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4 期 风 化, 岗 丘 坡 面 较 为 破 碎, 易 遭 侵 蚀, 故 河 水 含 沙 丰 富 唐 河 白 河 干 支 流 充 满 沙 砾, 尤 以 白 河 系 统 为 严 重, 当 地 居 民 有 白 河 沙 多, 唐 河



Similar documents
6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6 年 成 了 关 注 异 民 族 文 化 的 兴 趣 和 爱 好 在 其 后 的 经 历 中, 虽 然 经 历 了 很 多 的 政 治 运 动, 但 这 种 爱 好 坚 持

Scanned by CamScanner

标题


Microsoft Word doc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就业质量报告

, 20,, 2000, 2, 2, 8, 233, 133, 50,, 90 % 10 %,, 2000, , % 2000, 32, % 10, % ( ), 8329 ( 2001/ 4/ 2),, 14, 385, 3 3,

0 5 32

宋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白居易论

田野實習-律師事務所實習報告

/ / / Lianjiang Li Kevin J. O Brien. Villagers and Popular Resist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Modern China Vol. No.

Taiwan Forestry Journal 寫 給 志 工 夥 伴 的 一 段 話 : 能 有 這 樣 的 機 會 與 這 些 真 實 無 偽 珍 愛 萬 物 的 朋 友 相 識, 是 工 作 中 的 快 樂 泉 源 這 群 以 天 為 幕 以 地 為 床 為 自 然 與 人 之 間 搭 起 親


标题

标题

标题

目 录

北 京 农 业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2014 年 第 2 期 结 构 调 整, 促 进 职 业 教 育 资 源 整 合, 一 些 省 市 组 建 职 教 集 团 实 施 集 团 化 办 学, 如 浙 江 江 西 两 省,2002 年 2003 年 在 全 国 率 先 出 台 了 有 关 职 教

86 定人 人生 人性 历史 社会的运动与前进 他们 极善于把政治上对于苏维埃政权的忠贞与爱国主 义 与对于白桦树和草原的依恋 与对于人和人性 2011 年 夺秒地把自己的音乐造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伐木 工人的儿子孙长宁 粉碎 四人帮 后 孙长宁千里 人生的天真的勃勃有生气的肯定结合起来 三 迢迢来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Narcissus

,,,,,, ;, :, :,,,,,,,,,,,,, :,,,,,,,,,,,,,,,,,,,,,,,,,,, ( ; ;; ; ) ( ; ; ; ), ( ),,,,,,,,

标题

6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6 年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这 一 切 为 什 么 在 什 么 时 候 以 及 以 怎 样 的 方 式 发 生? 为 了 回 答 这 些 问 题, 我 们 只 有 关

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7号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9, No.4, pp , October Chi-Shoung Tzeng A Study of Color Names in

1

S9 2 S S S S S S

12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2 年 第 18 卷 第 5 期 毫 无 价 值, 而 且 还 会 遗 患 无 穷 随 着 社 会 生 活 节 奏 的 加 快 和 生 活 方 式 的 改 变, 食 品 供 应 将 日 益 社 会 化, 更 多 的 人 依 赖 食 品

P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唐 太 宗 ( 李 世 民, , 在 位 ) 酷 愛 書 法, 宣 和 書 譜 評 爲 :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

标题

~

19 19

J P A 3 A J P A A GDP A A A 53. 8% 30. 7% A A A A A A A

标题

% %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 % % % 28.6%

2013 年 科普工作全面扎实推进 科普能力建设稳步增强 科 普队伍继续壮大 科普经费投入增长显著 科普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全国科技活动周 等一系列重大科普活动得到公众广泛参与 针对 农村 青少年等特定地区 特定人群的科普活动在保持原有特色的 基础上不断创新 新媒体科普迅速发展 官方的科技资源网络共享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好文如茶: 理性的澄澈与透明

~ ~

208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节 目 录 上 卷 一 所 载 篇 名, 乃 总 目 录 中 篇 名 之 误, 正 文 卷 一 收 录 篇 名 为 月 支 使 者 玄 觉 杜 凝 妻 灌 国 婴 女 独 狐 及 吕 卿 均 五 篇

防止夫庭暴力,构建两性和谐

晋委[1999]41号

17

Karl Heinrich Marx

<4D F736F F D20B6BED2A9D2E0BFC9CEAAC1BCD2A92E646F63>

2014 年 ( ) 1 序 号 服 务 期 间 计 算 工 龄 党 团 关 系 转 至 服 务 单 位 政 策 内 容 服 务 期 满 考 核 合 格 的 报 考 研 究 生 给 予 10 分 加 分 在 同 等 条 件 下 优 先 录 取 服 务 期 满 考 核 合 格 的

张 英 洪 等 : 北 京 市 乡 村 治 理 现 状 及 问 题 研 究 北 沟 村 治 理 的 主 要 做 法 和 特 点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是 村 规 民 约 涉 及 村 干 部 和 村 民 生 产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 非 常 具 体 详 细 现 行 的 村 规 民 约 涵

20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6 年 村 坐 落 于 气 势 磅 礴 纵 横 交 错 的 阿 欲 部 山 脚 下, 距 西 一 镇 9 公 里, 是 现 今 仅 存 的 两 个 举 行 祭 火 并 保


17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2 年 第 18 卷 第 4 期 周 末 九 鼎 沦, 必 以 亡. 者 为 神, 三 山 九 鼎 有 知 也? 或 时 吏 知 怨 家 之 谋, 窃 举 持 亡, 惧 怨 家 怨 己, 云 自 去 凡 人 能 亡., 足 能 步 行

<4D F736F F D20C9EAC2DBBEABD1A1CEC4D5C23538C6AA2E646F63>

126 ( ) ,, 1940, : (1),,, ; (2),,, [4 ],,,,,,,,, [5 ],,,,,,,,,,,,, [6 ], :,, [7 ],,, :,, ; ( ) [8 ],,,,,,,,, [9 ],, , : ; ; ; ; ; ; ; ; [

124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4 年 第 20 卷 第 2 期 2. 专 门 惩 戒 法 1931 年 6 月 8 日, 国 民 政 府 颁 行 了 公 务 员 惩 戒 法 [6] 该 法 共 二 十 八 条, 六 章, 包 括 通 则 惩 戒 处 分 审 议 程

3 : : 63,,,,,,,, 1903,,, 1904, (, ), [5 ],,,,,, [ 4 ] ( P ),,,,,,,,, [ 4 ] ( P ),,,,,, 1904,,,,,,,,,,, 1900,, : ( ) ; ( ) ; ( ) ; ( ), ; (

陈文利简历

45


涓浗鏂囧寲

/,,,,,,,,,,,,,,,, ,,,,,,,,,,, ,,1935,,,,,, ( ),, 315,,,,,, ,, ( ) ( 19992) ( 20013) ( 20023) ; ( 20004)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GDP

Microsoft Word - _05_第二章.doc

标题

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就业年度质量报告

请在此添加标题

2016农业大学校刊 indd

《根於生態、生計、文化的「和平婦女」行動研究》網上版

Microsoft Word - dp2012-5baohexigetu.doc

,,,,,,,,,,,,,,, ; 1854,, 19,,,,,, , 100,, ( ), :, 1992, 91 :, 1994, , 373 :, 1940, :, 1988, 52 82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Íøµä·âÃæ·âµ×5.AI

附件2

幻灯片 1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No 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No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Transcription:

2013 年 第 4 期 ( 第 12 卷 )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42013 (Vol.12) 近 代 南 阳 盆 地 社 会 衰 败 的 生 态 史 考 察 刘 振 华 (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上 海 200093) 摘 要 : 明 清 以 来, 南 阳 盆 地 及 周 边 山 区 由 于 人 口 激 增, 土 地 和 森 林 等 自 然 资 源 遭 到 过 度 开 发, 致 使 南 阳 盆 地 自 然 生 态 破 坏 和 自 然 灾 害 频 繁 南 阳 盆 地 自 然 灾 害 的 频 发 加 速 了 域 内 水 路 交 通 的 衰 落, 加 剧 了 近 代 南 阳 盆 地 社 会 生 态 的 衰 败 和 社 会 经 济 的 萧 条, 最 终 使 南 阳 盆 地 由 中 心 地 带 演 变 为 世 人 所 不 齿 的 盗 贼 渊 薮 关 键 词 : 南 阳 盆 地 ; 自 然 生 态 ; 水 路 交 通 ; 市 镇 经 济 中 图 分 类 号 :K90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0202(2013)04-0147-08 南 阳 盆 地 在 地 理 上 介 于 黄 河 淮 河 与 长 江 流 域 之 分 界, 域 内 白 唐 湍 淅 四 水 南 流, 属 汉 水 流 域 [1]93 因 地 理 条 件 优 越, 气 候 相 对 比 较 适 宜 农 业 的 发 展, 南 阳 盆 地 是 汉 水 流 域 最 早 得 到 开 发 的 地 区 [2]73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南 阳 为 楚 之 宛 郡, 为 楚 国 重 要 的 冶 铁 中 心 和 北 方 重 镇, 是 一 个 具 有 经 济 意 义 的 都 会 [3]126 秦 至 西 汉, 南 阳 盆 地 社 会 经 济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发 展 西 汉 时 期, 宛 亦 一 都 会 也, [4] 南 阳 成 为 当 时 全 国 六 大 都 市 之 一 两 汉 之 际, 南 阳 盆 地 水 利 事 业 尤 为 发 达, 一 系 列 水 利 工 程 的 修 建 使 南 阳 盆 地 成 为 能 与 关 中 经 济 霸 权 相 抗 衡 的 基 本 经 济 区 [5]74 其 后, 自 三 国 迄 于 明 代, 有 学 者 认 为 : 在 这 1400 余 年 的 时 间 内, 南 阳 盆 地 经 济 发 展 在 总 体 上 呈 现 出 破 坏 恢 复 短 期 发 展 再 破 坏 的 周 期 性 特 点, 其 发 展 水 平 似 乎 一 直 未 能 赶 上 两 汉 时 期 的 水 平 [6] 经 历 了 清 朝 中 后 叶 的 短 暂 复 兴 后, 南 阳 盆 地 于 清 末 民 初 又 陷 入 历 史 发 展 的 低 谷 晚 清 以 降, 随 着 南 阳 盆 地 自 然 社 会 生 态 的 衰 败 和 区 位 交 通 重 要 性 的 下 降, 当 地 社 会 遭 遇 亘 古 未 有 之 衰 变, 沦 为 人 无 宁 居 的 盗 匪 世 界 [7] 推 究 南 阳 盆 地 由 盛 至 衰 的 原 因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问 题, 本 文 仅 从 自 然 生 态 史 演 变 的 视 角 出 发, 探 究 近 代 南 阳 盆 地 衰 败 的 历 史 脉 络 一 明 清 以 来 南 阳 盆 地 自 然 生 态 的 破 坏 南 阳 盆 地 位 于 秦 岭 大 巴 山 以 东, 桐 柏 山 大 别 山 以 西, 其 北 是 秦 岭 山 脉 东 端 的 伏 牛 山 地, 其 南 是 大 巴 山 脉 的 东 端 南 阳 盆 地 的 地 貌 形 态 结 构 具 有 明 显 的 环 状 和 阶 梯 状 特 征, 外 围 为 低 山 丘 陵 所 环 抱, 边 缘 地 带 为 波 状 起 伏 的 岗 地 和 岗 间 凹 地, 大 部 分 岗 地 宽 阔 平 缓, 呈 马 蹄 形 由 边 缘 向 盆 地 中 心 延 伸 ; 岗 地 以 下 是 倾 斜 和 缓 的 平 原, 地 面 起 伏 很 小 ; 盆 地 中 间 广 阔 的 冲 积 平 原 受 地 形 影 响 呈 扇 形 分 布 [8]21 从 河 流 水 系 和 农 业 经 济 地 理 的 角 度 来 看, 南 阳 盆 地 地 处 我 国 中 部 的 汉 江 中 游 地 区, 位 于 秦 岭 淮 河 南 北 自 然 分 界 线 的 衔 接 地 带, 是 汉 水 流 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有 学 者 指 出, 南 阳 地 区 不 属 于 华 北 平 原 区, 属 于 长 江 中 下 游 区 [9]349-370 发 源 于 南 阳 盆 地 边 缘 山 地 的 众 多 河 流, 呈 向 心 状 汇 入 盆 地 中 部 的 唐 河 白 河 唐 河 白 河 在 湖 北 两 河 口 相 汇 称 为 唐 白 河, 流 域 面 积 在 今 河 南 境 内 约 2 万 平 方 公 里 其 上 游 山 区 多 花 岗 片 麻 岩, 久 经 收 稿 日 期 :2011-11-25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12CZS056); 上 海 高 校 青 年 教 师 培 养 资 助 计 划 (ZZs1g12032);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12XSY13) 作 者 简 介 : 刘 振 华 (1979 ), 男, 河 南 唐 河 人,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讲 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中 国 近 现 代 社 会 经 济 史.

148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4 期 风 化, 岗 丘 坡 面 较 为 破 碎, 易 遭 侵 蚀, 故 河 水 含 沙 丰 富 唐 河 白 河 干 支 流 充 满 沙 砾, 尤 以 白 河 系 统 为 严 重, 当 地 居 民 有 白 河 沙 多, 唐 河 湾 多 之 谚 干 流 进 入 平 原 后, 又 发 育 了 众 多 河 曲 因 此, 唐 白 河 水 系 上 游 地 区 的 水 土 流 失 促 使 中 游 河 水 的 泥 沙 大 量 沉 积, 河 床 日 益 升 高, 洪 水 来 临 时, 河 水 猛 涨, 毁 岸 决 堤, 破 坏 甚 烈, 时 常 因 排 泄 不 畅 而 造 成 水 灾 若 久 晴 则 致 干 涸 断 流, 对 南 阳 盆 地 的 航 运 和 灌 溉 都 有 妨 碍 [10-11] 明 中 期 以 前, 南 阳 盆 地 虽 为 古 老 的 农 耕 区, 但 只 限 于 盆 地 中 心 的 平 原 地 带 明 朝 中 后 期, 约 二 十 万 荆 襄 流 民 附 籍 南 阳 盆 地 后, 周 边 山 区 始 得 开 发 明 政 府 在 南 阳 盆 地 及 周 边 山 区 增 置 淅 川 桐 柏 伊 阳 等 县, 原 置 县 份 也 因 流 民 的 附 籍 落 户 而 人 口 增 加, 县 属 行 政 区 划 也 不 断 扩 大 [12] 明 末, 李 自 成 张 献 忠 等 部 转 战 南 阳 盆 地 达 十 余 年 之 久, 境 内 战 事 频 繁, 致 使 土 地 再 度 荒 芜 [13-15] 清 中 期 以 后, 随 着 人 口 压 力 的 增 大, 南 阳 盆 地 人 地 关 系 再 度 失 衡 清 初, 值 云 贵 多 事, 驿 路 供 应 甚 繁, 户 多 流 亡 至 乾 嘉 (1736 1820) 年 间, 始 渐 复 业, 户 皆 认 粮 [16]62 据 载 : 清 初 南 阳 府 原 额 人 丁 三 十 六 万 二 千 一 百 九 十 六, 其 中 逃 亡 人 丁 二 十 一 万 一 千 二 百 一 十 九 [17] 清 中 叶 以 来, 南 阳 盆 地 人 口 过 度 增 长, 人 地 矛 盾 日 渐 突 出 据 康 熙 三 十 二 年 (1693) 的 统 计, 南 阳 县 有 9240 人 后 经 康 熙 乾 隆 时 的 轻 徭 薄 赋 政 策, 社 会 较 为 安 定, 生 产 得 到 发 展, 盆 地 人 口 大 增 光 绪 二 十 五 年 (1899), 南 阳 县 内 已 有 58086 户,251739 人 1929 年, 全 县 为 558369 人, 较 清 末 增 长 1.2 倍 [13]554 至 1932 年, 南 阳 县 人 均 耕 地 3.2 亩, 户 均 耕 地 14 亩 [18]26-27 盆 地 西 部 的 淅 川 县 僻 处 山 区, 历 来 耕 地 数 量 不 多 康 熙 二 十 八 年 (1689), 淅 川 县 有 耕 地 30.7 万 亩, 人 均 10.93 亩 ; 光 绪 三 十 一 年 (1905), 淅 川 县 有 耕 地 57.8 万 亩, 人 均 3.7 亩 ; 至 1948 年, 淅 川 县 有 耕 地 53.6 万 亩, 人 均 仅 1.75 亩 [14]141 由 此 可 见 民 国 时 期 南 阳 盆 地 人 地 矛 盾 的 紧 张 程 度 明 清 以 来, 南 阳 盆 地 周 边 山 区 民 众 对 山 区 土 地 森 林 等 资 源 的 掠 夺 式 开 发, 极 大 地 破 坏 了 山 区 原 有 的 生 态 系 统 清 乾 嘉 时 期, 由 于 南 阳 盆 地 人 口 激 增, 盆 地 周 边 山 区 自 然 生 态 失 衡 [12] 近 代 以 来, 地 处 伏 牛 山 深 山 地 带 的 内 乡 夏 馆 山 区 森 林 资 源 破 坏 尤 为 严 重, 当 地 的 造 纸 ( 火 纸 ) 业 制 香 业 烧 炭 业 等 就 地 取 材, 林 产 加 工 业 成 为 山 区 经 济 的 支 柱 [19] 在 南 阳 盆 地 西 北 部 的 山 区 地 带, 不 少 山 民 以 砍 伐 森 林 为 ( 副 ) 业 据 调 查 : 南 阳 为 多 山 之 区, 尤 其 在 六 区, 所 以 从 事 于 樵 柴 伐 木 的 也 不 少 靠 山 的 农 民, 大 部 分 都 兼 做 这 件 事 以 维 持 自 己 的 生 活, 这 也 算 是 主 要 副 业 的 一 种 [18]68 1937 年, 画 家 吕 佛 庭 在 镇 平 县 北 的 五 朵 山 游 玩 时, 路 过 一 个 村 子, 村 上 有 四 五 户 人 家, 男 女 老 幼, 都 是 衣 服 褴 褛, 鸠 面 鹄 形, 以 打 柴 烧 炭 为 业, 生 活 很 苦 [20]302 燃 料 缺 乏 也 是 造 成 盆 地 山 区 森 林 资 源 遭 破 坏 的 一 个 因 素 清 末, 盆 地 西 部 山 区 的 淅 川 县 年 销 木 炭 约 3 万 余 斤, 煤 行 销 境 内 约 30 余 万 斤 [21]280 据 记 载 : 南 阳 一 带, 燃 料 昂 贵, 交 通 不 便, 北 方 之 煤 输 入 不 易 树 木 不 待 成 材, 即 施 斧 斤 [1]197 在 伏 牛 山 区, 由 于 森 林 砍 伐 严 重, 非 入 山 数 十 里, 或 数 百 里, 人 烟 稀 少, 交 通 不 便 之 地, 不 易 见 森 林 [22]29 在 20 世 纪 30 年 代, 南 阳 唐 河 一 带 虽 为 平 原 农 业 区, 而 燃 料 一 项, 则 平 均 不 敷 应 用, 考 其 原 因 : 三 百 里 里 内 无 煤 矿 之 开 采, 附 近 又 无 山 柴 之 补 助 ; 农 村 及 城 市 日 常 生 活 及 酿 油 ( 酒 ) 制 油 磨 粉 等 工 业 之 燃 料, 全 赖 农 产 物 之 根 茎 叶 以 充 之 在 当 地 的 所 有 农 村, 几 无 隔 年 之 积 柴, 而 不 自 劳 动 之 小 地 主, 又 特 感 燃 料 缺 乏 之 苦, 他 们 除 了 砍 伐 树 木 外, 也 随 着 一 般 农 民, 于 秋 收 后 向 黄 色 的 地 面 之 下, 发 掘 那 深 藏 的 棘 根, 少 数 的 大 地 主 自 然 是 例 外 普 通 农 民 于 夏 初 至 秋 末, 由 其 儿 童 割 取 青 草, 庄 稼 收 获 后, 拔 拾 其 根 冬 初 至 春 末 期 间, 农 民 更 相 率 在 池 衅 ( 畔 ) 路 心 掘 取 棘 根, 至 树 下 落 叶 及 地 边 飞 草, 更 无 时 不 在 清 理 之 中 [23] 1930 年 代, 南 阳 盆 地 西 部 及 伏 牛 山 周 边 的 自 然 生 态 更 为 恶 劣 以 内 乡 县 为 例, 境 内 河 流 以 湍 河 默 河 长 城 河 老 灌 河 丁 河 为 最 大, 其 他 小 川 巨 壑, 纵 横 错 杂, 随 处 皆 是, 平 时 为 干 沟, 雨 时 为 洪 流, 以 其 四 面 环 山 之 故, 一 遇 阴 雨, 山 洪 暴 发, 大 小 河 流, 走 石 挟 沙, 最 足 为 害, 且 河 岸 左 右, 岗 陵 阻 拦, 湍 流 所 至,

第 4 期 刘 振 华 : 近 代 南 阳 盆 地 社 会 衰 败 的 生 态 史 考 察 149 横 冲 直 撞, 沿 岸 之 地, 尽 成 河 湾, 平 坦 可 耕 之 地, 全 县 不 及 十 分 之 一 [24] 豫 西 临 汝 县, 荒 山 最 多, 林 木 过 少, 旧 有 河 渠, 可 资 灌 溉 者 九 十 余 处, 现 仅 有 三 十 余 处, 足 见 填 废 淤 塞 [25] 明 清 以 来, 南 阳 盆 地 及 周 边 山 区 人 口 的 大 量 增 加, 致 使 近 代 南 阳 盆 地 人 地 矛 盾 突 出 而 当 地 民 众 对 盆 地 及 周 边 山 区 土 地 森 林 资 源 的 掠 夺 式 开 发, 加 剧 了 南 阳 盆 地 及 周 边 自 然 生 态 的 恶 化 二 近 代 以 来 南 阳 盆 地 自 然 灾 害 的 频 发 明 代 中 后 期 至 民 国 年 间, 随 着 对 南 阳 盆 地 及 周 边 山 区 资 源 的 掠 夺 式 开 发, 周 边 山 区 的 原 始 森 林 急 剧 减 少, 造 成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南 阳 盆 地 生 态 严 重 失 衡 加 之 域 内 河 道 长 期 失 修, 河 流 阻 塞, 堤 坝 倾 颓, 农 民 屡 屡 受 灾 据 调 查 : 白 河 夏 易 涨, 冬 易 涸, 虽 通 舟 楫, 为 利 甚 微 且 泥 沙 淤 塞, 每 值 夏 秋 霖 雨, 上 游 山 洪 暴 发, 下 游 汉 水 盛 涨, 则 无 所 宣 泄, 横 流 四 出, 为 害 甚 烈, 东 南 郭 垣, 常 祀 圮 水 中 水 退 沙 留, 两 岸 白 沙 如 银, 皆 不 毛 之 地, 间 植 芭 茅 而 已 [22]136-137 在 内 乡 县, 据 父 老 传 述 : 满 清 中 叶 沿 河 植 柳, 筑 堤 护 田, 开 渠 引 水, 人 民 颇 利 赖 之 嘉 道 以 下, 山 林 日 伐, 河 多 滞 塞 降 及 咸 同, 洪 水 为 灾, 先 后 两 次, 沿 河 之 地, 多 被 冲 毁 清 末 民 初, 兵 匪 连 接, 山 林 堤 柳, 均 失 保 护, 河 事 益 废 民 国 八 年, 复 遭 洪 水, 四 大 河 流, 冲 地 二 百 余 顷 ( 小 河 冲 毁 之 地 尚 不 在 内 ) 十 八 年 夏 季, 洪 水 暴 涨, 又 多 冲 毁, 昔 时 沿 河 两 岸 之 平 畴, 大 半 化 为 沙 滩 矣 [24]30 民 国 初 年, 南 阳 某 老 翁 回 忆 其 幼 年 时, 西 北 山 中 多 树, 雨 后 一 日 余, 山 洪 始 至 其 乡, 今 因 树 少, 雨 后 半 日 便 至 [22]31 老 翁 所 言 现 象 与 盆 地 上 游 森 林 植 被 遭 严 重 破 坏 有 密 切 的 关 系 民 国 以 来, 南 阳 盆 地 主 要 有 水 旱 等 自 然 灾 害, 特 殊 的 地 理 条 件 使 南 阳 盆 地 在 遭 遇 水 旱 灾 害 时 受 害 尤 其 严 重 据 当 时 调 查, 泌 阳 县, 全 境 皆 山, 河 流 窒 塞, 每 在 夏 秋 之 交, 若 天 久 不 雨, 县 境 即 有 旱 荒 之 虞 若 雨 水 过 多, 则 县 境 内 均 成 泽 国 故 本 县 每 年 不 是 旱 灾, 便 是 水 灾 [26] 唐 河 县, 连 年 所 受 灾 荒, 为 水 灾, 旱 灾, 蝗 灾, 旱 灾 多 发 生 于 秋 后, 水 灾 则 发 生 于 夏 间, 蝗 灾 发 生 于 谷 麦 将 成 熟 之 期, 人 民 困 苦 病 饿, 而 丧 于 非 命 者, 所 在 多 有 [27]80 淅 川 县, 近 年 以 来, 旱 涝 为 灾, 惟 在 夏 秋 季 最 烈, 被 害 者 十 之 七 八 [28] 方 城 县, 旱 涝 之 灾, 循 环 相 至 : 十 八 年 旱 魃 为 墟, 赤 地 千 里, 五 谷 枯 槁, 薪 桂 米 珠, 饥 殍 载 道 ; 二 十 年 阴 雨 数 月, 山 洪 暴 发, 秋 禾 淹 没, 庐 舍 倾 圮, 粮 价 飞 腾, 农 民 多 流 离 他 乡 循 环 天 灾, 愈 演 愈 惨, 因 农 业 守 旧, 不 知 改 良, 以 致 农 村 经 济 完 全 破 产 [29] 1919 年 7 月 中 下 旬, 南 阳 盆 地 暴 雨 成 灾, 山 洪 暴 发, 境 内 邓 县 南 召 方 城 南 阳? 源 ( 今 唐 河 ) 新 野 淅 川 内 乡 等 县 受 灾,l05000 多 间 房 屋 被 毁,412000 多 亩 土 地 被 淹,10 余 万 人 吃 住 无 着 [30]19 1919 年 夏, 内 乡 县 夏 馆 山 区 受 灾 严 重, 小 湍 河 集 市 被 洪 水 冲 没, 栗 坪 街 被 切 去 一 半, 冲 毁 耕 地 不 下 3000 亩, 淹 死 三 四 百 人 [31]15 同 年 夏, 邓 县 刁 湍 两 河 交 溢, 平 地 水 深 达 丈 余, 被 灾 区 域 130 余 里, 淹 死 315 人, 冲 毁 房 屋 77595 间, 灾 民 30l93 人 [32]23 南 召 县 柳 村 街 被 洪 水 冲 走, 白 土 岗 街 内 可 行 舟 [31]15 桐 柏 县 仅 程 湾 一 带, 洪 灾 毁 地 达 数 千 亩 房 屋 2000 余 间 [33]19 1928 年 11 月, 据 河 南 省 赈 务 处 调 查 : 鲁 山 连 年 兵 匪, 水 旱 频 仍, 元 气 凋 敝 去 岁 秋 麦 减 收, 入 夏 冰 雹 成 灾, 秋 旱 至 今, 麦 不 能 种 树 皮 草 根 被 食 尽, 现 在 饥 民 用 饲 马 之 草 焙 焦 碾 末 和 采 叶 充 饥, 且 有 连 此 不 得 者, 则 以 山 中 滑 石 果 腹, 食 此 石 数 日, 辄 肠 断 而 死 1929 年, 饥 荒 比 上 年 更 为 严 重, 饿 殍 载 道, 外 出 逃 荒 要 饭 者 不 计 其 数 [3438] 1928 年 秋, 方 城 县, 大 旱, 赤 地 千 里, 无 收 岁 大 饥, 人 相 食 1929 年, 方 城 县, 大 旱, 民 以 树 皮 草 根 为 食, 道 无 行 人, 十 室 九 空 [35]6,21 1929 年, 整 个 南 阳 盆 地 灾 情 严 重, 加 之 军 阀 混 战, 农 民 力 耕 不 足 应 赋, 背 井 离 乡, 酿 成 全 区 饿 死 70 万 人 的 大 灾 难, 地 方 史 称 难 忘 的 民 国 十 八 年 [36]4 1931 年, 全 国 各 大 流 域 普 遍 遭 受 水 灾, 唐 白 河 流 域 及 伏 牛 山 周 边 受 灾 尤 重 该 年 夏, 河 南 大 部 分 地 区 阴 雨 连 绵, 河 流 泛 滥, 全 省 80 余 县 不 同 程 度 遭 灾 南 阳 新 野 等 21 县 有 60% 的 耕 地 被 淹 其 中, 人 口 死 亡 以 唐 白 河 流 域 最 为 惨 重, 邓 县 南 阳 新 野 3 县 淹 死 3 万 余 口, 汝 南 县 也 有 八 千 五 百 多 人 死 亡 [37]228-229 南 阳 县, 六 月, 县 境 内 白 河 决 口 15 处, 沿 河 村 庄 均 成 泽 国 ; 七 月, 疟 病 流 行, 死 者 甚

150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4 期 多 [13]28 6 月 底 至 9 月 底, 新 野 县, 湍 河 縮 水 溧 河 三 水 泛 滥 贯 穿, 堤 堰 溃 决, 沿 河 村 落 无 幸 免 淹 没 者 其 淹 男 女 为 690 人, 倒 房 7118 间, 灾 民 39541 人, 有 7066 人 因 糊 口 漂 泊 异 乡 是 年 瘟 疫 流 行, 死 者 甚 多 [38]45 同 年 6 月 30 日, 因 湍 河 刁 河 决 堤, 邓 县 东 西 百 里 南 北 40 多 里 一 片 汪 洋, 遭 灾 近 20 万 人 [36]17 1931 年 6 月 下 旬, 方 城 连 降 暴 雨, 境 内 1346 个 村 庄 受 灾, 冲 淹 耕 地 44200 亩,10235 人 受 淹, 死 亡 632 人, 淹 死 牲 畜 5890 头, 淹 没 房 屋 2300 间 [35]271 1931 年, 鲁 山 县, 夏 秋 连 降 暴 雨, 全 县 214 个 村 庄 受 灾, 淹 没 和 冲 毁 耕 地 27.9 万 亩, 倒 塌 房 屋 2000 多 间, 饿 死 淹 死 12728 人 次 年 秋, 沙 河 洪 水 泛 滥, 冲 毁 64 个 村 庄, 淹 没 和 冲 毁 耕 地 23 万 余 亩 [34]38 1935 年, 南 阳 盆 地 又 遭 遇 大 水 灾 五 月, 大 水 一 月, 白 唐 湍 水 交 汇, 平 地 撑 船 南 召 县, 毁 地 67000 多 亩, 塌 房 13000 多 间 高 粱 穗 上 爬 青 蛙, 树 梢 上 摸 鱼 [31]16 该 年 7 月 4 日 至 8 日, 新 野 县 水 灾 惨 重, 饥 民 达 二 十 余 万 据 该 县 华 洋 义 赈 文 化 教 育 社 电 文 称 : 河 水 暴 涨, 白 河 唐 河 栗 ( 溧 ) 河 湍 河 同 时 齐 发, 水 势 猛 烈, 城 垣 倒 塌 城 关 房 屋, 多 数 倒 毁, 登 城 望 之, 纵 横 数 十 里, 一 片 汪 洋, 形 同 泽 国 [39] 由 此 足 见 灾 况 之 惨 重 清 末 民 初 以 来, 随 着 水 利 的 废 弛, 自 然 生 态 的 破 坏, 南 阳 盆 地 频 繁 地 遭 受 自 然 灾 害 的 侵 扰 贫 困 的 小 农 在 严 重 的 灾 荒 面 前 无 能 为 力, 而 民 众 又 无 法 得 到 政 府 或 民 间 社 会 的 有 效 赈 济, 这 给 当 地 社 会 带 来 灾 难 性 的 后 果 三 近 代 南 阳 盆 地 水 路 交 通 的 衰 落 在 古 代, 南 阳 盆 地 不 仅 是 联 系 关 中 巴 蜀 关 东 江 南 几 大 基 本 经 济 区 的 陆 路 交 通 枢 纽, 也 是 长 江 水 系 支 流 伸 入 中 原 腹 地 最 远 的 地 区 南 阳 盆 地 域 内 河 流 密 布, 主 要 的 通 航 河 道 有 唐 河 白 河 湍 河 丹 江 4 条, 均 属 长 江 水 系 汉 江 支 流 ; 加 上 淮 河 流 域 可 通 航 的 叶 县 舞 阳 泌 阳 3 县 历 史 上 皆 属 南 阳 府 管 辖, 因 有 推 淮 引 湍 三 方 是 通 之 说 历 史 上, 这 些 河 流 都 可 通 航, 作 为 沟 通 南 北 的 水 路 通 道 发 挥 过 重 要 的 历 史 作 用 [40-41] 严 耕 望 曾 高 度 评 价 荆 襄 驿 道 经 南 阳 盆 地 西 达 长 安 北 抵 洛 阳 的 的 水 陆 交 通 价 值 : ( 荆 襄 驿 道 ) 西 北 溯 汉 水 固 通 舟 楫, 而 溯 丹 水 至 商 州 ( 今 商 县 ) 之 水 运 亦 颇 盛, 至 于 襄 阳 直 北, 溯 白 河 亦 至 南 阳 商 州 至 长 安, 南 阳 至 洛 阳, 陆 道 皆 不 甚 远, 故 此 荆 襄 大 道 水 陆 两 运 皆 发 达 而 水 运 航 程, 南 至 荆 鄂 达 湘 赣, 北 至 商 州 与 南 阳, 实 为 中 国 中 古 时 代 南 北 天 然 水 运 航 线 之 最 长 亦 最 盛 者 [42]1077 元 明 时 期, 唐 白 河 仍 是 沟 通 中 原 和 江 南 的 重 要 通 道 南 阳 是 豫 西 南 的 商 业 贸 易 中 心, 南 方 各 省 物 资 通 过 唐 白 河 入 南 阳 北 方 各 地 也 因 唐 白 河 水 运 的 便 利 而 汇 集 于 南 阳 进 行 交 易 或 转 运 明 代 地 理 学 家 王 士 性 记 载 : 河 南 诸 水 以 河 为 经, 附 河 诸 郡 水 : 济 颍 睢 淝 溱 洧 伊 洛 涧, 俱 如 焉 北 以 卫 河 为 辅, 而 漳 于 境 外 合 之 ; 南 以 淮 河 为 辅, 而 汝 自 境 内 合 之 然 多 截 流 横 渡 而 已 春 夏 水 涨, 则 堤 岸 为 鱼, 秋 冬 水 涸, 则 沙 滩 成 地 无 舟 楫 之 利, 无 商 贾 之 埠, 无 鱼 鳖 之 生, 间 或 有 之, 亦 不 多 也 惟 南 阳 泌 縮 诸 水, 皆 南 入 汉, 若 与 中 州 无 涉 者, 然 舟 楫 商 贾, 反 因 以 为 利 [43]223 由 是 可 见, 唐 白 河 水 运 的 便 利 为 域 内 经 济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极 大 的 便 利 如 裕 州 东 关 尤 多 客 货, 城 关 有 板 市 牛 市 盐 市 花 布 市, 城 关 有 马 市 等 专 业 市 场, 商 贾 辐 辏, 俨 然 一 大 都 会 [44] 清 咸 丰 以 来, 白 河 航 运 的 船 只 约 3000 只 咸 丰 五 年 (1855), 清 政 府 在 白 河 入 汉 水 处 设 分 局 抽 收 船 厘 同 治 十 三 年 (1874), 在 汉 口 设 河 南 船 邦 公 所 [45]23 南 阳 境 内 白 河 一 道, 夏 秋 水 盛 之 时, 襄 樊 货 船 可 抵 南 关, 小 船 则 可 抵 县 北 五 十 里 之 石 桥 镇 [16]65 据 光 绪 新 修 南 阳 县 志 载, 石 桥 镇, 北 道 三 鸦 通 汝 洛, 南 循 洱 縮, 乘 涨 之 郡, 瞬 息 可 至, 绾? 水 陆, 号 为 繁 富 [46] 南 阳 县 南 六 十 里 的 瓦 店, 或 曰 汉 水 之 小 长 安 也 地 濒 縮 水, 民 习 舟 楫, 帆 樯 出 入, 时 有 盈 余 其 市 多 菽 麦, 亦 有 麻 油 枣 梨 夏 秋 乘 水 涨, 下 舟 宛 口 ( 唐 白 河 交 汇 处 ), 输 之 汉 ( 汉 口 ), 时 获 倍 称 之 息 [46] 民 国 初 年, 南 阳 盆 地 境 内 唐 白 河, 丹 江 上 游 约 有 木 船 3000 只 唐 白 河 以 排 子 船 最 多, 约 2000 只,

第 4 期 刘 振 华 : 近 代 南 阳 盆 地 社 会 衰 败 的 生 态 史 考 察 151 丹 江 上 游 淅 川 船 帮, 船 名 驳 鳅, 计 约 千 余 只 丹 江 行 驶 之 船 只, 载 重 量 最 大 者 约 10 万 斤, 最 小 者 约 1 万 斤, 普 通 者 约 4 至 5 万 斤 以 往 唐 白 河 水 势 相 等, 只 能 通 行 超 重 3600 斤 (20 石 ) 之 船 冬 季 水 枯 时, 最 多 只 能 装 2900-3200 斤 (16-18 石 ) 白 河 由 瓦 店 至 张 家 湾 大 水 时 下 水 1 日 可 达, 上 水 需 5-6 天, 一 般 往 返 需 15 天 左 右 连 停 泊 时 间 在 内, 每 年 运 输 往 返 约 12 次 [47]463-464 至 于 丹 江 河 道 上 船 只 历 代 各 有 多 少, 明 以 前 无 考, 自 康 熙 后 始 有 记 载 即 : 乾 隆 年 间 达 1200 余 只 ; 光 绪 年 间 约 800 余 只 ; 北 伐 期 间 (1924-1927)400 余 只 [48] 晚 清 以 降, 南 阳 盆 地 周 边 山 区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河 床 淤 塞, 唐 白 河 通 航 里 程 逐 年 缩 短 [49]320 清 末, 境 内 白 河 一 道, 夏 秋 水 盛 之 时, 襄 樊 货 船 可 抵 南 关, 小 船 则 可 抵 县 北 五 十 里 之 石 桥 镇 赊 店 唐 河 水 盛 时, 货 船 可 抵 寨 外 近 则 水 势 甚 微 至 境 内 稻 田, 西 北 山 中 约 近 百 顷, 其 余 水 利 昔 有 今 废 者 甚 多, 而 天 时 不 同, 地 势 久 变, 竟 有 人 力 难 施 之 处 [16]65 南 阳 盆 地 水 路 交 通 的 阻 塞 严 重 制 约 了 当 地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清 末, 南 阳 县 境 内 的 土 产 出 境, 以 黄 豆 芝 麻 为 大 宗, 缘 湖 北 不 产 油 料, 故 行 销 汉 口 特 畅, 计 黄 豆 出 境 每 年 不 下 数 万 石, 芝 麻 约 五 分 之 一, 其 余 杂 粮 亦 每 年 数 千 石 [16]65 1926 年, 据 湖 北 实 业 月 刊 记 载 : 白 河 至 汉 水 交 汇 处 之 张 家 湾, 每 年 交 易 额 为 黄 豆 20 万 石, 小 麦 芝 麻 20 万 石, 杂 粮 3 万 石, 棉 花 交 易 尤 盛 [45]24-25 1928 年 以 后, 唐 白 二 河, 皆 因 淤 浅, 舟 楫 被 阻, [7] 水 运 渐 趋 衰 落, 农 产 品 严 重 滞 销 [13]328 新 野 县 因 白 河 水 路 与 湖 北 发 生 密 切 的 经 济 联 系, 大 部 分 商 品 多 由 汉 口 老 河 口 樊 城 等 处 运 来 [50] 民 国 以 来, 由 于 白 河 河 道 淤 塞, 水 位 下 降, 航 道 逐 渐 缩 短, 加 之 军 阀 混 战, 河 路 匪 患 不 断, 新 野 商 业 贸 易 倍 受 打 击 [41]12 唐 河 县 也 因 唯 一 的 商 贸 渠 道 唐 河 水 路 受 阻, 地 方 作 物 无 法 外 运, 致 使 当 地 资 金 紧 缺, 商 业 萧 条 据 调 查 : 在 昔 承 平 之 时, 利 用 唐 河 一 泓 之 水, 南 边 襄 樊, 转 接 武 汉, 境 内 所 产 农 作 物, 皆 赖 此 河 向 外 运 输, 以 交 换 商 品 及 现 金 近 年 各 地 商 业 萧 条, 交 易 滞 窒, 所 产 农 作 物, 无 处 运 销, 以 致 谷 价 惨 跌, 现 金 缺 乏, 银 价 飞 涨, 已 成 不 可 挽 回 之 势 [27]84 20 世 纪 40 年 代 末, 丹 江 自 荆 紫 关 以 下, 白 河 从 石 桥 以 下, 唐 河 由 源 潭 以 下, 尚 可 维 持 常 年 或 季 节 性 通 航, 老 灌 河 湍 河 航 运 皆 中 断 加 上 船 民 生 活 贫 困, 运 输 船 只 陈 旧 落 后, 南 阳 盆 地 内 河 航 运 几 陷 于 停 顿 1959 年, 白 河 上 游 鸭 河 口 水 库 建 成 后, 往 日 水 患 得 以 消 除, 但 航 运 之 便 亦 告 终 止 [49]320 四 近 代 南 阳 盆 地 市 镇 经 济 的 兴 替 交 通 条 件 的 区 域 性 差 异 对 于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的 影 响 非 常 明 显 近 代 国 门 洞 开 后, 随 着 商 埠 的 开 放, 铁 路 的 修 筑, 一 些 城 市 随 近 代 交 通 运 输 的 发 展 而 兴 起, 而 一 些 原 来 比 较 繁 盛 的 城 市 则 走 向 衰 落 在 华 北, 新 兴 城 市 有 的 位 于 沿 海 ( 天 津 青 岛 烟 台 秦 皇 岛 ), 有 的 位 于 铁 路 交 叉 点 ( 郑 州 石 家 庄 新 乡 ), 有 的 位 于 公 路 与 铁 路 的 联 结 点 ( 张 家 口 潍 坊 商 丘 ), 均 占 有 较 重 要 的 交 通 位 置 还 有 一 类 城 市 由 于 矿 产 资 源 的 开 采 而 兴 起, 如 唐 山 淄 博 等 矿 业 城 市, 河 南 则 以 焦 作 为 典 型 [51]16-17 清 末 民 初 的 河 南, 随 着 新 交 通 网 络 的 开 辟, 旧 的 交 通 网 络 被 打 破, 一 些 城 市 不 可 避 免 走 向 衰 败 如 河 南 之 周 家 口, 当 水 路 交 通 之 要 冲, 向 为 中 州 商 业 集 散 之 地, 自 郑 州 兴 起 后, 商 业 渐 为 所 夺 [52]101 在 京 汉 线 未 筑 以 前, 河 南 之 豆, 本 以 周 家 口 为 集 中 点, 自 铁 道 通 行 后, 其 集 中 点 移 于 驻 马 店, 由 此 输 至 汉 口, 称 为 车 货 [52]21 学 者 认 为, 南 阳 盆 地 内 的 各 市 镇 多 分 布 于 区 域 内 水 陆 交 通 要 道 之 上, 这 些 交 通 型 商 业 型 的 城 镇 因 对 交 通 的 依 赖 性 较 强, 不 少 城 镇 随 河 道 驿 路 的 兴 衰 而 消 长 [53] 正 如 周 家 口 随 水 陆 交 通 之 转 移 由 盛 而 衰, 位 于 内 陆 核 心 地 带 的 南 阳 盆 地 也 随 近 代 交 通 网 络 的 变 迁 而 日 趋 被 边 缘 化 近 代 铁 路 公 路 兴 修 之 前, 南 阳 盆 地 水 陆 交 通 地 位 重 要 嘉 庆 南 阳 府 志 载 : 南 阳 为 用 武 之 地 四 达 之 区 其 势 据 荆 襄 上 游, 为 中 原 咽 喉, 故 自 滇 黔 上 达 神 京, 属 在 冲 要, 而 秦 晋 燕 楚 川 湖 行 旅 率 必 由 之, 舆 马 贵 游 络 绎 不 绝 者, 皇 华 之 所 临 也 ; 车 牛 服 贾 珍 错 杂 陈 者, 贸 迁 之 所 聚 也 [54] 因 南 阳 地 势 交 通 便 于 商 务 之 发 达, 境 内 出 现 了 如 赊 ( 旗 ) 店 北 舞 渡 等 市 镇, 其 繁 盛 状 况 超 越 县 城 光 绪 南 阳 县 志 载 :

152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4 期 济 水 以 东, 唐 泌 之 间, 赊 旗 店 亦 豫 南 巨 镇 也 地 濒 赭 水, 北 走 汴 洛, 南 船 北 马, 总 集 百 货, 尤 多 秦 晋 盐 茶 大 贾 咸 丰 军 兴, 榷 关 其 市, 岁 税 常 巨 万 [55]287-288 清 中 后 叶, 赊 旗 店 全 镇 72 道 街, 聚 集 13 万 余 人, 曾 享 有 天 下 店, 数 赊 店 之 佳 名 名 声 远 扬 的 山 陕 会 馆 也 在 这 一 时 期 由 山 陕 两 省 在 赊 旗 镇 的 巨 商 富 贾 兴 建 起 来 的 [56-57] 舞 阳 县 的 北 舞 渡 镇 位 于 沙 河 辉 河 交 汇 处, 西 通 汝 洛 东 下 江 淮 北 达 郑 汴 南 至 荆 襄, 水 陆 交 通 十 分 便 利 明 清 两 代 曾 有 拉 不 完 的 赊 旗 店, 填 不 满 的 北 舞 渡 之 说, 北 舞 渡 繁 盛 时 的 商 业 人 口 在 10 万 以 上 道 光 六 年 (1826), 该 镇 山 陕 会 馆 创 建 牌 坊 碑 上 载 : 南 阳 舞 阳 之 北 舞 渡, 恃 水 陆 并 进, 无 穷 之 重 镇 也 [58] 1906 年 京 汉 铁 路 通 车, 由 于 交 通 干 道 的 东 移 和 荆 襄 驿 道 地 位 的 下 降, 南 阳 盆 地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失 去 了 水 陆 交 通 枢 纽 的 优 势 方 城, 昔 为 出 南 阳 襄 阳 以 下 汉 水, 北 走 叶 县 郾 城, 以 通 京 津 之 驿 路 自 京 汉 路 通, 而 此 路 遂 寂 [1]108 唐 白 河 在 旧 日 的 南 北 交 通 上 曾 起 水 陆 联 运 的 作 用, 京 汉 铁 路 通 车 后, 船 只 陡 然 减 少, 同 样 也 加 速 了 唐 白 河 的 淤 塞, 域 内 往 昔 藉 水 陆 交 通 便 利 的 市 镇 经 济 迅 速 衰 退, 致 使 南 阳 盆 地 长 期 陷 于 停 滞 不 前 的 状 态 [2]32 清 道 咸 以 后, 随 着 唐 白 河 上 游 源 塞, 河 道 淤 坏, 渐 失 水 运 之 利, 赊 旗 镇 下 百 里 许 即 不 通 舟, 商 贾 日 稀, 其 旧 有 之 繁 荣 也 急 转 直 下, 赊 旗 镇 乃 告 衰 落 [55]288 1918 年, 日 本 东 亚 同 文 会 调 查 : 由 于 铁 道 开 通, 铁 道 势 力 在 其 沿 线 及 向 西 开 拓, 河 南 西 部 的 交 易 大 受 其 影 响, 于 是 赊 旗 镇 的 繁 荣 急 转 直 下, 遂 呈 现 在 的 状 态 现 在 赊 旗 镇 道 路 仍 宽 广, 大 店 铺 鳞 次 栉 比, 山 西 会 馆 巍 然 耸 立, 从 中 可 窥 其 昔 日 之 繁 盛 局 面 [59]128 自 清 末 唐 河 上 游 淤 塞, 唐 河 上 溯 之 客 货 渐 集 于 县 北 源 潭 镇, 在 铁 路 开 通 后, 唐 河 贸 易 即 渐 为 其 所 夺 [1]43 随 着 豫 南 货 源 大 量 转 入 铁 路 沿 线 的 许 昌 驻 马 店 信 阳 等 地, 源 潭 镇 失 去 水 路 运 输 的 优 势 后 更 加 衰 败 至 抗 战 时 期, 由 于 主 要 铁 路 公 路 交 通 阻 塞, 沿 海 和 主 要 交 通 沿 线 的 大 中 小 城 市 多 被 日 军 占 领, 藉 唐 河 水 运 之 便 的 源 潭 镇 才 迎 来 二 度 复 兴 [60] 清 末, 北 舞 渡 镇 也 因 京 汉 铁 路 通 车, 镇 中 富 商 逐 步 向 漯 河 转 移, 商 业 从 而 衰 落 至 抗 战 军 兴, 北 舞 渡 恃 沙 河 航 运 之 优 势, 卷 烟 粮 油 等 轻 工 商 业 又 曾 显 赫 一 时 舞 阳 县 郭 廷 以 家 生 产 的 卷 烟 曾 远 销 重 庆 [61]13 由 赊 旗 源 潭 北 舞 渡 等 市 镇 经 济 变 迁 可 以 看 出 域 内 市 镇 经 济 对 水 路 交 通 的 依 赖 程 度 在 豫 西 南, 唯 一 不 受 近 代 交 通 影 响 的 是 位 于 丹 江 流 域 的 荆 紫 关 镇 清 末, 荆 紫 关 商 务 仍 颇 为 发 达 夏 季 水 盛 时, 当 地 码 头 停 泊 货 船 多 达 三 四 百 艘, 绵 延 数 十 里 清 末 淅 川 直 隶 厅 乡 土 志 载 : 岁 出 桐 油 生 漆 各 约 10 万 余 斤, 岁 入 盐 约 40 万 余 斤, 洋 布 洋 绸 自 汉 口 运 入 ( 水 运 ) 值 万 余 金, 全 县 商 务 以 荆 紫 关 为 贸 易 总 汇, 县 城 次 之 [21]279-281 民 国 初 年, 因 车 道 不 通, 陆 运 以 骡 舟 运 较 便 于 骡 运 且 下 通 江 汉 大 埠, 商 船 乐 行 之 舟 楫 之 盛, 昔 不 如 唐 河, 今 则 反 逾 之 故 荆 紫 关 之 商 务, 至 今 未 衰, 而 赊 旗 镇 日 趋 日 下 焉 [1]144 由 荆 紫 关 邮 务 之 等 级 亦 可 窥 当 地 商 业 繁 盛 之 一 斑 淅 川 直 隶 厅 乡 土 志 载 : 淅 境 向 无 信 局, 民 间 传 信 颇 形 不 便, 光 绪 二 十 八 年 (1902) 始 于 城 内 创 立 邮 政 总 局, 嗣 因 荆 关 商 务 较 盛, 于 是 将 总 局 移 往 而 以 治 所 初 设 者 为 分 局, 交 通 颇 便, 成 效 显 著 [21]256-257 若 按 清 末 民 初 河 南 邮 务 等 级 的 划 分 标 准, 荆 紫 关 与 南 阳 府 邮 务 同 为 二 等, 而 赊 旗 镇 则 与 镇 平 新 野 裕 州 ( 今 方 城 ) 唐 县 ( 今 唐 河 ) 舞 阳 叶 县 泌 阳 等 县 城 同 为 三 等 邮 局, 由 此 可 见 荆 紫 关 商 务 之 发 达 远 逾 一 般 县 城 [59]425 至 20 世 纪 30 年 代, 南 阳 盆 地 的 市 镇 商 业 更 趋 凋 零 据 调 查 : ( 南 阳 ) 历 来 即 为 中 州 西 南 重 镇, 舟 车 辐 辏, 货 物 云 集 自 轮 轨 既 通, 商 旅 移 途, 市 面 日 呈 萧 条 境 况 县 东 之 赊 旗 店, 位 唐 河 西 岸, 在 昔 上 走 汴 洛, 下 通 武 汉, 商 务 发 达, 近 因 上 流 淤 塞, 航 运 不 利, 大 非 昔 比, 余 如 瓦 店 石 桥, 均 为 南 阳 县 境 内 之 大 市 场, 现 亦 此 衰 落 [7] 自 然 生 态 破 坏 和 近 代 水 路 交 通 变 迁 对 南 阳 盆 地 域 内 市 镇 盛 衰 有 重 要 影 响 民 国 以 来, 随 着 南 阳 盆 地 社 会 生 态 的 衰 败 和 社 会 秩 序 的 崩 溃, 南 阳 盆 地 在 交 通 区 位 上 的 劣 势 更 加 明 显, 成 为 处 于 边 缘 地 带 的 典 型 地 区, 其 社 会 经 济 尤 其 是 市 镇 经 济 的 衰 败 尤 为 剧 烈

第 4 期 刘 振 华 : 近 代 南 阳 盆 地 社 会 衰 败 的 生 态 史 考 察 153 五 小 结 明 清 以 来, 南 阳 盆 地 及 周 边 山 区 人 口 的 激 增 和 由 此 对 南 阳 盆 地 的 过 度 开 发 打 破 了 自 然 生 态 平 衡, 这 给 当 地 社 会 带 来 了 长 期 的 负 面 影 响 由 于 南 阳 盆 地 地 理 环 境 和 域 内 河 流 走 向 的 特 殊 性, 南 阳 盆 地 在 自 然 生 态 遭 严 重 破 坏 后, 水 旱 等 自 然 灾 害 频 发, 水 路 交 通 严 重 受 阻 自 然 生 态 破 坏 和 水 路 交 通 的 阻 塞 严 重 制 约 了 当 地 社 会 经 济 的 流 通, 致 使 域 内 藉 水 利 之 便 的 传 统 市 镇 走 向 萧 条 清 末 民 初, 随 着 域 内 水 陆 交 通 的 废 弛, 南 阳 盆 地 在 对 外 交 通 商 业 网 络 中 逐 渐 走 向 边 缘 化, 社 会 经 济 不 可 避 免 地 走 向 衰 退, 社 会 冲 突 持 续 不 断 在 中 央 及 省 级 政 权 的 漠 视 下, 南 阳 盆 地 自 近 代 以 来 出 现 的 各 种 生 态 病 症 未 能 得 到 有 效 及 时 疗 治, 反 而 更 加 剧 烈 民 初 至 20 世 纪 2 30 年 代, 在 军 阀 混 战 社 会 秩 序 日 渐 崩 溃 的 社 会 大 背 景 下, 南 阳 盆 地 沦 为 社 会 秩 序 崩 溃 的 盗 匪 世 界 参 考 文 献 : [1] 白 眉 初. 鲁 豫 晋 三 省 志 [M] 北 京 : 求 知 学 社,1925. [2] 罗 运 环. 荆 楚 文 化 [M]. 太 原 : 山 西 教 育 出 版 社,2006. [3] 史 念 海. 河 山 集 [M]. 北 京 : 三 联 书 店,1963. [4] 司 马 迁. 史 记 货 殖 列 传 [M].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1959. [5] 冀 朝 鼎.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基 本 经 济 区 与 水 利 事 业 的 发 展 [M].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1981. [6] 鲁 西 奇. 历 史 时 期 汉 江 流 域 农 业 经 济 区 的 形 成 与 演 变 [J]. 中 国 农 史,1999,(1). [7] 今 昔 悬 殊 之 南 阳 [J]. 河 南 政 治 月 刊,1932,2(2). [8] 李 永 文, 马 建 华. 新 编 河 南 地 理 [M]. 开 封 : 河 南 大 学 出 版 社,2006. [9]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理 研 究 所. 中 国 农 业 地 理 总 论 [M]. 北 京 : 科 学 出 版 社,1980. [10] 王 文 楷. 河 南 地 理 志 [M]. 郑 州 : 河 南 人 民 出 版 社,1990:126. [11]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理 研 究 所. 汉 江 流 域 地 理 调 查 报 告 [M]. 北 京 : 科 学 出 版 社,1957:31. [12] 马 雪 琴. 明 中 期 流 民 问 题 与 南 阳 盆 地 周 边 山 地 开 发 [J].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1995,(3). [13] 南 阳 县 地 方 志 编 纂 委 员 会. 南 阳 县 志 [M]. 郑 州 : 河 南 人 民 出 版 社,1990:16-17. [14] 淅 川 县 地 方 志 编 纂 委 员 会. 淅 川 县 志 [M]. 郑 州 : 河 南 人 民 出 版 社,1990:21-22. [15] 张 鸿 基. 内 乡 在 明 末 农 民 起 义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J]. 内 乡 文 史 资 料,1986,(4):154-161. [16] 潘 守 廉. 南 阳 府 南 阳 县 户 口 地 土 物 产 畜 牧 表 图 说 [M]. 台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68. [17] 朱 瞞, 纂 修. 南 阳 府 志 赋 役 [M]. 康 熙 三 十 三 年 (1694) 刻 本. [18] 冯 紫 岗. 南 阳 农 村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M]. 上 海 : 黎 明 书 局,1934. [19] 张 明 道. 夏 馆 手 工 业 商 业 概 况 [J]. 内 乡 文 史 资 料,1987,(5):98. [20] 丁 縮 清 : 宛 城 旧 事 [M]. 香 港 : 天 马 图 书 有 限 公 司,2003. [21] 钱 绳 祖. 淅 川 直 隶 厅 乡 土 志. 乡 土 志 抄 稿 本 选 编 (5)[M]. 北 京 : 线 装 书 局 影 印 本. [22] 吴 世 勋. 河 南 [M]. 上 海 : 中 华 书 局,1927. [23] 赵 纯. 南 阳 唐 河 间 农 村 的 现 状 [J]. 河 南 政 治 月 刊,1934,4(4) [24] 别 廷 芳. 农 事 经 验 [M]. 内 乡 : 铅 印 本,1940. [25] 河 南 省 政 府 第 五 区 视 察 团. 临 汝 视 察 报 告 (1936 年 )[J]. 汝 州 文 史 资 料,1991,(6):20. [26] 国 民 党 河 南 省 党 部. 泌 阳 社 会 调 查 [J]. 河 南 统 计 月 报,1935,1(6):102-103. [27] 国 民 党 河 南 省 党 部. 唐 河 社 会 调 查 [J]. 河 南 统 计 月 报,1937,3(1). [28] 国 民 党 河 南 省 党 部. 淅 川 社 会 调 查 [J]. 河 南 统 计 月 报,1936,2(3):112. [29] 国 民 党 河 南 省 党 部. 方 城 社 会 调 查 [J]. 河 南 统 计 月 报,1936,2(9):177. [30] 马 凤 鸣, 王 明 军. 南 阳 市 土 地 志 [M]. 郑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8. [31] 南 阳 地 区 农 牧 局. 南 阳 地 区 农 业 志 [M]. 郑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2.

154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4 期 [32] 邓 州 市 地 方 志 编 纂 委 员 会. 邓 州 市 志 [M]. 郑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6. [33] 桐 柏 县 地 方 史 志 编 纂 委 员 会. 桐 柏 县 志 [M]. 郑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5. [34] 平 顶 山 市 土 地 管 理 局. 平 顶 山 市 土 地 志 鲁 山 卷 [M]. 郑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9. [35] 方 城 县 粮 食 局. 方 城 县 粮 食 志 [M]. 郑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2. [36] 马 斌. 南 阳 地 区 粮 食 志 [M]. 郑 州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1991. [37] 李 文 海. 中 国 近 代 十 大 灾 荒 [M].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94. [38] 刘 理 阁, 范 新 翔. 新 野 县 历 代 自 然 灾 害 年 表 [M]. 新 野 : 内 部 资 料,1991. [39] 新 野 水 灾 惨 重 [N]. 通 问 报, 第 28 号 第 1649 回,1935(7). [40] 龚 胜 生. 历 史 上 南 阳 盆 地 的 水 路 交 通 [J]. 南 都 学 坛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1994,(1). [41] 南 阳 地 区 交 通 志 编 纂 委 员 会. 南 阳 地 区 交 通 志 [M]. 郑 州 : 河 南 人 民 出 版 社,1995:316. [42] 严 耕 望. 唐 代 交 通 图 考, 第 四 卷 [M].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7. [43] 王 士 性, 撰, 周 振 鹤, 点 校 : 五 岳 游 草 广 志 绎 [M].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2006. [44] 牛 孟 耕. 裕 州 志 建 设 [M] 嘉 靖 二 十 五 年 (1546) 刊 本. [45] 周 殿 均. 白 河 航 运 [J]. 南 阳 县 文 史 资 料 (4),1990:23. [46] 潘 守 廉. 新 修 南 阳 县 志 建 制 [M]. 光 绪 三 十 年 (1904) 刊 本. [47] 南 阳 地 区 商 业 志 编 纂 委 员 会. 南 阳 地 区 商 业 志 [M]. 北 京 : 中 国 展 望 出 版 社,1989. [48] 沟 通 南 北 水 陆 联 运 的 桥 梁 丹 江 [J]. 淅 川 文 史 资 料 (1),1985:26. [49] 南 阳 地 区 地 理 志 编 委 会. 南 阳 地 区 地 理 志 [M]. 南 阳 : 内 部 编 印 本,1991. [50] 国 民 党 河 南 省 党 部. 新 野 社 会 调 查 [J]. 河 南 统 计 月 报,1936,2(12):128. [51] 孙 敬 之. 华 北 经 济 地 理 [M]. 北 京 : 科 学 出 版 社,1957. [52] 张 其 昀. 中 国 经 济 地 理 [M]. 上 海 : 商 务 印 书 馆,1930. [53] 徐 少 华, 江 凌. 明 清 时 期 南 阳 盆 地 的 交 通 与 城 镇 经 济 发 展 [J]. 长 江 流 域 资 源 与 环 境,2001,(5):203. [54] 孔 传 金, 纂 修. 南 阳 府 志 形 胜 [M]. 嘉 庆 十 二 年 (1807) 刻 本. [55] 潘 守 廉, 修. 张 嘉 谋, 纂. 南 阳 县 志 [M]. 台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1976. [56] 王 彪. 中 州 风 物 记 [M]. 北 京 : 新 华 出 版 社,1986:226. [57] 赊 旗 镇 历 史 上 的 繁 荣 与 衰 落 [J]. 社 旗 文 史,1986,(1):6. [58] 朱 帜. 历 史 名 镇 北 舞 渡 与 山 陕 会 馆 彩 牌 楼 [J]. 舞 阳 县 文 史 资 料 (1),1987:56-57. [59] 东 亚 同 文 会. 支 那 省 别 全 志 [M]. 日 本 : 大 正 七 年 (1918). [60] 尹 松 鑫. 源 潭 话 兴 衰 [J]. 唐 河 县 文 史 资 料,1991,(3):111-114. [61] 张 朋 园. 郭 廷 以 先 生 访 问 记 录 [M].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1986. AnEcologicalInspectionontheDeclineofNanyang BasinSocietyinModernTimes LIUZhen hua (ColegeofSocialSciences,UniversityofShanghaifor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Abstract:SincetheMingandQingDynasty,theecologicalbalanceofNanyangBasinwasdestroyedand therewerefrequentnaturaldisastersduetopopulationexplosionandoverdevelopmentofnaturalre sources,whichinturnacceleratedthedeclineofwaterwaytransportation,socialecologyandsocialecon omyinthisarea,andultimatelydegradeditfromaheartlandtoalandofheadhunters. KeyWords:nanyangbasin;naturalecology;waterwaytransportation;municipal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