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构成 三位一体 的结构模式 三者的一体化, 不仅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 而且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力的不断提升 资本积累使技术进步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成为可能,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这表现为, 一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二是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促进劳

Similar documents
57

年第 期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 ;,,,, ( ), ; ;,,,,,,,,,,,,,,,,,,,,,,,,,,,,,,,,,,,,,,,,,,,,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政府与企业的交换模式及其演变规律!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¼ ½ ¾» ¼ ½ ¾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4D F736F F D20CBC4B4A8CAA1C8CBC3F1D5FEB8AEB9D8D3DABCD3BFECB7A2D5B9C9FAB2FAD0D4B7FECEF1D2B5B4D9BDF8B2FAD2B5BDE1B9B9B5F7D5FBC9FDBCB6B5C4CAB5CAA9D2E2BCFB2E646F63>

!!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 ;,, ;, ;, (, / ),, ;,,.,,,,,,,,,,,,,,,,, ;,,,,,,, 1, :,,, ;,,,, (, ),,,,, 1,,, (,, )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 ),, :1 : : ( ), 2 :, 3 : ( ), 4 : 5 : :, 6 :,,,,,,,,, :,,,.....,,,, 1, ;2,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 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各区 县人民政府 市政府各委 办 局 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 制 市政府决定 对在发展首都科技事业 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 技人员和组织予以奖励 根据 北京市科学技

2007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生流向地域分析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报告(草案公示版)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¹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untitl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旅游科学

¼ ½ ¾ ¼ ½ ¾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ethnic stratification 我国部分民族就业劳动力职业结构分析 % 2000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习方式 统考拟招生计划数 001 经济学院 政治经济学全日制 经济学院 经济史 全日制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 全日制 经济学院 世界经济 全日制 经济学院

19% 28% 39% 25% 1 http/ /www. moe. edu. cn 2 GDP 2008 http/ /data. worldbank. org

% 27. 4% % 23 92% % 18 72% 12 48% % 20% % 41% 30% % % 4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二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的共同特征 三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诞生的原因 一 四川省新一批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创办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untitled

?,, :,?,?,,,,??,,,, ( ),,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自然科学版 预处理 视盘粗定位 视盘垂直坐标的粗定位 视盘水平坐标的粗定位

,,, ( ) ( ), %, %,,,,,,,,,,,,,,,,,,, %,,,,,,,, :,,,,,,,,,,,,,,,,,,,,,,,,,, ( ),,, :., ( ),,,,,, :,, ( ),,


% % % R&D % R&D 122


174 ( ) (PPS) % 47.5%; 50.8% 49.2% % 45.6% 53.6% 46.4% 2010 : % 48.4% 53.5% 46.5% ;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蒋维乔思想研究

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 (1

表 浙江每 万人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及居全国位次 表 年按不同学业完成情况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第 期 双月刊 年 月出版!"# " < ABC DE c AB ^ " M F GE PQ M ""# = 摘要! "#$ %&' (!)*+,!-*.# /.01 # $ 89 :; /.012 # ' $ <= ABCD E /.01 F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潘军昌等 关系型借贷 破解 三农 融资难题的技术选择 二 关系型借贷 三农 融资的核心机理 三 关系型借贷 破解 三农 融资难题的技术选择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本期聚焦 新平等主义 一 年以后的新工党 新平等主义 英国的经济不平等

公共管理研究 第 卷 # # # #

¹ º» ¹ ¹ ¹ ª ¹ ¹¹ ¹ ¹ ¹ ¹ ¹ ¹ ¹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2. 全球机器人大佬都是谁? 3. 我国的差距在哪里? 2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二 外汇风险溢酬的度量及其时间序列模型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Transcription:

第 17 卷第 3 期河海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年 6 月 DOI: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5. 03. 005 供求关系视角下马克思就业思想进路及启示 于洪军, 刘爱莲 (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8) 摘要 : 马克思就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的就业思想, 以供求关系为视角, 将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作为研究原点, 展示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相对过剩人口 供给过剩 ;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产业结构 劳动分工 就业需求 两大影响就业的思想向度, 诠释马克思关于 失业与岗位空缺 的结构性失业论述, 解读我国当前就业问题, 特别是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构性问题 在马克思就业思想与我国就业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 构建以协同合作为引领的供给新机制, 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的需求新机制, 以深化改革为要求的三螺旋式供求匹配新机制, 对解决当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 : 劳动力供求 ; 资本 ; 产业结构 ; 就业市场中图分类号 :A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 4970(2015)03 0023 05 就业是民生之首 就业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顺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大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 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势必加剧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劳动力供给过剩与就业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更加凸显 如何有效化解劳动力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 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重读 资本论, 从经典里看现实, 马克思关于就业 失业论述的思想体系, 为我们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溯本求源 目前, 国内对马克思就业思想从不同角度 不同学科进行研究, 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试图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架构下对马克思就业思想进行思想进路分析, 展现其结构的整体性, 彰显其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马克思就业思想 : 供求关系下的两大思想进路马克思就业思想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框架下, 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 以研究物质生产劳动为核心, 对资本主义社会 就业与失业问题进行阐述所形成的思想体系, 并通过对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技术进步导致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类间劳动力配置 社会分工加剧等经济现象分析, 从深层次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就业与失业的实质, 预判未来社会的就业理想模式 社会合理调配以实现劳动者天然就业权 马克思研究失业和就业问题遵循两大思想进路 : 一是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相对过剩人口 供给过剩 ; 二是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产业结构 劳动分工 就业需求 马克思以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作为研究原点, 将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技术进步导致相对过剩人口存在 ( 供给过剩 ), 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调整引起产业结构变化导致劳动分工加剧 ( 就业需求 ) 贯穿起来, 形成马克思就业思想整体的理论体系 这也为我们分析和化解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结构矛盾找到了理论根源 1. 资本积累过程对就业的影响进路 (1)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技术进步的一体化从资本主义积累绝对的 一般规律推导中, 可以 收稿日期 :2015 01 17 基金项目 : 江苏省博士生科研创新项目 (KYLX_0415) 作者简介 : 于洪军 (1976 ), 男, 安徽阜阳人, 副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 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3

得出,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构成 三位一体 的结构模式 三者的一体化, 不仅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 而且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力的不断提升 资本积累使技术进步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成为可能,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这表现为, 一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二是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加速 原始积累使得资本家集中了大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这促进了分工与协作, 有利于生产的集中和生产资料的节约, 有利于机器大生产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以及生产过程的科学化 其结果大大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这样,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占据社会生产的统治地位 因此, 资本积累不仅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 也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过程是实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统一于一体的过程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又反过来影响资本积累, 不断提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积累率, 通过 资本生产资本 加速资本积累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技术进步, 新工艺的运用, 促进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以及劳动生产率和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 这样, 会产生新的更大的剩余价值或者剩余产品, 以期获得更多的 资本 同时,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和各个单个工人积累起来的熟练程度, 也能起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作用 [1], 也能不断促进资本积累 因此,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互相推动的复合关系 (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技术进步造成相对过剩人口以及供给过剩马克思认为,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 假定资本的构成不变 同时其他情况也不变, 那么, 对劳动的需求和人的生存基金, 显然按照资本增长的比例而增长, 而且资本增长得越快, 它们增长得越快 [2]708 因此, 随着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以及技术进步, 必将导致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 一是资本表现出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 ; 二是劳动力供给表现出绝对增加, 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导致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过程中, 技术进步导致 机器排挤工人, 致使工人供给过剩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 对资本主义生产来说, 人口自然增长所提供的可 24 供支配的劳动力数量是绝对不够的 为了能够自由地活动, 它需要有一支不以这种自然限制为转移的产业后备军 [2]696 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失业具有必然性, 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指出 : 一旦工具机器来操纵, 劳动力的交换价值就随同它的使用价值一起消失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就这样被机器转化为过剩的人口 一部分在旧的手工业场和手工业生产反对机器生产的力量悬殊的斗争中毁灭, 另一部分则拥向所有比容易进去的工业部门, 充斥劳动力市场 [2]495-486 个中原因是, 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或资本不变部分的那个价格要素的相对量, 同积累的进成正比 ; 用来支付劳动或代表资本可变部分的另一价格要素的相对量, 一般积累的增进成反比 [2]719 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2]717 促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降低, 甚至会出现排斥劳动力的现象, 从而导致劳动力供给过剩 2.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就业的影响进路 (1)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与产业结构的一体化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理论, 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现象, 归纳与总结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规律, 阐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一定要保持协调发展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用公式将简单再生产表示为 Ⅰ(v+m)= Ⅱc, 即表示为第 Ⅰ 部类销售给第 Ⅱ 部类的生产资料, 等于第 Ⅱ 部类销售给第 Ⅰ 部类的生活消费资料 马克思还用公式将扩大再生产表示为 Ⅰ(v+m) >Ⅱc, 即表示为第 Ⅰ 部类销售给第 Ⅱ 部类的生产资料, 要超过第 Ⅱ 部类销售给第 Ⅰ 部类的生活消费资料 马克思对此分析, 是抽象剥离了经济生产各环节, 用整体概念展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两大部类关系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 对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 说明了工业 农业 交通运输业 商业和银行业是相互联系, 保持一定协调关系, 维护各产业间生产经营的合理运行 马克思对 19 世纪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产业结构 生产与消费进行了分析, 得出这样的结论 : 各产业部门与生产交换相关联的金融 商业等行业之间, 要保持合乎比例发展, 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马克思阐释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的理论, 证明了经济发展一般性规律 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这种规律总是处在不断 破坏 恢复 再破坏 的重复循环中, 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至出现每隔 8 ~ 12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直接导致社会动荡, 人们流离失所, 工人严重

失业, 经济产业结构造成严重损害 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就要利用技术进步 更新机器设备,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不断对产业结构升级, 以实现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协调发展 (2)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比例关系推动劳动分工加剧与新的就业需求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和产业结构一体化, 说明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要保持两大部类之间合乎比例的关系, 必须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对产业机构进行升级, 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必然对就业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劳动分工的加剧, 二是新的就业需求 劳动分工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 : 单个资本家所必需使用的最低限额的工人人数, 要由现有的分工来规定 另一方面, 要得到分工的利益, 就必须进一步增加工人人数, 而且只能按倍数增加 [2]416 同时, 马克思认为, 分工可以加剧劳动工具专门化, 造成了社会生产过程的质的划分和量的比例, 从而创立了社会劳动的一定组织, 这样就同时发展了新的 社会的劳动生产力 [2]216 马克思认为, 社会分工加剧, 不断促进生产组织的形成, 构成企业组织的雏形, 分工协作使企业组织形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 这样有利于促进资本转化能力提高, 凸显资本聚集效应 这样, 随着生产资本投入不断加大, 生产规模会不断扩张, 不断增强刺激劳动力需求的力度, 促进对劳动需求的不断增加 马克思还认为, 机器虽然排挤工人, 但是会进一步推动社会分工的加剧, 促进新的产业和生产部门涌现及发展 这也刺激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 劳动分工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分工是第一次真正的分工, 是实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真正的分工, 促使劳动力就业人口结构的分化, 形成从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不同的生产部门格局 恩格斯在对游牧民族分工进行研究后得出 : 分工的发展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部门结构 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 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4]183 独立出来的游牧部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环境的变化, 进一步促进游牧部落的社会分工, 产生专门从事畜牧业工作的部门 而 在图兰平原的气候条件下, 没有供给漫长而严寒的冬季用的饲料储备, 游牧生活是不可能的, 因此, 牧草栽培和谷物种植, 在这里就成了必要条件 [4]184 这又充分说明, 从游牧民族又独立分化出一个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部门, 有专门的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 从事谷物种植, 满足人们物质生产的需要 恩格斯还强调, 为了顺应农业发 展的需求, 从游牧民族又独立分化出一个专门从事 手工业生产的部门, 有专门的劳动者负责织布 冶炼 等工作 所以, 恩格斯得出结论, 劳动分工与劳动力 就业结构之间呈现正比例关系, 社会分工加剧, 促进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就业渠道不断拓展, 就业分布不 断变化, 导致劳动力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二 马克思就业思想进路 : 解读当代中国就业问题 马克思就业思想进路分析, 适用于市场经济的 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 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愈加凸显 邓小平曾说 : 我们会长期面对一个就业不充分的 社会问题, [5]164 要 广开门路, 多想办法, 千方百 计, 解决问题 [5]196, 并且强调, 解决就业问题就要依 靠技术力量和发展中小企业 邓小平关于就业的论 述是马克思就业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虽然 认为技术进步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但是亦 强调机器也能引起其他劳动部门就业增加, 促进就 业人口在社会两大部类迁移 这样论述与我国当代 就业问题相吻合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新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就业人口结构上呈现新变化, 就业人口从第一 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现在开始向以技术性服务业 为主的第三产业转移 这与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相一 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比重不断降低, 第三产业后 来居上, 资本 技术密集型为特点的产业居主导 我 国就业人口与产业结构所发生的变化, 遵循着马克 思就业思想的两大进度, 资本 技术进步 资本有机 构成的提高, 使得可变资本减少 此外, 两大部类调 整,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提档, 新的就业需求不断涌 现, 推动劳动力在两大部类间进行调整和迁移, 以满 足生产的需要 但是, 在就业人口迁移中, 必然导致 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结构性问题, 会出现因为就业人 口不能掌握新技术, 使人进一步被分割 [7], 导致 劳动的异化和工人的异化并存 [7], 同时, 新产业 搜寻不到合适的就业人口, 进而产生 失业与岗位 空缺 并存的社会现象 目前,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 业呈现非线性动态关系, 存在劳动力就业结构失调 的问题, 表现为 高增长 与 低就业 用工荒 与 就业荒 并存的现象 这样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 验证马克思所认为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技术进步 导致的劳动力供给过剩 ; 劳动分工 分流和竞争加剧 [6] 导致产业对劳动力新的需求产生 卢云峰认为 马克思关于资本 工资 分工 劳动 4 个因素与就业 的关系存在紧密联系 如果劳动力人力资源不能满 25

足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需要, 或劳动力供求匹配度不 高, 那么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 更加突出, 结构性失业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李萍 [7] 等根据马克思就业理论思路, 提出在我国就业实 践中建立 资本调控机制, 尽可能解决 因结构性 失业导致的产业后备军 当前, 中国政府已认识到就解决就业问题而言, 一味地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不是解决之道 我国经济 迈入到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呈现出经济发展从高速 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 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 经济发展 从要素驱动 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特点 就新 一届政府而言,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增速的降低, 没有 给劳动力就业市场带来负面效应, 反而呈现出城镇 新增就业稳中有升的趋势, 凸显就业新常态, 表现出 新特点 一是初步形成 低增速 稳就业 的局面 解决就业问题, 唯有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是解决 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但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 速度, 马克思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理论说明经济合乎 比例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 目前, 在我国经济新常 态下, 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破除就业结构性矛盾, 核心是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新一届 政府将经济增速放缓, 不是将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而 是初步形成 低增速 稳就业 的局面 二是创业创 新将成为就业常态 低增速 稳就业 初步形成, 首要原因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创业创新者搭建 绝佳的历史舞台, 必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强势增长 随着实施 中国制造 2025 一带一路 建设与区 域开发 互联网 + 行动计划等, 国家已设立 400 亿 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新一届政府对中小 企业, 特别是小微企业给予最大的扶持, 助力创新创 业热潮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 三是技术性失业将长 期存在 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 业, 表现为劳动者科学技术素质不能满足现代科技 技术的要求而失去工作 马克思认为 机器排斥工 人 始终伴随着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 不论经济中高速发展, 还是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以及 创新驱动, 技术进步都无处不在, 并渗透至经济社会 生活之中 技术进步对人才依赖性的加大, 将根本 变革传统就业模式 ; 而可变资本价格日趋提高, 资本 价格相对下降, 也将加剧 机器取代工人 现象 这 样, 就导致技术性失业的长期存在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2014 年曾说过 : 在高新 技术产业时代高投资未必带来高就业 技术性失 业问题是劳动力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主要问题, 如何在产业升级调整下将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 匹配起来, 是我们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 也是 26 我们需要直面的重大课题 三 马克思就业思想启示 : 构建供求平衡的就业新机制根据马克思就业思想两大进路, 在我国就业实践中, 构建劳动力市场供给 需求和供求匹配新机制, 对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以协同合作为引领, 构建劳动力就业市场供给新机制协同合作机制是各独立的主体将共同的目标 内在动力 直接沟通 依靠现代信息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进行多方位交流, 多样化协作, 实现劳动力供给满足需求而进行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 在这种创新组织模式的引领下, 需要搭建一个政府 产业 企业 劳动力依靠现代信息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劳动力就业市场, 形成四位一体的合作共同体, 实现四方共赢 他们虽然存在边界性差异, 但是始终相互关联 因此, 构建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合作共同体, 促进劳动力供求双方的有效衔接, 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特别是重点人群就业问题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因素, 理应成为经济结构调整 升级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 这样的合作共同体, 要推动产业新生长点与大学生就业新增长点相结合, 最大效能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的特长 加大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力度, 推进形成招生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与就业形成四联动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供给的问题 此外, 还要加强大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8] 解决产能过剩导致就业问题 产能过剩等结构调整会导致大量的失业问题 需要做好下岗工人再就业工作 这样的合作共同体, 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通过就业扶持 个性化职业指导 就业信息介绍等, 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 落实社会保障, 解除后顾之忧 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 到 2020 年要解决约 1 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那么, 就业将成为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样合作公共体,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实施农村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 2. 以产业升级为核心, 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新机制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 世界各国都在以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为己

任, 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相关机构对全国 100 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状况的持续监测表明, 市场急需技能性劳动者 专业技术性人才和高精尖创新性人才,2010 2012 年年均比率已超过 2 1 的水平 从中长期来看, 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与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高精尖创新性人才匮乏的矛盾正在加剧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和趋势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核是调结构促升级, 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 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如 互联网 + 新能源 形成聚合力, 信息技术 数字技术 网络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新产业革命正孕育发展 ; 同时, 通过简政放权 结构性减税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政策措施, 以激活民间投资 [9] 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选择, 必然对劳动就业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劳动力就业市场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整劳动力供给, 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并应采取措施, 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需求进行匹配, 及时将匹配结果反馈于就业市场, 以满足劳动力对就业能力提升和就业信息获得的需求 同时, 政府要积极组织社会力量, 以政策为导向, 在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上下功夫, 培养出符合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劳动力, 让人力资源在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服务业中均衡发展, 不断增强产业机构升级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3. 以深化改革为要求, 构建三螺旋式就业市场供求匹配新机制全面深化改革, 正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深化就业领域改革, 要遵循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的总要求, 贯彻实施 劳动者自主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 就业方针, 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机制, 推动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 提高劳动力资源供求配置度 我国社会是 政府主导型社会, 政府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就业要以 国家回归的视角 遵循国家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一分析框架 [10], 国家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供给匹配上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匹配度 因此, 构建 政府 产业 劳动力市场 三螺旋式供求匹配极其必要, 政府要对劳动力就业市场进行调控,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就业市场供求匹配, 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这包含着两个作用层次 : 一是政府 产业 劳动力市场三者互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 二是政府 产业 劳动力市场三者内部的互动, 亦是指劳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三螺旋上升要求劳动力就业市场在宏观上促进供求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 尽可能增强两者的融合性 三螺旋式劳动力就业市场, 更加注重政策导向 政府行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即政府在制定政策时, 首要统筹考虑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 要求彼此间有呼应甚至互动 [11] 这不仅加速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 消除劳动力就业市场分割, 而且提高劳动力供求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 以期实现 政府 产业 劳动力市场 三者有机结合, 从宏观和微观上入手, 增强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的耦合性 综上所述, 马克思就业思想仍是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根源, 具有较强的现实解释力, 从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出发的分析思路可以剖析当前就业问题, 并能系统性 针对性地协调 控制劳动力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 [ 1 ] 洪银兴, 葛扬. 资本论的现代解析 [ M]. 北京 :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08. [ 2 ] 马克思. 资本论 : 第 1 卷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 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04. [ 3 ] 周景勤. 马克思企业理论初探 [ J].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5(4):64. [ 4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21 卷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 北京 : 人民出版社,1965. [ 5 ]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 第 2 卷 [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1994. [ 6 ] 卢云峰. 马克思就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D]. 成都 : 电子科技大学,2013. [ 7 ] 李萍, 卢云峰. 马克思就业理论进路与我国就业促进机制构建 [J]. 理论与改革,2012(2):77 80. [ 8 ] 戴树根, 彭立春. 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探析 [ 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2 (6):169 172. [ 9 ] 张司飞. 关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模式研究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3,26 ( 4): 532 535. [10] 戚务念. 把国家带回分析的中心 : 当前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新视角 [J]. 现代大学教育,2014(3):63 69. [11] 岳甚先. 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政策比较研究 [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4(2):9 17.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