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123"

Transcription

1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性空長老講述 Ven. Dhammadipa

2

3 目次 3 目次目次 自序 清風明月無量心 5 編輯說明 甘露遍灑世間人 9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15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51 第三章慈無量心的行法 131 第四章悲無量心的行法 223 第五章喜無量心的行法 239 第六章捨無量心的行法 271 第七章總結修四無量心是菩薩行 313 第八章問答集 357 附錄 447 一 慈心觀練習步驟表格 449 二 慈經 中文念誦 452 三 孔雀經 中巴對照 455

4 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5 自序 清風明月無量心 5 自序 清風明月無量心 四無量心的修行是成就菩提過程的重要內容, 佛教弟子不論聲聞 獨覺或菩薩, 如要成就佛道, 一定要修四無量心, 否則不可能有菩提 四無量心的修行也代表了菩提的力量, 菩提的力量有賴於四無量心和般若波羅蜜的修行 所以四無量心與戒定慧三學 六神通 四無礙智 卅七覺支等等修 行都有關係 自序 清風明月無量心 為什麼? 因為心路過程的內容 心所有的思惟都是靠感覺, 也就是受 沒有受, 就沒有心 修行人先要調心的過程, 才能得到沒有心的境界 ; 而調心的過程, 重點在於調 受 在佛教裡, 正見和正思惟代表智慧, 包括分別智慧和無分別智慧, 而正思惟即不瞋 不害 不執著, 這些都依於感情 覺受 煩惱的過程其實都與感情的矛盾或衝突有關, 而四無量心兼具分別智和無分別智, 正是最好的方便, 用來避免所有境界的

6 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衝突 慈 悲 喜 捨, 此四無量心同為菩提的方便, 卻又各有殊勝作用 : 慈心好比是酷暑中的清風, 給人快樂 悲心猶如熱癰上的涼藥, 拔人苦痛 喜心乃黑夜中出雲之月, 能使人於不樂中拉開心 捨心則為甘露, 能令出離所有煩惱 四無量心的修行特別跟菩薩的修行和發菩提心的過程有關,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它和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很有關係 發菩提心的過程, 其根本是在般若波羅蜜 由於般若波羅蜜, 菩薩有能力看到心地 本來清淨的心 ; 能見心地, 四無量心的修行即成為無願 無相 空解脫的內容 在此情況下, 四無量心的修行得以圓滿, 超越世界 而超越世界最好的方便是超越感覺的衝突, 如此即可超越輪迴的束縛 所以四無量心是最美麗的修行, 因為眾生最美麗的部分就是無量的心, 無量的感覺 智慧是從心來的, 而心是代表感覺 今日世界生活節奏快速, 眾生在感情上的矛盾

7 自序 清風明月無量心 7 和衝突越來越明顯, 所以宗教的需要, 特別在於教眾生培養穩定的感情, 教他們如何不生氣 如何不相互傷害, 避免極端執著 執著, 是因為不正見 因為感情不穩定 近年來, 我在教導禪修及佛法的同時, 自己也實踐四無量心的修行, 主要是用來面對自己的煩惱 由於自身的經驗, 我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 特別強調四無量心的修行是所有修行的基礎, 並且發現 : 這個修行與佛教所有的理論和實踐都有密切關係 由於我鼓勵自己深入四無量心的境界, 所以如果有人對這個法門感到興趣並實修, 我自是十分高興 本書所呈現的, 是 2012 年底我在美國法雲禪寺指導學員禪修時的開示內容 在長達一個月的禪修期間, 我必須非常掙扎地使用華語來表達意思 對我來說, 用華語講說佛法好像在地獄般 ; 而在此情況下, 第一重要的是調感情穩定, 於是我用慈心

8 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觀來調自己 我的開示內容對我自己有很大的利益, 因為, 雖然講得很淺, 但我是用四無量心的境界來表達所要說的意思 希望這個意思不但對我有用, 也對別人有用 本書內容, 其實完全是靠幾位對四無量心的修行有興趣的學員記錄而成, 沒有他們的努力, 這本書不會出現, 所以我要特別感謝他們 希望他們的努力不但利益自己, 也利益所有學習佛法的人 在末法時代, 不如法 是很難避免的事, 如果本書內容有不如法, 我很慚愧, 並真誠致歉

9 編輯說明 甘露遍灑世間人 9 編輯說明 甘露遍灑世間人 本書的出現是一個偶然 不過, 就佛法的觀點, 沒有一法是偶然的, 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法, 無因無緣, 不會發生或出現任何一法 2012 年底, 捷克性空長老 ( Venerable Dhammadipa) 在美國法雲禪寺帶領一個月的禪修, 並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為主題, 教導學員修習這個和心有關的最美麗的修行 編輯說明 甘露遍灑世間人禪修結束, 學員的歡喜心未盡, 有人發心整理禪修期間長老的開示, 之後又很偶然地有因緣到捷克布拉格鄉間長老的山中小築拜訪 長老慈悲, 與學員共同逐字逐句核校開示內容, 費時月餘, 及時在學員離開捷克前完成 長老擅於多國語文, 尤能熟讀古漢文經論, 南北傳佛法兼容並蓄 教證具足, 凡有開示, 無一不是引經據典或自身體證, 此次帶領禪修亦復如是 然編輯人員才學不足, 對於長老開示恐未能充分理

10 1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解, 或致本書內容有所疏漏, 謹向長老及行者致歉 凡例說明 : 一 本書字體 : 長老開示內容為楷體 ; 梵文及巴 利文為斜體 二 標題及註腳 : 乃編輯為方便讀者所加 標題 以黑體顯示 ; 註腳內容多數來自藏經, 少數出 自其他佛教書籍, 表列如下 : 大正藏 : 全名 大正新脩大藏經, 日本東京大藏經刊行會出版 漢譯南傳大藏經 : 高雄市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委員會編譯, 元亨寺妙林出版社出版 凡引用 法句經, 乃出自了參法師所譯之 南傳法句經

11 編輯說明 甘露遍灑世間人 11 三 本書內容所引用之經論出處 : 中阿含經 : 大正藏 第 01 冊 No.26 雜阿含經 : 大正藏 第 02 冊 No.99 增一阿含經 : 大正藏 第 02 冊 No.125 大般若波羅蜜經 : 大正藏 第 05 冊 No.220 維摩詰經 : 大正藏 第 14 冊 No.475 禪法要解 : 大正藏 第 15 冊 No.616 解深密經 : 大正藏 第 16 冊 No.676 大智度論 : 大正藏 第 25 冊 No.1509 阿毘達摩俱舍論 : 大正藏 第 29 冊 No.1558 瑜伽師地論 : 大正藏 第 30 冊 No.1579 攝大乘論 : 大正藏 第 31 冊 No.1594 顯揚聖教論 : 大正藏 第 31 冊 No.1602 大乘莊嚴經論 : 大正藏 第 31 冊 No.1604 大乘義章 : 大正藏 第 44 冊 No.1851 清淨道論 :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 67 至 69 冊

12 1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13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a 禮敬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 ( 三稱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三稱 ) 我們先禮敬三寶如果沒有三寶的功德我們無法這樣學習我們當感念三寶的功德

14

15 第一章緒論 概說四無量心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16

17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17 壹 四無量心是美麗的解脫 本書是根據經典並配合論典, 來說明四無量心的修行方法 四無量心是最美麗的修行, 其次第始自第一個無量 慈無量心, 從慈心觀漸次走過悲心觀 喜心觀, 終至捨心觀, 進入捨無量心全然解脫的境界 這是一趟美麗的解脫之旅, 不論在南傳或北傳佛教都深受重視, 很多經典提到它, 也有不少論述 其中又以慈心觀最普遍, 很多人修這個法門 一 心之解脫慈心觀也稱為 心之解脫 同樣的, 悲 喜 捨也是心之解脫 不過, 要解脫我們的心, 最方便的方法是先解脫我們的情感, 也就是覺受的解脫 為什麼? 因為依照佛法, 比如 中阿含經 說 : 心的分別是靠什麼? 心的分別是靠感情 靠感覺 靠

18 1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受 我們領納什麼, 就分別什麼 ; 沒有領納, 就沒有分別 一定要瞭解這個道理 心有領納就有分別, 那麼, 心分別什麼呢? 心特別會分別可意的 不可意的, 或者既非可意亦非不可意的境界 它的分別就在於此, 想要認識修行的過程, 必須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 解脫與感情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的束縛 眾生輪迴的束縛, 也特別就是感情的束縛 感覺的束縛 感覺的束縛, 是因為感覺不自在, 我們的心就有了束縛 ; 由於心有束縛, 我們處在輪迴之中, 心就生病了 心病, 是因為感覺生病 ; 若心健康, 感覺也就健康 心能健康, 感覺才能健康 要有這種認識, 才能瞭解這個道理 一個歡喜修行的人, 好的修行人, 才能徹底瞭解自己的情感有沒有問題 由於感覺認知有問題, 心才產生問題 一般沒修行的人, 多數不知道自己心態是否健康 他們的感覺其實是有問題的, 是不健康的, 但他們並不知道 ; 知道的人就要調整為健

19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19 康的感覺 欲令覺受 領納的過程健康, 佛法教導了最佳的修行, 就是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是代表乾淨的 健康的感覺 應當如何調整感覺, 令心健康? 那就要修四無量心, 因為, 四無量心的境界就是 心所領納的過程是沒有問題的境界 感情沒有問題, 心就沒有問題 ; 心沒有問題, 一切就都沒有問題了 所以, 最好的方法就是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代表著感情的健康 二 解脫依於明受佛說明, 輪迴的過程緣於 受 受有兩種 : 明受 和 無明受, 解脫的過程是靠 明受, 輪迴則是因為 無明受 而來, 兩種受要分別得很清楚 我們因為無明, 而有分別心 ; 應該說是執著分別的心 分別心並不是問題, 執著分別才是問題 因執著分別, 所以執著觸 ; 而觸是受的因緣, 沒有

20 2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觸, 不可能有受 所有的境界都依 觸 而來, 接觸的觸 -contact 一定要瞭解這個道理 其實佛法的智慧, 特別是靠這個過程 有觸才生受, 有受才生愛, 有愛才生取, 這是輪迴的過程 1 若有受而不生貪愛, 則為解脫的過程 三 保護感情健康的修行四無量心的修行, 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護感情的健康 怎麼保護? 就是如果有什麼困難 情況不順, 那特別要修慈心觀, 這樣能夠克服所有的困難 ; 面對苦, 修悲 ; 面對有福報的人, 修喜 ; 欲保護慈 悲 喜的清淨, 則修捨 然而, 它們其實是一個過程, 感情健康的過程, 只是各有殊勝的作用 捨, 特別是針對行不善業的眾生而修 ; 若對修善業的眾生, 則修喜 對有苦的眾生, 修悲 ; 面對困難者, 修慈 這樣, 1 此處說明十二緣起之道理 : 無明緣行 行緣識, 以行為緣而有識 然後是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乃至老病死 憂悲苦惱 這是輪迴的過程

21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21 不論在眾生界的任何情況, 我們的感情都不會有煩 惱 貳 何以名為無量 慈悲喜捨的修行為什麼叫作無量心? 因為它是以無量的眾生為所緣, 所以稱為 四無量心, 或稱 四無量心的修行 一 這個世界只是身和心的世界根據佛法, 我們所認識的世界, 是依身和心而形成的, 我們對世界的知識, 是靠身和心, 沒有身心, 就無法認識一切所緣的境界 由於身心一體, 才有六根, 才能認知所有的境界 由於我們對一切境界的認識都有賴於六根, 所以, 在四無量心的修行中, 輕安的經驗非常重要, 因為沒有輕安, 就不能入止觀的過程, 心就不能專注, 而心專注, 才能看到無量

22 2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佛說 : 世界的開端 中端 末端, 所有的一切經驗, 都靠我們這七呎之軀 其實, 所有佛法的智慧, 也都靠我們身心的經驗, 若身心不接觸外界, 什麼所緣都沒有, 我們也就沒有什麼經驗可言 佛法所謂的 世界 與現代科學有所不同 現代科學雖已逐漸改變了觀點, 但一般仍相信 : 我們對世界的所觀與能觀是分開的 佛法的觀點則不同, 認為它們是一個過程, 不能分開 佛法認為, 世界的意義都在眾生之中, 沒有眾生就沒有世界 ; 若無眾生, 世界是不產生任何意義的 這其實也是所有宗教的看法 二 心專注, 才能看到無量現在, 四無量心的所緣是 無量 無量眾生 無量眾生只能在自心之中 顯現 而感受到, 誰也看不到外界的 無量 眾生 然而, 能見的條件是什麼? 是能專注心於其中 能夠完全專注心, 將心統一 定心其中, 才能感到輕安, 這時才能看

23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23 得到 依佛法, 或者不只是佛法, 不論東西方, 所有的聖者都說 : 心可以無量, 心是無量的 阿含經 有註解, 說明心的無量, 但為何我們不瞭解? 是因為我們的心粗重, 所緣不明顯 ; 若對所緣清楚而不模糊, 心就不再粗重, 此時才能瞭解心的無量 ; 瞭解到心的無量, 即可見到無量的眾生 叁 三種四無量心 大般若波羅蜜經 大智度論 等等經論說, 四無量心有三種所緣, 依所緣不同, 而有三種四無量心 : 一 凡夫所修的四無量心 ( 眾生緣 ) 所緣為一切眾生 這是基本的四無量心, 是作為善人的基礎 若要成為好人, 利益社會和眾生, 就要修以眾生為所緣的四無量心

24 2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二 阿羅漢所修的四無量心 ( 法緣 ) 對阿羅漢而言, 他已經完全通達 眾生 只是概念而已, 雖有眾生而沒有眾生 阿羅漢在思惟眾生時, 要特別注意看 啊哈! 這是他! 否則他看不到什麼眾生, 只看到五取蘊而已 這種阿羅漢一定有慈心觀 ; 所有的阿羅漢都有慈悲, 只是不圓滿, 因為他們的慈悲所緣的並非眾生, 而是法 他們隨時隨地都在思惟法, 所以不起煩惱 法, 其實含括了一切, 所以修四無量心的觀法時, 概念要擴大 ; 菩薩的修行, 就是要擴大境界, 如此才能修菩提心 所以論典提到有五種無量的境界 2 : 一 ) 眾生無量 眾生無量, 有情界無量 2 瑜伽師地論 菩薩地 卷 46: 又諸菩薩於五無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 何等為五? 一 有情界無量 二 世界無量 三 法界無量 四 所調伏界無量 五 調伏方便界無量 其一指六十二類諸有情眾, 若依相續, 差別無邊 其二指十方無量世界 無量名號各各差別 其三指善 不善 無記, 有漏 無漏等等諸法差別 其四指可接受佛之教化 有無煩惱 根性利鈍 在家出家等等差別 其五指調伏眾生之法門差別

25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25 二 ) 器世 / 世界無量 佛法中有三種世 : 眾生世 器世 行世 修學菩薩道, 一定要思惟眾生無量 器世無量 宇宙有無量的系統, 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系統, 如同恆河的一粒沙 器世無量, 有眾生, 一定要有 器, 不然眾生沒有地方住 這裏, 器-container 是指 器具, 意思是容納所有的東西在裡面, 也就是器世間 三 ) 法界無量 五蘊 十二處 十八界 緣起等等都是法, 法界即智慧界 四 ) 應度的眾生無量 就是應以佛法調伏的眾生 五 ) 應度眾生的方便無量 因為 應度眾生無邊, 所以 方便亦無邊 菩薩應該這樣思惟, 這是生起菩提心的方便 三 佛所修的四無量心 ( 無緣 ) 這是佛的境界, 也就是 無緣大慈 這個四

26 2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無量心最厲害, 它不需緣什麼對象 這是佛多生累 劫持續不斷地練習慈悲喜捨而成就的, 若能了解此 一境界, 也就能了解無上菩提的內容 肆 四無量心的殊勝和利益 一 四無量心是最特別的禪定由於心專注才能看到無量眾生, 輕安的經驗在四無量心的修行中就顯得特別重要, 因為輕安是入定的條件 在佛法中, 此四無量心是最美麗的境界, 也是最特別的禪定, 與其他禪定不同 中阿含經 裡有一部 Atthkanágaraka Sutta 八城經 3, 說到佛法的十一種禪定是 甘露門, 也就是 不死之門, 四無量心名列其中 這部經是佛入涅槃後, 阿難回答十支居士 -Panchangika 的 3 見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 10 冊 P88 另見 大正藏 第 1 冊 P802 中阿含卷 60 第 217 經 八城經 及 P916 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南傳為十一甘露門, 北傳為十二, 多了一個 非有想非無想處定

27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27 問題而說的 這位居士修行得很好 ; 有的居士修得好, 有時比出家人修得還好 一 ) 四無量心名列十一種甘露法門中 Panchangika 十支居士是個木匠, 但不是普通的木匠 他用功修行, 具有特別的境界, 已成道而入了第三果 根據佛法, 居士只能成就第三果, 若要進一步成就阿羅漢道, 必須出家 十支居士那時已入三果, 而阿難 Ananda 還只是第一果, 稱為 入流 而已, 不過因為他跟隨佛身邊多年, 對佛法的認識比其他弟子清楚, 所以十支居士就問阿難尊者 : 佛在世時, 他常講哪一個甘露門? 甘露是不死之藥, 比喻為法門, 甘露門 即 不死之門, 是涅槃的同義詞, 涅槃就是不死之甘露 阿難回答 : 佛在世時, 特別教的禪定有十一種甘露門 哪十一種? 色界第一 二 三 四禪, 無色界第一 二 三禪定 佛沒有提到無色界的第四禪定

28 2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非想非非想定, 因為在這個定的境界中無法修觀 依照 阿含經 的註解, 在這個定的境界中, 只有佛仍能微細地分別五蘊, 他的弟子則只能大概知道而不能詳細地分析它們 這樣, 以上的七種禪定, 加上四無量心, 一共有十一種 這十一種禪定是佛在世時常常教授弟子的甘露法門 二 ) 四無量心的智慧特別深四無量心雖然也是禪定的境界, 但它是一種特別的禪定 如何特別? 這種禪定的智慧特別深 在阿毘達摩和其他經典中, 佛提到三種智慧 : 一 小智慧, 這還是欲界的心境 二 大智慧, 這是禪定智慧的境界 三 無量智慧, 這是涅槃的境界中才有的, 因為在此境界才能瞭解何謂 心無粗重, 所緣不模糊 的心 四無量心以所緣無量故, 行者若有智慧, 即可明瞭 眾生非眾生 根據佛法, 眾生並非真實存

29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29 在, 如果有四無量心, 就能瞭解到這點 因為它能 排除分别心, 超越所有小小心的分别, 所以行者能 視所有分别為障礙, 捨棄所有的分别 從生滅的角 度看, 眾生有無量的分别 ; 從真如的角度看, 眾生 都是平等的 在涅槃中, 一切眾生是平等的 因為 在涅槃中, 眾生 4 只是一個概念而已 ; 在涅槃中, 所有的概念都是平等的, 沒什麼差別 大般若波羅蜜經 中須菩提問佛 : 菩薩對 眾生如何生平等之心? 佛答 : 菩薩以一切智智 相應作意生四無量心, 以此對眾生修平等之心 5 所以四無量心的境界和般若很有關係 當然, 在佛法中, 不僅四無量心的境界可以成 4 眾生 為人所熟知的概念有二 一 因輪迴三界, 受眾多生死, 故名眾生, 如餓鬼 大正藏 第 28 卷 P603 舍利弗阿毘曇論 : 眾生謂五道中生, 地獄 畜生 人 天中 二 眾緣和合而生, 故名眾生 如 大正藏 第 16 卷 P642 中欄 : 佛言, 眾生者, 眾緣和合名曰眾生, 所謂地水火風空識 名色 六入因緣生 又眾生者, 知者 見者 作者 觸者 受者是名眾生 5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 415: 云何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業? 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引發慈 悲 喜 捨四無量心, 是為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業

30 3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為無量所緣, 如果出家人能擴大所緣, 用齋 出食時作 變食真言, 變少許食成為無量食, 這也是一種無量心的境界, 不過這種心的智慧是不如四無量心的智慧的 此外, 無色界的境界也是無量, 因為沒有多種想, 只有一想而已, 在 一想 中, 境界都變成 無量 不過, 它的智慧與境界仍不如四無量心, 因為四無量心的智慧特別順於入般若境界 它能在分別中無分別, 而在無分別中猶能有所分別 二 三種所緣各有功德修四無量心不只是用以培養自己的功德, 也教他人如何培養功德 若只是為自己, 那不是無量心 ; 若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 無有分別, 才是四無量心, 功德不可思議 不過, 前面說過, 四無量心有三種所緣, 所緣不同, 功德也不同 大智度論 說, 行者若 以眾生為所緣 施予四無量心, 猶如給眾生財物, 讓

31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31 他們發財 若 以法為所緣, 力量比眾生緣大, 有如給眾生寶石 黃金等等眾生視為最寶貴之物 無緣四無量心 的力量最大, 它有如給眾生如意珠, 令他們所求悉得圓滿 6 修此無緣慈 悲 喜 捨, 你求什麼都能圓滿, 眾生求什麼也都能圓滿 三 四無量心是無量智慧的福德因緣修四無量心特別能令行者得到不可思議的福德, 而福德是得菩提的因, 沒有福德, 則菩提的力量不會很大 所以, 福德的修行與四無量心的修行是一個過程 一 ) 菩薩以欲界眾生為福田四無量心也特別適用於眾生界 ; 受菩薩戒者更應當明白 : 行菩薩道當以眾生為福田 因為在眾生 6 大智度論 卷 20 釋初品中四無量心 : 譬如給賜貧人, 或與財物, 或與金銀寶物, 或與如意真珠, 緣眾生 緣法 緣無緣亦復如是

32 3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界才能攝受那些福德, 沒有眾生界就無法攝受那些福德 ; 波羅蜜的修行也以在眾生界為主 因此, 菩薩的修行是在眾生界中求 實際 ; 實際是佛性 是真如 是空, 但不離眾生界 菩薩修斷煩惱的過程也是在眾生界 修 行捨 出離煩惱, 卻不捨離眾生 而不離眾生的方便, 就是四無量心的修行, 因為有慈悲喜捨, 所以不離眾生 如此, 行者雖處於眾生界, 而能漸漸不生煩惱 所以修行四無量心的殊勝作用在於眾生界, 並以欲界眾生為主, 因為多半眾生在欲界, 而欲界的苦也是最明顯的, 所以四無量心的修行尤指如何瞭解並出離欲界的苦 二 ) 四無量心順於無分別智四無量心的修行是靠定 心若無定, 其力必弱 ; 唯有心力夠強, 才有定的境界 阿毘達摩說, 色界 無色界的智慧, 是得到無量智慧的重要方便 而無量智慧就是涅槃的智慧, 只有涅槃的境

33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33 界, 智慧才能變成真的無量 四無量心的 無量 是一種方便, 尤其是修菩薩道者攝受福德的方便, 以便用來學習如何在眾生界修無量智慧 四無量心的修行也特別符順於無分別智慧, 而無分別智慧是成就菩提的條件, 無此智慧則不能成就菩提 為什麼在色界和無色界的定境中, 這個智慧能變大? 因為在這個境界的定裡面沒有煩惱 四無量心的修行, 一方面是以修行來出離煩惱的障礙, 一方面也是配合無分別慧來修, 二者皆具, 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特別的定 ; 而這個定最大的作用還是在欲界, 用以攝受不可思議的福德 伍 慈悲喜捨的修習次第 四無量心的修行有其次第 : 由於慈, 而能修悲 ; 修悲心依於慈, 以大慈故有大悲 而慈與悲又是修喜的基礎, 缺乏這個基礎, 則對喜無量心的修行會模糊, 不解其意 因此, 有慈與悲, 才能學習

34 3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隨喜 ; 思惟樂與苦, 才能了知其功德在於能令眾生離苦, 而隨喜它們 然後, 慈悲喜三者是修捨的因緣, 缺乏前三者, 捨即無法成為無量心的修行 當然, 在止觀的過程中, 捨 可能是最重要的法之一, 其重要性不能輕視, 但要有慈悲喜的修行, 才能有捨無量心 一定要瞭解這個道理 一 先修慈心定, 再修餘三修四無量心, 首先要注意次第 : 要先學習如何入慈心定, 才能學如何入悲 喜 捨三種定 用慈心觀入定的方便, 就是用一個人物為所緣來入定 入了慈心定以後, 再練習對一個人物修悲 喜 捨, 而不能在一個人物上先用悲或喜來培養定力 二 修業處清淨, 止相才出現 修四無量心和修其他禪定一樣, 首先都是要用 業處, 也就是用修行的境界來調心清淨, 這是第一

35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35 步 若有能力用慈心觀等方便令心清淨, 那麼第二步是令止相出現 止相是入禪定的方便, 若無止相, 則無法入定 清淨道論 提到, 在四無量心的修行中, 止相會出現在 破壞限制 的階段, 因為此時行者了解自己和所喜歡的他 中性的他 討厭的他, 是一個感覺 一個所緣, 所以能入定 當行者以一個人物為所緣時, 如果有定, 他會知道不論所緣的人物是所喜歡的或所討厭的, 都能心存同樣的感覺 ; 如果沒有經過這樣的磨練, 他不會知道 所以, 要在敵人的境界上多多修慈心觀, 所緣才會明顯, 心才有力量, 即使面對敵人時, 心也能安住於清淨的境界 這種訓練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也很實用 三 入定後捨定, 最後學等心 有止相是入定的條件, 但如果用世間的教育制 度來比擬學禪定的過程, 入定還只是 小學, 不

36 3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算什麼大成就, 因為得定其實並不難 再進一步, 能在定中 捨 有定的心, 捨那個能令你感到快樂的一境性, 也就是捨禪定, 這是 中學 更上一層, 學習讓所有心所平平等等, 沒有過強也沒有過弱, 心得到解脫一味, 這是大學 在四無量心的過程中, 這是大成就, 也是所有其他禪定的大成就 ; 但慈心觀這個大成就特別寶貴, 因為它是以眾生界為所緣 若能經過此一 大學 階段, 把 捨心 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其福德不可思議, 這才是真的菩薩行 ; 如果因有大悲心而決定不離眾生, 就更要堅定地留在這個境界裡 陸 依勝解修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的修行有賴於勝解作意, 它是修精進波羅蜜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在南傳佛教的十波羅蜜中, 有一個是勝解波羅蜜 dhitthánapáramí, 勝解波羅蜜成熟, 精進波羅蜜才能成熟

37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37 所以, 修勝解的重要性, 在於以此而能修精進 沒有精進, 就沒什麼福德 ; 沒有福德, 則智慧和菩提不能成就 佛因為精進才能成佛 ; 聲聞沒有精進也無法成道 成道是靠精進, 而精進是靠勝解 勝解與精進是一個過程 何以能精進? 由於修忍 何以能修忍? 因為瞭解真諦 真諦波羅蜜 -Sacchapáramí 也是南傳佛教十波羅蜜之一, 它讓忍波羅蜜圓滿 ; 沒有它, 忍波羅蜜無法圓滿 南傳佛教有一本書 Caritapitaka 菩薩行為藏, 以種種方便說明所有波羅蜜的修行是靠四種勝解 ; 要了解四無量心, 也一定要了解四種勝解 中阿含經 裡有一部 Dhátuvibhangasutta 界分別經 7, 把四種勝解說得很詳細 能瞭解並修行四 7 見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 12 冊 中部經典四 第 140 經 界分別經 P249: 比丘, 此人有四住處 而此緣何而言耶? 有慧住處 諦住處 捨住處 寂靜住處 不應放逸於慧, 應護持於諦, 應令增長捨, 寂靜應當學之 此經乃世尊教授一比丘以智慧真實觀六界實相 ( 即此處四種勝解之不放逸智慧 ), 由此令心離欲, 於世間不執受任何物 ( 即出離 ), 安立於諦而不動 ( 即真諦 ), 斷貪瞋癡而得最上之寂靜 ( 即寂靜 )

38 3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種勝解, 就能夠成就所有功德, 尤其是波羅蜜, 而 波羅蜜其實含蓋了所有的功德 一 四種勝解次第修這四種勝解, 依次如下 : 一 ) 真諦勝解 sacchádhitthána 修行過程中一定會有障礙, 修行人要用忍, 才能面對所有的障礙 而要能用忍, 需要有真諦勝解, 保護真諦 現在, 四無量心是法, 法即真諦 不論是佛 菩薩或阿羅漢, 如果沒有四無量心, 就無法留在解脫的境界 他們能安住於四無量心, 是因為他們瞭解四無量心, 感覺沒有障礙 感覺無障礙, 心就沒有障礙 心的障礙特別是指感覺說的 所以, 解脫覺受是心解脫的方便, 無此方便, 心則無法解脫 ; 心無法解脫, 則無法解脫境界 四無量心特別是菩薩道的方便 北傳佛教強調

39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39 眾生田即佛田, 佛之所以成佛, 乃因有眾生為福田 佛道是從眾生來的, 沒有眾生, 就沒有佛 如果眾生有清淨之樂, 佛一定也有樂 ; 眾生有苦, 佛也不輕忽, 因為佛重視眾生, 所以他願一切眾生離所有的苦 ; 若眾生有喜, 佛亦參與其喜 為什麼佛能這樣做? 因為佛能捨自我的感覺, 所以他能捨他的心 ; 由於能捨心, 故而一切能捨 眾生之所以輪迴於生死中, 主要是因為有覺受 ; 修四無量心, 就是修沒有障礙的感覺來出離輪迴 怎麼修沒有障礙的感覺? 就是要修真諦勝解, 也就是保護真諦 保護真諦, 就是保護無障礙之樂 無障礙之苦 無障礙之喜 無障礙之捨 行者要以這個勝解來修四無量心, 修所有的功德 二 ) 出離勝解 nekkhammádhitthána 能保護真諦, 則能增強出離心 ; 能生起出離心, 是因為瞭解真諦 如果是修四無量心, 真諦就

40 4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是那些沒有障礙的感覺 因為感覺有障礙, 所以激勵出家人培養出離心 有出離心, 才有智慧, 才能順真諦 順法 若無出離心, 則無法保持清淨的境界與覺受 所以修四無量心的過程, 也是增強出離心的過程, 否則無法成就 行者因為瞭解自己的感覺的障礙, 瞭解它們不順於慈悲喜捨的真諦, 所以生起出離心, 這樣才能順於法 才能清淨 要這樣努力, 才能不論在定中或出定後, 都長時安住於清淨的感覺中 三 ) 寂靜勝解 upasamádhitthána 由於了知真諦和出離心的重要, 對它們有勝解, 其結果是能學習寂靜勝解 -upasamádhitthána 為何學四無量心能處於眾生界而心保持寂靜? 因為行者是用那些清淨的感覺而不執著它們 這是聖人的境界 要對此有勝解 有精進 如果沒有學會令心寂靜, 就無法真正入四無量

41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41 心的修行 你願這個人離苦, 卻因為他苦而自己也苦, 那你怎能安慰他? 你寂靜了, 才能安慰他, 幫他離苦 而你如何能夠寂靜? 是因為有真諦勝解和出離勝解, 否則, 你沒有出離心, 他苦你也苦, 這不算慈悲, 只是深入妄想的境界 順真諦, 妄想就不會多 ; 不順真諦, 妄想才會多, 而且越來越多, 就是因為沒有出離心 有出離心, 妄想就少 一定要瞭解這個道理 四 ) 不放逸智慧勝解 pannápamádhádhitthána 如果能學以上三種勝解來修四無量心, 就可以有第四個勝解 不放逸智慧勝解, 對於智慧的境界能連續不斷地保持正念 四無量心是屬於智慧的境界, 有智慧者才能保持四無量心, 因為他們是修對真諦的勝解 對出離心的勝解 對寂靜的勝解 有定才能如實觀, 而四無量心就是定的境界 有定則心能寂靜 ; 心寂靜, 眾生界才能變成佛界

42 4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因此, 修習四無量心, 其實包含了一切波羅蜜 在內 行者一定要學忍 學精進, 其福報 智慧才 能變得明顯 二 培養解脫感覺的智慧論典說, 思惟苦, 特別能培養五種功德 沒有苦, 則無法激勵自己修解脫道 解脫道依於苦 俱舍論 上說 : 一切眾生有苦, 聖人有苦諦 苦諦是智慧的境界 佛法論典常說 無明 是指 於四聖諦無明, 昧於四聖諦 因為無明, 所以不能修忍, 不能修精進 修悲 是一種挑戰, 用來瞭解 苦諦 ; 瞭解苦諦, 才能修真的大悲而不令己心動亂 一 ) 不瞋不害, 慈悲順於四種勝解修慈心觀是對治瞋恨, 修悲則是特別為了對治害心 瞋恨與害心是 不正思惟, 而不正思惟就是沒有智慧, 是不順法的

43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43 這兩個 不瞋 不害, 是依於真諦勝解 依於忍 ; 忍尤指真諦而言 前面說過, 真諦 是沒有障礙的感覺 因為數數修習慈心觀, 所以你能忍, 有人對你不好, 你還能對他們好, 因為你已瞭解如何成為自己和眾生的朋友, 所以能保持寂靜, 也能用智慧出離所有的瞋恨心, 不再因為心中有瞋恨而受苦 ; 但那些尚未出離瞋恨心的眾生, 則仍繼續因瞋恨而受苦 所以, 當以悲心對待有瞋眾生, 因為那個苦屬於他們, 不屬於你 若你修學四無量心, 他們的瞋恨心只能害自己, 無法害你, 佛就是這樣修的 故 入菩薩行論 中說: 若有人氣你, 對你不好, 你當感激, 因為他們成為你修忍的因緣 8 如果心中仍有抗拒 瞋恨的種子, 是因為忍的修行還不夠, 那就仍會歡喜別人受苦 如此, 怎能入菩薩的修行? 又怎能入解脫之道? 8 隆蓮法師漢譯 入菩薩行論廣解 忍辱品 : 若無怨害忍不生, 若有怨害成忍福 怨礙即是福德因, 云何說彼為障礙?

44 4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所以, 有慈心觀才能修真的悲心觀 ; 有慈心 有悲心, 忍波羅蜜才能成熟 ; 忍能成熟, 真諦就能成熟 波羅蜜要配合在一起修, 不能分開, 它們是一個過程 比如精進與忍配合, 才能成就勝解, 才能願眾生快樂 逐漸地學, 自能安住於慈悲的境界 一定要用這種瞭解來修四無量心, 因為是以勝解作意為主, 修勝解, 就是修精進波羅蜜, 也就是修忍波羅密, 這樣才能順真諦, 培養出離心, 不論有什麼感覺, 都能安住寂靜中 如此, 智慧才能越來越明顯 二 ) 用智慧出離感覺束縛之苦什麼智慧? 就是知道如何運用感覺的智慧 對於可意的樂受不執著, 對不可意的苦受不抗拒, 對既非可意亦非不可意的不苦不樂受感覺不模糊 如果有這種智慧, 就可培養一切功德, 而出離所有非功德之行 為什麼? 因為能思惟苦, 就可得五種功德, 苦即成為大悲, 而大悲心能加深所有的

45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45 功德 佛有甚深功德, 因為他能思惟 一切眾生界為佛界, 佛界即為眾生界, 心界為佛界及眾生界, 所以他有大悲心, 而能成就一切功德 大般若波羅蜜經 中, 須菩提問佛 : 眾生既不存在, 菩薩何以修波羅蜜? 修波羅蜜難道不是為了眾生而修的嗎? 佛回答說 : 菩薩是為實際 為真諦而修波羅蜜 一定要瞭解這個道理 修四無量心也就是順真諦, 而清淨 沒有障礙的感覺就是真諦, 是佛陀的真諦 為什麼我們不能保持清淨的感覺? 是因為顛倒, 觀無常為常, 觀苦為樂, 觀無我為我, 觀不淨為淨 以顛倒故, 感覺不得自在 ; 感覺不自在, 所以有見顛倒 想顛倒 心顛倒這三種顛倒 9 那麼, 怎麼出離這三種顛倒呢? 當以四種勝解出離 : 真諦勝解 出離勝解 寂靜勝解 智慧勝解 9 瑜伽師地論 卷 8: 煩惱顛倒攝者, 謂七顛倒 : 一 想倒, 二 見倒, 三 心倒, 四 於無常常倒, 五 於苦樂倒, 六 於不淨淨倒, 七 於無我我倒 想倒者, 謂於無常 苦 不淨 無我中, 起常 樂 淨 我妄想分別 見倒者, 謂即於彼妄想所分別中, 忍可欲樂, 建立執者 心倒者, 謂即於彼所執著中, 貪等煩惱

46 4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智慧的重要性, 即在於出離感覺的束縛, 這是智慧的重大功能 若修這四種勝解, 這種智慧就能成熟 因此, 我再次強調, 就是這四種勝解, 能令智慧成熟, 而出離感覺的束縛 柒 煩惱是修行人的甘露 想出離感覺的束縛 出離輪迴之苦, 必須樂修 樂斷 希望大家都能歡喜修行 歡喜斷煩惱 一 有修行才能看到煩惱煩惱不是壞事, 其實它對修行人是甘露 大修行人的甘露就是煩惱, 因為我們是小小修行人, 所以還不瞭解這點 有修行才會有煩惱, 沒有修行就沒有煩惱 雖然煩惱很嚴重, 但看不到 ; 有修行才能夠看得到 當修行進步了, 乃至於最微細的煩惱都看得很清楚, 連煩惱微細的相貌 傾向都可看得很清楚

47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47 你們若想學菩薩道, 當知菩薩並不逃避煩惱, 反而能以煩惱為最大 最好的老師, 所以能成就佛道 這點雖難以瞭解, 但大修行人卻歡喜煩惱, 我們小小修行人就要漸學怎麼做, 所以不必害怕煩惱 二 出離懈怠精進修 瑜伽師地論 說得很清楚, 修行的第一障礙就是懈怠 懈怠是最大的煩惱, 不出離懈怠, 就無法入法門 法門名為 業處, 業處就是所努力 不斷精進之處, 業 此處的意思就是 努力 不努力, 無法入法門 ; 不入法門, 則無法感到輕安 ; 不得輕安, 則不能歡喜法 能歡喜法, 乃因精進之故 瑜伽師地論 也說明了如何出離懈怠 欲出離懈怠的第一斷行 10, 是信心 有信心才能出離懈 10 瑜伽師地論 卷 29: 何等名為八種斷行? 一者 欲 謂起如是希望樂欲 : 我於何時修三摩地當得圓滿? 我於何時當能斷滅惡不善法所有隨眠? 二者 策勵 謂乃至修所有對治, 不捨加行 三者

48 4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怠, 否則會停留在懈怠 清淨道論 說, 信心 的意思是 okappana 這個字是從梵文的字根 klp 來的,avakalpana ava 是 向下,kalpana 是 安排, 安排自己在我們的境界 如果沒有辦法安排自己在我們的境界, 則無法入法門, 無法克服懈怠 懈怠很舒服, 煩惱不舒服 ; 如果修行有進步, 則懈怠不舒服, 行者因此會不高興懈怠而歡喜精進, 如此才能見到煩惱 由於能見, 故能出離 ; 看不到則無法出離 三 無苦無解脫而如何安排自己在業處 在修行的方便上呢? 自己想一想 是因為我們有碰到苦 如果沒有碰到苦, 那就不會生起信心 我們因為碰到苦, 才會決定要禪修, 否則不會 是不是這樣? 信 謂 於上所證深生信解 四者 安 謂清淨信而為上首, 心生歡喜 ; 心歡喜故, 漸次息除諸惡不善法品麤重 五者 念 奢摩他品能攝持故 六者 正知 謂毗鉢舍那品慧 七者 思 謂 造作其心, 發起能順止觀二品身業 語業 八者 捨 謂 心無染汙 心平等性

49 第一章緒論概說四無量心 49 所以, 信心是從苦的經驗來的, 沒有苦受經驗的人, 不會有信心, 瑜伽師地論 稱此為 苦諦安立, 也就是 安立真如 11 在修行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障礙 會有苦, 希望大家把所有的障礙和苦當作老師, 學習出離障礙 出離苦, 那就可以走向解脫之道 11 解深密經卷三 分別瑜伽品 : 一切染淨法中所有真如, 是名此中如所有性 此復七種 一者流轉真如, 謂一切行無先後性 二者相真如, 謂一切法補特伽羅無我性及法無我性 三者了別真如, 謂一切行唯是識性 四者安立真如, 謂我所說諸苦聖諦 五者邪行真如, 謂我所說諸集聖諦 六者清淨真如, 謂我所說諸滅聖諦 七者正行真如, 謂我所說諸道聖諦 安立真如乃指色受想行識 山河大地均為苦諦, 乃苦惱之境界 此苦惱之境界由集諦所安立, 由愛 見煩惱和業力所安立, 故名 安立真如

50 5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51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52

53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53 壹 前言 進入慈心觀的修行前先解說慈經, 有其意義和必要 因為, 慈經 正是說明如何以修行慈心觀來成道的教法, 其內容完全可以配合慈心觀行法 學習 熟悉乃至背誦經文, 有助於瞭解慈心觀的真義和實修 一 以下是 慈經 內文的巴利文 ( 斜體字 ) 英文 中文對照 : 慈經 Karaniya mettā Sutta The Discourse on Loving Kindness Karaniyam atthakusalena Yan tam santam padam abhisamecca Sakko uju ca suju ca Suvaco c'assa mudu anatimani

54 5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One who is skilled in aims and wishes to attain that state of Calm [Nibbana] should act thus: he should be able, straight, exceedingly straight, easy to instruct, gentle, and not proud. 為了解脫 獲得寧靜, 善達目標者應當這樣做 : 能幹 端正 直接 易教 溫和 不自滿 Santussako ca subharo ca Appakicco ca Sallahukavutti Santindriyo ca nipakoca Appagabbho kulesu ananugiddho Contented, he ought to be easy to support, not over-busy, and simple in living. Tranquil his senses, let him be prudent, and not brazen, nor attached to families. 知足 易養 少管事 生活簡樸 諸根寂靜 技能完善 穩健不粗魯 對供養者不貪 Na ca khuddam samacare kinci Yena viññu pare upavadeyyum

55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55 Let him not perform the slightest wrong for which the wise may later reprove. 不做任何事後將受智者指責之事 Sukhino va khemino hontu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Let him cultivate this thought : '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and safe'. ' May they all be happy at heart'. 這樣想 : 願一切眾生喜樂 平安, 願一切眾生心有喜樂 Ye keci panabhut'atthi Tasa va thavara va anavasesa Digha va ye mahanta va Majjhima rassakanukathula Whatever living beings there may be feeble or strong [or the seekers and the attained] long, stout, or of medium size, short, small, or large, 一切眾生, 無論軟弱 強大 長 大 中等 短小 精細 粗顯

56 5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Dittha va yeva adittha Ye ca dure vasanti avidure Bhuta va sambhavesi va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Whether visible or invisible, And those dwell far or near, The born and those seeking birth,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at heart.' 可見 不可見 遠 近 已出生的 將投生的, 願一切眾生心有喜樂 Na paro param nikubbetha Natimaññetha katthacinam kancibyarosana patighasañña Naññamaññassa dukkham iccheyya May no one deceive another or despise anyone anywhere, or through anger or irritation wish for another to suffer. 願人們不相互欺騙 不鄙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不以怒意 敵意, 願他人受苦 Mata yatha niyam puttam Ayusa ekaputtam

57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57 anurakkhe Evampi sabbabhutesu Manasam bhavaye aparimanam Just as a mother would risk her life to protect her child, her only child, Even so should one cultivate boundless love with regards to all beings. 如一位母親捨命保護親子 獨子, 他更應當對一切眾生, 長養無量慈心 Mettañ ca sabba-lokasmim Manasam bhavaye aparimanam Uddham adho ca tiriyanca Asambadham averam asapattam Let him radiate boundless love towards the entire world, above, below and across Love that is unhindered, free from ill will and enmity. 以對全宇宙的善意, 長養無量之慈愛, 自上 自下 遍及四周, 無障礙 無敵意與恨意 Titthañ caram nisinno va Sayano va yavat'assa vigatamiddho Etam satim adhittheyya Brahmam

58 5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etam viharam idhamahu Standing, walking, sitting or reclining, as long as he is alert, let him develop this mindfulness. This, they say, is Divine Abiding here. 無論站 行 坐 臥, 凡清醒時, 他應當確立此念 他們稱此為即時即地的梵住之心 Ditthiñca anupagamma silava Dassanena sampanno Kamesu vineyya gedham Na hi jatu gabbhaseyyam punar eti'ti Not falling into wrong views being virtuous, endowed with insight, lust in the senses discarded indeed never again will he return to conceive in a womb. 不受邪見左右, 而有戒德與具足知見, 斷除了感官貪欲, 他將不再受生 二 佛說 慈經 的因緣

59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59 佛每次說法必有合適的因緣, 為什麼? 因為佛有一切種智, 能應一切眾生所需, 根據眾生的吸收能力, 視眾生的根器 心性而教導 佛說 慈經 的因緣, 也應在開始學習經文之前說明 佛在舍衛國時, 有五百新戒比丘在舍衛國附近發現有水源可浣洗飲用 ; 有信眾供養, 方便托缽 ; 有樹木可蓋茅棚 ; 安靜而氣氛理想 於是他們決定在這裡結夏安居 他們在樹下做大小便淨房, 這裡的樹神因而不高興, 就變化成各種可怕的形狀, 威脅比丘, 干擾他們修行, 晚上不讓他們睡覺或用功, 想辦法要讓比丘遷移 比丘們於是回到舍衛國向佛報告, 並請示佛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由於附近沒有更理想的地方了, 所以佛要他們回到原處, 誦持 慈經 修習慈心觀來安慰樹神 佛說 : 他們將成為你們的護法 比丘們遵照佛的教導回到森林, 誦持 慈經, 並依 慈經 內容修戒定慧三學 結果, 正如佛所

60 6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說的, 樹神從敵人轉為朋友, 保護並幫忙他們 如此, 五百比丘能夠精進修行, 也都開悟了 後來他們回到舍衛國見佛, 然後特別努力地依照 慈經 修戒定慧三學, 最後都成就了阿羅漢果 我們也要這樣學, 不是嗎? 貳 慈經的戒定慧三學 以下開始解說 慈經 慈經, 英譯 Karaniya Mettā Sutta, 其實乃是為了說明何謂慈心觀的修行 慈心 -mettā, 也可譯為 愛, 其實, 愛 是很好的意思 這裡, 愛分二種, 一是 束縛之愛, 二是 無束縛之愛 無束縛之愛, 巴利文是 mettā, 它是從巴利文的 mitta 和梵文的 mitra( 意即朋友 ) 而來, 所以 mettā 是 友誼 的意思 真的愛叫做友誼 -friendship 我們未來的佛 彌勒佛 Maitreya, 這個字是

61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61 從巴利文的 Metteya( 字根與 mettā 有關 ) 和梵文的 Maitri 來的 何以稱為 Maitreya( 意思是 慈 )? 因為他特別重視慈心觀的修行, 而慈心觀是令身心健康最佳的方便, 有慈心, 才能用健康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他人, 因此而能成為自己和眾生最好的朋友 這是慈 心 的作用, 是 唯識 智慧的道理 因為有慈心, 所以行大悲度眾生 ; 大悲是行菩薩道的條件, 而大悲是靠慈心觀才有的 彌勒佛正是代表了這樣的 唯識 智慧和大慈大悲的修行, 因而被稱為 Maitreya 所以, 要說明慈心, 第一步得先談到 如何令心健康 要令心健康, 必須能成為一切眾生的朋友, 包括自己在內 這就是 mettā 感情健康, 才能自度, 這點一定要學 ; 而且還要令他人受到佛法的利益, 那就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切眾生之友, 才能度他 這是快樂, 有能力成為自己和一切眾生的朋友, 才能真正快樂

62 6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一 慈經 具足成道所需的戒定慧 慈經 的大意如此 ; 如何成為一切眾生之友, 是慈心觀所要說明的 若能成為眾生之友, 自然也成為自己之友, 反之亦然, 這是一個過程的兩個面向 因此, 慈經 乃是特別說明如何以修行慈心觀來成道的教法 依佛法而言, 成道的過程有三個最重要的方面, 就是戒 定 慧三學 佛所教的法, 歸納起來也就是這三學, 與三學無關的, 就不是佛法 三學即為解脫的過程, 解脫的過程是在三學之中, 二者不可分 慈心觀要作為成道的方便, 必須要有三學的內容 慈經 的內容也是如此, 含戒定慧三學, 而重點則在定學, 所以其中定學的內容最長 ; 不過, 定學的基礎是在戒學 慈經 戒學的部分是第一頌 第二頌和第三頌 經文的內容, 從 為了解脫 一直到 不做任何事後將受智者指責之事, 這是戒學的部分

63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63 與定學有關的部分是 : 這樣想: 願一切眾生喜樂 平安, 一直到 的梵住之性 最後的部分則為慧學 : 不受邪見左右 等等 能依這個次第修, 則可依慈心觀而得解脫圓滿, 因為有戒 定 慧 ; 這三學都是以慈心觀為方便 一定要不斷思惟這個道理, 對佛法才能有清楚的認識 二 戒定慧是一個過程戒定慧三學其實是一個過程, 它們是一體的 不過, 我們仍說戒學是定的基礎, 沒有戒學, 不能修定 ; 而有定, 才能發智慧 什麼智慧? 解脫的智慧 所以佛先說戒學, 它是慈心觀境界的前行, 而根律儀則是戒學的精髓 依 瑜伽師地論, 戒學分三方面 : 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這裏是強調攝善法戒 佛說明, 修慈心觀, 也就是修清淨的愛 我們需要善法的功德, 沒有善法的功德, 無法成就清淨的愛

64 6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沒有煩惱的愛 佛說, 清淨的愛 沒有煩惱的愛是成為善士 (satpurusha- 好人 ) 最好的修行 瑜伽師地論 說明, 菩薩修行六波羅蜜時, 每個波羅蜜都要修九個方面, 其中之一就是善士修行 sutpurushabhávaná 而在禪波羅蜜中, 善士修行有五個 哪五個? 就是四無量心, 加上不執著禪定, 這樣一共有五個 12 若要感情清淨, 佛教的範圍是 : 第一 戒學 : 學佛法來成為好人, 這是基礎 第二 定學 : 學佛法以求勝生, 也就是三昧的境界, 而此境界是般若的條件 最後, 也是最重要的範圍 慧學, 就是解脫, 證道 證涅槃 證真如 這三個範圍都在四無量心的修行中, 條件是能不執著這個境界 如果能修四無量心, 就能成為好人 能得勝生 佛稱四無量心為 勝生最簡單的方法, 在很多經典中可以找到這個說明, 這也是解脫的法門 12 瑜伽師地論 卷 43: 云何菩薩善士靜慮? 謂此靜慮略有五種 一者 無愛味靜慮 二者 慈俱行靜慮 三者 悲俱行靜慮 四者 喜俱行靜慮 五者 捨俱行靜慮

65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65 而四無量心能成為解脫的法門, 條件是要配合內觀 一起修, 這是在最後面的階段 沒有觀, 就沒有解 脫 三 以三學斷三種煩惱學佛最重要的目標是斷煩惱, 不論學習任何法門, 一切佛教的法門都趨向同一目標, 就是要以戒定慧來減少煩惱並斷除煩惱 至於斷煩惱的過程, 雖然是依三學分成三部分, 但其實是一個過程, 分開為三來說明, 是為了瞭解它們其實是一個 一 ) 戒學 彼支斷 清淨道論 把以戒學來斷煩惱的過程稱為 彼支斷 支 是 因 的意思, 譬如因為有貪的 因緣, 所以用持守戒律來避開它們 ; 或是修不淨觀來更有效地斷除貪欲, 或對治與貪欲有關的煩惱 修慈心觀, 則斷瞋恨的煩惱 又比如, 我們修安那般念時, 因為專注於入息出息, 所以斷除

66 6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了妄念以及與妄念有關的所有煩惱 這也是要靠智慧 同樣的, 我們修 慈經 戒學中 端正 這個功德, 來對治 彎曲, 修 易教 來對治 頑固, 修 溫和 對治 剛硬 ; 因為修 知足, 所以對治了 多欲 這些都是對治的過程 這是 彼支斷 不過, 如果沒有定, 彼支斷 的力量只能避免身口二業的造作, 沒辦法克服不善的意業, 只能滅少 二 ) 定學 鎮伏而斷有 彼支斷, 才能 鎮伏而斷 鎮伏而斷 是止的境界, 定的境界 有定的力量, 一境性的力量, 才能夠完全入於清淨的境界, 在定的境界裡不會有煩惱 這是以定來伏煩惱, 所以叫作鎮伏而斷 三 ) 慧學 斷而斷

67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67 然而, 以定來伏煩惱, 這是暫時的 只有用智慧的觀, 如實分別, 才能有行捨, 斷而斷, 徹底斷除一切煩惱 這是智慧的境界 所以, 三種學, 三種斷 : 彼支斷 鎮伏而斷 斷而斷 只有智慧才有 斷而斷 的力量, 能連煩惱的種子 ( 隨眠 ) 也斷除 不過, 一定要瞭解, 雖然行者依需要及修行進步的程度而有不同的斷, 其實三種斷是一個過程 這三種斷也就是 瑜伽師地論 一直在講的三種離 -Brahamna: 斷界 離欲界 滅界 13, 其實它們是一個過程, 只是過程中有不同的程度而已 戒學在斷煩惱的程度上, 並不能完全出離意不善業, 定學才可以, 因為在定中就沒有什麼不善業了 不過, 它們還是暫時的, 只有智慧學才能完全出離所有的不善業 13 瑜伽師地論 卷 13: 如是修習奢摩他 毘缽舍那已, 於諸界中而得解脫 見道所斷諸行斷故, 名為斷界 修道所斷諸行斷故, 名離欲界 一切有執皆永滅故, 名為滅界 是名修果 另本論 聲聞地 卷 在說明五停心觀 四念處等法門時亦廣釋其相

68 6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叁 慈經 中的戒學 瞭解了戒定慧三學的功能和重要性, 現在我們可以研究 : 慈經 戒學部分所提到的成就清淨的愛所需要的功德中, 哪一個功德最重要? 我們先看經文, 再逐一說明 為了解脫 獲得寧靜, 善達目標者應當這樣做 : 能幹 端正 直接 易教 溫和 不自滿 知足 易養 少管事 生活簡樸 諸根寂靜 技能完善 不粗魯 對供養者不貪 不做任何事後將受智者指責之事 慈經 在文義上分開來講, 可分三個階段 : 戒 定 慧, 這段經文屬於戒學, 它又可分為兩個部分 :carita- 所應做的, 和 varita- 所應避免做的 簡言之, 戒學是學習 什麼該做 和 什麼不該做 不過, 南傳佛教對戒學的內容特別強調身業和口業的控制, 因為嚴格地說, 戒學並沒有力量

69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69 完全控制意業 雖然修慈心觀 不淨觀等等, 若定力不夠, 還是難免會出現瞋心或與貪欲等等有關的妄想, 無法完全克服不善的意業 若不入定, 這是無法避免的 雖然如此, 北傳佛教還是強調意業是戒學最重要的內容 ; 南傳也有這個道理 戒學是為了保護意業, 包括智慧在內 如果沒有智慧, 則無法修根律儀, 而根律儀是戒學最重要的內容 所以, 慈經 這段戒學的經文, 一直到 不粗魯 對供養者不貪, 是說明 carita, 也就是所應修的 如果有那些功德, 想入慈心定或留在定中都很容易, 也很容易用在每日生活的境界中, 與內外境界不會有衝突, 所以才能真的發智慧, 能真正如實觀 至於戒學經文最後一句 : 不做任何事後將受智者指責之事, 這是 varita, 是所不應做的 我再多做些說明 carita 是學 好的行為 善行,varita 是避免所有 不好的行為 惡

70 7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行 好的行為是靠修不貪 不瞋 ; 而避免不好的行為, 就是避免所有與貪 瞋 無明有關的行為, 從不殺生開始, 力行十善業道 比如, 我們受戒, 就是要來避免不好的行為, 修好的行為 像不殺生 不偷盜, 就是好的行為 為什麼殺生? 因為瞋心 ; 為什麼偷盜? 因為貪心 減少不善根, 增加善根, 就是戒學 十善業道就是戒學的根本觀念 一 修行是為得解脫佛這麼說明 : 為了解脫, 獲得寧靜, 善達目標者應當這樣做, 雖不太理想, 但可以這樣翻譯 我們應當瞭解 : 那些解脫是以慈心觀為方便而得解脫 證涅槃的 巴利文得到涅槃稱為 santipadam padam 寧靜住, 就是和平之處, 也就是涅槃 ; 除了涅槃以外, 沒有什麼和平之處 就勝義諦而言, 世界上, 即使在最深的海裡, 也找

71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71 不到全然安靜的地方 為什麼無法找到? 因為一切法 一切行, 都是無常, 無常中沒有什麼寂靜 寧靜住 不可能有寂靜! 世界內外都是在無常的過程中, 所以找不到寧靜住 我們修慈心觀來得到寧靜住, 也就是涅槃, 離開所有的亂 世界其實都是亂的, 所有的地方都是無常, 都不寂靜 事實上, 我們的銀河系在宇宙中也不是靜止不動的 比如, 地球繞著太陽, 以每秒大約 3 萬公尺的速度, 在橢圓形的軌道上運轉 ( 地球的公轉速度是每秒 30 公里 ) 如此, 怎麼會有安靜之處? 找不到的, 都在動中 唯一寂靜處, 就是涅槃 而涅槃何處可得? 外面找不到, 唯在心中能找到 要能在心中找到安靜處, 當以清淨的愛為方便, 那就要修清淨的功德 哪些功德? 就是這段經文所列的十三個功德利益 佛的教法高明之處, 在於他所用的譬喻以及所安排的法的次第 這十三個功德的次第也很重要

72 7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二 慈經 戒學的十三個功德利益 一 能幹 sakko 為何第一功德是能幹 一定要瞭解 不管我們 做什麼 都要有決心 要有力量 要有能力 才能 夠做好 北傳佛教是講六個波羅蜜或十個波羅蜜 14 十波羅蜜中 有 balapáramitá- 力波羅蜜 它 特別是指精進波羅蜜 所以 如果要修慈心觀 一定要精進 努力 要有決心 勝解 才能入此境界 否則無法入 此 即 能幹 因為有心 行者能做 因為他有決心 有力量而能做 為什麼有決心 有力量 因為他有 欲 chanda 佛說明 chanda-欲作 是所有善法的根本 也是所有不善法的根本 沒有欲 則沒有善法 也 14 南傳佛教的十個波羅蜜 布施 持戒 出離 精進 禪定 智慧 忍辱 真實 決意 勝解 慈 捨 亦即北傳六波羅蜜的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力 禪定 智慧 再加上方便 願 力 決 意 智四波羅蜜多

73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73 沒有不善法 kámachanda- 欲欲, 是說明不善法的過程 ;dhammachanda- 法欲, 是說明善法的過程 如果有法欲 對法有熱誠, 那我們能幹, 能夠做 有熱誠, 才能做好 ; 沒有熱誠, 無法入此境界 所以 欲 是所有善法的根本, 沒有欲, 什麼都不能做, 一切善法都不能成就 所以, 修慈心觀的能力有賴於熱誠 有熱誠 有積極的欲, 才能入此過程, 心才有力量 心沒有力量, 就無法入清淨之愛的過程 二 ) 端正 直接 -uju ca súju ca 有能幹, 才有端正 直接這兩個功德 它們和輕安有關 這兩個功德其實是同樣的功德 uju 是 直接, 或譯為 端正 ;su- 就是 好的 善的,súju 是 好直接, 或譯為 好端正 端正 和 直接 意思是一樣的 uju ca 跟 súju ca 就是 直接 跟 好直接

74 7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什麼是 好直接? 就是不欺騙自己 不欺騙眾生 所有這裡的功德中, 只有這個功德佛說了兩次 因為, 在清淨之愛的修行中, 它是最重要的功德 什麼是端正或直接的相反? 就是心彎曲, 欺騙自己也欺騙眾生, 這樣就不能修清淨的愛 ; 有欲 有熱誠, 才能入清淨之愛的過程 我們的心要直接, 要好好地直接 完全地直接, 對自己 對眾生, 如此才能修清淨的愛, 感情才不會有矛盾 如果欺騙自己 欺騙眾生, 則無法成為自己和眾生的朋友 南傳佛教常誦一則本生故事 mitta anusámsa( 友誼之益 ), 佛在其中說明慈心的修行和利益 修慈心觀, 就是不欺騙朋友, 包括自己在內, 因為自己也是自己的朋友 如果要發達清淨的愛, 必須也要成為自己的朋友 ; 一旦欺騙自己和朋友, 就不能入慈心觀 Jatāka Tale 本生故事 15 中的這則 mitta 15 巴利文 佛本生故事 是一部最重要的佛教寓言故事集, 也是世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本書譯自早期佛教巴利文經藏中的 本生經, 它講述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時的前生故事 在這些本生

75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75 anusámsa 說的是一個不欺騙自己 也不欺騙眾生 的故事 我來解釋 讓大家瞭解如何修行慈心觀 友誼之益 第一頌 此人離家時 他必得飽食 腹不饑餓 眾 多生命仰賴他 何以故 以彼不欺故 彼 為諸多眾生之友 如果我們也如此 不欺騙朋友 不欺騙眾生 那麼 我們雖然離開家 還能吃飽 因為眾生愛我 們 很多人靠我們 所以不欺騙 就是修慈心觀 第二頌 不論前往何國 何地 他所行之處都受歡 迎 受尊敬 何以故 以彼不欺故 故事中 既有世俗故事 也有神話本生 梵語 ज तक Jataka 音譯作闍多伽 闍陀 又稱佛說本生經 本生經 本生譚 本生故 事 是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之一

76 7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第三頌盜賊不惱害, 官府亦不擾 他超越一切仇敵, 以彼不欺故 第四頌當返家時, 無事氣惱他, 家人悉皆敬愛之 處於大眾中, 他能受歡迎 ; 處於眷屬中, 他是最尊者 以彼不欺故 第五頌以尊敬一切眾生故, 一切眾生亦尊敬他 ; 以重視一切眾生故, 一切眾生亦重視他 故他容色光彩, 令大眾歡喜, 以彼不欺故 第六頌他敬重眾生, 眾人待他亦如是 他擁有好容光, 四處享美譽, 以彼不欺故

77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77 第七頌他敬拜眾生如天人, 所以眾生也敬拜他 他如火般發光, 如天人般發亮 ; 他身泛榮耀之光輝, 永不消褪, 以彼不欺故 第八頌彼牛於其家安適, 故生多犢子 田禾豐收 年老之時兒女奉事, 食兒之穀, 以彼不欺故 第九頌若從山崖樹上摔落, 必有人接住, 不令受傷 若逢不便與困難, 必有人能相助, 一切難處化烏有 以彼不欺故 第十頌猶如一棵大榕樹, 枝幹廣裘而根深,

78 7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大風不得撼動他 亦無敵人能加害 我們要修慈心觀 變成一棵大榕樹般 不被所 有的苦難打倒 為什麼我講慈心觀的 直接 等等功德 因為 慈心觀的意思 就是不欺騙自己 也不欺騙眾生 而 直接 就是不欺騙 不彎曲 不邪曲 若 能這樣修 可以一直到解脫 因為究竟不欺騙自己 和眾生 就是究竟寂靜 涅槃 所有功德中 直接 是最重要的 三 易教 suvacco 有好端正 才能 suvacco vacco 意思是能聽 suvacco 意思是 非常願意聽 最好的翻譯是 易 教 就是能聽別人的話 它的相反則是 dubbacco 一 修慈心觀 要學聽話 什麼是 dubbacco 是不聽話 很頑固 為何不 聽話 因為不正見 我慢 所以不聽話 若要修慈

79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79 心觀, 利益自己和眾生, 成為自己的朋友和眾生的朋友 不欺騙自己也不欺騙眾生, 那就一定要學怎麼聽別人的話, 讓心直接 柔軟 拉開自己, 才能瞭解自己的需要和眾生的需要 在佛教中, 誰是最不聽話 不易教的代表人物? 就是車匿 Channa 他是佛陀的司機, 因為自認為是佛的好朋友, 與佛關係特別, 所以非常自滿, 總是自以為是 自以為了不起, 不聽人勸 佛就令僧團用最高的刑罰 brahmadanda- 梵刑, 以 默擯 的方式來處罰他, 眾人都不許跟他交談, 不理睬他 ( 二 ) 放下自己, 傾聽別人所以, 修慈心觀的條件是拉開自己的心, 才能聽取 瞭解別人的需要, 也才能用清淨的愛來對待眾生 拉開自己, 就是能夠聽別人的話 聽別人的看法, 而不執著自己的看法 我們都喜歡自己的看法 喜歡別人聽我們的意

80 8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見 誰真能聽別人的意見? 只有發達慈悲, 才能做到 沒有慈悲, 別人講我們, 我們還是聽自己的, 不聽別人的, 那就無法修慈心觀 所以, 修慈心觀, 一方面要直接 端正, 一方面要拉開自己, 徹底理解別人的需要 拉開自己就是放下自己 ; 放下自己, 才能好好地聽取 瞭解別人的需求, 這樣才能從慈悲的修行中得大利益 慈心觀的修行 慈悲的修行要配合所有的那些功德, 它們是一個過程 我們修慈心觀, 以便能端正 不固執 不執著己見 捨自己的我慢, 這樣才有大利益 慈心觀就是捨不正見和我慢的行法, 若缺乏 端正 這個功德, 則無法做到 四 ) 溫和 柔軟 mudu mudu 的相反是堅硬或頑固 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好好地聽? 能 善聽 別人的話, 是因為沒有不正見, 也沒有我慢, 這個功德屬於柔軟溫和這個心所 心真能柔軟溫和, 就

81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81 不可能有不正見和我慢, 這樣才能好好地聽別人的話, 瞭解他人的需要, 體會別人的心聲, 如此才能利益他們 所以, 這個行法的次第是經過善加考慮, 而不是偶發的 有能幹, 才有端正 ; 有端正, 才能善聽人言 ; 就能夠柔軟 而願意聽別人的話的條件, 就是心柔軟溫和 ; 若心不溫和不柔軟, 就不能聽別人的話, 因為固執己見 為何固執己見? 以有不正見故 根據佛法, 不正見從哪裏來? 就是貪欲 因為有貪欲, 所以有不正見 ; 因為不正見, 而有 我 沒有貪欲, 就沒有 我, 有貪欲才有 我 我 是從貪欲 不正見來的 真有正見, 那就沒有 我 的需要, 我 就只是名稱而已 五 ) 沒有我慢 ( 不自滿 )anátimání 有溫和 柔軟, 就能 anátimání 沒有我慢 ( 一 ) 慢是修行過程中最大的危險

82 8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佛法講七種慢 16, 其中一種是 過慢, 即自以為了不起, 重視自己, 輕視眾生, 這是 atimána ati- 是 過,an-ati 是否定的, 表示沒有過慢 這是什麼邏輯呢? 這就是柔軟 因為沒有過慢才能柔軟, 才不會以為自己了不起 以為自己比眾生了不起, 這樣才能夠修沒有煩惱的愛 有過慢的人, 無法真的柔軟, 沒有辦法! 所以他也不能夠 易教 尤其是在修行過程中, 有一點點成就, 就自以為了不起, 與眾不同了, 這是最大的危險 修行是來捨自己的 我, 而不是來發達自己的過慢 沒有過慢, 才能夠知足 為什麼? 因為所有的慢, 我慢 過慢 等慢 下劣慢等種種慢, 都以貪欲為根本, 沒有貪欲, 就沒有慢 沒有不正見 16 大毗婆沙論 卷 43 俱舍論 卷 19 列舉七種慢 : 慢 過慢 慢過慢 我慢 增上慢 卑慢 邪慢 或有分八慢, 或有分九慢, 然皆攝於七慢之中 其中過慢又名等慢, 亦即己不如人, 卻自認為同等 ; 或與人同等, 卻自認高人一等 另可參考 瑜伽師地論 卷 等處對慢之說明

83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83 ( 二 ) 慢的根本是貪欲慈心觀的相反就是瞋恨心, 這很容易瞭解 比如我們修慈心觀, 修 metta- 友誼的時候, 心裡不會有瞋恨, 它們不會出現在一起 然而, 修沒有煩惱的愛的時候, 只出離瞋恨這個近敵還不夠, 還要出離遠敵 貪欲 特別是修慈心觀, 由於所緣明顯而令人很舒服, 就容易執著 一旦執著, 就無法發達易教 溫和 無過慢等等那些功德 ; 只有當不執著時, 那些功德才能明顯 ( 三 ) 因愛生憂怖, 憂怖乃瞋恨之心所依佛法, 其實瞋恨還是根源於有煩惱的愛 ; 若是無煩惱的愛, 則無瞋恨 這個不容易瞭解, 所以我們用 法句經 註解中一個很好的故事來說明 Kosala 憍薩羅國國王 Pasenadi 波斯匿王的皇后叫 Máliní 茉莉, 她本是賤民階級, 但因為非常美麗而受到王的寵愛, 做了皇后 她是佛的大弟子, 深信而護持佛法, 幾乎每天都去聽佛開示 波斯匿

84 8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王也很尊敬佛陀, 每次都會問她 : 大聖人今天開示了什麼內容? 一天晚上, 他們正準備就寢, 王又問皇后 : 今天大聖人講了什麼法? 茉莉夫人說, 佛講了一個偈 : 以有愛故, 而有擔憂 怖畏 ; 無有愛者, 無有擔憂 無有怖畏 17 你想, 在就寢前, 皇后卻說這種話! 王當然不高興, 就要她走 他想 : 怎麼大聖人說這麼笨的話! 他認為大聖人不能講這麼沒有意思的話 但波斯匿王畢竟是個好國王, 隔天就很慚愧地向夫人道歉, 並問道 : 大聖人真的這麼說嗎? 茉莉夫人說 : 誠然! 世尊是這麼說的 王說 : 怎麼可能呢? 她就問王 : 請問大王, 您是不是很愛您的兒子 Vidabba 將軍? 王說: 當然! 我特別疼愛他 夫人說 : 如果兒子病了將死, 您又如何呢? 王說 : 我會很擔心, 我心生怖畏 17 南傳法句經 第 16 愛好品 第 213 偈 : 從親愛生憂, 從親愛生怖, 離親愛無憂, 何處有死怖?

85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85 夫人說 : 所以世尊是這麼說的 : 以有愛故, 而有擔憂 怖畏 ; 無有愛者, 無有擔憂 無有怖畏 王好似明白了, 再問 : 您還能進一步說明嗎? 她說: 同樣的問題, 您是不是很疼愛我們美麗的女兒 Vajirá? 當然, 我最疼愛的就是她 夫人說 : 如果她病了 死了, 您又如何呢? 王說 : 我會很難過 您看! 世尊不就是這麼說的嗎? 有愛才有貪心 有怖畏 ; 沒有愛的人沒有貪心 沒有怖畏 哦! 王最後終於接受了 而其實, 波斯匿王後來還是被這個兒子 Vidabba 將軍暗殺了 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意思, 愛 是所有擔憂 怖畏的來源, 它們也是瞋心的一種, 是由於不接受所緣境界 所以瞋心可以從最微細的到最粗的, 最粗的就是貪心, 擔憂 怖畏則是微細的 有瞋心, 是因為有愛 ; 沒有愛, 就沒有瞋 ; 沒有瞋, 就沒有怖畏 擔心 而所有瞋心以及跟瞋心有關的心所, 如擔心

86 8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怖畏等等 其實還都是跟 我慢 有關 出離我慢 才能真的出離怖畏和所有的擔心 瞋心 不過 出 離我慢沒那麼容易 現在我們可以做的 是減少我 慢 高慢 六 知足 santutti santutti 就是知足 或是喜足 北傳佛教的學生 大都有學 俱舍論 俱舍論 說 止觀的條件 18 是少欲知足 以及 aryavamsa 聖相續 聖相續 是指行者對自己所能得到的衣服 托缽 飲食 住所 醫藥都感到滿意 所以能樂修樂 斷 歡喜修行 歡喜斷煩惱 這樣才屬於 聖人 的相續 這是修行的條件 定的條件 修定最重要的功德就是 知足 佛讚美知足 18 此處指四聖種 俱舍論 第 22 卷 P12 云 能生眾聖 故名聖 種 四聖種體 亦是無貪 四中前三 體唯喜足 謂於衣服 飲食 臥具 隨所得中 皆生喜足 第四聖種 謂樂斷修 另 瑜伽師地論 卷 14 又有四種 為令解脫速得圓滿 勤修 行者聖解脫欲勝任持法 為斷四愛增上力故 謂為衣服 飲食 臥 具少有所求 無作無亂 時無虛度 勤修方便 心離散亂 樂斷煩 惱 樂修正道 此中 勤修行者聖解脫欲勝任持法 即四聖種

87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87 為最高之德 -paramalábha, 能知足才是最高的德, 生活才能快樂 如果不能少欲 知足, 雖然擁有很多, 也無法快樂 ; 若能少欲 知足, 即使沒什麼東西, 還是很快樂 有喜樂, 才有輕安 ; 有輕安的樂, 才能入定 ; 能入定, 才能如實觀 ; 能如實觀, 才能解脫 ; 有解脫, 才有解脫智, 那就沒有輪迴了 佛說明修行的過程是依這個道理 何以能知足? 因為能減少欲 如何減少貪欲? 要能減少不正見和我慢 這樣才能溫和, 而得以發達與輕安有關的功德, 即輕 適業 練達等等 什麼條件下能這麼做呢? 就是能知足, 減少貪欲 減少貪欲, 才能保持清淨之愛的境界 無煩惱之愛的境界 否則, 有愛就有貪心 怖畏, 就無法以正念保護心, 也無法保護眾生 這些功德都互有關係, 前面的功德是後面功德的條件, 後面的功德和前面的功德是一個過程 所以減少我慢 高慢, 才能知足 ; 能知足, 才易養

88 8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七 ) 易養 subharo 這一項, 特別是出家人的功德 何謂好出家人? 就是易養, 不要求多 為什麼不要求多? 因為他對於修行所需的衣服 飲食 醫藥 房舍知足 ; 因為知足, 他歡喜斷煩惱 歡喜修行 如果不知足, 他就會一直想抓住些什麼, 所以知足是 易養 的條件 易養 的意思是 subharo,-bharo 是 帶 的意思, 所以 subharo 是容易帶 容易照顧, 也就是 不變成別人的負擔 因為易養, 所以不變成別人的負擔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功德, 尤其是當行者要修沒有煩惱的愛時 唯有能夠修清淨的愛, 才能不變成別人的負擔 比如說, 做母親的人當然是愛自己的孩子, 但如果她不瞭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就會變成孩子的負擔, 孩子就會討厭她, 對不對? 所以 易養 才能修無煩惱之愛, 避免成為別人的負擔

89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89 八 ) 少管事 appakicco 接下來是 appakicco, 意思是少管事 kicco 的意思是 活動,appakicco 就是 活動少, 不要太多 當然, 應該做的還是要做, 不應該做的就不必做 但是多半的現代人, 有很多活動其實是不需要做的, 卻一直在做 為什麼? 因為心不安 心何以不安? 因為不知足 因為不知足, 所以不易養, 要求的就越來越多, 不能滿意 ; 由於不滿意, 所以活動越來越多 如果他滿足了, 根本不需很多活動, 沒有很多活動, 才能修沒有煩惱的愛 現在大家都很忙碌, 連照顧孩子都沒有時間了, 所以很難修沒有煩惱的愛 因此, 這些都有關係, 有知足, 就能易養, 把該做的做好, 不須做的就不做, 那麼, 心就會安下來 人為什麼去做他不須要做的事? 因為心不安 心不安, 才會去做那些沒有意義的事 九 ) 生活簡樸 salahukavutti

90 9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生活簡樸, 這當然也和修行最重要的功德 知足 有關 只有知足 易養 少管事, 才會生活簡樸 生活簡樸是知足的果, 因為少欲知足, 所以生活簡樸 知足的人即使有很多東西, 他們還是生活簡樸, 因為他們有 根律儀 Salahukavutti,-lahuka 的意思是 輕而不重, 生活輕而不重 在什麼情況下, 生活會重而不輕呢? 是在不知足的情況 如果要管很多不需要的事物, 心怎能安下來? 心不能安定, 就無法修沒有煩惱的愛 十 ) 諸根寂靜 santindriyo 能知足 易養 少管事 生活簡樸, 才能夠諸根寂靜 諸根寂靜 是什麼情況? 諸根寂靜是指五根 信根 精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平等的情況 因為諸根寂靜, 所以能夠忍不方便 忍苦 ; 能夠忍敵人 忍所有的障礙 如果根不寂靜, 則無法面對障礙, 只會創造更多新的障礙 所以諸根寂

91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91 靜也是修無煩惱之愛的條件 為什麼諸根能夠寂靜? 因為行者修根律儀, 收攝六根, 當根對境時有正念, 不取相也不取隨相, 所以心不亂, 才能安住於清淨的境界中 修四無量心時, 特別要思惟這個道理 所謂 不取相也不取隨相, 以貪欲為例, 當男眾看到女眾, 第一眼, 他只是看到一個女眾, 這是取相 ; 如果他起了貪欲, 會看到 這個女眾的眼睛很漂亮, 頭髮很黑 等等, 這是取隨相 諸根寂靜和知足很有關係, 能知足, 才能令諸根寂靜 ; 沒有知足, 沒有辦法保護諸根寂靜, 以致無法入止觀的修行 所以, 根寂靜 其實是修行的開端 修行的中端, 也是修行的末端 行者怎麼知道自己的修行有進步? 就是根越來越寂靜 雖然有障礙, 心仍能安靜 諸根寂靜 是修行的關鍵和全部 根寂靜, 才能忍 ; 沒有忍, 無法修行 修忍和修慈心觀是一個過程, 並不是兩件事, 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忍

92 9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什麼 忍障礙 修行一定有障礙 沒有障礙就沒有 修行 為什麼能夠忍障礙 因為知足 溫和 不高 慢等等 雜阿含經 中有一部 Samudda Sutta-海經 19 佛說 眼根是大海 若於大海中能忍所有色之 浪 則能度大海 同理 耳是另一大海 若於此海 中能忍所有音聲之浪 則能度大海 心亦是大 海 在此中能忍所有法之浪 則能度心之大海 這個道理和慈悲的修行很有關係 修 根寂 靜 特別就在於修忍 所以佛讚美忍為 最高的 修行 這個最高的修行與慈悲的修行其實是一個 過程 十一 技能完善 nipako ca 根寂靜 或是瞭解根寂靜的情況 才能 nipako 19 雜阿含經 卷 8 第 217 經 世尊告諸比丘 所謂海者 眼是人大海 彼色為濤波 若能堪色濤波者 得度眼大海竟 於濤 波洄澓諸水 惡蟲 羅剎女鬼 耳 鼻 舌 身 意是人大海 聲 香 味 觸 法為濤波 若堪忍彼法濤波 得度於意海竟 於濤波 洄澓惡蟲 羅剎女鬼 另見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 16 冊 相應 部四 P209 海品

93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93 ca, 中文譯為 技能完善, 意思是 練達 練達屬於輕安的範圍 因為有心柔軟 不高慢 能知足 生活簡樸等等條件, 並且根寂靜 或是瞭解根寂靜的好處, 才能把所做的事情做好 為何能做好? 因為用正念 正知 不然, 心若無前面的功德, 做一件事時想另一件事, 怎能做得好? 因為愛管事, 多管閒事, 對不對? 十二 ) 不粗魯 apagabbo 然後是 apagabbo, 意思是不粗魯, 英文是 prudent 由於有前面那些功德, 尤其是練達 溫和 沒有我慢等等, 所以能夠一切都很順利, 也能對眾生不粗魯 十三 ) 對供養者不貪 kulesu ananugiddho 最後是 kulesu ananugiddho, 直譯為 對家庭不貪 kula 是 家庭, 是特別針對出家人來說的 有些出家人因為需要很多東西, 常常去俗人的家麻煩居士 所以出家人要 對家庭不貪, 不貪

94 9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求在家人的供養 不要常常去找居士 去告訴他你 需要什麼 不要跟居士說 給我多一點 就是這 個意思 三 不做將受智者指責的事 以上說明了 慈經 第一部分戒學的十三個功 德 接下來要解釋戒學部分的最後一句 不做 任何事後將受智者指責之事 前面說過 戒學是要學什麼該做 什麼不該 做 不做任何事後將受智者指責之事 是指所 不應該做的 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呢 很簡單 應該 做的 就是修所有的善根 不應該做的 就是捨棄 所有的不善根 也就是以貪欲 瞋恨 無明為動機 而做的所有行為 這樣修 就能漸漸長時不斷地住 在慈心境界中 安住於清淨無煩惱的愛中 沒有這 些條件 就不容易做到 一 不做動機不善之事

95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95 不做任何智者所指責之事, 是指什麼呢? 即行為上有貪欲 瞋恨 無明的動機者, 那些肯定是不能做的 至於 受智者指責, 就是不應該做那些有智慧的人不贊成 不能接受的行為 這段文沒有說 每個人不能夠接受, 只說 有智慧的人不能夠接受, 明白這個道理很重要 為什麼呢? 即使佛的弟子已是大阿羅漢了, 那些沒有智慧的人還是會不贊成他們的行為, 不接受他們, 因為他們不一定是依照普通凡夫的想法而行事的 只有有智慧的人才知道他們的厲害 在 中阿含經 有一部 Aganalipanda- 無諍分別經, 一定要研究, 很重要! 在 瑜伽師地論 三摩呬多地 裡面也有無諍定, 要多修這個定 二 ) 對凡夫之言不迎不拒在 無諍分別經 中, 佛說 : 修止觀者, 尤其是修慈心觀而感到內樂後, 不要執著 janapadaniruttim nábhinivaseyya janapada 是指

96 9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在城市中居住的凡夫, 沒有智慧的人 ;nirutti 就是他們所講的話 佛告誡弟子, 對那些凡夫 無智之人所說的話,n'eva ussadeyya na apasádeyya, 譯成中文, 意思是只須要聽, 但聽了不必高興, 也不必難過 這樣才能保持內外不衝突 沒有矛盾的境界, 而維護自己的慈心觀 反之, 若依無智者所言, 就無法保持慈心觀, 無法保持沒有衝突的 無諍的境界 一定要瞭解這個道理 對於無智者所講的言不及義的話, 還是可以聽, 不須排斥, 但不必對他們生氣, 也不必高興 ; 要依照智者的方式去聽, 這樣才能夠保持慈心觀的境界 這意思是說, 要依事實 依緣起的真義來瞭解, 否則, 就會跟著無智者的妄想去了 能這樣做, 才能深入慈心觀的境界 三 ) 智者防護心在戒學中, 北傳佛教特別強調意業, 因為意業

97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97 才能決定 業 的事實, 若不瞭解意業, 無法真正瞭解身業和口業 身業和口業的依處在意業, 所以持戒的內容, 就是保護自己的心, 來讓諸根寂靜 根寂靜, 才能修保持慈悲的境界 ; 若根不寂靜, 就沒有辦法 所以在戒學上, 最重要的還是瞭解意業 法句經 中的 心品 第 頌, 內容很有意義 : 此心隨欲轉, 輕躁難捉摸 善哉心調伏, 心調得安樂 此心隨欲轉, 微妙極難見 智者防護心, 心護得安樂 遠行與獨行, 無形隱深窟 誰能調伏心, 解脫魔繫縛 什麼意思? 這個心很難看到它, 它很微細 這裏說 智者防護心, 為什麼? 因為智者知道, 唯有保護己心, 才能給予快樂, 否則只是帶來麻煩而已 又說 : 此心隨欲轉, 微妙極難見, 這個心,

98 9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好像只依照它自己的意思出現, 不是依照我們的意思, 它要生氣就生氣, 我們無法控制它 有沒有這個經驗? 所以有智慧者善護自己的心, 因為他們知道 : 有保護心, 才能給快樂 ; 沒有保護心, 沒有辦法給快樂, 它只給麻煩而已 大家注意到了嗎? 四 ) 戒學即慧學 法句經 的註解裡有很好的故事, 可以讓我們瞭解戒學就是智慧學, 智慧學就是戒學 佛在世時, 王舍城有一個大富人家的兒子, 家裡財富無量, 是王舍城首富 某次他聽到佛開示說 : 不屬於你們的都要放下 他聽了這句話, 就一直思惟, 最後肯定佛所言不虛 : 是的, 不屬於我的都要放下, 這樣才會快樂 我雖有錢, 卻不快樂, 這樣沒有什麼意思 他決定出家, 於是向父母告辭, 說他想加入僧團 父母百般勸留, 想盡辦法取悅他的身體 他的眼睛 他的耳朵, 一點都沒用, 最後只好讓他走

99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99 他出了家, 受了比丘戒 受戒以後, 佛陀的弟子們一直教他 : 你不該這樣穿衣服, 你要這樣穿衣服 ; 你不能夠這樣托缽 ; 你托鉢時不可以這樣走路 不可以這樣看 ; 你不能這樣講話, 要這樣講 他做什麼都不對 出身高貴的他很難過, 受不了人家這樣那樣的糾正和指責, 所以出家以後一直很不快樂, 最後決定回家 他去見佛, 說出自己的想法 : 我沒有辦法受那麼多學處, 我不瞭解怎麼做, 也記不住那麼多戒, 沒有辦法誦, 所以我決定回家 佛大慈悲, 問他 : 那麼只持一條戒可以嗎? 他想, 只有一條戒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就說 : 只持一戒, 我一定可以 佛教他 : 你就用正念保護自己的心, 其他的都會自然來 如果別人批評你, 你就只是聽, 無所謂 重要的是你只管自己的心, 其他的自然會好轉 他照著佛所教導的, 開始用功學習正念 每一

100 10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個行為, 他學習去瞭解他的境界在哪裡 他的受在哪裡 他的心在哪裡 他的法在哪裡 結果, 不久就證道了 ; 又不久, 成了阿羅漢 他不再有問題, 雖然還會有不合軌則的時候, 但沒有什麼不善業, 因為他沒有不正念 法句經 的註解裡還有一則故事講到, 即使舍利弗自己也沒有把衣服穿好而被一名小沙彌指正的事, 舍利弗很客氣地聽 所以學戒一定要用智慧, 意業才是最重要的 若能保護心, 我們所做的行為會漸漸修正 ; 若不保護心, 雖照軌則做, 卻無正念, 那對定學 慧學不一定有什麼大利益, 唯有用正念才會有大利益, 所以說 不做任何事後將受智者指責之事 真的不善念都由心起, 有保護心, 所有的不善念就不會那麼嚴重, 不保護心才會嚴重 不是說那些軌則不重要, 它們是重要的, 還是要受持, 不過要用正念, 那些軌則才會引導行者走向正定 般若

101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01 肆 慈經 中的定學 以下要講 慈經 定學的部分, 它的經文比戒 學和慧學的部分多得多 一 入慈心定所需的身心條件戒學部分所說的那些功德, 是定的前方便, 若已修那些功德, 就可以很自然地入慈心境界, 不須勉強 當然還有其他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條件 修行人要多多修定, 而定的條件就是生理 心理, 沒有這些條件, 不能入定 何謂生理? 是指 使心內轉, 不令外馳, 不去注意顏色 聲音等等六塵境界, 這是內轉 心理 則是令心與修行的境界相應, 不起戲論 此外, 還要思惟穩定, 思惟穩定才能保持正念 其次是避免言說無意義語 ; 應與修慈觀者同住, 避免與易怒 愛吵鬧者同住等等 有了這些條件, 才能一境

102 10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性, 心能夠定 那麼, 一境性 定的方便是什麼? 可以依據 慈 經 定學的內容思惟 二 定學的經文內容一 ) 願一切眾生喜樂平安這是 慈經 定學內容的開場白 這個願, 巴利文是 Sukhino va khemino hontu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Sukhino 是 快樂,kemino 是 平安 佛法中 kemino- 平安 ( 安穩 ), 是涅槃的同義詞, 因為真的平安就是涅槃 這是以勝解作意來修慈心定, 條件是已具足前面戒學那些功德 勝解作意也就是願 願一切眾生喜樂 平安, 願一切眾生心有喜樂 經文裡面是這樣釋譯的, 不過可以更簡單些 : 願一切眾生快樂, 就可以了 如果這樣修, 磨練己心, 修那些功德, 就很容

103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03 易統一心在你的願 你的願就是 願一切眾生快樂, 包括你自己 你所喜歡的 中性的 討厭的, 所有的眾生都包括在內, 沒有例外 ; 若有例外, 就不是真的慈心觀的定 慈心觀的定, 就是行者所有的境界都變成平安, 裡外都沒有衝突 這裡說 一切眾生, 這一願在經典或論典中, 可以找到不同的說明, 不過意思是一樣的, 沒有什麼不同 意思就是 : 修慈心觀沒有什麼例外, 一切眾生都成為可意的 ; 而你的願就是要利益一切眾生, 不管是喜歡或是不喜歡或是中性的, 一切眾生, 沒有例外地你要利益他們, 讓自己快樂, 也讓他們快樂 這是慈心觀 這個願是說 : 願一切眾生得平安與涅槃的安穩 kemino 其實叫作 安穩, 他定心於此境界中, 不令它動亂 所以行者於行住坐臥中也要注意 思惟穩定, 這樣心也就容易穩定 什麼是 思惟穩定 的方便? 就是注意身體的姿勢 如果身體有正確的姿勢 瞭解身體正確的姿

104 10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勢, 慢慢地可以令思惟穩定 ; 思惟穩定, 就容易修定 這個 思惟穩定, 不僅打坐時 經行時, 在所有的活動中都要保持身體的穩定, 這樣同一心在我們的願就變得很容易 二 ) 瞭解何謂 一切眾生平等 願一切眾生平安快樂, 慈心觀第二階段 破壞限制 的修行, 就是在準備這個願的境界 ; 如果沒有準備這個境界, 我們無法瞭解何謂 一切眾生平等 破壞限制的修行, 在 慈經 中並沒有特別提到, 不過依佛教傳統, 不論南北傳, 準備慈心觀的境界並不容易, 因為我們分別的心 習氣是很明顯的 如果修行的境界明顯, 我們也會知道自己的弱點, 知道那些分別是如何讓我們的心不穩定 起煩惱的 如果沒有修破壞限制的行法, 就很難瞭解 一切眾生平等 的境界 ( 一 ) 一切眾生是慈心觀的境界

105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05 所謂 一切眾生, 並不是什麼抽象的概念, 而是慈心觀的事實 在慈心觀的境界, 才能超越一切愛的煩惱 所以一定要準備好這個境界, 不然無法深入清淨的 超越煩惱的愛 慈心觀修行的傳統, 就是強調第二階段的破壞限制, 以便準備好境界來瞭解何謂 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 的概念不只用在破壞限制的階段, 也用在第三階段的擴大所緣 論典提到, 我們是對一切眾生修慈心觀, 不只對這個世界, 也對所有的世界, 一切眾生皆無例外 修慈心觀, 不能有任何例外, 這樣慈心觀才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瞭解這個道理很重要 ( 二 ) 具慈心, 可以不違犯若能習慣於這種心 培養這種心, 則雖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傷到眾生, 但沒有違犯的過失 例如刷牙就傷了眾生, 殺了好多細菌 ; 吃素食時也會殺害眾生 不過, 這不是什麼業, 因為我們

106 10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無意殺害它們 若能不斷地練習令心駐留在慈心觀的境界, 則雖難免會傷害到眾生, 但沒有違犯的過失 殺眾生當然有罪, 不過有時, 比如殺蚊子, 若有慈心觀, 則不能真的影響到心 ; 若無慈心觀, 心才會亂 其實, 若有慈心觀, 所有行為都是善行 ; 若無慈心觀, 雖然是好行為, 卻不一定是真的好行為 一定要瞭解這個道理 如果照一般通用的中文念誦版, 是要這樣修 : 願一切有情眾生, 一切活著的 有形體的 有名相的 有身軀 ( 性格 ) 的, 所有聖者 凡夫, 所有雌性的 雄性的, 所有天神 人類 惡道苦趣眾生, 無敵害 無瞋心, 快樂遍滿 我們現在所用的中文和巴利文對照版則是 : Ye keci panabhut'atthi tasa va thavara va anavasesa Digha va yemahanta va Majjhima rassakanukathula 一切眾生, 無論軟弱 強大 長 大 中等

107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07 短小 精細 粗顯 Dittha va yeva adittha ye ca dure vasanti avidure Bhuta va sambhavesi va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可見 不可見 遠 近 已出生的 將投生的, 願一切眾生心有喜樂 tasa 翻譯為怯懦, 意指有所害怕 恐懼 依慈心觀的傳統, 將一切眾生歸納為十二個所緣, 其中五個為 有分別的所緣, 七個為 無分別的所緣 有分別的所緣 包括凡夫 聖人 註解上說, 怯懦者意指 凡夫, 特別指 心力怯懦 者 心力怯懦即凡夫, 反之, 則為 tavara, 譯為堅強有力的人 這是指心的力量, 是聖人, 他的心力穩定 何以心力穩定? 以能直接體證, 而超越了無常境界, 才是真正的強而有力 其實,tavara 本意並非 強, 而是 穩定 anavasesa, 這裡的中文沒有譯出來 ; 它是說 :

108 10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無論何者, 沒有例外 所以意思是 : 一切眾生無論強或弱 穩定或不穩定, 皆無例外 這個分別, 其實也包含一切眾生在內, 而一切眾生包括凡聖 清淨道論 中對 眾生 一詞的解釋很有意思 它說 : 執著者為眾生, 不執著者為聖人 ; 執著者是弱, 不執著者為強 這麼說, 這個分別可包括一切眾生在內 若有所執著, 則雖身強力壯, 其實還是弱者, 因為還有執著 反之, 若無所執著, 心力則強, 那就是強者 再來是 Digha va ye mahanta 等等 不論長短 大小 可見不可見 長的眾生如龍 蛇 鱷魚之類 ; 大的如鯨魚 大象 ; 中等的如人類 ; 小的如螞蟻 細菌 可見不可見的 ; 所有活著的生物, 不管是有益或有害於我們的, 都要以平等的 沒有煩惱的愛相待 如此, 心的力量才會變得強大, 什麼都不能害他, 連武器都不能害他 本生故事中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109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09 比如, 佛最後生時, 提婆達多還是想盡辦法要傷害他, 但佛以慈心, 使得弓箭也傷害不了他 因為修慈心觀時, 心要完全統一在 願一切眾生安全快樂, 不起分別 ; 雖知分別而能超越分別 這樣才能用慈心觀出離一切障礙, 於分別中無分別, 於無分別中仍能有所分別 三 ) 不可見的比可見的多其次, 可見不可見的, 這也包括一切眾生在內, 是另外一種分別 我們周遭有各種各類的眾生, 長的如蛇, 短的如鼠, 還有許多肉眼見不到的, 也應施以慈心 不可見的眾生比可見的眾生多得多, 他們才真是無量無邊 我們所觀的眾生, 只不過是出現在眼前的 周遭的, 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我說一個很好的故事來說明 大概是三十五年前吧, 我第一次到印度, 偶然去了菩提迦耶, 聽到一個很好的故事 那裡有一座

110 11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緬甸寺院 住了一位羅漢 當然 羅漢不會說自己 是羅漢 但是信徒都相信他是 他的名字是 Tonpolo Sayadow 到過美國 現已圓寂 他在緬甸有很大 的道場 在世時有很多人跟隨他修行 如今茅棚多 半乏人照顧 一片凌亂 世間現象往往如此 有大 修行人在時 道場變得很大 往生後 人就散去 Tonpolo Sayadow 在那個緬甸寺廟時 有一次 集會 很多人來聽他開示 他其實沒講什麼 只是 祝福大家 並鼓勵發問 有一個美國人就問道 天 人真的存在 或只是故事而已 大師有沒有經驗 能不能說明呢 Tonpolo Sayadow 剛開始沒聽懂這個問題 因 為翻譯員表達不清楚 後來聽明白了 就說 啊 天人 怎麼 你沒見過天人 這個地方到處都是天 人啊 他很驚訝別人怎麼沒見過 到處都是天人 啊 由此可知 不可見的眾生比可見的眾生多很 多 遠 近 的也包括在一切眾生裡面 不能有

111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11 所分別 再來 已出生的 將投生的 也包括在內 一切眾生 就是講已出生的以及將投生的 沒別 的了 願一切眾生心有喜樂 這句話其實是以慈 心觀的力量 看一切眾生都在快樂中 沒有例外 為什麼呢 因為作意的力量 行者能練習到令心不 間斷地專注於此一境界 因此很熟悉它 能夠自然 地入此境界 在佛教修行慈心觀的不同傳統中 道 理相同 只是說明方式不同 可以配合 四 願人們不相互欺騙 接下來的經文是 Na paro param nikubbetha Natimaññetha katthacinam kanci Byarosana patighasañña Naññamaññassa dukkham iccheyya 願人們不相互欺騙 不鄙視任何地方的任何 人 不以怒意 敵意願他人受苦

112 11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我曾說明 修慈心觀就是不欺騙自己也不欺騙 眾生 佛說修慈心觀的功德 就是以戒學為條件 而只有直接 端正這個功德 佛提到兩次 所以在 慈心觀中 最重要的功德乃是對自己 對眾生都能 誠信 一 以積極的態度修慈心 何以不端正 是因為不能接受自己和眾生 所 以出現抗拒 怖畏 擔心等等徵狀 無法將心拉開 反而壓迫自己的感覺 這些都是不以自己為友 不 以眾生為友 欺騙自己也欺騙眾生 所以修慈心觀時 要特別努力修中性的人物和 我們所以為的 敵人 慈心觀的修行 對自己和 對眾生都要有積極的態度 行者不只是跟自己的願 相應 行為也要相應 不只是修定 還要培養這種 態度和意樂 要不斷地練習 瞭解令自己和眾生快樂的好 處 如此心才能穩定 心穩定 才能忍苦 才有能

113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13 力打開心 放下自己 傳送慈心給中性者和敵人 這樣才能柔軟 能夠柔軟 才能出離我慢 為什麼 有我慢 由於不正見 有我慢 有不正見 就不會 柔軟溫和 不能對中性者和敵人保持慈心的態度 因為你分別他們 你不重視他們 對他們沒有積極 的愛 冷漠不關懷 那他們也就不管你 所以 修慈心觀要有積極的態度 即使只是送 給眾生一個微笑 關係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佛 說 出家人托缽時若能保持慈心觀 則不虛耗信 施 論典也說 長時施財 不若須臾布施清淨 愛 因為你不輕視他們 能愛他們 由於能愛敵 人 中性者 能重視他們 他們也才會重視你 一 定要這樣思惟 若心中還有抗拒 瞋恨 就表示你 還歡喜眾生受苦 如果還歡喜眾生受苦 那就無法 發起菩提心 二 真正的快樂是 忍 這種積極的意樂 照顧眾生 不讓他們受

114 11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苦, 就是快樂的條件 如果沒有這種意樂, 就無法減少怖畏 擔心, 那些感覺都與過去的瞋恨 生氣 不安 抗拒有關 而抗拒, 從最微細的擔心 心的不安, 到最粗的殺害眾生, 這些都是抗拒 原因是慈心觀 慈悲修得不夠, 所以還會願眾生受苦, 有些人甚至願意自己也受苦! 這其實是同樣的過程, 因為不瞭解什麼是真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就是 忍 所以, 慈心觀的修行和戒 忍 精進等波羅蜜很有關係 在什麼情況下能這麼做? 因為精進 修忍, 才能思惟敵人是你最好的朋友 為什麼他是你最好的朋友? 因為他讓你減少瞋恨的傾向, 而此傾向對你的傷害最大 那麼, 修慈心觀來出離自己內心仇敵的善方便, 就是 自他交換 如果他生氣, 你反而應該對他修慈悲, 因為如果他沒有苦, 他是不會生氣的 ; 他生氣, 是因為他不快樂 而因為他生氣, 所以他害了自己 你要設身處地去瞭解這個道理, 才能漸漸不生氣 這樣, 雖然他們對你不好時, 你還

115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15 無法像佛 菩薩那樣不受影響 但你應當明白 他 們這樣做 其實是對自己不好 不是對你 這裡 就是慈與悲的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以敵 人為所緣修慈心觀那麼重要的原因 它令我們明 瞭 最能傷害自己 傷害他人 傷害眾生者 莫過 於瞋怒 而最大的功德莫過於慈心 五 如母愛獨子 如是對眾生 如果能這樣瞭解 下一個頌就變得很清楚了 Mata yatha niyam puttam Ayusa ekaputtam anurakkhe Evampi sabbabhutesu Manasam bhavaye aparimanam 如一位母親捨命保護親子 獨子 他更應當對 一切眾生 長養無量慈心 佛的高明之處 就是在說法時 能以合適而又 很簡單的譬喻來說明含意 讓每個人都能瞭解何謂 慈 這個頌的比喻在 慈經 裡面可能是最有 名的 用來表示 慈 的真正意思 就是如 慈經

116 11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所說的這種母親的清淨的愛 思惟我們最清淨的愛, 就是母對子的愛, 所以菩薩修發菩提心的方便, 就是觀想一切眾生為己母, 這樣才能漸漸修無緣慈悲, 因為他思惟母親對我們的好處 沒有母親, 就沒有我們 ; 沒有母親, 我們的生命無法存續 這種愛是什麼愛? 她真正是母親, 因為她照顧保護自己的孩子 ; 真的朋友 真的愛就要有這種積極的態度, 要照顧愛護眾生, 包括自己在內 不過, 真的保護自己, 就是克服自己的抗拒, 也就是瞋心 這個也要了解, 才能修清淨的愛 所以, 大乘佛法強調, 菩薩道行者要學習如何思惟一切眾生為己母, 猶如母親愛護兒女一般, 兒女後來也能照顧母親 前面說過, 大乘菩薩道發菩提心的方便, 就是觀己為他 自他交換法, 這些都可用來瞭解佛在這裏所講的境界 因為能克服己心的抗拒, 所以能漸漸學會思惟一切眾生就像母親思惟獨子一般, 如

117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17 此即能深入慈心觀的修行 慈心觀的修行所以名為無量心 道理在此 這 種清淨的愛能統一你的心 當心統一在清淨之愛 時 就能超越所有的分別 若有抗拒 則做不到 若能愛護照顧自己與眾生 則做得到 所以 metta 的意思是友誼 就是積極的態度 而不只是在入禪定時 入禪定只是一個用以解脫自 己心境的方便 我們應隨時用慈心觀 它是我們的 心最美麗的所緣 一 慈悲是一種 活的態度 這個頌是最好的比喻 說明何謂清淨之愛 如 果能把這種清淨之愛送給敵人 那才算是真的修行 人 也就是說 慈悲不只是用想的 它是一種意樂 是一種 活的態度 在日常生活中要持續不斷地 對自己 對一切眾生修 即使是中性的眾生 我們 也是以慈心的態度送給他們一個微笑 如此就能漸 漸忍裡外的所有不方便

118 11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那麼, 無量慈心是什麼呢? 就是一切眾生好像是自己的兒子 自己的母親, 這樣叫作 無量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知道誰是自己的母親, 而是觀一切眾生猶如母親 至於要用什麼為方便才能這樣做呢? 就是以所有的苦難為修行慈悲的方便, 沒有例外 這是培養無量心的方便, 而無量的心, 就是順般若的心 在什麼情況下能夠這樣修? 因為能忍, 忍外面的不方便 忍裡面的不方便, 最後是忍 法 忍法, 就沒有抗拒 為何有抗拒? 因為不能忍法 所以, 一般論典是說四無量心為 有漏的修行, 因為所緣為眾生, 而眾生會令我們生起煩惱, 所以是有漏的修行 不過, 在 大乘義章 中, 東晉慧遠法師說 : 有漏的修行, 條件是用小心 ; 若用大心, 則為無漏 菩薩是學大心 廣心 空心 論典上說, 大心 是無上菩提, 而究竟快樂是無上菩提 ; 廣心 是思惟一切眾生 ; 空心 是修實際 修真如 若

119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19 能如此理解 則慈心的修行是大心法門 無漏法門 二 修行人不讓敵人受苦 慈心觀行者如果還沒學會如何愛敵人 一定還 會歡喜眾生受苦 這是修行人最大的罪 一定要瞭 解這個道理 如 何 避免 這個 過失 如何 能不 歡喜 眾 生受 苦 最重要的功德就是修端正 直接 由於端正直 接 所以能超越感覺的束縛 因此 菩薩最重要的 功德 就是在修慈心觀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慈悲 那 就是端正直接 本生故事中有很多故事在說明這個道理 我講 一個我特別喜歡的 rájadhúta 的故事 可以幫助我 們瞭解這一點 rájadhúta 的意思是 王的使者 我們的菩薩在很多生中當國王 在身為 Banares 王時 由於生性慷慨 他並不獨享 在王 宮前安排了好幾桌 邀請很多人來品味王家餐飲 每天都請大臣 將軍一起用餐 一邊討論國家大

120 12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事, 引來許多好奇者在宮外圍觀 因為有警衛, 他們無法接近 突然, 後面來了一個人, 大聲喊道 : 讓路! 讓路! 使者來了, 使者來了! 他就這麼一路喊一路接近 國王一看, 來了一名衣衫襤褸的人, 警衛推阻他, 不讓他接近 可是菩薩很好奇, 他說 : 讓他進來! 雖然將軍 大臣們很不高興, 認為不可讓這麼汙穢襤褸的人靠近國王, 這個人還是進來了 國王問他 : 你是什麼使者? 他回答說 : 我是肚子和貪欲的使者 他因為肚子餓, 很想吃卻沒有東西吃, 所以這麼說 國王聽了, 覺得很有意思, 非常高興, 馬上請他坐在身邊, 給他最好的食物, 還送他很多牛 在印度, 牛隻代表著財產和福報, 有多少牛就代表有多少福報 王說 : 這才是端正 直接的人 我也是肚子和貪欲的使者, 所以我們是兄弟 像這樣, 佛最重視端正直接, 有端正直接, 才能不欺騙朋友, 包括自己在內 不欺騙朋友, 所有好的境界將

121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21 會逐漸出現 六 以清淨的愛擴大所緣 接下來的經文是 Mettañ ca sabba-lokasmim Manasam bhavaye aparimanam Uddham adho ca tiriyanca Asambadham averam asapattam 以對全宇宙的善意 長養無量之愛 自上 自 下 遍及四周 無障礙 無敵意與恨意 這就是慈心觀的第三階段 如果用一句話來說 明第三階段擴大所緣 就是這一句 你們所學的種 種方法 也是為了用來瞭解這個道理 清淨的愛 巴利文是 mettā 是說 在所有的 方向 到處都沒有障礙 有障礙 是我們自己心的 抗拒 所有的那些擔心 怖畏 害怕 都是自心的 抗拒而已 這是佛所教的心理學 一定要瞭解這個 道理 因為你壓迫它們 不讓它們出來 所以它們 不讓你高興 它們壓迫你 所以修 mettā 不須想太

122 12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多, 不必一條一條分析, 只要知道怎麼把心放開 拉開, 用智慧來瞭解方便 至於入定的條件, 修定 留在定境的條件, 就是要修不間斷的正念, 這樣才能安住於超越分別的束縛的境界, 無正念則做不到 所以這裡, 佛強調正念的修行 不論用什麼法門, 法門的成就有賴於正念不斷 所以正念是一乘道, 並無它法 ; 不論修任何法門, 都是正念的方便而已 正念的體在於定, 有正念才有定 心在所緣的境界中維持不散亂, 這是正念, 不論是有分別影像或無分別影像, 都是同樣的道理 解脫的條件也是要在行住坐臥之間都不間斷地修, 不但打坐時要保持正念, 不打坐時 經行時 站時, 連躺著也一樣, 都要保持正念, 才能保持清淨的心 否則, 坐一小時, 其餘時間打妄想, 完全入妄想的境界, 則慈心觀的修行利益不會很大 保持這種清淨的境界, 慈心觀的利益將如佛所說的不可思議

123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23 七 常在清淨之愛中 身在娑婆如梵住 定學的最後一個頌是 Titthañ caram nisinno va Sayano va yavat'assa vigatamiddho Etam satim adhittheyya Brahmam etam viharam idhamahu 無論站 行 坐 臥 凡清醒時 他應當確立 此念 他們稱此為即時即地的梵住之心 如果能夠保持這樣的正念 不讓感覺為煩惱所 染 則雖然還是住在這個有苦的娑婆世界 卻好似 已在梵天一般 在梵天處沒有什麼煩惱 所以常在 快樂中 因為心快樂 就全部都能快樂 這就是 慈經 中的這段文 無論站 行 坐 臥 凡清醒時 他應當確立此念 他們說這叫 梵住 他們 是誰 有智慧的人 不論是佛教 或非佛教徒 智者都這樣說 留在清淨之愛中 即是住在天堂 所以天主教特別強調這個道理 天堂即清淨之愛 並非其他 若能在四威儀中保持

124 12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這種沒有束縛的清淨的感覺, 就不須再求天堂, 你已經在天堂中了 行者一定要培養這種經驗 相信這個經驗, 並與這個經驗相應 如能保有這個經驗, 在眾生界的問題就不大 ; 問題出現時, 只要當下用清淨之愛來出離, 就不再有問題了 增一阿含經中的 mettánusamsasutta- 慈心觀利益經 的十一個利益和本生故事中的 mittánusamsasutta- 朋友之益, 都是在講這個道理 修慈心觀, 在眾生界就漸漸沒有什麼問題, 不論出家或在家, 都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 這是慈心觀的偉大之處 所以有學習慈心觀的人, 若生前還未得解脫, 死後將直接投生梵天界, 因為天堂的印象在心中已經很明顯 很清楚, 所以他不怕什麼 他已漸能 隨處自在, 因為他很相信 而且熟悉這種清淨的感覺, 這種感覺就不離開他, 會到處跟著他 這就是定的部分, 定能夠直接帶領行者生往天堂

125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25 伍 慈經 中的慧學 一 天堂不如涅槃 應求究竟解脫 不過 從佛法來看 天堂是不夠究竟的 還要 得到究竟寂靜的境界 才是真的解脫 而得到究竟 寂靜的境界需要智慧 定是不夠的 什麼智慧 唯 有出世間的智慧 才能 斷而斷 煩惱 才算究竟 解脫 所以 慈經 最後的部分就是以慈心觀為究 竟解脫之方便 也就是配合清淨之愛的修行和內 觀 即 無我觀 有無我觀 才能讓解脫成為究 竟的解脫 最後這段經文這麼說 Ditthiñca anupagamma silava Dassanena Sampanno Kamesu vineyya gedham Na Hi jatu gabbhaseyyam punar eti'ti 不受邪見左右 而有戒德與具足知見 斷除了

126 12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感官貪欲 他將不再受生 二 不受見 才能究竟解脫 Ditthiñca anupagamma 是 不受見 這裡翻 譯成 不受邪見 其實它沒有說是 邪見 只 說不受 見 不受見是為了得到中道 因為他通 達真如 所以他不需要什麼 見 他超越了見 中道其實沒有什麼見 有常見或斷見這些 才是 有 見 中道就是瞭解真如 瞭解空 而 空 只能直接證得 並不需要什麼 見 在 中阿含經 和 雜阿含經 都提到 佛說 有智慧者直接看 也就是如實觀 yathábhútadassana 比 如 中 阿 含 經 的 Bhayabreravasutta 裡說 佛成就菩提前曾在森 林裡修苦行 在打坐時 若有怖畏 則用如實觀 當下直接證知 看出 這是怖畏 這是貪 等等 而不是用妄想或自己的概念 這當中没有 我

127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27 没有靠戲論的分別 這就是如實觀 從佛法的觀點, 在六趣中, 只有人和天人能夠修行得解脫, 但他們還是不能解脫, 原因是不能如實觀, 不能接受事實 而所謂事實, 就是緣起 增一阿含經 說, 人和天人因為有兩種不正見而有煩惱 他們有時是沉, 好像淹没在水裡 ; 意思是他們執著有, 有常見 有時則是相反的, 他們跳出, 漂在上面 ; 意思是他們抗拒, 不肯接受事實, 也就是斷見 有常見, 是在事實上加些本來不存在的東西, 也就是 增益執 ; 有斷見, 是在事實上拿掉本來就存在的東西, 即 損減執 這兩者都是因為不能接受事實, 抗拒事實, 所以不能如實觀 如實見, 以致不能得中道 得解脫 這是輪迴的情況, 眾生因為不能超越常見和斷見, 而常處輪迴中 反之, 有智者能如實觀, 所以能厭離 離欲 滅, 也就是前面說過的三種離, 離就是解脫 這是整個佛教的精髓

128 12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回到經文 這裡說 不受一切見 意思是說 沒有傾向執著 常見 也沒有傾向拒絕 斷見 所以心能究竟寂靜 不加什麼 也不排斥什麼 這 就是不取不捨 也就是般若 大般若經 一直在 講這個境界 用無量方便來說明這個道理 三 不取不捨 不再受生 由於能體證 事實本然存在 你不需要生起 什麼 見 因此 而有戒德 silava 這才 真是在修戒 心的戒 因為你知道中道 才能不 害眾生 而不害眾生是究竟法 佛教相信只有瞭解 無我 才能究竟不害眾生 戒的真義特別是指 不瞋不害 所以能忍 而瞋和害的因緣是貪欲 二 者與貪欲有關 所以有正見 才能去貪去瞋 這是 真的戒 與具足知見 dassanena sampanno dassanena 中文翻譯為 知見 就是直接看 直 接見 直接瞭解一切所緣無我 所以 dassanena 是

129 第二章 慈經 要解 慈心觀前導 129 解脫的條件 當知見 具足圓滿 -sampanno 了 才有解脫 佛和羅漢都已具足知見 不會在事實上 有心顛倒 想顛倒或見顛倒 所以解脫了 才成為 佛或是羅漢 斷 除 了 感 官 貪 欲 Kamesu vineyya gedham 由於他有中道 不加什麼 不拿掉什麼 所以斷除了感官貪欲 他是怎麼斷除的 因為已能 不執著於可意的樂受 也不拒絕不可意的苦受 對 不苦不樂的受也能了然而不模糊 這是解脫的境界 也就是不斷的行捨 所以他 不 再 入 母 胎 也 就 是 經 文 所 說 的 Na hi jatu gabbhaseyyam punar eti'ti 不再受生 他是用 最可意的 喜樂的受 也就是以清淨之愛的受來得 到這個目標 他能夠用清淨的愛來對一切眾生 而 又不執著於任何眾生

130 13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陸 結語 我們已說明了 慈經 的內容, 接著就要進入慈心觀的學習 佛當時講 慈經, 對象是五百比丘, 他們想儘快成就阿羅漢道, 不願意再受生, 所以佛鼓勵他們用慈心觀修聲聞道 不過, 慈心觀乃至四無量心不只是通於有漏和無漏的解脫法, 也可以是無上菩提的方便 這是行者在配合 慈經 學習慈心觀時應有的認識

131 第三章 慈無量心的行法 第三章慈無量心的行法

132

133 第三章慈無量心的行法 133 四無量心的修行, 第一個是慈心觀 我們已講解過 慈經, 作為進入慈心觀的前導, 現在要開始說明慈心觀的內涵 功德利益及實修方法等等, 並佐以諸多本生故事和譬喻, 以便行者能夠正確的認識和修學 如前所說, 這裡也是配合經典和論典來學習慈心觀 不過, 如果行者已曾練習過 並習慣了安那般念的境界, 那麼, 我會鼓勵大家先修安那般念 理由是 : 行者修安那般念專注於呼吸時, 能令心內轉, 這是修止觀的條件, 如此才能有輕安 沒有輕安, 無法放鬆 ; 不能放鬆, 則無法修任何法門 這是安那般念的重要功能 修行人應當保護心念, 而修安那般念正是能令心安住於身內的最好法門 壹 慈心觀的利益和作用 首先說明修行慈心觀有什麼好處, 以激勵大家 生起好樂心 增一阿含經 和 清淨道論 等諸

134 134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多經論都提到 住於慈心觀者可以得到十一種利 益 一 清淨道論 所說的十一種利益 一 睡眠安穩 Sukham supati 他睡著時 有 如入定 即使沒睡好覺 他還是快樂 因為他能完 全放鬆 不會像別人那樣輾轉反側睡不安穩 老人 家睡不好 如果有慈心觀 會完全放鬆 身心舒適 二 醒來安適 Sukham patibhujati 因為睡得 好 所以他早晨會快樂地醒過來 不會痛苦呻吟地 起身 三 不作惡夢 Na pápakam supinam passati 他不會作令心不安的夢 比如被盜賊圍困 野 獸追逐等等 他所作都是好夢 如夢到禮佛塔 作 供養及聞法等 所以他睡得好 起來也快樂 四 為人愛敬 Manussánam piyo hoti 慈心 觀行者到處受歡迎 五 為非人愛敬 Amanussánam piyo hoti 很

135 第三章 慈無量心的行法 135 多故事都談到佛怎麼令天人 鬼神變成他的好朋 友 護法 六 諸天護佑 Devatá rakkhanti 諸天如父 母保護子女一般地保護他 所以慈心觀行者很安 全 七 不為火燒刀傷或毒害 Nassa aggi vá visam vá sattham vá khamati 在很多故事中 不僅佛 自己從過去生就一直這樣修 佛的弟子 居士在佛 世時也是這樣修 清淨道論 引用了很多這類的 故事 下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王舍城有一個很有名的妓女叫 Sirimá 長得很 美 有個大福報的商人 Annagadna 其夫人 Uttará 是佛的大弟子 她很努力地學習佛法 對男女眾問 題沒興趣 所以允許她的先生去找 Sirimá Sirimá 喜歡這個商人 因而對 Uttará 心生嫉妒 想辦法要 殺害她 以便嫁給商人 一次 她燒了一鍋熱油 倒在夫人身上 但 Uttará 用慈心觀入了定 所以沒受傷 Sirimá 見識

136 136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了夫人的厲害 轉而尊敬她 決定不再傷害她 這種故事很多 說明佛面對敵人時 如何以慈 心觀出離所有問題 佛不隻身為人時這樣修 身為 動物時也不斷地如此練習 所以在本生故事中 佛 曾為鳥身 森林大火傷不了他 為魚身時 因缺水 將死 他用慈心觀和真諦波羅蜜 憶念過去生從未 傷害過眾生 於是天降大雨救了他 這不是一天兩 天 一年兩年或是一生 而是多生的修行 才能 不 為火燒刀傷或毒害 八 心得迅速等持 Tuvatam cittam samádhiyati 熟悉慈心觀的人因為有輕安 不須勉強 能馬 上完全自然入定 所以 不管修什麼法門 慈心觀 就直指修行 因為行者在入觀的過程中一定會面對 很多障礙 若有慈心觀 則容易出離 在佛教裡面有四種修行可以保護修行人 它們 被稱為 四護衛禪 其中第一個就是慈心觀 以 此出離瞋恨 第二是以不淨觀出離貪欲 第三是佛 隨念 令無信心者出離不信 第四是以死隨念出離

137 第三章 慈無量心的行法 137 不精進 修觀前一定要先學這四種法門 以面對內 觀過程中的所有障礙 這四種修行 其實每一種都與所有障礙的對治 有關 例如 修佛隨念是特別對治不樂 不樂 是 因為信心不夠 修死隨念是因缺乏精進 對境界模 糊 不會努力 修不淨觀是因為有貪欲 瞋恨 但 其實每一修法也都可以對治其他的障礙 其中又以 慈心觀為第一 可用來面對所有的障礙 前提是行 者已習慣且熟悉此一境界而有輕安 在任何情況下 都能馬上入定 不須勉強 入定才能如實觀 所以 不會長時滯留在那些不適合的妄念境界 九 容顏光彩 Mukhavanno vipasídati 慈心 觀能令人身心自然輕安放鬆 所以如果修行有進 步 能安住在輕安中 就會顯得膚色潤澤 容光煥 發 為什麼呢 這有如瞋恨是心最黑的一面 慈悲 則是最白 最亮的一面 能讓整個身心好像發光一 般 十 臨終不昏迷 Asamúlho kálam karoti 為

138 138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什麼 因為他是輕安的 我們死亡的過程當然很辛 苦 而修行的重點是在面對死亡 準備死亡的過 程 在死亡的過程中 身體要面對很多不可意的苦 痛 但也有很多關於人好像死了但又回來者的研究 報告說 人在臨終時 身體會變成軟弱無力 出現 很安靜的境界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是已習慣修慈 心觀的人 很容易入定 佛說慈心觀是 生梵天最 好的方法 因為行者已習慣於輕安的境界 順此 境界 慈心觀的心是很明亮的 此即梵天境界 十一 當世若未得解脫 則生於梵天 Uttarim apativijanto brahmalokúpádo hoti 這是慈心觀 的最後一項利益 如果行者內觀能力還不足 無法 當生得到解脫 死時將生於梵天 不須做特別的準 備 其實我們讀 慈經 在思惟中修慈心觀 則 雖身在此處 卻已猶如處於天堂中 不用刻意尋找 天堂 二 誰真的有慈心觀

139 第三章 慈無量心的行法 139 行者一定要瞭解 這些好處是因為數數修習慈 心觀的緣故 並非唾手可得 這是很長的過程 不 是一兩天的事 所以誰真的有慈心觀 誰沒有 很 難說 沒有障礙時 大家表面上看起來都好像很有 慈心的樣子 當障礙出現時 才知道真的有或沒 有 阿含經 的註解有很多故事在說明這個道理 我講一個南傳中阿含第廿一經 鋸喻經 關於女婢 嘉利的故事 一 女婢智鬥女主人 佛在世時 有一個女婢名叫嘉利 她的女主人 是王舍城的名人 總是面帶微笑 對人和善 大家 都很喜歡她 認為她是大好人 不會生氣 不過 嘉利很聰明 她想知道真相 一天早上 嘉利不起床做她的任務 女主人就 來罵她 打她 她想看看主人的真面目 所以第二 天又照樣不起床 主人就把她痛打一頓 第三天還 是一樣 主人就拿髮簪刺她的頭和手腳 刺得她全

140 140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身是血 幾乎要殺了她 她就跑到王舍城告訴大 家 我的主人原來是這樣對待我的 你們看 所以 別太相信外表 要有障礙 才能知道有沒有 慈心觀 二 智者只說真實語 同樣的 如何對待人才算慈悲 怎麼樣是不慈 悲 也沒有一定的說法 中阿含經 有一部 Abhaya kumára 經 可用來說明這個道理 Abhaya 王子是頻婆娑羅王的兒子 也是耆那 Jina Mahávíra 教教主 Niggantha 尼乾子的弟子 佛 世時有兩個大修行人自稱是 有一切種智者 就 是佛陀和耆那 印度有三大宗教 印度教 佛教 耆那教 佛教興起後 印度教衰微了 但直到現在 耆那教還沒中斷 有兩派在印度西部特別有影響 力 佛陀和耆那都有教導 一切種智 sarvajnatá 就是對一切的法都很清楚 他們兩人

141 第三章慈無量心的行法 141 都說, 如果弟子隨學他們的法, 不學吠陀也能瞭解一切 所有的印度教都依於吠陀, 只有後來變成獨立宗教的佛教和耆那教不是靠吠陀, 而是依佛陀和耆那的一切種智 很有意思的是, 他們兩人都住在王舍城, 但彼此沒見過面, 只有弟子間互相討論 耆那想善巧的辯倒佛, 所以鼓勵 Abhaya kumára 去問佛 : 聖人( 或是有一切智者 ) 能不能講粗魯的話, 讓人覺得不舒服或難過? 耆那告訴 Abhaya kumára: 如果佛回答 聖人亦有粗魯 觸惱語, 那你就問他 那聖人與凡夫有什麼不一樣? 若答 聖人不說粗語 觸惱語, 你就問他 那你為什麼說因為提婆達多行為不好, 無法改善己心, 必墮阿鼻地獄? 你這樣說是會令提婆達多難過的呀! 那你不是有矛盾嗎? Abhaya kumára 於是前往拜訪佛陀, 問了這個問題 : 有一切智者說不說令人難過之粗語? 佛說 : 此類問題有賴於分析, 並無固定的解答 那時 Abhaya 王子正好抱著他的小孩, 佛就問

142 142 四無量心 最美麗的修行 他 : 汝兒若吞下一顆石, 你如何是好? 他說: 為了救他的命, 我會用力讓他吐出石頭, 不管他有多痛苦 多不舒服 佛說 : 同理, 一切智者每次言說真理 利益眾生語 他講客氣語或不客氣語, 都是為了利益眾生 因此, 有智慧者未必始終言說客氣語, 他們有時也講雖是粗語但卻是真理的話, 不過, 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不是害眾生 他們所有的行為, 即使是罵人, 也是用慈悲 一定要瞭解這個道理 所以, 真的慈悲, 要在有障礙時才知道 ; 沒有障礙時, 很難估計誰有慈悲 誰沒有 一定要思惟這個道理 有障礙時如果能夠用慈悲處理, 慈心觀的那些利益就會越來越明顯 在沒有障礙的情況下修慈悲, 這是不夠的, 要有障礙而還能修慈悲, 才能變成大修行人 ; 也只有這樣, 才能知道誰是大修行人, 即使面對危及生命的嚴重障礙, 他還是用慈悲 能這樣, 不須去找慈心觀那些利益, 它們會自己來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KARANĪYA METTĀ SUTTA

KARANĪYA METTĀ SUTTA KARANĪYA METTĀ SUTTA Discourse On Loving Kindness That Should Be Done 慈爱经 1. Karanīya Mattha Kusalena 卡拉尼呀吗打 枯沙列拿 He who is skilled in his good and who wishes 一个善行者应做 Yamtam Santam Padam Abhisamecca 阳当山当巴汤阿鼻沙灭加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青少年家庭教育手冊父母版 The Power of Yet Youtube TED The Power of Yet Dr. Carol Dweck 04 / 05 ...52...04 PART 1... 08 PART 2...12 PART 3...14...14!...22...26 SOP...32...38...44...51 PART1 PART1 1. 2. Family Life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contents 1 2 3 4 5 6 7 8 9 10 4 6 14 21 27 30 35 37 40 44 5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8 65 68 73 77 81 91 95 T.S. 102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B8D5C5AAA5BB2E706466>

<B8D5C5AAA5BB2E706466> 5 2 LION TEL 0136 43 2882 http://hokkaido.lion-adventure.com/ 3 3 5.5 4 5 34 35 PART 1 P110 15 15 20 27 42 PART 1 43 24 44 PART 1 45 KONG P97 50 P43 PART 2 90 30 51 52 3 4 2 3 P43 3 4 56 7 2 1 57 PART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CU0594.pdf

CU0594.pdf 8 SOHO 1 3 003 SOHO SOHO Coder Programmer HTML CSS PHP JavaScrip 009 LECTURE 1-1 1 048 PART 2 LECTURE 1-1 1 049 SOHO Landing Page Landing 050 PART 2 LECTURE 1-1 1 SEO SEO P.093 SEO SEO SEO SEO SEO 051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40 2014 2 494 台灣食蛇龜生存的挑戰 失落的龜樂園 20 台灣的食蛇龜 J. E. Gray 1863 R. Swinhoe J. Reeve 台灣原來還算普遍的食蛇龜, 也名列投機者高價競逐的少數物種之一, 前景令人擔憂 10 不住在水裡的淡水龜 超級大 宅龜 0.07 8.25 2 40 5 16 台灣難得仍能保留少數的食蛇龜穩定族群, 在保育研究上顯得重要與珍貴 2014 2 494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burn-out) ( ) 01

(burn-out) ( ) 01 (burn-out) ( ) 01 目錄...P3...P4...P6...P7...P8...P9 02 43!! 03 ?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8.? (1) (2) (3) (4) (5) 9.? (1) (2) (3) (4) (5) 10.? (1) (2) (3) (4 (5) 11.? 12.? 13? 04 ?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簡介 Java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10-3 Java Java SCJD 7 Swing RMI 10.1.1 The Assignment The Essay 9 10 10-4 SCJP SCJD 90 10.1.2 SCJP Java 90 120 Swing 1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 03... 10 2... 15...20... 26... 30... 34

... 03... 10 2... 15...20... 26... 30... 34 99 ... 03... 10 2... 15...20... 26... 30... 3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概念類 1. 理解概念 2. 空間概念 3. 速度概念 4. 專注力 5. 記憶力 6. 數概念 理解概念 空間概念 認知概念發展教具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2016-2017 04-05 06 07-08 09 10 11 12-13 14 15-16 17 17 18-19 20-26 27-29 30-32 33-35 36-37 37-38 39-40 40 41-42 42-43 44 45-47 48 49-51 51 52-53 54-55 56 57 58 59 60 2001 9 2002 1 896 1989 1989 8 Peninsula

More information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 01 用 ActionScript 3.0 開始認識 Flash CS3 Flash 是應用在網路上非常流行且高互動性的多媒體技術, 由於擁有向量圖像體積小的優點, 而且 Flash Player 也很小巧精緻, 很快的有趣的 Flash 動畫透過設計師的創意紅遍了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很多人都對 Flash 可以做精美的網路動畫並不陌生, 但是實際上 Flash 不僅如此, 只要搭配 ActionScript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2009年3月1日 第30卷第1期 香港浸信教會家訊 屬於全體會友的家訊 馨風 創刊至今已30年 你可曾見證 她 的面世與改變 又或 許伴著你成長 她 可曾幫助你認識教會的人和事 當中的 生命故事 也曾給你激 勵和提醒 展望未來 我們仍朝著創刊的目標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讓 馨 風 成為每位讀者的祝福 我們更需要您的參與和支持

More information

1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15 9 10 11 12 13 16 14 17 18 19 20 21 22 15 23 2.3 不同的分析角度 以上種種對影響健康因素的分析 其實來自不同的學說和理論 它們從不同角度分析 健康 建立對健康及影響健康因素的不同理解 這些角度包括 1 生物 2 社 會 3 心理 4 靈性 5 生態及

More information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10 6, 地球的熱循環 52 2013 4 484 人類活動與 地球熱循環 46 不斷追求進步的我們, 殊不知在迅猛發展的同時, 已經陸續對地球的整個環境生態引爆一顆顆不定時炸彈, 所造成的傷害正逐漸擴大並增強中 10 6,000 500 地球的熱循環 3 2013 4 484 53 54 2013 4 484 工業革命後, 人類活動產生的熱迅速增加, 使地球原本趨於最適合人類活動的熱平衡必須重新調整 環境變遷 18 280

More information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法 鼓 山 的 核 心 主 軸 心 靈 環 保 目 錄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2 心 靈 環 保 6 慈 悲 沒 有 敵 人, 智 慧 不 起 煩 惱 心 靈 環 保 17 附 錄 : 心 靈 環 保 法 語 精 選 33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當智慧財產 侵犯人權? 智慧財產與人權 Kickstarter The Matrix The Matrix Avatar Eywa 12 2013 4 484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附件一:

附件一: 理念 來 ~ 老 飯 飯 飯 都 飯 了 兩 飯 老 不 飯 不 飯 零 料 不 不 了 念 理念 了 不 更 力 識 來 路 領 行 了 了 度 聯 不 了 行 旅 念 更 更 力 了 識 蘿 了 了 狀 了 狀 不 狀 六 類 識六 類 類 量 念 樂 良 了 ~ 立 更 1 略 精神 都 更 不 了利 行 論 了 2 論旅論錄 流 領 年 年 年 年 來 4 良 度 力 良 力 識 不 律 良

More information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方外看紅塵 社會關懷 目錄 一 善願人生 3 分清楚該不該要 3 不放棄自己 6 忍辱者多福 9 不必靠整形建立自信 12 買彩券行善 15 戒菸做善事 18 以禪修戒毒 21 別為貪念打假球 24 節慶不是玩樂天 27 二 人我和諧 30 將心比心接納病人 30 善待外勞 33 難教的學生是活教材 36 與惡鄰和平相處 39 拆穿詐騙集團謊言 42 擔憂學生請產假 45 讓邊緣人進入社會核心 48

More information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學習輔導 課業輔導 381 19 學習輔導 五至七章重點整理 第五章 在學學生的學習輔導 / 第一節 中學生的學習特徵 1. 2. 3. 4.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381)019-030 學習輔導.indd 19 2007/5/31 2:44:08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Beginner1

Beginner1 海恩的中文課 hǎi ēn de Zhōngwén kè Lesson 1 1. I, he, she, it, you(male), you(female) 2. us, them you(plural) 3. is/ am 4. and 5. possesive article 6. friend, wife, husband, boyfriend, girlfriend 7. younger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採訪 / 葉代芝 2005 12 2,500 爭取獨立 流亡到這裡的西藏難 民, 在刻苦的環境中胼手胝足, 建立起一個個屯墾區 90 希望,沒有句點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9 5 2.5 4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行動醫療團團長陳志福醫師, 為巡迴醫療團隊掌舵 30 周維正醫師是國合會的長期志工, 走過了三十多個國家, 在各個行動醫療團中, 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More information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So Easy 508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30 堂正向思維溝通課 陳志勇 著 惠閱, 願您擁有自信 愛 語表達技術! 敬贈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30 30 002 003 自我提升, 同時為別人的生命加分 2010 09-11 8 30 004 為自己溝通出征 005 商務或學術人士 主管階級及專案管理者必備的工具書 ERP 006 循序漸進輕鬆成為雙向溝通贏家 30 30 007 讓彼此築起的那道牆因真誠智慧的溝通而倒下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 ) 1 5 ( ) 6 37 8 11 12 16 17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7 ( ) 38 66 42 48 49 51 52 56 57 59 60 65 66 ( ) 67 89 75 76 79 80 83 84 86 87 88

( ) 1 5 ( ) 6 37 8 11 12 16 17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7 ( ) 38 66 42 48 49 51 52 56 57 59 60 65 66 ( ) 67 89 75 76 79 80 83 84 86 87 88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創 新 經 濟 促 進 和 諧 改 善 民 生 繁 榮 共 享 ( ) 1 5 ( ) 6 37 8 11 12 16 17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7 ( ) 38 66 42 48 49 51 52 56 57 59 60 65 66 ( ) 67 89 75 76 79 80 83 84 86 87 88 89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第五節統獨篇 1990 220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53-60 1990 222 省籍 / 統獨 / 權術來解釋李郝現象之不當 1990 223 224 從 台灣乎? 中國乎? 分析李登輝之不當 225 paternalistic 威權體制的重返 提法之不當 226 19 16 227 1991 520 在這個時期的 李登輝 - 省籍 情結, 有其特定的右派傾向 228 1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四無量心內文_定_.doc

Microsoft Word - 四無量心內文_定_.doc 四無量心 性空法師講 慈 悲 喜 捨四無量心, 是從人間正行而階次大乘的菩薩行, 是戒定慧三學的一貫完成, 是十波羅蜜的圓滿實踐 身為佛弟子, 當勤於修習 性空 目次 總釋四無量心 5 總說慈悲無量心 13 慈無量心的修習 19 悲無量心的修習 47 喜無量心的修習 57 捨無量心的修習 67 四無量心與修行 75 問與答 83 附錄 ( 一 ): 慈心觀 92 附錄 ( 二 ): 慈心修習 10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3C 8 3C 3C 3C

3C 8 3C 3C 3C 3C 3C 8 3C 3C 3C 3C 01 03 05 07 11 13 15 19 21 25 3C 3C ᆃ ڌ Ҙ ѣ ᕇ ሀ 媽媽呢 而且你的左眼有黃斑部出血 的情況 需要注射眼內藥物 才能緩解出血 你的視力從1.0 降到0.2囉 長時間上網 生理上也出現眼 睛 肩頸 腰酸背痛等不適情 形 心理及生活更嚴重受影響 ĉ ĉ 低頭族預防手冊 3C 很好 破第二百關了 01 ቘ Ă ᔘ ѣ โ

More information

论 华 兹 华 斯 塌 毁 的 茅 舍 的 主 题 与 叙 事 技 巧 的 统 一 李 增 王 云 在 塌 毁 的 茅 舍 一 诗 中 华 兹 华 斯 综 合 运 用 了 指 涉 主 题 的 叙 事 行 动 以 及 控 制 读 者 情 感 发 展 的 叙 事 节 奏 有 条 不 紊 地 引 导 读 者 经 历 了 心 灵 之 旅 最 终 与 叙 述 者 一 道 得 到 心 灵 的 训 诫 因 此 只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46 2011 11 467 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 7 2011 11 467 47 3 DBGameSys 48 2011 11 467 正規化資料模組 如何配置並儲存電子化資料 以 便減少資料被重覆儲存的程序 DBGameSys的主要功能模組包 學習者 審核評分模組 含 正規化資料模組 審核評分 模組 高分列表模組3大區塊 系統資料庫 在正規化資料模組的執行 高分列表模組 過程中 先要求學習者瀏覽遊戲

More information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文考科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 出 版 民國一 一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 蔣海燕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 編 陳俊龍 電 話 (06)2619621 #314 校 對 游振姍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 編 宋易儒 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