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口服给药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一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的概念 分类与特点 1.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的概念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是通过粘附 漂浮或膨胀等作用定位 ( 滞留 ) 于胃中释放药物的的口服定位释药系统 又称胃内滞留给药系统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在提高药物疗效以及降低药物毒性方面的优势已经

Similar documents
图 对片剂累积释放度的影响

材料 方法

材料导报 研究篇 年 月 下 第 卷第 期 种球的制备 单步溶胀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洗脱处理 种子溶胀聚合机理 种球用量的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工程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吉林大学 应用化学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四川大学 制药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列入我国 的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剂 防治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第 期 甘金华等 强力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抗体制备 材料与方法 试剂及溶液

第 期 吴庆喜等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和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 服结肠制剂给药的缺陷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 0!.+0'1'0,,+'-+# # )+/ 4 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剂学手段 使药物经口服后不在胃肠道上端释放 运送回至盲肠部位或结肠后才开始崩解或蚀解并释放出药物 从而发挥局 部或全身


Microsoft Word ok1.doc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BBACACDD3EBBFD8CACDD6C6BCC1205BBCE6C8DDC4A3CABD5D>

Microsoft Word - 张守庆_new_.doc




材料与方法 试剂与溶液 主要仪器 试验动物 人工抗原的合成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煤 炭 学 报 仪器与药品 黏土矿物的提纯 黏土样品的制备 红外光谱 分析 射线衍射 分析 射线光电子能谱 分析

材料! 方法! # 基因的扩增及其序列分析

国标经穴扫描 各种中医刺激疗法与结缔组织的关系 筋膜的发育生物学 从间充质到筋膜

中 国 公 路 学 报 年


福建农业学报 材料与方法 试验菌株 引物 主要仪器 主要试剂 细菌培养 模板的制备 反应条件 扩增产物的检测 特异性试验 敏感性试验 分离菌株检测 产物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结果与分析

美多秀 (METHOCEL ) 应用技术资料 药用级纤维素醚 USP( 美国药典 ) 方法研制盐酸维拉帕米 (240mg) 缓释制剂的适用性研究 前言 在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中亲水性骨架片的使用仍然呈现增长的态势 已有文献广泛概括过影响亲水性骨架片中药物释放的因素 常用基础药物盐酸维拉帕米 (HCI)

第 期 等 乙腈 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物电嫁接叔丁氧羟基 乙二胺 7B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818 # $ %!! 9+:."&)(*!! * &&& 1;<%#.=>%?18. #& / "& ") - # < ###+*"("&&.&) ##& ++("&&+&( "&&+!! #" "

第 期 黄雪莲等 响应面优化绿色木霉菌培养基 材料与方法 菌种 仪器与试剂 菌种的活化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试验 优化工艺的验证 数据处理 结果与分析

Fig1 Theforceappliedtothetrainwhenrunning :w = w j +w q (3) :w = w = w 0 +w j (4) w i 121 基本阻力 w r = 600 R ( N/kN) (8) :R : [2] w s [3] w s =0


未命名-1

考生编号政治政治分外语外语分科目 1 科目 1 分科目 2 科目 2 分总分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考试方式报名号 思想政治理论缺考英语一 45 生物综合 38 生理学缺考 药理学全国统考 思想政治理论



: (MMA)/ 695 g2 -g Hv 766.5Hv, MMA Δg = 100% g1 MMA, 2.5.2, HXD-10007M, MMA,,, ( JB ), 1 (20±1) (65±5)% 15s, 9.8N MMW-1 [6,7], 2.5.


对象 方法

学年 ( 上 ) 期末考试安排 (84 期,2017 级 )(2-2) 2018 年 1 月 9 日 (20 周周二 ) 2018 年 1 月 11 日 (20 周周四 ) 无机化学 大学英语 Ⅰ 药物分析 1 三教 101 环境科学 1 2 三教 304 药物分析 2 三教 1

材料 方法

!!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膨胀型胃滞留给药系统 沉降型胃滞留给药系统和磁性胃滞留给药系统等 [4] 其中, 漂浮型 生物黏附型 膨胀型这三种给药系统较为多见 本文将对这三种新型胃滞留给药系统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漂浮型胃滞留给药系统漂浮型胃滞留给药系统是一类由药物 一种或多种亲水凝胶滞留材料及附加剂制成的给药系统, 它

中药材来源的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并应关注对环境保护等因素 的影响 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条主治病证未在国家批准的中成药 功能主治 中收载的 新药, 属于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 ( 四 ) 项的范 围 第四条中药注册申请, 应当明确处方组成 药材基原 药材


中 草 药

不同基源石斛属 植物 不同来源商品石斛

<4D F736F F F696E74202D20B5DAD2BBD5C2D2A9BCC1D1A731D0F7C2DB >


第 期 牛文翰等 模板辅助合成氮掺杂的多孔碳基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5 (/(

四 课程学时学分 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 一 )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讲授 学时分配 实践 第 1 章 绪论 第 2 章 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第 3 章 液体制剂 第 4 章 注射剂 第 5 章 固体制剂单元操作 第

三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四 固体制剂 8. 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1. 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 2. 注射剂 ( 小容量注射剂 ) 3. 输液 ( 大容量注射剂 ) 4. 注射用无菌粉末 5. 眼用液体制剂 6. 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 7. 注射给药系统的新进展 1. 粉体学基础 2. 固体制剂简

总经理工作报告

doc


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 : 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 ( 如血液 血浆 血清 ) 中的药物浓度, 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 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 Cmax 和 A

灵芝与肿瘤

33 5 Vol.33,No JournalofHe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Oct.2012 : (2012) /,, ( 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 : 利用计算流体

< E39B2B9BFBCC3FBB5A52D2D2E786C73>

卢全 章等 鳗鲡 肾病病原 菌 的研 究 期 鱼 放 人 水 族箱 中 饲 养 观 察 发 病情 况 生 化试 验 采用 和 常 规 方 法 药物 敏 感 试验 用 试 管稀释 方法 步 骤 和 结果 鳗鲡 肾病 症 状 病 鳗 症 状 主 要 表 现 在 鳗 鱼 前 腹 部 区 部 位 肿 大 严


2 年!"#$! %&' "#($(# )*! " # + #$ +,--+(+ %&./&- 0$ "(*1#+$($ (*$ $$ % ((!"!"#1 $ *1# +( *!( ( +$$(+$1#1 $ %&1& "# %& ( %&21&3 * $ #( +$$( " # ( $ ( #

平仪器厂 );TN 型托盘式扭力天平 ( 上海天平仪器厂 );RC-8DS 智能溶出度测试仪 ( 天津新天光分析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85-A 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 ( 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标准检验筛 ( 浙江省上虞县纱筛厂 );DZF-6090 型真空干燥箱 ( 上海一恒科学

目 录 一 概述... 1 二 基本要求... 2 ( 一 ) 研究总体设计... 2 ( 二 ) 受试者选择... 3 ( 三 ) 参比制剂的选择... 3 ( 四 ) 给药方法... 3 ( 五 ) 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 4 ( 六 ) 生物样品分析... 4 ( 七 ) 用于评价生物等效性

考试时间课程名称级人数考试地点 机械工程 17 级卓越 1 30 D-386 机械工程 17 级卓越 2 30 D-386 自动化 17 级 1 30 D-3108 自动化 17 级 2 30 D-3108 电子信息工程 17 级 1 32 C-170 电子信息工程 17 级 2 32 C-242



: , Olympus- [5] CF260,, 10~20cm [6-8] 80,30 4~6, 10% 5 80,, HE ,P< ,35, 17~81, 2 (49.5±6.1) : 2.1 : 1.2

光降解机理

卤代腈 氰 的毒性 卤代腈 氰 的测定方法

招生人数 其中合计推免推免硕士连读 考 试 科 目 01( 全日制 ) 耳鼻咽喉科学 ( 专业学位 ) 肿瘤学 01( 全日制 ) 内科学 ( 专业学位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01( 全日制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专业学位 ) 麻醉学


试卷代号 : 2610 座位号亡亡 ] 国家开放大学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2018 年秋季学期 开放专科 期末考试 药剂学试题 2019 年 1 月 三 三曰一 单项选择题 ( 每题 2 分, 共 40 分 ) 1. 不要求进行无菌检查的剂型是 ( ) A. 注射剂 B. 吸入粉雾剂 C. 植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制剂应用中的主要作用是固体制剂崩解剂

结肠黏膜表面, 以一定速度释放药物, 从而达到提高药物局部浓度和生物效性的目的 结肠靶向给药可以直达病变部位, 减少用量, 增加药效 [4] ; 同时降低在小肠部位药物的吸收, 有选择地增加患者结肠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从而提升治疗功效, 同时降低全身毒性 [5] 本文总结了 5-ASA 的传统剂型和

专 业 最高分最低分一本线最高分最低分一本线最高分最低分一本线 临床医学 ( 5+3 一体化 ) 口腔医学 ( 5+3 一体化 )

<4D F736F F D20D2A9CEEFCACDB7C5CFB5CDB3B5C4B7A2D5B9C7F7CAC62E646F63>

!

南通大学杂志社 南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0 1&( () (' / ' '-& -' (- 评价血清 %'8$ 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作用 张 玉 邵建国 陈 琳 卞兆连 管海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 %'8$ 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1 ) 2 % 2 1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0 / 1! 2

学年 ( 下 ) 期末考试安排 (84 期,2017 级 )(2-2) 7 月 11 日第 19 周 有机化学 高等数学 药物分析 1 三教 101 制药工程 7 应用化学三教 303 药物分析 2 三教 102 环境科学 1 2 三教 304 药学 1 2 三教 103 药物化

!!

美多秀 (METHOCEL ) 应用技术资料 药用级纤维素醚 羟丙甲纤维素缓释骨架片的配方变量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摘要本文采用统计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对羟丙甲纤维素缓释骨架片的配方变量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定量测定 药物的溶解性对缓释速度和延迟时间均有重大影响 动力学常数受填充剂用量和药物含量的影响



Microsoft PowerPoint - 药用高分子.ppt

制备 ph- 时滞型愈肠宁片 该制剂在人工胃肠液迟释 6 h, 但在人工结肠液 2 h 后迅速释药, 并没有达到缓释效果 本实验为了提高苦参碱治疗结肠炎的疗效, 设计了迟释加缓释的苦参碱时控型结肠定位给药微丸 针对小分子水溶性药物, 首次采用羟丙甲纤维素 (HPMC) 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 (Sur


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指导原则的通知

第 33 卷第 1 期 2010 年 2 月 物之所以选择缓控释制剂一般从下面两个方面考虑 : 一是从临床适应症上, 主要以病情较重 病程较长 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为主, 其中以抗癌 抗肿瘤药物居多 如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 Stephania randra S. Moore 的干燥根中

<4D F736F F D20D2A9CEEFB0B2C8ABD2A9C0EDD1A7D1D0BEBFBCBCCAF5D6B8B5BCD4ADD4F2>

Microsoft Word doc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第 卷第 年 月 电化学 I3JA=*"3<'"'7 A37B'K AL M C =C * C# # ),,C C -.G, N $ 0 #G & >> 1 1-4C;42C 62C1! "

!!!

天津市 06 年度卫生系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计划 结核病防治所 结核病防治所 结核病防治所 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防治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心血站 0 专技岗 0 专技岗 0 0 专技岗 0 0 专技岗 专技岗 专技岗 专技岗 0 03

Transcription:

课程 12. 口服给药定位控制释药系统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第一节概述 口服定位释药系统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原理, 以及胃肠道局部 ph 胃肠道酶 制剂在胃 肠道的转运机制等生理学特性, 使药物在胃肠道特定部位释放的给药系统 口服缓释 控释制剂由于受到胃排空和肠道转运的影响, 在胃肠道吸收部位滞留时间有 限, 不能充分发挥缓释 控释制剂的优点 目前缓释 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正从传统的一级 或零级释药系统向更具针对性的定时 定位释药系统转变, 从而达到高效 低毒 不良反应 少的目的 口服给药定位释药系统根据其在胃肠道释药的位置不同分为 :1 胃定位释药系统 ;2 小 肠定位释药系统 ;3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中国药典将后二者定义为迟释制剂, 其中小肠定位 释药系统比较常见, 如肠溶衣片剂与肠溶衣胶囊, 通常是为了避免药物在胃内灭活或对胃黏 膜的刺激性, 减轻胃部的不适而延迟到小肠内释放的制剂, 其制备技术也比较成熟, 本文不 再赘述 口服定位释药系统是近几年比较引人瞩目的一类新型释药系统, 其特点是将药物选择性 地输送到胃肠道的某一特定部位后, 以速释或缓释的形式释放药物 将口服药物设计成口服 定位释药系统的目的有 :1 改善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改善因受胃肠道运动的影响而造成的 药物吸收不完全, 生物利用度低的现象 ;2 避免某些药物在胃肠生理环境下的灭活, 尤其是 某些在胃肠道有特定吸收位置的药物, 或者是一些大分子量生物制品药物, 如蛋白质与多肽, 制成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使其有可能成为口服吸收药物 ;3 提高胃肠道局部疾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药物在胃肠道局部炎症或溃疡部位的定位释放, 可以提高疗效, 减少药物用量以及降低 全身吸收的毒副作用 口服用于治疗胃肠道局部病变的药物, 除胃肠道难以吸收的药物外, 大部分剂量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再由血液循环将药物分布到全身各部位, 也包括胃肠道局部病变部位 对胃肠道病变部位治疗的药物通常是分布在该部位的药物 因此若通过口服给药定位释药系统将药物直接定位释放于病变部位, 其局部药物浓度高于体循环的浓度, 还可以延长持续作用时间, 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也可降低药物因分布于全身而产生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口服给药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一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的概念 分类与特点 1.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的概念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是通过粘附 漂浮或膨胀等作用定位 ( 滞留 ) 于胃中释放药物的的口服定位释药系统 又称胃内滞留给药系统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在提高药物疗效以及降低药物毒性方面的优势已经引起国内外 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尽管口服固体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很好的体外释放模型, 但是药物的吸 收与体外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往往不具良好的相关性, 其主要原因是胃肠道体系的复杂性和生 物间的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生理过程方面 例如, 胃肠道的转运和胃滞留时间, 后者与胃排空密切相关, 并在整个制剂转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胃排空是一个可变 性大的复杂过程, 这就使得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为了避免这种可变因素对 药物释放的影响, 可以控制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 使释药环境和吸收环境不变, 达到吸收 可控和良好的局部治疗目的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2.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的分类 按照定位原理,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可分为如下几类 :1 胃内生物粘附型给药系统 (intragastric biaoadhe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2 胃内漂浮型给药系统 (intragastric flo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3 胃内膨胀型滞留系统 (intragastric swelling and expand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等 3.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的特点 (1) 改善药物的吸收, 提高生物利用度对于主要在胃内及十二指肠部位吸收的药物, 其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 由于口服药物的吸收部位主要位于小肠, 普通口服制剂或缓释 控释制剂中药物, 经胃 排空后在小肠内的转运时间基本恒定, 约为 2~4 小时, 而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可在胃内持 续释药 5~6 小时, 释放的药物缓缓通过小肠, 延长吸收时间, 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某些药物, 如胆酸与维生素 B2 在小肠的上部有特定的主动转运吸收部位, 转运的速度与 载体的量有关, 属于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如果制剂在胃内很快崩解释放, 当大量的药物通过吸收部位时, 载体被饱和导致吸收不完全 将这些药物制成胃部定位缓释系统, 可以明显地改善吸收效果 对于在肠道环境内溶解度低或不稳定的药物, 可滞留在胃内溶解 吸收或溶出的药物缓缓进入小肠得以充分吸收 一些化学药物, 如桂利嗪胃漂浮胶囊 氯氮平胃漂浮片和米卡霉

素胃漂浮缓释片等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都是很好的例证 (2) 提高药物的局部治疗效果对于在胃及十二指肠部位局部发挥药效的药物可以增加治疗作用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在胃内滞留可以延长药物与胃及十二指肠部位局部病变部位或受体的接触时间, 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因此而增强治疗作用 例如市售硫酸庆大霉素胃漂浮 型缓释片的应用, 以及左金胃内漂浮制剂 元胡止痛胃漂浮型控释片等治疗胃及消化道局部 病变的中药复方胃内滞留制剂也是为达到此目的而设计研究的 二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 1. 胃内粘附型 胃内粘附型释药系统属于生物粘附制剂, 其设计原理主要是采用适宜的粘附材料作为辅 料, 与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如片剂, 胶囊等, 口服后粘附材料通过静电吸引或由于水化形成 氢键而结合在胃黏膜或上皮细胞表面, 达到延长胃内滞留时间的目的 应该注意的是 : 对胃 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不宜制成胃内粘附型滞留制剂 ; 由于胃液流量 ph 黏度 电解质成 分易变 以及胃黏膜较厚且处于不断更新之中, 该系统给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设计生物粘附制剂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粘附材料, 用于口服的生物粘附材料应无毒 无 吸收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粘附力适宜 作用迅速 与药物易混合 并不影响药物释放, 价廉易得 常用粘附材料有卡波姆 (Carbopol) 羧甲纤维素 (CMC) 羟丙甲纤维素 (HPMC) 海藻酸钠 西黄蓍胶等 研究表明阴离子型聚合物结合胃黏膜的能力 高于中性及阳离子型聚合物, 水不溶性聚合物优于水溶性聚合物 聚合物材料的粘附强度与 其分子式 分子构型 溶解度 浓度有关 此外聚合物表面极性 链的柔顺性 胃肠道 ph 体内消化液多少也有一定影响 通常根据主药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粘附材料, 为了取得理想效 果 常混合使用不同的粘附材料 有几种方法可用来制备生物粘附型的缓释或控释系统 例如, 用水溶性聚合物将具有缓 释或控释特征的药芯全部包衣或部分包衣 释药系统在胃黏膜组织表面滞留的时间取决于该 聚合物的溶解度 如果是交联的生物粘附性聚合物, 则首先必须被水解才能产生有效的生物 粘附性 在水解过程中, 聚合物有可能与释药系统分离或提前释放药物, 水溶性药物尤其可能提前释放 水溶性差的药物可直接分散于具有凝胶作用的聚合物中, 以克服提前释药的现象 另一种方法是将药物直接分散在生物粘附性聚合物材料中, 或将已制成的生物粘附型释药系统再用粘附性聚合物包衣 2. 胃内漂浮型

胃内漂浮型释药系统是指口服后可维持自身密度小于胃内容物密度, 于胃液中呈漂浮状态的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 又称胃漂浮型滞留制剂 这种释药系统是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原理 (hydrodynamically balanced drug delivery system, HBS) 设计的胃内滞留制剂 该制剂通常由药物 一种或多种亲水凝胶滞留材料辅以其他材料制成, 可以胶囊 片剂或其他形式存在, 口服后亲水胶体遇胃液产生水化作用, 外层凝胶膨胀, 在制剂表面形成一 层连续的凝胶屏障, 维持骨架的密度小于胃内容物 (1.004~1.01) 而漂浮于胃中, 使其不受 胃排空的影响 凝胶层厚度随者在胃中滞留的时间延长而增加, 可以控制胃液渗透进入释药 系统的速度, 从而起到缓释或控释作用 滞留期间, 药物的溶出是以扩散和亲水胶体的溶蚀 为主, 能保持零级释药模式均匀释放, 释放出的药物在胃部或缓缓进入十二指肠而有充分的 局部作用或吸收时间 这对于一些在胃及十二指肠吸收或产生局部作用的药物, 更利于充分 发挥药效, 提高生物利用度, 所以有人也将其称为生物有效性制剂 理想的胃内漂浮型释药系统应具有如下特性 :1 在体温状态下, 片剂接触胃液后, 表面 能水化形成凝胶屏障, 并膨胀保持原有片剂形状 ;2 片剂的组成利于在胃内滞留, 保持漂浮 状态, 即片剂的密度小于 1;3 药物的性质 用量 辅料的选择应符合胃内漂浮型给药系统 要求的释药特性, 缓慢溶解 扩散, 并能维持胃内漂浮和持续释药时间通常达 5~6 小时 胃内漂浮型释药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胃内产生预期的漂浮效果, 若不能漂 浮, 则仅相当于普通的缓释制剂 3. 胃内膨胀型 胃内膨胀型释药系统是一种在胃内体积迅速膨胀, 以至于无法通过幽门, 滞留于胃中的 释药系统 这种给药系统通常含有树脂或水凝胶材料, 可在胃液内吸水膨胀至原体积的几倍 或几十倍, 无法通过幽门而滞留于胃中, 药物释放完后, 残留系统溶蚀或被降解成碎片而被 胃排空 膨胀剂的选择是此给药系统设计的关键 [1] 也有人尝试改变剂型的形状, 如折叠或卷曲的方法制成胃内滞留释药系统, 服药后折叠 或卷曲部分在胃内撑开, 使其不能通过幽门 Curatolo 和 Lo [2] 提出一种螺旋式的膨胀释药系 统, 见图 1 这种释药系统的中心是个药物储存库, 四周附有一个或几个维持滞留的滞留臂, 这些滞留臂是由纤维类物质制成的, 能够保持药物在胃中的滞留 口服时, 剂型呈圆柱型, 进入胃后, 滞留臂展开形成一个大于 3cm 的圆盘, 药物释放后, 滞留臂逐渐软化 降解, 最后脱离药物储存库 滞留臂的纤维材料应具柔韧性, 以免戳伤胃肠道壁, 但也应有足够的硬度, 保证其不被胃排空 在 beagle 犬动物试验中, 带有 4 个滞留臂的药物释放系统在胃内的滞留时间为 24 小时左右, 而带有一个滞留臂的释放系统却不能在胃内滞留 由此可知药物在

胃内的滞留和药物制剂的尺寸存在着一定关系 图 1 胃内膨胀型滞留释药系统示意图 设计成胃内膨胀型释药系统的基本条件是系统本身在胃的生理条件下不能崩解 另一方 面不能对胃肠道的正常转运造成障碍 为了保证安全性, 膨胀型制剂的临床试验前还要符合 如下条件 :1 膨胀型制剂进入体内后不受胃活动的影响 ;2 边缘必须是钝口, 以免损伤胃黏 膜 ;3 通过胃肠道组织学检查, 确定制剂在胃内的滞留 ;4 制剂的释药时滞具有良好的重现 性 ;5 下次给药前, 制剂应通过溶蚀或降解被胃排空, 以免积累在胃中 目前, 适合制备胃内漂浮型滞留制剂的药物主要有 :1 剂量小的药物, 主药占全片的 5%~50%;2 不影响整个制剂在胃内的滞留时间的药物 ;3 在酸性条件下稳定, 且在酸性下易 被吸收的药物, 特别是从胃部吸收的药物 ;4 胃酸分泌抑制剂, 即某些药物通过与胃壁细胞 膜上的受体结合而抑制与胃酸分泌有关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的药物 ;5 胃部治疗药物, 如 某些药物通过抑制胃黏膜上的幽门螺杆菌而发挥治疗胃肠炎的作用, 例如黄连素 ;6 在小肠 上部特定部位最佳吸收的药物 口服胃定位给药系统从出现至今已有多年, 近年来这种制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新技术 和新材料的应用 也体现了多种制剂技术的组合 作为新一代的缓控释制剂, 胃定位的技术可很好地起到胃靶向的作用 但要实现这种给药系统的临床应用, 尤其是中药制剂,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体外质量标准的研究, 体内外相关性等等 随着胃内滞留型制剂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将有更多的药物可设计为胃定位释药制剂, 以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三 胃内漂浮型制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 一 ) 胃内漂浮型制剂的制备 目前应用较多的胃内漂浮型制剂常为片剂和胶囊剂 理想的胃内滞留漂浮制剂应符合如 下条件 :1 遇胃液表面快速形成水凝胶, 防止体系崩解 ;2 保持制剂的相对密度 <1, 确保体 系能在胃液中漂浮滞留 ;3 药物以一定速度经由凝胶屏障释放等 胃内漂浮制剂的制备工艺 基本上同普通缓释 控释制剂, 但考虑到漂浮制剂应具有的漂浮作用, 其制备与一般缓释 控释制剂又有不同之处 胃内漂浮型片剂制备尽量采用干法制粒压片或干粉末直接压片, 湿法制粒压片不利于片 剂应用时的水化滞留 另外, 压片力的大小也会对片剂的漂浮性能产生影响, 压力增加, 制 剂的密度增大, 片剂的漂浮力降低 另外, 干燥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起漂的快慢和持续时间 的长短, 通常 HPMC 必须干燥 24 h 以上才能快速起浮而不沉降, 并在胃内持续漂浮 7~8 h 以上 [3] 胃漂浮胶囊剂的填充药料若为粉末, 须固化处理, 以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目的 固化过 程中脂肪性辅料渗入胶囊填充物料中, 冷却后将胶囊各组分固化在一起, 使制剂具备一定的 强度, 以抵抗胃蠕动而不致发生破碎并具有相应的持浮力 如有人采取 80 加热 10 min [4] 或 70 加热 15 min 的方法进行固化处理 [5] 采用 37% 甲醛交联普通明胶胶囊壳的方法制备 胃内滞留型控释胶囊, 不仅达到使制剂漂浮的目的, 而且可有效地控制药物的释放 [6] ( 二 ) 胃内漂浮型制剂的质量评价 胃内漂浮型制剂作为新型药物给药系统, 其质控方法还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 胃内 漂浮型制剂除应满足普通制剂的质量要求外, 还可采用如下方法评价 1. 体外漂浮性能测定 研究漂浮制剂体外漂浮性能对预测其体内漂浮行为具有参考价值, 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评 价标准 将漂浮片置人工胃液中直接观察系统的漂浮性能, 通常漂浮片在人工胃液中的漂浮 可持续 4 h 以上, 而普通片剂立即沉入液底 该法简单 直观, 为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用 可 以秒表测定胃内漂浮型缓释制剂完全漂浮于液面上的时间对其漂浮性进行评价, 也可用石英 [7] 弹簧秤测定制剂所受持浮力, 评估漂浮片漂浮性能的优劣, 比直接观察法更客观 准确 2. 体外膨胀性能测定 采用自制注射器膨胀测定装置, 先往注射器中加入一定体积的人工胃液, 除去气泡后, 将漂浮片置于注射器中, 记录初始刻度, 每间隔一定时间观察体积膨胀的变化值, 从而对不 同工艺制备的胃漂浮缓释片的膨胀性能进行量化评价, 优选出膨胀性能较好的漂浮片 [8]

3. 体外释放度的测定胃漂浮制剂的体外释放研究方法, 可以参照普通亲水凝胶骨架片的方法, 一般采用经典固体制剂的转篮法 桨法, 也有采用连通池进行体外释放研究 漂浮片的释药机制与一般缓释制剂一致, 有零级 一级或符合 Higuchi 方程规律释放的动力学过程 有人认为除非漂浮片能够在溶剂中不断蚀解, 否则所含药物很难达到完全释放, 提示漂浮制剂亲水凝胶骨架的蚀解对于提高其中所含药物的最大累积溶出量起重要作用 [9] 4. 体内漂浮性能试验 (1)X 射线法将硫酸钡掺入漂浮制剂中, 服药后, 通过 X 光透视可以观察体内漂浮制 剂的动态变化过程 但硫酸钡密度较大, 用量过大会影响制剂的漂浮力 (2)γ 闪烁技术采用同位素标记漂浮片, 以普通片为对照, 服药后用 γ 闪烁照相技 术监测制剂在胃肠道的行踪 其中以用 γ 闪烁照相技术监测同位素 99m 锝 ( 99m Tc) 标记的胃 漂浮制剂最为常用 99m Tc 具有半衰期短 (6h) 辐射强度小的特点, 受试者易于接受 (3) 内窥镜法将胃镜直接插入胃内观察胃内漂浮片的残存状态, 所获结果更为可靠, 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4) 磁标记法实验前将制剂进行磁标记, 再用一个灵敏度高的生物磁性测定仪进行 监测 由于不需要进行射线照射, 此法用于人体试验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5) 超声波检查法该法曾用于评价水凝胶膨胀型制剂在胃内的滞留情况, 包括制剂 所处具体位置 进入凝胶的水量以及制剂与胃壁的相互作用情况 5.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 关于胃内漂浮制剂药物动力学研究模型动物的选择颇具争议, 由自制替硝唑胃滞留胶囊 的体外溶出数据得到的 T50 约为普通胶囊的 l2 倍左右 [5], 以普通胶囊为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 物利用度为 163.2% [10], 说明其缓释效果明显 比较胃内漂浮片与普通片在家兔体内的动力 学参数, 发现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认为可能是由于兔的体位与人不同所 [11] 致 因为四足 动物胃的位置与人有很大差异, 漂浮制剂的体内药动学研究, 选用人体为试验对象较为理想 考虑食物对漂浮行为的影响, 受试者应先服用一定食物后再服用漂浮制剂 四 中药胃内滞留制剂有关问题的讨论 ( 一 ) 胃内滞留制剂在药物治疗方面的特点胃内滞留制剂与一般的缓释 控释制剂相比有其特殊性 在药物治疗方面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吸收部位主要在胃内及十二指肠的药物的吸收时间延长, 吸收得以改善, 生物利用度提高 中药制剂如要达到此目的, 首先必须了解药效成分的吸收机制和体内过程和其稳定

性, 例如, 氧化苦参碱在胃及小肠前段的吸收良好, 且在胃肠道下段会被代谢成与其药理活性和治疗作用有差异的苦参碱, 因而设计制备了氧化苦参碱胃内滞留缓释片 [12] 这类胃内滞留制剂要用人体药物动力学参数说明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最终还要用临床试验对其有效性加以证实 如果药物在整个胃肠道均有吸收或在胃酸条件下药效成分不够稳定, 则不必设计为胃内滞留制剂 其二, 胃内滞留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局部治疗效果 对于在胃及十二指肠部位起局部治 疗作用的药物可以增加疗效 中药有许多治疗胃及十二指肠部位局部病变的有效方剂和药 物, 设计开发为胃内滞留制剂比较有利, 例如左金胃内漂浮片 元胡止痛胃漂浮片的研究等 若这类方药主要起局部治疗作用, 且主要药效成分又难以在胃肠道吸收, 就难以用体内药物 动力学参数评价其体内过程 因此认为在进行体外试验, 以及安全性试验和药效学试验的基 础上, 建议允许直接进行人体胃内滞留试验, 进而进行临床试验研究 化学药物中一个典型 的例子就是复方硫酸庆大霉素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和上市 ( 二 ) 中药胃内滞留制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缓释 控释制剂存在的问题, 例如立题依据, 药效物质基础 体外释放与体内过程 前处理和成型工艺 以及质量评价等问题, 中药胃内滞留制剂同样存在 尤其是中药复方胃 内滞留制剂的胃滞留时间是否能达到要求也是研究中药胃内滞留制剂的关键问题 许多中药 含有大量的多糖, 黏液质, 这类成分具有较大的黏性和吸湿性, 而且密度也比较大, 如果提 取物不加以分离直接用浸膏制为胃内漂浮制剂, 则难以达到持续漂浮的作用, 而且其质量也 难以控制 因此中药胃内滞留制剂还有赖于药效物质基础和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 也有将中药复方中的药材直接粉碎后不加以提取分离, 直接制为胃漂浮滞留制剂者, 这 类制剂需要使用较多的辅料, 否则其漂浮时间难以达到要求 另外粉末入药其释放度的重现 行就会比较差 第三节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ocdds) 是通过多种制剂技术使药物口服后, 在胃及小肠内不释放, 在到达回盲部后的结肠部位释放药物的一种新型药物控释系统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特点在于 :1 可将治疗结肠疾病的药物靶向输送至结肠病灶处. 不仅降低了常规的口服或直肠给药的毒副作用, 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增强疗效, 减少给药剂

量,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2 结肠定位给药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上端被胃肠道酶所降解, 提高多肽 蛋白 疫苗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3 结肠定位给药属于迟释制剂, 可用于时辰发作性疾病, 如哮喘,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缓解和治疗 结肠定位释药对于需经大肠给药来治疗疾病具有特殊的意义 普通制剂口服后, 有些药物在到达结肠和直肠前就会被吸收或降解, 因此经常采用直肠给药 ( 栓剂或灌肠剂 ) 将药物 直接施予结肠或直肠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目的 但直肠给药有很多缺陷, 如灌肠法给药的缺 陷是药物在结肠的分布不均匀, 个体差异大, 药物只限于在直肠和乙状结肠, 到达不了横结 肠和升结肠, 用药的顺应性也差 ; 而栓剂的缺陷是只能用于治疗直肠疾病或全身治疗, 无法 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另外, 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相比, 使用不方便 患者不易接受等 问题 而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直接将药物输送至患处, 且药物可以较高浓度分散于整个结 肠, 从而提高药效或降低剂量, 同时也可减小不良反应, 用药方便, 顺应性好, 对便秘 溃 疡性结肠炎 结肠癌 结肠性寄生虫病等的治疗极有利 一 结肠的生理解剖及吸收特点 结肠是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的部分, 可分为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乙状结肠是多种疾病的易发区, 临床上极受重视, 一般也是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的部位 固体 制剂在结肠中转运时间较长, 如胶囊和片剂在结肠中可滞留 20~30h, 为药物在结肠中的吸收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结肠不能主动吸收糖 氨基酸和小分子肽等物质, 但其内容物在结肠内 滞留的时间较长, 一些药物也可通过被动扩散而吸收 在结肠处大量的消化酶已失活, 丰富 的淋巴组织为口服大分子药物特别是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吸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二 口服结肠释药制剂的设计原理 ( 一 ) 利用时滞效应设计的 OCDDS 药物经口服吸收依次经胃 小肠到达结肠需时间约 6h 的所谓时滞 (lag-time) 根据药 物在胃肠道运行的时间效应, 利用延迟释放技术使药物在胃 小肠不释放, 而到达结肠开 始释放的释药系统称为时间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例如可在制剂外包一层疏水性或亲 水性的溶蚀层, 控制溶蚀层辅料的配比和厚度, 使药物进入胃肠道 6 小时左右释放药物, 即可以达到把药物传递到结肠的目的 采用 γ- 闪烁技术观察一种特殊胶囊在胃肠的转运情况, 发现药物通过小肠的时间较固定, 平均为 (224±55) min 而胃的排空时间和胃中食物的类型 药物微粒的大小有关, 变异较大 如空腹时药物胶囊在胃的排空时间为 (41±20) min, 在服用标准早餐后药物胶囊在胃的排空时间为 (276±147) min, 但考虑

到结肠较长, 对药物吸收较慢, 且结肠疾患的易发区在乙状结肠, 所以利用时滞控制药物 在结肠释放还是可能的 [13] 但必须控制食物的类型, 个体化给药, 否则可能影响药物的 生物利用度, 所以单独利用时滞效应设计口服结肠定位给药有一定难度 ( 二 ) 利用胃肠道 ph 差异而设计的 OCDDS 通常, 消化道内从上到下 ph 依次升高, 胃的 ph 为 0.9~1.5, 小肠为 6.0~6.8, 在结肠为 6. 5~7. 5 结肠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使结肠腔内电解质的量和浓度保持稳定,pH 维持 在 7 左右, 如果采用合适的 ph 敏感型材料制备给药系统, 可以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因 此可以根据胃肠道的 ph 差异, 设计所谓的 ph 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目前 ph 依赖型结肠 定位释药系统主要是通过 ph 敏感材料包衣的方法实现的 理想的包衣材料必须在胃液酸性 条件下不溶, 而在回盲结合部至结肠的近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溶解而释放药物 所以口服 结肠定位的体外研究方法一般以 0.1mol/L 的 HCl 模拟 OCDDS 在胃中的情况,pH6. 8 的磷酸盐 缓冲液 (PBS) 模拟 OCDDS 在小肠的情况,pH7.2 的 PBS 模拟 OCDDS 在结肠的情况 ph 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也常常因为胃肠道 ph 或药物在胃肠道内的运行时间存在个 体差异, 而引起定位和释放药物的不稳定 ( 三 ) 综合时滞效应及胃肠的 ph 差异设计的 OCDDS 药物在胃肠的转运过程中胃的排空时间在不同情况下有很大差异, 但通过小肠的时间 相对稳定, 平均约为 4h 另外胃肠的 ph 除在胃中 ph 较低外, 在小肠和结肠的 ph 差异较小, 由于结肠细菌的作用以及在病理情况下可能出现结肠 ph 比小肠还低的情况, 所以单纯利用 时滞效应或 ph 差异设计的 OCDDS 难以达到设计的目的, 可能出现药物不能到达结肠或药物根 本不能释放的情况 为此, 综合时滞效应和 ph 差异而设计的 OCDDS 为比较合理的构思 综合时滞效应和 ph 值差异而设计的 OCDDS 克服了单一的时间依赖型或 ph 依赖型释药系统 可能受胃排空 ph 等生理因素 个体差异的影响, 只要求系统在胃的酸性环境中稳定, 不释 放药, 在小肠的 ph 环境系统能够缓慢水化, 保证其水化期间系统能够通过小肠, 在小肠末端 ph 升高作为释药信号, 携带药物进入结肠释药 例如, 设计的一种 OCDDS 有三层衣膜, 最外 层为丙烯酸树脂, 在 ph>5 的环境才溶解, 使药物能顺利通过胃, 中间层为高黏度的亲水凝 胶聚合物, 在小肠中膨胀阻止药物的释放, 内层为在碱性条件下溶解的丙烯酸树脂组成, 使 [14] 药物到达结肠释放 ( 四 ) 利用结肠特殊酶系设计自调式 OCDDS 结肠的细菌含量在胃肠道各段中最高, 每克结肠内容物或粪便中有 10 10 ~10 12 个细菌, 它 们产生的酶和结肠内存在的内源性酶一起参与结肠腔内的代谢反应, 如果采用结肠酶可降解

的材料或将药物制成结肠酶可降解的前体药物, 也可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这是目前研 制 OCDDS 的主要方向之一 许多高分子材料在结肠被结肠细菌产生的特殊酶系这些酶所降解 而这些高分子材 料作为药物载体在胃 小肠中由于相应酶的缺乏而不能被降解, 这就保证药物在胃和小 肠不释放 利用这一原理设计的释药系统被称为酶控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如果胶 瓜 耳胶 偶氮类聚合物和 α β γ- 环糊精均可被结肠微生物产生的酶降解, 而成为结肠 给药体系的载体材料 ( 五 ) 利用结肠压力设计的 OCDDS 人体胃肠道蠕动产生压力, 在胃和小肠中, 因为有大量的消化液存在, 缓冲了给药系统 所受到的压力, 在结肠中水分被大量吸收, 肠道蠕动会对给药系统产生直接压力而释放药物 这种利用结肠压力设计的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称为压力控制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压力控制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制备可采用栓剂基质作为药物载体, 外包水不溶性聚合 物如乙基纤维素, 依靠结肠蠕动压力而释放药物 口服后,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内部的栓剂基 质在体温下液化, 由外层乙基纤维素包裹呈球状 由于胃和小肠内的液体充足, 对胃肠道蠕 动产生的压力具缓冲作用, 释药系统不至于破裂 到达结肠后, 大量的水分被吸收, 肠内容 物黏性增加, 结肠蠕动收缩产生的压力使释药系统破裂而释放药物 [15] 研究证实, 压力控制 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释放行为依赖于胶囊的大小和包衣的厚度 [16] 研究利用生物磁性测量 系统 (BMS) 对该释药系统进行健康志愿者体内测试, 发现该系统口服后, 到达受试者横结肠 的时间为 4~5 h, 模型药咖啡因经 5~6h 才能在受试者唾液中检测到, 说明能在结肠中释药 [17] ( 六 ) 利用结肠的特异细胞株设计自调式的 OCDDS 结肠的特异细胞株如结肠的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异单克隆抗体能和结肠肿瘤细胞结合, 利 用这一原理设计的结肠释药系统称为特异细胞靶向型结肠释药系统 研究发现, 结肠癌细胞 抗原 Ep-Cam 的抗体 (anti-ep-cam) 与在 268 位经人工修饰后的人羧肽酶 (Al-ChCPAl-T268G) 的偶联物 (anti-ep-cam-chc-pa1-t268g) 能水解甲氨蝶呤的前体药物 - 甲氨蝶呤 -α-3- 环丁 基苯丙氨酸和甲氨蝶呤 -α-3- 环酪氨酸 将前体药物与 anti-ep-cam-chcpal-t268g 和结肠癌 HT-29 细胞一起孵化, 结果显示甲氨蝶呤前体药物有非常好的杀灭 HT-29 细胞的活性, 而对其 他正常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 此方法即是利用羧肽酶和结肠癌细胞结合再水解前体药物, [18] 游离药物再杀灭癌细胞 利用结肠的特异细胞株设计的自调式 OCDDS 有较高的特异性, 在 降低抗癌药物毒性和结肠癌的治疗方面有广阔前景 三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制剂的质量评价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特点与优点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而且已经研究开发出多种给药类型 靶向性材料和产品 因此, 其评价方法也多种多样 ( 一 ) 体外评价方法由于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释药机制的多样性和释药部位的特殊性, 理想的体外评价方法应该能够良好地模拟消化道环境, 包括 ph 菌群 酶的种类和活性以及消化道内容物的情 况 显然, 要同时实现上述要求非常困难, 可根据不同释药机制和要求设计 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二部附录 ⅩⅨ) 规定结肠定位肠溶制剂在规定的酸性介质和 ph6.8 磷酸盐缓冲液 (PBS) 中, 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 而在要求的时间内, 于 ph 7.5~8.0 PBS 中大部分或全部释 放 对于非生物降解型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基本可以此为基础设计释放度试验 而对于 生物降解型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需要根据具体的释药机制设计测定方法 1 非生物降解型 OCDDS 体外评价 测定这类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释放度, 可根据药典选择转篮法或桨法, 并根据胃肠道 各区段 ph 范围选择释放介质, 根据制剂在各区段停留时间来选择释放时间 近年的研究发现, 小肠末端的 ph 最高, 约为 (7.4±0.4), 进入结肠后由于短链脂肪酸 CO2 和一些发酵产物的存在,pH 又明显下降到 6.5 左右, 在疾病状态下会下降到更低 [19] 但 中 国药典 规定的方法也有其道理, 因为, 对于 ph 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如果 ph 敏感材料 在消化道 ph 值最高的回盲部溶解而使药物得以释放, 进入结肠, 则在此之后的环境 ph 变化对 其释药不会有太大影响 而 ph 对时间依赖型及压力控制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释药影响就更 小 所以这类方法具有简单 方便等优点, 试验结果可反映制剂的释药时滞和释放度等信息 例如在奥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在盐酸溶液 (9 1000) 中测试 2 h 后, 样品保持完整的情况 下, 随即又将样品浸入 ph 值 5.5 的缓冲溶液测试, 也未见样品开裂或崩解 但在经过 ph 值 7.6 的缓冲溶液测试后, 再模拟结肠病理状态, 在 ph 值 5.5 的缓冲溶液中测试, 奥硝唑可迅速释 放 [20] 可能是由于在 ph 值 7.6 弱碱性条件下, 包衣膜溶解或破裂, 耐酸性降低所致 因此可 推测在回肠下端至回盲接合部释放药物后随即进入结肠部位, 未释放完全的药物, 在结肠病 变部位将继续释放 2 生物降解型 OCDDS 体外评价结肠中存在的菌群超过 400 种, 其中以类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主, 它们产生的酶可以催化多种反应, 其中主要是降解反应 生物降解型 OCDDS 是用降解偶氮聚合物或多糖类材料制备, 口服后利用结肠中的偶氮还原酶和糖苷酶的催化作用降解这些材料, 以达到结肠释药的目的, 即利用所谓的 菌群触发 机制释药 因此, 在对这类制剂体外评价时需要有酶的参与,

酶的来源可以是特异加入 结肠内容物培养以及直接采用结肠内容物溶液 常用的评价方法 有 2 种 : 在含有酶的介质中孵化和在含酶的介质中测定释放度 (1) 偶氮聚合物为载体材料的 OCDDS 体外评价偶氮聚合物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结肠 降解材料 根据合成方法和最终释药方式, 用偶氮聚合物制备的 OCDDS 可分为前药类 凝胶 类和包衣类 它们的释药机制都是应用结肠厌氧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偶氮还原酶使偶氮键降 [21] 解, 从而释放药物 Shantha 等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偶氮苯和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制备了凝 胶, 包裹模型药物 5- 氟尿嘧啶, 并采用培养人粪便获取偶氮还原酶, 分别做了孵化试验和释 放度试验, 并以不加酶的介质做对照试验 孵化试验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 制剂在含 酶的介质中孵化后表面形成较多的空隙和大的空泡 同样, 释放度试验发现, 制剂在加酶的 人工肠液中释放明显加快 此试验证明了偶氮凝胶的结肠靶向性, 同时也证明了这种体外试 验方法的可行性 对于偶氮聚合物制备的前药类和包衣类 OCDDS, 也可以用类似方法进行体 外评价 [22] (2) 多糖类载体材料的 OCDDS 体外评价多糖是另一类结肠降解材料, 由于其无毒 来 源广泛而受到更多地关注, 这类化合物有葡聚糖 果胶和果胶钙 瓜耳胶 藻酸钙 直链淀 粉和硫酸软骨素等 它们可以经过一定的化学修饰后, 与药物结合制成前药, 或者作为包衣 以及骨架材料, 也可以互相或者与其他聚合物结合制备结肠定位释放系统 结肠细菌产生的 酶可以降解这些材料, 例如 : 淀粉酶 葡聚糖酶 果胶水解酶可以分别催化淀粉 葡聚糖以 及果胶等 同样, 体外评价时可以特异加入 培养或使用结肠内容物溶液来得到这些酶 由 于啮齿动物与人的结肠菌群类似, 主要为双歧杆菌 类杆菌和乳酸杆菌, 所以, 大鼠结肠内 容物经常被用来制备 OCDDS 的释放介质 一般在释放试验前处死大鼠, 取其结肠内容物, 用 ph7.0 左右的 PBS 稀释, 为模拟结肠无氧环境, 稀释过程中通 CO2 或保持无氧状态 目前报道的有关 OCDDS 体外评价方法不尽相同, 表现在释放装置 释放介质 (ph 体积等 ) 和释放时间上都不统一, 这样就使各项结果不具可比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OCDDS 的发展 传统的释放试验适用于非生物降解型 OCDDS, 可以评价包衣状况 片芯崩解及释药的时间和 水平 ; 而以菌群触发为释药机制的 OCDDS, 可用含降解酶的释放介质中测定释放度或者细菌 孵化的方法, 其缺点在于不能反映肠道 ph 及内容物等情况 人肠道微生物模拟系统 (simulated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al ecosystem,shime)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 OCDDS 体外 [23] 评价模型, 该系统由 5 个室组成, 各室之间通过泵相连接, 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加入含有 淀粉 果胶 木聚糖和阿拉伯半乳聚糖的介质, 各室依次模拟十二指肠和空肠 回肠 盲肠 和升结肠 横结肠以及降结肠 SHIME 由于建立和操作的复杂性又限制其广泛的应用 所以,

应该根据 OCDDS 的释药原理并参照药典中结肠定位肠溶制剂释放度测定的方法, 制订 OCDDS 体外试验的标准 ( 二 ) 体内评价方法 体外研究对于提供有关剂型释放特征的重要信息, 监控药物产品的稳定性及生产过程的 控制是非常有用的, 但是只有通过观察药物体内药效动力学或药物动力学行为, 才可以正确 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OCDDS 体内评价的特殊性在于只测定药时曲线还不够, 因为仅靠 tmax Cmax 和 AUC 等参数不能完全地反映 OCDDS 特性, 如药物在胃肠道滞留时间 崩解和释放的部位 等, 这些性质也是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药物浓度监测法 用于 OCDDS 体内评价的动物模型主要有大鼠 豚鼠和犬, 所选的动物模型应具有与人相 似的解剖和生理特征, 并且具有与人类似的肠道菌群环境, 同时, 要根据 OCDDS 释药原理来 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例如, 豚鼠结肠具有与人结肠相似的糖苷酶和葡萄糖苷酸酶活性, 因 此适合评价与葡萄糖苷酸结合的前体药物, 实验通常采用胃插管给药 而大鼠 犬以及家兔 因为相对于人的糖苷酶活性差异大而不适合此类 OCDDS 的评价 (1) 在体局部药物浓度监测法大鼠肠道中偶氮还原酶的活性与人肠道相近, 因此适 合偶氮聚合物或含偶氮键的 OCDDS 体内评价, 因为大鼠体形小, 口服给药困难, 可通过在体 法将制剂直接置入所需部位, 比较不同部位的释药情况 (2) 血药浓度法犬的肠道解剖生理与人有区别, 但仍经常被用作 OCDDS 的体内评价 用犬作为 OCDDS 体内释药评价, 通过采血 检测血药浓度 根据药 - 时曲线来评价药物释放情 况, 其缺点在于难以判断释药部位 采用动物模型评价 OCDDS 体内释药, 需要注意的是, 动 物的解剖生理与人有很大区别, 如胃肠道转运时间 ph 酶分布与活性 菌群等 因此, 实 验结果外推至人时需要格外谨慎 同时, 由 OCDDS 定义可以看出, 其成功主要取决于定位于 结肠释药, 所以有必要采用一种能直接监测制剂在体内转运及释放的方法 (3)γ- 闪烁扫描法近年来,γ- 闪烁扫描法是一种成像技术, 其应用于药物研究时 又称为药物闪烁扫描法 通常以 99m Tc 确定胃肠道的位置, 再以其他放射性元素, 如 99m Tc, 111 In, 153 171 Sm 或 Er 等标记制剂, 监测其体内过程 本法可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监测药物制剂的释放, 使制剂的体内释药成为一种 可视 的现象, 对人体无伤害, 因此适用于 OCDDS 的体内评价 通过 γ- 闪烁扫描可获得有关 OCDDS 的信息 : 胃滞留和小肠转运时间 系统开始释药和完全释 药的时间和部位 药物分布情况以及制剂到达结肠时间等 γ- 闪烁扫描法可为 OCDDS 在胃肠道的行为提供直观的证据, 使系统崩解的时间和部位

可视化 但体内评价还应包括释药系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因此,γ- 闪烁扫描法也不能完全而准确地反映系统的释药机制, 如将其与药动学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 OCDDS 才能使结果更全面和准确 综上,OCDDS 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 新的释药机制和靶向材料不断出现 而对 OCDDS 的评价方法则相对滞后, 主要表现在方法的非标准化和评价结果的不完整性 其原因主要在 于释药机制的多样性和人体胃肠道环境的复杂性 无论体外或是体内评价 OCDDS, 一种评价 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类型, 不同 OCDDS 应根据其释药机制, 来选择或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 有时一种 OCDDS 需要多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或体内释药行为 四 中药口服结肠定位控释制剂有关问题的讨论 ( 一 ) 中药口服结肠定位控释制剂的选题问题 在应用结肠靶向制剂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时, 首先应该考虑的的是选题问题, 应根据 OCDDS 的特点 中医方剂的组方意图 临床基础 各类成分的体内过程等综合考虑 例如中医在治 疗结肠性疾病, 如慢性结肠炎 结肠癌等, 多采用保留灌肠给药, 其疗效优于其他给药途径 治疗结肠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处方中不仅有一些直接作用于病灶的药物, 可能还有一些药物 的用药意图是为了起到扶正固本的效果 由于结肠几乎是胃肠道吸收药物的最后阶段, 如果 这些扶正固本药物中药效成分不能在结肠中吸收, 就难以符合其辨证施治, 复方配伍的组方 意图 中药复方制剂的结肠定位释药制剂不同于传统的口服给药制剂, 其治疗结肠疾病的临 床基础也是不同的 如果有临床研究表明, 某中药复方保留灌肠给药疗效优于口服给药, 则 研究开发为 OCDDS 的剂型选择依据将更加充分 将中药制成 OCDDS 为某些需局部治疗的疾病提供有效 不良反应少且方便的新的治疗方 式 但由于中药的基础研究, 包括中药的物质基础 制剂工艺 稳定性 药效学评价 药物 动力学与体内分布等尚不深入, 中药 OCDDS 的研究报道目前不多, 大部分停留在试验阶段 国内除了前述刘晓华等 [30] 以紫草 丹皮 黄芪对中药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进行的研究外, 所 见尚有溃结康肠溶片 胶囊 [27] [24] 等的 OCDDS 的研究报道 愈肠宁结肠靶向片 [25] 肠安康结肠定位微丸 [26] 康复新结肠靶向 ( 二 ) 中药口服结肠定位控释制剂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中药成分复杂, 与化学药物相比, 中药 OCDDS 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度, 主要表现在 :1 如何选择合理的分离纯化方法, 以满足靶向制剂制备工艺要求 : 中药成分复杂, 应该在药效物质基础基本清楚的前提下, 选择合适的精制方法得到合格的半成品, 是中药 OCCDS 成型的关键 ;2 如何在众多的辅料中筛选出适合中药特点的辅料不仅关系到中药 OCCDS

的成型, 而且关系到制剂的性质 质量以及能否达到靶向定位释放并发挥疗效的预期目的 ; 3 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制剂学性质研究与质量评价问题的关键是寻找恰当的综合评价指标和灵敏 简便 准确的含量测定及体内 体外的评价方法 新型的制剂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 建立与中药复方量效有关的体内外综合评价指标和方法, 才能使中药结肠结肠定位控释制剂的合理性得以科学的验证 近年来化学药物 OCDDS 在制剂技术 靶向材料研究及体内外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 进展, 为中药的 OCDDS 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中药 OCDDS 的研究应根据中药自身特点, 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在继承 发扬传统剂型的基础上, 融合中药现代基础研究和制剂技 术, 大力开发具有中药特点和优势的结肠定位控释新制剂 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促进中药新技 术 新剂型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Klausner EA,Lavy E,Friedman M, et al. Expandable gastroretentive dosage forms.j Contrl Release,2003,90(2):143~162 [2] Curatolo WJ,Lo J. Gastric retention system for controlled drug release,us Patent5443843 1995. [3] 吴伟, 周全. 胃内滞留漂浮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国外医药 - 合成药生化药制 剂分册,1998,19(2):123~128 [4] 杜青, 范春, 孙玉玲. 等. 氨茶碱多剂量胃漂浮颗粒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中国医院药学 杂志,1996,16(2):54~56 [5] 宋沧桑, 刘小丰, 王培玉. 等. 替硝唑胃漂浮缓释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 医院药 学,2001,4(2):102~104 [6] 周建平. 胃内滞留型控释胶囊的研究.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31(9):397~399 [7] Sheth PR,Tossounian JI. The hydrodynamically balanced systern (HBSTM ): A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oral use.drug Dev Ind Pharm,1984,10(2):313~315 [8] 曹德英, 张立德, 张莉, 等. 盐酸曲多马胃漂浮缓释片的研究.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 31(1):154~156 [9] 宋华, 周毅生. 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制剂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中南药学,2004,2(3) 161~163

[10] 宋沧桑, 刘小丰, 王培玉, 等. 替硝唑胃滞留缓释胶囊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中国药房,2002, 13(l1)659~660 [11] 袁今才, 张占达, 张惠泉, 等. 阿司匹林胃漂浮片的实验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1992,27(8): 479~480 [12] 尹莉芳, 张陆勇, 贺敦伟, 等. 氧化苦参碱胃内滞留缓释片的研制. 中国天然药物,2005, 3(6):367~369 [13]Ishibashi T,Pitc~fim GR,Yoshhao H,et al.scintigraphic evaluation of a new capsules-type colon-spes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 inhealth volunteers.pharm Sci,1998,87(5):531~533 [14]Gazzaniga A.Oral delayed-release system for colonic specific delivery. Inter.J Pharm,1994,108:77 [15]Takaya T,Ikeda C,Imagawa N,et al.development of a colon delivery capsule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beagle dogs. J Pharmacol,l995,47:474. [16]Hu Z,Kiraura G,Mawatari S,et al.new preparation method of intestinal pressure-controled colon delivery capsules by coating machine and evaluation in beagle dogs.j Controlled Release, 1998,56:293. [17]Hu Z,Kiraura G,Mawatari S,et al.colon delivery efficiencies of intestinal pressure-controled colon delivery capsule prepared by coating machine and in human subjects.j Pharm Pharmaco,2000,52:l187. [18]Smith GK,Banks S,Blumencopt TA,et al.tward antibody-direected enzym prodrug therapy with the T268G mutant of hunman carboxypeptidase A1 and novel in vivo stable prodrug of methotrexat. J Bio Chem,1997,272(25):15804 [19] 沈熊, 吴伟, 徐惠南.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评价方法.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3(4): 250~253. [20] 周毅生, 秦梅颂, 咸银库, 等. 奥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广东药学院 学报,2007,23(6):603~606 [21]Shantha KI,Ravichandran P,Rao PK.Azo polymeric hydrogels for colon targeted drug delivery.biomaterials,1995,16(17):1313~1316. [22]Chavan MS,Sant VP,Nagarsenker MS.Azo-containing urethane analogues for colonic drug delivery: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in-vitroevaluation.j Pharm Pharmacol,2001,53(6):

895~897 [23]Molly K,Vande Woestyne M,Verstraeate W.Development of a 5-step multi.chamber reactor as a simulation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al ecosystem.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93, 39(2):254~156. [24] 李瑞珍, 廖华卫, 陈飞苑. 溃结康肠溶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2007,30(8): 1025~1027 [25] 杨明, 谢兴亮, 马鸿雁, 等.pH 依赖性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的制备及体内外释放评价. 中 草药,2006,37(5):680~684 [26] 阎惠俊, 龙致贤, 王玉蓉. 肠安康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中医药学刊,2003,21(6): 1016~1017 [27] 邱雪兰, 杨明, 谢兴亮, 等. 康复新结肠靶向胶囊的体内外评价. 中国中药杂志, 32(16):1644~1647 ( 周毅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