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水利志 编纂委员会 主任梁进雅副主任夏均超谢阳禄陈裕青区舵样委员 ( 以姓氏笔画为序 ) 冯琼洽李潮湛李国坚陈世卫陈坚恒苏国钦吴年积罗荣华赵全胡震夏华禄高厥英聂加伟梁乃强蓝德明谭品海 江门市水利志 编辑室 主任陈裕青副主任梁乃强高厥英编辑 ( 以姓氏笔画为序 ) 李炳钢陈荣广余冬华梁铭 为 江

Similar documents
图书在版编目穴 CIP 雪数据做事细节全书 / 赵彦锋编著郾 北京 : 企业管理出版社, ISBN Ⅰ 郾做... Ⅱ 郾赵... Ⅲ 郾工作方法 通俗读物 Ⅳ 郾 B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5) 第 号 书

18 兴宁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 兴宁市历史纪念馆 兴宁市历史纪念馆 兴宁

38 兴宁市历史纪念馆 兴宁市历史纪念馆 兴宁市历史纪念馆 兴宁市


FJXBQ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满堂花醉 / 沈胜衣著. 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沈郎文字 ) ISBN Ⅰ. 满... Ⅱ. 沈... Ⅲ. 作家 - 人物研究 - 世界 Ⅳ.K815.6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5) 第 041

江西抗日战争史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Ⅰ Ⅱ Ⅲ Ⅳ

目录 % 一 河湖基本情况 二 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三 经济社会用水情况 四 河湖开发治理情况 五 水土保持情况 六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 % % (* *% -. 0 * 30% 4 % (* *% % %0 - :0;*<=*6 0 = A<0*

目录 #$%#$ 一 河湖基本情况 二 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三 经济社会用水情况 # 四 河湖开发治理情况 # 五 水土保持情况 $ 六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 % #$ % '()*+ )*%) -. /0 1$*+2$ 30% 4#$ % '()*+ )*%) -5$ ' 7 1 0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文学与现代性批判 / 邵建著. 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ISBN Ⅰ. 文... Ⅱ. 邵... Ⅲ. 当代文学 - 文学研究 - 中国 Ⅳ.I206.7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 2005 ) 第 04185

丹阳市接待办公室 04 接待联络科科员 丹阳市接待办公室 04 接待联络科科员 丹阳市接待办公室 04 接待联络科科员 丹阳市接待办公室 04 接待联络科


标题

untitled

[2] [8] [3] 100 [9] [4] [10] ; 1949 [5] / % 3160

CIP / ISBN Ⅰ. Ⅱ. Ⅲ. - Ⅳ. E CIP ISBN 7-8

图书在版编目渊 CIP 冤数据速成财富课院成就富翁的圆缘条法则 / 石向前著援北京院蓝天出版社袁 2005 援员园 ISBN 愿怨 -1 玉援速... 域援石... 芋援商业经营要通俗读物郁援 F71 缘原源怨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渊 2005 冤第 0 愿怨猿猿员号


CIP / ISBN X Ⅰ.... Ⅱ.... Ⅲ. Ⅳ. C CIP mm 1400mm B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 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各区 县人民政府 市政府各委 办 局 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 制 市政府决定 对在发展首都科技事业 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 技人员和组织予以奖励 根据 北京市科学技

82.6 市公文交换中心 市公文交换中心 市公文交换中心 市公文交换中心 市公文交换中心

军事十万个为什么 军事约章

(CIP) /. :,2004 ISBN Ⅰ Ⅱ Ⅲ 1 2 Ⅳ D CIP (2004) ( 1 :100029) : : :4 00 : :0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赵燕菁 #!!!


CIP / ISBN Ⅰ. Ⅱ. Ⅲ. - Ⅳ. C CIP / ISBN /C27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股份有限公司

?丽)由广东省城市?划

2

Ⅰ Ⅱ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Ⅰ Ⅱ1 2 Ⅲ Ⅳ

B扉页、版权、序、目录10P.cdr


!"# $ %&'!"#$

CIP / ISBN Ⅰ. Ⅱ. Ⅲ. Ⅳ. F CIP www. economyph. com com A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ⅠⅡⅢ Ⅳ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CIP / ISBN Ⅰ. Ⅱ. Ⅲ. Ⅳ. F CIP mm 1400mm B


勘查技术与工程 ( 高职本科 ) 物流工程 ( 高职本科 ) 文科 翻译 ( 高职本科 ) 建筑类 ( 高职本科, 含建筑学 城乡规划 ) 英语 ( 高职本科 ) 北京 二本 普通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局 中山市公安局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局 中山市公安局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局 中山市

资信标定性表 投标人名称 : 深圳市国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序号项目子项与标准 要求 : 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不要求 : 未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注 : 需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原件扫描件 要求 : 具有 1 项以上 ( 含 1 项 ) 业绩 不要求 : 不具有以上业绩 要求 :2013


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

% % % R&D % R&D 122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ⅠⅡ 1 2Ⅲ 1 2 Ⅳ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1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军事十万个为什么 兵书集粹

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历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3 物理学 2 2 普通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3 俄语 3 3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3 3 海事管理 4 4 海洋技术 2 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4 4 海洋资源与环境 2 2 汉语国际教育 3 3 汉语言文学 3 3 化学 2 2 环境工程 3 3 旅游管

成教2014招生计划.xls

旅游科学

Ⅰ Ⅱ1 2 Ⅲ Ⅳ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重大时事 1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表 浙江每 万人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及居全国位次 表 年按不同学业完成情况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 ;,,,, ( ), ; ;,,,,,,,,,,,,,,,,,,,,,,,,,,,,,,,,,,,,,,,,,,,, ( ),,,,,,.,,,,,,,,,,,,,,

浙江 云南 山西 学院 最高分 最低分 一本线 二本线 最高分 最低分 一本线 二本线 最高分 最低分 一本线 二本线 机械工程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闽教职成〔2013〕33号

,,,,, 5,,, :,,,,,, ( ), 6,,,,,,,,, 7,, ( ),,,,,,,,,, 8,,,,,,,,,,,,,,,,, 9,,,,, :, :, :, :,,,,,


省份批次科类录取专业招生数 录取 最低分 备注 艺术 音乐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业成绩 美术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综合成绩 提前艺术体育本 科 提前一批本科 体育 ( 文 ) 体育 ( 理 ) 文史 体育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

<D5FDCEC42E733932>

(CIP) :, 2003 ISBN / R151.2 CIP (2002) ( ) 850 mm1168 mm 1/ ISBN 7 810

Ps22Pdf

CIP ) / :, ISBN K.23 CIP (2006) : mm 1/ 16 : 55 : :5000 ISBN / K 23 ( 3 ) :

Ps22Pdf

Ps22Pdf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书 作 名 : 者 : 出版社 : 版权所有 : 烨子工作室 类 别 : 出版时间 :2005 年 10 月 字 书 数 :150 千字 号 :ISBN

党政办公室 科员 进入面试 招商局 ( 服务业发展局 ) 科员 招商局 ( 服务业发展局 ) 科员 便民服务中心 科员 招商局 ( 服务业发展局 ) 科员 3 64

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路 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路 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交大 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路 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路

资产负债表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程序员的数学. 3, 线性代数 /( 日 ) 平冈和幸, ( 日 ) 堀玄著 ; 卢晓南译. 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图灵程序设计丛书 ) ISBN Ⅰ. 1 程 Ⅱ. 1 平 2 堀 3 卢 Ⅲ. 1 电子计算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财务科科员 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 热线管理科科员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监督室科员 市蓬江区国土规划和环境棠下国土规划和环境保护管理 保护局所科员市蓬江区国土规划和环境荷塘国土规划和环境保护管理 保护局所科员市蓬江

Transcription:

图书在版编目 ( 犆犐犘 ) 数据江门市水利志 / 江门市水利志 编纂委员会编. 北京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ISBN978 7 5084 5599 0 Ⅰ. 江 Ⅱ. 江 Ⅲ. 水利史 江门市 Ⅳ.TV 09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8) 第 071783 号 书 名 江门市水利志 作 者 江门市水利志 编纂委员会 编 出版发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北京市三里河路 6 号 100044) 网址 :www.waterpub.com.cn E mail:sales@waterpub.com.cn 电话 :(010)63202266 ( 总机 ) 68367658 ( 营销中心 ) 经 售 北京科水图书销售中心 ( 零售 ) 电话 :(010)88383994 63202643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相关出版物销售网点 排 版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微机排版中心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规 格 210mm 285mm 16 开本 61.75 印张 1517 千字 10 插页 版 次 2008 年 6 月第 1 版 2008 年 6 月第 1 次印刷 印 数 0001 2100 册 定价 268 00 元 凡购买我社图书, 如有缺页 倒页 脱页的, 本社营销中心负责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江门市水利志 编纂委员会 主任梁进雅副主任夏均超谢阳禄陈裕青区舵样委员 ( 以姓氏笔画为序 ) 冯琼洽李潮湛李国坚陈世卫陈坚恒苏国钦吴年积罗荣华赵全胡震夏华禄高厥英聂加伟梁乃强蓝德明谭品海 江门市水利志 编辑室 主任陈裕青副主任梁乃强高厥英编辑 ( 以姓氏笔画为序 ) 李炳钢陈荣广余冬华梁铭 为 江门市水利志 提供资料人员 ( 以姓氏笔画为序 ) 万春玲 文子畅 文昭明 区舵样 孔群英 卢健春 刘番回 关锡源 孙守荣 李景河 李磅辉 李枫华 吴坚平 吴伟成 吴喜荣 吴思明 吴清贵 陈立志 陈自强 陈启文 陈健文 何松波 张如意 罗发强 罗日明 钟红云 钟英良 胡瑞华 莫东伟 梁福祥 源 晖 谭均池 谭均沃 谭燮尧 廖燕婷 黎裕文 黎池登

序 古语云 : 水可载舟, 也可覆舟 搞好了是水利, 反之则成水害 我国历代有识之士, 都把水利看作治国兴邦的大事 春秋时期, 齐国的大政治家 ( 齐桓公任为上卿 ) 管仲说 : 善为国者, 必先除其五害 五害者, 水一害也, 旱一害也, 风雾雹霜一害也, 厉 ( 疾病 ) 一害也, 虫一害也 而 五害 之属, 水最为大 除五害之说, 以水为始 请为置水官, 令习水者为吏 历史上大禹和李冰治水的事迹, 一直为世人所称颂 广东省江门市地处西江下游, 濒临南海, 向来是水 风 旱患的多发地区 历代人民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后代的繁衍, 因地制宜, 兴修水利和防御灾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 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低下, 人们在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灾民流离号泣, 哀鸿遍野, 迫使大批民众漂洋过海外出谋生, 形成今天中国的第一侨乡 新中国的成立, 为江门市治水减灾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开展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 大力兴修水利, 换来了山河巨变, 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值得称颂的是各级人大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尤其是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6 年通过的江河整治议案和江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5 年 3 月和 1998 年 8 月分别作出的 关于加速整治建设天沙河议案 关于加快我市水利达标建设的议案 等, 对促进全市治水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 全市已建成的 8900 多宗各类水利水电工程, 使江门形成了灌溉 防洪 排涝 发电 供水 航运 旅游等多功能的兴利除害体系, 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保证和防洪安全 历史永远不会老去, 因为精神的力量是世代共需的 侨乡首部涵盖五邑四市三区的 江门市水利志, 既是 江门市志 的组成部分, 也是江门水利历史文化的专业志书 全书 138 多万字, 上溯 1780 多年, 分 13 篇 43 章 157 节 246 条目, 特辑 专记 及附录共 20 条, 重要文献辑存 22 篇 江门市水利志 系统地记述了江门五邑水利水电建设 管理, 防灾减灾和水政人文等的历史发展进程, 揭示了水利与水害

的特征及其客观规律 史料翔实, 记述全面, 图文并茂, 内容丰富 既有广度, 也有深度 ; 既有经验, 也有启示 ; 既有史实性 资料性, 也有知识性 技术性和法规性 古人云 : 兴水利, 而后有农功 ; 有农功, 而后裕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今, 水利不仅是 农业的命脉, 也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治水韬略也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管水思路也从工程管理向资源管理转变 水利, 不单是水利部门, 而是牵涉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 有鉴于此, 江门市水利志 除本市各级党政领导和水利系统的同志可读致用外, 其他想了解江门水利, 共同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 富强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士也值得一读 参天之树必有根, 奔腾之河必有源 观今宜鉴古, 无古不成今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祈望本志书能真正起到 存史 资治 教化 的应有作用 2008 年 3 月 18 日 作者时任江门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

前 言 水 旱 风灾害, 特别是洪涝灾害, 自古至今都是江门地区的心腹之患 在江门常见的多种自然灾害中, 洪涝发生之频繁, 影响范围之广, 造成损失之大, 均居前列 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 国民经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 影响经济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 治水管水与防汛防旱防风工作, 古往今来都是关系到全市人民安危和盛衰的大事 江门水利与防灾事业历史悠久, 千百年来, 江门人民在治水斗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据史料记载, 宋南渡后 ( 约 1258 年 ), 宋季, 林梦良倡筑泽沛陂 ( 今鹤山县属 ), 灌田 200 余亩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年 ), 筑坡亭大水围 ( 今鹤山古劳围 ) 等等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 由于旧社会的生产力低下, 人民生活难以为继, 人们虽为自身生存和繁衍作不屈不挠的努力, 但总体上修筑水利不多, 规模不大, 质量较差, 防灾抗灾能力低下, 灾害肆虐 据统计, 自宋淳 五年 (1245 年 ) 至新中国 1949 年成立前, 全市有记载的较大水旱风灾害达 562 次, 平均每年 0.8 次 每遇灾害, 人们流离失所, 民不聊生 民国 4 年 (1915 年 )7 月, 西江 北江同时遭遇特大洪水 ( 历史上称乙卯大水 ), 仅珠江下游三角洲地区受灾面积达 648 万亩, 受灾人口 382 万, 死伤 10 万余人 广州市水淹 7 天, 粤汉铁路中断 1 个多月 江门地区西江沿线堤围大多崩决, 沿江各乡淹浸殆尽, 饥民依山露宿 而民国 25 年 (1936 年 ), 仅台山县海宴茭鷚乡在夏历七月初一的台风暴潮垮堤刻在义 碑上有姓名的便 溺死 477 人, 无踪可觅者不止此数 民国 32 年 (1943 年 ) 严重春旱, 全市 70% 以上禾田无法插秧 新会县 饿死 4 万人以上, 到处有鷃卖人肉事件发生 台山县 死亡和逃荒者 15 万多人 开平县 墟市街头 大路边到处都听到弃婴和饿倒路旁的老弱者的啼哭 呼号 呻吟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城乡防灾减灾工作, 修建了 8900 多宗各类水利水电工程, 基本上控制了洪涝旱患 虽经历 1962 年 1968 年 1976 年 1981 年 1988 年 1994 年 1998 年和 2005 年等频频出现的西江 潭江大洪水及 1989 年 7 月特大台风暴潮等, 都能将灾

害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1994 年 6 月, 江门北街水位站洪峰水位比 乙卯大水 出现水位高出 1.38 米, 但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 特别是江新联围 鹤山沙坪西江大堤及荷塘 潮连环岛大堤等经多次除险加固整治, 市委 市政府的果断决策, 做到及时部署, 积极防御, 指挥得当, 行动有序, 全力抢险, 从而取得全市不决一堤 不淹一村 不死一人的抗洪斗争伟大胜利 江门市水利志 系统地记述了江门五邑水利建设 管理,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政人文及防灾减灾等历史进程, 揭示了水利与水害的成因特征及其客观规律 史料翔实, 内容丰富, 各级地方领导及广大读者, 特别是江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均可读致用 古人云 : 治天下者, 以史为鉴 ; 治郡国者, 以志为鉴 成功的经验, 无疑会启迪后人 ; 失败的教训, 更能促人猛醒 当前, 江门与全国各地一样,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经济的快速 稳定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水资源保证和防灾安全保障作支撑, 这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江门市水利志 的出版, 在治水减灾上应当起到服务当代 惠及后世的作用 江门市水利志 是首部全市性水利专业志书, 众人修志, 经验不足, 特别是由于撰稿人均第一次接触此项工作, 水平有限, 加之资料收集的局限, 错漏之处在所难免, 祈望社会各界人士, 特别是水利行尊们予以斧正 江门市水利志 编纂委员会 2008 年 1 月 20 日

凡 例 一 本志记事, 上起事物在本市 (1983 年 6 月所定行政区域 ) 的发端 (219 年 ), 下限总体断至 2000 年, 考虑到某些事件的连贯性, 下限适当下延 本着 详今略古 的原则, 本志重点记述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特别是 1983 年 6 月成立省辖地级市以来 ( 不含阳江 阳春 ) 的史实 二 本志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 的要求进行编写 在体裁上分序 记 志 图 表 录等, 以志为主体, 图 表分别附在相关章节中 本志横排门类, 纵述史实 全志除引用原文外, 均以第三人称记述 文体采用现代汉语 ( 语体文 ) 记叙体 三 本志 大事记 记述采用编年体, 辅以记事本末体, 所载内容是本市历史上发生的水 旱 风灾害, 治水 管水, 防灾减灾, 水政人文及机构变动等方面的较大事件 四 本志记述历史朝代 机构 官职 地名 人名, 均依当时称谓 历史纪年加注公元纪年 ; 地名除经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正式命名或更名外, 一律沿用历史或习惯称谓, 必要时加注今名 ; 科技术语 名词 名称, 一律采用中文名称 ; 机构名一般以印鉴为准 文中所用 建国前 建国后, 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后 五 本志各项数据资料, 大部分来自市 县 ( 市 区 ) 水利电力 ( 水利 ) 局档案, 部分取自省水利水电 ( 水利 ) 厅和地方统计局 ( 市 县统计局有关水利资料较少 ) 编制年统计资料及年鉴等 数字书写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 7 个部门 1987 年 2 月起试行的 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执行 ; 计量单位按国务院 1984 年 2 月 27 日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执行 记述历史事件中的计量时, 仍按当时使用的旧计量单位 六 书中字体, 除必要时使用繁体字外, 一律用国务院 1956 年公布的 汉字简化方案 中的简化字和 1964 年批准的 简化字总表 七 本志中的简称均在第一次使用全称时予以注明 志中凡简称 党的 均指中国共产党, 凡称省委 地委 市委 县委 区委 镇委的, 均指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 志中凡简称 省 的均指广东省 ; 凡简称 人大 均指人民代表大会 八 志中需独立说明的事项, 在 出版说明 和 编后记 中作了记述 九 本志 地面高程 水位 除个别注明者外, 均采用珠江基准面, 简称 珠基

出版说明 一 江门市是 1983 年 6 月成立的省辖地级市, 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 经市水利局领导和编委研究, 为便于阅读现辖的全市区域的水利历史, 决定其叙事区域范围为 1983 年 6 月的江门市行政区域, 不涉及同年 9 月至 1987 年曾划属的阳江和阳春县 ( 划出后成立阳江市 ) 为便于叙述, 在 1983 年 6 月前, 把现辖的各市 ( 县 ) 区也作江门市区域表述 二 本志篇目设置根据专业的特点, 由于学科分类和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与门类划分都有所不同, 因而要把志书篇目的分类法与分解法结合起来使用, 故水利的各专业 门类 涉及的人员 机构 管理等内容, 未有设置专篇记述 对第十三篇的篇目设置, 因其内容比较广泛, 按分类法与分解法难以归入各篇, 故单独设一篇, 定名为 水利机构与党群人文 又因机构改革, 江门市及各县 ( 市 ) 区水利电力局 ( 简称水电局 ), 于 1997 年 4 月起改称为水利局 三 关于水位高程问题 本志所述各站点水位和高程在 1961 年前以珠江基面以上表示 从 1962 年起按全省水文资料高程数值一律采用 冻结基面 ( 冻结基面含义是把测站原来使用的基面冻结下来, 使测站的水位和高程资料保持同一系列 ) 表示 如该站 冻结基面 已与绝对基面 ( 如珠江基面 ) 接测的则用关系式换算为以绝对基面表示的高程数值 以江门北街水位为例, 冻结基面 与旧珠江基面以上高程的差值为 0.098 米, 即 : 旧珠江基面以上高程 = 冻结基面以上高程 -0.098 米 从 2005 年开始, 全省统一以 1985 年后重新复核平差的新珠江基面为零点表示水位高程 同以北街站为例, 冻结基面 以上高程与新珠江基面以上高程差值为 0.067 米, 即 : 新珠江基面以上高程 = 冻结基面以上高程 +0.067 米 各站总差值有异, 可参照省水文局提供的公式计算, 而冻结基面即实时水位不变 四 关于珠江基面与黄海基面的关系 珠江基面的原点是以广州市东皋大道前陆军测量学校内的 一等水平基点 高程作为 5 米起算的 由国家测绘总局于 20 世纪 50 年代接测并经广东省测绘局 1965 年公布, 该点的黄海基面高程为 5.586 米, 亦即 : 珠江基面以上高程 = 黄海基面以上高程 -0.586 米 查 1965 年 中国水文年鉴 珠江流域卷 第二册 西江下游区 的编印说明中

除说明上段高差关系外, 还介绍这个高差关系在西江中游地带是变动于 0.505~0.578 米之间的 两个水准系统的接测结果于 1985 年又再确定为 0.744 米, 其主要原因是黄海基面水准系统作平差调整, 修改了接测站高程数值所致 珠江基面水准自成系统, 不因黄海基面平差而改变 一些业已按 1956 年成果加以折换得黄海基面高程的资料, 一般也没有重新更改 特此说明 对水利系统而言, 大多采用珠江基面高程系统 ; 而工业民用建筑, 通常以黄海基面高程表述 五 关于江门市区北街水位站警戒水位问题 原佛山地区水电局在北街水闸枢纽工程兴建前, 从确保江门市区防洪安全考虑, 定北街站警戒水位为 2.83 米 ( 珠基 ) 由于北街枢纽工程已于 1979 年建成, 且在 1988~1992 年江新联围也按省人大江河整治议案 ( 即 85 号议案 ) 完成除险加固, 并通过省 市联合验收, 达到防御 50 年一遇洪水标准, 故市 三防 指挥部 1995 年专题请示省 三防 总指挥部, 要求提高其警戒水位到 3.8 米 省防总于 1996 年 3 月 5 日批复同意按此执行 这样, 经批准提高的警戒水位基本上与上 下游河段的警戒水位相衔接 六 本志所述灾情直接损失价值是指当年的价值统计值 由于时间跨度大 机构变化及以往制度不够健全等原因, 其损失情况可能是在某地造成的局部损失, 不一定代表这次灾害的整体损失 七 关于热带气旋称谓问题 以往对风力 8 级以上 ( 含 8 级 ) 的热带气旋均统称为台风 从 2000 年开始, 中国与国际接轨, 统一规定 : 风力 8~9 级为热带风暴,10 ~11 级为强热带风暴,12 级及以上称台风 从 2006 年开始, 又把台风分成三类 :12 ~13 级为台风,14~15 级为强台风,16~17 级为超强台风 八 由于江门市各地降雨强度大而变化比较复杂, 行文不易逐处地方分类描述, 故本志有关雨情仅按一般含义, 用大雨 暴雨或特大暴雨泛指雨量较大或更大的降雨场次 江门市水利志 编纂委员会 2008 年 1 月 20 日

目 录 序前言凡例出版说明 概述 1 大事记 24 特辑 专记 127 一 抗击 1994 年西江大洪水 127 二 潭江流域综合治理 130 三 崖南围垦 132 四 荷塘镇举办水利灯会筹款 134 五 古兜山综合开发小水电站群 134 六 恩平市茶山坑水库副坝垮坝事故 135 第一篇水系与水资源 139 第一章河流 139 第一节西江 139 一 西海水道 141 二 石板沙水道 141 三 劳劳溪 142 四 虎跳门水道 142 第二节珠三角水系 143 一 潭江 143 二 沙坪河 154 第三节粤西沿海诸河 155 一 大隆洞河 155 二 那扶河 155 三 那吉河 156

四 倒流河 156 第二章海岸带潮汐与滩涂 157 第一节潮汐 158 第二节海岸带与滩涂 160 第三章水资源 162 第一节概述 162 一 西北江三角洲江门区 163 二 漠阳江江门区 164 三 粤西诸河江门区 164 第二节地表水资源 165 一 降雨量 165 二 年径流量 166 三 气温与蒸发量 167 四 地表水资源量 168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 169 一 地下水资源量 169 二 水文地质情况 170 三 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171 四 江门市区地下水情况 172 五 矿泉 173 六 温泉 174 第四节水资源总量及其可利用量 175 一 水资源的总量 175 二 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177 第五节水质 179 一 河流湖库水质污染 180 二 河流湖库水质 184 三 河流泥沙 222 四 地下水水质 223 第六节水资源开发利用 224 一 水利工程现状 225 二 供水量和用水量 231 三 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244 四 水资源供需缺口及存在问题 245 第七节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246 一 管理机构与监测 246 二 水资源保护 248 三 水资源管理 258

第二篇基础工作 259 第一章水文 259 第一节水文站网建设 259 第二节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 264 一 水文测验 264 二 资料整编 265 第三节水情预报 266 第四节水文与水资源调查 267 一 历史洪水调查和资料复审汇编 267 二 水资源调查评价 268 第五节水文分析计算 268 一 河流规划水文计算 268 二 水库防洪水文计算 269 三 水文图集与手册 269 四 可能最大暴雨图集 269 第二章勘测设计 270 第一节建制与经营 270 第二节技术与设备 271 第三节质量体系建设 272 第四节重要勘测设计项目 273 一 江新联围达标加固工程 273 二 锦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274 第三章水利规划 274 第一节河流流域规划复查 274 第二节水资源保护规划 275 第三节供水规划 276 第四节整治天沙河干流规划 276 第五节江门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 277 第六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77 第七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 278 第三篇水旱风灾害与防灾抗灾 280 第一章水 风灾害 280 第一节水 风情特征 280 第二节水 风灾情 291 一 建国前后水灾害 294 二 建国前后风灾害 316 第三节典型场次水 风灾纪实 331

一 1936 年风暴潮灾纪实 331 二 1964 年台风纪实 331 三 1972 年风暴潮灾纪实 332 四 1975 年风灾纪实 333 五 1983 年风灾纪实 334 六 1989 年风灾纪实 334 七 1915 年西江大洪水 336 八 民国 36 年 (1947 年 ) 洪灾纪实 336 九 1968 年洪灾纪实 337 十 1981 年潭江洪灾纪实 338 十一 1988 年西江洪灾纪实 339 第二章旱灾 340 第一节概述 340 第二节旱情特征 341 第三节旱情 342 一 建国前旱灾 344 二 建国后旱灾 347 第四节典型场次旱灾纪实 352 一 1943 年大旱纪实 352 二 1955 年旱灾纪实 353 三 1977 年旱灾纪实 353 四 1986 年秋旱 354 五 1989 年春 秋两旱 354 六 1990 年秋旱 355 七 1991 年大旱 355 八 1999 年春旱 356 第三章防汛防旱防风工作 356 第一节概述 356 第二节贯彻 三防 方针和法规 357 第三节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 358 一 组织领导 358 二 队伍建设 360 第四节 三防 机构职责与责任制度 363 一 三防 机构的职责 363 二 三防 工作的责任制度 365 第五节防灾预案与报汛预警工作 368 一 防灾预案 368 二 报汛预警工作 371

三 抗旱工作 373 第六节工程抗灾效益 375 第七节信息系统与设备 378 一 无线电通信 378 二 三防 的其他设施 379 第八节防汛物料与生物措施 380 一 防汛物料储备 380 二 生物措施 382 第九节抗灾纪实 383 一 1988 年抗洪纪实 383 二 1998 年抗洪纪实 385 三 1989 年抗 8903 号台风纪实 386 四 1989 年抗 8908 号台风纪实 387 五 1955 年抗旱纪实 388 六 1977 年抗旱纪实 389 七 1986 年抗秋旱纪实 390 八 1987 年抗旱纪实 391 九 1991 年抗旱纪实 391 十 1999 年抗旱纪实 392 第四篇防洪 ( 潮 ) 治涝工程 393 第一章江海堤防 393 第一节建国前的堤防 394 一 明代 (1368~1644 年 ) 394 二 清代 (1644~1911 年 ) 394 三 民国时期 (1912~1949 年 ) 395 第二节建国后的江堤 395 一 堵口复堤 395 二 联围筑闸 395 第三节建国后的海堤 397 第四节堤防防御标准与技术 398 一 设防标准 398 二 防御技术 399 第五节石堤化建设 401 第六节堤路结合 403 第七节河道整治 404 一 天沙河整治工程 404 二 新会河整治 406

三 沙坪河干流整治 407 四 台城河整治 407 五 潭江干流整治 408 第八节围垦工程 409 第九节重点堤围 410 一 江新联围 410 二 沙坪大堤 413 三 烽火角海堤 414 四 西南边滩海堤 414 第二章涵闸工程 416 第一节概况 416 第二节闸门结构 417 第三节启闭设备 418 第四节重点涵闸 418 一 北街水闸 418 二 睦洲水闸 420 三 金牛头水闸 421 四 沙坪水闸 421 五 合山水闸 422 六 烽火角水闸 424 第三章治涝工程 427 第一节概况 427 第二节机械排涝 429 第三节电力排涝 430 第四节重点治涝工程 431 一 沙坪河排涝站 431 二 坦尾电动排水站 432 三 白沙电排站 433 四 成字围电排站 433 第五篇灌溉工程 436 第一章蓄水工程 436 第一节概况 436 第二节大型水库 438 一 锦江水库 438 二 大隆洞水库 441 三 大沙河水库 443 四 镇海水库 445

第三节中型水库 446 一 概况 446 二 中型水库加固 配套 改造主要工程 447 第四节小型塘库 455 一 概况 455 二 主要的修复 加固 扩建工程 456 第二章引水工程 458 第一节概况 458 第二节重点引水工程 460 一 江北引锦灌溉工程 460 二 水沾水陂工程 461 三 大隆洞引水工程 461 四 将军陂工程 461 第三章提水灌溉工程 462 第一节概况 462 第二节机械提水灌溉工程 462 第三节电动提水灌溉工程 463 第四节水轮泵工程 464 第五节喷灌工程 464 第六篇水力发电与电网建设 466 第一章水力资源 467 第一节水力资源蕴藏量 467 第二节水力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69 第二章小型水电建设 471 第一节小水电站建设 472 一 民国时期小水电站建设 472 二 建国后小水电站建设 472 三 落实小水电政策 477 四 小水电规划与设计 479 五 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 480 第二节实施省人大议案和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480 一 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议案 480 二 学习宣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482 第三章电网建设 483 第一节输电线路 483 第二节变电工程 492 第三节配电工程 499

一 城市配电网 500 二 农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 508 第四节江门市小水电电网 511 第五节用电 513 第四章小水电管理 516 第一节机构与队伍 517 第二节小水电管理体制 518 第三节业务管理 519 一 技术管理 519 二 经营管理 520 三 量化指标管理与安全生产 522 第四节小水电效益 522 第五节重点小水电站 526 一 锦江水电站 526 二 锦江干流小水电梯级开发 527 三 古兜山小水电站群 527 四 开平市大沙小水电站群 528 五 恩平市凤子山水电站 529 附 : 江门市 2000 年末小水电站基本情况表 530 第七篇供水 541 第一章农村供水 542 第一节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542 第二节供水措施 543 一 拦水引泉 543 二 建库蓄水 544 三 机电提水 544 四 简易自来水 544 第三节供水效益 544 第二章城市供水 545 第一节江门市区供水 545 第二节其他城镇供水 546 一 新会县城供水 546 二 台山县城供水 547 三 鹤山县城供水 547 四 恩平县城供水 548 五 开平县城供水 548 第三章工业用水 549

第八篇水土保持 551 第一章水土流失 552 第一节水土流失的成因和类型 552 一 水土流失成因 552 二 水土流失类型 553 第二节水土流失的危害 554 第二章水土流失治理 556 第一节治理概况和措施 556 一 治理概况 556 二 治理措施 562 第二节治理效益 565 第三节治理经验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567 一 治理经验 567 二 存在问题与对策 569 第九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570 第一章机构与队伍 570 第一节施工机构 570 第二节施工队伍 571 一 民工队伍 571 二 专业施工队伍 572 第二章工程建设管理 573 第一节管理体制改革 573 一 项目管理 573 二 项目法人责任制 574 三 招标投标制 574 四 建设监理制 575 第二节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575 一 机构设置 575 二 质量监督 576 三 质量管理 576 四 安全管理 576 第三章施工技术及材料 577 第一节基础处理 577 一 基础加固 577 二 基础防渗 578 第二节土石方及混凝土施工 578 一 土方工程施工 578

二 石方工程施工 579 三 混凝土工程施工 579 第三节施工新技术 580 第十篇水利工程管理 581 第一章组织机构 583 第一节管理体制 583 第二节管理机构 585 一 水利机构设置和职能 585 二 市直属工程管理单位 591 第二章依法治水 593 第一节河道堤防管理条例 593 一 修改 河道堤防管理条例 593 二 治理高速双体船涌浪冲坏内河堤防议案 的实施 595 第二节水利工程水费核订 计收和管理办法 597 一 建国前的水费征收 597 二 建国后的水费征收 598 三 江新联围防护费的征收 603 第三节西江及三角洲网河区行洪控制线的划定和潭江主流水面线的核定 604 一 西江及三角洲网河区行洪控制线的划定 604 二 潭江主流水面线的核定 605 第四节江河整治议案的实施与结案 607 第五节规范河道采砂 608 第六节工程定权发证工作 609 第三章工程管理 614 第一节河道建筑审批 614 第二节水库大坝注册登记 615 第三节清产核资 615 第四节危房改造与环境整治 634 第五节效益与用水管理 635 第四章工程安全运行 640 第一节安全检查与除险加固 640 一 安全检查 640 二 除险加固 642 第二节安全监测与鉴定 653 一 水库运行监测 653 二 大中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 654 第三节量化指标管理 655

一 大中型水库量化指标管理 655 二 河道目标管理考评 655 第四节日常维护与岁修 656 一 塘库维修 657 二 堤闸维修 657 三 机电排灌设备维修 658 第五节堤坝白蚁防治 658 第五章副业生产与水利经济 661 第一节概况 661 第二节水面 水利用地的开发 663 一 水库渔业 663 二 水利工程种养业 665 第三节扶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脱贫 666 第四节示范型基地水库建设 667 第五节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 668 第六节水利工程综合经营与效益 677 第十一篇水政与水库移民 688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实施 68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宣传教育 689 第二节水事法规规章 696 第二章水政机构 699 第一节机构建设 699 第二节水政监察 700 第三节水利公安派出所 702 第三章水事案件与水事纠纷 705 第一节水事案件与水事纠纷 705 第二节典型水事案例 709 一 潭江违法采砂案 709 二 台山市人民法院对四九镇违法采砂强制执行案 709 三 恩平市银挺发展总公司违法侵占锦江河道案 710 四 恩平市君堂镇新君管理区土地争议案 711 五 鹤山市古劳镇梧坑山塘权属争议案 712 六 鹤山市沙坪水闸土地纠纷案 713 第四章水库移民 714 第一节概况 714 第二节水库老移民的安置 715 一 安置政策 715

二 安置情况 716 第三节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解决 727 一 历史上移民工作遗留问题 728 二 解决的措施与效果 729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733 第四节新建工程的移民安置 739 第十二篇教育与科技 740 第一章教育与科技机构 740 第二章教育 741 第一节职工培训 741 一 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741 二 职工岗位培训 742 三 职工学历教育 742 四 工人技术培训 743 第二节人才培养 743 第三章科技研究试验 744 第一节灌溉试验 744 第二节白蚁防治试验 745 第三节土工织物应用试验 745 第四节大坝背水坡植播草籽试验 746 第五节海堤外坦种植适生树削浪试验 746 第六节拖淤试验 747 第七节海堤不同断面型式的试验 747 第八节双曲面马鞍型无筋薄壳渡槽试验 747 第九节科技成果与奖励 748 一 获国家 部级奖的水利科技成果 748 二 获省级奖的水利科技成果 748 三 水利水电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749 第十三篇水利机构与党群人文 750 第一章水利机构设置沿革 750 第一节概况 750 第二节江门市级水利机构 751 一 江门市水利局 751 二 江门市水利局直属单位 756 第三节江门市辖各级水利机构 759 一 县 ( 市 区 ) 水利局 759 二 县 ( 市 区 ) 水利局直属单位 761

三 镇级水利机构 778 第二章政党与群团 783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783 一 江门市水利局党组织 783 二 各县 ( 市 区 ) 水利局党组织 786 第二节工会 788 一 工会任务 788 二 工会活动 789 第三节水利学会 793 一 学术活动和科技培训 795 二 科技推广应用 797 三 优化工程规划设计 797 四 科普活动 798 第四节水利水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798 第三章水利经费 799 第一节建国前的水利经费 799 一 群众自筹 800 二 社会捐助 801 三 政府拨款 802 第二节建国后的水利投入 802 第四章治水人物与著述 811 第一节建国前后的治水人物 811 一 建国前的治水人物 811 二 建国后的治水人物 813 第二节先进单位与个人 816 一 先进单位 816 二 先进个人 830 第三节水利水电著述 838 一 建国前的水利水电著作 838 二 建国后的水利水电著作 839 第五章对外交往 842 第一节技术交往 843 一 专业考察 843 二 水利展览 843 三 项目实施 844 四 国际会议 844 第二节援助合作 845 一 国际援助 845

二 对外援助 845 附录 848 一 碑记 848 二 白藤堵海工程对新会的影响 856 三 有关开平市河流文献记载摘录 858 四 开平县 ( 市 ) 九冈坪水利灌溉工程兴修始末 860 五 鹤山县 ( 市 ) 水利传说 861 六 开平县 ( 市 ) 水害水利民谣 诗歌 863 七 气象农谚 865 八 西江 北江和潭江风暴潮水情预报 868 九 西江 北江干流及网河区潮洪水面线 872 十 水利纠纷摘录 885 十一 治水经验教训摘录 888 十二 水利事故摘录 890 十三 历史洪水暴潮水位的调查考证 893 十四 重要文献辑存 894 编后记 947

犆犗犖犜犈犖犜犛 FOREWORD PREFACE GUIDETOTHEBOOK EXPLANATIONONPUBLICATION 犛犝犕犕犃犚犢 1 犆犎犚犗犖犐犆犔犈犛犗犉犈犞犈犖犜犛 24 犛犘犈犆犐犃犔犆犗犔犔犈犆犜犐犗犖犛犃犖犇犜犗犘犐犆犛 127 1.Fightingthe1994DelugeofXijiangRiver 127 2.ComprehensiveHarnessingofTanjiangRiverBasin 130 3.ReclamationinYannan 132 4.LanternPartytoRaiseFundsforWaterConservancyin HetangTown 134 5.TheClusterofSmalHydropowerStationsforComprehensiveExploitationin Gudou MountainArea 134 6.TheBurstofMinorDamofChashankengReservoirinEnpingCity 135 犘犃犚犜 Ⅰ 犚犐犞犈犚犛犢犛犜犈犕犛犃犖犇犠犃犜犈犚犚犈犛犗犝犚犆犈犛 139 CHAPTER1 RIVERS 139 Section1 XijiangRiver 139 1.XihaiWaterCourse 141 2.Shibansha WaterCourse 141 3.LaolaoBrook 142 4.Hutiaomen WaterCourse 142 Section2 RiverSystemsinthePearlRiverDelta 143 1.TanjiangRiver 143 2.ShapingRiver 154 Section3 RiversintheCostalAreasofWesternGuangdongProvince 155 1.DalongdongRiver 155 2.NafuRiver 155

3.NajiRiver 156 4.DaoliuRiver 156 CHAPTER2 COASTALBELTS,TIDESAND ALLUVIALPLAINS 157 Section1 Tides 158 Section2 CoastalBeltsandAluvialPlains 160 CHAPTER3 WATER RESOURCES 162 Section1 Summary 162 1.JiangmenDistrictintheDeltaoftheXijiangRiverandBeijiangRiver 163 2.JiangmenDistrictin MoyangRiverBasin 164 3.JiangmenDistrictintheRiverBasinsin WesternGuangdongProvince 164 Section2 Surface WaterResources 165 1.Rainfal 165 2.AnnualRunof 166 3.TemperatureandEvaporation 167 4.VolumeofSurface WaterResources 168 Section3 Underground WaterResources 169 1.VolumeofUnderground WaterResources 169 2.HydrogeologicalConditions 170 3.HydrochemicalFeaturesofUnderground Water 171 4.Underground WaterinDowntownofJiangmenCity 172 5.MineralWater 173 6.HotSprings 174 Section4 TotalandDevelopableAmountsofWaterResources 175 1.TotalAmountofWaterResources 175 2.DevelopableAmountofWaterResources 177 Section5 WaterQuality 179 1.WaterPolutioninRivers,LakesandReservoirs 180 2.WaterQualityinRivers,LakesandReservoirs 184 3.RiverSediments 222 4.WaterQualityofUnderground Water 223 Section6 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WaterResources 224 1.Introductionto WaterWorks 225 2.VolumesofSupplyandConsumptionofWater 231 3.Conditionsof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WaterResources 244 4.Gapbetween WaterSupplyandDemandandtheRelatedProblems 245 Section7 Protectionand 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 246 1.OrganizationsofManagementandSurvey 246 2.ProtectionofWaterResources 248

3.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 258 犘犃犚犜 Ⅱ 犉犝犖犇犃犕犈犖犜犃犔犠犗犚犓犛 259 CHAPTER1 HYDROLOGY 259 Section1 ConstructionofHydrologicalStationsandNetwork 259 Section2 HydrometricMeasurementandDataProcessing 264 1.HydrometricMeasurement 264 2.DataProcessing 265 Section3 ForecastofWaterRegimes 266 Section4 InvestigationofHydrologyand WaterResources 267 1.InvestigationandDataProcessingofHistoricalFloods 267 2.InvestigationandAssessmentofWaterResources 268 Section5 HydrologicalAnalysisandComputation 268 1.HydrologicalComputationforRiverPlanning 268 2.HydrologicalComputationforFloodControlofReservoirs 269 3.HydrologicalAtlasesandHandbooks 269 4.AtlasesofProbableMaximumStorms 269 CHAPTER2 SURVEY AND DESIGN 270 Section1 OrganizationalSystemand Management 270 Section2 TechniquesandEquipments 271 Section3 ConstructionofQualitySystem 272 Section4 SomeMajorProjectsonSurveyandDesign 273 1.StandardizingandReinforcingProjectofJiangxinJointPolders 273 2.Risk eliminatingandreinforcingprojectofjinjiangreservoir 274 CHAPTER3 WATERPLANNING 274 Section1 ReexaminationofRiverBasinPlanning 274 Section2 Planningon WaterResourcesProtection 275 Section3 Planningon WaterSupply 276 Section4 PlanningontheRegulationofMainStreamofTianshaRiver 276 Section5 PlanningontheMedium andlong termsupplyanddemandof WaterResourcesinJiangmenCity 277 Section6 Planningon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Underground Water 277 Section7 ComprehensivePlanningonRiverBasins 278 犘犃犚犜 Ⅲ 犉犔犗犗犇犛, 犇犚犗犝犌犎犜犛犃犖犇犠犐犖犇犛犜犗犚犕犛犃犖犇犜犎犈犐犚犘犚犈犞犈犖犜犐犗犖犃犖犇犉犐犌犎犜犐犖犌 280 CHAPTER1 THEFLOODSAND WINDSTORMS 280 Section1 TheFeaturesofWaterRegimesand Windstorms 280 Section2 EfectsofFloodand Windstorm Disasters 291

1.FloodDisastersbeforeandaftertheFoundationofNewChina 294 2.Windstorm Disastersbeforeandafter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316 Section3 RecordsofSomeTypicalFloodsand Windstorms 331 1.RecordsoftheStorm Tidein1936 331 2.RecordsoftheTyphoonin1964 331 3.RecordsoftheStorm Tidein1972 332 4.Recordsofthe Windstormin1975 333 5.Recordsofthe Windstormin1983 334 6.Recordsofthe Windstormin1989 334 7.RecordsoftheDelugeinXijiangRiverin1915 336 8.RecordsoftheDelugein1947 336 9.RecordsoftheDelugein1968 337 10.RecordsoftheDelugeinTanjiangRiverin1981 338 11.RecordsoftheDelugeinXijiangRiverin1988 339 CHAPTER2 DROUGHTSDISASTERS 340 Section1 Summary 340 Section2 FeaturesofDroughtDisasters 341 Section3 SituationsofDroughtDisasters 342 1.DroughtDisastersbefore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344 2.DroughtDisastersafter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347 Section4 RecordsofSomeTypicalDroughts 352 1.RecordsoftheAbsoluteDroughtin1943 352 2.RecordsoftheDroughtin1955 353 3.RecordsoftheDroughtin1977 353 4.RecordsoftheAutumnDroughtin1986 354 5.RecordsoftheSpringandAutumnDroughtsin1989 354 6.RecordsoftheAutumnDroughtin1990 355 7.RecordsoftheAbsoluteDroughtin1991 355 8.RecordsoftheSpringDroughtin1999 356 CHAPTER3 CONTROLOFFLOODS,DROUGHTSAND WINDSTORMS 356 Section1 Summary 356 Section2 ImplementationofPrinciplesandRulesof ThreeControls 357 Section3 OrganizationsandTeams 358 1.Organizations 358 2.Teams 360 Section4 DutiesandRegulationsofOrganizationsof ThreeControls 363 1.DutiesofOrganizationsof ThreeControls 363 2.Regulationsof ThreeControls 365

犘犃犚犜 Ⅳ Section5 FloodForecast,WarninginAdvanceaswelasBeforehandSchemesof DisasterPrevention 368 1.BeforehandSchemesofDisasterPrevention 368 2.FloodForecastand WarninginAdvance 371 3.PreventionofDroughts 373 Section6 BenefitsofDisasterResistanceby MeansofWaterWorks 375 Section7 InformationSystemandRelevantDevices 378 1.Telecommunications 378 2.OtherDevicesfor ThreeControls 379 Section8 FloodControlMaterialsandBiologicalMeasures 380 1.ReservationofFloodControlMaterials 380 2.BiologicalMeasures 382 Section9 RecordsofDisasterResistance 383 1.RecordsofFloodResistancein1988 383 2.RecordsofFloodResistancein1998 385 3.RecordsofTyphoonNo.8903Resistancein1989 386 4.RecordsofTyphoonNo.8908Resistancein1989 387 5.RecordsofDroughtResistancein1955 388 6.RecordsofDroughtResistancein1977 389 7.RecordsofAutumnDroughtResistancein1986 390 8.RecordsofDroughtResistancein1987 391 9.RecordsofDroughtResistancein1991 391 10.RecordsofDroughtResistancein1999 392 犠犗犚犓犛犗犉犉犔犗犗犇犆犗犖犜犚犗犔, 犜犐犇犈犘犚犗犗犉犃犖犇犠犃犜犈犚犔犗犌犌犐犖犌犘犚犈犞犈犖犜犐犗犖 393 CHAPTER1 RIVER DIKESANDSEA EMBANKMENTS 393 Section1 DikesBuiltbefore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394 1.MingDynasty (1368 1644) 394 2.QingDynasty (1644 1911) 394 3.TheRepublicofChina(1912 1949) 395 Section2 TheRiverDikesBuiltafter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395 1.ClosingandRebuildingofFailureDikes 395 2.SluicesofJointPolders 395 Section3 SeaEmbankmentsBuiltafter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397 Section4 StandardsandTechniquesofEmbankments 398 1.DesignStandards 398 2.PreventionTechniques 399

Section5 ConstructionofStonyDikes 401 Section6 CombinationofDikesandRoads 403 Section7 RiverRegulation 404 1.Regulation WorksofMainStreamofTianshaRiver 404 2.Regulation WorksofXinhuiRiver 406 3.Regulation WorksofShapingRiver 407 4.Regulation WorksofTaichengRiver 407 5.Regulation WorksofMainStreamofTanjiangRiver 408 Section8 Reclamation Works 409 Section9 SomeMajorDikesandPolders 410 1.JiangxinJointPolders 410 2.DikeofShapingRiver 413 3.FenghuojiaoSeaEmbankments 414 4.SeaEmbankmentsofSouthwestAluvialPlain 414 CHAPTER2 CULVERTSANDSLUICES 416 Section1 Summary 416 Section2 StructuresofSluices 417 Section3 HoistingDevices 418 Section4 SomeMajorCulvertsandSluices 418 1.BeijieSluice 418 2.MuzhouSluice 420 3.JinniutouSluice 421 4.ShapingSluice 421 5.HeshanSluice 422 6.FenghuojiaoSluice 424 CHAPTER3 WORKSOF WATERLOGGINGPREVENTION 427 Section1 Summary 427 Section2 MechanicalDrainage 429 Section3 ElectricDrainage 430 Section4 SomeMajorWorksofWaterloggingPrevention 431 1.ShapingRiverDrainageStation 431 2.TanweiElectricDrainageStation 432 3.BashaElectricDrainageStation 433 4.ChengziPolderElectricDrainageStation 433 犘犃犚犜 Ⅴ 犐犚犚犐犌犃犜犐犗犖犠犗犚犓犛 436 CHAPTER1 WATERSTORAGE WORKS 436 Section1 Summary 436

Section2 Large scalereservoirs 438 1.JinjiangReservoir 438 2.DalongdongReservoir 441 3.DashaheReservoir 443 4.ZhenhaiReservoir 445 Section3 Medium scalereservoirs 446 1.Summary 446 2.SomeMajorReinforcing,Supportingand Modification Worksof Medium scalereservoirs 447 Section4 Smal scalereservoirsandpools 455 1.Summary 456 2.SomeMajorRepairing,SupportingandExtension Works 456 CHAPTER2 DIVERSION WORKS 458 Section1 Summary 458 Section2 SomeMajorDiversion Works 460 1.Irrigation WorksofJinjiang to JiangbeiWaterDiversion 460 2.ShuizhanDiversion Works 461 3.DalongdongDiversion Works 461 4.JiangjunbeiDiversion Works 461 CHAPTER3 LIFTINGIRRIGATION WORKS 462 Section1 Summary 462 Section2 MechanicalLiftingIrrigation Works 462 Section3 ElectricLiftingIrrigation Works 463 Section4 WaterTurbinePumps 464 Section5 SprinklerIrrigation Works 464 犘犃犚犜 Ⅵ 犠犃犜犈犚犘犗犠犈犚犃犖犇犈犔犈犆犜犚犐犆犖犈犜犠犗犚犓 466 CHAPTER1 WATERPOWER RESOURCES 467 Section1 PotentialofWaterPower 467 Section2 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WaterPower 469 CHAPTER2 DEVELOPMENT OFSMALL WATERPOWER 471 Section1 ConstructionofSmalWaterPowerStations 472 1.SmalWaterPowerStationsBuiltduringthe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 472 2.SmalWaterPowerStationsBuiltafter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472 3.ImplementationofthePoliciesonSmalWaterPower 477 4.PlanningandDesignonSmalWaterPower 479 5.ResponsibilitySystemforLegalPersonofConstructionProjects 480 Section2 EnforcementoftheBilsMadebyProvincialPeople scongressand

ImplementationofElectricPowerLawofthePeople srepublic ofchina 480 1.RelatedBilsMadebytheStandingCommiteeofProvincial People scongress 480 2.Study,PublicityandImplementationofElectricPowerLawofPeople s RepublicofChina 482 CHAPTER3 CONSTRUCTION OFELECTRICPOWER NETWORKS 483 Section1 TransmissionSystem 483 Section2 Transformation Works 492 Section3 Distribution Works 499 1.DistributionNetworksinUrbanAreas 500 2.TheConstructionand ModificationofDistributionNetworksinRuralAreas 508 Section4 NetworkofSmalWaterPowerinJiangmenCity 511 Section5 ConsumptionofElectricPower 513 CHAPTER4 MANAGEMENT OFSMALL WATERPOWER 516 Section1 OrganizationsandTeams 517 Section2 ManagementSystemofSmalWaterPower 518 Section3 Operation 519 1.TechnicalManagement 519 2.BusinessManagement 520 3.ManagementwithQuantitativeIndicatorsandSafetyProduction 522 Section4 BenefitsofSmalWaterPower 522 Section5 SomeMajorSmalWaterPowerStations 526 1.Jinjiang WaterPowerStation 526 2.CascadeDevelopmentofSmalWaterPoweron MainStreamofJinjiang River 527 3.GroupofSmalWaterPowerStationsinGudou MountainArea 527 4.DashaGroupofSmalWaterPowerStationsinKaipingCity 528 5.Fengzishan WaterPowerStationinEnpingCity 529 ATTACHMENT:TABLE OFSMALL WATERPOWERSTATIONSAT THEEND OF2000INJIANGMEN CITY 530 犘犃犚犜 Ⅶ 犠犃犜犈犚犛犝犘犘犔犢 541 CHAPTER1 WATERSUPPLYIN RURAL AREAS 542 Section1 WorksofDrinking WaterSupplyforResidentsandLivestocksin RuralAreas 542 Section2 MeasuresofWaterSupply 543 1.WaterRetainingandSpringDiversion 543

2.WaterStoragewithReservoirs 544 3.MechanicalandElectric WaterLifting 544 4.SimpleRunning WaterSystems 544 Section3 BenefitsofWaterSupply 544 CHAPTER2 WATERSUPPLYIN URBAN AREAS 545 Section1 WaterSupplyinUrbanDistrictofJiangmenCity 545 Section2 WaterSupplyinotherCitiesandTowns 546 1.WaterSupplyinCountySeatofXinhui 546 2.WaterSupplyinCountySeatofTaishan 547 3.WaterSupplyinCountySeatofHeshan 547 4.WaterSupplyinCountySeatofEnping 548 5.WaterSupplyinCountySeatofKaiping 548 CHAPTER3 WATERFORINDUSTRIAL USE 549 犘犃犚犜 Ⅷ 犛犗犐犔犃犖犇犠犃犜犈犚犆犗犖犛犈犚犞犃犜犐犗犖 551 CHAPTER1 SOILAND WATERLOSS 552 Section1 OriginsandTypesofSoiland WaterLoss 552 1.OriginsofSoiland WaterLoss 552 2.TypesofSoiland WaterLoss 553 Section2 HarmsofSoiland WaterLoss 554 CHAPTER2 HARNESSING OFSOIL AND WATERLOSS 556 Section1 Summaryand MeasuresofHarnessing 556 1.SummaryofHarnessing 556 2.MeasuresofHarnessing 562 Section2 BenefitsofHarnessing 565 Section3 Experiences,Extant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n Harnessing 567 1.ExperiencesofHarnessing 567 2.ExtantProblemsandAppropriateCountermeasures 569 犘犃犚犜 Ⅸ 犆犗犖犛犜犚犝犆犜犐犗犖犗犉犎犢犇犚犃犝犔犐犆犃犖犇犎犢犇犚犗犈犔犈犆犜犚犐犆犠犗犚犓犛 570 CHAPTER1 ORGANIZATIONSAND TEAMS 570 Section1 OrganizationsofConstruction 570 Section2 TeamsofConstruction 571 1.TeamsofMigrantRuralWorkers 571 2.SpecializedConstructionTeams 572 CHAPTER2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WORKS 573 Section1 ReformofManagementSystem 573 1.ProjectManagement 573 2.ResponsibilitySystemforLegalPersonofProject 574

3.SystemofPublicBidding 574 4.System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 575 Section2 Supervisionand ManagementofConstructionQuality 575 1.SetupofOrganizations 575 2.SupervisionofQuality 576 3.ManagementofQuality 576 4.ManagementofSafety 576 CHAPTER3 TECHNIQUESAND MATERIALSOFCONSTRUCTION 577 Section1 FoundationTreatment 577 1.FoundationReinforcing 577 2.FoundationSeepagePrevention 578 Section2 ConstructionofEarthworks,StoneworksandConcretes 578 1.ConstructionofEarthworks 578 2.ConstructionofStoneworks 579 3.ConstructionofConcretes 579 Section3 SomeNew TechniquesofConstruction 580 犘犃犚犜 Ⅹ 犕犃犖犃犌犈犕犈犖犜犗犉犠犃犜犈犚犠犗犚犓犛 581 CHAPTER1 ORGANIZATIONS 583 Section1 ManagementSystem 583 Section2 ManagementOrganizations 585 1.SetupandFunctionofOrganizationsofWaterResources 585 2.ManagementUnitsofWaterWorksDirectlyundertheJiangmenCity 591 CHAPTER2 WATER MANAGEMENT ACCORDING TOLAWS 593 Section1 RegulationsonRiverDikeManagement 593 1.AmendmenttoRegulationsonRiverDikeManagement 593 2.EnforcementofBilonSurgingShocktoRiverDikesbyHigh speed Double systemboats 595 Section2 RulesonCheck,Levyand ManagementofWaterRateofWaterWorks 597 1.LevyofWaterRatebefore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597 2.LevyofWaterRateafter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598 3.LevyofMaintenanceFeeofJiangxinJointPolders 603 Section3 DelimitationofControlLineofFloodDischarginginXijiangRiverBasinand DeltaDistrictofRiverNets,aswelasDelimitationofWaterSurfaceProfile oftanjiangriver smainstream 604 1.delimitationofControlLineofFloodDischarginginXijiangRiverBasinand DeltaDistrictofRiversNets 604 2.DelimitationofWaterSurfaceProfileofTanjiangRiver smainstream 605

Section4 EnforcementofBilonRiverRegulation 607 Section5 ManagementofSand Miningin WatercoursesBeds 608 Section6 LicensingforWorks 609 CHAPTER3 MANAGEMENT OF WORKS 614 Section1 ExaminationandApprovalofRiverBuildings 614 Section2 RegistrationforReservoirsandDams 615 Section3 AssetandCapitalVerification 615 Section4 ModificationofDangerousHousesandRegulationofEnvironment 634 Section5 Benefitsand ManagementofWaterUsage 635 CHAPTER4 SAFETY OPERATION OF HYDRAULIC WORKS 640 Section1 SafetyInspectionandRisk eliminatingandreinforcing 640 1.SafetyInspection 640 2.Risk eliminatingandreinforcing 642 Section2 Safety MonitoringandAppraisal 653 1.MonitoringofReservoirOperation 653 2.SafetyAppraisalofLarge and Medium sizedreservoirsanddams 654 Section3 ManagementwithQuantitativeIndicators 655 1.ManagementwithQuantitativeIndicatorsofLarge and Medium sizedreservoirs anddams 655 2.AssessmentofObjectManagementofRivers 655 Section4 RoutineMaintenanceandAnnualReparation 656 1.MaintenanceofPoolsandSmalReservoirs 657 2.MaintenanceofDikesandSluices 657 3.MaintenanceofEquipmentsofMechanicalandElectricDrainage andirrigation 658 Section5 PreventionandControlofTermiteNuisancetoDikes 658 CHAPTER5 SIDELINEPRODUCTION AND WATERECONOMY 661 Section1 Summary 661 Section2 DevelopmentofWaterSurfaceand WaterSideLand 663 1.ReservoirFishery 663 2.PlantingandBreedingAssociatedwith WaterWorks 665 Section3 SupporttoNeedy ManagementUnitsofWaterWorks 666 Section4 ReservoirConstructioninExemplaryBases 667 Section5 AdministrativeandPublicChargesforWaterConservancy 668 Section6 TheMultiple PurposeOperationandBenefitsofWaterWorks 677 犘犃犚犜 Ⅺ 犠犃犜犈犚犌犗犞犈犚犖犃犖犆犈犃犖犇犚犈犛犈犚犞犗犐犚犐犕犕犐犌犚犃犜犐犗犖 688 CHAPTER1 IMPLEMENTATION OF WATERLAW OFTHEPEOPLE S REPUBLIC OFCHINA 689 Section1 PublicityandEducationofWaterLawofthePeople srepublicofchina 689

Section2 RulesandRegulationson Water associatedafairs 696 CHAPTER2 ORGANIZATIONSOF WATER GOVERNANCE 699 Section1 SetupofOrganizations 699 Section2 SupervisionforWaterGovernance 700 Section3 WaterPoliceSubstations 702 CHAPTER3 LAW CASESANDDISPUTESON WATER ASSOCIATED AFFAIRS 705 Section1 LawCasesandDisputeson Water associatedafairs 705 Section2 SomeTypicalCaseson Water associatedafairs 709 1.CaseofIlegalSand MininginTanjiangRiver 709 2.CaseofEnforcementofJudgmentonIlegalSand MininginSijiuTownby People scourtoftaishancity 709 3.CaseofIlegalOccupationofJinjiangRiverbyEnpingYintingDevelopment Corporation 710 4.CaseofDisputedEstateinXinjunAdministrativeZoneofEnpingCity s JuntangTown 711 5.CaseofDisputedPropertyofKengshanPoolinHeshanCity sgulaotown 712 6.CaseofDisputedEstateNearShapingSluiceofHeshanCity 713 CHAPTER4 RESERVOIRIMMIGRATION 714 Section1 Summary 714 Section2 SetlementofFormerReservoirImmigrants 715 1.PoliciesofSetlement 715 2.StateofSetlement 716 Section3 SolventstoProblemsLeftoverbyhistoryofReservoirImmigrants 727 1.ProblemsLeftoverbyhistoryofReservoirImmigrants 728 2.SolventsandResults 729 3.ExtantMainQuestionsandtheirSetlement 733 Section4 SetlementofImmigrantsofNewProjects 739 犘犃犚犜 Ⅻ 犈犇犝犆犃犜犐犗犖, 犛犆犐犈犖犆犈犃犖犇犜犈犆犎犖犗犔犗犌犢 740 CHAPTER1 ORGANIZATIONSOF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740 CHAPTER2 EDUCATION 741 Section1 TrainingofEmployees 741 1.ContinuingEducationofProfessionals 741 2.JobTrainingofEmployees 742 3.EducationofEmployeeswithRecordsofFormalSchooling 742 4.TechnicalTrainingofWorkers 743

Section2 TalentTraining 743 CHAPTER3 SCIENTIFICRESEARCH ANDEXPERIMENT 744 Section1 ExperimentonIrrigation 744 Section2 ExperimentonPreventionandControlofTermiteNuisance 745 Section3 ExperimentonApplicationofGeotextile 745 Section4 ExperimentonCultivationofGrassonDownstreamSlopeofDams 746 Section5 ExperimentonTreePlantingforWaveBreakingonOuterSlopeof SeaEmbankments 746 Section6 Experimenton MudTransport 747 Section7 ExperimentonDiferentTypesofCrossSectionsofSeaEmbankments 747 Section8 ExperimentonPlainShelFlumesinShapeofDouble CurvatureSaddles 747 Section9 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andRelevantAwards 748 1.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on WaterConservancywithAwards ofnationaland MinisterialLevels 748 2.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on WaterConservancywithAwards ofprovinciallevel 748 3.DisseminationandApplic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on 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 749 犘犃犚犜 ⅩⅢ 犗犚犌犃犖犐犣犃犜犐犗犖犛, 犘犗犔犐犜犐犆犃犔犃犉犉犃犐犚犛犃犖犇犆犝犔犜犝犚犈犗犉犠犃犜犈犚犆犗犖犛犈犚犞犃犖犆犢 750 CHAPTER1 EVOLUTION OFORGANIZATIONSOF WATER CONSERVANCY 750 Section1 Summary 750 Section2 OrganizationsofWaterConservancyonMunicipalLevelofJiangmenCity 751 1.BureauofWaterResourcesofJiangmenCity 751 2.UnitsDirectlyundertheBureauofWaterResourcesofJiangmenCity 756 Section3 WaterOrganizationsonDiferentLevelsunderJiangmenCity 759 1.BureausofWaterResourcesofCounties(CitiesandDistricts) 759 2.UnitsDirectlyunderBureausofWaterResourcesofCounties(Citiesand Districts) 761 3.WaterOrganizationsonTownLevel 778 CHAPTER2 PARTIESAND MASSGROUPS 783 Section1 Organization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 783 1.ThePartyGroupsofBureauofWaterResourcesofJiangmenCity 783 2.ThePartyGroupsofBureauofWaterResourcesofCounties(Citiesand Districts) 786 Section2 TradeUnions 788

1.FunctionsofTradeUnions 788 2.ActivitiesofTradeUnions 789 Section3 SocietiesofHydraulicEngineering 793 1.AcademicActivitiesand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raining 795 2.DisseminationandApplic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 797 3.PlanningandDesignofProjectOptimization 797 4.ActivitiesonPopularScience 798 Section4 ResearchSociet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AfairsforWorkersofWater ConservancyandHydropower 798 CHAPTER3 FUNDSFO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799 Section1 SourceofFundsbefore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799 1.RaisingIndependentlybytheMasses 800 2.DonationfromtheSociety 801 3.AppropriationfromtheGovernment 802 Section2 InvestmentforWaterafter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802 CHAPTER4 FIGURESANDPUBLICATIONSOF WATER CONSERVANCY 811 Section1 FiguresofWaterConservancybeforeandaftertheFoundationofNewChina 811 1.FiguresofWaterConservancybefore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811 2.FiguresofWaterConservancyaftertheFoundationofNew China 813 Section2 AdvancedUnitsandFigures 816 1.AdvancedUnits 816 2.AdvancedFigures 830 Section3 Publicationson 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 838 1.Publicationson 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beforetheFoundationof New China 838 2.Publicationson 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aftertheFoundationof New China 839 CHAPTER5 INTERNATIONALEXCHANGES 842 Section1 TechnicalExchanges 843 1.SpecializedInvestigations 843 2.Expositionson WaterConservancy 843 3.RelevantProjects 844 4.InternationalConferences 844 Section2 CooperationofAids 845 1.InternationalAids 845 2.ExternalAids 845

犃犘犘犈犖犇犐犆犈犛 848 1.MonumentalInscriptions 848 2.InfluencesoftheBaitengSea blocking WorksonXinhuiCounty 856 3.ExcerptsfromtheLiteraturesonRiversofKaipingCity 858 4.WholeStoryofConstructionofJiugangpingIrrigation WorksinKaiping County (City) 860 5.Legendson WaterConservancyin HeshanCounty (City) 861 6.BaladsandPoemsonInundationand WaterConservancyinKaiping County (City) 863 7.ProverbsonAgricultureand Meteorology 865 8.ForecastofStorm Tidesand WaterRegimesinRiversofXijiang, BeijiangandTanjiang 868 9.TideandFloodSurfaceProfilesofMainStreamsofXijiangandBeijiangRivers andrivernetdistrict 872 10.ExcerptsfromSomeRecordsofDisputeson Water 885 11.SomeExperiencesandLessenson WaterConservancy 888 12.ExcerptsfromSomeRecordsofAccidentson WaterConservancy 890 13.InvestigationandTextualResearchon WaterLevelsofHistoricFloods andtides 893 14.ColectofImportantLiteratures 894 犘犗犛犜犛犆犚犐犘犜 947 ( 此目录为汤鑫华翻译 )

概 述 一 江门市区因地处肆水 ( 西江 ) 与叉流蓬江 ( 江门水道 ) 的会合处, 蓬江之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 故名 江门 元末明初 (1368~1388 年 ) 江门逐渐形成一个商贸墟集, 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 是西江中下游一带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 称江门墟 明万历年间, 属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辖 清沿明制 康熙年间, 江门墟仍为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十五图辖地 光绪二十三年 (1897 年 ), 据 中英西江通商条约, 辟为外国船只停泊及货物上落站 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 ), 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 议定, 江门为对外通商口岸,1904 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在江门北街设立海关, 为广东八大关之一 时称江门埠 民国时期, 建置易制 民国元年 (1912 年 ) 设警察区署, 区署置区长, 翌年 11 月改设警察局 民国 7 年 1 月, 警察局改为警察厅 民国 14 年, 据广东省政府 民国十七年年刊 本省各市政调查材料载 : 民国 14 年 (1925 年 )11 月 26 日, 经广东省政府批准, 江门为省辖市建置, 成立市政厅, 机关设在江门市舂砍街原石湾庙 市政厅奉省政府委任, 直接受省政府及民政厅指挥监督 民国 19 年, 江门市政厅易名为江门市政局 民国 20 年 2 月, 撤销省辖市建置, 改为新会县第十二区辖镇 民国 21 年, 江门海关管辖范围扩大至广海 石歧 阳江 崖门 水东 三峡海 电白 博贺 都斛 闸坡 北津口等分卡或分所 民国 26 年 3 月改属新会县第二联乡辖 民国 34 年 9 月至江门解放, 为新会县第二区辖镇 1949 年 10 月 23 日江门解放 10 月 25 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江门成立, 对江门 新会实施军事管制 翌年 5 月 1 日, 设立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 为县级建制, 负责江门行政管理事务 1951 年 1 月 12 日, 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 江门改为省辖地级市, 归粤中专署辖 同年 4 月 1 日, 成立江门市人民政府, 机关设在江门常安路江门酒店内 同时撤销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 结束军事管制 1952 年 5 月改属粤西办事处领导,11 月归粤中行署辖 1955 年 4 月 25~28 日, 举行江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选举产生江门市人民委员会 ( 简称市人委 ), 取代市人民政府职权 1958 年 4 月 11 日, 江门市改为县级市, 归佛山专区辖 1958 年 12 月, 归属江门专区 1961 年 4 月 2 日, 改属肇庆专区 1963 年 6 月再改隶佛山专区辖 江门市人委驻所在现胜利路市公安局大院内 1966 年初, 复升为省辖地级市 翌年 3 月 31 日, 因 文化大革命 而实行军事管制, 设立江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取代市人委职权 1968 年 4 月 12 日, 成立江门市革命委员会 1970 年,

2 江门市水利志 江门降为县级市建置, 归佛山地区领导 1975 年 11 月, 经国务院批准, 江门市复改为省辖地级市, 受广东省和佛山地区双重管辖 1979 年 11 月 24 日, 江门市革命委员会撤销, 复设江门市人民政府, 驻所在胜利路 49 号大院内 1983 年 6 月, 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 实行市管县新体制, 下辖新会 台山 开平 恩平 鹤山 5 县 同年 9 月, 又划入阳江 阳春 2 县 次年, 市区设城区和郊区 1988 年, 阳江 阳春分出另设阳江市 1992~1994 年所属五县先后撤县设市, 由江门市代管 1994 年江门市区调整行政区域, 设蓬江 江海二个县级建制区 江门市位于东经 111 59 ~113 15, 北纬 21 27 ~22 51, 北起鹤山市古劳镇的丽水, 南至台山市的下川镇围夹岛, 相距 142.2 千米 ; 东自新会市的大鳌镇大鳌尾, 西至恩平市的那吉镇蛤坑尾, 相距 130.68 千米 地处广东省中南部 西江下游 珠江三角洲西部 东邻佛山市顺德区 中山市 珠海市 ; 西连阳江市 ; 北接云浮市新兴县 佛山高明区 南海区 ; 南临南海, 毗邻港澳 ; 是珠江口西岸的中心城市之一 2000 年全市土地总面积 9541 平方千米, 总人口 380.85 万人, 其中江门市区 179.77 平方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 283.36 千米, 占全省大陆海岸线总长的 9.76% 沿海地貌属山地弱谷海岸, 其特征是山丘临海, 岸线曲折, 多港湾, 岸缘水深, 港口条件优良, 岛屿众多 有大小岛屿 268 个, 海岛面积 235.17 平方千米, 其中面积大于 500 平方米的 97 个, 小于 500 平方米的 171 个, 占全省岛屿总数的 12.65%, 其中台山上川岛面积 137.1 平方千米, 为广东省沿海最大岛屿, 全国第四大岛屿 下川岛面积 81.73 平方千米 另本海区还有干出礁 143 个 海岸线总长 614.87 千米 ( 含岛岸线 331.51 千米 ) 属江门市水深 200 米内的沿海大陆架, 东起黄茅海, 西至镇海湾, 面积约 2257 平方千米 江门市属河流三角洲冲积平原, 地势总体低平, 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平原开旷, 低山丘陵, 错落其间, 形成江门地貌的多样性 西部和西北部多为中低山丘陵, 东部 中部和南部为河谷 三角洲平原, 南部沿海滩涂宽阔 全市山地丘陵 4400 多平方千米, 占土地总面积的 46.8%, 其中海拔 500 米以上的山地约占 1.77% 海拔 800 米以上的山脉有 9 座, 多为东北 西南走向 境内西北部的开平 恩平与新兴接壤的天露山主峰海拔 1250 米, 长 70 余千米, 走向北东 西部烂头岭山脉海拔 1014 米, 东北部有皂幕山脉 ( 亚髻山 ) 主峰海拔 805 米, 东南部的笠帽山海拔 673 米, 东南沿海的古兜山主峰狮子头峰海拔 986 米 全市河谷及三角洲面积 4880 多平方千米, 占土地总面积的 51.9% 江门市区 新会市以南由西江 潭江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 500 多平方千米, 是珠江三角洲复合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由台山大隆洞河 都斛河组成的广海 - 都斛海积平原面积 300 平方千米 江门市境内河流纵横交错, 其中集水面积在 1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有 26 条 复杂的地形将全市划分为西江 珠江三角洲水系和粤西沿海水系 西江干流自北向南, 流经鹤山古劳沙坪 新会棠下 江门市区 新会睦洲 大鳌等, 经磨刀门 虎跳门出南海, 境内全长 76 千米, 河宽平均 1000 米, 最大水深约 8 米, 流域面积 1150 平方千米 蓬江 ( 江门水道 ) 从东北向西南横贯江门城区, 与潭江相汇, 经新会银洲湖 崖门注入南海 潭江自西向东流经恩平 开平 台山, 于新会转南, 经崖门出南海, 干流全长 248 千米, 集水面积 6062 平方千米 ( 其中江门境内 5882 平方千米 ) 江门多数江河属少沙河流 西江在西海水道断面通过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4180 万吨,

概 述 3 珠三角水系的一级支流潭江, 其潢步头水文站实测多年年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千米 170 吨, 即换算其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 0.108 公斤, 其他河流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 0.10~0.25 公斤 / 立方米之间 江门市属亚热带海洋气候, 少霜无雪, 温和多雨,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 2083 毫米, 阳光充足, 年均日照时数 1838.6 小时, 境内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在 110 千卡 / 平方厘米以上, 平均温度 22, 年均蒸发量 1029 毫米, 夏秋季常有热带气旋吹袭 江门境内水资源丰富, 全市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为 119.6 亿立方米 以 2000 年计, 人均占有水量 3125 立方米, 亩均水量 4932 立方米, 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 1.29 倍和 2.67 倍, 分别为全省平均值的 1.13 倍和 1.06 倍 除境内产水外, 还有来自西江 潭江的过境客水, 其中西江过境客水多年平均为 1078 亿立方米 ( 西海水道断面 ), 潭江等河入境客水约 2.5 亿立方米 但与世界水平相比, 江门人均占有的地表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 1/3 左右 ( 不计过境客水 ), 且降雨时空分配不均, 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境内水力资源也较丰富, 其理论蕴藏量为 42.37 万千瓦, 可开发量约 15.56 万千瓦 另台山 新会 恩平 开平尚有可供开发利用的潮汐能源理论蕴藏量约 6.555 万千瓦 境内地质构造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 主体为北东向恩平 从化深断裂, 自恩平经鹤山的鹤城钭贯全市延出境外 ; 东部沿西江河谷有西江大断裂 两支断裂带构成境内基本构造格架 境内有震旦纪 寒武纪 奥陶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下第三纪及第四纪等地质年代的地层, 尤以第四纪地层分布最广 入侵岩形成期依次有加里江期 加里东 海西期 印支期 燕山期, 尤以燕山期最为发育, 规模最大 江门市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后缘, 为地震内带, 基本烈度 6 度, 属小震区, 时有小地震发生, 其中台山市南部沿海和上 下川岛及新会荷塘镇为 7 度区 江门市低山丘陵土壤多为沙泥和赤红壤 河谷 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多属第四纪冲积层, 是江门市主要耕作土壤, 土质肥沃, 垦耕历史悠久 2000 年全市耕地面积 16.1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7%, 人均耕地 0.66 亩 由于珠江三角洲各口门滩涂平均每年以 40~ 60 米的速度的向海延伸, 特别是崖门口外的滩涂每年延伸 90~160 米, 故给江门形成新的土地资源 全市沿海潮间带滩涂 2.292 万公顷, 已利用滩涂 1.753 万公顷, 内陆江河滩涂 1333 公顷 江门境内雨量不仅在季节上分布不均, 且地区和年际雨量变化也大 总体上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靠近沿海的大隆洞山系 铜古山系 古兜山系及天露山脉东南部的锦江 大田 朗底一带因受南海热带气旋, 暖流通过山脉时, 由于地势的抬升作用, 形成降水高值区, 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2564~3189 毫米 最大时雨量为恩平良西水库 160 毫米 (1987 年 7 月 29 日 ) 和台山爪排潭站 143 毫米 (1964 年 6 月 12 日 ), 最大一天降雨量为恩平朗底站 817 毫米 (1998 年 6 月 25 日 ), 最大三天降雨量为 1228 毫米 (1981 年 6 月 28~30 日恩平西坑站及 1998 年 6 月 23~25 日恩平朗底站 1180.6 毫米 ) 从时序上看, 降水年际分布按面积加权平均的变化系数为 0.32, 年内春末秋初与秋末春初 ( 均为半年 ) 的降水量比值为 0.70~0.85 0.15~0.30, 即每年 4~9 月降水占全年的 70%~85%, 且很大部分以洪水形式直接入海而未被利用 江门历来是水害风患的多发地区, 其洪涝灾害主要有两种类型 : 一是流域性的洪灾, 在

4 江门市水利志 中上游地区普降暴雨情况下, 往往形成长历时的流域性大洪水, 对中下游造成严重灾害, 如 1915 年的 乙卯大水, 是西 北 东江同时发洪, 又遭天文大潮顶托及潭江 98 6 洪水便是流域性大水灾的典型例子 ; 二是地区性山洪暴发成灾, 洪水来势迅猛而历时较短, 灾区地点分散, 成灾范围较小, 多发生在山区 热带气旋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 造成的不仅是风力灾害, 其风暴潮 暴雨洪灾或咸潮灾害往往伴随发生, 对沿海城镇及塘库堤围危害极大 建国前, 人们在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灾民流漓号泣, 哀鸿遍野, 迫使大批民众漂洋过海外出谋生, 形成今天中国的第一侨乡 江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既构成丰沛的水资源和有利的生态条件, 也带来洪 涝 旱 咸及台风 暴潮等灾害的发生 因此, 兴修水利, 科学保护利用水资源, 防止污染, 对江河流域实行综合开发治理, 依法治水管水, 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工作, 兴利除害, 这不仅是过去, 现在, 而且在将来仍是江门人民长期奋斗的宏伟事业 二 江门人民兴修水利历史悠久, 据 江门水利大事记要 记述 : 宋南渡后 ( 约 1270 年 ), 宋季 林梦良倡筑泽沛陂 ( 今鹤山县属 ), 引水灌田 200 余亩 明洪武初年 (1370 年 ), 新会新化都 ( 今大泽 ) 周观善率乡人共筑落鞋陂, 灌田 20 余顷 至明朝, 老祖宗筑陂灌田的同时, 开始修筑围堤抵御洪水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年 ) 冯八秀赴京向朝廷陈请兴筑坡亭大水围 ( 今鹤山古劳围 ), 工部派刘永旋修筑, 围成, 长达 9860 余丈, 面积 223 公顷 ( 鹤山县水利志 ) 明洪武二十九年 (1396 年 ), 九江陈博文倡议, 始筑天河 横江 周郡三围, 是新会县境筑堤之始 ( 新会县水利志 ) 明成化二年 (1466 年 ), 潮连乡民为抵御洪水侵袭, 先后兴建芝山 坦边 王图 芦边 海头 豸尾等小堤围 ( 江门市志 ) 此后, 沿江地带相继筑堤日渐增多 明代和清代, 除继续修筑堤围外, 开始海涂围垦, 种植定居 清朝期间, 围垦造田发展很快, 新会相继围成外海龙溪围 ( 外海乡绅陈宝光 陈国光倡筑 ) 百顷东一围 大鳌沙尾围 上横 西安 礼乐大洋沙等围, 已见于碑石书籍 到清末民国初期, 新会县内大小围堤已基本建成今样 民国期间, 已无大片围垦出现, 此时期新成的外海舂米沙 丹灶潮江 兆生 篁边等围, 面积不过百亩左右 至 1949 年新会近 8 成的耕地, 约 60 万亩, 都是由海涂围垦造成 台山自清代光绪至民国, 围垦造田有深井 3 万多亩 那扶 1 万多亩 海宴 5 万多亩 都斛 3 万多亩及汶村 斗山 冲娄 端芬 广海 赤溪 沙栏 北陡等区共围垦 20 多万亩, 合共 32 万亩 恩平至建国前, 全县共围垦造田 3600 亩 即到解放前夕, 全市共已围田 92.36 万亩 是时, 围垦初期多养殖水产, 受雨水冲洗, 咸度减少后, 种单造围田 但海堤大多矮小单薄, 抵御台风暴潮能力较低, 产量很不稳定 堤溃复修, 不断加固, 并逐步筑闸联围, 扩大规模 江门早在明成化元年 (1465 年 ) 就开始河道整治工程 : 新会城濠 ( 今会城河 ) 为知县陶鲁所凿, 是本境人力沟通之水, 唯有此水 河起宣化都大悦蟯下浅, 经知政门至清化关 ( 会城 ) 出沿蟯口, 会潭江于银洲湖, 计长 1856 丈 ( 江门水利大事记要 ) 清雍正十二年

概 述 5 (1734 年 ) 新宁海宴 ( 今台山县属 ) 居民疏浚双洲河约十余里 同年, 督抚发公顷银一千五百余两, 委场大使王湄 何恺 望高司袁相, 雇工疏浚镇口河, 东至都斛, 西至镇口 ( 今台山赤溪 ) 首尾俱通大海 ( 江门水利大事记要 ) 民国元年 (1912 年 ) 棠下人谭学衡 ( 曾任清海军副大臣 ) 主持开挖由旧社猪? 岭至白沙段的天沙河新河, 以改善棠下 江门一带农田排水条件 民国 6 年 (1917 年 ), 谭学衡聘请广东治河处工程师瑞典人柯维廉设计施工, 在东炮台建成 3 孔净宽 14.5 米的耙冲水闸, 并疏浚扩宽天沙河, 进一步改善围内防洪排涝效益 明代以来, 包括龙骨车 手车 脚车等人力水车已从中原地区传入江门各地 修建引水工程灌田更为广泛, 较具规模的水利灌溉工程则始建于清雍正期间的开平九冈坪水利灌溉工程 据开平市 ( 县 ) 水利续志记述 : 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年 ), 因本县境九冈坪 ( 即马冈镇官塘 北湖 南山等地一带 ) 官荒颇多, 粤督鄂弥达委粮驿道统理通省钱粮料价水利布政使陶正中来查勘, 丈量得荒地三万三千余亩, 遂招惠潮二府贫民, 给资来境开垦 因缺乏水源灌溉难于开垦耕作, 拟建九冈坪水利灌溉工程, 筑九竍塘山塘, 开渠截引大沙河牛拦洞之水会同铜鼓潭之水引入贮之, 分流灌溉南北两区耕地 后因在大沙大塘村的渡槽工程失败, 花了白银三担六, 陶正中眼看无法交代, 因而吞黑金自尽, 死在大本营马冈蛇脊村 此后, 清朝宣统年间至民国期间, 先后有开平四大善堂曾准备集资继续兴办, 因梁姓串联周 张 李 戚 陈等姓氏村民阻止而倡办未成 民国 26 年 (1937 年 ), 由吴文普等人成立九冈坪水利会, 呈奉省建设厅立案, 依照逊清陶督粮尹奉旨开凿之水圳遗址兴工修筑, 亦因水量不足, 经常发生纠纷遭受破坏 直至民国 35 年 (1946 年 ) 至 1947 年, 耗资 1.5 亿元, 工程初步完成, 当年早造发挥效益, 实灌三千五百亩 较具规模的水陂工程, 是在民国 8 年 (1919 年 ) 由恩平邑人冯开候 冯自平 冯树沛 冯树爵倡议, 集资在莲塘水上游兴建的混凝土陂, 高约 4.8 米, 长 35 米, 灌溉莲塘等 9 个乡 8700 多亩农田 ( 江门水利大事记要 ) 1915 年西江 乙卯大水 过后, 广东治河处督办谭学衡, 由广州回乡 ( 棠下 ) 处理善后, 提出加固天河围堤方案 江门地区最早修建的抽水站应是民国 14 年 (1925 年 ), 由新会潮连乡人陈赞臣主办, 由乡民集股, 聘请广州慎昌洋行司理柯讷 ( 美国人 ) 勘测设计在芦边 芝山 豸岗建成的天字 地字和宇字 3 座机械排涝站, 各安装 35 匹马力柴油机和 500 毫米水泵 1 台, 解决内涝 ( 江门市郊区水利志 ), 这也是广东早期兴建的机械排水站之一 清朝时期, 水礁等水力机具在江门地区开始使用, 用以灌溉及农副产品加工 鹤山县水利志 记述 : 清光绪十七年 (1891 年 ), 古劳鸡笼坑村人, 自出资金, 在白水坑山泉中下游地带, 兴建水磨水礁 上磨在站上游筑陂, 开渠引水, 冲击水轮, 发挥礁磨作用 下磨建在水坑下游, 筑拦河坝, 提高水位, 集中水力, 冲击水轮 最早兴建的小水电站是在民国 21 年 (1932 年 ) 鹤城镇马一樵从香港回来, 在鹤城镇址山河上游右岸 ( 镇府对面 ), 拦河筑南门陂蓄水, 安装下击式金属结构水轮机, 拖带 15 千瓦发电机供鹤城镇用电 ( 鹤山县水利志 ) 据史料不完全统计, 江门地区从宋朝淳 五年 ( 公元 1245 年 ) 到建国的 1949 年, 共发生水旱风灾害 562 次, 平均每年 0.8 次 其中水灾 275 次, 风灾 170 次, 旱灾 117 次 民国 4 年 (1915 年 )7 月, 珠江流域发生的 乙卯大水, 仅珠江下游三角洲地区受灾面积达 648 万亩, 受灾人口 382 万, 死伤 10 万余人, 广州市水淹 7 天, 粤汉铁路中断 1 个多月 江门

6 江门市水利志 地区西江沿线堤围大多崩决, 沿江各乡淹浸殆尽, 饥民依山露宿 ( 江门水利大事记要 ) 而 1943 年的大旱, 新会 饿死 4 万人以上, 有鷃卖人肉事件发生 江门羊桥市某茶室和会城西隅路某茶室卖人肉包, 每个 1 元 台山 贫民无钱购米, 又流行霍乱病, 全县死亡与逃荒者 15 万人 在民国 25 年 (1936 年 ), 仅台山海宴茭勒乡在夏历七月初一的台风暴潮便 溺死 477 人, 无踪可觅者不止此数 ( 台山县水利志 ) 民国以前, 江门地区没有设置水利专职行政机构, 水利业务均由府 州 郡 县各级地方行政长官兼管 工程建设则由乡绅倡议或由官员督办, 工完即止, 以后维修 重建, 亦是临时组织人力施工 民国以后, 水利工作由县政府建设科或建设局管辖, 但人数不多, 技术力量单薄, 较大工程则需上级和有关方面帮助, 水利建设和管理总体上仍处于自发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 江门地区仅建有山塘等蓄水工程 57 宗, 灌溉数万亩 ; 引水工程 138 处, 灌溉 14 万多亩 ; 江海堤围 106 条, 捍卫耕地 43 万多亩 ; 柴油机抽水站 15 座, 总装机 1536 马力 ; 电力抽水站 2 处, 装机 179 千瓦 ; 小水电站 1 座, 装机 15 千瓦 ; 修建窦闸 304 座 综合上述, 虽然历代人民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在长期适应和利用自然的斗争实践中, 因地制宜, 兴修水利和防御灾害 然而,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的旧中国,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生产力的低下, 兴建的水利工程总体上数量不多, 规模不大, 质量较差, 加之工程反复受灾损坏, 防灾能力薄弱 因此, 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 江门的水利实际上是处于千疮百孔的状态 水旱风灾害肆虐, 民不聊生 三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 为江门治水减灾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进行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换来了山河巨变 从 1949 年底至 2000 年 51 年间,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 8 个时期 ( 一 )1949 年底 ~1952 年, 为水利建设以防洪复堤 联围筑闸和修复水利设施为主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伊始, 江门与全国各地一样, 处在自力更生恢复经济阶段, 加之是年发生西江大水灾, 堤防损毁严重, 其他水利工程也年久失修, 残缺不全, 人民生产生活困难 1949 年 12 月 24 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 ( 以下简称省政府 ) 发出 关于西江防洪复堤工作指示, 并于 1950 年 1 月成立省防洪复堤委员会, 领导各地开展堵口复堤工程, 并由广州军管会接管的珠江水利工程总局派出大部分技术人员往各地指导施工 根据省政府提出的水利工作 应以防洪灌溉并重, 防洪以复堤培修阶段为主, 灌溉则推行一村一小型水利运动 的方针, 发动群众堵口复堤, 然后逐步解决灌溉问题 依此, 新会 鹤山 台山等县于 1950 年 2 月先后成立了防洪复堤委员会, 开平县于 1951 年 1 月 19 日也成立江南四乡 ( 沙溪 两堡 护龙 五堡 ) 复堤委员会 同月, 省派水利工程组到新会 鹤山 恩平 开平 台山等县协助堵口复堤工作 经过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堵口复堤, 提高防洪能力取得较大成

概 述 7 绩, 并逐步开展联围筑闸 整理堤系和修复各项水利设施 1950 年 11 月, 省政府设立农林厅水利局, 负责农田水利工程, 并把抡修被洪水冲坏的灌溉工程及开展 一村一小型水利 一村加一塘 作为当时的水利主要任务 为落实这一工作, 是年, 新会 台山 开平 恩平和鹤山县政府先后设立建设科或农林科兼管水利 江门市郊成立水利会, 专抓水利建设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 经过 3 年努力, 全市修复包括新会潮连 外海等 9 条大围和沙田区崩决的堤围, 鹤山县的连城围 越楼围 水东围 玉桥围和水口围等, 开平县的海心 楼冈 水边 水满 东堤 蟯堤洲 沙溪 两堡 双龙围堤, 恩平的湾雷 大亨等 3 条海堤等也得到修复, 全市恢复捍卫面积共 38.16 万亩 ; 修复和兴建小型水利工程 952 宗, 增加灌溉面积 30.24 万亩 与此同时,1951 年 6 月, 新会建成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宗联围筑闸工程, 即睦洲联围, 共修堤 10 千米, 建水闸 2 座, 将原 200 多个小围共 1.1 万亩耕地联成一个大围 1952 年 10 月, 又建成礼东联围, 修堤 16.6 千米, 建水闸 10 座, 完成土方 19 万立方米, 捍卫耕地 8.2 万亩, 人口 7.5 万 鹤山县也将长乐 独岗 大埠 罗江 前江 岗头 霄乡 7 条小围联成连城围 ; 把古劳 铁围联成古劳围 ; 越塘 楼冲 ( 旧称圆洲 ) 联成越楼围 ; 古岗 石砚 朗围 海嘴 ( 又叫大罗围 ) 联成玉桥围等 通过联围筑闸, 缩短了堤线, 使汛期防洪 冬季岁修等可集中力量加固主堤, 提高了防洪能力 新会还在 1952 年 4 月, 完成了建国后第一宗河道整治工程, 在天沙河下游疏旧河 2.7 千米, 新开河 1.8 千米, 使棠下镇和江门市区 3.8 万亩耕地排涝得到明显改善 台山县在省农林厅水利局工务组长黄执的指导下, 于 1951 年修复建国前被冲毁的禾雀陂工程, 恢复灌溉面积 1.5 万亩 同年夏, 鹤山县在越楼围建设了建国后的第一个柴油机排水站, 安装两台 12 英寸水泵 恩平县也建成历史上第一批的龙塘和马髻抽水站, 装机容量共 65 马力 台山县于 1952 年 4 月 21 日建成江门地区建国后的第一座小水电站, 即蛮陂头水电站第一期工程, 安装一台容量为 175 千瓦美国制造的机组, 向台城供电 1951 年 9 月, 由省工程技术人员授课, 粤中行署在江门市举办第一期农训班, 学员来自行署所属各县共 300 人, 学习农业和水利技术, 为时 70 天 在省的帮助下,1952 年, 设置西江干流天河水文站, 站址位于围山仔 ( 至 1959 年移到虎岭 ) 及潭江下游的三江口水文站 ( 至 1968 年 11 月停测, 又于 1970 年恢复 ) 这样, 通过 3 年的水利建设, 使全市主要商品粮产区的生产逐步得到保障, 农业生产基本上恢复到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二 )1953~1957 年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为发展灌溉排涝工程和开展工程前期工作的时期 1953 年全国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广大农民经过土地改革有了自己的土地, 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全市水利工作的重点从防洪复堤 修复水利设施为主转向以解决灌溉排涝为主 建设内容包括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重点兴建一些中型水库和骨干引水工程, 继续修筑堤防和联围筑闸, 并开展机电排灌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 为便于统一领导, 珠江水利工程总局与省农林厅水利局于 1953 年合并成立省水利厅, 各地 县相应成立水利处 科 省水利厅成立后, 即行撤销派往各地的工程队, 并抽调 400 余名技术干部到地 县工作, 新会 台山 开平 恩平和鹤山等县均安排有省下放的技术干部充实力量 1953 年 1 月, 省机械排灌总站新会分站建立, 负责新会全县机械排灌的规划

8 江门市水利志 设计和设备安装, 开展江门地区排涝工程建设 1954 年, 江门各县政府先后把原建设科 农林科兼管水利改为设立水利科, 主管全县水利工作, 并大力培养农民水利技术员, 解决基层技术力量不足 如新会县于 1954 年 8 月举办第一期农田水利班, 学员 146 人 同年 12 月又举办第一期机械排灌技术训练班, 培训学员 26 人 恩平 1954~1956 年分别举办了一 二 三期农田水利班, 共有学员 454 人, 台山共培训 542 人 开平 鹤山则派员参加省在佛山开办的培训班, 共培训农村基层人员 89 人 1956~1957 年, 各县人民政府或县人民委员会, 先后将原水利科改制为县水利局, 并进行了水利技术人员技术职级的评定工作 这一切, 从技术上 组织上 思想上为进一步开展水利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江门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获得较大的发展 全市首次兴建的小 (1) 型水库 ( 恩平那洞水库, 库容 188 万立方米 ) 和中型水库 ( 恩平青南角水库, 库容 1747 万立方米 ) 分别于 1954 年和 1956 年竣工 规模较大的引水工程恩平锦江江北水陂 ( 灌田 4 万亩 ) 及经历清朝到民国长达 223 年的开平九冈坪灌溉续建工程也分别于 1956 年和 1957 年建成 在此期间, 在建的重点工程还有恩平马山水库 ( 中型 ) 开平立新水库 ( 中型 ) 台山长坑水库 [ 小 (1) 型 ] 白沙百足尾疏河工程 鹤山金峡水库 [ 小 (1) 型 ] 新会礼西等 39 条联围工程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 这期间, 全市新建和修复各类水利工程共 2852 宗, 新增和恢复受益面积 128.22 万亩 ( 含堤围捍卫耕地面积 ) 其中新建工程 1207 宗, 受益面积 91.79 万亩 在此期间, 省水利厅 佛山行署水利处派出工程师和技术员到台山县, 会同台山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台山县水利规划工作组, 开展水利规划试点工作, 并于 1958 年 6 月写成 台山县水利规划报告书 1957 年 6 月, 由省水利厅 水利部广州勘测设计院主办, 佛山行署水利处及开平 恩平县派出技术干部, 进行潭江干流和支流镇海水的水利规划, 于 1958 年 2 月完成规划报告等 这一切, 为全市水利建设做好前期工作 1957 年 10 月 28 日, 中共广东省委 省人民委员会发出 关于今冬明春开展兴修水利运动的指示, 要求各地必须贯彻中央提出 以小型工程为主 中型为辅, 根据必要及可能兴建一些大型工程 的原则 各县努力创造条件, 在继续大力兴修小型工程的基础上, 为建设河排 ( 锦江 ) 大隆洞 大沙河 镇海等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做好动员和技术准备工作 ( 三 )1958~1965 年, 为水利建设 大跃进 与国民经济调整的时期 这一时期水利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1958~1960 年是水利大发展阶段,1961~1965 年是调整巩固阶段 1958 年 5 月, 中共中央提出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随后全国水利会议提出 蓄水为主, 小型为主, 社队自办为主 的方针, 并强调在大力兴修小型水利的同时, 有计划有步骤修建大 中型水利工程, 做到大中小型相结合 1958 年 8 月, 在兴宁县召开的有各级党政领导参加的全省水利会议, 号召全省各地大办水利, 要求以县为单位, 以河流为对象, 以小型为基础, 中型为骨干, 兴建必要的大型工程, 实行大 中 小结合 ; 蓄水为主, 蓄 引 提结合, 排 灌结合, 防洪 灌溉 发电相结合, 做到综合利用 1958 年 6 月 ~1961 年 2 月, 省水利院 省水电院 省水力发电工程局 省电业管理局先后与省水利厅合并为省水利电力厅, 并下放 1001 名技术人员加强市 地 县技

概 述 9 术力量 现属江门的各县水利局于 1959~1960 年先后相应改称为水利电力局 ( 简称水电局, 下同 ) 这一阶段是江门水利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 水利建设大发展的时期 1958 年, 江门各地迅速掀起兴修水利热潮, 形成全党全民办水利的形势 从 1958~1960 年, 全市动工兴建的大型水库有河排 ( 现锦江 ) 大隆洞 大沙河 镇海 ; 中型水库有台山深井 塘田 歧山 南坑 猪? 潭 丹竹 桂南 陈坑, 开平有狮山, 恩平有西坑 良西 宝鸭仔, 新会有鱼山 龙门 梅阁 万亩, 鹤山有四堡等共 17 座, 以及台山烽火角水闸 ( 大型 ) 和鹤山沙坪水闸 ( 中型 ), 并有大批引水工程 小型水库 筑闸联围工程 机电排灌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 1959 年冬, 省决定建设珠江三角洲电网工程, 计划分三期进行, 高鹤 ( 是时鹤山与高明合并 ) 新会 台山 开平 恩平县及江门市均列入第一期建设范围 各县 ( 市 ) 成立工程建设机构 次年 1 月, 珠江三角洲第一期电动排灌网工程全面启动, 其中新会县安排兴建电排站 52 座, 装机容量 4331 千瓦, 受益 15.3 万亩, 连同此前新建的机械排灌站改成电动排灌站, 新会受益面积扩大到 22.5 万亩 与此同时, 全市建成小水电站 111 座, 总装机容量 3674 千瓦 大跃进 时期 (1958~1960 年 ) 兴建的水利工程, 由于有河流水利规划作依据, 多数项目特别是大 中型工程在布局上基本是正确的, 在短短的 3 年时间, 建成一大批水利工程, 成绩是肯定的, 建成后在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在短时间兴建工程过多, 急于求成, 也带来不少问题 一些工程仓促上马, 采取 三边 ( 边勘测 边设计 边施工 ) 的做法, 工作粗糙, 考虑不周, 还常因资金和器材不足, 降低了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要求 一些地方和工程项目, 受 浮夸风 的影响, 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高速度, 工程建设但求 多快, 不注意 好省, 造成不少工程质量下降 实际上的 多快 也是有虚假的 ; 工程项目过多, 人力 物力 技术 资金不足, 以致工期延长, 水库施工中的度汛安全和移民迁安等问题也不少, 造成一定的困难和损失 如新会县的司前西坑和大泽两个水库, 本来都不具备修建中型水库的条件, 但在当时的风气下, 仍进行联小塘变大库的施工, 投放了大量人力 物力, 终未能办成, 最后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 分别改成小型塘库 又如台山县是时水利战线过长, 加上资金不足, 材料缺乏, 使深井和蛮陂头水库施工进度未达设计要求, 在 1959 年 5 月大暴雨中, 土坝被洪水漫顶溃决 1961 年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方针 1962 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制定 巩固提高, 加强管理, 积极配套, 重点兴建, 充分发挥已有工程效益, 并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的方针 江门的水利建设实行缩短战线, 重点对工程进行续建配套, 巩固提高, 兴建电动排灌站, 继续培修江海堤围, 并解决水库移民的安置工作 为此, 各地组织力量总结经验, 修订规划 设计, 开办培训班等, 以提高水利人员的技术水平 至 1965 年, 上述在建的 4 宗大型水库和 17 宗中型水库, 除锦江水库 ( 河排水库 ) 和深井水库外, 均基本建成投入使用, 总设计灌溉面积 79.08 万亩, 实灌面积 67.52 万亩 随着珠江三角洲电网建设的逐步完善, 江门电力排灌工程迅速发展 据统计, 至 1965 年末, 江门全市建成的电动排灌站 ( 含机械改电动 ) 达 576 座, 装机总容量为 38585 千瓦, 受益农田扩大到 75.2 万亩 与此同时, 全市建成小水电站 ( 含微型 ) 共 126 座, 总装机容量 6661.5 千瓦, 为农村特别是边远少山区生产生活提供用电 在此期间, 各县在大力兴修水利的同时, 开展科学试验 1959 年 1 月上旬, 省水电厅

10 江门市水利志 在台山召开现场会议, 总结推广该县板潭水库水中填土筑坝技术, 并举办了为时 7 天的技术训练班, 佛山 湛江 韶关专区共 30 人参加学习 1959 年, 新会设有灌溉试验站 14 个, 配备专职人员 26 人, 开展水稻合理灌溉制度和需水量的田间试验 1965 年,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所 省水电厅科学研究所 新会县农业局 水电局 大沙农场 沙田区农科所和潮汕老农组成的 18 人工作组, 在新会进行 围内整治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后对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的试验研究, 取得预期的效益 1965 年, 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 全国水电厅 ( 局 ) 长会议认真总结建国后的水利工作经验, 批判了 四重四轻 ( 重新建, 轻管理 ; 重骨干, 轻配套 ; 重大型, 轻小型 ; 重工程, 轻实效 ) 的错误思想, 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水利方针是 大寨精神, 小型为主, 全面配套, 加强管理, 更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 但这一方针刚开始实行, 就爆发了 文化大革命 ( 四 )1966~1976 年, 为水利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但小水电有较大发展的时期 此间, 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 初期, 各级水利部门遭到干扰破坏 水利工作一度陷入停顿 瘫痪状态,1968 年底水利机构相继被撤销, 一些技术资料档案散失损毁, 知识分子受到排斥打击, 基建程序和水利技术规程规范被废弃或任意篡改, 水利干部下放到 五七 干校劳动 在社会动乱影响下, 水利管理也紊乱, 工程效益下降, 甚至一些建筑物被破坏 是时各地水利工作由基层自发发动群众进行一些工程维修保养和续建配套, 整治田间排灌系统及改造低产田等 中期, 县 ( 市 ) 革命委员会成立后, 开始考虑经济建设, 水利工作才有了转机, 在做好工程维修配套同时, 恢复兴办一些兴利除害工程 直至 1971~1972 年, 各县先后恢复水利电力局建制, 水利工作逐步步出困境, 正常工作秩序逐步恢复, 水利建设随之逐步走回正轨 针对是时工程管理混乱的状况, 遵照部 省主管部门的部署,1973 年各县开展水利全面安全大检查, 逐项工程进行 五查四定 ( 查工程建设和投资使用情况 查工程安全 查工程效益 查综合利用 查管理现状 ; 定任务 定措施 定计划 定体制 ), 用以摸清工程现状和问题, 采取措施进行整顿, 加强管理, 确保安全, 恢复效益 文化大革命 期间, 特别是中后期, 广大干部和群众为发展生产, 继续兴修水利, 水利建设仍取得一定成绩 尤其是各地自力更生, 贯彻 自建 自管 自用 的 三自 方针, 积极兴办小水电站 全市建成小水电站 182 座, 装机 199 台, 总容量 67842 千瓦 其中包括市属的锦江和合山电站, 装机 8 台总容量 20750 千瓦 在 1976 年 3 月召开的全国小水电会议上, 恩平和新会县的小水电开发建设成果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 同时, 在继续执行 小型为主, 配套为主, 社队自办为主 的 三主 方针, 在 农业学大寨 精神的推动下, 广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加固堤围, 整治河道和排灌系统, 围海造田和续建水库工程等 这期间, 包括河排 ( 锦江 ) 鹅坑 东方红 凤子山 良西 深井 老营底及响水潭 8 座大中型水库续建竣工, 江新联围 ( 含北街水闸 ) 也于 1975 年动工兴建 ( 五 )1977~1985 年, 为水利工作拨乱反正 加强管理和改革提高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 江门水利工作进行调巩整顿 1980 年全省水利会议决定把水利工作重点转移到工程管理上 1983 年全省水利会议强调贯彻 加强经营管理, 讲究经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