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我法二空觀的關涉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中論》我法二空觀的關涉"

Transcription

1 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論文集十行菩薩饒益行初探 以 華嚴經 ( 十行品 ) 為主 釋傳智 一 前言 ( 一 ) 寫作動機 華嚴經 說: 戒為無上菩提本, 應當具足持淨戒 1 由此可知佛教對戒律的重視 佛教的根本能維持不墮, 即在於佛教弟子們對戒律的尊重與遵守 換言之, 不論在家或出家, 只要是佛弟子都應堅持守戒律的本份 當然, 這樣說不是無根無據 戒分積極的行善 ( 作持 ) 與消極的避免做惡 ( 止持 ) 二方面 知道行善避惡是智慧的表現 從戒展轉滋生出智慧 所以說 戒為無上菩提本 既然如此, 佛弟子也就非 具足持淨戒 不可了 一般人難免對佛教的戒律產生畏懼, 總認為戒律是一種刻板的約束, 甚至是一種違反人性的生活規則 這是因為沒有了解到戒律的真正作用 防非止惡 ; 如能正確地發揮戒律的功能, 則持戒也可說是最積極的善行之一! 饒益行是 華嚴經 十行品 所要告訴我們的主題之一 十行菩薩的饒益行算是戒波羅蜜嗎? 解答此問題, 宜從饒益行與戒波羅蜜的定義著手 戒波羅蜜, 簡言之, 是著重在心能持淨戒, 心遠離貪求世樂等種種過失, 不僅自己成就戒行, 還引導眾生嚴持淨戒, 進而一同通達生死 涅槃, 證佛菩提 要持戒, 必須要對戒法有所認識 而本文擬就 十行品 中的 饒益行 申述其意義及勝用 1 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六十卷 ) 卷六, 賢首菩薩品 第八之一, 大正藏 九, 頁四三三中 1

2 ( 二 ) 研究方法 2 在 華嚴經 十行品 提出十行法門 其中的第二行是饒益行 這部份主要探討十行菩薩的戒 十行屬中賢果位, 是非常重要的階位之一 在菩薩修行階位上, 十行位算是一個比較基礎的階位, 與十住及十迴向共稱三賢位 本文擬分五段論述, 首先從華嚴五十二個修行階位說明十行位在三賢位中之重要性 其次以持戒的理由及戒波羅蜜的意義, 說明饒益行與戒度的關係 再於後四段, 即全文主體, 分別探討饒益行的特色 饒益行難持能持的具體表現 悲智雙運修饒益行以及饒益行的果德 在末段結論中, 總結全文的要點, 指出饒益行也是一種戒波羅蜜, 能藉以圓成自利利他二行的一切功德 至於在 華嚴經 中其餘與戒行有關的部份, 如 淨行品 中十信法門的淨行 梵行品 中十住位的梵行 十迴向品 中十迴向位的不壞迴向 十地品 中十地位的離垢行等等, 目前暫無法處理, 留待日後研究 本文以 華嚴經 十行品 中十行位的饒益行為主要的研究範圍 十行品 在 華嚴經 各品中是經文相當短的一品, 大約六百多字 但如上述, 十行屬中賢位, 是菩薩修行階位上算是一個比較基礎的階位, 所以字數少並沒有表示這品不重要, 相反的, 它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 而本文的重點在於對 十行品 作分析與綜合的研究, 並依據經文的內容建立論文的架構 二 饒益行與戒度的關聯 大乘菩薩戒包含攝律儀 ( 自利 ) 攝善法戒 ( 他利 ) 攝眾生戒 ( 二 利圓滿 ), 此三者總稱為三聚淨戒 拫據澄觀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 2 十行法門 :(1) 歡喜行 (2) 饒益行 (3) 無違逆行 (4) 無屈撓行 (5) 無癡亂行 6 善現行 (7) 無著行 (8) 難得行 (9) 善法行 (10) 真實行 參閱 : 唐實叉難陀譯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八十卷 ) 卷十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二下 2

3 3 第四十三, 十行位中的第二饒益行也含攝此三聚淨戒, 即 : 菩薩如是持戒時, 於一日中, 假使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大惡魔, 詣菩薩所 一一各將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天女, 皆於五欲善行方便, 端正姝麗傾惑人心 執持種種珍玩之具, 欲來惑亂菩薩道意 爾時, 菩薩作如是念 : 此五欲者, 是障 4 道法, 乃至障礙無上菩提 是故不生一念欲想, 心淨如佛 是說攝律儀戒 ; 唯除方便教化眾生, 而不捨於一切智心 佛子! 菩薩不以欲因緣故, 惱一眾生, 寧捨身命, 而終不作惱眾生事 菩薩自得見佛已來, 未曾心生一念欲想, 何況從事 若或從事, 無有是處 爾時, 菩薩但作是念 : 一切眾生, 於長夜中想念五欲, 趣向五欲, 貪著五欲 其心決定耽染沈溺, 隨其流轉, 不得自在 我今應當, 令此諸魔及諸天女, 一切眾生住無上戒 ; 住淨戒已, 於一切智, 心無退轉,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入於無餘涅槃 何以故? 此是我等所應作業, 應 5 隨諸佛如是學 是說攝眾生戒; 作是學已, 離諸惡行, 計我無知, 以智入於一切佛法為眾生說, 令除顛倒 然知不離眾生有顛倒, 不離顛倒有眾生 ; 不於顛倒內有眾生, 不於眾生內有顛倒 ; 亦非顛倒是眾生, 亦非眾生是顛倒 ; 顛倒非內法, 顛倒非外法 ; 眾生非內法, 眾生非外法 一切諸法虛妄不實, 速起速滅, 無有堅固, 如夢如影, 如幻如化, 誑惑愚夫 如是解者, 即能覺了一切諸行, 通達生死及與涅槃, 證佛菩提 自得度, 令他得度 ; 自 3 唐澄觀述 :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卷四十三, 大正藏 三六, 頁三二九中 4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八十卷 )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中 5 同註 4, 頁一 三中 下 3

4 解脫, 令他解脫 ; 自調伏, 令他調伏 ; 自寂靜, 令他寂靜 ; 自安隱, 令他安隱 ; 自離垢, 令他離垢 ; 自清淨, 令他清淨 ; 自涅槃, 令他涅槃 ; 自快樂, 令他快樂 佛子! 此菩薩復作是念 : 我當隨順一切如來, 離一切世間行, 具一切諸佛法, 住無上平等處, 等觀眾生, 明達境界, 離諸過失, 斷諸分別, 捨諸執著, 善巧出離, 心恒安住無上 無說 無依 無 6 動 無量 無邊 無盡 無色甚深智慧 是說攝善法戒 如後述, 十行菩薩所修的饒益行以持戒為主 依據以上澄觀對饒益行的詮釋, 可知十行菩薩修饒益行, 即是持大乘菩薩戒 ( 一 ) 十行菩薩與華嚴經中的修行階位 華嚴修道的階段分有二門 :1 次第行布門, 即十信 十住 十行 十迴向 十地 等覺 妙覺 這是從淺到深, 由凡夫初發心到賢位, 再 進入聖者果地 此次第行布門含有五十二個修行階位的差別因果 2 圓融相攝門, 是約理而說的, 指得一位即得一切位, 如十信圓滿就能成 佛, 即信滿成佛 華嚴經 菩薩十住品 卷十一所說 : 初發心時便 成正覺 7, 就是屬於 圓融相攝門 的說法 若針對 十行品 中的十行菩薩作探討, 則就菩薩修行階位而言, 他屬於十行位 亦即指菩薩五十二修行階位的第二十一位到第三十位 十行 ( 中賢位 ) 8 十住( 下賢位 ) 9 及十迴向 ( 上賢位 ) 10 此三賢位, 6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八十卷 )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下 7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六十卷 ) 卷八, 菩薩十住品 第十一, 大正藏 九, 頁四四九下 8 十行 : 歡喜行 饒益行 無違逆行 無屈撓行 無癡亂行 善現行 無著行 難得行 善法行 真實行 參考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八十卷 )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二下 9 十住 : 初發心住 治地住 修行住 生貴住 具足方便住 正心住 不退住 童真住 王子住 灌頂住 參考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六, 十住品 第十五之一, 大正藏 十, 頁八四上 10 十迴向 : 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 不壞迴向 等一切佛迴向 至一切處迴向 無盡功德藏迴向 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 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 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 真如相迴向 無縛無著解脫迴向 入法界無量迴向 迴向即回所修的因向佛果菩提 參照唐 4

5 是登地以前的菩薩修習善根以制伏煩惱, 使心調伏的三種修行階位 一般常以 位 或 心 稱之, 如十住位或十住心 十行位或十行心 十迴向位或十迴向心 原因是菩薩於此三種階位中各有十心之別 如上述, 在三賢位中, 十行位是一個比較基礎性的菩薩修行階位, 這是它 非常重要 的理由吧 金字塔沒有廣大的基座, 那有它的頂端? 在修行上, 基礎部份反倒是重要的 又, 就修道階段而言, 十行位和十住位 十迴向位同屬次第行布門, 這點上面也已說過 ( 二 ) 饒益行以持戒為主十行位在十住位和十迴向位之間, 可說是前後二者之間的踏板 ; 不經由十行位, 則十住菩薩跳不到十迴向位 所以十行位在菩薩修行階位上也極具關鍵性 在 十行品 所說的十行中, 第二為饒益行, 以持戒為主 佛子! 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饒益行? 此菩薩護持淨戒, 於色 11 聲 香 味 觸, 心無所著, 亦為眾生如是宣說 既然十行菩薩所修的饒益行是護持戒律, 則反過來應該也可以說, 十行菩薩嚴持淨戒就是在修饒益行 饒益行與持戒劃上等號, 無庸置疑吧 如上述, 十行是菩薩行, 不可思議, 與法界虛空界等 而菩薩行是自利利他二行圓滿, 在利他中完成自利, 乃是眾所週知的 既然如此, 則在十行菩薩在修饒益行時, 絕對不會只顧自己持淨戒而已 此( 十行 ) 菩薩護持淨戒, 亦為眾生如是宣說 ( 此菩薩 ) 作是學已, 離諸惡行 以智入於一切佛法, 為眾生說, 令除顛倒 自調伏 令他調伏 自離垢, 12 令他離垢 ; 自清淨, 令他清淨 實叉難陀譯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二十三, 十迴向品 第二十五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二四下 11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八十卷 )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中 5

6 根據以上引文, 可知十行菩薩不但自己嚴持淨戒, 而且同時以智慧勸導眾生持戒調伏自己, 以除去戒垢獲得清淨 所以, 以持淨戒為主的饒益行必然是充份發揮利他精神的菩薩行 就像十行中第一歡喜行透過布施利益眾生那樣, 第二饒益行透過持戒利益眾生 13 十行菩薩在修第一歡喜行時, 凡所有物悉能惠施 此處的 凡 14 所有物 包括內外財 菩薩在 悉能惠施 時, 自己和受他布施的眾 15 生都很歡喜, 因為透過此一行為, 雙方 心得滿足 此菩薩修歡喜行時, 無我想 眾生想 有想命想 種種想 補伽羅想 人想 摩納婆想 作者想 受者想 但觀法界 眾生界, 無邊際法 空法 無所有法 無相法 無體法 無處法 無依法 無作法 作是觀時, 不見自身 不見施物 不見受者 不見褔田 不見業 不見報 不見果 不見大果 16 不見小果 如此以無相布施去除我法二執後, 緊接著藉持戒淨化三業 所以列為十行中第二的饒益行以持戒為修行項目 修饒益行的菩薩因自己 護持淨戒, 而 於色 聲 香 味 觸, 心無所著, 進而 亦為眾生如是宣說, 令除顛到 然知不離眾生有顛倒, 不離顛倒有眾生, 不於顛倒內有眾生, 不於眾生內有顛倒, 亦非顛倒是眾生, 亦非眾生是顛倒, 顛倒非內法, 顛倒非外法, 眾生非內法, 眾生非外法 一切諸法, 虛妄不實, 速起速滅, 無有堅固, 如夢如影, 17 如幻如化, 誑惑愚夫 菩薩持戒也和修布施一樣, 必須無相無所著 他自己持戒也勸導眾生持戒, 雙方因此都能 心無所著, 而 自安隱, 12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八十卷 )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中 下 13 同註 12, 頁一 二下 14 同註 12, 頁一 二下 15 同註 12, 頁一 三下 16 同註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八十卷 )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中 下 6

7 18 令他安隱 自快樂, 令他快樂 ( 三 ) 戒波羅蜜的意義 1. 戒戒是防非離惡的力量 這種力量發出內心, 所以說戒, 是自律的 自主的 如上述, 戒分止持與作持二方面 前者的意思就是 不做, 亦即一般所說的禁止 後者則是 積極做 之意 不做 指不做甚麼呢? 19 又 積極做 指積極做甚麼? 當然指不做會 損害 逼迫 惱亂 其他眾生的行為, 積極做 饒益 其他有情的事 十行菩薩持戒就有止惡行善兩種不同的意義 他不只要不做惡, 而且要積極地行善 行善的主要內容, 就是對眾生做有益的事 只要是對眾生有利益的事, 菩薩都一定要去做 這樣的持戒是積極的, 而不是消極的不可這樣, 不可那樣而巳 十行菩薩不但自己嚴持戒行, 同時也要勸眾生持戒 所以, 以持戒為主的第二饒益行, 強調積極地去行善, 而不是只有消極地避免造惡業 2. 波羅蜜 ( 多 ) 有關波羅蜜的意義, 很多經論做出詳略不同的解釋 現列述如下 波羅蜜 ( 多 ) 為梵文 paramita 的音譯 事竟成 到彼岸 度 等為其意譯 大智度論 第十二說 : 波羅秦言彼岸, 蜜秦言到 天竺俗法, 凡事成辦, 20 皆言到彼岸 以生死為此岸, 涅槃為彼岸 21 此外, 關於波羅蜜的意義, 金光明最勝王經 第四說有十七種, 22 而 大寶積經 第五十三則說有二十種 能到彼岸的為佛與菩薩 ; 其中, 佛為已到彼岸, 菩薩則將到 彌 18 同註 17, 頁一 三下 19 唐玄奘譯 : 解深密經 卷四, 大正藏 十六, 頁七 五中 20 龍樹菩薩造, 後秦鳩摩羅什譯 : 大智度論 卷十二, 大正藏 二五, 頁一四五上 21 唐義淨譯 : 金光明最勝王經 第四, 大正藏 十六, 頁四一九上 中 22 唐玄奘譯 : 大寶積經 卷五十三, 大正藏 十一, 頁三一四下 7

8 勒菩薩所問經論 第八說 : 到彼岸故, 名波羅蜜義 又諸佛如來已到彼岸, 名波羅蜜 ; 初地菩薩以其畢竟到彼岸故, 名波羅蜜 ; 以諸菩薩畢竟得彼岸行名波羅蜜 23 到彼岸有幾種類? 梁譯 攝大乘論譯 第九說到彼岸有三種之別 : (1) 隨所修行究無餘, 為到彼岸 (2) 如眾流以歸海極, 施等亦爾, 以入真如為究竟, 即以入真如為到彼岸 (3) 以應得無等果為到彼岸, 更 24 無別果勝於此果, 為諸果中上故為彼岸 這是就所修之行 所入之理及所得之果皆究竟而說為波羅蜜的 又, 波羅蜜所以名為波羅蜜的原因安在? 解深密經 第四說有五個因緣 : 一者無染著故 二者無顧戀故 三者無罪過故 四者無分別故 五者正迴向故 無染著者, 謂染著波羅蜜多諸相違事 ; 無顧戀者, 謂於一切波羅蜜多諸果異熟及報恩中, 心無繫縛 ; 無罪過者, 謂如是波羅蜜多無間雜染法離非方便行 ; 無分別者, 謂於如是波羅蜜多, 不如言詞執著自相 ; 正迴向者 25, 謂以如是所作所集波羅蜜多, 迴求無上大菩提果 根據以上, 波羅蜜意譯為到彼岸, 係意謂由此生死岸到彼涅槃岸 但不是所有的修行者已都扺達 佛所以已到彼岸, 乃因他 所修之行 所入之理 所得之果 都圓滿 到彼岸, 是說修學而能從此到彼, 不是說巳經到了 所以, 重在從此到彼的行法, 凡可由之而出生死到菩提的, 都可以稱為波羅蜜 要能究盡諸法實相, 圓成自利利他的一 26 切功德 ; 才名為波羅蜜 23 後魏菩提流支譯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卷八, 大正藏 二六, 頁二六六上 24 世親菩薩釋, 梁陳真諦譯 : 攝大乘論 卷九, 大正藏 三一, 頁二一六中 下 25 唐玄奘譯 : 解深密經 卷四, 大正藏 十六, 七 五頁下 七 六上 8

9 3. 戒波羅蜜又, 何謂戒波羅蜜? 波羅蜜是到彼岸 如果包含止持與作持的戒都持得很圓滿, 圓滿到可從此岸度到彼岸, 就叫戒波羅蜜 總之, 能藉持戒而得菩提而離生死苦海的, 即是戒波羅蜜 諸經論中或說六波羅蜜, 或說十波羅蜜 華嚴經 即以十波羅蜜為大乘菩薩的核心實踐法門 十波羅蜜即十度中的第二是戒度, 亦即持戒波羅蜜 (wila-paramita), 又稱尸羅波羅蜜或戒波羅蜜 戒度無極 亦可譯為絕對的 完全的持戒, 或持戒的完成 嚴持淨戒, 不但能對治惡業令身心清淨, 而且能利益眾生 解深密經 卷四說 : 27 由持戒故, 不行損害 逼迫 惱亂, 饒益有情 大乘菩薩戒包括攝律儀 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 其中,(1) 攝 律儀戒偏說禁制惡行, 是嚴制消極方面的行為 ;(2) 攝善法戒廣說勵 修善行, 是擴充積極方面的行為 ;(3) 饒益有情戒則說凡有利益人群 28 的事莫不興崇, 更要展開從事實際的工作 由此可見, 大乘菩薩戒的重點在於 : 不只消極地止惡, 而且更要積極地行善 持大乘菩薩戒係出於悲心, 並能與空慧相應, 進而出離生死, 所以大乘菩薩戒可稱得上是戒波羅蜜 十行菩薩修饒益行, 必須持戒圓滿, 以達成自利利他的一切功德, 所以可以說饒益行等於戒波羅蜜 成就了饒益行, 就是成就了戒波羅蜜 十住位 十行位和十迴向位都有持戒的修行德目 不會因此而有重複或互相扺觸的困擾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 十住有十住的戒波羅蜜, 十行有十行的戒波羅蜜, 十地有十地的戒波羅蜜, 個個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總之, 菩薩戒原則上有除惡行 修善行二方面, 十行菩薩不但自己 26 印順法師著 : 般若經講記, 頁一二 27 同註 太虛大師選集 下 菩薩學處講要, 頁四二六 - 四二七 9

10 29 護持淨戒, 而且因而 覺了一切諸行, 通達生死及與涅槃, 證佛菩提, 而且以 自得度, 令他得度 ; 自解脫, 令他解脫 ; 自調伏, 令他調伏 ; 自寂靜, 令他寂靜 ; 自安隱, 令他安隱 ; 自離垢, 令他離垢 ; 自清淨, 30 令他清淨 ; 自涅槃, 令他涅槃 ; 自快樂, 令他快樂 的無私精神, 使眾生亦 住無上戒 ; 住淨戒巳, 於一切智, 心無退轉, 得阿耨多羅三 31 藐三菩提, 乃至入於無餘涅槃 這應是十行菩薩修饒益行即是修戒波羅蜜的意義及原因所在吧 三 饒益行戒度之特色 ( 一 ) 饒益行的戒相如上述, 十行菩薩的饒益行必須修持戒律 以自己持戒並勸導眾生持戒是他的 所應作業 但他持戒必須持到甚麼程度才算真正持戒而不是犯戒?( 十行品 ) 第二十一之一說 : 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饒益行? 此菩薩護持淨戒, 於色 聲 香 32 味 觸, 心無所著, 亦為眾生如是宣說 從以上所引經文看, 菩薩的饒益行有自利與利他兩面 在自利方面, 菩薩持戒的戒相, 是達到 於色 聲 香 味 觸, 心無所著 這就是說, 對五欲不可起心動念, 一起心念就是破戒 五欲會 惑亂菩薩道意 33, 是障道法, 乃至障礙無上菩提 34, 當然被列為應捨離的項目之一 所以十行菩薩若能圓滿持淨戒, 就表示他已能夠心不染五欲境界, 亦即具備自性清淨的戒相 而在利他的另一面, 要勸導他人一同守持淨戒 這就是經文所說的 亦為眾生如是宣說 所以, 十行菩 2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下 30 同註 29, 頁一 三下 31 同註 29, 頁一 三中下 3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中 33 同註 同註 32 10

11 薩是透過自己及令眾生持戒, 而達成菩薩行的目標 自利利他二行圓滿的 十行菩薩如何能在持戒上具足自性清淨? 十行菩薩經由前下賢十住位中之無相持戒而對治部份的我法二執, 證得部份的無相慧 ; 又於本位中之初行 歡喜行, 去除對內外財的貪著, 捨棄部份的我法二執 十行菩薩由於巳奠定了這樣的修行基礎, 所以能進而護持淨戒, 心不貪染五欲, 具足自性清淨 ( 二 ) 饒益行的功能由上所述, 十行菩薩持戒, 對五欲能 心無所著, 但未能避免誤犯 這就是說, 遇到誤犯的因緣, 他還是會誤犯 財富 世間色相 地位 權勢, 是犯戒的因緣, 這些也都是修饒益行的菩薩應該遠離的 故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中強調說: 不求威勢, 不求種族, 不求富饒, 不求色相, 不求王位, 35 如是一切皆無所著 一切無所著, 只是對十行菩薩的期待 實際上, 十行菩薩還不能完全防護自己不誤犯 他不像二地菩薩已能完全除掉戒垢 在此可看出十行菩薩仍處於調伏煩惱的階段 也就是說 : 他還未能徹底不染著, 所以才規定他要 心無所著, 不可貪染五欲 ; 警惕他不可接觸惡緣以免誤犯 故持饒益行必能避免過失 但既然饒益行, 如上述, 也是菩薩行之一, 則饒益行的功能應不只 離諸過失 捨諸執著 36 而十行菩薩由於自持戒律並勸眾生修持, 而能 得佛所讚平等正法 37, 覺了一切諸行, 通達生死, 及與涅槃, 證佛菩提 38 ; 又被勸導修持淨戒的眾生也能 於一切智, 心無退轉,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入於 35 同註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下 37 同註 36, 頁一 三中 38 同註 36 11

12 無餘涅槃 39 由此看來, 饒益行隨著持戒內容有消極和積極兩部份 止惡與行善, 而產生消極與積極的兩種功能 自己清淨與饒益眾生 ( 三 ) 堅持戒行捨離八纏及戒障十行菩薩要護持淨戒, 單遠離過失還不夠, 還必須離戒障 此戒障是煩惱所造成的障道法 因此菩薩應當不斷地排除種種戒障, 才能持戒清淨 ( 十行品 ) 第二十一之一說 : 我持淨戒, 必當捨離一切纏縛 貪求 熱惱 諸難 逼迫 40 毀謗 亂濁 此處所說的 纏縛 貪求 熱惱 諸難 逼迫 毀謗 亂濁, 可說都是煩惱的異名 從不同角度去看煩惱, 於是給予煩惱不同的名稱 今以 纏 為主述說於下 : 纏縛也是持戒的障礙, 所以也叫做戒障 它是修饒益行菩薩最大的敵人, 必須將它消滅掉 根據澄觀 華嚴經疏, 纏 指無慚 無愧 掉舉 惡作 惛 睡 慳 嫉 其中前二者即無慚 無愧會障律儀, 掉 41 舉 惡作障止, 惛 睡障觀, 慳 嫉障捨法 菩薩為甚麼要捨離纏縛? 當然因為它是障道法 不捨就無法持戒, 它就是障礙持戒最主要的原因 無慚無愧, 必然無所不為, 這就是犯戒 所以必須把無慚無愧轉成知慚知愧, 才能在道業上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但去除戒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澄觀還強調要盡形壽捨離八纏 但實際上, 盡形壽不只是一期生死的盡形壽, 而是過去 現在 未來三際的盡形壽 如上述, 饒益行是菩薩行, 而菩薩行必須修到成佛, 入於無餘涅槃為止 所以, 排除 纏縛, 當然也要盡未來際, 不可中斷 四 饒益行中難持能持的具體表現 39 同註 36, 頁一 三中 下 40 同註 36, 頁一 三中 41 唐澄觀撰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卷二十二, 大正藏 三五, 頁六二二下 12

13 ( 一 ) 起觀對治魔境持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無論內外境都會隨時擾亂持戒者的心念 菩薩如是持淨戒時, 於一日中, 假使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大惡魔詣菩薩所, 一一各將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天女, 皆於五欲善行方便, 端正姝麗傾惑人心, 執種種珍玩之具, 欲 42 來惑亂菩薩道意 外境的考驗是持戒的難處之一 對於種種外境的誘惑, 我們不能置於不理, 因此必須設法勝過它, 這樣才算做到徹底持戒 但持戒者有甚麼辦法抗拒外境的擾亂呢? 爾時, 菩薩作如是念 : 此五欲者, 是障道法, 乃至障礙 43 無上菩提 是故不生一念欲想, 心淨如佛 五欲外境現前時, 我們必須立即起觀, 以排除它 所謂 養兵千日, 用在一時, 為對治外境的惑亂, 應時時修觀 習慣起觀, 自然有足夠的定力對付魔境 ; 魔境最後必消失不現 ( 二 ) 寧捨生命不惱眾生在現今社會, 布施財物給貧困的人, 都不易做到, 何況要捨生為人 但十行菩薩不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 損害 逼迫 惱亂 其他眾生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說: 菩薩不以欲因緣故, 惱一眾生, 寧捨身命, 而終不作惱眾生事 44 十行菩薩甚至為了避免 損害 逼迫 惱亂 其他眾生而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 無可否認的, 要做到這樣, 的確不易 但倘若心中能時刻想著一定要持戒, 而且在所經歷的事項上, 把戒持好 也就是說從心想到身行都堅定持戒, 不是 光說不練, 這樣就可能得到清淨 十行菩 42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中 43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中 44 同註 43 13

14 薩不為私利而傷害眾生, 甚至為了不傷害眾生, 即使犧牲個人的生命也願意 由此可見他持戒堅定不移, 更可看出他利益眾生的悲心 推動他持戒的動力 堅固不減 ( 三 ) 不生一念欲想世間的誘惑確實很多, 因此眾生惡業不斷, 而惡業所導致的苦果也很難堪 所以佛教不是無緣無故稱世間為五濁惡世 內外境的誘惑會擾亂持戒的決心, 所以持戒者不但要盡力排拒它, 而且不能生起一絲一毫的欲想 不但心無欲想, 而且要身無欲行, 口無欲言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說 : 菩薩自得見佛已來, 未曾心生一念欲想, 何況從事 ; 若或 45 從事, 無有是處 十行菩薩 不求威勢, 不求種族, 不求富饒, 不求色相, 不求王位, 不 於長夜中想念五欲, 趣向五欲, 貪著五欲 其心決定耽染沈溺, 隨 46 其流轉, 所以不會 不得自在, 反而由於 隨諸佛如是修學 作是學已, 離諸惡行, 並令眾生和他一樣持戒清淨, 以致能得大智慧, 了解 一切諸法虛妄不實, 速起速滅無有堅固, 如夢如影, 如幻如化, 誑惑愚夫 總之, 要持戒清淨必須做以下三件難事 :(1) 遇魔境要起觀對治 ; (2) 為了持戒饒益眾生寧可犧牲自己生命 ;(3) 一念欲想都不生 這是饒益行的精神特色所在 起觀對治魔境這項, 不見於十住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的菩薩戒度中 五 饒益行菩薩悲智雙運齊修 ( 一 ) 悲心濟眾 45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中 46 同註 45 14

15 持戒有一半是出於慈悲心 持戒有止惡行善二方面 不要自己由於做壞事不做好事而傷害到別人, 所以才小心遵守規矩 由此看來, 持戒是出自對別人的善意, 亦即出於慈悲心 十行菩薩持戒當然也有這樣的動機 爾時, 菩薩但作是念 : 一切眾生, 於長夜中, 想念五欲, 趣向五欲, 貪著五欲 ; 其心決定耽染沉溺, 隨其流轉, 不得自在 我今應當令此諸魔及諸天女, 一切諸生住無上戒 47 修行菩薩道者絕對不忍眾生苦, 因為對他而言, 眾生受苦就等於自己受苦 十行菩薩看見無智的眾生沉溺在五欲當中不能自拔, 而流轉生死, 不得自在, 自己也很難受 十行菩薩出於悲心而要令 一切諸生住無上戒 這是因為持戒, 不但能 捨一切纏縛 貪求 熱惱 諸難 逼迫 毀謗 亂濁, 而且能 得佛所證平等正法, 覺了一切諸行, 通達生死及與涅槃, 證佛菩提 十行菩薩因眼見眾生受苦而起大悲, 進而生勸持心, 即勸導眾生持戒 所以菩薩持戒是悲心的表現 ( 二 ) 與智相應如上述, 十行菩薩自己嚴持淨戒, 同時也勸眾生持戒 ; 他這樣做是出於慈悲, 亦即悲心的表現 但在自持戒或勸他持戒時, 心一定要 恒安住無上無說 無依無動 無量無邊 無盡無色, 甚深智慧 48 又, 由於安住甚深智慧, 故了知 一切諸法虛妄不實, 速起速滅, 無有堅固, 如夢如影, 如幻如化, 誑惑愚夫 49 十行菩薩在持戒時, 與智相應, 50 故能 住無上平等處, 等觀眾生 又十行菩薩勸導眾生持戒, 是為 令除顛倒 十行菩薩既然能以智了解眾生, 當然也一定能以智了解 47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中 48 同註,47 三下 49 同註 47 一 三下 50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下 15

16 顛倒, 以及二者的關聯 然知不離眾生有顛倒, 不離顛倒有眾生 ; 不於顛倒內有眾生, 不於眾生內有顛倒 ; 亦非顛倒是眾生, 亦非眾生是顛倒 ; 顛倒非內法, 顛倒非外法 ; 眾生非內法, 眾生非外法 一切諸法虛妄不實, 速起速滅, 無有堅固, 如夢如影, 如幻如化, 誑惑愚夫 51 以上說十行菩薩出於悲心, 勸眾生持戒 可是如何做? 菩薩要告訴眾生一切諸法都是虛妄的, 都是遍計所執, 對境起欲才會顛倒 是眾生自己顛倒, 不是顛倒讓眾生顛倒 眾生為甚麼會顛倒? 是因眾生對五欲境界不能分辨, 以為是真的 所以菩薩以智慧告訴眾生顛倒的原因並進而提供 除顛倒 的方法, 即嚴持淨戒 持戒是甚麼? 持戒是防止耽染五欲, 遠離諸惡行 所以持戒也可說是除顛倒 眾生能除顛倒, 就表示他們 具一切諸佛法 52, 這就是 智 ( 三 ) 菩薩的家業與使命十行菩薩應自持淨戒, 也應勸眾生修持戒律 對他, 這是義不容辭的事, 也可說是他的家業 他的使命 我今應當令此諸魔及諸天女 一切諸生住無上戒; 住淨戒已, 於一切智, 心無退轉,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入於無餘涅槃 何以故? 此是我等所應作業 53 修菩薩道者以利益眾生為家業 十行菩薩要對眾生起大悲心, 要勸眾生持戒 這是修饒益行菩薩的本份, 他如果不做就是沒盡責 十行菩薩要隨諸佛學習, 才能 離諸惡行 他不但要自己成就淨戒, 也要幫助眾生成就淨戒, 所以他必須 以智入一切佛法, 為眾生說, 令除顛倒 這就是要對眾生說法, 叫他們持戒, 去除顛倒 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遠 51 同註 50 頁一 三下 52 同註 50, 頁一 三下 53 同註 50, 頁一 三中 下 16

17 離種種欲境而免於受苦 這是出於悲心的作為 所以, 持戒同時是在修 悲心 不論是持戒, 或是修悲心, 都是菩薩必須荷擔的家業 必須完成 的使命 六 饒益因行的果德十行菩薩修饒益行, 亦即自持淨戒, 並令眾生也持淨戒後, 會得到甚麼樣的果報? 這可從二方面來說, 即一就斷德而言 ; 二就智德而言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中有說: 自得度, 令他得度 ; 自解脫, 令他解脫 ; 自調伏, 令他調伏 ; 自寂靜, 令他寂靜 ; 自安隱, 令他安隱 ; 自離垢, 令他離垢 ; 自清淨, 令他清淨 ; 自涅槃, 令他涅槃 ; 自快樂, 令他快樂 54 這是就斷德說的 若菩薩與眾生方都能嚴持淨戒, 則雙方都能調伏自己, 離垢而得安隱 快樂 亦即自利利他二行成就 這是第一果 至於第二果是住深智慧, 這是就智德說的 菩薩與眾生都由於能持淨戒而得 諸佛所讚平等正法, 具一切諸佛法, 更進而 證佛菩提, 入於無餘涅槃 所以必安住甚深智慧 我當隨順一切如來 離一切世間行, 具一切諸佛法 住無上平等處, 等觀眾生 明達境界, 離諸過失 斷諸分別, 捨諸執著 善巧出離, 心恆安住無上 無說 無依 無動 無量 無邊 無盡 無色甚深智慧 55 十行菩薩在嚴持饒益行戒度, 圓滿具足斷德和智德後, 必能進到上賢位 十迴向位 54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下 55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十九,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 大正藏 十, 頁一 三下 17

18 七 結論十行位菩薩修饒益行 其所修的饒益行以持戒為主 十行菩薩持戒是自持戒亦令他持戒, 因此能圓成自利利他二行的一切功德, 令自他逐漸由此生死岸向彼涅槃岸靠近, 所以十行菩薩的饒益行也是一種戒波羅蜜 十行菩薩的饒益行包含 ( 一 ) 自利 ( 攝律儀 )( 二 ) 利他 ( 攝善法戒 )( 三 ) 自他二利 ( 攝眾生戒 ) 就內涵而言, 大乘十行位菩薩所持的戒比聲聞戒更深廣 ; 就持戒的精神而言, 則更崇高 這可說是十行菩薩持戒的終極目的不只在於自利, 而且在於利益眾生所致 又十行菩薩修饒益行的戒相, 是自性清淨 保持清淨戒行, 心對於五欲一概不染著 十行菩薩所修的饒益行包含消極和積極兩部分, 即止惡與行善, 因而產生消極與積極的兩種功能 自己清淨與饒益眾生 十行菩薩為了持戒清淨, 必須捨離無慚無愧的纏縛 除此之外, 要起觀對治魔境, 不起一欲念 不為滿足私欲而害眾生, 甚至寧捨生命也不惱眾生 又, 十行菩薩並不是盲目持戒, 而是與智相應 他的持戒帶有悲心濟眾的意義與作用 他並以持戒為家業, 為其份內事 就整個三衹百劫的菩薩行而言, 十行中的饒益行確實如 滄海一粟 但必須一步一步, 逐漸累積, 成佛的那一天才會來臨吧 18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1-10 3-1-11 3-1-12 見 不 不 見 不 不 不 見 不 見 不 不 3-1-13 不 見 不 見 不 不 不 見 不 見 不 不 3-1-14 不 見 不 見 不 不 六 度 不 見 不 見 不 不 3-1-15 不 不 見 見 不 不 見 不 不 見 不 不 3-1-16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1 173-216 論 林 立 行 行 六 異 便 2002 年年 91 年 3 2-3 北 立 樓 樓 錄 論 略 兩 匿 見 兩 了 更 更 說 論 不 論 論 兩 略 說 (1) Ta,b,c 欄 例 T46.35a 46 35 欄 (2) a,b,c,d 欄 欄 欄 欄 例 99.44a 99 44 欄 林 理 理 173 行 便 見 不 理 不 不 度 便 行 切 切 行 來說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教師數學教學評量的知覺

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教師數學教學評量的知覺 六年 數 量 呂 立 北 數 論 數 量 量 量 老 量 行 了 不 量 更 行 行 更 數 樂 老 量 老 老 數 臨 量 麗 數 量 數 量 量 老 不 數 量 來 老 數 量 量 4 識 六年 力 年 異 六年 料 量 異 異 數 量 更 益 數 量 六年 數 量 量 數 量 來說 類 類 類來 刺 類來 來 異 度 力 濾 類 刺 力 異 來 來 刺 刺 5 刺 來 理 論 更 易 數 量

More information

校園正向管教範例徵選內容格式

校園正向管教範例徵選內容格式 例 狀 良 良 索 索 索 歷 索 年 良 類 不 落 不 易 力 不 說 料 良 年 年 35 10 年 31 7 年 說 良 不 離 Cl9 1-1 良 不 精靈 來 1. (1) 不 什 都 都不 不 都不 理 (2) 不 都 讀 都不 都 (3) 不 力 不 (4) 什 都不 說 說 不 (5) 零 都 說 零 來 不 讀 不 不 不 不 (6) 裡 說 不理 不 說 都 來 良 說 不 裡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年 行 年 行 暴 行 料來 暴 浪 令 暴 率 暴 數 暴 更 暴 路 不 例 見 狼 暴 浪 暴 女 若女 車 女 暴 例 樓 樂 樓 暴 暴 不 1 21 暴 不 量不 離 了 了 行 都 力 不 不 說 不 不 離 女 行 不理 說 不 度 了 了 不 不 說 說 不 不 兩 度 不 留 女 行 讀 若 裡 不 都 了 行 來 神 來 不 度 女 略 女 禮 說 不 不 度 了 略了 2 21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北 麗 律 北 98 年 4 29 錄... 2 年... 2 立 度切 ---- 立精神 參... 2 1. 立... 2 2.... 4 行 度切... 5 1.... 5 2. 行... 5 3. 行... 8 參 參... 9 年 行 行... 9 年 數不... 10 行 不... 11 行 不 參 利... 11 論... 12 1 北 97 年 老 數 老 數 數 北 益 北 沈淪 令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7 年 行 行 玲 行 更年 行 李 龍 復 落 更年 行 更年 念 更年 女 見 更年 識不 力量 老 老 老 老 靈 年更年 ~ 更年 年更年 ~ 更年 都不見 更年 年更年 ~1~ 更年 年 更 了 更年 不 更年 念 更年 靈 見 更年 臨 更年 年 更年 更年 林 玲 更年 識不 力量 老 老 更年 率 降 念 不論 論 女 了 理 論 精 論 讀 更 更年 ~2~ 更年 年 靈 更年 力

More information

楞嚴經大綱第五講(楞嚴經義貫目次解說)電子書.pdf

楞嚴經大綱第五講(楞嚴經義貫目次解說)電子書.pdf 楞嚴經大綱第五講 ( 楞嚴經義貫目次解說 ) 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 楞嚴經第五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大綱 ( 義貫目次解說 )(5) 諸位請翻開上冊, 楞嚴經義貫 目次, 第 26 頁,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好! 看中間, 目次 26 頁, 第五章, 正說六十位修證, 一般的經典, 都是十信位 十住位 十行位 十回向位 十地 等覺 妙覺,

More information

我的學思歷程

我的學思歷程 領 歷 年 立 不 六 了 說 歷 兩年 年 不 度來 歷 論 年 裡 禮 來 裡 都 理 劉 勞 理 說 理 來 不 不 例 了 歷 都 什 什 什 什 類 都 什 理 領 不 不 什 來 了 什 說 不 不 年 數 Andrew Wiles Andrew Wiles 林 了 兩 年 數 Fermat s Last Theorem Fermat 數 n n n 論 x +y =z n 2 數 來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拉 理 行 行 行 行 流 例 例 1 行 行 異 度 列 利 行 理 異 異 行 行 年 年 年六 年六 行 年 年 年六 年六 行 行 益 切 行 列 行 列 行 行 識 行 行 列 不 2 行 行 行 利 行 行 不 料 行 六 不 列 行 理 留 留 留 行 六 落 落 六 行 不 行 六 列 理 留 留 留 行 列 車 年 令 行 異 理 行 3 離 離車 行 理 易 行 列 車 識 精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033A46AB4BCABD7BDD7A4A7A472C3B9AA69C3B9BB65A15D ABD7B0B2C0E7A15E2E646F63>

<4D F736F F D203033A46AB4BCABD7BDD7A4A7A472C3B9AA69C3B9BB65A15D ABD7B0B2C0E7A15E2E646F63> 大智度論 之尸羅波羅蜜 ( 釋厚觀,2006.7.7, 於佛法度假營 ) 一 尸羅 之意義 ( 一 ) 大智度論 卷 13( 大正 25,153b9-10): 尸羅 ( 秦言性善 ), 好行善道, 不自放逸, 是名尸羅, 或受戒行善, 或不受戒行善, 皆名尸羅 ( 二 ) 大毘婆沙論 卷 44( 大正 27,230a4-5): 尸羅者, 是數習義, 常習善法, 故曰尸羅 1 二 初期大乘經論之尸羅波羅蜜,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 第 四 十 三 期 發行單位 銘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發 行 人 沈佩蒂 主任 指導教授 張國保 教授 施明發 教授 編 輯 主編 莊偉聖 地 址 桃園縣 山鄉大同村德明路 5 號 電 話 (03)350-7001 分機3282 網 址 http://www.mcu.edu.tw/department/educlass/index.htm 電子信箱 yichuang@mail.mcu.edu.tw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政府再造的基本精神:小而美或小而能?

政府再造的基本精神:小而美或小而能? 1 18 讀 力 理 錄 --------------------------------------------------------------------------------------1 --------------------------------------------------2 -------------------------------------------------------------2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不可以墮胎

不可以墮胎 不 錄 流 量 殺 裡 什 殺 了 什 來 不來 來 殺 來 了 來 來 殺 了 更 了 不 不 不 錄 刺 異 了 異 亂 留 兩 不 惡 不 來 類 來 累 不 了 女 切 來 女 不 女 不 來 什 女 說 切 來 殺 殺 了 來 更 了 了 了 不 不 樂 切 累 惡 惡 狀 說 1 不 了 不 療 不 不 參 參 來不 了 說 不 不 陸 不 六 了 李 陸 了 念 度 李 錄 女 不 裡來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度 度 林 李 年 錄 說 理 參 度 六 離 行 理 行 行 行 陸 參 錄 錄 離 錄 錄 行 立 歷年 理 令 離 不 離 離 益 離 若 行 離 見 令 律 行 年 行 來 見不 行 行 年 立 立 度 行 行 說 論 理 料 參 度 不 來 離 離 離 來 度 參 行 離 行 理 行 行 年 行 行 行 六 陸 說 行 行 來 行 離 理 行 益 行 來 參 來 行 年 度 離 行 易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論 行 不 行 量 什 行 不 不 不 便 量 什 樂 便 行 利益 僚 吝 行 利 不 什 量 行 利益 行 濫 說不 聯 都 行 行 行 量 不 更 來 行 量 便 聯 行 量 行 行 力 行 更 行 行 量 行 不 兩 精 度 葉 行 行 量 律 令 量 流 行 令 了 不 行 量 來 行 1 行 行 量 量 狀 列 量 更 狀 更 若 行 行 行 量 量 行 什 都 了 什 行 量 行 量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育儿的简单规则

育儿的简单规则 來 車 便 路 樂 便 行 勵 便 便 不 了 不 了 便 亂 不 了 不 不 了 不 了 論 不 了 了 便 了 了 了 離 了 論 不 更 不 了 不 不 更 了 不 了 了 不 樂 理 不 不 說 不 了 不 留 說 說 了 說 來 聆 力 聆 了 不 便 里 亂 亂 拾 不 見 來 不 行 來 利 不 兩 行 車 行 離 不 不 留 見 來不 不 不 來 便 了 不 不 不 不 老 亂 不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VCC-1.doc

Microsoft Word - VCC-1.doc 2006 年佛法度假中文營隊課程講義 十住毘婆沙論 之菩薩修行要略 釋長慈編 2006/5/22 壹 簡介一 釋 論 題 : ( 一 ) 關於 十住 (DazabhUmi): 1 十住毘婆沙論 中的 十住, 即 華嚴經 十地品中之 十地, 如 十住毘婆沙論 卷 1 入初地品第二 ( 大正 26,22c25~23a3) 云 : 此中十地法去來今諸佛為諸佛子故已說今當說初地名歡喜第二離垢地三名為明地第四名焰地五名難勝地六名現前地第七深遠地第八不動地九名善慧地十名法雲地分別十地相次後當廣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參 行 參 參 來 兩 來 行 樂 見 錄 參 錄 來 參 利 參 念 歷 裡 裡 流 參 來 了 不 了 不 落 說 不 說 不 了 了 年 流 見識了 參 了 裡 了 力 路 不 行 行 了 行 更 不 來 讀 更 便 讀 行 兩 行 1 見 參 見 見 裡 樂 來 參 裡 了 來 樂 錄 來 北 立 ( ) 見 裡 見 ( ) 見 裡 不 ( ) 立 2 立 落 樂 裡 了 樂 樂 1991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年 A 年 林 年 六 朗 年 滑 年 年 年 B 年 六 略 不 1 藍 兩 兩 不 了 不 了 不 不 不 不 練 練 說 練 說不 流 不 說 不 不 不 什 老 見 了 連 了 了 了 裡 不 不 說什 什 2 了 了 說什 了 了 不了 說 了 了 了 不 不 了 裡 什 不 了 什 了 切 不 了 不 年 裡 了 了 不行 來 不領 連 不 年 來 不 裡 不 了 不 了 了 來 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戒波羅蜜之探討 指導教授 : 陳一標教授 研究生 : 釋天戒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華嚴經 戒波羅蜜之探討 釋天戒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 一 前言 家師於八十四年四月五日以 天戒 為名, 提取法號, 令弟子去受持三壇大戒, 目的就是要以戒為師, 知道我年長出家, 習氣 業障難除, 故希望藉著持戒的法門, 能為我找到一條解脫業苦之道 1, 佛遺教經論疏節要

More information

民胞物與的儒家理想

民胞物與的儒家理想 理 讀 北 易說 北 理 北 年 見 見 不 不 讀 讀 讀 了 來 不 讀六 來 理 易 來 易 立 不 易 不 量 錄 句 立 立 句 不 說 了 理 兩 了 ( 療 ) ( ) 來 兩 ( ) 來 兩 了 不 了 理 理 1 令 力 ( ) 不 易 讀 練 來說 說 句 塞 類 不 不 來 易 易 易 理 易 論 拉 里 來聯 便 理 念 論 臘 理 理論 便 論 來 行 念 論 理 不 令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樂 年 立 年 立 樂 路 靈 來 來 路 料 六 路 理 不 理 亂 歷了 樂 都 了 年 年 樂 數 行 來 列兩 念 樂 行 42 樂 識 不 樂 路 路 樂 識 領 路 路 樂 來 料來 拓 略聯 年 立 樂 行 年 立 43 理 不 路 女 了 路 了 了 路 來 路 列 數 樂 不 不 年 了 路 了 路 流行 路 落 44 料來 年 年六 行了 行 不 類 流行 年 路 量 數 了 不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練 錄... 1... 3 2.1... 3 2.2... 7... 22 3.1... 22 3.2... 27 利... 29 4.1... 29 4.2 利... 31 利... 31 六... 32 數... 32 7.1... 32 7.2 利... 33 I ... 33... 34 9.1... 34 9.2 類... 34 9.3... 35... 35 10.1... 35 10.2...

More information

內政部「我國婚喪儀式性別意識之檢討」

內政部「我國婚喪儀式性別意識之檢討」 識 劉 理 理 年 錄 行 劉 ~ 禮 狀 禮 識 禮 識 ~ 劉 ~ 識 禮 禮 識 禮 識 度 禮 禮 識 參 ~ ~ ~ ~ ~ 六 ~ 錄 ~ 錄 ~ ii 行 流 識 說 流 識 1995 年北 女 行 領 流 略 1997 年 聯 理 流 了 立 女 量 女 行 略 女 益 不 不 女 益 金 9217 禮 禮 禮 兩 禮不 兩 1 禮 論 都 度 浪 不 類 禮 行 復 不 行 禮 行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沈 林 連 老 車 年 錄 六 參 1 年來 行 烈 不 更 理 立 了 不 率 數量 更 立 來 了 立 路 來 利 來 路 了 列 來 參 路 料 便 來 來 力 兩 流 兩輪 來 雷 識 雷 識 來 識 識 了 數 不 率 2 了 例 禮 不 老 來 老 利益 來 了 來 禮 不 不 都 年來 行 烈 不 更 理 不易 了 不 立 了 不 不易 不 懶 異 來臨 3 什 不 了 都 說 類 了

More information

第四章、個案分析

第四章、個案分析 例 說 理論 行 說 來 說 理論 讀 更便 理 理論 說 理論 更 了 不 說 了 度 說 例 理 來 更 力 不 不 行 略 了 了 了 論 行 不 更 歷 歷 來 說 說 / 力量 老 識 識 / 行 不 更 律 識 了 識 流 量 說? 歷 年 柳 說 說 不 女 女 不 不 年 不 來 了 不 女 說 讀 不 讀 不 讀不 不識 靈 ( ) 不 來 什 不 了 說 了 金 裡 料 了 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畢業論文 華嚴經 迴向行法之研究 - 以 十迴向品 為中心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研究生 : 釋天悅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華嚴經 迴向行法之研究 - 以 十迴向品 為中心 釋天悅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第八屆 第一章緒論 一 研究動機目的 古人說 : 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 華嚴所彰顯的乃是如來的根本法輪 以毘盧遮那佛的法身為果, 以十蓮華藏的世界海為其依報化境 ; 以文殊菩薩的大智,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路 行 流 不 行 率 不 數 了 壟 壟 了 度 不 行 切 年 兩 惡 度 率 益 行 力 參 來 182 1979 年 契 念 雷 1980 年 力 勵 參 兩 良 1980 年 力 金 行 流 privatization 1983 年 行 理 行 20 年 流 不 不 見 念 都 率 1 林 論 年 2 路 理 行 論 年 3 復 路 論 年 4 金 路 參 蓮 行 論 年 183 Calvin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行 略 說 行 略 路 略 度 論 行 略 理 量 類 利 年 年 1 類 年 不 年 量 2 類 度 來 來 廉 便 不 量 力 類 鍊 PEPPPVC 1 不 利 識 參 聯 里 略 行 量 行 識 行 行 落 行 2 了 年 洛 年 行 類 麗龍 不便 年 更 41 年 料 年 量 10.5 年 6.5 200 兩 2.5 料 利 理 不 行 流 塞 不良 類 流 林 年 理 理 PVCPS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力 12 劉 林 李 蘭 ( 六 ) 來 說 列 (A) (B) (C) (D) 1. 91 年 5 六 59 1 5 行 9 行 老 車 老 2. 59 2 A C 3. 說 六 欄 不 4. 6 例 例 C 說 量 料 女 利 行 念 切 念 不 (C) 說 行 不 參 (A) 說 年 力 24 林 寧療 不 行 了 來 不 狀 靈 列 寧療 精神 (A) (B) (C) (D) 1. 見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行 理論 Olson 行 理論 MancurOlson 1971 年 行 邏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念 理 利 便車 free rider 不 行 Olson 行 理論 了 理 理 聯 理 不 理 理論 利益 利益 力 Olson 理 利行 不 利益 立 Olson 行 不 理 利 參 不參 行 都 便車 free rider 行 行 行 理 利 不理 Olson

More information

附件一:

附件一: 理念 來 ~ 老 飯 飯 飯 都 飯 了 兩 飯 老 不 飯 不 飯 零 料 不 不 了 念 理念 了 不 更 力 識 來 路 領 行 了 了 度 聯 不 了 行 旅 念 更 更 力 了 識 蘿 了 了 狀 了 狀 不 狀 六 類 識六 類 類 量 念 樂 良 了 ~ 立 更 1 略 精神 都 更 不 了利 行 論 了 2 論旅論錄 流 領 年 年 年 年 來 4 良 度 力 良 力 識 不 律 良

More information

一、前言

一、前言 療 劉 療 不 識 療 不 不 年 療 神 說 療 不 療 療 利 識 療 不 療 療 療 療 行 療精 不 療 益 說 不 論 論 療行 論 療 說 說 療 療行 療行 療行 論 律 念 療行 類 療行 念 療行 療 療 療 行 復 行 療行 療行 說 說 說 行 見 立 流 療行 念 療 行 療行 立 北 立 律 療行 類 療行 療 行 行 療行 療行 療行 療 療 療 行 療行 切 療行 類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25-342(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一 前言 范明麗華嚴專宗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為什麼 深密解脫經 云 : 發菩提心菩薩, 狹劣心易得? 此問題引起筆者的好奇,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4 年 07 31-54 論 李 玲 見 類 六度 見 度論 利 吝 念 不 不 惡 臨 療 念 行 臨 念不 惡 見 念 若 行 不 立 31 Offerings with Bodhisattva s pity --A topical subject of Organ Donation according to offering inner properties of Huayanjing Lee,

More information

各位居士大德

各位居士大德 圓覺經第一講文殊章 ( 上 )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講於新加坡淨名佛學社 經文如是我聞 : 一時, 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一切如來光嚴住持, 是諸眾生清淨覺地, 身心寂滅, 平等本際, 圓滿十方, 不二隨順, 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 於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 其名曰 :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普眼菩薩 金剛藏菩薩 彌勒菩薩 清淨慧菩薩 威德自在菩薩 辯音菩薩 淨諸業障菩薩 普覺菩薩 圓覺菩薩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1 年 目 次 行路 諸 老 ~ 劉 玲老 龍 龍 龍 雷龍 龍 女 龍 女 龍 雷龍 女 龍 李 女 龍 女 路歷 梁 女 龍 梁 女 葉 林 龍 麗 龍 老 雷龍 了 雷龍 晴 老 異 龍 老 龍 老 劉 玲老 2 5 諸 老 力 力 識 切 力 更 不 力 來 略 弄 念 都 力 都 力 不 省 力 理 聆 識 女 切 良 律 力 年 來 切 什 理 切 年 利 年來 更 林立 什 不 什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論 行 來 不 例 玲 論 行 玲 2002 寧 來 歷 Feinuch1988;Karp 1991;Handler1988;Hassan 1992 玲 2002:82 了 歷 歷 歷 (Hobsbawm 1987; 玲 2002:82) 論 見 略 玲 2002:82 論 里 論 玲 2002:82 David Harvey 來 邏 Harvey 理念 來 壟 力量 便 了 邏 Harvey Bourdieu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電腦組裝訓練

電腦組裝訓練 練 料 路 Windows Update 令 類 識 說 列 都 說 精 連 都不 不 兩 便 數 路 易 留 更 不 留 利 料 不 量 更 更 漏洞 不 漏洞 異 洞 漏 行 粒 了 理 量 不 理 切 數 類 精類 數 理 類 零 不 流 易 易 零 路 更 來 更 零 不 不 切 流 不 料 料 了 了 料 了 料 了 料 來了 不 念 料 兩 錄 異 料 料 類 理 料 料 年 不 不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初地前完成一大阿僧祇劫, 初地到八地完成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初地前完成一大阿僧祇劫, 初地到八地完成 華嚴專宗研究所第二十屆碩士論文 菩薩 信樂行成就 之研究 以 十地品 歡喜地 為主 指導教授 : 闞正宗老師 研究生 : 釋天起 中華民國一 O 四年五月十五日 摘要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 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 不離如來根本智 十地品 在 華嚴經 六位行法結構中, 係屬菩薩修行的十聖位 華嚴經 中菩薩的修行階位須經歷 : 十信是外凡位, 十住 十行 十迴向為三賢位, 登地以上稱為十聖位 於成就佛果的三大阿僧祇劫中,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陸 易 老 老 - 1 - 錄 論 流 易 陸 陸 行 略 六 陸 理 略 論 錄 易 錄 易 - 2 - 論 年來 陸 勞 廉 量 金 陸 行 例 了 流 易 易 易 易 了 易 陸 狀 例 易 料 行 - 3 - 流 流 易 易 聯 料 行 理 論 料 例 論 流 - 4 - 易 易 立 年 落 易 立 年 類 例 老 若 數量 理念 易 累 力 - 5 - 年來 都 陸 易 易 論 陸 不 老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契 律 契 契 契 益 契 律 益 立 政 治 大 國 契 易 見契 契 類 契 學 契 契 律 National Chengch 契 律 益 律 例 律 例 i University 論 契 契 類 契 契 契 類 契 契 類 論 契 若 契 來 契 類 律 契 契 漏洞 93 行 契 契 契 契 利 契 利 契 契 契 異 契 律 益 異 契 勞 勞 契 不 契 類 契 見 契 契 契 契 契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說 說 度來 老 度 六 兩 說 說 車 理 老 年 龍 老 說 六 女 六 女 連 兩 不 樂 兩 車 說 老 路 女 樂 樂 樂 亮 了 不 樂 了 不 樂 說 來 說 來 不 淚不 不 來 不 來 不 說 老 老 老 度 來 說 了 不 了 老 說 老 說 不 樂 不 不 說 樂 老 樂 說 說 了 老 老 來 來 來 不 樂 念 不 來 念 老 說 不 說 樂 不 來 不 女 說 女 了 來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 例 來 老 數 柳 歷來 不論 不論 力 練 念 度 行 利 勵 什 參 識見 論 識 normal science 識 歷 年 力 索 精神 了 識 精神 參 例 不 行 念 度 樂 樂 力 力 力 念 度 1 ~ 例 來 老 數 柳 更 立 練 念 度 年 力 索 年 力 識 識 靈 臨 理 狀 論 識 索 力 料 不 念 識 理 說 略 勵 參 理論 識 精 論 理念 索 略 樂 索 度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3 年 07 151-170 說 切 說 切 不 異 便溺 不 理 不 不 不 索 類 識 了 理 說 切 理 151 The Buddha-view of Abhidharma Buddhism Won Pil-sung ABSTRACT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thoughts of Sarvastivadin and Mahasanghika to examine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荀子「心」概念的分析

第三章  荀子「心」概念的分析 1 念 說 論 說 兩 不離 烈 兩 聯 來 論 理 力 理 來說 說裡 裡 來 識論 說 歷 識 識 力 料 sense data 來 理 力 行 行 不 便 論來 理 力 立 來 便 不勞 力 識論 類 識 說 識 論 不 2 來 1 若不 識 留 識 2 梁 3 說 4 若 便 了 行 說 類 識 說 識 來 料 省 料 來 力 累 5 來說 若 力 識 不 不見 雷 不 見 論 見 識 1

More information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一 前言... 2 二 略述 入法界品... 2 ( 一 ) 略述 華嚴經 入法界品 的傳譯... 2 ( 二 ) 入法界品 的結構... 3 三 善財童子的生信... 4 ( 一 ) 善財童子名字的涵義 善財 的涵義 童子 的涵義... 7 ( 二 ) 善財童子如何生信 以行布與圓融來看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之起信 釋演惠 華嚴專宗研究所二年級 摘要 華嚴經 云: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又 大智度論 云 : 佛法大海, 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此處的信不是一般的仰信, 而是智信 而且證入一真法界的方式, 法藏認為有五門, 第一就是要有信 入法界品 其主要人物為善財童子, 以及他的啟信老師文殊菩薩, 兩者都含有信的寓意 善財童子在過去世中, 就已深種善根,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歷 略說 ~ 年 ~ 年 都 ~ 年 ~ 年 歷 ~ 年 ~ 年 說 立 列 亂 1 六 說 來 了 來 數 來 不 類 不 切 精神 立 更 理 了 不 說 都 立 來 念 北 北 年 年 宅 說 了 2 句 離 樓 離 綠 立 量 離 立 立 拉 拉 念來 理 復 復 類 來 不 3 離 離 了 綠 立 立 狀 更 量 更 樓 樓 4 量 樓 了 量 量 便 量 量 更 數 不 立 理 量 了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5 女 狀 療 療 了 女 狀 女 了 女 狀 歷 理 力 落 異 類 類 類 臨 類 類 復 落 狀 樂 六 樂 降 累 力 不 理 惡 力 殺 念 落 兩年 落 狀 度 度 狀 兩 療 狀 理 殺 林 狀 療 度來 類 療 六 臨 療 六 療 狀 易復 年 更 療 復 度 列 度 度 6 度 不 狀 臨 狀 臨 復 不 錄 復 度 療 兩 狀 參 類 復 歷 狀 兩 復 復 兩 療 連 力 復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2-5現代書藝創作訪談

2-5現代書藝創作訪談 2-5 了 料 立 念 理論 2-5-1 行理論 度 料 理 理念 念 行 立 兩 度切 論 理論 領 料 料 (themes) 念 理論 (a descript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料 念 念 料 立理論 理 參 索 不 留 留 識 利 了 52 兩 念 來 2-5-2 金 2003 年 年 例 說 理念 不 兩 ( 見 2-48) 類 55X77cm 錄 律 淋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論 度 行 省 理論 略 度 來 度 來 利 量 利 數 利 累 略了 行 理 度 度 流 度 度 理 理 林 度 列 行 領 行 量 利 立 數 19 利 來 利 量 不 見 來 不 見 利 利 利 不 利 利 力 利 利 力 量 利 利 力 理 理 領 更 參 了 落 理論 參 來 理 論 更 來 若 20 利 不利 更不利 理 利 力 不 不 參 領 不 利 領 理 參 勵 利 利 識 不

More information

幸 福 向 前 走

幸  福  向  前  走 福 兩 北 兩 北 不 了 留 北來 北 樂 利 路 不 易 懶 不 北 北 度 年 不 北 不 老 不 不 來 連 樂 利 陸 路 冷 留 北 北 來 老 老 都 了 了 不 玲 北 來 飯 館 年 龍 來 來 劉 不 不 遼寧 劉 福 劉 連 識 老 連 北 了 料 老 老 連 老 女 藺 女 了兩年 路兩 車 裡 車 說 了 北 年 車 路兩 車 福 了 來 了 飯 裡 連 樂 了 說 了 不

More information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龍 理 略 老 林 林 年 1 林 林 略 老 力 力 行 略來 流 烈 不 行 略 力 行 略 論 更 浪 略 略聯 略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Privatization 略 Liberalization) 2 錄 錄 錄 錄 論 論 來 行 略 論 參 3 錄 量狀 4 錄 歷年行 5 論 更 精 益 率 年 力 來 年 率 行 路 數 年來 了不 數 了 年 路利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論 理論 度 1 數 不 精神 更 便利 了 理 行 更 領 不 離不 都 領 例 曆 立 立 例 例 2 了 領 類更 金 來 領 了 3 數 參 數 論 數 數 年 數 領 數 六 理論 六 4 六 量 不 數 參 年 5 參 數 料 理論 良 度 料 輪廓 理 利 6 料 1. 料 力 參 數 輪廓 1. 輪廓 理 識 7 料 數量 料 數量 料 羽 輪廓 理 8 了 料 見 了 輪 廓 了

More information

錄 論 年 聯 復力 ~ 念 念 念 女 狀 連 六 料 理 論 念 狀 不 念 狀 異 念 狀

錄 論 年 聯 復力 ~ 念 念 念 女 狀 連 六 料 理 論 念 狀 不 念 狀 異 念 狀 論 女 狀 聯 玲 年 錄 論 年 聯 復力 ~ 念 念 念 女 狀 連 六 料 理 論 念 狀 不 念 狀 異 念 狀 念落 狀 念 女 六 念 狀 論 論 參 錄 錄 錄 念 錄 念 女 狀 錄 量 錄 度 念 狀 數 不 念 異 念 狀 念 異 念落 狀 念 狀 女 歷 異數 理 狀 歷 異數 理 狀 歷 異數 行 異數 理 狀 異數 理 狀 異數 行 度 異數 理 狀 度 異數 理 狀 度

More information

理 北 車 來 樓 林立 車 聯車 更 留 亂不 都 更 率 都 更 率 北路 廓 更 度 率 率 論 北 論 理 六 北 北 路 理 理 廓 若 路 更 路 說 不良 留 路 不 更 度 更 論 廓 論 理 六 理 北 北路 北 路

理 北 車 來 樓 林立 車 聯車 更 留 亂不 都 更 率 都 更 率 北路 廓 更 度 率 率 論 北 論 理 六 北 北 路 理 理 廓 若 路 更 路 說 不良 留 路 不 更 度 更 論 廓 論 理 六 理 北 北路 北 路 北 都 見 理 北 北 都 理 理 行路 宅 宅 利 更 宅 利 更 量 路 論 更 理 論 理 林 理 理 度路 北 宅 北 列年度 理 論 更 綠 論 理 北 理 理 數 年 不 復 理 益 論 更 來 利 論 理 理 北 北路 理 北 車 來 樓 林立 車 聯車 更 留 亂不 都 更 率 都 更 率 北路 廓 更 度 率 率 論 北 論 理 六 北 北 路 理 理 廓 若 路 更 路 說 不良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度 路 錄 六 錄... 金流量. 金. (). () 說. () 理 () 說. () 易. ( 六 ) 諾.. 六年 年 年 六年 ( 年度 ) 年 年 ( 年度 ) 金流量 金 理 見 立 行 行 理 不 列金 露 理 令 見 理 見 立 立 立 度 立 度 六年 年 狀 年 六年 ( 年度 ) 年 年 ( 年度 ) 金流量 金 六 益 六年 年度 金 立 年 隸 說 年度 年度 年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讀 理 念 讀 讀 論 來 例 不 了 良 讀 讀 力 力 讀 不 力 更 力 讀 更 了 讀 略 力 讀 樂 讀 識 識 讀 理 識 力 力 了 讀 讀 勵 論 識 讀 讀 讀 立 讀 落 行 年 度 讀 讀 讀 年 度 領 讀 樂 念 識 度 良 讀 欄 讀 論 讀 度 利 讀 讀 六 勵 良 略 歷 略 歷 路 讀 利 連 讀 年 路 讀 讀 讀 理 更 讀 連 1 老 老 六 良 讀 讀 讀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 偶戲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第七章    偶戲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裡 度 聯 兩 異 來 裡 不 樂 籠 不 了 見 歷 不 歷 不 年來 不 不 年來 不 烈 裡 論 裡 不 類 禮 切 331 裡 樂 了 裡 樂 樂 樂不 浪 樂 歷 歷 令 不 樂 說 裡 度 離 異 說來 樂 說 樂 了 不 說 裡 了 易 了 論 數 不 332 弄 離不 類 說 倫 兩 樂 不 樂 裡 樂 不例 樂 不 說 切 更 切 說 離不 度 陵 類 不 類 律 律 1 1 論

More information

第肆章 從雅典到北京

第肆章  從雅典到北京 北 論北 北 度 北 不 北 理念 說 理念 論 論 念 北 北 力 了 了 易 北 來 了不連 不連 力 連 北 力 力 力 力 了 行 年北 識 參 林 歷 歷 煉 度 識 不 不利 量都 不 梨 不 略 梨 烈 說不 便 年 了 力 1996 306 了 北 梨 理念 綠 梨 年 1 北 梨 北 兩 北 論 北 梨 不 梨 梨 立 錄 理 領 行行 聯 年 論 來 令 行 兩 了 北 梨 論

More information

瞞魔籬

瞞魔籬 識 藍 不 了 了 料 留 了 六 了什 了 來 車 了 見 不 車 了 不 不 露 說 車 1 96 車 車 車 車 車 離 宅 兩 不 了 禮 了 不 說 老 理 來 見 車 來 車 了 了 來 兩 說不 律 樓 2 96 宅 車 車 了 車 來 不 不 說 力 了 車 車 兩 車 車 來 樓 露 不 了 不 不 說 不 不 不 不 車 車 3 96 車 兩 車 兩 諒 諒 諒 不 諒 老 不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武神少年p1_3.indd

武神少年p1_3.indd 目錄 自序 楔子 六 八 第一章 : 武林至尊. 天下武宗 1. 沒落的少林. 崛起的 武林 十二 2. 兩個失落的少年. 求武之道 十八 3. 武林學藝. 不打不識 二七 第二章 : 武練人生. 武域神人 1. 初到貴境. 大鬧練武院四二 2. 遇奇人, 練奇功八九 第三章 : 學武真義. 天下第一 1. 五里雲的時空結界 一一二 2. 三老絕學, 苦中破極限 一三四 3. 洞中奇人, 走火入魔的悲歌

More information

轉型正義最近成為發燒話題,反應的其實是台灣強烈要求百分之百民主化的巨大能量,這既是台灣人的性格,更是台灣民主轉型必要的突破

轉型正義最近成為發燒話題,反應的其實是台灣強烈要求百分之百民主化的巨大能量,這既是台灣人的性格,更是台灣民主轉型必要的突破 1 來說 歷 行 都 來 來 歷 不 識 立 類 識 歷 烈 流 綠 2 藍 來說 切 度 略 落 更 切 理 說 了什 1 行 2 綠 藍 不 易 理 省 不 立 1 來 來 聯 林 度不 識 識 度 說 更 了 識 不 力 落 不 來 識 了 3 說 歷來 說 歷 理 度來臨 力 識 立 精神 什 3 裡 連 不 不 落 不 歷 不 識 識 2 聯 來說 論 拉 聯 了 聯 離 連 落 落 立

More information

越溝

越溝 年 炙 了 力 不 更籠 寧 路 連 不 了 來 了 不 了 鈴 來 裡 了 不 不 了 不 什 來 說 見 來 了 說 年 拉 年 讀 歷 兩 葉 不 更 說 了 讀 什 說 裡 不 說 連 令 行 說 什 來 更 了 來 來 說 - 1 - 不 了 什 來 不 說 讀 路 不離 老 數 老 說 了 說了 句 不 易 了 說 不 了 不 說 數 不 來 了 說什 了 了 說 不 淚 不 不 不 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錄 老 論 1 北 不 見不 不 兩 不 ~ 北 見不 律 老 老 老 說 不論 了 老 說 了 兩 兩 了 力 了不 輪 數 了 力 更 老 說 了 來 力 北 類 不 來 力 度 量 立 2 了良 北 力 行 行 路 行 行 行 了行 更 靈 力 行 數 行 數 數 老 說 不論 行 老 老 來 車 不 老 車 輪 來 老 不 老 來 流 老 力 老 說 不 老 老 老 說 說 不 老 樂 樂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97 1 參 六 參 年來 力 力 不 不 來 力 力 利 行 爐 不 若 力 力 行 不 不 老 行 不 更 理念 兩 烈 了 年 了 烈 領 不 烈 不 力 便 來 年 不 落 例 例 1997 2 參 六 年 兩 了 力 來 不 落 勞 不 來 數 論 力 落 聯 落 不 不 年 了 年 例更 年 樂 不 離 冷 例 不 不 了 勞 不 了 錄 行 來 易 不 度 理論 來 1997 3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立 年 行 立 年 錄 年 錄 行 ~ ~ 錄 ~ 行 錄 行 錄 行 六 六 錄 六 行 年 錄 行 領 錄 領 領 行 領 錄 領 行 奈 領 錄 奈 領 奈 領 行 精 領 錄 精 領 行 領 錄 領 見 - 1 - 錄 行 - 2 - 流 倫理 見 說 流 不 流 力 倫理 見 - 3 - 讀 見 論 說 行 略 讀 烈 略 力 立 度 來 讀 例 行 略 勵 度 - 4 - 識 見 論 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論 臨 臨 切 歷 料 料 行 立 療 不 1 論 療 不 泥 落 切 論 論 不 不 不 力 都 度 見 不 見 狀 論 療 療 理 律 靈 2 神 易 落 不 不 不易 不 力 易見 說 不 列不 落 不 易 不易 不 不 力 便 力 冷 懶 3 臨 都 療 見 論 金 行 金 不 理 都 落 不 度 不 不 異 異 理 見 療 4 參 不 不 療 療 降 理 理 說 理 力 不 力 不 切不

More information

安泰人壽新住院醫療定期健康保險附約

安泰人壽新住院醫療定期健康保險附約 療 療 療 金 率 率 精 令 益 讀 不 不 不利 契 利 列 讀了 契 益 金 精 精 精 金 金 金 精 療 契 契 女 契 不 泥 利 參 契 女 契 女 契 女 女 女 六 來 療 領 立 理 療 金 1 金 契 理 力 年 年 不 金 領 了 力 契 力 力 不 若 復 力 契 復 立 復 契 力 不 復 力 復 領 數 例 零 復 力 六 療 療 金 金 六 療 金 行 不 金 療 療

More information

Mirabilis劇本

Mirabilis劇本 籠 年女 來 樓 年女 了 行 不 略 不 年女 里 年女 了 了 行 1 88 年女 什 冷 了 年 女 女 年女 說 裡 女 不 不 亂 年女 什 不說 不 來 女 了 來 切 女 了 淚 離 樓 來 不 離 2 88 怒 林 來 不 不 年女 林 累了 理 離 了 便 年女 不 不 類 不理 來 了 車 了 車 了 車 車 林 里 來 類 不 來殺 更 林 樓 了 樓 3 88 女 女 樓 女

More information

讀 2 年 12 3 便 不 讀 老 了 冷 念 立 力量 若 讀 老 見 了 度 良 了更 識 旅 不 不 了 不 不 更 年 不 了 理 例 理 流 不 流 冷 來 不 來 來 倫 勒說 不 不 便 不 力 連 了 裡 力量 留 來 練 力 不行了 不行了 裡 句 力 了 不 了 老 裡留 了

讀 2 年 12 3 便 不 讀 老 了 冷 念 立 力量 若 讀 老 見 了 度 良 了更 識 旅 不 不 了 不 不 更 年 不 了 理 例 理 流 不 流 冷 來 不 來 來 倫 勒說 不 不 便 不 力 連 了 裡 力量 留 來 練 力 不行了 不行了 裡 句 力 了 不 了 老 裡留 了 212 03 212 18 212 21 212 24 劉 110 41 1 312 27 藍 2 206 45 藍 3 21 4 206 46 良 5 312 03 讀 2 年 12 3 便 不 讀 老 了 冷 念 立 力量 若 讀 老 見 了 度 良 了更 識 旅 不 不 了 不 不 更 年 不 了 理 例 理 流 不 流 冷 來 不 來 來 倫 勒說 不 不 便 不 力 連 了 裡 力量 留

More information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WHO Qatar 2013 MERS MERS 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MERS V 54 2015 1 505 新興的中東呼吸症候群 冠狀病毒 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忘記過去的人, 注定要重蹈覆轍 2012 4 Zarqa 13 2 2012 9 WHO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 11 MERS 9 2

More information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如來藏之研究 第二章第四節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34 期 如來藏之研究 第四節佛子與佛種性 (pp. 59 65) 第二章如來藏思想探源 (pp. 19 65) 釋長慈 (2017/12/19) 一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是有啟發作用 如來藏 (tathāgata-garbha) 是胎藏的藏, 與懷妊 誕生, 也與種性 (gotra) 血統有 1 關 從譬喻而發展起來的 佛子 與 佛種性, 對如來藏說,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六 ( 零零 年 ) 老 老 / 劉 老 理 老 林 老 梁 老 六 老 六 老 老 理 金 劉 1. 路 老老老老老老林老梁07/08 年度 行 曆 1. 理 聯 1. 理 2. 六 六 1. 六 2. 1. 度 1. 2. 1. 2. 07 識 3. 1. 2. 3. 4. 錄 1. 參 () 1. 2. 3. 行 六 1. 路 1. 2. 行 3. 錄 p.1 07/08 年度 行 曆..p.2

More information

九、乳房狀況

九、乳房狀況 狀 理 列狀 裂 塞 見 塞 裂 療 不 不 狀 不論 都 暈 不 狀 狀 不易 不論 狀 都 不論 狀 都 不 度 暈 了 狀 來 便 來 易 來 狀 狀 說 了 更 兩 暈 拉 暈 理 都 不 見 理 暈 益 療 立 兩 說 說 拉 勵 索 勵 來 索 不 易 暈 念 泌 更 不 不 易 例 更 更 刺 來拉 易 狀 不 都 數 拉 ~ 列 理 不 便 刺 不 更 索 理 療 良 若 理 不 切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論 2-1 15 2-1.1 精神 15 2-1.2 28 2-2 33 2-2.1 41 2-2.2 理 45 2-2.3 理 精練 48 2-2.4 理 49 2-4 52 論 論 不 行 亮 連 度 不 類 精神 兩 歷 理 精神 立 欄 留 不 洞 漏 來 林 來 1 北 2 北 年 15 論 蘭 不 便 論 年 復 復 類 類 年 不 年 略 料來 葉 復 16 論 料更 更 行 落 更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錄 年 年 樓 禮 理 錄 略 年 錄 論 參連 參 理 年 論 理 說 理 六 論 聯 年度 度 年 療 療 行 年 理 療 聯 行 料 1 理 行 (P14~23) 年 度 聯 見 北 年 僚 數 論 聯 年 度 聯 不 不 北 力 數 降 度 力 例降 易 落 易 不 不 李 度 參 不 行 不 陸 例 陸 狀 精神 不 不 鈴 度 療 度 力 2 留 北 不 不 鈴 不 說 不 都 力量 李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Tattoo & Taboo 錄 錄... I...1 說...1...1 理念...2 1 刺...2 2 刺...2 3 刺...2 4 tattoo...2...2...3 數...3 六 領...3...3...5 1...5 2...6 參...7...7...14 1 刺 度...14 2 力量...16 3...19 4...19 量...20 參 料...20 I Tattoo &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