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 1 期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留学国别的选定有重大影响 一战期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一战后国共两党留苏学生的派遣以及战后德国货币贬值导致的留德学生的猛增, 都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的反应 一战期间, 留法学生包括勤工俭学在内, 为数甚多 汪一驹认为,

Similar documents
一 补助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 % % % % % %!

省份批次科类录取专业招生数 录取 最低分 备注 艺术 音乐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业成绩 美术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综合成绩 提前艺术体育本 科 提前一批本科 体育 ( 文 ) 体育 ( 理 ) 文史 体育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

厦门大学 2010 年本科招生分省录取情况统计 省份 科类 本一线出档线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安徽 文史 理工 北京 文史 理工

省份 科类 本一线 出档线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理 青海 文 理 山东 文 理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年各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 省份年份专业科类批次最低分 安徽 北京 金融学 理科 本科一批 639 金融学 文科 本科一批 626 金融学 文史 国家专项 620 金融工程 理科 本科一批 629 信用

公共事业管理 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文 国际政治 理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文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理 社会工作 文 德语 理 英语 文 628 6

安徽 专业 科类 最高分 最低分 专业 科类 最高分 最低分 社会学 理 哲学 文 网络与新媒体 理 社会学 文 公共事业管理 理 翻译 文 经济学 理 网络与新媒体 文

省份 批次 文科 重点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重点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 备注 山东 本一批 本一批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3 物理学 2 2 普通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3 俄语 3 3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3 3 海事管理 4 4 海洋技术 2 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4 4 海洋资源与环境 2 2 汉语国际教育 3 3 汉语言文学 3 3 化学 2 2 环境工程 3 3 旅游管

山西 体育教育 ( 师范类 ) 体育文 368 休闲体育 体育教育 ( 师范类 ) 体育理 350 运动人体科学


安徽 北京 表 3 天津师范大学 2018 年艺术本科各专业录取情况统计表 专业或方向 计划数 录取人数 文化 录取分数线 综合成绩 环境设计不分 服装与服饰设计不分 戏剧影视文学不分 7 7 广播电视编导不分 舞蹈学 ( 国标舞方向

% % % R&D % R&D 122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北京市招生情况一览表 专业 年份 专业名称 2014 招生计划 最高分 文 2015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招生计划 最高分 类 文 2016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招生计划 最高分 类 文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类 金融学 财政学

专 业 最高分最低分一本线最高分最低分一本线最高分最低分一本线 临床医学 ( 5+3 一体化 ) 口腔医学 ( 5+3 一体化 )

海才PDF

福建 本科一批 文史 国际商务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 福建本科一批文史汉语言文学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 福建本科一批文史会计学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 福建本科一批文史金融学 ( 厦门大学马来西

福建 甘肃 美术学文 绘画文 合计 4 4 戏剧影视文学文 理 摄影文 广播电视编导文 合计 省级统 成绩 = 高考成绩 美术学不分 绘画 不分 视觉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厦门大学2003年陕西省本一批录取情况统计表

7 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94* 4 ' % 论著!! "# $ #% %"&!%'!! $ "( )& * $ +,-.)/ ) 01 " * ). " 2")3 )01 ( /" 433% /1 " 0 "51 " -.)/$ 6',)") 4.))%) 0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公务员版 B 河北 公务员版 B 河北 公务员版 C 河北 公务员版 C 河北 公务员版 C 河北

省市 科目类别 本一线 初次出档线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录取人数 四川 文史 理工 天津 文史 理工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工程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吉林大学 应用化学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四川大学 制药


( ),, :1 : : ( ), 2 :, 3 : ( ), 4 : 5 : :, 6 :,,,,,,,,, :,,,.....,,,, 1, ;2,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36 SQ2016YFHZ 能源相关方向组 7 月 17 日 ( 星期一 ) 黑龙江 2 11:20-11:55 37 SQ2016YFHZ 能源相关方向组 7 月 17 日 ( 星期一 ) 广东 2 13:00-13:35 38 SQ2016YFHZ 能源相关方

蒋维乔思想研究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 :,, ://.. / / / / /., / / 4,,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ife Tables Derived from China’s 2000 Census Data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旅游科学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3 Fourth

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二级学科评价结果(1)

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表( 定稿)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 #!! #!! #!! # %! # %!! #!!! #! # %& ()

,,,,,,,,,,,,,,,,.,,,,,?, : (),,,,,,,,,,,,,,,, (),,,,,,,,, ( ),,, (),,,,,,,

浙江 云南 山西 学院 最高分 最低分 一本线 二本线 最高分 最低分 一本线 二本线 最高分 最低分 一本线 二本线 机械工程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法学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自然科学版 预处理 视盘粗定位 视盘垂直坐标的粗定位 视盘水平坐标的粗定位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6 山东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6 财经科学 16 现代传播 (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6 上海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15 云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15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15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专业名称 科类 批次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学院名称 工商管理 文科 本一 商学院 工商管理 理科 本一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科 本一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理科 本一 商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孙锡芳 明代陕北地区驿站交通的发展及其对军事 经济的影响 鄜城驿 今富县城内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昆明医科大学 201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 复核结果 统考科目复核结果 序号 考生编号 复核科目科目代码科目名称 客观题 主观题 总分 英语一 英语一

专业名称 科类 批次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学院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 理科 本一 商学院 金融学 文科 本一 商学院 金融学 理科 本一 商学院 经济学 文科 本一 商学院 经济学


表 浙江每 万人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及居全国位次 表 年按不同学业完成情况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 & & 一 冯金华教授对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证明过程!!!!!! ( ( ( (!!!!!!!!

I

专业名称 科类 批次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学院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 理科 本一 商学院 金融学 文科 本一 商学院 金融学 理科 本一 商学院 经济学 文科 本一 商学院 经济学

期刊名称 转载数 名次 西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19 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8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18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广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1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17 中国青年社会科

2007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生流向地域分析

6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6 年 成 了 关 注 异 民 族 文 化 的 兴 趣 和 爱 好 在 其 后 的 经 历 中, 虽 然 经 历 了 很 多 的 政 治 运 动, 但 这 种 爱 好 坚 持


57

第 期 王雪丽等 重建最佳关联的翻译

省份批次科类本一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 西藏 ( 少 )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庆 本科第一批文史 本科第一批 本科第一批 文史 本科第一批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Transcription:

2012 年第 1 期 ( 第 11 卷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12012 (Vol.11) 141 民国前期出国留学生的结构分析 (1912 1927) 魏善玲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 : 民国前期的出国留学生, 其留学国别仍偏重于日 美 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由于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 留学生派遣总数受到严重制约 从学科来看, 虽然留学生选修科目比较广泛, 但仍然体现出以理工科为主的不平衡性 由于时局混乱, 官费留学一再消减, 相比来说自费留学人数则较多, 官费与自费的比例约是 1:2 从性别来看, 虽然男女留学比例差距仍很大, 但与清末相比则有较大的进步 就留学质量而言, 从留学人数与毕业人数对比来看, 与清末相比也有较大的进步 关键词 : 民国前期 ; 留学生 ; 人员结构中图分类号 :K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202(2012)01-0141-10 民国前期 (1912 1927) 虽然在制定留学规程 统一留学生的标准和改进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较之清末都有一定的进步, 但总的来看, 无论是留学日本还是留学欧美, 都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因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不连续性以及对留学教育统计的不完备, 学界对该时期的留学教育研究比较薄弱, 对这一时期出国留学生的结构进行分析更是少见 本文拟从留学国别 留学人数 留学科目 留学费别 留学生性别 留学生的籍贯以及留学生的质量等方面, 对这一时期的留学生结构进行分析, 以期对这一时期的留学教育研究有所裨益 一 留学国别 从留学国别来看, 民国前期的留学教育仍以留学日本 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 民国初年的稽勋留学生的派遣是留学教育的一大亮点 从 1912 年稽勋局选派的 25 名留学生来看, 其中留美 11 名, 留日 9 名, 留英 留法各 2 名, 留德 1 名 [1]34 由此可见, 民初的留学生派遣依然倾向于美 日及欧洲的英法德等发达国家 再以统计比较完备的 1914 1915 年留学日 美 欧各国官费学生统计表来看 ( 见表 1), 留日官费生最多, 其次是留美官费生较多, 留欧官费生主要集中在英 法 德三个发达国家 [1]690-693 表 1 1914 1915 年留学日本 美国 欧洲各国官费学生统计表 欧洲 ( 合计 218 人 ) 国家日本美国法英德瑞士比意奥人数 1107 人 510 人 103 人 59 人 27 人 14 人 11 人 3 人 1 人 留日学生多的原因仍和清末一样, 与日本同我国一衣带水 路近费省 文字相近等因素有关 留美人数因庚款生的持续派遣也得到稳定增长 而留欧生因这一时期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内又军阀混战, 财政支持困难, 因而留欧生离欧返国的比较多, 留欧人数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收稿日期 :2011-10-29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06JD77001) 作者简介 : 魏善玲 (1974 ), 女, 江苏沭阳人,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哲社版 ) 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为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142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 1 期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留学国别的选定有重大影响 一战期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一战后国共两党留苏学生的派遣以及战后德国货币贬值导致的留德学生的猛增, 都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的反应 一战期间, 留法学生包括勤工俭学在内, 为数甚多 汪一驹认为, 留法学生之所以多, 其原因是当时中国对日本 德国反感, 美国入境限制极严, 而法国对中国学生客气, 费用较低, 加上欧洲留学生在中国的声望和影响, 正有增无已 [2]71 在笔者看来, 留法人数增多, 客观上与欧战爆发后法国各企业劳力需求激增有关, 主观上也与学界泰斗 社会名流的倡导有关 早在 1912 年, 吴稚晖 李石曾等人即以 节俭费用 推广留学 为宗旨, 组织留法俭学会 ;1915 年, 吴稚晖 蔡元培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 并在法国政府与部分企业支持下回国招生 ;1916 年, 华法教育会在巴黎成立, 并于北京 保定 上海三地设立各种留法预备学校 在留法倡导者的不断努力下, 留法人数剧增, 仅从 1919 年 3 月至 1921 年 11 月, 抵法人数就达 1700 余名 [2]70 但一战结束后, 欧洲经济萧条, 各国失业率激增, 而当时北京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生不闻不问, 倡导留法者又无权无财无势, 在这种情况下, 不少勤工俭学生陷入困境, 有一部分留学生在中共的帮助下转入苏联继续学习 1921 年, 俄共 ( 布 ) 中央成立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主要为东方各国培养革命人才 1921 1924 年中国共产党选派了 200 名左右的留苏学员 1925 年 11 月, 莫斯科中山大学正式开办, 从 1925 1927 年, 国共合作时期莫斯科中山大学共招收两届中国留学生, 第一期共计 268 人, 第二期 220 人, 主要是国民党选派, 中共党员以跨党身份参加 1928 年, 东大中国班并入中山大学, 并改名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直至 1930 年秋停办 据统计, 自 1925 1930 年, 在中山大学和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留学过的国共两党学生总计在 1300 人以上 [3]80 另外, 在 1920 年代, 还有数百名中国青年在苏联的其他学校学习 可见,1920 年代留苏学生数也是相当可观的 这种留苏热的出现主要与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蜚然, 以及国共两党合作斗争的需要相连结的, 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一战以后, 中国留德学生络绎不绝 1924 年, 仅柏林一地就有近千名中国留学生 王奇生认为, 留德人数增多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 : 战后德国通货膨胀, 马克大跌 ; 五四以后, 中国青年求知欲望旺盛 ; 一些中国青年渴望了解战后德国的重建过程, 以便中国仿效借鉴 ; 战后德国与中国签订了平等的邦交协定, 也造成了中国青年愿意前往德国留学的心理 [3]82 1925 年以后, 德国通货膨胀得到控制, 物价和生活费用跃居欧洲各国之首, 留德人数又出现了骤减,1925 年为 232 人,1926 年为 214 人,1927 年为 193 人,1928 年为 174 人 [3]83 可见, 留学国别的选定与国际时事有很大关联 从民国成立之初留学国别来看, 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一些发达国家, 没有超越清末留学国别 但从舒新城统计的 1921 1925 年间留学国别表来看 [4]244, 在菲律宾及澳洲也有一些中国留学生, 可见,1920 年代留学国别相比于民国成立之初又有拓展, 突破了清末留学国别的主要流向 但总的来说, 民国前期留学生仍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这也是由留学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留学主要是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而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主要是亚洲的日本 美洲的美国以及欧洲的英法德等国家, 因而无论是国家留学政策的限定还是留学生本人的意愿都趋向于这些发过地区 民国前期的留学生国别分布, 虽仍以留学日本为主线, 但已改变了清末过分集中于日本的畸形发展状态, 逐渐形成了全方位派遣的新格局 二 留学人数 从 1912 至 1927 年, 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受到了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的很大影响 从国内来看, 民国初期政局不稳, 军阀年年混战, 接着国民革命军北伐 ; 国际上这一时期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

第 1 期魏善玲 : 民国前期出国留学生的结构分析 (1912 1927) 143 战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处于战争与混乱的状态, 在军事高于一切的年代, 政府财政紧张, 因而留学教育被边缘化了 因为时局的动荡, 对于留学各国的人数也没有一个完备的统计, 因而只能从一些主要留学国家来了解一下概况 民国前期, 留日人数仍然居于首位 笔者从多种资料获得 1912 1927 年留日各年留学人数 ( 见表 2) 从统计数字来看, 从 1912 1927 年, 留日人数近四万人 虽不能与清末留学高峰时每年近万人相比, 但在民国前期仍属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就留学教育总量而言, 东渡扶桑仍为中国留学生出国的主要方向 表 2 1912 1927 年留学日本各年留学生人数统计表年别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人数 1437 2000 3796 3111 2790 2891 3724 3455 年别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人数 3251 2119 1071 1828 1756 2095 1774 1924 资料来源 :11912 1913 1927 年数据来源于实藤惠秀 : 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北京三联书店,1983 年版 ; 第 451 页 1913 年是约数 21914 1921 年数据来源于陈学恂田正平编 : 中国近代教育史汇编留学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 第 689 页 31922 1926 年数据来源于 : 周一川 : 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考辨, 文史哲, 2008 年第 2 期 另外, 根据周一川提供的数据 (1906 1926 年留日人数 ) [5] 制成图例来看, 留日人数总体上有不断下降趋势 ( 见图例 1) 民国初年留日人数明显下降的原因, 一是为爱国情感所驱, 大多学子回国参加革命 ; 二是政权初建, 政府用于军政开支较大, 教育经费相当对见支绌, 政府无暇也无力顾及费用高昂的留学教育 图 1 1906 1926 年留日人数 辛亥革命对留日学生影响很大, 而对留美学生的影响却很小 从留学人数来看,1911 年留美人数为 650 人, 而 1912 年为 594 人 [6]419, 仅略少于 1911 年 待国内政局渐趋稳定后, 留美人数又出现了猛增现象 1914 年, 留美中国学生会会员达 1300 名 [7] 1915 年, 留美学生总数达 1461 人 [6]419 1917 年, 留美学生总数超过 1500 人 [8] 1918 年, 留美人数多达 1100 多人 [9] 1924 年, 留美人数达 1637 人,1925 1927 年, 每年都有 2500 人左右 [3]45 由于缺乏对这一时期各年留美人 [1]687 数的详细统计, 因而无法确知留美学生的总数 但从各年赴美 ( 大学 学院 ) 入学人数可以看出, 与留日相反的是, 这一时期留美人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留美生人数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庚款留学生派遣人数的稳定增加 据统计, 清华学校从 1912 年至 1929 年,10 余年间先后派出 1089 名留美生 [10]88 可见, 清华留美生的持续性派遣, 成为留美运动的中坚力量

144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 1 期 留欧人数向来没有一个详细完备的统计, 因而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字 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军阀混战, 各省拖欠留学经费严重, 再加上欧战爆发, 欧洲物价飞涨, 留欧学生处于极度困境中, 因而民初的留欧教育不能与留美留日相提并论 据华盛顿商务局调查 :1924 年中国在英学生 250 人, 在法学生 1000 余人, 在德学生 300 余人, 在欧洲其他各国数十人 总计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不下 1600 人, 其中官费生只有 353 人, 自费生有 1200 余人 [3]380, 与同一时期留日留美人数相巨甚远 国人留欧热情之所以没有留日留美高, 在笔者看来, 一是欧战爆发, 时局动荡 ; 二是路途遥远, 费用高昂 ; 三是入学限制严, 比如 入 ( 英国 ) 大学前之程度, 吾国中学毕业生, 决无考入大学之希望 [11]267-268, 而 入美国学校甚易 [4]236, 入日本学校甚至不需要留学资格证书, 比留欧留美都要容易得多 三 留学科别 民国前期, 在日 美 欧等主要留学国家, 中国留学生的选学专业很广泛, 但也相对集中 从留美来看,1918 年留美 1124 人中, 学自然科学者 700 多人, 除不详者 70 人之外, 其余人所学 70 多种专业 [9] 可见留学生所选专业虽然广泛, 但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 黄炎培根据留美学生会赠其留学生题名录统计,1914 1915 年, 留美学生 1248 人, 习普通科者 172 人, 未详者 356 人, 其余专科 720 人 720 人中, 习天然科学 76 人, 农林科学 52 人, 工程科学 287 人, 医药科学 49 人, 文科 238 人, 杂科 18 人 从数据可以看出, 留学生多数方趋重于物质科学 黄炎培认为, 学生之所以选学专科较多, 是因为 察社会之所需, 审时势之所趋, 分科愈专, 就业斯易 [1]209-211 [2]72 表 3 1909 1929 年, 清华历届留美生所习科别与所占留学生比例 科别 工科 社会科学 商业 理科 人文 医科 教育 农科 军事 音乐 百分比 32.33 23.84 11.25 10.99 5.54 5.19 5.04 3.63 1.94 0.24 这一时期, 清华留美生选修专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见表 3) 从上表统计数据来看, 理工医农商各科合计占 60% 以上 虽然清华研究生留学并无科系限制, 但似有一定的默契, 从 1916 1929 年, 清华研究生留美共 62 名, 其中 2/3 习理工 [2]73 可见, 理工科一直是留美学生的首选科目 高层次的留日教育以官费生为主体 据 1916 年中国留日学生监督报告分析 : 官费生 1086 名内, 农科 53 名, 工科 392 名, 商科 64 名, 医科 179 名, 师范科 109 名, 法政科 180 名, 其他各科 109 名 ; 自费生 1240 名内, 农科 30 名, 工科 44 名, 商科 43 名, 医科 70 名, 师范科 6 名, 法政科 346 名, 其他各科 701 名 [12] 上述统计显示了工科 医科成为留日学生的主要选择 法政科内包括经济科, 可见清末法政 师范速成科畸形发展的局面已基本改观 1920 年代的留苏教育, 所学课程基本上都是人文 社会科学, 较少涉及自然科学领域, 这与当时我国的政治形势有密切关系 政治对以培养高层人才为目的的留学教育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 当时留苏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苏联革命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中国培养政治家 职业革命家和军事政工干部等革命人才, 因此在专业选择上大都体现了这一政治要求 综合 1914 1915 年留学日 美 欧各国官费生学科情况 [13]592-594, 可以看出民国初期留学生所学专业重点集中在理工医农等科方面, 尤其是选学工科学生所占比例相当大, 占所有官费留学生的 31.77%( 见图 3) 再从 1921 1925 年留学欧美学生的专业来看, 工科学生为最多, 其比例占到 19.93% 工 农 商 医 新闻 图书馆 教育等应用科学合计为 43.37%, 文 理 社会 心理 哲学等理论科合计只有 13.96%, 不及应用科数量的 1/3( 见表 4)

第 1 期魏善玲 : 民国前期出国留学生的结构分析 (1912 1927) 145 图 3 1914 1915 年留学日美欧各国官费生学科统计表 [4]232-233 表 4 1921 1925 年留学欧美生专业统计表 学科 未详 工科 法政经济 商科 理科 教育 医科 农科 人数 269 237 185 100 99 58 53 50 学科 文科 军事 社会学 哲学 宗教 新闻学 心理学 总计 人数 30 25 19 11 7 14 15 1189 民国初期的留学政策基本上都依照清制 清末政府为防范文法科学生从事政治活动, 曾限制官费留学生须选学理工医农等科 因沿袭清制, 这一时期官费留学生仍然重视理工科的选择 1916 年教育部颁发的 选派留学外国学生规程 只强调研究科目由教育部决定, 但在具体的留学科目上未作严格的限定 由于民国前期政府对留学生选习专业不加严格限定, 不少留学生选择文科, 但公费留学原则大致赓续前清, 以理工科占要津 然而, 从总的留学趋势来看, 在专业选择上则呈现出视野开阔的特征 以清华 1909 年至 1929 年间派出的 1279 名庚款留美生为例, 其所习专业达 70 多种, 既有国内民族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纺织 化学 机械 电气工程等专业, 同时涵盖了市政 哲学 社会人类学 戏剧 美术 音乐 职业教育 教育管理 儿童教育等专业 总的来说, 民国前期留学生在学科结构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特点, 但也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特征 四 留学费别 民国前期, 因时局混乱, 官费留学一再消减, 各省官费留学人数急剧下降 1914 1926 年, 经政府公布的官费名额是 : 留欧美 358 名, 留日 1045 名 [2]68 但遗憾的是, 官费生往往不能按时收到汇款, 以后各省官费也逐渐减少 ( 表 5) [14] 表 5 1913 1925 年留学日美欧各国公费生人数表 年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人 2066 1835 1514 1397 1599 24 106 205 97 162 98 175 123 自费留学的人数也呈下降趋势, 据黄新宪统计,1918 一 1921 年间, 共有 213 人自费赴美留学 ; 自费赴日留学生共 153 人, 留学欧洲的自费生共 70 人, 其中留英 26 人, 留德 25 人, 留法 11 人, 留学瑞士 8 人 [14] 虽然这个数字统计未必精确, 但也能说明当时自费生数在下降的趋势 自费生人数虽在减少, 但仍比官费生要多 据舒新城统计,1920 年, 留日学生总会调查, 留日学生 3800 余人, 除官费生 1240 人外, 余 2600 余人均为自费生 1924 年, 留美学生 1637 人, 有自费生 1075 人

146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 1 期 又欧洲各国留学者, 自费生也多于官费生数倍 : 据华盛顿商务局调查, 总共欧洲生当不下 1600 人, 而官费生只 353 人, 自费生尚有 1200 余人, 照此粗略地统计, 留学生总数约 7000 余人, 而自费生达 5000 人, 占全数 2/3 以上 [4]148 由于自费留学除了 1914 年教育部规定, 自费留学日本须具有 中学以上学校毕业者 或 中学以上各校教员 [15]581 的资格外, 对留学欧美没有任何规定 1924 年, 教育部专门制定了 管理自费留学生规程, 但各省在执行时却相当不力, 致使自费留学人数日多 自费生的派遣资格较低, 而且无需经过考试, 又没有名额限制, 只要符合条件, 能自备资金即可 另外, 自费生如能考入国家急需的专业和学科可转为官费生培养或酌给公费津贴, 自费毕业生回国后待遇与官费毕业生相同, 这些激励政策都促进了自费生的出国留学 这一时期, 自费生留学美国较多 1915 年留美生为 1461 人, 自费生为 997 人, 自费生约占总数的 68.4% [6]419 1924 年 留学生录 统计, 留美生 1637 人中, 自费生 1075 人, 占总数的 65% 以上 可见, 自费生占留美生总数的 2/3 左右 1919 年核准的自费生 95 名中, 留美生 34 名, 占 35. 8%;1920 年核准的 168 名自费生中, 留美生 90 名, 占 53% 强 [10]91 1921 1925 年, 留学欧美 638 名自费生中, 有 439 名是留学美国, 约占所有自费生的 69% 留美自费生之所以多, 舒新城认为, 是因为 入美国学校甚易, 且可以国内学年资格插班听讲, 不及二三年而取得毕业资格归国者甚多, 所以自费生趋之若鹜 [4]236 另外, 对自费生的奖励政策也是原因之一 1915 年, 清华学校制定的在美自费生章程中有详细的对自费生津贴规定, 津贴名额暂定为 70 名, 每名每年津贴美金 480 元, 旨在 体恤寒, 奖励游学, 使在美自费生之有志上进而无力卒学者, 得以学成致用 [10]91, 资金虽不算丰厚, 但对于赴美自费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五 留学生性别 晚清以来, 随着西学东渐, 风气渐开, 有识之士认识到女子为国民之母, 必须对其进行教育, 因而女学方兴 清末女子东渡求学者盛极一时, 但留学欧美者甚少 民国以来, 女子留学国别增多, 官费与自费留学同时并举, 留学途径也随之扩大, 但与男性留学生相比, 仍然差距很大 据统计, 1916 年, 有案可稽的自费女留学生总数为 86 名, 其中广东 15 名, 江苏 14 名, 江西 四川各 13 名, 浙江 11 名, 湖南 6 名, 广西 贵州各 3 名, 福建 陕西各 2 名, 山东 河南 湖北 奉天各 1 名 1916 年, 各省市共派遣官费女留学生 43 名, 其中福建 9 名 山东 江西 湖南 云南各 4 名, 浙江 广东各 3 名, 直隶 陕西 四川 江苏 吉林各 2 名, 湖北 安徽各 1 名 [16]113 其留学国别有美国 俄国 日本 欧洲等国 从留学国家来看, 据 1914 年统计, 中国留美学生共计 1300 人, 其中女生 94 人,1917 年留美女生增至 200 人 [8] 从 1914 年开始, 清华学校每隔一年招考不定期数量的女生, 到 1929 年止, 共派遣女生 7 批,53 人 [2]73 1925 年, 留美学生总数为 2500 人, 其中女生占 640 人, 比例高达 25.6%, 这可能是近代中国女子留美的顶峰 [17]148 以在美国大学注册的确定性别的留学生来看,1912 1927 年, 留美男性 3570 人, 留美女性 445 人 [1]687, 男女比例约是 8:1 与清末(1896 1911) 男女比例约 16:1 相比, 比重上升了一倍 从女性留学较多的日本来看,1916 年中国留日学生监督报告统计, 官费生 1086 名 ( 内女生 43 名 ), 自费生 1240 名 ( 内女生 86 名 ), 合计 2326 名 [12] 据此数据, 则男女比例约是 17:1 仅从某一年数据似乎不能说明问题, 再从周一川提供的基本覆盖这一时期的数据来看,1914 1926 年, 合计留日男生总数 25506 人, 女生总数为 1024 人 [5], 男女比例约是 25:1 这个数字基本能说明留日男女的比例情况 与清末男女比例 ( 约 39:1) 相比, 又有较大提高 女性留学生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与前期女性留学运动有很大关系 清末许多女子留学日美等

第 1 期魏善玲 : 民国前期出国留学生的结构分析 (1912 1927) 147 国, 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人才, 她们积极引进和传播外国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文化, 冲击了国内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和不良风气, 也促进了国内女性的觉醒, 推动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而且, 留学女子的成功也促进了国内女子教育的发展 1907 年, 清政府公布了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和 女子小学堂章程, 中国女子教育终于获得了合法地位 1912 年的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明确宣布女子享有同男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 1922 年, 学校系统改革草案 确认了不分性别的教育制度 据中华教育社调查,1922 年底, 除教会学校外, 全国入高等学校的女生达 665 人 [18]25 国内女子教育的大发展必然推动女子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留欧女性虽然比清末有所增加, 但人数依然很少 据不完全统计, 在一战期间掀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 中国女学生达 40 多人, 其中湖南 四川最多, 均为 12 人 [17]200, 这可谓留欧女性的一大亮点 另外, 这一时期在留苏政治热潮的带动下, 女子留苏人数也出现大增现象, 孙石月统计的留苏女名人录中就有 45 位 [17]259, 可见女性留苏人数也相当可观 再从留学专业来看, 这一时期女性留学生所学专业日趋广泛, 但教育等专业仍是女子选修的主要学科 在民国初年, 一般的自费留学没有专业学科的限制, 所选专业均由女性自己作主, 但以文科居多 如 1921 年留法勤工俭学的 18 名女性所学专业为教育者 4 人, 教育美术 4 人, 文学 1 人, 音乐 1 人, 教育音乐 1 人, 体操音乐 1 人, 美术 1 人, 哲学 1 人, 史地 1 人, 医学 1 人, 理化 1 人, 生理 1 人, 教育生物 1 人 其中文科 14 人, 自然科学 应用科学者仅 4 人 [17]201 可见, 习文科的女生占了整个留学女生的近 80% 留法女性以自费较多, 当时官费女性留学生也有重文轻理现象 从 1921 年选送的 11 名官费留美女生所选学科来看, 其中教育 4 人, 科学 2 人, 新闻 农学 医学各 1 人, 未详 2 人 [19]270-273 可见仍以文科为主 清末女性留学生选择师范 家政专业的较多, 一是为了培养国内女学师资, 另一方面也是受贤妻良母主义教育主张的影响 但到了民国建立后, 北洋政府教育部仍然将贤妻良母主义纳入女子留学教育的宗旨, 规定留学女生所需学术, 应以师范 医学 美术 音乐为要 直到 五四 以后, 这种情况才有较大改变, 但教育 医学 文艺和家政仍成为女子选修的主要学科 六 留学生籍贯 以统计较完备的 1914 1915 年留学日美欧各国官费生籍贯来源看, 中央各部以外交部及教育部选送人数较多 此外, 各省官费留学生中, 留学人数排在前 10 位的是湖南 广东 四川 浙江 江西 陕西 江苏 云南 山东 湖北等省 ( 见表 6) [1]690-693 表 6 1914 1915 年留学日美欧各国官费生籍贯来源统计表 来源 外交部 教育部 陆军部 海军部 交通部 农商部 湖南 广东 四川 人数 347 61 39 33 17 2 147 151 112 来源 浙江 江西 陕西 江苏 云南 山东 湖北 福建 山西 人数 112 101 92 76 75 69 66 58 51 来源 吉林 奉天 直隶 安徽 河南 广西 贵州 甘肃 黑龙江 人数 45 38 36 33 29 18 18 8 1 官费留学生的选送与经费资助有重要关系, 中央各部及各省的经济情况对选送留学生的名额多少有决定性影响 另外, 也与中央对各部及各省规定派遣的名额有重要关系 民国初年, 中央对各省每年公费留学生的派遣规定了具体的名额, 各省根据下达的名额进行选拔,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超额, 并贯彻 遇缺始补 的原则 以 1921 1925 年具体分配名额来看 ( 见表 7), 排在前 10 位的是浙江 湖南 江西 广东 奉天 四川 湖北 江苏 山东 福建

148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 1 期 [13]595 表 7 1921 1925 年留学日美欧省费留学生定额表 省别 浙江 湖南 江西 广东 奉天 四川 湖北 江苏 山东 福建 陕西 定额 140 121 114 111 110 104 93 85 77 70 68 省别 直隶 山西 云南 吉林 河南 安徽 贵州 广西 甘肃 黑龙江 定额 50 48 44 44 35 31 22 18 7 1 [13]596 但从 1921 1925 年留学欧 美官费 自费学生籍贯来看, 除了未详之外, 排在前 10 位的是江苏 浙江 广东 安徽 福建 四川 湖北 湖南 直隶 江西, 与中央所分配的名额顺序有一定的差别 这些省份也是清末以来留学人数一直位居前列的地区 除了这些地区经济文化比较发达, 经费充足之外, 另一方面因经济文化因素导致富裕家庭较多, 因而自费人数也较多 尤其是苏浙粤地区, 自晚清以来, 留学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据汪一驹统计,1921 1934 年, 留美学生中, 江苏占 24.9%, 浙江 广东都占 12.8%; 留欧学生中, 江苏占 20%, 浙江占 13.9%, 广东占 9.16%; 留日学生中苏浙粤仍占多数, 但因留日用费较低, 与其他各省没有显著差别 据华美协进会调查,1854 1953 年的中国留美学生, 江苏占 29.3%, 广东占 15.3%, 浙江占 5% 自 1909 1945 年, 留美学生中, 粤苏浙始终保持前三名 从官费来看,1909 1929 年, 清华官费苏浙粤三省占总数的 46.5% 尽管调查方法年份不同, 结果都是以苏浙粤最多 汪一驹认为, 苏浙粤留美学生较多, 可能与华中华南为英美势力范围有关 [2]93-95 在笔者看来, 这些地区或者位于东部沿海地带, 或位于长江沿线, 自晚清以来, 这些地区开放最早, 也是西学东渐最先覆盖 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这些优势为留学的成行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障 七 留学质量 清末以来, 留美生向来以学习成绩优异著称 民国以降, 留美生学习成绩依然令国人骄傲 比如,1915 年 8 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 13 名中国学生毕业, 其中 5 人获得硕士学位,8 人获得学士学位 同年, 在康乃尔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有 50 多人, 他们的 成绩之佳, 为全校所共晓 [20] 从 1917 1918 年汇编的 游美同学录 来看,90% 以上留美学生获学士学位, 很多人获硕士和工程师学位, 有 35 人荣获博士学位 [9] 1916 1929 年, 清华研究生留美共 62 名,1/3 以上获博士学位 [2]73 留美生之所以成绩优秀, 与这一时期庚款生占相当数量有重要关系 留美庚款生是经过严格选拔出来的, 因而基础较好, 不需预备就可直接进入美国高校学习, 因而获得学位也相对容易一些 虽然留美生获得学位较多, 但如果从整个留美生质量来看, 则也不尽如人意 如果把民国前期历年留美人数与赴美 ( 大学 学院 ) 入学人数进行对比则可以发现, 历年留美人数几乎是留美入学 ( 大学 学院 ) 人数的 7 倍 ( 见表 8), 这说明大多数留美生只是进入美国的一些中等学校或是预备学校, 学习的也只是基础知识, 这与北洋政府教育部明确提出的留学教育宗旨 在求外国高深之学术, 促进本国之文明, 启发社会之知识 是不相符的 [3]45 表 8 民国前期历年留美人数与赴美 ( 大学 学院 ) 入学人数对比表 年别 1912 1914 1915 1917 1924 1925 1926 1927 历年留美人数 594 1300 1461 1500 1637 2500 2500 2500 历年入学人数 79 190 213 173 383 349 341 302 清末时期, 留日学生因为未经严格挑选而群趋日本, 结果导致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尤其是速成留学教育导致留日生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民国以来, 由于速成留学教育的结束, 再加上民国政府加强对留日生的管理, 因而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据 1920 年日本留学生监督称 :

第 1 期魏善玲 : 民国前期出国留学生的结构分析 (1912 1927) 149 查现在各省留学日本官费学生一千二百余名, 以肄业第一高等学校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东京 表 9 1912 1926 年留日学生总人数及毕业人数对比表 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为最多数 此外自费学 年别 留日人数毕业人数 年别 留日人数毕业人数 生约计三千数百名 亦皆刻苦励学志无旁 1912 1437 260 1920 3251 415 骛, 颇多颖秀可造之彦 [1]373 据日本文部省 1913 2000 416 1921 2119 465 1914 3796 366 1922 1530 505 1926 年对中国留学生入学状况调查结果, 是年 1915 3111 420 1923 1828 413 中国留日学生在籍人数 1774 人, 读高等 专门学 1916 2790 400 1924 1818 431 校和大学者 1354 人, 占总数的 76.4%, 其中大 1917 2891 311 1925 2095 347 学占 45 3% [21], 这种现象是前期留日浪潮中所 1918 3724 314 1926 1774 287 未出现过的 1919 3455 405 总计 37619 5755 另外, 通过对这一时期实藤惠秀统计的留日学生毕业人数与周一川统计的留日人数进行对比,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留日学生的质量如何 ( 见表 9) 从表中数据可知, 虽然留日总人数是毕业人数的 6.5 倍, 但与清末留日人数是毕业人 资料来源 :1912 1926 年留日学生总人数来源于周一川 : 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考辨, 文史哲,2008 年第 2 期 ;1912 1926 年留日学生毕业人数来源于实藤惠秀 : 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北京三联书店,1983 年版 ; 第 451 页 数的 15 倍还多相比, 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由于对留欧人数向来没有完整精确的统计, 因而对于留欧生的学业成绩也就很难知悉 仅从 留学人数较多的国家来看, 留法勤工俭学生采取半工半读形式, 学费通过做工解决, 对他们的留学 资格基本上没有限制, 因此留学人员庞杂, 再加上时间短暂, 生活窘迫, 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勤工 俭学留法学生 1000 多名中, 有 741 人法国任何学校均不收,522 人仅准入中等学校 1924 年, 因马 克贬值, 不少中国学生到了德国, 是年, 柏林一地有留学生约 1000 人, 其中仅少数在学 迨马克回 升正常, 大多数离德, 继续留下读书的约 250 300 名 [2]96 这一时期留欧的另一个重要国家英国, 无论是官费还是自费, 人数都很少, 既不能与同时期的留日留美相比, 也不能与同在欧洲的法德两 国相比, 而且留学 成绩平平 [11]256 这一时期, 欧战爆发, 时局动荡, 物价波动频繁, 这对于贫穷国 家的留学生来说, 其学业肯定会受到影响 1920 年代的留苏运动, 与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留学不同, 到苏联的目的是为了 学习革命理论和方法, 因此这场留苏运动为国共两党培养出不少干部, 如王若飞 刘伯坚 李富春 蔡畅 张闻天 王稼祥 左权 乌兰夫 沈泽民 邓小平 蒋经国 谷正纲 谷正鼎等等, 后来他们都在 中国政治舞台上担任过重要角色 八 结语 综观这一时期留学生的结构, 有这样几个特点 : 留学国别仍偏重于日本 美国及欧洲的英法德等发达国家 ; 由于受时局动乱的影响, 留学生的派遣数量受到严重制约, 留日人数虽最多, 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留美运动则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 从专业来看, 在日 美 欧等主要留学国家, 留学生选修科目广泛, 科别分布渐趋合理, 但仍然体现出以适用型的工科为主的不平衡性 由于军阀混战, 中央各部及各省财政支持不及时, 因而官费留学一再消减, 相比之下, 自费留学人数则较多, 自费与公费的比例约是 2 1 从留学生性别来看, 留美生男女比例约是 8 1, 留日生男女比例约是 25 1, 虽然男女比例差距仍很大, 但与清末相比则有较大进步 就留学质量而言, 因社会的混乱无序而得不到质的飞跃, 但从留学人数与毕业人数对比来看, 与清末相比则有较大进步 虽然民国前期政府在制定留学规程 统一留学生的标准和改进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较之清末都有一定的进步, 但这一时期无论是留学日本, 还是留学欧美, 都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这一方面

150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 1 期 与政府缺乏全盘规划的留学政策有关, 另一方面, 也与当时社会动荡有关 可见, 留学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 发展息息相关,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留学教育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 [1] 陈学恂, 田正平, 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M].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 汪一驹. 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 [M]. 梅寅生, 译, 台北 : 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1. [3] 王奇生.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M]. 武汉 :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4] 舒新城. 近代中国留学史 [M]. 上海 : 中华书局,1933. [5] 周一川. 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考辨 [J]. 文史哲,2008,(2). [6] 刘伯骥. 美国华侨史 ( 续编 )[M]. 台北 :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 [7] 华人留学美洲之今昔 [J]. 东方杂志,1917,14,(12) [8] 留美中国学生会小史 [J]. 东方杂志,1917,14,(12). [9] 李喜所. 清末民初的留美学生 [J]. 史学月刊,1982,(4). [10] 李喜所, 刘集林, 等. 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 [M]. 天津 :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11] 刘晓琴. 中国近代留英教育史 [M]. 天津 :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12] 李华兴, 陈祖怀. 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 [J]. 史林,1996,(3). [13] 周棉. 中国留学生大辞典 [M].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 黄新宪.1912 年至 1927 年的留学教育述略 [J]. 湖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1990,(6). [1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M]. 南京 :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6] 黄新宪. 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 [M]. 福州 : 福建出版社,1992. [17] 孙石月. 中国近代女子留学史 [M]. 北京 : 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18] 毛礼税, 沈灌群. 中国教育通史 [M].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19] 林子勋. 中国留学教育史 (1847 1975)[M]. 台湾 : 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6. [20] 康乃尔大学校闻 [J]. 留美学生季报,1915,(2). [21] 李玮, 刘润民. 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教育的多元趋向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2). StructuralAnalysesofStudentsStudyingAbroad intheearlyrepublic(1912-1927) WEIShan ling (JournalEditorialBoard,XuzhouNormalUniversity,Xuzhou221009,China) Abstract:StudentsstudyingabroadintheearlyRepublicwereinclinedtostudyinJapan,theUnited States,Europeandotherdevelopedcountries;Thetotalnumberofstudentsdispatchedwereseverelyaf fectedbecauseofthechangesofinternationalanddomesticsituation;fromthesubjectspointofview,al thoughtheelectivesubjectswereextensive,thereflecttheimbalancebasedonscience engineering;be causeoftheconfusionofthesituation,thenumberofoficialfeestudentswereles,butthenumberof studentsattheirownexpenseweremore,theirratiowasabout1 2;From agenderperspective,although therewerestilalargegaponproportionbetweenthemaleandfemalestudents,thereweregreaterprogres comparedwiththelateqingdynasty;intermsofquality,comparedwiththenumberofstudentsandgrad uatesstudyingabroad,therehadagreaterimprovementcomparedwiththatofthelateqingdynasty. KeyWords:EarlyRepublic;StudentStudyingAbroad;Personnel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