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 F736F F D20D6D0B9FAB9B2B2FAB5B3C0FACAB720B5DAD2BBBEED>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4D F736F F D20D6D0B9FAB9B2B2FAB5B3C0FACAB720B5DAD2BBBEED>"

Transcription

1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 上册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年北京

2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921 年 7 月 1923 年 6 月 )

3 第一卷 目 录 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921 年 7 月 年 6 月 ) 第一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 一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二 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国政治 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 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环境 第二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 五四爱国运动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 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四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活动 一 中央局工作的逐步展开 二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三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四 党对农民运动 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的领导 五 党在创立初期的自身建设

4 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 (1923 年 6 月 年 7 月 ) 第四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 一 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 三 开创革命的新局面 四 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章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一 五卅运动和全国的反帝怒潮 二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三 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运动 四 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 五 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第六章北伐战争和革命力量的发展 一 北伐前的形势 二 党为北伐做准备 三 北伐的胜利进军 四 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 五 党在大革命运动中发展壮大 第七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一 共产国际和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 二 蒋介石加紧勾结中外反动势力和大革命的局部失败 三 武汉政局和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 大革命的失败

5 第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 年 8 月 年 7 月 ) 第八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一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二 各地的武装起义 三 左 倾盲动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四 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第九章党为复兴革命运动的艰苦斗争 一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三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四 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五 党和红军建设纲领的制定 六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第十章革命运动的曲折发展和红军三次反 围剿 斗争的胜利 一 李立三 左 倾冒险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二 王明 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三 革命根据地反 围剿 的胜利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第十一章事变后的国内政局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一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 冒险主义 关门主义错误对党的工作的危害 三 红军继续进行反 围剿 斗争 四 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6 五 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 六 临时中央 左 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第十二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一 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 二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三 红一 红二 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四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第十三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三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四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五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六 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七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第四编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1937 年 7 月 年 8 月 ) 第十四章争取实现全面抗战路线 一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 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三 实现全面抗战的努力和国共军队配合作战 四 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五 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理论 六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十五章坚持抗战 团结 进步的方针 一 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7 二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三 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四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五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六 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第十六章巩固抗日民主阵地 一 1941 年以后的战略格局 二 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 三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四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五 党在沦陷区的斗争 六 整风运动 第十七章争取人民抗战的最后胜利 一 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二 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三 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 四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五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五编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1945 年 8 月 年 9 月 ) 第十八章争取实现国内和平民主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 二 争取和平建国 三 调整战略部署 四 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运动的兴起 五 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8 六 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 第十九章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 一 从自卫战争到解放战争 二 战略防御作战的重大胜利 三 加强解放区建设 四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发展 第二十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 一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二 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整党运动 三 夺取全国胜利纲领的制定和实施 四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五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进一步展开 第二十一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 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二 夺取全国胜利 三 筹建新中国 结束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和伟大意义 后记 附图 1 26

9 上 册 目 录 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921 年 7 月 年 6 月 ) 第一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 一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鸦片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兴起 二 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国政治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各阶层群众的反抗斗争 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与 新青年 的创办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五 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亚革命浪潮的兴起 第二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 五四爱国运动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各种新思潮的涌现

10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成长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三 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党的早期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大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活动 一 中央局工作的逐步展开 二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认识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三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工人罢工斗争的蓬勃兴起 工人运动的继续高涨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四 党对农民运动 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的领导 农民运动的新局面 青年运动的新态势 妇女运动的新面貌 五 党在创立初期的自身建设

11 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 (1923 年 6 月 年 7 月 ) 第四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 一 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 推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三 开创革命的新局面 国民党的新变化和黄埔军校的建立 国共合作对革命群众运动的推动 反击国民党右派和平定商团叛乱 四 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章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一 五卅运动和全国的反帝怒潮 席卷全国的五卅风暴 省港大罢工 二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三 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运动 北方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争取冯玉祥国民军和发动 首都革命 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开展 四 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 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制定同国民党右派斗争的新政策 反对西山会议派和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五 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 资产阶级和农民问题

12 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武装斗争问题 第六章北伐战争和革命力量的发展 一 北伐前的形势 北方反奉斗争的失败与两广统一 蒋介石夺取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二 党为北伐做准备 三 北伐的胜利进军 两湖战场的作战 赣闽浙苏战场的作战 民众的支援和北伐军的政治工作 国民军再起和泸顺起义 四 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 湘鄂赣地区的工农运动和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五 党在大革命运动中发展壮大 第七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一 共产国际和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 帝国主义的干涉与革命阵营内部矛盾的表面化 共产国际在北伐过程中对中共的影响 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形成 二 蒋介石加紧勾结中外反动势力和大革命的局部失败 三 武汉政局和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东征北伐之争和第二次北伐 武汉国民政府的危机 党的五大 四 大革命的失败 革命危机的加剧和五月紧急指示 大革命的失败及经验教训

13 第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 年 8 月 年 7 月 ) 第八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一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建立及其内外政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发展 革命形势转入低潮 二 各地的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其他武装起义 三 左 倾盲动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四 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 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思想 第九章党为复兴革命运动的艰苦斗争 一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地下斗争的开展 反对托陈取消派的斗争 三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赣南 闽西根据地的开辟 湘赣 湘鄂赣根据地的开辟 湘鄂西 鄂豫皖根据地的开辟 其他根据地的开辟

14 四 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海陆丰 井冈山等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政策的发展 五 党和红军建设纲领的制定 中共中央九月来信 古田会议 六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第十章革命运动的曲折发展和红军三次反 围剿 斗争的胜利 一 李立三 左 倾冒险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二 王明 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三 革命根据地反 围剿 的胜利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中央根据地的三次反 围剿 鄂豫皖根据地的反 围剿 湘鄂西根据地的反 围剿 赣东北 湘赣 湘鄂赣等根据地的反 围剿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红军的建设和作战原则的基本形成 第十一章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政局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一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二 冒险主义 关门主义错误对党的工作的危害 三 红军继续进行反 围剿 斗争 鄂豫皖 湘鄂西根据地反 围剿 的失利 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 围剿 的胜利

15 川陕根据地反三路 六路围攻的胜利 湘鄂川黔等根据地的开辟 四 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政权建设 经济建设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党的建设 五 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 六 临时中央 左 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查田运动 错误地开展反对 罗明路线 和邓 毛 谢 古的斗争 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 第十二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一 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 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遵义会议 二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红一 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 北上与南下战略方针的争论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三 红一 红二 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一方面军的东征和西征 红二 红四方面军北上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四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第十三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华北事变 八一宣言

16 一二九运动 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瓦窑堡会议 西北地区抗日力量联合的实现 三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刘少奇关于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的策略思想 国民党统治区党组织的恢复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四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五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 六 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促进国共合作抗日的努力 迎接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七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7 附图 1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附图 2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略图 (1925 年 2 月一 1926 年 2 月 ) 附图 3 北伐前夕国内政治形势略图 (1926 年 6 月 ) 附图 4 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路线示意图 (1926 年 1 月一 1927 年 6 月 ) 附图 5 南昌 秋收 ( 湘赣边 ) 广州起义及向井冈山进军示意图 (1927 年 8 月一 1928 年 4 月 ) 附图 6 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略图 (1930 年夏 ) 附图 7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 围剿 形势图 (1930 年 12 月一 1931 年 1 月 ) 附图 8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 围剿 形势图 (1931 年 4 月一 5 月 ) 附图 9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 围剿 形势图 (1931 年 7 月一 9 月 ) 附图 10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 围剿 形势图 (1933 年 2 月一 3 月 ) 附图 1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1934 年 10 月一 1936 年 10 月 ) 附图 12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活动区域示意图 (1934 年秋一 1937 年秋 ) 附图 13 东北抗日联军活动区域示意图 (1936 年 2 月一 1937 年 7 月 )

18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 是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 深入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演变, 特别是 20 世纪初中国政治 经 济 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一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鸦片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 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曾经创造 了在世界上领先的古代文明, 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但是, 当历史步入近 代时, 中国却落伍了 17 世纪中叶以后, 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并相继完成工业 革命, 在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下迅速强大起来 资产阶级经过血与火的原始积累和 殖民掠夺,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如自然力的征服, 机器的采用, 化学在工 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轮船的行驶, 铁路的通行, 电报的使用, 整个整个大陆的开 垦, 河川的通航, 等等 1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使得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资产阶级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在全球范围内加紧进 行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 正如列宁所深刻揭示的 :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 统治范围, 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人世界经济的漩 涡, 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2 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人口众多的中国, 自然成 了西方列强垂涎和争夺的市场 1 参见马克思 恩格斯 : 共产党宣言 (1847 年 12 月一 1848 年 1 月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277 页 2 列宁 :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95 年底 1899 年 1 月 ), 列宁全集 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第 547 页

19 清王朝统治者此时对世界大势茫然不知, 仍然自诩为 天朝上国, 将中国以外的国家一概视为 夷狄蛮貊, 把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斥为 奇技淫巧, 不屑一顾 自身的经济 政治 军事 文化全面滞后, 却又虚骄 傲慢 冥顽不化 到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 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愈益加深, 政治腐败, 军备废弛, 财政拮据, 社会动荡, 陷人危机四伏的境地 落后就要挨打 1840 年, 急于向海外扩张的欧洲资本主义强国 英国, 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用炮舰轰开中国的大门 腐朽落后的清军虽有数量上的优势, 又在本土作战, 却抵挡不住英军坚船利炮的猛烈进攻, 广州 厦门 定海 镇海 宁波 上海 镇江相继失陷 1842 年 8 月, 英军直逼南京城下, 迫使清政府屈服, 订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英 南京条约 中国割让香港, 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为通商口岸, 赔款 洋银 2100 万元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从此, 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 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 迫使清政府妥协就范, 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在 1856 年至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英法联军攻占清王朝的首都北京, 纵火焚毁了中国皇家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 将园藏历代文化珍宝洗劫一空 侵略者通过 天津条约 和 北京条约 等不平等条约, 极大地扩充了列强在华特权 俄国则利用这次战争的时机, 先是通过武力威胁, 强迫清政府于 1858 年签订中俄 瑷珲条约, 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60 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据为己有 ; 后又通过 1860 年的中俄 北京条约, 把乌苏里江以东约 40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 1864 年, 沙俄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去中国西部 44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 1884 年至 1885 年的中法战争中, 法国侵略军在中越边境和东南沿海相继挑起战端, 中国福建水师虽全军覆没, 但冯子材率领的清军却在广西镇南关 ( 今友谊关 ) 大败法军, 扭转了战局, 并直接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 然而, 昏聩透顶的清政府却在有利的形势下向侵略者屈膝求和, 订立了新的不平等条约 在 1894 年至 1895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 洋务派苦心经营的中国新式陆海军完全溃败 根据战后签订的 马关条约, 中国被迫割弃台湾 ; 向日本支付 2.3

20 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 ( 其中 3000 万两是作为赎回辽东半岛的偿金 ); 日本还得到 了西方列强在华已有的一切特权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人带来的刺激太大了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1 谭嗣同的诗句, 喊出了那时中国有识 之士的悲愤 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吴玉章后来回忆说 : 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 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 我和我的二哥 ( 吴永锟 ) 曾经痛哭不止 这真是空前未 有的亡国条约! 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 现 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 而且失败得那样惨, 条约又订得那样苛, 这是多么大 的耻辱啊! 2 甲午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的积贫积弱, 加剧了帝国主 义对中国的争夺, 迅速把中国推向濒于瓜分的境地 1900 年, 英 美 法 德 俄 日 意 奥 3 八国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先后攻陷天津 北京, 清廷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狼狈逃往西安 侵略军所到之处, 进行野蛮的烧杀淫掠, 北京城尸横遍地, 遭受空前的洗劫 战后签订的 辛丑条 约, 使不平等条约体系完整化 沙俄除参加八国联军外, 还派出大量军队攻占 中国东北三省, 妄图变东北为俄国的殖民地 俄军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对中 国人民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 除上述几次大的战争外,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还有 :1874 年日军侵犯台湾 的战争,1888 年英军入侵西藏的战争,1903 年英军第二次入侵西藏的战争, 以 及 1904 年至 1905 年日本同俄国为争夺在华权益, 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 从 1840 年到 1905 年的 66 年中, 中国人民一直被笼罩在列强侵华战争的硝 烟之中 几乎所有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了, 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几 十年间, 这些国家对中国不断加强军事 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 通过 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 强迫中国割地 赔款, 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 特权 英国割去了香港, 日本侵占了台湾, 沙皇俄国攫夺了中国东北 西北约 15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 不计由外国侵略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仅支付战 争赔款一项, 中国就损失白银十几亿两 ( 含利息 ), 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 不过 8000 多万两白银 1 谭嗣同 : 有感一首, 谭嗣同全集, 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第 540 页 2 吴玉章 :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1961 年 9 月 ), 吴玉章文集 下卷, 重庆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 955 页 3 即奥匈帝国

21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活动, 是以享受条约所赋予的特权为基本特征的 它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许多重要特权 如设立港口 租界, 开矿设厂, 修筑铁路, 设立银行 商行, 建造教堂, 驻扎军队, 划分势力范围, 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等等 数以百计的不平等条约 章程 专条, 像一张无所不至的巨网, 从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等各个方面束缚着中国, 使中国在列强无尽的索取面前寸步难行, 动辄得咎, 而列强则据此为所欲为 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海关 对外贸易 交通运输, 大量地倾销其商品, 把中国变成它们的产品销售市场和榨取原料的基地 19 世纪末, 世界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 金融资本成为决定各大国内外政策的支配势力 与此相关联, 甲午战争后, 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手段 除在华企业投资外, 对中国政府的贷款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财政 争夺 势力范围 和左右中国政局的工具, 在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它们通过其在华银行, 竟相揽夺对华贷款 清政府为筹措对日赔款, 三次举借巨额外债, 列强看准这个机会, 纷纷向清政府提供苛刻的贷款, 除指定关税和部分盐税 货厘作抵外, 还附加许多政治条件 帝国主义通过对华贷款, 不但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而且在金融 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它们通过各种手段, 把经济侵略的触角从中国的通商都市一直伸到穷乡僻壤, 并在中国造成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资产阶级 文化侵略是帝国主义推行殖民政策和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 外国侵略势力在对中国进行军事 政治 经济侵略的同时, 还进行了一系列以传教为中心的文化侵略活动 欧美的天主教和基督教 沙俄的东正教, 在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 从鸦片战争至 19 世纪末, 外国来华的传教士达 3200 多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披着慈善的外衣, 深入中国城乡各地, 在 传教 的名义掩护下进行多方面的侵略活动 他们侵犯中国主权, 干涉中国内政, 霸占房屋田地, 侮辱妇女, 鱼肉乡里 一些传教士实际上是在中国各地收集情报的间谍 与此同时, 外国列强在中国开办许多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学校 医院和其他文化设施, 企图从精神上奴化中国人民, 从心理上征服中国民心, 培植为他们在中国进行殖民统治服务的势力

22 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 外国列强对中国每发动一次战争, 每签订一次不平等条约, 它们对中国的侵略就加深一步, 中国在半殖民地化的道路上就加速一程 到 20 世纪初, 中国虽然在形式上仍保持独立, 但实际上完全沦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下的半殖民地, 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打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由此派生的社会矛盾 阶级关系 革命性质等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之前, 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 一方面, 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 另一方面, 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因为自然经济的破坏, 给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 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 又给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由此生长起来并得到初步发展 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相继兴起, 建立起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 商业 交通运输业 金融业企业 其中, 民族资本是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步的经济成分 然而, 西方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 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而是要使中国成为它们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永久性市场, 以掠夺更多的资源, 攫取更大的利润 为此, 它们竭力维护中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君主专制统治, 勾结封建势力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农业为例, 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村经济虽然进一步商品化, 但这主要是由西方列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引起的, 因此, 这种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 不仅没有导致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相应发展, 而且使广大农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更重的盘剥和压榨 同样, 西方列强把大量资本输入中国, 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 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 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 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

23 大变化 : 一方面, 外国商品和资本的大量输入, 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把一个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半封建的中国 ; 另一方面, 外国侵略势力又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 采用一切军事的 政治的 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 残酷地统治中国, 把一个独立的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 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 在政治上, 中国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 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司法和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领事裁判权作为一种政治性的侵略, 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法制的独立性, 同时也是外国侵略者在华攫取各种经济特权和巩固各种既得利益的重要手段 享有治外法权的在华外国人, 可以恣意妄为而不受中国行政法律的管辖和制裁 尤其是在这种治外法权庇护下的 租界, 更无异于 国中之国 中国政府的内政 外交 财政 军事无一不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 各大国驻华公使馆事实上成为清政府的 太上皇 在外国列强实行 以华治华 方针的情况下, 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政府, 则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在经济上, 中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但传统的农业经济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 农业的生产方式, 仍然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 并把土地分为若干小块租佃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 中国农村存在着像汪洋大海一样的分散的小农经济, 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几乎完全用旧式的手工劳动从事个体生产, 农业生产力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 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逐渐遭到破坏, 但封建的土地关系, 即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 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不但依旧保持着, 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和高利贷的剥削结合在一起, 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明显的优势 外国在华资本和依附于它的官僚买办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使中国在经济上日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 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某些发展, 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在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多重压迫下, 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在思想文化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空前的挑战和冲击

24 在两种异质文化不断冲突 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近代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 道德规范 行为准则的变化 由于近代社会是被扭曲的社会,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因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内, 既有崇洋媚外 卖国求荣 民族自卑感以及文化虚无主义等带有殖民地色彩的种种表现, 也不乏抱定 祖宗之法不能变,, 的封建卫道者顽固守旧思想的种种反映 但从根本上看, 近代文化的发展变化始终围绕着挽救民族危亡和改革中国社会这一主题而展开 中国古代文化精华所铸就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仍然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奋起救亡 追求真理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诸如 : 爱国如思渴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 而忧其国之衰 常思奋不顾身, 而殉国家之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爱国主义精神 ; 头可断, 志不可屈 的民族气节 ;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社会责任感 ; 拯民于水火 解民于倒悬的救世思想 ; 等贵贱, 均贫富 建设 大同世界 的理想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和 君子自强不息 的执著追求与奋斗精神 ; 不屈不挠反抗外敌和强权的斗争传统, 等等, 一直支撑着国脉民魂 同时, 随着历史的发展, 向西方学习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从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到 中西会通 全盘西化, 种种救国主张和方案相继提出 ; 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进而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在对外关系方面, 中国屡遭外国侵略, 政府与外国侵略者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屈辱附从的政治关系 弱国无外交 中国在外交上虽然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 但实际上与资本主义国家在权利和地位上是绝对不平等的 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实际上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 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 中国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 中国的广大人民, 尤其是农民, 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 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 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在近代中国,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 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帝国主义则是封建主义赖以存在的支柱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构成近代中国社会的主

25 要矛盾 这些矛盾的加剧及其尖锐化, 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 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也就成为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这两大任务中,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只有先完成前一个任务, 然后才能解决后一个问题 于是, 就有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 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兴起 从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敌和改革现状, 同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 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三元里人民 的抗英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各地人民反抗英 法和沙俄入侵的斗争,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各地接连不断的反洋教斗争, 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反对日本割 占台湾的斗争, 到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 ; 从反对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奋起救亡 锐意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运 动, 到矢志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无数志士仁人, 前仆后继, 抛 头颅洒热血, 显示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 反压迫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在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最初是农民 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中国农民有着强烈 的反抗性, 他们自发进行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封建统治势力以沉重的打 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鸦片战争开始后, 在 1841 年至 1849 年的几年间, 各族农民起义即达 110 次之多, 到 1851 年, 终于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马克思 在当时就曾指出 :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 现在汇合成 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 ; 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推动了这次 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1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 14 年, 席卷 18 个省, 攻克 600 多座城市, 在南京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 颁布了中国 农民运动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土地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的这一土 1 马克思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853 年 6 月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页

26 地纲领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但它反映了干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规模之大, 发展之快, 组织制度之完备, 斗争威力之大, 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巅峰 19 世纪末, 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 虽然有狭隘和落后的一面, 但其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 他们凭借最原始的大刀长矛, 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精神同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八国联军进行殊死搏斗, 使本来把中国看作可以任意宰割的帝国主义者, 做梦也没想到中国社会底层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反抗力量 他们不得不承认 : 如此 民气坚劲 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1 但是, 农民并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 提不出科学的有远见的斗争纲领, 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 他们的斗争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历史悲剧有力地证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农民固然是一支强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但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 在近代中国, 出现了两个新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19 世纪末,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这一新生的社会力量虽然还很弱小, 却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以后, 以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2 首先奋起, 以 救亡图存 为号召, 于 1898 年 ( 农历戊戌年 ) 发动了一场颇具声势的变法维新运动 他们试图按照英 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 在中国实行以建立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在短短的 103 天中, 维新派通过光绪皇帝发布了 loo 多道变法诏书 谕令, 内容包括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 废除八股文 兴办学校 裁汰冗员 澄清吏治 广开言路 准许组织学会和开设报馆 给予出版言论自由等 但是, 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力量的弱小, 加之他们所要依靠的光绪皇帝又无实权, 变法维新运动最终被封建顽固派所扼杀 谭嗣同等戊戌六 1 中国史学会主编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第 3 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244 页 2 即资产阶级改良派, 又称立宪派, 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派别, 主张通过改良的办法使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27 君子抱着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的遗恨, 血洒京城菜市口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 败表明, 在近代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这一时期, 与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共命运的, 还有一些富于忧国忧民传统 的有识之士 鸦片战争的失败, 在死水一潭的中国封建社会激起轩然大波 正如 马克思所指出的 : 看起来很奇怪的是, 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 反而起了惊醒作 用 1 严酷的现实, 不能不引起这些有识之士的反省 面对资本主义入侵这一 中国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 这是和中国的落后分不开的 不但古老的刀矛弓矢根本抵挡不住外国坚船利炮的轰击, 古老的思想文化也根本 抵挡不住 西学 的传人 要救国, 只有维新 ; 要维新, 只有学西方 自从鸦片 战争失败时起, 先进的中国人, 历经千辛万苦, 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力图使中 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和深化的过程 首先是以林 则徐 龚自珍 魏源为代表的第一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 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 夷 的主张, 即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抗西方侵略者 接着, 太平天国的 农民领袖洪秀全明确支持洪仁玕在 资政新篇 中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当然, 他并未能将此纲领付诸实施 其后, 洋务运动鼓吹 采西学, 制洋器, 以 自强 和 求富 相标榜, 先后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 对刺激中国近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洋务派的强国 方案, 以 中体西用 为宗旨, 即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的 用, 来维护已经完全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的中国封建主义制度的 体, 也就注定了这一方案失 败的必然性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马关条约 签订后, 著 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津的 直报 上接连发表 论事变之亟 等四篇轰动一 时的政论文章 在最后一篇 救亡决论 中, 他痛苦地发出了 救亡 的呼号 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表明, 先进的中国人在惨痛的事实面前猛醒过来, 意识到摆 在面前的问题已不是一般地谈论什么 自强 求富, 而是要直截了当地起来 救亡 戊戌维新运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向高潮的 在此后将近半个世纪内, 救亡 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奏起的最响亮的旋律, 是一切爱国的中国人 1 马克思 : 中国记事 (1862 年 7 月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5 卷, 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 第 545 页

28 心目中最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口号 敢于对中国的制度 文化进行反思, 对封建文化的纲常名教发起批判, 进而把 师夷之长技 推进到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这一更深层面的, 是维新派中的激进分子 ( 如谭嗣同 ) 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他们都是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崭露头角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他们在从事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的同时, 都曾努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 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 如严复所译赫胥黎的 天演论 出版后, 在知识界 思想界曾掀起巨大波澜, 极大地启发和教育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那一代热血青年 自严氏书出, 而物竞天择之理, 厘然当于人心, 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1 进化论 天赋人权 三权分立 政党政治 君主立宪制以及民主共和制等先后被介绍到中国, 成为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 中华民族是背负着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 辛丑条约 的巨大屈辱, 跨进 20 世纪门槛的 这时, 中国已经完全堕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国家积贫积弱, 人民饥寒交迫, 并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 救亡图存 的呐喊, 回荡在世纪之交的中华大地上, 显得格外痛切 然而, 此时统治中国的腐朽的清政府却已成为彻头彻尾的 洋人的朝廷, 无耻地宣称要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在这样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下,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所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更加迫切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谁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谁就将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二 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国政治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早在 19 世纪末, 几乎与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轫的同时, 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从事以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为目标的革命斗争 这一派的领袖人物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 民主 1 汉民 : 述侯官严氏最近政见 (1906 年 5 月 ), 民报 第 2 号

29 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1894 年, 他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第一次喊出 振兴中华 的口号 1905 年, 他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制定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十六字革命纲领, 首次提出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取代腐朽专制的清封建王朝的革命目标 同盟会成立后, 革命党人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和鼓动工作, 并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 先后在各地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如 : 湘赣边界萍 ( 乡 ) 浏 ( 阳 ) 醴 ( 陵 ) 起义, 广东潮州黄冈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钦 ( 州 ) 廉 ( 州 ) 防城起义, 广西镇南关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以及著名的广州起义等 这些起义虽然从实质上说大多是一种脱离广大群众的单纯军事行动, 因而很快失败, 但它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精神, 在全国民众中不断扩大了革命的影响, 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1911 年 ( 农历辛亥年 )10 月 10 日, 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 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 以湖北新军为主力发动武昌起义, 并迅速获得成功 各省纷纷响应, 进而掀起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 终于推翻清王朝, 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 年 1 月 1 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新政府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了多项政策和法令, 推行了一系列充满民主共和精神 废除封建陋习的革新措施 其中包括 : 改变中国的国号为中华民国 ; 改用代表汉 满 蒙 回 藏的五色国旗 ; 改用阳历 ; 男子开始剪辫, 女子开始放足 ; 下级对上级政府官员不再行跪拜礼, 等等 这反映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除旧布新 矢志共和的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中国大地上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 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辛亥革命的成功, 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宽了视野, 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辛亥革命后, 各种 主义 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各阶级 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 各种名目的政纲 政论 宣言遍布报刊

30 过去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洪水猛兽而遭到严禁的政党组织, 这时竟相宣告成立 1 这无疑有利于吸引和动员人们关注和参与政治生活, 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民主精神 和现代公民意识 从此, 中国开始走出家族统治和王朝更替的封建社会形态, 在 中西文化的碰撞下, 加快了社会的政治 经济 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生活方 式 行为准则 价值判断 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辛亥革命也有明显的弱点 由于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软 弱和政治上的不成熟, 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提不出一个足以广泛 动员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大众参加革命运动的 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 纲领, 也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力量异常强大, 以孙中山为首的 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三个月, 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 2 政府所取代 因 此, 从根本上看, 辛亥革命既未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根基, 也没有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 更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 辛亥革命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 大起点, 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 仍然具有 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巨大冲击, 使反动统治秩序 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 人民对革命的追求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后, 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 势不可挡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相继爆发, 从而为中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历史的契 机 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其间仅相隔 10 年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 人大多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过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 辛亥革命的成功, 曾使他 们欢欣鼓舞, 激励他们继续奋斗 ; 它的失败, 又给他们以深刻的启迪 他们从辛 亥革命未能根本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一事实中, 逐渐觉悟到, 在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不可能的, 必 须另外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正如林伯渠 ( 林祖涵 ) 后来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 1 民国初年政党林立的状况, 据谢彬 民国政党史 (1926 年上海学术研究会总会印行 ) 记载 : 综其数目, 殆达三百有余 但大多数政党即生即灭 当时出现过的主要政党有同盟会 统一党 统一共和党 共和党 民主党 进步党 公民党 大中党 民宪党 中国社会党 中华民国工党 中华民国自主党 中华进步党 公民急进党 中华革命党 欧事研究会等 2 北洋军阀, 即袁世凯建立的军阀集团 1895 年, 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 新建陆军, 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 年, 袁世凯任北洋大臣, 所建军队称北洋军 袁世凯培植这支军队的首领作为自己的党羽 辛亥革命后, 形成了控制央和地方政权的军事政治集团, 史称北洋军阀

31 时所说 : 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 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 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 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 发现了此路不通, 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 在革命的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1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 是一个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庞大的军 事政治集团 辛亥武昌起义后, 袁世凯先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以 拥护共和 的高调骗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信任和妥协, 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继而玩弄权术逼迫南京临时政府北迁, 攫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打着中华民国 的招牌, 以北京为首都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袁世凯掌握政权后, 立即向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 (1912 年 8 月成立 ) 开刀, 并派人于 1913 年 3 月将极力主张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国民党政治活动家 宋教仁暗杀 袁世凯还同英 法 德 俄 日五国银行团签订 善后借款合同, 获得以武力消灭国民党的军费 这时, 孙中山等才警醒过来, 认为 非去袁不可 这年 7 月, 孙中山发动讨袁的 二次革命, 不久遭到失败, 他本人被迫流亡国 外 袁世凯不但下令解散国民党, 还解散作为民主共和制度标志的国会 随后, 他又授意制定赋予他个人独裁权力的 中华民国约法, 用以代替 1912 年 ( 民国 元年 ) 孙中山主持制定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处心积虑地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为了取得日本政府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 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竟然 于 1915 年 5 月 9 日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草案 年 12 月, 袁世凯悍然称帝 他的倒行逆施, 很快遭到各派反袁力量和 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 这场复辟帝制的丑剧不得不草草收场 1916 年 6 月, 袁世凯病死, 由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但实际控制北京 政权的则是北洋军阀的另一个头目 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 1917 年 6 月, 1 林伯渠 : 荏苒三十年, 解放日报,1941 年 10 月 10 日 2 该草案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 二 三部分是要求控制中国的山东 东北三省南部和内蒙古东部, 控制当时中国最大的包括铁矿 煤矿和钢厂在内的重工业企业汉冶萍公司 ; 第四部分是要求中国不得将沿海港湾和岛屿让与或租与他国 ; 第五部分是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 财政和军事顾问, 共同训练警察和合办军械厂等

32 原驻徐州的军阀张勋利用段祺瑞同黎元洪之间的矛盾带兵进入北京, 并于 7 月导演了拥戴被废黜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重新称帝的又一出复辟丑剧 在举国声讨下, 原想利用张勋倒黎的段祺瑞, 以武力粉碎这次复辟, 并以 再造共和 的 英雄 自居, 执掌北京政权 但他仍拒绝恢复民国元年的 I 临时约法 和国会, 而用他自己炮制的御用国会装点门面, 假共和之名, 行军阀专政之实 这时的中国, 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 北洋军阀分化为直 皖 奉三系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靠山, 掌握北京中央政权, 并统治山东 河南 安徽 福建 浙江等省 以冯国璋和他的继承人曹锟 吴佩孚为首的直系, 则以英 美帝国主义为后台, 统治直隶 (1928 年改称河北 ) 江苏 江西 湖北等省, 并同皖系争夺对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权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统治东北三省, 并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扶植下, 逐渐把势力扩张到关内, 同直 皖两系争夺北京中央政权 此外, 各地还有一些不属于北洋系统的军阀 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都把军队当作自己的私产, 凭借手中的武力实行军事专政 官僚 政客和土豪恶霸则是他们所依靠的主要社会力量 为了巩固和扩大地盘, 并争夺对北京政府的控制权,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各派军阀之间进行着频繁的争夺以至战争, 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 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 从袁世凯到段祺瑞的历届北京政府, 都受帝国主义列强操纵 北京政府的财政, 主要依赖外国政府的借款来维持 截至 1919 年 5 月, 各派军阀公开或秘密举借外债 180 多次, 数额达银元 8 亿元以上 为了借到外债, 他们将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权益, 包括铁路修筑权 矿山开采权 银行投资权 内河航运权, 以及关税 盐税 烟酒茶税 米捐等大宗财政收入, 都作为借款的抵押品 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向北京政府提供大量政治性贷款, 操纵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北洋军阀加剧了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 北京政府先后颁布 暂行新刑律 治安警察条例 出版法 报纸条例 惩戒国贼条例 等法令, 剥夺人民的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等基本的自由权利 军阀们建立起严密的特务网, 稽查 暗探遍布各地 不仅社会最下层的工人罢工 农民反抗要受到严厉 制裁, 就是上层人士对现实政治表示不满, 也随时有被加上 乱党 国贼 等罪名而受到迫害的危险 中央和地方的军阀都竭力扩充军队 全国陆军 1914 年

33 为 45.7 万人,1919 年增至 138 万人 北京政府的军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 为了支付巨额的军费和行政费用, 支付对外国的 赔款 和外债本息, 北京政府和各地军阀 各级政府任意加征各种苛捐杂税, 并滥发公债, 滥铸铜币, 滥发纸币, 对人民进行变相掠夺 经济上的横征暴敛, 政治上的黑暗统治, 加上军阀战争造成的破坏, 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给整个社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使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各阶层群众的反抗斗争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激起社会各阶层群众的不满和反抗 虽然各阶层的利益 要求不同, 政治态度各异, 其斗争方式 性质及其结果也各不相同, 但是, 他们的斗争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 1913 年反袁失败以后, 继续坚持革命 1914 年 7 月,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华革命党, 积极组织反袁的武装斗争 但是, 中华革命党没有能提出足以动员群众 领导革命斗争的新纲领, 其斗争方法也主要是联络旧军队和帮会, 组织暴动和暗杀, 而不是着眼于发动广大群众, 因而他们组织的反袁暴动均告失败 1917 年 7 月, 当段祺瑞拒绝恢复 临时约法 和国会的时候, 孙中山又举起护法的旗帜 在取消中华革命党 恢复国民党名义后, 他联合一部分赞成护法的国会议员和军事力量, 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孙中山被选为军政府大元帅, 宣布护法讨段 护法运动虽然反对篡权窃国的北洋军阀, 但是没有触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 对广大群众仍然没有多大号召力 孙中山所依靠的滇 桂军阀, 虽然多少带有一些资本主义的特征, 但其总体上并未脱出封建买办军事集团的窠臼 他们在帝国主义者的策划下, 很快就同北洋军阀妥协, 转而排斥和打击孙中山 1918 年 5 月, 孙中山愤然辞去大元帅之职返回上海 他所领导的护法斗争遭到挫折 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辛亥革命后, 先是依附于袁世凯, 在袁世凯准备称帝的野心暴露后, 转而从事反袁活动 1915 年 12 月, 梁启超策动其学生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 发起护国战争 这场战争反对复辟帝制, 维护共和制度, 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在客观上形成了同盟

34 在段祺瑞控制北京中央政权后, 改良派又依附于段祺瑞 他们组织宪法研究会 ( 被称为研究系 ), 幻想在军阀庇护下实行政治和社会的某些改良, 使资产阶级获得一些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但是, 封建军阀对资产阶级的任何改良主张都是不容许的 段祺瑞同袁世凯一样, 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给这些改良派的名流以某种官职作为装饰品, 而在利用价值消失之后, 很快就将其抛弃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遭到失败的事实, 进一步证明,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资产阶级和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 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旧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 即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道路, 已经走不通了 中国革命必须有新的领导, 必须走新的道路 在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 年 ) 期间,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 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扩大, 工人的斗争也得到较大的发展 工人群众已经从实践中逐渐学会运用罢工这个武器 从 1912 年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 有记载的罢工共 150 余次, 超过辛亥革命以前数十年的总和, 而且, 类似同盟罢工性质的规模较大的罢工逐渐增加 在这些日益增长的罢工运动中, 有一些是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政治斗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16 年 11 月, 在天津人民反对法帝国主义势力侵吞连接法租界的老西开地区的斗争中, 工人成立工团和工团事务所, 指挥罢工和领导游行示威 这场斗争坚持几个月之久, 迫使法帝国主义者不得不放弃完全侵占老西开的企图 但总起来看, 这个时期的工人斗争, 大多数还是自发性质的经济斗争, 工人群众的组织也还处在秘密结社和封建帮会势力的影响之下 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阶级的历史使命, 仍然是一个自在的阶级 这个时期, 农民阶级也自发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据不完全统计, 从 1912 年到 1919 年间, 农民的抗捐 抗粮 抗税等斗争在 200 起以上, 此起彼伏, 连绵不断, 几乎遍及全国各省 除了经济斗争外, 也有一些以护法讨袁为目标的政治斗争,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以白朗为首领的起义, 高潮时曾发展到约两万人, 转战于河南 湖北 安徽 陕西 甘肃等省 但是, 农民群众的这些斗争, 都因组织形式落后, 又缺乏正确的领导而归于失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中国新式学堂不断发展, 并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出国留

35 学, 由此出现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他们接受近代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教育, 又目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卖国, 因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改造社会的责任感 他们中很多人从爱国走向革命, 成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积极参加者 辛亥革命失败后, 他们中的多数人仍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 致力于民族和国家的复兴事业 其中有的主张走 科学救国 实业救国 教育救国 的道路 ; 有的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 以各种形式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或者进一步寻找改造社会的方法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和军阀政府卖国求荣之时, 青年学生异军突起, 走到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斗争的前列 他们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接受 二十一条 的斗争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1918 年 5 月, 在反对段祺瑞与日本政府签订中日 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和 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的斗争中, 留日学生决定组织救国团, 罢学回国, 到北京 上海等地进行请愿和各种联络活动, 得到国内学生的积极响应 5 月 21 日, 北京大学及北京各专科学校的学生 2000 多人, 共同发起向总统府的游行请愿, 要求废除中日秘密军事协定 上海 天津 广东 福建等地的学生, 也都举行集会 请愿或罢课, 要求废除卖国条约 这是近代中国学生第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游行请愿运动, 对其后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兴起, 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辛亥革命后,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虽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但是,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状况仍然发生了若干变化, 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 军阀和官僚代替原来清王朝的皇室和贵族, 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主 商人 高利贷者和工业资本家也纷纷大量购买土地 随着这些新兴地主的出现, 土地占有呈现更加集中的趋势 民国初年, 政府采取的一些鼓励垦荒的措施, 刺激资本主义土地经营的发展,

36 促使新式资本主义农场在辛亥革命前垦殖公司的基础上有了扩展 据有关资料统 计, 江苏 安徽 浙江 山东 河南 吉林 山西 察哈尔 1 八省区在 1912 年 有农垦公司 59 家, 资本为 286 万元 ; 至 1919 年增加到 100 家, 资本为 1244 万 余元 2 虽然这些农垦公司数量有限, 而且在经营上仍带有较强的封建性, 但是, 近代资本主义因素毕竟开始冲破封建制度对农村经济的桎梏, 在曲折的道路上艰 难起步 这是中国农村经济的一种进步 20 世纪初叶, 中国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 外国资本占绝对的优势 外国在华的商行垄断中国 80% 的出口贸易和几乎全部 的进口贸易 ; 在华的银行垄断中国的外汇, 操纵对中国的政府借款和工商业投资, 控制中国的财政 金融市场 帝国主义势力控制着中国的海关 90% 以上的铁路 和 70-80% 的内河航运轮船吨位数, 垄断着全部远洋航运 它们的在华资本还控 制中国的一些主要重工业部门, 如煤 铁 电力等, 在纺织 食品和卷烟等轻工 业中, 也拥有很大的实力 这种状况, 在辛亥革命以后一直延续下来 帝国主义各国还凭借由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 竟相通过在中国的强制性投 资, 进行经济剥削和赤裸裸的掠夺 到 1914 年, 各国在中国的资本总额达 亿美元 ( 不包括庚子赔款 ), 比 1902 年的 8.13 亿美元 ( 不包括庚子赔款 ) 增长了 一倍多, 平均每年的投资增长额为 7000 多万美元 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 本国资本包括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两个部 分 这两个部分往往互相渗透和转化, 但性质上又有区别 官僚买办资本是依靠反动的国家政权和外国帝国主义势力而发展起来的, 作 为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附庸而存在 辛亥革命以后, 官僚买办资本大力发展银行, 走上了以银行为中心来扩张经济实力的发展道路 民族资本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中小资本, 同帝国主义势力联系较少, 发 展十分缓慢 辛亥革命后, 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南京临时政 府不失时机地颁布许多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清政府 时期束缚民族资本发展的障碍 与此同时, 在革命势力活跃的上海 湖北 福建 广东 浙江等地, 地方政府也制定一些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为民族资本 1 旧省名 1914 年设察哈尔特别区,1928 年改设省 1952 年撤销, 所辖地分别划入河北 山西两省 2 此处 元 指民国初年的银元

37 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氛围 因此, 民国初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办实业的热潮 民国初年所掀起的振兴实业的热潮, 是辛亥革命的硕果之一, 体现了辛亥革命对解放社会生产力所起的积极作用 正是由于有民初所开创的民族资本发展的有利局面为其先导, 又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中国民族工商业所提供的发展机遇, 加之全国为反对 二十一条 而掀起的抵制日货 提倡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 使得 1912 年至 1922 年的 10 年间, 民族资本发展的势头持续高涨, 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 中国民族工业无论从设厂数目 投资规模看, 还是从增长速度方面看, 都是其产生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从 1914 年到 1919 年, 民族资本共新设厂矿 379 家, 平均每年 63 家, 新投资本 8580 万元, 平均每年 1430 万元, 年平均设厂数和投资额均比此前 19 年间增长一倍以上 从 1913 年到 1920 年, 民族产业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10.54% 民族资本在全国产业资本中的比重, 由 1913 年的 16% 增至 1920 年的 22% 从行业看, 民族资本在工业方面发展最快的是棉纺织业和面粉工业 此外, 卷烟 火柴 水泥 榨油 造纸 制糖等业的发展也相当可观, 制造业 矿冶业和轮船航运业也有较大发展 就地区而言, 除上海外, 天津的民族工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武汉的纺织 面粉 矿冶 航运等业也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的工业企业, 大多数集中于以上海 天津 武汉和广州为中心的沿海 沿江通商大埠 与民族工业资本的发展相适应, 民族商业资本的发展也很快 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 : 在全国, 资本在 10 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 年有 169 家,1915 年发展到 206 家, 到 1916 年发展为 220 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 民族工业仍有发展, 但是, 随着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外国资本的比重又迅速回升 1922 年以后, 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出现危机, 许多企业由于竞争不过外国资本的企业而停产歇业, 有一些被外国资本吞并或控制 一些民族资本家在经营工业失败之后, 转而从商业 金融业的投机中寻找出路, 结果反过来又增加了工业的危机 这表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 即使有偶然振兴的机会, 最终还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就中国的经济情况来看, 这时近代工业的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 1920 年,

38 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为 亿元, 其中近代工业产值为 9.88 亿元, 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6.2%, 只有手工业总产值 亿元的 22.2% 而且,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分布, 在地区上极不平衡, 绝大部分近代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 特别是少数大城市 在民族工业中, 主要是纺织 食品等轻工业比较发达, 重工业极为薄弱, 同时绝大多数企业规模狭小, 资金短缺, 技术设备陈旧, 企业管理落后, 不仅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而且对外国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 近代工业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 引起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 促进了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 辛亥革命后, 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中国资产阶级有所发展的同时, 中国无产阶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无产阶级是以机器大工业为物质技术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 19 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 随后又出现在 19 世纪 60 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 70 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 到 1894 年,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约有 10 刀人 a 到 1914 年, 增加到 100 万人以上 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 已达 200 万人以上 无产阶级日益成为近代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由于中国无产阶级不但是伴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来的, 而且首先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的, 所以, 中国无产阶级的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资格更老一些, 它的社会基础也更广泛一些 近代中国的无产阶级, 除了产业工人这一主体之外, 还包括与产业工人处于同等或类似地位 靠出卖劳动力生活 并与产业工人所从事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非产业工人, 如手工业工人 苦力运输工人 农业雇工 商业和金融业的普通职工等, 其总数估计约为 4000 万人左右 中国无产阶级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 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 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 消灭一切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制度, 使全人类由阶级社会过渡到没有阶级 没有剥削的社会, 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所以, 从阶级性上说, 它是最富于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的阶级 无产阶级也最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富于团结协作精神, 最少保守思想, 最具革新进取精神 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各阶级中, 无产阶级是一个最进步 最革命 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共同的特点和优点以外, 还具有不同

39 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特点 其一, 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帝国主义 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 这种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 是世界各国中少见的 中国工人劳动时间长, 一般每天工作在 12 小时以上, 有的长达 16 小时 在尽可能延长劳动时间的同时, 中外资本家还经常采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 诸如增加劳动定额 加速机器运转等, 来加强剥削, 结果导致中国工人健康状况普遍恶化, 有的竟被活活累死 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相比, 中国工人工资水平低, 劳动条件恶劣, 而且缺乏人身自由和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各工矿企业还普遍保留着各种封建性的剥削制度和野蛮的管理方法, 如包工制 监工制 包身工制 养成工制等, 使工人的自由和权利受到种种限制 中国无产阶级在这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下, 生活极端困苦, 社会地位低下, 具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的强烈要求 其二, 中国无产阶级的人数虽少, 但由于近代工业的布局和结构不平衡, 产业工人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各省和水陆交通沿线的少数大城市和大型企业中 如上海 广州 武汉 天津 青岛等地, 分别集中了十余万乃至数十万的工人 据 1894 年的统计, 仅上海 广州 武汉三市的工人, 就占全国工人总数的 77% 以上 产业工人这种集中的状况, 加上广大非产业工人与之结合, 有利于无产阶级的组织和团结, 有利于在工人中传播革命思想和发展革命力量, 从而便于在工人集中的大城市中, 形成相对强大的斗争力量 其三, 中国无产阶级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或手工业者, 因而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劳动人民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痛苦和要求, 便于发动和组织农民及其他劳动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建立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广泛的革命联盟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优点和特点, 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革命性很强 特别能战斗的阶级 它从诞生时起, 就没有间断过斗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中, 中国无产阶级在进行经济斗争的同时, 较早地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辛亥革命后, 中国无产阶级随着自身队伍的壮大和罢工斗争的高涨, 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新思潮的影响下, 迅速地觉醒并成长起来, 并很快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 历史地落到中国无产阶级身上

40 但是, 中国无产阶级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并发挥自身的革命作用的 由于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中国无产阶级自身难免带有一些弱点 它除了人数少之外, 还受到封建的宗法思想 行帮观念 宗教迷信及其他种种封建意识和习俗的侵蚀, 受农民小生产者的思想和习惯的影响较深, 接受现代教育少, 文化水平低, 缺乏民主意识, 等等 因此, 无产阶级要充分体现和发挥自身的革命性, 担当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 还必须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 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历史使命, 建立与农民 旧式手工业工人和江湖游民的组织截然不同的新的阶级组织形式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和现代工会, 从而由自在的阶级转变成自为的阶级 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与 新青年 的创办 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辛亥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为此, 孙中山以 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为蓝本, 创立了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 在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并将其付诸实施 民国初年, 内阁制 多党制 议会制等一套从西方学来的东西, 也曾实行过 然而, 中国 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 但是行不通, 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1 人们曾以为足以救 亡 并能使中国起衰振弱的种种措施都尝试过, 结果却都不能解决中国的任何实 际问题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良药 辛亥革命的流产, 曾 使中国的先进分子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 原有的幻梦破灭了, 中华民国的 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中国又一天一天沉人黑暗 里 2 袁世凯上台后, 军阀势力继续利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 维护自己的统 治 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股尊孔读经 复古倒退的逆流 社会上, 孔教会 1 毛泽东 :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 年 6 月 30 日 ), 毛泽东选集 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470 页 2 鲁迅 : 论 费厄泼赖 应该缓行 (1925 年 12 月 29 日 ), 鲁迅全集 第 1 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第 272 页

41 尊孔会之类组织纷纷出笼, 它们利用社会上对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失望情绪, 诋毁共和制度, 诽谤民主思想, 要求定孔教为国教 与此同时, 粗俗鄙陋 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大肆泛滥, 鬼神迷信之说广为流行 这些东西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扼杀着民族的生机 惨痛的教训促使人们对如何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行反思 先进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 仅仅靠西方政治制度的移植难以救中国 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 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 最先倡导并吹响思想启蒙号角的, 是后来被誉为进步思想界的明星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的陈独秀 1915 年 9 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向传统的封建思想 道德 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 一年后, 青年杂志 更名为 新青年 添加一个 新 字, 不仅使其鼓吹新思想 新文化, 启发新觉悟, 造就新青年的主旨一目了然, 而且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 起点新, 内容新, 目标新, 形式新 该刊发表的李大钊的 青春 一文, 不仅强调青年之青, 而且强调一个 新 字, 指出从精神上 思想上有新青年与旧青年之分, 希望青年们站在时代前列, 做一个有为的新青年 新青年 的主要撰稿人有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钱玄同 刘半农 高一涵 周作人 易白沙 吴虞等 新青年 创刊时曾表示其宗旨不在 批评时政, 但这并不表明它不关心政治, 实际上其作者明确认识到, 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所进行的斗争, 是和政治密切相关的 他们反对 IH 思想 旧文化, 实际上就是对旧政治的声讨 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他们不愿就事论事地议论现时的政治问题, 而力图通过思想的启蒙促进政治的根本改革 以 新青年 的出版为标志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使 20 世纪初的中国, 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在这场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中, 陈独秀表现得十分勇敢和坚决,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917 年 1 月,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上任伊始, 即对保留着浓厚封建教育传统和陈腐校风的北京大学进行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 他提出 循 思想自由 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 广为延揽有真才实学的名流

42 学者, 特别是陆续聘请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刘半农 周作人 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 提倡新文化的新派人物执教北大 ( 钱玄同 沈尹默等此前已在北大 ), 实行民主办学, 鼓励学术研究 出版刊物和开展社团活动 这些改革的实施, 培育了北大一代新风, 为各种新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荟萃北大, 新青年 杂志也由上海迁到北京, 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 新青年 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使新文化运动得以迅猛发展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 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 提倡个性解放, 反对封建礼教 ;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实行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基本口号, 一曰民主, 二曰科学, 即德先生 (Democracy) 和赛先生 (Science)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 礼法 贞节 旧伦理 旧政治 ; 要拥护那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 旧宗教 ;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 国粹 和旧文学 他们明确宣告 :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他们大声疾呼 :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 针对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试验的失败, 针对群众思想蒙昧和落后的状况, 他们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 ;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 有两层涵义 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 这包括个性解放 人格独立及自由民主权利等内容 二是指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尖锐地指出 : 民与君不两立, 自由与专制不并存 中国要在世界上生存, 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 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 自治的国民政治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 也有两个方面的涵义 它主要是指与封建迷信 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 同时也指具体的科学技术 科学知识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科学与人权并重, 认为 :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科学之兴, 其功不在人权说下, 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他们强调要用科学的尺度衡量世间一切事物, 崇尚理性, 反对迷信和愚昧 ; 指出只有 一遵理性, 具有科学精神, 国人才能摆脱 无常识之思维, 无理由

43 之信仰 的束缚, 成为新鲜活泼的一代新人 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指引下, 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 号召人们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 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在众多的领域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 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思想文化, 特别是被袁世凯所尊奉的孔教 先进的思想家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 揭露三纲五常是 奴隶的道德, 忠孝节义是 吃人的礼教, 坚定地表示 : 对于与此新社会 新国家 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 猛勇之决心, 否则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 1 这些 离经叛道 的呐喊, 把反对封建的政治制度和反对封建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场空前的反封建运动 他们深刻地指出, 封建伦理与共和制度是不相容的, 拥护共和国体就必须反对封建伦理, 从而透彻地阐述了新制度与旧文化绝对不可调和的道理 他们把这个认识称作 吾人最后之觉悟 应该说,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对于孔教的这些批判, 不仅是极其勇敢的, 也是充满理性的 诚如李大钊所指出的 : 余之掊击孔子, 非掊击孔子之本身, 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 ; 非掊击孔子, 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2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另一项主要内容是文学革命 1917 年 1 月, 胡适在 新青年 上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一文, 较系统地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 鼓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陈独秀随即写了 文学革命论 一文, 高张 文学革命军 大旗以示声援 他响亮地提出 : 今欲革新政治, 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这样,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便把革新文学与革新政治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文学革命的实质, 是用民主主义的新文学, 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学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通行于世, 是文学革命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取得的显著成果之一 年 5 月, 鲁迅率先在 新青年 上发表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这篇小说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 成为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 1 陈独秀 : 宪法与孔教 (1916 年 11 月 1 日 ), 新青年 第 2 卷第 3 号 2 守常 ( 李大钊 ):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甲寅 日刊,1917 年 2 月 4 日

44 结合的典范,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钱玄同 刘半农 周作人等也积极参加了这场文学革命 除了 新青年 以外, 积极提倡新文化 传播新思想的报刊, 还有 每周评 论 国民 新潮 少年中国 建设 星期评论 改造 晨报 京报 等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全面出击, 引起封建卫道士们的仇视和围 攻 他们攻击新文化运动破坏孔教 礼法 国粹 贞节等, 是 叛亲灭伦 禽 兽自语 ; 哀叹 功利倡而廉耻丧, 科学尊而礼义亡 面对封建旧势力的挑战,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理直气壮地予以反击 在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中, 陈独秀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坚定地表示 :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 只因为拥护那德 赛 两位先生, 才犯了这几条 滔天的大罪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 一切政府的 压迫, 社会的攻击笑骂, 就是断头流血, 都不推辞 1 李大钊在 晨报 发表 的 新旧思潮之激战 一文, 针对旧势力借小说塑造一位封建卫道者 伟丈夫 来发泄对新文化运动的仇视的行径, 义正辞严地指出 : 须知中国今日如果有真 正觉醒的青年, 断不怕你们那伟丈夫的摧残 ; 你们的伟丈夫, 也断不能摧残这些 青年的精神 2 通过这场新旧思潮的激战, 新文化运动得到更大的发展, 并且 开始把反对封建文化与反对军阀统治的斗争结合起来 初期新文化运动, 从根本上说, 主要仍是资本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 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的思想水平和在斗争中所致力的侧面各有不 同, 后来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发展道路也有很大差异 总的说来, 他们在思想上 一般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围 他们号召人们冲破封建主义的牢笼, 目的是要 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 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 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道路, 以求适今世之生存 3 但是, 中国近代历史已经表明, 在帝国主义时 代,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并不能给中国人民指 出真正解放的道路 面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和社会黑暗混乱的状况, 有些先 进分子已经开始怀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是否适合于中国, 开始考虑中国 是否还有别的出路 1 陈独秀 :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919 年 1 月 15 日 ), 新青年 第 6 卷第 1 号 2 李大钊 : 新旧思潮之激战, 晨报,1919 年 3 月 4 日 -5 日 3 陈独秀 : 宪法与孔教 (1916 年 11 月 1 日 ), 新青年 第 2 卷第 3 号

45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勇猛冲击, 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自有中国历史以来, 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1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这些反封建的勇士们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 如 : 他们以为离开根本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 仅仅依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斗争, 通过提倡新思想 新道德 新文化, 就可以根本改造国民性, 造就新国民, 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而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 他们在思想方法上, 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把传统与现代 中国与西方绝对对立起来, 表现为在某些问题上否定中国的一切, 而肯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 忽视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特殊性, 不善于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加以区别, 而把复杂的文化现象作简单化的处理, 缺乏科学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等等 尽管如此, 但他们的斗争, 毕竟方向是正确的, 态度是坚决的, 因而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唤醒了一代青年, 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从而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 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这就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 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从 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初,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美国 德国 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在一些生产部门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工业发展水 平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高, 并赶上和超过英 法等一些老牌资本主 义国家 俄 日 意 奥等原来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 经济实力也有明显增 强 其中, 俄国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 跻身于帝国主义国家 的行列 1 毛泽东 : 新民主主义论 (1940 年 1 月 ), 毛泽东选集 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700 页

46 随着经济实力消长的变化, 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打破原有的国际经 济 政治格局, 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由于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原料产地 及输出商品和资本的市场, 因而竞相掠夺和侵占殖民地, 或从别国手中夺取殖民 地, 就成为 20 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争斗的焦点 随着各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殖民地问题上矛盾的激化, 它们之间从 1914 年开始, 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 这场世界大战是两个帝国主义集团, 即以英 法 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 ( 日 本 美国随后加入 ) 与德 奥 意 ( 后退出 ) 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之间, 为争夺和重 新瓜分殖民地所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战争的结果是, 德 奥两国遭到惨败, 被迫投降 ; 英 法 俄三国的实力大为削弱 ; 只有美 日两国在战争中得到不少 好处 这场战争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 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 战场厮杀, 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的时机, 夺取了德国从清政府手中攫取的在山东 的各种权益, 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1915 年, 日本政府向北洋军 阀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袁世凯死后, 日本又扶植段祺瑞政 府, 并通过 西原借款 1 和其他一笔笔巨额贷款, 获得了过去连袁世凯也不敢 让与的许多特殊权益 1918 年 5 月, 段祺瑞政府和日本政府先后签订旨在反对 苏维埃俄国的中日 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和 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规 定日军可以在 共同防敌 的名义下, 大批开入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 并可以指 挥有关的中国军队 在此期间, 段祺瑞政府聘请日本人担任政治 财政和军事顾 问, 并由日本派军官训练中国军队, 使日本在华侵略势力迅速膨胀 这就打破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加深了日本同其他列强之 间的矛盾, 从而也加剧了国内军阀之间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暴露无遗 战争的 空前残酷, 欧洲参战国在战后的种种衰败和混乱景象, 人民群众生活的极端痛苦, 人们精神的极度空虚和颓废, 使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完美优越的神话破灭 在战争 期间, 西方列强为了战争的需要, 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战略物资, 并征集大批 人力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 因此, 中国人民也直接遭受到这场大战所造成的痛苦 年至 1918 年间, 段祺瑞政府向日本政府公开或秘密举借的一系列经济 政治 军事借款的总称 因日方由西原龟三为代表经办, 故称 西原借款

47 通过这场战争, 中国的先进分子强烈地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失去光明的前途, 并对西方文明价值产生怀疑和动摇, 由此开始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和批判 他们认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 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 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 1 他们还进一步表示: 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 已经造了无穷罪恶, 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2 这种反思, 为中国先进分子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接受社会主义思潮, 创造了有利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亚革命浪潮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灾难性后果, 唤起了各国人民群众的觉 醒, 推动了各国革命运动的迅速高涨 在俄国, 工人和士兵于 1917 年 3 月 ( 俄历 2 月 ) 发动武装起义, 推翻统治俄 国 300 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 但国家政权最终落入由地主和资产阶级的代表人 物组成的临时政府手中 1917 年 11 月 7 日 ( 俄历 10 月 25 日 ), 在列宁的领导下, 彼得堡的工人群众发动武装起义, 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第二天, 全俄 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 和平法令 和 土地法令, 以 及其他一系列维护工农利益决议案 随后, 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各地相继建立 俄 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极大地改变了 20 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 它唤醒了西方的无产阶级, 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西方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与东方殖民地 半殖民 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开始汇合, 如海潮汹涌, 冲击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堤防 从此, 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斗争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义国家相对立的新格局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欧洲掀起一场革命风暴 从 1917 年 11 月开始, 芬兰 德国 奥地利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保加利亚等国相继爆发大规模的工人罢 工运动和武装斗争, 建立了一批地方性的工人苏维埃政权 在罗马尼亚 南斯拉 1 李大钊 : 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1918 年 6 月 7 月 ), 言治 季刊第 3 册 2 陈独秀 : 本志宣言 (1919 年 12 月 1 日 ), 新青年 第 7 卷第 1 号

48 夫 波兰, 也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英国 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工人运动迅速高涨 与此同时, 美国 日本等国家的工人罢工运动和人民群众的斗争也蓬勃展开 仅在 1918 年, 美国就发生 1500 多次罢工事件, 日本工人进行了 400 多次罢工斗争 同年, 因米价暴涨, 日本还爆发一场全国性的群众自发斗争 米骚动, 持续时间达 50 多天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亚洲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 也迅速高涨起来 朝鲜汉城几十万群众利用参加国王葬礼的机会, 于 1919 年 3 月 1 日进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掀起一场规模巨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缅甸 菲律宾 荷属东印度 ( 今印度尼西亚 ) 印度先后爆发反对西方殖民统治的斗争 阿富汗 叙利亚 黎巴嫩 伊朗 伊拉克等国, 也爆发大规模的反帝斗争 在土耳其, 基马尔领导的民族独立斗争在苏维埃俄国的支持下获得成功, 赶走外国侵略者, 废黜国王, 宣告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土耳其革命的胜利, 给全世界被压迫民族树立了敢于斗争 以弱胜强的榜样, 对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 很大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国的先进分子 俄国地大人多, 在沙皇统治时期政治腐朽, 国情与中国有近似之处, 而且与中国有漫长的边界相接 十月革命的胜利, 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明显感觉到, 俄国工农大众敢于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建立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表明帝国主义的力量并不是绝对不可战胜的, 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不再是孤立无援的 长期饱受帝国主义欺侮而又在反帝斗争中屡遭失败的中国人民, 由此增强了斗争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 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 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而又茫然无措的中国先进分子, 则由此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 俄国十月革命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 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他们从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和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危机中, 敏锐地感受到世界历史潮流的深刻变化, 并且很快在实践中得出向俄国革命

49 学习 走俄国人的路 1 的结论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欧美革命风暴的掀起以及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迫切需要有一个世界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 对各国革命斗争进行协调和指导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承担起筹建这样一个新的国际组织的任务 1919 年 1 月, 在莫斯科举行了筹备建立共产国际 ( 又称第三国际 ) 的会议 3 月 2 日, 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 来自欧洲 美洲和亚洲 21 个国家的 35 个政党和组织的代表共 52 人出席会议 中国旅俄华工联合会的两位负责人刘绍周和张永奎, 以 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代表的名义, 应邀出席了共产国际成立大会 列宁主持大会, 并在会上作 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 强调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会议经过充分讨论, 决定成立共产国际, 并通过列宁所作的报告以及 共产国际行动纲领 共产国际章程草案 和 共产国际宣言 等重要文件 这些文件规定了共产国际的纲领和组织原则 共产国际成立后, 在指导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斗争的同时, 也开始密切关注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革命运动情况, 帮助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组织, 并积极支持和推动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 总起来看, 中国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 一步一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 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尝试过种种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 这些探索和斗争, 虽然每一次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但却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后, 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 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迫切需要发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 而这场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 为新的人民革命的到来创造了客观的社会基础 特别是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 与此同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明的 1 毛泽东 :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 年 6 月 30 日 ), 毛泽东选集 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471 页

50 冲击,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欧亚革命浪潮的高涨, 则为新的人民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建立中国共产党, 就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而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必然性, 则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实现的

51 第二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 五四爱国运动 1919 年的五四爱国运动, 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 反对北京政府的卖国政策而爆发的 从 1919 年 1 月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这实际是一次由此时世界五强, 即英 法 美 日 意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 为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不平等地位, 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巡警 撤销领事裁判权 归还租界 取消中日 二十一条 及换文等正义要求, 但都遭到拒绝 在讨论德属殖民地问题时, 中国代表又提出, 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殊权益应直接归还中国 但日本代表却无理地提出, 它在大战期间强占的德国在胶州湾的租借地 胶济铁路以及德国在山东的其他特殊权益, 应该无条件让与日本 4 月 29 日至 30 日, 英 法 美三国在议定巴黎和约中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时, 完全接受日本的提议 这样, 日本夺取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殊权益的 既成事态, 便被明文肯定下来 中国代表指出, 此次和会条件办法, 实为历史所罕见, 并对和会的这种做法提出抗议 但是, 北京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 竟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 中国人民密切注视着巴黎和会的进程 中国在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 立即在人民群众中, 首先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激起强烈的愤慨 5 月 3 日晚, 北京大学 1000 多名学生和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代表, 集会于北大法科礼堂, 报告巴黎和会的情况 会场上群情激愤 一位学生当场咬破中指, 裂断衣襟, 血书 还我青岛 四字 与会者声泪俱下, 热血沸腾 大会当场议决 :( 一 ) 联合各界一致力争 ;( 二 ) 通电巴黎专使, 坚持和约上不签字 ;( 三 ) 通电全国各省市, 于 5 月 7 日举行游行示威 ;( 四 ) 定于 5 月 4 日 ( 星期日 ) 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

52 5 月 4 日下午, 北京大学等 13 所大中专学校的学生 3000 余人, 不顾北京政府教育部代表及警察的阻拦, 到天安门前集会 他们提出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和 还我青岛 等口号, 强烈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并惩办北京政府的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接着, 学生们前往日本驻华使馆抗议 受阻后, 游行队伍不顾军警的阻挠, 转奔位于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住宅 学生们在愤怒之下冲入曹宅, 虽没有找到躲藏在暗室的曹汝霖, 却遇到另一个卖国官僚章宗祥 他们痛打章宗祥, 火烧曹宅 北京政府急忙出动军警镇压, 逮捕示威学生 32 人 5 月 5 日, 北京各大中专学校学生宣布实行罢课, 并通电各方请求支援, 营救被捕学生 学生们在斗争中迅速联合起来 5 月 6 日, 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声援和社会舆论的支持 北京政府虽然在两天后释放了被捕学生, 但对学生的政治要求置之不理, 而且逼走同情学生爱国行动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并下令禁止学生干预政治, 扬言要严厉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 5 月 19 日, 北京学生再次宣布总罢课 他们组织 十人团, 走上街头向群众讲演, 发行 五七日刊, 扩大爱国宣传, 并开展提倡国货 抵制日货 组织护鲁义勇军等活动, 继续坚持斗争 6 月 1 日, 北京政府连下两道命令 : 一道命令 表彰 被民众斥为卖国贼的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 另一道命令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行动 这更加激起学生的愤怒 他们从 6 月 3 日起重新走上街头演讲 北京政府出动军警镇压, 当日有 170 多名学生被拘, 第二天又有 700 多名学生被捕 但是, 学生们并未屈服, 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多达 5000 余人 正当学生们顽强坚持斗争的时候, 上海工人从 6 月 5 日起自动举行罢工, 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以日资棉纱厂工人带头, 上海许多行业的工人以及店员等纷纷参加罢工, 高潮时达到 lo 多万人 上海商人也举行罢市 上海工人的行动推动了全国各地的罢工风潮 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工人 京汉铁路的长辛店工人 京奉铁路的唐山工人也相继罢工 工人罢工的浪潮迅速扩展到全国 20 多个省 100 多个城市 中国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 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政府的政治斗争, 是前所未有的 这表明,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

53 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这样, 五四爱国运动突破学生 知识分子的狭小范 围, 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 爱国运动 运动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工人罢工呈扩大的趋势, 使资本家和政府当局惶惶 不安 天津总商会致电北京政府指出 : 查棲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 现已 发生不稳之象, 倘牵延不决, 演成实事, 其危厄之局, 痛苦有过于罢市者, 恐市 面欲收拾而不能矣 1 北京政府慑于人民群众的愤怒和威力, 于 6 月 7 日被迫 释放被捕学生,10 日罢免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的职务 这是 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个胜利 6 月 11 日, 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同李大钊 高一涵到城南新世界游艺场, 向群众散发 北京市民宣言 宣言提出收回山东主权 罢免卖国官僚 撤销警 察机构 市民组织保安队 给予市民集会和言论自由等五条关于内政外交的最低 要求, 并表明 : 如果政府不顾市民的愿望, 拒绝市民的要求, 我等学生 商人 劳工 军人等, 惟有直接行动, 以图根本之改造 陈独秀在散发传单时被暗探 逮捕 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发出通电, 抗议北京政府的这一暴行 2 6 月 16 日, 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上海成立 6 月 17 日, 北京政府违背全国人 民的意愿, 悍然决定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全国学联立即号召和组织各地学生投入 拒签和约的斗争 工人群众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得非常坚决 他们表示 : 若卖国 首领未诛, 卖国条约未废, 亡国之祸终难幸免 ; 签字而山东亡, 山东亡而全国 随之, 亡国大难迫于眉睫 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 3 他们提 出 格政府之心, 救灭亡之祸 他们强烈要求, 对于卖国贼, 不仅要 斥退, 而且要 永不起用 4 6 月 18 日, 山东各界联合会派出各界代表 80 余人进京 请愿 北京 上海等地的学生 工人和市市民群众继续开展坚决拒签和约的斗争 在巴黎, 旅法华工 中国留学生和华侨数百人, 于和约签字前一天的 6 月 27 日, 包围中国政府总代表陆征祥的住地, 强烈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 月 28 日, 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和会的签字仪式 这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又一个胜利 1 晨报,1919 年 6 月 12 日 2 在全国各界的营救下, 北京政府被迫于同年 9 月 16 日释放陈独秀 3 工界中之热心国事者, 上海 民国日报,1919 年 6 月 28 日 4 新闻报,1919 年 6 月 7 日 12 日

54 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由学生 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 反对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革命斗争 尽管运动中还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但斗争的目标是反对西方列强所强加的巴黎和约, 所以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这场群众运动遍及 20 多个省 100 多个城市 在运动中, 各地组织了学生 教职员 工商界 妇女界等群众团体, 并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 随着运动的发展, 又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 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 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 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而从罢免曹 章 陆三个卖国贼到拒签和约的成功, 无一不是群众运动作用的结果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 涌现出一批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新的先进分子 数十万学生英勇地走在运动的前头, 成为运动的先锋 运动爆发前, 北京等地成立的以研究新思潮 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宗旨的社团, 如救国会 国民社 新潮社 平民教育讲演团 少年中国学会 新民学会等, 其成员大多参加了这场运动, 成为运动中的骨干 陈独秀 李大钊等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同许多社团组织和进步青年密切联系, 积极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成为这一运动的著名领袖人物 以陈独秀 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起人 五四运动期间, 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声势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 虽然工人的罢工是自发的, 但工人阶级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定性, 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运动本身也逐步由经济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 这对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强大力量, 接受马克思主义, 并到工人群众中去开展宣传活动, 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因此, 它虽然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的发生, 引起列宁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重视, 并直接促使共产国际派员到中国了解情况, 因而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进程 烈火一经点燃, 便孕育着燎原之势 五四运动的爆发, 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 并由此引起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55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各种新思潮的涌现 经过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人民有了新的觉醒 特别是青年中的一批先进分子, 以 救国救民 改造社会为己任, 重新考虑中国的前途, 探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新方案 他们纷纷撰写文章 创办刊物或成立社团, 以介绍 传播和研究国外的各种新思 潮 当时, 鼓吹新思潮的刊物如雨后春笋, 先后出现 400 多种 这些刊物的绝大 多数都宣称以改造社会为宗旨, 有的还在文章中提出各种各样的改造中国社会的 方案 由于巴黎和会打破了人们对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更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 影响渐次扩大, 因此, 五四爱国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一个明显特点, 就是有相 当一部分人在否定封建主义的同时, 也开始怀疑以至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 案, 转而向往社会主义, 认为 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的人类共同的思想 社 会主义学说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新思潮来势汹涌, 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 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当然, 潮流涌来时难免泥沙俱下 五四时期被中国人当作新思潮传播的社会主义 学说十分庞杂, 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又有各种各样被称为 社会主 义 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流派, 如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工团主义 互 助主义 新村主义 合作主义 泛劳动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 伯恩施坦主义等 这时的情况是, 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 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 所以, 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 1 但绝大多数的进步青年对社 会主义只是抱着一种朦胧的向往 他们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了解, 如同 隔着 纱窗看晓雾 2, 并不十分清晰 对这些主义和学说, 他们正在进行分析 比较 和选择, 希望能从中找到挽救民族危亡和改造中国社会的良方 1 瞿秋白诗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2 瞿秋白诗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版, 第 35 页

56 北京 天津 南京 上海 武汉 广州 长沙的一些进步青年, 在 1919 年底曾经兴起工读互助主义的实验活动 他们遵循工读互助主义的学说, 按照 人人做工, 人人读书, 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 的理想, 组织互助社一类小团体, 过起 共产的生活, 并希望把工读互助团逐渐推广到全社会, 从而实现 平和的经济革命 然而, 这种工读互助团的试验好景不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这类组织都因遇到种种无法克服的困难而解体 与实践 工读互助 相类似, 一些青年知识分子模仿日本九州的新村 美国的劳动共产村的做法, 也在中国进行 新村 试验 同工读互助团的命运一样, 这些中国的 新村 也是昙花一现 工读互助 和 新村 试验的失败, 对热衷于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的人们, 是一次非常实际的教育 许多参加 工读互助 和 新村 活动的青年开始认识到 : 社会没有根本改造以前, 不能试验新生活 ; 要改造社会, 须从根本上谋全体的改造, 枝枝节节地一部分的改造是不中用的 1 他们很快抛弃不切实际的空想, 转而寻找改造社会的 实际可循 的途径 这就为一批进步青年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和其他类似的改良主义思想的谬误, 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后, 在新思潮大量涌现 诸多学说流派争鸣斗胜的形势下, 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 早在清末民初, 一些来华的外国传教士 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就在报刊上对马克思 恩格斯及其理论作过零星的介绍 但他们对这一科学理论的了解和认识是非常肤浅和片面的, 他们的介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 十月革命后,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1 存统 : 工读互助团 底实验和教训, 星期评论 第 48 号 ( 劳动纪念号 ),1920 年 5 月 1 日 2 毛泽东 : 论人民民主专政 (1 949 年 6 月 30 日 ), 毛泽东选集 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471 页

57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 1918 年, 他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论述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与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区别, 指出 :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 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 同法国大革命预示着世界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样, 俄国十月革命预示着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 是 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他在同一年写的 庶民的胜利 和 Bolshevism 的胜利 1 两篇文章中, 热烈地赞扬十月革命, 指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 什么皇帝 贵族 军阀 官僚 军国主义 资本主义, 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 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 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 他满怀信心地预言: 试看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 年 10 月 11 月, 李大钊分两期在 新青年 上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 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称其为 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与以往一些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片断的 不确切的表述不同, 李大钊的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该文的发表, 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除李大钊外, 留学日本期间接触和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几位进步青年, 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李达于 1918 年在日本学习时, 曾经阅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 一年后, 他在上海 民国日报 副刊 觉悟 上, 先后发表 什么叫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目的 等文章, 指出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不同的 2 从 1919 年秋到 1920 年夏, 他翻译了 唯物史观解说 马克思经济学说 和 社会问题总览 三部著作, 寄回国内出版 这些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对国内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杨匏安从日本回国后, 于 1919 年 10 月至 12 月间连续发表文章, 对各派社会主义学说的要点及其创始人的生平进行了介绍 他在同年 11 月至 12 月发表的 马克思主义 一文, 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作了比较全面而简要的阐述 这是中国人所写的又 1Bolshevism, 即布尔什维主义 1 李达 : 什么叫社会主义))(1919 年 6 月 ), 李达文集 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 第 1 页

58 一篇比较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此外, 李汉俊回国后也发表了一批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19 年 7 月和 1920 年 9 月, 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 宣布废除 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放弃在中国的特权 1 苏俄政府对华宣言受 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而且也吸引更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关注苏俄的内外政策 这对扩大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起到了重要的促 进作用 在此前后, 新青年 每周评论 民国日报 建设 等一批报刊纷纷 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据统计, 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 的文章多达 200 多篇,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 恩格斯著作的译文 这样集中 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 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每周评论 在摘译 共产党宣言 第二章的内容时, 编者还加了这样一段按语 : 这个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最重大的意见 他们发表的时候, 是由 1847 年的 11 月到 1848 年的正月, 其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 要求各地劳工的联合, 是 表示新时代的文书 2 到这时, 五四运动前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已发展成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 心的思想运动 有人描述这种情形说 : 一年以来, 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 算得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底上面, 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 西也是讨论鲍尔希 维主义 ( 即布尔什维主义 引者注 ); 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 那里是叙述 劳动运动底历史, 蓬蓬勃勃, 一唱百和, 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 仿佛有 雄 鸡一鸣天下晓 的情景 3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 中国南北方各形成了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 心 北方是北京, 南方是上海 在北京,1920 年 3 月, 由李大钊主持, 成立了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著名的 亢慕义斋 ( 亢慕义 为英文 Communism 的音译, 意为 共产主义 ) 就是这个研究会的办公室和图书馆 在上海, 陈独 秀等于 1920 年 5 月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这两个中心, 先后同湖北 湖南 浙江 山东 广东 天津和海外一批受过五四运动深刻影响的先进分子建 1 苏俄政府后来并没有将宣言中的承诺全部付诸实施 2 每周评论 第 16 号,1919 年 4 月 6 日 3 近代社会主义及其批评, 东方杂志 第 18 卷第 4 号,1921 年 2 月 25 日

59 立联系, 从北京 上海分别向各地辐射,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 还有一条特殊的渠道和一支特别的队伍 五四运动前后出国勤工俭学的青年知识分子 从 1919 年初到 1920 年底, 全国各地赴法国勤工俭学的青年就有 1600 多人, 还有一些人去了英国 德国和比利时 这些有志于改造中国的进步青年, 直接接触到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欧洲社会, 在那里认真学习和探求真理 他们到工厂做工, 亲身体验工人阶级的生活, 思想感情逐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许多人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推求, 最后作出自己的抉择, 走上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中的一些人还通过通信等方式, 向国内思想界传播马克思主义 同时, 一些原来由学生和华工组成的以 工读 互助 等为信条的勤工俭学组织, 也转向信仰共产主义 其中在勤工俭学励进会的基础上成立的工学世界社, 于 1920 年 12 月底召开大会, 表示要以马克思主义和实行俄国式的社会革命为宗旨 五四运动以后, 中国先进分子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的主要观点 在唯物史观方面, 他们介绍了社会的发展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矛盾运动等观点 在阶级斗争学说方面, 着重阐释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定义, 阶级的划分和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基于经济利益的不同的观点, 以及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政权, 建立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等基本思想 在剩余价值理论方面, 着重围绕资本的本质, 介绍了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生产过程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 是对无产阶级的剥削, 是资本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观点 此外, 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描述也进行了介绍 中国先进分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观点及其相互之间联系的介绍, 使人们对这一科学理论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同时, 他们又认真地把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比较, 使人们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他们的介绍和传播, 引起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特别是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极大兴趣 中国先进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 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 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 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为担负起改造中国的历史使命在寻求和掌握革命的科学

60 理论 因此, 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 并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 金线 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条件直接阅读外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没能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 因而存在着理论准备不足的弱点, 但他们在学到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后, 就积极投身到实际斗争中去, 努力用这些新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 他们深入到工厂 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了解民众的疾苦, 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成长 五四时期是中国先进分子思想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 经过学习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 与劳工为伍 的实践, 一批先进分子相继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这批先进分子中, 李大钊在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 逐渐否定过去信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开始转向科学社会主义, 并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1919 年 12 月, 他在 告北京劳动界 一文中指出,18 世纪以来的民主, 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作斗争的旗帜 ;20 世纪的民主, 乃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旗帜 陈独秀过去主张仿效欧美, 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这时抛弃了这种主张, 认为 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家阶级所把持, 要用它来造成多数人幸福, 简直是妄想 1920 年 5 月, 他在上海积极组织工人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集会 9 月, 他发表长篇论文 谈政治, 指出 : 若不经过阶级战争, 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时代, 德谟克拉西 ( 即英文 Democracy 之音译, 意为 民主 引者注 ) 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 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器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 ( 即生产阶级 ) 的国家, 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 法律, 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61 这些言论和活动表明, 他已经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一边, 主张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 毛泽东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 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1918 年 4 月, 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 从事革命活动 同年, 他在第一次北京之行期间, 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五四运动后, 他主编 湘江评论, 热情歌颂十月革命! 认为这个胜利 必将普及于全世界, 我们应当起而仿效 1919 年 12 月他第二次到北京, 热心阅读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和马克思主义著作 1920 年 4 月, 他从北京到上海, 一直逗留到 7 月, 同陈独秀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开展湖南的革命活动等问题 在北京和上海这段时间里, 毛泽东的思想迅速发生变化 到 1920 年冬, 他从理论到实践上已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周恩来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 从日本回到天津, 主编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和 觉悟, 以宣传群众, 指导天津的学生运动 他作为天津学生的代表, 两次进京请愿, 与北京学生一起进行斗争 1919 年 9 月, 他发起成立觉悟社, 介绍和研究新思潮 在 1920 年 1 月 29 日为抵制日货所进行的请愿斗争中, 他遭到反动当局的逮捕 在被拘留期间, 他向难友们作了五次介绍马克思学说的讲演 其内容有 : 马克思传记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史等 1920 年 11 月, 他前往欧洲留学 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地考察, 经过对改造社会的各种学说的比较和选择, 他也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 林祖涵 吴玉章等一批先进分子,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 最终抛弃旧的主张, 同样实现了思想上的转变,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 李达 邓中夏 蔡和森 杨匏安 高君宇 恽代英 瞿秋白 赵世炎 陈潭秋 何叔衡 俞秀松 向警予 何孟雄 李汉俊 张太雷 王尽美 邓恩铭 张闻天 罗亦农等一大批先进分子, 先后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转化方面, 五四时期的进步社团起了重大的作用 五四运动前后, 各地新生的社团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1919 年仅北京一地登记在册的社团就有 281 个,1920 年又有所

62 增加 这些社团大都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以弘扬民主和科学为己任, 以改造社会为宗旨, 积极研究和宣传新思想 它们摆脱中国旧式会党的组织方式, 实现了在传播新思潮基础上的联合 由于信仰的不同, 对中国社会认识的不同, 人员构成的不同等原因, 众多的社团后来发生了分化, 其成员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深入工人群众的过程中, 在参加反帝反军阀的实际斗争中, 不断地砥砺自己, 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这样, 就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 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引起帝国主义者和封建军阀的极端恐惧 他们给它加上 过激主义 等罪名, 竭力阻止其在中国的传播 北洋军阀政府和各省的军阀统治者都曾发布命令或张贴布告, 要求 严防 和 查禁 过激主义, 并查封不少进步报刊, 但这并未能阻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后,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发生分化, 出现了要不要马克思主义 以什么主义改造中国社会的激烈论争 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曾在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中起过一定作用, 但他们不愿意看到新文化运动发展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运动 1919 年 7 月, 胡适在 每周评论 第三十一号上发表 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 主义! 一文, 劝说人们 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那个问题如何解决, 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 那种主义如何奥妙, 并嘲讽 空谈好听的 主义, 是极容易的事, 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 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 胡适反对人们谈论各种主义, 实际上是在这种说法之下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宣扬改良主义, 宣扬中国不需要经过革命就能够解决他所说的一个个问题 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不承认事实上存在着社会阶级斗争才有这种学说的产生 他后来自己承认, 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 是让人不要被马

63 克思 列宁 牵着鼻子走 1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中国问题要 根本解决 的主张, 是 自欺欺人的梦话 针对胡适的观点, 李大钊于 1919 年 8 月撰写 再论问题与主义 一文进行 批驳 他声明 : 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的 ; 布尔扎维主义的流行, 实在 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 我们应该研究他, 介绍他, 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 会 他指出 : 宣传理想的主义与研究实际的问题 是交相为用的, 是并行不 悖的 一方面, 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 社会问题的解决, 必须依靠社会 上多数人的共同运动, 而要有多数人的共同运动, 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 主 义作为准则, 因此, 谈主义是必要的 不宣传主义, 没有多数人参加, 不管你怎 样 研究, 社会问题永远也没有解决的希望 另一方面, 一个社会主义者, 为 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 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 环绕着他的实境 而 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 拿来作工具, 用以为实际 的运动, 他会因时 因所 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针对胡适反对 根本解决 的改良主义主张, 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 史观, 阐明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 他指出 : 经济问题 的解决, 是根本解决 经济问题一旦解决, 什么政治问题 法律问题 家庭制度 问题 女子解放问题 工人解放问题, 都可以解决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生 机的社会,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 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针对胡适反对阶级斗争的观点, 李大钊强调 : 阶级斗争学说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 要内容, 要解决经济问题, 就必须进行阶级斗争, 进行革命 ; 如果不重视阶级斗 争, 丝毫不去用这个学理作工具, 为工人联合的实际运动, 那经济的革命, 恐 怕永远不能实现 这场 问题 与 主义 之争, 实际上是一次中国需要不需要马克思主义 需要不需要革命的论争 它在其他一些团体内也进行过, 在不少出版物上也有反 映 许多进步青年撰文支持李大钊的观点, 但赞同胡适或者具有类似观点的人也 为数不少 在这场论争中, 李大钊和各地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依据他们的认识水 平,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需要, 阐述了对中国社会进行一次彻底革命的 必要性 这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如何改造中国社会 1 胡适 :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1930 年 11 月 27 日, 胡适论学近著 第 1 集卷 5, 商务印书馆 1935 年版, 第 645 页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一 五三 的 济案 与 五九 的 二十一条 一样是日本帝国主 义利用卖国军阀侵略中国的纪念日子 济案 的结束 比 二十一条 更可 耻得多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中共党史资料 年第 期 三 代表资产阶级的蒋介石 在 济案 发生以后 不但做了许多卖国的

More information

江西抗日战争史

江西抗日战争史 Ⅰ Ⅱ Ⅲ Ⅳ 绪 论 2 江西抗日战争史 绪论 2 2 3 4 江西抗日战争史 绪 论 5 6 江西抗日战争史 目 录 / 第一节江西国共合作抗战局面的形成 5 0 第二节新四军的组建与开赴抗日最前线 4 4 29 36 43 第三节江西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53 53 58 /65 第一节临战前的江西战场 65 65 70 江西抗日战争史 目录 第二节日军侵占赣北 77 77 92 00 第三节万家岭大捷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孔繁岭 七七事变后 主要激于爱国义愤 欧美留学生的近半 关内留学生的几乎全部 毅然回国 投入抗战洪流之中 在教育 科技 文化等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有 名左右滞留海外 战时 鉴于外汇的紧缺和战后的需要 国民政府留学政策经历了前严后松的变化 约有 名学子被派赴海外 主要前往美英 与此同时 沦陷区各伪政权积极推行留日奴化教育 连同台湾 约有 万人前往敌国 整个抗战时期 这两万余名在海外的学子 情况各异

More information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田苏苏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除东北地区之外中国最大的沦陷区和日本发动 大东亚战争的战略基地的华北 也是日军实施慰安妇政策最普遍和较典型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资料和证据的缺乏 目前对日军在这一地区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具体情况的揭露还远远不够 本文以笔者掌握的有关资料 结合实地调查 对日军在华北地区实施慰安妇政策的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 日本侵华 慰安妇政策 华北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陈谦平 南京大学历史系 南京 上海解放前夕 英国朝野各界已经看到了中共胜利的必然性 因此 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在华利益成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 国民党封锁上海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 后者遂考虑 采取一些救援措施 以防止上海局势进一步恶化 英国各界普遍认为应该寻求同中共合作 而不应该与之对立 上海解放前后英国与中共政权的政治接触以及经贸关系的发展为英国在 年 月初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奠定了基础 英国 中共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孙新兴 本文以大量的历史事实 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两次侵占青岛时期在青岛实施的殖民教育和奴化归附教育 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当年以教育为侵略武器 在青岛培养殖民统治者 并且妄图从思想上征服中国人民 最终吞并中国的侵略野心 日本侵占青岛 殖民教育 奴化归附教育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日本在青岛的殖民奴化教育评析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日本在青岛的殖民奴化教育评析 #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郭洪茂 满铁是日本推行大陆扩张政策的产物 铁路在满铁经营中始终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 满铁铁路运输业务不断膨胀 铁路工人数量也迅速增大 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 尤其七七事变以后 满铁铁路运输日益紧张 劳动力供求矛盾也不断加剧 铁路劳动力严重不足 从业员素质下降 铁路事故增多 战时经济日趋窘迫 在这种形势下 满铁庞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体系赖以运转和经营的广大铁路工人 一方面在自身素质不断恶化条件下肩负着日益沉重的运输劳务

More information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李学智 民国初年 革命党人及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鼓吹以法治国 依法行事 热望将中国建成民主共和的法治国家 同时 兴办法政 法律 学校形成热潮 各种法律书籍大量出版 汇成一股颇有声势的法治思潮 在此期间 伍廷芳对陈其美以军政干涉司法和越权滥捕的行为进行的抵制 批驳和斗争 则成为这股思潮涌动中激起的浪花 民国初年 法治思潮 以法治国 伍廷芳 陈其美!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More information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米彦军 德富苏峰是继福泽谕吉之后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 其思想体系完整地显示了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发展过程 他早期主张主权在民 与日本社会现实不符 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改变主张 狂热鼓吹以皇室为中心对外侵略 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极大伤害 皇室中心主义是包含家国同构 忠君爱国 神国思想和武士道等在内的天皇专制国体思想 其实质是内行尊皇之 王道 外行霸道 继承和发展了唯心主义的皇国史观 对当今日本右翼思想仍有很大影响

More information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彭安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 为 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 冷战 政策 朝鲜半岛是 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 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 也是 冷战 政策的必然产物 冷战 政策 朝鲜战争 美国 苏联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国外理论动态 年第 期 英 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 著 工力 译 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在 新政治经济学 年第 期上发表题为 劳工和新社会运动反抗欧洲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的文章 对本世纪初欧洲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为反对欧盟着手对公有经济部门实行私有化而组织的 一场持续 年的联合行动进行专题研究 世纪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的工会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处境窘困 劳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近年来各国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联合行动的趋势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汪 波 伊拉克战后重建在美军撤离后 将进入伊拉克人自己管理的 后重建 时期 在后重建时期的政治转型中 伊拉克国内政治发展面临着中央集权主义势力与地方自治势力之间的严重分歧 对于建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基础上的中央集权主义势力来说 其政治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因此必须削减库尔德人在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时期获得的过多的自治权利 修改宪法的联邦主义性质 强化中央政府对国家的全面控制 而库尔德人所代表的地方自治势力则坚持维护已经获得的高度自治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江 沛 张 丹 本文以过去史学界较少论及的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研究对象 从运动的缘起 运动在国统区的扩展 运动背后的党团纷争等几个方面 力求对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进行较为完整而准确的理解和评价 本文认为 应肯定青年学生从军的爱国热情 客观考察当时国民党政权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目的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从军运动及青年军在促进战时国统区社会风气的转变 提高国民革命军素质乃至促进军队改革 国民党整党及行政效率的改革方面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贵州役政之初探!!! # #

抗战时期贵州役政之初探!!! # # 莫子刚 抗战爆发前夕 国民政府被迫实行征兵制度 为了办好役政 抗战时期的贵州省国民政府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 制订征集兵源办法和防漏堵逃措施 开展军民训练的基础扎实工程 采取宣传 抚慰 督导 奖惩和示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推进手段 役政基本上取得成功 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端和不足 此时的征兵运动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但其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日本帝国主义者 抗战时期 贵州省军政当局 役政 征兵!!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抗日战争研究 编辑部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 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研究 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 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 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 学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 民国档案 编辑部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史学月刊 编辑 部 安徽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十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More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 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 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 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胡迎建 抗战时期 旧体诗创作走出了五四以来的低迷状态 出现了复兴的态势 其表现是 残酷的战争为诗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题材与人生体验 抗战之初开展了利用旧的文艺形式包括旧体诗以鼓舞民心的讨论 诗作者队伍不断扩大 诗社纷纷成立 雅集 唱和活动频繁 出版诗集 创办刊物林林总总 总的特点是承继 诗经以来兴观群怨的优秀传统 多角度 广视野深刻地反映时代 高扬抗战救国主旋律 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 主要表现为 一是描写世乱时艰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钞晓鸿 郑振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的山东日伪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抗战时期的山东日伪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钟春翔 沦陷期间 日本占领军确立了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教育方针 在山东沦陷区加强日语教学 片面鼓励留日 严密控制师生 并通过新民会把奴化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全社会 日伪教育是对山东教育的巨大破坏和摧残 是近代山东教育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沦陷区 日伪教育 山东!! # % & # % & 抗战时期的山东日伪教育!!!!!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以金陵大学农林科为中心的研究 刘家峰 由于农业具有和医学 教育同样的传教价值 早期农业传教士根据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的国情 针对中国教会一贯重视城市忽视乡村的策略 提出了 教会乡村化 的主张 这一主张激起了部分教会对农业的极大兴趣 本文以金陵大学农林科为中心 讨论了教会与金大农林科为实现教会乡村化而进行农业教育和科技推广的过程 在教会乡村化和乡村基督化的背景下 农业科技成为传播基督教的媒介 基督教充当了传播农业科技的主体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邓兰华 张 红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五 十月革命后的华侨华人! 一 改革与两国关系正常化给中俄两国人民提供了重新往来的机会 ! 二 早期留学生为两国间的民间交往和商贸穿针引线!! ! 三 留学垃圾 损坏中国人形象! 四 战挫败 国营公司进军独联体市场首 五 从! 倒爷 生意一波三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 六 独特的华人群体 七 中的地位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王奇生 湖南会战是 年 一号作战 中交战时间最长 国民政府军队抵抗最为顽强的一次战役 以湖南会战为个案 具体而微地剖析国民党军的战略决策机制 情报信息系统 官兵素质 后勤补给 兵役军纪以及民众动员等情形 也许有助于从军事史的层面加深或纠正我们对抗战正面战场的既有认知 湖南会战衡阳保卫战一号作战!!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湖南会战 中国军队对日军 一号作战

More information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 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 居区 浙江村 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 指出 : 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劳动力 的流动, 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 经营者的流动 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 并 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 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 # # # # # #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 # # # # # # 黎志辉 支援抗战和建设新赣南是 赣南新政 时期社会动员的两大主题 蒋经国身体力行 动员干部 革除旧弊 树立新风 发动民众 措施多端 形式多样 其动员民众的思想既有国民党动员政策的脉络可寻 又受苏联模式感染甚钜 社会动员是一个荡涤旧俗 裂变旧的社会心理信条的过程 赣南社会由此经受了苏区革命以来新一轮的洗礼 蒋经国赣南干部动员民众动员社会影响!! # #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More information

论抗战时期江西的保学教育! #! # % % % % % % % % % % % % # #

论抗战时期江西的保学教育! #! # % % % % % % % % % % % % # # 肖如平 抗战时期 为推行国民教育 江西保学在经费筹集 师资培训 教师待遇 教学方法和校舍与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实与改进 使保学得到迅速发展 战时的保学教育 虽存在经费缺乏 教师待遇低等不足 但它注重民众教育 积极宣传抗战 保学教育在提高民众识字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 培养了民众爱国 爱家乡的情感和仇恨侵略者 敌视汉奸卖国贼的态度 对唤起民众保家卫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时期 江西 保学 论抗战时期江西的保学教育!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王士花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在华北沦陷区实施军事 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同时 极力推行奴化教育政策 日伪控制华北后 以新民主义取代三民主义 推行封建复古教育 改变学校课程设置 修改教科书 强行普及日语教育 华北沦陷区名目繁多的日语学校的出现 成为华北教育界的一种畸形现象 日伪用各种方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控制 也是华北沦陷区教育的特色之一 但任何宣传和说教都无法改变活生生的现实 华北沦陷区的学生大都保有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日 蒲丰彦 中日战争时期 除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外 日本政府还向华南地区的一个岛屿!!! 三灶岛 派出过农业移民团 对此少有人知 且至今也没有过学术探讨 日本海军在 年 月攻占了该岛 修建军用机场 由于他们此前在华南地区还没有地面航空基地 三灶岛上的该航空基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了给这个基地供给粮食 或者也可能是出于军事警备上的需要 日本冲绳县向该岛派出了农业移民共 人左右 中日战争日本农业移民广东省三灶岛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林 星 在以往的抗战内迁研究中 人们多关注中国沿海地区政府机构 工厂 学校 银行等向西南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 但内迁还有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即在本省范围内的迁移 抗战爆发 后 随着省会迁往内地山区 东南沿海省份的工厂 学校 银行等纷纷迁移到本省内地山区 给当地 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内地城市现代化以及本省区域内城市体系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支持 然而内地城市的这种发展随着抗战结束后的回迁而又趋于沉寂

More information

毛概第二章

毛概第二章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1840 年鸦 1919 年五四运动 1921 年党的 片战争 一大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0 年 新民主 主义论 半 ( 殖民地 ) 半 ( 封建 ) 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时期 毛概 理 论 的 形 成 第一章 第七章 第二章 第八章 第三章 第九章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P58 电教p13: 第四章 第十章 第五章 十一章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温金童 李飞龙 抗日战争时期 由于深刻复杂的历史原因 陕甘宁边区疫病横行 人畜死亡率很高 这对于陕甘宁边区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 物力 发展生产 坚持抗战 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十分不利 面对这一严峻现实 边区政府通过多种渠道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制定了卫生防疫的方针政策 大力开展卫生宣传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卫生组织 使广大群众学到了卫生知识 增强了卫生观念 从而使边区的人畜发病率 死亡率都逐渐下降 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More information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刘 泓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 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More information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王 军 近年来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外交的新因素 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属性和作用上看 它正拓展着中国的公共领域 以国家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为核心议题 催生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新构造 反映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推动着网络内外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行动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中国大众的网络民族主义因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年 月 宁夏社会科学 第 期 总第 期 邓小东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 乞丐问题一直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国时期 乞丐问题并未因封建腐朽的清王朝的倒台而减轻 相反更加严重 民国时期乞业发达 乞丐在继承传统谋生方式的同时 又有新的发展 乞丐增多 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 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 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民国时期 乞丐问题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 李培林李炜 : 改革开放 年来, 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 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基于 年和 年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的数据, 对近年来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年数据反映出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 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 ; 近两年的新变化是,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More information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黄安年 世纪中叶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接通 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 它把美国经济区域连成一片 标志着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 在这一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的重大事件中 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 在工程中 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 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黄 茂 曾瑞炎 年抗日战争爆发 日军企图摧毁中国教育事业 对高等教育机关狂轰乱炸 使中国高等教育蒙受了巨大损失 为保存中国教育实力 国民政府教育部作出内迁的决策 据此 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也对医学高校的内迁作了规划 并以这次内迁为契机 对西南 西北及华中地区的医学教育加以了重视 随着国府的迁都重庆 四川成为了抗战后方重地 为此 有不少高校迁往了四川 其中医学高校就有 所 这些医学高校在四川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的医学教育事业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阮艳萍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 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 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 中央和地方政府 学者 商人 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 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 那就是 数字传承人 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 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 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 使文化遗产从唯一 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 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人 民间传承人 遗产表述

More information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从 的译名谈起 领导权还是 霸权! #!! # & ( ) +,! # & ( ) +, & ( ) +)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 ( ) +, 年第 期 # ) # # + 二 葛兰西对霸权概念的拓展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More information

¹ ¹

¹ ¹ 论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化 王 联 由于持久的经济恶化与社会动荡 腐败的政府政治架构 在反恐议题上同西方进一步结盟与合作等原因 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不 断塔利班化 主要表现为极端主义 武装暴力和群众参与 其主要后果是严重影响到巴基斯坦国内政局的稳定 西方军事力量将可能长期驻扎在 阿富汗 而中巴两国 全天候 的关系也将面临激进宗教势力和分离主义 势力的挑战 地区与国别政治 巴基斯坦 宗教极端主义 塔利班化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秦 燕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改革婚姻家庭制度 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 出现了法律与习俗 两性关系 新旧婚姻观念之间的冲突 表明了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边区政府为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时期婚姻家庭变革的实践促进了边区的建设和持久抗战 并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继续实行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陕甘宁边区 婚姻家庭 变革!!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省赈济会的难民救济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周术槐 难民 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战争因素 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 成为当时中国 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 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 陷区的难民涌入 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 同时 还制定了相应的难 民转移方案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戚其章 世纪 年代 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兴亚思潮 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这是近代中日关系上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但也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课题 对此 近年来研究者颇不乏人 多谓兴亚主义的主流是应该肯定的 窃不谓然 本文认为 对兴亚主义须作具体分析 应肯定的只是其中的个别派别 其主流是不能肯定的 至于大力推动兴亚主义的兴亚会 不但不是所谓 民间组织或 民间对清友好组织 而是由日本外务省直接掌控和主导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江红英 进行人力管制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 实施这一举措的直接原因在于抗战的需要 即推行兵役制度 保障军需后勤 建设后方工业 平衡人力资源 国民政府为实施人力管制 设置了专门机构 进行大规模摸底调查与登记 制订出一系列法规 人力管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主要为 一般人力管制 技术员工管制 工资管制 实施国民义务劳动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 年代初期 国民政府的人力管制为坚持持久抗战 最后夺取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人力政策上的保证

More information

英国社会史研究 世纪初英国妇女 参政运动中的宣传策略分析 王 赳 年为了扩大妇女选举权运动的社会影响 给政府制造压力以争取议会选举权 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掀起了一场颇具特色的抗议斗争 她们通过过激行动 戏剧性行动 报刊宣传等扩大影响的宣传策略 广泛地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 形成浩大的政治声势 使妇女参政问题首次成为公共领域的中心议题 妇女社会政治同盟 宣传策略 分析 本文作者王赳 历史学博士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治理 概念的历程 一 治理的概念化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理解欧盟治理 一 欧盟治理的主要特征 年第 期 欧盟研究 二 规制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治理的影响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三 新治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欧洲治理中民族国家的转型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 闻黎明 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是中国教育界献身抗战建国事业的壮举 目 前 史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 年国民政府发动的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而对于 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从军活动 关注的还很不够 本文旨在对全国高等学府中学生数量最多 师资最强大 学科最齐全的西南联合大学的青年从军运动 做以尽量全面的梳理 同时 拟就不 同阶段的从军意识 动员方式 服务特征等问题进行必要的考察

More information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蒋纯焦 通过采用计量研究 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 年以来中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变迁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探讨形成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的原因 揭示高等教育区域差异与社会变迁区域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建立地方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行区域推进策略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当代中国 东中西部 高等教育 区域差异 实证研究 一 建国初期 见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昆曲青春版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胡 丽 娜 青春版 牡丹亭 不仅在中国本土掀起了昆曲热潮 而且为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 回顾 世纪以来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历程 青春版 牡丹亭 对昆曲的播扬可谓居功至伟 它将商业运作与社会运作 相结合的战略 立足本土与辐射世界的双重定位 坚持传统与调和现代的审美准则 为当下中 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尚 侠 战时文化统制和 大政翼赞 统制经济三位一体 是日本法西斯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而有机的构成 就国民意识整合的本质而言 它是膨胀的 扩大化了的国家主义 文化统制作为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文化强制力量 割断了日本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导致了日本民族精神的某种惯性模式与病态现实 日本 战时 文化统制 文化转型!!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1

1 1 知识结构要点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 发生的历史条件 取得胜利的原因运动的历史意义 成立的历史条件成立的必然性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民革命的进行中国共产党的贡献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第一节 一 北洋军阀的统治 三大派系5 ( 一 ) 北洋军阀分裂表现 皖系 : 段祺瑞 直系 : 冯国璋 奉系 : 张作霖 曹昆 吴佩孚 张学良 ( 二 ) 北洋军阀控制中国情况四四个阶段袁世凯 :1912.3---1916.6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 净土真 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作者 : 忻平 作者单位 : 相似文献 (1 条 ) 1. 期刊论文秦永章.Qin Yongzhang 近代日本佛教净土真宗东 西本愿寺派与中国西藏地 方政权及藏传佛教界的接触 - 世界民族 2007(2) 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这个亚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步西方列强之后尘, 开始向外开疆拓土, 近邻中国便成为日本军国 主义者蚕食的对象.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More information

安徽 专业 科类 最高分 最低分 专业 科类 最高分 最低分 社会学 理 哲学 文 网络与新媒体 理 社会学 文 公共事业管理 理 翻译 文 经济学 理 网络与新媒体 文

安徽 专业 科类 最高分 最低分 专业 科类 最高分 最低分 社会学 理 哲学 文 网络与新媒体 理 社会学 文 公共事业管理 理 翻译 文 经济学 理 网络与新媒体 文 安徽 社会学 理 636 636 哲学 文 635 635 网络与新媒体 理 638 638 社会学 文 634 634 公共事业管理 理 636 636 翻译 文 636 636 经济学 理 638 638 网络与新媒体 文 634 634 国际商务 理 637 635 工商管理 文 636 636 行政管理 理 635 635 国际商务 文 635 63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法治信息管理方向

More information

立场一直与俄国尖锐地对立着 这构成了日俄战争前因后果的关键一环 就此而论 清政府本无中立的前提

立场一直与俄国尖锐地对立着 这构成了日俄战争前因后果的关键一环 就此而论 清政府本无中立的前提 文 史 哲 年第 期 总第 期 喻大华 在百年前因争夺东北而爆发的日俄战争中 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长期以来 人们对此不予深究 简单否定 然而 清政府局外中立的表象掩盖着形形色色的真相和矛盾 事实上 出于维护东北主权 联日拒俄的考虑 在战争中 清军和奉天当局暗中为日军提供了帮助或便利 全国舆论更是袒日拒俄不加掩饰 同时 日俄两国也并未尊重清政府的中立 破坏中立的举动屡见不鲜 可见 对于中日俄这三国来说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杨夏鸣 安全区 和 大屠杀 是出现在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一对似乎矛盾的词语 本文认为所以出现这一现象 是由于南京 安全区 的功能发生了错位 即 安全区某些未定或是次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超过主要的功能 其原因是日军拒绝承认 安全区 安全区 的建立系个人行为 并非国际政治学意义上的 国际组织 对主权国家不具约束力 因而 安全区 被赋予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当局的意愿 南京安全区功能错位原因

More information

年第 期

年第 期 年第 期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孙伟平 信息技术 虚拟技术 实践 实践形态 虚拟实践 所谓虚拟实践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 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 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 它是人们有目的 有意识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 虚拟客体 同时也提升和改造自身的客观活动 是人类在当代技术革命推动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形态 具有与传统实践迥然不同的特征 虚拟实在性 即时交互性 自由开放性

More information

IV

IV 01 IV www.ghub.org/cfc/mining2014 www.ghub.org/cfc_en/mining2014 03 04 06 06 06 09 10 14 15 15 16 16 16 17 18 19 26 28 28 29 29 31 35 36 案例分析 : 简介 案例一紫金矿业集团中国紫金山金铜矿和秘鲁 Rio Blanco 铜矿 案例二五矿资源有限公司 (MMG) 老挝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论抗日根据地兵器工业的建立与兵工企业之运作 曹敏华 抗日战争初期 八路军 新四军及各地人民抗日武装先后办起 多家修械所和炸 弹厂 修理军械 制造兵器 为根据地兵器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战局的推展 根据地兵器工业逐步发展 呈现出诸多鲜明特征 抗日根据地实行军区 军分区和县武装部三结合的兵工生产体 制 通过颁布有关军事后勤工作的条例和兵工生产的训令 规章等 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 实行严格 的管理制度

More information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 :,, ://.. / / / / /., / / 4,,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 :,, ://.. / / / / /., / / 4,, '... 清代广西天后宫的地理分布探析 滕兰花 清代时, 天后宫遍及广西各地, 其空间分布呈现出桂东地区多 桂西地区少的格局, 这与清代时大量的广东商人进桂密切相关, 广东商帮的力量是天后宫在广西各地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天后宫的空间分布实际上就是广西各地区广东商帮的势力分布东强西弱的折射, 反映了两广之间的地缘吸引力 广西天后宫广东地缘影响力作者滕兰花, 年生,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地理学专业

More information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一个真实的经济学命题和一个伪证的学术否定 评冯金华 价值转形 一个伪问题 丁堡骏 长春税务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价值之所以转化为生产价格 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对利润的平等追求权利 其前提是不同生产部 门资本有机构成差别 不同部门资本周转速度的差别 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冯金华 教授的生产价格体系中既没有资本有机构成的考察 也没有资本周转速度的考察 更没有利润率平均化的分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2

2 2016 2 1 2 目录 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 年 11 月 8 日 ) 3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3 年 11 月 12 日 ) 45 7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2014 年 10 月 23 日 ) 9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5 年 10 月 29 日 ) 100

More information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资料汇编 党委宣传部 (2016 年 3 月 )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P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P8)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 (P17)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5 -,,,,, :,,,,,,,,,,,,,,,,,,,, :,,,,,,, 7,?,,?,,,,,, :,,, 5, 7, ( ):,,,

,,,,,,,,, :,,,,,, (,,, :,,,,,,,,,, ) :, ;,,, ;,,,,,,, :,,,,,,,,,,,, :,,, (,, ) 5 -,,,,, :,,,,,,,,,,,,,,,,,,,, :,,,,,,, 7,?,,?,,,,,, :,,, 5, 7, ( ):,,, 左双文 [ ]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 国民政府继续对苏强硬, 一再放弃和平解决事件的机会, 并几度阻挠东北地方当局和平解决的尝试, 中苏交涉陷于停顿 苏联遂在边境发起一系列军事进攻, 使东北方面损失惨重 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国内变乱频生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应对乏力, 只得放松了对东北方面自谋局部交涉的限制, 事件乃以中方接受苏联最初提出的条件而草草收场 [ ] 中东路事件国民政府张学良中苏关系,,,,,,,,,,,,,,,,,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 %& %& %& %&!!!!! # #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 %& %& %& %&!!!!! # # #!! 谭 刚 抗战时期 为保证大后方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 国民政府制定了大量交通法规 涉及到交通人事 业务 工务和财务方面 也包含了国民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具体管理内容 这些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交通法规体系 大量交通法规的颁布 体现了国民政府在交通管理上的一些特点 包括实行交通统制 军需优先 提倡节约和地方协作等特点 但由于在实际的交通管理中存在交通机构变动频繁 运价过低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省份 科类 本一线 出档线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理 青海 文 理 山东 文 理

省份 科类 本一线 出档线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理 青海 文 理 山东 文 理 厦门大学 2006 年普高招生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统计表 省份 科类 本一线 出档线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文 573 600 25 638 601 612.7 安徽 理 566 615 74 653 615 630.1 理 ( 国防生 ) 566 596 12 621 596 607.2 北京 文 516 574 24 605 574 586.3 理 528 593 59 646 596 610.7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贾根良 马国旺 后凯恩斯经济学 多样性 共同基础 综合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 凯恩斯革命 以来 一直致力于完成 流产 的 凯恩斯革命 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 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 凯恩斯 卡莱茨基 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 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 传承演进 今天 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 宏观经济学 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江红英 国民政府在抗战这一特殊时期 面对战争带来的新情况 顺应时势需要 将职业介 绍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常态工作 采取了许多发展职业介绍的措施 如设专门机构管理 办理难民 职业介绍 发展公立职业介绍机构 加强对私人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 指导职业介绍机构规范化运 作等 从效果上看 职业介绍对解决失业者的就业难题有所帮助 但职业介绍的作用因各种原因而 有限 特别是政府赋予职业介绍以沉重的社会责任 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周孜正 年 月汪伪政权成立后 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向日本派遣了一些留日学生 沦陷区也有部分学生自费留学日本 那么他们的留学经费从何而来 本文在梳爬史料的基础上 就当时留日学生的经费来源四个方面 进行了描述 以图再现一段历史的真实 汪伪政权 留日学生经费 庚款津贴 奴化教育 经济收买!!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浅论汪伪时期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经费来源

More information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王跃生 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 冀南农村的分家行为与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农村仍是传统色彩浓厚的社会 尽管合爨共财受到推崇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大家庭状态并非易事 兄弟婚后分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差异只是从结婚到分家的间隔有长短之别 中国家庭财产的平均继承制度和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家庭的存在基础 当然在不同阶层中 家庭分合的力量是有差异的 贫穷阶层缺少维系大家庭的物质基础 各自谋生成为主流

More information

北京市招生情况一览表 专业 年份 专业名称 2014 招生计划 最高分 文 2015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招生计划 最高分 类 文 2016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招生计划 最高分 类 文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类 金融学 财政学

北京市招生情况一览表 专业 年份 专业名称 2014 招生计划 最高分 文 2015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招生计划 最高分 类 文 2016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招生计划 最高分 类 文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类 金融学 财政学 北京市招生情况一览表 名称 财政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 旅游管理 8 0. 农林经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化产业管理 法学 0 0 0 法学 经济法方向 0 8 广告学 新闻学 税收学 理 工 理 工 理 0 96 99 管理科学 工程管理 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8 8 8 电子商务 7. 工商管理 物流管理 财务管理 7 7 7 金融数学 7 7 7 经济统计学 8 8 8 0 0 0 工

More information

公共事业管理 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文 国际政治 理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文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理 社会工作 文 德语 理 英语 文 628 6

公共事业管理 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文 国际政治 理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文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理 社会工作 文 德语 理 英语 文 628 6 安徽 社会学 理 606 606 哲学 文 610 610 网络与新媒体 理 607 607 社会学 文 610 610 公共事业管理 理 606 606 翻译 文 611 611 经济学 理 611 611 网络与新媒体 文 611 611 国际商务 理 609 606 工商管理 文 612 612 行政管理 理 609 609 国际商务 文 611 61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法治信息管理方向

More information

13.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主张出自 ( B )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资政新篇 D. 天演论 译本 14. 主张同西方国家进行 商战, 实行 君主共主 是 盛世危害 一书的作者 ( D ) A. 魏源 B. 王韬 C. 严复 D. 郑观应 年创立兴中会并喊出 振兴中

13.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主张出自 ( B )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资政新篇 D. 天演论 译本 14. 主张同西方国家进行 商战, 实行 君主共主 是 盛世危害 一书的作者 ( D ) A. 魏源 B. 王韬 C. 严复 D. 郑观应 年创立兴中会并喊出 振兴中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 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 C )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南京条约 D. 望厦条约 2.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 D )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 西方列强获得向中国派驻公使的特权是通过 ( B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More information

自然状态 学说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研究综述 孙雪峰 房乐宪 自然状态 约翰 洛克 托马斯 霍布斯 霍布斯和洛克最早提出的 自然状态 学说是西方著名的政治学说之一 对西方政 治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霍布斯和洛克对自然状态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学界 对他们的 自然状态 学说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学术界关于霍布斯与洛克 自然状态 学说内涵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 并评估了各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本特点

More information

近年来中共党史若干重大事件研究的新进展 李庆刚 中共党史 重大事件 研究新进展 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 一直是党史学界教学与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近年 来 党史学界围绕若干重大历史问题 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 或有新材料发现 或有 新观点提出 或有不同观点交锋 总体看来 对于诸多事件的看法 争论多于共识 这给研究者 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和路径 鹍对此持不同意见 他认为 八年抗战 鹍指出 七七

More information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汉章 冀东地区的伪军出现于 年热河事变 此后在日本的干预下 经过冀东保安队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军等阶段 至 年 月瓦解 冀东伪军是日本侵略者在特殊历史条件下 推行 以华制华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冀东伪政权的武力支柱 也是日本 分离华北的工具 冀东伪军 保安队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汪庆华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 # #! # # # # # #! % %& ( # # # # # #! (!!

第 期 汪庆华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 # #! # # # # # #! % %& ( # # # # # #! (!! 名誉权 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汪庆华 陈永贵亲属诉吴思 北京青年报一案涉及了我国名誉权制度的诸多方面 该 案为思考公共人物与非公共人物的区分 死者的名誉权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等问题提供 了新的契机 考虑到媒体管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消的现状 在名誉权问题上 应该放弃对言论自由与名誉权进行平衡的流行主张 如果从完善名誉侵权的基本要件入手 也就是说 从非 常技术性的角度入手 建立相对完善的名誉权体系 那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司法的恣意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