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Similar documents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 % % R&D % R&D 122

考试研究 % 第 卷第 期 # # # # #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旅游科学

一 补助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


# # +,! +,!!!!!!!! #!!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2007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生流向地域分析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 B8F0C1FDBFE4B0AD2DC1DFB1B9BEEE2E696E6464>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


# # # # # # # # #


<463A5C C4EAB7A2CEC45CC3F1B4F3B7A25CC3F1B4F3A1B A1B BAC52020B9D8D3DAD3A1B7A2A1B6B9E3CEF7C3F1D7E5B4F3D1A7B8DFB2E3B4CEC8CBB2C5D2FDBDF8D3EBB9DCC0EDD4DDD0D0B0ECB7A8A1B7B5C4CDA8D6AA2E646F63>


年第 期 1 :,,,,,,,,,,? :,, :. ( ) :, ( ) :, ( ) : :,. : :, 1,,,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1 : : ( ), 2 :, 3 : ( ), 4 : 5 : :, 6 :,,,,,,,,, :,,,.....,,,, 1, ;2,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抗战时期江西的保学教育! #! # % % % % % % % % % % % % #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 %! &!! % &

获奖类别及等级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员 : 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 22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行 政 改 革 蓝 皮 书 关 键 词 : 海 南 教 育 公 平 均 等 化 一 前 言 推 进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是 我 党 和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一 项 重 大 战 略 决 策, 是 践 行 党 的 宗 旨

UKSil 宣传册 11.02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1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I

¹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 %

内 容 提 要 1. 贸 易 经 济 专 业 的 历 史 与 优 势 2. 贸 易 经 济 专 业 本 科 毕 业 生 去 向 3. 贸 易 经 济 专 业 本 科 毕 业 生 的 成 就 4. 贸 易 经 济 专 业 教 师 队 伍 基 本 情 况 5. 贸 易 经 济 专 业 在 学 校 学 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98 33 ( ) [12-14] 3 ( m/n n n ( ) m E+/n [7] 2008 n E+ / * ( 3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幻灯片 1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名古屋大学 概况

?,, :,?,?,,,,??,,,, ( ),, : ;,,,.,,,,,, (, ;, ),,,,,,, ;,,,,,. %,,,,,,,,,,




水权定义 法律规定的用户获得水权的方式 法律规定的几种水相关许可 水利经济 电话 传真

第 期 丘志力等 从传世及出土翡翠玉器看我国清代翡翠玉料的使用


二 基于信息的微艺术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 二 过渡期

二 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关系的文献综述



目 录 Contents 学 校 介 绍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学 校 介 绍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项 目 介 绍 Program Introduction 项 目 优 势 Program Advantages 管 理 特 色 Managemen

方正集团品牌传播日常监测

近代日本佛教在华传教的主要基地——净土真宗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时 间 安 排 所 属 各 单 位 专 业 技 术 资 格 申 报 材 料 务 于 2014 年 2 月 28 日 前 报 送 公 司 人 力 资 源 部 逾 期 不 予 受 理 三 评 审 费 标 准 高 级 600 元 / 人, 中 级 450 元 / 人 四 有 关 要 求 1. 公 司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中国科学院

(2014J 55 号 ) 精 神, 为 做 好 我 省 2015 年 度 投 资 建 设 项 目 管 理 师 职 业 水 平 考 试 考 务 工 作, 现 将 有 关 问 题 通 知 如 下 : 一 考 试 安 排 ( 一 ) 考 试 时 间 5 月 9 日 8: 30-11: 30 投 资 建

中文ファクトブックcov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ranscription:

第六章 第六章 教育, 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个人受到良 好教育, 能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 侨侨眷要发展, 首先要从这个群体的教育入手 第一节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教育概况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教育, 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沿革, 也经历了复杂的改革阵痛 一 归侨侨眷教育历史沿革 1949 年以前, 对于回国求学的海外侨生, 国家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方针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 东南亚大批华侨学生回到广西 云南避难, 当时他们主要被收容到各地有关学校插班学习 当时, 仅桂林汉民中学就有华侨学生近百人 同时, 在南宁 龙津 ( 今龙州 ) 等地创办华侨中学, 其中有的一直办到 1949 年 1 1949 年以后, 随着归侨学生数量逐渐增多, 尤其是 1950 年前后受马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广西通志 侨务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4, 第 287 页 163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来西亚政局影响出现了 1949 年以后的第一次难侨集中回国现象, 加之考 虑到海外华侨对新生政权的态度及侨汇等各方面因素, 归侨学生的接待 安置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1951 年 7 月, 教育部制定了 关于照顾归国华 侨学生入学的暂行办法, 规定 华北 东北 华南 中南各大区高等学 校统一招生委员会在广州设置考区, 华侨学生可在广州参加统一招生考 试, 在京者则参加北京的统一考试 1960 年 2 月, 中侨委 教育部和团 中央联合制定 对归国华侨学生工作的意见, 再次重申对 归国华侨学 生 ( 随家安置在华侨农场者除外) 及有学习条件的社会青年 他们绝 大部分将集中到中侨委所办的归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和正在筹办的华侨 工 农业中等技术学校学习, 经过一定时期补习之后, 再分送各地有关 学校 另有部分要求随家回乡或安置在厂矿 城市的, 则分别由有关省 市归侨接待机构统一接待, 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文化程度适当照顾他们的 年龄 ( 可比国内同学放宽两岁左右), 直接分送入有关学校的适当班次就 读 不过, 几次归国难民潮中回国的难侨学生一般跟随家庭被分散安置 到各主要华侨农林场 由于条件所限, 初期农林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这部分学生一般被安排进农场所在地的地方中小学校暂时就学 在西南边疆地区, 1949 年以后, 华侨送子女回广西 云南接受教育 的情况有所增加 各级侨务部门按照 集中接待, 分散入学, 同等对待, 优先录取 的原则,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 分配到广西 云南的一些大 专院校和几十所高中 初中及小学学习 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助 学金或其他生活补助 20 世纪 60 年代, 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反华排华的逆流, 大批华侨回到 了中国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和归侨学生上学的需要, 中侨委根据国务院 的指示, 采取 集中为主, 分散为辅 的措施进行安置入学, 决定在全 国增建几所补习学校 ( 简称 华侨补校 ) 在广西, 中侨委建设了南宁 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 即现在的广西华侨学校 背景资料 6-1 广西华侨学校 1960 年, 广西华侨学校的前身南宁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 164

第六章 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正式创办 建校之初, 从金牛桥到西乡塘, 老一辈侨校人在荒草满地 灌木丛生的土地上, 用扁担 铁锹和锄头, 用辛勤的汗水甚至鲜血, 开辟出了最初的校园, 一代侨生在劳动和学习中茁壮成长 1960 ~ 1966 年, 该校共接收归侨学生 2456 人, 其中印度尼西亚 2166 人, 缅甸 220 人, 柬埔寨 38 人, 越南 16 人, 老挝 12 人, 印度 2 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 1 人 文革 期间, 开办了南宁市十七中 1979 年, 在国务院侨办 自治区侨办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南宁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获得了复办, 改名称为广西侨务学校, 主要是培训华侨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和技术人员 1983 年 7 月广西侨务学校撤销 8 月成立南宁华侨补习学校, 其宗旨包括为华侨 华人 归侨 侨眷及其子女补习文化, 也为广西侨务系统培训干部 1984 年 4 月成立了广西华侨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与南宁华侨补习学校一套人马 两个牌子 同一校舍 其办校宗旨是 : 适应华侨企业经济 文化 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安置归侨单位培养各种中等专业人才 其招生按照统一考试 择优录取 对归侨及其子女适当照顾的原则进行 1986 年又筹建广西印支难民技术培训中心, 与南宁华侨补习学校一套人马 两个牌子 同一校址 该培训中心利用联合国难民署援助款 26 万美元 ( 当时折合人民币 80. 3 万元 ) 兴建培训中心和学生宿舍楼各 1 幢, 小礼堂 1 个 培训项目有理发 烹调 裁缝 幼师 英语 电器维修等 2003 年, 广西华侨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由职工中专转型为普通中专, 并正式更名为广西华侨学校 广西华侨学校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 自创办以来就肩负着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职能, 即面向海外华裔学生传授中华文化 华文教育作为该校办学特色之一, 自建校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广西华侨学校创办至今, 共培养各级各式人才 3 万多人 目前, 学校每年招收来华留学生 300 多人, 这些学生主要来自越南 老挝 泰国 印尼 柬埔寨 英国 爱尔兰 瑞士 新加坡等国家 165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在云南, 中侨委同样建设了一所华侨补校, 即昆明归国华侨学生中 等补习学校 背景资料 6-2 昆明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 1960 年 1 月, 昆明华侨补校在昆明市建立 当时该校的主要任务是 负责对归侨学生的 接待 补习 审查和分送 昆明华侨补校对新归侨 学生进行政治补习和文化补习, 使学生能进入正规中学 中等专业学校 和高等院校, 并能跟班上课 学习以文化补习为主, 缺什么补什么 该 校设有大学先修班 高中补习班 初中补习班 高初中正规班 中技预 备班 语文班 ( 为不懂汉语的学生开设) 等班次 最多的年份达 20 多个 教学班 自 1960 年创办到 1966 年 文化大革命 前的 6 年间, 昆明华侨 补校先后接待来自印度尼 西 亚 印 度 缅 甸 柬 埔 寨 新 加 坡 马 来 西亚 泰国 越南等国家的归侨学生 3000 多人 这 6 年间, 昆明华侨 补校向各高等院校输送了新生 700 多人, 学生考入高等 院 校 的 平 均 占 报考人数的 70 % 左右 以 1961 年 该 校 学 生 第 一 次 参 加 全 国 高 等 院 校 统考 为 例, 全 校 有 99 人 报 考 高 等 院 校, 被 录 取 的 有 77 人, 占 77 7 % 1966 年 文化大革命 发生后, 大批在校学生被分送到农场 农村 去 锻炼 和 接受再 教 育, 教 职 员 工 也 被 下 放 和 调 离 1969 年 10 月, 昆明华侨补校被撤销, 校址改为云南省新归侨接待站, 不久又改为 云南省革委会招待所 1984 年 12 月, 昆明华侨补校复办, 办起了以归侨 侨眷及侨务干部 子女等为主的报考高等院校文 理科全日制补习班 1986 年, 新增了一 个报考中等学校 ( 含高中) 的补习班 为适应云南省各华侨农林场培养 干部和师资的需要, 又先后办了学制两年的大专层次的党政干部电大班 为满足归侨就业的需要, 还办了一些短期职业班 ( 摄影 钟表修理 幼 儿师资 水产养殖等) 1988 年以来, 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人数不断增加 但学校的定 位已从培养归侨侨眷逐步转向 发展华文教育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中 166

第六章 外交流 凝聚四海侨心, 招生也主要是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社会, 致力于 培养适应 海 外 社 会 各 界 需 要 能 熟 练 运 用 汉 语 从 事 专 业 工 作 的 人 才 2005 年底, 该校有各类外籍学生近 700 人 华侨学生补习学校主要是针对侨生回国后遇到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而设立的: 回国时间不一致而导致有些人赶不上考期; 汉语水平较低, 不能直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 国内外教学课程和教育体制存在较大差异, 不能马上适应国内学校的学习 国家设置华侨学生补习学校, 对归侨学 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习教育后再分送他们进入各级学校继续学习 补校 的办学宗旨定位于使更多的新归国侨生经过在校学习能够进入相应的学 习, 恢复正常学习或完成升学毕业 1951 年燕京大学设立华侨先修班, 招收参加高考落选而具有高中文 化程度的归国侨生, 广东 福建一些地区也分别开设了类似的补习班 1952 年国内第一所专门的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北京归国华侨学生中等 补习学校在北京成立 第二年应陈嘉庚建议, 又在厦门集美建立了集美 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 1954 年广州也成立了广州归国华侨中等补 习学校 1959 年后, 汕头 南宁 昆明 武汉也先后办起了补习学校 文革 前这些补校均直属中侨委领导, 1970 年后管理权逐渐下放给地 方 学生在补校补习时间一般为一年, 最多不得超过两年 各地补校对 入读侨生酌量收费, 在补习期满合格后分送各地相应的正规学校就读, 对于长期考不上学校或无心学习的按情况分别处理 此外, 华侨补校除 了作为具有 过渡桥梁 性质的学校外, 还兼具担负接待 审查 处理 分送任务的机关性质 在 文革 之前, 进入华侨补校补习成为相对稳定的侨教形式, 也 为归国侨生进入正规学校提供了一个基本前提 但 文革 期间, 各地 补校基本停办 改革开放后, 除汕头 武汉外, 各地补校相继复办, 广 州 集美和北京三所学校还增设了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1984 年汕头补校 也办起了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1982 年 5 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北京召开 华侨补习学校工作座谈会, 讨论华侨补习学校办学问题, 对华侨补校的 办学方向和主要任务做了调整, 除了为部分准备升学考试的华侨学生提 167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供补习外, 补校逐渐向传教中华文化转向, 之前的过渡桥梁性质随着回 国学生身份和目的的变化逐渐消失 二 对归侨学生的照顾政策 自有侨生回国学习之始, 国家就确立了对侨生实行 照顾 政策, 这种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涵盖了归侨学生的升学 教育 医疗 就业等多个方面 1951 年 7 月教育部颁发的 关于照顾归国华侨学生入学的暂行办法 明确指出 : 照顾归国华侨学生入学的工作, 是关系海外政治影响和华侨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 应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 为着使归国华侨学生有入学的便利, 各区招生委员会应在碓定录取标准时适当地照顾华侨学生, 并在录取后在课业上给予必要的帮助 对因各种原因晚到校的华侨学生也应予以照顾 在入学年龄上尽量放宽限制, 1953 年 7 月中侨委与教育部的联席会议对此专门做了指示 : 投考初中一年级的华侨学生不得超过 20 周岁, 高中一年级不得超过 24 岁, 中等技术学校不得超过 28 周岁, 师范类学校可以放宽到 30 周岁 对高等学校的报考, 华侨补校和补习班的学生年龄一般可放宽到 27 周岁, 1981 年以后则规定华侨学生及港澳台青年报考高等学校年龄放宽到 25 周岁, 最大不超过 28 周岁 在入学成绩上一般坚持 同等成绩, 优先录取 的原则, 1961 年 8 月国务院转发的华侨事务委员会 关于当前侨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报告 中提到 : 对基本符合升学条件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华侨学生, 仍应掌握同等成绩优先录取的办法, 即在高中 中等技术学校以及高等院校的入学录取工作中, 华侨学生可以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被录取优待 1962 年 7 月, 中侨委又做出 录取标准可适当放宽, 但不能低于教育部确定的最低录取线 的规定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 对归侨青年及归侨子女等学生, 凡参加高考或中考的, 均给予降低 10 分录取的照顾 ; 对未录取的学生, 优先安排在有补习班的学校补习文化 ; 对报考初中或高中的归侨及归侨子女学生, 实行统考总分降低 5 分至 10 分录取的办法给予 168

第六章 照顾 高等院校方面, 华侨事务委员会 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 在归侨学生较为集中的地区指定若干高等学校招收一定比例的归侨学生 规定华侨大学应全部招收归侨学生 暨南大学应主要招收归侨学生和港澳学生, 厦门大学也要多收归侨学生 广东 广西 福建 北京等地区对录取归侨学生应作安排, 必要时可规定学校录取归侨学生的人数 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以单独招考的方式对华侨学生 ( 包括归侨学生 ) 予以照顾, 改革开放后部分获得了单独招考海外学生权限的高校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 在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中同样坚持了照顾政策 在学校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等问题上国家也给予了侨生充分 照顾 中央侨务和教育部门多次作出专门指示, 明确要求各级学校要理解归侨学生在世界观 价值观等思想意识领域中的某些不足, 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 密切结合他们的思想特点, 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 补课, 使他们能和国内学生共同进步 这一点尤其体现了国家对于归侨学生的重视和关爱 三 华侨中小学校 历史上, 广西 云南都有华侨华人捐资兴建华侨学校的记载 特别是 20 世纪 40 年代归侨大量出现以后, 华侨学校较多地出现 以华侨农林场学校为代表的华侨学校的设立是国家接纳安置归国侨生就学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由于华侨农林场和各地的华侨补习学校分布并不一致, 因而这部分归侨学生并非全部都能进入补校再分送各地就学,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被安置在华侨农林场所在地 在农林场建设初期因受条件限制, 企业内部并没有同步建立起场办学校, 学生一般被暂时安排进当地普通院校就读, 费用由当地侨务和教育部门与农场共同分担 后鉴于华侨企业归侨子女众多, 为了适应他们的实际, 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归侨子女的教育培养工作, 并为他们提供就读的方便, 各华侨农林场陆续开办了场办学校, 很大程度解决了难侨群体中年轻学子的升学问题 169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表 6-1 广西部分华侨中小学校 学校名称 创办时间 地 点 备 注 南宁私立华侨中学 1944. 8 南宁模范镇农场 1950 年与邕宁一中合并 龙州国立侨民中学 1947 龙州县 1950 年与龙州中学合并 岑溪水汶华侨中学 1958 岑溪县水汶镇 原是华侨及侨属捐款兴建,1960 年改为公办性质的水汶初中 1984 年华侨华人捐款赠物后恢复原校名 容县杨梅华侨中学 1958 容县大坡华侨中学 1958 容县大坡坪 原主要是华侨及侨属捐款兴建, 文革 期间改为普通中学 1979 年恢复原校名 文革 期间曾改为小学,1984 年复改办中学 平南黄花华侨中学 1958 平南县六陈镇黄 花村 公办侨助学校 北海华侨中学 1984 北海侨港镇 是为解决当地归侨及其子女学生入学而 创办 容县华侨职业技术学校 1985 容县面向全县招生, 华侨 归侨子女优先 合浦华侨中学 1987 合浦县廉州镇 民办公助性质学校, 主要由华侨归侨捐 资兴建 南宁市郊区华侨中学 1991 南宁市白沙路民办中学, 华侨子弟优先录取 华侨农林场 工厂中小 学校 1960 年开始创办 6 个华侨农场的中小学 1964 年以前共建有小学 55 所, 中学 1 所 到 1977 年, 中小学各增加 10 所 1979 年后, 华侨农林 场 工厂发展到 29 个, 中小学也有所增加 到 1991 年, 有中学 28 所, 1 小学 133 所 注 :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广西通志 侨务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4, 第 289 页 资料来源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广西通志 侨务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4, 第 287 ~ 292 页 第二节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教育困境 在各种扶助政策的帮助下,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教育勉勉强强走过了几十年, 但是其中的问题还是无法回避的 特别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 170

第六章 一 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问题 : 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 华侨农林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很低, 大部分是勉强读完初中, 其实有不少归侨侨眷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就辍学了 十万山华侨林场 2004 年初的调查数据显示, 全场共有 7 ~ 15 周岁适龄儿童 623 人, 未入学的 294 人, 占 47. 2% 其中四方岭 23 人, 立槽队 69 人, 九曲队 21 人, 屯逢队 36 人, 那岭队 6 人, 那马队 9 人, 潭蒙队 41 人, 大坡队 10 人, 打石坪队 10 人, 沙坪队 30 人, 竹围队 23 人, 木赖一队 1 人, 木赖二队 15 人 1 华侨农林场的归侨侨眷早早地辍学, 原因固然很多, 包括他们的父母不太重视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 等等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 : 教育基础设施落后, 住所离学校路途偏远 特别是华侨农林场剥离学校等社会职能以后, 学校离华侨农林场越来越远 华侨农林场从成立之始, 它是属于中央侨务机构垂直管理, 后来经过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改革, 华侨农林场大都改为省级侨务机构直接管辖 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 华侨农林场才陆续下放到县级政府管理 ( 实际上现在有些华侨农林场还是属于市级政府管理 ) 在这个垂直管理的体系中, 华侨农林场实际上是相对封闭的, 它很少和周边的社会发生很多的联系, 包括教育 华侨农林场的教育体系也是独立于地方的 正是由于这种独立的体制, 造就了它的教育的相对落后 由于华侨农林场属于国有企业, 其组织的总体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 在这个过程中, 它不可能像一级政府那样来看待教育问题, 不可能像政府那样来投入教育 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中国政府越来越高度重视教育以后, 华侨农林场的教育投入显得越来越不对称 而且, 由于华侨农林场地处偏远, 优秀的师资很少进去, 华侨农林场的中小学校的师资基本上来源于华侨农林场内部调剂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十万山华侨林场 : 十万山华侨林场瑶族归难侨适龄儿童失学的情 况调查, 2004 年 7 月 20 日, 十万山华侨林场档案室藏 171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 21 世纪初, 全国开始撤并中小学 据教育 部统计资料显示, 从 1997 年到 2009 年, 全国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一半多, 平均每天减少 64 所 学校撤并, 在归侨安置场则表现为学校开始脱离归 侨安置场, 划入当地社会, 这种转变, 几乎没有增强归侨安置场的教育 投入, 相反是导致学校离归侨安置场越来越远, 归侨安置场的学生离学 校越来越远 案例 七坡林场中小学教育的变迁① 林场地处山区, 居住分散, 交通不便, 职工子女上学是个难题 1964 年秋, 林场创办第一所小学, 名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坡林场 小学 当时是利用原淀粉厂做教室, 改造淀粉槽做学生宿舍, 把烘干房 隔开成教师宿舍, 采用部分木料做学生课桌板凳, 因陋就简办起来的 学校配有教师 2 人, 阿姨 2 人, 炊事 1 人, 负责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管理工 作 当时有该场职工子女 54 人入学就读 随后, 在一些职工居住比较集中的造林站, 也相继因陋就简办起了 小学 至 1970 年代初, 共有那琴 那标 康宁 那马 七坡 立新 连 山 新桥等 8 个造林点办了小学 但教学条件差, 师生人数少, 各校办 的都是不分年级的复式班 1972 年, 总场小学开始增办初中班, 并将全场各小学四年级以上的 学生集中到总场小学就读, 各造林站的小学只办 1 ~ 3 年级的复式班 1975 年, 总场小学增办高中班, 并将校名改为 广西国营七坡林场 学校, 隶属总场领导, 并统一管理全场的中小学教育 至 1979 年, 全 场适龄儿童普遍入学, 当年在校就读的中小学生达 511 人, 教师 48 人 1980 年, 林场增办永红分场小学, 实现了每个分场都办有小学, 方 便了职工子女就近上学 当年在校学生 577 人, 其中小学生 418 人, 中学 生 159 人 但是, 从 1980 年中期开始, 林场的学校进行了大裁减 1983 年 9 月, 七坡林场学校实行中 小学分开办学, 分别成立 七坡林场中学 和 七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七坡林场场志, 1999 年 8 月, 第 262 ~ 267 页 172

第六章 坡林场小学, 而各分场 (由造林站演变而来) 办的小学除那马分场小学继 续保留办学外, 其他小学全部撤销, 小学生集中到总场小学就读 1985 年 3 月, 七坡林场撤销中学, 七坡林场的中学生并入临近的蒲 庙中学学习 这样的结果是: 七坡林场没有了中学, 七坡林场的学生上 中学越来越困难 七坡林场的情况在其他华侨农林场也类似 比如在黄冕林场华侨分 场, 1992 年以前是有小学的, 1993 年取消, 该分场的学生到 1 5 公里外 的黄冕乡大端村小学或波寨小学 ( 黄冕林场总场) 去读书 2006 年, 在 剥离学校 医院等社会功能的大背景下, 黄冕林场总场的波寨小学取消 初中则只能到黄冕乡的黄冕中学去读, 有 8 公里的山路 高中则必须到 鹿寨县城, 有 40 多公里远 截至 2010 年 3 月, 广西华侨农林场的学校共 79 所已经全部从所在的 华侨农林场分离出来 ① 这种转变带来的新问题是: 很多学校是撤离了华 侨农林场 在云南, 类似的情况也在发生 砚山县稼依华侨农场从 1963 年改为 国营华侨农场以后, 就建立了稼依华侨农场职工子弟学校, 设在农场的 中心点, 涵盖的年级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 大大方便了农场职工 子女上学念书, 并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历史, 也培养了许许多多的职工子 女人才 但是, 到 1999 年农场移交地方后, 农场小学被合并到新寨小学, 离农场 3 公里左右, 并且要穿过 323 国道, 车辆又多, 小孩上学实在不安 全 农场场员又是以农业为主, 要早出晚归 现在, 农场没有了小学校, 有孩子上学的人家每天接送, 来回两个往返, 耽误了很多劳动时间, 影 响场员的生产发展 二 职业教育阶段的核心问题: 家庭贫困并缺乏针对性 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职业技能, 这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很多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组: 关于我区华侨农 林场改革和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201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 五次会议参阅文件之一 173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社会底层的子女往往就是通过职业教育来提升社会地位的 但是, 对归 侨安置场的子弟来说, 他们的职业教育却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主要的问 题是家庭贫困, 而职业教育往往缺乏针对性 在家庭经济能力方面, 归侨安置场的归侨家庭普遍贫困, 这直接制 约着归侨家庭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 访谈 6-1 我父母没有钱送我去读职业学校 时间: 2010 年 12 月 受访者: 李 ( 云南省金坝华侨林场归侨子女, 男, 16 岁) 访谈者: 作者 作者: 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李: 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 帮家里做一些山上的零活 作者: 你读书读到几年级? 李: 我初中毕业就没有读书了 作者: 没有考上高中? 李: 没有考上 作者: 那为什么不去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点技术呢? 李: 当时我也有点想去, 我几个周边农村的同学也去读职业学校了 但是我父母没有钱送我去读职业学校,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担心读了职业 学校也没有什么用, 因为找不到工作 作者: 读职业学校不要很多钱吧? 李: 学费大概也要 2000 元, 还要一些其他开支 作者: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申请免学费吧? 李: 农村的学生可以申请免学费, 但我们是林场的, 属于城镇户口, 不能申请免费 我有几个同学是附近农村的, 他们就申请了免费读职业 学校 实际上, 大部分归侨安置场主要是以八角 玉桂 茶叶等经济林为 主, 因近年来市场价格低下造成八角 玉桂 茶叶产品的价格降低 如 广西防城十万山华侨林场自 1993 年以来一直连年严重亏损, 职工大部分 174

第六章 靠低保 救济度口 ; 大部分瑶族难民家庭资产总值不超 1000 元, 连温饱问题还没解决, 更没有能力供子女上学读书 2009 年秋季学期开始, 中国实行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 该免费政策覆盖面达到中职学校在校生的 25% 2011 年 11 月 7 日, 教育部等国家九部委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透露, 将尽快把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 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 但是, 归侨安置场虽然地处农村的偏远之角, 但因为归侨安置场人口不属于农村户籍, 所以他们还不能纳入职业教育的学费减免范围 制约归侨安置场子弟选择职业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 职业教育缺乏对归侨安置场子弟的针对性 当前,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总体上还是面向广大农村生源的, 但在教育内容方面却很少是面向农业的 就是有一些农林业技术专业, 也并不适用, 原因是农林场的技术容量很小, 平时的生产很少能用到什么技术能力 在外面找工作则很困难 特别是归侨安置场的子弟由于社会关系网络有限, 他们很难有离开归侨农林场的门路, 那么, 他们即使接受了职业教育, 也很难派上用场 三高等教育阶段的核心问题 : 由于找不到工作, 读书无用论 尤其严重在当前的中国社会, 实现社会地位上升的一个主要渠道还是高等教育 但是, 归侨安置场的子弟却很少有读大学的, 偶尔有, 也往往是一些地方院校 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一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子弟从小的基础教育就比较薄弱, 他们参加高考的竞争力很有限, 难以考上更好的大学 二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家庭普遍比较贫困, 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持他们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 三是归侨家庭对子女读大学普遍意愿不高, 读书无用论 在这个群体中更为普遍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社会网络太有限,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的门路更窄, 读书显得更加 无用 175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访谈 6-2 别人读大学有用, 但我读大学没有用 时间: 2011 年 9 月 受访者: 李 ( 云南富宁县金坝华侨林场侨眷, 男, 22 岁) 访谈者: 作者 作者: 你在这个餐馆做工几年了? 李: 我在这个餐馆刚工作半年 但我在餐馆工作共有 5 年了, 期间 换了 6 个餐馆 都是在我们富宁县的餐馆 半年前, 我来到离我家很近 的这个小镇上的餐馆 作者: 你 17 岁高中毕业就开始在餐馆做工了? 李: 是的 高中一毕业, 我家里就通过熟人介绍我到餐馆做工 作者: 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 李: 当时实际上也考上了一个大学, 是一个二级学院, 也就是三本 吧, 需要很多钱 家里不让我读了 作者: 为什么? 李: 家里没有钱呀 作者: 不是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吗? 李: 贷款还是要还呀, 我们担心还不起这些钱 作者: 现在很多大学生是通过贷款来读大学的, 为什么你担心还不 起呢? 李: 别人家里有关系,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比较容易, 所以他们不怕 还不起钱 但我家里没有什么关系, 我父母是越南归侨, 在国内什么七 大姨八大姑的亲戚都没有, 我爸也没有什么有本事的朋友 所以, 别人 读大学有用, 但我读大学没有用 据笔者的访谈调查显示, 类似的情况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家庭中 比较普遍 近年来, 中国的 读书无用论 有所抬头, 在经济困难 社会 关系网络狭小的归侨侨眷群体, 读书无用论 更是突出 笔者共访谈了 15 名高中毕业后没有读大学的归侨子女, 他们的回答都是惊人地相似 四 家庭教育困境: 父母文化低, 甚至不认识中国汉字 接受教育, 不仅仅是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一个 176

第六章 人的成长, 往往是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背景 不少人之所以能成功, 甚 至主要受益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 但是, 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归侨子女来说, 他们却普遍面临一个 家庭教育的困 境: 父 母 文 化 低, 没 有 中 国 文 化 基 础, 甚 至 不 认 识 中 国 汉字 访谈 6-3 我小时候家庭作业不会做也无法求救于父母 时间: 2009 年 12 月 受访者: 吴 ( 广西钦廉林场归侨子女, 女, 19 岁) 访谈者: 作者 作者: 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吴: 我在南宁市一个小超市做销售, 打工 作者: 你只有 19 岁, 就不读书了? 吴: 我早就不读了, 我初中毕业后就不读了 作者: 为什么? 吴: 我从小就成绩不太好, 初中成绩也是一直靠后, 就不读书了 作者: 你从小就不喜欢读书? 吴: 也不是不喜欢, 就是不会 我小时候看一些同学读书很厉害, 好像什么难题他们都能 解 答, 我 就 觉 得 他 们 像 神 话, 我 永 远 也 赶 不 上 他们 作者: 你遇到难题怎么办? 吴: 我遇到难题就不做了 作者: 不问老师? 吴: 不敢问老师, 怕老师骂我 作者: 不问同学 吴: 问同学问多了也不好呀 作者: 不问父母? 吴: 我想问父母, 可是我父母不认识中国字, 他们只认识越南字, 回到中国后他们没有读过书 所以, 我小时候家庭作业不会做也无法求 救于父母 177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实际上,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归侨大都是在战乱时期被迫归国的难侨, 他们从小在越南等原居住国长大, 回国后也是居住在偏远的林区, 对中国社会有明显的不相适现象 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子女进行的家庭教育 接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也就成为归侨子女群体的一个普遍问题 第三节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 侨眷教育发展路径思考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群体要发展, 教育要先行 要改善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这个群体的教育, 需要在诸多方面采取 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 保障归侨安置场子弟享受公平的基础教育 当前,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安置场子女接受基础教育面对的最大问题是 : 原本设在归侨安置场内的中小学校大都被撤离了, 他们被迫到离家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山路的小学 中学去读书, 而且没有公共的校车接送 笔者认为, 把学校 医院等社会职能从归侨安置场分离出来, 初衷并不是撤销这些学校, 而是把这些学校的投入转为由当地政府负责, 用政府财政来改善这些学校的教学资源, 让归侨安置场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 可是, 现实是大部分学校在划入当地政府管理以后就被撤离归侨安置场, 导致归侨安置场子弟连原来较差的学校都进不了 这对归侨安置场的子女来说, 基础教育环境不是改善了, 而是变得更差了 要改善归侨安置场子女的基础教育, 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 一是在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归侨安置场保持必要的中小学, 特别是小学, 更是要尽可能保留 二是如果一定要将学校撤离归侨安置场, 则政府财政一定要支持配套安全 合适的公共校车, 确保归侨子女上学的方便 ; 不适合天天来回 178

第六章 家庭和学校之间而需要在学校寄宿的, 政府财政需配备足够的住宿 饮 食条件, 并配备合适的监护人员, 承担监护责任, 因为中小学生大都还 是未成年人, 需要有专门的监护人 二 完善归侨子女的扶持体系 针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接受教育所遭遇的经济困难问题, 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 一是在职业教育阶段, 有必要将归侨安置场的子女纳入农村体系进行资助 当前的问题是要把归侨安置场的子女当做农村学生一样, 实行职业教育免费 二是需要考虑设立 难侨大学生生活补助金 制度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归侨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困难群体 如果不给予特殊的资助, 难以改变他们的特殊困境 国家需要对这个群体的大学生实行 免学费 补助生活费 等特殊的政策, 以帮助他们度过特殊的困难时期 三是构建合理 宽松的华侨捐助体系, 扩大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侨眷的教育捐赠资源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侨眷群体和国外的华侨群体有广泛的联系, 我们需要在政策上更加有利于吸引海外的华侨捐赠国内的归侨学生的教育 特别是在海外华侨捐资办学校方面, 我们需要有更加包容的精神, 以足够的勇气允许他们创新办学体制, 让海外华侨更加积极地投入国内的办学 四是完善归侨子女的高考加分制度 笔者并不认为高考加分制度值得长期实行, 但在教育资源分配还严重不均 还存在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 教育弱势 群体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阶段性的高考加分来进行弥补 归侨子女是在高考加分的对象范围内的, 但是, 现实中常常是归侨子女身份认定体系不完善, 实际上很少人知道这个政策, 或者是因为没有相关证件而无法享受政策优惠, 很多归侨子女在实践中并没能享受到高考加分的政策优惠 为此, 需要政府的侨务部门在归侨子女的身份认定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以满足归侨子女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需要 179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第四节 设立面向归侨侨眷群体的 出国留学资助项目 要帮助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接受合适的教育, 笔者认为, 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群体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支持 当前,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跨国文化方面的潜在优势, 而跨国人才又是当前中国的紧缺人才 所以, 如果能将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跨国文化潜在优势的青年归侨侨眷转化为显著的跨国人才, 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要将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跨国文化潜在优势激活, 笔者认为, 目前可以探索设立面向归侨侨眷群体的出国留学资助项目 一 设立政府公派出国学外语基金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特别是在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架构下, 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毫无疑问需要大量掌握越南 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语言的人才 在东南亚国家语言的学习方面, 最具优势的群体应该就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 笔者认为, 政府可以设立 政府公派出国学外语基金 制度 : 1. 设立层面可以分中央和地方两级, 不过, 在面向东南亚国家语言学习方面, 广西 云南两省级政府宜承担主要责任 另外, 靠近边境的城市可以进一步设立类似的基金制度 2. 申请对象方面, 应面向社会开放申请 3. 申请条件方面, 只要具备赴国外学习语言的基本条件, 都应该有资格申请 申请的条件中应将归侨 侨眷全部纳入其中 4. 资助经费方面, 可以设定一个语言学习结束后的验收考试标准, 只要达到某个标准, 就可以资助多少金额 二 设立政府公派留学东南亚基金 针对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架构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东南亚人才 180

第六章 的急需, 广西 云南两省级政府可以考虑设立专门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公派留学基金 1. 在设立层面, 宜由省级政府为主, 但可以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 2. 在申请对象方面, 应面向社会开放申请 3. 申请条件方面, 应该比出国学语言的条件要高一些, 具体标准可以进一步研究 三 深入推进跨国联合培养模式 跨国联合培养高校人才, 当前在广西 云南等地的高校都有推动, 采取的大都是 3 + 1 2 + 2 等模式 1 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跨国人才, 不过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在国外的那些时间, 相关的服务跟不上, 有些出国的学生到了国外没有得到相应的服务, 大部分时间待在校园宿舍内, 达不到出国留学的目的 当前, 跨国联合培养模式需要在制度更加放活 教学服务进一步跟上这几个方向发展 四 简化出入境程序 要推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跨国教育发展, 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 : 需要简化出入境程序, 减轻出国学习的成本 当前, 我们可以考虑把归侨 侨眷纳入 边民 出入境管理的制度体系, 让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出入邻国的边境 当然, 从更高 更长远的层面来看, 中国还是需要积极探索路径, 让国民能享受免签证待遇 第五节 在西南地区建华侨大学的构想 为了更好地促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教育发展, 笔者 认为有必要考虑在南宁或者昆明建设一所华侨大学 1 3 + 1 是指本科 4 年, 其中在中国学习 3 年, 在越南等外国学习 1 年 2 + 2 则是指 本科 4 年, 其中在中国学习 2 年, 在越南等外国学习 2 年 181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一 当前中国华侨大学概况 当前, 国家建设的华侨性质的大学主要有两所, 一所是位于中国第 一侨乡广东的暨南大学, 另一所是位于中国第二侨乡福建的华侨大学 背景资料 6-3 暨南大学情况介绍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 是目前全国境外生 最多的大学, 是国家 211 工程 重点综合性大学, 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 室领导 素有 华侨最高学府 之称的暨南大学, 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 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 积极贯彻 面向海外, 面向港澳台 的 办学方针 建校至今, 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 131 个国家和香港 澳 门 台湾 3 个地区的各类人才 20 余万人 1996 年 6 月, 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 2008 年, 国家正式启动 211 工程 三期建设, 该校的金融学与资本市场产业 经济与区域发展 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等 8 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立项重 点学科建设项目 学校设有 24 个学院, 49 个系, 128 个研究机构和 84 个实验室, 76 个本科专业; 33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89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 科, 12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74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是招收 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 会计学硕士 法律 硕士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临床医学硕士 工程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单 位; 同时也是全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 学校拥有 10 个博士后流动 站 1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4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8 个国务院侨办重点 学科 2 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10 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华侨华人) 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对外汉 语教学基地 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有国家工程中心 1 个, 教育部工程中心 3 个,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9 个 学校在广州 深圳 珠海三地设有四个校区, 并正在广州筹建新的 校区, 校园占地总面积 169 52 万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 100 43 万平方 182

第六章 米, 学生宿舍面积 26 21 万平方米 学校图书馆藏书 299 7 万册 学校设 有 13 所附属医院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 已同世界五大洲 140 多所高等院 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截至 2011 年 3 月, 有专任教师 1784 人, 其中中 国科学院院士 2 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5 人, 博士生导师 338 人, 教授 454 人, 副教授 626 人 截至 2011 年 3 月, 学校有各类学生 41606 人, 在校研究生 11469 人 (其中, 博士研究生 1123 人 硕士研究生 7433 人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 究生 1863 人),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18664 人 在校的华侨 港澳台和外国 学生 11634 人 在福建的华侨大学, 1960 年创办于福建泉州, 2004 年在厦门兴建新 校区, 也是中国著名华侨高等学府, 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 1983 年中共中央颁布文件 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 将 华侨大学列为 国家重点扶持大学 胡锦涛 贾庆林 李长春 习近 平 刘云山 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对华侨大学办学作出重要批 示 华侨大学以 面向海外 面向港澳台 为办学方针, 现有 23 个学 院, 拥有诸多博士 硕士学位授予权, 以及工商管理硕士 公共管理硕 士 法律硕士 工程硕士 建筑学硕士等多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64 个本 科专业; 1 个国家重点学科, 11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 站 学科 涉 及 理 工 经 管 法 文 哲 史 农 教 育 十 大 门 类, 形成理工结合 文理渗透 工管相济 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华侨大学 是国内最早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学, 学校董事会由国务院侨办党组直接 领导, 董事由中央有关部门 福建省 中央驻香港和澳门联络办领导 海外华侨 港澳同胞 各界知名人士组成 二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华侨大学的必要性 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一所华侨大学, 其必要性主要是基于该地 区华侨 归侨侨眷人数众多, 且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183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1.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华侨 归侨 侨眷的数量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华侨 归侨 侨眷数量众多, 广西仅次于广东 福建, 位列全国第三, 云南也是位列海南之后, 为全国第五 广西和云南两省 ( 区 ) 的华侨 归侨 侨眷之和, 则和福建基本持平 广西是中国的重点侨乡, 八桂子弟出国历史久远, 人数众多, 分布甚广 据 2006 年的数据, 在海外, 广西籍和与广西有渊源的侨胞 300 万 1 有数据认为, 到 2010 年, 广西籍海外华侨华人有 500 多万 2 云南省海外侨胞和归侨 侨眷人数众多, 仅次于广东 福建 广西 海南, 是中国第五大侨乡省份 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有海外侨胞 220 多万 ( 据驻外使领馆和海外侨团侨社提供的资料估算 ) 3 在归侨方面, 1986 年统计, 广东省 ( 含海南省 ) 的归侨安置数量是 40 万, 福建省是 20 万, 广西是 15 万, 云南省是 6 万 也就是说, 广西和云南总共安置的归侨数量是 21 万, 超过福建省的 20 万 4 2.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华侨 归侨 侨眷的特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侨区,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海外侨胞分布主要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广西在海外的 300 多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 40 多万人, 主要分布在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 70% 以上居住在东南亚, 其中新移民 5 万人 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 他们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的较多,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少 云南省的海外侨胞也是基本上分布在东南亚国家 二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 华侨 归侨 侨眷的经济水平不是很高 比如广西在海外的 300 多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 40 多万人, 小业主或体力劳动者多, 大商家 大企业家少 ; 小康人家多, 富有的少 特别是广西 云南两省 ( 区 ) 的归侨和侨眷大多生活在偏远的归侨安置 1 2 3 4 广西侨情, 广西侨联网, http: / / www. gxql. cn / showdetail. asp? id = 99, 2006 年 5 月 2 日 资料来源 : 2011 年 3 月 16 日广西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工作座谈会会议资料 云南省侨务办公室等 : 云南省侨务志 ( 第二稿 ), 2007 年 10 月, 第 1 页 蔡先杰 : 试析归侨的构成 分布与特点, 八桂侨史 1992 年第 3 期 184

第六章 场和农村, 经济水平更是较低 三是侨胞中少数民族人口众多, 其中很多还是跨国民族 据 1990 年统计, 在国外的广西籍华侨 华人有 260 多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有 130 万, 占 50% 1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华侨 归侨 侨眷数量众多, 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就要求政府有必要在该地区建设一所针对该地区特点的华侨大学, 以满足该地区华侨 归侨 侨眷群体的受教育之需要 当前, 广东 福建等侨乡都有华侨性质的大学, 但同为重要侨乡的广西 云南等西南地区, 却至今没有专门的华侨大学 实际上, 广西 云南等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作为和东南亚国家陆地边界相邻的前沿地区, 更应该建立高等华侨学校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广西通志 侨务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4, 第 1 ~ 3 页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