本要素有, 教育者 受教育者 ( 德育内容 ) ( 德育方法 ) (1) 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 结果如教师所料,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玉市教函 2010 132 号 签发人 : 杨希初 各县 ( 市 区 ) 教育局, 市直各有关学校 : 现将自治区教育厅 关于表彰 2010 年度全区优秀学生 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的决定 ( 桂教 2010 6 号 ) 转发给你们, 请你们及时在校内公布获得表彰的学生名单, 以资鼓励 希望受到表彰的个人和班集体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再接再厉, 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希望广大学生以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为榜样,

More information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俄克拉何马大学现代语言 文学及语言学系 美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 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 篇 包括先秦典籍 中古诗词 现当代作品 民间故事 美国华裔 文学等 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 在选录时 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 教材或以主题编目 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17,2015 3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Vol.17,Mar.2015 (, 201114) :,,,,.,.,,. : ; ; ; ; :,. 5. 4 9,.,,,,.,.Maly,. 3,.,.,,,,.,,,,.,, :,,,. 189 17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2015 3,,. 1,,.,,.,..,,,,,.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5 2.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5 2.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综述 一 内容概述 2 IE 5 5 10 11 12 13 14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2 3 4 5 2. 过程与方法 1 2 3 4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2 3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1 10 1 2 11 1 1 2 12 1 2 3 4 1 小学信息技术第 3 册教师用书 续表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13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温晓虹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讨 论了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习得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 输入的语言素材必须被学习者所接收 即使接收了的内容也并不会自动进入中介语的体系 而是需要进一步对输入语言进行 分解 归类等分析性与综合性的处理 在语言 内化 的基础上 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才能 够不断地得到重新组合 趋于目的语 另外 学习者在语言输出前和输出时需要调节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系统精讲课程 教育学 讲师 : 任冉 粉笔教师招考 教育学框架 宏观教育概论 1. 教育与教育学 2.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中观教育原理 3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4. 学生与教师 5 课程 微观教育实践 6. 教学 7. 德育 8. 班主任与班级工作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的内涵 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 孟子. 尽心上 教育基础 广义的教育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七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改 课程 概述 课程 内容 课程 资源 课程 开发 课程 评价 新课 改 第七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 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 : 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 : 指某一门学科 如 : 语文 英语 新课改 (1) 课程即教学科目 (2) 课程即知识 (3)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4)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5) 课程即学习经验 (6)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More information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06 年天津市西青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 杨柳青一中 ( 高中 ) 0 中学心理学教师 0 从事中学心理学教育工作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是组织专业考试 九十五中学 ( 高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杨柳青三中 ( 初中 ) 0 中学数学教师 0 0 中学语文教师 0 0 中学物理教师 0 0 中学化学教师 0 04 中学语文教师 0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系统精讲课程 教育学 讲师 : 任冉 粉笔教师招考 教育学框架 宏观教育概论 1. 教育与教育学 2.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中观教育原理 3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4. 学生与教师 5 课程 微观教育实践 6. 教学 7. 德育 8. 班主任与班级工作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的概述 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 孟子. 尽心上 教育基础 广义的教育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刘中荣王平周长城 矿区作为一类特殊的社区, 它的发展所追求的不仅是矿产资源和经济效益的提 高, 而且是一种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整体性进步 这种进步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矿区职工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生活的改善为核心的经济与非经济方面的均衡发展 作者在对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矿区人口与就业 教育与文 化 工农关系与社会治安 矿区管理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文 章指出,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第 期 总第 期 年 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孙 蓝 陈纪梁 邢鸿飞 刘海清 万洪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在当今多元社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英语语言教育者的任务不是去寻求更好的教学法 而是要探索一套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且与学生学习体验相一致的教与学的策略 为此 有必要构建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More information

2014 10 October 2014 + (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5)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在遵循 实施工程教育, 突出工程实践和 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校企结合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四年连 续培养体系导师负责制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培养 创新 + 工程实践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三 主干学科教育学 心理学四 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原理 教育哲学 德育原理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普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现象学 比较教育学 教育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统计学 教育政策与法规 课程与教学设计 教育见习 教育实习等 五 主要性

三 主干学科教育学 心理学四 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原理 教育哲学 德育原理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普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现象学 比较教育学 教育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统计学 教育政策与法规 课程与教学设计 教育见习 教育实习等 五 主要性 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较高教育理论素质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 能在中小学校 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社会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学 研究 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 培养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热爱教育事业, 能为人师表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 热爱教育事业,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主讲老师 : 铃铛老师 铃铛老师 班主任 + 讲师 : 省考 + 国考 高级心理学爱好者 美食 音乐 拍照 旅行 上课指南 1 红色( 除标题外 ) 字体是最重点, 深刻理解 记忆 ; 2 蓝色字体是次重点, 重在理解, 主要考选择题 ; 3 上课内容标注了电子版教材的相应页码; 4 学习资料以老师课件为主, 其他教材为辅 ; 5 必须来上直播课, 上课需评分 ( 五角星

More information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 旅 游 科 学 王春雷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院校对于会展办学的整体设计 因而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构建 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更缺乏实证性的研究 本 文基于文献综述的发现和会展专业的特点 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项目驱动型会展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进而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 侧重从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培养过程 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项目驱动型 会展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More information

招聘岗位所属准考证号教育综合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招聘岗位所属准考证号教育综合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2018 年同安区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教师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 ( 无职称人员 ) 招聘岗位所属准考证号教育综合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6118101179 121 123 122.2 81.47 1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6118100633 123.5 121 122 81.33 2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6118100596 121

More information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 77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4 9.4 %2000 2006 R&D R&D 62.9%R&D 76.1% 80% 5-2

More information

邱 江 吴玉亭 张庆林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重庆 选取 个具体内容的条件命题作为实验材料 以小四 初一 高一 大三的学生为被试 探讨了命题内容对青少年条件推理的影响机制及其发展特点 结果表明 对同一年级而言 不同内容的条件命题的相同推理 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对不同年级而言 相同内容的条件命题的四种推理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青少年的条件推理过程似乎是一种基于对事件发生概率估计的直觉判断 这一判断过程主要取决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增长和主体认知水平的提高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¹

¹ 复仇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 杨经建 彭在钦 复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也是以超常态的 极端性方式为特征的人类自然法则的体现 而在中外叙事文学中以 复仇 为取向的创作大致有三种母题形态 血亲复仇 痴心女子负心汉式复仇 第三类复仇 本文在对这三类复仇叙事模式进行艺术解析的前提下 发掘并阐释了蕴涵其中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指向 复仇母题 叙事文学 创作模式 文化蕴涵 ¹ º » ¼ ½ ¹

More information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蒋纯焦 通过采用计量研究 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 年以来中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变迁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探讨形成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的原因 揭示高等教育区域差异与社会变迁区域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建立地方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行区域推进策略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当代中国 东中西部 高等教育 区域差异 实证研究 一 建国初期 见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More information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1 初中综合实践教师 1807081481 70 C01 初中综合实践教师 1807082110 67 C01 初中综合实践教师 1807082145 63 57.4 C01 初中综合实践教师 1807082135 49 C01 初中综合实践教师 1807081573 38 C02 初中体育教师 1807082177 51 C02 初中体育教师 1807082124 47 C02 初中体育教师

More information

片 要求小王等同学对这些文物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标准和结果 其所考查的目标实则是呼应了一般学习能力中的 整理信息 的要求 即从图片材料 中提取历史信息 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类 开卷的第三题以 古代少数民族问题 为材料主题 体现交往与融合在文明发展 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 集中考查学生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对文 献 实物 口传等不同种类史料 材料 的运用水平 包括对有关史实的再现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主讲老师 : 铃铛老师 模块一教育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小学教育 第二章教育学和教育研究 01 00 第三章 1 心理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22 第二章教育学和教育研究 目 录 1 教育学基础知识 2 3 小学教育管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知识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作用 ): 补 1 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More information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高等教育研究 乔 连 全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福建厦门 从调研情况来看 教育部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的实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与国外类似项目的比较 各参与高校应从提高思想认识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课程体系 拓展项目类型 加强项目评价 建立交流平台 落实激励措施等方面进 一步改进和完善 以更好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人才 本科生科研

More information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º» ¼ º» ¼

º» ¼ º» ¼ 曾宪义 马小红 一个多世纪以来 传统法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法治的绊脚石而受到责难 这种旷日持久的责难形成了种种偏见 比如在中西法的比较中习惯以西方法的理 论 模式为标准来割裂传统法的有机组成 在论述传统法内容时局限于刑 而基本 排斥了最具特色的 礼 过分强调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法 所具有的特殊性 因此 在批判传统法的同时 我们需要反省对传统法的态度 反 省研究中所持的标准 反省研究的方法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年第 期 从社会复合主体到城市品牌网群 以组织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 杭州经验 郑杭生 杨 敏 多年来 以 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的价值共识作为共同行动的基础 杭州经验 通过连续不断的系列创新 对 中国经验 的内核 构建 国家 社会 新型关系 促进 政府 企业 社会 的三维合作 使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形成优化配置 给予了独特的探索 最近几年中 杭州经验 从社会复合主体到城市品牌网群的新跨越 对 政府 企业

More information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2017 年同安区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 ( 无职称人员 ) 温馨提醒 : 暂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应届毕业生, 资格复审时请按以下要求提供相应材料 :1. 应届非师范类毕业生提供教育学 心理学成绩合格证或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颁发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2. 应届师范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表附带教育学 心理学成绩证明或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颁发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招聘岗位 所属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1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1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 1 - 学习 决定 应把握的十大看点和亮点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开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途径与对策初探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上接第 23 页 加快发展 推动 发展 - 19 - - 20 - - 21 - - 22 -

More information

贾根良 马国旺 后凯恩斯经济学 多样性 共同基础 综合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 凯恩斯革命 以来 一直致力于完成 流产 的 凯恩斯革命 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 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 凯恩斯 卡莱茨基 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 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 传承演进 今天 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 宏观经济学 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More information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以金陵大学农林科为中心的研究 刘家峰 由于农业具有和医学 教育同样的传教价值 早期农业传教士根据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的国情 针对中国教会一贯重视城市忽视乡村的策略 提出了 教会乡村化 的主张 这一主张激起了部分教会对农业的极大兴趣 本文以金陵大学农林科为中心 讨论了教会与金大农林科为实现教会乡村化而进行农业教育和科技推广的过程 在教会乡村化和乡村基督化的背景下 农业科技成为传播基督教的媒介 基督教充当了传播农业科技的主体

More information

宋守信 教授 杨书宏 教授级高工 傅 贵 教授 许开立 教授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安全工程专业试点工作组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培训部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 简要介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发展状况和主要做法 详细阐述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以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为出发点的基本特点

More information

» ¼ ½ ¾ À Á» ¼ ½ ¾ À Á ½ À À À À À À À

» ¼ ½ ¾ À Á» ¼ ½ ¾ À Á ½ À À À À À À À 徐国栋 最早的宪法用语是基于希腊人的经验确立的 它代表了一种 主体际关系 的宪法观 往后的宪法用语一直循着希腊思想的线索演变 西塞罗把拉丁化 同时把相应的宪法观念客观化为对公共事务的处理规则 西塞罗还基于当时的修辞学和医学的成就打造了 和 两个表示宪法的词汇 并把它们的配词设定为可以互换 托马斯 阿奎那用 诠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宪法观念 把 主体际关系 的含义缩减为阶级关系的含义 进入民族国家时代后 产生了基本法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暨爱民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在其他各业遭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取得罕见的发展 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 职业教育 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 规模空前扩大 教学质量提高 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布局进一步合理 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跃居全国前列 为湖南后来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湖南战时教育既具满足战争需要 服务抗战 又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教育在战时湖南之所以有如此进展 是由于湖南各界军政领导的重视 湖湘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湖湘文化精神的支承

More information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姓名 : 罗拾平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社会学指导教师 : 陈成文 20080501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作者 : 罗拾平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 条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着力培育爱心和责任感 余心言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特稿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话说思想工作 出版发行 专题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长城汤姆. 伯恩斯 内容提要 : 本文对本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 析与综述 从 年代以来的熊彼特, 经济社会学法国学派到现在的经济社会学家.. 伯恩斯. 斯韦德伯格. 马尔蒂利等, 对他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 与归纳 尽管不可能对欧洲的经济社会学研究进行全面地综述, 但也反映了欧洲经 济社会学的大体轮廓 文中指出目前欧洲经济社会学研究主题集中在经济社会学的

More information

2

2 2016 2 1 2 目录 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 年 11 月 8 日 ) 3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3 年 11 月 12 日 ) 45 7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2014 年 10 月 23 日 ) 9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5 年 10 月 29 日 ) 100

More information

工程合同管理 一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1-1 主体 拥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法律关系三要素 客体 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 内容 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图 1-1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工程合同管理 一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1-1 主体 拥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法律关系三要素 客体 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 内容 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图 1-1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学习目标 1. 2. 3. 4. 5. 导言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 工程合同管理 一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1-1 主体 拥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法律关系三要素 客体 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 内容 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图 1-1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 2. 2 3. 1 2 3 4 3 工程合同管理 1-1 A. B. C. D. C C C A B D 二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1. 1-1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张海峰 姚先国 张俊森 借鉴 的有效教育概念 本文利用 年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平均教育年限 教育数量 和平均师生比率 教育质量 对地区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以师生比率衡量的教育质量对劳动生产 率有显著且稳健的正效应 在均值处师生比率每上升一个标准差 有助于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约 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小部分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 教育质量越高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越大

More information

招聘部门招聘岗位招聘条件招聘岗位简介人数专业学历其它 中学生物教师 中学物理教师 05 从事中学生物教育教学工作 从事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 3. 课程与教学论 ( 生物 );. 学科教学 ( 生物 ); 3. 植物学 ; 4. 动物学 ; 5. 生理学 ; 6. 水生生物学 ; 7. 微生物学 ;

招聘部门招聘岗位招聘条件招聘岗位简介人数专业学历其它 中学生物教师 中学物理教师 05 从事中学生物教育教学工作 从事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 3. 课程与教学论 ( 生物 );. 学科教学 ( 生物 ); 3. 植物学 ; 4. 动物学 ; 5. 生理学 ; 6. 水生生物学 ; 7. 微生物学 ; 招聘部门招聘岗位招聘条件招聘岗位简介人数专业学历其它 45 职大 0 河东区 06 年教育系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计划 职大专业课教师 中学语文教师 0 0 从事职大专业课教育教学工作 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3. 会计学 ;. 金融学 ; 3. 财政学. 课程与教学论 ( 语文 );. 学科教学 ( 语文 ); 3. 汉语言文字学 ; 4. 中国语言文学 ; 5. 中国古代文学 ; 6. 中国现当代文学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李文英 近代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 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日本走了一条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教育经验的 捷径 日本的成功为落后国家的发展 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勇于和善于学习外国的教育经验 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适时调整相应的学习方针 建立健全留学制度 等等 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教训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More information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 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 居区 浙江村 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 指出 : 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劳动力 的流动, 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 经营者的流动 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 并 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 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

More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 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 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 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高职教育资讯

高职教育资讯 高职教育资讯 目录... 1 鲁昕 : 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1 高职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全国百余名高职校长透视职教发展... 2... 4 高职院校 三能 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4... 12 很不错 的老师... 12... 14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践行 学做一体 真事真做 真岗真干 三阶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4 鲁昕 : 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全国教育发展规划工作会议召开

More information

性别人力资本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北京 以舒尔茨和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难以解释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 比如 人力资本投资为什么向男性倾斜 人力资本投资额相同 比如学历相同 的劳动者 为什么男性的工薪收入一般高于女性 为什么在不同行业 不同职业中男女两性的投资回报有所不同 从传统工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 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和工薪收入为什么在不断接近 究其原因 是因为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缺乏对人力资本

More information

LH D0010 初中生物教师 否 LH D0010 初中生物教师 否 LH D0011 初中英语教师

LH D0010 初中生物教师 否 LH D0010 初中生物教师 否 LH D0011 初中英语教师 LH2018002D0001 小学语文教师 A 180280510002616 74.70 82.00 79.08 1 是 LH2018002D0001 小学语文教师 A 180280510016197 67.40 85.67 78.36 2 否 LH2018002D0001 小学语文教师 A 180280510022469 64.50 85.00 76.80 3 否 LH2018002D0002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曹 莉 占有 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 曹 莉 本文以分析当代英国女作家拜厄特的长篇小说 占有 的 充盈饱满 为出发 点 探讨小说所表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距离和张力 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的历史 内涵以及小说这一特殊的叙事形式 在创作情节和情境以及在进行情节和情境的组合过程中以其特有的较为充分和自由的表达方式所能给予的阅读与写作的愉悦 拜厄特 占有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文本的愉悦 ¹ 曹莉 文学博士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年第 期 第 期 秦立彦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北京 布莱特 哈特 华人形象 美国西部 世纪美国作家布莱特 哈特在很多作品中都写到在美国西部的中国人 这些中国人形象复杂多样 彼此 交织 对进行单一道德评价的形象研究提出一种矫正 包括诗歌 小说 戏剧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秦立彦 男 黑龙江人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学士 英语系硕士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博士 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师

More information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王 军 近年来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外交的新因素 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属性和作用上看 它正拓展着中国的公共领域 以国家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为核心议题 催生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新构造 反映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推动着网络内外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行动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中国大众的网络民族主义因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31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2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3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4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5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1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2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3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4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5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2018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公布 2018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现予以公布 本次考试中学物理教师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57.23 分 ( 平均分 ), 其它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均为 60 分 本次招考根据岗位计划招录人数 ( 部分岗位根据核减后的招录人数 ), 在笔试成绩合格者中, 按 3:1 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面试人选 ; 不足 3:1 比例的, 按实际符合条件人数确定进入面试人选

More information

作者简介 韩 峰 1972 年出生 中共党员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小学教师 教 导主任 潍坊市教学能手 青州市特级教师 青州市创新型教师 青州市优秀教师 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组织并实施了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规划课题 教学媒体协调教学与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的实验研究 并于 2006 年 9 月被中央教科所鉴定结题 现在正进行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 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More information

自然状态 学说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研究综述 孙雪峰 房乐宪 自然状态 约翰 洛克 托马斯 霍布斯 霍布斯和洛克最早提出的 自然状态 学说是西方著名的政治学说之一 对西方政 治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霍布斯和洛克对自然状态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学界 对他们的 自然状态 学说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学术界关于霍布斯与洛克 自然状态 学说内涵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 并评估了各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本特点

More information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以内蒙古东乌旗 青海省海晏县和广西省西林县为例 白文飞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对于提高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 发展和人口素质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组旨在了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发现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诸多因素 并提出相应对策和 建议 教育经费 师资 撤并校 辍学率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三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状况 四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状况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必背考点 : 1. 教育概念 广义 ( 社会 家庭 学校 ); 狭义 ( 学校教育 ) 孟子 : 最早将 教 和 育 连用 许慎, 说文解字, 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 教育活动三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 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 ) 3. 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地培养人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必背考点 : 1. 教育概念 广义 ( 社会 家庭 学校 ); 狭义 ( 学校教育 ) 孟子 : 最早将 教 和 育 连用 许慎, 说文解字, 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 教育活动三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 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 ) 3. 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地培养人 必背考点 锦州教师考试交流群 :137947317 咨询热线 :156-4066-0920 第 1 页共 7 页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必背考点 : 1. 教育概念 广义 ( 社会 家庭 学校 ); 狭义 ( 学校教育 ) 孟子 : 最早将 教 和 育 连用 许慎, 说文解字, 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 教育活动三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 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 ) 3. 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地培养人

More information

从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韩国和日本图书馆学情报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入手 介绍并分析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重组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与学生情况 入学资格与毕业条件 进而对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制度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图书馆学 情报学 研究生 教育 作者简介 葛敬民 男 年生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刘荣华 女 年生 硕士生 王林 男 年生 硕士生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2018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面试成绩及总成绩公布 2018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面试成绩及总成绩现予以公布, 本次招考根据岗位计划招录人数 ( 部分岗位按核减后人数 ), 在各岗位成绩合格者中按总成绩从高到低确定体检人选 体检时间 : 小学语文教师 1 小学语文教师 2 小学语文教师 3 小学数学教师 1 小学数学教师 2 小学英语教师 小学科学教师为 2 月 6 日上午 8

More information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治理 概念的历程 一 治理的概念化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理解欧盟治理 一 欧盟治理的主要特征 年第 期 欧盟研究 二 规制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治理的影响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三 新治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欧洲治理中民族国家的转型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苏州高新区公开招聘教师

2016年苏州高新区公开招聘教师 2018 年苏州高新区公开招聘教育专项编制教师 面试成绩及进入体检人员名单公告 根据 2018 年苏州高新区公开招聘教育专项编制教师简章 要求, 现将考生面试成绩及进入体检人员名单予以公布 请进入体检的人员于 2018 年 5 月 21 日 ( 周一 )~5 月 25 日 ( 周五 ) 上午 7:30 10:30 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到苏州市市立医院北区体检中心 ( 原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地址 :

More information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1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1 浙江大学党支部理论学习 参考资料 2016 年第 9 期 党委宣传部编 2016 年 10 月 12 日 目录 学系列讲话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1 2 3 4 习近平在参观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主题展览时强调 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

More information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阮艳萍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 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 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 中央和地方政府 学者 商人 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 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 那就是 数字传承人 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 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 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 使文化遗产从唯一 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 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人 民间传承人 遗产表述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管理特点与变革策略 基于 A 大学的个案研究姓名 : 赵志鲲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教育经济与管理指导教师 : 张新平 20040401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管理特点与变革策略 基于 A 大学的个案研究 作者 : 赵志鲲

More information

( 一 ) 我国教育的发展 1. 古代教育根据历史记载, 中国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夏朝, 就出现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奴隶社会之后, 教育逐渐从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 学校, 有了专职的教师和学生 西周时期. 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国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实行

( 一 ) 我国教育的发展 1. 古代教育根据历史记载, 中国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夏朝, 就出现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奴隶社会之后, 教育逐渐从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 学校, 有了专职的教师和学生 西周时期. 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国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实行 第二节 教育概述 一 教育的涵义 ( 一 )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主要指学校教育, 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More information

二 中国老年教育分析框架 赋权增能

二 中国老年教育分析框架 赋权增能 赋权增能 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反思 王 英 谭 琳 兰州大学社会与人口研究所 甘肃兰州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北京 如何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存发展能力 促进其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 提高其生活质量是老龄化社会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老年教育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正在引起普遍关注 赋权增能 的中国老年教育定位通过制度 机制 环境和心理的赋权 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 通过提升老年人生活掌控能力 变化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More information

16 全球职业规划师 GCDF 资格培训教程 图 1 4 舒伯的循环式发展任务 Super 1990 的时候 由于工作者角色的中断 个人又缺乏其他角色可以替代它满足个人 的心理需求 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乃至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状况 角色和显著角色的概念有助于我们评估一个人在工作 学习 家庭 休 闲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投入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影响 从而帮助个人协 调平衡生活各部分的内容 丰富个人的生活空间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对啊网 对啊网 www.duia.com 1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主讲老师 : 秘秘 目录 目 CONTENTS 录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三章中学教学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七章 中学德育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考情分析 题型 题量 每题分值 总分 合计 单项选择题 21 2 42 辨析题 4 8 32 简答题 4 10 40

More information

国度、权柄、荣耀

国度、权柄、荣耀 第八课 教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03 课程大纲对成长的回应 : 提摩太书和提多书对逼迫的回应 : 彼得前书对犹太教的回应 : 希伯来书课文目的学完本课后, 你应该能够 : 陈述新约所展现给我们的, 保罗最后几年的生活以及提摩太和提多的事工 描述保罗在提摩太书和提多书中所阐述的牧养事工的观念与目标 认识彼得前书中有关苦难与基督徒生活的教训 阐述希伯来书中有关基督教与犹太教关系的真理

More information

<565FB8BDBCFE315FBFBCCAD4B0B2C5C5B9ABCABE5F E786C73>

<565FB8BDBCFE315FBFBCCAD4B0B2C5C5B9ABCABE5F E786C73> 1 2 3 4 5 从 愚昧 到 科学 - 科学技术简史 管理系 3 从 愚昧 到 科学 - 科学技术简史 人文科学系 4 从 愚昧 到 科学 - 科学技术简史 信息工程系 6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管理系 15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机械工程系 3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经济系 4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人文科学系 16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商船系 5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食品工程系

More information

附件:1-1

附件:1-1 2016 年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各学科 ( 小组 ) 复试方案 070304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一志愿上线考生, 另行通知 时间 3 月 25 日 8:00-9:20 3 教 414 时间 3 月 25 日 9:30-12:00 3 教 414 进行开卷 可以带参考书和字典, 但禁止使用手机 电脑和可上网的电子设备 时间 3 月 26 日 9:00-12:00 13:00-17:00 3 教 420

More information

Slide 20

Slide 20 教育知识与能力 welcome ---MOMO 皓博学院 family 大家族, 休课不打烊, 再见不分手! QQ: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 考试题型分析 题型 数量 总分值 比例 选择题 21 题 *2 42 28% 辨析题 4*8 32 21% 模块题型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题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考试分值分析 35~40 5~10 0 0~5 模块二中学课程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