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九十九學年度碩士學位論文



Similar documents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6-1-1極限的概念

如何加強規管物業管理行業

第一章 緒論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度 ph 度 降 量 量 phph 糖 ph 度 更 3 說 酪 不 不 什 參 度 識 不 度 1

xls

貳、研究動機

printing.indd

99年版人口推計報告

<4D F736F F D20B0EAA5C1A470BEC7BB50B0EAA5C1A4A4BEC7AF5AAFC5BD73A8EEA4CEB1D0C2BEADFBADFBC342BD73A8EEB1F8A4E5B9EFB7D3AAED A14B>

<30332EAAFEA5F3A440A142A447A142A454A142A57CA147BEC7A5CDB14DB77EC3D2B7D3BEC7B2DFA661B9CF2E786C73>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Annual General Meeting statements – Chinese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Microsoft Word - ch07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章節

<4D F736F F D20A4A4B0EAA4E5A4C6A46ABEC7C0B3A5CEBCC6BEC7A874BEC7B873C3D2AED1B1C2BB50BFECAA6B F F2E646F63>

Microsoft Word doc

16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2p. 1p. 來 省 1p. 1p. 1p. 1p. 1p. 錄 4p. 2p. 立 3p. 1p. 1p. 1p. 4p. 4p. 5p. 2p. 6p. 1p. 1p. 歷 1p. 1p. 樂 錄 1p. 殺 2p. 2p. 魯 2p. 陸 1p. 勒 1p. 柳 1p. 龍 1p. 1p.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4D F736F F 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作一個跑的快的橡皮動力車

Microsoft Word 網頁設計.doc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2教師升等說明會

<4D F736F F D D313032A7DEC075BAC2BC66B56EB04FB44EC5AAA7D3C440A7C7A874B2CEBEDEA740A4E2A5552E646F63>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Microsoft Word - dsejdoc_ _03.doc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ART_RAE16_ticket_cn_p.1

<4D F736F F D20B773AAA9ADBBB4E4BAF4B8F4BBC8A6E6BEDEA740A4E2A5555FABC8A4E1BADD2DADD3A448AAA95F2E646F63>

臺灣省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再申訴評議書(草案)

Microsoft Word _C.doc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Chinese

A2: 國 中 基 測 是 一 種 標 準 化 測 驗, 測 驗 結 果 是 以 量 尺 分 數 表 示 量 尺 分 數 是 透 過 統 計 方 法, 由 答 對 題 數 轉 換 而 來, 其 目 的 是 要 呈 現 每 一 位 考 生 的 每 一 測 驗 學 科 在 所 有 考 生 中 的 相 對

簽 呈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中華民國 第51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互 補 : 若 兩 個 角 的 和 是 一 個 平 角 ( ), 我 們 稱 這 兩 個 角 互 補, 如 圖, + = 80, 故 我 們 稱 與 互 補 互 餘 : 若 兩 個 角 的 和 是 一 個 直 角, 我 們 稱 這 兩 個 角 互 餘, 如 圖, + =90 0, 故 我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untitled

立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1) 參 加 直 轄 市 縣 市 性 比 賽 : 可 得 6 分, 可 得 5 分, 可 得 4 分, 可 得 3 分, 第 5 名 可 得 2 分, 第 6 名 以 後 可 得 1 分 (2) 參 加 性 比 賽 : 直 轄 市 縣 市 性 比 賽 各 之 得 分 乘 以 2 (3) 參 加 國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銓敘部退一字第 號函

1、目的

Microsoft Word - 15-刪空白頁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投影片 1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untitled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Microsoft PowerPoint - 使用 Word 編輯與排版文件 (II).ppt

BSP 烤箱 - 封面-2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查 詢 股

中市93學年度第45屆國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Microsoft Word - ATTCH4.docx

<4D F736F F D20AEFCAE6CA8E2A9A4B941B2A3AB7EA662A578C657A544AD6EA558A466A5ABB3F5A4A7C476AAA7A4C0AA522D D30382D31352DB941A14B>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審核 年度開支預算 管制人員的答覆

與民俗有關的韓語慣用語

Microsoft Word - 15

sle cover 1

Microsoft Word - labour_comparison.doc

1

密法漫談一 卷02 透過語根修行

中華民國 第49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2 工 礦 衛 生 技 師 證 明 文 件 者 火 災 學 消 防 法 規 警 報 系 統 消 防 安 全 設 備 專 技 人 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技 師 考 試 高 考 ( 專 技 ) 專 科 三 高 等 檢 定 相 當 類 科 及 格 者 四 消 防 設 備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4D F736F F D2045A4C6AA41B0C8C2E0ABACBB50B3D0B7735FA4A3A650AAC0B873B5B2BA63A455AA41B0C8C4DDA9CAA76CA4DEA44FB1B4B0515F46696E616C5F325F2E646F63>

表 二 105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英 語 科 閱 讀 與 聽 力 答 對 題 數 對 應 整 體 能 力 等 級 加 標 示 對 照 表 閱 讀 答 對 題 數 聽 力 答 對 題 數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說 酪 什 來 更 酪 便 料 酪 類 識 酪 酪 酪 量 酪 度 酪 度 六 糖 酪 度 酪 酪 度 酪 酪 酪 酪 不 量 酪 六 糖 酪 酪 酪 酪 酪 力 降 罹 率 量 量 更 糖 不 糖 見 糖 酪 降 度 酪 狀 酪 數 更 酪 參 料 酪 北 流 林 酪 北 聯 連 六 念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台大法學教育的回顧〔初稿〕

食 生 系 碩 士 生 學 位 考 試 申 請 說 明 ( 一 ) 申 請 步 驟 說 明 : 步 驟 一 : 準 備 紙 本 文 件 (1) 論 文 考 試 申 請 書 (2) 教 師 擔 任 碩 士 班 研 究 生 論 文 口 試 明 細 表 及 聘 函 (3) 歷 年 成 績 單 ( 系 上

Microsoft Word - B4.doc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untitled

<4D F736F F D20BB4FC657B4E4B0C8AAD1A5F7A6B3ADADA4BDA571B773B669A448ADFBBAC2BFEFB357BD64>

( 三 ) 走 道 與 建 築 物 結 構 空 間 不 符 規 定 者, 得 降 低 走 道 設 置 位 置 或 空 間 不 足 處 之 部 分 走 道 高 度, 並 視 需 要 採 階 梯 式 設 計, 使 建 築 物 與 其 走 道 間 保 持 1.8 公 尺 以 上, 確 保 人 員 走 行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1786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地方公共服務績效比較評量之探討—標竿學習策略的觀點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Transcription:

立 中 文 系 九 十 九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竺 家 寧 先 生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語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研 究 生 : 蔡 穎 慧 撰 中 華 民 一 百 年 七 月

目 錄 第 一 章 緒 論...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1 第 二 節 前 人 研 究 的 成 果...6 第 三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10 第 四 節 研 究 材 料 的 來 源...15 第 二 章 閩 南 語 韻 母 的 文 白 讀 判 斷...19 第 一 節 陰 聲 韻 部 的 白 讀 分 析...19 第 二 節 陽 聲 韻 部 的 白 讀 分 析...62 第 三 節 入 聲 韻 部 的 白 讀 分 析...105 第 三 章 西 漢 韻 母 現 象 在 閩 南 語 白 讀 中 的 表 現...141 第 一 節 閩 南 表 現 西 漢 之 職 蒸 / 幽 覺 冬 的 合 流 與 對 立...141 第 二 節 閩 南 表 現 西 漢 魚 / 侯 的 合 流...153 第 三 節 閩 南 表 現 西 漢 歌 / 支 的 對 立...162 第 四 節 閩 南 表 現 西 漢 脂 質 真 / 微 物 文 的 合 流...170 第 四 章 六 朝 江 東 韻 母 現 象 在 閩 南 語 白 讀 中 的 表 現...185 第 一 節 閩 南 表 現 六 朝 江 東 方 言 耕 / 陽 部 的 合 流...185 第 二 節 閩 南 表 現 六 朝 江 東 方 言 銜 / 元 韻 的 合 流...193 第 三 節 閩 南 表 現 六 朝 江 東 方 言 魚 / 虞 的 對 立...200 第 四 節 閩 南 表 現 六 朝 江 東 方 言 幽 / 宵 的 合 流...212 第 五 章 結 論...219 第 一 節 現 代 閩 南 語 在 介 音 洪 細 上 分 別 反 映 西 漢 與 六 朝 音...219 第 二 節 現 代 閩 南 語 在 主 元 音 演 變 動 機 上 分 別 反 映 西 漢 與 六 朝 音...226 第 三 節 現 代 閩 南 語 在 韻 尾 弱 化 程 度 上 分 別 反 映 西 漢 與 六 朝 音...230 參 考 書 目...239 附 錄 一 上 古 陰 聲 韻 部 在 閩 南 白 讀 的 對 應 及 中 古 分 布...245 附 錄 二 上 古 陽 聲 韻 部 在 閩 南 白 讀 的 對 應 及 中 古 分 布...251 附 錄 三 上 古 入 聲 韻 部 在 閩 南 白 讀 的 對 應 及 中 古 分 布...257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章 緒 論 本 章 旨 在 確 立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在 了 解 目 的 後 ; 進 一 步 整 理 前 人 的 說 法, 瞭 解 目 前 研 究 者 的 觀 點, 從 中, 找 尋 我 們 的 研 究 視 角, 希 冀 在 前 人 的 研 究 基 礎 上, 做 更 擴 的 研 究 ; 由 於 我 們 的 研 究 概 念 是 利 用 歷 史 語 言 的 角 度 來 進 行 比 較, 因 此 在 已 經 確 定 好 我 們 的 研 究 目 的 與 研 究 視 角 後, 接 下 來 再 談 論 到 理 論 基 礎 與 研 究 步 驟 ; 最 後, 則 說 明 本 研 究 所 使 用 的 語 料, 由 於 歷 史 語 言 注 意 語 料 的 選 擇 及 來 源, 因 此 我 們 對 於 語 料 也 會 有 所 說 明 交 待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從 許 多 的 古 漢 語 現 象 保 留 在 閩 南 語 中, 即 可 發 現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的 關 係 是 十 分 密 切 的 在 語 音 的 保 存 上, 如 : 同 諧 聲 偏 旁 的 工 江, 於 上 古 時 代 應 屬 同 音 的, 但 在 現 代 語 中 並 不 同 音, 可 是 在 閩 南 語 中 卻 可 同 讀 為 ka 1 在 詞 彙 的 使 用 上, 如 : 鼎 的 使 用, 詩 經. 周 頌. 絲 衣 鼐 鼎 及 鼒 中 的 鼎 指 烹 煮 的 器 具, 現 代 語 多 言 鍋 子, 閩 南 方 言 則 仍 以 鼎 仔 表 烹 煮 的 器 具 在 語 法 的 保 存 上, 古 漢 語 會 將 不 放 在 句 末 當 作 語 氣 詞, 如 史 記. 張 儀 列 傳 子 去 寡 人 之 楚, 也 思 寡 人 不? 世 說 新 語. 方 正 尊 君 在 不?, 現 代 語 多 言 嗎, 閩 南 方 言 則 仍 言 汝 要 食 餅 不? 更 進 一 步 的 說, 當 現 今 其 它 漢 語 方 言 已 不 復 見 古 漢 語 特 點 時, 現 代 閩 南 語 卻 仍 可 發 現 : 非 敷 奉 母 讀 p- p -, 知 徹 澄 母 讀 t- t -( 袁 家 驊 1983:240; 董 同 龢 1974:356; 詹 伯 慧 1981:185) 等 漢 語 上 古 音 的 特 徵, 在 現 代 閩 南 語 中 皆 保 存 了 下 來 此 外, 閩 南 方 言 還 有 豐 富 文 白 系 統 的 對 立, 袁 家 驊 在 漢 語 方 言 概 要 (1983: 254) 中 說 : 每 一 個 方 言 都 有 文 白 讀 音 的 分 歧, 但 是 在 這 方 面 沒 有 一 個 方 言 趕 得 上 閩 南 話 的 閩 南 話 讀 書 音 和 白 話 音 幾 乎 各 自 形 成 了 一 個 語 音 系 統 造 成 閩 南 內 部 文 白 讀 音 各 成 系 統 的 原 因 又 是 什 麼 呢? 張 琨 (1984:416) 曾 清 楚 地 為 文 白 讀 的 成 因 做 過 一 番 解 釋, 他 說 : 漢 語 ( 包 括 種 種 不 同 的 方 言 ) 從 秦 漢 經 過 隋 唐 一 直 到 現 在, 從 不 同 地 域, 經 過 不 同 途 徑 不 斷 的 輸 入 閩 方 言 區, 每 次 規 模 的 移 民 都 會 對 閩 方 言 發 生 不 同 的 影 響, 再 加 上 土 著 及 鄰 居 的 因 素, 就 造 成 了 閩 語 方 言 內 部 文 白 異 讀 的 複 雜 現 象 張 氏 即 意 指, 閩 南 方 言 中 有 豐 富 的 文 白 異 讀, 即 是 有 豐 富 的 不 同 系 統, 即 是 有 豐 1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富 的 不 同 層 次, 這 些 豐 富 的 層 次 經 由 移 民 所 帶 來 的 因 此, 閩 南 方 言 至 少 可 粗 分 為 兩 個 不 同 的 層 次, 其 一 是 文 讀 層 次, 其 二 是 白 讀 層 次 一 般 認 為 閩 南 文 讀 音 最 能 體 現 中 古 切 韻 音 系 韻 讀 的 真 實 面 貌 ( 黃 典 誠 1990), 但 閩 南 話 中 還 有 些 韻 讀 是 超 越 切 韻 系 統 的 ( 董 同 龢 1960:1016), 這 個 超 越 切 韻 系 統 的 便 是 閩 南 話 中 的 白 讀 音, 徐 芳 敏 (1990:3) 是 這 麼 說 的 : 閩 南 方 言 是 閩 方 言 的 一 個 方 言 片, 因 此 閩 南 方 言 的 白 讀 層 韻 母 系 統 也 在 上 古 以 下, 中 古 以 前 由 漢 語 分 支 出 來 的 我 們 可 以 這 樣 解 釋 : 閩 南 方 言 的 白 話 層 韻 母 在 上 古 以 下, 中 古 以 前 形 成, 在 這 段 期 間, 每 次 的 規 模 移 民 都 為 閩 南 方 言 帶 來 新 的 影 響, 於 是, 閩 南 方 言 白 讀 內 部 又 有 數 個 層 次, 所 以 張 琨 (1984:416) 說 : 其 實 閩 方 言 中 有 很 多 時 代 不 同 地 域 不 同 的 系 統 並 存 著, 其 中 有 些 系 統 殘 缺 不 全 因 此, 我 們 研 究 目 的 主 要 有 三 : 一 辨 析 閩 南 語 白 讀 韻 母 中 的 不 同 層 次 閩 南 語 白 讀 內 部 就 有 不 同 的 層 次 系 統, 例 如, 同 樣 是 天 字, 廈 門 話 ( 閩 南 ) 天 白 讀 t i 1 文 讀 t ien1, 福 州 話 ( 閩 東 ) 只 讀 t ie 1, 將 樂 話 ( 閩 西 ) 文 讀 t ie 1 白 讀 t ai 1 羅 杰 瑞 (1994) 認 為, 這 是 不 同 歷 史 層 次 所 造 成 的, 羅 杰 瑞 認 為 將 樂 文 讀 t ie 1 是 羅 氏 (1981) 所 擬 構 的 原 始 閩 語 *t ian1 的 規 則 反 映, 與 廈 門 白 讀 t i 1 福 州 t ie 1 共 同 保 存 -i- 介 音, 故 為 同 一 層 次 ; 相 對 的, 將 樂 白 讀 t ai 1 應 較 文 讀 層 次 早, 故 利 用 天 字, 可 將 閩 語 分 成 三 個 層 次 : 天 將 樂 廈 門 福 州 第 一 層 次 ( 最 早 ) t ai 1 第 二 層 次 ( 次 早 ) t ie 1 t i$1 t ieŋ1 第 三 層 次 ( 最 晚 ) t ie 1 t ien1 t ieŋ1 天 字 的 文 讀 ( 第 三 層 次 ) 是 一 個 層 次, 天 字 的 白 讀 ( 第 一 二 層 次 ) 又 可 再 分 為 兩 個 層 次 因 此 閩 南 語 除 了 有 文 白 讀 兩 個 層 次 外, 閩 南 語 的 白 讀 內 部 也 能 再 分 成 數 個 層 次 移 民 一 波 波 進 入 閩 方 言 區, 就 為 閩 方 言 帶 來 一 層 層 新 的 語 音 新 進 的 層 次 與 原 有 的 層 次 會 互 相 疊 置, 也 會 互 相 取 代 所 謂 層 次 與 層 次 之 間 的 疊 置 是 指, 異 方 言 音 類 隨 著 詞 語 進 入 方 言 內 部 以 後, 成 為 方 言 音 系 中 的 組 成 部 份, 但 不 是 唯 一 的 組 成 部 份, 因 為 方 言 中 還 存 在 著 原 音 類, 新 進 入 的 異 音 類 和 相 對 應 的 原 音 類 在 方 言 中 同 時 存 在 ( 王 福 堂 2005: 41) 例 如 : 石 字, 在 泉 州 當 石 頭 時 讀 作 tsio, 當 石 榴 時 讀 作 sia 2

第 一 章 緒 論 石 榴 為 西 漢 以 後 才 傳 入 中 的, 據 晉 代 張 華 博 物 志 的 記 載 : 漢 張 騫 出 使 西 域, 得 涂 林 安 石 榴 種 以 歸, 故 名 安 石 榴, 因 此 石 榴 傳 入 閩 南 的 時 間 應 較 四 處 可 見 的 石 頭 來 得 晚, 今 日 石 字 於 閩 南 地 區 有 兩 種 白 讀, 便 是 舊 層 次 與 新 層 次 疊 置 的 結 果 層 次 與 層 次 之 間 的 取 代 是 指, 方 言 內 部 由 於 規 範 的 需 要, 因 此 不 同 層 次 會 處 在 競 爭 之 中, 當 一 個 層 次 的 音 類 使 用 較 普 遍, 另 一 個 層 次 音 類 的 使 用 就 會 日 漸 減 少, 甚 至 可 能 在 最 後 消 失 ( 王 福 堂 2005:43), 於 是 某 些 層 次 系 統 會 有 殘 缺 的 情 形 例 如 : 星 字 就 是 個 很 好 的 例 字, 同 樣 是 閩 南 方 言, 對 泉 州 而 言 星 字 有 三 個 層 次 分 別 讀 作 si san ts i, 但 對 汕 頭 而 言 則 只 具 有 一 個 層 次 ts e 既 然 泉 州 汕 頭 皆 屬 閩 南 方 言, 則 理 論 上 兩 者 應 具 有 同 樣 數 量 的 層 次 疊 置, 可 是 星 字 的 不 同 層 次 讀 音, 在 汕 頭 發 生 了 競 爭 取 代, 今 汕 頭 地 區 只 見 一 個 層 次 的 讀 音, 另 外 兩 個 層 次 的 讀 音 已 經 消 失 閩 南 方 言 除 了 有 新 舊 層 次 的 問 題 外, 每 一 個 層 次 在 數 千 年 歷 史 的 發 展 下, 也 會 發 生 變 化, 可 能 是 : 單 一 音 類 的 音 值 改 變, 單 一 音 類 發 生 條 件 分 化 形 成 兩 種 音 值, 兩 個 不 同 的 音 類 發 生 合 併 等 等 例 如 : 漳 州 地 區 的 央 元 音 已 經 消 失, 往 兩 邊 的 -i- -u- 元 音 發 展, 但 泉 州 地 區 還 具 有 央 元 音 的 讀 音, 漳 州 讀 子 tsu 次 ts u 賜 su 事 su 史 su, 泉 州 讀 子 ts 次 ts 賜 s 事 s 史 s ( 洪 惟 仁 2001: 244) 即 是 漳 州 方 言 內 部 的 音 值 發 生 改 變 又 如 : 稟 品 今 與 林 侵 心 皆 為 中 古 雙 唇 韻 尾 -m 的 深 攝 字, 但 在 今 閩 南 的 文 讀 層 中, 漳 州 泉 州 地 區 將 雙 唇 聲 母 的 稟 品 今 讀 為 舌 尖 韻 尾 的 -in, 將 非 雙 唇 聲 母 的 林 侵 心 讀 為 雙 唇 韻 尾 -im, 可 見 文 讀 層 中 的 深 攝 字 因 聲 母 條 件 的 不 同 而 發 生 了 條 件 分 化 再 如 : 汕 頭 地 區 的 語 言 系 統 中, 舌 尖 韻 尾 -n -t 已 與 舌 根 韻 尾 - -k 合 併, 汕 頭 崩 pa 斑 pa 同 音, 泉 州 崩 pa 斑 pan 有 別 ; 汕 頭 木 bak 密 bak 同 音, 泉 州 木 bak 密 bat 有 別, 顯 示 汕 頭 地 區 的 舌 尖 韻 尾 與 舌 根 韻 尾 發 生 合 流, 泉 州 仍 保 持 對 立 閩 南 語 對 外 有 其 它 方 言 層 次 的 不 斷 疊 置 取 代, 閩 南 語 對 內 也 不 斷 地 發 展 演 變 分 化 合 流, 使 得 閩 南 語 的 層 次 分 析 變 得 複 雜 因 此, 我 們 必 需 取 同 源 的 閩 南 次 方 言 點 讀 音 進 行 對 應 比 較, 在 比 較 過 後, 至 少 可 能 會 出 現 四 種 情 形 : 甲 地 乙 地 丙 地 A 規 則 對 應 A 甲 A 乙 A 丙 B 條 件 分 化 B 甲 -1 B 甲 -2 B 乙 B 丙 C 競 爭 替 代 C 甲 C 乙 B 丙 C 丙 D 異 層 同 讀 D 甲 D 乙 D 丙 (=A 丙 ) 3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有 時 各 方 言 點 的 讀 音 對 應 情 形 非 常 整 齊, 即 為 A 規 則 對 應 ; 有 時 某 個 方 言 點 會 發 生 條 件 分 化 而 讀 成 不 同 讀 韻, 在 語 音 對 應 上 就 有 A 方 言 點 的 兩 種 音 讀 對 應 B 方 言 點 的 一 種 音 讀 的 現 象, 即 為 B 條 件 分 化 ; 有 時 某 方 言 點 有 兩 個 層 次 疊 置 競 爭, 即 為 C 競 爭 替 代 ; 有 時 甚 至 有 不 同 層 次 卻 同 一 讀 音 的 情 形, 即 為 D 異 層 同 讀 因 此 我 們 需 要 取 閩 南 語 內 部 各 方 言 點 的 讀 音 進 行 對 應 比 較, 再 作 進 一 步 的 層 次 辨 析 二 觀 察 古 漢 語 現 象 與 閩 南 語 白 讀 韻 母 層 次 的 對 應 張 琨 (1984:416) 曾 經 說 過 : 每 次 規 模 的 移 民 都 會 對 閩 方 言 發 生 不 同 的 影 響 翻 開 閩 語 區 的 發 展 歷 史, 1 可 發 現 秦 漢 至 宋 代 之 間, 有 一 波 波 講 著 古 漢 語 的 移 民 南 遷 至 閩 語 區 早 在 二 十 萬 年 前, 閩 語 區 就 有 百 越 族 活 動, 一 直 到 秦 漢 以 前, 江 南 地 區 都 是 百 越 族 的 居 住 地, 然 而 他 們 所 使 用 的 古 越 語 和 古 漢 語 相 差 很, 彼 此 不 能 通 話 ( 周 振 鶴 游 汝 杰 1988:9) 這 個 歷 史 事 實, 形 成 閩 南 的 百 越 語 底 層 2 閩 語 的 語 音 層 次 3 一 直 到 秦 代 以 後 才 開 始 形 成 漢 人 開 始 與 閩 語 區 有 所 接 觸, 最 早 是 溯 及 秦 始 皇 於 閩 語 區 設 立 閩 中 郡, 不 過, 秦 王 只 是 在 名 義 上 設 立 一 郡, 並 沒 有 做 實 質 的 統, 4 但 當 時 已 有 五 十 萬 民 兵 北 來, 這 批 秦 代 移 民 與 當 地 閩 越 人 混 居, 羅 杰 瑞 (1994) 認 為 這 批 民 兵 為 閩 語 區 帶 來 了 秦 漢 時 的 漢 語 讀 音, 成 為 閩 語 當 中 的 秦 漢 層 次 西 漢 初 期, 朝 廷 讓 閩 越 人 自, 但 勢 力 不 斷 龐 且 不 受 朝 廷 所 掌 控, 漢 武 帝 認 為 東 越 狹 多 阻, 閩 越 悍, 數 反 覆 詔 軍 吏 皆 將 其 民 徙 處 江 淮 間, 東 越 地 遂 虛, 於 是 將 閩 越 之 民 全 數 遷 往 長 江 淮 河 一 帶 內 地 安 置, 閩 越 亡 閩 地 暫 時 渺 無 人 煙, 原 來 說 上 古 漢 語 的 秦 之 軍 民, 被 北 移 至 江 淮 閩 地 於 西 漢 末 才 再 次 受 朝 廷 經 略, 而 設 東 縣 此 時 的 閩 地 被 開 發 為 江 南 與 廣 東 航 路 之 間 的 中 繼 站, 並 且 已 有 移 民 經 海 路 而 由 北 南 來 這 批 於 西 漢 末 東 漢 初 南 下 的 北 人, 便 帶 來 了 西 漢 末 的 漢 語 語 音, 因 此 丁 邦 新 (1983:14) 認 為 閩 南 語 的 白 話 音 極 可 能 是 在 西 漢 末 年 東 漢 初 年 從 古 漢 語 方 言 而 出 的 1 閩 語 區 是 方 言 的 概 念, 其 地 理 位 置 約 包 含 了 今 日 的 福 建 全 境 廣 東 省 東 部 海 南 省 浙 江 省 南 部, 及 海 外 的 台 灣 新 加 坡 等 地 這 些 散 布 範 圍 那 麼 廣 的 閩 人, 主 要 來 源 於 福 建 境 內, 而 在 歷 史 發 展 中, 一 波 波 的 向 外 移 民 因 此, 我 們 這 裡 談 到 的 閩 語 區, 主 要 是 以 福 建 境 內 的 歷 史 發 展 為 主 2 根 據 王 福 堂 (2005:48) 的 解 釋 : 底 層 是 層 次 的 一 種, 它 原 指 歷 史 上 已 經 被 替 換 的 某 個 語 言 在 現 存 語 言 中 遺 留 的 成 分, 多 表 現 為 特 殊 的 語 音 這 種 層 次 比 較 古 老, 在 語 言 系 統 中 處 於 深 層, 因 此 借 用 地 理 名 詞 底 層 來 稱 呼 3 根 據 王 福 堂 (2005:48) 的 解 釋 : 層 次 一 般 指 進 入 方 言 的 外 來 成 分 語 音 層 次, 即 同 一 古 音 來 源 的 不 同 語 音 形 式 4 史 記 東 越 列 傳 : 閩 越 王 無 諸 及 越 東 海 王 搖 者, 其 先 皆 越 王 句 踐 之 後 也 秦 已 併 天 下, 皆 慶 為 君 長, 以 其 地 為 閩 中 郡 其 中 所 謂 慶 為 君 長, 不 過 把 無 諸 搖 的 王 號 削 去, 削 為 君 長, 秦 王 並 沒 有 再 派 守 尉 令 長 來 因 此 秦 立 閩 中 郡, 只 是 名 義 上 設 立 一 郡, 實 際 上 並 沒 有 施 行 統 4

第 一 章 緒 論 東 漢 末 年, 中 原 戰 亂, 避 戰 的 漢 民 開 始 一 批 批 進 入 當 時 人 煙 稀 少 的 閩 地 後 來, 孫 吳 集 團 在 江 東 崛 起, 其 刻 意 向 南 發 展, 經 營 閩 地, 先 後 五 次 派 遣 軍 隊 入 閩, 也 同 時 帶 動 當 時 民 眾 的 入 閩 這 批 外 來 的 民 眾 逐 漸 成 為 閩 地 人 口 的 主 體 周 振 鶴 游 汝 杰 (1986:38-39) 即 言 : 漢 末 三 晉 初 的 百 年 之 間, 來 自 江 南 浙 北 的 移 民 分 別 從 海 路 和 陸 路 批 湧 入 福 建 量 的 江 南 浙 北 移 民, 使 得 原 本 發 展 於 金 陵 的 江 東 方 言 也 擴 展 到 了 福 建, 所 以 丁 邦 新 (2006:1) 也 說 : 南 北 朝 時 代 的 吳 語 就 是 現 代 閩 語 的 前 身 西 晉 末 年, 北 方 再 次 發 生 動 亂, 永 嘉 之 亂 又 再 次 帶 來 了 北 方 的 語 音 三 山 志 說 : 永 嘉 之 亂, 衣 冠 南 渡, 如 閩 者 八 族 這 次 移 民 使 福 建 人 口 增 加 一 倍 以 上, 並 帶 來 中 原 一 帶 的 口 語 閩 地 開 始 有 漢 人 加 以 開 發 後, 陸 續 吸 引 更 多 的 漢 人 移 入 唐 初 河 南 藉 的 陳 陳 元 光 父 子 領 軍 民 至 漳 州 屯 墾 唐 高 宗 總 章 二 年 ( 西 元 669 年 ), 泉 潮 間 有 蠻 僚 ( 今 畬 族 ) 作 亂, 陳 氏 父 子 受 命 入 閩 平 定 亂 事, 陳 氏 父 子 及 一 百 二 十 三 位 將 領, 以 及 後 來 增 援 的 五 十 八 軍 校, 部 份 都 定 居 下 來, 開 發 漳 州 他 們 帶 來 的 語 言 是 七 世 紀 的 中 州 話, 這 對 閩 南 方 言 自 然 會 發 生 影 響 唐 末 河 南 籍 的 王 潮 王 審 知 兄 弟 趁 中 原 戰 亂, 率 領 數 十 萬 軍 隊 入 閩 建 這 批 隨 王 氏 兄 弟 南 下 的 人 所 用 的 是 第 十 世 紀 的 中 州 話 ( 張 光 宇 1996:64-66) 宋 代 中 原 受 金 元 兵 壓 迫 嚴 重, 皇 室 人 員 陸 續 南 下 避 亂 甚 至 在 西 元 1276 年, 宋 帝 端 宗 在 福 州 即 位, 後 為 元 兵 所 迫, 死 於 厓 山 ; 端 宗 之 子 最 後 也 跳 海 而 亡 一 些 由 北 方 南 下 的 忠 義 之 士 眼 看 中 原 受 控 於 異 族, 而 不 願 北 返, 便 寓 留 在 閩 贛 粵 等 地 據 福 建 省 志 (2000:7) 對 人 口 發 展 的 觀 察, 宋 代 前, 以 北 方 人 口 遷 入 為 主 ; 宋 代 以 後, 逐 漸 演 變 為 向 外 和 台 灣 等 海 外 地 區 遷 出 換 句 話 說, 其 它 方 言 區 對 閩 語 區 的 影 響, 致 上 可 以 宋 代 為 界, 宋 代 以 後 的 影 響 應 較 為 零 星 從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語 的 錯 綜 歷 史 關 係, 我 們 知 道 會 有 一 層 層 古 漢 語 語 音 痕 跡 保 存 在 閩 語 中 因 此, 我 們 希 望 藉 由 科 的 方 法, 系 統 性 地 篩 選 分 析 出 閩 南 語 韻 母 保 存 的 古 漢 語 現 象 三 歸 結 閩 南 語 白 讀 韻 母 不 同 層 次 的 演 變 類 型 既 然 已 得 知 閩 南 語 白 讀 韻 母 內 部 可 分 為 數 個 層 次, 又 將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語 內 部 的 層 次 進 行 對 應, 則 我 們 必 然 還 要 對 古 漢 語 至 現 代 閩 南 語 間 的 演 變 情 形 進 行 探 索 5 要 能 釐 清 古 漢 語 至 現 代 閩 南 語 間 的 演 變 情 形, 勢 必 要 透 過 歷 史 語 言 的 方 5 我 們 這 裡 所 提 到 的 古 漢 語 保 含 了 自 上 古 漢 語 一 路 演 變 而 下 的 兩 漢 漢 語 六 朝 北 方 漢 語 六 朝 南 方 漢 語 中 古 切 韻 漢 語 等 5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法, 層 層 的 比 較 構 擬 推 導, 才 能 系 統 性 的 解 釋 演 變 過 程 根 據 歷 史 語 言 的 看 法, 從 古 漢 語 到 現 代 閩 南 語 間, 基 本 上 會 經 過 三 次 的 分 化 演 變 : 第 一 次 是 從 古 漢 語 中 分 化 出 原 始 閩 語 (Proto-Min), 6 第 二 次 是 從 原 始 閩 語 中 分 化 出 古 閩 南 語 (Proto-South-Min), 第 三 次 則 是 從 古 閩 南 語 當 中 再 分 化 出 現 代 閩 南 語 的 潮 汕 小 片 漳 州 小 片 泉 州 小 片 等 換 句 話 說, 我 們 可 以 透 過 現 代 閩 南 語 的 汕 頭 漳 州 泉 州 讀 音, 根 據 三 地 音 值 構 擬 出 古 閩 南 語 的 樣 貌 ; 再 透 過 古 閩 南 語 與 古 閩 東 語 的 對 應 比 較, 推 導 出 原 始 閩 語 的 音 值 ; 進 而 連 繫 上 原 始 閩 語 與 古 漢 語 間 的 演 變 關 係 當 我 們 找 出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語 層 次 對 應 的 同 時, 也 離 析 出 閩 南 語 不 同 層 次 的 演 變 類 型 我 們 藉 由 閩 南 不 同 層 次 演 變 類 型 的 比 較, 歸 結 閩 南 不 同 層 次 的 演 變 特 點 ; 再 從 漢 語 演 變 史 的 角 度, 來 解 釋 閩 南 不 同 層 次 演 變 特 點 的 成 因 第 二 節 前 人 研 究 的 成 果 有 許 多 者 已 連 繫 過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的 關 係, 但 隨 著 切 入 的 視 角 不 同, 而 連 繫 的 方 式 也 有 所 不 同 致 可 分 成 從 古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及 從 閩 南 方 言 來 看 古 漢 語 兩 類 從 古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側 重 於 古 漢 語 於 各 時 代 的 音 類 分 合 音 值 演 變 於 閩 南 方 言 中 的 表 現 ; 從 閩 南 方 言 來 看 古 漢 語 側 重 於 閩 南 方 言 內 部 的 音 值 音 類 比 較, 來 判 定 閩 南 方 言 的 語 音 層 次 來 源 一 從 古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的 相 關 論 著 從 古 漢 語 的 演 變 情 形 出 發, 以 古 漢 語 各 階 段 的 演 變 結 構 來 比 較 閩 南 方 言, 從 中 得 知 閩 南 方 言 是 否 能 反 應 古 漢 語 的 情 況, 及 反 應 出 多 少 現 象 目 前 者 們 致 從 四 個 古 漢 語 的 時 間 點 作 為 觀 察 窗 口, 分 別 是 上 古 漢 語 兩 漢 漢 語 六 朝 漢 語 隋 唐 漢 語 ( 一 ) 從 上 古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將 上 古 漢 語 完 整 的 與 閩 南 方 言 相 較, 最 完 整 的 討 論 者 為 : 徐 芳 敏 閩 南 廈 漳 泉 次 方 言 白 話 層 韻 母 系 統 與 上 古 音 韻 部 關 係 之 研 究 博 士 論 文 (1991), 徐 氏 討 6 原 始 閩 語 原 文 為 Proto-Min, 由 羅 杰 瑞 於 1981 年 發 表 的 The Proto-Min Finals 中 所 提 出, 目 前 Proto-Min 一 詞 有 三 種 翻 譯 : 第 一 種 譯 為 原 始 閩 語 如 : 王 福 堂 原 始 閩 語 的 構 擬 (1999); 第 二 種 譯 為 共 同 閩 語 如 : 吳 瑞 文 論 梗 攝 開 口 字 在 共 同 閩 語 中 的 演 變 與 層 次 (2010); 第 三 種 譯 為 閩 語 祖 語 如 : 洪 惟 仁 閩 南 語 的 方 言 比 較 與 通 變 系 統 (2003) 以 閩 語 祖 語 稱 呼 本 篇 研 究 統 一 採 用 原 始 閩 語 的 稱 呼, 主 因 是 羅 杰 瑞 於 1979 年 在 方 言 中 以 英 文 發 表 了 閩 語 詞 匯 的 時 代 層 次 一 文, 而 後 由 梅 祖 麟 (1994) 翻 譯, 譯 文 中 即 將 The Proto-Min 直 接 翻 譯 成 原 始 閩 語, 因 此 本 文 從 之 6

第 一 章 緒 論 論 的 焦 點 主 要 集 中 在 閩 南 方 言 的 白 話 層 韻 母 上, 取 廈 門 漳 州 泉 州 為 材 料, 與 上 古 音 韻 部 比 較, 證 實 有 層 白 話 韻 母 是 上 古 以 下, 中 古 以 前 由 古 漢 語 所 分 支 出 來 的 徐 氏 的 討 論 非 常 精 細, 將 閩 南 語 中 所 存 的 上 古 韻 部 現 象 一 一 指 現 出 來, 例 如 : 上 古 祭 月 元 韻 字 於 今 閩 南 多 讀 為 -ua -ua -ua 徐 氏 為 閩 南 語 與 上 古 韻 部 的 對 應 情 況 作 一 全 面 性 且 系 統 性 地 揭 示, 且 提 供 了 古 閩 南 語 擬 測 的 一 啓 發 另 外 如 : 李 熙 泰 廈 門 方 言 的 熊 字 (1982) 虞 萬 里 從 古 方 音 看 歌 支 的 關 係 及 其 演 變 (1984) 林 葉 連 從 詩 經 探 討 閩 南 語 存 古 現 象 (2006) 等 人 也 分 別 從 上 古 漢 語 的 一 些 特 點 出 發, 討 論 在 閩 南 方 言 中 的 情 形 ( 二 ) 從 兩 漢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將 兩 漢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連 繫 起 的 篇 章 不 多, 但 丁 邦 新 (1983) 所 提 出 的 見 解 卻 非 常 強 而 有 力 的 證 明 了 兩 漢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的 關 係, 也 得 到 界 的 普 遍 認 同 丁 邦 新 Derivation time of colloquial Min from Archaic Chinese(1983) 此 篇 文 章 是 以 英 文 書 寫, 為 首 篇 清 楚 連 繫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的 研 究 文 章 丁 邦 新 認 為 今 閩 南 方 言 騎 徛 寄 蟻 讀 -ia 是 來 源 於 西 漢 歌 部 字, 提 出 的 證 據 有 二 : 第 一 閩 南 歌 部 字 讀 -ia 與 李 方 桂 擬 的 歌 部 字 *-jar 相 當 接 近 ; 第 二 閩 南 讀 -ia 的 騎 徛 寄 蟻 這 類 字 在 西 漢 時 期 仍 屬 歌 部 字, 至 東 漢 時 期 則 轉 入 支 部 字, 但 閩 南 的 支 部 字 中 卻 沒 有 讀 -ia 韻 者, 顯 示 閩 南 的 -ia 韻 不 見 歌 支 合 流 的 情 形, 則 閩 南 讀 -ia 的 騎 徛 寄 蟻 這 類 字 應 是 來 源 於 東 漢 歌 支 部 合 流 之 前 ( 三 ) 從 六 朝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六 朝 時 期 有 量 的 漢 人 入 閩, 必 然 為 閩 方 言 帶 來 漢 語 的 層 次, 也 有 些 者 已 連 繫 過 六 朝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的 關 係 如 : 梅 祖 麟 現 代 吳 語 與 支 脂 魚 虞, 共 為 不 韻 (2001) 梅 祖 麟 以 切 韻 序 當 中 的 支 脂 魚 虞, 共 為 不 韻 為 線 索, 觀 察 支 脂 魚 虞 韻 字 於 現 代 吳 語 現 代 閩 語 中 的 表 現 情 形, 從 中 發 現 吳 語 及 閩 語 中 都 還 保 存 著 共 為 不 韻 的 痕 跡 梅 氏 還 利 用 羅 杰 瑞 對 原 始 閩 語 的 構 擬, 構 擬 出 原 始 吳 語 原 始 江 東 方 言 ; 另 一 方 面, 也 以 詞 彙 苧 為 證 據, 確 定 苧 的 層 次 是 來 源 於 南 朝 浙 江 再 如 : 楊 秀 芳 從 方 言 比 較 論 吳 閩 同 源 詞 摭 (2003) 楊 氏 此 篇 主 要 是 在 考 察 吳 閩 地 區 表 示 撿 拾 意 的 之 石 切 字, 本 字 應 書 寫 為 昔 韻 的 摭, 並 分 別 從 語 義 用 法 音 讀 對 應 來 論 證 摭 表 撿 拾 意 的 合 理 性 在 談 及 音 讀 對 應 時, 即 觸 及 到 層 次 來 源 的 問 題, 楊 氏 根 據 漢 語 音 韻 史 來 判 斷, 在 不 同 的 階 段, 陽 入 相 配 的 結 構 關 係 會 有 不 同 西 漢 以 前 入 聲 鐸 部 會 與 陽 聲 陽 部 相 配, 因 此 閩 南 承 繼 自 西 漢 以 前 鐸 陽 相 配 格 局 的 層 次, 鐸 部 昔 韻 字 的 主 要 元 音 需 有 與 陽 部 字 相 同 的 表 現 ; 南 北 朝 以 後 鐸 部 昔 韻 字 與 錫 部 麥 昔 韻 字 合 流, 因 此 源 自 南 北 朝 以 後 的 層 次 需 有 鐸 部 昔 韻 與 錫 部 麥 昔 韻 同 讀 的 表 現 而 閩 南 地 區 鐸 部 昔 韻 字 的 摭 與 錫 部 昔 韻 的 跡 脊 同 讀 -io, 因 此 吳 閩 地 區 摭 讀 k io 7 是 來 自 於 南 北 朝 以 後 的 層 次 除 此 之 外, 王 建 設 從 世 說 新 語 的 語 言 現 象 看 閩 語 與 吳 語 的 關 係 (2000) 林 倫 倫 粵 東 閩 語 與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語 的 關 係 (2001) 也 討 論 過 六 朝 漢 語 與 閩 語 的 關 係 7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 四 ) 從 唐 宋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從 唐 宋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的 討 論 非 常 眾 多, 界 已 有 共 識 認 為 : 閩 南 文 讀 層 即 來 自 唐 宋 時 期 的 漢 語 例 如 : 黃 典 誠 晉 唐 古 語 在 泉 州 (1983), 劉 曉 南 更 陸 續 考 察 了 宋 代 漢 語 與 宋 代 閩 人 用 韻 的 特 色 及 關 係 宋 代 福 建 詩 人 用 韻 所 反 映 的 十 到 十 三 世 紀 的 閩 方 言 若 干 特 點 (1998) 宋 代 文 士 用 韻 與 宋 代 通 語 及 方 言 (2001) 朱 熹 與 閩 方 言 (2001) 等 二 從 閩 南 方 言 來 看 古 漢 語 的 相 關 論 著 從 閩 南 方 言 的 內 部 比 較 出 發, 觀 察 比 較 出 來 的 結 果, 才 進 而 與 古 漢 語 相 比 較, 以 確 定 歷 史 層 次 這 方 面 的 研 究 非 常 眾 多, 層 次 的 析 分 情 形 也 有 所 不 同, 但 致 而 言 皆 普 遍 肯 定 閩 南 方 言 至 少 具 有 文 讀 與 白 讀 兩 個 時 間 層 次, 除 此 之 外, 閩 南 方 言 還 有 其 它 讀 音 情 形 可 分 析 為 其 它 層 次 ( 一 ) 閩 南 方 言 至 少 具 有 文 讀 白 讀 兩 個 時 間 層 次 閩 南 方 言 量 的 文 白 讀 現 象, 促 使 者 很 早 就 注 意 到 閩 南 方 言 內 部 具 有 不 止 一 層 的 層 次, 而 真 正 比 較 閩 南 方 言 內 部, 又 與 古 漢 語 連 繫 者 則 如 : 張 琨 論 比 較 閩 方 言 (1984) 張 琨 再 論 比 較 閩 方 言 (1989) 張 氏 的 文 章 一 開 始 就 提 到 閩 語 的 最 特 色 就 是 文 白 異 讀 現 象, 故 在 做 方 言 比 較 時 要 同 時 考 慮 到 文 白 異 讀 的 層 次, 不 同 的 層 次 會 有 不 同 的 對 應 論 比 較 閩 方 言 中 討 論 的 方 言 點 有 廈 門 潮 陽 福 州, 其 中 廈 門 與 潮 陽 都 屬 閩 南 方 言, 福 州 屬 閩 東 方 言, 因 此 可 說 是 閩 南 與 閩 東 方 言 的 比 較 ; 再 論 比 較 閩 方 言 則 增 加 了 閩 北 方 言 的 材 料, 使 內 部 層 次 間 的 對 當 關 係 更 加 清 楚 張 氏 考 慮 到 閩 語 的 構 成 是 層 次 的 疊 積, 當 傳 入 的 方 言 不 同 路 徑 不 同 時 間 不 同, 就 會 形 成 不 同 的 層 次, 張 氏 的 這 種 思 考 使 得 閩 語 的 異 讀 現 象 能 突 破 切 韻 的 限 制, 與 其 它 方 言 有 所 連 繫 ; 另 外, 由 於 張 氏 具 有 層 次 的 觀 念, 而 每 一 層 次 又 代 表 著 不 同 來 源 路 徑 時 代, 故 分 析 每 一 層 次 的 對 應, 實 也 是 說 明 現 代 閩 語 逐 步 形 成 的 歷 史 又 如 : 董 同 龢 四 個 閩 南 方 言 (1959) 董 氏 在 書 中 比 較 音 韻 的 材 料 四 個 方 言 音 系 的 比 較 四 個 方 言 的 音 系 和 系 的 比 較 三 篇 中, 比 較 了 四 個 閩 南 方 言 : 廈 門 龍 溪 ( 漳 州 ) 晉 江 ( 泉 州 ) 揭 陽 ( 潮 州 ); 也 比 較 了 語 和 ; 比 較 的 項 目 包 括 聲 母 韻 尾 韻 母 聲 調 董 氏 經 過 這 些 材 料 的 比 較, 主 要 發 現 兩 點 : 中 古 的 韻 母 許 多 都 和 閩 南 的 兩 個 韻 母 相 當, 這 也 就 是 通 常 所 謂 一 字 兩 音 現 象 的 原 因,, 我 們 似 乎 只 好 假 定 閩 南 語 的 字 在 歷 史 上 至 少 有 兩 個 不 同 的 來 源 : 一 個 比 較 接 近 ; 另 一 個 比 較 不 像 有 些 切 韻 裡 的 韻, 在 其 它 方 言 難 找 到 分 別 的 痕 跡 的, 在 閩 南 語 中 倒 可 以 看 8

第 一 章 緒 論 出 一 些, 如 : 魚 - 虞, 咍 - 泰, 支 - 脂 之 又 如 我 們 就 韻 書 重 紐 發 現 的 支 脂 真 ( 諄 ) 的 唇 牙 喉 音 的 兩 類 分 別 所 在, 我 們 的 材 料 裡 也 有 些 線 索 (1959:1041) 董 氏 已 暗 示 閩 南 語 的 字 是 具 有 至 少 兩 個 歷 史 上 的 不 同 來 源, 而 且 閩 南 語 還 存 有 不 少 切 韻 分 韻 的 特 徵, 這 些 特 徵 在 其 它 方 言 中 卻 已 消 失 了 董 氏 的 研 究 讓 方 言 共 時 的 比 較 向 歷 時 的 分 析 接 軌, 隱 然 揭 示 閩 南 語 是 個 立 體 的 結 構 的 雛 型 ( 二 ) 閩 南 方 言 具 有 兩 個 以 上 的 層 次 能 將 閩 南 方 言 白 讀 層 再 作 細 分 者, 則 首 先 需 以 羅 杰 瑞 為 代 表, 羅 氏 在 閩 語 詞 彙 的 時 代 層 次 (1994) 指 出 廈 門 話 ( 閩 南 ) 天 白 讀 t i 1 文 讀 t ien1, 福 州 話 ( 閩 東 ) 只 讀 t ie 1, 將 樂 話 ( 閩 西 ) 文 讀 t ie 1 白 讀 t ai 1, 將 樂 文 讀 t ie 1 是 羅 氏 之 前 所 擬 構 的 原 始 閩 語 *t ian1 的 規 則 反 映, 與 廈 門 白 讀 t i 1 福 州 t ie 1 共 同 保 存 -i- 介 音, 故 為 同 一 層 次 ; 相 對 的, 將 樂 白 讀 t ai 1 應 較 文 讀 層 次 早, 故 利 用 天 字, 可 將 閩 語 分 成 三 個 層 次 : 天 將 樂 廈 門 福 州 第 一 層 次 ( 最 早 ) t ai 1 第 二 層 次 ( 次 早 ) t ie 1 t i$1 t ieŋ1 第 三 層 次 ( 最 晚 ) t ie 1 t ien1 t ieŋ1 羅 氏 先 嚴 格 地 使 用 歷 史 比 較 法, 比 較 方 言 內 部 的 差 異 以 劃 分 閩 語 的 層 次, 在 得 出 層 次 後 才 參 考 漢 語 音 韻 史, 為 層 次 定 出 先 後 除 了 白 讀 層 可 再 細 分, 文 讀 層 也 可 再 作 細 分 楊 秀 芳 閩 南 語 文 白 系 統 的 研 究 博 士 論 文 (1982) 是 繼 董 同 龢 之 後, 第 一 位 全 面 系 統 性 的 分 析 閩 南 語 文 白 層 次 問 題 者 楊 氏 先 以 廈 門 方 言 作 層 次 分 析, 進 而 為 泉 州 漳 州 潮 州 分 別 析 論, 得 出 閩 南 語 的 三 層 系 統 : 第 一 層 系 統 是 廈 漳 泉 潮 的 白 話 層, 第 二 層 次 是 廈 漳 泉 潮 的 文 讀 層, 第 三 層 是 潮 州 所 獨 有 的 新 文 讀 層 楊 氏 的 研 究 為 閩 南 語 的 層 次 分 析 工 作 打 下 一 個 很 穩 固 的 基 礎, 經 過 楊 氏 的 分 析 辨 正, 我 們 明 白 對 文 白 字 音 的 判 讀 不 應 只 利 用 語 用 時 的 情 形, 而 應 是 作 全 面 的 有 規 則 性 的 考 量, 因 此, 我 們 在 初 步 辨 析 文 白 讀 音 時, 便 可 利 用 楊 氏 分 析 的 結 果 加 以 判 定 除 了 基 本 的 閩 南 內 部 層 次 分 析 外, 更 有 者 探 索 這 一 層 層 的 層 次 來 源, 企 圖 將 層 次 的 來 龍 去 脈 梳 理 得 更 清 楚 張 光 宇 閩 方 言 音 韻 層 次 的 時 代 與 地 域 (1989) 以 廈 門 方 言 為 材 料, 參 酌 古 代 文 獻 與 方 言 地 理 演 變 類 型, 指 出 閩 語 在 長 期 形 成 的 過 程 中, 包 含 了 四 個 層 次 : 古 中 原 層 古 江 東 層 唐 宋 文 讀 層 客 贛 方 言 層, 並 9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對 每 個 層 次 都 提 出 一 些 特 點, 以 供 辨 認 由 於 是 篇 期 刊 論 文 的 關 係, 因 此 有 些 美 中 不 足, 張 氏 所 取 的 方 言 點 只 有 廈 門 一 個, 且 每 個 層 次 舉 例 並 不 夠 多, 有 些 系 統 性 整 體 性 不 足 的 遺 憾 ; 但 張 氏 的 確 已 將 閩 南 語 於 上 古 至 中 古 階 段 的 層 次 作 一 釐 清, 後 人 研 究 多 半 不 超 出 其 框 架 戴 黎 剛 閩 語 的 歷 史 層 次 及 其 演 變 博 士 論 文 (2005) 取 漳 州 仙 游 福 州 建 甌 永 安 五 地 音 來 分 別 代 表 閩 南 莆 仙 閩 東 閩 北 閩 中 五 個 次 方 言, 透 過 次 方 言 的 比 較 得 出 閩 語 所 保 存 的 層 次 戴 氏 以 中 古 韻 攝 為 框 架, 分 析 韻 攝 中 每 個 音 類 所 應 屬 的 層 次 年 代 與 來 源, 致 分 出 了 古 越 語 底 層 上 古 音 層 舊 文 讀 層 和 新 文 讀 層 等 戴 氏 試 圖 將 閩 語 分 層, 然 而 由 於 各 片 只 取 一 點 為 例, 因 此 其 所 得 出 的 結 論 是 著 眼 於 閩 語 各 區 方 言 所 共 有 的 層 次, 對 於 各 片 細 部 的 層 次 觀 照 性 較 不 足, 但 戴 氏 仍 勾 勒 出 了 閩 方 言 層 次 的 輪 廓, 可 作 為 次 方 言 閩 南 片 的 一 個 參 照 無 論 是 從 古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或 從 閩 南 方 言 來 看 古 漢 語, 兩 者 皆 是 殊 歸 同 途 的, 理 論 上, 應 可 彼 此 相 互 參 照, 互 為 補 充 但 從 數 量 上 廣 度 上 來 看, 從 古 漢 語 出 發 來 觀 察 閩 南 方 言 的 研 究 比 例 上 較 少, 多 為 零 星 韻 部 的 切 入, 以 單 篇 研 究 的 方 式 進 行 討 論 因 此, 本 研 究 為 補 其 不 足, 所 以 觀 察 視 角 是 從 古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並 增 加 韻 部 討 論 的 數 量, 以 期 能 歸 結 出 更 周 延 的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的 關 係 另 外, 者 從 古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的 切 入 視 角 有 四, 其 中 的 上 古 漢 語 隋 唐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的 關 係, 研 究 者 眾 多, 如 : 徐 芳 敏 (1991) 黃 典 誠 (1983) 目 前 已 取 得 普 遍 的 共 識 ; 另 外 的 兩 漢 漢 語 六 朝 漢 語 的 討 論 較 為 零 星, 僅 有 丁 邦 新 (1983) 梅 祖 麟 (2001) 楊 秀 芳 (2003) 等 人 有 過 單 一 韻 部 的 研 究, 所 以 本 論 文 在 從 古 漢 語 來 看 閩 南 方 言 的 前 提 下, 分 別 從 兩 漢 漢 語 六 朝 漢 語 作 為 觀 察 窗 口 第 三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我 們 為 了 要 能 辨 析 閩 南 語 中 的 不 同 層 次 觀 察 古 漢 語 現 象 與 閩 南 語 層 次 的 對 應 歸 結 閩 南 語 不 同 層 次 的 演 變 類 型, 因 此 必 需 要 有 適 當 的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並 且 試 從 古 漢 語 的 視 角 切 入, 由 更 多 的 韻 部 討 論, 來 增 強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語 層 次 間 的 連 繫 本 節 即 對 本 論 文 所 使 用 的 研 究 方 法 做 理 論 性 的 介 紹, 逐 步 解 說 本 論 文 的 研 究 步 驟 一 研 究 方 法 閩 南 方 言 是 個 層 次 疊 積 豐 富 的 漢 語 方 言, 本 文 利 用 內 部 分 析 法 辨 析 閩 南 語 中 的 不 同 層 次, 再 利 用 外 部 比 較 法 觀 察 古 漢 語 現 象 與 閩 南 語 層 次 的 對 應, 10

第 一 章 緒 論 最 後 歸 結 閩 南 語 不 同 層 次 的 演 變 類 型 然 而, 還 必 需 排 除 訓 讀 字 的 擾 亂, 訓 讀 字 會 造 成 不 合 理 的 對 應 情 形 ( 一 ) 內 部 分 析 法 內 部 分 析 法 是 對 單 一 方 言 點 進 行 內 部 音 讀 的 比 較 分 析 需 要 檢 視 量 同 源 詞 語 的 音 讀, 利 用 一 字 異 讀 來 辨 析 不 同 層 次 ; 或 利 用 歷 史 音 韻 來 源 的 互 補 分 布, 而 得 知 不 同 音 讀 卻 是 同 一 層 次 的 條 件 分 化 例 如 : 楊 秀 芳 閩 南 語 文 白 系 統 的 研 究 (1982) 透 過 一 字 的 文 白 異 讀 及 音 韻 系 統, 而 分 別 對 廈 門 漳 州 泉 州 潮 州 的 內 部 進 行 層 次 分 析 ( 二 ) 外 部 比 較 法 外 部 比 較 則 是 對 具 有 同 源 關 係 的 不 同 方 言 進 行 分 析 比 較, 透 過 多 方 言 點 的 音 讀 對 比, 聯 繫 音 讀 與 音 讀 間 的 對 應 關 係, 進 而 推 朔 不 同 方 言 點 的 語 音 變 化 情 形 隨 著 比 較 方 向 的 不 同, 可 細 分 為 橫 向 的 共 時 比 較, 與 縱 向 的 歷 時 比 較 共 時 比 較 是 將 同 一 時 代 的 不 同 方 言 點 進 行 分 析 比 較, 透 過 橫 向 的 共 時 比 較, 我 們 能 得 知 方 言 同 源 的 共 性, 也 能 得 知 方 言 分 化 的 異 性, 在 同 時 考 量 方 言 點 的 共 性 與 方 言 點 的 異 性 後, 還 能 構 擬 出 方 言 分 化 前 的 讀 音 樣 貌 例 如 : 羅 杰 瑞 The Proto-Min Finals(1981) 比 較 同 一 字 於 閩 方 言 內 部 的 不 同 發 音, 擬 構 出 原 始 閩 語 的 發 音 歷 時 比 較 是 將 不 同 時 代 的 同 一 方 言, 或 不 同 方 言 進 行 分 析 比 較 若 對 不 同 時 代 的 同 一 方 言 進 行 比 較, 則 可 得 知 方 言 在 時 代 的 演 變 中, 那 些 讀 音 沒 有 改 變 而 得 以 保 存, 那 些 讀 音 已 發 生 變 異 或 分 化 而 被 繼 承 例 如 : 洪 惟 仁 彙 音 妙 悟 與 古 代 泉 州 音 (1996) 拿 一 百 年 前 的 泉 州 韻 書 彙 音 妙 悟 與 現 代 泉 州 腔 相 比 較, 從 中 得 出 百 年 來 泉 州 方 言 的 改 變, 如 : 泉 州 地 區 的 梗 攝 陽 聲 字 發 生 *- > -, 梗 攝 入 聲 字 發 生 *- k > *-i k > *-i k > *-iak 若 對 不 同 時 代 的 不 同 方 言 進 行 比 較, 則 多 半 是 有 一 個 方 言 的 演 變 時 代 及 歷 程 為 人 所 瞭 解, 而 將 這 個 已 掌 握 的 方 言 去 對 另 一 個 較 未 知 的 方 言 進 行 對 應, 進 而 推 論 未 知 方 言 的 歷 史 來 源 例 如 : 梅 祖 麟 現 代 吳 語 與 支 脂 魚 虞, 共 為 不 韻 (2001) 是 從 南 朝 切 韻 序 記 載 當 時 的 南 方 地 區 支 脂 魚 虞, 共 為 不 韻, 而 從 現 代 吳 語 現 代 閩 語 當 中 也 發 現 了 此 項 特 徵, 因 而 認 定 具 有 此 項 特 徵 的 層 次 來 源 為 江 東 方 言 層, 意 即 時 間 為 六 朝, 地 點 為 南 方 的 江 東 地 區 11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 三 ) 排 除 訓 讀 字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訓 讀 字 的 擾 亂, 造 成 我 們 對 於 語 音 對 應 的 錯 誤 判 讀 如 : 廈 門 中 表 拍 打 義 的 pha, 書 寫 成 文 字 時 多 寫 成 打, 但 打 為 端 母 梗 攝 上 聲 字, 從 聲 母 來 看, 端 母 於 閩 南 語 中 應 讀 t- 不 讀 ph-, 就 韻 尾 來 看 梗 攝 陽 聲 韻 不 應 具 喉 塞 音 韻 尾 -, 再 就 聲 調 來 看 也 不 應 為 入 聲 實 際 上,pha 的 本 字 應 為 拍 古 滂 母 陌 韻 入 聲 字, 若 不 能 發 現 打 是 訓 讀 字, 而 貿 然 將 pha 視 為 打 的 異 讀, 便 會 得 出 端 母 在 閩 南 語 有 ph- 梗 攝 陽 聲 韻 在 閩 南 語 有 -a 的 異 常 語 音 對 應 二 研 究 步 驟 我 們 在 排 除 訓 讀 字 的 擾 亂 後, 透 過 內 部 分 析 法 與 外 部 比 較 法, 即 可 辨 析 閩 南 語 中 的 不 同 層 次 觀 察 古 漢 語 現 象 與 閩 南 語 層 次 的 對 應 歸 結 閩 南 語 不 同 層 次 的 演 變 類 型 然 而, 如 何 實 施 在 實 際 操 作 上 呢? 我 們 認 為 在 實 際 操 作 上, 需 有 以 下 的 研 究 步 驟 ( 一 ) 將 閩 南 語 韻 母 依 上 古 韻 部 做 分 類 漢 語 演 變 史 中, 一 般 將 漢 語 最 早 的 階 段 稱 之 為 上 古 音, 上 古 音 中 的 韻 部 分 類 是 透 過 諧 聲 偏 旁 及 先 秦 古 籍 的 押 韻 情 形 歸 納 而 成, 目 前 上 古 韻 部 的 分 類, 及 中 古 韻 部 的 韻 攝 已 受 界 所 接 受, 界 一 般 以 上 古 韻 部 或 中 古 韻 攝 來 定 位 每 字 的 歷 史 來 源 而 我 們 知 道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的 關 係 密 切, 我 們 若 要 將 兩 者 加 以 聯 繫, 則 勢 必 要 以 上 古 韻 部 或 中 古 韻 攝 來 為 閩 南 方 言 作 分 類 本 研 究 是 以 上 古 韻 部 作 分 類, 理 由 有 三 : 第 一 由 於 上 古 韻 部 一 般 是 漢 語 演 變 的 開 端, 因 此 我 們 若 將 閩 南 方 言 以 上 古 韻 部 做 為 分 類, 則 可 從 頭 開 始 梳 理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的 關 係 第 二 王 力 漢 語 語 音 史 (2008) 周 祖 謨 羅 常 培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韻 部 演 變 研 究 (1958) 丁 邦 新 魏 晉 音 韻 研 究 (1975) 等 人 已 將 古 漢 語 中 的 上 古 音 與 連 繫 起 來, 我 們 可 藉 由 上 古 時 的 音 韻 條 件 推 得 中 古 時 的 音 韻 地 位 第 三 漢 語 由 上 古 到 中 古 的 演 變 軌 跡, 可 成 為 閩 南 方 言 演 變 情 形 的 參 考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同 源, 漢 語 若 朝 某 一 方 向 演 變, 閩 南 方 言 也 可 能 因 為 有 著 與 漢 語 相 同 的 特 質, 而 與 漢 語 朝 同 方 向 演 變, 這 雖 然 是 種 平 行 演 變 的 關 係, 但 漢 語 的 演 變 成 因 卻 是 閩 南 方 言 很 好 的 參 考 依 據 基 於 以 上 三 點 原 因, 因 此 本 研 究 將 來 源 於 相 同 上 古 韻 部 的 字 歸 為 一 類, 以 同 韻 部 的 字 來 進 行 觀 察 比 較 12

第 一 章 緒 論 ( 二 ) 利 用 內 部 比 較 法 將 相 同 歷 史 來 源 的 閩 南 語 韻 母 進 行 分 層 工 作 當 我 們 將 閩 南 方 言 以 上 古 韻 部 做 分 類 後, 則 可 發 現 同 一 韻 部 底 下 的 字 就 有 許 多 讀 音, 讀 音 眾 多 的 原 因 即 閩 南 方 言 是 眾 多 歷 史 層 次 的 疊 積 所 致 因 此, 我 們 必 需 要 利 用 內 部 比 較 法, 檢 視 比 較 其 音 讀 情 形, 除 了 利 用 文 白 異 讀 的 方 式 區 分 出 文 讀 層 與 白 讀 層, 也 利 用 方 言 間 的 不 同 對 應 情 形, 將 白 讀 層 作 更 細 部 的 分 層 例 如 : 本 研 究 中, 可 發 現 上 古 之 部 在 現 代 閩 南 地 區 有 十 一 種 對 應 情 形 這 十 一 種 對 應 情 形 中, 有 七 種 對 應 出 現 在 白 讀 時, 因 此 這 七 種 對 應 都 是 白 讀 層 而 這 七 種 白 讀 對 應 中, 又 有 兩 種 對 應 彼 此 間 具 有 互 補 分 布 的 情 形, 所 以 之 部 字 在 現 代 閩 南 方 言 白 讀 層 中 最 多 可 分 為 六 層 層 次 ( 三 ) 以 漢 語 時 代 特 色 篩 選 閩 南 韻 母 層 次 整 理 清 楚 閩 南 方 言 的 層 次 後, 我 們 需 要 再 從 古 漢 語 出 發, 瞭 解 古 漢 語 的 演 變 情 形, 掌 握 古 漢 語 的 時 代 特 色 漢 語 的 演 變 發 展 雖 然 是 連 續 不 斷 的, 沒 有 一 個 截 然 有 別 的 分 水 嶺 可 以 說 這 一 天 之 前 是 讀 A 音, 這 一 天 之 後 是 讀 B 音, 但 一 般 在 研 究 漢 語 演 變 時, 多 半 以 勢 力 的 轉 變 做 為 基 礎, 以 不 同 的 朝 代 做 為 漢 語 演 變 的 分 期 因 此 本 研 究 利 用 不 同 朝 代 的 文 人 押 韻 文 獻 記 載, 掌 握 漢 語 每 一 期 的 特 色, 並 以 漢 語 的 時 代 特 色 為 條 件, 檢 索 閩 南 方 言 的 白 讀 層, 從 中 篩 選 出 符 合 條 件 者, 即 可 將 古 漢 語 與 閩 南 方 言 連 繫 起 來 若 有 同 時 符 合 條 件 的 對 應 層 次, 則 我 們 以 外 部 證 據 ( 如 : 詞 彙 證 據 ) 來 判 斷 閩 南 的 層 次 來 源 若 以 六 朝 江 東 地 區 幽 宵 部 的 合 流 為 例 則 透 過 詩 文 押 韻 的 觀 察, 可 發 現, 於 陸 機 之 前 的 南 方 文 人, 如 宋 玉 劉 安 陸 機, 會 將 幽 部 中 的 尤 韻 字 與 宵 部 通 押, 但 陸 機 之 後 的 東 晉 以 降 文 人, 則 不 再 出 現 幽 部 尤 韻 與 宵 部 通 押 的 情 形, 顯 示, 東 晉 以 後, 幽 部 尤 韻 已 與 之 部 尤 韻 侯 部 虞 韻 合 流, 幽 部 中 只 剩 效 攝 字 仍 能 與 宵 部 通 押, 因 此, 閩 南 方 言 的 江 東 方 言 層 應 合 於 以 下 條 件 : 條 件 一 上 古 幽 部 效 攝 字 與 上 古 宵 部 同 音 另 一 方 面, 江 東 方 言 另 有 一 特 點 是 虞 尤 合 流, 因 此 : 條 件 二 閩 南 方 言 中 的 幽 宵 兩 部 合 流 層, 應 不 包 含 已 與 虞 韻 合 流 的 尤 韻 字 閩 南 方 言 屬 於 六 朝 江 東 幽 宵 合 流 的 層 次 者, 即 要 同 時 符 合 條 件 一 二 的 要 求 因 此, 我 們 回 頭 檢 核 前 面 對 閩 南 幽 宵 兩 部 字 的 白 讀 層 分 析 經 過 檢 核, 則 幽 宵 部 有 兩 類 字 符 合 江 東 方 言 層 的 兩 個 條 件 : 第 一 類 於 汕 漳 泉 皆 讀 -o -io, 如 寶 嫂 掃 好 刀 高 號 椒 蕭 叫 小 燒 薸 ; 第 二 類 於 汕 漳 泉 皆 讀 -a, 如 早 飽 酵 孝 豹 交 貓 焦 研 究 進 行 至 此, 我 們 已 無 法 單 純 從 音 類 分 合 關 係 判 斷 閩 南 方 言 與 六 朝 江 東 漢 語 的 連 繫, 因 此 我 們 必 需 利 用 特 徵 詞 彙 輔 助 判 斷 我 們 知 道, 薸 為 江 東 方 言 13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的 特 徵 詞, 爾 雅 釋 草 : 苹 萍, 郭 璞 注 : 水 中 浮 萍, 江 東 謂 之 薸, 音 瓢 李 如 龍 (1996) 即 將 薸 字 視 為 閩 方 言 中 古 吳 語 的 特 徵 詞 : 今 閩 方 言 皆 稱 浮 萍 為 薸, 福 州 音 p iu2 廈 門 音 p io2 建 甌 音 p iau5 永 安 音 p i 2 莆 田 音 p i u2 因 此 閩 南 方 言 見 水 中 浮 萍 而 稱 薸, 應 是 受 到 江 東 方 言 影 響 所 致, 換 言 之, 薸 p io2 應 屬 閩 南 方 言 中 的 江 東 方 言 層 因 此, 與 薸 p io2 屬 同 一 類 的 寶 遭 禱 道 嫂 掃 告 好 (-o, 幽 部 ) 椒 蕭 叫 (-io, 幽 部 ), 毛 刀 高 號 (-o, 宵 部 ) 標 廟 小 燒 薸 挑 釣 跳 (-io, 宵 部 ) 也 應 屬 江 東 方 言 層 ( 四 ) 利 用 外 部 比 較 法 構 擬 原 始 閩 語 的 形 式 在 方 言 系 譜 的 觀 念 中, 語 言 的 演 變 會 畫 成 逐 漸 分 支 的 譜 系 樹, 當 我 們 要 追 溯 語 言 的 分 化 演 變 時, 則 需 要 從 現 今 方 言 點 的 音 讀 中, 逐 層 地 向 上 推 論 構 擬 因 此, 在 步 驟 二 的 基 礎 上, 我 們 可 同 時 比 較 閩 南 的 汕 頭 漳 州 泉 州 方 言 的 音 讀 情 形, 根 據 從 其 表 現 的 異 同 而 進 一 步 構 擬 出 古 閩 南 的 讀 音 ; 同 理, 我 們 也 可 比 較 閩 東 的 福 安 霞 浦 連 江 的 音 讀, 而 構 擬 出 古 閩 東 的 讀 音 在 古 閩 南 讀 音 與 古 閩 東 讀 音 的 基 礎 上, 我 們 能 構 擬 出 原 始 閩 語 的 讀 音 也 就 是 說, 我 們 可 以 認 為 最 早 的 原 始 語 中, 某 些 地 區 因 內 部 發 生 變 化, 而 分 化 成 古 漢 語 與 古 閩 語 兩 支 方 言 ; 古 閩 語 逐 步 發 展 後, 內 部 也 因 地 理 位 置 的 不 同 而 出 現 了 變 化, 於 是 又 分 成 近 海 的 閩 東 與 閩 南 方 言, 以 及 內 陸 的 閩 北 及 閩 中 方 言 ; 閩 南 方 言 同 樣 又 在 逐 步 發 展 後, 分 化 為 泉 州 漳 州 潮 汕 三 片 因 此, 我 們 可 利 用 泉 州 漳 州 汕 頭 三 個 方 言 點 來 構 擬 古 閩 南 ; 再 利 用 古 閩 南 與 古 閩 東 構 擬 原 始 閩 語 ; 再 利 用 原 始 閩 語 來 與 古 漢 語 相 比 較 ( 五 ) 利 用 外 部 比 較 法 連 繫 古 漢 語 與 現 代 閩 南 方 言 的 關 係 步 驟 三 時, 我 們 篩 選 出 閩 南 白 讀 符 合 古 漢 語 對 應 條 件 者 ; 步 驟 四, 我 們 構 擬 出 古 閩 南 原 始 閩 語 而 最 後 一 個 步 驟, 即 步 驟 五, 即 是 進 一 步 將 目 前 所 擬 的 漢 語 的 時 代 音 值 與 原 始 閩 語 古 閩 南 今 閩 南 音 讀 作 連 結 對 應 從 連 結 對 應 中, 我 們 能 發 些 古 漢 語 與 原 始 閩 語 古 閩 南 今 閩 南 音 讀 的 同 與 不 同, 相 同 者 可 視 為 閩 南 方 言 的 存 古 現 象, 不 同 者 則 可 視 為 閩 南 方 言 的 內 部 演 變 因 此, 本 研 究 分 別 從 介 音 主 要 元 音 韻 尾 三 方 面 分 析 比 較 漢 語 時 代 音 值 與 閩 南 音 讀 間 的 關 係, 從 中 推 論 古 漢 語 演 變 至 閩 南 方 言 間 發 生 了 那 些 變 化, 或 保 存 了 那 些 讀 音 若 以 閩 南 反 映 六 朝 江 東 地 區 幽 宵 部 的 合 流 為 例, 則 依 造 上 述 步 驟 一 一 進 行, 則 可 畫 出 閩 南 屬 六 朝 江 東 幽 宵 合 流 層 次 的 演 變 表 : 14

第 一 章 緒 論 幽 宵 原 始 古 閩 今 上 古 西 漢 東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例 字 閩 語 南 汕 漳 泉 *- *-o *-o 豪 *-au 豪 *-a u *-au *-o -o -o -o 幽 幽 宵 *-i *-io *-io 宵 *-iau 蕭 寶 遭 禱 道 嫂 掃 告 好 *-iæu *-iau *-io -io -io -io 椒 蕭 叫 *-a *-a *-a 豪 *-au 豪 *-a u *-au *-o -o -o -o 毛 刀 高 號 *-ja *-ja *-ja *-jau *-jæu *-iau *-io -io -io -io 小 燒 宵 宵 宵 *-jia *-jia *-jia 宵 *-jiau *-jiæu *-iau *-io -io -io -io 標 廟 蕭 *-ia *-ia *-ia *-iau *-iæu *-iau *-io -io -io -io 薸 挑 釣 跳 從 介 音 的 角 度 來 看, 此 批 同 源 字 在 現 代 汕 頭 漳 州 泉 州 中, 閩 南 一 等 字 的 介 音 與 六 朝 時 期 一 致, 同 樣 不 具 介 音 ; 閩 南 三 四 等 字 的 介 音 則 與 六 朝 時 期 同 樣 具 有 介 音, 但 音 值 上 已 有 不 同, 今 閩 南 的 讀 音 已 將 三 四 等 介 音 合 併, 讀 為 細 音 -i- 主 元 音 方 面, 此 批 同 源 字 在 現 代 閩 南 方 言 皆 讀 舌 面 後 次 高 元 音 -o, 然 而 在 六 朝 時 期 則 讀 為 舌 面 低 元 音 *-a u *-æu, 可 見 由 古 漢 語 至 今 閩 南 方 言 間, 有 發 生 舌 面 低 元 音 高 化 的 現 象 若 從 韻 尾 觀 察, 則 發 現 此 批 同 源 字 在 今 閩 南 方 言 皆 為 開 尾 韻, 而 六 朝 時 也 已 是 開 尾 韻, 可 見 閩 南 的 此 批 同 源 字 延 續 了 六 朝 陰 聲 韻 尾 已 消 失 不 見 的 特 徵, 讀 為 開 尾 韻 第 四 節 研 究 材 料 的 來 源 想 要 對 方 言 進 行 分 析, 則 除 了 要 有 妥 善 的 研 究 方 法 與 研 究 步 驟 外, 還 必 需 要 選 取 適 當 的 研 究 材 料, 才 能 得 出 值 得 相 信 的 結 果 因 此, 本 研 究 的 研 究 取 材 是 在 對 閩 南 語 分 區 的 充 分 瞭 解 下, 選 取 閩 南 每 區 中 的 代 表 方 言 點, 再 進 行 語 音 比 較 一 對 閩 南 語 分 區 的 認 識 閩 語 內 部 有 語 音 差 異, 分 出 了 次 方 言 閩 南 語 ; 閩 南 語 內 部 也 有 著 語 音 的 不 同, 故 還 可 再 細 分 出 數 個 語 支 但 各 家 者 如 董 同 龢 (1959) 潘 茂 鼎 等 (1963) 袁 家 驊 (1983) 張 振 興 (1985) 侯 精 一 (2002) 對 於 閩 南 語 內 部 的 分 區 有 不 同 的 意 見, 體 上 可 依 意 見 的 異 同 歸 納 成 以 下 幾 點 : ( 一 ) 廈 門 閩 語 臺 灣 閩 語 屬 混 合 性 音 系, 不 適 宜 作 閩 南 方 言 內 部 的 比 較 董 同 龢 四 個 閩 南 方 言 (1959) 中, 將 廈 門 作 為 一 個 比 較 的 方 言 點, 但 深 究 廈 門 方 言 的 歷 史 背 景, 則 可 知 廈 門 地 區 是 混 合 閩 南 各 地 移 民 的 方 言 點, 因 此 今 15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閩 南 方 言 雖 常 舉 廈 門 話 為 閩 南 方 言 的 代 表, 但 就 層 次 的 單 純 性 來 說, 廈 門 方 言 往 往 並 列 著 來 自 漳 州 泉 州 的 語 音 特 點 臺 灣 也 屬 閩 南 方 言 中 的 一 片, 但 其 歷 史 背 景 與 廈 門 相 同, 混 雜 了 來 自 漳 州 泉 州 等 地 的 移 民, 因 此 台 灣 閩 南 語 總 的 趨 勢 也 是 漳 泉 融 合 的 誠 如 侯 精 一 (2002) 所 言 : 廈 門 金 門 及 澎 湖 台 灣 全 島, 稱 為 廈 門 口 音, 實 際 上 是 泉 州 腔 和 漳 州 腔 混 合 的 口 音 所 以 並 不 適 宜 再 拿 廈 門 閩 南 台 灣 閩 語 與 其 它 閩 南 方 言 相 較 ( 二 ) 海 南 島 的 閩 語 應 獨 立 於 閩 南 之 外, 不 適 宜 作 閩 南 方 言 內 部 的 比 較 袁 家 驊 漢 語 方 言 概 要 (1983) 將 閩 南 分 為 四 支, 其 中 一 支 為 海 南 島 上 的 閩 南 話, 代 表 為 文 昌 話 張 振 興 閩 語 的 分 區 ( 稿 ) (1985) 則 修 改 了 袁 氏 的 看 法, 認 為 海 南 島 上 的 閩 語 應 獨 立 成 瓊 文 一 區, 不 置 於 閩 南 一 區 之 下 從 海 南 閩 南 的 歷 史 形 成 來 看, 海 南 島 是 個 外 來 移 民 眾 多 的 島 嶼, 這 些 移 民 除 了 說 閩 語 外, 更 有 說 粤 語 客 語 者 因 此, 海 南 島 上 的 閩 語 已 自 於 一 特 殊 閩 語 音 系, 而 不 適 宜 歸 類 於 閩 南 方 言 之 下 ( 三 ) 潮 汕 地 區 屬 閩 南 方 言 的 一 區, 可 拿 來 作 閩 南 方 言 內 部 的 比 較 無 論 是 董 同 龢 (1959) 袁 家 驊 (1983) 張 振 興 (1985) 侯 精 一 (2002), 皆 將 廣 東 境 內 的 潮 汕 方 言 視 為 閩 南 方 言 的 一 支 因 此 潮 汕 方 言 屬 閩 南 方 言 下 獨 立 的 一 區, 是 最 不 具 爭 議 的 ( 四 ) 漳 州 泉 州 屬 閩 南 方 言, 但 應 各 自 拿 來 作 閩 南 方 言 內 部 的 比 較 漳 州 與 泉 州 的 地 理 距 離 接 近, 因 此 潘 荿 鼎 等 (1963) 將 泉 州 漳 州 視 為 一 系 ; 張 振 興 (1985) 也 將 泉 州 漳 州 視 為 一 片 ; 侯 精 一 (2002) 的 北 片 也 將 泉 州 漳 州 全 歸 入 其 中 但, 漳 州 泉 州 在 語 音 表 現 上 仍 有 所 分 野 的, 例 如 : 泉 州 地 區 具 有 央 元 音, 漳 州 則 無 從 歷 史 背 景 來 看, 泉 州 地 區 較 漳 州 地 區 早 有 漢 人 移 民, 南 北 朝 後 期 的 移 民 多 半 是 移 居 泉 州, 唐 末 的 陳 元 光 等 人 才 開 始 經 略 漳 州 因 此, 泉 州 漳 州 應 以 閩 南 方 言 的 其 中 兩 片 視 之 二 本 文 研 究 材 料 的 取 材 上 述 各 家 說 法 中, 我 們 可 知 泉 州 漳 州 廈 門 潮 汕 為 閩 南 語 區 中 富 重 要 性 的 方 言 點, 此 四 個 方 言 點 也 較 不 具 爭 議 性, 且 四 區 均 具 有 可 供 參 酌 的 明 清 方 言 韻 書 材 料 ( 馬 重 奇 2008) 7 因 此 我 們 應 取 此 四 個 方 言 點 的 語 音 材 料 做 為 比 較 依 據 ; 7 代 表 泉 州 音 系 的 方 言 韻 書 有 : 廖 綸 璣 拍 掌 知 音 ( 成 書 約 於 清 康 熙 年 間 ) 黃 謙 匯 音 妙 悟 ( 成 書 於 清 嘉 慶 五 年, 西 元 1800 年 ) 等 代 表 漳 州 音 系 的 方 言 韻 書 有 : 謝 秀 嵐 匯 集 雅 俗 通 十 五 音 ( 發 表 於 清 嘉 慶 二 十 三 年, 西 元 1818 年 ) 無 名 氏 增 補 匯 音 ( 書 首 有 嘉 慶 庚 辰 年 壼 麓 主 人 序 的 字 樣, 該 年 是 西 元 1820 年 ) 無 名 氏 渡 江 書 十 五 音 ( 著 作 年 代 不 詳 ) 等 代 表 廈 門 音 系 的 方 言 韻 書 有 : 葉 開 溫 編 八 音 定 決 ( 該 書 序 寫 於 清 光 緒 二 十 年, 西 元 1894 年 ) 無 名 氏 擊 掌 知 音 ( 著 作 年 代 不 詳 ) 等 代 表 潮 汕 音 系 的 方 言 韻 書 有 : 張 世 珍 潮 聲 十 五 音 16

第 一 章 緒 論 然 而, 廈 門 地 區 的 語 音 實 屬 泉 州 與 漳 州 混 合 的 音 系, 周 長 楫 歐 陽 憶 耘 廈 門 方 言 研 究 (1998:4): 廈 門 人 口 的 增 加 主 要 來 源 於 泉 州 和 漳 州 兩 個 地 區 的 縣 市 這 兩 個 地 區 雖 然 都 是 閩 南 方 言 區, 但 其 間 的 方 音 還 是 有 些 小 差 異 ( 在 廈 門 地 區 ) 逐 漸 形 成 一 種 不 漳 不 泉 也 漳 也 泉, 既 兼 容 漳 泉 方 音 的 某 些 特 點, 又 有 自 己 某 些 特 點 的 廈 門 方 音 我 們 知 道 廈 門 地 區 的 音 系 是 較 漳 泉 潮 汕 等 地 區 複 雜 的, 所 以 我 們 認 為, 廈 門 地 區 的 音 系 材 料 與 漳 泉 潮 汕 等 材 料 比 較 時, 容 易 發 生 混 淆 誤 判 等 情 事, 因 此, 我 們 對 閩 南 方 言 材 料 的 比 較 以 泉 州 片 漳 州 片 潮 汕 片 為 主, 廈 門 片 的 材 料 作 為 補 充 本 書 以 下 所 作 的 閩 南 語 音 比 較 的 主 要 材 料 來 源 於 : ( 一 ) 潮 汕 片 代 表 潮 汕 片 的 是 汕 頭 方 言 點 汕 頭 的 語 音 材 料 來 源 為 林 倫 倫 陳 小 楓 廣 東 閩 方 言 語 音 研 究 (1996) 林 倫 倫 陳 小 楓 所 記 錄 調 查 的 是 汕 頭 市 話, 即 汕 頭 地 區 ( 不 包 含 達 濠 區 ) 流 行 的 潮 汕 話, 並 以 15-35 歲 的 青 少 年 語 音 為 準 ( 二 ) 漳 州 片 代 表 漳 州 片 的 是 漳 州 方 言 點 漳 州 的 語 音 材 料 來 源 為 馬 重 奇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彙 (1993) 馬 重 奇 (1993:199) 指 出, 其 所 記 錄 的 語 音 是 漳 州 市 區. 薌 城 區 作 者 本 人 ( 馬 重 奇 ) 的 發 音 ( 三 ) 泉 州 片 代 表 泉 州 片 的 是 泉 州 方 言 點 泉 州 的 語 音 材 料 來 源 為 林 連 通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1993) 林 連 通 (1993:5) 提 到 其 所 記 錄 的 語 音 是 市 區. 老 派. 漢 民 為 主 的 通 用 方 言 另 外, 又 以 周 長 楫 閩 南 方 言 詞 典 ( 修 訂 本 ) (2007) 對 泉 州 漳 州 的 語 音 以 為 補 充 校 正 若 還 有 其 它 材 料 來 源, 將 採 隨 頁 註 的 方 式 以 為 補 充 說 明 至 於 構 擬 原 始 閩 語 時, 所 需 要 的 閩 東 比 較 材 料 分 別 為 : 閩 東 北 片 的 福 安 霞 浦, 及 閩 東 南 片 的 連 江 閩 東 的 福 安 霞 浦 連 江 的 語 音 資 料 來 源 分 別 為 福 建 省 福 安 市 地 方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的 福 安 市 方 志 (1999) 福 建 省 霞 浦 縣 地 方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的 霞 浦 縣 志 (1999) 連 江 縣 志 方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的 連 江 縣 志 ( 該 書 序 寫 於 清 光 緒 三 十 三 年, 西 元 1907 年 ) 蔣 儒 林 潮 語 十 五 音 ( 西 元 1911 年 發 行 ) 無 名 氏 擊 木 知 音 ( 成 書 於 西 元 1915 年 ) 姚 弗 如 潮 聲 十 七 音 ( 成 書 於 西 元 1934 年 ) 等 17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2001) 最 後, 我 們 補 充 說 明 三 點 : 第 一 本 論 文 是 以 同 源 字 為 比 較 對 象, 並 定 位 閩 南 該 同 源 字 的 歷 史 來 源, 因 此 需 以 字 為 依 歸 對 於 閩 南 目 前 有 音 無 字 或 本 字 仍 有 爭 議 者, 並 不 在 我 們 討 論 的 範 圍 之 內 第 二 若 遇 有 文 白 讀 音 的 不 同, 則 以 斜 線 / 作 為 標 示, 文 讀 音 標 示 在 斜 線 / 之 前 ; 白 讀 音 標 示 在 斜 線 / 之 後 ; 未 標 有 斜 線 者, 為 不 分 文 白 的 讀 音 第 三 若 方 言 點 不 具 有 該 層 次 的 語 音 對 應, 則 我 們 以 虛 線 標 示 18

第 二 章 閩 南 語 韻 母 的 文 白 讀 判 斷 第 二 章 閩 南 語 韻 母 的 文 白 讀 判 斷 從 歷 史 語 言 譜 系 樹 的 觀 點 來 說, 每 一 種 閩 南 方 言 點 的 語 音 對 應 情 形, 就 代 表 了 一 個 古 閩 南 的 讀 音, 也 代 表 了 古 漢 語 某 時 某 地 的 某 個 語 音 ; 換 言 之, 今 閩 南 方 言 點 間, 有 幾 種 對 應 情 形, 便 有 幾 個 古 閩 南 的 讀 音, 便 有 幾 個 來 源 於 古 漢 語 的 語 音 當 同 樣 歷 史 條 件 的 同 源 字 類, 有 不 同 的 對 應 情 形 時, 便 應 該 是 來 源 於 不 同 的 古 閩 南 讀 音, 也 應 該 是 來 源 於 不 同 時 間 不 同 地 點 的 古 漢 語 對 閩 南 語 而 言, 來 源 於 不 同 時 間 不 同 地 點 的 古 漢 語, 即 代 表 著 不 同 的 層 次 此 外, 部 份 對 應 情 形 彼 此 間 有 互 補 分 布 或 是 詞 彙 擴 散 的 關 係 前 者 表 示 古 閩 南 至 現 代 閩 南 的 演 變 中, 曾 發 生 了 條 件 分 化, 因 此 我 們 可 將 互 補 分 布 的 語 音 對 應 情 形 視 為 來 源 於 同 一 個 古 閩 南 的 讀 音 ; 後 者 表 示 方 言 內 部 正 發 生 語 音 演 變, 有 部 份 字 已 發 生 改 變, 有 部 份 字 仍 保 持 原 有 讀 音, 另 有 部 份 字 兼 有 新 舊 兩 讀 而 不 具 辨 異 性 於 是, 本 章 在 操 作 上, 首 先 取 閩 南 的 汕 頭 漳 州 泉 州 三 個 方 言 點 的 語 音, 以 同 源 字 為 單 位, 進 行 對 應 比 較, 得 出 每 一 個 同 源 字 的 對 應 情 形 ; 次 則 將 有 同 樣 對 應 情 形 的 同 源 字 合 併 為 一 類, 觀 察 這 類 同 源 字 的 語 音 條 件 歷 史 條 件 ; 進 而 將 語 音 條 件 互 補 分 布 進 行 詞 彙 擴 散 的 同 源 字 類 整 併 為 一 類 在 章 節 安 排 上, 則 依 照 李 方 桂 上 古 音 研 究 (1980) 中 的 韻 部 系 統, 將 閩 南 語 中 的 同 源 字 依 上 古 來 源 不 同, 而 分 為 三 節 : 第 一 節 為 陰 聲 韻 部 的 白 讀 分 析, 此 節 中 細 分 為 之 幽 微 宵 魚 歌 祭 侯 支 脂 等 十 部 第 二 節 為 陽 聲 韻 部 的 白 讀 分 析, 細 分 為 蒸 冬 文 侵 陽 元 談 東 耕 真 等 十 部 第 三 節 的 入 聲 韻 部 白 讀 分 析, 則 也 同 樣 依 照 李 方 桂 的 系 統 作 細 分, 但 因 方 便 於 行 文 時 區 分 陰 入 聲 的 不 同, 故 將 入 聲 韻 部 的 名 稱 分 別 以 職 ( 之 部 入 ) 覺 ( 幽 部 入 ) 物 ( 微 部 入 ) 緝 ( 侵 部 入 ) 藥 ( 宵 部 入 ) 鐸 ( 魚 部 入 ) 月 ( 祭 部 入 ) 葉 ( 談 部 入 ) 屋 ( 侯 部 入 ) 錫 ( 支 部 入 ) 質 ( 脂 部 入 ) 部 稱 之 第 一 節 陰 聲 韻 部 的 白 讀 分 析 本 節 討 論 閩 南 語 陰 聲 韻 部 字 的 文 白 讀 音, 並 利 用 閩 南 方 言 點 間 對 應 的 不 同, 針 對 白 讀 音 作 進 一 步 的 分 層 離 析 次 序 安 排 方 面, 則 以 之 幽 微 宵 魚 歌 祭 侯 支 脂 等 十 部 為 序, 依 序 討 論 19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一 之 部 的 閩 南 語 讀 音 上 古 之 部 在 現 代 閩 南 的 汕 頭 地 區 有 :-i -u - -o -ue -ai -oi -ou -iu 等 九 種 讀 音 ; 在 現 代 漳 州 地 區 有 :-i -u -e -ui -ai - -iu -ue 等 八 種 讀 音 ; 在 現 代 泉 州 地 區 則 有 :-i -u - - -ui -ai -ue -io -iu 等 九 種 讀 音 利 用 同 源 字 進 行 比 較 後, 可 發 現 上 古 之 部 在 現 代 閩 南 地 區 有 十 一 種 對 應 : 屬 文 讀 層 的 有 四 種 對 應, 屬 白 讀 層 的 有 五 種 對 應, 部 份 字 屬 文 讀 部 份 字 屬 白 讀 的 有 二 種 對 應 依 照 互 補 分 布 的 情 況, 此 七 種 白 讀 的 對 應 可 整 併 為 六 種 對 應 情 形 : 第 一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i] 漳 州 [-i] 泉 州 [-i] 之 部 字 戴 齒 持 市 思 子 端 母 去 聲, 蟹 開 一 咍 昌 母 上 聲, 止 開 三 之 澄 母 平 聲, 止 開 三 之 禪 母 上 聲, 止 開 三 之 心 母 平 聲, 止 開 三 之 精 母 上 聲, 止 開 三 之 [-i] [-i] [-i] tai / to ti k i t i / ts i tai / te ti k i ts i / ti ts i s / su / ts / si tsu / tsi tai / t ti ts i / k i ts i / ti si / ts i s / si ts / tsi 備 並 母 去 聲, 止 開 三 脂 pi pi pi 市 齒 持 思 子 戴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i] [-i] [-i]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 備 則 不 具 文 白 之 別, 但 與 備 同 屬 雙 唇 聲 母 開 口 三 等 脂 韻 的 眉 美 屁 則 有 文 白 之 分 : 表 2-1-1 閩 南 脂 韻 字 的 文 白 讀 音 例 字 汕 頭 漳 州 泉 州 眉 明 母 平 聲, 止 開 三 脂 bai bi /bai bi /bai 美 明 母 上 聲, 止 開 三 脂 mui / bi /bue bi /b 屁 滂 母 去 聲, 止 開 三 脂 p i /p ui p i /p ui p i /p ui 從 上 表 中 可 知, 眉 美 屁 字 在 韻 母 為 [-i] [-i] [-i] 時, 屬 文 讀 層, 因 此, 備 鄙 20

第 二 章 閩 南 語 韻 母 的 文 白 讀 判 斷 在 韻 母 為 [-i] [-i] [-i] 時, 也 應 屬 文 讀 層 當 [-i] [-i] [-i] 對 應 為 之 部 白 讀 層, 出 現 在 聲 母 為 端 知 系, 韻 母 為 開 口 一 等 咍 韻 開 口 三 等 之 韻 時, 如 戴 苔 市 齒 持 思 子 第 二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u] 漳 州 [-u] 泉 州 [-u] 之 部 字 婦 富 龜 牛 舊 奉 母 上 聲, 流 開 三 尤 非 母 去 聲, 流 開 三 尤 見 母 平 聲, 流 開 三 尤 疑 母 平 聲, 流 開 三 尤 群 母 去 聲, 流 開 三 尤 [-u] [-u] [-u] hu / pu ku u ku pu pu ku u ku hu / pu hu / pu kui / ku iu / u kiu / ku 婦 富 龜 牛 舊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u] [-u] [-u]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即, 當 [-u] [-u] [-u] 對 應 為 之 部 白 讀 層, 則 只 出 現 在 聲 母 具 圓 唇 性 的 幫 系 及 見 系 聲 母, 韻 母 為 開 口 三 等 尤 韻 時, 如 婦 富 龜 牛 舊 第 三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oi] 漳 州 [-e ] 泉 州 [-ue] 之 部 字 改 挨 8 9 見 母 上 聲, 蟹 開 一 咍 影 母 平 聲, 蟹 開 二 皆 [-oi] [-e] [-ue] koi ai / ke ai / e kai / kue ai / ue 改 挨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oi] [-e] [-ue]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意 即 當 [-oi] [-e] [-ue] 對 應 為 之 部 白 讀 層, 會 出 現 在 開 口 一 等 咍 韻 開 口 二 等 皆 韻 時, 如 改 挨 8 改 ke 酒, 戒 酒 之 義, 見 於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2 9 挨 ue 麵, 磨 麵 之 義, 見 於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頁 112 21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第 四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ai] 漳 州 [-ai] 泉 州 [-ai] 之 部 字 [-ai] [-ai] [-ai] 海 曉 母 上 聲, 蟹 開 一 咍 hai hai hai 腮 心 母 平 聲, 蟹 開 一 咍 sai sai sai 豺 崇 母 平 聲, 蟹 開 二 皆 ts ai tsai ts ai 械 匣 母 去 聲, 蟹 開 二 皆 hai hai hai 10 s / 使 生 母 上 聲, 止 開 三 之 sai sai sai 駛 生 母 上 聲, 止 開 三 之 s / sai sai sai 使 駛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ai] [-ai] [-ai]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 腮 海 豺 械 則 不 具 文 白 之 別, 但 與 腮 海 豺 械 同 屬 開 口 一 等 咍 韻 開 口 二 等 皆 韻 的 鰓 災 戴 挨 則 有 文 白 之 分, 在 [-ai] [-ai] [-ai] 韻 母 時 屬 文 讀 層, 因 此, 腮 海 豺 械 在 韻 母 為 [-ai] [-ai] [-ai] 時, 也 應 屬 文 讀 層 所 以, 當 [-ai] [-ai] [-ai] 對 應 為 白 讀 層 時, 只 出 現 在 開 口 三 等 之 韻 時, 如 使 駛 第 五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ue] 漳 州 [-ue] 泉 州 [-ue] 之 部 字 [-ue] [-ue] [-ue] 悔 曉 母 上 聲, 蟹 合 一 灰 hue hue hue 恢 溪 母 平 聲, 蟹 合 一 灰 k ue hue / hue / k ue 恢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ue] [-ue] [-ue]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 悔 則 不 具 文 白 之 別, 但 與 悔 同 屬 合 口 一 等 灰 韻 的 灰 回 則 有 文 白 之 分 : 表 2-1-2 閩 南 灰 韻 字 的 文 白 讀 音 例 字 汕 頭 漳 州 泉 州 灰 曉 母 平 聲, 蟹 合 一 灰 hue / hue /hu hue /h 回 匣 母 平 聲, 蟹 合 一 灰 hue / hue / hue /h 從 上 表 中 可 知, 灰 回 字 在 韻 母 為 [-ue] [-ue] [-ue] 時, 屬 文 讀 層, 因 此, 悔 在 韻 母 為 [-ue] [-ue] [-ue] 時, 也 應 屬 文 讀 層 當 [-ue] [-ue] [-ue] 對 應 為 白 讀 層 時, 只 出 現 在 合 口 一 等 灰 韻 時, 如 恢 10 會 使 sai, 可 以 之 義, 見 於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5 22

第 二 章 閩 南 語 韻 母 的 文 白 讀 判 斷 第 六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o] 漳 州 [-e] 泉 州 [- ] 分 別 與 汕 頭 [-ue] 漳 州 [-ue] 泉 州 [- ] 互 補 分 布 之 部 字 戴 11 胎 代 災 賽 12 13 [-o] [-e] [- ] tai / tai / tai / 端 母 去 聲, 蟹 開 一 咍 to te t ti ti ti 透 母 平 聲, 蟹 開 一 咍 定 母 去 聲, 蟹 開 一 咍 精 母 平 聲, 蟹 開 一 咍 心 母 去 聲, 蟹 開 一 咍 t ai / t ai / t o t e t tai / tai / to tsai / sai / te t tsai / tsai / tse sai / ts sai / s 戴 胎 代 災 賽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o] [-e] [- ]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意 即 當 [-o] [-e] [- ] 對 應 為 之 部 白 讀 層, 只 出 現 在 非 圓 唇 性 的 聲 母 時, 如 戴 胎 代 災 賽 之 部 字 背 14 幫 母 去 聲, 蟹 合 一 灰 [-ue] [-ue] [- ] pue / pue pue / pue / pue p 倍 並 母 上 聲, 蟹 合 一 灰 pue / pue pue / pue pue / p 賠 並 母 平 聲, 蟹 合 一 灰 pue / pue pue / pue pue / p 佩 並 母 去 聲, 蟹 合 一 灰 pue / pue pue / pue pue / p 11 當 作 姓 見 於 廣 東 閩 方 言 語 音 研 究 頁 66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2 12 著 災 tse, 受 災 之 義, 見 於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2 13 賽 s 緊, 比 快 之 義, 見 於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頁 110 14 背 pue 面 見 於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2; 腹 背 pue 受 敵, 見 於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2 23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背 倍 賠 佩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ue] [-ue] [- ]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意 即 當 [-ue] [-ue] [- ] 對 應 為 之 部 白 讀 層, 則 只 出 現 在 圓 唇 性 聲 母 時, 如 背 倍 賠 佩 之 部 白 讀 層 的 [-o] [-e] [- ] 對 應 出 現 在 非 圓 唇 性 的 聲 母 時, 如 戴 胎 代 災 賽 ;[-ue] [-ue] [- ] 對 應 出 現 在 圓 唇 性 聲 母 時, 如 背 倍 賠 佩 因 此, 兩 種 對 應 互 補 分 布, 故 應 屬 同 一 種 對 應 情 形, 只 是 在 不 同 條 件 下 有 不 同 讀 音 二 幽 部 的 閩 南 語 讀 音 上 古 幽 部 在 現 代 閩 南 汕 頭 地 區 有 :-u -o -a -au -iu -io -iau 等 七 種 讀 音 ; 在 現 代 漳 州 地 區 有 :-u -o -a -au -iu -io -iau -m 等 八 種 讀 音 ; 在 現 代 泉 州 地 區 則 有 :-u -o - -a -au -iu -io -iau 等 八 種 讀 音 利 用 同 源 字 進 行 比 較 後, 可 發 現 上 古 幽 部 在 現 代 閩 南 地 區 有 九 種 對 應 : 屬 文 讀 層 的 有 一 種 對 應, 15 屬 白 讀 層 的 有 五 種 對 應, 部 份 字 屬 文 讀 部 份 字 屬 白 讀 的 有 三 種 對 應 而 依 照 互 補 分 布 的 情 況, 此 八 種 白 讀 的 對 應 可 整 併 為 四 種 對 應 情 形 : 第 一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a] 漳 州 [-a] 泉 州 [-a] 幽 部 字 早 精 母 上 聲, 效 開 一 豪 飽 幫 母 上 聲, 效 開 二 肴 孝 酵 16 曉 母 去 聲, 效 開 二 肴 見 母 去 聲, 效 開 二 肴 [-a] [-a] [-a] tsa pa hau / ha ka ts / tsa tsa pau / pa pau / pa hau / hau / ha ha hau / hau / 15 界 對 於 閩 南 豪 韻 文 讀 層 的 讀 音 看 法 仍 有 分 歧 : 楊 秀 芳 (1982) 張 光 宇 (1980) 等 人 認 為, 依 照 系 統 性 來 看, 三 等 蕭 韻 文 讀 讀 -iau, 則 一 等 豪 韻 文 讀 應 讀 -au; 周 長 楫 (1995) 則 認 為 豪 韻 內 部 有 眾 多 文 讀 - 白 讀 -au 的 對 比 例 字, 且 唐 宋 閩 人 的 語 音 特 色 是 歌 豪 同 韻, 閩 南 內 部 蟹 攝 遇 攝 流 攝 的 文 讀 系 統 也 未 必 對 應 整 齊, 因 此 認 為 豪 韻 文 讀 應 讀 - 16 帶 孝 ha, 見 於 廣 東 閩 方 言 語 音 研 究 頁 232 帶 孝 ha, 見 於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1 帶 孝 ha, 見 於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頁 104 24

第 二 章 閩 南 語 韻 母 的 文 白 讀 判 斷 早 飽 酵 孝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a] [-a] [-a]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當 [-a] [-a] [-a] 對 應 為 幽 部 白 讀 層 時, 只 出 現 在 開 口 一 等 豪 韻 開 口 二 等 肴 韻, 如 早 飽 酵 孝 第 二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u] 漳 州 [-u] 泉 州 [-u] 分 別 與 汕 頭 [-iu] 漳 州 [-iu] 泉 州 [-iu] 互 補 分 布 幽 部 字 [-u] [-u] [-u] 浮 奉 母 平 聲, 流 開 三 尤 p u p u p u 烰 奉 母 平 聲, 流 開 三 尤 pu p u 臼 群 母 上 聲, 流 開 三 尤 舅 群 母 上 聲, 流 開 三 尤 kiu / k u ku k u k u ku kiu / ku 臼 舅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u] [-u] [-u]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 浮 烰 則 不 具 文 白 之 別 但 與 浮 烰 ( 奉 母 ) 同 屬 輕 唇 聲 母 開 口 三 等 尤 韻 的 婦 富 字 則 具 文 白 之 別 : 表 2-2-1 閩 南 尤 韻 字 的 文 白 讀 音 例 字 汕 頭 漳 州 泉 州 婦 奉 母 上 聲, 流 開 三 尤 hu / pu hu /pu 富 非 母 去 聲, 流 開 三 尤 pu pu hu /pu 當 韻 母 為 [-u] [-u] [-u], 聲 母 為 p- 時, 屬 白 讀 層, 因 此, 浮 烰 在 韻 母 為 [-u] [-u] [-u], 聲 母 為 p- 時, 也 應 屬 白 讀 層 即, 當 [-u] [-u] [-u] 對 應 為 幽 部 白 讀 層 時, 只 出 現 在 開 口 三 等 尤 韻, 如 浮 烰 臼 舅 幽 部 字 泅 羞 手 守 邪 母 平 聲, 流 開 三 尤 心 母 平 聲, 流 開 三 尤 書 母 上 聲, 流 開 三 尤 書 母 上 聲, 流 開 三 尤 [-iu] [-iu] [-iu] siu / ts iu / siu ts iu siu siu / siu / siu / ts iu ts iu siu / ts iu ts iu ts iu siu / siu / siu / tsiu ts iu 25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幽 部 字 [-iu] [-iu] [-iu] 首 書 母 上 聲, 流 開 三 尤 siu / siu / siu / ts iu 彪 幫 母 平 聲, 流 開 三 幽 piu piu piu 謬 明 母 去 聲, 流 開 三 幽 biu 糾 17 見 母 上 聲, 流 開 三 幽 kiu kiu kiu 幽 見 母 平 聲, 流 開 三 幽 hiu iu iu 幼 影 母 去 聲, 流 開 三 幽 iu iu iu 泅 羞 手 守 首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iu] [-iu] [-iu]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 彪 謬 糾 幽 幼 則 不 具 文 白 之 別 由 於 與 彪 謬 糾 幽 幼 同 屬 流 攝 開 口 三 等 幽 韻 的 例 字 很 少, 且 目 前 所 據 的 閩 南 方 言 資 料 中, 皆 只 具 一 讀, 無 文 白 之 別, 因 此, 開 口 三 等 幽 韻 的 彪 謬 糾 幽 幼 讀 [-iu] [-iu] [-iu] 時, 暫 無 法 判 定 為 文 讀 或 白 讀 換 言 之, 當 [-iu] [-iu] [-iu] 對 應 為 幽 部 白 讀 層 時, 只 出 現 在 開 口 三 等 尤 韻, 如 泅 羞 手 守 首 綜 合 上 述,[-u] [-u] [-u] 對 應 的 浮 烰 臼 舅 字, 出 現 在 開 口 三 等 尤 韻, 屬 幫 系 見 系 聲 母 ;[-iu] [-iu] [-iu] 對 應 的 泅 羞 手 守 首 字, 同 樣 出 現 在 開 口 三 等 尤 韻, 但 屬 端 系 知 系 聲 母 因 此, 兩 種 對 應 互 補 分 布, 應 屬 同 一 類 第 三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o] 漳 州 [-o] 泉 州 [-o] 分 別 與 汕 頭 [-io] 漳 州 [-io] 泉 州 [-io] 互 補 分 布 幽 部 字 寶 幫 母 上 聲, 效 開 一 豪 遭 精 母 平 聲, 效 開 一 豪 禱 端 母 上 聲, 效 開 一 豪 道 定 母 去 聲, 效 開 一 豪 [-o] [-o] [-o] pau / po / p po po po tsau / tso / ts / tso tso tso tsau tsau tau / to / t / to to tau / to / t / to to 17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未 錄, 閩 南 方 言 詞 典 泉 州 音 記 為 糾 kiu 紛, 見 於 頁 870 26

第 二 章 閩 南 語 韻 母 的 文 白 讀 判 斷 幽 部 字 嫂 掃 告 好 心 母 上 聲, 效 開 一 豪 心 母 去 聲, 效 開 一 豪 見 母 去 聲, 效 開 一 豪 曉 母 上 聲, 效 開 一 豪 [-o] [-o] [-o] sau / so / so so so sau / so / s / so so sau sau sau kau / ko / k / ko ko ko hau / ho / ho ho ho 寶 遭 禱 道 嫂 掃 告 好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o] [-o] [-o]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即 當 [-o] [-o] [-o] 對 應 為 幽 部 白 讀 層 時, 只 出 現 在 開 口 一 等 豪 韻, 如 寶 遭 禱 道 嫂 掃 告 好 幽 部 字 [-io] [-io] [-io] 椒 精 母 平 聲, 效 開 三 宵 tsio tsio tsio 蕭 叫 心 母 平 聲, 效 開 四 蕭 見 母 去 聲, 效 開 四 蕭 siau / kio siau / kio siau / sio kiau / kio 蕭 叫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io] [-io] [-io]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 椒 則 不 具 文 白 之 別 但 與 椒 同 屬 精 組 聲 母 開 口 三 等 宵 韻 的 蕉 俏 小 字 則 具 文 白 之 別 : 表 2-2-2 閩 南 宵 韻 字 的 文 白 讀 音 例 字 汕 頭 漳 州 泉 州 蕉 精 母 平 聲, 效 開 三 宵 tsio tsiau /tsio tsiau /tsio 俏 清 母 去 聲, 效 開 三 宵 ts iau / ts iau / ts iau /ts io 小 心 母 上 聲, 效 開 三 宵 siau /sio siau /sio siau /sio 從 表 中 可 知, 當 蕉 俏 小 韻 母 為 [-io] [-io] [-io] 時, 屬 白 讀 層, 因 此, 椒 在 韻 母 為 [-io] [-io] [-io] 時, 也 應 屬 白 讀 層 因 此,[-io] [-io] [-io] 對 應 屬 幽 部 白 讀 層 時, 出 現 在 開 口 三 等 宵 韻 開 口 四 等 蕭 韻, 如 椒 蕭 叫 綜 上 所 述, 幽 部 白 讀 層 的 [-o] [-o] [-o] 對 應 出 現 在 一 等 豪 韻,[-io] [-io] [-io] 出 現 在 三 等 宵 韻 四 等 蕭 韻, 兩 種 對 應 互 補 分 布, 故 應 屬 同 一 種 對 應 情 形, 只 是 在 不 同 條 件 下 有 不 同 讀 音 27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第 四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au] 漳 州 [-au] 泉 州 [-au] 分 別 與 汕 頭 [-iau] 漳 州 [-iau] 泉 州 [-iau] 互 補 分 布 幽 部 字 [-au] [-au] [-au] 遭 精 母 平 聲, 效 開 一 豪 tsau / tso tsau tso / tso ts / tso tsau 掃 心 母 上 聲, 效 開 一 豪 sau / sau so / so sau s / so sau 老 飽 來 母 上 聲, 效 開 一 豪 幫 母 上 聲, 效 開 二 肴 lau / lau pa lo / lau pau / pa l / lau pau / pa 流 來 母 平 聲, 流 開 三 尤 liu / lau liu / lau liu / lau 劉 晝 臭 18 19 來 母 平 聲, 流 開 三 尤 知 母 去 聲, 流 開 三 尤 昌 母 去 聲, 流 開 三 尤 lau tiu / ts au liu / lau tiu / tau ts iu / ts au liu / lau tiu / tau ts iu / ts au 九 見 母 上 聲, 流 開 三 尤 kiu / kiu / kau kiu / kau 遭 掃 老 流 劉 晝 臭 九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au] [-au] [-au]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即 當 [-au] [-au] [-au] 對 應 為 幽 部 白 讀 層 時, 只 出 現 在 開 口 一 等 豪 韻 開 口 三 等 尤 韻, 如 遭 掃 老 流 劉 晝 臭 九 18 晝 tiu 夜, 見 於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4 晝 tiu 夜, 見 於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頁 112 19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未 錄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未 錄, 閩 南 方 言 詞 典 漳 州 音 記 為 臭 ts iu / ts au, 泉 州 音 記 為 臭 ts iu / ts au 見 於 頁 768 28

第 二 章 閩 南 語 韻 母 的 文 白 讀 判 斷 幽 部 字 [-iau] [-iau] [-iau] 攪 見 母 上 聲, 效 開 二 肴 kau / kiau kiau kiau 爪 莊 母 上 聲, 效 開 二 肴 ziau dziau tsau / tsiau liau 條 定 母 平 聲, 效 開 四 蕭 tiau tiau tiau 鳥 泥 母 上 聲, 效 開 四 蕭 tsiau tsiau tsiau 攪 爪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iau] [-iau] [-iau]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 條 鳥 則 不 具 文 白 之 別 但 與 條 鳥 同 屬 端 組 聲 母 開 口 四 等 蕭 韻 的 挑 釣 字 則 具 文 白 之 別 : 表 2-2-3 閩 南 蕭 韻 字 的 文 白 讀 音 例 字 汕 頭 漳 州 泉 州 挑 透 母 平 聲, 效 開 四 蕭 t iau /t io t iau /t io t iau /t io 釣 端 母 去 聲, 效 開 四 蕭 tio tiau /tio tiau /tio 從 上 表 中 可 知, 挑 釣 字 在 韻 母 為 [-iau] [-iau] [-iau] 時, 屬 文 讀 層, 因 此, 挑 釣 在 韻 母 為 [-iau] [-iau] [-iau] 時, 也 應 屬 文 讀 層 因 此,[-iau] [-iau] [-iau] 對 應 屬 幽 部 白 讀 層 時, 只 出 現 在 開 口 二 等 肴 韻, 如 攪 爪 幽 部 白 讀 層 的 [-au] [-au] [-au] 對 應 出 現 在 開 口 一 等 豪 韻 開 口 三 等 尤 韻 ; [-iau] [-iau] [-iau] 出 現 在 開 口 二 等 肴 韻, 兩 種 對 應 互 補 分 布, 故 應 屬 同 一 種 對 應 情 形, 只 是 在 不 同 條 件 下 有 不 同 讀 音 第 五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 漳 州 [-m] 泉 州 [] 對 應 為 例 外 幽 部 字 茅 明 母 平 聲, 效 開 二 肴 [] [-m] [] mau / bau / bau / m 茅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 [-m] []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特 別 的 是, 開 口 二 等 肴 韻 屬 陰 聲 韻, 不 應 有 鼻 音 韻 尾 的 情 形 細 察 茅 在 漳 州 讀 mau2, 於 詞 彙 茅 仔 根 時 讀 成 音 節 鼻 音 m 2 應 是 茅 mau2 與 仔 a 連 讀 時, 茅 字 的 -au 元 音 受 到 省 略, 只 剩 下 原 本 屬 聲 母 的 雙 唇 鼻 音 m 負 擔 起 韻 尾 的 作 用, 便 成 了 成 音 節 鼻 音 m 29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三 微 部 的 閩 南 語 讀 音 上 古 微 部 在 現 代 閩 南 汕 頭 地 區 有 :-i -ui -ai -ue -uai 等 五 種 讀 音 ; 在 現 代 漳 州 地 區 有 :-i -e -u -ui -ai -ue -uai 等 七 種 讀 音 ; 在 現 代 泉 州 地 區 則 有 :-i -e -u -ui -ai -ue -uai - 等 八 種 讀 音 利 用 同 源 字 進 行 比 較 後, 可 發 現 上 古 微 部 在 現 代 閩 南 地 區 有 八 種 對 應 : 屬 文 讀 層 的 有 四 種 對 應, 屬 白 讀 層 的 有 三 種 對 應, 部 份 字 屬 文 讀 部 份 字 屬 白 讀 的 有 一 種 對 應 而 依 照 互 補 分 布 的 情 況, 此 四 類 白 讀 的 對 應 無 法 整 併, 微 部 白 讀 具 四 類 : 第 一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i] 漳 州 [-e] 泉 州 [-e] 微 部 字 毅 疑 母 去 聲, 止 開 三 微 [-i] [-e] [-e] i 毅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i] [-e] [-e]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第 二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 漳 州 [-u] 泉 州 [-u] 微 部 字 堆 推 20 i / e e [] [-u] [-u] 端 母 平 聲, 蟹 合 一 灰 tui / tui / tui / tu tu 透 母 平 聲, 蟹 合 一 灰 t ui / t ui / tu tu 堆 推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 [-u] [-u]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20 土 堆 tui, 見 於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4 草 堆 tu, 見 於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0 30

第 二 章 閩 南 語 韻 母 的 文 白 讀 判 斷 第 三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ui] 漳 州 [-ui] 泉 州 [-ui] 微 部 字 [-ui] [-ui] [-ui] 開 溪 母 平 聲, 蟹 開 一 咍 k ai / k ui k ai / k ui k e k ai / k ui 悲 幫 母 平 聲, 止 開 三 脂 pi / pi / pui 類 來 母 去 聲, 止 合 三 脂 lui lui lui 翠 清 母 去 聲, 止 合 三 脂 ts ui ts ui ts ui 櫃 群 母 去 聲, 止 合 三 脂 kui kui kui 衣 21 影 母 平 聲, 止 開 三 微 i / ui 幾 見 母 上 聲, 止 開 三 微 kui kui kui 氣 溪 母 去 聲, 止 開 三 微 k i / k ui i / ui k ui i / ui k i / k ui 非 非 母 平 聲, 止 合 三 微 hui hui hui 鬼 見 母 上 聲, 止 合 三 微 kui kui kui 開 悲 氣 衣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ui] [-ui] [-ui]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 類 翠 櫃 幾 非 鬼 則 不 具 文 白 之 別, 但 與 類 翠 櫃 幾 非 鬼 同 屬 合 口 三 等 脂 韻 開 口 三 等 微 韻 合 口 三 等 微 韻 的 葵 惟 機 氣 飛 則 有 文 白 之 分 : 表 2-3-1 閩 南 脂 微 韻 字 的 文 白 讀 音 例 字 汕 頭 漳 州 泉 州 葵 群 母 平 聲, 止 合 三 脂 k ui / k ui /k ue k ui /k 惟 以 母 平 聲, 止 合 三 脂 ui /bi ui / 機 見 母 平 聲, 止 開 三 微 ki /kui ki /kui ki /kui 氣 溪 母 去 聲, 止 開 三 微 k i /k ui k ui k i /k ui 飛 非 母 平 聲, 止 合 三 微 hui /pue hui /pue hui /p 從 上 表 中 可 知, 葵 惟 飛 字 在 韻 母 為 [-ui] [-ui] [-ui] 時, 屬 文 讀 層, 因 此, 類 翠 櫃 飛 尾 在 韻 母 為 [-ui] [-ui] [-ui] 時, 也 應 屬 文 讀 層 ; 機 氣 字 在 韻 母 為 [-ui] [-ui] [-ui] 時, 屬 白 讀 層, 因 此, 幾 在 韻 母 為 [-ui] [-ui] [-ui] 時, 也 應 屬 白 讀 層 21 燒 衣 ui, 見 於 廣 東 閩 方 言 語 音 研 究 頁 72 31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當 [-ui] [-ui] [-ui] 對 應 為 微 部 白 讀 層 時, 出 現 在 開 口 一 等 咍 韻 開 口 三 等 脂 韻 開 口 三 等 微 韻 時, 如 開 悲 氣 衣 幾 第 四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ue] 漳 州 [-ue] 泉 州 [- ] 微 部 字 [-ue] [-ue] [- ] 配 滂 母 去 聲, 蟹 合 一 灰 p ue / p ue p ue p 妹 明 母 去 聲, 蟹 合 一 灰 mue / bue / b / mue 罪 從 母 上 聲, 蟹 合 一 灰 tsue / tsue tsue ts 22 hui / hui / hui / 飛 非 母 平 聲, 止 合 三 微 pue pue p 尾 微 母 上 聲, 止 合 三 微 bi / bi / bue bue b 未 微 母 去 聲, 止 合 三 微 bue bi / bue be bi / b 火 見 母 上 聲, 果 合 一 戈 h / hue hue h 伙 曉 母 上 聲, 果 合 一 戈 hue hue h 飛 尾 未 火 配 罪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ue] [-ue] [- ]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 伙 妹 則 不 具 文 白 之 別, 但 與 伙 妹 同 屬 合 口 一 等 戈 韻 合 口 一 等 灰 韻 的 火 配 則 有 文 白 之 分, 在 [-ue] [-ue] [- ] 韻 母 時 屬 白 讀 層, 因 此 伙 妹 在 韻 母 為 [-ue] [-ue] [- ] 時, 也 應 屬 白 讀 層 換 言 之, 當 [-ue] [-ue] [- ] 對 應 為 微 部 白 讀 層 時, 出 現 在 合 口 一 等 灰 韻 合 口 三 等 微 韻 合 口 一 等 戈 韻 時, 如 : 配 妹 罪 飛 尾 未 火 伙 四 宵 部 的 閩 南 語 讀 音 上 古 宵 部 在 現 代 閩 南 汕 頭 地 區 有 :-o -a -au -io -iau 等 五 種 讀 音 ; 在 現 代 漳 州 地 區 有 :-o -a -au -io -iau 等 五 種 讀 音 ; 在 現 代 泉 州 地 區 則 有 :-o - -a -au -io -iau 等 六 種 讀 音 22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未 錄, 閩 南 方 言 詞 典 泉 州 音 記 為 飛 hui /p, 見 於 頁 801 32

第 二 章 閩 南 語 韻 母 的 文 白 讀 判 斷 利 用 同 源 字 進 行 比 較 後, 可 發 現 上 古 宵 部 在 現 代 閩 南 地 區 有 六 種 對 應 : 屬 文 讀 層 的 有 一 種 對 應, 屬 白 讀 層 的 有 三 種 對 應, 部 份 字 屬 文 讀 部 份 字 屬 白 讀 的 有 二 種 對 應 而 依 照 互 補 分 布 的 情 況, 此 五 種 白 讀 的 對 應 可 整 併 為 三 種 對 應 情 形 : 第 一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a] 漳 州 [-a] 泉 州 [-a] 宵 部 字 [-a] [-a] [-a] 膠 23 豹 鬧 罩 交 教 貓 焦 24 25 26 見 母 平 聲, 效 開 二 肴 幫 母 去 聲, 效 開 二 肴 泥 母 去 聲, 效 開 二 肴 知 母 去 聲, 效 開 二 肴 見 母 平 聲, 效 開 二 肴 ka pa nau / tsau / ta kau / ka 見 母 去 聲, 效 開 二 肴 明 母 平 聲, 效 開 三 宵 iau 精 母 平 聲, 效 開 三 宵 ba tsiau / kau / ka pa lau / la tau / ta kau / ka kau / ka mau / niau ba tsiau / ta kau / ka pau / pa lau / la tau / kau / ka kau / ka bau / liau ba tsiau / ta 膠 豹 鬧 罩 交 教 貓 焦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a] [-a] [-a]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即 當 [-a] [-a] [-a] 對 應 為 宵 部 白 讀 層 時, 只 出 現 在 開 口 二 等 肴 韻 開 口 三 等 宵 韻, 如 膠 豹 鬧 罩 交 教 貓 焦 第 二 種 對 應 情 形 : 汕 頭 [-o] 漳 州 [-o] 泉 州 [-o] 分 別 與 汕 頭 [-io] 漳 州 [-io] 泉 州 [-io] 互 補 分 布 23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未 錄, 閩 南 方 言 詞 典 漳 州 音 記 為 膠 kau /ka, 見 於 頁 858 24 交 ka 定, 預 定 之 義, 見 於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頁 104 25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未 錄, 閩 南 方 言 詞 典 漳 州 音 記 為 貓 bau /ba,niau, 見 於 頁 910 26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未 錄, 閩 南 方 言 詞 典 泉 州 音 記 為 焦 tsiau /ta, 見 於 頁 858 33

蔡 穎 慧 : 論 古 漢 語 韻 母 在 閩 南 白 讀 中 的 表 現 ( 口 試 本 ) 宵 部 字 [-o] [-o] [-o] 毛 明 母 平 聲, 效 開 一 豪 mau / mo mau mau b / bau 刀 27 高 號 端 母 平 聲, 效 開 一 豪 見 母 平 聲, 效 開 一 豪 匣 母 去 聲, 效 開 一 豪 to to / to t / to kau / ko / k / ko ko ko kau kau hau / ho / h / ho ho ho 毛 刀 高 號 具 文 白 異 讀, 確 屬 [-o] [-o] [-o] 對 應 的 白 讀 層, 即 當 [-o] [-o] [-o] 對 應 為 宵 部 白 讀 層 時, 只 出 現 在 開 口 一 等 豪 韻, 如 毛 刀 高 號 宵 部 字 標 廟 小 燒 薸 挑 釣 28 29 幫 母 平 聲, 效 開 三 宵 明 母 去 聲, 效 開 三 宵 心 母 上 聲, 效 開 三 宵 書 母 平 聲, 效 開 三 宵 並 母 平 聲, 效 開 四 宵 透 母 平 聲, 效 開 四 蕭 端 母 去 聲, 效 開 四 蕭 [-io] [-io] [-io] p iau / piau / pio pio biau / bio bio siau / siau / sio sio p io t iau / t io tio sio sio p io t iau / t io tiau / tio piau / pio biau / bio siau / sio siau / sio p iau / p io t iau / t io tiau / tio 27 刀 t 見 於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頁 106 菜 刀 to, 見 於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頁 107 28 薸 p io 萍 類, 見 於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頁 108 29 挑 t io 刺, 見 於 漳 州 方 言 同 音 字 滙 頁 203 挑 t io 花, 見 於 泉 州 市 方 言 志 頁 108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