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Power and 愈来愈成为政府 政治家 企业家 金融家以及电力行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1) 能耗和 C O 2 排放导致全球变暖, 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且在一段时期内还将变得更加严峻 中国已进入以重化工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经济发展迅速 但是高能耗 高污染排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

Similar documents
年第 期


国家电网公司 2017 年 四统一 四规范 自动化类装置集中检测合格产品公告 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2017 年 7 月 1 日 国家电网公司 2017 年 四统一 四规范 自动化类装置集中检测送检装置包括测控装置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 时间同步装置 数据通信

XGW1-12户外环网柜.indd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建筑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应用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半 导 体 学 报! " # $%&'%' $!&' #% #$1 /#1 $'! / ?/ ?/ / 3 0,?/ ) * +!!! '!,!! -. & ' $! '! 4% %&1)/1(7%&)03 (% )

电院 2018 年硕士夏令营暨自主招生复试成绩公示 (7 月 ) 各位考生, 下面表中是参加电院 2018 年硕士夏令营暨自主招生的复试成绩公示名单, 具体拟录取情况要等 9 月中旬才能得知 名单中的考生如有放弃或没有取得本科推免资格的, 请及时邮件通知马老师

邀请函1


Microsoft Word doc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2015 MCCB Price Book

关卫和等 我国压力容器行业 检测技术的应用和进展中国工业检验检测网

CONTENTS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A) (A) (A) (A) (A)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1) 临潼校区重修上课安排

RS Pro 以实惠的价格 提供您所需的品质与性能 细节决定成败 正确的选择可以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和生产力 每个决策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因此 RS Pro 为您提供了约 40,000 种产品供您选择 这些产品均经过产品质量测试 专为严苛的制造和工业环境而设计 并在不断推陈出新 RS Pro 深知每个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 ( 第 版 ) 3. 图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 图 4-1-3) 电路名称电路原理图波形图 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u 1 u u sin t a t 1 u 0 A B VD I A VD R B

程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全国统考 无 学术型全日制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全国统考 无 学术型全日制 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册子0906

考生编号 政治 政治分 外语 外语分 科目 1 科目 1 分 科目 2 科目 2 分 总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排名 考试方式 报名号 思想政治理论 47 英语一 33 数学一 59 电子与通信基础 电子与通信工程 57 全国统考 11

旅游科学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牢牢把握 三个见实效 的目标要求 一论持续用力深化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 1


幻灯片 1

!

水晶分析师

论文,,,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原译作 修补者, 但在英译版本中, 被译作

! % % % % % %!

图一 各年份论文数 二 研究主题及其变迁

80 1. 芬兰教育发展联盟

ABOUT CREAT 信誉等级 科锐公司连续被评为国内信誉等级最高的 AAA 级企业 ISO 9001 质量论证体系 2002 年通过了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ISO9001:2000--GB/T 质量体系认证 2006 年通过了北京新世纪认证中心 ISO9001:2000--GB

é ê

燃烧器电子控制系统 目录 2


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算法

孙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全国统考无 全日制 学术型 苏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全国统考无



石油炼化会后刊邮件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 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现代化智库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 金融学家陈雨露教授任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 立足人大, 放眼世界 ; 把脉金融, 观览全局 ; 钻研学术, 关注现实 ; 建言国家, 服务大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2. 全球机器人大佬都是谁? 3. 我国的差距在哪里? 2

旅游管理 3 电气自动化技术 3 酒店管理 3 智能控制技术 4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 物联网应用技术 2 汽车营销与服务 2 会计 3 软件技术 2 财务管理 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金融管理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 工商企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未标题-4

ABOUT CREAT 信誉等级 科锐公司连续被评为国内信誉等级最高的 AAA 级企业 ISO 9001 质量论证体系 2002 年通过了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ISO9001:2000--GB/T 质量体系认证 2006 年通过了北京新世纪认证中心 ISO9001:2000--GB



考试时间课程名称级人数考试地点 机械工程 17 级卓越 1 30 D-386 机械工程 17 级卓越 2 30 D-386 自动化 17 级 1 30 D-3108 自动化 17 级 2 30 D-3108 电子信息工程 17 级 1 32 C-170 电子信息工程 17 级 2 32 C-242

西铁城电子 设备解决方案 Citizen Electronics Device Solutions 以高附加值的电子设备 来支持持续进化的产品开发 We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evolving equipment with value-added electronic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

% % % R&D % R&D 12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014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 (, ),, ( ),,, :,,,,,,.,.,, (, ),., : (, ),,.. ( ),.,,,, ;,,,,,,

引言

第 期 徐娴英等 服务质量测量方法改进与应用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01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


¹ ¹


1-16页


GE VB2-12 组装极柱真空断路器 引领电气化未来

厦门大学 2010 年本科招生分省录取情况统计 省份 科类 本一线出档线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安徽 文史 理工 北京 文史 理工

中国教育软件市场回眸与前景分析 doc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Contents

报告五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发展报告 115 一 智能电网的特点与定义 ( 一 ) 国内 外对智能电网的理解和定义当前, 虽然智能电网已经在国内外被普遍认可, 并积极推广, 但对于智能电网的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并不完全一致, 在不同的学者之间, 也有一定的差异 以下摘取一部分学者和组织对智能电网的理解和定义

学年第一学期临潼校区第二十周期末考试安排 ( 四 ) 考试时间 课程名称 班级 人数 考试地点 1 月 17 日 10:00-12:00 中级英语写作 Ⅰ 英语 17 级 1 班 29 D 月 17 日 10:00-12:00 英语阅读 Ⅰ 英语 18 级 1 班

获奖类别及等级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员 : 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 22

¹

北极星智能电网专题 : 合作联系 : / 107

2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有限公 河北省电力公 包 15 北京市电力公 包 16 北京市电力公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 包 17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杭州华新电力线缆有限公 包 18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 包 19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 包 20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上海上缆藤仓电缆有限公 包 21 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工程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吉林大学 应用化学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四川大学 制药

幻灯片 1

¼ ½ ¾ ¼ ½ ¾

Transcription:

Power and 科技资讯 第一届 智能电网学术论坛纪要 2009 年 6 月 27~28 日, 来自国内外高校 科研院所 电网企业和相关研发 制造企业的 200 多位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齐聚天津大学, 参加了第一届智能电网学术论坛 与会者围绕主题 智能电网 面向 21 世纪中国电网, 交流认识, 探讨智能电网的技术内涵以及中国智能电网之发展路线 会上还就智能电网学术论坛机制进行了讨论 论坛思想活跃, 涉及范围广泛, 密切结合国情, 收获颇丰, 论坛纪要如下 : 一 会议概况本次论坛起因于 2008 年 12 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际供电会议 (CICED2008) 关于智能电网及高级量测技术等学术专题报告, 部分专家学者倡议对智能电网进一步交流和探讨, 并得到会议领导的支持 随后经多次酝酿讨论, 于 2009 年 3 月成立了以余贻鑫院士为组长 金文龙为副组长的由王成山 徐丙垠 葛少云 李天友 秦毅 曾沅 郭力等人组成的论坛筹备组, 并按照 关于筹建智能电网研究论坛平台 推进我国智能电网学术交流协作的会议纪要 精神启动了第一届智能电网学术论坛的主旨报告 相关专题报告以及论文征集等筹备工作 来自国内外 60 多家单位的负责人 专家 学者, 共计 260 余人参与了此次论坛 其中来自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政府部门和设计等事业单位的有 100 余人,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的专家 工程师约 100 人, 还有几十人来自制造企业以及媒体等单位 参加本次论坛的知名人士有 :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黄其励 杨奇逊 韩英铎 余贻鑫和程时杰等, 美国驻华使馆能源处主任 M a r t i n Schoenbauer,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李若梅, 天津电力公司总经理李晶生, 天津市科委副主任陈养发,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 东北电力大学校长穆刚, 原香港大学副校长吴复立, 国家工信部科技司副处长张力超等 有 20 多位专家学者应邀撰稿, 提交了论文或 PPT, 会议将此汇编成册 第一届智能电网研究学术论坛会议资料 王成山 徐丙垠和金文龙分别主持了开幕式 主旨与专题报告和自由讨论 论坛以大会报告 自由发言和互动方式进行交流 这些报告和发言阐述了智能电网提出的背景 主要目标 研发动态及技术构成特点, 介绍了发展趋势, 提出了如何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在我国的研究 实践和应用等见解 余贻鑫 程时杰 Martin Schoenbauer 吴复立 李瑞庆 徐丙垠 王成山 栾文鹏 杨钢 陈江华 周昭茂 雷宪章和刘前进等作了主旨报告或专题报告 李天友 杨建华 程浩忠 袁钦成 李令冬 陈效杰 黄健等发表了专题简要报告和建议 ( 参见附页 ) 黄其励院士作了 3W+1H ( 为什么 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 的生动发言, 畅谈了此次论坛的收获与感想, 并提出了深化智能电网学术论坛机制的建议 ; 李若梅秘书长肯定了举办智能电网论坛的必要性, 提出了论坛组织机制的设想, 并积极支持论坛平台挂靠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纳入学会学术活动内容 并表示, 作为主办方的学会, 将积极与各方合作办好智能电网论坛 二 关于智能电网的基本认识 1. 智能电网研究的原动力及目标电气化技术被认为是人类在 20 世纪取得的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 它推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 随着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来临, 电力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智能电网是现代电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它将成为可充分利用广泛分布的可再生能源的基础设施, 可实现节能减排 减缓 ( 或维持 ) 气候变暖的有希望的一种途径 智能电网将能满足信息时代高电能质量 高供电安全和可靠性的迫切要求 ; 与用户互动, 提高电力部门与用户双方的电能和资产利用率 因此, 智能电网以超越传统模拟式电网的发展概念, 33

科技资讯 Power and 愈来愈成为政府 政治家 企业家 金融家以及电力行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1) 能耗和 C O 2 排放导致全球变暖, 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且在一段时期内还将变得更加严峻 中国已进入以重化工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经济发展迅速 但是高能耗 高污染排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中国已成为世界 CO 2 排放第二大国, 不久即将成为第一排放大国 CO 2 的排放是使地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而正在引起各国政府的严重关注 我国传统的以 75% 煤电为主要特征的电力工业发展模式已不被全社会所认可, 因此如何在我国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清洁高效利用能源, 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 基于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将渗透进配电网基础设施 传统的只适合于单向潮流的配电网, 由于有数以万计的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而面临双向潮流 难于预测和控制等问题 (2) 进入 21 世纪以来, 以美加 8.14 大停电 为代表的大规模停电事故频频发生, 中 小电网事故引起用户停电更是屡见不鲜, 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已难以计算 由于目前电网用于紧急控制的保护和自动装置不具备对事态发展的实时监视 评估和控制能力, 并且还可能发生因保护动作过慢或误动而导致电网震荡或不必要的解列等问题, 发生电网的停电事故已难以避免 因此必须提高正常状态下的可观察性 动态安全评估和预防性控制能力, 以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降低大规模停电的风险 (3) 作为城市电力基础设施的配电网建设耗资巨大, 其资产需占整个电网总资产的 40%~50%, 甚至更大 然而城市电力设施的利用率却很低 据美国统计, 其配电基础设施的平均载荷系数约为 55% 这意味着电网的资源近一半未被利用 与之相比, 我国城市电力设施和用户电力设施的利用率就更低 因此, 需要开发高级的配电市场, 通过电力公司与终端用户的互动, 使负荷需求特性更具弹性, 削峰填谷, 优化资产管理, 提高利用率 (4) 近 20 年来, 通信和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数字化技术及其应用在各行各业日益普及, 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 目前的电网是按照模拟技术时代的要求设计的, 适应不了数字化社会的需要 ; 同时, 数字化技术 在电网中的应用也相对较落后, 特别是配电网 综上所述, 能源压力和生态文明意识提升所带来的压力, 以及未来数字化社会对电能质量和高安全可靠性的供电要求, 已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原动力 就经济而言, 驱使人们研究发展智能电网的原动力, 不是电的成本, 而是由于缺乏合格电力所造成损失的成本 由上可见, 智能电网研究的目标应该是 : (1) 实现大电网 ( 以抵御事故扰动为目的 ) 的安全稳定运行, 降低大规模停电的风险, 提高电网自愈能力, 为高新技术 敏感用户提供高级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 (2) 扩展兼容功能, 使分布式电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该电源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 分布式储能装置, 以及电力用户 ( 包括电动车 ) 用电需求的响应等 (3) 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电网资产的利用率 ; (4) 提高用户电能利用效率, 降低峰荷需求 总能量消耗和网损 当前, 北美已经形成了众多有实力的研究智能电网的群体, 它们在联邦能量管制委员会 (FERC) 北美可靠性委员会 (NERC) 和美国能源部 (DOE) 等组织的指导下协同开展研究工作 因而近年来智能电网技术已得到极大的关注, 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美国奥巴马政府已把建设智能电网作为美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意在掀起以智能电网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及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热潮, 进一步引领新兴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电网技术的进步 我国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远景目标, 明确了 2020 年及 2050 年节能减排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 我国电网已得到长足发展, 数字化 自动化的实践成功, 为发展智能电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已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 2. 智能电网的技术内涵智能电网是一个技术装备现代化且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电力网络 它应用双向通信 高级传感器 自动化和分布式计算机来提高电力网运行的灵活性 安全性 可靠性和效率, 并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 可以向用户提供便利的控制手段, 以满足其用电选择性的要求 ( 如省钱 舒适 方便 ), 使用户能够根据电价的变化主动调整电能消费方式, 以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和电网负荷率 ; 可以兼容 34

多样性和分散性的电源, 能向用户提供多种服务, 包括为电动车辆提供方便的充电和付费服务 未来的智能电网具有的鲜明的功能特征应该是 : (1) 激励 / 包容电力用户 提供充分的实时电价信息和多种用电方案, 促使用户主动选择与调整电能消费方式 ; (2) 集成分布式发电 / 储能 汇集大量 即插即用 的分布式电源, 补充和平衡集中式的统一发电 ; (3) 促进电力市场化 发展成熟 健壮 易于集成的电力趸售市场 ; (4) 满足电能质量需要, 提供多种的质量 - 价格方案 ; (5) 实现电网优化 电网的智能化同资产管理软件深度集成, 使资源和设备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 (6) 自愈能力 自动监测评估 确保电网的完整性 安全性和功能性, 遏制停电事故的扩大 ; (7) 抵御外界攻击 具有快速恢复能力, 能够识别外界恶意攻击并加以抵御, 保障供电安全 未来的智能电网在技术层面与目前电网明显的不同之处有 : (1) 通信 : 采用双向通信 ; (2) 与用户交互 : 提供很多用户侧的交互控制手段 ; (3) 仪表型式 : 采用具有记存功能的数字式仪表 ; (4) 运行与管理 : 采用远方监视 分析 ; (5) 电力的提供与支持 : 集中发电和分布式发电并存 ; (6) 潮流控制 : 拥有灵活的潮流控制能力 ; (7) 可靠性 : 可以施行自适应保护和孤岛化控制 ; (8) 供电恢复 : 通过自愈方式恢复供电 ; (9) 网络拓扑 : 具有网状可灵活重构的供电网络 总之, 智能电网将使电网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 ( 包括发电 传输和消费 ) 之间靠得更近, 从而改善了电网整体的运行效率, 最终使终端用户和社会环境都受益 3. 智能电网的研究内容目前, 智能电网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 : (1) 高级计量体系 (AMI,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主要功能是授权用户, 使系统同负荷建立起联系, 使用户能够支持电网的运行 (2) 高级配电运行 ( A D O, A d v a n c e d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主要作用是使电网实现自愈功能 (3) 高级输电运行 (ATO,Advanced Transmission Operations) 强调阻塞管理和降低大规模停运的风险 (4) 高级资产管理 (AAM,Advanced Asset Management) 其同 AMI ADO 和 ATO 的集成将大大改进电网的运行和效率 其中,AMI ADO 与智能配电网的运行密切相关,ATO 用于智能输电网的研究和实现, 而 AAM 则涵盖与智能输电网 / 智能配电网资产管理相关的规划 设计及资产利用 智能电网的实现要求和相关研究内容可表述如下 : (1) 灵活的网络拓扑 灵活的可重构的配电网络拓扑, 是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 它使得电网在发生故障时, 能把故障影响限制到最小范围内, 并可迅速通过其它连接恢复对其它部分的供电 关于配电网络拓扑的新概念有 : 1) 环形的低压配电 新的重构选择 ; 2)DC( 直流 ) 环形母线 新的用户服务 ; 3) 分布式能源集成 定制的安全岛和灵活的微网 ; 4) 双向潮流 电路间的功率交换等 (2) 集成能源与通信体系 (IECSA) 智能电网需要具有实时监视和分析电网目前状态的能力, 包括识别故障早期征兆的预测能力和对已经发生的扰动响应的能力 该集成能源与通信体系 ( 包括分布式计算环境 ), 需覆盖从发电机到末端电力负荷的全部范围, 并要满足 : 1) 其数据通信和分布式计算设施是开放式的和基于标准的 ; 2) 能兼容各种各样的物理媒介的通信和嵌入的计算技术 ; 3) 把数据通信网络和智能设备集成一体 (3) 快速仿真与模拟 (FSM) FSM 是含风险评估 自愈控制和优化的高级软件系统 ( 包含广义的 EMS/DMS 等功能 ) 它为智能电网提供数学支 35

科技资讯 Power and 持和预测能力 ( 不仅是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的能力 ), 以期达到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安全性 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目的 FS M 的基本功能如下 : 1) 提供实时的状态估计, 以供安全监视 评估和优化使用 ; 2) 提供电网性能的连续优化 ( 能量 需求功率 效率 可靠性 电能质量等 ); 3) 提供比实时还要快的预测仿真, 以期能够通过自愈功能避免一旦发生可能对电网造成较大影响的预想事故时的扰动 ; 4) 从运行和规划的观点对电网进行 whatif 分析, 并为运行人员提供推荐方案 ; 5) 把市场 政策和风险分析汇集于电网模型, 同时把它们对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量化 (4) 灵活的分布式电源 (DER) 大量的分布式电源 ( 如大规模风电场等 ) 并于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上运行时,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配电网单向潮流的特点, 因而要求电网采用新颖的保护方案 电压控制和仪表来满足双向潮流的需要 通过高级的自动化系统把这些分布式电源无缝集成到电网中来并协调运行, 则可带来巨大的效益 这除了节省对输电网的投资外, 还可提高全电网的可靠性和利用效率, 为电网提供紧急功率和峰荷电力支持, 以及提供其它辅助服务功能, 如无功支持 改善电能质量等 ; 同时为电网运行提供巨大的灵活性 与 DER 相关的工作包括 : 1) 提供安全的通信 监视和控制设施, 以及实施电网范围内 DER 的协同控制策略, 以便于集成和实现实时调度 DER( 包括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装置 ); 2) 改进模拟方法和实现实时量测用户需求, 以便评估 DER 对电网稳定性和控制的影响 ; 3) 确保 DER 装置同电力交换系统集成时的兼容性 ; 4) 考虑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5) 高级配电自动化 (ADA) ADA 是智能电网实现自愈的基础 它包含电网的监视与控制 配电网管理和与用户的交互 ( 如负荷管理 量测和实时定价 ) 通过与智能配电网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协同运行,ADA 既可改善电网监视 无功与电压管理 降低网损和提高资产利用率, 也可辅助优化调度和安排维修作业等 为此,ADA 需要具有更为复杂的控制功能, 如 : 1) 全部元件必须处在一个开放式的通信体系结构内, 并具有协同工作能力 ; 2) 使用经由分布式计算的局部分布式控制 ; 3) 使用传感器 通信系统和分布式的计算主体, 对电力交换系统的扰动做出快速反应, 使其影响最小化 (6)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产品是未来智能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多功能固态开关 智能电子装置和配网使用的柔性输电系统装置 ( 如 S V C 和 D - S T A T C O M) 等 目前, 基于晶闸管开关装置的多种控制器在市场上已可以买到, 但它们都是独立控制的 未来的智能电网将采用新的系统控制逻辑, 使它们协同运行, 从而实现多重电力电子装置的集成控制, 以便利用电网最大的可用传输能力 (7) 高级计量体系 (AMI) 和需求侧管理 AMI 由安装在用户端的智能电表 位于电力公司内的计量数据管理系统 (MDMS) 和通信系统组成 根据实际需要, 智能电表能同时实现多种计量方式 ( 如 KWH/KVARH/KW/V/ ) 和多种计量时间间隔 (5min/15min/1h/ ), 并具有双向通信功能, 可支持远程设置 接通或断开 双向计量 定时或随机计量读取 由于每一个智能电表都是智能电网的一个量测点和传感器, 因此 AMI 可以连接用户并为其提供电网范围的能观性 此外, 智能电表还可以作为通向用户室内网络用作关口的网关, 为用户提供实时电价和用电信息, 并可控制用户室内用电装置的负荷, 实现需求侧管理 (8) 广域测量系统 (WAMS) 基于相量测量单元 (PMU) 的输电 WA M S 是随着全球定位系统 (GPS) 技术民用化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同步对时体系是 WAMS 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使得在 WAMS 主站对广域电力系统进行同步观测成为可能 WAMS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类 : 1) 取代常规 SCADA/EMS, 建立新的电力系统数据测量平台 ; 2) 以基于 WAMS 的数据测量平台为前提, 开发在常规 SCADA/EMS 平台上难以进行的应用功能, 如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电力系统暂态过程跟踪与暂态稳定性预测 电力系统区间低频振荡模式在线辨识 电力系统降阶模型辨识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等等 36

4. 中国实现智能电网之路线智能电网在传统电网基础上, 将电力技术与信息 通信 传感 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融合, 集数字化 自动化 信息化于一体, 并且实现与用户的互动 因而要实现智能电网包括智能输电网 智能配电网, 必然面临很多挑战, 带有极强的探索性 作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产业革命, 智能电网不是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完成的事情, 它是电力部门和全社会各相关行业的融合, 是传统电网和现代技术的融合, 是多种目标的优化综合, 是需要以电力部门为首的全社会的参与才能完成的事业 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也可应用木桶原理, 从电力产业的最薄弱环节入手, 细微的改变往往会大大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用电质量等 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分布特点和电网建设运行的实际情况看, 智能输电网 智能配电网的建设 发展都有关键技术要面对, 目前在发 输 配 用电这一产业链中, 同发电和输电环节相比, 配电 用电以及电力公司和终端用户的合作等环节较为薄弱, 影响了电网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可见为实现智能电网的目标, 在建设统一 坚强电网的同时, 研究重点宜主要围绕双向通信 高级传感器 电力电子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等展开 为此, 实现智能电网的路线应该是 : (1) 优先开展 AMI 的研究 智能电表实际上是一种分布于网络上的传感器和量测点 AMI 不仅能为电力公司提供遍及电网的通信网络和设施, 同时也能提供电网范围的量测和可观性, 因而它被视为是实现智能电网的第一步 它不仅可使用户直接参与实时电力市场, 而且可为电网的运行和资产管理带来巨大效益 (2) 尽早制定信息交换标准 标准和准则向来是实现现代化 高效率的基础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是电网实现智能化的前提 数据采集是信息交换最为重要的基础 这就需要解决接口的标准化问题, 包括通信标准 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 智能计量标准等等 信息交换的标准化可以提供开放式的接口, 使终端设备得以方便地实现即插即用 (3) 创新中长期配电网规划与设计 灵活的 可重构的配电网络拓扑和集成能源与通信体系是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 因而在配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 滚动规划 ) 中应尽早考虑, 以适应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未来的数字化社会对供电可靠性及电 能质量的严格要求 因此我国应该改进城市电网发展的思维理念, 创新中长期配电网规划与设计理念 (4) 加快储能元件 / 储能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研究 对于智能电网而言, 储能技术也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技术 其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保护压力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的研究应当得到充分的关注 大功率的分布式储能装置和设施的开发, 对于像大功率风电这样的间歇性电源的发电并网应用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并加大投入和试点力度, 培育适应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产业 近 30 年来, 尤其进入 21 世纪以来, 我国在电力体制改革和国家政策推动下, 发电与电网发展快速, 坚强电网的建设得力, 输电网与配电网的结构得到加强, 自动化 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显著, 标志着我国电网的基础建设与运行管理正在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电网将在 十二 五 继续以万亿元以上资金投入输 配电网建设, 数千亿元投入计量系统以及信息化 自动化的建设和改造, 这无疑将进一步夯实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 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 因此, 我们应当追踪当代电网的发展潮流, 积极开展智能电网的研究 实践与交流, 推动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三 关于智能电网研究学术论坛的建设和运行当前, 国内外有关智能电网的理论 技术研究与项目实践十分活跃, 吸引了电网 金融证券等不同行业专家学者的关注 他们对智能电网的认识 理解 观察角度 应用目的, 各有不同 我国政府部门, 科技 能源部门, 以及电网公司 电力企业都十分重视智能电网的发展远景与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智能电网已成为现代电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既要急起直追, 又要扎实推进, 还需要在认知 标准 规划试点 人才培训 高新技术研发 实践案例 政策制定 工程实施等方面经常进行交流 总结提高 因此, 为了有成效地开展交流, 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在我国的研究 实践和应用, 应尽快搭建全国性智能电网学术论坛平台 智能电网学术论坛 是一个多学科 群众性的学术交流研讨性机构, 是开放性的会议组织 论坛的任务是为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 37

科技资讯 Power and 学术交流平台, 为我国制定智能电网相关政策建言献策 论坛的宗旨是 : 交流 传播 桥梁 服务 借助这个平台, 凝集专家学者的智慧, 发挥各人特长和积极性, 推进中国智能电网的研究 应用和发展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作为论坛主办方, 拟将论坛纳入学会学术活动内容, 支持智能电网学术论坛的建设和发展 学会还将设立专门的网站, 利用学会的网络资源, 汇集和发布智能电网的学术动态及相关研究成果, 使科研院校 电力公司和研制企业在此平台上能够各取所需 为使论坛有序地进行, 提高论坛的质量和具有鲜明的特色, 应尽快组建论坛技术委员会和论坛组织委员会, 并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指导下, 组织学术交流 专题研讨, 决定举办论坛的时间 地点和主题 论坛可以由不同的地方和单位轮流承办 论坛技术委员会设秘书处, 负责论坛的筹办 联络 服务及论坛网站的运行工作 论坛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常态化 ( 每年至少 1 次 ) 正式化 ( 纳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活动 ) 群众化 ( 面向全国产学研人员, 通过协商轮流承办 ) 专题化 ( 组织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 形式多样化, 为更多专家学者发表意见 活跃学术思想创造条件 ) 致谢本次智能电网学术论坛由天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承办, 得到了天津市电力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委会 天津大学及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科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天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等的鼎力支持, 并一直得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单位 部门领导的关心和鼓励, 以及许多院士 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支持 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第一届智能电网学术论坛组委会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附页 : 第一届智能电网学术论坛有关专家 学者发言题目 (1) 智能电网的原动力 技术组成和实施路线, 余贻鑫, 天津大学 (2) 美国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政策,Martin Schoenbauer, 美国驻华使馆能源处 (3) 华东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的研究探索, 帅军庆, 李瑞庆, 华东电网公司 (4) 储能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程时杰, 华中科技大学 (5)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 徐丙垠, 山东理工大学 (6) 智能电网发展综述及智能电网技术, 吴复立, 香港大学 (7) 分布式电源 微网与智能电网, 王成山, 天津大学 (8) 高级量测体系, 栾文鹏, 加拿大卑诗省水电公司 (9)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 杨钢, 天津电力公司 (10) 我国 智能电网高级计量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现状, 周昭茂,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11) 大规模风电场的并网运行, 雷宪章, 许继集团公司 (12) When Grids Get Smart, 刘前进,ABB( 中国 ) 有限公司 (13) 需求侧管理实践成效与展望, 陈江华, 国家电网需求侧管理中心 (14) 智能电网的自愈能力及相关技术, 李天友, 福建省电力公司 (15) 钠硫储能技术研发及应用, 杨建华,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6) 电力系统全寿命周期资产评价方法研究, 程浩忠, 上海交通大学 (17) 智能电网技术 配电系统故障处理自动化技术综述, 袁钦成, 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有限公司 (18) 构建钢铁企业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思考, 李令冬, 上海宝钢安大公司 (19) 关于智能电网研究的 4 点意见, 陈效杰, 上海市电力公司 (20)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推进电网智能化的发展, 黄健, 继电保护标委会 (21) 关于智能电网论坛的感想与建议, 李若梅,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2) 关于智能电网的认识 体会 3 W +1H, 黄其励, 东北电网公司 (23) 关于智能电网论坛的一点感想 一点建议, 穆钢, 东北电力大学 38