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p.pm

Similar documents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 (Powersoft Consultancy Limited) ( Avant-garde Research Laboratory) Roundtable( ) : : D-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香港文學 2010 年 11 月號總第 311 期 2010 年 11 月 1 日

NAAC_FNEC.indd

目錄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第 10 期中華民國 105 年 10 月? 壹 近年國有企業經營狀況 % 1.1% 一 國有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情況 ,704.1 ( ) 5.4% % ,

第七章 1984 與 重裝任務 文本中的極權世界與烏托邦 1984 George Orwell, 一 喬治 歐威爾的 1984 George Orwell, Indian i

目錄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agenda_setting_assignment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環干諾道中四十一號盈置大廈九樓電話 :(852) 傳真 :(852) 電子郵箱 網址 : 本半年度報告之中英文內容如有歧義, 概以英文版本為準 本報告並

N3489_PYE_SChi_Cover-back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穨LuJianRong.PDF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中共推動中華文化話語權的詮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1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美國之音

從傳播符號理論看運動競賽的傳播行為

博物館文物演出的時間辯證:一個文化再生產的考察

Microsoft Word - concept-culture.doc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公民化與現代化

1 Clifford Geertz 2 Marc Howard Ross 3 Edmund Leach Ramond Williams, Keywords: A V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17-72c-1


Hz 1 k ,186 Hz k 4 k 8 k 2 k

HK-ID.PDF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SA2016_ExhibitionSalesBrochure_web_TC

論中國大陸公務人員 問責制度 從法制層面分析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SARS 灰信網 (frees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SAGE 2010

當前台灣制憲修憲問題之試析─以中華民國憲法之病理病徵為中心

Microsoft Word - Wu suk yan.doc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No E. P. Thompson David Erdman Carl Woodring Nicholas Roe The Politics of Nature William Wordsworth and Some Contempo

嶺南地區的大開發時期始於宋代 當時 由於陸上絲路無法通行 朝廷特別注重南方 海上貿易發展 於廣州設 市舶司 管理 來華朝貢和貿易的蕃舶 北宋滅亡後 南宋 定都江左 大量北方漢人被迫逃往南方 有 朝廷官宦家眷沿贛江南下 或越過南嶺 定 居南雄地區 或沿北江直下廣州 在珠江三 角洲地區開基立業 繁衍後代

Microsoft Word - 6_0目錄.doc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4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 Олеся Гончара Кафедра порівняльної філології східних та англомовн

現在人類獲取地球內部訊息的方法, 是從可能影響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地震, 用數學模型把地震資料轉換成地震波速度, 進而獲得地底物質密度與深度的關係 地下世界知多少 km/s g/cm 3 P Gpa km S P S 3,000 3,000 ak K 透視地底 Percy Bridgma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pdf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2

,020 HRM HRM HRM 20

第一章  緒論

标题

1 imagination phantasia Litz Walton and Christopher MacGowan eds. The Collected Poems of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Vol New

Microsoft Word - &#12300_&#39321_&#28207_&#22899_&#24615_&#24863_&#24773_&#29983_&#27963_&#21450_&#33287_&#20276_&#20406_&#38364_&#20418_&#12301_&#35519_&#26597_&#22577_&#21578_.doc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20第十一章ok.doc

Microsoft Word - 論東亞儒者理解經典的途徑及其方法論問題.doc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2010, spring, v12, n1


引言

(low-intensity rule) (power stand-off) 3 (despotically weak and infrastructurally strong) 4 (logistic capacity) (in a spirit of equality)

熫紖年代çı—å¤©ä¸»æŁŽå¤§å°‹è†¯æœ…

虛擬社群形成之意義及其衡量指標之推導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Johannes Fabian 1 George Stocking Jr 2 Bernard McGrane 3 Michel Foucault 1 Johannes Fabian, Time and the Other

63 Equifax Experian TransUnion FICO 3 FICO FICO 620 叁 次級房貸歷史淵源 一 次級房貸市場快速擴張的主因 ,

無投影片標題

2

想像力能將世界形成家園, 也可形成一個煉獄或戰場 是那看不見之事, 決定你如何看待這世界, 看它為家園 或煉獄, 還是戰場 沒有人住在 客觀 的世界裡, 只有一個經想像過濾的世界 Czesław Miłosz 1980 a imagination image 2015 /

Microsoft Word - CSCD 56 Appendix MOS report_finalised_.doc

194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第 26 期 個 問 題 : 在 集 體 化 時 代 改 變 了 農 村 婦 女 生 活 的 中 國 革 命, 在 今 天 還 剩 下 什 麼? 首 先 我 來 簡 單 地 介 紹 一 下 這 本 書 的 研 究 內 容 自 1996 年, 我 和 中 國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澳門政治發展的遞嬗 : 以 2013 澳門立法會選舉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貳 2013 年澳門立法會選舉

必 修 环 节 5 学 分,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学 分 不 少 于 11 学 分 自 学 课 程 学 分 另 计 课 程 设 置 参 见 第 九 部 分 2 直 读 博 士 生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期 间, 需 获 得 学 位 课 程 总 学 分 不 少 于 36 学 分 其 中 公 共

Goffman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微博对大众传媒的启示

( 一 ) 社群關係及家庭結構 Lau Siu Kai and Kuan Hsin Chi, The Ethos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Hong Kong: Chinese Univ. Press, 1989),

1. 1 P33 2 P29 ~ P19 3 P11 ~ 12 2 P29 ~ P P P10 83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台資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發展 – 十二五規劃的展望

(,1999) ( 1) ( ) 1., : ( Gurr,1970) (Smelser,1962) (, 1995) (McCarthy & Zald,1977), : ; ( ) (context bounded rationality) (Victor Nee,1995 :10) :, ; (

( ),,,,,,, [ 5 ],,,,,,,,????,,?,,,,,,,,,,, [ 6 ],,,,,,,,,,,,,,,,,,, [ 6 ],,,, 6,,, [ 3 ],,,,,, [ 7 ],,,,, [ 8 ],,,,,,,,,,!!,,,,, [ 8 ],, ( ),, 20,,,,

全球化與大英博物館


CONTENTS

Microsoft Word CABLE TV's Facts and Figures (May 2015).doc

2003 4,,, ( ) ;, ( ), : ;,, :,! Kung,,,,,,, See Liu Xin, The Otherness of Self : A Genealogy of the Self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Mich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4. 5.

Microsoft Word - 04cpt.doc

Microsoft Word - 05 吳奇浩3校稿0813.doc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Camic Robert M. Hutchins great traditions Philip Reiff Samuel Nelson Daniel Bell Lewis Coser Edw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 33.9% 51% 6% 44% 12%

<4D F736F F D B2B2A7F8A4E5A4C6AB4FA673BDD5AC64B3F8A7695FBAF4B8F4A4BDA5ACAAA95F2E646F63>

Transcription:

電視建構的香港記憶 香港傳奇 馬傑偉 現代社會急劇變遷, 不變 的歷史變成了安頓人心的避風港 ; 政客 商人, 以至平民大眾都從歷史各取所需, 創造各自的歷史故事 80 年代, 西方大國大量炮製集體回憶 組織遊行慶典, 透過 再造傳統 1, 將歷史認同轉化為政治資本 而企業家則企劃 遺產工業, 創造普及歷史, 炮製懷舊感觸, 將歷史包裝出售 2 平民大眾亦在變化不定的社會情境之下, 借用懷舊潮流尋求個人的身分寄託 近年有關集體記憶的研究, 大都強調歷史的高度選擇性 ; 所謂歷史, 往往是今天的 投射 當然, 精英歷史仍然強調反覆考證 追本溯源, 但被大眾接受的普及歷史, 則因傳播媒介的吸納 折射 擴散而變得更具選擇性和創造性 歷史傳統被 非禮儀化 非處境化, 在電影 電視 流行音樂之中重新組合 借用 移植 3 香港無線電視節目 香港傳奇, 就是在這懷舊大潮之下的一個有趣案例 本文會從文本 製作 解讀三方面, 分析電視媒介如何因應處境權力而重構香港記憶 一文本 若說歷史是現今社會集體需求的投射, 那麼在九七回歸的今天, 香港傳奇 是怎樣描寫香港的過去的呢? 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百多年, 本土意識其實要到戰後幾十年才開始出現, 其中經過一個 隱中國化 的過程 : 戰後大量中國難民湧入香港, 成為現代香港的核心人口 當時的香港人仍以中國人的身分自居, 但到了 60 70 年代, 中國與香港政治文化關係淡化, 而且雙方分立於冷戰時期的對立面, 再加上香港經濟起飛, 殖民政府又沒有推銷國家意識, 因此令香港人的經濟性格高度發展, 結合迅速膨脹的普及文化工業, 孕育出極具活力的本土認同 4 但另一方面, 香港人的國家觀念薄弱, 單單認同抽象的 近年有關集體記憶的研究, 大都強調歷史的高度選擇性 ; 所謂歷史, 往往是今天的 投射 並在電影 電視 流行音樂之中重新組合 借用 移植 香港無線電視節目 香港傳奇, 就是在這懷舊大潮之下的一個有趣案例 * 本文摘譯自本人的英文論文 A Thick Description Of Electronic Memory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1997 年 6 月號總第四十一期

122 人文天地 香港傳奇 全面壓抑 六七暴動 的政治性, 只集中於社會經濟的分析, 就算畫面出現示威者高舉毛語錄大叫口號的場面, 旁白亦隻字不提政治 這種歷史失憶, 與歷史的追尋形成強烈對比 中國歷史, 卻沒有國民身分作支援 更有趣的是, 香港人以 70 年代的大陸新移民作為 他者, 視他們為 亞燦 中國移民 與香港人遂成了對立的兩極 香港人摩登 進步 守法 ; 亞燦 落後 粗俗 懶惰 中國與香港有 清楚的身分界限 但到了 90 年代, 香港回歸中國, 退隱了的中國身分再次以強勢姿態出現 香港傳奇 就是在這樣的處境中, 重新將香港經驗納入戰後的移民歷史之中 在 香港傳奇 的文本中, 鮮明的中港分界完全淡化, 而被遺忘的歷史根源則重新呈現 一浪接一浪的大陸移民, 被肯定為香港命脈, 不單帶來資金技術, 也帶來勞動力 大陸是香港的母體, 每日為香港提供食水及糧 食 節目中, 中國傳統成為香港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 踏入 90 年代, 中國與香港的交通網絡連成一體, 在畫面所見, 京港鐵路的地圖, 更具體地將中港安置在同一個 想像社群 之中 香港傳奇 以視象文本, 重新 發現 歷史, 將香港與中國結合, 令香港經驗重新處境化為中港歷史的延續 回歸的社會心理震動, 被吸納於綿延不斷的歷史長流之中 然而, 這種記憶的再發現, 卻結合了刻意的歷史遺忘 節目第一集重溫香港近年的社會危險, 六四事件 自然在視野之外, 就算是 1967 年的暴動, 也選擇一個十分馴化的詮釋 六七暴動 是多面化的歷史事件 從經濟角度, 六七暴動 由勞資糾紛引起, 對經濟有一定打擊 ; 從社會文化角度, 六七暴動 標誌了香港新生代對社會事務的關注, 是發展本土文化的起步點 ; 從政治角度, 六七暴動 與國內的文革關係密切, 是本地左派借助文革風潮在香港反英反殖 香港傳奇 全面壓抑暴動的政治性, 只集中於社會經濟的分析, 就算畫面出現示威者高舉毛語錄大叫口號的場面, 旁白亦隻字不提政治 這種歷史失憶, 與歷史的追尋形成強烈對比 政治正確的中國文化傳統, 變成了 香港傳奇 的歷史背景, 而政治不正確的事件則隱沒於普及歷史的邊緣 香港傳奇 中所呈現的香港, 是一個非政治 純經濟的國際大都會 這固然是社會現實, 因為香港的確創造出經濟奇 û, 這並非只是資本主義神話 不過, 香港傳奇 的經濟論述, 似乎是水銀瀉地 無微不至 無論是交通 中西節日 各行各業, 都與 帶動香港經濟 有關 商家名人在訪問中講述奮鬥致富的成功史, 旁白

三番四次出現香港遍地經濟機會的標籤 套語 事實上, 商業 經濟 財富都是香港故事的主角 國際社會視香港為一個經濟城市, 中國政府也如此定性 然而, 當經濟論述蓋過香港逐漸形成的政治意識及社會性格, 其中就有意識形態的壓制性和盲目性 此外, 香港傳奇 的另一特色, 是大量使用影像檔案, 當年的新聞 電視 電影都派上用場 與世界性的懷舊潮一樣, 香港傳奇 把歷史美學化, 將舊影像加上 珍貴片段 標籤, 以影像語言令粗糙的歷史經驗變成視覺精品 觀眾投以好奇的眼光 懷舊的心情, 欣賞 山洪暴發之後汽車堆積如玩具, 傳統慶典中遊人蜂湧搶包山, 又或者是石硤尾大火烈焰沖天等片段 美學化 娛樂化了的歷史, 既可增添懷舊情調, 又可令人對比現在, 產生今非昔比的感歎, 同時也讓人對社會的進步引以自豪 懷舊往往都有逃避現實的成分 香港傳奇 追尋歷史根源 壓抑政治意識 放任經濟論述, 目的是要將過去娛樂化以供觀眾欣賞 這種普及歷史, 是就香港當下的處境, 選擇性的回憶過去, 以滿足現今社會的心理需求, 同時也呈現了社會權力的分布, 反映出政權轉移如何重構香港的文化空間 二處境 從社會情境投射到媒介文本這個過程, 並非直接的反映, 而是曲線的呈現 香港傳媒由商業主導, 大體上不受直接的政治干預, 但媒介機構與政經網絡緊密相連 商業利益 政治關係 市場壓力 中國財團的廣告消 費等等因素, 都會令社會權力處境與媒介文本互相呼應 香港傳奇 文本中呈現的 權力地圖 也由此而生 我參與了 香港傳奇 的製作, 並出任第一輯十三集的主持人, 其中參與觀察所得的經驗, 或有助於描繪這個 情境 與 文本 的結合過程 香港傳奇 的贊助商是金利來集團 據我所知, 贊助商並沒有直接干預編輯決定 當然, 製作人都知道, 金利來老闆曾憲梓在中國有廣泛的商業與政治聯繫 贊助商的立場以及文本的意識形態界限, 都在於製作人的心理預期, 而非明確的編輯方針 例如在節目其中一集, 曾憲梓在被訪者之列 我問製作人訪問名單是如何決定的, 所得的回答是, 曾憲梓沒有要求被訪問, 而是製作人覺得他是香港知名的成功商人, 所以是合適的人選 節目所見, 香港小姐楊婉儀在華麗的大公司內, 一面欣賞金利來領帶, 一面訪問曾憲梓的奮鬥史 但曾先生多年前的刑事案底所引起的風波, 在節目 自然不便提及 贊助商與節目之間並無因果關係, 卻有間接聯繫 ; 看似平常合適的安排, 其實卻包含 互惠互利的心理呼應 目前, 香港媒介仍享有很大的自主性, 審查界限多出於想像 香港傳奇 有關 六七暴動 的選擇性詮釋, 便是一個具體例子, 可以說明自我審查的微妙過程 節目第一集剪輯完成後, 雖然得監製及創作主任首肯, 但管理層開會後決定重拍 我在幾個月之後, 才取得未經播出的錄映帶, 對照之下, 新舊版本採用相近的形式 訪問 歷史片段 旁述, 但觀點卻有明顯的差異, 可見電視普及歷史的可塑性 相同的史料, 不同的組合, 產生很不同的意識形態 電視建構的 123 香港傳奇 香港傳媒由商業主導, 大體上不受直接的政治干預, 但媒介機構與政經網絡緊密相連 商業利益 政治關係 市場壓力 中國財團的廣告消費等等因素, 都會令社會權力處境與媒介文本互相呼應

124 人文天地電視流程是組合工藝, 而非獨立創作 這個流程的獨特性格是要求 順流 合流, 而最 順耳 順口 順眼 的言語 觀點 意識, 往往最容易走進普及電視 但最 順耳 的東西, 往往就是最主流的意識形態 首先, 播出版本提供一個較樂觀積極的觀點, 製作人刪減了有關市民在社會危機中受苦的描述, 而加強描寫市民如何從危機中重新建立香港 新增的訪問, 則強調了工廠老闆與工人如何同舟共濟 共渡困難, 最後使香港經濟復原 製作人所作的改動, 明顯是 眼於經濟活力, 以鞏固香港的經濟傳奇 其次, 經修剪的新片將原來一個頗長的訪問完全刪去 當日我訪問了從政的程介南先生及演員林蛟先生 訪問沒有定稿, 比較自由 林蛟談及他在 六七暴動 期間協助警方清除土製炸彈的英雄故事 此外, 我也問及程介南有否參與 六七暴動, 又談到當時香港境外的國際環境, 而程先生也直接談到文化大革命 整個訪問十分描述性, 而且政治立場溫和, 但都被刪去 現在播出的版本, 改由香港小姐親自到林蛟家居, 重複訪問他在 六七暴動 時那些富人情味的英雄故事 新舊版本的分別十分明顯, 程介南的從政身分容易觸發政治解讀, 現改為單單由林蛟代替, 是一種娛樂化處理, 能淡化事件的政治性質 其三, 新版本為了建立可信性, 一口氣介紹了多位節目顧問, 並將他們的頭銜 相片都放置於螢幕中, 他們都是博士 專家 作家 新版本在歷史旁述時, 畫面正中央加上字幕, 以仿紀錄片的手法, 借用時事節目的權威 ; 此外, 也加插了不少圖表和實景 按照製作人的說法, 這一切是為了將歷史說得清楚明白 但有趣的是, 刪去暴動的政治面, 卻與管理層的良好意願相違 製作人借用專家及仿時事論述作為裝飾, 是自覺地將預期的政治界限劃進文本之中 在此必須一提, 香港傳奇 由無線電視節目 組拍攝, 並非新聞部的製作 香港傳奇 的製作組, 對新聞 事實的要求較低, 亦較容易作自我審查及妥協 上文結合了文本分析及政治經濟分析, 接 我會從一個機構運作的角度, 以具體的參與觀察, 補充傳播哲學家默魯恆 (Marshall McLuhan) 的媒介決定論 默氏的名言 : 媒介就是信息, 指出媒介的內在特性決定了它所能傳遞的內容 5 政經分析與文本分析的進路, 都很少 眼於媒介特性與意識形態的關係 究竟商業廣播電視的媒介特性, 對 香港傳奇 的意識有何建構性影響? 英國著名學者雷蒙威廉士 (Raymond Williams) 曾以 流程 這個概念, 指出電視的特性在於各種混雜信息在節目流程中源源不絕 川流不息 6 下文借用雷氏的概念, 但重點在電視製作流程而非雷氏所強調的節目內容 透過 電視流程 分析, 可顯示商業電視媒體的內在特質, 它們都傾向於主流意識而壓抑商議性的內容 在我第一天拍攝 香港傳奇 時, 電視流程 這個抽象概念變得十分具體 電視每天每時每分都要播放節目, 製作永遠受時間與資源限制 在商業壓力下, 製作人都有敏銳的資源與效益警覺 當日, 我在錄影前 5 小時才收到劇本 原以為可以對內容作補充修改, 但該 5 小時內, 我好像被捲進一個龐大的巨輪, 個別人員的行事方向都在巨輪的軌 û 之內 服裝 化妝 記者會, 與其他兩位主持熟習對白, 與管理層午膳, 然後又立刻踏進水銀燈下 整個流程都有眾多工作人員參與 攝影師 燈光師 助手 資料員 編導 監製等 藝術家獨自創作 推敲的形象, 完全不符合電視

流程的現實 電視流程是組合工藝, 而非獨立創作 這個流程有其獨特性格, 其一是要求 順流 合流 當我提問題 作修改, 其實是意識形態的工作, 而此 工作 需要時間, 但時間就是金錢, 在 電視流程 中, 這是一股逆流, 因而也就受到壓抑 電視製作大都時間緊逼, 十多個工作人員一起工作, 愈近 死線, 工作人員愈是 趕收工, 人也愈疲倦, 也就愈難 堅持己見 所以, 最 順耳 順口 順眼 的言語 觀點 意識, 往往最容易走進普及電視 但最 順耳 的東西, 往往就是最主流的意識形態 對抗性 商議性的註釋需要時間經營, 而時間卻又是電視製作中最有限的資源 其次, 電視流程 傾向於文本的表面, 而忽視意義的探求 鏡頭前面, 我們關心的是樣子好不好看, 說話是否流利 ; 工作人員關心燈光和聲線, 資料員則關心上文下理是否暢順 ; 主持人的襯衫是否滿布皺褶不打緊, 只要西裝外套蓋過就可以了 ; 文本深層意義是否要商榷不重要, 文本的表面打磨光滑就可以了 由於時間緊逼, 編劇與資料員往往借用最快 最易取得的流行資料來源 他們充當了流行知識的轉介人, 用最流暢的影視言語, 將普及歷史加以包裝推廣 其三, 電視流程 是混濁不清而非整齊清澈的 由於存在極多偶然因素, 而且參與者眾聲喧鬧, 令流程所承載的信息歧義多元而非單一純粹 事實上, 我不時會修改劇本, 例如將過分盲目樂觀的言語刪去, 又或者將強勢的經濟論述淡化 個別修改並不困難, 也沒有任何阻力 編劇們亦能偶然訪問草根階層, 提供一些另類觀 點 不過, 這種混雜性並不能改變流程的主流方向 媒介就是信息, 電視製作流程的獨特 機構性質, 令其所炮製的信息 : 包含歧義, 卻傾向主流 ; 眼於文本表層, 卻忽視文本的意識商議 ; 轉介社會的強勢論述, 卻不願花費力氣反省主流以外的觀點 流行社會論述與 香港傳奇 文本意識的互相呼應, 並非 製作輸送帶 式的文化工業生產, 而是一種組合式的普及意識再創造 政經權力雖然沒有直接要求製作人炮製政治正確 經濟正確的文本, 但製作人炮製共識, 是因為電視流程的特性配合互惠心理的結果 三解讀 香港傳奇 是商業廣播電視製造的普及歷史, 也是電子媒介所傳遞的集體記憶 但正如此課題始創學者豪布華希 (Maurice Halbwachs) 所言, 集體記憶雖然要有社群作為力量基礎, 但最終也要社群中的個人去承載個別的記憶 7 電視的集體記憶與個別香港觀眾的個人記憶之間到底有何距離? 兩者如何互相轉化? 為了了解公眾 解讀記憶 的過程, 我派發了一些手提錄音機, 讓十多位不同年紀的觀眾在家居處境中收錄他們對 香港傳奇 的反應 我又組織了四個小組討論, 讓觀眾在一種社交互動的處境下討論對 香港傳奇 的觀感 此外, 我亦收集了電台 報章的輿論反應 香港傳奇 選擇性地製造了一種非政治 純經濟的香港歷史 但它所壓抑的集體記憶, 卻引起頗強烈的反彈 在第一集播出後, 我辦公室的電 電視建構的 125 香港傳奇 香港傳奇 所壓抑的 集體記憶, 引起頗強 烈的反彈 然而, 這 並不代表自由意見市 場發揮了力量, 也不 能就此推論個人能對 抗大眾傳媒的政治審 查

126 人文天地在香港這個自由社會, 個人記憶可以補充公眾歷史的不足, 但大體上, 集體記憶仍受到政治權力結合商業媒介的宏觀管理 1997 年之後, 基於民族主義 愛國主義的要求, 香港的政經權力以及大眾媒介, 將會進一步 管理 普及歷史和集體記憶 話錄音載滿了不滿的批評, 朋友們都問為何節目中的 六七暴動 完全不談文革因素 在電台的電話節目中, 很多觀眾投訴 香港傳奇 的政治審查 精英報紙的評論, 更指 香港傳奇 是電視假意識毒素 左派參與 六七暴動, 到處放炸彈, 高喊毛澤東語錄, 這都是四十多歲以上的港人的深刻記憶 當個人經驗與公眾記憶有很大衝突時, 公眾會在可能的渠道上提出批評補充 不少報告指出, 就算在冷戰期間的極權國家, 政府的壓逼愈大, 民間非官方歷史的 生命力 愈強 8 然而, 這些有關對 香港傳奇 的強烈批評, 並不代表自由意見市場發揮了力量, 也不能就此推論個人能對抗大眾傳媒的政治審查 從觀眾的 錄音日記 及 小組討論 可發現, 不同處境的觀眾的對抗性解讀能力有明顯差異 小組討論中, 大都對 香港傳奇 有正面評價 不過談及 六七暴動 時, 不同組別就有不同反應 第一及第二組分別是長者及中年人, 每當其中一人指出審查問題, 其他人都熱烈地加入批評行列, 組員往往以豐富的個人記憶補充 香港傳奇 的不足 第三組是三十多歲的精英階層 有趣的是, 這些接受過香港高等教育的香港精英, 在收看第一集後並沒有提出太多批評, 而在小組討論中也沒有補充電視節目所刪去的文革因素 第四組則是二十多歲的年青人 他們視 香港傳奇 所描寫的香港是屬於成年人的世界, 並提出不少 老套 守舊 脫節 等批評 有關 六七暴動, 他們只能說出 感覺好像很不全面, 卻未能直接指出刪減了的政治因素, 亦沒有使用文革這個標籤 此外,14 個觀眾日記之中, 只有一個 62 歲的退休人士對 六七暴動 作出補充, 其餘十多位觀眾大都認為 香港傳奇 是有益有價值而且可信性高的資訊節目 其中不少觀眾在日記中, 更運用自己的語言, 十分詳細地複製 香港傳奇 的純經濟論述, 例如指出香港遍地機會, 只要努力必獲回報, 並以香港的經濟成就為榮 從這些觀眾的反應, 可歸納出以下的觀察 首先, 不少觀眾對 香港傳奇 的審查作出強烈批評, 但是這些批評頗為 局部, 往往局限於活躍的文化界 評論界及電台時事節目觀眾 其次, 在家居環境的個人化解讀中, 被動的接收多於對抗性補充 ; 但在社交互動較大的小組討論, 個別觀眾與電視文本的商議資本大大提

高, 群體處境較能觸發被壓抑的社會記憶 其三, 由於三十多歲以下的觀眾沒有直接的 六七暴動 經驗, 再加上香港傳媒多年來避談本地政治, 而殖民教育亦忽視本土歷史教育, 所以社會記憶不能從傳媒或教育等機制轉化為普遍的集體記憶 三十多歲在香港最高學府受教育的精英, 亦難有 論述資本 去與 香港傳奇 的非政治論述抗衡 記憶 能將個人安頓於變動的世界之中 但 記憶 一如 勞動, 都被置於複雜的權力關係中 9 尤其是當 記憶 透過商業電視轉介, 其中就更加牽涉到政經權力的計算與塑造 香港傳奇 中的集體記憶, 正如其他普及歷史一樣, 表面是社會共識, 但背後卻有一個隱藏的權力地圖, 令 香港傳奇 隱惡揚善 政治正確 經濟先行 當然, 觀眾仍能在高度選擇性的文本中引起共鳴, 仍能借用文本將個人歷史接合到中港歷史發展的脈絡之中 個人 集體 電視的互相轉化, 其中既有意識形態的壓抑, 也有文化想像的重整 在香港這個自由社會, 個人記憶可以補充公眾歷史的不足, 但大體上, 集體記憶仍受到政治權力結合商業媒介的宏觀管理 1997 年之後, 香港商業電視將進一步靠攏政權, 加上民族主義 愛國主義的要求, 香港的政經權力以及大眾媒介, 將會進一步 管理 普及歷史和集體記憶 Furedi, Mythical Past, Elusive Future: History and Society in an Anxious Age (London: Pluto Press, 1992). 2 參考 David Brett, The Construction of Heritage (Cork: Cork University Press, 1996); Kevin Walsh,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ast: Museums and Heritage in the Postmodern World (London: Routledge, 1992). 3 參考 John B. Thompson, The Media and Modernity: A Social Theory of the Media (Oxford: Polity Press, 1995). 4 參考拙作 Eric Ma, Culture, Politics and Television in Hong Kong (London: Routledge, forthcoming). 5 參考 Marshall McLuhan, Understanding Media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4). 6 參考 Raymond Williams, 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 (London: Routledge, 1990). 7 參考 Maurice Halbwachs, On Collective Memor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8 參考 Rubie S. Watson, Memory, History and Opposition under State Socialism: An Introduction, in Memory, History and Opposition Under State Socialism, ed. Rubie S. Watson (Santa Fe, N.M.: School of American Research Press, 1994). 9 參考 John Gillis, Memory and Identity: The History of a Relationship, in Commemorations: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Identity, ed. John Gilli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電視建構的 127 香港傳奇 註釋 1 參考 Eric Hobsbawnm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Frank 馬傑偉倫敦大學哲學博士,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著有 電視與文化認同 解讀普及媒介 電視戰國時代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