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台16条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1

Similar documents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年度回眸 领航中国, 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述评 1

% % % R&D % R&D 122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1

高职教育资讯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闽教职成〔2013〕33号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1

57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1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2007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生流向地域分析

牢牢把握 三个见实效 的目标要求 一论持续用力深化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旅游科学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集美大学文件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人民日报评论员

省份 批次 文科 重点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重点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 备注 山东 本一批 本一批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蒋维乔思想研究

全面依法治国, 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 1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表 浙江每 万人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及居全国位次 表 年按不同学业完成情况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重大时事 1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论抗战时期江西的保学教育! #! # % % % % % % %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标题

,,,,,,,,,,,,, ;,,,, ( ), ; ;,,,,,,,,,,,,,,,,,,,,,,,,,,,,,,,,,,,,,,,,,,,, ( ),,,,,,.,,,,,,,,,,,,,,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一 高度重视, 切实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教师是立教之本 兴教之源, 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培养德智体美全

%!

考试研究 % 第 卷第 期 # # # # #


二 中国老年教育分析框架 赋权增能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 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现代化智库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 金融学家陈雨露教授任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 立足人大, 放眼世界 ; 把脉金融, 观览全局 ; 钻研学术, 关注现实 ; 建言国家, 服务大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招聘岗位所属准考证号教育综合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Adam Smith), ( ) ( ),, ( ), ( ),,,,,, ( ),,,,,, 1,,,,,,,,,,,, 1 [ ] :,,, -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 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各区 县人民政府 市政府各委 办 局 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 制 市政府决定 对在发展首都科技事业 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 技人员和组织予以奖励 根据 北京市科学技

鱼虾蟹!鱼虾蟹游戏 H5手机小游戏系统源码开发定制

< B8F0C1FDBFE4B0AD2DC1DFB1B9BEEE2E696E6464>

! % % % % % %!

174 ( ) (PPS) % 47.5%; 50.8% 49.2% % 45.6% 53.6% 46.4% 2010 : % 48.4% 53.5% 46.5% ;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二 职责同构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公共事业管理 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文 国际政治 理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文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理 社会工作 文 德语 理 英语 文 628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2 2011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省份 浙江 批次 文科理科重点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重点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 本一批 少数民族预科班 国防生 55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¹ º» ¼ ¹ º» ¼

????????

# # # # # # # # #

( ) ( ) ( 2012) ( 2013) ( 2013) ; ; ( 一 ) 中国梦的含义 ( ) ( ) ( ) [3] 13 [4] [5] 100 ( 二 ) 中国梦的特征

抗战时期的山东日伪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Microsoft Word - fy.doc

Transcription:

重要精神 中央出台 16 条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012 2020 年 ) 4 评论选登 实现中国梦必须矢志艰苦奋斗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10 坚定自信托起伟大梦想 评实现中国梦之三 11 校园观察 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13 大学生需加强国家认同教育 14 教育观点 综合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路径 15 中国梦 : 社会主义的共享梦 15 协同创新与创新型大学的互动与互构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16 理论参考 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17 节俭 : 兴国旺家的伦理美德 19 宣教动态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答记者问 21 中共教育部党组发文要求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23 学习资料 党委中心组学习 90 分 2013 年第 5 期 26

重要精神 中央出台 16 条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近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意见全文如下 :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党 [2013]12 号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党委组织部 宣传部 教育工作部门 教育厅 ( 教委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 宣传部 教育局, 有关部门 ( 单位 ) 教育司 ( 局 ), 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党委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 引导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根据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等有关规定, 结合高等学校实际, 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 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 与学生接触较多, 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 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 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 拥护党的领导, 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热爱教书育人事业, 关心关爱学生, 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也应看到, 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模糊 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 服务意识不强, 个别教师言行失范 不能为人师表 ; 一些地方和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 工作方法不多 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各地各高校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切实把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政治上主动引导 专业上着力培养 生活上热情关心, 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 练就过硬本领 勇于创新创造 矢志艰苦奋斗 锤炼高尚品格,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 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 ( 一 )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 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 基本要求, 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理论素养, 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 政治认同 情感认同, 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 二 ) 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 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 宣传我国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 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讲解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 帮助青年教师准确了解国情 正确把握形势 努力回答青年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加强正面引导 深度引导, 做好解疑释惑 增进共识工作 ( 三 ) 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 充分运用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 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作用, 健全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坚持报告会 座谈会 研讨会 培训班 读书班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建设信息化学习平台, 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 建立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 准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 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学习效果 三 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 四 ) 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深入贯彻落实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 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 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 课堂讲授有纪律, 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 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 以高尚师德 人格魅力 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 五 ) 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 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 岗位聘任 ( 聘用 ) 职称评审 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 实行师德 一票否决制 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 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 探索构建学校 教师 学生 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 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 予以重点培养 表彰奖励 ; 对师德表现不良的, 及时劝诫 督促整改 ; 对师德失范的, 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 加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力度 ( 六 ) 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以增强党性 提高素质为目标, 制订青年教师党员培训规划, 发挥党校主渠道作用, 构建多层次 多渠道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每年面向青年教师党员开展的党员集中教育应不少于 24 学时 加强青年教师党员日常管理,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 关怀 帮扶机制, 选树青年教师党员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扩大高校党内民主, 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党内事务参与度, 增强党内生活透明度 ( 七 ) 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 重视从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把一贯表现和对重大问题的态度作为重要考察内容, 坚持标准, 严格程序, 严把党员入口关 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 注重把政治素质好 道德品行好,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的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由党性观念强 业务水平高 在青年教师中有影响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联系培养, 及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 重视在科研骨干 学术带头人 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把各类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 ( 八 ) 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选好配强教师党支部班子, 注重从优秀青年教师党员中选拔党支部书记, 注重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 创新党支部设置和活动方式, 丰富活动内容, 使党支部工作更加贴近青年教师思想 工作和生活实际 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服务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中的作用, 提升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力凝聚力 五 拓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 九 ) 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与青年教师专业特长 职业发展 服务社会等相结合, 创造条件, 加大投入, 积极为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搭建平台, 保证每名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参加 1 次社会实践活

动 积极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 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 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 开展调查研究 学习考察 志愿服务, 进一步了解国情 社情 民情, 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 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 ( 十 ) 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兼任学生辅导员 班主任, 完善有关聘任 管理和考核制度, 落实相关待遇 健全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引导青年教师发挥自身优势, 主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 职称 ), 原则上应具有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 ( 十一 ) 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引导青年教师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强化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通过网络掌握高校思想理论动向和网络舆情, 及时发现倾向性 苗头性问题, 有效应对涉及青年教师的舆论事件 充分运用电视 校园网 手机报 微博等渠道,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 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六 着力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 ( 十二 ) 关心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 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 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 花大力气帮助解决住房 收入 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 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 推行老教师与青年教师 结对子 传帮带 等活动, 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指导 关心留学归国青年教师, 为他们的工作 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 十三 ) 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 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 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 舒缓职业倦怠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 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 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 健全青年教师心理问题预警 干预机制, 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 十四 )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 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年教师成长特点的高校用人机制, 完善重师德 重教学 重育人 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 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创造有利条件, 搭建发展平台, 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破格晋升机会, 纳入学科领军人才和后备干部培养体系 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制定分配政策时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 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 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渠道, 支持和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涉及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青年教师意见 七 强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 十五 ) 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各地党委组织 宣传和教育工作部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检查督促 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构建党委宣传部门牵头, 组织 人事 教务 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 院 ( 系 ) 级单位党组织具体实施, 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努力形成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高校党委要定期听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 研究和落实相关政策及工作要求, 创造性地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 十六 ) 落实工作基础保障 切实保障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 根据工作需要配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工作人员,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及离退休老同志作用 加强全局性 前瞻性问题研究, 把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为做好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督促检查, 形成长效机制, 全面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3 年 5 月 4 日

( 来源 : 教育部网站 )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012 2020 年 ) 为贯彻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 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制定了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012 2020 年 ) 振兴计划 全文如下 :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012-2020 年 ) 为贯彻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 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特制定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012 2020 年 ) ( 以下简称 振兴计划 ) 一 战略意义中西部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接近全国三分之二, 承担着为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西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 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 经费投入大幅增长, 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 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实施一系列相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为加快发展中西部高等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务院各部门和各地政府日益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为加快发展中西部高等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求, 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提供了强劲的改革发展动力 中西部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但是, 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国家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数量相对偏少, 学科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 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促进边疆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是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 必须把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抓住机遇, 加快解决突出问题, 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新跨越 二 指导原则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适应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整合中央和地方政策资源, 发挥中西部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突出应用服务 加强应用型 复合型 技能型人才培养, 加强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支持区域急需 着重支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的学科专业建设, 着重支持区域支柱产业 特色领域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强化特色发展 因地因校制宜, 明确发展定位, 打造优势学科专业和团队, 彰显办学特色 发挥主体作用 强化地方和高校主体意识, 系统规划, 整体推进, 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重分类指导 根据中西部不同地区 不同高校特点, 实行分类的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 三 发展目标到 2020 年, 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 特色更加鲜明, 办学质量显著提升, 建成一批有特色 高水平的高等学校, 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中西部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 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取得明显成效, 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 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 ; 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 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 科学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度 贡献度大幅提升 四 主要任务 ( 一 ) 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 1. 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 加强中西部博士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 加强对中西部高校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和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人才培养项目 试点工作的指导 引导中西部高校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2. 支持特色学科专业发展 继续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对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国家重点学科给予重点支持, 提升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加大力度支持优势特色专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国防 海洋 农林 水利 地矿 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及服务民生专业建设 引导中西部高校优化本科和高职专业结构, 支持增设以培养应用型 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专业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相关专业 支持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建设与发展涉及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及西部地域特色文化 边疆文化 中原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的专业, 以及民族传统工艺相关专业 ( 二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 建立优先支持政策机制 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等各项人才计划实施中, 优先支持中西部高校 在推荐 千人计划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人选时向中西部高校倾斜 在 海外名师项目 中, 重点支持中西部高校聘请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海外名师来校任教和合作科研 4.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制度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 职业道德 学术规范教育, 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以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为重点, 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组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促进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 常态化 实施 西部之光 等访问学者项目, 支持中西部高校骨干教师到东部高水平大学研修访学 实施 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 进一步开阔中西部地区高校领导国际视野 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中, 支持 1 万名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进修锻炼 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培养培训一批双语

教师, 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培训一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主讲教师,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建设 实施就业指导队伍培训项目, 用 5 年时间, 将中西部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和就业工作骨干人员轮训一遍, 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加大国家公派留学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倾斜力度 ( 三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5. 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发挥国家和省两级教改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 引导中西部地方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 中西部教师教育创新计划, 支持部属师范大学与中西部师范院校组成教师教育联盟, 协同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大力提高未来教师培养质量 在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 重点支持中西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培养优秀教师 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 支持中西部高校开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领域的改革试点 在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中, 重点支持中西部高校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和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全面提高中西部高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在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中, 遴选建设西部地区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培养一批优秀基层法律人才 在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中, 支持中西部高校建设一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一批优秀基层农林人才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促进中西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提高就业质量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 贫困地区 艰苦边远地区和农村 基层一线就业 6. 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引导中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 大力推进与科研机构 其他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着重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支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行业 企业的结合 7.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 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系统培养要求, 坚持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 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推进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围绕区域支柱产业 特色产业, 引入行业 企业新技术 新工艺, 校企合办专业 共建实训基地 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 学校与企业 专业与职业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工程有机融合 加快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从教制度, 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 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和教学能力 健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把行业规范 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 制度 引导和支持高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 四 ) 提升科研创新水平 8.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加强中西部高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和建设, 新建一批体现中西部区域学科集群优势和特色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程研究中心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鼓励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改革试点 加强中西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推动与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建一批重点研究基地, 支持中西部高校和东部高校以基地为平台, 开展人员交流与学术合作, 建立学术联盟 9. 加强科研经费和项目支持 积极承担国家科研任务, 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要逐步设立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加大对中西部高校自然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中西部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基础研究和特色研究项目, 继续实施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以及新疆 西藏项目, 逐步扩大中西部高校受益范围 ( 五 )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0. 协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面向区域发展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 与地方政府共建联合研究院 工业技术研究院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软科学研究基地 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等校地合作平台,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完善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机制 与地方政府 行业部门 ( 协会 ) 龙头企业共建一批发展战略研究院, 开展产业发展研究和咨询, 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积极开展咨政服务, 为区域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积极参与实施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中西部高职学校要与地市政府密切合作, 共建一批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与促进中心, 积极开展技术应用服务 鼓励中西部高校开展有关地区 国别国际问题研究, 服务中西部对外开放和国家外交战略 11. 加强继续教育服务能力建设 推动中西部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建设一批适应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特色专业 品牌项目和精品课程 推动校校合作 校企合作 校地合作, 新建一批中西部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基地, 建成一批示范性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站 在中西部地区高校优先安排国家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 学分银行建设 ( 六 ) 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12. 加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中西部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 广播电视网 移动通信网 卫星通信等载体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加强数字化教室 数字化图书馆等信息化条件建设, 将东部高校和中西部中央部委属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中西部地方高校 13. 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结合国家开放大学建设, 大力推进中西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加快中西部高校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建立东中西部高校之间 中西部高校之间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向中西部高校免费开放 完善数字化教学支持 使用 评价等服务体系, 促进教育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加速实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共享 ( 七 ) 扩大中西部学生入学机会 14. 坚持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 继续实施 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将招生计划增量和对东部高校调整出的生源存量计划投向中西部高等教育升学压力较大的地区 适度降低东部地区中央部门高校属地计划比例, 继续将学校从属地调出计划及学校计划增量投向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的地区, 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招生录取率的差距 对中西部地区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明显的地方高校, 在研究生招生计划特别是博士生招生计划安排上予以倾斜支持 15. 继续实施专项招生计划 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十二五 期间, 每年在全国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 1 万名左右以本科一批招生为主的指标, 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 实行定向招生 适度扩大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在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单列 继续支持高校开展 援藏计划 招生 积极为新疆 7 所高校安排高层次双语人才培养专项推荐免试生计划 适度扩大少数民族预科班 民族班 高校招收内地西藏班 内地新疆高中班毕业生以及 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 等专项招生计划, 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急需人才 ( 八 ) 优化院校布局结构

16. 优化中西部地区院校设置工作 中西部各省份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支撑能力, 制定实施本地区 十二五 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设置工作中, 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单列审批, 推动区域内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17. 深入推进省部共建地方高校 扩大省部共建范围, 鼓励有关部门 行业与地方共建行业划转院校 统筹政策 资金等多方资源, 推动共建高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办学水平, 增强为区域和行业产业发展服务的能力 18. 加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五 期间, 重点支持 100 所左右有特色 高水平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加快发展 围绕强化本科教学 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夯实办学基础, 改善教学条件, 提高学校本科教学基础能力 19. 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 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 十二五 期间重点支持每个省份建设 1 所地方高水平大学 促进这些大学重点加强特色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增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扩大区域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发挥高水平大学的示范 引领作用, 带动本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 九 ) 加强交流与合作 20. 加强区域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东部高校的支持带动作用, 继续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 扩大对口支援规模, 使受援高校增加到 100 所 创新对口支援方式, 继续实施团队式对口支援, 根据受援高校的不同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分类制订不同模式的团队式支援方案, 以学科建设为重点, 深入开展科研合作, 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共享平台, 促进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 人才培养质量 科研服务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推动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对口支援省域内地方高校, 发挥部属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 实现省域内高校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提升高校办学整体水平, 促进省域内高校协调发展 21. 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中西部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国 - 东盟教育交流 中国 - 阿拉伯国家大学校长论坛等交流平台, 扩展与周边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 在对口支援中建立支援高校 受援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多方交流合作模式, 提高中西部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 加强中外合作研究基地建设, 积极参与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研究中心, 以及集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新型基地 办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 22. 支持中西部高校学生出国留学和回国创业发展 支持中西部高校学生出国留学, 在派出名额 学科选择 培养模式等方面向中西部高校倾斜 鼓励在外优秀留学人员参与中西部地区的教育 科技交流与合作 中西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搭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平台, 引导 带动和促成优秀留学人员赴中西部地区工作和创业 23. 支持中西部高校接收来华留学生 在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 中国 - 东盟双十万交流计划 等重点项目框架内, 支持中西部高校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 发挥特殊优势, 更多招收周边国家来华留学生 加强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留学生管理队伍素质, 推动中西部地区来华留学事业发展 ( 十 ) 健全投入机制 24. 完善中西部地方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地方政府要加大所属高校经费投入, 健全投入机制 进一步完善中西部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健全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中央财政继续对中西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给予奖补支持 要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坚持依法理财, 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监控机制, 确保各项资金资产使用的规范 安全和有效 25.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风险控制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建设项目规划 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和高校债务情况动态监控机制, 从严控制新增贷款, 严格审批程序, 规范高校贷款行为, 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26. 加大中西部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 国家奖助学金名额和资金向中西部地方高校倾斜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和国家助学贷款奖补资金向中西部省份倾斜 继续实施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办法,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五 组织管理 振兴计划 是全面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综合性计划, 覆盖范围广, 必须周密部署 精心组织 认真实施, 确保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联合组建 振兴计划 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决定重大方针政策和实施方案, 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指导 振兴计划 的组织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加强省级统筹 中西部各省级教育 发展改革 财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对区域内高等教育的统筹, 会同编制部门做好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积极创造条件, 完善支持所属高校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所属高校的业务指导和项目管理, 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建立协商机制 充分发挥中央部委的综合协调作用,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与中西部各省 ( 区 市 )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定期协商机制, 及时共同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强化高校责任 实施 振兴计划 的关键在高校, 各高校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根据本校实际研究提出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 路线图和时间表, 精心组织, 扎实推进, 确保达到预期成效 加强监督评价 建立 振兴计划 实施情况的跟踪 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评价方式, 充分发挥专家组织作用, 定期组织各工程 ( 项目 ) 的绩效评价 加强工程 ( 项目 ) 管理和经费使用的审计工作, 提高建设效益 ( 来源 : 教育部网站 ) 评论选登 实现中国梦必须矢志艰苦奋斗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指出, 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 就越需要广大青年锲 而不舍 驰而不息地艰苦奋斗 青年人要立足本职 埋头苦干, 从自身做起, 从点滴做起, 以勤劳和业绩 实现人生的精彩 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也为广大青年指明了实现个人梦想的具体

路径 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摆脱积贫积弱的处境, 从内忧外患走向独立自主, 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 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 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无论是革命岁月 建设时期, 还是改革年代, 我们都能看到朝气蓬勃 高扬梦想 矢志奋斗的青年形象 : 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 建国后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改革开放后以知识报国为己任的新一代青年 青年人的梦想和奋斗往往成为那个时代最富跳跃感的记忆 今天, 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置身于这个时代的青年人, 有没有志存高远的豪情, 有没有勇于拼搏的精神, 有没有百折不挠的韧劲, 不仅决定了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实现生命价值, 也关系到实现中国梦有无持续动力作为保障 梦想需要行动的坚实支撑, 青年人要做言而有行 行而有果的奋进者 所有美好事物都要从现实中创造, 一切真理都需经实践检验, 正所谓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唯有基于当下的勤勉努力, 用心对待每一个岗位, 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身 开拓人生并且造福他人和社会 每天都是一次短短的生命, 无论身处校园, 还是社会各个角落, 只要始终为梦想拼搏, 青年人就会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行动难免遭遇艰难挫折, 青年人要做迎难而上 奋斗到底的开拓者 困难是弱者的万丈深渊, 却是强者的垫脚石 青年人需要炼就一颗勇敢的心, 不甘平庸, 勇于突破, 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基层 国家建设的一线 项目攻关的前沿, 迎接挑战, 经受锻炼, 增长才干, 努力闯新路 创新业, 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时代需要青年勇挑重担, 青年人要做心怀天下 兢兢业业的奉献者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亿万青年接续奋斗 这是每个有为青年都会主动承担的历史使命 在最近的芦山抗震救灾中, 大批青年临危不惧 顽强拼搏, 广大青年心系灾区 无私奉献, 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时代潮流, 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栋梁之材, 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青春的色泽才会越发鲜亮 人生最可珍视的是青春年华, 国家最富潜力的是青年一代 唯有现在激情拼搏 开拓进取, 未来才会拥有温暖 充实而持久的青春回忆 ; 唯有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 执着奉献, 亿万同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 ( 来源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坚定自信托起伟大梦想 评实现中国梦之三 伟大梦想的实现, 总是充满奋斗艰辛 唯有找准方向路径 激发进取精神 凝聚实干力量, 才能架起通往梦想的桥梁, 抵达成功的彼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演进的历史轨迹, 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要求, 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意愿 今天, 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 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坚持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牢牢把握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遵循, 梦想之光就能映照现实, 成就辉煌

道路决定命运, 道路引领未来 中国道路的选择在一次次探索中艰难进行, 追梦的路径在不懈的奋斗中渐次清晰 洋务运动的悲剧收场 戊戌变法的扼腕叹息 辛亥革命的事业未竟, 证明了封建主义改良和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通衢大道 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可逆转地改写了中国的命运 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实力, 奋进在实现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 来之不易的中国道路, 见证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牺牲, 也融入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国情世情的深切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全面把握 历史深刻昭示, 这是一条强国之路 富民之路 复兴之路 只有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国情的中国道路, 我们才能一步步接近并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 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 无论是民族危亡之际, 还是灾难来袭之时,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都始终把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 或同仇敌忾, 或守望相助, 使全民族形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 激发出在逆境中万众一心 奋起抗争的强大力量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科技革命挑战,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催生出勇于突破 与时俱进的浩荡洪流, 闯出了一条深刻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腾飞新路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我们就能永葆蓬勃朝气 改革锐气 创新勇气, 向着梦想大步迈进 团结才有力量, 实干才有希望 没有什么力量, 能比 13 亿人民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团结奋斗的力量更强大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 蕴藏于中华民族为改变自身命运而不懈努力的实干, 融入了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每个人为追求幸福生活 实现人生价值而放射出的一道道光彩, 汇聚成筑就伟大梦想的奔腾江河 ;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 搭建起个人充分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 当每个个体追求进步的脚步融入整个民族的奋斗洪流, 就汇聚起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 人民幸福的强大正能量, 创造出让全体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梦想成真的机会 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有梦想, 有机会, 有奋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 有道路, 有精神, 有力量, 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共同梦想终将变为现实 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 成就精彩人生, 实现复兴伟业, 为人类文明进步镌刻下属于中华民族的荣光 ( 来源 : 新华网 ) 校园观察 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目前在一些有关协同创新的讨论中有一个倾向值得关注, 那就是大多围绕科学研究这一单项职能而展

开, 即便再扩展一点, 也至多和大学社会服务相关联, 而以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基准和中心谈协同创新的还不多 笔者认为, 离开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讨论协同创新, 不符合政府通过教育系统工程开展系统创新的本意, 换言之, 高教系统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深度融合 协同创新和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怎样才能做到深度融合? 简言之, 就是要坚持贯彻科教融合的精神, 把教育教学和创新性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做到体制融合 方案融合 队伍融合 过程融合 体制融合, 就是要在设计协同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过程中, 打破条块分割 职能壁垒, 尽快形成以集中力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体制机制 当前大学系统内外教学与科研相脱节 育人和创新不相关的问题绝不是个别现象 职能部门架构 院系设置 实验室建制等是不是符合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都必须很好地追问 我们认为, 大学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开展协同创新, 通过协同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不仅在功能上不矛盾, 而且在实践上完全可以走得通, 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意下决心围绕育人来配置资源 分配利益 方案融合, 就是要在协同创新方案设计过程中, 充分考虑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诉求 我们注意到,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制订或修订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时, 开始重视吸收包括部分校友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这是增强大学人才培养适应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但在一些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中, 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没有摆到十分醒目的位置, 有的只是作定性描述, 还有的进行虚化处理 如果仔细研读教育部和财政部文件, 不应把目光聚焦在 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上, 还应注意 入选高校在人才培养机制 招生模式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 将获更大自主权 队伍融合, 就是要在组建协同创新基本力量的过程中, 全力搭建大学教师和社会各界贤达之士的立交通道, 让一切有创新能力和业绩的精英都有机会参与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国外一些政府官员 企业高管或科研人员退休或离职以后任教大学, 大学教授转行出任政府高官 企业顾问, 已成常态 他们不仅自己做出了创新成果, 也带出了一批创新人才 而我国由于观念和人事政策等因素, 还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机制 从见诸报端的材料看, 官员 企业家 科研专家到大学工作的有, 大学教授到政府 企业 科研院所去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没有实践创新的源头活水, 怎么可能有理论创新 教育创新的渠清如许? 过程融合, 就是要在协同创新方案实施过程中, 把生动的科技创新实践变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鲜活案例, 把丰富的知识创新成果作为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普通知识唾手可得的今天, 必须尽可能缩短单向度 浅层次的知识传授过程和时间 在校内课堂讲透确实复杂艰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后, 要迅速将 教室 搬到企业的车间 城乡的社区村落 科研院所的实验室, 将学生带进知识探索的前沿 社会服务的一线 实践证明, 学生越早感受社会的创新需求, 越快参与协同创新实践, 看到创新成果获得和转化带来的巨大效益, 其创新思维越容易被激活 2011 计划 虽然载体是落在协同创新中心上, 但其宗旨直指 高校创新能力提升 这种能力提升绝不可能仅仅体现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一个方面, 它应当重点凸显在我们实施这样的计划后,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大学的能力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 大学生需加强国家认同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他们的政治认同不仅关系到自身政治素质的高低, 而且影响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 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就显得尤其重

要 深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与认同, 必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拓展学习领域, 注重知识积累, 提高思辨水平, 尤其是要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 中共党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学习研究, 加强对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道路 发展模式及发展效果的比较研究, 同时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感受和展望, 使大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不但能够感受到现实成就, 而且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建设 改革事业, 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的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 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 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道路的选择, 是各国人民的权力, 是他们对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综合认知之后作出的重大选择 从世界范围来看, 二战 之后, 民族独立 和平发展是世界的总趋势, 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中国近现代史告诉我们,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 一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 在党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全民族的共同理想 这一共同理想, 把国家的发展 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 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社会理想只有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奋斗目标才有生命力 遵循从个人理想到社会理想的路径, 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上升为社会理想, 将社会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 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 自觉地把职业选择与政治选择高度统一起来, 在深刻了解社会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是要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矛盾, 要勇于直面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认清社会上产生的消极因素的原因, 看到这些问题是在前进中和历史变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阶段性变革所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理顺情绪, 凝聚人心, 使学生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些问题就会解决克服,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三是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认同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不仅是第二课堂活动, 而且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转型 要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 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 增强大学生对国情 世情的了解与把握, 对所面临的现实和困难有较全面深入的体察, 树立忧患意识, 增强责任意识, 培养爱国情怀, 激发报效祖国 服务人民的热情 ( 来源 : 光明日报 ) 教育观点 综合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路径

刘自成在 2013 年 1 月 4 日 中国教育报 撰文指出, 十八大 报告提出要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这是由我国整个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及教育改革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第一, 教育改革责任重大, 新形势, 新任务, 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 第二, 教育问题错综复杂, 综合性和关联性都很强, 更加需要通过综合改革的方式来推进 ; 第三, 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性, 必须把握和运用好教育, 教学和人才三大规律, 统筹兼顾, 推近改革 ; 第四, 教育事业涉及方方面面, 单打独斗式的改革孤掌难鸣, 必须内外协同, 系统推进 报告还对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目标与价值取向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这就是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的综合改革, 必须自觉从惯性思维和不合时宜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 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社会关注度高, 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 难点问题入手, 大力推进 一个核心 ( 人才培养模式 ), 两大重点 ( 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 ), 一个保障 ( 保障机制 ) 的改革 教育领域的改革, 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也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积极统筹谋划, 搞好试点, 抓住关键, 协同推进 ( 摘自 中国教育报 ) 中国梦 : 社会主义的共享梦 孙力在 思想理论教育 2013 年第 5 期撰文指出, 中国梦最根本的属性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的共享之梦 社会主义的共享体现了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属性, 由此而把它同美国梦等其他社会属性的梦区分开来 社会主义的共享梦也是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升华, 天下为公的社会本位观在近代以来翻开了新的伟大一页, 这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特色, 也是中国梦的精华 社会主义的共享梦也是当代中国应对现代化的挑战,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民族攻克艰难, 实现腾飞的强大力量源泉 ( 摘自 思想理论教育 ) 协同创新与创新型大学的互动与互构 王军胜在 郑州大学学报 2013 年第 2 期撰文指出, 协同创新就是要突破单一主体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 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发挥协同优势, 推动创新 协同创新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 将协同创新与创业型大学有效融资, 共同提升, 既是协同创新的要求, 也是大学的责任 协同创新与创业型大学是目前我国大学发展中所面对的两大新课题, 两者之间在行动主体 组织载体 组织文化 经费来源 运行方式 实现方法与价值目标等方面存在许多共性的东西, 若能充分有效地把握和开发利用, 将有利于降低创新与创业成本, 实现合作跨越的发展 二者应该实现五个方面的 互动 : 组织的互动 推进组织功能的衔接与资源共享 ; 文化的互动 促进协同 创新 创业的相互激荡 ; 人才的互动 加深高层次人才的汇聚与交流 ; 目标的互动 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 经验的互动 : 倡导组织发展中的学习与提升 还应实现以制度创新为基础, 以体制机制为突破, 以互利合作为原则, 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的 互构, 使协同创新与创业型大学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相互影响, 相互提升, 推进大学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受益等

目标的达成 ( 摘自 郑州大学学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解超等在 思想理论教育 2013 年第 5 期撰文指出,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源于对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的思考, 源于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反思, 源于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考察, 当然最直接的还是源于我们这些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及其业已取得的巨大成就, 以不争的事实再次佐证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并以唯物史观的科学论断为自身建构了合理性的前提与依据, 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波折之后在内涵和质量上得到提升到新的境界, 不仅是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贡献了理论与实践的富有价值的探索 ( 摘自 思想理论教育 ) 理论参考 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蕴含着公平正义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 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 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走向 任何一项不断发展的社会事业背后, 都必然存在一种精神追求, 正是这种追求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德国学者马克斯 韦伯说过 : 毫无疑问, 任何一种社会追求, 如果不是社会中每个个体的追求的简单迭加, 而是该社会文化产生的精神追求的体现, 那么这种追求必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如果这种追求同时又是与历史的进程并行不悖, 那么必然会取得应有的历史地位 中国梦正是这样的精神追求,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符合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显现了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中国梦引领前行方向梦想是人们利益和希望的寄托, 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它为人们指出了奋斗的方向 拥有梦想 守护梦想, 追寻梦想 实现梦想, 使人能够超越现状, 走向未来 一个人的生存 发展和完善, 需要梦想的引领 ;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的生存 发展和富强, 同样需要梦想的引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承载着过去, 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 这个梦想标示着未来, 是中华民族走向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历史坐标, 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走向

回顾中华民族寻梦追梦的艰辛历程, 我们看到一场传递梦想 追赶梦想的历史接力 20 世纪初, 在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 国家濒临灭亡边缘的危急时刻, 革命先行者喊出了 振兴中华 的口号, 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虽然未能实现民族独立的梦想, 但为继续探索中国道路开启了历史序幕 在这个梦想的引领下, 无数仁人志士 革命先烈前仆后继, 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 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卓有成效地探索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路, 建立了新中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梦想, 并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为我们找到这条独特的中国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寻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梦想启航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功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体系和制度, 是党和人民 90 多年奋斗 创造 积累的根本成就 至此, 中国道路完成了历史性飞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 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催生巨大力量梦想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对未来的想象, 而且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它激发着人们为实现理想而追求和奋斗的激情, 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时代的进步, 科学的繁荣, 事业的发达, 都是人类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结果 伟大的梦想, 是一种强大的动员力 驱动力和支撑力 中国梦具有动员力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必然能够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 让创造热情竞相涌流, 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 倾力完成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 实现一个又一个宏伟的目标 中国梦具有驱动力 在人类的感情里, 经常存在着一种原动力, 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的目标所吸引, 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人们向那个目标扑过去, 这就是梦想的动力作用 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梦想比作人身上的发动机, 它一旦发动起来, 就给人一种非如此不可的驱动力量 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梦力量的见证史 90 多年前, 一群年轻人在祖国和民族危难之际, 胸怀崇高信仰走到了一起, 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革命之火以燎原之势, 迎来了国家的独立 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 今天, 中国梦之光照耀着无数美丽的心灵, 使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温情与暖意 中国梦具有支撑力 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的人, 在艰巨的事业中, 会有坚定的信念 顽强的斗志 ; 在平凡的岗位上, 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 在大难临头的生死关头, 会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 当前, 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 前进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 这就更加需要中国梦的力量支撑 中国梦凝聚最大共识中国梦视野宽广 内涵丰富, 是国家富强梦 民族振兴梦 社会和谐梦 人民幸福梦 美丽中国梦 世界和平梦等诸多梦想的统一体 ; 它蕴含着公平正义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 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 ; 它包含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 共同指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 是当今中国凝聚党和人民共识和力量的一面旗帜 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共同的价值追求, 像黏合剂一样把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 共同的价值追求, 像纽带一样维系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 是民族和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核心所在 中国梦顺应了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体现了最大多数

人的共同利益 当前, 我国呈现出思想观念多样化 价值取向多元化 利益诉求复杂化等特征, 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的任务更为艰巨 虽然每个人梦想各异, 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中国梦具有超越职业 超越群体 超越阶层的巨大凝聚力和感召力, 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全社会的各种积极因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形成合力 中国梦是亿万人民力量的汇聚 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 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每个中国人都是 梦之队 的一员, 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 书写者 大家心往一起想 劲往一处使, 就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历史告诉我们,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只要每个人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 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 有益于国家 有益于人民的人, 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就能形成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力 中国梦是亿万人民实践奋斗的过程 奋斗成就事业, 实干才能圆梦 梅林评价马克思时说 : 无疑的, 马克思之所以无比伟大, 主要是因为思想的人和实践的人在他身上是密切地结合着的, 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以实干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离不开正能量的积聚, 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力成长, 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实践活动 在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 只要每个人把苦干 实干同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信心结合起来, 既胸怀梦想又脚踏实地, 用实际行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实现 ( 来源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节俭 : 兴国旺家的伦理美德 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颁布后, 吹起了一股勤俭节约 反对奢侈浪费之风,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和响应 奢靡之始, 危亡之渐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所推崇 践行的伦理美德, 而奢侈浪费灭国丧家的历史教训极为深刻 那么, 我们应当提倡怎样的消费 节俭对兴国旺家重要性何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财富理论? 围绕这些问题, 我们请专家学者分析解答 编者 一个不重视节俭 大肆挥霍财富的民族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也很难获得持续的发展 ; 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也要依靠勤劳节俭 一个国家的复兴和崛起离不开勤劳节俭之国德的弘扬, 一个家庭的兴旺和发达也必须依靠勤劳节俭之家庭美德的支撑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是一句集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于一体的至理名言, 饱含着历史的伦理精神 现实的伦理要义和走向未来的伦理精髓, 可谓道尽人世间多少事理 物理和道理 节俭, 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所推崇 践行的伦理美德, 是中华伦理文化永葆生活朝气和忧思情怀的价值枢纽,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伦理品质 节俭是消费适宜 合度的中庸之德节俭与节约含义大致相同, 总体上可归属 节制 的德目之下 节俭主要是指消费物质生活资料时的节制和简朴, 含有在财物使用过程中精算 细水长流以及注重长远等因素 节俭作为一种消费伦理, 主张一种合理消费 正当消费和适度消费 从对个人欲望的满足而言, 节俭既不是禁欲主义, 也不是纵欲主义, 它所崇尚和奉行的是一种节欲主义 节欲主义主张有节制或合理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欲望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 节俭是吝啬和奢侈之间的中道, 它既反对对财物的吝啬亦即爱财如命而不合理使用, 也反对

对财物的挥霍浪费 奢侈糜烂, 主张既要消费财物又要使消费得当和适度 在中国古代, 节俭由 节 和 俭 两种德性构成, 意味着生活节制而俭朴, 合理而适度 周易 节卦视 节 为 制事有节 止于正义 天地节而四时成, 人性节而理欲合 俭, 是指人对财物的爱惜和使用中的节省 节俭组合成一种德性, 指消费和使用物质财富应当合理适度, 亦即使其至于正义和中正以亨 节俭的具体标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或国度有不同的表现, 但财富使用合理和消费适度之为节俭的一般内容却是相对稳定而恒常的 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今天, 满足欲望的条件和环境较之过去均有了很大的改善, 因之节俭的标准较之过去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些经济学家从刺激消费出发进而否定节俭这一德性, 认为节俭无助于超前消费和以消费拉动需求 这种观点曾经盛极一时, 但是随着债务危机的风险日益加剧, 更多的人发现节俭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节俭不仅不否定理性而正当的消费, 而且还能够使经济保持在持续发展和可控制的范围内, 是化解债务危机和金融风险的有效对策 特别是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提出, 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一种时代大势, 人们愈发感到节俭这一中庸之德难能可贵 左传 庄公二十四年 鲁国大夫有言 : 俭, 德之共也 ; 侈, 恶之大也 司马光在 训俭示康 的家书中认为, 节俭使人寡欲, 做官的人寡欲就不会为外物所役使支配, 普通百姓寡欲则可持身谨慎, 节用有度, 而使家境丰裕 所以节俭是人人都需遵循和信守的共同德性 反之, 奢侈则多欲 士大夫欲望多就会贪图荣华富贵, 不走正道, 必然早遭祸患, 普通百姓欲望多就会过多追求财富, 滥用财富, 以至丧身败家 因此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讲道德, 重品行, 首先应当从崇俭拒奢 贵俭贱奢入手, 以培养一种尚中道 贵节制 重适度 求合理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品质 节俭是物尽其用的财富伦理 勤是摇钱树, 俭是聚宝盆 财富的创造源于勤劳, 财富的积累源于节俭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曰 : 盖闻治国之道, 富民为始 ; 富民之要, 在于节俭 俭化俗民, 则尊卑之序得, 而骨肉之恩亲, 争讼之原息 斯乃家给人足 西汉思想家 政治家晁错在 论贵粟疏 中说 :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 非能耕而食之, 织而衣之也, 为其开资财之道也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而国亡捐瘠者, 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蓄积 同节俭之德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只有节俭, 才能积蓄财富, 以备不时之需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有诗赞颂节俭 : 节约莫怠慢, 积少成千万, 一粒米如珠, 一菜不许烂 节约虽有限, 万合是十石, 细流成江河, 冲破东海岸 滴水汇成河, 粒米攒成筐 节俭是财富的积累储蓄与保值增值 一个不重视节俭 大肆挥霍财富的民族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也很难获得持续的发展 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同样要依靠勤劳节俭 作为财富伦理的节俭, 提醒人们 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 ; 一丝一缕, 恒念物力维艰,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因此千万不能无端耗费物质财富或不珍惜物质财富 ; 提醒人们 常将有时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兴家犹如针挑土, 败家好似浪淘沙 现代西方频发的经济危机本质上是过度消费 炫耀性消费和奢侈消费惹的祸 西方学者伯纳利奥尼总结道 : 身陷经济危机之中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 不加节制的消费并不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反, 却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为了满足自己提前消费的欲望, 每一个人和其所借贷的银行都不得不陷入债务危机 换而言之, 我们生活在自己建构的海市蜃楼中, 银行消费的信用额度被自己当成了切实的财富 提前消费或过度消费是诱发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这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节俭的现实意义, 也说明建构以节俭为主要内容的财富伦理何其必要 财富伦理不仅要讲财富的创造, 更要讲财富的积蓄和使用, 本质上应当是开源与节流的辩证统一, 即勤劳与节俭的统一 节俭是幸福优雅生活的恒常之德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无论是治国还是持家, 勤俭节约都是必不可少的伦理美德 节俭维系着人们的

幸福生活和优雅生活, 是追求和向往幸福生活和优雅生活所必备的恒常之德 因为只有节俭才能积蓄为幸福生活和优雅生活所必须的物质财富, 只有节俭的德性长久地留存心中, 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才能懂得幸福生活和优雅生活的含义, 才能够真正理解并体悟到幸福的本质 优雅的神韵 幸福生活和优雅生活其实是一种简单 淳朴和贵德尚品的生活 一个懂得财富创造很难 挥霍很易的人必定滋生仁民爱物的情愫, 必然能在建构合理的财富观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 也必然会从历史上无数因勤俭兴国旺家 因奢侈灭国丧家的教训中汲取智慧, 更深层次和更高视野地感受到生活与道德品质之间的密切联系, 感受到 奢靡之始, 危亡之渐 的深刻要义 马克思曾经指出, 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 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浪费所引起的 我国古代墨子曾说 : 俭节则昌, 淫逸则亡 贞观政要 有 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本, 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源 节俭不仅是个人修身立行必须具备的伦理美德, 是家庭兴旺发达的家庭美德, 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国家美德 卓有成效的节俭是使一个国家富强的唯一资本, 它产生并维系着国家的繁荣和健康 贪图享乐和奢靡之风一旦形成, 就会消解理想, 摧毁信念, 使人陷入醉生梦死的深渊之中不能自拔, 就会演绎出一幕幕丧国败家的历史悲剧 夏桀 商纣亡于奢靡无度 荒淫暴虐 ; 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 不理朝政, 落得个身首异地的悲惨结局 ; 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诱发安史之乱, 演绎出悲怆凄凉的 长恨歌 ; 古罗马帝国因奢靡而导致其灭亡 历史上无数事实反复证明 : 勤劳俭朴必得善果, 骄奢淫逸必遭祸端 秦穆公因信奉 以俭得之, 以奢失之 的思想, 勤俭治国, 秦于是迅速崛起, 进而统一六国 汉文帝以崇尚节俭, 力戒奢侈, 遂有 文景之治 中国共产党人因崇尚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故能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 创建新中国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共产党人身体力行和不断倡导的社会主义建设道德 毛泽东把勤俭作为建国的重要方针和原则, 主张勤俭办一切事业, 认为勤俭才能建设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着勤俭建国的原则和精神 新的历史时期, 解决民生问题,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需要大力弘扬勤劳节俭的伦理美德和精神, 坚持理性消费 适度消费 正当消费的原则, 坚决抵制挥霍浪费和奢侈糜烂之风, 营造一种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 只有这样, 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来源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宣教动态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答记者问 近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 以下简称 意见 ), 就此,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 : 请问 意见 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出台的?

答 : 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 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当前, 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 拥护党的领导, 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热爱教书育人事业, 关心关爱学生, 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也应看到, 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模糊 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 服务意识不强, 个别教师言行失范 不能为人师表 因此, 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切实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问 : 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发展未来 关系人才培养未来 关系教育事业未来,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请介绍一下 意见 的定位和主要内容 答 : 意见 与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等文件共同构成指导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体系, 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 意见 包括七大部分, 共 16 条 一是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是从强化政治理论学习 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等方面, 就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提出要求 三是就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出部署, 要求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 四是明确提出要加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力度, 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 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五是提出要努力拓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六是着眼于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 就关心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 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等方面提出要求 七是强调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落实工作基础保障 问 :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思想引领 强化师德建设, 就此, 意见 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 : 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迫切需要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培育优良学风, 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 心浮气躁的倾向, 志存高远, 不慕虚名, 静下心来倾心育人 专心治学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重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要深入 持续开展, 不能走过场 要充分运用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 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作用, 邀请高水平专家把理论问题讲深讲透, 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信度和效度 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 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不断丰富学习方式, 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 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 通过建立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 准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 有的放矢开展学习活动, 有效实现教育学习目标 强化师德建设重在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意见 要求, 要深入贯彻落实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 课堂讲授有纪律, 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要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 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 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失德失范行为, 实行师德 一票否决制 要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 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

问 :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丰富方法 拓宽途径, 就此, 意见 提出哪些要求? 答 : 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要研究时代新情况和青年教师新特点, 丰富方法 拓宽途径, 搭建平台 加大投入, 善于利用社会实践 师生互动 网络教育服务等多种方式, 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 要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 要创造条件, 搭建平台, 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 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 推动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 开展调查研究 学习考察 志愿服务 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 要健全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完善有关聘任 管理和考核制度, 落实相关待遇 要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一方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提高青年教师对自身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 另一方面, 要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 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问 :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严格管理与关心服务相结合 为着力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 意见 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 :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就一定要通过主动服务和温暖关怀, 使高校青年教师有用武之地 无后顾之忧, 让更多的高校青年教师敢于有梦, 坚定理想, 潜心学术 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制度 谈心谈话制度,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关注, 及时发现并努力解决青年教师在生活方面的困难, 加强对青年教师在业务发展方面的指导, 同时, 在温暖关怀中增强教育效果 要为青年教师提供施展才华 实现梦想的平台 通过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考评机制, 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为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破格晋升的发展机会 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逐步提高青年教师收入水平, 为他们安心学术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 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渠道, 支持并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涉及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决策, 要充分听取青年教师意见 (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 中共教育部党组发文要求 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教育部党组近日下发 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和要求上来, 用中国梦打牢青年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 用中国梦激发青年师生的历史责任感 通知全文如下 :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教党 [2013]8 号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 教育厅 ( 教委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 : 5 月 4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讲话满怀深情, 寓意深远,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指导性和针对性, 为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成才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对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现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知如下 : 一 深刻领会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思想深刻 内涵丰富 总书记强调, 中国梦是历史的 现实的, 也是未来的 中国梦凝结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 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 昭示着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中国梦是国家的 民族的,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国家好 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 才能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总书记强调, 中国梦是我们的, 更是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青年最富有朝气 最富有梦想,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练就过硬本领, 勇于创新创造, 矢志艰苦奋斗, 锤炼高尚品格,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总书记指出,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 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为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提出了殷切希望, 对各级党委 政府 共青团和领导干部进一步关注青年愿望 帮助青年发展 为每个青年播种梦想 点燃梦想提出了明确要求 讲话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是下一步开展青年工作和青年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 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 强化对中国梦的认同, 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和要求上来, 用中国梦打牢青年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 用中国梦激发青年师生的历史责任感 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把讲话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为实现中国教育梦积聚强大合力 二 积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全面发展成才报国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影响人生方向, 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各个方面, 教育引导青年师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 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永远紧跟着党, 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要在教育部总体部署的基础上, 继续深化 我的中国梦 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青年师生踊跃参与 我的中国梦 主题征文活动 我的中国梦 最美中国 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 参与 传递青春梦想, 共话民族复兴 百万大学生网上接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激励青年师生敢于有梦, 勇于追梦, 勤于圆梦, 为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力量

2. 教育引导青年师生练就过硬本领 青年师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 应该把学习作为主要的任务, 作为一种责任, 一种精神追求, 一种生活方式, 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 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 要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坚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 如饥似渴地学习, 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要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 优化环境氛围, 引导青年师生努力工作 刻苦学习 励志成才 要精心组织开展大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部署启动志愿者行动计划, 引导青年师生坚持学以致用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深入西部 深入农村 深入一线,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掌握真才实学, 作出应有贡献 3. 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勇于创新创造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青年是社会上最具活力, 最有创新力的群体, 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 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有敢为人先的锐气, 有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 有逢山开路 遇河架桥的意志, 勇于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敢于上下求索 开拓进取, 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 取得成果 要进一步营造尊重创新 注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训练, 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建立学校与科研机构 企业等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方法手段的协调 集成和创新, 为青年师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提供更丰富的机会, 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4. 教育引导青年师生矢志艰苦奋斗 梦在前方, 路在脚下, 自胜者强, 自强者胜, 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 要教育引导青年师生牢记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立足本职, 埋头苦干, 不怕困难, 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 到国家建设的一线, 到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 成为可堪大用 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要坚持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引领青年师生成长 要深入推进节约教育和反对餐桌浪费专项行动 要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 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城乡基层 边远地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砥砺品格, 建功立业 5. 教育引导青年师生锤炼高尚品格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 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要教育引导青年师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 自觉的道德养成 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 ;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自觉弘扬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 积极倡导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 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良好的道德品质 健康的生活情趣, 历练荣辱不惊 不折不挠的心理素质, 变挫折为动力, 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 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要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在引导青年 教育青年 服务青年中的优势 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进一步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培育学生高尚品德中的重要作用 三 迅速掀起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要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切实可行 针对性强的方案, 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 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与教育系统正在深入开展的 我的中国梦 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要广泛宣传青年师生的先进典型事迹, 传播凝聚正能量 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优秀事迹报告团和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优秀事迹报告团巡讲活动, 参与结合 寻找身边的张丽莉 大型公益活动, 集中展示广大青年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扎根基层 实现梦想的青春风采 学习宣传四川 4 20 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的优秀教师和群体的感人事迹 要综合运用各类媒体, 特别是各种网络平台, 加大宣传力度, 迅速形成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强大声势,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采取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 帮助广大干部师生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要充分发挥教育

系统特别是高校人才资源和理论研究优势, 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为在新时期弘扬五四精神, 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各地教育部门和部属各高等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关情况请及时报我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3 年 5 月 5 日 ( 来源 : 教育部网站 ) 学习资料 党委中心组学习 90 分 2013 年第 5 期 为进一步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2013 年, 学校党委宣传部继续订阅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党委中心组学习 90 分 ( 月刊 VCD), 此为服务于中心组学习的音像版月刊, 每期讲解一个主题 讲授内容涉及国际国内发展形势, 以及经济 党建 政治学 管理学 法学等领域 目前, 已收到 2011 年第 1 期至 2013 年第 5 期, 欢迎各单位借阅学习 2013 年第 5 期, 主题为 :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辅导报告 ( 一 ):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主讲人 : 中央党校教授, 刘毅强 报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 一 党的群众路线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 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独创 ; 二 党的群众路线包含群众观点和群众方法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三 党的群众路线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 改革开放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 ; 四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 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与时俱进, 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党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