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中文版_970720_.doc

Similar documents


1.1 1 () 擴展學習領域 () () 力求卓越創新 發皇通識教育 厚植職場發展的競爭能力 拓展國際交流 e 把握資訊網路的科技應用 () 精緻教育的學校特色 提升行政效率 發揮有效人力的整體力量 達成精緻大學的師資結構 勵應用科技的研發能力 在策略執行上

17-72c-1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第四章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 % % 獨立 廉正 專業 創新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二 戶外教學的性質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2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Microsoft Word C.doc

Microsoft Word - ok翁志文、張佳音...doc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目錄

DIY香草植物乾燥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貳 肆 公司治理報告 一 組織系統 ( 一 ) 組織結構 ( 二 ) 組織系統圖 14 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郵政年報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4F4B5F4C50352D B971B8A3B35DB3C6A655B2D5A9FAB2D32E786C73>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目錄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lipboard

公司治理重點摘要 3.1 股東大會審計委員會董事會薪酬委員會 董事會董事會組織 董事會職責 101 經營團隊 內部稽核

第一章  緒論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CU0594.pdf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Microsoft PowerPoint - SAGE 2010

座談會 貳 選拔情況 一 選拔要求

29

財金資訊-82期.indd

Wire Wound Ceramic Chip Inductor 繞線式陶瓷晶片大电流電感 HPWS Series for High Frequency HPWS 系列適用於高頻 INTRODUCTION 產品介紹 The HPWS is the chip inductors of a wire w


NAAC_FNEC.indd

Microsoft Word - Mail2000_SecurityPatch_


LP _p.xls

根據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 第 60 條所備存的成交記錄冊 Register of Transactions kept for the purpose of section 60 of the Residential Properties (First-hand Sales) Ordinance 第

1 500 表 1: 各國平均分數

untitled

N3489_PYE_SChi_Cover-back

子學習3 電子學習的定位 傳統電子學習 與 新世代電子學習 SAMS 台上講者從左至右 : 吳薇薇女士 羅陸慧英教授 佘孟先生 李芳樂教授 從 電子銀行服務 到 電子學習 題追3 專蹤電

Microsoft PowerPoint - 遊戲企劃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4D F736F F D20B1D0B14DACE D303133A6A8AA47B3F8A76928A4FDAFC0AD7329>

Microsoft Word - Final Report Chinese Masterfile.doc

關 鍵 報 告 KEY POINT REPORT 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 CIC L3C BB Corp

Erwin Schrodinger

一 國家品質 5 10 象 : 8 7 ~ 二 卓越中堅企業及重點輔導象遴選 ,

1

<4D F736F F D B14DA7DEB0AAA6D2AAC0A475AE76312DAAC0B77CA475A740ACE3A873A4E8AA6B>

選擇學校午膳供應商手冊適用於中、小學 (2014年9月版)

創業板之特色 ii 釋義 預期時間表

SW cdr

Microsoft Word - CS-981.doc

SOP Waiting Time

地產基金運作報告


目錄 2 關於本報告 2 環境 社會及管治理念及戰略 3 利益相關方參與 年度 ESG 議題重要性評估 5 為員工創造價值 12 為供應商創造價值 14 為客戶創造價值 20 反貪腐與廉潔建設 21 為環境創造價值 28 為社會創造價值 33 附表一 :2017 年度綠色建築認證項目清

Microsoft Word - 表演藝術團體體質經營研究案總結報告書.doc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 聯交所 )GEM 的特色 GEM 的定位, 乃為中小型公司提供一個上市的市場, 此等公司相比起其他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帶有較高投資風險 有意投資的人士應了解投資於該等公司的潛在風險, 並應經過審慎周詳的考慮後方作出投資決定 由於 GEM 上市公司普遍為中小型公司, 在 GEM

HKSTPC-Annual Report Chi

Microsoft Word - ACI chapter00-1ed.docx

ACI pdf

1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Microsoft Word - 2¦¿®¶¦ë.doc

cost down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value up 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 value addedobm 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 a OEM ODM OBM O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Microsoft Word - 94_2_stat_handout08_線性迴歸(考古題).doc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11. 色溫感 : 12. 光比 : 多樣的自然光面貌 1 F2 1/30s ISO 800 M / 7

untitled

一、研究動機

第三篇 第 10 章 - 管理者登入第 11 章 - 更改網路商店 Logo 第 12 章 - 系統設定第 13 章 - 商品上架第 14 章 - 付款方式設定第 15 章 - 出貨方式設定第 16 章 - 特價商品 oscommerce 103

統一CSR年報-封面+裡+目錄-第1章(靛)-test.indd

老人 社 交 活 動 McAuley et al., 2000 Glass 1999 Mendes de Leon ~2 1~ % 10.56% 9.23% 6.05% 24.72% 14.18% 12.12% 影響老人社交活動的因素一 生理功能的改變 Bar


Transcription: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一節方法論之選用 本研究之目的在對產業新興之知識模組化現象進行探索性研究, 藉以獲得知識創新模式之初步理論 由於重點在建立理論, 因此研究典範之選擇相當重要 過去國內管理相關文獻, 不管是質化或是量化研究, 採取之研究典範多受到 Popper (1968) 對研究方法論主張的影響, 由於未將歸納法視為科學研究邏輯的重要部份, 多數研究係採用 假設 - 檢驗 (hypothesis-testing) 的典範 此典範用於理論的驗證(confirm) 或駁斥 (refute) 有其優異之處, 但對於新興產業現象, 尤其與科技管理有關之研究, 一方面是可供研究樣本少 ( 若以公司為分析單位常無法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性 ), 另一方面可供參考之理論亦不多 ( 個案對象常是產業剛發生的新模式 ), 研究通常需從自行建立理論開始 此時 假設 - 檢驗典範 之使用, 在將各種文獻整合形成抽象化之研究構面與命題階段, 常常就會發生困難, 且由於研究是從文獻開始而非直接從現象出發, 所獲得之理論亦無法與產業產生親近性 ( 鄭陸霖,2000) 西方近年社會科學之研究典範, 以個案研究為核心, 並融入 紮根理論 (Grounding Theory) 精神者, 於建構理論為主之研究中, 已漸漸成為主流研究方法之一 (Eisenhardt, 1989) 而 Mingtzberg(1979) 提出 直接研究法 (direct research) 主張, 認為 研究應以描述及歸納為基石, 少用隱晦或明顯之指示或演繹 ; 資料蒐集方法應盡量簡單樸實, 少使用高難度方法 ; 儘可能使用真實組織先前常用詞語作為衡量工具, 少使用距離感遙遠的變數名稱 ; 將研究元素整合成集群, 避免將變數視為連續性關係而加以配對分析 其精神亦與 紮根理論 之精神有相似之處

一 紮根理論 (Grounded Theory) 之採用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 係二位美國學者 Glaser & Strauss 於 1960 年代所發展出來的方法論, 相較於經由邏輯演繹 (logico- deductive) 方法所獲得的理論, 紮根理論之精神乃在於理論係紮根於透過社會研究系統性獲得之資料而得 紮根理論的發展乃是嘗試避免將社會學高度抽象化, 而且是 60 與 70 年代質性分析法重要成長時期的部分成果 紮根理論首見於 Glaser & Strauss 在 1967 年的著作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該書提供了使用質性研究發展理論分析的一個有力的知識基礎 對於當時方法論上將質性研究視為僅是進行量化研究之預備動作的氛圍來說, 不啻是一重要的防衛 (Charmaz, 1983), 該書更進一步的目的在鼓勵新的及有創意的研究, 並且回擊研究角色被過度側重透過量化科學 (scientific) 程序, 檢驗那些被視為應該被動接受的 大 (great) 理論 ( 如 Marx, Freud, Durkheim, etc) Glaser & Strauss(1967) 認為, 社會學領域太過於強調對理論與結果加以驗證 紮根理論的意圖在於成為一個發展理論的方法論, 紮根於經過系統蒐集與分析資料來發展理論的方法論, 而理論本身在研究過程會隨時演變, 並且是分析與資料蒐集間持續交互作用 (interplay) 的一個產品 (Glaser & Strauss, 1967; Glaser, 1978; Charmaz, 1983; Strauss, 1987; Strauss & Corbin, 1990, 1994) 由於研究訪談過程總是受到脈絡影響, 而事實應被視為承載了理論與價值觀, 所以知識應該是主動地被與經驗界有關之存在意義所建構 因此, 焦點是人們如何在個人與社會之脈絡內自處 (O'Callaghan, 1996) 重要地是, 該方法論是最常用於產生所知尚少之理論, 或對既

有知識提出一個新的面向 使用紮根理論, 研究者必須在行動實際發生的環境中工 作, 藉著事件的發生來分析 受訪者 (informants) 觀點與環境的關係 (Baszanger, 1998) 本研究在幾經考慮後, 決定採用紮根理論, 主要關鍵點摘要如表 3.1.1 表 3.1.1 採用紮根理論進行本研究之理由 本研究目標是理論建立而非理論檢驗, 採用歸納方法使理論從產業個案中產生而出, 是較適合的方法 紮根理論有一組既定的指引準則作為研究指導與資料解釋, 可較安全地帶領我們進入未知的研究領域 紮根理論是一種詮釋論的詢問模式, 其根源於符號互動論, 因此, 會與研究之對象產業產生親近性 (proximity) 紮根理論是一種可鼓勵創造力與自我發展的方法論, 原因在於其過程可透過理論敏感度的運用來刺激產生兼容並蓄的分析 此外, 由於研究特性著重於行為, 很清楚地, 可以使跨學門的理論產生解釋力 來源 : 本研究 二 紮根理論之基本原理 國內紮根理論學者徐宗國指出, 紮根理論的思考原則與處理技術, 是一方面尋求嚴謹, 一方面保留彈性的作法 它不斷地運用原則與技術, 將資料逐漸轉化與縮減, 並構成理論 ( 徐宗國,1996) 她指出, 紮根理論的三大思考原則為 (1) 科學邏輯 ; (2) 登錄典範 (coding paradigm);(3) 互動地思考 (think interactionally) 然而, 該三原則就紮根理論的實際操作而言, 仍然顯得有些抽象 大陸學者陳向明所提出的六項紮根理論思路 ( 陳向明,2006), 則較容易理解, 謹摘述如下 : 1. 從資料中產生理論 : 紮根理論特別強調從資料中提升理論, 認為只有通過 對資料的深入分析, 才能逐步形成理論框架 這是一個歸納的過程, 從下

往上將資料不斷地進行濃縮 與一般的宏大理論不同的是, 紮根理論不對研究者自己事先設定的假設進行邏輯推演, 而是從資料入手進行歸納分析 理論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產生的原始資料, 一定要有經驗事實作為依據, 如此所產生的理論才具有生命力, 也才有實際的用途 ; 2. 對理論保持敏感 : 由於紮根理論旨在建構理論, 因此它特別強調研究者對理論保持高度的敏感 不論是在設計階段, 還是在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時候, 研究者都應該對自己現有的理論 前人的理論以及資料中呈現的理論保持敏感, 注意捕捉新的建構理論的線索 ; 3. 不斷比較的方法 : 紮根理論的主要分析思路是透過資料和資料之間 理論和理論之間不斷進行對比, 然後根據資料與理論之間的相關關係提煉出有關的類屬 (Category) 及其屬性 比較通常有四個步驟,(1) 根據概念的類別對資料進行比較, 並為每一個概念類屬找到屬性 ;(2) 將有關概念類屬與它們的屬性進行整合, 對這些概念類屬進行比較, 並用某種方式聯繫起來 ;(3) 勾勒出初步呈現的理論, 確定該理論的內涵和外延, 將初步理論返回到原始資料進行驗證, 同時不斷地優化現有理論, 使之變得更加精細 ;(4) 對理論進行描述, 將所掌握的資料 概念類屬 類屬的特性以及概念類屬之間的關係一層層地描述出來, 以回答研究問題 ; 4. 理論抽樣的方法 : 在對資料進行分析時, 研究者可以將從資料中初步生成的理論作為下一步資料抽樣的標準 這些理論可以指導下一步的資料收集和分析工作 研究者應該不斷地就資料的內容建立假設, 通過資料和假設之間的輪迴比較產生理論, 然後使用這些理論對資料進行編碼 ;

5. 靈活運用文獻 : 紮根理論觀點顯示, 任何知識或是理論, 只要它們非僅紮根於現有知識, 顯示態樣也非明顯且表面, 且不致於剝奪分析者運用作為理論化者, 均可視為是另一種資訊的來源 因此, 舉凡公司報告 次級資料 甚至統計等, 只要該資訊與研究有相關性且適合於研究, 均可採用 ; 6. 理論性評價 : 紮根理論對理論的檢核與評價有自己的標準, 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 :(1) 概念必須來源於原始資料, 且可回溯原始資料內容作為論證的依據 ;(2) 理論中的概念本身應該得到充分的發展, 密度應該比較大 ;(3) 理論中的每一個概念應該與其他概念之間具有系統的聯繫 ;(4) 由整套概念聯繫起來的理論應該具有較強的運用價值, 應該適用於比較廣闊的範圍, 具有較強的解釋力 紮根理論操作核心係在於編碼 (coding) 15 的過程 所謂編碼 (coding), 乃是將資料加以分解 概念化, 然後用一種嶄新的方式將概念重新組合起來的操作過程 藉此, 理論得由龐雜資料中被建立起來 在編碼過程中, 研究者可以建立接近實際世界 內容豐富 統合完整 具解釋力的理論 此一分析過程提供了建立好理論所需的紮實 敏感與綜合完整性 (Strauss & Corbin, 1990) 編碼的方式有三種, 分別是開放式編碼 主軸編碼 以及選擇性編碼, 簡要說明如下 : 1. 開放性編碼 (open coding): 係將資料加以分解 檢視 比較 概念化 及類別化的過程 透過不斷比較 (constant comparison) 及問問題的二個主要分析程序, 逐步達成將資料加以概念化 (conceptualizing) 的初步任務 所謂概念 (concept), 係指附著於個別事情 (happenings) 事件 或是現象的 15 Coding 一詞之中文翻譯有採 登錄 者 ( 陳向明,2006), 亦有採 譯碼 者 ( 徐宗國,1996), 本研究則直譯為 編碼

概念性標籤 (conceptual labels) 當研究過程中產生了十來個, 甚至百來個概念標籤後, 把相似概念歸類在一起成為類別 (category), 就叫作類別化 所以, 類別的定義, 乃是指一組概念, 研究者藉著比較概念而發現它們都指涉同一現象時, 就可將這些概念聚攏成為同一組概念, 而由一個層次較高也較抽象的概念統攝, 其即稱為類別 至於發展類別時, 必須要開發其性質 (property), 然後再從性質中區分出面向 (dimensionalized) 來 所謂性質意指一個類別的諸多特質或特徵, 而面向則代表一個性質在一個連續系統 (continuum) 上所有的不同位置 總言之, 開放性譯碼不但幫助我們發現類別, 也協助我們確認這些類別的性質和面向 2. 主軸編碼 (axial coding): 主軸編碼係指在完成開放性編碼後, 研究者使用編碼典範, 藉由標明 (A) 因果條件 (causal conditions) (B) 現象 (phenomenon) (C) 脈絡 (context) (D) 中介條件 (intervening conditions) (E) 行動 / 互動的策略 (action/interactional strategies) (F) 結果 (consequences) 等, 把副類別與類別聯結再一起 與開放性編碼比較, 主軸編碼雖也用問問題和經常比較策略, 但作法上更目標導向, 目的在於藉由編碼典範發掘類別及聯結類別 此外, 在主軸編碼時, 必須不斷找尋每一個類別未被注意到的性質, 並且留意資料裹每一事件 事情 事故, 在面向 (dimension) 上的位置 3. 選擇編碼 (selective coding): 又稱為核心編碼, 係指在所有已發現類別中, 選擇核心類別, 把它有系統地與其他類別聯繫起來, 並驗證其間的關係, 而把概念尚未發展完備之類別補充整齊之過程 核心類別具有如下特

徵 :(1) 在所有類別中佔據中心位置, 通常具最大數量之類別最有實力成為資料的核心 ;(2) 核心類別必須頻繁地出現在資料中 ;(3) 核心類別應該很容易地與其他類別產生關聯, 且關聯內容非常豐富 ;(4) 當進入發展實質理論 (substantial theory) 過程中, 一個核心類別很容易發展成為一個更具一般化的理論 ;(5) 隨著核心類別被分析出來, 理論便自然地往前發展出來 ;(6) 尋找核心類別內部變異可為新理論之出現創造機會 三 紮根理論與個案研究之結合 由於紮根理論源自於以人之行為作為核心之社會學研究, 在運用於以產業組織行為及技術變遷作為核心之科技管理研究, 若能結合多重個案研究法 (Yin, 1994), 將可藉由個案研究所展現的複現邏輯 (replication logic), 從個案為基礎的實證證據中, 創造出理論構面 命題與中間理論 Eisenhardt and Graebner(2007) 指出, 透過個案研究進行理論建構, 已經成為普遍的研究策略, 並且成為許多具影響力研究的基礎 至於如何操作,Eisenhardt(1989) 提出研究啟始 (Getting Started) 個案選擇 (Selecting Cases) 研究工具與規範選擇(Crafting Instruments and Protocols) 進入田野 (Entering the Field) 分析資料(Analyzing Data) 形成假說(Shaping Hypotheses) 文獻佐證 (Enfolding Literature) 完成結論(Researching Closure) 等八步驟, 並且提出各步驟主要活動及理由 ( 如表 3.1.2) 本研究由於將以產業個案結合紮根理論, 因此研究程序上將參酌該表所列之建議

表 3.1.2 使用個案研究法建構理論之程序 步 驟 活動 理由 研究啟始 定義研究問題 集中注意力 可能的話預先設定構念 提供構面衡量更好的紮根基礎 個案選擇 非理論性與假設性地選擇 保持理論的彈性 指定研究母體 限制外來的變異並提高外部效度 理論性而非隨機性地抽樣 集中注意力於理論上有用的個案 - 譬如加入具觀念性的類型就可產生複現或延伸理論的個案 研究工具與規 多重來源資料蒐集法 ( 三角瞄 藉由多源證據強化理論之紮根 範之選擇 準法 ) 組合質化與量化資料 共同協力提出證據 進入田野分析資料形成假說 ( 命題 ) 文獻佐證 調查員多重化重疊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包含田野筆記有彈性與機會性的資料蒐集方法個案內分析使用不同技術進行跨個案間的態樣蒐尋對每個構面的證據持續重覆製表不同個案間的複現性而非抽樣性蒐尋關係性背後之 為甚麼 的證據與相衝突的文獻進行比較與相似文獻進行比較 促進觀點多樣化與強化紮根加速分析之進行並揭示有助於資料蒐集之調整允許調查員利用剛產生之主題與某些獨特個案之特色熟稔資料並產生初步的理論敦促調查員跳脫初始的印象並透過多重角度審視證據強化構面定義 效度與衡量能力證實 延伸並強化理論建立內部效度建立內部效度 提高理論層次並強化構面定義強化一般性 改進構面定義並提高理論層次 完成結論儘可能達到理論飽和當邊際改善效果有限時, 中止程序 來源 :Eisenhardt(1989)

四 紮根理論產生理論之型式與層次 根據 Strauss & Corbin (1990), 理論應該是一組關係的集合體, 能夠提供研究現象一個貌似合理的解釋 (plausible explanation) 至於理論之層次,Glaser & Strauss(1968) 曾區分出二種理論之類型 實質 (substantive) 與正式 (formal) 實質理論 (substantive theory) 係指發展於一特定領域中, 譬如某一種類型的組織 實質理論並不須試圖解釋其研究田野之外的區域, 其常是較為簡約的 (parsimonious), 換言之, 不須將之一般化以用來解釋其他情況 至於正式理論 (formal theory) 則對更大範圍情況具有解釋力量 譬如, 其可能是一個可應用於許多種組織的組織文化理論, 而非僅適用於某種類型組織 一般而言正式理論通常是縱深型研究 (longitudinal research) 的最終產品, 因此, 本研究基於時間與經費限制, 以及避免高度抽象化, 將較偏向於實質理論的層次 第二節研究程序 參考 Goulding(1999) 所提供之紮根理論研究範例, 本研究將紮根理論如何引導 出理論之建構程序, 摘要如圖 3.2.1 該摘要本質上反應了將理論從資料加以紮根的 過程 一 田野與個案之選擇 為從個案中建立理論, 從選擇母體中取出個案的方法並非是隨機的, 根據 Glaser and Strauss(1967), 應該採取理論抽樣 (theoretical sampling), 即為理論目的而選擇個

案, 而非基於統計上的理由 這些個案很可能被選來複現先前的個案或延伸新興的 理論, 或用來填補理論的類別與提供極端的例子 Pettigrew(1988) 提出, 由於能夠研 究的個案數目相當有限, 選擇具研究旨趣之極端情況個案是有意義的 研究問題先期文獻回顧方法論評估選擇紮根理論 田野研究 1: 資訊軟體業與 專家 進行探索性面談與個案公司進行面談與觀察將資料片段化, 並將備忘 (memo) 進行開放性編碼 / 分析同步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跨個案比較 觀念類別化 列出所有可能的觀念 觀念 1 觀念 2 觀念 3 : 觀念 n 觀念 1 之性質 觀念 2 之性質 觀念 3 之性質 : 觀念 n 之性質 主軸編碼發展觀念類別田野研究 2: 半導體設計業選擇另一產業進行研究 跨產業比較觀念檢視焦點團體反應 精緻化 與優先化 將類別抽象化並依文獻加以脈絡化 展現核心類別與理論 回顧檢討與評估 圖 3.2.1 透過研究過程進行理論建構

Eisenhardt(1989) 指出, 關於個案的數目並沒有一個理想的數字,4 到 10 個個案 通常可運用的很好, 若少於 4 個, 就比較難產生較具複雜性的理論, 且其實證紮根 的說服力不是很夠, 除非這些個案裡面有許多的小個案在裡面 因此, 本研究在田野選擇上, 選擇了與知識模組化現象最為相關之軟體產業及半導體設計業, 分別針對其 軟體元件化 (Componentware) 與 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SIPs) 之現象進行研究 在軟體產業方面, 選擇了 4 個個案公司, 其中國內軟體廠商, 為儘量選擇極端案例, 特別從商用套裝軟體 系統整合 與大眾套裝軟體領域中選出 4 家廠商作為個案研究對象 至於半導體設計業方面, 亦選擇了 4 個個案公司, 其中包括試圖建立矽智財交易中心 (SIP Mall) 的智原電子及創意電子, 以及積體電路晶片設計為主之瑞昱與凌陽等 上述 2 個田野各 4 家公司, 合計共 8 個個案, 謹摘要描述如表 3.2.1 表 3.2.1 研究田野及個案描述 田野 公司名稱 主要業務描述 資本額 / 營業額 田野一 : 鼎新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套裝軟體公 ~13 億元 / 軟體產業 司 >30 億元 ( 軟體元件 ) 凌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系統整合 ~10 億元 / ~20 億元 訊連科技股份公司 大眾套裝軟體公 ~10 億元 / 司 >30 億元 甲尚科技股份公司 大眾套裝軟體公 ~.67 億元 / 司 >1 億元 田野二 : 智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服務 ~12 億元 / 半導體 ~70 億元 設計業 創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服務 ~10 億元 / ( 矽智財 ) ~51 億元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 積體電路設計 ~45 億元 / 司 >157 億元 凌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積體電路設計 ~55 億元 / >92 億元 來源 : 本研究 人數 主要研究工具 >2,000 人 半結構問卷 ( 含海外 ) >550 人 半結構問卷 >466 人半結構問卷 ~75 人半結構問卷 ~380 人半結構問卷 >700 人半結構問卷 >1,450 人半結構問卷 >2,000 人半結構問卷

二 研究工具之選擇與資料蒐集 Eisenhardt(1989) 指出, 理論建構研究必須使用整合多重資料蒐集方法, 通常三角檢定法 (triangulation mode) 能夠使構面與假說更具體化 Yin(1994) 則指出, 使用多重證據來源 建立個案研究資料庫 發展一連串證據鏈等 3 項原則, 有助於處理建立個案研究之構念效度和信度的問題 因此, 研究資料的蒐集以及工具的選擇, 亦遵循上述的原則, 並且分為 2 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與產業背景有關, 由於研究知識模組化現象必須考慮產業脈絡 等路徑相依問題, 因此資料來源主要以與該產業有關之各種次級資料為 主, 並輔以重要人物訪談 ( 表 3.2.2) 第二個層次與國內個案公司有關, 原則上國內公司資料蒐集係以半結構訪 談為主要研究工具, 並輔於與該個案公司相關之次級資料 表 3.2.2 田野研究訪談對象公司名稱地點訪談時間訪談人員職稱 鼎新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新店市 96.7.24 黃錦祿 古豐永 孫藹彬 副總裁總裁董事長 凌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 96.12.20 陳志忠 處長 訊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店市 96.12.12 曾維新 副總經理 甲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店市 96.12.12 李志偉黄偉雄 技術長行政管理部副總經理 創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竹科 96.7.5 黃克勤杜美萍 市場處處長經理 智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竹科 96.7.5 謝漢卿莊文慶 研發處處長經理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竹科 96.11.22 陳進興林盈熙 執行副總經理研發中心處長 凌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竹科 96.11.22 李桓瑞單維恆 技術中心副總經理法務智財處處長 來源 : 本研究

至於半結構訪談之執行, 訪談對象係以公司負責知識模組開發之最高主管或部門主管為主, 訪談時間約 1.5~2 個小時, 除了蒐集公司一般性資料外, 訪談內容主要根據第二章研究架構所示, 與公司常規及產業互動因素有關之內容, 訪談主題大綱如表 3.2.3 公司常規 表 3.2.3 半結構問卷大綱 知識模組化技術與管理之導入流程 : - 公司既有策略位置 導入前後核心能力變化... 知識模組之創造 ( 開發 ) 流程 - 開發決策 內部團隊組成 外部知識輸入 ( 產業主導者 顧客 夥伴廠商 產業組織 社群 其他 )... 知識模組之使用流程 : 產業互動因素 - 再用決策 模組管理制度與系統 鼓勵再用機制... 產業主導者互動流程 : - 產業基礎知識模組引導機制... 顧客與市場互動流程 : - 行銷模式與資訊回饋機制... 知識模組之擴散過程 : 來源 : 本研究 - 擴散策略 開放模式 交易 / 交換機制 標準制定... 此外, 理論建構研究重要特色就是必須經常將資料分析與資料蒐集的過程加以 重疊, 譬如 Glaser & Strauss(1967), 主張 結合蒐集編碼與資料分析 田野筆記

研究過程的評論乃是達成此重疊性的重要衡量方式 而 Eisenhardt(1989) 則認為, 重複的資料分析與資料蒐集過程不僅帶給研究者一個分析的源頭, 更重要的是允許研究者運用彈性的資料蒐集方法 事實上, 理論建構個案研究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資料蒐集過程中能隨時調整的自由度 三 個案分析與觀念類別的展現 個案資料蒐集過程中, 必須採取經常比較 (constant comparison) 的原則進行分析, 將訪談以及次級資料逐一分析, 以便找出編碼的完整範圍 此時會採用開放性編碼, 直到在資料中找到一直重複的態樣 一旦態樣找出後, 就改採較能聚焦的主軸編碼 這些過程會在個案內以及跨個案中一再進行 個案內分析方面,Gersick & Pettigrew(1988) 指出, 通常個案內分析會涉及每個研究點的個案評論, 這些評論通常是描述性的, 但卻是產生洞察力的核心, 因為他們幫助研究人員及早處理在分析過程中會湧入的大量資料 然而, 此類分析並無標準格式, 整體的想法乃是使研究者能夠儘可能親近每一個個案 至於跨個案分析方面,Eisenhardt(1989) 認為研究人員常因資訊處理的偏差而過早下結論, 因此, 好的跨個案分析應從不同方法來檢視資料 第 1 個策略是選擇類別或構面 (dimensions), 然後尋找群組內的相似性, 以及群組間的差異性 第 2 個策略是選擇配對的個案然後列出其相似與相異處 第 3 個策略則是將資料依資料來源作區分, 此可發掘不同資料來源可能帶來的新觀點, 尤其當產生衝突時更可深入發覺其代表的意義

所以, 綜合了個案內以及跨個案間開放編碼以及主軸編碼的過程, 吾人就能將編碼依據彼此間解釋的關係為基礎而加以群聚分類, 然後將之註上標記 (labelled) 以產生觀念 這些觀念剛開始會被分類成為描述性的類別 (descriptive categories), 然後加以重新評估這些類別的交互關係 (interrelationships), 並透過一系列分析步驟, 將之歸納成為較高階的類別, 就列為一個暫時的理論 (an emergent theory) 四 核心類別的形成與抽象化 當早期的觀念性類別 (early conceptual categorization) 成形後, 它是主軸編碼的一種原始形式 每一個觀念會依據其性質與彼此間的關係加以分析, 在此階段許多暫時的觀念會由於在資料中缺乏複現性或解釋力不足, 會被加以排除 然而, 此時一個初始的架構已然產生 觀念性類別會依據其與行為有關文獻的適合性加以檢驗, 透過更進一步發現的資料進行查核 同時, 觀念性類別也會藉由第二個田野所蒐集的相關資料, 被逐一檢視與比較, 並被加以精煉 (refined) 與優化 (prioritized), 過程中, 會適當的藉重焦點團體方式進行確認 文獻的使用方面,Eisenhardt(1989) 認為理論建立研究必須與現有 (extant) 文獻的觀念 理論或假說進行比較 與衝突理論比較其原因有 2 點, 第 1 是若研究者忽視衝突的發現, 那麼對自己發現的信心也就降低了, 譬如讀者可能會認為研究結果是不正確的 ( 內部效度有問題 ), 或者如果正確, 則可能與該個案的時空環境有關 ( 無法一般化 ) 第 2 點也是最重要的, 衝突的文獻代表一個機會, 將衝突的結果並列會迫使研究者進入更有創造力 更能打破框架的思考, 其結果是能夠在新生理論與衝突文獻中獲得更深入的觀點, 也能讓理論一般化的極限能更明確 至於具有類似發現

的文獻也很重要, 因為它可以將現象的相似性結合的更緊密, 而使理論的內部效度 更為強化, 更有一般性, 且具更高的觀念層次 整體而言, 將新生理論與現有文獻連結起來可強化內部效度 一般性以及從個案研究而來理論建立的層次 然而雖然在大部分的研究中將結果與文獻連結起來是重要的, 我們也要注意到在理論建立研究中, 因為發現常源自於數目極為有限的個案, 任何對內部效度或一般性能夠更進一步的驗證都是很重要的改善 五 運用主軸編碼典範辨識能力 / 能耐 從編碼過程中, 可以瞭解其實是針對各種公司常規 (routines) 或產業互動因素進行編碼, 但這些常規與互動方式如何形成能力 / 能耐, 本研究採取了一種創新的作法, 即運用紮根理論的主軸編碼典範, 從各種常規與互動方式的聯結中辨識出因模組化活動所演化產生出來的能力 / 能耐 主軸編碼如前所述, 係指完成開放性編碼後, 研究者使用編碼典範, 藉由標明 (A) 因果條件 (B) 現象 (C) 脈絡 (D) 中介條件 (E) 行動 / 互動的策略 (F) 結果等, 把副類別與類別聯結再一起的程序 ( 圖 3.2.2a) 此處, 我們可以將因果條件視為公司提升競爭力之動機, 透過能力 / 能耐的建立, 其結果是競爭力確有提升 而能力 / 能耐的建立是藉由公司常規 ( 行動 / 互動策略 ) 以及產業常規 ( 脈絡與中介條件 ) 的組合而成 顯示在外的現象則是公司知識模組化的導入 ( 圖 3.2.2b)

a. 主軸編碼典範 現象現象 因果條件 中介條件 脈絡脈絡 行動行動 / 互動策略 / 結果結果 現象現象 ( 知識模組 ( 化導入化導入 )) 脈絡脈絡 ( 產業互動 ( )) b. 能力 / 能耐之辨識 因果條件結果結果 ( 提升競爭力 ( ( 競爭力 ( 競爭力之動機之動機 )) 確有提升 )) 行動行動 / 互動策略 / (( 公司常規 )) 中介條件 ( 產業常規產業互動 ( ) ) 圖 3.2.2 運用主軸編碼典範辨識能力 / 能耐 第三節效度 信度與研究的評估 胡幼慧與姚美華 (1996) 指出, 效度和信度是傳統實證主義 (positivism) 量化研究的判定標準, 而此法則乃是以客觀的測量和量化推論, 來達成此目標 因此, 有效 可信的測量, 自然成為方法判定的重要一環 然而, 以這些測量是否能客觀 嚴謹 (rigor) 地判定與質詢來自 不同科學哲學 體系下的 質性研究, 則反應了大部份研究者對質性研究理念上的不明瞭, 但也確實成為質性研究者隨時必須應付的困擾 因為質性研究者所關注的不是 客觀分類計量 普遍法則的尋找 或 因果假設的否證和統計推論, 而是 社會事實的建構過程, 以及 人們在不同的 特

有的文化社會脈絡下的經驗和解釋 這種脈絡情境過程 互動 意義和解釋的探索研究, 其研究價值和判定標準, 絕非量化研究典範所創出的 信度 和 效度 遊戲規則所能涵蓋, 而是另有其評價方法 因此,Guba & Lincoln(1994) 指出, 對於質化研究之效度與信度的評估, 應以確實性 (credibility) 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及可靠性 (dependability) 為主 以下根據這三項準則, 討論本研究的評估 1. 確實性 (credibility): 即內在效度, 係指質化研究資料真實的程度 Goulding(2002) 指出, 研究確實性的建立, 是將研究者之專家身分與受訪者對調過來, 進行 成員檢查 (member checking) 程序 過程中可引入研究者意義的評估, 可邀請受訪者在研究階段的初期即協助評估這些初步分析是否正確反映了訪談的對話 為強化確實性, 本研究係在訪談逐字稿轉錄完成, 並經初步開放編碼後, 在尚未進行抽象化程度之前, 即請訪談者協助確認內容之正確性 2. 可轉換性 (transferability): 即外在效度, 係指經由受訪者所陳述的感受與經驗, 能夠有效的做資料性的描述與轉換成文字陳述 Goulding(2000) 認為, 可轉換性並非研究者的責任, 因為受訪者陳述的知識受到其個人生活脈絡與情況影響最甚 事實上, 研究者想要追尋的是知識之不同的社會建構 所以, 研究者的任務是正確描述研究的脈絡與技術, 以便後續的研究能夠盡可能地與之匹配, 其意味著受訪者在原始資料所陳述的情感與經驗, 研究者能謹慎地將資料的脈絡 意圖 (intention) 意義 行動轉換成可比較性與詮釋性的文字資料 本研究為增加可轉換性, 過程中係以第一階段軟體產業田野研究所獲得之九項觀念類別作為框架, 引導第二階段半導體設計業田野研究之觀念類別之編碼, 並藉由這樣的操

作與詮釋, 從中找尋跨產業的複現性 (Yin, 1984) 以及一般化的可能性 3. 可靠性 (dependability): 指內在信度, 乃指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唯一性, 因此, 如何取得可靠性的資料, 乃研究過程中運用資料收集策略的重點, 研究者必須將整個研究過程與決策加以說明, 以供判斷資料的可靠性 本研究加強可靠性的做法, 在研究資料蒐集方面, 採用了多重資料蒐集方法, 即使用多重證據來源, 並建立個案研究資料庫 個案的選擇上, 則盡可能挑選不同態樣之廠商, 以求取理論之複現與延伸 研究過程中, 則安排熟稔軟體與半導體產業之同儕協助進行開放編碼, 藉由觀點的多樣化強化紮根 ; 在個案初稿完成後, 亦以電話抽訪等方式, 再與訪談對象就重要觀點進行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