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Biotechnology Vol.29No NAH7 的 DNA 的同源性的研究揭示了该质粒降解萘的实质 同年, 赵姬勇等又分离纯化出了一株具有降解萘能力的假单胞菌 (Pseomonassp.)S13 通过对其降解质粒的接合转移 消除和分子杂交, 证

Similar documents

材料! 方法! # 基因的扩增及其序列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工程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吉林大学 应用化学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四川大学 制药


材料 方法 载体构建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蔬菜有機栽培

第 期 黄雪莲等 响应面优化绿色木霉菌培养基 材料与方法 菌种 仪器与试剂 菌种的活化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试验 优化工艺的验证 数据处理 结果与分析

7 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94* 4 ' % 论著!! "# $ #% %"&!%'!! $ "( )& * $ +,-.)/ ) 01 " * ). " 2")3 )01 ( /" 433% /1 " 0 "51 " -.)/$ 6',)") 4.))%) 0

材料 方法

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 第 卷 多环芳烃 '99 $9: 1 是一种由 个或 个以上的苯环以线形排列 弯接或簇聚方式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可由煤焦油 原油 以及化石燃料和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 近年来 环境中的 1 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人们在生活中通过呼吸 饮食 饮水和吸烟 甚至皮肤接触均有可能不同程度地吸收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材料导报 研究篇 年 月 下 第 卷第 期 种球的制备 单步溶胀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洗脱处理 种子溶胀聚合机理 种球用量的影响

<4D F736F F D20B2C4A44BB3B92020B8ADADB1AC49AACEAD6EBBE22E646F63>

刘国红等 芽孢杆菌的系统进化及其属分类学特征 芽孢杆分类系统的演变发展


福建农业学报 材料与方法 试验菌株 引物 主要仪器 主要试剂 细菌培养 模板的制备 反应条件 扩增产物的检测 特异性试验 敏感性试验 分离菌株检测 产物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结果与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改善食品原料品质 改良食品工业用菌种 生产酶制剂 改良食品加工性能 生产保健食品

< 1+1 <! " #$% &!"#$ %&' ( )( %&* ) + ), %&- )+. )../'0 ) 1 ) "' )!"#$%&' (1% ( )* " + + %,-.2(13/01 )' 扩增 &' 基因 煮沸获得铜绿假单胞菌 ) 基因组作为模板 ) )( 作为引物

680 微生物学通报 2008, Vol.35, No.5,, [1 4],,,,, Paracoccus Pseudomonas [2,3] Bacillus [5] Rhodococcus [5],, [6],, [7], 4, 40 h, A1, 99.05% 16S rdna A1 ph A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列入我国 的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剂 防治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9, 35(7): 低温萘降解菌的筛选 鉴定及降解条件优化 郭亚男张馨予胥梦王继华 (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 ) 摘要 : 研究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地区污染土壤中筛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半 导 体 学 报! " # $%&'%' $!&' #% #$1 /#1 $'! / ?/ ?/ / 3 0,?/ ) * +!!! '!,!! -. & ' $! '! 4% %&1)/1(7%&)03 (% )

微生物学通报 Microbiology China 研究报告 NOV 20, 2010, 37(11): b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 * 钱丽红陶妍

材料 方法




<B8BDB1EDD2BBA3BACDB3D2BBB6A8BCDBD2A9C6B7D7EEB8DFC1E3CADBBCDBB8F1B1ED2E786C73>


Microsoft Word 李莎莎_new_.doc


氯消毒剂灭活枯草芽孢杆菌芽孢 臭氧消毒实验 臭氧和自由氯联用消毒实验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第 期 高克宁等 网站分类体系包装器

廁所維護保養手冊

未命名-1


第 期 牛文翰等 模板辅助合成氮掺杂的多孔碳基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5 (/(

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二级学科评价结果(1)



( H2 H4 H5), 1% 20 ml, 28, 150 r/min, 12 h, 620 nm 540 nm 1.4 褐藻酸裂解酶酶活的测定, DNS [10] 1.0 ml 10 ml, 1.0 ml ph %, min, 1.5 ml DNS, 5 min,,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

1 S P Cl Pro 2 K Na Ca Mg K Na Ca Mg % 1 6%-9% 2 1%-3% 3 70%-80% 4 P Ca Fe Cu Co Zn Se Mn Mo Ni Cr P Ca 5 VB V B1 Vpp V B2 B3 VE

Microsoft Word - 崔宝臣.doc

: 883, 60 [1],,, [2],,, [3 10], Co( ) Ni( ), Co( ) Ni( ) [11] Cu( ), Cu( ) Zn( ), [12],,,,, Pb Zn Cu Cd,,,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培养基与重金属 菌种 :,

序 16 9 哌 拉 西 林 射 剂 2g, 冻 干 粉 华 北 制 药 集 团 山 西 博 康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17 9 哌 拉 西 林 射 剂 500mg, 冻 干 粉 华 北 制 药 集 团 山 西 博 康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18 9 哌 拉 西 林 射 剂 1g, 冻 干 粉



第 期 甘金华等 强力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抗体制备 材料与方法 试剂及溶液


(Microsoft Word \274B\313\241\265\330.doc)


!!

( ) 63 ( ) 68 ( ) 72 ( ) 77 ( ) 85 ( ) 91 ( ) ( ) 98 ( ) 103 ( ) 107 ( ) 111 ( ) 114 ( ) 117 ( ) 121 ( ) 125 ( ) 127 ( ) ( ) 133 ( ) 139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耳鼻咽喉科学 ( 专业学位 ) 非定向 全国统考

,??,?,,,,,, :,,,, :,,, ;,,,, :, ;,,,, 1


光降解机理


( ) 1. HCO - 3 ( OH - ) ( 1.3) 2. ( 1.4) -64-

第 卷 第 期 / 3 678/48/ 3 9 " / 6 / ! /36 8 /34678/ /6 838/6 98 /36 6 * 8/ 3!1/7/7 36 /3 6 8/34 6 8/ * 677 / 81 41

,3? 1 1,2 1 1,2 ::90 1 1,1 1 1,3 1 1,2 1 1,4 1 1, ,2 1 1,1 1 1,4 ( ) 1 1,1 2 :1 1,1 1 1,8 1 1,1 1 1,4 1 1,2 1 1,10 1 1,6 1 1,

Ps22Pdf

35(4) : MATE 343, Zn Zn [6] Zn SbMATE, Zn pyes2-sbmate-gfp pyes2-, Zn GFP YK44,, GFP, SbMATE, Zn, 1.2.4, YK44-pYES2 YK44-pYES2- SbMATE, Zn MATE


98


附件四:作品送展表(夾於作品說明書第一頁,請勿裝訂)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考生编号政治政治分外语外语分科目 1 科目 1 分科目 2 科目 2 分总分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排名考试方式报名号 思想政治理论 缺考 英语一 缺考 数学三 缺考 思想政治理论 60 英语一 78 数学三

Ps22Pdf

材料 方法


第 期 赵金莲等 荧光光谱法分析花茶对羟自由基 诱导的 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花茶冲泡方法 荧光扫描方法 # 稳定性试验方法 重复性试验方法

氏 名 所 属 医 師 又 は 薬 剤 師 登 録 番 号 第 号 登 録 年 月 日 麻 薬 施 用 者 免 許 証 番 号 第 号 登 録 年 月 日 麻 薬 施 用 者 免 許 がない 場 合 麻 薬 の 処 方 はできません

1967 Seneca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Applied Chemistry) 16 Seneca (Education Awareness Programes) 1994 Aventis (Avent

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自然科学版 预处理 视盘粗定位 视盘垂直坐标的粗定位 视盘水平坐标的粗定位

第 期 房建成等 动态定位的强跟踪卡尔曼滤波研究

科展初稿_0317(原始檔).doc




目 錄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2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2 第 三 節 研 究 方 法... 2 第 二 章 溫 泉 的 歷 史... 3 第 三 章 溫 泉 法 律 與 分 布 第 一 節 溫 泉 的 法 律 / 定 義... 5 第 二 節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结果与讨论

标题


煤 炭 学 报 仪器与药品 黏土矿物的提纯 黏土样品的制备 红外光谱 分析 射线衍射 分析 射线光电子能谱 分析

鸭鹅兔养殖与疾病防治(一)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014

2008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社 会 发 展 科 技 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编著 北 2008.indd 1 京 :51:36

本省香菇太空包之栽培根據農業年報之調查統計民國七十六年段木香菇產量為2205公噸佔45

封闭式电离 必要的样品预处理

Transcription: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Biotechnology,2009,29(9):119~124 王 生物降解萘的研究进展 1 艳 1,2 辛嘉英 宋 2 昊 章 2 俭 2 夏春谷 (1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76)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和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摘要萘的生物降解具有低成本, 效果佳, 无二次污染等优势, 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萘降解菌的种类 降解质粒与降解基因的开发与研究 三种降解途径的发展以及表面活性剂 菌体固定化技术和有机溶剂在萘降解和环境污染治理当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综述了生物降解萘的发展历程 从降解菌株的研究和表面活性剂以及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情况等角度分析了目前生物降解萘还存在的问题, 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方案 论述了两相体系技术在生物降解萘上的可应性, 对其强大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萘的生物降解降解菌降解途径表面活性剂固定化细胞中图分类号 Q815 萘 (naphthalene) 是一种常见的双环芳香烃化合物, 是煤焦油和杂酚油的主要成分, 是多环芳烃中水溶性和挥发性最强的一种 长期接触萘会引起人体内血液成份的变化, 肝转氨酶活性升高, 出现黄疸,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 萘对水生生物也有毒害作用, 表现为抑制呼吸强度, 降低叶绿素含量, 最终导致水生生物萎缩死亡 1993 年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萘丸 [1]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萘的需要量显著增多, 已成为石化工业的八大原料之一, 广泛应用于塑料 石油 化工 煤加工 纺织和制药等行业中, 在这些行业的生产废水中都可以检测到萘 世界上许多水体, 包括湖泊甚至地下水中也都有萘的存在 ; 萘还分布于受石油污染的海港 土壤 垃圾集散和处理场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 因此消除萘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各国的研究者们都在争相的寻找消除萘污染的有效途径 与物理和化学方法比, 生物降解和转化萘具有低成本, 效果佳, 无污染等优势, 而且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 [2] 收稿日期 :2009 03 02 修回日期 :2009 07 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87303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050356) 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 (YJSCX2009-123SHD) 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电子信箱 :Xinjiaying@yahoo.com.cn 1 研究现状 1.1 萘降解菌和降解质粒的研究进展 对萘生物降解的研究最早始于 1964 年,Davies 等首先研究了其降解途径 自 1972 年以来人们已经发现能够降解萘的菌种涉及到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红球菌 (Rhodococus) 微球菌 (Micrococus) 产碱菌 (Alcaligenes) 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a) 以及真菌和藻类等 其中对假单胞菌的研究较为透彻, 深入研究了 PseudomonasputidaG7 P.putidaNICB9816 和 P. stutzerian10 对萘的降解, 发现其降解基因可以由质粒也可以由染色体编码 [3] [4] 1973 年,Dunn 等在对 PseomonasputidaPpG7 菌株降解萘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 83kb 的质粒 NAH7, 该菌株降解萘的能力与该质粒有关 此次发现使得研究者们了解到一些菌株的降解能力是与其中的某些降解质粒相关的, 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自 1973 年以后的十余年的时间里, 在萘降解菌和降解质粒方面的研究上没有明显的进展 直到 1984 年, 高才昌等才报道了铜绿假单胞菌 ASI.860 具有降解萘的能力, 并且初步认定了其降解能力与质粒有关, [5] 该设想被王岳五等于 1985 年通过转化试验证实了 1988 年, 蔡宝立等通过对萘降解质粒 ND1.860 与

120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Biotechnology Vol.29No.92009 NAH7 的 DNA 的同源性的研究揭示了该质粒降解萘的实质 同年, 赵姬勇等又分离纯化出了一株具有降解萘能力的假单胞菌 (Pseomonassp.)S13 通过对其降解质粒的接合转移 消除和分子杂交, 证明了这种菌的降解能力是与质粒有关的 并且这种质粒在适当的自然环境中可以在细菌群中扩撒, 可以使细菌获得降解萘的能力 [6] 在开发新的萘降解菌的研究上国内外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不仅丰富了降解菌的菌种更为提高降萘 [7] 解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首先是 Andrea 等于 1991 年发现了一株假单胞菌 PseudomonaspaucimobilisQ1 能够在仅以萘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进行生 [8] 长 ; 而 Philip 等也成功的将带有连续流体搅拌器的反应器应用于萘污染的泥浆中萘的降解研究领域, 使得萘的降解率高达 95% ~99% 并且降低该反应器的温度至 10 或降低溶解氧的量对萘的降解能力都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吴云 [9] [10] [11] 王岳五和蔡宝立 等分别于 1992 年 1994 年和 1998 年发现了短芽孢杆菌 (Bacilusbreuis)J74 铜绿假单胞菌 PIC?N 黄杆菌 (Flavobacerium)ND3 三株菌株均具有降解萘的能力 [12] 2000 年, 张心平等从工业废水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假单胞菌 (Pseomonassp.)ND6, 在其最适生长条件下培养 48h 后能使质量浓度为 2g/L 的萘的降解率高达 98% 并发现该菌株中含有一个 115kb 的与 NAH7 质粒具有同源性的萘降解质粒 PND6 在后续的研究当中蔡宝立等于 2002 年发现该菌的降解降解基因位于 102kb 的质粒 pnd6?1 上 其与 NAH7 质粒的 nahy 基因相比, 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6.7%,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5% [13] 2003 年, 潘学芳等从济南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 分离得到一株假单胞菌 8?A?2 进行萘降解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 35,pH 为 7.0, 萘的含量为 0.12% 时, 该菌株对萘的降解率最高 ( 可达到 98% 以上 ) 我国研究者从 2005 年开始加快了开发高效萘降解菌株的研究步伐, 并取得了明显进展 其中包括蔡 [14] 宝立等通过富集培养从石油工业废水中分离得到的 [15] 萘降解菌 ND24, 温洪宇等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 [16] 得到的萘降解菌微球菌 N?1 以及杨春等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了 6 种萘降解菌 ( 未进行菌种鉴定 ), 这三位研究者分离得到的菌株菌可以在其最适生长条件下使得萘的降解率达到 95% 以上 同 年, 殷波等分离得到了豚鼠气单胞菌 Aeromonascaviae WⅡ 和斑点气单胞菌 AeromonaspunctataTⅡ 降解萘的菌株 2006 年到 2008 年, 我国的研究者们在降解菌的研究上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开发出了许多具有高效降解萘能力的新菌株, 一些菌株在其最适宜的条件下降解能力可以高达 99.6% 以上 其中包括了宋昊 [17] 等从餐厨油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萘降解活性较高的细菌帕氏氢噬胞菌 LHJ38( 降解率能够达到 [18] 98%); 刘海珠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纯化出了两株好氧萘降解菌 ( 一株革兰氏阳性杆菌和一株革兰氏阳性链菌 ), 并对其自由菌株和固定化菌株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 对萘的挥发性和吸附性进行了模型研究, 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萘的生物降解做了准备 ; [19] 赵璇等从加油站废油排放口附近被污染土集中筛选得到一种由 H 1 与 H 2 组成的混合菌和一株纯菌 C 1 ( 降 [20] 解率达到 99.6% 以上 ); 温洪宁等从石油污染的土壤里分离出了一株微球菌 N?1( 降解率达到 94.7%); 蔡宝立等 [21], 分离出 9 个假单胞菌属的高效萘降解细菌 (ND7~ND15), 并对其降解基因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有 [22] 转座酶基因 tnpa1 和解体酶基因 tnpr; 张春杨等筛选出了短芽孢杆菌 NAP2?2 具有降解萘的活性, 此发现不仅开拓了短芽孢杆菌的新生物学特性同时也丰富了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菌属 ; 方施纯等从油田中分离出 [23] 来的枯草芽孢杆菌 HBS?4; 张春杨等从污水处理厂附近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可以降解萘的假中间苍 [24] 白杆菌 NAP_A; 贾燕等研究了假单胞菌 N7 对水中萘的降解特性及其降解途径 ( 降解率达到 95.66%); [25] 刘怡辰等分离出高效降解萘的丛毛单胞菌 N19?3, 并发现此菌株降解萘的温度是 20~30,pH 为 7.0~ 9.0 在降解过程中加入 0.1mmol/L 的 Ca Fe Mn 和 Zn 2+ 均有利于萘的降解, 但 Cu 则起到抑制作用 1.2 降解基因的研究进展 目前, 对萘降解细菌的研究已十分广泛, 特别是对假单胞菌的研究. 已经报道全序列的萘降解途径有 PseudomonasstutzeriAN10 菌株染色体基因编码的萘降解途径, 以及 Pseudomonas putida ND6 菌株 PseudomonasputidaNCIB9816?4 菌株和 Pseudomonas putidag7 菌株中质粒基因编码的萘降解途径 [26]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研究者李永军等终于在 2006 年总结出了所有与萘降解有关的基因, 包括萘双加氧

2009,29(9) 王艳等 : 生物降解萘的研究进展 121 酶的铁硫蛋白大亚基基因 nahac, 水杨醛脱氢酶基因 nahf 及其重复基因 nahv, 水杨酸羟化酶基因 nahg 及其重复基因 nahu, 儿茶酚 2,3? 加氧酶基因 nahh 和儿茶酚 1,2? 加氧酶基因 cata, 以及萘趋化蛋白基因 nahy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萘降解菌都含有 nahy 基因, 但含有该基因的细菌萘降解能力更强, 具有儿茶酚间位裂解途径的萘降解菌含有 nahh 和 cata 基因, 表明这类菌可能以间位和邻位两种途径降解萘, 而只含有 cata 基因不含有 nahh 基因的萘降解菌只能以邻位途径降解萘 并不是所有的萘降解菌都含有重复基因 nahv 和 nahu 具有儿茶酚间位裂解途径的萘降解菌可能含有这两类重复基因 具有重复降解基因的细菌对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27] 下图为萘降解基因 nahac nahg nahu 和 nahh 的部分基因序列图, 在 PCR 扩增过程中通常用图中所示的基因片段作为相应的引物基因 nahac:5?aacgtacgctgaaccgagtc?3 nahg:5?ccaatctcgagcccttgacgtagcacaccc?3 nahu:5?ccaatctcgagggccgcttgcgcgc?3 nahh:5?gtcagcatacaactcgaagt?3 图 1 降解基因序列片段 Fig.1 Degradationgenesequenceofnaphrhalene 1.3 萘降解途径的研究萘的生物降解主要有儿茶酚间位裂解途径 儿茶酚邻位裂解途径和龙胆酸途径三种途径, 儿茶酚降解途径的主要代表菌株是 Pseudomonas, 龙胆酸降解途径的主要代表菌是 RalstoniaU2 下面是以下这三种降解途径 : 儿茶酚间位裂解途径 : 上游操纵子 (nahaaabacadbf2ced) 编码的酶将萘氧化成水杨酸, 下游操纵子 (nahgthinlomkj) 编码的酶将水杨酸降解成可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小分子物质 水杨酸经由 nahg 基因编码的水杨酸羟化酶催化形成儿茶酚, 儿茶酚再经过由 nahh 基因编码的儿茶酚 2,3? 双加氧酶催化后其间位的环打开形成可进入三羧酸的小分子物质 茶酚邻位裂解途径 : 该途径与儿茶酚间位裂解途径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就在于儿茶酚是通过 1,2? 双加氧酶的催化在其邻位上开环形成可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小分子物质 龙胆酸途径 : 该途径从萘到水杨酸的降解与前两种途径相同, 水杨酸以后的降解步骤就不尽相同了, 首先是由水杨酸 5? 羟化酶 (naggh 基因编码 ) 催化水杨酸羟基化反应, 生成胆酸, 然后由龙胆酸途径的酶 (nagikl 基因编码 ) 催化龙胆酸氧化, 使其进一步降解 [28] 图 2 萘降解途径示意图 Fig.2 Degradationpathwayofnaphthalene 1.4 细胞固定化技术在生物降解萘上的应用 近年来, 固定化细胞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它在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固定化细胞技术可以选择性地固定高浓度优势菌种, 可以在反应器中保持很大的生物量, 且不易流失, 因此可以提高处理负荷, 减少处理装置容积 制成的固定化细胞可以长期保存, 反复使用 将固定化技术应用于生物降解萘是由我国研究者发起的, 并且到目前为止国外的研究者仍未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我国首先是潘继伦等于 1999 年, 深入的研究了海藻酸盐固定后的黄杆菌 ND 3 降解萘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菌株具有更强的降解萘的能力, 在其最适降解条件下 (ph7.0~8.5,30~40, 萘的初始浓度为 0.10mg/ 100ml 和 0.15mg/100ml) 培养 48h 后萘的降解率可以达到 98% 以上 而且固定化的菌体对温度具有更高的耐受能力 [17] [29] 在此之后直到 2004 年, 王庆红等才研究了固定化技术和超声波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降解萘能力的影响 通过 6 种固定化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 用海藻酸钠 碳酸钙和二氧化硅为载体, 氯化钙为

122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Biotechnology Vol.29No.92009 交联剂固定化的铜绿假单胞菌对萘的降解率可以达到 64% 对固定化的细胞在进行超声波 ( 功率 8W, 频率 24KHz, 超声时间 40s, 间隔时间 10s) 处理可以使萘的降解率提高到 82%, 比只进行固定化的细胞提高了 12.9% 1.5 表面活性剂在生物降解萘上的应用 将表面活性剂应用于萘的降解可以有效的提高萘的降解率, 其中包括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和微生物分泌的表面活性剂两种 前者是通过形成微胶囊的形式明显的增加了萘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增加了菌体 萘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大大提高了萘的降解率 后者是形成多分子结构,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团分散在整个分子的表面, 减少了表面张力和临界浓度, 从而提高萘的降解率 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外国研究者们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我国除了 [30] Liu 等在 1995 年研究了两种合成的表面活性剂 Brij30 和 TritonX?100 对萘降解的影响以外没有人再进行过研究 国外以下的研究成果很有意义 1994 年,Andreas [31] 对几种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降解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会抑制多环芳烃的降解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聚氧乙烯月桂醚类的表面活性剂对降解菌具有毒害作用 ;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一些芳香烃的降解率 [32] 1995 年,Frank 等对 TritonX?100 TergitolNPX Brij35 和 IgepalCA?7205 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研究, 发现不仅明显的提高了萘的溶解能力也提高了萘的溶解率 [33] 1998 年,Volkering 等在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降解进行研究时就发现表面活性剂就有提高污染物从土壤中溶解到水相的作用, 其主要机制包括乳化作用 形成微胶囊结构和易化运输 3 种形式 [34] 2008 年,San 等将一种新型的以聚己酸内酯为中心的表面活性剂用于了少动鞘脂单胞菌 (Sphingomonaspaucimobilis) 和由铜绿假单胞菌 (Psedomonasaureginosa)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us subtilis) 淀粉液化芽孢杆菌 (Bacilusamyloliquefaciens) 及巨大芽孢杆菌 (Bacilusmegaterium) 组成的混合菌生物降解水体中萘的研究上,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用什么菌株, 此种表面活性剂都可以大大提高萘的降解率, 且其效果要好于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本实验采用的是通过测定 CO 2 的产生量来间接表示萘的降解能力 的, 在有表面活性剂聚己酸内酯存在的条件下各个菌株的降解能力 ( 即 CO 2 的生成量 ) 为每天产生 CO 2 的量在 0.024~0.036mg 之间 少动鞘脂单胞菌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培养 140h 后萘的降解率可以高达 90% 1.6 有机溶剂在萘降解上的应用 [35] 1977 年,Richard 等发现了一株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能够降解萘, 但是反应体系当中必须有七甲基壬烷存在此反应才能进行 该研究结果证明了微生物能够利用的萘是溶解态的, 所以微生物利用萘的能力受萘的溶解程度的影响 这就为将来更好的研究萘的降解指明了方向 1991 年,Rebecca [36] 在用节杆菌进行生物降解萘的研究时, 发现在体系中加入七甲基壬烷可以提高萘的降解率, 再加入 0.1% 的 TritonX?100 会进一步提高萘的降解率 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了, 有机溶剂对萘的分配作用和菌体吸附在有机溶剂和水界面的特性对生物降解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2.1 菌株研究的单一性 自 1964 年以来, 近 45 年的时间里虽然人们已经明确了生物降解萘的基本原理和途径 但是无论是在降解质粒, 降解基因还是在降解途径上的研究均都集中在假单胞菌上 萘降解菌包括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红球菌 (Rhodococus) 微球菌 (Micrococus) 产碱菌 (Alcaligenes) 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a) 以及真菌和藻类等多种菌属, 还有一些分离得到的菌株并没有进行菌种鉴定 对以上这些菌属的菌株和未鉴定的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应该是研究工作者们努力的方向 2.2 表面活性剂的局限性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打破了萘传质率低的困境, 有效的提高了萘的降解率 但是多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成的表面活性剂 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并不适合所有的菌株, 而且对某些菌株还有毒害作用, 这也就限制了它的应用 近些年来, 人们的焦点便转向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试图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来更好的提高萘的降解率 2.3 生物技术应用发展的缓慢 虽然多年的研究使得在萘的降解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功 但是, 萘的挥发性 难溶性和它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仍然是目前研究发展的主要障碍 为了进一步

2009,29(9) 王艳等 : 生物降解萘的研究进展 123 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必不可少 虽然细胞固定化技术和有机溶剂在很早以前就有研究者们试图将其应用于萘的生物降解上, 但是只进行了浅显的摸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前人在菌体固定化和有机溶剂的使用上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基础性的研究, 并表明了这两项技术均可以使得萘的降解率得到提高,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意义重大的研究成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两相体系可以很好的解决萘的不溶性, 对菌体的毒害作用, 萘浓度低等问题, 一个合理的两相系统可以理想的解决限制萘降解的难题, 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因此两相体系的应用是将来萘降解的发展主流 3 结语 面对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危机, 随着石油化工业的不断发展, 萘污染的问题仍然是全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对萘的生物降解的研究也是各国研究者们正在争相进行的工作 随着生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不断交叉, 在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 目前萘的生物降解所面临的难题必定会一一得到攻破, 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EdwardsN T. Reviewsand analysi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terestrialenvironment a review.environandquality,1983,12:427~441 [2] 丁克强, 骆永明.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土壤,2001 (4):169~178 DingKQ,LuoYM.Soils,2001(4):169~178 [3] 马沛, 丁建江.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 (PAHs) 的研究进展. 生物加工过程,2003(1):42~46 MaP,DingJJ.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Engineering,2003 (1):42~46 [4]DunnNW,GunsalusIC.Transmisibleplasmidcodingearly enzymesofnapthalene oxidation in Pceudomonasputida. Bacteriol.1973,114:974~979 [5] 王岳五, 马生武. 铜绿假单胞菌 AS1.860 萘降解质粒的转化. 遗传学报,1985,12(4):257~261 WangYW,MaSW.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1985, 12(4):257~261 [6] 蔡宝立, 苏同芳, 高才昌, 等. 萘降解质粒 ND1.860 和 NAH7DNA 的同源性研究. 生物化学杂志,1988,4(6):552 ~556 CaiBL,SuTF,GaoCC,etal.ChineseBiochemicaJoumal, 1988,4(6):552~556 [7]AndreaEK,AndreasS,HansJK.Metabolism ofnaphthalene bythebiphenyl?degradingbacteriumpseudomonaspaucimobilis Q1.Biodegradation,1991,2:115~120 [8]PhilipM D,HenryK JM.Dynamicresponseofnaphthalene biodegradation in a continuous flow soil slury reactor. Biodegredation,1991,2:81~91 [9] 吴云, 马国华, 王方, 等. 短芽孢杆菌 (Bacilusbreuis)J74 降解萘和靛蓝形成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1992,12(2):249~ 252 WuY,MaGH,WangF,etal.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 1992,12(2):249~252 [10] 王岳五, 张蓓. 铜绿假单胞菌 PIC?N 的萘降解基因的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1):11~15 WangYW,ZhangP.Microbiology,1994,21(1):11~15 [11] 蔡宝立, 王淑芳, 黄今勇, 等. 黄杆菌 ND3 菌株的分离和降解萘的研究. 环境化学,1998,17(5):434~438 CaiB L,Wang S F,Huang JY, etal.environmental Chemistry,1998,17(5):434~438 [12] 张心平, 岳晓含, 黄今勇, 等. 萘降解质粒 pnd6 的分离和鉴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6(2):187~190 ZyhangXP,YueX H,HuangJY,etal.ChineseJournalof AppliedandEnvironmentalBiology,2000,6(2):187~190 [13] 潘学芳, 倪秀珍, 王浩. 菌株 8?A?2 对萘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1):70~73 PanX F,NiX Z,WangH. JournalofNortheastNormal 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03,35(1):70~73 [14] 蔡宝立, 李永君, 梁靖, 等. 降解萘的假单胞菌 ND24 菌株的分离和萘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5,24(4):6~9 CaiBL,LiY J,LiangJ,etal.JournalofFoodScienceand Biotechnology,2005,24(4):6~9 [15] 温洪宇. 菌株 P?3 处理炼油废水与 N?1 降解萘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2005 WenH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2005 [16] 杨春, 杨琦, 杨素银, 等. 萘好氧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6):19~21 YangC,YangQ,YangSY,etal.EnvironmentalScienceand Technology,2005,28(6):19~21 [17] 宋昊, 邱森, 章俭, 等. 高活性萘降解细菌 Hydrogenophaga Paleron ILHJ38 的研究. 化工环境,2006,26(2):87~90 SongH,QiuS,ZhangJ,etal.ChemicalEnvironment,2006,26 (2):87~90 [18] 刘海珠. 好氧生物处理法降解蔡的研究. 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2006 LiuHZ.Beijing: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2006 [19] 赵璇, 陶雪琴, 卢桂宁, 等. 蔡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的初步研究. 广东化工,2006,33(156):37~39 ZhaoX,TaoX Q,Lu G N,etal. GuangdongChemical Industry,2006,33(156):37~39 [20] 温洪宇, 廖银章, 李旭东. 菌株 N21 对萘的降解特性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12(1):96~98 WenHY,LiaoYZ,LiXD.ChineseJournalofAppliedand EnvironmentalBiology,2006,12(1):96~98 [21] 蔡宝立, 丁蕊, 任河山, 等. 萘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降解和转

124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Biotechnology Vol.29No.92009 座基因的分子检测.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6):1 ~6 CaiBL,DingR,RenH S,etal.JournalofFoodScienceand Biotechnology,2006,12(1):96~98 [22] 张春杨, 崔艳梅. 萘降解菌 NAP222 的 16SrRNA 基因克隆和系统发育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72~9473 ZhangCY,CuiYM.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Sciences, 2007,35(30):9472~9473 [23] 张春杨, 彭振兴. 萘降解菌 NAP_A 的分离 降解性能和分子系统学研究. 生态环境,2008,17(1):109~112 ZhangCY,PingZX.EcologyandEnvironmnet,2008,17(1): 109~112 [24] 贾燕, 尹华. 假单胞菌 N7 的萘降解特性及其降解途径研究. 环境科学,2008,29(3):756~761 JiaY,Yin H. Chinese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 2008,29(3):756~761 [25] 刘怡辰, 曹娟, 高国庆, 等. 萘降解菌 N19?3 的分离鉴定和蔡双加氧酶基因的检测. 环境科学学院,2008,21(5):27~31 Liu Y C,Cao J,Gao G Q,etal.Chinese Journalof EnvironmentalScience,2008,21(5):27~31 [26]YenKM,SerdarCM.Geneticsofnaphthalenecatabolism in Pseudomonas.CritRevMicrobiol.1988,15:247~268 [27]DunnN,GunsalusIC.Transmisibleplasmidscodingearly enzymesofnaphthalene oxidation in Pseudomonasputida. Bacteriol.1973,114:974~979 [28]BoschR,Garcia?aldesE,MooreER.Geneticcharacterization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ofa chromosomaly encoded naphthalenedegradationupperpathwayfrom Pseudomonasst utzerian10.gene,1999,236:149~157 [29] 王庆红. 固定化细胞与低强度长声波干预下的固定化细胞降解萘的比较实验. 重庆 : 重庆大学,2004 WangQH.Chongqing:ChongqingUniversity,2004 [30]LiuZB,AnneteM J.Luthy.biodegradationofnaphthalenein aqueous nonionic surfactant system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1995,61(1):145~151 [31]AndreasT.Degradationof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in the presence of synthetic surfactant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1994,60(1):258~263 [32]FrankV,AntonM B,JohanGV,etal.Influenceofnonionic surfactantsonbioavailabilityandbiodegradationof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5,61(5):1699~1705 [33]VolkeringF,BreureAM,RulkensW H.Microbiologicalaspects ofsurfactantuseforbiologicalsoilremediation.biodegradation, 1998,8:401~417 [34]SanM V,PeinadoaC,CatalinaF,etal.Bioremediationof naphthaleneinwaterbysphingomonaspaucimobilisusingnew biodegradablesurfactants. InternationalBiodeterioration and Biodegradation,2009,2(63):217~223 [35] Richard S. Wodzinski,David L.Diphenylmethane and naphthalene?heptamethylnonane mixture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1977,33(3):660~665 [36] Rebecca A. Efroymson,Martin A.Biodegradation by an arthrobacterspeciesofhydrocarbonspartitionedintoanorganic solvent.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1991,57 (5):1441~1447 AdvancesinBiodegradationofNaphthalene WANGYan 1 XINJia?ying 1,2 SONGHao 2 ZHANGJian 2 XIAChun?gu 2 (1ColegeofFoodEngineering,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Harbin 150076,China) (2StateKeyLaboratoryforOxoSynthesis&SelectiveOxidation,LanzhouInstituteofChemicalPhysics, ChineseAcademyof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 Biodegradationofnaphthalenehasbeengreatlyconcernedduetoitseconomic,free?polutionand itsfineefect.thedevelopmentofbiodegradationofnaphthalenefromthefolowingareasincludingthescreening ofstrain,thedegradationgeneandplasmid,thedevelopmentofdiferentkindsofbiodegradationpathway,the applicationstatus ofsurfactant, the immobilization technology ofceland organic solventused in the biodegradationofnaphthaleneandtheenvironmentalpolutioncontrolarereviewed.theapplicabilityoftwo phasereactionsystem innaphthalenebiodegradationwasdiscusedandthedevelopmentpotentialhasbeen forecasted. Keywords Biodegradationofnaphthalene Degradationstrain Biodegradationpathway Surfactant Immobilizationof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