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唐 太 宗 ( 李 世 民,597-649,627-649 在 位 ) 酷 愛 書 法, 宣 和 書 譜 評 爲 :

Similar documents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Taiwan Forestry Journal 寫 給 志 工 夥 伴 的 一 段 話 : 能 有 這 樣 的 機 會 與 這 些 真 實 無 偽 珍 愛 萬 物 的 朋 友 相 識, 是 工 作 中 的 快 樂 泉 源 這 群 以 天 為 幕 以 地 為 床 為 自 然 與 人 之 間 搭 起 親

:,,,,,, :, ;,,,,,,,,,,,,,, , 7,,,,,,, 9 15,,,, 9 19,,,,,,, , :,,, :,,,,,,,,,,,,,,, 86 :, , 4, 1967, 1072 :, , 4

<4D F736F F 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Microsoft Word - F5.docx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Microsoft Word \256\325\260\310\267|\304\263\254\366\277\375.doc)

<4D F736F F D20CEF7CFC4CDF5C1EAF6CCBDF0CDADC5A3CAAFC2EDBACDC1C9B4FAD0CBC6BDB9ABD6F7C4B9D4E1BFBC2E646F6378>

女性健美保健(中).doc

目 录 内 容 摘 要...1 第 一 部 分 区 域 金 融 运 行 情 况... 3 一 各 地 区 银 行 业... 3 二 各 地 区 证 券 业 三 各 地 区 保 险 业 四 资 金 流 向 和 融 资 结 构 五 金 融 改 革 创 新... 17

:(1) ;(2) ;(3) ;(4) ;(5) ;(6) ( )( 1984) 1 1 : :..... : ( 1994) ( ) ( ) ( ) : : :

游戏攻略大全(十).doc

游戏攻略大全(五十三).doc


二零一五年施政報告 - 施政綱領 - 第三章 扶貧及為弱勢社群提供支援

育 部 分 則 由 陳 淑 貞 委 員 及 李 兆 環 委 員 共 同 執 行, 在 此 先 感 謝 各 位 委 員 及 學 者 專 家 之 參 與 二 目 前 評 論 報 告 初 稿 之 架 構 區 分 為 對 政 府 機 關 回 應 意 見 之 觀 察 優 點 及 待 改 進 事 項, 以 及

<4D F736F F D20BACBB0B2C8ABD3EBB7C5C9E4D0D4CEDBC8BEB7C0D6CE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BCB C4EAD4B6BEB0C4BFB1EA2E646F63>

附 : 初 中 组 一 等 奖 (31 个 ): 天 河 外 国 语 学 校 中 山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番 禺 区 大 石 富 丽 中 学 广 东 实 验 中 学 附 属 天 河 学 校 花 都 区 实 验 中 学 增 城 区 凤 凰 城 中 英 文 学 校 广 州 市 执 信 中 学 花 都

<4F4BBEFAA576A470BBA15FC160AAED E786C73>

58, ,769 51,911 74,666 35, , , , ,

辽宁铁~1

壹、學校背景

保 险 公 司 金 富 月 盈 两 产 全 品 保 名 险 称 ( 分 红 型 ) 产 分 品 红 类 型 缴 费 年 类 缴 型 缴 10 费 年 期 缴 限 保 险 期 限 ( 年 ) 聚 富 2 号 两 全 保 险 ( 万 能 型 ) 万 能 型 趸 缴 趸 缴 6 年 龙 享 安 康 重 疾

I

海底捞你学不会

YEN/MIAO CHING MS 27FEB DEL HKG

Microsoft Word - 02文本.docx


案件

義 和 團 及 兪 國 聯 軍 之 役 課 題 學 習 指 引 : A. 思 考 課 題 有 人 說, 義 和 團 及 兪 國 聯 軍 之 役 是 中 國 近 代 史 的 分 水 嶺, 你 同 意 嗎? B. 思 考 方 向 滿 清 政 府 的 管 治 威 信 思 考 是 否 已 不 信 任 滿 清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一百五十五).doc

游戏攻略大全(三十四).doc

掌握健康 掌握人生


草莓实用技术(一)

Microsoft Word - 【襪子流浪記】.docx

最新监察执法全书(十一).doc

钓鱼技巧_二_.doc

动物的智慧(五)

学位〔2013〕37号

海关法规(七).doc

健康知识(一)

Microsoft Word - 人民萬歲_宋玉雯.docx

北京(一)

穨ecr6_c_2.PDF

i

园林植物卷(九).doc

城市园林(上).doc

家装知识(四)

苗木的种植_四_.doc

认识植物(一)

蟹的养殖技术(一)

药用植物种植技术(二)

特种养殖实用技术(七)

司法鉴定工作手册(十八)

外科疾病诊治(三)

动物杂谈_三_.doc

(3) (4) (1) (2) (d) V-2

untitled

外科疾病诊治(十九)

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实务全书(一百四十八)

外科疾病诊治(五)

案件

养虾小常识_二_.doc

养虾小常识_三_.doc

铁路管理规程(三)


880041_C_Unique_REDACTED_.indb

外科疾病诊治(二十七)

第四章 生活习俗

铁路管理规程(五)

(1) (2) (3) 80% 1. 49% 51%

园林植物卷(十三).doc

i

特种植物种植技术(二)

铁路运输(二)

苗木的种植_三_.doc


苗木的种植_四_.doc

北京(三)

2003年半年度报告正文.PDF

卫生洁具

Microsoft Word - chbj0106.doc

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一 前 言 現 今 臺 灣 漢 人 服 飾 研 究 主 要 著 重 清 代 閩 南 地 區 廣 東 地 區 移 民 的 傳 統 服 飾 形 制 及 其 文 化 特 色 然 而, 由 於 歷 史 與 政 治 的 因 素, 臺 灣 於 清 領 時 期 由 東 北

人20 感覺統合失調.DOC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9, No.4, pp , October Chi-Shoung Tzeng A Study of Color Names in

人17 不以賦為題名.DOC

宋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白居易论

好文如茶: 理性的澄澈与透明

1-28(长江二号)

张 英 洪 等 : 北 京 市 乡 村 治 理 现 状 及 问 题 研 究 北 沟 村 治 理 的 主 要 做 法 和 特 点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是 村 规 民 约 涉 及 村 干 部 和 村 民 生 产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 非 常 具 体 详 细 现 行 的 村 规 民 约 涵

关于印发广东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 年)的通知

人22 國際男子.DOC

( 总 第 1124 期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主 办 2016 年 7 月 18 日 出 版 目 省 政 府 令 浙 江 省 行 政 执 法 证 件 管 理 办 法 (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令 第 346 号 ) (3) 省 政 府 办 公 厅 文 件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 % % 1,036, ,061, (2.3) PVC 613, , PP 239, , , , (13.6) 72,675 6.

綦好東

Microsoft Word - module2_lecture5.doc

Transcription: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页 13-84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pp.13-84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李 乾 耀 博 士 內 容 摘 要 : 唐 太 宗 雅 好 書 法, 宣 和 書 譜 與 米 芾 書 史 皆 評 爲 留 心 翰 墨, 粉 飾 太 平 然 而, 李 世 民 不 僅 個 人 喜 愛 書 藝, 還 倡 導 王 羲 之 書 法, 並 推 動 唐 代 的 書 法 教 育 究 竟 唐 太 宗 的 這 些 舉 措, 於 唐 代 書 法 會 有 怎 樣 的 建 設 與 影 響? 唐 楷 對 後 世 書 法 家 影 響 深 遠, 有 很 高 的 研 究 價 值 因 此, 本 文 以 唐 楷 爲 探 討 的 切 入 點, 遴 選 歐 陽 詢 虞 世 南 褚 遂 良 顏 真 卿 和 柳 公 權 的 書 法 作 爲 研 究 範 圍, 探 討 唐 太 宗 於 書 法 的 推 展, 對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會 產 生 怎 樣 的 作 用 與 建 設 關 鍵 詞 : 唐 太 宗, 書 法, 唐 楷, 書 風, 文 化 建 設 13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唐 太 宗 ( 李 世 民,597-649,627-649 在 位 ) 酷 愛 書 法, 宣 和 書 譜 評 爲 : 留 心 翰 墨, 粉 飾 治 具 1 米 芾 (1051-1107) 書 史 亦 云 : 太 宗 皇 帝, 文 德 化 成, 靖 無 他 好, 留 意 翰 墨, 潤 色 太 平 2 實 際 上, 太 宗 對 唐 代 書 法 的 建 設, 值 得 進 一 步 作 整 體 性 的 探 討 例 如, 太 宗 於 晉 書 王 羲 之 傳 後 禦 筆 寫 贊 推 崇 王 書, 到 底 這 對 唐 代 書 法 發 展 具 有 什 麽 意 義 和 作 用? 貞 觀 元 年, 敕 令 虞 世 南 和 歐 陽 詢 在 弘 文 館 教 書 法, 又 對 當 時 的 教 育 具 有 什 麽 意 義? 唐 會 要 說 : ( 貞 觀 ) 十 四 年 四 月 二 十 二 日, 太 宗 自 為 真 草 書 屏 風, 以 示 群 臣, 筆 力 遒 勁, 為 一 時 之 絕 3 他 的 晉 祠 銘 ( 圖 1.1) 在 創 作 方 面 為 唐 代 的 書 寫 文 化 又 帶 來 怎 樣 的 啓 示? 這 一 切 舉 措 所 產 生 作 用 的 總 和, 是 否 完 全 等 於 宣 和 書 譜 與 米 芾 書 史 所 謂 留 心 翰 墨, 是 爲 了 粉 飾 治 具 或 潤 色 太 平 呢? 1 佚 名, 宣 和 書 譜, 頁 30 見 楊 家 駱 (1911-1991) 編 藝 術 叢 編, 臺 北 : 世 界 書 局,1962, 第 一 集 第 一 冊 唐 人 書 學 論 著 宣 和 書 譜 2 米 芾, 書 史, 頁 4 見 藝 術 叢 編 第 一 集 第 二 冊 宋 元 人 書 學 論 著 3 王 溥 (922-982), 唐 會 要,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6, 頁 754 14

李乾耀 唐太宗的書法文化建設與唐楷書風的確立和演變 圖 1.1 4 唐太宗 晉祠銘 (局部) 1. 推崇王羲之 唐太宗為王羲之 321-379 傳寫贊 又將 蘭亭 (圖 1.2) 拓本賜予 八位 臣子5 可見太宗雅好書法 實際上,這對書 引自唐太宗 晉祠銘 溫泉銘 見 中國法書選 東京 日本二玄 社 1989 第 36 集 頁 14 5 武平一 唐人 生卒年不詳 徐氏法書記 云 太宗於右軍之書 特 留睿賞 貞觀初 下詔購求 殆盡遺逸 萬機之暇 備加執玩 蘭亭 樂毅 尤聞寶重 嘗令拓書人湯普徹等拓 蘭亭 賜梁公房玄齡已 下八人 普徹竊拓以出 故在外傳之 載張彥遠 約公元 9 世紀中葉 4 15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法 文 化 起 著 繼 承 與 建 設 的 作 用 太 宗 自 言 少 尚 威 武, 不 精 學 業, 先 王 之 道, 茫 若 涉 海, 又 自 覺 要 當 一 個 賢 君, 欲 見 前 代 帝 王 事 得 失 以 為 鑒 戒, 魏 徵 乃 以 虞 世 南 褚 遂 良 蕭 德 言 等 采 經 史 百 家 之 內 嘉 言 善 語, 明 王 暗 君 之 跡, 為 五 十 卷, 號 群 書 理 要, 上 之 6 目 的 在 於 使 他 治 理 國 政 能 致 治 稽 古, 臨 事 不 惑 7 此 外, 虞 世 南 還 撰 寫 帝 王 略 論, 作 爲 太 宗 施 政 的 鑒 戒 由 此 可 見, 他 治 國 欲 效 法 歷 代 賢 君 他 倡 導 王 羲 之 書 法, 實 際 上 是 效 法 梁 武 帝 ( 蕭 衍,464-549,502-549 在 位 ) 推 崇 鍾 繇 (151-230), 以 帝 王 的 身 份 倡 導 書 藝 ; 將 蘭 亭 拓 本 賜 予 八 位 臣 子, 也 是 仿 效 梁 武 帝 集 王 羲 之 書 法 為 千 字 文 賞 賜 給 八 王 8 輯, 范 祥 雍 點 校, 啓 功 (1912-2005) 黃 苗 子 參 校, 法 書 要 錄, 北 京 : 人 民 美 術 出 版 社,1984, 頁 114 6 劉 肅 ( 活 動 於 1807 年 前 後 ) 撰, 許 德 楠 李 鼎 霞 點 校, 大 唐 新 語,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4, 頁 133 舊 唐 書 作 : 太 宗 欲 知 前 世 得 失, 詔 魏 徵 虞 世 南 褚 亮 及 德 言 裒 次 經 史 百 氏 帝 王 所 以 興 衰 者 上 之, 帝 愛 其 書 博 而 要, 曰 : 使 我 稽 古 臨 事 不 惑 者, 公 等 力 也! 賚 賜 尤 渥 見 劉 昫 (887-946) 等 撰 舊 唐 書,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5, 頁 5653 7 大 唐 新 語 頁 114 8 徐 氏 法 書 記 云 : 先 賢 所 評, 子 敬 之 比 逸 少, 猶 士 季 之 比 元 常, 言 去 之 逺 矣 故 二 王 之 迹, 歴 代 寳 之 梁 大 同 中, 武 帝 勑 周 興 嗣 撰 千 字 文, 使 殷 鐵 石 模 次 羲 之 之 迹, 以 賜 八 王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114 16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圖 1.2 王 羲 之 蘭 亭 序 ( 局 部 ) 9 唐 太 宗 效 法 梁 武 帝, 梁 武 帝 倡 導 學 習 鍾 繇, 唐 太 宗 則 崇 尚 王 書 武 帝 崇 尚 鍾 書, 是 追 求 古 質 ; 太 宗 崇 尚 王 書, 則 追 求 今 妍 梁 武 帝 觀 鍾 繇 書 法 十 二 意 說 : 字 外 之 奇, 文 所 不 書, 世 之 學 者 宗 二 王 元 常 逸 迹, 曽 不 睥 睨 羲 之 有 過 人 之 論, 後 生 遂 爾 雷 同 元 常 謂 之 古 肥, 子 敬 謂 之 今 瘦 今 古 既 殊, 肥 瘦 頗 反, 如 自 省 覽, 有 異 衆 説 張 芝 鍾 繇, 巧 趣 精 細, 殆 同 機 神 肥 瘦 古 今, 豈 易 致 意? 真 跡 雖 少, 可 得 而 推 逸 少 至 學 鍾 書, 9 引 自 王 羲 之 蘭 亭 敍 五 種, 中 國 法 書 選 第 15 集, 頁 15 17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勢 巧 形 密, 及 其 獨 運, 意 疎 字 緩 譬 猶 楚 音 習 夏, 不 能 無 楚 過 言 不 悒, 未 為 篤 論 又 子 敬 之 不 逮 逸 少, 猶 逸 少 之 不 逮 元 常 學 子 敬 者 如 畫 虎 也, 元 常 者 如 畫 龍 也 余 雖 不 習, 偶 見 其 理, 不 習 而 言, 必 慕 之 歟 聊 復 自 記, 以 補 其 闕, 非 欲 明 解, 強 以 示 物 也 儻 有 均 思, 思 盈 半 矣 10 梁 武 帝 此 論 有 尚 古 與 學 古 的 意 味, 他 認 爲 鍾 書 巧 趣 精 細, 為 二 王 所 不 及 ; 世 人 對 二 王 的 美 譽, 他 以 爲 言 過 其 實 他 認 為 學 近 人 不 如 直 接 學 古 人, 又 說 : 真 跡 雖 少, 可 得 而 推 他 認 為 學 習 鍾 書, 教 材 不 足 的 難 題 是 可 以 解 決 的 然 而, 當 時 鍾 繇 書 跡 的 確 異 常 匱 乏 陶 弘 景 提 出 新 的 建 議 : 世 論 咸 云, 江 東 無 復 鍾 迹, 常 以 歎 息 比 日 竚 望, 中 原 廓 清, 太 丘 之 碑, 可 就 摹 採 今 論 旨 云, 真 迹 雖 少, 可 得 而 推 是 猶 有 存 者, 不 審 可 復 幾 字? 既 無 出 見 理, 冒 願 得 工 人 摹 填 數 行 脱 蒙 見 此, 實 為 過 幸 又 逸 少 學 鍾, 勢 巧 形 密, 勝 於 自 運, 不 審 此 例, 復 有 幾 紙? 垂 旨 以 黄 庭 像 讃 等 諸 文, 可 更 有 出 給 理? 自 運 之 迹, 今 不 復 希, 請 學 鍾 法, 仰 惟 殊 恩 11 這 是 通 過 借 用 王 羲 之 臨 摹 鍾 繇 和 自 運 的 書 跡 去 學 習 鍾 繇 因 此, 梁 大 同 中, 武 帝 勑 周 興 嗣 撰 千 字 文, 使 殷 鐵 石 模 次 10 法 書 要 錄 頁 45 11 同 上 書, 頁 53 18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羲 之 之 迹, 以 賜 八 王 之 後, 至 七 代 孫 智 永 永 即 右 軍 第 五 子 徽 之 之 後, 安 西 成 王 諮 議 彦 祖 之 孫, 廬 陵 王 胄 昱 之 子, 陳 郡 謝 少 卿 之 外 孫 也 與 兄 孝 賓 俱 捨 家 入 道, 俗 號 永 禪 師 禪 師 克 嗣 良 裘, 精 勤 此 藝 常 居 永 欣 寺 閣 上 臨 書, 所 退 筆 頭 置 之 於 大 竹 簏, 簏 受 一 石 餘, 而 五 簏 皆 滿 凡 三 十 年, 於 閤 上 臨 得 真 草 千 文 ( 圖 1.3) 好 者 八 百 餘 本, 浙 東 諸 寺, 各 施 一 本, 今 有 存 者, 猶 直 錢 數 萬 12 梁 武 帝 崇 鍾 貶 王, 然 而, 當 梁 武 帝 落 實 以 王 羲 之 書 跡 推 行 崇 尚 鍾 繇 書 法 理 念, 王 書 衣 缽 傳 人 智 永 ( 南 朝 陳 至 隋 間 僧 人, 生 卒 年 不 詳 ) 禪 師, 用 三 十 年 臨 摹 八 百 餘 本, 廣 佈 流 傳, 結 果 導 致 提 倡 鍾 書 的 行 動, 變 成 實 際 推 行 王 書 13 12 見 徐 氏 法 書 記, 法 書 要 錄 頁 125 13 梁 武 帝 提 倡 鍾 書 卻 變 成 實 際 推 行 王 書, 參 考 劉 濤 中 國 書 法 史 魏 晉 南 北 朝 卷, 江 蘇 : 江 蘇 教 育 出 版 社,2002, 頁 264 19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圖 1.3 智 永 真 草 千 字 文 ( 局 部 ) 14 太 宗 崇 王, 為 他 御 筆 寫 贊 説 : 制 曰 : 書 契 之 興, 肇 乎 中 古, 繩 文 鳥 跡, 不 可 足 觀 末 代 去 朴 歸 華, 舒 牋 點 翰, 爭 相 誇 尚, 競 其 工 拙 伯 英 14 引 自 智 永 真 草 千 字 文, 中 國 法 書 選 第 21 集, 頁 12 20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臨 池 之 妙, 無 復 餘 蹤 ; 師 宜 懸 帳 之 奇, 罕 有 遺 跡 逮 乎 鍾 王 以 降, 略 可 言 焉 鍾 雖 擅 美 一 時, 亦 為 迥 絕, 論 其 盡 善, 或 有 所 疑 至 於 布 纖 濃, 分 疏 密, 霞 舒 雲 卷, 無 所 間 然 但 其 體 則 古 而 不 今, 字 則 長 而 逾 制, 語 其 大 量, 以 此 為 瑕 獻 之 雖 有 父 風, 殊 非 新 巧 觀 其 字 勢 疏 瘦, 如 隆 冬 之 枯 樹 ; 覽 其 筆 蹤 拘 束, 若 嚴 家 之 餓 隸 其 枯 樹 也, 雖 槎 枿 而 無 屈 伸 ; 其 餓 隸 也, 則 羈 羸 而 不 放 縱 兼 斯 二 者, 故 翰 墨 之 病 歟! 子 雲 近 出, 擅 名 江 表, 然 僅 得 成 書, 無 丈 夫 之 氣, 行 行 若 縈 春 蚓, 字 字 如 綰 秋 蛇 ; 臥 王 濛 於 紙 中, 坐 徐 偃 於 筆 下 ; 雖 禿 千 兔 之 翰, 聚 無 一 毫 之 筋, 窮 萬 穀 之 皮, 斂 無 半 分 之 骨 ; 以 茲 播 美, 非 其 濫 名 邪! 此 數 子 者, 皆 譽 過 其 實 所 以 詳 察 古 今, 研 精 篆 素, 盡 善 盡 美, 其 惟 王 逸 少 乎! 觀 其 點 曳 之 工, 裁 成 之 妙, 煙 霏 露 結, 狀 若 斷 而 還 連 ; 鳳 翥 龍 蟠, 勢 如 斜 而 反 直 翫 之 不 覺 為 倦, 覽 之 莫 識 其 端, 心 慕 手 追, 此 人 而 已 其 餘 區 區 之 類, 何 足 論 哉! 15 唐 太 宗 崇 王, 認 為 鍾 書 雖 擅 美 一 時, 但 其 體 則 古 而 不 今, 猶 未 盡 善 ; 古 今 書 壇, 盡 善 盡 美, 唯 有 王 羲 之 一 人 相 對 於 鍾 書, 王 書 之 結 構 與 筆 勢 皆 較 有 時 代 感 唐 太 宗 的 評 論 標 準, 明 顯 包 括 書 體 的 考 量 王 書 究 竟 如 何 盡 善 盡 美? 在 太 宗 倡 導 下, 王 書 對 唐 代 書 壇 又 有 何 影 響? 1.1 中 和 美 學 的 倡 導 在 書 法 美 學 方 面, 唐 太 宗 貶 抑 王 獻 之 (344-386) 說 : 字 15 房 玄 齡 (578-648) 等 撰, 晉 書,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4, 頁 2107-2108 21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勢 疏 瘦, 如 隆 冬 之 枯 樹 ; 覽 其 筆 蹤 拘 束, 若 嚴 家 之 餓 隸 其 枯 樹 也, 雖 槎 枿 而 無 屈 伸 ; 其 餓 隸 也, 則 羈 羸 而 不 放 縱 16 太 宗 認 爲 盡 善 盡 美, 其 惟 王 逸 少 乎! 17 其 所 謂 盡 善 盡 美, 究 竟 蘊 含 什 麽 樣 的 書 法 美 學? 此 美 學 的 内 涵, 與 王 獻 之 的 書 法 有 何 差 距? 張 懷 瓘 ( 約 唐 玄 宗 開 元 [713-741] 至 肅 宗 乾 元 年 間 [758-760]) 書 斷 說 : 備 精 諸 體, 唯 獨 右 軍, 次 至 大 令 然 子 敬 可 謂 武 盡 美 矣, 未 盡 善 也 ; 逸 少 可 謂 韶, 盡 美 矣 又 盡 善 也 18 張 氏 借 用 論 語 中 孔 子 對 於 武 和 韶 樂 的 評 論, 指 出 二 王 的 書 藝 的 差 異 在 於 王 羲 之 臻 於 盡 善 盡 美, 獻 之 盡 美 而 未 盡 善 那 麽, 要 具 備 怎 樣 的 美 學 内 涵 才 能 稱 之 爲 盡 善 盡 美 呢? 項 穆 ( 活 動 於 1599 年 前 後 ) 書 法 雅 言 的 中 和 論 説 : 圓 而 且 方, 方 而 復 圓, 正 能 含 奇, 奇 不 失 正, 會 於 中 和, 斯 為 美 善 中 也 者, 無 過 不 及 是 也 和 也 者, 無 乖 無 戻 是 也 然 中 固 不 可 廢 和, 和 亦 不 可 離 中, 如 禮 節 樂 和, 本 然 之 體 也 禮 過 於 節 則 嚴 矣, 樂 純 乎 和 則 淫 矣, 所 以 禮 尚 從 容 而 不 迫, 樂 戒 奪 倫 而 皦 如 中 和 一 致, 位 育 可 期, 況 夫 翰 墨 者 哉 方 圓 互 成, 正 奇 相 濟, 偏 有 所 著, 即 非 中 和 使 楷 與 行 真 而 偏, 不 拘 鈍 即 稜 峭 矣 ; 行 16 同 上 書, 頁 2107 17 同 上 書, 頁 2108 18 法 書 要 錄 頁 310 22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草 與 草 而 偏, 不 寒 俗 即 放 誕 矣 不 知 正 奇 參 用, 斯 可 與 權 權 之 謂 者, 稱 物 平 施, 即 中 和 也 19 項 氏 謂 會 於 中 和, 斯 為 美 善 所 謂 中 和, 指 在 書 法 創 作 中 能 達 至 方 圓 奇 正 渾 然 和 諧 項 氏 又 說 : 逸 少 一 出, 揖 讓 禮 樂, 森 嚴 有 法, 神 彩 攸 煥, 正 奇 混 成 也 20 又 說 : 主 善 以 為 師, 寧 非 步 王 之 階 梯 哉? 21 顯 然, 項 穆 認 爲 王 羲 之 的 書 法 能 稱 爲 美 善, 已 達 中 和 美 學 的 標 準 對 於 王 獻 之 的 書 法, 他 中 肯 地 在 書 法 雅 言 正 奇 中 評 論 說 : 子 敬 始 和 父 韻, 後 宗 伯 英, 風 神 散 逸, 爽 朗 多 姿 梁 武 稱 其 絶 妙 超 羣, 譽 之 浮 實 ; 唐 文 目 以 拘 攣 餓 隸, 貶 之 太 深 孫 過 庭 曰 : 子 敬 以 下, 鼓 努 為 力, 標 置 成 體, 工 用 不 侔, 神 情 懸 隔 斯 論 得 之 書 至 子 敬, 尚 奇 之 門 開 矣 22 項 氏 在 論 述 正 奇 時 如 此 評 價 獻 之, 説 明 獻 之 偏 向 尚 奇, 未 能 如 羲 之 在 正 與 奇 之 間 取 得 平 衡, 乖 離 中 和 之 道 這 是 王 獻 之 盡 美 而 未 盡 善 的 注 腳 太 宗 崇 尚 王 羲 之, 實 際 上 將 唐 代 的 書 風 導 向 中 和 之 道 19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古 籍 整 理 硏 究 室 選 編 校 點,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1979, 頁 526-527 20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頁 525 21 同 上 書, 頁 527 22 同 上 書, 頁 525 23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1.2 楷 書 發 展 的 接 軌 宋 羊 欣 (370-442) 采 古 来 能 書 人 名 : 鍾 有 三 體 : 一 曰 銘 石 之 書, 最 妙 者 也 ; 二 曰 章 程 書, 傳 秘 書 教 小 學 者 也 ; 三 曰 行 狎 書, 相 聞 者 也 三 法 皆 世 人 所 善 23 宣 和 書 譜 更 將 鍾 繇 譽 爲 正 書 之 祖 24 然 而, 審 視 宣 示 表 ( 圖 1.4) 力 命 表 ( 圖 1.5) 薦 季 直 表 ( 圖 1.6) 和 賀 捷 表 ( 圖 1.7), 其 楷 書 無 論 筆 法 或 結 構 體 勢, 還 保 存 著 隸 書 遺 意, 是 楷 書 發 展 第 一 階 段 的 書 風 ( 參 見 第 二 節 ) 梁 武 帝 崇 尚 鍾 繇 而 抵 抑 二 王, 在 於 尚 古, 是 從 書 法 美 學 出 發 太 宗 謂 王 羲 之 盡 善 盡 美 雖 然 也 從 美 學 出 發, 但 批 評 鍾 繇 體 則 古 而 不 今, 字 則 長 而 逾 制, 語 其 大 量, 以 此 為 瑕, 卻 將 書 體 的 考 量 納 入 評 審 的 條 件 西 晉 立 書 學 博 士, 教 授 鍾 繇 和 胡 昭 (161-250) 25 的 書 法, 故 鍾 胡 書 法 地 位 崇 高 王 羲 之 初 學 書 於 王 廙 (276-322) 26, 後 又 追 隨 衛 夫 人 (272-349) 王 廙 能 章 楷, 謹 傳 鍾 23 羊 欣 采 古 来 能 書 人 名 : 潁 川 鍾 繇, 魏 太 尉 ; 同 郡 胡 昭, 公 車 徴 二 子 俱 學 於 徳 昇, 而 胡 書 肥, 鍾 書 瘦 鍾 有 三 體 : 一 曰 銘 石 之 書, 最 妙 者 也 ; 二 曰 章 程 書, 傳 秘 書 教 小 學 者 也 ; 三 曰 行 狎 書, 相 聞 者 也 三 法 皆 世 人 所 善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12-13 24 宣 和 書 譜 正 書 敘 論 曰 : 字 法 之 變, 至 隷 極 矣, 然 猶 有 古 焉, 至 楷 法 則 無 古 矣 在 漢 建 初 有 王 次 仲 者, 始 以 隷 字 作 楷 法 所 謂 楷 法 者, 今 之 正 書 是 也, 人 既 便 之, 世 遂 行 焉 而 或 者 乃 謂 秦 羽 人 王 次 仲 作 此 書, 獻 始 皇 以 赴 急 疾 之 用, 始 皇 召 之 不 至, 欲 加 刑 而 次 仲 化 禽 飛 去 此 語 幾 於 志 怪, 學 者 之 所 不 道, 然 亦 不 載 其 事, 以 别 之 也 此 書 既 始 於 漢, 於 是 西 漢 之 末, 隷 字 石 刻 間 雜 為 正 書, 若 屬 國 封 陌 茹 君 等 碑, 亦 班 班 可 攷 矣 降 及 三 國, 鍾 繇 者 乃 有 賀 尅 捷 表, 備 盡 法 度, 為 正 書 之 祖 見 宣 和 書 譜 頁 75-76 25 晉 書 荀 勖 傳 : 俄 領 祕 書 監, 與 中 書 令 張 華 依 劉 向 別 錄, 整 理 記 籍 又 立 書 博 士, 置 弟 子 教 習, 以 鍾 胡 為 法 見 晉 書 頁 1154 26 南 齊 王 僧 虔 論 書 : 王 平 南 廙 是 右 軍 叔, 自 過 江 東, 右 軍 之 前, 惟 廙 為 最 畫 為 晉 眀 帝 師, 書 為 右 軍 法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18 24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法 27, 衛 夫 人 亦 善 鍾 法 28, 可 知 王 羲 之 的 書 法 實 承 繼 鍾 繇, 惟 其 後 俱 變 古 形 29, 另 創 脫 去 隷 意 的 今 體 30 王 氏 用 筆 内 擫, 正 鋒 居 多, 故 法 度 森 嚴 而 入 神 31 比 起 鍾 繇 的 楷 書, 王 氏 減 損 了 隸 書 殘 餘 的 筆 法 與 體 勢, 楷 書 八 法 由 是 更 爲 明 確, 結 體 也 由 扁 長 趨 於 方 整 這 是 楷 書 發 展 至 第 二 階 32 段 的 書 風, 相 對 於 鍾 繇 的 古 質, 王 體 顯 得 具 有 今 妍 的 特 質 唐 孫 過 庭 (648-703) 書 譜 曰 : 今 不 逮 古, 古 質 而 今 妍 夫 質 以 代 興, 妍 以 俗 易, 雖 書 契 之 作, 適 以 記 言, 而 淳 醨 一 遷, 質 文 三 變, 馳 騖 沿 革, 物 理 常 然 唐 太 宗 認 為 到 王 書 在 書 體 方 面 已 進 一 步 演 進, 非 古 體 的 鍾 書 所 能 及, 所 以 肯 定 王 羲 之 的 楷 書, 也 就 是 認 同 書 體 發 展 由 古 質 到 今 妍 的 演 化 規 律 27 采 古 来 能 書 人 名 云 : 瑯 琊 王 廙, 晉 平 南 將 軍 荆 州 刺 史, 能 章 楷, 謹 傳 鍾 法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14 28 采 古 来 能 書 人 名 云 : 晉 中 書 院 李 充 母 衛 夫 人, 善 鍾 法, 王 逸 少 之 師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14 29 南 齊 王 僧 虔 論 書 云 : 亡 曽 祖 領 軍 洽 與 右 軍 書 云 俱 變 古 形, 不 爾, 至 今 猶 法 鍾 張 右 軍 云 : 弟 書 遂 不 減 吾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18 30 陶 隱 居 又 啟 云 : 臣 昔 於 馬 澄 處 見 逸 少 正 書 目 録 一 卷 澄 云 : 右 軍 勸 進 洛 神 賦 諸 書 十 餘 首, 皆 作 今 體, 惟 急 就 篇 二 卷, 古 法 緊 細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47 按 : 可 見 王 羲 之 的 楷 書, 急 就 篇 二 卷 是 以 承 繼 鍾 繇 古 法 書 寫, 勸 進 洛 神 賦 等 十 餘 篇 則 以 今 體 書 寫 31 豐 坊 (1523 年 進 士 ) 書 訣 曰 : 右 軍 用 筆 内 擫, 正 鋒 居 多, 故 法 度 森 嚴 而 入 神 ; 子 敬 用 筆 外 拓, 側 鋒 居 半, 故 精 神 散 朗 而 入 妙 見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頁 507 32 關 於 楷 書 書 體 書 風 的 發 展, 詳 見 本 文 第 二 節 25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圖 1.4 鍾 繇 宣 示 表 ( 局 部 ) 33 33 引 自 鍾 繇 等 魏 晉 唐 小 楷 集, 中 國 法 書 選 第 11 集, 頁 3 26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圖 1.5 鍾 繇 力 命 表 ( 局 部 ) 34 34 魏 晉 唐 小 楷 集 頁 16 27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圖 1.6 鍾 繇 薦 季 直 表 ( 局 部 ) 35 35 魏 晉 唐 小 楷 集 頁 12 28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圖 1.7 鍾 繇 賀 捷 表 ( 局 部 ) 36 雖 然 東 晉 人 競 相 學 習 王 羲 之 37, 東 晉 以 降, 仍 以 二 王 書 體 作 爲 臨 習 的 對 象, 但 是, 梁 朝 陶 弘 景 (452-536) 說 : 比 世 36 同 上 頁 10 37 南 齊 王 僧 虔 論 書 說 : 庾 征 西 翼 書, 少 時 與 右 軍 齊 名, 右 軍 後 進, 庾 猶 不 忿, 在 荊 州 與 都 下 人 書 云 : 小 兒 輩 賤 家 雞, 皆 學 逸 少 書, 須 吾 還, 當 比 之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18 29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皆 髙 尚 子 敬 子 敬 元 常 繼 以 齊 名 貴 斯 式 略, 海 内 非 惟 不 復 知 有 元 常, 於 逸 少 亦 然, 非 排 弃 所 可, 湼 而 無 緇, 不 過 數 紙 38 此 時, 學 習 書 法 傾 向 王 獻 之, 梁 武 帝 借 王 羲 之 書 法 以 推 崇 鍾 繇, 智 永 又 傳 播 羲 之 書 法, 因 此 又 重 新 承 接 以 王 羲 之 為 宗 的 軌 跡 到 了 唐 太 宗, 更 奠 定 了 王 羲 之 在 書 法 上 的 地 位 就 楷 書 的 發 展 而 言, 這 是 將 楷 書 由 第 二 階 段 導 向 第 三 階 段 唐 楷 的 發 展 唐 太 宗 提 倡 王 羲 之 書 法, 使 王 書 對 唐 楷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產 生 頗 大 作 用 2. 繼 承 書 法 為 高 尚 教 育 的 文 化 與 書 法 教 育 制 度 化 的 開 端 唐 太 宗 不 僅 倡 導 王 書, 還 推 行 書 法 教 育 唐 會 要 說 : 貞 觀 元 年 敕 : 見 在 京 官 文 武 職 事 五 品 已 上 子, 有 性 愛 學 書, 及 有 書 性 者, 聽 於 館 內 學 書, 其 書 法 內 出 其 年, 有 二 十 四 人 入 館, 敕 虞 世 南 歐 陽 詢 教 示 楷 法 黃 門 侍 郎 王 珪 奏 : 學 生 學 書 之 暇, 請 置 博 士, 兼 肄 業 焉 敕 太 學 助 教 侯 孝 遵 授 其 經 典, 著 作 郎 許 敬 宗 授 以 史 漢 二 年, 王 珪 又 奏 請 為 學 生 置 講 經 博 士, 考 試 經 業, 准 式 貢 舉, 兼 學 書 法 39 太 宗 選 取 五 品 以 上 高 官 的 子 弟, 其 性 愛 學 書, 及 有 書 性 者, 皆 為 教 授 對 象, 由 虞 世 南 和 歐 陽 詢 教 授 書 法, 即 是 將 書 法 視 為 高 尚 的 文 化 教 育 與 實 踐 聽 於 館 內 學 書, 就 是 將 書 法 學 習 納 入 體 制 此 外, 他 將 學 習 書 法 優 先 設 立 於 館 中, 立 博 38 法 書 要 錄 頁 52 39 唐 會 要 頁 1317 30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士 講 經, 則 是 在 王 珪 (570-639) 奏 請 之 後 才 開 始, 這 更 説 明 太 宗 對 書 法 教 育 的 重 視 這 也 有 歷 史 與 文 化 的 淵 源 可 尋 晉 書 荀 勖 傳 記 載, 西 晉 武 帝 ( 司 馬 炎,236-290,265-290 在 位 ) 泰 始 (265-274) 年 間 : 俄 領 祕 書 監, 與 中 書 令 張 華 依 劉 向 別 錄, 整 理 記 籍 又 立 書 博 士, 置 弟 子 教 習, 以 鍾 胡 為 法 40 晉 朝 立 書 博 士 一 職, 負 責 教 授 高 官 子 弟 書 法, 使 書 法 成 爲 高 尚 的 文 化 教 育 唐 太 宗 敕 令 虞 世 南 歐 陽 詢 在 弘 文 館 教 授 高 官 子 弟 書 法, 即 參 考 晉 朝 此 一 舉 措 此 外, 魏 晉 六 朝 之 時, 上 層 社 會 文 士 視 書 法 為 個 人 身 份 的 表 徵, 認 同 書 法 爲 高 尚 文 化 梁 庾 元 威 ( 南 朝 梁 時 人, 生 卒 年 不 詳 ) 論 書 說 : 所 學 正 書, 宜 以 殷 鈞 范 懷 約 為 主, 方 正 循 紀, 修 短 合 度 ; 所 學 草 書, 宜 以 張 融 王 僧 虔 為 則, 體 用 得 法, 意 氣 有 餘 章 表 牋 書, 於 斯 足 矣 夫 才 能 則 關 性 分, 耽 嗜 殊 妨 大 業, 但 令 緊 快 分 眀, 屬 辭 流 便, 字 不 須 體, 語 輒 投 聲 若 以 已 巳 莫 分, 東 柬 相 亂, 則 兩 王 妙 迹, 二 陸 髙 才, 頃 来 非 所 用 也 王 延 之 有 言 曰 : 勿 欺 數 行 尺 牘, 即 表 三 種 人 身 豈 非 一 者 學 書 得 法, 二 者 作 字 得 體, 三 者 輕 重 得 宜? 意 謂 猶 須 言 無 虛 出, 斯 則 善 矣 41 40 晉 書 頁 1154 41 法 書 要 錄 頁 54-55 31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庾 氏 強 調, 楷 書 要 方 正 循 紀, 修 短 合 度, 草 書 要 體 用 得 法, 意 氣 有 餘 書 寫 須 使 用 規 範 字 言 辭 要 精 簡 扼 要, 還 要 表 現 出 學 書 得 法 的 書 藝 修 養 庾 氏 將 學 書 得 法 置 於 作 字 得 體 與 輕 重 得 宜 之 前, 可 見 他 對 書 藝 的 重 視 當 時 士 大 夫 階 層 極 重 視 尺 牘 書 疏, 江 南 甚 至 有 流 行 諺 語 說 : 尺 牘 書 疏, 千 里 面 目 也 42 這 説 明 當 時 社 會 極 重 視 及 肯 定 書 藝 在 書 寫 文 化 的 地 位, 視 之 爲 高 尚 文 化 的 表 現 唐 代 徐 浩 (703-782) 於 論 書 中 自 述 : 余 年 在 齠 齔, 便 工 翰 墨, 力 不 可 强, 勤 而 愈 拙 區 區 碑 石 之 間, 矻 矻 几 案 之 上, 亦 古 人 所 恥, 吾 豈 忘 情 耶! 德 成 而 上, 藝 成 而 下, 則 殷 鑒 不 遠, 何 學 書 為? 必 以 一 時 風 流, 千 里 面 目, 斯 亦 愈 於 博 奕, 亞 於 文 章 矣 43 儘 管 徐 氏 認 爲 德 成 而 上, 藝 成 而 下, 有 重 德 輕 藝 的 觀 念, 但 他 同 時 認 爲 書 法 是 千 里 面 目 由 此 可 見, 唐 太 宗 於 宏 文 館 設 立 書 法 教 育, 教 導 高 官 子 弟, 是 繼 承 魏 晉 南 北 朝 期 間, 對 當 時 的 書 法 觀 念 有 深 遠 的 影 響 值 得 留 意 的 是, 唐 代 的 書 法 學 習 制 度, 並 非 如 流 星 一 般 只 擁 有 瞬 間 的 璀 璨 馬 宗 霍 (1897-1976) 書 林 藻 鑒 考 證 說 : 唐 代 書 家 之 盛, 不 減 於 晉 固 由 接 武 六 朝, 家 傳 世 習, 自 易 為 工 而 考 之 於 史, 唐 之 國 學 凡 六, 其 五 曰 書 學 置 書 學 博 士, 學 書 日 紙 一 幅, 是 以 書 為 教 也 又 唐 銓 選 擇 人 之 法 有 四, 其 三 曰 書, 楷 法 遒 美 者 為 中 程, 是 42 顏 氏 家 訓 集 解 雜 藝 載 : 真 草 書 跡, 微 須 留 意 江 南 諺 云 : 尺 牘 書 疏, 千 里 面 目 也 見 顏 之 推 (531-591) 著, 王 利 器 (1912-1998) 集 解, 顏 氏 家 訓 集 解 ( 增 補 本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3, 頁 567 43 法 書 要 錄, 頁 117 32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以 書 取 士 也 以 書 為 教, 仿 於 周 ; 以 書 取 士, 仿 於 漢 ; 置 書 博 士, 仿 於 晉 ; 至 專 立 書 學, 實 自 唐 始 宜 乎 終 唐 之 世, 書 家 輩 出 矣 44 當 書 法 被 纳 入 制 度 中, 自 然 形 成 孕 育 書 家 的 溫 床 由 此 可 見, 唐 太 宗 立 館 授 書 所 產 生 的 文 化 意 義 與 作 用, 對 唐 代 而 言, 是 廣 袤 而 具 體 的 3. 帖 與 碑 書 寫 文 化 的 融 合 阮 元 (1764-1849) 的 南 北 書 派 論 與 北 碑 南 帖 論, 有 系 統 地 論 述 南 北 書 派 與 碑 學 和 帖 學 的 關 係 他 在 南 北 書 派 論 中 說 : 書 法 遷 變, 流 派 混 淆, 非 溯 其 源, 曷 返 於 古? 蓋 由 隸 字 變 為 正 書 行 草, 其 轉 移 皆 在 漢 末 魏 晉 之 間 ; 而 正 書 行 草 之 分 為 南 北 兩 派 者, 則 東 晉 宋 齊 梁 陳 為 南 派, 趙 燕 魏 齊 周 隋 為 北 派 也 南 派 由 鍾 繇 衛 瓘 及 王 羲 之 獻 之 僧 虔 等, 以 至 智 永 虞 世 南 ; 北 派 由 鐘 繇 衛 瓘 索 靖 及 崔 悅 盧 諶 高 遵 沈 馥 姚 元 標 趙 文 深 丁 道 護 等, 以 至 歐 陽 詢 褚 遂 良 45 阮 氏 又 說 : 南 派 乃 江 左 風 流, 疏 放 妍 妙, 長 於 啟 牘, 減 筆 至 不 可 識 而 篆 隸 遺 法, 東 晉 已 多 改 變, 無 論 宋 齊 矣 北 派 則 是 中 原 古 法, 拘 謹 拙 陋, 長 於 碑 榜 46 阮 氏 以 碑 和 帖 為 界, 區 分 南 北 書 風, 一 時 曾 被 視 爲 震 聾 發 瞶 的 至 論 直 到 康 有 爲 (1858-1927) 廣 藝 舟 雙 楫, 才 指 出 阮 氏 立 論 的 缺 失 康 氏 在 廣 藝 舟 雙 楫 寳 南 中 反 44 馬 宗 霍, 書 林 藻 鑒,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1984, 頁 77 45 阮 元 (1764-1849) 著, 華 人 德 注, 南 北 書 派 論 北 碑 南 帖 論 注,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1987, 頁 1-3 46 同 上 書, 頁 3 33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駁 阮 氏 說 : 阮 文 達 南 北 書 派, 專 以 帖 法 屬 南, 以 南 派 有 婉 麗 高 渾 之 筆, 寡 雄 奇 方 樸 之 遺, 其 意 以 王 廙 渡 江 而 南, 盧 諶 越 河 而 北, 自 玆 之 後, 畫 若 鴻 溝 故 考 論 歐 虞, 辨 原 南 北, 其 論 至 詳 以 今 考 之, 北 碑 中 若 鄭 文 公 之 神 韻, 靈 廟 碑 陰 暉 福 寺 之 高 簡, 石 門 銘 之 疏 逸, 刁 遵 高 湛 法 生 劉 懿 敬 顯 俊 龍 藏 寺 之 虛 和 婉 麗, 何 嘗 與 南 碑 有 異? 南 碑 所 傳 絕 少, 然 始 興 王 碑 戈 戟 森 然, 出 鋒 布 勢, 為 率 更 所 出, 何 嘗 與 張 猛 龍 楊 大 眼 筆 法 有 異 哉? 故 書 可 分 派, 南 北 不 能 分 派, 阮 文 達 之 為 是 論, 蓋 見 南 碑 猶 少, 未 能 竟 其 源 流, 故 妄 以 碑 帖 為 界, 強 分 南 北 也 47 康 氏 以 數 十 種 48 南 碑 為 論 據, 指 出 書 可 分 派, 但 不 能 以 碑 帖 為 界, 強 分 南 北 沙 孟 海 (1900-1992) 碑 與 帖 一 文, 認 同 康 有 爲 的 説 法, 根 據 新 出 土 的 碑 帖 材 料 作 進 一 層 論 述 : 我 基 本 上 同 意 康 有 爲 的 意 見 各 種 藝 術, 雖 然 免 不 了 帶 有 地 方 色 彩, 但 不 能 說 成 是 絕 對 的 北 方 碑 版 特 別 多, 固 然 是 事 實, 宋 以 後 摹 刻 彙 帖 多 收 南 方 書 跡, 也 是 事 實 我 認 爲 北 方 書 跡 留 傳 到 今 天 的 大 多 數 是 碑 刻, 我 們 沒 有 看 到 他 們 的 啓 牘, 不 能 便 說 他 們 沒 有 啓 牘 今 天 47 康 有 為 著, 崔 爾 平 校 注, 廣 藝 舟 雙 楫 注,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 2006, 頁 101 48 同 上 注 34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看 到 敦 煌 吐 魯 番 等 處 發 現 的 漢 晉 時 代 木 簡 紙 片 和 吐 魯 番 發 現 的 東 晉 經 卷, 見 得 漢 晉 人 的 啓 牘 也 不 錯 南 方 書 家 寫 的 碑 版, 數 量 雖 少, 書 體 與 北 魏 出 入 不 大 康 有 爲 所 擧 蕭 梁 興 始 王 碑 之 外, 如 蕭 梁 吳 平 忠 侯 蕭 景 墓 闕 蕭 敷 及 王 氏 墓 誌 南 齊 呂 超 靜 墓 誌 書 體 與 北 碑 幾 無 區 別 還 有 : 碑 版 中 間 字 形 奇 拙 鋒 芒 畢 露 的 二 爨 碑 ( 晉 爨 寳 子 碑 劉 宋 爨 龍 顔 碑 ) 在 雲 南, 嵩 高 靈 廟 碑 在 河 南, 大 代 華 岳 廟 碑 在 陝 西, 書 法 界 認 爲 這 幾 塊 碑 風 格 近 似, 地 點 則 遠 隔 南 北 運 筆 柔 潤, 結 體 秀 美 的 褚 遂 良 書 雁 塔 聖 教 序 在 陝 西, 近 年 江 蘇 句 容 出 土 的 無 書 人 姓 名 的 南 齊 劉 岱 墓 誌, 書 體 近 靈 飛 經, 與 褚 遂 良 一 樣 柔 潤 秀 美, 地 點 也 是 一 南 一 北 隨 便 補 充 這 兩 個 例 子, 説 明 阮 元 將 鍾 繇 衛 瓘 以 後 的 正 書 行 草 硬 分 南 北 兩 派 是 不 符 合 實 際 情 況 的 49 阮 元 以 碑 帖 界 分 南 北 地 域 書 風 固 然 有 缺 失, 但 他 指 出 短 箋 長 卷, 意 態 揮 灑, 則 帖 擅 其 長 ; 界 格 方 嚴, 法 書 深 刻, 則 碑 據 其 勝 50, 卻 是 不 爭 的 事 實 這 一 點 連 反 對 阮 元 以 碑 帖 分 南 北 書 派 的 葉 昌 熾 (1847?-1917) 也 在 語 石 中 肯 定 地 說 : 阮 文 達 謂 南 書 長 於 簡 札, 北 書 長 於 碑 榜, 是 已 51 此 外, 周 書 趙 文 深 傳 記 載 : 49 沙 孟 海 碑 與 帖, 見 書 法,1979 年 第 四 期 ( 總 第 7 期 ), 頁 19 50 南 北 書 派 論 北 碑 南 帖 論 注 頁 47 51 葉 昌 熾 撰, 柯 昌 泗 評, 陳 公 柔 張 明 善 點 校, 語 石 語 石 異 同 評,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94, 頁 12 35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及 平 江 陵 之 後, 王 褒 入 關, 貴 遊 等 翕 然 並 學 褒 書 文 深 之 書, 遂 被 遐 棄 文 深 慚 恨, 形 於 言 色 後 知 好 尚 難 反, 亦 改 習 褒 書, 然 竟 無 所 成, 轉 被 譏 議, 謂 之 學 步 邯 鄲 焉 至 於 碑 牓, 餘 人 猶 莫 之 逮 王 褒 亦 每 推 先 之 宮 殿 樓 閣, 皆 其 跡 也 遷 縣 伯 下 大 夫, 加 儀 同 三 司 世 宗 令 至 江 陵 書 景 福 寺 碑, 漢 南 人 士, 亦 以 為 工 梁 主 蕭 詧 觀 而 美 之, 賞 遺 甚 厚 天 和 元 年, 露 寢 等 初 成, 文 深 以 題 牓 之 功, 增 邑 二 百 戶, 除 趙 興 郡 守 文 深 雖 外 任, 每 須 題 牓, 輒 復 追 之 後 以 疾 卒 52 史 實 説 明, 王 褒 (513-576) 擅 長 寫 帖 而 拙 於 碑 榜, 趙 文 深 ( 北 朝 周 時 人, 生 卒 年 不 詳 ) 善 於 碑 榜 而 拙 於 寫 帖, 可 見 當 時 的 書 家 於 碑 與 帖 各 有 專 擅 唐 太 宗 推 崇 王 羲 之 擅 長 寫 帖 葉 昌 熾 語 石 說 : 舉 世 噉 名, 稱 右 軍 為 書 聖, 其 實 右 軍 書 碑 無 可 見 53 顯 然, 王 羲 之 不 善 於 碑 榜, 其 子 王 獻 之 亦 如 此, 晉 書 記 載 : 太 元 中, 新 起 太 極 殿,( 謝 ) 安 欲 使 獻 之 題 榜, 以 為 萬 代 寶, 而 難 言 之, 試 謂 曰 : 魏 時 陵 雲 殿 榜 未 題, 而 匠 者 誤 釘 之, 不 可 下, 乃 使 韋 仲 將 懸 橙 書 之 比 訖, 鬚 鬢 盡 白, 裁 餘 氣 息 還 語 子 弟, 宜 絕 此 法 獻 之 揣 知 其 旨, 正 色 曰 : 仲 將, 魏 之 大 臣, 寧 有 此 事! 使 其 若 此, 有 以 知 魏 德 之 不 長 安 遂 不 之 逼 54 52 令 狐 德 芬 (583-666) 等 撰, 周 書,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1, 頁 849 53 語 石 語 石 異 同 評 頁 426 54 晉 書 頁 2105 36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阮 元 北 碑 南 帖 論 質 疑 獻 之 曰 : 王 獻 之 特 精 行 楷, 不 習 篆 隷, 謝 安 欲 獻 之 書 太 極 殿 榜, 而 獻 之 斥 衛 仲 將 事 以 拒 之, 此 自 藏 其 短 也 夫 魏 之 君 臣 失 禮 者, 在 橙 懸 仲 將 耳 若 使 殿 榜 未 懸, 陳 之 廣 廈 細 旃 之 上, 敕 文 臣 大 書 之, 何 不 中 禮 之 有? 豈 君 殿 廷, 不 及 竹 扇 籠 鵝 耶? 55 阮 氏 謂 王 獻 之 不 善 題 榜 而 找 藉 口 自 藏 其 短 此 外, 顏 氏 家 訓 集 解 曰 : 王 褒 地 冑 清 華, 才 學 優 敏, 後 雖 入 關, 亦 被 禮 遇 猶 以 書 工, 崎 嶇 碑 碣 之 間, 辛 苦 筆 硯 之 役, 嘗 悔 恨 曰 : 假 使 吾 不 知 書, 可 不 至 今 日 邪? 56 可 見 王 褒 也 不 善 碑 榜 而 視 之 為 苦 役 王 褒 系 出 王 導 (276-339), 為 瑯 琊 王 氏 嫡 系, 57 書 法 也 承 繼 王 羲 之 由 此 可 知, 王 書 一 脈 統 緒 相 傳, 皆 專 擅 於 帖 的 書 寫 而 拙 於 碑 榜 劉 濤 魏 晉 新 書 風 在 江 南 的 發 展 與 南 朝 書 法 的 北 傳 一 文 指 出, 江 南 王 派 書 法, 在 王 褒 入 關 之 前 已 經 北 傳 北 傳 的 結 果, 使 南 北 書 風 差 異 銳 減 隋 朝 統 一 天 下 之 後, 南 朝 書 風 55 南 北 書 派 論 北 碑 南 帖 論 注 頁 42 56 顏 氏 家 訓 集 解 頁 570 57 唐 耕 餘 筆 陣 圖 孵 化 階 段 及 其 内 容 一 文 指 出, 王 褒 系 出 王 導, 為 瑯 琊 王 氏 嫡 系 梁 朝 之 亡, 王 褒 挾 先 人 遺 跡 北 渡, 自 王 導 至 王 規 之 書, 凡 二 十 八 人, 右 軍 遺 跡 亦 有 四 十 餘 紙, 其 跡 傳 至 曾 孫 王 方 慶, 云 於 貞 觀 至 神 功 間 先 後 呈 進, 其 事 見 於 法 書 要 錄 之 唐 朝 敍 書 錄, 亦 即 世 傳 萬 歲 通 天 帖 也 可 見, 王 褒 所 擅 長 的 南 方 帖 意 書 寫, 乃 承 繼 王 氏 書 家 與 王 羲 之 的 書 法 統 緒 唐 文 見 書 法 叢 刊 2000 年 第 4 期 ( 總 第 64 期 ), 頁 77 37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成 爲 主 流 從 此 以 後, 只 有 書 法 家 籍 貫 南 人 北 人 之 分, 再 無 南 北 書 風 之 別 58 在 此 要 探 討 的 是, 南 朝 書 法 北 傳 之 後, 碑 帖 是 否 就 完 全 融 合? 事 實 是 : 南 朝 書 風 北 傳, 只 達 成 南 北 書 風 中 碑 與 帖 的 交 流, 但 依 然 是 以 寫 帖 的 書 風 書 寫 墨 跡, 以 寫 碑 的 方 式 書 寫 碑 碣, 碑 與 帖 的 書 寫 文 化, 依 然 未 能 完 全 融 合 碑 帖 融 合, 蓋 始 自 唐 太 宗 御 書 的 晉 祠 銘 阮 元 北 碑 南 帖 說 : 唐 太 宗 幼 習 王 帖, 於 碑 版 本 非 所 長, 是 以 御 書 晉 祠 銘 ( 貞 觀 二 十 年, 今 在 太 原 府 ), 筆 意 縱 橫 自 如, 以 帖 意 施 之 巨 碑 者, 自 此 等 始 59 太 宗 崇 王, 從 虞 世 南 處 學 得 純 王 系 筆 法 的 行 書, 他 以 王 書 的 帖 意 寫 碑, 是 碑 帖 書 寫 文 化 融 合 的 最 佳 示 範 唐 太 宗 此 擧, 60 在 書 法 史 上 具 有 雙 重 意 義 : 一 開 創 以 行 書 入 碑 的 書 寫 形 式 二 帶 動 碑 帖 書 寫 文 化 的 融 合 ( 詳 見 第 四 節 ) 後 者 對 唐 楷 書 風 的 演 變, 具 有 重 大 影 響 綜 合 以 上 的 論 述, 可 見 唐 太 宗 雅 好 書 法, 其 舉 措 對 唐 代 書 法 產 生 多 層 面 的 影 響 他 提 倡 王 羲 之 的 書 法, 在 美 學 方 面, 將 書 法 導 往 中 和 之 道 ; 在 書 風 方 面, 他 讓 楷 書 脫 去 隷 意, 銜 58 劉 濤 : 魏 晉 新 書 風 在 江 南 的 發 展 與 南 朝 書 法 的 北 傳, 載 巫 鴻 主 編 漢 唐 之 間 的 視 覺 文 化 與 物 質 文 化,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2003, 頁 599-635 59 南 北 書 派 論 北 碑 南 帖 論 注 頁 42 60 葉 昌 熾 在 語 石 說 : 隋 以 前 碑 無 行 書 以 行 書 寫 碑, 自 唐 太 宗 晉 祠 銘 始 高 宗 之 萬 年 宮 銘 紀 功 頌 英 國 公 李 勣 碑, 皆 行 書 也 可 謂 能 紹 其 家 學 矣 開 元 以 後, 李 北 海 蘇 靈 芝, 皆 以 此 體 擅 揚 見 語 石 語 石 異 同 評 頁 23 38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接 新 書 風 的 發 展 ; 在 文 化 教 育 方 面, 他 繼 承 前 人, 使 書 法 成 為 高 尚 文 化 的 教 育, 並 將 書 法 教 育 納 入 體 制, 使 唐 代 書 法 體 制 趨 向 完 備 ; 至 於 其 個 人 的 書 藝 創 作, 晉 祠 銘 完 成 了 碑 帖 書 寫 文 化 的 融 合 很 明 顯, 唐 太 宗 對 唐 代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作 出 重 大 貢 獻 這 一 切, 絕 對 不 是 留 心 翰 墨, 粉 飾 治 具 八 個 字 所 能 概 括 本 文 所 討 論 的 五 位 唐 楷 書 法 家, 都 處 於 朝 廷 體 制 之 中, 尤 其 是 唐 初 歐 虞 褚 三 家, 更 直 接 參 與 建 設, 並 且 直 接 受 惠 於 此 優 渥 的 環 境 與 體 制 因 此,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對 唐 楷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有 積 極 的 導 向 與 推 展 作 用 二 唐 楷 尚 法 書 風 的 確 立 歐 陽 詢 與 虞 世 南, 是 唐 初 最 早 展 現 個 人 成 熟 風 格 的 書 法 家, 可 作 爲 探 尋 唐 楷 書 風 如 何 確 立 的 研 究 對 象 由 於 書 體 法 度 的 完 備 很 大 程 度 反 映 於 結 體, 因 此, 我 們 先 從 楷 書 的 結 構 析 論 明 代 趙 宦 光 (1559-1625) 寒 山 帚 談 說 : 虞 世 南 妙 在 正 鋒, 而 結 構 未 妥 ; 歐 陽 詢 妙 在 結 構, 而 鋒 鍔 多 側 61 趙 氏 認 爲, 就 書 法 結 構 而 言, 虞 世 南 不 及 歐 陽 詢 清 代 馮 班 ( 約 公 元 17 世 紀 ) 鈍 吟 書 要 曰 : 虞 世 南 能 整 齊 不 能 傾 倒, 歐 陽 詢 四 面 停 勻, 八 方 平 正 此 是 二 家 書 法 妙 處, 古 人 所 言 也 歐 書 如 凌 雲 臺, 輕 重 分 毫 無 負 62 馮 氏 指 出, 歐 陽 詢 書 法 結 構 具 有 精 準 的 特 質 明 代 楊 士 奇 (1365-1444) 書 皇 甫 君 碑 後 云 : 歐 陽 詢 書, 骨 氣 勁 峭, 法 度 嚴 整, 論 者 謂 虞 得 晉 61 趙 宦 光, 寒 山 帚 談, 四 庫 全 書 第 816 冊, 卷 上 頁 8 62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頁 550 39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之 飄 逸, 歐 得 晉 之 規 矩 63 這 説 明 歐 書 結 構 比 虞 書 嚴 整 明 朝 莫 雲 卿 (?-1587) 評 書 說 : 歐 之 正 書, 穠 纖 得 度, 剛 勁 不 撓, 點 畫 工 妙, 意 態 精 密, 傑 出 當 世 64 莫 氏 此 言, 全 面 肯 定 歐 陽 詢 的 楷 書, 其 中 意 態 精 密 一 語, 是 指 歐 書 的 結 構 精 巧 慎 密 明 代 郭 宗 昌 (?-1652) 在 唐 道 因 禪 師 碑 的 題 跋 中 說 : 率 更 楷 法 源 出 古 隸, 故 骨 氣 洞 達, 結 體 獨 異, 居 唐 楷 書 第 一 65 郭 氏 進 一 步 以 骨 氣 洞 達, 結 體 獨 異 給 歐 書 定 位 可 見 歷 代 書 法 評 論, 均 認 爲 歐 陽 詢 楷 書 結 構 的 嚴 整, 比 虞 世 南 更 勝 一 籌 歐 陽 詢 的 楷 書 作 品, 各 碑 有 不 同 的 韻 致, 楊 賓 (1650-1702) 鐵 函 齋 書 跋 說 : 信 本 碑 版, 方 圓 莫 過 於 邕 禪 師 ( 又 稱 化 度 寺 碑, 圖 1.8), 秀 勁 莫 過 於 醴 泉 銘 ( 圖 1.9), 險 峭 莫 過 於 皇 甫 誕 碑 ( 圖 1.10) 66 其 中, 化 度 與 醴 泉 多 被 歷 代 評 論 者 相 提 並 論 67 然 而, 就 楷 書 法 度 的 完 備 而 言,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最 被 稱 頌 明 陳 繼 儒 (1558-1639) 跋 九 成 宮 帖 曰 : 此 帖 無 毫 髮 剝 斷, 正 如 深 山 至 人, 瘦 梗 清 寒, 而 神 氣 完 腴, 能 令 王 公 屈 膝, 非 他 刻 可 方 駕 也 68 明 趙 涵 ( 活 動 於 1615-1610 年 之 間 ) 石 墨 鐫 華 說 : 歐 書 皇 甫 君 63 楊 士 奇, 東 里 集, 四 庫 全 書 第 1238 冊 ), 卷 11 頁 11 64 崔 爾 平 選 編 點 校, 明 清 書 法 論 文 選,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1994, 頁 212 65 郭 宗 昌, 金 石 史, 見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第 1518 冊, 頁 18 66 楊 賓 (1650-1702) 著 楊 霈 ( 清 人, 生 卒 年 不 詳 ) 編, 鐵 函 齋 書 跋 ( 道 光 27 [1847] 粤 東 糧 道 署 校 刊 本 ), 卷 3 頁 25 67 郭 宗 昌 金 石 史 唐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 趙 子 固 謂 率 更 化 度 醴 泉 為 楷 法 第 一, 余 謂 唐 楷 第 一 耳 見 金 石 史 頁 17 68 陳 繼 儒, 陳 眉 公 先 生 全 集, 華 亭 : 陳 氏, 明 崇 禎 間 (1628-1644), 卷 51 頁 10 40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遒 勁, 此 碑 婉 潤, 允 為 正 書 第 一 69 錢 大 昕 (1728-1804)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跋 文 也 說 : 其 妙 處 全 從 右 軍 得 來, 並 參 以 隷 法, 是 為 唐 楷 之 冠 70 歐 陽 輔 ( 活 動 於 1923 年 前 後 ) 集 古 求 真 總 結 說 : 此 碑 最 爲 世 重, 歷 代 評 者 俱 稱 爲 楷 法 第 一 71 圖 1.8 圖 1.9 歐 陽 詢 邕 禪 師 ( 局 部 ) 72 歐 陽 詢 醴 泉 銘 ( 局 部 ) 73 69 趙 涵, 石 墨 鐫 華,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第 1607 冊, 頁 19 70 歐 陽 詢,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見 書 跡 名 品 叢 刊, 東 京 : 二 玄 社, 1963, 第 十 九 冊, 頁 40 71 歐 陽 輔 編 纂, 集 古 求 眞 ( 正 續 補 彙 編 ), 香 港 : 中 國 書 畫 研 究 會,1971, 卷 4 頁 1 下 72 引 自 歐 陽 詢 化 度 寺 碑 溫 彥 博 碑, 中 國 法 書 選 第 30 集, 頁 3 73 引 自 歐 陽 詢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見 原 色 法 帖 選, 東 京 : 二 玄 社, 紹 和 61 年 (1986), 第 20 集, 頁 38 41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圖 1.10 歐 陽 詢 皇 甫 誕 ( 局 部 ) 74 歐 陽 詢 醴 泉 銘 被 譽 爲 唐 楷 第 一, 是 什 麽 原 因 呢? 翁 方 綱 (1733-1818) 在 宋 拓 醴 泉 銘 中 說 : 歐 書 者, 須 以 其 中 圓 渾 之 筆 為 性 情 而 方 整 之 筆 不 過 是 其 形 質, 其 淳 古 者, 乃 根 植 柢 篆 隷, 故 曰 : 醴 泉 從 蘭 亭 出, 而 蘭 亭 從 篆 出 觀 斯 銘 者, 必 能 知 此 義 然 後 為 得 75 翁 氏 認 爲 醴 泉 銘 書 藝 出 自 蘭 亭, 而 植 根 篆 隷 歷 來 有 不 少 歐 陽 詢 與 蘭 亭 序 相 關 聯 的 記 載, 但 是, 這 些 資 料 有 待 進 一 步 核 實 首 先, 關 於 尋 獲 蘭 亭 序 的 記 載, 錢 易 (999 進 士 ) 南 部 新 書 說 : 蘭 亭 者, 武 徳 四 年 歐 陽 詢 就 越 訪 求 得 之, 始 入 74 引 自 歐 陽 詢, 皇 甫 誕 碑, 中 國 法 書 選 第 29 集, 頁 31 75 翁 方 綱, 宋 拓 醴 泉 銘, 載 翁 方 綱, 蘇 齋 題 跋, 收 入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5, 第 1068 冊, 頁 601 下 42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秦 王 府 麻 道 嵩 奉 教 搨 兩 本, 一 送 辨 才, 一 王 自 收 嵩 私 搨 一 本 於 時 天 下 草 創, 秦 王 雖 親 總 戎, 蘭 亭 不 離 肘 腋 及 即 位, 學 之 不 倦 至 貞 觀 二 十 三 年, 褚 遂 良 請 入 昭 陵 後 但 得 其 摹 本 耳 76 但 是, 據 劉 餗 ( 活 動 於 742-755 之 間 ) 隋 唐 嘉 話 記 載, 是 蕭 翊 ( 活 動 於 貞 觀 [627-649] 年 間 ) 尋 獲 蘭 亭 序, 而 不 是 歐 陽 詢 劉 氏 說 : 王 右 軍 蘭 亭 序, 梁 亂 出 外, 陳 天 嘉 中 為 僧 永 所 得 至 太 建 中, 獻 之 宣 帝 隋 平 陳 日, 或 以 獻 晋 王, 王 不 之 寳 後 僧 果 從 帝 借 榻 及 登 極, 竟 未 從 索 果 師 死 後, 弟 子 僧 辯 才 得 之 太 宗 為 秦 王 日, 見 搨 本 驚 喜, 乃 貴 價 市 大 王 書 蘭 亭, 終 不 至 焉 及 知 在 辯 師 處, 使 蕭 翊 就 越 州 求 得 之, 以 武 德 四 年 入 秦 府 貞 觀 十 年, 乃 榻 十 本 以 賜 近 臣 帝 崩, 中 書 令 褚 遂 良 奏 : 蘭 亭 先 帝 所 重, 不 可 留 遂 秘 於 昭 陵 77 劉 餗 說 蕭 翊 從 辯 才 禪 師 處 取 得 蘭 亭, 與 何 延 之 蘭 亭 記 相 符 但 是, 蘭 亭 記 所 述 蕭 翊 賺 蘭 亭 的 故 事, 未 免 稍 嫌 戲 劇 性 過 強, 不 禁 令 人 起 疑 關 於 此 一 疑 案, 會 稽 志 辯 解 說 : 76 錢 易 撰, 黃 壽 成 點 校, 南 部 新 書,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2, 頁 50 77 劉 餗, 隋 唐 嘉 話,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79, 頁 53-54 43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辨 才 所 住 永 欣 寺, 即 古 之 雲 門, 今 號 淳 化 寺, 有 蕭 翼 宿 雲 門 東 客 院, 留 題 雲 門 二 詩, 當 是 取 蘭 亭 時 也 秦 晁 黃 三 公 皆 嗜 古, 於 攷 訂 為 精 信 而 不 疑, 諸 家 所 跋 蘭 亭 叙 多 本, 延 之 之 說, 吳 傅 朋 記 閻 立 本 畫, 畫 亡 而 跋 猶 存 立 本 太 宗 時 人, 葢 亦 親 見 當 時 事 者, 恐 不 可 盡 棄 然 劉 餗 所 云, 亦 殊 有 理, 當 兩 存 之 78 由 於 史 料 記 載 分 歧, 而 旁 證 又 不 足, 因 此, 關 於 歐 陽 詢 尋 獲 蘭 亭 序 的 記 載, 似 不 足 為 據 其 次, 歷 來 有 謂 定 武 本 蘭 亭 序 為 歐 陽 詢 所 臨, 這 種 説 法 是 否 可 靠? 較 早 記 載 此 說 者 為 李 之 儀 ( 宋 人 ) 跋 蘭 亭 記 : 貞 觀 中, 既 得 蘭 亭, 上 命 供 奉 搨 書 人 趙 模 韓 道 政 馮 承 素 諸 葛 貞 等, 各 搨 數 本, 分 賜 皇 太 子 諸 王 近 臣 而 一 時 能 書 如 歐 陽 虞 褚 陸 輩, 人 皆 臨 搨 相 尚 故 蘭 亭 刻 石, 流 傳 最 多 嘗 有 類 今 所 傳 者, 參 訂 獨 定 州 本 為 佳, 似 是 鐫 以 當 時 所 臨 本 模 勒, 其 位 置 近 似 類 歐 陽 詢, 疑 詢 筆 也 79 李 氏 謂 其 位 置 近 似 類 歐 陽 詢, 疑 詢 筆 也, 語 氣 頗 不 確 定 ; 但 是, 桑 世 昌 ( 宋 人 ) 撰 寫 蘭 亭 考 所 引 樓 鑰 跋 李 氏 所 藏 墨 跡 一 文, 卻 說 得 非 常 肯 定 : 今 世 以 定 武 本 為 第 一, 又 出 歐 78 施 宿 (1164-1222) 等 撰, 會 稽 志, 四 庫 全 書, 第 486 冊, 卷 16 頁 6 79 李 之 儀, 姑 溪 居 士 全 集,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第 1934-1939 冊, 頁 219 44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陽 率 更 所 臨 80 不 過, 推 源 其 始, 定 武 本 出 自 歐 陽 詢 的 説 法, 只 是 臆 測 之 言 81, 不 足 為 信 武 平 一 徐 氏 法 書 記 說 : 太 宗 於 右 軍 之 書, 特 留 睿 賞 貞 觀 初, 下 詔 購 求, 殆 盡 遺 逸 萬 機 之 暇, 備 加 執 玩 蘭 亭 樂 毅, 尤 聞 寶 重 嘗 令 拓 書 人 湯 普 徹 等 拓 蘭 亭, 賜 梁 公 房 玄 齡 已 下 八 人, 普 徹 竊 拓 以 出, 故 在 外 傳 之 82 唐 代 文 獻 中, 沒 有 任 何 資 料 證 明 歐 陽 詢 是 八 位 受 賜 臣 子 中 的 一 員, 也 沒 有 歐 陽 詢 因 湯 氏 竊 拓 蘭 亭 而 受 惠 的 記 載, 因 此, 歐 陽 詢 究 竟 有 沒 有 機 會 長 時 間 觀 賞 蘭 亭, 頗 成 疑 問 翁 方 綱 說 醴 泉 從 蘭 亭 出, 如 果 歐 陽 詢 沒 有 長 時 閒 觀 賞 蘭 亭, 是 否 能 掌 握 其 藝 術 特 點, 不 免 也 是 個 疑 問 書 藝 的 造 詣, 源 於 書 法 家 深 厚 的 書 學 涵 養 要 探 討 歐 陽 詢 醴 泉 銘 的 書 藝, 可 從 他 學 習 書 法 的 歷 程 展 開 清 郭 尚 先 (1785-1832) 芳 堅 館 題 跋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曰 : 高 華 渾 樸, 法 方 筆 圓, 此 漢 之 分 隸 魏 晉 之 真 楷 合 並 醞 釀 而 成 者 83 郭 氏 指 出, 醴 泉 銘 的 書 藝 能 臻 於 高 華 渾 樸, 法 方 筆 圓, 是 歐 陽 詢 汲 取 漢 隸 和 魏 晉 楷 書 之 眾 長, 綜 合 醞 釀 而 成, 可 見 歐 書 精 湛 的 内 80 桑 世 昌 集, 蘭 亭 考,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第 1598 冊, 頁 38 81 定 武 蘭 亭 石 刻 出 自 何 人 摹 勒, 説 法 莫 衷 一 是, 啓 功 蘭 亭 考 歸 納 出 六 種 説 法 : 一 出 於 趙 模 二 出 於 王 承 規 三 出 於 歐 陽 詢 四 出 於 褚 遂 良 五 出 於 智 永 六 出 於 懷 仁 啓 功 指 出, 這 些 説 法 矛 盾 分 歧, 都 是 臆 測 之 言 見 啓 功 啓 功 叢 稿 論 文 卷,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9, 頁 40-41 82 法 書 要 錄 頁 114 83 郭 尚 先, 芳 堅 館 題 跋, 收 入 叢 書 集 成 續 編,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 1994, 第 85 集, 頁 785 45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在 因 素 為 廣 觀 博 采 至 於 其 師 承 與 個 人 風 格 的 形 成, 也 有 脈 絡 可 尋 竇 臮 ( 約 唐 玄 宗 天 寶 年 間 [742-7756] 至 唐 代 宗 大 曆 四 年 [769] 之 間 ) 撰 竇 蒙 ( 唐 人, 生 卒 年 不 詳 ) 註 之 述 書 賦 載 : 若 乃 出 自 三 公, 一 家 面 首 歐 陽 在 焉, 不 顧 偏 醜 翹 縮 爽, 了 梟 黝 糺 如 地 隔 華 戎, 屋 殊 户 牖 學 有 大 小 夏 侯, 書 有 大 小 歐 陽 父 掌 邦 禮, 子 居 廟 堂 隨 運 變 化, 為 龍 為 光 歐 陽 詢, 長 沙 人, 紇 之 子, 幼 孤, 陳 中 書 令 江 總 收 養, 書 出 于 北 齊 三 公 郎 中 劉 珉, 官 至 率 更 令, 太 常 少 卿 子 通, 亦 能 繼 美, 拜 納 言, 封 渤 海 公 84 據 竇 蒙 註 解 的 説 法, 歐 陽 詢 師 承 劉 珉 ( 北 朝 齊 時 人, 生 卒 年 不 詳 ) 至 於 劉 氏 的 書 藝, 述 書 賦 曰 : 蕭 條 北 齊, 浩 汗 仲 寳 劣 充 凡 正, 備 法 緊 草 遐 師 右 軍, 欻 爾 繇 道 究 千 變 而 得 一, 乘 薄 俗 而 居 老 如 海 岳 高 深, 青 分 孤 島 劉 珉, 字 仲 寳, 彭 城 人, 彦 英 子, 北 齊 三 公 郎 中 今 見 具 姓 名 草 書 十 二 紙 85 劉 珉 雖 然 是 北 方 人, 書 法 卻 遐 師 右 軍 ; 可 見 歐 陽 詢 所 師 承 的 書 藝, 即 包 含 北 方 人 師 法 王 羲 之 一 路 的 書 風 此 外, 又 86 有 歐 陽 詢 宿 索 靖 (239-303) 所 書 碑 下, 揣 摩 索 靖 書 法 的 記 載 唐 人 張 懷 瓘 書 斷 說 : 幼 安 ( 索 靖 ) 善 章 草 書, 出 於 韋 誕, 84 法 書 要 錄 頁 200-201 85 同 上 書, 頁 197 86 新 唐 書 列 傳 第 一 百 二 十 三 卷 說 : 嘗 行 見 索 靖 所 書 碑, 觀 之, 去 數 步 復 返, 及 疲, 乃 布 坐, 至 宿 其 傍, 三 日 乃 得 去, 其 所 嗜 類 此 見 歐 陽 修 (1007-1072) 宋 祁 (998-1061) 撰, 新 唐 書,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75, 頁 5646 46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峻 險 過 之, 有 若 山 形 中 裂, 水 勢 懸 流, 雪 嶺 孤 松, 冰 河 危 石, 其 堅 勁 則 古 今 不 迨 87 由 此 可 知, 索 靖 書 風 屬 於 峻 險 堅 勁 一 路 這 説 明 歐 書 同 時 承 繼 了 王 羲 之 的 中 和 與 索 靖 的 險 峻 這 兩 種 風 格 的 融 合, 也 體 現 於 歐 陽 詢 的 楷 書 周 星 蓮 ( 道 光 二 十 年 [1840] 舉 人, 同 治 七 年 [1868] 著 臨 池 管 見 ) 臨 池 管 見 說 : 右 軍 書 轉 左 側 右, 變 化 迷 離, 所 謂 狀 若 斷 而 復 連 勢 如 斜 而 反 正 者, 妙 於 離 合 故 也 歐 虞 褚 薛 各 得 其 祕, 而 歐 書 尤 爲 顯 露 其 要 在 從 謹 嚴 得 森 挺, 從 密 栗 得 疏 朗, 或 行 或 楷, 必 左 右 揖 讓, 倜 儻 權 奇, 戈 戟 銛 銳, 物 象 生 動, 自 成 一 家 風 骨 88 周 氏 說 王 羲 之 的 書 法 狀 若 斷 而 復 連 勢 如 斜 而 反 正 者, 妙 於 離 合, 是 指 王 羲 之 的 書 風 在 斷 與 連 斜 與 正 離 與 合 之 間, 取 得 中 和 的 協 調 而 達 至 變 化 迷 離 的 化 境 ; 說 歐 陽 詢 從 謹 嚴 得 森 挺, 從 密 栗 得 疏 朗 倜 儻 權 奇, 戈 戟 銛 銳, 是 指 歐 陽 詢 在 王 羲 之 中 和 的 書 法 美 學 基 礎 上, 展 現 險 峻 的 意 趣 正 因 如 此, 舊 唐 書 與 89 新 唐 書 皆 說 歐 陽 詢 初 學 王 羲 之, 其 後 自 成 一 體, 書 風 比 87 法 書 要 錄 頁 265 88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頁 726-727 89 阮 元 南 北 書 派 論 說 : 唐 書 稱 詢 始 習 王 羲 之 書, 後 險 勁 過 之, 因 自 命 其 體 ; 嘗 見 索 靖 所 書 碑, 宿 三 日 乃 去 夫 唐 書 稱 初 學 羲 之 者, 從 帝 所 好, 權 詞 也 ; 悅 索 靖 碑 者, 體 歸 北 派, 微 詞 也 ( 見 南 北 書 派 論 北 碑 南 帖 論 注 頁 12 ) 關 於 阮 氏 說 : 唐 書 稱 初 學 羲 之 者, 從 帝 所 好, 權 詞 也, 劉 咸 炘 (1896-1932) 弄 翰 餘 沈 提 出 反 駁 說 : 歐 入 唐 已 老, 初 學 羲 之 正 少 年 時, 何 得 云 從 帝 所 好? 險 勁 乃 後 加 齊 隋 法 耳 47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王 羲 之 險 勁 90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雖 然 有 些 許 險 峻, 但 比 起 歐 陽 詢 其 他 楷 書 作 品, 整 體 美 感 卻 趨 向 中 和 這 可 能 是 因 爲 歐 陽 詢 身 處 體 制 之 中, 而 太 宗 又 倡 導 王 書 之 故 王 澍 竹 雲 題 跋 說 : 醴 泉 銘 乃 其 奉 詔 所 作, 尤 是 絶 用 意 書 91 翁 方 綱 溫 彥 博 題 跋 : 以 愚 論 之, 醴 泉 乃 率 更 應 制 之 作, 所 謂 大 匠 畫 宮, 千 門 萬 戶, 備 盡 結 構 之 勢 92 醴 泉 銘 結 構 法 度 極 爲 嚴 謹, 並 表 現 出 全 力 以 赴 的 書 寫 態 度, 這 與 太 宗 諭 令 他 書 寫 不 無 關 係 歐 陽 詢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歷 代 譽 爲 楷 法 第 一 然 而, 鍾 繇 的 賀 尅 捷 表 ( 又 稱 賀 捷 表, 圖 1.7), 宣 和 書 譜 評 爲 : 備 盡 法 度, 為 正 書 之 祖 93 ; 王 羲 之 的 樂 毅 論 ( 圖 1.11), 釋 智 永 謂 留 意 運 工, 特 備 神 妙, 評 爲 正 書 第 一 94 他 們 的 楷 書 皆 被 高 度 推 崇, 其 楷 法 究 竟 有 何 差 別? 鍾 繇 的 賀 捷 表 是 魏 代 的 作 品, 王 羲 之 樂 毅 論 寫 於 東 晉, 歐 陽 詢 的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書 於 唐 代, 三 者 在 楷 書 發 展 中, 是 否 各 有 其 階 段 性 的 代 表 意 義 呢? 王 澍 竹 雲 題 跋 鍾 繇 賀 捷 表 說 : 唐 摹 鍾 太 傅 賀 捷 竇 臮 述 書 賦 言 歐 師 北 齊 劉 珉, 然 珉 固 北 齊 之 師 右 軍 者 也 ( 見 劉 咸 炘 著, 楊 代 欣 評 註, 弄 翰 餘 沈 書 學 縱 橫 談, 四 川 : 巴 蜀 書 社,1991, 頁 147 ) 顯 然, 唐 書 稱 歐 陽 詢 初 學 王 羲 之 書, 並 非 從 帝 所 好 之 權 詞 90 舊 唐 書 說 : 詢 初 學 王 羲 之 書, 後 更 漸 變 其 體, 筆 力 險 勁, 為 一 時 之 絕, 人 得 其 尺 牘 文 字, 咸 以 為 楷 範 焉 ( 頁 4947) 新 唐 書 云 : 詢 初 倣 王 羲 之 書, 後 險 勁 過 之, 因 自 名 其 體 ( 頁 5645) 91 王 澍 著, 錢 人 龍 訂, 竹 雲 題 跋,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第 16162 冊, 頁 41 92 歐 陽 詢, 化 度 寺 碑 溫 彥 博 碑, 書 跡 名 品 叢 刊 第 六 十 八 冊, 頁 57-58 93 宣 和 書 譜 頁 76 94 智 永 題 右 軍 樂 毅 論 後,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77-78 48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表, 後 列 銜 名, 乃 開 元 五 年 所 題 署 袁 昂 論 鍾 書 有 十 二 意 外 巧 妙, 此 表 用 筆 一 正 一 偏, 脱 然 畦 逕 之 外, 與 世 所 流 傳 本 不 類, 信 可 謂 幽 深 無 際, 古 雅 有 餘 鍾 繇 隸 意 未 除, 此 又 鍾 書 之 最 近 隸 者 95 王 氏 評 此 表 幽 深 無 際, 古 雅 有 餘, 是 從 書 法 美 學 角 度 論 述 ; 說 隸 意 未 除, 此 又 鍾 書 之 最 近 隸 者, 是 就 書 體 特 徵 評 定 鍾 繇 處 於 楷 書 從 隸 書 蛻 變 而 出 的 初 始 階 段, 隸 意 未 除, 是 自 然 現 象 ; 在 結 構 上, 賀 捷 表 字 勢 扁 濶, 橫 勢 的 筆 畫 伸 長, 縱 勢 的 筆 畫 縮 短 ; 筆 勢 方 面, 雖 然 具 備 楷 書 的 筆 法, 撇 捺 仍 存 留 些 許 隸 書 遺 意 橫 畫 斜 勢 的 楷 書 間 架, 雖 已 脫 離 隸 書 體 勢, 但 未 取 得 結 構 中 内 在 規 律 的 平 衡 與 和 諧, 因 而 表 現 出 傾 側 多 姿 的 勢 態 宣 和 書 譜 說 鍾 繇 賀 尅 捷 表 備 盡 法 度, 是 說 它 的 筆 勢 和 結 構, 已 備 盡 楷 書 法 度, 但 尚 存 隸 意, 僅 爲 楷 書 體 勢 初 備 的 第 一 階 段, 所 以 稱 之 爲 正 書 之 祖 王 羲 之 的 楷 書 初 學 鍾 繇, 後 來 俱 變 古 形 96 另 創 新 體 法 書 要 錄 卷 二 陶 隱 居 又 啟 載 : 臣 昔 於 馬 澄 處 見 逸 少 正 書 目 録 一 卷 澄 云 : 右 軍 勸 進 洛 神 賦 諸 書 十 餘 首, 皆 作 今 體, 惟 急 就 篇 二 卷, 古 法 緊 細 97 樂 毅 論 ( 圖 1.11) 是 在 勸 進 和 洛 神 賦 之 後 的 作 品, 屬 於 今 體 楷 書 比 起 鍾 繇 的 楷 書, 王 羲 之 的 今 體 楷 書, 字 勢 從 扁 濶 轉 向 方 整, 橫 勢 與 縱 勢 的 筆 畫, 長 短 相 對 諧 調 ; 筆 勢 方 面, 隸 書 殘 遺 的 筆 意, 接 近 匿 跡, 楷 書 的 八 法 趨 於 明 確 ; 橫 95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續 編 頁 600 96 南 齊 王 僧 虔 論 書 云 : 亡 曽 祖 領 軍 洽 與 右 軍 書 云 : 俱 變 古 形, 不 爾, 至 今 猶 法 鍾 張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18 97 法 書 要 錄 頁 47 49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畫 斜 勢 的 楷 書 間 架, 取 得 内 在 的 初 步 平 穩, 傾 側 多 姿 的 態 勢 顯 著 消 減 圖 1.11 王 羲 之 樂 毅 論 ( 局 部 ) 98 到 了 唐 代 的 歐 陽 詢, 楷 書 又 邁 進 另 一 階 段 所 展 現 的 筆 勢 與 結 構, 誠 如 莫 雲 卿 論 書 所 說 : 點 畫 工 妙, 意 態 精 密 99, 亦 即 孫 鑛 (1542-1613) 書 畫 跋 跋 歐 陽 率 更 化 度 碑 所 謂 點 點 畫 畫 皆 具 法, 無 一 筆 遷 就 從 便 意 100 歐 體 達 至 98 引 自 魏 晉 唐 小 楷 集 頁 21 99 莫 雲 卿 論 書 曰 : 歐 之 正 書, 穠 纎 得 度, 剛 勁 不 撓, 點 畫 工 妙, 意 態 精 密, 傑 出 當 世 見 明 清 書 法 論 文 選 頁 212 100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續 編 頁 407 50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點 畫 工 妙, 意 態 精 密 的 楷 書, 與 王 羲 之 的 今 體 楷 書 相 比, 字 勢 從 方 整 變 爲 高 聳, 橫 勢 與 縱 勢 的 筆 畫 取 得 精 當 的 諧 調 ; 筆 勢 方 面, 楷 書 八 法 點 畫 工 妙 ; 橫 畫 斜 勢 的 楷 書 間 架, 内 在 規 律 取 得 完 全 的 平 衡, 並 且 展 現 整 飭 精 密 法 度 嚴 謹 的 尚 法 態 勢 其 中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法 度 最 爲 完 備, 是 此 一 階 段 的 代 表 作 顯 然, 每 一 種 書 體 的 發 展, 蘊 含 著 三 個 不 同 階 段 的 書 風 : 在 首 階 段 中, 新 書 體 從 前 一 階 段 的 書 體 中 蛻 變 而 出, 新 書 體 的 筆 勢 與 結 構 初 具 雛 形, 但 仍 殘 留 前 一 階 段 書 體 的 筆 勢 與 結 構 在 次 階 段 中, 新 書 體 漸 脫 離 前 一 種 書 體 的 筆 勢 與 結 構, 初 步 建 構 本 身 的 體 勢 至 於 第 三 階 段, 此 書 體 的 筆 勢 與 結 構 已 發 展 成 熟, 法 度 趨 於 完 備 與 規 整 化 不 同 階 段 有 不 同 書 風, 不 僅 楷 書 如 此, 篆 隷 的 發 展, 亦 復 如 是 ( 由 於 篆 隷 不 在 本 文 討 論 範 圍 内, 故 不 贅 ) 宣 和 書 譜 謂 鍾 繇 賀 尅 捷 表 為 正 書 之 祖, 是 讚 揚 他 在 楷 書 第 一 階 段 的 貢 獻 ; 釋 智 永 謂 王 羲 之 樂 毅 論 爲 正 書 第 一, 是 肯 定 王 羲 之 在 楷 書 第 二 階 段 的 貢 獻 ; 歷 代 評 論 者 稱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為 楷 法 第 一, 説 明 歐 陽 詢 是 完 成 楷 書 體 發 展 的 功 臣, 其 書 藝 正 標 誌 著 唐 楷 尚 法 書 風 的 確 立 綜 上 所 論, 唐 太 宗 倡 導 王 書, 促 使 歐 陽 詢 醴 泉 銘 趨 向 中 和 書 風 ; 敕 令 書 寫, 更 促 使 歐 陽 詢 醴 泉 銘 在 絶 用 意 書 之 中, 展 現 備 盡 結 構 之 勢 這 説 明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對 唐 楷 書 風 具 積 極 推 展 與 導 向 作 用 51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三 唐 楷 中 王 書 統 緒 的 傳 播 與 意 的 蘊 藉 張 宗 祥 書 學 源 流 論 曰 : 隋 碑 之 弊, 既 失 之 板 滯, 然 其 起 源, 則 在 魏 齊 救 之 者 自 必 反 之 以 流 動, 而 上 法 乎 晉, 此 唐 字 之 所 由 興 也 唐 之 宗 王, 一 以 救 隋 之 弊 ; 一 則 六 朝 書 雖 各 異, 而 王 系 尚 有 傳 人 ; 至 大 之 處, 則 在 人 主 之 歸 仰 自 太 宗 高 宗 武 曌 玄 宗 諸 世, 無 不 取 法 王 氏 者, 欲 晉 字 之 不 再 昌, 其 可 得 乎? 101 張 氏 認 爲 唐 代 書 法 師 承 晉 代, 並 以 王 書 統 緖 爲 宗, 促 成 此 一 大 趨 勢 者, 在 於 太 宗 崇 王 於 前, 高 宗 ( 李 治,628-683,650-683 在 位 ) 武 曌 (624-705,684-705 在 位 ) 玄 宗 ( 李 隆 基,685-762,712-756 在 位 ) 繼 續 尊 崇 王 書 於 後 ; 因 此, 王 書 統 緒 伸 延 整 個 唐 代 究 竟 王 書 統 緒 如 何 傳 入 唐 朝? 此 統 緒 的 伸 延, 又 使 尚 法 的 唐 楷 產 生 怎 麽 樣 的 内 在 變 化 呢? 解 縉 (1369-1415) 文 毅 集 曰 : 學 書 之 法, 非 口 傳 心 授, 不 得 其 精 故 自 羲 獻 而 下, 世 無 善 書 者 ; 惟 智 永 能 寤 寐 家 法, 書 學 中 興, 至 唐 而 盛 宋 家 三 百 年, 惟 蘇 米 庶 幾 元 惟 趙 子 昻 一 人 皆 有 師 資, 所 以 絶 出 流 輩 102 101 張 宗 祥 著, 谷 輝 之 選 編, 張 宗 祥 書 學 論 叢, 浙 江 : 浙 江 美 術 學 院 出 版 社,1992, 頁 33 102 解 縉 撰, 文 毅 集, 四 庫 全 書 第 1236 冊, 卷 15 頁 16 按 : 這 段 52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解 縉 認 爲 必 須 有 師 資, 書 法 才 能 深 造 精 微 書 學 之 所 以 能 復 興 於 唐 代, 全 賴 智 永 禪 師 寤 寐 家 法, 此 家 法 即 王 書 的 統 緒 據 舊 唐 書 記 載, 同 郡 沙 門 智 永 善 王 羲 之 書, 世 南 師 焉, 妙 得 其 體, 由 是 聲 名 籍 甚 103 104 可 見 虞 世 南 幼 年 即 師 從 智 永 禪 師, 承 繼 了 王 書 的 統 緒 虞 世 南 的 書 法 地 位, 在 唐 朝 之 前 並 不 顯 著 阮 元 南 北 書 派 論 曰 : 南 派 不 顯 於 隋, 至 貞 觀 始 大 顯 ( 中 略 ) 唐 初, 太 宗 獨 善 王 羲 之 書, 世 南 最 爲 親 近, 始 令 王 氏 一 家 兼 掩 南 北 矣 105 由 此 可 知, 虞 世 南 是 將 王 書 統 緖 傳 入 唐 代 的 關 鍵 人 物 ; 太 宗 崇 尚 王 書, 使 虞 世 南 書 名 大 顯, 更 助 長 了 王 書 統 緖 在 唐 代 全 面 傳 播 的 氣 勢 首 先, 唐 太 宗 以 虞 世 南 為 書 法 老 師 宣 和 書 譜 說 : 釋 智 永 善 羲 之 書, 而 虞 世 南 師 之, 頗 得 其 體, 太 宗 乃 以 書 師 世 南 106 米 芾 書 史 曰 : 唐 太 宗 力 學 右 軍, 不 能 至, 復 學 虞 行 書 107 此 説 明 虞 世 南 將 王 羲 之 行 書 傳 授 予 唐 太 宗 貞 觀 元 年, 虞 引 文, 明 代 張 丑 (1577-1643) 編 清 河 書 畫 舫 ( 四 庫 全 書 本, 第 817 冊 ), 於 卷 下 頁 10 註 明 解 大 紳 云 ; 清 代 孫 岳 頒 (1639-1708) 等 編 御 定 佩 文 齋 書 畫 譜 ( 四 庫 全 書 本, 第 819-823 冊 ), 於 卷 7 頁 46 標 明 為 明 焦 竑 學 書 法, 並 註 明 出 自 焦 氏 筆 乘 ; 清 朝 倪 濤 (1709 年 進 士 ) 編 六 藝 之 一 錄 ( 四 庫 全 書 本, 第 830-838 冊 ), 於 卷 180 頁 22 也 標 明 為 明 焦 竑 學 書 法, 並 同 樣 註 明 出 自 焦 氏 筆 乘 然 而, 查 閲 解 縉 文 毅 集, 此 文 見 於 卷 15 頁 16; 再 查 焦 竑 (1541-1620) 焦 氏 筆 乘 ( 李 劍 雄 點 校 焦 氏 筆 乘 [ 六 卷 續 集 八 卷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1986) 並 無 此 文 御 定 佩 文 齋 書 畫 譜 和 六 藝 之 一 錄 註 明 此 文 出 自 焦 竑 焦 氏 筆 乘, 顯 為 誤 記 103 舊 唐 書 頁 2565 104 据 朱 關 田 考 證, 虞 世 南 始 從 郡 中 永 興 寺 智 永 學 書, 大 約 在 陳 文 帝 天 嘉 六 年 乙 酉 (565), 當 時 世 南 八 嵗 見 朱 關 田, 唐 代 書 法 家 年 譜, 南 京 : 江 蘇 教 育 出 版 社,2001, 頁 9-10 105 南 北 書 派 論 北 碑 南 帖 論 注 頁 3 106 宣 和 書 譜 頁 30-31 107 書 史 頁 11 53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世 南 又 奉 敕 於 弘 文 舘 教 授 楷 法 108, 將 王 書 統 緖 傳 授 予 五 品 以 上 高 官 的 子 弟 李 嗣 真 (?-696) 書 品 後 說 : 太 宗 與 漢 王 元 昌 褚 僕 射 遂 良 等, 皆 受 之 於 史 陵 禇 首 師 虞, 後 又 學 史, 乃 謂 陵 曰 : 此 法 更 不 可 教 人 是 其 妙 處 也 陸 學 士 柬 之 受 於 虞 祕 監, 虞 祕 監 受 於 永 禪 師, 皆 有 體 法 109 據 此, 知 褚 遂 良 也 承 傳 王 書 自 虞 世 南 張 旭 ( 唐 人, 生 卒 年 不 詳, 一 說 658-747) 說 : 自 智 永 禪 師 過 江, 楷 法 隨 渡 永 禪 師 乃 羲 獻 之 孫, 得 其 家 法, 以 授 虞 世 南, 虞 傳 陸 柬 之, 陸 傳 子 彦 遠, 彦 遠 僕 之 堂 舅, 以 授 余 110 由 此 可 知, 張 旭 從 陸 柬 之 陸 彦 遠 父 子 處 輾 轉 得 虞 世 南 所 傳 盧 攜 (?-880) 臨 池 妙 訣 曰 : 旭 之 傳 法, 蓋 多 其 人, 若 韓 太 傅 滉 徐 吏 部 浩 顔 魯 公 真 卿 魏 仲 犀 又 傳 蒋 陸 及 從 姪 野 奴 二 人 予 所 知 者, 又 傳 清 河 崔 邈, 邈 傳 褚 長 文 韓 方 明 徐 吏 部 傳 之 皇 甫 閱 閲 以 柳 宗 元 員 外 為 入 室, 劉 尚 書 禹 錫 為 及 門 者, 言 柳 公 常 未 許 為 伍 柳 傳 方 少 卿 直 温, 近 代 賀 拔 員 外 惎 108 唐 會 要 頁 1317 109 法 書 要 錄 頁 101 110 盧 攜 臨 池 妙 訣, 見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頁 293 54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宼 司 馬 璋 李 中 丞 戎, 與 方 皆 得 名 者 111 據 盧 攜 所 言, 顔 真 卿 又 承 繼 王 書 統 緒 於 張 旭 在 本 文 所 討 論 的 唐 楷 書 法 家 中, 虞 世 南 褚 遂 良 和 顏 真 卿 都 繼 承 王 書 統 緒, 都 在 承 傳 的 脈 絡 中, 歐 陽 詢 則 師 承 遐 師 右 軍 的 劉 珉, 屬 於 間 接 的 繼 承 至 於 柳 公 權, 舊 唐 書 說 : 公 權 初 學 王 書, 遍 閱 近 代 筆 法, 體 勢 勁 媚, 自 成 一 家 ( 中 略 ) 上 都 西 明 寺 金 剛 經 碑 備 有 鍾 王 歐 虞 褚 陸 之 體, 尤 為 得 意 112 董 其 昌 (1555-1636) 畫 禪 室 隨 筆 曰 : 柳 誠 懸 書 極 力 變 右 軍 法, 蓋 不 欲 與 稧 帖 面 目 相 似, 所 謂 神 奇 化 為 臭 腐, 故 離 之 耳 113 可 見 柳 氏 在 其 學 書 歷 程 中, 也 臨 摹 王 羲 之 的 書 跡, 是 間 接 承 傳 王 書 因 此, 王 書 統 緒 在 歐 虞 褚 顏 柳 的 楷 書 中 均 獲 得 延 伸 馮 班 鈍 吟 書 要 曰 : 虞 世 南 廟 堂 碑 全 是 王 法, 最 可 師 114 馮 氏 認 爲 虞 世 南 廟 堂 碑 體 現 的 完 全 是 王 羲 之 的 書 法 究 竟 王 書 具 有 甚 麼 特 質? 王 羲 之 自 論 書 說 : 吾 盡 心 精 作 亦 久, 尋 諸 舊 書, 惟 鍾 張 故 為 絶 倫, 其 餘 為 是 小 佳, 不 足 在 意 去 此 二 賢, 僕 書 次 之 須 得 111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頁 294 112 舊 唐 書 頁 4311-4312 113 董 其 昌 (1555-1636) 著, 屠 友 祥 校 注, 畫 禪 室 隨 筆, 南 京 : 江 蘇 教 育 出 版 社,2005, 頁 59 114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頁 551 55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書 意 轉 深, 點 畫 之 間 皆 有 意, 自 有 言 所 不 盡, 得 其 妙 者, 事 事 皆 然 115 王 羲 之 強 調 須 得 書 意 轉 深, 點 畫 之 間 皆 有 意, 其 書 風 亦 尚 意 虞 世 南 廟 堂 碑 既 全 是 王 法, 其 楷 書 自 然 含 有 尚 意 的 特 質 然 而 虞 氏 楷 書 與 晉 人 書 風 於 大 同 中 有 小 異 劉 咸 炘 弄 翰 餘 沈 說 : 若 王 敬 美 謂 石 記 有 與 永 興 似 處, 欲 以 駁 無 轍 跡 之 言, 則 淺 矣 長 史 固 學 虞, 然 虞 書 筆 勢 實 已 較 晉 人 引 長, 結 構 亦 勻 整, 不 復 錯 落 116 虞 世 南 楷 書 雖 承 繼 王 書, 但 已 非 純 粹 尚 意 其 筆 勢 變 得 修 長, 是 第 二 階 段 今 體 楷 書 邁 入 唐 楷 所 具 有 的 特 徵 ; 結 體 變 得 相 對 整 飭 化, 此 為 唐 楷 尚 法 的 趨 勢 所 以 虞 世 南 楷 書 的 尚 意, 117 不 及 王 書 純 粹 然 而, 虞 書 仍 然 是 以 晉 人 的 飄 逸 爲 主, 不 像 歐 褚 顏 柳 在 明 顯 尚 法 中 體 現 出 意 的 蘊 藉 ( 詳 後 ), 虞 書 是 介 乎 兩 者 之 間, 即 尚 意 中 兼 含 唐 楷 法 度 褚 遂 良 直 接 承 傳 王 書 自 虞 世 南, 又 經 常 目 睹 王 羲 之 真 118 跡, 故 其 書 藝 甚 能 體 現 王 書 的 特 質 方 孝 孺 (1357-1402) 115 法 書 要 錄 頁 5 116 弄 翰 餘 沈 書 學 縱 橫 談 頁 155 117 楊 士 奇 曰 : 歐 陽 詢 書, 骨 氣 勁 峭, 法 度 嚴 整, 論 者 謂 虞 得 晉 之 飄 逸, 歐 得 晉 之 規 矩 見 東 里 集 卷 11 頁 11 118 張 懷 瓘 二 王 等 書 録 : 貞 觀 十 三 年, 勑 購 求 右 軍 書, 並 貴 價 酬 之, 四 方 妙 蹟, 靡 不 畢 至 勑 起 居 郎 褚 遂 良 挍 書 郎 王 知 敬 等, 於 玄 武 門 西 長 波 門 外 科 簡, 内 出 右 軍 書, 相 共 參 挍, 令 典 儀 王 行 真 裝 之, 梁 朝 舊 裝 紙 見 存 者, 但 裁 剪 而 已 右 軍 書 大 凡 二 千 二 百 九 十 紙, 裝 為 十 三 帙 一 百 二 十 56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遜 志 齋 集 題 褚 遂 良 書 唐 文 皇 帝 哀 冊 墨 蹟 說 : 晉 宋 間 人 以 風 度 相 髙, 故 其 書 如 雅 人 勝 士, 瀟 灑 醖 藉, 折 旋 俯 仰, 容 止 姿 態, 自 覺 有 出 塵 意 陵 夷 至 於 中 唐, 法 度 森 然 大 備, 而 怒 張 挺 勃 之 氣 亦 已 露 矣 唐 初 諸 賢, 去 古 未 遠, 故 猶 有 晉 宋 遺 風 觀 褚 公 所 書 哀 冊, 豈 後 人 所 可 髣 髴 哉? 古 人 所 為, 常 使 意 勝 於 法, 而 後 世 常 法 勝 於 意 意 難 識, 而 法 易 知 顔 柳 之 書, 余 一 見 即 知 其 美 此 書 八 九 年 中 凡 三 見 矣, 今 始 識 其 用 意 之 妙, 正 猶 有 道 君 子 泊 然 内 運, 非 久 與 之 居, 不 足 知 其 所 藴 也 119 方 氏 認 爲 褚 遂 良 唐 文 皇 帝 哀 冊 墨 蹟 有 晉 人 用 意 之 妙, 有 別 於 中 唐 書 家 誠 如 方 孝 孺 所 言, 意 難 識, 而 法 易 知, 方 氏 在 八 九 年 之 間, 三 次 拜 觀 文 皇 帝 哀 冊, 才 意 識 到 褚 書 用 意 之 妙 中 唐 顔 柳 諸 家, 法 度 已 森 然 大 備, 其 蓄 含 於 法 度 中 的 意, 就 更 不 容 易 察 覺 然 而, 有 識 之 士, 仍 然 有 知 之 者, 如 黃 山 谷 (1045-1105) 題 顔 魯 公 帖 云 : 觀 魯 公 此 帖, 竒 偉 秀 拔, 奄 有 漢 魏 晉 隋 唐 以 來 風 流 氣 骨 回 視 歐 虞 褚 薛 徐 沈 輩, 皆 為 法 度 所 窘, 豈 如 魯 公 蕭 然 出 於 繩 墨 之 外, 而 卒 與 之 合 哉! 葢 自 二 王 後, 能 臻 書 法 之 極 者, 惟 張 長 史 與 魯 公 二 人 其 後 楊 少 師 頗 得 髣 髴, 但 少 規 矩, 復 不 善 楷 書, 然 亦 自 八 卷 : 真 書 五 十 紙, 一 帙 八 紙, 随 本 長 短 為 度 ; 行 書 二 百 四 十 紙 四 帙 四 十 卷, 四 尺 為 度 ; 草 書 二 千 紙 八 帙 八 十 卷, 以 一 丈 二 尺 為 度, 並 金 縷 雜 寶 裝 軸 織 成 帙 其 書 每 縫 皆 用 小 印 印 之, 其 文 曰 貞 觀 大 令 書, 不 之 購 也, 天 府 之 内, 僅 有 存 焉 見 法 書 要 錄 頁 148 119 明 方 孝 孺 著, 徐 光 大 校 點, 遜 志 齋 集, 寧 波 : 寧 波 出 版 社,1996, 頁 593 57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冠 絶 天 下 後 世 矣 120 綜 觀 顏 真 卿 書 跡, 多 寶 塔 碑 ( 圖 1.12) 爲 其 尚 法 書 風 的 代 表 作, 亦 為 顏 氏 書 藝 自 法 度 森 嚴 過 渡 至 寓 意 於 法 的 分 水 嶺 ; 多 寶 塔 碑 之 後 的 作 品, 如 顏 勤 禮 碑 ( 圖 1.13) 顏 氏 家 廟 碑 ( 圖 1.14) 等, 皆 爲 寓 意 於 法 之 作, 即 山 谷 所 謂 蕭 然 出 於 繩 墨 之 外 者 也 圖 1.12 顏 真 卿 圖 1.13 顏 真 卿 多 寶 塔 碑 ( 局 部 ) 121 顏 勤 禮 碑 ( 局 部 ) 122 120 黃 庭 堅 著, 劉 琳 李 勇 先 王 蓉 貴 校 點, 黃 庭 堅 全 集, 成 都 : 四 川 大 學 出 版 社, 2001, 頁 758 121 引 自 顏 真 卿 多 寶 塔 碑, 中 國 法 書 選 第 40 集, 頁 10 122 引 自 顏 真 卿 顏 勤 禮 碑, 中 國 法 書 選 第 42 集, 頁 71 58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圖 1.14 顏 真 卿 顏 氏 家 廟 碑 ( 局 部 ) 123 懷 素 (728-785) 藏 真 帖 曰 : 近 於 洛 下, 偶 逢 顏 尚 書 真 卿, 自 云 頗 傳 張 長 史 筆 法, 聞 斯 八 法, 若 有 所 得 也 124 據 懷 素 所 言, 知 顏 真 卿 自 信 獲 得 張 旭 所 傳 筆 法 顏 真 卿 也 在 懷 素 上 人 草 書 歌 序 中 自 述 說 : 夫 草 稿 之 作, 起 於 漢 代, 杜 度 崔 瑗 始 以 妙 聞, 迨 乎 伯 英, 尤 擅 其 美 羲 獻 兹 降, 虞 陸 相 承, 口 訣 手 授, 以 至 于 吳 郡 張 旭 長 史, 雖 恣 性 顛 逸, 超 絶 古 今, 而 楷 法 精 詳, 特 為 真 正 某 早 歲 嘗 接 游 居, 屢 蒙 激 勸, 告 123 引 自 顏 真 卿 顏 氏 家 廟 碑, 書 記 名 品 叢 刊 本 第 89-90 冊, 下 冊 頁 27 124 懷 素, 藏 真 帖, 載 啓 功 王 靖 憲 主 編, 中 國 法 帖 全 集, 武 漢 : 湖 北 美 術 出 版 社,2003, 第 十 六 冊, 頁 320-321 59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以 筆 法 ; 資 質 劣 弱, 又 嬰 物 務, 不 能 懇 習, 迄 用 無 成, 追 思 一 言, 何 可 復 得! 125 這 都 説 明 顏 真 卿 獲 授 筆 法 於 張 旭 顏 真 卿 著 有 張 長 史 十 二 意 筆 法 記 126, 記 述 張 旭 傳 授 給 他 的 筆 法 此 文 論 述 筆 勢 運 筆 結 字 皆 以 意 爲 主, 現 分 述 如 下 : 一 筆 勢 之 意 : ( 張 旭 ) 乃 曰 : 夫 平 謂 横, 子 知 之 乎? 僕 ( 顏 真 卿 ) 思 以 對 之 曰 : 嘗 聞 長 史 九 丈 示, 令 每 爲 一 平 畫, 皆 須 令 縱 横 有 象, 此 豈 非 其 謂 乎? 長 史 乃 笑 曰 : 然 127 那 就 是 説, 每 寫 一 橫 畫, 皆 須 縱 横 有 象, 此 為 橫 畫 筆 勢 之 意 二 運 筆 之 意 : ( 張 旭 ) 曰 : 決 謂 牽 製, 子 知 之 乎? ( 顏 真 卿 ) 曰 : 豈 不 謂 牽 製 爲 撇, 銳 意 挫 鋒, 使 不 怯 滯, 令 險 峻 而 成, 以 謂 之 決 乎? 128 真 卿 擧 撇 作 爲 例 子, 説 明 撇 必 須 以 明 快 果 決 的 挫 鋒 運 筆, 此 即 決 的 運 筆 之 意 三 結 字 之 意 : ( 張 旭 ) 曰 : 巧 謂 布 置, 子 知 之 乎? ( 顏 真 卿 ) 曰 : 豈 不 謂 欲 書 先 預 想 字 形, 布 置 令 其 平 穩, 或 意 外 字 體, 令 有 異 勢, 是 謂 之 巧 乎? 129 所 謂 欲 書 先 預 想 字 形, 是 意 在 筆 先 的 平 穩 結 字 法 ; 意 外 字 體, 令 有 異 勢, 則 為 變 異 的 結 字 法 ; 二 者 兼 具, 即 巧 妙 的 結 字 之 125 顏 真 卿 著, 黃 本 驥 (1781-1856) 編 訂, 凌 家 民 點 校 簡 注 重 訂, 顏 真 卿 集, 哈 爾 濱 : 黑 龍 江 人 民 出 版 社,1993, 頁 65 126 參 顏 真 卿 集 頁 68-72 凌 家 民 說 : 宋 史 藝 文 志 有 顏 真 卿 筆 法 一 卷, 即 此 記 也 見 顏 真 卿 集 頁 71 127 顏 真 卿 集 頁 69 128 顏 真 卿 集 頁 69 129 顏 真 卿 集 頁 70 60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意 張 旭 授 予 顏 真 卿 的 筆 法, 並 非 空 疏 的 論 述, 而 是 可 以 付 諸 實 踐 的 創 作 理 論 黃 庭 堅 書 張 長 史 乾 元 帖 後 曰 : 余 察 觀 張 長 史 與 顔 魯 公 論 筆 法, 嘗 疑 其 用 意 處 多 觀 乾 元 二 年 帖 與 琵 琶 詩, 乃 知 文 不 虛 生, 皆 有 落 處 130 同 樣 的, 顏 真 卿 自 張 旭 處 學 得 強 調 意 的 技 法 理 論, 其 作 品 亦 體 現 出 意 的 美 ; 不 過 他 所 呈 現 的 意, 與 張 旭 同 中 有 異 劉 咸 炘 弄 翰 餘 沈 說 : 山 谷 稱 唐 人 正 書 無 出 張 長 史 郎 官 記 右 者, 又 稱 爲 無 轍 跡 可 尋, 此 固 就 晉 法 言 之 若 王 敬 美 謂 石 記 有 與 永 興 似 處, 欲 以 駁 無 轍 跡 之 言, 則 淺 矣 長 史 固 學 虞, 然 虞 書 筆 勢 實 已 較 晉 人 引 長, 結 構 亦 勻 整, 不 復 錯 落 長 史 之 書, 則 筆 多 短 縮, 勢 多 參 差 以 碑 碣 書 勢 論 之, 則 窘 蹶 過 於 永 興 ; 若 以 晉 人 簡 札 書 論 之, 則 此 乃 真 所 謂 江 左 格 也 131 可 知 張 旭 保 存 較 純 正 的 晉 人 書 風, 不 受 唐 楷 尚 法 的 影 響 山 谷 稱 張 旭 郎 官 記 ( 圖 1.15) 無 轍 跡 可 尋, 即 因 全 用 晉 法, 以 意 取 勝, 故 無 轍 跡 真 卿 雖 從 張 旭 學 書, 然 而, 其 楷 書 含 唐 楷 尚 法 的 特 質, 有 別 於 張 旭, 屬 於 寓 意 於 法 130 黃 庭 堅 全 集 頁 757-758 131 弄 翰 餘 沈 書 學 縱 橫 談 頁 155 61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圖 1.15 張 旭 郎 官 石 柱 記 序 ( 局 部 ) 132 柳 公 權 的 楷 書, 在 尚 法 中 也 有 意 的 蘊 藉 啓 功 跋 黃 山 谷 松 風 閣 詩 墨 跡 曰 : 黃 山 谷 只 是 用 柳 法 略 加 疏 散, 其 所 謂 字 中 有 筆, 亦 柳 法 也 五 十 後 好 柳 書, 故 亦 好 黃 書, 稍 識 其 趣 如 此 133 啓 功 指 出, 山 谷 所 謂 字 中 有 筆, 實 出 自 柳 法 黃 山 谷 所 謂 字 中 有 筆, 是 指 用 筆 的 擒 縱 他 在 自 評 元 祐 間 字 中 說 : 蓋 用 筆 不 知 擒 縱, 故 字 中 無 筆 耳 132 張 旭, 張 旭 郎 官 石 柱 記 序, 上 海 : 上 海 書 畫 出 版 社,2001, 頁 9 133 啓 功 題 跋 書 畫 碑 帖 選 編 委 會 編, 啓 功 題 跋 書 畫 碑 帖 選,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2006, 下 冊, 頁 162 62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字 中 有 筆, 如 禪 家 句 中 有 眼, 非 深 解 宗 趣, 豈 易 言 哉! 134 山 谷 說 字 中 有 筆, 如 同 禪 家 句 中 有 眼 ; 所 謂 禪 家 句 中 有 眼, 是 指 已 見 性 的 禪 師, 在 對 話 中 以 靈 活 的 字 句 ( 或 加 動 作 ) 蓄 藏 機 鋒, 用 以 啓 悟 一 心 向 道 的 後 進 修 行 者 若 全 神 專 注 的 修 道 者 作 足 行 解 的 功 夫, 又 具 慧 根, 當 下 便 能 觸 此 機 鋒 而 悟 道 簡 而 言 之, 禪 家 句 中 有 眼 指 機 鋒 的 設 置 ; 字 中 有 筆 則 指 用 筆 擒 縱 的 設 置 此 用 筆 擒 縱 的 設 置, 目 的 何 在? 劉 有 定 ( 元 人, 生 卒 年 不 詳 ) 注 鄭 灼 ( 約 活 動 於 1354 年 前 後 ) 衍 極 引 黄 魯 直 云 : 書 家 傳 右 軍 筆 意, 有 十 許 字, 而 江 南 李 主 得 其 七, 以 余 觀 之 誠 然 然 其 字 用 法 太 深 刻, 乃 似 張 湯 杜 周, 豈 若 張 釋 之 徐 有 功 之 雍 容 得 法 意, 有 縱 有 奪, 皆 愜 當 人 心 者 哉! 135 所 謂 有 縱 有 奪, 即 用 筆 的 擒 縱, 目 的 在 追 求 筆 意 關 於 柳 體 的 結 構, 吳 鴻 清 柳 公 權 及 其 書 法 藝 術 說 : 柳 體 迥 異 於 前 人 的 面 貌 首 先 表 現 在 結 體 上 一 是 内 緊 外 鬆 歐 虞 褚 顏 諸 體, 都 在 晉 人 楷 書 的 基 礎 上 形 成 了 自 家 書 法 的 風 貌, 但 諸 家 結 體 有 一 共 同 特 點, 即 字 的 中 宮 與 周 邊 筆 畫 無 大 開 大 合 之 勢 柳 體 則 不 然, 其 中 宮 緊 密, 四 周 舒 放, 筆 畫 向 内 攢 聚, 向 外 輻 射, 有 壁 壘 134 黃 庭 堅 全 集 頁 677 135 鄭 灼 著, 劉 有 定 注, 衍 極,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第 1631 冊 ), 頁 40 63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森 嚴 之 勢 二 是 撇 低 捺 高 歐 虞 褚 顏 諸 體 撇 捺 的 終 端 多 落 在 同 一 水 平 綫 上, 對 稱 均 衡, 猶 如 正 面 端 立 之 人, 一 派 靜 穆 之 態 柳 體 則 是 撇 低 捺 高, 撇 雖 細 而 極 挺 健, 捺 粗 勁 而 頗 舒 揚, 靜 中 有 動, 如 向 前 邁 進 之 人, 在 嚴 整 中 呈 現 出 瀟 灑 超 逸 之 姿 136 可 見 柳 書 與 王 羲 之 自 論 書 所 謂 書 意 轉 深, 點 畫 之 間 皆 有 意 有 相 契 合 處 柳 體 結 構 蘊 蓄 點 畫 之 間 皆 有 意 的 特 質, 在 嚴 整 的 結 構 中 呈 現 出 瀟 灑 超 逸 之 姿 由 此 可 知, 柳 公 權 的 書 法, 也 深 具 意 的 韻 致, 只 是 蘊 含 在 唐 楷 法 度 森 嚴 的 精 微 處, 不 像 黃 山 谷 顯 著 外 露, 所 以 不 易 體 察 歐 陽 詢 著 有 八 訣, 曰 : 丶 : 如 高 峰 之 墜 石 : 似 長 空 之 初 月 一 : 若 千 里 之 陣 雲 丨 : 如 萬 歲 之 枯 藤 : 勁 松 倒 折, 落 挂 石 厓 : 如 萬 鈞 之 弩 發 丿 : 利 劔 截 斷 犀 象 之 角 牙 乀 : 一 波 常 三 過 筆 137 歐 陽 詢 描 述 楷 書 運 筆 八 法, 皆 從 筆 意 著 墨, 可 見 他 對 筆 意 的 重 視 至 於 歐 體 楷 書 的 結 構, 周 星 蓮 臨 池 管 見 說 : 右 軍 書 轉 左 側 右, 變 化 迷 離, 所 謂 狀 若 斷 而 復 連 勢 如 斜 而 反 正 者, 妙 於 離 合 故 也 歐 虞 褚 薛 各 得 136 吳 鴻 清, 柳 公 權 及 其 書 法 藝 術, 載 劉 正 成 主 編, 中 國 書 法 全 集, 北 京 : 榮 寶 齋,1993 第 27 卷 ( 隋 唐 五 代 柳 公 權 ) 頁 7 137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頁 98 64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其 祕, 而 歐 書 尤 爲 顯 露 其 要 在 從 謹 嚴 得 森 挺, 從 密 栗 得 疏 朗, 或 行 或 楷, 必 左 右 揖 讓, 倜 儻 權 奇, 戈 戟 銛 銳, 物 象 生 動, 自 成 一 家 風 骨 138 周 氏 認 爲 歐 陽 詢 楷 書 結 構 師 法 王 羲 之, 而 表 現 得 較 顯 露 ; 從 謹 嚴 得 森 挺, 從 密 栗 得 疏 朗, 左 右 揖 讓, 倜 儻 權 奇, 戈 戟 銛 銳, 物 象 生 動 這 説 明 歐 書 學 王 羲 之, 體 現 出 點 畫 之 間 皆 有 意 的 尚 意 書 學 張 懷 瓘 書 斷 評 歐 陽 詢 說 : 真 行 之 書, 雖 於 大 令, 亦 别 成 一 體 ; 森 森 焉 若 武 庫 矛 戟, 風 神 嚴 於 智 永, 潤 色 寡 於 虞 世 南 139 此 森 森 焉 若 武 庫 矛 戟 的 險 勁 之 意, 正 是 書 意 轉 深 的 整 體 韻 致 總 之, 唐 太 宗 倡 導 王 書, 營 造 出 唐 代 書 學 宗 晉 學 王 的 氛 圍 與 條 件 王 書 具 有 尚 意 的 特 質, 其 統 緒 的 傳 播, 使 唐 楷 本 質 起 内 在 變 化, 在 尚 法 中 蓄 含 意 的 蘊 藉 此 中 的 意, 是 諸 位 唐 楷 書 法 家 繼 承 王 書 統 緒 所 致, 是 唐 太 宗 崇 王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所 導 向 的 結 果 此 導 向, 扭 轉 唐 楷 純 粹 尚 法 的 態 勢 四 唐 楷 書 碑 體 勢 的 完 成 與 碑 帖 書 寫 文 化 的 融 合 楊 賓 大 瓢 偶 筆 曰 : 唐 太 宗 留 心 書 學, 遂 使 子 孫 無 不 能 書 解 大 紳 紀 唐 時 書 家 二 十 有 八 人, 而 帝 王 居 其 半 嗚 呼! 可 謂 盛 矣 140 實 際 上, 太 宗 留 心 書 學, 不 僅 使 唐 代 許 多 國 君 擅 長 書 法, 其 倡 導 的 王 書 統 緒 也 獲 得 承 繼 ( 詳 見 第 三 節 ) 138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頁 726-727 139 法 書 要 錄 頁 284 140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續 編 頁 584 65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再 者, 太 宗 喜 歡 立 碑, 御 筆 撰 寫 的 碑 文 有 秦 王 告 少 林 寺 教 主 碑 祭 比 干 文 大 唐 三 藏 聖 教 序 等 ; 撰 文 并 書 的 行 書 石 碑 有 晉 祠 銘 溫 泉 銘 ( 圖 1.16) 等 太 宗 所 開 的 這 種 風 氣, 也 獲 得 唐 代 君 主 的 延 續 和 伸 延 在 太 宗 御 筆 撰 寫 大 唐 三 藏 聖 教 序 那 年, 皇 太 子 李 治 負 責 撰 寫 大 唐 皇 帝 述 三 藏 聖 教 序 記 唐 代 君 主 撰 文 書 碑 之 列 甚 多, 如 武 則 天 撰 文, 唐 中 宗 ( 李 顯,656-710,705-710 在 位 ) 以 楷 書 御 書 的 述 聖 記 ; 而 武 則 天 撰 文 并 書 的 昇 仙 太 子 碑 ( 圖 1.17), 更 是 以 草 書 入 碑 的 濫 觴 又 如 唐 睿 宗 ( 李 旦,662-716,710-712 在 位 ), 也 寫 過 不 少 碑 碣, 計 有 武 士 碑 楊 氏 碑 武 后 述 志 碑 孔 子 廟 堂 碑 額 景 龍 觀 鐘 銘 ( 圖 1.18) 等 141 葉 昌 熾 語 石 說 : 唐 玄 宗 好 八 分, 自 書 石 臺 孝 經 ( 圖 1.19), 泰 華 兩 銘, 鄎 國 涼 國 兩 公 主 碑, 於 是 天 下 翕 然 從 之 開 天 之 際, 豐 碑 大 碣, 八 分 書 居 泰 半 杜 子 美 詩 云 : 開 元 以 來 溯 八 分 142 可 見 唐 玄 宗 不 僅 撰 書 不 少 豐 碑 大 碣, 還 帶 動 以 隸 書 書 碑 的 風 氣 此 外, 太 宗 倡 導 王 書 和 以 行 書 入 碑, 也 獲 得 唐 高 宗 承 繼 例 如, 高 宗 撰 書 的 萬 年 宮 銘 紀 功 頌 ( 圖 1.20) 李 勣 碑 ( 圖 1.21), 都 是 以 王 羲 之 的 行 書 風 格 書 寫 141 楊 賓 大 瓢 偶 筆 云 : 唐 睿 宗 書, 見 諸 記 載, 有 武 士 碑 楊 氏 碑 武 后 述 志 碑 孔 子 廟 堂 碑 額 景 龍 觀 鐘 銘 見 歷 代 書 法 論 文 選 續 編 頁 475 142 語 石 語 石 異 同 評 頁 23-24 66

李乾耀 唐太宗的書法文化建設與唐楷書風的確立和演變 圖 1.16 唐太宗 圖 1.17 溫泉銘 (局部)143 昇仙太子碑 (局部)144 143 144 武則天 引自 晉祠銘 溫泉銘 頁 56 引自則天武后 昇仙太子碑 書記名品叢刊 第 8 冊 頁 19 67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圖 1.18 圖 1.19 唐 玄 宗 唐 睿 宗 景 龍 觀 鐘 銘 ( 局 部 ) 145 石 臺 孝 經 ( 局 部 ) 146 145 引 自 書 道 全 集 第 八 卷 圖 版 76 146 引 自 楊 仁 愷 主 編, 中 國 美 術 全 集 書 法 篆 刻 編 3 隋 唐 五 代 書 法, 北 京 : 人 民 美 術 出 版 社,1989, 頁 169 68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圖 1.20 唐 高 宗 圖 1.21 唐 高 宗 紀 功 頌 ( 局 部 ) 147 李 勣 碑 ( 局 部 ) 148 唐 太 宗 除 了 親 自 撰 文 書 碑 之 外, 遇 有 國 家 大 事, 往 往 飭 令 書 法 家 以 楷 書 立 碑 為 誌 例 如, 爲 了 宣 揚 儒 教, 在 長 安 國 子 監 重 建 孔 子 廟, 敕 令 虞 世 南 撰 書 孔 子 廟 堂 碑 ( 圖 1.22); 此 外, 太 宗 接 受 群 臣 建 議, 將 已 經 荒 廢 的 隋 朝 仁 壽 宮 修 建, 作 爲 避 暑 養 疾 之 用, 更 名 九 成 宮, 立 碑 為 記, 兼 含 勸 誡 之 意 149, 由 魏 徵 撰 文 歐 陽 詢 書 寫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 另 一 個 例 子 為 太 宗 應 玄 奘 (602-664) 之 請, 為 其 新 譯 經 論 寫 序, 記 述 佛 147 引 自 ( 日 ) 尾 上 八 郎 監 修, 下 中 邦 彥 編, 書 道 全 集, 第 八 卷 ( 中 國 唐 II), 東 京 : 平 凡 社,1954-1968, 圖 版 36 148 引 自 書 道 全 集 第 八 卷 圖 版 39 149 詳 見 歐 陽 詢 九 成 宮 醴 泉 銘 碑 文 69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教 東 傳 盛 事, 由 褚 遂 良 奉 制 書 寫 之 雁 塔 聖 教 序 這 三 件 作 品, 在 太 宗 諭 令 下 書 寫, 表 現 出 書 法 家 的 最 佳 水 平, 是 虞 歐 褚 的 楷 書 代 表 作, 是 唐 楷 精 湛 絕 倫 的 經 典 作 品 其 後, 唐 武 宗 ( 李 瀍, 又 名 李 炎,814-846,841-846 在 位 ) 批 准 仇 士 良 (781-843) 的 奏 請, 為 唐 天 子 最 精 銳 的 部 隊 神 策 軍 立 碑, 由 柳 公 權 書 寫 神 策 軍 碑 ( 圖 1.23); 此 碑 也 因 應 制 書 寫, 是 唐 楷 代 表 作 之 一 圖 1.22 虞 世 南 孔 子 廟 堂 碑 ( 局 部 ) 150 150 引 自 虞 世 南 孔 子 廟 堂 碑, 中 國 法 書 選 第 32 集, 頁 18 70

李 乾 耀, 唐 太 宗 的 書 法 文 化 建 設 與 唐 楷 書 風 的 確 立 和 演 變 圖 1.23 柳 公 權 神 策 軍 碑 ( 局 部 ) 151 由 於 國 君 雅 好 書 法, 喜 歡 立 碑 記 聖, 上 行 下 效, 蔚 然 成 風 據 唐 書 記 載 : 公 權 初 學 王 書, 遍 閱 近 代 筆 法, 體 勢 勁 媚, 自 成 一 家 當 時 公 卿 大 臣 家 碑 板, 不 得 公 權 手 筆 者, 人 以 為 不 孝 152 由 此 可 見 當 時 公 卿 大 臣 對 碑 板 與 書 法 家 的 重 視 151 引 自 柳 公 權 神 策 軍 碑,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1973, 頁 9 152 舊 唐 書 頁 4311-4312 71

汉 学 研 究 学 刊 第 六 卷 (2015) 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Vol.6 (2015) 顏 之 推 顏 氏 家 訓 雜 藝 篇 說 : 真 草 書 迹, 微 須 留 意 江 南 諺 云 : 尺 牘 書 疏, 千 里 面 目 也 承 晉 宋 餘 俗, 相 與 事 之, 故 無 頓 狼 狽 者 吾 幼 承 門 業, 加 性 愛 重, 所 見 法 書 亦 多, 而 翫 習 功 夫 頗 至, 遂 不 能 佳 者, 良 由 無 分 故 也 然 而 此 藝 不 須 過 精 夫 巧 者 勞 而 智 者 憂, 常 為 人 所 役 使, 更 覺 為 累 ; 韋 仲 將 遺 戒, 深 有 以 也 王 逸 少 風 流 才 士, 蕭 散 名 人, 舉 世 唯 知 其 書, 翻 以 能 自 蔽 也 蕭 子 雲 每 歎 曰 : 吾 著 齊 書, 勒 成 一 典, 文 章 弘 義, 自 謂 可 觀 ; 唯 以 筆 迹 得 名, 亦 異 事 也 王 褒 地 胄 清 華, 才 學 優 敏, 後 雖 入 關, 亦 被 禮 遇 猶 以 書 工, 崎 嶇 碑 碣 之 間, 辛 苦 筆 硯 之 役, 嘗 悔 恨 曰 : 假 使 吾 不 知 書, 可 不 至 今 日 邪? 以 此 觀 之, 慎 勿 以 書 自 命 雖 然, 厮 猥 之 人, 以 能 書 拔 擢 者 多 矣 故 道 不 同 不 相 為 謀 也 153 顏 氏 立 言 告 誡 後 嗣, 慎 勿 以 書 自 命, 以 免 崎 嶇 碑 碣 之 間, 辛 苦 筆 硯 之 役 然 而, 宋 代 朱 长 文 (1039-1098) 墨 池 编 說 公 忠 義 之 節, 明 若 日 月 而 堅 若 金 石, 自 可 以 光 後 世 傳 無 窮, 不 待 其 書 然 後 不 朽 然 公 所 至, 必 有 遺 跡, 故 今 處 處 有 之, 唐 人 筆 跡 見 於 今 者, 惟 公 為 最 多, 視 其 鉅 153 顏 氏 家 訓 集 解 頁 567-570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