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期(copy)(copy)

Similar documents

气象 第 卷 第 期 对流不稳定度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第 卷

4期

~ a 3 h NCEP ~ 24 3 ~ ~ 8 9 ~ km m ~ 500 m 500 ~ 800 m 800 ~ m a 200

cm hpa hpa 2 45 N hpa ~ 12 Fig. 1 The observed rainfall distribution of Shanxi

km km mm km m /s hpa 500 hpa E N 41 N 37 N 121

~4 197~ [8] [11].5.5 A grid V grid A r ϕ ϕ λ r ϕ 2 2 grid = cos = (π /36) cos V grid = A grid P grid 1 6 r ϕ A grid km 2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Vol. 28 No. 4 Dec a

5期xin

一次辽宁暴雨过程的诊断及风场反演分析

期 刘会荣等 干侵入对济南 暴雨的作用 )- + " -#$%" ",-" 7 " 9%% +, 1 5 " $ $ % 2 + % " $$ " $ $ "% % " #" # 2+ " "6 "" "5 $ %" 5""", " $,#$ "" " " " 2 " ) + $$ 2 " + 5

畜牧 动物医学 蚕 蜂

mm 400 mm 15 mm EOF mm/10a Fig. 1 Distributions

6期

22期xin

Microsoft Word - 1--齐继峰_new_.doc

2011年第30期终


Microsoft Word - 张书萍.doc


, 2 : ; 4 8, mm, mm, 43. 3% ; 350 mm, 70% , 32 d, d mm, 45. 1% mm, mm, 850 hpa (

5月15期

第 5 期 张恒德等 :0604 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异常强降水过程的诊断分析 43 犓犲狔犠狅狉犱狊 :tropicaldepression heavyrainfal high numericalforecastproduct subtropical 引 言 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以便进一步加

Special 专题 ( 简称过程 ) 是两次典型的副热带高压外围产生的暴雨天气过程 ( 图 ) 据区域自动站显示: 两次过程秦皇岛各地都出现了强降水天气, 过程降水量大于 5mm 过程 有 个区域气象站降水量超过 mm, 最大出现在抚宁榆关 mm, 强降水时段出现在 日 时 5 日 5 时, 抚宁

508 气象第 42 卷 引言 中国地处亚洲季风区, 季风气候显著 秋季是夏季风环流向冬季风环流转变的过渡期 秋季, 热带暖湿气流继续北上, 中高纬度的冷空气活动开始活跃, 干冷气团和暖湿气团在不同地区的交汇造成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不同强度的冷暖气团在某些区域持续的对峙甚至可以带来一些极端天气事件

17第3期.FIT)

!"#$%&'&& 卷 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这场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人民币 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极端灾害对交通运输 能源供应 电力传输 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的强度不断增大 百年或几十年一遇的超强台风 极端干旱或异

SWAN min TITAN Thunder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SWAN TITAN and Nowcasting 19 TREC Tracking Radar Echo by Correlaction T

1 GIS 95 Y = F y + (1 F) (1) 0 0 Y0 kg/hm 2 /day F y 0 y c kg/hm 2 /day [12] y m 20 kg/hm 2 /hour Y = cl cn ch G [ F( y ) T m yo + (2) (1 F)(

大 气 科 学! #$% & ' ' ' 卷! $ %& $ $ $ #6! $$ $ 0 $ $ $ %&'$ $ ( $ $!0! $!$ &! %%! + 0 ' $! 0 $& '!% '4 %! ' %& $ '!$ $ 0! $ $ 0 '!$ $ $! %4! + 0 ' $ #! :

1 : 97,,, ; , , ; :, h 15. 2, h ,, 1,, 3, : 1 1 d, 2 2 d;, , , 0812

,,,,,,,,,, ; (),,,,,,,, 1862,1864 8,,() () () () () () (), :,,,,,,,,,,,,,,,, 95 %,, 1.,,, 20 (1838 ) (1873 ), ( )

Microsoft Word - 赖芬芬284-校对

142 () Fig. 2 Tracks of typhoon 35 m/ s.,. NASA QuikSCA T L3 (10 m ),, km, 25 km,20, 2 m/ s (320 m/ s) 10 %(2030 m/ s)., ()

Microsoft Word - 陈锐丹.doc

第 1 期 章开美等 : 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代际异常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65 在 1970 年代后期发生了一次由冷态向暖态的转变, 主要增暖区为赤道以及热带东太平洋 以往研究表明中国降水和海表温度距平 (SS TA) 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不少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中国降水和 SSTA 特别是太平

期 张小玲等 基于 配料 的暴雨预报 ( " # -. # /.! & # 风 温度 湿度 气压等的预报 还包括不同性质降水的定量预报 目前 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结果已经能用于诊断暴雨和强对流预报所需的各种参数 如探空曲线等 在有效的数值模式预报的基础上 有必要对我国目前短期天气预报方法做一些改进 即

Microsoft Word - 张岳君.doc

Z-I A b Z-I A b Z Z-I A A b Z-I Miller [5] Z i I i Z-I [6] Z-I Z-I Z-I Z-I Z I Wilson [7] 1970 [8] [9] 20.32% Sasaki [10] Nino- miya [11] [12]

10期( )

谢今范

期 高守亭等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系统又是在尺度 -/# 的系统里生成的 这种多尺度相互作用的概念和观点近年来得到了明显的重视 陶诗言等还详细研究了中国大暴雨的分布特征 并总结出中国持续大暴雨发生的 个基本条件 大形势稳定 在大形势稳定条件下 当两个天气尺度的降水系统相遇时 它们的

Microsoft Word 聂雪梅.doc


11 25 stable state. These conclusions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multi - stage landslide in loess area with the Monte

18第1期.FIT)

Microsoft Word - 杨柳.doc

30 26, ;,,,, ;, 500 hpa, [ 8 ], 0. 01, > 0. 5,, ( 1) 1,,, [ 9 ] 31 ( 2a), II 2 ( b c) 1 ( 1963, 1968, 1971, 1974, 1976, 1985) ( 1973, 1983, 1988, 1993

2001,30(1):1-4

文章

decades and get distant from each other in other decades which is observed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Key words East China precipitation extrem

Microsoft Word - 孙丹.doc

卷! ## & 0 $ 0! %% #- $& ' & $$ $ $$ $ " %($ 0 #! 0$" 0 " %% & ' & $$ $ $ $ 0 %& '! $ -!" '$ % $ 0 : $ "$ ; -$ 0 5$ % 00! 0! ' "$ ; -$

2016,36(4) 961~969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60~ , 2, 3, 1 (1.,,,,, , , ) 1960~2012,. :,,., 20 80, ;,.,,,, ,

182 第 41 卷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留日物理学生是中 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出身 并任翰林院编修 不久 云贵总督李经羲上 奏 要求调其回云南兴办新学 他欣然回滇办学宣 1 统二年( 1910) 他接任云南优级师范学堂监督 兼 专任理化教员 负责筹办云南工矿学堂 并担任第一


第 05 期 董房等 : 一种卫星遥测在线状态监测及分析系统的设计 WEB 1 2 总体功能及组成 2.1 总体功能 1 2 3Web 2.2 结构组成 Web WEB WEB 2.3 系统各模块接口关系

第 5 期 苗爱梅等 :2011 年 7 月 29 日山西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 mm 和 158.0mm,1h 最大降水量分别为 49. 6mm 和 72.8mm( 图 1b 图 1c); 第二个时段在 29 日 12:00~20:00, 造成忻州东部 太原和阳泉等地局部地区的暴

Microsoft Word - 吴荷.doc

赵庆云, 等: 2010 年夏季北半球气温异常偏高现象及其成因 第1期 5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 Tmax > 40 C 的高温范围要比 Tmax > 5 C 的高温 点 问 题. 中 国 地 域 辽 阔, 气 候 条 件 复 杂, 是 易 受 气 范围小得多. Tmax > 40

华北夏季降水转型环流特征分析

第 3 期 段海霞等 :2012 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483 图 年 6 月西南旱区旱情演变示意图 ( 注 : 干旱等级的取值考虑了各等级面积的权重 ) 重到特旱 ;7 月, 旱区出现明显降水, 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局地有轻到中旱 ;8 月上 中旬, 黄淮 江淮和江汉地区

the wave train is out-of-phase and extends in a more southern path 2 in the higher level atmosphere during phase 3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noma

NCEP/NCAR [15] 17 ( hPa) u v 1 T h 8 q 12 ( :hpa) ω OLR Fig.1 Distributionofmulti-yearlymeang

130 应用气象学报第 29 卷 带南支西风槽西风汇合而形成 副热带季风与我国 [19] 东部汛期降水的联系也已做过研究 鉴于此, 本文利用东亚至南海西太平洋对流层低层纬向风建立表征江南春雨的环流指数, 并探讨该指数与同期降水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 此外, 通过指数的建立, 在数值模式降水要素预报的基

1022 犃犮狋犪犕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犛犻狀犻犮犪气象学报 2012,70(5) 副热带高压进行了分类, 并对其各种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合成分析, 发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和脊线不同配置下中国夏季降水的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 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的情况下, 夏季降水

Microsoft Word 李强.doc

4 : 817,, ( ),, ,,, 2 (5 cm),,, , 8 18 : :00, ( 1 1), 25098, %, 18006, ,, 32,

第 期 李易芝 等 华北夏季单峰和双峰降水过程的特征及其机理! 5!!! $! $!! 5!!! $!!)!!6! & 6!!!5!! 45! %&! &!! $ 引言 中国夏季在华南 长江流域 华北及东北地区会相继经历一段连续降水 对应为雨带由南到北的三次跳跃 这是东亚副热带季风向北推进的阶段性表

第 期 唐红梅 等 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形成条件研究

352 气象第 44 卷 引 言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 每年的 七下八上 (7 月下旬和 8 月上旬 ) 为华北的雨季 与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不同, 华北多突发性和局地性降水, 强降水往往集中于 2~3 次 ( 或几次 ) 过程, 预报难度较大 已有的研究表明, 华北降水 ( 包括部分东北降水 ),

第二部分

82 干旱气象 28 卷 2 环流背景 17 日 08 时 500hPa 高空天气图上, 中高纬呈西低东高型, 巴尔喀什湖至新西伯利亚有阻塞高压形成, 西萨彦岭东到贝尔加湖有一中心高度为 560hPa 的冷涡存在, 冷中心为 -20, 蒙古国受其影响, 冷涡底部已越过阿尔泰山直逼河西, 而副热带高压

~ ~ ~

E T 0 = γ 0 = 1 + R γ = nσ n nσ n ΔT 2 i - Σ n ΔT i T Pi - Σ n Σ n

第 6 期邢旭煌等 : 海南岛秋季暴雨气候特征及其环流背景分析 79 场资料, 分辨率为 研究方法从 年海南岛 18 个站逐日降水资料中提取历年秋季最大日降水量, 采取极值 I 型耿贝尔法计算重现期 2 20a 的日降水量, 与历年秋季最多暴雨日数 ( 日

4 期 陈 胜 前 等 : 内 蒙 古 喀 喇 沁 大 山 前 遗 址 出 土 石 锄 的 功 能 研 究 523 意 义 本 文 的 研 究 目 的 是 希 望 确 定 石 锄 的 功 能 使 用 方 式, 以 及 它 在 特 定 的 社 会 历 史 与 自 然 环 境 背 景 中 的 意 义,


17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2 年 第 18 卷 第 4 期 周 末 九 鼎 沦, 必 以 亡. 者 为 神, 三 山 九 鼎 有 知 也? 或 时 吏 知 怨 家 之 谋, 窃 举 持 亡, 惧 怨 家 怨 己, 云 自 去 凡 人 能 亡., 足 能 步 行

度 ) 圖 1 是 康 芮 颱 風 路 徑 圖, 警 報 資 料 發 布 詳 見 表 1 康 芮 颱 風 形 成 後, 沿 著 副 熱 帶 高 壓 的 南 緣 往 北 北 西 方 向 移 動, 強 度 始 終 維 持 在 颱 風, 暴 風 半 徑 有 120 公 里, 朝 著 臺 灣 東 部 面 靠

36期

资源 环境 生态 土壤 气象81-116

第 3 期 王晓丽等 : 山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 ATOVS 资料同化模拟分析 523 等预报的影响, 为更好利用模式产品 改进暴雨预报效果及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提供一定参考 1 降水特征 环流背景以及主要影响系统演变 1.1 降水特征 2013 年 7 月 3 4 日, 山西中南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

é ê

[11] Bennetts (1988) [12] and Locatelli (1994) [13] e N 900 hpa hpa N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Microsoft Word 任 辉_new_.doc

%

1. 前 言 由 於 石 油 價 格 浮 動, 汽 油 價 格 節 節 高 升 及 二 氧 化 碳 等 廢 棄 大 量 排 放 造 成 全 球 環 境 的 改 變, 因 此 世 界 各 國 都 極 力 提 倡 節 能 減 碳 進 而 掀 起 腳 踏 車 城 市 的 風 潮 因 應 目 前 自 行 車

by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from 1952 to 2007 and its influence effect was first acceleration and then deceleration second the effects of indust

标题

第8期 周晓敏等 2018 年 5 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1111 中旬则有较严重的 干 旱 发 展 下 旬 北 方 地 区 还 出 现 少 而黄淮 江淮 江南地区降水量偏多 全国范围内 2 次沙尘天气过程 整体表现为中 间 多 南 北 两 边 少 的 形 势 具 体 来 说 东北北部 华北东部 内

2 决 (1) (2) (3) 408AD-537AD AD-509AD 2.66 ( 1990) 衆 ( ) 6.5 1) 1)

% GIS / / Fig. 1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disaster variation in suburbs of Shang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 冯蕾.doc

要, 理 想 糾 紛 解 決 方 式 以 公 會 協 助 處 理 與 委 託 保 險 公 司 幫 忙 和 解 ; (2) 研 究 發 現 糾 紛 案 件 中,40-50 歲 之 男 性 以 針 灸 或 推 拿 為 主 要 治 療 方 式 碩 士 與 博 士 年 資 年 每 診 人 數 越

Transcription: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35):210-219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山西暴雨的天气气候学分析 卢淑贤 1, 秦春英 2, 刘海文 3, 乔金海 4, 李延晖 5 6, 梁凤娟 ( 1 山西省气象科研所, 太原 030002; 2 山西省气象影视中心, 太原 030002; 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 610225; 4 大同市气象局, 山西大同 037000; 5 山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太原 030002; 6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气象局, 内蒙古临河 015000) 摘要 : 利用 1957 2009 年 NCEP 常规气象资料, 从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等角度, 结合天气动力学 统计学等方法, 对山西暴雨进行天气气候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1) 从气候学上讲, 中条山东部是山西暴雨的极值中心, 降水极值中心强度到达 94 mm 发生暴雨频次最多的地方主要位于太行山南麓延伸至中条山东部的晋东南和晋南地区 另一个出现暴雨次数比较多的地区位于五台山附近, 显示出山西特殊地形对山西暴雨的增幅作用 (2)50 多年来, 山西暴雨次数有着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57 1982 年, 山西暴雨处于发生次数较多阶段,1983 2002 年, 山西暴雨处于次数较少阶段 ;2003 年以后, 山西又处于暴雨明显增加阶段 (3) 形成山西暴雨的暖湿气团可能是南亚季风向北伸进的结果, 暴雨发生日,320 K 等墒面上, 在山西附近形成一个高位涡中心, 其和来自低纬度的暖湿空气, 在山西附近相交绥, 导致山西暴雨的产生 关键词 : 暴雨日数 ; 暴雨频次 ; 时空分布 ; 天气气候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志码 :A 论文编号 :2014-1648 Shanxi Storm Weather and Climate Analysis Lu Shuxian 1, Qin Chunying 2, Liu Haiwen 3, Qiao Jinhai 4, Li Yanhui 5, Liang Fengjuan 6 ( 1 Shanxi Meteorological Science Institute, Taiyuan 030002; 2 Shanxi Meteorological Television Center, Taiyuan 030002; 3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hengdu 610225; 4 Datong Bureau of Meteorology, Datong Shanxi 037000; 5 Shanxi Atmospheric Sounding Technical Support Center, Taiyuan 030002; 6 Bayannaoer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Inner Mongolia, Linhe Inner Mongolia 015000)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ainstorm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used NCEP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1957-2009, combined with weather dynamics and statistics method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weather and climate of rainstorm in Shanx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from climatology, the east of Zhongtiao Mountain was the extremum center of rainstorm in Shanxi, the strength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center could reach 94 mm. The place of most frequent rainstorm occurrence was in the south of Taihang Mountain, extending to the southeastern Shanxi Area and southern Shanxi area at the east of Zhongtiao Mountain. Another rainstorm frequently occurred place was near the Mount Wutai in Shanxi, showing the enhanced effect of the special terrain of Shanxi on rainstorm. (2) For more than 50 years, rainstorm frequency in Shanxi had decadal variations, from 1957 to 1982, there was more frequency of rainstorms in Shanxi, while from 1983 to 2002, there were fewer rainstorms; after 2003, frequency of rainstorms in Shanxi had been in the increasing stage; (3) the warm air mass for formation of rainstorm in Shanxi was 基金项目 : 山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西省动力统计暴雨预报集合系统 第一作者简介 : 卢淑贤, 女,1960 年出生, 山西太原人, 工程师, 大专, 主要从事天气气候分析与农业气象研究 通信地址 :030002 西省太原市新建路 65 号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E-mail:qkslsx@126.com 收稿日期 :2014-06-11, 修回日期 :2014-06-26

probably the extending of south Asian monsoon to northward, on rainstorm day and 320K isentropic surface, forming a high potential vorticity center in the vicinity of Shanxi,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warm moist air from low latitude and resulting in rainstorm in Shanxi. 卢淑贤等 : 山西暴雨的天气气候学分析 211 Key words: heavy rain days; rainstorm frequency;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weather and climate 0 引言暴雨是中国夏季多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每次暴 [1] 雨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损失 山西地处中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 地理坐标为北纬 34 34' 40 43' 东经 110 14' 114 33'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 境内有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区 丘陵占总面积的 2/3 以上, 大部分在海拔 1000~ 2000 m 之间 暴雨是山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每年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和泥石流等灾害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有时还会有人员伤亡 例如 1963 年 8 月上旬华北持续 10 天左右的大暴雨, 以及 1996 年 8 月 3 5 日的 ( 简称 96.8 ) 暴雨, 都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数百亿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 气象科技工作者对山西暴雨做了过多的 [2-6] 研究, 得到诸多有益结论, 张红雨等对近 48 年山西暴雨日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指出近 48 年来全省暴雨日数呈现出下降趋势, 尤其是 7 月份下降趋势最为明显,20 世纪 70 年代末暴雨发生次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折, 全省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次数有所减少, 特别是在晋东南南部一带和吕梁山北部地区减幅最大 苗爱梅等从低空急流与山西大暴雨的统计关系及流型配置方面指出, 夏季山西的大暴雨过程西南风急流影响的频率大, 但造成 200 mm 以上的特大暴雨比重小, 而东南风低空急流影响的频率虽小, 但造成 200 mm 以上的特大暴雨的比重很大 赵桂香等对 2001 年 7 月 26 27 日发生在山西中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 湿 Q 矢量锋生函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强锋生中心位于中 β 尺度暴雨云团的东南侧, 这是触发该暴雨云团迅速发展, 产生暴雨的重要启动机制 低层暴雨中心的湿 Q 矢量锋生函数与降水量有滞后 6 h 的正相关关系湿 Q 矢量锋生函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强锋生中心位于中 β 尺度暴雨云团的东南侧, 这是触发该暴雨云团迅速发展, 产生暴雨的重要启动机制 低层暴雨中心的湿 Q 矢量锋生函数与降水量有滞后 6 h 的正相关关系 本研究利用 1957 2009 年 NCEP 常规气象资料, 从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等角度, 结合天气动力学 统计学 [7-25] 等方法, 对山西暴雨进行天气气候的分析研究, 以 期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 为各级政府部门抗洪抢险提 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 应用价值 1 方法与资料 1.1 方法 利用山西省夏季 (6 9 月 ) 逐日降水资料, 对山西 省暴雨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山西暴雨发生的月季变化 特征以及长期趋势变化规律, 并从天气学角度对山西 省的暴雨进行了研究 1.2 资料概况 (1)1957 2009 年 NCEP /NCAR/( 美国国家环境 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 提供的再分析资 料集 ( 包括温度 纬向风 经向风 垂直风速 比湿和高 度场等 ), 水平分辨率为 2.5 2.5 (2)1957 2009 年山西省气象局气象中心资料室 提供的山西地区 43 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 ( 见图 1) 图 1 用于分析的 1975 2009 年逐日降水资料的 山西 43 个站点分布 2 山西夏季暴雨发生次数时空变化特征 2.1 山西夏季暴雨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26] 为了研究山西区域性暴雨, 参照陶诗言暴雨日

212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的选取标准, 规定山西范围内有 4 个站, 且日降水量 50 mm 为 1 个暴雨日 对 1957 2009 年山西 6 9 月日降水资料进行统计, 共有 130 例暴雨日 将日降水 50 mm 的站点降水量求和, 然后除以该站点日降水 50 mm 出现的总次数, 达到 53 年来山西暴雨合成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由图 2 可见, 山西暴雨最大值中心主要位于中条山东部, 中心强度到达 94 mm, 次大值中心则位于吕梁山西部 整个暴雨的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对于山西南部地区, 降水量为准纬向分布 ; 大致以吕梁上为界, 临汾到吕梁市以及从太原到朔州为准经向型分布 ; 大同市附近也存在 1 个准经向型的暴雨极小值中心 图 3 是 1957 2009 年平均的山西暴雨降水频次的空间分布 由图 3 可见, 山西暴雨发生的频次分布和暴雨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略有不同 在山西南部, 其发生的频次的空间分布和暴雨量的空间分布大致一致, 也为准纬向型分布特征 而暴雨发生的频次在吕梁山附近也表现为准纬向型的分布 大同朔州市则表现为准经向型的分布特征 2 个暴雨出现次数的大值中心分别位于中条山以东的晋城南部地区以及五台山附近 而朔州市和太原市则为暴雨出现次数较小的地区 图 2 山西暴雨合成的降水量空间分布 2.2 山西夏季暴雨发生次数的季节演变及其年代际 变化 将 1957 2009 年 6 9 月暴雨发生次数随时间的 演变曲线绘成图 4 由图 4 可见, 从 6 月 1 日开始,53 年来, 山西暴雨发 生日主要集中于 7 8 月,8 月 20 日暴雨发生次数达到 [27] 最大值, 随后暴雨发生次数逐渐减小 刘海文等从 气候学上确定了华北汛期的开始和结束日期, 结论表 明, 华北汛期大致始于 6 月 30 日, 止于 8 月 18 日, 持续 期大约为 50 天 因此, 山西暴雨在华北汛期内都有发 生, 而华北暴雨主要集中于华北雨季, 即所谓的 7 下 8 上 的期间, 但是, 山西暴雨并不主要集中于华北雨季 图 3 1957 2009 年平均的山西暴雨频次空间分布内, 而发生在整个华北汛期期间, 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华北汛期定义的合理性 除了暴雨主要发生在华北汛期以外,6 月份山西也有零星的暴雨发生, 但是次数相对较少,9 月份以后, 虽然华北盛夏已经结束, 但是, 暴雨发生的次数和 6 月份相比, 相对较多 这个特征表明, 副热带高压向北推进的过程中, 给山西带来的暴雨次数要远远少于其东退过程中给山西带来的暴雨的次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 中国夏季降水出现了 1 次明显的年代际转型, 转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增加, 北方降水减少, 呈显著的 南涝北旱 变化趋势 这里 南涝北旱 中的 北旱 就是指华北汛期降水

卢淑贤等 : 山西暴雨的天气气候学分析 213 [28-29] 量在 1978 年以后发生的年代际减少 因此, 以 1978 年为界, 将 1957 1978 年为华北夏季降水偏多阶 段,1979 2009 年为华北汛期降水偏少阶段, 分别绘 制了这 2 个不同阶段山西暴雨发生次数随时间的演变 曲线 ( 图 5 图 6) 由图 5 图 6 可见, 在降水偏多阶段, 山西暴雨发生的次数要明显地多于降水偏少阶段 ; 但 是在降水偏少阶段, 山西区域性暴雨出现的日期要早 于降水偏多阶段 偏多阶段暴雨出现次数最多的日期 是 8 月 20 日, 而偏少阶段, 暴雨出现次数最多的日期则 改为 7 月 30 日 2.3 山西夏季暴雨发生次数的长期变化特征 为了考察山西暴雨发生次数的长期变化特征, 统 计了 1957 2009 年逐年的山西夏季暴雨发生的次数 ( 见图 7, 山西暴雨发生次数的长期变化以及趋势变化特征 ) 在趋势变化分析中, 笔者进行了线性倾向估计 [30] 计算 图 7 中的方程是对应时间序列的回归方程,t 代表时间,y 代表变量,r 值是变量与对应时间的相关系数 由图 7 可见,53 年来, 山西暴雨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 线性倾向值为 0.2983, 达到了 0.05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进一步对山西暴雨发生次数进行 M-K 趋势分析 ( 图 8), 由图 8 可见,53 年来, 山西暴雨发生的次数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跃变, 在 1983 年以前, 山西暴雨发生的次数处于偏多阶段, 而 1983 2002 年, 山西暴雨发生次数为偏少阶段,2002 年以后, 山西暴雨发生 图 4 1957 2009 年 6 9 月暴雨次数随时间的演变 图 5 1957 1978 年 6 9 月暴雨次数随时间的演变

214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图 6 1979 2009 年 6 9 月暴雨次数随时间的演变 水平直线是变量的平均值, 方程是对应时间序列的回归方程,t 代表时间,y 代表变量,r 值是变量与对应时间的相关系数 图 7 山西夏季暴雨发生次数的时间序列 ( 虚线 ) 及其线性趋势 ( 斜线 ) 实线 : 顺序统计检验曲线 ; 点实线 : 逆序统计检验曲线 ; 水平线 :Mann-Kendall 检验 0.05 显著性水平检验 图 8 山西夏季暴雨发生次数的时间序列的 Mann-Kendall 检验结果

卢淑贤等 : 山西暴雨的天气气候学分析 215 次数则又表现为较多阶段 3 影响山西夏季暴雨的天气学分析 3.1 影响山西夏季暴雨的大气环流特征 [26] 暴雨的发生是出现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 图 9 给出了 130 例山西暴雨发生日的平均 500 hpa 位势高度图 由图 9 可见,500 hpa 位势高度场上, 整个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呈 两槽两脊 分布 其中,2 个槽分别位于乌拉尔山以东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2 个弱脊分别位于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和中国东北至鄂霍次克海的上空 从山西至江淮流域是 1 个明显的高空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纬向带状分布,584 线延伸到 80 E 附近, 副高脊线大致位于 28 N 附近, 与山西上空的西风带槽形成明显的 东高西低 形势 而低纬度地区, 孟加拉湾上空为一明显的低压槽, 在此环流形势 下, 导致了山西暴雨的发生 图 10 为山西暴雨发生日 850 hpa 风场合成图 由图 10 可见, 从索马里过印度洋至中国的东部地区为一大范围的低空大风区 低空急流被认为是中纬度暴雨和强风暴提供水汽和动量的最重要机制 ; 它是一种动 [31] 量 热量和水汽的高度集中带 来自中南半岛和副热带高压南部的偏东气流, 在中国东部地区汇聚北行, 并与来自高纬的偏北风在山西北部地区形成一辐合线, 且风速在山西地区也存在明显的辐合, 这为山西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大尺度降水条件 3.2 影响山西夏季暴雨的水汽条件 [26] 水汽的输送和辐合是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图 11 为山西暴雨发生日从地表到 300 hpa 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图 由图 1 可见, 在南半球近赤道地区 澳大 图 9 山西暴雨发生日的平均 500 hpa 位势高度图 图 10 山西暴雨发生日的平均 850 hpa 位势高度图

216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图 11 从地表到 300 hpa 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图 ( 单位 :kg/ms) 合成分布 ( 阴影区为水汽通量大于 150 kg/ms 的区域 ) 图 12 整层积分的水汽通量散度图 ( 单位 :kg/(m 2 s)) 利亚北部存在一个范围很大的水汽输送带, 该水汽输 送带沿赤道西行, 在索马里附近越过赤道, 过阿拉伯 海 孟加拉湾以及中国的南海地区到达中国的东部沿 海地区, 然后北上到达山西的南部地区 ; 同时, 在副热 [32] 带高压南部也存在一支东风水汽输送带 朱乾根等 指出, 水汽通量的数值和方向只能表明水汽的来源, 在 做降水成因分析时常常需要进一步考虑从各个方向输 送来的水汽能否在某地集中起来, 因此笔者要对整层 积分的水汽通量散度进行分析 ( 图 12) 由图 12 可见, 整个山西地区上空存在一个水汽通量散度负值的负值 中心 这说明, 来自孟加拉湾, 中国南海, 西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南部海区的水气输送在其上空聚集, 形成水 汽辐合, 为山西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水汽 12.19 10 6 18.39 10 6 5.95 10 6 8.55 10 6 8.29 10 6 图 13 山西暴雨水汽收支垂直积分通过各边界的水汽通量 ( 单位 :kg/s) 条件 为了定量分析山西暴雨的水汽供应情况, 以山西

卢淑贤等 : 山西暴雨的天气气候学分析 217 区域范围为界, 计算了山西暴雨对应的 4 个边界水汽的收支情况 ( 图 13) 由图 13 可见, 山西主要由东边界输入水汽, 南边界输入的水汽约不足以弥补北边界的输出, 而西边界的水汽输出仅仅为东边界的 1/3, 使得整个山西为净辐合, 水汽盈余, 山西暴雨得以发生 3.3 山西暴雨发生日大气运动特征分析暴雨和强对流天气与环境条件 ( 包括热力和动力的 ) 有密切关系, 大尺度环境条件不但制约了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性质和演变过程, 而且还影响对流系统内 [26] 部的结构 运动和组织程度 图 14 为山西暴雨发生时区域平均的涡度 散度以及垂直速度的处置廓线分布图 由图 14 可见, 从地面到 300 hpa 高度, 垂直速度都为负值, 这表明暴雨发生日, 山西上空大气具有比较图 14 山西暴雨所对应的涡度 ( 单位 :10-5 s -1 ) 散度 ( 单位 :10-6 s -1 ) 垂直速度( 单位 :10-1 Pa/s) 深厚的上升运动, 对流运动比较强盛 而涡度的垂直 分布特征为 450 hpa 以下为正涡度, 其上为负涡度层 而散度分布则表现为低层辐合, 高层辐散的特征, 无辐 散层大约在 400 hpa, 最大辐合出现在 925 hpa 以下 3.4 影响山西暴雨的暖湿气团分析 华北地处东亚夏季风的北边缘活动区 [33] 由于夏 季风是暖湿气流, 可用 850 hpa 340 Kθse 等值线表示 [34] 夏季风的北界 由图 15 可以看出, 在 30 45 N, 100 112 E 范围内, 有一 东北 西南 向的 θse 舌, 在 舌的西南部, 等 θse 的密集程度大, 表明 θse 的经向梯度 大, 而等 θse 的密集带正是冷暖空气所交界的位置 [35],, 因此, 该阶段对流层低层锋区偏强, 冷暖空气相互作用 较强 山西地区 (34 40 N,110 114 E) 位于该舌西 北部边缘, 大致在 340~360 K 等 θse 线范围内, 山西南 部的等 θse 线比其北部密集, 因此山西南部的冷暖空气 相互作用的强度较北部强, 降水强度较北部大 3.5 影响山西暴雨的冷空气分析 一般从高纬南下的冷空气都具有高位涡的特征 [36] [37] [38] Hoskins 等 赵其庚 丁一汇曾利用这一特征研究 了等熵面上的冷空气过程, 他们采用 0.5PVU 线代表 冷空气的势力范围 从图 16 中可以看出,0.5 PVU 线 进入中国后向北延伸而 0.4 PVU 线向南延伸, 故采用 0.5 PVU 线代表 320 K 等熵面上的冷空气比较合理 图 16 中所显示的地区都处于对流层中, 中高纬度地区 的 IPV 线相对比较密集, 这就是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 区向日本南部延伸的 IPV 密集带和中国西北的 IPV 密 集带, 这 2 条密集带代表着冷暖空气的对峙和交绥 在 30 40 N,103 120 E 区域内出现了 1 个明显的 图 15 山西暴雨日 850 hpa θse 合成图 ( 单位 :K)

218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图 16 山西暴雨 320 K 等墒面上位涡合成图 位涡 槽, 其附近的位涡扰动较明显, 该区域的位涡值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反映出北方的中高层有冷空气南下, 山西位于该位涡 槽 的中心位置, 其值达到 0.7 PVU 4 结论与讨论使用 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和山西省台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山西省暴雨的气候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 得到了如下结果 : (1) 从气候学上讲, 中条山东部是山西暴雨的极值中心, 发生暴雨频次最多的地方主要位于太行山南麓延伸至中条山东部的晋东南和晋南地区 另一个出现暴雨次数比较多的地区位于五台山附近, 山西特殊地形对山西暴雨有明显的增幅作用 (2)50 多年来, 山西暴雨次数有着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57 1982 年, 山西暴雨处于发生次数较多阶段,1983 2002 年, 山西暴雨处于次数较少阶段 ; 2003 年以后, 山西又处于暴雨明显增加阶段 这是本项目的一个主要的新发现 山西暴雨主要发生在盛夏 7 8 月, 而 9 月份发生的暴雨次数要多于 6 月份 而且发生在 6 月份的暴雨受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的影响比较显著 (3) 形成山西暴雨的主要环流特征是 : 在 500 hpa 高度上, 呈 东高西低 的环流形势, 即东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为西风槽 ;500 hpa 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北, 脊线大致位于 28 N 附近 造成山西暴雨的水汽通道主要来自孟加拉湾 南海以及副热带高压南部 山西暴雨的水汽来源主要是来自于东边界水汽输入 参考文献 [1] 鲍名, 黄荣辉. 近 40 年我国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J]. 大气科学, 2006,30(6):1057-1067. [2] 边清河, 丁治英, 吴明月, 等. 华北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分析 [J]. 气象,2005,31(3):61-65. [3] 崔粉娥. 一次山西低涡暴雨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4] 张红雨, 周顺武, 李新生, 等. 近 48 年山西暴雨日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2):26-28. [5] 苗爱梅, 武捷, 赵海英, 等. 低空急流与山西大暴雨的统计关系及流型配置. 高原气象,2010,29(4):939-946. [6] 赵桂香, 程麟生, 等. 山西中部一次罕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气象科技,2007,35(4):520-523. [7] 陈静, 薛纪善, 颜宏.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中尺度暴雨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 [J]. 气象学报,2003,61(2):203-218. [8] 丁一汇, 蔡则怡, 李吉顺.1975 年 8 月上旬河南特大暴雨的研究. 大气科学,1978,2(4):276-289. [9] 丁一汇. 天气动力学中的诊断分析方法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89:293. [10] 丁一汇, 李吉顺, 孙淑清, 等. 影响华北夏季暴雨的几类天气尺度系统分析 [A].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集刊 ( 第 9 号 ), 暴雨及强对流天气的研究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1980:1-13. [11] 丁士晟. 北方暴雨分析及其预报研究进展 [J]. 气象科技,1983,1:7-18. [12] 冯伍虎, 程麟生, 程明虎. 96 8 特大暴雨和中尺度系统发展结构的非静力数值模拟 [J]. 气象学报,2001,59(3):294-307. [13] 何晓群. 多元统计分析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80. [14] 黄嘉佑.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 [M]. 北京 : 气象出版社,2004: 298. [15] 皇甫雪官. 国家气象中心集合数值预报检验评价 [J].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1):29-36.

卢淑贤等 : 山西暴雨的天气气候学分析 219 [16] 江吉喜, 项续康. 96 8 河北特大暴雨成因初探 [J]. 气象,1997,23(7): 19-23. [17] 江吉喜, 项续康. 96. 8 河北特大暴雨成因的中尺度分析 [J]. 应用气象学报,1998,9(3):304-313. [18] 李泽椿, 陈德辉. 国家气象中心集合预报数值业务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J].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1):1-15. [19] 雷雨顺. 经向型持续性特大暴雨的合成分析 [J]. 大气科学,1981,39 (2):168-181. [20] 梁萍, 何金海, 陈隆勋, 等. 华北夏季强降水的水汽来源 [J]. 高原气象, 2007,26(3):460-465. [21] 牛俊丽. 中尺度模式中不同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预报的影响 [D].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 [22] 潘劲松, 翟国庆, 高坤. 区域气候模拟中多种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比较研究 [J]. 大气科学,2002,26(2):206-219. [23] 75 8 暴雨会战组.1975 年 8 月河南特大暴雨研究报告 [R],1977: 1-173. [24] 75 8 暴雨会战北京组. 75 8 河南特大暴雨的动力学分析 [J]. 气象学报,1979,37(4):45-55. [25] 孙建华, 张小玲, 卫捷, 等.20 世纪 90 年代华北大暴雨过程特征的分析研究 [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3):492-506. [26] 陶诗言, 丁一汇, 周晓平.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 [J]. 大气科学, 1979,3(3):227-238. [27] 刘海文, 丁一汇. 华北汛期的起讫及其气候学分析 [J]. 应用气象学 报,2008,19(6):688-696. [28] 黄荣辉, 徐予红, 周连童. 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 [J]. 高原气象,1999,18:465-475. [29] 刘海文, 丁一汇. 华北汛期日降水特性的变化分析 [J]. 大气科学, 2010,34(1):12-22. [30]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 [M]. 北京 : 气象出版社,1999: 296. [31] 丁一汇. 高等天气学. 北京 : 气象出版社,2005:585. [32]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等.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M]. 气象出版社, 2007:649. [33] 汤绪, 钱维宏, 梁萍. 东亚夏季风边缘带的气候特征 [J]. 高原气象, 2006,25(3):375-381. [34] 陈隆勋, 朱乾根. 东亚季风 [M]. 北京 : 气象出版社,1991:362. [35] 刘还珠, 张绍晴. 湿位涡与锋面强降水天气的三维结构 [J]. 应用气象学报,1996,7(3):275-284. [36] Hoskins B J, M E McIntyre, A W Robertson. On the use and significance of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maps[j]. Quart J R Meteor Soc, 1985, 111: 877-946. [37] 赵其庚.2004 2005 年冬季强寒潮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 [J]. 气象, 1990,16(6):9-14. [38] 丁一汇, 马晓青.2004/2005 年冬季强寒潮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 [J]. 气象学报,2007,65(5):69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