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配套讲义是学习的必备资源, 帮帮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质量的配套讲义, 确保同学们学习的方便与高效 该讲义是帮帮结合大纲考点及考研辅导名师多年辅导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整理的 内容涵盖考研的核心考点 复习重点 难点 结构明了 脉络清晰, 并针对不同考点 重点 难点做了不同颜色及字体的标注, 以便同学们复习

Similar documents
毛概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串讲1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57



2013ÄêºÚÁú½�´óѧ807Öйú»¯Âí¿Ë˼Ö÷Òå»ù±¾Ô�Àí¿¼ÊÔ´ó¸Ù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2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知道, 通过调查研究, 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遵义会议以后, 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3)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 承 和 进 主要体现在提出的一系列新思

年度回眸 领航中国, 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述评 1

2013ÄêÕã½�Å©ÁÖ´óѧëÔó¶«Ë¼ÏëºÍÖйúÌØÉ«Éç»áÖ÷ÒåÀíÂÛÌåϵ¸ÅÂÛ¿¼ÊÔ´ó¸Ù

年第 期



¼ ½ ¾ ¼ ½ ¾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第一章第三节第一章第四节第二章 第一章第二节中的 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019 大纲新增 2. 毛新增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1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研备考复习计划 3-5 月基础阶段 1 确定目标, 全面了解专业 院校信息 2 准备资料, 购买公共课 专业课的专业 权威 实用 对口的备考资料 3 协调关系, 处理好实践 上课 论文 研考关系 4 制定规划, 做出全面 详细的复习计划 5 进入复习, 一轮复习展开地毯式复习 6-7 月强化阶段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微信公众号 :zaozhuangoffcn 2019 事业单位备考 2 群 : 第三章毛概 30 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 : A.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依靠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4

全面依法治国, 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 1

jianzhi01

untitled

课程配套讲义是学习的必备资源 帮帮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质量的配套讲 义 确保同学们学习的方便与高效 该讲义是帮帮结合大纲考点及考研辅导名师 多年辅导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整理的 内容涵盖考研的核心考点 复习重点 难点 结构明了 脉络清晰 并针对不同考点 重点 难点做了不同颜色及字体的标注 以便同学们复习时可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 # # # # # # # #

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 (1

课上随堂考课后作业, 找不到, 请问班主任哦 与课程无关的问题 问答列表区留言 不建议买教材 以课件为主哦 老师我明白啦 1 老师我完全不懂 2 课上有随堂考试, 课后有课后作业, 还要记得给老师打五分哦 ~~


年第 期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目录 第一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毛泽东思想... 3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3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7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两大理论成果 年中共七大的突出贡献是 A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C. 结束了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D.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2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

抗战时期贵州役政之初探!!!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问题和实际问题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1927 南昌 汉口 湖南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 八七会议总结了失败教训, 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瞿秋白开始担任领导工作 ; 秋收起义 : 文家市决策提出战略重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 ;,,,, ( ), ; ;,,,,,,,,,,,,,,,,,,,,,,,,,,,,,,,,,,,,,,,,,,,, ( ),,,,,,.,,,,,,,,,,,,,,

江西抗日战争史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多媒体课件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 # # # # #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4D F736F F D20A1B6B9D8D3DAB5B3D4DAB9FDB6C9CAB1C6DAB5C4D7DCC2B7CFDFA1B7B5BCB6C12E646F63>

4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 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 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 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笔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 :D 解析 : 该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1840 年鸦片战争前, 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 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 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

<4D F736F F D20D6D0B9FAB8EFC3FCBACDD6D0B9FAB9B2B2FAB5B32E646F63>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海建桥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174 ( ) (PPS) % 47.5%; 50.8% 49.2% % 45.6% 53.6% 46.4% 2010 : % 48.4% 53.5% 46.5% ;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习方式 统考拟招生计划数 001 经济学院 政治经济学全日制 经济学院 经济史 全日制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 全日制 经济学院 世界经济 全日制 经济学院

,,, ( ) ( ), %, %,,,,,,,,,,,,,,,,,,, %,,,,,,,, :,,,,,,,,,,,,,,,,,,,,,,,,,, ( ),,, :., ( ),,,,,, :,, ( ),,

201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1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 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各区 县人民政府 市政府各委 办 局 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 制 市政府决定 对在发展首都科技事业 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 技人员和组织予以奖励 根据 北京市科学技

( 二 ) 事物的永恒发展 41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3 ( 一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3 ( 二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5 ( 三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46 ( 四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鲜明的政治立场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崇高的社会理想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 二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世界的物质性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 24% 考研, 就看 V 研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 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 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 16% 四 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 分 (16 小题, 每小题 1 分 ) 多项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对长期以来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 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的高度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伟大成果,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Transcription:

帮学堂课程配套讲义 2017 强化阶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 1-4 章

课程配套讲义是学习的必备资源, 帮帮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质量的配套讲义, 确保同学们学习的方便与高效 该讲义是帮帮结合大纲考点及考研辅导名师多年辅导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整理的 内容涵盖考研的核心考点 复习重点 难点 结构明了 脉络清晰, 并针对不同考点 重点 难点做了不同颜色及字体的标注, 以便同学们复习时可以快速投入 高效提升 除课程配套讲义外, 帮帮还从学习最贴切的需求出发, 为大家提供以下服务, 打造最科学 最高效 最自由的学习平台 : 服务项目 名师高清视频课 服务内容 零距离跟名师学习, 精讲考点, 突出重点, 拿下难点, 掌握 方法 习题 + 月考 + 模考 精选配套习题, 灵活自测, 查缺补漏, 时时提升 真题视频解析 复习规划指导 精选整理了近十几年的真题 + 答案, 视频详解近五年真题 名师零距离直播 / 录播指导全程考研复习规划 24 小时内答疑 24 小时内详尽解答您复习中的疑点难点, 确保学习无阻碍 把青春托付给值得信任的平台! 祝 : 复习愉快, 天天高效, 考研成功! PS: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详细的了解知识点, 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了知识点的扩充 延伸 讲义中的不足之处, 欢迎各位研研批评指正, 我们将竭尽所能追求更好!

课程概述...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2 第一节 马克思中国化及其发展...3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16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9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27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3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9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41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46

一 考研政治的题型与科目 课程概述 ( 一 ) 题型结构试卷满分为 100 分, 其中 : 1. 单项选择题 16 分 (16 小题, 每小题 1 分 ) 2. 多项选择题 34 分 (17 小题, 每小题 2 分 ) 3. 分析题 50 分 (5 道题, 每题约 10 分 ) ( 二 ) 科目范围及试卷结构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分 ; [ 单选 4 道. 多选 5 道. 材料 1 道 : 第 1.2.3.4.17.18.19.20.21.34 题 ]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 分 ; [ 实为 24 分, 单选 4 道. 多选 5 道. 材料 1 道 : 第 5.6.7.8.22.23.24.25.26.35 题 ]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 分 ; [ 实为 20 分, 单选 2 道. 多选 4 道. 材料 1 道 : 第 9.10.27.28.29.30.36 题 ]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6 分 ; [ 单选 4 道. 多选 1 道. 材料 1 道 : 第 11.12.13.14. 31.37 题 ] (5)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 分 [ 单选 2 道. 多选 2 道. 材料 1 道 : 第 15.16.32.33.38 题 ] 二 课程目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共分为十二章, 分别 为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

5 章总依据论毛中特特理论 五位一体 帮学堂课程配套讲义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三 课程的逻辑框架 1 章 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 历程 成果 精髓 ( 年均 1 选择,) 0 分析 ) 总论 2 章 新民主主义论 分3 章 社义改造 毛概 ( 年均 2 选择, 多与 史纲 4 章 社义探索 重合,0 分析 ) 论基本理论 ( 年均 1 选择, 改革开 6 章总任务论放论有分析 ) 7 章改革开放中8 章总布局 ( 年均 4 选择,1 分析 ) 9 章 10 章 11 章 12 章 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依靠力量领导核心 环境条件 ( 年均 1 选择,0 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命题规律归纳与总结 近年真题单选考点多选考点材料分析考点 2016 实事求是 ( 第 5 题 ) 2015 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 2

2014 2013 2012 实事求是 ( 第 5 题 ) 2011 2010 ( 第 29 题 ) 史纲 科学发展观含义 ( 第 22 题 ) 毛思与中特理论的共同点 ( 第 21 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因 ( 第 21 题 ) 科学评价毛泽东与两 个不能否定 ( 第 36 题 ) 史纲 第一节 马克思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过程,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 一 ) 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在 1935 年遵义会议之前, 党对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还不够自觉, 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1. 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1)1935 年遵义会议后, 党的中央领导人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逐步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 路线 方针和政策 (2)1938 年,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 论新阶段 的政治报告, 强调指出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重大命题, 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经过延安整风,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 成为全党的共识 3

(4) 在党的七大上 (1945 年 ), 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 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指出 : 毛泽东思想是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二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2010 年多选第 21 题 ) 第一,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 就是因为它是科学 是正确的方法, 并且通过中国化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从而满足了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需要 原著链接 恩格斯 :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 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 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第二,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 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 不仅发挥着指导作用, 而且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 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既坚持马克思主义, 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做出符合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第二是把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第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总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4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2011 年多选第 21 题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 观点 方法的集中体现, 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正是由于党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才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根本路线, 强调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2)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 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 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 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 比如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许多重要思想 正反两方面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其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 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 这个 承 和 进, 主要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上 最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 根, 这个 根 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 这两大理论成果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 5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主义 (3) 这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 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 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 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等等 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4) 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绝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 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一 )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 1.20 世纪上半叶, 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人民从没有停止过抗争 (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 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它使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 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它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2)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 又经历了在 冷战 和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国际环境中, 恢复国民经济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正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 6

( 二 )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 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 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1925 年 ),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萌芽 (2)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 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 土地革命中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遵义会议以后, 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实践经验, 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 军事思想 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 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 年党的七大,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 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 第二次结合, 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的任务, 并且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 一 ) 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这一理论, 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 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这些正确思想对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 7

意义 3.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毛泽东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 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强调实行政治 经济 军事三大民主, 实行官兵一致 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必须根据政治形势 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 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他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对被打倒的反动统治阶级成员和反动分子, 只要他们不造反 不捣乱, 都给予生活出路, 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5.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 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建党, 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 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 他指出,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成立初期, 鉴于我们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 他多次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谨慎 不骄 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要求全党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这些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7. 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 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等等 ( 二 )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 即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1.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 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 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2.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 集中群众的智慧, 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 战胜种种困难, 创造种种奇迹 群众路线是党 8

的根本工作路线 3.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 走自己的路, 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 捍卫国家主权, 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同时积极争取外援, 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独立自主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 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 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 不仅今天, 而且今后, 毛泽东思想都是我们必须始终高举的伟大旗帜 3. 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仍然具有普遍的和长久的指导意义 四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014 材料第 36 题 史纲 ; 2015 年多选第 29 题 史纲 )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这个问题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 关系到党的团结 国家的安定, 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 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 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 : 一种是以 两个凡是 为代表的观点, 认为毛泽东的一切决策 指示都是正确的, 都要维护和遵循 ; 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 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共同点, 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 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原则 1981 年 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指出 : 9

(1)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 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 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 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 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 文化大革命 中犯了严重错误, 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 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 错误是第二位的 (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坚持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 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为我们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自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原著链接 邓小平 :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 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 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013 年多选第 22 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 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1.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2 年, 10

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重大命题 1987 年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 构成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的轮廓 1992 年初,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对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三个有利于 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入阐述,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92 年, 十四大对这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进行了概括, 把它称为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97 年, 十五大正式使用 邓小平理论 概念, 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2.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 相互贯通的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六大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3.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 围绕改革发展稳定, 内政外交国防 治党治国治军作出一系列新的阐述, 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 新观点 新要求, 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形成了一系列最新成果, 特别是提出了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因为 : (1) 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都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 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 都坚持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 11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2) 它们都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 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 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 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 新问题, 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 ; (3) 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 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其内容主要包括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始终清醒地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 从这个最大的实际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 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4.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是有方向 有立场 有原则的, 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12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 的总布局,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6.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按照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的构想,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坚定不移地贯彻 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的方针, 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 促进香港 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求和平 谋发展 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要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 发展利益,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 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9.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 总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3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 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和新要求, 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 一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的提出习近平在参观 复兴之路 展览时, 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中国梦 的 核心目标 也可以概括为 两个一百年 的目标, 也就是 :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实施手段是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着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 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 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 牢牢掌握一时形态工作领导权 管理权和话语权 ; 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创新社会治理 ; 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 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 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 要坚定不移坚持 九二共识 这一共同政治基础 ; 要从严治党, 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 钙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等等 ( 二 ) 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 1.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提出 2014 年 12 月, 习近平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 强调,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此前 三个全面 基础上, 增加了 全面从严治党 14

2015 年 2 月 2 日,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集中论述了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 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 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 既有战略目标, 也有战略举措, 每一个 全面 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15 年 4 月 28 日, 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四个全面 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实现这个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2.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提出的依据首先, 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 其次, 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 再次, 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 是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 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3.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提出的关系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 它既包括战略目标, 也包括战略举措 其中, 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战略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 是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的 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关键一步 ;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 是实现中国梦的 关键一招 ;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如 鸟之两翼 或 车之双轮, 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4.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意义 :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是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 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 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 15

东思想, 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在当代中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事实深刻表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 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 在未来前进道路上,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 我们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 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也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六 四个自信 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 创造 积累的根本成就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 7 月 1 日的讲话中, 提出 文化自信, 与之前的 三个自信 并列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有一个过程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在 1929 年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 思想路线 1930 年, 他在 反对本本主义 中指出, 本本主义 是完全错误的, 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6

为揭露主观主义, 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 1937 年, 毛泽东在 实践论 和 矛盾论 等著作中, 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 年, 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任务的同时, 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实事求是 命题, 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1941 年, 毛泽东在 改造我们的学习 的报告中指出 : 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 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 省内外 县内外 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把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党性的高度加以强调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继续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后来, 毛泽东在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等著作中, 初步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观点 特别是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这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1978 年 12 月, 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重要讲话, 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 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方面创新 ; (3) 胡锦涛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 (4) 党的十八大之后, 习近平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抓住机遇, 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2012 年单选第 5 题 ) 中国共产党章程 明确规定: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 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 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 政策 办法来 调查研究是从 17

实际出发的中心环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要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 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 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毛泽东还把这种 相联系 比喻成 有的放矢 3.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 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也是检验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4. 实事求是,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 理论联系实际,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等内容 ; 而要做到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 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等, 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正是因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 实事求是, 把党的思想路线简称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016 年单选第 5 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 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 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 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 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 最后,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1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 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 习近平明确指出 :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 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 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无论在任何时候 任何地点 任何条件下, 都要坚持实事求是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命题规律归纳与总结 近年真题单选考点多选考点材料分析考点 2016 2015 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 第 2014 11 题 ) 史纲 党的建设 ( 第 14 题 ) 史纲 2013 党的建设 ( 第 10 题 ) 史纲 2012 2011 中国革命道路的依据 ( 第 5 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 第 10 题 ) 史纲 2010 中国革命道路的依据 ( 第 27 题 ) 史纲 统一战线的内容 ( 第 28 题 ) 史纲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9

1.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 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鸦片战争后, 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 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 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 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逐步形成 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 改善人民的生活 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 4.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 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2) 十月革命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事实证明,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 旧式的农民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 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 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 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是基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国民族找到出路 ; 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 以及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 (1)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鸦片战争后, 为了挽救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无数仁人志士曾探 20

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中国人民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封建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等, 都纷纷粉墨登场, 试图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艰苦卓绝的探索, 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都终究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 事实证明,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 旧式的农民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 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旧式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道路和模式无法指引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近代中国革命和革命斗争的发展, 迫切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 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应近代中国革命的需要而生的, 它的形成也包含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 是通过革命的实践, 经过了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 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 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逐步地克服盲目性, 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 而达到自由王国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在党的幼年时期, 由于缺乏领导革命的实践经验, 在革命的实践斗争中犯过一些错误, 走过一些弯路 但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善于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 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性, 逐步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尤其是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及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后, 党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著名论断, 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领导革命不断向前发展 到抗日战争时期, 党历经长期的革命斗争考验, 积累了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日趋成熟, 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指出 : 在抗日战争时期, 我们从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 这时候, 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 我们才有了自由 到这个时候, 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 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 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 这就是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搞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必然离不开革命的实践探索 试想, 没有国共合作的实践, 怎么可能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 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 怎么可能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 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 党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的实践, 怎么可能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总之, 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 没有党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无法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 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所在 21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1939 年, 毛泽东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文中, 第一次提出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科学概念 1948 年, 他在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 领导力量,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 一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2.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地主阶级是在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 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 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 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革命 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 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 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 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统一 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 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 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 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 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 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 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3.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 勾结封建势力 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 封建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 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从总体上说,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但是, 在不同历史阶段,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1)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革命的主 22

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2)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3) 在抗日战争时期, 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4) 在解放战争时期, 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 二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80% 以上, 他们深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3.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城市小资产阶级, 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 小商人 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同样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因此, 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4.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 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 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 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 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 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而在另一时期, 又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 因此, 它既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 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争取它, 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 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又斗争又联合, 是合乎实际的, 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 三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 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 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23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 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 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 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2.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 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一是它从诞生之日起, 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 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 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 因此, 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 ; 二是它分布集中, 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 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 三是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 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共同团结战斗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 使其从开始走上革命舞台, 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 成为中国社会里最有觉悟的阶级, 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 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毛泽东 : 领导的阶级和政党, 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 阶层 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甲 ) 率领被领导者 ( 同盟者 ) 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 并取得胜利 ;( 乙 )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 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 就不能实现领导 4.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和农民问题紧密地联系着 因此, 首先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保持党在思想上 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就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 四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012 年单选第 10 题 ) 24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它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 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2.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 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 紧密衔接的, 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第一步是民主革命,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4. 革命前途问题上的错误表现 : (1) 一次革命论 : 在党的历史上, 左 倾教条主义的 一次革命论 的错误在于, 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 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 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 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 左 的政策, 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 (2) 二次革命论 : 右的 二次革命论 的错误在于, 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 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 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二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25

( 一 )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 :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包括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总之, 国体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 二 )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1.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土地革命路线 : 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 有步骤 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2.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 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 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 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没收官僚资本, 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 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 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保护民族工商业, 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 发展资本主义, 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 它对发展现代技术 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政策 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不但是一个进步, 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 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 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 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 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 26

利, 有益于社会向前发展 当然, 这种保护不是无条件的 ( 三 )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1.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 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 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 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2.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 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主张实事求是 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 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 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 发展民族新文化, 提高民族自信心 3.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 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 ; 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 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总之,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相结合, 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立足中国国情, 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一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2014 年单选第 11 题 ) 史纲 党对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1) 党成立初期, 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领导工人阶级, 开展工人运动, 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2)1928 年 10 月和 11 月, 毛泽东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和 井冈山的斗争 等文章中, 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 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建立 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 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7

(3)1930 年 1 月, 毛泽东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 在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一文中, 回答了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的疑问 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 认为当时的红色政权虽然还很小, 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 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 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 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4)1938 年 11 月, 毛泽东在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中明确指出 : 共产党的任务, 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 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 先占乡村, 后取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 二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然性 (2011 年单选第 5 题 ) 1.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 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 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 公开的合法斗争, 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 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 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2)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 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因此,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 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 组织 发动和武装农民, 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 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 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2. 中国革命之所以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2010 年多选第 27 题, 史纲 ) (1) 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 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 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 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 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3)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4)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28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其意义 ( 一 ) 新民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 二 )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 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分析 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 < 共产党人 > 发刊词 (1939 年 ) 文中, 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 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把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 一 ) 统一战线 (2010 年多选第 28 题 ) 1.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首先, 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 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 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 就必须把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 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 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 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2.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9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 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 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 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 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其次, 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第三, 当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 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3. 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 包含着两个联盟 :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 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主要是工农联盟 ; 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只有巩固工农联盟, 争取农民 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 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同时, 只有建立第二个联盟,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壮大自己, 孤立主要的敌人,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 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4. 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 强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保持党在思想上 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在统一战线中, 存在着不同阶级 不同政治力量和不同派别, 由于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而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 因此, 在革命进程中, 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对反共顽固派采取又团结又斗争 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利用矛盾, 争取多数, 反对少数, 各个击破 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 坚持有理 有利 有节的原则 5. 党领导统一战线先后经历的形式和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领导的统 战线, 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当党能够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 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 反之, 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 ( 二 ) 武装斗争 1. 武装斗争的必要性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 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 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30

这支军队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即党指挥枪, 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3. 人民军队的宗旨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坚持这一宗旨, 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 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4. 强调武装斗争, 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的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 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 三 ) 党的建设 (2013 年单选第 10 题 史纲 ;2014 年单选第 12 题 史纲 ) 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 伟大的工程, 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1. 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在民主革命过程中,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情加之游击战争环境, 使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1939 年 10 月, 毛泽东在 共产党人 发刊词 中, 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 广大群众性的 思想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 伟大的工程 2. 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党的建设主要包括 :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等 毛泽东特别强调要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3.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945 年 4 月,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第一次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 :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三大优良作风, 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 四 )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历程毛泽东在 < 共产党人 > 发刊词 (1939 年 ) 一文中, 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 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31

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949 年, 毛泽东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 : 一个有纪律的, 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 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 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 依靠这三件, 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 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 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实践中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过程中形成的 它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 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独立自主地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 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结束了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 战乱不断的局面,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变革, 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为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扫清了障碍,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是 20 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 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的斗争, 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 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 32

量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命题规律归纳与总结 近年真题 单选考点 多选考点 材料分析考点 2016 2015 2014 2013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 第 30 题 ) 史纲 2012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社会阶级构成 ( 第 21 题 ) 2011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第 29 题 ) 史纲 2010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第 22 题 )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 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一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 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 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 二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2012 年多选第 21 题 )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 33

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 :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 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 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与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是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 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因此,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 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 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 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 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 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 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 又有相互合作 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 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 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3.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居于领导地位, 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 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 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一 )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010 年多选第 22 题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 党和毛泽东对于何时向社会主义过渡 怎样过渡的问题, 经历了一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到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根本原因是 : (1) 到 1952 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 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2) 建国后实际已经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取得一些过渡的经验 1.1949 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 使中国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34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即 两个转变 同时并举的思想 2. 从 1949 年至 1952 年, 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与此同时, 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这主要是 : 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 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 及时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 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 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等方式, 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等, 为全面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3.1953 年 12 月形成关于 总路线 的完整表述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一化三改 一化 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 即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不可分离, 可以比喻为鸟的 主体 和 两翼 一化 是 主体, 三改 是 两翼,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 二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马克思 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 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马克思 恩格斯还曾设想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 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 将是 最便宜不过了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 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 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列宁也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 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 但由于后来俄国资产阶级选择了国内战争的反抗方式, 列宁的设想未能实现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上述理论指导下, 积极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1953 年 12 月, 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 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中指出 :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 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是由于 : 一 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 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 ; 二 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 35

们 毛泽东在审阅这个提纲时还特别指出 :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 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 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 把在我国绝大部分社会经济中使用简单的落后的工具农具去工作的情况, 改变为使用各类机器直至最先进的机器去工作的情况, 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 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了, 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 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一 ) 农业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11 年多选第 29 题 ) 史纲 1. 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集体所有制, 是一个历史性难题 第一,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 走互助合作道路 土地改革完成后, 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第二, 遵循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 ( 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中的下中农 ), 巩固团结其他中农, 发展互助合作, 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这使农业合作化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 坚持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的方针, 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 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 同时试办初级社 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高级社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2.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方法步骤上, 从供销合作入手, 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具体来说, 36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 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 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 使手工业者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 ( 二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 第一,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所谓赎买, 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 其益处表现在 :(1)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 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 (3)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 才能 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4)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又有拥护宪法 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 如果处理得当, 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 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 其次,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再次, 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 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 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 这样, 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 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 用各种形 37

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 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 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 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 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因此, 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 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等,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 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 代销等形式, 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 也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这些企业的利润, 按国家所得税 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 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即当时所说的 四马分肥 资方红利大体占 1/4, 资本主义的剥削受到限制, 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使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发展生产 满足人民需要和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 因而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第三,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 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 减少了改造的阻力, 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 第一,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实践证明, 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 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 促进生产力发展, 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推动社会进步,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 采取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都采取了区别对象 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 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 创造出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等过渡形式 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逐步过渡, 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 创造出从 38

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 第三,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 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 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对其进行改造,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 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但是, 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总之,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 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 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 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 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 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情况说明,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所作出的伟大创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 一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2. 政治领域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1954 年 9 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制定及颁布施行, 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 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这部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3. 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 39

化, 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官僚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被消灭, 广大劳动者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总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 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初步确立 ( 二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列宁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 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础制度的理论依据 但这个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不可能超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原著链接 列宁 :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有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 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实践证明, 一方面, 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 现代化建设 ; 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 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或者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经过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是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的 二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2013 年多选第 30 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工业化 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离不开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的前提条件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3.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使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 40

正确解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 发展的结果 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 而且以其独创性理论 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命题规律归纳与总结 近年真题 单选考点 多选考点 材料分析考点 2016 论十大关系 第 6 题 2015 中国工业化道路 ( 第 5 题 )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 第 10 题 ) 史纲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 ( 第 29 题 ) 史 纲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 调动 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010 年 单选第 10 题 ;2016 年单选第 6 题 ) 调动 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是毛泽东在 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中提出的 1.1956 年 4 月和 5 月, 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 41

上, 作了 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 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 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 就是 努力把党内党外 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 直接的 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 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毛泽东认为,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 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条件, 大力促使消极因素比较多 比较快地向积极因素转化, 并同时尽力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逆转 总之,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 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2012 年多选第 29 题 ) ( 一 ) 思想提出党在八大前后, 特别是毛泽东在 1957 年 2 月所作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报告, 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 二 ) 主要内容毛泽东指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 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他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 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因此, 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的特点, 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 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 ; 另一方面它又还很不完善, 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社会主义社会上 42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也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其中, 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 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因此, 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不断地得到解决 2.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据此, 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3.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 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 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毛泽东还特别指出, 在我国,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 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在一定条件下,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人民内部的矛盾, 如果处理不当, 也可能发生对抗 反之, 有些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 如果处理得当, 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 因此, 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 4. 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用民主的方法 毛泽东他指出,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 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 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我们历来就主张, 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 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这是一个总方针 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 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 原则 :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 实行 团结 批评 团结 的方针, 坚持说服教育 讨论的方法 ; 对于物质利益 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 实行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的方针, 兼顾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 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 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 对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 实行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 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 艺术实践去解决 ;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 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的方针 ; 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 实行民族平等 团结互 43

助的方针, 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 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等等 所有这些方针, 都是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具体化, 为解决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强调,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 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经典链接 : 毛泽东 : 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 向自然界开战, 发展我们的经济, 发展我们的文化, 巩固我们的制度, 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 三 ) 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意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 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一 ) 问题的提出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 受苏联的影响, 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 这就促使党和毛泽东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毛泽东在 论十大关系 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 便是重工业 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文中, 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 二 ) 主要内容鉴于中国社会生产力落后 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 毛泽东指出, 以工业为主导, 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 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 这是维护国家独立 统一和安全, 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须的, 是毫无疑义 必须肯定的 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他说, 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只有农业发展了, 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 才有可能为建立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更多地发展农业 轻工业, 既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 又可以增加资金积累和扩大市场 44

这不仅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 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 以工业为主导, 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以及一整套 两条腿走路 的方针, 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等等 ( 三 ) 重要意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 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符合中国人口多 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 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 还提出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 1.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提出, 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2.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毛泽东提出,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应当采取 两步走 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 农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3.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方针, 强调正确处理国家 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 既要顾全大局, 突出重点, 也要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 综合平衡 同时, 也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 开展与外国的经济交流,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设备和资金, 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 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4.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 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 陈云提出了 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 的设想, 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 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 ; 在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 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 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 国家 45

市场是它的主体, 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5.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 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 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 有利的工具, 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此外, 毛泽东还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 要实行民主管理, 实行干部参加劳动, 工人参加管理,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工人群众 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即 两参一改三结合 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 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 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6.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党的八大提出, 要进一步扩大民主, 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 必须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 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 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 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 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 7. 关于科学和教育 党提出了 向科学进军 的口号, 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要实行重点发展 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 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毛泽东强调, 不搞科学技术, 生产力就无法提高 ; 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刘少奇提出实行 两种劳动制度 两种教育制度, 一种是全日制的劳动制度, 全日制的教育制度 ; 一种是半日制的劳动制度, 半日制的教育制度 ( 即半工半读 ) 8.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毛泽东提出, 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 此外, 毛泽东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还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 实现祖国统 外交和国际战略 执政党建设等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 物质基础 第三,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46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 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 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第三,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实践证明,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大力发展人民民主, 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如何一级党组织和领导人都不能有超出法律之上的权利, 各种制度和法律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能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五,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加强执政党建设 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加强执政党建设, 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是指导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 权力过分集中, 成为发生 文化大革命 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践证明, 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 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反对个人崇拜,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创造性, 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 必须大力发扬党内民主, 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 避免少数人说了算 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第六,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