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华支的建军及其武装斗争的展开 都极大地得益于中国人民 的抗日斗争 华支成立初期 隶属于菲律宾人民抗日军 简称 民 抗军 番号为第四十八支队 当时民抗军总部的用意是 由于中 国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威名远扬 菲律宾人民非常敬佩 所以用四和八两个数组合 来称呼华侨支队 以此表示希望

Similar documents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江西抗日战争史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战时期的山东日伪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抗战时期贵州役政之初探!!! # #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评 一亿总忏悔 与 天皇退位论 # % # %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论抗战时期江西的保学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战时期银行界的迁移及其影响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 # +,! +,!!!!!!!! #!!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 # # # # # #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年来抗战史资料的整理 研究述评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 ;, ;, (, / ),, ;,,.,,,,,,,,,,,,,,,,, ;,,,,,,, 1, :,,, ;,,,, (, ),,,,, 1,,,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关于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释疑 # % # & # # ( # ) # % &!!!! (!! )!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标题




!!!!!!!!!!!!!!!!!!!!!!!!!!!!!! %!!!! %!!!!!!

海才PDF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2009 年第 6 期 高清总动员 35

Kapitel 6_x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¹ º» ¹ ¹ ¹ ª ¹ ¹¹ ¹ ¹ ¹ ¹ ¹ ¹ ¹ ¹ º»

% % % R&D % R&D 122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家长地位!!!! # % % & & & ( ((

一 补助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Akitiara Corporation Sdn Bhd 1 & 3, Jalan TPP 1/3, Taman Industri Puchong, Batu 12, Puchong, Selangor D.E. Tel: ; Fax: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立场一直与俄国尖锐地对立着 这构成了日俄战争前因后果的关键一环 就此而论 清政府本无中立的前提

2

Transcription:

陈衍德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 简称 华支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旅居菲律宾的华侨组成的抗日武装队伍 它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菲律宾期间与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 年零 个月时间里 华支对日作战 余次 歼敌 余人 华支建军时仅有 人 全盛时也不过 余人 人数如此之少的华侨抗日战士 为何能在异国土地上取得辉煌战绩 本文拟从以下三个层面对此进行研究 一 华支与祖国人民及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关系 二 华支与菲律宾各政治力量及菲律宾人民的关系 三 华支干部战士的社会经历和家庭背景 抗日战争 菲律宾华侨游击支队 社会基础 一 华支与祖国人民及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关系 中国人移居菲律宾的历史源远流长 七七事变发生后 菲律宾华侨社会是支援祖国抗战最积极 最热烈的海外华侨社会之一 菲华社会不仅为祖国抗战事业提供大批物资援助 而且派出许多 优秀儿女回国参战 另一方面 祖国的抗日战争也对菲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民族意识高涨的情况下 大批菲华青年踊跃参 加各种社会活动 同时涌现了许多进步团体 他们在声援祖国抗 战的同时 也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凝聚力 所有这一切 都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的抗日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华支的建军及其武装斗争的展开 都极大地得益于中国人民 的抗日斗争 华支成立初期 隶属于菲律宾人民抗日军 简称 民 抗军 番号为第四十八支队 当时民抗军总部的用意是 由于中 国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威名远扬 菲律宾人民非常敬佩 所以用四和八两个数组合 来称呼华侨支队 以此表示希望它象八路军 新四 军那样 发挥游击战的特长 作为全军的楷模 如果说番号还只是形式 那么从华支的建军思想更可以看出它与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之渊源关系 华支建军 前 先后在中吕宋邦邦牙省的仙范村 和曼地利村 举办了 游击干部训练班和 军事政治训练班 当时 菲律宾华侨左翼抵抗运动的最高领导人许敬诚 许立 以及后来分别出任华支总队长和政委的黄杰 王汉杰 和蔡建华 余志坚 都担任了这两次训练班的主讲人 一篇回忆文章写道 许立组织 大家学习了毛泽东 # 论持久战 等著作后 % % 说 在菲律宾坚持武装斗争 虽然回旋余地不象中国那么大 但在这个具体战场上也可 以牵制敌人 日寇的兵力是有限度的 由于兵力不足 优势只是相 对的 我们 %% 困难不是绝对的 是可以克服的 大家在他的启 发下 树立了坚定的信心 & 可见持久战的方针正是华支奉行的战略 领导者们原先 认为要跟中国一样 要进行游击战就必须有 深山大岭做根据地 后来经过实地调查 才知吕宋岛这些大山 里 人口稀少 粮食缺乏 疟疾流行 游击队如果藏在山里 根本没有作战机会 也就谈不上抗日杀敌了 进而认识到 没有深山大 岭做根据地 只要得到人民的支持 中吕宋平原也是可以打游击 的 因而 更加理解朱德同志所说的 游击队没有民众 等于鱼没 梁上苑 蔡建华 # 华侨抗日支队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 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 #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鹭江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有水 ( 这句名言的意义 这是一个如何因地制宜地运用游击战 的战术的认识过程 华支就是这样从中共领袖那儿汲取战略战术 思想 并以此作为其建军思想的 华支建军后 领导者们还编写了 # 中国革命军队优良传统 作为教材 并制定了三大纪律 八大要求 八项注意等 其中的三大 纪律是 一切服从抗日 抗日高于一切 爱护老百姓 服从命令听 指挥 & 华支建军思想的这一重要组成部分 也直接源于中共领导下的革命军队 从组织上来说 华支的主要领导人 以及虽未正式担任华支领 导职务但起实际领导作用的人物 都是受中国革命阵营的派遣 或 是在菲律宾加入革命组织 或是回中国在革命军队中受过训练的 如许敬诚 年定居菲律宾 次年在菲加入共青团 年由共 青团转为共产党员 为了革命工作他多次往返于中 菲两国之间 年廖承志在香港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后 许敬诚与廖承志及其助手连贯建立了密切联系 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菲开展工作 ) 又如李永孝 李炳祥 年出生于菲律宾 年回中国读书 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同年加入共产党 第一次国内革命 战争期间他担任过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语翻译 年返菲 许敬诚和李永孝虽未正式担任华支领导职务 但在华支的组建乃 至以后的活动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 而担任华支主要 领导的黄杰 蔡建华 王西雄 任华支参谋长 等 也都是共产党员 他们也曾多次往返于中 菲两国之间 在中国接受政治军事训练 梁上苑 蔡建华 # 华侨抗日支队 第 + 页 & 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 #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第 + 页 ) 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 #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第 + 页 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 #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第 + 页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还参加了国内的抗战 如蔡建华于 年参加菲律宾华侨救国 义勇队 后改称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 之后留在新四军工 作 以后重返菲 王西雄于 年参加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 联合会回国慰劳团 之后也留在新四军工作 以后亦重返菲 & 还有一种情况 有些来自中国的领导人虽然表面上与华支没 有直接的关系 但他们在宣传 组织菲律宾华侨进行抗日的工作中 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也应把这种情况视为华支与中国革命存在关系的表现 例如 年宋庆龄和廖承志商 议要到菲律宾去办一份宣传抗日的报纸 因此派林林作为代表去 菲 林林曾与郭沫若一起办 # 救亡日报 在这方面富有经验 年 月林林抵菲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 办起了 # 华侨导报 在 年地下斗争中 该报在宣传抗日的同时 培养了不少华侨干 部 ) 许多华侨青年都是通过阅读该报 或参加该报的出版发行 工作 最终参加到包括华支在内的抗日队伍中去的 因此该报的领导人在客观上发挥着像前文提到的几位领导人那样的作用 华支干部战士都是旅居菲律宾的华侨 他们根植于菲律宾华 侨社会中 深受菲华社会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薰陶和影响 这就为日后参加抗日武装斗争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 马尼拉华侨就发表声明主张对日宣战和抗战 到底 呼吁抵制日货和筹募抗战基金 年 月 日 个 华侨组织联合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救国协会 此后 菲华社会不断筹款捐献给中国抗日军队 如捐献给马占山东北义勇军 万美 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 #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第 页 & 郭建 悼念王西雄同志 学习王西雄同志 # 雁来红 广州菲律宾归侨联谊会编 第 期 年 月 ) 老归侨林林致词 # 北京菲律宾归侨联谊会会讯 第 期 年 月

元 捐献给在上海英勇抗战的十九路军 万美元 菲华社会还大 力抵制日货 日本对菲律宾的输出和输入因此大幅度下降 七七事变后 菲华社会的抗日救亡运动有了进一步发展 年 月 日宣告成立的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 简称 劳联会 是各左翼华侨劳工团体的联合组织 它以团结抗日为 中心 致力于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 积极发动华侨工人以人力物力 支援祖国抗战 劳联会的重要干部日后有不少成为华支的骨干 如劳联会筹委员委员郑显玉 后来成为华支第一大队队长 另一位 筹委员委员高剑锋 后来成为华支驻马尼拉办事处副主任 进步 劳工组织实际上成了为抗日斗争培养干部的摇篮 劳联会还发动 工人群众支援华侨爱国人士出版 # 建国报 其下属组织有的也出版小型刊物 如店员救亡协会出版 # 战时店员 等等 劳联会还支 持华侨文化界人士组织的 国防剧社开展宣传抗日的文娱活动 许多华侨工人 店员日后参加华支 都与这一段经历密切相关 所以 进步劳工组织实际上还是造就抗日战士的学校 & 其他华侨爱国团体也在中国国内抗战全面爆发后积极展开活 动 如以中华商会为主 联合受其影响的各华侨社团而组成的 抗 敌会 在发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作为商人和雇主的团体 它在支持工人 店员参加抗日斗争方面也有积极的表 现 又如洪门系统的各团体机构 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抗战 由于洪门组织在菲华劳工阶层有广泛影响 与左翼社团的关系也很密切 日后以洪门人士为主的菲律宾华侨抗日锄奸义勇军与华 孙福生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 # 东南亚史论文集 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版 & 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 #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第 + 页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支在战斗中互相支持 也就在所必然了 菲华社会同仇敌忾的抗日情绪 形成了团结御敌的政治氛围 对后来成为华支战士的工人 店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劳联会联合各抗日团体 成立华侨抗日护侨委员会 由许敬诚任主席 她成为菲岛沦陷初期华侨左翼抵抗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 在该会组织下 年 月各抗日团体的干部集体疏散到农村去 次年 月 这批干部中的一部分又分别被派往沦陷区各城镇开展抗日地下斗争 另一部分则留在农村参加武装斗争 从此 左翼抵抗运动形成了 大组织 除华支外 其余 个组织是 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 简称 抗反 菲律宾华侨青年抗日迫击团 简称 迫击团 菲律宾华侨抗日锄奸义勇军 简称 抗锄 个组织接受统一领导 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网络 在对敌斗争中相互支持 可以说 如果没有其余 个组织的配合 华支要取得辉煌的战绩是不可想像的 抗反是战时菲华最大的抵抗组织 由许敬诚亲自担任主席 人员有上万 从首都马尼拉到各地区 各省市 凡是有华侨聚居的地方 都有其组织在活动 抗反对华支的支援是多方面的 从输送干部战士 到供应军需药品 从帮助华支建立交通站 到派人前往华支驻地劳军慰问 凡是华支需要的 抗反就把它当成首要任务来完成 或予以积极配合 例如 年 月抗反协助华侨文化界人士组团慰问华支 并动员征集慰问物资 将价值 万多元的慰劳品送往华支驻地 年 月抗反全力支持和协助华支马尼拉中队在敌人心脏打杀伪华侨协会头子的战斗行动 等等 & 迫击 # & 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 #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第 页

团 抗锄也在各方面支援华支 如 年 月间 迫击团团长陈培德等十几位成员转移到农村地区加入华支 为华支增添了生力军 又如 年 月间 在解放菲岛的最后战斗中 抗锄与华支第三大队一起挥师南下 共同配合美军消灭继续顽抗的日军 总之 华支以农村武装斗争为主 其他 个组织以城市地下斗争为主 华支与她们交叉渗透 形成了一个城乡呼应 武装斗争与地下斗争结合的体系 从而使华支获得了一个超越自身的广大的组织基础 从个人的角度加以考察 菲律宾华侨中只要是稍有爱国心的 无不对抵抗运动给予全力的支持 当菲岛即将沦陷 急需将抗日团体的干部疏散到农村去时 撤离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交通工具 在这危急关头 马尼拉市百阁区有一位叫郭文炳的华侨商人 胜利铁业公司的经理 慨然把他仅有的两部 吨卡车献了出来 抗日团体用这两部卡车往返数趟 安全地疏散了一大批人 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包括华支在内的各抵抗组织的骨干 后来这两部卡车在战乱中毁弃了 使那位华商蒙受了很大损失 & 然而他个人的损失却换来了菲华社会抗日有生力量的保存 正是千千万万个象郭文炳那样的华侨 构成了抵抗运动的群众基础 这里也应指出 属于中国国民党系统的菲律宾华侨右翼抵抗运动 包括华侨战时血干团 华侨青年战时特别工作总队 华侨抗日义勇军 迫击三九九团 个组织 在中国国内国共第二次合作 菲华社会民族团结高涨的背景下 也和左翼抵抗运动一样 与侵占 王顺流 华支与迫击团 #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建军四十五周年纪念特刊 菲律宾华支退伍军人总会 年编印 & 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 #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第 + 页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菲岛的日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虽然左翼组织与右翼组织之间从 未有过正式联系 也没有配合作战过 但因同为华侨抗日组织 故 客观上形成相互声援的局面 双方的领导人之间有的是同学或朋 友关系 其来往也有助于共同的抗战事业 双方在营救出被敌伪 俘获的对方人员时 也都将其送还对方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华侨抵抗运动所拥有的广泛的社会基础 以上从华支与中国及菲华社会的关系这一层面 论述了华支 的社会基础 抗战的共同事业使祖国人民和菲律宾华侨在传统的 血缘 地缘关系之外 又多了一个团结御敌的支点 中国革命的理 论和经验也使菲华进步力量的思想意识和斗争策略得到升华 这 一切又外化为华支的组织和战斗力所必需的人员和物资的保障 舍此基础 华支的业绩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都将不复存在 二 华支与菲律宾各政治力量及菲律宾人民的关系 中菲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这种友谊在近代世界人民争 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进入 世纪 年代 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中菲两国人民面临着共同的威胁 因此两国 人民和进步力量都感到有必要加强团结共同对敌 日本占领菲律 宾期间 华侨的抗日斗争与当地人民的抗日斗争是紧密结合在一 起的 菲律宾的贫苦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华侨抵抗运动在侨居国的 群众基础 华侨游击队和地下组织与他们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 本世纪 至 年代 菲律宾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 年 出现了一批战斗性较强的农民革命组织 在中吕宋的一 # 访问吴伯谦谈话记录 年 月 日 厦门 吴伯谦为华支建军时的 名队员之一

些省份 建立了许多农民协会 年代末 全国性的工人组织也 相继诞生 在此基础上 菲律宾共产党于 年宣告成立 年社会党建立 两党是当时进步力量的代表 曾经是菲律宾宗主 国的西班牙的国内战争 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 都对菲律宾产生了很大影响 年代末 获得合法地位的菲共指出 日本法西斯是 菲律宾的主要威胁 并发表 # 为建立反军阀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致 菲律宾与中国人民书 说明它已认识到中菲两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必要性 年 菲共与左翼工会 农会及其他进步团体组成了 人民阵线 日军开始进犯菲律宾之时 年 月 + 日 菲共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 制定了抗日 # 十二项纲领 提出团 结一切力量 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所有这一切 都为菲律宾人民的抗日斗争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也为华侨抵抗运 动的兴起造就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华支的组建就是在菲律宾人民和进步力量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菲岛形势突变 日军迅速挺进 美军急剧 败退 华侨左翼抵抗运动为避敌锋 保存实力 选择了农民运动基 础雄厚的中吕宋乡村 作为疏散干部的去处 并意在以此作为游击 战的根据地 在菲律宾全国农民协会主席玛特奥 德尔 卡斯蒂略 的帮助和引导下 由左翼领导人许敬诚带领的 一批干部于 年 月中旬抵达中吕宋邦邦牙省干打描社的曼 地利村 并受到全国农协副主席范 费柳 的热情接待 当地农会干部当即把这些华侨抗日骨干分散安排到农民家中食 宿 安顿好他们的生活 先期抵达中吕宋的另一批干部随即也汇 聚于此 他们在后来回忆道 诚朴而直爽的菲律宾农民热烈地表 金应熙主编 # 菲律宾史 河南大学出版社 年版 第 章第 节 第 章第 节 第 章第 节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示欢迎 对待我们好像兄弟姐妹一样 游击战的方针确定之后 随即遇到两个问题 一是组织形式问 题 一是武器问题 华侨左翼抵抗运动的领导人一开始并未考虑 单独组织游击队 只是决定协助菲律宾人民组织游击队 并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 那时一些农会领袖也来到左翼干部落脚的乡村 附近 准备组织游击队 于是双方取得联系 共同进行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 日军的暴行促使许多农民自发地展开武装斗争 年 月 日爆发的曼地利伏击战 揭开了菲律宾人民抗日武装斗 争的序幕 由干打描社农会负责人 女英雄费利珀 古拉拉 率领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 在这次战斗中毙伤敌伪 多 人 缴获 多枝枪 有数名华侨战士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如高华岳 后任华支总队副队长 谢清 以及一名姓李的青年 & 年 月 日 菲共在中吕宋邦邦牙 新怡诗夏 丹辘三 省交界处的森林里召开了各游击队代表会议 华侨左翼抵抗运动的负责人和一些干部也参加了会议 会上宣布建立菲律宾人民抗 日军 并推举出了这支队伍的领袖 路易士 塔鲁克 任 总司令 加斯道 阿里汉特林诺 任副总司令 玛 特奥 德尔 卡斯蒂略任政委 他们都是著名的共产党员或社会党员 ) 参加曼地利军政训练班的华侨青年分散加入了民抗军各支 队 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里 他们与同一个作战单位的菲律宾青年 并肩作战 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但是由于语言 生活习惯的不同 他们感到与当地青年混合编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鉴于这 种情况 华侨左翼领导人和民抗军领导共同批准了他们提出的单 梁上苑 蔡建华 # 华侨抗日支队 第 页 & 梁上苑 蔡建华 # 华侨抗日支队 第 页 ) 梁上苑 蔡建华 # 华侨抗日支队 第 页

独组队的要求 月 日 由 位华侨青年组成的菲律宾人民 抗日军第四十八 华侨 支队诞生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华支乃 是脱胎于菲律宾人民抗日武装的队伍 二者关系之密切是不言而 喻的 华支成立时 队员都把枪枝归还民抗军各支队 只有暂时借用 的来福枪 枝和短枪 枝 缺乏武器成为严重的问题 除了从敌 伪手中夺取之外 相当部分的武器仍需依靠农民群众和民抗军的协助才能获得 许多村民在得到美菲军遗弃的武器时 自动献给 华支 在美菲军遗留武器最多的描沓安半岛 华支也与民抗军第 六支队一起前往搜集并得到大批武器 再者 华支在 年 月 日干仑巴 战斗以前 也一直未单独对日军作战过 而是与民抗军一起共同作战 所以华支成立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在各方面仍与民抗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年 月华支南征开辟新区 到达南吕宋后 经民抗军同意 取消了第 支队的番号 脱离了民抗军 成为一支独立的队 伍 直到这时 华支才改变了其隶属民抗军的地位 华支与民抗 军关系的变化 一方面表明它已经成长壮大 可以独当一面地对敌 作战了 另一方面也说明菲律宾人民抗日武装对它的培育已经完成 新的形势要求它有更大的独立性和主动权 二者的关系虽然 变了 但是华支根植于菲律宾人民当中这一点却始终未变 日后 华支与民抗军在协同作战中相互支援 生死与共 双方都有不少干部战士在增援对方的战斗中英勇献身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战前菲律宾的政治力量极其分散 因此战时的游击队名 目繁多 无法形成统一的抗日队伍 有时甚至互相攻伐 面对这一 复杂局面 华支在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指导下 视所 孙福生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 # 东南亚史论文集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有游击队为自己的友军 始终与他们友好相处 加上华支以英勇 善战著称 因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支持 当华支南征进军到武 六干和黎刹两省交界处时 遇到了友好的美菲军游击队 吃到了出 发以来的第一次真正的饭菜 当华支抵达内湖省和塔亚巴斯省交界处的桑帕洛克时 与在这一带活动的菲律宾后备军官游击队 和马京 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后者派出向导 带领华支抵达目的地内湖省的帕埃特 + + + 隆戈斯地区 在南吕宋活动的两年里 华支与各种政治背景的抗日游击队都建立了良 好的关系 经常与他们互通消息 交换情报 还与 签订 了互助协定 承诺在军事和经济方面互相帮助对付日冠 在此期 间 华支还充当了各游击队间纷争的调解人 & 明华支在菲律宾社会中有着良好的基础 所有这一切 都说 从个人的角度加以考察 每一个有民族气节的菲律宾人都视 华支为自己的队伍 给予无保留的支持 菲人经常主动为华支送情报 当向导 送粮食 甚至把劫余的最后一点粮食送给华支 华 支战士负伤后 菲人就设法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治疗 有的 菲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协助华支歼敌 一篇回忆文章在谈到解放 仙沓古律示的战斗时写道 当守敌基本被歼后 我们正要休息 又有菲人跑来报告 稻田里有几个敌兵潜伏着 时已入夜 我们再次 组织兵力包围追击 直到全歼这小股残敌 ) 菲人的报告使华支 避免了遭敌袭击的危险 且使残敌全部被歼 华支指战员正是从切身体会中认识到 在异国的土地上同日本侵略者作战 如果脱 陈守国 著 梁上苑译 菲律宾 华支 ( 游击队 # 南洋资料译丛 年第 期 & 梁上苑 蔡建华 # 华侨抗日支队 第 + 页 ) 杨文泉 战斗在异邦 # 泉州市菲律宾归侨联谊会成立二周年纪念特刊 泉州市菲律宾归侨联谊会 年编印

离了菲律宾人民 将会寸步难行 无法生存 侨群众 而且依靠菲律宾群众 才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华支不仅依靠华 这里也应指出 华支与美军也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受西南太 平洋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委任的美菲军游击队负责人安德逊少校 与华支领导人有着良好的个人关 系 对华支和民抗军的态度也是开明和友好的 当美军开始在太 平洋战场进行反攻时 时常派出潜艇装运军火等物品供给菲律宾各游击队 安德逊少校便分别将这些物资转给包括华支在内的南 吕宋各抗日队伍 华支收到的第一批物资是药品 包括奎宁丸 碘 酒 红药水 绷带 卫生棉 胶布等 以后又陆续收到药品 地图 书 报杂志和各种宣传品 & 年 + 月 华支配合美军进行解放吕宋岛的战斗 在这期间 美军发给华支队员全部服装和武器 除 了不编番号之外 其他都和美军士兵一样 ) 同年 月战争结束 时 华支战士复员的待遇之一是从美军那儿每人领取 个月的工资给 这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华支社会基 础的广泛性 以上从华支与菲律宾各政治力量及菲律宾人民的关系这一层 面 论述了华支的社会基础 华支与菲律宾人民的鱼水关系 与菲律宾进步力量的密切合作 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世界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也给华支造就了有利的国内外环境 舍此基础 华支的生存和胜利同样是不可想像的 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 #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第 页 & 梁上苑 蔡建华 # 华侨抗日支队 第 + 页 ) 梁上苑 蔡建华 # 华侨抗日支队 第 页 梁上苑 蔡建华 # 华侨抗日支队 第 页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三 华支干部战士的社会经历和家庭背景 一支由华侨青年组成的规模不大的队伍 在异国土地上 与千百倍于己的敌人展开英勇机智的搏斗 敌人不仅不能消灭她 反而 屡遭其重创 除了歼敌之外 她还在为盟军提供情报 解救盟军战 俘 保护菲律宾人民和华侨的生命财产等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 华支的战斗力源于她在中菲两国人民中都有着深厚的基础 又源 于它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很高的素质 而这种高素质 又与华支 成员的社会经历和家庭背景密切相关 华支队员来自华侨工人 店员 学生和新闻工作者 战前他们为了谋生 漂泊菲岛 备尝人生的艰难曲折 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 们坚韧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丰富的阅历又使他们见多识广 且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他们的家庭背景虽然不尽相同 但都受到中华文化的薰陶 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再加上接受了进步思 想 这就使他们在参加华支后都能以一当十地发挥出自己最大的 能量 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 以下我们从华支干部战士中选取几个个案 作为实例来说明问题 陈村生 年生 祖籍福建晋江深沪 父亲是知识分子 倚 才傲世 家教极严 母亲早逝 他自小在严父督导下成长 养成沉着坚忍倔强的个性 在家乡小学读书 他一直保持优等成绩 年他南渡菲岛谋生 先后在马尼拉洲仔岸新益昌杂货店和金 吉银楼当过伙夫 又在建华布店货仓当过搬运工 在王城月光餐馆 当过招待员 他每天不顾工作劳累 坚持上英文夜校学习 并坚持锻炼身体 年他参加餐馆工会工作 后被选为该工会秘书 长 并担任劳联会执委 由于领导工人罢工 被老板开除 几经辗

转后在一家镜具店当绘图工 战争爆发后他是抗反的创建人之 一 年转入华支 先后任大队指导员和总队参谋长 年 月在配合美军解放南吕宋的战争中牺牲 蔡宜呼 年生 祖籍福建晋江东石 父亲早年旅菲 在蜂 牙丝兰省拉古坂市中心开设一间大布店 他于十二 三岁时由父亲接到菲律宾 先后就读于马尼拉普智学校 曙光学校和华侨中学 菲岛沦陷后 父亲的布店被迫关闭 他也回到拉古坂 由于他常与 华侨爱国青年来往 受其影响 决定投奔华支参加抗战 在征得父 亲同意并得到其经济上的支助后 他与另 名华侨青年一起 历尽 千辛万苦 躲过日寇追击 辗转找到邦邦牙省的华侨左翼抵抗运动联络站 进入游击区 参加了华支 在华支中历任战士 班长 排 长 & 吕孙博 年生 祖籍福建晋江深沪 年到菲律宾描东 牙示省丹拉湾镇投奔舅父 在舅父开的菜仔店里当伙计 每天工作 十几个小时 但仍千方百计地挤时间看书 因此阅读了许多进步书 籍 菲岛沦陷后舅父的店被迫关闭 他也躲藏于乡村 因见报载有人组织抗日活动 遂萌发了参加的念头 之后与华侨左翼抵抗 运动有所接触 进而参加了地下斗争 并于 年转入华支 他 认为自己参加华支是受爱国心的驱使 但有一件事也成为他的动 力 就是他感到菲律宾老百姓因为华侨的英勇抗战 改变了过去认 为华侨只会赚钱的片面看法 ) & 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 #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第 + 页 威廉 蔡 向马尼拉挺进 # 泉州市菲律宾归侨联谊会成立二周年纪念特刊 # 访 问蔡宜呼谈话记录 年 月 日 厦门 ) 吕孙博 从山林到平原 #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建军五十周年纪念特刊 菲律 宾华支退伍军人总会 年编印 # 访问吕孙博谈话记录 年 月 日 马尼拉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陈振佳 年生 祖籍福建厦门禾山 为避日寇铁蹄 年与家人一起作为难民来到菲律宾 先后在甲米地的面包厂和 宿 务的皮绒鞋料店 以及马尼拉的杂货铺 皮鞋店和中药房当学徒 菲岛沦陷后失业 在马尼拉当街头小贩 此时他接触了一些华侨进步青年 开始阅读革命书籍 年 月参加抗反 参与 # 华侨 导报 的发行工作 年 月转入华支马尼拉中队 年底转移 到游击区加入华支第三大队 历任战士 班长 代理排长 他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有不少参加了国内外的抗日活动 年 月厦门沦陷后 其父陈菊农曾自菲律宾前往新加坡 参与组织新加 坡厦门公会 旨在支援家乡人民抗战 并救助避难南洋之同乡 在菲律宾 其父亦热心于进步文化运动 倡办过 # 小说丛刊 在乡侨中有一定影响 & 他的二哥先于他参加了抗反 他的一个堂姐 在新加坡因积极参加当地华侨的抗日宣传活动而被英国殖民当局 驱逐出境 他的另一个堂姐则自菲返国参加了新四军 战争爆发时他正在马尼拉 鹤寿堂中药房工作 该药房的主人是他姐夫的 父亲 侨界名医苏必辉 苏氏是华侨抗敌会委员 战时其药房被日 军查封 苏氏也被关押 曾与他一起在马尼拉一家皮鞋店当学徒 的一位同乡 战时也参加了马京游击队 所有这一切都对他产生很大影响 ) 上述个案说明以下问题 第一 华支干部战士都具有一定的文 化水平 入伍前他们都通过阅读进步书籍汲取了革命思想 增强了民族意识 所以他们是自觉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的 这一点与 沈雅南 本会初创十年概述 # 新加坡厦门公会金禧纪念特刊 年编印 & 颜文初 三十年来菲律宾华侨报纸事业 # 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三十周年纪念刊 年编印 ) # 陈振佳自传 写于 年

一般自发的抗日武装队伍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 他们中有的人在 战前就是工人运动的骨干 而且大部份在参加华支前都经历过地 下斗争的考验和锻炼 这就为其日后参加武装斗争作好了思想上 和组织上的准备 第三 他们的社会经历体现了海外华人的共性 那就是为了生存而拼命工作 这种精神在战时必然会转化为对敌 搏杀的旺盛斗志 第四 无论是出身于贫寒之家还是较富裕的家 庭 他们的参战都得到了亲人的支持和肯定 这是由抗日斗争的全民性决定了的 因为日本的侵略不仅给华侨的祖国造成了巨大的 灾难 而且打断了华侨在海外发展事业的过程 综合本文所论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社会基础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认识 首先 华支的斗争是祖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在 海外的延伸 也是菲华社会抗日斗争的组成部分 中共领导下的 人民战争是华支战略战术思想和组织形式的源泉和楷模 菲华左翼抵抗运动则以城乡结合 地下斗争与武装斗争结合的方式 将华 支纳入其体系 给予兵员 物资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这是 华支在祖国国内和侨居国华侨社会中的基础 其次 华支的斗争 是菲律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之一部分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环节 菲律宾人民和进步力量视其为兄弟 战友 华支 的组织脱胎于此 华支的活动根植地此 另外 盟军的支持对华支 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是华支在侨居国和国际上的基础 最后 华支的每一个干部 战士作为各自社会关系的总和 具体展现 了华支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 是如何在深厚的社会基础 上成长壮大并结出胜利硕果的 作者陈衍德 年生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责任编辑 刘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