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

Similar documents
高职教育资讯

% % % R&D % R&D 122

2007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生流向地域分析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旅游科学

%!

闽教职成〔2013〕33号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成教2014招生计划.xls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习方式 统考拟招生计划数 001 经济学院 政治经济学全日制 经济学院 经济史 全日制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 全日制 经济学院 世界经济 全日制 经济学院

,,,,,,,,,,,,, ;,,,, ( ), ; ;,,,,,,,,,,,,,,,,,,,,,,,,,,,,,,,,,,,,,,,,,,,, ( ),,,,,,.,,,,,,,,,,,,,,

西 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卷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年 年 新 中 国 五 十 年 统 计 资 料 汇 编 中 国 人 口 统 计 年 鉴 年 数 据 资 料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中 国 统 计 出 版 社 年 版 资 料 来 源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 # # # # #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标题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省份 科类 本一线 出档线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理 青海 文 理 山东 文 理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课程类 别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3 物理学 2 2 普通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3 俄语 3 3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3 3 海事管理 4 4 海洋技术 2 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4 4 海洋资源与环境 2 2 汉语国际教育 3 3 汉语言文学 3 3 化学 2 2 环境工程 3 3 旅游管

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 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现代化智库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 金融学家陈雨露教授任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 立足人大, 放眼世界 ; 把脉金融, 观览全局 ; 钻研学术, 关注现实 ; 建言国家, 服务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省份批次科类录取专业招生数 录取 最低分 备注 艺术 音乐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业成绩 美术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综合成绩 提前艺术体育本 科 提前一批本科 体育 ( 文 ) 体育 ( 理 ) 文史 体育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表 1-2 师资队伍概况 单位 :( 人 教师 总计 598 其中 : 女 性 323 双师型 101 具有行业背景 89 其中 : 教 授 81 副 教 授 98 讲师 299 助教 114 无 6 博士 29 硕士 316 学士 246 无 7 35 岁及以下 ~45 岁 215 4

锦成说33期 (电子)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简报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 % % CETV


厦门大学 2010 年本科招生分省录取情况统计 省份 科类 本一线出档线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安徽 文史 理工 北京 文史 理工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北京市招生情况一览表 专业 年份 专业名称 2014 招生计划 最高分 文 2015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招生计划 最高分 类 文 2016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招生计划 最高分 类 文 最低分 史 平均分 类 金融学 财政学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何 秋 琳 张 立 春 视 觉 学 习 研 究 进 展 视 觉 注 意 视 觉 感 知

省份 批次 文科 重点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重点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 备注 山东 本一批 本一批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石油炼化会后刊邮件版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浙江 云南 山西 学院 最高分 最低分 一本线 二本线 最高分 最低分 一本线 二本线 最高分 最低分 一本线 二本线 机械工程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考试研究 % 第 卷第 期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57

年第 期

二 中国老年教育分析框架 赋权增能

% %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一 补助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1,,, (,, )

第 12 期 2

旅游管理 3 电气自动化技术 3 酒店管理 3 智能控制技术 4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 物联网应用技术 2 汽车营销与服务 2 会计 3 软件技术 2 财务管理 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金融管理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 工商企

)

!!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 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各区 县人民政府 市政府各委 办 局 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 制 市政府决定 对在发展首都科技事业 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 技人员和组织予以奖励 根据 北京市科学技

二 工 资 制 度 与 教 师 道 德 风 险 行 为

吉 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年 月 粮 食 生 产 能 力 畜 牧 业 生 产 能 力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1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说 明 为 了 反 映 教 运 行 的 基 本 状 态, 为 校 和 院 制 定 相 关 政 策 和 进 行 教 建 设 与 改 革 提 供 据 依 据, 校 从 程 资 源 ( 开 类 别 开 量 规 模 ) 教 师 结 构 程 考 核 等 维 度, 对 2015 年 春 季 期 教 运 行 基

! %! &!! % &

<433A5C C6B73625C B746F705CB9FABCCAD6D0D2BDD2A9D7A8D2B5B8DFBCB6BCBCCAF5D6B0B3C6C6C0C9F3C9EAC7EBD6B8C4CFA3A CDA8D3C3B0E6A3A92E646F63>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 年 第 期! # # % %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经 核 查 无 误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

Transcription:

1

卷首语 自 2014 年 3 月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关于实施技能型高考和学术型高考两种高考模式 部分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的讲话见诸报端后 社会各界反响热烈 议论纷纷 据中青 舆情监测提供的数据 自 3 月 22 日 12 时至 26 日 16 时 4 天时间里有关其言论的舆情 总量达到 72354 篇 网民明确表示支持或者反对的比例相近 职业教育为何引起如此关注 前的改革思路能否破解职教改革难题 这些问题需 要交流 讨论 逐渐形成改革共识 为此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于 5 月 7 日举行 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会 共同探讨职业教育改革 的困惑与出路 职业教育领域专家 高校与国际机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进行深度探讨 研讨会上 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原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 所长余祖光从宏观的层面介绍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何驱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俞仲文通过对比中外职业教育 指出此次职业教育转型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版图的重构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 西 安欧亚学院院长胡建波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刘枚结合自己多年办学经 验 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大学转型提出建设性意见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GIZ 职业教 育领域项官员卢蕊分享了关于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新情况与数据 以资参考 主题发言 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 21 世纪教育研 究院院长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林杰 苏州工业 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 对前述分享进行了应 此外 与会嘉宾就职业教育的转 型与发展思路 职业教育制度的建设与机制的完善展开了热烈讨论 为便于对前述问题的深入讨论与后续研究 我们在此整理摘选了会上专家的发言 并收集了部分会后思考及未能到场的专家的观点 以资共享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 2014 年 8 月 2

卷首语 第一部分 : 概览 04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驱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余祖光 11 重构中国高等教育版图的重大举措 俞仲文 16 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姜大源 22 换个角度看当前职业教育 李壑 25 政府要放开怀中紧抱的职业教育 储朝晖 27 转型职业教育的动因 查建中 28 未来职业教育结构疑云重重 杨东平 第二部分 : 转型 29 陕西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的挑战与对策 胡建波 35 创业型大学 :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标 单强 第三部分 : 案例 37 西安欧亚学院 43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刘枚 第四部分 : 海外 45 德国职业教育 ( 双元制 模式 ) 卢蕊 3

第一部分 概览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驱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原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余祖光 本文根据 2014 年 5 月 7 日余祖光副会长在 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会 上的 发言整理 一 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1.全球化下人才竞争的战略选择 我国新型工业化 城市化和农村现代 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的 所谓全球化 就是世界性的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与市场 地位的竞争 全球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当今我们与发达国 家差距缩小了 原来各是各的问题 现在 问题关联性高了 甚至有些趋同了 最近 西方一些未来学者提出了 针对亚洲崛起 信息时代服务外包和物质充裕后人的美感 和精神追求的发展趋势 提出发达国家继 续保持领先地位的战略思维 其中丹尼 尔 平克 全新思维 决胜未来的 6 大能 力 提出 提高发达国家知识工作者基于 右脑的六种创新能力 设计感 娱乐感 意义感 交响力 故事力和共情力 六个 渐进句子 不仅要注重实用 还要有设计 美感和能力 不仅要讲数据 还要有说服 咨询能力 故事力 不仅要有专业能力 还要有协调统合能力 交响力 不仅要 有逻辑力 还要有理解人 关心人的能力 共情力 不仅要严肃认真 还要有拥 有快乐的竞争力 娱乐感 不仅要追求 财富 还要追求生活标 完美和精神满 足感 意义感 我们做何感想 一是我们既要短时间迎头赶上发达国 家 补上工业化 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课 4

也要站在新的世界竞争起跑线上 做好满 足当下又要兼顾未来的两种准备 二是对人自身的任何新认识都会带来 教育改革的巨大驱动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构建 将为教育多样化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国家智囊团 科技源 人才库的高等 学校的多类型 多样化发展战略 势在必行 2.国内发展对高校人才需求的迫切呼唤 改革开放 36 年来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的人才支撑下 取 得了世界瞩的发展成就 2013 年高校毕 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77.4% 就业人数 540 万人 其中 54.2%的毕业生到中西 基本结论是供需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 需求方的原因是 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 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 发展中不平衡 不 协调 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 产业结 构不合理 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增长相对不 足 供给方的原因 报考热门专业与就业 热门专业几乎没有相关性 一线生产服务 技术 经营 管理人员急需 但毕业生求 职首选都是需求十分有限的铁饭碗单位 70%的大学生首选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只占总人口的不到 8% 占城市人口的 16% 供需错位十分突出 与劳动市场 需求离得比较远 亟待调整 这样的教 育怎能不转型 3.教育结构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部地区就业 同比上升 2.4 个百分点 31 现代高校发展主要经历了从培养社会 万大学生参与创业 占毕业生总数的 4.4% 精英到培养专业和岗位精英 从单一模式 同比增加 8 万人 到多样化模式的演进 从简单到复杂组织 2014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 杂严峻 逐渐形成两种办学模式 一种是重视学科 人才培养的传统大学办学模式 一种是重 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门学院 或专业大 一是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 2014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 727 万人 比 2013 年增加 28 万人 增幅 4% 二是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学 办学模式 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马陆 亭认为 传统大学以中世纪法国巴黎大学 为鼻祖 英国牛津 剑桥成功探索出学院 制模式 1810 年 德国柏林大学提出教学 与研究相结合 初定近代大学人才培养模 式 美国在学习英国和德国模式基础上 三是毕业生择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提出高教服务社会功能 形成现代研究型 超过 70%的毕业生就业意向首选直辖市和 大学 哈佛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其 370 年 省会城市 超过 60%以上的毕业生首选到 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就业 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需求仍然有较大差 距 不少民族大学生乡就业困难 还需 要就业部门给每人拿出几万元内地培训 实用技能 才能得到企业聘用 历史形成的传统是 一是社会传统 即培 养上层社会政治 工商业界的精英 二是 教育传统 强调人文主义 反对狭隘的专 业主义和职业训练 三是学术传统 学术 自由中立和自治 我们追求的 一流大学 的参照模式就是这种研究型大学 5

在世界高校多样化发展中 应用型高 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建立地方专门研究中 校最具活力 德国高等专科学院要求教师 心和改革信息传播 就我个人了解和参与 具有 5 年行业工作经验 强调专业 岗位 的一些工作也显示出势头不错 和综合技能 紧密联系企业 专业应用性 极强 美国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教 体系 其中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很有影响 英国出现了城市大学 多科技术学院和大 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法国走了一条与 1 不少地方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地 方现代职教体系规划 其调查研究之深入 配套文件之详实 实施力度之有力 改革 思路之清晰 和以往大不一样了 众不同的路子 培养高级应用人才的工程 师学校的社会地位甚至超过综合性大学 根据中国教科院课题组引用的卡塞尔国际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和 综合大学毕业生的比较研究 证明应用技 术大学就业质量 就业难度 起点工资 好于综合大学 德国联邦劳动总署的就业 报告结果也是如此 部分原因在于 应用 2 院校改革已经启动 如某学院在 教育部有关司局指导下的少数民族本专科 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正是在全面调 查 深入反思的基础上 吸收国内外先进 经验制定了紧密联系行业企业 以增进就 业能力为导向的 7 个二级学院的专业建设 规划并开始实施 前景看好 技术大学就业贴近基层 主要服务于生产 经营部门 毕业生私营部门就业率 76% 综 合大学 45% 在公共领域就业的只有 17% 而综合大学高达 50% 除了学术型和应用型的类型划分 还 会有 研究型大学 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 型学院之分 我们已经建立了高等职业教 育 然而 在本科层面仍不完善 需要根 据国务院决定精神加快建设步伐 事实证 明这两种高等教育机构的合理分工 分类 发展和管理是高等教育推进世界走向现代 文明的两个轮子 哪个轮子转的不好都会 3 高校设置相关工作中有了影响 本人参加了 2013 年和 2014 年全国高校评 议委员会的部分考察工作 从我看到的专 升本 学校历史 办学实力 科研和教研 成果超出评价标准 教育部 2006 年 18 号 文件 办学结合省第三大产业给专家留 下深刻印象 学位办负责人希望学校升格 后保持这一办学特色 2014 年教育部制定 了 178 号文件 突出了应用本科特色 我 考察某省的民办升本学校 职业教育办学 特色突出 向应用本科转型既有必要又有 可能 跑偏 把高等教育和大学做成一个模式 所有学校 所有家长都一个追求 教育部 门只有一把尺子 一种治理模式显然是不 符合规律的 更不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的 个人 企业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4.本科转型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教育部组织开展转型研究课题 建立 二 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与 标 1.总体方向 国务院 2 月 26 日常务会通过的 加快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李克强总理 就职业教育发展做了重要指示 确立了本 6

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 袁贵仁部长去年 的企业都不一定清楚 所以 完全政府 底在 201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 主导的职业教育 很可能偏离社会需求 议上 就已经提出 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他强调 如果担心出现问题 教育部门可 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加快发展现代 以监督 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必须要依 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 靠政府 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力量 型人才 推动行业特色高校 部分地方高 校转型发展 加大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培 养力度 加强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 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今年 鲁 昕副部长在年度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 上也阐述了这一战略举措 1 服务经济社会 市场需求引导的 发展方向 政手段 往往抓不住市场需求 往往不分 专业 不看紧缺 不顾条件地大扩招 普 惠式的学生资助粗放发展 如果看市场需 求的精准发展 精细管理不能不加大依靠 市场和社会力量 同时 随着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 政 府将更加注重规划 制定标准 体系 制 应用型本科纳入职业教育体系 其发 度创新 推动立法和保障监督等方面的宏 展方向要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李 观管理 依靠市场 主要是尊重劳动市场 克强总理说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是转方 分工和职业岗位标准 这才有可能改变以 式 调结构的战略举措 也是扩大就业 往生涯规划 创业教育和职业文化教育中 提升就业质量的重大举措 当然 提高了 不结合专业的问题 从而提高我们办学的 就业质量 人的生存发展就有了更大的空 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化程度 因为一国的职 间 李总理道出了职业教育的跨界融合规 业教育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于该国的劳 律 即经济 就业和教育的紧密结合的铁 动市场的专业化分工程度 而劳动市场的 三角关系 所以 我们看到世界职教强国 分工又取决于一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的教育 劳动 优化水平 以就业为导向的理由在于 劳 和经济三方部长签署的例证 在我国长期 动市场是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起点 就业 单一所有制 计划经济的文化影响下 市 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结合点 就业 场需求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重学历轻技能 也是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平衡点 应用 因此 李总理提出了颇有针对意义的注重 本科转型纳入职业教育的道理也是如此 市场引导 要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 育 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才 形成 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2 依靠政府 市场和社会三种发展 力量 事实证明完全政府主导 主要依靠行 3 重视生产 服务 经营和管理一 线中高端人才的培养 部分本科转型的主攻方向和优先领域 何在呢 这要尊重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 选择劳动市场中的紧缺专业 劳动组织中 如何抓住市场需求 李总理说 现在社 的基层 一线技术 管理人才和生产服务 会需求 不要说学校 政府 就是市场中 中的高技能人才 为什么是制造业为主 7

郎咸平先生给出了数据 他在 改革如何 又有服务能力 宾馆设备技术类维修人才 再出发 一书中以美国制造业为例指出 工业营销 既掌握本行业工业品结构 性 制造业投入 1 美元可以给其他行业创造 能 使用要点又具有营销能力的人才 如 1.48 美元的效益 农业投入 1 美元可以给 化工营销 医疗仪器设备营销 房地产营 其他行业创造 1.25 美元的效益 其他行业 销等人才 包括服务业 投入 1 美元给其他行业创造 的效益全部在 1 美元以下 美国制造业只 占 GDP 的 12% 但是创造了 50%的出口 创造了 90%的专利科研成果 在我国制造 业依然是重中之重 也是就业的大户 所 以 制造业和农业都应当是职业教育的优 先领域 在探索本科职业教育中仍应成为 重点 另外要脱离单纯技术观点 高素质基 层管理人才培养要列入日程 这类人才与 技术 技能人才紧密相连 也是量大面广 且基层急需的一线管理人才 也是技术 技能与职业经理能力复合而成的 企业对 这类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而且技术与管 理的复合也符合这类人才成长规律 有了 本科职业教育大大拓宽了这类人才培养的 渠道 技术和业务的一线及中层管理人员 在农 村可以有种植 养殖和加工及农产品贸易 基础的基层管理人员 各类高级护理人员 为此需要重新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 有利于突出应用性 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还有若干新专业可以参照台湾的经验 2 办学的层次要有分工 但要改变 绝对化 本科应用技术大学以本科为主 但可以保留和延伸两头 比如继续保留专 科层次 逐渐在拳头专业发展专业硕士 而不能像原来的管理办法 一旦升格马上 停止下一层次的办学 有些行业适用 像 民办和国外一样 另外招生指标也不够 一 面提高实用技能 一面降低就业期望值 3 应用型技术大学的院校类型 首 2.具体标 先 作为院校类型一般为地方院校 区域 根据本科职业教育培养周期比较长 经济社会 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 其次 学生来源有相当比例的中高职毕业生便于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 应 能力复合 技能提升等方面的优势 同时 有较强的专业性 即多科技术应用院校 本科职业教育院校一般具有专科层次职业 根据行业背景也可以有一部分有鲜明的行 教育的背景 具有服务特定行业的办学基 业特征 成为区域行业技术先导 如农林 础 因此 可以达成以下具体标 院校 水利院校 商贸院校 第三 农林 1 培 养 本 科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具 体 标 可以培养初中级职业经理人 懂行业 分布比较均衡 所以紧密联系和服务地方 类院校如果经过改革 全面承担区域的农 业人才培养 科研服务和技术推广 将会 引发制度层面的 农科教 三结合 体现充分 可以有工业品售后服务的技术类服务 业 如电梯高级维修人员 既有技术基础 的公益性 如果像印度农业学院 授课教 师和推广教师 都是双功能正反三七开 8

定期轮换 教师能力建设一定会形成特色 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重点提高青年就业 符合应用技术大学的要求 能力 三 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动力 1.变革的文化 以就业市场需求为 导向 2.变革的动力 体制改革发挥好行 业企业作用 向体制改革要转型动力 当务之急就 办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 包括本 是要从单一政府力量向经济体制转型 不 是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 同样教育体制也 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发挥好市场的作用 不是公办比例越高越好 然而在人们思想 我国曾经长期实行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 深处真正告别计划经济和计划教育 还需 对我国教育体制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单一所有制的计划经济否认市场经济的价 值规律 造成个人消费品的供给制 缺乏 个性化选择 无法适应个人需求 这种听 起来很美好 很公平的经济 实行起来难 以为继 在改革开放前已经走到崩溃的边 缘 然而 其文化影响并没有随着计划经 济的消失而离去 在经济领域仍然残留在 三种力量转变 其中后两种力量是我们的 弱项 应列为改革的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 会后的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 定 味道不同了 不仅力度加大 关键是 计划经济文化的味道淡了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文化味道浓了 部分国企垄断经济领域 同时也影响着教 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 育的办学和管理体制 特别是民办教育的 教育 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关键 发展 不彻底告别这种文化 教育事业的体 是要通过制定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 制改革就难以走出山穷水尽的困境 励政策 做到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名正 要明确满足市场需求离不开发挥市场 言顺 责权利对等 的作用 不重视市场标准 不尊重市场的 一是明确企业组织职工教育培训 对 规律 不承认市场的引导作用 过分依靠 接职业院校 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 政府力量 迷信于单一行政手段 对于数 位的责任 抓手是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 量发展 粗放管理阶段还可以应付 对于 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市场需求吻合度高的职业教育可能就难以 适应了 职业教育新的形势下 也有转变 增长方式 调整优化结构的任务 教育部 提出的服务经济就业的五个对接 就充分 体现了发挥市场服务需求 就业导向的作 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 要有一个痛苦的过程 政府 市场和社会 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 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 二是经济支持 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支 出 按法律规定给予纳税优惠政策 用多 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 的公共实训基地 三是政府购买服务 对举办职业院校 的企业 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给予支持 9

四是对职业院校自办的 以服务学生 一要突破原有障碍发展的框架 积极 实习实训为主要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 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 合资 合作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 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 五是提出发挥行业作用的政策支持 二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探索发展股 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 通过授权委托 份制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 允许以资本 购买服务等方式 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 知识 技术 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 职责交给行业组织 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 相应权利 实际政策不能从纯理论 美好 服务监管 代集团无偿使用 培养汽车行业人才 德 六是重申了行业指导的任务 强化了 国双元制是不是混合所有制 职业学校免 部分制度化的行业职责 行业组织要履行 费公办 私人企业实训企业出钱 出场地 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 推进校企合作 参 出师资依据私法 国内部分地区通过拨给 与指导教育教学 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 民办学校部分公办教师编制 给免费使用 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 期发布制度 3.变革的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的高效 灵活性 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尊重市场主体的 自主权 不违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 汰机制 在此民办教育经验可以广为借鉴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不是由行政指令性计 划所左右 而是依靠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 来调控和进行资源的配置 在人们思想深 公办学校校舍 土地等方式支持民办 三要探索混合经营管理模式 也可理 解为广义混合所有制 比尔盖茨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 资助美国社区学院贫困生 5 亿美金 如何运转建立数据库 从生涯 规划 专业选择 完成学业 获取证书 学历情况层层考察监督 民间购买公办机 构服务 何其精明 高效 公办和社 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 买服务的机制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 程 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 处真正告别计划经济和计划教育 还需要 四要从法律地位上为民办教育正名 有一个痛苦的过程 我国民办教育多元化 即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 发展的特征也是源于市场机制所起的重要 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依法享受相关教育 作用 这本来就是五个迸发的正能量 让 财税 土地 金融等政策 一切劳动 只是 技术 管理和资本的活 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充分涌流 理想出发 韩国政府建成一所学院送给现 五要完善相应的政府管理与服务 如 健全政府补贴 购买服务 助学贷款 基 金奖励 捐资激励等制度 鼓励社会力量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需要创新 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管理和评价 最终实 现 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需要适当突破原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10

重构中国高等教育版图的重大举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俞仲文 本文根据 2014 年 5 月 7 日俞仲文副会长在 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会 上的 发言整理 来逐步印证高职不是一个层次 而是一种 类型的高等教育 很可惜的是随着主要领 导的变更 这样的试点半途夭折了 记得 在十多年前我就提出过一个被称之为 口 气很大 的预测 就是不是职业院校升本升 到普通大学的行列 而是相反 相当多的 地方本科院校要归队 归到职业教育的行 列里来 十多年过去了 这个预言幸运地 被我言中了 8 年前 在一次示范校建设 大会上 我又提出国家示范校面临三大历 史任务 重振中国的技术教育 重构中国 的高等教育版图 重塑中国社会的核心竞 争力 今天 教育部正式采取了重构高教 鲁昕部长 3 月 22 日关于我国部分本科 院校要转型归队的讲话,实际上是一个在 新形势下重构中国高等教育版图的重大举 措 不仅对于高等教育本身 而且对于整 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兵感到非常得欣喜 但是欣喜之余又有点 痛楚 如果当时就做好顶层设计 明确高 职升格后就是高职本科院校的话 就不会 有今天这样 炒锅肉 的格局 为了做好此次调整 笔者提出如下的 义 但是我要说的是 这一高教版图的重 版图的重大措施 使我这个职教战线的老 建议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构工程早在 2001 年就开始了 当时教育部 第一 重构高教版图不应看作是权宜 正式发文批准 深职院 开始了四年制高职 之计 也不应该仅仅看作是解决大学生就 的试点 试图通过建立多学制的职教体系 业的功利之策 而要遵循 三个必须 11

一是必须有大格局的视野 把重构高 甚至如电梯 厕所的出水感应器 新型打 教版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印机 照相机等生活产品依然是外国品牌 结合起来 只有格局大了 思路才能正 的世界 如此等等 格局小了 思路就一定偏 二是必须要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把重 外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出 构高教版图与改变中国在世界产业链分工 了问题 我国大学从结构 类型 功能存 中的中低端位置结合起来 在着严重的缺陷是其重要原因 我们有高 三是必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把重构高教版图与各类高校率先实现自身 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努力打造各自的升级 版 等科学教育 有高等工程教育 自然也应 当有高等技术教育 而恰恰是高等技术教 育被许多人看不上 一段时间以来 有些 高校羞于把 工程师的摇篮 作为学校的定 位 以为这样的标定位太低了 笔者认 今天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为 如果高校的领导和教授们每天乘着外 但是人均 GDP 却占世界第 89 位 2013 国品牌的电梯 开着外国品牌的汽车 用 年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 但是重引 着外国品牌的医疗设备而又心安理得 熟 进 轻消化吸收 落后了就引进 再落后 视无睹 那还有什么资格讲要创建世界一 就再引进 导致 80%的核心制造技术不在 流大学 我们自己手上 根据全国机械行业总会报 告 大规模引进了无数的生产线和生产 设备 但是却并没有大规模引进生产线和 关键装备的制造能力 我国是世界汽车消 费的第一大国 庞大的汽车工业依然是外 国的核心技术和制造设备加上我国廉价人 才 廉价劳动力的组合体 中国市场几乎 都是外国汽车的天下 我国是众多世界名 牌的生产国 但是绝大部分为贴牌生产方 式 我国能源消耗是大国 但是节能环保 是小国 农产品是极大丰富了 但是分散 落后 科技含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的现状 造成上述局面除了政策层面的因素之 正因为我国高等技术教育十分薄弱 缺乏面向生产 管理 服务 建设一线的 各级各类的技术院校 导致培养不出大批 既能动手 又能动脑 既熟悉生产和管理 的技术技能 又擅长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 的技术人才的严重后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高校必须面对这一挑战 通过转型 升格 归队等举措 来重新调整高校布局 建立一批技术大学 来承担推动我国经济 转型升级 技术转型升级 装备转型升级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医疗费居高不下是因为进口了大量昂贵的 第二 重构高教版图必须有利于落实 仪器设备 我国医院成了国外医疗设备的 2 月 26 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庞大的博览馆 我国优势的传统产业日渐 关于发展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 缺乏优势 在于没有用高科技进行改造 育的重要论断 正确处理好 大国重器 与 12

大国重技 的关系 笔者认为这一论断实际 占世界 16% 而一次能源消费仅占世界的 上是中国版本的 技术立国 口号 如同日本 5.3% 我国 GDP 当时占世界 5% 而一次 和韩国的技术立国战略一样 具有重大的 能源消费占世界 10% 中国单位 GDP 的 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能耗 约为日本的 10 倍之多 日本在其经济起飞过程中有过三次转 就前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而言 迫切 型升级 经过这三次转型升级造就了日本 需要有一个如同日本那样的技术立国的阶 高技术产业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段 但是很显然 中国的大学还没有完全 第一次是 50 年代 提出了 贸易立国 的口号 用 15 年时间大量引进国外用半个 准备好 第三次是 90 年代 正式公布了 科学 世纪积累的技术 其实 30 余年的改革开放 技术基本法 提出了 科学技术创造立国 我国基本上处于日本的这个阶段 但是 的口号 彻底告别模仿与改良时代 以知 由于高等院校的缺陷 我国在引进技术的 识经济时代的新视角重新审视科技体制和 消化吸收上存在重大的失误 教育体制 提出除了要保持日本的生产技 第二次是 70 年代提出 技术立国 从 主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转变为主要 依靠开发日本独创性的自主技术为主 从 主要为应用研究到应用与基础研究并重 从主要发展产业技术到同时发展开拓技术 术 机械制造技术等应用领域对美优势之 外 其他如生命科学 物质材料 信息电 子 海洋与地球科学 能源技术等都要追 赶美国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 大国 节能技术 环保技术 安全技术和福利技 重器 的节 罗列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巨 术 用日本专家的话来说这一阶段是从 加 大成就 笔者认为还应该再拍一集续集 强山脚 培养应用技术大军 到 加强山脚 叫做 大国重技 如果大国重器的背后还没 与 加强山尖 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 并重 有形成大国重技的氛围 那么大国重器不 阶段 到 1980 年代日本的钢铁 汽车 船 可能长久 也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上 舶 数控机床 机器人 彩电 像机 世纪 50 年代 曾经大张旗鼓地开展技术革 音机 电子计算机 小型复印机 现金 新和技术革命活动 涌现了一大批手握几 收点机 手表 照相机等十五项产品产量 十项甚至几百项技术革新成果的年轻人 已跃居世界首位 钢铁 汽车的产量超过 可是今天这样的氛围已经很罕见了 相当 了美国 世界上最大的 5 座炼钢炉 日本 多的年轻人 不愿学工科 不愿做实体经 就占了 4 座 同时 他们实施 日光计划 济 而都愿做白领 做金融 做管理 而 致力于开发新能源 实施 月光计划 强化 不少地方高校 尤其是民办高校 为了满 对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提高能源转换 足社会的这种盲的和无序的需求 明明 效率 效果十分显著 到 2004 年日本 GDP 知道财会类 管理类专业已经是长线专业 13

却还在无度地扩招 而印度技术学院是全 类法要么按照颁发的学位学历来划分高校 印著名的技术大学 据介绍 进入该校的 类型 要么按照研究的分量与教学的分量 学生每天竟有 14 16 小时的时间用来钻 来划分高校类型 无论是教学型 教学研 研技术 可见我国高校与他们的差距 究型或是研究教学型 都不是完全反映技 让部分本科院校转型升级 使他们 归到技术与职业教育行列 就是要彻底改 职院校面向职场 面向应用 面向技术技 能的本质特点 变部分高校 三滞后 的被动局面 即 人才 笔者认为 德国的高等教育板块分为 培养模式严重滞后于我国现代化主战场 综合性大学或综合性技术大学 Uni TU 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 以及高等专门学院 FH 两大类 虽然德 毕业生严重滞后于职场的岗位标准 为此 必须清理思路 勇于突破学科 本位的传统模式 将培养大批生产 管理 建设 服务一线的现场工程师 技术师 工艺师 设备工程师 品管工程师 销售 工程师等 作为自己的培养标 要大大 增强技术教育的分量 使学生在熟练掌握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 还要具备一 1968 年开始诞生的高等专门学院是与我国 高职院校有相同的基因和相同的模式 因此不 建议将 FH Fachhochshule)翻译成技术应用 大学 而应直译为高等专门学院或高等专 科学院为好 因为更能体现与 Uni 及 TU 的不同 韩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十分重视职场一 定的技术改良 技术创新等技术应用能力 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在此基础上胜任力 要按项化的要求 适度增加技术基础知 逐级提升的现场管理人才的培养 他们的 识 大规模引入项设计与制作的科 序列是从技能士 产业技师 技师 技能 推行探究式的创新教学模式 开设反求工 长再到技术士 每个岗位均有报考资格和 程技术或逆向工程技术作为必修的理论与 任职要求 韩国技术岗位的要求和等级标 实践一体化课程 不仅考核专业技能的熟 准如下 练程度 而且考核技术运用的实际能力 大大强化技术研发力度 不断提高对现代 化主战场的直接贡献率 所有这一切都要 作为部分本科院校打造升级版过程中教学 改革的重中之重 第三 重构高教版图要结合中国国情 国没有高等职业教育这一专门用语 但是 1.技能士 能够承担在生产 制造 处理 操作 修理 保养 抽样 品检 流程管理以及与流程管理相关的任务 2. 产业技师 具备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能够发挥基本的技术和技能 3.技师 掌 握工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能够从事设计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实践 组装 分析等技术技能活动 4.技能长 证明 按照对高校的卡内基分类法 并不 在生产现场能承担教育与监督熟练劳动者 能完全反映高职教育的特点 因为这种分 并能实地训练 现场监督和实施管理 5. 14

技术士 具有高度的专门知识和使用经验 蒂固的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轻视或歧视 在 能承担与计划 研究 设计 分析 品检 这样的资源分配格局下 部分本科院校不 试验 组装 指挥 鉴定 流程管理以及 愿意归到职业教育的行列里来 是完全 技术管理相关的任务 可以理解的 因此教育部内部不从根本上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归队就要借鉴 德国的 FH 模式和韩国培养职场人才的经 策 大国重技的氛围根本就树立不起来 验 包括培养标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二是在教育部内部机构的权力与职责 产学合作 实务操作 创新教育 毕业标 的划分上 要力求均衡 不能厚此薄彼 准等 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这是本科 例如 高教司和职成司要享有相同的权力 层次的高职教育 与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在 尤其在部分本科院校归职业教育之后更 培养标和规格上的区别是 前者培养技 应如此 术应用型人才 后者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调整之后将形成高等教育的两个板块 三是制定有利的激励政策 加快高教 版图的重构步伐 例如设立一笔建设资金 或两条 高速公路 既相互并存 又相互贯 让转型归队的地方本科院校有巨大的发展 通 实施高等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普通 空间和实际利益 进行干部交流 让优秀 大学不光要承接一般的应用开发项 他 的高职专科校长去担任高职本科院校的校 们最重要是要承担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项 长 使其转型更加顺畅和有效 来引领科技和经济社会的进步 承担 攀登山尖 的任务 实施高等技术教育的高 职院校不光要让学生掌握熟练技能 而且 还要让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技术的应用能 力 承担巩固 山基 的任务 四是作为重构高等教育版图的另一个 重要前提是 国家必须对人事分配制度动 大手术 从唯学历指向的分配制度转变到 能力指向的分配制度 从体制机制上真正 体现尊重劳动 尊重技术 尊重技能的良 第四,重构高教版图必须因势利导 采 好氛围 使得掌握熟练技术技能的人士同 取积极的鼓励措施 而不是靠单纯的行政 样能享受到较高的经济待遇和令人羡慕的 手段 为此 必须做到 社会尊严 为此 不仅要制定最低工资标 一是教育部内部要率先清除歧视职业 教育的政策 真正做到普通高校和职业院 校两个板块一视同仁 但是现在却是很不 一视同仁 例如 国家给一个 985 或 211 学校的建设经费 竟然超过了给 100 个国 家示范校建设的经费 这种拨款份额的巨 铲除歧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 制度和政 大差别反映了国家教育部内部存在着根深 准 而且要制定高管与技术技能人才和员 工的最低相对工资比例标准 规定两者的 相对比例虽然比较复杂 但是对于制止我 国劳动者的相对贫困化趋势 提高职业技 术教育的吸引力 缓解贫富不均的矛盾非 常有效 如果不下大力气加以改变 不为 学历唯凭能力就将只是个良好的愿望 15

应有大视野 建立国家资格框架 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上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姜大源 本文由作者提供 并已经发表于 2014 年 02 月 10 日 中国青年报 第 11 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 2010 2020 提出 到 2020 年 哪一级职业资格证书 并无明确的依据和 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 规定 以至于一方面职业资格证书名繁 整要求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中等和高等 多 导致社会无以适从 另一方面职业资 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格证书与教育学历证书不能实现等同或等 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纲 纲 值 很难在就业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 要 的这段话指明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 要的职业人才予以正确的评价 认定和使 须具备的三个基本属性 第一 要体现经 用 换句话说 在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 济发展的需求性 第二 要体现终身学习 格证书之间 缺乏一个评价的参照系 一 的开放性 第三 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系统性 个认定的框架 但是 当前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应化解这 证书的分离 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 一难题并给出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答案 产教融 这主要表现为两套证书体系的并 这就需要有一个 跳出教育看教育 的大视 行 一是作为教育属性的学历证书 起于 野 在这里 笔者提出建立国家资格框架 初中层次的初等职业教育 经高中层次的 整合教育和培训等各类证书 资格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 止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 从而实现等值 互认 是现代职业教育体 教育 由教育部门颁发 二是作为职业属 系建设在机制运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选项 性的职业资格 技能 证书 由初级工 中级工 高级工 技师 高级技师五个级 别组成 由人社部门颁发 职学生在获得相应学历证书之时 应获取 两者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 中职和高 国家资格框架的功能是 由国家制定 并权威颁布统筹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 证书 技能证书 的多层级的国家资格框 架 并实施行业认证制度 的是使教育 16

部门颁发的各类教育证书 包括普通教育 证书 专业部委和人社部门颁发的各种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以及行业 企业或社会教育与培训机构颁发的各类职 业培训证书 有一个比对 评价 认定的 国家平台 职业教育要以国家资格框架为 基准建立与普通教育学历 包括本科及以 上 等值的职业教 育 包括职业培训 的分级制度 建立国家资格 框架 一是要涵盖 职业资格证书和学 历资格证书 每获 得一级职业资格证 书 就等同于相应 的学历层次证书 等值性 二是 每一层级都构成完 整的职业资格 可 根据经济发展与劳 动市场的需要就业 需求性 三是 为获得高一级资格证书 在需要时可 职业院校 或通过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实 现职业晋升和学历晋升 开放性 国家资格框架的建立将为技能人才的 成长 即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发展 构建 一个与之匹配的 进阶 结构和通道 可实现 学历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等同 职 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 实现纵向衔接 与横向沟通 进而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使技能人才能得到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同等 甚至更高的社会地位 度 实现了与 欧洲高等教育资格框架 QF-EHEA 的等值 5 级资格等同于 欧 洲高等教育资格框架 的 短期高等教育 专科 6 级等同于 学士 7 级等同于 硕士 8 级等同于 博士 其中 6 级 学 士 即职业本科或技能本科 现在 欧洲 资格框架 已成为欧盟各国之间教育证书 和职业资格证书评估 比较 及相互认定的重要依据 8 级资格证书制度的层级具有 规律性和科学性 2011 年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 教育分类也是 8 级 教育证 书的层级 我国也有相应 的成功经验 文化大革命 前的 8 级技术工人证书制度 实际上是技能人才的等级制 度 也就是职业证书或技能 证书制度 在我国经济发展 中曾发挥过巨大作用 建立以国家资格框架为 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的在于 健全促进就业创 业体制机制 要为每一个 蓝领 的职业生 涯发展打通一个上升的通道 使其可以随 时进入职业教育学习 又可随时根据需要 出去 但是 这也并非意味着消灭 蓝领 而是要使所有的 蓝领 具有与 白领 同等 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 所以 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的构建 不是立第二个以升学为 导向的教育体系 它依然是一个致力于为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 技能型人才的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 导向的教育制度 国际上 欧盟成员及候选国共 46 个国 家建立了 8 级 欧洲资格框架 EQF 制 17

大思考 是升级不是升格 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中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姜大源 本文由作者提供 并已经发表于 2014 年 02 月 17 日 中国青年报 第 11 版 近年来 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伴随着中 高示范职业院校建 设项的开展 职业教育在遵循自身规律基础上所取得的成就 有共睹 但是 当前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 如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如何在所谓 后 示范 时期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似乎有些茫然和困惑 以至于呈现出一种另类 的发展 瓶颈 这里的问题 可能更为集中地表现在 当职业院校 特别是高职院校的 升 格 之路并非那么顺利 那么顺理成章之时 出路又何在 曾经的 不升本 的承诺 而又对保持现有状态的不甘 纠结之中的前行之路 又指向何方呢 其实 问题的实质 还是受到 就教育论教育 的思维模式的束缚 以至于对现职业教 育体系构建的认识 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以为现代职业教育学校体系就是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 以局部的概念代替了整体的概念 二是以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与普通教育 体系一样的学历体系 以 升格 的诉求代替了 升级 的要求 我们看到 无论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还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都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不 仅给予厚望 而且指明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原则和路径 概括起来说 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的功能定位应是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 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要坚持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工 学结合 18

中国正面临着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所带来的机遇 现代制造业 现代服务 业 现代农业 特别是以数字制造如 3D 技术 以及新能源 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等为 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 要求中国经济从 中国制造 走向 中国创造 逼迫着中国经 济必须升级 经济发展的升级靠传统的第一次人口红利 即低技能 数量型的人口红利 来促进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 但通过挖掘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 创造第二次人口 红利 即高技能 质量型的人口红利 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也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因为产业的升级拉动了职业的升级 而职业的升级 又催生了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升级 这意味着 职业教育升级的动因不应只是一个基于 封闭的 学校围城 里的学历 升格 而应该是在学校围城之外 伴随产业 行业 企业 职业升级的立体拉动所产生的 有着更广阔的 升级 前景 升级版的中国经济 呼唤着升 级版的中国职业教育 这个升级应该是质量的升级 内涵的升级 观念的升级 所以 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时 更多地强调职业教育的升级 具有比 升格 更大的张力 更多的空间 更多的愿景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越了产业与教育 企业与学校 工作与学习的所谓跨界的教育 类型 在 后示范 时期 职业院校如何在专业 课程 教学以及教师等领域通过工学结合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而这一质量的提高 又如何在产教融合思想指导下 逐步形 成长效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 包括产业 企业对职业教育能否满 足经济发展需求的满意度 对学生职业能力能否满足就业需求与生涯发展的有效度等等 其评价标准又如何制定 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合格劳动者的同时 如何能培养一大 批职业教育的拔尖人才 行家里手 如何进一步在上述职业院校质量升级的基础上 更加清醒地认识到 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不仅应该涵盖正规教育的职业院校 而且还要涵盖非正规教育范畴的职业培训 以 及非正式教育的自学 在线学习等 需要更加深刻的大思考 基于此 建立一套涵盖上 述三种教育形式 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 使得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而非同类 进而使得职业院校以至于整个职业教育 在现有水 平上出现真正的内涵升级 实现整体的跃升 从而引发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价值的观念 升级 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近期即可操作的选项 职业教育升级的成功 若能使政府和社会对职业院校的领导予以与普通院校同等对 待 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予以与普通院校的同等对待 对职业院校的编制予以与普通院校 的同等对待 对职业院校的教师予以与普通院校的同等对待 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予以与 普通院校的同等对待 那么 如此而已 何以他求 这就意味着 升级涵盖了升格而超越了升格 所以 强调职业教育的升级而非升格 必然会扩展 后示范 的时空 19

大决策 设立国家职业教育总局 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下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姜大源 本文由作者提供 并已经发表于 2014 年 02 月 24 日 中国青年报 第 11 版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态势 要占据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我国经济必 须从外延向内涵 从劳动密集向技术推动 从高速度向高质量 从外向拉动向内生增长 从环境破坏向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升级 这样一个更具质量和科技含量 凸显现代产业 体系的升级版的经济 需要一个更具质量和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支撑 所以 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推 进劳动市场的制度建设 必然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但是 当前职业 教育现状 离升级版的中国经济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还相距甚远 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 大问题是 用人的劳动制度与育人的教育制度的分离 严重地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的建设 这一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表现为劳动人事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教育和 职业培训管理职能上的交叉 一是表现为劳动市场的用人需求与职业教育的育人供给的 脱节 尤其是行业企业参与 参加职业教育途径的缺失 导致出现本应在职业教育政策 的制定和实施上有更多话语权的行业企业 却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的 失语 境地 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的分离 行业和企业的缺位 使得职业教育的办学缺乏劳动市 场与职业预警的有效调控引导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实施困难重重 劳动 市场的信息资源 学校的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的实训资源 都无法实现综合配置 职 业教育法 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相关条款和规定都很难落实 这就是所谓 条条 管理 也就是纵向的分割的专业部门管理体制的弊病 显然 两套 条条 管理体制已几乎成为束缚职业教育发展的桎梏 必须在管理体制上 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以使职业教育 上台阶 真正发挥助推 现代经济体系的作用 但是 上台阶 不能就教育论教育 而要跳出教育看教育 20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 上台阶 要改变前职能交叉和供需脱节的弊端 必须从 块 块 管理 即横向的综合部门管理体制着眼 必须有大手笔和大决策 建立国家职业教育 机构 例如 国家职业教育总局 或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 或国家职业教育办公室 以 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 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综合协调 国家职业教育总局 作为重大的管理体制改革 其职能是 制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 训的战略发展规划 制定职业教育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 发布劳动市场需求与职业预警 等 的在于统筹教育行政部门 劳动人事部门和专业部委 行业协会及企业的相关资 源 实现人力资源培养和使用的综合配置 协调发展 这里 尤其要发挥工会和企业行 业参与职业教育管理的作用 国际上 瑞士长期以来在经济部下建立 职业教育与技术署 BBT 澳大利亚的国 家培训局 ANTA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机构 BIBB 英国商业 技能与创新部等 都是对职业教育在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的管理机构 中国也曾进行过积极的探索 一是 1991 年国家建立的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就是在考虑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联系 为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劳动就业政策能实 现更好的 跨界 协调和统筹的基础上组建的一个实体机构 所以 在管理体制上该机构既 不隶属于教育部 也不隶属于劳动部 按照最初的设想 曾考虑采用 国家职业教育署 的名称 初衷就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管理和发展职业教育 当时办公地点设在国家教育 委员会 教育部和劳动部各有一位副部长担任过所长 后终因 条条分割 的管理体制 这 一机构又被分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和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两部分 二 是国家 2004 年建立的由教育部 发改委 财政部 人事部 劳动部 农业部 扶贫办等 7 部委组成的 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也是基于职业教育必须建立统筹协调机 制而组建的 但作为一个非实体机构的制度 还不具备对中央与地方 行业企业与劳动 者 教育培训机构与用人机构之间等诸多不同的利益诉求进行统筹协调的功能 特别是 地方 行业以及工会在职业教 育发展中的作用还无法体现 建立宏观的职业教育管 理机构 国家职业教育总 局 立足于为升级版的中国经 济提供升级版的职业人才 将 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 度保障 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 决策 21

换个角度看当前职业教育 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 李壑 本文由李壑会长于 2014 年 5 月 7 日 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会 会后提供 会上发言一并收文中 近些年来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由 于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注重产品制造等 成为所谓的 世界工厂 从而也使得中国经 济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冲突 中 没有受到过大的影响 并且还成为了 世 界第二大经济综合体 应当说在这一进程 中 中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 从整体上看 国内职业学校的毕 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超过了许多普通本科 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职校学生毕业后 的薪酬待遇也在不断改善 出现了一些 高 薪蓝领 现象 教育管理部门乃至国家领导 人纷纷发表意见 夸赞和肯定职业教育 表示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发展壮大之 例如 最显现的表象就是 职业学校在招生时 要将一批普通高校划拨到职教序列 就像 起到的只是 收容队 的作用 只有在别无选 当年拿出一部分正规军整编为武装警察一 择的情况下 人们才被动地进入职业教育 样 如此等等 其实很多人进入之后才慢慢发现 这里可 综合以上情况 似乎给人一种感觉 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很不错嘛 然而实际 在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中 以给或必将给他们一块巨大的成长 发展 和成功的空间 情况恐怕并非如此 其实 几乎人人都知 造成这种状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道 这些年来职业教育在发展进程中 经 比如家长和学生的盲性 社会舆论的片 历了怎样的尴尬和无奈 面性 等等 然而 正如唯物主义认识论 所讲的 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性 22

的 群众的不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来自于 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然而 令人不解的问 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而能较大地影响现实 题是 教以致用 和 学以致用 难道不是一 存在的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方面的方 切教育都应用遵循的方针吗 教育与生产 针 政策和措施 在此 我们可以从这个 劳动相结合 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际相结 角度上分析一下 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 合 怎么可能与 应用 划清界限呢 实际上 些因素 它们的产生可能来自于管理部门 相当多的专业只有修业年限的不同和所修 或研究部门 内容的层次上的不同 而没有类型上的不同 首先 发展职业教育一定戴上一顶绣 再次 职业学校的办学一定要 标准化 有 职业 符号的帽子吗 纵观古今中外 有 吗 教育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后 实行学校 一类教育与就业贴得相对较近一些 如封 教育制度 预设学习内容和修业年限等等 建时代家族式 的技艺传承和 手工业的师傅 带徒弟等 但 是这类教育没 有特定的课程 教材和程度标 人们在特定的 这里看不出有多大的必要一定要从中切割出 一部分学校 把它们规定为 职业类学校 其余 的学校或教 育难道就与职业或就业关系不大了 吗 况且一旦被划为职业类后 校名 毕业证等等 都要鲜明地被注上 职业 的字样 道理何在呢 准 到了工业 年龄段就学 特定的年龄 段进入社会 就业行列 特定的年龄 退出劳动 时代在变化 革命时期 社会对后备劳动力的培养采取 社会在发展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 了现代学校体制 义务教育之后的绝大多 代 进入了终身学习时代 原有的一套模 数的学校 根据实际的社会分工 采取了 式总该有所变化了吧 既然已认定出一部 设置专业或专门化方向的模式来培养学生 分学校去办职业教育 可否允许他们根据 多数的专业其实都是瞄准社会特定的行业 发展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和实体需求 较为 产业的 这里看不出有多大的必要一定要 自主地去探索新形势下的办学模式呢 在 从中切割出一部分学校 把它们规定为 职 培养对象 修业年限 专业设置 培养层 业类学校 其余的学校或教育难道就与职 次等方面上 可不可以不搞那么多的 一刀 业或就业关系不大了吗 况且一旦被划为 切 的规定 让职业教育的校长们充分地融 职业类后 校名 毕业证等等都要鲜明地 入各种社会需求蓬勃发展的大潮中 充分 被注上 职业 的字样 道理何在呢 施展各自的办学才华 岂不是能够给教育 其次 应用 注定是职业教育的专利吗 一读到职业教育 很多人都会用 应用型 事业开辟一片生动活泼的新天地来 何乐 而不为呢 技能型 操作型 等作为其特定标志 现 透过种种现象 人们可以看得出来 实中我国的大多数职业教育 也都注重在 在我国的教育中 事实上存在着一个 种姓 这几方面去组织实施教育教学 培养学生 制 或 等级制 的状况 即社会无意识或有 23

意识地将教育和学校 划分成 高贵的 和 同的岗位 无论在何种岗位上 若想有所 不太高贵 的两个阵营 一旦进入其中一个 作为 有所出息的话 职业精神是支撑其 就会被打上一个终生很难消除的印记 虽 然在理论上并无人明白地去主张这些东西 但是在现实中确实存在 究其原因 恐怕 是与这些年来 传统观念中的一些糟粕时 时泛起 处处影响有关 在我国几千年的 封建时代 等级秩序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鄙薄劳动 鄙薄技术 劳心者治人 劳力 者治于人 是当时的主流观念 封建的政治 制度早已被推翻 但是其观念意识还要在 相当长的时间内 存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里 一有合适的条件 仍要发挥其影响人 们行为的作用 因此 当前进一步发展职 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还应当是解放思想 达到标的主要支柱 有一句在社会上被用滥了的俗语 金 钱不是万能的 没有钱才是万万不能的 其实恰恰相反 在人生中 社会上 精神不 是万能的 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在信 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情况下 学校能给学生 的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能 永远是有限的 帮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建树 却能使他们 受益终生 并造福社会 设想 如果职业 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都能够做到 忠于职守 勇于探求 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自尊自 信 坚韧灵活 到了社会的各个岗位上 将会释放多么强大的能量出来 如果我们 职业教育由于覆盖了社会需求的方方 职业学校的校长和书记们 能从这一点出 面面 其专业设置五花八门 几乎无所不 发 并确立信心 施之有效 那么 职业 包 其培养方向也各有不同 但所有的职 教育和职业学校就一定会出一批教育家 业学校都应当有一个共同的 居于第一位 教育大家 而职业教育也必将会为发展中 的培养标 那就是让学生确立职业精神 国的教育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 一个人一生可以从事若干种职业 转换不 24

政府要放开怀中紧抱的职业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本文根据 2014 年 5 月 7 日储朝晖研究员在 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会 上的 发言整理 在原有的名字中间加上 应用型 这个名字 不少人催着我写稿子 我就写了篇 高校 不宜行政划成学术型或应用型 光明 日报 4 月给刊出来了 接下来有一个很大的担忧 这次的转 型会不会像高校合并 像我们原来院系调 整那样 因为按我们现有的体制 这样办 事是最方便 最能够短期内见效 看到成 绩的 我们讲高校合并主要是采取两个杠 杆 一个是升级 另外是给项 给钱 从 驻马店共识 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你转型 首先 我们要明确 讨论的职业教育 或者应用型教育这个问题 是转型的问题 还是我们现有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的问题 我认为主要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 的问题 如果体制灵活了 职业教育应用 型大学有更多自主性 它们怎么发展就是 它们的事 由政府来讲它们需要怎么转型 就是不必要的干预 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 自从鲁部长讲话以后 很 多的高校给我打电话 说受到的压力很大 这到底要怎么搞啊 有的学校要改名字 了我就多给你招生指标 你转型了我就多 给你项 依然是同样的方式做这件事 现有的学校本身就存在问题 你多给我指 标我自然往那转 这是被动地转 不是市 场主导的 或者自主的 所以这种担心是 很大的 我 1985 年就做职业教育研究 当时在 安徽的试点基础上提出 农科教结合 是职 业教育的长期参与者 几十年一直关注职 教 我发现职业教育的病根在管理 政府 老是把职业和学校抱在怀里 说我是孩子 25

很可怜 你们都照顾照顾 2000 年以后开 1986 年左右达到高峰 1986 年后 国家 过三次全国职教会议 问题解决了吗 没 开始对职业教育学校采取一些规范的措施 有 要改变这个体制 让职业学校能够自 不可否认 这些规范措施确有作用 但某 主生成 自主发展 离开政府的怀抱也能 种程度上没有考虑到职业教育多样性的特 够发展 不解决这个问题讲其它的都不行 点 比如职业教育中的学期可能是伸缩的 正常状态下 政府直接办的职业教育 是少数 更多的应是企业和民间办的 造 成民办职业学校艰难度日 甚至纷纷倒闭 主要是两个因素 第一 整个社会对普通教育学历的盲 崇拜 在这种崇拜的背后 是对职业教 育的忽视 职业教育的自主生存机制并未 真正建立 比如用人单位招聘时 首先看 的是学历 而不是应聘者的技能是否适合 岗位需求 因此 学校也在追求 升级 职业中专升级为职业学院 专科升入本科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十多年中 对学历的 追逐一直是主流 第二 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政策上 的不平等 在一些发达国家 政府对公办 与民办学校一视同仁 政策相同 但在我 国 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政策一直存在 比 如公办学校老师工资几乎是全额拨款 但 民办教育只能自己解决 这两种强大力量的存在 导致了民办 职业学校陷入窘境 其实不论是公办还是 民办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前最大的问题 在于现行管理体制 民办职业学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萌发 弹性的 师资上谁有技术谁就能当老师 课程应有灵活性 一旦给职业教育套上 单一的框架 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就被约 束了 许多有生命力的私立职业学校因被 套上不正规 不合格的标签而无法生存 更重要的是 职业教育的主体原本应 该是产业 但实际情况却是行政部门主导 虽然国家在政策上倡导校企一体化 生产 教学过程一体化 但现在的职业教育 如 同政府怀中紧抱着的孩子 面黄肌瘦 难 以独自 跑 起来 没办法与企业建立自然的 紧密关系 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在职业教育中也发 挥辅助作用 但他们不会 抱 着职业学校走 这才是正确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 学校应 该有更多的自主性 与企业有更密切的联 系 政府要放开怀中的孩子 让它自立起 来 与产业需求结合在市场上找到锻炼的 空间 还有一点 刚刚大家一讲职业教育就 讲 转型 我觉得这种观念本身后面很可怕 任何东西的变化是慢慢 逐渐地变化 如 果一定要想大的变化 尤其我们决策人想 的一定要有大的变化 就可能什么手段都 用起来了 26

观点 链接 转型职业教育的动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查建中 本文根据 2014 年 5 月 7 日查建中教授在 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会 上的发 言整理 我们 职业教育 为什么要转型 你看产业为什么转型 产业赚不到钱 受到市场 的压力 没法生存 一定要转型 我们的教育是吃皇粮的 自娱自乐 政府的钱是老百 姓的钱 纳税人的钱 所以学生就业 作为关键利益相关者 所面对的是供需错位 鲁 部长说转型解决就业 不只是这样 国家再不转 非常危险 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 有自己原创的 独立的品牌 你说多可怕 MIT 麻省理工学院 是最顶尖的工程教育 是全世界工程教育的旗帜 MIT 本科毕 业生大部分读硕士 读博士 80%进到产业变成工程师 你说美国产业能不厉害吗 我 们清华比 MIT 不知道差多远 你可以比较 我在清华读书的时候说学校是 工程师摇篮 现在谁提 工程师摇篮 学生要就业 职场需要人 国家需要升级的人力资源的支撑 所 有都归结到职场的需求 我觉得要把优质的民办教育看成国家的教育资源 也要按照生 源拨款 这个钱是给作为父母作为纳税人的报 是给学生补贴 不是给投资者补贴 国家 拨 5000 元 他就少交 5000 元 这样生源就上去了 应该鼓励优质的民办教育发展 27

观点 链接 未来职业教育结构疑云重重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杨东平 本文根据 2014 年 5 月 7 日杨东平院长查建中教授在 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 会 上的发言整理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很长时间没有专门讨论职业教育问题了 虽然知道它很重要 但 就因为它是非常特殊的 专门的板块 它的问题很多 又说不太清楚 尤其是如何来改 这一点 我们意识到它很重要 却很难介入 听到一些学者介绍的情况也是不得要领 这次教育部开始提出部分本科院校转型 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作为一个职业 教育之外的人与很多媒体和观众有一个共同的感觉 我们下一个阶段高等教育的版图究 竟是什么样的 是两块还是三块 我们就普通高校和技术大学这两类 还是有三年制的 高职院校 还是说以后高职院校都转成四年制的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整体按道理说是市 场导向 查建中老师说的是按照企业转型和职场的需求 到底怎么做呢 问题还是挺大 的 方向不清楚 还有中等职业教育 很多人认为是不是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取消了 高 中就进入高职 因为中职没人愿意去 学制又搞得很长 如果真的是市场导向的话 根 本不用三年 你培养一个美发师 德国标准 8 个月 培养糕点师用半年 需要上三年吗 不就已经满足市场需求了吗 这个到底怎么改 职业教育是一个大文章 28

第二部分 转型 陕西新建本科院校 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的挑战与对策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 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兼院长 胡建波 本文由胡建波董事长于会后特别提供 特收此专刊中 陕西是高等教育大省 高等院校数量及学生规模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 展 陕西省高等教育已基本完成外延式发展标 也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 要时期 但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 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 对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促进 作用有限 如何厘清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 改善前发展困局 已是摆 在政府 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只有立足实际 积极借鉴国外及其他省市发展经验 根 据形势变化做出必要调整 提升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才能确保教育大省 地位 实现教育强省及教育富民的战略标 一 陕西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一 发展现状 截止到 2013 年底 陕西共有各类普通高 校 93 所 不含军队院校 其中有 985 211 院校 7 所 地方本科院校 48 所 高职院校 38 所 在地方本科院校中 老牌 本科院校有 19 所 新建本科院校有 29 所 在校生规模占全省高校 在校生数的 49% 而在就业方面 随着我国高 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快速推进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史上最难 就业季 更难就业年 的名词频繁出现在各大 媒体 大学生就业问题逐年严峻 据全国高等 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以及麦可 思公司 2013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的调查 29

数据显示, 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人才 相比 985 211 院校 高职院校,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就业层次及就业质量, 是比较低的, 特别是 1999 年以来新设的本科院校 综合以上数据, 地方本科院校数量多, 规模大, 是我省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力, 同时也是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的症结所在, 折射出学生就业以及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困难和障碍 ( 二 ) 对发展现状的思考 1. 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应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即经济增长会相应提高高等教育投入及发展水平, 高等教育发展提升反过来又会助推经济增长 据统计, 前陕西省人均 GDP 排名中游, 在 2012 年才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且省内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主要靠能源化工等产业拉动增长, 整体仍属于欠发达省份 随着 1998 年高校扩招和高校改革, 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 省属高校数量及学生规模急剧扩大, 但财政支持力度有限, 导致省属高校与部属高校 外省高校办学投入的差距越来越大 仅从现状来看, 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 对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有限, 反而成为 吃财政 的大户 2. 在就业市场出现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企业招不到员工 的怪象 究其原因, 主要是主要由于本科高校所设专业过于理论化, 且并非企业当下所急缺的, 出现了就业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201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3 位获得者经过深入研究, 运用搜索冲突理论解释了大量失业与职场岗位空缺现象并存这一人力资源市场的悖论, 制度性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指出, 教育发展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与产业严重脱节, 产生人力资源市场悖论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的问题 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当反映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不能有效地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 高等教育对社会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现实角度看, 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现象, 就折射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困难和障碍, 反映了前高等教育和社会这些外部关系的失调, 而这种外部关系的失调将直接波及并作用于高等教育的内部, 要求高等院校要更加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做出相应的变革 那么, 陕西高等教育变革的切入点在哪里? 二 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势在必行 ( 一 ) 欧洲高等教育发展及结构调整的启示 30

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 欧洲多个发达国家 如德国 法国等 都从高等教育的层次 和科类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形式进行了调整 建立了 双元制 教育体系 即 H 型 教育体 系 见图 1 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 图 1 H 型 教育体系 在上世纪 80 年代 社会科学 文化创意 社会服务 信息技术技术等应用教育兴起 截止到 2010 年 欧洲本科及以上的应用科技大学占到高等教育院校总数的 61% 应 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达到 8:2 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受到企业及 社会的认可 以德国为例 应用科技大学毕生失业率为 4.3% 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对 人才需求结构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相互匹配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 二 我国启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试点 顾自 1978 年恢复高考以来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标志性事件有 1995 年的 211 工程 1998 年的 985 工程 2006 年的 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等 而对于 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比最大 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的地方本科院 校 在国家层面未出台相关支持发展的政策 导致 地方院校发展没方向 学生就业没出 路 社会发展缺人才 的矛盾突出 2014 年 2 月 26 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李克强总理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 育的工作 其中特别提到要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这表明国家 31

层面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 发展 切实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促进高 等教育特色发展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又组织在河南召开了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 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会上 山东 重庆 河南等省市介绍了其发展应用科技大学的经验并进行了交流 以上举措表明 我 国高等学校将由学术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向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两大类型并行发展转移 这将深刻改变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格局 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一次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三 陕西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方向 应用科技大学 应用科技大学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以学习者职业发展为核 心 接受社会评价 其主要特征是 跨界 即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 人才培养标与 行业需求对接 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对接 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 企业参 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注重技术应用 真实场景实践 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 工 学交替 科学研究是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 其与传统普通高校的主 要区别见图 2 图2 传统地方本科院校与应用科技大学的对比 纵观欧洲发达国家教育结构调整和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 应用科技大学是产业转型 升级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是基于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 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 集职业 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 中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 32

阶段, 这意味着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教育诉求, 其结构调整也势在必行, 而且在政府层面已开始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实现由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转变 陕西地方本科院校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 没有必要走传统大学发展之路, 也难以跟进老牌大学学术追求的步伐, 如果按照传统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发展, 将与社会经济发展渐行渐远, 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 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理性抉择 三 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面临的挑战陕西省地方本科院校数量多, 招生规模大, 是培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力量的主力, 但过去因为学术型高等教育发展的辉煌, 掩盖了地方性高校存在的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转型缓慢, 定位不明等诸多问题 现在要顺利实现转型, 需要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 ( 一 ) 领导力领导力是活动而非人格特质是重要的思想, 是动员团队进行适应性的变革的根本 李光耀曾经指出, 在过去的 40 年间, 我观察到如果由优秀的 强有力的领导人掌舵, 这个组织还是令人满意的, 能取得非常大的进步 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对于一个组织变革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尤其在学术型高校众多 学术传统较深厚的省份, 进行地方高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 难度可想而知 这就需要有前瞻性 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及具备较强的领导力的管理团队来推动 ( 二 ) 战略规划高校的办学定位及战略规划体现了学校的治校理念和策略, 对学校的办学行为 学生发展 学校未来发展等具有引领作用 陕西省现有地方本科院校 48 所, 其中新建本科院校 29 所 从众多院校的发展规划可以看出, 许多高校仍定位于教学研究型或教学型大学, 定位趋同, 发展错位 ; 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也致力于培养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 而自身又无坚实的办学基础和发展条件, 发展困难重重 ; 只有不到 10% 的院校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 其中大部分学校虽然定位明确, 但惯性发展, 尚处于 自发自为探索阶段, 尽管有强烈的转型愿望, 但未找到突破口, 困难较多, 在实际办学中仍然沿袭传统本科办学思路, 亟须指导和支持 ( 三 ) 产学合作培养 33

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客观上使地方本科院校没有或失去了行业背景 且缺乏校企合作 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制度与鼓励政策 企业参与高校办学的积极性不足 许多 地方本科院校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 社会效能低 企业合作意愿不高 合作层次低 大多在实习就业层面 实施深度浅 校企合作协议框架多 实质性合作不够 参与范围 小 仅限于部分专业 没有形成规模 四 体制机制 陕西省前按照 985 211 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应用科技大学及示范高职院校的分 类方式 进行教育经费及资源投入 而没有按照其服务地方经济 文化建设的贡献 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积极性 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大量的实训 和实验教学环节 硬件投入高 教学成本高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基础差 底子薄 经 费来源渠道单一 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 支持地方本科院校的力度有限 学校自身吸纳社 会资金的能力弱 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学校发展缺乏一定的自主权 如招生自主权等 导致学校无法及时应对行业发展趋势变化 无法及时对接企业需求 五 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普遍存在重学历 重理论水平 而忽视教师行业背景及实践能 力 高校的青年教师基本上出了校门 作为学生 又进校门 成为教师 制度层面又 不能有效引导教师进行必须的企业实践 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 业人才进入学校受到制度的制约 教师队伍视野 观念 素养和能力普遍与发展应用技 术教育需要有一定差距 六 评价标准 在现行的新建本科院校评估体系引导下 许多院校纷纷将学术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 的培养标 评估指标要求面面俱到 削弱了学校的专业特色 学校的培养方案过于强 调理论体系的系统和完整 实训 生产实习等集中大学时的实践类教学环节的比例明显 不足 大一统的课程设置 不同类别 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课程体系差别很小 使用的 教材大多是统一的 规划教材 培养标和规格的描述大同小异 追求 宽口径 厚基础 而少个性 专业没有地方特色 没有行业特色 没有学校特色 34

创业型大学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标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单强 本文根据 2014 年 5 月 7 日单强院长在 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会 上的发言 整理 首先 我想对这个政策做个评价 从 几位专家的发言中 他们对这个政策的评 价是积极和肯定的 因为它主观上希望满 足两个诉求 一是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 端技能人才不断增长的诉求 二是满足职 业院校的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这个可 持续发展用一个大白话来讲就是学历 有 老学历提升的通道 不管是学历贬值还是 学历流动性过剩 这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 体现 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是市场需求 我们教育部门的领导严重地忽视了这种市 场需求 只是看到外部需求没有看到内部 的需求 这是不正确的 胡建波院长对 部分本科院校转型职 不过 就这个政策设计我还是要做一 业教育 这个决策持高度赞同意见 像他 个批判性思考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口号 这样具有独立精神的教育投资人和教育管 之一 教育在民间 我想教育智慧也应该在 理者 这样高度赞同教育部的政策我是感 民间 但现实情况好像我们教育改革的每 到很惊讶的 一个进步都是一个聪明的领导发动的 我 35

们教育学专家 我们那么多博士生 我们 那么多校长和投资人似乎都没什么想法 这是不正常的 为什么规定 99 年以来新建 在学校内部的管理方面 要采用精细化 本科才可以搞技术应用大学呢 既然应用 管理 现在都进入大数据时代了 再靠 技术大学外部符合产业需要 内部受到人 拍脑袋决策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元 民群众欢迎 应该谁有条件 谁愿意搞谁 化发展的需求吗 就搞 200 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有很强的 积极性 热情高涨 但根据政策只能作壁 上观 我担心高职院校从此把转型的本科 第三点 对学校的转型提一些建议 院校当成高职发展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把 如果我们是一所新建的本科 怎么样才能 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生态破坏了 部分本 科转型 是不是要和 200 所国家示范高职 去看伯顿克拉克的 创业型大学转型路径 院校携手合作 我希望政策的制定者应该 结合自己的实践 我认为首先要转变文化 深入思考 我们做教育政策研究的人也要 做科学的设计 转成理想中的应用技术大学呢 推荐大家 要导入企业家精神 具有创业的氛围 我 们的高校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 怎么样才 第二点 对政府提一个政策决策程序 能孕育企业家精神 怎样培养学生创新和 的建议 从政府的角度而言 我们有两种 创业能力 第二 实施法人治理结构 就 办法让大家去转型 一个办法是行政命令 是尽最大可能把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整合起 你必须转 那是计划体制行政命令式的 来 而不仅仅是大学内部封闭的决策体系 还有一种就是引导型的 我把渠挖好 水 第三 在学校内部的管理方面 要采用精 到渠成 这个渠就是政策之渠 政府给一 细化管理 现在都进入大数据时代了 再 些优惠政策 或者给些试点经费 有来游 靠拍脑袋决策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 戏规则之后 凡是愿意玩这个游戏的都可 发展的需求吗 胡院长在欧亚的 彩虹图 以来 虽然大家都在转型 但这两种方法 漏斗模型 等都很有意思 做了很好的探索 下的转型效果是不同的 前者是用鞭子抽 最后 应用性本科一定要追求办学绩效 的转型 后者是发自内心的转型 政府在 持续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个客户有 做决策的时候 一定要贯彻李克强总理国 两个 一个是外部的雇主 第二是内部的 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 学生 这两个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 应用 置资源中的作用 这样 应用技术本科才 技术大学就建设好了 能真正学会面向产业需要 面向学生需求 36

第三部分 案例 西安欧亚学院 欧洲国家应用科技大学的建立及我国部分省市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经验 无一不是 在政府主导 行业企业积极参与 学校主动转型发展中实现的 因此 陕西地方本科院 校转型发展 不是单项改革措施的简单相加 而是从提升领导力 完善战略规划 改革 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整体性 系统性的改革 是推动转型高校的实质性改革创新 西安欧亚学院的转型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 2005 年以前 学校定位为教学型 高校 强调以学校发展为本 学习 借鉴公办高校教学 管理经验 强调教学管理规范 二是升格为本科院校后 开始探索并践行应用型办学定位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 管理团队的领导力提升 以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为契机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以战略为导向驱动各项事业发展 寻求教育教学思路调整和全面创新转型 一 欧亚学院转型发展的诱因 1.以 2005 年晋升本科院校及顺利通过 2006 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为标志 学院进入了以政府为主导的规范发展阶段 一方面给学院发展带来很大好处 极大提升 品牌 有利于民办高校全面获得社会认可 教学评估促进教学规范化 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推动民办高校办学条件符合标准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同质化 单一性问题 于是学 院选择进行战略转型 37

2. 高考人数下降日趋明显 陕西省的高考人数已经从 2008 年的 41 万人下降到 2012 年的 37 万,2014 年下降到 35.3 万, 预计 2018 年跌到 27 万人左右 民办高校正在面临人口下降所带来的生源危机 这是学院进行转型的外在原因, 不转型未来就很难生存, 这是进行转型的根本动力 二 欧亚学院转型发展的历程 2006 年, 开展学院未来发展规划的讨论, 开始由 以学校发展为本 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 转变 ; 2007 年, 梳理并形成了学院的使命 愿景 核心价值观 ; 2008 年, 在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 提出 四四二 中长期发展战略 ; 2009 年, 丰富 四四二 战略内涵, 确立了质量 品牌 经营三大战略内容 ; 2010 年, 提出了 应用型 国际化 高质量 的质量战略内涵和实现路径 ; 2011 年, 以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为契机, 实施以授权为特征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同时, 学院确立了 应用型 新体验 国际化 的教育理念 ; 2012 年, 在三大战略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了组织建设与管理体制 信息化两大支撑内容, 形成系统的战略管理体系 从以上顾可以看出, 欧亚学院战略转型与变革已经走过了一个非常清晰和完整的历程, 改革日益从战略层面走向基本工作层面, 日益走向深入和具体化 ; 改革的方向 路径 落脚点日益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及协同行动 三 欧亚学院战略转型的路径 1. 硬件提升 (2000 年起 ) 学院非常重视教学环境 学习空间对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按照 效果导向 国际标准 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注重效益 的原则, 高标准的完成了校园一 二期建设, 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生态校园基本建成, 新教学楼中将教室与实验室有机融合, 实现了学生学习与环境的有效互动 2. 领导力建设 (2005 年起 ) 选拔了一批中青年骨干充实到管理团队中, 开始推行以执行领导团队为核心的分院院长负责制, 确保质量标的实现 3. 完善顶层设计 (2007 年起 ) 梳理并形成了学院的使命 愿景 核心价值观 ; 提 出了 四四二 中长期战略规划 38

4. 明确质量战略内涵 (2010 年起 ) 提出了 国际化 应用型 新体验 的教育理念, 明确了质量战略内涵和实现路径, 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系 5. 教师队伍建设 (2012 年起 ) 提出并实施 彩虹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解决了学院质量标与师资不足之间的矛盾 明确学院产学合作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各分院开始积极探索应用型培养标的实现路径, 在合作模式 培养效果等方面取得突破 归结起来, 学院转型有四个方面 : 一是 以学校发展为本 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 转型 ; 二是从 机会和模仿导向 向 战略导向 转型 ; 三是从 单一学费收入 向 多元收入来源 转型 ; 四是从 重视投入 向 高效产出 转型 四 欧亚学院战略转型的具体实践 1. 围绕应用型培养定位, 系统实施实践能力培养学院以行业发展为导向, 调整专业归属, 为加快产学研合作创造了必要条件 2010 年 12 月, 学院按照 专业依托行业 的原则设置分院, 将原金融与贸易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划分为会计学院 物流贸易学院 金融学院 管理学院, 其中管理学院突出旅游 酒店行业方向 2012 年 5 月, 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名为文化传媒学院, 突出文化产业 新媒体行业方向 2013 年 12 月, 学院召开了第一届以 校企资源共享, 共谋合作发展 为主题的产学合作发展论坛, 云集了国内外知名高校 企业的专家, 分享经验, 探寻合作发展新模式 各分院 各专业也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将应用型培养定位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为最终形成适应民办高校发展特点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有效的基础, 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具体做法有 : (1) 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 加强与第三方调查公司的合作, 针对毕业生的职场表现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依据岗位胜任力模型,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 各分院积极主动争取行业 企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2) 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核心诉求和长远发展, 重新定位培养标, 首要任务是培养现代公民, 教与学的的不是简单传授知识, 而是包括多元价值观 批判性思维 沟通表达等人文素养 (3) 整合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结构, 初步形成了以学生应用能力为出发点, 由服务于专业培养的通识课程 必要管用的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精干的专业核心课程 促进个性化学习的专业及跨专业选修课程等构成的多元 模块化课程体系 39

(4) 建立独立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形成了产学合作 实验实训 工作室 小学期 学科竞赛 社团活动等全方位 立体化的课内外实践教学模式, 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服务 (5) 深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通过与国外高校在市场拓展 课程互认 学历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建立了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模式, 促进教与学工作全面与国际接轨, 并在课程研发 师资培养与培训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6)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建立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的教与学平台, 通过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改革, 为学生自主选择专业 课程 授课教师 学习进程提供资源支持和机制保证 (7) 重新定位学生工作标, 建立以咨询 服务 活动三大职能为核心的教学支持型的学生事务管理机制 (8)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过程管理体系, 通过委员会对学生 教师 员工 校友 课程 设备设施等环节进质量管理 2. 提升学术部门领导力及组织能力为了构建分院有效的学术领导力和行政领导力, 学院选派强有力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充实到院系部门, 实行以执行领导团队为核心的院长负责制 各分院设院长或执行院长一人, 全面主持分院的战略落实及常规工作 ; 各分院引进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或业界专家担任分院名誉院长, 发挥名誉院长的品牌效应和资源整合优势 ; 借助本地区学科专家资源设立学术型组织 专家委员会, 在产学合作 教学方法培训 研究指导等方面提升水准 ; 初步建立以专家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领导力及以执行领导团队为核心的行政领导力的互相配合 协调运行的良性机制, 为下一步向分院 向教师授权奠定基础 3. 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向分院充分授权 (1)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重点实施了基于授权的管控模式调整, 将人事 财务等核心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 增强二级学院的自主权, 提升办学活力 ; 配套完成了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 原有 24 个职能部门整合为 12 个部门, 行政人员精简 48%, 直接优化 700 万元用于追加教学投入 (2) 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2012 年 5 月, 作为陕西省章程修订试点的唯一一所民办院校, 学院完善了新章程, 明确了学院的公益性宗旨 ; 完善了董事会会组织形式及议事规则, 推进了专家治校和民主管理机制 ; 显著加大了对教师和学生权利的保障力度 40

(3) 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配合授权管控模式调整, 初步建立了教学支持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各业务能够依据责权利对等原则自主运营 ; 实施 刀刃管理会计 计划, 使教学投入年度平均增长率达到 37.5%, 并连续三年提升教师薪资, 其中核心教师薪资涨幅达到 25% 4. 完善彩虹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系统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经过不断探索, 学院对基于应用型定位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日益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在借鉴国内外优秀大学的经验, 并在分院试点的基础上, 学院提出了 彩虹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第一层次 : 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和影响力的海内外知名教授 企业家 行业专家, 是学院践行 应用型 新体验 国际化 教育理念的引导力量 第二层次 : 学科 专业带头人, 由省内知名教授和行业专家组成, 是学院提升学术领导力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力量 第三层次 : 兼职教师和行业教师队伍, 包括高校优秀教师和行业师资 ( 高校教师 50%+ 行业专家 50%), 后者是学院实施应用型教育的重要力量 第四层次 : 专职中青年教师队伍, 是学院教学 科研 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 彩虹 规划清晰划分了四个层次人员的不同作用和地位, 明确了各层次人员的来源和渠道, 区别界定了其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解决了国际专家 学科带头人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同时, 规划不仅从选 育 用 留四个维度, 分类制定各层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策略, 还将各层次引进标按年度分解到各分院 专业, 并依据学院经费状况, 制定相应的财务支撑模型 为了保障 彩虹师资建设规划 的深入实施, 学院还将制定 教师星级职业成长规划, 具体包括教师学历提升 ( 博士 ) 职称晋升 绩效改进 SCL 教学范式 实践能力 访问学者及领导力提升等多方面的辅导和提升计划, 帮助教师规划职业未来, 激发教师学习创新的动力, 提高教学质量 5. 学术部门实施波多里奇卓越绩效体系 2011 年, 经过部门绩效管理两年多的实践探索, 各分院全面引入美国国家质量奖波多里奇卓越绩效考核体系, 运用波多里奇指标体系框架, 结合学院战略发展 分院自身规划及年度核心工作, 制定绩效指标 具体指标围绕领导力, 战略规划, 对消费者和市场的关注, 测量 分析和知识管理, 以教师和员工为本, 过程管理, 结果等七个维度来 41

设定 并制定详细的观测点和细分指标 指标设定体现学院管理重心下移的主导思想 加强分院独立性 在指标评价上采用第三方机构调查或认定 定性指标通过评级定量化 等方式进行 下一步 学院将在波多里奇评价体系的思维框架基础上 借鉴更加符合应用型定位 的台湾技职大学评鉴指标 进一步完善分院评估的指标及评估体系 西安欧亚学院学生活动中心 42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刘枚 本案例根据 2014 年 5 月 7 日刘枚副处长在 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会 上的 发言整理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是由重庆邮电大 学举办的独立学院 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面向全国招生 2009 年以来 学校毕业生就 业率一直在 90%以上 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 在通信 制造 软件开发等行业 基本实现 对口就业 在此与大家重点分享下移通学院在教学 方面的转型探索 首先 实现 通识+英才+专业 的三位一 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是借鉴美国培养模 式的通识教育 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第二是英才教育 我们通过对课外教育活动 进行整合 打造综合教育平台 包括社团活 动 竞技体育 公益服务 艺术实践四大模 块 通过英才教育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等人格特征 第三是 专业教育 让学生掌握整个专业的核心技能 掌握立业的本领 培养工程师和技术背景 的高层管理者 第二 企业和学校 双元制 的实践体系 我们正在逐渐摸索这些合作的方式 首先 学校与中国联通合作 学生在大三时跟联通公司签订协议 进入联通班学习 联通公司 根据他们以后工作需求来开设一些课程 相关的培训师也会到学校讲课 提前一年定制 培养 这样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模式和工作的环境 第二 我们探索双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体系=软件技术实战能力+职场关键能力 采取全软件项化 让学生来做这些项 采用完全的企业管理模式 第三 成立叶茂 中营销学院 培养市场营销方面的学生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营销实战项 第四 创业实践平台 我们打造了创业一条街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市政府也非常重视 给予 43

一定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第五 与北京万画影业投资公司合作 为动画专业的学生打造 实习和实践的平台 第六 中德应用技术学院在培养一些学生到德国进行 3+2 或 2.5+1.5 模式的培养学习 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能够将一些新的理念带入到我们的学 习中来 第三 三特1 行动计划 学院的网络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进入这个计划范 围 促进我们对 工种技术技能 的人才培养 通过系统设计 改造 新建等手段建设校内 实验室平台 实习基地 建设与企业无缝对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使学生与企业实现真 正的无缝对接 遵循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原则 按照校融企业 课融车间的思路 学 校在探索本科学生 3.5+0.5 的培养新模式 3.5 年是学校的学习 还有半年时间是根据专 业岗位的需要进行顶岗学习 实现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同时 我们也在探索 2+2 的模式 就是两年的通识教育 两年的专业学习 这些都在不断 地探索之中 1 三特行动计划 为贯彻实施国家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落实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 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 号 文件和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打造长江上游科教 中心 市教委 市财政局决定实施重庆市高等学校 特色专业 特色学科 特色学校 项建设计划 简 称 三特行动计划 从 2013 年起 支持建设 120 个特色专业 支持建设 50 个特色学科 最终通过特 色专业和特色学科的建设 形成一批特色学校 44

第四部分 海外 德国职业教育 双元制 模式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GIZ 职业教育领域项官员 卢蕊 本文根据 2014 年 5 月 7 日项官员卢蕊在 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会 上的 发言整理 德国教育体系 德国现有高校 430 多所 其中 应用技 术大学占比 50% 综合性大学占比 25% 其 它的占比 25% 在 2013~2014 年这一届的学生中 有 64% 的学生选择去综合性大学就读 33%的学生 选择去应用技术大学 选择其他高校就读的 学生比例很小 我们平时所称谓的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 是 图1 德国教育体系 Bildungssystem in Deutschland 45

比较约定俗成的叫法 至于更准确的称谓仍有待推敲 它创建于 60 年代末 由工程学校 和高等职业学校进行升级成为最初的应用技术大学 最开始是技术类的专业 后来开发 了经济 社会 教育这些领域的专业 现在的专业设置非常广泛 从开始创建至后来很 长时间 很多商人和工人的中产阶级认为综合性大学属于精英教育 自己的孩子更应该 去应用技术大学 这样更适合他们的发展 德国的初等教育 相当于国内小学阶段 从 时间和年龄上看 中等教育Ⅰ 相当于国内初中阶段 中等教育Ⅱ相当于高中阶段 高等 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学 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 德国教育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从中等 教育即初中阶段就有一个学生的分流 文理中学是比较传统的中学 主体中学 实科中 学是为未来的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预备人才 综合学校包含了这三种学校的教学特点 他们是一体或者各自为政按照自己的思路办学 但是在这些学校里同时具有这些不同的 形式 中等教育阶段实际上分为了两个部分 文理中学是比较传统的中学教育 职业专 科学校和专科高中是主要接收实科中学和同等水平的毕业生 他们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 可以工作也可以进入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就包含了刚才提到的应用技术大学 综合大学 就是我们的传统大学 图 2 德国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 2011 年入校生资质百分比 Deutsche Studienanfängerlnnen an Uni & FH im J 2011nach Art der Studiengberechtigung in % 图 2 中的数据来源于德国统计局 分析了德国的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 2001 年入学学生资质多样化的特点 第一类即蓝色部分是比较传统的文理中学培养出来的学 生 红色指的职业院校背景的学生 第二教育途径指的是成人教育 通过夜校学习参加 高考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三教育途径指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这些工长或者技术人员 46

他们的学历被认可, 与进入大学学习的准入是等值的, 他们也可以进入德国的大学 综合性大学中 91% 的人是文理中学的背景, 应用技术大学有 54% 具文理中学的背景, 红颜色是职院校背景的学生, 他们大多选择去应用技术大学, 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背景, 它从中等教育阶段延伸到了高等教育 第二 三种教育途径的学生比较少 德国高等教育综合性大学倾向于理论学术性研究, 以科研为的, 可以进行没有具体实用的地进行一些科研, 专业设置非常广泛, 学制比较宽松, 学业计划可以自由制定, 综合性大学有权授予博士学位, 以及高校任教资格 应用技术大学以应用为导向, 针对未来职业实践的要求, 它的专业设置突出技术性和应用性, 包括技术工程 经济和信息通讯等等 其教学特点 : 学习的知识与应用领域密切相关 ; 强调掌握规则和方法 ; 小班教学 ; 教学标明确 ; 进度考核明确, 可以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德国职业教育职业学院是在德国南部, 并不是很普遍, 它与综合型大学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区别, 职业学院是双元制的校企合作模式, 需要学生与愿意为其提供培训的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 在教学上, 学校每个星期有 1~2 天在职业学校上一些基础课, 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 3~4 天在企业岗位培训 职业学校受联邦州政府主管, 企业由商业和行业协会来协调 企业承担整个学生职业培训期间的费用, 还支付学生一定工资, 在三年之内可以取得学士学位 学校对学生的选择不是由高校来决定, 而是由合作企业来决定哪些人可以入学 参与双元制大学的方案三方都可以受益, 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同企业进行密切地沟通, 以需求导向制定课程设置, 同时从企业这边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 ; 学生一方面能拿到学士学位, 还能积攒职业经验, 学习的内容与他未来的工作有非常高的契合度, 而且经济独立, 每年大约有 85% 的学生在学校跟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被称作直接就业率, 85% 的直接就业率在其他学校教学形势下是没有可能做到的 ; 对于企业而言, 对它最大的好处是得到了高素质后备人力资源 双元制大学有若干种学习课程模型, 比如培训一体化模型, 就是在整个大学过程中你会获得大学的毕业文凭, 同时你还可以选择与你大学专业相关的职业工种进行职业培训, 最后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业培训证书 德国 明镜 周刊上曾做过一篇报道 : 过去 10 年应用大学实习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多, 现在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文凭和综合大学的文凭相同, 应用技术大学也一直在争取原来 47

只有综合大学具有的博导资格 综合大学毕业可以拥有一个学士或者硕士的头衔 应用 大学毕业的 在自己的名头后面有一个括号 标注 FH 表明这个人是应用技术大学毕 业的 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对学校和对这个学习过程的歧视 都是大学为什么我们要在括 号里标注 FH 经过他们的争取 现取消了小的标注 说明这个文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 度的认可 对于博导资格而言 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也可以去读博 但是需要他们在 综合大学里找到一个愿意指导他的导师 这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是现在德国高校 讨论比较热的话题 应用技术大学在从综合大学的阴影中走出来 从整个教育体系上来看 德国的教育从中学就分流 甚至在小学就有一个定向阶段 学生通过在劳动局或者一些机构进行咨询 参观企业或者到企业实践 尽早形成自己的 职业定向 这是双元制的延续 社会地位的提升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企业配合和家长的 认可 德国的 联邦职业教育法 规定 18 岁以前要接受义务的职业教育 学生在中 学的时候去企业实习 有时候会占一半的时间 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有法律支持是很 多劳工纠纷问题和劳动安全等问题让大家觉得比较放心的因素 图3 27 个欧盟国家的技能人才结构及预测 国际劳工组织 ILO 年研究报告 2011 Qualifikationsstruktur prognose für 27 EU-Mitgliedstaaten 48

国际技能人才结构与预测 关于 27 个欧盟国家的技能人才结构和预测 2001 年的国际劳工组织报告中 把人才 分为三类 一类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基础性工作 比如生产部门的一些辅助工作 第二类 是中等技能性工作 有一定技术含量 比如生产部门的专业工作 第三类就是高技能的工作 图 3 中的数据是 2010 年的比例 总共加在一起是百分之百 图中 2020 年 对应的 数据是这个研究报告所作的预测 基于这 27 个欧盟国家分别的调查做了这样的预测 最后的结果显示 参与基础性工作的人员比例会有缩减 从事中等技能性工作人员比例 相对持平 从事高等技能的工作人员比例是上升的 在同一个报告里也提到了对中国的 调查和分析 对中国企业技能人才结构进行了调查 未来中国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变化趋势应该与欧盟国家差不多 这个报告也能让我们看到增加高技能型人才的意义 49

电话 010-62236842 邮箱 editor@21cedu.cn 网站 www.21cedu.org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 地址 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8 号 微信二维码 请扫描关注 金丰和商务苑C 座409 室 邮编 10008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